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研究意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知乎:基础医学研究什么?
fqng1008 2019-4-19 11:01
基础医学指的是什么?与大众理解的“基本知识”的“基础”有什么区别?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是什么样的关系?基础医学的研究分支都有哪些,具体解决什么问题?看到大家时常提到话题,借此普及一下这个概念。 所谓基础医学(Basic Science of Medicine)是以现代自然科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方法解决医学问题的一系列医学分支学科的总称。基础医学的内容很多,包括细胞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等。 之所以称之为基础医学,因为其构成了现代医学的科学基础。而基础医学的发展史,事实上就是一部现代医学的进步史。有了基础科学的发展,医学才从根本上从一种经验的归纳和总结(例如古代医学、现代生活中的替代医学),上升为一种可以称之为科学的学科。基础医学从名字可以看出她是医学的根,任何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的原理和机制都是基于基础医学理论的完善。也就是说,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进步是依靠基础医学研究的进步!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都是医学的分支,然而基础医学本身其实并不完全是为了服务临床而起源的(例如微生物学最初只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只有在认识到某些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时,医学微生物学才真正成为一门基础医学),而临床医学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也并没有科学作为基础,而是以某些朴素唯物论(例如希波克拉底所谓的四体液说,中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说)为指导。基础医学的历史,如果从William Harvey、Vesalius等人算起不过400年,而真正的现代基础医学,历史不过200年。 临床和基础医学之间的差别,其实正体现在临床医生和基础科学研究者如何看待同一个医学问题(当然很多历史上基础医学的奠基人本身就是临床医生)。分类说明如下(附图): 1. 疾病的人群现象:例如临床医生在看诊时,发现在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患同一疾病的患者来就诊(例如流感流行);又或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某些疾病的病患具有共同特征(例如吸烟与肺癌)。这些现象在临床医生那里会构成某些经验总结,但是要真正回答“疾病在人群、时间、空间中的分布及其规律和可能的因果关系”,则需要以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这就是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疾病的诊断:西方临床医学的所谓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所谓望闻问切,都是临床医生面对病人,为了明确疾病,在不采取其他辅助手段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系列经典方法。这些经典方法来自于历代医生的积累和传承,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经验总结(例如西方医学中的体征,中医的脉象等等)。基础医学则尝试应用生物学、乃至化学、物理学等方法对诊断问题进行一个科学的回答。某些检验方法例如血常规检查,等在今天看来简直谈不上什么“科学”,但是在历史上,第一个应用显微镜检查血液,观察并计数血细胞的人,毫无疑问是在有意识的以自然科学知识回答医学问题。人们发展了诸多检查手段,例如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遗传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等等。这些检查手段其实都是各个基础医学发展和进步的体现。 3. 疾病的发生机理:尽管生物医学模式在今天饱受抨击,但是不可否认,正是生物医学的发展促使了现代医学的诞生。在现代医学真正成熟起来之前,临床医生对于疾病的发生的其实并没有一个实证的、合理的解释。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无非怪力乱神,抑或诸如四体液说或阴阳五行的朴素唯物观。人类第一次明确疾病的发生机制,是在感染性疾病领域,Louis Pasteur和Robert Koch的病原微生物研究。人们从此认识到,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可以明确找到的“病原”,病因不再是玄之又玄无法捉摸的理论。 4.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没有坚实的基础科学背景下,人们对于疾病的治疗不过是一种经验的总结,所以才有先民的神农尝百草说。历代医生诊治病人,靠的是病例记载、医案和验方等等。而正因为有了基础医学对于疾病机制的解答,才形成了现代医学的疾病防治。人类第一次征服疾病、实现寿命的大幅度提高,来自于对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防控,这绝不是出于历史的偶然,而恰恰是因为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认识提出的最早,发展的较为深刻。大量药物的发明和开发更是来自于基础医学的进步。这点想必大家多有体会不再赘言。 简单的总结:基础医学立足于生物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方法,但是归根到底要回答和解决的是临床问题。当今科学发展已经太过专精,以至于给人的一般印象,基础医学就是实验室里各类仪器构成的一个神秘的环境下的现代炼金术。其实基础医学是一系列方法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bench to bedside。对于医学生、医生来讲,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最终会体现在临床能力上,因为毕竟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医生已经不像过去靠经验靠个人判断就能完成疾病的诊治;而对于整个医学进步来讲,基础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原动力。
个人分类: 比较医学|55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的意义
libseeker 2018-8-1 09:14
研究的意义是个人、团体、机构及其受众后赋予的。有意义?有什么样的意义?无意义?是真的毫无意义,还只是未遇知音?……任何研究,或多或少是有意义的,但确实是难以全面、准确衡量它。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小到个体的价值观、知识水平等因素。 身处高校多年,或多或少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略有了解。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或多或少需要接触各级各类研究,甚至一定程度参与其中。笔者浏览所在学科领域的研究,较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也好,期刊论文也罢,感觉愈来愈困惑。总体印象是超炫、超酷、超现实。围绕着科技发展及社会环境变迁,热点、前沿层出不穷,大多昙花一现,鲜有落地生根。研究成果大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匆匆太匆匆。 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一定比例是无爱的被迫的,一定比例是真爱的,还有一定比例是“糊涂的爱”。笔者的体会,申报阶段像挖坑,为了显示自身年富力强、聪慧敏捷,将坑挖的尽可能由深度又有广度,还有意无意的炫技,展示一些独门技法……立项之后的做项目阶段,是填坑,将坑回填,采用各种技法填,各显神通……验收阶段,是检查坑是否填好了,有形式审查,也可能有实地考察,有一种实地考查是让施工者自身在自己填的坑上边翻几个跟斗或做几个俯卧撑。有多少人被坑了,轻则伤筋动骨,重则深陷坑中、难以自拔。 研究有风险,抉择需谨慎。尽可能地知己知彼,尽可能地无怨无悔,尽可能地游刃有余,尽可能地潇潇洒洒风风光光。
个人分类: 圕人堂|6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意义:HPPRRS miRNA调控蛋白互作动态网络系统生物学机制及
ericmapes 2017-3-20 20:14
研究意义: HPPRRSmiRNA 调控蛋白互作动态网络系统生物学机制及 miR-10b/125a/331/let-7c-Bcl-G-JAB1/ MNSFβ 凋亡新通路分析 张德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重大呼吸道病毒病严重威胁生猪生产 ,例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 ) 。 实际需要解决的 HPPRRS 感染突出问题与善于解决复杂性疾病调控机理的miRNA 组 与动态蛋白质组 数据 整合的 miRNA 调控蛋白互作动态网络的 系统生物学 分子机制分析 技术手段的结合促成了本项立题。 本项目立题来自猪业生产实际的迫切需要, HPPRRS 感染是养猪业的首患,其持续性感染致病、急性免疫应答异常(初期过强)但随后进入免疫抑制状态的极其复杂机制的阐明是开辟防控研究新途径的关键所在 。而疾病复杂性机制的解析只有用以各种生物组学、生物信息学、计算与实验生物学为多学科基础的系统生物学技术、思路与策略才有可能 。同时, 解决复杂性疾病机制正是系统生物学手段的优势与强项 , 天然免疫应答异常 (初期过强) 的呼吸道RNA 病毒病发病机理越复杂才越彰显采用系统生物学手段的必要 。当然,新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 系统生物学技术手段目前仍处在幼儿期,但只要能解决一点问题就是明显的进步,对复杂性病毒病更是如此。 本项目以病毒感染致病过程中miRNA 调控蛋白互作动态 网络的计算系统生物学分析为手段,主要靠分子细胞生物学功能实验验证来定论, 可为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研究打下可靠基础,提供有效线索。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行使主要生理机能。在疾病状态下,蛋白质功能、空间结构、化学修饰甚至折叠都会发生改变,相互作用蛋白质机器及与核酸和活性小分子作用调控形式也会发生改变,即分子病理学改变。因此, HPPRRSV 感染仔猪肺泡巨噬细胞( PAM ) 病变的动态蛋白组学测定,从而获得蛋白互作动态网络的系统生物学分子机制模型,成为疾病生物网络的核心基础。同时,只有根据蛋白质拓扑结构才可实施计算功能蛋白质组学,而miRNA 无拓扑结构无法计算功能,但测定简易经济,按作用蛋白靶标等联系蛋白互作机器,可以得到本身调控功能信息,搜寻到功能十分重要的关键蛋白及信号通路,起到这种重要作用的 miRNA 也就被确定为关键 miRNA ,当然是通过系列分子有机整合形成功能模块,即网络 motif ,实现其作用的。 本实验室完成“ 猪miRNA 调控蛋白质相互作用 “ 双色网络 ” 预测及呼吸道病毒病系统生物学分子机制分析 ” 。 我们预测出猪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构建出miRNA 调控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双色网络, 利用 HuN4 株 HPPRRSV 感染仔猪蛋白质组、 PAM 磷酸化蛋白组与 miRNA 组数据和 和甲型H1N1 亚型猪流感病毒( SIV )感染猪 PAMmiRNA 组深度测序数据,网络 分析 了HPPRRSV 和 H1N1 亚型 SIV 感染猪的系统生物学分子机制 。进一步深化可从下面 4 个方面考虑,也是申请项目的研究意义之所在: ( 1 )研究miRNA 调控猪蛋白质相互作用 动态 网络可以扩展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改进miRNA 靶标预测方法,有人提出整合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数据可能改善 miRNA 的靶标预测。第二,通过整合 miRNA 靶标数据改善对信号通路的探测, miRNA 调控与癌症相关的信号通路被广泛研究。相反,可以用这种调控机制来反推信号通路,为 miRNA 调控信号转导通路提供理论支持。第三,通过整合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 miRNA 的靶标数据可以改善蛋白质功能预测的方法。整合 miRNA 调控数据可以使得目前蛋白质功能的预测更具有生物学意义,还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 2 )如果细胞遭到外界的侵袭,细胞就不能正常发挥功能,从而生物网络也会遭到破坏。 我们一些预测关键miRNA 和关键蛋白质已经和正在得到国内外同行发表论文验证,说明其价值及进一步深化研究重要性。 ( 3 )关键蛋白质是生物网络中非常重要的蛋白,而由于目前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不完整再加上存在很多假阳性数据,并不能代表真实的网络,对关键蛋白的分析可能比较粗糙。因此,开发准确预测关键蛋白的新方法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努力的目标。 ( 4 )miRNA 的调控机制在生物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猪的 miRNA 的数据不完整并且存在很多假阳性,构建的猪的 miRNA 调控网络不够完整和准确。因此,开发出新的预测方法,构建出猪的完整的 miRNA 调控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基于这些实际需求,申请本项目 ,无论科学数据驱动动态网络预测,还是科学假设驱动凋亡通路作用机制,都在前期基础上延续,并且相互促进完善系统生物学分子机制模型系统。 在前期 我们 类似 呼吸道 RNA 病毒病 miRNA 调控蛋白互作动态网络的系统生物学分子机制预测 研究 基础上 ,结合基因本体论( GeneOntology )电子克隆新基因 编码猪的互作蛋白 Bcl-G-JAB1/ MNSFβ /MELK 功能研究结果: Bcl-G 与 JAB1 或 MNSFβ 各自或协同促凋亡作用,而 MELK 单独 促凋亡作用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反而能抑制 Bcl-G 的 促凋亡作用 , 提出 miR-10b/125a/331/let-7c-Bcl-G-JAB1/ MNSFβ 凋亡新通路,分析在 HPPRRS V 感染仔猪 PAM 细胞 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有助于认识该病毒侵染致病机制与复制增殖关系,可以完善我们的系统生物学机制分析模型系统,也是从实验生物学角度理解HPPRRS 发病机制所需示范的。 很明显,前期我们类似研究HPPRRSmiRNA 调控蛋白互作动态网络系统生物学机制分析得出 miR-10b/125a/331/let-7c 及 miR-10a/125b 以及细胞凋亡在 HPPRRSV 侵染致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发表论文又实验证明 miR-10a/125b 抑制感染初期病毒复制,可作为相反作用对照研究 miR-10b/125a 及 miR-31/let-7c 等各自或一定程度方式协同调控 (初期负调控抑制) Bcl-G-JAB1/ MNSFβ 促凋亡作用,从而影响 HPPRRSV 侵染PAM 致病、复制增殖甚至免疫逃逸、免疫抑制形成持续性感染过程,连通 miR 调控相互作用蛋白质机器协同促凋亡作用,最终发现 miR-10b/125a/331/let-7c-Bcl-G-JAB1/MNSF β凋亡新通路在 HPPRRSV 侵染致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可见, 本项目 数据驱动理论结合实验,验证信息学理论推断后结合实验提出科学假设,再接受实验验证,可以完善分子机制分析模型体系,其 完成对 HPPRRS 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病毒感染、复制增殖与细胞凋亡是密切联系而又关系复杂的几个事件。我们前期类似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凋亡与 HPPRRSV 侵染致病机制关系密切,选用为研究对象顺理成章。 miR-10b/125a/331/let-7c-Bcl-G-JAB1/ MNSFβ 凋亡新通路 验证关键在4 个 miRNA 协同调控 Bcl-G 成立, miR-10b/125a/331/let-7c 以及对照miR-10a/125b 在 Bcl-G 上均有作用靶标,在互作 JAB1/ MNSFβ 及其作用基本相反 MELK 上 均无作用靶标,在与Bcl-G 促凋亡作用相反 Bcl-2 上只有 miR-125a/125b 有作用靶标,而 miR-10 a /1 0b /331/let-7c 则无作用靶标,也就理论上鉴定了 miR-10b/125a/331/let-7c 各自甚至一定程度协同调控Bcl-G 的可能,而不受抑制凋亡作用 Bcl-2 干扰影响。当然, miR-125a 作用靶标 Bcl-2 则抵消同时调控 Bcl-G 的作用,从而陷入矛盾境地,但机体可能通过无视作用靶标 Bcl-2 而缓解矛盾。同时,即使 miR-125a 作用靶标 Bcl-2 ,也是生物机制复杂多样性的体现,鉴于 HPPRRS 侵染致病机制复杂多样性,急性感染,病理变化剧烈,死亡率高,还很可能免疫抑制,逃逸免疫的 HPPRRSV ,在病理恢复耐过后可能持续性感染。 也正因为miR-125a/125b 家族作用双向性,以及 HPPRRS 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性,在选定其它 3 个作用可能相对简单 miR-10b/331/let-7c 为研究组合对象时纳入 miR-125a ,才适应 HPPRRSV 感染仔猪 PAM 病变复杂多样性,得出复杂多样影响侵染致病过程相应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将具有更大理论与实用价值。 在 HuN4 株 HPPRRSV 感染 PAM 病变中 , miR-10b/125a/331/let-7c-Bcl-G-JAB1/ MNSFβ 凋亡新通路的作用,初期这些miR 负调控相互作用促凋亡蛋白质复合体 Bcl-G-JAB1/ MNSFβ 中的 Bcl-G ,从而抑制凋亡利于病毒增殖,随着感染进程, miR 负调作用减弱直至消失,甚至直接促进凋亡,蛋白复合体促凋亡作用恢复,理论上抑制病毒复制,实际上更利于病毒增殖,细胞通过凋亡 而 死亡,细胞通讯和病毒复制更高效,病毒感染增殖加剧,免疫抑制和免疫逃逸后持续性感染发生,细胞组织急性死亡病毒失去有效复制场所,病毒复制增殖减弱,动物濒死导致复制减弱 直至 停息,或耐过则免疫低下持续性感染。 基于此科学假设,此凋亡通路作用机制研究立论依据明确,得到证实对HPPRRS 防控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或可确定靶点实际干预起到防治作用,价值意义明显。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爱因斯坦的时间概念说起
csiro 2016-5-22 06:51
我很久以前看过一个报道,说爱因斯坦少年时代对时间没有概念,以至于老师觉得他很笨。这个时间,想深一些,确实不好理解:如何测量?它的痕迹在哪里? 我今天看学生靳宁的论文,又想起这个问题来。他的工作是区分山西的灌溉麦田和雨养麦田。现在回到我的困惑了:这个工作到底有啥意义?它的方法似乎是现成的,能否说方法没有创新?山西过去没有做出来,现在用环境星做出来了。那么在这个具体的地区,它的创新点在什么地方呢?山西的特殊性有没有,它做出来对其他地区有没有借鉴的价值? 我想啊,一个工作做出来以后,如何写、如何表达,这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水平和视野。我就怕工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把具体的事做成了,但是它的价值说不清楚。 我们的出发点能否这样考虑: ⦁ 首先我是确定种植面积(不仅仅是区分雨养和灌溉),我只有知道种植面积以后才能够准确预报作物产量和监测长势; ⦁ 区分雨养和灌溉田的意义,要从理论上拔高。灌溉田对应潜在产量(Potential Yield),雨养产量是Attainable Yield,这两者之间的差值就是Yield Gap,就是水分亏缺引起的。那么为什么要区分它们呢?原因是(1)这两个情况产量差别很大、决定因子不同甚至相反(PY是光温、AY是水分);(2)灌溉田对应的实际上是水分管理的问题,在区域尺度上,我们实际上是没有数据的。遥感是一个合适的方法。 这两个原因都是确保产量估算准确性的关键。 我现在终于自己说服了自己。天啊,一件事情,给它弄得这么复杂、无聊,就可以写一篇好论文了。
个人分类: 交流篇|26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使研究更有意义?
热度 2 libseeker 2016-3-6 10:34
科技论文是衡量研究者学术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方面“不发表就灭亡”,另一方面不知道有多少属于“发表即灭亡”。 一本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专著(该专著中有15篇论文曾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报》等期刊上),出版3年,有4位知名教授撰写了学术书评并发表在CSSCI来源刊上。据读秀平台显示只有29家图书馆收藏,总被引0次(注:指被图书引用)。这本书,我自己买了一本,认为确实是具备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优秀成果,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指文献“衰老”的较快)。给我的触动是,优秀研究成果发表之后的“科学普及”、甚至一般意义的宣传推广工作很不够,阻碍了其“应用价值”的进一步发挥,因而有关研究的“研究意义”亦大打折扣。后续工作(或后期工作),尚需作者、读者、资助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共同推动。 图谋博客从2005年1月28日开设起,设置有一个版块“学海拾贝——各种载体信息资源的采集与编撰”,这个版块11年来,努力做过国内外图书情报优秀成果的“论点摘编”或“改编”,其用心之一为推动“科学普及”略尽绵薄之力,希望有关成果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进一步产生社会效益。我做“论点摘编”或“改编”,某种程度上是学习与模仿《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同时,那属于较为传统的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范畴。我不知道这样的努力是否有价值?有多大价值?但有一点体会是,做此类事情的人越来越稀缺了。 拙作《图书馆学散论——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12)原本由“学海拾贝”那一辑,一是那块是“用心良苦”的,二是顾及体例的完整性。书稿中曾“精选”了20余篇博文,出版社复审和终审专家提出了质疑,建议将该辑删除,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按照“规范”来,不仅要征得作者同意,还要经得起“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复制比的检验。我对“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有一定了解的,他有优点,但也有缺点,比如哪怕是双引号引用宪法条文,它也是计算在“文字复制比”之内,“原则上”得用你自己的话表述,殊不知,“引用”有观点引用、材料引用、直接引用、间接引用……总之有时是即便有理也不一定说得清。果断了接受建议,以免后患。 时下,很多事情片面追求效率与效益,希望“立杆见影”、“速效”、“所见即所得”、“利益最大化”……然而,有些事情是需要“慢工出细活”、“长效机制”、“循序渐进”……作为科学研究,也许更多地需要关注“终极意义”,从长计议。作为我个人角度,我愿意花时间“学海拾贝”,一方面是促进学习,一方面是希望让研究(包括自己那份微不足道的)更有意义。
个人分类: 圕人堂|7891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何写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的区别在哪里?
热度 3 zhanghongwei11 2011-10-20 16:30
最近忙着整理开题报告,有个问题很困扰我,就是 如何去写研究背景 ? 希望大家能帮我讲解一下研究背景如何来写,及其与研究实际意义的区别,谢谢! 有个同学告诉我说, 研究背景是你研究的可以用在哪, 研究意义就是用了后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字面上理解,研究背景是当前的一个大环境,有很多学长写的研究背景有点像是关于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只是每个人研究的课题不同,有的是针对实际问题去找解决的方法,有的是根据已有的算法来改进算法,或者是将旧算法用在新的实际问题上面,甚至新问题与传统问题都是跨学科的。 课题不同,研究背景写起来也是有差别的 。有的简单,有的难。 对于一个从未有人研究过的问题,写起来还真是着实费力。之前是从实际应用意义上,提出的研究课题。 哎,总之希望得到大家指导。感激不尽!
39187 次阅读|6 个评论
怎样写开题报告?——与青年朋友谈科研(6)
热度 4 sqdai 2010-9-30 06:55
前五篇博文主要涉及科研入门的注意事项,特别是选题问题,今天想与青年朋友一起探讨撰写开题报告事宜。准备从相关的认识误区谈起,说说做开题报告的作用和写法,并为大家提供开题报告的一个参考提纲。 认识误区 根据我与研究生的日常接触和交流,注意到在撰写开题报告方面有两个认识误区: 开题报告可有可无 。不少人认为,写开题报告不过是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一个例行公事,意义不大,这种想法实在要不得。实际上,写开题报告是培养年青学子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跨入科研领域的一块敲门砖。可以从中学习:如何进行现场调研和文献调研,如何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提出问题,如何设计项目、确定方案,如何设定目标、实现目标,如何预估困难、制订计划,也就是说,从中学会如何对一个短期项目进行规划。这些年来,我为校内外的朋友们评审(或预审)了数以千计的基金项目申请书,发现了一条规律:凡是毕业于名校的或师出名门的博士,写的申请书的质量要高得多,可能与他们认真写过开题报告(和看过导师的申请书)有关。朋友们,千万不要将此环节等闲视之啊! 开题报告率性而为 。由于对开题报告不够重视,不少人把开题报告写得浮皮潦草,无法指导自己日后的科研攻关。特别是,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不重视预估困难及采取相应对策的考虑,遇到困难缺乏思想准备,从一开始的豪情万丈,到后来的垂头丧气,甚至打起了退堂鼓。我身边的许多聪明的研究生干得很认真,捞到了实际的好处:论文进展有条不紊,遇到困难胸有成竹,而且,所写的立项依据可以部分地吸纳到自己的学位论文的第一章(绪论),真是一举多得。 因此,要写好开题报告,必须从这两个认识误区中走出来。 正确做法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正确做法?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点: 从思想上认清做开题报告的重要性 ; 做足相应的调研工作 。充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特别要归结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比较理想的情况是:一开始成为研究生,就明确了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一边修好学位课程,一边进行现场调研和文献调研,使得这一调研过程足够长,眼界足够广阔和有深度; 制订可行的计划 。尤其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确定一个不大不小的研究目标,定下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找到可能的难点 。困难主要来自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和缺少经验,办法是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应知识,填补知识结构中的空白,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可能还有实验或计算条件不配套的问题,应在导师的帮助下予以解决; 确定大致的时间表 。我一般让我的研究生进行倒计时:先确定论文的答辩时间,然后一步一步倒退回来,明确每个时段自己要做什么; 随时修订计划 。科研是对未知的探索,绝无可能按预订的时间表科研步步成功的,应按实际进展不断改变计划。 这里要告诉大家几个 knowhow ,已被我的研究生的实践证明有效: 1. 吃透导师的研究计划 。一入学,选定导师后,就把他(她)手头进行的项目申请书、计划任务书、科研合同书等找来,化一天时间研读一遍,特别关注导师要你具体完成的相关部分;顺手把其中的核心部分摘录下来,自己归档; 2. 了解师兄师姐的工作 。把他们的学位论文和相关的开题报告调出来,特别是你要跟着做的那几篇,要读得很仔细,吸纳其中的有用部分;但是,请注意,不要照抄照搬他们的现成材料(如立项依据等),在我们课题组里,如果学位论文的综述部分照搬师兄师姐的,就视为抄袭,之所以如此严格,是为了确立不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习惯,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3. 用足开题时间 。开题报告的递交时间不宜过早,最好经过了充足的预研后才完成。我通常要求用足上级给的时间:在答辩前 11 个月写好(这是本校的规定)。 参考提纲 这里为大家提供在本课题组通行的开题报告参考提纲。 u 研究目标 u 立题依据(理论意义、应用背景) u 国内外研究动态 u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u 关键问题和可能难点 u 预期计划(调研、初稿、定稿、预答辩、答辩等项的时间节点) 简单说明于下: 对研究目标,要求言简意赅地加以说明,务求明确、具体。 对立题依据,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写就,接近理科的题目重点讲明理论意义和应用背景,而接近工科的题目重点讲明工程背景和实际应用价值。 对研究动态,要求硕士生至少真正阅读 50 ~ 100 篇文献,博士生阅读 100 ~ 150 篇文献(关于如何读文献日后再谈),精读其中的 2 ~ 3 篇。必须尽可能详尽无遗地述及相关的前人成果,明白无误地概述:选定的研究方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在其中的地位。 对研究方案,要求写得具体可行。做实验的写明:实验设备和仪器、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做理论分析的写明:问题的表述、理论建模和主要的解析工具;做数值计算的写明:数值建模和具体算法和软件(包括自编的程序和二度开发的商用软件)。 对关键难点,要求做出初步预估,点明关键问题和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对预期计划,要求给岀初步框架,力求能遵照执行,允许随时变动。 实际情况表明,凡是开题报告做得有板有眼的,论文的完成情况和质量都比较理想;做得马虎的,遇到的问题也就多一些;二者似乎有很大的相关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给的提纲是参考性的,决非普适的、尽善尽美的,每个青年朋友可以有自己的章法。 最后,给研究生朋友一个忠告:重视开题报告,做好开题报告! 写于 2010 年 9 月 30 日晨
个人分类: 科研方略|13823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