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羊肚菌栽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羊肚菌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
Macrofungi 2016-3-2 22:02
关于召开2016羊肚菌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暨湖北省食用菌协会2016年年会的通知 易菇网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的药、食两用真菌,分布地域广泛,湖北产区鲜品销售一手价达140-160元/公斤,干品销售一手价达1400-1600元/公斤,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并长期占据高端菌类消费市场。由于羊肚菌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较为突出,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做了大量研究。近年来,我国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商业性、规模化种植在我国得以成功实现。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国人工栽培羊肚菌3000亩,2013年超过4500亩,2014年突破8000亩,至2015年已超过1.8万亩,预计2016年将超过4万亩。四川、湖北、山西、陕西、河南、云南、湖南、江苏、山东、广东、新疆等地参与羊肚菌人工栽培的企业和菇农日益增多。 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羊肚菌被作为特色食用菌发展品种,2013年开始人工大面积栽培,尤其是2015年湖北省食用菌协会年会将其作为重点品种进行推介后,前后短短三年时间,湖北在羊肚菌科研和产业化推进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松滋市为发展高端特色精品农业,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羊肚菌种植加工项目,目前已建设完成菌种产能3000亩,投入使用的千亩羊肚菌栽培基地为我国最大单体羊肚菌栽培基地之一,并计划2016年将栽培面积扩大到1万亩。 为适应市场需求,推动羊肚菌栽培技术的交流和产业化发展,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提升湖北省羊肚菌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经研究决定于2016年3月15-16日在湖北省松滋市举行“2016羊肚菌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暨湖北省食用菌协会2016年年会”。当前,全国各地正大张旗鼓推进羊肚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探索工厂化栽培之时,湖北地区已具备引领全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举行羊肚菌专题会议是当务之急,也是产业交流和发展的迫切需要。现将会议通知如下: 一、会议名称 2016羊肚菌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暨湖北省食用菌协会2016年年会 二、会议时间 2016年3月15至16日(15日报到) 三、会议地点 松滋市洈水假日酒店(湖北省松滋市洈水镇洈水大道8号,酒店电话:0716-6690888)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湖北省食用菌协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 松滋市鑫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 易菇网 松滋市洈水镇人民政府 松滋市科技局 松滋市农业局 松滋市三羴菌稻轮作专业合作社 松滋市三堰淌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赞助单位: 湖北省羊肚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省科地遮阳网有限公司 诸城市良工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省柚子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武汉华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随州市雄锋轻工机械厂 执行单位: 武汉菌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五、主要内容 1、羊肚菌栽培技术专题研讨会; 2、羊肚菌产业化发展论坛; 3、湖北省食用菌协会年会; 4、羊肚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会议; 5、招商推荐会暨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 6、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合作签约、授牌; 7、羊肚菌生产企业及千亩栽培基地参观; 8、评选表彰2015年度湖北省食用菌行业“先进单位”、“优秀工作者”、“先进基地县(乡镇)和优秀企业”。 六、会议日程 3月15日 08:00-18:00 会议报到注册 18:00-19:00 欢迎晚宴 19:00-20:00 湖北省食用菌协会理事会会议 20:00-21:00 羊肚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备会议 20:00-20:30 会议报告:从随州香菇谈羊肚菌产业发展 报告人:随州市曾都区科协 刘毓 20:30-21:00 会议报告:羊肚菌在宜昌栽培训化的思考 报告人:宜昌市微生物研究所 刘世玲 21:00-22:00 招商推荐会暨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 3月16日 08:30-09:10 开幕式 09:10-09:50 会议报告:浅析我国食用菌产业升级策略与路径 报告人:华中农业大学 边银丙 09:50-10:00 合影 10:00-12:00 羊肚菌生产企业及千亩栽培基地参观 12:00-13:00 午餐(自助餐) 13:30-14:10 会议报告:羊肚菌栽培及产品开发利用研究 报告人:华中农业大学 罗信昌 14:10-14:50 会议报告:羊肚菌产业化栽培相关问题 报告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赵永昌 14:50-15:30 会议报告:羊肚菌生物学基础与高产栽培技术 报告人:西南科技大学 贺新生 15:30-16:00 会议报告:从羊肚菌生活史透视菌种选育与栽培技术 报告人: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 刘伟 16:00-16:10 茶歇 16:10-16:40 会议报告:从品种特性气候特征看湖北羊肚菌产业发展前景 报告人: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 王卓仁 16:40-17:10 会议报告:羊肚菌栽培技术的演变与进展 报告人:四川省德立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张亚 17:10-17:40 会议报告:羊肚菌商业化进程道路展望 报告人:松滋市鑫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林少雄 17:40-18:10 会议报告:羊肚菌南方栽培技术探讨 报告人: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管理局 谢德松 18:10-19:00 晚餐(自助餐) 晚餐后会议结束 七、参会报名与收费 1、会议注册费 会议注册费为360元/人,费用包括:会期餐费、会议资料费、参观考察费以及组委会安排的有关活动等费用。会议注册信息鼓励通过网络提交,会议官网: http://meeting.emushroom.net/2016mcts/ 优惠信息:2016年3月10日前注册报名的参会代表优惠价为300元/人。 2、住宿费 会议指定接待酒店为松滋市洈水假日酒店,住宿费用自理。普通标准间、普通单间会议价均为280元/间(含双早),豪华标准间、豪华单间会议价均为320元/间(含双早)。 3、展览费 会议同期设置小型精品展,展览范围涵盖食用菌产业链各环节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包括食用菌菌种、机械设备、菌需物资和原辅材料等。展台可展示样品、摆放宣传资料等,展台价格1200元/个,含眉板设计制作费用,会后可带走再次使用。 4、入会及评选 会议期间可办理湖北省食用菌协会会员入会,填写会员表(2寸登记照两张),同时按《会费标准和管理办法》缴纳会费。 凡参加“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基地县(乡镇)”和“优秀企业”评选者,请准备介绍材料(800-1500字左右),交协会秘书处评审。 八、赞助 会议真诚邀请有志于推动羊肚菌产业及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单位及个人对本次活动进行赞助,组委会将对本次会议提供赞助的单位及个人授予相关证书,并提供相应宣传服务,赞助申报截止日期3月10日。 九、联系方式 1、湖北省食用菌协会秘书处 王卓仁 电话:027-87286250 手机:13071274696 樊晓琳 电话:027-87284396 手机:15871432889 2、会务组 电话/传真:027-59905295 027-59905296 王志豪 手机:15872392505 QQ号:2860106318 马杉杉 手机:18971078663 QQ号:1026101589 王飘云 手机:15549078244 QQ号:2661387756 E-mail:eme@emushroom.net 交通接待咨询电话:0716-6228922 (3月15日报到当日在荆州市、松滋市安排有接站服务,请致电咨询) 十、收款账号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软件园支行 户 名:武汉菌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账 号:3202105809100083763 原文衔接:http://www.emushroom.net/news/201603/02/25409.html
个人分类: 羊肚菌|6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人工栽培羊肚菌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热度 1 Macrofungi 2015-10-16 14:02
羊肚菌 ( Morchella ) 隶属于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 ,是世界性分布的珍稀名贵食用菌,具有较大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虽然羊肚菌野生种质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仅靠人工采集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且大量采集也会破坏羊肚菌的自然生态,造成种质资源的不断减少。 近年来,我国人工栽培羊肚菌 ( 主要是黑色羊肚菌支系的种类 )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川渝一带的 “ 大田人工羊肚菌栽培技术 ” ,推广面积不断扩大。 然而,目前我国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也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还未确定广泛栽培品种的分类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羊肚菌产业的健康、稳定和长远发展。 我们采用常规形态学原理结合 ITS 序列分析技术,对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黑色羊肚菌支系的 4 个栽培品种和 5 个主要采集于川渝地区的野生分离物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用于大面积人工栽培的羊肚菌 1 号和羊肚菌 3 号为梯纹羊肚菌 ( M. importuna ) ,羊肚菌 6 号为六妹羊肚菌 ( M. sextelata ) ,羊肚菌 7 号为七妹羊肚菌 ( M. septimelata ) 。均被聚类于黑色羊肚菌支系。梯纹羊肚菌目前在我国栽培应用最为广泛,占种植面积的 95% 以上。六妹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是近年来才被描述的两个品种,六妹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有待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我国蕴含着丰富的野生羊肚菌种质资源,可为人工驯化栽培和菌种选育提供大量素材,有利于我国羊肚菌产业的持续和长远发展。 附件: 我国人工栽培和野生黑色羊肚菌的菌种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_何培新.pdf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4787 次阅读|2 个评论
浅议羊肚菌人工栽培及产业发展态势
热度 2 Macrofungi 2015-9-1 22:31
浅议羊肚菌人工栽培及产业发展态势 刘 伟 边银丙 (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72 ;电话: 18071090012 , Email : zhenpingliuwei@163.com ) 羊肚菌因为其菌盖羊肚状而得名。在欧洲,羊肚菌的名贵地位被认为是仅次于世界三大美食之一块菌 (松露),排名第二 的美味食用菌;在我国,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甘寒无毒,益肠胃,化痰利气”的记载。羊肚菌子实体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大量人体氨基酸,其中 7 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高含量的铁、锌以及多种矿质元素。此外,羊肚菌还含有一种特殊的香味物质,这种物质是羊肚菌所独有的一种脯氨酸类似物,被广泛用于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正因为如此,羊肚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日本、美国、英国、韩国、东南亚国家及我国都有较大需求,倍受市场青睐,价格也在一路攀升。据统计,中国、印度、土耳其、美国及墨西哥等国家是野生羊肚菌的主要输出国。 2012 年,羊肚菌的干品价格在国内市场已高达 3500 元 /kg (经过分级处理的羊肚菌价格更高) 【1】 ;2014年春季栽培羊肚菌从菇农手里出货的一手价格也在1500元/公斤左右。当前(2015年)鲜菇的一手出货价格在150~200元/kg(十公斤鲜菇折合一公斤干菇),干菇通货的价格依旧在1500元/kg左右。 图 1 湖北低海拔品种“六妹羊肚菌( Morchella sextelata )” 羊肚菌属主要分为 3 个大类:黑色羊肚菌类、黄色羊肚菌类和变红羊肚菌类。中国的大部分省市,南至广西、广东、浙江一带,北到新疆、内蒙古、吉林一带都有野生羊肚菌的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全国的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都适宜于羊肚菌栽培生产。我们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广泛种植的5个优良菌种和17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野生羊肚菌进行核糖体DNA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图 2),目前被用于广泛人工栽培的菌株为:梯纹羊肚菌( Morchella importuna )1号(图 1)和3号,六妹羊肚菌( M. sextelata )及七妹羊肚菌( M. septimelata ),这四个菌株都属于黑色羊肚菌系列;目前能栽培的 黄色羊肚菌只有粗柄羊肚菌( M . crassipes ),值得注意的是该种可以秋季出菇。 图2,5个栽培菌株及17个野生羊肚菌菌株的核糖体DNA ITS系统发育分析 羊肚菌的生活史 羊肚菌的生活周期从下种到采收大约 4~6 个月,根据不同地域特点略有差异。在野生环境下,我们通常定义从羊肚菌的子囊孢子(种子)开始到下一批子囊孢子产生为止为一个完整的生活史,这中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子囊孢子萌发形成初生菌丝,初生菌丝和相对应极性的初生菌丝融合杂交,形成具有出菇能力的杂合体菌丝(菌丝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菌核或无性孢子,菌核和无性孢子又能重新萌发形成菌丝),杂合体菌丝在适宜条件下储存营养,在环境条件合适时出菇形成子实体(也叫子囊果),在成熟的子实体菌盖中成新的孢子,完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史循环。 羊肚菌的栽培历史 羊肚菌人工栽培一直是全球蘑菇爱好者苦苦追寻的工作,前后有上百年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 Ower 领先国际发表有两篇重要的专利文章讲述羊肚菌成功栽培事情 【 2,3 】 ,因各种原因,随后却未有明显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其他各国未有明确的成功报道。我国的羊肚菌栽培在近年来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四川一带的“大田人工羊肚菌栽培技术”,陆续有亩产两三百斤鲜菇的大面积报道。近年来,大面积(一亩以上)亩产超过五百斤鲜菇也时有发生,一定情况下能实现亩产 700~800 斤鲜菇。 中国的栽培状况 据我们统计, 2012 年全国的羊肚菌人工种植面积在 3000 亩左右, 2013 年全国种植面积约 4500 亩,到 2014 年已经突破 6000 亩,当前的大面积种植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各县市地区,独立个体投资面积超过 300 亩的有 5 家左右,超过 100 亩的种植户有上二十家以上;当前的羊肚菌种植区域也逐渐开始由主产区四川、成都、云南一带向周边蔓延,湖北、山西、陕西、河南、云南、湖南、江苏、山东、广州、新疆等地都开始有大大小小的种植户参与羊肚菌的种植。 2014 年度,四川(包括成都)总种植面积约 4000 亩,湖北约 750 亩,是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两个省区。当前中国的羊肚菌种植已经从最开始的靠天吃饭转为靠管理真正实现盈利阶段,中国的羊肚菌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湖北的羊肚菌栽培状况分析: 2011 年之前,湖北未有明显的人工栽培报道。 2012 年,孝感一农户种植羊肚菌 1.5 亩; 2013 年,宜昌市五峰开始进行羊肚菌人工栽培,种植面积 17 亩; 2014 年,湖北随州、钟祥、宜昌(五峰及利川)总计种植约 750 亩。以上栽培的种植技术和菌种来源均出自四川,因并没有可靠成熟的种植技术和优良的种源引入,仅少量种植面积处于盈利状态。 栽培投入及产出 目前的羊肚菌种植模式有两种思维,一种是以“最大化产出”为最终目的,一种是以“小投入下相对高产出” 的追求较高 “收益比”为目的。按中等水平投入折算,羊肚菌的亩投入约 6000-8000 元,如下: 土地一亩租金: 500~800 元 菌种: 3500 元 二次营养袋: 1500 元 遮阳网: 1200 元 支架: 100~300 元 人力成本约:实际一个劳动力可以掌管 50~100 亩地,仅需在整地、下种、菌袋制作和采收几个环节雇人生产:平均到每亩需要散工 500~800 元。 当前在可靠的种植技术和优良的菌种支撑下,实现大面积亩产 300 斤鲜菇已属正常,按照当前的收购价格估算,亩产约 24000 元,纯收益可达 16000-18000 元,投入产出比可达 1 : 2-3 。值得注意的是,羊肚菌的亩产量远远没有达到上限,发展空间巨大。羊肚菌种植是一项效益可观的农业项目。 羊肚菌产业发展的几点优势 1 )羊肚菌栽培是一项绿色环保产业 羊肚菌大田人工栽培仅需要少量木材或不用木材,按当前的栽培技术核算,亩需求木屑仅0.2吨,消耗稻草约0.6吨。羊肚菌生产可以有效地扩大和丰富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保护林木资源、有效消耗秸秆、稻草的作用;在羊肚菌生产结束之后,每亩地将有1吨的废弃料返还田地,具有良好的增肥效果,属于绿色生产产业。 2 )羊肚菌产业对当地农民和政府是一大利好 羊肚菌的整个生产周期耗费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传统食用菌行业或种植业而言是较底的。按照一个人管理50亩产业园估算,一亩地的散工成本在600~800元左右。羊肚菌生产季节以湖北为例,在当年的10月中下旬进行整地、下种,次年4月中下旬生产结束,整个生产季节基本上属于农闲时节;农忙时节只有下种、采收两个环节,需要较多劳动力,即便是小农生产,以一个家庭为例:两个劳动力,发展3-5亩羊肚菌产业是不需要额外雇佣劳动力的。 羊肚菌产业具备优异的推广前景,可以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羊肚菌产业的发展,也将带动销售、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创造可观的就业岗位,无论对农民还是当地政府,都是一大利好。 3 )羊肚菌产量缺口巨大 全国每年的羊肚菌干品产量约70吨,其中95%的为野生菇,栽培产量仅占总产量的冰山一角。当前野生菇已经开始出现过度采收迹象,一部分地区的野生菇资源开始绝迹,野生菇总产量逐年下降,且野生菇产量与当年气候降雨量挂钩,并不稳定;对于人工栽培羊肚菌而言,即便是从业人员和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因技术等原因行业总产量较低。近年来国内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互联网交流频繁,加速了大众对羊肚菌的消费认知,羊肚菌菜系已经在高档酒店、特色餐厅出现。 4 )湖北省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适宜于羊肚菌产业发展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秋季少雨,气温缓慢降低;有低温雪季;春季升温后雨水充足,空气湿度大;特别是土质疏松,保水和透气性好,特别适宜于羊肚菌种植。 参考文献 【 1 】杜习慧 , 赵琪 , 杨祝良 . 2014. 羊肚菌的多样性、演化历史及栽培研究进展 . 菌物学报 . 33 ( 2 ): 183-197 【 2 】 Ower R.1982. Notes on thedevelopment of the morel ascocarp. Mycologia 74:142–144 【 3 】 Ower R, Mills G,Malachowski J. 1986. Cultivation of Morchella .U.S. Patent No 4,594,809 注:本文原发表于《湖北菇业》2015年1期,略有修改。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2657 次阅读|3 个评论
羊肚菌大生产关键技术之“外援营养袋”
热度 1 Macrofungi 2015-5-12 21:52
题注:本来想自己写一篇关于羊肚菌生产中的一项关键革新技术——外援营养袋,可惜张兄文笔太好,将能说的都说了,还说的比咱有水准,补两张照片,全部拷贝过来,权当推动羊肚菌产业发展了,张兄见到的时候,莫笑话我,O(∩_∩)O哈哈~ 另:早些年国内外的羊肚菌栽培研究中都未有“外援营养袋”或“补营养”的说法(这与下面张兄的论述稍有异议,但不影响整体论述,张兄看到,以后我们在讨论此事),因此可以说,中国菇民朋友在这方面的革新对成功实现羊肚菌纯人工栽培且相对高产是功不可没的。 下文原发表于张兄qq空间,为了不影响个人生活,在此不引出处, 列出一个 羊肚菌栽培技术讨论群:275904116 欢迎有志之士入群深入讨论 羊肚菌----之外援营养袋 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朋友对外援营养袋的一些问题很感兴趣,也多次询问,由于生产上的事情繁忙,实验数据也需要对比总结,所以也没有多少精力一一解释,现在生产接近尾声,空闲之时做个简单的介绍。 羊肚菌大田栽培发展至此不得不说外援营养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此之前,羊肚菌的栽培多年未有突破,2003年四川林科院谭方和老师借助美国80年代几个专利的思路,差别化的实现了国内的大田栽培技术,直至今日,国内技术主体尚未脱离谭氏技术操作范畴。 起初这样的技术处理被称作“菌丝触合技术”,后来绵阳的一家机构照猫画虎的更名为“二次补种或是二次栽培袋”,与此同时当时供职于四川省农科院的郭勇老师将立袋改为横摆袋更名为“外援营养袋”。 现在“外援营养袋”的叫法已深植人心,主要原因有几个,第一,名字的叫法更贴近其实际作用,并延续了美国八十年代专利的基本叫法行业认同。第二,民间团队运作种植的成功引发式的促进从业者称谓认同。第三,运作上农科院借助官方至民间的技术推广其叫法具有政府文件式的正式性。因此:“外援营养”在现有的行业技术体系下基本确立了称谓的一致性。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大家在羊肚菌栽培过程中对外援营养袋的一些困惑。 不用外援可以不? 从生产的角度来说不用外援营养袋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在此之前未用到外援营养的栽培基本以失败告终,现在羊肚菌进入商业化栽培阶段,投入产出的正向比对于生产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指标,出不出菇已不是衡量现阶段技术水评的标准,盈利是作为生产的终极目标更是生产的出发点,目前技术体系下外援营养袋的缺失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本人对行业内不同地区民间羊肚菌栽培的四位前辈做过交流,他们在几年至十多年的栽培过程中未使用外援营养袋,偶尔一年也会出现高产的情况,但概率极低。所以,现目前来看若你的目标是搞生产盈利,那么尽量按照现有技术主体使用外援营养袋,假使你想以后羊肚菌行业是你的技术主体,那么可以尝试“去外援营养袋”的生产技术研发,这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也是区别于谭氏技术主体的行业新格局了。 少用外援营养袋行不行?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这么说了,首先一点来说,外援营养袋的减少也有出的相当好的情况,这个在生产上也是印证了的,但如何减少,减少到什么情况还能保持高产的潜力就不好说了,但相信了解其原理的同学会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在这里我们就不过多的探讨,因为对这方面的认识本身就是很有争议的。当然有些部分也是现目前不太想对外介绍的,思路就像火柴一样可以点亮用于取暖或指引光明的方向,任何方法都希望别人明确的蜡烛也不值得火柴燃烧掉自己作为代价去点燃。这里我只想聊我们该去向何方的问题。 其次:我们在聊“ 不用外援可以不 ” 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聊过“去外援营养袋”这个概念,并明确这一定是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但有一个需要明确的事情就是,一个新的技术主体,需要长时间的生产反馈才能验证其技术体系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在这个过程中,要保障生产的盈利,又要照顾到技术的革新,在操作上循序渐进逐渐减少是即安全又有效的方式。“高手在民间”是建立在有盈利再革新的基础上的,就现目前该搞研发的搞运作,该搞运作的生产主体却在搞研发的背景下,逐渐“少用外援营养袋”过度到“不用外援营养袋”是最安全可行的方案。 不撤外援与撤外援的区别? 这个问题好像很多人都比较感兴趣,而且应该给部分人解释过了,这个问题爆发式的提问其实很容易理解,看到别人没有撤袋且出的不错就发觉自己做了吃力而不讨好的事情,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无意义的,其实大可不必。 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还得回到起点,话说当年美国专利里提到的外援引物在很短的时间里供其利用,之后通过人为的刺激达到出菇的目标,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大田技术与之是天差万别。前者主要是利用技术手段促成出菇,而大田栽培是被动等待出菇。两者的根本区别一个主观能动,一个是被动等待。 可能有些人觉得这个不重要,只要出菇就行,但实则不然,有很多人说羊肚菌大田栽培是靠天吃饭,那只能说关键是你自己靠不住,处于大田栽培的农业生产结构固然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但这样的影响不能是灭绝性的,假设出现了灭绝性的后果,那也只能说技术处理的环节是有很大问题的,不管如何都是人未尽其事造成的。当然,菌种出现问题也包括在人未尽其事的范畴。 国外的工厂化栽培会将种植出菇的周期控制到最短时间内,这样效益才可提高。外援营养提供后菌丝迅速生长并吸收养分,活力尚且旺盛,通过撤走外援引物造成一定刺激促使出菇是为了与工厂化的最优化生产效率匹配,而大田栽培一般都是在等待最佳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外援营养袋持续的过程较长,菌丝入袋后一段时间先长入袋内与壤土内菌丝相连处已经枯竭死去,实际已不在与地下菌丝有所互动,自然形同撤袋,造成不撤袋照出菇的假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外援营养袋内会长菌核,土壤与外源营养袋相连接处菌丝枯竭,袋内菌丝无法将营养传递至壤土层菌丝,自然会把营养以肉眼可见的菌核形式储备起来。(在这里关于菌丝代谢的一些基础知识不做解释,不明白的恶补基础课程)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外援最好是要撤掉的,大田栽培现在我们所掌握的最短周期是下地40天出菇,假使一味偷懒“靠天吃饭”不做主观能动的促进,那么增产也是空谈,况且不撤袋细菌杂菌滋生造成幼菇病害更是得不偿失。 立袋与横摆袋有区别吗? 外援营养袋的如何摆放,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在操作上立袋比较麻烦,且立袋后容易造成倒袋的情况发生,这样在生产上就加大了人工的开支,而横摆袋避免了以上情况在生产上效率更高。第二,外援营养袋的使用主要是供给足够的养分,横摆袋加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袋内养分迅速得以被吸收,有利于营养的迅速获得。 外援营养袋作为现阶段栽培技术的主要处理手段之一,其存在的价值及意义通过长时间的生产总结继续会有新的认识及应用,“去外援”是现阶段行业共识,我们在每年的生产中都会划定区域进行数据收集,包括前面提到的谭方和老师亦在为“去外援”技术而奋斗,希望有朝一日技术有所突破。仅管现阶段羊肚菌栽培行业炒作的很热,但能够真正冷静革新的人不多,也为长期坚持羊肚菌研发一线的朋友而鼓掌,在不久的将来梦想能够得以实现,那时再来的人看了这些文字亦会觉得此时的我们都是菜鸟而已。 张亚 2015.4.18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5324 次阅读|4 个评论
羊肚菌栽培——无性孢子(2)
热度 2 Macrofungi 2015-1-8 13:24
羊肚菌栽培——无性孢子 ——大田生产之无性孢子阶段 (版权所有 禁转载私用) 气温合适的情况下,环境温度 10~16 ℃,下种 5~7 天左右,菌丝即可爬上土层表面,细细嫩嫩的浅白色菌丝稀疏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菌丝量逐渐增大,待 10 天左右时间,增多的菌丝开始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从浅灰色、浅白色的丝状菌丝逐渐转变成白白的粉末状“菌丝物”,农民朋友通常称之为“菌霜”。这就是羊肚菌大生产中的一个非常特别的阶段,也是其他食用菌生产所没有的,无性孢子阶段。 菌霜的产生与环境关系非常大,土壤水分的多少,干湿度,下重量直接影响到菌霜的多少。目前还没有关于菌霜和羊肚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从进化角度分析,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其作用的。无性孢子的产生究竟在大生产的作用是什么?无性孢子在羊肚菌生活史中的地位如何?等等还不得而知。 关于羊肚菌无性孢子的研究可以参见先前的 博文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6793 次阅读|4 个评论
残波盘菌
热度 1 Macrofungi 2014-4-11 20:28
残波盘菌( Peziza repanda Wahlenb. , Fl.Upsal.: 466 (1820) ) 隶属于: Pezizaceae 盘菌科, Pezizales 盘菌目, Pezizomycetidae 盘菌亚纲, Pezizomycetes 盘菌刚, Pezizomycotina 盘菌亚门, Ascomycota 子囊菌门, Fungi 真菌界 采集地:五峰县山下的羊肚菌栽培场地 描述: 子囊盘中等至较大,无柄或近无柄,直径 6-8(12)cm ,初期杯状,后伸展,边缘完成整和波状向内卷,黄褐色至褐色,外侧近白色,背面粗糙,肉质脆。 子囊 圆柱形, 200-270μm×12-14μm 。孢子光滑,无色,椭圆形,含油滴, 13-18μm×8-10μm (本标本实际测量 14.5-15.5μm×9.5-10.5μm )。侧丝细长,顶端带黄褐色,稍膨大。 残波盘菌和泡囊盘菌( Peziza vesiculosa )相近,不同的是两者的子囊孢子差异明显,泡囊盘菌子囊孢子要大一些,大小为 20-22.5×12-13μm 。 关于残波盘菌的可食性记录比较混乱,可食性有待验证,请小心尝试。另外,一般残波盘菌的子实体很脆,容易破碎,且生境常常不洁净,通常也无人食用。 备注:我们在去年绵阳的羊肚菌栽培场地同样发现有核盘菌 (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 ,且对羊肚菌子实体进行多次分离过程中分离得到有核盘菌菌株分离物。它们之间是否有互做关系有待细究。核盘菌菌丝在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可以形成大量的菌核,菌核表面黑褐色,内部白色,比黄豆略大。如上图所示。 1, http://www.indexfungorum.org/names/namesrecord.asp?RecordID=207813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5216 次阅读|2 个评论
羊肚菌生产
热度 4 Macrofungi 2014-4-4 21:15
春悄悄来了。 羊肚菌也在大地回暖的爱抚下逐渐萌发出菇。 从目前的观察来看,羊肚菌原基的形成需要适当的低温刺激,原基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形成。只要不上冻,不被冻死就好。 即便是相同的羊肚菌种( Morchellaimportuna )来说,不同菌株(菌种)原基的形态是不一样的,目前的观察是梯纹羊肚菌有一种原基短粗,高度在 5mm 以内就将发育形成子囊盖部分,且很快出现沟壑,颜色加深。而另外一种菌株原基在 5mm~10mm 之间,直径 3mm 左右,逐渐形成子囊盖(如下图所示)。 原基的呵护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幼嫩的原基极易遭受干旱、风干、水浸、缺氧、光强等导致流产。保持土壤湿润的时候注意空气湿度控制,空气湿度适当大一点没啥问题;但土壤湿度和溶氧相关,水分过大通气性就明显降低;栽培场地保留一定量的绿色植被有助于形成阴凉环境,保护原基免受干燥破坏。 发几张新拍摄的图片,仅供欣赏。 祝奋斗在栽培前线的兄弟姐妹们丰产丰收。 梯纹羊肚菌 ( Morchellaimportuna ) 一种梯纹羊肚菌幼小小子实体 箭头所指刚从原基发育而来的小子实体,高度大约 5mm ;三角所指大小约 8mm 高 另一种梯纹羊肚菌原基 三角所指为小羊肚菌原基,子囊盖还未形成,稍有颜色,高度 8~10mm ,直径 3mm 左右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8789 次阅读|9 个评论
羊肚菌栽培——下种(室内栽培)
热度 2 Macrofungi 2013-10-20 20:04
羊肚菌栽培——下种(2013年10月18日) 浅盆约40cm宽,60cm长,20cm深,层厚度15cm,下种量500ml菌种分二到三盆,覆土厚度1~3cm,室外气温最高25摄氏度,最低14摄氏度。 两天后, 菌丝已经长出土层表面 可以看到粗壮的菌丝长出土层表面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2520 次阅读|5 个评论
羊肚菌(菌丝形态特征)——菌种
热度 1 Macrofungi 2013-6-2 21:38
羊肚菌是一种名贵的高等大型真菌,从属于子囊菌门,羊肚菌菌丝具有隔膜,菌丝粗壮,多核,菌丝变老过程中液泡明显。 羊肚菌的栽培是众多食用菌爱好者的梦想,国内外对栽培也有长时间的研究,近年来,在我国的广大菇农朋友们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羊肚菌的栽培初见规模,但可能仍旧存在着遗传背景了解匮乏,产量不稳定等致命问题。羊肚菌的栽培仍旧存在较高的风险,没有一定的栽培经验,切莫大规模生产,小试成功后在慢慢扩大。 羊肚菌栽培第一步,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是菌种的制备。从目前的栽培经验看,菌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栽培生产。羊肚菌菌种的制备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非一般菇农所能掌握;并且因羊肚菌栽培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某些科研菌种单位保存的菌种实际也未进行过生产试验,究竟是否是纯的羊肚菌菌种难以判定。 广大菇农朋友们在栽培羊肚菌的时候,可以向已经有推广生产羊肚菌栽培经验的菌种厂采购,初期阶段,多花点钱在菌种上也是应该的,不要在菌种打折。 我们也在尝试着对羊肚菌进行研究,从目前我们分离的羊肚菌纯种来看(粗柄羊肚菌,高羊肚菌,尖顶羊肚菌,小羊肚菌),在 CYM 固体培养基, 24 摄氏度培养条件下菌丝形态特征比较一致,表现为:菌丝粗壮,初期菌丝白色,中后期开始变浅黄,后期颜色加深只棕色。都可以产生大小不一的菌核,菌核初期白色,后与菌丝同色至更深。小菌核有针尖大小,肉眼勉强可辨,试管斜面培养,菌核最大 0.5cm 不规则圆形,疑为多个中等大小的小菌核凝聚而成。菌核致密,较硬。后期菌丝上分泌露珠,无色或同菌丝色。平皿培养,菌丝长势较快,平均每天 1cm 。菌落前端均匀,初期白色,后渐浅黄至棕色。菌核和前面描述一致。见下图。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043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