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积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呼吁大家积极献计献策
热度 1 cgh 2013-1-21 02:01
呼吁大家积极献计献策
中国人有时候不自觉的采取消极态度来应对问题, 其实大家心里一直知道这是个问题, 也希望问题能解决, 至少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但是,作为个体, 很多人把自己脱身于问题之外, 将责任归于他人, 将希望寄予他人。 这种消极态度没有为问题任何贡献, 可能源于对社会前景的悲观预期。 甚至还有人, 对别人的积极行动冷嘲热讽, 惯于给人扣上 “×× 的命,操 ×× 的心 ” , 这就有点负能量了。 于是乎, 问题还是问题, 甚至层出不穷, 下一次还是怨天尤人, 如此反复。 现在都在倡导正能量、尽责任, 科学网的博主何尝不可。 科学网是一个半学术平台, 大可积极地从学术角度, 事实求是地分析社会生活问题, 给出诚恳的意见和建议。 进步总是一步一步, 突飞猛进、历史转折需要累积。 科学网上缺乏大的社会问题讨论, 虽然常有学术腐败揭发, 但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能量。 远的比如钓鱼岛等国家利益, 近的也有贫富差距数据质疑。 君不见,国家最高科学奖给了军工专家? 博主们难道都不懂统计和法律? 其实,大家只是太低调、太消极, 倒不至于都是明哲深厚的领导人物。 所以,大家完全可以对很多社会问题发声, 利用好科学网的自由平台, 发挥好科学网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大可从自身角度分析、提意见和想法, 积极面对社会、科学问题。 积极面对的基础还是遵守法制, 做能做的、说该说的, 不以激进代替积极, 为社会添砖加瓦而不添乱。 宏伟的长城是一块块方砖筑成, 不是巨石, 也不是稀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43 次阅读|4 个评论
积极与浮躁,一个铜板的两面
热度 4 wulihui2013 2012-12-30 01:16
读到一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想学绘画,于是他找到一位当时绘画界最有名的老者拜师学艺。老者把绘画的要领全部传授于他,并叮嘱他要刻苦练习。一天,年轻人问老者:“我照这样学习,需要多久才能成功呢?”老者说:“?(待填)”。年轻人又问:“我晚上不去睡觉来练习,需要多久才能成功?”老者答:“?(待填)”。年轻人吃了一惊继续问道:“如果我白天黑夜都用来练习,吃饭走路也想着练习,又需要多久才能成功?". 老者微微笑道:待填”。年轻人愕然。 以上空白,按顺序答案依次是,“十个月”,“十年“,” 那你今生与绘画无缘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会诧异于这样的答案。 一直以来总标榜自己是积极的人,从小学到大学到硕士到博士,做事总是很积极,也总被身边的朋友说成很努力的人。因此,自己也小有沾沾自喜。来留学后,看了日本人的治学观才突然顿悟,积极的幌子背后,是否是浮躁的情绪操纵? 没有精确掌握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就开始分析, 没有好好review就动笔写文章, 没有精耕细作便几日成文,这都是浮躁惹的祸。 看到一位耶律的学者,一年前在大会上做报告的论文,一年后还在做同样的报告,才意识到搞科研需要深耕细作, 急躁万万使不得。 初入科研之途,谨以此告诫自己,切忌浮躁。 ps: 预祝大家元旦快乐。O(∩_∩)O~。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3898 次阅读|7 个评论
提不提意见?-该说的还是要说
lxchencn 2012-3-6 22:06
两会在开,委员都在说,有话你说还是不说?从自己的2个小事谈谈提不提意见,因为已经有很多人觉得提了意见也没有用。 在大学合并浪潮汹涌的时代,觉得合并之后肯定迎来建设问题,特别是原来没有大学的城市,因此冒昧给省委写了一封短信,呼吁多建大学,在每个地级城市建设至少一所本科院校,10所更好,使更多的人受高等教育,促进城市发展均衡化,就近也能够受高等教育,虽然没有收到回信,但今年看到报道有关部门宣布已经实现每个地级城市至少有一所本科院校了。另外一件事就是在国外看到那些已经有了国自项目即使是青年基金项目的博士后都愿意回国工作,没有项目的回国的热情不高,就给基金委发了邮件建议提高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比例,让青年人有更多机会,有更好的起步,促成更多的年轻学者能够学成归国,不知道是否是偶合了,青年基金的资助率看到提高了。 很多时候一样的意见提了无数次还是得不到解决,大家已经没有耐心继续说了,说了也白说,挫伤了积极性,但是只要是正当的意见还是要说为好,两会代表们,多提提教育、科研的意见吧!
29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慶祝七一,下一個小小的決心!
热度 9 jiangjinsong 2011-7-2 17:06
以後寫博多正面弘揚主旋律! 多從積極的角度思考, 多從建設性的方向表達自己的觀點。 與眾生多結善緣, 少結惡緣, 眾生歡喜則諸佛歡喜! 善護心念, 謹防口業, 努力消除我執!
个人分类: 胡思亂想|3386 次阅读|17 个评论
我是个“懒言少行”的人,该咋办?
热度 1 chenang1985 2011-6-18 09:57
有相当一部分从事技术工作的人,都有一个习惯:懒言少行。如果从中医角度,可以解释为脾胃不好;然而,主要原因大概是后天养成的性格吧。 我从小就话少,遇到陌生人选择沉默;上学听课的时候,总是在听,与老师和同学之间互动很少。长期这样,养成了我懒言少行的性格。显然,应试教育促进了这种性格的形成。 现在工作了,走向社会了,才深刻体会到这种性格的危害。一、对于自己所想的,不能快速形成语言,影响沟通交流;二、讲话时,没有底气,没有自信心;有时连自己讲的什么都不清晰,没有核心思想。三、行动慢,总是懒洋洋的感觉,一副“神马都是浮云的样子”,给人感觉缺乏活力和做事的劲头。 今天,跟我沟通很少的大Boss突然找我问我近期工作的感受,一时间大脑似乎缺氧似的,不知从何说起;说了一通,说完又似乎有点后悔自己没有组织好语言。。。 哎,平时懒言少行惯了,真的深受其害啊! 给自己,还有懒言少行的朋友一句忠告:以后做事说话尽量积极点吧。
2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滿腔熱血方念佛,誦經何曾不丈夫?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1-6-18 07:46
有匿名網友感到奇怪: 其实感觉您有时挺正义的,真是旗帜鲜明,热血青春的样子,可大多时又天天贴那个金钢经+吃素,天天念,像个唐僧。真搞不明白,您是在为唐太宗取经啊,还是在为自己取经? 蔣科學答曰: 這兩者之間存在衝突嗎?完全一致啊! 佛教主張救度一切眾生,正是熱血青春得很呢! 許多人誤解了佛教,以為佛教是消極厭世的,其實大謬不然。 佛陀當年捨弃榮華富貴,撇下正在懷孕的妻子,出家修行,就是要給所有眾生找到一條徹底解脫的道路,幫助一切眾生永遠消除苦難,這是何等的青春熱血? 提到學佛,怎麼學? 在佛教中,發菩提心的菩薩是正在修行的聖者,他的言行是我們學佛的榜樣。 如果留心一點的朋友都會注意到: 大乘佛教中的文殊菩薩、善財童子等,顯現的都是青年的形象,爲什麽? 就是因為發菩提心的菩薩,修行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四攝 (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四無量心(慈、悲、喜、舍) ,發心普度一切眾生,積極進取的精神,是與青年人的心境比較接近的。 因此,古代中國流行的觀念,主張老年才學佛,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誰能保證自己一定活到老年,一切都是無常的,趁今天還活著,身體還好,要抓緊學佛。 更不要說,佛法博大精深,沒有充沛的精力,經論很難理解掌握。修行方面,無論是禪定自修,還是佈施利他,身體健康,修行效果才會更好。 更重要的是,老年或者晚年才學佛,讓許多人認為學佛不需要社會關懷,把普度眾生的積極佛教理解為自私自利只管自己解脫的消極佛教,這是與大乘佛教的精神背道而馳的。 其實,大乘佛教的精神就是積極救世的精神。 只不過,佛教對緣起性空領悟極為透徹,認為徹底的救度,必須要去除我執,達到無我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覺悟。 而覺悟根本是要開啟般若智慧,學習佛教經論是幫助開啟般若智慧的一個有效途徑。 而且佛教關懷的對象遠比其他教派和學說要廣大,不僅包括所有人類,還包括其他的生命形態:如動物(佛經中稱為畜生)、地獄、餓鬼、阿修羅、天,要讓所有的生命形態都徹底解脫,究竟成佛。 爲什麽說青春熱血與轉帖佛教經論並不衝突, 爲什麽說宣傳吃素、救助動物與青春熱血並不矛盾, 您現在理解了吧? 延伸閱讀: 究竟是執著還是精進? =============================================================== * 四摄法    四摄的“摄”字有导引、摄受之义,“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菩萨摄受众生时所应坚持的四种方法便:   第一, 布施 (Samgaha-vatthu),有三种施:①财施,以金银、财宝、饮食、衣服、医药等物惠施众生,这叫外财施;以体力脑力,施舍他人,这叫内财施。②法施,顺应人们的请求,将 佛法 道理讲给他们听;将佛经印送给人看;或将自己礼诵修持功德回向众生,这都是法施。③无畏施,对疾病者,施与医药;对迷路者,指明方向;对冤仇者,调解道歉;对受灾者,解救危难等等,凡促使世界和平,社会安宁的,都叫无畏施。   第二, 爱语 (Peyyavajja),《心地观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既是父母,自然亲爱。《华严经》说:“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能随顺供养诸佛,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古德说:“今生人见欢喜者,前世见人欢喜故。”因此,我们对人说话,都要和颜悦色,善言慰喻,说诚实话、质直语,调解语、柔和语,使他对三宝起恭敬之心,方能依教奉行。   第三, 利行 (Atthacariya),《普贤行愿品》说:“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我们修菩萨行的人,于身口意三业,做事、说话,存心动念,要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人们自然欢喜受教。   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必须广学多闻。佛教要求菩萨行者学习五明:(1)声明,即声韵学和语文学;(2)工巧明,即一切工艺、技术、算学、历数等;(3)医方明,即医药学;(4)因明,即逻辑学;(5)内明,即佛学。五明是学者必须学习之处。“学处广大,悲心恳切”是菩萨的条件。大乘佛教号召难学能学,尽一切学。   第四, 同事 (Samanattata),《观音普门品》说“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观音菩萨普门示现,随类化身,同止同作,同学同修,既然志同道合,便易成 就菩提。   以上四摄法,都是菩萨利益众生的方便。“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作佛事。”即是此意。
个人分类: 科學宗教|4048 次阅读|28 个评论
品味生活,让我们更幸福吧
热度 9 hjf306 2011-5-30 20:30
在《积极心理学》的第三章【愉悦和积极体验】中,克里斯托弗•彼得森介绍了愉悦、积极情绪、积极情感和酣畅感等术语的概念和相关研究。毕竟是院校教材,书中介绍的也较为专业 /学术 ,故不一一列出。 大体而言,愉悦的持续时间较短、符合峰值理论、具有适应性(当我们重复多次遇到产生愉悦感的刺激因子时,我们所体验的愉悦感会不断下降);积极情绪持续时间较长、具有特定的行为倾向性、符合扩大和构建理论(积极情绪可以使人在其他方面获得正面影响);积极情感 /心境持续时间最长、具有特质倾向性、可称之为人格特点。 这一章节里有一些观点挺值得关注,譬如: “很多体验是发自内在的愉悦,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愉悦,而无论它是怎么发生的。” “独处时有好心情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时,往往也会有好心情,反之亦然。” “酣畅并不是感官的愉悦。实际上,它是一种非情绪和非意识的状态。人们把酣畅形容成一种高度的内在固有的乐趣。但这种乐趣并不是在活动的过程中立即出现,而是在事后的总结中才体验到的。” “当人专注地投入某事中,在技术和挑战达到最佳平衡的时候,酣畅感最有可能发生。也就是说,酣畅代表着人与环境的统一。” 书中提到了一个练习——品位。 品味是指我们有意识地去感受愉悦,并有意试图去延长这种愉悦的感受。 劳优拉大学的心理学家瑞德 •瑞恩讨论了什么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品味,并将之与心理学上的应对进行对照。 应对是指我们遇到不好事件产生了负面情绪——焦虑、悲伤之类——并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去“对付”这些情绪。而品味更侧重于面对良好事件时我们的积极响应。 与那些遇到积极事件往往心存担忧的人相比,那些习惯去品味生活美好的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对日常生活的满足感更高、更乐观、更不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瑞德 •瑞恩提供了几个品味的策略: 1、 与别人分享:你可以找同伴一起分享某此经历。如果情况不允许,你可以告诉别人你非常珍视这个瞬间。 2、 记忆重建:找一些照片或者来自某此经历的自然纪念品,拿这些东西跟你的朋友讲述你的经历。 3、 自己恭喜自己:不要害怕接受奖励。对自己说自己是怎样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自己期待这一时刻的到来已经很长时间了。 4、 加深理解:关注经历中的特定细节,并把它们讲给朋友们听。 5、 投入:让自己充分的沉浸在喜悦中,不要想其它事情。 瑞德•瑞恩给出了一个“假设”(因为作者本人没有验证过),即 不要把快乐 全都打包并试着同时去体验它们。一次去体验一种愉悦,并在适当的时间重新回味它们。 各位不妨一试,或许有意外的收获。
个人分类: 情感体验|5559 次阅读|30 个评论
[转载]看透这个笑话,你将前途无量
anan 2011-1-14 20:03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啊,你在干什么?答曰:写文章。问:什么题目?答曰:《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 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一只野猪走了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答:文章。问:题目是什么?答:《浅谈兔子是如何把野猪吃掉的》。野猪不信,于是同样的事情发生。 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白骨之间,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题目:《一只动物,能力大小关键要看你的老板是谁》。 这只兔子有次不小心告诉了他的一个兔子朋友,这消息逐渐在森林中传播;狮子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告诉兔子:如果这个星期没有食物进洞,我就吃你。于是兔子继续在洞口写文章。 一只小鹿走过来,兔子,你在干什么啊?写文章!什么题目?《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 哈哈,这个事情全森林都知道啊,你别胡弄我了,我是不会进洞的我马上要退休了,狮子说要找个人顶替我,难道你不想这篇文章的兔子变成小鹿么?小鹿想了想,终于忍不住诱惑,跟随兔子走进洞里。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一只小马走过来,同样是事情发生了。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白骨之间,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题目是:《如何发展下线动物为老板提供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狮子越长越大,兔子的食物已远远不能填饱肚子。一日,他告诉兔子:我的食物量要加倍,例如:原来4天一只小鹿,现在要2天一只,如果一周之内改变不了局面我就吃你。于是,兔子离开洞口,跑进森林深处,他见到一只狼:你相信兔子能轻松吃掉狼吗?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进入森林深处,这回他碰到一只野猪----你相信兔子能轻松吃掉野猪吗?野猪不信,于是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原来森林深处的动物并不知道兔子和狮子的故事!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白骨之间,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题目是:《如何实现由坐商到行商的转型为老板提供更多的食物》。 时间飞快,转眼之间,兔子在森林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因为大家都知道它有一个很历害的老板。这只小兔开始横行霸道,欺上欺下,没有动物敢惹。它时时想起和乌龟赛跑的羞辱,它找到乌龟说:三天之内,见我老板!扬长而去。乌龟难过的哭了,这时却碰到了一位猎人,乌龟把这事告诉了他。猎人哈哈大笑,于是森林里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猎人披着狮子皮和乌龟一起在吃兔子火锅,地下丢了半张纸片歪歪扭扭的写着: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还有强中手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森林里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兔子吃狼的故事似乎快要被大家忘记了。不过一只年轻的老虎在听说了这个故事后,被激发了灵感,于是他抓住了一只羚羊,对羚羊说,如果你可以象以前的兔子那样为我带来食物那我就不吃你。于是,羚羊无奈的答应了老虎,而老虎也悠然自得的进了山洞。可是三天过去了,也没有见羚羊领一只动物进洞。他实在憋不住了,想出来看看情况。羚羊早已不在了,他异常愤怒。正在他暴跳如雷的时候突然发现了羚羊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想要做好老板先要懂得怎样留住员工》。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679486
个人分类: 经济管理|1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深山里的樵夫
anan 2011-1-8 20:13
在一个深山里,樵夫家族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沿着卖柴的路一直走,翻越许许多多的大山,趟过许许多多的河谷,就能到达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居民众多,商铺林立,街市繁华,人们不打柴有柴烧,不种粮有谷物吃。据说,那是一个叫城市的地方,每个到达那里的人都能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过上美好的生活。 樵夫长到十多岁,父亲带着他上山打柴了。常年累月,樵夫慢慢地习惯了打柴生活。在他的眼里,生活就是打柴,打柴才是生活。后来,樵夫结了婚,生了儿子。他立了一个目标:让儿子走出深山,到那个叫城市的地方生活。 几年过去了,儿子慢慢长大。一天,樵夫带着儿子进山打柴,他开始讲那个古老的传说:沿着卖柴的路一直走,翻越许许多多的大山,趟过许许多多的河谷儿子好奇地听着,他仿佛飞到了那个美丽的城市,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樵夫讲完了传说,问儿子:你喜欢那个叫城市的地方吗? 儿子回答:喜欢! 樵夫说:那你长大后就走出深山,到城市里过生活吧! 儿子问:为什么你不带着我们走出去呢? 樵夫看了儿子一眼,又看了看这条在茫茫群山里蜿蜒盘旋、没有尽头的小路,他依稀记得自己也曾问过父亲相同的问题。樵夫于是套用父亲当年的话,回答说:我这辈子没有能力走出深山了,走出深山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你们身上! 说完,樵夫叹了口气,开始埋头打柴;儿子看了看那条通往城市的路,觉得眼睛很累,还是看父亲打柴比较舒服。 由于樵夫经常带着儿子上山,儿子也慢慢习惯了打柴生活,成为了一个新樵夫。再后来,新樵夫结了婚生了子,他也学着父亲的口吻给儿子讲那个古老的传说,当然也说到了那个走出大山的问题。 然而,一代又一代过去了,樵夫的后代始终生活在深山里以打柴为生,没有到达那个叫做城市的地方。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754127
个人分类: 日常生活|18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年底千万不能犯的几个错误
anan 2011-1-8 20:11
一到年底,单位里就开始动荡不安,清算、盘点、审核、考察成了首要大事,竞岗、跳槽、升职、涨薪、裁员种种事件把办公室的和谐气氛彻底打乱,Office里不紧不慢的肥皂剧突然转变成了步步惊心的宫心计! 千万别跟我说你此刻还能闲庭信步,蒙谁呢? 业绩不好?人缘不佳?占据着人人羡慕、嫉妒、恨的好位置?此刻的你一定在种种波澜中如热锅上的蚂蚁,搞小动作、打小报告?非君子所为,而且未必奏效。还是请看惯了风浪的职场心理专家道破天机,给你指点指点年底职场最给力的保护策略。 这些错误年底不能犯 有位领导爱说这样一句口头禅: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以下3种不长眼的错误年底千万不能犯! CASE 1 现在不是请假的时候! 12月正是工作最要劲儿的时候,大家都忙得团团转,担任财务工作的刘女士的LG有一个去欧洲的机会,可以带上家属,机会难得啊!刘女士权衡半天,还是找到齐总监请假。刘女士之所以敢请假,是有原因的,她一直是部门的顶梁柱,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平时齐总监很依赖她,齐总不在,部门的工作基本由她主持。齐总监对刘女士很欣赏,私下里,两个人的交情也不错,所以刘女士请假时,齐总考虑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可是,就在刘女士去欧洲潇洒了半个月后,回到公司却发现气氛不对,还没等她整明白情形已经大变:所有同事都升级了,而最有理由高升的她却原位不动,很多曾经是她负责的项目都被转到别人手下,所以其实她还降职了!心高气傲的刘女士觉得太没面子,就赌气辞职了,一向坚强的她委屈得大哭了一场! 公司到底出了什么事呢?原来刘女士刚离开,财务部就发生了问题,上级单位突击检查,因为掌握情况的刘女士不在,检查中出现了明显的漏洞,给单位造成了损失,齐总监也受到了大领导的批评,齐总非常气恼,认为全是刘女士的过错,在齐总看来,没有直接开掉刘女士,已经是给足了面子。 职场潜规则 当好领导的垃圾桶和百宝箱 其实每到年末,压力最大的并非普通员工,而是中层领导,中层对上要把全年的工作向大领导有个交待,对下还要顾及本部门的利益,为团队的员工着想,正处在高压锅的中心,倍感烦闷煎熬! 此时,作为团队的一员,当然不能不管不顾,而是要陪伴在领导身边,给他支持和抚慰,当好领导的垃圾桶和百宝箱。领导也是人,看完大领导的黑脸后也需要吐吐苦水、倒倒垃圾,此时你只需要耐心倾听就可以了。注意啦,虽然你心里向着自己的直属领导,但是也不要随意乱说大领导的坏话!还有,此时也是体现你专业素质的时候,根据你的经验和能力,给领导出出主意、支支招,搜集点情报什么的,非常必要! CASE 2 千万别在小事上挂了! 赵先生平时工作一向兢兢业业,可是因为出差、忙碌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有一笔报销款本来9月份就该报的,却一下子拖到了年底,再不报销就作废了,赵先生赶紧找到了领导。可是一向很信任他的领导,却变得陌生起来。 领导一项一项地详细核查,弄了好久,赵先生非常不满,暗想:报销不是很正常吗?怎么就跟抽领导的肋条似的,如此斤斤计较!令赵先生更尴尬的是,仔细审核钱款后,领导居然真的发现有一项款子数目有点小出入,还好只是小数字。事后赵先生不快地想:其实以前有时候为了报销方便,干脆就会把零头凑整,可领导压根不会注意,今天这是怎么了?几天后,赵先生辗转打听到,原来因为业绩不佳,年底有几个项目的人员要收缩,赵先生的部门也在裁员之列,领导正愁抓不住下属的小辫子呢!一向自我感觉不错的赵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岌岌可危! 无独有偶,小林刚从国企跳到一家私企,感觉很不适应,比如领个办公用品居然需要部门领导以及后勤部负责人两个人的签字。到了后勤部小林更吃惊,原来只能领到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这怎么够用呢?再领又要签字,多麻烦啊!在国企大手大脚惯了的小林没法适应,他问了一句:能不能多领点啊?后勤部的负责人不在,发办公用品的也是个刚来不久的小妹,小妹也觉得不是大事就没吭声,小林顺手就把登记表上的1改成了3。没想到,这一幕被副总看个正着,因此对小林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职场潜规则 关键时刻别犯低级错误 报销要趁早,年底正是公司资金链条最紧张的时候,如果再加上业绩不好,偏偏挑此时来报一笔费用不低的款项,就太没眼力见儿了!自然会招致领导的反感。如果又赶上领导找不着裁员的理由,这不正好是自己亲手把小辫子送上门来。 很多大大咧咧的年轻人感觉用单位的电话打打私人长途、上网玩玩游戏,或者拿点小东西根本不是事儿,可是一旦被领导发现,就很容易给领导留下负面印象,绝对是得不偿失。 CASE 3 不要随便批评他人! Peter是留美的博士,在国外也有工作经验,高学历加上高能力,让他成为很多企业争相聘请的热门人才。选择了一番,Peter进入了一家著名的国企,设想自己可以大干一场。可是,过了一阵子,他竟然倍遭冷遇,在单位沦落到几乎无事可做。这是他30多年的人生经验中从没有过的,搞得一向自信的他十分崩溃! 原来,Peter虽然能干,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说话太直!当他看到别人的问题时,每次都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对下属如此,对平级的人,甚至领导也是如此!下属对领导的批评自然会及时改正,同级的同事可就不这么认为了,觉得Peter是爱出风头,喜欢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虽然Peter说得都对,同级的同事也会按他的提醒进行改进,但是内心都很不满,背地里对Peter意见很大。 有人劝过Peter,何必如此不留情面地指出别人的问题呢?可Peter却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以前他在国外读书、工作,有问题都是如此直接地指出,当时的教授、Boss因此都很欣赏他呢!有人指出国情不同,企业文化不同,可是他却没有多想。 Peter在单位人缘很差,有人给他打小报告,Peter却没有感觉,直到有一天,他连领导的问题都敢指出,结果 职场潜规则 提意见要委婉 无论是对同事还是下属,提出负面意见都要慎重,当着大家的面公开说更是不妥当,给对方留些面子那是必须的!所以,正面的评价肯定公开说,负面的私下里沟通,这是最重要的原则。不要太直接,否则只会显得盛气凌人,当你指出别人的问题时,其实能够帮到对方,是一番好意,但是态度太直接,带来的后果却完全相反。对方即使接受,心里也不会舒服,更加不会感念你的好意,所以你要先表达出你的关心,然后委婉地陈述你的意见,而不是简单地指出问题。年底的时候,大家都容易神经紧张,更不要随意指出别人的问题。 Peter还犯了一个错误,加入一个新单位的初期,最重要的并不是凸显自己的能力有多么过人,而是先融入集体,让大家都能接受你,然后才是逐步展露才华,太过心急地表现自己,结果反而会遭到别人的反感和提防。 CASE 4 你是职场笨伯吗? 只懂苦干、傻干,却总是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到了年底更是与升职、加薪无缘,感觉年年都是白忙活!你就是那种典型的职场笨伯。要想不再傻干,就要明白辛苦地做不如聪明地做! 害怕变化几乎是我们的共性,我们总是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担忧。其实,变化有时带来的是危机,有时带来的是机遇。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变化。 因此,一旦遭遇职场变动,有的人仍旧能够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自身,平静地接受变革,继续理性地处理问题,而另一类人就会特别焦虑和无助。后者容易受他人影响,总是把眼光放在四周,习惯从外界寻求对自我的认可,所以一旦看到不安全因素,就会自乱阵脚,做些小动作。他们的反应总是不理性,喜欢逃避。 不要被焦虑控制,否则你就会像大赛经验不足的运动员一样,做出变形的动作,比如不恰当去拉关系,反而给领导留下负面印象。 干得多却是白干! 来自名校的马克一向认为要凭能力说事,在学校看成绩,在单位看业绩。于是在单位工作时,吃苦耐劳,宁当拼命三郎,从来不屑于**拍马屁的投机者。在部门中,马克出了名的勤劳,工作一多,有些人就会叫苦不迭,马克却大包大揽,他认为:不就多干点吗?多干点也累不死人!再说也能多积累经验。渐渐的,除了干自己的,别人挑肥拣瘦丢下的烂摊子,马克也不吱声地挑起来。有时甚至是别人放假,他却加班、熬夜。同事们都喜欢他,因为只要同事开口,马克一定尽心尽力地帮忙,绝不藏私,个人资源也愿意与同事共享。 可是马克跟同事关系铁,跟领导却很疏远。逢年过节,看到有同事给领导送礼,马克心里很不屑。年底的公司聚会,很多同事找领导敬酒、表心愿,马克却稳坐如泰山,同事打趣:马克,你是在等领导给你敬酒吧?马克只是闷头吃菜。 时间久了,马克也感到了不平衡。升职没份、加薪没份,就是陪着老板公费旅游也总是由健谈的同事出马,跟领导吃饭也总是被忽略。马克心里不是滋味:为什么我这样的人才,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得不到伯乐的赏识,马克愤而跳槽,可是在新单位,他发现情况还是没有变化。 在职场上一声不吭地苦干,有可能只落得白干的下场。在职场上,不是你一个人把活儿都包了大家就领你的情,相反人家会觉得你好抢功劳,喜欢单打独斗,缺乏团队精神,所以辛苦地做不如聪明地做。和领导的关系也特别重要。首先不能有心理障碍,不要把适当的沟通等同于拍马屁,和领导走得近绝对不意味着就是马屁精。处理不好和领导的关系,至少说明你情商不高,毕竟,管理好自己和领导的关系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CASE 5 累得半死还不落好! Alice自小就被爸妈的那些老话教育着长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学校听老师的,在单位听领导的;要独立,不要总给别人添麻烦。可是在职场多年后,Alice却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付出和收获成正比吗?那是扯淡!Alice在公司做销售,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超负荷运转,从来不会向老板说不。每天和老板的交流,就限于 MSN上,一般都是老板分配任务,然后Alice乖乖地答好,百分百服从。每个任务Alice都尽量自己搞定,消灭随时出现的问题。Alice的想法还是源自老观念:优秀的员工当然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领导的话就是圣旨,出了问题也要我能行,而不是找领导求助,开口问怎么办。常常是苦恼得要死,却拼命自己扛,有时候甚至晚上焦虑得睡不着,可是最后问题解决,到老板那里,只是一句轻松的OK。 令Alice不解的是,老板常常表扬的却是那些爱问怎么办的同事。比如和Alice同部门的小艾,每逢有问题就请示老板,跟客户沟通也每每答复 我要请示老板。于是,她成了老板眼里勤恳、踏实的好员工,而Alice却被老板认为工作量还不饱和,于是继续像机器一样运转。痛定思痛,Alice发现:还是爱哭的孩子有奶吃! 职场中,很多人常犯的错误就是:明明很辛苦,可是老板根本看不到。所以,聪明地工作还要会和老板沟通。比如适时适当地汇报工作,既让老板知道你在干嘛,又能及时了解老板的思维,避免风险,更让老板知道你在其中的付出和努力。 有些工作具有一定难度,不要认为自己能解决就不请示或者告知领导,如果这个问题既有些难度、领导又能解决,不如请教一下领导,一方面也给领导一个显示才能的机会,同时也显示了你对领导的尊重。也没准,领导还真能给你更好的建议。 如何跟领导相处? 对于那些职场败将,领导就像不讲情理的怪兽,没法接近。实情当然并非如此!和领导交流,以下两个顾虑你可以打消。 和领导谈话冷场怎么办? 不知道怎么,一见领导就大脑短路,说话支支吾吾,除了附和,想法都跑到了爪哇国!其实这都是因为你太在意领导。太在意别人,别人也会觉察到。对领导你不用刻意迎合,一切自然就好。你越安心,他人也就会越安心。作为领导,有几个会感觉迟钝?你的紧张根本逃不过领导的眼睛。 如果和领导交流中冷场的话,也没必要自责,凭什么下属要为冷场负责任?没话找话也是在传递紧张情绪。紧张的状态下,思维受到抑制,只能让谈话更加难以继续。其实语言沟通是有限的,非语言的态度一样会影响对方。如果你太紧张,对方会觉察到从而感到自己不受欢迎,于是知趣地离开。所以你只要放松就好。踏实、安心就像一个强大的气场,能够把你包围,同时也包围住对方。 如何找领导反映问题? 令你不满的事情发生了,冲动的你想直闯领导的办公室,这样理智吗?如果直闯大BOSS的办公室,这样不够礼貌,也很可能不受欢迎。如果你是在小企业中,那么没问题,你可以直接向上级提出要求,进行一次比较平等的交流。如果是在大型企业,还是要按照程序走。这当中是有策略的,你要让对方了解到你不是为了个人的不满,而是为了团队共同的利益着想。 见到领导后,你要说明你带来的不是困难,而是解决方案。如果是希望升职,就要介绍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让领导重新界定你的工作。也许你会觉得不好意思,这很正常,告诉领导这一点,对方一般都会尊重你,刻意隐藏反而让你显得更笨拙。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754916
个人分类: 工作学习|1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这辈子最好的一天
热度 1 yaoqizhou 2011-1-3 04:35
前天,我开车上班的路上听到收音机上的一则新闻。它报道的是一个便利店店主的事情。每当有人问他今天怎样时,他总是说今天是这辈子最好的一天(the best day of my life)。他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是啊,如果能用欣喜、迫切的心情来迎接每一天,那每天就会是精力充沛,高效率、高产出的一天。 我以前有个从以色列来的博士后。我给了他一个已经做烂了课题:蛋白质二次结构的预测。没有上千也有上百的方法已经存在了。有一年多的时间,每次我和他谈进展,进展总是不大。我组里的其他成员也和他讲这题目没什么做头。但他从来没有要求换题。每次他都很有信心地告诉我下一步的计划,让我确信他会做好的。后来在多次尝试了各种方法后,他终于成功了发展了一个新方法从而改进了二次结构预测的精度。我特别欣赏这样的工作态度。相比较而言,有人会在还没有做时,就觉得题目做不了。没兴趣是一回事,畏难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搞科研有点象算命: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相信能做出来的,做出来的可能性才比较大。一开始就认为做不出来,思想己被束缚了还能做出来吗?只有积极面对,主动出击,遇惊历险,其乐才无穷。 今天是这辈子最好的一天就是要用乐观积极的精神去做好当天的事情。只有在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尽力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后,每一天都会有特别的事情让你自豪、让你感觉到这一天值得是这生最好的一天。今天过得怎么样?
个人分类: 学生培养|9920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经济定调: 积极 稳健 审慎 灵活
xupeiyang 2010-12-13 11:0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3日10:40 北京晨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闭幕 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讲话   据新华社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阐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5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   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 农产品 ( 18.15 , 0.45 , 2.54% ) 有效供给   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6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践三不原则,保持积极心态
lhj701 2010-10-27 11:22
保持平和心态是身心健康和积极生活态度的重要体现和支撑保障,但我们处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生活环境中,人的情绪难免会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多变,如何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从而使我们处于积极状态,保持较高工作效率和较高质量的生活状态,时刻享受到充满幸福感的生活体验呢? 也许尝试三不原则: 不攀比 、 不抱怨 (指责)、 不生气 (发火),可以促进保持健康、积极、平和心态。 不攀比 指不与同事、同学、朋友、邻居等盲目攀比。攀比内容主要有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各种机会和能力等等。攀比容易造成心理失衡、陷入灰色情绪,使我们进入我为什么不。。。。。。的怪圈。攀比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到社会中的个体所处的内外环境差异的客观事实。另外,人的社会活动的一大问题在于付出与索取的关系问题,但这种关系由于社会本身的复杂性,不可能是完全对等的关系。但不论如何,可以肯定地说,人的社会体验是不同的,从这点上讲,是没法比较和代替的。如果你能做到不攀比,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从而将精力集中到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生活体验中。 当然,不攀比不是不与他人比较。只有比较才能看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并努力加以补齐。与他人比较,更要考虑尽量追求双赢的结果。另外,多与现实生活中那些条件和境遇比你差的人去比较,这不是阿 Q 精神,这样的比较能够激发你的斗志和奋斗精神,给你的精神加油,使你不畏惧困难,处于积极状态。此外,要多和自己比较,和昨天的自己比较,争取天天都能进步,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发展自我、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实现自己生活追求的目标。 不抱怨 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阅读威尔 鲍温( Will Bowen )的《不抱怨的世界》, 谈论如何使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抱怨的世界。假设你试着坚持 21 天不抱怨,你就知道抱怨如何像一个温柔的恶魔一样融合在你的肉体和灵魂中。如果你希望某人或者当前的情势有所改变,这就是抱怨。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别于现况,这就是抱怨。 抱怨使我们陷入一种无助的状态,盲目等待外界的救援。它使我们套牢在外在世界和他人身上,并期望快速改变(而对于他人,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影响)。抱怨使我们忽略了自己的能动性,能动性至少使我们可以选择。抱怨使我们更关注于我们的受伤。 但实际上,每个人似乎都很受伤,不然塔尔 宾-夏哈尔博士( Tal.Ben Shahar )的《哈佛幸福课》( Positive Psychology )就不会成为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 Tal.Ben.Shahar.-.Happier.-2007 幸福的方法)。 不抱怨才是真正积极的生活方式。它使我们更加接近生活的本质意义,更加关注于对生活目标追求以及生命的体验过程。因此生活在一个不抱怨的世界,幸福感会更大。 当然,不抱怨不等于不批评和不自我批评。正确合理的批评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批评和抱怨的区别在于批评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抱怨却可能集中在坏情绪的宣泄。不抱怨也不等于是和事佬。不抱怨只是将对待问题的情绪中心转移到我们自身的能动性上,而这将有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 不生气 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是思想境界高的一种表现。而经常生气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另外,生气会造成人际关系失和、紧张,严重的会导致工作、生活协调困难。生气的本质在于对外界现象和结果的无法控制和无法接受的一种极度心理反应。人际关系的中心问题在于主观与客观的交互关系。正确认识这种交互关系,尽量使用影响力而不是对外的控制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有助于避免进入情绪极端的生气状态。 不生气更要求我们的思想境界要高,要多读书、多实践,凡事看开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心养性。遇事不要斤斤计较、不该争的就学会放弃、能够换位思考、善于原谅他人、宽容他人等等。 《 The Secret (秘密)》 (Rhonda.Byrne) 中讲到人的情绪对一个人的价值实现和生活体验至关重要。在当今日益加剧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也需要我们自己身心能够健康、积极、和谐,也许三不原则能够促进我们自己的和谐,使我们经常处于一种健康、平和、积极的心态,从而将自己的能力和能量能够尽可能的最大化的释放。
个人分类: 思想沉淀|4474 次阅读|3 个评论
累了,要专心
alishay 2010-10-7 22:36
累了,就这样吧,既然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那么就等这件前提的事情先解决了再说吧~ 其他的静静关注就好了,不再期待,不再猜测,就这样默默等待吧~ 就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突然消失,突然忘记,突然失忆 等到忙完这一段再说吧那样才会有喜剧~~ 期待喜剧,期待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所以要专心,要努力~ 相信自己,积极准备~~ 收集信息,清楚,透彻的分析~~ 勇敢的面对自己~~不再隐藏,fight for自己想要的~ 加油`~坚强~
个人分类: 未分类|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择偶与择业
caoman 2010-8-24 17:36
过去,择偶讲究门当户对和志同道合,家庭稳定,离婚率低,有女怕嫁错郎之说;择业分三六九等讲究一技之长,工作稳定,流动率低,有男怕入错行之说。现在,择偶看重一时的感觉,择业看重眼前的待遇,家庭和工作的稳定性都降低,离婚率和流动率都增加。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传统的背叛?在继承与发扬中寻找答案,供择偶与择业者借鉴。 门当户对是基础。 环境造就人,生活和工作环境直接影响人的习惯、价值观甚至性格,习惯和观念是很难改的,性格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习惯、价值观和性格都不同的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很难找到默契,更难达到和谐。例如,美丽的戴安娜终不能赢得查尔斯的心,一个在小个体户工作多年的人很难适应现代大企业的管理,一个人很难融入与自己不同国家或民族的团队,一个只顾眼前利益、斤斤计较的人,很难与从长计议、胸怀大志的人为伍。因此,无论择偶还是择业都要考虑所选择对象的经历,重要的不是经历所拥有的物质和钱财(往往是过去别人创造的),而是经历对其习惯、价值观与性格所带来的影响。 志同道合是关键。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共同爱好和追求的人容易走到一起,即使过去有不同的经历,俗话说英雄不问出身。远景、奋斗目标和实现办法不同的人,很难在一起共事,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一起生活也少有共同语言,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例如,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出身、学习经历都不同,但有相同的追求和理想,一起走完了一生,创造了让世人敬佩的伟业;又如,合伙人是有共同的事业(志同)才走在一起的,分道扬镳往往是工作和管理方式方法与利益分配不一致(道不合)引起的,不适应文化或管理而离职的员工,也是属于道不合的范畴。因此,无论择偶还是择业都要认真考虑未来的志和道是否一致,否则要相互适应、调整或放手。 积极心态是保障。 心态决定命运,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即使既门当户对又志同道合。积极心态的人面对问题会想办法去解决,能知难而进解决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各种矛盾,调整甚至改变自己的习惯和目标,逐步包容适应对方。否则,消极对待矛盾和困难,知难而退使问题越来越多,矛盾越积越大,量变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造成分离或分裂。例如,杨振宁在择业方面是最成功的人之一, 80 岁后在择偶方面又创造了奇迹;认为性格不同是互补的人能在一起生活工作相互成就,否则是水火不容一山难容二虎两败俱伤;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之所以能长胜就是因为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因此,无论择偶还是择业都要用积极心态面对,即使过去门不当户不对,只要有足够大的决心、毅力和胸怀,坚定、包容,培养志同道合,一样能够成就未来。 其实,现代社会男女都怕嫁错郎(娘)和入错行,故可改为:人怕择错偶和业,俗话说三十而立,择偶与择业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决定,并且最迟要在 27 岁前完成(至少三年才能熟悉进入一个行业或者了解一个人),等于让没有经验的人做出其一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前车之鉴和后天积极努力就变得至关重要。重要的不是让现在的感觉和条件得到满足,而是用积极心态看过去的经历是否门当户对、未来的目标措施是否志同道合,依此为据做明智的选择。
个人分类: 生态学|1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悄悄照照你的眼睛
caoman 2010-8-16 10:03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习惯透过别人的窗口去了解别人,从而给出童心无暇,成人或开朗或忧郁或善良或凶狠或眼明心亮或贼眉鼠眼之类的判断,易学算命中亦有相人先相眼之说。其实,透过自己的窗口照照自己,同样也是自我了解的一个有效手段。 事实。人们通常会关注自己在意的事情,心里想哪儿就看哪儿。同样一件事,不同人看得到的结论不同。如花开,有人看见绚烂,有人看见凋零;如成功,有人看见荣耀,有人看见威胁;如问题,有人看见困难,有人看见机会;如批评,有人看见关爱,有人看见否定。根据看到的透视人的内心,可粗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例如,消极厌世和抱怨社会者看到的多是社会中不公正、不健全的一面,积极奋斗、热爱生活者看到的多是社会中有序的、文明的一面,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者看到的多是眼前得失和小人之心。 感悟。只看人不好的一面不看好的一面,只看事的副作用不看正作用,说明个人心态过于高调(偏右),反之则说明过于保守(偏左)。所谓相由心生,不仅指通过别人的面相看别人的内心,更重要的是指通过自己眼中所成的相看自己的内心,从而检验、提醒自己调整心态。例如,爱发牢骚者,提醒自己遇事或人先看其好的一面,并从我做起;接到任务就摆困难说不可能者,提醒自己先看其可能的一面,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斤斤计较者,提醒自己用发展的眼光先看其公正的一面;怕担责任者,提醒自己先看其有利的一面,相信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收获更大利益。 推论。做个实验,一个旅游团乘坐旅游大巴延市内走一趟,问每个人看到了什么和对城市的评价,分别有人说建筑规划很现代、 KTV 酒吧较多、缺乏历史厚重感、餐馆种类齐全、城市绿化好、交通状况差 等等,请对以上人做个评价。可以透过其窗口进行推断,分别是现代、享乐、怀旧、喜欢美食、热爱大自然、时间观念强 类型的人。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算命、问询、面试等常问所看到的问题了,由此看来每个人都可以当别人的、也可以当自己的算命先生了。 闲暇之余,悄悄照照你的眼睛,你看到的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个人分类: 产业经济学|2260 次阅读|1 个评论
放下这八事,你会更快乐(五)
热度 1 hjf306 2010-7-20 15:28
5 、放下消极 绝望向左,希望向右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那么,请为 最好的自己 加油吧,让积极打败消极,让高尚打败鄙陋,让真诚打败虚伪,让宽容打败褊狭,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让伟大打败猥琐 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辈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没有谁能够左右胜负,除了你。自己的战争,你就是运筹帷幄的将军! 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为美好的现实,但美丽的梦想同样可以装点出生活的美丽。 博主按:一提到消极二字,大部分人都会将其当成贬义词。等同于否定、反面、不求进取、思想沦落。然而,消极这个词在古语里却可理解为恕。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消极是一种暂停,也就是不动,不褒不贬。把它解释成否定的、反面的不太正确。解释成不求进取的,这个可以接受,也就是被动的概念。 若是望文生义,则消极有消除极端之意,不正是古人的中庸追求吗?积极则有积累极端之嫌,不正是古人所排斥的走极端吗?呵呵其实也无需执着于字面意思,消极与积极不过是心理学中对负面情绪与正面情绪的指代而已。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要是对生活失去热情,消极面世自甘沉寂,那是何等的悲哀啊!可惜人生不如意,十有七八九,少年有少年的烦恼,中年有中年的压力,老年有老年的失落,似乎正应了佛家的观点:人生皆苦。不过细细想来,生活还不至于如此。柴米油盐酱醋茶,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亲情友情爱情,即可满足物质需求又可充实精神,人生在世也不至于白活一场。 遇到不如意之事难免会产生消极情绪,这应该可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吧,是否也是身体的自保功能呢?我们不拒绝消极,拒绝的是过分消极,习惯性消极,沉溺于消极而无法走出自设的困局。天地间从未有完美,人虽贵为万物之灵亦是如此。譬如一个人陷入消极情绪之中,若不有意识改变,则可能越陷越深。如何摆脱这种情绪的困扰呢?有自我美化法 、自我暗示法、宣泄法、转移法、冷静分析法(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470318.html )。 人是可以和自己沟通对话的,用自己的意识和理智去暗示、说服潜意识,从而不断给潜意识正面的刺激,也许对摆脱消极情绪有不小的益处。
个人分类: 情感体验|2262 次阅读|4 个评论
多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
weihuayi 2009-7-27 17:01
下午很郁闷,一直觉得自己很傻。因为没找到免费住的地方,自己傻子一般的去租房子。 本来是住不了一个月的,可还是租了一个月。觉得一个学数学的,不会计算,不会比较,真是内心惭愧死了。 罢,罢,积极快乐的心态才是无价之宝。钱是很重要,下次吸取教训就好了。哈哈,把那些负面的心理暗示抛开吧,自己不能即花了钱,又丢了快乐与轻松、、、 。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担当不了,那就堕落如何?
刘玉平 2008-11-22 15:26
担当不了,那就堕落如何? 生存是最基本的,太对了。担当,岂是我等庸碌之人的造化。呵呵,成了方迂,生存都成问题,还谈什么担当? 咱也没啥远大志向,也就说几句话、写几段文字而已。既然担当不了,那就糊涂一把,堕落如何? 思来想去,咱也就顶天算个敲打地球的中产阶层,吏都算不上,官就更不是了,挣多挣少还得看上面的心情。没有那权力,咱玩不起人家的十项全能。可老天爷偏让咱的IQ勉强过得去,也弄了个多克特,有了份比较安定的营生,虽无高冠博带、前呼后拥之尊,却无急迫之油盐柴米担忧。官是何等聪明之人,既然要向其看齐,那就量体裁衣、就米做饭,来个五门齐如何。 俗话说得在理,民以食为天,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能吃就多吃些,钱财如粪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时代变化了,阶级斗争成为历史名词了,资本家叫大款,无产阶级成低收入、中等收入人群了。咱这体格自大学毕业就没上过55KG,既然成不了革命的本钱,也不能自虐了。谁知道这年头,天大的事情也不保险了,树脂变燕窝、螺肉充鲍鱼,三聚氰胺变成了牛奶蛋白,连大米都有雕白块,还三天两头的疯牛、炭疽的。林林种种的转基因蔬菜,有没有问题只有鬼知道,看来还得嘴下小心才是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瞧一瞧,人家老李那感觉多爽!可谁让自己是70初呢?先天就营养不良,加上咱好歹觉悟还过得去,年轻力壮时跑野外时常是馒头换石头。又有一股少数民族与生俱来的直爽,30岁前下矿山也入乡随俗、吆五喝六的,没有斤把是放不翻咱的。不想却落下个肠胃不好,一检查3A溃疡,不注意还可能会Ca化。拜拜,白酒戒了快一年,闻着就想吐。洋酒又它NN的牛贵,咱这点小工资,三五瓶就报销了。再说了,假洋酒还忒多,咱这双慧眼,认石头还凑合,认假酒也是菜鸟。那就只好来些Beer,价格便宜量又足,可喝上个两三瓶,又撑得难受哎!看来这喝也不是咱能享受得起的。 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瞧瞧那些下马的官,弄个情妇、小秘、二奶之类的,那海去了。咱没有那份官魅,再说咱这德性、这体格,小姑娘是吸引不了的。特别是这年头老艾猖獗的很,虽说那概率比地震、中奖高不了多少,但小概率的地震都照样发生,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脚,一旦中奖,就往里面填忙你吧。人家出事了是作风问题,咱出事了可能连饭碗都保不住,那不就嗝屁了。话说回来,咱也是有家小之人,老婆谈不上如花似玉,可也周五正王、落落大方。虽然平时难免磕拌几句,可夫妻不计隔夜仇,远未到绝情离心之境,咱也断了这份非分之想。 玩彩票,虽然蒙对过一次意甲,中了三百,可掏出去的不知道几个三百。七点停售,八点开奖,你玩得过谁。咱这性子急,连跟亲友修修长城、蒙蒙金花,都稳不住,七、八张同花就来了清一色的想法。加上这方面的IQ那还就小学水平,亲友们都快叫我扶贫队长了。更别说玩大的了,那三五千分分钟就让你有去无回,还难保不被报点。咱也算有点自知之明,这小心理和小经济是承受不起的。 大烟早落伍了,但摇头丸、白粉之类,那是要命的,咱整不起。虽然大学就抽烟了,但脑神经对尼古丁不感冒,抽多了还难受,现在也就练到两三天一包的水平。论香烟的品质,上了二十的,味道都差不多,咱也不讲究这个,一个月三五百也就顶天了。 这年头,担当不了,也堕落不起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64 次阅读|12 个评论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麦立强 2008-9-20 07:54
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军队官兵人手一册的书!全球销量超亿册! 史蒂芬 柯维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对公司的运作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习惯一:积极主动的心态( BE PROACTIVE ) 即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和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主动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发挥人类特有的四项天赋 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由内而外的来创造新的天地。积极主动者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积极主动的心态使你从生不逢时的自怨自艾中解脱出来,面对现实,不再一味的埋怨和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 习惯二:从设定目标开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所有的事情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性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远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和目标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宗旨和使命是远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 习惯三:要事第一的做事原则( PUT FIRST THINGS FIRST ) 要事第一,是你的梦想的组织和实践,是你的目标、远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和组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一定要把实现你的目标的要事放在第一位去思考和处理。 习惯四:双赢思维是协作的基础( THINK WIN/WIN )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非你死我活的的敌对式竞争。双赢即非损人利己(赢 - 输),亦非损己利人(输 - 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都要从互相依赖的角度来思考(是 我们 而非 我 )。双赢思维鼓励我们共同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资讯、力量、认可和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真正沟通来源于知彼解己(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 当我们舍弃说教,改以了解的心态去倾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强彼此的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和认可,进而开放心扉,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认识自己更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的关系,则能大幅的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协同效应( SYNERGIZE ) 协同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相互尊重的结果:不但了解彼此,而且彼此称许差距及互补,互相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协同效应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协同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建设会扬弃敌对的态度( 1+1=1/2 ),不以妥协为目标( 1+1=1 ),也不仅止于简单的组合( 1+1=2 ),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 1+1=3 或更多)。 习惯七:不断更新( SHAPPEN THE SAW ) 不断的更新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的生活方面(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中不断的更新自己。身体: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精神:荡涤心灵尘埃,陶冶精神,掌握人生方向;心智:不要停止自我教育,读书和写作是砥砺心智的重要途径;社会情感:历练待人处事之道。习惯七可以提升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七个习惯提供了远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于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能够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七个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使家庭日新月异。 前三个习惯(习惯一到习惯三)是有关个人成功的习惯,可以大幅的提高您的自信。您将更能认清自己的本质、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以及个人独特的才干和能力。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产生自尊、自重和自制力。至于追求公众成功的三个习惯(习惯四到习惯六),能够帮助您重建以往恶化、甚至断绝了的人际关系。原本不错的交情则更加巩固。习惯七可加强前面六个习惯,时时为您充电,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的互相依赖。 +++++++++++++++++++++++ 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 只有事业,是成功吗? 我曾为自己定下许多目标,也都一一达成。我的事业十分成功,但却牺牲了个人与家庭的幸福,这值得吗? ; 我要做的事太多了,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都觉得很紧张,匆匆忙忙。我无法过着理想中既充实又自在的生活,而且别无选择 ; 我拥有财富和成就感,可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这无疑是诸多成功人士的生活写照。 《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告诉我们: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作者倡导有识之士应告别旧习惯: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但要取得卓越不只是单一举动,而是要靠良好的习惯。要提升自我,赢得革命性的效果,必须从观念着手,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与利益,树立克服 惯性 的信念,并且 由内而外全面地造就自己 。作者史蒂芬 . 柯维认为:观念是态度与行为的根本,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成功其实是习惯使然。 杀鹅取卵到何时? 伊索寓言《鹅和金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很穷的农夫在鹅窝里发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蛋,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这个蛋是纯金的。这之后,农夫每天都可以从鹅窝里拿到一个金蛋。然而,当他日益富有的时候,他也越来越贪婪,以至于没有耐心等待每天只有一个金蛋,他想一次拿到鹅身体里的所有金子,于是他杀了这只鹅,但结果却是什么都没得到。 在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常常有像愚蠢的农夫那样以牺牲产能(鹅)的代价来提高产出(金蛋)的事。我们往往更关心的是效率而不是效能,为了提高效率而忽视效能,这使我们破坏了取得成果的能力。而惟有产出与产能取得平衡,才能达到卓越的效能。日常活中,足以印证这个道理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你曾经因为想多做点儿事而彻夜不眠,结果弄得精疲力竭,身体不适;但倘若是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则可以精力充沛地做更多的事。产出与产能平衡是效率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是成功者七个习惯的基础。 习惯一: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 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 我们常说: 我不会 ,因为遗传 、 我迟到,因为 、 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 我们总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在不满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正是人能主动积极地创造、实现梦想,来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自主选择应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应对方法; 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 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 选择的自由 。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客观现实做何种反应。积极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习惯二: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我们经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而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 以终为始 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这个书面计划称之为 使命宣言 。 任何一个存在的社会组织都需要 使命宣言 ,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也不例外。 使命宣言 需要阶段性地评估以及持续修正和改良。 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对。为什么很多人成功了反而感到失落?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 心最大的满足。 习惯三:选择不做什么更难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 要事第一 是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能的人只会有少量非常重要且需立即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 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要想集中精力于当前的要务;就必须先排除次要事情的牵绊,要勇于说 不 。 习惯四:远离角斗场的时代 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 双赢思维 成为人们运用于人际领导的原则。 我们从小就参与各种比赛、考试,培养了一种你赢我输、你死我活的竞争心态。试想一下,谁又甘心在竞赛中认输呢?树立双赢思维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寻求互利,以达成双方都满意并致力于合作的协议计划。 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 习惯五:换位思考的沟通 如果一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他先摘下自己的眼镜让病人试戴,其理由是: 我已经戴了 10 多年,效果很好,就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 那么,谁都知道这是行不通的。如果医生还说: 我戴得很好,你再试试,别心慌。 在病人看到的东西都扭曲了的同时,医生还反复说: 只要有信心,你一定能看得到。 那就真叫人哭笑不得了。我们常说遇事要将心比心。因此, 知彼解己 是交流的原则。 这位医生尚未诊断就开处方,谁敢领教?但与人沟通时,我们常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的毛病。因此我必须强调: 了解他人 与 表达自我 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才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要改变匆匆忙忙去建议或解决问题的倾向。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 换位 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 1+1 可以大于 2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统合综效 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显示: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当人人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 身心和意志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础,所以有规律地锻炼身心将使我们能接受更大的挑战,静思内省将使人的直觉变得越来越敏感。当我们平衡地在这两方面改善时,则加强了所有习惯的效能。这样我们将成长、变化,并最终走向成功。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以上这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三个习惯在于我们本身,确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着重于如何进行个人修炼,由依赖转向独立,实现 个人成功 ;第四、五、六个习惯,即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都将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六个,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通过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http://xixipin.blog.hexun.com/23090095_d.html
个人分类: 健康保健|394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