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曙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张曙光伟大!搬倒中国院士制度
热度 7 laserdai 2013-9-11 21:00
今天科学网爆炸了,这颗炸弹就是张曙光,只列出其中的两篇博文,其余省略。 请中科院撤销受张曙光贿的院士 有感于张曙光参评中科院院士花钱打点 我在一篇后面评论到: 戴德昌 2013-9-11 08:58 冰山的一角! 博主回复(2013-9-11 10:13) : 这次的冲击性太大了。     这下子很好,拔出萝卜带出泥,背后牵涉到的院士肯定一大堆,相信那个学部几乎所有的院士都要被牵涉,个别院士如果想表明自己没有牵涉进去,那就需要非常强的证据, 否则,就是跟张曙光一伙的。 这个学部这下完了,其它学部就干净?鬼都不会相信!我相信,其它学部一样不干净,甚至更脏,资金恐怕会远远高于这区区2300万的小钱(我真不认为这个算中钱。) 1991年开始的院士制度,现在轰然倒塌了,留下一地鸡毛! 大家就看笑话吧!特别是那些仍然在国外的学者学子,可以放心地嘲笑中国科学界和中国工程技术界了,合称:中国科技界。 我以前的博文里面清晰说过说过,两院院士1500人,真正 学术水平够格的屈指可数,意思是说最多10名。   我老人家以前被毫不留情地,秋风扫落叶式地删除过一篇博文: 一不小心,院士成了过街老鼠,人见人恨的东西 感谢张曙光,你拿自己来祭奠我的这篇博文! 
个人分类: 科学丑闻|2477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一直以为张曙光申请的是工程院院士呢
热度 25 陈安博士 2013-9-11 17:44
  我咋一直以为老张同学申请的是工程院的院士呢?!唉,原来他的胃口比傅志寰院士大多了。   作为一个外人看院士选举,俺觉得数理化这些老牌科学学科还是比较没啥差池的,基本是实至名归,但是生物、信息、技术学部则很多当选者都不那么硬气,其中有些人的所谓“成就”和“学问”根本就是让人鄙视的。   而工程院,呵呵。你看呢?   在刘志军之前的铁道路前部长傅志寰申请工程院院士成功的时候舆论一片哗然,因为翻遍傅师傅的所有文章,竟然就没有一篇学术的,全是《中国铁道》这般自家办的行业杂志上的《三个代表推动铁路事业发展》之类的文章。但是人家干的活都是“大活”,一个就几百亿,加起来几万亿,哪个学者比得了。   相比傅志寰的这二十几篇不叫“论文”的“论文”,张曙光要申请中科院院士,态度要端正得多,他从几个交通大学召集了很多教授(这个不需要行贿,给教授们一些几十万元人民币量级的科研项目就够了,公事公办,无懈可击),关在宾馆里为他炮制厚厚的大部头专著(张应该一个字都没写),我还看过其中的一本,数学公式满篇飞,真显得有学问。但是,尽管是造假,应该说,张曙光要入院的态度比傅志寰要认真多了。傅师傅连造假都不屑去做,因为他知道仅凭那样的“论文”就可以进入工程院的,连学术的外包装都不需要呢。  
个人分类: 人论|10208 次阅读|46 个评论
[转载]张曙光被控受贿当庭认罪 自称人品差做事恶心
supdesign 2013-9-11 13:18
 昨天,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被控受贿4755万余元在北京市二中院受审。张曙光当庭认罪,并称其受贿款是用来满足情人的需要,部分受贿款用来参评院士使用。提到自己的索贿行为,他还当庭自称人品太差,做出这样的事情很恶心。    庭审焦点1 收取贿赂    利用职权暗助商家   张曙光曾被称为“中国高速列车技术奠基人”,是刘志军的铁杆亲信,多次操盘铁道部的高铁招标。据检方指控,张曙光的受贿自2000年就已开始。   昨天上午,两鬓斑白,面容清瘦的张曙光身着藏青色夹克、脚穿布鞋在法警的押解下,迈着沉重缓慢的步伐走进法庭。法官示意张曙光,如果身体不适,可以随时举手示意。   张曙光于2000年到2011年间,利用先后担任铁道部运输局装备部客车处处长、装备部副主任、运输局局长等职务便利,为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单位谋取利益,为此收受或索取上述单位的负责人给予的款物折合人民币共计4755万余元。   “对公诉人指控的13起受贿事实我都认,是事实!”张曙光当庭表示。   张曙光被控的第一起受贿金额多达1050万余元,跨度长达10余年,行贿人是广州中车铁路机车车辆销售租赁有限公司、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杨建宇。   “我接受钱财是事实,但我们之间的关系,我要简单说明一下。我作为铁道部副总工程师,他从事的经济活动在铁道部范畴内,对受贿的事实没有异议。”为了向法官表明自己的认罪态度,张曙光还特地强调,自己只是说明情节,对罪名没有异议。   杨建宇的公司曾购买了蓝箭列车,后租给广深铁路公司。在租赁合同即将到期时,广深铁路公司不打算续约,杨建宇为此找到张曙光帮忙。   张曙光称,杨建宇的父亲和他是老乡,杨父带着杨建宇到北京找他,他答应帮蓝箭列车找出路。最终,蓝箭列车调到了偏远的成都铁路局,后来又被广深铁路公司全部收购。“蓝箭当时得到刘志军部长的认可,我没有刻意为蓝箭做什么,整个事件只是顺水推舟。”   杨建宇的公司也做列车空调。张曙光说,他带着杨建宇和几家工厂领导吃过饭,让对方知道他和杨建宇很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张曙光虽然没有和工厂领导打招呼,但对方看在他的面子上,给了杨建宇更多的空调订单。   某机车生产厂负责人作证时表示,这些年该厂采购的空调中,杨建宇的公司份额增加很多。“这些年我经常和张曙光吃饭,每次他和我吃饭都带杨,我认为他的意思很明确,暗示我他和杨的关系不一般,我们不敢得罪杨,更不敢得罪张曙光,所以在招标上,能关照就关照,对杨的付款也会及时一些。”这位机车生产厂的负责人说。   庭审焦点2 包养情妇   情妇挥霍企业埋单   有“裸官”之称的张曙光,其老婆孩子早年都去了美国。在国内,位高权重的张曙光在感情上不甘寂寞。女色是张曙光疯狂敛财的重要动力之一。   行贿人杨建宇不仅给张曙光送钱,为了讨好他,还给他的情人罗某买车买名表,每月还给她开1.6万元的工资。   张曙光曾供述说,他是2005年认识的罗某,为了追求她,金钱方面花销很大。当时,自己刚提任运输局长,手头也不是很宽裕,担任家族企业总裁的戈建鸣找到自己说,有什么需要花钱的事情尽管跟他说。张曙光就打电话给戈要求帮忙,戈很快从常州开车来到北京,在某酒店给张送上一个黑色拉杆箱,里面是200万元的现金。张曙光将其中部分用于消费,其余的给罗某买了房子。   2007年,罗某要去香港旅游,杨建宇安排别人带她四处转转,还给她买了一块价值二三十万元的迪菲特手表。得知罗某要换车,杨建宇就说赞助,张曙光和罗某默许了。此后,杨建宇给了罗某30万元买车。此后几个人一起吃饭聊天,罗某提及买车的事情,张曙光只说了声感谢。   2009年,杨建宇安排罗某进自己的公司工作,每月给她支付1.6万元工资,几年来总共给她支付了三四十万元。罗某名义上是担任企业的形象大使,为企业文化做宣传,但实则她无需做任何事。杨建宇作证说,给罗某安排工作只是个托辞,纯粹是为了讨好张曙光。   2010年“十一”放假,张曙光陪着罗某到王府饭店购物。杨建宇接到电话让他过去一趟,见面后,张曙光称罗某看中了一块手表,杨建宇立刻提取了50万元现金,买了那块手表。   张曙光喜爱收藏,为了能获得更多的空调订单,杨建宇还送给张曙光价值不菲的瓷瓶和字画。一次,张曙光看上了一套嘉德拍卖会流拍的瓷器,这是一个清乾隆年间的瓷瓶。很快,杨建宇就为张曙光买到了这个瓷瓶。   张曙光妹妹名下一套200平方米的毛坯房,经张曙光的授意,由杨建宇进行了豪华装修并配齐家电。   庭审焦点3 参评院士   索取利益追逐头衔   身居高位的张曙光并不满足于官位,还一直努力当“学霸”。多位铁路系统人士表示,一旦官位加上学术地位,在铁路领域项目规划和建设中的发言权就更大。据检方指控,张曙光多笔受贿均与参评院士过程有关。   张曙光被控的索贿犯罪事实与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戈建鸣有关。检方指控称,张曙光于2005年至2009年间,先后三次向戈建鸣索取钱款共计800万元。对于这笔钱,张曙光在法庭上供述称,全部用于参评院士了。   张曙光曾两度参评中科院院士,但在2007年、2009年中科院院士增选中均未如愿。庭审中,张曙光在说明他3次向戈建鸣索取钱款800万元、2次收受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共计1000万元、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丙玉钱款人民币500万元时,均提及为了参评院士“需要花钱”。   张曙光说,他与戈建鸣的父亲是认识20多年的老乡,两家人走得很近。2006年,戈建鸣找到他说接了父亲的班,提出有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尽管张口。后来,戈建鸣得知他准备参评院士,特地来到北京。“他说你有什么事情跟我说,别找别人,咱们知根知底。”   张曙光说,他第一次提出要200万元,但2007年因7票落选院士。“我自认为是技术上准备不够,但他是商人,觉得是钱花得不够。”张曙光说,他后来又从戈建鸣手中拿走了600万元,但后来还是以一票之差失败了。   对于张曙光花钱参评院士之说,戈建鸣却称,张曙光问他要钱时根本没有提及用途。张曙光也曾经供述过,他第一次找戈建鸣要200万元是为了追求罗某。张曙光还说,看到戈建鸣的企业在自己的帮助下,发展成为高铁的配套企业,拥有十几个亿的资本,自己的心里有明显扭曲。此外,他感觉今后也有能力继续帮助他们,所以拿钱比较坦然。   “我认为自己受贿的罪很重,索贿的罪也很重,都是重罪。对我来说是一样的,都是人家的钱。”提及自己的行为,张曙光还称,“我觉得自己人品太差,做出这样的事情恶心!”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颜斐 特别注明:本文禁止转载,仅供阅览。杜绝“造谣”,人人有责。
个人分类: 09杂谈|1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曙光就在前面
liuli66 2013-7-28 10:44
01 02 03 补充:硕果累累与疏果 关于对二校门附近银杏树进行疏果的说明 ​http://hq.tsinghua.edu.cn/front/frontAction.do?ms=gotoThirdlmid=12471xxid=52149 今年降雨频繁,二校门附近的部分银杏树挂果较多,如果不进行梳理,会消耗树体大量养分,影响其正常生长,导致长势衰退;为保护这些挂果较多的银杏树,园林科正于近日集中进行疏果,特此说明。 感谢对此次活动比较关心的师生员工,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关注校园的环境和植物,共同制止校园采花、采果的不文明行为。 绿色大学办公室 修缮中心园林科 2013年7月23日
个人分类: 杂感|6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whyhoo 2012-7-2 14:23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也有许多中青年科学家,都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见证人和实践者。我年轻时曾经是一名地质工程师,对科学事业非常热爱,许多老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常常激励着我,曾一心向往做一名科学家。到中央工作以后,我一直对科技工作倾注了自己的热情。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开始联系科技工作,我感到很高兴,也感到责任重大。从那时起到2003年的十多年间,我一直联系科协,中间经历了钱学森、朱光亚、周光召三任科协主席,并和宋健同志长期合作共事。这些年,我和许多科学家结下了深厚友谊,经常向他们请教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他们也愿意跟我说心里话。我手头有近百封和科学家的通信,大部分是谈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工作的。担任总理近10年来,科技发展始终是萦绕我心头的一件大事。我深知,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我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科学精神,才能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下面,我结合这些年的亲身实践,谈谈对我国科技工作几件大事的看法,与大家讨论。 第一件事是对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 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让科技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更好承担起支撑和引领国家发展的使命。从多年实践看,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重要问题:一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切实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二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三是最大限度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四是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系统地对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决策体制、评价体系、组织结构、人员管理制度等,有步骤地进行改革。 我对科技体制改革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从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调研开始的。1980年,在北京中关村地区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春先等一批科技人员,组成了一个“北京先进技术服务部”,目标是探索在中国发展类似美国硅谷和128号公路的“技术扩散”模式。这是中关村地区科技企业最早的雏形。几年后,中关村地区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形成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中关村的发展冲击了旧观念,冲击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旧体制,探索了经济与科技相结合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为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中央也非常重视。1987年12月,中央书记处决定,由我负责组成“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联合调查组,对中关村进行调查研究。经过两个月的调研,我们认为中关村的新型科技企业有三个方面值得肯定:第一,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第二,科技人员收入普遍提高,生活得到改善,解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第三,更重要的是体制变了,死钱变成了活钱,闲人变成了忙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中央肯定了调查组的意见,决定建立由北京市、中科院、有关高等院校组成的中关村地区科技企业协调委员会,原则上同意筹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20多年过去了,中关村已经今非昔比。实践充分证明,当时中央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现在中关村已经有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新创办的企业超过3000家,还有100多家创业投资机构,有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2011年,实现总收入1.96万亿元。中关村的企业拥有一大批核心技术,诞生了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超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甲型H1N1流感疫苗、高温气冷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等一大批创新成果。 此后数年,我经常到科研院所调查研究,几乎走遍了中科院在北京的所有院所。1991年10月24日,我到半导体所看望黄昆、林兰英、王守武先生,并和科学家座谈。当时半导体所已开始探索改革,实行“一所两制”和“开放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正在探索科研、生产、产业结合的途径。这次调研使我认识到,在高科技研究和产业化之间缺乏一个促进转化的机制。要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机制问题。 1996年4月12日,我到高能物理所调研,听取对发展高科技的意见。我认识到,发展高科技与实现产业化,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高科技要在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引导下,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国防科技是高科技的重要领域,必须贯彻军民融合、以民为主的方针。当时在科研院所进入大型企业方面,电子部六所进入彩虹集团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这是我们在科技体制改革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经济与科技结合的有益探索。1996年4月17日,我去那里调研,与科技人员座谈。大家反映,科研院所和企业结合,使科研院所“如鱼得水”,使企业“如虎添翼”,是互利共赢的好事。 在联系科技和相关调研工作中,我越来越感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担任总理后,我每年都多次到企业了解技术研发创新情况。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我都多次去过。特别是在我国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时候,去企业会更加明显地发现,凡是重视技术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有新技术新产品的企业,日子都比较好过。2009年4月20日,我在深圳考察了一家皮具公司。这家公司只有160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就有100多人。在研发中心,我看到几十名技术人员在电脑前精心设计新产品。2008年,这家公司的销售额达3.5亿元。我还看了中兴公司,这是一家国内外知名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我去时,累计申请专利已达1.7万项。就是依靠技术创新,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企业逆势而上。他们对我说,2009年的销售额要增长30%。当时我有感而发,说了这样的话:无论多么严峻的形势,无论多么激烈的竞争,都挡不住创新的产品和有竞争力的产品;只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创新,企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是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企业是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创新最为敏感。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创新,才能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才能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才能真正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企业不仅要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更要成为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主体。要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共建工程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鼓励广大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创新。以应用为目的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要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的机制。 条块分割、互相封闭、科技投入效率低和资源浪费也是科技领域存在的一个大问题。1991年11月1日,我到遥感应用研究所调研,这个所在中科院是比较年轻的,但发展很快。遥感作为基础研究的一个重点,在三个五年计划当中都被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就是在那里,陈述彭先生跟我谈到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封闭问题。他说,我们发射一颗卫星代价不小,但得不到充分利用。他还谈到科研项目重复安排、科研设备重复引进造成很大浪费的问题。他建议,一些实验室、一些设备要开放,有些设备要24小时运转。我们习惯于自成一统,下班以后把门一锁,我的设备别人不能用,这个状况要改变。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配置,看似是管理问题,实际上也是体制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处理好基础研究、公益性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关系。1992年8月21日,我到数学所、系统科学所、应用数学所调研,与科研人员座谈。当时科技体制改革正在探索之中,国家科委提出要稳住基础研究这一头,放开应用开发这一片,叫做“稳住一头,放开一片”。数学所的一些科研人员担心“放开一片”后,搞基础研究和搞应用开发的科研人员收入差距会拉大,对基础研究造成冲击,担心没有人愿意潜心搞数学研究。在座谈时,我讲了两者间的关系。我说,基础科学是科学技术应用的先导和源泉。今天的基础科学就是明天科学技术的应用。不稳住基础科学研究这一头,科技的应用开发就不会有后劲。但不重视科技的应用和开发,科学技术不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也不能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长此以往,基础研究也不会有持久的后劲。我们不能因为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稳住一头”使“放开一片”有坚实的基础,“放开一片”有利于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更好地“稳住一头”。 1994年10月20日,在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庆祝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65周年之际,我去所里看望科研人员,就社会公益性研究问题进行调研。我在座谈时讲,社会公益性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重视。“稳住一头”,包括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就是要有稳定的研究课题、稳定的研究人员、稳定的经费来源。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基础研究和公益性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科学技术应用开发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但管理体制、投入机制上都应当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厘清政府和企业、市场的职能分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职能的重点要放到加强宏观决策、制定规划和政策、创造良好环境上来。政府投入要重点支持基础与前沿研究、事关国家全局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和事关民生的公益性科技研究,引导和支持企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要看到,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科技体制改革必须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去年,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发展要求,决定对2020年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行部署,成立了21个部门、单位和地方参加的调研和文件起草组,形成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意见》,即将以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下发。 第二件事是制定实施重大科技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发展阶段的要求制定科技规划,是指导科技工作、促进科技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制定过11个科技发展规划,其中1956年开始实施的“12年科技规划”影响最为深远。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面对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制定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亲自领导和参与。“12年科技规划”的实施,产生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谱写了我国科技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篇章,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为我国凝聚和培养了大批一流科学家。 我们一直重视从宏观上、战略上、整体上研究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问题。现在看,这方面的工作依然薄弱。我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不能、也不可能依附其他国家发展。我们必须在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有所作为,引领我国的发展,并为世界科技发展作出贡献。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在关键领域,我们必须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加强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非常重要。要真正把“虚”的务透,这样才能明确方向,才能抓住重点把“实”的真正做实。加强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发展的决策体制和咨询制度,要有一批战略科学家,有一个精干的机构来做这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 近十多年来,我们下了很大功夫,搞了几个重大规划。这里我讲两个重要的:第一个是在本世纪初,研究制定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1999年底开始,用了一年多时间。按照中央部署,科技部、农业部牵头,28个部门参与,从国情出发,提出了新世纪第一个10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强调以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主题,以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方向,以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有力的政策措施为保障,实现技术跨越,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二个是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这个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们党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从2003年6月开始,国务院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全国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企业界2000多名专家学者,分20个专题,对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战略研究,形成了120万字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又用了一年的时间起草规划纲要。可以说,这个《规划纲要》是在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制定出来的,是全党、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规划纲要》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并从8个方面明确了具体发展目标,确定了5个方面的战略重点和16个重大专项,明确了2020年前我国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还有一些重大的战略研究做得也很好:第一个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宋健同志组织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研究历时一年,有近300位专家参加,其中有43位两院院士,形成了9个专题报告和一个综合报告。主要研究成果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要突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的工业、节水型的农业、节水型的社会。这句话后来写入了“十五”计划。与这项研究相关联的还有钱正英同志主持的“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可以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的继续和深入。报告提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前提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报告还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战略思路及10项对策。这些意见,对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个是由中国林科院江泽慧院长牵头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这项研究从2001年开始,有数百位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参与,历时两年,取得了重大成果,完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报告》,提出林业必须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出了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科技创新为先导、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第三个是由侯祥麟老先生领衔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这是一个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课题组由中国工程院31位院士和相关单位120位专家学者组成。这项研究是2003年开始的,当时先生已经91岁了,是我请他出山的。就在国务院听取汇报那天上午,重病中的侯老夫人生命已进入最后时刻,但她不让身边的人告诉侯老,怕影响他汇报。当侯老从中南海出来赶到医院时,夫人已处于弥留之际。令人感动的是,在相濡以沫的夫人离开后不久,哀痛中的侯老又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2020年至2050年的油气供需和替代问题。一个90多岁的老人,想的是半个世纪后的国家大事,这是一种多么感人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啊!我这里之所以讲这些,是想表达对学富五车、心忧天下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敬意和怀念。 第三件事是推动实施重大科技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把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我们先后组织实施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专项,取得了一大批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成果。 我们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卓有成效地组织实施了“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攻关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大措施。通过科技攻关,使科技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86年我们实施了863计划。这个计划是由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四位老科学家倡议的。他们分析了当时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需求,向中央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建议。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了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这一重大问题,及时作出了决断。863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科学民主决策的过程,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过程,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 1986年,我们在全国农村实行星火计划。星火计划把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引向农村,是科技与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紧密结合的成功模式,是科技为农民服务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以急需、实用、见效快的科技开发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星火计划的实践告诉我们,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 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火炬计划。这是一个在总结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经验基础上,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科技计划。主要是通过在智力相对密集的地方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即科技企业孵化器)、实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科技人员创办领办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等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高新技术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像联想、海尔、华为、中兴、中联重科、腾讯、阿里巴巴等一批国际知名科技企业,有了遍布全国的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企业群体,涌现出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等一批科技园区。 1997年,我们采纳科学家们的意见,决定制定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这就是大家熟悉的973计划。当时主要是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与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等领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重点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现在这项研究计划已经大大拓展了。说到这项计划,就使我想到周光召同志。他是“两弹”元勋,是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光召同志从1998年开始担任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历时13年之久。他以战略家的视野,敏锐注视世界科学前沿的发展态势,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意见和建议。去年11月15日,光召同志在出席973计划顾问组会时,突发脑溢血住进医院,至今尚未康复。我们衷心祝愿他早日恢复健康。 从199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知识创新工程,重点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主要有: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创新一号”小卫星、“龙芯”系列高性能处理器芯片、“曙光”和联想“深腾”系列大型计算机、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合成油、储能电池、燃料电池、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铁基超导、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全能性证明等。在空间遥感、信息安全、海洋装备和碳纤维材料等科研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16个重大专项,涉及信息、生物、能源、资源、环境、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和战略性产业领域,还涉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家尖端技术。这些重大专项都是经过慎重考虑、反复论证才确定下来的。当然,科技在不断发展,形势在不断变化,重大专项也不能一成不变。比如,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是后来经师昌绪先生建议列上的。 第四件事是重视解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科学技术始终与人类文明进步紧密相关。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以推进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一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直接涉及民生的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问题。 一是围绕解决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问题,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农业科学技术是整个农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农业能否再上台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我曾多年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与农业科技工作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多次和他们座谈科技兴农,向他们请教农业科技问题。我每次到农村考察时,都要到省里的农科院或者县里的农科所及农技推广站去看看。1995年7月13日,我到中国科学院与部分研究所所长座谈,调研农业科技发展问题。我曾多次和李振声院士交谈农业科技问题;多次和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探讨水稻育种问题,到过他在湖南的实验室和试验田,还请他到我的办公室来谈发展杂交水稻问题。现在,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50%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能养活6000万人。2003年开始推广超级稻,超级稻产量的潜力是每亩1600-2000斤,现在推广了1.12亿亩,可以增产稻谷145亿斤。 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水少,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只有1/4,而且有限的资源还在减少。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全国的70%,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1%,而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仅占30%,耕地却占69%。目前能调出粮食的省区主要在北方,北粮南运,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现在我们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要保十几亿人口的饭碗,保证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不出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进一步增加农业产出。另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还要占用耕地,非农业用水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资源条件下,要养活十几亿人口,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主要是提高单产来解决总量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国的农业生产成本高、浪费严重、效益低。化肥和农药用量大,既污染环境,又影响食品安全,主要问题是有效利用率低,目前都不到40%,发达国家已达到60-80%。我国一方面严重缺水,一方面很多地方还是大水漫灌,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也不到40%,发达国家已达到70-80%。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初级农产品加工率仅在20%左右,发达国家已达到80-90%。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率仅为0.3∶1,发达国家能达到4:1。我国农产品加工主要还是生产传统加工品,深加工、新产品少。这是我国农业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转化增值,关键要有科技支撑。 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我们把农业作为重要内容,规划了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储运、环保型肥料农药、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并把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列入重大专项。这些科技项目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从实际情况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这是涉及到良种培育、种植养殖、施肥灌溉、植保防疫等各个农业领域的高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为动植物育种和发展高附加值现代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实现传统农业技术全面升级。传统农业技术仍将是我国未来农业技术的主体,而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资源投入高和生产效率低,必须改造升级。三是通过深度开发技术,解决农产品深加工问题,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四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区域性农业科技中心。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科技企业。此外,还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接受科技的能力。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就会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 二是围绕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推进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资源能源的可持续能力和环境的可承载能力,成为一个大问题。我们提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最近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加深了我们对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为此,我做了三年多的调研。我觉得,战略决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化这四个方面决定着未来。在这些方面,国家已经作出并将继续完善战略部署。我们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经过调查研究和深入论证,我们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措施,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引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 为此,我主持召开了三次座谈会。有47位经济、科技专家,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我们确定了以下七个重点产业领域:一是节能环保产业,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是生物产业,四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五是新能源产业,六是新材料产业,七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选择这些产业领域的主要考虑:一是重大发展需求。我们要找到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突出问题、实现我国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能够引领我国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这些产业领域的任何一项重要技术突破,都会推动我国相关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这些产业领域都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其中一些重要领域一旦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完全可能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脉动,科学部署,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赢得主动。三是科技和产业基础。我们从国情出发,同时考虑需求和可能两个方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经过多年的积累,可以说在这些领域,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人才和产业基础。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上述七个重点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三是围绕解决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问题,推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这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传染病扩散没有国界,新老传染病的威胁依然存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1600万人被传染病夺去生命。这一点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我们体会最深。2003年,我与钟南山同志在泰国参加非典防治国际会议期间,就探讨了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问题。“非典”后,我们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在全国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从更深层次上讲,我们的治国施政理念发生了很大改变,那就是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200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到北京儿童医院看望患病儿童时,儿科疾病专家胡亚美同志建议设立北京儿童血液肿瘤中心,卫生部和北京市很重视,现在这件事已在进行。2009年2月我到天津出差时,在火车站碰见了来自河北张家口的2岁白血病患儿李瑞小朋友,引起我对儿童白血病的重视,后来成立了一个儿童白血病救助基金。我曾多次同武汉大学附属医院的桂希恩教授探讨艾滋病防治工作。在他困难的时候,我到他家中看望他,为他热心艾滋病防治事业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从此,他成了我的一位挚友。去年9月,我去看望86岁的王忠诚院士时,他提出我国神经外科医生少,建议建一个神经外科研究中心,这件事我们已经同意了。这些事对我个人的触动很大,对我们的决策帮助也很大。 这些年来,我们一方面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及其医学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制度建设,来解决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问题。今年,我们开始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等8类大病保障,并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试点范围。我们相信,经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的健康状况一定会得到明显改善。 当前,我国重大疾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公共卫生体系和医学科研能力亟待加强。一是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基础和临床相结合,预防控制艾滋病、肝炎、结核、血吸虫等传染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精神病等重大慢性疾病。二是重点研究监测、筛选、发现技术,早诊早治技术,疾病模型、数学医疗技术,多技术整合平台等关键技术。三是重点研究医药生物研发技术,后基因组技术,再生医学和替代医学相关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及远程技术等生物医药技术相关的高新技术。四是重点研究现代中医诊治技术,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中药制药、筛选、评价技术以及中医药信息技术等。总之,科学技术要在维护人民健康和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需要从事医疗科技工作的同志们不懈努力,在座的各位院士中有不少是从事医学及其有关方面研究的,要担当起这一重任。 四是围绕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和防灾减灾,推进环境生态科技创新。气候环境变化是近年来最热门的全球性话题之一,也是联合国大会及一系列国际会议的重要话题。气候变化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导致一些地区发生越来越多的风暴、干旱、冰雪、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2010年,我专门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会上提出了我国自主减排的目标,表明中国支持《哥本哈根协议》的态度。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自然灾害都给我国造成巨大损失。加强对各类自然灾害的研究,探索自然灾害的规律、有效防范各类自然灾害,运用科学技术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大任务。自然界对人类来说还有许多不可知的东西,例如短期临震预报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次成功的大灾预报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十分频繁,对地震发生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及分布进行系统研究十分重要,对于防震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一点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感触最深。 第五件事是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一方面,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给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革命性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可以说这是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尊重这一规律,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往往也是技术和产业革命酝酿的关键时期;而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又为经济发展开辟出新的领域,推动社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回顾200多年来发生的几次科技革命,无论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还是信息技术的跨越,都是在世界经济面临新一轮周期性调整时期酝酿的。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 面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美国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就业,两次发布“美国创新战略”,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占GDP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无线网络、先进车辆、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基础科学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最近又提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包括节能环保、智慧地球、大数据、重振制造业等。欧盟提出智慧增长、包容增长、可持续增长,支持卓越科学研究,保障产业创新领导力,宣布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德国一方面竭力维持其在重型机械、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各类节能环保技术,明确提出2020年绿色能源将占其能源总需求的35%。英国从高新科技特别是生物制药、绿色能源等方面,加强产业竞争的优势,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日本重点开发能源、环境技术和老龄化相关科技。俄罗斯提出促进经济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我们必须目光远大,把握机遇,在这场竞争中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 应该说,我们对通过科技创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认识还是比较到位的。2009年3月,正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艰难的时刻,国务院决定调整优化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财政投入结构,2009年、2010年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集中1000亿元,加强科技创新。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投资资金2.02万亿元,新增1.18万亿元,其中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占16.1%,自主创新的投入占5%以上。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时代,新产业革命初现端倪,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出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美欧学者近期预言称,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它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将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些专家认为,美德等国已取得先导性技术突破,有可能占据此次革命的制高点,重新划分全球分工。可以肯定的是,新科技革命将依赖现代化进程和国际竞争的强大需求拉动,也必将与新兴产业发展更加密切融合、互相促进。 我多次讲过,作为一个大国,我国必须有自己的基础和前沿研究。没有基础和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科技创新就没有根基,就谈不上建设创新型国家。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就成立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辟专门资金渠道,重点支持自由探索和基础研究,着力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面向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后,又启动了4项重大科学研究和8项前沿研究计划。4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纳米、蛋白质、量子调控、发育与生殖,8项科学前沿研究是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研究、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等。这些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项目都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而且我国也具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能力,有望获得重要进展。 今天在座的有科学家、院士、科技管理工作者,我想借这个机会对科学界的同志提几点希望。 一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科技发展根本上要靠广大科技工作者、靠在座科学家们的努力和奉献。我们清醒地看到,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要求,我国科学技术总体能力和水平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我国人均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重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装备制造能力还比较落后,原始创新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很小。我这里举一个例子: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突破5亿,全球排名第一,但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主目录的根服务器全世界共13台,1台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余12台辅根服务器9台在美国,2台在欧洲,1台在日本,没有一台在中国。美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还不到我国的一半,但网络主机数量是中国的28倍。各位院士都承担着重要科研领域的领军任务,要有使命感,为我国在世界科技前沿占有一席之地贡献聪明才智。 二要提倡学术争鸣和创新。要提倡富有生气、不受约束、敢于发明和创造的学术自由。学术研究要鼓励争鸣,因为只有争鸣,才能激发批判思维的产生。批判思维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独立思考精神,它不迷信任何权威,只尊重真理和规律;不盲目接受任何一种观念和经验,而是经过认真的比较和分析,根据当时与当地的实际,取其有用成分,除其过时或不适宜的部分。批判思维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批判,不可能有创造。要尊重个性。一个没有个性的社会是没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大家按一个调子唱歌,没有创新,产生不了新的科技成果,也不会有生产力的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繁荣昌盛,关键在于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创造潜力和独立思考精神能否得到发挥。否则,社会进步就会停滞或遭到扼杀,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没有思想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科技进步是做不到的,即使做到一些,也是有限度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没有人民主动性的国家,必然在竞争中失败。 三要把培养发现人才放在重要位置。我们的院士大都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不但要在科研上有重大突破,而且要使科研项目成为凝聚拔尖人才、培养科学家的大熔炉,成为历练科技领军人物的主战场。要放手让青年人施展才干,他们最有活力,也最少保守思想,敢想别人不敢想、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科学的重要发现许多出自青年,我们必须为青年人成才创造条件。老一代科学家要在提挈后学、培养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我前些年去看望钱老,他几乎每次都反复提到,创新型人才不足是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他提出要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他说,中国现在没有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造人才的方式办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知识是无可穷竭的。要提倡青年人敢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我们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这需要从娃娃抓起。只有培养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中国才有希望。 四要重视和亲身参与科学普及工作。科普工作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不仅是传承科技薪火,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一个普及科学的民族,才能真正摆脱愚昧和迷信;一个崇尚科学、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能真正有生机和希望。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现实的迫切任务。要把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位院士在各自研究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对科学精髓认识透彻,对科学知识把握准确,对科学精神领悟深刻,不仅要在科技领域作出贡献,也应当在发展先进文化方面作出贡献。 五要多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之一。重视听取专家的意见,是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这些年,我们组织各方面科学家在许多领域进行了若干重大战略研究,在政府决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我们还将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课题,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论证。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术专长,多为政府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7/02/content_2175033.htm
个人分类: 科学|1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张曙光:改革的最后时机
liaodehua01 2012-2-2 13:23
本文来源于 《财经网》  2012年02月01日 14:31 我要评论( 3 ) 打印 | 字号: 人们对现实普遍不满,几乎人人都在抱怨,政府的话已经无人相信,人们往往从反面解读政府的言行,发生一件事情,人们也往往归罪于政府,人心的背向正在发生变化   未来5-10年是一个相当不确定的时期,如果不能通过政治社会的改革,化解矛盾和危机,那么,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绝不是吓唬人。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执政党改革的最后时机:   未来5-10年,是执政党进行改革的最后时机。其原因有三。   一是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已经经过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打江山坐江山,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经济增长。现在经过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潜力已经明显下降,经济失衡已经相当严重。执政合法性的经济基础已经动摇。   二是目前的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群体性事件多发,每年达10万多起,最近的乌坎事件已经出现了新的趋势,而现行的维稳办法不仅无济于事,而且有火上浇油之效。社会的稳定性已经受到严重威胁。表面的稳定掩盖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三是人们对现实普遍不满,几乎人人都在抱怨,政府的话已经无人相信,人们往往从反面解读政府的言行,发生一件事情,人们也往往归罪于政府,人心的背向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未来5-10年是一个相当不确定的时期,如果不能通过政治社会的改革,化解矛盾和危机,那么,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绝不是吓唬人。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2-1,改革方向   现行体制的弊端是政府太强,社会太弱,市场扭曲。政府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强、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占据了太多的资源,又直接参与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主导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其他行为主体如果不能与政府保持一致和与官员保持联系,很难存续,很难发展,因而主动投靠政府和官员,并通过政府寻租成为普遍的行为方式。因此,改革的方向是:约束政府,壮大社会,回归市场。三者的关系是,要回归市场,必须约束政府;要约束政府,必须壮大社会;而壮大社会是解开三者连环关系的突破口。   2-2,改革思路   人的行为是由制度规则决定的,因此,制度是重要的。然而,制度的变迁又与人的理念高度相关,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念可能更重要。   一是要从壮大社会取得突破,就必须从落实宪法第35条做起,即真正实行言论、集会、结社自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开放报禁和党禁。   二是改革无限政府,建立有限政府。这是政治理念的根本转变。小政府大社会不是个严谨说法,我们的政府的确很大,大到拥有无限权力,大到权力不受约束,因而是一个无限政府。其实,政府只是社会机构中的一个,只具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力,而且这种权力还要受到必要的约束、制衡和监督。   三是打破国有部门垄断,扶植民营经济发展,走出政府主导和政府控制的怪圈,真正回归市场。   2-3,改革具体内容(举其要者列示)   一是改审批制和登记制,让各种社团法人,包括工会、农会等自由建立,独立发展。从而形成政府与社会、社会中的各个机构互动制衡的格局。   二是真正实施公共财政。让纳税人参与、讨论和决定政府预算,通过公共选择的政治过程而不是现行的行政过程进行预算决策;建立全面统一的政府预算,把预算外和财政外资金(包括各单位的小金库)纳入预算;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重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联邦制关系;为财政支出用于经济投资的规模设定上限,保证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和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服务。改变现行强政府、富中央、穷百姓、地方苦乐不均的不合理状态。   三是先收租,再分利,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解决国有企业的利益侵占问题。使资源要素租金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财产,人人有份,共同分享。   四是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解决利率和汇率的长期呆滞和扭曲问题。   改革前景   一切改革都是在出现危机发生的,是在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无法按照原来的方式生活下去的时候进行的。1978年的情况就是如此,文革使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30年的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使老百姓吃不饱肚子,共产党治理的合法性发生了动摇,于是,开始了市场化的改革。今天也面临着一种危机的形势,只是与1978年时的危机情况不同罢了。因而存在着改革的可能。   一是决策者认识和感受到危机,因为,如果说本届政府能够平稳落地,那么,下一届政府要想平稳落地,就不大可能。因此从维护执政党和决策者的地位出发,当权者有可能推进改革。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不会很大。   二是社会矛盾在某个方面激化,现行链条从某个环节断裂出事,迫使决策者进行改革。这种可能性较大,但其结果如何也很难说,有好坏两种可能。未来是不确定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张曙光系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本文为张曙光教授天则所2012“新年期许”论坛撰写的专稿    【作者: 张曙光 】 (责任编辑:陈君)
1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父亲手书毛泽东诗词之二十八: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byk0104 2012-1-25 10:20
父亲手书毛泽东诗词之二十八: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个人分类: 家族文化|10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曙光集群下创建用户(无密码登录)
liujd 2012-1-17 20:17
个人分类: linux|6 次阅读|0 个评论
曙光商厦没有了
wjmluyx8664 2012-1-7 18:14
已经过去的2011年对于我来说,有许多值得记叙的事情,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一一表述,这里只捡取其中的一个吧。 从我十几年前来到这座城市起,曙光商厦就已经存在了。它离我工作的单位和现在的住处都很近,共有四层,虽然每层的面积都不大,但从吃的、穿的到用的,样样齐全,质量还不错,而且不像附近的家乐福超市那样从早到晚人群簇拥,付款的地方经常是排起人的长龙,令人望而生畏,所以在我因为工作忙和带小孩等事情耽搁了,想到明天的餐桌上还缺了什么菜肴的时候,我首先就会想到它,然后骑着我的破旧的电动车,穿过一条不长的街道,再过一个十字路口就到了,前后只需几分钟,加上拿菜、付款,通常二十分钟内就可以拎着大包小包离开了。碰到换季的时候,我也会到楼上淘一些过季打折的衣服,款式、做工什么的不比闹市区里卖的衣服差... 然而,从去年开始,由于经营不善,营业额逐月下滑,每次去了以后发现进去的人越来越少了,等到年底再去买东西时就听营业员说要整体转行卖电脑了。在12月初时,商厦里开始甩卖衣服和鞋子,人气终于大幅回升,但这已类似于人死亡前的“回光返照”了。我夹在人群里,给自己淘了一件羊毛衫,给小孩买了一双鞋子,心里其实是一直在跟老曙光商厦告别,以后只能是在记忆里回顾往日在商厦里闲逛时的自在了...
3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曙光,曙光,你在哪里?
liuli66 2011-12-28 20:43
原来在这里 http://www.gov.cn/ldhd/2011-12/28/content_2032218.htm
个人分类: 杂感|29 次阅读|2 个评论
看张曙光申报院士的结果:三分之二的悲剧
热度 6 yangfanman 2011-12-20 12:58
“在科学院申请院士失利后,张曙光在工程院2009年度院士增选评选时,以一票之差未能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数,再次“饮恨”。” 好的信息: 三分之一的院士没选他。 坏的信息:三分之二的院士选了他。 问题1:我想这个世界上好人多是肯定的,即使是选张的那些院士们。只是在面对人情世故、利益得失的时候,固然我们普通人很难把持得住,可是好像院士们比我们也强不了多少,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是这样。 问题2:要不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话,在某部强力支持下张要是有机会再来一次呢?我想很多人都会同意他胜算的可能性很大。虽然张没有机会了,在他天时、地利的时候没有当上院士(人和这块好像差了点),可有没有人通过类似的方法成功过关呢。今天能投票给Z曙光的人,没理由昨天没有投票给X曙光,后天不去投票给Y曙光。 我坚信:能阻挡“曙光之院”的不是人心和道德,而是机制和准则。这一事件警醒我们正视院士评选中的问题,可我们除了惊叹一声“好险,要不这家伙就是院士了”以外,还做过什么呢?
个人分类: 记录社会|4556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跑院士----铁道部巨贪张曙光的院士之路
热度 1 sfw111 2011-12-20 11:13
在中科院2009年度院士增选评选时,张以一票之差未能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数,再次“饮恨” 张曙光自2007年开始申报院士,但终以一票之差落选。 铁道部运输局局长为何要申报院士?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除了院士所带来的名利,也和刘志军有很大关系。“刘有心争一口气。但刘本人是工人出身,所以让他的部下去当院士。” 刘志军上任之后,为了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他终止国内进行了十年之久的高铁技术自主研发,包括当时南车研发成功并已投入试验性载客运营的“中华之星”,转而引进国外高铁技术。此举令负责高铁技术引进的张曙光在业内树敌颇多。上述知情人士称,“原本张曙光应该申请工程院院士,但之前南车国产动车组研制项目的带头人刚好在工程院,张担心他们从中作梗,在院士评选投票时带头反对他,就申报了科学院院士。” 但张本人并不做学术研究,为了申报院士,2007年3月,张在北京香山一家五星级酒店,组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下称铁科院)、南车四方、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一批国内科研机构专家为其写书和申报资料,“吃住都是国内一家为铁道部做进出口代理商的国企埋单,从3月开始写,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写了三本书,5月才完稿”。 “出版时把出版日期改成了2007年1月,之所以出版日期要提前,是为了避免外人以为这三本书是因为申请院士才写的。”上述知情人士称。 “当时他风光的时候,一堆人围着。南车四方的几个工程师是他兰州交通大学的同学,也曾帮他写论文,出专著。”南车四方的人士亦称。 根据《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条例》规定,院士候选人由本学部院士投票产生,其中“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应超过本学部院士总数的一半以上,而获得赞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而据上述人士透露,2007年张曙光第一次参选时所获赞同票数“寥寥无几”。 2009年,张曙光卷土重来。这次张又重新组织人出版了三本著作,申报当年的院士评选。据多位铁路业内人士证实,当时有企业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为张曙光拉票,挨个跑评委,包括组织评选专家去各地出差,参观动车基地的生产活动,并介绍高铁技术消化吸收成果,“来回都是公费,每人还送了礼品”。而张手中掌握的科研项目经费,也成为其拉票的利器。 但这没能搞掂所有人。据一位张曙光的前同事透露,“他担心南车的院士作梗,就由刘志军出面,南车的几位领导作陪,请南车的院士吃饭,希望不要反对。” 张曙光的造假行为也遭到举报。当时南车株洲厂的工程师及铁科院的专家都曾向中科院举报张曙光造假,院士评委会启动调查。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当时被询问的有铁科院的机车制造专家,铁道部向铁科院施压,希望铁科院车辆所的人向调查组说明张的申报材料属实,最终敷衍了事。结果,在中科院2009年度院士增选评选时,张以一票之差未能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数,再次“饮恨”。 他没有机会再来一次了。 现在,张曙光与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均为阶下囚。但当初在竞选中科院院士时,在调查组发现张有造假行为的前提下,仅一票之差没有当选院士,这一票之差只能是个偶然。从当初的寥寥无几到最后的只差一票,张竞选院士中所走的套路不正是把院士竞选中的黑暗、肮脏、非科学,非公正、权势、金钱的本质暴露无疑吗?我们的院士竞选还干净吗?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667 次阅读|6 个评论
宁愿多一些刘志军,张曙光
热度 9 csblizhaolin 2011-9-5 09:07
其实刘志军和张曙光没那么可恨,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离不开这两个人,南车北车以及所有上下游的企业都应该感谢这两个人,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科研人员也应该感谢他们。毕竟这两个人还是做了不少实事的,但现在更多的当权者是不干实事占个坑,更过分的是排挤干实事的人,希望多点他们。还是刘志军部长和张曙光总工程师比较实在一点!毕竟做了很多实事。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变革者,最后下场皆会很悲惨,无论是商鞅变法,万历新政,亦或是铁腕宰相朱镕基,因为他们触动了保守势力的利益,我想张曙光在大力推进高速铁路的时候,肯定遇到了保守派强大的阻力,但还是毅然决然的改写整个中国铁路传统的运行模式,难得可贵。从另一方面讲,南车北车在没有上马高速铁路项目事前,快要倒闭,濒临破产,但不久这两个集团快速发展,并且产品出口到国外,职工生活福利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对于咱小老百姓来说,过好日子才是最实在的。高速铁路拉动其他上游下游的企业更是数不胜数。在科研领域也是一样,立了多少大项目,几千万,上亿的项目比比皆是,乐坏了科学家,之后呢,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乐坏了科技出版工作者。感谢两位! 另外,从现实情况来讲,现在当官的哪个不贪,中纪委很明白这一点,之所以没有对他们动手可能会有顾虑,让人家其他干实事的官僚们看了,会说,你看,刘哥和张哥干了这么多事情,拿了些,最后国家不念功德,还动了他们,以后我们咋干,这不明摆着打击干实事的积极性嘛!当然最后,只不过刘哥在某些事情上有点过头了,所以才悲摧了。 不过从俺心里讲,倒 如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76 次阅读|15 个评论
李娜只是一道闪电,还不是曙光
热度 11 famingkuang 2011-6-6 07:15
李娜法网夺冠,仿佛给久处黑暗深处的人们的上空划过一道闪电,但还不是曙光。不过即使仅仅只是一道闪电,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希望。中国需要这样的闪电,我们期待更多更强这样的闪电。啊闪电!请您来得更猛烈些吧,划破这黑暗的牢笼,让黎明前的曙光照进来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56 次阅读|23 个评论
MD simulation of HAdV3 hexon homotrimer in water
热度 1 yuanhui80 2011-5-3 15:12
MD simulation of HAdV3 hexon homotrimer in water 总体系:368,286 atoms Gromacs 4.5.3 软件包64 bit 第一阶段:从1 cores增加到32 cores 第二阶段:从8个节点(64 cores)到24个节点(192 cores)进行统计 曙光高性能集群系统 Intel(R) Xeon(R) CPU E5430 @ 2.66GHz 结论: Gromacs4.5的并行效率很高,在约30万个原子的模拟体系计算中,一直到192个核心也没有出现效能平台,并行效率一直是线性增长(再多的核心数没有尝试),这也可能与体系的大小有关,体系越大,核心数就越多越好。对于一定大小的的体系,理论上当核心数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会出现效能平台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cores: NODE (s) Real (s) (%) Time: 318.370 318.414 100.0 5:18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42.231 2.689 0.093 258.585 gcq#127: "It's Not Your Fault" (Pulp Fic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ores: Parallel run - timing based on wallclock. NODE (s) Real (s) (%) Time: 126.752 126.752 100.0 2:06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99.875 6.352 0.219 109.3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ores: Parallel run - timing based on wallclock. NODE (s) Real (s) (%) Time: 124.612 124.612 100.0 2:04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145.687 9.264 0.320 74.9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cores: Parallel run - timing based on wallclock. NODE (s) Real (s) (%) Time: 98.066 98.066 100.0 1:38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201.129 12.791 0.442 54.2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cores: Parallel run - timing based on wallclock. NODE (s) Real (s) (%) Time: 949.204 949.204 100.0 15:49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227.260 14.451 0.501 47.9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cores: Parallel run - timing based on wallclock. NODE (s) Real (s) (%) Time: 95.109 95.109 100.0 1:35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265.130 16.859 0.583 41.15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cores: Parallel run - timing based on wallclock. NODE (s) Real (s) (%) Time: 125.620 125.620 100.0 2:05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338.097 21.504 0.744 32.250 gcq#96: "Proceed, With Fingers Crossed" (Te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cores: Parallel run - timing based on wallclock. NODE (s) Real (s) (%) Time: 76.288 76.288 100.0 1:16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515.582 32.780 1.135 21.149 gcq#54: "And It Goes a Little Something Like This" (Tag Te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cores: Parallel run - timing based on wallclock. NODE (s) Real (s) (%) Time: 313.087 313.087 100.0 5:13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656.646 41.762 1.447 16.591 gcq#151: "I Ripped the Cord Right Out Of the Phone" (Capt. Beefhea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 cores:5 x 4 x 2 NODE (s) Real (s) (%) Time: 61.191 61.191 100.0 1:01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2470.244 156.950 5.425 4.424 gcq#44: "You Try to Run the Universe" (Trick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cores:5 x 2 x 5 NODE (s) Real (s) (%) Time: 56.262 56.262 100.0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2799.056 177.866 6.146 3.905 gcq#308: "I believe in miracles cause I'm one" (The Ramon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 cores:8 x 4 x 2 NODE (s) Real (s) (%) Time: 58.090 58.090 100.0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3333.504 211.844 7.321 3.278 gcq#61: "Would You Like to Be the Monster Tonight ?" (Captain Beefhea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 cores:8 x 3 x 3 NODE (s) Real (s) (%) Time: 76.179 76.179 100.0 1:16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3731.124 237.090 8.191 2.930 gcq#314: "Don't You Wish You Never Met Her, Dirty Blue Gene?" (Captain Beefhea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 cores:8 x 6 x 2 NODE (s) Real (s) (%) Time: 50.006 50.006 100.0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4675.533 297.155 10.267 2.338 gcq#58: "I Could Take You Home and Abuse You" (Magnapo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 cores:4 x 9 x 3 NODE (s) Real (s) (%) Time: 54.993 54.993 100.0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4709.033 299.315 10.341 2.321 gcq#336: "Ohne Arbeit wird das Leben Oede" (Wir Sind Held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 cores:8 x 3 x 5 NODE (s) Real (s) (%) Time: 40.981 40.981 100.0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5108.852 324.781 11.220 2.139 gcq#62: "Meet Me At the Coffee Shop" (Red Hot Chili Peppe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 cores:8 x 8 x 2 NODE (s) Real (s) (%) Time: 42.517 42.517 100.0 (Mnbf/s) (GFlops) (ns/day) (hour/ns) Performance: 5924.472 376.706 13.010 1.845 gcq#230: "Encountered Subspace Anomaly" (Star Tre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52 次阅读|1 个评论
曙光
caijj09 2011-3-2 08:24
曙光 你是那一道光 我心所向 你是那一片花瓣 送我清香 你是那一件羽裳 为我御寒 告别昨日彷徨 送走今日忧伤 即使明日是理想中的平凡 也愿意为你勇敢 走过坎坷不断 前方依然漫长 纵使有天我们都步履蹒跚 也愿意为你歌唱 逝去的那片夏日操场 带走了月光的轻舞飞扬 一步一步相伴 只为一起闻到紫罗兰的芬芳 黑夜前的暮光 拉长这寂寞的雨巷 我愿守住这冷冷长夜 只为看见晨曦中你那幸福的泪光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言碎语,不管美不美
jddyxcn63 2011-2-18 15:26
看书名《美的曙光》,以为蒋勋先生的这本书是致力于谈美学问题的, 读来,更多的是人类的发展与文明的启蒙过程,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就是美学史,人类的启蒙就是美的曙光。 作者花了很多笔墨于人“手”的进步过程,即手的能力的发展细节。 人与兽的区别:手,直立,解放了“双手”。 从前、后肢,转化为上、下肢, 由“前”变“上”,人类的手在进步:从“抓”,到“摘”、“握”、“捏”, 动作在进步,思维相应发展。 现在,“人类的手,因进步而退化。” 如同,交通工具,退化了人的脚;机械应用,退化了人的肢体;电脑,退化了人脑。 一百万年前,人类在卑微、无阻中摇摇摆摆地直立,放眼狂野, 惊恐那些快速和凶猛的、害怕那些如毒蛇般的、羡慕那些如鸟儿高飞的, 对动物的崇拜油然而生,如凤凰与龙图腾。 人类,已经至高无上地主宰世界,一切都在“人”面前卑微和无阻。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甚至“人”在“人”面前,也是那么地卑微和无阻。 “飞,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即使现代人,有了飞机, 但当面临堵车,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幻想自己能飞。 “土地是人类安全感的来源,它带给人类许多肥美的记忆。” “人在土地上生活,会培养出耐性。” “但是工业时代来临,人与土地渐渐疏离了。” 现在人们越来越急躁,越来越不安,是不是与土地亲密接触越来越少有关。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见稻田还是稻田。 现在,在城里呆久了, 偶尔回农村,感觉每一块稻田都是美的, 还总想用相机拍下存盘。 古文明,都是河流文明——大河文明。 “河流是古文明和城市的母亲”, “任何一个聚落,任何一个城市,其实也都可以找到一条喂养它的河流”, “一个丰富的城市文明,会不断地以这条河流作为一个中心点,发展出文化的年轮。” 中华文明——黄河、长江,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 古印度文明——恒河、印度河, 巴黎——塞纳河,上海——黄浦江,江西——赣江,广州——珠江,南京——秦淮河。。。
个人分类: 阅读札记|3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吵吵吵,终于有吵见曙光的时候
liangqunlu 2010-10-28 19:08
现在算是开学以来心能放到最低的开心时刻。 今天下午,又一次的被谈话。是拜同宿舍的人所赐。话题是,宿舍矛盾。有感觉的第三次谈话。 时间是在人家抱怨完后,研办的冯老师就找了我。说是聊聊天。 而且,是聊聊天,不是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反复强调了好多次,最后我一直想着,要是真的是聊天的话,好像也没有问问我要不要聊。如果答案是不的话呢,呵呵~~ 开学到现在,争吵不断,我通常的也是烦的要死。但是,也没有办法。 记得第一个感悟就是,千万不要开口,一开口就输。因为,虽然八卦的时候还是可以八卦很长时间的,但是吵架的时候,脑子更是白痴。 于是一切在无声中度过。 电脑被关都3次了,好像动用别人的东西合理的像是自己的。大周末的早上,听着别人的QQ语音聊天直到一小时后终于决定起床,却在穿好衣服刹那,声音戛然而止。大概每天都要被迫听着跟情情爱爱相关的电话或是谈话都要超过一小时。其余的七七八八的小事。 还好,适当的时候,看到一些有哲理的安慰性的话。 【管理自己的情绪】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过一分钟后恢复正常。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我们的不自由,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良情绪左右了我们。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强大。 我想站得更高,看到更远些...这样我就可以跳过些苦难,略过些纷扰,直接看到好人有好报的将来...... (by 何炅)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by 海明威) 沉默的接受,沉默的感悟。 其实也没有什么。 而且,我相信我会成长很多的。 再想想别的事情,在22岁立志要做一名科学家,怎么可以在23岁的时候就不专心了呢。精力太有限,分配要适当。这也是我一直告诉自己的。 还好,我能做到问心无愧,这也是保持进步的基础。 oh,谈话还在继续。 这种官方的谈话,还是没法做到别人想听什么,我就说什么。没有答案的问题,最好的答案就是阐述自己的观点。恩,~ 其实,人家算是照例的去抱怨,我的主机吵到她们休息了。 第一次抱怨的时候,楼下的两位大爷一星期没有看我一眼。 第二次抱怨的时候,楼管的老师和我聊了半小时,结果,楼下的大爷开始理解性的告诉我怎么做比较好。 第三次的今天,冯老师终于说出了,我很大度,宽容的话。 一直以来的很烦,难受,不爽,在这一刻,终于有完满的感觉。 下次有谁再要找我的时候,我想,这是训练我的表达自己的能力,我应该很乐意聊聊天的。 吵吵吵,终于有吵见曙光的时候。
个人分类: 名家名言|22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