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嫦娥二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出版嫦娥二号卫星专题
sciencepress 2013-7-18 11:27
近日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年第7期,组织刊发了“嫦娥二号卫星专题(III): 专项技术支撑”。 嫦娥二号卫星于北京时间 2010 年 10 月 1 日 18时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和工程探测工作。此次《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的专题组织了若干篇研究论文,从多个方面对嫦娥二号卫星相关的专项技术进行了探讨。该专题篇目如下: 嫦娥二号卫星高可靠高精度变轨控制技术 黄江川 , 宗红 , 李骥 , 李克行 嫦娥二号卫星推进系统拓展任务性能分析 梁军强 , 王晓磊 , 宋涛 基于多级控制结构的嫦娥卫星高可靠电子信息体制设计与实现 张猛 , 孟林智 , 黄江川 , 郭坚 , 王向晖 , 叶志玲 基于图像测量数据的目标接近段自主导航方法研究与试验 黄翔宇 , 黄江川 , 李骥 , 黄欣 基于数字仿真的嫦娥二号飞行控制支持系统 戴居峰 , 王寨 , 李晓峰 嫦娥二号卫星APS相机设计关键技术及在轨应用 黄长宁 , 张宏伟 , 温博 , 胡永富 , 林宏宇 研究受到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资助项目支持。 专题网址: http://tech.scichina.com:8082/sciE/CN/volumn/current.shtml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3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网络中追寻嫦娥二号
qianlivan 2013-1-8 14:45
在网络中追寻嫦娥二号
最早的时候,对于探月我没太多的兴趣。毕竟月球已经探索过许多次,我们再去探索也不过是“填补国内空白,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所以嫦娥一号成功之后,我并没有关注嫦娥二号,直到某天在人人网上看到同学转载的消息( http://share.renren.com/share/294293516 /14938179639?from=0101090202shfrom=010301002 ),说嫦娥二号已经离开了L2点向深空飞去,目标是4179号小行星Toutites。这条消息让我眼前一亮,赶紧上网去查。 嫦娥二号本来只是嫦娥一号的备份。在嫦娥一号成功之后,嫦娥二号进行了改造,成像精度提高了很多。2011年4月11日达到设计寿命,但仍然能继续工作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B%A6%E5%A8%A5%E4%BA%8C%E5%8F%B7 )。嫦娥二号 在2011年6月9日离开月球,前往L2点,开展对太阳的观测。此后,“2012年4月15日,嫦娥二号离开 地日拉格朗日L2点 前往有撞击地球危险的 小行星4179 进行探测。” 按照我的同事的说法,嫦娥二号真是“一专多能,非常神奇”。在2012年12月13日前后,我在网上搜索了一方,得到的消息都只是嫦娥二号将在2012年 12月13日掠过小行星4179,并没有进一步消息,是否拍摄到图像不得而知。近日听报告,说到小行星之事,我想起嫦娥二号去年的壮举,上网搜索,已经有 相关报道(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2-12/3383236.html )。嫦娥二号掠过Toutites时最近只有3.2千米,而且获得了一系列这颗小行星的照片,新闻中最好的一幅是在距离90千米时拍摄的。 目前,嫦娥二号正向更深的空间飞去,说不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小行星4179的连续图像。(图片来源:中新网) 距离93千米时拍摄的小行星4179图像。(图片来源:中新网)
个人分类: 知识|3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嫦娥二号主要成果、归宿,嫦娥三号准备将于2013登月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9-21 22:22
嫦娥二号主要成果、归宿,嫦娥三号准备将于 2013 登月 9 月 15 日 ,嫦娥二号成功从 172 万公里外深空传回第一批科学探测数据。根据安排,将于近日择机再次开启部分有效载荷,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再次开机的有效载荷包括: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γ射线谱仪、 X 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五种。 这些数据是嫦娥二号从月球飞往 L2 点过程中,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γ射线谱仪等三种有效载荷开机获取的空间环境探测数据。 9 月 15 日 19 时 25 分开始,嫦娥二号以每秒 750 千比特的速率下传 3 个多小时,将上述数据共计约 7 千兆比特全部传回地面。 这些有关 L2 点之间的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对于提高我们对日地空间环境的认识、进行天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嫦娥二号不仅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而且超额完成拓展试验任务,过程表现十分出色。 嫦娥二号卫星预计环绕 L2 点飞行至明年年底。每飞行一周大约需要 180 天,预计飞行两至三周,作长期科学探测。最后归宿,视实际情况而定。 嫦娥二号环绕 L2 点进行探测,为有望于 2012 年 8 月建成的深空测控站提供空间测试和校验目标,进一步验证我国远距离测控能力。 同时,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 X 射线谱仪及γ射线谱仪等有效载荷,将探测地球远磁尾的高能粒子,并对可能的太阳 X 射线爆发和宇宙γ暴等进行监测,获取科学数据,提高对日地空间环境的认识。 嫦娥二号卫星原为探月工程一期的备份星。嫦娥一号成功之后,经国务院批准,经过技术改造,嫦娥二号成为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主要任务是深化月球科学探测,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降低首次月面软着陆的风险。 通过嫦娥二号任务及拓展试验,一是获取了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地区的高分辨率图像,对月形月貌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二是验证了在月球背面不可视情况下采用主发动机大推力自主轨道机动技术,为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进行了技术验证,奠定了基础。 通过嫦娥二号任务及拓展试验,我们获取了虹湾地区高分辨率图像,为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进行了技术验证,并为即将建成的深空测控站提供了空间测试和校验目标。 同时,我们突破了卫星脱离月球的轨道设计与飞行控制技术,一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飞往日地拉格朗日点;二是在深空导航与测控通信方面,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飞行从 40 万公里到 170 万公里的跨越;三是首次实现我国航天活动一次发射进行多目标、多任务探测。 突破了卫星脱离月球的轨道设计与飞行控制技术,一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飞往日地拉格朗日点;二是在深空导航与测控通信方面,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飞行从 40 万公里到 170 万公里的跨越;三是首次实现我国航天活动一次发射进行多目标、多任务探测。 设计寿命半年的嫦娥二号自 2011 年 4 月以来就在超期服役,进行拓展试验。其难度和风险都较大。 为规避风险、确保成功,我们提出“卫星安全优先、尽量延长寿命、合理安排试验、务求最大效益”的试验原则;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 这 “两总” 系统,组织卫星、测控和地面应用三大系统,反复研究论证,充分考虑燃料利用、试验时机、月食应对等因素,形成具体实施方案,经过专家评审和总指挥批准后,自 4 月下旬开始实施。 参研参试单位和科研人员发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勇于探索、勇于超越、勇于奉献”的精神,工作标准没有因为是计划外任务而有任何降低,精神状态没有因为试验时间长而有丝毫懈怠。 其间,遭遇月食、太阳磁暴等空间恶劣环境,工程两总系统提前做好对策,沉着应对,保证了卫星安全运行和试验正常进行。 专家们正在论证嫦娥二号的归宿: 1 。再飞行 300 万公里到达 L1 点,进一步拓展其工程级术能力,并战开像关科学探测。 2 。利用 CCD 立体照相机和两个谱仪对付附近可能有的彗星或小行星进行探测。 3 。再飞回月球,受控撞月。 我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作为二期先导星的嫦娥二号已超额完成任务,二期工程里嫦娥三号主要承担的任务是“落”,将首次实现我国探测器在地外天体着陆。 探月二期工程正处在攻坚阶段。嫦娥三号正处于初样研制阶段,大量试验验证工作在进行,预计 2013 年前后发射。探月三期工程已经全面展开,将实现采样返回,技术难度更大。 探月工程后续任务工作更为繁重,任务更为艰巨。 为实现这一全新任务,必须攻克一系列新技术,如着陆控制技术,月面环境适应技术等;必须研制大量的新产品,如嫦娥三号用的变推力发动机、着陆导航敏感器等;必须进行许多新的试验,如着陆悬停下降试验,巡视器内外场试验等;必须建设一些新的试验设施,如着陆试验场、巡视器试验场、发动机试车台等。 目前已经完成各型试验用探测器的总装,正在进行着陆器的下降试验、巡视器的内外场试验、变推力发动机可靠性试车等试验验证工作。
个人分类: 其它|3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新闻时段:2011-08-21至2011-08-31
kejidaobao 2011-9-19 14:41
“嫦娥二号”环绕拉格朗日L2点飞行 30日,中国第2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环绕拉格朗日L2点稳定运行近5天时间,预计9月1日与太阳、地球、L2点处在同一平面内,标志着“嫦娥二号”成功完成各项拓展试验。 球粒陨石来自石质小行星 26日,日本研究人员指出,通过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一个小型石质小行星表面的岩石微粒,证实长期以来的猜测:地球上最常见的球粒陨石来自这些石质小行星。 月球芳龄43.6亿岁 22日,一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发现,月球或许比此前认为的要年轻很多,目前还未满44亿岁。如果这一研究得到证实,不少教科书和研究资料或许都将面临修改。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月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的一次“大碰撞”。 研制首块单光子路由器 25日,瑞典和西班牙科学家联合研制出首块在单光子层面工作的路由器,其由一个“人造原子”制成。内嵌于一条传输线中的路由器可将单个光子从输入端口运送至输出端口。 培育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 25日,吉林大学农学部奶牛繁育基地培育出一头携带转入赖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赖氨酸转基因克隆牛。 完成白菜全基因组研究 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油料作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导的“白菜基因组测序国际协作组”完成了白菜全基因组研究,标志着中国以白菜类作物为代表的芸薹属作物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 确定4条国际河流源头 22日,中国科学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及实地考察,确定了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怒江、伊洛瓦底江的源头,并量测了这4条国际河流的长度和流域面积。 人造磁场再创97.4T纪录 25日,美国国家高磁场实验室制造出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磁场,磁场强度达97.4T。这也是迄今为止一块无损磁铁产生的最强磁场。 研制新型半固态液流电池 23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半固态液流电池,其成本为现有电动汽车所用电池的1/3,却能让电动汽车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加倍。 新方法探测植物光合作用过程 24日,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探测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新方法,有助于加深对光合作用这一利用太阳能最有效的方式的理解,改进现有太阳能电池的设计,提高其转换效率。 (责任编辑 高靖云(实习生),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新闻排行榜|1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要闻:中国科技论文H指数300 国际排名第18名
热度 1 xupeiyang 2011-8-30 17:13
谢谢编辑部,我的信息分析报告放在今日要闻·时报 http://news.sciencenet.cn/indexyaowen-1.aspx 嫦娥二号成功环绕拉格朗日L2点飞行 刘然 蔡金曼 2011-8-30 17:06:46 香山科学会议研讨物质科学综合极端条件 潘锋 2011-8-30 17:06:41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拟立项项目公示 2011-8-30 13:12:25 中国院士制度被指公平缺失 荣誉和权力紧密挂钩 赵杰 2011-8-30 13:07:01 清华副教授质疑“国际狩猎”专家评审组权威 仲玉维 饶沛 2011-8-30 12:44:04 欧洲研究委员会选出新任秘书长 张笑 2011-8-30 10:24:22 中科院任命力学所和自动化所两副所长 2011-8-30 10:24:13 中国科技论文H指数300 国际排名第18位 许培扬 2011-8-30 10:10:22 教育部任命北大等十二所大学副校级干部 2011-8-30 9:50:05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中国未来极端气候趋强趋多 雷宇 2011-8-30 9:13:0 科学时报:地下水污染防治难在何处 潘希 2011-8-30 8:23:44 中科院海试成员谈随“蛟龙”号深潜经历 陆琦 2011-8-30 8:20:26 科学时报:高校负债负的更是人才债 王旭东 2011-8-30 8:10:32 8月19日《科学》杂志精选 2011-8-30 8:09:23 学分制收费:革新还是守旧 鲁伟 2011-8-30 8:09:07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5825 次阅读|3 个评论
月球上的天大秘密
热度 6 sheep021 2011-6-8 22:50
嫦娥二号驶离月球轨道 飞往更远的宇宙深空 “嫦娥二号”探月飞行器(新华网图片) 中新网6月9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来自国防科技工业局的消息称,嫦娥二号卫星在今年4月1日达到为期半年的设计寿命以后,卫星上剩余燃料充足,且性能状态正常稳定,为了积累更多的深空探测经验,嫦娥二号将在今天飞离月球轨道,开展深空测控的拓展试验。 据悉,嫦娥二号已完成六大探月任务,将探测更远的深空。 ------------------- 2010/11-10 大家那么喜欢月亮上的事,那就说两句,目前嫦娥2号应该只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个人看法嫦娥1号是类似侦察卫星中的普查卫星,看看月亮上到底有些啥,绘个地图啥的,所以反反复复的拍了N久,由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数字月球的模型,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对研究月球,和以后的登陆还是月球车巡航都是十分有用的,我们以后的月球登陆很可能不是简单的月球车,说不定还有空中机器人伴随考察……那嫦娥2号就是类似侦察卫星中的详查卫星,我们知道了月球上有什么,那就需要进一步看清它,或者说把我们的研究分析进行确认;从这个角度说,目前嫦娥2号拍摄确认了虹湾就完成了首要任务,当然它应该还有其他任务的……我们选择虹湾应该不是这么简单的,我们注意到不同领域的说法,科学界的说法是,该地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值得研究,军方的看法是“虹湾,承载中国人梦想的地方”……就同我们的探月计划的标志一样,虹湾也体现着我们的文化元素…… 我们现在可以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探月计划在战略上是非常缜密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缜密到被人发现这一计划后追都很难,他们赶不上我们的计划的,科学研究是要进行长期预先研究铺垫的,在准备完成后,基本上我们可以以2年一个阶段的速度不断实施计划,从这个角度说,其实是我们根本就不想让别人赶上我们,呵呵,象钱老这样的第一代人物的确非常伟大,构筑宏伟蓝图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那么为什么月亮会如此的吸引中国人呢?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象我们对月亮有感情…… 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b4ae390100vf45.html ------------------------------------------------------------------------------------------ 月球上的秘密.pdf 月球是如何诞生的,中国古代神话是神话还是历史? 在 中国 西南瑶族地区,有一则古老的传说:在远古的时代,天上只有太阳和星星,却看不见月亮,那时的夜空漆黑如墨,每当夜晚降临,大地上就被恐惧笼罩,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都躲进自己的巢穴。有一天晚上,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热烘烘、七棱八角的大山一样的东西,它不圆不方,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放射着毒热的光芒。瑶族人的这则传说讲的就是月亮的来由,月亮是在某一天突然出现在地球上空的,当时已经有了人类。瑶族的这则传说有几分可信程度呢? 结合在上一章我们对神话中“天”的剖析,对甲骨文天字 的解释,瑶族的这则传说与中国古代神话、古文字所反映的是同一个内容,“天”是一个有形有体的星球,“天”就是月亮。这样看来甲骨文的天字,不但是有道理,而且是太形象了。 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天”就是现在的月亮,这就是我们的假设。 谁能想象得到,在看似平淡无奇的中国神话里,竟然潜藏着一个如此巨大的秘密,事实上,中国神话中的秘密远不止此。我们再一次感觉到,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竟然有如此大的束缚功能,上述这些神话不知有多少人研究过多少遍,但大家被一种思维模式所限制,见木而不见林。 --- 揭开外星人的真相:甲骨文中“天”字的惊人秘密 本篇文章来源于 www.xilu.com 原文链接: http://junshi.xilu.com/2011/0420/news_345_153811_2.html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210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叶培建院士:2013年中国将具备火星环绕探测的基本能力(转科学网
BTZHUANG 2011-2-19 22:21
在12月3日举行的北京大学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名家讲坛上,中国“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设计师顾问、总指挥顾问叶培建院士作了题为《嫦娥卫星与中国的深空探测》的主题报告。从人类开发空间的原因,到目前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的成就,叶培建院士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我国深空探测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构想。 目前我国深空探测的主要目标是月球。叶培建介绍,经过5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已成功研制并发射了超过100颗卫星,卫星类型涵盖了通信、气象、海洋观测、导航等各个方面,建立了一套稳定、完整的应用系统,此外,我国还研制出4艘无人飞船和3艘载人飞船。这一切,都为探月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谈到探月工程的根本目的时,叶培建说:“探月工程的开展,能使我国掌握月球探测技术,开展月球科学研究和应用探索,并参与月球资源探测和未来开发利用,从而维护我国的‘月球权益’,为我国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基础。” 叶培建重点介绍了探月工程一期(绕,即绕月探测)的科学目标、工程目标,嫦娥一号卫星的基本情况、研制历程和主要技术成就,二期(落,即实施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和其先导星嫦娥二号的基本内容与关键技术,以及三期(回,即实现月球样品采样后自动返回)的研制思路。 叶培建还透露,目前火星探测是空间技术研究中的一个国际热点,他希望在“嫦娥一号”的基础上能尽快实施我国独立火星环绕探测,他预计到2013年前后,中国将具备独立开展火星环绕探测的基本能力。他认为,我国月球探测的“绕、落、回”三步战略将在2020年前顺利完成,到那时,我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目标也将达成,这意味着载人登月作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也将得到进一步的论证。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首次发布
xupeiyang 2010-11-9 11:00
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首次发布 11月8日,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揭幕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揭幕仪式并为影像图揭幕。 http://news.ifeng.com/photo/hdnews/detail_2010_11/08/3034778_0.shtml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开心的事儿:喝桂花酒,打纸老虎
sheep021 2010-10-13 10:06
嫦娥在古代是否真的去过月球,已不可考,但嫦娥一号倒是真的有过与月球零距离接触的经历。现在,嫦娥二号距离也月球也只有15公里之遥了。快能喝上月宫桂花酒了 ,呵呵。 Perry家族老兄告诉我: 最近一翻床底,发现竟然还藏了一坛桂花酒啊,呵呵,留着以后喝在航天方面,我们走的比有些人要扎实,在理论上我们有些是超越的,这个在未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华夏民族是以一种怎样的不能为对方理解的方式发展航宇技术的,因为 有些宇宙的奥秘只有我们的文化积淀才能破解 希望大家以平常心看待 我们航天技术的发展,这需要时间,也需要科学文化的进步,更需要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 我们华夏民族是以一种怎样的不能为对方理解的方式发展航宇技术的? 难道是巫术( 中医是巫术=人是猴子=人是草履虫 )哈哈,权作是巫术吧,因为这是不能公开的秘密,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嘛。 说到桂花酒,不禁想起了主席的《 蝶恋花答李淑一 》,最妙莫过于最后一句: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伏的什么虎呢? 纸老虎吧,打倒一只纸老虎就激动地泪如雨下,只因为虎作伥者众,纸老虎难打哦,呵呵。( 抗美援朝,其实抗的是联合国军哦: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1951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正式参战.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 泽 东 (1957年5月11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30年的太空
songshuhui 2010-10-9 18:43
赵洋 发表于 2010-10-06 1:08 嫦娥二号顺利升空,目前运转正常,并以传回首批1.6G信息。兴奋之余不妨了解一点相关的天文知识。人类走出母星,艰险探索浩瀚宇宙的意义究竟何在?这背后有人类对于探索未知孜孜不倦诉求,有诱人利益的驱动,甚至还有大国比拼所致的冲动,短短几十年,已近是一段丰富且意味特殊的历史。 未来的可预与不可预 在阿波罗登月成功后的1970年代,乐观的美国人相信至迟到1995年人类就会登上火星。以对技术的精准预言著称的阿瑟-克拉克曾预测美苏宇航员会在2010年联合探测木星系统(为保险起见,他把这个预言包装在科幻小说《2010太空漫游》中)。遗憾的是这些伟大的预言都落空了。说遗憾,是由于上述预言涉及的技术在当时并非无法实现,而是预算无法落实。或者说,政治风向变了,没有政府愿意为这些耗资巨亿的大项目买单。 从苏美开始在人造卫星领域展开较量以来,冷战时期的航天活动多少都有些政治色彩。随着意识形态对抗的减弱,航天成就不再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从前,只有超级大国才有能力把人送出100千米高的卡门线(太空的下边界)并安全返回,现在这一禁囿不但被新兴强国窥测,还成为私营企业的淘金乐园。这一切将类似于四百年前发现香料群岛的故事:先是航海大国举国之力开辟贸易航线,随着航线和航海技术的公开,私营企业也加盟其中,为欧洲带回更多奇珍异宝,并引发战争。未来20年的太空,也将因此更加拥挤、热闹、有趣。 一、太空中的生与死:私营企业大展宏图 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来自远古的超新星爆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来自太空,最后也将回归于太空而不是地面。 太空旅游 以维珍银河为代表的太空旅游公司力图让现世更有意义。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人一生要去的100个地方里会包含近地轨道乃至月球。虽然初期20万美元的亚轨道飞行船票价格不菲,但目前仍吸引了成百上千人交纳定金。毕竟比起3000万美元的国际空间站旅行来说,这个要现实得多。如果把在国际空间站逗留一周比作攀登珠穆朗玛峰之旅,那么亚轨道飞行充其量也就是到玉龙雪山玩一趟。二者的差别在于高度和象征意义,但本质都是雪山。 在微重力和人工白昼条件下,疗养、娱乐都将变得与地面有天壤之别。甚至仅仅是为了在漂浮状态下俯瞰蓝色地球和远眺漆黑太空,都会激起消费者的体验欲望。 随着提供太空旅游服务的航天企业增加、市场扩大、成本降低,到2030年,很可能花上1000美元就可以进行亚轨道之旅,花20万美元就能到运行在400千米高的原国际空间站那时它早已报废坠毁了轨道上的太空旅馆住上一周。但千万别出安全事故,否则这个由富人消费支撑起来的行业会遭受灭顶之灾。 太空殡葬 人人都渴望不朽,无论是声名还是肉体、精神。太空殡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通过小型火箭把客户的骨灰、DNA、个人数据光盘装在漂流瓶射入太空。保持轨道高度还要额外收费,没有客户希望花了大价钱后骨灰瓶又在地球重力和稀薄大气阻力的作用下重返大气层。因为轨道资源有限,这项服务将变得越来越昂贵。与地球位置相对不变的拉格朗地点将是最贵的太空墓园。 二、太空探索:国家之间的合纵连横 2030年的太空探索格局将延续2010年的模式,即国际合作与各国单打独斗并存,国家仍是主导力量。具体而言,投资巨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大科学项目将以国际合作为主。战略高技术、涉及有限资源的航天项目仍以各国独立开发为主。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企业在二十年内不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主导力量,它们只是为形形色色太空探测项目提供软硬件设备及服务。 载人航天,不再以月球为唯一目标 2008年2月,美国天文学家、宇航员和前NASA官员在斯坦福大学举行会议,讨论了修改太空探索远景计划(小布什2004年提出)的可行性。与会者认为,有可能将载人火星探索日程提前。新计划将重点突出载人小行星飞行,有可能先将宇航员送上火卫一和火卫二,以及距地球100万英里的拉格朗日点。 小行星与彗星探测 研究小行星和彗星同样能获得大量行星科学数据,用以研究太阳系起源等问题。不少镍铁小行星还是潜在的矿藏。可以支持未来的太空加工业,不必从地球上运送原材料。甚至,因为飞船和小行星之间相对运动速度很高,与小行星交会对接所需的技术还可以用在反导系统和反卫星系统中。如此科学、技术、工业、军事均受益的航天项目自然得到青睐。美国很早就提出并实施小行星自动探测计划。并于2010年正式宣布开启载人小行星探测计划。如果该计划能够实施,美国将于2025年向小行星发射载人飞船。宇航员将经历漫长飞行后登陆小行星,并对小行星进行地质取样。 近几年来,无人小天体探测取得了不少进展。在美国深度撞击号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2005年7月)四个月后,日本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携带的微型探测器智慧女神成功登陆小行星丝川并取得了岩石样本,2010年6月,携带样本的着陆舱安全返回地球。这是人类的探测器首次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外的天体。 作为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中国尚未公布探测小行星的计划。但这不代表学术界未曾考虑这个问题。2006年9月,在中国科协年会空间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上,有专家透露,我国已将目光瞄准更远的深层太空,将发展类似美国深度撞击的技术,计划在未来研制小行星撞击器。当时,航天科工集团有关专家告诉媒体,我国也计划探测小行星或彗星,不过,我们可能不单是撞击,撞击本身意义并不大,我们要做的是撞击或者直接在小行星表面登陆。 这将是技术难度和投入均高于嫦娥工程又一项航天工程。2030年,能否有中国的无人探测器甚至载人飞船接近小行星,眼下还是未知数。 火星探测 2008年初,时任NASA局长的迈克尔-格里芬接受《航空周刊与太空技术》采访时提出了美国和欧洲面临的登月还是登火星的问题。他承认:美国科学界多倾向于火星而非月球。但对月球的兴趣是出于各种目标的驱动,不仅仅是科学家提出的目标尽管科学目标确实是整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后,奥巴马在参观肯尼迪航天中心时发表了美国的太空探索新计划,取消2004年颁布、致力于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奥巴马期待:到2025年,美国能对太阳系进行深入探索;到2030年代中期,美国具有运送宇航员平安往返火星轨道的能力。 这项计划的实施取决于美国经济复苏的程度,载人往返火星轨道可能要花费上千亿美元。而且,奥巴马政府可以否定四年前小布什政府的新太空计划,未来的美国政府同样可以修订这个计划。 目前中国参与的火星探测与预研活动包括萤火一号和火星500长时间生存实验。这两个项目都与俄罗斯合作。遗憾的是苏联/俄罗斯从未成功探测过那颗红色星球。美国的航天器也多次在火星折戟沉沙。 无人探测尚且如此,载人登陆火星风险可想而知。除非有重大事件推动,各国不太可能快速载人登陆火星计划。2030年人类登上火星不太可能。 太空望远镜 太空望远镜方面不会有激动人心的新变化,但可能有激动人心的发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于2014年发射,以取代逐渐老化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哈勃将于2020年退役,并在地面控制下坠落于太平洋。 天文望远镜获得的科学数据除了投资方拥有优先使用权外,最后都将由全人类共享。这些数据中仍有可能蕴藏着潜在的科学发现。这也是不少财力紧张的国家不打算发展太空望远镜的原因之一。 深空探测合纵连横 在深空探测领域,国际合作是主流,合作也往往在友好国家之间进行。例如: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与欧洲航天局共同实施水星探测计划,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在2013年发射水星探测器。 英国与美国的科学家们将于2012年以后联合进行月球探测任务,该任务使用类似火箭的钻探器进入月表,会有3~4个探测器与科学仪器一起发射并钻入月表。 俄罗斯将帮助印度实施月球航行2任务。月球航行2任务包括一个绕月探测器、一个着陆器和一个月表漫游器。着陆器来自俄罗斯,漫游器将由俄罗斯和印度联合研制,探测器上大多数科学仪器由印度研制。 韩国首颗人造卫星罗老号发射失败,曾归咎于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本着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也曾与NASA签署未来航天合作意向书,希望通过在太空探测、载人航天等领域的合作,发展两国利益。 三、太空会成为战场吗 俄罗斯组建天军、美军组建太空司令部、激光武器试验、反卫星试验、全球打击平台X-37B试飞近几年来各国与太空有关的军事新闻层出不穷。当某个号称有和平宪法的国家也发射了军事侦察卫星时,爱好和平的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太空会在未来某一天变成战场吗? 无论是进攻之矛的复杂还是防御之盾的昂贵,它们都会延缓太空军事化的时间表。但是,真正能防止太空爆发战争的内因还是太空自身的特点。太空高真空、微重力的环境特点决定了太空武器自身不便实施防御。激光、粒子束等都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瞄准并击中目标。电磁脉冲炸弹更可以在瞬间毁灭整个太空武器系统。 目前,主要工业国的经济已非常依赖卫星服务。如果哪个国家计划对别国卫星发动太空袭击,它首先要考虑自己是否做好了遭受同样袭击的准备。举例来说,美国卫星遭到袭击也会殃及欧盟、日本的经济运转,进而引发全球经济动荡。对卫星的攻击行动会损害所有太空强国的利益。这样看来,除非参战国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否则单纯的太空战争很难打响。毕竟在太空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种投鼠忌器的博弈模式有助于在太空形成类似于冷战中核武器造成的恐怖平衡。 任何试图发动太空战的国家都要冒着和敌方开展无限制太空战的风险。届时,在太空中开展运输、通讯、气象预报、导航、遥感等服务的航天器都可能因为其潜在军事价值而遭到袭击。这不同于传统的海战被击毁的船只沉没于海底,在和平到来后不会影响航运。一旦无限制太空战爆发,轨道上将漂满航天器的碎片,这些碎片在几千年内都将绕地飞行,对日后的航天器造成威胁。这个可怕的前景,恐怕也是制止太空战的最大动因一旦大规模太空战爆发,就意味着人类太空时代的终结。
个人分类: 天文|1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嫦娥二号近月制动想到的明年高考题目
alvinlxu 2010-10-6 14:08
从嫦娥二号近月制动联想到的明年高考题目 写下这些文字前大约两小时,嫦娥二号完成了整个飞行中非常关键的近月制动任务。嫦娥二号卫星将在后面的日子里环绕月球飞行,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新闻媒体似乎均未给出嫦娥二号制动后的飞行速度,其实这可以是一个简单的高中物理题,作为高考题目考查明年即将进入大学的学子。 题目可以简单,也可以稍难,各出一题。 题1. 已知嫦娥二号要制动绕月,给出月球质量M和嫦娥二号卫星质量m,以及绕月目标圆轨道高度H,请计算近月制动的目标速率V,即制动后的飞行速率是多少? 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的设计师来说,计算卫星制动的目标速度是不够的,还需知道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速度,需要如何控制卫星做制动,这仍然是一个力学和运动学的问题。由于卫星参数此时固定,制动力即发动机喷管给出的力也参数已知,可控的是发动机反向喷气时间。下面引入这个时间参数,使得题目稍难一点,见题2。高考学子如果想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的设计师,一定要做对这道题。 题2. 已知嫦娥二号要通过向其速度反方向喷气来实现近月制动,并最终能够以距离月球高度H的圆轨道环月飞行。给出月球质量M和嫦娥二号卫星质量m,喷气发动机额定推力F,嫦娥二号开始制动时刻的速度V1,请计算为了使嫦娥二号环月飞行,所需制动时间t是多少? 参加高考的学子如果将来想做发动机设计师,那么还需要作对题3。题3与题2不同在于,不直接给出喷气发动机推力F,而给出发动机每秒喷出额定气体质量Q,依此计算F。题目省略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一些技术保密,少一些人制保密
alvinlxu 2010-10-5 10:38
嫦娥二号美女卫星坐在长征三号丙美男子运载火箭身上(央视鲁健语),准确地到达了预定轨道,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一院)的任务完成了,后面就看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的了。在一次精确的轨道修正之后,原定的二次轨道修正也都不再需要。中国人距离月球越来越近了。 今天在新浪网上看到外国商业卫星拍摄到我国东风-21导弹发射基地的报道,照片中重点标出了东风-21的鼻子,照片拍摄时间是白天。我想,如果把车顶的颜色漆为与导弹的衣服一样的深绿色,而不是泛白的浅绿色,也许卫星照片就看不出鼻子与车顶的色差,进而不能断定此处部署何物了。另外,也以可考虑把导弹的衣服再做大一些,不要紧包着鼻子,而是撑起一个平面,这样做也可以防止从卫星照片认出型号,如果衣服是个棚架,完全遮挡导弹的话,可以使站在车边的人都无法看到里面的物体。 按照鲁健的比喻,东风也是一个美男子,只是比长征小几号,航天一院把卫星换成战斗部就变成武器了。我前些天才去过一院,出差做外协,正好赶上他们的保密考试。这个考试经常进行,从领导到小兵所有人都要参加。要想通过考试,需要像中学生一样花很多时间去背诵。他们说希望将来能多一些技术保密的措施,通过技术仪器来保密,少一些依靠人制的保密。这样既减少了人的工作量,又可以防止人的疏忽,实际上增加了安全性。 在这里我建议,重新给我们国家的武器穿衣服,要那种大号的、带棚架的,紧身的衣服虽然性感,但不保密。 PS:多家国内网站均可看到此照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嫦娥二号探月直播随想
gongshiliang 2010-10-3 14:33
嫦娥二号探月直播随想 国庆日傍晚,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央视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倍受世人瞩目。 在星箭成功分离,等待嫦娥二号卫星自行打开太阳翼的近10分钟时间里,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在北京测控中心现场采访,并为此作了太阳翼展开方面的科普: 两个太阳翼由7对螺栓共14个拴在一起,展开过程大约有9分钟。螺栓要一组组依靠小爆炸点相继炸开,就像人脱衣服要一件一件脱一样,主要是确保卫星运行状态的平衡。火箭与卫星上的每一个电子元器件,都在地面作了反复试验,证明是好的才安装上去。只有这个炸开太阳翼螺栓的小爆炸点,他们称为火工品,没有办法提前试。就像火柴,通过划燃火柴可以证明是好的,但却已没用了,点爆器也是如此。科研人员为此买来整箱材料,将余下的点爆器一一实验,确认没有问题才证明这一批产品质量可靠。 【相关视频链接: http://v.ifeng.com/news/china/201010/4a6defe2-7ca3-4680-be69-4c29c465b4c0.shtml 】 这不免让人担忧:任何产品都可能存在瑕疵,有残次品的概率,如果余下的都已证明可靠,那安装上去的岂不更有瑕疵的可能?! 想起很久年以来,有奖销售风靡全国,彩票大卖场星罗棋布,热闹非凡。整箱的每张2元面额的彩票中设各类奖项若干,根据即刮即开标示的获奖等第,领取分等定级、价格不等的各式实物奖品,趋者如鹜,盛况空前。有不少黄牛党静观其变,若整箱已销售大半的彩票,尚无开出大奖,便通通买下,再将所获奖品折价卖给商家或直接返给奖券销售方,如此倒腾,获利不浅,事半功倍,实为深谙此道之弄潮儿矣。 而在此风销声匿迹之后的前几年,上海《新民晚报》载,某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发觉近来其子零嘴不断,衣袋中常有来历不明的不少零钱,甚觉其异,检视书包,居然是各类小物什充斥。逼问下,其子交代:用压岁钱从批发市场买来若干小物品,在纸片上写上无奖及其它获奖物品名称,在班级里以2元一张售卖、抓阄,同学们兴趣颇高,不乏积极响应者。他每晚精心制作奖券、细心折好,课余采买各类物品、分门别类,每天包赚不赔,已持续一周余,正欲扩大销售规模,拟在年级里推广呢。真乃奇才也,将规则内涵捻熟于心、精妙策划游刃有余,较之黄牛党被动的伺机作为更胜一筹!不知此童在父母喝令制止后,其经营悟性和经商天赋是否得到扼杀? 小概率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吗?现实似乎总与此相违。抽检的事件都是独立事件吗?被抽检显示的结果不影响未抽检事件的概率分布吗?如果产品残次品的概率确定前提下,被抽检的存在瑕疵,是否反倒是未抽检的安全可靠性更有保障些了呢?这似乎是概率论的最基本问题,或许也早已得到理论解答。只是本人不谙概论,未明就里,终感迷惑。 所幸且深信太阳能帆板能顺利展开,想必有较之央视泉灵小姐解说更为让人信服和安心放心的测试手段确保火工品的万无一失、永无一失。 娇媚嫦娥舒广袖,吴刚捧出桂花酒!
个人分类: 自说自话|46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央视主持人开口便错
sheep021 2010-10-1 20:03
晚饭后,端坐于电视机前,看嫦娥二号发射升空,没想到央视《嫦娥奔月》专题的主持人开口便错,把火箭助推器说成4个,旁边一个女的提醒是2个,他也没反应过来,继续说两个助推器。然后又美男子,美女的乱侃一通。 唉。一下子就没兴趣再看下去了。 下次可要做好准备工作哦,不要犯常识性错误哦。 这个主持人俺只是面熟,这下倒好,也认识了: 鲁健 鲁健(1972年10月4日),CCTV当家主播,因主持《中国新闻》、《新闻六十分》、《财经时讯》、《今日关注》等新闻栏目走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3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