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葛兰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医生的革命
热度 1 sstone2009 2013-7-26 17:52
最近,有关中国警方对葛兰素史克的调查的消息,又一次把中国医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最近十多年来,中国医生饱受着收受药品回扣、推高药价等诸种骂名,一起又一起的医疗纠纷让中国医生的神经异常紧张起来,社会舆论的压力似乎总是谴责着中国医生! 但是,中国医生真的出了大问题吗?不,显然不是。中国医生任劳任怨的总体风貌没有改变,无论什么日子,全国千千万万的医生,总有在坚守着岗位;无论“非典”还是灾区,总有医生忘我的战斗;在那些患者集中的医院,医生们超强度的工作状态从未消失过;仍然健在的老一辈医生们,仍然在以身作则,引导着整个医生队伍前行…… 但是,在现行制度底下,有多少医生不得不收受着药品回扣,因为经销商的“作为”、因为政府制度的设置、因为收入分配制度的缺陷;在现行媒体的整体舆论导向下,有多少医生小心谨慎,甚至胆战心惊,止步于勇敢地发扬挑战未知的执业精神…… 中国医生需要一场革命,彻底地拜托不良力量的束缚,彻底地回归执业精神的正道,争取独立、有尊严的工作,争取全社会的广泛公正对待,争取更好地位患者服务! 中国医生的革命,不要期望药商的领导,不要期望官僚的自净,不要期望社会民众的觉醒,需要自己挺身而出,摆脱一切丑恶,让所有的闲言碎语见光而死,重新征服社会大众的良善心灵。 中国医生的革命,很快就会到来!那将是中国医生对数千年传承的继续,那将是对人类文明和健康的无私贡献。 中国医生的革命,一定会成功!
个人分类: 随笔|31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葛兰素中国研究中心论文涉嫌造假案调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热度 24 jinwsapa 2013-6-12 20:34
一周多前, 关于自然医学杂志2010年的一篇文章可能涉嫌造假,正在被葛兰素调查之中的消息, 在新语丝和丁香园上传开.. 这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 因为事件涉及葛兰素中国研发中心高管. 国内高端引进人才. 中国官方媒体没有报道此事, PharmaAsia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 得到葛兰素官方的证实, 确认正在调查论文涉嫌造假案, 但没有透露文章和人员细节.. 从5月23日开始调查起, 近三周时间, 葛兰素对外发布的信息很有限. 直到这周, 才有一些信息浮出水面., 根据自然医学杂志博客 6月10日张贴的文章,跨国药企葛兰素公司对外发布了正式声明。承认由该公司上海研发团队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论文有造假嫌疑。一名高管已被解职,一名辞职,另外三名将等候处理。公司认为论文共同作者,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时任助理教授的洪建所做的部分研究工作,并没有问题。该文作者有18人,均来自葛兰素。第一作者为刘学彬,通讯作者为藏敬五。究竟是谁举报的,目前还不清楚。 UPDATED: GSK inquiry reports signs of possible data fabrication in multiple sclerosis paper http://blogs.nature.com/spoonful/2013/06/gsk-inquiry-reports-signs-of-possible-data-fabrication-in-multiple-sclerosis-paper.html 外电报道 More on the GSK Shanghai Scandal http://pipeline.corante.com/archives/2013/06/11/more_on_the_gsk_shanghai_scandal.php Glaxo Dismisses Exec Over Fabricated Data Retraction Is Sought http://www.pharmalive.com/glaxo-dismisses-exec-over-fabricated-data-retraction-is-sought 最初发在新语丝上的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8210-696449.html 转载 葛兰素暂停与论文造假相关的MS药物临床I期试验, GlaxoSmithKline slams brakes on trial of MS drug linked to data scandal http://www.fiercebiotech.com/story/glaxosmithkline-slams-brakes-trial-ms-drug-linked-data-scandal/2013-06-13 焦点问题是自然医学杂志的一篇有葛兰素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臧敬五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文中有些关键数据应该是来自MS(多发性硬化症) 患者的细胞样本,但调查发现主要来自健康人,或根本无从追溯(缺乏记录)的样本。这是非常严重的学术不端事件。新语丝上暴料的材料说,洪建所收集的少量患者样品所做结果,并没这么理想的结果,(经调查没有Wrongdoing) 葛兰素中国研究小组声称用患者样品做的数据有造假嫌疑。中国MS患者很少。 GSK said data in a paper published in January 2010 in Nature Medicine on the role of interleukin-7 (IL-7) in autoimmune disease characterized data as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conducted with blood cells of multiple sclerosis (MS) patients when, in fact, the data reported were either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conducted at RD China with normal (healthy donor) samples or cannot be documented at all, suggesting that they well may have been fabricated. 另一专业社交媒体披露说,葛兰素已经要求该论文所有作者签署撤消论文的同意书。这是自然杂志社的标准程序。 如果有人不同意,问题会变得复杂些。但最终还是会知道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尽管这篇论文将被撤销,葛兰素承认这篇论文的某些结果和结论已被波士顿大学和辉瑞的科学家们得到证实。葛兰素正在就这方面的课题开展药物前期开发,目前尚未获得关键数据。 Pharmalot and others also report that GSK is asking all the authors of the paper to sign documents to agree that it be retracted, which is standard procedure at 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If there's disagreement among them, the situation gets trickier, but we'll see what happens. 针对葛兰素声明的最新指控,葛兰素资深副总裁兼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涉嫌造假的论文的通讯作者臧敬五博士(目前已离职)对外表示非常震惊,这是他自五月底接受调查以来,首次公开对外发声,他坚决否认公司对他的不实指控。臧敬五表示,“我必须说,我很失望,因为我从没有参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不过)作为通讯作者,我是应该承担一定责任,但并非目前的指控”。 二天前,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刘学斌在网络上发表声明表示,他已经从葛兰素辞职, 他强调自己并没有造假,只是因为粗心大意,对论文中有关的数字和有问题的数据 作了不正确的描述,他强调说,因为在提交出版时,过于匆忙而疏忽,忘了更新文稿。意思是把老一版本的稿子向外投稿了,而葛兰素的调查发现,根本就找不到任何患者的数据和记录。 “当时我们有点匆忙。但是所有数据都是真实的,其数据均来自是健康人”,并且表示对被质疑的数据, 有信心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实验室重复试验结果。刘的表述回避了最关键的问题,为什么在发表的文章中,会标出这是来自MS患者的,这不是一般性的错误。他并没有签署同意撤销论文,刘称,臧敬五并未发觉论文的错误,也未参与数据分析及图表制作。人们不禁要问,作为通讯作者,难道连取自健康人和患者的样品分析会不知道,不过问,就会签署自己的名字吗? 无论从刘还是臧的声明中,都显得很软弱,不合情理。怎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错误?不是造假,又会是怎么样的解释呢? 那只有当事人最清楚,究竟自己是否无辜和被冤枉。当被问及是否会对葛兰素采取法律行动时,臧表示,“我在考虑我的选择,将看看我能做些什么。” 注:从打官司角度,如果自己感到受冤,当然应该为自己的声誉和权益而战。只是一旦打官司,许多东西都得在法庭上晒,也许双方都会有瑕疵,能庭外和解的,各让一步,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让我们听听当事人的声辩 论文第一作者发表个人声明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5594.html 臧敬五否认论文造假指控,或将采取法律行动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5614.html 评论: 1)把健康人的数据标为来自患者样品的数据,这么重大的错误,居然连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忘了在审稿中核实清楚就递交发表了?而且在发表后这么长时间,不觉察,不更正,这显然说不通。这么轻率的行为,根本不像是经过多年科研训练的人所作所为,拿不出原始数据和样本,这就有蓄意造假的嫌疑。国外专业人士对论文的其他问题也作了分析比较,造假痕迹很重。 2)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声辩和解释,有点勉强,前者不辞职,也会被解雇。后者身居这么高位置和级别,被辞退是必然的。药厂对造假历来是零容忍,一经发现或查证,当事人和责任人一律解雇。其实这篇论文的的大多数数据已经得到证实或别人的重复. 不用MS患者细胞也能有不错的数据. 也许有一念之差, 希望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或发表在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才有大错酿成? 大可不必, 可悲啊, 也可惜了 连累很多人. 3)葛兰素已表示,会考虑启动撤消论文的程序。这一事件,对公司,对涉及的华人科学家和对中国生物医药基础和临床研究都有许多负面影响。希望坏事能变好事,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在科学研究上,容不得半点虚假,尤其是开发与临床应用的药物,更是如此,人命关天,诚信和真实是不可越过的底线。 4) 有网友注意到, 葛兰素一直想低调处理此事, 但随着事态调查的进展,葛兰素的态度也变得更为强硬。公司开始用的词是misrepresentation,稍后,便改为性质更为严重的 fabricated data 对人员处理性质也有微妙的变化,葛兰素总部发言人开始所做的人员调整是(暂时性)的行政离职“administrative leave”,一天后,改为更为严厉的用语开除“dismiss”.可以看出,葛兰素对刘和藏对外拒绝认错的声明很不满意,出这样的问题,对公司声誉影响很大,修复公司这方面的声誉远比打发一名高管离职所要支付的代价高好多。不到万不得已,公司不会撕破脸。 5) 据说,触发了这次全面调查并发现学术不端问题的起因是公司接到匿名举报, ,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对于造假,的事, 尤其是在重要杂志发表, 或要上临床验证, 总是要被公司或他人验证.的. 跨国公司是有严格的制度防范系统性造假的问题, 因为如有蓄意造假, 那会造成巨大的名誉和经济损失,. 兰伯西造假, 不仅被罚5亿美元,还禁止30多种药品在美销售. 造假的成本极高, 如果这事不是在印度公司,估计其责任高管必须坐牢. 顺便再说一句, 兰伯西最终被查处和惩罚, 也是内部有人举报, 才让FDA找到确凿证据, 举报人将获得数千万美金的奖励. 政府部门和企业也应该设立这样的机制, 从制度上鼓励揭露举报造假,提倡学术规范, 6) 对于这次事件的发生,大家心情都会比较沉重. 这么大的公司,这么高的职位, 这么好的研发条件,至于要这么做吗? 作为当事人和旁观者, 都需要反思. 如果觉得受冤枉了, 就应该拿起司法武器,为自己的声誉和权益而战, 如果确实犯错了,就应大胆认错, 吸取教训, 从头再来.对其他人而言,也要引以为戒. 中国学术界和工业界,伤不起这样的折腾. 要想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 出来混, 总是要还的. 还是厚道做人, 踏实做事, 才有可能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
个人分类: 说三道四|26504 次阅读|37 个评论
投入,大投入,巨大投入,超巨大投入-原始创新药物研究的启示
lxchencn 2011-6-28 17:25
看以下药业巨头的研发经费投入,感概无限! 全球药厂10大研发经费排行榜 Top RD budgets 1. Pfizer: $9.4 billion 辉瑞 94亿美元 2. Roche: $9.2 billion 罗氏 92亿美元 3. Merck: $8.12 billion 默克 81.2亿美元 4. Novartis: $8.08 billion 诺华 80.8亿美元 5. Johnson Johnson: $6.84 billion 强生 68.4亿美元 6. GlaxoSmithKline: $6.09 billion 葛兰素 60.9亿美元 7. Sanofi-Aventis: $5.94 billion 塞诺菲 59.4亿美元 8. AstraZeneca: $5.3 billion 阿斯利康 53亿美元 9. Eli Lilly: $4.88 billion 礼来 48.8亿美元 10. Bristol-Myers Squibb: $3.56 billion 施贵宝 35.6亿美元 Tied for 10th. Takeda Pharmaceutical: $3.5 billion 武田 35亿美元 引自 Fiercebiotech
2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决定文迪雅去留, 欧美有别
jinwsapa 2010-9-24 15:15
决定文迪雅去留, EMA 说No, FDA说 Yes, 道琼斯通讯社报道。昨天,FDA对文迪雅的去留问题作出裁决, 允许该药物继续留在市场,但是必须添加额外的安全标签和限制其可用性,新的标签意味着文迪雅的适应症将只限于那些使用其他药物无效的的病人。目前在服用药物的人可以使用它,,葛兰素史克含有的文迪雅活性成分-罗格列酮的其他药物也受到同样的限制。) FDA对文迪雅的处理意见算是比较宽容的. 在欧洲,服用罗格列酮药物的病患,目前将不得不寻找其他的药物治疗选择,因为不久前欧洲药品管理局已暂停该药的上市许可的治疗。据DJN通讯社报道,服用罗格列酮的患者不应该自己主动停止服药,而是要与医生预约,讨论他们新的选择。 据DJN,通讯社报道, EMA认为除了停止销售外, 无法找到进一步的限制措施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该机构强调禁止销售的禁令将持续下去, 除非有确凿证据显示有特定群体的患者接受该药治疗的好处大于其所面临的风险., 但葛兰素公司仍然认为,文迪雅是一种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治疗,葛兰素史克公司的首席医疗官Ellen Strahlman在一份声明中如是说。 在7月,FDA顾问委员会就是否让文迪雅撤市产生严重意见分歧 在32名小组成员中,17人投票要求添加额外限制,而12人表示,应该从市场退出, 剩下3人推荐无需采取任何行动。 这次会议后不久,FDA就下达了暂停葛兰素正在进行中的大型临床对比试验, 该试验室拿,文迪雅与武田的Actos作对比, 因为安全和伦理问题, FDA证实喊停该临床试验, 并取消原先规定完成该队比试验的监管期限。它还告诉葛兰素史克需要委托第三方机构, 完成对过去大型临床实验的独立审查,因为FDA在审查中发现, 葛兰素在关于潜在的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上有识别偏差。 FDA的这一决定已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络版上。与此同时, 华尔街日报也对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著名心脏病专家史蒂芬尼森医生,(文迪雅的最严厉的批判者) 进行了采访, 该采访稿发表在最近的华尔街日报上。 编译自华尔街日报健康博客 评论: EMA对欧洲药厂不留情面, FDA 反而对葛兰素比较怜悯。FDA以往对药物安全性比较严。文迪雅得以留在市场似乎与FDA的 Janet Woodcock态度很有关系. 她从审批到后来保留该药,都是持支持态度. 她手下的人很早就认为应拒批或撤离该药, 但没被采纳. 反而是坚持自己意见的药物安全评审官员被迫离开FDA, 有的变成了文迪雅官司原告的证人, 多么具有讽刺意义. 当年FDA在审查反应亭时,就坚持原则,顶住上层的压力,最后使该药的伤害在美国大大减轻。
个人分类: 医药产业|5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