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个人行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我在中美两国间的不同行为说起
热度 7 jiangjiping 2018-7-29 22:22
从我在中美两国间的不同行为说起 蒋继平 2018年7月29日 因为工作上的安排, 我经常奔走于中美两国之间,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间,我几乎每年都要跨越太平洋一次。在中国的时间一般在三个星期左右, 其中两个星期是公务, 一个星期是回乡探亲访友。在中国到的地方主要是西北的几个省份, 北京,甘肃和宁夏, 这是公务活动的地方;还有华东的一些省市, 上海, 杭州, 南京, 和溧阳是探亲访友的地方。 非常实事求是地说, 我在中国的时候,在公众场合的行为表现和在美国的时候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在兰州火车站,我在排队乘火车时, 也会和所有乘车人一样, 尽量往前挤。在排队时, 与前面的人靠得很近, 身体几乎贴在一起。 我在美国是绝对不会这样的, 与前面的人一定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比如说, 去年我们这里遭遇一个飓风的袭击, 我们去政府安排的临时避难所避难。 临时避难所在一个大型体育馆, 要进入这个避难所的人有几万人, 大家在体育馆外面排队, 队伍有几公里长, 但是, 从来没有人拼命往前挤, 人与人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整个排队的时间有十几个小时, 从来没有人插队, 没有人取闹, 倒是有人因为酷热和体力不支而昏倒。 在高级旅馆酒店的电梯内, 在中国, 我一开始的时候总是礼貌地让身边的人先出去, 然后自己再出来,后来发现, 我这样做根本就很难出来。 因为在电梯外的人急着进入电梯, 他们根本不等里面要出来的人先出来再进去。 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我被堵在里面出不来。 有了这样的经验, 我以后到中国出差在电梯里内总是争取在电梯门一开就立即挤着出来。在美国, 我总是尽量让身边的人先出来, 并且帮助让电梯的门尽量开着。这是因为美国人一般都会在电梯门外等里面的人先出来再进去, 这样就不会造成互相拥挤的现象。 我说这些, 是想说明一个事实, 就是我还是我, 是一个中国人,经济条件一样, 知识修养一样, 就是处于不同的环境。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就显示出不同的行为表现。 这种不同的行为表现是为了适应环境的生存本能, 与经济水平和知识素养没有多少关系。 我这样的经历, 可能绝对不是个例。 我估计大多数海外华侨回国时都会有这样的亲身体验的。 我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中国人的绝大多数都是很讲文明礼貌的, 他们在国外生活时间长了, 就能和当地人一样遵纪守法, 文明处世。但是,同样的人, 到了中国, 假如仍然采用在国外养成的习惯, 就很可能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所以, 我们不能质疑中国人的品质问题, 而应该思考如何改进中国的大环境这个首要问题。 当中国的大环境与国外差不多的时候, 那么, 中国人也一定会表现得很得体的。 我对此坚信不疑。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2733 次阅读|16 个评论
管理人员•管理活动•管理行为•组织行为•个人行为
热度 2 Greg66 2017-11-29 10:06
管理人员 •管理活动 •管理行为 •组织行为 •个人行为 根据维基百科 ,组织里面有高层、中层、低层管理人员,他们起着组织、协调作用,英文都可以把他们叫做managers,合在一起称为management,中文一般称他们是管理人员。他们既管人(administration)也管物(operate,handle),但主要是管人,也即自己不做或者很少做体力操作(处理物的方面), 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安排、协调其他人处理物的方面 。他们的组织协调、活动就是管理活动(management),也可以说主要是管理方面的行为即管理行为(administrative behavior,与操作行为相对应)。这里也就说了management一词,它有两个含义,一是管理人员的整体(those people who manage an organization),二是粗略说的管理活动,也点击见 维基百科 ,如果细致理解管理人员主要组织、协调其他人的特点,那么他们的管理行为就该叫做 administrativebehavior 。 组织里面的一般成员(first line workers),也管人管物,但 主要精力是管物(处理物的方面) 、可以把他们叫做操作人员, first-line workers。 各层级(各级经理)、各类型(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管人管物的比例是多少,事实上没有精确分割。各层级所做的工作有不同,但与工作以外的地位无关,做高层成员、做低层成员,主要决定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但是,不管是管理人员(managers)还是操作人员(workers),也无论管人(administration)还是管物(operate),其个人职责在理论上都是明确的,都是个人在工作,其工作方式都是个人在大脑或者 肠脑 (knowledge、awareness、psychologicaland Physiological status)的支配、指挥下,做着个人的生理动作。尽管这个个人的生理动作可能会代表组织,但也依然是个人行为(动作是行为的一种)。代表组织的个人行为,不但管理者(manager)会发出,也不能说一线员工就不发出,一线员工的每个动作也是组织形象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代表组织的。 综上述,管理者的行为不是组织行为,是个人行为。 组织行为应该是组织的文化和管理体系,这两个事情是组织整体怎样行为的问题,应该是属于组 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 组织文化、管理体系、员工的能力都是组织的个人动作所实现的结果或者状态。当然,员工能力还有非正规的塑造途径,也就是耳濡目染等。这样24Model也就有了动态的画法。 2016年关于组织行为的思考: 管理者的行为是组织行为吗 ? 关键词: 管理人员、管理活动、管理行为、组织行为、个人行为
个人分类: 1|3478 次阅读|4 个评论
行为安全是行为安全管理还是安全行为管理?
Greg66 2017-5-27 22:51
行为安全是 行为安全 管理还是 安全行为 管理? 行为安全管理,应该是“基于行为的安全管理(事故预防)方法论”,并不是不管物态。英文该是 behavior-based safety management 或者 behavioral safety management 。 安全行为管理,应该理解为“安全相关行为的管理”,也就是“管理安全相关行为的方法论”,是不管物态的方法论。英文该是 safety-related behavior management 。 上述两者和 behavior-basedsafety ( BBS )都不完全相同, BBS 一般只重视个人安全相关行为的管理(解决),而行为安全管理、安全行为管理,管理的范围都应包括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行为安全管理还包含物态的解决。 因此,行为安全管理的内涵应该 是比安全行为管理的内涵大。 主张把行为安全管理叫做行为安全。 在“ 2-4 ”模型中,安全相关行为,包含组织行 为和个人行为,且定义组织(整体)行为是安全文化与管理体系,它们是事故的根源、根本原因,定义个人行为是个人习惯性行为(知识意识习惯心理和生理状态)和安全(相关)动作,他们是事故的间接、直接原因。这里的安全都是名词(安全相关的)而非形容词(安全的或者不危险的)。由于事故原因的定义随着事故致因模型的不同而不同,在其他的模型中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本、根源原因会有不同的含义,组织安全行为和个人安全行为也会有不同的含义。 关键词:行为安全管理 安全行为管理 组织行为 个人行为 (本博客 已设置为仅实名用户可以评论。要加我为好友,请告诉我您是谁,否则就不加了。谢谢。 )
个人分类: 1|6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安全动作是谁发出的?
热度 5 Greg66 2013-3-20 21:25
根据事故致因链,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人”的不安全动作unsafe act(这个词以前翻译为“不安全行为”,打我开始,以后就叫“不安全动作”,也打今儿起,不再特殊声明。它是本 scientist 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unsafe condition,可以简称不安全“物态”(“物态”还真不是我先说的);间接原因是“人”的安全知识、意识和习惯(他们统称为习惯性行为)的缺欠。这些都已经被叨叨好多遍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人”是谁! 不要把这里的“人”只理解为一线员工,更不要把发出不安全动作的“人”与他的官职、行政级别挂钩,任何级别的人都能发出不安全动作。比如一位领导作报告说了不利于安全的话,拿着笔草率签字而导致事故发生,那么说错话和签字就是不安全动做。尽管他说话、批文件有管理功能,但它不是“管理行为”(“组织行为”),其实我也不确切知道什么是管理行为,我从来没说过管理行为,我只说过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但无论如何,不管这个人是高级领导、中级领导还是一线员工,他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个人行为,一个人的行为不是组织行为,组织行为一定是很多人共同体现的平均或者共同的行为特性。这样才能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定位清楚。如果按照级别来,那么一个难点是,什么级别的人是管理者?好在行政级别还不是个连续变量! 至于事故的根本原因(radical causes)和根源原因(root causes),也就是安全管理体系的质量、安全文化的水平,那才是组织行为,感觉接近于“管理行为”吧(再说一遍,我不确切知道什么是“管理行为”)。这俩词radical causes、root causes不是本scientist发明的,但在“2-4模型”中的使用方法是本scientist规定的。 关于管理者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而不是组织行为,这个事情,我目前还没有文献根据,属于个人思考。管理者的行为是不是管理行为,我依然不确切知道,在事故致因“2-4模型”中,我也不用管理行为这个术语。因此,管理者的行为是不是管理行为,是不是管理行为的全部,这些问题的探讨,与用“2-4模型”来分析事故没有关系,属于另外的问题,不是同一个论题。 如果不按照本文观点理解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那么“2-4模型”是无法使用的。 参考: 关于2-4模型与事故分析
个人分类: 2|4445 次阅读|13 个评论
齿轮系、组织行为、个人行为
热度 7 Greg66 2013-1-12 09:12
齿轮系、组织行为、个人行为
博主的一位同事(未经同意,未敢署名)总结得好,一个单位就像一个大的复杂齿轮系,其中有大齿轮也有小齿轮。每个齿轮都起一种特定的作用,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小齿轮由大齿轮带动运转。小齿轮不要试图改变大齿轮和整个齿轮系的运转状态,因为这样只能是徒劳。小齿轮如果不周密考虑要强行做这种改变,则轮齿可能会被锛落、西齿轮也会被毁坏,但是大齿轮及齿轮系还会照原来状态运转。 上述归纳,我觉得非常有启发。 大齿轮是否可以看作组织行为,小齿轮是否可以当做个人行为?国际科学大趋势(科学文献表达的)是否可以看做大齿轮或者之轮系?个人的科学研究或者少数人(包括领导)的提法或者主张是否可以看做是小齿轮?请读者讨论。 齿轮系示意图(百度图片)
个人分类: 12|4439 次阅读|22 个评论
个人行为还是国家行为
热度 1 fqng1008 2012-5-21 08:34
个人行为还是国家行为
图1 网易专栏 图2 跷脚骂人者为俄罗斯籍北京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奥列格·维捷尔尼科夫。 3 英国籍男子北京街头猥亵妇女,同样被上升到了国家民族高度 。 经过十多天的发酵,朝鲜扣船事件终于画上了句号,好多悬着的心也落到了实处。5月20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称,据朝鲜外务省通报,中国被扣渔船及船员已全部获释返回。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船主此次并未支付赎金,但从18日晚获知朝鲜释放部分中国被扣渔民开始,与此次事件相关的船主和渔民家属始终为见不到船员归来而万分焦急。从国家层面讲,这起发生在中朝之间的“劫船事件”曾被外媒形容为“极其罕见”,正如朝鲜驻华使馆一名官员说的,“朝中不应该发生这件事。”《中国被抓扣渔民已获释朝鲜:不该发生这件事》2012-05-21 05:32:43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 (北京)http://news.163.com/12/0521/05/820N1MLR0001124J.html 为什么说“不应该发生”?是民间还是官方行为?可能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当然,任何谜都有谜底,只不过谜底该公开到哪个层次,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早些时,另外两件事也被闹得沸沸扬扬。一是俄罗斯籍北京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奥列格·维捷尔尼科夫,在动车上赤脚跷女乘客头上还大飙京骂,不少网友气愤填膺,几乎炸开了了锅,联系此前英籍男子北京街头猥亵中国女子,种种新闻让不少人感慨内外收起,“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欺负到中国土地上来了”。当然,也有媒体认为,动辄将普通个案上升到国籍民族,是“民族株连症”和“受辱妄想症”的表现。网易新闻《美德不因国籍彰显,丑恶不因国籍加重》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tangqiang0518.html :美德即美德,丑恶即丑恶,国籍即国籍,个人即个人,傻傻分不清楚捣糨糊,难免天天被中枪。 孰是孰非,值得一考。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2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肖传国涉嫌故意伤害属个人行为
李丕鹏 2010-9-24 11:29
自从方舟子事件发生以来,一直觉得这是个别人所为。刚才看到科学网的新闻,华中科技大学发表的声明专门强调了这点。 华中科技大学就肖传国涉嫌故意伤害罪事件发表声明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0-9-22 16:33:16 北京警方9月21日晚8时左右正式对外公布,方舟子、方玄昌被打案告破,主要犯罪嫌疑人、华中科大教授肖传国被警方抓获。 9月22日中午12点,华中科技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上表态如下:据媒体报道,我校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肖传国涉嫌故意伤害罪被警方拘留审查,我们深感震惊。肖传国涉嫌故意伤害属个人行为,我校将密切关注,待司法机关作出认定后,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据科学网了解,华中科技大学在得知北京警方公布消息的10多个小时内,先后召开会议,商讨应对策略。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81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