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主编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主编

相关日志

勿以善小而不为
热度 1 BMK 2012-4-27 01:07
勿以善小而不为
本周一(2012年4月23日),我与中国屈原学会代会长方铭教授、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先生等一行五人到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考察访问。再次考察了位于西峡县回车镇屈原岗村的屈原庙。屈原庙置于屈原岗村小学的后部,考察过程中,我注意到小学厕所的粪便直接从学校后墙排出,气味很大,对前往屈原庙拜谒的人们可能产生影响情绪上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校师生的健康。我向小学校长建议修建一个沼气化粪池,以改善这里的卫生条件,还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清洁能源。校长回答稍有迟疑,走在我身边的回车镇领导听到我的建议,马上对校长说,你写个报告吧,作为镇上的一个项目,给你们拨点钱,改善卫生条件,还可以用沼气给老师学生们烧开水。我说,现在沼气池的技术很成熟,不用很多钱吧。回车镇的那位领导说,几百块钱就可以修成,我们镇上修了不少,很好用。校长对这么个结果很高兴。 同行的一位朋友对我这个建议小有调侃,我说,古人有言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再说,这事儿和我写文章的风格一样,都是小题目,但能实实在在地解决点儿问题,方铭教授和梁枢主编皆以为然。 清代屈原庙刻石·西峡原属内乡县 民国时期的屈原庙刻石·落款在文革中被凿 屈原庙中新绘壁画·右下方儿童身边有“和谐图”字样
419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IEEE/ACM TCBB Search for next Editor-in-Chief
hunanyufei 2012-4-26 09:44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Seeks New Editor in Chief for 2013-2014 Terms The IEEE Computer Society,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 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seek applicants for the position of editor in chief of the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serving two-year term starting 1 January 2013. Prospective candidates are asked to provide (as PDF files), by 1 May 2012, a completecurriculum vitae, a brief plan for the publication’s future, and a letter of support from their institution or employer.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search process and to submit application materials, please contact:Kathy Santa Maria, ksantama@computer.org Qualifications and Requirements: Candidates for any Computer Society editor in chief position should posses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industry, academic, and government aspects of the specific publication’s field. In addition, candidates must demonstrate the managerial skills necessary to process manuscripts through the editorial cycle in a timely fashion. An editor in chief must be able to attract respected experts to his or her editorial board. Major responsibilities include • actively soliciting high-quality manuscripts from potential authors and, with support from publication staff, helping these authors get their manuscripts published; • identifying and appointing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with the concurrence of the Publications Board; • selecting competent manuscript reviewers, with the help of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and managing timely reviews of manuscripts; • directing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to seek special-issue proposals and manuscripts in specific areas; • providing a clear, broad focus through promotion of personal vision and guidance where appropriate; and • resolving conflicts or problems as necessary. Applicants should possess recognized expertise in the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bioinformatics community, and must have clear employer support.
个人分类: 论文组稿|38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如我是主编
热度 8 yuliping 2012-4-1 23:46
假如我是主编,一定提高审稿质量,加快审稿的速度。因为现在期刊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你审稿速度慢,就会有大量的稿件来不及处理。打个比方,假如一本杂志一年录用 200 篇稿子,你审稿慢,会从 2000 篇稿子中选,你审稿快,会从 3000 篇甚至 4000 篇稿子中选取。所以,你审稿越快,审稿专家水平越高,录用稿子的水平也会越高。此外,审稿速度慢,也会影响作者投稿的积极性,杂志与读者之间,表面看,杂志很强势,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作者的选择也可以很多。 假如我是主编,一定会开通网上投稿系统。有些杂志,因为影响大,稿源多,所以没有开通网上投稿。有的杂志,可能担心开通网上投稿系统后,稿源多,良莠不齐,反而会有很多副作用。其实,开通网上投稿的优点是显著的,会使杂志有很多的选择,对提高杂志水平大有好处。一个睿智的编辑我想 5-10 分钟就能大致看出一篇稿子的质量,然后有针对性地进入审稿程序。 假如我是主编,一定不会让网上投稿系统形同虚设。一些杂志,虽然开通了网上投稿系统,但是投稿 2 个月后,处理状态仍然是“新投稿”;有的杂志,文章已经发表,仍然是“初审通过”;有的杂志,不管录用与否,状态永远是“待审稿”。这样的杂志,会影响作者投稿的积极性。 假如我是主编,可能的情况下一定广开资金来源渠道,尽量减少版面费的收取。一些期刊,一篇 8 页左右论文的版面费高达 3000 ~ 5000 ,对于一些有科研经费支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科基金而言,尚能承受,但是对于一些省社科基金或者其他小课题而言,整个课题经费也就几千元,简直是不堪重负。版面费能否采取差别化管理,即课题级别越高,版面费适当高一些,课题级别越低,版面费适当低一些。对于没有课题支撑或者研究生撰写的论文,如果质量确实不错,能否不收版面费? 假如我是主编,一定做好信息沟通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信息沟通包括电话、邮件、网上投稿系统处理等,良好的服务质量会提高杂志的知名度和作者的信任度,从而增加稿源,最终提高期刊的质量。比如,重大节日给作者发邮件问候,定期召开一些作者座谈会等等。 假如我是主编,一定请若干编外责任编辑。比如在经济管理中,数学模型的运用是普遍现象,但是能看懂模型的审稿专家肯定不到一半,恐怕三分之一都不到,结果导致模型运用有误但却无法得到改正。在这种情况下,聘请一位数学建模方面的编外责任编辑就非常重要。当然类似地,有的编外责任编辑主要负责文字,有的编外责任编辑主要负责理论,如此等等。 假如我是主编,一定鼓励与期刊领域相关的跨学科研究。有些杂志,看到来稿与本刊领域相关度不是太好,往往就拒稿,这必然会使一些质量较高的跨学科研究的稿件难以发表,而真正的科技创新,往往体现的跨学科研究中。 假如我是主编,一定尽最大可能减少关系稿。人生活在社会中,关系稿很多杂志都遇到过,如果实在扛不住,那么就尽量减少,或者提高关系稿的质量,同等情况优先录用。 假如我是主编,一定不作弊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有些杂志,和其他杂志订立同盟,建议作者互相引用;有的杂志,人为提高基金论文比;有的杂志,对引用该刊论文的作者给予每引用一篇 500 元的奖励……凡此种种,都不值得提倡。 今天是愚人节,说了一堆假如,毕竟是假如,真的是假如,总之是假如,因为我不是主编,呵呵。 2012.4.1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212 次阅读|15 个评论
《海洋学报》自创刊以来各届编委会主编
gy671124 2012-2-28 19:24
担任时间 1979-1989年 1989-1998年 1998-2003年 2003-至今 主编姓名 罗钰如局长 苏纪兰院士 巢纪平院士 潘德炉院士
个人分类: 期刊|2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學術期刊投稿術語 (整理篇) -转载
wzq19810930 2012-2-28 07:30
學術期刊投稿術語 (整理篇) 國際學術期刊投稿術語與流程 01. Submitted to Journal 論文剛提交後的狀態(系統會自動顯示) (記得先確認系統所轉換的PDF檔內容是否有誤,無誤後記得按"確認",才會開始進行初步審查) 02. Manuscript 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 你的論文已到編輯手裡(證明投稿成功) (這時Editor就會給你的論文一個"manuscript number"以供查詢之用view submission的PDF檔) 03. With editor 如果在投稿時没有要求選擇編輯,就先到主编那裡,主编會分派给别的編輯。這當中就會有另兩個狀態: 3.1. 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 指派責任編輯 ( Editor assigned 是把你的文章分给一個編輯處理) 3.2.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 Editor Invited )如果编輯接手處理了就會邀請審稿人。 04. 随後也會有兩種狀態 4.1. 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編輯没找審稿人就自己决定了,根據一般經驗,對學生來說估計會掛了: (1)英文太差,編輯建議你再修改。 (2)内容太差或投稿的論文領域不符合,要拒絕了。 除非直接被接收啦 !(還是別做太多白日夢...... _|||) 4.2. Reviewer(s) invited 尋找審稿人中,等待他們審稿 05. Under Review 開始審稿 這應該是一個漫長的等待。當然前面各步驟也可能很慢,就看編輯的處理情况。 若被邀請審稿人不想審稿或在期限內無法提交意見時,编輯會重新邀請别的審稿人重新審查。 06.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審稿人的意見已上傳,審稿結束,等待編輯决定 07. Evaluating Recommendation ( Decision in Process ) 評估審稿人的意見,随後將收到編輯給你的最終決定 通常編輯會給的決定如下: (1) Accept as written (這種機會很少) (2) Accept with minor revision (只需小改,被接受的機會很大) (3) Accept with major revision (需要大改,但還有機會被接受) (4) Reject (跟期刊說"掰掰"囉!) 08.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 這個時候可稍微慶祝一下囉!因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體怎麼改就不多說了,謙虛謹慎是不可少的。(通常只允許你1-3個月去處理Revision) 09.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又開始了一個循環。(注意: 論文還是有可能會被Reject唷 !) 10. Accepted 恭喜囉! 11. Transfer copyright form 簽版權協議 12. uncorrected proof 等待作者校對稿件 13.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論文印刷中,且該稿件已經作者校對 14. Manuscript Sent to Production 排版中 15. In production 等待出版 另外的一些常見英文詞彙: camera-ready paper 可以付印的正式稿件 graphical abstract 圖文摘要(一個能突出你文章特色的圖,配上一兩句話說明) running head 就是發表文章裡顯示在你的頁碼上(一般論文偶數頁顯示RUNNING HEAD,奇數頁顯示論文的前幾位作者的英文名縮寫),一般是用一個短語(幾個單字,別太長了)根據你論文的主要内容。 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針對reviewers的疑問point-to-point回答即可。 先把各個reviewer的問題,還要有指出的文字錯誤部分copy下來,然後逐一回答: (範例如下) reviewer 1 question 1 ...XX......... answer:......... (pageXX, lineXX-XX) or (pageXX, lineXX-XX from bottom) question 2...XX......... answer:......... (pageXX, lineXX-XX ) 文字修改 也一樣 *******(原來的意见) corrected ******((pageXX, lineXX )) 就是讓他一眼就看出來你改了,在那裡?如何改的.... 最後,我在這兒祝福每位即將投稿或等待投稿結果的你們,一帆風順囉!(歡迎與我分享你的喜悅或經驗談) 转载地址如下: http://tw.myblog.yahoo.com/jw!9vXcVE.ZFRoOCUcZ5Y4Hmg--/article?mid=144sc=1
8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2)
kejidaobao 2012-2-17 11:11
——谈“主编心语”题目和师生伦理 文/冯长根 去年写“主编心语”,选择了交替写2个系列的形式,一个系列大致谈博士生们要碰到的那些事,取名“18个你必碰到的场合”。另一个系列则大致谈博士生导师要碰到的那些事,取名“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记得去年有人问我,这样来回写,吃力不吃力。意思是这样,原话也记不清了,甚至自己如何对答的也忘了。当然2个系列的“主编心语”到年底第36期,也顺顺利利写出来了。这多少有点像早上吃早饭,中午吃中饭,互不打架,所以从年初也就从没担心过,也说不出其中的理。 上面所说的第2个系列,本来取名“怎么指导博士生”也就突出主题了,再加上“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看起来有点多余,题目也变长了。有时希望编辑把“主编心语”的题目字号搞大点,碰上这么长的题目确实也难为人了。这个尾巴本来就是从第一次写主编心语时的题目中割过来的,那时讲的正是“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当时的确感到《科技导报》绝无本领像银行那样给读者送上大把大把的钞票,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当时主持工作的副主编商议此事,挖空心思,才想到用“成功”来吸引读者的眼光。“成功”这篇文章是非常认真地做了。那时写到系列文章一大半的时候,把合订本送给浙江大学校长,第二天一早他就跟我说,一个晚上他就看完了,觉得其中的内容写得好,也吸引学生。好像还有其他一些意思,也记不清了。 其实,只给博士生们写,也不能算完全,此事挂在心上一、二年,到了去年才落实了写给博士生导师们的“主编心语”。在各高校给学生们作同名报告时,人们经常鼓励我,认为同样的事项,讲给导师们,也非常迫切。到去年底,这篇文章也算搁笔了。但是,“怎样指导博士生”,各人有各人风格,各专业有各专业特点,绝不会像日历之于世上之人,今天是星期日,大家都会得到休息的权利,整齐划一,一刀切。心语中所写(其实是写作时的指导思想)无非是想提出一些问题,“必碰到的”问题,就像同时给博士生们写作的“18个你必碰到的场合”。因为这些问题对于博士生导师是那些躲也躲不过去的问题。至于心语的口气,则全是一种商量的口气,不像写给博士生们的心语,虽多启发,但也有不是那么软的话。再一个原因,“怎样指导博士生”容易写成(被当成)官样文章,谁看呢?所以又多了一个尾巴。 按说自己给系列文章定的主题是成功,文章的字里行间应该是“成功”两字。但自己写着看着,反复体味,除了成功,好像还有几个别的字。在上一篇主编心语 中已经说到,这就是“科学伦理”。鲁迅先生在中国历史的字里行间看出了“吃人”两个字,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力,也怪,一经先生指出,连当年小学生水平的我也达到了他的水平,眼看着祥林嫂被吃了,孔乙己被吃了,中国许多人被吃了,只是在吃到闰土的小伙伴“我”的时候,被他“逃跑”了。从字里行间又看出其中还有字,这是从鲁迅先生的时代开始的。听说现在有一些人要否定鲁迅,只是不知道他们又从中看出了什么字。我和博士生们打交道这么多年,确实感到隐含其中的师生伦理是“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这一对新事物之间,一个十分重要的存在。建设新时代的博导和博士生关系,既重要又紧迫,且对大家来讲都是新课题,主编心语其实是对此的一个呼吁书。自从学位制度颁布以来的这么多年,人人忙于自己的“业务”,鲜见有人研究这中间的伦理,于是,博导被塑成了“老板”,博士生被塑成了“打工的”,一湖清水,越搅越浑。这样的伦理值得警惕。 《科技导报》2010年第16期“读者之声”栏目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金拓教授的来信,他从“质疑”导师这件事,谈到了师生关系,探究了师生伦理,读后很有收益,为供参考,现把此文摘录如下 ,作为本文的结束: “今天,在条件较好的研究单位,研究水平的高下基本上取决于研究者的思 路。……以科学研究为职业的科学家无不希望自己的研究做得更好。……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可能对问题把握得不准,生怕对同行了解的有所遗漏,担心自己的思路存在着误区,嫌自己的技术路线还不够巧妙。如果有学生能够道破自己心中的不解,指出自己的疏漏,哪怕是在一个局部的环节,都是莫大的帮助。……这类导师一般耕作于自己学科的前沿,大体上了解本学科哪些问题重要,哪些问题难搞,对于自己的斤两有一定的自信,知道自己疏忽、遗漏或百思不解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不会是低级错误。这类导师遭受个把质疑者占理的质疑不会构成对自己自信心的挑战。他们没有理由害怕学生质疑。……从研究工作的视角看师生关系,一般导师是科研思路的兜售者,而学生拿出自己生命中的一段时间“购买”导师的想法,导师拿好的思路、学位及未来的前途吸引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费让学生验证和落实自己的想法。作为科研思路的购买者,质疑一下卖方的产品当属正常。” 参考文献 冯长根. 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1) . 科技导报, 2012, 30(01): 83. 金拓. 质疑导师, 是对导师的帮助 . 科技导报, 2010, 28(16):126.
个人分类: 栏目:主编心语|2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经济学动态副主编 - “排名狂跌大快人心”
zhao1198 2012-2-16 16:32
胡怀国,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副主任;199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4年赴港,2010年返京并加盟经济学动态。 http://bbs.pinggu.org/thread-1349455-1-1.html 一、几点说明 1. 小可初来乍到。昨日听朋友告知论坛有“《经济学动态》排名狂跌大快人心”的帖子,昨夜认真拜读了有关跟帖,今日注册,拟发一贴。 2. 对于论坛朋友们的发言,不论是批评性意见还是中肯的建议,小可均甚为感激:不论批评意见是否准确,至少都表明朋友们关心中国学术界和经济类杂志,其中或许还掺杂有“恨铁不成钢”、期待进步与完善的良好感情。值此浮躁时代,朋友们的坚守让小可感动。 3. 我做过学生、研究人员(投稿者),也做过匿名审稿者、编辑和编辑部统筹工作,虽然工作成绩不突出,谈不上水平和经验,但至少对朋友们关注的问题,或许有不同视角的认识和了解,希望能为论坛朋友们提供少许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4. 看了朋友们的留言,感觉愿望是良好的,但对有关问题的了解并不全面。我的下述发言,不在于批评什么或肯定什么,只是提供一些信息,供朋友们更为全面地了解有关问题时参考。由于做学术杂志不久,我的认识或许很不全面和准确,但相信有一定参考意义;有关意见不代表任何单位和机构,只是个人很不成熟的粗浅认识。 5. 为少耽误大家的宝贵学习、研究时间,下面仅结合朋友们提及的突出问题,列出几条纲要,不拟展开。 6. 一点担心:我的发言或令朋友们群起攻之,但请诸位相信,我的愿望是良好的:为朋友们全面准确了解有关问题提供信息,为中国学术界的进步尽微薄之力。故而,主要基于感情写成此帖,从职业的角度甚至是犯忌的。 二、朋友们关心的排名、关系稿和收费等问题 由于回到国内学术界不久,我对于国内学术界的新变化,了解得并不准确。朋友们提及的方面,我了解得并不多,不好做出明确的回复。不过,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所了解、但论坛朋友没有提及的方面,我愿赘述或猜测一二。 1. 任何杂志都有收入和支出问题,都要考虑生存问题。过去,收入主要靠杂志发行。尤其是一些有影响的杂志,正常的订阅收入,好像足够审稿、印刷、稿酬等支出需要。后来,随着数据库和电子版的兴起,加上杂志的增多和竞争的增强,绝大多数杂志的发行数量好像都有了触目惊心的下降(数量级从万、几十万到千)。不少杂志,在经营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当然,纯属小可猜测(我们过去都会订阅几份本专业杂志,朋友们现在订的可能不多吧,大家可以自查验证一下;毕竟,现在是网络世界)。 2. 任何杂志,都希望刊发好文章,以提高刊物质量、扩大刊物影响。在经营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有的杂志生在富贵家庭,爹好妈好,多大的窟窿都有校方或主管机构填补;但也有一些杂志,缺乏类似支持,只能在文章质量和生存之间痛苦地徘徊。当然,这也纯属小可猜测。 3. 每家杂志的体制、历史不同、制度不同、娘家情况不同,经营方面的情况我不太了解,故各家如何“徘徊”,我无从猜测。 4. 好像是主要基于发行数量的考虑,为了不影响发行数量(重要收入来源),《经济学动态》杂志一直没有上网,去年底才加入“知网”。这次 CSSCI 排名,好像同前几年的引用率有关,估计该杂志没入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他因素,或许还应该调查研究。 5. 不少朋友觉得,经济研究和经济学动态不能相提并论,但觉得它们都有些大腕脾气,如稿件“石沉大海”等。解释一二:( 1 )国有单位,编制很少,可能出乎大家想象;聘用临时人员,需自掏腰包,不一定掏得起。如经济学动态,只聘用了一个临时人员,排版、校对、发行、印刷、办公、寄杂志寄稿酬、来稿登记、投稿人电话查询等,全由他一个人做;有论坛朋友提及“电话没人接”等,不了解的朋友觉得装牛,其实可能是在忙其它的事情、顾不上(曾因电话问题批评过他,他委屈得直哭)。( 2 )作者是杂志质量的生命、订户是杂志经营的核心。前几年,经济研究下血本(人力物力财力)搞网站,去年好像终于开通了;目前,经济学动态正调动资源进行网站建设(因人手限制,只能抽时间分头做),力争包括稿件查询等功能在内的网站,于今年之内运行或试运行,努力做到来稿必回、状态可查。 6. 经济学讲求市场,顾客是上帝。每个月,大量精力是来稿淘金:( 1 )从学术讲,没有大的纰漏;( 2 )现实方面,研究主题对中国社会经济是重要的、对学术界有启发;( 3 )订户花钱买杂志,任何文章,至少应有 10% 的订户有兴趣。不是每篇文章都能满足这些要求,不求尽善尽美,难以做到篇篇精品,但底线是:对于订户和读者群来说,每个人至少在每期能找到三两篇有启发或参考意义的文章;或者说,订户的成本收益是说的过去的。故而,“来稿淘金”,每期结合经济热点向有关专家约几篇“打头文章”,是编辑统筹工作的重点难点,我不确定有关稿件是否属于朋友们提及的“关系稿”。至于朋友们说的其他情况,有待调查研究。 7. 代小结:一点意见。任何时代都有它的问题、任何国家都有它的问题,唯如此才可不断进步。中国处于大变革时代,我们学者是幸运的(有话要说,且有利于家国),也是不幸的(大变革时代的“试错”,必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衷心希望大家能以正面的、积极的态度,来推动时代进步和学科发展。我一直坚信,任何社会都没有绝对的公平,任何社会也没有绝对的不公;对于杂志来说,任何杂志都希望刊载高质量文章。并且,绝大多数杂志还是识货的,好的文章被埋没的可能性有、但概率不是很大。比如经济学动态,所有来稿,头筛一遍,分给各位编辑再筛一遍,定期处理旧稿时还会终筛多遍。朋友们的批评,我们是欢迎的;若确有不足,我们是会认真改进的;同时,我们更希望,各位朋友能把高质量的文章投给我们,以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查询”和“全面匿名审稿”是经济学动态的首要工作,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可谓出血,希望不用太久就可以辅诸实施。 三、关于模型、实证等问题 经济学动态不排斥任何形式的文章。时间关系,举例说明。模型、计量等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譬如汽车,很多时候好于步行。譬如朋友们开车去拉萨,我们希望听到的是沿途见闻和人文反思,而不是车子一路上如何加油、刹车、抬离合。我们欢迎实证文章,但不喜欢八股;我们重视逻辑,但不喜欢自我陶醉于逻辑而不顾现实世界。理论模型和实证方面的文章,至少我会认真学习拜读甚至推导一遍,但失望之时居多。待续
个人分类: Writing|0 个评论
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1)
热度 1 kejidaobao 2012-1-31 15:16
——谈“主编心语”主题和科学伦理 冯长根 “主编心语”栏目文章2011年写到年底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出来了:2012年“主编心语”怎么写? 说起来这个栏目并不是在人们经常选择的或年初或下半年之初这样的时刻开办的,我记得“主编心语”第一篇文章刊登于2007年《科技导报》第25卷第9期,当时是5月(因为其时《科技导报》已经从月刊改为半月刊了)。当年在与导师合写学术论文时,看到英国皇家学会会志在给作者的指南一类文件中,要求投稿的论文(当年只有皇家学会的会员才可以推荐或向该刊投稿),应该能够让博士生看得懂,图书馆中美国出的《科学》和英国出的《自然》也刊登能够为博士生所用的指导做学问的文章等。这样,我把“主编心语”系列文章的大题目取为“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而第一次刊出的文章题目是“一、开场白”和“二、选择导师”。这个系列一直写到2008年第26卷第19期,写了34篇。第20期开始又写第二个“主编心语”系列文章,这一次是针对着那些刚刚获得博士学位1年到5年(刚刚工作不久)的研究人员的,题目为“年轻科研人员如何走向成功”,写了52篇。两个系列文章都拿“成功”作为主题。在千万个年轻人在家庭和社会的鞭策下都在拥挤不堪的路上奔向一个又一个“明天”时,“成功”是十分醒目的,也是对于个人来说能够与“明天”联系的最好的目标。事实上,即使是怀着平常心天天坐板凳的研究者,每个人也都会有静静的期盼。谁又不希望自己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呢?成功是对生命的赞美。 报刊杂志上都在刊登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文章,独立而互不联系的多,所以这几年我就坚持连续地写,终于使这个无非是指南性的文字汇成了系统,也受到了科技界的关注和欢迎。我在全国各地参加学术活动时,不时会碰到一些人与我讲起这些系列文章。有的博士生导师自己看完后就给学生们去看了。《科技导报》的“读者之声”栏目中也经常刊登人们的阅读体会。作为这个刊物的主编,系列文章带来的另一件事,也是使人高兴的,即《科技导报》的针对性和可读性均提高了,而且这样一来,订阅本刊的也多起来了。 在2010年结束的时候,当然也碰到新的一年“主编心语”怎么写的问题。大家知道,全球科技期刊有许许多多,《科学》和《自然》属于那些在学术上影响很大的刊物,研究人员都愿意向它们投稿。中国若在某一天成为科技强国,必然会有中国的学术期刊也具有类似的性质,而《科技导报》要向这个目标发展的话,就得吸引(至少是国内的)研究人员人人愿意投稿。这些作者们有一个新时代的特征,即他们必定具有博士学位(硕士生必须先成为博士生),然后是获得高一些的学术职称。如果《科技导报》能够对这些人帮上忙,那些他们就会与刊物交上朋友。这样一思考,感到系列文章应该针对哪些人讨论哪些事就清楚了,于是决定在计划一年36篇(其时《科技导报》已经从半月刊改为旬刊了)中,一半针对博士生的实践,一半针对博士生导师的实践。单期的文章其实是对第一个系列文章的复述,但把一些关键点总结出来且写得更为醒目了,取题目和副标题为: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18个你必碰到的场合。双期的文章取题目为: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这两个系列的题目除了突出“成功”这个主题,同时突出了产生于改革开放年代的新事物,即“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这是两类我在上大学时想也不曾想过的新群体。自从有了学位制度,我们的科学技术研究已经变得与以往很不相同了。有学位制和无学位制时的师生关系也不一样了。这两个不同,其实都是指向了一个事实,即在不少机构,现在搞科学技术研究实际上已经成为老师(博导)带学生(博士生)的事。你可能在其中扮演着二者之一的角色,然而你极有可能没有把新时代新特性所需要的新步伐跨出去。“主编心语”栏目这些系列文章就是试图与大家(博导、博士生)一道,回答与此相关的或细碎或关键的问题。 2012年“主编心语”栏目的文章题目就这样想出来了。对象就是以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为主,内容将围绕科研而展开,主要是博士生们为获得学位而日常所进行的各种事务。至于说为什么“复述”,甚至之外还“杂谈”?“复述”是针对前四个系列而言,意思是大概跑不出已经写过的那些事,“杂谈”是指在我写四篇系列文章的四年七个月的时间里,《科技导报》其他栏目已经发表了相当多的同类文章,积累不少,其中不乏在四篇系列文章中可以引用的好观点、好事例,可以在往后的栏目文章中谈一谈,表示主编的关注和学习体会,更不用说有些是“主编心语”还没谈到的。 文章写到这里,似乎就应该结束了,但又感到意犹未尽。放下笔,又拿起笔,拿起笔,又放下笔,想了很久。又反复阅读已经写的内容,几个关键词,例如“博导”、“博士生”总是在脑子中盘旋,越来越有形象,越来越感到重大。终于,想到了这样一句话:30多年来,我们催生了两类人:博导和博士生,但是我们并没有花大气力来建立符合新时代的博导和博士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更广一些,以此为主流的新科学伦理,正是我们在反复呼唤的那个字里行间的东西。这几年的主编心语,其实就是在寻找这种关系:科学伦理,无论文章所谈多么细碎或多么关键。在今年的栏目文章中,我将继续这么谈。
个人分类: 栏目:主编心语|2962 次阅读|1 个评论
送别王其平教授
zhaodl 2012-1-3 11:02
送别王其平教授
今天,元月三号,北风冰冷,朝霞映天。一大早,乘车到三兆殡仪馆参加王其平教授的追悼会。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离休干部王其平先生于2011年12月28日下午6:50驾鹤西行。我到学报时,他尽管退休但还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的主编。先后共事了三四年,主要是定期的编委会和后来改成的主编定稿会。交流不是太多,但记忆最深的就是老先生对我的称呼——老赵!那时我只有三十四五岁。王教授为人随和,但也不是不发脾气,如果碰到看不惯的满脸通红地发火。在电器学科特别是电弧理论方面具有权威性,应该属于开创者之一,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新年送主编,霞蔚映苍天。 岁月激情伴,后学接续攀。 生平简介   王其平,教授。浙江宁波人。1949年毕业于大同大学电机系。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至1959年在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   回国后,历任西安交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一级教授,国务院特批的首批博士生导师,科研处处长,副校长(主持校学术科研事务),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85-1999),国家教委科技委电工学科组组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接触及电弧研究会第一届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主编,校人体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电接触及电弧研究会主任委员,跨国IEEE高级会员,国际气体放电及其应用会议国际委员会委员等职。 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   40多年来,王其平教授一直从事电器和电弧理论、电接触理论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是交通大学电器专业创建人之一。早在1963年出版的《电器中的电弧理论》一书,为国内这方面第一本专著,在创建电器电弧理论的科学体系方面起了先导和开拓作用,被誉为我国电弧理论的奠基人。王其平教授与其合作者在国内首先创建了四个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电弧动态数学模型,提出了电接触材料的侵蚀机理和表面形貌特征的新观点。出版了5部专著,主编《英汉电工电子词典》,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在IEEE发表三篇论文,在权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5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项,获国家教育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颁发的科技进步奖5项和荣誉证书10多种,还获得国务院1991年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他与同事联合发起和主持了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的两届“电接触、电弧、电器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应邀访问过瑞士、德、英、意、波、加、日、美等23个国家的有关大学。他是我国在该领域内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被选入1992年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词典》当代人物卷。
个人分类: 社会生活|46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稿件几个问题,国内杂志主编更清楚
热度 1 xupeiyang 2011-11-25 14:21
国外杂志主编提出的几个问题,国内杂志主编更清楚。作者、读者、编者也很清楚,我们搞情报的也很清楚。只有谁不清楚呢? 论文投稿发表管理的好办法是有的。 如果你愿意,请出点好主意。 钟南山院士最近指出: 最近有一件事情很刺激我。他颇为沉痛地说,上个月他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说在去年年底,在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在内的11家世界著名生物医药类杂志主编参加的会议上,当讨论到来自中国的论文时,他们说,在这些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中国作者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但他们都发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这些来自中国作者的文章,很多存在伦理问题; 第二,存在造假问题,因为经过专家审核,有一些数据根本不可信; 第三,存在抄袭的问题; 第四,存在重投的问题,很多作者一稿多投。 他们互相提醒,今后来自中国的论文,要多加注意。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中国科技界,浮躁的思想是相当要不得的。
个人分类: 学术不端|201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SCI期刊投稿的10种常见状态(转载)
sbwij 2011-11-23 16:33
1. Submitted to Journal 当上传结束后,显示的状态是Submitted to Journal,这个状态是自然形成的无需处理。 2. With editor 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里,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 ① Editor assigned 编辑分派 ②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编辑 拒绝邀请,这时主编不得不将投稿文章重新分派给其它编辑。 3. Reviewer(s) invited 说明编辑已接手处理,正在邀请审稿人中。有时该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其中原因是编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审稿人,这时投稿者可以向编辑推荐审稿人。 4. Under review 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说明审稿人已接受审稿,正在审稿中,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期刊通常会限定审稿人审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 5. 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 审稿结束,等编辑处理,该过程短则几天,长则无期。 6. Decision in Process 到了这一步就快要有结果了,编辑开始考虑是给修改还是直接拒,当然也有可能直接接受的,但可能性很小,呵呵。 7.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 小修/大修,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因为修改后一般会再发给审稿人看,所以一定要细心的回答每一个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态度要谦逊,要让审稿人觉得他提的每个问题都很有水准的,然后针对他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做出答复,能修改的就修改,不能修改的给出理由,而且都要列出来,文章的哪一段哪一行修改了最好都说出来,记住:给审稿人减少麻烦就是给你自己减少麻烦!! 另注: 有时,审稿人会在修改意见里隐讳里说出要你仔细阅读某几篇文献,这时可要注意了,其中某些文章可能就是评审者自己发表的,这时你最好在你的修改稿中加以引用),修改后被拒绝的例子也多不胜数的。 8.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修改后重新提交,等待编辑审理。 9. Accepted 如果不要再审,只是小修改,编辑看后会马上显示这个状态,但如果要再审也会有上面的部分状态。一步会比较快,但也有慢的。看杂志的。 10. Rejected 相信大家见了Rejected,都会很郁闷。但也不要太灰心,耐心将评审意见看完,一般评审者会给出有益的建议,相信看后你会有所收获。 (来源于百度-分子生物学交流空间)
2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外科技期刊编辑之思索
热度 9 zxj368 2011-11-18 14:57
中外科技期刊编辑之思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古地理学报》编辑部 郑秀娟 和许许多多科技期刊人一样,我也常有一种无奈甚至是抱怨的情结,总是觉着国内的专家学者有创新性的文章不在国内的期刊上发表,一流的学术文章都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上,不支持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只有二流的文章才会给国内的期刊,而且还得是国内的著名期刊,国内一般的期刊也只能刊登三流甚至不入流的文章,实在是让编辑们“巧媳难为无米之炊”。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国内科技期刊的现状?中国的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国外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是否存在距离?出现问题的原因何在?林林总总的问题,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一连串的为什么,也总会时时困扰着我。作为科技期刊编辑,是不是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我们的编辑队伍与编辑理念是不是和国外有差距?中外科技期刊编辑有何不同与相同之处?作者最近收集到一些资料,想从期刊的主编、编辑、编辑的工作方式和编辑理念几个方面进行剖析,或许偏面,或许仅仅是一孔之见,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主编 主编是期刊的灵魂,是期刊的 旗帜,他就像是一个乐队的总指挥,直接影响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新闻出版总署 1995 年《关于报刊社长总编(主编)任职条件的暂行规定》第八条指出 :报刊社社长、总编辑(主编)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是主管、 主办单位的在编人员。必须具备行为端正、道德品质良好等素质。有刑事犯罪记录、违法记录和劣迹表现者,受过重大行政处分者不能担任社长、总编辑(主编)。《期刊主编(副主编)岗位规范》任职条件中第二款 “ 专业知识 ” 规定: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刊物所涉及的学科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和较高水平的造诣,熟悉掌握期刊编辑出版业务知识,有较强的写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第三款 “ 工作能力 ” 中指出: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宣传出版的方针、政策,能掌握刊物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精通期刊编辑工作,能设计重要栏目,能胜任重要稿件的复审和终审工作,能较好地解决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疑难问题,并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编辑成果 。第四款 “ 文化水平 ” 中规定:具有大本毕业以上学历 。第五款 “ 工作经历、身体素质 ” 规定:主编需要担任副主编职务 3 年以上,一般应具有副编审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 可以看出,中国对于科技期刊主编的要求不能说不够详尽,然而,限于我国主管、主办制度的影响,很多期刊的主编都是主办单位的行政一把手或是技术、学术总负责人,既没有从事编辑工作的经验,也往往因为行政事务繁重、科研任务紧张,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管理与过问期刊的事,只是挂名,具体与期刊出版完全由副主编或是执行主编完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技期刊主编 90% 以上是挂名,极少有期刊的主编是按上面的要求进行提拨与聘任的。 国外期刊的主编如何?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分工负责,责任明确,没有国内挂名主编的现象,都是一边搞科研,一边审稿、改稿,切实保证刊物的质量 。国际上许多重要期刊的主编不仅是活跃在科技前沿的著名科学家,更多的是全职办刊人。当然也有大量专业期刊的主编由科学家兼任,但是兼任并非挂名,他们都是十分乐意并满腔热情地花大量的精力来把握办刊方向,扩大稿源,保证和提高所刊登论文的质量,为办好期刊尽职尽责。 《 Science 》的主编 Donald Kennedy 在哈佛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是 1972 年当选的美国科学院( NAS )院士,曾任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 )局长, 1980 年起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连续达 12 年。 2000 年出任《 Science 》的主编,同时还在美国艺术科学学院、美国公共服务委员会、美国哲学学会和卡内基基金会等多个单位担任重要职位。 Kennedy 在学术和社会关系上的资源优势,为《 Science 》的发展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促进了《 Science 》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 Nature 》 只所以能够得到世界的公认,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她有一个强有力的主编团队。《 Nature 》设有 1 个主编和 2 个执行主编, 3 人均有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并且 3 人均是全职工作。主编 Philip Campbell 博士来自英国,负责刊物的编辑内容、管理和长期质量;美国执行主编 Linda Miller 博士,负责编辑政策、内容质量和与社团间的沟通联系;出版执行主编 Maxine Clarke 博士,负责服务作者和评审者,管理编辑计划和编辑刊物的不同内容等。他们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样的主编结构使《 Nature 》在学术经营和出版经营方面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道路。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近年来对外交流及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对国外期刊的了解,中国的期刊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不再把主编仅仅作为名誉和官位,对期刊主编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国内的几个大刊,主编的人选也开始走向负责任的专家化,并且主编真正地抽出一定时间用心于期刊的工作。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现任总主编朱作言,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任 Hill-Visiting Professor(1988) ,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生物技术中心任教授研究员、 Faculty Menber(1988-1991) , 1997 年 10 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现任国家科委 S-863 计划纲要建议软课题研究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细胞及发育生物学科组二审专家、组长,杰出青年基金评委,中科院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委水产养殖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湖北分会副理事长等职。 2008 年,刚刚担任 “ 两刊 ” 总主编的朱作言说,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让中国学术期刊走向世界的重要责任, “ 我们要像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要求的那样,全力以赴,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奉献给这个事业,和广大科学家一道,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办好科学期刊 ” 。 一年后,当记者问起做总主编是否会影响做其他工作时,朱作言笑着说: “ 你说反了,做期刊目前是我的主业,你应该问,我做其他的事是否会影响我做期刊。那么我来回答你,我会尽量不让其他的事情来影响我做期刊,期刊现在是我的第一事业。 ” 《细胞研究》(《 Cell Research 》)杂志的主编裴钢院士,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长,现任同济大学校长。曾在《 Nature 》、《 Cell 》等发表过重要论文。 2005 年他继承了创刊主编姚錱院士的事业,接过了刊物国际化发展的旗帜。正是在他的主持和积极支持下,《细胞研究》面向国际不断创新,成为第一个加入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的中国期刊,取得了令国内外期刊界瞩目的进步。 可见,办好一种优质期刊,一定要有一位能够热爱期刊工作、愿意为期刊的发展投入一定精力与时间的科学家来做主编,一方面是期刊的一面旗帜,靠其影响力与权威为期刊引来好的稿源;另一方面,主编也可以把握期刊的学术水平与发展方向,真正能够让期刊站在科学的最前沿,引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有这样主编的期刊,是不可能办成水平低下的出版物的。要想办出一流的期刊,一定要有富有声誉的科学家当主编。 二、 编辑的门槛 中国科技期刊的编辑,可以说是来源广泛,既有从事科研出身的编辑,从事情报工作出身的编辑,也有编辑学专业的毕业生,更多的是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此外还有教师出身的编辑。起点不同,能力不同,对期刊的贡献也就不同。在国家新闻出版管理条例中,没有见到有关编辑门槛的限定,但近年来开始要求编辑应该有资格培训,要有编辑资格证。下面作者从国内外期刊招聘编辑的启示进行分析,从而略知我国期刊与国外期刊对编辑要求的差异。 《 Neuron 》欲聘一位负责编辑述评和评论性文章的助理编辑。该助理编辑岗位最低要求为一名生物科学的博士,尤其侧重神经科学领域。有博士后研究经历或有出版经验的优先考虑;并且要求成功的应聘者还应有语言才能、对细节的洞察力和对传播科学的热情;要求这些才能将通过书面和口头的沟通技巧很好地组织起来,同时还需心甘情愿地在一个很小的团队内从事高强度的工作 。 NPG (《 Nature 》系列杂志出版集团)招聘栏目主管编辑时,要求必须是在相关学科背景方面做过 3~5 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且要在《 Nature 》 ,《 Science 》或《 Cell 》等杂志上发表过研究论文才能录用 。 NPG 集团于 2007 年 1 月启动 Nature China 项目。 Nature China 是一个突出展现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最好的研究成果的电子网站。在其招聘主管编辑的启示中,要求这位编辑需要有物理学、化学或生命科学的博士学位,并有可以证明的研究成果。虽然具有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会优先考虑(不是必需的),但重点会放在经过广泛训练的应聘者身上。这个职位的关键素质,要求能对稿件进行选择、能撰写简练的总结,并能强调出所选文章的科学意义。应聘者必须对中国的研究性协会和团体有很好的了解,英文和普通话流畅。要求应聘者对科学实践和传播都要有热切的兴趣,并且应该是充满活力的、积极的、外向的人,具备优秀的人际沟通技巧 。能够推动 Nature China 的事业从最初的构思阶段经过开始到未来的发展阶段。 《 Nature Reviews 》系列杂志招聘一名助理编辑,指出该职位的角色职能包括:与编辑组密切合作,编辑评论和展望性文章,管理同行评议过程,加工论文体例并撰写研究热点文章。为了满足这个充满挑战性的职位要求,理想的应聘者需要对《 Nature Reviews 》系列刊物涉及的生物主题的领域有广泛的兴趣,在细胞生物学和(或)微生物学领域或病毒学领域有经验者,以及具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的应聘者会优先考虑。其他一些重要的品质要求还包括:优秀的写作和语言沟通能力,对细节的重视及对科技理念传播的献身精神。由于这个职位需要与作者和评审者紧密合作,因此成功的应聘者必须具备优秀的人际沟通技巧。 《 BMJ 》(英国医学杂志)对录用的编辑有一套严格的筛选程序 : 履历初筛→向候选者寄送需编辑的文本 (15 人 ) →选出面试者 (5 人 ) →测试语法及综合能力→编辑一组文本、校对→录用合格者→内部编辑培训→阅读《 BMJ 》合订本 (8c m 厚 ) →编辑消息、短篇报道 ( 约 600 字 ) →专人指导编辑科技论文 ( 由医学博士回答专业问题 , 新老编辑共同讨论文稿的修改及原因 ) →强化训练→独立编辑。科技编辑还以学者的身份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 , 以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层次和结构 , 掌握专业学科前沿状况和发展新动向。通过资深编辑的传、帮、带 , BMJ 的新编辑培训期已由原来的 1 年缩至半年。据统计 , Nature 的培训期为 2 ~ 6 周 , Science 的培训期为 6 个月。各刊学术内容、格式与栏目设置不同 , 新编辑的培训周期也各不相同。 从上述 3 个实例可看出,国外期刊不仅要求编辑要有专业背景的博士学位,还要具有语言才能,充满热情和优秀的人际沟通技巧。而且聘用后还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培训,否则不能单独从事编辑工作。下面再来看国内的情况。 2011 年 9 月 22 日 在 58 同城网上看到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的招聘 ,岗位职责包括:( 1 )负责采编部的日常采稿,对采编稿件进行初审,开发和维护作者资源;( 2 )负责稿件登记,按照编辑流程完成阶段内相关工作;( 3 )负责同印刷厂协调,解决印刷出版过程中的问题;( 4 )协助杂志广告业务员做好杂志宣传和推广工作;( 5 )完成部门负责人安排的其他工作。其任职资格:( 1 )正规临床医学或药学大专以上院校毕业;( 2 )普通话好,沟通能力强,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电话沟通技巧;( 3 )有志于从事医药杂志行业,具有高度工作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医学媒体采编工作经验者尤佳;( 4 )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责任心强,逻辑严密,工作有条理;( 5 )能熟练使用 word 、 excel 等办公软件。 再如 环球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的招聘启示中指出:招聘岗位为中医学术期刊编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职位要求:( 1 ) 中医、中药学专业背景;( 2 )硕士;( 3 )医学英语写作能力佳;( 4 )有理想,细致、严谨、责任心强。 特别提示:科研型硕士优先,已发表学术论文者优先 。 上面两则启示是国内一般期刊对编辑的要求,虽说不能代表全部,但差不多的期刊可能都处于这种水平,可见和国外一流期刊对编辑的要求相差甚远。再来看国内名刊的情况: 《中国科学 : 地球科学》编辑部 2010-09-19 发布的招聘学科编辑信息,应聘者应具备如下条件:( 1 )具有海洋科学、大气科学等地学相关专业硕士或以上学位;( 2 )写作能力强,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过研究论文;( 3 )英文口语及文字表达能力强,通过 CET6 ;( 4 )熟练使用各种绘图专业软件,能够进行日常网站维护;( 5 ) 能够接受随时出差任务,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 。该刊在 2011-09-09 发布的 招聘学科编辑信息中,对编辑的描述如下: 应聘者应具有地球科学领域硕士或以上学位,有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 《中国科学 : 技术科学》在 2011 年急聘专职责任编辑时的招聘 条件为 :( 1 )具有工科硕士或以上学位,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学科领域: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空间科学、航空、土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电工、电机、建筑、工程力学,等等);( 2 )中英文口语及文字表达能力强,英文通过 CET6 ;( 3 )熟练使用 Office 软件、能够进行日常网站维护;( 4 )善于与人交往,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及策划能力;( 5 )有编辑出版工作经验者优先。 《科学通报》在 2011 年 6 月 3 日 招聘物理学学科编辑时的招聘条件为 :( 1 )具有凝聚态物理、量子信息、光学、高能物理学等相关专业硕士或以上学位,有较强的学习和科研背景,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 2 )中英文口语及文字表达能力强,英文通过 CET6 ;( 3 )善于与人交流,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及策划能力,热爱科技期刊编辑工作;( 4 )年龄一般应在 35 岁以下,身体健康。有较强的科研背景和编辑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可见,《中国科学》系列期刊对编辑的要求开始向国外期刊靠拢,也要求编辑要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具有科研论文撰写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高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开始注重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抬高编辑的门槛,提高编辑的素质,必将有助于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这也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一定水平后的必然趋势。 三、 编辑的工作方式 中外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方式上肯定有很大的不同,国外期刊编辑的在职培训与参加学术会议、走出去办刊的工作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据郑晓南等 的文章叙述,美国编辑出版公司( EEI )出版的 “ 出版资源名录 ” 中,列出了能提供编辑出版专业设置的 55 个教育机构,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也列出了 32 个编辑出版培训机构,而在中国,几乎还没有专门设置的关于科技期刊编辑的培训机构,只是在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处和中国科技大学设有招收在职编辑的硕士学位课程培训,为科技期刊编辑自身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平台。可见,在编辑培训方面,中国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中国期刊的编辑任务,主要是由期刊编辑部的责任编辑完成的,编委一般是推荐稿件、审稿和管理,讨论期刊的办刊方向与出版主题,不对期刊的文章具体进行学术编辑工作。国外期刊编辑部与编委的主要功能与中国相差很大。编辑部的编辑相当于主编与编委的秘书,辅助主编与编委完成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而真正的文章学术编辑工作,是主编、副主编与编委们完成的,技术工作与格式规范等由技术编辑完成。例如: 美国出版的《 Crop Science 》, 编委会共 78 人 , 设主编 1 人 , 编辑 1 人 , 技术编辑 19 人 , 副编辑 53 人 , 责任编辑 1 人、助理编辑 1 人、出版主管 1 人和执行副总裁 1 人。将技术编辑和副编辑细分为 8 个不同的学科领域 , 作者将不同的学科的文章投给相应学科的技术编辑。另外 , 美国作物学会的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负责审阅该刊品种和种质资源介绍类文章 , 作者需将此类文章按不同作物分别投向该委员会的 18 位委员 。 德国出出版的 Theor Appl Genet ,编委会共 26 人 , 有主编 1 人 ( 来自德国 ) , 责任编辑 1 人 ( 来自德国 ) , 编委 24 人 。编委共来自 14 个国家 。可见其编委会的国际化程度很高。期刊刊登出的文章的编辑工作,主要由编委负责完成。 美国出版的 Plant Physiology , 编委会共 72 人 , 其中主编 1 人 ( 来自美国 ) , 副主编 10 人 ( 除 1 人来自法国和 1 人来自德国外 , 其余均来自美国 ) , 特写编辑( Feature Editor ) 2 人 , 责任编辑( Monitoring Editor ) 59 人。编委成员共来自 13 个国家 ,负责对来自世界各国的稿件进行审核与编辑工作。 可见,外国的编辑委员会是涵盖所有对期刊进行加工与处理的人,总负责是主编及副主编,学术负责的人都算是编委或是责任编辑,而副编辑或技术编辑是协助前者完成编辑任务的助手,也就是说,他们的编辑都是科学家或是学科专家,而国内完成这些任务的则是专职的编辑,相当于国外的助理编辑或技术编辑。这种工作方式的巨大差异,势必出现相差甚远的刊出效果。国内期刊要想迎头赶上,编辑委员会的编委们就要对刊出的文章真正起到 “ 编 ” 的作用才行。 四、编辑的理念 有了得力的主编和强有力的编辑队伍,说明已经具备了办好期刊的物质基础,同时办理理念也是一种期刊能否办得成功的重要要素。国内学术期刊办不火的很大困惑,就是编辑部的办刊理念没有形成。下面以任胜利博士科学网博客中的文章《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的编辑理念与做派: GRL 案例》为例 ,分析国外期刊的编辑理念。 作为一份研究快报类刊物,《 GRL 》旨在快速传播地球物理领域具重要突破和广泛意义的短篇研究论文。为提高 GRL 的地位及服务水平,《 GRL 》采取 3 点举措:其一是编辑成员扩展至气候与全球变化、冰冻圈、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编辑人数将增加至 13 位:大气科学( 3 ),固体地球科学( 3 ),空间科学( 2 ),海洋科学( 2 ),水文与陆面过程( 2 ),冰冻圈( 1 )。所有编辑成员均具有国际视野,所邀请的审稿人能够遵循《 GRL 》有关 14 天内返回细致评审意见的严格要求。其二是发表特邀的综述论文,选题主要涉及近 2~3 年来的最新进展,篇幅不超过 6 页,每年发表 12 篇左右。其三是改进和简化同行评议过程,以提高所发表论文的总体质量。审稿人和作者均应清楚 GRL 不允许所录用的文章有大的修改,如果稿件需要做中等以上的修改(如补充分析、模拟或其他不能在 2 周内完成的修改),将被视为不符合《 GRL 》的要求并退回作者修改后重新投稿。此外,为持续提高期刊的地位和服务, GRL 不断提高期刊的学科相关性、影响力及效率。编辑直退稿的增加不仅有助于作者尽早改投他刊,而且减少了同行评议的压力(每年的收稿量为 3000~4000 篇),以满足快速评审的需要。编辑直退稿件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尤其是那些与《 GRL 》要求不符的稿件。尽管所退稿件的学术质量较高,但作者应该明白稿件的体例格式要满足 PRL 能快速出版的要求。 此外,《 GRL 》致力于广泛宣传所发表的重要文章,大约有 10% 的论文在《 Eos 》和《 GRL 》的网站做 “ 亮点 ” 评论,所有 “ 亮点 ” 文章都推荐给媒体。并且,《 GRL 》的论文经常被各种传媒 ( 包括《 Science 》,《 Nature 》等 ) 作为视点和消息报道。此外,《 GRL 》还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报刊、网站、博客、会议等)推介所发表的重要论文。 从上述描写中可以看出,国外期刊一是刊文要快,二是对发表的文章进行宣传,三是发表后的文章及进推荐给相关的专家、学者。而国内情况如何呢?目前多数期刊表现为发文滞后,对发表过的文章所做工作很少,没有投入大的精力对已发表的文章进行推介与宣传。这些方面,是需要国内期刊学习与提高的地方。 五、结语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科技期刊起步较晚,因而经验还不够,很多方面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但也需要适合国情,不能一味地向国外学习。主编不是期刊编辑部说了算的事,需要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指导,一般人无法改变现状,只能是在现有情况下努力地做好编辑部的工作,尽可能地走出带有中国特色的办刊之路。但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要看到办刊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实时找到自身的差距,看到和国外期刊编辑在工作方式与编辑理念方面的不同,适当地调整自己,不抱怨,不灰心,努力地拓宽办刊思路,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与学习,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热心于期刊,热心于科学事业,为中国科技期刊事业的振兴与发展出力。 致谢:文章第一部分“主编”中的部分国外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出版股份公司副总编辑兼期刊出版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肖宏在“第 27 期中央单位学术类科技期刊主编岗位培训班”上讲座 PPT ,他讲座的题目为“一流期刊的发展要素分析”,在此向肖总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编 . 新闻出版行业系列培训教 材· 期刊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 编(第二版) .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 857.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编 . 新闻出版行业系列培训教 材· 期刊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 编(第二版) .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 873-874. 肖宏 .2000. 英国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掠影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1 ( 6 ): 419-420. 朱作言 . 办好 “ 两刊 ” 是一种使命 . h ttp://www.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7/221173.html?id=221173 . 肖宏 .2008. 一流刊物离不开一流的编辑人才 . 科技与出版,( 3 ): 19. 郑晓南,林跃,邹栩 . 国际科技期刊出版界教育培训现状与动向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1998 , 9 ( 4 ): 207-209. http://bj.58.com/zpxiezuochuban/5768487579393x.shtml. http://bj.58.com/zpxiezuochuban/7236744495877x.shtml. http://www.yingjiesheng.com/job-000-904-932.html. http://www.scichina.com/new_web_Fa/news.asp?id=1028.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99do=blogid=356073 . . http://www.scichina.com/new_web_Fa/news.asp?id=998 . 程维红,任胜利,刘旭 . 五种中、外农学期刊对比分析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 , 18 ( 5 ): 134-138 , 157. 任胜利 .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的编辑理念与做派: GRL 案例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99do=blogid=397861 .
个人分类: 编辑学文章|10642 次阅读|18 个评论
专著《病毒性肝炎中西医防治学》
xuxiangtian 2011-11-4 22:52
徐向田,李玉英主编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来源:新华书目报、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 ( 教目 ) 书目数据 — 免费下载 【征订号】 【书名】病毒性肝炎中西医防治学 【丛书名】 【作者】徐向田,李玉英主编 徐向田 | 李玉英 【 ISBN 】 978-7-5308-4811-1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 出版社 【定价】 CNY78.00 【页数】 388 页 【出版年月】 2009 【内容简介】全书共 22 章,分别介绍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分型,特殊类型肝炎和处理,并发症的防治,辅助检查与评价,中医辨证论治,西医治疗与进展,预防方法,营养与饮食疗法。自我保健等。 【读者对象】 欢迎各出版单位提供书目信息。 010-88361919, cpin2006@188.com 书目信息来源 新华书店总店信息中心、《新华书目报 - 科技新书目》、《新华书目报 - 社科新书目》、《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 书目咨询 QQ 545472965 , 010-88361919 书目数据 — 免费下载
个人分类: 专著书刊|27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主编退稿理由: TOO LONG。32页的review算长的吗?
热度 1 whenand 2011-11-4 15:38
Dear Mr. Chengning Zhang, ID: SMCC-11-10-0474 Title: Reconsiderations on Clustering Analysis Authors: Zhang, Chengning; Zhao, Mingyang; Luo, Haibo After careful examination, I have concluded that we will not be able to publish your paper in th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C: Applications and Reviews. This looks like an interesting work. However, your paper seems to be TOO LONG exceeding the standard number of pages significantly. For this reason we will not consider it further. Thank you for considering our Transactions as an outlet for publication of your manuscript. Sincerely, Prof. Vladimir Marik Editor-in-Chief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C: Applications and Reviews
176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西北大学姚远被教育部科技司授予杰出主编
热度 1 lysyxcs 2011-10-31 19:54
10月29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及优秀个人颁奖大会在南京江苏省会议中心举行。教育部科技司、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中宣部出版局等部门领导和全国高校科技期刊系统600余名代表出席。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理科学报主编姚远编审获得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杰出主编奖,并代表全国高校科技期刊系统30名杰出主编发表获奖感言。 姚远(姚宏斌)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已经32年,1992年5月任西北大学理科学报常务副主编、副编审,1997年具备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998年晋升为编审,2003年5月任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兼理科学报主编。1995年起至2009年连续三届担任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2009年起任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负责《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来,将一份地方院校期刊带入全国前列,向为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一直居于全国综合性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前十名,先后于1993,1997两度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200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中国期刊方阵;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学报一等奖(A类重点高校,等同于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授予的全国高校首届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获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授予的陕西省精品科技期刊。个人三度被教育部科技司、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司等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编辑工作者,被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评为陕西十佳科技期刊主编,2011年被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联合授予陕西省学术期刊十佳主编,曾获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编辑最高奖“金牛奖”。
19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姚远被教育部科技司授予全国高校30名杰出主编之一
热度 13 kexuechuanbo 2011-10-31 16:44
姚远被教育部科技司授予全国高校30名杰出主编之一
姚远被教育部科技司授予全国高校30名杰出主编之一 10月29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及优秀个人颁奖大会在南京江苏省会议中心举行。教育部科技司、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中宣部出版局等部门领导和全国高校科技期刊系统600余名代表出席。我校学报编辑部主任、理科学报主编姚远编审获得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杰出主编奖,并代表全国高校科技期刊系统30名杰出主编发表获奖感言。 姚远(姚宏斌)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已经32年,1992年5月任西北大学理科学报常务副主编、副编审,1997年起具备硕士生导师资格,1998年晋升为编审,2003年5月任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兼理科学报主编。1995年起至2009年连续三届担任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2009年起任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2008年起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负责《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来,将一份地方院校期刊带入全国前列,向为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一直居于全国综合性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前十名,先后于1993,1997两度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200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中国期刊方阵;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学报一等奖(A类重点高校,等同于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授予的全国高校首届精品科技期刊;2010年获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授予的陕西省精品科技期刊。个人三度被教育部科技司、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司等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编辑工作者,被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评为陕西十佳科技期刊主编,2011年被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联合授予陕西省学术期刊十佳主编,曾获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编辑最高奖“金牛奖”。 (薛 鲍)
个人分类: 姚远纪事|2644 次阅读|22 个评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文化小丛书》(李大潜主编)
lusn 2011-10-28 19:05
第一辑:1.齐民友,遥望星空 (一)——人类怎样开始认识太阳系。 2.齐民友,遥望星空 (二)——牛顿·微积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3.项武义,几何学在文明中所扮演的角色——纪念陈省身先生的辉煌几何人生。 4.李大潜,圆周率π漫话。 5.李大潜,黄金分割漫话。 6.李文林,从赵爽弦图谈起。 7.周明儒,费马大定理的证明与启示。 8.王善平,张奠宙,二战时期密码决战中的数学故事。 9.王培甫,数学中之类比——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推理方法。 10.徐诚浩,连分数与历法。 第二辑:11王则柯,认识博弈的纳什均衡。 12李大潜,漫话 e。 13李文林,笛卡儿之梦。 14李忠,奇妙的无穷。 15李忠,并不神秘的非欧几何。 16周明儒,从欧拉的数学直觉谈起——纪念伟大数学家欧拉诞辰300周年。 17周明儒,走近高斯。 18顾沛,对称与群。 19徐诚浩,同余式及其应用。 20蔡宗熹,千古第一定理——勾股定理。
5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软件》撰稿人邹晓辉研究员与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
geneculture 2011-10-27 00:01
《软件》撰稿人邹晓辉研究员与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
邹晓辉研究员(《软件》特约撰稿人)与潘云鹤院士(《软件》首席顾问)在中国工程院愉快合影 邹晓辉在37所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院长联系会上的发言报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500454 邹晓辉,邹顺鹏. 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 软件 . 2011(06)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2.1151.TP.20111004.1537.001.html 邹晓辉,邹顺鹏. 间接计算模型和间接形式化方法 . 软件 . 2011(05)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2.1151.TP.20110907.1007.001.html
个人分类: 《软件》杂志|4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