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年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家重大出版项目、上海教委重大科创项目刘正教授《金文学术史》4
kyotosizumoto 2020-1-11 20:52
国家重大出版项目、上海教委重大科创项目刘正教授《金文学术史》4 第二章 青铜器的起源及其年代 引 论 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国的夏商周三个朝代被学术界称之为“青铜时代”或者“青铜器时代”这样一个事实,但是具体涉及到中国青铜器的起源及其早期的相关传说的真伪等问题,一直是古今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比如,夏代九鼎的有无、三足的方鼎到底是怎么回事、蚩尤以金作兵器说的真相、夏代铜料产地的所在、还有那青铜铸币问题等等,围绕在中国早期青铜时代这一历史时期上的学术疑难问题,还是相当多的。作为金文学术研究成立的物质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先给出回答。 第一节 青铜器和青铜时代释名 铜、青铜、青铜器在古代中国有多种别称,现分别一一予以说明如下: 1、金·美金·吉金 金·美金·吉金三者是比较常见的“铜”的名称。以“金”来指代“铜”,见于先秦史书中的记载。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郑伯始朝于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铸三钟。 楚地产“金”,世所皆知。楚子赐郑伯的“金”显然是高质量的纯铜料。从“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之记录可以得知:楚伯赐给郑伯的“金”,是可以用来铸造青铜兵器的“金”。同样的“金”,却既可以铸“兵”也可以铸“钟”,可见当时的楚国对铜锡混合比例的认识是比较成熟的。这就印证了《周礼·考工记》中相关记载的真实性: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 对上述几种具体用途的理解,看起来还有待研究。“钟鼎”、“斧斤”、“戈戟”三类六种青铜制品,自然没有争议。可是按照上述惯例,“大刃”的“大”是形容词,“削杀矢”的“削杀”是动词,这两者说明种属和前三者不是同一序列。假如我们把“大刃”理解为是“刀刃”之误的话,于是,前四者共点出八种青铜制品。那么,“削杀矢”又该怎么处理? “矢”本来就是用来杀人的,何谈“杀矢”?! 莫非“削杀矢”是三种青铜制品的名称? 把上述内容结合现代金属科学的研究结果,制成下表如下: “铸三钟”的铜锡比例是“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而改铸“兵”的比例是“四分其金而锡居一”。铜锡比例的变化,相应的也就出现了以系列金属表现在机械工艺和性能上的变化,尤其是硬度的变化。因此,《吕氏春秋·别类》中就总结说:“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 在《国语·齐语》中正式出现了“美金”一词:“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猪、狗。恶金以铸鉏、夷、斤、斫,试诸壤土”。这里“美金”和“恶金”相对出现,可见是一组相反概念的术语。而韦昭《国语注》中只对“恶金”之“恶”字注解为“粗也”。相应的“美金”之“美”的含义也就是“细也”了。但是,还是“金”,也即还是“铜”,而不可能如某些人所主张的是“指铁而言”。 我们主张:符合《周礼·考工记》中所记载的铜锡混合比例的“金”就是“美金”,因为可以直接应用到具体的青铜器制造活动上。而不符合这一混合比例的“金”,因为无法规定它的使用范围,所以是“恶金”。因为不了解铜锡混合比例,所以才是“粗也”。《荀子·强国》中就提到了“刑范正,金锡美”,也从铸造青铜的工艺上提出了“美金”的判定标准。 马承源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一书中也是赞成我们这一主张的。 杜廼松在《青铜器铭文中的金属名称考释》一文中提出新的见解,他主张“金”与“吉金”或许有所区别: 或许“金”是炼出的粗铜。“吉金”是在初炼出粗铜后,再提炼中已加锡或铅的铜,即按照要制作的器种,已配合好的铜与锡、铅的比例。 他的这一猜想有一定的合理性。铭文中出现的“赤金”、“金”、“吉金”三个概念是并存的,这三者之间是一物多名还是各有所指,还需要对铭文和铜料进行分析研究才能下结论。“美金”是什么样呢?可能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以为《白公父簠》出现的铭文应该就是对“美金”具体色泽的描述:“睪之金,佳鐈佳庐。其金孔吉,亦玄亦黄”。关键是“美金”的色泽是“亦玄亦黄”的。而“其金孔吉,亦玄亦黄”一语也是对“吉金”概念的最好解说。在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史颂簋》和《曾白公父穆鬲》铭文中出现的“吉金”一词,乃至于在讨伐“淮夷”中出现的“孚吉金”之事,都证明了“吉金”已经是当时的通用概念之一。“吉金”也就是“美金”,是“其金孔吉,亦玄亦黄”的简称。 在殷商时代的铭文中大量出现的是“易贝”(即赐贝),而出现“易金”的记载就比较少见了。这反映出在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青铜器还不是应用范围广泛的流通货币,青铜器的铸造权力和铜料的掌管一直把持在殷商王室手中。而到了周代,虽然还存在“易贝”的现象,但是“易金”(直接赏赐上等铜料)的记载大量出现成为时尚。周天子和诸侯国君的自上而下的“易金”行为,成为对下属的一种赏赐和奖励活动。“易贝”的目的经常就是为了购买铜料,如《庚赢鼎》铭文中就明确点出了“王易璋贝十朋,对扬王休,用乍宝鼎”。这里的青铜鼎铸造价格是十朋。这显然不如直接赏赐铜料更方便。《麦盉》铭文中就直接记载了“侯赐麦金”一事。 在社会经济史方面,为了购买铜料的“易贝”记载,使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当时青铜器制作工艺的具体费用。上述的《庚赢鼎》的制作费用是十朋,而根据《何尊》铭文中的记载,它的制作费用是“三十朋”。《何尊》的尺寸是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而《庚赢鼎》不详,但是它是小鼎,我们以《何尊》的重量来估计,既然《何尊》的价格是三十朋,那么十朋费用的《庚赢鼎》的重量大约为其三分之一,即五公斤左右应该是比较有根据和合理的。而《复鼎》的制作费用是“三朋”,那么它的重量或许是一点五公斤左右。对这个问题还需要进行更多地比较研究,从中我们可以找出当时青铜器制作工艺上存在的地区性和技术性的价格同异。 2、铜·红铜·赤铜·青铜 铜或称红铜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紫红色的天然纯铜块,一般它们是宇宙中含铜元素高的小行星坠落到地球或者自然界火山爆发过程中铜矿石在高温下形成的遗留物。至今为止,在考古学上已经发现过这样的遗留物被远古时代先民们加工成工具的现象。如,在土耳其南部的一处史前人类遗址中就出土了用天然纯铜加工成的原始铜针。但是,天然红铜的缺点是硬度低,而且无法大规模获取。 红铜在古籍中一般被称作“赤铜”。《管子·地数》中有“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一语。这一记载还出现在《路史·后纪》中。但是,在金文上出现的“铜”字,目前为止以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的《楚王酓胐鼎》为最早,在此之前则多称为“金”或“吉金”,见上文。该鼎铭文中有“获兵铜”一语。这里的“兵铜”是否就是制作兵器所用的铜料呢? 徐中舒在《北狄在前殷文化上之贡献──论殷墟青铜器与两轮大车之由来》 一文中研究了“金”与“铜”二者概念的演变过程: 金与铜得名之由来:铜器之铜,古谓之金。铜器铭文每称受王锡金,或自择吉金,用以铸器,凡两周铜器,无不称金。至战国末《楚王酓胐鼎》及盘,始云“战获兵铜”。铜盖晚出之名。盖金初为铜之专名,及战国末,金渐为金属之共名,更遂制铜字为其专名。 关于红铜,郭宝钧在《中国青铜器时代》一书中对此论述: 红铜矿石有天然存在的,石器时代的人们,捡取制器材料,偶有遇到铜矿石的,仍把它当作石材处理,捶打,敲击,剥制,琢磨。在处理过程中,发现它的性质不与石材同,不易辟裂剥落,并且可以锤薄,可以拉长,又能发灿烂的光辉,于是把它制成小器物或装饰品,用以装饰,这是红铜发现时的情况。所用的方法叫冷锻法。后因某种场合,某种关系,也或者就是在野外燎原吧(?),偶然把红铜器烧为液体,火熄灭后仍复凝固,但已改变了原来的形状。以此启示,遂诱导人们发明熔铸术,这是红铜时代较进步的阶段。 郭宝钧这段论述很多观点在模棱两可之间。实际上,我们还不能准确地解释远古人类发明熔铸术的真正原因和大致时代。也许只有自然界的火灾和火山爆发现象给予了远古人类的直接启迪?当然,这也只是推测。在这样的自然火作用过程中,在熔化红铜的同时,也会把其它金属的矿石也一起熔化,最初的天然合成的青铜可能就是这样出现的。远古人类在铜中加入锡或铅,使铜原料变成青色或金黄色的硬度高又容易加工的金属合金,这就是人工铸造出的青铜。 青铜和单纯的红铜、锡相比,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能: 在物理学和化学性质上,一般合金熔点低,比原来的金属熔点低。硬度,比原来的金属硬度高。体积,比原来的金属略为涨大。铜锡合金的青铜也正是如此。……就体积说,它能熔时流荡,无微不入。凝时满范,花纹绮丽,且少存气孔,具有化学的稳定性,容易得出锐利的锋口,还具有美丽的外观,于铸造最为适宜。 以上两类是有关“铜”概念的别称。有时它们也被用来指代青铜器,如“吉金”和“青铜”两个概念,通过我们在前面对金文学术研究诸多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古代中国,“吉金”和“青铜”这两个概念其实就是青铜器的常用术语。当然,也有合上述二者为一的“赤金”这一概念出现。如,《曶鼎》铭文中的“易曶赤金”、《麦鼎》铭文中的“麦易赤金”等,这应该就是赏赐天然纯铜料的珍贵记录。 3、铜器·古铜器·青铜器 “铜器”一般来说就是“青铜器”的简称。而“古铜器”显然应该是“古青铜器”、“古代青铜器”的简称。现代学术界的标准术语是“青铜器”。在“青铜器”狭义的使用范围内,它只是指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汉、唐时期的“青铜器”虽然也是“青铜器”,但是否也属于“古铜器”的范畴?看起来还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至少,我本人对古代金文学术研究著作中收录了大量汉、唐时期青铜器的现象颇有看法。 在清代学者的著作中,汉、唐时期青铜器和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一样,全是属于“古铜器”的范畴。我们立足于金文学术研究的角度上来理解“铜器”、“古铜器”、“青铜器”这三个概念,我们主张狭义意义上的使用范围才是上述三个概念的真正学术意义及其学术价值所在。即,在本书中,我们的一贯立场是主张“铜器”、“古铜器”、“青铜器”这三个概念是指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汉、唐时期青铜器,作为先秦时期的遗风,虽然被清代学者们收录在著作中,但它决不是金文学术研究的核心和主流。 4、彝器·礼器 “铜器”、“古铜器”、“青铜器”这三个概念,在先秦时期也曾经被称为“彝器”。见《左传·襄公十九年》:“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铭其功烈以示子孙,昭明德而惩无礼也”。所谓“彝器”,杜预《春秋左传注》中解释说:“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因为在商周时代的祭祀活动中经常按照当时“礼”的相关规定使用这些“彝器”,所以使它也就具有了“礼器”这一名称。阮元在《商周铜器说》一文中还提出了“器者,所以藏礼”之说。 我们从“彝器”和“礼器”这一角度来理解的话,“铜器”、“古铜器”、“青铜器”这三个概念也只能是指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而和汉、唐时期青铜器有着很大的距离。 有关红铜和青铜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以及工艺性能的比较,请见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室制作的下表: 注:J表示金属铸造,S表示砂型铸造,流动性按一般采用的方法浇注液体金属到砂模中所得到的落选线的长度来表示。 5、青铜时代·青铜器时代 “青铜时代”或“青铜器时代”这一概念来自丹麦。汤姆森(Christian Jurgensen Thomsen)在1836年出版的《北方古物指南》(Ledeteaadtil Nordisk Old Kyndighed)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概念。梅原末治在《中国青铜器时代考》一书中曾就此阐述说: 此处所谓青铜器时代者,乃欧文Bronze Age之译语,用以称呼史前文化之一阶段也。盖人类日常生活所必要之利器,最古使用石器,其后以偶然之机缘,知有纯铜,更知加以锡因成青铜而变为质料坚劲之合金,乃用以制作各种之利器。而青铜器时代者,其所含之意义,即指此种文化时期而言。 因此,把Bronze Age译成中文可以有“青铜时代”或“青铜器时代”两种译法。在现代学术史上,这两种译文是并行的。比如,郭沫若和张光直分别著有《中国青铜时代》一书,郭宝钧和梅原末治分别著有《中国青铜器时代》、《中国青铜器时代考》一书。今天,学术界使用“青铜时代”或“青铜器时代”这一术语,有时却是为了有意避免使用“封建社会”这一概念而来的。也许是因为古代史分期问题上对“西周封建说”的反对而采用的一个回避方法吧。对于主张“秦汉封建说”和“魏晋封建说”的学者们来说,这实在是一种左右逢源性的选择。
个人分类: 商周历史文化|9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球断代:中国新近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
taodeng 2018-12-23 17:44
地球断代:中国新近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 当我们在 2001 年 9 月前往山西省保德县进行野外调查时,在招待所的电视上目睹了美国 911 事件的发生,那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而我们在保德的地层调查工作则是要挖掘地质历史中的标志事件,为中国新近纪时间框架的建立提供精确的约束。在古生物学上,保德是中国新近纪最著名的一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从 20 世纪早期就开始进行科学的研究。在保德发现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成为《中国古生物志》中一系列三趾马动物群专著所依据的最重要的材料,从而也使保德这一著名的新近纪化石地点闻名世界。 新近纪是新生代的第二个纪,过去与古近纪共同组成第三纪,因此曾经分别被称为新第三纪和老第三纪。新近纪生物界的总面貌与现代更为接近,开始于距今 2303 万年前,一直延续距今 533 万年前,它进一步被划分中新世和上新世。在地质年代中,比 “ 世 ” 更低的级别是 “ 期 ” ,而与 “ 期 ” 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是 “ 阶 ” 。 裴文中院士等在 1963 年命名了保德阶,虽然没有正式指定层型剖面,但所指明确,即山西保德含三趾马动物群的这套红粘土地层。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最新组织的 “ 中国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 ” 中、英文专辑中,我们对包括以保德动物群为依托建立的保德阶等中国新近纪年代地层系统中的各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的有力领导下和全球地层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最近 30 年来的地层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个以海相地层为基础的国际地层年代框架已经建立。得益于对地中海沿岸地区海相微体生物化石的细致研究,新近纪的年代地层工作在这一进展中表现得相当突出,国际年代地层表中新近系的 8 个阶已有 6 个建立了底界层型,余下的兰盖阶和布迪加拉阶也有精确的底界年龄。以海相地层为标准,各大洲广泛分布的新近纪陆相地层可进行很好的海陆对比。 中国的新近纪地层以陆相沉积为主,在 1978 年以前侧重于对哺乳动物化石的描述。邱占祥院士等在 1979 年回顾总结了中国中新世哺乳动物群的研究工作,首次提出了这些动物群的年代排序方案,此后更多的学者相继建立和修订了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期的划分方案。自 2000 年以来,中国新近系的建阶工作得到极大推进,在哺乳动物分期的基础上依据《国际地层指南》的原则,将中国的新近系划分为中新统的谢家阶、山旺阶、通古尔阶、灞河阶、保德阶,以及上新统的高庄阶和麻则沟阶,这一方案已应用到《中国地层表》中。 在欧亚大陆上中国比欧洲更具备建立精确的新近纪生物地层层序的条件,因为欧洲新近纪的陆相盆地沉积不那么发育,很多著名的哺乳动物群均发现于裂隙堆积中 ; 此外,由于古地磁测年方法在中国新近纪地层中的广泛应用,同位素年龄测定较少的缺陷已得到有效克服。 谢家阶为中国新近系下中新统的第一个阶,得名于青海省湟中县田家寨乡谢家村。地质部青海省地质局石油普查队在 1978 年命名了西宁盆地的谢家组,李传夔和邱铸鼎在 1980 年将在谢家组中发现的一批以小哺乳动物为主的化石命名为谢家动物群,这是在中国发现的第一个早中新世哺乳动物群。随后,李传夔等在 1984 年以谢家动物群为代表命名了中国新近纪分期中的谢家期,时代为早中新世。 1999 年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提出建立 “ 谢家阶 ” 的年代地层单位。 谢家阶的候选层型剖面位于谢家村北的车头沟内,从坡脚到山顶依次发育马哈拉沟组、谢家组、车头沟组和咸水河组。谢家组与马哈拉沟组和车头沟组均为整合接触。谢家动物群以小哺乳动物化石为主,包括兔形目、啮齿目,以及奇蹄目和偶蹄目等。根据定义,中国新近系下中新统谢家阶应与国际地层年表中的阿基坦阶对比,其底界的年龄为 2303 万年。这条界线位于谢家组下部的棕红色块状泥岩连续沉积中,距谢家组底部 14 米。 山旺阶为中国下中新统的第二个阶,得名于山东省临朐县上林镇山旺村。杨钟健在 1936 年创立 “ 山旺系 ” 一名,其内涵是指覆盖于 “ 青山系 ” ,即现在的牛山组玄武岩之上一套富含动、植物化石的含凝灰质砂、砾岩及薄层硅藻土页岩,时代定为早中新世或中中新世,后改称 “ 山旺系 ” 。随着工作的推进,山旺盆地一带新生代地层被三分,上部为尧山组,中部为山旺组,下部为牛山组。李传夔等在 1984 年以山旺组所含的山旺动物群命名了山旺期,并把江苏泗洪和方山等动物群归入这一时期。 1999 年第二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提出建立 “ 山旺阶 ” 的年代地层单位,其时限与中国陆生哺乳动物分期的山旺期对应。 由于山旺阶被定义为与国际地层年表中的布迪加拉阶对比,底界年龄应为 2044 万年。不过,由于地层缺失,山旺组的底部年龄为 1800 万年,与其下伏的牛山组之间有沉积间断,因此在山旺剖面上并不存在山旺阶的底界。甘肃临夏盆地和内蒙古中部地区有下中新统沉积出露,并有山旺阶最底部的化石和适合于古地磁分析的沉积物,因此是有可能建立山旺阶底界界线层型的有利地点。 通古尔阶为中国新近系中中新统的阶,得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赛汉高毕苏木东南 15 公里的通古尔台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三中亚考察团的 Spock 在 1929 年将这个台地上的地层命名为通古尔组,名称来自此处一口叫古尔通卡拉乌苏的水井名字的前半部分颠倒。通古尔组主要由河流相沉积构成,最大厚度接近 80 米,可以分为两段沉积:上段主要为灰白色砂岩和杂色泥岩,偶夹灰色泥灰岩,在通古尔台地北缘和西缘出露良好;下段为相当均匀的红色或褐红色泥岩,中夹一层河道砂岩,出露在台地南缘的推饶木,在台地北缘的阿勒特希热剖面下部也能见到。两段地层都富含化石。 李传夔等 1984 年以通古尔动物群为代表建立了中中新世的通古尔期,而通古尔阶的层型剖面位于通古尔台地东南缘的推饶木,该地点只有通古尔组出露,未见下伏地层,其上被第四纪的黄色砂砾掩盖,剖面厚 35.6 米。推饶木剖面的沉积序列清楚,岩性由上部的红色泥岩、中部的河道砂岩和下部的红色泥岩组成。上红泥岩颜色较浅,偏向桔黄,含有较多由古土壤形成的彩色条带;下红泥岩颜色较深,岩性均一,缺乏水平条带。通古尔阶底界的年龄为距今 1500 万年,以戈壁跳兔和葛氏铲齿象的首次出现为其生物标志。这条界线在推饶木剖面位于下部红色泥岩的连续沉积中,距中部砂岩的底部 7.6 米。 灞河阶为中国新近系上中新统的第一个阶,得名于流经陕西省蓝田县的灞河。蓝田地区沿灞河分布的沉积地层是中国最好的上中新统生物地层剖面之一,刘东生院士等在 1960 年命名了灞河组。灞河组主要由棕红色泥岩和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和砂砾岩组成,底部为砾岩。不整合于下伏中中新统寇家村组之上,与上覆上中新统蓝田组也呈不整合接触。李传夔等在 1984 年创建灞河期。对蓝田地区的古地磁测定结果显示,灞河组的底界年龄为距今 1100 万年。将灞河阶底界与海相的托尔托纳阶底界 1163 万年的数据对比,则蓝田地区的灞河组并未包含晚中新世最早期的地层。 甘肃临夏盆地的柳树组岩性均一,为褐红色粉砂质泥岩,即典型的红粘土沉积。柳树组下部的大深沟动物群与灞河动物群相似,而柳树组底部的郭泥沟动物群含有晚中新世最早期的化石,且下伏通古尔阶地层,剖面连续。灞河阶底界层型剖面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那勒寺乡郭泥沟村北一条冲沟内,地层出露良好,下部为中中新统下部东乡组、中部为中中新统上部虎家梁组、上部为上中新统柳树组。郭泥沟动物群代表了灞河沟阶最底部的动物群,包括不少首次出现的化石属,对灞河阶的底界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古北区的陆相地层中,上中新统的底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以三趾马的首次出现作为标志。郭泥沟动物群中的东乡三趾马是中国已知最小的三趾马,其首次出现作为灞河阶和上中新统的底界生物标志,层位年龄接近 1163 万年,是欧亚陆最早的三趾马化石地点,而且这一界线年龄恰好与海相的托尔托纳阶底界一致。 保德阶为中国中新统的最后一个阶,其层型剖面位于保德县腰庄乡冀家村南主沟南侧支沟中,三趾马红土共分 13 层,总厚约 60 米。保德阶底界被确定为与海相墨西拿阶底界一致 , 年龄为 725 万年。这条界线位于冀家沟剖面第 9 层之内,恰好在化石层之下,首次出现的福氏三趾马可以作为保德阶底界的生物标志。 保德期盛产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主要为大、中型哺乳动物,以鼬鬣狗类、大唇犀类和中等体型三趾马为典型代表。小哺乳动物的始鼠科、山河狸科和林跳鼠科继续衰退或绝灭,跳鼠科有所发展,仓鼠科和鼠科出现了高度分化,种类和数量达到空前的繁荣。 高庄阶是中国上新统的第一个阶,得名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簇镇高庄村。德日进和杨钟健在 1933 年发表了有关榆社的第一个地质报告,发现华北地区的三趾马化石除在红土中有丰富的赋存外,也产于河湖相沉积中。邱占祥院士等在 1987 年研究榆社盆地的三趾马时,建议将榆社群划分为 4 个组,自下而上为马会组、高庄组、麻则沟组和海眼组,其时代分别为晚中新世、早上新世、晚上新世和早更新世,并首次提出了高庄期 / 阶的概念,用以代表中国的早上新世 / 下上新统。 高庄阶的层型剖面位于榆社盆地桃阳 - 高庄 - 赵庄,总厚 340 米。高庄阶与国际地层年表中海相的赞克勒阶对比,同时高庄期也与欧洲陆生哺乳动物分期的路西尼期对比。赞克勒阶的底界年龄为 533.3 万年,高庄阶的底界与其一致,这条界线的精确位置在榆社桃阳剖面高庄组桃阳段第 5 层的土黄色块状砂岩近底部。原始长鼻三趾马在榆社盆地高庄组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其首次出现的位置最接近高庄阶底界,因此是重要的生物标志。 麻则沟阶是中国上新统的第二个阶,得名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簇镇赵庄村和白海村之间的麻则沟。邱占祥和邱铸鼎在 1990 年分别以榆社盆地的高庄动物群和麻则沟动物群作为早、晚上新世的代表,后来以此为依据建立了中国上新统的年代地层单位高庄阶和麻则沟阶,分别代表下上新统和上上新统。 麻则沟阶的层型剖面位于榆社盆地赵庄 - 大马岚剖面,总厚度约 95 米,麻则沟组下部出露较好;位于大马岚西北约 7 公里的西周村北剖面出露麻则沟组上部地层。整个麻则沟组是一套厚约 175 米的以黄砂和紫红色粘土互层并逐步过渡到以粘土为主的沉积。麻则沟阶与国际地层年表中的皮亚琴察阶对比,后者的底界年龄为距今 360 万年。在榆社赵庄 - 大马岚剖面,麻则沟阶的底界位于第 6 层麻则沟组下部紫红色粘土层中部,麻则沟动物群产出这条界线之上。在榆社盆地有精确层位的小哺乳动物化石中,恰好在 360 万年界线之上出现的种类是张洼沟姬鼠并有对应的晚中新世最晚期的更原始的谱系种邱氏姬鼠,因此张洼沟姬鼠的首现可以作为麻则沟阶底界的生物标志。 中国的新近纪地层划分对比工作结合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充分利用各个沉积盆地,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丰富哺乳动物化石记录,目前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年代地层框架,并已被国际同行广泛接受为代表亚洲地区的核心方案。实际上,自 2012 年起,中国新近系以陆生哺乳动物为依据建立的年代地层框架就已被作为亚洲标准与北美和欧洲的划分方案并列。 不过,由于中国新近纪地层的划分对比主要依据陆生哺乳动物化石,与海相地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哺乳动物本身在分布上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在数量上过度稀少,且大多残缺不全,使得陆相地层的划分在原则、方法和工作程序上都有别于主要依据无脊椎动物划分的海相地层。陆相地层和哺乳动物化石在地层划分中的重要作用在《国际地层指南》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缺少国际性规范的结果,各大洲不得不各自建立单独的陆相地层划分体系。 因此,我们将继续以《国际地层指南》为工作原则,对中国新近系已建立的以哺乳动物化石为依托、以阶为基础的年代地层框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完善。只要我们遵循《国际地层指南》的基本原则,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工作程序,即以哺乳动物化石为主要生物标志,以磁性地层学为主要测年手段,严格进行海陆精细对比,这一任务在不久的将来就有可能完成。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10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年代的表述方法
热度 1 dujunfu 2017-12-3 20:57
关于年代的表述方法 近年来出现了个新词“共享单车”。什么意思,大家都明白:单车就是自行车。但是追溯其源,单车本是广东方言。几十年前到了广东,才知道广东人管自行车叫单车。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广东话蔓延全国,单车的意思才广为人知,但是单车正式代替自行车的位置,这还是第一次。为什么呢?单车这个词的优势是显然的,它比自行车少一个字。这个优势,在组新词是就显现出来,比起共享单车来,叫共享自行车就绕嘴得多。 这是社会语言学的大趋势:在不产生歧义的前提下,尽量用简单的词。 另一例子是公共汽车为公交车所代替。几十年前,都称公共汽车,现在都叫公交车了,少了一个字。当然,细究起来,两者的字面意义有少许差别。公交车是否包括轨道交通呢?这个事比较含糊,在大多数情况下,公交车指的是公共汽车,有时简称公交。 这些语言上的演化不是语言学家在研究室里设计出来的,而是大众在很长历史时期内约定俗成实现的。而且可以说,这种社会性的语言现象很值得专家学习。一个例子是原来有个半人马,是古代西方神话中的人物,也是一座星座的名称和一种名酒的商标。但是到了民间,这个商标被称作人头马,比半人马生动多了,神气多了,而且传递更丰富的信息。半人马未能说明哪半个是人,哪半个是马。而人头马对此十分明确。所以我建议在学术著作上也译作人头马。 现在的争论是,二十世纪 60 年代这个说法,能不能说成 1960 年代。按照我说的,在不产生歧义的前提下,应采用简单表述的原则,应该允许甚至鼓励这种说法。当然很多人不习惯,所以需要时间的磨合。此外, 2000 年代说成二十一世纪 00 年代,似乎用得也不普遍。 在撰写文章时还遇到另一相关问题,就是某一类文章,如当代人的回忆录,能否简单地说 60 年代。这样说,也是不会引起歧义的,因为他不太可能在 1860 年代生活过,而 2060 年代还没到。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很多编辑那里通不过。
个人分类: 社会习俗|440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缺乏爱的年代
热度 2 chemicalbond 2014-12-18 06:18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 “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也是最坏的时代;那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绝望的冬季;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又一无所有;我们正步入天堂,我们也走向地狱。 那个时代和现代是如此相像,以至于它最喧闹的专家,不论说好说坏,都坚持用最高级的形容词来描述它 。【1】 在《双城记》里面,狄更斯通过描写法国大革命带来的灾难,来表达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关切。作品描写了贵族的残酷无情,也有革命者极端暴力带来的破坏。他认为,革命只是一种压迫代替了另一种压迫,一场流血代替了另一场流血。通过对法国大革命时期一些人物和事情的描写,狄更斯向人们阐明,整治世界的良药不是革命,而是爱,就像是神一般无私的爱。【2】 我们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年代? 2014 年,这是个贪官泛滥,没有最贪只有更贪的年代,也是老虎苍蝇纷纷落马的年代。这是个工业生产不断大跃进的年代,也是环境严重恶化食品无法保证安全的年代。这是个全国房地产大规模超前发展的年代,也是个从大学毕业生到海归高管都无法负担都市房价的年代。这是个现代通信带来极端便利的年代,又是人心越发变得冷漠无情的年代。这是个博士泛滥论文泛滥的年代,也是个缺乏原创思想缺乏高端科技的年代。这是个城市建设无比现代无比奢华的年代,又是缺乏信仰无比空虚的年代 ... ... 理智也许会阻碍我们去明确上帝是否真的存在,但是,又有什么让我们怀疑这个世界始终缺乏的便是爱,是宽容,是奉献,而不是恨,不是偏激,更不是贪婪?! (这篇短文 算是年终报告了,呵呵。 ) ------------ 参考 【 1 】《双城记》开始部分原文 https://en.wikisource.org/wiki/A_Tale_of_Two_Cities/Book_the_First/Chapter_I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 in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 2 】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 A Tale of Two Cities Analysis, By Steven Jose , Submitted OnJanuary 31, 2011 (没有读过《双城记》,从网上搜出来一篇,感觉不错,就作为参考。) http://ezinearticles.com/?It-Was-the-Best-of-Times,-It-Was-the-Worst-of-Times---A-Tale-of-Two-Cities-Analysisid=5828752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2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喜剧】【药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Living Through Chemistry (20
lcj2212916 2014-4-29 20:47
导演 : Geoff Moore / David Posamentier 编剧 : Geoff Moore / David Posamentier 主演 : 奥利维亚·王尔德 / 米歇尔·莫娜汉 / 山姆·洛克威尔 / 简·方达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3-14(美国) 片长: 91分钟 又名: 毒醉心迷 IMDb链接: tt1609479 《毒醉心迷》的片名“Better Living Through Chemistry”系越战年代美国著名反战勇士、嬉皮士运动代表人物阿比·霍夫曼(Abbie Hoffman)的名言,直译为“毒品让生活更美好”。   片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药剂师,过着糟糕的婚姻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位神秘性感的少妇顾客登门拜访,药剂师很快坠入这名神秘少妇的温柔乡,纵情于毒品与两性欢愉,并利用自己的职业同少妇一起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其丈夫的谋杀。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3647838
1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喜剧】【药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 Living Through Chemistry (20
lcj2212916 2014-4-8 18:49
导演 : Geoff Moore / David Posamentier 编剧 : Geoff Moore / David Posamentier 主演 : 奥利维亚·王尔德 / 米歇尔·莫娜汉 / 山姆·洛克威尔 / 简·方达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3-14(美国) 片长: 91分钟 又名: 毒醉心迷 IMDb链接: tt1609479 《毒醉心迷》的片名“Better Living Through Chemistry”系越战年代美国著名反战勇士、嬉皮士运动代表人物阿比·霍夫曼(Abbie Hoffman)的名言,直译为“毒品让生活更美好”。   片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药剂师,过着糟糕的婚姻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位神秘性感的少妇顾客登门拜访,药剂师很快坠入这名神秘少妇的温柔乡,纵情于毒品与两性欢愉,并利用自己的职业同少妇一起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其丈夫的谋杀。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2111646
1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犯罪】【黑帮追缉令 Bad Country (2014)】【美国】
lcj2212916 2014-4-7 13:03
导演 : Chris Brinker 编剧 : Jonathan Hirschbein / Tom Abernathy 主演 : 威廉·达福 / 艾米·斯马特 / 马特·狄龙 / 尼尔·麦克唐纳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5-19(瑞典) 片长: 95分钟 又名: 坏国良民 IMDb链接: tt2350892 《黑帮追缉令》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来。侦探卡特逮捕了职业杀手维兰德,他面临着终身监禁与失去家人的制裁。为了保留自由之身,他选择成为线人。另一方面,大老板芦丁感觉事情即将败露,使用非法的手段污蔑维兰德的家人。至此,三方陷入混战中……   本片根据80年代真实事件改编,描述路易斯安那州的资的探员巴德卡特(威廉达佛 饰),说服杀手杰西威德(麦特迪伦 饰)为线人卧底在南方最大的黑道组织里,但因为身分曝光让他们成为被追杀的目标……本片《神鬼尖兵》制片克里斯布尔克执导,《偷天抢地》麦特迪伦、《蜘蛛人3》威廉达佛等硬底子巨星演出,火爆的动作场面,替观众揭开一场杀戮游戏。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2032334
3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动作][特警搭档][BD-MKV][英语][中英字幕]
lcj2212916 2014-3-19 22:30
时间:2012 国别:英国 分类:动作 语言:英语 字幕:中英字幕 片长:90分钟 视频尺寸:1280x720 导演:Nick Love 主演:Ray Winstone    Kevin Wickenden 剧情介绍: 特警搭档最新电影是根据上世纪70年代同名英国热播电视剧改编而来,讲述了两名警官杰克和乔治合作打击犯罪的故事。 幕后制作: 特警搭档大量运用特技效果,营造出一轮又一轮的枪战和飙车戏,视觉冲击力极为震撼。 这部动作片的两位核心主角分别由雷·温斯顿和本·德鲁饰演。雷·温斯顿是英国著名的老牌演技派影星,贝奥武夫和雷普利的游戏等片都是其代表作。本·德鲁这名字虽听着有些陌生,但说到他的艺名Plan B,很多乐迷就会恍然大悟,他他正是英国当红饶舌歌手之一。对自己“唱而优则演”,他表示要多向“老戏骨”雷·温斯顿学习:“我是温斯顿的忠实粉丝。他演的人渣和性感野兽都是我喜欢的。”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0387202
1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剧情][毒醉心迷][720p.web.dl.mkv/2.73G][英语][美国][2014]
lcj2212916 2014-3-14 20:12
◎译  名 毒醉心迷 ◎片  名 Better Living Through Chemistry ◎年  代 2014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喜剧/ 剧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N/A ◎IMDB评分 7.8/10 from 47 user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1609479/ ◎链 接 http://www.pipipan.com/u/2200472 ◎上映日期 2014年3月14日 美国 ◎影片尺寸 1280x532 ◎片  长 1hr 31m ◎导  演 Geoff Moore/ David Posamentier ◎主  演 山姆·洛克威尔/奥利维亚·王尔德/ 米歇尔·莫娜汉 ◎简  介    《毒醉心迷》的片名“Better Living Through Chemistry”系越战年代美国著名反战勇士、嬉皮士运动代表人物阿比·霍夫曼(Abbie Hoffman)的名言,直译为“毒品让生活更美好”。片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药剂师,过着糟糕的婚姻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位神秘性感的少妇顾客登门拜访,药剂师很快坠入这名神秘少妇的温柔乡,纵情于毒品与两性欢愉,并利用自己的职业同少妇一起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其丈夫的谋杀。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9910784
1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龄相差几岁的人的消费观还真不同
热度 14 cutefay 2012-6-9 21:36
最近体会到年龄相差几岁的人的消费观还真是不同。 我家隔壁最近搬来一对暂时还没孩子的夫妇,看相貌应该是70年代的人,比我大几岁的样子,丈夫也在中科院工作。前几日妻子看我买了一颗白菜回来,便问我在哪里买的,多少钱一斤。我说就在周围的一个市场买的,2元一斤。她听了之后说,真是太贵了,这周围的菜就是贵。她还说他们都是一个星期去一个离这里有五六站地的批发市场买菜,买一个星期的菜回来,那边的菜很便宜。听他们这样一说,我觉得他们真是很会过日子,我想比起在周围买菜,一个月可以省下上百元钱的钱。 尽管我知道去那边买菜便宜,但是像我这样做饭很少的人,费劲去那边买菜很不合算,所以还是在周围的菜市场买菜。我不愿意为了省那么一点钱而折腾。并且,因为买的次数少,我对哪种蔬菜的近期的价格应该是多少,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买亏了还是买得合算,确实不知道。但我大部分时候,会在买之前先问问蔬菜多少钱再买,也有时候也不问价格就买。 而我弟弟买菜和水果,则又是另外一种风格。弟弟经常买西瓜回来吃,包括在冬天也会经常买。我今天问他前几天他买的西瓜多少钱一斤,他说不知道。他说他买水果和蔬菜从来不问价格,就买了。 这样一比较,发现这70年代的人,80年代初和八十年代后期的人的消费观念还真是不同。70年代的人更节约和会过日子,而八十年代后期的人往往以享受为优先。 还有一件事情也让我有所感触:弟弟很喜欢穿各种名牌的衣服,而我在穿着上却不在乎是不是名牌。弟弟在大学的时候,就很追求名牌,并且他们班的同学,无论是家庭富裕还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都是很追求名牌的,不仅仅是在穿着上,用的电脑、手机等也是一样的,攀比之心很严重。而我在大学的时候,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一般都很朴素,对名牌的关注度不是很高。和我一个办公室的一位女同事有一次也发出和我类似的感慨:她有个表妹穿着特别时尚,并且非常讲究名牌,而她则和我一样,对于是不是名牌,无所谓,只要穿着好看舒服就行。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4528 次阅读|22 个评论
随笔三十六:《英雄》“勿拿年界论谁雄”
uvard 2012-4-5 00:32
英雄 个人优劣各自成, 勿拿年界论谁雄; 黄金光辉难埋没, 太阳底下总有阴。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215 次阅读|2 个评论
《音乐心情故事:八十年代迪斯科之最 "冷若冰霜"》
热度 2 liwei999 2011-5-25 20:08
“ 《荷东》的年代,是全世界共同的美好年代,所以它骨子里是热的、媚的、柔软的、性感的。 ” 下面是原汁原味的意大利迪斯科 MV: Grant Miller-Colder than ice: Grant Miller-Colder than ice 这一首是迪斯科之最,极为精致流畅,闻乐起舞,不跳也难。是我真正百听不厌的舞曲。 想起大学时代。我们77级入学的时候,大家都很刻板,带有浓重的毛时代清教徒的色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不知娱乐为何物。记得是到了 79 级入学的时候,校园里开始流行跳交谊舞。到了晚上,大教室里面的桌椅靠边,支起一台录音机调到最大音量,就是我们外语系的舞会了。我很笨拙,也还是禁不住诱惑,光顾过几次。记得我们外语系79级有一位学妹,马鞍山人,阳光、轻盈, 跳舞跳得最欢, 大家都叫她小燕子。我进了舞会,完全手足无措,小燕子过来,不厌其烦给我讲解要领,说:这跳迪斯科,就好像唱毛主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样子,要有大无畏的气概。她示范给我看,前倾着身子,随着欢快的迪斯科舞曲,双腿夸张地摆着爬山的架势舞蹈。这是我感受过的最有活力和朝气的阳光女孩的迪斯科,定格为人生记忆中难以忘怀的新时代形象。我这样的前朝遗老遗少,终于没有学会迪斯科和交谊舞,舞池之外,生活依然死水一潭,不起涟漪。 当年的小燕子,你还好吗? 土豆版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2400do=blogid=340874 下载音频mp3: http://dc109.4shared.com/img/38486287/3729563f/dlink__2Fdownload_2F38486287_2F3729563f_3Ftsid_3D20100608-022006-569248bb/preview.mp3 Quote  “荷东”是一套欧洲舞曲音乐系列。荷东的全称是 Hollywood East Star Trax - 东方好莱坞明星舞会。香港译“荷里活东方明星舞会”简称“荷东”。   荷东的发源地在香港,其实是香港尖沙咀一家著名大型 Disco 舞厅Hollywood East 的名称。这家 Disco 舞厅的驻场DJ ALEX(杨振龙)及Patrick Delay将欧美的流行舞曲重新混音 (Remix) 后播放,没有想到反响出奇的好。迅速成为流行时尚。 香港 FACE (飞时) 唱片公司出版的《荷东》系列舞曲音乐,迅速风靡东南亚。 ......... 欧洲Disco依然是《荷东》的主基调。 !《荷东》和现在的跳舞音乐气质迥异,现在的跳舞音乐,节奏更加强劲,却向着冷、绝望、残酷、工业的路数上走。 《荷东》的年代,是全世界共同的美好年代,所以它骨子里是热的、媚的、柔软的、性感的。   荷东音乐跨越十年,经久不衰,整整影响了一代音乐爱好者,至今仍是舞曲界的经典! 摘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251093.htm 相关博文: 【 配乐家庭录像: 冰雪系列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2400do=blogid=340874
个人分类: 岁月如歌|7613 次阅读|4 个评论
好书推荐:《不可思议的年代》
zhaodl 2010-10-3 12:46
好书推荐:《不可思议的年代》 国庆假期,我一直翻阅十一买来的书《不可思议的年代》。我当时没有感觉多么好,只是北京共识倡导者的头衔吸引了我,想带回来看看。作者是乔舒亚.库珀.雷默。桑顿办公室主管合伙人、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曾经当过记者,视野集中在政治、经济和商业,重点放在中国。据说在中国和在美国呆的时间一半对一半。这一点,我从书中读的出来,通篇是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尽管是写给美国人看的,但我感觉很受所启发。不仅可以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许多观点对我们追求现代或者反思传统也有帮助。既然我感觉好,就不想独享,所以向朋友推荐。 我们面对的复杂系统,是个体的创新带来的复杂,是个体的联系带来的复杂,解决复杂问题同样需要创新,需要改变来适应,需要个体的参与来应对需要建立一个免疫系统。我概括为:面对复杂系统需要个体的自组织来应对。正如同,生病以后打针不如生病前增强免疫力。 这种变化使得那些不可撼动的机构变得虚弱和不稳定,而对于那些看似弱小的事物却被激励出强大的力量,真主党和恐怖分子就是在强大的压力下不断创新和适应中生存下来。 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学者将复杂的系统简单化处理。我们不能再将自己看作可控系统的设计者,而要把自己看作一个生机勃勃、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的维护者。让我们学会向园丁一样地思考。 软实力从学术角度很吸引人,但是在外交实践中却屡遭失败。在真主党成员的手提袋里麦当娜的唱片和反美传单可以和谐相处。什么时候软实力曾经制止过战争?在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将军用汉字在宣纸上一页一页地书写着作战命令。 如果我们变得贫穷,我们会因愤怒而战;如果我们变得富裕,我们会因为贪婪而战。纵观历史,总是革命者和叛党改变历史的命运。当每个国家为了让自己感到更安全的时候,其结果是其他国家感到越来越不安全。发动一场战争容易,但随后会带来新的、更加难以治愈的麻烦。 深度安全理论试图使我们当前需要做到、准备做的事情都能够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具有适应能力。世界上已经有人采用这个理论让自己生存下来:互联网公司、恐怖分子、成功的投资者。革命者能够更早地看到重大的变化,因为他们时刻期待着世界发生变化的信号。 混搭,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路。集权与市场经济融合在一起、军事与油价混搭在一起,任何事物都不是永久的,可能会被混搭在一起合成新的事物。两个看似没有危害的事物加在一起的时候,比如按揭贷款和证卷交易混合在一起,结果会是何等的猛烈。 西方人总是认为他们能够控制一切,因为他们自认为了解决定事物行为的规律。而东亚人生活在一个相复杂的社会网络中,需要面对各种社会关系因此他们更加关注背景。21世纪要保住不断变化的个人工作,想要维持国家安全,重要的是要保持灵活性。真正的灵活性便能够从看似灾难的境况中获得胜利。成功的恐怖分子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他们在压力之下不断变化。 如果我们面对的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冲击影响,同时会经常遇到不可预知的因素,那么其行为的稳定性就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是其关系的稳定性。灵活性能够让我们保护自己,又能获得混搭创新的收益。 能够持续时间很长的因素,往往是对一个系统影响最为深刻的。但他往往是我们忽视的因素,因为他们的变化看起来是那么缓慢。真主党专门有个建房基金,以色列破坏了他们就帮助建起来,他们盖房子,每一座房子都让真主党和这个乱糟糟的地方的重要的缓慢的变化因素建立起了联系。每一个被炸毁的学校都给真主党提供了一个机会。 等等,该书通篇都是对现实和西方思维方式的反思。包括:创新力和破坏力,权力就是能够共同行动的能力,未来取决于好的创新与坏的创新的竞赛,当你把权力放下很多想象不到的效率就会出现,只要赋予人们权利他们可以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和创新精神,用户一旦进入积极互动整个系统会出现巨大的变化,等等,等等。值得一读。 乔舒亚雷默:《不可思议的年代》 译 者 序   乐观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忧患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忧患之中,找到乐观的理由,才是最难的事情。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他相信金色M理论:只有两个国家都有麦当劳,就不会发生战争。他相信 戴尔冲突防范理论:在他看来,由于像戴尔这样的跨国公司在台湾海峡两边都有投资,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都加入了全球生产链,因此台湾海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小。这么天真的想法,居然会如此流行,是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弗里德曼。我们愿意相信简单且看似可信的东西。站在海边的悬崖上,峭壁陡立,脚下踩着坚硬的岩石,海面风平浪静,我们就会觉得,这是个多么安全而惬意的地方啊。问题在于,海啸正在积蓄能量,波涛顷刻间就会将我们吞没。 这是一个外表平静但暗流涌动的时代。危险往往来自于难以想象的方面。攻守之势异矣。恐怖分子花费一百万美元就可以制造9.11袭击,但美国却要花费数十亿美元在机场、港口加强安检。我们怎么会想到,美国南部几个阳光明媚的州房地产泡沫破灭,最终会带来一场席卷全球每一个角落的金融危机呢?为什么许多国家都派出军舰护航,但是索马里海盗依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袭击美国货船呢?我们该如何防范突如其来的传染病?我们也地震的预测都做不到,又该怎么防范呢? 乔舒亚雷默曾经和弗里德曼一样,是一位新闻记者。他曾是《时代周刊》最年轻的国际部主任。现在,他是基辛格基金会的执行主任。雷默少年老成,但又野心勃勃。他在《不可思议的年代》中,忧心忡忡的告诫读者:阅读这本书的读者,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恐怕都难以见到我们所渴望见到的和平降临地球。如果我们变得贫穷,我们会因愤怒而战;如果我们变得富裕,我们会因贪婪而战。很难想象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会做出这么灰暗的预测。但转瞬之间,他又流露出一个少年的张狂。在他看来,现在的国际政治理论几乎都是错误的。现实主义者的看法过于陈旧。当年俾斯麦见拿破仑,拿破仑盛怒之下把帽子扔在地板上,以为俾斯麦会帮他捡起来,结果俾斯麦理都没有理。在传统的现实主义者的眼里,想看懂国际政治的力量格局,瞥一眼孤零零的呆在地板上的拿破仑的帽子,心里就能一清二楚了。但在我们这个不可思议的年代,你可能连自己的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而且也不知道力量的格局会如何演化。现实主义者说: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雷默说:错,利益也不是永恒的。理想主义者过于天真。他们以为国际政治就像做蛋糕,而且配方非常简单:民主+资本主义=繁荣和稳定。他们以为,软实力会慢慢发挥作用,输出西方的文化,其他地方的人们就会敞开怀迎接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但为什么在中东、拉美的年轻人,既是麦当娜的歌迷,又极度仇恨美国呢? 雷默担忧的是美国的安全、美国的地位。他看到美国的领导人、美国的政府部门、美国的大战略在应对风险的挑战时,越来越笨拙、越来越困惑。于是,他转向了另外的力量,企图寻找出路。他推崇的都是造反派。充满了创新精神的IT企业家、破除一切成见的风险资本家、和西方智慧背道而驰的东方智慧、甚至包括被美国视为恐怖组织的真主党。这是一个造反有理、革命必胜的时代。游击队会打赢正规军。小国会击败大国。大卫会战胜歌利亚。 雷默把国际政治视为复杂体系。最简单的复杂体系可能就是雷默提到的沙堆:如果你把一粒粒沙子堆起来,就会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沙堆。刚开始的时候,再往上面放一粒沙子,其他的沙子都会自动调整,整个沙堆会变得更紧密、更稳定,但一旦超过一个临界状态,整个系统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我们知道最后会有一粒沙子,导致整个沙堆的坍塌,但是我们无法预测,到底是哪一粒会是最后一粒沙子。全球政治秩序也是这样的一个沙堆,每天都会掉下来新的沙粒:可能是新的病毒、新的NGO、新的发明创造,或是离开家乡进入城市的印度农民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方式组织起来,但却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就像古老的中东谚语所说的:朋友们有时来有时去,敌人们总是不断增多。复杂性会不断增加的。传统的安全策略是无法解决这些新的安全问题的。 为了在一个不可思议的年代生存,我们必须在不可思议的地方、向不可思议的人们学习不可思议的创新。 向开发电子游戏的大师、任天堂的宫本茂学习吧。曾经一度占据游戏机市场的是索尼的PS3和微软的Xbox360。这两个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研究和开发图像处理能力最强的技术,因为传统的游戏迷追求的是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但是,宫本茂却在琢磨着另辟蹊径。他发现在汽车上装着一种加速度计,能够感知驾驶员的动作。如果加速度计感测出驾驶员突然急刹车,就会按照既定的程序自动弹出安全气囊。能不能把加速度计和游戏手柄结合在一起呢?任天堂的设计师们研究了四年,开发出来全新的Wii。和传统的游戏不一样,Wii需要你站起来玩游戏,运动起来玩游戏。你挥动手臂,才能玩网球游戏,你拿着两个遥控器前后晃动,就可以玩拳击游戏,你可以射箭,也可以练瑜伽。Wii一问世,便受到人们的热捧,原来从来不玩电子游戏的女性,现在都热衷于用它健身。这就是混搭的力量。在一个复杂系统中,所有的事物都会发生普遍联系,而我们要学会的,是把已经存在的不同事物融合、搭配,创造出全新的东西。 向以色列最出色的情报部门主管法卡什(Farkash)学习吧。传统的情报部门只会关注最直接的目标,比如敌人有多少辆坦克,它们藏在哪里。但法卡什会把他的手下派去,调查贝鲁特的人们上街买什么东西,在大马士革演什么戏。他甚至会故意制造些紧张气氛,比如搞一次没有伤到任何人的爆炸,看看对手如何反应。在一个复杂的体系中,过分的关注直接的目标,会让你忽视更宽广的背景,而背景往往是更重要的。在复杂的系统中,快速的变化可能并不那么重要,变化缓慢的因素才是决定性的,遗憾的是,由于它们变化得太慢,人们往往会忽视这些因素。 向被美国视为恐怖组织的真主党学习吧。雷默曾经坐着真主党的车子,在黎巴嫩南部转悠。他发现真主党的管理秘诀,并非仅仅是制造路边炸弹。真主党会专门派人,在黎巴嫩南部帮当地人盖房子。以色列炸毁一座房子,他们就盖一座。当然,真主党的盖房速度,远远比不上以色列的轰炸速度。但是,正是通过盖房,使得真主党和当地的人们融为一体。当地的人们在抽水马桶不通、孩子不听话的时候,都会想到向真主党求助。于是,每一个被破坏的学校都会给真主党提供一个机会,建立起培养未来的战士的宗教学堂。 向中国的古代兵家学习吧。西方崇尚的英雄是巴顿将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直接迎击来犯之敌。中国的兵家推崇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将军是无名将军。他们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们能打胜仗,而是他们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每一次都能避免兵戎相向。 向南非的艾滋病人学习吧。在南非,治疗肺结核的政府援助项目已经进行了20多年,耗资巨大,并且培养了数量众多的医师和护士。但是,很多病人却经常中止结核病的治疗。治疗艾滋病的项目没有政府的支持,要靠病人自己参与,先参加培训课程,然后自己服药,但大部分艾滋病人都能坚持下去,甚至奇迹般的痊愈。在结核病项目中,病人是完全被动的,吃药的时候都由护士在旁边监督。而在治疗艾滋病的项目中,病人必须主动参与。很多培训课程,不是由医护人员主讲,而是由病人们自己主讲的。如果一群目不识丁、贫困潦倒、濒临死亡的艾滋病人,在意识到能够主动的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时候,能主动管理复杂的医疗程序,我们就会知道,只要赋予人们权力,他们将迸发出难以估量的力量和创新。 在一个不可思议的年代防范层出不穷的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套免疫系统。这是因为,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风险,无论是金融危机也好,还是恐怖主义也好,都非常类似于流行病:它们均从小处爆发、传播的速度极快。最初,它们都蕴藏在一些看起来没有危害的因素之中,直到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发生作用,才突然酿成完美的风暴。应对生化危机的最好办法,或许不是准备各种备用的疫苗,而是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公共卫生体系;预防地震最好的办法,可能不是投入更多的资源去预测地震,而是让靠近震区的社区更加灵活、更加团结。 一个美国人,关于美国的国际战略的反思的书,对我们会有什么用呢?事实上,中国面对的挑战比美国遇到的麻烦更多。美国的政治家可以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讨论如何加强金融监管,但中国的政治家却需要在一天的时间内处理从校园血案、新疆骚乱到汇率改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中国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我们更需要学会驾驭不可思议的变化。这就是雷默的《不可思议的年代》,能够给我们的启示。 雷默: 不可思议的年代 中译本序   当我第一次走进北京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的时候,我清晰的意识到,我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事物。那时,我已经在北京住了五年。我经常会坐飞机到处旅行。和大家一样,我在旧航站楼有过很多不愉快的经历。我还记得,当我看到闪亮的新航站楼时的心潮起伏。当然,我很庆幸,再也不用老是去旧航站楼了。但最让我难忘的是,新航站楼给我带来的震撼。就连我这样熟悉中国的人,都难以想象北京居然会有这样的建筑。很多人都批评新航站楼,有人说它铺张浪费、有人说它有剽窃香港机场的嫌疑、有人说它硬件很好但软件太差。但不管怎样,三号航站楼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它让我经常想到:不管是好是坏,中国已经成为了不可思议的年代的首都。 你在这本书中会读到,现代社会中的复杂性事如何改变我们陈旧的思想的。这些变化在中国都能找的到,中国的变化更有活力,更加频繁。从局外人的视角看发生的中国的变化,经常会感到极大的震撼。我的老板基辛格博士在访问中国的时候,经常会对他所看到的一切发表评论。这些变化是中国人民在遇到巨大的挑战时,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我总是会听到基辛格博士感慨: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他当初访问中国的时候难以想象得到的。中国人养成了创造不可思议的事物的习惯,这让中国的改革进程变得有趣而重要。数年之前,我注意到了这种变化,觉得有必要提醒人们关注,于是,我用北京共识来形容中国的变化。我仍然坚信,当全球都在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时,中国的持续改革和开放,是全世界都需要理解并支持的。 在不可思议的年代中,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必须不断创新,并让思想与时俱进。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革命年代。那些没有保持思想进步的大人物们,很快就被时代抛弃了。所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保持思想的活跃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不要忘了,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从某种角度来看,保持思想的活跃一直就是中国改革的特点,从当年引进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一点。但是如今,中国遇到的挑战,从规模来看,从复杂的程度来看,都是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改革的本性是会产生出从未见过的新问题。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创新,一种超越中国特色的创新。我将其称为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所谓后中国特色,是指中国将不再把国外的东西拿来,然后增加一些中国特色,中国创造出来的将是完全崭新、自主的创新。但是,究竟什么才是自主创新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审视下什么是创新、什么是进步、什么是现代性。 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最有趣的创新发生在不同寻常的观念互相融合的时候。比如,如果你把生物学和经济学融合起来,就会对金融市场有更深刻的理解。正是因为我们把新技术和传统的阅读、购物、交际习惯融合在一起,才产生出我们在IT行业看到的重大变革。所有的创新都告诉我们一件事:最有用的创新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思想。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开放系统,我们不是互相隔绝,而是要互相接触,这样才能创造出新的思想。在数十年之前,当我们还能封锁边界的时候,或许还能想象出来与世隔绝的创新。但在今天,这是不可想象的。闭门造车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已经南辕北辙,而且造出来的可能是不合辙的残次品。不管是好是坏,完全的自力更生已是不可能了。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持续了30年,现在,应该思考下未来30年可能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变化了。在我看来,中国很可能会从改革年代进入创新和改革的年代。改革时代的思想和方法,和创新时代会有很大的不同。决定未来中国方向的,就是如何才能转向创新和创造。我亲身感受到,在中国,创新正到处涌现,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美国人,喜欢说中国根本就没有什么自己的创新。我觉得,这是一种谬见。中国人正在不断的创新。当然,中国所需要的大规模的创新,必须有各种各样崭新的风格,但是,如果你生活在中国,就会看到在全国范围内,关于社会福利、医疗卫生、外交政策和技术进步的新思想不断涌现,而且中国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探索和试验这些新思想。当然,这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如果创新和改革、开放一样,成为了中国发展的指导纲领,那么,这和改革开放时代相比,对中国的改变、对世界的影响会更大。
个人分类: 闲思偶得|602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