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旅游景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峨眉山气象站
xuxfyuwp 2014-4-29 16:11
峨眉山既是佛教圣地,也是著名的旅游景区,1996年,与乐山大佛一起被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为文化与自然遗产。在山上,除了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佛教寺庙外,还坐落着已有近80年历史的峨眉山气象站。 这个气象站始建于1932年,台站海拔高度3047米,是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留下的不多的气象台之一。当时是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提议建立的。最初的站址位于金顶以西约2公里处的千佛顶,1954年迁移到金顶。 1931年,国际气象组织开始筹备第二次“国际地球观测年”活动,组织委员会主席、丹麦气象研究所所长考尔博士给中国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桢写信,希望中国气象研究所能承担中国部分的观测工作,确定的观测时间从1932年8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竺可桢先生接受了这一建议,决定在南京和北平增加观测,并再设立两个高山测候所,一个在峨眉山,另一个在泰山。当时国家经济条件不好,竺可桢所长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组织开展了这项工作。于1935年出版了《峨眉山泰山国际极年观测报告》专集,报送给了组委会。而设立的峨眉山和泰山观测站在竺可桢先生的坚持下,一直保留下来。 所谓“国际地球观测年”,就是每隔一定年份,世界上许多国家联合观测地球物理现象的约一年时间。19世纪初期开始进行气象的国际联合观测,1882年12个国家第一次联合进行以观测北极为中心的极地观测,称为国际极年(International Polar Year),1932年26个国家第二次联合进行了扩大项目的观测。 与前往朝拜或旅游完全不同,长期在那里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峨眉山站属于国家一类艰苦站,具有海拔高、气温低、气压低、氧气少、风大、湿度大、雷击频繁等特征,长期在山上坚守,要面对并克服很多困难。 山上有雾的天数达300天以上,相对湿度常常达到饱和(100%),在这种环境下时间长了,除感到不舒适外,易患有风湿病,对山上的观测员是较大的困扰。我不太懂这种病,据说很难治愈,且会引发其他病症。 山上每年的雷击日数超过60天,且常遇到强雷暴。在台站边上安装了一排很高的避雷针,这是在常规台站少见的。有些游客不解,误以为是一排旗杆。站里房顶上的瓦也是铁制的,据说也是为了防雷,我还真不懂其中的道理。有位在那里工作的观测员对我说,有一次观测时,突然见到避雷针上开始冒火花,他预感到强雷击要来了,马上原地蹲下不敢动了。瞬间,一声巨响,他感到两耳被炸得嗡嗡作响,聋了一般。若没有避雷针,在高山上做室外观测是很危险的,在其他高山站曾发生过因雷击死人伤人的事。 我们上山时天气还不错,蓝天白云,阳光普照,据说也是山上少有的好天气了。气象站的观测显示屏上显示气压为709.6百帕,气温为6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6%。但下山时就不行了,阴云密布,雾气缭绕,气温也下降了许多。 相对而言,近年来山上的条件已有所改善了。除了避雷设施加强外,许多观测项目也由人工改为了自动。去年还对台站的供热系统进行了改造,室内已全部改为地热供暖,洗浴也有了热水。问了一下在那里工作的工资待遇,大约在4000-6000元/月,较前些年已有明显提高。在山上工作可以两班倒下山轮休,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观测室内安装了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系统,除了对业务是一个重要支持外,在信息获取方面与外界也融为一体。据介绍,这些现代设施曾经常吸引一些庙里的和尚前来来上网、玩游戏。到了冬季旅游淡季,冰雪封山,气象观测员与庙里的僧人就共同成为少有的守山人了,所以相处很熟。最近庙里的信息条件也改善了,所以来上网的和尚少了。 2005年前后,峨眉山管理局为了保护山上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佛教景观,拆除了大部分与其风格不符的设施,并将一些机构转移下山,气象站也曾被列为清理对象。后经据理力争,终于保存下来。除观云测天这一重要实际需求外,也还有其他因素,毕竟是国民政府时期留下来的,70多年的历史延续,是值得珍惜的。 气象站距金顶大佛很近,直线距离约二、三百米,有佛保佑,愿一切都会吉祥平安。 (原文写于2011-10-22 21:34:04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2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旅游景区饭特别难吃的管理难题迎刃而解!
热度 15 陈安博士 2011-8-13 01:55
  我弄了一套“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当然,还需要至少10篇博士论文和20篇硕士论文来完善完整它。我只希望等我百年之后,它能够依然存在并持续性地发生作用、产生影响。   除了最近十年要写几本关于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专著外,我们还准备出版一本《管理机制设计的实践与实验500例》,里面准备用500个例子来对机制设计的大问题进行有趣的说明,让是个人就能看明白。当然,这一理论本身肯定是晦涩的,不过我在科学网上不讲不好玩的东西。   问题:旅游景区的饭特别难吃!甚至一个不是厨师的人去炒都要比那好吃得多。咋回事?   通过问题分析,我们很容易地给出了这一机制设计需要达到的目的,那就是——   机制目标:景区的饭至少和家常饭一样好吃,即使不能和大饭店色香味俱全的饭相比。   机制设计主体:区域旅游管理部门   机制使用主体:旅游者   机制作用客体:饭店老板们   先问:为什么景区(包括火车站这样的地方)的饭难吃?   简答:原因很简单,因为每次吃饭都是一锤子买卖。吃前不知道情况,吃后没法惩罚店主。   第一策略:不使资源独占,多弄几家饭店来竞争。   结果:运行一段时间后机制失效,所有饭店的饭一起变得难吃。   原因:都是乡里乡亲的,一方面做饭水平本来都高不到哪里去;另外,即便大家都难吃也还是会有客户来嘛。毕竟,难吃与否在吃前都是不知道的,完全靠拉客能力来影响销量,多设几个广告牌,多弄几个小姑娘在门前招揽,看游客们能到哪里去?!   第二策略:变一锤子买卖为多锤子买卖。   具体做法:把一天的旅游拉伸为多天,这样,使得游客与饭店形成多次交易,一次难吃则不再有生意。   可悲结果:在N个的地方吃完N顿不同但一样难吃的饭。   第三策略【陈氏策略】:变一锤子买卖为多锤子买卖,并由一地博弈变为多地博弈。   具体做法:在景区开饭店的同时,必须在繁华的城市地区同时开饭店才可以。否则就没有资格在景区开。或者:只有达到M(M=2)家连锁饭店的规模,才可以申请在景区开饭店。而其标志以及连锁店得情况醒目地让大家一眼就能发现。      结果:饭店的饭立刻好吃起来。如果景区的饭依然难吃,则城里的饭店也没了生意。或者通过游客投诉来影响到整个连锁饭店的监督坚持,发现一家有问题则全部饭店一起停业。      这是一例通过利用扩展的空间规制来制约景区饭店的机制设计,比较有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规模效应,这一机制在一些过小的景区可能失效,需要景区游客达到一定规模。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7882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载]2011年8月9日哈尔滨哪些景点免门票?
ZELONGHE 2011-8-7 16:24
太阳岛风景区、哈尔滨游乐园、黑龙江省电视塔、索菲亚广场、黑龙江省科技馆、森工平山旅游区、北方森林动物园、二龙山风景区、亚布力森林公园、乌龙国家森林公园铧子山景区、东北虎林园、省农科院园艺分院、玉泉国际狩猎场、龙凤山风景名胜区、长寿国家森林公园、林业局小龙山景区、清河旅游景区、横头山森林公园、玉泉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庙、苇河林业局八里湾景区、中国土改第一村、苇河林业局红豆杉景区、金河旅游公园、玉泉威虎山森林公园、森林小火车度假区青峰山庄、得莫利旅游度假区、响水河漂流旅游区、香磨山旅游景区、文贤庄园度假村、大秃顶子山景区、月牙湖风景区、莲花湖公园、原始森林公园、鸽子洞森林公园、松峰山风景区、太阳岛俄罗斯风情小镇、石刀山风景区、慈航古寺
2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葫芦岛有多美?(1)半岛之恋
热度 2 papaya313575 2011-7-25 16:30
引子:葫芦岛(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荣膺西双版纳唯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岛主安排我出一本关于葫芦岛的风情画册。思考画册框架的同时,我不禁自问:葫芦岛究竟有多美?她在驴友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痕迹?生活在葫芦岛上岛民们又如何看待这个“边陲桃源”?在这个看似隔离却又时刻与大陆连通的小岛上,都上演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生命在此演绎了怎样的传奇?...... 一连串的问题在脑海中跳跃着,我努力寻求答案,尚未果。于是,换作耐心收集碎语片言,整理图片,并通过此博客一一展现。或许,不用多久,整理的资料多了,便有了清晰答案。 半岛之恋 :徜徉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作者:南南 发布时间:2004-4-4 17:41:45 西双版纳很热,怕热的我曾选择冬季游过两次西双版纳,那宜人的天气,那恬静的植物园,温婉湿润得让我流连忘返,于是,我总建议人们“冬季到西双版纳来度假”。没想到,为完成“中国植物园”的报道任务,我又一次来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而且是在很热的春天。然而,这很热很热的春天,却向我显示了植物园那从未见过的美妙,处处飞花流动,处处芊草绵长,处处生机盎然……让我顿生格外悠长的爱恋之情。             一 雾霭的清晨   天才朦朦亮,“叽叽喳喳”的鸟音就唤醒了我,像“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圆润悦耳,清晨的植物园,是一片鸟声覆盖的温馨土地。一骨碌儿跃起,我打开了紧闭的窗户……真美呐,乳白色的雾气迷离朦胧,迷离中凸现着诗句一样优美的棕榈树,还有漫漶着粼粼银光的一泓湖水。   带着久违了的愉快,像去奔赴恋人的约会,我背起摄影包,欣喜地向点缀着红白睡莲的湖畔走去,空气中漾动着细碎而湿润的花香。在弯弯的小桥旁,我听到了波光撞击的音籁,隐约还有鱼群小声的唼喋,五六尾红锦鱼从我眼前婀娜地游过。清晨的空气十分馨净,一条整洁的水泥路向远方蜿蜒伸展,高大的棕榈树亭亭而立,皆是诗句一样优美的大王棕榈。它那两头细、中间粗、基部又膨大的特殊造型,给人以巨大的象脚鼓之印象。棕榈树间,婀娜着两三个傣家姑娘的倩影,恍若月光下的金孔雀在恬静地舒展……   这就是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重要游览区:棕榈园,像一副婉丽脱俗的画卷,又如一首永读不厌的灵秀诗歌。棕榈园占地约140亩。建园以来,先后从美国、巴西、扎伊尔、几内亚、斯里兰卡、古巴、泰国、马达加斯加等国及国内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引进大量棕榈科植物, 至今栽培了近400多个品种,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棕榈植物最多的专类园区之一。目前,这个棕榈园已形成优美的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大王棕、董棕、扇叶糖棕,象鼻棕、糖棕为棕榈园的珍品。沿着湖畔的石径迤逦而行,薄雾轻烟中,我生出了“将自己化为其中一道风景”的痴痴之想。   一泓碧清的湖水,静谧在诗句一样优美的棕榈林之前,罕见的大王莲,恬恬静静地飘浮在水中央,穿过雾霭的晨光洇染着水中波纹,也洇染着这些碧绿的大玉盘。据说:王莲的叶片为世界上水生植物叶片之最,直径可达3米以上,由于它的叶脉构造为肋条状,似伞架,故浮力很大,载六七十公斤重的物体都不会下沉。我看过一张照片:两个小孩坐在王莲叶盘里无忧无虑地玩耍,小孩儿可掬的憨态,王莲叶盘儿如玉的碧绿,还有那一泓清凌凌的湖水,组成了一副不可思议的极美照像。   随四通八达的路,我慢悠悠地游逛,时光在愉快的徜徉中悄悄溜走了。从“民族植物博物馆”出来时,太阳已穿过树梢斜儿睨着满园的花草了。我的目光随着被阳光耀得灿烂的花儿跳跃,我用镜头忘情亲吻这些灿烂花儿:美蕊花、无忧花、火烧花、苹婆、郁金、文殊兰……还有远处绿荫中飞翘一角檐牙的傣式建筑。   “民族植物文化园”,占地面积约50亩,分为民族食用植物区、民族药用植物区、民族文学植物区、民族宗教礼仪植物区等。园内栽培了360多种植物,是一个融知识、趣味、观赏为一体的好去处。立在金碧辉煌的龙门回眸一望,“民族植物园”尤如一座大型的傣家庭院,民族植物博物馆淡黄色的建筑体,依次错落的橘红屋顶,饰有金黄翅角的傣家水井,黄绿相间的两条琉璃瓦大黑蛟龙,婆婆娑娑的树影,平坦如茵的草坪,流碧的潺潺湖水,合成了一组典雅的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建筑。整整一个上午,我都在馥郁的馨香中悠闲徜徉,听孔雀的声声鸣叫,闻袅袅不绝的暗香,看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仿佛置身一个往睡眠之门外泌透芳香的梦境……             二 炎热的正午   正午的阳光明亮炙人,它在林间投下了黑白分明的剪影。阳光下,各种植物都在散发着自己的芳香。为躲避正午的炎热,在植物园科普旅游部秘书黄建平的陪同下,我们走向了植物园热带雨林景区,将自己置身于“热带雨林”这一天然的大氧吧和大空调之中,这是一种很惬意的明智安排。   热带雨林安娴地卧踞在一条狭长的山谷中,占地90公顷,是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的精品旅游区。其中,既有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天籁之美,也蕴满了非凡庸之地开放与保护的艰辛。   沿山谷中的潺潺小溪,顺斗折蛇行的卵石小路,登结实的木制高架路,我们漫步在热带雨林中。近处,奇花异草芳香馥郁,看不够的赤橙黄兰紫;远处,古榕古树森森,望不尽的郁郁青青,我们沉浸在莹莹清露的气息中,陶醉在销魂醉魄的幽香里……一切都澄静到了极点,一切都纯粹到了极点。 热带雨林主要生长在年平均温度24℃以上的热带潮湿低地,以独特外貌和结构特征,迥然不同于其它的森林类型。世界上有三大热带雨林,最大的一片在美洲,目前还保存着4万km2面积,它约占热带雨林总量的一半;第二片是亚洲热带雨林,面积约有2万km2;第三片是非洲热带雨林,面积大约1万8千 km2。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处在亚洲热带雨林的北缘地区,是一个珍奇难得的大自然宝库。   原先,我总以为植物为无知无觉的物种,所谓“生命”乃作家的臆想与歌颂的需要。徜徉于热带雨林,植物们根系的生长方式、生长部位以及适应环境的种种变化,竟让我一下子理屈词穷,因为,植物们将顽强的生命与执着的爱情展示在了我的面前!   立在一棵名叫Tetrameles nudiflora的大榕树前,我为“独树成林”之现象感叹不已,为植物们深深的爱恋之情感叹不已……   谁都知道:植物的根部除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供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外,还有支撑整株植物树冠的作用,所以,植物的根系总是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展,以保障整株植物的生长需要。湿润的热带雨林,最适合榕树的生长,它们不仅树身高大,还有绿荫如盖的漂亮树冠,以雍容典雅和恬静平和的风度赢来了多少由衷的赞美。然而,倘若没强大的根系做基础,榕树便面临被热带暴风雨摧毁的危险。为生存的需要,榕树便将茎部如翅膀状沿地面逶迤延伸,形成板状的大根部,解决了“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大难题;   此外,它们还采取向空间发展的策略,在粗大的枝桠上长出许多气生根,等气生根深入土壤后,便迅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长成一枝枝支撑粗大枝桠的“树干”,这样,既解决了大榕树整个根系的呼吸需要,还以支柱根的形式与大板根一起支撑着绿荫如盖的巨大树冠。黄秘书告诉我:园内的科技人员,已经对不长支柱根的榕树进行了科研试验,让榕树们都长出了璎珞流苏般的气生根,“独树成林”已成为园中比比皆是的漂亮景观。   围着这一棵占地近60平方米的大榕树,我饶有兴趣地点数着由气生根长成的“树干”,大大小小竟有73根,这棵“独树成林”的大榕树呐,真像一个美丽而深情的妈妈,向我们炫耀着被众多儿女簇拥爱恋的幸福……   哦,走进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凉爽湿润的空气准让你惬意地浅吟低唱,精妙绝伦的自然造化准叫你赞不绝口。各种各样的植物,粗细兼具,高矮搭配,层层叠叠,同生共处,在这神奇的土地上组合为美丽,组合为深邃,组合为雄奇。   它有非常丰富的结构层次,它有异常特殊的生态景观,热带雨林是一座立体而浩荡的植物群落。独木可成林,老茎可生花,老茎会结果,直插云霄的乔木,矮小婀娜的灌木,雄伟壮观的大板根,缠缠绕绕的青蔓古藤,有情有意的草木,见血封喉的死亡树,专门吃食动物的猪笼草,长在树上的鹿角蕨,有40年寿命却只开一次花的贝叶棕,经济价值极高的桄榔,在一株大树上同时开放的多种花儿,植物之间凶残的“绞杀现象”……哦,数一数这些沉淀下来的文字符号,想一想这些不知道怎么形成的奇怪现象,我这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眼睛,也能品出它们的魅力与稀罕,这里的树木,有千姿百态的生态奇观,这里的花儿,是世上难寻的奇珍异品,这里和谐相依的人与自然,蕴含着震撼人心的非同一般的贡献!             三 凉爽的薄暮   从热带雨林回来,已是黄昏时分。一轮红红的太阳挂在亭亭的棕榈树间,十分不情愿地慢慢下落,如情意缠绵的恋人一步三回头的难分难舍。听从黄秘书的建议,晚餐之后,趁凉爽的薄暮时分参观的“名人名树园”,把游览“国花名花园”、“天南星园”、“百竹园”、“百果园”、“龙脑香园”、“蕨类园”、“兰园”、“奇花异卉园”的企盼留给明天。   “名人名树园”就在植物园办公大楼附近,占地面积约55亩,是植物园主要的游览区。黄秘书说:园中有江总书记栽植的“相思树”,李鹏栽植的“铁力木”,李瑞环栽植的“小叶榕”,英国菲利普亲王种植的“望天树”,植物园创始人蔡希陶教授亲手栽培的龙血树……语气中有一种如数家珍的骄傲。   掐指一算,我已很久没见到蔡老的龙血树了,近10年的光阴,它的长势何如?是否已婆娑如盖?那心爱的碧绿是否依然?我的心里喷涌了一种想马上见到它的冲动。   凉爽的晚风习习,如雪的羊蹄花随风从疏枝间簌簌凋落,幽幽的清香随风浮动而且弥漫,远处的太阳灿烂地落在一片绿色中。漫步于“名人名树园”,不用捕捉,袅袅的诗意便从心里冒了出来。然而,我无心也无暇一一浏览众多名人种植的树木,我径直朝蔡老亲手栽培的龙血树走去。立在“树海行”红砂岩塑像旁龙血树,已经没有了十年前的瘦瘦样儿。粗粗壮壮的树干,长势相当喜人,浓绿发亮的叶片集中轮生于枝顶,繁茂地蓬勃着一种昂扬的绿荫,褐色的树皮有些纵裂,很像终年都在辛劳的皴裂的手;带状的叶片却翡翠一样,光滑而柔韧,极富感情色彩,每片叶子上都蕴满了对大地母亲的爱恋!   龙血树是一种热带常绿乔木,树皮一旦被割破,便会流出殷红的汁液,尤如鲜血一般,因此而得名。龙血树的生长速度缓慢,一年时光,树干最多增粗l厘米,它生命期却最长,可达八千年之久,植物科学家誉之为“植物寿星”。以龙血树为原料,可制作一种名贵的中药:“血竭”。但在蔡老未发现龙血树前,我国所用的血竭一直从东南亚和非洲进口,价格十分昂贵。蔡老凭《唐本草》的有关描述:“血竭原植物,木高数丈,婆娑可爱。其脂液从木中流出,滴下如胶饴状,久而坚凝,乃成竭,赤作血色,采无时……”认定:中国大地上肯定生长着龙血树。1972年,根据年青时代采集标本的回忆,蔡老带领青年科技人员,终于在云南省孟连县境内的石灰山上发现大片龙血树,从而结束了我国“血竭”靠进口的历史。   据“蔡公村”展出的资料介绍:蔡老1932年就深入到云、贵、川等地考察植物,是我国最早对西南植物进行深入调查的拓荒者。为进大凉山,他与黑彝头人歃血为盟,为到滇南,他将瘴疬之气和匪患之险置之度外。1938年,他创建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1959年,他又创建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十年浩劫中,怀一腔报国之志的蔡老,惨遭“四人帮”迫害,直到70年代,才得以“解放”与恢复工作,从此,年过花甲的他以博大的胸怀焕发了勃勃青春,视祖国的植物学事业为己任,扎根边疆而功勋卓著……   我立在蔡老“树海行”红砂岩雕像前,感知着他非寻常君子的神韵:一双闪着睿智之光的眼睛,一个沟壑纵横的宽阔前额,一架挂在胸前的像机,柱着一根手杖的右手,抚摩着心爱植物的左手……无不显示着一种儒雅与坚定,显示着将一身都献给祖国之后才能达到的完美。哦,蔡老对祖国植物学事业的挚恋,世人永远为之神往,上帝永远为之微笑!   从“蔡公村”出来,黄秘书带我朝植物园西门大吊桥走去。他说:那儿有一条美丽的罗梭江,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终年滋润着我们的葫芦半岛,当年,蔡希陶教授一眼就相中了它……   一轮落日在植物的密叶间摇作炽亮的群星,许多的归鸟啁啾,满园的树香馥郁,布满天空的晚霞与丛林织为一体,灿烂到视线以外的迢遥天地。远处,两三辆洒水车“嗡嗡”震响,在给路旁的树木浇水,近处,有人赤膊擎着塑料管耐心地替花丛洒水,是辛劳了一天的员工。   我们站在吊桥上,凭栏远眺被一江春水拥抱的半岛,凝视飘荡于江中的渔舟,聆听飘来的阵阵渔歌,葫芦半岛所蕴藏的爱恋之情如漫天的彩霞,陡然明朗朗出现在我的心间,我明白植物园非凡庸之地的缘由了:所谓人杰地灵,因了蔡老与大量献身植物学事业的工作者,葫芦半岛成了“集天工人工之斧琢成,汇自然人文之精粹”的森林公园,成了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热带植物的研究基地,成了融科普教育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于是,我脱声吟唱起蔡老歌咏植物园的诗句:一江碧水西折东,勾出半岛葫芦形… 个人点评:不知道南南是谁,但读其文字,猜想应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情怀的女子,她笔下的葫芦岛温婉湿润中分明透露出坚韧执着。我想,如果不是因为任务所需——“完成‘中国植物园’的报道任务”,她那“飞花流动,芊草绵长”的情致应该更多。
个人分类: 西双版纳|234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世界遗产vs国家5A旅游景区
xiaomadage 2010-11-4 21:10
我国的5A级景区(点)和世界遗产都是国内顶级的旅游胜地,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交的。就是说国内的世界遗产不一定是国家旅游局评选的5A级景区(点),这主要是5A景区(点)评选在交通、游客接待量、软件服务等的要求很严,而进入5A的景点也不一定被列入世界遗产,因为申报世界遗产要受到数量等因素的限制。但是,世界遗产和国家5A景区(点)的入选地,都是值得推荐的旅游胜地。 不知道,您去过哪些?哪些是名不符实的,还有哪些更胜一筹的景区未能入选的?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分为四大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即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①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体现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及保持或提高景观的自然价值,保护文化景现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自1987年至2010年,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0处。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 地域名称 批准时间 种类 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 、 沈阳故宫 1987.12 文化遗产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遗产 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遗产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西藏布达拉宫 1994.12 文化遗产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四川峨眉山 ─ 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遗产 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 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 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 福建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遗产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 :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盛京三陵 2000.11 文化遗产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 云南 三江并流 2003.7 自然遗产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 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 2005.7 文化遗产 四川大熊 猫栖息地 2006.7 自然遗产 安阳殷墟 2006.7 文化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7.6 自然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 2007.6 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 2008.7 文化遗产 江西三清山 2008.7 自然遗产 山西五台山 2009.6 文化遗产 登封 天地之中 历史建筑群 2010.7 文化遗产 中国丹霞 2010.8 自然遗产 国家 5A 旅游景区 5A景区,全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目前我国最高级别的旅游景区。5A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评定标准。标准较4A级旅游景区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更能反映出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求,突出以游客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 它有以下要求: 交通:海陆空要求直达 导游:学历要在大专以上 卫生设施:美观兼具文化内涵 接待量:海外游客每年5万人次 国家旅游局将严格控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申报数量。目前全国有106家4A级景区申报5A,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山岳、历史文化、宗教(佛教)三大类,同类相比,竞争十分激烈。每个景区要通过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等12道坎,且是旅游界的专家、学者等内行评审。因此这次评选难度系数不亚于申报世界遗产,甚至超过了申报世界遗产的难度。 首批106家申报单位有66家入选5A旅游景区(点),截止2010年4月18日,共有76家单位被授予国家5A级景区殊荣,其中江苏省9家,数量居全国各省份第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颐和园、八达岭长城。(4家) 天津: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2家) 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3家) 山西:大同市云冈石窟景区、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2家) 辽宁:沈阳市植物园、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2家) 吉林: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长白山景区。 (2家) 黑龙江:哈尔滨市太阳岛公园。(1家) 上海: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科技馆(3家) 江苏: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景区、苏州周庄古镇、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留园)景区、无锡灵山景区(2009 年3月26日)、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常州环球恐龙城景区、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同里古镇旅游区(2010年4月18日)。(9家) 浙江: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温州市雁荡山风景名胜区、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嘉兴市乌镇景区、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风景区、宁波市溪口滕头旅游区、金华市横店影视城景区(2010年4月18日)。(7家) 安徽:黄山市黄山风景区、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2家) 福建: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南平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2家) 江西:九江市庐山风景旅游区、吉安市井冈山风景旅游区。(2家) 山东:烟台市蓬莱阁旅游区、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泰安市泰山景区。(3家) 河南: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3家) 湖南:衡阳市南岳衡山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旅游区。 (2家) 湖北:武汉市黄鹤楼公园、宜昌市三峡大坝旅游区。(2家) 广东: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2家) 广西:桂林市漓江景区、桂林市乐满地度假世界。 (2家) 海南: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三亚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2家) 重庆:重庆大足石刻景区、重庆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 (2家) 四川: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乐山市峨眉山景区、九寨沟-黄龙风景区。 (3家) 贵州:安顺市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安顺市龙宫景区。 (2家) 云南:昆明市石林风景区、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 (2家) 陕西: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市华清池景区、延安市黄帝陵景区。(3家) 甘肃:嘉峪关市嘉峪关文物景区、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 (2家) 宁夏: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 (2家)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3家) 资料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24/content_1097720.htm http://www.fjms.net/Masterpiece/?ID=10
个人分类: 风景名胜区|7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湿热气候区旅游景区微气候舒适度研究
dongleon 2010-9-17 09:41
基本上所有的景区的介绍都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但针对景区微气候的研究,特别是在规划设计与管理中的关注很不够。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我们将系统开展湿热气候区旅游景区微气候舒适度研究。 旅游者在景区感受倒的是微观气候环境,旅游微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者数量与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景区微气候舒适度不仅取决于旅游气候条件,还和景区内的地理因素(海拔、地形、坡度等)、景观因素(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关,这些因素使旅游景区形成不同微气候舒适度。湿热旅游景区闷湿和冷湿气候增加人体不舒适感,影响游客数量和旅游活动,人工降热保温除湿的增加能耗。研究湿热旅游景区微气候舒适度,从景区规划设计和管理角度探讨微气候改善,提供自然健康舒适的旅游活动环境,利于景区节能减排,促进生态建设。 微气候舒适度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关于微气候舒适度的研究集中在城市室内外环境,其研究成果不能直接用于湿热景区微气候评估及规划设计中。本项目从旅游者角度研究湿热地区旅游景区微气候舒适度的评价,探讨景区微气候舒适度与游客流量及行为的关系,通过旅游景观改善景区微气候舒适度。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4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