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读博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外博士生都过的啥日子?
热度 54 SoSoliton 2014-11-28 12:30
前几天一位美国教授来访,我们一起探讨博士生培养事宜。老文最近浏览英国卫报网站,看到该网站前不久征集博士生照片,原汁原味向公众展示博士生平常过的都是咋样的日子,从网友上传的两百多张照片及其说明看,国外博士生的日子真是不咋的,一点不比国内滋润,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张有图有真相抱怨环境太差、工资太低、老板太抠、奖励不公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美国教授说,美国人选择读博士,那是因为他们往往真正喜欢 Research 。喜欢 Research ,就不会抱怨读博士的清苦,因为清苦是做 Research 的本来状态。反观国内读研读博士的,大多为生活所迫想要的只是一个 degree ,为着一个 degree 去做自己并不喜欢的 Research ,不痛苦,不呐喊,不起义,那才叫奇怪。 老文说,中国人读博士太痛苦,与评也有很大关系,可以说评是万恶之源。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评呢?因为不评怎么知道谁教得好、谁学得好、谁牛 B 、谁差劲、谁是祖国的未来呢?而老外上学据说是不准把学生拉出来遛、看他是骡子还是马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像个人存款一样,是个人隐私,学校和老师不敢把成绩对外公开,甚至不能告诉学生的家长。老外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很可能缺乏为祖国而学习的远大志向,而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个人行为。对很多境界还有待提高的童鞋们来说,为自己还是为他人或集体而学习,动力和感受往往是有天壤之别的,这从农村过去的生产队体制可见一斑。评多了,人民群众的眼睛是越来越雪亮了,而 Research 到底是需要眼睛还是脑袋呢? 晚上陪美国教授到田汉大剧院看有长沙风味的演出,在点歌环节,主持人说,有一位江西女士花 800 元“巨资”为她的湖南籍前夫点歌一首,祝福前夫和前夫的四川籍现女友;她要求演唱者用杨坤那样的沙哑声音演唱一首《无所谓》。这位江西女士给老文的启示是,既然选择或被逼无奈做某件事情,就要尽量对其他事情无所谓,这样可能会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 看图看真相,看看国外的博士生都过的啥日子。 1. 读博士痛苦吗?如果痛苦,为什么女生选择读博士的越来越多,而且一个个笑得如此灿烂?令人诧异的是,国外女博士比男博士更甘于做最苦逼的科研,例如,在越危险、越偏僻、越冷清的地方,越有女博士。 2. 一边读博士一边做妈妈,携祖国未来同甘共苦,乃人生最幸事也。 (1) 这是俺的第二个宝宝,俺一边赶一篇会议论文,一边用脚趾挂个玩物逗宝宝,这叫手脚并用。 (2) 俺的两个宝宝时常把俺的斗室变成一个野炊场所。 (3) 妈妈写论文,宝宝搞创作。 (4)(5) 读博士,后继有人。 3. 读博士,意味着永远有读不完的书、看不尽的文献。发霉、腐烂的文献只有读博士的人才会冒着健康乃至生命危险去翻去读,因为导师说,里面说不定有新发现。 4. 每天陪着博士生的,除了文献,只有阿狗,阿猫,和不明飞行物。夜深人静时,偶尔,一些神秘动物察看你的电脑 —— 定是狐狸精!书中自有 … … 5. 吃好,喝好,睡好,玩好,自我安慰好,才能脑袋瓜子好 … … 6. 不曾“好想有个家”,只想除了放书、放文献,还有一个能写字的地方。 7. 对博士生来说,宿舍其实本来就是多余的。所以,吵一点,挤一点,破一点,哪怕天(花板)塌下来,又有什么关系呢? 8. 袁隆平说,书本、电脑种不出水稻。所以不下田的学生他不培养。科研成果来自哪里?来自实验室、天空、海洋、农田、荒山野岭、冰天雪地 …… 9. 论文,论文,最伤脑筋的是论文。 10. 研得拼命,玩得疯狂。 11. 开始写大论文( thesis )了! 专心大事情( Focusing on The Big Things ) . Yes, I can! 12. 导师这么大年纪了还对科学如此有激情和斗志,科学里面定有养生秘笈和无穷乐趣! 13. 读博士,我们走上了国际舞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14. 真正的博士拥有一双真正的翅膀。 15.Life is not easy for everyone.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 快来读博士呀…… 读博士要面对25 个极度痛苦的问题 “剩女”是博士男生最丰厚的“奖学金” 做山一样美女导师的开门弟子,成海一样男人 中国的研究生导师世上最好 推荐一名官员到清华北大当博导 博士牛不牛vs 导师牛不牛 导师和学生:对彼此的信心很重要 博士生培养:大儿子不养爹,小儿子要爹养 研究越做越苦? 狗叫和鸡叫才是世界语言 战略型导师:用原子去造原子弹嘛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84786 次阅读|80 个评论
这哪里是在读博士呢?
热度 41 wangdh 2014-6-1 12:05
这哪里是在读博士呢? (王德华) 端午节,六一节,周末,三合一,快乐。 过节,需要好心情。好心情,营造好生活。 捧着书,静静读。有故事,有知识,有道理。喜欢这种感觉。 读书,本是一乐事。清闲读书,心静读书,获知解惑,怎么说都是一乐事。 孩童的时候,缠着爸爸妈妈买画报,买带图画的故事书。自己反复看,让爸爸妈妈反复读。没有厌烦的时候。 逐渐自己能读了,要买更多的书。开始自己能讲故事了,给妈妈讲,给爸爸讲,给爷爷奶奶讲,给小朋友们讲。得到的鼓励越多,表扬越多,心情越高兴,读书的动力就越大。读书带来了快乐。 终于,背着小书包进了日夜向往的幼儿园,然后背起真书包进了期盼的小学,再然后进了中学,初中、高中、大学就这样不知不觉过来了 … 可是渐渐地不怎么喜欢读书了。 从哪一天开始,不喜欢读书了呢?从哪一天开始读书成了负担呢?从哪一天开始读书成了压力?从哪一天开始厌恶读书了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谁造成的呢? 回头想想看,应该是与这些原因有关的:考试,成绩,排名,升学,课外辅导班 … … 孩子完全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失去了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家长定的,老师定的,很多逼迫的意味。 … … 这些年来,眼睁睁地看着研究生群体的变化。苦读的学生很稀罕了,珍惜机会和时间的学生很少见了。读书,完全成了人生中不得不经历的一种痛苦折磨,想不清,道不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忙忙碌碌,没有快乐的感觉,没有满足的感觉,没有充实的感觉。有的感觉是:累,每天都累。着急,每天都着急。迷茫,一直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 读文献,不是为了求知,不是为了求新。成了被迫的任务。 做实验,不是为了寻找谜团的答案,获得数据。成了不堪忍受的机械重复。 写论文,只为了发表。没有时间思考结果的新意在哪里,结论是否合理?文章是否符合逻辑?语言表达是否达到专业化?概念理解是否准确?为了审稿人而写文章,为了获得学位而写文章。 完全是被动的,消极的,无奈的。这怎么会是读博士呢?这么美好的事情,怎么会沦落到了这种地步?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是求学生涯中最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虽然没有理由挥霍散漫,也没有理由过得艰难。追求学问,是一条清贫的路。在这条路上,是希望心静的人,不贪图富贵的人,希望充实自己的人,能够做到清心寡欲的人。 所以,每天思考着自己喜欢的问题,脑子里弥漫着各种猜测假想,然后查书读文献,设计着能够验证自己猜想的实验,精心收集者数据。然后,急待着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不一致,问题出在哪里?一致了,还存在哪些未知?再思考,再实验 …. … 数据充实了,思想成熟了,写成论文,在主流刊物上发表,等待学术界的认可。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自己的发现,听取同行的意见和批评,再完善,再深入。完善,深入,再完善,再深入 ….. 这样逐步发展着自己的学说、理论,从学生转变成一位独立的科研人员,从学生转变成研究生导师,然后指导着有兴趣的学生继续着未知的探索 …. ….整个过程充满着新奇,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提高,充满着满足。这就是科学人的生活。 研究生,本是这样读的。 博士,本是这样读的。 科研,本是这样做的。 生活,本是这样过的。 读了博士,却不喜欢科研生活,进不了状态。 从事科研活动,却羡慕着朱门酒肉,羡慕着花前月下。 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 那,可真是一种痛苦。 既然是痛苦,为什么不及早结束这种生活呢? 人生苦短,还是早些意识到自己喜欢什么,做什么自己才能快乐起来? 自己的努力,与自己的梦想背道而驰,永远不会达到预期目的地了。越来越悲观,越孤独,越无助。这才是最大的人生悲剧。 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沿着自己喜欢的路向前走,朝着自己追求的方向行走。这样,就会越来越快乐,知足,自信。脱离苦海,走出泥潭,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向哪个方向走? 明确了,就不要为难自己了。 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是确定了目标后的一种心态。哪条路上都有沟沟坎坎,有平坦,有弯曲。 朝着自己追求的目标逼近,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知足。 很简单的问题,要想获得学术界的最高学位,需要怎么做,应该很清楚的。哪些事情,有利于达到这个目标?反之,哪些活动不利于达到这个目标?甚至严重影响达到这个目标?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做个决定:多做有利于达到目标的,少做或不做有碍于达到目标的。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花最多的时间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六一随想。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3407 次阅读|73 个评论
出国读博士?国内读博士?
热度 10 liutianqi 2013-10-4 18:13
在考入中科院读研究生之前,我一直都没有迟疑过要在科学院读博士,而且最好是能硕博连读,因为这样即可以节省时间,也避免了考博带来的一些麻烦,更重要的是可以出更好的研究成果,好好的锻炼自己。 北京一年的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很多时候我都对各个科研领域的大牛充满敬佩,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为人为学,在探索大自然之余还可以成就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但在回研究所后几个月的经历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在我所在的研究领域里面,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是很大的,不仅研究的内容上差距大,而且国内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比较封闭。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具体该做一些什么研究,目的很不明确(主要原因是研究内容比较复杂,缺乏合作),但是这个领域也是国家急需的。我在回单位的半年里几乎是天天看文献,方向需要我自己去调研,实验的各种设备都需要我自己去调查准备,这跟我最初的想法差距比较大,有时候即使我觉得可以做出点东西,我也觉得自己的工作可有可无,因为我的工作很难转化为应用(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偏向于应用的却不能转化),很难让自己打起精神继续做下去。 在各种矛盾中,我稀里糊涂的没有去转博,决心去国外读博,找个好的领域从新来过。 今年6月份,很幸运,我的文章被本领域很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接收,虽然这在纳米等领域来说不算什么(不就是一个会议文章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我们领域硕士能够中这样的会议已十分不易。9月份,我和我的同事第一次参加了这个国际会议,当开了几天会之后,我内心的这份欣慰已经荡然无存了,我与我的导师之间对这次会议的感受达成了一致。那就是中国与西方差距很大,不在一个层次上,很难展开对话。中国人基本都是在休息的时候聚集在一起,整个会议期间都是这样的。 在国外待得时候,我就一直觉得心里不舒服,我无法坦然的接受这种差距。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经费很多,人也很多,可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往前走的更多一点呢?很多时候,我都想留下来好好的大干一场,做出好的工作,让我们在世界上具有发言权,我知道这很天真。我也知道导师的组里需要有人留下来为她分担工作,想一想她对我的支持,我都很难迈出离开的脚步。 我的性格天生如此,别人给我的点滴帮助我便终生难以释怀,何况导师给于我的是那么那么的多。但我也有自己的难处,那就是我只是硕士,留下来就要考她的博士,而且可以肯定得是我基本要等到两年以后才能考取她的博士,我不愿意让我精力充沛的岁月里充满等待与忧郁。如果我能顺利出国读博士,换了研究方向,以后的前途也许会更好。而我留下来呢,虽然可以做更多的事,但我首先要等待,没有博士学位做研究在国内是一种尴尬的局面。 出国读博士?还是国内读?是一种抉择,也是在选择不同的生活。 出国读博,这是年轻人最初追求卓越,追求理想的延续。 国内读博,这是选择现实,珍惜感情,生活观念的一种转变。 ... ....
9010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与陈安博士唱个反调,读博士要选一个学术能力强的导师
热度 12 qsqhopeiggcas 2013-8-11 19:55
本来晚上该去参加同学聚会,因今天下午北京暴风雨骤起,现在仍然电闪雷鸣( 写于下午 5 点 ),估计打车也不好打,看来木法参加晚宴 了。 闲着也是闲着,看看科学网上的童鞋们都写了点啥。这不,俺一眼看到了陈安老弟的精选博文 《 硕士研究生需要选一个学术能力极强的导师,博士生倒大可不必 》 。看完以后,俺觉得这话反过来说更有道理,是不是这样啊?看看俺说的有木有道理。 一般上硕士研究生的童鞋们,目的主要有: 1 、大学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读硕士过渡一下。 2 、换个好点的城市,如从石家庄市考到北京上学,以后留在北京工作。 3 、摸着石头过河,看看自己是不是做科研的料。 其实,大部分童鞋们读硕士的动机主要是1和2,如此,找个不太差的导师就行了,好歹混个毕业、弄个证书完事。 对于动机是3的童鞋们,如能遇到个好导师自然求之不得,但遇到个科研能力一般的导师也不要紧,若自己真是个做科研的料,自然会主动从各种渠道汲取营养,有句话不是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嘛。 俺认为,读硕士只是学到点做科研的基本门道,大部分人仍不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想具备这种能力,还得继续读博士。 对读博的童鞋们来说,选择读博意味着大多数人决定自己要走学术研究这条路子,这一生选择了科研这个职业。这时遇到一位学术能力强的导师对学生而言,该是多么重要。 好的导师能给学生铺就良好的科研舞台,你能翻多高的跟斗,就给你铺多厚的垫子,每个导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好的导师科研经验丰富,往往站在学术研究的顶层,可以引导学生们直接瞄准前沿性科技难题攻关,让学生们少走弯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博士,意味着正式踏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对刚刚上道的TA们,遇到一位学术能力强的导师,该是多么幸运啊。
个人分类: 人才培养|5155 次阅读|33 个评论
[转载]读博士能获得什么?
liumeao 2012-12-28 12:33
“一流本科,二流硕士,三流博士”,我应该是在本科时不知从哪听到的。曾经只是将此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但经历了三个阶段后——尽管仍然不清楚一二三流该怎么界定——着实觉得在创意、热情等方面逐级下降——当然,这仅是就我个人而言。 前几天刚做完开题。关于博士论文的选题,其实早就从入学时就开始想要考虑,但总是在忙忙碌碌中一搁再搁。直至11月才猛然惊觉开题将至。在屁滚尿流中写完了开题报告,整个人已是精疲力竭,全然顾不上选题是否可行——总之,硬着头皮向前冲吧。想起去年此时做综合考试,考前一周才得知将要考试,慌张地准备出三篇文章,其时已颇感力不从心——但与开题时的神经紧绷相比,已是小巫见大巫。 在职读博,多少是有些辛苦的;但在职却并不能作为降低自我要求的托词。既然做出了选择,那么就要工作、学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有时我也在想,读这个博士到底值不值得。不读,则会轻松许多,也不必纠结于各种艰深的理论,不必苦苦寻找既能创造新知又能写上十万字的题目。那么,读博士究竟能获得什么? 要说学到知识,也只能算是对某一有限甚至是狭隘的领域越知越多,而且如果将来不从教,知识大多在工作中很难得到施展。所以,知识对于读博士并非是主要的。从这次开题中,我想应有三个方面的收获: 第一,不投机取巧,而要追逐所热爱的,尽管追逐的过程充满挑战。在准备开题的最初,总是很苦恼,总是希冀找到容易写,容易获得资料,而且还有突破性的题目。几番周折之后,才醒悟这是白日做梦。 第二,把复杂事物条分缕析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痛苦的论文写作中逐渐磨练出来的。这种能力归根到底就两个问题: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而要磨练这种能力,就必须时刻树立问题导向的意识。一篇论文如果不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而是空泛地漫谈各种重要性、必要性,则必然不是一篇好文章。在工作中,如果不能知其所以然,则必然干不好事、干不成事。这次开题报告,我的问题做的不好,临阵磨枪,磨了也不光,只能凑合上阵。原题目为《中央制度安排与地方政府行为——以国有企业民营化为例》,从开题后这几天,做了些调整,目前题目暂定为《“互利共生”的中央—地方政府关系与中国的改革路径——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政策中透视》,欢迎热心人士提供参考资料。 第三,淡定的好胜心。从开题到答辩,必然会面临各种拍砖,没有点淡然自若的内涵是不行的,否则就会被拍扁。但总是淡定也不行,还得有点好胜心,有点斗志,否则就会淡定成呆子。在淡定中永葆一颗进取的心,是读博士的重要收获。 当个老博士,即便是三流的,也要当出一流的水准。
16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博前,想弄明白的问题
lizhengjiang 2012-11-30 15:13
作为一个忧心大于信心即将毕业的广大硕士研究生中的一员,我也采取了惯常的两套备选方案:一是读博;二是找工作。 两年比较荒废,研究素养估计是没有(被)培养出,故而有这样的困惑:到底什么是研究。 学科背景以及社会需求的原因,工程师圈子接触不少,自然潜移默化地会按照他们的习惯思考自己的问题,以及用工程师的价值观来规划自己。工程师有两类:一是对一个行业非常有经验的,这人不需要博士头衔,甚至不是研究生。一样受人敬仰。一个简单标准来衡量此类人就是猎头HR给的年薪20W以上岗位的要求:行业5年以上工作(管理)经验+熟练XXX。刚毕业的学生对这样的位置可是“望其脚后跟”。第二类工程师,是对行业里新技术敏感的“新新工程师”,他们很多就是刚毕业、刚参加工作的,学历高,资历浅的群体。但是这类工程师是缺乏市场认可度的。毕竟企业要采用可靠可控的成熟技术实现利润,而非采纳试验推广阶段的新技术。 准备工程师的路子。工作以前的重点,我觉得重点就是以工程师来要求自己。比如,熟练应用领域,保持行业关注。而这些准备在有网络、有机器的条件下,还有些勤奋的话,基本就是一个时间问题。行业里不错的个人、企业、咨询机构都是有微博、博客、网站可以联系到的,各种D版应用稍微花个半天功夫也都弄得到。所以,这里忽然就产生了”草根“的印象:工程师的活儿,无它,唯手熟尓。 写这篇博客的目的,自然不是褒贬工程师的草根化。而是想整理下自己的困惑。因为前两个月申请了几所美国高校,但到现在却不知道怎么跟教授继续套磁了。两个月的冲击实际上就回到一个问题上:到底什么是科研。最初给几位教授写的介绍信中,都是大肆鼓吹自己懂技术,包括计算、工程领域的各种技术,申请的方向也是以某种技术为出发点。可后来我读了几篇教授的文章,却鲜有教授喜欢以”懂某种技术“自居。甚至很多教授做的工作,就看不出“有技术”——比如,研究蛇怎么飞的。所以,我惭愧地意识到自己是以一个“技术民工”的身份挑衅庄严、神圣的“科学研究学者”。老师们不回我了,我到感觉好受一些。 我很喜欢漂亮的数值结果,所以对各种新技术手段特别有模仿的冲动。这不是坏事,我认为。但问题是我基本就停在欣赏的层面,对之后的分析置之不理。我联想到一个岗位要求:熟练XXX,做算例PPT给客户培训。哈哈,我好像就是在干这个活儿。这样的人估计就是一名优秀培训师或者技术支持,依托于某个行业的某个产品。如果我现在35岁了,会非常荣幸。可惜,我现在刚20出头。 继续说下,“技术民工”与“研究学者”的差距。工人板砖出力,不管采用的工具(技术)先进与否;学者解释预测,不强调技术使用。只关心技术的人,似乎就不合适做学者,当然社会发展是需要技术的。 这个博士到底还要不要读,或者为什么感觉学校的培养就是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呢?仿佛读了博士,就是往老学究方向发展,融入社会的机会就少了很多。自然不是我希望的。不读吧,自然矮人一等,感觉就被淹没了。申请中也会有这个问题,不以研究为出发点,大约教授不会喜欢,可惜自己懂得研究何其的少。
3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为什么读博士
热度 16 wulishi8 2012-11-28 20:46
最近关于逃离科研的话题,有点消停了,但是却正是冷静下来思考的好时候。刚刚看到龙桃博主的博文, 我为什么不读博士 。那么我就来写一篇相对应的博文,我为什么读博士,以作呼应。 1.儿时的梦想 这大概是每个八十年代出生的同龄人都拥有的梦想吧,想当科学家;或者另一个答案往往是,当兵。上大学之前,老爸就和我说,大学毕业了,你去当两年的兵,锻炼一下。但是现实却是,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和当兵无缘(国防生除外),所以科学家成为唯一的梦想。趁年轻,何不为梦想搏一把! PS:在我们老家,现在只有那些学历低,整天无所事事的孩子才想办法花钱去当兵的,省得在家整天游手好闲,还能接受教育和锻炼,退伍之后还能拿个派遣证。 2.弥补高考的失利 高三的时候,和老婆的恋爱,以及高考的发挥失常,我从必然考上985院校的梯队,直接掉入到了二本院校。为了和老婆一起去上大学,又选择了不再补习。同学聚会的时候,看着来自清华浙大南开天大北理工。。。的同学,觉得已经和他们不属于一个群体。虽然本科期间,我仍然乐于学习,一直在本专业排名前三,拿到了学校、国家的很多奖学金,但是院校的差距,确实很大地影响了我的自信心。而在硕士考试面试的时候,听着在北京的某所大教授们对于我本科院校的各种笑声的时候,我几无可忍。估计他们认为我是又一个低级别院校出来的考研专业户吧,高分低能的代名词。我当时后悔自己没有报考物理所,而选择了这个所,也许那里公平得多。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这个所,也是我当时不自信的表现吧。而现在,我也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被录取。 (可能这点要接受大家的批评了吧,且二本的本科学位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PS:今年夏天,经过八年的恋爱长跑,俺和老婆终于结婚啦,啦啦啦。。。 3.来自家庭的支持 我的父亲母亲曾经是地道的农民,父亲刚刚上高中没几天,就来了个什么运动,被爷爷雇了辆牛车拉回家了。而母亲只上了半年的小学,就因为照顾兄弟姐妹,然后挣工分,离开了学校。也许是他们自身的遗憾,不想让我也经历吧,因此他们都非常支持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他们眼中,我是值得他们骄傲的。虽然父母对于我出国读博士的决定,有些担心,但是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另外,现在家里的经济情况比小时候强太多了,父母衣食无忧,暂时还不需要我的照顾和陪伴,也为我减轻了不少的心理负担。虽然总是念叨着以后在大城市买房艰难,要尽力帮助我,省吃俭用;但是我更经常告诉他们,要享受人生,不要总想着节省,更不要想着我买房的问题,我目前还没有将买房列入计划。 老婆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有时候和她开玩笑,说是耽误了我的高考,但是我却感谢她给我带来的一切美好的生活。她今年 刚刚硕士毕业(比我晚一年是因为医学五年本科,硕士三年免疫学,感觉其实就是在做生物实验),但是出国读博受阻,准备工作了。因为我目前的选择导致她可选择的余地极小,这也是在我所在的这个小国家,奥地利维也纳,很难拿到奖学金的原因之一。她做科研踏实认真,各类生物技术运用熟练,还经常帮助实验室外面的人做小动物活体荧光测试。唯一经常让我唠叨的就是看文献太少,自己的思想太少;但是答辩的时候,她所做的是别人几倍的工作量,研究全面深入,答辩老师都有点震惊。为了我,只选择申请了维也纳医科大学的一位教授,结果该教授的FWF项目没有申请成功,接下来,又被CSC莫名拒绝,导致了出国读博受阻。她去应聘某医院大型检疫中心实验室,院长听说了,也亲自和她谈了一个小时;虽然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去该医院,但是我很感谢这个医院,让老婆恢复了自信心。目前,老婆刚刚来到维也纳,过年之后,恐怕就要真正地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了。 PS:貌似情不自禁地有点跑题了啊。。。 4.我的选择 龙桃博主说自己的年龄大了,也是不读博士的原因之一。我的年龄比他还大两岁,但是我却认为自己很年轻,还有时间去拼一把。当公务员?如果你二十岁能想到50岁时候的生活。。。 不是说,年轻,就不要怕犯错嘛!况且,去年,还有人把我当做大一新生呢。 我的硕士研究做得还可以,但是经常受困于仪器的限制。在研三的时候,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却很难在本实验室开展。尽管大老板每每极力劝说自己读他的博士,并且还认为假如我能发表两篇PRL的话,全国优秀博士还是有希望的。但是我早已坚定了到国外读博的决心;况且,我很难相信自己在目前的状态下,能发两篇PRL。后来他为此不惜规定,不给硕士生写推荐信,还对发文章提出按照影响因子给予金钱奖励的激励措施,也没有让我这个决心动摇哪怕那么一下下--反而更加坚决。 为了能够专心做我想做的研究,我推掉了几个全奖,转而申请了CSC的奖学金(即使拿到的钱少了一些),到了现在的实验室,不用做导师申请的课题,却可以利用共振拉曼光谱做深入细致的研究(花了几个月才把实验室的各种激光和dye laser都调试修好,引入到拉曼光谱仪中,貌似好多年没人用过了)。这种自由探索的感觉太好了,让我每天都有想赶紧去做实验的冲动!虽然经历着无数次实验的失败,但是却坚定了自己的路。 其实归根结底,我之所以选择读博士,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喜欢,喜欢那种探索未知的乐趣,不为外界所诱惑。我热爱做实验,却不爱写论文,结果现在是需要还账的时候了,一年前就该完成的论文,马上要必须赶紧写了;现在的论文,可以明年一月再写吧。。。 最后,和 龙桃博主说,退休之后再做研究?这真的不现实。趁年轻,把博士读了吧! PS:顺便做个广告,如果有需要用到可调共振拉曼光谱(458-1024 nm)做研究的碳纳米材料老师同学,可与我联系讨论,共同进步。我研究的领域是,碳链,金属型单壁碳纳米管以及小直径双壁碳纳米管等。 来维也纳大学物理系读博士一年多了,接下来估计会写一些读博士以来的总结性的博文。
8909 次阅读|35 个评论
读博士本质上是自己做主
热度 12 wangdh 2011-9-11 01:24
读博士本质上是自己做主 (王德华) 在教师节写对学生过分要求的文章,是注定挨砖的。 对博文: 教师节我给学生 “ 送礼 ” ,有些博友的评论和想法是在意料之中的。实际上在周五的组会上我就给学生说过了,这些话施一公教授可以说,蒲慕明教授可以说,一般的导师没有“资格”说。学生的一句“你算老几?”就会让你一个大趔趄。一个不需要回答但很平常的问题“凭什么让研究生在周末加班?”,一般导师也难以圆满回答每个学生的质疑。 读博士是个人的一种选择,决定权最终在自己手里。有的学生的眼光就看眼前,过一天是一天,像寺庙里的撞钟和尚,有的学生的眼光会看到毕业如 3 到 5 年。有点抱负或追求的学生眼光会看得远一些,如 5 年之后的博后生涯,博后之后的职位。视野的远近决定了自己的行为,自然会影响后来的发展。 读博士是一个职业培训,是一种工作准备。博士毕业之后的竞争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如果要在竞争中取胜,没有拿手的技艺、优秀的素质、宽厚的学识,如何获得评委的肯定?像生物学这样的实验科学,实验是第一要务。论文需要数据,获取数据需要实验,实验需要时间。一次次的重复实验,更是需要一天天的时间。在实验室做实验是生物学、生物医学博士生的正常生活。如果每天只是喜欢坐在计算机前,上网浏览、阅读文献,不喜欢进实验室,那一定是选错了方向。如果不喜欢大自然,厌恶或恐惧野外工作,一定不适合野外生物学等方面的工作。生物学、生态学等室内或野外的工作,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更是需要付出体力和汗水的。这些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如果没有一点追求的话,真的是很乏味,新鲜感只是短暂的。所以,明白了一些事情之后,再去选择就不会很被动。 选择方向,选择导师,选择实验室,都是自己职业生涯中很关键的内容。每一步都需要认真去对待。自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以负责的态度对待一些事情,而不是以抱怨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选择。一个实验室有一个实验室的规矩和文化,每个导师有每个导师的要求和风格。导师的合理要求,研究组的合理规定,每一个成员都应该认真遵守,去发展和完善,这是正理。如果不适应一个团队的文化和规矩,早些或适时退出是明智的选择。 读博士是求学,不是享受。读博士是为了将来的美好,这种美好未来的获得对于多数博士生来说是需要付出汗水的。时间是必须要付出的,这不需要质疑。当今许多研究生们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在科研上投入时间的严重不足,时间浪费过多,花费在非科研活动上的时间过多。有些是由于计划不周,有些是由于自己没有意识到,有些则是由于自己的错误认识所导致的。 我在送给学生的“礼物”时的邮件内容是:“附件是以前网上流传的神经所所长蒲慕明先生的一个邮件。实际上现在大家浪费时间太多了,太多的诱惑和无聊(事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看看大家的(学习和科研)进度和每年的收获就很清楚了。大家自己也心知肚明,就是控制不住。既然(自己)控制不住,命运就替你决定了。自己把握不了自己,是很悲的事情。人都有变老的时候,(那个时候)你的黄金时间再不属于你。人最喜欢后悔,希望引起同情。命运的事情,不是同情和可怜就了的。该把握的还是自己把握。希望大家能体会到(这)一点。” 这样辩解,是不是就不会有博友说我变态了吧? 另借机呼吁一下,支持李小文老师的提议:教师节不是送礼节。要送礼就送贺卡吧,写上对老师的祝愿。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8244 次阅读|13 个评论
美top50大学的fellowship,去还是不去?
热度 22 ywang69 2011-6-16 20:40
(有学生来电邮咨询,硕士毕业签约上海某公司,如今却又获得美国top50 大学提供3年的fellowship,每月1950刀,彷徨犹豫中问我的建议,以下是邮件和我的回复,为了个人隐私暂时隐去学生姓名。) ************** 王老师,您好! 非常抱歉,打扰您,我叫XXX,是交大某某专业2004级学生,2008年毕业后来到中科院XX所读硕士,是和XX、伊XX等一个班的,您当时教我们的XXXX。有个事情想咨询您一下! 我本来现在已经签到上海市政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了,但是近日在论坛上看到美国某大学(top50)的一名副教授(今年5月刚评上的)招收博士的帖子,本来按常规现在美国招生基本上已经完了,但看到这个帖子后我将我的相关情况发给对方老师,对方老师对我的背景很感兴趣,估计还是蛮有希望的,对方教授初步承诺提供3年的fellowship,每月1950刀,但是我还是有些顾虑,所以咨询您一下。 对方是刚评的副教授,我过去读博后,将来对找工作影响有多大?虽然这个学校在美国排名还是top50,我怕到时候读了工作更不好找了。不知道您对于这种情况下的工作和出国读博有何看法,经常看您在博客中说,鼓励出国读博,但是要慎重选择读博,其实自己也挺迷茫的,所以向您求助一下。谢谢您!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XXX 我的回复: 对于你出国读博士学位我个人比较赞成,在土博士满天飞的年代,洋文凭的含金量还是较高的。 1、国外助理教授就可以指导博士,副教授是终身职位(铁饭碗),这个年龄阶段的老师创造性和进取心很强,跟着他也许会开辟一片天地,传统的geotechnical学科能够提供外国学生全额奖学金的应该不多,要珍惜机会。 2、我认为fellowship 是高于TA和RA的奖学金,可以专心做研究发表论文而没有其它TA,RA必须完成的杂务,这对你很关键,发表几篇高水平论文对于你以后找工作会大有帮助。 3、尽力把英文口语水平提高,说不定能够在加拿大或者美国非一流大学谋得助理教授职位,也可到国际civil 或者geotechnical咨询公司找找职位,年薪在10万美金左右。 4.如果个人问题还没有解决,最好出国前搞定,孑然一身赴美孤独滋味不好受,再回国年纪一大更加不好解决。 5、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有fellowship在美国读博士只要不太挥霍,温饱没问题,一般还能够剩下些银子。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祝你成功! 王鹰
个人分类: 所谓精选|12153 次阅读|56 个评论
有兴趣攻读气象博士的请看广告
热度 2 ldh 2010-12-22 16:18
今天上午接收到校友刘和平博士的Email,他要招收大气科学的博士研究生,希望我把这个信息专递给海大的硕士研究生。如有兴趣者请同他联系(贴出这封Email没有征求他本人的同意,特此说明)。 Dear Prof. Luo, Greetings! My name is Liu Heping. I knew your big name for a while, butI haven't had chance to see you. I also graduated from Chengdu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in 1987. Now I am in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WSU). Currently, I am recruiting Ph.D. student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o I would like to ask your kind help topass this information to the master students in your department/college. Also,I'll be glad to acceptstudents who will be supported by Chinese Scholarship Council (CSC) to come to WSU for Ph.D. degree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To attract qualified students, we provide students withmore benefits as follows: (1) Waiver of tuition and fee; (2) Since the CSC student salary provided by CSC is very low (about US$14,000 per year), WSU will increase their salary to the WSU student's salary level (i.e., around US$19,000 per year). Would you be willing to encourage the master students in your department, your group, or other groups(please kindly help pass this information to students who may be interested in) to apply CSC scholarship and come to WSU for their PhD. degree? If this is the case, please ask the students to contact me. I will be glad to help them out. Thank you! Hope to see you somewhere! Have nice holidays! Best regards, Heping Heping Liu, Ph. D. Associate Professor Laboratory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ullman, WA 99164-2910 Phone:509-335-1529; Fax:509-335-7632 heping.liu@wsu.edu http://lar.wsu.edu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3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国内的读博期间买两套房子的牛人(包括在北京买房一套)
chrujun 2010-8-19 20:29
在国内读研究生,也有挣大钱的牛人。 我的一个朋友,令我特别佩服。 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的研究生和博士。出差是经常坐飞机,收入特别丰厚。他先在长沙买了一套房子,又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并且装修好了,没有欠银行一分钱。 他毕业前夕,我在北京见了他。他说现在银行反而欠他的钱,全部都搞定了。他读博期间,导师已经退休了,基本上没有管他。他在一家公司找了事情干,月收入数万元。 博士研究做了,钱也挣了。 他的水平应该相当不错,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就帮导师干了不少项目。 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关键是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如果能够成为导师的左右手,或独当一面,肯定收入丰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343 次阅读|6 个评论
读博士理应是快乐有趣的
wangdh 2010-5-29 22:33
读博士理应是快乐有趣的 (王德华) 记得有位国际学者在介绍博士和博士后生涯的成功经验时,分析了读博士的好处(记不清具体文章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读博士是有趣的。 有什么趣?可以满足自己的探索欲望。通过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获得知识上的满足,可以获得新发现的乐趣。 2、 读博士是有回报的。 可以有机会当科学家、当教授;可以获得让世人尊重的社会地位,获得身心的满足。 3、 读博士是一种特权。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攻读博士学位的。这是学术界的最高学位,是年轻人开始学术生涯的第一步。 4、 读博士是不用操心的。 这是一个人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机会,可以利用 100% 的时间来学习做科研、发现新事物和自由探索新领域。这个过程能够获得回报,但自己却不需要负管理上或其它方面的任何责任。科研需要的经费,研究组的发展,研究组的方向,几乎所有的事情,导师(负责人)是需要花费精力的。 5、 读博士是自由快乐的。读博士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还可以有机会出去旅行,参加学术交流,结识同行。 6、 读博士可以为人类做出贡献。有些发现,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理论,对人类的知识积累是能够做出贡献的,有些发现会帮助人类改善生活。 任何事情都有相反的一面,不利的因素也很多,如: 1、 读博士回报相对较低。要发财,读博士是一条错误的路。 2、 读博士需要很长的时间。国内的硕博连读一般是 5-7 年。这些年获得的回报(只有补贴,没有薪水)是很低的。 3、 读博士是有风险的。个人生活、工作机会等等,都会受到影响,有时候是正面的,有些时候是负面的。 4、 还有哪些? 请 接着补充。 代价和收益分析,是很有用的一种方法和思维。如果将自己有利的和不利的各种因素都列出来,理性分析一下,相信你的决策也是相对理性的。 任何的自由和收益,都是有代价的。 (王德华 2010.5.29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9049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总结读博士的感受(一).doc
czyu 2010-4-30 08:47
总结读博士的感受(一).doc 总结读博士的感受(一).doc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4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我的生活状态
liudongyang 2009-12-27 12:52
年终岁尾,总结汇报已成惯例,咱也狗尾续貂,抖抖2009年的事情,也好展望美好的2010年。 1.入门。从熟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开始,了解实验室科研的侧重点。 2.基金。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从查阅文献,翻译文献,初成草稿,反复修改,正式提交,到半途小喜,最终失望。对于申请基金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谢导师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我参与。 3.开博。上科学网最初从看王德华等老师的博文开始,看了一段时间,不过瘾,冒出水面自己也向编辑部申请开博。2009年2月14日,博客正式开始,情人节,好日子。至今已经敲打、转载博文一百余篇。从科学网博客上,认识了众多老师,博友,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科研,处事,生活的知识经验,感谢诸位。也有几篇博文得到编辑部的推荐,心中暗喜了一阵子,感谢编辑部的劳动。写博客,一来记录我最后的求学时光,二来使千里之外的她能看到我的所思所想,省了纸质家书的邮费。 4.试验。原代细胞培养、传代均成功,HE、免疫组化组化基本掌握,PCR也已进行。下一步做原位杂交和western的试剂已经订购。自己激励自己,做的还好。硕士阶段偏重于形态学,分子和细胞这一块是我的弱项,在博士阶段能够接触掌握分子,看来一个明智的决定。在硕士阶段的形态学基础使我在做细胞和分子时的思路又打开一些,这只是初步的感受,最终的结果要看论文了。 5.读书。读专著,读文献。图书馆的经典文献借了几本,仔细的看了几章。重点是读英文文献,有刚开始的头晕恶心到现在的熟悉,或者喜欢。硬着头皮读下来,养成了习惯。翻译文献,具体数目未计,或翻译摘要,或翻译全文。自知基础较弱,看文献达不到高人的蜻蜓点水,只好老老实实的一个词一个词的扣,查牛津,查朗文,查Google,查医学。看的多了,熟悉了其中的套路,原来SCI也是八股文!此外,又尝试着把翻译的文章投到技术类杂志,尚无消息,发表与否,也算自己练了一把。 6.家人。过了三十,愈发感到家庭的重要,父母、妻儿、妹妹等至亲之人。以前疲于奔命,没有做过深度思索。有时为了面子不回家过春节,回家待的时间太短,与父母说话太少,对于儿子时有不耐烦发作。这些恶习应该改正,不等鸦默雀静献孝心,不等儿子成人现关怀,现在就做。 7.自己。自己是个矛盾的人,一方面有暴躁的底子,一方面经历使我习惯性沉默,不乐意事自己消化。社交活动太少,除了宿舍,就是实验室,还有拥挤的食堂。做博士就是苦行僧,自己找的寂寞自己品味。追求完美,从刷瓶子到配缓冲液,对别人放手干不放心。对未来考虑多,生活在这个有特色的社会没有安全感,为工作,为医疗,为房子。身体是本钱,尤其对于我,更不能出差池,隔一天长跑30min ,Bodybuilding(哑铃) 30min,身体运行还好,没有出过大问题,请继续保持。 8.买书。买书看书的癖好从小时养成,母亲和表兄功不可没。母亲是身体力行,父亲是财政后盾,每次跟父亲赶集总要到供销社的门市部看连环画,也缠着买了几本。多数的小人书是从表兄那里要来的,他不看了就归我。到武汉来,看旧书店的机会多一些,韦氏词典40元,朗文高阶词典10元,汉语大字典的缩印本75元,内科学六版12元,虽囊中羞涩,遇到好书还是痛苦一番买下,这就是书虫的宿命。还好,本学期涨了银子,买书的胆子大了一点点。 结语:过好每一天。
个人分类: 见闻评论|2890 次阅读|8 个评论
为做人为做事,你为什么读博(硕)士
ecosinic 2009-12-27 11:45
该不该读博士?是否继续在校园里度过人生最宝贵的的一段时间? 这是个艰难的选择。现实的中国需要我们每一个准备继续读书的孩子静下来问一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博?清楚了,不管你是为什么,可以继续你的读博生涯;不清楚,打住最好。 当年跟在毛主席、共产党打天下的农民,有很朴素的想法,即有饭吃,有田地种;那些知识分子跟随毛主席干则是为了建设一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到后来,一些人是为了解放全人类的事业而奋斗;......。他们所有的人都清楚,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千万个人倒下去了,千万个又站了起来。为什么会这样,有一种理想,一种信念在支持着他们,即使倒下了又何妨。 所以,你如果没有激情,没有理想与信念,博士是没有办法读下去的。因为遇到一些挫折或困难你就没有办法,没有信心了。 金利来 董事局主席 曾宪梓先生在向母校捐款数千万后,学校给了他一个荣誉博士学位;前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先生,贵为全球最强最大国家的总统,想在母校捞个荣誉博士却没有成功;现今武汉大学自费博士每年16000元,三年48000元;中国某些官员读博的费用大抵在10万元左右,学校收费在4-5万之间,搞定论文和答辩等大概在5万以上;现在我国大部分学校读博士不要学费,也不需要自己掏钱吃饭,学校奖学金、导师或课题组的工资可以满足这部分需要;日本的国立大学平均每人每年的学费是50万到60万日元,早稻田大学的收费是平均每人每年80万日元,理工科学费在120万日元左右,博士生比这个要高一些,但可以申请各类奖学金。 所以,博士可以很值钱,千万级;甚至有钱有势也捞不到;读博士可能很花钱,也可能不要多少钱,但要辛苦一段时间。 数数世界级的大师、诺比尔、中国的院士们,他们很多有影响的工作都是在博士期间出来的;有些人虽然是在后期出来的,但那是在经过博士训练后才获得的。当今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博士学位是难以在大学或研究院所找到工作的。有人喜欢拿鲁迅、陈寅恪等人的事迹来说事,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事。 现在很多企业的老总,老董是小学中学或大学文凭,而为其打工的是硕士和博士,这没有什么不正常的。硕士和博士拥有的是专门知识,而老总、老董们拥有的是更为全面、更实际的知识,还有对那些知识和技能拥有者的有效管理。 为做人也好,为做事(科学、捞钱、做官、中华崛起)也好,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需要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只有这样你的博士才可能读的下去,也有机会成为一个好博士,一个对社会、家庭有用的博士,一个对得起自己青春岁月的博士。仅仅为文凭而文凭的博士,既浪费自己的人生,也对家国无益。
个人分类: 杂谈|37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家都读博士,让命运漂泊
chrujun 2009-12-24 20:44
今年工作不好找,很多研究生想到了一条办法,就是读博士。听说某位教授带的研究生全部计划读该教授的博士。 我很吃惊。我对这些学生多少有一些了解,很多人根本不是做科研的料。 我敢肯定大部分学生不是出于对科研的爱好、有做科研的天赋而读博士,而是因为找工作不理想,没办法只想到读博士这条路。学校现在对博士学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学生可以暂时逃避求职问题,今后的科研压力估计会更大。 我真为这些学生担忧,他们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8294 次阅读|5 个评论
博士跳楼少的是一个博士?
shushenlw 2009-10-23 16:34
刚刚获悉,涂博士跳楼了。涂博士不是土鳖博士,也不是混文凭的博士,算起来应该是有些真才实学的博士了,这样的人在我们国家竟然无法生活,说起来一般的平民百姓谁会相信呢?博士养活不了自己,这不是扯淡么?以后中国千千万万的高级知识分子是否又会成为臭老九?以后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读博士? 目前我是一名硕士生,前段时间我是非常想读博士的。可是 也许还会有一些徘徊在读博路上的人和我有着相同的想法,这么看来,涂博士跳楼,少的不只是一个博士了。
个人分类: 评论热点|1243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博士的十大麻辣条件(转帖)
wangshix 2009-9-4 21:27
要是经常看我博文的朋友 , 就会知道我并不是个优秀的博士生 . 本来我是没有资格写这个问题的 , 看到科学网上讨论的正热闹 , 不免心痒痒 . 敲起键盘 , 写点麻辣火锅 , 为那些打算要上博士研究生的弟弟妹妹鉴 . 以下排序不分前后 , 想到啥写啥 . 1. 脸皮要厚 . 博士生阶段的工作大多数都是需要同组的几个人或者不同组的人来合作完成的 . 你的实验或多或少都是要靠同学乃至素为谋面的人帮助的 . 你的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比较重要 , 或者比较紧急 , 但是到别人手里可能就不是事儿了 . 会出现别人不紧不慢或者拒绝的情况 , 这种情况下呢 , 你的脸皮薄可不行 , 必须厚着脸皮冲上去 , 发起多次冲锋 , 直至把山头攻下来 ! 2. 不能太信自己老板 . 博士生的工作基本上都需要创新的 . 老板在给你指定方向时他也不能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部预料到 . 要是老板真的啥都知道 , 估计你做的基本也就没什么了 , 也就没有让一个博士生做的必要了 . 如果是你自己选的方向 , 那你老板也够呛知道多少的 . 遇到问题不要向老板请教 , 应该和老板讨论 , 争辩 ! 俗话说的话 , 理越辩越清 ! 3. 一定要克服依赖感 . 博士生一定要克服依赖感 ! 培 养 博士生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你独立的科研能力 . 刚入门的时候 , 有师兄带带你 , 熟悉熟悉设备和流程是应该的 . 但仅此而已 . 不要指望着你的师兄能告诉你啥想法 . 因为有高级的 idea, 他自己都去做了 . 自己的工作不能一味着随着自己师兄的往下走 . 创新对博士生来说很重要 , 当然创新性有大有小 . 因为要上档次高一点的 SCI, 没有足够的创新性是不够的 . 创新从何处来 , 到文献中去找 . 记住高级的 idea 是靠别人告诉你得不来的 . 遇到问题 , 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去解决 , 如何解决呢 ? 去文献中找答案 . 4. 要学会利用网络 . 网络可是个好东西 . 现在网上有很多学术网站 , 小木虫啦 , 阿果啦 . 博士生要学会利用网络 . 利用网络去别人交流 , 利用网络去查找文献 . 另外 , 也要学会利用网络消遣 , 看看新闻啦 , 股市啦 , 别光顾着读圣贤书呀 ! 5. 不要对自己实验室的条件进行抱怨 . 没有一个实验室的条件尽善尽美的 . 你以后要工作的环境可能还不如你现在的实验室 . 以前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 我的 idea 老高级了 , 就是没有实验设备 , 做不了呀 , 等等 . 兄弟们 , 老是这么想也不会改变什么的 , 有啥意思 ? 现在的设备动不动就 N 多 W, 难道老板会为了你那只是停留在嘴巴上的 idea 掏腰包 ? 博士生一定要立足自己所在实验室的现状 ! 立足脚下 , 才能谋万年呀 ! 6. 一定要个异性伴侣 . 这里的异性伴侣只包含男女朋友和夫妻 . 博士生一般都是 25,6 岁了吧 . 这个年纪没有的话 , 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 ? 认真读博士的话 , 精神压力会很大的 . 当自己精神压力太大或者遇到啥问题想不开再或者心理需要人支持的话 , 就会有个人陪你说说话 , 效果不错的 . 话说回来 , 即使博士生做的不怎么成功 , 也不至于两手空空吧 , 怎么也能收获一下爱情吧 7. 一定要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 做博士生不光是对精神是一个挑战 , 对体力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 ! 我以前做实验 , 经常熬通宵 , 最多一次近 70 个小时没有合眼 ! 抛开实验不谈 , 博士生几乎也是每天坐着 , 不是坐在设备前就是坐在电脑前 , 看着好像不活动 , 其实时间久了 , 那是相当的累 ! 我的几个师兄读完博士 , 身体都修整一段时间 . 幸亏我以前是体育生 , 底子好 , 否则也跨了 ! 每个周至少要锻炼两次 . 我是打篮球 , 风雨不断 , 每次至少在 1 个半小时以上 . 8. 一定要会玩 . 玩看似简单其实也挺难的 ! 我也没有多大的窍门 ! 因为我也不会玩 9. 不要钻牛角尖 . 遇到问题切忌钻牛角尖 ! 博士嘛 , 要学会转换思路 ! 遇到问题 , 一条路走下去发现是个死胡同 , 要知道换条 路走 . 博士生毕竟是靠脑子吃饭的 , 说白了 , 更是靠思路吃饭的 . 千万可别学怨妇似的 , 瞅准一颗歪脖树就不撒手了 . 10. 读博士之前一定要认清形势 . 现在的博士不比以前了 . 博士毕业之后工作可不好找呀 , 现在读博士也累呀 ! 好好打量打量自身 , 没特殊情况 , 可 别读 博士了 ! 否则最后落得个人财两空 , 可别怪兄弟没告诉你呀! 看来大家对第十条很感兴趣呀,有兴趣的请参看我之前的博文当代的国内博士生牛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8846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要让读博士行同坐牢
Bobby 2008-10-3 12:49
网上读过一个搞笑贴子,题目叫《读博士与坐牢的惊人相似》,其文如下: 可怜我中国教育,读少了书受人气,读多了书也无耐,大家说是吗? 1 、都是因为一时糊涂或一时冲动,亦或是对于名利财富的贪婪欲望,错误的选择了这条道路; 2 、进来先接受教育; 3 、所有人都分在不同的组:读博叫课题组,监狱叫监区或大队; 4 、必须参与劳动:读博是脑力的(当然也有体力活),监狱是体力的,报酬当然是极少的,基本是勉强糊口; 5 、里面的人都只有一个目的:早点出去; 6 、在里面表现好的才可以早出去,当然是极少数:读博叫提前毕业,监狱叫减刑;表现一般的就只有:读博叫按期毕业,监狱叫刑满释放;表现差的只好:读博的叫延期,监狱叫加刑; 7 、在里面的日子也有不同,读博的如果能遇上个好导师,坐牢的如果能遇到个好管教,生活可能会好过些。反之就要加倍痛苦了; 8 、中间会有比较猛的家伙实在熬不住了:读博的就直接退学了,坐牢的就越狱了; 9 、但大多数人只好在里面挨着了,盼望着那天早点到来; 10 、出去那天的场面是感人的,都要热泪盈眶,迫不及待的冲出去呼吸外面新鲜的空气; 11 、可好景不长,出去一段时间才发现,在里面待的时间太久,已经与社会脱节,出来后什么都干不了; 12 、很多人重操久业了:读博的去申请博士后,坐牢的继续违法犯罪。 与之同工异曲的还有一个称为牛八的人写的一首打油诗《上博士有感》,其诗云 把牢底坐穿,别忘把门关。日念三次经,最后要成仙。 将读博士与坐牢类比,虽然有点过份,但认真考察 国内读 博士的现状,却也发现有不少可类比之处。很多学生为躲避找工作困难,不顾自己的志趣,将读博士作为走向社会的避风港,因此三年的无趣无味无聊生活与坐牢无异。由于课题和学业的压力,发表 SCI 论文的压力,不得不自囚于实验室,坐穿三年冷板凳,吃尽博士生涯的寒窗苦,因此所吃之苦与所剩自由无几与坐牢堪比。再加上博士生活补助在不少地方少于千元,收入少于民工,报酬堪比囚犯,而所虑之事多于总理,既有年齿渐长,恋爱婚姻可能因收入而耽搁之问题,也有父母妻子因收入少而难供养之问题,眼睁睁看着在社会上工作的同届同学日进斗金而心生羡慕和嫉妒,其痛苦之状,懊悔之情,又于囚犯何其相似乃尔!如果再加上因研究条件不好 / 研究经费有限 / 研究路线不妥等原因,致使论文课题进展不顺,不得不频频更换题目,那就等同于监狱里面的反复严刑拷打了。 鉴于此,我建议有关管理者和博导们,要规划并落实切实可行之措施,全面改善博士生的待遇和生活,这里强调的是不仅仅是增加他们的经济补助问题,而是要制定一揽子方案, 从 博士招生到博士毕业出路,全程改进提高。 首先,将招生权力下放至导师,降低统考笔试分数所占的比重,提高面试成绩的比重,尤其要考察学生的考研目的、是否有科研兴趣及研究水平,避免招入高分低能者、滥竽充数者、躲避就业者入学。俗语说得好,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果将这些人招进来,浪费教学科研资源不说,搞得导师累学生也累。到时候倘若学生延迟三年五年,不但耽误了博士生应有的前程,还有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其次,全力提 高在读 博士生的经济待遇, 王德华 老师提出的博士研究生年薪 3 万就是个不错的数字,但可根据地方经济收入,略加提高或降低之,总之,不应低于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的平均工资。在西方国家,奖学金来源较广,既有公共研究基金,也有企业研究基金,还可能是慈善类的研究基金,奖学金数额足以保证博士有不低的生活质量(企业研究基金相对要高些)。而且奖学金里还包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路费,博士生在读期间不仅有机会,也有财力参加若干次学术会议。 第三,取消博士生的毕业要发表 SCI 论文的规定。毕业前发表文章应该是每位研究生的内在要求和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而不应当是外在强制规定和为发文章而发文章。如果在硬性的规定之下,有可能逼良为娼,确实无能力发表 SCI 论文的学生可能会铤而走险,败坏学术道德,甚至做出戕害自身和社会的行为也未可知。 第四,做为博士导师 / 实验室负责人 / 研究小组组长,除了提供充足的研究条件外,还应关心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丰富实验室的文化生活,甚至要 关心 博士生本人的私人生活,而不是逼迫着学生没日没夜地在实验室干活(除非他 / 她自己要求这样做)。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要讲究效率,而不是周扒皮式的夜半鸡叫。科研不是单纯发文章,博士生不是冷冰冰的论文机器;科研也不是拉磨,博士生也不是蒙了眼睛拉磨的毛驴。比如,你不能指望那些整日为试验结果愁眉不展,紧张得头发掉了一把又一把的学生能给你做出什么科学发现,你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实验室文化,让他们快乐研究,比如每月三六九搞个 party 、舞会之类的,要不就一年四时来个春游秋游之类的活动,或者小有成果就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以奖赏鼓励。要让他们快乐研究,体验研究快乐,快乐才有灵感,快乐才有效率,快乐才不觉得劳累,不要让博士期间成为他们人生最黑暗最无奈的岁月,否则即使顺利毕业,所谓的科研也将成为他们心中之痛。 第五,完善博士后制度,畅 通 博士毕业流向和出路。博士后制度改革参见吴传震在《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中科院院士 曾益新谈 博士后制度改革》(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8/6/208402.html )。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8401 次阅读|2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