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程创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张海霞︱科技创新之鱼和水
张海霞 2020-3-25 08:59
​这是李政道先生 1996 年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成立十周年的科学报告,他妙语论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间的关系(讲话全文发在我们的《科学》 97 年第 6 期,题目是《关于基础、应用、开发三类研究的若干资料和思考》): “基础科学清如水,应用科学生游鱼,产品科学鱼市场,没有水就没有鱼,没有鱼就不会有市场。三者不可缺其一。 ” 说得真好,真透彻!我们天天说的科技创新可以按照比喻 分为三个阶段: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创新: 科学创新是水,技术创新是鱼,工程创新是鱼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工程创新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享受到“鱼市场”的活跃带来的丰厚受益;有了华为等一批注重技术创新的公司, 注意到了“养鱼”的重要性;是时候该重视“源头活水”--科学创新的重要性了: 一定要尽快开展大规模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和吸引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投身科学,只有这样,中国科学的盛宴才会真的到来!!!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2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认识和掌握工程创新的特点和规律
feicheng 2010-9-25 02:51
虽然在现实情况下每项工程都有各自的具体情况和特色,但从总体上看,工程创新作为一种概念而言,还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和规律的。简要讨论如下: 工程创新是集成性创新 工程的本质和基本特点在于系统性、复杂性、集成性和组织性。工程不是单纯的科学的应用,也不应是相关技术的简单堆砌和剪贴拼凑;各类优秀的工程追求的是在对所采用各类技术的选择和集成过程中、对各类资源的组织协调过程中,追求集成性优化,构成优化的工程系统,因此,工程创新的重要标志体现为集成创新。 工程的集成创新往往体现在两个层次上: 第一个层次是技术要素层次,工程创新活动需要对多个学科、多种技术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进行选择、组织和集成优化。这就是说工程不可能只依靠单一技术,在进行工程创新时,如果只有单项的技术创新成果,而缺乏与之相配合的相关技术的协同支撑,就不能达到预期的工程效果,甚至可能酿成工程失败。因此,在工程创新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集成性的创新,特别是自主集成创新,才能真正收到创新的实效。 第二个层次是要在工程创新活动中,把技术要素和经济、社会、管理等要素进行在一定边界条件下的优化集成。在工程活动中,常常涉及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方面的问题,这是由于各类工程活动不仅是技术活动方面的集成优化,而且必须在工程总体尺度上对技术、市场、产业、经济、环境、社会以及相应的管理进行更为综合的优化集成。也许可以说,工程活动实际上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诸多要素的集成和优化的过程,某一工程往往有多种技术、多个方案、多种实施路径可供选择,工程创新就是要在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工程决策、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组织、生产运行优化等过程中,努力寻求和实现在一定边界条件下的集成和优化,这应是一个核心思想和命题。反言之,工程创新并不一定依靠基础科学层面上的原始性创新。 工程创新既要重视突破性的创新, 也要重渐进性、积累性的创新 在工程创新活动中,根据创新的性能和程度也许可以划分为突破性创新(或革命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或积累性创新)两大类型。 在实践中,突破性创新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其中体现了高妙的才智和巨大的价值。当然应该高度重视。然而,在另一方面,更多的工程创新是通过渐进性的积累、改进过程实现的。在创新过程中,由于工程具有集成优化的特征,渐进性创新(或积累性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这个日臻完善的集成优化过程中,如果单个来看,很多进步都不具备特别振奋人心之处,但是集成优化达到一定水平后,也会出现更新、改型、换代的创新成果。 所以,在强调开展工程创新活动上,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的意义和价值,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需要在理念和政策层面上把握好的现实问题。在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工程中,工程创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 工程的特点是系统性、复杂性、集成性。同时,工程的类型又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工程,具有不同的边界条件;因此,虽然都应该强调工程创新,但在创新方法、创新的表现方式和具体特点上却是有所不同的。例如航天工程、基因工程领域的工程创新和土木建筑、水利水电领域的工程创新的表现形式和创新特点显然会有很大差别。在认识、管理、评价不同类型的工程创新时,应该有不同的工程创新评估体系和专业指标体系,不应该用一种模式、一张表格来机械地衡量,否则可能会出现某些误导性的认识出现,甚至使工程创新沦为形式主义或空洞的口号。 来源:学习时报
个人分类: 一般认识|4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