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2008年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2008年

相关日志

[转载]法兴大空头:目前经济形势与08年金融危机前相似
杨学祥 2016-10-8 03:28
法兴大空头:目前经济形势与08年金融危机前相似 宏观经济财华社2016-10-07 11:33 据外媒体报导,知名大空头、法国兴业银行策略师爱德华兹(Albert Edwards),周四在一篇写给客户的报告中陈述了另一个可怕的、债务危机加剧的前景预测,他警告称,目前全球央行面临的问题和不断增加的债务,就和我们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一样。 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后走马上任美国财长职务的,他一直以来都坚持自己认为的全球 经济增长停滞意味着各国央行应该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的观点。与此同时,各国政府正耗费巨资推 动经济的增长。 爱德华兹则认为,“萨默斯放松了对债务积累的警惕,特别是企业的债务积累方面,这与我们对债务积累可能损害美国经济复苏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萨默斯尤其轻视了债务收入比率的问题。” 爱德华兹还指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周三的一份报告中所得出的内容,该报告显示目前政府债务与债务占GDP的比率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准。 他认为美联储的低利率已经令其债务大量积累,这最终将可能导致破产和经济崩溃。 在另一方面,萨默斯认为资产价值已经上升和而且低利率政策也非常有利于服务债务。但是爱德华兹表示,虽然资产价值已经上升,但是债务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资产价值增长的速度。 爱德华兹表示:“目前,上市公司企业债务积累速度与资产增值速度的比速迅速飙升,已经超过了2000年TMT泡沫高峰期的水准。在我看来萨默斯观点的问题在于,通过股票回购来推动资产价值回升的债务,变得越来越高了,就像2005年至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一样。” http://finance.qq.com/a/20161007/011677.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忆任东来和2008年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武汉年会
热度 1 黄安年 2013-5-4 15:38
忆任东来和 2008 年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武汉年会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5 月 4 日 发布 2008 年 5 月 24-25 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这是一次高水平、新人辈出、内容宽广 , 气氛宽松的学术讨论会。 30 年前,武汉大学刘绪贻先生和南开大学杨生茂先生等老一代美国史研究者在武汉大学举行成立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筹备会议 ,1979 年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武汉举行了成立大会 , 中国的美国史研究会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美国史研究已经走过了整整 30 年。为了美国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为了研讨老一辈学者和中国的美国史研究 , 也为了庆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创始人之一的刘绪贻先生 95 岁华诞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在武汉大学举行。 学术会议分组讨论 , 除主持人外还有评议人及规定发言时间的报告人。 第四组 美国宪政史的主持人是黄柯可 , 评论人:任东来, 任东来、颜廷(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提交的论文是探究司法审查的正当性根源:美国学界几种司法审查理论述评 。 第三组 美国文化与社会 是 主持人:任东来 , 评论人:董小川。 在这次会上,主要依靠我国老一代美国史学家培养起来的任东来和其他中年学术带头人已经成为我国美国史研究的中流砥柱。会议组织和国际接轨井然有序。我在 2005 年 5 月中又美国返回北京 , 随即参加了武汉会议 , 在会上见到了东来 , 下面的照片张 , 除第一张合影外是我随机拍摄的。 1 , 2008 年 5 月 24 日 合影 , 前四排第 5 人是任东来 2 ,任东来在大会上发言 3 ,任东来在大会上发言 4 ,刘绪贻、黄柯可、任东来在交谈 5 ,刘绪贻、任东来在交谈 6 ,刘绪贻、任东来在交谈 附相关博文: * 一次“高、新、宽”的学术会议 ---- 记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8 年 5 月 2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993) * 记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开幕式暨刘绪贻教授 95 岁华诞庆典( 2008 年 5 月 24 日 )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8 年 5 月 2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046) * 漫谈学术会议的讨论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有感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8 年 6 月 0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383)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2008 年武汉年会图片选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8 年 6 月 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718)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496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近期南方雨雪冰冻尚不具备08年灾害条件
杨学祥 2013-1-5 15:50
近期南方雨雪冰冻尚不具备08年灾害条件 2013年01月05日10:26 中国天气网 微博 我有话说( 58 人参与)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左)和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段丽(右) 1月4日,湖南、浙江、江西等地民众受到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图片来源:大河网)   中国天气网讯 2013年1月2日,元旦小长假尚未结束,贵州、江西、浙江、湖南等省的民众却受到了新年里第一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干扰,电线结冰,公路冰封,航班受阻,学生停课……春运渐近,这样的场景,加上这个冬天我国气温持续偏低的趋势,让人不禁联想起2008年那场罕见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   此次南方的雨雪冰冻天气有多严重?会持续多久?是否会出现2008年那样罕见的程度?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和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段丽,为大家详解近期南方雨雪冰冻天气及防御措施,并展望雨雪冰冻天气的发展趋势。    黔湘赣浙等多省受影响 南方电网114条输电线路覆冰   从2日夜间开始,南方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贵州、湖南、江西等地出现冻雨,当地的道路、航空等多方面交通受到干扰,部分中小学还因此停课。多地启动应急,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恶劣天气。截至4日,南方电网114条输电线路出现覆冰。   何立富表示,一般当南方两个省以上出现冻雨时才算冰冻过程,这次已有贵州、湖南、江西等多个省份出现冻雨,冰冻范围较大。   据了解,在贵州有50个县(市、区)出现降雪和电线结冰。4日8时,贵州省气象台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目前,贵州交警部门已进入24小时勤务模式。   在湖南,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4日17时30分后,京广高铁由长沙方向向北的各次高铁出现晚点;京港澳等高速公路湖南段也相应采取了临时关闭等措施;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则有上百次航班因为需要除冰出现延误。   在江西,72个县市区先后出现降雪。受大雪天气影响,江西境内大部分高速公路路面结冰,通行受阻,部分高速公路全线入口封闭,南昌昌北机场被暂时关闭。   在浙江,道路积雪结冰严重,浙江省气象台于4日发布今年首个道路结冰橙色预警,浙江省气象局已经启动了冰雪灾害三级应急响应,杭州、宁波等地的中小学因此停课。    今年首次南方雨雪冰冻偏早强度较弱 尚不具备2008年灾害条件   据何立富介绍,这次南方的雨雪冰冻过程是从1月2日夜间开始的,主要发生在贵州中部山区、湖南西部和南部山区以及江西南部,预计这次过程将持续到5日,6日后逐渐减弱,随着温度的回升,很多地方的冻雨将转变为降雨。   “这个冬天冷的早,今年首次南方雨雪冰冻过程开始的时间也较常年偏早,我记得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过程是从1月中旬才开始的。”何立富分析道,从目前的天气形势来看,这次冻雨天气过程范围较大,但强度较弱,而且降水的形态多样化,可以说是雨夹雪、雪、冻雨等多种相态并存,同时也说明冻结的条件不太强。   从整个过程的降水来看,这次的雨雪强度也不大。何立富表示,由于暖湿气流较弱,近地面的水汽条件较差,很多地方过程降水量不足2毫米,主要是江西东北部、浙江北部等部分地区出现了比较强的降雪。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江淮、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多阴雨雪天气。其中,8日至11日,南方还将出现一次雨雪冰冻过程,江淮、江南北部将出现小到雪(雨),局地有大雪;江南中南部将会出现雨转雨夹雪天气,部分地区将有冻雨。   雨雪冰冻再袭,2008年的罕见灾情是否会重演呢?“2008年南方的雨雪冰冻天气是历史少有的,目前的这次过程以及预报的8~11日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在强度上都不及2008年。”何立富说道,2008年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一股接一股的冷空气使南方气温一次比一次低,而近期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在6~7日前后会出现间歇,后期虽还有新的雨雪冰冻,但两次过程不是持续性的,不会有明显的灾害叠加。同时,根据最新气象资料,今年1月上旬到中旬的南方地区气温比常年还会偏低1℃左右,但偏低幅度明显不及2008年。    雨雪冰冻对交通影响最明显 需提高防御意识   雨雪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电力、农业、城市等影响很大,尤其是冻雨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明显。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飞机机身和机场跑道覆冰,不能正常航行。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当成排的电线杆被拉倒,电讯和输电会中断。大田结冰,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冻伤果树等。   那雨雪冰冻天气来袭,我们该如何做好防御工作呢?多年从事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段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她表示,冻雨对交通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长途高速运输。当冻雨出现时,要及时对公路上的积冰撒盐溶冰,并组织人力清扫路面。如果发生事故,应当在事发现场设置明显标志。长途车司机出发前应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和道路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提前准备好充足的食物,在冻雨天气里要减速慢行,不要超车、加速、急转弯或者紧急制动,安装轮胎防滑链,保证行车安全。   机场方面,如有冻雨出现,要及时清理跑道和飞机上的积冰,乘客需注意关注电视、广播、手机、电子屏幕等播放的天气预报信息,及时调整出行计划。   “冻雨对电力输送的影响也很重大,2008年的雨雪冰冻给南方电力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动车、火车等行驶受阻,导致大量人员无法回家过年。”段丽建议,当冻雨出现时,电力部门尽快用除冰装置及时把电线、电杆、铁塔上的积冰敲刮干净,防止发生大面积的电讯和输电中断。   同时,农民朋友也要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在冻雨发生前对经济作物采取及时防护措施。   此外,城市运行方面,在冻雨天气里人们应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外出,要采取防寒保暖和防滑措施,行人要注意远离或避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建议多乘坐公共交通,提倡公众自主爱护公共设施,比如自主给裸露在室外的水管加一层保暖布等。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3/0105/102684214.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道与医术——关于中医未来走向的思索之一
xyysh2008 2012-4-2 14:02
作者:蔡进(2008年)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有关中医存废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然而,不论是站在所谓“科学”立场上对异端知识的肆意讨伐,还是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对文化遗产的盲目崇拜,争论双方其实都未认真思考过,中医所面临的危机难道只是外来的吗?在各种各样的思想权势的压制或保护之下,中医自己的立场和地位又在哪里? 近代以来,中医面临着西医的冲击,可谓打了一个大败仗。这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的“知识霸权”来解释(当然也不能排除这一因素)。毕竟,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既不是狂热的“西方主义者”,也不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在生死攸关之际,他们主要看重的还是疗效。周作人曾在回忆录里说过一个故事。民国初期,钱玄同在北京的黄包车夫当年曾是义和 团 运动的参加者,“但是其时已经是热心的天主教徒了”。原因呢?是“他们的菩萨灵,我们的菩萨不灵嘛”。在国人的眼中,菩萨的灵验程度,比菩萨的出身要重要得多。无可讳言,西医来到中国,使许多中医束手的问题迎刃而解,挽救了一大批人的生命。这才是西医能够树立自己地位的根本原因。不承认这一点,中医就不可能反思自己败在何处,也就永远不可能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 毫无疑问,在今日武断批判中医的人中,不乏以“科学”代言人自居者,将各种自己不懂的知识系统一棍子打死,归入异端。这种态度不能不使人怀疑其言论与知识的讨论无关,另有用意。不过,在抗拒这种学霸的同时,我们也不必非要陷入相反的泥淖。坦率地说,身为一个“中医”,我以为目前的中医面对的最大危机不是外来的,而是内在的。正如贾谊所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中医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一定程度上可谓是咎由自取。这一百多年来,中医一直在为自己的生存问题进行一种更多地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抗争,但如果到了今天,中医界仍然不能反躬自省,不从知识本身,而只是从生存环境上想出路,恐怕最终仍不能摆脱灭亡之道。 实际上,中医的衰退并不自近代始。在我看来,它至迟可以追溯到明代,其表征之一便是公元一五八九年明代医家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中把张仲景称为“医圣”,并得到后世医家的认可,以至于今日仍有学者将《伤寒论》视为中医的“枕中秘籍”。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个试图“挽救中医”的举动,更深层次地暴露出中医的“内伤”。这样说当然不是要否认张仲景的历史地位。我曾经用了五年时间学习《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伤寒论》),几乎读遍“伤寒论”的各家著述。但是,要正确认识张仲景的医学地位,便不能将其人其书抽离其具体的时代环境。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序中明白指出,他是针对伤寒在当时流行的时疫而立法制方的。时疫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突发性,是外邪侵害人的身体造成的人体机能失常现象。这和我们现在通常遇到的慢性疾病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往往涉及脏腑之间和经络之间的变化,常是多脏腑和多经络共同作用所造成的,比起伤寒来,其病理机制要复杂得多。当然,我们也看到,自古以来有很多伤寒大家灵活运用伤寒论的处方治疗不少慢性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是否即意味着伤寒论可以推诸四海而皆准呢?通过阅读大量医案,我明白了他们解决的多数只是症状,并未从根本上 解决病理问题。实际上,伤寒在六经传变中所产生的病理机制和慢性疾病有相似之处。比如小青龙汤便是针对寒饮伏肺引起的咳喘。一些慢性哮喘病人在病程的某个阶段具有相同的病理机制,在临床上是可以使用的。但更重要的是,慢性疾病实际上是多种病理机制导致的,解决了寒饮伏肺这个机制,只是完成了一个工序,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张仲景是很伟大的医家,他对伤寒的认识既深刻又严谨,千古以来无出其右。但是,《伤寒论》乃是外感总论。不明白它所讲的道理和针对的具体问题,而只是将其治疗方案盲目推广,用来治杂病,甚至癌症、高血压等,与其说是对张仲景的推扬,倒不如说是对他的背离。这恐怕也就是真理往前迈了一步而成为谬误。进一步,对张仲景的误解不仅仅是如何对待治疗方案的问题,而涉及更深层次的中医思维方式(这本身又和对中医的正确认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道、术之分。道是形而上者,术为形而下者;道是总的原理,术是具体运用。不知道则无以知术。中医亦然。众所周知,中医源于《内经》,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人的内在脏腑气机的转化、阴阳盛衰和病理的变化。多年的研习使我认识到,《内经》所云实与道和禅机一样让人难以领悟,更不可能加以标准化和大众化。武侠小说 中常说,最高水平的剑客心中虽无招而能胜有招,盖得道也。医道也是如此。它要求医生心中无招无式,一随着具体病情的演化而推理制定具体而灵活的治疗方案。但正如古来剑客得道者寥寥无几,这种医道之学也是很难加以模式化和形象化的,因而自始就注定不为多数人所掌握,无法成为中医主流。既然无招无式,便难以著书立说,更多的是凭借医 生的悟性与临床经验基础上的揣摩深思而得。 从治疗手段上讲,《内经》所述多以望诊和脉诊所得为第一手资料,问诊只是对此加以印证和完备而已。然而,获得第一手资料所需功力是多数医生难以做到的,后面的推理就更是无从说起。于是在中医界就开始产生了另一种思路:把临床的症状加以筛选和归纳,根据主要症状,运用阴阳、八纲、脏腑经络辩证而处以方药。这种方法与近代的医学思路实已极为相似。但是这一看似正确的方法其实存在很大问题。我们知道,首先,同样的症状往往是不同病因的表现,针对症状下药,而不从病因入手,极有可能误诊。其次,很多慢性病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症状表现的,有些症状只是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因此,解决了症状不等于治 好了慢性病。正是这种症状学的思维方式领导中医走上了一条衰落之路。 医道衰落的另一个标志是中医的派别化。实际上,真正的医学是不应该分派的。中医最可宝贵的一个传统就是它的整体观,也就是从一个全局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所谓的“派”起初是医生对某一点认识的深刻化,而后进一步将此认识发扬光大,就对某种诱因产生的疾病形成了认识。但如上所述,各种派别的理论其实均只是对一时之症的认识,如果脱离具体的时空条件,一味地强调运用某一派别的理论解决问题,便很有可能导致整体观的丧失。同样具有怕冷的症状,其根源既可能是阴虚,亦可能是阳虚,表现将其放在整个身体的小环境甚至病人生存的大环境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孤立地根据几个症状来判断,只能导致治疗的混乱。实际上,除了少数杰出的医家,多数中医所针对的都只是症状。中医多有以症状列为病名者,如头痛、腹痛、胃脘痛、自汗、盗汗、失眠等,便证明了这一点。这说明传统中医对病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意味着它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当然,限于近代以前人类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手段,应该说传统中医的症状学在那个时代是很先进的,相比起来,西医在解剖学形成之前对疾病的认识是无法和中医相比的。但是,随着西医的近代化,其直观的具体的诊断治疗方法便给传统的模糊医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中医的革新派想把中医的症状学判断和西医的疾病诊断结合起来,如把糖尿病归为消渴。孰不知这种结合是非常可笑的,因为糖尿病初期并不一定有症状,而消渴也并非都是糖尿病。 除了思维方式上的原因,中医衰落也有其社会的背景。中国虽有“上医医国”的古训,但在实际生活中,医生的生活地位并不高。对于许多人来说,行医只是在科举落第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一种糊口手段。晚清时候,曾有日本医家到中国来,其本意是寻找“儒医”,却发现在中国,“儒医”已是凤毛麟角,更不要说通医道者了。大多数人只是背诵一些汤头歌诀,掌握几个药方而已,看病近乎瞎猫遭遇死耗子,全凭运气。在清代编成的《笑林广记》中,记载着大量有关庸医的笑话,绝非刻意的污蔑。正由于过去的大多数中医多是方医,没有从医术的层面提升到医道的层面,而他们看病与其说是治病,毋宁说是猜病。不经辩证,先拿前人验方去凑,故而有灵有不灵(当然,即使是很好的医生也会有“不灵”的情况,但那常常是囿于一时的见解不到,与此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也是很多“神话”产生的原因。如,民间常有某人“服不服”某医生的药甚至是与医生有无“缘分”的说法,其实在此。 近代以来,随着西式的知识准则,尤其是思维方式传入中国,这种症状学的思路不但没有得到反思,反而进一步被强化了。近代以来国人爱讲“科学”,又常把科学归结为归纳和演绎二法,其中归纳法尤其受到重视。这一思想氛围有利于此前中医固有的症状学解决方式而不是真正医道的遗存。更重要的是,在西医的步步紧逼下,中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得不采用西式的思考方式。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步骤恐怕就是模仿西式的医学院,设置中医学院。传统中医采用的是师徒授受的方式,老师通过手把手的指导,能够将一些经验和体会(这些体会有时是难以言明也难以系统化的,不乏微妙之处,相当于米歇尔·普兰尼所谓的“个人知识”)传递给徒弟,而学生也可以在长期追随师傅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中医个体 化的思维方式。但对于现代学术建置的中医学院,这种面对面的传授方式未免“奢侈”。为了适应规模性的教育方式和标准化的现代医疗管理体制,就必须把包括治疗手段在内的医学知识加以简单化、条文化和程式化,这无疑背弃了注重整体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中医之道。同时,诸如切脉之类的基本训练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建立中医学院本是为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但其具体影响却颇有南辕北辙的意味。因此,在模式化和分科细密化的“现代”思维标准的大前提下展开的“中西医结合运动”,从开始就注定了它绝非中医的福音。目前的中西医结合的实质是以西医化中医,确切地说,是以西医的思维方式改造中医。现在我们到中医院去,医生不把脉,而是和西医院一样,开一张检查单,等各种各样的检查、化验结果出来以后,再据此开中药处方。似乎中医即等于中药。可是,中西医最大的差异不在药物,而在于对疾病的理解方式。因此,坦率地说,今日的中西医结合完全走错了方向。当然,这绝不是说中西医不可以结合,但是,怎么结合、结合点在哪里,都值得认真地思索,其实质则是首先要弄懂两种医学本身的各自特点,包括它们的长处与短处,才可尽其所能,避其所短。要做到这一点,至少对于中医而言,就必须理解真正的医道,而不能只在医术上找着落。否则必死,不是死于古人,死于权威,便是死于“科学”,死于西医。 我的经历或者可以在此拿来做一例子。我是一九九一年从成都中医学院(现在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一上临床,我就几乎对中医失去了信心,因为我治不了病。岂止治不了病,课本上总结归纳出来的疾病症状,居然在现实中找不到,几乎没有哪一例完全合乎被标准化了的课本陈述。这对西医来说实际上也是存在的,但西医有各种各样的检测仪器和实验学的方法来辅助医生诊断,错误自然要少很多(实际上也常有不少错误),更何况诊断手段相对单一的中医呢?这个经历对我打击很大,认为中医确实解决不了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并非我一个人的体会,而是我们班所有同学的共同感受。到今天,我们班真正意义上从事中医事业的人已寥寥无几了。二○○七年成都中医学院搞校庆,我回到母校,发现返校的校友们大多失落,心中非常难过。我认为现代中医教育体系几乎可以说是完全失败,它离传统医学的真正精神越来越远。然而,道之不存,术之焉附?传统中医界已经走过了一段弯路,今天我们需要的乃是拨乱反正。 正如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二十世纪以来中医的一个深层危机在于,它必须面临西式标准的审查才能生存。因此,它或者被贬为“巫术”,流放到现代医学的疆界之外;或者努力追随西医,力图使自己“现代化”。但是,任何一种文化,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文化,不是不要“现代化”——否则就只有送进博物馆中,成为人们参观凭吊甚至批判的对象——可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才是“现代化”?今天大家已经知道,现代化不等于西化。西方只是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先行了一步,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形态,而不是一种唯一的模型。因此,真正的现代化必须首先清理自己的家底,知道自己的文化财产中,什么是可以接着用的,什么是必须修理才能用的,什么是不能用的。这当然不是什么新想法。早在二十年代,胡适等人提出的“整理国故”运动,就希望达到这一目标。然而问题仍然存在:不少人“整理”了国故之后,却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国故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继续使用的。这当然不证明“整理”的目标有问题,而是表明不少“整理”工作本身可能并未做到位。以中医而言,其症结何在,也须加以辩证地分析,不能以偏概全,以次充好。这就要求学者首先须立稳自己的脚跟,弄懂中医的真精神,从其原理出发,而不是从具体的手段出发,庶几可以实现中医的真正现代化。 所谓中医的真正现代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走出症状学的思考方式,回到“医道”传统,实现中医界的内部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乏“清理门户”的意味。二是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和西医对话,矫正今日这种以西化中式的中西医结合运动,实现二者的真正结合。这不但有利于中医的发展,对西医也不无益处。实际上,所谓中医和西医不过是限于我们今日的认知水平的一种表述。在“治病救人”的意义上讲,医学只有方式、方法的不同。中、西医乃至其他一些医学,如藏医、蒙医等,都是基于对自然和人体的认识而建立的。当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更为深入的时候,这些医学均可找到结合点,互为所用,而不应有什么对立。在上述两个方面中,对医道的认识是最为基本也是最为迫切之事。说到医道,不少人又有两个误解,一是认为中医只讲经验,没有理论;二是认为中医的理论很玄,没有科学的依据。第一个误解不难解释,只须认真通读一下《内经》,即可消除。第二个误解却不容忽视。实际上,包括不少医家在内,谈到中医理论,就要使用诸如阴阳、五行一类的概念,不但使人觉得玄奥难懂,且使惯于使用“科学”思维的现代人感到格格不入。其实,所谓阴阳、五行只是传统中医的一种表达方式,或者说是他们对于自然认识的表述。当然,这不是说这一套术语就是丝毫不重要的,而是说我并不一定非要使用它们才能说清楚中医的道理,而别无表达方式。回到前边的比喻,顶尖的武林高手因为已经真正理解了武学的真谛,拈花摘叶,亦可伤人。术语就好比是武器,而医道才是核心。 在我看来,传统医学之医道的实质乃是对于自然观的把握。人是宇宙中的一物,在千百年来的进化过程中,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因此,我们不可能脱离自然来理解人 ( 不能深刻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西医的研究和发展也将陷入泥潭 ) 。且仅就此一方面而言,古人较之今人更有优势。今天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足、更加方便,但也离自然更加遥远。我们营造了一个看似可以脱离自然、实际上是最终要受到大自然制约的小环境。其影响之一就是,我们对自然的感应能力大大减弱了。古人由于常与自然为友,获得了一套非常淳朴的自然观,而中医便是建立在这一套自然唯物观基础上的对人体内脏经络的病理演变的认识。 其实,不仅是中医,各种传统医学,无不建立在一套类似的自然观基础上。即使现代西医,也不能从根本上脱离这一观念。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我更希望把我理想中的医学称之为“自然医学”。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医有共同的根源,但又超越了传统中医。首先,它要求从医道的高度理解疾病,既把人体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又从人体内脏经络的整体意义上对疾病加以全方位的考察,因此,它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归纳,更是根据身体的各种征象进行的综合分析;它的治疗方案也不是对前人成方的沿袭,而是建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治理”。其次,我们今天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较之古人甚至几十年前的人们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决定了我们的内在机制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些年来出现了不少新的疾病,如所谓“空调病”,便是这种新环境的产物。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治疗方案一定须做调整,绝不能简单地因袭成方,必须有所“变”;但这个“变”又是有依据的,其依据便是自然的基本运行和人体内脏经络的病理演变规律,这便是“通”。有通有变,则可大可久。 ——选自 《读书》 200801 期
个人分类: 中医|2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的米兰(五):跟着导游走
热度 1 fqng1008 2012-2-27 09:28
2008年的米兰(五):跟着导游走
这一天,我们跟着导游走,游览了米兰古城堡、达芬奇广场、维多利亚二世拱廊、 斯卡拉歌剧院 、 “ 朱丽叶之家 ”。 1 长我1岁的于导是上海音乐学院1988年赴意大利留学生 2 前往古城堡经过 维托伊曼纽二世塑 像 3 古城堡露出了真容 4 门前的喷泉 5 拉开场景 6 从街道看过去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哪路神仙 16 维托伊曼纽二世是米兰的骄傲 17 横七竖八的电线破坏了英雄的神圣 18 19 米兰古城堡修建时仍保留年代更久的古罗马遗迹 20 21 米兰古城堡前的情人热吻 22 古城堡旁边的公园真是个休闲的好场所 23 他们只想晒太阳 24 晨练 26 27 教授与少女 28 我们也凑个热闹 29 站在达芬奇雕像下 30 达芬奇广场如此之小 31 恢宏的 斯卡拉歌剧 院 32 33 忘记了 斯卡拉歌剧 院陈列的这位名人的名字 34 设计师生前因抨击而自杀的作品,死后得到一致赞赏 35 36 37 跟朱丽叶合影 38 朱丽叶家的墙壁上,写满了年轻人对爱情好运的渴望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4294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8年的瑞士(七):漫步卢塞恩
热度 1 fqng1008 2012-2-27 08:19
2008年的瑞士(七):漫步卢塞恩
来到卢塞恩,是这次旅游的最后一站。虽说我们第二天要从苏黎世乘航班回国,但已经没有时间再到那里走马观花了。 卢塞恩 位于瑞士的中部,坐落在罗伊斯河出口同四州湖汇合处,被认为是瑞士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市 , 据说也是全世界 最为游客青睐的6座城市之一 。 卢塞恩市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斜跨在河面上的一座二百余米的木制长桥,这就是有名的 卡佩尔桥(又称 教堂桥)。它兴建于1333年,是一条盖有木屋顶的河上走廊,故又称“廊桥”。廊桥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每幅画的内容多系卢塞恩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桥头的一边水中伫立着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八角尖顶水塔。水塔十分坚固,它在13世纪先做过了望塔,后来曾被作为监狱,现在是行会会馆。它与廊桥色彩和谐,一个伫立、一个横跨在河面上,构成了奇妙的景致。据说,这是全瑞士少有的保存下来的中世纪古建筑 。 走过教堂桥,穿过商业区(不少人在那里买了手表、瑞士军刀等等物品)步行约10分钟就来到狮子石纪念碑。这座雕刻又被称为“卢塞恩垂危之狮”,它是在1792年为纪念在巴黎杜伊勒里宫战死在瑞士壮士而兴建,以天然岩石雕刻而成。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这里时,将它赞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石雕”。 当晚,我们下榻在四州湖旁一个忘记了名字的酒店,条件非常好。第二天一早, 同学 就约我一起沿着美丽的四州湖,来寻觅这美丽的春光。真是个好天气,我留下的这些图片不错吧 。 四州湖 湖长 22公里,宽3公里,周围连结着4个小城市。湖两侧里吉山和皮拉图斯山峰对峙,两岸有许多豪华的饭店、商店,附近山丘上有美观、庄严的双尖顶大教堂。远处山腰上建有各式各样的高山旅馆,自然与人工相谐调的城市建筑美妙绝伦。更远的地方还有雪山,它们与湖水、房屋、树木、船舶、日光一起,构成了 卢塞恩 2008年4月底的一个早晨 ...... 1 走往廊桥 2 啊,廊桥 3 背后的景色 4 夕阳西下的四州湖 5 旁边的街景 6 对岸的山景 7 换个角度看看 8 还是街景 9 和它留个影 10 这一边 11 雪山下 12 我也挤进去 13 四州湖,夕阳西下 14 合影一次再走 15 卢塞恩为纪念瑞士的法国军团覆灭而雕刻的“垂死的狮子” 16 拉近镜头 17 到此一游 18 第二天清晨,同学约我一起为美丽的四州湖拍照 19 背后的山城 20 对面的雪山 21 身后的海滨 22 还是对面 23 太阳升起来了 24 湖中小屋 25 太阳照耀下 26 沐浴在阳光里 27 再来一次 28 与山并存 29 朝阳下 30 31 32 33 34 朝阳下的雪山、树木和湖水 35 太阳更高了 36 37 38 小船点点 39 40 41 美丽的四州湖 42 下榻卢塞恩五星级酒店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716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8年的瑞士(六):真实的因特拉肯
热度 4 fqng1008 2012-2-25 11:13
2008年的瑞士(六):真实的因特拉肯
到过因特拉肯,我才发现与深圳东部华侨城的因特拉肯大相径庭,也许深圳的只是因特拉肯的一个局部剪影,也许它就只是借用了一个名称。 瑞士 中部城镇因特拉肯(Interlaken,又译烟特勒根、茵特拉根),是 少女峰 山脚下的一个著名的度假胜地,以一年四季风景醉人著称。作为前往少女峰的重要门户之一,拉丁文的原意即是“两湖之间”,因为它位于图恩湖及 布里恩茨湖 之间,又名湖间镇,是一个标准因观光而兴起的小镇。这里有许多 中世纪 的建筑(十一至十四世纪)和堡垒(建于1750年)等。   在 维多利亚时代 ,它已是向往湖光山色的人士所倾心的一个城镇了。踱步走过贯穿镇上的阿勒河的桥,便是建于1279年的 古镇 翁特赛恩,沿河步行则有自14世纪保留至今的教堂,以及于17世纪所兴建的市政厅可供欣赏留连。翁特赛恩堡,或简称为古堡建于1656年,是镇上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何维克街(Hoheweg)的尽头是占地35英亩的霍依 玛特 大公园,草地为昔日修道院的庭园,现今则禁止兴建任何建物,以防止破坏这片美丽的景观。这个公园从前是 奥古斯丁 教派寺院的放牧之地附近的城堡 教堂 ,又称新教教堂。教堂旁的寺院在1745年被摧毁,却在旧址上建了城堡。 1 与深圳东部华侨城的因特拉肯大相径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此后是我们乘大巴沿两湖前往卢塞恩途中见到的景色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4035 次阅读|4 个评论
2008年的米兰(四):露天歌剧院与圣西罗体育场
fqng1008 2012-2-24 07:32
2008年的米兰(四):露天歌剧院与圣西罗体育场
建于公元1世纪,维罗纳古罗马露天剧场在规模上仅次于罗马斗兽场和坎帕诺圆形剧场,是全意大利保存得最完整的古罗马建筑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定期举行演出的最大的露天歌剧院,可同时容纳两万名观众。 圣西罗球场是AC米兰的标志,曾经举办过无数次的世界级 足球赛事 ,它是世界最著名的 足球场 之一。AC米兰队成立于1899年12月16日,到1908年的3月9日,米兰队中的一部分会员从球队里分流出来组织 国际米兰队 ,由于米兰城内出现了两个俱乐部,一个名叫佩特罗·皮雷利的商人决定用他做生意赚来的钱为他喜欢的AC米兰队建立一个足球场(起名为圣西罗球场),以满足两个球队的需求,而自己也可以成为米兰城的英雄。圣西罗球场是根据米兰城西部的圣西罗区的名字而起,1926年9月19日正式使用,当时共容纳1万人观看比赛。在1939年,球场进行了局部的小范围改造整个体育场的周长延伸,观众人数也被增加到55000个。1956年,整个球场又一次全面扩大,所有的设施都进行了新的更换,1989年为了迎接1990年在意大利举行的 世界杯 ,球场得到更好的翻新,还建设了三个上层球迷包厢看台,在四个主看台里的其中的三个看台建设了11层阶梯的塔式俯瞰灯楼,并在球场的最顶层为球迷们建设玻璃纤维的透明屋顶,屋顶的面积和球迷的 座位 面积一样大。1995年俱乐部又用了50万英镑来改善球的排水和灌溉工程,球场可容纳85700个有座观众。 1 隔了两千年,古罗马的斗兽场变成露天歌剧院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两个世界著名球队的主场体育馆 14 可容纳8万观众的米兰体育场 15 米兰的两只球队支撑起了意大利足球的辉煌 16 米兰体育场的贵宾席 17 ac米兰的运动员休息室 18 AC米兰与国际米兰的队标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美国雕塑家根据达芬奇手稿制作的巨型奔马,从达芬奇广场搬到体育场附近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的瑞士(五):冰雪中的旋转餐厅
热度 1 fqng1008 2012-2-23 10:36
2008年的瑞士(五):冰雪中的旋转餐厅
雪朗峰,不仅因为拥有阿尔卑斯山最长的空中索道及险峻雪坡,更是因为这里是007系列影片《女王的秘密使命》、《铁金刚勇破雪山堡》中詹姆斯•邦德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的拍摄外景地而 闻名于世 。当你登上海拔2970米的雪朗峰观景台,坐在旋转餐厅一边欣赏 窗外的 冰雪世界,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餐点,不得不感叹瑞士人追求新奇的大胆构思。 雪朗峰位于瑞士因特拉肯市正南处的阿尔卑斯山群之中,在少女峰旁,主峰海拔2970米。登雪朗峰的主要途径是缆车,但是完全不同于我们以往印象中的缆车,这是一种大到可以容纳80人的大玻璃箱子,以很快的速度向山上移动。雪朗峰顶的360度旋转全景餐厅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山顶的旋转餐厅,可容纳420名客人。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在用餐的同时尽揽群峰美景,并且每转一段都会有一个图示清晰的铁牌告诉你在这个角度你所面对的都是哪几座山峰和它们的海拔。 乘缆车上雪朗峰的过程的确让人心驰神往,从Stechelberg出发,要搭乘4种不同型式的缆车才能到达山顶观景台;先从海拔867米的Stechelberg,坐到1368米的Gimmelwald,再到Mürren、Birg换车,缆车换车的过程中,会不断体验真正的鸟瞰的感觉,我们没时间,没衣服,没体力爬山,只能隔着缆车玻璃拍摄美景。不过,隔着缆车玻璃拍的照片也是很美很壮观的,不是吗?   从1638米的Mürren到2677米的Birg是最惊险的一段,不到10分钟的时间,海拔高度一下拉高1千米,上升过程中不断有人惊呼窗外的美景,也不断体验着失重的飘飘然。 缆车到达的终点是海拔2970米的雪朗峰观景台,007剧情拍摄的地方,也就是旋转餐厅Piz Gloria之所在。雪朗峰四周有无数座雄伟的山峰,极目远眺就能看到也在这片群山之中的Eiger(3970m)、Mnch(4099m)与少女峰(Jungfraujoch,4158m)。雪峰上的气象瞬息即变,我们一会看到的太阳,一会又是云雾遮天。那天的运气不是很好,看看,留下来的照片可以作证。   听说,游客还可以选择乘坐缆车上山,徒步下山,节省了体力,又可以在返途慢慢欣赏美景。其中上山、下山有一条非常经典的徒步线路,全程需5小时,沿途的Gimmelwald和Muerren都是非常漂亮的自然村落,村子里有古朴的木制房子,如果天气晴好,落日低垂在天边,四周的群峰似乎触手可及,你会以为自己进入了天堂。 1 山上白雪茫茫 2 山下一片草绿 3 以下是等缆车时的照片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乘上缆车,下面是上山时的照片 17 18 19 20 21 半山腰有个小镇 22 23 24 到达观景台,下面是在观景台上拍的照片 25 山顶旋转餐厅外的观景台白雪皑皑 26 白雪皑皑的山顶旋转餐厅内热气腾腾 27 玻璃门内得脱下外衣 28 旋转中...... 29 30 31 32 开始下山了( 以下是下山时的照片)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缆车即将落地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985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8年的瑞士(四):夜宿洛伊克巴德
热度 3 fqng1008 2012-2-22 09:13
2008年的瑞士(四):夜宿洛伊克巴德
洛伊克巴德是瑞士最大的温泉疗养地,位于塔米纳山脚,每天有3900万升温泉水流入本地。历史上如歌德、莫泊桑、马克·吐温、大仲马、毕加索、柯南·道尔等,很多名人都到过这里,使得这个小城赫赫有名。   小镇中心小广场边有一个小井盖,上面标注着年代,是当年罗马人来到洛伊克巴德发现的第一眼温泉。阿尔卑斯山的盖米山口是当年外界进入洛伊克巴德的唯一通道,导游绘声绘色地跟我们记起当初罗马人发现温泉的经历...... 在这个冰雪世界里泡温泉,仿佛是在体验一场冰与火的交融;住宿在这个 冰与火交 融的世界里,能够享受更多的与众不同。 1 酒店门前的美人鱼 2 放下行李,老同学就钻进楼下的温泉泳池 3 看见窗台的我,他让赶快下去 4 我也泳一把 5 去吃晚餐的路上 6 云雾中的教堂 7 这些木屋都是宾馆 8 木屋还有后面的教堂 9 背靠雪山 10清晨,这个小镇 11 换个视野 12常伴雪山 13云雾缭绕 14 冰火交融 15 清晰与迷茫 16 冰山云雾 17 18 依然有草绿 19 再把镜头转向上面 20啊,满山雪松 21 好清新的小镇 22 独立清晨(隆冬还是阳春) 23 雪松,不屈的生命 24 春夏秋冬 25 又一家 26 又是教堂 27 挂国旗的旅馆 28 俯瞰 29 雾锁冰山 30 陈旧的木屋 31 屋上有山 32 再见了,洛伊克巴德 33赶上第一班高山列车 34驶入长长的汽车列车 35坐在火车上的汽车上欣赏风景 36 童话世界 37 画的长廊 38 我们到站了,等待过往的汽车排成了长队 39 大巴经历的 山镇 40 继续赶路 41 前往雪朗峰的途中 42 43 44 45 46 47 48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4801 次阅读|6 个评论
2008年的米兰(三):多摩大教堂
热度 2 fqng1008 2012-2-21 15:45
2008年的米兰(三):多摩大教堂
多摩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 哥特式 建筑,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规模雄踞世界第二,是仅次于 梵蒂冈 的 圣彼得教堂 ,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教堂之一。它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它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大教堂坐落于 米兰 市中心的 大教堂广场 ,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多摩大教堂在宗教界的地位极其重要,著名的《 米兰赦令 》就从这里颁布,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在这里, 达芬奇 、 布拉曼特 曾为他画过无数设计草稿。多摩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塑最多的建筑和尖塔最多的建筑,被誉为大理石山。多摩大教堂也是米兰总教区的主教堂,米兰教区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区。 米兰大教堂不仅仅是一个教堂,一栋建筑,他更是米兰的精神象征和标志,也是世界建筑史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在教堂之顶,可欣赏2245尊大理石雕像,那种精雕细琢的工艺衬托出浓厚文化艺术色彩的意大利气质。 我们参观的那天,正值米兰的自由日集会,各路人马从放射形的街道里涌出来,把大教堂广场挤得满满的,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中国文革时的激情。在广告栏和人们举着的宣传画里,可以看到毛泽东的头像,说明他的影响确实是世界性的。作为一个领袖、一面旗帜,他仍然在这个他离开后的世界里发挥着作用...... 1 哥特式的米兰大教堂是欧洲最著名的三大教堂之一 2 3 4 5 6 7 在教堂之顶可欣赏2245尊大理石雕像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教堂前的广场上,民众正在进行自由日集会 32 米兰的自由日集会,左派的宣传画中,看到毛泽东的图象 33 意大利某党派为某提案征求签字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4452 次阅读|4 个评论
2008年的瑞士(三):经洛桑到蒙特勒
热度 6 fqng1008 2012-2-20 08:33
2008年的瑞士(三):经洛桑到蒙特勒
第二天,我们从日内瓦出发,经洛桑到蒙特勒,住在美丽的湖滨酒店。虽然,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领略了瑞士这个花园国家的富庶,但已经不由得你不滋长耳濡目染的“小资情调”。   洛桑是一个古都,位于 日内瓦 湖畔,弗隆河和卢夫河从市内穿流而过,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氛。 欧洲 许多著名文学家如 伏尔泰 、 拜伦 、卢梭、 雨果 、 狄更斯 曾先后在此居住过,故有“国际文化城”之称。市内有十二世纪建造的哥特式天主大教堂,被誉为瑞士最精美的建筑。市郊有建于十四世纪初的奇隆堡,内有武器库、钟楼、吊桥等古迹。依山濒湖,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游览和疗养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以及欧洲癌病研究中心均设于此。   洛桑是一座山城,层层叠叠的美丽房屋,沿着湖岸向上伸展,有点儿似香港的石板街,在日内瓦湖与 阿尔卑斯山 的烘托下,洛桑城充满法国式的浪漫。并且你只要看看遍布整个城市的葡萄园,就会知道这里也是个生产葡萄酒的地方。以洛桑为分界,从这里到日内瓦被称为拉克特地区,到对面的埃格勒被称为沃州地区,拉沃地区的葡萄酒质量非常好。从日内瓦延伸过来的平缓的斜坡,过了洛桑就变成了切人湖面的很陡的山坡。这种地形的变化给这里的景观平添了几分壮观,也给葡萄增加了几分滋润。   如果将洛桑分为两个区域:湖边的奥奇及山腰上的旧城,很快就能分辨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风味:前者是一种悠闲的、现代的、讲究生活品味的气质,后者是一种怀旧的、古老的、散发历史内涵的韵味。而且你将惊奇的发现,这个老调新韵弹得很和谐的城市,居然保留了中古教堂的守夜人报时声,夜半听来格外有味道!   浪漫的爵士之都蒙特勒,是一个田园诗般的 小城镇 ,被称为“瑞士的里维埃拉”。带着一种天然的浪漫,坐落在烟波浩淼的日内瓦湖畔,湖光山色之间,散布着教堂和星星点点的民宅。沿着湖畔漫步,沿途有浅滩和小码头,到处都是私人游艇和豪华住宅。附近著名的 西庸城堡 已成为蒙特勒的名片,当年拜伦的名篇《西庸的囚徒》让蒙特勒名扬天下。 海明威 、 卓别林 、芭芭拉·亨德瑞克等大牌明星都曾在这个温馨抒情的小城居住过。 1 2 3 奥林匹克中心 4 5 奥林匹克中心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做的宣传 6 体育结束战争(奥林匹克公园内)? 7 洛桑的城堡式酒店 8 洛桑的花钟分秒不停 9 美丽的日内瓦湖畔镶嵌着几十个大小城市 10 就住在这个湖滨酒店 11 清洗一下,到楼下转转(我们住在5楼) 12 走走看看 13 14 15 花园城市 16 17 18 雪山下的水城 19 20 记不得是那位音乐人的纪念雕塑 21 夕阳下 22 悠闲的孩子们 23 湖景与对面的雪山相映生辉 24 25 我也进入画中 26 难以脱身 27 回到阳台上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林中之屋 36 清晨湖畔 37 酒店的窗下景色 38 在阳台上看去 39 40 坐落在日内瓦湖畔的蒙特勒 41 汽车窗外的景色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5503 次阅读|9 个评论
2008年的瑞士(二):日内瓦一天
热度 2 fqng1008 2012-2-19 18:21
2008年的瑞士(二):日内瓦一天
  日内瓦是 瑞士 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是瑞士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是 苏黎世 ),位于 西欧 最大的湖泊 莱芒湖 畔(又称 日内瓦湖 ),法拉山和 阿尔卑斯山 近在眼前。 其南、东、西三面都与 法国 接壤,自古是 兵家必争之地 。从地图上看,日内瓦从瑞士的版图上突出来,中间最狭窄的地方只有4公里,许多地方的土地都是和法国所共有的,克万特兰国际机场的一半也是属于法国的。静静的 罗纳河 穿城而过,湖与河的汇合处,由数座桥梁连接着南北两岸的 老城 和新城。 日内瓦是一个国际性城市,有人戏称“日内瓦不属于瑞士”,主要是这里集中了像 联合国 日内瓦总部、 国际红十字 会等国际机构。这里是世界各国游客云集的地方,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里有许多 地中海 各国过来工作的人。从历史上看,自从 加尔文宗教改革 以来,日内瓦成了反对旧体制的人避难的场所。在对革新思想非常宽容的日内瓦人中间产生了 卢梭 ,而 伏尔泰 、 拜伦 ,还有列宁等人,为了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也曾来到日内瓦。因此,这个国际城市是在500多年的孕育中产生的。 日内瓦是许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包括联合国欧洲总部、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 、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国际电讯联盟、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和诸国会议同盟。日内瓦还有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国际标准化组织 、世界教会协会、 互联网 虚拟图书馆、 世界经济论坛 、国际红十字委员会和国际爱滋病协会。而且,日内瓦是 国际联盟 的所在地(1920年-1946年解散),最初在Wilson宫,然后搬进其后一直作为联合国所在地的万国宫。 1 道路两旁就像连成一片的巨大公园 2 日内瓦湖边 3 湖边草坪 4 5 闲适的女孩们 6 7 广东代表 8 闲适一把 9 10 11 12 13 遇到同行(南丁格尔) 14 15 万国宫前 16 这个大椅子为什么缺一条腿 17 18 19 20 忘记了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21 22 23 24 25 整个一个大公园 26 国际红十字会总部 27 局长与少女 28 卢梭岛上矗立着我最崇拜的思想家卢梭 29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法国革命产生过巨大影响 30 2008年欧洲杯即将在瑞士和奥地利举行 31 清晨,大家还没有起床 32 日内瓦大学 33 日内瓦大学前新教运动的四大精神领袖 34 日内瓦的美丽花钟从不停息一分一秒 35 日内瓦的同性恋铜像 36 湖边少女 37 38 39 世界卫生组织办公楼 40 世界卫生组织办公楼里的万国旗 41 世界卫生组织办公楼后的塑像 42 我的别墅? 43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5177 次阅读|4 个评论
圣诞节之夜游览Christmas village(2008年)(二)
黄安年 2011-12-19 08:56
圣诞节之夜游览Christmas village(2008年)(二)
圣诞节之夜游览 Christmas village ( 2008 年)(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2 月 18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在美国的不少州都有 Christmas village ,集中展现了世俗化的圣诞文化,在圣诞节前后来这里的游客剧增。这里的照片(一) 26 张,(二)19 张 , 集中反映了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 Koziar ‘ s Christmas village 的圣诞之夜夜景。照片拍摄于 2008 年 12 月 25 日晚 。 William M. Koziar, the creator of Christmas Village, began decorating his home and property in 1948 for the pleasure he and his wife, Grace, and their four children derived from the unusual display. People appreciated and applauded the beauty of the Koziar home and began to refer to it as the "Christmas House." Mr. Koziar added new and unique items and lighted displays to the original layout each year. He began decorating the lake, walkways, trees, fences, and buildings, as well as continually adding to the barn and house. By popular demand visitors were granted access to the premises for a closer look. Thus, Koziar's "Christmas House" became known as Koziar's "Christmas Village." http://www.koziarschristmasvillage.com/static/history.html ****************** Christmas villag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 search This article does not cite any references or sources . Please help improve this article by adding citations to reliable sources . Unsourced material may be challenged and removed . (January 2011) For the seasonal attraction near Reading, Pennsylvania, see Koziar's Christmas Village .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Christmas market . A Department 56 New England Series village display. A Christmas village (or putz ) is a decorative, miniature-scale village often set up during the Christmas season. These villages are rooted in the elaborate Christmas traditions of the Pennsylvania Dutch . Mass-produced cardboard Christmas villages became popular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20th century, while porcelain versions (especially those created by the company Department 56 ) became popular in the later part of the century. Origins The tradition of decorative Christmas villages is rooted in the holiday traditions of the Pennsylvania Dutch . In early-colonial American Moravian hom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nativity scene , or putz, at the base of a Christmas tree was a very common holiday activity. The term was derived from the German verb putzen , which means "to clean" or "to decorate." These nativity scenes soon became very elaborate, and often included sawdust or fine dirt spread to represent roads leading to the manger; stones and fresh moss to represent grottos or caves; and sticks and branches to represent miniature trees. These details were in addition to the carved wooden figures that represented the Holy Family , animals, shepherds, and other traditional nativity figures. A Christmas village set atop a table Although initially placed beneath the Christmas tree, by the early 19th century a family's "putz" might have also been found on the fireplace mantel, side tables, and other prominent places within the home. These expanded scenes might include other stories from the Bible . The story of Noah's Ark , an especially popular subject for a putz, could result in the arranging of several hundred carved animals wending their way towards the ark. By the mid-19th century, more secular figures and scene elements were being added to the putz. In many homes, the putz took more time and energy than the decoration of the family Christmas tree. Separate areas were developed with different themes; spreading outward from the Nativity scene were other farms or village scenes, which had a way of growing larger and more elaborate every year. Eventually, toy trains were added to these miniature worlds. Mass production A Department 56 Christmas village After World War II , several Japanese companies started mass-producing cardboard or paper houses, churches, and other buildings. These small buildings usually had holes in the back or the bottom through which Christmas lights were placed to provide illumination. The buildings had tiny colored cellophane windows and were decorated with mica-dusted roofs to give the appearance of snow. Since these buildings were made of inexpensive material and were widely available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 they became a very popular Christmas decoration. Modern villages A modern Christmas Village In the 1970s, ceramic or porcelain Christmas villages were introduced and started to gain popularity. Department 56 was one of the first companies to make these buildings and remains the most well-known. Other companies, such as Lemax , have also produced similar villages, and there are numerous other brands sold. Drugstores and dollar stores now often carry much smaller buildings, which are typically not as well-painted. Unpainted buildings are also sometimes available at craft stores. Like many other Christmas traditions, the notion of a village to celebrate a holiday has spread to other holidays, with a few companies making Halloween and Easter villag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istmas_village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2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圣诞节之夜游览Christmas village(2008年)(一)
黄安年 2011-12-19 08:35
圣诞节之夜游览Christmas village(2008年)(一)
圣诞节之夜游览 Christmas village ( 2008 年)(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2 月 18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在美国的不少州都有 Christmas village ,集中展现了世俗化的圣诞文化,在圣诞节前后来这里的游客剧增。这里的照片(一) 26 张,(二)19 张 , 集中反映了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 Koziar ‘ s Christmas village 的圣诞之夜夜景。照片拍摄于 2008 年 12 月 25 日晚 。 William M. Koziar, the creator of Christmas Village, began decorating his home and property in 1948 for the pleasure he and his wife, Grace, and their four children derived from the unusual display. People appreciated and applauded the beauty of the Koziar home and began to refer to it as the "Christmas House." Mr. Koziar added new and unique items and lighted displays to the original layout each year. He began decorating the lake, walkways, trees, fences, and buildings, as well as continually adding to the barn and house. By popular demand visitors were granted access to the premises for a closer look. Thus, Koziar's "Christmas House" became known as Koziar's "Christmas Village." http://www.koziarschristmasvillage.com/static/history.html ****************** Christmas villag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 search This article does not cite any references or sources . Please help improve this article by adding citations to reliable sources . Unsourced material may be challenged and removed . (January 2011) For the seasonal attraction near Reading, Pennsylvania, see Koziar's Christmas Village .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Christmas market . A Department 56 New England Series village display. A Christmas village (or putz ) is a decorative, miniature-scale village often set up during the Christmas season. These villages are rooted in the elaborate Christmas traditions of the Pennsylvania Dutch . Mass-produced cardboard Christmas villages became popular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20th century, while porcelain versions (especially those created by the company Department 56 ) became popular in the later part of the century. Origins The tradition of decorative Christmas villages is rooted in the holiday traditions of the Pennsylvania Dutch . In early-colonial American Moravian hom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nativity scene , or putz, at the base of a Christmas tree was a very common holiday activity. The term was derived from the German verb putzen , which means "to clean" or "to decorate." These nativity scenes soon became very elaborate, and often included sawdust or fine dirt spread to represent roads leading to the manger; stones and fresh moss to represent grottos or caves; and sticks and branches to represent miniature trees. These details were in addition to the carved wooden figures that represented the Holy Family , animals, shepherds, and other traditional nativity figures. A Christmas village set atop a table Although initially placed beneath the Christmas tree, by the early 19th century a family's "putz" might have also been found on the fireplace mantel, side tables, and other prominent places within the home. These expanded scenes might include other stories from the Bible . The story of Noah's Ark , an especially popular subject for a putz, could result in the arranging of several hundred carved animals wending their way towards the ark. By the mid-19th century, more secular figures and scene elements were being added to the putz. In many homes, the putz took more time and energy than the decoration of the family Christmas tree. Separate areas were developed with different themes; spreading outward from the Nativity scene were other farms or village scenes, which had a way of growing larger and more elaborate every year. Eventually, toy trains were added to these miniature worlds. Mass production A Department 56 Christmas village After World War II , several Japanese companies started mass-producing cardboard or paper houses, churches, and other buildings. These small buildings usually had holes in the back or the bottom through which Christmas lights were placed to provide illumination. The buildings had tiny colored cellophane windows and were decorated with mica-dusted roofs to give the appearance of snow. Since these buildings were made of inexpensive material and were widely available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 they became a very popular Christmas decoration. Modern villages A modern Christmas Village In the 1970s, ceramic or porcelain Christmas villages were introduced and started to gain popularity. Department 56 was one of the first companies to make these buildings and remains the most well-known. Other companies, such as Lemax , have also produced similar villages, and there are numerous other brands sold. Drugstores and dollar stores now often carry much smaller buildings, which are typically not as well-painted. Unpainted buildings are also sometimes available at craft stores. Like many other Christmas traditions, the notion of a village to celebrate a holiday has spread to other holidays, with a few companies making Halloween and Easter villag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istmas_village
个人分类: 美国纪行见闻(09-11)|3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2008年“核心期刊”论文被引比例更低?
热度 4 zhpd55 2011-4-3 20:21
为什么2008年“核心期刊”论文被引比例更低?
2010年核心期刊论文被引不足总数的8% 的博文,引起几位热心浏览者的关注,认为被引需要时间,特别是发表后2-3年可能是被引的高峰期,谈论当年引用意义不大或者根本没有意义,其实期刊的评价指标中就有一项指标是即年指标,即年指标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做这样的统计,是看到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公布的2010年统计结果,其中有些根本就不是“核心期刊”,但是被复印转载了,难道核心期刊的就一定100%被复印转载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将评价期刊整体的指标推广到评价该期刊发表的每一篇论文,这种推广是否科学,值得我们思考。就像一谈到SCI论文,就认为是世界顶级水平的,这种认识有其片面性,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也分三六九等。就是同一种期刊发表的论文,甚至在同一期期刊发表的所有论文,被引频次不可能完全相同。汤姆逊路透公司预言诺贝尔奖候选者,不是看看某个作者在影响因子高的核心期刊期刊发表多少篇论文,而是以论文发表之后有没有人引用,以引用频次的多少进行遴选,这种方法屡屡命中的结果表明,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再如,按照我们的观点,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根本不可能获得 2010年的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因为他关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的论文就不是在正式学术期刊发表的,而是在美国一个预印本论文网站( http://arxiv.org/ )上公开的,而类似的研究结 果,发表在SCI收录期刊—— The As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的长篇巨著(300多页)的2位作者,没有获得菲尔茨奖,而且 佩雷尔曼还获得了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 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 )千禧年100万美元的大奖! 有人建议看看2008年核心期刊论文的被引情况,利用清明节放假休息,进行了类似的检索统计,结果比预先想想的更差,2008年CNKI收录核心期刊论文577753篇,但是截止2011年4月3日,曾经被引用过一次以上的论文只有4873篇,发表后2年来,被引用在10次或者以上的论文不足130篇,充其量仅仅有万分之2.2,竟然有99%的2年无人引用,详细统计结果见表1.下图是2008年核心期刊论文 下载频次与引用频次之间的关系(500篇)。 表 1 2008 年核心期刊被引情况 Cited Times Papers Ratio/% 127 0.022 9 26 0.005 8 60 0.01 7 74 0.013 6 99 0.017 5 152 0.026 4 291 0.05 3 448 0.078 2 1052 0.182 1 2544 0.44 0 572880 99.157 Total 577753 100.000 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上述结果,但是CNKI的显示的确就是如此。如何评价核心期刊?如何评价学术论文?如何看待引用情况?我们目前的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是以核心期刊或者SCI发表的多少进行量化,还是结合被引频次等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考量?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如果没有人引用,核心期刊与同类普通期刊还有什么差别呢?
个人分类: 新观察|3542 次阅读|1 个评论
黄安年发表在纸媒上的文章目录 (2008年)
黄安年 2010-12-11 09:02
黄安年发表在纸媒上的文章目录 (2008 年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11 日发布 以下是笔者 2008 年在纸媒上发表的文章目录 , 网络媒体上发布的学术性文章并未包含在内。还有个别未经本人同意而发表在纸媒上的文章也没有收集在此。笔者集缉这些文章是为了解自己在这一年究竟发表了哪些文章,也是因对学院方量化统计的需要,不过我一直不主张以人为圈顶的核心期刊文章为获奖标准的不科学的规定 , 事实上好文章不一定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 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的,不一定是好文章。此外,校方从不认同在博客和学术网站上发表的学术文章为学术成果 , 笔者这里虽然没有发布,不过并不认同校方这一见解。学术文章是不分发表的场合的,以文章发表场合来界定是否学术成果的看法等于扼杀了部分学术成果。 ( 1-14 ,共 101500 字) 1 .《沉默的华工和贯通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史学月刊》 2008 年第 1 期第 93-99 页, 17000 字。 2 ,《沉默的华工和贯通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史学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史》 2008 年第 4 期 ,k5 ,第 28-34 页, 17000 字。 3 .《融中外史学于一体的课程新体系读〈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08 年卷 ( 总第 6 卷 ) ,第 227-236 页, 10000 字。( 2009 年收到) 4. 《评杰斐逊全传纪念刘祚昌先生逝世一周年》,载《刘祚昌先生史学文集》人民出版社,第 647-660 页, 2008 年版, 10200 字。 5. 《美国的崛起与发展》,《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8 年 10 月上半月 , 第 109-133 页, 25000 字。 6 .《 历史新教材的学习和应考》, 《中学生导报 高考历史新课程》, 2008 年 1 月 1 日 , 总第 1269 期 , 第 4 版, 1700 字。 7 .《中国来美投资购房不是梦 : 有感于〈纽约盼着中国人来买房〉》,《中国民航报新知》(机上版) 2008 年 1 月 23 日 , 第 11 版, 600 字。 8 .《贺刘绪贻先生九十五华诞》,《美国史研究通讯》 2008 年第 1 期第 4-5 页, 1900 字。 9 .《北京奥运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难得机遇》,《科学时报周末评论 》, 2008 年 8 月 15 日 A4 , 1700 字。 10 . 《北京奥运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难得机遇》,《学习与研究》, 2008 年第 9 期 ( 总第 225 期 ) 第 66 页, 1700 字。 11 .《痛失知音沉痛哀悼冯承柏先生》载冯承柏教授纪念集编委会编 : 《春思秋怀忆故人 冯承柏教授纪念集》,第 29-31 页,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版, 2000 字。 12 ,《痛失知音沉痛哀悼冯承柏先生》, 《美国史研究通讯》, 2008 年第 2 期,第 12-15 页, 2000 字。 13 .《科学结论要求严谨,真理越过雷池九成谬误》,载张其瑶、赵彦编 : 《智者不惑科学网博文集萃》,第 193-194 页,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3 月版,原载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3 日, 800 字。 14 .《中美关系未来三十年遐想》 , 《美国史研究通讯》, 2008 年第 2 期,第 1-4 页。 4000 字。 以上共 101500 字 采访报道及评论 : * 《爷孙俩的奥运生活》,《科学时报》, 2008 年 8 月 22 日 , 第 A1 、 3 版。 书评 : 杨玉圣:《道钉并不沉默读黄安年教授编著〈沉默的道钉〉》,《世界知识》 2008 年第 18 期 ( 总第 1493 期 ) 第 67 页, 2008 年 9 月 16 日。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29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08年版核心期刊汇总
skymoon619 2010-6-21 10:35
详见附件! 08北大核心期刊目录
个人分类: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杂志|1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兰州大学2008年数学分析参考解答
zjzhang 2010-5-7 23:07
兰州大学2008年数学分析参考解答
个人分类: 考研数学|3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独墅湖高等教育区2008年大事记
pikeliu 2010-5-2 18:14
当前位置: 首页 档案展览 高教区大事记 http://www.sipedi.cn/sipedi//dazx/showinfo2.aspx?infoid=68c49f8e-50fe-4be8-836c-ea786ae37c15siteid=15categoryNum=004001 独墅湖高等教育区2008年大事记 (发稿时间:2009-03-17阅读次数:1126) 2008.1.4 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中一行 6 人来高教参观 2008.1.5 高教区举行 迎新年、庆奥运 长跑比赛 2008.1.12 首届苏州台商迎新春书画展览亮相独墅湖图书馆 2008.1.14 许海峰亲临独墅湖体育馆考察奥运会热身赛赛场 2008.1.25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惠一行 8 人参观高教区 2008.2.12 著名教授金正昆做客湖畔论坛 2008.2.28 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8.3.3 日本关西棋院国内首家分院落户高教区体育中心 2008.3.3 全国首家微软技术实训基地落户高教区 2008.3.6 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视察高教区 2008.3.7 苏州市人大代表视察高教区 2008.3.9 福州市党政考察团来高教区访问 2008.3.13 国家级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地方服务站在独墅湖图书馆揭牌 2008.3.17 日本 CRO 企业 EPS 一行 8 人参观高教区 2008.3.18 美国马佐平院士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8.3.18 高教区体育发展中心获承办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先进集体 称号。 2008.3.19 国家信息化专家委课题组参观高教区 2008.3.26 吉林省洮南市党政代表团访问高教区 2008.3.27 著名营销学专家李蔚做客湖畔论坛上细说营销秘诀 2008.3.27 江苏省体育总会在独墅湖高教区召开座谈会 2008.4.8 苏州女企业家座谈会在独墅湖体育发展中心举行 2008.4.11 由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等领导组成的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调研组考察高教区教育、科研、产业转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008.4.11 苏格兰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部长参观高教区 2008.4.16 中国首位奥运冠军许海峰作客湖畔论坛话奥运 2008.4.17 全国现代五项冠军赛在高教区体育中心开赛 2008.4.18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8.4.19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基金会主席 Richard J.Gowen 、 IEEE 中国区总监华宁访问高教区 2008.4.19 章丘市党政考察团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8.4.21-25 2008 年 ISO/TC184/SC5 国际会议 在苏州独墅湖图书馆召开,此次会议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第 184 技术委员会第 5 分委员会主办 2008.4.25 江苏省第十期院系党政负责人培训班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8.4.26 打工皇帝 唐骏做客湖畔论坛上畅言职场生存之道 2008.4.28 独墅湖影剧院揭牌开业,园区管委会领导前来剪彩 2008.4.30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全面开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国玲,市政协主席王金华,市委常委、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市政协副主席申建华参加了项目奠基开工仪式。 2008.5.7 苏州工业园区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在独墅湖高教区体育发展中心北广场举行 2008.5.8 云南省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剑辉及市委常委一行参观高教区 2008.5.15 高教区开展 心连心 抗震救灾慈善募捐活动 2008.5.17 江苏省青少年游泳比赛在高教区开赛 2008.5.18 高教区(教投公司)召开领导干部扩大会议,会议强调力争 5 年基本建成独墅湖科教创新区 2008.5.19 独墅湖高教区各界为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致哀 2008.5.24 市十二届运动会保龄球赛在高教区体育中心举行 2008.6.1 第四届苏州市少儿艺术节在独墅湖影剧院开幕,苏州市市委常委、市长阎立,苏州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国强等领导莅临祝贺 2008.6.3 江苏省信息产业厅陈为保副厅长和香港城市大学陈明敏来到独墅湖高教区进行参观访问 2008.6.6 独墅湖高教区基督教堂奠基,苏州市基督教两会主席何介苗牧师主礼当天的典礼活动。 2008.6.6 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院士率武汉大学考察团一行来到独墅湖高教区进行参观访问 2008.6.13 江苏教育新闻工作者协会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8.6.18 2008 中国杯 国际男子手球精英赛在高教区独墅湖体育发展中心拉开战幕。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手球协会副主席孟伟,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手球部部长彭宁出席观赛。 2008.6.19 中新置地荣域 助学金在独墅湖高教区启动 2008.6.20 广州市党政代表团一行 100 人参观高教区 2008.6.26 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张坊参观高教区 2008.7.2 2008 年全国少乒赛(南方区)独墅湖畔开拍 2008.7.11 无锡市政府考察团一行 81 人参观独墅湖高教区 2008.7.10 高教区公交首末站工程胜利竣工 2008.7.16 RoboCup08 机器人世界杯赛在苏州开赛,国际联合会新任主席 Prof. Manuela M. Veloso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民进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朱永新等、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等出席 2008.8.6 王荣书记视察独墅湖高教区院校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等陪同 2008.8.9 复旦大学金力副校长一行 8 人参观高教区 2008.8.23 少儿暑期快乐围棋赛 在高教区开赛 2008.8.28 国务院参事吴伯明在高教区讲授知识产权 2008.8.30 中宣部新闻局葛玮副局长一行 25 人参观高教区 2008.9.4 2008 苏州台商篮球友谊赛在高教区体育发中心开赛,全市 23 家台资企业的 21 支球队参赛 2008.9.4 西交利物浦大学与劳瑞德集团结成战略联盟, 学校将获得总额七千万的捐资 2008.9.6 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落户,苏州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和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共同为研究院揭牌,副市长王鸿声等领导出席了成立仪式。 2008.9.18 19 首届中国名校苏州创新合作论坛暨科技成果对接交流会于 9 月 18 19 日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在 18 日的活动开幕式上,东南大学国家科技园(苏州)、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同时揭牌成立。江苏省省长助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科技厅副厅长李奇,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等出席了开幕式 2008.9.19 邻里中心翰林大厦于 9 月 19 日 在高教区正式开业。 2008.9.19 9 月 19 日 ,由园区培训管理中心牵头,高教区就业和培训指导中心等单位协助的园区培训经理人俱乐部在独墅湖畔宣告正式成立。来自园区近 50 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2008.9.25 9 月 24 日 ,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第十二届例会在园区举行,当天下午,俄罗斯代表团在中方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独墅湖高教区 2008.9.28 9 月 28 日 , 第三届苏州阅读节 开幕式在独墅湖图书馆盛大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国强,副市长王鸿声,市政协副主席葛维玲,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缪学为等出席 2008.10.8 10 月 8 日 上午,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南京金陵酒店管理公司关于金陵观园国际酒店项目的合作签约仪式在独墅湖图书馆贵宾会议室举行 2008.10.21 10 月 21 日 ,作为园区和科教创新区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举措之一的生物纳米园公共实验平台二期 抗体服务平台落成,正式对外运营。据悉,该实验平台将在三年后全面建成,届时将成为苏州市内设备最为齐全,投入资金最大的生物医药公共实验平台。 2008.10.22 10 月 22 日 下午,由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率领的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莅临独墅湖高教区,就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进行现场调研考察。省政协主席张连珍,省委常委、副省长赵克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等领导陪同参观 2008.10.31 由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评审的苏州市第十批科普教育基地结果揭晓,包括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管理办公室在内的 31 家单位获得命名。 2008.11.3 苏州雅思考点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式启用揭牌。这是江苏省内的第二家雅思考点 2008.11.4 独墅湖高教区内首家 4 星级标准酒店 西交利物浦国际会议中心落成揭牌。它是集住宿、餐饮与召开高级学术交流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性酒店。 2008.11.10 由文化部、省人民政府主办,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承办的,中国首届农民文艺会演闭幕仪式在独墅湖影剧院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张旭,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省文化厅副厅长王世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国强,副市长王鸿声等为获奖节目颁奖。 2008.11.14 苏州市政府与东南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暨共建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技术服务平台 签约仪式在园区举行。仪式上苏州市政府向东南大学捐赠了首批建设资金共 1000 万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东南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东南大学校长易红,市领导周伟强、王少东、马明龙参加签约仪式。 2008.11.18 2008 第二届中国专利周苏州分会场 在独墅湖图书馆开幕。 2008.11.19 欧元设计主要贡献者泰格森教授做客湖畔论坛 2008.11.25 全市首家影像资料研究中心在高教区对外启用 2008.11.29 高教区(教投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会议听取了科研发展部、院校工作部、财务部、开发建设指挥部,以及体育中心、科教人才市场、学术交流中心的工作汇报,初步总结回顾了 2008 年高教区开发建设工作,并讨论部署了 2009 年工作目标 2008.12.9 座落于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以西的体育公园正式开放。公园占地面积约 12 万平方米,规划设计有一个标准足球场、 4 片网球场、 6 片篮球场、两片沙滩排球场,同时还建设有休闲垂钓、轮滑等场地,是高教区目前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场所 2008.12.15 在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召开的 2009 年度全国乒乓球竞赛招标会上,新一年度的全国性国内、俱乐部乒乓球比赛敲定了最终赛区。苏州独墅湖高教区体育发展中心连续第二年获得承办全国少乒赛(南方赛区)的资格。 2008.12.29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做客湖畔论坛为企业脱困支招 2008.12.30 苏州工业园区在现代大厦召开 2008 年度博士后站工作会议暨苏州秉创科技有限公司分站挂牌仪式。(秉创科技是东大苏州研究院孵化企业)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8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美新杯MEMS传感器应用大赛
ican2010 2010-3-14 23:29
2008 年第二届比赛,进步改为美新杯 MEMS 传感器应用大赛,比赛仍由美新公司独家赞助,赞助的传感器有美新加速度计和磁场传感器两种。 2008 年比赛于 3 月启动,共收到全国 40 所高校提交的 112 件参赛作品,涵盖游戏娱乐、智能控制、安全医保等多个类别,参赛队员 500 余人。经过初评, 50 支参赛队伍进入了 7 月份在无锡举行的美新杯夏令营,与传感器产业界以及微纳加工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学习交流,随后各支参赛队伍开始作品实物的制作,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最终有 38 件作品进入了复赛。 2008 年 10 月,作为第二届海峡两岸微米纳米科技研讨会会议的重要部分,复赛评审工作在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顺利举行。 30 位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成功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赞助厂商工程师就从作品功能、市场前景、视频、文档和实物演示等五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匿名打分。最终, 21 支队伍脱颖而出,获得决赛资格。 这 21 支队伍的近百名学生选手受邀出席了 2009 年 1 月 5 日至 8 日举行的第四届 IEEE-NEMS 年会,并在大会上进行了作品实物展示和现场答辩。从现场情况看,答辩选手调研充分、表达流畅,并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充分展示了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此次大赛作品与上一届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2008 年美新杯 MEMS 加速度计应用大赛获奖名单 奖项 姓名 学校 作品名称 一等奖 曾祥宇、王恩、 李健喆 复旦大学 世博会 3-D 控制实体展示台 二等奖 李帛谣、尹良、王頔 黑龙江大学 可视电子鱼漂 张峰、秦伟、李彬、任嵘、张戈 西北工业大学 微型直升飞机控制系统 三等奖 宋巍、曹伽牧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列车弯道安全监测报警系统 闵昆龙、吴刚、 刘甜甜、朱赫、周鹏 东北林业大学 手语识别系统 杨棋、陈瑶、周昱含、苗东亮、杨烨华 南开大学 无线地磁停车管理系统 任森、常杰、张星宇、罗剑 西北工业大学 千里眼多功能电子眼鱼漂 王郑涵、侯卜元、 姚晓宇 黑龙江大学 交警手势识别系统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新增八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黄安年 2009-8-10 10:08
2008 年新增八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10 日发布 一年前 ,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 8 个新的自然奇观最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墨西哥的黑脉金斑蝶生态保护区,这个保护区有印度洋的加拉帕戈斯之美誉。此外位于中国江西的三清山国家公园也被收录。世界遗产遗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评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评价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址被认为对人类有重大价值,应该得到保护和保存。现在补充了这 8 个新遗址后,世界遗产名录上共有 145 个国家的 878 处遗址 (679 处文化遗址、 174 处自然遗址和 25 处混合遗址 ) 。今年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8 个新自然遗址如下: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8-07/11/content_8528028.htm 这八处自然文化遗产 : 索科特拉群岛;墨西哥帝王蝶生态保护区;中国三清山国家公园;哈萨克斯坦萨亚尔 - 哈萨克斯坦北部草原和湖泊;冰岛叙尔特塞岛;法国新喀里多尼亚礁湖;瑞士萨多那山脉地质 ;加拿大乔金斯化石悬崖。 附网上介绍 : 联合国新增八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景观 也门索科特拉群岛 腾讯科技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包括有印度洋加拉帕戈斯之称的墨西哥帝王蝶生态保护区在内的 8 处自然奇特景观,现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之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命名的世界遗产网站上列举了一些文化和自然景观,该网站称,这些对于人类具有突出价值的区域,应当值得保护和保存。加上这 8 处新世界遗产,目前世界遗产目录共有来自 145 个国家的 878 个自然景点,其中包括 679 个文化遗产、 174 处自然遗产和 25 处文化自然遗产。以下是最新增加的 8 处世界自然遗产: 索科特拉群岛包括着 4 个岛屿和 2 个岩石小岛,延伸在非洲之角 150 英里( 250 公里),在该群岛上生长着蜥蜴血树。 7 月 8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一项新闻声明中称,索科特群岛之所以全球著名,是由于它具有丰富的植物群和动物群:该岛 825 种植物中 37% 、 90% 爬行动物、 95% 陆地蜗牛物种是世界其他各地所未曾有的。 墨西哥帝王蝶生态保护区 每年有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只帝王蝶在冬季聚集在墨西哥城西北 60 英里的浓密丛林山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称,在春季,这些帝王蝶便开始了为期 8 个月的迁徙之旅,往返加拿大东部一次,期间共有 4 代帝王蝶相继出生和死亡。 中国三清山国家公园 该国家公园有着森林、瀑布、白色彩虹、奇特形状的花岗岩山峰和类似动物和人体侧面轮廓的石柱,其覆盖范围达到 56710 英亩,位于中国江西省怀玉山脉。 哈萨克斯坦萨亚尔 - 哈萨克斯坦北部草原和湖泊 该湿地环境分为瑙尔祖姆( Naurzum )和科尔加尔辛( Korgalzhyn )国家自然保护区组成,其覆盖 110 万英亩,为来自非洲、欧洲和南亚的迁徙水鸟提供重要的亚洲中部途经停留区域。这一区域内的主要草原和湖泊现被列入联合国自然世界遗产目录之中。 冰岛叙尔特塞岛 叙尔特塞岛距离冰岛南海岸 20 英里( 32 公里),是上世纪 60 年代火山喷发形成的。本周,当将叙尔特塞岛被命名为新世界遗产时,该岛向科学家提供一个独特的实验室,用于研究植物和野生动物的殖民化特征。随着海洋的传播,该岛最早的生物种子是于 1964 年到达的,真菌、细菌类生物在随后几年内陆续出现,目前该岛上植物和无脊椎动物种类丰富,据统计鸟类数目已达到 89 种。 加拿大乔金斯化石悬崖 这处远古化石遗址保存着可追溯 3.54 亿年前的远古化石,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延伸达 9 英里( 14.7 公里)。在远古时期,这里曾孕育大量生命的雨林森林,乔金斯化石悬崖有 148 种远古物种化石标本和 20 组化石足迹。 法国新喀里多尼亚礁湖 该岛部分礁湖丛位于澳大利亚东部 750 英里,它是世界第三大珊瑚暗礁结构。这处健康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是濒危鱼类、海龟的家园,也是世界第三大懦艮生存区,海牛等大型素食海洋哺乳动物栖息地。 瑞士萨多那山脉地质 教课书分析显示瑞士萨多那山脉结构是通过大陆碰撞形成的,自从 18 世纪开始,地质学家便已开始对瑞士东北部这一地质结构进行研究。 http://picfan.blogchina.com/blog/6760484.html 这里转发的图片共 30 幅。
个人分类: 世界各国见闻(09-11)|4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年五次日食:2008年记忆犹新,2009年又观新相
panfq 2009-7-22 14:07
2009年日食精彩瞬间 2008年18时24分左右,我正在西北老家后田野小径散步,突然发现太阳缺了一块,随后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房顶上干活(上房泥)的村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赶快打电话让在屋内的家人出来看日食。乡下空气晴朗,日食景象看得分外清楚,尤其是傍晚的日落壮观景象。当太阳重现时,好像它刚经历过一场搏斗(日月较量),带着欣喜的泪眼普照大地;或者日月经过短暂的恋情后有点依依不舍,那略显水灵的阳光是依恋的泪眼。不,那不是太阳的泪眼,分明是我仰望异样天象时眼部疲劳所致。 今日在山东看天象。8点40左右,隔着X光透视胶片,从太阳初亏看到复园,中间一段时间太阳像月牙,可惜没有看到全食天黑的景象。同时看电视直播,尤其是东方卫视的直播,能把西藏成都重庆上海舟山等各地的日象随时进行对比,效果较好。当年有夸父逐日,如今居然有乘飞机逐日者,从成都起飞到上海,从空中观天象,体验定然不同。也有科研人员观察动物(熊猫)在异常天象下的反应。 古时两国交战,突然天昏地暗,双方以为战争激怒上天,赶快罢兵休战。几分钟后重见天日,于是两国不再战争,重归于好。古人不知这是日食这一天体现象。如今,随着人类对太空的了解日深,天狗吃月之类的迷信已成过去,或只能出现在神话之中 。今日之观天象,以及众多电视媒体的直播,也是科普的绝好时机。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刘宝琳向记者通报,2007年-2010年将是我国发生日食最集中的时期,4年内将发生5次日食天象,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公众可对这5次日食进行观测。 日食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太阳面被月影全部遮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部分发生日环食。我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确切的日食记录。 刘宝琳介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每年都要发生两次以上的日食现象,然而,大部分日食天象是我国公众所无法目睹的。尤其是壮观的日全食,能让我国大部分公众欣赏到的更是少之又少。 根据测算,今后4年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公众可欣赏到5次日食天象,这5次日食分别是: 第一次:2007年3月19日日偏食。除南海诸岛外,全国各地均可看到日偏食。 第二次:2008年8月1日日全食。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全食。此外,全国除台湾和南海诸岛的部分地区外可看到日偏食。 第三次:2009年1月26日日环食。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在日落前可以看到日偏食。 第四次: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如果天公作美的话,这次日全食将是这5次日食中最精彩的一次。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全食。全国其他地区都可看到日偏食。 第五次:2010年1月15日日环食,云南、四川、贵州、重庆、陕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环食,全国其他地区可以看到日偏食。
个人分类: 科学与技术|630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8年中国种业要事点评(转贴)
kerer009 2009-7-17 11:15
转贴来源: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54860 2008年中国种业要事点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佟屏亚   2008年中国种业呈现一些与市场化发展方向不协调的因素,表面红火热闹,背后暗流涌动,特别是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操作方式,导致种子行业激烈震荡。对照计划经济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垄断经营的很多做法正在种子行业恢复,中国种业正步入历史的拐点。作者按时间顺序挑拣10则予以点评。   1.郑单958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高产稳产广适玉米单杂交种郑单958荣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人员依次是:堵纯信,张发林,王多成,房志勇,曹青,温春东,孙世贤,廖琴,周进宝,李龙凤,王定林,赵博,张慎璞,董战鲲。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高光玉米新品种研究所,河南省荥阳市飞龙种子有限公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北省种子总站,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等单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公告)   点评:堵纯信、张发林、王多成等人培育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2001年全国种植面积339万亩,2007年超过6000万亩,速度之快,面积之大,史所罕见。郑单958玉米获得高产,给农民带来丰收;托起种业走向辉煌;创新最佳组配模式,引领玉米育种新方向。郑单958是中国玉米生产上少有的优秀品种,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农民日报报道:郑单958报奖伊始,与此项目“七不联、八不沾”的各级官员竞相索要名额,攫取荣誉,有的人连郑单958育种试验地在何处都不清楚。为了“照顾关系”,让一批人搭车坐轿榜上留名。莫怪业界人士议论纷纭啊!   严格地说,自种子法实施以来,种子竞争和良种普及基本上是市场行为,品种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对郑单958大面积种植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几家主营种子企业,把他们单位或代表人员写在获奖名单上,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2.中黄35大豆创造高产纪录   由大豆育种家王连铮研究员主持育成的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中黄35,2007年在新疆石河子1.2亩实验地上,实收亩产371.8公斤,这是迄今中国大豆的最高产量纪录。2006年8月中黄35通过国家审定,适宜春播、夏播地区种植。专家认为,大豆新品种中黄35在春播区产量还能达到更高水平。(科学时报,1月21日)   点评:中国大豆平均亩产126公斤,美国大豆亩产170公斤。而中黄35产量高,品质好,平均亩产200公斤,含油量23.45%,蛋白质含量45.8%,适应性广,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特别指出的是中黄35不是转基因品种   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取代中国地位,之后又被巴西、阿根廷超越。新世纪以来,中国进口大豆逐年增加,2000年为1042万吨,2007年达到3080万吨,超过当年中国大豆产量1440万吨的1倍多。外资控制中国大豆产业80%的进口资源以及60%的加工能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大豆产业的加工厂和销售市场。   中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为何屡屡败北?原因虽然很复杂,但最重要的还是大豆产量低,成本高,品质差,价格低。农业部实施所谓“振兴大豆计划”、“大豆良种补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限的资金像撒胡椒面似地全面开花。应该高瞻远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种质创新,培育高产优质品种,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   3.国务院扩大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   3月27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提出了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十项措施”,其中第二项为“再增加50亿元良种补贴,扩大补贴范围”,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良种补贴为70.7亿元人民币,加上此次新增的50亿元,中央财政的良种补贴资金共计120.7亿元。至此,7年来国务院实施的良种补贴已经花去了280多亿元。(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   点评:这几年农业生产资料猛涨,粮食价格却被“押”着往低走,农民种粮没有多大效益,积极性大打折扣,其结果是粮食供应紧张。国务院紧急出台种粮补贴、良种补贴政策,借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是还权,二是还账。但经过层层关卡,收费索贿,跑冒滴漏,鲜见成效。莫若采纳群言,改变补贴方式。   一是把各种良种补贴款直接发给农民。现今良种补贴基本上覆盖了全部粮食作物的全部面积,已经不存在官员强调的所谓“普惠制”或“特惠制”。必须改变农业部以良种补贴“项目”名义设置层层中间环节。建议如同“粮食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一样,由财政部门一次性“一卡通”把良种补贴款直接发到农民手中,让农民自主决定选购种子。   二是取消良种补贴项目,增加“粮食直补”数量。   三是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高过快,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粮食单产降低,造成大量农田撂荒,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算账认为,国家把良种补贴这笔资金直接用于提高种粮农民的粮食收购价上,每斤粮食提价0.1元钱,就胜过每亩良种补贴项目10倍的收益,每斤粮食提价0.2元钱,8亿农民种粮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提高农民卖粮收购价格。你生产得多,交给政府的多,就补贴得多,即“高价买粮、平价卖出”补贴方式。而对3000万城市低收入居民发给低粮价“补贴券”。   4.良种补贴操作方式引发群访事件   4月12日农业部发布(农财办2008第46号)文件:“玉米良种补贴面积由3000万亩增加到2亿亩”,引发各地群访事件。4月24日山东省农业厅31号文件“紧急通知”称:“潍坊、临沂、德州、菏泽等市部分种子经营业户误传信息,串联上访,造成不良影响。”5月15日安徽省农委张华建副主任在会议上说:合肥市“出现了萧县种子协会和宿州种子企业越级集体到省农委上访事件,要求把良种补贴款直接发给农民。”6月1日《大生》杂志发表“种企上访为哪般”专题报道。   点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业部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已经7年,成绩不大,弊端不少。随着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引发出几十人几百人的“群访事件”。“群访事件”的焦点,在于扶农政策难以落实下去,各级农业部门实行统一供种、一村一品、层层设卡,农民得到的实惠捉襟见肘。各级政府对待上访群众,斥为“越级”、“扰乱治安”,要找出“领头人”,态度蛮横,激怒民愤,以致把群众最简单的民意诉求搞的愈来来愈复杂化了。   在缺乏监督的体制下,农业部门推行一项政策,是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示政性。虽然这几年对良种补贴措施铺天盖地一片反对声,但农业部控制的新闻媒体却是一片叫好声。因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一定要说好。明知良种补贴弊端重重,仍要坚持执行,一俟政绩明显官员在升迁高就之后概不负责。   “中央发放的各种惠农补贴,就像一道很长很长的水渠,这中间是渗水的,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村子里,有的时候没有流到地方水就没有了。”这是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对扶农补贴资金大量流失的很形象的比喻。如果这个“项目”坚持操作下去,种子行业可能遭致急剧“逆淘汰”,重新回归垄断经营的计划经济时代。   5.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获批准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以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实施这一重大专项的目标,是要获得一批具有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这是政府支持转基因农作物的政策信号,并称转基因作物的商业用途等敏感事项将重返议事日程。(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   点评:基辛格先生说过: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点评者认为:谁控制了(转基因)种子,谁就控制了粮食。   国务院通过转基因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是形势使然。一是中国不能不开展转基因产品研究。据国际组织(ISAAA)报告,过去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长,2007年达17.14亿亩,主要集中在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等非粮用作物。二是要稳慎推进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迄今为止,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依然是一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它可能改变整个生态,改变整个世界,即使几率很小的事故也会发生像核能一样的灾难,更重要的是它的影响和变化几乎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问题,覆水难收。进入商业化议事程序仍须采取极为稳慎态度。三是时刻准备应对全球转基因种子竞争。转基因技术具有独特的垄断特征,一方面利用知识产权和专利法寻求保护,另一方面应用“终结”基因或“不育”种子保持垄断地位。发起“转基因种子革命”的目的,试图通过种子政治化实现对世界粮食的控制。中国必须与时俱进,储备技术,应对全球转基因种子争夺战。   6.燕山脚下一颗种业明星悄然殒落   连续被评选为中国百强或50强企业的长城种子公司,2008年悄然隐去。总经理的声音消失了,市场经销的种子不见了,形象代言人赵本山的广告没有了。作者造访位于承德市长城种子公司原址,清锅冷灶,人去楼空,昔日辉煌不再。长城种子公司两年没有生产种子,造价3000多万元的“种子工程”项目——长期闲置的现代化种子加工厂正在拆除。(信息网8月资料)   点评:在中国种业发展史上,长城种子公司名声显赫,号称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龙头企业,自诩要建成中国式的“先锋”公司。一度被誉为种业界“黑马”,驰骋纵横,几度辉煌,曾几何时,一颗种业明星悄然殒落。   长城种子公司是一家国有种子公司,不谙市场规则,经营管理混乱,业内人称是“一个人的公司”。新世纪初主推玉米豫玉22品种,决策人盲目生产,制种面积达18万亩,老天不帮忙,这个品种严重发病,全军覆灭,两年积压种子6000多万公斤,负债1.8亿元。在“翻船”之后,资金链条断裂。中种集团曾在国资委挂牌6400万元拍售长城公司,因烂账、坏账、欠账,敢于问津者咋舌。负责人竟将属下农科所试验地和办公楼悉数卖给开发商,地上现代化种子加工设备正在拆解,价值600万元的花棚以40万元拍出。尽管公司拥有管理、营销、育种各类人员,还占据天时地利,但却缺少“人和”,缺少办大事成大器的领头人,归根说还是一个体制问题,职工的智慧和技能难以施展,相继各奔前程,另谋出路。   7.孟山都与中种集团联手开发玉米种子   美国农用化学品供应商孟山都公司(MonsantoCompany)21日宣布,该公司已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ChinaNationalSeedGroup)签定协议,将携手扩大对双方中国合资企业的投资额,以便拓展在当地的玉米种子事业。这项协议仍须等待中国有关当局通过。根据新闻稿,孟山都、中国种子集团本次将共同投资5.75亿元人民币(8400万美元)。(期货中国,8月25日)   点评:孟山都公司是现今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在蔬菜水果领域排名第一,在大田作物领域排名第二,在农用化学领域排名第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种子公司,全球种植的转基因作物90%为孟山都公司拥有,主要是玉米、棉花种子。20世纪90年代,孟山都公司分别与河北、安徽合资建立转基因棉花种子公司,2001年与中国种集团合资成立中种迪卡杂交玉米种子公司。最近中国政府通过转基因新品种培育专项,表明在转基因作物种子商业化方面有所松动。孟山都公司趁此佳机大步进入中国玉米种业市场,寻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孟山都公司看上了中种集团“品牌”、位于西北的玉米制种基地、位于承德的现代化种子加工设备,以及属下长城品牌的玉米品种,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利润。   中种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种子企业,号称拥有资产64亿、70多家分公司的种子龙头企业,在历届种业评强活动中均位榜首。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有2/3的分公司负债经营,种子营销赚的没有赔的多。中种集团公司至今依然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所有者缺位。国资委曾多次指令几家“国办大亨”“接收”下来,但问津者阙如,直到2007年6月才划归中化集团公司属下。但体制未变,问题依旧,外强中干,举步维艰,在生存压力下不得不另谋出路,试图借助外资改变困境。前景如何,拭目以待。   8.农业部推荐2009年主导品种和主推品种   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荐2009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称: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制度实行以来,为指导农民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本省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和推荐工作。农业部在各省报送的推荐材料基础上,组织专家论证,并将专家论证结果向社会推介发布。(9月5日农办科 41号)   点评:农业部连续几年发布推荐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品种。按有关种子法规,经过国家审定的农作物品种就是优良品种。“种子使用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种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政府的职责应是保证审定良种在生产上合法地推广应用,但农业管理部门无视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还要任意另加“标签”,一些部门把已经审定或保护品种重新命名为主导品种(与非主导品种)、主推品种(与非主推品种);另一些部门命名为优势品种(与非优势品种)、超级品种(与非超级品种)、补贴品种(与非补贴品种),还有一些省、市、县进一步从中挑选出展示品种(与非展示品种),完全是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权力与利益的博弈,挖空心思从种子市场分得一杯羹。这就使合法的品种在市场竞争中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乱作为”具有同样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在蔑视法制和监管缺位情况下,腐败与权力如影随形。种子市场出现的品种与种子的混乱局面,农业管理部门的行政干预难辞其咎。   9.新华视点曝光种子“双交会”乱象   第六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在郑州落幕。本届“双交会”表面看似红火热闹,背后却暗流涌动,有明显违规现象,尤其是夸大虚假信息,随意篡改审定公告,伪造品种名称,冒出很多“超高产”、“千斤王”。双交会就像“阿庆嫂开店,来的都是客”,只要交钱,就能参展。仅开幕式独家企业冠名费高达48万元。新华网播发新闻时还附有一则漫画:“只要交钱都是客?”(新华网郑州11月5日电)   点评:按常规程序,承担农业部双交会任务的省种子管理站紧急策划,注册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指定钻石级赞助费40~50万元,黄金级赞助费20~30万元。注册500万元以上的种业,指定每家赞助费5~10万元。农业部给各省种子管理站下达硬指标,必须保证辖下有若干家种子企业参会,还要派员到各地“游说”,尽量动员大大小小的种业老板参加双交会。   种业老板尽管对这种硬性摊派很有意见,哪敢公开吭声啊!随便挑个小毛病,出血何止是十万八万!有人粗略估算一下,官办一届双交会,至少能敛钱七八百万。“官员讲话,几声炮响,上午开幕,下午散场”,几百万元就“精光”了?   经过这几年良种补贴项目的“洗礼”,双交会面临十分尴尬的窘境。第一,种子连年供大于求,参展不参展都是卖不出去。第二,良种补贴面积越来越大,用什么品种全凭农业局长一句话。第三,县农业局指定供种商或直销种子,正忙着为生存上访请愿的广大经销商,哪还有心思参加双交会?种业老板建议:请农业部把“双交会”更名为“全国农业局长和种业经理交易会或沟通会”,宣布实施良种补贴计划,企业展示产品,局长指定品种,明规定、暗规则全部亮相。也省得种业老板花去十几万元赞助费,还要“低头哈腰”为良种招标请客送礼“公关”了。(附新华网一幅漫画)   10.种子管理体制政企分开遇到阻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要求在2007年7月1日以前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人财物彻底分开。长时期积累的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很多地方发生种业人员群访或上书国务院。新华网引用农业部资料,“至2008年8月,原隶属各级农业部门的2339家国有种子企业,已有1986家完成了脱钩任务,脱钩完成率为85%,其中省、市、县三级分别完成91%、87%和84%”。(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   点评:《种子法》明确规定,种业部门要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但因当时大部分基层种子公司都是“县长的小金库,局长的财务部”,谁也不愿意丢下嘴里的肥肉。各级农业部门置如罔闻。8年过去了,全国大部分基层种子管理机构依然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   种子管理体制积弊日久,沉疴难医,最主要问题是人往何处去。有4种情况:一种是全额拨款人员。基本上保证工资待遇,容易安排。二种是差额拨款人员。种子公司改制事业单位后进入的。三种是自收自支人员。属于事业编制、企业管理。四种是企业自招人员。二、三类人员占比例最大,加起来在70%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学历有资历,有的工龄在20年以上。人员安排还涉及财政、国有资产管理、工商管理、编制办、社会保险等部门。由农业部起草的《意见》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可操作性很差。按规定,到期未改制的种子公司不再核发生产经营证,那么多职工怎么生活?很多的县市采取变通之法:由地方政府出面,农业局写保证书,国资委盖一个章,就上报列为政企“脱钩”了。其结果是《意见》难以全面落实,有的地方明分暗合,有的地方形分神合,还有的基层农业部门借机或扩充人员编制,或增强地方保护,或窃取国有资产。政企分开的重点在县级,而源头在上面,种业暴露出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其实质乃是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未能同步。俗话说,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如果从源头上下决心破冰通途,基层的问题就自然会迎刃而解了。 通过对种子市场观察点、主要种子企业及各级种子管理站等多渠道采集的信息分析,目前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及棉花种子市场呈现出启动偏晚、种源充足、质量较好、价格稳定的特点。   种子市场启动偏晚   今年种子市场启动时间较往年推迟1个多月。正月十五以后,种子市场才开始启动,至今多数市场还没有迎来销售高峰。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农民售粮进度偏慢,导致购种资金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春耕备耕进度;二是南方地区由于雨雪天气造成交通运输不畅,对种子调运和销售造成一定影响;三是受近两年种子总量供应充足、种子价格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的影响,农民存在等待观望心理。   两***子供应充足、质量较好   据统计,全国杂交玉米市场供应量在18亿公斤左右,将余种7.5亿公斤左右。杂交水稻种子供应量在3.35亿公斤左右,将余种9000万公斤左右。目前,各地种子市场普遍反映种子供应量充足,总体质量较好。   种子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由于化肥、农药、人工运输等费用上涨,两***子的制种成本平均上涨10%以上,但由于市场供应量较大,种子市场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地区间、品种间种子价格有升有降,但幅度不大。杂交玉米种子价格总体略涨,独家经营的新品种价格较高,公共品种价格较上年略降。杂交水稻种子价格总体略降,但两系杂交稻种子市场需求明显增大,价格普遍上涨。棉花种子价格保持稳定。   南方油菜制种受灾对秋季供种影响不大   据统计,今年南方油菜制种约10万亩左右,近期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受灾近5万亩,估计平均减产10%左右,因制种面积有所增加,预计制种量可以与去年基本持平,加上库存,以及近年来油菜种子北制南用的特点,有关企业正在青海、甘肃扩大制种面积,调节余地较大,预计今年秋季杂交油菜供种有保障。
个人分类: 转贴|4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JCR出炉:Geosciences(地学)
刘玉平 2009-6-20 03:12
2008 年 JCR 于今天凌晨 2 点新鲜出炉,共有 6598 种期刊入选影响因子数据库,其中,中国大陆期刊 83 种。 此处,选录 276 种地学类期刊,其它学科请于 http://admin-apps.isiknowledge.com/JCR/JCR?RQ=HOME 检索。 为避免占用过多的网络资源,上传 word版和excel 版。 1、 2008年JCR地学(word版) 2、 2008年JCR地学(excel版)
个人分类: 转载空间|5605 次阅读|4 个评论
2008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
陈龙珠 2009-4-26 08:46
来源 : http://www.csi.ac.cn/manage/html/4028861611c5c2ba0111c5c558b00001/08zhongguodizhen/index.html (其中附有地震一览表)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4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十大测绘违法案件(新华网)
jlpemail 2009-3-17 00:13
国家测绘局公布 2008 年十大测绘违法典型案件 发布时间: 2009 年 03 月 16 日 19 时 41 分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 3 月 16 日 电(记者吴晶晶)国家测绘局 16 日公布 2008 年十大测绘违法典型案件。 1 、杭州阿拉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擅自采集处理提供地理信息数据案。杭州阿拉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未取得测绘资质证书的情况下,擅自制作三维仿真城市地图。截止到 2008 年 5 月,已制作完成国内 79 个城市的三维仿真城市地图,并在公司门户网站上登载。该公司违反了《测绘法》关于测绘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 2 、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违法分包及河北鑫蓝图测绘有限公司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作业案。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将河北省晋州市控制及 1 : 1000 地形图测量项目分包给河北鑫蓝图测绘有限公司,该项目测绘面积超出河北鑫蓝图测绘有限公司丙级资质的许可作业限额。以上两单位违反了《测绘法》关于测绘活动准则和测绘项目发包承包的有关规定。 3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作业案。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在不具备从事地下管线测量资质情况下,实施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带状地形图测量、地下管线探测及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工程项目和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热力管网二次网管线探测及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工程项目。违反了《测绘法》关于测绘活动准则的有关规定。 4 、九江大地勘测设计有限公司骗取测绘资质案。九江大地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伪造一名中级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和学历证书,以欺骗手段取得了测绘资质证书。违反了《测绘法》关于测绘资质条件的有关规定。 5 、武汉航天远景科技有限公司非法承揽测绘项目案。武汉航天远景科技有限公司在未取得测绘资质证书的情况下,擅自承接并实施了二广公路湖南(安邵段)、石首市土地建库、新洲 1 : 2000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项目。该公司违反了《测绘法》关于测绘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 6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金华分公司未汇交测绘成果案。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金华分公司未按要求将金华市区地下通信管线竣工测绘等成果向金华市规划局备案,在收到金华市规划局《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后仍未在规定期限内备案。该公司违反了《浙江省测绘管理条例》关于竣工测绘成果备案的有关规定。 7 、外国公民卡尔。海文在河南洛阳非法测绘案。外国公民卡尔。海文以地质矿产资源调查为由,擅自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及洛宁县境内使用手持 GPS (卫星定位仪)采集坐标点 54 组。卡尔。海文的测绘活动未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违反了《测绘法》和《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外国人来华测绘管理的有关规定。 8 、石狮市万通网络有限公司擅自编制地图案。石狮市万通网络有限公司未经测绘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在未取得地图编制测绘资质的情况下,擅自编制登有广告的《石狮市城区图》 500 张,并收取广告费。该公司违反了《福建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关于地图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 9 、中铁十七局太中银铁路建设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案。中铁十七局太中银铁路建设在路基清表时,发现路中有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测量标志,在国家测绘局尚未依法作出拆迁审批时,擅自在永久性测量标志安全控制范围内填土施工,致使该永久性测量标志失去使用效能。违反了《测绘法》关于测量标志保护的有关规定。 10 、云南省昆明市曹某以个人名义非法测绘案。云南省昆明市曹某不具备测绘资质,擅自以个人名义与某村民签订测绘协议进行测量活动,并将成果加盖某测绘单位测绘资质专用章。违反了《测绘法》关于测绘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 据介绍,这些违法测绘行为,均已经有关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来自】国家测绘局行管司 作者:国家测绘局行管司 时间: 08-07-31 20: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 1992 年 12 月 28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2 年 8 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第三章 基础测绘 第四章 界线测绘和其他测绘 第五章 测绘资质资格 第六章 测绘成果 第七章 测量标志保护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测绘管理,促进测绘事业发展,保障测绘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测绘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 第三条 测绘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 第四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有关的测绘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测绘工作的行政部门(以下简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有关的测绘工作。 军队测绘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军事部门的测绘工作,并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管理海洋基础测绘工作。 第五条 从事测绘活动,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执行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六条 国家鼓励测绘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测绘水平。 对在测绘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七条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测绘活动,必须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测绘主管部门批准,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从事测绘活动,必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或者单位依法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进行,并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危害国家安全。 第二章 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第八条 国家设立和采用全国统一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其数据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与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会商后,报国务院批准。 第九条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确定国家大地测量等级和精度以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系列和基本精度。具体规范和要求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制定。 在不妨碍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确有必要采用国际坐标系统的,必须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军队测绘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条 因建设、城市规划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大城市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确需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他确需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应当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 第三章 基础测绘 第十一条 基础测绘是公益性事业。国家对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 本法所称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第十二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基础测绘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基础测绘规划和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军队测绘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军事测绘规划,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编制海洋基础测绘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础测绘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 国务院发展计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全国基础测绘年度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计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并分别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国家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测绘给予财政支持。 第十五条 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定期进行更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及时更新。 基础测绘成果的更新周期根据不同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 第四章 界线测绘和其他测绘 第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线的测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相邻国家缔结的边界条约或者协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国界线标准样图,由外交部和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第十七条 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自治州、县、自治县、市行政区域界线的标准画法图,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第十八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全国地籍测绘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籍测绘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地籍测绘规划,组织管理地籍测绘。 第十九条 测量土地、建筑物、构筑物和地面其他附着物的权属界址线,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权属界线的界址点、界址线或者提供的有关登记资料和附图进行。权属界址线发生变化时,有关当事人应当及时进行变更测绘。 第二十条 城市建设领域的工程测量活动,与房屋产权、产籍相关的房屋面积的测量,应当执行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的测量技术规范。 水利、能源、交通、通信、资源开发和其他领域的工程测量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的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进行。 第二十一条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第五章 测绘资质资格 第二十二条 国家对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实行测绘资质管理制度。 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测绘资质证书后,方可从事测绘活动: (一)有与其从事的测绘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与其从事的测绘活动相适应的技术装备和设施; (三)有健全的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和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四)具备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测绘资质审查、发放资质证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规定。 军队测绘主管部门负责军事测绘单位的测绘资质审查。 第二十四条 测绘单位不得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测绘活动或者以其他测绘单位的名义从事测绘活动,并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测绘活动。 测绘项目实行承发包的,测绘项目的发包单位不得向不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等级的单位发包或者迫使测绘单位以低于测绘成本承包。 测绘单位不得将承包的测绘项目转包。 第二十五条 从事测绘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条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六条 测绘人员进行测绘活动时,应当持有测绘作业证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阻挠测绘人员依法进行测绘活动。 第二十七条 测绘单位的资质证书、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证书和测绘人员的测绘作业证件的式样,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第六章 测绘成果 第二十八条 国家实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 测绘项目完成后,测绘项目出资人或者承担国家投资的测绘项目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测绘成果资料。属于基础测绘项目的,应当汇交测绘成果副本;属于非基础测绘项目的,应当汇交测绘成果目录。负责接收测绘成果副本和目录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出具测绘成果汇交凭证,并及时将测绘成果副本和目录移交给保管单位。测绘成果汇交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编制测绘成果目录,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九条 测绘成果保管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测绘成果的完整和安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和提供利用。 测绘成果属于国家秘密的,适用国家保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对外提供的,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审批程序执行。 第三十条 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避免重复测绘。 第三十一条 基础测绘成果和国家投资完成的其他测绘成果,用于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应当无偿提供。 前款规定之外的,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但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因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无偿使用。 测绘成果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积、长度等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与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测绘主管部门会商后,报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编制、印刷、出版、展示、登载地图的管理,保证地图质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 第三十四条 测绘单位应当对其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七章 测量标志保护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永久性测量标志和正在使用中的临时性测量标志,不得侵占永久性测量标志用地,不得在永久性测量标志安全控制范围内从事危害测量标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动。 本法所称永久性测量标志,是指各等级的三角点、基线点、导线点、军用控制点、重力点、天文点、水准点和卫星定位点的木质觇标、钢质觇标和标石标志,以及用于地形测图、工程测量和形变测量的固定标志和海底大地点设施。 第三十六条 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建设单位应当对永久性测量标志设立明显标记,并委托当地有关单位指派专人负责保管。 第三十七条 进行工程建设,应当避开永久性测量标志;确实无法避开,需要拆迁永久性测量标志或者使永久性测量标志失去效能的,应当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涉及军用控制点的,应当征得军队测绘主管部门的同意。所需迁建费用由工程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十八条 测绘人员使用永久性测量标志,必须持有测绘作业证件,并保证测量标志的完好。 保管测量标志的人员应当查验测量标志使用后的完好状况。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检查、维护永久性测量标志。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测量标志保护工作。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经批准,擅自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 (二)建立地理信息系统,采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经批准,在测绘活动中擅自采用国际坐标系统的; (二)擅自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测绘资质证书,擅自从事测绘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测绘成果,并处测绘约定报酬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以欺骗手段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从事测绘活动的,吊销测绘资质证书,没收违法所得和测绘成果,并处测绘约定报酬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测绘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测绘成果,处测绘约定报酬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测绘资质证书: (一)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测绘活动的; (二)以其他测绘单位的名义从事测绘活动的; (三)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测绘活动的。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测绘项目的发包单位将测绘项目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测绘单位或者迫使测绘单位以低于测绘成本承包的,责令改正,可以处测绘约定报酬二倍以下的罚款。发包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测绘单位将测绘项目转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测绘约定报酬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测绘资质证书。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测绘执业资格,擅自从事测绘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不汇交测绘成果资料的,责令限期汇交;逾期不汇交的,对测绘项目出资人处以重测所需费用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对承担国家投资的测绘项目的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暂扣测绘资质证书,自暂扣测绘资质证书之日起六个月内仍不汇交测绘成果资料的,吊销测绘资质证书,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测绘成果质量不合格的,责令测绘单位补测或者重测;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测绘资质证书;给用户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编制、印刷、出版、展示、登载的地图发生错绘、漏绘、泄密,危害国家主权或者安全,损害国家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永久性测量标志和正在使用中的临时性测量标志的; (二)侵占永久性测量标志用地的; (三)在永久性测量标志安全控制范围内从事危害测量标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活动的; (四)在测量标志占地范围内,建设影响测量标志使用效能的建筑物的; (五)擅自拆除永久性测量标志或者使永久性测量标志失去使用效能,或者拒绝支付迁建费用的; (六)违反操作规程使用永久性测量标志,造成永久性测量标志毁损的。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测绘成果和测绘工具,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限期离境;所获取的测绘成果属于国家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测绘活动的; (二)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合资、合作,擅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从事测绘活动的。 第五十二条 本法规定的降低资质等级、暂扣测绘资质证书、吊销测绘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本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责令限期离境由公安机关决定。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其他好处或者玩忽职守,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核发测绘资质证书,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军事测绘管理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本法规定。 第五十五条 本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
个人分类: 资料库|5713 次阅读|0 个评论
通缩将成为今年上半年经济主题
simonjo828 2009-1-24 11:57
  作者:周子勋   国家统计局1月22日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四季度GDP增速为6.8%,高于市场预期的6.5%左右水平。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2008年全年CPI上涨5.9%,12月CPI增1.2%,2008年全年PPI涨6.9%,12月同比下降1.1%。   诚然,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自雷曼兄弟倒闭之后,全球股价下滑,资产严重缩水,经济全面进入紧缩状态。2008年中国经济在如此内外压力巨大的困境中仍然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应当说基本完成了年初预计的经济目标。   在笔者看来,GDP、CPI、PPI出现较大降幅主要是受以下几大因素的拉动。   首先,12月制造业PMI指数折射中国制造业持续恶化的趋势。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2008年12月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1.2,连续5个月低于50,反映中国制造业营商环境连续5个月恶化。虽然12月中国PMI较11月的历史低位40.9略有回升,不过,该月的制造业产出指数为38.6,为历史以来的最大降幅。由于经济环境继续恶化,新业务量下降,产量随之下降;新业务量取得历史第二大降幅,而这种下降趋势已持续5个月;当月出口订单也急剧下降,显示全球需求疲软。   其次,12月用电量表明工业生产继续维持下跌趋势。12月份单月用电量为0.27万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5%。这已经是去年10月以来连续三个月单月用电量出现下滑,而且势头在加剧。在笔者看来,用电量数据一般与工业增加值紧密相连,而工业生产又在国内GDP中占一半左右的比重,因而用电量基本能够反映经济增长的情况。去年用电量同比负增长的三个月都在第四季度,且跌幅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去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速要显著低于三季度的9%。   再次,连续两个月的出口负增长也意味着经济形势严峻。据道琼斯通讯社引述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中国2008年12月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8%,至1111.6亿美元,进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1.3%,至721.8亿美元。中国12月份对外贸易实现顺差389.8亿美元,较11月份创下的纪录水平400.9亿美元有所回落。鉴于欧美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衰退仍在持续,2009年国内出口的增速仍将有显著放缓,并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国内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将进入短暂的通缩状态,即上半年部分月份将出现CPI负增长的情况。之所以这么说,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一方面,国内食品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在上半年很可能仍将维持相对较低的水平。另一方面,CPI负增长情况的出现,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去年上半年的CPI基数较高所致。   事实上,美国经济也将在今年上半年经历短暂的通缩。美国劳工部表示,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美国12月份CPI较前月下降0.7%,11月份则出现创纪录的降幅。通胀压力的消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严重衰退的结果。在笔者看来,这些数据表明通缩到来的速度超出了此前人们的预期,今年上半年中美经济可能都将经历通缩状态。不过,各央行史无前例的货币放松政策,决定了通缩也只能是短暂的。   (作者系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
个人分类: 经济评论|361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是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大灾年
杨学祥 2009-1-23 02:21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和一家名为灾难流行病研究中心的机构 22 日在日内瓦联合发表了一份 2008 年全球自然灾害统计报告。报告表明,去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为 2000 年至 2007 年期间平均值的三倍和二倍。 报告说,去年全球共发生了 321 次较大自然灾害,造成近 23.6 万人死亡,受灾人数达 2.11 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 1810 亿美元。纳吉斯热带风暴在缅甸所导致的死亡和失踪人数高达 13 万 8366 人,是去年造成生命损失最惨重的灾难,其次是中国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夺去了 8 万多人的生命。同时,汶川地震还带来了约 85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是去年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美国的艾克飓风导致的经济损失也高达 300 亿美元,这些因素都使得去年成为自然灾害的大灾之年。 统计还显示,从全球范围看,中等收入国家成为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重灾区。而亚洲则是自然灾害导致生命损失最集中的地区,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十个自然灾害中,九个发生在亚洲 。 我们在 2008 年 1 月 7 日 指出, 2007 年是气候变化异常年。根据天文条件和灾害记录, 2008 年可能是气候变化持续异常年,拉尼娜、厄尔尼诺、旱涝、强震、流感等灾害交替发生,人们必须做好防灾准备 。 世界气象组织的年度报告称, 2008 年可能是自 1850 年有气候仪器记录以来第十个最暖的年份。目前估计, 2008 年全球海面和陆面综合气温比 1961 ~ 1990 年的年平均气温高 0.31 ℃ 。 2008 年的全球平均温度略低于 21 世纪已过去的各年份,这主要缘于 2007 年后半年发展起来的中等至强的拉尼娜现象。此外,自从 1979 年开始卫星测量以来,北极的海冰覆盖范围在融化期降至仅次于最低的水平。此外,世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包括破坏性洪涝、持续性严重干旱、雪暴、热浪和寒潮。世界气象组织对 2008 年的重要天气和气候事件进行了综合盘点 。 中国的传统是报喜不报忧,忽视灾害预警不仅减弱了民众的抗灾能力和意识,也削弱了相关部门的科学预见和指导作用。千年古国落伍世界,原因就在于缺乏科学发展观: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增强战胜灾害的信心;只有认清规律,才能把握世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段秀杰。统计表明 2008 年是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大灾年。西部网。时间 : 2009-01-23 00:15:44 来源 : 国际在线。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09-01/23/content_1760310.htm 2. 杨学祥 .2008 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 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3. 杨学祥 . 盘点 2008 年全球气候异常 . 发表于 2008-12-21 9:24:37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2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去年全国事故死亡数:另一个汶川地震
陈龙珠 2009-1-16 22:13
来源 : http://www.gov.cn/jrzg/2009-01/16/content_1206962.htm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2009年1月16日说, @2008年共发生各类事故413752起,死亡91172人,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18.3%和10.2%。 @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国已查处瞒报事故168起,打击抗击安全监管监察执法行为3051起。 @与2007年相比,2008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由0.413降到0.312;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1.485降到1.182。 @2009年要扭转2008年重特大事故多发的状况,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起数要下降6%以上,较大事故下降3%以上。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4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学术交流网的回顾
黄安年 2009-1-1 15:21
2008 年学术交流网的回顾 黄安年文 发表 : 学术交流网 /2009 年 1 月 1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 日发布 难忘的 2008 年已成历史,历史是需要回顾的 , 历史的回顾是为了明天更加美好。 一 2008 年学术交流网上文章和信息分析 1 ,总共发布文章和信息 1414 篇 , 平均每天 3.87 篇 , 比 2007 年全年的 1336 篇略多一些。 2 ,其中属于个人的文章和信息总共 933 篇 , 占全部发布的文章和信息 66% ,大大高于 2002-2007 年间发布的个人文章和信息的比例, 2002-2007 年间的个人文章和信息总计 4200 篇 , 占 2002-2007 年 22109 篇中的 19% 。 3 ,增加了关注民生问题、国内所见所闻、美国总统大选等栏目,更加贴近现实需求。这表明 2008 年的转型是成功的。 4 ,今年元旦正式改版一年来的变化主要包括: 第一 , 增加了不少检索功能,方便读者按所主题检索相关内容 ; 第二 , 增加了新的栏目和栏目下的分类,便于读者查询 ; 第三 , 页面相对简洁 , 所有主要栏目列出最近五篇文章滚动显示 ; 第四 , 开放了网上文章的公开评论 ; 第五 , 增加相关内容的联结功能 ; 第六 , 各个栏目和分类的访问量全部列出 , 便于查询 ; 第七,突出头条文章和每周热点内容; 第八,扩大了连接网址,欢迎和兄弟网址相互联结; 第九,每篇文章发表是不受数字限制 ; 第十 , 学术交流网上文章可以从 Google 检查系统查到 ; 第十一 , 有关部门图片可以从联结的黄安年的博客中查看。 5 , 2008 年全年的累计登陆人次为 557000 以上 (5305000 5862000) ,日均 1526 人次。这是按照改版后登陆一次点击不同栏目均按照一次来计算的 , 而在 2007 年 11 月 22 日以前是按照点击一次增加一次来计算的 , 所以实际上登陆学术交流网栏目的人次远远超过了 1526 人次。此外,登陆学术交流网的网友多数集中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的学术性和学习型人员群体中 , 也说明网友对学术含量的重视。 6 ,就个人的文章和信息而言 , 关注的热点集中在 美国论著研究, 138 ;美国问题观察, 150 ;学术问题研究, 156 ;世界历史研究, 163 ;关注民生问题, 85 国内所见所闻, 93 ;高等教育改革, 71 。 就转发文章和信息而言 , 涉及美国问题的文章 172 篇 , 另外美国大选文章 180 篇 , 关于中国问题的评论有 63 篇。 二,关于 2002-2007 年学术交流网概况 学术交流网诞生于 2002 年 4 月 22 日 , 是一个纯公益性、非赢利性、学术性个人网站 , 。学术交流网一直遵循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宗旨 , 勤勤恳恳地坚持每日向网友奉献新内容和新信息 , 奉献于学术界、教育界、科技界、社会各界的。 从 2002 年 4 月 22 日到 2002 年 12 月 31 日,学术交流网总共在 16 个栏目中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 1438 篇(份),累计访问量超过 30000 。 从 2002 年 4 月 22 日到 2003 年 12 月 31 日,学术交流网总共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 5666 份(篇),累计登陆学术交流网的访问量为 167350 。 从 2002 年 8 月 8 日到 2004 年 12 月 31 日,学术交流网总共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 11687 份(篇)累计登陆学术交流网访问量为 385750 。 从 2002 年 8 月 8 日到 2005 年 12 月 31 日 22 时 ( 美东时间 ) ,学术交流网总共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 16743 份(篇)累计登陆学术交流网访问量为 1198600 。在 2005 年一年中,发布各类文章和信息 5056 份(篇)平均每天发布 14 份(篇)。全年累计访问量超过 81 万多,平均每天点击人次 2500 以上。 从 2002 年 8 月 8 日到 2006 年 12 月 31 日 23 : 52 分 ( 北京时间 ) ,学术交流网总共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 20664 份(篇)累计登陆学术交流网访问量为 2891157 。在 2006 年一年中,发布各类文章和信息 3921 份(篇)平均每天发布 10.7 份(篇)。全年累计访问量超 169 万多,平均每天访问量 6170 以上 , 创历史新高。 从 2002 年 8 月 8 日到 2007 年 12 月 31 日上午(美东时间) , 学术交流流网总共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 22019 份(篇)以上 , 累计登陆学术交流网访问量为超过 525 万。在 2007 年一年中,发布各类文章和信息 1336 份(篇)平均每天发布近 4 份(篇)。全年累计访问量超 236 万多,平均每天访问量 6500, 再创历史新高。 学术交流网自 2007 年 11 月 22 日起开始试运行转型改版。转型改版后的学术交流网更加突出了主持人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个人收集整理的学术信息资源,以及对于重要学术论著和信息资源的推荐和评估。 (三)学术交流网重申并坚持下述一贯见解: 学术交流网一直坚持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学术为公是学术交流网的出发点,学术为公就是要崇尚学术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维护学术正义和公正,坚持学术规范和道德,开展健康学术评论,不谋学术私利。坚持学术为公难免与某些学界人士发生意见相佐。学术交流网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摆事实、讲道理,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欢迎学术不端学者回归学术规范,抨击坚持不改的学术不端行为。 资源共享是学术繁荣的必要途径。首先学术交流网主持人本人的文章和资料陆续在网上发表,供免费下载,网友使用时望遵守知识产权保护,尊重个人学术版权。其次,学术交流网在可能条件下为网友提供不同见解的学术资源,这些资源的史实和观点由读者自行判断,并不代表网站的观点。其三,学术交流网呼吁网友充分使用本网联结的一些海外学术和咨询网站,和国内某些收费网站不同,可以免费获得。其四,学术交流网呼吁国内某些公共图书馆网站、国家资助的政宣性、公益性网站取消对于登陆网站的种种不当限制,为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实事求是是学术事业的生命线,尊重客观事实,坚持求真务实,遵循实践检验真理标准,是学术交流网信守的学术路线。无论是像学术交流网上讨论的学术的是非原则、学术评论中的学术和非学术因素、学术公案的是非曲直、现代化革命化价值取向是非、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功过是非、美国发展道路的优劣评估等等,都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检验于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是学术事业创造性发展和学术性网站发展的希望,客观地说,我国的学术性网站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只有创造性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对于学术性网站需要引导和宽容而不是防堵和限制。学术网站顾名思义讨论的学术问题,但是当代学术离不开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透过历史考察和现实跟踪来从学术层面上深层次解剖事实真相,还清历史的本来面貌。    学术繁荣的活力源于学术创新,学术创新需要研究和吸收前人成果、跟踪学术研究现状、更新学术观念、开拓学术视野、进行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批评,革新研究手段。如果没有学术交流、没有学术批评,我们的学术事业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和真正的繁荣,也就很难进行学术创新。学术交流网愿为在美国问题领域、世界历史领域、社会保障领域、教育改革领域、学术评论领域、现代化进程领域作些基础性铺路工作。希望拓宽学术交流领域,更多反映国内学者、国外学者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活动。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学术活动普及化的发展,学术交流网面向的读者不仅是专业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会各界的爱好者。 学术发展需要学术评论,健康的学术评论有利于学术发展。在学术讨论面前应当人人平等;在学术问题上,要淡化行政管理的干预;在学术领域要拓宽学术民主和偶的空间,这些是学术发展和繁荣的必要条件。学术交流网希望在学术评论、学术批评、学术争鸣、学术管理、学术评价、学术热点等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在遵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令下,要求保障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的合法权益。(引自《网络时代美国历史研究与普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界》 2006 年第 1 期) 衷心感谢各位网友对学术交流网的关注,也感谢网友大大投稿。学术交流网没有稿酬、没有图像、没有广告。学术交流网始终保持她的学术层面资源共享的特色,同时将凸显网络学术的第二课堂作用。学术交流网主持人自 1998 年退休以来,凭借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和黄安年的博客的提供资源共享、学术自由空间功能,能为广大网友和师生,奉献第二课堂的参考资料,以延续主持人已经半个世纪的学术和教学生命。 附:学术交流网各个栏目文章统计表(总)( 2008 年 12 月 31 日) 2002 年 4 月 22 日 --2007 年 12 月 31 日 一,美国论著研究, 460 份(篇);二,美国问题观察, 466 (篇);三,美国社会保障, 135 份(篇);四 , 美国著作提要 63 份 ( 篇 ) ;五 , 新增:纪念沉默道钉 ,14 份 ( 篇 ) ;六 , 学术问题研究, 550 份(篇);七,高等教育改革, 236 份(篇);八,本站网主简报, 722 份(篇);九,世界历史研究, 525 份(篇);十,中学历史教材, 216 份(篇);十一 , 新增 : 关注民生问题, 23 份 ( 篇 ) ;十二 , 新增 : 国内所见所闻, 95 份 ( 篇 ) ,十三 , 美国历史知识 ,115 份(篇);十四 , 美国图影说明 105 份 ( 篇 ) ;十五,专题问题索引 280 份(篇);十六 , 红学研究汇要, 150 份(篇) ; 三十五,美国史研究会, 4 份(篇);三十六 , 网上学术对话, 41 份(篇)。 以上 4200 份(篇)为个人文章和信息,其中红学研究汇要, 150 份(篇)为吕启祥文章。 十七,美中关系评论, 1641 份(篇);十八 , 新增 : 美国历史评论 ,1 份 ( 篇 _ ;十九,美国教育交流 280 份 ( 篇 ); 二十,美国经济评论, 636 份(篇);二十一,美国问题评论 ,3876 份 ( 篇);二十二,美国社会生活 1958 份(篇);二十三,美国文化教育 315 份(篇);二十四 , 美加华人华侨 362 份 ( 篇 ); 二十五,美国图书评介, 297 份(篇);二十六,美国统计索引, 293 份(篇);二十七,美国历史文献, 269 份(篇);二十八,美国论著索引, 124 份(篇);二十九,世界历史讨论, 2000 份(篇);三十,中国问题评论, 1811 份(篇);三十一,学术问题讨论, 1934 份(篇);三十二,中学历史教学 192 份(篇);三十三,教育改革论坛, 1487 份(篇); 三十四,红学问题评论, 345 份(篇);三十七 , 新增:美国总统大选 ,8 份 ( 篇 ) ;三十八 , 新增 : 网友文章专辑, 4 份 ( 篇 ) (含原来的锲斋收藏趣谈和祖龙诗文选登) , 以上共 17819 份(篇) 两者合计 22019 份 ( 篇 ) 学术交流网文章统计 (2008 年 01 月 01 日 12 月 31 日 ) ,共 1414 篇 , 一 , 美国论著研究, 460 份(篇); +138 二 , 美国问题观察, 466 (篇); +150 三,美国社会保障, 135 份(篇); +2 四 , 美国著作提要 63 份 ( 篇 ) ; +7 五 , 新增:纪念沉默道钉 ,14 份 ( 篇 )(+5) 六 , 学术问题研究, 550 份(篇); +156 七,高等教育改革, 236 份(篇); +71 八,本站网主简报, 722 份(篇); +10 九,世界历史研究, 530 份(篇); +163 十,中学历史教材, 216 份(篇); +25 十一 , 新增 : 关注民生问题, 24 份 ( 篇 ) ; +85 十二 , 新增 : 国内所见所闻, 95 份 ( 篇 ) , +93 十三 , 美国历史知识 ,115 份(篇); 十四 , 美国图影说明 105 份 ( 篇 ) ; 十五,专题问题索引 280 份(篇); + 十六 , 红学研究汇要, 150 份(篇) ; +3 三十五,美国史研究会, 4 份(篇); +24 三十六 , 网上学术对话, 41 份(篇) +1 十七,美中关系评论 ,1641 份 ( 篇); +30 十八,美国历史评论 ,1 份 ( 篇); +15 二十,美国经济评论 ,636 份 ( 篇); +82 二十一,美国问题评论 ,3876 份 ( 篇); +21 二十二,美国社会生活 1958 份(篇); +7 二十三,美国文化教育 315 份(篇); +17 二十五,美国图书评介, 297 份(篇); 二十六,美国统计索引, 293 份(篇); 二十七,美国历史文献, 269 份(篇); 二十八,美国论著索引, 124 份(篇); 二十九,世界历史讨论, 2000 份(篇); +17 三十,中国问题评论, 1811 份(篇); +63 三十一,学术问题讨论, 1934 份(篇); +20 三十二,中学历史教学 192 份(篇); +3 三十三,教育改革论坛, 1487 份(篇); +10 三十四,红学问题评论, 345 份(篇); +5 三十七 , 新增:美国总统大选 ,8 份 ( 篇 ) ; +180 三十八 , 新增 : 网友文章专辑, 4 份 ( 篇 )+11 合计 22019 ( 2002.04.22--2007.12.31 ) 1414 (2008.01.01. 2008.12.31)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9)|2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和历史上的美国大选(黄安年文章目录)
黄安年 2008-12-31 08:30
2008 年美国总统大选和历史上的美国大选 ( 黄安年文章目录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31 日发布 2008 年美国大选举世瞩目 , 笔者写了若干随笔短评发表在我的博客和学术交流网 , 现在连同历史上的美国大选及总统部分文章一并编目公布如下 : * 《也谈 2008 年美国大选中的求变心态》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9 日)。 * 《 2008 年美国大选创 1952 年以来无在任总统副总统参选的记录》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6 日)。 * 《民意政治还是金钱政治 ---- 从美国大选经费谈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7 日)。 * 《美国大选总统候选人年龄也成了问题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9 日)。 * 《民主党总统竞选人票的计算》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20 日)。 * 《观察美国大选切忌舆论跟风》,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5 日)。 * 《观察今年美国大选的新视角》,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3 月 30 日)。 * 《奥、希难分难解的较量》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5 日)。 * 《美国政客和财团将决定是希拉里还是奥巴马于麦凯恩争夺入主白宫宝座》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30 日)。 * 《奥巴马赢得并不轻松,希拉里虽败犹荣》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6 月 4 日)。 * 《奥巴马通往白宫之路依然坎坷》,黄安年年的博客( 2008 年 8 月 28 日)。 * 《奥巴马的改变和通往白宫之路》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8 月 30 日)。 * 《美国金融动荡和美国两党大选》,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21 日)。 * 《美国两党争斗将使美国金融危机越陷越深》,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30 日)。 * 《奥巴马快步迈向白宫 , 美国金融危机越陷越深》,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9 日)。 * 《提前选举和宣布奥巴马获胜使人怀疑大选的公正性》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1 日)。 * 《美国大选的可能结果和美国经济走向的思考》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3 日)。 * 《公正媒体莫媚体押宝傍新贵》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4 日)。 * 《美国大选后可能发生政治动乱的预测实在荒唐》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4 日)。 * 《目睹美国驻华大使馆组织 08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揭晓活动》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5 日)。 * 《草根奥巴马当选总统受命于危难之际》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5 日)。 * 《浅谈美国大选和职务分赃》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6 日)。 * 《也谈奥巴马主要政策主张》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6 日)。 * 《我看未来新总统奥巴马的竞选获胜演说》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7 日)。 * 《奥巴马最先与 9 国领导人通话 中国并不在其中》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7 日)。 * 《关注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8 日)。 * 《奥巴马与中国领导人通话外交所想到的》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10 日)。 * 《缘何奥巴马对美国汽车业情有独钟?》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16 日)。 * 《且莫将奥巴马当作罗斯福》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19 日)。 * 《林肯是因为废奴主张当选美国总统的吗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20 日)。 * 《解读希拉里出任国务卿 见仁见智》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25 日)。 * 《法制国家美国也没有严格按照宪法办事》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3 日)。 * 《林肯之州州长分赃门事件使以林肯自诩的奥巴马难堪》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11 日)。 * 《开始走下神坛的奥巴马 , 从团队被疑卷入丑闻谈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14 日)。 * 《当选总统奥巴马创竞选经费历史之最》,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28 日)。 * 《 2008 年美国总统大选和历史上的美国大选 ( 黄安年文章目录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31 日)。 * 《美国总统史话》 , 《世界知识》 ,1979 年第 6 期 , 第 14 页。 * 《话说美国总统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14 日)。 * 《美国总统面面观》,黄安年编译,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3 日)。 * 《历届美国总统之最》 , 《史学评林》 ,1982 年第 3-4 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3 日)。 * 《历任美国总统的年龄》,黄安年辑,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3 日)。 * 《从美国历届总统的交通工具看科技的发展》,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3 日)。 * 《美国历任连续任满一届以上的总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3 日)。 * 《历任美国总统、副总统在职时间表》( 2004 年 11 月 4 日),黄安年辑,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3 日)。 * 《美国历史上暂时代理过总统职务的副总统唯有老布什和切尼》,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1 日)。 * 《莫要混淆美国总统的届、任、位》,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13 日)。 * 《美国历史上的总统连任和布什第二任期的命运》,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4 日)。 * 《历任美国总统的教育、宗教信仰、政党和州属情况表》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14 日)。 * 《谈美国历史上的最差总统》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4 日)。 * 《影响美国最重要的十位总统》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4 )。 * 《美国资产阶级两党制度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 《保定师专学报》 ,1989 年第 1 期 , 第 19-29,9 页。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4 日)。 * 《轮流上台同演一戏 -- 美国两党制的实质》,《学习》 ,1989 年第 12 期 ( 总第 15 期 ), 第 46-47 页。 * 《值得崇敬的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18 日)。 * 《 2004 年美国大选日电视收看随想》( 2004 年 11 月 3 日),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4 日)。 * 《美国历史上的总统连任和布什第二任期的命运》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4 日 ) 。 * 《从国情咨文看布什第二任期的经济政策走向》,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4 )。 * 《我看布什跛鴨总统的 2007 年国情咨文》,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4 日)。 * 《美国总统日的思考》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19 日)。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376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金融危机和历史上的经济危机(黄安年文章目录)
黄安年 2008-12-30 17:45
2008 年金融危机和历史上的经济危机(黄安年文章目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30 日发布 今年秋季以来,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向实体经济的发展 , 已经成为全球性大问题 , 笔者在博客上和报刊上发表的一些评论性文章,这些文章大多也发表在学术交流网上。下面是文章的目录: * 《美国经济放缓还是衰退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31 日)。 * 《切莫迷信精英理论 ---- 从华尔街金融惨状谈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16 日)。 * 《全球化下美国经济危机的新思考》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1 日)。 * 《关注滞胀《华盛顿观察》周刊值得一读》,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16 日)。 * 《美国金融动荡和美国两党大选》,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21 日)。 * 《慎提美国金融危机百年一遇》,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16 日)。 * 《保守主义金融政策终结的思考》,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23 日)。 * 《面对危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25 日)。 * 《美国两党争斗将使美国金融危机越陷越深》,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30 日)。 * 《小议缓解危机避免危机见死不救》,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30 日)。 * 《美国金融危机 :2008 1987 1929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1 日)。 * 《华尔街闯祸向谁问责?》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3 日)。 * 《仅仅靠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避免危机恶化是不够的》,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4 日)。 * 《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心目中的金融危机》,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5 日)。 * 《 奥巴马快步迈向白宫 , 美国金融危机越陷越深》,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9 日)。 * 《 美国金融霸权时代的终结》,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10 日)。 * 《保守主义思潮的严重危机》,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12 日)。 * 《金融救市止血方案考验领导者的应变能力》,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14 日)。 * 《转发一篇网上文章解析美国金融危机》,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15 日)。 * 《 小布什总统和胡佛总统反危机对策之比较》,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19 日)。 * 《美国民意要求改变保守主义的自由放任经济模式》,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23 日)。 * 《格林斯潘终于走下神坛》,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24 日)。 * 《关于慎用金融海啸一词的建议》,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25 日)。 * 《自由放任的代价》,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26 日)。 * 《 北京亚欧首脑会议预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行将结束》,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26 日)。 * 《大危机与救市》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28 日)。 * 《问责美式民主下金融寡头的贪婪》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29 日)。 * 《重视社会保障和举办公共工程的应对危机功能》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30 日)。 * 《中国并非 1944 年时的美国》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30 日)。 * 《正确看待应对 1929-1933 年大危机的苏联》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31 日)。 * 《美国正由金融危机走向经济危机》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31 日)。 * 《美国大选的可能结果和美国经济走向的思考》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3 日)。 * 《注意观察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视角》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11 日)。 * 《小议叫板美国》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13 日)。 * 《一次全球审视美国经济地位的 G20 会议》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14 日)。 * 《 G20 会议不是新的布雷顿森林会议》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16 日)。 * 《发挥蓄水池和培训中心作用,促转危为机》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17 日)。 * 《再议挽救美国汽车业引发的争议》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18 日)。 * 《 再谈美国汽车王国的辉煌与困境》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21 日)。 * 《且慢预估世界经济何时复苏》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23 日)。 * 〈再谈慎提危机百年不遇〉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26 日)。 * 《美国这次经济危机自 2007 年 12 月起算》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4 日)。 * 《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1999 年 4 月),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5 日)。 * 《记住历史教训 : 三十年代大危机和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 1999 年 4 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3 日)重发。 * 《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史学论衡》 ( 总 1 期 ), 第 333-349 页 , 北京师大出版社 ,1991 年版;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3 日),( 2008 年 11 月 28 日)。 * 《美国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及其原因》,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15 日)。 * 《 纽约交易所的悲鸣 : 抛出 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23 日)。 * 《论胡佛总统反危机的自愿联合政策》 , 《世界历史》 , 1986 年第 10 期,第 34-41 页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3 日),( 2008 年 12 月 1 日)。 * 《新政大夫动大手术罗斯福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4 日)。 * 《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改革》,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6 日)。 *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 《北京师大学报》, 1982 年第 4 期。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6 日)。 * 《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 《史学评林》 ,1980 年第 1 期。 * 《肯尼迪、约翰逊社会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 《兰州学刊》 ,1986 年美国史研究专辑。 * 《 70 年代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和 70 年代的滞胀经济》 , 《世界大通史》文稿( 1997 年);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0 日)。 * 《美国的经济滞胀和七十年代的政策调整》,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6 日)。 * 《 1979-1982 年和 1990-1993 年两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 《世界大通史》文稿( 1997 年);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0 日)。 * 《汲取 10 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4 日)。 * 《 1997 年东亚金融危机及其世界影响》(当代世界六十年 (1945-2005) 经济卷之一)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3 日)。 * 《东亚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 《 20 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之一)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29 日)。 * 《美国垄断和自由竞争机制的演变》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1 日)。 * 《关于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思考》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1 日)。 * 《 70 年代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和 70 年代的滞胀经济》 , 《世界大通史》文稿( 1997 年);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0 日)。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4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的回忆
scichina 2008-12-30 16:34
今天是2008年12月30日了,距离2009年还有接近2天时间。 每个岁末,总是发表感慨的时候,但今年不是,因为2008年的太多的灾难让我懂得了什么更需要珍惜! 在灾难面前,我们人类总是显得渺小和无助,这种感觉不是所有人会有的,但也许每个人都会有无助的感觉。在自然灾害到来的时候,是这样,雪灾、地震、洪水和一些地方隐隐传来的瘟疫的消息,让我们思考到生命的脆弱。如果考虑人类从产生到现在的漫长的历史过程,您一定要敬佩我们自己了。但人类并没有珍惜这些,地震区没有钢筋的水泥板,性格出现问题杀害警察的青年,伪造野生动物照片的专家,荼毒祖国未来的加毒于奶粉的商人,贪污人民血汗的官员,呼啸而过杀死妇孺的以色列的战机和导弹,不但一次次摧毁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信念,也一次次拷问我们智力是否有了缺陷? 多少次在负面的新闻面前,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我赞同在盛事用重典的理念,因为盛世来之不易需要珍惜,因为盛世维持很难需要呵护,因为盛世历短乱世长存需要更细致感受,我们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使之更长时间维持,更多人体会。重典的作用在盛世可以用,在乱世不敢用,因为如果强盗多了,真理也就变了。 我要给朋友打电话,发邮件,写信;我要给自己放假,听歌,抱着儿子的肩头逗他说话;我要给售票员、司机、餐厅的服务员微笑;我要在雨中散步,晒太阳,想小学时班上最美丽的女孩子,因为这些都太美好太美好! 好了,这是我年末的祈愿,很简单,很强烈!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艺谋缘何领衔2008年中国十大光棍之首?(图)
sxzx 2008-11-11 14:15
张艺谋缘何领衔2008年中国十大光棍之首?(图) 作者:三峡在线 谁 都知道,11月是光棍月,11月11日是光棍节。今天,便是在一年一度的光棍节了。这是一个有趣的节日。很多快乐的单身汉都在这一天痛并快乐着 昨天,三峡在线看到在08光棍节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光棍协会主办、《娱乐快报》社等协办的2008中国十大光棍评选也尘埃落定,张艺谋、杨紫琼、袁立、李湘、张一一、王朔、易建联、张怡宁、何雯娜、龙清泉等十位娱乐、文化、体育界人士最终上榜,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兴趣。 事实上,今年入选的中国十大光棍当中,张艺谋、杨紫琼、袁立、李湘、王朔都是离过婚的,占据了五席的半壁江山,而且杨紫琼离婚还不止一次,但此次评选活动的主办方、中国光棍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姚先生认为,过去有过结婚记录的前科并不要紧,只要现在他们的婚姻状态是未婚就好,我们评选的是今年的十大光棍,而不是过去的。 张艺谋 其实,三峡在线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娱乐大众的评选。本身就没有什么公信力,因此,无论谁当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一个评选本身的娱乐价值。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看,这样一个榜单的背后,却反应的是这些人的的气。张艺谋缘何领衔08年中国十大光棍之首?在三峡在线看来,这里面无不证明2008年的张艺谋极高的人气,以及今天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为什么这样说呢?谁都知道,2008年无疑是属于张艺谋的。2008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这其中凝聚了他太多太多的心血。尤其是2008北京奥运的开幕式,从开场的击缶,数字倒计时到星光闪闪的五环,29个脚印从天安门奔向鸟巢,从小孩子柔美的歌声到肃穆的升旗仪式,从画卷到汉字,从完美的京剧木偶到昆曲吟唱的《春江花月夜》,从绿衣使者星光点点的和平鸽到丝绸之路中的舞者,从太极的天人合一到中国传统的风筝,从滚滚而小的瀑布到小孩子们美丽的画卷,从从天而降的宇航员到拔地而起的地球家园,从刘欢、莎拉布莱曼的主题曲到2008张灿烂的笑脸。无一不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三峡在线看到很多人惊叹:太震撼了!不愧是中国,不愧是张艺谋!张艺谋就是张艺谋,他没有让中国人失望,中国也没有让世界失望!于是,张艺谋的名字不仅仅被中国人更加牢记,更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记住了他的名字。同时,也让他晋身成为国际导演的行列。 因此,今天这样的评选虽然只是一个娱乐、一个花边。但通过这个这个傍单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今天张艺谋成功之后的那种极高的人气。光棍与否并不重要,他不是与前妻肖华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张末吗?再说,这个榜单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娱乐元素的排行,并非像艺人公众满意度那样的榜单权威。因此,三峡在线觉得,通过这个榜单,我们看到的恰好是:今天的张艺谋,无时无刻都将备受关注!不是吗? 文章的最后,就让我们重温一下他带给我们那些震撼人心的画面吧: 2008北京奥运的开幕式上震撼人心的精彩画面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娱评天下|2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2008年胡润富豪榜看贫富分化
刘玉平 2008-10-8 14:12
学者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神仙,而是生活在现实中普通而渺小的凡人,为了几角几元的价钱而争红了脸,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为了生存而辛苦忙碌地奔波! 由2008年胡润富豪榜看贫富分化 2008年胡润富豪榜 于近日出炉, 对前1000名进行了初步的统计(见附件及表1、表2)。 每个富豪家族按 100人计算,这一不到中国人口总数万分之一的群体,竟占有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12%的财富! 其中,相对于 2007年人均GDP,前100名富豪(家族)人均财富达近6400倍,前500名富豪(家族)人均财富达近2600倍,前1000名富豪(家族)人均财富达近1560倍。 如果以2007年中国的GDP为基准,扣除前1000名富豪(家族)的资产,占人口总数超过99.99%的其他人群的人均GDP约为16700元,则人均GDP相对缩水接近12%!据统计,收入最高的20%人口与最低收入者,实际上收入差距达到18倍左右 。中国千万富翁为44万人,仅占人口总数的0.03% ,而其拥有的资产可能相当于中国GDP的20%以上。 以排行榜首位,拥有 430亿元 资产的国美集团主席黄光裕为例 。这位黄先生1969年5月出生于广东汕头,现年39岁。从其1986年承包北京珠市口东大街420号国美服装店,开始创业至今22年,平均每年形成资产20亿元,相当于每秒入账 64 元,简直可说是连吃饭、睡觉、做梦都在数钞票。其40秒钟获得的资产,就超过了2007年贵州省农村人均年收入( 2374 元) ! 如果地上掉有一张100元人民币的钞票,可能此君不会去拣,因为这将花去他一秒以上的时间 诚然,改革开放 3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少数利益群体(集团)的发展。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 !财富的不合理、不公正、不公平流动,就意味着财富分配以及相关的诸多体制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我们已面临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的局面, 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有效控制社会分配的不公,合理疏导不同群体(集团)的利益述求,缓和不同社会阶层的矛盾,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目的,势必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改革开放深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1、排行简表 排行 资产总值(亿元) 1-100 12112 101-200 4761 201-300 3189 301-400 2454 401-500 1969 501-600 1706 601-700 1329 701-800 940 801-900 1024 901-1000 175 SUM 29659     2007 年 中国 GDP 246619 亿元 人均 GDP 18970.69 元 2、贫富对比 累计排行 累计资产总值(亿元) 占中国 GDP 比例( % ) 富豪人均资产(亿元) 相对人均 GDP 倍率 1-100 12112 4.91 1.2112 6384.48 1-500 24485 9.93 0.4897 2581.31 1-1000 29659 12.03 0.29659 1563.39       (按家族计算, 100 人 / 家族) 主要参考资料: 网易2008年胡润富豪榜 http://money.163.com/special/00252VRU/hurun2008.html 新华网 我国城乡居民关注3问题:医疗、就业、贫富差距 转自 http://www.rencheng.gov.cn/news/rcnews.asp?id=830 搜房网中国44万人是千万富翁 亿万富豪人数世界排名第二 http://bbs.nb.soufun.com/2011111361~-1~247/31713741_31713741.htm 五五百科 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简介 http://www.55www.com/renwu/qiyejia/huangguangyu.htm 搜狐 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 http://business.sohu.com/20080229/n255452529.shtml 图片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0/12/xin_3721002110913150131367.jpg 附件: 胡润富豪榜2008版
个人分类: 时评闲论|4836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