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理想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点浅见: “理想人”
lilylz2010 2020-2-18 08:58
时间从不待见我们情绪的起伏和生活的变故,不给忧伤余地,也不给欢乐放宽期限。不管是忧伤、欢乐,成就、落败都在时间的河流里,以不变的速度向前流淌。包括眼下的疫情岁月,终究会像雨中的泪水,模糊到岁月长河之中。疫情带来的不安全感,不便,损失,相信终会以个人、社会适当的调节方式驱散、中止。 周末在家啃了啃《理想国》,很深刻的书,关于人的自我调节方式的论述,摘抄几句“一个人由于难以自律,被欲望和索取主导,做不了自己的主人时,身体和灵魂如沼泽地一样,湿气、烟雾笼罩,见不到太阳……”,生活中有人说永无天日,阴郁无边,内心难见阳光……,中医讲体内祛湿,看来内心也得有个祛湿之法。去年学习强国里有一自杀率的数据,细思极恐的是我国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位,景点跳,楼顶跳,河边跳……,很多生命的转瞬离去多少会与内心的阴湿、沼泽、阴郁、绝望有关。久远的作者,带着文字穿越时空,启迪后人。书名是“理想国”,其实也讲一个个的“理想人”。 疫情仍有阴影,防护做好的前提下,生活的原有节奏得慢慢恢复。今天就着汪峰的“流年”、许巍的“漫步”单车上路,办公室,阅读,书写,下班,回巢……,沐浴了晴好天气,接近着春暖花开。下班再拼凑点时间,码码字,理出点顺序,理出些力量,阴影,疲惫,无聊自会消散无踪,尽力从身体到内心避开沼泽之地。生活烦扰、目标与现实的距离、想做的和能做的之间的鸿沟……,确实现实中难免滋生诸多托你走进“沼泽之地”的牵引,而抵制和应对各种牵引的能力成为了必修课,健身操。要么已是“理想人”,要么努力走在成为“理想人”的路上。 自勉,加油。 以文会友,智能手机的便捷,微信订阅号如同博客园地,方便在指尖勤耕复垦,有兴趣可以扫一扫我 !
2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白日梦
zhengjun324203 2016-12-6 17:21
请允许我做一个不切实际的白日梦,因为这个梦是这样地遗憾和令人悲伤,所以所有的看客都请不要嘲笑啊。如果我有钱,我想买一块儿地,建几十栋房子,办一个研究所,名字我取好了:Plato Academy (柏拉图学园)——当然,我说了,前提是如果我有钱。 我将向世界上任何崇尚自由研究的学者发出邀请,来这里生活,研究,治学,宣讲他们的学术思想。这里没有任何的官员,没有任何的除学术会议以外的会议。这里只有学术讲座,只有科学的讨论会,只有学术的辩论会。在这里,学者的一切正常的物质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没有山珍海味,但是有中产阶层的饮食水平,以及与其家庭大小相适应的房子。医疗是免费的,只要生病都可以在医院里得到优质的服务。除此之外,每个月都会有工人阶级水平的薪金,用于其额外的需求。不为任何人提供奢侈生活的支助,无论他之前具有什么样的头衔,无论他之前有过什么样的成就。被邀请进入这个学园的人,就是被认为是人格高尚的人,所以一切都是平等的。 在这里,任何的行政人员都是服务人员,他们将每个月受到教育,那就是他们是服务人员,如果不能为学者们提供便捷舒心的服务,就会被要求离开,行政人员在这里将拥有比外界更高的薪资,但是他们不能享受免费的衣食住行及医疗服务,他们享受社会上享受比社会上类似行业更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与医疗保险。这里不需要报销,因为每一个学者都有一张交通卡,这张卡可以在任何交通工具上使用,产生任何的费用,都会由对方来向学园收取,而且学园不会向使用者求证。 在这里唯一的要求是,一个学者3年之内仅仅做一次讲座即可,谈谈自己的研究和工作。这个讲座不是为了考评,而是为了让他人更系统地了解他的思想和成果。在这个学园里,他可以招具有天才或天赋的学子。学子的年龄没有规定,学子的学历也没有规定,更不看这个学子的任何背景或者第一学历是什么。但是招募学子的学者,必须提供充分的理由,为什么要招募这个学子,而测试这个学子是否具有资格的方法是由该学子做一份由其他学者提供的试卷或由该学子做一次公开的演讲或者讲座。学园将为该学子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让其收入接近于社会上工人阶层的中上收入水平,年限为3~5年。5年之后,该学子不再享受这个条件,但是他可以无限期地继续在这里研究,直到他愿意离开为止。如果他愿意离开,学园将会将为该学子做一次全球的讲座直播。学园不接受学者的学生直接留在学园里,而是希望他离开,将学园的成就播撒向世界的其它地方。然而如果学者们认为他的修养和能力已经足够在一个很大的方向和领域上成为奠基者或开拓者,那么他仍然可以成为学园中的新的学者,从此之后享受自由的天地。我们也允许任何有向学之心但是不能通过测试的人成为学子,然而他们需要自给自足,就像古时候的孔子的弟子一样;他们不允许向学者们贡献任何物质,学者们也绝不能为他们写任何的推荐信——否则我们将请这样的学者离开。 在这里,我们虚席以待真正向学的年轻人来挑战各种学者的权威,并且在这里建立他们学术上的信誉和地位。这里没有教授,副教授,讲师的称呼,所有人只有一个身份——学者。他们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不参加任何非学术性的电视节目。在这里,只有一个工作,那就是自由自在的思考,漫无边界的研究。这里不请专家,但是会聘请世界顶级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来实现所有学者的设想。当一个学者构想一个实验,一个系统时,只要他向学园里提请,我们就会向全世界的顶级工程师发出邀请,来构建一个暂时的团队,让顶尖的工程师来实现这个工程。当研究最终得到结论之后,形式上的团队解散。原则上,这里设置的学科是,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这里并不直接以力学家的身份邀请从事力学的学者,而是以数学家、应用数学家或物理学家的身份去邀请力学家。学园不设置应用科学或工程方面的学科,因为这里只研究思想,只诞生思想,只提供新的方法和理念。每一个学科,都会有100位左右的名额;当一位学者去世或者离开学园之后,将会邀请新的学者入园,如果没有则一直空缺下去。 我还想划出一栋独特的大楼,在这片大楼里,任何外来的人都可以举办讲座而无须付出任何费用。没有任何头衔、任何学历、任何名声的民间人士,他们都可以申请来这里宣讲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他们的发明,他们的需求。这里是自由之地,这里也是文明之地,没有等级,没有歧视。但是很遗憾,这里不会为非邀请的人士提供食宿——当然,我们也可以为此募集资金来支助这部分的需求。这里的房子不是由任何建筑设计所来设计,这里的房子也不模仿任何世界上的建筑。这里的建筑将由学者们自己设计,并且由聘请的工程师来完成。
个人分类: 社会评书|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理想国》
xxxy2011 2014-2-17 17:14
读《理想国》 By Yang-XC 柏拉图的《理想国》(《The Republic》)和卢梭的《爱弥儿》以及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并称为教育领域的三大名著。虽然以前已经读过,柏拉图的主要思想比较了解,还是把中文和英文版都借来了,勉强把中文版看完,有些对话实在是深奥,让我的智商实在有点受挫。看看以后再读是否能理解。 这里大概就是一些读书笔记和感想。这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继承了他师父苏格拉底的对话式,但是有时实在是觉得对话有些拖沓,其他人怎么看怎么像托儿,一大堆学托儿在帮衬着作者,有些问题实在有点侮辱正常人的智商。不管如何,始终是有些收获的. 开篇论述的主题是正义。有人认为正义就是欠债还钱,有人认为正义是统治者的利益,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通通否定掉。正当他十分完美地驳倒那些观点时,阿得曼托斯站出来,死抓住苏格拉底不放,要求他谈谈「正义是什么」。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建议先考察一个正义的城邦中的正义成份,再研究以个人之标准的正义,因为城邦比人大,城邦的正义比一个人的正义更显眼。本书的特点就是对话,而这种方法就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通过问题和逻辑使提问者产生自我矛盾,最后自己得出结论。不过在对话中为了达到某个问题的目的,提问略显生涩和牵强。亮点和收获有:1.开头首先是柏拉图与一个老者的对话,其中提到了年老的好处,就是可以从性之类的事情上解脱出来,得到内心的平静,而我对此却也深有同感,难道我老了吗?我也认识到性有可能是困扰年轻人的主要问题之一。2.在论述正义的过程中,用反推、举例、自相矛盾的手法得到了“正义的人”的定义。 问题来了。苏格拉底做这样的事就被控以思想荼毒,被判以死刑,是否应该? 依据柏拉图的《申辩篇》和各处考证,可以得知苏格拉底申辩时,柏拉图身处现场。目睹民主(大众)杀害哲人,作为贵族后裔的柏拉图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民主制度是否正义的呢?新政权是否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 在当时,哲学之类的高等教育只面向贵族和少数自由人,所谓民主的投票在柏拉图看来无疑是叫一大帮盲人来投票决定走哪一条路。对于人民的愚蠢,柏拉图倒也没有感到十分愤怒,因为在他看来,农民工人商人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只要安守本份就行,智能本不是属于他们的,而民主制却让多数无知的人决定城邦和公民的命运,这使他不得不对民主制度产生反感。当然,这也许是出于他贵族的优越感,也因为这种优越感,使他《理想国》一书中,表达了对哲学王这种独裁制度的好感和向往。 在这个正义的理想国里,人被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即是护国者和大众之外,还有教导护国者的哲学家。哲学家从事教化,在柏拉图看来,他们需要使护国者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为其没有报酬的伟大而感到自豪。他们不可以听靡靡之音,以免沉醉下去之后失去则刚强;他们不可以吃甜食,因为这对身体健康不利;他们不可以听吟唱世界不公的诗句,防止他们因此失去了信心和坚持。而哲学家所做的,就是阻碍那些东西进入城邦。柏拉图曾谈过,如果有诗人要进入这个城邦,哲学家会尊敬他,为其涂上光荣的橄榄油,送上不少名贵的礼物,却不允许他进入,恳求他到其它城邦去展示他的诗才。 哲学家负起教授护国者音乐和体育的责任,因为「音乐和体育服务于人的两个部分──爱智部分和激情部分。这不是为了心灵和身体,而是为了使爱智和激情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对于学习科研从来没有尝过一点滋味,对于辩论推理更是一窍不通,他心灵深处可能存在的爱智之火光难道不会变得暗淡微弱吗?由于心灵没有得到启发和培育,感觉接受能力没有得到磨练,他会变得耳不聪目不明」;要是「一个人纵情乐曲,让各种曲调唱腔,甜的,软的,哭哭啼啼的,醍醐灌顶似地,把耳朵当作漏斗,注入心灵深处,假使他全部时间都沉溺于丝弦杂奏歌声婉转之间,初则激情部分像铁似的由粗硬变得柔软,可以制成有用的器具。倘若他这样继续下去,像着了魔似的,不能适可而止,他就开始融人了,液化了,分解了。结果激情就会烟消云散,使他萎靡不振,成为一个软弱的战士」。 除了这些,哲学家「必须从所有护卫者里选择那些在我们观察中显得最愿毕生鞠躬尽瘁,为国家利益效劳,而不愿做任何不利于国家的事」,而且会密切留意各护国者的态度,「随时考察他们,看他们是否能终身保持这种护卫国家的信念,是否既非魔术又非武力所能于不知不觉之间使他们放弃为国尽力的信念的」。 在哲学家的教化下,护国者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国家管理者。适量的音乐和体育训练,坚其意志,强其筋体,不致使其大意气用事,或者面对敌人时柔弱无力。因此可以说,他们拥有专门保护国家的技巧。 大众在这个社会中是怎样的呢?护国者既然安份地做自己保护工作,同样地,大众应该做他们应做的事。智能是与他们无缘的,因此他们要服从哲学家和护国者的指导,做一只乖乖的国家螺丝,做好本份,应修鞋的就修鞋,应种田的就种田,国家制度以及他们的个人利益,哲学家会作好安排,并宣称这是最正义的,最适当的,用句古希腊的话说就是:最自然的。当然,这只是哲学家(柏拉图)眼中最自然的,但作为一个公民,他会否觉得这是自然的呢?──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护国者得到体育和音乐之类的教育,人民却只得各安本份,他们只能学习各种各样技术──例如种田修鞋,然而却对智能一无所知,甚至连接触到智能的机会都没有,除非是被哲人看重是金质的。他们不知道自由,不知道个性,不知道人生存的意义,却在所谓正义的安于本份下庸庸碌碌地工作、结婚、生子、死亡。 按照现在的看法,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是要遭到批判的,但是纵观身边的人和事,是否这种等级仍然隐隐存在值得我们思考。
20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机蔬菜和理想国
热度 1 qyu111 2013-7-1 19:38
有机蔬菜 我居住的小街上新开了一家买菜的小店,叫“有机蔬菜”。我最初看到这个名字噗嗤一笑:有机蔬菜?这世界上难道还有无机蔬菜?就是化学家全合成出来的碳水化合物也还是有机分子,也不能称作为“无机蔬菜”啊。既然世界上所有的蔬菜都是有机物,那还要在蔬菜前冠上个定语“有机”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没必要把水叫做“无机水”吧? 进了店家一问,才知道“有机”在这里不是形容词定语,而是副词用以描述蔬菜是如何种出来的。这里的蔬菜是不用无机化肥和农药种出来的,因此叫“有机”蔬菜。 暂且不去追究这些有机蔬菜不用农药化肥是如何种出来的。这让我想起了我当年在农村插队落户时的干过的一件“傻”事。我当年在农村插队落户时曾经在两分“自留地”里种了一溜小白菜,当时我坚持自己“本人亲自”造肥并坚持“本人亲自”手工捉虫,倒不是那时就有先见之明要生产“纯天然”的小白菜,只是为了省两个化肥农药的钱。可是我不久就发现这个想法行不通。周围邻家的蔬菜田里都洒满了农药和化肥。我的田里不洒,第一我的小白菜比别人长得瘦小,第二所有的虫子都从邻家飞到了我的田里,我的两只手抵挡不住劈天盖地飞来的虫子,那些瘦小的小白菜最终都被邻家飞来的虫子吃完了。 理想国 前两天看电视“正道沧桑”,看到介绍空想社会主义家欧文的“理想国”试验。在网上查到一段有关当年欧文理想国试验的描述,摘录在这里: “1824年,欧文卖掉了在英国的产业,带领着4个儿子和一些忠实的追随者来到了美国,花巨款购买了印第安那州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新和谐共产主义公社。这是欧文理想社会的基层单位,他希望在世人看到成效后,推广开去,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这种理想社会。 实验起先呈现出一派兴旺的景象,许多人参与其中。欧文规定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5岁到7岁的儿童,一律无条件入学。8岁到10岁的儿童,除学习外,还要参加公社各种有益活动和必要劳动,如修整花园、做家务等,从中掌握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12岁以上的青少年,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工厂、作坊等学习一定的手工技能,以便将来为参加工作做好准备。20岁到25岁的青年人,是公社建设的主力,因分工不同,有的在工厂做工,有的在农田参加农业劳动,或是参加一定的脑力劳动。25岁到30岁的人,每天只需以参加两个小时的生产劳动,其余时间则从事公社的保卫工作和参与产品的分配工作,也有一部分人从事科学研究和艺术工作等脑力劳动。30岁到40岁的人负责管理、组织和领导各个部门的生产工作。40岁到60岁的人,则主持对外交往、接待宾客或是产品交换等。60岁以上的老人组成老人集体,负责捍卫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监督宪法的实施、落实等。 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人们从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地参加公社的建设。 但是,公社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它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参加的人形形色色,怀有各种想法,抱有各种目的,在如何办好公社的问题上总是不能统一意见。 领导成员的私心也日益严重,光想指挥社员,不愿共同劳动。所以,社员之间不久就产生了各种矛盾,变得不像预想的那么“和谐”了,工厂、作坊经常停产关门,农田收成微薄。这种情况持久下去,连欧文自己也没有钱来贴补亏损了。4年后,公社宣告破产”。 总结与展望: 如果全世界都种“有机蔬菜”,全世界的人都手工捉虫子,有机蔬菜就能长成吧?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有欧文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质,欧文的理想社会主义就会成功吧?
个人分类: 随笔|2044 次阅读|1 个评论
理想国-经济强大
sunbukuan 2013-3-15 22:31
每到毕业季节,关于学历歧视的现象就层次不穷,也谈这个问题: 这纯属无奈之举, 国内的考试制度,只有高考是相对来说最公平和正规的了,第一学历重要性不严而与 博士众多,僧多粥少,牛逼单位肯定会优中选优,选拔标准越客观越好,学术成果相同下当然选名校了 非名校要靠实力来证明自己。 中国的教育与经济 教育变成大众教育是有利的,但是当前这种应试教育是有害的,盲目扩招,批量生产一大批知识性人才,但是这个社会不缺这么多知识性人才 缺的是产业工人。不需要很高的教育文凭,只要道德好,身体好就行,但是中国的社会风气又不好,工人的地位和待遇不高 不正规, 教育还是回归到精英教育上吧,提高基础素质教育,树立新的社会风气,建立公平社保政策。从高中到大学是七年时间,如果 这七年用来生产的话,对个人对国家都是一种贡献,而读书,可以在业余时间学。 文凭仅仅是文凭的时候,国家也就富裕了。
2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36读者之声
kejidaobao 2013-1-7 09:01
重新开始科研之路的我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对通信学科的目前状况无法理解,甚至一度对当前的科学研究产生了相当大的不信任,觉得如今的科研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空心”化。大家过分追求标新立异,为了创新而创新——这就是所谓的“为人类的通信事业而奋斗”的全部内涵吗? 经过了3年博士生涯的挣扎,我开始慢慢反省自己过去的偏激和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希望能对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和即将选择读博的人有一些启发: 首先,不要去抱怨和倾诉环境的不公平。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退一步讲,即便是真正地实现了所谓的绝对公平,那也并不是人类的理想国,反而可能会变得更加让人无法接受。机会永远都是给目标明确且准备充分的人的,没有一个人能仅凭不停的抱怨就能改变与自己的幻想不相匹配的环境,机会也永远不会垂青那些等着有朝一日老天开眼的投机者。因此,在开始一份工作时(如果想一辈子从事科研工作,那么读博其实就是事业的开始了),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并积极为这份目标去准备,才会有可能达成所愿。 第二,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且具有较大可操作性的目标。博士之路,其实有很多种选择,可以选择做实践,也可以选择做理论,当然,也可以选择做一个科研管理者。想要做实践,就要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花在调试、设计以及实验等方面;选择做理论,就要更多的花精力和时间在理论学习、论文撰写等方面。一定要有所侧重,切不要东张西望。其实博士阶段非常短暂,如果不是天才,那么在3—5年的时间内能有令自己满意的成果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切忌什么都想要。如今对于博士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博学的概念,更多的是要看在一个方向上能走多远。走得越远,离世俗的成功就越近,离看到真理的距离也就越近。事业的路,有一万种成功的选择,但是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坚定地走下去,更理想的是去开辟属于自己的那第一万零一条路。 第三,不要和别人攀比。其实,当有了自己坚定的目标之后,攀比之心就会弱化很多。我们实验室有一个师兄,博士毕业后,就希望能够摆脱目前学术评价体系上的种种限制,从而选择了产学研之路。对于一个刚刚博士毕业留校的老师而言,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高校老师应该都很清楚,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各种要求其实是很苛刻的:要教学,要项目,要文章,要带学生,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要与领导搞好关系等等。我看到我们很多青年教师每天都疲于奔波于各种事务,已经完全没有了身处象牙塔中的从容与淡定。但是我的这位师兄,在重重的压力下,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愿景,别人发文章、申请项目,日子逐渐过的有了起色,他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目标,并坚信自己的目标是充满意义的。我非常佩服这位师兄的勇敢,敢于在如此现实的条件下坚持自己。同时,我也相信,他一定会成功,是属于自己的成功,而不是虚无的别人以为的“成功”。 第四,做事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方法。这个也是我读博的时候感触比较深的。原来觉得很多的国外的SCI杂志高不可攀,觉得自己注定无法实现惊天动地的科研成果,总是不敢去尝试向高水平期刊发起冲击。后来在导师的鼓励下,还是勇敢地投出了几篇。尽管与审稿人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是渐渐发现,其实审稿人也是人,trans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最后,结果还是挺好的。而且,在此过程中慢慢发现,如何写好一篇文章去说服别人,如何去尽可能完善自己的成果,都是有章可循的,只是原来没有认真去想这些事情。以前总是以为网上写的一些攻略都是骗人的,现在看来,真是“暴殄”了众多先驱们的“天物”。这也让我渐渐地从文人相轻的状态中走出来,开始充满感激地聆听别人的建议,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从中,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博士研究生 王野 谨防科研工作中的时间“陷阱” 我2009年秋天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学校却从2009年起将博士生改为4年学制。得知这个消息后,想到又要渡过漫长的4年学生生涯,我心情沮丧,懈怠的思想开始萌发。 后来我读到了《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这篇文章。文章主要分析了年轻的科研人员碰到的结构性问题,并强调了“时间问题”。这使我深受启发,并感到了时间的紧迫,暗下决心要抓紧开始切入课题。 2010年上半年我正式进入了离子交换纤维课题组。不上课的时间,我就到实验室熟悉环境,观摩其他学生做实验,同时也请教他们一些问题,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始终没有真正开始自己的课题工作,因为当时还没有切实认识到科研工作的曲折性和时间的紧迫性。 学习一段时间后,我开始了自己胺基螯合离子交换纤维制备的研究。但是一批批纤维合成出来后,经过动态和静态的测试,对于金属离子的吸附分离效果不理想,前面一两个月的工作付之东流,全部变成了后面分析效果不理想的素材。时间就这么飞速地流逝了。 在对单个铟离子的吸附分离过程中,经过一周不下十次的测试,工作曲线的相关性始终在0.99级,当时心情很沮丧,虽然只是工作的一个极其微小部分,却很重要——相关性不好就不能用来检测。我下决心在星期日加班再次实验,经过一番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做出了相关性为0.999以上的工作曲线。如释重负的同时,也切实体会到了“你面前的科学,以及任何一种科学,只能以类似‘婴孩’的步伐向前推进”这句话的含义。 看来,貌似很长的4年时间确实是一个“陷阱”,就像《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一文中提醒大家的:别拿时间不当回事。我总结的“时间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学会管理时间,把自己的所有工作编制成计划,具体到每一天,按照计划长期坚持下去,一个阶段以后再采用“回头看的方法”来总结,就不会出现“火车脱轨”的现象。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 孙耀冉 (责任编辑 秦政,张杰青)
个人分类: 栏目:读者之声|2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用的雪
热度 1 pingguo 2012-12-29 15:45
一 这些无用的雪,落在 实用主义的世界 多像我无用的诗 落在孤独的命运 把它们轻扫到小路的两边 为那些干净的人或不干净的人 二 神说,冬天是一个过程 可在我它就是一个早晨 拉开窗帘的一刻我屏住呼吸 生怕将它无边的白光 吸入心底—— 全然不知它是否乐意 三 树丛里的小鸟起得可真早 叽叽喳喳,喳喳叽叽 谈论的是理想国还是周易 瞧这昏暗的天气。预报有雪 鸟儿们是否早已熟悉 快一点吧快一点 下雪之时觅食可不容易
个人分类: 诗歌|2607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类两千五百年的梦想与探寻——《理想国》
热度 7 老李 2012-4-9 18:53
人类两千五百年的梦想与探寻——《理想国》
这学期给工程硕士上课,课间一再向同学们推荐这本柏拉图写于二千五百年前的著作《理想国》,也真心希望会有一些同学喜欢这本书,这是人类两千五百年前就提出的梦想。时至今日,他的梦想离我们仍然遥远。对于柏拉图来说,他的哲学无需多说,美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整个西方哲学都是在为柏拉图的学说做注脚。其学说之深远意义,由此可以窥见一斑。 中国哲学教育之所以很失败,抛开意识形态的有意偏狭不谈,我认为有两个主要错误取向:其一,过分强调唯物主义,打压唯心主义。导致整个社会在价值层面陷入庸俗唯物主义的泥沼不能自拔,这种认知路向必然进入极端功利主义的洞穴。在学生中间造成一种错误的印象,好像唯心主义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其实真正的好哲学哪有不唯心的?其二,过分抬高辩证法,打压形而上学。这种扭曲造成斗争哲学泛滥,整个社会失去了安静与善良的本性。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知道形而上学可是第一哲学,这种做法很诡异,其内在蕴藏太多的私货,对于麻痹人类的精神很有作用,也许最明显的目的就是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无论如何,我们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不变的恒定的东西?否则,这个世界真的太没有趣味了。这些就不说了,总会有人明白这些道理的。 柏拉图这本书主要谈了一个核心问题:正义。正义是一个城邦的美德,也是善的表现。正义的城邦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和节制的。要实现城邦的正义,需要个人灵魂的构成要素中支持智慧的、勇敢的、正义的与节制的美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于国家是有责任的。毕竟内心的光亮会照亮周围的黑暗。哪怕微小的烛光也不失其启明的作用。余下的就不多说了,留给感兴趣的读者。让我们以《理想国》里最后的几句话结束这篇文字:不管怎么说,愿大家相信我如下的忠告: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悪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2012-4-9于南方阴雨中课后涂鸦
421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学者不会覆灭,他只会淡去 - 再说朱学勤事件
热度 11 hongfei 2011-1-27 02:48
学者不会覆灭,他只会淡去 -再说朱学勤事件 2011.01.27 我以前从来没有读过朱学勤的书,只是偶尔浏览过一些他在报章上的东西。看过方舟子《朱学勤学术道德和学术水平的覆灭》文章中罗列的那些问题之后,我找到朱学勤的《道德理想国的覆灭》电子版来浏览了一下,也感觉确实可能存在方舟子言之凿凿地所指出的那些问题,严重一点说算得上是涉嫌剽窃,轻一点呢应该说算是不当引用(就像复旦委员会所作的结论那样)。 方舟子《朱学勤学术道德和学术水平的覆灭》文章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17ysu.html 《朱学勤事件,请看几篇文章》博文链接: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6do=blogid=405565 复旦大学公告《关于朱学勤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的调查结论-学术规范字 9号》链接: http://news.fudan.edu.cn/announce/?announceid=176 朱学勤在《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一书中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涉嫌剽窃或者严重不当使用了尚未出版中文译本的Carol Blum 《卢梭和道德共和国》一书,更多的资料可以在新浪《留美博士文科打假》博客中找到。上面的说法如下: 来源: 新浪《留美博士文科打假》博客《朱学勤六节抄袭Blum书的详细统计》 朱学勤六节抄袭Blum书的详细统计 (2011-01-23 10:38:03)转载 标签: 朱学勤 抄袭 剽窃 blum 教育 至此,本系列1-6考证了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共六节。考证发现,约88%-90%的内容翻译自Blum一书。我们总结一下这六节的文字数及来源于Blum书的字数: 朱文字数 其中来源于Blum字数 朱《道德理想国的覆灭》章节及页码 系列之一: 5770 4800 第五章第三节(173-183页,共11页) 系列之二: 3970 3300 第七章第五节(266-273页,共8页) 系列之三: 3760 3300 第八章第一节(276页至283页,共8页) 系列之四: 2140 1900 第八章第五节(298-302页,共5页) 系列之五: 2940 2700 第七章第二节(243-249页,共7页) 系列之六: 2070 1750 第八章第四节(294-298页,共5页) 总数: 20650 1万8千 六节 (共44页) 下面总结朱文的注释总数、注明来源于Blum的注释数,以及照搬自Blum书的注释数: 朱文注释数 注明源于Blum的注释数 剩下照搬自Blum书的注释数 其他文献 系列之一: 21 9 11 1 系列之二: 9 1 8 0 系列之三: 9 2 6 1 系列之四: 5 0 5 0 系列之五: 10 0 9 1 系列之六: 9 2 4 3 总数 63 14 43 6 也就是说,在朱文的63条注释中,有57条直接翻译来源于Blum书。 总之,在朱学勤这六节2万字的文章内容中,共有1万8千字逐段翻译自Blum;在这六节的63条注释中,共有57条直接翻译自Blum书。这不是抄袭剽窃,又还能是什么??? 新浪《留美博士文科打假》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whoswho2011 新浪《留美博士文科打假》博客《朱学勤六节抄袭Blum书的详细统计》博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5efaba0100pukw.html 根据这些资料,朱学勤涉嫌剽窃和严重引用不当的罪名看来是坐实了。 剽窃或者不当引用,究竟是个什么事儿呢? 按照波斯纳《论剽窃》中的论述,文字和论文中的剽窃主要还是一个copyright的问题,在法律上属于民法中的问题,即所谓民不告官不究,如果原作者或者出版商,或者其他相关利益方不追究的话,检察院原则上是不会为这种事情提起公诉的。 豆瓣读书《论剽窃》网页链接: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218542/ 中国法鲁信息网《波斯纳的启示:法眼看剽窃——【论剽窃】》文章链接: http://www.law-star.com/cacnew/201010/440066290.htm 在朱学勤这件事情上,英文原作者和出版商不知道是否打算追究朱学勤在中国传播该书的思想和内容中的不当行为。 我曾经在Rolf Hummel的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一书第三版的序言中看到一句话。 If plagiarism is the highest form of flattery, then I have indeed been flattered. 如果剽窃是(对原作者)最高形式的恭维形式的话,我的确是被恭维了。 Hummel在序言中对有些印度和韩国研究者没有尊重该书的知识产权表示了不满,他所以在自己的序言中抱怨了一下。因为没有直接的损失,相信英文原版《卢梭和道德共和国》一书的原作者和出版商也不会真把朱学勤侵犯版权的事情告上公堂。也许将来英文版再版的时候,会加上一段话,说明这本书及其思想如何在神州大地得到了传播和获得了华夏学者最高形式的恭维。 另外的相关利益方自然应该是复旦大学和上海大学。因为朱学勤是复旦大学的博士和上海大学的教授。复旦大学的调查结论(或者说初步调查结论)是“引用不当”,看来是不打算深究。当然,现在方舟子在复旦大学的初步结论之后再次向复旦大学举报抄袭,复旦大学下面会怎么办,就只好骑驴看唱本了。复旦大学不打算深究自然有他们自己的道理,复旦大学将来的麻烦只是如何规范本校研究生的论文中出现的类似问题。今后复旦的研究生援引此例,看他们乍整。 《方舟子再向复旦举报抄袭 当事人朱学勤表示“欢迎投诉”》新闻链接: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1/24/4425358_0.shtml 上海大学其实更没有必要深究,尽管这件事情朱学勤很有问题,但不管用什么标准来看,朱学勤仍然算是他那一代人里面不错的教授和学者,相信他在课堂上和同事中仍然是回受欢迎的。朱学勤这件事情和前些年王铭铭抄袭事件相比,性质其实差不多,只是王铭铭事发之后没有朱学勤这样高调而已。王铭铭现在仍然在做北大教授,比照先例,上海大学自然也不会真把朱学勤怎么样,不过表示一下惩戒应该还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上海大学如果发飙把朱学勤给开除掉,以朱学勤的能力和水平,自然会有其它的大学会非常高兴地聘请朱学勤去做教授(谁叫中土没人呢?)。所以,即使朱学勤自己请辞上海大学的职位,上海大学如果有起码的明智,也不应该答应。答应了肯定是傻瓜。 关于此事如何收场,本人倒是有一个比较圆满的建议。 建议复旦大学有关方面根据事实承认朱学勤的剽窃或者严重引用不当罪名成立(至少我个人相信成立),宣布今后下不为例,朱学勤教授公开承认错误。朱学勤教授负责翻译,方舟子同学校对(如果愿意的话),由复旦大学出版社获得版权正式出版《卢梭和道德共和国》一书的中文版。当然,朱学勤教授承担印数和当年《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一书相当的所有出版费用(包括付给方舟子的校对费),并且在序言中写明自己当年在中国为传播这本书中的思想曾经作过的种种努力。 道德理想国会覆灭,但是学术和思想却不会。学者并没有必要去充当道德楷模。 学者不会覆灭,他只会淡去。
个人分类: 大众评论|9435 次阅读|14 个评论
我渴望的天空
热度 2 suxiu1987 2010-9-21 14:22
我渴望的天空,湛蓝,明净。在天空下生灵自在的生存,没有虚妄,没有恶意的互相伤害,哪怕是要你的性命,也是短暂的过程,不会让你在挣扎中难以前进。没有国度和所谓的世道,人们互相敬爱,尊重,相伴生活。 在山脚的一条小河边,有森林也有我们生活的空地。我们就住在木头,石头,草盖成的屋洞里。每个小家庭住在一个屋里,一个家族的屋子围成一圈,靠的很近,利于我们日常生活和防备,没有灯,没有电,甚至没有先进的金属器具,过着很原始的快乐的生活。 在干旱的季节,学习如何点滴的利用水资源,在旱季到来之前想更好的办法蓄住更多的水。在雨季,用准备好的柴火在屋洞里点燃驱湿气。热的时候躲在大树底下睡午觉,贴在地面预防动物来袭。冷的时候在屋洞里天天生着火堆,烤兔子、野鸡吃来御寒。太阳升起我们就起床,出去摘果子,打猎,或着自己种点果树和粮食;吃饱了就做点手工,出去溜达着巡逻;无聊了就玩些自己发明的小游戏。晚上就点着火把一起唱歌,漫天的星星听我们唱;不用太晚就睡觉了,蟋蟀还在旁边余兴未了的唱着。有人结婚就欢天喜地的庆祝,每一个小孩的诞生都是我们的荣幸。每一件事情都是全族人的事情,一起打猎一起吃饭,从来不分离。 我们学习用动物植物医疗身体的疾病,学习辨识有毒的蘑菇和其他植物,学习遇到危险的动物该怎么搏斗和逃脱,学习聆听他们到来的信号和味道,给全族的人发出预警。每一项技能都要所有小孩学习传承。学习打猎,但是不能捕杀怀孕的动物和太小的动物,以让他们持续繁衍,我们也可以维系长久的生存。迷路就喊救命暗号,根据一些常识自己走出困境,找到回家的路。我们会走遍我们生活的环境,认识一草一木,听组长说给族里的历史和趣事,说给我们这个小宇宙里面我们人类的角色,一个个小动物,一种种植物,一场雨,一次风,一次日出日落,对我们的意义。这样唇齿相依的共生的关系,在自然界延续了亿万年,我们要学好本领保护自己健壮的活着,但不要贪婪的伤害别的动物,不要将他们从这个小宇宙中驱逐出去,否则这个小宇宙将会混乱而不适合我们的生存。或许每年有一个时候会有机会跟着族里的老者去远行。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机会出去。带着食物和皮囊的水壶,准备一把防身利器,一路向东,去见识更远的地方。 每个小孩都会自己治疗跌打损伤,每个小孩都会游泳,也都是爬树的高手。不害怕老鼠也不害怕蛇。没有心理的疾病,没有自闭的性格,不必骄傲自大也不必灰心气馁,总一天会掌握所有的技能。不需要考试,也没有找工作一说,没有公务员可以考,也不必阿谀奉承谁。没有政党,没有国家,没有经济,政治和愚蠢的一切。不需要心理医生,也不需要经济分析师,没有贪官污吏,一切谈判和战争。没有心里的痛苦,没有环境的污染,不需要欺骗和憎恨,不需要时刻拷问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是谁。 有所敬畏,有所杀戮,维持生活。小日子平平淡淡,长长久久,幸福安乐。
个人分类: 未分类|5807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