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奶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听莫言讲故事,又想起了我的奶奶
热度 9 Furaibo 2012-12-19 20:00
奶奶离开我们快二十年了,我时常想起她、梦见她。 这一次听莫言讲故事,又想起了我的奶奶。 我小时候,家里也会来些乞讨的。他们敲开门,你不叫他,他不会进入院子,就在门口等着。 有一次,我拿起一块吃剩下的面卷子(是玉米加白面和的,当时在我们村差不多是最好的了), 刚要出屋门时,被奶奶拉住了。“不能给人家吃剩的,你掰一半咱没吃过的给人送去。” 这就是我的奶奶,一个善良、明事理的农村妇女。 我想念我的奶奶。
个人分类: 往日偶拾|3903 次阅读|19 个评论
你那边下雪了
热度 6 EVAzhou 2012-12-3 19:22
清晨,开机后看到天气预报说,家里下雪了。鼻子一阵酸楚,想起了年迈的奶奶,不知她老人家是否安好。 自从 09 年毕业后,我就一直在外面漂泊,很少能在下雪的季节回家,也未能陪奶奶度过寒冷的冬天。他乡虽然温暖入春,但此刻却无暇恋起这份别样的暖意,马上就寒假了,也许是近乡思更切,思念如汹涌的河流填满整个心田。 小时候,喜欢玩雪,所以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睁眼发现远处的房子,大树都披上银白色的衣裳,印象中窗前总有几只麻雀前来觅食,叽叽喳喳的享受着奶奶的老母鸡吃剩下的美羹,那场景煞是热闹。在这样大雪飘起的早餐,奶奶几十年如一日的早起,温饱那些吃得胖胖的老母鸡后再去外面检一些被大风、大雪吹断,或者是压断的树枝回来取暖用。被捡回来的树枝一排一排地躺在白色的大地上,看着它们奶奶总是乐呵呵的,脸上写满成就感。看到我起床,她总是和我唠叨起,这些树枝取暖如何如何好,那个场面犹如发生在昨天,是如此的温馨幸福。只是今天早上那个院子里不知道有没有人在听奶奶的幸福的唠叨。我小时是缺少取暖的柴火,现在是奶奶享受这样的过程,也能锻炼身体,所以我们一般不去阻拦。 岁月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还没有来得及陪您好好书写,您却老了。
个人分类: 周周手记|2980 次阅读|10 个评论
本人爱妈妈系列之4奶奶,好女人造福三代人
热度 1 tianjingle27 2012-8-12 15:01
20110823二1稿;20120812日2稿 奶奶是什么样的呢? 基本信息:生于1922年6月5日(阴历5月初十),狗年双子座,名叫徐传秀,是一位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农村妇女,一直在湖北钟祥罗集镇的更小的村庄里生活,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地级市荆门。逝于2000年7月28日(阴历6月27日,恰好是本人17岁的生日那天),中风三年后去世的。老人死前那晚托梦给了本人,给了堂哥(长孙),现在想来都觉得惊奇。 情景一:一个八十来岁的老人正躺在床上。她中风了,右半边的身体已经没有了知觉。她已经不能说话了,也不能走路了。曾经臃肿的身体也已经只剩下了 “ 皮包骨头 ” 。老人正静静地躺着,突然进来了两个年轻的女孩。一个高高壮壮的,就是本人;另一个瘦瘦小小的,是本人的表姐。她们一个叫着奶奶,一个叫着外婆。很关切地问着老人的近况。老人笑了,她认出了自己的孙女和外孙女。她那唯一能活动的左手突然很有力的拍打着床沿,两个女孩以为有什么事,就握了握老人的手。老人的手心滑滑的,完全不同于手背上的枯干。老人安静了会,但过了一会又拍打起来。高个的女孩顺着老人的手看见了床下的一个小坛子。她走过去,掀开小坛子,原来里面放的是炒好的蚕豆。女孩们震惊了也感动了,原来老人是想让她们吃蚕豆呢。长辈对小辈的关爱是跨越疾病的。这个老人就是本人的奶奶。而这一面竟然也是本人见奶奶的最后一面。看着奶奶曾经胖胖的身躯被疾病折磨的只剩下了骨头和皮,十六岁的本人非常非常的难过,原来 “ 骨瘦如柴 ” 是这样的让人难受。后来,本人没再忍心去看望过奶奶。而直至奶奶的葬礼上,看着父亲陪着每一位客人对着奶奶的棺木不停的磕头时,本人才终于哭了出来。 奶奶也生于二十年代。她心灵手巧,是很棒的贤内助。在本人 17 岁生日时她离开了人世,从与众堂兄弟姐妹协助父辈们操办奶奶的葬礼中,本人感受到了 “ 儿孙满堂 ” 的可贵。奶奶对本人的个人影响不太多,现在能联系的就是本人握筷子的姿势与奶奶是一样的。而且本人的面相与奶奶也挺像的。 本人很感激奶奶抚育了几个勤劳朴实的子女,让本人感受了人性的美好。虽然在更有竞争性的环境中,勤劳朴实并非杰出人士,但就人生的体验而言,本人很感激奶奶所创造的家庭氛围:和睦互助。这一点也是本人努力的目标吧。 本人生平参加的第一个葬礼就是奶奶的葬礼,人最终会死,再强壮再虚弱的躯体都会化为随风就四处飘散的骨灰,但是人虽死,精神却不灭。人所能留下的最直接的就是给子女的精神财富。好女人起码造福三代人,本人敬重我的奶奶,也祈望奶奶在天之灵保佑后辈们顺顺的。
个人分类: Respect for others|298 次阅读|2 个评论
还有几个4年可以等待?---很想回老家看奶奶
热度 10 xieyujiang 2012-5-12 18:31
自从读书从新疆出来已经十多年了,到沈阳一晃也快 9 年了,常常想起老家的亲人,但由于路途遥远,这些年却很少回老家,到今年 8 月份就有 4 年没回老家了,算上刚刚过去的春节已经有连续 7 个春节没在老家过了。还好,这几年因为我生小孩的缘故,父母年年都来沈阳住一段时间,只是我没有机会见到奶奶。很想回家看看奶奶,也很想在老家过一次春节。 奶奶这辈子不容易,听说十几岁就嫁给了爷爷,三十几岁就守了活寡(爷爷在三年自然灾害时因不忍群众挨饿私放公粮而被判刑 20 年),奶奶一个人拉扯 4 个孩子长大,好不容易盼到爷爷刑满释放,可爷爷回来不到一年就得癌症逝世了。之后一晃又是 30 年,如今奶奶已经 80 多岁了。 我从小就爱吃奶奶做的哨子面,也爱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后来离开家在外上学,每每打电话总要和奶奶说上几句。我一回去,奶奶和我总有说不完的话。在奶奶眼里,我是个有出息的孙子,为家族争了光。奶奶老说盼我们日子过得好好的,让那些过去瞧不起他们孤儿寡母的人好好看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北京上大学那会儿,我就想等工作了,带奶奶让北京看看,可是上大学、上研究生、上博士,一晃又是 10 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奶奶已经快 80 岁了。等我工作 2 年买了房子,条件稍好些,我说想接奶奶来沈阳住段日子,父亲叔叔们都说奶奶年纪太大了,不敢让出远门了。我女儿出生的时候,奶奶把自己压箱底几十年的布料拿出来给我女儿做了一床小被子,听说这是奶奶给我的特殊待遇,别的孙子生小孩都没有。被子虽然不值钱,却是奶奶的一番心意。 最近听说奶奶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常常念叨我们还有那面都没见过的重孙女。原来计划明年春节回家,现在开始考虑是不是 8 月份放高温假的时候就带老婆孩子回去看看奶奶。可是, 8 月份要回,明年春节还回不回?说实话,沈阳和新疆相聚万里,回趟家不容易啊!坐飞机早上出发,到家里也得到晚上了, 3-4 个人来回一趟花费也不菲。坐火车倒是便宜,但来回路上就要 5~6 天,到家又能待几天?所以一般没事我们都不回家。这些日子常常想起堂姐今年过年前给我们打电话时说的话:“奶奶年纪大了,还有几个 4 年可以等待?”或许,应该毅然决然地尽早尽快地回老家去看看奶奶了。明年的事明年再说吧。
个人分类: 日常生活|5110 次阅读|21 个评论
清明祭扫
热度 5 sivaxin 2012-4-1 14:18
一早和爸爸、叔叔、张冰堂哥一行人往郊外道场山扫墓。难得今天风和日丽,全没有清明雨纷纷的萧索感,路上还看到一队举着小旗、背着小包春游的孩子,仿佛又回到了踏青春游的学童时代。 我们先到爸爸的外婆,我的太婆墓前,舅公舅婆和表姑表叔表妹们已到了。于是大家一阵寒暄后,照例摆上鲜花、水果、点心,燃上香烛,开始焚烧纸钱冥币,燃到差不多了,众人依长幼辈份,一一拜祭。大家又在墓前谈了会天,聊了聊往事,便相携下山。 随后我们又来到奶奶和爷爷的墓地,奶奶还在世的时候,清明节对于我完全只是一次郊游踏青,但自从奶奶去世,则多了一份牵念,添了一份缅怀和思念。也许只有至亲的逝去,才能真正理解死亡。去年清明好像因为学校有课,没有回家过,没有给奶奶扫墓。今年来到奶奶的墓前,看到墓碑上奶奶微笑的面庞,很熟悉又有点遥远,心里还是一阵触动,和奶奶一起的往事禁不住在眼前涌现。奶奶已不会再老去,也不再有痛苦,会永远微笑地看着我们一次次来到她的面前,在奶奶墓前静静地双掌合十,尽管无言,却反而能让我感觉到力量。每个人都终将迎来死亡,与其诚惶诚恐地迎接死亡,不如泰然若之。 扫墓归来,翻出奶奶落葬时,我写的祭文,读着,读着,忽然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死亡只是毁灭了一个人的身体,并没有毁灭他的生命,生命依然可以活在后人的回忆和思念之中,依然可以在文字中鲜活年轻。 一瓣心香遥寄哀思 冬日飘雨的空气里,潮湿纠结着忧郁。我抱着茶杯蜷在椅中,幽幽地想着和阿娘的往事。 阿娘生在江南水乡古镇南浔,那里的乡音把奶奶叫作“阿娘”,透着吴侬软语的亲昵。小时候,阿娘会经常从南浔到湖州在我们家住上一段时间,凡知道她来的那天,我在放学后就会兴冲冲奔回家,打开门大声地喊“阿娘”,听阿娘“哎”的一声答应我,然后就看见她弓着背、慢悠悠地从房间里走出来,脸上堆着慈爱的微笑,我心里便会有种幸福感。阿娘虽然驼背严重,但收拾得总是齐整清爽,夏天的时候穿着素色单衣和蓝色布裤,冬天的时候穿对襟的棉袄,花白的头发往后梳得服服帖帖、一丝不乱。虽然阿娘那时已七十多岁,但走起路来十分利索,面色红润清矍,脸庞秀气,双眼明亮有神,一开口说话更是中气十足,引得我们家的邻居常议论说“张家姆妈身体真是好!” 我的印象中阿娘一来,妈妈就会做比平时更丰盛的菜,而在这样的时刻,就算我犯错了,大人也不太会责备我。所以,小时候时我总希望阿娘能多呆一点时间,而且阿娘还会给我讲《红楼梦》里的故事,宝黛初会、刘姥姥进大观圆,听得我津津有味,可能就是那时阿娘一点一滴的诉说,引起了日后我对《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兴趣。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阿娘在南浔不小心摔跤骨折后,那段时间住在我们家时的情景,那时不懂什么是骨折,只觉得阿娘腿上套着白色的石膏鞋,要坐在扁扁的马桶上,让我感到很新奇,阿娘躺在床上,我就围着她左看右看,还下意识地感到挺开心,因为觉得这样一来,阿娘就可以在我们家长住一阵了。 大一点,上初中,高中后,阿娘来我们家就少了,而是住进了南浔的养老院。我也只是每年逢年过节去看她。每次去,阿娘的精气神都很好,声音响亮,中气十足。有时我们去她不在自已屋里,而是到别的邻居那儿聊天去了。我每次去还是会亲昵地叫她“阿娘”,她看到我们总是会很开心,年纪大的人嘴上虽不说,心里总还是期望热闹的。然后她总会张罗我们喝茶啊,吃熏豆啊,吃糖啊,我们会坐下来陪她拉家常,聊东家长、西家短,也聊聊南浔的人文历史掌故。阿娘的记性很好,以前的事情、人物,说起来可以没个完,虽然有时会一说再说,来来去去就那相同的话,但我还是喜欢听她这样絮絮叨叨地讲来,总感到阿娘和爸爸妈妈还有我围坐一起的画面,总特别感受一种温暖。到我们每次要回家去时,阿娘都会要送我们到楼下。后来随着她年纪大了,爸爸就不让她送下来,她就送到楼梯口,我跟她说下次再来看阿娘,而她每次都嘱我要好好念书,听爸妈的话,有空跟爸妈再来!每次看着她瘦小的驼背的身影,立在楼梯口时,映着午后西落的斜阳,我能从她的眼神中读出些许的不舍,心中油然会有点愧疚,鼻子也忍不住有点酸。 记得那年过年时,我和爸爸还有三毛叔叔,去医院看阿娘,那时阿娘因为又一次摔跤手臂骨折,从而使她长久不下地便卧床不起。我们走进南浔养老院对面的医院,因为是过年了,冷冷清清的,大多数的病房都是空的。阿娘一个人躺在偌大的白色病床上,显得特别瘦小,像变了个人,仿佛如气球般忽然被人抽走了精气神。旁边一张病床坐着请来照顾阿娘的阿姨,还放着别人送来的水果篮和营养品礼盒等,花花绿绿的节庆包装,反更衬得老人无奈的凄凉。我还是进门就叫“阿娘”,阿娘顺着声音转过头看我,眼神却有点迷惑,爸爸在一旁说张欣跟我一起来看你啊。阿娘这才反应过来,像是如梦初醒般说道,“呀,长这么高这么大啦,又长高了啊!”靠着她的病床我心想,也许在阿娘的记忆中,我永远是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学生,或是那个留着童花头的高中生吧。因每次见我,都会说长大了长高了啊。 爸爸和三毛叔叔,总还是劝阿娘要下地走一走,坐起来动一动,否则会出大毛病的,阿娘都应承下来,可是还是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只有放在被沿上的手指随着话语颤动几下。此刻,我下意识的将阿娘的手放在我的手心里,意外地感到阿娘的手很温暖,而她也感到我握着她的手,转过脸来直直地看着我,眼神中时流露出孩子般的企盼和依恋。一刹那我忽然感到阿娘的寂寞。活了 80 多年的沧桑岁月,一生也是颠簸起伏、辗转不定的,她真的应该觉得累了。她真已没有当年第一次骨折时挺过来的勇气和力量了,她只想舒服地躺在病床上,让人生顺其自然。可她还是期望儿女后辈们,能经常围绕在她身边,给予她更多的关注和呵护,可我们每次去看她总是那样来去匆匆,像行使常规那样去看她,真的在那刹那,我多希望能将阿娘接回家里,像小时候她到我们家住时那样她睡一张床,我睡一张床,听她给我讲讲传说、说说故事。但我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我只是一直握着她的手摩挲着,直到爸爸和三毛叔叔说时间不早该走了,我才放开阿娘的手,阿娘不舍地看着我们,像个被大人留在幼儿园的孩子,只说让我下次有空一定要再来看她。我使劲地点头心里想五一假期回家一定要再来看阿娘,那时天气暖和了可以让阿娘下床,走不了的话坐着轮椅也可以推她出去看看春暖花开的景象。谁知,这竟是我最后一次看阿娘了,她没有再给我们机会便匆匆地走了啊。 今天离阿娘去世有八个多月了,爸爸说在冬至那天会将阿娘的骨灰去安葬。两次我都身在上海没能回去成,不知阿娘会不会怪我呢,会不会觉得这个她疼爱的小孙女将她忘了?不知阿娘的墓地,是不是有青山环绕,长着青翠的松柏,不知阿娘会不会感到寂寞,期待着我们常常来看她。身处异乡的我会把和阿娘曾经共度的美好日子,还有她给予我的关爱和鼓励,全部小心地珍藏于心底的最深处,永远不会忘记。 阿娘,来年的春天该会有满山遍野的映山红悄然盛放,你该还会提着小篮小心翼翼地折那纸元宝,边叫我不要把它们弄坏了,说乖孙女阿娘给你买小食吃哟………… 愿此文如一瓣心香寄托孙女的思念! 你心中的小孙女 写于丁亥年冬至前一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82 次阅读|10 个评论
以此怀念那位曾经爱过我的奶奶
tengyu2011 2012-3-18 21:42
人,是由幼小走向成熟。一开始,人不会独立行走,不会独立与别人交往。慢慢的,人学会了行走、说话、工作等。在这一个过程中,始终有一些人在我的成长中默默地付出着。当我还没有上幼儿园,父母又是很忙时,是她悉心照顾我。当我开始上学了,是她时常提醒我早上要吃早餐,出门要注意安全,要好好学习。当我一开始上学,还是童年时,爱玩、好动,爱吃零食,是她时常给零花钱给我去买零食,虽然这是她不多的钱。渐渐的,我觉得她是一个没有脾气的人。即使爸妈要她每天监督我做作业,但她没有做好她的工作,她时常问我有没有很累,要不要休息。那时还是小孩的我一听说休息,哪有不去的?休息的时候她呈上了水和羔子饼,还帮我扇扇风。渐渐地,我发现她也是一个不严的人,我学会了淘气,学会了不做作业,虽然她千百次的呼唤,我都没听。可是,此时此刻我多么想她能叫我的名字。可是这已经成为了奢想,她终究还是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她就是我最爱的奶奶。 在我的记忆中,对奶奶的印象最早只能追溯到一个“惊吓”的晚上。有一年,那年我还没有去上幼儿园,那年的一个晚上,突然有一大帮人涌进我的家。这群类似土匪的人就是专门抓计划生育的人,动作鲁莽,言辞可恶。当他们严逼我爸爸是不是多生了一个小孩时,我害怕地躲在了奶奶的被窝里。那群人一间又一间屋的搜寻。奶奶反复地叫我不要出声,因为外面的争吵声,那时我很害怕,只能静静地躲在奶奶温暖的被窝里。那群人走了,我躲过了他们的搜寻,同时也感到奶奶的温暖,是她保护了我。 几年后,我去上学前班了。一想到能和一群小伙伴们玩,开心的睡不了觉。不幸的是上学没多久,因为同桌的一次恶作剧,我摔断了左手。那时只是觉得疼,手没有力气。我也不敢告诉老师,撑到放学后,回到家第一眼见到奶奶,奶奶看到我的表情不对,就问我怎么了?我跟她说我左手摔了,很疼。奶奶一看就知道是断了,赶紧找来妈妈。我记得那时妈妈一边急一边骂,怎么去上个学把手弄成这个样子?奶奶在一旁护着我,接着和我坐了好久的车来到了一个接骨医生那里,我还记得后来奶奶经常提的一句话,那是接骨医生经常说的话 “ 这个小孩很安静,以后是个搞学问的人 ” 。我记得那时奶奶听了就笑了,还经常和邻居提起,只因我小时候好动好玩,所以奶奶压根不信。只是后来还是被接骨先生说对了,我性格逐渐逐渐向静的方向发展,对科研也有了兴趣。 小学和初中的我,住在家里,那时每一天都可以见到奶奶。每一天妈妈都会给我们兄妹每个人五毛钱做早餐,有时妈妈忘记了,我们就赶紧敲奶奶的门。在我还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奶奶教会了我煮饭和煎鱼,上次搞班活动我成功红烧了一条罗非鱼给同学吃,其实那是小时候奶奶就教给我了。小学和初中那段时光虽然成绩很不好,经常在普通班度过,但很快乐。我有点像孩子王,经常叫上几个小孩一起去玩游戏,去爬树摘果子,去钓鱼抓鸟等。南方的眼光很毒辣,很猛,当我们在烈日下跑动,去抓迷藏时,奶奶经常怕我们中暑,经常出来 “ 喊停 ” 。那时玩得正尽兴,对奶奶的搅和,生气的不得了。那时的我常因玩和奶奶唱反调,尽管这样奶奶重来不生气,重来都没有,只会抱怨我不懂事。现在回想起来,世间或许常有一些人不会对我们犯的错介怀,其中一些就是亲人。那时家乡的河里还是有很多鱼和螃蟹的,所以,我经常去抓螃蟹回来给奶奶腌制,因而那时经常可以尝到奶奶的手艺。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渐渐地我上了高中,渐渐地我懂得了学习,懂得了独立。我离开了家乡,时常是一个星期或者几个星期才回家。从那时起我与奶奶在一起的次数就少了,我还记得去上高中之前,乡里给每个老党员发了一张漂亮的被子。那时我一看到那个被子就喜欢得不得了,我就向奶奶要了那张被子。奶奶很爽快地给了我,还从一个箱子,翻了好几层的衣服,在一件衣服的裤带里掏出了一些钱。那时我清楚地看到那只有为数不多的一百块,奶奶只剩两张,都给我了。奶奶给的被子,不论我在读高中、大学还是研究生,一直在用着。 上了大学以后,只能在寒假和暑假时才能见到奶奶了。每一次一回到家,我就会跑去奶奶的房间里看电视,总觉得奶奶的被子很暖很暖。有时看着看着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发现奶奶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长板凳上打瞌睡。每逢水果季节和什么节日之类的,亲戚们都会买很多东西给奶奶吃,除了有一次她没有拿给我吃,那就是上个学期的寒假我回到家里时奶奶已经瘫痪在床,已经不认得我了。以前她一听我要回来,都会不知多少次去问我妈妈我什么时候回到,因为奶奶的记忆不太好,这会说给她听,那会就忘记了。虽然奶奶的身体一向非常硬朗,没什么大病,但就因为一次看别人劈柴,往后退时摔了,把盆骨摔断了。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渐渐的她忘记了所有人。直到农历正月十八那天离开了人间,送完奶奶最后一程,回来了在床上躺了一天。或许人最累的时候不是身躯,而是心。 她走了,看着她曾经住的房子,坐的椅子,眼泪还是滚滚地流下来。奶奶种了好多树,番石榴、木菠萝、桃子和各种中药。其中有一颗柚子树,奶奶经常唠叨到怎么这颗柚子树不开花。直到去年,这颗柚子树开了一些花,最终结成两个果子。奶奶经常去看它,直到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一个柚子掉了。她看到,捡了起来,她拿给我和小妹吃。那时我和妹妹在看电视,一看到这么生的柚子,随口就说了不想吃。最后奶奶还是一个人把它吃了,还说很甜。如果上天还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跟我奶奶说,我们吃,而且很甜。今年奶奶走了,那颗柚子树的花却开得特别茂盛,好像这些白白的花是专门送给奶奶的。连那些来帮忙办丧事的邻居都说到这颗柚子树是谁种的,开的花这么茂盛,将来一定可以结很多果子。其实,那时我很想自豪地告诉她们,那是我奶奶种的。只是话刚到口,还是哽咽了回去。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没有读高中、读大学和读研,会不会我就可以陪她老人家多一点?以前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常常想以后要赚钱,要带媳妇回去给奶奶看看,如今这一切都无法实现了。当一个人走的时候,我们那边有去问巫婆的习俗。奶奶走了以后,家里的长辈要去问巫婆,了解下奶奶在那边过得怎么样。那时我很想去,我想去和奶奶说说话,虽然打从心底我不相信世上有通灵之说。后来爸爸没有让我去,他怕我再次陷入悲伤之中。办完了一切,回到了学校,不知多少个夜晚于梦中醒来,眼泪迷糊了视线。 之所以,要写下这些文字,是因为我觉得我没有机会报答奶奶了,就写写文字怀念她吧!虽然,眼泪早已经迷糊了视线 ------
个人分类: 感受生活|3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年后我也要给奶奶办一个八十大寿的生日!
热度 3 zf20087 2011-11-17 20:12
三年后我也要给奶奶办一个八十大寿的生日!
在腾讯博客上偶然看到一篇《我们给奶奶办了一个非常普通的80大寿!!》的文章,感动不已,所以转来与诸位分享。 我的奶奶如今也77岁了,身体虽还算健康,但是常有小病相伴。我是奶奶最大的孙子,如今即将硕士毕业。当初选择洛阳作为工作地点,一方面的考虑也是因为离家很近,火车只有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她老人家一辈子没有离开我们那个县城,我希望等我工作安顿之后能够接奶奶来洛阳住一段时间,看看外面的世界!虽然洛阳不算大城市,但却有着城市所有的魅力,这已足够!为了奶奶,我也会早点结婚,早点要孩子,只为老人家能够像其他老人一样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利。毕竟我关乎着奶奶能否早些抱到重孙的重任! 三年以后,我应该早已结婚,我也应该有了自己的孩子。那时候我会跟家里人商量着张罗一次奶奶的八十大寿,如博文作者那样。期待!祝福奶奶,也祝福自己早日实现夙愿! 以下内容转自腾讯网: http://bbs.news.qq.com/t-474752-1.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奶,是农历 9 月 20 日的生日,今年,正好 80 大寿。   我们的奶奶,是世界上最普通的奶奶,很小就嫁给了爷爷,抚养孩子们长大,给孩子们娶妻,着着孩子的孩子们出生,再看着孩子的孩子升职为父母。    今年 80 岁,身体还不错,平时只是胆结石发作的时候,会让奶奶难受。   这张照片是奶奶去年第一次出远门,到了长沙,表妹给奶奶拍的照片,奶奶笑得非常开心。那次远行,还是爸妈强烈要求了许多次的结果。   如今,奶奶对我们的意义,奶奶就是我们的根,那就是回家的方向。 为了这次大寿,父辈们很早就开始准备,我们这次出门在外的孙子们建议把日期改在年底,爸爸说,奶奶这么多年来,没有在她正生日当天办过喜事,这次就定在生日这天了。 为了这次寿宴,大家很早就开始忙碌,流程怎么安排,准备什么菜,准备什么娱乐节目……大家群策群力。   鞭炮是每次酒席的重头戏,原计划是将孙子们的礼金全部用来放鞭炮,长辈们觉得这样更气派,不过后来还是采取了孙子们的意见,放一部分,剩下的留给奶奶用,鞭炮一响,就代表酒席要正式开始了,小时候最爱听到这样的声音,一听到就会跑遍全村往最热闹的地方赶      酒席开始前,客人们坐下来听老爸主持,老爸是这次活动的重要策划人 大舅爷爷是奶奶的弟弟,在我们老家,舅舅的地位是很高的,坐酒席的时候要坐在上席,听爸爸说,舅舅讲话的时候,很激动,好多年没见过舅爷爷了,想小时候,春节最喜欢往舅爷爷家里跑,拿着奖状就可以在那儿得到 5 分 1 角的奖励,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来说,这是很大的奖励 听说这场酒席的厨席是包给别人的,姑父原来也是专门给人做餐的厨师,这次被下岗了,现在用的碗是一次性的,记得小时候,办一次酒席,都要把全村的碗借过来,完了之后,再按各家碗上的名字分回各家 奶奶在亲人们的祝福下学年轻人一样吹蛋糕,不过奶奶的牙不太好,蜡烛吹起来有点难,这个大蛋糕是从长沙带回去的罗莎蛋糕,爸爸想让奶奶偿偿大城市的好蛋糕,老爸还吩咐,钱就从你的份子钱里扣,听说爸爸还给奶奶从长沙带了个榴莲回扶持,也就是为了给奶奶偿偿 奶奶第一次切蛋糕 七叔和伯伯竟然打起蛋糕战来了,这么开心的一刻,让没能参与的人非常羡慕 旁边坐着的奶奶很高兴 四叔现在是我们村里最大的官,不过,这场战,被打得很惨 奶奶站在全家福前拍照留念,孙子们现在全国各地地发展,在天津的堂弟堂妹,上海的堂弟,还有在深圳的我,没能赶回家参加这次隆重的宴席,长辈们安排,没回家的礼金是回家的双倍,大家都掏腰包掏得开心,只要奶奶高兴就好 亲戚们在门口观看大家精心制作全家福照片 最后放一张全家福,现在家人们分布在全国的五个省,各行各业都有,以长沙为中心,每回兄弟姐妹们回家,或者离开家,长沙都成为兄弟姐妹们聚会的地方。 不管走在哪里,家永远我们的根,很怀念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现如今,家里的第四代已经满山跑了。这是小家伙们在桔子树上摘桔子。 这虽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 80 寿宴,长辈们最终还是放弃了在酒店办席,还是选定在农村老家,觉得这样才是最正宗的,最热闹的。对这次奶奶的八十大寿,爸爸说,这是这次寿庆场面之热烈是方圆农村中空前的,还说,你们没回去的人会感到遗憾的 祝愿我们的奶奶福寿安康!!! 祝愿长辈们健康快乐!!! 祝愿兄弟姐妹们平安大吉!! 祝愿我们的下一代快乐成长!
个人分类: 爱生活|5980 次阅读|5 个评论
母亲
热度 4 pcao79 2011-10-24 20:34
今天晚上家里发生了一件事情,18个月不到的儿子在奶奶卧室拉着房门玩耍,不小心把自己反锁在里面,反复搬弄着房门的把手,不能打开,加之房间黑暗,开始大哭起来。我母亲(57岁)在厨房做饭,5分钟之前还提醒我们注意孩子不要把自己反锁在家里。由于我们的疏忽,果真小家伙做了他人生记忆深刻的事情之一。我到处找房门钥匙,始终找不到,随机拿了一把锤子,准备敲门上的锁。我妈妈二话没说,从我们的卧室窗户踩着空调机箱翻越到她卧室,幸好她卧室的窗子是打开的。然后奶奶和孙子紧紧抱在一起。此时此刻,我心里极度惭愧,堂堂七尺男儿,为什么不冲在母亲前面去呢?母亲什么话没有说,发自本能的从5楼的窗户爬出去。她是在保护孙子,也是保护自己的儿子和媳妇。
3739 次阅读|5 个评论
教育之“潜移默化之作用”
热度 1 wangxh 2011-6-8 12:40
爱人是做婴幼儿营养、教育方面工作的。有一天回家说了一个关乎两家人、但很类似的事儿: 其一,小女孩由姥姥带着长,父母偶尔关注一下培养问题,以为等孩子长大些再教育不迟。结果在婴幼儿的技能训练班上,这个小女孩说得最多的话是“和了(hule)”,老师们感觉非常莫名其妙。等她妈妈来接她的时候揭开了“谜底”——原来,姥姥一直很爱打麻将,这小女孩几乎是在麻将桌旁边慢慢地成长——这孩子长大打麻将肯定是高手啊! 其二,小男孩由奶奶看着长。该小男生训练班上,老师发现小眼睛总是贼眉鼠眼,到处搜寻着什么,注意力根本不在老师那里。问起缘故,妈妈道破天机——奶奶来自农村,比较过日子,在领着孩子玩耍的时候经常捡破烂,所以孩子养成了边走路边“寻找”破烂的习惯。当然到了上课的时候,其注意力完全被“破烂”吸引了,等待并搜寻着随时可能 “ 出现 ” 的塑料瓶或易拉罐。 教育的功能就是培养习惯,当然是好习惯。这两个孩子的事儿,充分说明教育之潜移默化之作用。只要有关部门重视(而不是仅仅作秀),学校认真(而不是仅仅应付上级),教师用心(而不是仅仅完成工作量),许多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最起码不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 教师“逼着”学生认认真真学习,学生甚至及其家长痛恨教师 !
个人分类: 教之道|3603 次阅读|1 个评论
清明时节忆奶奶
热度 4 nacil0616 2011-4-4 15:53
刚刚看了嵇少丞老师的一篇怀念他的爸爸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 uid= 51597do=blogid=429457 ,我很感动,并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感觉:关于我的奶奶,我也该写点什么。 奶奶13岁时就失去了母亲,可那时她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和一个妹妹,作为长女的她理所当然的承担起了抚养弟弟妹妹的责任。她跟大人们一起去地里田里挣工分,还要打理家里的大小事务。后来奶奶常常会跟我们讲一件她记得一辈子的事情:一次她跟村里的大人们一起去很远的山上干活,下午的时候她感觉很累,于是就找了个地方休息。没想到她当时就睡着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而且其他人走的时候也没注意到她。她回忆说她当时好怕啊,不敢哭也不敢喊,就一个人摸黑往回走。之后那段路就留在她的记忆里了,我现在觉得,奶奶一生都是害怕孤独的。 后来奶奶嫁人生子了,虽然条件还是很苦,但相对以前已经好多了。爷爷也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失去了父亲,他对奶奶也很好,两个人辛勤劳作供3个子女上学。而且绝不因为条件艰苦而让他们辍学,我想我的父辈们是很感激他们的。 我从小就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他们对我的恩情我是一辈子铭记的。奶奶是个文盲,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听我讲学校里面发生的一些趣事。看电视的时候就要我跟她讲情节,告诉她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不管是动画片还是武侠剧。她看村里的人平时都喜欢打牌,她也要我教她打牌,我记得她当时还真的把那些牌认全了,不过最终还是没学会。等我读高中以后,见她的时间就少了,我那时很长一段时间才回去一次。记得我高三的时候在学校打球受伤,她得到消息后很着急,一连几天都坐立不安,甚至还亲自打电话到我班主任那里了解情况。 我考上大学以后她是很高兴的,说我以后就不用像她一样吃一辈子的苦了。不过从那以后我们至少半年才见一次面,她还是照样喜欢听我讲外面的事情,而且还会不由自主的笑起来。不过有一次我跟她讲起我在学校献血,她很生气的说了我一顿,不管我怎么解释她都听不进去。从此在她的唠叨里又多了句“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在她最后生病的那段时间里,她每天都要靠强剂量的止痛药才能勉强支撑下去。她变得很虚弱,躺在床上不能活动,但我从她的眼神里看出她是不甘心就这么离开这个世界的,她无奈的眼神让我心里发酸。我在她身边呆了半个月就去了学校,我记得我跟她最后一次通电话时,她的声音都含混不清了,但我能听清一句她重复了几遍的“以后要发奋读书啊”,我控制不住哭了出来,对着电话喊:“你是一个好奶奶···”我想,她当时心里还是有一丝安慰吧。 四年前的一个凌晨,我慈爱的奶奶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她走之前几个月拍的照片,纵使病魔缠身还是那么的慈祥。 以下是我于2007年端午节在新浪博客上写的一段关于奶奶的文字,现在贴在这里,权当是一种回忆。 今天是端午节,一大清早妈妈就给我打电话问这有没有粽子吃,我说有啊就是味道不正,没家里的好吃.每逢佳节倍思亲,看来我是想家了.回想以前在家里过端午节的时候,天总是下着毛毛雨,那种湿润的清爽让人不知道有多惬意!上午我和弟弟一起去山上摘棕叶,大大小小的棕叶拿在手里,散发着一种醉人的浓香···那真叫人受不了.我们摘完棕叶回到家,奶奶已经泡好了一盆糯米.洗好棕叶后就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很娴熟拿一片棕叶一卷,然后往里面放一匙糯米再把棕叶包成很好看的三个棱角,然后用绳子缠紧打一个活结就好了.包好的粽子小巧,耐看,让人都舍不得给剥开吃了.
2809 次阅读|5 个评论
人的日子——正月初七
guangyin 2011-2-11 12:29
“正月初七是人的日子,要烧香磕头的。”那天奶奶她老人家到我家这样说。这个日 子我从小就知道了,不过一直不在乎。 傍晚,我放任五岁的侄子文韬跟他小姐姐去街上找其他小朋友玩耍。奶奶得知后,表 现出担心来。我宽慰她说:“我从两岁的时候,老奶奶不能动弹,不方便看我;你和 我妈在地里也有很多活,还要喂牛喂羊;不都是大我两岁的哥哥领着我--两个小孩出 去玩么,所以也不用担心文韬。”奶奶当然记得这些,还补充说:“你俩再大点后就 去村边的小河里玩去了,整天捞鱼往家里放。”对,是这样的。想到小时候自己就笑 。奶奶说了很多,从她50年代初21岁嫁过来直到1993年她最小的女儿参加工作。这是 第二次好好听我奶奶说起从前,内容比三四年前听的又丰富了些。之前就想着记下来 ,后来怎么就作罢了。这次定要记下来。 我哥83年出生,我86年。1987年左右,我跟哥哥没有受多少罪。那时候家里人大人们 都出去干活。父辈们往往是在周围的石塘开采石头,妈妈大娘们则照顾地里,喂牛喂 羊,我和哥哥俩小孩就放在家里。当然也怕我俩饿,于是院子里的大锅里就放着些吃 的,锅盖盖着。里面具体是啥吃的不清楚了,我妈一旁帮着回忆说,回到家就听邻居 老奶奶说,这哥俩一天弄得锅盖子响了好几次。不知怎么玩困了,就在院子里草堆旁 睡了。说我竟然还睡在过我家狗的窝里。。。其他怎样下河捞鱼等等就不表了。我还 能记得:某年收秋,我跟哥哥也去了地边,快回来的时候我俩都在地边睡了,我奶奶 就把我和哥哥横放在她的自行三轮车后面车厢,那时候肯定不高,一个车厢就可以装 下两个孩子。后来放我时我肯定醒了,不然不会记得这样清楚。当然肯定没有哭,没 有被打。我哥俩的小时候更多的是好玩,有意思的。苦,或许从小就是那样,觉不出 来。 奶奶又说不敢往回想以前的场景时,她说:我不是说从前有多苦,而是说现在有多享 福。这样好像能让她的情绪稳定些。 1958年,我爸还没有出生,我大爷二大爷三四岁的样子。奶奶说那时候三家子挤在一 个院子里的几个屋子里。因为家里被处理过了,吃的都很少的。奶奶这时候努力控制 着情绪说:可以说除了拉的尿的,几乎什么都吃过,花生壳也磨成粉来吃。。。吃了后胃里面很难受。去地里干活的时候,也给孩子在大锅里留下吃的。干活回来,发现俩孩子找不到了,就知道是俩小孩去邻村小胡村里的姥姥家找吃的去了。 我问奶奶:怎么小胡我曾姥姥家有吃的,咱们这边没有。奶奶说:都给处理了。那时 候土改,把我爷爷家化为“富农”成分,这就意味着你家的好地分出去,你家的牛牵 走,你家里垛好了的喂牛的草料原地放在院子里,谁家用谁家来拿就好。我曾奶奶可 没少受罪,经常晚上被拉出去被开会批斗。我曾祖父没有被批斗很多次,因为他比较 早就自杀了,怎么自杀为何自杀的,我不清楚。 我问:那小胡怎么情况?奶奶说,土改开会的时候,也要把你曾姥爷家化为富农,你 曾姥爷哪里愿意,他的地都是挣了钱后买来的。开会的时候你姥爷就拿着刀子到了台 上。说要把他家化为富农,就先把他的肚子划开。最终就化为了中农成分。 日子一直不好过,富农最后分得的地根本就没法种。回来入社(应该就是合作社了) 后才好些,至少平等些了,不怎么被批斗了。不过也是日子不好过,奶奶生我小姑的 时候(1971年),是个冬天,也没有吃的。产后三天,奶奶还在床上,爷爷端给她的 是高粱糊涂和煎饼,都没有个鸡蛋。为了能填饱肚子,她去合作社里帮着摘花生。她 说那就不是为了摘花生,是为了吃花生。合作社里摘花生的都可以随便吃。当然吃多 了腿胀,不舒服的有的是。人人都有一个命,没有受不了的罪,没有享不了的福。奶 奶她吃的很多,没有一点不舒服。 奶奶的孩子们都上学了,我二大爷学习很好,读到高中,读不了大学入不了伍应该还是和成分有关系。他想迁户口去东北莫尔道嘎林业部门跟随我三爷爷的时候,县里面却不给办理或是担心人才的流失吧。二大爷没有户口证明还是怎么在东北某车站外面还被抓住过,关了几天。我爸爸在学校受人欺负,别人喊他“富农羔子”,就上完小学。等等我姑姑上学时,四人帮下去了,邓小平上来了,不看成分了。我奶奶就要求我姑姑努力上学,当然两个姑姑也学业有成,成为了我们一代的榜样。那时候供我姑姑上学,我奶奶也是很辛苦。冬天的时候去东关装火柴,别人去都是干一会就出去买包子,馒头啊,我奶奶是带着煎饼咸菜过去,厂家提供开水。她进去干活一天都不出来,能挣三块钱。最后两个姑姑都很有本事。她老人家也很享福,很受村子里人们的尊敬。 后来我提问,既然这样苦,当初你怎么就嫁过来了?她说我爷爷还是很厉害的,当初是个“家长”(就是负责做好几家公共事情的人,有威望的),那时候还没有土改,嫁过来后就土改了,不是人过的日子了。她也想过离开,但是为了孩子们就这样走过来了。 奶奶正要继续说下去,文韬跟君瑶姐弟俩又欢喜地回到我家,叫着“老奶奶”,奶奶欢喜的答应着。 朋友说我很少愤世嫉俗,很少对政府有反对的声音。当一群人可以逼着你去死,认定你家的东西就是大家的,你抱怨有用吗。相反我想和朋友探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我意识到今早晨烧香的时候,尽管给天磕头了,不过没有感觉。以后应该会有感觉的。
14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奶奶好吗?每日的问候
xupeiyang 2010-12-13 09:23
现在有了QQ,真是方便多啦。我每天在QQ上问我的侄女,奶奶好吗?侄女说:奶奶很好,我就踏实一天,有时候视频里看看87岁的老妈妈,她患脑梗塞两年多啦,多少次死里逃生,可说是九死一生了。 我们经历了书信、电话、电报、到现在的短信、QQ、视频,真是太方便了。 朋友 9:30:08 小惠好,奶奶好吗? 蕙心兰质 9:30:49 小叔叔好,奶奶好的 蕙心兰质 9:31:02 今天下大雨 朋友 9:31:10 胃口好吗? 蕙心兰质 9:31:12 胃口好的 朋友 9:31:20 天冷了吧? 蕙心兰质 9:31:27 明天0度了 朋友 9:31:39 给奶奶多穿点衣服。 蕙心兰质 9:31:37 下雨总是感觉有点冷的 蕙心兰质 9:31:56 穿了,我给她做了两条棉裤 朋友 9:32:10 北京今天也到了0度。
个人分类: 西施故里|2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感悟(4)——奶奶、姑姑和其它
热度 5 maocaowu 2010-12-1 07:39
家庭琐事回忆 我小时候,很淘气,很贪玩,搭梯子从墙洞里掏麻雀蛋,爬树摘别人家柿子,翻墙到菜地里拔萝卜吃。奶奶是身边最常见的人,她整天跟着我,说这里危险、那里危险、爬树不让、游泳更不让。我最大的努力是让奶奶看不到我,而奶奶最大的努力是设法找到我。她有时拄着拐棍追赶我,但几乎每次都是累的坐在地上哭。看到奶奶哭,我会收敛许多。 奶奶养了五个孩子,前面四个是女孩,听说两个儿子(我的伯父)夭折了,奶奶40多岁的时候生我爸爸。奶奶还养我这个大孙子近十年,直到她老的实在没精力照看我。 爷爷在我出生的前一年去世。爷爷的哥哥身边只有一孩子(我伯父),虽不是傻子,但肯定是缺心眼的那种,会干农活,会养牛,会照看庄稼(他能准确地发现谁偷了我们的一把庄稼,然后去他家地里反偷,有时就是报复性地明偷)。伯父光棍一条,他父母快去世时求我奶奶收养伯父,考虑到姑娘们会相继出嫁,我爸爸身单力薄,就答应了。由此,家里有了相连的两份宅基地,将近两亩大。 小时候,奶奶经常检查地界桩,我家和四家有石头界桩,其他三家相对老实,而东边的那家总是让奶奶不放心。后来确实发生过有人挪动东边界桩的情况,那是一个很小的挪动,一般人可能都看不出来,但奶奶发现了,并让我爸爸把界桩挪回原位置。 奶奶的四个女儿中,老大嫁到10公里远的外县,我爸爸出生后她经常回娘家,照料她的大孩子(我的大表哥)和我爸,他俩同岁。大姑最勤劳,一直到现在还忙碌着,80多岁了。我每次回老家,都要去大姑家看看。 二姑嫁到了城里,攀了权贵,二姑夫是一个局长,富裕生活自然好。我小时候最盼望二姑回来,可以带点桔子罐头什么的,奶奶吃几口,剩下全给孙子。但二姑总是检查我作业,上小学时,根本不爱写作业,所以当我看到她回来后,总是设法把书包藏起来。二姑在单位上入了党,提了干,在婆家要争地位,但我姑夫家人岂能轻易让她当家?所以二姑整天在怨气中生活。后来我上大学了,放假回家前先去二姑家,和二姑夫聊天,才发现二姑夫知书达理,爱看报,爱下棋,他在89动乱之后给我了许多开导,让我了解清楚国际、国内很多事情。同时也感觉到,二姑受气,和她自身爱唠叨有很大关系。所以我尝试劝她:表哥表姐们都成家立业了,孙子们围着你是一种幸福,你和姑夫应该享受幸福生活才对,不要再为一些琐事着急上火。 二姑家养花,她经常上街去卖,有时1盆花只能卖几毛钱,但手里有了活钱,就自由多了。大学寒暑假到她家,总是偷偷地给我塞几十、上百块钱,够我花1-2个月,直到我大学毕业来北京读研究生才停止。但我感觉,后来她可能把钱转移给我上大学的弟弟了。 三姑命苦,到现在生活也没有很大好转,奶奶最大的痛苦是把三姑嫁给一个神经病人。虽然后来经过治疗,三姑夫的病情基本稳定,知道下地干活了,但三姑的四个孩子几乎是她一手拉扯大的,三姑夫在家里盖房、孩子抚养再到婚嫁上几乎没有任何贡献。三姑的第三个孩子因为大人忙,疏于照看,6岁时在村边洗澡时淹死了,他比我大一岁。后来又夭折1个孩子,都是因为家里穷,我三姑夫溜逛(河南话,意思是不务正业)。每每说到这些,三姑总是流泪。 三姑家离我家只有一公里,邻村,三姑夫弟兄四个,当地的大户。奶奶的意思很明确,爸爸身单力薄,必须得留一个女儿离身边不能太远。农忙时节,三姑总是先不管自己的庄稼,回娘家干活。干完活也不在娘家休息、吃饭,赶快回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干自家的农活。三姑没有读过书,小时候她的最大任务是把我爸爸送到学校,然后回来干农活。 奶奶去世之后,东边的邻居和我家闹过一次事。他们家有两个儿子,大的身强力壮,能把上百斤的石磙搬来搬去,但相对本分,小的叫“泽庆”,力量单薄些,但当时很捣蛋,为一点小事,竟然站在自己家的平房上大骂我妈妈。三姑知道后,告诉了孩子们,我表哥带着他的几个堂兄弟,来到泽庆家门口,抓住他脖领子打了几个耳光,并让他认错服软了事。后来泽庆老实了许多,二十多年来,两家再无纠缠。奶奶生前担心的事,在她去世后发生了,但得到了恰当的处理。 小姑命比三姑要好些,她比我爸爸大一岁,小姑上了小学,估计沾了我爸爸的光,属于“陪读”。三姑回忆,当时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弟弟妹妹能上学,而她不能。送完两人后她还得及时回来,要不,得到的仍是奶奶的训斥、甚至棍棒。 小姑在我爸爸结婚后一年才出嫁。她嫁给一个海军医生,当兵人平时很少回家,小姑经常一个人种地、操劳家务。孩子夭折2-3个,养大成人两个,大的是儿子,比我小一岁,小的是姑娘,比我小十多岁。我表弟小学暑假放假,她去部队探亲,就把表弟放我家。我弟兄两个,难免和表弟发生一些争执,表弟干不过我两个人,就委屈地靠着邻居家的大树,离我家门口很远,呆呆地望着自己家的方向。奶奶天黑吃饭时才发现表弟,但他死死地抱着树,哭着要回家找妈妈。 后来小姑夫退伍了,家庭生活越来越好,先在一个乡卫生院,后来搬到了县城。小姑夫是外科医生,我上大学前一个多月,骑自行车时被拖拉机的车轴剐伤了腿,镇上的小郎中给了些涂抹的药,快一个月都不见伤口好。最后到小姑夫那里,他用镊子夹着棉花使劲擦伤口,把里面的脏东西彻底掏出,鲜血直流,疼痛难忍。简单包扎,1个多星期后,伤口愈合了。 爸爸二十岁前几乎没有干过农活,家里吃的水也没舍得让他挑过,都是姐姐们干的。爷爷去世后,爸爸结婚成家,小姑出嫁,生活的重担落到爸爸身上。爸爸爱劳动,他下学后(考上县上最好的高中,但随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当了民办教师。在我的记忆里,爸爸除了教课,就是下地干活,把自家的地种的快成样板田了,许多人学着我爸爸种田、种菜。我上小学时,爸爸把我家宅子上的杂树全砍了,甚至包括我最喜欢的几棵枣树(后来我知道爸爸挖了枣树,说至少得留下一棵,他就把伤了根的大枣树又栽回到宅子上,但树已挖倒多日,没有种活)。那时镇上十天一集,爸爸算着集市的日子,最好是星期天,不是星期天就得事先和别人调课,请假赶集市卖树。当时碗口粗的一棵树只能卖到1块多钱,并且很不好卖。爸爸坚持着,好像卖了两年多才把树卖完。入冬的时候,在宅子上再挖好树坑,上街买了杨树苗、桐树苗,栽上。 后来我家自留地上也种上桐树苗,泡桐苗长的很快,两年就可以卖苗子了。这时我已上中学,星期天可以跟上爸爸卖树苗了,我甚至还亲自卖出去过一个桐树苗,那时已经中午,集市快散了,剩下2棵树苗,爸爸要去解手,交待我最大的那棵树苗(有鸭蛋那么粗,四、五米高,我都扛不动)需卖1块5。爸爸离开后,马上有人问价,我说1块5,买树的嫌贵,但舍不得放弃这棵大树苗,把口袋掏空才找到1.45元,我仍不同意,他硬把钱塞给我,把树扛走了。爸爸回来了,我说买树的少给5分钱,树苗是硬拿走的,爸爸笑了,说算了,钱已经给够了。 我参加工作后,一次过年回家,我替父亲卖萝卜。父亲说一毛钱一斤、八分也卖,我见几个人问了价,都没有买,觉得可能卖贵了。下面再来人问,我说六分一斤,马上又上来几个人,抢着买。一个多小时后,爸爸来了,看见一车萝卜没剩几个了,马上收摊不卖了,如果再卖,过年家里就该买萝卜吃了。 我初中毕业之后,到县城的师范学校读书,爸爸、妈妈的要求不高,说上一中专就行了,可以吃商品粮了(城市户口,不需种地)。师范第一年之后,奶奶在小姑家第二次中风,不醒人事(第一次很轻,我都不知道)。那是快过春节的时候,小姑马上通知我家,我去小姑家陪伴在奶奶身边。抢救两天后,奶奶醒过来了,她似乎认出了我,拉着我的手,但说话已经很不清晰了。我猜测她眼睛看的肯定全是虚幻的景象:说她看见有人过来拿了我家东西;问那么多人赶集,怎么都不和她打招呼呀…… 寒假结束,我不得不回县城上学。那时学校两个星期休息一次,一次休息两天,我每次休息必回家。春天来了,我下了汽车,在麦地田头的小路上走着,远远地朝我家坟地的方向看。我只怕奶奶突然去世,而爸爸又不告诉我。当看清楚我家坟地没有增加什么,才放心朝家走。夏天来了,奶奶仍在病床上,四个姑姑轮换回来照顾。八月十五中秋节,我又回家,奶奶已经一个星期不主动吃东西了,病情急剧恶化,四个姑姑不敢回去,都守在我家,替我家干活、照顾奶奶。八月十六晚上,奶奶突然清醒了许多,眼神似乎明亮了许多,我很高兴。十七日凌晨,我和爸爸、妈妈、四个姑姑在院子里剥苞谷,突然觉得应该去看奶奶,但看到奶奶时,她已经闭上了眼睛,手是温的。 奶奶的娘家离我家有十里路,大家庭。奶奶的哥哥有五个儿子,弟弟没有儿子,过继哥哥一个儿子。弟弟做生意,有些钱,但几乎不来看奶奶,直到奶奶去世前不久,才来看他姐姐一眼,拉着手,安慰地说:病肯定会好的。奶奶去世第二天,他带着娘家人来,检查奶奶的衣服是否穿够了。 奶奶的寿衣十多年前就做好了,一直在箱子里放着,我小时候点煤油灯,不止一次地把油撒到箱子上,渗到了她的寿衣上。奶奶虽然很生气,但爱孙子心更切,从来没有责怪过我,但我至今仍感觉对不起奶奶。奶奶的棺材板是她第一次中风后,二姑家买的,一直堆在我家院子内,用塑料布盖着。奶奶后来很担心这些木材会另作它用,生病时总会追问:这些板子是给我做老屋(方言,棺材)的吗?我记得奶奶的姐姐有一口棺材,是解放前做的,一直留到七十年代末她去世。奶奶只看到板子,没有做成棺材,所以一直放心不下(但农村习俗,定好了做棺材的板材,根本不可能再做它用)。 奶奶晚年大多在我小姑家住,小姑考虑到她家在医院里,奶奶感冒发烧可以随时拿药治疗。大姑家穷,大姑家两个表哥的媳妇间总闹矛盾,奶奶不愿去住。二姑家有公公、公婆,也没有条件照看我奶奶。奶奶在三姑家住过一个月,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奶奶发誓再也不去三姑家,果真这样:奶奶到死再没去过三姑家。三姑曾经拿架子车来拉奶奶,但奶奶坚决不去。小姑夫特善良,伺候我奶奶比伺候他亲生母亲还上心,所以奶奶更愿意住我小姑家。 奶奶去世后,爸爸有了新的任务,他要学习考试,转为公办老师。40岁的人了,记忆力明显下降,学习了两三年,通过了几门考试,也没见转为公办老师,可能有些课程对爸爸来说太难了,考试没通过。直到爸爸将近50岁的时候,从教30年,才有了政策转成公办教师,并在55岁时退休。 妈妈来到这个家后,吃了很多苦,出了很大力。夏收之后,妈妈到地里捡麦子,那时地里麦子收的很干净,根本捡不到什么麦穗。但有的地块麦子收晚了,一些麦粒掉在地里,妈妈就连麦带土背回来,用水慢慢淘掉坷垃,再把麦粒晒干。妈妈在自留地头种上一片西红柿苗,整个夏天,家里最不缺的是西红柿。妈妈爱吃辣椒,所以我家的几乎每顿都有辣椒,种菜也绝对不能不种辣椒,但后来她多吃辣椒就牙疼,减了很多。弟弟爱吃臭鸡蛋,妈妈腌咸鸡蛋时要晃晃罐子,把鸡蛋弄裂几个,半个月后,臭鸡蛋就有了。妈妈会晒豆豉,有时故意不封灌口,让小苍蝇在豆豉罐内产卵孵蛆,然后把豆豉兑水煮开,弟弟和我吃豆豉时抢着挑吃里面的蛆。夏天,晚上妈妈拿着手电捉知了,炸了给三个孩子吃,慢慢孩子们都学会捉知了。夏天下雨后最忙的就是我们这些捉知了的人,我们能把房前屋后土地铲个遍来找“知了牛”。 我读博士时,将近三年没有回家。博士答辩之后,我立即考虑回家看看。到家时,妈妈正忙着磕芝麻(收芝麻的方法:把刚收的青芝麻杆正立着,晒干,再倒过来用木棍敲,把芝麻粒震出来),她见到我一愣,说回来怎么不提前告诉家里。我看着妈妈穿着我多年前退下来的旧衬衫,满脸都是灰尘,苍老了许多,我忍了又忍才没有在她跟前流泪。 参加工作之后,我尽量每年回家一次。每次妈妈都说:假期坐车的人那么多,你们就别回来了,我们有事就给你们打电话了,没打电话就是没事,你们没事也不要往家打电话。 我孩子降生前,妈妈算来算去,说肯定是一女孩,她电话里说就不来北京照料了。孩子9月底降生了,一男孩,媳妇看到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给你生个儿子。我打电话告诉妈妈,她问孩子多重,奶是否够吃?第三天她就和我爸爸、我弟弟坐着火车来了北京。 孩子100天,妈妈看我们实在忙不过来,孩子也没有母乳吃,她说要把孩子带回河南老家养,我和妻子勉强同意。孩子快两岁的时候,我把他接了回来,妈妈随着过来,但住了一个月后想回老家了。送走妈妈,两岁的儿子感觉到事情不妙,躺在床上,眼泪汪汪地重复着:奶奶是去南边开会了吧?奶奶一会儿就会回来,我不哭…… 孩子5岁时回老家,我爸爸特疼这个大孙子,孙子提出什么条件都会满足。孙子也爱爷爷,把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出来给爷爷,并拿打火机点上,两三根烟后爷爷就受不了了,赶快收烟盒不抽了。孩子爱吃糖,我妹妹当时在我家开一个小店,卖烟酒糖,吃糖自然不用愁,但我媳妇不让孩子吃。儿子想出一主意:把一毛一毛的零钱偷偷送给邻居家小孩,让这些小孩拿着钱来我家买糖,然后和我儿子一起出去分着吃。我妹妹发现,平时根本没钱的小孩今天突然有钱不断买糖,并追出儿子给别人钱买糖的小把戏。 爸爸和妈妈80年代在镇上盖了一座二层小楼(带一大院子),90年代又在旁边买了一座小楼(带一小院子),我估计是给我和弟弟准备的,但都没有用上。弟弟大学毕业后考了公务员,在县城工作,并买了一套房。现在正筹款买第二套,可能是替我父母买的,让他们晚年享用。但按妈妈的性格,她是不会轻易离开农村的,村子里的2亩宅基地慢慢和邻居们置换成耕地(我家老宅子地势高、又没人住,邻居纷纷占用我家宅子盖房,但愿意把同面积的耕地让给我家种)。妈妈前几年在镇上又买了一小片临街土地,计划让我妹妹家盖房子。妹妹的智力比我伯父高一点点,勉强初中毕业,弃学务农,做点小生意帐都算不很清。她有两个孩子(估计想要一闺女,结果又生一儿子),都很聪明,但属于超生,被罚了不少钱。 出差顺便回老家,爸爸看到我一脸疲惫,说:你工作差不多就行了,别干恁恶(河南话,意思是工作不要太拼命)。我表示同意,但暗自思索:不拼命,能生存吗? 心疼我的人,肯定是我的至亲;帮助我的人,肯定是我的挚友。每个人都希望社会是公平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分享社会所创造的资源和文明。提倡社会竞争是合理的,但一味地制造过度竞争、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只会让人们继续无端地感受着成长的艰辛和生活的悲凉! ( 完 )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86 次阅读|25 个评论
[转载]想念你
hendle527 2010-5-14 21:55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xMzE4NTY4.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9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奶奶--寿楼春
geobob 2009-12-7 19:31
戊子 年九月,奶奶弃我而去,天上人间,从此永诀。忆及旧日,伊小脚碎步,深浅蹒跚;粗糙老手,胼胝苍苍;舐犊情深,饭我畜我。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古又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每每念此,辄不能自已,泪水涟涟;从今后,谁复嘱我,天凉加衣?呜呼!哀哀重慈,肝肠崩裂,此何痛也!长歌当哭,大悲无泪。前日返京,夜阑人静,梦断往事,点滴成尘,悲伤浸心,哀思绵绵,不绝如水。维以不永伤?忧伤不已,遂填词一首,权当祭稿,奉献灵前,聊表拳拳寸草之心;惟九泉有知,安息极乐。 寿楼春 青山孤云扬。 且呜咽草莽,纷卷秋霜。 鹤去长风如泣,黯然斜阳。 惊杜宇,鸣西乡。 阻雁鱼,离离魂伤。 但漠漠泉尘,茫茫世事,何处诉凄凉? 依稀泪,灯丝长。 又霜鬓点点,胼手苍苍。 忍忆金莲微步,月明书窗。 谁嘱我,加衣裳? 旧梦残,伤心参商。 道天亦真情,黄昏雨雪犹断肠。 不孝孙泣血于戊子年季秋 略注: 杜宇: 杜鹃别称,又称子规,典出蜀国望帝从帝故事,杜鹃哭声哀痛,往往泣血。后人多用杜鹃啼血或者子规啼血来指悲痛万分,如杜甫的杜鹃啼血猿哀鸣。 西乡: 故乡在北京的西边。 雁鱼: 古人认为大雁和鱼均能传递书信,鱼雁往返,指书信往来。此处指音讯。 离离: 悲伤的样子。 胼手: 粗糙的大手;胼:茧,手足的厚皮。 金莲: 小脚,大约宋后妇女有裹足的习俗;旧社会习俗,伊从小缠足。 参商: 指参星和商星;二星不能同时出现在天空,多指亲人分离。 雨雪: 伊入坟之时,天降大雨,大雨之后,转为大雪纷飞,冰冻地面,故乡俗称雪浇雨;逝者入葬,若遇大雪盖墓,遵 照故乡久远的说法,乃大吉之兆。
个人分类: 月满西楼--不是诗词|5049 次阅读|1 个评论
款待乞丐
chrujun 2009-11-18 20:52
当我尚在襁褓之中时,奶奶就离开世界了。 我对奶奶的记忆全部来自父亲经常讲的关于奶奶的一件事。 父亲经常讲,奶奶对叫花子(乞丐,讨饭的人)特别好。只要有叫花子到我家讨饭,奶奶一定会把叫花子的米袋子装满米,然后留叫花子吃饭。奶奶象招待贵客一样招待叫花子,用最好的饭菜招待他们。 父亲还经常讲,葬好地不如开好亲,开好亲不如存好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给祖先找一块让儿孙发富发贵的墓地,不如给子女找好配偶;给子女找好配偶,不如有积德行善的好心肠。 由于奶奶的缘故,在父亲眼里积德行善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修行。 有两件事情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次,父亲在道路上碰到一个陌生的青年人,当他了解到这个青年考上大学后,他把身上的全部钱都给了这个青年人,并对这个青年送上他的祝福和期望。 不少邻里人把这件事当笑话相传,认为父亲很傻,居然给钱给陌生人。 另外的事情是我经常看见的。父亲懂一点医术,会用草药和推拿治某些病。无论病人病了多久,病情多么严重,父亲治好病后从来不收病人钱财。在父亲看来,他只是做了一件好事而已。 因父亲经常讲奶奶上述故事的缘故,我也记住了奶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69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遇到这样的女子-(1)好一朵清新的茉莉花
yangfangimr 2009-3-5 21:46
因为有了她,北京在我的记忆里一直很温暖。她是我离开北京时最后见的一个人,她的笑脸已经幻化成我对北京最后的印象。 我是 03 年到北京读研究生的,我仍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情景。我提前一天到学校报道,住进宿舍的时候屋里还只有我一个人。第二天,打扫完宿舍卫生去水房扔垃圾,等我一转身回来宿舍时,隔壁床铺上已经多了一个女生。很清秀,脸有些黑,有一米六五左右,她无精打采地靠在床头的铁柱子上,想必是旅途劳累太乏了,眼睛闭着。我和她打招呼,并不热情。我以为这个女生一定不好相处,在一个宿舍同住三年,有我受的!呵呵,相处一段时间慢慢熟悉以后,我才知道第一印象是多么荒缪,这个世界上我再也碰不到比她更善良更好相处的人了。 我们头碰头睡了三年。月夜的浮光里,我趴在枕头上听她讲了很多童年的故事。她的家在辽宁,母亲在她五岁的时候积劳成疾去世了,父亲不能经受这样的打击离家出走,家里还剩下一个将近七十的奶奶。是奶奶把她拉扯大的,我不知道那是怎样一个坚强的老人,在发生这样的家庭变故后还能一直供着孙女读书,直到把她送入大学。她就那么喃喃的说着,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本子,用完了正面用反面,老师嫌反面的字看不清楚,让我站起来说说为什么不买新本子。我不想让老师知道我家里只有奶奶,我也不想让奶奶因为买本子的钱担心,我就那么一直站着不说话!老师气急了骂我,我的泪一滴滴淌了一脸。班里同村的同学告诉老师我家的情况后,老师才允许我用本子的反面了。 冬天的时候没钱买手套,骑着一辆很大很破的自行车,赶到十几里外的学校时,手已经冻得抓不稳自行车把了,就那么狠狠地摔在地上。一个冬天过去后,手已经肿得像个馒头。奶奶很疼我,因为我路远中午得在学校吃饭,奶奶总是单独给我蒸一碗米饭,没有菜,奶奶就蒸好了用盐给我炒一下,装在盒子里带到学校做午饭。冬天吃午饭的时候,一般饭已经冰凉了,可是真的很香。奶奶怕我在学校吃饭太寒酸了被别人笑话才给我蒸的米饭,在家里我们俩天天吃苞米,吃的我看到苞米就泛酸水。奶奶什么都干,地里的活,家里的活,捡垃圾,给人家帮工,我高三那年奶奶都八十多了,我一点都不想再读下去了,我怎么忍心让她一个人再这么累下去呢,我心疼呀!可奶奶跟我发火,让我必须读下去。我考上东北大学那年,奶奶竟然拿出了四千多块钱,我不知道她是怎么一分分攒的,我来沈阳读了半年书,奶奶在家里就出事了,奶奶临死我都没有见她一面。 奶奶死的时候都八十多了,按理说是喜丧,可我就是心里不甘,她辛辛苦苦把我养这么大,我连报答都来不及。我有时候想奶奶就是攒着这口气等我考大学呢,我考上了,奶奶的心愿就了了。奶奶应该是没有遗憾的,可是芳儿你知道吗,这是我一生的遗憾呀,我永远也没有机会报答她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经过了少年时数不清的磨练,她的脸上全是从容,我在一旁听的是泪水涟涟,打心眼里心疼面前这个大我一岁的女子,上天怎么没让我在年少时碰到你?如果早一点碰到你,有我用的本子,我一定想办法让父母也给你买。有我戴的破手套,我就一定不会让你冻成那个样子。然而命运还是让我们相识了,让我能在这如水夜色里和你一起回到童年,回到奶奶的身边。有一个朋友和你一起怀念奶奶,你心里是不是会温暖一点呢! 因为吃过太多苦,才更懂得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关爱和温暖,她始终都像一朵清新的小茉莉,带着倔强,带着微笑,带着坚韧。在北京读书这三年,她一直都在做家教,最忙的时候,一周有五个半天都在外面跑,回来后就着壁灯看文献,学英语。一个夏天下来,一米六六的她瘦的不到九十斤,我劝过她不要太拼命,她总是笑笑不说话。每周家教发工资的时候,她总要请我吃大碗的雪糕,不吃就跟你急,说赚钱就是图个乐呵,一个人吃有什么意思。三年里莉莉象大姐一样照顾我,一起献血后给我打饭,实验不顺利的时候开导我,出其不意给我的生日小礼物,专门去超市买我顺嘴说的小零食 。 06 年硕士毕业后她留在北京工作了。 06 年底的时候结婚了,老公是我们硕士班上的同学。前几天还深夜给我打电话聊天,他们家那口子留校工作了。呵呵,真替他们高兴。用她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做为结束语:明天总是越来越好的,我们都要加油呀!
个人分类: 众生百态|2379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