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爱德华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理论奠基人和先行者——爱德华兹
libseeker 2019-6-7 08:32
图谋摘编自:吴晞.图书馆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15-28. 尽管“公共图书馆”这一名称在西方古代文明中早已出现,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只能出现于现代社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新型公共图书馆的产生实际上是社会民主、公民权利、社会平等和信息公正等现代人文意识成熟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产物。19世纪中叶的英国首先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1852年,英国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成立。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是世界上首个现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它的问世是公共图书馆诞生的标志,也是西方现代图书馆的历史起点。 爱德华兹(1812.12.14-1886.12.7)被后世称为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理论奠基人和先行者。爱德华兹出身贫苦,自学读书成才,做过大英博物馆和图书馆的编目员,以毕生之力,为倡导和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理想而不懈奋斗。在他的努力下,英国下议院于1850年通过一个法案,授权地方议会为免费图书馆征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世界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它标志着公共图书馆制度的正式确立。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就是依照此法率先建立的,爱德华兹出任了首任馆长。因此,可以说公共图书馆是在近现代公民社会建立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的诞生,当时并不是轰动一时的事件,除了大文豪狄更斯参加了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开幕式还做了演讲,并没有多少引人注目的地方。但是爱德华兹和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为后世留下了有关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精神和制度,可以归纳为:依据政府立法建立,公费支持,免费服务,以及对社会成员无区别服务。这些理念堪称经典,为其后各国公共图书馆的建立以及后来《公共图书馆宣言》的产生,奠定了基本的精神内核。 在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问世之后,亦即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欧美各国公共图书馆迅速兴起。仅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就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捐办了2500余座公共图书馆,揭开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现代图书馆发展史上极为波澜壮阔的一幕。 继爱德华兹之后,诸如知名图书馆学家和图书馆专业工作者,如杜威、普勒、谢拉等,均对现代图书馆的理论和制度做过深入的阐述。美国图书馆协会发布了《图书馆员伦理条例》(1929)和《图书馆权利宣言》(1939),使得现代图书馆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接受的普世通则。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并颁布了著名的《世界人权宣言》,其中关于人人享有信息自由权利的主张,直接催生了《公共图书馆宣言》。 194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公共图书馆宣言》,正式表达了世界文化知识界和图书馆界对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立场。重点向世人阐明了三个观念:公共图书馆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民主制度和民主信念的典范;要立法保障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完全或主要由公费支持;对社区所有成员实行平等的服务,全部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宣言》的问世是世界图书馆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既是有关公共图书馆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又是指导现代图书馆建设的利器,对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它在1972年和1994年做过两次修订,主要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延伸阅读: 1 信息来源: https://baike.baidu.com/item/爱德华兹/17879799#viewPageContent 爱德华兹,1812年12月14日生于伦敦东区,称他为“英国公共图书馆之父”。 1812年12月14日生于伦敦东区。1886年2月7日卒于怀特岛的奈顿。1839年受雇为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印本部临时编目员,与该部主任A.帕尼齐一起对读者服务工作做出很大改进。1849年英下议院议员W.尤尔特为公共图书馆立法时,约爱德华兹参加,提供资料,并在下议院小型特别委员会作为主证人,介绍欧洲大陆各国图书馆发展情况。1850年,英国通过了一部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年在曼彻斯特率先成立公共图书馆,任命爱德华兹为市公共图书馆馆长。他积极开展采编、阅览、流通各项工作,使该馆成为当时英国各地公共图书馆仿效的榜样。人们赞扬他的功绩,称他为“英国公共图书馆之父”。7年后去牛津,先后在女王学院图书馆(1870~1876) 和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1877~1883)任编目员。他的主要著作为《图书馆回顾》,包括《图书馆管理》(1858)、《免费的市立图书馆》(1869)、《不列颠博物院创办人生平》(1870)等。书中的主要观点是:免费的市立公共图书馆是图书馆的最高形式,也是面向社会的重要形式。该书被认为是图书馆学的典范著作。 2 爱德华•爱德华兹——英国公共图书馆之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20bd090102wbbi.html 爱德华·爱德华兹(1812-1886)是英国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著有《图书馆纪要》,是英国公共图书馆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人们赞扬他的功绩,称他为“英国公共图书馆之父”。
个人分类: 圕人堂|1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如何解释这组数据?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9-1-21 07:11
你如何解释这组数据? 蒋继平 2019年1月21日 我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文章的出处是: 企业新热点。 文章中列出了两个不同的家族在200年内的家族发展史, 主要提供了两个家族的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职务的统计信息。 现在我将文章中的几句话和一组数据如实拷贝如下。 至于数据是否真实, 我不能保证, 也无从查考。 希望读者们理解。 两个同时代的家族, 一家是信基督教的爱德华兹。 另一家是著名无神论的宗师马克.尤克斯。 经历200年后, 两个家族的统计结果如下: 爱德华兹家族。 人口数:1394人, 其中有:100位大学教授, 14位大学校长, 70位律师,30位法官,60位医生, 60位作家,300位牧师和神学家, 3位议员, 和一位副总统。 2. 马克.尤克斯家族。 人口总数:903人,其中有:310位流氓, 130位坐牢13年以上, 7位杀人犯,100位酒徒, 60位小偷,190位妓女,20名商人,其中有10名是在监狱学会经商的。 各位读者:你如何来解释这两个家庭的这种明显的差异。 他们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同一个国度, 只是信仰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我的问题是: 这种差异是信仰的力量造成的? 这种差异是神的力量造成的? 如果让你自由选择投胎, 你愿意出生在哪个家族? 希望读者们各抒己见。
个人分类: 现象分析|2761 次阅读|4 个评论
英国一13岁的男孩成为目前成功实验核聚变最年轻的“科学家“
热度 1 liruijiao 2014-3-7 01:32
据BBC报道,英国普雷斯顿一13岁的男孩成为目前成功地进行原子融合最年轻的“科学家”。 这个名叫杰米·爱德华兹的男孩建造出了一个核反应堆,并成功分离两个氢原子,通过核聚变制造出氦气。 http://www.bbc.co.uk/news/science-environment-26450494?SThisFB
个人分类: 时评|4176 次阅读|1 个评论
“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今日去世
热度 4 laserdai 2013-4-10 22:29
“ 试管婴儿之父 ”、 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爱德华兹 爵士周三(10日)去世,享年87岁。 爱德华兹教授从事的试管婴儿研究工作获得巨大成功,在1978年诞生下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 爱德华兹教授是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剑桥大学说,他的研究工作为全世界带来巨大影响。 爱德华兹教授在2010年获诺贝尔医学奖 , 2011年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爵位。 爱德华兹的学生之一马丁·乔纳森教授说,爱德华兹爵士是个杰出的人,他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 他赞扬爱德华兹爵士不仅在科学上有远见,还把科学事务和广大公众的生活密切联系一起。 乔纳森教授还说,爱德华兹爵士的同事、学生、家人、以及那些因他的帮助而有了后代的人们,都将深深怀念他。 罗伯特·爱德华兹, 1925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 二战中服完兵役后,他进入威尔士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学习生物学,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论文内容为小鼠胚胎发育。 1958年他成为英国国立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始了对人类授精过程的研究。 1963年开始,爱德华兹相继在剑桥大学和Bourn Hall诊所(世界首个试管授精中心)工作。Bourn Hall由爱德华兹和Patrick Steptoe所建立,爱德华兹担任其研究主任多年。爱德华兹同时还是授精研究领域多本顶尖期刊的编辑。是剑桥大学名誉退休教授。 因为在人类试管授精(IVF)疗法上的卓越贡献,罗伯特 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贡献使治疗不育症成为可能,包括全球超过10%的夫妇在内的人类因此获益匪浅。 Test-tube baby pioneer Professor Sir Robert Edwards dies http://www.bbc.co.uk/news/uk-england-cambridgeshire-22091873 The IVF pioneer whose work led to the world's first test tube baby has died at the age of 87. Professor Sir Robert Edwards was knighted in 2011, five decades after he began experimenting with IVF. His work led to the birth of test-tube baby Louise Brown at Oldham General Hospital in 1978.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where Prof Edwards was a fellow of Churchill College, said his work had an immense impact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a statement, the university said: It is with deep sadness that the family announces that Professor Sir Robert Edwards, Nobel Prize-winner, scientist and co-pioneer of IVF, passed away peacefully in his sleep after a long illness. 科学网有关博文: “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科学成果解读 首名试管婴儿诞生记 也谈诺贝尔医学奖:伦理大讨论挡不住人类生殖技术变革 精选 “试管婴儿之父”曾受阻于伦理争议 诺奖得主爱德华兹:面对质疑不放弃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7166 次阅读|7 个评论
全球第一个“试管婴儿母亲”离世
jinwsapa 2012-6-24 18:21
英国妇女莱斯莉-布朗6月5日因患膀胱炎引起的并发症在英国西南城市布里斯托尔一家医院去世,终年64岁。其家庭成员宣布,她于本月20日下葬. 这是一位非常低调, 安静、注重私人空间的人.她因为热爱生命和孩子,勇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而被全球瞩目, 她的去世让许多人,包括医学界都会怀念她. 莱斯莉-布朗之所以受到全世界关注,是因为她1978年7月25日生下全球第一例试管婴儿、即长女路易丝。莱斯莉当时33岁。如今,世界首位试管婴儿路易丝自己也有了亲生儿子。因为有莱斯莉-布朗34年前的大胆亲身尝试, 改变了人类生殖生物学的历史和进程,使得试管婴儿成了全球非常流行的方法.如今美国一年有59000名婴儿出身是借助试管婴儿技术.有的国家和地区的出生人口中,有3%是试管婴儿.迄今,全球各地共有超过300万名试管婴儿出生 莱斯莉2008年回忆道,因为如此迫切想要个孩子,她愿意为此忍受一切。她和丈夫结婚9年,却因输卵管堵塞,一直无法自然受孕。夫妇二人奔波于各家医院之间,直至1976年得知有体外受精技术而找到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罗伯特·爱德华兹教授。当时,尽管有其他女性也先后接受植入受精卵,莱斯莉却是首名接受移植手术后怀孕的人,并在1978年7月生下其长女路易丝-布朗。4年后,莱斯莉又借助这项技术生了第二个女儿纳塔莉。 生殖生物学家爱德华兹因其试管婴儿成就2010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遗憾的是, 他已经年高85岁, 老年痴呆而无法意识到该奖的价值, 他当年的合作伙伴, 妇产科专家斯特普托因为已于1988年去世而未能获奖。 他们俩在70年代中,先后历时10年, 为60多对夫妇进行了人工试管婴儿的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当时的成功率很低,莱斯莉有幸成为第一位成功受孕者。此前,生殖生物学家,美籍华裔科学家张民觉教授在麻州伍斯特实验生物学研究所内完成世界上首次兔子动物试验,获得动物体外受精的成功,为后来的人工受精和试管婴儿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当路易丝-布朗顺利诞生时,他老先生也得到了媒体和业内的关注和祝贺。成为华人科学家的骄傲. 他因此而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个人分类: 名人轶事|7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种方法有助提神醒脑抗疲劳
xuxiaxx 2011-10-27 08:26
人们往往在下午感到能量不足,浑身没劲。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如此。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最新载文,刊登了专家总结出的10分钟恢复能量的20种方法,有助于及时给身体“充电”,保持精力。   1.晒太阳。晒10分钟太阳能快速增加体内有益健康的维生素D,提高有助于改善情绪和夜间睡眠质量的血清素水平,恢复精力。   2.爬楼梯。美国糖尿病协会发言人克里斯汀·格布斯塔德博士表示,上下爬楼梯10分钟是良好的护心运动,可改善心脏活力,浑身更有劲。   3.工间休息喝杯咖啡。美国圣迭戈综合医学中心的大卫·利奥波德博士表示,咖啡提神醒脑,意大利咖啡抗氧化属性最强。   4.填字游戏。感觉没劲的时候,花10分钟做做填字等脑力游戏,有助于激发能量。   5.伸展四肢。克利夫兰诊所专家塔恩亚·爱德华兹博士表示,坐久了,身体会有僵硬感,伸展四肢有助于改善始终处于一个姿势的肌肉,消除不适感。另外,起立坐下和抱臂耸肩也有助于活动全身。   6.自制水果冰沙。格布斯塔德博士表示,可以在家自制水果冰沙。8盎司脱脂牛奶或豆奶,加一点水果和碎冰,再撒点亚麻籽粉。   7.闭目冥想。闭上双眼,做深呼吸。然后想象一个恬静的场所(沙滩或山区等),漫步在小路上,走得越远,感觉就越放松。10分钟放松后,数三下,睁开眼。   8.朗读诗歌。阅读是良好的放松方式。但是,阅读小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因此,休息时间花10分钟欣赏诗歌,可快速提神。   9.快步走。格布斯塔德博士表示,快走是恢复身体活力的最佳方式,专家建议每天至少快走半小时。   10.避开高热量零食。甜饮料和碳酸饮料可暂时提高能量,但维系时间不长。格布斯塔德博士建议,摄入含有一定蛋白质的小吃,“苹果+花生酱”或者“饼干+低脂奶酪”都是不错的选择。   11.写日志。每天花10分钟写写日志,自我反省,更好地审视生活和工作,有助于增添身体活力。   12.大笑。笑是最好的药,也最能让人放松身心,感觉更好。每天可花10分钟时间,看看网络搞笑视频或者搞笑博客等。与朋友同乐,放松效果更好。   13.冷水洗脸。在脸上洒点冷水,有助于快速提神醒脑。   14.喝杯绿茶。利奥波德博士表示,绿茶中特有抗氧化剂EGCG含量最高,咖啡因含量不高。喝绿茶不仅有助于防止心脏病和癌症,而且可以使人神清气爽。   15.闻闻薄荷。花10分钟闻一闻薄荷、酸橙和葡萄柚等精油,有助于提神。或者在房间喷洒自己喜爱气味的空气清新剂。   16.试试草药。利奥波德博士表示,三七、人参和红景天等草药有助于缓解压力,消除疲劳,但使用前最好征求医生建议。   17.听音乐。合适的音乐有助于改善情绪。可以将喜爱的音乐添加到播放曲目或下载至MP3播放器,适时用音乐给自己“充电”。   18.吃点巧克力。巧克力可提高记忆力,降低心脏病风险,同时也可以让人更添活力。如果再加上一点脱脂牛奶,还会摄取更多的蛋白质。   19.变换家具位置。将家具或者家具上的物件重新摆放,需要花费一定的体力和心思,但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0.深呼吸。感觉疲劳的时候,做做深呼吸有助于缓解压力。利奥波德博士建议:坐直身体,鼻孔吸气,吸气4秒,屏住呼吸3秒,呼气1秒。该动作可以反复进行,持续10分钟。来源: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6019584.html
1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何处安放图书梦。
热度 2 pup 2011-2-17 21:06
今天看见到新闻。有点小难过。仿佛跟我没啥关系,又仿佛特别揪心。。。。 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公司博德斯集团16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宣布将在接下来几周关闭旗下600多家书店中的大约30%。   新华社电 这家有着40年历史的老牌图书零售商曾经引领“超级书店”风潮,却对电子商务和电子书业务反应迟钝,最终未能跟上数字时代步伐。   博德斯集团16日向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的联邦破产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文件。   公司发言人玛丽·戴维斯说,公司打算在接下来几周关闭大约200家经营状况不佳的书店,它们全部为超级书店。   博德斯集团总部位于密歇根州安阿伯市,截至1月底,在全美运营642家书店,各类员工大约1.98万人。尚不清楚破产保护将对这些员工产生多大影响。   公司董事会主席迈克尔·爱德华兹发表声明说,破产重组期间,公司打算照常运营,同时着手重组通用电气资本公司提供的5.05亿美元债务融资。   声明说,鉴于美国消费者缩减开支、公司未能说服出版社及其他借款方合作重组债务、公司流动资金不足等原因,“博德斯集团没有足够资金去展开有力竞争”。   博德斯集团递交的破产保护申请文件显示,截至去年12月25日,公司总资产12.75亿美元,总负债12.93亿美元;主要债主是企鹅图书等大型出版商。   博德斯集团市场价值自1998年以来缩水超过30亿美元,自2006年最后一次实现盈利以来,年收入总计下跌大约10亿美元。   破产原因复杂   受网络购书和电子阅读器冲击大   博德斯集团成立于1971年,最初只是一家小书店。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书店扩张热潮中,博德斯推出有数以万计图书供读者选购的超级书店,版图覆盖全美。   按美联社说法,超级书店的出现把无数小型地方书店赶出图书零售业。在那时,博德斯集团看起来代表图书经销的未来。这家公司鼎盛时拥有1249家书店。   然而,随着沃尔玛、好市多(Costco)等大型连锁超市开辟图书零售业务、网络购书和电子阅读器越来越受欢迎,这种超级实体书店面临的竞争越来越艰难。   博德斯集团自身运营犯下一系列失误,包括未能迅速察觉音乐和 视频 光碟销售额下降趋势、5年内先后聘用4名缺乏图书销售经验的首席执行官。   2001年,博德斯集团把当时尚未盈利的网络购书业务出售给亚马逊网站,2008年,博德斯再度推出这一业务时,距亚马逊以网络购书改变出版业生态已经10年有余,后者早已如日中天,博德斯难以望其项背。   2007年,亚马逊推出金读阅读器(Kindle)进军电子书市场,而博德斯直到去年7月才跟上脚步,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器。   标准普尔公司分析师迈克尔·索尔斯这样评介博德斯集团:“他们没能做到领先和创新,而是一味效仿和跟随。”(新华)
个人分类: 转载|1643 次阅读|3 个评论
[诺贝尔2010]爱德华兹:试管婴儿荆棘路
songshuhui 2010-10-9 18:44
游识猷 发表于 2010-10-06 23:23 本文又名《爱德华兹:杯具里的浴缸》 谨以此文献给可敬的爱德华兹老爷爷、斯特普托老爷爷,以及可爱的松鼠会诸君。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 再不得奖就老了 ;诺贝尔生理学奖是 再不得奖就死了 拇姬 目前IVF(体外受精)的成功率大概在30~40%之间,中国的几个IVF中心都能做到这个成功率。而根据WHO的统计,全球的不孕不育率为10%左右,而且在某些环境污染严重地区,不孕不育率高于这个平均值,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某些地区达到15%。IVF技术给这些人带来的希望和幸福无以比拟,授之诺贝尔当之无愧。 DNA 新鲜出炉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两名获奖者加起来一共87岁,而新科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一人就85岁,由于健康状况欠佳,诺贝尔委员会甚至无法直接向他道贺,他的夫人露丝福勒(Ruth Fowler)在得知获奖消息后代他表达了喜悦之情。 图一:爱德华兹、第一个试管婴儿露易丝,以及露易丝十八个月大的儿子卡梅伦。 爱德华兹试管婴儿之父、剑桥大学退休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200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得主、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他将独享一千万瑞典克朗(将近一百五十万美元)的奖金主要是因为另一名重要的合作者,产科医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Patrick Steptoe)早在1988年便撒手人寰,假如斯特普托能活到今天分享诺贝尔奖,该有97岁了你看,要活到拿诺贝尔生理学奖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这个诺贝尔奖,爱德华兹可说受之无愧首先,活到今天不容易;另一方面,整个研究过程也是相当之曲折。 爱德华兹,1925年9月27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上个世纪50年代,他在爱丁堡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课题是研究老鼠胚胎发育。这段时间他可谓收获良多:首先,他研究了荷尔蒙如何调控老鼠子宫功能,如何让卵母细胞成熟,如何促进排卵。其次,老鼠的实验让他脑中初步萌生了让人类卵子在体外成熟受精的想法。最后,他在那儿遇到了他未来的太座,露丝。 顺嘴说个八卦,露丝的外祖父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是杰出的原子物理学家,被称为近代物理学之父。露丝的老公不必说了试管婴儿之父。 图二:爱德华兹和露丝的合影很难找,好不容易找到这张2006年的卢瑟福家族合影。左一是爱德华兹,左四是露丝。 解决完娶老婆这件重要的人生大事以后,爱德华兹就开始继续攀登科学高峰这项很有前途的事业了。干过生物的都知道,这就是个特别摧残人心智的劳力密集型产业要钱没钱,要闲没闲,实验失败之事十之八九,所以大家没事只好折磨折磨老鼠果蝇线虫啥的打住,扯远了。总之,就算在这么惨淡的一个行业里,你看到爱德华兹的研究历程,依然会觉得那简直是杯具里的浴缸这样都能坚持下来,果然是天将降炸药奖于斯人也。 杯具一:没有实验材料。 这听起来很囧。但要做人类体外受精,必不可少的就是人的卵子。而人的卵母细胞都储存在卵巢里,要取出需要进行创伤性的手术这也意味着基本上不可能有志愿者愿意提供。爱德华兹最后的解决方案是: 找熟人。 全靠一位接生了爱德华兹两女儿的妇科医生莫利露丝(Molly Rose)帮忙。身为妇科医生的莫利时不时地找机会把手术中切下来的卵巢带给爱德华兹。总之,珍贵的卵母细胞有了,虽然数量稀少,但是好过完全没有。 图三:爱德华兹拍摄的人受精卵发育过程。从受精卵开始,直到四至六天后,囊胚形成。 插一句,相比起卵母细胞的获得,人类精子的获得倒是非常简单,爱德华兹自己和另一名男助理就可以提供 过程省略,你懂的总之,取精过程简单便捷快速无创伤,而且最棒的是,一不用欠人情,二不用花钱。 终于有实验材料了,于是来了杯具二:被批评。 牵涉到人类生殖的课题实在太敏感了,因此爱德华兹刚起步就成了众矢之的,当然,他的一些做法确实看来有点惊世骇俗,比如拿自己的精子做受精实验。又比如在美国北卡研究时,爱德华兹曾经需要说服女性自愿在子宫中置入一些多孔的小笼子。 至于体外受精,有的人压根不认为他能成功,有的人则认为这种研究压根就不该进行。1971年在美国华盛顿,诺贝尔奖得主,DNA双螺旋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就当面严苛地对爱德华兹说:要继续你的工作,你就得在必要时杀婴。错误是无可避免的。 沃森的话就像诅咒一般。后来爱德华兹确实遇到过多次这样令人心碎的问题:有一回胎儿是三倍体有69条染色体,正常应该是46条。另一次,胎儿在20周时自动流产了。还有一例,胚胎在输卵管着床了也就是俗称的宫外孕,不得不在大出血前赶紧动手术拿掉 巧合的是,爱德华兹的搭档斯特普托医生当初也因为腹腔镜检查太过先进而在业内饱受非议,过了好些年,这项技术才广受认可。从这点上来说,这俩人还真是难兄难弟。心理素质相当过硬的这两位,在噪杂的反对声浪中,联手建立了世界首个人工受精诊所波恩诊所(Bourn Hall Clinic)。 顶住批评咬牙研究,然后发现了杯具三:没钱。 批评太多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很难申请到钱1971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就出于伦理上的考虑拒绝给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研究资金支持后来一位当时的委员公开为此道歉。 事后的道歉于事无补。当时的爱德华兹他们可真是捉襟见肘。数学研究或许一张纸一根笔足矣,可生物研究全是钱堆出来的。爱德华兹只好四处筹钱,比如申请福特基金会关于避孕研究的经费,理由是体外受精的研究能更好地指导避孕还真让他申请到了。这笔避孕研究基金最后让全世界多出生了四百万名试管婴儿,真不好说这是最成功的投资还是最失败的投资。 而斯特普托作为一名产科大夫,则常常靠着给人做流产手术来赚钱补贴。这俩搭档又殊途同归了一把拿着节育的钱,做着多生的研究。身在曹营心在汉,两位老爷爷当年可真是不容易 实验经费有了,随之而来的是杯具四:实验失败。 大体来说,要生出一个试管宝宝有如下步骤:1.取出卵母细胞;2.卵母细胞体外减数分裂成卵子;3.体外受精并发育;4.发育胚胎植回子宫并顺利着床 图四:试管宝宝路线图。 光卵子成熟这步,爱德华兹就花了两年,为什么呢?误信谗言。 1939年,美国科学家平卡斯等人报告人与兔子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十二小时内可自发成熟。 1963年,爱德华兹开始尝试,他实验各种条件:改动培养液成分,添加各种荷尔蒙,换各种饲养细胞(feeder cell)无一成功。后来爱德华兹甚至在整个卵巢上拼命灌激素 看得出他有多绝望吧? 直到1965年,老好人莫利医生又送来一个卵巢,这次爱德华兹决定耐心等久一点他足足煎熬了25小时,然后就在他眼前,染色体开始成形,核仁逐渐消失,减数分裂终变期开始!成功了!平卡斯是错的,十二小时对人的卵母细胞不够。不过爱德华兹为了这个错误,已经耗费了整整两年。 到了胚胎植入阶段,爱德华兹又遭受了一次打击。取卵这步用的手段会导致病人黄体功能不全。为了防止早期流产,需要每日注射补充黄体酮,但这样又会留下严重的疤痕,于是爱德华兹决定用一种只需要五日注射一次的人造孕酮(Primulot)代替,结果一百多例植入胚胎的妇女没一个成功怀上的。后来爱德华兹的合作者才用最新研究手段证明这种人造孕酮会引发流产。而此时,爱德华兹已经又杯具了两年。 诸如此类的错误一一发生,又被一一更正,时间飞也似地过去了。1977年,约翰布朗与莱斯利布朗夫妇二人来到了波恩诊所,此前他俩尝试造人九年都未能如愿以偿,而在莱斯利之前,爱德华兹的实验也已经失败了一百多次。对双方来说,这都是一次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尝试。 在植入一个八细胞阶段的女性胚胎后,莱斯利成功怀孕。 实验终于成功了,于是来了杯具之五:狗仔。 图五:1978年,布朗夫妇与他们新生的试管宝宝露易丝。 当时传媒有多关注莱斯利这个孕妇呢?她在住院期间可说基本上享受了天后待遇:记者们乔装成修锅炉的、修管道的、擦玻璃的想尽一切办法混进医院试图采访她给她拍照。 当时一个愤怒的医院职员抱怨:你随便移开一样东西,就能发现一个躲藏着的记者。记者们甚至想方设法弄来莱斯利的各种检查报告,据此写出各种虚虚实实的报道。有一回,莱斯利读完报纸惊慌失措地找来斯特普托大夫问:天啊,报上说我的孩子昨天死了?真的么?斯特普托大夫(内心想必大囧)赶紧安抚她说一切正常。 最夸张的一次,是有人给诊所发来炸弹威胁据分析可能是个希望给莱斯利拍照的狗仔,这样莱斯利就不得不走出产科大楼而被拍摄了。不管如何,这都不是可以坐视不理的威胁,当天产科大楼只好清空,包括当天动了手术的产妇也只能被迫撤离。 就在这样疯狂的气氛中,1978年7月25日,露易丝布朗(Louise Brown)足月剖腹产,全世界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那一年,爱德华兹53岁,斯特普托65岁。 孩子出生了狗仔也散了,于是来了杯具之六:继续被批评。 试管婴儿都出生了,而且健康活泼非畸胎,爱德华兹从此总算能松口气了吧?可惜,没那么简单。 社会反响是剧烈的:一方面,五千对夫妇排着队签约进行同样的治疗。另一方面,非议和责难依然汹涌而来。 罗马天主教廷和议会迅速反对:不道德、反自然、亵渎上帝一顶顶大帽子扣在爱德华兹的头上。伦理学者贬低爱德华兹的研究,他们告诉公众:爱德华兹费劲半天也没有战胜不育就算生下一个试管婴儿,不育的妇女未来依旧难以生育。 甚至科学界内部也诸多非议:首先,这项技术的试验顺序有问题:爱德华兹甚至没有在猩猩身上试验就直接进入了在人身上的临床阶段!其次,这会不会是伪造的?我们要求看到详细的实验记录。还有,万一孩子最后被证明有极大缺陷的话,会不会连累其他前沿研究也被取缔。 此外,政府依然拒绝给爱德华兹资金支持,以至于露易丝出生后,他的研究滞后不前了两年半。 尽管如此,事实胜于雄辩1980年,澳大利亚试管婴儿诞生。1981年,美国试管婴儿诞生。1988年,中国试管婴儿诞生!在一个个个活泼可爱的婴儿面前,非议逐渐被赞美声取代。 也是在1988年,波恩诊所的第1000名试管婴儿诞生,爱德华兹亲自把这个消息带给已经缠绵病榻的斯特普托多年后,爱德华兹仍记得那一刻斯特普托眼中的喜悦。获知这消息后不久,斯特普托溘然长逝。 图六:黄金搭档,左为爱德华兹,右为斯特普托 现在,体外受精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手术创伤更小,成功率更高,同样得到推广的还有爱德华兹发展的另一项技术,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就是先用分子手段确保胚胎没有囊性纤维病、亨延顿舞蹈病等遗传病后,才将它植入子宫。 三十二年来,全世界因为爱德华兹的工作,多了四百万个活泼可爱的婴儿。不计其数的家庭因为这项技术重又燃起希望。爱德华兹当初开始工作时,未必料想得到他需要艰难跋涉足足二十年才能让这个设想变为现实,但也未必料想得到这项技术能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幸福。 参考资料: Robert G. Edwards, The bumpy road to huma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Nature Medicine 7, 1091 1094 (2001), doi:10.1038/nm1001-1091 Lori B. Andrews, The Clone Age : Adventures in the New World of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Henry Holt and Co., 1999 http://www.nytimes.com/books/first/a/andrews-clone.html Pincus, G. Saunders, B. The comparative behaviour of mammalian eggs in vivo and in vitro. Anat. Rec. 75, 537545 (1939). http://www.guardian.co.uk/science/2010/oct/04/ivf-pioneer-robert-edwards-nobel-prize-medicine http://www.latimes.com/news/science/la-fgw-nobel-medicine-20101005,0,4572640.story?track=rss
个人分类: 医学|1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诺贝尔医学奖:伦理大讨论挡不住人类生殖技术变革
cherrylu1960 2010-10-9 00:02
刚刚浏览了一下咱科学网的博客首页,关于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评述还真不少,忍不住来凑凑热闹。关于这个,过去也写过科普文章,都是老生常谈,不想重复了。 先说些题外话,家里人刚从俄罗斯旅游回来,一个劲儿赞叹那里的风景如何如何好,人多么多么少,资源如何如何丰富,使俺不由得生出一种羡慕感。你说诺大一个俄罗斯,才一亿多人口,能愁什么啊,中国穷就穷在人太多。欧洲女人不爱生孩子,一怕生了孩子体形就不美了,二怕养孩子拖累了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再说,养老靠社会也不用靠子女。可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多数人还要养儿防老,喜欢养儿取乐,要不搞计划生育现在还真不行。繁衍后代,这个原本应该自然发生的事情,到了人类发展的一定时期,必然有其不自然的一面。人为的干预不可避免。 同在地球上,人的观念和做法会有相当大的差别,有条件养有地方生的不生,没条件养被限制生的即拼命要生,难怪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如此不平衡。西方人指责中国人为终止妊娠的做法不人道,是在扼杀生命,中国人却认为这是对生命负责,是让中国人活得更好。西方人关于生育、人权的价值观挡不住中国计划生育的脚步。可见,处于不同的社会境地的人,对同一个事件会得出完全相反的认识。 对于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人类生殖方式的变革,同样会带来一场有关伦理问题的大讨论,其中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成分在里面。但有关争论挡不住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生殖技术的变革也是如此。 尽管很多西方人不愿意生育,可想生的还得想方设法让其生,这大概也算是重视人权的西方人推动生殖技术变革的一个动力吧。 实际上,人工辅助生殖早已用在动物繁殖上,比如,在家畜业中,现在让母牛生小牛,可以像在地里播种差不多,直接往牛肚子里移植体外受精的胚胎就行了。可在人类身上弄试管婴儿这样的大事,则是一争论就持续了几十年,随着试管婴儿之父 爱德华兹获 2010 年的诺奖,争论似应告一段落,实际情况却不会完全是这样。这个世界有共性,但更是个例的集成,当个例超出了人们传统观念所能接受的范畴时,就会成为被争论、谈论的对象,那些看起来不合常理的生命科学新突破,总要过伦理大讨论这一关的。 其实,俺总觉得,关于生与不生,选择什么样的生殖方式,应该由自然来决定。关于生育方式,过去不可选,全凭自然,现在,怎么生可以选,可以自已生,也可以找人代理生,靠自然生不出来,可以求助于人工辅助生殖。相信生殖技术的变革和人为选择,必然也会是一种趋于自然的过程,没必要过分去担心,生殖方式多样化会搞得天下大乱。再说,人类繁衍还是会长期停留在有性生殖这种传统方式的。只不过技术之手推动了它的成功率罢了。 全世界已诞生的 400 万试管人中,不知道有多少因为自己是非正常出生而活得不自在?又有多少因盗用精子而引发的社会案件?精子管理的漏洞很大吗?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危害吗?这些显然不会成为阻止这项技术前进的因素。但哪天碰巧发生这样的事情:留下了冷冻胚胎的一对夫妇双双死于车祸,关于胚胎的性质归属,去留问题又会成为一场热闹的话题,可这种事情发生的机率实在是太低了。无碍大局。何况,国外包括国内,在精子库和人工受精方面,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办法。 我同意我们对科学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做出防患于未然的预见,但不同意用少量极端的负面个案去抹杀科学进步的积极意义。当然,关于这个,现在大家越来越明智了。 相信已没有人怀疑,以试管婴儿技术为代表的人工辅助生殖,开创了人类生殖史上的先例,说是一种奇迹也可以,因为除了在四十多年前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体外受精从技术上不能不说是先进的,而且敢于向人类生殖方式变革这一禁区挑战,也已经很了不起了。因此,作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爱德华兹是伟大的,他获诺奖当之无愧。当然,诺奖(自然科学奖)就那么回事,没有绝对的该授给谁,不该授给谁。 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已为人母的路易丝布朗与她的儿子卡梅伦,左为试管婴儿之父                       爱德华兹 科学发展的进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关于伦理问题的争论也会继续,但相信带给人们的应该是越来越理智的思考,是对技术本身的关注。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殖方式,并且也在不断发展,成功率不断提高。但表面看起来就是为那些渴望生育而又不能生育的人而创造,毕竟地球上的直接受益人是绝对少数,因为更多的不孕不育的人选择了顺其自然。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选择人工辅助生殖的更是少数。但显然同其他技术一样,体外受精对后续技术变革的铺垫作用不可忽视。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如何使这项技术变得更好?更完美。对试管婴儿这项技术本身的风险性我本人也不无担心。这种生产方式出生的后代质量到底如何?真如传言所说,其新生儿缺陷发生频率比常规出生的要高一倍吗?如果是这样,原因到底出于精子的基因质量,还是受精的环境?关于这些事,很希望能尽快搞清楚。 我们赞叹生命诞生过程的神奇,从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那一刻起,一个伟大生命的诞生就走完了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过去这个过程是在母体里自然完成,经历了更多优胜劣态的考验,现在这个过程的开端是发生在试管中,甚至不用经历胜者为王败着为寇的生存竞争,越来越多在人类的掌控之下,说完全不会有什么问题,也不太现实。但现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据说已经可以做到胚胎的优生筛选了,大大减少了产生问题婴儿的风险,这倒是好事。感叹生命诞生的奇迹,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都应该是好样的。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那一刻还是挺美的。人类自然生殖终归是占主流的。 总之,在人类的繁衍问题上,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关于克隆胚胎,关于婴儿定制,关于遗传优生筛选,尽管同样面临着伦理之争,但诱人的前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市场,使得研究和技术开发不会停下来。 人类有能力创造新的技术,也应该有能力用好这项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未来应该是美好的。
个人分类: 科普评论|11679 次阅读|10 个评论
2010年诺贝尔医学奖有没有问题?
孙学军 2010-10-7 12:17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于 10 月 4 日公布 ,获奖者为素有 试管婴儿之父 之称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 爱德华兹。由其开创的体外受精技术使 400 多万人得以降生。诺贝尔医学奖委员会在公布奖项时表示: 爱德华兹的成就让不育症能得到治疗。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每十对夫妇中就有一对有生育问题 今天,爱德华兹的梦想成为现实,它帮助全世界不育的夫妇带来幸福 这一成就代表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一座里程碑。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以说出乎许多人意料。 我们是否可想想,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真的物有所值吗? 医学奖给了体外受精技术的科学家,在早期研究阶段就有 许多宗教领袖一度要求爱德华兹停止 扮演上帝 。声明我不支持这些宗教领袖的观点。 单从创新性角度看,体外受精技术的原始想法没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技术难度也不大,思路就是解决体外受精和受精卵体外培养的问题,然后把受精卵移植到子宫内的技术,先进行动物实验,然后人体实验获得成功,最后把技术公布让全世界广泛使用。这个研究重要性是解决了人类中不小比例的不能生育夫妻的问题,现在我们人类已经有 400 万试管婴儿。假如没有这个技术,这 400 万人将不会来到世界上。 如果拿这 400 万试管婴儿来 说这个技术的意义,证明 其重要性,远远不如说对这 400 万试管婴儿的父 / 母更重要。因为我们人类现在的历史阶段从整体上,已经不需要担心生育问题,或者说人种传递已经不是问题。对我们人类来讲,每个人能有幸成为人,从概率上讲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极其偶然的事件。 受精是个什么事?人类的受受精过程是这样的,女性的卵巢每个月一般排出一个卵子,男性一次射精中精子的数量大的惊人,男性的精子进入女性的输卵管,与这里的卵子相见并完成受精,卵子受精后发育并沿着输卵管进入子宫内继续发育,并最终发育成胎儿。受孕成功一般是精子在女性排卵前 12 小时或排卵后 48 小时进入阵地。不育的原因显然有男女一方或双方共同的原因。如果是女性的卵子有问题,采用体外受精然后把受精卵移植到子宫是可以的,不过这个孩子从遗传的角度看并不属于这个妈妈,实际上只是代人怀孕而已。 爱德华兹的研究最重要的贡献也是解决了这类问题。 如果是男性的精子有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换个男性,或者把其他男性的精子采集过来,直接注射到女性体内。这就是所谓的人工受精,与试管婴儿不同,但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替代方案。这个人工受精方法在动物的被广泛采用,例如前段日子我们送给日本的大熊猫就是在采集精子的过程中死于非命 。( 人工受精与体外受精技术不是一回事。 人工授精是指通过非性交方式将精液放入女性生殖道内,以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技术。而 体外受精技术 是由卵母细胞成熟、精子获能、受精、受精卵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程序组成的完整系统。从 技术难度看, 体外受精技术 要比 人工受精 复杂的多,但从实际使用角度看,两者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体外受精许多情况可以用人工受精来解决。 ) 人工受精方法也广泛用于人类的不育症治疗。当然也可以采用爱德华兹的方法,就是把女性的卵子采集到,再把丈夫的精子采集到,体外受精后 移植到子宫。这可能对那些精子数量无法达到受精条件的部分男性 不育症患者有意义。如果是 精子的品质如遗传基因出了大问题,那也不是什么好的解决方案。总之,对于需要别人提供精子的不育症夫妻,解决的方法如果能用人工 受精,就比试管婴儿更安全和有效。 我觉得,诺贝尔奖应该给那些从事更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医学生物学问题的科学家,更有意义的学问如关于重大疾病、衰老、脑功能、生命基本现象的阐述等相关问题。因此我觉得 2010 年的医学奖给的并不让人满意,无论是理论价值,还是应用价值都算不上一个特别重大的突破。 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没有预测成功的一个原因。当然我不会小人到认为瑞典的科学家故意为之,但我觉得他们今年的判断有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67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试管婴儿与诺贝尔奖 中国人再次受刺激
xupeiyang 2010-10-5 10:44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4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有试管婴儿之父之称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今年85岁的爱德华兹因创立体外受精技术而获得这一奖项。爱德华兹现在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名誉教授。 体外受精技术俗称试管婴儿技术。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每十对夫妇中就有一对有生育问题,而试管婴儿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自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呱呱坠地,全球已有400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通过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下一代。 张民觉是真正的试管婴儿之父 曾为三次诺贝尔奖候选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9843 他曾三次被提名诺贝尔候选人,终因宗教问题和西方国家对人权问题的争议而告吹。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3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是体外受精与试管婴儿技术
qpzeng 2010-10-4 20:34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今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有“试管婴儿之父”之称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试管婴儿技术又称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技术,包括 超数排卵 (使用克罗米芬、人卵泡刺激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活剂等药物)、 取卵 (B超引导阴道穿刺取卵术或尿道、膀胱和腹腔穿刺取卵术、子宫直肠窝切开取卵术、腹腔镜和穹窿镜阴道取卵术)、 体外受精 (10万活动精子:1-3个卵子)和 胚胎移植 (手术法或非手术法)等步骤,其技术要点是:先从卵巢内取出经过超数排卵诱导产生的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处理后与体外获能的精子结合而受精,然后在培养液中使受精卵分裂到8-16细胞期(桑葚胚期),再择机移植到子宫内获得妊娠。 在育龄夫妇中,约有10%的不育患者。虽然 宫腔内授精 (IUI)、 输卵管配子移植 (GIFT)等人工助孕技术的应用对大多数不孕症有效,但仍有3%的治疗困难者不得不采用试管婴儿技术。自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问世以来,世界上已有几百万个试管婴儿出生。1992年发明的 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 (ICSI)新技术还能克服男方少精、弱精或无精引起的不育,被誉为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4827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