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学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学生

相关日志

意外礼物
Mech 2020-9-30 22:57
有位近三十年前的学生要求加微信好友。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情,就同意了。原来只是表达一下他作为学生对教师的谢意。他是机 902 班学生。在 1991-1992 学年度的两个学期,我给他所在班级讲 110 学时的理论力学。在 1992-1993 学年第二学期,给机 901 和 2 两个班讲 50 学时机械振动。班导师我当过,但是不是给他的班,我不能肯定。我的记录是在 1991-1992 学年度给机 89 当过班导师。耐人寻味的是,我跟学生讲过许多话,让人记住的居然是“补考不算什么”。或许教师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说。 过去学生的致谢算是中秋节前的精神礼物吧!对任何礼物都觉得受之有愧,但还是挺开心。那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多少也是东瀛文明耳濡目染的结果。我也有很感激的教师,但并没有找上门表达我的感谢之情。这似乎更是华夏传统。 我与人交往比较少,对所有人尊重胜于关切。因此倾向于认为,留下深刻个人影响的学生是例外而非通例。因为罕见,所以贴出来留存。 以下是微信的全文 ( 括号中是我的答复 ) 。 您好,陈老师。几十年教学桃李满天下,您可能不记得名字,我描述一下我身高 180 ,体格魁梧类型,鞍山人,经常问您问题,您当时不仅是我们的理论力学和选修课振动力学的授课老师,还是我们班的班主任,更是我们的知心朋友 兄长,所以我们当时谈的更多的是如何读好大学,快乐读书 ,我大学时成绩不好,勉强及格,偏偏理论力学考了九十几分 我们这届毕业生这些年偶尔会聚会,我总是跟同学提起您,有一次王立萍老师参加聚会提到您在上海,她又把您电话号码给了我,我这才冒昧地联系您 后排穿白领衣服的就是我,这是我们去年几个同学聚会时候的照片。 ( 真不记得了,抱歉 ) 是啊 这么多年了 我倒是对您印象很深。 ( 谢谢 ) ( 我不是班主任吧?好像当过班导师? ) 对 应该称作班导师 想着我们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我 94 年毕业后在鞍钢工作三年,来到了日本,辜负了您和钢院老师们的期望,这些年没有从事与机械相关的工作,在日本居住 对您印象最深的是像大哥一样 跟我们谈心 说补考不算什么 , ( 挺好,开心就好 ) 没有什么特别事情,就是问候老师。 希望能在您方便时候,我们跟您在鞍山能聚聚,更希望来日本时候能见面。 我住在日本北海道札幌 期待您来旅游的时候能请您吃北海道特色料理。 ( 多谢多谢!后会有期!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很幸运,第一次被学生投诉
热度 21 zywsict 2020-9-5 08:26
这周进行了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每天除了监考就是批改试卷。每当到这个时候,就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生怕出错,造成教学事故。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我们矫情了,不就考个试,改个卷嘛, 至于吗?? 但是对我们一线专任教师而言,一点也不夸张。你知道我们有多少次梦中惊坐起吗 ?教学事故的严重性估计很多人,尤其是局外人是无论如何是体会不到的。 每当这个时候,感觉自己都有病,而且病入膏肓,考试前睡不踏实,开考前要反复确认考试科目,教室,班级等,考试后批改试卷更头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学生摊上事了。这种病说严重也严重,说不严重也不严重。一言以蔽之,就是犯了“强迫症”。为了减轻这种病的症状,今天叫了几个学生,帮我核对试卷,生怕成绩计算错误,生怕将成绩录错了。总之,每年都要病那么几回。 这不,刚回到家,就接到领导的电话:“说学生到书记那里投诉,嫌我挂科太多”。说实话,以现在少数学生的德性,被投诉,我一点都不吃惊,反而觉得不被投诉,都不符合现在小年轻的脾性了。只不过,现在这些小鲜肉的思想很多时候都太让人吐血了。被投诉的课程属于《随机数学》,自从进入 XX 大学以来,就一直上这门课,如今已经过去多年,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这门课程的高挂科率,个中原因已经在其它文章详细说明,就不细说了。 关于教学的文章,想必已经写过很多,现在我也不想深入探讨,但有个现象还是值得提一下“同一个教师使用相同的方法教学,但不同的班级成绩差距很大,甚至走了两个极端”。例如 2016 级网工班的《随机数学》,班级的挂科率极低只有 3.2% ,优秀良好率极高,这是目前创造的最好的记录;而同时上课的另外一个班级,挂科率依然保持在 30% 左右,优秀良好率极低; 2016 级网工班的卷面平均分达到 73.56 ,整整比另外一个班级高 13 分左右。今年,同样上两个班级的《随机数学》,计科 1 班和计科 2 班,前者挂科率 45.65% ,后者的挂科率为 25.58% ,依照往年的数据来看,后者属于正常的现象;当然前者也创造了新的挂科记录,当然是不好的记录。 这次因为疫情的关系,特意将试卷的难度降低,甚至出了作业题的原题(试卷最后一道大题),结果呢?计科 1 班的同学,没有一个同学作对,全军覆没。然而,要是将平时抄袭作业的精力,用在考试的复习上,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个糟糕的结果。 虽然,我不懂去投诉同学的动机,但有一点,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的做法,丝毫不会改变我的教学风格”。在短暂的教学生涯中,各种风浪都见过,最艰难的时刻都挺过来了,这点小事在我眼里已经不值得一提了。 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做得好,做得坏,想糊弄过去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始终有一个底线,就那就是问心无愧。最后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个人分类: 科学网置顶博文|15181 次阅读|45 个评论
教育随想之尊重学生
热度 7 Mech 2020-8-30 22:55
学生既是教师的服务对象,又是教师的教育对象,因此兼具顾客和产品的双重属性。有些教师,特别是刚入行的青年教师,往往难以协调学生的双重属性。自以为对学生负责,学生却不领情。我个人对青椒教学潜力有个实用判据,凡是以为凭良心教书的人,通常比较难成为好教师。这倒不是因为讲良心的人通常弱智,而是这类教师往往缺乏反思自己教学工作的能力,也缺乏根据学生反馈调整自己教学方式的愿望,同时还可能缺少教学的真正乐趣。最有良心的无疑属于面对自己孩子的父母,但多数父母并不是成功的教育者。 与学生交往,类似于与其他人的交往,尊重对方是首要前提。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通常比学生懂得多些 ( 否则未免太不称职 ) ,但对社会的认识等方面,未必比学生高明多少。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对自己的发展包括职业发展会有所考虑,也有些人只是想快乐地渡过当下的时光。各种选择都有各自道理,并不需要得到任课教师的赞同。据我观察,在很多本科生眼中,高校教师的生活并非他们所向往。因此,教师的意见对学生作用其实有限。教师如果以过来人自居,以为在各方面都比学生高明,对学生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我觉得那不是种健康的心态。而且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并不能起到教师预想的作用。教师在尊重学生各自选择的前提下,可以褒扬自己所赞成的,但不必批评自己反对的。 尽管所谓“师道”不如过去传说中尊严,但与学生相比,教师总体上还是处于强势地位。因此,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很重要。当然教师也是凡人,很可能喜欢些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另外些学生。好恶的理由可能是学习成绩和态度、为人处世的礼节、甚至长相卫生习惯等。但教师不应该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影响对学生的态度,更不能影响学生的成绩,也要尽最大努力不要在公开场合表现出自己对某些学生的厌恶。可以特别优待喜欢的学生,但不能为难不喜欢的学生。以打分环节为例,对于特别喜欢的学生,在打分等环节有意无意稍微关照一下,虽然严格而论有碍公平,但我觉得也是在情理之中;人毕竟不是机器,喜怒哀乐会影响行为;但绝对不应该给不喜欢的学生降低分数。虽然受人欢迎会有回报,是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一课,很多人包括许多教师在内没有学好,但这课不必由大学里的任课老师来上。 既然学生选了教师的课,双方就有了某种关系。因此,教师在力所能及的职业范围内要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任课教师不必介入学生的生活,如借学生钱、请学生吃饭、或给学生捐物,这些都超过了职业范围。教师对于学生对于教学的要求要认真对待,当然这不意味有求必应;学生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要耐心回答,而不论问题是否有意思。如果学生愿意进行专业和职业方面更广泛的讨论,教师也可以客观地提供自己的意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的谈话讨论,都属于公开言论。凡是不宜公开的话,都不应该对学生说,不论是在教室里讲课,还是个别的交流。教师的意见不必限于所具有的专业资质之内,但对不具有专业资质的问题,在讨论时要向学生说明自己并没有特别的资质。 尊重每位学生,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在职业范围内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对学生希望讨论的任何问题开诚布公地说自己的看法包括并不具体特别资质的看法,同时准备承认自己的偏见和无知。这样,通常会受到多数学生的欢迎,至少不会被人讨厌。 顺便一提,几乎所有学校都会让学生为教师的教学打分,虽然分数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往往越是研究性的学校学生的打分越没有用,虽然分数其实更客观。据我很有限的观察,那些要求严格被学生认为变态的教师,学生打分固然不高;那些用力讨好学生,不惜降低考试要求、辅导透露考题等的教师,分数也不会很高。似乎学生并不傻,有些判断是非的能力。 教育随想之课程思政 教育随想之身体力行 教育随想之教学模式 教育随想之保底拔高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3926 次阅读|16 个评论
59分的尴尬——在线课程学习有感
d289390715 2020-7-19 18:21
近年来,在线课程很火,特别是 “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下,国字号、省字号的“一流课程”也让各高校开始重视在线课程资源建设。 想要更好的了解在线课程,除了作为老师去学习在线教学技术外,还应该以学生的身份来了解在线课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只有自己以学生的身份亲自去感受了,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作为学生的学习体验。。 科研好有可能反哺教学工作,但科研好绝不等于教学好!二者不是绝对的分裂,但也绝对不是等同 。 2020 年,我在中国大学 MOOC 平台学习了多门课程。 有的课程看了前两集就不想继续学习了,主讲人完全是照本宣科,对着讲义、 PPT 一字不落的念下去,甚至每节课连章、节标题都要一字不差的念下去。作为一个学生,我感受不到老师对讲授内容的热爱,这种冷冰冰的机器阅读感也让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但好在我没有毕业压力、没有学分要求,学习在线课程就是个人爱好。所以,果断舍弃了这门课。 一个小插曲是,中间还在讨论区给这位同行提了意见,结果人家觉得自己很有理。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讲的更好一点,但你告诉我可以学习更多资料。实际上我缺的不是资料,如果需要资料我直接自己买几本专业的书籍不就得了。 课程教学不等于资料!教材也不等于教学! 学习的另一门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钟栎娜老师主讲的《旅游文化学》,因为和我开设的通选课《旅行安全与旅游文化》有关,想学习一下专业人士的教学内容,所以坚持学完了。在授课老师的宽宏大量下,取得了 79 分的成绩! 但坦白的讲,这门课并不是我的最爱。我只是想把自己的课程建设的更像模像样一点,并借鉴一下专业人士的专业内容。有所收获,但和我的想法也有所不同。学习,求同存异嘛。但还是要感谢 钟老师无私的分享了这门课,至少钟老师上课还是非常认真的,也有一些内容值得我借鉴! 期间,还学习了另一门课, 从学习这门课的第一节就爱上了这门课! 当然,本着不务正业的精神,这门课也不是我们专业的课。 但因为授课教师的讲授极具个人魅力、授课有亮点,我的学习更加主动,甚至还很关心这门课的作业、讨论、考试。 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上是跟随着课程的更新进度学习的。甚至还在讨论区催促主讲教师快点更新! 期间,还对老师讲错的内容进行指正并得到主讲人的认可! 但遗憾的是,这门课我投入了最大的心力,最终的成绩只有 59 分! 尴尬啊, 60 分万岁、 59 分白费! 当自己以学生的身份体验一把 59 分,那种痛苦会更加直接! 59 分, 是因为我不爱学习吗?不是。 是因为我不爱深入学习吗?不是。 是因为我平时缺旷课吗?不是。 是因为我没完成作业吗?不是。 是因为过程学习不扎实吗?不是。 尽管我很喜欢这门课,但实际上这门课当中很多内容我已经很熟悉了。换一个视角来听同样的内容,可以增加我学习的乐趣。 59 分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门课的考试时间和我其他工作的时间冲突! 尽管考试成绩只占 30% ,但因为指定考试日期当天固定时间段内必须完成考试,否则就没有考试成绩。但在线课程的考试安排是不会考虑你是否有其他工作的,以至于因我未参加考试,而惜败于 59 分! 如下,尽管授课教师写着对课程有建设意见的可加分,但实际上作为众多学习者之一,最终的成绩也没体现出加分来。 59 分,仅仅是单元测试和课程讨论的总和。 我自己的真实感受: 如果是一门我非常热爱的课程,我有一种渴望要拿到这门课的成绩,哪怕是仅仅及格的分数也好!这种热爱,大抵是要转化为分数的表现欲吧。但反之,如果自己热爱的东西、投入了大量心力的事情最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心里会很伤感 。但结果摆在那里, 59 分,差一分,却把你刺的很痛! 在线课程给了我们很多选择,特别是在没有学业压力之下也给了我们很多自由。 但通过近年来在线课程的学习,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甚至是一些所谓的 “一流课程”,教学质量还不如某些三无课程(无头衔、无团队、无科研),使得一些所谓 精品课程的权威性也受到质疑。 在线课程的好处是,内容都是公开的。好不好不仅仅是某些评委说了算,还有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在 “以观后效”,学生的感受,和评委的感受同样重要 。 在线课程要真正最好,以下几点应注意: 1 、兴趣为本。 课程如果不能激发兴趣,千万别让学生丧失兴趣。课程学习只是一段路,兴趣学习可能会持续一生。 一定程度上,兴趣是首位的!另一定程度上,老师对课程的兴趣更是首位!老师要把自己对课程的热爱表现出来,并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而不是照本宣科! 2 、宽大为怀。课程成绩不应该是“一考定乾坤”,应该具有多样性的考核方案,并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做到“既有规矩又有方圆”。 考核是手段不是目的 ,学生爱学习、学到了东西、还能自己深入探索,比拿到成绩更重要! 3 、注重师生互动。在线课程的互动如果仅仅局限于论坛发帖、回复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增加 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互动 。这种互动要比在线留言、回复更有温度! 4 、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要持续改进、与时俱进,也要允许学生的学习有持续改进的机会。 在线课程资源不能是一潭死水,而应该源远流长 !
个人分类: 教学|3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一篇博文
song1997 2020-5-19 21:12
第一篇博文 从写一篇博客的想法的萌生到开始码字,前后也就10分钟左右吧。 第一次检索到科学网还是在 百度 上检索论文,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这么一块风水宝地。 就在今天的下午,刷网课的时候,老师提到了科学网,是一件2010年前后的时间(学术地震),于是乎 对科学网充满了崇拜。 按说呢,第一篇博文,应该讲述一些有纪念性质的话语,奈何随着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这两天的心情有些乱糟糟的,经常想起一些过往的不太好的回忆。还是稍微的吐槽一下吧(这里应该可以当做自己的生活博客吧,嘿嘿,把感情抒发出来往往心情会畅快许多)。 乱糟糟的有二: 一是经常想起过往的回忆,或是尴尬的场景,或是做事的方式不太对,多是不太好的回忆; 二是对未来的迷茫,这应该也是多数学生的烦恼吧。 不过刚才看了一位老师的博客,写的就是对学生的建议。说的是学生阶段不要想那么多,不要想着以后怎么挣钱,毕业找什么工作,在哪个城市安家落户,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业研究上。一是上好课,多进实验室,多看 论文;二是和导师常联系,保持合作的关系,及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 虽然只是看到了一篇博客,感觉心中的郁结散了好多。 随着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我需要安排好时间,毕竟在家懒了太长时间了(手动鬼脸)。 希望在学校的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可以沉淀下来,成熟一些,做出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个人分类: 生活杂记|1 次阅读|0 个评论
修改学生论文,有害身心健康
热度 11 zywsict 2020-4-28 08:25
今年指导的毕设人数非常多,为了给自己减少工作量。大概二十多天前就将毕业论文的写作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错误,论文的组织结构以及写作提纲都发给学生。 这周除了正常的上课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修改学生的毕业论文。修改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所犯的错误,与我之前发给他们的写作指南的错误如出一辙。 让人感到气愤的是,有个别同学,根据没有认真看,自作主张。写的论文不要说其他,连最起码的论文章节安排和组织结构都有严重的逻辑问题。 更不用说学生常见的表现诸如:论文的排版格式不统一、英文摘要机器翻译语病太多、错别字突出、图表的编号不规范不统一、参考文献标注与引用不规范、“一逗到底的现象”(一大段话,标点符号就用一个逗号)频出等错误。 这些年,每年都带学生做毕设,所以对这些问题已经盲目,习以为常了。毕竟这些学生的能力与水平摆在那里,而这又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论文出点小问题实属正常,当然更不敢奢求什么。 能力与水平不行,这点完全可以理解。不过让人接受不了的就是学生的态度问题。 对学生提交的论文都做了详细的批注,指出学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告知是如何修改,甚至连修改的内容都已经给出。对于像英文摘要这样的重灾区,几乎差不多像下图那样给学生重写一遍。 但凡上过学的,只需要简单的动动手指,复制与粘贴,就可以完成论文的修改。但居然有不少同学修改了两次,甚至三次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这让人忍无可忍,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对身心健康造成的严重的威胁。 学生的这种作为不得不令人反思,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当然主要的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也无需细说。毕竟这些年在指导学生做毕设的时候,像上面所述的情况都没有出现。虽然通用的问题,以前的学生也有,但只要给学生指出错误,学生还是能够修改好,不会给老师添堵。 细细想来问题可能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和学生无关。 因为今年所带的学生数量是以前的几倍,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遇到这样的学生也算正常。 此外,以前都是抱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且根据学生的绩点来选择学生。毕竟绩点高的学生说明其平时的学习态度认真,在完成毕设时,其态度大概率也会认真。但这次所选的学生更多的是根据“人情”,而不是根据学生的绩点来选的。 所选的学生大多数要么来自自己当班主任所在的班级,要么是曾经给他们上过课的学生。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必须吸取这次教训。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个人分类: 精选|11200 次阅读|22 个评论
跟着海霞教与学︱在教育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张海霞 2020-3-31 08:14
大家好,我是张海霞,今天正式推出《跟着海霞教与学》专辑,重点谈教育中教与学两个方面的问题,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核心任务、基本生存、教学和科研创新等几个方面来谈老师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第二部分,从学生常见的七种问题出发,如拖延症、选择综合症、责任心、玻璃心、焦虑、失落、无助等等,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解决方法; 第三部分,从有教有类、精准指导、如师如父、亦师亦友等几个方面讲解师生成为良师益友的相处之道。 这个专辑的讲座生动有趣、案例丰富,相信会对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在内的听众都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教育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内容大纲 1-发刊辞-教书人的使命 2-教育的核心任务 3-教师的生存法则 4-教师的教学创新 5-教师的科研创新 6-教师的生活工作平衡 7-我的学生我的娃-教育的七宗罪 8-七宗罪1-不做路边看热闹的人 9-七宗罪2-告别玻璃心 10-七宗罪3-专治拖延症 11-七宗罪4-告别完美主义 12-七宗罪5-克服焦虑 13-七宗罪6-戒掉小聪明 14-七宗罪7-直面问题不逃避 15-良师益友秘笈1-告别鸡汤 16-良师益友秘笈2-从有教无类到分类点火 17-良师益友秘笈3-从因材施教到精准指导 18-良师益友秘笈4-困难时刻老师要和学生一起扛 19-良师益友秘笈5-亦师亦友三人行 20-敬吾师爱吾生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2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海霞︱博客的315声明
张海霞 2020-3-14 21:59
张海霞︱本博客的 315 声明 2020-03-15 亲爱的朋友们, 从现在起,本博客的主要内容迁移至微信公众号“iCAN侠客行”,请关注的朋友们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和跟进。 2020年3月15日的文章 张海霞︱做个沉得住气的高三家长 【摘要】 亲爱的高三家长和同学们,当下疫情肆虐,时局艰难,相信大家都十分焦虑,做为过来人,跟大家 分享一下孩子从高三开学到高考结束这一年时间里我们亲身经历的三件事( 1、妈,你能不能再努力一点? 2、妈,我真的是弱爆了, 3、我们的当红炸子鸡 ),分别代表孩子和家长在高三阶段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并送给家长三条秘笈 ,希望大家 沉住气,和孩子一起:积极进步、不懈努力、坚定信心,相信孩子,相信自己,相信爱人,相信老师,相信学校,相信高考,相信奇迹,让高考成就更好的自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霞谈教育︱学生的可燃性
热度 3 张海霞 2020-3-12 08:30
2020 年 3 月 11 日 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可以说是教育者的最高境界,可是我们做老师的却常常感觉到:无论自己多么努力,总有一部分学生让你无能为力,是我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到底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我根据自己过去的教育经验给学生用“可燃性”做了个分类: 第一种是自燃型学生 ,最好的 10% 基本都属于这种类型,他们的特点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自觉性强,你不教 TA 也会积极主动去搞定所有事情,推着老师走,这类人在哪里从事哪个行业都肯定行。如果有幸在教书时遇到“ 自燃型 ”人才,那老师的作用真的除了欣赏和支持以外没啥太大作用。我自己带过的学生里有几个这样的学生,第一个让我觉得是自燃型学生的就是张晓升,他读博士期间真的是表现非常突出,在科研上积极主动、创新能力强而且能够带动身边的同学,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的作用,以至于我妈说:“如果每个学生都像张晓升,还要你老师干啥?”真的是这样,这些自燃型学生取得的成绩一般都远远超出老师的期望,让老师特别得意和骄傲。但是自燃型人才毕竟是极少数,而且基本上是可遇不可求。 第二种是易燃型学生 :大约 30% 的学生属于这种类型,这类学生一般天资很高,内心对自己有要求和很高的期望,但是他们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和潜力,而且不像自燃型同学那么自觉和笃定,所以自己很难进入“谐振状态”必须要有外界的激励和刺激才行。遇到易燃型学生是老师的幸运,因为他们其实只需要老师用心指导就能上路,属于“孺子可教也”。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脑子挺聪明也觉得自己要有所成就,但是缺乏笃定的目标,当学生的时候常常处于一会儿很积极一会儿又游离的不稳定状态,直到遇到我的导师杨叔子老师,他自己的励志故事给我很大的激励不说,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他对我的教导和点拨,真的是一下子把我内心里那股劲儿给激发出来了,让我进入了一种新的自发自觉的“自燃状态”。所以,只要老师指导得当,一部分“易燃型”人才可能会升级为“自燃型”人才,这会给老师带来极大的职业成就感。 第三种是 可燃型学生 :大约 50-60% 的学生属于这种类型。与很容易被启发和激励的易燃型学生不一样,这类学生一般天资平平、没啥自觉性,关键问题是对自己的要求不高,需要外界不停地给 TA 刺激才能前进,一旦没有外界刺激就陷入停滞,长期处于“支支停停、拨拨转转”的状态之中。这样的同学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也是花费老师力气最多的一群人,虽然他们不积极,但是他们本身还具有可燃性,只要老师不断地耳提面命、通过各种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去刺激和要求他们,他们也是能够“燃烧起来”发光发热的,但就是老师比较辛苦,不能停,一旦你一段时间没有关注 TA , TA 可能直接就又回到“熄火待燃状态”了,但你一关注 TA 就会看到他们的进步,训练得好的一部分可能转变成“易燃型”和“自燃型”学生,会带给老师很大的成就感。 总之,自燃、 易燃和可燃 这三种类型的同学都是有可能通过我们的教育和努力有所进步和改变。 但是,很不幸,我们在教育中不可避免还会遇到最后一种学生,他们对任何人事都很难提起兴趣,属于“油盐不进”“朽木不可雕”的那种类型,一般情况下 TA 自身很难改变不说 TA 的情绪还会影响身边的人,他们的理由和借口比谁都多,负能量特别足,十分影响战斗力和氛围,所以我称之为 阻燃型 ,这部分学生尽管很少,但是 TA 会带给老师极大的挫败感:你发现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是对牛弹琴、无能为力改变 TA 阻燃的天性。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类学生,那就只能是听天由命,真的教不好也不要过度自责,这真的不是老师的问题。 所以,不管是做学生还是做老师,都努力让自己具有一定的可燃性,星星之火才可能燎原、照亮人生!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970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生上课的误区
热度 5 zywsict 2020-3-3 13:30
由于疫情的影响,虽然延期开学,但教学工作并没有受影响。只是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线下教学改为线上直播教学。线上教学已经进入了第三周,在这三周的线上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并不比线下差。这主要得益于过长的假期以及防控疫情所采取的限制措施,使原本丰富多彩的生活,变得单调。而线上教学活动正好可以打破这种单调,给生活增添一点内容,适当的转移注意力,以打发在家的无聊时光。 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也愿意多问一些问题,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但对学生所问问题进行初步整理,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就是学生所问的问题,都是非常低级的,且上课都讲过,而且不止讲过一遍,有的甚至在几乎每节课都强调。这说明问低级问题的同学上课没有认真听课,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课下,甚至不花时间;很多同学正在步入这个误区。要知道只有少数“天才型”学生这样学习,而不会落下课程。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步入这种误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对初学者而言,不管怎样老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和理解,都比学生更有经验。而这些经验正好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就会错过一些细节,而这细节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领悟。更为糟糕的情况就是,花了很多时间,很多精力,结果还是不能领悟,这样会打击信心。久而久之落下的知识多了,会对该课程产生畏惧心理,这样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可能离挂科就不远了。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上课认真听讲,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个人分类: 精选|4810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一份关于建议【立“反教师暴力法”】和【建立联动机制预防和惩治教师针对学生的暴力尤其是性暴力】的倡议
YonLushgry 2019-12-16 13:34
各位亲爱的仍然受你们的老师侵害的同学们,各位亲爱的社会朋友、广大网友以及各立法、政府、社会团体等相关方: ——连日,不,连年来,一起又一起以教师性侵或猥亵学生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恶劣事件不断发生,说是发生,其实很多起是在受害学生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情境下,才“被曝光”的! ——此类恶劣事件,严重影响了我们国家广大教师的社会声誉、严重影响了我们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社会名声、严重影响了我们国家教师认证和培训质量的公信力!更为重要的是,严重侵害了相关受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侵蚀了受害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尤其是给那些受害学生的家庭带来了难以想象、难以启齿、难以忍受的痛苦! ——而且,此类恶劣事件,极大多数都是由男性老师做出来的,他们绝对是施害者、施暴者!这一点,从幼儿园到到中小学校再到大中专院校甚至培养研究生(硕博、博后)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概莫能外,包括各式各样的培训或辅导机构、临时的培训班!并且,这一点是与家暴中绝大多数施暴者都是男性一样,大都是封建男权主义在当代的遗留与变异,也都是一种暴力、猥亵与胁迫! ——为此,愚以为,我们国家应当专门立一部类似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法律,以专门惩治教师通过恶劣、龌鹾言行等针对学生身心甚至生命与健康等的暴力与胁迫,尤其是性暴力!暂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教师暴力法”为提名吧! ——其实,大家都知道,教师对学生的暴力尤其是性暴力也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受害者如果不举报、不曝光!更多时候是不能或不敢(因为怕校园内部“官官相护”、怕受到报复等),或者是没有门路(不知道该往何处举报,担心没有权威部门介入等),学校、家人也很难发现,甚至,有时候学校、家长知道了,也会“息事宁人”,这一点也与家庭暴力很相似! ——因此,这就需要有专门的、配套的组织、制度、法律、道德等方面的联动机制,以联合预防和惩治教师针对学生的一切暴力行径尤其是性暴力!否则,此类恶劣事件还会发生,很多受害者还会继续受害而不敢举报或曝光,还会有更多的无辜的人成为新的受害者! ——最后,愚以为,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这是一件民生和立法上的大事,希望有关方面关注、关切!也希望各位朋友、网友们和我一起发动倡议! ——更希望那些仍在遭受教师侵害的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举报或曝光那些已不能称其为老师的教师! ——谢谢各位的关注!以上内容仅是我个人的一个倡议!不为别的,只为了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2019.12.12 ——【附】最新消息: 七部门:集中治理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等 中新网客户端12月16日电(冷昊阳 郎朗) 日前,教育部等7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提出,把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从严查处,针对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以及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收受学生和家长礼品礼金等开展集中治理。一经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或处分,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 来源: https://news.html5.qq.com/share/7677439846783918402?url=http%3A%2F%2Fkuaibao.qq.com%2Fs%2F20191216A06B7A00cardmode=1dataSrc=96docId=7677439846783918402pid=1queryId=sh_sid=5__262aef460b0b0ded__7d84f872fc773b20bdbe59dd13b788cbsubjectId=1000003zimeitiId=qeh_1124
个人分类: 论见&亮见|2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竞选学生干部失败,感觉一无是处,真是这样吗?
热度 7 zywsict 2019-10-20 07:56
网上看到这样的问题 “大一新生,班委竞选失败,社团面试失败,唯一一个学生会还是靠着认识的学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怎么办?” 从这问题可以看出几个关键信息。第一,大一新生;第二,竞选学生干部失败;第三,靠关系进学生会;第四,极大的挫败感,否定自己。 这个问题所反映的是目前大一新生存在的普遍现象,而这现象让人担忧。 一:现在社会小年轻普遍存在的状况 -- 玻璃心。 一点小挫折就对自己全盘否定,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认识。跟风随大流,人云亦云,对待事物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二: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担任学生干部高大上,而忽视了作为学生的最主要任务是学习。这似乎有点本末倒置了。 不过这个学生竞选多个学生干部失败的经历,不仅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件好事,只要认识到问题,对今后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利的。他会这么想,应该还是对自己有更高的期许吧。 最近几年连续担任班主任,对学生还是非常了解的。学生刚来,满腔热忱,一切事物都感觉无比新鲜,开始时都会积极,主动,绞尽脑汁,倾其所有能耐地去竞选班委和学生干部,就连那最不起眼的劳动委员都大有人选,真可谓是“富在深山有远亲”。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大二,大三竞选班干部的同学就寥寥无几了,此时此刻那些职位真可以说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啊。 大一时期很激情,很躁动,很无知,也很危险。这是最容易挂科的时期。我担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级总共才 48 人,有 36 人在大一不同程度挂科,挂科最多的达十几学分 ,究其原因除了自控力差,过于放纵之外,最主要就是参加各种社团,担任各类学生干部占用太多时间。 那些既参加学生会,又竞选班干部,还参加多个社团的同学,大一第一学期大红灯笼高高挂,处处是红灯,又怎能畅通无阻的前行。 绩点低对今后的发展可能极为不利,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二需要花钱,花更多的时间重修这些课程。不但欠下的时间债要偿还,而且连本带息。可谓是得不偿失。 事实上重修课程比较麻烦,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愿意接受重修生;此外, 重修课程很可能造成课程冲突与期末考试冲突,这些问题都得自己解决。 更重要的是,重修课程还不一定过,我有个学生将时间花在社团和学生会上,在学习上几乎没有投入时间,导致的后果就是大部分课程需要重修, 今年已经大四了还有十几学分没有拿到,正常毕业的可能性小,延期毕业是肯定的。 想想当年在那有限的舞台“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如今只得在灯火阑珊处苦苦思虑考试与毕业。 没有什么“当初”与“今日”的早知与何必,有的是对孰轻孰重的一个理性衡量,和对时间的科学分配。 大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只有学习搞上去了,才会有更多的出路,如果你因为参加过多活动或者担任学生干部,导致大面积挂科,你今后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 今后,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各方面表现优秀,而学习是证明你优秀的一个主要参考。 在大学想担任学生干部,想法是好的,毕竟担任学生干部,可以锻炼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但前提是必须搞好学习,学有余力的基础上进行。 到大三、四时,你就会发现身边的同学对竞选班干部没有兴趣,因为这时候更重要的就是今后的发展。 同学讨论最多的就是考研,考公务员,考教师以及直接企业就业等。而这些都是以学习为基础,而不是你是否担任班干部。 竞选失败不要伤心,更不要灰心和气馁,要利用好大学的时光学习好知识,不挂科,提高自身竞争力,到时候你的自信就上来了。 真正的底气,不是你 担 任过什么职务,而是来自内心对自己的认可,对自己拥有能力的自信,而不是什么舞台上的光环和别人目光的偶然聚焦。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个人分类: 精选|7304 次阅读|13 个评论
也谈学生与导师的互选
热度 1 ljxue 2019-10-18 09:59
科学网上,学生与导师的话题一直是个热点,这和小木虫网站类似,也对应。毕竟科研过程中,学生与导师的互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而这经从哪个角度去念,理解自然是不一样的。难念,有时就要吐吐槽,其一对心理健康有益,其二对方看到了也许能理解自己的初衷和诉求。 学生与导师的互动,在招生阶段就开始了。往往体现在该选怎样的导师,该怎么给潜在的导师写信。这些内容在科学网和小木虫上都有讨论,比如这两天科学网上置顶的张老师的博客。 之前在小木虫网站发过招生的帖子,也看到了一些研究生作为过来人,给低年级的学生提供的建议。条条框框,说不要光看名头,要看发的文章,是不是每年都有好文章,要看实验室是不是有足够的经费。 说得也都在理。人才培养和人才评价这些难题,在学生的眼里,是这样的明澈。只是心里不禁疑问,经过种种条件精算出来的好导师在每天十几封的自荐信中,会发现你的信吗? 如果,有学生像问张老师那样问我,“导师选教授、院领导,还是青年副教授”。我想,我是不会直接回答的,因为他/她已经在心里分得很清楚,利和弊其实已然明了,只是想找一些印证。 如果要说,有这么几点: 1)教授、院领导和青年副教授都不是理所应当的。教授院领导自然是红人,有很多人会选。担心见不到人也大可不必,一些领导其实自己也是工作到深夜的。导师不理我们,其实是我们不够主动,或者导师看不上我们的结果。如果有十足的把握,自己写的论文可以发到很好的杂志上,导师肯定会抽出时间好好谈谈。青年副教授也只是暂时的,现在的青年教师,发了几篇好的文章,也会变成领导,他们对于学生也不是一点标准也没有。所以,当有选择权的时候再选。 2)我很有优秀,很多老师争着找我。这时可以问问,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自己擅长什么。同样的事情,不是谁都能做好,同样的导师不是谁都处得来。问问自己的任课老师或者班主任,所在学科有哪些研究方向,导师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其实这些问题,考研复试时也可能被问到。 3)选“错”了导师怎么办? 其实无所谓对错,试着把这段经历看成“缘分”,许多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都是因为错误才发现的。学生对于导师可能是若干分母之一,有几个分子达到预期,导师可能就满足了(不满足其实也是无可奈何)。学生是自己的百分之百,所以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有“弃暗投明”的机会,Just Do It。没有机会,试着做好几个实验,整理好数据,出一些成果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也会改变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写到这里,想起鲁白教授在他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他面试学生时问过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他人即地狱”。这是个高难度的题。生活中有很多偏见,基于偏见的精算,会让他人成为自己的地狱,自己也成为他人的地狱。 遇见问题时,别只算自己的帐。在问“为什么”的同时,也问问“凭什么”。 (博文中提到了张老师的博文,引用到这里,致谢) 张老师的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7932-1202276.html
个人分类: Live|10307 次阅读|2 个评论
导师不妨教学生一点通信的习惯与礼仪
热度 16 fdc1947 2019-10-10 09:20
导师不妨教学生一点通信的习惯与礼仪 前几天,先后有几位博主发文章涉及到学生或年轻的工作人员发电子邮件不讲礼貌或不懂得规矩的事情。我也深有感触,也遇到过他们文章中所说的的情况。如,学生或其他人给教师发邮件,不写称呼,也不署名,甚至没头没脑就扔一个附件过来,等等。 学生出现这类问题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不管这些问题应当由什么人对学生进行教育,既然还有这些问题,我想,作为研究生导师还是需要对研究生进行一些使用电子邮件的习惯和礼仪方面的教育。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在 “公务”活动中,应当使用在单位注册的正规信箱。这里的所谓公务活动我打了一个引号,也就是包括了学术研究和涉及导师的稿件等业务的邮件,例如对外投稿、修改,对外联系学术活动等等,都应当使用在单位注册的邮箱,而不是个人在外面如163、新浪等公共信箱中申请的邮箱。特别地,如果在学校或有关单位任职或兼职,涉及学校或所在单位的公务往来,发通知、公文往来等就应当使用有关单位的公务信箱而不是个人信箱。 在使用在学校或所在单位注册的邮箱时,不要用网名,要用自己的正式姓名。这样使得对方一收到邮件,就知道是谁的邮件,是正规的邮件而不是垃圾。 前两天一位博主说他收到让他领取 “建国70周年纪念章”的通知时,就很犹豫,怀疑受骗。因为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并没有使用单位的公务信箱,而是使用的个人信箱,而且信箱的称呼又是一个昵称。这就很糟糕,就使得收件人不知道这个邮件的重要性和正规性,差一点误事。 在发出邮件时,要在标题栏中写清楚有关事项。这样就可以使收件人在处理邮件时心中有数,是否应当紧急处理。 有的人嫌所在单位电子信箱不好使,或者储存小、或者性能差,不如外面的公共邮箱,因此不愿意用单位邮箱。这是不好的。即使费一点事,应该用所在单位邮箱的,还是要用,特别是正规的邮件。 上面所说的这一些事情,是有些学生在读研究生之前可能没有经历过的。所以,需要向学生讲清楚。 至于邮件的格式,实际上就是写信的格式,这一点,学生都应当早就懂得。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在学生之间使用 QQ进行信息交流习惯了,他们学生之间不讲规矩,胡来习惯了,与教师通信也不讲规矩,不但与自己熟悉的教师、自己的导师这样,跟较为客气的教师甚至与外单位的教师也不讲规矩,这就很不好,倘若误事了,吃亏的还是自己或自己的单位。所以,作为研究生的导师,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顺便讲一点书信礼仪的问题,也有必要。 给人写信一般情况下,总应该让对方知道来信的是什么人,来信有什么事等等。我过去就常常收到不知道哪里学生的来信,询问学业或专业的问题,但是,没有署名。这是很没有礼貌的事情。我比较好说话,有时候简单的也就回答了,有时候会反问一句, “您是哪一位”,往往就杳无音信了。甚至有来信要我的研究资料的,也不肯告诉我他的尊姓大名,这就真有些过于自我了。 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通信礼仪,自己也应当讲礼仪。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青年教师自己也是在这方面修养不够。 比如,有的教师给学生写信,甚至在信中教育学生要懂得礼貌,但是,自己在信后的署名却是 “某老师“。这就有点毛病。 老师是一个尊称。虽然现在教师的地位并不高,但是还是有尊称和职业称呼的差别的。尊称是称呼别人的,不能用来称呼自己。所以,导师写信给研究生或本科生,正确的署名方式应当是署上自己的姓名。 那么,是不是 “老师”不可以自称呢?这也不是绝对的,幼儿园教师或小学教师对学生自我介绍或讲话就可以自称。她告诉小孩子:我是张老师,小孩子就称呼她张老师。如果她告诉小孩子:我是张晓薇(假定这位教师的姓名是张晓薇),小孩子不懂事,就会真叫她张晓薇的。所以,对于小孩子,没有办法,教师只有自称老师,这实际上也是在教学生礼仪,即,应当称呼教师为老师。但是,对于已经成年懂事的大学生、研究生,如果她自我介绍或自称张晓薇,学生自然会称她为张老师,对于中国的大学生绝不可能因此而当面称呼她张晓薇的。这就是对成年人和对小孩子的差别。 顺便再说一下 “教授”这个称呼,这是一个高等学校教师的职称。它既可以作为一个尊称去称呼人,在某些正式的场合,也可以甚至必须作为一个职称来自称。这是它与“老师”的不同之处。 总而言之,教师对学生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方式进行一点通信习惯或礼仪方面的教育是必要的,实际上也就几句话的事情。这对于学生是有益的。
个人分类: 教育|22902 次阅读|32 个评论
我相信,新时代的学生更易成功。
wayneqi 2019-10-6 12:54
随着作为老师身份的时间的延长,对现在的学生和我们那个年代学生的差别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不免有些感慨! 时代在进步,学生的思维和做事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仔细想来也是社会的产物。看看现在的和十几年前社会的样子,学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足为奇了。当代学生身上所体现的优缺点也正是当今社会环境的缩影。所以,每每有听到老师埋怨学生的缺点的时候,我心里总是有点不舒服,为他们打抱不平。 分析了很多新旧时代学生之间的差异的来源,但当把这些差异归纳在一起的时候,却发现根本上就有两三点的差别。 首先,学生学习意识的差别。不管新时代还是旧时代的学生,我感到欣慰的一点是,他们的学习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尤其是新时代的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想学什么。但是在学习意识上还是有一定差别。旧时代的学生学习机会难得,所以很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这种意识就有助于谦虚态度的培养和对小事和细节把握能力的提高,这点在新时代学生身上提现的就比较少。 其次,学生竞争意识的差别。我个人的体验,旧时代的学生追求进步的目的单纯而直接,而新时代竞争的目的复杂而繁琐。不是完全的以学习和工作的成绩为动力,而是牵扯到了人际,能力及日常生活上来。易于疲惫,心累。易于迷茫。 第三,学习学生独立性的差别。旧时代的学生,独立性是建立在真本事上面的,是建立在被长辈指导或者种种失败的基础上的;而新时代的独立性是建立在个人自我的基础上的,这种独立性的基础是由当今社会传媒,文化等发展决定的。所以,当学生独立做事情的时候,优点和缺点及所犯的错误就天差地别。 最后一点,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现在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适应力也越来越强。虽然现在学生的特点表面上不太适合科研领域的气氛,但不可否认,现在的学生在科研潜力方面的特色。好在,现在的老师都是旧时代的学生,两代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完美融合。 未来是属于新一代的,社会发展的脚步是由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来完成的。 以史为鉴,以经验为基础,报以虚心的态度,怀着一颗感恩的新,踏实的锻炼自己的基本功才是成功的根本。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做聪明的人。清楚的认识到每个人有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总之,不可否认,新时代的学生更易成功,我相信!
个人分类: Q学生培养|26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海霞︱不管有用没用,该说还得说
热度 3 张海霞 2019-10-5 21:30
2019-10-04 【题记】昨天一个研究生发来邮件联系读博士的事,我很快给他回了信,顺便把我 2009 年 2 月份写的一篇文章发给他了,因为他在发来的邮件里和 10 年多前联系的那位同学一样犯了同样的毛病,实在是忍不住要说一下,因为学生第一次和不认识的老师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有些细节要注意才能提高成功率。忽然感慨,十年了,我从当年那个年少气盛的青椒变成了久经沙场的中年教师,可是遇到这样的事我还是忍不住说,其实这大概就是做老师的秉性吧: 尽管知道很多时候说了也没用,可就是忍不住要说。 一封学生邮件-兼谈学生的教育 2009-02-08 下午收到一个学生发来的没有署名也没有主题的邮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收到类似的邮件,不过这封邮件对他很重要,所以我看了以后,给他回了一封邮件: “ 你是谁?我不回答不敢通报自己姓名的学生的问题。张老师 ” 很快接到他的回复: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姓名。 我也很快给他回信如下: ———————————————————— XX ,你好! 谢谢你的来信,欢迎你报考北大的研究生,我对你关于研究生复试的问题回答如下: 问 1 : …… 答:是的,复试是口试和笔试相结合,一般先问英语,自我介绍和一些基本的问题,考查你的英文水平;然后是选择笔试范围,你选择最擅长的科目,以问为主,重点是看你的基础知识和思路是否清晰。没有指定参考书,跟你考研时一样。 问 2 : …… 答:复试的成绩是综合的,笔试只是参考,口试非常重要,一定要表达清楚,表现出你的自信和能力,才能取得好成绩。面试专家都是复试前 1-2 天才能定,所以一般不公布。最后的成绩是所有面试老师评分的综合,一个人也不能决定什么。 另外,虽然电子邮件不是手写的书信,但是也要注意格式和细节(特别是你第一次给别人写信,这是很重要的第一印象),你的邮件没有主题 ( 我刚增加了一个 , 这样对方看起来就很清楚, 您好 不是主题,很可能会被当作垃圾邮件删除 ) ,还有不少错别字,我作了修改(红字),希望以后注意。 更重要的是:写这样正式的信一定要署自己的真实姓名(最好也有单位),否则即不礼貌也不正式,还给人感觉你不自信,很多人可能根本就不会给你回信,你就失去了写这封信的意义. 元宵节快乐!预祝你考研成功! 张老师 ----- Original Message ----- Sent: Saturday, February 07, 2009 1:43 PM Subject: 您好 张 老师, (写信的基本礼貌,一定要写对方的姓,更何况我已经告诉你我是张老师了) 您好! 向您咨询 一 下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复试的具体情况,希望您能 以于 (予以) 解答: 我报的是 …….. 谢谢您!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学生: XX (署名在最后) 最好有单位信息 ——————————————————————————— 我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回信,这封信让我难忘: ——————————————————————————--- 张老师: 您好! 首先很感谢您给我这么详细的解答,让我对复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谢谢您! 另外,也非常感谢您耐心的教导,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很感动,谢谢您! 最后祝您元宵节快乐!工作顺利! 学生:XX ——————————————————————————--- 看看,短短的 10 分钟他的邮件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我从内心里为他感到高兴,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可是却值得我们深思,在学生的教育中我们一直忽略了很多基本的常识,比如基本的礼貌和细节,还有作为老师的责任心,我们是不是看到不好的、不对的都及时地指导学生更正了 ? 就像这封邮件,我以前也回复过不少,没有这么细致地指出他的问题,他下次还是这样,可是这一次我“多此一举”地多写了几句话,我相信这个学生再也不会这样地给陌生人写信了,至少可以算是教育的一个小小成果! 让我们一起努力,积少成多吧!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441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名XX学生逆袭的故事
热度 2 zywsict 2019-9-25 09:43
一直以来,语文功底就不好,但是也从没觉得过痛。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又不靠它吃饭,况且,自己一个理科生,文笔不好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抱着这种心态每次要交作业总是通过复制、粘贴来完成,反正能够交差就行。 久而久之对写作越来越反感,文字表达能力越来越差。 直到有一天,我拿着转博申请书找导师签字,导师看后。我被导师批得一无是处,他说我写的东西,逻辑不清、语句不通顺、甚至连词语的搭配都有问题,连小学生都不如。 那个时候,心里那个叫委屈啊,但更多的还是不满。不管怎么样,自己再怎么不堪,毕竟也是通过寒窗苦读考上研究生。他居然说我连小学生都不如,就这样,我的伤疤被赤裸裸的揭起,并被撒上了盐,那种痛是刻骨铭心的痛,是钻心的痛。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觉得连呼吸都是痛的。 我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对老师的话从来不当作耳边风,会认真反思并加以取舍。虽然我从不要求自己有多优秀,但我也绝不甘于落后。 想想老师说的也有道理,再看看其他同学,要么就挥墨如土,一气呵成,要么信手拈来,侃侃而谈。而自己每次写点东西都只能靠复制与粘贴,没有网络甚至连自己的想法都说不明白。想想自己,再看看别人,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而此时此刻,我的那股斗志再次被激起,于是,我痛下决心,立志要改变这种状况。 刚开始时,我计划每周写一篇随笔来练练手。逼着自己做不喜欢,甚至反感的事情,我深切体会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尽管非常的痛苦,我还是坚持下来。 每到周末,我都不得不坐到电脑跟前,就犹如难产的孕妇似的,任我怎么努力地憋,也还是不能顺产。我在键盘上寻寻觅觅,可是脑子还是一片空白,始终冷冷清清,最终只能以凄凄惨惨戚戚收尾。有的时候好不容易憋出几句话,要么牛头不对马嘴,要么就全篇像是记流水帐。人家写散文,那是形散而神不散。而我写得是形散神更散,就像一地鸡毛,无厘头,混迹不堪。 随后,我又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模仿的征程。可是,美文看了不少,但一到自己写的时候,又难以下笔了。后来我实在没办法,就干脆背上一段话,等到自己写的时候,就十分潇洒地飞舞着键盘,一股脑地敲上去。那种感觉啊,可真是酣畅淋漓啊。可是那毕竟只是借鉴别人的。 此后,我又开始看书、摘抄、做读书笔记。紧接着,开始背美文美句,背古诗词。我的记忆力算是挺不错的,每天积累下来,渐渐地可以说出那么几句优美的语句。 但是,要写好一篇文章,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背是背了不少,但一到自己写文章的时候才发现,压根就用不上。 纯粹的背诵,并没有真正体会和领悟那种意境,当然会用不上。于是,我又找了好些经典美文,认真研读。学习他们怎么谋篇布局,怎么组织语句,上下文怎么过度与衔接。写文章之于我,真的有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 慢慢地,随着我的不断深入练习,我逐渐地开始上手了。为了与博友交流与互动,我陆续的发表了一些博文。也许是我如水般的坚忍与执着,让上帝动容了 。于是,很幸运地,我的两篇文章被中国科学报博客版发表。 在收到中国科学报的稿费时,觉得过去所有的付出都值了。虽然稿费只有区区100元,但那每一分钱都是我用汗水浇灌的。 那种感觉暖暖的,带着一丝丝甜意,缠绕在我的身上,牵绊在我的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所以很多事情不要说你没天赋,很多时候,只是你的努力没有达到拼天赋的程度。不是看到希望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这就是我,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心动魄,但却坚毅如水,它不试图改变任何东西,但在如终如一的坚持中,一切都改变了。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22 次阅读|5 个评论
张海霞︱坚持的力量—跑步三周纪念
热度 2 张海霞 2019-7-25 09:01
2019-07-24 今天在澳门开IEEE NANO2019国际会议,也是我从2016年7月24日开始每天跑步的三周年纪念日,除了生病等特殊情况以外,我坚持跑了1018天共6100公里,三年时间不长,但是改变了我的中年人生:一个更加健康快乐自信高效的我在过去三年中逐渐成长越来越好,我想这就是 坚持的力量! 开始的第一天看不到变化,开始的第一个月可能都看不到什么不同,但是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三年坚持下来,这个世界已经完全不同! 同样,今天让我有这个感慨的还有我们“Micro/nano Energy Harvesting technology for soft electronics”分会场的一位邀请报告人,张弛博士,从师承辈份上我算是他的师姑(他的博士生导师是我的师兄),认识他也很久了,特别这几年大家在科研上方向比较接近,看着他突飞猛进地成长,真是为他感到高兴。他的报告非常精彩,有很多新内容,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在报告结束时的一张照片:他2007年读博士的时候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是在香港的IEEE NANO2007,照片上的他青涩害羞,可是12年后,他已经是会议的邀请报告人!真好! 会议结束以后聊天,我说那次会我也在啊,怎么对你没有印象? 他说:那是第一次出来开会,很好奇,很贪玩,讲完自己的报告就跑出去玩了! 怪不得呢!原来是出去玩了!因为那次会我印象很深刻,也是我踏上国际学术舞台的开始,所以对会议非常认真,跟出来开会的学生交流非常多,几乎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特别是表现突出的那些同学……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女学生, Nano2007的时候她得了会议的优秀学生报告奖,是那年大陆学生中的唯一,其实她还不止得了这一个奖,因为工作出色读书期间还得了很多奖,是学生中的明星,可惜,博士毕业后选择了去一家很清闲的单位养老,如今早已泯然路人了…… 说啥好呢?12年的坚持和努力让原来那个青涩的张弛从原来一个普通的博士变成了同领域里的佼佼者,而另外一个原本领先的跑者却因为自己思想上的懒惰和放弃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从小事做起,坚持下去,就是了不起!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6562 次阅读|2 个评论
张海霞︱有苗不愁长
热度 2 张海霞 2019-7-21 19:44
周六,在办公室处理一些事情,门开着,这时候听到敲门声: 哦,小马,你怎么来了? 原来是之前的毕业生小马博士,尽管上周在上海的会上,他还发微信让我去看他学生的海报,可是我很久都没见到他了,快进来,快进来! 这两天我在北京答辩项目顺便回来看看…… 随后就坐下来聊了聊这几年的工作和生活,几年不见,他已经单枪匹马在工作的985大学里闯荡出了一片天地,升了副教授也成了博导,更高兴的是他还生了娃,当爸爸啦!看着眼前这个年青人,想起几年前在学校时那个羞涩的男孩,如今已经是为人父为人师的青年骨干,真的有苗不愁长啊! 有这个感慨,也是前不久,在上海开MINE2019国际会议的时候,之前的毕业生阮勇博士拿着他的新书来找我的时候,真不敢相信:当年那个做实验毛手毛脚的毛头小伙子,竟然把自己练成了一流的微纳加工技术专家,写了这么厚厚的一本专著! 还不仅是这样,昨天下午,本组的本科毕业生——进鑫同学从美国回来度假,两年不见的他,长得更高更瘦了,一问,博士前两年成果颇丰,现在正在朝着更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进发呢! 两年前的博士毕业生——梦迪同学回来探亲顺便回来做个报告(24日),单看这题目就够我学习一阵子的:Soft Electronics and Robotic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Medicine,进步真的是太大啦! …… 真的是激动地不知道说啥好了!还是那句话: 有苗不愁长!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假以时日,他们都会长成参天大树!做为成年人的我们,一定不要吝啬对青年人的支持,每个人的力所能及的帮扶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阳光和雨露! 亲爱的同学们,祝福你们!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626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9年上半年的课程评价(学生视角)-周二班
d289390715 2019-6-23 18:13
课程概况:《旅行安全与旅游文化》第二轮教学实践,本学期开设两个平行班,其中周二班为第一个班,周四班为第二个班,周四班重复周二讲过的内容。 几个疑惑: ( 1 )关于增加课堂讨论环节。有几次课是下课之前就完成教学任务的,剩下的时间让学生提问,结果几乎是没有什么问题,学生更多的是在盼着老师早点下课。学生提意见希望增加讨论,但给他们机会他们又不讨论,这种情况怎么破?(补充说明:本学期的前几次课每次课下课后都在雨课堂讨论区布置了课堂讨论题,但实际上能及时、深入讨论的学生寥寥无几,几乎都是为了拿成绩最后才去讨论的。有鉴于此,后面的授课中就不在雨课堂发布新的讨论题了。) ( 2 )教学进度问题。从教学管理角度是希望老师按照教学进度授课的,但实际上课程内容因为前后逻辑不强,是可以跨章节授课,或者根据当前的社会热点来安排教学进度的。比如新闻报道过“中山大学古墓挖掘现场变课堂,师边挖边讲”(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9-01-09/doc-ihqhqcis4465417.shtml )。但实际上,目前的教学管理还相对比较死板,不按照既定大纲、日历授课就有可能被扣上教学事故的帽子。教学管理该如何与教学实践实现共赢? 以下课程评价来自学生实名及匿名的评价(姓名等信息已被隐去)。
个人分类: 教学|3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某个班级挂科率过高是教师的问题吗?
热度 24 zywsict 2019-6-16 09:52
同事昨天在上报成绩时,突发感慨“这么简单的试卷,他们怎么会考这么差,在放水的情况下还要挂这么多,大多数班级挂科率在 25% 左右,以后出试卷得注意,题目要一眼就能解答,绝对不能绕弯,哪怕只有一个简单的弯,他们就考不好”此外,他还谈论到“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学进度、同样的教法、同样的试卷,但是却有一个班级在放水的情况下,居然挂科率超过 46%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主要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 同事谈到的问题特别是第二个问题,我几乎每年也都能遇到,开始时也一直觉得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但经过后来的观察与同学的交流后发现,问题并不是主要出现在老师身上,而是出现在这个班级身上。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只有教与学相互促进,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单方面谈论某一方面都是耍流氓。那么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法、同样的试卷,为什么会造成某个班级的成绩出奇的差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特性。 有的班集体活跃,而有的班集体沉默寡言;有的班集体喜欢参加各种与学习无关的活动,而有的班集体爱学习;有的班集体学风差;而有的班集体学风好;有的班集体基础好一些;而有的班集体基础差一些;有的班集体旷课、迟到、作业抄袭现象严重;而有的班集体旷课、迟到、作业抄袭现象很少;由于班级之间存在这些差异,造成某个班级整体挂科率很高,也就不难解释了。 第二,班级整体对学习动力不足。 班上大多数学生家境比较殷实,不需要靠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上学就是为了让自己见见世面,怎样舒服怎样来,而学习必须得下苦功夫,与吃喝玩乐谈恋爱相比,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所以都不爱学习。 第三,班级整体对老师的风格不满。 这种不满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比如老师上课管理过于严格、老师上课准备不足、老师形象不佳、老师的口音过于严重等。当一旦对老师产生不满,就会产生逆反的心里。凡是总是想着与老师对着干,老师叫他往东,他们偏偏往西。在这种状态下,能够学好才怪。 谈起大学教学,我是比较反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种观点,教学过程涉及的主体除了教师、学生之外还有学校。学校的政策对教师对教学投入影响至深,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政策都是重科研轻教学,尽管重视教学的口号喊得很响,但一到涉及教师个人利益的事情,还得靠科研说话。教师对教学重视不起来,怎么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怎么可能培养好学生呢?哪怕教师对教学非常重视,但也不一定能够教好学生,因为教学是分为教与学两个过程。教师重视教学工作,只能确保自己用心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学主要是针对学生,学生要是不学,你再怎么努力教都是白搭。良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用心教学,而学生用心地学,这二者缺一不可,凡是将这二者脱离开来谈论教学,就是耍流氓。
个人分类: 科学网置顶博文|14140 次阅读|63 个评论
学生要好好读书,工人要好好生产。
热度 4 zlyang 2019-6-13 13:21
学生要好好读书,工人要好好生产。 农民要好好种地,工人要好好做工。 以上抄袭自互联网。
2888 次阅读|9 个评论
带毕设有害身心健康
热度 22 zywsict 2019-5-28 09:30
昨天在电梯中听到其他学院的老师谈话:“带毕设有害身心健康,再也不带毕设”,虽然不知道说这话的老师经历了什么,但大致可以猜出个八九,无非就是学生不把毕设当回事,根本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毕设,甚至把毕设任务当作是老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超然事外。 提起毕设不得不说说去年同事的遭遇。他的一位学生,大四时失恋且找工作不顺,毕设根本没有做,马上要答辩了,同事没有给这个学生签字。这位同学的毕设基本没有完成,不签字本来理所当然的,因为签字就得负责责任。学校正在接受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此外,学院正在申请工程认证,这两项工作都得严查毕业论文,一旦该生的毕业论文被查到,后果是比较严重的。 同事不签字的事情,后来被学工口的老师知道。学工口的老师对同事说,这学生最近状态很不好,如果毕设再出问题,很可能想不开。学生要是想不开,那后果就比较严重。同事就直接向领导汇报此事,说签字怕到时候出问题,不签字又怕学生出问题?领导的答复:签字怕出问题,那你将该生的毕设好好改改,直接把锅甩给同事;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同事自己帮学生完善毕设。 与同事的遭遇相比,我还算幸运。这几年虽然年年带毕设,但没有遇到特别奇葩的学生,所带的学生基本上还是能够完成毕设,但在指导过程中也会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特别是在毕业论文修改环节上,学生写的论文格式混乱、错字百出、语病句一大堆,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之后,让学生修改,结果还是有不少学生,没有修改又发给你。遇到这样的学生,你也无可奈何,只能继续督促其修改。 学生之所以不重视毕设,敷衍了了事,草草应对,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淘汰机制。因为他们深知不管做得好不好,最终结果都会过,所以敢有恃无恐。要想提高毕设质量也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淘汰机制。只有存在淘汰机制,这样学生才有重视的可能,不然想要提高毕设质量,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第二,增加指导教师带毕设工作量。大多数毕设学生的水平都差不多,想要通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帮自己做一些工作,几乎不太可能。所以指导教师也不愿花太多时间与精力在毕设上,只有提高工作量,可能会迫使教师增加对毕设时间的投入。 第三,建立可操作的评价机制。对毕设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不要像以前那样做做样子,走走过场,出现问题及时整改。 但以目前的情形来看,想要提高毕设质量,几乎不太可能。因为学校几乎不敢建立淘汰机制,建立淘汰机制学生毕业不了,影响就业率;更怕的是学生因为毕设过不了轻生。总之,对待毕设,做好自己能够做的就行,苛求太多,只会更累。
个人分类: 科学网置顶博文|14394 次阅读|50 个评论
2018-2019学年班主任工作总结
热度 4 zywsict 2019-5-27 09:28
一、班级基本情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信息安全1班目前总人数48人,其中境外生3人,境外生当中有一人来自非洲。 二、班级工作总结 1 、班风与学风建设方面 针对2018级信安1班新生的特点,通过召开班会以及其他多种途径向学生介绍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区别以及提出大学生活中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以及三个转变。四个方面是指:第一,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学习;第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养成锻炼的习惯;第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第四,学会独立思考。三个转变是指,第一,学习方式从被动到主动转变;第二,生活方式从被动到主动转变;第三,思维方式从盲从到独立思考的转变。此外,通过自主推荐以及走访考察的方式,确定班委候选人,然后再通过召开班会,选举班委成员,所有的过程都公开透明。 2. 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方面 高度重视与学生利益相关的助、勤、贷、补工作方面,提前告知学生申请的相关事项,然后由学生主动申请,通过班委组织评议小组,确保每个寝室都有一名成员作为评议小组的成员,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评审规则,然后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确定推荐人选;最后,将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全体同学监督。 3. 沟通方面 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业情况,对心理或者学业上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去年累计谈话的人数超过20人次,覆盖了全部40%以上的学生;通过与班委的沟通及时了解班上同学情况,对可能出现的不良风气或者不良现象及时的制止;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与家长的沟通,积极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其生活情况,让家长了解其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 4. 履行学校与学院责任方面 能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和学院的各项工作,从不缺席班主任工作例会,且及时地完成班主任工作手册的填写工作。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1. 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律性较差 进入大学时,刚从高中生涯紧张、压抑的生活状态中释放出来,对眼前的一切事物都很好奇,但唯独对学习的目的与方向不明确,且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在无人监督与没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无法协调学习与课外生活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逐渐沉迷于网络游戏、追剧等。 2. 学习积极性不高 不少同学家庭经济情况良好,在加上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生对学习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重视,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60分万岁。此外,再加上大学期末考试放水严重,临时抱佛脚还能考个不错的分数,所以平时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对学生的诱惑远低于吃喝玩乐、谈恋爱、游戏对学生的诱惑。 3. 集体观念比较淡薄 现在有不少学生对班上的集体活动都是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只要能不参加集体活动就不参加。造成的后果是每次班集体的活动人员都很难凑齐,遇到要班上出人参加学院活动的时候,只能采取强制措施,这样才能勉强完成学院交待的任务。此外,由于集体观念淡薄,集体活动参加少,虽然同班一年,少数同学连班上同学都不认识。 4. 缺乏沟通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比较喜欢“宅”,宅在寝室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甚至一天到晚连宿舍门都懒得出去,连吃饭都靠点外卖解决。在虚拟世界中呆久了,就不愿和人交流。 四、应对对策 1.主动组织班级活动,通过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集体意识。 2.通过主题班会,给学生讲解大学生活的学习情况,强调主动学习、自律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3.通过组织帮扶小组,让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差的同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个人分类: 精选|6188 次阅读|8 个评论
TMD,你等着
热度 24 zywsict 2019-5-16 18:06
今天是《互联网 + 引论与 Python 》的最后一节课,按照期初制定的平时分规则,与以往一样,会在最后一节课公布这学期的加减分情况。加分项比较简单,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且言之有理;减分项就比较多:玩手机、睡觉、说话、实验课上网等等。这一规定实行几年来,都没有出现问题,学生也比较诚实,没有想到,今天却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下课之后,我已经离开教室,但突然有个学生来质问关于扣分的情况。 XX 学生:老师,请假要不要扣分? 我:请假不会扣分的。 XX 学生:那我为什么会有一次扣分? 我:你上课睡觉、玩手机、说话或者实验课上网被我抓到,所以就扣你一次分数。 XX 学生:上你的课我从不玩手机、也不和同学说话,更没有睡觉,你为什么扣我分? 我:你叫什么? XX 学生:我叫 XX 。 我:我想起来了,你的名字有两个读音,我第一次点你名字四次,你没有回答我;课上有同学指出你来了,我就当面质问你:到底是哪个读音?你没有理我,所以我对你印象深刻。 XX 学生:你点名,我没有理你,你也不能给我扣分? 我:我对你印象深刻,特别注意你,你上课不认真被我抓到,所以有一次扣分,(平时分满分 100 分,一次扣分扣 3 分)。 XX 学生:请你拿出我扣分的证据 ; 我:这么久了,我拿不出;如果你确实没有这种情况,那我把你这次扣分免了。 XX 学生:你怎么当老师的,想扣分就扣分,想不扣分就不扣分,操你妈逼,你等着? 据此结束和学生的对话,回到办公室就开始着手处理这事情,先给在教务处的同学反馈了这一情况,然后再打电话给自己所在学院的副院长说明情况,后又到学院院长那里当面说明这情况,然后学院院长打电话通知学生所在学院的领导一起过来当面协商此事。 再一次体会了“把学生当祖宗供,把老师当孙子管”。
个人分类: 教学|6892 次阅读|59 个评论
美国各级学校老师推荐信的内容简介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9-5-14 09:29
美国各级学校老师推荐信的内容简介 蒋继平 2019年5月14日 在我的【简介美国大学的入学制度】一文的一个评论中,杜学领博友写道: 想接着这个话题请教一下蒋老师:那么既然需要老师的推荐信,国外的老师在写推荐信方面态度如何?毕竟,中国博士申请也需要推荐信,但往往流于形式。 在美国, 各级学校都推行一种推荐信的形式。这种形式从小学开始, 一直到大学。 首先来说小学老师的推荐信。 概略地说,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 班主任老师就可以具有写推荐信的资格。 这种推荐信是老师主动写的, 不是学生请老师写的。 推荐信的内容就是向当地的教育部门推荐班上最优秀的学生进入资优班。一般来说, 一座小城市或者一个大城市的各个区会有一个资优班, 是将城市内最优秀的小学生按照年级编入资优班。在资优班的学生有特殊的教程, 学分也与普通班的不一样。 初中老师推荐信的内容与小学有所不同。 其主要区别就是推荐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初中生的特殊活动。 这种推荐信也是班主任老师主动写的, 不是学生请老师写的。 高中老师的推荐信主要是帮助学生进入大学而写的。 这种推荐信不一定要班主任老师写, 多数是任课老师写的, 是在学生的要求下写的。 大学老师的推荐信比较复杂, 有的是为学生找工作而写, 有的是为学生考研而写。 一般来说, 一个比较负责人的研究生导师, 会主动给自己带的学生写推荐信的, 也是会认真负责地写的。 不可, 总的来说, 不是直接的师生关系的教授们在学生的要求下为其写推荐信多数可能属于一种形式。这种推荐信能够做到对这个学生的公正评介就很不错了。 笼统地来说, 美国各级学校都比较注重老师们的推荐信。 不过, 老师推荐信的可信度与学校的层次成负相关。 换句话说,小学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信可信度最高, 博士生教授们的推荐信的可信度(或者说参考价值)最低。也可以这样说, 小学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信是出于真心和责任心, 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有可能出于情面而浮于形式。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1204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与学生交流教学问题
热度 9 zywsict 2019-5-14 08:52
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 我是XX班学委,在此想向您提一些小的建议,绝无意冒犯,如果您能抽出时间来看,我十分感谢。 我从不怀疑您是位尽职尽责的老师,您在公众号上总结教育经验,让我们写课程感想,给同学们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解课程,督导到个别同学的作业提交状况,还贴心地给了我们一份文科班特别总结。但有些可能无意的行为,却对同学们造成了一些难过的情绪。我认为您是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对同学也是善意的,却正是因此才要向您提出这一点建议,因为您一定也是希望您的教学能最完善的。 在本周一的课堂上,我班 XX 同学拿出手机拍 PPT 照片,被您误解为玩手机,点名要求回答问题,继而您说 “ 算了吧,反正既然玩手机了肯定这道题也不会 ” 。这件事对这位同学似乎造成了一些难过的情绪,她跟我倾诉了一些。 首先我认为,误会是难免的,但结合这位同学多次上课回答问题、平时学习态度积极、按时提交作业的情况,不能很快地认定她一定是玩手机了(事实上她没有,我相信这一点)。 其次,比起 “ 没有回答对一道题目 ” 产生的挫败感,也许 “ 老师认为我无法回答对这题目 ” 的挫败感更令人难过。在整个课堂的同学面前,被自己的老师判断和否认,我想对于她来说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是否相信她的解释会更好?是否给她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更好?我不知道,因为我并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并不能狂妄地建议您怎么做,但也许这可以留作一个师生共同思考的问题,作为下一个提升的方向。 我这样冒昧地提议,其实也是因为学委的身份。记得您在开学时说,您不相信学委,认为 “ 学委是和同学一起哄骗老师的 ” ,我曾强烈地感到委屈,但很快就成为了动力,我会更严格地监督学风建设,及时地提醒同学完成课业任务,也会积极向老师反馈和协调,我想这是您的话对我产生的积极的督促作用。但未必每个学生都能这样理解您的话语,虽然我们的确是成年人了,可却还是心思尚未成熟的青年,难免因为一时的情绪产生更多的负面想法,会有更多的负面后果,也许这些是可以规避的。班委的工作,就是既要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又要助力同学的成长,所以我会向您提出这个建议。 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读信,我绝对没有任何冒犯的意味,如果还是让您感到了不适,向您道歉。 此致 敬礼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园! 以下是我给该同学的回复: XX 同学!你好!首先非常感谢你给我反馈情况,这对我非常有帮助!你能向我反映情况说明我们有共同的目的,希望班上的学生学得更好,更开心,这让我感到欣慰。很多时候老师的立场与学生的立场是不一样,这也是很多学生不理解的原因!有时候我随意说的话,没有想到会给同学带来困扰,就你反馈的情况来看,我的做法确实欠妥;在不确定同学是否玩手机的情况下,说了一些让同学产生困扰的话(玩手机的,这道题肯定不会做),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个问题的。此外,也有个别同学向我反馈,说你们班上有同学点名的时候不在(由于身体不适,上厕所),后来又回来了,被我记旷课,也对我的做法不满,当然实际的结果我是没有记她旷课,只是记她迟到。这两个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对真实情况不够了解,然后做出了一些非人性化的处罚(迟到扣平时分或者课上说了一些让学生困扰的话),之所以这样还是事先缺乏沟通所致,如课后能够及时了解情况,我也会及时做出纠正,因为我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这也凸显沟通的重要性,这也是我要求你们写课程感想的主要原因,了解一些实际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出调整。请你代我向这两位同学转达一下我的歉意!希望他们能够消除困扰,好好准备复习,争取考个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感谢,祝好!
个人分类: 精选|5042 次阅读|21 个评论
和学生玩还是很happy的
热度 4 zywsict 2019-5-12 09:23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担任了计算机类 2 班的班主任,经过一学期的磨合,对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熟悉,虽然存在部分学生与名字对不上号的情况。由于学院在去年实行大类招生政策,一学期过后,三分之二的学生都被分到其它专业中去。这里的大类招生政策是指录取学生时,学生无需选定专业,等到进入大学熟悉了解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做的好处还是比较明显,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学生盲目选专业的情况,可以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原来计算机类 2 班为基础,组建了信息安全专业 1 班,当然我还是继续担任他们的班主任。新组建的班级对班主任管理方面来说存在的一定困难,因为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不认识,相当于要重新认识他们,了解他们。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与接触学生,昨天晚上班级举行了聚会,作为班主任尽管周末很忙,但还是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主要出于两个目的:第一,认识更多的新同学;第二,只有积极融入到学生中,学生才会更愿意与你交流。 昨天的班级聚会,内容与主题很简单,一个字就是玩,促进交流与合作。虽然玩的游戏比较老套:例如设置闹钟依次传递,在谁手上响了,谁受惩罚;又如写一个数字,逐渐缩小范围,谁猜中谁受罚;再如自由组队拼数,谁落单谁受罚。惩罚的措施也比较老套,就是真心话或者大冒险。 在接近 3 个小时的游戏过程中,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只被受罚过两次。学生问得问题也比较好回答:其一,你与你的妻子什么时候认识的,哪里认识的,怎么认识?其二,就比较狠了,一个女生坐我背上,做 5 个俯卧撑。 通过这次聚会,不仅认识学生的目的达到了,也积极地促进班上同学的交流与了解,而且还玩得比较 happy ,算是进入高校以来与学生玩得最高兴的一次。
个人分类: 精选|5794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为什么反对让学生过早地选课和选考
热度 16 fdc1947 2019-4-27 08:31
我为什么反对让学生过早地选课和选考 现在的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比过去大多了,不但大学生有许多门课程 供 选修,中学生也必须选择 课程,选择上哪些课程、不上哪些课程,必须这样做,不然就没有办法进入大学,因为高考的计分方法就是如此。 过去,高考是文理分别考试的,至少 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上半期是如此的。但是,那时候高中上课仍然是一样的课程,并未文理分开,而且基本上都规规矩矩地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高中上满了三年的课程。到了1966年,一切都乱套了。十多年后恢复高考,一开始,还是照着老规矩办。后来,高中分文理科上课的就越来越多了。“理科生”的历史地理课程稀里糊涂过去,“文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糊弄作弊。由于高中文理分班和用一年时间复习能够提高升学率,于是,按照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于是基本上所有的高中都这样做了。这样,就形成了理科的学生缺乏人文知识、文科的学生不懂科学、学艺术的学生既不懂科学也缺乏文化知识只有一点技艺这样的局面。取消文理分科似乎成为了全民的共识。 由于高中毕业生总是希望上大学的,因此,高考必定是高中教育和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很多年来,总有人说不要高考做指挥棒,但是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高考一定是指挥棒,只有怎么正确指挥的问题。现在的高考名义上是消除了文理分科,文理科的语数外三门考试的考题也将一样了。但是,由于让学生选择学习和考试的科目,实际上仍存在着与文理分科差不多的缺陷。学生仍然在基础知识的结构上,仍然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缺陷更加难以克服。 如今很多在大学里被 “吐糟”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大学教育所造成的,其根子在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所学习的全部内容,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需要了解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技艺。无论是否上大学、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作为一个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人,都是有必要了解这些知识,都需要掌握这些技术和技艺 。 这是作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的必要条件 。是否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艺,涉及到他们能不能很好地在将来社会里愉快地生活和生存。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把高中的课程分成所谓一和二,让学生去选修。应当把大家都需要的内容放到中学讲授,对于一部分只是将来专业需要的内容可以放到高等学校去学习。 现在让高中生选课,名义上是给了学生选择的自由,让学生可以更加生动、主动地学习,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高中生并不知道他自己将来想干什么,也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兴趣,更不知道自己在学习上的长处和短处,因而并不知道自己想选什么。现实中的大多数是教师和家长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为了升学和将来的就业而替学生作选择。而这样的选择实际上与设计选修、选考方案的初衷相差十万八千里。 如果真正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作自由选择,其结果必定引起每一届学生学习某些课程的人数动荡很大,这将给高中教学在教师和教学设备等方面的配备带来很大的困难,照现在的情况,恐怕只有很少的学校能够真正有能力这样做。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已经接近一半了,考虑到高中的毛入学率有百分之八十多,所以实际上高中毕业生的一大半是能够上大学的。这些人在高等学校学习,由于在高中选课不同,造成的对该门课程的基础不同,这将给高等学校的教学造成困难。如果,按照选过这门高中课程的基础来学,势必一部分人跟不上。如果按没有选过的基础来讲授,势必使得学过这门课的学生感到无聊和浪费时间,甚至失去兴趣。 按照过去文理分科的情况,高等学校在课程设置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必要的 “补救”,如今针对学生杂七杂八的基础,高等学校想做补救也是困难的事情。 学生愿意学习什么,将来愿意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当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上大学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到了大学上了一些课程以后,才发现自己喜欢另一个专业。亏得现在很多大学还有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但是,现在我们却要求学生实际上在刚刚进入高中的时候就要做这样的选择。这与过去的文理分科实际上仍然是 “换汤不换药”,除了造成新的更大的困难以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 前两年,在上海和浙江首先实行的 3+3的高考模式引出了很多学生不愿意选修物理的问题。如今,很多省份鉴于这种前车之鉴,又改造成3+1+2的模式。所谓3是统一考试的语数外,1则是物理与历史之间的二选一,2则是其他学科中选择两门。显然,这种变化只是由于众多理工科学校需要足够多的学生学习物理,而前两年众多考生不愿意选修物理,引起众多物理学家反对的结果。但是,难道学物理的不需要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吗?难道现在社会上人们普遍存在的对环境、健康等方面的误解不是化学和生物基础知识的不足吗?如果人们普遍不愿意选修化学或生物又怎么办?所以这种捉襟见肘的补救办法实在没有任何道理。 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让年轻人提早进行将来的职业规划,这些话听起来都很漂亮。我们的主张总是更漂亮、更激进、更革命的能够吸引人,但是,实际上造成的危害往往也更大。 我一直主张,培养的中学生毕业生应当是文理各科全面发展的,专业的分工需要在大学最好在大学二、三年级再考虑。 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学习各种基础知识太多了,而是读书太少、做复习题太多、无聊的模拟考试太多 。读书越多,学习的范围越广,人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越高,因为那是不断得到新的信息。而重复的做题和一遍又一遍地 “炒冷饭”,学生就会厌烦,因为那没有得到多少新的信息,人会疲劳和厭恶。 基础既广又厚,才能够盖起高楼。多读书,见多识广,才能够真正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我们现在常常抱怨科技工作者的原创性工作很少,除了在对科技人员的管理、考察等方面的原因之外,科技人员本身知识储备的不足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知识储备不够的科技人员,只能从事低层次的科技劳动,而任何低层次的劳动,很容易被机械和人工智能所代替。所以,我们的教学改革方向应当是让学生多读书、少做无聊的复习题。 如今,我们试图 “减轻学生负担”,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减少考试内容绝不可能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反而只能使学生陷入反复地做练习题之中,只能增加学生的疲劳和反感程度。 我们知道, 对于高中的大多数科目,都是要进行省一级统一进行的学业水平考试的。那么,在高考的计分上,完全可能用上 3+N( N = 全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方式 。根本用不着把好好的一门课程拦腰截断,分什么一、二,分什么选修、必修课程。这样做,既简单又方便,又有利于高中的教学工作。当然,具体各科的分值可以有不同的权重。这种计分方法,便宜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吃亏的是偏科的学生。我们的教育不正是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吗? 这种 3 + N高考计分方法实行起来会有什么困难吗?我看不出来。 是照顾那些偏科的学生重要,还是使得学生全面发展重要?在有些人的眼里,好像全面发展就要对国家造成灾难一样,他们好像与让学生全面发展有仇恨似的。 至于个别偏科的天才学生,完全可以用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的方法去解决,因为,偏科的天才总是极少数,而要使得绝大多数学生全面发展才是大局。
个人分类: 教育|6691 次阅读|39 个评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热度 21 fdc1947 2019-4-23 08:38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关系。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在学校,总是我教、学生学。我认认真真的教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学生好好学习。学生做得好的,我表扬几句,做得不好的,批评几句。关系好一点的,多说几句,关系疏远一点的,少说几句。对于学生,我自以为是他们的指导者,要尽可能地对他们在学业和思想上的健康成长负责。当然,我决不会侮辱和辱骂学生,因为我对任何人都文质彬彬。但是,说实话,还真没有认真考虑过应当有什么样的更恰当的师生关系这个问题。 前两天,看到有人说到现在的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倾向。据说, “ 这个师生关系新倾向的特点就是服务诉求,即学生交费上大学后,由过去的向教师学习、请教转变成了一种付费服务,服务索取成为必然。而教师则转而成为提供知识的服务者或知识服务人员。正因为站在服务诉求的角度,学生不再视老师的批评为理所当然, ……然而,很多教师不适应这种师生关系的新倾向,他们仍然沉浸在以往的师道尊严的想象中,诉诸家长式的作风,居高临下地施以教训,乃至企图为学生指出未来的路。 ”(《 中国科学报》 (2019-04-17 第1版 ) 如今是不是确实存在这样的倾向?由于该文作者是研究管理问题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应当熟悉学校教育的现状,我相信文中所说的 “新倾向”应当是确实有的。但是,这种倾向是不是好的?我认为不见得是好的。 首先,这种倾向是鉴于一部分人们的认识而形成的,而他们的认识建立在对事实不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 学生交钱受教育,这不是从如今开始的,相反,大多数学生不交钱或交很少的钱受教育才是现代才有的事情。从孔夫子开始的教育一直都是收费的,也就是说,过去教师的生活费用都是由学生(当然是他们的家长)供给的。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假定我们把旧时的生员(秀才)视为受高等教育者,那么所有的人的 “初等教育”即私塾学生都是自费的。而生员之中,大多数人也都是“自费”的,受国家资助的生员即所谓廪膳生只是少部分。而“往日的师道尊严”就是这种自费教育的产物。先生拿着板子打学生的手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扑作教刑”几乎是国家法定的规范。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哪里会“ 不再视老师的批评为理所当然 ”,相反,学生在学校吃了先生的手心,回到家里往往还要受第二遍的惩罚。 学生受到国家补贴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结果。即使到了民国,即使是国立大学,每年的学费也要四五十元大洋,并不比现在学生的学费水平低。我想,那时候学生也没有 “不再 视老师的批评为理所当然 ”。 现在的大学生,交那么几个学费,比起国家对于他们的投入来,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他们凭什么就要得到 “顾客就是上帝”那样的待遇,让教师像商店的售货员那样像上帝那样伺候他们。所以,有“我交了钱,就是上帝”,“ 不再视老师的批评为理所当然 ”,这个认识本身就建立在子虚乌有的基础之上。 其次,学生即使交了钱,总还是 “受教育者”,教师还是“教育者”。教师就是要教育学生,不但教给他们知识,也要教育他们做人。这就是现在我们仍然一直在说在嘴上的“教书育人”。当然,教师作为教育者,自身应当由好的修养,要道德高尚才能为人师表,要学识渊博才能使学生学业有成,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学生,则应当虚心的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因为知识不够,才来上学。学得不好的、理应受到批评。不能把学生弄得“老虎屁股摸不得”,一受批评就受不了,要么与教师冲突,要么寻死觅活,最后把责任都加到教师身上。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倾向。 要想让学生能够安心地学习,安心地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学到才干,就是理所应当有必要的权威。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当学生比较佩服教师的时候,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学生与教师关系较差,是很多学生失去学习该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的重要原因。更不要说教师被学生看不起了,有些教师业务水平差或者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过去有大学生把教师赶下台的,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确实有问题,没有建立起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师道尊严”要不要?做教师的怎么能够没有尊严?师道必须尊严,没有了师道尊严,学校就不像学校的样子了。全世界的学校恐怕都是师道尊严的。《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要想让教师能够严格要求,也必须使教师有尊严。在我们在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把教师的尊严踩在脚下,甚至号召学生起来造反,搞得学校一塌糊涂,又搞得社会一塌糊涂,这样的教训一定要充分吸取。 要使教师有尊严,当然,很重要的条件是教师本身有高的道德品质水平和学术水平,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要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进入教师队伍的问题上,要 “严进”,要及时淘汰不合格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尊重教师,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掌管着”。过去一些年,就到处有这样的现象:某些人水平低,当不了教师,淘汰了,做了学校的工作人员,结果不几年,他们倒升迁的很快,当上了学校的管理者,作威作福,颐指气使地管理起高水平的教师。这都是教师在学校没有当家做主的缘故。教师在学校往往是地位最低、责任最大。这个问题不解决,教师也很难有真正的尊严。 教师有了尊严,才能够与学生有正常的关系。有些教师不尊重学生,实际上是自己没有尊严的缘故。有些教师确实没有很好的道德水平,他们没有得到过应有的尊重,因而也不知道尊重别人,他们身为教师却还是常常满口污言秽语,虽然有时候是好心,对学生恨铁不成钢,但是却无法用正确的手段帮助和教育学生。这样的教师,一方面需要在岗位上加强教育 ——当然,这又涉及到领导者的水平,领导者也需要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尊重。 大学生、研究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会出各种各样的意外 ,这些问题中有家庭的原因(例如遗传和家庭教育)、社会的原因、同学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这些意外事件古今中外都有,不能出了意外就拿着放大镜去寻找教师的失误,让教师承担责任。例如,研究生和他的导师在一起学习、工作、生活好几年,不可能没有一点矛盾,很难没有发生一点龃龉。如果出了意外,就拼命在这方面去寻找原因,甚至无中生有地追查教师的责任,这对于教师是很不公平的。 我在科学网上看到有的教师 “四不四要”的培养原则,说导师在评审和交流时不要问研究生不知道的问题,要多问学生知道答案的问题,不要批评学生的错误和失误,以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此等等。我看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如果都这样的话,我们的研究生院可以改为幼儿园,导师可以改为保育员。被导师问了几个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就能够丧失自信心和积极性,这样的研究生还能够做出高水平的工作吗?还能够参与剧烈的国际竞争吗?招这样的研究生有什么用处?人们应当好好地找一找使得我们的导师如此谨小慎微的原因。 教师和学生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当在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多多关心学生,特别是在研究工作中,在工作的开端和关键问题上,要多帮助学生,与学生一起努力,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不能批评学生,相反,在业务学习特别是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当是严格的,有问题就要说问题。科研工作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弄虚作假,这些原则问题上一定不能放手不管,不能放松要求。严格是对学生好,对学生的将来负责。教师对学生又关心又严格,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一般情况下,在 师生的关系 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我七年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仿照孟子的话说, “ 导师视研究生如子弟,则研究生视导师为父兄;导师视研究生如雇工,则研究生视导师为雇主;导师视研究生如盗贼,则研究生视导师为仇雠 ”。 我不 喜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的带有封建帮会气味的说法。但是 教师和学生 应当像一家人、像好朋友那样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才是正确的、正常的师生关系。 最后,又说到本文开始时引用的那篇文章,其最后一段似乎透露了作者的 “真意”:“ 大学师生关系的新倾向让教师由原来的教育者变成了服务者,角色的转变也意味着责任和义务的变化。教育者是引领者,其中承载着思想、文化,而服务者则是知识提供者、技术的传授人。一个是主动的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一个是被动的技艺的传授和培训。教育者可以同时是服务者,服务者却无法兼任教育者。中国大学教育的未来,或将由哪一类的教师占主流来决定。 ”我 赞成这个看法。 附:我关于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的几篇博文 研究生与导师 ——子弟与父兄,雇工与雇主,盗贼与仇雠 , 2012-3-14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547535.html  能哭的孩子有奶吃 ——研究生要主动与导师沟通 , 2012-1-9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527243.html  研究生导师是不是高危职业? 2015-7-3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02442.html  研究生学位论文严重抄袭,责在导师 , 2016-3-4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60323.html  研究生导师都应当从中吸取一些教训 , 2017-1-2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28987.html  反对 “封建思想”任重而道远——说师生关系 , 2018-1-30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97534.html  搞好博士生与导师关系要靠制度 ——以婚姻类比 , 2018-2-9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99071.html 
个人分类: 教育|10803 次阅读|39 个评论
又被学生耍了
热度 14 zywsict 2019-4-16 11:26
这学期上了一门学校的公共基础课《互联网 + 引论》,这课程属于必修课。由于部分学院教学计划修改,该课程不仅要上《互联网 + 引论》,还要上《 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相当于一门课要上两本不同教材的内容。第一次接手这样的课程,时间仓促,加上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就计划将 24 学时的理论课程上《互联网 + 引论》, 18 学时的实验课程上《 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对老师是挑战,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挑战。 我是不怎么喜欢接收重修生和补修生的,因为这些学生都是高年级学生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比较难管理,而且容易带坏班上的学风;除此之外,这些学生更多想的是最好不要来上课,最好不要提交作业,就能够轻轻松松的拿到学分。所以每当有人找我签重修单的时候,我都是先问他们:课程会不会冲突,能否有时间保证按时上课,及时提交作业;对他们也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你重修的身份就给你“开小灶,搞特殊”。 这学期有 15 位学生找我签重修单,其中有 8 位同学,被我的要求给吓退了,剩下的 7 位同学说能够接受我的要求,所以我也就同意他们在我班上重修。到今天为止,课程已经上了三分之二,马上就要结课考试。突然这 7 个同学说要集体退课,说课程难度太大,怕期末考试考不好,影响绩点,所以要退课。虽然退课对我没什么大的影响,甚至还有一点好处,班上人数少了,好管理。但仔细一想但总感觉自己被耍了,因为当初他们明明答应的好好地,怎么就突然变卦了?何况我也在这些学生身上投入了不少时间(给这些学生改过多次作业,每次改作业都得花费不少时间)。 抛开学生方面不说,学校不是明明规定第三周之后,教务系统就关闭了,不能选课,当然也不能退课,何以这些学生能够如此轻松就退课,不需要承担任何成本?想起去年一个同事上课迟到,被定性为教学事故,全校通报批评,暂停半年的授课资格,心中不禁一凉。原来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至于怎么执行规定,由谁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执行,什么时候不执行都是由相关人员说的算。 以目前的经历,现在越来越认同“把学生当祖宗供,把老师当学生管”这句话,当然也对这句话有切身的体会。
个人分类: 教学|4873 次阅读|25 个评论
关于克服唯分数、唯升学,.......
jiangming800403 2019-3-27 22:09
“ 坚决克服 唯分数 、 唯升学 、 唯文凭 、 唯论文 、 唯帽子 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教学很难去量化评价,但是如果一个老师的课程大部分学生都通过不了的话 ,那肯定是有问题的。用我们学校一位教授的话说,教育要 因材施教、随才成就 。 当然,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说分数)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最直接标准,而升学率(对于高校来说还包括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教育的最终指标,我一直自豪的是自己带过的学生考研中考出了比985/211高校同专业学生更高的成绩,而他们高考成绩远远达不到985/211的水平,这至少能说明他们在大学中是不断进步的。 当然,我非常反对中小学义务教育中的唯分数论。唯分数论最严重的后果是学生成绩排名与学校和教师的绩效挂钩,这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长期无法下降的根源之一。我始终认为,靠大量的刷题提高成绩是没有意义,至少是弊大于利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41560.html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62748.html 天分是孩子成长的内因,是基础。勤奋是外因,但外因超越不了内因。要相信天分。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是发现和引导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超前学习,重复学习,其实并不符合教育规律。任何考试都不是终点,而是新阶段的起点。靠不断的强化训练,即使能进入重点高中、名校,但是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这对孩子不一定是好事。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41560.html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62748.html 上一篇: 房价问题和中国社会的流动性 下一篇: 中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 克服 唯分数 、 唯升学,......关键是学生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个性化,因材施教,随才成就,发现、挖掘、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充分甚至超水平的展现自己的才能。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而不能把学生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一种工具。孩子小时候可能对家庭和学校的压迫式学习无法反抗,但是这种服从会遭到一种消极但有效的抵制,就是无效学习。而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这种反抗将会更明显。这也是进入大学,学生脱离家庭以后,普遍的学习懈怠情绪的一种原因。勤能补拙,往往不是针对中小学生,而是更应该是大学及大学以后的工作中。现实生活中二流学生逆袭成为行业精英甚至低学历自学成才的案例也都有不少,比如国家科技奖获得者李振生院士(山东农学院毕业)、清华大学水利土木工程院长张建民院士(高考仅考入西北农学院农水专业)、著名泥沙专家韩其为院士等。所以说,一次考试甚至高考成绩都不是决定性的。 很多人解不出高考数理化最后的压轴大题(我也基本没时间把数学最后一道大题完整做出来),但并不影响今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高中教育(考试)是一种选拔性的。而大学本质上是职业教育,是大多数人能够掌握的,是来源于实践,且要回归实践的。大部分专业都不需要艰深的现代理论物理和理论数学。 个 人在事业上的成功除了天赋以外,更重要的是机遇和勤奋。知识分子要自觉融入国家使命和民族振兴征程,对 专业有足够敬畏和用心 ,才会实现最大的个人价值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51930.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63085.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51930.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63085.html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8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向往什么样的导师?
热度 7 lixiong45 2019-3-13 16:30
春天的味道越来越浓了(参考博文: 春天的味道 ),也快到了准学生和未来导师“约会”的时节。最后缘定师生关系的两人,是一厢情愿,还是两情相悦,还是互不满意?没有人能预料。 2015年正当我历经磨难准备高高兴兴毕业的时候,中南大学姜东身疑因导师的恶意刁难而跳楼自杀,此事再一次敲响了师生关系的警钟,也敲打着我这个同龄人的心。于是我在科学网发起了“你选择导师的标准是什么?”的投票活动,共设置了12个选项:1. 师德师风;2. 职位大小;3. 发表论文数量;4. 发表论文的档次;5. 职称高低;6. 性别; 7. 年龄;8. 口碑;9. 对学生的方式或态度;10. 无所谓,考上谁跟谁;11. 申请项目的情况;12. 其他。 此处说点题外话,这个投票存在3点不合理之处: 一是被我设为单项选择,而不少网友认为应该多选,我也赞同,毕竟选择导师是看多方面因素的。不过设为单选,主要是为了反映学生心中导师最重要的要素。 二是选项不全面,一些学生可能很看重的方面(如出国经历和“帽子”大小或多少)没有列出。 三是投票的平台不合适,毕竟科学网上绝大部分人都是老师或在读研究生,已经不需要再选择导师,所以该投票更适合在其他社交平台发起。 正因为以上三点,所以尽管该贴被推为精华并最终成为很火的帖子(17000人浏览),但最终只有100人参与投票。但这也毕竟代表了部分人的心思,为了感激这100人的参与,我对投票结果做一个简要分析,仍希望对理解师生关系有所帮助。 得票数在5人以上的选项有6项,占投票数的90%以上,分别是:1. 师德师风(45人),9. 对学生的方式或态度(19)人,4. 发表论文的档次(8人),8. 口碑(8人),11. 申请项目的情况(7人),12. 其他(6人)。根据得票数的多少进行总结,可以看出学生最看重导师的要素依次是:品德、情商和能力。 首先是导师的品德 。定义一个好老师很难,但品德高尚的老师一定不会是坏老师。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必然会认真地去履行导师的责任和义务,也会去珍视自己的学生,至少不会轻易弄僵或弄破一份师生关系。这样的导师无疑是学生最欢迎的,获得45%的投票。 其次是导师的情商。 一个人的品德和情商并不能划等号,品德高尚的导师也并不一定能和有的学生很好的沟通,解决所有的矛盾。遇上一些心术不正的学生,一个好导师坚守原则的言行可能让学生不爽,这样的学生也会令导师头疼。更何况,品德高尚的导师也并一定那么多。所以,不少学生也不去关注导师的人品,只要导师的所作所为能让自己接受,能让自己“舒服”地度过这相处的几年就好,这样的学生约占20%。 再次是导师的能力 。发表论文的档次和申请经费的多少都直接反映了导师的能力,而且通常论文的档次和项目经费的多少呈正相关。有能力的导师意味着更容易毕业,毕业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这样考虑的学生约占15%。 然而,学生在被录取之前能看到的通常只有导师的简历,而简历顶多能反映导师的能力,无法彰显其品德和情商。因此,有渠道的学生会通过认识的人来了解导师,口碑好的大概就是心仪的对象(约占8%)。但口碑好并不一定代表一个好导师,毕竟口碑只是一个人给他人的印象,表里不一的人,乃至衣冠禽兽也并不少见。况且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渠道去获得导师的口碑,因此约80%的学生(主要排除看重导师能力的学生)心中理想的导师和实际的导师可能存在偏差和落差,这可能是导致国内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我希望我的导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我足够好,而且能力也很强”,这或许是大多数刚走出象牙塔的准研究生心中理想的导师,怎奈现实总是太残忍,所以悲剧时不时在上演。 而对于绝大多数导师,在招收研究生时的心态或许是:你报,或者不报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跟,或者不跟我,分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这是导师的权利,只是学生可能更想和导师说: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由此可见,注重研究生导师遴选时的师德师风考核,是十分有必要的!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6623 次阅读|8 个评论
成都七中学生吃“猪食”?
热度 1 冯用军 2019-3-13 14:58
丧尽天良啊,应该依法严办rt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http://sn.people.com.cn/n2/2019/0313/c186331-32734621.html https://news.163.com/19/0313/12/EA59NA220001899N.html#fr=email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食堂外包给了四川德羽后勤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经营。天眼查数据显示, 四川德羽后勤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吴春雷,注册资本2000万元,是一家总部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民营公司。 该公司除了经营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项目外,还经营了兴文二中、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内江六中等多所川内学校的食堂项目。 法定代表人:吴春雷,注册资金:2000万元,地址: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街166号 四川 广播电视塔影视文化广场2幢12层1210房号,经营范围: 后勤管理服务 ;餐饮 管理服务 ;商务 服务 ;物业 管理服务 ;教育咨询(不含教学及培训);会议 服务 ;批发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3047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留言的思考
热度 1 zxj368 2019-3-12 09:03
我早上写的诗《晨跑》,被下面留言解读了一下,超出了我的思想,但也很符合诗意。我真是被这个留言惊着了,很好,很好,比我思想境界高,但不是我原诗所表达的内容,超过了我的原意。 所以,学生不应该考阅读理解,因为解读是读者的思想,不是作者的思想,标准答案是没有道理的。 呼吁老师们,别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做阅读理解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标准答案宽泛一些,别只有一个答案,理解本不应该受到限制。 解放思想,首先要解放的是老师们的思想,别为了分数去限制学生的理解力与想象力。 以后谁家孩子做的阅读理解不好,不要说孩子,只要孩子有思想就行。
个人分类: 杂谈|2392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学期“第一课”——安全!
热度 6 wangxh 2019-3-6 13:21
新学期第一天,系主任召开本科生毕业论文 / 设计动员及安全教育大会,这是俺从教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此行为的确应该并无比赞成! 最近几年,学校实验室爆炸失火事件发生了不少,造成不良影响和财物损失事小,造成的人身伤亡可是要命的!表面上看,类似“耗子给猫当三陪——见钱不要命”,唯论文论、唯课题论、唯项目论等一系列不正常的政策与行为所致,其实有更深刻的根源。 俺经历过一次实验室失火事件:那天我们几位老师和学生,像往常一样结束实验后,把所有的机器、设备、物料处理得当后,认为已经非常安全了下班离开实验室。但是也与往常一样,开着窗子上几个小排气扇。没想到的是,由于一个排气扇长时间运行到寿命了,那天它就突然罢工冒烟着火了,引起室内过高浓度的醇蒸气燃烧,继而点燃了几个装醇的塑料桶和设备中的有机物,引起一场大火。幸亏灭火及时,加之没有人在室内,没有造成太多的损失。表面上看,那次事故与我们几位工作者没什么关系,或者说不是我们的责任(后来事故调查结论也是按“无责任”处理的,只是象征性两位老师和实验室领导各罚款 150 元,没处罚学生——当时俺还有些不服,觉得不应该被罚!)后来,学校安全部门给我们安装了一整套安全防护设施。 从那次事件后,俺就特别认真对待安全问题,想一想都后怕啊!那天万一我们在场,不是伤就是亡,我们老师自己还好说(虽然家人痛苦在所难免了),如果是学生呢?人家家长养育孩子上大学、读研究生换来了什么、这些人家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呀! 所以,以后制定实验方案有两个前提:第一,有毒有害试剂杜绝使用,不仅仅为了学生和学校财物的安全,也为了俺自己的安全;第二,如果出现问题,绝对以保命为主,其它的再重要也没有生命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另外不厌其烦地告诫学生,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是深入到骨髓里的安全意识,甚至比实验本身更重要的安全意识!记的有一次以开玩笑的口吻解释说,目前咱们的课题不是关乎到国家安全的课题,即使不成功也不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所以不必冒着生命危险做实验。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国家需要我们这么干,再去冒险也不迟,那时候即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值! 无论是上课还是与研究生讨论课题,网上或其它媒体一有某某学校、某某研究室发生安全事故,一定会对学生讲讲,一起分析一下事故原因、我们如何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去年某大学发生的“镁粉爆炸事件”,我们就讨论过好几次。前几天看见网上事故“结论”出现了。说实在的,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与结论”,俺不敢苟同!“ 在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反应过程中,料斗内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继而引发镁粉粉尘云爆炸,爆炸引起周边镁粉和其他可燃物燃烧 。”如果结论不对头,类似事故还会继续发生,除非大家都不做实验了。 俺的疑惑是:搅拌机是打铁的吗、运转过程中火花四溅?如果这样,他们第一次实验时早爆了。另外如果火花四溅,他们不害怕吗、难道他们(两博士一硕士及其他人)意识不到自己在“玩火”吗? 俺认为:是电动机!“电机碳刷和换向极接触是在所难免的 , 也正因为不间断的滑动摩擦 , 产生一些微弱的火花属于正常情况。”(——来自网络)线圈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壳体内,如果其中的空气流通不畅,可能没有什么可燃气体进入,所以说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但是一旦遇到爆炸范围内的易燃易爆物品就会立即点燃。俺实验中遇到过电动机出现火花的现象,修理也没有解决问题,所以后来直接弃之不用了。俺还听说过由于操作失误引起醇蒸气泄露,工作人员着急忙慌地去拉电闸,拉电闸出现的火花直接引爆醇蒸气引起巨大爆炸和火灾,结果那场事故一死一伤! 有问题、不可避免,那么工作就不做了吗?当然不是,要使用安全设备——防爆设备!电动机用防爆的,换气扇用防爆的,即使照明灯也要用防爆的!凡是可能引起危险的都用防爆的,这样就会安全生产无事故! 最后,提醒一下实验室的人们,尤其是博士后们、博士生们、硕士生们以及本科生们,如果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保证不了,连包围着自己的安全隐患都意识不到,父母、学校和国家培养你们有什么用!请不要强调导师或老师提醒不够或不管不顾,如果发现安全隐患跟导师商量解决,难道导师会不同意?导师方面其它事情俺不敢说,但涉及到安全问题,没有一位导师置之不理的! 还有,祝老师们、学生们新学期高高兴兴学习、快快乐乐生活!
个人分类: 教之道|8906 次阅读|13 个评论
张海霞︱新学期我们一起成长
热度 3 张海霞 2019-2-18 10:10
【题记】开学了,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也是我在北大上课的第 18 个年头,回想从最初的学生和教师助手,到今天一个能够指导博士生且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老师,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与激励,这一切不仅是我们师生之间的宝贵财富,更是促进了我作为一个老师的成长!谢谢亲爱的同学们,和你们一起成长是老师的最大幸福! 2001 年 5 月初入北大之门,开始人生的第一份真正的工作:教师!其实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意外,当然这个意外来有点儿晚:中学时我是文学爱好者,强烈向往北大浓烈的人文气氛和自由的探索精神,而高考之前我却投入了理工科的怀抱,若干年后能够在工作的时候拥抱这个精神家园,对于一向信马由缰的我十分合适,尽管我是在北大的理工科(确切地说是工科,但是北大历来是把工科算在理科里的,也比较强调这一点),所以作为 “ 青椒 ” 的这段日子有点儿意外,因为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当然老师也很多,但是学生不多,老师们都把我当做自己的学生一样对待:超净间里的实验是手把手地教,理论分析可以随时找到各种 “ 物理 ” 教材的作者讨论 …… 那段时间的收获很大,学科比较新,可以开拓的余地比较大,我又有这么多良师益友,算是很快地上了手,正式地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当然确切地说算是一个 “ 研究者 ” 不是一个正式的 “ 教师 ” ,因为还没有还是跟学生打交道:指导学生、上课都还没有我的份儿,但是我可以做班主任,于是我就从做研究生的班主任做起吧,总算是开始和学生打交道的生涯,学生们开始叫我:张老师! 那时候真是小小得意了一番的,第一次不被当做学生了,而是老师!可是我知道我不是名符其实的老师,因为我不上课,我所从事的微机电系统是新研究方向还不是专业,是没有本科生教学任务的!那时候学院里有一位老教授上课很有名也很有意思,我就跟着去听这位老教师的课,看他的讲课方法和准备,没有别的目的,只是因为喜欢这位老师的学品和人品,也喜欢他讲课的风趣幽默。当然能够去听课,一则是那时候比较闲,二则是因为在北大有随便蹭课的传统,没有老师会在意有没有外校外单位或者非学生在听课,只要你愿意,走进去坐下来听就可以啦。如此蹭课下来,也算是掌握了一些上课的技巧和方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在专业里也算是有了一些小积累,微机电系统方向的研究生也逐渐多了起来,于是 2003 年的时候我就开始筹备一门关于 “ 微机电系统 ” 方向的研究生专业课: MEMS 器件与设计。由于中间出国几年,这门课真正开起来是 2006 年暑假我从美国回来:一定要把学生教好,这门课就成了我的主力课程,在本部和深研院同时上,每个学期都为课程的筹备和资料组织化很大的精力,当然最好的还是课上的讨论,每一届的研究生几乎都上过这门课,大家从器件、设计到研究的具体方向都是课程讨论的精彩部分,也因此认识和熟悉了很多不是我的研究生,大家无话不谈,跟他们的交流和互动也促进我的讲课水平的提高和口才的提升,还有研究视野的拓展,很多好想法都是在课上讨论出来的,此话不假,因为是活跃的课堂讨论甚至是争论给了我更多的灵感,这也让我进一步喜欢上课! 由于喜欢上课,口才还可以(经常被邀去做讲座),这让我在学院里讲课老师的范围里算是小有名气,有一天系主任来找我: “ 张海霞,咱们专业一直缺少一门大一的入门课,普遍到大二以后才能够接触到专业课,对学生选专业来说有点儿晚了 ” ,于是我牵头和其他几位专业骨干老师讨论(其中一位上课十分精彩的资深退休教师):我们能不能以 “ 突出微电子侧重实践 ” 的角度来设计一门新课,几经讨论, “ 微纳集成系统实验班 ” 这门课诞生了,这是一门覆盖微电子专业的主要技术作为主线来讲解:从微电子工艺与材料、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到微机电系统,同时通过实验环节来贯穿整个课程,实验包括基本的工艺实验、器件测试、 EDA 电路设计到微系统应用,叫实验班是因为三分之一的课是这样的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课。这门课从 2010 年下半年开始筹备, 2012 年春季学期正式开始上,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来为这门课做准备,因为准备本科生的课工作量更大,更何况是大一新生,一切都需要从零做起。为了准备这门课我把前面提到的研究生课交给了另外一个年轻教师来上,我自己全力以赴准备新课的内容,老师们也是多次讨论,从讲课的内容到实验的内容都多次打磨,学生上课的效果很好,几年下来这门课也成了微电子专业的主力课程。 我终于可以说,我是一位老师了,最起码是一位专业老师了,因为我在上本科生大一的专业基础课,而且还很受欢迎。当然,这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课我接触的学生还是仅仅限于我这个比较狭窄的专业范围,其实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是需要培养更加多样化的创新人才的、而且要真的能够让更多的青年人能够听到这样的话、开始做这样的实践,这更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 2006 年回国以后为了把学校培养的高科技人才推广出去,我开始做的 iCAN 大赛也就是今天的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www.iCAN-Contest.org ),这也是 iCAN 所有故事的起点,从这个比赛中我接触和认识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生,也了解了学生的很多实际情况和需求,于是 2008 年开始我又筹备了一门新的针对本科生的选修课 “ 微纳器件及其创新应用 ” ,因为对于大多数本科生同学来讲,他们需要了解新学科新知识,更需要通过动手实验来强调创新, 2010 年开始这门课正式对信息学院的大三大四的本科生开放,学生来自电子、微电子、计算机专业,当然微电子的多一些,我拿着实物器件给学生讲解,并引导他们开展一些创新应用,课上涌现出了很多好的想法和应用例子,可是由于专业比较相近,学生们的锻炼还不够,要想真的促进创新吗,我们就必须吸收跨学科和专业的更多学生进来一起开展创新实践,于是 2012 年下半年我和其他几位来自不同院系的老师一起,把这门课进一步演化成一个针对全校本科生的公选课:创新工程实践,来自全校不同院系的同学们开始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新实践,不仅仅是想法,而是要把自己的想法从无到有地做出来,我们为大家提供各种支持和辅导,让大家开始一场属于自己的创新之旅!这门课对学生和老师的挑战都很大,上的跌宕起伏,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好的,上课的同学都组队完成了自己的创新作品,而且成了各种创新大赛的冠军! 2016 年春天我们又把这门 “ 创新工程实践 ” 开成了全国的慕课,有 300 多所学校的近十万学生选课,我和我的团队一下子就成了全国的创新创业教师,到哪里都有我们的学生,课程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真的是意想不到啊! 这几年,我指导的所有研究生都获得了北大的校长奖学金,我也被评选为北大十佳优秀导师、北京市优秀教师,还获得了各种教学奖,作为一个努力奋战在高校教师的岗位上普通老师,我很感恩:从最初的学生和教师助手,到开始筹备研究生的课程,以及到今天一个能够指导博士生且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老师,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教师们的支持和指导,更是离不开与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以及学生们不断追求新知和进步对我的鞭策与激励,这一切不仅是我们师生之间的宝贵财富,更是促进了我作为一个老师的成长! 也很荣幸能够成为一位老师,因为老师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不可缺少的领路人,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盏明灯,在那暗夜里带着孩子坚定地走向光明,在这个前进的过程中和学生互相激励、共同成长!其实这也是我做教师以来最大的心得体会:做个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真幸福!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也是传统的元宵佳节,祝大家节日快乐,继续成长!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11523 次阅读|3 个评论
张海霞︱打不垮的信心,挡不住的新春
热度 5 张海霞 2019-2-4 09:21
除夕了,春节的祝福满天飞,这几天我们 Alice Wonderlab 研究小组则是因为 2017 届毕业生韩梦迪博士的喜事乐翻了天: 首先是韩梦迪博士的博士论文入选中国硅酸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全国才 8 篇啊! 然后是他的成果又荣登了《自然 · 电子学》( Nature Electronics )杂志的封面! 韩梦迪同学真是太棒了!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可能大家猜不到,梦迪的求学经历是经典的“寒门学子求学路”。 梦迪申请直博的那一年,我只有一个招生名额,有一个外地 985 大学的某某英才实验班的 S 同学提前一年就与我联系,还托了他们学校的一位与我有合作的教授推荐,暑假期间专门来北大参加了我组织的暑期学校,看起来各方面都不错,我心中也暗暗就定下了招收他做直博生(这珍贵的一个名额啊)。 梦迪是在申请截至前最后一个跟我联系的学生,后来才知道是他的家长不支持他读博士而是要他去报考公务员,可是他不死心,自己在学校悄悄申请了北大的直博,虽然他来自我的母校华科,但是孩子没有找任何认识我的导师来直接或者间接推荐,就在申请资料截至前“裸报”了。 春季报考名单发来的时候,报考我的学生比较多,系里要我做个选择,我说:“这几个都不错,我无法取舍,都叫来面试吧,视面试情况而定。” 为负责任起见,我提前给几个同学发了一封邮件: “ 今年报考的同学较多,大家好好准备面试!也请做好可能调剂其他导师或者学校的准备。 ” 因为我心里基本定了要那个 S 同学。 可是,面试的那天,所有同学都参加了面试,独独没有见到 S 同学(我也没接到他的邮件或者电话联系),我很纳闷,直接跟他联系: “你怎么没来面试呀?” 电话那头的他很“蔫”: “老师,您不是发邮件说报考的同学比较多吗? 我就觉得自己没机会,就放弃了。 怎么 …… ” 我一时无语。而梦迪却是丝毫没有动摇,还在面试的时候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我当然就直接招了梦迪读我的直博了!梦迪特别珍惜这个机会,非常地努力,他来了以后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我们申请的三星的全球合作计划,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发在《 Nano Letter 》上,那时候他才直博一年级!在攻读直博的五年时间里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 11 篇 SCI 论文和 4 篇重要国际会议论文,获得 9 项专利授权,获得了 17 项国内外奖励!其工作努力程度一直是我们研究小组的标杆!后来去美国做交流学生的一年多时间里更是努力,得到了美国导师 John Rogers 的称赞,毕业后直接去那里做博士后,刚刚这一篇《 Nature Electronics 》的封面论文就在他在美国的重磅成果! 真的是为梦迪感到骄傲,我也组会上几次跟学生讲起梦迪申请直博这个故事,今天再次写下它,做为老师送给所有学生的祝福: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们是不是“寒门学子”,请大家一定记住:机会都是均等的,幸运女神总是青睐那些对自己充满信心、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的人! 正所谓,打不垮的信心,挡不住的新春! 春节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新的一年里,用尽全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12861 次阅读|5 个评论
向谁请教问题?
lixiong45 2019-1-30 11:50
早餐时收到一封邮件(手机自动提醒),后面打开一看,是学生一篇小论文准接收的内容。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但我进入投稿系统时发现她“没有”用最终修改好的版本替换之前投稿的文稿(只提交了带修改痕迹的版本),而编辑部极可能用系统里的文稿进行后续编辑和出版。我赶紧联系学生,让她更换文件,同时联系编辑部说明情况。 学生说这是第一次操作稿件返修系统,担心我太忙所以不忍麻烦我,操作过程是问了她一个已经毕业的师姐(曾经和学生相处很好,可能有返稿经历)。可能是没有理解清楚,或者是操作疏忽,或者她师姐本身也没弄明白,总之出了错误。 这不算一个大问题,但联想到以往,我觉得学生在请教问题方面太“感情化”了。不止这一回,她在寻求工作上的帮助时,通常会找前面提到的师姐、我,偶尔还有她师妹或其他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标签,那就是她工作中“最熟的人”。不少时候学生能不找我就尽量不找,说是觉得小事不想麻烦我,但我想部分原因可能还是我不是她更熟的人。熟人好沟通,好说话,这是真理,在社会上办事肯定找熟人好。但在一个团队,一个单位,一个命运体里,在并非必须找熟人才能做事的学术界,熟人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个最适合解决问题的人。 我之所以会发现学生有这个偏好,正是因为她很多时候向熟人寻求帮助而导致问题耽搁很久或出现新的问题,最终还是得找我或在我指引下找熟悉问题的人。 在一个团队里,总有一个人会对你所遇到的问题了解或熟悉,他们才是寻求帮助的最佳人选,为何要非 XXXX 不开口呢?“ 请教问题应该问最熟悉问题的人,不能只问自己熟悉的人! ”这是我送给学生的春节红包,希望对她今后的成长有帮助。 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呢?我想可能和团队氛围、个人性格和身份都有关系。如果团队没有一种轻松交流和互助的氛围,那很多人肯定会心有顾虑,不愿轻易去找不熟悉的人请教。而个人如果太过腼腆,或自尊心太强,也是怕于跟不熟的人交流的。如果再加上边上的人全是自己的师兄师姐或老师,那更是只能去找闺蜜或好基友解决问题了。 事情好似就是这样,像我错怪了学生,但其实不然,我觉得“喜欢向熟人求助”的心态主要是自己的问题。我本人性格偏内向,自尊心很强,但真遇到棘手或重要的问题,我是很乐于和敢于向“内行人”求助的。 我想要抵消这种心态,有两点很重要:首先是为人要真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即使陌生人也不总是拒接一个坦诚的人吧?何况那个熟悉问题的人通常也是你周边的熟人。其次是不耻下问,熟悉问题的人可能是自己的师弟师妹或下属,或者是一个你“看不起”的人,用一颗坦诚而平等的心去求解心中之惑吧!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155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利与弊
热度 8 lixiong45 2019-1-29 13:17
离我自己可以招收研究生大约还有九九八十一难,但毕业以后,我也一直承担指导研究生的责任,也就是协助指导新招进来的师弟师妹。这种情况 (有的可能直接是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 在国内外应该很普遍,算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能有机会指导研究生是件很幸福的事,一来有助手可以多少帮着自己做点工作,可以为我在激烈的竞争中添一分力;二来可以训练和培养我指导学生的能力和经验,为他日自己独立招收学生打下基础。 对于研究生,这种“师生”关系有它的好处,主要表现在:其一,研究生和我(们)的年龄差距不是很大,代沟较小,交流和互动会更自然或频繁,甚至可以谈心,有时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其二,我(们)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曾经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直接传授给研究生;其三,研究生开展自己研究领域的工作,我(们)可能就是团队里最“内行”的人,由我(们)直接指导最适合不过;其四,我(们)刚毕业基本还奋战在科研最前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研究生;其五,研究生很多层面能得到我(们)的关照。 然而,研究生阶段毕竟不是大学,不是简单的被教授和被关照就就行,研究生至少带有一半的工作性质,当压力或利益来袭,这种“师生”关系其实是充满苦恼与矛盾的。到目前为止,我总共指导了三名研究生,虽然毕业没问题,但结果都很不理想,基本没做出什么亮点工作,工作总量和效率也都远低于团队其他学生,甚至时不时弄出一些很无理头的问题,所以指导研究生一直算是我的一块心病。这和我的指导方式和能力有关系,和学生的性格、心态和能力也有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由客观环境决定,因此想改善很难,很多事我(们)无能为力,这就是这种特殊“师生”关系的特点。 我(们)指导学生最大的苦恼在于学生很多时候并不按我(们)说的做,简单说来就是“我(们)说的话不好使”,在我(们)内心似乎有一种声音在呐喊:当初按我说的那样做,早就……!怎么会……? 之前会议交流时,一个师兄便很无奈的说能不能把“绝对”权力下放给我(们),我略有同感,但我清楚,即使导师这样跟学生说了,我(们)的话很多时候依然不好使。 我想,即使学生真正的导师,也同样会感到一些时候自己的话不好使,更别说我(们)这些师兄师姐了。学生这种“叛逆”或“反抗”应该是根植于心的,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把我(们)看作老师。可以说,除非我(们)能在精神或物质上真正比导师带给学生更多好处,否则学生不可能真心“听从”于你。比如遇到一个不好的导师,却碰到一个好师兄,那师兄肯定是师弟师妹心中的好老师,必将言听计从。 在很多学生眼中或心中,导师永远是导师,师兄师姐永远是师兄师姐。原因至少有三:首先,很多学生是慕导师之名,闻导师之口碑,看导师之介绍报考的研究生,内心希望追随那个声名显赫或德才兼备的人。如果入学后被安排让其他人指导,内心难免失落或不满,多少会萌生反抗之念(我读研时属于这种情况),或者只会把这个直接负责他工作的人看自己的“服务员”,“服务员”的话,心高气傲的研究生又岂会听?其次,导师肯定是掌握着最多的“资源”,也是一个团队最有威望的人,每个学生能得到最有“资源”和威望的人的关注或青睐,这完全是一种“人往高处走”的本能在驱使,这时师兄师姐和刚入学的学生有啥区别?再次,正如前面所说,我(们)和学生可能年龄相仿,交流无碍,但这种亲近让我(们)在学生心中没有老师的威严,关键时候,没有威严如何让学生服你? 除去以上“客观”因素,学生有多不听话大概就和指导人的性格、能力,甚至地位有关了。我指导的学生之所以更不理想,和我这三点都处于劣势有关。我这个人心太软,特别不愿意和人当面红脸,因此学生犯错(包括一次一个学生转化拟南芥时直接把苗全部弄死这样气死人的错误),我都狠不下心批评或教训(生怕伤了学生的自尊似的),一开始这样,后面久了,学生掌握我的脾气,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当然,学生有时不听我的,是不太信任我。原因是我对涉及到的一些实验没有只有实际操作经验,虽然经过学习也能明白怎么回事,学生遇到问题时我没有经验可传。此外,我性格偏于内向,为人低调,在团队辈分也低,最糟糕的是我一直处在团队边缘挣扎,因此我的学生很多时候也不受关注,办事也不方便,久而久之,学生仅有的一点上进心也消退,得过且过,甚至对团队(包括我)有一些愤怨之情(我是能感觉得到的),怎么可能好好干活,很主动去解决问题?对于后两者,我常感到苦恼与自责,有时在想:为了学生不因为跟了我而变得“不好”,我愿放弃今后指导学生的权益,尽管我一直感到自己人手不足! 有时,我(们)也并不清楚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应该到一个什么程度,并不能完全按我(们)的方式来培养,不小心毕不了业便是我(们)的问题,而且现在的很多学生心里比较脆弱、偏执或叛逆,要是出点差错那更麻烦了。 许多问题常萦绕于心,却很难解决,或者说我无力解决,我只能想将来我自己能招学生,许多问题可能就不存在了,可谁又知道那时候我不会被精力所迫将学生交给其师兄师姐指导? 在现阶段和以后一段时期,这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必将广泛存在,如何平衡学生与“老师”的予求和得失,提高团队的工作和成长效率,是大Boss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相关阅读:向谁请教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8137do=blogid=1159878
个人分类: 生活缩影|8054 次阅读|19 个评论
这才是北大毕业生该有的样子!
热度 25 张海霞 2018-12-26 15:11
张海霞 ︱这才是北大毕业生该有的样子! 北京大学 张海霞 2018 年底的最后一趟出差留给了新疆,北大博雅大讲堂走进中学校园,这一次我们安排的是南疆:三天三个城市四所中学:库尔勒、喀什、阿克苏,每天天不亮就出发,晚上在飞机上看着月亮回来,真的是感觉到新疆太大了!今天从喀什回来的飞机上,却是怎么也不能平静,因为今天的一个小小的意外插曲。 第一次到喀什,来接我们的是在当地工作的一个北大毕业生,今天专门请了假来接待母校的老师,跟我一起来的沙老师是元培学院的,是他毕业的院系,当然很亲切,不过跟我也不陌生 ,说起来也算是我河南老乡,他虽然不是出生在河南,但是在我河南老家旁边的滑县基层乡镇工作过六年,也算是半个河南人了! 由于时间很紧张,他接了我们直接送到中学就开始做讲座了,没有时间详聊,讲座依然是很受中学生欢迎的《中国芯 · 世界梦》,洋洋洒洒两个小时与学生分享,尽管结束的时候已经过了饭点,但是同学们提问十分踊跃,迟迟不肯散去。就这样蹉跎到了 3 点多,我们才终于坐下来准备吃饭,没想到这位河南小老乡还没有坐下来就跟我说: “张老师,你的讲座把我击中了,尤其是林毅夫先生那段话,您前面忘了加那句话: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 因为我当年就是背着这段话从北大出发去西藏的! ”接着他就动情地背起了这段话: “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 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 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 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 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 原来他 2009 年从元培学院毕业保送研究生,他保留学籍一年去了西藏,他说当时他报的是去四川灾区,可是最后被安排到了西藏,在那里锻炼了一年再回到学校去教育学院读研究生,毕业后直接选择去基层工作,去了河南滑县 做乡镇党委书记,一干就是 6 年,这次新疆建设南疆需要抽调干部,他又报名了,可是家里爸妈死活不同意:你都去过西藏了,不要再去新疆了,更何况还是南疆,太危险了! 可是他非要去:新疆和西藏虽然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可是不一样,现在新疆基层需要人,我正好有 6 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少数民族工作经验,我要去, 这是我的初心! 气得他爸爸说: 就当我给国家生了个儿子! 就这样他到了南疆,被组织分配到塔县做副县长,这个塔县就是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的简称,是我国著名的边境县, 2.5 万平方公里, 4 万人,却有着 888 公里长的边境线,跟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三个国家交界,著名的乔戈里峰就在这里。 一说起塔县,他真的是两眼放光,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如数家珍: 我们塔县,我们塔族 …… 是他的口头禅,亲切地不行。 我说:你去塔县工作多久了? “ 100 天吧。” 喔,那你怎么对塔县这么了解啊? 我去塔县的第二天就去了下面最远的乡镇布伦木沙,劝住在山里的群众搬下山,你看这是我们去那个村子时的照片: 什么, 你骑着毛驴去的?! 还不止呢,我们先骑着毛驴,然后毛驴就过不去了,必须要步行,走了十个小时呢,你看这就是著名的叶尔羌河,我们沿着洪水滔滔的叶尔羌河走了十个小时,中间有一段路实在是太险了,我当时真的觉得可能会挂了,还录了一段遗言呢 …… 仔细看他拍得图片,真的好吓人:脚下是滔滔洪水,悬崖峭壁和松动碎石!还有从齐腰深的河水里攀着绳索渡河 …… 难怪他们出发前,县委书记说一个都不能少呢! 他接着说:其实进去的时候还好,路上有两个泉水点,补给喝水,可出来的时候就惨了,只有一个泉水点,渴的不行时候只能喝叶尔羌河水,回来嘴都肿了好些天。没有水的时候,我们真的经历了“上甘岭”,大家分一瓶水,每人一口都很自觉自律,跟向导和一起去的同志都成了过命的交情! 还好他们进去几天跟住在山里的老百姓做思想工作,终于在 10 月底冬天来临之前把这 100 多个老百姓都搬下山了! 尽管才到岗 100 天,可他已经在平均海拔 3000 多米的塔县跑了很多乡镇,到了边境线上去巡查,他很自豪地说: 我去了很多以前大家都没去到的地方,塔县真的太美了!张老师,您下次再来,也到我们塔县去讲讲,要是我们塔族的孩子能上北大就好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仔细打量眼前戴着眼镜、手晒得脱皮、肤色黝黑的小伙子, 这不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北大毕业生该有的样子吗?!有着济世的情怀又不忘初心,长期坚守在基层和他的黎民百姓成了过命的交情,时时刻刻把“我们塔县、我们塔族”挂在心中!谁说北大学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像这个扎根基层的骑毛驴的县长不也是我们的毕业生吗?! 他就是毕鹏,一个来自山西运城的北大优秀毕业生,一个扎根基层多年的好干部,我为他感到骄傲!这才是北大毕业生该有的样子!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6998 次阅读|26 个评论
别净扯那些没用的!
热度 7 张海霞 2018-11-2 09:09
2018-11-01 明天要在青岛的一个国际会议上做个报告,今天赶晚班飞机飞过来,刚刚下飞机打开手机,就看到一个之前的微电子毕业的博士学生在微信群里发推文,本来也没啥,是他以前工作过的杂志上推出的新文章,他已经不在这里工作了,离开的时候说是人生有追求去混娱乐圈了,据说还小有名气,最近他却是三番五次在群里发之前杂志的推文,比之前在编辑部工作的时候还积极(我是这个杂志的编委,也跟编辑部一起组织国际会议,对他比较了解),于是我就说了一句: 距离产生美?离开编辑部之后比之前还敬业啊! 后面又补了一句:还是集中精力写段子吧,你现在的主业是娱乐不是编辑部啦。 本来也是好心,希望他能够专心投入新工作做出一些成绩,不要跟之前一样再三心二意,搞得不伦不类、一事无成。没想到,这个孩子竟然回复了下面这一段出乎我意料的话: 这哪跟哪啊?!他当初离开编辑部自己说是找了一个其他大学的闲职主要要去娱乐圈发展,现在竟然又说主业是教学科研和科普,要知道我在外面听说的是他后来那个单位对他意见很大,因为他根本就不去上班!这是啥事啊!两头骗!于是很生气,直接发了一段不客气的话过去: 别扯了,集中精力干好本职工作,增加硬实力吧!于是把今天早上转的《深度长文,华为手机真的崛起了么?》转了过去,也转发了这段经典: “技术能碾压对手的时候,卖低价那叫性价比走量,卖高价那叫品牌溢价赚利润,怎么都是赢。 罗锤子曾说过国内手机厂商除了华为谁也别装,我相信这句话绝对发自肺腑。有技术谁还掰扯情怀和工匠精神啊。 如果一个学生强调自己素质高眼界高,那他的成绩肯定烂的一比; 如果一个男人强调自己对女人好,那他一定没钱又不帅; 如果一个女人总是说自己性格好,那就不要对她的颜值报太大期望。 没硬实力的角色,才整天鬼扯其他。一个字:虚。 好学生直接亮高分就够了,实力男人直接亮房本就够了,漂亮女人素颜亮个相就够了,哪儿那么多废话。”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经典对话: 这段话可不是我胡说,他从本科起就上我的课,虽然博士不是我指导,可是这些年包括到工作单位,我都是很了解他的,批评也不止一次了,说的都是实际情况,在每个阶段他总是三心二意、不能够集中精力做好该做的正经事,还习惯鬼扯一堆有的没的。 真是这样: 别净扯那些没用的!一个男人自己的主业拿不下来说啥都是扯淡!!! 话糙理不糙,难听也要听啊!赶快回去苦练基本功、增强硬实力吧!希望明年真的看到他有所改变和进步,不再是这个“ 正经事不干、一直乱扯淡 ”的样子!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5383 次阅读|7 个评论
带学生就医记
热度 3 zywsict 2018-10-18 09:26
2018 年 10 月 12 日查看微信的时候,发现一学生家长添加我为好友,通过之后就没有再看微信;回家发现该家长给我微信留了一段语音。我几乎没有看微信语音的习惯。因为只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或者亲人的语音,我才会看,其他人的语音我一概不看。过了很久学生家长又给我留言,问我她孩子生病严不严重,而且入学不到两个月孩子身上有 8000 多人民币,用的剩下不到 800 元,希望告诉她我的电话。当时我就很纳闷,怎么你孩子生不生病,作为母亲怎么还不知道,居然需要通过老师来了解情况。 其实作为兼职班主任,学生生活上的事情,几乎都是找辅导员,我确实不了解该生什么情况。所以就找团支书要了该生的电话号码,直接打电话询问情况。该生告诉我前几天入学体检的时候,做胸透,发现肺部有阴影,校医怀疑是肺结核,建议她去第二医院检查确诊。当晚该生就直接去了第二医院,由于医生已经下班且该生当时没有什么症状,就没有做什么处理,约了第二天的 CT 检查。 第二天做了 CT ,结果上显示肺炎的可能性比较大,呼吸科的主任医生也没有做处理,直接建议该生去杏林医院的传染科确诊。就这样该生又跑到杏林医院挂了传染科医生的号,结果被告知该科室除了不能确诊肺结核之外,其他传染病都能治,建议她挂肺科。由于当时肺科以及没有号了,所以该生就回到学校,预约下周一( 10 月 15 日)下午的号。 了解了该情况,就和学生提了两点建议。第一,随时关注自己的体温;第二,遇到事情就随时与我沟通。然后打电话给辅导员确认新生入学之后没有缴纳其他费用之后,就告知学生家长我的电话。 学生家长电话过来之后,发现该家长关注的重点不是在孩子的病情上,而是在生活费上;问我学校是否另外又缴纳其他费用。在我明确告知没有之后,该家长发了一顿牢骚;这时我就善意的提醒该家长:现在的重心,应该在孩子的病情上,而且孩子生病去医院得花不少钱,你孩子现在身上没有多少钱,应该再给她一些钱,好让她去医院看病。 以为此事到此结束,然而 2018 年 10 月 14 日下午 5 时,我正在菜市场买菜,收到该生的电话,说她烧到 39.8 ℃,很难受。因为想起学生时代自己生病时,那种无助,那种绝望的情形,所以就决定带她去医院看病,且要求她带好病例与检查的材料,并叫一名同学陪她一起去。 放下电话之后,回家收拾了一下,就赶到学校和学生一起去了第二医院。到医院之后,挂了急诊,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医生看了之后,看了血液检查的单子,然后又带她们到检验科。抽完血之后,需要等报告,发现时间已经将近 8 点,想起自己还没有吃饭,就在这间隙带她们两到医院外面吃了晚饭。回来去了报告之后,医生说建议住院治疗,又帮助学生办理好住院手续。然后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告知她情形,希望她能够过来陪学生。她答应马上赶过来之后,向学生交代一些事情之后,我就回家了,回到家已经是晚上 10 点。 \0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28 次阅读|7 个评论
老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学生
热度 9 张海霞 2018-10-15 18:25
【题记】最近遇到很多做了家长的青年老师问 :”张老师,听说你家孩子教育得挺好,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怎么就搞不定呢?!说实话,当个老师搞不好自己的孩子的教育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我跟他们说:其实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和学生都很简单:把娃当学生带,把学生当娃养。 这句话是我妈妈说的 我妈是2000年在我怀孕的时候出人意料地从河南跑到北京来照顾我的 ,从此跟着我天南海北无怨无悔地生活了18年,照顾我们全家的生活,可以说我家这娃是我妈一手照看大的,可是她有原则:“张海霞,孩子是你的,你说怎么带就怎么带,全家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所以,这教育孩子原则上的事我必须拿主意、下狠心要求、立规矩等等,当然很多时候也是纠结万分:面对这可爱的心肝宝贝儿,怎么舍得?!特别是孩子很小的时候,怎么下得了狠心呢?!可是不下狠心要求、不定好规矩、培养好习惯怎么能够教育出来一个好孩子呢?!矛盾,真的是矛盾,在理智和情感之间,真的是难以抉择。 同样,那时候又是青椒,刚刚开始自己带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这事也是让人矛盾,带的学生里有不少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智商高、情商低的比例不低,动辄就威胁老师“我抑郁了,要端除草剂的”也大有人在(很幸运我的学生里至今还没有)。 如何带好学生,让他们能够在获得学位的同时在意志品质方面也能够有所加强和提升适应未来的社会,是很多 青椒的心病同样也是我的心病,不仅仅是经历了带学生的艰难、痛苦和折磨,甚至还常常发出“世风日下”的感慨。 记得有一天在家里说起孩子难养、学生难带的事,我妈给我的中肯建议就是这句话: “ 张海霞,其实不难,只要你把娃当学生带,把学生当娃养,事情马上就好办了。” 老妈说的对,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作为家长,我们之所以觉得娃难养,是因为太爱TA,总是心疼TA,觉得TA什么都不会、不懂,不舍得狠心严格要求,怕受委屈、怕吃苦受累,所以怎么表现都觉得不够。 作为老师,我们之所以觉得学生难带,不是因为我们太爱他们、舍不得要求,而是因为把他们当作了什么都应该知道、什么都能做好的年轻人,而不是让我来教会他们。 其实,学生跟我们的娃一样,在TA成长的过程中,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还没有被教成“成年人”,TA还会使小性子、耍小脾气,甚至TA都不知道这样不对、不好!而这个回家跟我们耍小性子的娃,我们都忍了,还找了各种借口给TA掩饰,而那个跟我们耍性子的学生,却成了我们控诉的对象(参考之前写过的《老师,我跟你赌气呢!》),这就是我们的烦恼来源,如果可以颠倒一下,就像我妈说的这样: 把这个还不成熟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娃来养,尝试用家长一般的爱去关心TA、跟TA交流,让TA了解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鼓励TA、要求TA、真心帮助TA去克服,这样学生一定就好带了,而且有希望带好; 同样,把自己那个很不成熟的娃看作学生来带,用教师的正常标准去要求TA、督促TA,不再为TA兜底,不再给TA找各种借口也不再原谅TA的无理取闹,这样孩子一定也就好养了,而且有希望养好。 后来我时时提醒自己贯彻这一理念 看到孩子就当成自己的学生,一切按照正常要求,不心慈手软,也不婆婆妈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切从关心和理解的角度出发,不提过高要求,也不推诿妥协。于是乎,这几年我跟孩子和学生的关系都好起来了:孩子生活和学习方面都独立自主、不用我们操心,我只当好“政委”悉心倾听就行了;和学生们在一起也是开开心心,指定大方向、鼓励他们做科学探索,及时汇报和探讨进展和问题,闲暇时间小组一起聚会交流、增进感情,也是其乐融融。尽管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大家互相信任和支持,能力提升很快,自信心也大大地增强了,就拿这个学期来说吧, 俺家娃在大学的第一学年结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Alice Wonderlab的研究生同学也几乎是人人都获得了奖学金包括一个同学蝉联国家奖学金,另外在这里培训过一段时间的外校的同学也在他们学校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消息传来大家皆大欢喜。 也许你要问,你具体都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来对待学生和孩子?其实真的没有定式,因为人跟人很不一样,每个孩子和学生也是千差万别,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适合自己的模式才是好的模式, 基本原则就是大家能够互相信任和尊重、共同进步! 家庭关系如此,师生关系也如此,所以,大家互相信任、不抱怨,积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鼓励中共同进步,就会逐渐走上康庄大道,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821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又遇奇葩学生
热度 10 zywsict 2018-9-28 16:52
昨天由于另外一个老师临时有事,就代替她上了 2018 级新生的《高等代数》,本来一切顺风顺水的,今天突然收到辅导员的通知:有一个境外生去学院反映我上课存在一些问题。内容如下:讲课太快,课后和我交流,我不怎么爱理他。 接到这个通知,我很意外,也很震惊。因为昨天三节课,考虑到他们第一次上课,可能不适应,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给他们讲了“ 多余的话 ”。剩下两节课,讲的更是超级的慢,本来准备把 1.1-1.3 节的内容讲完,结果 1.2 节的内容只讲了一半。结果该生投诉说讲课太快,他听不懂,以这个理由投诉多少还可以说得过去。其实,真听不懂去投诉,也无可厚非,说明个人维权意识很高。但是一个班级有 130 多个学生,不可能为你一个学生特意放慢进度,不然不仅其他学生嫌弃我讲的慢,而且教务处可能会找我麻烦。如果你爱学,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只要你课前愿意花点时间去预习,这样效果就会好很多,或者课后向老师交流,请教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最让我接受不了的就是:“他说课后找我交流,我不怎么爱理他”。真实情况是,他根本没有找我交流,不知他为什么要捏造这个事实,实在是搞不懂,他的目的何在?辅导员和我核实情况之后,又找他了解情况。结果他改口了说是:“想找我交流,但是因为我走太快,没有找到”。真实的情况是,昨天下午下课之后,有两个同学在问我问题,帮他们解答完问题之后,我是最后一个走的。毕竟我和他不熟悉,也没有什么矛盾,只是替其他老师上了一节课而已,实在是搞不懂这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由于近几年和学生接触比较多,各种各样的学生都遇到过,不过像今天这种情况还真没有遇到过。真是印证了那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 \0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0
个人分类: 教学|3396 次阅读|41 个评论
加强教学,首先是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8-9-19 12:12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9/417774.shtm 科研是看得见的,是可以量化评价的,教学无法评价,中小学还可以比升学率考试成绩,大学比什么? ****回复 赵建民 : 教学比的是功底和实力水平。尽管量化不是衡量教学的标准,但上课好与不好还是可以判断的。 赵建民 回复 *** : 那么是挂科率高还是挂科率低的老师教的好,教育部取消清考,很可能是学校和教师最后妥协,放松平时的考核力度。 赵建民 2018-9-19 10:06 教与学中,学生才是主体,学生不学,一切都无从谈起 *** 回复 赵建民 : 学生不学可以退学啊。但老师必须认真教。 赵建民 回复 ***: 老师的教,必须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不可能是单方面的灌输 。这些年,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不 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他们的基础能和我比的话,也不会在这里了。教学的好坏很难去量化评价,但是如果一个老师的课程大部分学生都通过不了的话 ,那肯定是有问题的。用我们学校一位教授的话说,教育要 因材施教、随才成就 。 赵建民 2018-9-19 12:06 ***: 高考是一个选拔的过程,但是,那也是让一部分人都会做的。而且,这个选拔还是选拔的少部分。 大学的考试不是一个选拔的过程,是通过性的。如果基础能和你比,我今天也不会在这里。在你的引导下,成功的偏离了我最初的话题 。如果你出了一道题,只是出给那个来自不同专业的人,我们其他人都不会,那就有问题了。我最初只是想说一下你发的那张图。就是学生不懂教育那张图。 学生是不懂教育,但是,学生是接受教育的群体。他们再不懂教育,也懂得什么样的方式是能接受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 GPS: 教与学是相互的,而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该是答疑释,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 对啊!如果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教育本身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所以,那段话如果只是看到的那样,没有上下文其他的意思的话,那么,那段话我是不接受的。甚至,我觉得,那个专家对于教育的理解也是有问题的。 GPS: 那是一种机械大工业模式下的教育观。就像军队训练士兵一样。教与学都是相互的,我们也都是在相互适应。不过我希望你还是要更有主动性。 ***: 我从来没有说我学习的主动性有多好。我们就事论事,不要借事论人。如果每个人都过得像军人一样,只要知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会是什么样子?没有思想……,这种感觉还是很可怕的。军队需要这样,因为军事需要严格的纪律。可是,每个人都变成那样就有问题了。 GPS: 苏联模式本来就是从军事共产主义发展过来的。也正是这种模式,在二战中才能忍受巨大的民族牺牲,成为战胜法西斯的中流砥柱。学生没有主动性,老师更不知道讲啥。 ***: 我继续看书了哦!休息一下,顺便回复一下你昨天发给我的话。昨晚洗漱完已经很晚了,就直接睡觉了。可能现在我放在考研复习上的时间更多了些吧,有点不能兼顾。 GPS: 我也不是说现在,主要是说以后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靠个人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53542.html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997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博记语(386)-人生的学生
zjzhaokeqin 2018-8-28 10:57
读博记语( 386)-人生的学生 赵克勤 读科学网 徐耀 博文《 假如重新做师生 》 , (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3939-1131096.html   ) 记语与评论如下: “ 自从换了工作环境,换了生存方式,招研究生的欲望越来越低,愿意跟我的研究生也貌似越来越少,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现代化视野下的师生关系了。自认为既是好学生、也是好导师的我,却也曾被人当作坏学生、差导师,所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假如让我再当一次某导师的学生,假如让我再当一次某学生的导师,我会反省哪些地方?在我看来,这是个大问题。 ...,...。 ” 评:我们是人生的学生。
个人分类: 读博记语|1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学了,快醒醒吧!
热度 1 张海霞 2018-8-20 12:29
【题记】 最近做不少家长讲座,家长反映的多数问题跟娇惯孩子相关,但是每个人都不承认还借口多多,只好把去年这个真实的故事再讲给大家听:你可以娇生惯养,没有规矩,可是 社会不会体谅一个闹铃叫不醒的孩子,而是需要一个风雨无阻去完成任务的人! 希望能够惊醒那些还在梦中沉睡不醒的家庭和孩子本人。 这是去年十一长假之后的第一天,早上八点多,朋友圈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分享: 最后的话很亮:那我接着睡了, 老师应该会体谅一个闹铃没响的人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意识里:在家里睡懒觉天经地义,家长必须体谅你;在学校里不上课,老师应该体谅你;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将来长大走上社会,谁还会体谅睡懒觉的你吗?! 去年冬天工作急需我要招聘新秘书,在网上发了招聘启事,出乎意料啦,一个普通的行政助理职位,竟然一天就收到了几十份简历,由于这个职位要求英文比较好,其中还有不少资历很不错的海归简历,从其中筛选出 10 份简历,让助理通知他们周六上午十点来面试(因为我只有周末有时间)。 没想到,周五晚上起天降大雪,周六的早上下的很大,九点多我和助理到了办公室,准备上午即将开始的面试,看着窗外飘飞的鹅毛大雪和白茫茫的世界,两个人拿着挑出来的十份简历,讨论着上午面试的种种可能:会不会没人来?哪些人会来?秘书就开始给约好的面试人员发短信,通知他们面试照常进行,请按时到。 9 : 59 ,门口还没有动静, 10 : 00-10 : 30 第一波的三个都没有出现,有一个回了短信:雪太大,要迟到; 再等, 10 : 15 ,有敲门声,是一个怯生生的小女生:这里是面试的吗?是的,进来吧,你是? 我是来面试的,约好 10 : 30 ,我看雪大就提前来了。 正常的面试流程开始:一个山东的女孩,在外地院校毕业来北京打拼,看简历简历真的不起眼,看见真人长得也不是很起眼,英语也不是很出众。面试的表现真的比较一般。 面试结束的时候,秘书本准备很有礼貌地跟她说:明天等消息。我却制止了,说:你被录用了! 面试的女孩和秘书都瞪大了眼睛:这么快就决定了? 我说:是的,今天的面试结束了,就找你了,一个大雪天还能提前来面试而不找任何借口的人,是有培养前途的,尽管你今天很一般,可是我相信你未来一定会进步很快! 果真,不出半年,这个孩子就成长起来了,各项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已经成了我今天最得力的助理、凡是都可以指靠和托福的助手:肖敏! 所以,同学,快醒醒吧, 社会不会体谅一个闹铃叫不醒的孩子,而是需要一个风雨无阻去完成任务的人!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3509 次阅读|1 个评论
塑造学生正确权力观
xiaoshidaguan 2018-8-17 09:46
近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青年学生在校园里热衷关系学、好打“官腔”、争当学生干部、将毕业做官等同光宗耀祖等观念,暴露出少数青年身上“精于谋官长于算计”的“官本位”思想误区和失当的权力观,并劝勉青年怀着警惕心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涵养正确的法治观、事业观、成功观,尤其是“权用为公、权用为民”的权力观。 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走入社会,每个人都难免与“权力”打交道,一些人注定要走向领导岗位。因而,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发挥权力该有的公共属性。学生干部是国内校园里一道特殊的风景,在高校更显平常。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校,尽管在学生干部设置上存在共性和差异性,但都是学生管理的必要条件。 因而,高校青年学生该树立怎样的权力观,如何践行适当的权力观,值得重视和探讨。 学校设立学生干部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服务,而不是管理学生。学生干部的存在减少了教师和部分行政管理工作的负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学校治理。学生干部也能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社会百态,在服务中锻炼管理能力。因而,学生担任学生干部职务,具有提升自我、服务他人,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的积极意义。 只是,国内高校学生干部数量众多、等级分明的现象并不罕见。前段时间被媒体曝光的,国内某知名高校学生会干部多达200多人,且“官阶”明显。像这种将服务视为管理、不合理引入社会行政管理的现象,受到人们热议乃至批判,说明学生干部的性质被误解,侵蚀了高校教学与学术生态,更是对学生价值观的误导。 在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作为一种职业选择,通过担任学生干部走入仕途,是学生的自由,但一旦选定则马虎不得。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在“政治作为一种志业”的演讲中提出心志伦理和责任伦理的辩证概念,并强调一个人若要把政治作为一种志业,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要考虑行为本身的价值,也要正视行为可预见的后果。 可见,学生要想以公务员作为未来的职业尤其是志业,必须以职责为权限,承担相应岗位责任。在政治生态日渐清明的当下,学生们只有本着对后果负责的态度去行动,才能真正做到责权对等,为人踏实,为官清正。 以教书育人为核心职能的校园,不会为青年畸形权力观的养成提供土壤,而是正本清源,为青年正确的权力观铺平道路。正视青年尤其是高校青年学生的权力观,必须引导他们基于当下政治改革背景开展权力观的大讨论,完善学校的学生干部管理体制机制,淡化学校的行政级别,真切地去行政化,并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行政文化。 学生干部个人则要确立甘于奉献、服务快乐的理念,淡化功利心。 (作者:肖纲领,来源:2018年8月17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
个人分类: 教育视界|20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校停办学生和老师去向?
热度 12 zywsict 2018-8-4 08:45
本文以题“ 你曾经就读的小学还在吗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8年8月24日 博客版 假期回到老家,从家人那里了解到,村上的小学,临近的几个大村的小学都没有学生,学校都停办,并且镇上的中心小学和中学也都各只有100多人。其实,看到这个数据,可能你并不觉得吃惊,因为现在很多小学都停办了。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所在的村人口4000左右,离县城6公里,离镇上1公里,算是交通便利,2000年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一个年级还有50多人,全校有将近300人。隔壁的端源村人口比我们村多,大致5000左右,学生的人数肯定比我们村多。这个村的交通也便利,离县城5公里,离镇上3公里。镇中心小学所在的浦源村,离县城5公里,人口更多,现在留下来的学生每个年级包括幼儿园平均也就10多人。镇上所管的其余13个村,据说都停办了小学,而这些村大多离县城与镇上都较远,且交通不便。镇上的中学,我读书的时候,初一到初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10个班,每个班50多人,全校人数在1600人左右。而现如今全校人数不及当年的十分之一。 可能你会和我一样认为,现在的学生人数锐减,再加上教育部实行撤校并校的政策,学校停办,这很正常。但这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尽管学生人数减少,但还不至于导致镇上所辖的大村所有小学与幼儿园都停办,更直接的原因是学生向县城集中。 那么问题来了,被停办村庄的学生要上学怎么办?这些被撤校的师资如何安排?撤校是减轻农民负担还是加重呢?接下来我将探讨这三个问题。 第一,被停办村庄的学生上学问题如何解决?据我了解,这些村的孩子只要家里经济条件稍为好点的,都到县城上小学和幼儿园了;家里经济条件差的只能去镇上(临近村)的小学和幼儿园。也许你会说,县城的小学与幼儿园肯定会比镇上的好,对孩子的教育更有利。这话要是在以前应该是正确的。但现在,我并不这样认为。首先,现在的学校规模是根据当时的生源数量建立的,受限于校园设施以及师资,扩容并没有留多大的余地。有限的扩容,只能通过增加班级的人数。一旦增加班级人数教学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因为小班教学远比大班教学效果好,这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而且是公认的结论。其次,撤校之后的学生上学问题必须解决,所以只能大力在县城扩建学校,硬件上的投入是没有问题,但学校最重要的是师资,加上小县城工资低,物价高(比厦门高),房价高(县城好地段12000每平米,差点的8000每平米),没有发展潜力,招不到优秀的年轻教师,只能继续利用撤校之后留守的师资,所以新建学校师资和以前相比并没多大的改善。最后,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很重,来回奔波县城浪费孩子不少时间,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第二,撤校之后的师资去向问题?教师是有事业编制的,不能向私企那样直接被辞退、下岗。依我看来,撤校的教师的主要分流途径有三个。第一个途径,就是到扩容的学校去,也就是到以前稍微好点的学校去;这对教师是有利的。第二个途径就是到新建的学校去;这对教师也是有利的,毕竟新建的学校,肯定比乡下的交通好一些。第三个途径,就是提前退休。此外,撤校对教师还有一个有利之处,就是班级数不变(班级人数增多)情况下,教师多了,课时量适当的减小一些。当然对教师也有不便之处,那就是可能上班不方便了。 第三,撤校是减轻农民负担还是加重呢?尽管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是免费的,但撤校之后无疑农民的负担变重了。第一个问题已经回答了被撤校学生的去处,大多都是到县城上学,或者至少得离家上学。以我们村为例,算一笔账。我们村不少人的孩子都在县城上小学,租一个单间每个月的租金最少300元,好的要400元;还得专门一个人陪读,做饭。不算吃饭,误工费,光房租一年也要3000元。就算不租房,每天坐公交车去,大人早送晚归,一趟公交车2元(小学生免费或减半),费用合计6元;孩子中午吃饭至少10块钱(在家和大人一起吃不用额外花钱),一个月20天,费用要320元。当然还有另外一种途径,费用介于租房与不租房之间,那就是直接住老师家,这个方式被采用的也比较多。所以,撤校之后对县城的老师又多了一个创收途径。综上,撤校之后农民不仅要出人送孩子上学,而且还得多付一些额外费用。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大多数人还是可以应付撤校所增加的额外费用;但对应付不了的农民来说,其孩子的压力只会更大,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路,只会更窄,更不要说和城市的孩子比了。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
个人分类: 发表及获奖博文|16423 次阅读|23 个评论
你见过凌晨三点的XX大学么?
热度 3 zywsict 2018-7-24 09:11
在博客上写过很多与学生相关的博文,但这些博文大多数都是负能量,不过今天例外想来点正能量。介绍班上一位优秀学生,这里所说的优秀包含三个层次:其一,学业上,刻苦拼搏、勤于钻研、目标性强;其二,精神上,积极阳光、乐观;其三,道德上,彬彬有礼、品德高尚,不计较小利。现将该生所写的文章,转发与此。 (注:文中的随机是指我所上的课程《随机数学》) 文\\梅雪冰 你好,七月。 或许更应该说,你好,七月的尾巴。 在这个阳光肆意铺洒的盛夏, 时间还真如文人笔下不紧不慢的走来, 解开所有答案的锦囊。即便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文采,也打算在这个寂静的深夜给自己总结一下,学完随机及大二下的诸多感受。 大二转专业过来,带着大一的骄傲,肆意的放纵浪荡了一学期。下场很直接,哪怕期末考期间恨不得与图书馆融为一体,也没能拯救过来我那风雨中颠簸的绩点,补修很多科,倒也都飘过了及格线。我呢,被那点自以为是的聪明才智彻彻底底地征服,原先的自己其实并不大在意成绩这种事物,倒是因为这一落千丈的绩点,还真真切切得到了那些只靠这些了解我的人的嘲讽。 想来,随机是大二下的第一节课呢!现在已朦朦胧胧回忆不起张老师是以何种姿态与我们第一次见面。我这种不听话的 神一般的学生 ,毫无疑问,只记住了那个看似苛刻的迟到扣5分+旷课扣10分的规定。 讲真,张老师怕是我大学以来见过的最严格的老师了吧哈哈。过惯了放纵我们玩手机的那些课堂,还真的一时半会无法适应过来。奈何深记那句 转来的也不过如此,女生果然学不好计算机 。不服气,真的不服气,就想找回一下自己,恰好随机四学分,试一下又何妨 ! 中途很遗憾,高估了自己那点微弱的自制力,忽闪忽闪的像是萤火虫的光,没撑过几周就重新被手机把握了命脉。时间真是个奇妙的鬼东西,五月来得没有一点征兆,有幸结交一个打篮球的妹子,合拍且默契十足。 当我在宿舍嘟囔着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啊人倍忙 的时候,期中考+答辩+作业+导师任务等等一瞬间奔涌而上,不留任何思考余地带着截止日期凌厉地拉响了警钟。 说我在自习室安了家其实一点也不过分。咖啡与茶,枸杞与玫瑰花,还有那瓶续命的驱蚊花露水陪着我在自习室驻扎。自己的凳子丢在那里直到考完试,才被我捞回宿舍,倒也庆幸挑的地方有柜子有桌子,空间大的宛如宿舍的高仿。第一个熬到3点的深夜是完成软工实践的文档,3点提交,6点半起来补东西。加之不懂答辩为何物, 只能自己默默练习很多次。之后的之后,都记不大清了~ 随机的最后两节课,是在一个阳光很刺眼的早上, 下午连续的两场考试,让我全然忘记早上还有课这回事儿! 倒是张老师愿意理解我还跟我说: 不要担心, 好好复习. 那个记忆尤其清晰, 开心, 很开心, 话语虽短但真真切切的给我一种很安心的感觉, 静了心, 翻着书, 结果很完美, 下午的两场考试我发挥的很好. 谈之随机的复习,我是真的真的真的很随机了。完全地跳进了非重点的坑,考试感觉,一个字,慌!归根结底是自己复习的不扎实。会的都没考,考的都不会 来形容吾之感受,极为贴切!对期望的理解跑偏加之没记几何模型的结论,考试时候默默地推k到无穷大却推不出来,悲戚的望了一眼天花板,默默地留了一把辛酸泪啊。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还真的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如行云流水,网易的个签一直没变:你要安安静静的优秀,悄无声息的坚强。大二下的自己,每天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泡空荡荡的自习室,一个人通宵两天完成了数模比赛的万字论文,一个人背着重重的电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用各种各样魔性且异乎常人的歌单让自己开心。我怎会不想舒舒服服的躺床上,跟着小姐妹挎着包出去拍照哈皮,可是你看,我还有那么多的任务,我没有时间了。 回望自己一路傻里傻气的坚持,七月给我的回答温暖的让人想哭,数模比赛三等奖,在那群数院大佬云集的比赛里冒出了头哈哈哈;完全不会自己在网上抄代码完成实验而是坚持自己做,看着多数人由于一份相同的答案被老师质疑而我的名字旁边潇洒的一个优字;想起自己研究过了所有错误问题就瞬间帮同学找到配置解决方案的那种雀跃;看着桑梓中几乎都是良+优的那些科目等等,我,很开心! 终于,这个用一年时间学两年课程的大二走入了尾声。我,再也不用补修啦!岁月是慢性流浪,远方仍然是远方,生活一直在继续,我也一直热爱着计算机和那个坚强的自己。用这篇稚嫩的文做一个总结,也是借这个机会跟张老师说声谢谢您,或许您不知道,那份理解真的给我很大的鼓励,不虚不假,因为发自内心!
个人分类: 精选|16468 次阅读|7 个评论
和学生交流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热度 2 zywsict 2018-7-20 19:04
今天下午到办公室一打开电脑就发现一个大二学生通过QQ给我留言:”这道期末数学题如何解决?” 看到这则消息之后,我立马回复并且解答了相应的疑问。 接着从讨论该题目的话题,转移到了该课程上来,并且讨论了这学期课程中所遭遇的情况,了解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看法,从中获取了非常有益的信息,对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方法与方式。 除此之外,从聊天过程中,发现该学生是一个积极上进、乐观、懂礼貌、勤奋刻苦的学生。给他提的几点建议,他也比较认同,也许对他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再一次证明了自己还是有存在的价值,看来我的满足点很低,一次简单的聊天,就能够让我happy一天。
个人分类: 教学|3822 次阅读|6 个评论
一个不劳而获学生案例
热度 16 zywsict 2018-7-16 08:34
在期末考试之前和学生多次强调,期末考试如果考不好得找自身原因,不要指望我能够给你加分通过或给你提高成绩的档次;但是总有学生想通过这种手段来解决问题。这不《随机数学》这门课的成绩刚提交,还没有过一个小时就有学生来找我。以下是该学生和我的信息交流: 学生 :张老师,我是XXX,请问在吗? 我 :? 学生 :你不是说平时成绩只要上课不旷课、迟到,作业都交,平时分至少92分吗?我的怎么只有88分。 关于平时成绩我说过这样的话,“只要上课不旷课、迟到,作业都交,且上课没有因为违反纪律被我抓到,平时成绩至少给92分”。看到这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我算错了或者输错平时成绩,毕竟173个学生。为了验证该学生的说法,我将这个学生的原始记录找出来,结果发现该学生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时期,上课玩手机被我抓到。学校对每个教师下了政治任务,哪个班级出事,哪个任课教师负责。在三令五申之下,该同学依然不改,顶风作案,差点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找出证据之后,对其作如下回复: 我 :你应该想一想你为什么只有88分? 学生 :我平时表现一直很好,不应该得88分,而应该是至少92。(不承认错误)。 我 :你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期间,玩手机被我抓到了,给你88分算是够多了,现在真后悔没有多扣你几分,这样就可以断了你的念想。 学生 :老师期末考试62分,平时成绩88,最终成绩69分,成绩档次为合格。求求你,法外开恩,我还想保研,将我平时分提高几分,这样我的成绩就是中等。 我 :成绩已经上报教务处,不可修改。我也没有权限修改,要向教务处申请修改成绩就是教学事故。就算能够修改,我也不会给你改。你是成年人,应该懂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得努力付出去争取,如果我给你成绩提高一个档次,是不是对其他同学不公平? 学生 :我期末考试复习的时候特别认真,都复习好多遍了,求求你,给我加几分吧。 我 :今年在我班上跟班重修提高绩点的同学,都考得都非常好,他们的成绩至少都是良好。如果你真的需要这成绩,你明年可以跟班重修,考个好成绩,这样你的绩点不就上来了。 学生 :我不想跟班重修,求你给我加几分吧? 至此之后对话结束,因为我不在理他。这学生的行为,在我眼里就是典型的不劳而获的行为。想通过诉苦,以博取同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然我是不会上当的。 很遗憾的是,像这种想不劳而获的学生的比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如果这些学生一旦尝到甜头,更会变本加厉,最好的办法就是抵制这种行为。
个人分类: 精选|21053 次阅读|35 个评论
学生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热度 7 zywsict 2018-7-9 10:01
一大早收到学生从QQ发来的消息: “老师你好,我是16软件一班的某某某。这学期因为参加了大学生省运动会女子篮球项目,有时住泉州训练因此落下课程。老师让我们问问平时成绩能不能多给一些以及期末考试能不能多加15分...下面有两张图片,一张是运动员名单,一张是政策相关文件,上面字迹比较难看清,我把它打了出来,“参加省运会同学为学校做出了贡献,对他们的考核: 1.平时成绩考查方式可以多元 2.凡参加省运会同学卷面成绩加15分 3.获奖牌同学铜牌至金牌,每个级别加5分” 希望老师能同意,谢谢老师,如果老师需要文件复印件,我再给老师送过去。” 随之收到两张相关图片,其中一张是“体育学院关于我校学生参加2018年第十六届福建省运动会文化考试给予缓考的申请”,另外一张是关于参加省运动会的学生名单 。 关于缓考申请这个很正常,学校有相关文件可查;但就是这份缓考申请上有领导批示,批示的内容就是学生消息中所列的三条。开始我对批示的内容持怀疑态度,因为只有批示人的签名,况且这个签名的人我不认识。所以向教务处工作的同学打听,确认该签名为真,且为该处的副处长。 这就让人为难了,第一点可以做到,这是我的权限;第二点,如果按照要求做,就是严重教学事故;查起来就比较麻烦,最后,背锅的还是我自己。教务处的副处长,我可不敢得罪,哪天不小心被抓住小辫子,就会被定性为教学事故。所以考虑再三,做出了一个决定,提出两个计划。 A计划,如果要加卷面分,必须要求学生写申请材料,找学院分管副院长签字,然后将该材料给我,我和试卷一起归档。如果分管副院长不同意,我就不会同意加卷面分,毕竟这锅我背不起。 B计划,安抚学生,你不是要加卷面分15分,卷面分15分换成成最终成绩也就10.5分;由于我都是先确定平时成绩,该生的平时成绩确定为63分,所以提高该生的平时成绩到95分,相当于最终成绩提高9.6分。 将这两个计划向学生提出后,学生当然兴高采烈了,无论哪个计划对他都是有利的。A计划学生还得找领导签字,麻烦。当然更倾向于接受B计划。 学生是满意了,可是我很受伤,现在发现教师越来越像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
个人分类: 教学|3622 次阅读|15 个评论
学生案例两则
热度 12 zywsict 2018-6-28 10:49
案例一 由于 实行不放水的本科教学 ,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要求比较高,除了课前或者课后会经常性的点名,对课后作业的要求也是极其严格。每次提交作业都得认真登记哪些同学没有提交,哪些同学是为了应付而提交。第十七周的时候,在班上公布了一学期学生的表现情况。有几个学生作业没有提交,私下底来找我,要求我不要将其记录在案。说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上课都来,怎么会不交作业呢?是不是我登记错了?是不是学生委员将他的作业弄丢了?我直接回答,上课和交作业这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每次作业我都是按照学号排好再批改,绝对不会记录错误,如果真有错误的话,也很简单,你将这学期所有的作业提交给我检查一遍,你的记录将会被删除。学生第二次又来找我,作业没有带来,又找一些理由,这次的理由更奇葩。“反正我交不交又不会对老师您有影响,就放过我吧”,听到这个理由我对他也是不客气,一口回绝,并拒绝谈论此话题。 案例二 学校规定如果学生因身体不舒服是可以允许其缓考,缓考的同学在下一学期初和补考的同学一起进行考试。登记考试成绩的时候,缓考的同学按照正常流程处理。确定了课程的考试时间,有学生来找我签缓考单,缓考的理由很简单,说是考试时间冲突。一看这个理由我就非常的纳闷,教学秘书安排考试的时候,怎么可能犯这么低级错误,将同一个班级的两门课程的考试时间安排在一起,再加上以前有不少教师被学生坑的案例,顿时对这件事情就警觉起来。问学生怎么时间会冲突呢?学生回答说:“同一天上午要考一门,而下午也要考一门,一天时间考两门,时间冲突了”,听到这个理由,我也是一口回绝。虽然这件事情,我做的有点绝情,但出于自身的考虑还是得拒绝,万一班上没有同学补考,我还得单独为他一个人监考,改卷,无形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就算有人补考,缓考的同学可以一起和补考同学参加考试,但是在正常考试有 170 多名学生参加考试,登记成绩得时候比较容易出错,出点小问题就是教学事故,所以还是拒绝为妙。 案例一的同学是属于典型的不劳而获型,可能他以前尝过甜头,屡试不爽,但没有想到会在我这里碰壁,本来就是一件小事,作业一次没有交,才扣他 5 分,也不会影响大局,结果来了个奇葩理由,留下极其不好的印象,真叫做偷鸡不成蚀把米。 案例二的同学仅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点也无可非议,但其不懂这缓考对教师的利害关系,所以碰壁也是正常的。 现如今情况下,师生关系感觉越来越难协调。学生的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为他们深知学不学最后都能够毕业,学还不如不学;而教师花大量精力在教学上,不仅不会给自己加分,而很可能会减分,导致聘期考核不过。在教与学这个问题上,如果不采取有利措施,教与学只会渐行渐远。
个人分类: 精选|15977 次阅读|29 个评论
【看图说话】教工与学生餐厅
热度 1 ncepuztf 2018-6-17 18:36
上图为教工餐厅早餐5元,下图为学生餐厅早餐2.4元, 食物及量相近,教工陈米。 价格为倍数关系,同事说学生餐厅国家有补贴,允许教工吃就 不错了,不要声张。 我把此疑问贴在系群里,大家反映热烈。 同事甲 :好像张老师在哪个食堂都吃得起。 【 刚留校的前3年工资只够吃饭,现在开始有结余,但也不敢豪吃,用一位 同事的 话说,每到发工资时,才敢去门口煎饼摊喊一声:老板,来个4个鸡蛋的煎饼! 】 同事乙 :学生食堂有补贴,开始办卡时还说不叫教工吃来着,后来是争取下来的。 所以,您知道就行了,别写论文了,不然取消了咱们的权限了 。 同事丙 :您就去学生食堂吃吧,感兴趣去北京学生食堂吃,性价比更好,那边教工 买 馒头回家的数量都受限制的 。 其实,学校若怕教工占便宜,可以把饭卡分类,如教工的餐费自动上调30%,清华的 饭卡分类 不仅限制在哪个食堂就餐,餐费根据卡的类别也会上浮一定比例。 另外,据我所知,电力系统的单位几乎都有自己的食堂,职工大约每餐3-5元就可 以享受星级酒店自助餐的堂食,有的集团甚至每月换一批菜系。相比之下,...... 当然,坏处也有,某单位职工体检,大夫做着B超打趣说: 你们单位油水很大啊!
个人分类: 生活|1346 次阅读|1 个评论
你只是看起来认真而已
热度 17 zywsict 2018-5-5 08:37
曾经在博文“ 神一样存在的学生 ”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将学生大致分为四类。第一,自主型。这类学生的通常能够主动学习,很少旷课、迟到,对学习比较重视;第二,被动型。这类学生学习性不高,但所有畏惧。第三,不劳而获型。相比被动型,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更差一些,虽有所畏惧,但畏惧的程度更低。第四,神一样存在型,无所畏惧 。这四种类型的学生几乎可以概括所有的学生;然而通过近几年的观察,还存在一种类型的学生,似乎不属于上面所述的四种类型中的某一种。 这类学生用“假认真”来概括其特性,再贴切不过了。何谓“假认真”呢?简单的说,不是真认真,其所表现的行为只是让人看起来很认真罢了,但实际上都是装的。具体到课程上,它几乎不旷课,上课让人感觉还是很认真的,课后的作业,也做得也不错;然而最终的考试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怎么可能考这么差呢,连 40 分都不到,难道是改错卷子?当你反复核对之后,你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这类学生,上课看似几乎都在听讲,但是他身在曹营而心在汉,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作业几乎都做,结果都是抄别人的,然后最致命的就是考试复习的时候,盲目自信,一点都不重视,所以考试考得差也是理所当然。 那为什么会出“假认真”这种情况呢?私下和这类同学交流之后,大致有以下这种原因? 第一,习惯因素;从小一直到大,都属于比较听话的类型,能够遵守各种规章制定;所以不会旷课与迟到。 第二,盲目自信;觉得自己经常来上课,作业也做,平时成绩相对较高,期末考试比较好过,所以期末复习的时候不认真。 第三,不想成为别人眼中所谓“坏孩子”,经常旷课、迟到,甚至不做作业,至少在他自己看来属于“坏孩子”的范畴。 第四,心理因素,经常来上课,完成作业,至少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安全感。
个人分类: 科学网置顶博文|24607 次阅读|33 个评论
奉献,让爱不断延伸——河西学子新疆实习支教记(三)
anran1969 2018-4-25 09:24
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整洁美观的牧民定居点,活泼可爱、能歌善舞的孩子们,坚守乡镇学校或教学点近二十年的校长------在新疆,这一切让人不由得心生自豪,心生敬意。 多拉特居马拜小学,阿合别斗乡中心校,乌雪特乡白杨河寄宿制学校,库甫乡希望小学,庙尔沟镇寄宿制小学,乌雪特乡莫德纳巴小学------一个个不曾听说、读来拗口、无比陌生的校名,由于河西学子的加入,变得熟悉、具体、生动、留恋, 2018年3月28日至4月2日,我跟随托里县教育局人事办主任唐阿提和教育局秘书王林,来到托里县十九所学校,了解河西学院80名实习支教学生的食宿和工作安排。一周时间,唐阿提主任一直开着自己的车来回奔波,他风趣幽默、热情随和,一路给我们讲哈萨克族的风俗及文化,每到一所学校都仔细询问实习老师的食宿安排,对排课太多等具体事务也与学校领导协商解决。他根据学校的远近和路线,对行程做了仔细安排,路上遇到独特的风景,还会短暂停留,向我们介绍美丽新疆好风光,我也试图用心地跟他学哈萨克语,终究因太笨而作罢。 老风口附近指示道路的标志 在托里县19所学校的见闻与经历,都让我感到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尽最大努力为河西学子提供了最好的食宿条件,对他们的工作表现赞誉有加。深深感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对他们的重视、欢迎、热情、关照、关爱、支持、鼓励,这是我们的幸运、幸福,也是我们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的动力和保障、职责和本分。 六天时间,被另一种生活生存状态吸引、感染、感动。从未去过的地方:老风口、庙尔沟、白杨河;从未见过的风光:草原开阔、牛羊遍地;从未感受过的大风、乌云、暴雨。对国语教师的需求和渴望,对河西学子的欢迎和认可,让人感到自豪欣慰,也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新鲜、新奇、变换驱走了疲惫、劳累、担心。开阔的校园、新鲜的空气,年轻的笑脸,可爱的孩子,让人感动让人牵挂。写这篇支教记,主题依旧是老师、学生。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本来想写一个高端标题“一心为孩子,一意为教育”,但还是引用了两位校长的朴实话语。3月29日,我们来到了距离县城66公里的庙尔沟镇寄宿制希望小学,车过乡镇,道路崎岖不平,学校坐落在缓缓的草坡上,夕阳下牛儿快乐地吃草,刚刚放学的孩子们欢笑玩闹着回家。我校三位实习同学余郭芳、张燕利、李莎一边带我看他们的办公室、宿舍和食堂、做饭用具,一边说校长和老师对他们很热情,李莎同学还拿出自己的简笔画给我看。校长叶尔波拉提说 “我在这个学校18年,家在托里,我和家人一直在这里,已经习惯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办好门口学校。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者。爱学校、关心每个孩子,关照实习老师应该的,这是我的职责。你们的学生也不错,虽然环境条件差,还是很努力,为山区孩子的梦想而努力!” 听校长这么说,再看看学校的环境和条件:没有自来水,旱厕,宿舍紧张。 敬佩、感慨、感动一齐涌上心头,任何词汇都难以形容我心中的敬重:情怀?奉献?都太单薄太形式化。 对我们的学生,有牵挂更多的是欣慰,因为他们都乐观开朗,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很愉快很用心地工作。叶校长说学校下半年将搬迁到离克拉玛依45公里的庙尔沟镇金塔区,还给我发了学校简介,发了庙尔沟镇学校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图和新校区即将完工的美丽校舍,叮嘱我这些都是原图,比较消费流量,最好在wifi环境下下载,还让我介绍河西学子去他们新校区工作。后来,叶校长还邀请我校三位实习生去他家做客,给他们做了丰盛的当地美食。 庙尔沟镇寄宿制希望小学门口 令我无比敬重的还有另外一位女校长,她是多拉特居马拜小学校长俄合拉斯,当我问及她名字的寓意时,她说在哈萨克语言中,“俄合拉斯”是热情、感恩的意思。是的,校长的名字正如她的经历。她说自己在这个学校当了17年校长,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4月9号,俄校长用微信给我发来了我校杨凤霞同学在全校讲数学公开课的视频和照片,并说:“你好!玉老师,杨老师很优秀,这都是您们学校的功劳”。 怀着敬佩的心情与多拉特居马拜小学校长俄合拉斯合影留念 3月31日傍晚,我们来到距托里县城150多公里的白杨河寄宿制学校,这里有我们的八位实习生,学校让他们免费用餐,也提供了做饭用具。虽然路途遥远,出门不便,但同学们都能适应工作和生活,正像学校门口胡杨树上的“不畏艰难”。 在白杨河寄宿制学校实习支教的河西学子 从白杨河返回县城时,看着车窗外的茫茫戈壁,斜挂天边的明月,在空旷开阔中飞奔,我的内心不断闪现当天去过的学校,回忆学生们依依不舍的神情,有些伤感,有些沉重。经由老风口附近时,忽然狂风呼啸、大雨倾盆,天色一下子昏暗下来,又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就风静雨停、夜色温和了,这种极富冲击力的天气变幻实在剧烈,以前不曾体验。 爱与奉献的温度 3月28日,我们来到 托里县第二小学,印象最深的是这所学校美丽开阔的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会议室有校长、副校长及老师们的书法作品。 这里有我们的七位实习学生,韩银梅副校长说: “从我2009年调到这所学校,每学期开学我们都在盼呀,等呀,等着河西学院的学生们,因为我去过学院参观,认识杨处长,所以经常抓住这根‘救命稻草’,问他要人。每学期快结束时,最怕的是实习老师们离我们远去!真的,这里的学生们需要她们,我们学校更需要她们!” 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我总会感到温暖和感动,爱是相互的,奉献是相互的,其温度,足以拉近几千公里的距离,足以温暖塞外早春的寒冷。 托里县第二小学校长和韩副校长的书法作品 一路走来,都是这样的感动,这样的关爱。 托里县第三小学的美女副校长刘老师,带我校实习生马欢同学看病。库甫乡希望小学校长朱勒得子(哈萨克语“星星”)是一位漂亮、温柔的女校长,她不断地夸奖这几位实习老师素质高、能吃苦,教学能力强,还为学校做了好多其他事情,昨天大风刮跑了屋顶,两位男老师帮忙维修等。由于冬天管道受冻,春季冰雪融水,生活用水异常浑浊,全镇隔三差五停水,学校给他们买来沉淀水的大桶等,我们的六个学生在此实习,都很乐观积极,克服困难,认真工作。感谢她和学校对我们实习生的关心、照顾和指导,她说:“老师不用客气,主要是你们的学生非常有素质,很快适应我们这里的种种困难,你们把孩子们教育得很好,我还得感谢你们! 非常感谢!” 库甫乡希望小学周围 4月2日,我们来到多拉特乡牧业定居学校,我校六位实习生,校长赛力克给我们介绍了学校校歌,我们学生在这里的工作生活状况就写在他们开心、愉快的表情上,他们真实的感受、真诚的热爱让我深深感动。 在这各学校实习的思政151班杜逸安同学,早就给我发来了好几段录音:“昨晚校长热情地给我们接风,有个音乐老师给我们弹奏了特别好听的民族歌谣,我觉得特别棒!!!老师,您听完如果可以的话,可不可以推送到河西学子新疆实习记录上?”在托里的一天,杜逸安同学又问我:“明天下午我们学校有联谊活动不上课,能不能邀请你来我们学校一起呢?”看到孩子们把实习学校当成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家,我当然万分高兴!说明他们工作安心、心情愉快。同在多拉特乡牧业定居学校实习的王培建同学由衷地赞叹:“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从心里被孩子们的能拼搏,摔倒站起来继续战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这里的孩子真皮实,对老师们也很有礼貌。”过了几天,赛力克校长给我发来他们学校组织的朗诵活动照片,又一次表扬了我们的实习生。 多拉特乡牧业定居学校赛力克校长和六位河西学院实习老师 “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 引用一句歌词,实习之后,孩子们才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和责任。不管所教课程是否与大学所学专业一致,无论是学校所谓的“主课”“副课”,河西学子都投入了全部的激情、热情,认真而专心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在托里县第二小学实习的英语152王占平同学说:“我无法给出一个直截了当的判断词来形容新疆,因为它好或者不好都不是由我一个人说了算。但至少我敢肯定的是,这四个月的支教生涯在我的生命中将是刻苦铭心的经历。第一次正式走上讲台,看着底下一个个渴望的眼神,大概这就是让我继续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的理由。我是给四五年级双语班的孩子教英语,上课之前我的指导老师就告诉我,他们之前都没有学过英语,所以要从最基础的26个字母开始。你们大概不会想象到,在这里,48人的班集体能把26个英文字母全部读出来的学生只有一两个,而这一两个同学便是别人羡慕的对象。这一刻我觉得可能这就是我来这里的意义所在。这座坐落在边疆的小县城,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无论是去超市还是餐馆或者是在出租车上,他们都会对我们说你们是来支教的老师吧,谢谢你们了,一句谢谢让我不知所措,更让我潸然泪下。学校的老师对我们尤为热情,有一天值班的老师看见我们买的馕,他说你们买的这个馕不是最好吃的馕,改天我给你们带最好吃的馕。说完我们就当是客套话早就忘了,第二天真的有老师来给我们送馕。突然就觉得新疆人民的热情是真的。在远离父母一千多公里的边疆,我曾抱怨,也曾想放弃。慢慢这里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坚持下去。我在新疆托里,你在哪里,加油吧,实习生!” 在托里县二小实习的河西学子 托里县第三小学实习的裴艳艳同学是思政专业,却教音乐课。她说:“其实我不太会唱歌,音乐课于我而言真的是个短板,所以上音乐课有点不知所措,可是现在我找到了方法,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些课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在多拉特居马拜小学实习的数学152班杨凤霞同学谈到自己上公开课的体会:“以前在学校也讲过,李海老师指导我们讲课,请外面老师进行点评。但是这次讲课是我第一次正式步入教师以来的第一堂公开课,我在昨天晚上准备了好长时间,还准备了PPT,由于电脑原因,没能放映,感到有点遗憾,刚开始讲课是我是紧张的,因为下面有十几位老师包括我们的校长,还有九个孩子,后来,我放松了一下,感觉进入了课堂,慢慢的我感觉到这个讲台现在是我的舞台,我要让在坐的老师与学生信任,信任我可以带领她们的学生,带领学生她们自己,来到这里我就要把我所能够给的全部给予。” 河西学子杨凤霞在居马拜小学讲数学公开课 远在新疆,远离亲人,我去看看他们,就是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孩子们的信任、懂事、依赖让我时时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 记得3月30号离开铁厂沟镇第一小学时,我看到几位女孩子强忍泪水,但我知道她们很坚强,因为,当说到自己上课时孩子们如何可爱时,洋溢脸庞的是自豪、自信和喜悦。 在这里,你会时时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牵挂。 3月30号,从庙尔沟镇寄宿制希望小学回去第二天,收到在庙尔沟实习的历史学院李莎同学一段质朴的话语: “天空仿佛可以感知我们的心情,从姜老师发消息说要来看我们那天起,天空一直都是湛蓝的,阳光和我们的心情一样很明媚。在姜老师来的前一天我就在想,老师来我想抱抱她,我还想亲吻一下老师的脸颊,那感觉就像见到分别已久的母亲那样说不出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还是他乡遇故知的那种感激。时间在对生活的期盼和思念中总是流逝地很快,下午我还在办公室写教案的时候听到手机响,打开一看是姜老师发来的消息,那一刻突然觉得手机的提示声都变得亲切无比,等待的时间在上课和期待中度过。下课后回到办公室,听到一位年长的老师说实习生到校长办公室。那一刻我很兴奋来不及收拾书桌就急匆匆走向了校长办公室,这是我第一次觉得校园的路怎么变得那么长,长到好像没有尽头似的。在路上我百感交集,就像一个第一天上学的小孩,有期待见到母亲的喜悦,有离别时的悲伤和不舍,那种感觉就像是心上的烙印,想起来就觉得心痛,当然还有担忧,一方面是担忧老师坐了一天的车会不会身体不舒服,会不会脸色苍白这样的话我会觉得很愧疚,愧疚于我一个女儿让母亲如此担忧如此劳累却做不了什么,另一方面担忧老师对我们工作的评价,我们最怕的就是让母亲失望,我们想看到她的笑脸想得到她的肯定。就这样在思虑中我走到了校长办公室,看到老师那一刻我心里很开心,我特别想冲上去抱抱老师,但我性格比较内向,另我感动的是老师向我张开了双手,那时我还是有点拘禁,在抱着老师那一刻差点喜极而泣,幸好我背对着所有人,他们看不到我眼里泪花,很快控制好情绪后我松开了抱紧老师双手抬起头来面相大家。我们互相嘘寒问暖,这并不同于口头上的问候,而是发自内心的母女间的爱护。老师担心我们住的不好又到我们的住宿区去,姜老师真的很像母亲,她担心我们住着不舒服,吃的不习惯,不管走哪都会说,有事就给老师说,老师帮你们。这让我感到我就像母亲羽翼下的小鸟,很贴心很温暖。离别的日子总是很快到了,我们还没有满足母亲在身边的时日,母亲就要因为没地放住而无奈地离开,我们很舍不得,但是总是要长大嘛!老师您不要担心我们,我们一家人很顽强的,这里的小哥哥小姐姐对我们很好,一直都很照顾我们,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相亲相爱。遇到困难我们也会一起想办法解决,我们想在这片土地上成长,所以您放宽心。虽然您不能在我们这住,但是您在我们心里已经有一个家了。原谅我比较笨拙不知道怎么表达感情,唯一想说的是我们是河西学院的儿女,定不辱作为河西学院儿女的使命和责任。今天也很晴朗,我想未来的日子阳光都会很明媚,因为我们心有所盼,心有所待。” 庙尔沟小学:右起唐阿提主任、叶尔波拉提校长 左起余郭芳、张燕利、李莎 她的话语,她的感受,她描述的情景,几乎每个实习同学都深有体会。也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在新疆,自己不仅仅是老师,还是母亲,不仅仅住在这里,还要时时给他们打电话,经常看看他们。 托里县多拉特乡牧业定居学校杜逸安同学说:“老师,很舍不得您,知道您要来非常激动期待,相见太匆匆,等您离开的那一瞬间心里是那么的不舍,这种感觉只有每次我坐车离开家远去爸妈静静目送我离开时才有,但我相信离别之后就是相聚。我们会努力工作、虚心学习,请老师学校放心。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期待下次您再来看我们。” 在庙尔沟学校实习的音乐152班余郭芳同学说:“从前天就得知姜老师来到托里县的消息,内心很激动,因为之前学校安排了好多课,姜老师一直在跟我们说有困难就告诉她,我们学校安排的任务确实繁重了些,我也就告诉姜老师并且之后也帮助我们减轻了任务(取掉了给我们三个实习生安排的晚自习任务),从内心我们三个很是感谢姜老师,她就像一个母亲一样一直慰问学生们,一直不辞辛苦的到处奔波劳碌看望学生,到新疆这么多天了,肯定也没有好好的休息,在此呢希望老师身体能健健康康的才能活的更加有魅力!今天下午有两节体育课,从下午四点多看到姜老师要来庙尔沟学校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就赶紧通知了我们同行实习的张燕利和李莎(两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我们三个都很期待姜老师的到来,课外活动时我正在教学生们打篮球,学校主任喊我,一回头就看到了姜老师,赶紧就跑过去迎接了,心里很是激动,姜老师看着我说“小伙子这么帅的,一天很辛苦啊”!哈哈(有点自恋,但是说的实话),我内心很是开心,跟随姜老师在教学区大概看了会儿之后又到了我们生活区(教师/学生宿舍和食堂)看了看,老师说呀,条件确实比较艰苦,然后就和姜老师同行的领导及校长去镇上的餐馆吃了饭,那是来到这边之后吃到的最开心的一顿饭了,完了之后跟姜老师道了别,我们也就回宿舍了,姜老师一去心里着实有点舍不得,但是没办法,因为学校条件限制,没能留下姜老师住几天,但是老师说她以后会来这边住几天的,现在也就是我们几个心里唯一期盼的这点事了,希望姜老师过段时间之后又回来。我们在这边就算条件艰苦,只要是大家都能坚持,我们也能坚持,同为河西学子,听姜老师说也有比我们艰苦的,但是,任何的艰苦都是以后生命中的幸福,感谢这次实习所遇到的伙伴和照顾帮助我们的哥哥姐姐(学校几位教师,邢延银,朱文文,古丽米热),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合力,遇到困难自然迎刃而解,希望我们每个河西学子每一位老师都能化艰苦为力量,不断前行,出色的完成任务,不断的去提高自己,15级,加油!” 后来,在QQ群问他们仨的情况时,他们总是安慰我说:“硬件不好,但是软件好,老师不用担心,我们三人这点苦还是能吃的,现在适应了,一切都好,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这里的人很温暖,校长很爱这里的学生,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挺好的,我们跟几个在这里工作的哥哥姐姐也相处得很好。” 篇幅实在太长了,但孩子们的肺腑之言,我不想删减。也许,有人会说我们过于矫情,过于感性,但如果你来到这片土地,一定不会这么想。 感动与珍重、爱心与责任,伴随到最后去的两所学校,阿合别斗乡中心校和新林村小学,前者由我校六位实习生,住处在校外,安静空旷,他们认真工作,也按时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等活动,周末还给老师们培训国语,小队长李鑫同学文静认真,从一路上的联系到每晚统计签到,都尽职尽责,毫无遗漏。新林村小学有我校两名同学,校长说“为了迎接河西学院的实习老师,我们赶着装上了自来水”。 很多名人名言肯定过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但在这里,一切有关老师和学生的场景、话题,都让你有一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感受,感受到什么是年轻、青春、激情,什么是传承、责任、奉献,如何矛盾纠结,如何最终想清楚。
个人分类: 行走天下|1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了单篇博文和博客周排行双第一的记录
热度 14 zywsict 2018-1-24 08:36
在科学网上开博客,至今已经五年多了,虽然有几篇博文上过头条,也创造过单篇博文周排行第一的记录,但从没有创造过单篇博文和博客周排行双第一的记录。最近这几天,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时间多了起来,将这一学期一些关于教学方面的感受与体会写成了博文“ 神一样存在的学生 ”、“ 怕学生的学校,学风必然不好 ”、“ 旷课与挂科呈正相关 ”,以及写了一篇关于自己恩师的博文“ 我的博士生导师 ”,没有想到的是这四篇博文都被小编精选,而且其中的三篇“ 神一样存在的学生 ”、“ 怕学生的学校,学风必然不好 ”、“ 我的博士生导师 ”都上了科学网博客头条,在广大博友的支持下创造了单篇博文和博客周排行双第一的记录。高兴之余,写篇小文,留作纪念!感谢小编的抬爱和各位博友的支持!
个人分类: 博客感言|4701 次阅读|28 个评论
这学期教学任务终于完成了
热度 4 zywsict 2018-1-19 11:13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分班上了17级三个班级的《信息应用技术》,总共126学时;合班上了14级2个班级专业课《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技术》,总共48学时。最多的时候一周16个学时,工作量还是挺大的。今天早上,批改完《网络工程与集成技术》的试卷以及上报成绩,这一学年的教学工作算是彻底结束。接下来争取认真努力的读文献,找一些想法,争取在回家过年之前,写一篇论文。加油!
个人分类: 教学|4443 次阅读|8 个评论
神一样存在的学生
热度 23 zywsict 2018-1-18 09:11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个应该可以成为大家的共识。通过近几年的观察,根据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大致可以将学生分为以下的四类。 第一类,自主型。这类学生的通常能够主动学习,很少旷课、迟到,对学习比较重视,从老师的角度而言,这类学生最让人省心。自主型的学生之所以重视学习,可能出于以下原因。其一,兴趣;有兴趣就会不断的去探索,去求知,所以学习性比较高。其二,工作;拼爹的时代,无爹可拼,只能靠自己,所以想通过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目标,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其三,尊严;通过学习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这类学生比较少,估计 15% 左右。 第二类,被动型。这类学生学习性不高,但所有畏惧。畏惧挂科,畏惧学校的规章制度。具体到课堂上,只会偶尔抱着侥幸心理,旷课迟到。正因为有所畏惧,尽管平时不怎么爱学,但期末考试的时候,还是会认真复习。这类学生占大多数,估计 65% 左右。 第三类,不劳而获型。相比被动型,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更差一些,虽有所畏惧,但畏惧的程度更低。具体到课堂上,旷课迟到次数就比较多。仅存的一点畏惧,会迫使其在期末考试时,花少量时间去复习,重点所想的是通过其他手段通过考试。比如:作弊,向老师解释各种旷课理由,希望老师高抬贵手。这类学生相对比较少,估计 15% 左右。 第四类,神一样存在型。为什么说是神一样的存在呢?因为他们神龙见首不见尾,你根本找不到他,无所畏惧。具体到课堂,旷课、迟到都是家常便饭,偶尔上几次课,感觉就是对老师天大的恩赐。正因为无所畏惧,所以哪怕你给他考试答案都没用,甚至不来考试。这类学生更少一些,估计 5% 左右。 遗憾的是,近年来,第一类学生逐渐减少,而第三、第四类学生却逐渐增加。针对这些趋势,作为教师也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应对。 针对第一类学生,尽管比较省心,但还是得加强引导,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类学生影响他人,以达到扩大这类学生群体的目的。 针对第二类学生,就得严厉公平,恩威并重。从思想上,改变他们的学生态度。从行动上,迫使他们不敢逃课,能够认真对待学习。 针对第三类学生,一定要严格,不能放水,让他们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杜绝不劳而获的思想。 针对第四类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无所畏惧,也无所办法。 以上的对策,只是理论上,希望通过实践的检验,以观后效。
个人分类: 科学网置顶博文|23084 次阅读|43 个评论
一个典型的学生案例
热度 18 zywsict 2018-1-10 16:10
今天收到一个学生的短信,其内容如下: 学生: 张忆文老师您好,我是跟您重修网络集成 13 级 XX ,因为找了工作的原因,所以一直没有时间去上课,我的内心也很希望能认真的听课,希望老师能够谅解,在期末考试的判卷和平时分上能宽松一点,不然会极大的影响到我以后的工作。还有就是想问一下有没有重点可以让我在复习的时候能够轻松一点,谢谢老师。 我: 重点没有,复习范围最后一节课我已经讲了! 学生: 可是我实在没有时间去上课…复习的范围大概是哪些章节呢? 我: 你现在应该重点考虑的是否有考试的资格,还有如果你要复习的范围,你可以问问上过课的同学,短信里是说不清的!(学校规定重修的学生,如果确实有事,可以只上 1/2 的课时,作业也可以只交 1/2 ,但这个学生 48 学时的课程,一个学时都没有上过)。 学生: 因为上课时间是周一实在抽不出时间,因为我没办法一学期都周一请假…我去问问 14 级的同学吧。 可以想象这个学生以前一直都是这样做,而且屡试不爽,但万万没有想到在我这里会碰壁。前几年,复旦大学的学生袁涛写了一篇痛批复旦大学学风的文章,里面就提到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但考试依然轻松通过。尽管,我们这里的学风更差,但有些原则性的问题,我还必须坚持,不然对其他学生有失公允,而且也成了学生眼中言而无信的人,毕竟在期初的时候说过,如果不执行,那真成了言而无信的人。 虽然教龄不长,但我已经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不会迎合学生,上课爱点名,考试的时候不画重点;第二,经验证明忠言往往逆耳,而我说话比较直接,常常说到他们的痛点;第三,坚持自己的原则, 不逊私情,公平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比如期初规定的平时分的计分原则,实际就是严格按照此规定执行,尽管这样极大地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得实时记录以及统计学生的出勤以及作业的缴交),但为了确保公平,认为做是值得;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存在某些同学最终的成绩可能出现 58 、 59 分,所以这一部分同学恨死我了。 明知不受学生欢迎,但由于自己性格的原因以及所固有的秉性,依然会继续坚持走自己的路,哪怕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个人分类: 精选|12752 次阅读|45 个评论
“这个老师点名连头都不抬”
热度 8 wangxh 2017-11-17 08:20
学生甲:“这个老师点名连头都不抬。” 这是卫生间里“偷听”到学生的说话(虽然仍然不好意思,但的确不是故意“偷听”的)。一般情况下,上课前几分钟或课间休息时,俺是不去卫生间的,一方面是避免与认识的学生在这里相遇有些尴尬,另一方面“把方便留给学生”是俺一贯做法。 另一位学生的回答,俺“偷听”了非常满意! 学生乙:“这是Ta(不知道哪个班,也不知道授课教师是男还是女)信任我们。” 不过,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鄙人:为什么大学生上课还要点名呢!?( 有些被强迫式学习 ) 这真是大学教育的普适模式? 当然了,俺上课也要点名的,但不是为了看看学生是否到,而是要认识他们,直到全部认识了选课学生,点名也就停止了。 俺强烈反对或反感以出勤率来确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6077 次阅读|20 个评论
18岁学生的AFM论文
热度 20 张海霞 2017-10-24 14:38
今天收到一封让人非常兴奋的邮件: DearProf. Zhang, Thankyou for submitting your revised manuscript entitled Self-Powered Non Contact Electronic Skin for Motion Sensing to Advanced FunctionalMaterials. I'm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manuscript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without further change. 不仅仅是又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今年的第 15 篇 SCI 论文),更重要的是这篇论文的作者小吴同学是我指导的一位 挚爱科学 的 18 岁大四学生,他的成长故事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和深思的教育实例。 这是一个北大的少年大学生,从某少年班通过高考来到我们学院的,他们的大一第一堂课是我去上的,孩子很喜欢,大一第二个学期也选择了我在大一开设的微电子基础课,上的很不错,大二上学期结束的时候他来找我: 老师,我现在不知道除了刷 GPA 以外,学习还有啥意义? 仔细一问,他的 GPA 很不错,但是感觉大学跟自己的想象不一样:除了紧张上课、追求更高的 GPA 以外,没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开始问学习的意义了! 我跟他说: 同学,别问学习有啥意义了,抑郁症都是这么问出来的,来上我的《创新工程实践》课吧,下学期就有,可以跟全校不同院系的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做你自己想的创新项目,很有挑战性。 于是,他选了我们开设的这门课 iCAN • PKU ,正好是第一次上全国的直播慕课,每周在北大的课都是网上跟全国其他高校的同学一起上、一起头脑风暴,同学们自己组成团队完成不同的创新项目,很有挑战性也很有意思,还结交了很多新朋友。 记得结课是 6 月 17 日晚上 6 : 40-9 : 30 ,跟全国其他学校的同学同台展示,他们的项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可以共享的密码控制箱,展示也非常棒,大家都很喜欢,团队合作很愉快,小吴负责展示具体的功能,我记得当时展示时间很紧张,我本来想跳过实际功能展示环节,他说:老师,真的很有趣,让大家现场试试吧。他的展示很成功。结束以后,大家在教室里热烈讨论庆祝一直到 10 : 30 教学楼关门才离开。 凌晨 2 : 30 我收到他的邮件: 张老师,创新工程实践课上我们做的很有趣,感觉这门课十分有意义,教会了我们很多在其他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昨天结课的时候我想,这是我上过的最独一无二的精彩的课程!谢谢您给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使我们能够接触和完成这么多好玩而有价值的事物! 第二天下午他就来了我的办公室: 老师,我现在满脑子都想做创新的东西,停不下来啦,我该怎么办? 我说: 好办啊,现在基本的创新思维方法已经掌握了,也经过了创新项目的训练,你来我的研究小组做科研项目吧,这里有很多和你一样创新停不下来的学生,很有意思的项目,欢迎你。 于是,他就在去年的暑假加盟了我的 Alice Wonderlab ,安排他跟着师兄们一起做科研项目,他参加的第一个项目是“ Self-Powered Wireless Smart Patch for healthcare Monitoring ”,是一位硕士研究生负责的项目,他跟着一起做实验和测试学习基本的实验技术,他学的很快,很快就掌握了关键的器件制备和测试技术,尤其是他的数学基础比较好,善于钻研,很快就成了这个项目的主力成员,在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上提出了自己的办法,这个工作的论文是今年春节期间发表的,他和师兄做了并列第一作者( Nano Energy 32 (2017), 479-487 , IF=11.553 )。一个大三的学生,发表了并列第一作者的影响因子大约 10 的论文!真是初战告捷! 大家想不到的是,元旦前后这项工作基本完成,论文投出去以后,他又来找我了: 老师,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我有了更好的想法,我想试试! 必须可以啊!我们仔细讨论了他的想法、确定了初步方案,他就开始准备期末开始和做实验了,没想到,他的效率很高,在期末考试到我带博士生春节前出国参加国际交流他竟然做了大量的实验,积累了不少数据,等我们从国外开会回来、春节假期还没有结束,他满满当当的数据报告又来了:老师,我放假后一直在学校做实验、这是整理好的数据! 这个孩子,他竟然只有春节那几天休息了一下,超额超前完成了我们的实验计划,数据很好,不过,我们也发现了更有意思的事,我跟他说: 咱们是不是再挑战一下?在这个基础上,做个更创新更有意义的? “为什么不呢?!” 小吴同学的回答更加让人兴奋。 于是,我们又开始设计新的实验,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是这篇: Self-Powered Non-Contact Electronic Skin for Motion Sensing ,非接触式控制的自驱动电子皮肤,就像电影里看到的隔空控制屏幕一样炫酷!这次他担当大梁,由其他师兄辅助和帮忙,一个学期的努力高质量地完成了器件的设计、测试和数据处理,而且开始撰写论文, 6-8 月他去美国 UIUC 做学期实习,这期间更是努力,一方面要完成那边老师交代的工作,一方面要赶写和修改论文,真的是拼命三郎,没想到这篇他独立第一作者的论文很顺利,投稿不到 3 个月经过一次修改就正式被 AFM (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IF=12.123 )接收啦,真为这位刚刚过了 18 岁生日的小吴同学感到高兴! 从小吴同学过去三年多的大学经历,我们看到一个热爱钻研、对科学充满兴趣、对挑战充满信心的孩子的成长,可以说现在他已经正式踏上了科研之路!上周,他还获得了我们学院本科生科研的第一名!还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本周,他另外一篇论文也已经基本撰写完毕可以投稿了 …… 期待他不断地带给我们惊喜、不断地挑战自己、做出更有突破性的创新科研成果,也真心希望我们周围这样的聪明、勤奋、有思想的科研好苗子越来越多!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24715 次阅读|24 个评论
学生们能做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
wkwzydgjjx 2017-10-11 02:00
课外作业的感觉教学的说说(9) 比之记忆模仿,知识的发现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不能只是靠老师的讲和示范了,必须特别注重多让学生们动手动脑,能让学生们多一些动手动脑的主动性。 我们的 “ 容易看到 ” 、 “ 不难想到 ” ,无法替代学生们的发现。越是简单,越是基础基本的东西,也越是重要,人们往往越难发现。 我们能发现的东西,就在我们的身边,已在自己的脑子里,存在于自己的操作中,有天赋没有天赐。 例如对平几体系的教学操作,再也不能只有概念的而没有图形的,的了。要着眼于感觉、记忆和求同这个能创新的思维结构,充分利用图形体系,熟练把握原理的基本形式、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这三大工具,多让他们自己去画图,进行由简到繁的排列类分,发现新图形中的新知识。 前面说了,不要把图形体系作为知识或是方法教给学生,要作为一种探究及试错的操作,尽可能的让学生们自己去完成。 例如:关于点、线的图形,初一的学生熟悉不熟悉?两条、三条、四条直线等的图形,学生们会不会画?按直线和点的个数的多少,让学生们由简到繁的进行排列类分,学生们会有多少困难? “ 同学们,拿出笔和纸,画出两条直线的图形,看谁画的多,让大家欣赏。 ” 让学生过两点画线也是一样,不要说看谁画的准确,只说看谁画的多。 点和线的定义等,是欧几里得历经多年的观察分析而归纳出来,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发现,即使是很有天赋学生也很难发现,老师不得不引导了。 先看点和线的图形。提出: “ 同学们,看点和线这两个图形,有没有相同的图形,相同的图形是什么? ” 相同的图形就是点。学生们在老师这样的提问下,看图说话,困难不大吧。 再看点和线的定义: 点 没有大小只有位置; 线 是点与点的连接。 如上板书后提出; “ 同学们再看看,在这两个概念中,有没有相同的名词术语,相同的名词术语是什么? ” “ 点 ” 。 “ 除了相同的概念,剩下的都是不同的概念,有哪些不同的概念? ” “ 没有大小 ” 、 “ 只有位置 ” 和 “ 点与点的连接 ” 。 在这里,看图形,看概念的文字标注,尽管后者的思维比前者抽象,但都可以运用形象进行观察,都可以是形象思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学生们不会有多大的困难。 根据相同点和不同点,抽象出线的定义,要有相应的想象,比较抽象,语言要求比较高,初次进行这样的语言操作,学生们会有困难。学生们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怎么做?我们并不缺少最习惯的经验和操作,唯有直接讲,直接教,让学生们充分理解。 这样的操作毕竟是很有确定形式的,几乎是形式化,也可以说是很机械的。这样的异同比较的类似操作,在往后的教学中不得不经常出现,能少讲的就少讲,能不讲的就不讲,尽可能地让学生们自己去观察、识别、说,在潜移默化中掌握。 根据由简到繁的原则,从三条直线的图形开始,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的画下去。仍然需要注意的是,要重在鼓励学生多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广度。不要怕学生犯错,探究过程中的犯错试错都是正常现象。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画出的图形,修改的图形,补充的图形,都要要求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重新整理,要当作自己的宝贝一样保存好,以备往后常看常用。 学生们能画出图形体系,掌握了体系原理,就可以比较独立的探究新知识了。
个人分类: 数学思维教育|18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习小组讨论文本记录格式
lixyong 2017-9-30 10:38
1602 第六组全体人员 组长:孙丽丽 成员:施军霞、田小倩、周玮青、赵玉玉、张梦想 小组长:孙丽丽 讨论地点:综105 讨论内容:管理者的道德与素质 孙丽丽 (1)观点: (2)提出的问题: 施军霞(1)观点: (2)提出的问题: 田小倩(1)观点: (2)提出的问题: 周玮青(1)观点: (2)提出的问题: 赵玉玉、张梦想(1)观点: (2)提出的问题: 张梦想(1)观点: (2)提出的问题: 小组总结(1)观点: (2)提出的问题: (3)提出老师: (4)质疑其他同学、老师观点: (5)。。。。。 (6)。。。。。。 汇总给学习委员的内容或观点: (1) (2) (3)。。。。
个人分类: 职业思考|2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包办不了的勇气
热度 1 张海霞 2017-9-20 23:22
这是一个几年前的真事,可是它依然在我的心头久久不去,今天又看到谈家长包办孩子的事,索性再写写这个吧,也许对家长和孩子有些帮助和启发。 几年前的 7 月初,一个即将毕业的同学来办公室跟我说: “ 老师,我还是选择去 **** 大学了,不去美国做博士后了,我的外语不好。 ” 我当时正好很忙,没有说什么: “ 好的,这是你的选择。 ” 无语,其实我真的很无语,因为忙,也因为这件事:他是另外一个老师的学生,跟我的关系还不错,为了毕业的选择来跟我谈过几次,我这段时间在国外也不停地在回复他的邮件和电话短信:一个毕业生的选择,一个 26 岁即将获得优秀博士称号的单身男博士毕业生的选择,至于这么难吗?一个是国外 TOP10 名校的博士后,一个是国内非 211 学校的青椒 Offer ,我不知道他在犹豫什么?这么久了,为这个事情纠结不清!最终还是选择了下策!你说能让我说什么?!我只有在他走后轻轻地叹口气,继续我的工作! 一会儿他又敲门进来了,闲扯了几句别的事:我鼓励他参加的 SEM 照片大赛,他说他的照片 ...... 反正是决定不参加比赛了! 我说: “ 好的,那就不参加吧! ” 尽管我还专门请了艺术细胞比较好的同学给他做了艺术处理,可是他决定不参加,那就不参加吧! 他犹豫着继续站在门口不走,我说: “ 还有事吗? ” 他涨红了脸: “ 老师,你怎么不批评我?你不批评我,我心里更难受! ” 我愣住了,真的是无话可说:同学,你的人生终究是你的选择,我只是一个可能站得角度不同的旁观者,我说了那么多,又怎么样了呢?现在,你已经做了决定,我还要批评你,这难道能给你脆弱的心一点儿心理安慰吗?! 可是我能说什么呢?亲爱的同学,你内在的胆怯和不自信不是我几句批评和鼓励就可以挽救的,你需要自己站起来、勇敢面对!也许我该说:人生有很多苦和曲折,是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一次才会刻骨铭心的,就像今天的你! 我说:这是个经验教训,你会记一辈子的!希望你继续努力,以后面临选择的时候多一些勇气和冒险精神! 他讪讪地走了,门口留下一个怅然若失的背影,我又继续回到自己忙乱的工作中。 …… 很遗憾,几年过去了,我始终没有这位同学的消息,前几天倒是一位被我猛批过的同学从美国来信: 老师,你什么时候来美国啊?期待与您再相见,想起四年前您的一番教导还栩栩如生,真是对您感激不尽。 今天我又想起他,说啥好呢?也许,我当时也应该再狠狠地批这个在我门口徘徊的羞怯的大男孩,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成功的人生路都是要靠自己内在的勇气来开拓的,老师可以鼓励你,家长可以帮助你,可是谁也代替不了你啊! 你的勇气,你的自信,你的态度,不是别人能够给予的! 你的选择,你的未来,你的人生!不是别人能够替代的! 祝福你们,亲爱的同学们,无论在哪里,鼓起勇气追求美好未来吧,老师永远在关注你们、祝福你们!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5793 次阅读|1 个评论
毕业了,导师别再惦记着学生好不
热度 38 jinsblog 2017-8-12 06:44
夏天,到 罗马 尼 亚 出野外,住一 农 民家,挺好的房子,但 没有网络,因为是乡下的缘故吧。所以我有段时间没有上来了,不知天下事的日子,犹如 20年前。然后我回来了, 今天 刚 好有点 闲时间 ,可以上网, 扫 了一遍科学网, 见 到徐耀同学的博文:《 毕业 了,就忘掉 导师 吧 》,一篇鼓励年 轻 人的文字。但我想 从 另外一个角度来探 讨这 个 问题, 而且我相信,那是个更 为现实 的 问题 。我想说的问题是,不是学生不想忘掉导师,而是导师惦记着学生,后者没法摆脱前者的惦记。(我当时写好了这篇博文,但没有办法发,留到今天)。 我在《 有关科学与教育 》的博文中, 说过 我自己 对 学生、 导师 关系和其它 问题 的一些想法。某篇博文中我 说过 :自己在做学生 时 ,需要得到教授的帮助;自己做了教授 时 ,需要帮助学生。 这应该 是学 术 界的正常状况。在《 起立,向博士敬礼 》中 说过 :“从学生答 辩 通 过 的那一刻,就 认 可他(她)的博士学位, 认 可一个可以独立 进 行研究工作的人已 经 站在自己面前。从今以后,我和他(她)在工作上的关系,将会是合作,而不是指 导 和被指 导 ,更不可能是他(她) 为 我打工干活了。” 即使在跟没有 毕业 的学生交流,我也是以一种平等心情相看。两个人, 对问题 有不同看法,一个 经验 多一点,一个 经验 少一点。但 经验 多 的人,未必就 总 是正确的。在 对 人的起 码 尊 严 上,也 该认识 到要以理服人。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不要 支使 你的 硕 士、博士、博士后学生去帮你 报 差旅 费 ,定 飞 机票,写敷衍 领导 的 报 告,等等,做他 们 学位学习、科研外的任何杂事。那些事情, 应该 有 专们 的人来做,或者就是自己做。你很忙,可是这个世界上,谁不忙?支使学生做杂事,比支使该做这些事的行政人员容易,因为你不得不服从行政人员,或者至少跟他们要搞好关系,但你可以决定学生的一切。所以导师们就按简单的办法做,让必须服从自己的学生去打杂,后者多半不敢吭气。从最轻的角度上看,那是缺德的做法,最好不要做。我也挺忙的,我会请有关的行政人员帮我整理报销凭据,如果不行,我就自己做,我从来不会让学生去干这样的事,因为这不是他们该干的事,这是一个原则。我不排除因 为 特 别的 原因,偶 尔 求一下学生帮忙,我觉得可以理解。但这样的事成 为 理所当然,就有辱斯文。说报销这样的事,只是件小事,更严重的事我就不说了,怕若麻烦。但即使是一种小事,也反映了一种氛围,做导师的可以支使自己的学生做他们不该做的事,把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这种氛围,自然会波及到学术领域的其它方面。 现实 中,我 们 的 经历 是什么 样 的呢?当学生 毕业 了,拿到了博士学位,我的看法是, 对 于那些有心在学 术 界做科研的学生, 绝 大部分都不会是想要依靠自己的 导师 去 过 日子。相反,我相信他 们 都是想尽早 摆 脱 导师 的影响,自己独立运作,折 腾 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 啥 道理?没 啥 道理或者是很有道理:因为 这 就是人的本性,谁想靠着别人来过自己的日子?现在做导师的人,都可以想想自己当年做学生时是怎么想的、怎么过来的,怎么独立自主的。因为自己当年的遭遇,所以要把同样的过程在自己学生下面复盘一遍,有意思吗?对于做学生的来说,如果 谁 想靠 导师 的影响来成事,要么不适合做科研,因 为 缺少独立思考的精神,不可能做好科研;要么 是投机分子,想抄近道省事,用导师的影响,偷懒成就自己的事;当然也可以被解释为聪明,你真的很聪明,但这是害你的说法。我想说的问题是,做学生的有没有办法摆脱导师的影响,尤其是当后者明摆着要你帮他(她)做实验,写文章,他们才能够去给自己的基金报账、提职称、评奖、做什么士,等等。你一个大好的劳动力,不把你榨干,他们舍得放你走吗?你想忘掉导师,你能随便、潇洒地忘得了吗?竖起中指说再见很容易,但你的基金评审,职位晋升,都是你的导师和他(她)的朋友在评论,你有多大的胆和理去和他们理论,如果他们不遵循法则的话?尤其是那些不怕天谴家人的人,你能有多少说理的余地? 学生毕业了, 他们希望能够独立,这是对的,也是正确的路径,也是科学发展的路径。但真正的问题,不是学生想就能忘掉导师,而是做导师不要再惦记着那个好劳动力为自己干活;相反,要支持学生独立自主,让他们能成器、成功,给他们创造机会,尽管这有可能意味着一些表面上自己的损失,但这是对科学的负责任态度,最终会是导师的收获。母亲生孩子会有痛,放走自己的学生也是如此,不要因为痛过,就有理由把一切捏在手中。我们需要有一种机制,压制导师的私心,以扩展年轻人探索的各种可能性;也需要一种文化,学生毕业了就放手,双方乐意的合作可以探索;不乐意时,自己做自己的也不是坏事,科学本来就需要多样性。那种师傅-徒弟,老板-雇工的封建思维就免了吧。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29914 次阅读|52 个评论
深圳大学学生在香港购物怀疑被栽脏
francy 2017-8-2 19:35
作为关注此事的人,觉得此事很不可思议。而警方这个公告,将揭示出其中鲜为人知故事: 深圳警方公告 下面是这几天的某些媒体和自媒体说法: 真相? 这么快就下结论?! 不同意见在表达! 这份是最狗血的说法! 好了,首先希望当事人平安返回深圳,其次因本人也是深圳大学学生之一(法律系首届中外比较法律专业),希望此事水落石出,还公众及本人(小师妹)一个公道,最后,希望媒体都跟进,别传了一半,就没有下文! 沈阳(sz1961sy) 19:19 2017-8-2 写于北京家中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36377787751863#_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完美的一天
热度 2 张海霞 2017-6-2 23:21
今天是个好日子,上午韩梦迪和樊姣荣(另外一个老师的学生)同学的答辩非常顺利,两个同学都自信满满,成果多多,准备很充分,而且演讲清楚,王中林老师做答辩委员会主席,不仅是提出了很好的问题,更是点拨了重要的方向,其他答辩委员会成员也是提出了非常重要而且有建设性的问题,答辩会十分热烈, 两个孩子回答问题时概念清晰、头脑清醒、得体大方,真的不愧是北大的博士,最后双双获得优秀,可喜可贺! 下午组会跟同学们讨论这学期的进展,真的没想到晚上收到晓亮发来的微信: 老师,我,苏神,宋宇和立明申请校长奖学金全中了! 真的吗?真的吗?这好消息来的太突然了!简直是不可能吧?四个同学全部获得校长奖学金?至此,我们所有的在校学生都获得了校长奖学金:韩梦迪,苏宗明,程晓亮,宋宇,陈学先,缪立明!真的是大满贯啊!真的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作为导师真的是太高兴了,今年我们Alice Wonderlab的毕业生又都是优秀毕业生:韩梦迪优秀博士论文,缪立明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可喜可贺,真的太为孩子们感到高兴啦! 回想这个过程,从孟博第一个获得校长奖学金,到现在全组大满贯,幸福来得太突然,但是也不意外,尽管我们的起点不高,可是始终不放弃梦想,所以才要咬紧牙关往前冲,坚决不放弃,找对方向,一定可以做出一些不错的成绩,就像这两位博士的毕业论文,一个是微能源领域的创新工作,一个是微光学领域的惊艳成果,真心感觉可以拿出手了,邀请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来参加答辩都感觉不错,这些进步在一点一滴之中,只要努力,相信今后一定会更加出色。 其实梦想真的不遥远,就像樊姣荣同学今天中午跟我说的那样:感觉这几年大家进步真快,老师谢谢您带头,让我们都起飞啦! 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完美的一天,幸福的一天,谢谢孩子们!祝福孩子们!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045 次阅读|2 个评论
工科学子终于有了展示文学和古汉语水平的“平台”
热度 1 wangxh 2017-5-16 12:26
最近,微信朋友圈出现了学生们的致谢——用文言文写的,非常高大上! 这是有这方面天赋的学生被“憋急眼”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读什么呀,就是背诵古诗词、文言文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中离不开古汉语,可谓妙不可言,微言大义。可是,大学课程设置中,愣是被外语替代,众多富有天赋的工科学生无处“诉”啊!如果工科学位论文用古汉语写出来,导师第一个就给毙了。学生们终于自己找到了“宣泄之门”——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科学网编辑曾经发起过关于“致谢”讨论,好像还未涉及这个“被遗忘的角落”。下面发两份,供感兴趣的朋友品鉴: 这是俺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致谢。本科在我校就读,本人有幸指导其毕业论文。硕士是清华大学与中北大学联合培养。 这一份是朋友圈里的,文采绝佳。 致谢: 甲申年夏,吾完业于长沙理工大学,授机械工程学士位。未几,履约远徙太原赴某助理工程师任,事工程机械维护并监控之务。其间,览土建之盛,方悟生平之志不在机械,更念当时之窄径,不知未来之通途何在?遂请辞于当职,返长沙,镶考研之举。越明年,幸以佳绩入中南大学建筑材料硕研之列,忝列恩师史才军教授之门墙。 初,吾尝求机械与建材之类,或二业之异。尚精勤,然郁郁不解。恩师秉高才,博吾之孤陋, 渡吾术业渐入佳境者也,遂立志博研之业。然,囊中羞涩,窃意踟蹰,尤虑当时,恩师解之。恩师治学慎谨,兼修身着微,屡授学以致用之识,迩来五载盈余。若奉于芬馨,甘怡仰佳,吾心自明。每以谨修身、严治学、勤博览等数律自励,韶华更迭,弗敢懈怠矣。 治学修业,若负囊笈之旅,然未必萧索。郑XX 副教授屡解吾困顿之围,堪当良师益友之谓矣。又因寄所托,极心智之娱也。承众师以昭然,思微业而愈著。勤足镂于金石也,裨补愚钝。更况乎,吾尝受谢某、邓某、周某、胡某、尹某、肖某及龙某教授并刘某、杨某、李某及董某副教授之指点,遂令吾术业日益精进焉。 恩师乃业之名宿,海内外人望,桃李满园。元某、邹某、曹某、涂某、李某、邓某、安某、童某、石某、刘某等数者,乃吾之同门,咸赖吾师之授教,同心砥砺,诚能格物致微,致知术业之微末,庶几不辱吾师左右也欤。此诸人常予吾术业之议或试验之助,甚或论文制图之援。同门之谊,诚堪谓手足之情矣。 寻常之内外,无外乎心念之所向。心念之所向,点滴皆惠。素承姜某老师累次膳食之惠,曾某博士、李某硕士关乎论文益思之惠,挚友刘某、李某等诸人经济之惠。惠无微著,偕令吾慕之、谢之。 惯常之惠,每令吾忆之朝夕。姨母一贯之疼爱竟嘎然于其早逝。以吾之迂阔,不敢奢窥造化之无常,惟长歌当哭矣。 古人云,饮水思源。吾源哉,乃吾之父母。二十二载,父母伴吾寒窗同望,共期吾之通达早莅,怜爱殷殷,俯仰之间,华发渐生,无以报之,伏惟拜谢也。 红尘漫,死生契阔,此心谁寄?惟挚爱笃定!邱某,吾之妻也,素以贤惠侣吾修业之坎途。爱妻之坚韧、善良并宽容每令吾歌彼阳春,心旷神怡焉。古之为学者,红袖添香,又焉能若此之美乎? 与吾惠者,数诸多,前述者不及十一,然无奈弗能详及。此诸多者,常令吾葆思忖之心,惟恐己之修为仅达独善吾身之用,而弗能兼济天下以绵簙。 拙论新成,思心悠悠,安可默而无述乎?然,述之于些微之言,不若赋词一首,聊表谢忱,兼怀姨母! 满庭芳 �6 �1 致谢 寂寞雪窗,二十二年,谁教学海无沿?世态辗转,惟术业无限。纵使书山有径,算只是、示人由源。承师恩,不因智愚,悉心俱指点。 破艰,亲友勋,几度春秋,几曾蹣跚!恰同学年少,立术以端。此去尘间苍茫,不枉顾,青灯黄卷。携爱妻,亲恩铭永,商略平生愿! 2010 年仲夏 何XX 于长沙
5976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与学是相互的
jiangming800403 2017-5-8 01:04
GPS: 老师也不要企图把所有知识点都告诉学生,否则就相当于什么都没说。但是,从你的角度,不管知识点多精简,你们都总会觉得多,是吧?我真的不喜欢你们大学是一片空白。你们任性,但是社会比你们更任性,没有一定的专注力,将来是会吃亏的。 *** :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方的事情。老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所以,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应该要有一个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过程。 GPS : 是的。其实,孔子讲因材施教。不论孔夫子还是古希腊三大哲人都是根据学生的问题释疑解惑。 *** : 还有,我觉得,无论多好的方式,都没有实际运用更有效。许多理论的知识学过也会忘记,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再度复习。而这个过程就是自主的了。这样自主的复习会更有益于记忆。 GPS : 对,知识源于实践。 *** : 可是,如果现在你讲述的知识跳过了一个基础的阶段,就会导致断片。就像上学期你考的那份试卷一样。还有当初的工程材料。有时候把重点的分值放在一到大家都不会的题上面,我确实有点不能理解。重力坝的设计,说真的,到现在我都搞不懂它的原理。估计我们班也没几个人真正会的。我并不排斥的讲的知识。只是,接受的过程很困难,甚至是感觉有点接受不了。 GPS: 大学的学习难度实际上比不上高考的压轴题。你确实不完全会,可能就晓晓会做。小乔懂一些,应该和你差不多。 *** : 高考是一个选拔的过程。她是水工出来的,这个是我们专业能比的吗?我们专业有像他们那样讲那些东西吗? GPS: 这是我没教好,但你们也有抵触情绪。你高中数理化大概比她好。 *** : 我只是说一下你发给我的那些话,我自己的看法。高中和大学学的东西不一样,如果我去学水工,那些各种力学等作为专业课,重点去讲,我一样也能学会。这是大家在大学所打的基础的不同。高考是一个选拔的过程,但是,那也是让一部分人都会做的。而且,这个选拔还是选拔的少部分。大学的考试不是一个选拔的过程,是通过性的。 如果基础能和你比,我今天也不会在这里 。 GPS: 好吧,不管怎么样,你专业课的成绩也都不错了。但是还要有区分度。如果大家都是八十多,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你也没那么容易得奖学金了。 *** : 在你的引导下,成功的偏离了我最初的话题。如果你出了一道题,只是出给那个来自不同专业的人,我们其他人都不会,那就有问题了。我最初只是想说一下你发的那张图。就是学生不懂教育那张图。学生是不懂教育,但是,学生是接受教育的群体。他们再不懂教育,也懂得什么样的方式是能接受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GPS: 教与学是相互的,而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该是答疑释,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 : 对啊!如果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教育本身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所以,那段话如果只是看到的那样,没有上下文其他的意思的话,那么,那段话我是不接受的。甚至,我觉得,那个专家对于教育的理解也是有问题的。 GPS: 那是一种机械大工业模式下的教育观。就像军队训练士兵一样。教与学都是相互的,我们也都是在相互适应。不过我希望你还是要更有主动性。 *** : 我从来没有说我学习的主动性有多好。我们就事论事,不要借事论人。如果每个人都过得像军人一样,只要知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会是什么样子?没有思想……,这种感觉还是很可怕的。军队需要这样,因为军事需要严格的纪律。可是,每个人都变成那样就有问题了。 GPS: 苏联模式本来就是从军事共产主义发展过来的。也正是这种模式,在二战中才能忍受巨大的民族牺牲,成为战胜法西斯的中流砥柱。学生没有主动性,老师更不知道讲啥。 *** : 我继续看书了哦!休息一下,顺便回复一下你昨天发给我的话。昨晚洗漱完已经很晚了,就直接睡觉了。可能现在我放在考研复习上的时间更多了些吧,有点不能兼顾。 GPS: 我也不是说现在,主要是说以后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靠个人了。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1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在的学生怎么了?
热度 47 zywsict 2017-5-7 21:17
去年上过八个低年级本科班级的课程,且兼任 2016 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可以说和学生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在我印象中低年级学生还是属于乖乖型的,有所畏惧,不敢太放肆。但是经过这一年的观察,发现现在的学生群体和以前的大不同,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没有羞耻感了,不以挂科为耻,甚至以挂科为荣,缺乏集体观念,不懂得什么是尊重,总想不劳而获,是世界变化太快,还是我的思想太过保守与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呢,对这种现象已是无力改变,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怕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节奏,怕学生不了解期末考试挂科的危害性,在开学初,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之前三令五申,要求大家重视学习,特别是期末期间要抓紧备考,结果说了还是白说,期末考试一个班级 58 人,期中有 31 人挂科,而且挂 10 学分以上的都有 14 人,这仅仅是新生入学之后第一次期末考试的结果,要是多考几次,结果简直不忍直视。以为就我班上这样,后来看到整个学院的数据,挂科率还不是垫底,还算比较好的,其他班级更严重,最高的达到 70% 以上。这些能够去参加期末考试挂科的还算好了,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大学入学后第一次期末考试直接不去考。难道这些学生受到以前网上所流传的段子所影响,认为大学不挂科,真不完美了?其实,敢说大学不挂科不完美的人,还真挂不了几科。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卷子太难了,这绝对不是,现在不少老教师都在感慨卷子越出越简单,不是想为难学生,检查学生的学得怎样,而是如何出得更简单点,能够让他们过,毕竟过高的挂科率,领导不高兴,自己也没有面子。通过观察发现,考试过得学生大多数并不是平时多努力,而是期末考试的时候突击一下就过了,这充分说明挂科率高,是学生自己不学,连最后的几天突击不干,这也印证了“如果你想挂,挡也挡不住,就算神仙来了也没有办法”。 记得以前当学生的时候,上课不想听课,哪怕说话也会小心翼翼,生怕被老师发现被批评,如果被发现,全部同学目光盯着你的时候,就像过街的老鼠,总想找个地方躲躲。但现在有部分学生就生怕老师不知道,总是大声喧哗,而且其他学生甚至觉得,这样的学生是非常了不起,不鄙视也罢,甚至助纣为虐。记得今年一次实验课,学生在上面做报告,我在前面听报告,后面忽然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走后头一看,三个学生聚集一起看电影,下去制止的时候,问她们什么这么好笑,说看到电影的片段非常搞笑,就叫他们上去给全班同学分享,结果真上去了,还真说了,结果下面的学生不以这种行为为耻,反而密切配合。 前天突然被抓壮丁去监考 C 语言重修班的考试,结果发现参加考试的学生有四分之一没有来,而且参加考试的学生当场作弊被我抓住的都有 4 起,其中三起是手机作弊,另一起是夹带纸条作弊。手机作弊其中有两起性质比较恶劣,都是建立群聊来作弊,其中一个群聊有 4 人,另外一个群聊有 7 人;其实作弊的人数远远还不止这么多,自己忙不过来,而且没有证据也不好说什么。学风差到这种情况,还能说什么呢? 类似的事情太多,以上说几个典型的实例,只是样本空间有限,不能代表全体学生群体,但有一点不容否认,现在的学生群体和以前的相比差距太大,整体素质在下降。 现在越来越认同教师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的观点,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真心没有必要过多的道德绑架。
个人分类: 精选|11637 次阅读|115 个评论
好 老师 和 好 学生
张能立 2017-4-28 15:04
谈及 什么 是 好 老师 和 好 学生,当下 公认的 标准 是:能够 考前 清华 北大的 学生 就是 好 学生,能够 培养出 这样 好 学生的 老师 就是 好 老师。当然,要是 能够 在 国际 奥赛 获得 金奖的 学生,无疑 被 国人 视为 好 学生 中的 好 学生,能够 带 出 这样 获得 国际 奥赛 金奖 学生的 老师,无疑 被国人 视为 好老师 中的 好老师。 不过,本人 做 学生的 时候,不是 好 学生;当 老师 了,仍然 不是 好 老师。也许 本人 天生 “叛逆”,因此,本文 继续 得罪 同胞们的 认知,以 非 好 学生 和 非 好 老师的 角色,妄议 什么 是 好 老师,什么 是 好 学生。 谈 什么 是 好 老师的 时候,其实,应该 知道 什么 是 不好的 老师。没有 当 老师,自己 是 学生的 时候,虽然 有一点 小叛逆,但是,借 一 万个 胆子,本人 也不敢 思考 什么 是 不好的 老师。等 自己 当 老师 之后,观察 自己 和 同事,才 慢慢 明白 什么 是 不好的 老师。 不好的 老师,也是 分 等级的。最低 等级的 不好的 老师,从 其 脸上 就 可以 看出来;最高 层次的 不好 老师 是 表面 好的 不行,其实,内心 有 一个 框框。这类 最高 层次的 不好 老师,喜欢的 好 学生,就是 勤奋地 在 这个 框框中 着色,着色的 区域 越大,这类 老师 越高兴,学生 在他们 眼里,就 越来 越 优秀。不过,有一点 是 肯定的:如果 哪位 学生 将 着色 搞到 老师的 认知 圈 外面 去了,老师 轻则 不高兴,重则 一顿 拉长脸式 批评。这样的 不好 老师,在 当今的 中小学 学校,比比皆是。当下 学生 及 学生的 家长,没有谁 不知道 这点。如图1 所示: 图1 不好的 老师的 认知 特征 如果 认同了 上述 不好 老师的 认知 特征,那么,就 自然 知道 什么样的 老师,才是 真正的 好 老师:明确 告诉 学生,自己的 认知 存在 局限,鼓励 学生 大胆 将 着色 涂到 老师 认知圈的 外面 。如图 2 所示: 图2 好 老师的 认知 特征 借用 拿破仑的 “不想 当 将军的 士兵 不是 好 士兵”,那么,就有 “不想 超越 老师的 学生 不是 好 学生”,“不想 让 学生 超越的 老师 不是 好老师”。 在 当下 中国 教育的 现实 情况 下,这样的 好 学生 和 好 老师,比 天上的 星星 都少。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个人分类: 教育|17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几个子劲这样的好学生
热度 3 张海霞 2017-4-16 01:36
【题记】又是四月,又来伯克利访问,又见黄子劲同学( Zijing Wong ),他已经从原来的博士研究生成长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五篇 NS 论文的骄人成绩,一系列引起轰动的成果和发现,真的是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和骄傲,也希望能够多几个这样的好学生,聪明勤奋,在科研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禁不住又把两年前写的博文拿出来贴一下,共享快乐。 希望多几个子劲这样的好学生 2015-4-1017:44 4 月初的旧金山还比较凉,却抵挡不住春季 MRS 会议带来的学术暖流, 6000 来号人的大阵势,分布在三个大酒店里的几十个 Sessions 和无数场活动,大腕云集,热闹非凡,堪称是一场学术盛宴。 那天坐在 Tutorial 会场里查看 proceeding 的时候,忽然发现在最前面的 Best Students Award Session 里有我之前的学生子劲的名字,就是我去年访问伯克利的那篇博文《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里提到的废寝忘食做实验的同学!看到他去竞争最佳学生奖真的毫不意外,因为子劲是我一直跟学生们讲的一个好榜样,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那就来说说子劲同学吧。 他是马来西亚的华人,天资聪慧,他之前是马来西亚积分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在大学里成绩非常优秀, GPA 是 4.0 ,后来到韩国 KAIST 读了硕士,期间跟我联系到我的研究小组来工作了几个月,虽然是短短的几个月,可是子劲完成了很不错的工作,他汉语能力跟我们自己的学生一样,英语没有问题,所以跟大家相处也非常融洽。后来,子劲申请了一个很牛的奖学金,可以任意挑选最牛的学校和导师,他去了伯克利,找了最火热的青年才俊张翔做导师,更是在科研上取得了一发不可收拾的进步。我去年去伯克利的时候,他带我逛校园,分秒必争做实验的那个劲头真是让人感动,为了最好利用时间,他租住了一个距离办公室步行 10 分钟以内的房子,每天都到凌晨才回去,对于庞大的实验室、设备和项目他如数家珍,对于科研课题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和工作热情,张翔对他赞不绝口,子劲也是他学生中非常优秀的一位,去年的时候已经发了 Science 的论文,还有几个很强的工作在手上准备。 子劲还是一个非常谦和和乐于助人的人,无私帮助组里的其他同学,甚至是其他组里的同学,不仅是科研上,还有生活上,他熟练掌握普通话,马来话、粤语和英语,所以很自然地结识了更多的朋友。走在伯克利校园里遇到很多同学老师跟他打招呼,都是他结的善缘。 那天我还是忍不住了去了子劲做报告的会场,时间尚早,子劲坐在后排认真地准备他的 PPT ,看到我进来甚是惊讶:您怎么来了?我说我正好在另外一个 Session 做报告,看到你的名字就过来看看,祝你成功。怕影响他报告情绪,我没有听他的演讲,等到 Session 快结束的时候我再来看他,正好看到我的学生梦迪已经在现场给他捧场,满心喜悦,我鼓励的这种积极向好学习的精神已经初见成效了,梦迪说子劲师兄讲的不错,就是开始的时候电脑有点小问题,但是内容很强。 Session 结束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聊了几句,就各自奔赴其他会场去听报告了。晚上的时候,收到子劲的来信:老师,真的非常感谢您今天来现场给我加油,我得了金奖。 这就是子劲,一个天资过人,勤奋努力又非常懂事的学生,谁能不喜欢呢?!祝福子劲,期待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取得更大的成绩。同时也希望国内能够多一些子劲这样的好学生,天资过人又非常执着地去解决科学问题,这样的人多了,咱们离诺贝尔奖还会远吗?!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759 次阅读|4 个评论
给孩子家长的一封信
热度 9 taodeng 2017-4-1 11:03
给孩子家长的一封信 最近参加了一个系列科普节目的播音,宣传生物演化史的知识,据主办方说还很受孩子们欢迎。不过,他们也收到一些家长反馈的意见,说不知道该怎样指导孩子获取科学知识,怕耽误正常的课程学习,让我谈点看法。其实我最怕也最不擅说教,算是勉强凑成下面这封信吧。 学校教学和素质教育,好像一直以来对学生家长都是一个难以决断的问题。我曾听到一个家长对科普书籍的反应,让我感到很有些不解:有一套十多本精装的少儿科普图书,售价几百元,这位家长认为太贵了;但就在与此同时,他谈起孩子的课外辅导,两节课的语文或数学就是几百元,这位家长却眼都不眨就把钱付了,并不觉得贵。我跟他探讨,他的看法是,花钱补课,考试涨一分都非常重要,而看科普书却是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 我知道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重,但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工作需要掌握更多学校考试科目之外的知识,而生活也可以从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中获得愉悦。其实问问孩子,愿意看课本还是读课外书,多半都是愿意读课外书,例如很多科普书籍就写得非常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喜欢。如果一个学生只会课本的内容,连跟同学聊天都没有话题,到那时肯定会觉得自己没有素质而沮丧。如果孩子们去郊游,路边全是不认识的花,树上全是不认识的鸟,天空全是不认识的星星,那且不是很乏味?而如果相反,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我想每个人都会觉得生活是更加有趣的。 实际上,对孩子的科普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使他们懂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掌握科学思想,运用科学方法去处理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最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说,掌握了丰富科学知识的孩子们长大以后,将来必定能够为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我始终认为,小学、中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也并不仅仅是为升学服务,虽然现在很多人看起来就是如此。如果将课程教学与科普教育有机整合,充分认识科普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将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科普教育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是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科普知识正好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武器。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是利用新知识刺激学生,使其得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收获。达尔文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曾参观过他就读的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校舍间的庭院俨然是一个大花园,花园中的植物曾经启发了达尔文最初的进化思想。达尔文一直说大学生活中搜集甲虫给他带来最大乐趣,他甚至两只手不够用时把虫子含在嘴里,可见是多么痴迷。达尔文还参加地质旅行,学会了发掘和鉴定化石,掌握了整理和分析科学调查材料的方法。最终,他对自然界的兴趣变得愈加浓厚,终于成为创立进化论的伟大科学家。 我相信,只要学生、老师、家长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坚持校外科普教育与学校课程教学的紧密结合,孩子们自己一定会成为有更高追求、有高级趣味的人,我们国家也必将会涌现出更多杰出的人才。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11271 次阅读|11 个评论
近五年学生网上评教结果前10%,附本人所获学生评教数据
maczone 2017-3-29 08:57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对教师所有课程的加权平均分:91.632 ,副教授系列全校第一名 94.95 ,所在学院第一名 94.84, 没入围;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 对教师所有课程的加权平均分:92.112,副教授系列全校第一名 95.00,所在学院第一名 94.66,没入围;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对教师所有课程的加权平均分:94.991, 副教授系列全校第一名94.99,所在学院第一名94.99,入围;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对教师所有课程的加权平均分:93.64,副教授系列全校第一名 95.00,所在学院第一名 94.99,没入围;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对教师所有课程的加权平均分:95 ,副教授系列全校第四、所在学院第一(学校没公布分数),入围;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对教师所有课程的加权平均分:94.391,副教授系列全校第一名95.00,所在学院第一名94.90,没入围;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没理论课没评分,副教授系列全校第一名95.00,所在学院第一名94.88,没入围;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对教师所有课程的加权平均分:94.407,副教授系列全校第一名95.00,所在学院第一名94.93,没入围;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没理论课没评分, 副教授系列全校第一名95.00,所在学院第一名94.89,没入围;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没理论课没评分, 副教授系列全校第一名95.00,所在学院第一名95.00,没入围。 以上数据来源于:教学评估与教师发展中心、教学督导团 很佩服那些年年期期基本上都在TOP10的老师。
个人分类: 工作|4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
热度 29 张海霞 2017-3-16 11:05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 张海霞 2016 年 11 月 17 日 北京大学医学部讲座 北大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整理 其实北医我来的次数确实不多,这个园子我是第一次进来。但是北医三院呢?我来过两回,大家都知道,这辈子你说什么都行,你就是永远不敢说你不跟医院打交道。所以我在北医三院也有些小故事,一会儿会分享给大家,今天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因为我想能有一次跟北医的师生,培养着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生老病死的大夫的老师们做场讲座,我真是格外非常珍惜。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教育的创新和创新的教育”,听起来有点拗口,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创新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其次我们在教育中怎么做创新。 我用的这张图是泰山的著名景点 -- 十八盘,从中天门望向南天门,那漫长的十八盘仿佛一条没有不可征服的长路,绕了十八道弯,几千个台阶,人都绝望了,我能够上去吗?其实你慢慢的开始往上走,发现并不是那么难,爬着爬着也就到了南天门。这就是我想说的创新的教育和教育的创新,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今天我们可能听起来很飘渺、遥不可及,但是实际上我们慢慢做着做着,也就做到了。 自我介绍一下,张海霞,这张照片我特别喜欢,今天很多人在说:生活如此苟且,没有诗和远方。但是,我是那少数每天都望向诗和远方的人,我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每天都想希望自己能够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不仅是给每个病人带来希望,也是给社会带来希望。 张海霞,河南人,女博士,做个女博士不容易,做个河南人也不容易。我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做微电子专业。今天我们先从微电子开始,来谈谈什么是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教育和创业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中国教育和创新的关系,我们如何在教育上创新,在我们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新。 首先,什么是创新的教育,因为现在双创说的特别的响,我们也都想双创。也有人说了,其实最不能创新的就是大夫,说大夫创新很危险,然后病人很危险,所以其实呢,创新却不是这样的,其实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都应该创新。我今天重点就给大家讲这故事讲那些实例,我们从微电子专业开始。 其实这个专业真正的开始是 1947 年,二战都结束两年之后的 12 月 21 号,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给全人类送来了一个圣诞节的礼物,就是第一个晶体管,威廉 · 肖克利、约翰 · 巴丁和华特 · 布拉顿。这三位科学家也很快因为之一重要的发明得了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威廉肖克利 1955 年回到他的家乡北部的加州 Santa Clara 创立了肖克利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创业。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青年才俊加盟跟他一起创业。 没想到,创业的道路确实一波 N 折,其中 8 位主力在跟肖克利创业后不久就提出了辞职,肖克利愤怒地骂他们为八大叛徒辞职以后, 57 年 10 月份这 8 个年轻人接受了纽约仙童照相器材公司的 3600 美元投资,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从此开始了辉煌的创业史: 1959 年 7 月他们就研发成功了一直沿用到现在的一套工艺全平面的工艺 1960 年他们就做出来第一个商用的集成电路,到 1965 年仙童公司已经变成上亿美元的一家公司,而且在纽交所上市了。之后,他们又开始真正的出来自己创业, 1967 年的 2 月份 Charles Sporck 出来创立了 National Semiconductor 。 1968 年 Jerry Sanders 出来创立了 AMD ,最后 1968 年 7 月他们创立了 Intel , Intel 也是把我们的信息科技推向这个全社会全人类的这样一个贡献。 其实还不止这些,因为从仙童出来创办公司就变成了一个风气,因为不仅仅是这八大天才开始牵头出来,一步一步创立公司,而是仙童的员工都有了这样的志向,我为什么不能去创立自己的公司啊,我也可以啊。所以从这个仙童公司的员工出来创办公司就变成了一个时代的潮流。 60 年代末,这样的公司就有 38 家,然后到 70 年代初就 40 多家,到 80 年代初就达到 70 多家。在某一次集成电路巨头的会议上,与会的 400 号人,其中只有 24 个是没有在仙童工作过经历的。这个成才率实在是太高了,堪称高科技创新创业的黄埔军校! 1971 年 1 月 11 日一位记者写了篇报道:这个地方应该就叫硅谷( Silicon Valley ),因为这里面聚集了所有做硅集成电路的这样的公司!这就是硅谷的来历。这里不仅成了高科技企业的中心,更是成了全世界人民向往的中心,并且开始批量地生产,各种各样的创业者创新者,其中有一位很著名的人物说:“仙童公司就像一个成熟的蒲公英,你吹的这种创新创业精神的种子就开始四处飘扬了。”,他就是乔布斯。从小硅谷长大的他,一路看着这八大叛逆不停在叛逆中成就自己的事业,我们为什么不能创立自己的公司呢?我们为什么不能从 Intel 、 AMD 这些公司去买来这些元器件,插在我们这个主板上做我们个人电脑呢?于是他开始组装他的个人电脑,苹果公司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常常想:什么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其实这就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把这种精神传扬下去,让每一个人都开始有这样的梦想,在梦想的舞台上一步一步走下来,就会成就更多的创业者。所以今天咱们从八大天才叛逆到形成硅谷再到乔布斯成立苹果的足迹就可以看出,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创新创业教育,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突破自己的局限,有梦想,追逐梦想,成就自我,来改变这个世界。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下就是属于我们中国人创新创业的时代,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才知道在这个时代大潮里边我们应该努力做什么,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很多人会问: 我就是一个专业课老师,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你说这么火热的大潮来了,我怎么投身其中啊?我怎么样能够让自己发挥作用?我就是想教好学生,本身不创新,也不想去创业,我能干点啥?那么让我们先来客观地认识一下创新和创业。 其实创新和创业本身就是两个概念,如前面提到的肖克利作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个最著名的创新人才,最后创业的时候失败的一塌糊涂。那我们这八个年轻人,在跟肖克利当年的创新的能力去比的时候其实远远不及,可是后来创业做得非常的成功,所以创新和创业是两个概念,创新是我们基本能力,创业指的是开创一番事业。 首先,创新是基本的通识能力,跟你的专业没关系,跟善良、诚实、守信、勤劳、勇敢等等一样,是我们的通识能力鲁迅先生 100 年前在北大时就说过:北大是常唯新的!这难道不是强调创新吗?所以创新它不是一个新词,它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这样的一个能力,而且是我们处处都能够用到的一个基本的能力,创新不是一种特定的某一个人群才有的能力,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能力,而且在事事处处都有用的一种能力。 再说创业,可不仅仅是指开公司,开公司仅仅是一种形式,创业指的是开创一番事业。创业,指的是我们开创一番事业,我们开创一番,可能是大的事业,可能是一番小的事情,我们可能是共同在开办事业,我们不去开创一番事业,我们跟着去把这个事业做得很好,这都可以,但是我们不要狭隘的一些,而且真正的创业要成功。创业成功靠的是坚毅的品质,是永不放弃的品质,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巧合。还要记住:古今中外创业的成功率都很低。 所以今天我们要也正确地理解创新和创业的关系。 1. 创新≠创业 2. 创业≠创办公司 3. 创新能力必须培养 4. 创业家精神必须训练 5. 大家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我们不能鼓励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下海,因为这相当于谋杀,我也不会把一个基本没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孩子推去创业,因为这也是在推他落水。 但是,今天不会没有关系,今天没有这些能力没关系,可以练,人人都可以练,任何一个岗位上都可以练。练完了以后,再把他推到社会上去,那这时候才会有机会成长,所以我们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始抓创新创业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这样的能力,变成这样的金种子,那我们才真的不用担心秋天的收获。 这里,我举个例子,就是中国的中学生的例子,照片上这 4 个孩子,是去年去参加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 4 个孩子,得了 5 枚金牌回来。这不是最多的一届,最多的一届,每人脖子上还挂两块金牌,非常优秀。那一张照片是奥巴马接见美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代表队。去年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38 年,美国队第一次得冠军,而中国队是得了 36 届冠军第二次得亚军。亲爱的同志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基础教育的真实现状。 中国人学习的能力,经过很严格的这种训练,这在全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在中学毕业这个阶段,放到全世界来看,我们孩子都是在前面的,所以不要胡听社会上这些培训机构每天忽悠你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们孩子一直赢在起跑线上的!可是为什么我们都很不满意?为什么我们回答不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没有出现那么多我们希望的创新创业人才呢?因为我们不鼓励创新! 看看这张在网上很流行的控诉中国教育的照片就知道了中国式的教育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应试的机器,而把创新的思想掐死在萌芽之中。罪魁祸首就是标准答案,从来不允许说 NO ,凡事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因为要想创新就一定不是标准答案。但是如果我们事事都要求标准答案,就会最后把学生变成完全一致而没有差异而且习惯这样的“标准答案思维方式”,比如我在北大上课,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每次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前,学生就过来问:老师给画重点啊,要特别重的重点啊! 不得不说,经过若干年应试教育中强调标准答案的训练,学生们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标准答案思维已经渗透到了骨髓。这是对创新最大的一个戕害。创新,最需要的就是每个人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能够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经过若干次的这样的不断的优化以后形成一个相对好一些的想法,这才真的解决问题。当思维方式变成标准答案以后,就造成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因为他一直不停的在比,在跟各种各样的标准答案比,他一直找不到自己真正的长处和特点,而且在所有的事情上他都不敢去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人根本就没有自信,有自卑的情绪,更不可取的是不直面问题而是习惯兴地选择推卸和逃避责任,尤其在当下的大陆,可以说这种情绪简直是蔓延。 这是一个学生要我写出国推荐信时给我写的理由:老师,我想了很久,我出国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我未来的孩子,换个说法吧,在这里我怕我给不了他一个合格的条件。现在的食品安全实在太糟糕了,假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等等,当代只要记得住,就能考高分的应试教育。无可教育,无可救药的这个环境污染,我家门前的小河已经臭不可闻了,然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完全扭曲了 …… 我看完了以后,我很愤怒,我给他回一封:我支持学生出国,你有 1 万个理由都可以,但是我最不支持,最不能答应的是你的逃避态度,因为你要知道,不管你脚下这片土地遇到多少问题,你只有正面面对它来解决它才是你真正的解决之道,你要想逃避,你永远都逃不出去,因为我们都像生活在这个网上的蜘蛛一样,在这个社会上,在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无处可逃!正好在若干年前,机缘巧合,我自己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开始做很多事的真正起点。 2006 年的 6 月 4 号,是我小孩的生日。那时候我一家人在美国,日子过得也很幸福,很嗨。所有人当了妈妈以后,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变得更疯狂,因为你希望你孩子一定要最幸福,我也是这样一位疯狂的新妈妈。所以 6 月 4 号这一天,我要给孩子办一个盛大的生日 party ,我租了我所在那个城市的自然博物馆,然后邀请了一两百号同学和朋友来参加,一个很开心的生日 party 。晚上回到家,我跟我妈还在聊天,电话突然响了,说: Alice ,你现在哪里?某某某被抓起来了,你能不能去救他?我一听吓坏了:这怎么可能呢?说的这位朋友是个大夫,当地的小名人,社会地位还挺高。我星期五给他打过电话,我邀请他来参加孩子的生日 party 。他说他要去参加他孩子的毕业典礼。可是,他现在人在监狱里,我必须要去救他!您放心,我现在就去救他,今天我一定把他就出来!放下电话,我就出门去救人了,这一天晚上 我把以前我也没见过都见到了,把口袋里最后一分钱、信用卡上最后一分钱都刷光了,终于在凌晨在很遥远的监狱里见到了我的朋友,一副很憔悴的样子,我就问他:兄弟,我想了一路,就没想通为什么会抓你。他说:我到现在也没想通呢,原来他星期五下班背着双肩背包就去机场了,不知道为什么,那天安检就是不让他过,他很愤怒:你查什么查我包里又没有炸弹!这句话,直接就把手机没收,把人关进监狱里去了,过了 36 小时手机还给他,他再打电话出来,他家人再找我,我再去救他 …… 真是无语,这种误会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正好就撞到我朋友身上。 我们俩很无语,开着车回家。到家楼下停车,我一看,楼上灯亮着。我说我妈说我们留着灯呢,知道我们今天晚回来。可是我人生就在我上楼开门的那一刹那,彻底地改变了,就是那么巧:当我打开门的那一刻,我妈正好端着一盘热腾腾的饺子站在门里,说: ” 孩子回家了,啥也别说你吃饺子吧。 ” 我记得当时我和我朋友两个人抱着我妈哭得稀里哗啦,我朋友说:妈,我来美国 20 多年了,觉得美国什么都比中国好,我早已经把美国当我的家,可是今天我才知道,中国是我的家,您是我的亲妈!就是这一句话,我把我的人生刀砍砍斧劈一样的分为两段。 之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一个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为我觉得我很好,我很聪明,我能干,各方面都很好,这个世界就应该是我的,不是我的就不对。可是当这件事发生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你所有的东西,所追求的名和利,都会因为一瞬间、一个有意识或者意识的误会,或者其他因素,全部失去,这个时候,只有一个人,会永远无怨无悔的在那等你,她就是你妈!当你一无所有,只有一片土地,会永远无怨无悔地接纳你,那就是你脚下这片你曾经憎恨的贫瘠土地,你的祖国!所以我说亲爱的同志们,所有的逃避都不成立记住,所有的逃避都不成立,你可以嫌她穷,你可以嫌她土,你可以嫌她没文化,你都可以,但是你记住,只有这一个人是永远会等你的,不管你出了什么事,只有这一个人是永远无怨无悔的,在那儿会告诉你孩子回家了,你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因为妈妈在。当你一无所有,也只有一个地方,会永远不会拒绝你,那就是你脚下的土地,你的祖国。 今天早上我在朋友圈里转了一篇文章。新西兰大地震,在南岛困了很多人,中国大使馆的飞机租了当地所有的直升机,把每一个中国人都接回来,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你拿中国护照你就可以登机。当时被困的有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几千人,哭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这时候只有你的祖国会这样无怨无悔地去救你,而且会第一时间去救你,这就是国家对于我们的意义,这就是妈妈对于我们的意义。从那天我就跟我妈说:妈,一辈子都跟你在一起,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我都跟你在一起!因为我知道最爱我的人是谁,我最应该爱的人是谁,我最应该回报的人是谁!那以前我和各位一样,也觉得中国真的不够好,尤其我的家乡河南,我真的觉得它到处都不好,但是那之后我真的在想:只有这些地方是永远需要我的,只有这些地方,是我最应该为它无怨无悔付出的。 所以,亲爱的同志们,我们今天想做的事,我们今天想说的事,我们所有梦想的起点都是从这儿开始,不需要逃避,不需要推脱责任,不需要去找借口和理由,因为所有逃避都不成立,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家和祖国建设好!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回国就做了一个比赛叫 iCAN ,到现在 10 年了,也成了国际赛,每年几百个学校参加,因为不仅仅是中国的孩子,而是全世界的孩子都需要真正的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创新创业。 这就是我们教师该做的,在我们的岗位上,从教育开始,让孩子一步一步变好,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社会未来的金种子。课堂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先举一个例子,那一年我带着北大的学生到美国 MIT 去访问,参加他们机械系的一门课叫 2.009 的结课仪式,我当时真吓着了:怎么跟大演出一样,在 MIT 最大的室内剧场,可以坐 2000 人,每个团队就在这个舞台上,把他们做的所有的东西拿上来展示,有现场直播,美国副总统戈尔还发来祝福。现场的票要提前 3 个月预定。这门课怎么可以搞得这么好,做得这么有意思。他们的老师跟我讲:我们老师团队每周都讨论,如何让学生回答不了我们的问题,如何让学生能够突破思维局限做出更不一样的东西,这同时也是在挑战我们老师自己。 这就是在教育中我们每个人真的应该思考的:如何让学生开始头脑风暴起来,这样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教育需要的是真正的激发,一定要有思想的启迪,一定要鼓励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就是在教育中最需要做的、必须要做的。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我总结了六个方面: 第一,知己知彼:了解学生,了解社会。 这点太重要了,我走过了全国这么多学校,不夸张地说很多老师上课用的 PPT 都能十年不换,上课用的这些资料都能几十年不换,自己都没有兴趣和热情怎么带动学生?另外,必须了解社会,今天的社会形态和 10 年 20 年前完全不一样,可能三五年就有很大差别,很多人不断地跟孩子忆苦思甜啊,不行了,时代不对了,讲个特别实际的例子,我家是四世同堂,我奶奶 96 ,我小孩 16 ,跨着世纪鸿沟。那天在家吃饭时我爸妈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说以前吃糠咽菜呀,日子多么苦,结果我小孩在旁边来一句:天哪,姥姥姥爷你们那时候生活那么健康啊,我现在哪里去找这么环保的野菜啊!我们不去了解和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进步,是不可能把我们课堂搞好的。 第二,围绕核心:提炼精华 vs 细枝末节 ,合理分配内容,一定要围绕核心,必须要提炼精华,然后避免细枝末节。我们老师其实出现的问题是我们沉迷于细枝末节中,觉得所有的细枝末节都重要,其实不是的。在教育中,我们只需要传递最核心的理念,最精华的部分我们提炼出来,必须要教,其他的细枝末节不需要那么纠结,所以你记住你所有的内容可以很多,但是每一次一定是提炼精华的。纲举目张你一定要把你最核心的东西提炼出来,而且你所有的教学相关的内容要根据这个来围绕它开展,其他东西可以回去自学,可以互相学,可以探讨中学等。 第三,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抽丝剥茧。 学习一定是层层深入的循序渐进过程,循序渐进的去诱导其实是剥茧地,去一步一步的让他找,甚至有一点设计的像探秘一样,一定要记住,不是所有的学生也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就可以理解到要义的。 第四,有理有趣:举重若轻、新鲜生动, 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讲故事,视频, VR 、 AR 等教学都应该用,这些新的技术新的手段用上了以后,讲课可以说要简单得很多,生动很多。改变过去传统讲课的方式,真的不是板着脸训人就可以了,可以通过各种各样这种好玩的方式来把正确的理念传递下去。 第五,与时俱进:终生学习,不落窠臼 同样的一个故事,我们怎么讲?怎么讲才有趣,我们一定要根据这个时代的特点丰富我们的内容。周星驰的西游记、大话西游、西游降魔这个系列很有意思,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用上了,新的表达方式用上了,更好的讲故事的方式就出现了,不落窠臼。 最后一条是不懈的努力 。这一条很老套,可是它很有用,就像我刚才说爬泰山十八盘一样,都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停不停地往上走,不停不停地往上走才走到的努力做好一件事,不断努力把它做好,你的课堂总是在进步,学生也总是在进步。就拿我在北大上的这门课《创新工程实践》来说吧。英文名字叫 iCAN-PKU 。 缘起于 06 年,刚回国的时候我一直在教微电子的专业课。我就希望我这个课上的同学们他能够稍微有点进步,小小不一样的,我就开始鼓励他们已经开始胡思乱想,我给你们找支持。然后需要创新的内容越来越多,我就找来了其他院系的老师一起上,现在一共有 12 个人,变成全校的一个共选课,各个专业都可以来。从今年春天开始,这门课就不止在北大了,变成了全国第一门创新创业的学分慕课,每个学校都可以选,选了有学分的。 2016 年一共 300 多所高校将近 8 万学生,扩展到全国 30 个省份。我在北大讲课,全国各地的同学在课堂上一样在做,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项目,没有标准答案了,全国同学都上得很嗨,很有收获。 2016 年春季的课上的一个学生上完这个课以后看半夜激动睡不着觉,凌晨两点多给我发的邮件: “老师,创新工程实践这门课上我们做的太有趣了,感觉这门课十分有意义,教会我很多在其他课上学不到的东西。昨天结课的时候,我想这是我上过的最独一无二的精彩课程,谢谢你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说我能够接触这么多好玩有价值的东西!” 这就是一门课的意义,这就是教师的价值! 最后我再来说几句给我们年轻朋友的话,我认认真真地想过,人生最关键的就是态度,你一定记住,就是态度。 这是我和北医三院打交道体悟出来的,长这么大,我到北京也这么多年,来过三院两次,第一次, 2000 年 6 月 4 号,我生娃;第二次, 2006 年年底,我的奶奶住院, 86 岁,她的后胯骨摔断了,然后在这儿换的人工髋关节。先向大家表示感谢,真是非常非常的感谢。然后分享一下北医三院让我刻骨铭心的故事。 2000 年我机缘巧合来北京三院生娃,预产期是 6 月底, 可是呢,也不知道为什么, 6 月 3 号晚上我就破水了。我就直接被拉到三院来了,当时还是小平房一层的那个产科我就在那儿躺着被观察了,那一个晚上我躺在那儿,半夜睡不着觉,那一个晚上北医三院一共生了 5 个娃,哭得都不行,鸡飞狗跳的,我也睡不着,可是我也不生。我先生在美国,半夜打电话通知他赶快跑回来我自我感觉良好,但就是完全没有阵痛,在病床上躺了一天,到下午了,这个大夫护士就过来动员我,得考虑剖宫产,然后我说坚决不剖腹产。我身体这么好,我每天爬 18 层楼梯,我锻炼身体,就是要顺产的,坚决不剖腹。一直等到傍晚我先生赶回来,还在等。大夫护士全部都来了:不行了,你必须得剖,破水时间太长了,孩子会缺氧,会出现各种问题的,一看实在不行那就做吧,没想到看到手术知情同意书的那一刻,我先生直接吓哭了:我不能签,要一签,感觉这张海霞人都没了。最后经过做工作,闭着眼睛签了。签完了以后,我就印象特别深刻,推我进产房那一刻,我先生真的是拉着那个护士的手说:如果万一有事,第一时间救妈妈,我要保大人。真的,这句话特别特别的让我感动。 实际上我进去以后 5 分钟娃就出来了,啥事都没发生。这一晚上,我就带着那个止疼泵躺在病床上昏睡过去了。第二天早上,关键时刻来了,还没睁眼呢,就听门砰一声就被踹开了,护士在门口大喊: 张海霞,张海霞,谁是张海霞?! 我是。 你的孩子有问题啊,不是要没了,就是要变傻 …… 当时那一瞬间真的我人生彻底发生改变了:母性瞬间就出来了。我当时印象特别深刻,头脑就马上就是无比的清醒了:什么都别说,你现在把我的孩子抱去治,现在马上去治,你怎么治都行,你必须把她救好。你要把她救不好,我也不活了。 结果呢?你真的想不到,护士上来就一句:你马上交钱去,交完钱后才去救人! 毫不夸张,就是这么说的,毫不留情、也丝毫没有表情。那我拿着电话给我先生打电话,真是哭啊:兄弟,你马上去找钱,你把多少钱都给我找来,你必须要救我的娃啊,不救我的娃,我也不活了。 银行根本就没开门,他叫上所有认识的朋友跑遍所有能够找到的提款机去找钱啊,拿到医院后就去窗口去交钱,我哪里顾得上我疼不疼啊,从床上跳下来了,在窗口排队的人群:求求您啦,让我先交吧,我孩子要不行了 …… 所有人哭着给你让路。 回来了以后我找护士找不着,我满楼道喊啊:护士,你快点出来,把孩子给我抱走,你把孩子给我抱走去治!后来我在北医三院住了不到 3 天就自己回家了,因为实在受不了,每天在医院只有一件事,就是哭,我在一楼孩子在 7 楼,每天探望时间电梯上去看那个据说是我娃的保温箱里的小孩,哭得都不行,谁也劝不住,后来我说不行了,我精神都要崩溃了,所以我就自己出院回家了。 17 天以后医院通知我再把我孩子接回去,一直到现在,我说小孩长得非常好,没有任何问题。 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丝毫不带夸张的, 16 年过去了,一切都历历在目,说起来依然是涕泪横流。所以,我想对大家说:今天你的技术都没有问题,在北医三院这样大医院,凡是在中国的医院里拉练过的大夫都不会有大的技术问题,为什么?你接触病人太多了,你什么样的病人都见过,你什么样的事情都处理过,尤其是你用了一二十年那样经验以后你不会出问题。真正出问题的就是你的态度,你是不是还把病人当人看的态度,这非常重要!医院如果只教技术不教去把病人当人看的态度,永远搞不好。你有再多的仪器设备,你有再好的这样一个大楼,在那最后都不起作用,还是会无穷的病人在投诉你。我不投诉北医三院的技术,但是我自己生娃的这一次,那我真的要投诉你一辈子,不是因为你的技术不好,就是因为你在那个时刻,你都没有想到你对病人真正的伤害有多大!这一辈子都让我刻骨铭心的痛心的时刻,让我第一次到痛苦不想活的时刻,就是护士踹开门大喊的那个时刻,那时候的我,绝望,真的是绝望,真的是崩溃。这跟学历没有关系啊,这跟我所有的都没有关系,这就是人真是最根本的,所以我想送到医院里来看病的病人,其实都是最脆弱的时候,都是最无助最脆弱的时候,你们作为一个大夫,作为一个护理人员,其实不管是在哪个位置上,最需要的就是态度:要拿病人当人。 还有一个就是责任责任,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为什么要努力?中国有这么多人,我们治病救人的责任太重了。今天我想跟你讲另外一个真实的故事,要探讨一下我们每个教师肩头的责任。这个电影是《大唐玄奘》,今年五一前后上映的,讲了不骑白龙马的玄奘 16 年西行作为一个留学生最后取经回来的故事。我抱着支持国产电影票房的态度买了张电影票去看了,也没想啥,就看到这一段,黄晓明经过一通的磨难,这个终于到了纳兰陀寺,跟这个梦中都在想他的高僧见面了,两个人就开始对话: bulabulabula…… 谁也听不懂。 这时候我旁边坐那的那对小年轻说话了,小男孩就跟那小女孩说:你说他俩说啥呢?说的既不是英语也不是汉语,我怎么都听不懂了, 这印度难道不是一直应该说英语的吗? 当时听到这个话以后,我说我如果是印度人,我当场就自裁了我活不下去啊,你想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一样, 5000 年连绵不断,不仅仅为全世界贡献了佛教,伊斯兰教也是有它重要的贡献,还有泰戈尔这样的诗人,拉马努金这样伟大的数学家 …… 可是在过去的一两百年里面,它不先进了,被别的文明殖民了,教科书改用英文了,所以在全世界的年轻一代中已经开始说:难道印度不是应该说英语吗?! 这就是我们肩头的责任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如果我们不努力,如果我们不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真的变好,继续往前向前发展的话,我们有一天也会被别人剥夺了,我可不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几百年以后经过出土文物考古,然后才发现原来这片土地上人说过汉语啊,那真的是死都不能瞑目!所以我说今天为什么我们要如此努力,就是因为每个人肩头为这样的文明传递,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是我单位的领导王阳元院士,我 10 月 18 号的时候请他去给 iCAN 十周年写幅字,他写了一幅字,他说:“张海霞,我最想对你说的是, 创新,奉献祖国,改变世界;创业,实现梦想,成就人生!” 我当时就跟王老师说:王老师,真是知我心者非你莫属。为什么如此拼命、如此努力地要去推动这样的一个事业,我想的就是您所说的这个话,我们一定要让每个人有梦想开始成就自己的人生,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国家好起来,我们改变这个世界才有意义。 不久前我去看望我的导师 -- 杨叔子老师,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说起这个故事,他就在王老师的话后面加了一句: “创造,让华夏文明再站到世界的最前面! ”没错,就是这样,我们都是老师,奋战在教育的第一线,有且只有教育,我们才能够把创新融入到民族的血液中去,让每个人都成为创新人才。这时候我们才有希望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国影响世界才不是梦!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在自己能够做到每件事情上做好,从今天开始,就是你人生新的起跑线。自信,坚持,梦想,一点一滴地把它实现出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一代又一代传递文明的接力棒让中华文明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灿烂辉煌的文明,相信, iCAN , uCAN , vCAN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11258 次阅读|29 个评论
健脑保健品也能吃出病,商家竟冒充世卫组织给出“权威”建议
热度 1 beckzl 2017-3-12 21:52
   又到一年高考季,每年这个时候最忙碌的可能并不是在学校发愤图强的学生们,而是求神拜佛都盼着孩子能提高成绩的家长们。    他们有的愁眉苦脸,生怕因为自己的无为让孩子输在了高考的终点线前;有的则会沾沾自喜为自己找到的偏方而庆幸。    眼看着高考临近,自己的孩子成绩依旧没什么长进,一些家长甚至听信练习册封底里那些保健品的小广告。    这些广告上面还印着去年省高考状元的代言词: “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保送生某某:我就服脑XX。”    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保健品可谓是历史悠久,经久不衰。    远的不说,清末民初保健品的广告就已经在街头随处可见了。当时的最热门的保健酒、保健丸、保健茶广告都能占据报纸的两个版面以上。    除了各种益寿延年、活血通络的保健品,治疗风湿骨痛和壮阳也是重灾区。    令人惊讶的还有各种补脑的保健品,这些补脑神器往往都是来自西洋的进口产品,其广告更是充斥着漫无边际的吹嘘。    当时有一种来自西方的普通家用保健品仁丹,商家为了谋取暴利,夸大仁丹的功效。    除了称其为环球无二之外,甚至引经据典“王侯将相宁有种,要在常服仁丹矣。出则堂堂风格经纶纵横有枢,入则穆穆容止行穷隐括为彝”。 抗战前出现大量仁丹广告,实为日军的路标暗记,可见其风靡程度    而现代保健品热潮的兴起还得“归功”于改革开放,人民富起来之后,对生活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年风生水起的太阳神口服液和昂立一号口服液正是依靠着这股潮流崛起的。 红极一时的太阳神    然而比起这些宣称能改善健康的保健品,功能性保健品市场更是鱼龙混杂。早些年,在广东,绝大多数的人都看到过 “生命一号” 的广告。    广告中,一个穿着校服的少年喝着口服液,头顶上浮现出光环,少年脱口而出 “补充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    “生命一号”宣称,其产品能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促进骨骼生长,还能补充大脑营养,改善记忆力,大多数的家长都是冲着后者才为孩子购买的。    实际上“生命一号”因涉嫌虚假宣传被多次罚款,如今已将广告宣传语改成了“改善记忆力”继续销售。 “生命一号”的电视广告    以生命一号为代表的这类补脑保健品的主要成分是各种氨基酸,被商家拿出来撑门面的便是其中的 牛磺酸 。    牛磺酸又称 β-氨基乙磺酸 ,因为最早从牛黄中分离出来,故称作牛磺酸。它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但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在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 牛磺酸结构式    牛磺酸选择性分布于大脑、小脑、海马体当中,是仅次于谷氨酸的重要神经递质,在新生儿大脑中含量比较高,约是成年人的3-4倍。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牛磺酸对脑细胞的形成和发育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早产儿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体内的半胱氨酸亚硫磺酸脱氢酶活性不高,自身合成的牛磺酸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若不及时补充会造成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这么看来,牛磺酸并非是一种忽悠人的成分,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含有牛磺酸的保健品就能达到其宣称的功效。    虽然牛磺酸对大脑的发育起关键作用,但大脑在8岁左右时(1300克)脑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都已经接近成年人(1400克)。    之后脑部的发育更多的是内部结构与机能的复杂化过程。刚上学的小朋友就已经不再需要大量的牛磺酸了,这个时期更需要的是对脑部的锻炼。    对于少部分确实缺乏牛磺酸的人群,也大可不必服用保健品。人体内游离着大量牛磺酸,动物体内也一样,海鲜和肉类当中就含有非常丰富的牛磺酸了。    营养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牛磺酸的每日摄入量平均为52毫克,范围在9-372毫克之间,也有另一项研究显示成年人牛磺酸的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克。    100克的新鲜鸡腿肉中,牛磺酸的含量就高达379毫克,水产海鲜的牛磺酸含量甚至更高。 无论是孕妇还是中学生,只要保证合理的饮食,几乎不用担心牛磺酸摄入不足。    缺乏某物质会出问题并不代表多补充就有好处,就像不吃饭会没有力气,多吃饭也不见得会成为大力士。但商家往往就是用油多不坏菜这样的逻辑诱导消费者购买,以此牟取暴利。    牛磺酸并非什么稀贵的物质,500g含量99.3%的牛磺酸粉末售价在30元以下(2017年数据)。    然而,一大盒60支的“生命一号”售价200元,其中牛磺酸总量不过900mg,比一支力保健饮料的含量还低,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和牛磺酸类似的还有著名的“ 脑黄金 ”,年纪稍大一些的人可能会对这个称呼比较熟悉。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会议上正式推荐婴幼儿补充 二十二碳六烯酸 。    靠计算机发家的史玉柱突然转向保健品领域,将二十二碳六烯酸包装为“脑黄金”,高调上市销售。    当年 “今年过节不收礼,除非巨人脑黄金” 的广告语洗脑了一代人(前几年的脑白金广告依旧走这个套路),“脑黄金”也拉开了国内健脑保健品的大幕。    多年之后,“脑黄金“并没有远离我们,而是换上了更加洋气的名字,再度占领学生保健品市场,那就是 DHA 。    DHA和牛磺酸类似,是婴儿脑部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尤其是早产儿,应及时补充。    一般来说,母乳喂养就可以提供足够的DHA,多数配方奶粉中也都会添加DHA,这也是非常合理的做法。 二十二碳六烯酸结构式(DHA)    但是,商人们怎么可能放过这样一个完美的噱头呢?于是乎,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让DHA成为了比NBA更有知名度的英文缩写。    他们宣称自己的产片富含大量的DHA,突出DHA的稀有,甚至捏造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称婴幼儿必须每天补充DHA 100毫克。 这种宣传难免让人觉得DHA含量越高的保健品就越高级。    然而DHA也是会有副作用的,过量摄入会导致免疫力低下等一系列症状,同时DHA有一只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患有出血性疾病、肝硬化或者是凝血功能有障碍的人不可大量摄入。    因此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新版《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各种调制乳品的DHA添加上限。    除此之外,现在常见的DHA来源通常有两种,一个是寇氏隐甲藻油和金枪鱼油,早期的DHA是用有机溶剂直接从原料中提取,没有改变DHA结构。    用这种方法提取出的是天然形态的甘油三酯型DHA,人体的吸收率比较高,能达到50%。    但这种传统的方法效率比较低,现在更多采用的更多是工业化的提取方法,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获得的是DHA。    这种方法的效率较高,但乙酯型DHA的人体吸收率约为20%左右,远没有天然形态的高。 市面上常见的DHA保健品主要成分多为乙酯型DHA    天然食物中DHA的含量并不低,每100克海鱼中的DHA含量可达1000毫克,各种坚果中所含的α-亚麻酸也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DHA。    除了消化系统尚未完善的婴幼儿,青少年以及成年人只要保证正常饮食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那些标榜着中高考学生必备的所谓健脑保健品利用父母对孩子的关切疯狂敛财,不仅花高价请来各种高考状元代言,捏造优秀学生的服用经历,高价出售其产品。    实际上这些保健品不仅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原料成本也十分低廉。    某高考健脑大礼包中,包含“忘X了”胶囊两瓶和“X钥匙”胶囊四瓶,其主要成分DHA含量一共不超过33克,售价高达600人民币,而DHA高纯度原料的批发价格为每100克20元左右。    保健品的乱象存在已经不止一两年了,且不管这些所谓的保健成分有没有效,漫天的夸张宣传已经形成了一股畸形的风气。    一些商家添加这些所谓的保健成分仅仅是为了讨好消费者,否则将会无法在这股保健大潮中存活。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家长身上,在全民保健的热潮下,即便是原本不太相信保健品的也会动摇。    别家都用各种健脑的、提高免疫力的、促进骨骼生长的保健品供这孩子,几番挣扎后还是决定随大流,心想反正也没什么危害,万一有用呢? 保健品专柜    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人体的必须营养物质都被拿出来做各种保健品,人人都以吃保健品为尚,就真的健康了吗?    与其用每天喝下一堆口服液,吃下一堆胶囊换来所谓的“健康”,不如用理智驱散狂热,换来社会的健康。 _____________ 内容为【SME】公众号首发 欢迎关注
6682 次阅读|1 个评论
弟子不必不如师啊!
热度 2 wangxh 2017-3-9 10:38
大家好!最近几个月有些忙,没来科学网,怠慢了不少朋友,敬请谅解哦! “捡了”女儿淘汰的笔记本一个,由于苹果系统变得极其蜗牛,所以打算装windows系统,可以几个驱动程序不能安装——wifi不好用,喇叭不出声,也找不到对应版本,一直闲置。 由于几年前“捡”的爱人的笔记本实在是太陈旧了,关键是电池甚至不能坚持10分钟,所以必须修好这台MacBookpro。 昨天晚上,问道哪位学生能够搞定此事,其中一位提供了一个线路:另一位学生可以搞定! 打通电话,学生给我指导几招儿,按照他说的一做,哈哈,搞定喽! 此事再次印证,“弟子不必不如师”啊! 该学生读研究生时,对电脑可以说是不太懂的,对于装系统、安装应用软件几乎没有尝试过,还是俺鼓励他对电脑硬件配置、软件安装与使用进行攻关的,现在已经被师兄弟们称为“行家”喽!为师高兴啊! 还有一位弟子,进校时同样如此,在俺的鼓励下,大胆“操作”,甚至可以维修主板——在校时曾经买了3毛钱一个的8个主板电容器,把烧坏的换下来,挽救了一块几百块钱的主板! 研究生嘛,俺历来主张不仅仅学会做科研、做实验、写论文,还要兼学别样,做做饭,修修电脑,背背诗词歌赋,读读史书什么的。尤其是我们做材料的,如果连饭菜——这种天天可以“做实验”的最简单“材料”都做不好,真能把材料做到极致吗?(当然,大师级的材料学家除外)
个人分类: 教之道|363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丽水学院相关领导报复陷害我
dengyh123 2017-2-21 19:10
【 2017年3月8日,(2017)浙1102民初766号庭审中,被我控告的11个学生,只有6人到庭,且到庭的6个学生没有一个人承认侵犯了我的名誉权,其中,被告詹峰辩称他说的“他死了吗”意思是“他去哪了?”。这样明目张胆在法庭上做伪证,视法律为儿戏,视法庭为随随便便的地方,是可以拘留的。由此可知,我起诉这些学生是必要的,丽水学院的学生管理是失败的,可是,丽水学院甚至都没有按学生守则处理,并以这些学生选课来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是不明智,相关的学生管理和教学领导真的可以撤职查办! 】 第一部分 前言   我受到丽水学院相关领导的打击报复,遂于2017年2月14日到浙江省纪委上访,但是,我不知道会是什么处理结果,却目前我的状况也没有改变。因此,我先把举报信的部分内容公开在这里,让丽水学院相关领导接受道德的审判。第三部分录音是丽水学院工学院党委书记蒋红标约谈我和我反驳的录音,其中提到的马正义是丽水学院工学院教学副院长,张俊霞是丽水学院工学院纪委书记兼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胡园园是丽水学院工学院教务科长,金莉是丽水学院工学院土木系党支部书记。   第二部分 给浙江省纪委的上访信(有改动)   丽水学院相关领导报复陷害我   一、丽水学院相关领导故意不公正处理、甚至故意不处理学生侮辱教师—我和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导致我颜面尽失。   2015年底至2016年初,以及2016年7月,丽水学院11名学生先后侮辱我,详见(2017)浙1102民初766号 判决书。丽水学院不按《丽水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处理,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丽水学院领导层利用学生打击报复我。   二、丽水学院相关领导利用或者限制学生选课权打击报复我,后果严重。   (1)、丽水学院相关领导利用学生选课权打击报复我。   丽水学院领导层利用学生侮辱我,从心理上伤害我,打击报复我。我忍一忍,也许问题不大。但是,丽水学院领导层利用学生选课权,导致我教学工作量不足,甚至没有(比如本学期),然后以不合理的教学量规则要我转岗、下岗甚至解聘,则打击报复的我的力度太大,我无路可退。事实上,丽水学院领导层无视《丽水学院学生违纪处分规定》,放纵侮辱我的上述10个学生,则他们与学生之间必然存在不正当的交易,他们利用学生的选课权打击报复我,就很容易实现。为了使我完不成最低教学工作量,尽管某班学生的周一和周二有2个半天无课,尽管该班有5人公开侮辱我且没有受到查处,丽水学院领导层仍放任学生闹事,并以选课学生人数不够为借口,取消了2016年已安排我下半年任教建工151班的《工程项目管理》,再将该班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推移至下一个学期,较好地利用学生选课权使我完不成最低教学工作量,达到了打击报复我的目的。2015年,工学院的《工程测量》和《工程测量实训》教学,学生选择我(与上述课程专业对口)的人数,大约是选择金莉(与上述课程专业不对口)的1/2,导致我完不成最低教学工作量,丽水学院领导层也是利用学生的选课权较好地达到打击报复我的目的。   (2)、丽水学院相关领导限制学生选课权打击报复我。 园林测量等我的专业课,不让学生选择我。    (3)丽水学院相关领导利用或者限制学生选课权打击报复我,后果严重。     尽管我找过丽水学院纪委书记和教学副校长等,也到浙江省纪委上访,目前,丽水学院工学院给我2016年的教学业绩为D,2016年的年度考核基本合格,本学期没有教学工作量,准备暂停发放绩效工资,还限令我3个月转岗。目前,丽水学院人事处通知我到图书馆报到,离开教学岗。我不同意,现在向有关领导投诉,但前途未知。   三、丽水学院相关领导利用学生评教和领导评教打击报复我。   前面提到,丽水学院相关领导放任侮辱我的学生违纪,必然存在肮脏交易。这种肮脏交易除了利用学生选课权打击报复我,还可以利用学生评教权打击报复我。当然,丽水学院领导层还可以直接利用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权,直接打击报复我。多年来,我没有违纪,很负责任,专业水平高,可是,我的教学业绩都差;与之相反,许多人教学脱岗,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水平差,甚至触犯上百个教学事故,教学业绩却是最好的,比如金莉。   第三部分   丽水学院工学院党委书记蒋红标约谈我和我反驳的录音,详见附件(60多m)。 录音可知:到底是我迫害丽水学院的学生和领导,还是丽水学院的学生和领导迫害我;到底是我违纪违法,还是丽水学院学生和领导违纪违法;到底是改进丽水学院的学风和教风,还是把我踢出教学岗;到底是处分我,还是处分违纪学生和干部。。。。 录音 (容量太大,传不了,故转化为视频,再分成5段,上传土豆网。请 在SOKU搜库输入【蒋红标2017-2-15】,即可下载上述谈话 转化的视频)或直接点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1069559.html
个人分类: 高校|12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生问我:“师傅,你怎么不出去做技术”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7-1-14 17:43
学生问我:“师傅,你怎么来大学教书了,怎么不出去做技术?”,“你做技术也一定很好。” 他的专业技术大概有一半是我教的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2728 次阅读|1 个评论
理想的大学教育
热度 21 xin 2016-12-24 07:42
文章的起源。 我在前天,撰写博文介绍了现在高校本科教学过程中,存在“师生妥协,共同堕落”的现象,读来让人感觉寒心、品格低劣而又圆滑,实在是让人失望至极、看不到希望。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出路在哪里呢?或者说,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理想状态是如何呢?今天专门来论述这个问题。 理想的状态。 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过程中,师生应该是良性互动的、相互较劲、追求卓越的一个过程,而且,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鲜活的个人,是不会受到外力束缚的、能遵从自己原则和底线,有自己学术品质要求的理性人。大学是培养独立、健全人格的地方,是培养民主、自由思想的地方,而不能成为大染缸、厚黑文化初育基地。 授课的深度。 教师从讲授的这门课程理论体系自身要求,需要具有良好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并随着学科发展是动态的、具有活力的理论体系。教师所讲授的理论体系是从学科要求、现实行业需求和科学研究所处的水平综合而决定的,是与学生经过几次相互动态反馈,所形成的一种教学理论体系模式。教师只需要坚持自己的学术标准,认真投入地授课,理性灵活的多种方式的考核,而不用过多地考虑学生挂科的问题。 理性的学生。 学生是独立,他们有选择专业与课程的自由。但,选择专业需要一定的程序,选定之后需要遵守契约精神,需要执行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学校会给学生后悔的机会,但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但不至于让学生换专业、调方向机会渺茫、几乎绝望。学生对所学课程是热爱的,是有职业精神对待自己所学课程的,并且对自己和教师都有标准与期待。关于挂科,学生有理性认识,不会因挂科而失去理性,走向沉沦、极端。 有淘汰率的高校。 高校大学四年毕业率,理应不能都保持在95%以上的高水平的。大学四年应该是有良性竞争的,是有淘汰率的。但是,这个淘汰率不是人为而定的,理应是由每位任课教师学术标准、学院大学学术标准,综合多次考核累积的效果。没有淘汰的大学,不能成为一个好大学。有淘汰率,但是也不能是赶尽杀绝的,需要给予其他配套的,比如,延迟毕业、校际学分互认转学、降格毕业等。 延迟的教学评估。 教师并不是吃完就可以点评的厨子。任由学生点评,也是存在缺陷的,尤其是低分、不及格的学生,心态会失衡的、并常表现为失去理性。教书育人是个漫长的过程,建议等学生毕业三五年后,再进行跟踪评估。只有等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从现有环境剥离的时候,才能相对客观的评估所学习的课程。读书期间,教师与学生存在利益相关,评估具有相当主观性,有失客观性。现在的教学评估,某种程度上成了学生要挟教师的一个工具。 全程的教学评估。 ① 现在高校习惯于每个学期开展听课周,对重点课程或者教师进行观摩,或者穿插听课。每个学年,也都会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比赛。这些活动的确能不同程度上推进教学质量与水平,应该长期坚持推行下去,但毕竟是片面的、不综合的。 ② 理应从教研室、院系等层次,经过多位教师的讨论和商议,确定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要从课程发生之初,确定课程的系统性、深度,不能随意任由教师草率而定。 ③ 授课之前系统备课。教师需要将讲授课程教案、课件系统完成后,在教研室层面上进行系统试讲,并听取意见进行调整。不能只是试讲一节,就开课授课。 ④ 教学过程监督。大学所讲授的知识,大多不属于保密内容,建议对每门课程进行录像,导入高校教学系统。依此评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公众下载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从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难度。 竞争文化的培养。 大学要引导理性的文化。要让不同程度的淘汰率成为大学普遍的、正常的现象。学生转专业、转大学、延迟毕业也是平常事儿。要保持高等教育的纯洁性和教师的学术独立性,教学过程中不能受到各种非学术干扰,避免教师教学过程中学术独立受到干扰,摒除各种潜规则。教学要理论知识与思辨能力兼顾,让教学成为新知识、新思维汇融的前线,形成良好的学术思维与世界观。 走进未来的大学。 高校教师是一群收入尚可,活的有尊严,很体面的精英群体。他们让世人尊重、景仰,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良知与底线。教师是一个充满了热情、奉献,自我成就感很高的职业。大学的校园里,课堂上,随处见到的是一个活生生、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他们活泼自由、他们独立理性,是成熟的青年。
9100 次阅读|44 个评论
不忘初心:招生第一年就收获了7名博士生
热度 27 neilchau 2016-10-24 08:31
“ 我去 MQ 跟着你干是带着信仰和梦想的,跟其他人不一样…… ” “ 跟谁干就跟找对象一样,刚开始看五官,长期发展要看三观。五官就是学校和奖学金等外在的直接条件,澳洲反正都差不多,我看了你很多科学网的文章,我的很多观念跟你一致,你有个人魅力啊,我觉得可以信赖一起做些事情。 ” 曾经,学生跟我聊天中的这几句话让我受宠若惊。 现在学校的奖学金评审结果出来了,我推荐的 5 个学生全部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其中 3 人拿到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奖学金(整个学校可能就 10 个名额左右), 2 人拿到了学校全奖(有一个是双学位项目奖学金),另外再加上国家留学基金委的 2 人,学生规模达到了 7 人。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大老板的学生数量( 5 人)。大老板的研究方向跟我的,可以说完全不同,他却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协助我带学生。写好的文章发给他修改,修改后他还坚持不署名,甚至还不让我在致谢中提他。这点跟国内、国外的很多科研人员抢着署名,差别还是有蛮大的。 这次奖学金的评审结果,也消除我以前的疑虑。以前认为,所在大学跟国内大学一样,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每个学院和每个导师的奖学金名额,是提前分配好的。如果很多学生申请同一个导师,有些即使再优秀也不一定能拿到奖学金,学校可能照顾没人报考的导师。事实证明,我的疑虑是多余,学校的奖学金评分排名,还是非常公正的,按优排名,申报学生多的导师名额没有上限,没有学生申报的导师,一个名额也没有。 早在四年多前,读博士的时候,就写过两篇博文:《 假如我是导师 》、《 导师的核心职责是什么 》。而今,终于有幸成为导师,并且一下子收 7 名优秀学生,其实也是自己对当年承诺的兑现。学生在申请奖学金的过程中,站在评审人的角度看申请材料普遍都有问题,“细节反映出一个人的态度,进而决定这成败。”一开始,把评分标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重写简历,写好的还是没有突出得分项,后来几乎都是我重新组织的。还有研究计划和 Cover Letter ,我也都是逐字逐句亲自修改,语言、结构、图表都是反复多次。最后,还特意要了他们网上申请的用户名和密码,帮他们最后检查把关。有时候,学生态度不端正,提出的问题依旧不改,内心也有发怒的冲动。 好在推荐支持的学生们都拿到了全奖,真替他们高兴!粗略算下,所在大学目前的学费每年 ~3.8 万(逐年上涨),生活费 ~2.7 万(随通货膨胀也逐年上涨),再加上医疗保险和机票,三年下来每个学生获得了近 20 万澳元(人民币 ~100 万), 5 个学生,为他们带去了 400 多万,想想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接下来,希望学生们能珍惜机会,不虚度大好年华就可以了。我呢,也会不忘初心,争取做个对得起学生的好导师。想到这里,瞬间感觉压力和动力都来了。。。
个人分类: 科研共享|27236 次阅读|52 个评论
羞愧难当-20161021
热度 1 wanrunlan 2016-10-21 23:03
一开始莽撞初创,现在想想真是个错误. 一直在投入,而没啥产出,浪费着父母的时间和金钱,消磨着弟弟的青春,我意识到自己真是个罪人! 不知道坚持到哪天才能柳暗花明?! 当朋友叫我万老板调侃时,当周边人夸我时,羞愧难当! 本意虽好,现实残酷!现在最想做的是将头像资料里的“博士在读”改为“博士”! 幽怨无用,做好当前,逐步改善局面!Just do it!
3989 次阅读|2 个评论
社会不会体谅一个闹铃叫不醒的孩子
热度 18 张海霞 2016-10-8 17:21
十一长假之后的第一天,早上八点多,朋友圈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分享: 最后的话很亮:那我接着睡了,老师应该会体谅一个闹铃没响的人。亲爱的同学,在你的意识里:在家里睡懒觉天经地义,家长必须体谅你;在学校里不上课,老师应该体谅你;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将来长大走上社会,谁还会体谅睡懒觉的你吗?! 去年冬天工作急需我要招聘新秘书,在网上发了招聘启事,出乎意料啦,一个普通的行政助理职位,竟然一天就收到了几十份简历,由于这个职位要求英文比较好,其中还有不少资历很不错的海归简历,从其中筛选出 10 份简历,让助理通知他们周六上午十点来面试(因为我只有周末有时间)。 没想到,周五晚上起天降大雪,周六的早上下的很大,九点多我和助理到了办公室,准备上午即将开始的面试,看着窗外飘飞的鹅毛大雪和白茫茫的世界,两个人拿着挑出来的十份简历,讨论着上午面试的种种可能:会不会没人来?哪些人会来?秘书就开始给约好的面试人员发短信,通知他们面试照常进行,请按时到。 9 : 59 ,门口还没有动静, 10 : 00-10 : 30 第一波的三个都没有出现,有一个回了短信:雪太大,要迟到; 再等, 10 : 15 ,有敲门声,是一个怯生生的小女生:这里是面试的吗?是的,进来吧,你是? 我是来面试的,约好 10 : 30 ,我看雪大就提前来了。 正常的面试流程开始:一个山东的女孩,在外地院校毕业来北京打拼,看简历简历真的不起眼,看见真人长得也不是很起眼,英语也不是很出众。面试的表现真的比较一般。 面试结束的时候,秘书本准备很有礼貌地跟她说:明天等消息。我却制止了,说:你被录用了! 面试的女孩和秘书都瞪大了眼睛:这么快就决定了? 我说:是的,今天的面试结束了,就找你了,一个大雪天还能提前来面试而不找任何借口的人,是有培养前途的,尽管你今天很一般,可是我相信你未来一定会进步很快! 果真,不出半年,这个孩子就成长起来了,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已经成了我今天最得力的助理、凡事都可以指靠和托付的助手:肖敏! 所以,同学, 社会不会体谅一个闹铃叫不醒的孩子,而是需要一个风雨无阻去完成任务的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712 次阅读|20 个评论
改课表比加椅子更重要
热度 6 fdc1947 2016-10-4 08:03
改课表比加椅子更重要 前几天,看到科学网博客有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大学教授,他“给研究生上了半天课,一直站立着。最后一节课实在累了,想找张椅子坐下来”, 却没有找到椅子,因而问道:“大学老师上课为什么要站着”?他呼吁学校“ 给大学老师提供一把椅子吧!让他们想坐就坐,想站就站,不因腰酸而痛苦,不因腿痛而苦恼 ”。 作者提了一个建议,在各教室放置一把椅子,让教师们必要的时候可以坐一下。这自然是不错的,谁都可能有个特殊的情况,累了,有地方坐一下。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事情是改课表,改变让教师连续上四节课的状况。 教师的讲课,既是一个脑力劳动又是一个体力劳动,大学教师的讲课尤其如此。在体力方面,不但累腿而且累嘴。教师一堂课50分钟,需要不停顿地大声说话。绝大多数大学教师的课都是讲授,两节课讲授的内容写在书本上往往是二三十页。连续讲授四节课,如果说加一个椅子可以使两条腿得以暂时的休息,那么,嗓子是没有办法休息的,所以,让大学教师连续上四节课是有些不人道的。实际上,过去也很少有让大学教师连续上四节课的课程安排。 但是,自从大学扩招以来,很多学校的师资、教室等都非常紧张,弄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增加(这里还应当包含强度的增加,许多教学班人数增加,大班上课使得教师必须用更大的嗓门讲课。虽然有些教室里用上了扩音器,说实话,现在的教室实在不是用扩音器的地方,它的设计大小、墙壁、座位、天花板等等都很难使扩音器发挥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扩招引起学校的教学地点与教师住处往往非常之远,学校要花费大量的运力,来保证教师的上课。为了节约运力,也给排课表增加了一些难度。 如果排课表的教务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能力,那么他们应当尽可能避免让教师连续上四节课的情况。如果他们没有上述两个条件之中的一个,那事情就比较困难。但是,现实的情形却往往是两个条件同时缺乏,业务能力又低、更缺乏责任心,弄得教师就辛苦,只有“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了。而这样高强度的连续劳动,很有可能对教师的身体(例如心脏、咽喉、静脉等)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当然,课表排得不好,受苦的不光是教师,还有学生。 前些天,河南某大学的一位教授又一次提出他们那里的课表问题。我看了他们那里的课表,有的课表确实有点“惨不忍睹”。有的时候,学生一天要上十节课(上下午各四节,晚上两节),有的时候却很空。这十节课并不是实验课,都是听教师讲授的课程。众所周知,学生听课也是一桩很辛苦的事情(当然,条件是认真听课)。上面已经说到,教师会在两节课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内容。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聚精会神,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基本上听懂了,把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理解了,课后的复习就较为省力,所以,上课集中精力是学生学好教学内容最重要最关键的学习环节。说老实话,我在半个世纪以前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如果我做学生,一天上十节课,我也受不了,难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可以集中。所以,那样的课表实在很难说是对学生负责任的。 一个学校要搞好,需要许多环节的保证。这里不光是教师的问题,更有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从主管教学的校长到教务员,都需要是懂教育、有责任心、脑子也聪明一点的人。几十年来,却往往是弄些智力和能力较差、教不了书的教师去做管理,以为做具体工作,能听领导的话、勤快一点就行了,结果这些人反而容易升迁,相当一部分人员从具体的事务工作一步步做到高级的领导,来管理学校。像上面所说的课表问题,与目前评价学校的各种指标,与各种各样决定学校声誉从而影响领导人“命运”的排行榜,都好像扯不上一点点关系,但实际上却是办好一个学校的重要因素之一。真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从校领导直到教务员都能够懂行、负责任才可以做到。 上面所说这两位教授,一位提出了课表的问题,另一位提议学校给讲课的教师提供椅子,实际上都提出了一个教学管理的问题。学校管理不善,教师再努力恐怕也难以把教学工作做好。所以,大学的教学管理问题,应当得到大家的重视。 又: 我(过去)的一位学生刚才告诉我,她这个学期有一次课要连上四节,后两节上课的地方离前两节上课处有一站半路之遥,还要上六楼。这位化学专业的中年副教授是不是要有当年王军霞的本领才行?
个人分类: 教育|4703 次阅读|12 个评论
狼山野外地质考察后学生的感想
热度 19 Hongbolu 2016-9-27 20:15
刚刚完成连续三年对狼山的野外地质考察,我正开车奔驰在返回青岛的路上,收到学生发来的感想,这也让我浮想联翩... 因为明年秋天我就退休了,这位同学是我在中国石油大学指导的最后一名硕士研究生。因为本科成绩较好,他于2013年秋天就被推免为地质学专业硕士生,在2014年入学前的暑假就开始跟随我到狼山进行野外地质考察,然后又于2015年9月和2016年9月继续跟随我到狼山进行野外实地研究。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他曾经对地质学和自己的未来产生过动摇,认为地质学并不科学,特别是同一种现象竟然在发表的论文中发现很多完全不一样的认识或论断,这导致他多次企图放弃地质学,因而也长期处于迷茫之中。 从2014年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我就经常与他谈心,并通过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互动。甚至在深夜发现他发到朋友圈中的感叹有某种消沉情绪,我就立即互动表达我的看法,以便让他从旋涡中走出来。我尝试了多种方法,但见效甚微,这也让我一度非常担心。他爱好文学和历史等,喜欢读书且非常自律,善于思考社会问题,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也因此产生了不尽的烦 恼 。为了帮助他彻底摆脱迷茫,我多次与他长谈,寻找共同语言和突破口。我发现他并非厌恶地质学,而是看不到地质学的科学性,因而让他无法说服自己继续学习地质学并以此为职。既然他讲道理,我就一定能用自己的工作让他看到地质学的科学性! 我明确指出:不能因为看到有人糟蹋地质学就认为地质学不科学,至少还有老老实实做地学研究的人给你做榜样。我 对他允诺:你跟着我脚踏实地地学习地质学,如果你发现我的哪一步工作不踏实或不科学,你就立即指出来,我就承认地质学不科学... 经过三年三个轮次的狼山野外地质工作,我发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变化,至少他已经走出怀疑、失望和迷茫的泥潭。特别是在刚刚完成的狼山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中,他已经展示出独立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而他老老实实的工作态度也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多次对他说:你看我现在地质学的野外综合能力很强而且理论分析思路清晰,这不是因为我聪明,恰恰是因为我老实和勤奋。我老老实实地到野外去考察,而且尽量多爬山多观察不去走捷径... 在半夜里看了他对某些地质现象的思考后,我用微信告诉他:只要你愿意,你会是位出色的地质学家。朋友们看看他的思考是否已经显现出地质学家的潜质? 我对自己作为第一位老师和第二位老师的工作也基本满意,但我知道:我仅仅是完成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引导并陪同他置身于大自然中一起学习而已。首要因素是他自己一直尝试改变自己,而促使他质变的最好的老师是我们共同的第三位老师--大自然! 下面是学生写的长信的一部分,征得学生同意,我掐头去尾并稍微改动几个字,将主要部分放在这里与同仁分享: ...... 我们都知道地质学是一门直接研究大自然(小到尘埃,大至宇宙)的学科,它需要我们具备相对丰富的包含地质原理在内的生活经验,各种地质现象接触的越多越有利于理解和应用,而非停留在理论的表面上。同样的现象,在书本上是线条分明、层次清楚的,这是地质工作者在透彻地理解地质现象之后将某一种主要的地质原理抽象化、精简化的结果。然而,在大自然中各种地质现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的现象相似却有着截然不同形成机理,有的面貌迥异却主要是同一地质作用的结果;有的现象被表层风化和改造后面目全非,有的现象和别的现象结合在一起发生了“1+1>2”的反应,有的现象看似十分符合书本模型但是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这是新的问题……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具有“去伪存真、逐渐积累、不断更新”的能力! 为什么要这么注重野外地质工作呢?因为地质研究工作都是立足于地质学基本原理,而这些原理是前人从大自然中反复观察、研究、总结、检验而得到的。这一过程本来就不是无懈可击、毫无漏洞的,仍然需要我们在最新的理论基础上重新观察、验证,用哲学的语言叙述就是:在真理的长河中只有相对真理,没有绝对真理,没有永恒不变的对与错!既然如此,将书本知识奉为 圭臬 、践行不悖的治学态度就很值得商榷了!如果说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真理是本,而继承前人的知识体系为末,那么将已经接受的知识结构作为一面镜子,持之以鉴定地质现象的对错是非的做法岂非本末倒置?如果说大自然的知识是一片瀚海,那么人类的知识充其量只是某个海滩上的沙石。我们似乎 囿 足于这片海 滩,深一脚浅一脚地在上面行走了太久,反而忘却了大海的存在,忘记了一个最根本的事实:海滩上的砂砾再多也不过是大海活动的产物,对于大海而言只是一粟,而且在斗转星移之间,我们所认为的浩大也可能化为乌有。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固执于一理一律就显得有些迂腐了,所谓“食古不化”不外如是。 说到这里,不由的想起老师多次强调的感悟:地质学家有三个老师--授业之师、同行之师、自然之师。现在 回过头再仔细品味,不得不感叹其制篇宏大、思维深远。这种地质学的思想既深刻也简单,就是我们熟悉到快要忽略的一句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躬行 ”。而现在的主流地质研究人员既不属于纸上谈兵、也不算凡事践行:他们在数据体的基础上开始研究,最终又得到一系列数据体,套用一个国外地质学大家的话说就是:基于二手的资料进行地质研究只能造就二手的地质学家。 那么,什么是一手的资料呢?野外地质考察! 再说一下我对地质学研究中独立思考的感受。独立思考,其主体自然是“我”了,有名言曰:我思故我在。既然作为一个研究人员去研究地质现象、解决地质问题,那么该研究人员必须以自己的眼去观察,以自己的脚去丈量,以自己的手去采集,以自己的大脑去剖析、归纳、综合、升华。无论什么现象,都要自己去考察;无论什么学说,都要自己去分辨;尽量抛开杂乱的观点去勘查,又要慢慢地酝酿这一切线索所指向的地质原理,如此方可对本学科做出自己真正的贡献,才能体现出这个思考的“我”的存在。假若附庸于主流而慑服于权威,那么“我”就不存在了,或者只能是一种类似寄生虫的存在罢了。一个没有“我”的研究人员,便不会有自己的手、脚、眼,更不会有独属于自己的大脑;一个连自己的大脑都不具备的“研究人员”,他能为这个学科做出的贡献只能是显而易见的少,甚至于为负数 … =======================================附:野外工作片段 2014年野外期间他始终跟在大家后面,虽然非常听话,但如同一个旁观者,看不出对地质学有多大兴趣。 2015年野外期间,因为三个人野外需要占用一个人看车,只有我们俩爬山,所有观测都必须共同参与。他已不再是旁观者,但仅仅是听从我的安排完成了分内的工作,还是缺乏主动性,很少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这让我在野外感到有些孤独,我只有不停地讲解所有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并示范各种测量方法。他承认我的野外工作是科学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总感叹自己的脚步和思维都无法跟上老师的步伐,担心自己将来是否能做个基本合格的地质工作者。 2016年这次狼山之旅,我看到他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做事有条有理,遵守工作程序,明显有了学习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也能与老师平等讨论地质问题了。当师兄提前离开后就将一切测量和敲打岩石标本的工作全部承包下来,不用老师提醒就说:“老师我来...” 当我对某种地质现象进行成因推理时,他就提醒说:“是否有自圆其说之嫌”。于是我们展开讨论,将多种可能列出来现场分析,不断寻找可靠证据排除干扰因素,最终找到唯一可能的成因... 看了他的感言,我感受到:他已走出迷茫,不仅相信地质学是科学的,而且也是有趣的!我相信:只要他愿意并继续努力,他将来会成为合格的地质学家! 我在这里再次告诉他: 只要坚持锻 炼身体,你的步伐就会赶上和超过老师! 只要坚持不断学习,你的思维就会赶上和超越老师! 你即将从第一位老师那里毕业,紧接着要向第二位老师--地学同仁学习。当然,若想超越老师,那就得不断地向第三位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学习!记住:不要停下脚步。你行!
个人分类: 杂谈|12507 次阅读|70 个评论
如何鼓励学生提问?教室当直播间 学生玩弹幕 老师当网红
热度 3 zhgzhang 2016-9-22 18:29
为了增加课堂互动,我让助教找了一个弹幕软件安在电脑上。上课时,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发弹幕提问,引起学生兴趣。 通常课堂上学生很少提问。其实我当学生时也很少提问,部分原因是没听懂,有时候也不好意思提问,怕提问太简单的问题丢人。 我想,反正你讲得好坏学生也会玩手机,与其课堂上不让玩手机,还不如让他们利用手机和老师互动呢。 有了弹幕,学生提问都是匿名,就不怕提问题不好意思或太难堪。学生兴趣很大。初次使用大家都不太熟练。估计会越来越好,尤其是学生中有人提搞笑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有吐槽。
3947 次阅读|5 个评论
老师,我跟你赌气呢!
热度 34 张海霞 2016-9-17 15:47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学生也已经毕业了,可是这句话在我的心里到今天还是不能翻片过去,索性还是来谈谈吧。 非常意外,因为这是一个很有个性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的学生,平时很努力也很有想法,就是做事比较随性、拖沓,不够当机立断。我们以他为主力完成了一项很有突破性的工作,由他主笔写了一篇很不错的论文,这篇论文写了好久,改了又改,图表和数据都做了全面而精心的准备,我说:可以投稿了,一周之后,还没有看到动静,我发邮件给这位同学说:怎么还没投出去?!尽快!这位同学回信说:我再完善最后一张图,马上。可是又过了一段时间,还没有下文,我急了:什么情况?不要拖沓!之前就有拖沓的毛病,怕是又犯了。过了几天还不见动静,奇怪!暑假了,人就不见了?!我打电话没人接,邮件不回,晚上从办公室回家的路上还没有看到回复,我怒了,在微信上留言:论文需要提速,不要再犯拖延症!机会都错过了! 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这位同学的回复: 老师,论文我已经搞好了,就是不投,我跟你赌气呢!你哪天不骂我拖沓,我哪天就投出去! 这个回答简直是让我大跌眼镜、匪夷所思!什么情况?一个二十大几的小伙子,跟我赌气?!简直是滑稽! 我完全出离愤怒了:赌气?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也不是你家长,工作就是工作,承诺就是承诺,不需要赌气!我跟谁赌气去?! 但是,回复完这个短信,我自己真的是被这件事情惊到了:千思万想,也没有想到我们的学生竟然这么不成熟,都已经是二十好几的研究生了,早该是思想独立、堪当大任的优秀青年了,如果仅从所有可以看到的各个方面(身高、体重、学识、谈吐、文笔 …… )来看,TA的指标也都堪称优秀,可是谁能够想到这内里的灵魂还是如此地幼稚和脆弱?仅仅因为老师没有以表扬的方式来说话就选择赌气?这不是很滑稽吗?而且,究其本质上就是没有及时完成任务而给自己找了这样那样的借口拖延得没完没了,最后还好意思以这最不靠谱的“赌气”来推卸责任:不怨我,都是老师你做的不好,你不体会学生的脆弱和幼稚! 那天晚上我怎么也不能入眠,更是心痛如刀绞,因为我简直是被这不经意发现的真相折磨疯了:试想,这是一个成长过程中赌了多少年气的孩子?这是一个在过去家长和亲友们都妥协到了什么地步的情景?二十多年,我们费尽心力养育的智力健全乃至超群的独生子女,内里却是这样的不堪一击,他怎样面对困难和挫折?!他怎样面对残酷的社会丛林法则?!要知道:在正常的思维方式里根本就没有赌气一说! 事情过去很久了,至今想起还是不能平静: 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对于孩子从小严格教育的重要性,不娇惯 TA 的小毛病、不对 TA 的小性子妥协将来才有一个可以在社会上正常立足的人,一个不停地跟别人“赌气”的 TA 是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的! 作为一线的大学老师,我也需要再细心和耐心一点来了解我的学生,他们真的不是个个都心智成熟到了可以作为成年人来对待的,他们中的很多人还需要我们做一些心智训练的基本功课,否则, TA 真的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问题! 亲爱的孩子,在这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我们不赌气,我们也不泄气,我们更不放弃,我们一起努力从每天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12929 次阅读|39 个评论
给学生打工
热度 1 张海霞 2016-9-13 09:34
教师节之后的那天, 911 ,周日,为了周一学生公司的项目验收会做准备,忙得发疯,还很不凑巧,电脑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又坏了,送去维修,我一肚子的怒气,忍不住发火,女儿看我很不爽的样子,就跟我开玩笑: 妈,你这是天天在给学生打工啊! 这小丫头,还真是看得透: 我可不就是给你们打工吗?在家里给你打工,在学校给学生打工! 是呀,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的所有重心: 在家里:给娃打工,随着孩子的成长,尽最大努力在生活中不断地关心她的身心健康,尽可能地做到陪伴和沟通,给她一个上进又温馨的环境; 在学校:给学生打工,为了学生的教育(包括课程、科研和创新创业)我真的是忙前忙后,甚至是没明没夜地在全国各地奔波只是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比如这教师节前的三天,我就一口气在成都、上海、常州等三个城市的四所高校进行了五场讲座!回到学校连周末也全安排满了学生的各种活动:欢迎新生的活动、研究生的科研进展、已毕业研究生创业公司的项目 …… 我这不是在全职“ 给祖国的下一代打工 ”吗?! 我的娃和我的学生娃都是祖国的下一代啊!每次看到他们听了讲座以后茅塞顿开的惊喜,看到他们不断的进步,看到他们从各地发来的教师节祝福,心,真的是化了:养育下一代是我们的天职,如果能够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管去教育,还怕有做不好的教育吗?!把自己娃当作学生一样去严格要求,还怕教育不好自己的娃吗?!而且他们中的的一部分人,将来一定也会成长为我们这样的老师继续认真负责地为下一代打工,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吗?! 打工,继续努力并快乐地给祖国的下一代打工!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4147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师节写给学生的几句话
热度 5 张海霞 2016-9-10 18:38
今天是教师节,一天都是安排的学生活动:早上是欢迎河南籍新生的交流会,下午是 iCAN 的采访、跟信息学院的新生以及创客社团的同学们,当然还有在校和已经毕业的各位同学过来祝福节日快乐的,晚上要跟孩子们一起聚餐 …… 真的是好充实好开心的一个教师节,感动满满、感触多多,也就趁机再跟同学们说几句心里话吧。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是刚入学还是正在读书还是已经毕业,下面这四条基本原则你一定要记住和理解并积极实践: 一是敢于冒险的胆量: 在昨天回京的高铁上我终于看完了波特曼演的《黑天鹅》,感触良多,就像这个故事里那位追求完美的女主角一样,我们很多人是被困在自己的“壳”里:我们很聪明、我们很勤奋、我们有很好的基础也有很美好的梦想,可是我们缺乏去为了实现梦想而冒险的胆量,是因为我们内心很胆怯,很害怕失败也很害怕不确定性,所以我们披着一身华美的羽毛在那里寂寞地旋转着,而真的要飞起来是需要不怕摔的勇气、需要去率真地释放自己的感情,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敢,因为我们希望“完美”,而这个世界上其实根本不存在完美,既有黑也有白,我们要坚持白,但是我们也不能逃避黑,因为只有认识黑、了解黑才能战胜黑,也才能最终接近我们希望的“完美”。所以要有冒险的胆量,这点对于名校的学生更为重要,有时间可以看看《黑天鹅》和波特曼在哈佛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二是打破常规的洞见: 这一点更是我们所有学生都必须要面对和突破的问题,因为我们长期以来都是 服从, 都是 标准答案 ,不鼓励也很少有机会去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上课时很少有提问更很少有自己的意见,这是目前教育里最大的障碍:不仅仅是创新教育需要,是正常的教育都需要,学问学问,必须要有学有问,不问哪里会有理解和思考?!因此,必要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那些打破常规的观点,正是在学习和工作乃至生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最解决问题的部分,不管是不是被鼓励,我们都必须坚持。记住:无论在哪里,提出一个真正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都是会赢得尊重的,领导在遇到问题时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帮手而不是出处点头哈腰的跟班。 三是锲而不舍的决心: 自古以来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势,有韧劲和奋斗精神,而且经历过高考的同学在这点上应该都是经过考验的,可是这些年由于独生子女政策,我们的这个优势在不断丧失,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在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而不是锲而不舍地拿下,这是不行的,因为无论是什么事都必须要做好做成功才会给你内心增加真正的动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应该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即使不喜欢也要做好了才会给自己一个昂着头离开的机会,否则就是低着头被人淘汰,这完全是两回事。记住:不管你遇到的问题和机会是你的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它征服以后再说其他。 四是上善若水的方式: 这一条主要说的是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在砥砺前行的过程中真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希望用的是内心舒畅的方式,这就要学习“水利万物而不争”,把自己的心态放平,不去争一时的得失,把身段放柔,不去逞一时之强,当然这点很难真的做到(我自己常常做不到,基本是愤怒之下杀敌五百自伤一千),但是一定要记住:生活和工作都是为了快乐精彩地过好每一个日子,不是为了斗气和赌气,自己要学会调整好心态,在努力辛苦的工作中要尽可能用让自己和别人都感到舒适的方式去开展(实在不行,也不要伤害自己),在工作之余,一定多给自己和身边的同学们找一些乐趣。上善若水,重点是自己要有水的心态:润物细无声地解决问题。 有了这四条基本原则,常常想想,贯彻到工作和生活之中,一定会受益终生的。 教师节,祝天下同行们快乐,同样也祝同学们有收获有进步!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7864 次阅读|4 个评论
感谢你们,我的学生!
热度 5 zhgzhang 2016-8-26 20:21
当大学教师的好处之一,是学生遍天下。 因为海外留学和工作的缘故,海外认识的人多一些,于是就把自己的不少学生介绍到米国欧洲和日本学习或工作。出国访问和开会,免不了要受到这些学生的照顾。 这次到欧洲访问和开会,几乎全程受到学生的接待。刚下飞机,就有两个学生接,接到招待所,又送来面包、水果和水。然后又去接去吃饭。接下来的几天,从早上到晚上,从招待所到实验室,都是全程陪同。换到另外一个城市开会,先去的学生又是来机场接。多亏了学生,不会德语的我少了很多麻烦,但是也就产生了许多依赖,离开了学生就寸步难行了。 学生还把离会场近的旅馆让给我,自己去住几站地以外的旅馆。真是很感动。 感谢你,我的学生们!
4409 次阅读|6 个评论
离婚的影界明星 患病被开的教师和郁结而死的学子
热度 1 xuecw 2016-8-25 09:38
最近媒体报道的社会事件,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王宝强的离婚案,兰州交大博文学院患癌教师被开除的事件和山东临沂一名准大学生的学费被骗后郁结而死的事件。 如果把这三者放到一块,可以发现我们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最令人头疼的就是收入差距带来的比较悬殊的贫富差距。亿万家财的影界明星、收入微薄因患病而被开除的大学教师、学费被骗走而气死的大学生…… 明星离婚事件,让人们感叹时下人们价值观的变化,而身后的亿万家财如何划分,又让人们感叹影视名星的发财致富的速度之快,几年内便赚得亿万。而普通家庭则因万元左右的开销却面临着生死考验。听起来响当当的大学教师,月入只有2400元,一旦身患疾病,还要拖着带病的身躯去上街卖点小杂物。农村学子东借西凑的不到万元的学费,被骗之后难以承受没钱后给家人带来的负担而气绝身亡 …… 后两者的凄惨让人说起来都感痛心。 而我们国家的经济已到了在国际上数一数二的时代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378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大学教师患癌被开除 校领导回应家属:别给我哭
热度 6 杨学祥 2016-8-19 10:34
大学教师患癌被开除 校领导回应家属:别给我哭 分享 9.5W 评论 2016年08月18日16:20 中国青年报 大学教师患癌被开除 校领导回应家属:别给我哭 分享 9.5W  判决文件。 大学癌症女教师   原标题:大学癌症女教师被开除事件调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 马富春   58岁的刘宏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这两天,他整夜睁着眼,情不自禁地翻看女儿的手机。看到别人发给女儿的微信——《在兰州一所大学教英语的她,在患癌后就被开除了》,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涌。   女儿刘伶利正是这条微信的主人公,可惜她永远看不到朋友发来的微信了。8月14日8点多,因为癌症并发心脏病,32岁的她离开了人世。    大学女老师患癌症   1984年出生的刘伶利一直是家人的骄傲。2012年,她兰州交通大学外语专业硕士毕业,来到兰州交大博文学院工作,成了一名大学教师。   “她爸爸有癌症,孩子特别懂事,除了上班,还给高三学生带家教补贴家用。”母亲刘淑琴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工作两年后,2014年6月1日,带完家教回到家,刘伶利突然感觉腰部剧烈疼痛。当晚,父亲就带着她去了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医生说需要进一步检查。   “第二天,感觉不怎么疼了,孩子就要去上班。”刘淑琴说,当时,女儿告诉她,如果不去上班,学校会扣钱,加上当时快期末考试了,怕耽误学生复习,就上班去了,直到学生放假后,7月23日才住院接受治疗。   刘伶利家人提供的甘肃省人民医院冷冻切片诊断报告书显示,当时诊断为(双侧卵巢)增生性(交界性)浆液性肿瘤,高级别。   那个暑假,父母带着刘伶利到北京求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4年10月出具的一份病理报告显示:刘伶利“左附件区纤维脂肪组织及右侧卵巢、输卵管内仍可见大量高级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浸润”,“乙状结肠带结节、直肠窝肿物、大网膜、左侧结肠旁沟肿瘤内均可见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浸润”。这意味着,刘伶利得了卵巢癌并且已经扩散。   刘淑琴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确认,在北京治疗期间,女儿已经向学校请假。病情诊断确凿后,随之而来的是化疗、开腹手术、切除卵巢……一家三口辗转于这家肿瘤医院周围的小旅馆。手术前,身为独生子女的刘伶利,曾一度想把自己的卵子冷冻保存下来,但是最后因为费用太高而放弃。   2015年1月12日,一家人从北京乘坐火车返回兰州。刘淑琴告诉记者,女儿在火车上接到了博文学院的电话:“人事处的一位工作人员问她能不能来上班,让她14号去学校,女儿回复说身体不好,要给家人商量一下。”   拿着厚厚一叠病历,带着北京医院大夫补开的请假条,1月14日,刘淑琴来到博文学院人事处为女儿请假。“学校以为孩子得的是子宫肌瘤,病历上写得清清楚楚,学校才知道孩子得了癌症。”刘淑琴说。   当时,考虑到女儿不能上班,刘淑琴请求这位领导,希望单位能继续给孩子买医疗保险。   对方没有应允。刘淑琴当场哭了。人事处处长则告诉她,“不要给我哭,我见这样的事情挺多的,学校有规章制度,我也没有办法。”    生病期间遭学校开除   让刘淑琴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5天之后,女儿刘伶利的工作境遇就发生了逆转。   “过了一周,学校让我女儿去一趟,她正在兰州治疗,就没去。事后,女儿确认自己被开除了。”刘淑琴说。   家属给记者提供的一份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关于开除刘伶利等同志的决定》显示:经2015年1月19日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该两位同志(包括刘伶利——记者注)连续旷工已违反兰博人字(2009)6号文件规定,违反了劳动协议的相关约定。为规范我院用工,决定开除刘伶利同志,解除与该同志的劳动关系。   记者注意到,这份文件由陈玲签发,陈玲是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院长。   事后,刘伶利在微信中与一位朋友说起:“过了没几天打电话让我去一趟,我说没时间,然后就把文件寄回来了。”刘淑琴说,当时,女儿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一直在兰州治疗。   在博文学院辛勤工作了3年,刘伶利收到学校寄来的开除文件,一时难以接受。她在微信聊天中向朋友抱怨:“开始他们不知道我具体的病情,我请了一个学期假,期末还打电话问我下学期能不能去上班,我妈妈就去学院告诉他们我具体的病情,他们一知道我真实病情就把我开除了。”   开除,是职业生涯中不光彩的事。一时,身患重病的刘伶利有些绝望。此间,当朋友问及生病期间,学校是否看望过她的时,她在微信中回复:“没有,我妈去的时候都说让他们给我交保险,我们出钱,他们都不愿意。”   近些年,刘伶利的家庭频遭不幸。父亲下岗,也是癌症患者;母亲退休,还要照顾痴呆的老父亲;学校停止给她医保缴费,对于这个不幸的家庭来说负担更重了。   “2014年7月刘伶利接受治疗,过了暑假,学校就没有给孩子发工资,我的钱加上我父亲的退休金,用来给女儿看病,孩子他爸在社区帮忙,每个月1700元的工资,只能够他自己的医药费。”刘淑琴说完,站在一旁的父亲刘宏掀开衣服给记者看他身上的造瘘(用来排尿)。   “学校没人来看望过孩子,2014年10月,学校提过一次来看,可是我们在北京治疗,以后再就没有说过。”说起学校如何对待重病的女儿,身患癌症的刘宏很伤心。    直至去世学校还未履行判决   面对学校突如其来的开除通知,刘伶利和家人都感到无法忍受,他们选择了诉诸法律。   2015年3月29日,刘伶利向甘肃省榆中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请求对学校作出的开除决定进行仲裁。2015年4月17日,因证据不足,该委员会做出对刘伶利的仲裁请求不予受理的决定。5月,刘伶利向学校所在地的榆中县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15年10月20日,榆中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于2015年1月19日作出{兰博院发【2015】14号}《关于开除刘伶利等同志的决定》无效,双方恢复劳动关系。”   至于刘伶利要求支付治疗期间的病休工资等福利待遇,因其未提供相关计算标准,法院不予支持;对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判决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补足;对原告要求被告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判决表示不属于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的受理范围,不作处理。   刘淑琴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由于家人忙着给刘伶利治疗,都没有时间出庭。她回忆道, 一审的官司打得并不好,由于博文学院没有继续给孩子买医保,当时看病的花销很大,家人只能给她买居民医保,报销的比例比较低。   博文学院不服一审判决,向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兰州中院二审判决维持了原判:“二审中,交大博文学院亦认可在刘伶利与交大博文学院电话通话中,刘伶利陈述其本人及家人都在外地就医,无法履行请假手续,等回来后补办请假手续……不属于《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教师聘用合同》第三条第八项第3款约定的擅自离岗,旷工的情况。”   判决认为:“交大博文学院以此为由开除刘伶利并解除与刘伶利的劳动关系无事实和法律依据,一审认定交大博文学院开除刘伶利决定无效,双方恢复劳动关系正确,本院予以确定。唯适法律不当,本院予以纠正,上诉人交大博文学院的上诉请求于法无据,应予以驳回。”   “判决下来不久,上上周电话说协商解决,昨天(学校)带电话又说开学再说。”刘伶利给朋友发微信说。此时,是她去世前的半个月。    律师:开除系违法 学校:不回应   在刘伶利二审代理律师蔡翔看来,开除是一种纪律处罚,学校的行为是非法解除劳动关系,也就是恶意解雇。   “这是一种逃避企业法定义务的行为,刘伶利的要求很低,就是医保别停,能够减少自己看病的经济负担,可是学校还是把她开除了。兰州中院采纳了我们的意见,认为解除刘伶利劳动合同违法。”蔡翔说,“学院没有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没有依法办事,在明知刘伶利患病并电话请假的情况下,还依然认为刘伶利是旷工,缺乏对教师的必要关心。”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二审判决之后刘伶利的社保和医保还没有恢复,学校并没有主动执行法院的判决,由于她的病情恶化一直在治疗,我们也没有时间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判决下来后,学校还是没有到医院看望刘伶利。”   当被问及刘伶利去世之后,其经济损失是否能追回时,蔡翔表示:“即便孩子去世之后,父母有可能要求学校赔偿刘伶利的损失,劳动合同解除违法行为,造成了医药费能由医保报销的没有报销。挽回这个家庭的损失,我们还是再提起一个诉讼,追讨学校停缴医疗保险造成的损失。”   从劳动仲裁到二审判决,用了超过一年的时间。期间,刘伶利的病情也不断在恶化,家里治疗已经花费了三四十万元,家中已经没有积蓄,只能靠舅舅接济进行治疗。刘伶利考虑到家庭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了中医保守治疗,这样的选择只是想多省点钱。只有在病情恶化的时候,才断断续续选择住院。   记者就此致电兰州交通大学文博学院办公室主任王世斌,他表示,对于此事,具体情况他不了解,也没有负责处理这个事情,学校正在放假还没有开学,等开学后再说。记者又多次联系兰州交通大学文博学院院长陈玲,但是均未接电话。    去世摆摊卖衣服   虽然知道身患癌症,刘伶利并不希望过早离开父母。   她网购印度生产的抗癌药,因为价格更便宜;她加入很多微信和QQ的抗癌群,与群友之间相互鼓励;住院期间,她还会自己涂上红色的指甲油,抹上口红,打开美颜相机自拍。   “她是个要强的孩子,去年9—12月在兰州治疗期间,看见家里经济条件不好,非要在家附近摆摊卖衣服。”刘淑琴拗不过她,让刘伶利坐在轮椅上,推着她到兰州东部综合批发市场批发衣服,孩子负责挑选衣服,母亲负责拿东西。   “有一次城管过来,让我们收摊,我和他父亲整理衣服,她坐在轮椅上,城管就质问他‘为什么坐着不动’,当时就把孩子吓哭了。”刘淑琴告诉记者。   到下午6点,母亲装上几包衣服,拉着小推车,拿着晾衣架,父亲推着刘伶利去摆地摊。大多数的时候,她坐在地摊边上,母亲张罗卖衣服。   刘宏含着泪说:“那天孩子回来心情就不好,不吭气,我知道她很委屈,放下了一个大学老师的尊严,摆地摊被城管追着,但是我也无能为力。”   “妈妈呀,太痛苦了,妈妈救救我呀!”由于癌症扩散,刘伶利全身剧痛,只能靠打杜冷丁缓解疼痛。即便承受巨大的痛苦,在去世前几天,她把母亲手机中自己的照片全部删去。   “真不想成为你故事中的主人公。”去世前几天,她给一个朋友发了一条微信,紧接着她又发了一条微信,“不好玩”。   本报兰州8月18日电 责任编辑:瞿崑 SN117 http://news.sina.com.cn/c/2016-08-18/doc-ifxvctcc7950748.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91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大量吸引海外留学生对美国学生公平吗?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6-8-11 13:39
没有举国体制,一大批体育苗子根本成长不起来 博主回复(2016-8-1112:31):因此奥运金牌没有太多意义,不需要国家投入,但是不反对民间支持 ------------------------------------------------------------------------------------------------------------------------ 赵建民2016-8-1112:50 中国的工科或者医科大学生,政府财政支持大概占学习费用的70%。中国大学生的花费大概是美国学生十分之一(美国大学生按期能拿到学位的比例不足50%,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财政支持枯竭)。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学生通过美国高校的奖学金或者中国政府奖学金去美国读研究生,其中一部分就留在美国了,近年来美国新当选的院士中亚裔约占1/10,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亚洲受到的本科教育。这对美国学生公平吗。? 本来高校教职就比较有限,美国大学每年还用大量的奖学金吸引海外留学生,最后是和本土美国人争夺有限的职位。 ---------- doctor5 2016-8-1113:08 不仅对美国学生,对所有学生都不公平!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3034 次阅读|6 个评论
亲爱的学生,自己骗自己好玩吗?
热度 9 wangxh 2016-6-27 12:25
不知道从何时起,国人学会了自己骗自己,骗得那么心安理得,骗得乐此不疲,最可怕的是骗到最后,连自己都信了! 假 -- 冒 -- 伪 -- 劣! 商品是假的 —— 看看美国《时代周刊》对马云的描述便可略知一二。婴儿奶粉假的,儿童疫苗是假的, ...... 事情还得从今年的本科毕业论文说起。 两个学生,论文内容不够,被勒令修改。好家伙,人家从别人文献里直接 “ 引用 ” 过来了,甚至自己“瞎编”数据 —— 真是小瞧了俺的记忆力和智商 —— 就那么点实验,做什么没做什么俺不知道? 俺问他们:自己骗自己好玩吗? 大学教育不是 “ 升学教育 ” ,而是 “ 合格教育 ” 。如果知识量掌握不到一定的程度、学术 / 技术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也就是 “ 不合格的 ”, 是不可以毕业的! 有些教育者认为现在的大学教育是 “ 普及教育 ” ,不必像原来一样严格要求,或像原来一样要求达到某种水平。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本身说明这些教育者根本不懂教育。虽然有些工程技术的确可以用自动化或机器人替代,但机器取代的应该是纯劳动力,或者说是工人,而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们。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仅对大学生的数量在增加,对其水平更正提升,我们十几年的扩招以及其它原因导致的相当一部分 “ 毕业生 ” 水平的下降 —— 不能用 “ 存在就是合理 ” 来解释吧? 学生们为什么爱玩自己骗自己的把戏呢?肯定老师 “ 教惯 ” 出来的! “ 教 ” 他们学会自己骗自己, “ 惯 ” 他们差不多就行、对付对付就过了。我们的教师 “ 水平 ” 越来越高了,现在连中学教师都要博士学历了。学历和学位倒是上来了,可真正的“教师素质与水平”呢?就连许多大牛都不敢恭维,做科学家可能是牛人,可是作为教师真可能不够格哦! 多少年前,参加过学校的一个图书馆会议,当时的馆长是“大老粗”,说过的一席话言犹在耳:过去是土八路领导,图书馆那么受到重视,经费每年攀升;现在的领导都是博士了,而且还是洋博士,图书馆的经费却大不如以前了,唉 L !说明什么?说明总体趋势是对教育越来越不重视!这个苦果将来必须加倍补偿,就像多少年前光呼万岁不干活、不学习一样,流氓手里一旦有了权力,对社会的“破坏作用”是无限的。 历任 JY 部长,难辞其咎!他们可能喊冤,“社会就这样,我有能力改变整个社会吗?”别臭美了,连个XX部都管不好,有资格管整个社会吗?教育是现代社会积极与消极、正能量与负能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源头!
5538 次阅读|13 个评论
当老师听到这话,真暖心
热度 16 zywsict 2016-6-3 16:55
这学期学院的一个老师因到其他地方挂职,其课程上到第十周,就没法继续上了。该老师找到我,希望我将它的课程上完,我欣然同意了。一周要给4个班的学生上课,每周得上14节课。上课的劳务费很低,一节课也就40块钱,上四周课,也就不到3000块钱,还不如写篇EI文章挣的钱多。刚开始上课时,感觉时间被分割的很零散,根本没有时间搞科研,也常常抱怨自己,真是没事找事做,接什么课呢?又挣不了钱,又累,到时候评职称看的是论文和项目,真心没有意义!今天结课之后,收到一个以前经常逃课的学生发来的短信息“谢谢你啊,老师,虽然我平时总是逃课,但我去的每节课都听出你的用心授课,感谢我们能够在大学课堂上相遇”。看过这消息,感觉一切也值了,这比自己写几篇论文获得的成就感更大,这也让我坚信,只要自己真心付出学生是可以看得到!
个人分类: 教学|4043 次阅读|40 个评论
学校--依法办事才能不闹
热度 10 lin602 2016-5-6 15:54
学校最害怕什么?出事!特别是学生的生死。 只要学生在学校出事,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谁的责任与过错,许多情况下都会遭到学生家长的‘闹’。 堵学校大门的有,拉横幅的有,堵学校领导的有,堵路的有。 其实有的学生是在宿舍突然倒下去世的(病),有的是军训受不了突然倒下的,有的是与其他学生打架的,有的是与社会上打架的,有的是因为考试不合格的,有的是因为谈恋爱的,有的是车事故的,等等。 有的的确是学校的责任,有的其实与学校一点关系也没有。但一但出事,学校就如临大敌。加上现在自媒体时代,照片与视频上网,加上一些解说,真是真假不分。 许多幼儿园与中小学,基本上取消了外出活动,对学生采取的是‘圈教’,万一出门出现学生跑丢了,车出事,生病等,麻烦就大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学生与学校的这种纠纷,真是多呀,这种博弈,经常是斗智斗勇,少量的甚至你死我活。 一旦出事,不明真相的普通人,往往是同情弱者,舆论一边倒,真是无论多少嘴都说不清。 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应该依法办校,分清责任,应该将这些事写成一些法律或规定条文,进行举证。 如果学校雇用没有资质的车与驾驶员,太阳暴晒高温下长时间军训,出去活动时没有做到合理的安全操作,教师体罚学生等过错,这是要追究学校与当事人责任的。如果事情与学校没有必然关系,或遇偶然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例如车祸、滑坡等,不能让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如果学校有过错,一是要承认错误,承担包括法律与经济责任,进行整改,或者关闭(当然大学一般不会关闭的),领导换人等。 一定要进行取证,质证,证据保存!没有办法协商时,可以对簿公堂,到法院进行起诉。 只有依法治校,处理这些大事,才能少闹或不闹。 目前这种情况,让做教师的与学校,也经常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的损失? 教育界与全民的损失!
3593 次阅读|14 个评论
学生在教学走廊里抽烟谁之过?
热度 3 wangxh 2016-4-12 11:19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放肆”了,竟敢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走廊里抽烟! 打扫卫生的大妈还专门给准备“烟灰缸”,否则整个走廊地上随便扔。 真没想到,俺们的高等学校沦落到这种地步! 那么,学生在教学走廊里抽烟是谁之过呢?
3696 次阅读|6 个评论
学生考试分数:一般不是正态分布!
热度 16 zlyang 2016-4-5 17:33
学生考试分数:一般不是正态分布! 这是2015年6月两位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图片出处,您猜,您猜,您猜猜!该文的IDS 号: CI0FN。 感谢这两位科学家! 相关链接: 2016-02-19, 学生考试的分数(电子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57225.html 2016-04-04,全球最聪明的中国人,到底缺少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67771.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6774 次阅读|44 个评论
致已经或者即将走上科研道路的姐妹们
热度 14 张海霞 2016-3-8 11:35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到处都是祝福的话语,阳光也格外眷顾,照在身上,整个人都暖暖的,真好!其实想说的话是给已经或者即将走上科研道路的姐妹们,一路走来,各种艰辛,甘苦自知,但是互相的关怀和理解以及互相扶持是让我们走得更远的一个基石,已经上路的姐姐们的经验总结,应该给即将上路的妹妹们一些及时的建议和指导,会让后来者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机会去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开拓更宽的视野,走得更远。 下面是若干年前我和一位要报考我直博生的女同学的邮件联系,尽管已经过去很多年,现在这个学生也已经在欧美的名校继续她的学术生涯,但是和她联系的种种每每看起还觉得栩栩如生在眼前,在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里贴出来做个纪念。 第一封来信: Sent:Wednesday, September07, 200* 12:19 AM 敬爱的张海霞老师:您好! 我是 08 级 **** 大学信息学院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冒昧打搅请多包涵! 我在本科期间,在我们学校微电子研究所和量子物理研究所都参与过一些项目 ……, 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参加了很多活动和科研竞赛,也获过一定的成绩 …… 我在骨子里很喜欢做一些能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事情,总想今后能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争取能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作出重大的贡献!看到张老师简介中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方向,心中不免激起一股冲劲。如果能成功申请到北京大学直博生,我想我的第一希望就是能成为张老师的学生,跟进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附:我将我的简历等放在附件中,请张老师过目。(三年成绩专业第一) 此致 敬礼 学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封回信: 发送时间 :200* 年 9 月 8 日星期四 *** 同学,你好! 谢谢你的来信,最近申请的学生比较多,我会尽快认真考虑,我的科研方向参考网站: http://www.ime.pku.edu.cn/alice 我对学生、教学和生活的态度参考我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 张海霞 保持联系,祝你成功! 张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封来信: 200*/9/814:03 敬爱的张老师:您好! 感谢您再百忙之中回复了我的邮件!看过您的研究方向以及您的博文后,心中不免有点激动!张老师对待教学是如此的严谨与用心,而且自己的孩子、家庭也能照顾得很好,作为一个女学生,看后深有启发。 同时,我仔细拜读了您最近两年发表的论文后,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 我由衷地想跟随您继续这方面的研究!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提前祝您中秋节快乐,阖家幸福! 学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的往来邮件略,这个学生最后经过双向选择跟了其他老师到北大来读直博。 学期结束前,又意外收到她的来信: Sent:Tuesday, May 29, 200*3:07 PM 尊敬的张老师 : 您好! 我是 **** 大学的 *** 同学,因为担心打扰您,所以这么长时间都没跟您联系,望见谅! 我现在遇到了一件让我非常难堪的事情,不知如何是好?左思右想我还是想到了您,因为您不但是我们尊敬的老师,您还是我们敬爱的姐姐,您一直关心、爱护着您的每一个学生,所以我想请您指点。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我无意中得知我们学校写给北大的关于我思想品德的鉴定函的内容,函中说我的工作责任心一般,说我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一般。我得知这些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母校说的与实际情况误差较大 ….. 事实是: …… 现在我很矛盾,我马上就要离开母校了,我爱我的母校,我不想与母校把关心搞僵,所以尽管母校的某些领导所说的情况不符号实际,我还是不敢也不愿去跟他们据理力争,但我又不知道这样对我今后会不会产生不良影响?面对这种状况我不知如何处理,敬请张老师指点。谢谢! 您的学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很意外,给她的回信如下: 发送时间 :200* 年 5 月 29 日星期二 *** 同学,你好! 谢谢你的信任,看到你的来信我其实挺想跟你交流下平时与人交往的一些心得体会,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很积极追求上进的同学,也很有思想,这都是好事,但是也反映出你凡事过于较真和猜忌的性格缺陷,如果不改进,这将是影响你今后进步的大患,学校给你的写的鉴定函我没有看到,绝大多数人也不会看到,现在已经是 21 世纪,不是文化大革命时代,这一封函件对你的影响不会很大,最起码不会影响北大录取你(我相信是这样),可是却引起你这么大的反弹,很不正常,就像是一个碰不得的 “ 小刺猬 ” ,对外界的风吹草动都反应过激,这一方面说明你内心很脆弱、不自信、不理智,一方面也是你与人相处过程中过于自我和执拗的性格的体现,所以,我建议你试着做一下几点来调节自己、提高自己: 1 、认真反思一下自己在大学四年里的种种,包括好的、坏的,理想的、不愉快的,仔细品味一下除了学习以外,有哪些不愉快的事情对你和周围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的?为什么?自己从哪方面努力可以解决的更好? 2 、仔细回想一下在过去四年里教过你的老师、接触过的师长,有哪些人是对你好的?有哪些是对你不好的?为什么?是别人都在歧视你,还是你自己在不停地找问题?甚至放大问题?其实绝大多数老师都是真心希望学生好的,只有极个别人才不是这样,如果你的母校真心跟你作对,完全可以通过正常渠道不让你来北大,不需要写这个鉴定函,而你的过度 “ 刺猬 ” 的性格,造成了事情的不愉快,老师写这个鉴定函的时候应该是公平的,如果很多事情你能够多考虑一下大局而不是自我,不过度较真,远不会如此。 找你最好的朋友聊聊天,认真听取一下别人的看法,不是一味地自我意识,会好很多。 *** ,人生的路很长,在这条路上除了追求成绩和名誉上的 “ 更高更快更强 ” ,更多的时候是要和你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和环境 “ 和谐和睦和解 ” 地相处,做一个内心温暖而待人宽厚的人,才能够找到生活的真正快乐,我也是摸索这么多年才开始悟出来,希望你不要错的太远,附上我写的一篇博客(虎年寄语:继续寻找我的阿凡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294804.html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好! 张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很快收到了她的回信: Sent:Tuesday, May 29, 200*6:07 PM 敬爱的张老师 : 您好! 刚刚看到您的邮件,我非常高兴!感谢您的关爱!感谢您的指点!听君一习话,胜读十年书! 我真的是太过敏了,今后我一定会百倍努力,用实际行动和成绩回报母校以及帮助我的所有老师、同学和朋友还有我的家人。 在您的面前我真的很惭愧,在很多方面我欠缺的太多了,我要学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非常幸运的是我能够得到了您的帮助!有了您的帮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我是独生女,被爸妈宠爱得太多了,平时没人跟我争也没人跟我抢,我真想有个姐姐来抢走属于我一个人的爱。我斗胆叫您一声:姐!我爱你! 您的学生: ***** 200* 年 5 月 29 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她顺利来到北大并且又出国留学,现在正在欧美的一流名校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我们还是如 “ 姐妹 ” 一般亲切,这份感情就源自这最初的邮件往来,希望它源远流长,也希望更多的姐妹们能够互相帮助和支持,一起美丽开心地走过这些有缘相识的日子。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4167 次阅读|16 个评论
90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2005)
热度 2 ggjjhh 2016-3-6 05:09
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 高金华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解决多方面的矛盾;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包括决策机关的督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研室的促进作用、后勤部门的保障作用、教辅人员的管理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质量首先是教师的讲课质量。教学过程是教师的讲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统一,教学双方互为主客体,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先知地位,要把自己先知道的东西教给学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是一种特殊的客体,要提高教学质量表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抓三个关键之点: 第一,想教,即教师要有较大的职业动力。教师要爱岗敬业,把教书育人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 第二,能教,即教师要有较高的科技水平。教师要勤于钻研,对讲授的内容能够融会贯通。 第三,会教,即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任何学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必须想方设法让教师安心工作、努力钻研教学内容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要发挥教研室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室是群体性活动,教研室是重要的教学单位。在教研室内部,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积极向上的,也可能是消极涣散的。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发挥教研室的促进作用,形成努力进取的良好氛围。 发挥教研室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要抓好三项工作: 第一,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影响教师积极性有三大矛盾,教研室的思想政治工作 要注意解决这些矛盾。一是要解决教师与领导(包括学校及其教学主管部门的矛盾)之间的矛盾。上级要求合情合理的要坚决执行,上级要求不合理、给予的待遇不公正的要引导教师提出理性分析、科学论证和切实可行的建议。二是要解决教师之间的矛盾。减少内耗。形成团结奋进的人际关系。三是要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对教师存在的问题不护短,帮助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对学生出现的过错不迁就,教研室主动出面与有关人员(辅导员、班主任等)一同帮助学生自觉地尊师重学。 第二,要抓好科技创新工作。大学不同于中小学,打响教师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创新需要研究现有的理论和技术,有助于教师全面把握教材和教辅资料,提高“能教”的水平。创新能够提高教学和教师的科技声望,吸引更多优秀或比较优秀的学生,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生源方面的基础。 第三,要抓好教学研讨工作。顾名思义,教研室要研究教学方法问题。如果不把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当作一种“负担”,每个教师都会通过教研活动有所收获。“会教”需要实践经验,以老带新是必要的;“会教”需要方法创新,以新促老是可能的。通过各种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每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就能增强课程建设的整体实力,提高学科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质量体现为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质量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表现出来的。 学习过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特殊形式,要在短期内学会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教师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学生认识的客体对象。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要解决两大问题: 第一,要解决“想学”的问题,认清学习的意义,增强学习的动力。首先,要发挥家长的正面教育作用,尽可能做到与每一位家长都建立联系,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其次要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作用,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要探索精神鼓励的各种方式,比如颁发徽章,扩大奖学金授予范围(必要时可减少数额)。 第二,要解决“会学”的问题,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教师要传授学习方法,善于帮助学生记得住,用得上、做得好。其次要指导学生读一些关于学习方法方面的书刊,第三,同学之间交流学习体会和经验,现代化建设促进。 205-03-25写出
个人分类: 网发论文|3451 次阅读|2 个评论
‘襁褓’中的大学生
热度 35 lin602 2016-3-1 07:14
昨天遇到一同事,建议我写个博文,内容是大学生的学习风气。 这几天我正好有这个想法呢。 许多大学生根本不想学习,不想到课堂上课听课,即使人到课堂,也是看手机或想其他事情,甚至有些学生上课时,只带一部手机的情况。 考不及格,不急的,目前不参加补考的学生比例真不小,他们认为反正后面学校会想办法让他们毕业的。 二、三十年的考试、补考、重修、补考加上毕业前的清考,无论学生多么不愿意学习,最后都高高兴兴拿着一样含金量的毕业文凭甚至学位证书离校。如果有个好爸爸,工作也不愁。这种做法意味着什么?不好好学习没有关系的。 如何形容如今的大学生? 我觉得用‘襁褓中的大学生’最为贴切! 进校后,没有特别特别情况,肯定让他们拿文凭甚至学位证书走向社会;他们不想学习,就象哄孩子一样(宝宝要吃什么?喜欢到那里玩?)对待他们,放低考试要求,专门为他们办补习班,最后清考有意让他们通过等。如果有学生想不开,那学校就急坏了(孩子如果有点极端,这是家长最大的心事,以家长让步而告终),想办法做工作,派人看着他,与他家长联系等。假如学生一不小心出大事了,不管学校有没有责任,家长都提出很高的索赔要求,如果不答应,就拉横幅挡校园。 曾经有个学校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一年抓紧了点,取消毕业前的清考,不少学生不能按时拿到毕业文凭,结果许多这样的学生围着校领导的办公楼,最后以学校妥协而结束。 面对许多学生不想学习的课堂,教师真是无奈。在课堂上说话、看手机、发微信或短信不是个别现象,特别是坐后排的学生,头经常低着,看到他们的一副茫然的眼神,知道他们中不少人要挂科了。 听到不少毕业学生说他们在宿舍精彩的生活,通宵达旦地玩游戏,甚至四个同学在电脑上进行游戏大战。一对对情侣依偎在校园中,甚至坐在对方腿上,动情地表达着炽热的爱,搞得学校将校园主区中的椅子都撤了,以防有失大雅。 而许多学校还有要求,要让课程的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如果不及格率太高,不是学生慌,而是教师慌了。 当然不想学习的学生只占一部分,不过,这部分很厉害,他们经常起到一片平静池塘中扔进的石头一样的作用,翻腾着所有学生的心。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几个平行班,入学的专业与成绩都是相同的,而且基本上同班听课,但在不同的行政班级中,因为学习风气不一样,成绩相差非常大。 ‘抱着襁褓中’的大学生,教师们脸上经常是一脸的无奈!
7436 次阅读|43 个评论
[求助] 学生考试的分数(电子数据)
热度 10 zlyang 2016-2-19 12:50
学生考试的分数(电子数据) 为了不“被”下岗,真傻计划写一篇教学论文。 恳请您的指教和帮助! (1)学生的考试分数:近年某门课程的名称,学生的年级、专业等。不需要学生姓名等私人信息。 希望参加考试的 考生数 ≥ 100人 ,越多越好。最好是已经电子化的数据。例如:我校考分要网上录入,录入后可以拷贝出这个表格。 假如有了足够的“学生考试的分数”的例子,则 (2)投到哪个稳定的 CSSCI 期刊?希望是汉语论文,写英文太吃力了。 不是 CSSCI 期刊,发表后作用不大吧? (3)假如该文能够发表,国际对口学术或教育机构主办的 SCI 期刊有哪些? 当然,不会是一稿多投的。内容、观点会是不同的。 假如发表了CSSCI 、国际机构的SCI 论文,则 (4)我国高 考的分数、考研公共课的分数,保密吗?哪里能得到? 需要大量的数据,检验“学生考试的分数”服从什么分布。 感谢您的指导! 相关链接: 2014-07-31,本科生考试成绩服从什么分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16201.html 2015-12-19, 教学教育类的稳定的 CSSCI 期刊有哪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4549.html 2016-02-20,学习心理学家卡罗尔(Carroll)1963 年 的“学生考分正态分布”文 献是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57457.html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 —— —————— 致谢名单(已经给我电子考分的老师们): (1) 刘宝花 老师, 北京大学 (2) 刘进平 老师, 海南大学 (3) 刘全慧 老师, 湖南大学 (没有具体的考分,但有重要的学术信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77-957216.html 杨先生在清华讲授大学物理期间,说清华学生成绩分布基本上的单峰高斯分布,而美国大学常常是双峰分布。(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曾经组织现场听课) (4) 王小平 老师, 同济大学 (5) 史晓雷 老师,哈尔滨师范大学 (6) 陈永金 老师,聊城大学 (7) 张焱 老师,长春中医药大学 (8) G** 老师,**** (9) 张铁峰 老师,华北电力大学 (10) 李维纲 老师,陕西省**市*****学校 (11) F** 老师,***,国科大 (12) biofans 老师,云南省*** (13) (14) (15) (16) 以上顺序,是老师们给我数据的时间顺序。 真诚感谢并祝福上老师们!
3148 次阅读|40 个评论
美国大学招研究生:将申请人排名次
热度 13 youxue 2016-2-4 10:30
张 有学 由于在系里的录取委员会,最近两星期极忙。 本文介绍我们如何对研究生申请人排名次。这里介绍的是我们系的做法。我估计其它大学其他系也大同小异。当然下面提到的具体指标,如GPA指标,GRE指标,推荐信指标,发表论文指标等等与大学本身的名次有关,极少数大学可能会要求更高,大部分大学要比我们的要求松一些。 我 这 里 说 的研究生是博士研究生,因 为 我 们 系基本不从外面招 硕 士研究生。以前我 还经 常专门发 email (friendly reminder) 提醒 申 请 我 们 系 硕 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告 诉 他 们 我 们 基本不从外面招 硕 士研究生,如果改 报 博士研究生可能希望大一些。从今年起,我决定 不这 么做了。既然学生只想 读硕 士,那是学生的决定。我 们 系不 录 取,可能有其它系 录 取。 我 们 系 对 所有 读 博士研究生的学生都提供全 额资 助,通常由教授的基金或当助教支付。 对 特 别优 秀的学生,系里提供一年的 奖 学金 (Dept Fellowship)。研究生平均5.5年 获 得博士学位。因此相当于系里提供了差不多 20% 的 资 助, 给导师 省 钱 了。因此教授都希望从系里 选 拔的有 资 格 获 得 Departmental Fellowship的申 请 人里 录 取学生,而且这些都是已经被录取委员会筛选了的优秀申请人。 录取委员会排名次的主要目的是帮教授筛选,省去教授很多工作。具体录取决定是教授做。录取委员会对 研究生申 请 人排名次的方法与基金申 请 排名次的方法 类 似。首先由 录 取委 员 会成 员读申请单独给每位申请人 打分。然后 汇总 ,开会 讨论 。因为申请人太多,没时间具体讨论每一位申请人。如果所有 评委给的 分基本一致,就取打分的平均 值 ,不再具体 讨论 。开会重点 讨论 打分不一致的情况。各人 说 出自己的理由,看是否有人更改打分。最后根据新的平均分排名。分数最高的 10-20% 可以 获 得 Dept Fellowship,高于平均的属于可以 录 取的,低于平均的属于不推荐 录 取的。但 录 取 过 程中教授的 权 利最大(因 为 学生的 资 助主要来自教授,即使是 获 得 Dept Fellowship的学生,其 资 助的 80%也 还 是来自教授)。如果某教授一定要 录 取某一位学生,不管 录 取委 员 会怎么推荐,教授都可以 录取该生。(这和基金申请不一样。) 对 研究生申 请 人排名次以及写 评语 是一个很耗 时间 的工作。例如我 们 系今年有 约 160份申 请(大概会招 16位新生) 。 即使每位评委只花 20分钟在每份申请书上,也需要50多个小时。 录取委员会给学生打分是 5分制。5分最高,1分最低。每位委员给所有申请人打分的平均分应该是3分。如果某位学生本科学位来自最好的学校(例如哈佛、北大等),本科平均绩点GPA是4分制的4.0(也就是每门课的成绩都是90以上), 本科课程选择也很严格,GRE与TOEFL都是满分,本科做了科研,发表了第一作者文章,推荐信都是最优秀,推荐人也在国际上有名气,Statements也写得好,那么会得到5.0分。通常没有申请人得到5.0分。例如我今年给的最高分数是4.7 分 。通常4分以上就可以获得Dept Fellowship了。由于各评委侧重不同,因此给的分数也不同。例如有的评委很在乎国际学生的TOEFL成绩一定要达到100以上(可能与其经历有关,例如招了一位TOEFL分数不高后来该生做得不好),有的评委很看重科研经历,有的评委很看重本科GPA,有的很看重本科大学的名次,有的觉得必须要有至少一年的高数,有的很在乎Statements写得好,有的很看重推荐信,等等。但大家排名次的区别一般不大( 对国际学生排名差别比较大,我感觉是有隐形偏见 ,参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4867do=blogid=954569),也就是说还是有一些共性可循。例如本科GPA的权重要远大于GRE的权重,但任何一项太低了都不行。 我自己有一个计算公式,然后根据读申请材料的非定量部分再做一些加减,就得到了我对申请人的排名。我排名时,本科GPA对总分的权重相当于GRE权重的4倍。推荐信比较不好量化,但推荐信打分的那一部分是可以量化的。其它部分 (推荐信,Statements) 就要凭读过以后的印象了。 对于本科GPA,密西根大学采用4分制。(有的大学采用5分制,那么将GPA乘上0.8。)如果GPA是4.0,极好。如果GPA是3.5,那么在我们系的申请人里属于平均(如果本科大学极好,还是有可能录取;如果其它方面包括科研也极好,甚至有可能获得DeptFellowship)。如果 GPA 是3.0,那就基本是最低分了。也就是说,每一项打分都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通常是有一个我们自己决定的下限。例如 如果 GPA=3.0,不是说 GPA 这一项还能按比例得到75%的分,而是得不到分了。 对于GRE,如果每项都是满分,极好。如果有些项目低于50% (注意我们通常不看GRE的绝对分,而是看分数高于百分之多少的考生,一个原因也是因为GRE分数的满分变得太快),那么这一项就是最低分了。 对于推荐信,如果申请人低于最优秀的20%,那基本就没戏了。如果要进入Dept Fellowship, 通常需要是最优秀的5%。推荐信需要写得具体,泛泛的推荐信会拉低申请人的分数。国内很多教授不太会写推荐信,因此学生吃亏不少。 对于科研,如果本科生在国际杂志上发表了第一作者的文章,那是极好。如果没有,如果自己能在Statements 里将做过的科研介绍清楚,让评委觉得有意义,而且导师的推荐信也具体解释了学生的贡献,也还不错。否则,有些评委会把分数降很多,进入Dept Fellowship 就不可能了。Statements 除了介绍自己的科研经历,文章也需要写得好。否则也有可能获得低的评分。 录取委员会只排名次,不做录取决定。每位教授录取学生时,还要更仔细评估,用的标准还可能不一样。进入了录取委员会的Dept Fellowship list录取的比例很高,但也并不是进入了录取委员会的Dept Fellowship list 就一定会被录取了。
6529 次阅读|13 个评论
浅议学生自杀
热度 1 陈龙珠 2016-1-31 20:50
近日看到国内高校又有研究生自杀。 在我看来,任何人若自杀,都是一种遗憾的选择。 自杀的类型颇多: http://baike.baidu.com/item/%E8%87%AA%E6%9D%80/203158 。 在高校,对极少数学生自杀的防范工作,不只是老师和学校有责,自杀者身边的同学们和其他熟人,都有对其关心和疏导上的义务。 杜绝自杀行为,首先需要个人增强抵御挫折的心理素质,同时 需要改善 社会环境以求更加和谐。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333 次阅读|1 个评论
“互联网+”时代,俺这样“抓”学生不及格
热度 2 wangxh 2016-1-14 11:27
世界突然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许多人可能还抱着某种念头来“抵抗”这种突如其来的现象。更多的人在尝试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与学生的交流,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甚至授课。 俺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些许微调,这里先不说,单说说如何采用微信方式“劝降”学生,让Ta们心甘情愿去补考。下面是实录,当然擦去真实姓名喽!
5242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世纪大学中的教师
Mech 2016-1-4 11:02
《世界文明史 ( 第四卷 ) 》关于基督教峰巅文明的第三部分有知识传播一章,其中说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中世纪大学。 意大利的早期大学如通常认为西方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学生行会 (guild) 主导的机构。本质上,教师是学生的雇员。书中 1277-8 页这样描述: 学生协会 ( 基尔特 ) 是组织起来互相保护和自治的,到了 13 世纪发展出额外的权力来对付教员。在博洛尼亚,可对不满意的教授抵制,并结束其教学生涯;有很多案例得知教授的薪水由学生所付,而被强迫宣誓服从大学的 “ 校长 ”(rectors) —学生团队的领袖。如果老师渴望放假离开,即使只有一天,将对学生领袖准假感到异常欣喜;但他们被禁止“随意离开”。学生协会决定规则限制老师,何时应开始讲课,何时应下课,以及若违规需要何种处罚。若他讲得太久,超过了预定时间时,学生协会即命令学生离开,另规定对遗漏一章或其他法案之解释的教授罚锾。同时还决定教科书上那些部分分授几堂课。在学年之初,教授被要求存 10 镑的钱在博洛尼亚银行。从这些钱扣除罚锾,剩下的在学年结束时,由“校长”通知银行退还教授。学生委员会被指定考察每位教师的行为,向“校长”报告其犯规或过失。 法国大学虽然由教师的行会主导,但也非常保护学生权益。书中 1282 页这样描述: 当时的教学都采用演讲方式,原因是并非每个学生都买得起所有的教科书,而且图书馆也未必借得到。学生们上课就坐在路上或地板上记笔记。由于他们需要做太多记忆性的工作,所以有人发明了许多帮助记忆的东西,通常是那些富有意义但令人讨厌的散文。大学规章禁止老师读讲稿,他必须即席演讲;甚至不许 “ 拉长语调说话 (drawl)” 。学生们好心地警告新来的人:先听 3 次演讲,觉得满意后再缴学费。 Conches 的威廉曾抱怨, 12 世纪的老师为了获取声望、学生和学费,不惜开些简单的课程;同时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权自由选择老师和课程,以致降低了教学的水准。 耐人寻味的是,在历史演化中,这类教师处于从属地位的大学消失了。现代大学的主流模式,教师主导着大学,或者说,“教师就是大学”。这或许师生是拥有知识的不对称性导致的必然结果。学生主导的大学,渐渐转型,不转型的就被其他教师主导的大学淘汰了。这只是我的猜想,不知道是不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事实。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294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最后一天学生和我的讨论
jiangming800403 2015-12-31 20:37
*****2015/12/31 19:22:27 赵博有个问题想问您:侵蚀沟的发育阶段前三个侵蚀阶段有顺序可言吗?即溯源侵蚀,下切侵蚀,横向侵蚀。我不觉得有有这个程序啊,求解! GPS 2015/12/31 19:34:14 我觉得首先是下切侵蚀,即坡面径流汇集,能量加大,不仅带走表土,而且切入土层,甚至母质,即土壤侵蚀由坡面侵蚀,发展到浅沟侵蚀,浅沟进一步发展就是切沟, ***** 2015/12/31 19:39:44 就是先要有沟头? ***** 2015/12/31 19:40:15 下切侵蚀不断发展,造成沟道纵向与横向坡度不断加大,坡体物质不稳定,从而促进了溯源侵蚀和侧向(横向)侵蚀,特别是切沟(冲沟)沟头处深切入地表,出现了坡度比较大的断崖或者陡坎,坡面水流汇集后,就会如同瀑布一样跌落下来,跌水会有漩涡,淘蚀断崖,造成沟头不断后退。但是随着溯源侵蚀不断发展,上方来水面积(给养)面积减小,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来水量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冲蚀力,水流冲力和土体的抗蚀性相平衡,沟头就停止延伸了。 GPS 2015/12/31 19:40:39 也可以这样说,先有沟头 GPS 2015/12/31 19:41:07 当然,出现沟头也是下切侵蚀的必然结果。 GPS 2015/12/31 19:41:41 就是沟道底部的剖面明显低于原有的地面, GPS 2015/12/31 19:42:24 所以我觉得沟蚀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下切侵蚀, GPS 2015/12/31 19:43:08 下切侵蚀是坡面、土壤、水流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GPS 2015/12/31 19:44:41 一般坡面下方最先出现浅沟和切沟侵蚀,这是因为汇水面积大,径流侵蚀力首先超过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 2015/12/31 19:44:45 沟头位置是在中上游?沟口下游? GPS 2015/12/31 19:44:58 是的 GPS 2015/12/31 19:45:22 当然,坡面汇流也和土壤的不均匀有关, GPS 2015/12/31 19:45:50 一个坡面土壤入渗性能、抗蚀性性能都不可能很均匀 GPS 2015/12/31 19:46:33 入渗、抗蚀能力差的地方,径流就容易增加,容易产生下切侵蚀 GPS 2015/12/31 19:47:14 浅沟、切沟形成后就会形成径流固定的流道,造成侵蚀量迅速增加。 GPS 2015/12/31 19:48:53 切沟形成后,随着沟底不断下切,纵、横比较也会进一步增加,从而使溯源侵蚀、侧向侵蚀不断发展,这就是切沟侵蚀阶段。 **** 2015/12/31 19:52:25 那沟头防护中的拦排水方法和沟道中的谷坊老师各打几分啊?(百分制) GPS 2015/12/31 19:54:02 从切沟发展到冲沟侵蚀阶段后,沟道尾部由于已经接近侵蚀基准,下切侵蚀逐渐减缓,甚至沟道比降小于均衡剖面,出现泥沙淤积,下切侵蚀停止,同时横向侵蚀也得到一致,但是沟道上中游仍然有一定坡降,沟头上方仍有一定的汇流面积,所以溯源侵蚀仍会发展,这就是冲沟侵蚀阶段。 GPS 2015/12/31 19:57:42 我觉得在防治沟道侵蚀的重要性中沟头(包括沟边)防护占60分,谷坊占40分。当然拦沙坝(淤地坝)也很重要,但是它的效益主要不是保护流域内的水土资源,而是减少泥沙对下游危害,而且如果流域侵蚀得不到控制的话,坝库会在短时间内淤漫失效。 **** 2015/12/31 20:00:52 谷坊与淤地坝的区别在于所拦物质的量? GPS 2015/12/31 20:01:43 因为流域内的径流60%-70%甚至更多来源于坡面上而不是沟道内,所以沟道径流、坡面径流叠加以后,会使沟道侵蚀的能力显著增加,沟道侵蚀一般占流域侵蚀总量的70%以上。控制了坡面径流,做到水不下坡或者有序运动,避免冲刷,也就消减了大概60%-70%的沟蚀动力 GPS 2015/12/31 20:01:46 对。 GPS 2015/12/31 20:02:36 谷坊和淤地坝都有抑制下切侵蚀(进而抑制溯源和横向侵蚀)和拦沙的作用 GPS 2015/12/31 20:03:04 但谷坊的主要作用是前者, GPS 2015/12/31 20:03:12 淤地坝是后者。 GPS 2015/12/31 20:03:39 淤地坝适用于强度(至少是中度)以上地区 ****2015/12/31 20:03:45 啊!我也是这样想的 GPS 2015/12/31 20:04:39 中轻度地区的淤地(拦沙坝)可能主要是做水塘用,像江西就有很多塘坝 GPS 2015/12/31 20:06:23 谷坊主要的作用是减少水流冲力,抑制下切侵蚀,进一步可以使沟道阶台化,也就消除了溯源侵蚀的条件。 **** 2015/12/31 20:07:19 对于淤地坝和水库库容的计算是要考虑地面地形啊有点复杂的样子 GPS 2015/12/31 20:08:58 如果仅仅是依靠沟头防护措施,特别是在沟壑面积较大、切沟迅速发育的地区,由于沟道本身也会汇集较多的水量,下切侵蚀也很活跃,沟道下切会加剧溯源侵蚀。如果下切侵蚀得不到控制,沟头防护措施就容易受到破坏。 GPS 2015/12/31 20:09:57 关键是确定不同等高线的回水面积比较麻烦。gis最基础的应用就是绘图和数面积 GPS 2015/12/31 20:10:11 当然cad也可以办到。 **** 2015/12/31 20:11:09 嗯嗯所以我们是搞一套系统发挥上拦下挡中绿化的综合效益? GPS 2015/12/31 20:11:57 对于沟壑面积比较小的台原阶地区,由于沟壑本身产生的径流不多,所以水土保持的重点是坡面工程,控制了坡面径流,沟道侵蚀也就基本得到控制。 GPS 2015/12/31 20:12:18 嗯, 上栏下挡中防护 20:17:09 【师长】** 2015/12/31 20:17:09 谢谢老师 【军长】赵博 2015/12/31 20:17:54 这大概是水保原理 【军长】赵博 2015/12/31 20:20:02 应该谢的是******,你们不是没问题,而是不愿发现问题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2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娃,老师真的非常在乎你!
热度 16 张海霞 2015-12-26 20:37
学生娃,老师真的非常在乎你! 这几天很忙,忙着在给我的创业学生孟博做他第一款产品“ LUMEN 自供电夜跑灯”的推广,这是我 23 日发的微信朋友圈: “大家好,这是我的博士生孟博创业的第一款产品, LUMEN 自供电夜跑灯,刚刚京东众筹上线!一款让你的运动消耗直接转成电能的夜跑灯,运动即供电,无需开关,随跑随亮,带给你全新的夜跑体验。恳请各位支持,欢迎购买和转发!谢谢!” 没想到,这个微信得到了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的大力支持和热烈关注,今天是京东众筹上线的第3 天,就已经突破十万元(原定的众筹成功线)!最多的一家公司当下就预定了 1000 个作为他们的新年定制健康时尚礼品!还有几个单位预定了数百个,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多数人的回复是:支持青年人创业,我们责无旁贷! 当然,还有意外的收获,昨晚,我在微信上跟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聊天: “学生的创业产品众筹,希望你大力支持啊!” “必须支持。看你整天为学生们辛苦奔走,作为学生家长,深表感谢!孩子们有你这样的导师,真是福气!” “之前我妈说:把孩子送到学校,我不关心校长是谁,我关心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是谁,今天你的话验证了,做为老师就是应该为学生们着想,只有孩子们成长了,做老师才有意义,只关心自己功名利禄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是啊!阿姨一语中的,现在好老师难得呀!能够不随波逐流实属不易,身边发生的事情让我一度很受伤,孩子学的辛辛苦苦,抵不上人家几万元钱,真是无孔不入,教育之殇,痛心呀!不只为自己孩子为所有孩子!希望海霞这样的好老师越来越多,让我们的孩子也生活在没有雾霾的教育中!” 老师要真正关心和在乎学生的成长,不要随波逐流,这不仅仅是家长的呼声,更是学生的心声!也是巧合,一个正在创业的北大高材生(其他院系的,机缘巧合,大家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认识,后来有不少接触),看到我在北大创新创业群里的微信后第一时间在群里发言: “要是北大理科的博导都是张老师这样真正关心学生发展、并且开放包容尊重学生选择的,北大早成斯坦福了。张老师颇有张首晟老师的 style ! 帮张老师想了个以后招博士生的 slogan: 学术沧海共济,创业满天霞光。” 虽然很夸张,但是这是孩子们的心里话,希望老师的心能够放在学生的身上,真正关心他们的发展和成长,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包容,其实这是老师的天职,也是老师工作的真正意义,可是现在我们却是很难做到。所以当有一个老师给我留言: 张老师,你科研压力不大啊? 我回答: 大,但是我更在乎学生! 亲爱的学生娃们,老师真的非常在乎你!让我们一起:学术沧海共济,创业满天霞光! iCAN , uCAN , vCAN ! LUMEN京东众筹链接: http://z.jd.com/project/details/34229.html LUMEN广告宣传口号:流动的光,伴着路上的人,照亮黑暗的夜!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974 次阅读|16 个评论
学生评教---微感欣慰
热度 29 lin602 2015-12-9 08:00
上星期,拿着考卷按学校规定找院教学领导签字后印刷,顺便聊了会儿,谈到了学生评教 。 学生评教在网上进行,普通教师好象没有见到结果。至少我目前没有见过,一是我也没有仔细查找,二是可能我也不太关心,加上也快退休,无所谓了。反正有问题会有领导将学生的建议反馈给我们的。 与他交流中,他讲了一些学生评教中对一些我比较熟悉的教师教学过程的人与事的评语,因为一个院里大家彼此还是基本知道各人风格的,觉得学生的评教还是比较客观的。毕竟我们混了一辈子,心里还是有点数的。 他说,他不但看评教的总体评分,关键是要看学生的文字评述,尽管少量的不客观,但大部分学生的评教是认真负责的,符合实际。 一些考试‘放水’的老师,得到的许多评价并不好,而且从毕业生或与部分在校学生单独聊天或八卦过程中听到的也是这样。 我对学生上课是很严的,这学期124人的课堂,很少人缺课,甚至有时候一个都不差(在当今的风气下,我们这样的非211学校是不容易的),而且我批评学生都是非常严厉的。毕业生们回来聚会,同学彼此之间对我说的话相同最多的内容是:在学校我们都怕林老师! 更为欣慰的是,毕业生与我的关系都比较好,这可不是瞎吹的。 但是,尽管我没有收到直接的学生评教内容告知,许多次院里管教学的教务办、班主任及教学院长当面交谈或QQ中无意交流中得知,学生对我的教学评价还可以。 作为教师,一定要负责,一定要公平,内心有爱,不让学生虚度光阴,严厉是为了学生,学生是能够从中感受到的。而且学生从整体上来说,他们还是能够正确评价的。这点让我无比欣慰!! ‘无为’---不要有意为了得到学生的好评,不要有意为了得到学生的亲近,不要有意为了得到学生的赞赏,不要有意为了得到学生的回报! 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按教师的角色要求尽到一个教师应该尽的义务!教师之‘道’是我们做教师的行为准则 ! 我上了近三十年的‘精细有机合成’,这是我大学教师生涯的主课,还有最后三次课(6学时)就全部结束了,明年(我的本命年了)这门课年轻教师接手,给我讲课生涯基本上划上了句号(即使后面上课也最多几学时的导论小课了)。所以借题发挥说说自己的感想。 不管怎么说,我对大学生的评教还是持肯定态度的。欣慰!
9618 次阅读|52 个评论
学生的那些趣事
热度 14 mdzhao 2015-12-1 10:16
对军营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说,其实学校又何尝不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呢?一年年老生从学校毕业,新生又入学进来,其实学生才是学校充满活力的最主要因素,无论你如何抱怨今天的学生不如昨天,但他们是学校的新鲜血液,没有他们学校也就没有了生命。 自己开设的信息检索课是研究生全校性选修课,其实对图书馆的人来说,开这个课既不算工作量,也没有课时津贴,纯粹就是尽义务的。可气的是,因为课排在秋学期,暑假一过便要上课,也许那个时候图书馆还在暑假滞后的假期模式中,差不多每年上这个课都要遇到一些麻烦,让我抱怨了多次,说再也不自找麻烦上这课了,但最终却并没有这么干,因为我还是愿意开这个课的,不是自己的思想境界有多高,却是真的觉得通过这个课才能比较真切地了解学生在检索信息中的那些变化,他们的检索习惯、他们采用的方法,并非总是我在教给他们方法,其实我从他们那里也学到不少东西,而这些东西如果不上这个课也许我完全是想象不到的,也不会用到,教学相长或许就是这样吧。 这两天看到好几篇博文在说学生的事情,大概所有高校的学生总是形形色色的,有认真学习的,也有吊儿郎当的,看到李竞老师那篇“ 如何面对大爷做派的大学生? ”那篇博文,也有不少感叹,李老师属于那种过于认真的人,其实我是从来不要求学生非来上课不可,而我那门信息检索课,也只讲一次课,其他时间要求学生做作业,通过作业的练习自己学习检索信息,有问题可以随时与我交流。我的一个理念是,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特别是研究生,靠你硬逼他去学,也未必真的就学进去了,如果他真是想学,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摸索并与老师交流掌握检索知识,这种需要动手实践的课程,讲一百遍不如动手做一遍,而且这种全校性选修课,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信息源和经常检索的数据库都是不同的,不可能有针对性的讲,效果也不好。 其实从作业情况就能看出,学生还真的有太大差距了,认真的学生与不认真的那作业简直没法比,我的一个原则是,有问必答,只要学生愿意学愿意问,一定让他有所收获,但他要自己放弃这个权利和机会,那损失也是他自己的。可喜的是,至少在信息检索方面,学生总体上是一直在进步的,这与许多专业课教师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正好相反,我想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学生有更多检索信息的需求,平时就经常要用到检索,而且数据库和各种检索方法也已经普及了。但一些学生的有些行为实在也让我有不可思议的感觉,这里说几件好玩的事情。 因为交作业都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每年总有那么几个学生让我收到作业不知是谁的。记得有博主抱怨学生发邮件没有抬头和称呼,其实我倒不要求他们的邮件一定要有什么称呼,但至少得告诉我这是谁的作业啊!附件中的作业没有名字也就罢了,按理那作业也应该有自己的学号、姓名这些最基本的信息才算完整,过份的是连邮件上也没有学号、姓名这样的基本信息,而是用的网名,那些网名也是千奇百怪,有梦里花落、爱随雨下这样很诗意的网名,也有虫虫、小崽子、杀手等奇怪或酷酷的网名的,如果没署上自己的本名,谁知道你是谁啊?于是我只能发邮件要求:请告知你的大名好吗?否则你的成绩就只能给无名氏了~~ 今年考试又发现一个很滑稽的事情。考试最后部分是3个问答题,所以就在后面附了一张纸用于答题,打印考卷的时候特意把3个题放得很紧,题与题之间只有一行空行,而前面的简答题都有5行空行的,但最终改考卷的时候发现,把题目答到所附答卷纸上的学生10个都不到,绝大多数学生只在题下的空行上用很小的字答题,不够就占据前面后面边上的地方,写得密密麻麻的,用箭头标注了下接何处,竟都没有发现后面有答题纸?回想一下,没考前提醒一下有答卷纸大概是我的一个失误,当时只想着抓紧最后的时间给他们说了下作业的情况和把比较集中发现的问题给讲解了一下,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竟不能自己发现还附着答卷纸?也没质疑一下老师为何问答题不多留些空白给大家答题?这实在让我很晕。 当然其实也有考虑特别周到的学生。有的作业交上来竟如一份完整的课题报告,有封面、目录页眉页脚等等,清清爽爽条理清晰,与那做得糊涂的作业就没法比了。每次也总有交来的作业打不开的情况发生,曾经发现有学生用WPS处理文本的,当然好像那还是可以用office打开的,麻烦的是用了高版本的WORD打不开,或者格式不对,图看不了等等,而我处理这些问题也不行,要找图书馆别的老师帮忙,有的时候只好让学生重新发一个兼容的版本或转换成PDF格式。但每次也总有几个学生会特别贴心地同时发来WORD版和PDF版的作业。其实有的时候真的是细节能看出人品,像这样考虑周到和形式完美的作业,做得也往往很认真仔细,得分都不低。不过我也遇到过一份只有完整的形式但内容空空的作业,估计那学生是自己做好了模板的。 其实我一直认为,如浙大这样的高校,那些学生都是通过考试千挑万选来读书的,算得上尖子了,问题是,一路考试过来的这些学生,真的在许多方面是有欠缺的,上大学前,家长和教师都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学习成绩上,让他们留下了不少空白,而到了大学,却基本上没多少人去关注他们的这些空白,去填补那些空白。
个人分类: 图书馆那些事|15973 次阅读|28 个评论
教授们!您们太“大爷”意识了!
热度 11 zlyang 2015-11-29 12:24
教授们!您们太“ 大爷 ”意识了! 教授们都是大牛人,尤其是洋教授,总是言必称希尔伯特、爱因斯坦。 一旦学生们**,就受不了了。 俺是资深无产阶级,非教授。 俺的学生教育俺: 青年人都有皇帝意识。 于是, 俺养成了【太监】意识。 俺的理想是做个真正的太监:俺现在是编外太监,皇帝们不管吃不管住。 苏联大爷巴巴诺夫说:【不必理睬学生的意见,学生不懂教学,岂可受他们的意见左右】。所以苏联科学大师辈出? 我国大专家叶企孙说【教育工作必须由懂教育规律的名师决定一切,不能让年轻不懂教育的学生牵着鼻子走,受他们的影响。但是又要经常听学生的意见,与他们谈心,吸取学生有益的意见,考察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中国科技大师就明显少了? 真傻傻言:真理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伟大领袖 毛泽东 说:“ 什么伟大谦虚,在原则性问题上,从来没有客气过 。要敢于反潮流。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在庐山,我的态度就是一次反潮流。” 伟大领袖 邓小平 政治上的坚定和强硬,突出地表现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 决不拿原则做交易 ”。 是坚持真理,传播真理,还是向**让步,以便得到**好评语? 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这个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还真越来越糊涂了。 教 育市 场化 ,就是要 教师 好好 伺候 学生 吗? 相关链接: 新华网,2012-04-23,警 惕官场“低调风”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4/23/c_123021398.htm?prolongation=1 新华网,2012-12-04, “钱学森之问”究竟在问什么 http://education.news.cn/2012-12/04/c_124045255.htm 钱老接着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问题。”“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我今 年90多 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新华网,2010-05-05 ,“钱学森之问”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5/05/c_1273985.htm 所谓“钱学森之问”,就是钱老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2005年7月29日,钱 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李竞,2015-11-28,如何面对大爷 做派的大学生?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5582-939292.html 谢力,2015-11-28,大侄子,我拿什么教给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9170-939516.html 文克玲,2014-07-29,叶企孙:尊师重教和科研教学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3426-815631.html 曾有 人问讲物理的巴巴诺夫专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意见,该如何处理?”他认为,不必理睬学生的意见,学生不懂教学,岂可受他们的意见左右。 2014-12-05,严谨治学 ≠ 严格的教学要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48807.html 2014-02-28,最后的太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71733.html 在俺眼里,其他人都是女王、皇上!!!!! 俺渴望达到的境界是:唾面自干。 陈舒扬,TIME WEEKLY,2015-09-22,张益唐:一文成名 http://www.time-weekly.com/html/20150922/31311_1.html 事实上,身为教师的张益唐说自己很喜欢教书,在新罕布什尔大学,他教过很多课,主要是微积分,也给学生开过数论的研读课程。在美国最有名的评师网上, 张益唐得分很高 ,学生们在评价中提到最多的几点,一是他很“ funny ”( 搞笑 ),一是他的口音,以及他的课很“ easy ”( 好过 )。 不过他也说,“ 很遗憾在那里找不到好的学生 ”。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3932 次阅读|35 个评论
博客教学(2):大四选修课教学方式探讨—师生角色转换
热度 2 rczeng 2015-11-29 11:13
博客教学(2):大四选修课教学方式探讨—师生角色转换 大四第一学期为专业选修课高峰期,几乎所有专业选修课程安排在此学期。但本科教学面临的窘境是学生准备考研,缺课现象很严重。或者学生们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教室,却在做数学、英语复习。 因此,大四选修课如何留住学生在课堂是大学老师们需要面临的挑战。让学生针对老师布置的章节,查找资料、备课、做PPT、演讲,这是一种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上周四上午尝试让学生们讲解《材料腐蚀与防护》第四章内容:金属常见腐蚀形态和防护措施。安排5位学生做评委打分,老师点评。师生给出的综合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学生们的表现有点出乎意外,学生丁自友在师生互动方面做得很好,设置问题、让同学回答,使课堂活跃起来了。付怀芹 同学 对所讲内容理解深刻,讲解透彻。 当然,也有些问题,如PPT文字、格式、条理性需要注意,对有些内容的理解还不到位。 1 2
个人分类: 教学|2822 次阅读|4 个评论
希望,在前方(四十九)
panpine 2015-11-2 16:40
加拿大女歌手艾薇儿在歌曲里用怪异的中文念rap,Made in China横扫非洲大陆成为各大商场的畅销品,今天中午有两三个美国人在腾讯视频里用纯正的美式英语花哨地调侃和吹捧了两分钟耳熟能详的三个‘五年计划’,听到最后‘十三五,十三五...’鼻头就酸了。 学生生涯已经结束,记忆却没有就此隔断,过去那些年无数次在教室里喜悦、或难受、兴奋、或无奈、得意、或害怕度过的时光变成了一卷卷悠长的录影带,没有变调地按照原本发生的速率时不时地在脑中移走。昨夜梦到掉落山崖,大惊,醒来后一阵怅然失神,爸爸的影子又回来了。想着想着,开始胡乱挥舞起胳膊,眼睛里扑下簌簌泪水。转头靠向熟悉的左脸,闭上眼睛,我坚定地知道这辈子也逃不出过去。学校里,课堂上,常常教育我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终于熬过了年头,祖国在世界的舞台上站出了新角度,却怎么也感受不到,这种血性的自豪来源于自己的努力。以前的付出只体现在飘逝的一张张白花花的试卷上单调的红色笔迹,只体现在被别人问起学历的某个惯性时刻,但它们从未让我感受过快乐。凡有过学生经历的人都深刻地明白,分数背后的付出是青春年华,是不会复得的童年,是失去行走的信心,是失去对于世界的信任,是不愿意又不得不活在周围所有人高高在上的眼光里,会读书正在被社会所轻视。为祖国强大而投入书本,至少对于我们这一代是不扣的弥天谎言。你若问,凭什么立场替一代人说话,可以的解释是,当我看到年龄相仿的一位女老师,走路谨慎到紧靠墙边,脸面刻意显现温柔时,心里面像扎了一根透明的针。若非不屈从的个性,那可能也是我吧。 祖国强大了,变化了,他会像承诺过的一样带领我们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吗?
1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就是孤陋寡闻】小儿日记
ncepuztf 2015-10-26 23:06
尽管先后丢了4辆自行车,经过伪装还是留下2辆。 方法是通过贴画遮盖吉安特自行车的LOGO,往自行车上泼泥水让它看上去脏兮兮的。 儿子上了初中后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 一段时间后要求给他买个山地车,我们没有同意。 因为他是有自行车骑的,没有必要再买一辆还要操心丢失。 虽然勉强说服,他还是很不高兴。 有一天我陪他上课外班,发现不管男生女生多数都是骑山地车。 就 小声 自言自语说: 原来这么多小孩骑山地车啊?! 儿子听见, 大声 说: 你就是孤陋寡闻!
个人分类: 小儿日记|1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专业的学生展示创新作品的方法建议
Greg66 2015-10-11 10:57
1. 说明作品是什么,是一个实体模型、一个软件、一个创意、一个动画、一个实物产品还是一个什么,给出一个整体概述(最好用图示) 2. 说明能做什么用(预防什么事故),怎么用?在进入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走到哪一步了,应用效果如何? 3. 开发背景(缘由) 4. 所用到的本专业的知识点 5.先进性、创新性 按照上述顺序说,大概也是好的吧 参考博文: 安全专业学生的技能创新竞赛作品制作建议
个人分类: 12|2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短篇小说-------说师生关系(一)
热度 1 hj1101294639 2015-10-7 17:16
国庆刚过,盛夏的炎热随之远去,接踵而来的是微微的寒凉,本来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却被一件本来不是大事的小事敷上了一层寒霜。 “咚咚咚!!!”实验室,还未接完妈妈(妈妈失业了)电话的何亮,有些烦躁的打开了自己实验室的大门。 “何亮,x老师找你,现在就在办公室,快过来。”打开门,何亮的师兄,一个有些虚胖的帅气男子站在门外轻声说道。但是何亮却在他的声音里面听出了焦急。 “x老师?他找我干嘛?”何亮有些疑惑,因为两个小时以前师兄已经告诉自己x老师要找他谈课题的事情。 “也是说课题的事情,你赶紧过来吧。”他撂下这么一句话又转身走进了隔壁老板的办公室。 无奈的看了老板办公室一眼,何亮安慰了妈妈几句之后,挂了电话。 。。。。。。 x老师的办公室里面,何亮刚到门口便看到了师兄低着头坐在x老师的对面,并且时不时的点着头,而在另外一边,一个中年男人正靠在另外一个老师的座椅上,有些幸灾乐祸的看着师兄。 “x老师,您找我??”何亮问道,心中却是有些疑惑。 “嗯,来,坐!”x老师对着何亮说道,“今天叫你们来,主要的是你们都面临着要毕业的问题,研三了,但是手里一点数据都还没有,所以我找你来是想和你谈谈你和师兄怎么合作将实验做完的问题。。。” 在长达月半个小时多的谈话时间中,何亮和师兄都没有说多少话,只是静静的听着,而他的师兄则时不时的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大概就是接下来怎么合作,要做哪些试验,什么时候做完等等之类的。。。 “怎么样?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么?”谈话临近结束,x老师做了一个最后的结尾。本来关于课题的事情也已经说完了,至于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数据,何亮认为更多的还是自己的原因多一些,所以都赞成自己老师的安排。只不过,那个中年男人的表情,让何亮感觉有些碍眼。 突然,何亮想起来了,实验室里面的研究生公共经费好像没有了,在这么个小实验室,其实很多日常的东西都是研究生公共经费里面出的,包括小东西的维修之类的。但是,最近实验室的经费已经花完,没有了钱,很多东西坏了之后,其他人员都不愿意出钱,也不愿意想老板申报经费,所以就一直拖着,导致实验室已经接近瘫痪了(只不过老板不知道罢了)。 “x老师,我们实验室现在已经没有耗材费了,而其他人也不想垫钱,也不敢找您申报,所以就我来咯,可不可以放一点钱在实验室,那灯座坏了几个月了也没有人修理。”何亮想了想,要不就自己开口要吧,拖着也不是办法,反正今天下午如果x老师不来,自己也还是要掏腰包把灯座买回来,自己的实验可不能再失败了。 “嗯?哼!!”x老师听到何亮的话,尝尝的除了口气,看了看对面的男人一眼,有些不满的笑着看了看何亮,继续说道,“何亮啊,你说你们这些人到底怎么回事?就这些小事我也要管,那我一天得成什么样子?灯座坏了你不会先垫一点钱,难道几十块钱你都垫不起了??” 话还没说完,她转身从自己的钱包里面拿了500元钱,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然后指着何亮师兄道:“你去,把管钱的张莎给我叫来!” “何亮啊,你说我该怎么说你好啊,你说你办点事情,能做的你就多做点,难道实验室就不是你的实验室?你就不在那个房间里面使用东西?还是说你一个月几十块钱的生活费都已经掏不起了?”师兄去了之后,x老师对着何亮严厉的数落着,虽然脸上带着笑意,但是何亮听的出来那是对自己很不满了。 何亮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脸色有些难堪,心情更是变得非常的不高兴,但是他还是没有说什么,当然,缺少了点头。 “x老师,您找我?”片刻后,张莎和师兄一起进入办公室。何亮瞥了她一眼,看出了她的疑惑。 “我问你,现在实验室有谁垫钱了的?”x老师高声的问李莎。 “垫钱?现在好像没有人垫钱吧!”张莎有些紧张,回想了一下之后回答道,因为前不久一年的研究生耗材费已经申报下来,只不过第二天就从上千的费用变成了只有两三百,现在更是只剩下七十多块,还不就是因为上一年实验室学生自己就垫了两千多的钱了嘛。 “对啊,你看现在实验室也没有人垫钱啊,你说你连几十块钱都没有了?”x老师听完张莎的话,笑着从中年男人那边巡视了一圈之后,最终还是落在了何亮身上。 “你说这些小事情你都搞不定,不久换一个灯座吗?你去做了就是了,为什么非得别人做一件事情你才做一件事情,如果这些小事情我都要管,我一天成什么了?再说了,这是做人的起码,你看我当时读研究生的时候,我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我给实验室做了多少,垫了多少钱。你就做这么点点事情你还要在意别人做没有,在一个实验室中,别人不做你就多做点,也不会掉一块肉嘛!” 听着x老师的话,何亮心里面很气愤,自己今天来不是找她抱怨的,而是因为只是实验室涉及到钱的事情都会被无限期的拖着,大家推来推去,而她自己又存在以前欠学生钱不及时补上的事情,谁会愿意跟她要钱。。。。越想越气,何亮忍不住了。。。
个人分类: 观点表述|2835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校班主任挪用学费发假毕业证;教务处称学生自己傻
热度 10 zywsict 2015-9-28 14:36
新华视点发布微博“ 【高校班主任挪用学费发假毕业证 教务处称学生自己傻】南昌理工学院一班主任收走至少10名学生3年学费私自挪用,还发了假毕业证和学位证。学生毕业时发现被骗后,学校教务处一工作人员竟说“把学费给班主任,是学生自己傻。”截至9月22日,该老师仍未补交学费人也不见 ” 原文链接 http://china.cnr.cn/xwwgf/20150926/t20150926_519986027.shtml 。 这件事情的当事人有三方,一方是利益受害的学生,一方是当事班主任,还有是学校的行政人员。 学生为什么会傻到将学费交给班主任呢?我想这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在涉世未深的学生的心中,老师的形象是崇高的,老师肯定会为人师表,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所以才放心的钱交给老师。这是最起码的信任,然而老师却无情的利用这种信任谋取利益。 老师通过学生信任,骗取金钱,不管其动机是什么?至少,这已经违背的最起码的做人的原则,违背了师德! 学校的工作人员的回答也真是够奇葩了”说学生傻“,感觉这理由有点逃避责任的意味。 试问:人与人的信任哪里去了?哎,干活去了!
个人分类: 随想|2775 次阅读|20 个评论
月圆月缺,老师同学
热度 11 张海霞 2015-9-26 11:45
月圆月缺,老师同学 中秋节了,秋高气爽,心情本该愉快,可是看到最近热炒的人大导师与学生决裂的事件还在不断演绎之中,忍不住也来说几句吧。 导师之于学生,关系非同一般,不是父母与子女般的血缘关系,也不是若即若离的同事关系,更不是见面打个招呼的路人关系,它在学术上像父母之于子女一般的“血缘关系”,在感情上又像是同事一样互相尊重和保持距离的“同事关系”,当然分手之后也可能像是连个招呼都不打的“陌路关系”。怎么把握这些分寸,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磨合和尝试的过程,有好有坏,好的所谓“名师出高徒”、“高徒映名师”,不好的多数是两败俱伤,一地鸡毛。举个半好不好的例子吧,也是引以为戒。 几年前,一个学生发邮件来找我:“老师,我的成绩 …… ,我跟现在的导师闹翻了,要换导师,您能收下我吗?”事出紧急,因为他那时候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不换导师就不能再继续学业,为此事还专门来北京,考虑到他的情况和诚心,我就答应了,当时想好歹我的责任心还是比较强的,也是老教师了,应该可以带好。开始确实很好,学生很积极认真,也很负责任,很快完成了一些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实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他来的时候已经比别人晚了一年还多,所以这些实验有了一定的成果之后我就安排他发了论文,没想到,论文发表之后(确切地说是达到毕业标准了),他就完全换了一个人,实验室找不到人,负责的工作拖拖沓沓,谎话连篇,对同学也是没有一句实话、欺上瞒下,任你怎们说,他从来不回嘴,但是他也从来“不听话”,我终于忍无可忍:你再这样就不要毕业,另请高明吧!于是又跑回来痛哭流涕地忏悔,发誓好好做工作 …… 毕业论文最终还是通过了,但是整个过程很不愉快,意外的是他最后找的工作竟然很不错。 很偶然的是,我之后遇到了他之前与他闹翻的导师,无意之中谈到了这个学生,这位导师讲了他们相处的过程,为了这个学生导师甚至牺牲了寒假的大部分时间陪他,可是怎么也打不开他的心结,最终还是他大闹一场:原来这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他想到北京本部来,无论如何他都会找机会闹翻的,不是这位导师负不负责任的问题。事情终于真相大白了,我也毫不奇怪为什么他刚来和满足了毕业条件之后就判若两人了,如果不是我这样比较“凶”的导师,也许会再一次上演“闹翻”的悲剧。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同学在毕业欢送晚宴的真情告白:讲述了自己从西北农村一路走来的艰辛成长故事,那时候应该是他所有包袱都放下了,终于对老师和同学们吐露了真心话。毕业之后,大家还是有邮件联系,今年的聚会他也来了 …… 祝福他吧,尽管在学校的时候大家之间确实出现了很多的不愉快,可是他最终能够满足要求毕业并且找到满意的工作,也算是圆满了,希望他以后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汲取之前的经验教训,一路走好吧。当然也因为这个同学,我之后很谨慎招收学生,几乎是不再招收跟导师闹翻的学生了,其实所有导师的心都是一样的,希望学生好,尽力去帮助学生,那些怎么都处不好、闹至决裂的,多数的问题还是出在学生自己身上。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代沟,学生恃才放旷、桀骜不驯,老师可能思想僵化,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凡是老师都是爱才的,特别是你真的显示出你不一般的才华的,老师甚至还是支持你特立独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理直气壮地挑战大牛,也是会获得导师和大牛认可的,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例子,一个很牛气的本科生在一次讲座上公然挑战大牛,结果大牛和老师都对小伙子伸出了大拇指,好样的!关键是你要真的有利、有据、有节地表现出你的才华,而不是出言不逊和蛮横无理,这不是才华,这是无礼!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没有定论,也没有固定的范式,如同这月亮,时圆时缺,有亏有盈,是互相尊重和支持的,学生在求学阶段保持自己的个性、跟随导师钻研学问、不断精进、乃至超越,老师则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逐渐找到方向、学会方法、有所成绩,也是把一个小的种子或者方向与学生一起努力让它从小到大、从缺到圆、从亏到盈,这应该是一个正常的过程,这也是快乐的过程。如同我跟我的学生常说的:大家有幸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相识在美丽的校园,一起努力,把这段年华过成一段让自己一辈子感动的日子。 最后,祝福所有老师和同学度过一个愉快的中秋佳节!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7955 次阅读|13 个评论
煤城往事(8)——说说学生的事情
fdc1947 2015-9-20 07:13
煤城往事(8)——说说学生的事情 我在抚顺教书,实际上真正的学生就是一个班,近六十个人。我们两个教师包这个班的全部课程,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那时候是九年的学制)。我有时候想,孔夫子弟子三千的说法大概是不可靠的。他老人家在各诸侯国之间来回奔波几十年,有多长时间能够教许多学生?像他那样成天跟学生呆在一起,一辈子有七十二个学生就不错了,剩下的恐怕是弟子的N次方了。——此题外之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事吧。 在1970年代前期,人的所谓阶级成分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抚顺这个地方,尤其如此。有些不错的学生,就是因为“出身不好”,或者家庭有点“问题”,备受歧视。例如,我教的那个班级,有一位学生刘jx,就是如此。刘jx头脑聪明,学习方法对头,虽然不算特别用功,但是成绩却不错,老师教的东西,大多能够领会。体育也很好,打篮球、乒乓球,在那个学校无疑是最好的了。最突出的是有一副好嗓子。但是,由于他家庭有点“问题”,他在学校就屡遭麻烦。比如,同学们一起打球,不小心打了学校的玻璃,被点名批评一定是他,批评时还往往带着家庭,说是根源云云。此时,我只好多做安抚工作,鼓励他上进。在学校文艺演出时,我自编一个独幕小话剧,批判“读书无用论”的,我让刘jx主演。我设计他上场时,手拍篮球,唱着京剧《海港》中韩小强的一句“海燕展翅要飞翔”。这一句音调很高,他唱得极漂亮。 当时学校的一些领导和教师,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老是在各方面打击这些所谓有家庭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可能想以此表现出他们进步的阶级立场吧——其实这些人自己也大都并非出身于“三代贫下中农或矿工”。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对这一类同学都做相对更多的工作,鼓励他们。在他们有好的表现的基础上,终于在毕业前让他们入了团。在当时的情况下,我想,在走上新的岗位时,一个团员,给人印象往往会略微好一点,他自己也会多一点上进心,不至于自暴自弃 。 事实证明了我的做法是正确的, 推一推和拉一拉对于少年人的成长影响极大。少年时期弄的好,是一个正反馈,越来越好。弄得不好是一个负反馈,会越来越糟。 虽然 学生们毕业后都下乡了,但是这些人并没有消极,不少人在农村入了党,以后 有的上了大学 ,做了干部,绝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还不错。 就拿上面说的刘jx来说。在学校入了团,毕业后,他在农村入了党。文化革命结束后,他去音乐学院进修学唱歌,唱美声,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届青年歌手大奖赛获业余组一等奖。后来调到煤矿文工团,又获第三届青歌赛专业组一等奖,以后一直是煤矿文工团的男高音歌手,也曾在央视春晚独唱“大黄河”。 这些学生毕业以后,我把他们送到了农村,他们几乎全部在一个公社插队。我根据他们的志愿、平日里的相互关系把他们分配到各个生产队,尽可能地把关系较好的分在一个青年点,避免出现生活上的矛盾。我的这些学生对我们两个教师也像家人一样。当然,他们如今也早已经退休,大多数都在为他们的孙一代服务。几十年来,一直有学生从东北来看我,近年也还偶有来访。 我在抚顺实际上就教过这一个班。当这个班的学生毕业之后,学校就让我做教务工作。当时主持这个学校工作的主要就是教导主任,他找了两个人在所谓教导处,一个人管教学,那就是我,另一个人管学生纪律和所谓思想工作。此外,学校还有一个人专管“保卫”。那年月,东北特别是抚顺的社会整个环境很乱,年轻人得不到安置,绝大多数都下乡,很多人回来在街面上闲逛,寻衅闹事,打架斗殴。经常有人到学校来找学生打架,学生中也有很多不安定分子。 有一天,我被突然告知,W同学被人用土枪打伤,十分危险,已经送到矿务局医院——抚顺最重要的医院去了。我就急忙赶往那里。 学校的周围都是小丘陵,山上都是树林或人民公社的土地,主要种植玉米、高粱等,也有小片地方是矿上工人业余“小开荒”种植的粮食。那天近午,W同学手持两穗高粱走在小路上,对面遇到了公社看青的农民。看青的认为W同学偷了公社的高粱,W同学说是自己家种的。看青的用土枪对着W同学,勒令放下高粱穗,W同学没有理睬他,继续前进,结果看青的在距离两三米的地方朝W同学的肚子上开枪——这只是为了两穗高粱。 当我到达矿务局医院的时候,W同学躺在医院的长椅上,腹部被无数铁砂打的跟蜂窝似的,血流不止。长椅底下的地上一大滩血,边缘已经开始凝固,而椅子缝里还在往下滴血。我找了医院方面,医院方面表示尽快手术,但需要等待。我只有在边上安慰W同学,陪着他坐着。等到下午四五点钟,医院才收治了W同学,给他做了手术。W同学很幸运,那些铁砂并没有打到他的要害脏器,医院只是切去了他的两米肠子。过了一些天,我又去看望了W同学。 我几乎没有给W同学上过课,最多在他刚入校时教过几天“Long live Chairman Mao”。可是,这位同学以后对我一直很好。在我后来与矿党委闹翻、就要下乡而很多教师都对我远而避之的情况下,他主动找我,帮我拉车去买来木材,给我钉了一只木箱。
个人分类: 我的回忆|3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校学生在第九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奖
lizg 2015-8-27 12:33
我校(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在第九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奖 浙江工业大学 http://www.zjut.edu.cn/newsDetail.jsp?id=12295 8月21-24日,第九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大学落幕。由周玉立、张哲明、张武杰、单若妮和魏梦怡五位同学组成的“开拓者”团队,代表我校参加全国总决赛并获得全国特等奖,同时以华东赛区总决赛第五名的成绩获得华东赛区特等奖。   本届竞赛题目是为某一大型综合化工企业设计一座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制取乙二醇(EG)的分厂。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调研和查阅文献所得的数据,完成项目可行性论证、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及典型设备设计、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工厂总体布置设计、经济分析与评价、设计说明书编制等自拟定的子系统化工厂设计。   该项竞赛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本届共有238所高校的920支队伍参赛。经过初赛评审,共有来自全国华东、华北、华南、西北、华中、东北和西南等7个赛区的48支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   此外,经过前期省赛的网评、会评和答辩,我校由郑琳、丁伟昌、方志颖、周星和叶海娜组成的“UP TEAM”团队获得省一等奖,由黄杰、孙嘉、郑值、闵灿灿和毛小宁组成的“POWER TEAM”等另外7支团队获得省三等奖。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校化工学院组织学生赴台湾中兴大学开展第二校园经历游学
lizg 2015-8-25 00:41
我校(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组织学生赴台湾中兴大学开展第二校园经历游学 浙江工业大学 http://www.zjut.edu.cn/newsDetail.jsp?id=12292 7月20日—8月14日,化工学院组织34名同学赴台湾中兴大学开展为期26天的暑期访学项目。   期间,台湾中兴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七位特聘教授主讲及指导了主题讲座和实验课程,内容涉及质谱原理与应用、红外光谱原理与应用、层析分离原理与应用、电化学原理与应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之原理与应用、X-光绕射(XRD)原理与应用等知识。通过专题讲座和实验操作相配套的方式,学生了解了学科前沿知识和仪器操作原理,学习了先进的实验方法和工艺技术,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游学的最后,台方以实验总结报告和闭卷考试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了考察,并向学生们发出了来台开展交换生学习和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邀请。   此外,学生们还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和垦丁等不同城市,深入文化村、夜市、博物馆等不同场合,走访老师、学生、店家、游客、公交司机等不同层次的人群,深刻体会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继承与发扬。   自2014年建立友好姊妹学院以来,化学工程学院与台湾中兴大学理学院在师生交流、学术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与合作。今年,台湾中兴大学理学院和我院共同发起此次学生暑期访学项目,互相承认学分。 在台中 | 中兴印象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g4NTk2MQ==mid=212407599idx=1sn=3f46b0519e69e621e2d2fafdb496d91d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http://www.ce.zjut.edu.cn/ShowNewsPageAction.do?newsID=3125smallClassID=bigClassID= 我院与台湾中兴大学理学院签订学术交流合作协议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http://www.ce.zjut.edu.cn/ShowNewsPageAction.do?newsID=3122smallClassID=bigClassID= 台湾中兴大学理学院院长李茂荣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那些文革期间参加工作的学生们
热度 7 huailu49 2015-8-24 15:32
看了 冯老师的博文 ,突然想到了一个群体,那就是文革期间参加工作的学生们。 其实,这批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大致可再细分为三个子群体: 1 、老五届大学生 所谓“老五届”,指的是 1966 年文革爆发时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在 1961 至 1965 年期间入学,按照原定学制他们应该分别在 1966 、 1967 、 1968 、 1969 、 1970 这五年的暑期毕业。从年龄角度来看,大致相当于 1942 — 1946 年期间出生的人。 2 、老三届中学生 所谓“老三届”,指的是 1966 年文革爆发时的在校初、高中学生,按照原定学制他们应该在 1966 、 1967 、 1968 这三年暑期毕业,因此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老三届高中生和老三届初中生。从年龄角度来看,大致相当于 1947 — 1952 年期间出生的人。 3 、老六届小学生 所谓“老六届”,指的是 1966 年文革爆发时的在校小学生,按照原定学制他们应该在 1966-1971 年暑期小学毕业,然后在 1972-1977 年高中毕业。从年龄角度来看,大致相当于 1953-1958 年期间出生的人。 总体来看,若不考虑少量例外,老五届、老三届、老六届统合起来的年龄跨度竟达 17 年! 老五届、老三届、老六届都是受到文革冲击的社会群体,但文革期间参加工作的情况有所不同: 老五届在 1968 年以后基本分配了工作,尽管刚开始多在生产一线当工人,但具有干部身份,拿工资,城镇户口,吃商品粮。 而老三届和老六届中的大多数在 1968-1976 年期间陆续成了插队知青或兵团战士,农业户口,靠工分生活, 1970 年以后才有机会进城当工人、上大学(工农兵大学生),有些人则参了军、转了干。 顺便说一句,有一批与老三届高中生年龄相仿的人,由于文革前考入了中专(或中师),毕业后是用不着下乡当知青的,而是进了工矿企业或学校,具有干部身份和城镇户口,拿工资,吃商品粮。
个人分类: 读史笔记|5500 次阅读|18 个评论
中国老师遭遇英国学生第二集:双方都崩溃了!
热度 9 laserdai 2015-8-12 07:23
英国BBC别出心裁炮制出一个节目,请五位中国老师(两位来自国内,三位来自英国本土)给英国一大班九年级(国内初三)学生上课,按照BBC的精心设计(挖坑,设机关),五位老师尽心演出( http://www.bbc.co.uk/chineseschool ) 。共分三集播出,刚才看了第二集,竟然是高潮的一集: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崩溃了,引发了很多冲突。这居然完全符合戏剧的套路,完全应验了我几天前的预言。 博主回复(2015-8-5 20:46):这首先是艺术,其实是英国导演的一出生动的现实剧 ,所以表演者都认真入戏而没有任何故意的表演成分。 老牌的英国当然知道照搬照抄外国经验是根本不行的。以前英国也有过一个类似的文化冲突的节目,把英国的一些下层家庭的孩子送到世界各地上层家庭中生活两周。 由于按照中国国内学校的一般情况进行(学生在校12个小时),一位随学生听课的当地年轻老师都受不了,英国学生们更受不了,天性爆发,课堂纪律一片混乱,课堂泡茶,化妆,交头接耳,不理会老师等等;中国老师们有的嗓子哑了,有的流下了生动的眼泪(英国学生太难教了!),有的大发牢骚。在几乎不可能把教学进行下去的情况下(高潮点),校监(维护纪律的副校长)出现了,站在讲台上,寥寥数语,镇住了学生,随后校长也出现,和校监联手维护课堂纪律,事态平息下去。最后,召开了学生家长会,五位老师给大家认真讲解,家长们用掌声鼓励他们。至此,这集结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集分解! 这的确就是戏剧。把一帮英国学生突然放进地道道的中国方式的学校,的确就象是把一篮子青蛙突然扔进热水中,不出现乱扑腾才是怪事。英国学生比较自由散漫,加上活泼的天性,严格的课堂教学和烦闷的学习,当然让孩子们崩溃,这跟《音乐之声》中的情节完全相同。英国的课堂,没有中国式威严的老师管理班级的任务很重,中国老师当然没有经验,必然会出现情况(这坑挖的! )。其实这个是很好的英国公立学校,如果换作平均水平甚至更低的学校,校监和校长的重任就是课堂秩序。今日BBC新闻,一位老师被学生用刀子捅了 ( Teen detained for teacher stabbing , Stabbed teacher 'feared he would die ),很多这样学校的老师常年忍受学生的侮辱而的了心脏病,有很多年轻老师干脆一走了之,告别教坛。 (另,英国有很多私校,其学生来自社会中层的上层或者更高,这样的情况根本不会出现。) 其实,中国老师很幸福,基本上不用整顿班级秩序,只管认真教书就行。学校,社会和家长已经把孩子的在校行为约束得很本分老实了。 这个节目播出后,在英国媒体也很火爆,若想 认真了解英国人声音, 下面是这个节目的专用连接,供英国人发表看法/评论: http://www.open.edu/openlearn/education/debate-what-can-british-schools-learn-the-chinese-education-system 导言说:Recent studies would seem to suggest that China boasts one of the best education systems in the world and that the once acclaimed British education system is trailing a long way behind. With long days of studying, competitiveness amongst peers and strict discipline in the classroom, it's clear to see why the Chinese system is deemed world-class.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also been reported that China is turning to a British-style education because Chinese parents find it more creative. But what do you think? 我扫了一眼,所有评论都很认真或者深刻,跟国内跟贴评论风格大象炯异!莫非英国网管很厉害么? 相关博文: 当穷孩子的老师去教富孩子。。 ; 给师扑生跨求导:当求生存的中国教育遭遇求生活的英国学生 ; 英国BBC反驳《中国学校》节目中“造假”和“妖魔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7418 次阅读|23 个评论
学生和导师争科研经费居然闹到法庭
热度 14 gaoshannankai 2015-8-6 14:45
高校学生因经费归属争执群发邮件辱骂老师 某高校副教授张清(化名)将该校发信学生林涵(化名)告上了法庭。其称,该学生使用侮辱性词汇,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要求学生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等1万余元。在被判决道歉和赔偿4000余元后,林涵向北京*中院提起上诉,但终被驳回。 在中国特色的科研领域,还有多少荒谬的故事没有曝光。 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就是学生林涵认为到帐的30万科研经费除去 管理费以后应该属于自己。 该学生应该不是精神有问题,那么 他认为经费自己应该有份的理由必然是比较充分的。 要么就是申请的材料是他写的,要么就是动用了他的关系拿到的钱, 第三种可能就是学生掌握了老师搞经费不当的证据,但老师不敢告敲诈。 当然,无论那个方面,都说明这里面他有贡献,所以才有理由取得经费, 不过他要的太多了,居然要吃掉全部,也太不遵守规矩了,这样的研究生 怎么招进来的? 人品有问题阿,就算导师什么也没干,你就是用用 导师的名字拿经费,也应该给他留点吧,你居然要全吃?当然这只是媒体 上的说法,我用屁股想想,基本不相信。 这个老师脑袋进水了? 你把事情闹大,搞到学校以外,你想过 曝光的后果么。学生在学校骂你,内部都好处理,怎么说学校 都会向着老师对吧?搞到外面去,对老师更不利啊。所以, 法院的法官们 你们有没有想想为什么这个导师不是利用学校的力量处理这个学生, 而是告到了外面的法院?这说明,学校方面大概知道了这件事不 是那么简单的,不愿意碰。既没有一定力度处理这个学生,也没有 和稀泥让导师和学生和解,所以才导致“吃了亏”的导师告到法院, 那么你们法院愿意掺和进来,why? 这样的导师与研究生,真是少见,估计应该不是985院校的。 我给学生支一招,你就不要继续纠结你败诉的这个案子了 你去纪委或者法院,可以告他未经同意擅自使用 你撰写的标书,构成侵权;或者它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 科研经费。 这里面最混蛋的还是法院了,在当前反腐败高压的前提下, 还敢保护腐败分子,这个案子明显涉嫌科研经费申请里面的 腐败问题,你们断章取义判案子,不怕被查么? 学生使用了侮辱性词汇,但是如果讲的事情是真的,那么 如何给这个老师恢复名誉?法官们啊,用用你们的屁股思考 一下问题好不好?不要耍流氓,文盲和法盲这一套,行不行? 其中一段最没有水平的就是“ 林涵通过电子邮件向张清单位同事所散发的其所写书面材料内容多属个人臆测,并非已查明的客观事实,并用推测性的口吻指出张清存在生活作风问题和行贿、受贿等犯罪行为,前者构成侮辱、后者构成诽谤。。。。。。 ” 请问一下法官,在事实没有调查清楚的前提下,如何定性“诽谤”?如果到时候证明 某些是事实,那么你们这个判决该怎么办?
2859 次阅读|21 个评论
当穷孩子的老师去教富孩子。。
热度 28 laserdai 2015-8-4 22:30
英媒:中国教师赴英国“支教”的文化震动 2015年 8月 3日 五名中国的老师来到英国汉普郡的一所普通中学支教——试验用中国方法教学。 英国《每日电讯报》星期一(8月3日)抢先刊登了中国教师教授英国学生的感受和评价。 这五名中国老师来到英国汉普郡的一所普通中学,试验利用中国式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英国学生,看看是否有成效? 试验结果是这些中国老师似乎对英国学生的评价并不高。 在学校教了四个星期的课后,这些中国老师说,英国慷慨的福利制度让学生缺乏雄心壮志以及纪律的约束。 这5名中国老师是参与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一个纪录片,对比东西方教学方法以及结果的一部分。 他们接管了由50名十几岁青少年组成的一个班级,四周下来,这些中国老师的结论是,这些孩子缺乏管教的行为与英国优惠的福利体制有直接的关系。 BBC将从本周二(4日)开始播放这期由三部分组成的纪录片(更多情节放在下面)。 文章说,一位教中文的魏老师表示,如果英国削减福利将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魏老师认为,这些学生即使不工作,也可以从政府那拿到福利,所以不用为自己的未来担心。 魏老师说,在中国,学生们知道他们必须要努力学习,来养家糊口,因为没有福利做依靠。 她还说,如果政府削减福利,那就会迫使人们去上班,那时他们的看法就会改变。 还有一位李老师说,当她把作业发给学生时,她期待学生们都会聚精神地做作业,但没想到当她走进教室时却发现有些学生在聊天、一些学生在吃东西,还有女生在化妆,她不得不强忍着怒火才不至于发作。 她说,只有一半的学生比较听指挥,而另一半天知道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中国老师带领英国学生做眼保健操 教科学的杨老师则说,在中国不需要课堂管理学生的技巧,因为每个人都很守纪律,但是在这里教书则非常具有挑战性。 杨老师不明白,为什么一名女生在听说英国男孩组合单项乐队(One Direction)中的一名歌手离开乐队的消息时哭着离开了教室。 杨老师还对英国的所谓针对个体化的“因材施教”教学法方提出挑战。 她表示,这里的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个体的能力来制定的,但是在中国只有一个教学大纲,一个统一标准,学生要么被淘汰,要么胜出,全凭学生自己。 英国学生在课堂上无礼和散漫——按照徐晓最近博文,应该是课堂熵值比较高! 《每日邮报》也报道了这一消息。《每日邮报》的报道说,中国老师对我们的学生作出了很差的评语:“无礼、懒惰、被福利宠坏了”。 文章还说,中国老师让英国学生“用脑”、“不许讲话”、“不许问问题”。 但文章说,该学校的校长对中国式的教学方法似乎并不“感冒”,他形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枯燥”,并说他们学校学生的纪律并不像中国老师形容得那么散漫。 中英两国教学优劣 事实胜于雄辩 面对中国教师的批评,一名英国学校校长反驳说英国的教学优于中国。《泰晤士报》报道说,英国汉普郡博航特中学校长尼尔·斯特劳格尔(Neil Strowger)说,中国的学校缺乏想像并且训导过多。 5名中国教师把中国严格要求的教学方法带到了博航特中学,这段经历被BBC拍成纪录片。这几位中国教师说,英国学生扰乱课堂,需要课堂自我管理技能。现在斯特劳格尔反击说,中国的学校不能兼容并包,教学方法训导过多。 《每日电讯报》曾经驻中国的记者里查德·斯宾塞在该报撰文说,BBC的系列纪录片说明了很多问题。他提起前工党首相布朗在做财相的时候访问中国的一件事。 他们参观中国的中学期间,中国学生问布朗他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布朗回答说他梦想过当足球运动员,也想过当足球教练。斯宾塞回忆说,当中国学生听了这个回答一片沉默,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足球运动员在中国并不被看重,他们迷惑的是像布朗这样重要的人物小时候竟然有这种理想。 当布朗反问中国学生他们想将来做什么的时候,有的学生说想做生物科学家,还有说想要当企业家,当工程师… 斯宾塞说,回头看看这件事,布朗未必小时候就很想做足球选手,只不过他的公关顾问让他这么对年轻人说以取得沟通效果,他们总是低估年轻人,认为青少年简单,他们不过是喜欢体育、音乐和明星,因此可以以长者自居地忽悠他们。 因此才有英国学校的现状:离开学校的教师都抱怨学生散漫无纪律,他们不能专心教学,得花很大精力去控制混乱的课堂。 中国教师批评英国福利太好 诺曼·泰伯特(Norman Tebbit) 以批评英国福利制度闻名的保守党政治家 斯宾塞说,显然中国学校的做法截然不同,他们知道如何培养聪明、听话而且有雄心的青少年。中国教师抱怨学生缺乏纪律的学校是汉普郡博航特中学,而这个学校并不是英国很差的学校,而是属于被英国教育标准局评为“杰出”学校之列。 文章提到5名中国教师当中一个叫Wei Zhao的变得有点像从前的保守党元老诺曼·泰伯特(Norman Tebbit,他以批评英国福利制度闻名的保守党政治家,曾经要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去路边清除杂草以换取国家福利)那样,责怪英国的福利制度,说不劳而获的文化是孩子缺乏动力的原因。她说中国的孩子都知道,要得到任何东西都要努力才行,需要努力挣钱养家糊口。 里查德·斯宾塞说,虽然有人批评中国的学校僵化呆板,但是十多年来他一直赞成中国式的学校教学。事实胜于雄辩,不仅各类国际学校排行榜将中国大城市的学生排在前面,即使是在西藏那样比较边远的地区和条件艰苦的学校,学生表现都超过诸如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学生。 BBC纪录片:中式教学施于英国学生,行吗? 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二台将从当地时间周二(4日)晚播出一部3集的纪录片,片名为“中国学校,我们的孩子受得了吗?”(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纪录片讲的是让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一所中学实施4周中国式教学试验的故事。 中国式教学的特点是严厉,时间长。中国学生在一些知名的国际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 但是,用中国的教学方法来教育英国的中学生可行吗?参加试验的老师和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有什么体会? 首先,作为试验的一部分,中国老师接管了一个由50名学生组成的9年级的班。 这些学生在四个星期的时间里,要穿统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点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个小时,中间有两次吃饭休息时间。 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升中国国旗的仪式 。(最让本博主捧腹大笑的地方!) 而课堂上主要以记笔记为主。同时,还要参加集体练习。学生们还要负责打扫教室等。 校长评价 校长斯特哲说,英国学生习惯于可以向老师提问,并且老师要尊重他们的观点。 首先来听听波亨特中学(Bohunt Comprehensive School)校长斯特哲(Neil Strowger) 的看法。 斯特哲去年曾前往上海观摩中国式教学。中国学生的学习精神、课堂纪律以及班级规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斯特哲说,在这5名中国老师接管波亨特中学的一个班之前,他曾和这5名老师共进晚餐,他说中国老师有决心搞好这次试验。 然而,实验刚开始的第二天,他就接到报告说,他的学生表现不佳。在课堂不认真听课,闲聊天,不听老师的话。显然,中国式的教学方法和英国青少年的文化和价值观发生了冲突。斯特哲说,英国学生习惯于向老师提问,而且期待他们的观点得到尊重。 随着试验的展开,在学校辅导人员的帮助下,以及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微调,学生们的行为有所改善。 也许是老师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师生关系有所改善,一些学生开始喜欢上了中国式的教学风格。 学生们喜欢抄黑板上的笔记,他们说这有助于他们的记忆。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表示喜欢中国课堂上的讲课方法。 而斯特哲本人认为,课时长对学生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英国老师也许不用太担心偶尔在课堂上自顾自的讲课。 但是, 斯特哲认为中国学生成绩好的真正原因还在于中国家长、中国文化与价值的共同努力,而不是中国老师高超的教学方法。 英国学生的切身感受 15岁的兰斯基说自己是一名正常的少女,她喜欢睡觉和自由。但是为了这个试验,只好牺牲自己四个星期的睡眠。 兰斯基说,中国老师对我们期望过高,总是对我们高标准严要求。我们还要一天12个小时穿难看死了的校服。 兰斯基还说,整个试验跟她想象的不一样。她说自己原以为跟平时的学校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多了点作业或是课堂上寂静无声而已。 她说,“我感觉学生根本没有发言权,一切由老师说了算。” 学生就像是机器人一样,自己很难适应。兰斯基说,她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议并参与小组互动,提高技能等。 兰斯基说, 她唯一学到的是如何快速的抄笔记,并听老师向我们“ 布道 ”。(注释:布道是指牧师在教堂中喋喋不休宣扬上帝的美德与好处的过程。) 还有,最难的是作为学生的预期,因为老师总是期待你是最好的学生。 如果你不能成为班里的尖子学生那就根本没有意义去试了,一切都是分数说了算。 而且课堂环境封闭、压力大。 班里有50名同学,这本身就很难让人集中精力,更别说让你觉得要时时刻刻与他们竞争了。 尤其是理科,更具有挑战性。 有时,我们听腻了老师的讲课,但突然老师让我们回答我根本不懂的问题,一下子让我觉得非常不自然,我感到措手不及。 中国老师教学生扇子舞 这让我压力很大,所有的同学都看着我,还有拍摄镜头。我觉得一下子就懵了,觉得自己很蠢。 我们的中国老师认为我们就应该像刀枪不入的海绵一样,不知疲倦地吸收所有的知识。 当然,也有一些好的地方,比如我很喜欢学跳扇子舞和中国厨艺。比起又难又枯燥的勾股定理(也称毕达哥拉斯定理)和英语语法好多了。 兰斯基说, 自己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国式教学的体验,因为那是她生命中最有意思的一件事。 来英国的中国老师 数学老师兼班主任邹老师说,英国的孩子很独立,这一点给他印象很深。 数学老师兼班主任邹老师说,他对自己能参加这个纪录片项目很感激。他说,自己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他说, 作为班主任,他成功地把中国的班级管理机制带到了英国学校。(注释:这也算成功?) 他还建立了班委会,让学生们承担起责任来,并发挥学生的领袖作用以及沟通、合作和组织技能。 邹老师说,他最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信心十足,但是在实际当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生觉得难以适应。 比如,当他教授勾股定理时,他决定让学生自己找到前提,并能够证明和应用这个定理,但是许多学生说,这根本没有必要,知道如何应用勾股定理就足够了。 同时,邹老师也表示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也更了解英国学生的学习习惯,虽然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教学原则。 还有一件令邹老师难忘的事是,一名叫乔的男学生在教室里摔了一跤,挫伤了手,痛得哭了。经过校医的检查,给了他一些冰块,并建议他去医院。 当乔的妈妈和弟弟来接他时,邹老师注意到了一个小小的细节特别令他印象深刻。 乔当时背着一个非常重的书包,但他并没要求任何人帮他。乔的妈妈也没主动要求给他拿书包,乔也没要求他妈帮助。甚至当乔的小弟弟主要要替他背书包时也遭到了桥的拒绝。 邹老师说,不知道这是不是英国教育的结果,训练孩子的独立性。这一点给他的启发很大。 国内报道: 新浪网: 中国老师赴英国“支教” 师生都很崩溃 人民网: 中国老师赴英“支教”一个月被“逼疯”? 中国老师赴英“支教”一个月被“逼疯”?-新华网 education.news.cn/2015-08/05/c_128093837.htm 赴英“支教”老师:媒体报道和真实情况不相符(图)--教育--人民网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8477 次阅读|59 个评论
三一型、一一型和一三型学习者
shxzhang 2015-7-26 00:06
三一型、一一型和一三型学习者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学习,因为学习者之智力、性情与兴趣等多方面差异,大致分化为三种类型:三一型、一一型和一三型。 一三型,指从一获得与掌握三。接触到师长或朋辈或书本所传信息、知识与技能等,不仅能接受、掌握并运用全部,而且能从所传中发现、获得、掌握并运用三倍或更多,或者能以所传为桥板或线索发现、获得、掌握并运用三倍或更多,便是从一获得与掌握三,便是一三型学习。 《论语》之《述而第七》中有举一反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之《季氏第十六》中有问一得三: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举一反三和问一得三,都是一三型学习。 一一型,指从一获得与掌握一。接触师长或朋辈或书本所传信息、知识与技能等,能接受、掌握并运用全部,但不能从所传中发现、获得、掌握并运用更多,便是从一获得并掌握一,便是一一型学习。 三一型,指从三获得并掌握一。接触师长或朋辈或书本所传信息、知识与技能等,只能接受、掌握并运用三分之一或更少,便是从三获得并掌握一,便是三一型学习。 学习分化为三种类型,相应地,学习者也分化为三种类型:三一型、一一型和一三型。 不过,智力、性情与兴趣等,都具有可变性,学习者类型也具有可变性。 一切一三型学习者,如果懒惰与沉沦,渐渐地,智力会退化,性情会钝化,兴趣会淡化,随之,会从一三型学习者退化为三一型学习者。 一切三一型学习者,如果愿意并坚持以勤补拙,渐渐地,智力会优化,性情会锐化,兴趣会浓化,随之,会从三一型学习者进化为一三型学习者。 在当今高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三一型学习者,因此,教书往往让人身心疲惫;偶尔有几个一一型,是老天怜惜教书人;能遇着一两个一三型,是教书人前辈子修来的福分。 (二零一一年五月初稿,二零一五年七月修改)
个人分类: 教育漫話|2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谈研究生培养
heyongzju 2015-7-14 09:54
“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是我在我们团队运行过程中所秉承的原则,无意中在微信上看到大牛邓兴旺教授的观点,心有戚戚焉。 以下转载于 赛先生 微信 邓兴旺 母校应像母亲一样,对每一个学生无条件帮助,而不是把他们看作产生成果和完成指标的劳动力。——邓兴旺 邓兴旺(北京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我曾在北京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和耶鲁大学三所学校学习或工作过,并在耶鲁大学有分管系研究生教育的六年经验,在这三所学校的学习或工作中产生过许多不同感悟。在我成为独立PI后的23年中,有44位学生与博士后学成后在学术领域成为PI,有8位成为企业研究工作的领导者,不包括15位曾到我的实验室访问修过的访问学者。根据我这些年对博士生和博士后培养的经历及与访问PI们的交流,积累了些点滴体会和个人看法。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对今后北大研究生培养的不断完善有所帮助。 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我认为最重要的环节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实验室的整体气氛。导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和有着二十多年经验的导师,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换位思考 首先,教授都是由曾经的学生成长起来的。要多想想自己在学生时代想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要多与学生沟通,尽量满足学生彼时的需求,教给学生实现想法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工作与生活经验;要从长远考虑来训练学生。 其次,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应明确导师和研究生之间不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不要以自己发文章的数量、荣誉以及经费申请为目的,而要以学生的学术成长为主体去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落实求证、归纳组织研究结果。同时锻炼他们组稿和发表文章,以及表达和交流的综合能力,进而培养优秀、能力全面的学生。 个性化培养 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和本科生阶段的培养最大的不同之处:本科是通识教育,主要是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而研究生阶段是注重提出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结合,有很多一对一的个性化培养,特别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和个性,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能对每个学生给出千篇一律的要求或标准。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博士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获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即使部分学生将来不从事与科研和教学直接相关的工作,这些综合能力对他们从事其他工作也都是十分必需和有用的。 培养超越自己的学生 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在社会上能承担重大责任的精英,而不是培养与自己类似的接班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部分学生会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成为自己的同行,但他们不一定是与自己类同的学者(科学家)。要让学生们在他们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专长,引导他们对自己将来的事业有正确的定位,而不能把导师的个人标准或目标强加在学生身上,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后期大有作为、超越自己,引领他们自己的时代。 按时毕业 要达到这一点,学生的质量尤为重要。要在招生时把关,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录取适合自己实验室的学生,以免耽误学生的人生发展,也可以避免浪费宝贵的科研资源。一旦学生进入了实验室,那么教授就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多出成果并按时毕业,而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职务需求让学生延期。 到毕业时间即使有后续课题研究未完成,也应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选择一种对学生最有利的方式完成课题,尽量不延长研究生的毕业时间来完成份外的事。实际上,实验室的高年级学生若都能按时毕业,有好的工作学习去处,对于低年级学生也是一种激励,有模范带头作用。 我的体会是:从长远角度看,一个优秀学生的离去不仅不会延误一个实验室的研究,常常因为吸引鼓励更多更好的学生加入及努力而促进实验室的研究。如果发现学生确实不合适从事科研工作,学校及导师都应及早鼓励学生退出或改行。 共同进步,一起成功 判断一个实验室培养学生能力的标准,在我看来是实验室的大多数人都感到充实快乐并且成功。经过实验室的科研训练,每个学生毕业时比刚进入时在做人和做事两个方面都有十足的收获:有更强的自我学习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更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毕业后都有最适合个人发展的工作去向。而不应由于一些课题的机遇培养了一个或几个仅在文章质量和数量上所谓“很厉害”的人而误了一些其他人。 对于某方面有所欠缺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给予更多的煅炼机会。此外,导师对于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在经济待遇上要公平,不能根据一时发文章的多少或水平高低来差别对待。当然,优秀学生也应有好的心态,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坚持多出成果、积攒经历、丰富自己,为自己下一步出色的学习机会与工作机遇打好基础。要让同一个实验室的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树立信心和培养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未来工作中的挑战。 传承与可持续性 我了解的北京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耶鲁大学这三所学校出色的教授们都有一些共同点:在教学生方面,他们都能将学生的能力发挥到最好,并得到自己学生的认同和尊重。这些教授们自己都非常刻苦努力、以身作则。至今我都还记得,我初到加州伯克利大学时,经常晚上或周末去实验室,发现学校停车场停的车都是我认为出色的教授们的,他们的这种勤奋努力,定会对其学生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 另外,当实验室科研工作出色的学生毕业时,作为导师,我们总是会担心实验室是否还能保持高效的研究工作并不断产出。时间长了,我们会发现实验室总会不断地冒出新秀,不断地做出新的优秀的工作。这才是科研机构实验室的运行常态。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教授和学生之间建立完全的信任和理解,协同奋斗并将实验室的优势可持续地传承下去。 当然,要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取得较好的效果,还需要依赖学校的合适制度和支持。作为学校,首先要为教授和学生提供充分交流接触的机会,以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教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生。 其次,学校不应短视地或功利性地期待学生的回报,学生的回报或贡献应该是一个间接的长期的过程。对学生的培养到位了,学生们取得了成绩,有了出息,自然会感激自己母校和老师的关心爱护培养,自然会回馈。同样,不管学生的成功与否,学校都应关心学生,成功时为其骄傲,学生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学校亦能及时帮助。母校应像母亲一样,对每一个学生无条件帮助,而不是把他们看作是产生成果和完成指标的劳动力。 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导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以上点滴体会能给同事同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希望北大的研究生教育能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更好的进步,培养出更多杰出的人才。
个人分类: 科研乱侃|2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哪些学生进了美国名校?
jiangjiping 2015-7-12 00:37
哪些学生进了美国名校? 蒋継平 2015年7月11日 美国的名牌大学有很多, 尤其是著名的常青藤大学, 更是为世人所瞩目, 是天下父母望子成龙的希望所在, 也是大批悻悻学子的向往之地。这些大学的入学要求相当苛刻, 入学率比较低,要想进入这些知名学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要求和难度都是相对的,大学招生和学生选学校都是人为的, 属于双向选择。既然是双向选择, 那就必然要考虑到各自的最大利益。所以, 大学招生也是一种利益博弈的结果。 从大学本身的利益来看, 首先要找到真正高质量的学生, 这些学生将来为社会为世界可以做出杰出的贡献, 从而为学校赢得声誉。所以, 这些名校找的学生的主体部分是学生中佼佼者, 他们通常德才兼备, 智商高, 勤奋努力, 或者具有某些方面的天赋, 如体育和艺术方面的特殊才华。 不过, 这些大学的大多数属于私立性质, 他们要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 必须要有坚强的经济保证。这种经济保证, 光考学生的学费来承担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获得社会的资助。 这些资助主要依靠社会上的富贵阶层。因而,当这些富贵家庭有孩子想进入这些名校时, 学校对这些富贵家庭 孩子的入学要求可能低一些。 比如说, 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和一个亿万富翁的孩子具有同等的素质,可是学校要为穷人的孩子承担所有的学费, 而这个亿万富翁可以通过给学校捐赠一笔巨款来获得孩子的入学资格。因为名额的限制, 在这两个学生只能取其一的情况下, 学校一定会录取后者。 要是执意录取前者, 那是一种商业策略, 是一种花费很小的大型高效商业广告, 其目的是引来更多的申请者。 还有,学校是社会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分,学校的一切活动必然受到社会体制的约束和影响, 因而,社会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家庭的孩子,通常也是这些名校的猎取目标。 比如说, 布希家属的孩子和其他一些政治家的孩子, 他们的成绩不是很好的, 智商也不是很高,因而, 他们在这些学校的成绩也是一般平平。 但是,学校录取他们可以借此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从学生本身利益来看,美国的大多数学生首先看重的是自己的兴趣才能与专业的对口, 而不是学校的排名,所以,他们选择学校时首先选择与自己兴趣才能合得来的专业, 即使 选中这个专业的学校不在名校之内也不在乎。所以, 许多非常优秀的美国高中生并不积极主动地申请名校。其次大多数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在选择学校时也会考虑到学校的性价比,就是交的学费跟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否划算。不过,人群是复杂的,不管在哪里都有左中右,在择校上也是一样。有些有名校情结的人,就会相尽办法争取进入名校。他们在选择学校时, 只考虑学校的排名, 不考虑与自己的兴趣才能是否对口,因而,他们会选择这些名校的冷门专业。也就是这些专业在这些名校不是很出名, 也没有多少人感兴趣,所以, 申请的人很少, 竞争相对来说不激烈,录取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大家必须明瞭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名校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一流的。要是每所名校的所有专业都是第一, 那么, 怎么还能区分出不同的排名呢? 综而言之,进入美国名校的学生可以简单地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具有真才实学的,德才兼备, 勤奋努力或者具有某些特殊才能的学生。这是这些名校学生中的主体,占的比例最高。他们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也是保证这些名校排名靠前的必然选择。 第二类,富贵家庭的孩子。这是指一些资质一般, 但是家庭很富有, 或者很有权势的学生。 他们进入这些名校并不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勤奋天赋, 而是因为家属的影响力。 所以,也有人把美国的名校称为“富贵俱乐部”。当然,这部分人的数量不是很大,占的比例不会很高。学校录取这样的学生,是保证这些名校在经济保障和社会活动中处于有利地位的一种方略。 第三类, 具有名校情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一般集中在冷门专业。这是一些具有短视倾向的学生的个人选择。 总之,名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最好的, 但是, 不是所有进入名校的都是佼佼者。 有些非常优秀的学生并没有进入名校,这些没有进入名校的优秀学生, 并不是他们的天赋差,也不是他们不勤奋努力, 而是他们看重的是专业才能的最佳配合。 他们在非名校毕业后, 也能做出非常优秀的贡献。
个人分类: 教育|2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研而优则导”
热度 14 lixiong45 2015-6-27 17:08
前几天,国科大的马老师到所里访问。马老师以言谈风趣幽默著称,因乐于关注和解决学生问题而成为众多国科大学子心目中的 “ 明星” 老师。我曾有幸在北京和昆明都听过马老师的精彩报告,深受启发。 可惜马老师此行不再是给学生作报告,而是给广大导师做“研而优则导”的专题讲座。尽管会议欢迎广大同学参加,但这种场合学生们都是“不好意思去的”。光看这个演讲题目,我个人就觉得很有意义,后面看到所里发的新闻稿,确实“看到”马老师的报告内容很精彩,能引起一个普通学生的共鸣。以下内容选自单位主页新闻稿内容: “马教授首先提出 ‘ 研而优是否必定导而优?’的疑问,他分析了科学家和导师两种身份之间的差别,同时比较了学生和雇员之间的不同。他认为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导师对学生负有培养和教育的责任,希望导师能真正意识到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马教授针对目前存在的师生矛盾,希望各位导师能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学生。他认为‘教师是社会的遗传基因’,希望各位导师都能培养出‘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学生。最后他强调价值取向的转变是科学家能否成长为一名优秀导师的最重要因素。” 我未来的日子里何时或者能否成为一名导师是一个未知事件,但我已走过学生生涯,并有机会聆听到许多其他学生最真实的心声。现实是许多导师对马老师提到的几点责任和义务都做得很不好,这也是研究生师生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所以这样一个报告,对一些导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家和万事兴”,一个团结和睦的课题组才能真正做强做大一项研究,而研究组能否团结和睦,关键在于导师! 我有幸遇到一位乐于为学生着想的好导师,所以最终我光荣的毕业了,并继续保持愉悦的心情进入工作状态。尽管我所取得的成绩并非完全出自导师的指导,但一定离不开导师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如果导师给我的不是关爱、鼓励和教育,而是打压和辱骂,我不可能邀请父母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他们的到来,是分享我的光荣和喜悦,也是向导师表达一份谢意。导师和父母的见面,极可能一生只有一次。假如学生带着亲爱的父母出现在校园中,却要故意避开那个头顶“教书育人”的导师,这是谁的耻辱呢? 作为老生,我衷心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都能遇上一个优秀的导师,而不仅仅是一个会发论文的研究者。但我清楚,一场报告是难以对处在领导地位的导师有多大影响的。国家的导师遴选制度只看科研成绩,基本忽视了对性格、心理和道德素质的检测,因此才导致导师队伍鱼龙混杂。因而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导师队伍素养,大概得指望更健全的遴选制度! 相关博文 : 邀请父母参加毕业典礼: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8137do=blogid=900593cid=4107376goto=new#comment_4107376_li
个人分类: 生活缩影|1033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建议有出版社编辑出版分级科普读本
zhangjiuqing 2015-6-8 18:48
建议有出版社编辑出版分级 科普读本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在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之中,语文的分量在加重,英语学习朝向人际交流倾斜,数理化生等科目的考试分值逐渐下降,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二十世纪八十时代,即将走到“英语没有 135 ,别想报考 985 ”的新阶段。一种顺理成章的担忧是,未来若干年我国学生的科学素养可能会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呈下降趋势。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学校有很多做法,例如设置科普画廊,宣传栏,张贴科学家画像、科技名言;一些小学里开设科学动手小实验;中学里仍然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课程,作为考试的必修或者选修科目。 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按照中国的升学考试要求,不和主科(语文、英语)结合起来,科学素养的培养就难以取得实效。 我的一个初步建议是,希望 有出版社编辑出版 面向学生的 分级科普读本 。目前市面也有很多科普书籍,但是少有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阅读水平能力来出版的。 分级科普读本把 语文课程 要求的阅读 标准 与全民 科学素养 标准( 如美国的科学素养标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中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的要求 结合 起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既有历史感,又有现代性。内容要综合全面,不仅涉及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技术、工程等与科学技术直接相关的知识,也涉及到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与社会等内容;既展现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结果,也展现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过程中的曲折、争论;既有对著名科学 观察和实验的介绍、科技成果的反思,也设置一些可以动手的趣味科学实验、科技问题调查等(丰富学校当前的社会实践内容)。因此,参与分级科普读本编辑的人不但要有出版社科普编辑,要有科学家、科普作者、科普研究专家,还应该包括教材编写与研究专家和语文教师。 分级科普读本的文字要多样化、通俗化,突出文学和艺术表现形式,所选科普文章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散文与诗歌、童谣童话、科幻小说、相声戏剧、幽默漫画、影视脚本、传记文字、科技新闻通讯、科学家专访、讲演稿乃至研究论文等,参考语文和英语课本那样,配以精美的照片或者原创插图。这些文章可以从已经出版的优秀、经典的科普作品中选择,也可以邀请一些科普作家专门创作。 为了不过多增加学习负担,学生能自主阅读,可考虑像语文课本那样设置相应的册数和限定文章的长短。例如, 小学低年级每册 20 篇,每 4 篇组成一个单元,每篇 100 字(低年级上限),低年级需要注音;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每册 25 篇,每篇文章 500 字(中年级上限)到 900 字(高年级上限);初中每册 25 篇, 5 篇组成一个单元,每篇字数在 1000 (初一上限) -1500 字(初三上限);高中每册 25 篇, 5 篇组成一个单元,每篇字数在 1600 (高一上限) -2500 字(高三上限)。同时, 为让家长能够感到这样的科普读本能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业成绩,可以像语文课本那样,设置 单元导读、阅读思考与指导、阅读练习等相关的内容。科普读本具体如何呈现,需要出版社像语文教材编写那样,组织各路人马仔细地研究研讨。 为不增加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特别是让低收入家庭也能够阅读,这样的分级科普读物的出版经费应来自于政府拨付的科普专项经费,科普分级读物可以作为一种免费发放的辅导读物,这样政府的科普经费也能普惠大众。目前,很多的科普资助用到了科普作品的创作、科普场馆建设、大型科普展览活动上,科普著作仍需顾客花钱购买,科普场馆都在大都市,科普展览活动短期呈现,而广大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并没有实际享受到科普,以课外读物免费发到学生人手一册是一种普惠方式。如果没有政府资助,出版社看到此中的商机,愿意自己组织力量出版,就另当别论了。 总之, 出版分级科普读物的目的适应新的考试形势和要求,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增长科技知识,领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未来从事科研的热情。
个人分类: 科普|3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综合改革关键第一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热度 1 wangdongsheng 2015-5-30 11:25
最近国内的大学都在讨论或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综合改革。教育部的网站有袁贵仁部长的“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文章,比较详细这里就不去讨论了。 我所关注的是大学的综合改革,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没有活力?为什么我们的青年学子没有朝气?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大学的主体是什么?大学最初的定义据百度: 大学 ” 一词是从拉丁语 “UNIVERSITAS” 派生,大致意思是 “ 教师和学者的社区 。 国内最常引用的是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的名言:“大学者,乃有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从这些我们都可以概括出大学的主体:老师和学生。 回到我的问题中来,那么大学综合改革的主体对象是什么呢?参与对象是什么呢?若站在历史上看,19世纪初毛泽东同志 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了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实际上就解决了革命的主体问题,最后通过“农村包围城市“  建设成立了新中国。 以史为鉴, 大学综合改革首先要确定主体对象 问题,在我看来无疑是老师和学生。 纵观国内大学至目前的所有举措或称改革也好,无一例外是在老师身上”开刀“,而学生则一次次的被忽视,也许应了毛泽东同志的话 : “ 没有农民办不成大事, 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 。强调一点这里并不表示学生和农民等价或者含有其它歧视性含义,大家不要误解。所以直至今日仍然看不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影子。 如果将我们的大学比作国企,我以为它仍然要走完自1978年后国企改革的路子,如果做一个”简单”界定,可能目前也就是处于80年代初“简政放权”的路子。因为中国人口红利和经济快速发展使近20年来大学太好过了,以至于我们忘却了“忧患”:生源枯竭的时候到了,大学该怎么办? 现在高校最大的问题是:绝大多数学生(90%以上?)没有专业选择权,茫然中渐渐迷失理想与追求”,而(一些)老师则在“安乐”中一点点死去。这是大学综合改革最应该打破的。我想若给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面扩大到40%,则一定程度可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活力,另一方面对“部分所谓的专业和大学教师”也会充分产生危机感,通过反向机制不得不逼迫大学“综合改革”。 记住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劳动力短缺”型社会,实际不会造成所谓的“高级人才”大量下岗,这些人实际上可充实管理岗位,进而激活行政改革。事实上若真有下岗,也是优胜略汰,最后 逐渐结合“放开和多次高考”政策,可见世界一流大学之雏影。 作者的观点:没有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的大学综合改革,其前途是堪忧的 。
1632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我念白字的老师对我最好
热度 4 SoSoliton 2015-5-26 09:42
“快给钱!我又得了100分!”狗伢子像奇兵一般,杀进一堆站在院子中央东乱拉西闲扯的人群中,一手拽着狗爹的衣角,一手举着摊开的作业本,红红的“100”紧贴着狗爹的双眼扫过来又扫过去。据说这是狗伢子向狗爹要钱的惯招。不过,只要作业得“100”就奖励1元零花钱,这也是狗爹以前许诺狗伢子的。 “狗伢子”本来是狗爹曾经的小名,狗爹在四十来岁时一下子有了三个儿子后,村里的后辈就开始喊他“狗爹”了,而“狗伢子”则被他亲自生的那个小儿子继承。狗爹的另外两个儿子是他媳妇做他的媳妇时带过来的,用乡亲们的话说,生他们时狗爹没有出过力,所以叫人家“狗伢子”就不合适。 几位乡亲夸赞狗爹亲自生了个好崽,真会读书,经常得百分,“我们想给小孩子奖赏还给不出去呢!” 狗爹拜托几位乡亲就不要取笑了,“不是我生了个好崽,而是我崽投了个好老师,老师好了,我崽也好了,他们都好了,我多掏钱就是应该的了!” 乡亲们当然明白狗爹的意思,因为狗爹从狗伢子上学以来就不时埋怨现在的老师都对学生太好了:不管学生多调皮捣蛋、多一落千丈,老师都是不打不骂还经常夸,不关不罚还赏红花;老师布置作业时连同答案一并布置,学生只要把答案抄在作业本上就可轻松完成作业,只要不粗心,次次得“100”;在老师看来“表现好”的学生,甚至可以专职当班干部,就像校长不必教书,班干部可以免交作业。 狗伢子平时靠“100”获得的奖赏不算少,遗憾的是,他与狗爹一样,真刀真枪的学业成绩一直是学校有名的“拖水鸭”(总落在队伍后面的鸭)。狗爹当年把村里小学“读倒”后便回家种地了,后来成了村里少数几个纯粹靠卖苦力的所谓“做死事的人”之一。狗伢子的出息究竟如何,狗爹自认为早已了然于胸。 狗爹“读倒”了学校,但自认为也读懂了老师。他说:“老师光对你好,不解决你的不好,这种好有什么用呢?就像镇上的李郎中给人瞧病,他不仅瞧病,还像家人一般对病人问寒问暖、端茶送水、体贴入微,可以说一切都好,但就是治不好病。你要是看重李郎中的好,在他手上呆的时间越长,花费便越多,最后死得也越快。”他继续用瞧病打比方:“城里大医院的有些医生,牛逼哄哄的,对病人没有好脸色、好话语,但人家能做到药到病除呀!医生对你的好有多种,你到底想要哪一种呢?” 有人插一句:“狗爹去年大病一场,到省里医院逗了一回,大长见识了嘛!”狗爹谦虚:“见识谈不上,算是看清了一些东西。人家对你什么都好当然最好,但怎么可能呢?反过来想想,自己也很难做到。八斗对耳食和颜悦色,就像镇长跟我把酒言欢,可能吗?哪一天镇长真要跟我把酒言欢了,定是不是想征我的地就是要拆我的房了。老师的好就像医生的好,如果不让学生的不好变好,那样的好不仅不顶用,不是害人的不好就万幸了。” 几位乡亲被狗爹绕晕了。他们故意戳狗爹的痛处:“你当年读书把学校读倒了都没读出名堂来,难道是因为老师对你太好了的缘故?” 狗爹坦承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但他也提醒几位乡亲:“你们说我们读小学时是不是张老师对学生最好呢?那时候每一位家长一碰到老师就会慎重其事地叮嘱老师‘我的小孩不听话就给我打呢’,而老师又有谁没打过或骂过学生呢?只有张老师是个例外。张老师脾气暴躁,经常打老婆和孩子,为什么唯独对学生好得出奇呢?” 狗爹提起的张老师,乡亲们自然是无人不晓。张老师是顶父亲的职进入教师队伍的,先在乡中学喂了几年猪,后调入村小学当老师。张老师虽识字,但识的不多;虽会算术,但只会加减法。村里现今四五十岁的乡亲白字先生不少,据说都是张老师教的。迄今,村里要是有人念了白字,乡亲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说:“你是张老师的学生吧!”当年撤校并点,镇里有个“钉子”村嫌村里孩子上学太远,不愿撤,镇里领导很高明,把张老师调到了该村小,该村乡亲立马纷纷主动要求“赶紧撤吧!” 狗爹做张老师的学生做得最久,一方面,狗爹是村里同辈人中唯一把村小学“读倒”的人,他读小学时基本上是进两级退一级,直读到后来村小学被撤并,教室变成了牛棚,他才光荣辍学;另一方面,狗爹基本上每次退一级都退到了张老师手上。狗爹的同辈都知道,狗爹当时在学校被斥、被骂、被掀(耳光)、被扫(腿脚)最多,无论是来自老师的还是来自同学的。狗爹曾多次赖在家里不愿上学了,在他爹好说歹说之下,他每次只肯勉强读张老师那一班。 狗爹上过一回四年级,碰上了被公认为村小学水平最高的何老师,但很快他便又降到了张老师班上。狗爹至今一谈到何老师便爱恨交织。他说他后来终于明白了,要想在村小学读书读出名堂来,就必须过何老师那一关,“因为何老师不会教人念白字,还会乘法和除法,如果像我那样一想到何老师那双毫不留情的扫堂腿便打退堂鼓,那就冲不出村小学。”狗爹还把读书比做习武,学出套路来就必须有人让自己难受,如果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没有人用扫堂腿规范自己乱蹦乱踢的腿,学得再多充其量耍出花拳绣腿。 几位乡亲劝狗爹:“你既然懂得这么多深奥的道理,何不好好教教自己的狗伢子!”狗爹说他有自知之明:“我是教不了狗伢子的,因为打铁还须自身硬,敢于对别人不好,首先自己必须好。你要是能治好人家的病,对人家再凶再狠人家可能也愿接受,否则,人家至少要图一头好呀!” “正如老师只能用分数对狗伢子好一样,我这辈子只能用钱对狗伢子好了!”狗爹边感叹边无奈地掏出1元钱,打发走一直拽着他衣角的狗伢子,顺便给狗伢子算了一卦:“狗伢子这辈子跟我一样出息了,因为他跟我一样,迷上了最好的老师。” 好老师与好学生: 中国的研究生导师世上最好 好老师都是不想进步的老师 好导师必然是好学生 大学里肯定也是不上课的老师最牛B 另类优秀导师:得天下蠢材而教好之 导师和学生:对彼此的信心很重要 博士牛不牛vs 导师牛不牛 研究 生做研究 越做越 痛 苦? 研究生基础扎实不如作风扎实 博士生培养:大儿子不养爹,小儿子要爹养 为什么考研来劲读研没劲 好学生都是学出来的
个人分类: 回首往事|8370 次阅读|4 个评论
毕业这件小事
热度 5 lixiong45 2015-5-26 09:31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在五月的的云和雨中拉开序幕,中南大学研究生姜东身跳楼自杀的消息再一次告诉世人,毕业也是一件 “ 有人哭,有人笑” 的事。身为他的同龄人且同样作为一个毕业生,我对此表示十分遗憾和惋惜,唯有衷心地祝愿逝者安息。毫无疑问,其本人、导师和制度都与这件事都或深或浅的关系,但我个人认为导师应该对此事负主要责任。我并不能对此事发表观点,一来不知道该说什么,二来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姑且先发起一个关于 “ 选择导师标准” 的投票(你选择导师的标准是什么: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67528fromuid=718137 ),以便日后分析和讨论。熬过毕业答辩的我,此处还是记录一下一个普通博士毕业生的非典型毕业经历。 毕业论文 春节过后,毕业的号角才算真正吹响,首要任务便是把毕业论文先搞定。心里有些急,但却不在状态,效率很低。我曾中途换过研究方向,后面的实验开展的晚,数据得到的也晚,此时基本处在一边分析数据一边写论文的状态,原本信心满满地打算只把博士期间的工作写进毕业论文,这样会主题鲜明,内容集中。 但随着论文提交截止日期一天天的逼近,我料想按原计划不能完成论文,毅然决定停止最后一部分数据分析,将硕士期间的内容添进来,这样我的论文实际包括了两大部分内容,比起原计划内容上略显分散,但并非毫不相干,所以如此一来内容反倒更加翔实。能说得出原委和情理的事,导师自然是不会反对。于是,我“轻松”地赶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了毕业论文,经过几番小修,便提请盲审去了。 答辩准备 论文送给了三个外单位的专家审阅,评分在 82 — 92 之间,答辩自然是没问题的。专家提了几条意见或建议,三人都未对两部分内容的关联和衔接提出异议。我量力而行地改了几点,便准备答辩了。 对外宣讲的报告,导师都乐意为我们把关和修改的,更不用说毕业答辩的大事了。导师专门找了一个下午听我预答辩,随后进行现场指导修改,在我答辩前又从头彻尾的把字体和排版等进行了修改,让人看得更清楚和醒目。写论文和讲报告还是有着很大差别,我最要做的就是尽量熟悉 PPT ,找好衔接和转折的话语。我除了坐在电脑前一遍一遍的看 PPT ,还把它拷到手机里,躺在被窝里也可以翻翻。 毕业答辩 今年课题组只有我一人毕业,导师原本想安排我一个人答辩,但为了协调和安排答辩场次,研究生处把我安排了和另外两个人一起答辩。那本来也只是二十多场答辩会中的一场,却因为撞上了我的 28 岁生日而成为异常特别的一天。之前的准备是有效果的,我在 41 分钟里很顺畅地讲完了 PPT ,虽然已经口干舌燥,连话都快说不出来了,但我自己还是满意。专家陆续提了一些类似建议的问题,大都被我当作建议处理,只简洁地回答了三个问题。最令我欣慰的有两个,其一是一个“外行”专家只说了一句话:报告讲得让我这个外行也大概听懂是什么意思;其二是一位非评委的老师站起来为我们在青藏高原采样和实验的艰难和危险鼓劲和打气。 综合答辩和审议结果,最终毕业论文被评为“较优秀”,虽然研究生处的老师为我没有得到“优秀”而“鸣不平”,但我对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因为工作就在那里,有辛苦的付出,也取得初步的结果,但不足和问题也是明摆着的,也得到一个较为合理且令人满意的结果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慰! 按照习惯,答辩的最后,答辩人会上台对培养我们多年的导师做一段真情告白,这和写在毕业论文里的致谢不太一样,现场流露的感情无疑更真挚。于是,当着导师、评委、研究生处的老师、师兄弟姐妹和旁听的“陌生人”,我流露了近 10 分钟的真情,包括感谢导师以博大的胸怀收留我,导师的科研热情,导师对学生的关爱和照顾,以及我要为提升导师和课题组影响力做一丝贡献的豪情壮志,同样感谢的还有现场的答辩专家和研究生处的老师等。这种场合,情感是不太受控制的,最动容的时候,一股混合着悲伤和感动的情感涌上眼角,声音几乎哽咽,但我想我是不会哭的…… 正如我最后说的一句话:这是我研究生的终点,也是我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以前好的,我会继续坚持,存在的问题,我会尽量改正,争取早日做出优异的成绩! 毕业生系列活动 按照惯例,所里每年会为毕业生举行一系列毕业活动来庆祝和几年这一激动和盛大的事件。今年已经或可能筹备的活动包括毕业生篮球赛,毕业生足球赛,毕业生交流会,毕业典礼等。 毕业生篮球赛和足球赛都与我没有关系,我天生不适宜参加这些运动,五年前还会打打篮球,后面果断与之决裂了,足球则是我除高尔夫等非常规的唯一没有碰过的球类。所以这些活动,我不仅不会参加,大概连观众也不愿去当。 我曾旁听过毕业生交流会,就是请在读期间科研做得好的毕业生给师弟师妹们介绍一些经验和心得。如果今年如期举行,可能会和我有关,尽管我科研做得不是特别好,但是确实在自己的努力下发表了几篇论文,同时也是国家奖学金、中科院院长奖和优秀毕业生等的获得者或候选人。我自己也挺乐意和他人分享一些东西,因为我的研究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有过不小的波折,所以经验和教训都挺“丰富”。但如果真让我去讲,我却又不知该讲什么,该如何讲,或许我会讲讲这 5 年是怎样度过的。但不论说什么,我想最后一句话都会是:更多的经历,请关注我的科学网博客: 草韵花香 。 毕业典礼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否则毕业就不完整,这也是我十分期待的活动,届时我将带着父母去参加毕业典礼。前期的努力和付出也为这一天做了良好的铺垫,我将光荣地登上主席台 4—5 次, 1 次拨流苏, 1 次给导师赠送学位论文, 2—3 次上台领奖。这大概是我寒窗苦读 22 年里能带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了。 毕业这件小事,对我算是欢乐和光荣的,这其实也应该是一名普通毕业生该有的情感,因为欢乐和光荣与获奖都关系不大。 但我也知道,导师在我毕业过程中影响最大:如果没有导师的理解、支持和指导,我不会那么顺畅地毕业;如果我不怀着对导师的一份感恩和敬重,我曾经的斗志将会被磨灭或耽误至少三分之一,那我一定不会取得现在的成绩。 在维系师生关系中,学生是被动的,学生对老师天生有着一份敬畏,敬畏是天底下最真诚和贵重的一种情感。如果老师让学生对自己只有畏惧,乃至慢慢演变成憎恨,这样的老师是十分失败的,也是可悲的。 教师多于其他人的唯一财富是学生,正如学生多于其他人的最重要财富是老师,彼此都应该学会珍惜!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4182 次阅读|9 个评论
导师对学生要多包容多关心多指导
热度 69 chrujun 2015-5-24 06:10
本校的姜东身同学不幸离世,在此表示非常痛心、可惜和同情。学生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对学生生命权的呵护和敬重是每一位导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痛定思痛,我感到作为研究生导师的我责任越来越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人的精辟总结值得我们铭记在心。亡羊补牢,深刻反思,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是每一位导师应该做的。任何导师都不能有侥幸心理,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又有谁敢拍着胸脯保证可以独善其身? 根据我10年来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作为导师,最重要的是“传道”。不会“传道”的导师往往只关注学术上的事儿,容易导致师生矛盾激化。“传道”是纲,“授业”是目,不会玩“传道”,“授业”只能是雕虫小技。“传道”才能真正影响学生一辈子。 “传道”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有三点非常关键,就是对学生多包容、多关心和多指导。 首先谈对学生的包容问题。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非常有道理。由于性格、年龄、阅历等多种原因,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否认师生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 这个时候导师作为强势的一方,对学生的包容就非常重要。在我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要换导师的。我的科研任务再多也会同意学生的这个要求。有学生对导师发脾气的,有时真的只能哄着学生了。也有学生认为毕业已经达到要求放弃未完成的科研任务的,这个时候是卡着不让学生毕业还是让人家高高兴兴毕业? 也许作为导师认为是为学生好让学生多锻炼一下,但学生可能不这样认为。学生也许会认为导师在榨取学生的剩余价值呢。学生毕业已经达到要求,作为导师就要有放得下的胸怀和准备。学生愿意利用实验室的条件继续锻炼和提升自己是好事,学生不想干了也没有必要耿耿于怀。 导师对学生一定要多关心,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关心学生是导师个人品行修炼的基本功。 我记得我读研究生的时候经常被导师请到家里吃饭,甚至年夜饭也在导师家里吃,导师还帮我介绍对象呢。 我从事的专业是艰苦的地质找矿专业,生源基本来自农村,家庭条件好的不多。因此我喜欢经常请学生吃饭,也希望学生在读研究生期间不会向家里要钱了。只要学生认真学习,给他们的补贴和奖励足够保证基本生活开支,甚至还有结余。尽管我科研经费不多,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没有中过。我还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挣钱。在中石油做博士后期间把学生弄进中石油的研究生工作站。回学校后有一段时间没有经费,就自己掏钱成立公司给学生发补贴。到现在有点科研经费也大多是发给学生做津贴和报销论文版面费,我自己很少用,我几次出国都没有从科研经费报销。有时学生思想有波动,就要专门抽时间做思想工作。 最后谈谈对学生的指导问题。我觉得要设计一些制度来保障对学生的切实指导。目前国内由于各种原因大家各行其政,学术交流很少。因此我自己弄了一个《陈儒军研究生学习科研准则》来保障对学生的指导。我要求学生每周向我书面汇报一次,就是为了更好指导他们。如果进展顺利,我简单回复。如果书面回复可以指导的,我会书面回复。有时觉得书面回复麻烦,我会打电话指导学生。科研的关键时刻我会经常询问进展,及时指导。有时我会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共同分析科研过程中碰到的难题。还每周举行一次学术讨论会,每次有一名学生汇报科研进展。主要还是参考国外的做法。目前来看还做得远远不够,如何保障对学生的切实指导问题还需要多探索,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导师对学生指导不够非常危险,容易导致师生矛盾激化。导师可能会觉得学生不用功、不刻苦、科研不会做,学生可能会认为导师指导得不够,甚至不能指导。这个时候导师如果批评学生就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 像现在学生做的的东西,作为导师的我可能只在大体上懂一些,对细节不清楚,我本人也不会。也没有花时间去琢磨和消化学生做的东西。这个时候如果批评学生就要特别小心了。 还有论文修改,导师有时忙其它事情就把论文放了很久,而学生急啊。如果等了很长时间再说这个论文有什么问题也不好,容易出问题。今年,学生的论文在我手上也压了好长时间,现在想起来真后悔啊。在审别人的稿子上也出现了拖延,自感非常惭愧。前几天我下定决心,三天内必须审完一篇论文,再也不拖延了。对于学生发来的论文,也必须在三天内给出修改意见。把论文审稿和修改学生论文放在最高优先级来处理。 总之,希望姜东身同学类似的悲剧不要在中国再次发生。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到了刮骨疗伤的危险时刻。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和国外差距太大太多。靠少数几个优秀分子很难扭转国内的大气候,没有革命性的勇气和行动注定无法推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作为导师,更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得体,对学生是否关心得不够?指导得不多?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55027 次阅读|101 个评论
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怎么了?科研重压之下学生怎么了?
热度 23 yuzhenjiang 2015-5-23 23:22
晚上在群里看到这样的一则消息,中南大学研究生答辩未通过跳楼自杀,死前向副院长导师写下五千言(原文地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g2Mjc3OA==mid=206281142idx=2sn=faf5e9ea9204eab4fa50fe32f9a6a6cascene=5ptlang=2052ADUIN=892622380ADSESSION=1432377484ADTAG=CLIENT.QQ.5389_.0ADPUBNO=26466#rd )。每年,尤其在毕业季节,学生因为出国、学分、成绩、学位证、答辩、感情等等方面,选择轻生的人并不鲜见。以前总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总是觉得自己尚且没有完整的博士学习经历,在一些问题上的想法可能还比较浅。但是我想这个问题的确需要那些走过那段迷茫期的人或是还处于迷茫期的那些人一起来讨论下。对于这个研究生的遗言我反反复复的看了多遍,并就这个问题在建立的 “ 硕博路上 你我同行 ” 群里就导师与学生的问题和读研读博期间的压力问题展开了讨论,讨论的最终也变成了一个 “ 比谁惨 ” 的吐糟会议。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好到之前一个兰州大学的博士在写自己论文致谢时写的那么潸然泪下,也可以差到中南大学研究生五千言中关于导师的种种抱怨和愤恨。关于中南大学研究生的轻生和群里的讨论结果,我的内心真的无法再平静,至少以自己过去的两年半研究生生活去剖析下这个问题。 以前在本科的时候也总是看到或是听到良好的导师和学生的那种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但是当自己真正走进这个圈子的时候,渐渐的发现有些时候不是这样,我听到了太多周边同学对于自己导师的抱怨和吐糟,当然自己也会偶尔去抱怨下自己导师一些不能理解、不近人情的做法。也常在想现在的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为何走向了这般境地。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群内的讨论,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可以归为这几类: 疏于交流,师生之间越走越远 ( 1 )导师和学生在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交流偏少。 老师给学生设定了一个课题,这个课题可能很有新意,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要按照自己的研究方案,肯定能够得到需要的结果,也从来没去了解学生具体的情况,可能会存在过高估计了学生能力的情况。而学生在期初接触到新的课题时确实斗志昂扬,希望自己能够在导师设定的课题中大展身手,殊不知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拦路虎和瓶颈,往往是碰了一鼻子的灰,有些学生可以很及时的和导师反馈实验结果,而有些学生则一直在闷头苦干,时间花的不少但却仍然得不到预想的结果。 ( 2 )导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少,无法完成有效的交流。 国内大多数的导师非常的繁忙,晋级职称、出国交流、基金申请、项目洽谈、繁琐会议、经费管理、教课辅导等等占据了导师很多的时间。繁忙不单单是大牛,更是一些年轻的青椒,现在职称的晋升要求越来越多,不单单需要几篇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章,更是需要有国家自然基金等横向课题和国外著名学校访学的经历。因此,会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大牛忙着国内国外交流、为课题组拉经费,基本没有时间管理学生,青椒往往是 “ 自身难保 ” ,难以在学生辅导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私下里也常常抱怨说 “ 遇到一个好老师不如遇到一个肯认真教你带你做实验的师兄师姐 ” 。问题是师兄师姐毕竟也要面临着他繁重的课题研究,也只能是帮助自己一起想想办法,帮助的程度也是有限的。自己去独立解决问题,肯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至少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学习到更多的,但是毕业的时间限和科研时间的限制,使得我们很难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渐悟,所以导师高屋建瓴的问题剖析势必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时间效益。没有时间的有效交流往往造成了课题研究的搁置和研究生的放任自流,而这些一直未解决的问题不得不在面临写小论文、大论文成为一个加速导师和学生问题之间的定时炸弹。 ( 3 )导师和学生之间缺乏生活上的沟通。 如前所说 “ 良好的导师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 ,而目前如此和谐的关系相对比较少。导师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顾及学生的一些想法,有些时候在安排给学生的一些任务时考虑不周全,可能会给学生造成苛刻的不好印象,而学生因为老师的威严,而不敢多言。所以怨隙越结越深,对于导师的定格甚至是届届相传。 多方重压,老师学生皆不易 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关于不好的导师大家都比较喜欢一个词 “ 奇葩 ” 。当然,这纯粹是对于个别的确很为难学生、品德确实不好的老师的一种吐糟的书法,我也坚信我所接触的大多数老师在科研、品德等多方面是值得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每一个老师都也是从学生生涯走过,他们很深知学生的想法,他们也很能体会学生苦与累,然而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青椒或是渐渐成长为一个学者时,他们不断的改变着自己的性情。此时,就有个别的老师在科研和生活的重压下或变得脾气暴躁,或在论文发表上小心翼翼(寻求影响力最强的期刊发表一再拖沓论文修改和完善实验的时间),或在学生的课题研究和论文预期上把脉不准 ( 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不断的更换课题和期刊转投 ) 等。而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阶段时,个人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但是都要面临着相同的毕业要求,基础好的不担心发不出文章,基础差一点的尽管很努力但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而难以达到毕业的最低要求,此时来自家庭、爱情、日益增大的年纪、寻求工作不理想等诸多压力,有些学生也可以变得比较暴躁,比较脆弱,比较极端。当两个都面临着多方压力的人在一起做研究时,注定会引爆师生之间埋下的重磅炸弹,也就有了有些学生因为文章没有按时发出而延期,有些学生与老师毕业之后就成了今生宿敌,有些老师认为学生没有达到自己设定的预期而不能毕业。当然也就会酿成类似中南大学研究生的惨剧。 读研读博,我们需带 “ 高压 ” 痛并快乐着 本科生觉得研究生强,因为他们可以用一个较好的方法解决一个科研问题;研究生觉得博士生强,因为他们在面临巨大生活、家庭等重压下仍然能用一个更好的方法解决了一个科研问题。有压力的科研,才是科研新常态。然而,我们该如何去转化排解这些来自科研、生活的重压,势必是一个关键。我也常常觉得我们这帮研究僧们是真苦,不单单要承受智商上的折磨,还要注重情商的提升,更要兼顾心理上的磨练。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似乎是一群脱离了正常人生活轨道的疯子,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在这样的年纪,我们没去工作挣钱,没去娶妻生子,没去孝敬父母。 很多时候周边的朋友问我“你现在工作了吧”,我会很不好意思的回答说 “ 还没呢,在读博 ” 。然后,又问 “ 哇,读博多有前途啊,以后挣钱也多 ” ,我只能回答 “ 呵呵,但愿吧 ” 。等聊天完了就不断告诫自己 “ 小子,要多努力,否则拿那么高的学位结果一事无成,不单单自己会成为笑柄,父母也会被其他人冷嘲 ” 。或者和其他专业的同学(如化学)聊天,很自然会扯到发文章的事情, “ 某大拿,近期斩获了几篇文章 ?” ,友说“没啥也就是中了两个,再投还有两个,一篇正在修改 ” ,再问,“都发哪了、投哪了啊”,达“没啥比较次, JMC 、 RSC 、 Nano scale ” , 一查影响因子和自己一比,瞬间石化,友问“你呢”,我只能说“实验还没做完或是才开始写”等。一个朋友间简单的问询,一个发表文章影响因子的比对,甚至是不同导师发了多少补助,都会酝酿发酵为压力。我只是想说,压力的确是无时无刻的存在的,就看我们怎么去转化他们。有些人心态好,不就是现在还没工作吗,但是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不就是没有对象屌丝一个吗,但是我坚信缘分一定会到来的;不就是还没发出文章吗,但是我一直没停歇我一直在努力;不就是答辩没通过吗,正好我可以根据答辩委员会的建议好好的改进下自己的实验方案 …… 高压状态的你,千万不要想太多,要多去交流,哪怕是借助网络茫无目的的吐槽,多去一些科研人交流的地方(如科学网、小木虫)看帖,你就会发现苦逼的研究岂止你一个,遇到奇葩导师的岂止你一个,文章颗粒无收对象闹分手的岂止你一个,比你惨的大有人在。 再次回归到中南大学研究生轻生的问题上,他在五千言的遗言开始写到 “ 无数不眠夜,一跳轻松解决。你要我陪着你,那就永远陪着你吧。你要留我,我就长留,我会经常去机电院和图书馆逛逛的。 ” 可叹,为了他年轻的一生;可悲,为了他无法处理好导师关系和转化科研重压;可恨,为他这么一走带给父母的巨大心灵创伤。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就是希望,活着就能解决问题,活着才能创造精彩。 最后,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我想分享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中 “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呼吁良好师生关系的重现。关于压力的问题我想分享大仲马的 “ 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需要由患难来促成的。要使火药发火就需要压力。 ” 与大家勉励!
个人分类: 于二的科研之路|17609 次阅读|38 个评论
世界上没有任何领导人会真正地体会民众的感受
热度 7 jiangjiping 2015-5-22 09:05
世界上没有任何领导人会真正地体会民众的感受 蒋继平 2015 年 5 月 21 日 我现在在美国的巴尔的摩 ( Baltimore )市的一家旅馆里心情激动地写这篇得罪贵族的博文 。 其主要原因是参加女儿的大学毕业典礼遭遇的情景而引发的感想。 今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典礼。 这是这所大学第 139 次的毕业典礼盛会, 规模空前, 热闹非凡。 各种准备工作做得详细周到。 学校的大型体育场的观众席上坐满了学生的亲朋好友, 中间的场地当然被学生, 老师, 记者和其他人员占领,各种安全保卫人员到处可见。 球场的一端是主席台。 整个球场是露天的, 只有主席台搭起了临时遮阳棚。 坐在主席台上的当然是学校的各级重要领导人和被邀请参加典礼的贵宾。 不过, 虽然准备工作做得几乎万无一失, 可是天公不作美, 居然与这届毕业生过不去, 不但气温低于常规, 而且不断地下着小雨。 虽然大会工作人员为所有的人准备了一件简易塑料雨衣, 可是,湿冷的反常天气还是令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尤其是在场的大多数女士, 他们只穿着薄薄的衣服, 在令人意外的低温风雨中冷得发抖。 这种情景坐在主席台上的领导和贵宾们是感受不到的。 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头上有顶棚, 三面有挡风墙, 既不会被雨淋, 也不用担心被冷风吹。 我在冷得发抖的时候, 听着主席台上的一位领导在滔滔不绝地谈论“创新”的概念, 真是恨不得跑上去把他推下主席台。 他要是真正懂得“创新”的意思, 他就应该立即终止这个报告, 将所有内容用网络的方式发给学生, 以这种实际行动来一个真正的创新, 打破传统的礼仪程序。 这样做的结果一定会获得所有参加典礼的人赞美。 这些领导和贵宾之所以不会这样做, 是因为他们身处的环境与 其他的与会者不一样, 他们体会不到普通民众的感受。 大家看看世界上有那个国家, 那个民族的领导人会将自己的处境搞得比一般民众差。 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 开会时, 领导人总是坐在主席台上, 坐位宽趟, 座椅的质量要比普通观众席的椅子好, 因而坐着比较舒服, 而且, 一般来说, 他们的主席台一般比观众席的位子高, 所以, 有一种高高在上, 俯视众生的感觉。在这种安排布置下, 那个领导人会真正地体会到普通民众的感受? 所以, 我今天在遭受几个小时的冷湿煎熬后, 对这个世道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我得出了自己对这个世道的一个结论, 领导者不能真正地体会一般民众的感受的。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所处的环境不同, 这是自然现象。 第二是他们希望自己比别人高一些, 好一些, 这是主观原因。 我为什么说他们自己希望比普通民众高一些和好一些呢 ? 我的理由很简单, 也很明显, 他们把主席台布置得跟普通观众席不一样就是最好的证据。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3045 次阅读|12 个评论
让学生从身上跨过---任何事情都有一条不可碰的线
热度 9 lin602 2015-5-14 22:41
人世间一般的事情都有一根线,这根线是不能碰的。 一位老师趴在地下,要求学生跨过去,我认为这件事已经碰上了一根线,这根线就是人人平等,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应该一个人从另一个身上跨过去,上升到人格的层面,这是对人格的不尊重。 老师对学生有教育的义务,老师如果做错了,有行政上的处理,有法律上的惩罚,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说,只有行政与法律来对老师进行处理。假设不是老师主动要求学生跨过身上,而是学生胁迫老师趴下,让学生们从他身上跨过来,这些学生肯定是犯法的。所以这种行为从人的平等的角度来说,这是违反法律精神的。 如果反过来,学生要求老师从学生身上跨过去,老师敢不敢?如果老师要求学生趴地下让大家从他身上跨过去,老师会不会受处分? 如果一个重病人,因为难受,要求自己身边的人杀死他,他身边的人能不能杀死他? 如果一个人一时想不开,身体上也没有多大毛病,他让他身边的人杀死他,让他上天堂,如果身边的人杀死他,行不行? 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老师让学生从他身上跨过去,有没有给学生不跨过去的权利。我的理解,他不应该躺在门口正中,从照片上来看,学生要离开教室必须从他身上跨过去。我的理解,即使老师想让学生这样做,也应该是在偏道上,正道让不想跨的学生正常走路,学生正常走路是学生们的权利呀,鼓励想跨的学生走到偏道上从他身上跨过去。这其中有没有一种鼓励学生大胆的同时但是带有强迫的味道。 一个好的老师,时时刻刻能够尊重学生,与学生保持平等,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质疑,与师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特别是学生毕业后,还是愿意来与老师一起聊天喝茶,讨论一些感举趣的问题,这才是我们老师培养学生正常人格的正确做法。 即使是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也可以发布成绩评定规则,课堂上经常留点时间,让学生提问与质疑,凡是提出观点鲜明,有水平,能够难倒教师的学生,成绩为优,凡是不大质疑,没有思想的学生得不到优秀成绩也行呀。 五十多岁的老师,让与自己孩子一样大年龄的学生从身上跨过去,这传递着一种什么信息与价值观呢。我年龄大了,思想跟不上这飞速变化的世界。难道我的思想真的OUT了? 如果说重一点,让学生从老师身上跨过去,无意之中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性格上的暴躁与对人的不尊重。从教育的功能来看,这是不好的效果,甚至是反效果。 欢迎正常评论甚至争论,如果出口不逊,只能算自己放弃以后再评论的权利。 本来是一件少数人之间的事,但经过媒体一报道,这已经成为公众关心的事件。公众关心的事件,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与想法是有利的。
5574 次阅读|22 个评论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创新?
热度 60 张海霞 2015-5-14 10:01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创新? 2015-05-14 张海霞 最近国家大力提倡 “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 ,摇动了本来我国社会已经日益严重固化的一潭浑水,给广大迷茫无助的青年和怨气冲天的中年人群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希望,创新创业成为最时尚的热词!可是这几天真的是闹过了:国务院颁发文件支持学生休学创业,大学教师趴在地上让学生踏过说是 “ 培养质疑权威精神 ” !这都哪儿跟哪儿呀?! 创新是必须的,有理有据有节地质疑权威更是需要鼓励的,但绝对不是不尊重人,任何人从别人身上踩踏过去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更别说是老师和学生!这不是质疑权威,这是无理取闹和哗众取宠!记得《死亡诗社》电影里的那位老师教学生质疑权威的时候是这么做的,带着学生站上桌子,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电影里最后的场景也是这个,所有学生站上桌子默默送别老师以示敬意。 我希望这次国家鼓励创新创业不要搞成闹剧,作为一个从十年前就开始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的老师,我个人觉得,全民创新,老师要带头,从课堂创新开始:从教学方法上创新、教学生打开创新思路、学会一些基本的创新思维方法,并积极鼓励和推动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实践创新,从微创新入手,让每个学生成为停不下来的创新人才,积累自身的能力和经验,抓住合适的时机再创业,是一条可行之路。 现在这种胡搞似的创新艺术、一窝蜂似的创业是不值得推崇的,鼓励学生休学创业更是不可取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必须先尽快修好自身的学业,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足够的锻炼之后,才考虑自己是否要创业,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创业的都是少数,创业成功的更是少数!也再次提醒大家,开个米粉店、包子铺不是创业,更不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业,中国需要的是华为、大疆这样拥有自己核心科技创新竞争力的真正创业企业! 大家加油,让更多的孩子成为这个站在高处看世界的创新人才,也希望有更多老师在离开讲台的时候能够得到学生这样发自内心的致敬!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7696 次阅读|54 个评论
老师,老大
zhaoyongke 2015-5-9 00:45
读研时,习惯当面称导师为X老师(X为导师的姓),和师兄弟说起导师时称老大,这个称谓一直伴随了三年研究生时光。 跟一名其他实验室同学聊天,他接到导师电话,接起来说:“老板,啥事?”,我当时听了感觉很意外,如果背后称导师老板还可以接受,当面这么叫,是不是太利益了。 他不以为然,说他自从入学就这么叫,他师兄师姐都这么叫。老板就是负责发工资的,学生就是给老板打工的。不了解其他所情况如何,但这绝非个例。 工作后,习惯称主管为老大,无论当面还是跟同事说起。虽然有点“黑帮”的感觉,但称呼久了也觉得亲切许多,如果称主管“X老师”反而显得关系远些。 细想一下,称X老师是对导师的一种尊重,表示你跟随他的目的是学习,而不是要钱。 称老板,那就有点变味了,不再是尊重,更像是奉承,你跟随他的目的就是等工资。 称老大,这个其实偏中性,将导师看成兄长对待,置于自身之上,又不太疏远。 换做导师来考虑这个问题,他一定希望学生是努力学习,并做好本职工作的,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听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如果把关系放得太近或太远,都会影响人的基本判断力,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让双方都不愉快。 学生与导师不是天敌,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完善的统一体。摆正态度,积极交流,同甘共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个人分类: 随感|4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导师是有标准的
热度 7 mashengwei 2015-5-4 11:36
好导师是有标准的 千里马与伯乐 最近几天,科网有很多老师谈及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然而很多谈论者大部分是老师,显有学生。 我想从学生方面说几句,希望给老师们参考。本文只是单纯探讨,没有考虑外部力量,如科研大环境等。 首先贴一个古文:《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好导师或顶级导师应该是伯乐。伯乐不是自封的,但自问下是否是伯乐也未尝不可。有的老师说导师教育学生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我不认可。细想,会没有统一的标准吗?说标准不统一,或许看待角度的问题。 导师能不能成为伯乐与其是不是千里马有关吗?有关,相关系数不大(纯属猜测)。现在为人师的老师们,请想想你曾经的老师是否是伯乐呢?再想想,老师们曾经是千里马吗?或许是,或许不是。此时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你是伯乐了,该想想伯乐的事情,而不是继续“召唤”其他马匹,自己继续扮演千里马的角色。 千里马不常有,或许伯乐会如是说。真的不常有?我们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当然不否认,学生眼中也有“别人的导师”(此处不谈论“别人家的”现象)。我相信很多人还是认为千里马是有的,但是我的马圈里没有。千里马怎么来的?同样是养马,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养出来的好马就是比别人多。说到此处,已然明了。 关于千里马与伯乐的谈论到此,欢迎大家讨论。 下面说点具体的。 学生来求学,首要的任务是”毕业“,那么导师培养学生的首要任务呢?我想最基本的是应该能够让学生 按学校规定毕业 。 曹雪涛院士说“ 如果我的学生毕不了业,我会觉得愧对他们。”,试问有多少老师认为,学生毕不了业会觉得愧对他们?如果说学生毕不了业是学生的责任,试问老师对这个“学生”真的尽到老师的责任了吗? 此处很多老师会倒苦水,想想“苦水”全是学生本人的原因吗?不包括课题等其他原因? 纵观科学网上关于师生关系的讨论,论述学生科研能力不行的是少之又少,相反讨论学生与导师相处关系的文章比比皆是,讨论为人处事的主题帖也不少。都承认与导师处好关系是对的,能对老师脾气的有几个呢?不知道各位老师在上学生的时候,有没有专门的课程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我想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如果家长在生活中不注意培养,学校里人际关系简单,又是高大上的教育,学生怎能立即就了解这个社会上的关系呢,这也许是所谓的“上学上傻了吧”。有个学生给导师发邮件老师不回。师兄看过之后说“虽然意思说清楚了,但 语气不对。对导师怎么会说”建议“呢?,应该说,我的想法是这样。。。,您看行不行。”这样给老师说话一定不妥。说话看对象,恐怕这个学生之前没有意识到。这个地方提出来,是希望如果学生是这方面的错误,老师要加以区别。 科学网上的学生比较少,多写写老师层面的经验或许对其他老师更有用,而不是学生应该怎么怎么滴。科学网的主体是老师,多分享带学生的经验,少些学生该怎么做的讨论。比如最近很多“写给研究生的话”之类的文章,这对研究生是有一定的帮助,但科网的主体是老师,我想在科学网上分享碰到学生出现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意义更大。科学网讨论导师自身的博文也有,但是去看看有几条留言。或许这也与科学网主体的喜好有关。 我看了一遍,貌似写成了对老师的“声讨”,望各位老师海涵。
5654 次阅读|18 个评论
但愿教师与学生互殴以及学生殴打教师不会成为“新常态”!
热度 2 wangxh 2015-4-19 12:46
最近接连报道教师与学生互殴事件。 前一阵子有一组图片,显示女教师与女学生互殴,引起一阵骚动; 昨天又出现一段视频,男教师与女学生互殴:教师先是把书本摔到书桌上或女学生身上(看不清),女学生拿起书本开始很拍男教师,降下来互殴激烈 …… 过去,教师打学生或学生殴打教师也时有发生,但无论任何不能称为“常态”,而且出现类似的情况基本上是学生表现不佳——极个别极个别的顽劣学生。(当然不能否认有些教师素质的确很差!)就是出现男学生杀害教师事件(前几年北京某高校发生过一起),也不是因为教师严格管理学生的学习所致。 现在情况不同了,过去被体罚过的学生可能当了教师(这是一种“常态”);许多女学生从小被家庭培养成了女汉子,而且社会也在承认着甚至崇尚着这种女汉子(好男不跟女斗嘛)使她们更加肆意妄为,这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常态”。高校的某些现象也说明这种趋势的变化,在工科院校女同学往往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现在有些女学生也与顽劣的男生一样抽烟、喝酒、考试作弊、挂科、延期毕业等,而且有些方面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也是一种“新常态”。看看大家的评论,虽然首先认为女学生不对的比例占多,但也仅仅是“微弱优势”,有的评论甚至说“男教师就是觉得女生好欺负,他敢这样对男学生吗”。 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又要交怎么做人,不仅仅教如何找工作、如何在社会上立足,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更优秀的社会人,所以往往承担着“部分的家庭教育”——最起码现在有学生家长或父母这样认为。因此说,教师不仅仅要完成职业赋予的岗位责任,还要承担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会责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绝不是一句“师道尊严”的封建糟粕所能涵盖的。 比如,一个学生在教学楼走廊里抽烟,从法律的角度看问题只能是“这里抽烟是否允许”;先抛开现代社会崇尚的自由、法律不说,从教师的社会责任上看最起码学生不挣钱就不应该“享受奢侈性消费”、为了健康成长发育就不应该抽烟伤害身体,但这样做恐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理解,他们往往是一些不知道如何尊重其父母也不听父母劝说的孩子(也可能他们的父母就是类似的人所以才“带出了”这样的子女),他们能够尊重教师吗?因此遇到此类情况,教师只能“收敛自己”,不要“自轻自贱”得拿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态去“挽救”他们,也许社会这座大熔炉对这类人有更好的“疗效”。 现在中央政府已经发出了“依法治国”的号令,接下来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依法治校”、“依法治院”、“依法治队”等一系列“响应”,我们最前沿的教师也只能“依法治课堂”喽,否则后果会越来越严重。 教师,尽力而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是学校里真正的弱势群体;学生,最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愿教师与学生互殴以及学生殴打教师不会成为“新常态”!
3027 次阅读|3 个评论
再读世界著名教师语录
热度 2 wangxh 2015-4-16 14:37
新一轮的本科生培养方案正在紧张进行中,许多领导和管理人员都使出浑身解数想在“工程教育认证”运动中大显身手。 其实,培养方案不是改了一版又一版吗?可见,为了“改革”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是不靠谱的; 以论文“起家”的教授不是大有人在吗?可见,在教育教学中“论文教授”要不得,人才不能像“造论文”一样快速制作出来。就像“作题”学不好外语一样,我们的教育理念跑偏了,我们的教学方法太陈旧了。 教学楼、实验室、实验设备与仪器、多媒体辅助设施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有的甚至已经属于“世界一流”了,可是教学质量和培养出的学生水平不也是在逐年下降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再好的培养方案不如一个尽心尽责的教师群体…… 附录世界著名教师的语录,与志同道合者共勉。其中一部分不一定适合大学生教育,但适合教师自己提高素质与修养。 附录:40名世界级教师的教学建议 1 、幽默是一种魅力 一个教师能娴熟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叙事更加具体、生动;说理更加深刻、透明;抒情更加真切、动人。可以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效果)。 — — 格瓦列夫 ( 苏联优秀教师、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 ) 2 、微笑真的很重要 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会对学生微笑,学生也会微笑着面对生活。对于教师来说,微笑就是一种欣赏、一种简单、一种坦荡、一种宽容、一种幸福的体验、一种诗意的享受 ..... 微笑就是一种激励、鼓励和关爱。微笑真的很重要,它能使我们教师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你的“最爱” 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如果没有爱,教师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当然,教育之爱未必非得那样轰烈。如果教师善于在日常教育中去播种这份爱,你就会发现,最伟大的爱其实往往产生在最平凡之处,最深的感动其实就在每一个平淡而平凡的教育细节中。 —— 布莱恩(美国优秀教师,教育学) 4 、做一名“阳光”教师 教师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对待教学工作,对待学生。只要教师的言行、底蕴、心灵都像阳光一样纯洁、公正、热情了,我们的学生就会时时处处感受温暖。 —— 桑尼(澳大利亚优秀教师) 5 、教师要有一种奉献精神 我常常告诫自己:我是一位教师,我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就应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识上、精神上和品德上取得做好的结果。 —— 丁大卫(一个来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普通教师,扎根于我国西北教育事业 11 年之久,在黄土高原连续兴建了 10 所学校,直接影响了当地人的教育观念。) 6 、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演说家 如果一位教师具备优秀的讲演能力,他必定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他会用他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他的热情去追求教育,用他的思想去实践探索。 —— 艾索克拉底(古希腊优秀教师、教育家,他创办了一所教授雄辩术的学校,这是西方教育史第一所有固定校址和修业年限的学校) 7 、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间 我边教边学,因为我感到,一个勤学者是最好的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认识到,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与同时代发生的历史、文化事件有着紧密的联系。 —— 莎伦 . 德雷珀(美国辛辛那提市沃尔 . 西尔斯公立学校的优秀教师,知名教育家) 8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只要他走上了专业研究的道路,他就会自觉地关注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他就会对自己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不会把教学看成一种单调的、乏味的、没有创造力的机械劳动。 —— 维尔霍汶尼娜(苏联小学教师) 9 、教师,请注意你的仪表美 为人之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正确的审美观,注意自己的仪表美,学生除了向老师学习知识外,教师的仪表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的形成。 —— 布鲁肖(美国优秀教师,专门针对教师岗前培训项目 ——FIRST 的负责人) 10 、切记,教师要信守承诺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重在身教。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言而有信是一种品格,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作为教师,我深知 “ 一诺千金 ” 的重要性,因此,我一定要爬着去上班。 —— 路克(美国优秀小学教师、校长) 【注】: 1998 年 11 月 9 日,美国犹他州土尔市的小学校长 ——42 岁的路克,在雪地爬行 1.6 公里,历时 3 个小时去上班,受到了过路人和全校师生的尊敬。 原来这学期初,为了激励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路克公开打赌:如果你们在 11 月 9 日前读书 15 万页,我就在 9 日那天爬行去上班。 ” 全校师生猛劲读书。连下班幼稚园大一点的孩子也参加了这一活动。终于,在 11 月 9 日前,全校师生读完了 15 万页书。 与往常一样,路克于早晨 7 点离开家门,所不同的是他没有驾车,而是四肢着地地爬行上班。为了不影响交通,他不在公路上爬行,而是在路边的草地上爬。过往车辆向他鸣笛致敬,有的学生索性和校长一起爬。 经过 3 小时的爬行,路克磨破了 5 副手套,护膝也磨破了,但他终于到达了学校。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这位令人尊敬的校长。当路克从地上爬起来时,孩子们蜂拥而上,吻他 ...... 11 、管理好你的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作为教师,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更是在为很多人 “ 节约生命 ” 。能否科学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是衡量每个管理者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志之一。时间管理对于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凡意义 —— 班杰明(美国优秀教师、著名教育家) 12 、请记住学生的名字 如果我力图显示出自己对学生真正的爱,我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而这 “ 最完美的形式 ” 不一定要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方式,更多的恰恰体现在一些似乎不经意的细节中,其中就包括新学年第一天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 13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个性,教育的真正的意义就是要发展人的个性。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发展其个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其巨大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闪烁着个性的光芒。 —— 多伦斯 . 斯莱顿(美国优秀教师,小学英语教师) 14 、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师生友好相处的快乐。教师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 —— 小林宗作(日本优秀教师。 1937 年他以有限的家资创办了巴学园 —— 一所开放、自由、没有束缚的学校。他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其一是了解并理解孩子的心理,呵护孩子们的心灵;其二是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其三是热爱关心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负责。) 15 、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 教师不光是在教学生阅读和算术,教师还能给予学生知识以外的更多的东西。如果我们怀揣着一种爱走近每一个学生,去关心、了解学生的并不遗余力地尊重他们,懂得维护他们的自尊,相信他们一定会成为一个自信而有用的人! —— 汤姆森(一位充满慈爱的美国教师) 16 、学会真诚地赞美 赞美永远都不是多余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未有人赞美过的学生来说,一次真诚的赞美,可以胜过一万次严厉的责备。有时,老师的鼓励与赞美虽然只是短短几个字,正是那几个字却能够给学生带来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 布劳斯(苏联优秀教师) 17 、与学生一起阅读 阅读对教育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官方的阅读课程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熟练程度和速度,他们给学生提供的读物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并不喜欢。而我的目标是让学生们从阅读中获得一种快乐和激情。 —— 莱福 . 艾斯奎斯(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优秀教师,他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每一个学生在读五年级的这一学年里都要学习并参与排练莎士比亚的一部完整戏剧,并在全国甚至国外的剧院上演。) 18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它往往是发明创造的萌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教师的职责。只要我们用宽容之心去呵护学生的好奇心,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进步的快乐,那么,他们就会接受和理解,并且获得健康的身心。 —— 韦乐登(英国优秀的教师和校长) 【注】:校长罚麦克劳德画狗的解剖图,在英国的亚皮丹博物馆里,有两副藏画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一幅是成人的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说起这两幅画,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原来,这两幅图画是当年一个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画的。 19 、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 无论在哪些方面,教师都要尽量去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并给以肯定。 “ 优点单 ” 记录着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一定能行。 —— 海伦 . 康尔斯拉(美国优秀的数学教师) 20 、循循善诱,教育的至高境界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旋律,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优秀教师、教育家) 21 、不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 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只要给予合适的环境运用正确的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去快乐读书。对一个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快乐的生活,而不是分数和名次,更重要的是得到这种快乐生活的能力,而学生的能力并不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 —— 铃木镇一(日本优秀教师,杰出的教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他提倡 “ 合格教育 ” ,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22 、捕捉学生的兴趣所在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很好地撇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人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便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效率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进而就会更加热爱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 原田(日本静冈县一所小学的优秀教师) 23 、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我们的教学不是进行死板的、僵化的、俗套的课堂教学,而是让学生融入自然中去,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教育的机会。我的教学需要启发式的,而非灌输式的,首先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出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直处在对知识的渴求状态中。 —— 安妮 . 莎莉文(美国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 . 凯勒的老师) 24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快乐而非苦恼的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让学生即使无人监督,也能自学不辍。教师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 赫伯特 . 斯宾塞(英国优秀教师、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25 、让学生的智慧在指尖灵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这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会大大提高。 —— 多美尼克(法国优秀教师、教育专家) 26 、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创作成果,应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释放出学生的 “ 第三只手 ” ,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 海顿(奥地利一位优秀教师、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27 、将学生的“错误”视为一种教育契机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连伟人也有过错。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优秀人才 ...... —— 菲拉(美国新泽西州市郊一所小学的优秀教师) 28 、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才能与爱好 我们的学生就是在这种创造性劳动的气氛中生活的。各种各样的创造性劳动好比是引力各不相同的磁石:磁石的引力超强,学生参加的劳动就越有趣,他们在这种劳动方面的能力就发展得越明显。 —— 科罗米依琴柯(苏联优秀的生物学兼化学老师) 29 、听课要善于主动品课 让我们教师受益最多的指导,就是现场聆听老教师或同事们授课。我发现,原来一样的教学内容,竟然有那么多创新性极强,自己想都没有想过的教学方式;原来,还有如此多样而又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 ...... 作为教师,若能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坚持经常去品悟他们的课,就有可能独具慧眼地变被动听课为主动 “ 品 ” 课。 —— 斯蒂芬 . 布莱克曼(美国一所小学二年级的优秀教师) 30 、“教书”就是为了“育人” “ 教书 ” 就是为了 “ 育人 ” 。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正确引导他们人生之路,也是作为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我宁愿我的学生从我的课上学得最好的是诚实,因为做人最重要。 —— 弗罗斯特(美国一位优秀小学教师) 30 、“教书”就是为了“育人” “ 教书 ” 就是为了 “ 育人 ” 。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正确引导他们人生之路,也是作为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我宁愿我的学生从我的课上学得最好的是诚实,因为做人最重要。 —— 弗罗斯特(美国一位优秀小学教师) 31 、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白:心理暗示的力量的确很强大 ...... 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使他们变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如果学生感受到了来自老师这种积极的暗示,也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那么,最终他们真的就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 安德森(美国优秀教师) 【注】:在安德森的教学实践中,她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积极的希望,并通过自己暗含的期望来 “ 剔除 ” 学生心灵的 “ 杂草 ” 。当学生获得这种信息后,就会产生鼓励效应,最后学生就会像她所期望的那样进步、成才。 32 、给学生一个坚定的信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志向和憧憬,我们的教师,应该使他们实现梦想的推动者和帮助者。给学生一个坚定的信念,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尊重、欣赏、赞誉、激励和动力,这会惠及学生的一生。 —— 皮尔 . 保罗(美国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 33 、帮助学生远离“坏情绪”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无私的、理智的爱 ..... 没有无私的、理智的爱就不可能造就身心健康、人格健康的孩子。尤其是那些自卑的心灵,更希望得到温暖和呵护。我将会为他们付出更多,帮助学生远离 “ 坏情绪 ” ,并陪伴着他们健康成长。 —— 马克西姆(美国优秀的小学教师) 34 、对每位学生应抱有积极的期望 同学们,你们天赋异常,资质聪颖,风华正茂,而且年轻有为。如果你们能够时时审视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同时要敢于设想未来的你将会拥有什么卓越的特长,并且会用它给我们这个星球带来什么,而且为这远大前景不懈地努力奋斗,那么历史将会因你们而改变,世界也将会因你们而改变。 —— 华盛顿(美国优秀小学教师) 35 、信任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 诚信是一切优点的基础 ...... 教师的信任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学生渴望被信任、被尊重,一旦教师相信了学生,他们就会及其所能地不辜负教师的信任,即使某个学生有不诚信行为,但教师的信任也会帮他们对抗说谎话的冲动。 —— 马卡连柯(苏联优秀教师、教育家,被誉为 “ 天才教师 ” 。他最大的特点是他伟大的教育实践,他创办的工读学校,在世界教育史上成为实施集体主义教育的典范) 36 、唤醒学生沉睡的孝心 中国孩子的祖辈和父辈们都经历了很多的痛苦,也为孩子们付出了他们的一切,现在的孩子一直在祖辈和父辈的宠爱当中成长,他们都是温室里的花朵,不懂得为别人付出,不懂得为别人牺牲,因此我们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 —— 申相星(一位曾在中国小学任教过的韩国优秀教师、教育家) 37 、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 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前提。它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重塑他们的自信。面对激烈的竞争,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时刻保持一颗自信心,不要把它们一时的失利看成永远的失败。 —— 艾伦 . 布伦斯汀(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体育教师) 38 、让班会发挥更大的效能 作为教师,我们要让班会发挥最大的效能。班会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良好机会的活动,使他们能够在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氛围里加入到集体中来彼此交换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班会是可以让学生从事鼓励、聆听、独立思考、共同决策、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评价等实践活动的一个自主空间;班会是学生之间享受彼此的陪伴、分担彼此的忧愁以及分享彼此乐趣的空间。 —— 堂娜 . 史泰尔丝(加拿大优秀教师、著名教育家) 39 、从细节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经过与之相适合的训练、引导与培养,再调皮的学生也会变成有出息的优秀学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抱着这个坚定的信念去影响每一个学生。 40 、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因为在老师的眼中, “ 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 ” 学生,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去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 —— 大野幸南(日本东京京都葛饰区驯骑小马学校的教师、校长) 引自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QxMTAwNA==mid=204792243idx=1sn=b4e0449196da5ca8fabe0c35915c1139key=1936e2bc22c2ceb52a57bc533c291c0dcb6bbc26139c78f70b126323d837fe43eeb6df44fd3e8f7af8a3c84d780eba35ascene=1uin=NDc1ODcxODQwdevicetype=Windows+7version=61000721pass_ticket=ZE%2FpSoRflyGFlFFfVVhnXwUMtVmECzL2mhNdBsKdMhnOK0CWZUD%2FWSRNwx1y79re
4571 次阅读|4 个评论
希望多几个子劲这样的好学生
热度 8 张海霞 2015-4-10 17:44
4月初的旧金山还比较凉,却抵挡不住春季MRS会议带来的学术暖流,6000来号人的大阵势,分布在三个大酒店里的几十个Sessions和无数场活动,大腕云集,热闹非凡,堪称是一场学术盛宴。 那天坐在Tutorial会场里查看proceeding的时候,忽然发现在最前面的Best Students Award Session里有我之前的学生子劲的名字,就是我去年访问伯克利的那篇博文《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里提到的废寝忘食做实验的同学!看到他去竞争最佳学生奖真的毫不意外,因为子劲是我一直跟学生们讲的一个好榜样,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青年科学家。那就来说说子劲同学吧。 他是马来西亚的华人,天资聪慧,他之前是马来西亚积分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在大学里成绩非常优秀,GPA是4.0,后来到韩国KAIST读了硕士,期间跟我联系到我的研究小组来工作了几个月,虽然是短短的几个月,可是子劲完成了很不错的工作,他汉语能力跟我们自己的学生一样,英语没有问题,所以跟大家相处也非常融洽。后来,子劲申请了一个很牛的奖学金,可以任意挑选最牛的学校和导师,他去了伯克利,找了最火热的青年才俊张翔做导师,更是在科研上取得了一发不可收拾的进步。我去年去伯克利的时候,他带我逛校园,分秒必争做实验的那个劲头真是让人感动,为了最好利用时间,他租住了一个距离办公室步行10分钟以内的房子,每天都到凌晨才回去,对于庞大的实验室、设备和项目他如数家珍,对于科研课题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和工作热情,张翔对他赞不绝口,子劲也是他学生中非常优秀的一位,去年的时候已经发了Science的论文,还有几个很强的工作在手上准备。 子劲还是一个非常谦和和乐于助人的人,无私帮助组里的其他同学,甚至是其他组里的同学,不仅是科研上,还有生活上,他熟练掌握普通话,马来话、粤语和英语,所以很自然地结识了更多的朋友。走在伯克利校园里遇到很多同学老师跟他打招呼,都是他结的善缘。 那天我还是忍不住了去了子劲做报告的会场,时间尚早,子劲坐在后排认真地准备他的PPT,看到我进来甚是惊讶:您怎么来了?我说我正好在另外一个Session做报告,看到你的名字就过来看看,祝你成功。怕影响他报告情绪,我没有听他的演讲,等到Session快结束的时候我再来看他,正好看到我的学生梦迪已经在现场给他捧场,满心喜悦,我鼓励的这种积极向好学习的精神已经初见成效了,梦迪说子劲师兄讲的不错,就是开始的时候电脑有点小问题,但是内容很强。Session结束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聊了几句,就各自奔赴其他会场去听报告了。晚上的时候,收到子劲的来信:老师,真的非常感谢您今天来现场给我加油,我得了金奖。 这就是子劲,一个天资过人,勤奋努力又非常懂事的学生,谁能不喜欢呢?!祝福子劲,期待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取得更大的成绩。同时也希望国内能够多一些子劲这样的好学生,天资过人又非常执着地去解决科学问题,这样的人多了,咱们离诺贝尔奖还会远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122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清纯可爱的学生妹子
lcj2212916 2015-3-22 18:49
更多图片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8527680
3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教七年记(Seven-year Reflections on My Faculty Life)
热度 18 ygan507 2015-3-13 14:22
注:该文应邀而写,发表于《科技导报》,2014,32(33)96。发表正式稿中被编辑删除了倒数第二段中的两句话——“ 看到理科一位传奇教师独占一圆桌自用晚餐,桌上还真丰富:五个菜+一瓶啤酒+一小瓶白酒+一包烟!看似潇洒,“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 从教七年记( Seven-year Reflections on My Faculty Life ) 我博士毕业已经十三年,任教师七载且已入四十不惑之年,下面的文字算不上经验,仅是我的一些不惑感想。 1. 诚信做人、勤勉做事、谨慎识人 人无信不立,守信之人值得信赖。我认为做人可以利己,但不应谋私、损人、恶意利用别人并过河拆桥。在高校里,守信的对象既包括校院系领导、职能部处人员、院系同事,当然也包括学生。如果不能一视同仁,对上级笑脸相迎而对同事和学生满脸寒霜,这样的人就是马屁精,根本不值得信赖。其实,在高校内找到值得信赖、专业上能合作的人并不容易,我特别珍视目前与校内几位教授的合作关系,因为他们都是实在人。 做事要有主动性,如果能多走一步路、主动做些额外工作,有时会无心插柳柳成荫。比如我刚到哈工大工作不久,学院起草规划文件发给各位教授提意见,本可以随便翻翻不写一字的,但我基于兴趣和对文字的敏感,将文件从头到尾改了一遍,改动包括文字、措辞、数据等有百十处。这一举动给院领导留下了我认真、文字水平好的初步印象,这也许对后续推荐我任一些职务有正相关性。有些人却总爱抱怨,满腹牢骚,极尽推脱延误之能事,发邮件不回,打电话不应,仿佛从信息时代穿越到了另一个空间,这样的人可能赢得尊重和他人的信赖吗? 自己做好人不易,识人交友更需谨慎。识人不应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某些人看似耀眼,吹牛能舌灿莲花,待人八面玲珑,但是深入相处后,却似渐近茅厕、越近越臭。多年的经验让我深信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同事之间利益纠葛多,则很难发展成朋友。上面谈到的几个合作者碰巧都是外院系的,难道是距离产生美? 2. 科研要主动出击、借势而行,也要耐得住寂寞;科研经费够用就好 年轻人(包括海归)开始科研工作都不容易,缺少经费、没有门路、学生不愿来、论文难发、考核晋级压力大,似乎很难打开局面。其中能破局的利器就是主动出击。我刚到校时,一边利用及时拨付的启动经费购置仪器设备装备实验室,也充分利用学院给予的信任、独立和自由,就当那段时间是学术休假,看了几十本数理化天地生的科普闲书算是充电,同时也应邀用了半年时间为一个影响因子较高的知名综述期刊写了一篇综述。学院对此综述的发表还颇看重,对我在校内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此外,我较频繁地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主动联系访问当地的教授。几个国内外的合作者就是开会时认识的。我有次开会与几位著名学者同桌吃饭聊天,我先后把几位都请到学校访问过。上述举动带来了两个没预料到的结果:我的学生CSC留学有了国外导师,学校增加了我的招生名额;另外,院领导也颇认可我对提升学院的国内外影响力和人才引进所做的贡献。 科研有时也要耐得住寂寞。我的第一个博士生论文工作系统性很强,属于基础研究。虽然论文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并不高,投稿的经历也很曲折,而且博士论文盲审的时候还遭到了不公正打击,但是一篇文章在去年就获得了一个国际期刊的竞争性非常强的首届最佳论文奖!这个例子也成为我给学院研究生上学术写作课的绝佳例证。 科研经费也不是越多越好。已逝的黄昆先生说过,经费数达到自己能够掌控的地步就好。的确,借用王鸿飞博士的话,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做不太想做的项目来支撑自己想做的工作。项目太多就没法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了,而且一个小课题组也没有资源来支撑几百万的项目。 3. 招收指导学生要严格但要宽容,教学也是最好的招生宣传 我现在招收研究生总要考虑学生能否顺利毕业,毕业后如果不从事科研还能否立足。组里的硕士生想继续读博士,我一般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反复强调国内的博士毕业后就业面窄、竞争更激烈,对科研没有足够的热情和好奇心的话,读博的过程也会很痛苦。一般而言,新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不强,我要求学生阅读重要文献务求融会贯通、不留疑问,很多时候一篇文章要在组会上讨论数次。学生最兴奋的就是通过细读抓住文章中的错误,这时我会马上鼓励学生联系原作者进行深入讨论。我的几位导师曾对我很宽容,我也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在研究和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把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使唤。 上课也要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感受他们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上催化课程时,我会偏离大纲,组织同学对一些很有意思的话题进行了激烈而深入的讨论。现在我意识到教学其实也是最好的招生宣传,上过我的课而毕业的数百名学生就是“宣传员”:现在基于他们的推荐已经有学生来慕名求学了。 4. 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家庭和睦和安康是基础 前几天和夫人、小孩在学校食堂吃晚餐,看到理科一位传奇教师独占一圆桌自用晚餐,桌上还真丰富:五个菜+一瓶啤酒+一小瓶白酒+一包烟!看似潇洒,“一人吃饱全家不愁”。我看着蹦蹦跳跳的儿子和笑呵呵的夫人,不由感到全家在一起,其乐融融。事业上有挫折不可怕,如果家庭这个支柱也失去了和睦和安康,打击才会更大。我们都在强调实验室安全,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大头儿子说过一句话:小孩面对的最大的不安全就是父母不和。所以,上次一位许久未联系的朋友来信问我最近如何,想来是问我工作忙不忙吧,我想了想,答复说“全家均安康”。 最后,借用杭州灵隐的一副对联送给那些走在寻找自己的路上的同行——立定脚跟,背后山头飞不去;执持手印,眼前佛面即如来。 作者:甘阳,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系主任 电子邮箱: ygan@hit.edu.cn
8562 次阅读|18 个评论
认真地学习他,但不要迷信他,那怕他是你的老师
accsys 2015-2-12 16:55
人一生中总会有自己崇拜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人学习到一定程度,积累的知识足够丰富的时候,常常会感到先前崇拜的对象会没有了先前那种感觉。其实这很正常。人学习的知识多了,自然会对问题产生独到的想法,这就是发展。我赞成在学习中经常问为什么的精神,从心里喜欢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学中我爱说:“将老师问倒的学生一定是好学生!” 尊重老师,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他们,那才是科学人生。
个人分类: 教学点滴|2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才是好大学?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5-2-4 17:33
能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方法和能力。佛云,无不可渡之人,又云,佛度有缘人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1558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保护自己—培训感悟之(四)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5-2-1 14:48
RT,即使高校教师有批评现实的自由,但关键还是要用正能量影响学生,因为他们还很阳光,很纯洁,切记切记,即使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对学生发牢骚讲怪话也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把不良的情绪传递给更多的人。为人师者必须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在社会上与人相处,并如何保护自己。 即使在美国可以公开抨击总统,但是公开攻击老板或上级也是有很大的风险的,除非想辞职。必须要学生清楚,在社会上不能随便任性,因为社会不同于学校,学校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而工作后即使对同事表达负面意见,也可能引起对方的警惕,所以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因为我们首先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吵架。而且并不是社会上的所有人都像赵博一样好说话,没有底线。因此,你必须了解你的同事,领导包括男女朋友的底线是什么,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人为制造矛盾。上善若水,仁者无敌。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3118 次阅读|2 个评论
培养学生还是培养考生,这是一个问题
热度 1 vcitym 2015-1-25 10:05
中国教育出了问题!这个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后,全国一片哗然。不是因为这个问题是新问题,而是现在是真正把他当成了问题,于是才会哗然。之前的指鹿为马、三人成虎、皇帝新衣等一下子被现实的本位和以人为本的真正本源所揭示。 中国教育的真正问题不是教授知识本身,而是对待培养学生的理念上出了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沿用了科举式理念进行人才选拔,对黄金屋和颜如玉的追求成了一部分人改变命运的内在动力。小学为了名次,中学追逐名校,大学追求证书,这样的链条下来,好像没有那个环节是在培养人,让人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对人的评价如果不用定量的指标就会出问题,因为定性指标在人情驱动下不被认可,在劣币驱逐良币下不敢贸然认可定性评价。于是,培养考生成了中国教育的固化模式,千校一面,小、中、大学,甚至硕士也成了大五,高分低能甚嚣尘上。虽然也喊了多年的所谓素质教育,最终也被“追求卓越”“争当将军”价值观下,走进迷宫,茫然不知所向。 好在现在大环境开始变化,开始让教育接地气,让教育回归本位,这就是如何从培养考生向培养学生的转变。这个转变需要一批人来思考作为“人”应该咋培养?曾见到有报纸报道中美教育的不同。在美国校长眼中,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终达到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中国校长看来,记忆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也承认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是学习的重要目的。实际上,中国教育给予学生的知识量太多了。为了达到知识量的传授,老师们往往缩短教学时间,直接给出结果,忽略了知识的发现、探索过程。事实上,中美两国教育彼此借鉴才能实现中国教育问题的优化解决。( http://bjwb.bjd.com.cn/html/2013-08/28/content_103378.htm )。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就是让学校搭平台,学生来唱戏,当主角。培养考生,则是学校搭平台,老师来唱戏,老师当主角。至于那些制片、导演、编导、剧务等等,都可以随着戏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26 次阅读|1 个评论
求教:考试中间有学生要求上厕所怎么办?
热度 19 ncepuztf 2015-1-10 11:03
自己上大学时没印象考试期间有谁要上厕所, 本人有时候也是憋着到答完卷或考试结束才去上厕所。 留校后十多年监考也没有遇到考试期间要上厕所的。 最近2年频频遭遇学生考试期间要求上厕所的事情, 貌似学校也没有明确规定, 问了其他老师,多数是允许的,只是有的老师会跟随学生前去,以避免作弊。 去年有女生要求上厕所,看着难受的样子就让去了,由于2个男老师监考,没有跟, 紧接着一个男生也表示有上厕所的需求,于是我跟出去,男生跑得飞快, 等我跟上去的时候,学生迅速将手里拿着一张纸团起扔进马桶,然后才...... 等这个男生回去,举手要去厕所的已经好多个了,眼看就要炸了窝, 当时感觉非常恼火,明显是学生在找事(可能认为不公平), 我看这样下去考试没法进行,就说,你们去可以,出去一分钟扣5分, 等我说完,都不去了, 考试结束想想都后怕,担心发生一次教学事故。 今年考前专门强调:考试中间不得出去,出去必须交卷。 结果还是发生了意外,又是一个女生要求上厕所,副监考(女)同意了,等我知道也不好阻拦,就让她跟了出去, 没一会儿,一个男生也表示难受,需要出去, 历史眼看要重演,我就要求他交卷再去,男生又坚持了几分钟,然后交卷走了。 下来专门请教了几个老教师,都说是可以上的,现在的学生不能出事,老师和学校都担不起责,另外上厕所的毕竟是极个别的。 其实我也不是不这样认为,但当一大群都要去的时候,你又如何鉴别真假? 其他学校的老师们,你们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个人分类: 生活|5021 次阅读|51 个评论
一位大一学生的感言--值得一看
热度 10 lin602 2015-1-5 04:15
四点多醒了,用手机无聊看了会空间,看到一位我曾经上过课的大一学生的空间留言,‘时光匆匆’,被他的感想感动了,这是一位大一学生的真切感受,打开电脑,复制到这里,我想他不会有意见的,他的姓名我就不写了。如果他本人看到不同意发布,我会删去。以下是他的感想(请不要太苛刻要求): 时光匆匆,转眼大一上就要结束了,我更成长了一大步,明白了许多道理! 上了大学,我才更彻底明白有的不是你想的那样。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上了大学,我才了解大学也不过如此,没有想的那样美好,一切是多么现实。不过是生活学习条件好了,一切都是多媒体,空调,课少了,空闲时间多了,自由多了,无人管了,有时也无聊多了。 上了大学,我才明白有的不是你不会或不干,而是那个氛围是这样,别人是这样,有时你也如此。 上了大学,我才更加明白父母的不易,我们就是这样花钱,多么不应该。经常想念父母,想家,想以前的一切。 上了大学,我更明白朋友的珍贵,怀念高中的许多,更懂得要珍惜! 我相信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珍惜拥有的一切,不要等失去才后悔! 大一这半年,我也学会许多! 这半年,我明白了青春是一场无知的奔忙,总会留下颠沛流离的伤。 这半年,我明白了原来讨厌的可以依旧讨厌,喜欢的却有很多可以不再喜欢。 这半年,我明白了没有谁会像父母一样一直包容并原谅你。 这半年,我明白了,不被理解的弱小只好一直坚强。 这半年,我明白了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这半年,我明白了做人要独立,有时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这半年,我明白了喜欢的人总是熟悉的,因为熟悉,所以了解,因为了解,所以敢爱。 这半年,我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忘掉的叫过去,忘不掉的叫回忆。 这半年,我明白了,在爱情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学生,学制是一辈子。 这半年,我明白了好多人不喜欢你,却还会对你笑。 这半年,我明白了因为寂寞而在一起的人终将沦为另一场寂寞。 这半年,我明白了好多时候两个人走近只是为了相互取暖而已。 这半年,我明白了老师可以淡定到即使全班都不听课也可以讲个涛涛不绝 这半年,我明白了女生多的地方真的很烦人,即使你什么都不争也会被算计,想要安静根本不太可能 这半年,我明白了有的人真的可以为了蝇头微利去出卖自己的灵魂和一切。 这半年,我怕了,有时候不是不信任,只是我比别人更害怕失去。 这半年,我怕了,因为容忍往往被有些人看作是软弱。 这半年,我怕了,因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原来是真的。 这半年,我怕了,因为一个不小心就被弄的五脏六腑都是伤。 这半年,我怕了,因为勾心斗角在自己的身边存在着,而自己再委屈也想不到对策。 这半年,我怕了,我们曾经在高中的种种梦想都被无聊的生活淹没了。 这半年,我怕了,因为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人盯着你。 这半年,我怕了,因为就算你安安分分都会有人对你仲伤。 这半年,我怕了,因为我们都在向我们曾经最讨厌的那类人转变。 这半年,我变了,更加在乎父母了,给家人打电话更多了,喜欢陪他们唠嗑了。 这半年,我变了,不再那么相信友情和爱情了。 这半年,我变了,更加顽强了,更像一个鲜人掌了,随便丢到哪都能活了。 这半年,我变了,不再那么偏执了,对有些坚持不再那么执着了。 这半年,我变了,变得更安静更不爱说话了。 这半年,我变了,不再纠结着一个人,一件事不放了,学会了让舍得的舍不得的都在告别中了。 这半年,我变了,不再对所有人好。 这半年,我变了,好多看不惯的事情都学会视而不见了。 这半年,我变了,即使在委屈,哭过之后都会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 这半年,我变了,如果我不是你在乎的,你就不会是我心疼的。 这半年,生活告诉我,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陪你经历所有。 这半年,生活告诉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应该不强求,不迁就,让一切都顺其自然。 这半年,生活告诉我,曾经一直向往的大学恋爱,也只不过是为了打发寂寞空虚冷的时间而已。 这半年,生活告诉我,害人知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一定不能无。 这半年,生活告诉我,人与人之间亲近与否,除了血缘外,不在距离,而在心。 这半年,我不想要的是我想要的几倍。 这半年,大一走了,我们老了。这一年,偶尔听到一个声音,看到一个背影,都会让我想起一个人。 这半年,我大一。再见,我的大一。再见,我的青春。再见,我曾老去的心····· 无论如何,都要勇往直前,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走,努力加油!
5486 次阅读|17 个评论
最受学生欢迎的一次高等数学课
热度 54 qhliu 2014-12-27 12:05
年少的时候,干过很多荒唐的事情。当然,在科学网上关于高校教授教学与科研殊轻孰重争论正酣的当下,写本博文也许是另外一件荒唐的事情。谁知道呢? 1990 年代的湖南大学有一个继续教育学院 ( 继院 ) ,招收高考落榜生。继院中有一种学生的学制和校本部的本科学生差不多,经过四年脱产学习后,发本科文凭。 1990 年代末期,由于多种原因,停办了继续教育学院。这些原因包括和“ 985 ”学校的办学方针不符,高考扩招导致生源萎缩等。 继院没有专门的教师,上课教师需要到各院系去临时聘请,诱饵就是课时费较高。那个时候老师收入有限,门道有限,喜欢挣这点课时费。不过继院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聘请了一位造诣地位眼界都不凡的资深教授来管教学,对老师也很挑。 上课有点虚名,又由于理论物理出身,被拉来上《高等数学》。 一天中午饭后,正待休息。上午上课后已经有点小累,下午去继院上课需要一点养精蓄锐。不料同住筒子楼的酒友特意过来邀我去小醉一番。 当年,土著酒名在外。 嗜酒到何种程度 ? 知道有酒时,事先会空腹!一定要在两杯下去之后出现微醺的感觉。喝酒迟迟进入不了酒态,是为喝酒不爽之首。 当年,喝酒直接就是 白酒。点啤酒或者葡萄者岂能同桌而语? 空腹 喝醉的参考数值是: 52 度 好酒 ,八两。当时的好酒的底线是湘泉或者白沙液。 那天喝酒在午饭之后。由于久久进入不了酒态,就帮欲醉和已醉的酒友代酒。“将进酒,杯莫停。”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超水平发挥 ! 喝了 一斤半以上。 临近上课时,环视一桌东倒西歪的酒友,抱拳告别。 踏歌而行,哼哼 或者狂呼。 穿过校园,来到继院的教室。 教材和备课本一概未带。脑细胞极为活跃,清楚记得需要上什么内容。 根据土著婆的总结,当年土著喝醉初期的标志兴奋话多但思想清晰敏锐;喝醉中期的标志是口渴和沉睡;末期标志是胃肠不舒服。 那一堂课,同学们一个一个全神贯注,也许是口瞪目呆。很陶醉这种上课的感觉,课间也没有休息,直落 100 分钟。 尽管意犹未尽,但是下课时间到了。同学们纷纷过来,“ 刘老师,这是最有激情的一堂课 ”“ 刘老师,这是你最好的一堂课! ”学生中有一位女生的父亲是省内著名数学家,她后来就邻校工作。多年后偶然遇见, 她主动 提起陈年旧事,还说当年我那堂课真好! 男同学们特别是班长发现老师其实是酒喝高了,怕我出事,不让我回家。他招呼几位同学过来,拉我到他们宿舍去玩纸牌。 走出教室,冷风一吹,肠胃中多余的酒开始往上翻。对班长说,我要去厕所。“翻江倒海倾吴蜀”,“龙王宫中水不足”。走出厕所,我对班长说,“对不起我喝醉了”。“还早呢。” 班长接下来的话吓了我一跳:“老师喝的是‘白沙液'”!能说出说明此话,说明也是他也是酒友啊。同病相怜,难怪对我如此之体贴。至今记得此话,也说明酒醉未必心迷。 继院同学们的宿舍在教室傍边。陪我玩牌的同学男生换成女生,女生又换成男生。 根本不知道 下午滑落 到了晚上,不知道同学们换来换取原来是去吃 晚饭。 时间完全静止。 “一条柱杖横肩,芒鞋紧峭,正风清月好。 … ,谁来南岳寻我 ? ” 宿舍门口站立两位女人, 象两座黑塔。 一位是土著婆,一位是她的闺蜜。 梦醒了,时间感立即回来!太晚了,打扰同学们了。 连连给学生道歉,然后跟住土著婆往家的方向蹒跚。 路上,土著婆絮叨找寻的艰辛。最后轻轻一句“筒子楼很多人还在找你呢”使我非常不安。 那天晚上,酒后兴奋期久久不去。土著婆陪着在岳麓山转了好几圈直到腿肚子抽筋,我才稍有睡意。 慢慢地,把酒戒了。 后来,土著婆的闺蜜到了上海同济大学。她的专业是钢琴,水平不仅足够怡情,也够养家。现今,儿子都已经大学毕业。 再后来,土著读了一个博士学位,满世界乱转。 今天,土著已经很少喝白酒。就是葡萄酒,也只是一个浅浅的杯底。轻轻摇一摇,深吸其荡漾的醇香,唱道:“好酒啊,好酒!”
个人分类: 大学教育|22337 次阅读|76 个评论
香港学生瞎胡闹跟当年如出一辙
热度 26 laserdai 2014-10-2 04:59
    很多事情只能忽悠一次,如果使用第二次很容易被立即识别出来,那就破绽百出了,最后怎样收拾就看另一方的脾气和心情了,比如美国金融体系的次贷把戏。 一直在关注这次香港学生的瞎胡闹,现在很清晰了,跟当年如出一辙。   一些事实点如下:   * 瞎胡闹的学生们不上课了,在中环占据某些地方好多天。   * 上次有个高自联,这次是香港学联,喊口号要特首下台,还威胁说否则占领政府部门。   * 上次高自联的头头们背后都有美国支持,事先设计好了逃跑计划和路   线,这次有个不到18岁的,美国的背后   支持几天前已经被媒体捅出来了,还答应他事后安排去美国留学。 * 上次有高校领导方李,这次有个大学校长。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忍不住多次流泪(这演   艺很好),并且 4 天     内两次发表公开信呼吁特区政府与学生公开对话,一起坐下来,共同探讨未来的方向。当年也是这样,估计这次也要走对话的过场。 * 跟上次一样,这次 西方媒体和舆论也一味一边倒鼓噪,比如还拉出末代总督 彭定康呼吁 开展对话。 当年的美国之音也是如此,还特意增开了频道,增加了播出时间。   这次,在新浪微博上实名认证为“前英国伦敦经济政策署署长,约翰·罗斯(John Ross)发帖,批评西方媒体就香港“的报道太虚伪,还附上了一个呕吐的表情。   * 上次 有候德健等一帮去现场煽动,还有一些港台歌星参 与胡闹,这次还没有注意到,估计快要出场了。 * 上次的根本原因是物价上升过快 ,这次也是   经济原因:曾著有《中国统治世界》一书的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大多数香港人是因为对中国大陆的经济成功感到失落和不满。     希望继续瞎胡闹下去,有种你就去绝食!要真绝食,不能玩弄任何猫腻。上次的那些头头玩弄猫腻,白天和镜头前装腔作势,私下大吃大喝,如此这样绝食下去,会营养过剩而变胖的。 香港地方虽然不大,但是也不小,看你需要多少人才能占得了。 香港是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随你闹腾多少周多少月,都没有问题,要有耐心陪他们玩到底,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花花肠子,看他们的激情能持续多长时间,看看美国的政治伟哥效果到底怎样。 这些鲜活的萨斯病毒堪比2003年的萨   斯病毒,最好把房价闹下去一半,到时候很多白菜房、白玉房可以拣了。马云最近弄了很多钱,对这些房产肯定大有兴趣。 先把自由行无限期暂停,当务之急。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172 次阅读|65 个评论
有些企事业单位为什么不愿意要大安全专业的学生?
热度 2 Greg66 2014-9-29 22:56
有些企事业单位为什么不愿意要大安全专业的学生? 20140929 有些企事业单位为什么不愿意要大安全专业(即通用安全,即现在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比如煤矿,愿意要采矿专业的学生(会采矿),愿意要传统通风安全专业的学生(会通风、防火、防瓦斯、防尘等,即“一通三防”)。 原因: ( 1 )煤矿还没有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一通三防”系统,即巷道、通风设施、设备及瓦斯、煤炭等物的方面的原因(统称为“不安全物态”)以外,还有人的行为原因,自然也就想不到从解决人的原因方面来预防事故,而大安全的学生可能正是解决事故的行为原因的高手。煤矿想不到,自然也就不愿意要。可是,不要这类学生,事故预防效果就不好。 ( 2 )大安全专业的学生,说不清自己能为煤矿具体的事故预防做什么,尤其不能表达自己具有解决煤矿事故的人的行为原因的本事,也不能很好解释 80% 以上的事故是人的行为原因造成的。解释不清,人家认为你没什么本事,怎么会愿意要你? 在煤矿,大安全专业的学生,适合在安全科(负责安全管理,就是各类行为控制,如“违章”)工作,在那里才能发挥你的特长,而且绝对能干得很好,绝对对煤矿很有用!不适合在通风科(负责“一通三防”)工作,在那里你没有特长,工作吃力。 当然,大安全专业的学生,也不是完全不能从事“物态”(“一通三防”)的解决,你学习了基础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毒理等基础科学以及以他们为基础的工程科学课程,其实也学习了一些行业技术(如具有煤矿背景的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了些“一通三防”技术,虽然不很多),完全具备解决“物态”的基本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距离“不吃力”工作,只是需要点时间( 1-2 年吧)而已。 目前,应该说有不少人(含一些科研单位)存在上面的问题( 1 ),不少学生存在问题( 2 )。其结果是: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这个“时有”,就自己去理解吧。要了大安全专业的学生,会逐步、较快消除这个“时有”。
个人分类: 3|3939 次阅读|3 个评论
什么是成功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4-9-27 22:27
jiangming800403 2014-9-27 21:49 什么叫成功? 张益唐先生是不是在美国容易成功不知道,但是他如果80、90年代回来话,早就应该是大学教授了。当然,人家愿意不愿意回来是他自己的事情。 博主回复(2014-9-27 21:57) : 成功不是当教授。对张来说,成功就是解决了那个数学问题 --------------------------------------------------------- 如果张先生证明不了孪生数假说就不成功了,这还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评判标准,就像自然基金申请要写预期结果一样。 对于一个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判断其人生是否成功,还是应该参照高校教师的四条使命要求,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社会,传承文明。张先生如果在美国东北部的那所大学里培养出几名数学英才,那可能是比证明孪生数猜想更伟大的成功。 一个数学家是否能证明出几个伟大的假说是无法预知的,但是教书育人和传承文明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李云龙在《亮剑》里面说过,一支部队的军魂是由他第一任长官塑造的。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作为从青春后期到成人人生最重要成长阶段的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是学生走向社会最重要阶段的领路人和人生导师。高校教师最重要的成功是通过学生的成长高度来体现的。这影响的不仅少数几个人,而是很多人,甚至是几代人。以自勉之。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3164 次阅读|5 个评论
晒一下别样的‘宝贝’
热度 25 lin602 2014-9-27 10:12
9月23-24日中国胶粘剂与胶粘带工业协会在上海开年会,650人参加,25日胶粘剂展览会。我带了一个研究生黄兵去参加,后来博士研究生房成中途也来听听(有的学生中途有事有入场卡)。 总共有8位学生参加了这次胶粘剂交流会,我们照了些合影照,下面照片中还缺张云及房成。 会议24日结束,晚上目前从事胶粘剂工作的毕业生(2个在校生)计28人,在上海小南国酒家进行了聚会,他们从上海、南京、苏州、无锡、镇江等地赶来,最早毕业生是1997年,最晚的是2014年,其中大部分从事技术工作,当然也有近亿元年产值的老板(树脂催化剂)。这些学生分别来自:上海康达(从赫雷、夏浩)、回天(林星、王飞)、西卡(李强)、汉高(林元)、万力(蔡海元、丁德浩)、波士胶(贺才利)、新光(辛伟伟)、伊斯曼(朱明军)、阿克玛(姜基标)(这些企业都是胶粘剂著名的企业)及王鹏、陈华、段德坤、孙兵、陈丽华、曾小凡、朱成伟、左加山,纪合健、苏相川、陈子君、黄兵、房成、涂怀刚与刘柏松友情参加。大家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欢聚一堂,见一下早已知名不见其人甚至曾经有过合作还没有见过面的师兄弟们。晚上共喝了14瓶50多度白酒,倒了几个,中途,他们互相拿起酒杯进行客串,三三两两地互相交换名片及联系方式,照相,照片上还有他们朦胧眼神。大家都非常高兴,同学们建议二年搞一次这样的聚会。那一天,我也差点醉,一是酒醉,二是心醉。在他们分别在聚会上进行自我介绍时,我说说他们曾经的有趣的‘小道新闻’,欢声一片,他们戏称我是‘情报专家’,哈哈。(AA制,每人交400元,花掉350元,剩下的钱准备做个精致的纪念通讯册寄给大家,以便于留念与今后的联系)。 25日参观全国胶粘剂产品展览会,分别见到不少学生,在展会上的同一个地方的一个时间节点,同时遇到几个学生,合照了一张相片。后面又陆续遇到了不少参加展会的毕业生们。 会后,25日与在镇江锋芒磨料公司任副总的学生王鹏中午单独聊聊。 25日下午上海迅凯公司的2002年毕业生孙兵(他创办的企业)带我到他企业参观,我给他介绍了四位我的毕业生到他公司上班(王林敏,安爱生,丁佩玉与龚耀耀),他非常满意,看看公司的环境,看看这些学生们,晚上我们一起聚了一次,上海无忧公司的老板2002年毕业的王翔赶来喝酒,孙兵与王翔是同学好朋友。 22日离开南京到上海时,山东立晨的纪合健(聚会上的大师兄)开车路过南京带上我与黄兵,报到后晚上四个人喝了一次啤酒,聊聊天。 看到这些学生非常好,我心里也非常高兴。 与不少学生比起来,我是‘穷’人,一个穷‘教授’,不过,我也非常满足,精神上的一种富,因为有学生们的信任与爱,在我们吃穿不愁的今天,这种‘穷开心’是一种‘宝,一种‘财富’。
5518 次阅读|48 个评论
述而不作:怪问题?
热度 7 lev 2014-9-20 12:49
述而不作:怪问题? 我来为“怪问题”或“行为艺术”作个注释: 一、“简单问题”or“复杂问题 ” 笨学生问的简单问题,常常有非常复杂的答案。只有 聪明学生 才被训练得会问那种复杂的问题,然而答案其实很简单,老师都知道答案。而只有当老师的,才想得出那种答案简单的简单问题。 ——费曼《费曼手札》( The Letters of Richard P.Feynman, Michelle Feynman ) 二、 心斋先生的“行为艺术”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之安丰场人。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从父商於山东,常衔《孝经》、《论语》、《大学》袖中,逢人质难,久而信口谈解,如或启之。其父受役,天寒起盥冷水,先生见之,痛哭曰:“为人子而令亲如此,尚得为人乎?”於是有事则身代之。先生虽不得专功於学,然默默参究,以经证悟,以悟释经,历有年所,人莫能窥其际也。一夕梦天堕压身,万人奔号求救,先生举臂起之,视其日月星辰失次,复手整之。觉而汗溢如雨,心体洞彻。记曰:“正德六年间,居仁三月半。”自此行住语默,皆在觉中。 乃按《礼经》制五常冠、深衣、大带、笏板,服之。曰:“言尧之言,行尧之行,而不服尧之服,可乎? ”时阳明巡抚江西,讲良知之学,大江之南,学者翕然信从。顾先生僻处,未之闻也。有黄文刚者,吉安人,而寓泰州,闻先生论,诧曰:“此绝类王巡抚之谈学也。”先生喜曰:“有是哉!虽然王公论良知,艮谈格物,如其同也,是天以王公与天下后世也;如其异也,是天以艮与王公也。” 即日启行,以古服进见,至中门举笏而立,阳明出迎於门外 。始入,先生据上坐。辩难久之,稍心折,移其坐於侧。论毕,乃叹曰:“简易直截,艮不及也。”下拜自称弟子。退而绎所闻,间有不合,悔曰:“吾轻易矣!”明日入见,且告之悔。阳明曰:“善哉!子之不轻信从也。”先生复上坐,辩难久之,始大服,遂为弟子如初。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二·泰州学案一》 阳明先生与心斋学生说了些什么 ? (心斋)至,则以诗为贽, 由中甬据上坐 ,(心斋)曰:“昨来时,梦拜先生于此亭。” (阳明)公曰:“真人无梦。” (心斋)曰:“孔子何由梦见周公?” (阳明)曰:“此是他真处。” 纵言及天下事,(阳明)公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心斋)曰:“某草莽匹夫,而尧舜君民之心,未尝一日忘。” (阳明)公曰:“舜居深山,与鹿豕木石游居终身,忻然乐而忘天下。” (心斋)曰:“当时有尧在上。” 讲及良知,(心斋)曰:“简易直截,予所不及。”下拜,隅坐。 明日,复入见,(心斋)曰:“绎思所闻,轻易拜矣。请与再论。” (阳明)公曰:“善!有疑便疑,可信便信,不为苟从,予所甚乐也。” 复上坐,反复辨论,曲尽端委。心大服,退执弟子礼,师事焉。 居七日,告归。(阳明)公曰:“孟轲寄寡母居邹,游学于鲁,七年而学成。今归何亟也?” (心斋)曰:“有父命,不敢后期。” (阳明)公语门人曰:“吾擒宸濠(“ 宸濠之乱 ”),一无所动,今却为斯人动。此真学圣人者。” ——《王心斋全集·年谱》 泰州王银服 古冠服,执木简,以二诗为贽 ,请见。先生异其人,降阶迎之。既上坐,问:“何冠?”曰:“ 有虞氏冠 。”问:“何服?”曰:“ 老莱子服 。”曰:“学老莱子乎?”曰:“然。”曰:“ 将止学服其服,未学上堂诈跌掩面啼哭也 ?”银色动,坐渐侧。及论致知格物,悟曰:“吾人之学,饰情抗节,矫诸外;先生之学,精深极微,得之心者也。”遂反服执弟子礼。先生易其名为“艮”,字以“汝止。” ——《阳明全书·年谱》 心斋先生听了阳明先生的话吗?——哼,想得美 ! 人家要将“行为艺术”进行到底,后遂有“泰州”一脉...... “二把刀”观点或经验: 无论提“怪问题 ”还是应“怪问题 ”—— 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努尔哈赤 或者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游击,游击,游而不击......
个人分类: 莫名其妙|5589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不必过度消费90后院士与学生
热度 2 outcrop 2014-9-19 08:45
90(岁)后院士报告,90(年)后学生睡觉;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 之前的博文也提到:这次报告的背景是“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学生们看来,很可能是一个务虚甚至无聊的报告会,因此打算借此补充睡眠的同学们,很可能在吴院士报告之前已经睡着了,院士报告完了还没醒——也就是说睡觉和院士没什么关系;不大可能看到院士上台,就开始打盹半小时,然后听其他精彩的报告——这里媒体为了博取眼球,移花接木的刻意夸大了90后院士和90后学生之间的矛盾。 再看科学网博友以及各方面的解读,很多是打着这件事的旗号,发泄或者夹带自己的各种不满或观点;对这件事本身的解读,似乎不怎么严肃认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24 次阅读|4 个评论
老院士站着讲,学生睡着“听”
wangxh 2014-9-18 12:02
不少媒体包括科学网在热议老院士站着讲,学生睡着“听”。 院士开会都可以睡觉、玩电脑游戏,学生们为什么不可睡觉? 第一,与学生无关,是我们把他们培养成了这种状态; 第二,院士做科学研究厉害,但讲《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不一定行,学生们没有兴趣是正常的; 第三,教育学生要注意平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第四,学生们平时早就看见,教授们的“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 ”——拼命搞“科研”名利双收。永远记住,年青人一点都不傻,他们有着远远超出我们想象力的智慧。
2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亲历:92岁院士作报告学生睡倒真相
热度 24 bioxncai 2014-9-17 20:29
自从某媒体报道了“92岁院士作报告,学生睡倒一片”的新闻后,形成了全国性对学生口诛笔伐之势,科学网也很热闹。新浪网博客首页精选置顶了一篇当事人写的博文,作者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各位博友对此有何感想? 新浪网标题: 亲历:92岁院士作报告学生睡倒真相 原博客标题:关于吴良镛院士讲话席下学生睡觉的新闻 正文: 作为去听取会议的学生,我有必要澄清一下。首先,这位记者先生发布的照片,为何只选择大会堂这一个角落拍摄?既然大部分睡觉,为何不变化角度位置进行拍摄?再者,二楼还有几千人的席位根本没有照片里可以趴下的位置,又谈何大批学生倒下?在吴良镛院士缓慢上台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共爆发了三次掌声,以示对老院士的尊重。在吴老颤巍讲话过程中,不时有热烈掌声爆发,我真不敢想想大片同学即便睡觉了也能挥手鼓掌的情景。对于网上对同学们道德沦丧、不尊重人的指责也不敢苟同。报告会是三点开始,但是大多学校十二点就出发了。其次,三点开会,吴老讲话讲到将近四点吧,这么长时间有的同学可能会犯困,少数人就趴下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在课堂上睡意来时挡都挡不住那种感觉吧。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或许是某些人觉得这事儿有“搞头儿”,遂脑门儿发亮,钻研出这样一个标题吸引国民注意力,好吧,你们又一次成功引导了舆论潮流!接着舆论界口诛笔伐,有人借此攻击这个群体,有人幸灾乐祸,这个民族伟大的围观并带着冷漠微笑的传统又一次体现的淋漓尽致!我又一次被媒体记者无以伦比的智慧深深折服了,并且相信只要拥有你们制造话题的头脑,我们就能道德高尚。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遂有记。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90bd3f0102v398.html?tj=1
5619 次阅读|52 个评论
邀你一起秋游——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在哪里呀?
热度 2 wangxh 2014-9-14 19:09
大连有10条适合步行的路线,其中之一就是“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 给了学生一个任务:找一条适合秋游的路线,我们组周天去徒步。 研究生很快选好路线: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 昨天一行十几人出发了,先乘公汽达到标志点: 正门口在哪里呢?大家开始找啊找、问啊问,最后还是没“找到”。后来有人提议,干脆顺着西山水库边的栈道走得了,反正也是不错的风景。 最后这两张是不知道什么名字的花,不是野花,是故意散养的。 直到最后,俺们才“体会出来”,原来我们就是徜徉在森林公园中,这个西山水库区域连同周围的山区都属于国家森林公园。那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 西山湖公园应该是森林公园中的一个“区” 中午时分,午野餐开始了,学生们带了各种食品,有一个女生竟然起大早给大家做了寿司——满满三大餐盒,大家愣是没吃完。俺带了一只烤鸭、六个嫩玉米、一个伊丽莎白瓜、两个苹果、10个绿色煮鸡蛋、一大瓶可乐,还有两个月饼和一个面包留给自己的。由于忘记带刀,俺用牙签愣是把一个硕大的伊丽莎白瓜基本平均地分成八份儿,一个女同学想看笑话没看到,呵呵! 大家约好,接下来进行第二秋游,估计国庆节前后吧!欢迎科学网的朋友们参加哟!
4407 次阅读|8 个评论
“权力·智慧·爱”——教室里发生的“病变”
热度 1 wangxh 2014-9-14 10:35
南京师范大学的尹教授因病取消课程《权力·智慧·爱》教学,以及给同学们三鞠躬致歉引起科学网热议。也直接引发俺写这篇博文,说说俺经历的教室里发生的“病变”。 现在的学生很愿意装病,一是真有个小病小灾的,小病大养向辅导员请假,辅导员允诺(辅导员还有这个 权力 吗?)二是直接装假,更需要辅导员的“配合”。说实在的,有时候学生拿来的“辅导员的准假条”根本就不是辅导员写的,而是学生“填表”写的。所以俺想出一个非常 智慧 的方法( 俺认为这是教师这个职业赋予教师的“独特权力” ): 男同学“不许病”,女学生必须要医生签署的《病假条》;另外,学生既不是国务院总理又不是校长没有那么忙,不可能上课时间有事非你办不行,所以也没有“事假”一说 。前几天在微信圈里有个女生还问“为什么男生不许生病”,正常情况下,青年学生是不应该生病的。如果真病了,肯定是出现了问题,更多的原因是饮食不正常、生活不规律造成的,还有就是不注意锻炼身体。不过呢,俺这种“武断”的方式偶尔也被学生“误解”——上周一节课上我就发现一个女生面带“无比痛苦状”(现在想,能够发现这些细微之处是不是也包含着对学生的“ 爱 ”呢?)。本打算下课问问她怎么了,结果思绪一直在讲授内容上后来忘记了。课后想起来问其他学生,说是“她真病了,还去医院打吊瓶了”——孩子,你怎么这么傻呀!难受了听课效果也不会太好呀! 俺一直认为,如果不是自私地严格要求学生,就是大爱!刚来科学网时曾经写过表达此意的短文,李小文老师评论说“未必”(那时候还不知道李老师是院士呢)。 有一次,俺正在讲台上热情奔放、手舞足蹈地讲着课,突然下面一个女生晕倒了——真晕倒了课桌上,全部人都吓坏了包括俺,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理智告诉我“老师必须镇静,否则会出问题的”。一边吩咐同学拨打120电话,一边问与她熟悉的同学关于她的一些情况。有的同学说,她是经常吃药,至于吃什么药她不说大家也不好问。我又问她心脏有没有问题,比如体育课是否正常,同学说正常。俺就“ 命令 ”同学可以抱起她来去学校医院,现在想来 是不是不科学 ,但那时根本顾不了那么多啊!但那时热天,大家都穿得很少,人一失去知觉会很沉,女同学抱不动,男同学面带难色——觉得不好直接去抱。俺一看种情况,嘴里嘟囔着旁边的几个虎背熊腰的男同学,“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这样扭扭捏捏的!”一边快步走过去把这位女生抱起来“硬塞给了”身边一位粗壮的男同学。又安排一位男同学和两位女同学一起送她去医院了,我们还得上课呀……后来很快就好了,只是那天早上出门忘记吃药了(真是经常开玩笑说的那样)。她去办公室表示谢意时俺还劝她“平时要注意好好锻炼身体”来着。 还又一次,爱人出差,女儿周末回家,但必须周日6点以前返校(如果晚上6点没有回到学校算违纪——中国的学校就是这样,可以违法但这些没有人性的够P规章制度不可以越雷池半步!)周日白天好像是与学生讨论实验时间稍稍晚了些,回家给女儿做法——大虾煮小白菜汤,女儿吃饭时我忙乎了一些其它的事儿,后来想起来送女儿去学校后我也必须再去实验室,学生好像还等着呢。那何不随便吃一口女儿的“剩菜剩饭”(本来就是多于两人份的晚饭),大概在女儿收拾书包的几分钟里就完成了这顿饭,接下来一切按计划进行——去学校实验室——晚上实验室要锁大门就回家了——很累的一天就睡觉了(实际上是病了,只是没有感觉而已)…… 半夜,不知道是几点,感觉好像肚子坏了,起来摇摇晃晃地去卫生间,坐下的时候还知道,但感觉很难受,一股什么流往上涌,心想必须扶住一个东西,否则肯定坐不住……(晕过去了,爱人没在家,也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时间)……当醒来的时候,只感觉身体整个左半部是凉凉的(这半边着地)。恢复意识、记忆后,第一判断是昨天晚上的菜——大虾煮小白菜——中毒了。首先想到女儿会怎么样?当时怕得要命——真是怕的要命!后来冷静下来一想,女儿肯定没有问题,否则学校或老师早来电话或什么消息了。这时候好像感觉没什么事儿了,“明天”(实际上是周一凌晨了)上午还有课呢,继续睡吧,这样迷迷糊糊地“又睡了几个小时”(当时都没有心思去看看时间,当时只是想“哇,好险啊,差点就完活了这辈子”)。 第二天一早起来先给女儿老师打电话,问了一下没事儿,然后就去教研室后,脸色有些难看,同事还问了一句,主任说“如果身体真不行可以调课的”,俺的确觉得没什么问题,肚子坏了就不能上课了、不就是两节课嘛?(当时心里还感觉奇怪,以前肚子坏了如果这样会很疼的,这次怎么不疼呢?那是俺已经整整12年没有感冒、拉肚子等小病了——除了血压高和偶尔失眠!)就这样头重脚轻地去了教室,并且对同学说,“昨天晚上晕倒了,今天两节课连起来上,早下课我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学生当时特别乖(后来想大概学生发现俺的脸色的确像真病了)。可是大概讲了一节课时间,有一个学生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老师,你脸色特别难看,别上课了,去医院看看吧。”说实在的,我当时也的确感觉无法再坚持了,但仍然开玩笑地对学生说“行,孤正有此意!”现在是担心昨天晚上的事儿——晕倒——随时可以发现,爱人不在家多亏有学生【做教师多好呀,随时都有免费的“仆人”或“奴婢”——俺可从来都当儿女一样看待啊,所以要对他们好啊!】两个女学生也要跟着去,“你俩别趁机‘偷懒’了,好好做实验吧”(其实她俩肯定不是偷懒,俺只是这么说,其中一个胆小,看着俺 煞白煞白的脸色 都快哭了)。这样由一个男研究生陪着去了医院。 哥嫂都是医生,在去医院的路上给哥哥打电话,估计做手术没人接,又给嫂子打电话,嫂子听后马上判断“你可能是胃出血,赶紧去医院检查吧,你哥哥正在做手术,有什么情况及时告诉我们”。说实在的,到现在为止,俺才知道害怕——如果没有醒来,这辈子真就完活了,俺做老师还没做够呀!到了医院一检查果然嫂子说对了,医院说住院治疗,俺说能不能不住院、到学校附近医院打吊瓶啊?当然也搬出了“还有课”的理由搬出来,最后医院勉强同意“不挣俺这份儿钱”(看当大学老师多好!)虽然俺一直认为好好上课是教师的本份,虽然俺一直认认真真地做教学工作,但的确没有这么纯粹的高尚,由于住院而调课难道就不补了吗?教师有时候的无奈也在这里,自己的活别人不好替代!最主要的是俺特别不愿意住院,尤其是十多年连个小病都没有得的情况下。 后来又与哥嫂打电话,他们说那天晚上可能失血在七八百CC以上,听了真是后怕呀!这样由三个研究生陪着去离家和学校都很近、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区医院打吊瓶。每 一次有一个亲学生陪着,就是同室病人都羡慕俺呀!那个快急哭的女学生还真掺着俺的胳膊像真事儿似的,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很是幸福啊! 等爱人回来时,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吊瓶已经不打了,只是吃药。后来又去医院做了一次胃镜——好家伙,差点把俺折腾死,以后就是死了也不再做胃镜(当时就这么发誓的)——片子显示溃疡面差不多近一个平方厘米。到现在俺还奇怪,为什么不怎么疼呢?小时候就有胃病,很疼的,非常酸疼!这里顺便夸一下俺的好学生:俺的“组教”很严, 不挣钱时不许给我买任何礼物!这次有病又打针又吃药的,搞得动静还挺大的,除了好了之后三个学生合伙给我买了一块熟普洱茶外,任何钱都没花(呵呵,学生在校时不要礼物,就是等他们上班挣钱了“ 多宰点 ”!) 做老师真好,即使病了也有记忆美好的故事!谢谢俺所有的学生——亲学生、叔伯的!
334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对学生有爱有责任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热度 3 lijianguo531 2014-9-13 19:55
今天看到网上的一则消息,就在我旁边的一个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尹宗利教授因为罹患癌症不能给同学正常上课给学生三鞠躬的消息( 南师大六旬教授患肿瘤无法上课 三鞠躬向学生致歉 )。对我产生了极大的震动,给我这个也要走上讲台的准老师好好的上了一课。 尹宗利老师的名字我之前没有听过,因为我不是做教育科学的。从仅有的几段文字消息来看,尹老师是将一个教育工作者最高贵的品质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六十四岁,这个年龄应该已经退休了。按照高校的惯例,教师 六十岁 退休之后还可以返聘。尹老师应该就是返聘回来给学生上选修课的。想想我在大学的时候上选修课,基本上大家都会抱着玩的心态,翘课的比比皆是。上课老师也心知肚明,能将就则将就, 有的 老师索性向学生“请假”。对一节选修课都这么上心,这么用心的去备课,值得我们去学习。现在好多高校都在推行“非升即走”的政策。许多优秀的教师资源被迫调岗离开心爱的讲台,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 浪费。科研搞的好是可以为国家,为学校赢得声誉,引领科学前沿。但是培养好下一代,将下一代引入科学的殿堂,树立新一代正确的做人、做科研的方式和态度,我觉得也同样重要,而且更加任重 而道远。遥想几个月前,我们学校小百合上出现的一则新闻真是让人汗颜。一个教授因为经常出差,选修课的课程全都有他的学生代上。导致选修学生怨声载道,联名发信给教务处要求撤销这么选修课。北师大的校园里矗立着启功先生当年给北师大题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我觉的这句话说的很好,一个老师应该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然后再谈教书育人。 有爱。听说尹老师教书育人三十年从来没跟学生置过气。说实话,一般老师是做不到的,我自己也做不到。三十年不跟学生生气,那肯定不是用忍,是用心。与学生沟通,解学生最急迫的问题,想学生最关心的事情,这是要用满心的爱才会做出的承诺。用尹老师自己的话说,“没有哪一个孩子是难缠的,只要用心和他沟通,就能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最纯善的,他们就是带来美和活力的天使。”尹老师为了表示歉意,给大家买了好多的零食,因为“他觉得很对不起同学们,也希望大家能原谅他。”他把他的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在他的心里学生们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关心和爱护,离不开老师的保护和知识。尹老师才是个可敬的教育工作者。 来自网络! 向尹老师致敬! 希望您早日康复,重返心爱的讲台!
个人分类: 观点点评|4556 次阅读|3 个评论
做个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真幸福
热度 19 张海霞 2014-9-10 15:56
做个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真幸福 张海霞 2014年9月10日,我的第14个教师节,和往年一样从昨天开始就在收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们的祝福短信、微信、邮件……想起来自己上周给过去的老师寄教师节贺卡时回想老师如何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场景,真的是让人感慨不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老师,是多么这个神圣的称呼啊,是每个人的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角色,一个好老师,就是一盏明灯,在那暗夜里带着孩子坚定地走向光明,在这个前进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成长!其实这也是我做教师14年来的最大心得体会:做个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真幸福! 2001年5月初入北大之门,开始人生的第一份真正的工作:教师!其实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意外,当然这个意外来有点儿晚:中学时我是文学爱好者,强烈向往北大浓烈的人文气氛和自由的探索精神,而高考之前我却投入了理工科的怀抱,若干年后能够在工作的时候拥抱这个精神家园,对于一向信马由缰的我十分合适,尽管我是在北大的理工科(确切地说是工科,但是北大历来是把工科算在理科里的,也比较强调这一点),所以作为“青椒”的这段日子有点儿意外,因为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当然老师也很多,但是学生不多,老师们都把我当做自己的学生一样对待:超净间里的实验是手把手地教,理论分析可以随时找到各种“物理”教材的作者讨论……那段时间的收获很大,学科比较新,可以开拓的余地比较大,我又有这么多良师益友,算是很快地上了手,正式地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当然确切地说算是一个“研究者”不是一个正式的“教师”,因为还没有还是跟学生打交道:指导学生、上课都还没有我的份儿,但是我可以做班主任,于是我就从做研究生的班主任做起吧,总算是开始和学生打交道的生涯,学生们开始叫我:张老师! 那时候真是小小得意了一番的,第一次不被当做学生了,而是老师!可是我知道我不是名符其实的老师,因为我不上课,我所从事的微机电系统是新研究方向还不是专业,是没有本科生教学任务的!那时候学院里有一位老教授上课很有名也很有意思,我就跟着去听这位老教师的课,看他的讲课方法和准备,没有别的目的,只是因为喜欢这位老师的学品和人品,也喜欢他讲课的风趣幽默。当然能够去听课,一则是那时候比较闲,二则是因为在北大有随便蹭课的传统,没有老师会在意有没有外校外单位或者非学生在听课,只要你愿意,走进去坐下来听就可以啦。如此蹭课下来,也算是掌握了一些上课的技巧和方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在专业里也算是有了一些小积累,微机电系统方向的研究生也逐渐多了起来,于是2003年的时候我就开始筹备一门关于“微机电系统”方向的研究生专业课:MEMS器件与设计,因为那时候MEMS的核心器件,如加速度计、陀螺仪、压力传感器等等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商用,射频、微流控、生物医学方面的MEMS研究方兴未艾,学生们有着浓郁的兴趣,而且MEMS的设计技术和传统的机械设计以及微电子的EDA设计有很大的不同,我恰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开发MEMS的设计工具;当然还有一个很实际的动力就是来自和研究生的交流(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协助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我们单位在新型MEMS器件方面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是我们每天的讨论话题,与其不停地跟研究生们一个一个地进行答疑讨论和辅导,不如开一门课和大家一起学习进步,这样会更快一些,于是就开始筹备这门课。 由于中间出国访问交流,这门课真正开起来是2006年的事,暑假我从美国回来,动力更足了:一定要把学生的课上好,于是“MEMS器件与设计”这门课就成了我的主力课程,在本部和深研院(集成微纳系统、器件与设计)同时上,每个学期都为课程的筹备和资料组织化很大的精力,当然最好的还是课上的讨论,每一届的研究生几乎都上过这门课,大家从器件、设计到研究的具体方向都是课程讨论的精彩部分,也因此认识和熟悉了很多不是我的研究生,大家无话不谈,跟他们的交流和互动也促进我的讲课水平的提高和口才的提升,还有研究视野的拓展,很多好想法都是在课上讨论出来的,此话不假,因为是活跃的课堂讨论甚至是争论给了我更多的灵感,这也让我进一步喜欢上课! 由于喜欢上课,口才还可以(经常被邀去做讲座),这让我在学院里讲课老师的范围里算是小有名气,有一天系主任来找我:“张海霞,咱们专业一直缺少一门大一的入门课,普遍到大二以后才能够接触到专业课,对学生选专业来说有点儿晚了”,我明白,信息学院是大一下学期分专业,微电子历来是被学生们当做最难学的系科的,大一开始做入门的培养和启蒙是非常必要的,可是怎么才能做好呢?既不要大家被微电子的半导体物理吓到,又要体会到微电子是信息科技的基石的意义,这门课需要琢磨下,于是我牵头和其他几位专业骨干老师讨论(其中一位上课十分精彩的资深退休教师):我们能不能以“突出微电子侧重实践”的角度来设计一门新课,几经讨论,“微纳集成系统实验班”这门课诞生了,这是一门覆盖微电子专业的主要技术作为主线来讲解:从微电子工艺与材料、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到微机电系统,同时通过实验环节来贯穿整个课程,实验包括基本的工艺实验、器件测试、EDA电路设计到微系统应用,叫实验班是因为三分之一的课是这样的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课。这门课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筹备,2012年春季学期正式开始上,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来为这门课做准备,因为准备本科生的课工作量更大,更何况是大一新生,一切都需要从零做起。为了准备这门课我把前面提到的研究生课交给了另外一个年轻教师来上,我自己全力以赴准备新课的内容,老师们也是多次讨论,从讲课的内容到实验的内容都多次打磨,学生上课的效果很好,三年下来这门课也成了微电子专业的主力课程。通过这三年的课,我也学习了很多东西,如何把复杂的原理讲得清晰简单、如果通过讲故事把新概念讲解得有趣让学生记住,如何通过把新技术涉及到相应的实验中去,并且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当然,收获最大的还是我的讲课能力,尽管我每次课前还是一样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来准备资料并且保持每次课都有最新的“包袱”抖给大家,可是三年下来,我越来越能够感觉到自己在课堂上更加自如,对课堂有了更好的掌控和把握,当然也促进了我不懈怠地更新各种知识(专业的、时事的、历史的),以及如何了解不同的学生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我终于可以说,我是一位老师了,最起码是一位专业老师了,因为我在上本科生大一的专业基础课,而且还很受欢迎。当然,这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课我接触的学生还是仅仅限于我这个比较狭窄的专业范围,其实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是需要培养更加多样化的创新人才的、而且要真的能够让更多的青年人能够听到这样的话、开始做这样的实践,这更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2006年为了把学校培养的高科技人才推广出去,我开始做的iCAN大赛也就是今天的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www.iCAN-Contest.org ),iCAN,从这个比赛中我接触和认识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生,也了解了学生的很多实际情况和需求,于是2008年开始我又筹备了一门新的针对本科生的选修课“微纳器件及其创新应用”,因为对于大多数本科生同学来讲,他们需要了解新学科新知识,更需要通过动手实验来强调创新,2010年开始这门课正式对信息学院的大三大四的本科生开放,学生来自电子、微电子、计算机专业,当然微电子的多一些,我拿着实物器件给学生讲解,并引导他们开展一些创新应用,课上涌现出了很多好的想法和应用例子,可是由于专业比较相近,学生们的锻炼还不够,要想真的促进创新吗,我们就必须吸收跨学科和专业的更多学生进来一起开展创新实践,于是2012年下半年我和其他几位来自不同院系的老师一起,把这门课进一步演化成一个针对全校本科生的公选课:创新工程实践,来自全校不同院系的同学们开始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新实践,不仅仅是想法,而是要把自己的想法从无到有地做出来,我们为大家提供各种支持和辅导,让大家开始一场属于自己的创新之旅!这门课对学生和老师的挑战都很大,上的跌宕起伏,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好的,上课的同学都组队完成了自己的创新作品,而且成了各种创新大赛的冠军!也促成了每年10月份的“北大创新之夜”—一个针对学生在课程上完成的创新作品的大型展示活动!我们这些老师也从收获了更多的感动和进步:和学生一起经历头脑风暴、一起经历失败的痛苦和折磨,课堂上下的各种互动与讨论,还有带着他们一起出国考察的悲与喜…… 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作为一个努力奋战在高校教师的岗位上普通老师,我很庆幸这个下午能够坐在办公式里写下这14年作为教师的成长经历:从最初的学生和教师助手,到开始筹备研究生的课程,以及到今天一个能够指导博士生且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老师,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教师们的支持和指导,更是离不开与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以及学生们不断追求新知和进步对我的鞭策与激励,这一切不仅是我们师生之间的宝贵财富,更是促进了我作为一个老师的成长! 写到这里的时候,听到敲门声,原来是学生们来给我祝贺教师节,猜猜他们今年送我的礼物吧,有点儿意外是吗?一款新颖的电子教具:LCD eWriter,我又要开始学习使用新教学工具啦!谢谢你们,亲爱的同学们,能够和你们一起成长真是我作为老师的最大幸福,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20211 次阅读|29 个评论
学生出事学校要‘赔’多少钱?
热度 13 lin602 2014-9-5 21:51
假如有人问你:一个大学生在大学出了事(死或重伤),学校要赔多少钱? 你肯定会继续问:出了什么事,如何出事的,责任在谁?讲一讲过程。 不过,你这样的问法可能现在行不通! 为什么? 只要学生在学校出了事,不管事情是如何出的,许多(并不是全部)家长会带许多亲戚,到学校讨说法,赔偿的价格往往不菲。还经常出现学生家长闹学校的情况。 死者为大,加上现在国家没有与此有关法律条款,处理起来真是‘博弈’。 有的学生出事责任在校方,有的责任其实与学校并没有关系。但是,现在基本上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 有的情况下学生是弱者,有的情况下学校是冤大头。 有时候想想真是担心,如果学生因为到外地实习与到企业做毕业论文出事,作为学校肯定责任有的,作为导师或者好心安排的教师责任实在不轻。 实不瞒大家说,对于我这样的年龄,已经什么都不担心的,唯一担心的事就是这个,其实我们好心为了学生,为了专业,但学生们人在路途,在外地做实验,难道肯定会万无一失? 火车与汽车会出事故吗?做实验会不会有意外?在外地会不会晚上散步出点事?会不会他们自己去喝点酒?二十多岁人了,他们会不会有点主见或行动自由? 经常为此事心神不安!今天闲聊中还与我们院书记聊天时说了此事。 难道我们的主管部门,这样的法规都定不出来? 教师特别是教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吗?从自我意识来说,这是对的,但从负责任来说,这未必对。 今天的感慨不是空穴来风。
3638 次阅读|21 个评论
写得出好综述的学生是优秀学生
热度 9 qpzeng 2014-9-5 13:15
就综述与浮躁的观点表达3点意见: 一、不鼓励学生在国内学术期刊为发文章而写综述,但在国际学术期刊尤其是高引期刊发综述应另当别论。 二、 高水平综述文章 不是 学生 该不该发表 而是能不能发表的问题, 能在国外优秀杂志发综述的学生必定是 敢挑战权威、知识面广的 好学生。 三、中国人写高水平综述的人是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2653 次阅读|9 个评论
今天学生跳楼正对我办公室窗子
热度 9 lin602 2014-9-1 16:57
蒋永华博友留言给我,让我了解我校学生跳楼的事。我今天上午8点有课,十点钟先到实验室,再到办公室与研究生们开会,会后与其他老师谈点事就到下班时间了,真不知道这事。 中午看到蒋永华博友的留言,到网上搜了一下,图片显示跳楼的地点,正对着我办公室的窗口。如果在我办公室(五楼)窗口下点力气扔个东西都可以掉这个区域。 刚才在院教师QQ群上问了一下,这个学生有抑郁症,休学了一年,回来复学,开学第一天就跳楼了,从教学楼十楼跳了下来。昨天辅导员还与其家长沟通这学生的事,因为休学一年回家,问一下他在家一年的情况呢(QQ群上的回答)。 几万学生的大学,学生管理与精神健康很重要。 蒋博友让我调查,不过,我这方面能力太差了,只是粗粗了解一下,网上可以搜的,后续情况,再看吧,我只知道这么多。
3395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香水有毒:劣质香水易致重金属中毒
ajygz 2014-8-31 15:52
香水有毒:劣质香水易致重金属中毒 学生成散装香水购买主力 http://pic.women.sohu.com/detail-597994-1.shtml#1 http://www.ln.xinhuanet.com/sspd/2014-06/19/c_1111217985.htm
个人分类: (中)医药与健康|1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3年某班学生给我的道歉信
热度 2 dengyh123 2014-8-5 08:42
2013年某班学生给我的道歉信 丽水学院 邓永和 2014-8-5 2013年下半年,因学校教学计划调整,我一个学期要完成两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考虑到不能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同时完成两个班的不同教学工作,以及分班教学的要求,因此,我只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排课,并将其写入教学进度表等规范性文件,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批,也向学生公布了。但部分学生(园林班)故意以不知道教学进度表为由,在教学过程中向我发难,我很生气。值得高兴的事,学生事后向我道歉。现将他们的道歉信在此公开。考虑到他们已认识到错误,我也原谅了他们,故不将他们的集体签名公开。 这些道歉信,既是对我一直以来常态教学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某些基层分院及其管理人员的有力嘲笑和鞭打。因为在基层分院的领导下,我的教学业绩考核拿C的不少,教学业绩倒数第一或第二的也有,这是缺少公正的,尽管我曾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过,却没有任何领导或部门纠正,也没有任何人被问责,希望有人查处其中的腐败问题。 特别说明一下,我没有打击报复写道歉信的这些学生,从他们挂科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欢迎各位来调查核实。其实,我倒要感谢他们,他们的道歉信折射了我的教学态度和成效,也会使某些领导和部门尴尬,胜过我一万句话。 再请看看我的以下博客,就知道我工作的生态环境和难得取到的成就。 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070do=blogid=810086 (我是不是一名称职的《测量学》高校教师?) 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070do=blogid=810092 (我的自白) 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4080.html (我是钢铁侠! 我累着! 我快乐着!) 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4192.html (我是钢铁侠! 我累着! 我快乐着!(补充两点)) 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3070.html (基于考教分离提高教学质量 ) 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3064.html (基于全国统考 提高中国高校的教学质量) 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3057.html (《测量学》培训后的想法 ) 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3072.html (大学测量学误差理论的教学设计) 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9626.html (Studying Relative Error Formulae .....(教研成果)) 1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3066.html (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应重视教材 ) 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3056.html (新兴本科院校教师将自己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 ) 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3053.html ( 从严要求学生 提高我国大学的教学质量 ) 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3054.html (研究浙江高校职称评定的论文和项目问题 ) 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3080.html (不适合科研项目形式的科学研究 ) 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3083.html (我国高校本科课程论文的研究 ) 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3084.html (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分层施教) 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9607.html (高层建筑变形角的计算(教研成果,相当学生的课程论文)) 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070-809601.html (中误差贝塞尔公式的推导(教研成果,相当学生的课程论文) )
个人分类: 高校|2035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张海霞 2014-7-31 15:55
下午2点, 和最后一个小组的同学的讨论正在进行中, 手机上短信闪烁:“老师,我准备出发了,您以后来我这里出差一定先通知我啊!”这是最近送走的最后一个 毕业生,这也是放假前最后一次和学生谈话了...... 送学生出门,我 不禁感慨万千,这个一路狂奔的春季学期啊,我们小组的同学在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和答辩的同时,还完成了很多漂亮的研究工作,真的是每个人都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和互相支持才有这一点一滴的进步和突破,要感谢组里的每一个同学,尤其是这些离校的毕业生,每个人都尽职尽责地工作到了在学校的最后一刻:组会每个人都做了精彩的小组汇报和发言以及工作交接;昨天下午事出紧急召开某科研问题的讨论会,一个正在搬家的毕业生急急匆匆赶回来参加讨论并且建言献策;今天出国的这个同学昨天晚上还在和师弟商量论文的修改和完善 …… 离校前和每一个毕业生的谈话,总结在校的种种以及离校以后工作的种种注意事项,那感觉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要离开家一样,千言万语都不够…… 是呀,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是一家人,还记得不久前我们为 2014 年毕业生举行的欢送会吗?新老学生济济一堂,大家一起打牌、打台球、唱卡拉 OK ,玩得十分开心,最后一个毕业生特别深情地为大家唱了一首歌:“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是呀,我们有缘相聚在美丽的燕园,有幸一起度过这激情洋溢的青春岁月并一起创造辉煌,这是我们的师生情谊也是同学之间的美好情谊,相信它一定会继续发酵和传递,成为我们一生的美好记忆!亲爱的孩子们,祝福你们,从此开始的人生路上无论是风风雨雨还是顺顺利利,都记住北大 Alice Wonderlab 是你的家,我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9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轻教师要做出自己的‘品牌’
热度 12 lin602 2014-7-15 10:46
品牌不一定都是高科技的,或者非常难的。例如:空客、波音、宝马、微软等高科技品牌。也有lv包、coach包、可乐、腰带、军刀、化妆品、香水等小产品品牌。 品牌让自己活下去,而且有丰厚的利润。 2014年中国热熔胶专业高峰论坛(6月24日上海)论文集中有ENONIK(中文叫赢创)公司的报告,其中有一句话:‘我们约80%的销售额来自市场占有率前三位的产品’,这前三位是在世界范围内的。 我们离退休不远了,回过头来看看,如果科技人员或教师没有在一个研究领域或工业行业有点名气,除非利用权力或非正常渠道,要想得到科研经费、让企业来找你做项目、介绍自己学生工作都是不容易的。 企业是非常怪的,当初年轻时我们跑了许多企业,不少企业根本就不理你,说二句话就打发人,甚至接待的热情都没有,尽管你的名片上是讲师或副教授,甚至现在许多教授到企业也未必被认可。 当教师的科研或技术转让做到有点名气时,许多企业打电话要求来拜访,谈开发项目的事,要求你介绍学生到他企业工作。如果谈许多个项目,即使成功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也不愁带研究生的经费了。这时候人就舒服了,不需要去看别人脸色了。坐在办公室,会有人找你‘谈谈’,如果你路过那个地方的某个企业,打个电话说想参观一下,绝大多数企业很高兴,派车来接送,交流一下互相的信息或技术。 特别是你说推荐某个研究生或大学生到某企业工作,许多企业表示欢迎,让寄简历面试。如果面试感觉还可以,要了。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自己投简历,企业都不一定看,简历当废纸了,而导师给同一企业的领导一个电话,这个学生就去上班了,这情况我们已经遇到不少。 当然品牌有大有小,‘造不出空客飞机,做个coach包也行呀’。做不到国际出名科学家,做不出大产品,做个小产品行业的名气也是挺好的。
5109 次阅读|22 个评论
一组与我的学生的毕业照
ssglwu 2014-7-6 10:57
吴国林 今年有两个硕士生与一个博士生毕业,其中一个去了加拿大。下面的照片,是我及我夫人与学生的毕业照,有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地点在华南理工大学的五山校区 1. 2. 3.博主与夫人居中 4. 5. 6. 7. 8.合影 9. 10.
个人分类: 旅游与摄影作品|2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毕业了,送你们两个“笔记本”
wangxh 2014-7-4 12:12
有些学生很有心,毕业临离开学校时,到俺办公室坐坐。说是问问老师还有什么可嘱托 的,实际上是有些留恋——不仅仅是留恋俺,俺可能仅仅是其留恋的载体而已。 毕业了,送你两个“笔记本”吧!这还是许多年前跟俺的老师学的,不过当时系主任对我说的是一个笔记本,俺将其发展为“两个”。一个记身边一切对自己“成长与成熟”有益的东西,可能就像百科全书似的。可以包括不认识的字/成语、English New Word,一位长者说的很有启发的话,一个经济学的疑惑问题、一个科学不解之谜、甚至可以记录在哪里偶遇的奇妙女子或俊男帅哥,当然一定要正能量的!另外,你也可以把它“扩展”为日记,不过也不是已经逝去的学生时代了,天天带着日记本,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吧?至于这个笔记本有多大的用处,就看学生自己如何理解如何使用了。(反正俺这几十年是受益非浅,至今不敢忘记老师的教诲,背包里总有一个笔记本!) 另一个呢,要记录自己专业问题,也可以是你学过的专业,也可以是你想为之努力的方向的问题,总之与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技巧有关。当然,这个笔记本可以首先记录一些世界难题(本专业或自己擅长的),不一定为了解决,只是感兴趣而已嘛!对于参加工作的同学,可以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很多问题、疑惑。“三人行必有我师”,碰到懂行的师傅可以请教一下。不过这里提醒一下,如果遇到“生产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或错误”,可千万不要急于“表现”自己,别忘了中国有句古话“ 整瓶不响半瓶咣当 ”。如果生产过程正常,人家肯定有其自身的道理,不能什么事儿都要与你学过的教科书相比——有这方面惨痛教训的人可多啦!【这方面特别提醒一下, 自己错了还在其次,有时候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决策不仅贻笑大方,而且遗患无穷甚至造成巨大损失 !】这个笔记本还有一个“功能”:如果单位召开工作会议,带上它给别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一是表现得很认真,二来呢“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嘛! 至于继续读研的学生,这第二个笔记本用途可就大了,可以作为“学术积累”最重要的工具。听学术报告带上它,记录同行们在做什么;组内学术汇报会带上它,翻看一下导师上一次提出了哪些要求,大家是不是都完成、自己完成得怎么样?尤其是导师上次交代的工作和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如果没有完成原因何在、有没有想出办法啊?有没有被导师狠狠地骂一顿的问题或师兄弟姐妹啊?如果有,是什么原因啊?有没有改正?要知道“挨骂”肯定不是可以犯的错误,导师一般还是明白的,哪些该骂哪些不该骂?俺们倔县有句俗话,叫做“不打勤的不打懒的,转打不长眼的”——这里的“眼”是指“心”或“脑袋”。 实际上,俺的研究生一入学,就有这项“教育”。有的学生记住了并养成了习惯,无论组会、学术报告还是大家讨论问题,都拿着笔记本过来,有重要信息就记下来。许多学生毕业了也还保持这一习惯,很好,非常好!可能有人会说,都ipad时代了,你老人家还搞什么笔记本啊。听俺一句,无论什么时代,好像纸张都不能失去用武之地吧! 同学啊,飞吧, 愿这两个“笔记本”成为你们飞向未来的“隐形的翅膀” !
个人分类: 教之道|3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大学该如何看待张磊现象?
热度 42 Majorite 2014-6-30 03:06
那些逮住机会就刁难学生的大学各级领导注意了,今后不要随便扣押学生档案了,要以人为本,对学生要关怀爱护,尊重其独立之人格、思想自由与选择。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从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由开始了。 -------------- 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创耶鲁管理学院中国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的新闻,一时间在国内石破天惊。中国网友立即对张磊和他创建的 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展开“人肉搜索”。有人极为愤怒:“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甚至调查出他和他的公司在四川地震等事件中并缺乏表现等等。张磊吃里爬外的形象跃然而出。 张磊夫妻二人都在耶鲁接受的博士教育。读到这则新闻,心里实在非常复杂。老实说,如果我们有张磊的能力,也许确实会优先考虑给国内捐款。 但是,张磊说道: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又对这样的行为感到应该理解。因为二十多年前我们结婚时,妻子在北京是个“黑户口”。她被分到外地,我们不愿意两地分居,索性“黑”了。代价是没有工作,有时还为临时户口操心。后来决定出国,两人一起学英语,考托福。1993年我们正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她接到从耶鲁寄来的一个厚厚信封,打开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被录取了,两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给支付了,另外给将近一万的生活费,整个三万多美元!有生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钱。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有这笔钱并不一定能出国。出国要有护照。按当时的规矩,大学毕业服务不够一定年限者,出国必须有海外关系,还必须支付大学的“培养费”,把账还清了以后,就可以扫地出门了。于是,我们全家紧急动员,先找到在台湾的姨妈开证明,然后到街道派出所开证明,记不请跑了多少地方,当然也送了不少礼,其中颇有些差点前功尽弃的惊险关节。最后,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按照国家开出的帐目,把大学四年国家在她身上花的钱全都还清。再向父母借了些钱买机票,一下子就飞了过去。半年后,我也跟去探亲。我毕业后为国家服务十年,不用缴纳大学的培养费。但是,我去探亲,按规定必须辞职。而这又是一场有惊无险的奋斗,比如找地方存档案、在一堆“不行”、“不办”的声音中绝处逢生等等。我还记得最后办成的那一刻,跑到单位要最后一个文件。窗口一位冷冰冰的小姐把盖好章的一张纸往我面前一仍,甩过来一句话:“你从此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我到了耶鲁探亲,人家对我这个“家属”则无微不至。比如,我只需缴一点点钱就有了医疗保险,白拿了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卡,使用健身房等等设施,还能在旁听两门课。总之,除了课松一些外,和正式学生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我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被教授看中,什么也没有考就被录取到硕士课程。日后一帆风顺,直到拿了博士,而且六年下来一直拿着全奖。除了正常的奖学金外,学校还给各种钱在夏天让我学英语、学日文,甚至送我到日本学了整整一年。说“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难道还有什么争议吗? 从中国上大学、工作到耶鲁读书,一个人直接的感受往往确实就是“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张磊的捐款,在耶鲁从校友拿到的捐款中只是很小的一笔,在美国并没有太多新闻价值。在中国有新闻价值的,是这一行为所显示的教育模式和中国是多么不同。 第一,美国的名校,特别是常青藤,现在大多靠校友吃饭。这些学校只要发现人才就去招募、争夺。你要是穷光蛋,学校就把学费生活费全包下来,而且还会毕恭毕敬地说:“感谢你到我们这里来读书!我们的校园因为有了你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入学后,学校对你无微不至。特别是本科生,有时让我感到学校活象个惯孩子的父母。比如,大学生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中国的大学对待学生的恋爱经常有各种“不准”。美国的学校竭尽全力为此创造条件,甚至在招生中采取倾斜政策,保证男女平衡。一位美国学生告诉我: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的孩子,刚离开父母心里空落落,大学就要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迅速填补父母在孩子心里留出来的感情真空。如果你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配偶,那是学校最高兴不过的。大学所期望的是:你们夫妻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里组成的,都会把大学当成自己的家。日后家里有需要,你当然会把大笔的捐款拿出来。当然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家”读大学。 第二,学校靠校友,对毕业生也就非常恭敬。比如,我们毕业后,学校总把校友刊物免费寄来,系主任每年写信报告系里的情况,学校在我们的居住地区有活动总要通知。耶鲁选校董,也每次都把选票寄来,并且反复通过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票。要知道,校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就是校董事会任命的。谁进董事会,又要由校友投票决定。2002年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当选耶鲁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协会的支持。我们夫妇当时虽然博士都还没有毕业,但已经有了硕士学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这大概是我们作为外国人在美国行使的唯一一次选举权。所以,我们拿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耶鲁的文凭,而且是一个当家作主的权利。学校要是惹你不高兴,你也可以通过校董事会施加压力。 张磊究竟对中国捐了多少钱,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他给耶鲁捐钱,则不过是人家大学经营模式的日常运转和效率而已。你现在就是给美国名校缴足三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培养你还是赔本的。何况许多学生是人家倒贴钱请来的。这么赔钱培养学生怎么赔得起?人家学校牛就牛在这里: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会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如果你毕业后收入低、欠的教育贷款还不起怎么办?许多名校(特别是法学院等)的作法是:全免!理由大致有两条:第一,在我们这么优异的地方毕业后,你放弃高薪而从事低薪的公益事业,那就算我们学校为社会作贡献了。第二,如果你真没有技能拿到高薪工作,那一定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你说“对不起”还来不及,怎么会追着向你要钱呢? 张磊的行为,应该促使中国的高校好好想一想。我们要是一天到晚和学生算培养费、惩罚不能按期还贷的学生,怎么指望学生象张磊对耶鲁一样对待自己的母校?他们又怎么爱得起自己的祖国呢?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4951 次阅读|46 个评论
一边是毕业,一边是退休
热度 17 nli2233 2014-6-14 01:12
昨天对我而言是个特别忙的日子,白天有两场学生答辩,我是答辩委员会的主席,所以格外费神。下午是学院给获奖学生的表彰会,晚上是我们系为退休老同志举办的退休party。到晚上9点,退休party结束,我才感觉一下轻松了许多。 这里先说其中一个答辩学生的故事,顺便传播一点正能量。整个答辩过程很流畅,学生对委员会的成员所提的问题对答如流,显然是实现经过了多次演练和充分准备。答辩过程就不讲了,我要讲的是他的开场白。学生在答辩前先说了自己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听起来像是在打悲情牌。其实不是,因为他的成绩很好,没有必要靠悲情来打动答辩委员。 这个学生出生在一个劳动人民家庭,他从小长大的生活环境也是处在一群劳动人民之中。这里所谓劳动人民,就是靠体力工作挣钱糊口的人们。人们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或者是大部分人已经认命了,认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就应该继承这样的生活。这个学生从12岁起,就开始打工挣钱,干过各种体力活。整个中学时代,他不停地为应付各种考试和作业的deadlines而伤透脑筋,因为他课余时间几乎都要用来打工挣钱。 高中毕业后,他要读大学,家里不让。跟祖国绝大多数家庭砸锅卖铁居家举债也要供子女上学乃至留学的做法截然相反,他的家庭坚决反对他读大学。他们认为,高中毕业了,就可以当一个产业工人,挣钱养家了。这个学生为此跟家庭闹翻了,以至于从那个时候其,他就断绝了跟家庭的联系。当时他还不到20岁。 这个学生是靠自己中学打工攒下的一点钱,加上政府的学生贷款,才得以完成大学学业的。他从社区学院读起,后来有接着在本地一所很不错的本科院校拿到了学士学位。毕业后,开始了白领工作。工作了10余年后,他认识到,如果要得到提升晋级的机会,他需要有个硕士学位。他马上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学校继续读书。 现在他就要毕业,内心充满了自豪感。他说,通过两年多的硕士阶段学习,他发现自己在交流和演讲方面有些优势,觉得自己有兴趣将来从事教师的职业。我告诉他,你可以接着申请PhD Program,拿到学位后就可以申请大学老师职位了。他说他会考虑。 听他讲自己的出身和奋斗历程,我一边被感动,一边后悔。因为下午的表彰会,我们的硕士研究生里面有10个学生获奖。获奖学生的名单是按照学生的GPA成绩确定的,这个正在答辩的学生的GPA排在第11位,跟排在第10位的学生只有非常微小的差别,但比第12位的学生高出不少。当时在确定名单的时候,我们犹豫了一下,是不是要多出一个奖励名额。可惜,一念之差,我们教条了一下,没有把他列上。如果我事先知道他的奋斗历程的话,一定会坚持增加一个奖励名额的。 晚上的老同志退休party也很成功。与会者50余人,包括了校长和教务长,还有同事,朋友,校友和在读的学生。大家轮流发言,讲述老同志工作期间的逸闻趣事,整个过程充满了笑声。大家说,老同志的主要特点就是坚持原则但不乏幽默风趣,对待教学一丝不苟。从同行的角度来看,老同志的科研做得相当不错,一辈子写过两本书,被很多学校当作专业课的制定阅读书籍,这个成绩对牛校教授不算什么,但对我们这样的普通院校(估计相当于国内的二本),就算是凤毛麟角了。 老同志的即席发言也很动人,有两度差点老泪纵横。从他的声音可以听出来,他是很动情的。老同志刚刚65岁,在美国到了这个年纪还在奋斗在一线的教授比比皆是,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休。他说,一个教授,应该在三个方面做出贡献:研究i,教学,和社会服务。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在前两个方面做得自己还满意,但自觉得在社会服务方面,没有个别好的成绩。退休后,他将把以前花在教学上的精力,转移到对社区的服务方面。当然,他的研究工作并不会停止。 老同志当过多年的MPA项目主任和系主任。当年也是他把我招进来的,在我新来乍到期间,给予了N多的帮助。我顶替他的MPA项目主任职务,每每有棘手的事情要处理而自己无从下手或者不敢下决心的时候,我会给他写个email,问计于老同志。昨天我对老同志说,我都记不清我为此骚扰过他多少次了,但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他总是有问必答,而且动作迅速,没有一次我等待回复的时间超过了半个小时。老同志笑笑说,我记性不好啦,要不马上答复,过后就忘啦!敢情我还白感动了。 我们送了老同志两件礼物。一件是怀表,上弦就跑的那种老式表,表壳上刻了老同志的名字。另一件是一个太阳能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和电池充电。老同志喜欢旅游和远足,这两样东西都用得上。拿到这两件礼物,老同志笑得胡子直抖。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8627 次阅读|25 个评论
即使肤浅幼稚,也要立此存照——L同学的“研究报告”
热度 3 lev 2014-6-10 11:38
即使肤浅幼稚,也要立此存照——L同学的“研究报告” 上回说到《“二把刀”老师和“不靠谱”学生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7073-801311.html )。王春艳老师点名要看L同学的“研究报告”。经“二把刀”老师与L同学联系,获其应允,特将其所选题目及“报告”公布如下(均为L原稿,本人一字未改,错别字都没改!): 再次郑重申明:本计划无意也不能用于物理学专业训练,连参考价值都没有!!充其量就是物理学相关的思维游戏。如若擅用,误人子弟,本人概不负责!!! “物理学的历史和理论”自修计划 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physics L同学所选题目: 题目 3 : Euclid 平面几何体系范式综述 要点提示 :注意建立 Euclid 公理系统与 Newton 力学公理系统的关联 主要参考文献 : Euclid, Elements (可考虑中文翻译版); I. Newton, Mathematic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可考虑中文翻译版) 难度情况 :低 Euclid 平面几何体系范式综述 L 2011.01.07 (一) 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知世界的水平的发展是很相似的。最初的总是最直观、最显然的。古希腊时候的科学处在婴儿阶段,和现在的科学相比自然就是简单而又基础的了。 当一个婴儿刚来到世上,假如我们能听懂他的语言的话,他不会利用外界的东西或者说他根本不知道怎么用,更不知道那些东西是怎么产生的,他唯一能与它们发生联系的方式就只有——描述,把进入眼睛的信息转换成语言信息(假设他已经有了语言能力)。这种把不同于自己所掌握的表达方式转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我觉得也算是一种模仿行为。而古希腊时候的科学仿佛就是这样的一种“模仿”。 白天,太阳挂在头顶;夜晚,又有月亮静静守护着人们。人们对朝夕相处的日月渐渐有了不一样的感情——于是,圆形出现了,人们模仿日月的样子,想把它们留在纸上。 星星是点,树枝是线,大地是面。点组成线,线构成面 …… 又不再只是单纯的模仿,人们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平面的图形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星星构成了星座,每个星座又有一个美丽的神话。 像婴儿一般单纯,古希腊的科学家们尽情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也创造着人类文明的美。 (二) 日子一天天过去,当一个孩子已经能很好的描述模仿周围的事物、并用它们来构造自己的想象之后,他开始奇怪这些事物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当他以这样的思维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时,他开始发现一些看似不同的事物之间共有的规律。发现一些组成大千世界的基本图形,开始像搭积木似的用这些基本图形搭建真实世界的模型。几何学应该就是人类儿时搭建的关于这个世界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模型。 古希腊泰勒斯 把埃及的地面几何学演变成平面几何学,发现了许多几何学的基本定理并将几何知识应用到事件中去 。 这个孩子已经能结结巴巴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而且为了让别人懂,他还会说出理由,借用客观存在的事物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已经用了逻辑思维能力来在一定程度上推理。可以说, 证明命题是希腊几何学的基本精神 。 泰勒斯开创的命题证明的思想在在数学史上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为建立几何的演绎体系迈出了第一步 。 关于“为什么”的问题越来越多,人类的好奇心总是这样旺盛。当人们已有的理论已经解释了很多很显然的问题之后,最让人关心的就是最根本的“为什么”了——世界为什么是我们看到的这样呢?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数是组成一切的基石。 该学派着重研究了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数与天体运行的关系,尤其在对整数的研究上有很多创新 。后来,又有了喜欢悖论的埃利亚学派、 主要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培养各方面人才 的巧辩学派。 我想,那时候的学习才是真正培养人的素质与能力,开发人的智能,而非简单的传授知识吧。是否因为那时候的知识还没有这么多,所以需要的是创造知识的人大于应用知识的人,而现在相反呢?不是教育模式决定了人才类型,而是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决定的? (三) 当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经验已经在内心里成了一套他自己的理论——即使这个理论还很不完全,还有待改善提高。他会将自己的这套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生活很多年后,他会发现,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他需要总结方法——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需要一个系统的体系把零散的知识和方法总结整理到一起。就好像一间房间,起初是空的,但当不断的往里面堆东西后,总有堆不进东西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整理一下,把不要的丢出去,要的摆放好。做完后,才又有了空间再往里继续放新的东西。 Euclid 就是那个“整理房间”的人。他 把形式逻辑的公里演绎方法应用于几何学,从而完成了《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共 13 卷,含有 23 条定义, 5 条公理, 5 条公设,在此基础上,演绎出 467 个命题,内容含直线及圆的性质、比例论、相似性、数论、不可公度量的分类、立体几何及穷竭法等。为古希腊数学的经典之作,把以实验和观察建立起来的经验科学,过渡为演绎的科学,把逻辑证明系统的引入数学中。 Euclid 在书中采用的公理、定理都是经过细致斟酌、筛选而成,并按照严谨的科学体系进行内容的编排,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超过了他以前的所有著作 。 书中的用语很生活化,通俗易懂,乍看像孩子的语言,正如当时也正处于历史的孩童时期。渴望用有限的去归纳、描述所有的物质。但不随意,还是能看出严谨的思想。每条定义、公设或公理并不啰嗦,用简练的话语描述清楚了普适的道理。仔细看后又觉得不像孩子,像个老者的总结。描述对象还没有系统统一的代表,例如现在表述其中的一条公理就是:若 A=B , B=C ,则 A=C 。还没有形成现在这样的规范。 那时还有原子论学派,从他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微元法”的鼻祖,也可以看到物理中“还原论”的影子,可见,在最本源的地方产生出的东西可能发展出差异很大又相互关联的理论或学科。我们现代的每一点知识都可追溯到很多方面得来的灵感,一个点映射到最初产生的原因都是一个或多个面。我们看似很简单易懂的知识,都是经过了许多智慧的先人以及历史的时间积累才有现在看到的样子。 Euclid 的《几何原本》两千余年来一直被公认为初等数学的基本教材,它的演绎形式和公理化方法被推崇为数学科学教育的典范和样板,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同是相差不多的时代的经典,为何《论语》就失去了像《几何原本》这样的在教育领域里的崇高地位呢?我认为,首先和语言体系有关——《几何原本》大多是数学的语言,图形与数都是普遍都能理解的,所以在流传的时间和地域上都较之文言文的《论语》有优势;其次,《几何原本》中所建立的体系为后人所沿用且数学一直在发展也在不断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而《论语》作为中国先贤对人的精神层面上的教诲,要显得难于理解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一些,况且放之于以生存为目的的社会中时能带来实际效益的数学显然更为人们所喜爱。) 然而,古希腊数学也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首先,不能认识无理数,更没有深入探讨无理数的本质,也不能克服无理数造成的困难和矛盾——从而导致了 第一次数学危机 。几何学是理论的、演绎的,而算术却是经验的、计算的,而算术和代数进展缓慢,使几何、代数、算术的联系被割断,造成数学中形与数的分裂,整体性不足。这不平衡的发展阻碍了数学的进步,直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创立。 其次,希腊人把结构严密的数学(除数论外)仅限于几何,只研究直线和圆的几何。由于当时认识水平,他们认为,数学的概念必须是逻辑上不自相矛盾的,这就要求数学概念在直观上是存在的,而为了证明这种存在性,他们就把几何局限为能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的图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学的进步 。 由此,是不是可以发出这样的疑问:是不是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完全独立于其他学科而有长足的发展?不仅仅是数学,包括后来的物理学的也是这样,力、热、光、电等都是相辅相成的发展着的,没有哪一门的研究是会长久领先于其他的。总之,当时数学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但在整个历史进程里看,总要有一门学科先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并不是所有学科都是齐头并进的。这个发展的先后顺序就和人成长过程中的认知水平的发展、思维模式的转变有关。纯几何学是最直观的、也是最“简单”和“美”得最明显的,自然就会先于其他数学的发展了。 (四) 欧式几何与非欧几何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公理系统中采用了不同的平行公设。 Euclid 体系下绝对的“平直”的空间主要体现在平行公设中即在平面上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它平行。 17-18C 的 Newton 力学就是建立在这种空间观念之上的。直到 18C 在航海中,人们发现地面是弯曲的。 18 、 19C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生产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和需要,人们对空间的绝对“平直”产生了怀疑,逐渐形成了新的空间概念。 当一个人从没有游过泳时,即使听过很多很多人说游泳的乐趣和感受,即使他对这样的描述已经听腻了,嘴上不停说“知道了”,但他也不是真正的“知道”。没有体验过的经历永远只能“明白”而非“理解”。就像 18C 之前的人们,没有发现地面是弯曲的,又怎么可能会对绝对“平直”的空间产生怀疑?怎会去想象新的空间概念呢?观测水平和手段即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和方法才真正决定了我们的理论。而之前的人,不会怀疑直觉,也理解不了自身的局限性。 (五) 《几何原本》的特点: 一、 内容是抽象的;(研究对象都是抽象的命题和概念,探讨的只是命题或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讨论它们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或这些数学模型所产生的现实原型;撇开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仅保留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每一次抽象都是理性思维的结晶,体现了当时人类思维的最高层次。) 二、 公理化方法;(公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关系成为“论域”,这些对象、性质和关系由初始概念表示。这种公理学是对经验知识的系统整理,公理一般具有自明性。) 三、 封闭的演绎体系。(不仅知识,《几何原本》的理论体系回避任何与社会生产现实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因此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来说它也是封闭的。) 牛顿承袭了欧几里德的思想,用简单化的眼光看世界,从公理的角度,将欧式几何中那些不言自明的公理从几何上、数学上推广到了物质世界,给那些数学符号赋予了实在的物理意义。同样也认为物理世界是由几条不言自明的公理所决定的,从这些最基本的公理,可以推导出很多定理,利用这些定理、公式,能由一个确定的状态推理出其他任意时刻的状态。把欧式体系的几何中的逻辑推理,推广到物质的运动状态从一个时刻到另一时刻的推理,把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了一起。 和欧几里德一样,牛顿的最大贡献并不是发现了某条规律,而是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分别为数学和物理学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学习研究方法,给这两个“房间”腾出了许多空间以供新的发展。 P.s: 文中斜体字为引用各种书中的话。 “二把刀”老师观点: 将《几何原本》与《自然哲学数学原理》对比研究,是为了强化“公理化”( axiomatic )思维。“公理化”是近代科学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思路,源自基础主义( foundationalism )的认识论,其传统上启欧几里得几何学下及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主要是冯·诺依曼表述的基于希尔伯特空间的量子力学)。 对L而言,从“公理化”角度重构所学物理知识,有利于梳理清楚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严谨的知识体系,并在各个体系基础上吸收新的知识。 L是否真正愿意且能够接受“公理化”思维,“二把刀”并不关心(就像吴文俊院士指出的那样,公理化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她极其随意的引用行为,令“二把刀”十分无奈! L同学所选题目: 题目 2 :两列同相、同频、同幅且振动方向相反、转播方向相同的简谐光波在相同介质中(不妨设为真空)相干叠加后的情况分析 要点提示 : 请分别在机械横波、经典波动光学、 Maxwell 电磁理论及量子力学 Born 概率波 4 种理论模型基础上加以分析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 现在使用的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光学),推荐使用赵凯华版大学普通物理学教程 难度情况 :中 光在几种波的模型之下 ——对同一现象中的不同研究对象的讨论 L 2011-1-16 一、 机械波 可以建立一种等效模型——假设有一条轻质弹性绳,一列简谐波在通过绳上的每个质点的振动传播。 以正在波上的某一质点为研究对象,它所具有的能量(即机械能)就以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形式存在。当它位于最高点时,它的势能动能均最小(为零);当它位于平衡位置时,它的势能动能均最大。整个一个周期中,它的机械能(动能与势能之和)不是分布均匀不变的。 以正在传播的某一个波为研究对象,它的波峰所具有的动能为最小(为零),同时弹性势能是最大;而它的位移零点的弹性势能最小(为零),动能为最大。整个一个波中,它的机械能的分布是均匀不变的。 同样是对同一列波的研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情况的机械能分布呢?这是研究对象的不同所造成的。前者是振动的质点,它的弹性势能与和它相邻的质点的相互作用有关,它的动能与它本身运动的速度有关;而后者是一列波上的某一点,它的弹性势能与它回复到平衡位置的能力有关,它的动能是与波的运动有关。 换句话说,质点振动是微观的,而波的传播是宏观的。此时,研究单个质点的一个完整的周期振动过程(一个空间 点+ 一段时间)是否是机械能守恒的是没有意义的;而一列波的一个完整波形的运动过程(一个时间 点+ 一段空间)才是机械能守恒的。 故当两列除了振动方向相反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波叠加后,波动现象消失——整个波的叠加和“消失”过程是以一段时间为前提的而非瞬时(一个时间点)就完成的。所以要研究这个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要从微观角度入手:每个质点的振动动能都转换为了弹性势能(等于总的机械能),于是整个过程中总的能量还是没有变,即机械能守恒。 二、 经典光波 凡是有一定的物理基础的人都知道,只要是同频率、存在平行的振动分量和相位差恒定的两波均能产生干涉。有一个很著名的光波干涉实验——双缝干涉实验,就能在屏上接收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成为了大多数人对干涉现象的一个最直观的理解。这种光强围绕着一定数值(强度)的往复变化也是一种振动。两波迭加的实质是光强的重新分布。也就是说,两波迭加前分别打在屏上的总能量之和与它们迭加后打在屏上的总能量是相同的,从这个角度上说,总的能量守恒。 而屏上的任意一点(无论是明是暗),都是两列单独的波相迭加产生的,即屏上的一点对应两列光波。单就这两列光波来看,若相干增强了,则迭加前的能量小于迭加后的能量;若相干相消了,则迭加前的能量大于迭加后的能量。那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就不守恒了吗? 前面所讨论的是整个屏上的光强分布变化,而之后所讨论的则是屏上某一点的明暗产生的过程的变化。而光的干涉研究的并不是单独的两列波的迭加,而是两束光(包含了无数的波)的迭加。只有把许多波看成是整体(宏观上)才会有“光强的重新分布”,也就是说只就研究单独的两列波(微观上)的干涉或迭加前后是否守恒是没有意义的。就像研究前面说到的机械波上的某一质点在它的一个振动周期内是否机械能守恒一样。 故当两列除了振动方向相反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波叠加后,波动现象消失——在经典光波的背景下讨论整个过程是否能量守恒是没有意义的。 三、 电磁波 随着电磁学的发展, 光本身被认识到时原子中的电子以非常惊人的快速振荡所产生的电磁扰动在空间的传播 。①(费曼物理学讲义 1 ) 现在来考虑这样一个情况:在只有一个单位正电荷(位置固定不变)的一片空间中,把一个点电荷固定在某一个定点,此时,点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只有电势能,即只和它到正电荷的距离有关。现在,再在这个空间中放入一个单位正电荷,固定它的位置使之前固定的点电荷位于两单位正电荷联线的中点。做完这些后,点电荷的能量发生了改变,电势能变为零。若单独看这前后两个不同的能量的情况,好像能量不守恒似的。但在把第二个单位正电荷移入系统的过程中,正电荷的移动也就使系统中电场分布发生了变化,而这个变化的过程本身就耗了能量,这个过程不能忽略。 同样的,考虑两列光波(电磁波)迭加干涉的前后能量变化的问题时,不能忽略迭加前后电磁场分布改变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中就有能量的变化。应该把迭加前的总能量与迭加和迭加后整个过程的总能量相比,这时会发现总能量还是守恒的。而只研究迭加前后能量是否相等就如同研究机械波中的某一时刻的机械能与另一时刻的动能是否守恒一样没有意义了。 四、 概率波 玻 恩认为: “ 物质波并不像经典波那样代表什么实在的物理量的波动,只不过是能体现粒子性的空间概率分布的概率波而已。 ” 这句话意思是:电子、光子的波动不是真的波动,而是假的。电子、光子并没有波动。 电子、光子的波动,并不是指运动方式 —— 波形运动,也不是物质(光子、电子、质子)在空间分布呈现波形,而只是物质(光子、电子、质子)在空间分布概率统计图呈现波形,所以称之为:概率波 。 ②( 《揭開能量的神秘面紗》 李青梅著 ) 当两束除了振动方向相反之外其余均相同的光分别打在屏上与它们发生干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的情况相比,用概率波的观点来看,不同在于光子打到屏上一定点的概率发生了变化,即可理解为是在屏上的概率重新分布了。与经典光波理论相似的是,这种“重新分布”不能单就某列波或某个光子来讨论,是一种整体的变化。因此考虑能量变化时也不能单就两列波来讨论,只能以两束光的整体情况变化来讨论。各处的概率相加总是等于一的,这就保证了能量在整体范围内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总能量在干涉前后是守恒的。 “能量守恒”不是就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而言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要利用能量守恒这个条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对象,一个系统包含的所有需要考虑的对象。因为就同一现象对单个不同的研究对象讨论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而对整体而言即使是不同的现象也会有一些相同的(不变的)结论。 “二把刀”老师观点: 这个题目据说是北大赵凯华教授提出的。我以为这个问题的关节在于:光波的叠加原理存在隐含适用条件,即光波的叠加具有“定域性”( locality ),而题目叙述的光波具有“非定域性”( nonlocality )。故而,除在机械波模型框架下分析较简单外,其余情况都容易陷入含混不清的境地,但无论如何理解分析,都不能违背一条底线——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L同学所选题目: 题目 3 :一枚硬币自由下落,哪面朝上被认为是随机的。如果给出全部初始条件,比如下落时硬币的高度、角度,空气的流速、湿度,地板的弹性系数,及其相关方程,你是否相信(认为),硬币最终哪面朝上可以计算被出来——则一个随机事件就变成了一个可预测的事件?(北京大学,田松) 要点提示 : Newton 力学的因果关系、概率论(注意“频率近似”)以及 Poincare 的内禀随机性 主要参考文献 : 力学或电磁学、电动力学教材(狭义相对论部分,光速问题与因果律)、概率论教材(论述几种基本概型部分)等 硬币中的世界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有些事,可以果断的决定,而有些小事却常常难以抉择。我们很多人面对这样无法选择的小事时,都会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决定——抛硬币:正面或反面朝上对应着一件事做还是不做。且不论这种做决定的方法是否足够科学理智,单就抛硬币这件事本身而言,人们(至少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公平的,这种“公平”是指得到两种结果的可能性相等。 看起来,“抛一枚硬币得到的两种情况(不考虑其它更为特殊的情况)的概率是相等的”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我们从最开始学习概率方面的知识时,抛硬币总是最经典的一个例子。而只需要仔细多想一点便会知道,这种相等只是一种近似,不是完全的一半一半的相等。为什么抛 N 次硬币得到的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几乎不会刚好相等等于 N/2 呢?不错,若只考虑硬币本身,那么抛 N 次硬币得到的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必然会刚好相等等于 N/2 ,但是,在抛硬币这个事件中同时与硬币存在的且对其有影响的还有环境的因素,还有 落地时硬币的高度、角度,空气的流速、湿度,地板的弹性系数等。那么,是不是只要我们很清楚的知道了落地时硬币的高度、角度,空气的流速、湿度,地板的弹性系数,及其相关方程,硬币落下后是正面还是反面朝上就可以算出来了呢?那抛硬币的结果就从之前的随机事件变成了可预言的必然事件了吗? 理论上,若能知道一切影响硬币的环境因素则可推知出此“随机事件”。我们设所有的这些因素的集合为A。而A当中又有两种——随机的和必然的。在我们讨论的这种情形下,A中几乎都是随机的。那么,要确定A的值就必需要知道影响A的一切因素和相关方程。再把这些因素的集合称为B,那么B中也同样有随机的和必然的两种,所以还要知道所以影响B中的随机因素的因素C,而C中又有随机的 …… 如此一来,要确切的知道硬币抛掷情况的所需因素便无穷无尽了。 可关键是观测条件等的限制使我们不可能得知一切的因素,之所以成为“随机事件”就是因为我们不能掌控所有的影响因素,而那些“可预测”的事件之所以可预测是因为影响它的因素是有限且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的。 这样看来,我们要想在现实世界中精确的预测一枚硬币的抛掷情况是不可能的了。 再回到物理世界里,回到量子物理萌芽之前的时代。现在,我们可以再把刚才所说的“预测硬币抛掷情况”的实验在理想条件下做一遍,是不是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呢?在理想条件下(确切地已知一切影响因素及其方程)做的这个理想实验建立了一个怎样的理想模型呢?假如实验结果是硬币的抛掷情况确实可以被我们精确预测,那这个实验就向我们揭示了“随机事件”可向“必然事件”转换,或者再推广开去,也就不存在什么不可预测的“随机”了。而“ 所谓理想实验,就是所有的初始条件和最终条件都完全确定的实验 ①”。这显然与现实中的情况有很大的矛盾。 物理学家研究这个世界,必然只能有选择的根据需要研究。所以会建立“理想模型”,并通过它揭示自然规律。然而,当一个“理想模型”揭示出的规律与自然中的相悖时,显然这就不是一个可取的能有效描述世界的模型,需要修改甚至舍弃。 那我们就来看看之前建立的那个“理想模型”有哪些需要修改的地方。首先,要说一下“机械观”: 宏观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动称为机械运动。在物质的各种运动中,机械运动时最常见的,也是人们最早认识的,同时它也最早上升到理性,最早系统化。在牛顿力学创建之前,机械观就出现在了西方各国。机械观的鼻祖笛卡尔就说过“给我广延和运动,我就能创造一个世界。 ②”牛顿力学的建立,让人们更加了解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并通过运动定律(公式)和任一时刻的已知运动状态可推导出任意时刻的运动状态。于是,这种能“预言”运动状态的牛顿力学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受到了欧洲大陆一些优秀数学家的青睐得以迅速发展。还有后来发展出的分析力学等巩固了机械观的地位。 机械观的特点有: 1、 物质的粒子性; 2、 运动的决定性(可精确预言,机械决定论); 3、 时间的绝对性; 4、 作用的泛力性(几乎所有的物质间的作用都是“力”)。 这必然会导致外因论,而物质运动也只有量变而无质变 ③。 这里不得不提到 长久以来经典物理学科与生命医学类学科最本质的观念上有关确定性等的矛盾,那时两类学科的研究者们通常对对方存在一些偏见——物理学家认为生物学家和医生是不能称为科学家的,因为后者的研究有着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而后者又往往觉得前者过于严谨甚至是钻牛角尖的。这是与经典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的学科特点有关的。经典物理注重“量”,而生命科学注重“质”。而在实验中,“量变”往往是由人为控制的,而相比之下人对“质变”却有些束手无策了。在研究者的信仰中,便有了对研究对象“可控制”与“不可控制”、“能无限了解”和“了解永远有限”的差别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量子学说和狭义相对论的提出使物理学迈向了高速、微观和宇观层面,暴露了牛顿力学的局限性。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以及由此而生的量子力学最彻底的冲击了机械观。量子力学放弃了粒子运动的轨道概念,因而也放弃了机械决定论。但一些老的物理学家却坚持在微观世界中保留传统的决定论,即为新机械观。新机械观又指生物学中的机械观或还原论(生物学最终将还原为物理学和化学),其对立面是“生机论”和“活力论” ④。 进入量子力学中,在我们的实验安排里(即使是能做出的最好的一种安排)不可能精确预言将发生什么事,我们只能预言可能性!物理学已放弃了去精确预言在确定的环境下会发生的事情。唯一可以预言的事种种事件的概率 ⑤。在这里,硬币的抛掷结果不可能通过任何一种方法精确预言,只能预言出现不同结果的概率。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就是“不确定性原理”。而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又与生物医学里的“不确定性”有差别——生命医学中的不确定性是由于生命的复杂机制和一种现象有可能对应多种原因从而很难找到确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而量子力学里,我们必须按一种特殊方式思考问题,即观察者不再独立于观察对象,而观测本身就会影响甚至改变观察对象,从而有了一种在观测上无法逾越的障碍使观察对象无法被确切的观测。所以,在量子力学中,即使可以罗列出所有影响硬币抛掷情况的因素并均可观测,但只要有了观测的行为就已经使被观测的因素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我们是不可能观测到真正影响硬币的因素的。 那么,在讨论经典力学中的那个“理想模型”的问题究竟在哪呢?如果认为是因为经典力学本身就是有错误的,那是不对的,因为在经典力学的框架之下建立的许多模型都是合理的。 我们不能精确测量的并不先验地意味着我们不能谈论它们,而只是意味着我们不必谈论它们。知道哪些观念不能直接检验总是好的,但是没有必要将它们完全去掉。认为我们只利用那些直接受到实验制约的概念就能完全从事科学工作的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确实,就经典观念而言,如果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每个原子的位置和速度,那么就应当能精确的预言会发生什么。因此经典的世界是决定论的。然而,假定我们的精确度有限,而且的确不知道一个原子的确切位置,那么这个原子运动时会撞上别的原子,撞后的位置误差增大了,而在下一次碰撞时,误差又被放大,这样,如果起先只有一点点误差的话,后来就会迅速放大而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从实际的观点来说,在经典力学中也早已存在着不确定性了 ⑥。 说到底,并不会在不同力学框架下硬币抛掷结果有随机性和必然性两种不同的可能,而是不确定性使它在不同力学框架下均是随机的。所以,我们常常把“不确定”和“随机”联系在一起。我们也把“不确定的”“随机的”称为“偶然的”。 庞加莱在《科学与方法》中关于偶然性的阐释或许能让我们对今天探讨的这个硬币问题有更好的理解。他认为有几种情况是我们无法预言的即看上去是偶然性的: 一种是我们觉察不到的极其轻微的原因决定着我们不能不看到的显著结果,即小因造成大果。例如气象预报很困难; 一种是原因上的巨大差别对应结果上的微小差别,即大因造成小果,而一个原因往往只能造成一个结果单看似一样的结果(差别太微小以致无法区分)却由多个原因造成; 一种是太多的小因素的积累是原因变得太过复杂,每一个小因对应的一个小果积累相互影响使结果也变得复杂不可预测; 还有一种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必然(可预测)事件发生了相互作用,因为本是毫不相干的,于是这种联系就变得很复杂(看上去是偶然的),而彼此若在初始条件上发生一极微小的改变都足以使它们不发生联系。 正是对事件的操作的复杂性导致了事件的不同结果的概率趋于均匀,但知道概率分布并不等于知道了产生这样的概率的原因。另外,偶然性与随意性不同,前者还是受各种或大或小的规律的支配,而后者则是不受什么支配的。 可见一个随机的结果虽然是不能精确预言的,但对产生它的所有因素而言它的出现又是必然的。而我们又是不能完全掌握所有的因素的。从另一方面看,这也反映了作为人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运用任何技术将随机事件的结果精确预言,主要是有两大方面的障碍我们无法逾越:一方面是观察上的限制,我们的测量永远会有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使我们测到的不是真实的值或者我们的测量过程就会对被测物产生影响使我们测不到测量之后的值;另一方面是分析上的限制,我们几乎不可能将所有影响实验对象的原因分析到尽头,也就是说真正完备的分析是永无止境的。 对我们来说要掌握随机事件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若真有一个那样的世界,那么在那个世界里,也就没有人用抛硬币来决定问题,不会出现彩票,不会有意外的灾难,同样也没有意外的惊喜;在那里,人可以知道一切,可以决定一切,可以随意改变一切,等一下,那“随意”也不会存在了!我们无法想象,那样的世界会是如何单调乏味,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因为有了各种我们无法掌控的随机事件,我们的世界才如此五彩斑斓,我们人才会有喜怒哀乐,我们的生活才会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能靠抛硬币来做决定真是一种幸福。 参考文献: ①、⑤、⑥:《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一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 ②、③、④:《欣赏物理学》,王泽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科学与方法》,昂利-庞加莱著,商务印书馆; 《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L 2011-3-3 “二把刀”老师观点: 这个题目来自田松老师的科学网博文《现代科学概论2010年期末作业题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667-400218.html )。期望通过这个题目,让L辨别动力学方程与概率统计的物理背景,区分经典概率(实验科学中的频率近似概型)与内禀随机性的细微差别。遗憾的是,L仍然没有足够文献意识与引用规范。 L同学所选题目: 题目 1 : 束星北教授在讲授天体轨道时曾提问“ 月球与太阳之间引力大于月球与地球之间引力,为什么月球绕着地球转 ?”请作具体分析。 要点提示 : 理论力学、机械运动相对性 关于月球运动的讨论 L 在讨论“ 月球与太阳之间引力大于月球与地球之间引力,为什么月球绕着地球转 ?”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达成两点共识:一、以太阳为静止参考点。因为若太阳不是静止不动的,那么开普勒定律就只能是近似的,而开普勒定律恰恰是我们的讨论中一个重要的依据。且太阳是否静止与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二、在讨论中所有天体间的相互作用都只有有心力作用,也就是说,每个天体的轨道都分别在一个平面内,即都是二维运动。因为若考虑轨道平面发生变化的情况将会复杂很多,且与主题也无关。 现在开始讨论 : (Ⅰ)把太阳、地球和月球都视为质点即均不考虑自转,且三者不受其他除了这三者的任何物体的作用。 ① 将地、月视为一整体,一起受到太阳引力而绕太阳公转。 由于地日距离的平均值为 14 960 万千米 ,而 地月距离 为 38.4 万千米 ,且习惯上 日月距离基本可以按地日距离计算 ,故可将地、月视为一整体来看,地球与月球构成一个质点组,且此质点组的质心在地月连线上。由质心运动定理可知,此质点质量等于地月质量之和,作用在此质点上的力等于太阳对地球的力和太阳对月球的力的矢量和,且此力会通过质心指向太阳,即质心也会绕太阳公转。故不论地月间的作用力如何或地月如何相对运动,它们作为一个质点组都绕太阳公转。从这个角度上说,“月球绕太阳转”这一点不会因为地球而改变。 ② 将月球与地球分开看,月球除受太阳引力而绕太阳转之外还受地球引力绕地球转。 单独看月球,若它只受到太阳的引力或地球对它的引力比太阳对其的引力小到可以忽略,那么就月球就只绕太阳运动。而 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2.2 ,故地球对月球的作用不可忽略。分解月球所受的合力,可分为所受地球的引力和所受太阳的引力,故月球的运动也可看作是绕地球转动和绕太阳转动的复合运动。因此,月球同时既绕地球转又绕太阳转,这并不矛盾。就好像本轮均轮说中的行星,既绕本轮的圆心转,同时又绕着均轮的圆心转。 “二把刀”老师观点: 这个题目来自程开甲院士对其老师束星北教授的回忆(《束星北档案》,这本书被中山大学关洪教授批得很厉害。但无论怎样,这道小题目还是很有趣的!)。一个基本概念清晰、基础扎实的高中生(实际中,似乎这样的高中生已经凤毛麟角了)也能充分理解,不至于陷入迷茫。L把这个问题联系到了托勒密的本轮均轮模型令我很惊喜,她似乎“隐约”注意到了不同数学模型的物理意义极其使用条件。故此篇虽短,却是唯一比较满意的一篇。
个人分类: 我是被教授!|3475 次阅读|8 个评论
死亡游戏的代价
sstone2009 2014-6-8 08:46
陈小丹与他的三个同学签了《死亡游戏协议书》—— “……校园生活如坐牢,家长威逼升高校,青春年少,天天烦恼!因此本人志愿参加死亡游戏,抛弃肉体重负,获得精神愉悦。值得!值得!!如发生意外,责任自负,与他人无关……” 这份协议不慎被陈小丹的父母和老师们发现。当陈良以父亲的名义与陈小丹交流无果,并且打了他以后,陈良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陈良向杨云请求帮助! 杨云把陈小丹带入一处郊外的别墅,请他做一个游戏。游戏前,杨云要陈小丹小一份“死亡名单”。陈小丹在杨云阻止的劝说下,踌躇了一会,写下了他心里的死亡名单:父亲陈良、母亲于大凤、祖父陈世雄。 在接下来的游戏中,陈小丹与标识着他的死亡名单中的人物一一对阵。几经波折,陈小丹将他的对手一一杀灭。陈小丹胜出了,他哈哈大笑,感觉太爽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陈小丹的现实世界里,发生了颠覆的变化,祖父病危而亡、父亲被人用枪击中胸口、母亲的尸体在海边被发现……除了陈良的中弹是杨云设计的,杀手使用的是拍摄电影的道具;但陈小丹的祖父和母亲真的死了。 虽然并不是像游戏中的死法,陈小丹感觉现实和虚幻世界灵异般的相通,是存在的,而亲人的离去都是源于自己杀戮。陈小丹陷入极度的自责和痛苦之中,他开始反思,开始懊恼,他一度想死……好在,陈小丹挺了过来,他开始与陈良能够很好沟通,他重新回到学校认真学习…… 死亡游戏彻底结束了。陈良的收获是陈小丹的新生,他的付出了两位至亲的离去。这是何等惨痛的代价! 读完海城的小说《疲倦者的游戏》,我久久难以释怀!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2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二把刀”老师与“不靠谱”学生
热度 23 lev 2014-6-7 15:43
“二把刀”老师与“不靠谱”学生 按:之前的博文都是硬盘里的存货,这篇可是新鲜出炉的...... 首先,“二把刀”老师正是鄙人,其他社会贤达、闲杂人等请勿对号入座。 作为一个“物理学边缘工作者”(物理学传播是主业,属于启功先生说的“博不精,专不透”),被人称呼一声“老师”不外乎下列两种情况: (1)善良的中国人民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礼貌性称呼(听长辈说:以前中专学历以上就算个“知识分子”了......)。当然,重庆人民更善良,不论出身,逢人都尊称一声“老师”。 (2)长辈、平辈以及晚辈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纡尊降贵“不耻下问”时,按韩愈老先生的标准可以称一声“老师”。(读初中时,语文老师偶尔来找我确认一字一词的文言训诂或典故出处,故而有些洋洋自得,后长辈告诫我那是老师不耻下问的谦逊美德,遂有所收敛。) 除此以上两种情况,“老师”二字是万万担当不起的。我这个“二把刀”的故事没什么好讲的,但在我有限且“离散”( discrete )的“老师经验”中,有两位“不靠谱”的学生要提一下: “不靠谱”学生W 我与W的缘分始于2009年的十一月。那时,我在重庆大学参加中国信息天文学2009年会(当时叫“虚拟天文台年会”China-VO)。由于要和会务组的人协调一些事情,我一般都坐在会议室的最后一排。大概是会程的第二天,我发现前面有个穿中学校服的小姑娘,校服背面上写着“成都XX外国语学校”。作为一个地道的成都人,我深知这个学校的名望,故而特别注意了一下。 起初,我想:估计是某位参会专家的女儿。但转念道:会议并非节假日,学校不放假啊?遂带着疑问,准备稍后一探究竟......(原谅我没有认真听台上专家报告,主要是那些信息技术在天文领域的应用,我实在是听不懂啊) 茶歇的时候,我便主动去“搭讪”(回忆可能不准确,只能是大概意思): “二把刀”:同学,你是和家长一起来的? W:我是自己注册来参加的。——这时,我对她身份的判断调整为天文爱好者。 “二把刀”:学校现在不放假,你们老师批假么? W:我高三了,明年准备出国读天文。——失敬,失敬,小姑娘有志气。 因为会务上的事情,我离开了一小会儿。大概是见我“貌似忠厚”,W主动来找我攀谈: W:老师,去学天文之前,有什么要注意或准备的?——其实,回答这个问题,我还不够格。 “二把刀”:你的数理化怎么样? W:老师......我是文科生...... “二把刀”:啊....... 然后,然后我就凌乱了,脑子里都闪出 德布罗意 他老人家了...... 会议结束后,我就没再见过她,一直靠邮件联系。后来,她被费城的 布林茅尔学院 ( Bryn Mawr College,是一所女子学院,听说还不错 )录取了, 真的学天文学! 出国前她让我给她推荐一些预习大学数学和物理的书,我不知道她的数理基础究竟怎么样,便推荐了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两本: “ 英国物理学家Roger Penrose写的 The Road to Reality ;美国Feynman写的 The Feynman's Lectures on Physics 。两本书都是将数学与物理结合讲授,避免了单纯讲解数学不必要的抽象性,前者逻辑比较严谨,后者物理图像清晰,叙述生动活泼。” 她说自己准备在布林茅尔学习一到两年,然后择机转到耶鲁一类的高校去。 作为“二把刀”的我是这么看的:一个文科生都可以转到天文去,一个布林茅尔的为什么不能转到耶鲁去?! 更“不靠谱”的学生L 注:回来接着写,猛然发现被精选了?受宠若惊,受宠若惊...... 我对L的总评价就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我在此对她的所有评价都当面说过。) 我认识L大概是在2010年,她在物理系读大一。当时她给我的印象就是个“十万个为什么”型的小姑娘。 对,又是个小姑娘,估计男生们都被训得比较“乖”了(或者说太规矩了) 。 好像是钱锺书老先生说过: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把创作的冲动误以为是创作的才华! 后来,我就发现:至少在物理学上(连我这个“二把刀”都发现了?),L更多表现出了“创作的冲动”,而不是“创作的才华”。 但是,谁叫人家有的是“冲动”呢? 此后,“貌似忠厚”的“二把刀”便需要不定期应付她那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当然,我有偷懒的办法——给出个大概看法(其实很多问题,在她问之前,我也没有深入想过......),然后让她去翻某本文献——因为在我看来,她的大部分问题都是有关基本概念的,可以到“普物”和“理物”的经典教材(主要是“四大天王”:周衍柏版《理论力学》、郭硕鸿版《电动力学》、周世勋版《量子力学》和汪志诚版《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各大物理系都在用)里找“思路”,然后还介绍她去旁听了高年级的《量子力学》等课程...... 就这样直到2010年底圣诞节当天中午(我记得相当清楚!),她给我发了个手机短信——就一个内容: 我休学了! 当时吓得我差点儿没从床上翻下来......按我对她成绩的了解,即使达不到优秀,也沦落不到要休学的地步啊!——因为我们的思维是:“休学”只针对一种人,就是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 鬼知道L小姑娘是另一种! 另一种就是“不想”按时完成学业的人! 她当天给我的解释是:感觉“按部就班”地上课学不到什么东西?(“二把刀”当时的真实心理活动是:你还没有资格说“上课学不到东西”吧?)本来是准备去办“ 退学 ”手续,后来发现比较麻烦,况且有管学工的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便退而求其次办了个休学一年......(那个能给她办休学的老师,你也太不靠谱了吧!) 她以为我会劈头盖脸地来一通痛骂。真是小看了“二把刀”——我从来不抱怨已经成为事实的东西,更何况Non of my business! 后来,我发现自己“中计”了! 大概是2011年春节过后,L笑嘻嘻地来找我要“自学计划”了。本来我是懒得管她,但又有些“于心不忍”,便“大发慈悲”地建议她利用空闲时间多去听听数学系的课——这可能是我当时能想到休学唯一能带来的便利了吧。 谁想她说还不够,还要更详细的安排?——我什么时候给别人做过安排,我都从来是被别人排......在考虑了之后,我抱着“做实验”的态度(看L能怎么蹦跶!),丢给她了一个所谓的“计划”,如下: 郑重申明:本计划无意也不能用于物理学专业训练,连参考价值都没有!!充其量就是物理学相关的思维游戏。如若擅用,误人子弟,本人概不负责!!! “物理学的历史和理论”自修计划 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physics Part 1 一、 自选研究专题 题目 1 : Newton 流数术体系与 Leibnitz 微积分体系比较分析 要点提示: “流数术”的“力学”内涵与“几何学”表述;“微积分”的“符号学”内涵与“分析学”表述 主要参考文献: I. Newton, An account of the book Entituled commercium epistolicum collinii et aliorum, de analysi promota; G. Berkeley, The Analyst , subtitled a discourse a ddressed to an Infidel Mathematician , Wherein it is examined whether the Object, Principles, and Inferences of the modern Analysis are more distinctly conceived, or more evidently deduced, than Religious Mysteries and Points of Faith; G. Leibnitz, H istor y and origin of differentia l calcul us 难度情况 :高 题目 2 :两列同相、同频、同幅且振动方向相反、转播方向相同的简谐光波在相同介质中(不妨设为真空)相干叠加后的情况分析 要点提示 : 请分别在机械横波、经典波动光学、 Maxwell 电磁理论及量子力学 Born 概率波 4 种理论模型基础上加以分析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 现在使用的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光学),推荐使用赵凯华版大学普通物理学教程 难度情况 :中 题目 3 : Euclid 平面几何体系范式综述 要点提示 :注意建立 Euclid 公理系统与 Newton 力学公理系统的关联 主要参考文献 : Euclid, Elements (可考虑中文翻译版); I. Newton, Mathematic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可考虑中文翻译版) 难度情况 :低 二、 附加专题 物理学经典文献阅读 1 文献名称: L. D. Landau 《理论物理教程·量子力学(非相对论部分)》(或《理论物理简明教程·第二卷》)第一章§ 1 测不准原理 要点提示 :着重理解 Landau 对“测量”的阐述 三、 备注 1、 自选专题,请根据自身情况三选其一,完成一篇研究报告;短篇论文、评论综述、学术随笔等文体皆可,字数不限(短小精悍为宜),引用规范,内容以个人见解为主,不得堆砌文献材料。 2、 自选专题完成的情况下,若有余力,可完成附加专题,完成一篇读书笔记,要求与研究报告相同。 3、 上述部分参考文献由我提供。 4、 完成时间尽量控制在一周之内。 5、 研究过程中,可就具体问题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 6、 此计划不得传阅 。 Part 2 一、 自选研究专题 题目 1 : 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及量子光学的适用条件 要点提示 :确定两个判别参量;参考 Gauss 对 Euclid 空间、 Riemann 空间、 Lobachevsky 空间的判别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现在使用的光学教材、量子力学教材以及数学史相关资料 题目 2 : Ludwig Wittgenstein 说过:“对抗的消失跟机械装置松弛(或在硝酸中溶解)时弹簧张力的消失十分相似。这种溶解排除了一切紧张状态。”( 1931 )请分析处于弹性形变的活性金属质弹簧在酸中完全溶解的物理过程。 要点提示 : 能量观点与原子或分子观点 主要参考文献 : 现在使用的力学教材 题目 3 :一枚硬币自由下落,哪面朝上被认为是随机的。如果给出全部初始条件,比如下落时硬币的高度、角度,空气的流速、湿度,地板的弹性系数,及其相关方程,你是否相信(认为),硬币最终哪面朝上可以计算被出来——则一个随机事件就变成了一个可预测的事件?(北京大学,田松) 要点提示 : Newton 力学的因果关系、概率论(注意“频率近似”)以及 Poincare 的内禀随机性 主要参考文献 : 力学或电磁学、电动力学教材(狭义相对论部分,光速问题与因果律)、概率论教材(论述几种基本概型部分)等 二、 附加专题 物理学经典文献阅读 2 文献名称: I. Newton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三编( Book III )第一部分“哲学中的推理原则”( Rules of reasoning in philosophy ) 要点提示 :注意把握实验归纳与理论演绎在原则上的区别 Part 3 一、 自选研究专题 题目 1 : 束星北教授在讲授天体轨道时曾提问“ 月球与太阳之间引力大于月球与地球之间引力,为什么月球绕着地球转 ?”请作具体分析。 要点提示 : 理论力学、机械运动相对性 主要参考文献: 题目 2 : 从前耗费了许多精力以试图发明“永动机”。在什么条件下,这种机器有可能实现?(列昂·库珀 《物理世界》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aning and Structure of Physics )作为例子,试分析一下土星结构、太阳系、卢瑟福原子模型。 要点提示 : 第一类永动机的定义、位力定理、引力辐射与电磁辐射 主要参考文献 : 题目 3 : 请建立数学模型分析( 1 )芝诺的阿基里斯悖论(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 )重力场中具有一定重力势能的刚性小球与地面的弹性碰撞(能量损失率为 λ ) 要点提示 : 数学分析中的基本定义、无穷级数的应用、 λ 值对物理过程的影响 本来,我以为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把她打发了。没想到L磨磨蹭蹭地折腾了快一个学期。之所以不让传阅,是怕让物理系的老师们以为L的“折腾”是我指示的,如果是那样,我岂不冤死了!!! 我一般周末把她叫过来,看她写的所谓“报告”,由于我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就采取我提问,她回答的方式,直到她能基本(也只能是基本)把我说服为止...... 说实话,她的报告基本没有让我满意的(也就不贴在这了)。所以,我一般给她的结论都是:去看书,再去看书...... 后来我知道,L的休学一年过得真是有滋有味:拍了个什么微电影(要让我看,我才不看呢!),拉了帮“三无人员”(无组织、无纪律、无计划,就是那种不被团学组织承认的私人活动)去贵州支教....... 2013年暑假,我回重大办事,不幸被她捉住——她要参加了什么“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让我帮她提些“思路”(这算找外援么?)。前段时间科学网争论的“串珠”问题( String of beads )就在里面——“二把刀”老师给不出什么高深的解释,直接用高中生都能明白的拖拽和向心加速度打发了...... 去年年末,她又发短信来说在自己在老家“创业”了,投了几十万——“二把刀”老师真替她爸妈的心脏捏了把汗——后来,果不其然,创业“黄”了,又一次应了钱锺书老先生那句至理名言。 最新的消息是:她一个月前拿到了辛辛那提大学(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的offer,全奖,读天体物理! “二把刀”老师的看法是:还有天理吗?哪位“美帝”教授那么不开眼,折腾死你!!!
个人分类: 我是被教授!|14002 次阅读|59 个评论
学生疯狂撕书围殴教师的根源在哪里?
热度 60 fdc1947 2014-6-4 09:01
学生疯狂撕书围殴教师的根源在哪里? 这两天一则陕西省长武县学生撕书并殴打教师的新闻很是吸引人注意: 华商报咸阳讯(记者 马新斌)5月30日上午,因不满老师制止他们的撕书行为,长武县中学6名高三学生围殴一名50岁老师,将三根拖把棍打断,造成老师头部受伤。 长武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李建林说,为了不影响这6名学生参加高考,经过教育局和学校协调,曹老师现在已答应暂时不报警,等高考结束再处理。 http://news.hsw.cn/system/2014/06/02/051940198.shtml 又,华商报最新消息: 因不满“撕书狂欢”行为被老师制止,长武县中学6名高三学生将一名老师打伤,引起各方关注。目前,6名涉事学生已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http://news.hsw.cn/system/2014/06/03/051940554.shtml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有说学生打人不对的,有说公安不应当不管的,有说教育部门不该把法律放在高考之后的,有呼吁体谅学生的,有说学生撕书是释放压力但不该破坏的,有说这是应试教育不管学生道德修养的恶果的,如此等等。 我无意对此事的最后处理发表意见,因为既然已经成了公共事件,有关方面总会调查清楚,并加以处理的。我只是想说,所有的媒体评论都没有对这样的事件发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因为我们只有真正弄清楚事情的根本原因,才能够很好的避免将来类似事情的发生。 高三学生撕书的事情,发生不是一年两年了。原因据说是学习压力大,想释放一下。学习压力大的人也不少,也不是都去撕书的。博士生发不出论文,三十来岁的人了,不能够毕业,压力大不大?教授们申请不到课题,或者研究找不到突破点,压力大不大?他们也没有把实验室砸掉。所以,问题不是压力大不大,而是这些学生压根儿就不想再读这样的书,他们憎恨读书,至少是憎恨再读被他们撕掉的书。 书给人知识,让人懂道理,读书应当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些学生怎么会读书读到憎恨书,原因何在?我看原因在于高中三年,最多读了两年正经的书,这最后一年的书,完全不应该读。 整整一年,从早到晚,一遍又一遍地去做那些无聊的练习题,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学习知识,首次听说,会有新鲜感、好奇感,几遍过后,了解了、理解了、能够应用了、知道举一反三了,熟练了,这就很好了。如果强迫他把已经基本上熟练的东西或类似的东西再一遍遍的练习,他就会感到厌烦,甚至反感。高三的一年,学生差不多就是做这种令人厭恶的事情。再加上他们还要听家长、老师以及所有的长辈一遍又一编的无穷无尽的唠叨。那就几乎要把人逼疯了。我想象一下,我在那样的环境下,也会被逼疯的,也会逼得像昆曲《思凡》中的那位小尼姑那样,“ 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 ”。 我曾经说过:“ 让一千多万青年学生做一年无聊的复习题,学生们并不能得到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最多只有极少的提高),反而使很多青年人看见书本就头疼,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讨厌读书学习甚至终身厌学。让全中国的年轻学生都浪费一年青春岁月,这对于国家实在是极大的浪费。 ” 但是, 一种做法,即使是不良的做法,当成了人们的习惯时,人们也会认为理所当然。 真的 很遗憾, 这种要考试就一定要让大家充分复习的思维已经成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习惯思维。高三要复习一年这样的事情竟然成了不可改变的事实。即使要把学生逼疯,大家的想法也就是要理解学生、多教育学生如此而已。 要想不复习一年,让个别学校、个别城市开始做是不可能的,因为谁少复习了,谁就会在考试中吃亏。这样的事情,只有教育部至少也是省一级的教育行政当局作统一而严格的规定。 实际上,对于高三年级的复习时间,教育部是早有规定的,那就是 《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据教育部的说法,这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订”,“ 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是要求各地“遵照执行” 的。根据教育部的这个计划,整个高三两个学期的复习和考试时间加在一起也只有 12 周。 可是,规定归规定,谁也没有把这样的规定放在眼里,我不知道教育部长袁贵仁先生对此如何看,抑或是否知道有此规定。 总而言之,只要高三还要复习一年,还要学生做一年无聊的复习题,学生还是要发疯,还是会撕书,还是要讨厌一切书本,到大学后仍然不学习,有钱的大学生就仍然挥霍,钱少的仍然摆摊卖货,大家就仍然只想着搞“协会”、建“人脉”,考试就仍然作弊,仍然是一年级就想着混毕业以后发大财。是不是这样呢?大家看吧! 相关博文: 1.从国家的利益看,我们需要这样准备考试吗?(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759248.html 2.从国家的利益看,我们需要这样准备考试吗?(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760588.html 最后说几句:我感到很奇怪,怎么好几位朋友都在这里说,必须要高考。本文没有认为应当废除高考,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比高考更好的办法。特此说明,以免误会。
个人分类: 教育|9582 次阅读|71 个评论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痛
热度 3 j6789 2014-6-3 15:41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痛 周 健 从科学网上看到郭世龙同学的帖子,心中难免焦虑。无奈感慨之余,说说几点个人想法。 当下,中国的绝大多数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都是极度缺乏的。过去,我们的理由是中国穷,能重视人的生理健康已经不错了;今天的中国,到了逐步实现小康的时代(尽管这个时代的慢慢到来,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全民百姓都达到小康水平了),也许人们可以更多的关注人的心理健康了。每每谈到社会上的各种问题,人们都往往容易聚焦于体制和制度的顶层设计问题,毋容置疑的是这种关注原本应该是效果最好的途径之一。然而,现实中这样的成功案例却难得一见。因此,面对人的心理健康这样的复杂问题,也许我们还可以关心一下你我身边的情形。相信这样的关心也必定有其现实的意义。 人的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科学问题,截至目前,科学家和社会公众大都认为:人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有鉴于此,第一,建议政府更积极的推广和实践婚前健康检查(应该有相应的法规支持),其中的重点是保障这种检查的免费(尤其对农村人群)、可及和实效,应该坚决杜绝任何虚假形式的虚假检查或证明。第二,对于婚前检查结果,应有与之相对应的、可行的、科学的、合理的处理规则(这同样需要相应法规的支持)。这里的关注重点不是能否结婚,而是结婚的双方是否带有高发病概率、可能危及孩子将来生长发育或自理生活能力的、严重的精神疾病的遗传因素。第三,妇女孕期,在加强生理营养保健的同时,也要加强母亲自身的心理调适,尽量减少对腹中宝宝的不良刺激。第四,孩子出生之后应该尽可能让孩子在父母身边慢慢成长。对于这一点要求,还有一个必需的假设:就是身为父母的人们首先是自己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应该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在抚养孩子时能够应用。在这方面农村的年轻父母为了外出打工挣钱,将婴儿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抚养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第五,现在中国城市里的处于婚育年代的人们(特别是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者),许多人是主动的、或被动的将婴儿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这里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有求必应,任其发展,结果常常造成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无法面对挫折,个人自我意识强烈、缺乏人际交往技能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导致心理问题的最常见的原因。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学生生活就开始了。对于我们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等,即使有种种讨论,也很难有实际的结果。不过,我们可以关注一些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也有其中的一些问题是可以在某所学校、或某些学校是可以改进的。一是继续加强学习方法的教育、培养和锻炼。第二,学者能否撰写出一些适合各种年龄段读者学习的、各科学习方法之类的书籍,估计这方面书的应该有一些,但是学科门类是否齐全、学习方法的新颖和实用性等就值得怀疑了。目前,在各个学校充斥的就什么经典、什么北大、什么清华之类的教参资料,此类不说全面禁止,至少应该不得提倡。第三,尽量减少家庭作业。第四,在中小学,应该为孩子们在学校留出一定的时间(安排适当的课时)在一起游戏玩耍,或者自由交流,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五,学校的心理辅导员,不能仅仅是挂一个名,应该在学校课程安排中,有一定的课时来培育孩子们的心理发育,不能采取上课灌输的模式,应该是心理故事会、心理剧演出等等。第六,在全社会(当然包括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和实践“公平正义”原则。因为,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缺乏公平正义的事件最容易打击和伤害他们的人格尊严,并由此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父母、家人也是孩子的老师。当前的中国,现实的问题是人口众多、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压力太大,这方面的压力已经传导到了年轻人的父辈、祖辈。加之中国现代培训产业的迅猛发展,什么“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观念,已经对孩子的父母家人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于孩子和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父母家人在其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这里,同样必需的一个假设是:父母或家人自己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应该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在和孩子相处时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示范作用,或者说起到教师的作用。第一,尽可能让孩子开心的成长,不用打骂的方法教育孩子。第二,父母家人率先垂范,如果一个家庭里两个大男人(可能是父辈和祖辈)长期酗酒,吵闹不休,或者家庭暴力不断,家人生活立离心离德,这样的家庭几乎可以说无法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全的孩子。 第三,不要给孩子那么多压力,主要是学习方面的。比如各种技能的培养,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个人的兴趣与爱好正相关,而确认孩子是否真的具有这方面的兴趣是一件并非容易的事情。现实情况是父母家人们的要求(可能依据的是别的少数孩子的成功经验和将来就业的考量),变成了孩子不得不接受的兴趣。第四,要注意不能羞辱孩子(比如父母家人对待孩子不佳的考试成绩时),这种羞辱对孩子的自尊心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自尊心的伤害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第五,父母家人要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克服可以克服困难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人际交往技能、团队意识、公平正义观念等,一步一步为孩子培养出一个健康心理,以便他们能够顺利应对一个接一个的人生挑战。 二 0 一四年六月三日 作者联络: Email:zhou6789@21cn.com
个人分类: 教育新潮|3588 次阅读|8 个评论
北大清华招生--无可奈何收‘二流’
热度 8 lin602 2014-5-29 11:27
我们考大学时,三所最厉害的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中国科技大学。 自恢复高考后,北大、清华一真牛,将全国的高考状元进行瓜分,所以如果看一、二十年前的媒体,清华、北大都牛哄哄地宣布,多少多少状元被他们收来了。骄傲、自豪! 这几年好象光南京市每年就有千号高中生不参加高考,直接到发达国家读大学了。还不计算初中生及非高考高中生,当然研究生更不谈了。 光我身边的教师的小孩,就不少直接到国外读大学了,甚至还有部分读中学的。 北大、清华这几年再也不牛哄哄的吹牛了。 一个国家、省份甚至一个城市,顶尖的学生其实就是那么多,如此多的优秀生出国读书,而且许多国外名校提供资助,考生‘金字塔’的顶已经被削走,留给清华、北大已经不是顶尖的优秀学生。 我们得承认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高校由于历史久,加上长期的积累,教育质量高,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中国的高校按照目前的体制,不是与世界高校齐头并进,而是慢慢拉在后面了。许多不发达国家的高校都比北大清华教育质量好。 ‘无可奈何花落去’,这就是目前的北大与清华。
4268 次阅读|26 个评论
华电学生写“词”求校长装空调
热度 1 ncepuztf 2014-5-23 20:18
每年夏天因为装空调的事情都有一些学校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诉求。 想当年俺们上学连个风扇都是后补的,不也挺过来了吗? 不知道是因为全球变暖,温度升高,还是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总之学生不耐热了。 今天看到本科学生QQ空间关于装空调的词,挺有才的,复抄如下,祝他们能如愿吧(天气也确实热,昨天我吃2根老冰棍才不至于中暑倒下),也希望学校领导们重视起来,对学生来说,学习也是劳动,要保护才是。 华电学子耐热强,小风扇,铁纱窗。韩庄乡边,无处觅清凉。 纵使心静暑难降,教室里,桑拿房。 辗转反侧梦难香,汗浸衫,滚烫床。欲语无津,唯有汗千行。 跪求来年夏日初,装空调,刘校长!
个人分类: 囧事趣事|1998 次阅读|3 个评论
师生抢署名---深层次的原因
热度 28 lin602 2014-5-18 22:41
这几天网上有关导师与学生抢署名的博文与评论较多,导师有三六九等,学生也有三六九等,所以文中的许多评论都是有原型的。 已经许多年了,只要是我的研究生做的实验,第一作者全部是学生,我一般是通讯作者,甚至有的研究生写的时候通讯作者都是学生。因为我现在有没有第一作者文章无所谓,因为我不需要升职称,也不是一定需要第一作者文章才行。 假如我现在是副教授,还要申请教授,申请教授必须有第一作者的sci论文,我该怎么办? 可能会有人说,自己做呀,自己做实验自己写论文,自己发表,自己修改,自己署名第一呀。 理论上完全正确! 但是,教师是有教学任务的,许多教师几乎天天有课,要备课,要改作业,要开会,要查文献,要指导研究生,要写申请书,要接待企业来人,要.......。加上有机合成的实验一做就是一天甚至还要做到晚上,这样的长时间的实验经常是没有连续时间做的。这时候要自己出第一作者论文,真是难了。 如果研究生多,做的课题多,写申请书多,指导研究生时间多,写中期报告及结题报告多,再加上课多点,再搞个班主任,研究生的实验又不让导师作第一作者,而升教授又必须有多少篇第一作者论文,这个问题就出来了。 因为研究生要开题,改开题报告,发表文章导师有修改责任,否则出事是导师第一责任人,要指导研究生解决实验中问题,要修改研究生学位论文,要组织答辩,加上研究生如果不好好做,导师还要批评与检查。接的企业项目要做中试,为企业提供样品。而发表的文章对于升职称又没有用(非第一作者),那这研究生还有带的必要吗? 这时候导师可以采取少带点研究生,少指导点科研,论文修改少花时间,通讯作者是学生出事导师少负点责任。自己多花点时间做点实验,自己发表第一作者文章,将自己的职称搞上去。 如果文章真出事了,第一作者是学生,通讯作者是学生,导师到底有没有责任?东南大学原校长顾冠群的博士生论文出问题,网上对导师的申讨声一片!原华东理工大学的校长陈秉恒的博士发表论文出问题,导师为此非常不好过。不知主要原因是什么,最后陈秉恒的院士都没有了。 如果这个学校与这个导师不要学生的第一作者文章,其他学校及其他导师却要了学生的第一作者文章,这结果是不是要这个导师独吞呢。 这背后的原因不少,我们不能回避这些问题。 十多年了,我的研究生写的文章学生都是第一作者,因为我不必要了。而我升教授职称时,当时第一个研究生还没有写出文章,所以也没有用过研究生的第一作者署名权于我升教授材料中,不过那时候研究生只有一个,没有什么指导任务,经费也不需要多少,那时候学生人数少,课也不多,自己做做科研写写文章解决了职称的事。而现在十多个研究生加上不少本科生论文,这指导科研与申请经费的任务就要重多了。 各位博友,你如何看这问题?
8110 次阅读|55 个评论
一篇引起"公愤"博文的背后
热度 15 zhumengjin 2014-5-17 20:00
【 非独立成果更多地反映了你导师的水平或导师所在实验室的水平,不能准确或完全反映你的水平,非独立成果不能完全作为你学术能力的评价 ......, 这是目前学术界正规学者的共识 】 前博文《也谈导师与学生间的学术成果之争》 似乎在科学网上引起了公愤,因涉及人身攻击,被喷得一身骚,没办法直接回复,但有必要就初衷补充 几点 说明: 1. 前博文 与 苏大事件 无关,只是时间碰巧赶在一起了,容易使人联想该博文可能是为某人辩解,所以,很多人把对该事件的愤怒转嫁到该博文上,即使当了回冤大头也可以理解; 2. 前博文 所谈成果归属,严格来讲不是指署名权、研究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归谁的问题, 主要 是指学术界同行评议中,同行们认为那个研究成果属于谁,即指同行舆论或口中所说的某某或某课题组取得了什么研究成果 ,学术界发生的几起导师学生争成果所属的案例实际上也就是在争同行舆论,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舆论上让同行认定成果属于谁; 3. 学生做了研究实验工作,在论文、专利上按实际贡献大小署名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前博文谈成果归属需要以不损害学生正常署名权为前提; 4. 国内少数单位出现导师跟学生抢第一作者的现象应该受到强烈谴责,对这些 资质差的 单位只认第一作者、不认通讯作者的愚昧政策应尽早废除。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争论,前博文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对学术界真实存在事实的客观描述。学生在立志进军学术职场的起步阶段,因能力没达到学术界公认可以独立开展工作的水平,只能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idea的来源),在解决课题里面的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得到结果并联名发表文章,培养了自己的能力,顺带拿到了学位证书,但学生在同行眼里不具备对课题成果的所有权,即使发表了署名文章也不能说成果就是你的,学术界同行绝不会真把它当着是你的学术成果。很简单,课题原始idea是你导师的,离开导师的idea和课题经费支持能否取得相应的成果还是未知数,所以非独立成果不能作为你学术职场上的正式成果,只能作为评价实验技能或科研潜力的一种参考。 不少高校在评审职称时都有规定,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自己申报职称的代表作。 这说明啥?说明博士期间发表 的 论文虽然你署了名, 你是第一作者,只是表明你具备了从事同类工作的潜力或技能,但课题原始idea来自你的导师、成果归属也是你导师的,学术界同行绝不会把它当着是你的正式学术成果。 另外,国家基金委的杰出青年基金评审也倾向于这样的标准,一般只认独立成果、不认非独立成果,因为非独立成果更多地反映了你导师的水平或导师所在实验室的水平,而不是你水平的真实反映,非独立成果不能完全作为你学术能力的评价,你自己必须要有系统的、真实反应你学术水平的独立研究成果才行(通常体现为通讯作者成果)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高校招聘职员,通常多是招聘那些做过博士后甚至做过几届博士后的人。如果打算进军学术界,在进入职场后建议你不要把学位期间的论文作为你的正式成果,附带证明你的能力可以,因为那样对你并没有好处, 如果不了解这点,可能对你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虽然是以导师的视角,但实际上这是对学术界共识的客观阐述,也可以说这是忠告。希望能听进去,听不进去就算了。 最后,顺带挖掘几组信息:1)推荐数更多地反应了阅读者对观点的赞同度;2)而评论数更多代表了议题的受关注程度;3)科学网研究生占多数,科网流量主要由研究生贡献;4)少数学生 以自我为中心惯了,在完成导师课题的 局部 工作 后,在解决问题上有所创新,往往滋生“一览纵山小”的膨胀感觉,把谁都不放在眼里;5)很多研究生在导师的push下过得都很辛苦,憋屈得厉害,碰到可以开火的、可以发泄的机会,子弹是绝对不会吝啬的 ;6)想起九斤老太那句话——一代不如一代。
个人分类: 社会视窗|13452 次阅读|18 个评论
也谈导师与学生间的学术成果之争
热度 69 zhumengjin 2014-5-16 19:10
【 学生在立志进军学术职场的起步阶段,因能力没达到学术界公认可以独立开展工作的水平,只能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在解决课题里面的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得到结果并联名发表文章,培养了自己的能力,顺带拿到了学位证书,但学生不具备对课题成果的所有权,即使发表 了 署名 文章也不能说成果就是你的 ……】 ⊙一篇引起公愤博文的背后⊙ 引子——我给你提供劳务费,雇请你用我提供的图纸、厂房、原材料加工产品,你不但练就了一套终生受用的熟练技能,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归你所有,我对产品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使用权,啥事儿都跟我无关,然后就因为没有你的同意我用了一下产品还理直气壮地告我侵权,不用细想也会觉得这事儿绝无可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于情于理都狗屁不通...... 师生情谊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而且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情 感 之一。虽然从道德文化角度、从 师生感情 角度不应该这么讲,上述类比让人从感情上 无法 接受,但排除感情因素,“ 导师招收学生,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导师提供劳务费和实验经费的支持,攻读学位、开展部分课题研究、取得相应成果、完成学位论文、最后获得学位 ”的实质跟这个 也 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至少形似。 导师与学生之间出现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之争本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可偏偏就有些不怕丢脸的人非要把这事儿反复上演出来,让众人观看其“红屁股”。 从学位的制度设计上讲,本来就没有学位论文成果归导师还是归学生的问题。学位论文成果所有权归培养单位所有,这是所有或绝大多数培养单位的学位论文在提交给培养单位图书馆时都必须签署的协议,而且部分学校还出台了明文规定的具有一定法律契约性质的行政文件。尽管有点像霸王条款,只要你签了字,就意味着你以契约的形式承认了学位论文成果的所有权归培养单位所有。 这里谈一谈学术界通常认为学位论文成果的归属问题。所谈成果归属,主要是针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人文社会学科可能有点差异。这里的归属问题严格来讲不是指署名权、研究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归谁的问题,这里 所谈成果归属 主要 是指学术界同行评议中,同行们舆论认为那个研究成果属于谁。 因为导师学生争成果归谁,往往并不是为了经济利益或其他实际利益,争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在 同行 舆论上让人们认定成果属于谁 。通常来说,对于学生在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导师是拥有成果处置权利的,学术界也认为,除非你能证明那成果是你100%完完全全独立做出来的。 熟悉研究工作的人都知道, 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自然科学,这通常是不可能的。课题是导师的、原始idea是导师的、经费是导师的,导师提供实验平台、提供支撑团队,虽然你是实验的具体执行者,即使你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创新,甚至有新发现,但仍属于导师课题框架内的成果,学界通常也这么认为,同行不会认为那是你的成果,对于 学生在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通常属于导师。 只要导师使用学位论文成果的具体 细节合符学术规范、没有学术不端的行为,导师几乎拥有对学位论文成果的任何权利 。退一步讲,即 使 导师在使用学位论文成果过程中出现学术不端了,也不能否定导师在同行中被认为拥有该成果的地位,因为这属于两个不同的事情,学术不端行为本身并不影响导师拥有学位论文成果。学生跳出来指责导师侵犯他(她)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界舆论中是说不过去的。如果为了维护学界正义,不顾师生情谊勇敢站出来揭露导师使用成果过程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则是另外一回事,但侵犯成果之说不成立。指责导师侵权,你注定是输家(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学生、导师双输),因为你达不到你的目的—— 让同行们认为那个研究成果属于你 ,从而彰显你超强的学术能力,相反还会在同行中落下“白眼狼”、不能合作这类不好的印象。所以,如果跟导师没有“杀父、夺妻”这种深仇大恨,根本就没有必要。 很多同学认为,我做实验很辛苦,那成果理所当然是我的,这种认识是不符合学界常规认识的。如果这个问题不阐述清楚的话,恐怕自然科学领域里的很多导师都在搞部分学生眼里的“学术不端”,特别是那些综合多个学生研究成果,组合起来发Nature、Science这种大文章的牛导们。在这些牛导课题里,如果你做的工作多或者很关键,名字自然会排前,如果工作量小又不是关键,甚至名字都不用挂。当然,这里面不排除有灰色的东西:如果你跟导师关系好,在贡献或工作量介于可署名与不可署名的模糊地带时,名字可以出现在署名作者中、甚至还可以很靠前,如果与导师关系不好,名字不出现在署名作者中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也很难界定就是学术不端。假设每个学生都跳起来说,那部分成果是我做出来的,你无权使用我那部分结果,你让那些牛导们怎么活?学术界不乱套才怪呢。 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位论文成果绝大多数都是在国家课题的资助下完成的,这个成果自然属于课题成果,作为课题的主持人,当然毫无疑义地享有成果的代理所有权、使用权等。在国家课题的设计中,几乎所有课题都有劳务补贴这一项。不知道人文社会科学的实际情况,仅就自然科学领域而言,如今稍微正规一点的单位都规定:没有课题经费的导师在当年是没有招生资格的。国家课题的设定与这些单位出台的政策基本上保证了学位论文成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属于导师课题成果的一部分。所以,学生在进军学术职场开始阶段,因能力有限,不能独立开展工作,只能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课题,培养了自己的能力,顺带出点成果并拿到了学位证书,但不具备对课题成果的支配权,即使发表 了 署名 文章也不能说成果就是你的。 即使学生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在导师原思想框架下就某个小点做出了导师能力所不能及的创新,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成果的归属。 根据个人的经验认识,国际上也大抵如此。在美国,硕士、博士毕业一般认为不具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所以打算从事学术研究、进入学术职场的人,一般都得经过博士后阶段的训练,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要经过多个博士后阶段的历练后才能正式独立开展工作。所以,学界一般也认为硕士、博士、博士后做出来的成果理所当然归提供课题经费的“老板”所有。虽然没去逐项统计,但在印象中,除了少数学术界都知晓独立作出贡献的特例,诺贝尔奖多数都是发给提供idea、提供课题经费的“老板”,而不是执行实验的学生,除非全世界同行都知道是学生独立做出来的成果。这实际上也从侧面大致反映了国际学术界对学位期间成果、乃至博后期间成果所属权的认识。 所以,导师与学生的学术成果之争本来就不是一个应该存在的问题。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33516 次阅读|154 个评论
“老师,您认识王修慧老师吗?我交作业。”
热度 42 wangxh 2014-5-9 14:19
这几天中午一直在学校等着收作业,几乎天天遇到奇葩学生。 刚才遇到一位,在走廊里晃来晃去,看到我问:“老师,您认识王修慧老师吗?我要交作业。” 俺强忍“爆笑的势态”回答到:“不认识!要不你再问问其他人?” 这位一边犹豫一边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刚才碰见一位老师,一问不是,所以我不敢确定哪是王修慧老师。” 说实话,这时俺有些“怒不可遏”了。换了角度对其说:“你不用交作业,交了也不可能合格。上了两个月的课,你连授课老师都不认识,你的‘学习态度’略见一斑了。” 该生开始明白了些什么,强词夺理道:“我真不认识老师,怕认错人啊!” 俺终于按耐不住“火气”:就我,你怕认错人?开什么玩笑,大连交通大学只有俺留这种发型—— 海边火山口状 ! (20140105 Hawaii 恐龙湾)
个人分类: 教之道|8260 次阅读|44 个评论
既认真但不能忒较真--对待学生
热度 12 lin602 2014-5-5 18:00
在大学工作了三十多年,因为不当官,基本上就是与学生打交道为主,而且现在与学生交往是我最快乐的事。 从本校及媒体上看到不少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自杀或行凶的报道。 教育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德性,如果从宗教的观点,也是教师最后心灵得以安慰、死后能够上天堂的功德。 如何把握这个度?这是各个教师的风格所定,各有各的方法,有的教师比较严厉,有的教师比较宽厚,有的教师比较松,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教师不管。 严师出高徒。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不怎么认真教育学生,这个学校的校风不好,学生的质量不会高。所以对待学生要认真及严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想上课就上课,不想上课就不上课,想实习就去,不想实习就不去。想睡到九点到实验室就九点,十一点吃饭就离开。甚至开学多少天也不来学校,晚上打游戏到通宵。这样做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与国外不一样,国外是有严格的考试成绩把关的,而且已经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而国内高校不是这样的,不毕业就认为是不正常的,如果教师再不管,可能许多人不来上课,考试作弊来交差。因为学生还不是很成熟。 认真要求学生好理解,但还要注意不能‘忒较真’! 有些学生会因为一时所想,做事有点出格,例如几天不来上课,不辞而别出去玩了,一些任务不能完成,违反实验室纪律,打架,酗酒等。尽管教师非常生气,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可能后果比较严重,这时候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有时候处理不好,学生会走极端,甚至对教师不‘礼’。 在管理上要比较严厉,不能不管,管得紧学生出格的比较少,如果学生真的有什么事,在处理上非常慎重,不能一下处理得结果非常严重,甚至退学或不能毕业。有些学生在这样的打击下,有时候会走极端的。 有时候要给他一个机会,甚至让他的家长、辅导员、班主任协助来完成。如果再不行,后面家长的介入可能会有效防止不好的事情发生,因为家长已经介入了,即使出事,家长也不会怪教师与学校,因为已经处理得非常谨慎。 有时候我们想想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犯了什么错(例:拿了家长的钱与物,离家出去多少天等),家长真是‘公事公办’?就严格处理、不让进家门甚至送到派出所?我想绝大多数家长不会这样做的。 认真要求学生,这是教师的 天职,但当学生真有事情时,处理一定要慎重,不能‘忒较真’。 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一个合理的体系,没有一个明确可执行、全民都认可的规则。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对大学的制度都有各自的解读,各自都用自己的理解来处理问题。
4927 次阅读|23 个评论
含泪把你踢出门
热度 80 张海霞 2014-4-28 18:24
下午组会,常常是满满登登的会议室,虽然人还是不少,可是仍然显得有些寥落,因为少了一个很受大家欢迎且比较有“笑果”的同学,这是一个昨天被我踢出门的同学!很不想写这个故事,可是坐在电脑前神差鬼使地出现在眼前的就是他一年多前他第一次被我逼着用英文做报告后给我的邮件: ———————————————— 亲爱的张老师, 现在终于可以冷静下来回顾一下刚才的组会了 … 对于同志们来说可能只是多看了一场笑果十足的演讲罢了,但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难忘,毕竟任何第一次都是很重要的嘛 … 真的发自内心的非客套外交性质的感谢您。要不是您逼着我,我又实在不想让您失望,我可能真的因为害怕而称病不来了。那我这第一步可能永远都迈不出去,可能还会留下心理阴影,何况还会食言 … 当然,现在回想一下这次报告本身还是很烂的。首先演讲的一半以上是在对着幻灯片照本宣科;其次,我的用词依旧过于简单,语法依旧有错误,发音也有不准确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问题很多都回答不上来,因此将学术报告弄成了脱口秀 … 而您的评价竟然是 very good ,我想这是因为我第一次您给的勇气分吧,不过下次您要是能明确指出我的不足我会更感谢您的 …… *** ———————————————————————————————— 看着他长长的来信,仿佛又看到他要求带着巨大的耳机在组会上紧张地用英文做报告的搞怪样子以及他在我这里两年多的种种故事和记忆,泪水涌上眼帘,心情难以平静,索性还是写写他的故事吧。 这是一个从外地一所 985 高校来的同学,是本科毕业设计的时候来找我的,因为他想出国读 MEMS 专业的研究生,希望积累一些资历,他们学校一个老师就推荐他联系我来北大做毕业设计,他很善于沟通,我们就愉快地决定了,他在北大附近租了房子,我付一定的生活费(够租房和吃饭的那种),他每天和其他同学一样来做试验,他的沟通能力很强,幽默风趣、善解人意,于是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而且做实验也上手很快,在实验室里很受欢迎(这可很不容易呀,很多同学都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关系很紧张),毕业设计的时候回到母校答辩还拿到了优秀。之后他就一直在我这里工作,研究方向换过一次,但是无妨,他都很快进入了角色。 在组里,他是开心果,有他在的地方就有快乐,因为他不但是会说话,而且是风趣幽默,还比较时尚和有艺术修养,我们组里的美工设计工作都交给他搞定,男同学喜欢跟他在一起,是学习怎么说话,女同学也是他的好朋友,是因为他衣着打扮时尚有品位,经常给女生出主意,看似一切都很完美,可是,问题就出在这完美上。 秋季学期是准备申请的季节,他也算是有了一些学术方面的积累,我鼓励他申请,还帮他联系了导师,本以为一切都 OK 了,可是去年元旦后我开会遇到那个我帮他联系的导师,人家很诧异地问我: “Alice ,你帮我介绍那个学生怎么没申请啊?我在等他呢! ” 什么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怎么可能呢?他不是已经都搞定了吗?没有,我查了好几次了,根本没有查到他的申请资料!我立即打电话回来问他:什么情况? “ 老师,我是没申请,因为我觉得我的资料还不够好。 ” “ 什么不好?哪里还有缺? ” “ 英语,我的托福成绩没过 100 分,口语不行,所以我就没申请。 ” 那就赶快去学啊、练啊,于是他就去新东方参加了一个月的封闭训练,这也就有了我逼他回来用英文做组会报告的那一幕,真是太让人诧异了,这个平时活泼开心、说话从来都不打盹儿的大小伙子,竟然是带着耳机进来的: “ 你这是干什么? ” 我和同学们都莫名惊诧得不知所措。 “ 我紧张,我必须带耳机。 ” 于是他就带着耳机做了他人生第一场英语报告,其实他的发音很好,语法也没有太多问题,表达得基本流畅,可是他那紧张的样子却深深地印到了我的脑子里,我知道他的问题了。结束以后,我和同学们都表扬了他,还用英文提问,他也基本都回答上来了,不错,真的是万事开头难啊!从此以后他的报告基本都用英文,因为意识到英文也不难,自己还是可以 handle 的,他的英文考试当然也很不错,可是他就这样错过了第一年的申请,比他低一届的三个师弟师妹都顺利出国了。 不得不说,很遗憾,我也为此批评了他很多次,也鼓励他是不是考虑申请欧洲的学校(因为欧洲的学校会晚一些),可是他说他愿意再等一年,准备更充分了,一定要申到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我当时也发了狠话:“你就这么犹豫吧,人家都结婚生娃了,你还在这里犹豫不决观望呢!今年秋天是你在 Alice Wonderlab 的最后一学期,申请完立马走人,春节以后我再也不要见到你! ……” 又一年的申请开始了,他的工作也更加进步了,有了自己比较得意的很有创新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论文发表,英语的成绩单也很好看,而且中间发挥自己的设计特长为 Alice Wonderlab 设计的宣传页和论文封面也都为他增色不少,同时也增加了信心,申请的过程依然是漫长,他在犹豫不决中在 Deadline 之前终于完成了 8 所学校的申请,这中间我和同学们都有不断地催促和敦促,联系老师、套磁,等待面试和 offer ,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也还是充满了希望,因为还是有老师对他很感兴趣,希望一切顺利,看似一切顺利,于是春节前我又一次心软了:春节以后你还是可以来,等着暑假去美国吧! 他依然是开心地进行着各项实验和设计,终于到了 offer 发布的时间,他的情况不是很好,但是他心仪的那所学校还是给了他机会,他也答应了,上周来找我谈这事的时候,我说那就好好准备下学期走人吧!本以为一切就这么搞定了,没想到前天我约每个学生谈话的时候,轮到他进来,一脸的忧郁:“老师,我也正想找您呢,我又犹豫了:您说这个学校到底怎样?老师的 Funding 靠谱吗?读这个专业的博士未来的工作会怎样?我到底该怎么办? ……” 我知道,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内心脆弱,这些批过不知道多少遍的老毛病,在这关键时刻又犯了 …… 于是我仔细跟他分析他的情况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可能,所有的是都需要你自己去努力奋斗、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世界上本来没有完美的事物,更没有人可以给你未来的承诺,重点是要往前走,不要犹豫地往前走,要跨出去这一步才有未来 …… 总之说了很多很多,他依然是犹豫不决、心事重重的样子走了。 回家路上,我仔细想这事的前前后后,我觉得像他这样犹豫不决、害怕出门面对社会和挑战的问题在青年学生中很具有普遍性,于是晚上给他发短信: 你必须走出去才知道世界的模样!记住: Done is much better than Perfect ! 这句来自 Facebook 创始人的话,我想很适合这时候的他!也希望以此促进他尽快做出一个决断来。 昨天,他来跟我说: “ 老师,我 ……” 又是一堆的托词和犹豫 …… 我知道他的问题,也知道我该做什么了,也知道做什么可能对他有效,于是我很不留情地说: 我不管你选择什么,但是你要马上选,尽快去做,不要回头看!另外,你在我这里的工作结束了,请你立马走人,不做出个样子不要回来! 他有些惊讶又无奈地看着我(他已经很了解我的性格了),眼里含着泪光,走到门口,又犹豫地回头: “ 老师,您没有什么对我说的吗? ” 我大声说: Never Look Back, Go ahead, Just DO it ! 门关上了,我强忍的泪水噼里啪啦地掉下来:我这是怎么了?!竟然这样毫不留情地踢学生出门!可是,不踢出去行吗?!忽然想起来很久之前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演北极狐狸的,影响极深刻的是狐狸爸爸妈妈强行把孩子丢到冰天雪地里自己过冬的镜头,看似残忍,可是逼出了它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中活下去的本领,也给了它和种群活下去的机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是一样,无论你是谁,你的人生都是一场一个人的战斗,都要离开家门或者师门单独去面对不完美的人生和重重的困难,在一次又一次的摸爬滚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辉煌。独自出发,也许是自己义无反顾地走,也许是被踢出门,也许是起起落落、反反复复,但是 每个人都必须有这一天, 很遗憾,对于这个同学,我做得晚了,一年前我就该这样把他踢出门,也就不会有他浪费的这一年时间! 因此,组会结束的时候,我跟同学们说:每个人都要利用好在学校的时间锻炼好自己的各项能力,顺利毕业,早点儿启航自己的人生,不然,我真的是会把你踢出门的!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22102 次阅读|86 个评论
导师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热度 1 fengroad 2014-4-19 23:18
最近科学网有很多导师和学生的帖子,其实科学网历来有很多导师和学生的那些事儿!有导师抱怨学生整天打游戏的,有学生读了快一年找不到北的,有人感谢自己导师的,也有人对自己导师极度不满的,同样也有导师对学生不满的。 又到研究生毕业季!今年也有学生毕业,每到毕业的时候我就彷徨,因为国内学制太长,硕士三年,人生最青春、最美丽、最阳光的三年在我的指导下完成,这三年学生和我的接触可能远过和父母亲人的接触,而我究竟给了学生什么,这些对他的未来会产生哪些影响。 我不能讲,我给了你课题,是你没有做出来,难道天底下所有的课题都能做出来,如果那样,MH370早都找到了,不至于到现在还茫然一片!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曾经和现在把每个课题都做出来了么,不见得! 我不能讲,我给了你思路,是你自己没有执行,哪有那么容易,阿基米德早就说过:给我一个足够长的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可是地球撬动了么?没有,尽管idea重要,但experiment有时候远比idea难的多!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曾经和现在把每个idea都实现了么,不见得!在我的记录本上有厚厚一叠idea,可是大部分都没有执行,就在去年,我重新拿起我7年前的idea再执行。 我不能说,你为什么不投稿论文,那老师,我写的你给我修改了没有!是的,老师你很忙,可是学生也很忙,不光要做试验、购买药品,还要维护设备,在实验室打打杂,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 再试问我们自己,我们读研究生的时候,是否也令导师满意?是否也按照预期完成了课题?是否也很快的执行了导师的思路?是否每天都想着做试验写论文?恐怕未必! 再试问我们现在,是否上课都尽心尽力,让学生很满意,恐怕未必! 世界很精彩。导师和学生都要为对方着想,作为导师要有耐心,把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能指明方向;作为学生,要勇于攀登,不畏艰险,勤于学习,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而不是临阵逃脱! 难道这个世界流行短平快,导师和学生都希望快出论文 ??? !!!你懂得!
30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冯言冯语]中国大学有多可怕?
热度 2 冯用军 2014-4-8 01:28
老冯故事会iStory of Feng(冯用军说时事)之可怕的中国大学 唐山市著名教育学者、河北省历史文化讲师、中国最年轻资深大学评价专家 冯用军博士 今天不跟大家讲解是Chinese University 还是University of China类似的“鸡蛋逻辑”,而是给大家讲讲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的大学干了神马? 导语 中国 校友会网还推出过“1999——2008 中国 造富大学排行榜”,前三名仍是北大、清华和浙大。其次,社会这所“大学”的造富能力,胜过所有大学。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是这样嘲笑 中国 大学的:“它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并竟然引以为傲,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话。” 正文 恢复高考33年来,中国共选拔了5438万名大学生。 千军万马过的不再是独木桥,大学也不再是从前的大学。近三十年来, 中国 的大学经历了市场化(如取消毕业分配和实行收费制)、国际化(如“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大规模合并)、产业化(如疯狂扩招和建大学城)三大高潮。 它变得像混合了政府和企业功能的奇怪公司:是公共服务,却由家长们高额支出;是产业经营,却背负了2500亿元债务;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是投资,却不保证你的回报。大学的理念越来越混乱,而其行政管理、评估体系、课程、老师和学生,都出了问题。大学的定位和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从教授到学生的造假舞弊令学术成为笑话。大学的腐败、两性和安全乱象总在社会新闻版出现。 中国 的大学不再精心培养能独立思考的“人”,而热衷于培养“就业员”。 大学从残酷社会中的象牙塔,堕落成了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坏公司,这是可怕的事!少数好教师和好学生在此瑜不掩瑕,更多人的青春在此虚掷,梦想没来得及描绘就已挫败,这是可怕的事!大学不教新生代做“人”和做事,只教他们听话和考试,这是可怕的事!大学生相信关系和潜规则,甚于相信知识和能力,这是可怕的事!2010年, 中国 957万名考生参加了高考,其中657万人有机会成为大学新生。 中国 的大学,将如何面对他们?   什么毁了 中国 的大学? 当大学成为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 中国 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就成了可怕的大学。 校长官员化、行政官僚化,评估泡沫化、建筑浮夸化、人际厚黑化、排名黑幕化、资源集权化、招生产业化、扩张盲目化、文凭贬值化、财政腐败化、监督无力化、授课形式化、学术边缘化、科研虚伪化、精神犬儒化、姿态保守化、文化表面化、教旨雷同化、大纲统一化、设科短视化、教授娱乐化、学者江湖化、教师妖魔化、学生堕落化、学社商业化、作弊正常化、情爱游戏化、暴力频繁化、心理危机化…… 简单归纳,即可得出出30个常遭舆论批判的大学之病。但即便 中国 的大学如同一个身躯日益臃肿、精神日益枯萎的病人,为了得到她的肯定,你仍心甘情愿押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你白以为用生命的前18年来支付这笔未来的幸福保证金实属必要,皆因青春时父母需要这个目标,独立时老板需要这个证据,成家时丈母娘又需要这个指标,一张文凭足以拴住你的一生。 山西临县因即将高考强制关闭网吧,全县网吧都在劫难逃;杭州有妈妈为让孩子好好学习开出千元工资,同时有小学生为学生周刊写出《搞好学习是我的生财之道》的“评论”。“考上大学是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的大幅标语贴在小城的中学教学楼上,这条“出路”,仿佛全社会为你而设的一个赌局,你用快乐、自由、幻想与纯真投注,哪怕收获的是北大学生贬值到卖猪肉的残酷结局。 这是 中国 大学的黑色幽默——这个人生必经的圈套越是“毁人不倦”,越显成就珍贵;这个圈套越是明显,拥戴者越多;这个圈套越是被你认清危害,你越是不得不进入。皆因这个圈套的布局者、参加者与受害者,老实说是人人有份。 大学已经功利化,因为你我的欲望都走向了最大化。当读大学成了一个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了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摧毁了 中国 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就成了可怕的大学。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命运?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也不见命运有何改变?”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自杀前如是说。“耶鲁改变了我一生。”2010年,耶鲁毕业的 中国 人张磊公开告自如是说。他要给耶鲁捐款888.8888万美元,据说是给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款最多的人。 两者皆拿一生的命运说事。杨元元的话让公众质问教育,张磊被公众质问为什么不给 中国 的母校捐款一好在,仍有天涯网友为他解围:“捐到耶鲁不一定能体现价值,但是捐到国内一定体现不出价值。” 2009年,重庆上万农村高三应届考生拒绝了高考,湖北省2.6万学生放弃了高考:2010年, 中国 高考报名总人数比2009年减少了65万人。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 中国 青年报》曾报道一个小故事,表弟是一位装修工,平均每月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表哥大学毕业快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农民工表弟因而深有感触地说:“我真谢谢我自己,没有考上大学。”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也许,全因我们与大学的关系早已改变。古时,彼此是家庭关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919年以后,蔡元培要把京师大学堂变成现代大学时,学校自治,学生自由,彼此是朋友关系;1952年以后, 中国 大学学习斯大林模式,大学其实是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都是为社会服务的螺丝钉,彼此是同事关系;1977年,关闭11年的高考闸门再次开启,大学得到了一批最有理想主义的追求者,彼此是恋爱关系;到了2010年,大学招生推动GDP、大学城建立拉动房地产,彼此早就成了交易关系。 当我们与大学失去了亲近如父子、知心如朋友的精神伦理,大学就只剩满足短期需要的供需关系——江苏省10年换了5个高考方案,50万考生的命运也跟随着朝令夕改;《2010年就业蓝皮书》显示,数年前的热门专业转眼便成了“失业热门”,法学、计算机、英语、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是2007年至2D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也许,全因 中国 “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阶层”严重缺货。北大和清华都未进亚洲大学排行榜前十同时,斯坦福大学校长有一个说法, 中国 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还需20年。这是客气的说法,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施密德特曾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批判 中国 大学:“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而在他看来,大学本应该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 当大学失去了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也就失去了培养精英的生产力——北京不少于10万大学生患有抑郁症,毕业后又沦为唐家岭的蚁族;《 中国 青年报》一项上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4%的人后悔读大学,51%的人认为,在大学里没学到有用的东西。 也许,全因大学生只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在生命中最好的18年时光,他们为了考上大学,只学会了考试;考上大学后,他们为了找到工作,只学会了考证——父母、中小学与大学联手制造了一个工具的输送带,最后这个“工具”会发现,他用18年学习的,全是以后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当太学让人才教育变得数据化,也就失去了改变命运的神秘力量——能力可以学分化,人格也可以证书化,道德也可以数据化:上海交大曾想给毕业生颁发3张证书,包括学业成绩单、能力证书,外加“人格证书”;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推出道德银行储蓄卡,分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做好事开证明就可以加积分——大学行政化的最大坏处,是官僚风气让学者变成了唯唯诺诺的花瓶;大学产业化的最大坏处,是以为才华和人格可以数字化。   我们都是大学的灾民 中国 的中学生总是睡不着——一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比较研究报告告诉我们, 中国 高中生的压力居四国之首,超过七成的 中国 学生情绪低落、烦躁,近半 中国 高中生“睡不着”。 中国 的大学生还没有睡醒——大学生模仿小沈阳创作的大学版《不差钱》写道:“眼睛一闭一睁,一堂课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上午就过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下课了,但人没醒。人生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人醒了,但没下课。最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上课了,但睡不着。” 这就是人生。对那些三四年后即沦为卡奴、房奴、婚奴、孩奴的 中国 年轻人来说,大学不过是延时进入残酷社会的避难所,也是人生苦旅中最后的一个乐园——近有李咏不小心口吐真言:“大学期间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失过身,就白上了”;远有 中国 大学周边由邋遢饭馆、通宵网吧、廉价招待所、无证小诊所形成的堕落街。无数大好青年从室友手中接过第一根烟开始,本该厚德博学的大学时光,就沦为一部青春堕落史。 可惜好日子在大学毕业时就到了头。有分析指,2010年,至少有1000万应届毕业生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境况。这个结局,让 中国 的父母被看作教育产业链上最盲目的投资者, 中国 的大学生被视为教育产业链上最大路货的低端产品。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中心副主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如是说:“大学生是整个食物链最后的环节,没有选择空间。” 韩寒的博客《青春》算是一个解答:“心理辅导是没有用的,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一打听,同学们混得都更惨,有混得好的男同学,那是靠家里,有混得好的女同学,那是嫁得好……方圆几百公里内,连个现实的励志故事都没有,这就是很多 中国 年轻人的生活。” 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是这样嘲笑 中国 大学的:“它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并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这不仅是施密德特眼中唯利是图的 中国 大学的问题,事实上, 中国 人早已将“经济上的成功’视为“成功”的全部一拜金女会告诉男人,《非诚勿扰》就是“非钱勿扰”;市长会告诉市民,增加GDP一定可以提高你们的幸福感。 在这个欲望贲张的时代,大学时刻面对两难的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保持独立?这是一个寓言:16年前,北京大学曾拥有一堵围墙,一边是假证件和盗版光盘贩子的聚集地,一边是诗人、学者与未名湖,当年围墙在争议声中被轰然推倒,在原来的墙基上建起了商业街;而16年后,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学院的人仍必须持有白色的门卡,因为学院大铁门总是紧闭,没有门卡,绝对进不了大门。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说过,大学物理的围墙可以拆掉,“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因为没有了“精神围墙”,大学就无法满足人们对她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就丧失了大学存在的价值。问题是, 中国 大学的“精神围墙”也正在倒塌。大学在电视宣传片中吹嘘的是它的建筑物,而不是它的人文精神;学生选择大学,选择的标准不是一个大学的教统,而是就业率的高低。 中国 人有两个出身,一是家庭,一是大学。 中国 人对大学的执念,源于个人对身份的焦虑。当整个社会都认为读大学是成才标准,大学却不能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大学的失败;当孩子要提早告别童年的快乐、父母要牺牲全部积蓄、兄弟要放弃接受教育机会,才能让大学生读上一个找不着未来的大学,则是社会的变态——我们对大学失望,是因为期望过高:我们对它期望过高,只是因为成本昂贵。 大学要培养的应该是“健全”的精英,他需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天马行空的创意、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但今时今日,大学是官场、商场、名利场、欢场、广场,是盲目扩张的流水线、靠人头计算利润的坏公司,是潜规则当道的小社会、官腔流行的小政府、占地面积巨大的小城市,却唯独不是理想主义者心中的“大学”。 从小处说,大学应让一个人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从而改变个人命运;从大处说,大学应促进社会阶层之间进行垂直流动、缓解社会的阶层板结,从而改变国家命运——这正是 中国 的大学的最大失职之处:大学本应成为推动 中国 社会进步的有力臂膀,但从什么时候起,虚胖多病的大学隐隐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来源:新周刊 2010年第12期 作者:黄俊杰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2130 次阅读|4 个评论
那没花出去的路费呵,已经饱含了亲情
wonsure 2014-4-2 21:32
大学是在地方高校上的,地方高校一般不对外省招生,所以同学虽然来自不同地方,方言差别也很大,但都是同一个省的。既然都是省内的,所以离家都不太远,寒暑假,一般都回家,就是不回家,也是自己想打工挣点钱,其他因素很少。 当然,地方大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外省学生导致在省外工作的毕业生很少,学校在省外没名气,说起来还不如驻扎在省内的部属中专、大专在省外的名气。 毕业后工作了,在一个原来的部属院校,当时已经下放地方了,不过还是面向全国招生,所以全国各地的学生都有。 做过几年班主任工作,这也算硬差事,要求教师需要有这方面经历,也是评职称的必备条件。 寒假时,有些同学申请留校,乍听很诧异,暑假不回家还好理解,寒假过年也不回家和家人团聚吗?问原因。 学生说离家太远,有新疆的、有海南的等等,回家路费太贵,来回路费够几个月的伙食费了,不回家能省点钱,如果能找个兼职,还能挣点学费,给家人减少点负担,自己也能改善点生活。 我贫困家庭出身,上学时并不容易,但家离学校不是太远,从没考虑这方面的事情,同学也有很多贫困的,包括领特困补助的,但也没说寒假不回家过年的,打工是在周末或者晚上业余时间进行的。(其实离家近的,回家能省钱,路费不多,在家“伙食费”也低) 亲情和路费,孰重孰轻,在此时我说不清。 最近有法律规定要求孩子隔一定时间要看望父母,不知道这些学生是不是应该几个月省吃俭用省钱凑路费回家看望父母,体现孝道。 我感觉,那因没回家而没花出去的路费,已经饱含了亲情。
4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PISA测试显示上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才排第六
热度 30 laserdai 2014-4-2 06:02
以前本博克关注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 英文: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写:PISA )的结果,对上海学生考试成绩 数学、科学 、阅读三个单项的第一和总分第一 的情况 进行了强烈的质疑 ,因为考试成绩不代表实际能力,简单地说:高分低能。 《国际学生能力评估》上海世界第一,光荣还是耻辱? 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组织主持的一项对全世界15岁学生学习水平的测试与评估计划,每三年进行一次,最初包括数学、科学与阅读三项内容,2012年首次引入了实际问题 解答项目。 上海市从2009年开始代表中国大陆地区参加这项测试评估,在2009年和2012年连续两届获得数学、科学和阅读三个单项和总分第一名,引起国际间关注。 现在另一种结果出来了,表明本博的质疑是正确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星期二(4月1日)公布了“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实际问题解答”项目的最新测试结果,上海的学生的成绩综合排在第六位, 与原先名列首位的数学、科学和阅读成绩形成对照。 实际问题解答项目不同于数学、科学和阅读等项目的理论测试,而是试图检验学生使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考卷可能给学生提供有关不同火车票的一系列信息,最后要求学生制订一个最省钱的旅行计划。 在这个测试项目中名列前茅的仍然是亚洲国家,前7名分别是新加坡、韩国、日本、澳门、香港、上海和台湾。 英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题解答项目中获得了名列第11位的成绩。 在先前公布的2012年度数学、科学和阅读评估结果中,英国学生分别名列第26、20和23位。 因此,结论很清晰:上海的学生是典型的高分低能,成绩高,相对而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低。参考,英国学生的情况,虽然考试成绩排名中等,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高。 这也说明了,从考试成绩看,中国的教育非常成功,但是,从解决实际问题来看,中国的教育非常失败。 一个重要推论是:建国70年来中国至今还几乎没有诺奖水平的工作出来,只能快速跟风别的国家,比如铁基超导。中国要想有诺奖水平的工作出来,必须现在开始改善高分低能的教育体制,或许50年后,会有重大科技突破出来。 ( 本博主亲口清晰说过: 今后50年中国的重大科技原创根本没戏! )
个人分类: 科普|8584 次阅读|78 个评论
仰望星空的学生
热度 61 freefloating 2014-4-2 00:32
这几天有活要干,本打算闭关数日不写博文,不想今天 实在忍不住了,还是上来简单谈谈我周二晚上公选课上的感受。 这学期开了公选课《优秀科普科幻影视作品赏析》,开这个课的原因呢,是我们院长说我们物电学院人开设的公选课太少,希望我能开个《物理学史》之类的公选课,我于是就报上了,结果选课的学生太少,开不起课来,其实我一点都不想多上课,毕竟上课分神啊,尤其要想上好的话,若要是上新课(我认为一门课前三年都可以称为新课)的话,这一学期基本就不用想干别的了,光备课就忙得不亦乐乎。 但我们院长让我想想办法还是要开课,我说不就是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吗?那就放电影呗,这个学生肯定喜欢,于是就编了个《优秀科普科幻电影赏析》的课,别的不敢说能起多大的作用,至少可以宣传一下我的科学和环保理念。 于是选课的学生还真不少,由于大家是想来看电影,我也不好意思讲得太多,一般就是前面即兴说几句,扯扯物理学的八卦和我对科学社会之类的基本认识啥滴,然后放些《食破天惊 Cloudy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 》、《辛普森一家 TheSimpsons Movie (2007) 》《优雅的宇宙 ElegantUniverse 》……之类的片子,回忆这些经典,还可以学英语,我也不想难为学生,只希望他们能在我的课里有所收获。 虽然我讲得不多,但仍然会发现有些学生对科学热爱的眼神,下课交流中,发现一位信控系大二的学生是资深天文学爱好者,我就请他这次课给大家做个报告。 他的报告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讲了一个小时,很轻松很自然很吸引人,自信而不张扬,口才非常好,科学逻辑很好,知识很全面准确,而且展示了很多他拍的照片和视频。 虽然他这是第一次对同学们科普,所以故意没讲的很深很多,但仍然带给了我很多天文学的知识,显示出他天文学专业知识很扎实,而且我竟然没听出任何逻辑知识不舒服的地方来,话说我怎么觉得科学网某些……其实文笔逻辑实在不敢恭维,玩得也不如人家水平高啊。 他来自云南昆明, 2003 年:小学三年级因为看到一组 HST 拍摄的照片而对天文心动; 2003 — 2006 年:初级入门阶段,在用双筒望远镜仰望天空; 2006 年:得到了自己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maxvision70/700 ); 2009 年:初中毕业后随团队到香格里拉参加了一次追日食之旅; 2009 年:得到了自己的单反相机,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天文摄影路; 2009 至今:参加多次天文类活动,作为讲解员参加过多次路边天文科普活动…… 去年还在潍坊学院组织天文爱好者活动,带着 20 多人去潍坊临朐淹子岭拍星空…… 他讲到都说单反穷三代,其实玩天文摄影那才是玩命呢…… 他讲到那些带着赤道仪和冷却 CCD 的天文望远镜,如数家珍…… 他讲到反射望远镜、折射式、折反式…… 他讲到他有几百 G 的天文学的资料…… 他讲到帐篷外的土狼和冬季夜晚的寒冷…… 他讲到《生活大爆炸》《星际迷航》…… …… 他课下曾跟我说打算大学毕业以后出国读书,他说他英语还不错,但是专业还没想好,他非常非常喜欢天文,但也知道这口饭不好吃…… 我很看好他做科研,他表现来的热情和素质品质我都很欣赏,不知道他是不是没有把足够的时间用在高考的应试训练上,才来到了潍坊学院,我没有多问…… 他讲完了,我都不想讲了,早知道把两节课全交个他的…… 不知道大家对这样一个孩子有什么样的建议,让他能走好他的科学和爱好之路! 附件是他这次讲座用的 ppt 和他拍摄制作的 avi ,他说这个分辨率不够,但我还是想放上来给大家看看,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还请不吝赐教。 Noname19说的非常好,我只是还想知道,教育如何才是好的,为什么 爱好和研究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怎么会这样?需要这样吗?必然这样吗?可不可以不这样?…… 谈到爱好和事业的关系,网易公开课有哈佛大学的视频,演讲者也是从小爱好天文望远镜,现在是公共事务部部长的David,想想他的事业和他的爱好之间的关系怎么可能呢? http://v.163.com/movie/2011/7/6/2/M852B7VLM_M857GRS62.html Starlee延时.avi Astronomy.ppt
个人分类: 来学往教|13363 次阅读|220 个评论
科学小故事(1)小小本科生,参与生命“大工程”
热度 11 qpzeng 2014-3-29 10:38
我这里要特别介绍的是两位在美国实验室工作的“高级打工者”,但他们实际上还只是没有多少学术造诣的生物学本科生,其中一位堪称美女(见下面的照片),她的名字叫卡特丽娜 · 克拉维里(Katrina Caravelli),我称她为“夏娃”,另一位男生没有照片,不知是否够得上帅男的称号,他的名字叫詹姆斯 · 庄(James Chuang),我称他为“亚当”。 我之所以把他们戏称为现代版的“亚当”与“夏娃”,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也像传说中的亚当和夏娃一样是“生命的缔造者”,只不过他们不是通过“结婚生子”,而是借助人工高科技手段——合成生物学技术。还在6年前的2008年,他们就作为同一批实习学生进入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Jef Boeke的实验室协助组装酵母染色体基因组,给他们布置的任务是每人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1万个碱基的酵母DNA组装。作为本科生,还未毕业就有机会进入前沿科学领域,这对他们而言是匪夷所思的。正如“夏娃”后来回忆说:“我当初真的没想到它的潜力如此之大,而且我居然还能在其中做点工作”。 他们的工作流程是:从DNA合成公司购买已知序列的酵母DNA片段, 将预先设计好的DNA片段混合在一起,待它们通过末端重复序列配对后,再用连接酶使之黏合成较长的DNA构件。当确认构件的序列正确无误后,即可将其引入大肠杆菌(转化)进行复制,从而得到若干多拷贝的组装DNA(克隆)。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但要每步都能成功也不是太容易。“夏娃”在一开始就遇到有时携带酵母DNA的细菌不能生长的困难,但她很享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的酸甜苦辣,因为“这个试错过程让你不得不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他们当初的具体任务是完成酵母第8号染色体的组装,用来进行最初组装的是16个长度为75个碱基的DNA片段,配对及连接而成的DNA构件长度为750个碱基。如果他们要胜任这些工作,必须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分子克隆等,可见参与这个实验并不是“低级打工”那么简单。 接下来的工作是将上述DNA构件放进酵母细胞,继续组装成更大(3千个碱基)的“小块”,经过不断添加,最后打造成完整的8号染色体。这项浩大的工程目前正在由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女研究生Jing-chuan Luo(骆静川)顺利实施。由于Broeke实验室这个专门课程的成功,他们现已在3所不同的大学开课,但学生的任务也加重了:从购买的750个碱基的小片段装配成3千个碱基的大片段,最后连成1万个碱基的构件,而且每个学生的工作量是完成3万到5万个碱基的装配。 如今,“夏娃”已经成为纽约大学Boeke实验室的高级实验员,而“亚当”已是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 本文参考Elizabeth Pennisi. Student assembly drives yeast project . Science 343, 28 Mar 2014一文编译并改写,照片转载自原文。
个人分类: 名人轶事|7155 次阅读|30 个评论
谁能想到,这株君子兰差点儿死掉!
热度 4 wangxh 2014-3-27 10:10
几年前,俺从另一位老师处“捡了”一棵奄奄一息的君子兰,蔫了吧唧三片小叶。当时那位老师还说,你真想养我给你要棵好的吧。俺还开玩笑地说,养花重在“养”,弄棵好的没有挑战性。后来还真将其培养成了材。 下面第一张照片就是当年的风采(俺以前的一篇博文中好像提过) 2.2011年9月8日,由于假期君子兰所在的房间紧挨着烧结室,结果差点被“烤焦了”——当时俺还想,让你老倔头总想挑战性,这回真的挑战来了——有本事把她拯救过来吧! 3.什么叫倔?倔就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正所谓“有苗不愁长”嘛——上张照片中的“一小条绿叶”就是俺的信心与希望!好好侍奉吧!哈哈,三个月之后(2012年1月6日)长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4. 以后呢,当然看着她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今年3月7日,俺突然发现去年本该盛开的花朵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毛尖尖了 5. 接下来呢,只管把喝过的茶根儿泡水给她喝就行了 2014年3月14日 2014年3月17日照 2014年3月19日照 2014年3月27日——今天终于可以展示给大家了! 君子兰濒临死亡,假以时日可以挽救过来。俺在想啊,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业是否也可以呢,但是内因才是根据,不能只凭外部力量介入;如果高校培养人才的理念出现大问题,能否起死回生呢?
个人分类: 心之悟|4232 次阅读|7 个评论
最牵挂学生的是老师
热度 16 nli2233 2014-3-25 12:16
3月20日(礼拜四)晚上,快到12点的时候,我上网,进入学校的CANVAS系统,开始下载学生提交的期末报告。这个报告占到学期总成绩的20%,按理说学生是不能掉以轻心的。这一天是报告的死期,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在12点之前把报告通过这个CANVAS系统传给过。 不一会儿,下载完毕,我很快发现,班上12个学生,11个提交了报告,有个叫 Michael 的没有交。 我有点儿不相信,又去我的email里面,看看Michael是不是把报告通过email发给我了。我跟学生说过多次,不希望他们把作业什么的通过Email来提交,因为我每天差不多信箱里有三五十个新的email,弄不好他们交的东西就被淹没在汪洋里面了。我抱着侥幸心理,查看了近一个礼拜的email,也没有发现 Michael 交过期末报告。 我还是不敢相信这个现实,因为Michael在我教的班里,是个好学生。 对了,别看见名字就以为 Michael 是个棒小伙儿,她不是。这个Michael是个挺漂亮的白人姑娘。这学期我教两门研究生课,一门是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另一门是公共预算。Michael 把这两门课都选了。我在开学的第一堂课,通常会点一次名,主要目的是把学生跟他们的名字做个一一对应,另外给学生一个自我介绍的机会。记得点到Michael的时候,我的眼光就马上扫向班上的小伙子们,结果搭话的却是个姑娘。因为这个阴差阳错,我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学生。 Michael学习很认真,平时的作业考试,都完成得很好。那门研究方法课最后提交论文的死期是3月18号(礼拜二),她按时提交了,那门课她得了A。礼拜四的这门课是公共预算,期末报告是让学生任意选取一个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下载这个城市的公共预算,并对预算进行分析。因为我事先提供了分析指南,所以真正作起来,并不算太难。只要能够读懂公共预算,花点时间进行分析论证,就应该拿到比较好的成绩。 我不相信Michael这样的好学生会放弃期末报告的20分。 3月21号,也就是礼拜五,我通过CANVAS给Michael发了一个短信,告诉她我还没有收到她的作业。晚些时候,我又给她发了Email,再作一次提醒。 然而,当天,我没有收到她的回复。 我手头没有她的电话,问了两个学生,他们也只有Michael的email。 看来,我只有等待了。 礼拜六上午,我突然想到,也许学校的信息系统里面会有学生的联系方式。于是,进入系统查找。很快找到了Michael的学生记录,里面还真有个电话号码,但不知道是她工作单位的,还是她本人的。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按照号码拨过去,半天没有人接听,我心里凉了半截,看来是单位电话。尽管如此,电话响了半天后,还有一个留言的哦机会,我就给Michael留了言,告诉她,我没有她的期末报告,她要是赶紧交的话,我仍然可以考虑给她分数,当然会因为迟交扣掉她一些分数。 礼拜六下午,收到Michael的email,说她是从机场发的email,就要登机去加州一个度假胜地过春假了,这时候碰巧听到了我的留言。她特别感谢了我,因为她本来以为星期二的时候,把两门课要交的东西一块儿提交了。她现在的问题是,出去度假没带电脑,而公共预算的作业都在电脑里呢。她说,现在也没有办法,只能等坐飞机到了目的地再想办法。 如果Michael不交最后的报告的话,她的成绩会是个C,也不至于不及格。Michael表示,就算得个C,她也不愿意放弃这次度假的机会,而且她也不会因为得个C就影响度假的心情。 这态度,让我觉得欣慰。因为我毕竟已经尽力了。 礼拜天,我收到Michael的Email,这个Email有个附件,正是她需要提交的期末报告。Michael说,她存在手机上一份报告的草稿,虽然不是最后的定稿,但这就是她所能提交的报告了。 我仔细阅读了报告,尽管不是最后定稿,也已经是一份条理清晰文字流畅的产品了。我给她90分,然后又扣掉15分,作为没有按时提交的惩罚。凭借这个分数,Michael的成绩就从C提高到B了。 我仍然为她遗憾,因为她本来该得个A的。 我觉得,我做了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该做的事。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8465 次阅读|21 个评论
科研这玩意儿
热度 4 AnjinLiu 2014-3-24 07:09
题目可能取得可能不贴切,将就着看吧... “为什么学生不爱科研”(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7746do=blogid=777106 )描述了诸多极品之事。这些事情或多或少听过一些。 前几天和一个哥们聊天,这哥们在德国博后,吐槽了不少他和国内博士老板的事情: 1 老板不给推荐信,说他水平不够,没有水平出国做薄厚,最后还是朋友帮助下出国的 2 他亲自去找老板要回该发的补助 ... 以前也听过,老板不给学生写推荐信的,事实上人家做的非常好。到目前为止,听到学生说自己老板好的,真的很少,大概只有1,2个人。所以也谈不上学生尊重老板的,什么师生情谊的。 我现在更倾向建议学生学则功名成就的老板,比如院士,作为导师。这类老师,一般有自己的方向,有钱,有设备,你只要贡献自己的汗水一般会有东西出来的,只要你不是二百五。这些人已经功名成就,他们更愿意培养后来人。这些人要么会很精通你的方向,要么放手让你自由去干。而且对你以后的科研生涯可能有莫大的帮助。 年轻的老板,当然有人品好的,学术做的很好。但是被吐槽的不少是没有方向,没有项目,人品又差,招学生对他来说就是为了赚钱。这样的老板靠招学生来成就自己,方向可能还是自己的学生给弄出来的。 出来薄厚,经历了2个风格不一样的老板。第一个人非常好,快退休了,很资深的科学家,做得偏应用。他让我干这干那,我没有自由。我自己捣鼓出一些偏物理的东西,他会觉得没有用。事实他让我做的东西没有一点物理,我就是一个技术工人重复弄就是了。后来找机会闪人了。 现在的老板,大人物,功名成就了。他对我没有具体要求,我可以自由地做东西,只要有结果就行,这是比较爽的事情。他有自己固定的方向,设备齐全,他手下的博士生们只要做下去就可以了。而且他会给手下学生很多机会,邀请报告都会让学生去做,所以他的不少学生在博士生阶段就展露头角了。(这是国内导师没法做到的)。他有能力提携后人,也愿意提携后人。他的学生们很幸福,学生对他的尊重那是发自内心的。 现在发现国内的师生关系的紧张除了科研学习上的事情原因,还有经济上的问题了,这也成为天朝的特色。这是挺畸形的一件事情,就像上面提到那个哥们跑到老板那里要回被拖欠的工资,也算是够奇葩的事情。我想这种的、事情不少吧。这样的导师把学生当做赚钱的工具,该给的克扣,也是够极品的。在德国,我想这不会发生,因为一切按合同行事。所以导师和学生之间不可能有经济问题。 随便瞎扯,到此打住,睡觉去了,早安...
个人分类: 人生漫步|5741 次阅读|4 个评论
【微博】这事在台湾叫民主,在大陆叫文革
热度 9 pukin 2014-3-22 10:09
中新网 3 月 20 日 电: 台湾一些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团体从 18 日晚占据台湾“立法院”议场至今,现场喝酒大小便。 在台湾这种行为叫民主,要搁大陆,妥妥的就是文革重现啊
4295 次阅读|12 个评论
开学第一天有点儿累
热度 1 wangxh 2014-3-4 21:45
昨天是开学正式上课第一天。 8点——10点,一边看课件,一边处理了几个研究生的小问题。 10点——12点,听课。教室后边有一位老师坐着听课,课堂纪律应该没说的,就连手机都没有响一次,也没有学生明目张胆地看手机。 十二点下课后,坐了两个小时,还别说,真有些“累”。估计食堂额没有什么饭了,还是回家自己做面条吧。 回家做面条吃了以后,已经快13:30了。本来约好下午2点与今年的毕业生谈一谈课题的事情,看来不赶趟了,通知学生延后一小时吧。【说实在的,做老师真的很“自由”】 下午15点——16:30,与毕业生谈课题,一个个的来、一个个的讲。最后又讲了如何理解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如何读文献,参考在科学网上发表的两篇博文: “两进两出”话本科毕业论文 和 读文献,读什么、怎样读? 之后,又与一位考研的学生聊一聊调剂问题。 还有一位学生“咨询”一下他家的新房子房顶楼板被楼上的一家装修“砸坏”之事。唉,这俺哪懂呀!建议他家还是找开发商、物业或法律部门。 17:30——18:20 回家吃晚饭。 18:30匆匆赶回学校上课——全校公开课。 20:20 上课结束。 又来办公室一位硕士毕业生咨询考博士的一些问题。 回到家已经21:30了,挺累,但也挺有意思。 祝所有学生与教师新学期工作顺利、生活快乐!
个人分类: 教之道|3927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生为何终不爱科研
热度 31 kqlin 2014-3-3 00:39
本文主要从自己作为一个博士僧的角度,就所读所见所闻所想谈一谈学生为何终不爱科研这个问题。 我们国家似乎已经步入了所谓的“科研强国”,但是始终我都不太敢相信,因为从我角度看,我们或许只能算是“科研民工大国”。其实众位研究僧博士僧们早已自诩科研民工(p.s.大家觉得还是不如民工的,在于工资。)。为什么说只能算科研民工大国呢?因为在第一线做研究的人,终是不爱科研。不爱科研的人又怎能做得出探究自然,探究科学 未知 的事情呢?(实验做不出来?嘿嘿,师兄告诉你真相!) 打个比方来解释为什么。就像你不爱某位女子,你又怎会去全面了解她,又怎会记住她的每句话,然后在心中不断翻滚,总结分析得到她的性格特点爱好取向?科研便是这位女子,充满了未知,若你不爱,是始终不能从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总结分析出她的想法的,无法看出端倪的你终究逃不过一张好人卡。即便是父母大人导师大人说她是个好女生、好体系,你一定要追,就是她了。而你呢,却半点兴趣提不起来,结果只会是相个亲见个面,走走过场,最好的情况就是发现有哥们儿已经试着追过了解过了:比如发现她喜欢花!于是你买了各种花送她,终于发现了她喜欢的是紫色的花!而爱她的人,早已从她路过花店时眼睛停留在不同花草上的时间了解到:她最爱薰衣草! 回到问题:学生为何终不爱科研?我的问题并不是学生为何不爱科研,因为这个问题太难,够好几篇 博士毕业论文了, 感觉本人即便延期也是完成不了这个课题 。 我的意思是那些刚开始其实是感兴趣、喜欢甚至爱的人,为何不能坚持下去,为何终不爱?这个问题为何重要?因为事实上很多课题组靠着名声与筛选已经能收入很多对科研有极大热情的苗子们了,而当这些苗子们走出实验室时,他们身上的热情却已荡然无存,为什么?作为科学的基地,教育、研究的场所,不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引导更多更优秀的年轻人走向科学的殿堂?为何却是沦为了一个学术热情的榨场、茫然青年的产所?难道不值得反思么?这些问题从我还是本科时代已经开始思索,当然,这确实是在抱怨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科研风气。但我们是搞研究的人,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探讨解决问题的嘛。以下是我从我作为学生的角度分析得到的几个原因 (重要性按排序依次 ) : 1.学生听话,顺导师而非顺心。(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们学生就像封建时代的青年男女一样,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然是导师定研究体系,似乎我们的学生却不曾敢违背或当面质疑,即便你真的觉得这个体系不适合你、觉得它重要、不感兴趣、只是个坑。不曾敢说出一句不,经过一个月的接触,感觉我不喜欢她。。于是,学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体系,在她面前强颜欢笑,希望运气好得足以博得一点好感。学生太过听话,顺导师而非顺心,结局自是累觉不爱。当然有许多极优秀的学生控制力极强,攻坚克难,在导师看来已是未来之星、前途光明,可惜结局还是一样,学生累觉不爱逃离科研(例子不少心知肚明便好)。不过,我的意思并非学生总是跟导师提换课题,最好的学生是应该能够说出我已经有心上人了,希望你能够放我去追求她。,而我相信只要是一个好导师,应该不会有多封建,他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还是懂得分辨你的心上人是不是一个好体系、好方向,他会跟你讨论、辩驳,让你真正了解你的心上人究竟适不适合你。相反,学生对课题不感兴趣,而导师感兴趣,如果她真的足够优秀足够好,相信大多只是导师跟学生之间的一些认识隔阂。学生应该跟导师提,而导师须给予学生足够清楚的解释为何她这么吸引他,相信天下男的所喜欢的女子都差不到哪里去:脸蛋好、身材好、性格温柔体贴......只要取向相差不是太大,学生会被打动的。 其实对科学热爱到一定程度的学生总是会发现自己的真爱的,那为何还是会走向逃离? 2. 缺少成就感,怀疑自我。( 当我爱的女子对我不理不睬,而我的荷尔蒙量已经下降。) 很多极具潜质的学生喜欢热爱自己所研究的体系,但最终却是一个逃离科研的结局,这是为何?因为在科研过程中从未获得成就感,于是怀疑自我,选择逃避。这个责任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在于导师,有两种可能情况。一、很多导师给学生介绍的第一个对象就太过高贵冷艳。这样就会造成一种结局:学生作为男性的征服欲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挫伤,造成了一种幻觉我不行,我没能力。于是,就不想再去追求XX了。我认为, 在起步阶段 导师应当给学生相对容易的体系,当他拥有了自信心且培养了能力,又滋长了征服欲,这时上路翻高山,自是底气十足步履有劲。二、导师在学生的困难时刻落井下石。学生已经感觉自己不行没能力,导师非但不给学生鼓励,还给予冷嘲热讽:你不行么?下周伟哥发明人穆拉德来我们学校做报告,去听听。。缺少成就感,怀疑自我,我认为是让热爱科学的学生却最终逃离学术的主要原因。 其实我们最重视、最听得进去的无非是朋友们、身边的人的看法,队友们会鼓励你吗? 3. 不打算从事科研的人数比例过大。(队友爱钱程,我也爱啊!) 按我了解,目前的社会风气 (我就依父老乡亲们的理解当做社会风气了 ) :不觉得搞学术搞科研的有多值得尊敬,但印象只有两个字:呆、穷。多可悲啊!高考报考的时候大多父母都不希望孩子报考物理啊、化学啊、数学啊、生物啊什么的,以后做什么都不知道,搞学术变书呆子了,报考金融啊、会计啊、通信啊、医学啊,以后出来就知道干什么,多实在。当然了,可能只是我们山村小民见地,不过可惜中国大多都是山村小民,于是那些热爱科学的懵懂好孩子们被扼杀在大学门前。于是这种风气下,热爱学术的本并不多,而真正走到科研面前的更是少之又少(望导师们珍惜啊!)。咦,不是我物理、化学专业的学生也很多吗?其实查一查每年的物理、化学、数学等那些比较学术的学科学生中调剂学生所占比例,你就知道情况啦。而研究生呢,许多只不过已经上了贼船,不得不往前开啊。总而言之,由于基数在那儿,队友们大都是那些只是为了一纸文凭,或许有些为了锻炼能力的,他们像父老乡亲们一样现实,爱钱程,不爱真理。有他们在,在你伤心难过时,队友们,师兄们,师姐们会告诉你:别傻了,能毕业就行了。,老板又不会不放你走。,找工作吧少年,做不出来做出来又没差。搞科研没钱途的。,没事儿的,走,回去搞几局,明天没准你就能反杀。。 综上所述,本文从一个博士僧的角度就学生为何终不爱科研这个问题进行了几个方面的讨论阐述,提出了三个可能比较重要的原因,在将来可能会对让每一位做科研的学生都热爱科研这个远大目标提供重要的帮助。 致谢:感谢恋爱科学基金委对本文章提供的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YY20140303) 注: 而我,只是一位不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浪子,遇到清明开放的父母,放我追逐所爱的女子至今,深深地忍受着队友们对我所爱的诋毁,坚定地愿携之终老。
个人分类: 生活思考|15784 次阅读|58 个评论
一篇高三学生的作文——唐朝文人与元和中兴
热度 1 xyysh2008 2014-2-24 22:16
【前言】今日偶然看见这篇文章,让我吃了一惊! 第一,这是高三学生写出来的吗?还是大人们被世俗压弯了腰,无暇无屑无聊去写,抑或即使是天才也江郎才尽?但愿此生保持住这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精神,千万不要走仲永的老路!当然,最应该过的一关是高考,正如同期文汇报(2014年2月21日)刊登的,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周宏教授所担忧的,“事实上,确有平时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到了高三反而个性全无、兴趣丧失的情况存在。所以有必要强调:这些所谓不像“高考作文”的习作恰恰可能是好的高考作文,为人师者,千万不要因为你的保守和求保险分而扼杀了有灵气有性情的学生。” (《不似“高考作文”才是高考作文》) 第二, 唐朝文人如此,当今文人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 唐朝文人与元和中兴》 单嘉宸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高三(6)班   安史之乱的创伤似乎已经愈合了大半,泾原兵变的阴霾也已散去了不少。在将几个“不识时务”的“刚愎”文人投诸荒裔后,年轻的唐宪宗走上了历史舞台,创造了一段中兴的佳话,史称“元和中兴”。   唐朝的文人是有着鲜明个性的。魏晋南朝的放荡风流之气在他们的身上流动,儒家的礼仪彝伦同样约束着他们。他们渴望一登台阁,陶钧天下。可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官微身卑,根本左右不了政治的方向。他们能做的,只是在诗文中一次又一次吟咏尧舜三代的大同之世,或攥着自己苦心炼成的文章,奔走在一个又一个执政者的门下,末了,或换来一个“燥竞”的恶名,或博来一声“矫俗”的嘲笑。   眼见年华逝去,九阙重楼,天子之颜未尝得见,理想终归是理想。或放白鹿于青崖,或拊膺而长啸:我本山林之人,岂羡人间富贵?泪也不尝流,世间终是太平,饮酒弹琴,茕茕终老而已。或也有几个文人,中了举,做了官,一腔报君之情,正待此时。可叹,总是生不逢时,君王固是明君,只恨有几个刑余阉奴、口蜜小人,浮云蔽日,惟能徒呼奈何。   唐宪宗是一位出色的君主,他的才能和胆识都不亚于西汉中宗汉宣帝。可是,唐朝文人却因他饱含心酸。文章大家韩愈,极谏宪宗崇迎佛骨,却只能流落潮州。这一饱含忠义的行为又能否换来世人的同情呢?成书五代的《旧唐书》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而已!   读至此句,顿觉文人之宿疾,尽在这八字之中!作为那个时代最坚贞不屈的人们,他们于父孝,于君忠,却恰恰忽略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尽管他们没有一个人知道尧舜时的究竟,但他们必须也愿意坚信尧舜那个时代的政治清明以及三代后的教化凌迟,他们时刻怀着“致君尧舜上”的信念,太古的太平之世成为了他们梦想的源泉。他们时刻怀着对天下的焦虑,他们渴望一展抱负,为了自己,也为了天下。   所以,他们是“拙于世务”的,他们不知道政治清明的背后藏着多少险恶。当元和时藩镇林立,唐宪宗需要的不再是所谓的教化,而是更直接而坚实的力量。他需要的也不是交心的忠臣清官,而是他所能驾驭的强臣和贪财渎货的谋臣。当在混乱的世间建立秩序的时候,道德仁义都可以暂时搁置,因为坚持这些只会让天下遭受更大的苦难,这天下包括百姓,也包括文人。   所以唐宪宗需要那些酷吏、贪官、胥吏,百姓也同样需要。当英武的唐宪宗荡平各地藩镇的时候,起了关键作用的正是这些不齿之徒。后勤转运所需的资金,恰是这些善于掊敛和理财的胥吏所供给的;负责在前线鏖战的,也正是那些观望倨傲的藩镇节度。而文人却在一次又一次上书宪宗,苦谏宪宗罢兵养民。“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这句古老的话语,在唐代文人的吟咏中,真正注入了他们崇高的理想。可宪宗冰冷而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古老而腐朽的建议,在文人的感慨和痛心中铸造了“元和中兴”。   或许只在宪宗为宦官所弑和唐朝崩溃的那一刻,文人才真正地纾怀了,他们“不法古道,必将灭亡”的预言终于成真了。现实给了他们感慨的机会,证明了他们是真正意识到清平后危机的人。但历史滚滚而前,吞没了他们痛心的话语,只剩下一个“元和中兴”的名称和万卷的诗书文章,证明这一切过往的存在。   后世的文人并没有给“元和中兴”太高的评价。这用兵燹和流血铸造的中兴盛世并不是他们梦想中的太平之世。他们继续寻找着,世间第二个尧、第二个舜,直到那时,就是他们真正走入政治的时候。而唐朝的文人们,在政治浑浊而深不见底的河流前,留下了足迹,却未真正踏入这条他们梦想中的清澈之源。
个人分类: 佳作欣赏|2643 次阅读|3 个评论
教授与学生过情人节,不行吗?
热度 25 Majorite 2014-2-15 04:08
教授与学生过情人节,不行吗? 今天是二月十四号, 情人节。12:45-14:45 我有2节课要教,上课期间,学生会“白熊”(毛皮之内不知是谁)与另外2位学生敲教室门,客气地问,“Prof. Ji, 能否打扰您一下”, 得到我的允许之后(其实,事先学生会领导与我打过招呼,还要求我替其保密),笑嘻嘻走进来。先献每位女生一朵玫瑰(或红或白)、扔给每位男士一包巧克力。然后,白熊与我拥抱、给我剩下的最后一 朵玫瑰,“Prof. Ji, Bonne St-Valentin. Merci!”此时,全体学生鼓掌起来。尽管校园里白雪皑皑,教室内场面挺温馨的。哈哈, 今年的情人节, 我又是与学生们一起过的。 国人现在也过洋人的情人节了, 不过一般还是在男女情人两人 之间 悄悄地过, 而西方国家的情人节却成为人们表达友爱与 相互 尊重的节日。 室外下大雪, 室内暖烘烘的 同学们, 今天你给老师买花或致以节日问候了吗?
个人分类: 海外生活|3733 次阅读|29 个评论
你的老师你都能记住谁?
热度 15 whoiswho 2014-2-11 07:04
记得高中英语老师上课的时候感叹,“我教的再好,也没几个学生能记住我”。说实话,我记住了这个老师的话和他的模样,但真的不记得他的名字了。我想他当时是个玩笑话,老师教育学生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个人,但学生如果记得老师,老师肯定会很欣慰。可记住的老师都是什么印象呢?我来回忆下: 小学老师基本都记得,我们高年级老师喜欢给人起外号,如“吃饱蹲”、“少林寺”之类的,虽然自己没能荣幸被起个别名,但这件事和这个老师是记住了。低年级的时候老师让读课文,老师问一个同学“珊瑚和珊瑚虫是一回事么?”,同学说“是”,“是你娘的腚!”老师如是答复,这个老师也记住了。那时候流行义务劳动,帮老师干活,帮学校干活啥的,数学老师让我回家去推个小推车,我说家里没有,老师答复“你爸爸这么厉害,怎么连个车子都没有,回家借去”(语气略去),自然也不会忘记。 (点评:好像记住的是负面印象多哦?不过现在想来真没什么,还是感谢各位老师的教导,那个年代小学老师也都是小学文化,有的小学还没毕业,物质条件差,能有人教 导就不错了,所以当我回家探亲,老师讲起他当年的教育功绩,我还是很感谢的。不过我说的这些“功绩”老师肯定不记得了,呵呵。现在的老师可不能这样喽,那些话对孩子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 初中老师大体记得,有些名字不确切了。刚上初中时候,老师是刚分配来的大专生,“素质提高了一大节”。我班主任是政治老师,后来也教英文,他是我初中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之一(在博文我的打工生涯1: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766do=blogid=765534)里面介绍过了。 他的认可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自信。当年是上课时候 问 了一个英语课文中为何FATHER要大写,老师当时回答不知道,回去查了资料告诉我那是表示“家庭成员”,从此老师觉得“这孩子心细,将来肯定有出息”, 虽然老师随口一说,可传到 小孩子我的耳朵里面还是蛮在意的,至少给予了我初中生活以鼓励,建立了初步的自信。后来 多次到他后来的单位去拜访,因无联系方式,终未找到,不过老师们我都记得并感谢你们。提醒一句,如果您老师,学生表现还可以,有亮点的话不要吝啬您的赞扬。 其他如语文老师化学老师等等也都印象深刻。其中语文老师性格鲜明,有一次做作业,老师让没做完的举手,我们有十多个学生没有做完,老师先问我:“**,你为何没完成作业”?我如实回答“老师,我不会”,老师说“不会啊,那坐下吧”,问到第二个王同学同样问题(呵呵,老同学要是看到别骂我),他跟我回答一样,”老师,我也不会“。老师说王**,你到前面来,他低着头来到讲台前,老师突然拿起教案打他的头,边打边说”我让你不会,我让你不会“,后面的同学就没人这么回答了。虽说偶然,这也是平时信用的结果,我平时不撒谎,王同学撒谎捣蛋成绩差,其实有可能冤枉了他,可谁知道呢?初中就说这俩老师吧。 (点评:老师的合理的夸奖教育很有用;这个社会信用建立起来不容易,毁掉信誉的人和社会会付出很大代价,当然小孩子的时候贪玩可以理解) 高中和大学也有很多老师,属于”近现代“,以后再写。 这里很多博主和读者都是老师和学生,希望能从各自的角度和互换的视角理解师生关系。不管老师还是学生,被记住的含义个人看来不尽相同。
个人分类: 生活经历|8165 次阅读|34 个评论
刚刚改完一篇论文
whoiswho 2014-1-31 07:20
北京时间马年初一早六点三十分刚改写完一篇学生论文,重写了Title, abstract,introduction, results and discussion,conclusion. 制作出原理图. 改写了experimental,Refs.,重新查询参考献,查无实证删除,略读其中百分之八十,摘要百分之二十. 花了二周左右工作外时间,突然觉得挺悲壮,纪念下.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0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名校到底有多远?!
热度 82 张海霞 2014-1-27 15:18
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实在是无法回答,这几天到美国开会,顺访了加州的几个名校,也与这里的教授和学生做了深入的交流,特别是在UC Berkeley的访问,这感触实在是太刻骨铭心了,还是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做为一个努力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一线教师的心得体会吧: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名校到底有多远?! 其实对于伯克利我很熟悉,因为8年前我在这里住过半年多的时间,4年前还来过一次,这次主要是带学生来看看,顺便访问一些老朋友和见识一些新朋友,一天的访问时间安排得满满登登,每一个meeting之间都要按分钟计算才行,所以一大早我就开车带学生从旧金山出发了,学校里停车很困难,提前跟化学系的一个教授说好她帮我预定了一个车位:但是我以前是在EECS从来没去过化学系,还真不好找,在校园里七拐八绕一通之后总算在一个很秘密的地方找到了写着我名字的车位,顺利把车停下,还有十分钟的时间,就在周围逛逛吧,可是没想到我们一转过来就看到著名的“诺贝尔奖停车位”(Nobel Laureate Reserved Space),还并排停着两辆车,再往上走,还有连着的5个,一共7个,很显眼的七个蓝色牌子在那里杵着,我当时就瞪大了眼、张大了嘴巴,因为在路上跟学生说伯克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优惠就是校园里有一个永久车位,没想到这一下子就看到,离我停车的位置不到10米!学生拿手机拍了这一场景,我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激励呀:你每天从这里走过都会看到这虽然不起眼但是很特殊的停车位(据说还有两个新得奖的车位还没有地方放),特别是你看到那车位上停着车,想象着他们还在实验室里、办公室里继续努力着,会得到多么大的动力继续前进啊! 就沿着这车位上去,我们进入了化学系的楼开始了一天的访问:参观化学系教授的实验室,接着是参观落成不久的新Nanolab和拜访EE的教授......马不停蹄地在交流着,直到我见到我以前的学生Zijing,教授派他来带我们参观他们小组的实验室,这个瘦瘦弱弱的马来西亚小伙子来伯克利读博士之前在我组里做过4个月的国际交流学生,后来拿了一个很棒的奖学金(读博士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参加会议和买书都全额资助,全球一共40人),来这里跟了一个超牛的教授读博士,现在已经是第五年了,乍一看Zijing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的谦和低调(要知道他读博士之前是马来西亚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啊),可是,走进实验室发现他的变化可是太大了,对每一个实验装置都轻车熟路,介绍起来充满了热情和激情,这个是我们最近在做的**工作、挑战**极限,那个是我们刚开始要实验的***新课题.....,如数家珍,我知道他最近刚发了一篇Science的论文,没想到这里还藏着很有几个同样档次的工作正在审稿之中,真是不得了啊!五年时间,Zijing在科研上已经成长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了,不仅是表现出来的他的论文成绩,而是他的思想和能力,他做科研的思路十分开阔,他掌握的实验能力和技术相当地全面,他面对挑战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拼命精神也是让人敬佩不已:他租住了离实验室最近的一个公寓,经常实验做到凌晨4-5点才回去!中午,教授说一起去吃饭吧,Zijing说现在得去做实验,1点钟要去听一个讲座,没时间。听着这样的对话真是让人心疼得流泪! 下午我们一起听了讲座,距离下一个访问中间有一小会儿的时间,我说我们在校园里走走吧:Zijing你也要注意休息啊,就当是take a break吧。没想到走到哪里都有认识他和他认识的人,就这样我们又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当然也遇到了认出我的科学网博客的粉丝(下次再专门写科学网博客的海外影响),可以看出Zijing是非常受欢迎的,他本人也是非常友善和乐于助人的,因为很多朋友都提到Zijing帮忙做实验的事情,还有他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跟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交流(他会几种语言),让人觉得很亲切、没有距离。这一趟短短的校园参观,让我对他更是刮目相看:想到了Zijing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真的没想到他这样与众不同和受欢迎!分别的时候,我说周末我约了在伯克利的学生们一起聚餐,提前给大家过个年,Zijing说周末是做实验的好时候,不一定能来,最后还是被同学从实验室里拖了来,他讲的参加国际比赛砸鳄鱼的笑话也成了这次愉快聚会的一个经典! 从伯克利回来,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到底有多远?也许这就是答案:在伯克利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里教授的群体里有停泊着很多“NL级”的大科学家、大学问家,他们自己在努力同时每天他们的存在也激励着同事们不断地在科学的世界里探索不能停步;在伯克利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里学生的群体里孕育着很多“ZJ类”的青年才俊、未来之星,他们徜徉在科学的圣殿里、发现并挖掘着一个又一个宝藏,同时也激励、帮助和影响着周围的同学们一起走向更为广阔的远方!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周围的氛围还远远不是这样争创世界一流的氛围,很多学科的科研视野还远远看到没有世界前沿,就连我们的努力程度也距离已经是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努力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其他的如果说有一定的难度和需要时间的话,那最后一条是我们最容易做到的,应该先有:让我们大家一起更加努力吧,没有任何借口也没有任何捷径,要想世界一流,努力是第一步!马年就要到了,让我们马上开始吧!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25775 次阅读|87 个评论
远方的学生快递来新年礼物
热度 8 Hongbolu 2014-1-27 14:17
昨天中午远在广东的学生发来短信: 吕老师您好。刚给您寄了点广东特产,大概明后天到,因为不知道详细地址,只写到您小区,到时候让快递员送到您家吧。祝您全家新春快乐,幸福安康! 学生:xxx 我立即回复: 你太客气了。祝你新春快乐! 学生答: 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我也学学古人,给老师送两块腊肉。 我忙回复: 太感谢了。若比古人,我自愧不如。希望常听到你的好消息! 学生又答: 您谦虚了,您是我认识老师里面为人治学最值得尊敬的一位,是学生前进的基石和灯塔。以后有机会还要多向您请教! 我叹曰: 你在推着我迈向更高的目标。多谢鼓励,今后多交流! ... ... ===================== 今天一大早(8点多)就从小区物业收到快递公司送来的礼物。见照片: (没想到这次快递如此迅速,竟然不足24小时内就送到家了) 这位学生是我在中国石油大学执教以来众多学生中的一员。其实我没为他做什么,只是在他产生疑问的时候,我认真地回答了他的提问。不论是专业方面还是生活之中,他和我无话不说,我对他有问必答,我们就成了朋友。这位学生读研和工作后也经常电话问候和关心我,让我感受到为师的荣幸。我有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都很优秀,对我也特别关心。这种关心对我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督促。正如我给他的回复中所言: 你在推着我迈向更高的目标。谢谢! 不过今后可千万别快递礼物了,希望别的学生不要效仿。我充分体会到这种浓浓的师生情谊:下次我到你的城市出差,你可以请我吃饭;当你回青岛拜访母校时,咱照老规矩办:来我家一起包饺子!好吗? 我还是通过科学网在同仁们面前自豪一下: 当老师真的很幸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13 次阅读|16 个评论
当了几个小时老板们的‘老板’
热度 5 lin602 2014-1-20 23:57
刚刚聚餐回来,一桌9个人,除了我与另一个毕业生家长,全是我的‘毕业生老板’。 不过,他们都是我的不同届的毕业生们。 因为我是他们的老师,所以我是‘老大’。一桌人,只有我不是老板,所以我充当了‘老板’们的‘老板’。 在企业他们说了算,在这个聚会上,我说喝多少都听我的,哈哈。 其实我只是一个老师,看到他们的成绩与进步,作为老师,非常高兴,因为学生是教师的产品。 做了几个小时‘老板们’的‘老板’。自我满足一下。 喝多了,自己的学生送回家,心安理得。 教师,这个时候是最幸福的。
4611 次阅读|9 个评论
培养研究生与社会‘无缝对接’
热度 2 lin602 2014-1-17 21:44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如果不读博士就要到企业或单位上班。作为导师,我们如何培养他们? 我认为,应该培养他们与这个社会‘无缝对接’。 学校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教师在学校里是一个社会,有竞争,有合作,有淘汰,有人气人,而学生在学校象在一个‘襁褓’中。 研究生毕业后就要走到社会,我们不要让学生始终觉得是生活在‘世外桃园’中,要让他们知道社会是什么样子!这个社会有人际间的爱,更有人际间的竞争甚至‘人吃人’。 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就要有意识地让他们接触社会,接触人,跟他们讲这个社会的‘恶’。让他们自己处理事情。 让我想起笼子中的老虎,要野化他们!要不然自己都养不活自己。 但我们不能教他们‘恶’!善为本,不要为恶所‘倒’。
2718 次阅读|2 个评论
曲师大形成考研基地,谁的错?-- 学生的错?
热度 1 sunapple 2014-1-7 22:59
本不想参与这个评论,看过一些虫子的评论后,觉得很有问题,故趟一下浑水: 曲师大形成考研基地,谁的错?-- 学生的错? -- 谁让学生出生在农村?而不生在北上广深中心城市? -- 谁让学生父母处在社会底层边缘?而没有“李刚爹梦鸽妈”? -- 谁让学生生为山东河南安徽人高考分数线在天上?而不生在北京上海分数线在地上? -- 谁让学生考到二本三本院校?而不直接985211? -- 谁让学生只能通过考试挤独木桥?而不能获得“省优”“国优”等名号加分保送? -- 谁让学生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少人指路少人提携少人培养只能考研改变命运? -- 谁让学生处在一个等级特权无处不在的社会?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都分成三六九等, 少特权少钞票连好的幼儿园都进不去,只能“输在起跑线上”? -- 谁让学生想通过考研改变命运不公、追求好的人生?而不安于去卑微地生活? -- 你们竟然问得出这是谁的错?这是学生的错?有的人用屁股思考,也是学生的错?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3180 次阅读|1 个评论
形成考研基地,谁的错?数万考研学子,谁的娃?
热度 146 张海霞 2014-1-6 19:44
刚上来看到几篇火力很猛的博文,都是关于央视报道考研基地的,不由得让人郁闷和愤怒,就如同高考之后每年都会引起的大讨论一样,特别是那些来自偏远不发达地区但是当年或者多年连续高考成绩突出的高中校,常常被外界高高在上的各级人士冠以“应试名校”饱受指责一样,这些年关于考研“基地”和“重镇”的讨论也是越来越多,没想到这次竟然上了央视新闻而且是看起来贬远大于褒(已经不看央视很久,所以这次也没看),真是岂有此理! 做为一个教师,我不禁要问: 形成考研基地,谁的错?! 做为一个家长,我不禁要问: 数万考研学子,谁的娃?! 每年带着孩子去农村中学支教,有一年到我的老家河南北部的某一个县级中学,我带着 6 个来自大城市重点中学的孩子(北京、上海和长春),到了地方以后我说我们必须立即去准备第二天上课的资料,于是就直接去了学校,没想到每个教室里都是满满登登的,读书声朗朗,这 6 个孩子很诧异:“不是暑假吗?他们怎么都在学校?不放假吗?”我的情绪一下子就来了:“如果你们也生活在河南,每年有一百万人参加高考竞争很少的上好大学的名额,你也一样不会放假而是坐在教室里学习!”是呀,中国人口太多,地域之间的各种不公平性很大,尤其是教育资源和机会的不公平,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可是,我们都视而不见,或者我们都假装视而不见,但是这千千万万个孩子、这千千万万个需要进步和不懈努力的孩子,他们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他们无怨无悔地努力着!高考,你以地域限制不可打破的借口强行地把他们排斥在公平竞争的舞台之外,于是,他们忍了、认了,拿着那也许并不满意的录取通知书,家长乐观地鼓励孩子:“孩子,继续努力,咱们还有机会再考研究生呢!”于是,孩子上路了,在一个师资条件和各种设施都不是很完善的 * 类学校里,开始自己的第二次征程:是呀,考研是咱们的出路!考上研究生就有机会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了!在其他人游山玩水、上网打游戏和无病呻吟的大学生涯里,他们没明没夜地读书学习、提高自己,准备着给自己争取一个公平竞争、上进求学的机会,可是,你首先以提高名校的保研比例为他们设置了第一层障碍,还不够,于是又以“考研基地”这样的恶名在社会上诋毁这些善良本分而刻苦努力的孩子们!请问我的官老爷们:这样做,你良心何在?你于心何忍?! 扪心自问:有哪一位老师不希望在学校里诙谐轻松带着学生追求真理和梦想呢?有哪一位学校的管理者不渴求把学校办成有特色且享誉一方的“人才高地”呢?!更不要说是在“万世师表”孔子先贤的故里 — 曲阜!这里几千年都不曾停止过求学济世的传统!而今天,这里却诞生了你所不屑的 “考研基地”!这是谁的错?!这当然不是老师和学校的错!正是你们这些官老爷不愿意真实面对和承认的不公平教育政策和管理体制催生了这样的“考研基地”! 扪心自问:有哪一位学生不愿意在学校里开开心心地跟着老师学有所长而衣食无忧呢?有哪一位家长不盼望孩子能够在人生旅途中少受折磨且多一些进步向上的机会呢?更不要说是在历来注重尊重人才讲究礼仪的山东!这里几千年都不断在为中华民族输送着文化的血脉!而今天,这里的孩子却被你无视为 “考研机器”!这是谁的错?!这当然不是学生和家长的错!正是你们这些官老爷的偏见和自私把这些善良刻苦努力的孩子推到了这无边的苦海之中!如果您能从大局看看,这千千万万个苦苦挣扎着考研的学子,都是咱自己的娃! 难道给都是龙的传人但是出生在中国不同地方的娃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就那么难吗?!难道给这些无法选择出生但是可以选择努力的娃们以真心实意的鼓励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就那么难吗?! 不管你们做不做,我要做: 2014 年我一定到曲阜师大去做讲座!亲爱的朋友们,希望与你们一起渡过这难关,加油!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23999 次阅读|163 个评论
把人退化成计算机——从探索学生语文水平低的原因所想到的
热度 17 fdc1947 2013-12-24 07:59
 现在,理工学科的许多导师都抱怨说学生的语文水平差,说研究生写论文辞不达意、语句不通、逻辑混乱、错别字连篇等等。这些抱怨应该是事实,这些问题确实存在。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汉语是母语。学生从小说的就是汉语,上小学就学习语文,到高中毕业,学了十二年,到大学后有的还有语文课。照理来说,学生用汉语写作论文,在语言上不应该有大的问题了,那么,怎样解释研究生论文写作时还有那么多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呢? 首先,这个问题与《大学语文》基本无关。如今在《大学语文》课程是必修还是选修的讨论中,有人提出大学生语文水平低的问题,但是,我看这与理工科学生写论文并没有多大关系。所谓语文水平,有高要求、有低要求。赏析或写作文学作品,那需要较高水平的语文修养。科学论文的写作,似乎并不一定需要特别高的语文修养(当然,语文修养高一些总是好的,但并不是必要条件)。从原则上说,对于写作科学论文,真正学好了中学的语文课程,语文水平应该就可以了。 许多人把矛头指向了文理分科。诚然,高中时期过早的文理分科确实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水平,特别是文学水平和古汉语水平。对于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来说,文理分科确实是一步臭棋,百分之一百的短视。但是,文理分科之后,理科学生还得上语文课,也要做作文,语文仍然是高考分数最多的一门课,似乎对于学生写作科学论文时的语文水平也不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有人认为,是学习外语、数学等时间过多,挤掉了对于母语的学习。我看这也不是重要的原因,甚至不是其原因。在现在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是生活在英语或其他外语的语言环境中,他们学习外语的程度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挤掉用汉语表达自己思想的程度。相反,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通过不同语言的比较,反而应当是有益于汉语的写作。虽然速度可能会有所降低,但表达的质量将得到提高。实际上,许多学生在论文写作时出现的语言问题,许多恰恰是外语太差所引起的。同样,学好数学对于语文的学习特别是论说文的写作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为数学讲的是逻辑,严密的逻辑。学好了数学,写出的文章能够环环紧扣,让人无懈可击。我们的一些领导人、不少记者朋友,讲出的话、写出的文章,有时缺乏逻辑,不能让人信服,往往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学习数学。 我认为,造成我们的学生语文水平低、在论文写作中文字错误多的原因,并不仅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而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在我们学习各门学科的练习、作业、测验、复习以及考试等等过程之中。 如今,各门学科的练习、作业以及所有的考试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为了“谦虚”起见,所有的标准答案差不多都被写作参考答案,不过,教师们判卷仍然以参考答案为标准。很多练习、作业的答案都是教科书上的某一段,许多教师们要求学生在做练习和习题时要几乎一字不差地与这些段落或标准答案相一致,不然,就要算错误,至少也要扣分。所以,我们的学生在练习时就是认认真真地抄写这些书本上的话或者标准答案。有些地方干脆把“做作业”说成“抄作业”、“抄练习”。为各种考试而进行的复习(这占据了学生的数不清的时间),学生们基本上都在抄袭和背诵之中度过。做作业时,好学生抄书上的,差学生抄好学生的。考试时,好学生背书上的,差学生还是抄好学生的。更多的学生则是把急来抱佛脚地背书的结果写了上去,考试的成绩不过是其背书好坏的的表征。考试完了就差不多还给了老师。 我们的语文学习中有最基本的两 个目的 ,一个目的是清楚明白地了解别人所说的话、所写的文字,另一个目的便是向别人准确而恰当地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从小到老每一天都在进行语文学习。 当我们做一道问答题或说明题时,如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思想,这就是一次或大或小的“作文练习”。从“作文练习”这个角度上看,如果只是简单地抄一段书本上的叙述,与用自己语言表述相比,得到的训练无疑差得很多。而这样的事情从中小学到大学,发生了何止成千上万次,我们一天天地都在重复。近二三十年以来,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以阅卷。据说,它可靠而且公正,但是,它只能阅选择题,无法看说明题。这样,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多地做选择题,我们又失去了许多次自我“叙述”的机会,也就是做“微作文”的机会。我们就在年复一年的作业练习和复习中,成千上万次地失去了较好的“作文练习”的机会,以至于很多人只会抄袭别人的语言,而不善于叙述自己的思想。 这应当是致使我们语文水平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就是说,语文水平差的原因,不光在语文课,而且在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等等,在大中小学几乎所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再往深处想一想,这样的学习方式,所害的哪里只是语文水平低呢? 由于从小到大都是“抄作业、抄练习”,习惯成自然,抄袭书本、抄袭别人的语言被认为天经地义之事,“天下文章一大抄”而已。做学生学习时抄书本、抄标准答案,抄同学的、抄老师的。做论文也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拼拼凑凑。毕业后,做了教师,讲课抄 PPT 课件,编教材抄别人的书。他们又把对“抄”的认识和做法自觉或不自觉的传给了自己的学生。这样的代代相传,我看已经有几代了。 对于这种经过 N 代遗传、“与生俱来”的、近乎本能的抄袭,许多人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难道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由于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学生的头脑里只是塞满了各种知识的片段,如同我们的电脑里储存了大量的文本一样。他们只会抄书、背书,谁背得少、背错了,就会得到严厉的惩罚,谁背得多、背得好,就能够得到奖励。他们只会做最简单的逻辑判断:甲是真还是假;乙是否等于丙; ABCD 之中哪一个是错的,如此等等。 我们的教育正是在训练和培养这样的能够可靠和迅速地存取信息的计算机。 我们的考试只是能够测试出他们的信息存取哪一个更为迅速而可靠。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我们还能够指望他有多少创造性的思想吗? 不是有人问为什么我们培养出的创造性人才这样少吗? 原因之一大概就在这里 ——我们正在把人退化成计算机。 出路在哪里?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我们要尽可能少地用计算机阅卷,少出判断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做说明题。 从小学开始,不要让家长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要那些所谓的小学参考书。 对于大中学生,我们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禁止成句的抄袭,禁止学生间相互抄袭作业。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教学中不抄袭,少讲空话套话,不讲假话。 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多动笔写东西。 ………… 这样,我们不但能够提高文章的写作水平,也可以培养学生有各人自己的思想。 一句话, 我们要培养有思想的人,决不能把人退化为计算机 。 
个人分类: 教育|6365 次阅读|30 个评论
学生的爱,让老师心中溢满幸福感
热度 38 罗帆 2013-12-22 13:42
周五,收到一位已毕业学生的短信:“罗老师,您好!您本周周末有空吗?我想接您吃顿饭,挺想您的。”因为怕她破费,我已经婉言谢绝过几次了。年底很忙,但我也挺想她的,不忍心再谢绝。于是给她回复:“周六晚 6 : 30 东院有个本科生交流会,咱们下午在校门口找个咖啡厅聊天,我请你吃个简餐,如何?”她答应了。 昨天下午,我走进研磨时光咖啡小栈,店里张灯结彩,迎接圣诞节的气氛很浓。我常在这儿请朋友和学生小聚,是这个店的熟客。在一楼靠窗的位置坐下,我要了一杯热开水 ,静静地等待。 过了一会儿,她翩然而至,在我的对面坐下。我们相互端详着,分别要了两杯茶。她穿着一件黑色的皮衣,妆容精致,显出职业女性特有的美丽和优雅。先问了我的近况,然后,关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她娓娓道来。她从基层岗位做起,每一年考核都是优秀,现在已被提拔为部门副职,管理着一个不小的团队。最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她已经与相爱数年的男朋友结婚了。她说,我是给她关爱最多的老师,就像她的妈妈一样。她的喜怒哀乐,都愿意与我分享。当她放松地莞尔一笑时,还是当年那个清纯稚气的女孩子。我们聊了很多,一起吃了热气腾腾的煲仔饭。等我要买单时,她已经抢先买过了。开会的时间快到了,她挽着我的胳膊,一起走向校园。临别时,我握着她的手,对她说 : “谢谢你来看我。” 我想对她说,老师爱学生是应该的,而我对她的关爱远远赶不上她对我的爱。 几年前的圣诞节前夕,接到她的电话,说有事在教学楼下等我。她站在寒风中,脸冻得红扑扑的。望着我,她羞涩地说:“老师,您家住的远,上下班路上会很冷。我学着给您织了一条围巾。第一次学着织,有些地方织错了,您别嫌弃。”打开她给我的手提袋,里面是一条粉红色的长围巾,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2008 年夏天,我病倒了,住进了武汉同济医院。手术之后,我很虚弱,躺在床上输液。研究生们来看我,她是唯一的本科生,悄悄地跟在后面。她默默地站在我的床前,眼中露出关切和忧伤。与学生道别后,我轻轻地闭上眼睛。出乎意料的是,她一个人又跑了回来。她说:“老师,我看见您没有穿袜子。病房里冷气很大,您会受凉的。”还不等我回答,她就把手中的一双红袜子的包装撕掉,不由分说地帮我穿上袜子。然后,她把另一双绿袜子放在床上,执拗地说:“我妈告诉我,女人最怕脚受凉。老师,以后您一定要穿袜子。”我的眼睛湿润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听了她的话,以后我每天都穿袜子。尽管袜子的颜色太鲜艳,但我一直穿在脚上。 其实,我不是她的研究生导师。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随机分配后,我成了她的导师。当得知她想报考名校的研究生时,尽管有些不舍,但依然大力支持。后来她因故落榜,经过努力,终于找到心仪的工作。我指导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子课题研究,写出了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现在,她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在职研究生。 前些天,学校召开第二届研究生工作会议,表彰十年来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导师,我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以今年为例,我所指导的研究生有三位获得国家奖学金,一位被评为优秀毕业生。拿到大红的荣誉证书,我最想感谢的是可爱的学生们。 作为任课教师,课间休息时,常有学生倒开水、檫黑板。当我因讲课太多声音嘶哑时,会有学生递上含片。在工作室,尽管我是个以要求严格著称的导师,但我们依然有充满爱的团队气氛。当我忙于工作时,每个学生去吃饭前,都会问是否需要带饭。当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我照顾时,研究生们分工协作,比平常更加积极主动地独当一面,给我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晚上接到学生短信时,最后一句通常是“老师早点休息”。 当老师二十多年了,其中的酸甜苦辣,难以说尽。学生的爱,让老师心中溢满幸福感。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是对老师最大的激励。 注:图片源自网络,致谢作者!
个人分类: 教学花絮|10535 次阅读|79 个评论
学生教育培养与生活欲求不满
热度 4 lbjman 2013-12-16 09:31
学生教育培养与生活欲求不满 ——张教授博文《做个山一样的男人》读后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这句名言,说明从古代起,人民就已经认识到教师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道德,教学生怎样做人。高校教师应当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前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为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高等教育学》写的一段序言原话。 也许很多在校教师在岗前培训过程中都读过这段话,而且已经拿到了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但是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够把这段话融入到个人的教学生涯中,并成为个人的执教理念与执教信念,成为个人言行身教的底线和纲领。教师职业道德是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包括学生)、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作为高等教育教师,在浮躁的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更应该时常反省自身的职业状态与职业道德,为自己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塑造健康、积极和亲善的经师与人师形象。 反观张教授,对某次赴美参观交流出现意外经历,不加以反省个人作为带队老师的引导职责与安全意识,反而在网上公开批斗学生“发烧”诉求的懦弱形象,仅仅从个人的一维角度揣摩学生的“当时状态”,仅仅从个人的生活情感要求学生的“做个山一样的男人”,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如果这个学生确实夹杂有隐形不适,回来之后身体出现严重病变,这位张教授是不是至少在心理上和道德上感到不安呢?而科学网竟然也对这样的雄文进行“加精”,不知道科学网的编辑们到底想宣传怎样的人师和经师形象? 很多伟人都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异常憾人的丰功伟绩,这样的伟人会让身边的人或让后辈们都感觉到,他们具有像山一样的伟岸和坚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和标杆。但是伟人的经历和成就是不可复制的,不同人有不同的人生历程与成长道路。作为高等学校教师自己能做的,就是在经师职责上传授好专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拓展他们的研究方法;在人师职责上引导他们走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所谓因材施教。而按照自己对成功的理解和成功的渴望来苛求自己的学生,会毁了学生的自信底线和积极心态。 张教授首先是父母的女儿,其次是别人的妻子,再次是孩子的母亲,最后才是学生的导师。对父母需要体现女儿的孝心,对丈夫需要体现妻子的柔情,对小孩需要体现母亲的母爱,对学生需要体现导师的引导。这样也许才是正常的生活伦理,这样的角色定位可能比较好一些。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张教授更拥有对生活各种各样的理想和愿望,这些愿望也许已经实现,也许还没有实现,正如张教授的两篇博文都提到曼德拉,也许曼德拉就是张教授心中的“山一样的男人”,但是张教授不能对“曼德拉”式男人的敬佩与崇拜转化为对学生的培养与要求。 总之,张教授作为一名高校教授,作为女性尚且不能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柔情和关怀去引导自己的学生,凭什么要求自己的学生一定要象“山一样男人”的做人高度去面对自己生活的困难和挫折呢?(注:私下沟通并严厉暗示可以了,但是不宜网上公开批斗)。再次提到韩愈的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以这句名言提醒请张教授,不要把生活中的“欲求不满”转化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而是时刻把对生活的愿望与要求和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区别开,否则不仅教育内容不合格,更是不符合职业道德。在中国,“山一样的男人”肯定有,但是张教授注定无缘看到,也无缘认识到!
825 次阅读|4 个评论
教学生教什么?
热度 2 zls111 2013-12-14 20:46
最经典的古话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句名言大家都知道,包括老师,学生。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是社会的浮躁,浮躁的学生巴不得老师给 。 )#))) ≦ 。这也怪不得,社会功利,我们都不能免俗。 哪谁来坚守底线呢? 老师们? 不见得,老师也功利的,你看这个社会,你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老师也急躁,对上有压力,有社会的压力,能守底线吗? 有问题的时候,应该回去看历史,看这个社会的历史,看传记,看榜样,寻找社会真正的主流。 我们竟然知道社会浮躁,每个人都知道,研究生应该知道,本科生也应该知道。 应该知道什么东西只主流? 又回到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真正的本事,是自己会捞鱼。 捞鱼之前得有工具(技术),得有本领(思想)。 老师们更应该知道这些,对待学生是努力想去怎么好好培养。 要是事情是这么简单,那真是太 perfect 了,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需要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解决。 老师不能 perfect ,毕竟也是人,学生要去理解。 当然老师更应该体谅学生。 还有我们这个社会大环境。总是雾霾的天气能保证身体健康吗?社会大环境应该保护学生,保护老师们,使高校更好的向培养人方向前进。同时,高校应该坚守底线,不能被社会所腐化,使其意义更加重大。要想这样,明显几条是需要改的, 1. 大学去行政化,校长不能党管,回归其本身的意义 2. 提高教师,研究生待遇。研究生不应该算是读书,应该定义为工作。 3. 真正教授治校,讲民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08 次阅读|2 个评论
做个山一样的男人
热度 58 张海霞 2013-12-14 12:53
早上带学生去访问,在教授那间神奇的办公室里,教授不仅讲述了他一件又一件神奇的科学发现也讲述了这发现过程中九死一生的人生经历,这时候一个学生问了:“如果您遇到同伴在途中生病的情况会怎么办?!”怒火一下子就冲上了我的脑门,因为我知道他又在为自己昨天的“发烧事件”找借口! 昨天是我们去哥伦比亚大学参观交流的日子,一大早我们就准备集合出发,可是一个同学还没来,怎么回事?“他请假了,说发烧”,“他跟谁请假了?我怎么不知道?”“他说跟您说了”我是带队老师,我根本不知道这回事,你马上把他叫下来!一会儿这个睡眼朦胧的同学下来了,“我真的发烧了”,“胡扯!这一点儿小烧能算是个事吗?!”我们大家出发,你自己在家里烧吧!一个美好的大晴天,一天紧张的访问日程,我们不但了解了学校的教学、课程安排,还在课程的结课活动中和同学交流,在不同教授的实验室里与教授和研究生交流,交流的收获颇丰,可是,他还躺在酒店的床上发着“37.8的高烧”!我愤怒!这样的学生要来何用?这样的年轻人要来何用?! 想起了来时候在飞机上看的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中的一段,也是写曼德拉感冒的,不过是他在去见撒切尔夫人的时候,快到了预约的时间,曼德拉下车的时候外面是倾盆大雨,可是他没拿雨伞,温妮要他等下雨伞,可是他说:“不行,不能迟到,欧美人总是抱怨我们非洲人不守时,一定要按时赶到。”于是,一位75岁的老人冲进雨中按时到了撒切尔夫人的办公室,畅谈了3个小时,收获颇丰,出来后他就患病住院了!可是他赢得了这位铁娘子乃至全世界的支持和尊重! 这就是差别,这就是一场感冒的差别,一个21岁的同学患着“37.8度的高烧”重感冒逃避一天重要的访问,一个在监狱里度过27年非人岁月的75岁的老人冒雨去为他和他的国家赢得声誉,他们都感冒了,这价值和意义确实千差万别!如果这个21岁的年轻人有一点儿的精神气儿的话,那他的感冒早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可是他被自己心中的大感冒困住了,不仅失去了一天的美好时光和收获也失去了我们对他的信心和期待!而这位像山一样的75岁的老人,他用山一样的意志品质击溃了一场又一场重感冒,超越了自己的同时也赢得了世界! 我不想发火了,也不想再用难听的词汇来说这件事,可是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能够早一点儿找到自己的感觉,早一点儿成长一起来,成为那个像山一样的男人:有着百折不挠的品格、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有着战胜小我成就大我的勇气、有着胸怀世界兼济天下的志向! 仅以此文,再次向曼德拉先生致敬!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4878 次阅读|69 个评论
脑残的汉字听写大会
热度 7 chemicalbond 2013-12-10 12:29
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比赛。看了一会,看不下去了,这种节目太脑残了。震撼啊:(1)竟然有人会造出那么丑陋的汉字;(2)竟然流传下来了(3)小屁孩竟然能够写出来。感叹自己太幸运了,即使以前见到那种字就短路,现在也没有因为写不出那些丑陋的汉字受任何影响。 :-) 举例,下面2个生僻的词我是肯定不会的:沉疴,齑粉。竟然还有“胱氨酸”,那个学生没有答对。 拜托,那些孩子还没有学习生物化学, 饶了他们吧 :-( 刚才到网上搜了一下更多的考题。【1】 好家伙,真有孩子对汉字感兴趣啊?恭喜了,可是,千万别害了那些娃娃,这世界不是有更多美好的事物吗? 参考 【1】 http://www.tingxiedahui.com/a/webbase/html/2013/1021/112.html 本文为201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10月13日周五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 第十三期大赛题目及详解,内容仅供参考。 第十三期 题目 噘嘴 船坞 冷飕飕 招赘 哂笑 讪笑 抽抽噎噎 噤若寒蝉 韬略 偏袒 棒槌 缜密 殚精竭虑 打烊 豆豉 丘壑 骅骝 蝇营狗苟 箴言 抓阄 罗敷 镂空 弹劾 撺掇 懵懂 蹒跚 赵匡胤 幢幢 帆樯 周穷恤匮 跬步不离 罹罪 蹊跷 轩轾 啁啾 仵作 充赡 捍蔽 愣葱 络头 一大趸儿 叱拨 铲刈 裂罅 卮言 识荆 倚徙 鸱吻 公廨 溪刻 河汾门下 凫趋雀跃 服膺 海晏河清 游弋 提掖 辖制 曲水流觞 式微 逸飞 马驮子 秫秸 斗箕 峨冠博带 瞋目切齿 鸡枞菌 伊犁河 秕糠 锋镝 珉玉 及笄 婉娈 佯嗔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909 次阅读|20 个评论
那个漂亮的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热度 53 cwufp 2013-12-9 10:58
大约是六、七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刚刚从北郊搬到中关村,有一个超级名校的女生打电话找我,说明她是推免生,而且有外推资格,想来我这里念研究生,要和我聊聊。作为没有一名研究生是这种超级名校出身的招生导师,不知道是否有人理解接到这个电话的感受。渴望! 约好的时间,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一个漂亮文静的女孩站在我面前。 落座后,我先问了几个问题:学什么专业的?现在做什么毕业设计?为啥要来我这里念研究生?是否知道我做的工作性质?甚至问到了中学哪里念的,何种原因获得大学免试资格上了最好的大学? 那孩子非常平和地回答我的问题,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满意。最后我主动提出一个问题,我研究的方向和她的理想有冲突。她念的是化工专业,因为她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卓越的化工工程师,这个理想上研究生也不会改变。她知道我的名字并希望来我实验室读研的原因是我们在精细化工领域的技术。 可是,我的 招 生是有机化学方向,我本人一直从事的是利用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的方法,研究分子结构对物质光响应行为的影响和可能的应用,以及 利用分子设计和控制聚合前和聚合过程中分子聚集状态的手段,控制水溶性聚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尽管有一些技术和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可我并不研究化工本身,对传质传热以及过程控制的理解十分有限。仅仅对我自己从事那几个技术的过程有理解,而且更多的是从化学反应机理 控制的角度,而非化工技术的角度控制反应和生产的过程。因此,在认真思考后,我告诉她,我可以招收她为有机化学的研究生,并可以让她成为一名合格的博士,但是,她本人 应该仔细认真的思考两个问题:1)是否愿意放弃卓越 工程师的理想转行成为一名有机化学研究者;2)去查一查, 看看在中国有机化学家和教授里,有没有从化工院系毕业转行成功的,自己是否可以成为其中的少数? 我真心实意的忠告是,孩子,为了理想,最好还是在现在的学校和专业念下去,那已经是实现你理想最好的地方了,除非出国深造。 大约过了一周,该同学打电话来,说她决定了,为了理想,在本校继续深造。多谢孤魂老师在关键时候不留私心。 她哪里知道,我老人家怎么会没有私心?我是多么的希望她来这里。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记不得她的样子,也记不得她的名字,但记得那个让我真心希望来这里却不得不放手的年轻人。 博士应该已经毕业了,或许已经出国深造,真心的希望该同学已经学术有成,在学术道路上已经快马加鞭。 陈芝麻烂谷子般的流年往事,在内心深处埋藏,可每每回忆起来,淡淡的发黄老照片般让回忆充满温暖。
16002 次阅读|150 个评论
安全专业的学生到工业现场看什么?
热度 2 Greg66 2013-12-6 23:11
以到煤矿参观考察实习为例,煤矿的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到井下工业现场,一般会带领他们去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走一圈,似乎是以工作面为目标,到那里看看煤炭是怎么生产的,看看 采煤机、掘进机。对于安全专业的学生,远不止于此。一进入井下,甚至进入或者没进入这个企业的大门,就开始感受这个企业的安全管理了。 比如我前些日子到某煤矿,穿好了工作服,但由于某种原因没带手套,可是进入工业现场之前,没人检查我,没人停止我进入工作现场。井口没人进行安全验查 ,带领下井的工作人员只顾自己走路,似乎忘了照顾来访客人,现场安全宣传、提醒标识不够, 人车上没有安全标志,安全帽没系帽带, 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有好的方面,这个矿的领导,人人把矿灯佩戴规范,这在其他矿是少有的。到了采煤工作面,反倒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意思是说,处处留心皆问题。过程很重要,学生不要浪费每一次工业现场之行的每一刻。
个人分类: 11|3790 次阅读|5 个评论
你累是应该的
热度 40 张海霞 2013-12-3 12:53
从去年开始,爸爸开始关注科学网博客,我的博客也成了家里的热门话题,昨晚回到家,当然就是热烈地讨论教育和学生的问题,难得地跟大家叨叨这些年跟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故事,好的当然是多数,可是问题也是不少,问题也是多样的,有很多的比昨天写的这个故事更有意思的,也有性质很恶劣的,也有我跟不少跟学生说过的不客气的话......躺在床上难以入眠,不禁打开电脑又翻出这些年带学生的毕业论文翻看,本科毕业设计、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加起来也有不下50个学生直接在我这里毕业了,尽管还有不少还在周围,可是大多数还是联系不多了,学校也是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进进出出,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在这里又开心也有失落,有进步也有不少让人失望的问题,可是大多数都还是很正常地毕业了,在各个行业里发挥作用,想起来这些年的教师生涯,真是感慨万千: 记得有一次先生的姐姐来北京,我正好在外出差开会,在家里住了一个礼拜,我终于在她走之前赶回来见了个面,姐姐是小学的特级教师,她说:“你怎么这么忙啊?”我说:“没办法,学生多,事多,出差多,紧张。”她说:“那多带学生是不是多发工资呀?”我说:“是我多给学生发钱,学生的助研费都是我发的,跟我的收入没关系。”姐姐当时就说了一句经典:“傻呀?既然跟咱收入没关系,还带那么多学生干啥?自己整得hou老累的!” 这就是我这个普通高校老师的真实写照吧,你热爱教学、喜欢科研,你带学生认真,想对他负责一些,不仅要付出精力、体力和智力,还要付出经费(每个项目最多只有15%可以发助研费)!可是,学生还不一定领情,你要求严、说得多、规矩大,那你就是那个“恶人”!周围多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周围多的是“混混就可以拿文凭”的例子,你这样要求是无异于“自虐”!可是,怎么办呢?不知从何时起,见到学生的第一面总是摆着这些话:“没有不可教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需要老师去雕琢“......所以每一次都选择了义无反顾地再跳进去做那个“要求苛刻”的老师!遇到问题真的不可怕,像去年的师生夜话,不也是从学生反应问题开始的吗?到今年我只要在学校几乎就有学生推开我的门来谈,不管他们是不是我的研究生、是不是本校的,是不是我认识的,只要是愿意来交流的,我都是热烈欢迎的,尽管很多时候我帮不了他们,可是做个倾听者和解惑者,看到孩子们皱着眉头忐忑地进来、舒展着眉头开心地出去,还是很开心的,这也是我做为一个普通教师的职责所在吧!累一点儿,不是啥事儿! 可现在很多时候的问题是你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这是我写上一篇博文的初衷,我真的很努力去跟他交流,可是他总是一声不吭,你不知道他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这让你无从下手,这时候真的是心很累、很烦恼!交流必须是双向的,如果总是我在问,你什么也不说,你也没有交流的欲望,这永远都不是交流也永远都不能达成互信和合作,就像以前说的:老师再好说破嘴也不抵不上你真正的心动,你的心不动,谁也推动不了!现在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啊,你说怨谁?老师强势?学生内向?需要耐心去开导?怨谁又有什么意思呢?总之事情是摆在那里的很不成功,每个人都很不开心! 一夜难眠,早上起来,妈妈准备好了简单的早餐:稀粥、馒头和咸菜,睡眼惺忪地坐在饭桌前,还在为昨晚的事情烦恼:“你说这教学生真是累啊!” 妈妈说:“你累是应该的,你记得你上次批评那个不拿钥匙的学生了吧?现在是不是进步特大?” “可不是吗?他现在是我们学生中的明星啦!做事特别积极主动,好主意特别多,还积极帮助别的同学!” “这就是啦,你这做老师的,在学校把学生教育好了,他们出去就多一粒金子、少一粒沙子,在学校教育不好,出去都是社会的沙子,那不就完蛋了!所以,你累是应该的!” 对呀!教育学生,我累是应该的,这就是我一个做教师的职责所在!谢谢老妈!谢谢老妈这点睛式教诲!我立马打起了精神,三下两下吃完饭!跨上自行车象离弦的箭一样向办公室飞驰而来,今天还有很多学生的事情等着我处理呢! 再次感谢妈妈在这关键时刻的指点:做个老师,教育学生,累是应该的!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3565 次阅读|41 个评论
建议科学网再来一次在线访谈
热度 9 Majorite 2013-11-29 08:59
建议科学网再来一次在线访谈 建议科学网再来一次在线访谈,请广州大学曹广福院长、那个档案被扣的小女生、教育部负责研究生教育的专家三人作为特邀嘉宾,在线接受网友的采访。 曹院长已经发了4篇宏文,被编辑加精广为弘扬,而那个不良制度的受害者、档案被扣押的小女生迄今却一言不发,她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想法如何?科学网可以继续跟进,请她出来讲话,否则信息极其不对称。 另外,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教育部,也该出来表态一下。 同意的请推荐此文。
个人分类: 论大学|2060 次阅读|16 个评论
老师不应该在网络上对学生行为说三道四
热度 3 skylark1981 2013-11-27 23:11
科学网是老师的天下,所以有很多博客是老师埋冤学生的,比如奇葩学生, 不讲诚信, 没有原则等等。每个老师都喜欢标榜自己如何如何道德高尚品德端正,但是就是不讨论学术问题。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做法其实都正常,如果他们违法了,请直接移送检查机关; 如果违约了,直接按照合约来办; 如果都没有,这说明这是正常行为,请不要给他们扣帽子,包括私底下和网络上。教授不讨论学术,而是别的东西,是很悲哀的事情。老师应该是教学生,而不是毁学生。
3026 次阅读|4 个评论
工科教授在行业中的知名度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
热度 11 lin602 2013-11-23 10:53
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申请课题、写论文、做企业项目等。 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科研成果、职称。 但是,大学教授关注自己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就业吗?不少人认为,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与教授无关。 高校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高校,那时候只要有计划就行。但是,随着入学人数比例的增加,就业比例下降与竞争,如果学生不好就业就难招到学生,如果招不到学生,这个学校就会遇到麻烦。 如果一个教授的学生不好找工作,在研究生招生上也不会让学生青睐。 中国慢慢会过渡为:教授推荐学生就业为一重要就业途径,当然不是唯一路径。 工科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到企业工作,导师及学科的水平是不是得到行业的认可,对学生就业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认为,工科的教授们一定要做到让行业认可,无论是对中国科技的贡献还是对学生就业及科研经费的保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实产品门类很多,就化工来说:涂料、胶粘剂、造纸化学品、医药、农药、颜料、染料、电子化学品、塑料添加剂、阻燃剂、化妆品、香料、香精(烟用、化妆品用、工业用等)等等。而且上面写的类别是还可以细分:例我从事的胶粘剂:环氧类、橡胶类、丙烯酸类、聚氨酯类、脲醛类、酚醛类等等,如何按应用分类更多。我也只是做其中一个小部分。 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一个小山头并占一个制高点。你的学生就业就有优势了。 与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合作,‘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与政府部门打多道的方法来对待企业是行不通的。 让导师的电话或推荐信,成为学生就业的有效‘通行证’!
4909 次阅读|15 个评论
努力和导师成为“黄金搭档”—发表第一篇SCI文章后的感想
热度 3 fytc27 2013-10-16 17:26
从去年 8 月开始撰写,到今年 8 月底正式被国际化工领域的顶级期刊化学工程科学( ChemicalEngineering Science )录用,我硕士期间的第一篇 SCI 文章经过一年的 “ 孕育 ” ,终于诞生了!期间投稿三次,改投杂志一次,真可谓是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当然,一年的时间, 不仅让我收获了一篇论文,更收获了无数的经验和感受 ,有科研选题、论文撰写、文章投稿等方面。虽然这次收获颇丰,但毕竟自己还是一个科研新手,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自己的这点收获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也许根本不值一提,在这大谈科研选题、论文写作和投稿未免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有一点收获,我认为是可以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次 我和我导师之间的 “ 合作 ” ,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其中不仅有导师的悉心指导,也有我作为学生的积极主动。下面,我将从三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不要总是寄希望于导师,有的时候你可以让导师看到希望 我的周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导师在低年级会给学生一个课题或者方向,让学生自己探索。一部分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基础,再加上一些机遇,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做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方向做不下去了,这时候有的就开始抱怨导师没有给自己选好题,有的干脆放弃并希望导师给自己换方向。这就是通常大家认为的导师应该给学生的科研工作带来希望。 我的导师非常 nice ,他既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我们自由探索新方向,同时他也非常关心我们的进展,会经常和我们讨论问题。这点我感到很幸运。我在研一的时候,我自己寻找了一个大气方向中气溶胶和降雨关系的课题,而我自己是流体力学专业的。当时对大气科学没有一点基础,连我导师也不清楚该怎么做。一开始感到非常困难,根本没办法找到切入点。所幸,到了研一下,终于被我从宏观的方向中 锁定了一个科学问题 :水蒸气的异质凝结。这个科学问题我一直做到现在,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 篇 SCI , 1 篇在投, 1 篇在写, 1 项培育基金),而我导师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不看好,到现在的大力支持。这里说一下我自己探索的步骤: 首先一定要锁定一个科学问题,这决定了你前进的方向!我研一时就因为在宏观的方向上找不到切入点才导致大半年都没有什么进展;接着可以通过维基和百度百科了解一下所要研究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查看了一些综述类的英文文章和比较系统的专著,这有助于我们对研究现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最后开始阅读文献,看看别人做的问题,寻找一些自己可做的问题。 因此,我们并不能总是寄希望于导师,希望他给的课题一定能出好成果,其实导师对这个课题也不会特别了解,否则还需要我们研究干嘛。有的时候,我们更需要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来让导师看到希望,这样他才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这是一个 良性循环 。 二、带着“答案”去问问题 许多好学生都明白,有的时候需要我们主动去向导师请教,而不是等着导师来找我们。导师可以说是我们在科研道路上前进的“指路明灯”,我们总是会认为导师什么都知道,至少懂得比我们多得多。因此在我周围经常会遇到这些情况:想到一个问题,马上找导师讨论;写文章想不到创新点和意义,扔给导师想;结果不好,先放着吧,等导师来解决。而这样一般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当时我在开展工作时,真的就是一无所知,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去了解,每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都会想, 这个问题肯定是可以解决的,只不过是解决得好和解决得不好的差别 。无论有多困难,我首先要尽全力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带着这个不能称为答案的“答案 ” 去找我们导师讨论。 有胜过无 ,不然总是光找问题,不解决,一方面打击自己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养成眼高手低的坏习惯。 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我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觉得问题解决不了,但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灵感;或者觉得问题很好解决,但在解决过程中遇到了没有预想到的难题。毕竟科研工作并不只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也很重要。我一直认为, 从我手上出去的工作就应该是已经完成的工作 。 我们要明白,导师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或者大方向上,他会比我们更有经验,但在具体的研究问题上,我们应该比他更了解才对。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能靠投机取巧、耍小聪明就能完成的,遇到困难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我们一遇到问题和困难就找导师,这样肯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三、导师不只是我们的老板,更是我们的搭档 很多同学觉得导师是非常严厉的,甚至觉得导师 是“剥削”我们的。这样的想法都是非常不利于我们自己的科研工作的。造成这种想法我觉得有多种原因,有可能的确是导师的问题,也有可能学生自己的问题。 我非常尊重我的导师,同时,我也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工作干得漂亮,让导师重视我的工作。每当我取得了一些进展向导师汇报的时候,他自然会认真聆听我,并给我提出意见;每当我顺利地解决一个问题时,他自然会夸奖我,鼓励我再接再厉;每当我超出预期地完成工作时,他自然会重视我,尊重我的想法。因此, 能不能让导师重视我们,首先看我们能不能努力获得他的重视 。当我们向导师证明了自己能够独立去完成工作,是他值得信赖的小伙伴时,导师此刻就不再只是我们的老板,更是我们在科研工作上的搭档! 还记得第一次投稿时导师对我说,文章被接收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我们已经努力了,成不成都去试一下。 还记得第一次被拒是在圣诞节时,一大堆意见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并没有丧气,我们认真研读每一条意见,尽可能地去实现他们,把这些意见当作通往成功的钥匙。 还记得换投杂志时的无奈,但我们知道之前的杂志对理论的要求非常严格,换投一个工程方面的杂志会更有把握。 还记得今年年三十的晚上,我和导师都放弃了和家人一起看春晚的时间,坐在电脑前在 QQ 上讨论问题,修改文章,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把文章投了出去。 还记得得知文章被接收的欣喜,但我们仍然知道,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挑战等着我们! 一年的付出终于换来回报,无论如何,对于我来讲,至少我已经在努力地去成为我导师的 “ 黄金搭档” !
5423 次阅读|6 个评论
师生之愁
热度 3 boxcar 2013-10-15 20:54
这次没撷英! 大家看准了,标题里和正文里, 我说得都是“愁”,可不是“仇”。 一边,是一大群学生正为 找不到 工作而发 愁 ; 一边,是一大帮导师正为 招不到 学生而发 愁 。 这 ,就是当下中国的大学里很拧巴的 现实 。 或许,根本还不是“ 人荒 ”的时候, 因为据说还有人口红利呢; 真正有的,是人的 心慌 。
个人分类: 教育|2797 次阅读|3 个评论
青年学生,首先应该诚信与孝敬
热度 2 Elephantd 2013-10-13 09:31
近日,媒体报道一个高考状元从香港大学休学,准备复读考入北京大学。( http://sx.sina.com.cn/weinan/edu/2013-10-11/07487577.html )不提其他人的观点,仅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不应该张扬的个案,中学生更不应该效仿。基于以下两点。 1. 不信。很不赞同媒体上说的该生有“非比寻常的人文气质,……小宇宙爆发时的能量。”因为,她扰乱了香港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爆发出来的不是正能量,而是固执,而是随心所欲。我们不应该倡导“为了自己的执著与自由而去影响他人。”不能说该生的来去没有影响香港大学的日常教学工作。 2. 不孝。香港大学给 70 万元奖学金,在个人成长中,真的是个大数,应该用好这笔钱,自己成长。该生复读、再上大学,要不少花费,自己去挣,还是掏父母腰包?媒体作者感佩该生放弃 70 万元,还指责“眼下这个急功近利之风很盛的社会”,可见,在写这个评论时,媒体作者忽视了一些基准。 当然,该生还年轻,文化基础扎实,学习成绩也很好,毫无疑问有着光明的未来。衷心祝贺该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604 次阅读|3 个评论
洋媳妇说“没人督促他学习,没有考试的包袱”,打死我也不信!
热度 3 xyysh2008 2013-10-12 15:59
“ 没人督促他学习,没有考试的包袱 ”,打死我也不信! 2013 年 新出炉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之一 托马斯 · 祖德霍夫 ( Thomas Suedhof ) 的华裔妻子陈路近日接受媒体采访 ,其中提出一个观点, 托马斯的童年没有经历过任何的考试 ; 在托马斯德国的学校里 学习阶段, “ 没人督促他学习,没有考试的包袱 ” 。 我不禁要问,这在中国可能吗? 昨天晚上,就读初三的儿子把写完的语文作业放到我和妻子面前,要求家长签名。妻子看到作业上的字迹非常潦草,非常气愤,要求重写! 气愤是有原因的。和儿子背景非常相似的一位同学,经常拿来和儿子相比较。儿子性格开朗,单纯,兴趣广泛,聪明,帅气,有时还耍点帅,应该说是比较阳光的男孩!可就是,做人太高调,做事较马虎,常常被低级错误所困。而他同学性格较温顺,听话,写得一手好字,形象一般,但他做事认真,较为踏实。 反映在学习上,儿子常常会做对难题,却因小失误屡屡丢分;而他的这位同学刚好相反,容易的题目全面做对,难题往往做不出,而总成绩总是领先我儿子十几分,让儿子郁闷至极,也让我们非常懊恼!老师们也常常为此不解,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原因之一是因为家长要求不一样! 诚然,我本人认为,孩子的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父母只不过是做好后勤工作,为他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因此,对儿子的学习没有那么严格,也没有经常性督促他。妻子的观点和我类似,只是常常有忧虑,担心是块好料的儿子会因为自己的马虎和不够严谨刻苦而丧失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进而丧失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要知道,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的高考升学率可是具有显著差异的! 就创造性而言,几乎所有的老师,甚至该同学的父母都毫不否认我儿子比他强很多;但对于进入重点高中的概率上说,我们还是怯怯地认为儿子明显处于下风。当然,过了现阶段后,儿子突然奋发,超过他也不难,至少我还是相信的,但妻子却不是这么认为! 在当下的中国,打死我也不相信: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 们 ——祖国的花朵们, “ 没人督促他学习,没有考试的包袱 ”! 没人督促他学习,没有考试的包袱 2013 年 10 月 10 日 13:01 新闻晚报 我有话说    □ 晚报综合报道    2013 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托马斯 · 祖德霍夫的华裔妻子陈路近日接受媒体采访。谈到诺贝尔奖以及丈夫在医学上获得的成就,陈路表示,祖德霍夫取得的成就不是短期实现的。    “ 托马斯总是保持着对事情好奇的态度。一旦开始做事情,托马斯就很难停下。他总是希望把事情做完、做好。 ” 陈路说。   祖德霍夫虽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却未影响夫妻两人的日常生活,还是继续忙碌在实验室研究项目中。对此,陈路认为,祖德霍夫获诺贝尔奖是值得兴奋的事情,但手上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最终一切都将回归到两人共同感兴趣的科研问题上。   谈到诺贝尔奖,不难让人联想到中美两国的教育问题。随着近 20 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教育的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陈路认为,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自由探索的空间。    “ 孩子不应该追求过多的物质和名利。家长们应以孩子兴趣为主,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 陈路说, “ 托马斯小时候的兴趣十分广泛,没有人督促他学习。他从小就喜欢看书,总是自己拿起历史、宗教等各类书籍阅读。读书可以让他进入完全忘我的境地。 ”   据陈路介绍,祖德霍夫的童年没有经历过任何的考试。在德国的学校里,学生们总是自觉地向老师提问,并且有机会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课程。考试从来不是祖德霍夫和其他学生的学习包袱,没有人为考试而活,没有人认为学习是挑在肩上的重担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如果家长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可以考状元、上名校,那么家长的目光就相对太过短视了。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3229 次阅读|7 个评论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愿意撒谎?
热度 36 wangxh 2013-10-9 09:20
现在的学生为什么爱撒谎? 俺几乎没有批评过学生,发脾气训斥学生更是没有的事儿。即使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也是心平气和、态度和蔼、笑容可掬地以开玩笑方式。 老师打电话找你,不都是“查岗”或“点卯”,有时候真有事,有时候是关心一下,有时候善意地督促一下。有时候从电话里听出“明明是被电话铃叫醒”,为什么要编个根本不会存在的理由呢?——“老师我在外面”、“老师我有事出来了”、“老师我有病了”、“老师我陪同学看病来了”等等,都不是最好的“理由”,只能是借口。时刻牢记: 论文是给你自己做的,而且做论文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储备能量的一种方式与途径 ! 其实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包含着“诚信教育”和“恒心毅力教育”。大家小时候都听过两个故事:一是小猫钓鱼,二是撒谎的孩子被狼吃。前者是“恒心毅力教育”,后再就是“诚信教育”。可是,不仅孩子们学得不精,就连教育者(包括家长、老师、社会)都没有拿着当回事儿。还是那句话:大道理是谁都懂,但真正践行大道理的又有几何呢? 学生为什么撒谎呢?究其原因,不外乎家长、教师和社会环境的“教育”与熏陶。如果俺说多了,说“学生养成撒谎的习惯,教师也难辞其咎”,许多教师可能又要群起而攻俺了,但无论主要责任在谁(其实俺认为主要根本责任在政府——也可以说是社会,但要清楚,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达到自律的程度,是完全掌控在政府手中的),要想改变现在的局面,只能靠教育、靠教师!【还是那句话:没有好教师,不可能有好学生;教师也不可能等到有了好学生再去做好教师!】 同学们,请不要对老师撒谎( 其实对任何人都不应该撒谎! ),因为撒谎会伤害老师的心,也使你自己变得更加不完美,更重要是看似“得到便宜”而长此以往会害了你自己。 附笑话二则: 其一:老师号召我们学雷锋。我今天看见一个老大娘口袋里掉出4张500块钱。我马上捡起来还给老大娘。老大娘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转身对老大娘说,我叫红领巾,雷锋叔叔是我的偶像!【老师评语:下次再捡到4张500元带来先让老师见识见识】 其二:今天是学习雷锋日。我拾金不昧,在公园捡到1亿元钱,全部都是10元的,有一本语文书那么厚!我把钱交给了警察叔叔,受到了表扬。【老师评语:啊哦,你的语文书够厚的哟!】
个人分类: 教之道|10008 次阅读|49 个评论
厨娘与她的孩子们
热度 12 罗帆 2013-10-7 09:43
国庆长假期间,厨娘打算给先生和儿子打牙祭,也让没回家过节的研究生分享。由于一位学生 3 号之后要去考驾照,邀请他们 2 号来家里玩。 清晨,给先生和儿子做好早餐,匆忙赶到超市去买鱼、卤菜和蔬菜。结账时,按约定给儿子打电话,让他来帮着提东西。 回到家时,四位学生已经到了。他们是高兴、盛艳、彭倩和黄冰倩,与儿子的年纪相仿,都是 90 后。孩子们一起看电影,沉浸在影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里。 先生忙于加班没法帮忙,厨娘不得不手脚麻利点儿。摘菜、洗菜、做饭、煨汤、蒸肉、炒菜,忙了一上午,完成了七菜一汤的午餐。 开饭啦!大家围坐在餐厅里,大块朵颐。葱烧鲈鱼、蒜蓉红薯尖、香辣凤爪和清炒丝瓜大受欢迎,很快就被一扫而光。学生们分别来自辽宁、湖南、福建,聊起家乡的风俗和方言,妙趣横生。看着孩子们吃得香,厨娘真是满心欢喜。 下午,孩子们玩三国杀,大呼小叫,笑声连连。热闹之后,他们下楼来听儿子弹琴。儿子弹了《水边的 阿狄丽娜 》、《梦中的婚礼》,盛艳要她弹《致爱丽丝》。他最近很少练琴,有些腼腆,不许别人靠近旁观和拍照。 随后,孩子们把厨娘从厨房叫出来,要她弹一曲。穿着宽松的花布裙子,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出不了厅堂,但不得不接受他们的要求。弹了一曲《天鹅》片段,又弹了《我的祖国》。当她弹出《天路》、《鸿雁》和《传奇》的旋律,孩子们一起放声歌唱,歌声悠扬。 厨娘还会弹琴? 彭倩 摄影 琴声与歌声交融 亦诚 摄影 晚上,厨娘做了虾仁西兰花、蒜蓉生菜等菜肴,加热了卤鸭、粉蒸肉和土鸡汤,下了一盘黑椒牛柳的私厨水饺。柔和的灯光下,她终于放松下来,和孩子们一起享用晚餐。 临别前,孩子们要与厨娘合影留念。 厨娘与孩子们在一起 亦诚 摄影 暖色的灯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光泽。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5217 次阅读|28 个评论
论学生
dongleon 2013-10-4 08:56
你的学生,其实不是你的学生。他们来到这个学校,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传授他们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但不要限制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要求他们、关心他们,但不要限制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天地。 你可以尽心尽力地指导他们,却不要期望他们会全心全力地学习,因为他们并非全是为了学习而来,有些只是想拿个文凭,而有些只是想找个避风的港湾再多玩几年,不想进入社会。如果他们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要理解他们。因为女生要恋爱,男生要打游戏;而在职的学生,女的要带孩子,男的要养家糊口。不要担心他们不努力会影响社会进步,因为时间不会后退,社会也不在过去停留。 鼓励学生是老师的职责,但所有的鼓励都是徒然的,除非他们想学习;想学习的学生是没有的,除非是为了工作;求一份好的工作也不靠学习,而是靠关系;"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金钱"是西方的说法,而中国的说法是"关系是第一生产力""要做事,先做人"。在中国,到底该传授学生什么?这是个问题。也许除了"因人施教",还要"因地制宜"。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老师和家长。现在的学生擅长忽悠老师,那是被老师逼的,是因为老师总以为自己是老师,总按自己的想法去要求他们而不顾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现在的学生总不能独立,那是被家长惯的,是因为家长总以为他们还是孩子,为他们安排好一切。而小鸟的妈妈都知道把小鸟赶出去自行觅食。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主动学习,"做中学",终身教育,按需教育,个性化培养。 毕业的学生如放飞的风筝,你用尽力气帮助他们飞得又高又远,然后放手,怀着快乐的心情,让他们飞翔。 (Leon 20131004@成都靓园)
个人分类: 设计教育|2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是爱国?
热度 3 wangxh 2013-10-2 07:34
国庆节这几天,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各地采访对爱国的理解。 很多人的回答是保卫祖国,保卫钓鱼岛,祖国富强感到自豪,等等等等…… 如果采访俺,俺的回答将会是:爱国就是热爱教师的职业,热爱科学研究工作,热爱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学生! (来点儿狠的、高调点儿)
2335 次阅读|2 个评论
什么是老师?
热度 1 wangxh 2013-10-1 23:38
什么是老师? 看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可以知道: 当学生书写正确的时候,场上最高兴的那个人; 当学生书写不出的时候,场上最不安的那个人; 当学生书写错误的时候,场上最沮丧的那个人。 老师也可能是这种人,当学生任何方面出现瑕疵或问题,总想指出的那个人。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甚至也无论是否毕业或学生的年龄大小。
4778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学里的‘保安’怎么这样凶呢?
热度 5 lin602 2013-9-28 21:18
听到不少学生说,学校的有些保安真是凶!经常呵斥学生们,而且不是一个高校有这样的情况。 有的教师说,大学里教师与学生是最受气的。无论到哪个部门,都好象是求他们做事一样。 怎么经常‘本末倒置’呢。
3109 次阅读|6 个评论
“向着朝阳奔跑的憨娃”——来自学生的一篇生日祝文
热度 12 max 2013-9-25 21:49
向着朝阳奔跑的憨娃 我忘了第一次见王教授时是怎样一番光景。只记得校长跟我提过很多次这个来自陕北老区的可爱老学究,校长就是我爸,这个称呼当年只有我敢叫,后来母上大人慢慢沿用上了,于是经常我在客厅看电视的时候厨房里会吼出来一句“给校长发短信问他晚上回家吃饭吗! ”一种宋美龄在白宫讲演的即视感。 第一次见王教授是在2009年的夏天,我刚渡过长江将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又一次稳稳插在了这个六朝古都的革命热土上,校长让我拜访两位他的大学同学,其中一位就是王教授。 我在见教授之前一直以为他就是一个专家学者的模样,谢顶,带一大金框眼镜,白色衬衫扎黑色领带,一根腰带扎到胳肘窝,圆滚滚的肚子,就好像电视里那些专家一样:“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病,许多中老年朋友经常受其长期困扰。我们这个血栓清药物枕……”。但是事实上,王教授身材匀称,一席运动装,带无框眼镜,活脱脱一个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冷娃排两行的冷娃形象。 我一直以为陕北老学究开口训晚辈一定是:“你这个娃弄怂呢嘛,你做的这是个啥嘛!你个瓜怂。” 没想到教授见我第一句话是,好好学习!! 想当年李苦禅问齐白石,该如何下笔作一幅画,齐白石拿起一支笔,告诉他,“把笔捏紧了,别掉下来。” 教授就是教授。 别开生面。 王 教授名世山二字,字里行间弥漫着三秦之地浓烈烈的匪气,与林海雪原座山雕一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同时也暗示了王教授彪悍的陕派教学风格,教授几十年段子很多很多,比如他的体重,他对学生的态度,他对钱的看法,他的自负,当然,还有他的圆圆。 王 教授是一个将学术应用到生活各个层面的人,人送外号“午朝门祖冲之”,比如他减肥,他有一套自己的体重数据分析系统,他每次称体重之前会去洗一个澡然后一丝不挂地站在称上量体重,并且,把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最可敬的是,他每天如此赤条条称重并坚持了5年,为的是他将数据绘制成函数图时那是一个严格单调递减的曲线,而且他还喜欢求这个曲线在某一天的切线斜率。其实我每次听到他说他必须不穿衣服称重时都会不由自主浮现出猪肉盖章时样子。于是王教授经常会突然跟我抱怨他长胖了,昨天体重是72.21公斤今天变成了72.22公斤,我也会安慰他我说您头发确实长了该剪了。 我大一还在纠结于微分和导数有什么区别的时候教授经常会给我打电话让我给他背积分表,我背不过他就会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其实数学特别有用,它锻炼你的思维逻辑培养你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求学态度,并给我讲述了他上大学时当学霸受大众敬仰的光荣事迹,我深受感动,从此爱上了语文。 王 教授是一个非常敬业的老师,这个是让我很拜服的,他不难为学生,体谅学生的难处,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只要你跟我请假,无论什么理由我都准假,但是你得跟我请,比如我是王教授的学生,我明天不想上课了,我就要给他发个短信说老师我养的两个蟑螂,蒋富贵和蒋富强兄弟今天突然无精打采,我想陪陪它们今天不能去上课了,王教授也会回复,好,可以。但是王教授对于学生的评价却要偏激的多,他有很多自称原创理论,关于学生的就有比如“中国的学生都是垃圾,尤其是男学生,以你为代表的。”或者“你们这帮脑残货,小屌丝们。”还有“你们照我们家圆圆差太远了,正经是差在初中上。”唇齿舌间一副你们这些娃都是些碎松的语气。 王 教授虽然坐拥好几百万的科研基金,但是他在账面上却很漂亮,换句话说,他买东西的人生哲学就是“爹有钱但爹就是不想给你”,他节俭成就中的扛鼎之作就是他常常跟我炫耀他的那件出道60年的羊绒衫,他说这是他大哥穿剩下给他二哥穿他二哥穿完再给他穿的,他说以后等我长大了可以给我,我说您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辈分在这我穿还是不合适。有次他买水果被人换了假币,他花不出去了,问我怎么办,我说不可能,我活了22年信奉的就是没有不会谢的花没有不会退的浪没有不会暗的光没有花不出去的假币,你在烦恼什么呢?他很惊讶说你这个娃也不是一点优点没有啊,那这50块钱给你吧,你要能花就花,可别被人逮着,我想了想,我上次被人逮着干坏事是小学三年级时,把锅炉房的煤从楼东边搬到了楼西边,烧锅炉的大爷找不着煤正着急的时候一眼就看见我拍着沾满煤渣的小黑手跟那儿乐成了一个傻逼。 这种低级错误我怎么可能再犯第二次。 于是我就拿着这50块钱找到了我大哥,人称“文昌桥陈浩男”的赵望,望哥。望哥早在大二就已经扬名整个自动化,大学四年无人敢出其左右。要说朋友这个群体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到上门砍人追债小到上课稍带外卖,望哥无一不办的体体面面,大二一次宿舍人叮嘱三遍3瓶可乐1瓶果粒橙2瓶雪碧,望哥5分钟后气定神闲地带回6瓶冰糖雪梨从此一战成名,荣膺东南大学自动化傻缺界翘楚,跟着望哥这么多年体会最深的就是“傻逼”这个词并不单单是一个贬义词,也可以是一个纯形容词,当然这是后话。望哥拿着那50块钱出去逛了大概10分钟后回来了,手里握着4张10块和一张5块的,我问他去哪儿洗的钱,他说,江苏省教育超市。 大哥永远是大哥。 第二天王教授得知我洗钱成功十分震惊,然后劈头盖脸对我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怎么允许你这种下三滥的雕虫小技,你这是道德败坏,花假钱,你怎么可以这样!最后教授歇了歇喝了一口六安瓜片,说,剩下的那45块钱呢,给我。 我果然还是太单纯,simple and naive。 王圆圆同学是教授的私生,不不不,独生女,宝贝的要命,王圆圆同学本名不叫王圆圆,叫一丹,这个名字一看就是有修为的人起的,这让我想起了一贫道长太一真人等等一系列修仙之人的道号,其实我并不很能理解一个小姑娘取“一”这个字,比如王一丹,比如孙一璇,我念孙一璇的时候我就习惯性往下念孙二凤孙三宝孙四柱孙五环等等等等。我一直觉得像王教授这样的父亲,他的闺女从小就会被压制的体无完肤并且经常被批评经常受教育,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 王圆圆刚上大一,教授时常以我为经典反例对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尤其高数挂科一事用的尤为趁手,经常会突然问我,你这娃怎么大一大二不好好学习嘛,你看你现在考研多受罪,我说是是是,当年错走了一步,没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反而踏上了修正反革命主义的邪路,为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来就是想让您给我这个走歪了路的右派小伙指一条明路。 去年教授评职称,本来板上钉钉的事情,偏偏在最后关头被拿,有人送礼把教授挤了下来,我听闻此事便宽慰教授淡泊名利,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我们的教授如果继续前进,这些螳臂当车的杂碎们,难道能够阻挡得了吗?即使你没评上,我们可还是数学上的好搭档,我如华罗庚托生,你如陈景润转世,珠联璧合,倚天屠龙,天下无敌。某某某那个逼样的评上了,咱这个名不要也罢。其实我这一生官运多舛,22年来仕途最高峰就是初二英语课代表。 课代表,不像班长那么高高在上,也不像组长那般委曲求全,讲究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尤其以每日早读收作业时最为风光。 之后不久便因生活作风问题被贬为庶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教授听罢果然大为宽慰,感叹道,你这个瓜怂还挺上道。 我说我早知教授失意时一腔寂寞凭谁诉,我便执剑挺立帐外静候教授将门开。 教授扶了扶眼镜说,是个好娃。 我一直以为教授从来都是这么快快乐乐平平淡淡教着他的学生看着他的圆圆做着他的研究不争名不夺利过来了40多年,直到那天校长在我跟他讲教授又因为我喝王老吉不喝水打我的时候,叹了一口气,把烟摁死在烟灰缸里,说: 他才是做学问的人,中国最缺的就是他这种人,只有他配得起教授这个头衔。 他一路坎坷走来,吃得苦比你们一个班的人加起来都多。 所有的这些对他来说,得来不易。 王 教授小时候家里没钱上学,他跟我算过,他从小学到高中念完一共花了家里40块钱。我们抛开货币单位价值问题,这个数目就算去和上一代人提起,也并不是一笔巨款,况且他用了12年。教授从小就喜欢学习,他的哥哥们在玩球,他在学习,别人在抓鸟,他在学习,别人在吃饭,他还在学习,所以他家里人都觉得他傻,玩都不喜欢,都叫他“憨娃”,他也不争辩,对他来说,书里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他真的只是喜欢学习而已,那时他住的陕北全是山,上学要走好几十里的山路,他便每星期回一次家,家里不想让他上学,不是觉得他苦,而是觉得他学习要花钱,他每个星期六总是需要缠着他爸他妈要下星期的饭钱,被打他也不在乎,抱着他妈的腿一边哭一边说他真的想去上学,有时候家里真的拿不出太多钱,他就要饿好几天,他可能在山路上就会饿的打摆子,也可能在学校里饿的睁不开眼,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他没有回家,即便山穷水尽,没有柳暗花明,他把拳头攥出血把牙咬碎了,硬生生扛到大学。 我不爱上学,从小学二年级班里考第一不给小红花开始就不爱了。但是我听他说这些的时候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他是个读书人,他没有一膀子力气去保护他喜欢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多心眼去维护好他的人际关系,他能做的,就是不放弃,从来都不放弃,而且他做到了。家里让干活,他去干,累得精疲力竭回来看到书还是会笑,没饭吃,他饿着,支撑他到最后的永远只是书上那下一行字,他还没看完。 你说你喜欢摄影,但是碍于家里反对你还是去做了个销售,你喜欢音乐,但是因为买了琴就会没钱吃饭,你还是老老实实去吃着你的鸡腿想着我要是有一百万我就成立个乐队做我喜欢的事,你说你喜欢打球,但是今天下雨明天刮风后天要陪女朋友,你说你喜欢一个姑娘,但是人家不喜欢你。你看不见摄影师对于一张照片能痴迷到什么程度,你只是觉得单反很拉风;你听不到音乐人为了一个音符心碎的声音,你只是觉得吉他很迷人;你摸不到球员为了那个冠军日夜苦练撕扯的肌肉,你只是觉得得分很帅;你尝不到有些人即便没有结局也会喜欢上一个人的痛苦,你只是觉得她很漂亮。 所以从来拿单反不等于摄影师,弹吉他不等于音乐人,会打球不等于是球员,寂寞不等于爱情,上课做学问不等于教授。 并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 教授说,只有从贫瘠的土地上长出来的树,才叫栋梁。他不会奉承,不会开玩笑,给学生考试不放水,但是我知道他是个大教授,有些人会送礼,会说话,伸手就能办个讲座,这些人喷五斤香水我隔十里也能问出人渣味儿来。 教授27号就要过生日了,我希望这些事能够被人看见,我希望学校里还能有像他一样的教授,我希望他能这样做一辈子学问,到了他九十一百岁我用轮椅把他从屋子推出来,也能告诉我我这个极限求错了。《茶馆》里有句话,我爱大清国,我怕她完了。 愿他永远都能像一个向着朝阳奔跑的憨娃。 愿他能桃李满天下,享一辈子清福。 愿他一切都好。 谨以此文献给吾师世山先生,祝生日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20799 次阅读|22 个评论
神奇的现象:我的学生皆生男孩,无一例外!
热度 18 Majorite 2013-9-19 18:21
神奇的现象:我的学生,无论男女,皆生男孩,无一例外! 做了我的学生,生第一胎的,绝对是男孩。 未跟我做学生之前第一胎已经生了女孩的,做了我的学生之后就生男孩。 确实神奇,这是22年统计数据得出的结果。
个人分类: 海外生活|3152 次阅读|21 个评论
由“手机引发血案”所思:教师是统治者还是教育者?
热度 17 wangxh 2013-9-16 18:10
刚才一条新闻令人震惊: 不满收走手机 高三学生将老师割喉致死 血淋淋的图片配发的文字是:《京华时报》2013年9月15日报道称,江西抚州临川二中发生一起命案,该校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某的严格管理,产生积怨,将其杀害致死。也有网友在论坛上表示,事发2013年9月14号上午11点,有一个学生在上课时间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把他的手机拿走,并叫他去老师的办公室谈话,学生无法接受老师的话,于是拿起水果刀刺向老师,导致老师死亡。案发后,嫌犯逃走,当地公安机关正在全力追捕。 有一位评论说,“中国式教育的悲哀,为老师默哀,为学生惋惜。老师再错,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学生再怒,不至于杀人灭口。中国式教育背后是该引人深思!!!!” 另一位则发表这样的看法:“分析帝来给大家分析下: 1.为什么简简单单的没收手机就被割喉,合理么? (如长期的压力太大,或者长期被老师侮辱,对老师产生不满情绪,经过3年累计的积怨就如火山一般喷发了,没收手机只是这一事件的导火索而已.)(80后的同学你还记的曾经班级里的差生被老师体罚的情景么?尺子打手,赶到教室外,举着书包罚站,我告诉大家这真真切切的伤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我就是个差生。经历过这些事情。) 2.老师没收手机是对是错? 告诉大家,绝对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高三18、19岁是成年人了。没收手机绝对不是对一个成年的小伙的正确教学方法,口头的规劝才是最佳的,18岁思想已经成熟了,如果还不能思考这些问题还是反叛的心里,老师你不要在多说了,因为他不是幼儿园小朋友不在需要你手把手的教。你的一些偏激的做法只会激起双方的矛盾而不能帮助学生。 总结: 学生做法过于偏激才造成如此悲剧,还是老话冲动是魔鬼。老师,什么样的学生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不是按套就搬,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会让学生感激你,偏激的做法只会让学生产生对你的怨恨。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不会让学生怨恨他的 。” 看了上述内容,想起了前几天科学网上一篇博文,标题好像是“教师能否竞争得过网络时代的手机”(记得不是很清楚,见谅)。俺的第一反应是: 教师在网络时代真的完败于手机吗? 其实不然,应该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年代,人性取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完败于科技发展! 手机不是近一两年才“步入”课堂的,而是更早,而且我敢负责任的说:肯定是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接电话(我曾经干过这事儿),而不是学生! 俺对学生课堂上“玩弄”手机是这样规定的: (1)我绝对不在课堂上打电话,接电话,读短信,回短信——直接上课不带手机或关机;我要求同学们也如此,我们公平合理; 如果违反规定——被发现上课玩手机、手机响铃等三次以上(即如果第四次被发现),作如下处罚,任选其一: (2)自己直接把手机从窗户扔到教室外面; (3)直接参加补考(即二次考试),而且不来上课还不行,考试卷面成绩及格也不行——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证明课程本身有多么重要,而是让同学们知道,求学有些事必须严谨;(两年前,有三个学生就是因为该条款“被不及格”!) (4)请全班同学吃一顿大餐,必须让违反规定的个别人付出“血的代价”。 规定出来了,有的同学的确认为老师“多事儿”、“多此一举”,但大多数同学还是“接受”的。 有意思的是,有的同学根本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这样规定,另外也没把俺的话当作一盘菜。前几天上课(大概是本学期第二次上课),一个同学拿起手机就往外冲,俺(生气地)制止道:“回来!” 学生说:“我爸给我打电话。” 我说:“你爸打电话也不行!如果你认为必须接,那么我替你接,我告诉你爸爸说你在上课。” 学生:“那倒不必。” 俺又补上一句:“把手机放起来。(然后对全班学生说)课桌上有手机的你最好放到书包里或桌洞里。” 短短的几句对话,俺的态度非常坚决,然后继续上课。当然,课后又找到这位学生,问能否理解,回答说能够理解。经过一番解释,学生应该可以真正的理解。还有,通过这个学生的一次“接电话”未遂,俺记住了他的名字。还有一个也是在“聚精会神”的玩手机时被俺制止而记住了他,而他被“安排”了一个前排第一位的座位——固定不变! 如果教师认为自己是统治者,那么就应该允许被统治者反抗,当然教育者极其不情愿! 如果教师的行为证明自己是教育者,那么学生终究会接受“教育”的,虽然有时也极其不情愿! 如果教师经常姑息学生,哪怕是一点点儿,那么日积月累,势必“谬之千里”;如果一位教师姑息一点点儿,累加起来,也势必“谬之千里”。 这与社会环境的恶化,与某些高官的堕落腐化、贪污腐败,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有人认为,社会环境如此,一个教师能够起什么作用,能够改变整个社会吗?(说实话,俺经常听到此言,每次都很不以为然!) 俺倔人认为这是推卸责任的思想与表现。谁让你改变整个社会来着?不能改变整个社会,难道连身边的学生也改变不了吗?即使不能改变一届学生、一班学生,影响几个学生总可能吧?即使连几个学生也影响不了,显示正能量、影响他们三四年总可以吧?如果95%(可能高了,哪怕60%)的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还会发生类似的血案吗?
4588 次阅读|30 个评论
学生杀老师:道德底线在哪里?
niehuihua 2013-9-15 14:15
今天一大早就看见一则新浪新闻,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一个高三学生将老师用刀砍死。查询相关网页,据说直接原因是该学生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收缴。目前,杀人嫌疑犯在逃,而新浪也在首页隐藏了此条新闻,但隐藏不了中国社会毫无底线的道德堕落事实。 抚州,是我的故乡,那可是全国著名的“才子之乡”!在教师节过去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居然在“才子之乡”和全国著名中学里发生学生杀老师的事情,实在令我感到震惊。这说明,“尊师重教”仍然只是一句口号,离真正落实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更令我震惊的,是新浪新闻里大量的评论人都认为老师该死,学生是受害者!(注:目前大量评论被删除。)严格管教学生是老师的责任,上课没收手机是老师的权利。老师再怎么过分,难道至于该被学生砍死?莫非只要讨厌一个人,就有权利将对方杀死?这是怎样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不消说,这再次印证了很多人指出的现象:在中国,人们在评判问题时,不问是非,只问立场。而“立场”主要就是亲疏远近或者“道德标签”。根据中国式逻辑,凡是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的,学生永远是对的,老师永远是错的;凡是百姓和官员发生冲突的,百姓永远是对的,官员永远是错的;凡是穷人和富人发生冲突的,穷人永远是对的,富人永远是错的;凡是网民和专家发生冲突的,网民永远是对的,专家永远是错的。理由只有一条:前者是所谓的“弱势群体”,因此应该保护他们。我已经撰文批判过“弱势群体”这个似是而非的伪概念。但,没有用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法律难以指望,只能借助道德批判实现表面上的人人平等的社会。 再想得远一点,我觉得更令人害怕。很多人将民主简单地等同于大家一起投票,似乎多数人的决定就一定是正确的。按这个逻辑,如果这个学生杀老师的案件由网民投票决定,我估计老师肯定是该死的,而学生则有可能被无罪释放,因为网民中老师的比例肯定远远低于学生和家长的比例,而其他人很可能都是冷漠的看客。这哪里是“民主”,分明是“民粹”!民主和民粹,一字之差,千里之别。即便再民主的社会,也不能任由多数人通过投票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中国曾经有过民粹时期,例如“文革”,例如投票选举“右派”的时期。 人们应该庆幸,几乎所有社会都是由精英治理,中国的民主是渐近的,否则,否则我不敢想象这个社会里谁会是安全的。
10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聚好散
热度 97 weijia2009 2013-9-14 04:34
好聚好散 贾伟 人生无常,聚散总是难免。刚看到王菲李亚鹏的分手消息,有些惊讶,但也算是正常吧。 这年头,夫妻之间的关系尚且不易经营,导师和学生、老板和博后之间难免有触礁现象。我在学术界的十几年里看到了不少师生反目的案例,美国还是中国,好像大致都一样。 昨天来了个博后,没有预约直接推门而入,开门见山地(连自我介绍都跳过)诉说他跟老板决裂的事情,要我帮忙安排工作。我不明就里,只得劝他冷静,告诉他跟老板有分歧很正常,第一步先作个沟通,不必把事端扩大 ……但他打断我的话,说他已经给校长写信了,学校今天派人来调查了,所以他已没有回头的可能。 在北卡工作不到五年,碰到师生反目的事件就有 5-6起,大部分都出在中国导师的实验室,而且关系进入“振荡”期后振幅都比较剧烈,有导师在跟博后争论中直接打电话叫了警察,把博后带出大楼;好几个博后给学校相关部门投诉,学校不得不派人开始调查,事情搞得对双方都很不利,基本上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我在国内工作时也碰上过几起师生的问题。有个博士生录取后,跟他的导师商量想改换方向,想来我的实验室。当时我听了那个新生的意思后,建议了一个两全的解决方案,就是跟他导师搞合作俩人一起带而不必换导师。结果他导师很不接受学生的这种“异端”行为,断然让他离开了,但同时跟我要求不要收那个学生,有意思的是那几天有一批老师打电话劝我不能收这样的学生。我没有听从同事们的教诲,签字收了那个学生,原因很简单,导师签字允许他离开,而我不接,又没其他人接(当时情况是这样),学生唯一的结果就是走人(回老家去)。在我看来一个学生读学位的过程中改方向转导师应该获得宽容(事实上我也有学生中途改主意离开组里的),这一点在西方高校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我们的高校似乎是规则上允许但内心不接受,算是一种文化上的特色吧。 师生之间处不好各有各的原因和理由,我的两个观点是:一,学生跟我们一样,也是人,他(她)们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心理,不是必须按照我们意愿去做事的“去人格化了的”技术工;二,我们做导师的使命,是给学生指导方向并提供机会使他(她)们提高某项能力(不包括写投诉信的能力)。这两点估计谁都知道,但未必人人都明白。师生之间如果有一方觉得对方不称职了,可以好聚好散。但更多的情况下,学生觉得导师不行要改换门庭,导师应该有这个气度放手;而导师觉得学生不行,还得牢记第二点(老师的使命)而作一定的容忍。也就是说,师生之间,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很多,但权力很有限。 回顾一下出问题的实验室大多属于 事业 上升期的青年教授,他(她)们有较大的生存压力,急需学生在实验室出成果;另一方面,这些青年教授们未必很清楚如何当“老板”,他(她)们也许很看重手里的那根鞭子,而尚未感觉到自己脖子上也套着一根。 科学网上有个模范导师叫邢志忠,他老人家建立了一套严谨的“ 招生简章 “。他说: 我招学生主要不是为了帮我干活。我希望自己的学生跟自己聊得来;我希望自己的学生既然选择了,就会比较优秀地留在界内;我希望自己的学生也是我的良师益友,能够陪我喝一杯,或者一起散散步,或者一起去旅行 ... 我愿意互相帮助 ...“。还算好,他最后不无觉悟地说了一句: 可能我老人家的希望,有点太过分了。 我想跟老邢同学说:没错,你太过分了!你让我们其他非模范导师们情何以堪那!
25524 次阅读|146 个评论
变味的教师节没有也罢
热度 1 wangxh 2013-9-12 12:50
国家设立教师节,本身好意(如果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就不知道了),号召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教师,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暖暖心,当然更是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当一个唱一首流行歌曲的小姑娘被年过半百的老人称为“老师”的时候,显出的是下作与恶心,哪有一点儿对教师的尊重? 当传销的队伍里,互相吹捧式的对称“老师”的时候,是不是对“老师”这一尊称的亵渎? 当教师节变成某些教师“索贿”节日的时候、变成某些学生学坏的机会的时候、变成教育界的鸡肋的时候、成为教育发展的桎梏的时候,是不是就是其寿终正寝的时候呢? 学生们送给老师的花,办公室可能放不下了,被摆到了一楼大厅两侧地上。一进大楼,真是沁人心脾!(不是给俺的,其他老师收的) 一束花是不是要百八十块,某些学生真有钱啊!
个人分类: 教之道|2717 次阅读|2 个评论
写推荐书要实事求是
fdc1947 2013-9-12 07:10
近日,读范晔 《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二上·谢夷吾传》 ,很有些感想。 谢夷吾是东汉初期人,大约生活在西元一世纪中后期,距今接近两千年了。上述《谢夷吾传》总共 775 字,其中涉及班固替当时的司徒第五伦 (姓第五名伦) 写给汉章帝的推荐书就有 511 字,正好占了 70% 。 班固是写文章的高手,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文章之一《汉书》便是由班固和他的父亲班彪所编著。 我们先看看让班固替第五伦所写的“推荐书” (已翻译成白话文,原文见附录) , 由于是古人的文字,虽然翻成了白话文,但是有些典故还是不得不加一些注解 (括号中的小字)。 “ 臣听说尧用了稷、契,政治兴隆太平;舜用皋陶,政治雍熙。殷、周虽有商汤、文王、武王等君主,还得依靠傅说、吕尚的策略,才能光崇其业,允协大中。我认为巨鹿太守会稽人谢夷吾,虽然出自东州,那里土地都是烂泥 (当时人认为人的才能与品德与出生地有关) , 但是他英姿挺特,奇伟秀出。才兼四科,行包九德,仁心足以济时,智慧周及万物。加以从小即知儒雅,韬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录,研究圣秘,观察变异,占天知地,与神合契,据其道德,以经王务。从前做小吏,跟我做事,奋其忠毅的操守,躬行史鱼 ( 春秋时卫国大夫,以正直著称) 的气节,帮助我振纪纲,除懦弱,我得免罪戾,实实靠他的功劳。他应选作县令,惠及百里,降福弥异,流化有神,做荆州刺史,威行邦国。他奉法行政,有周公、召公的风度;平日俭约,继承公仪休 (春秋时鲁国的国相,以清廉著称) 的操守。从能力方面,可做地方官的表率;听声察实,可为九州官员之冠。他在巨鹿做太守,政合时和。他德量绩谋,有伊尹、吕尚、管仲、晏婴的才能。阐弘道奥,与史苏 (晋献公 时大夫, 精通占卜 ) 、京房 (西汉著名方士) 等人相仿佛。虽然黾勉公务,而身出心隐,不求名声远扬,不求宠赐,心存谦逊,演志箕山 ( 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隐居在箕山,故称誉不愿做官的人为有 “ 箕山之志 ” ) 。与古贤相比,不相上下;和今人相较,超凡脱俗。的确是国家之元龟 (预测专家) , 大汉的栋梁,应该提拔,使他能在朝廷做大事,上使三星顺于天道,下使百姓顺于事理,国家吉祥子孙幸福,而不仅仅只是守法奉职而已。臣以顽驽之才,器量非他同类,尸位素餐, 朝夕戒惧,不敢稍懈 ,现请求退职,让位给谢夷吾,上以光七曜之明,下以满足百姓希望,庶乎使臣无悔。 ” 从班固所写的推荐书看,那位谢夷吾真是一个极其了不得的人才,甚至是旷古未见的天才。尧时的稷、契、舜时的皋陶、商汤时的傅说、周文王时的吕尚,那是古代贤臣、能臣中的极品。旧时一般人是不敢与他们相比的。可是班固却把谢夷吾与这些历史上的“顶尖人物”相提并论。班固还说谢夷吾能够像 周公、召公那样奉法行政;像公仪休那样清廉,有伊尹、吕尚、管仲、晏婴的才能,能像史苏、京房那样卜知未来,又像许由那样不求闻达,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全才没有?真是不得了啊! 可是谢夷吾到底有什么突出的事迹呢?在《谢夷吾传》里,说了下列几件事情。 1. “ 谢夷吾字尧卿, 会稽 山阴人也。少为郡吏,学 风角占候 。 ”这第一件事便是“ 学角风占候 ”。各位不要认为风角占候是天气预报,不是的,那是根据风候来占卜 (用现代“科学”词汇称预测) 吉凶。古典小说中常常写道,两军对垒,忽然一阵狂风大作,于是善于风角占候者便算出来敌人夜里会来偷营或者敌人营垒里发生了什么大的变故,如此等等。 2. 因为能够风角占候,便得到了他的上司会稽太守第五伦的信任,提拔为“ 督邮 ”。汉代交通不发达,山高皇帝远,郡守的权力极大,而督邮则代表郡守视察所属各县,传达政令,威风非凡。三国演义中写过张飞“ 鞭打督邮 气冲牛斗”(这是一句京剧唱词,真实的历史上是刘备鞭打督邮)。有一天,第五伦派谢夷吾到属下的一个小县“乌程”去,查实县长威衅的罪行并将其收捕。但是谢夷吾到那里只是对着县衙门大哭了一通,就回到郡里去了。于是“ 一县惊怪 ”,不知道他搞的什么名堂。他回去报告第五伦说:“ 窃以占候,知长当死 (知道这个县长马上要死了) 。 近三十日,远不过六十日,游魂假息,非刑所加,故不收之。 ”果真一个多月以后,这位县太爷就暴毙了。“ 伦以此益礼信之 ” (第五伦因此更加恭敬地信任谢夷吾) 。 3. 汉代还没有科举考试,要做官就得有人推荐。由于谢夷吾受到太守第五伦的信任,于是被太守推举为孝廉。“ 为寿张令,稍迁荆州刺史,迁钜鹿太守。 所在爱育人物,有善绩 ”。看来官还是做得不错,“ 所在爱育人物,有善绩 ”是整篇传记中最值得称颂的九个字(但是究竟有怎样的善绩,传记中没有说)。于是当第五伦当上了司徒 (东汉朝廷中的三个最高行政职务之一) ,就下令班固写文章向皇帝推荐谢夷吾。 4. 旧时地方高级官员在春天要盛装出巡,以此向百姓显示官家威风,宣示国法森严,体现皇恩浩荡,同时也体察民情,这叫做“行春”。可是谢夷吾可能光注意体察民情了,没有注意官家威风,行春时坐了一辆破车,只跟着两个差役,结果被政敌冀州刺史上告说他“ 仪序失中,有损国典 ”,于是贬为 下邳县令。 5. 预测到了自己死亡的日期,而且对他儿子说道:“ 汉末当乱,必有发掘露骸之祸”。“使悬棺下葬,墓不起坟 ”。不砌墓道,挖坑把棺木吊下去,地上面没有坟墩,这样后人就不知道墓究竟在哪里。 6. 另外,从散佚了的三国·吴·谢承《后汉书》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谢夷吾任荆州刺史视察南阳县时,正好汉章帝也到那里,让谢夷吾复查囚徒,“ 夷吾所决正一县三百余事,事与上 (皇帝) 合 ”,令汉章帝非常满意。 在上面所说的六件事情中,3以及6说的大概是一回事,即做荆州刺史还不错;1、2、5是说的谢夷吾会看风候、占卜很准,所以得到了第五伦的赏识。 第五伦大概是个老实人,脑筋却不大很灵,史书上说他“ 性 质悫 , 少文采 ” ( 《后汉书》 ) 。 质悫( 音 què ),就是朴实;少文采,就是不大会说话;如果讲得不大好听一点,就是似乎有点书呆子气,有点“戆头戆脑”,而且大概很相信“人体特异功能”,容易受骗。遇到谢夷吾那样善于 风角占候的,就很是欣赏。由于朴实, 看到第 4 点所说谢夷吾坐着破车只带两个跟差那样的表现,他也一定很高兴的。但是这却使谢夷吾降了官职,这一点大概是谢夷吾和第五伦所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不管如何,即使把事情都往最好的方面去想象,谢夷吾绝不能够立于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最杰出的人物之林,再怎么说也与班固所说的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我们的史学家就是这样向皇帝推荐了。看来,这古人的推荐书里的水分还真是不少。 看完了古人的推荐书,再看看现在的许多推荐书或者自荐书,绝大多数也是一味替被推荐的对象狠狠地吹一通。进而想想自己的作为,也实在是很惭愧的。 最近二十多年以来,给学生写推荐书也说不清楚有多少了,但是,说实话,真正认真写的真是不多,不能做到完全实事求是,总是只捡好的说。自己的研究生还好说一点,总归是了解的,一般也还不会说得过分离谱。也有本科生来要求写推荐信的,自己并不了解这些学生,甚至名字也叫不上来,听学生自我介绍罢了。在许多情况下,让学生自己起个草,自己看一遍,改几个字,把看上去太过分的字眼改掉罢了。 现在,再也不会有人找我写推荐书,我也不会再看推荐书准备用人了,不过,各位仍然要写推荐书或者要选用人的先生,我想还是要正确地对待推荐书为好。 附:《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二上·谢夷吾传》: 谢夷吾字尧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吏,学风角占候。太守第五伦擢为督邮。时,乌程长有臧衅,伦使收案其罪。夷吾到县,无所验,但望阁伏哭而还。 一县惊怪,不知所为。 及还,白伦曰: “ 窃以占候,知长当死。近三十日,远不过六十日,游魂假息,非刑所加,故不收之。 ” 伦听其言,至月余,果有驿马赍长印绶,上言暴卒。伦以此益礼信之。 举孝廉,为寿张令,稍迁荆州刺史,迁钜鹿太守。所在爱育人物,有善绩 。 及伦作司徒,令班固为文荐夷吾曰: 臣闻尧登稷、契,政隆太平;舜用皋陶,政致雍熙、殷、周虽有高宗、昌、发之君,犹赖傅说、吕望之策,故能克崇其业,允协大中。窃见钜鹿太守会稽谢夷吾,出自东州,厥土涂泥,而英姿挺特,奇伟秀出。才兼四科,行包九德,仁足济时,知周万物。加以少膺儒雅,韬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录,探赜圣秘,观变历征,占天知地,与神合契,据其道德,以经王务。昔为陪隶,与臣从事,奋忠毅之操,躬史鱼之节,董臣严纲,勖臣懦弱,得以免戾,实赖厥勋。及其应选作宰,惠敷百里,降福弥异,流化若神,爰牧荆州,威行邦国。奉法作政,有周、召之风;居俭履约,绍公仪之操。寻功简能,为外台之表;听声察实,为九伯之冠。迁守钜鹿,政合时雍。德量绩谋,有伊、吕、管、晏之任;阐弘道奥,同史苏、京房之伦。虽密勿在公,而身出心隐,不殉名以求誉,不驰鹜以要宠,念存逊遁,演志箕山。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焉绝俗。诚社稷之元龟,大汉之栋甍。宜当拔擢,使登鼎司。上令三辰顺轨于历象,下使五品咸训于嘉时,必致休征克昌之庆,非徒循法奉职而已。臣以顽驽,器非其畴,尸禄负乘,夕惕若厉。愿乞骸骨,更授夷吾,上以光七曜之明,下以厌率土之望,庶令微臣塞咎免悔。 后以行春乘柴车,从两吏,冀州刺史上其仪序失中,有损国典,左转下邳令。豫克死日,如期果卒。敕其子曰: “ 汉末当乱,必有发掘露骸之祸。 ” 使悬棺下葬,墓不起坟。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毕业挣钱了,给啥俺都敢要!
热度 7 wangxh 2013-9-10 12:53
教师节,一个特殊的日子,不留下几行字好像过意不去,嘿嘿嘿~ 俺就是这样一个矫情人儿,在校学生要是因为什么因由给俺送/买礼物,劈头盖脸给说一顿是轻的: 第一,礼物会掩盖真正的师生情,很容易打上物质的烙印; 第二,不工作没有工资,势必用父母的钱, 倔老师 俺受用不起啊。能不能把他们的孩子教育好都心里忐忑不安,怎敢收礼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诱导”学生养成一些坏习惯。 前天一位学生从福建打电话来,说给俺买了茶叶,注意查收。还问这是否会挨骂,俺回答非常清楚:不会,绝对不会,不但不挨骂,而且 给-啥-俺-都-敢-要 ! O(∩_∩)O哈哈哈~,希望学生快快成长, 在自己丰衣足食和为祖国做贡献的同时,送俺一辆奔驰车 ! 祝真正的同行教师们节日快乐! 另外声明: 亲爱的学生们,你们的短信为师都收到了,在这里一并谢过,就不一 一回复了,不是怕麻烦,主要怕短信费用太高,付不起呀,望见谅!
2892 次阅读|14 个评论
教师节:研究生千万不要给导师送礼!不要打电话发短信问候!
热度 6 zlyang 2013-9-10 11:39
教师节:研究生千万不要给导师送礼! 不要打电话发短信问候! 说明:俺是硕导,不是研究生。 让老师们安静一会吧! 研究生好好干活,顺利毕业; 将来对社会有所贡献, 就是对老师、对家长、对母校 最真实的贡献和回报!
个人分类: 本科-研究生教学|33631 次阅读|12 个评论
学生和导师,谁是老板?
热度 12 qyu111 2013-9-1 23:38
明天新学年就要开学了,每年的新生入学,我都要和他们聊聊读研究生的“那些事”,问他们一个问题:你和我谁是老板?学生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当然是导师你啊。我也每次都回答:错!我不是老板,你才是老板。 为什么? 因为“老板”就是“老是拍板”。而在读研究生的问题上,老是拍板的不是导师,而是学生。 读研首先要拍目的板。读研的目的有多种:做研究、出国、当官、经商、找对象……。我能告诉你的是各种目的的利和弊,以及我对读研的理解。你的人生是你的,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不是我拍板而是你拍板。你告诉我你的读研目标是什么,我帮助你怎么才能达到你的目标。如果你还没有想好你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你得抓紧时间好好地把这个问题想一想,我很乐意和你一起讨论一个人是为什么和应该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最后的决定是你拍板而不是我拍板。 第二是要拍选课题的板。课题虽然是导师告诉你,但是导师能提供的是选择题,你在导师提供的选择题中拍板决定一个你能懂和能做的题目。如果你对课题不明白、不会做,导师也没法帮你去完成。如果你自己能提出一个你自己想做的、我也能理解的题目,那我更乐意和你一起讨论帮你去完成你提出的题目。如果你对我提出的题目都不满意,那最后是你拍板炒我的鱿鱼去找更合适你的导师。 第三要拍怎么做的板。做实验靠的是脑子和手,脑子和手都是长在你身上。导师即使是一天24小时都把你关在试验室里,你脑子不想试验的事导师也没办法逼你去思考。怎么做的板还是要你来拍,导师能提供的只是帮助你解决一些你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对于一个读研的学生来说,导师不是老板,学生才是老板。学生拍板决定是不是要读,要怎么读,要读到什么程度。导师是是为你服务的,是帮助你达到你的目标的。一个研究生只有把自己放在了老板的位置,明白了是为自己,是为自己的兴趣在读研的时候,他/她才有可能有热情、有思想、有自觉,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学者。
个人分类: 文化教育|6869 次阅读|13 个评论
看俺的学生多可爱啊!
热度 1 wangxh 2013-8-31 21:10
去年毕业的一个学生,当时未找到合适工作,俺给介绍了一份。干了三个月,不是太满意又回到了学校。打电话说“来看看老师”。俺挺高兴,在办公室等着…… “当、当、当”,敲门进来了,手里拎着一袋樱桃。 俺说,“坐下,喘口气 ”。俺的办公室在五楼,一般人上来都要喘大气的。 学生的 屁股刚刚挨到沙发就说,“给师哥、师哥带了点儿樱桃”,手里仍然拎着呢。 俺莞尔一笑,“好,你师哥师姐都在他们屋里,赶紧去送给他们吧。” 学生立马站起来送了过去(学生电脑室与我办公室斜对门)。 俺心里想,学生太可爱了,怎么“一点儿都不会来事儿”呢?倒是把“老师”二字带上呀!愁死俺了!教还是不教?最后下了挺大的决心还是再最后教一次“礼仪”吧。 等他再回到俺办公室,俺教育道:未毕业时,老师不让买礼物,主要是不想让你们养成坏习惯……上班了,挣工资了,来看看老师当然可以继续不带礼物,但如果给师哥师姐带礼物,说的时候带上“老师”还是可以的。不是老师“索要”礼物,而是你们应该“长大、懂礼貌”,如此云云。学生的脸已经无处躲藏,看样子是羞愧难当啊。 这样的话也只有发生在俺与学生之间,一般人根本不会理解,而俺的学生完全可以理解,而且会“照章办事”。 前天这位学生又来看俺,这次事先没有打电话,直接来办公室。俺喜出望外,因为这次给俺拎着苹果——俺跟在实验室里的学生分享了。O(∩_∩)O哈哈哈~,俺的学生太可爱喽!
个人分类: 心之悟|3865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怎样给学生打分
热度 5 fdc1947 2013-8-29 06:31
 我这一辈子,除了小孩子不懂事之外,似乎只有两个角色:学生和教师。虽然中间做过几年别的工作,但还是与青年人打交道,被人称为老师。做学生与做教师,都离不开分数。这分是学生挣的,又是教师给的。所以,也可以说,我与分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不过,我刚开始上学的时候,这成绩报告单上的分数却并不是数字。当时判定成绩的等第是:超、上、中、可、劣五等(后来“超”改称“优”),大家还是把它们称为分数。当然,在有些考试中,还是会用百分制评分,不过最后是要归于这个五个等级的。后来,开始学习苏联老大哥,改成用数字, 5 、 4 、 3 、 2 、 1 ,还是五等,不过好像没大听说给 1 分的, 2 分就不及格了,过去吃“可”还是及格的。为了把学生的等级分得更细一点,在每一个分数的右下角,又可以加一个角标, + 或者 - 。从初中到大学,差不多都是这样的五级分制(实际上只有四级)。只有在中考和高考这样的选拔考试中,才真正用着百分制。不过,那时候,中考、高考的成绩并不公开,自己并不知道,那成绩躺在自己的档案袋里,自己只知道是否被录取了。 正因为不用百分制评分,学校也从来没有公布过学生成绩的座次,并不知道自己是第 N 名。这样,也没有什么学习上的压力,“浑浑噩噩”,就知道读书罢了。 不过,现在除了一些地方正在改革的小学之外,中学、大学本科、研究生似乎更多的是使用百分制。有的中学甚至精确到十分位,零点几分。老师和校方还经常给学生按照得分的多少排队,每次排队都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公布,某某学生进步了多少位,某某学生退了多少位。大学本科学生和研究生还要根据所得分数确定是否可以得到奖学金的奖励。总之,这分儿真的如俗话所说,成了学生的命根儿。学生为多得每一分而相互竞争,而苦苦挣扎。 但是,从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角度看,在日常的课程考试中,这百分制中的一分半分就这样重要吗?对于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多一分的学生就一定比少一分的掌握得好吗?我想,每一个做教师的人都很清楚,对于每门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至多能够大致分几类:学得很好的,基本上弄懂的,半懂不懂的,一窍不通的。因而,从教育人的角度看,用五级左右区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分 100 分甚至 1000 分。 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简单也最常用的办法是考试,而考试最讲究的便是试题。试题出得好,便能够考察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试题出得不好或者水平低,便不能够考察出学生的真实情况。所谓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就是学生对于该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这种理解是需要印在脑子里不容易忘记的。这个东西不是靠临考试以前背诵几个题目所能够解决的。我并不是说可以不要记忆,不要熟练的解题技巧,而是说,这些不是第一位的,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重要的。平时不认真学习,靠着临近考试之前的死记硬背而赢得的高分是不可靠的。骗了教师,也骗了自己。但是,这个责任在教师那里,谁让你出这样的试题呢?试题试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就得怪出试题的人。现在人们总是批评应试教育,其实应当批评的是出题者的无能,当然这里所说的无能者是广义的出题者,在许多情况下是考试的组织者。本来被试和应试就是一对矛盾,能够试出被试者真实水平的考试才是真正高明的考试。 我们 暂且不说高考那样的选拔考试,仅限于讨论学习各门课程以后的考试 吧。我以为,真正能够看出学生对于一门课程学习情况的,还是要看大的问答题、计算题等,如果出得好,这些题目往往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所以,也难以像现在的高考阅卷那样,具体定下来做到哪一步给多少分。 出一张试卷,若干道题,一道题多少分,这是现在大多数人通行的做法。但是,要真正确定好每一道题目对于学习好这门课程的贡献,实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至于是不是做对了卷子上的大多数题就掌握了这门课程,没有完全做对大多数题的学生是否一定比做对了大多数题的人学得差,也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至于考试之前,对于每一道题,必须做出标准答案,给出评分标准,我看对于大学本科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必要,如果对于研究生课程,这样做就是作茧自缚了,不但束缚了学生,把教师也缚进去了。至于考试完毕,还要对每一道题进行所谓试卷分析,一点一点算小分,锱铢必较,实在是浪费时间。 我以为,教师在出试题时,要动足脑筋,把精力多下一些在出题上,力争能够试出学生的水平,但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阅学生的试卷,基本上还是认真的,看的时候,在必要之处作一些记号,看完之后,基本上对于该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当把全体学生的试卷都看了一遍,心里才对打分有了一点数。第二遍再看便是打分了,也用不着一题一题地计算分数,给了大概的分数便了,基本上就是按 5 、 4 、 3 、 2 打,后拖 + - 就是。如果学校要求百分制,则折合一下。对于不及格者,则须重新仔细看过,按每一题打分,一旦产生纠纷,总得有个防备。但是,大概因为这些学生是真的不行,他们自己心里有数,所以也没有产生过纠纷。 只要学生数不很多,三五十个以下,我总是这样做的。学生太多,这样做就太麻烦了。但是,我想,一个班的大学生弄得比中学生还多,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总之,一分一分的计算,死抠所谓评分标准,未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大的、总的方面看学生的试卷,判断可能反而更准确些。百分制并不比五级分制更准确。 看来,教育部就要下令小学取消百分制、实行四级分制了(见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 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看上去小而实质上是大大的好事。但愿将来所有的中学、大学都能够这样做。 
个人分类: 教育|4490 次阅读|8 个评论
为何德国也出现“用工荒”?
meirienglish 2013-8-9 00:08
为何德国也出现“用工荒”? 阅读说明: 此文转自凤凰网,谈得比较现实的问题。我想我们国家也应该开始重视技工一事。重视技术型的人才,给予合理的待遇与尊重,政府给予好的政策。(本博主注) 一、“技工荒”已是全球现象 “技工荒”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是 高级技术工人的短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化的现象。技术工人不仅在传统的欧美国家严重短缺,而且在韩国、日本以及澳洲等国家也相当紧俏。为此,韩国政府推出了旨在吸引外籍“技工移民”的举措: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外籍熟练技工给予永久居住权,以解决中小企业熟练工人紧缺问题。众所周知,韩国并非移民国家,出台此规定,足见技术工人之紧缺。据韩国中小企业厅公布的数字,目前韩国缺少熟练技术工人近5万人。 据新华网报道,济南有个村:100多名村民移民澳大利亚。“月收入两三万元,住200多平米的房子,屋外绿草如茵空气清新,拥有高质量的教育医疗保障……这种都市白领都不敢想的生活,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后楚庄的20多户上百人却享受到了,不过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澳大利亚”。 这个总共201户的村庄有25户的年轻人靠着过硬的电气焊手艺,到澳大利亚“打洋工”,并拿到了绿卡。 德国劳工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德国已面临严重技工短缺。上世纪60年代,德国技工在所有工人中的比例超过45%,可到了90年代就下降到15%,现在只有近10%。“德国制造”的美名很可能因此受损。而德国的“技工荒”现状只是整个欧洲的缩影。欧洲劳工联合会的一项报告显示,德国短缺技工达36%,法国为40%,英国34%。即使是状况较好的爱尔兰,也短缺17%。 二、德国技工究竟有多厉害? 提起“德国制造”,人们总会想起优秀的德国技术工人。 国内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超大型电机出现故障,中国工程师在束手无策的窘境之下,请来一位德国技工,这位技工在对电机检查一番后拿起一支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个小圈,然后开价10万美元。中方厂商询问开价的理由,“我在这里画上一个圈的价格是1美元,”德国技工指着电机说,“知道在这里画圈的价格是99999美元。”中国厂方无言以对。那个德国技工在画圈的地方打开电机,手到病除,然后揣上10万美元打道回国。 《楚天都市报》曾报道过一个关于德国技工的故事:几个月前,武汉地铁二号线一台盾构机在地下掘进时,突遇2根钢管挡道,盾构机动弹不得。钢管直径19厘米,壁厚2厘米,必须派技工进入盾构机土舱人工割除钢管。土舱内有着相当于水下38米深的压强,技工必须承压进行碳爆割除作业。但是,在国内一时还找不到能完成这种特种作业的技工。无奈之下,施工方只好请世界知名潜水公司德国北海公司来排除障碍。该公司派了1名领队、2名技工来到武汉,由2名技工深入土舱作业,前后仅用3天时间就将2根钢管割除干净。施工方向北海公司支付操作费2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近200万元,还另外承担3人的差旅费用。 其实,这已不是德国北海公司头回在中国赚大钱了。2008年,南京纬七路长江隧道右线盾构机受阻,刀具磨损严重,必须派人带压进土舱更换刀具。施工方聘请德国北海公司26名技工作业,完成了刀具更换,所花的费用也不菲。 多年前,笔者曾为德国魏刚公司担任德语翻译,该公司在中国生产旅游景点滑道设备。由于厂区刚开始建设,设备比较简陋,所以中国工人只好随意蹲在地上进行焊接。当然,工作效率也是很低的。两周后从德国来了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技工,他并没有马上开始做设备的焊接,而是首先和中国工人一起安装一排工作台,接着按照流程摆放设备,最终才开始焊接和组装工作。这个德国小伙子不仅自身技术一流,而且还会传授经验,比他年龄大很多的中国工人都不得不服气。很快,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人民网记者曾做过一个调查,德国技工根据职业的特点不同收入也不一样,技工的也平均收入略超过德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大约在2500欧元左右。在企业工作几年后可以考试晋升为师傅,如高级技工。高级技工收入明显增加。而且有权利作为法人独立经营企业,开店办厂。但晋升高级技工的条件很苛刻,技工要有4—6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还要经过1000小时的再培训,最后须通过专业技术、现代经济理论、法律基本常识和企业管理等四个方面的考试。 三、德国何以缺乏技工? 德国曾以拥有大量优秀的技术工人而自豪。技术工人也的确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今天,德国的许多年轻人也不愿做技术工人,而只愿做“白领”,许多工种只能雇用其它国家的工人来做。德国青少年研究所的调查显示,现在只有34%的人愿意从事蓝领工作,而十年前这一比例高达83%。虽然目前德国技工的收入很高,平均年薪可达3.9万美元,但和高级白领的6.5万美元年薪相比,他们仍是低薪阶层。 其次,由于德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不需要养儿防老,所以人们普遍不愿意生孩子。过低的出生率导致德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因此,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比别的发达国家更为严重。当年轻人越来越少,而教育培训机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年轻人受教育的选择空间加大,所以进职业教育学校不一定是较优的选择。德国三百多所公立大学的门敞开着,只要高中毕业拿到Abitur就可以申请大学,而且还是免费学习。有的在初中毕业后分流到实科中学的学生,只要参加相应的考试后也一样能申请到德国大学就读。所以,德国职业教育生源急剧减少,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此外,技工的短缺也表现出结构性的问题。虽然德国高级技工的就业岗位大幅度增加,但是合格的技工却不那么容易找。那些经过特殊培训、掌握工作所特需的数学、计算机和机械技能的高级技工,在德国也并不是容易招聘到,所以,高级技工的薪水实际上比普通白领还要高。 在德国,培养一名技工花费是很巨大的。据柏林市教育局职业培训处的负责人库尔利希女士介绍,培养一名职业学校学生每年平均花费1.5万欧元,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只是这一费用的1/3。另外企业还提供实习场所,支付辅导实习教师的工资,并发给学生每月500到800欧元不等的生活费。 如何解决德国用工荒问题呢?除了加大对技工培训政策的扶持力度、企业自主培养技工之外,德国也想到了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通过移民的方式吸收国外的高级技术人才。但德国对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教训记忆犹新(从前南斯拉夫和土耳其招收大量工人参与战后建设,但人们后来却不想离开德国了),所以公布的政策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且小气十足:前些年,德国政府给年薪10万欧元以上的外国技术人员颁发为期5年的“绿卡”。问题在于,德国本国的技术人员都不一定能拿到10万的年薪,何以要求外国技术人员能在德国找到?另外,每五年换一次的绿卡,其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虽然,这些规定一再被“软化”,但德国却已丧失了争夺高级技术人才的绝好机会。 昨天德国的问题,也许就是今天或明天中国的问题。中国该到未雨绸缪、加大对技工培训扶持力度的时候了。
2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选神马导师,取决于您是何种学生
热度 13 boxcar 2013-8-8 08:47
昨天,陈润哲同学写了篇博文“ 作为学生,我们需要怎样的导师 ”【1】,提出了选什么样的导师的问题,还举了两个老师(实际是两种类型的导师)的例子。随后,林中祥教授写篇相关博文“ 选导师,也别太功利 ”【2】,明确指出“ 能够让你学到真本领的导师是你的首选,而不是导师的人脉成为选导师的重要砝码。 ”对于陈同学的问题和林老师的解答,无疑都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我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是选神马导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何种类型,恐怕不能一概而论。 这一观点其实不是今天早上我为了回答陈同学的问题才提出的,而是早在N年前就已经形成了的,大家可以参考我的博文“研究生如何选导师”【3】。如果说今天为此专门写篇博文要再说点儿什么新东西,那就是想对“神马导师”再做点儿解读,并顺带着揣摩一下时下学生的一些想法。 那位说了,你在博文的标题和正文中不说什么导师却一再写“神马导师?”咋总写错别字!我要说,咱这样“撷英”其实是有自己的理由的。我觉得,很多人和事是可以用“神”和“马”来做个分类的,前几年流行的所谓“神马都是浮云”之说也有其内在的道理。顾名思义,说“神马导师”其实就是想说导师是可以细分为“神导师”和“马导师”的。就陈润哲同学关心的这个问题来说,“神导师”大抵相当于所说的“牛导师”,因为神通广大,加上经常飞在云端或者飘在天上,颇有高高在上之感,所以可以谓之“神导师”。至于说“马导师”,不是因为姓马或者属马,而是因为没有“神导师”的道行腾飞登天让人膜拜,只能脚踏实地地干活,所以可以谓之“马导师”。 那些“神导师”、“牛导师”很“牛”自不必细说,年轻的“马导师”很new当然也是真的。“马导师”们的状态很new又有成为“牛”的渴望,就必须在资历、地位、条件、人脉等等诸多方面都没有优势的情况下靠勤奋工作、努力奋斗争取有所成就。学生如果跟了一位这样的导师,亲身参与并见证这样一段历程,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很多,绝非跟随一位“牛导师”(“神”导师)在一切都顺风顺水、万事俱备的环境中所能比。 显然,如果学生真心想在跟随导师的几年里多学到些东西、增长些见识,那么不妨跟new导师 新手上路(毕竟每一个学生都是从“新手”开始的) ,紧随“马”导师脚踏实地“犁地拉车”,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一番实践之后,能对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有所认识,“千里马”一定不会被埋没,即使是匹“驽马”,拉活儿的基本技能也是有的,放出去也不会被饿死。 如果学生对知识、能力、经验啥的都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文凭而完全厌倦一段难得的学习工作历程,师从这种“马”导师对其本人和导师来说可能都不利, 搞不好是段只有“磨”而没有“合”的惨痛经历 。对于那些没有通过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勇气和毅力,却希望跟对一个导师就能把自己一下子推到个很好的职位上一步到位、坐享其成的学生来说,选择“牛”导师、“神”导师无疑是个好的选择,只不过,在当前的社会,有这样想法的学生很多很多,而这样的导师手上的名额其实也很有限,在“双向选择”的模式下,人家是否会选择你可能还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还有一些学生,他们有不错的素质和个人能力,而且已经给自己设定好了人生路线图甚至已经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对于他们来说,选择“牛”导师,利用牛导师的平台作为“跳板”,以很高的效率、很优美的身姿跳到更高的层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 “老板”大抵都是毕竟老的“跳板” 嘛!【4】 所以,我说—— 选神马导师,取决于您是何种学生。 “选导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你看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备选的导师是“神马导师”后很快就会有自己的答案,不必问苍生,更无须问鬼神。此外再有任何的纠结和犹豫都是多余的,而且是对您本人和导师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 参考: 【1】 陈润哲: 作为学生,我们需要怎样的导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54152do=blogid=714958 【2】 林中祥: 选导师,也别太功利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177do=blogid=715013 【3】 吕喆: 研究生如何选导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236456.html 【 4 】吕喆: “ 老板 ”~~ 比较 “ 老 ” 的 “ 跳板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505337.html
个人分类: 教育|5508 次阅读|33 个评论
[转载]诺奖得主忆导师吴瑞:他从不与自己的学生竞争
吴信 2013-8-7 04:37
诺奖得主忆导师吴瑞:他从不与自己的学生竞争 ​ 吴瑞 1973年,我幸运地成为吴瑞教授众多研究生中的一员。吴瑞教授以其在DNA测序领域的开创性研究闻名于世,当时,他的实验室正为寻找到DNA标记、测序和合成的新方法而兴奋不已。 回想起来,我对吴瑞教授接收我进入他的实验室仍感到惊奇。我的专业既不是化学也不是生物化学。由于对完成自己设计的幼稚课题感到希望渺茫,当时我试图从外系转过来。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我是如何来到吴教授的实验室工作,借此展示他人格的魅力,特别是教授重视支持和扶持年轻但缺乏经验的学生。如果吴瑞教授发现了学生具备潜质,他会尽一切所能为学生提供成为科学家的机会和资源。 1973年,我与另一名研究生John Stiles共同设计了一种技术难度大但很新颖的检测特定mRNA的方法。在我们看来,在康奈尔大学的教授中,吴瑞教授的实验室是开展此项课题最好的,也可能是唯一可行的地方。可是大名鼎鼎的吴瑞教授会耐下心来听两个无名小卒的疯狂计划吗? 我和约翰怀着忐忑的心情去见吴教授,紧张地向他解释我们的想法。幸运的是,吴教授对我们的想法很感兴趣,他很快理解了我们的想法,微笑着点头说“很有趣”(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吴瑞教授给出的最高评价)。最终,吴教授同意帮助我们实施这一课题,并安排我们与Fred Sherman实验室建立了研究协作。 我花了更多的时间来说服吴教授以转系生的身份接收我做他的学生,这样我便可以在他的实验室完成课题中DNA寡核苷酸的化学合成部分。当时,在康奈尔大学,学生转系并不多见,吴教授不希望被误解为挖走别人的学生而得罪人。我缺乏从事这一课题所必要的化学经验,也可能是他犹豫不决的原因。我始终不知道吴教授为此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在幕后默默地为我转系扫清障碍。最终,困难都如春天融冰般逐步消散了。我想,或许是我的坚持,最终吴瑞教授同意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1974年1月,在一个伊萨卡常有的寒冷的雪天,我在吴瑞实验室里开始学习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以便化学合成我们的项目所需要的15-聚体寡核苷酸。 吴瑞实验室之所以是当时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因为吴教授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新兴的分子生物学领域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这样才使得实验工作进展顺利。只要有重要的新技术产生,吴教授似乎都会认识新技术的研发者,并保证此项技术可以引进到自己的实验室。吴瑞确保我们拥有第一个克隆载体、第一个限制性酶和最新的测序方法。吴教授平和的日常管理方式有利于自由科学气氛的形成。他从不微观管理,通常他允许学生去探索自己的想法;他从不严厉批评,这使得学生们自由地尝试自己的想法。当然,每当实验室有新进展时,吴教授总是很高兴,并且如果需要,他会很高兴提建议。 为了让我能尽快开展课题研究,吴教授特意让我和他的一名化学博士后——Chander Bahl共同工作,以便于我能直接从Chander身上获得从事这方面研究所需的技能。接下来的一年,因为合成不太顺利,我觉得我没有给吴教授留下很好的印象。这一年,吴教授展现了他伟大的胸怀——特别具有的耐心。他总是给予我支持和同情,从未批评我的实验缺乏进展。后来,他意识到要最终完成寡核苷酸合成我需要更多的帮助。 他并没有认为一切都要在他实验室学,他马上打电话给他的好朋友和同事、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的Saran Narang博士。吴教授和Saran 安排我去渥太华进行两周的强化训练。这简直太妙了,由此我也得到了一个伟大而持久的心得: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无休止的自我挣扎,而是寻找最好的专家请求帮助。这个计划起作用了,当回到康奈尔时,我已经可以完成寡核苷酸的合成了。此后不久,我和约翰就能用放射物标记我们合成的DNA片段,用它在酵母基因组DNA检测细胞色素C基因,以及从酵母的总RNA中检测相应的mRNA。 吴瑞还通过选择不同领域学生和博士后的方法,影响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从1976年至1977年,吴瑞教授邀请到Radney Rothstein到他的实验室做博士后。Rad 之前是Fred Sherman 的研究生,因此他的到来增加了与Sherman实验室在研究思路和人员方面的持续性交流合作。Rad为吴教授的实验室带来了酵母遗传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机缘巧合,将DNA导入酵母的方法在附近的Gerry Fink实验室研发成功。吴教授喜欢不同学科之间的融汇交融,他的实验室是一个真正的跨学科的科学环境。 Rad到来后,我没有按照惯例去新的实验室做博士后,而是留在吴教授的实验室。这样做虽然不合常规,吴教授还是乐意我留下来,但是他的前提是我从事完全不同方向的研究,学习新的知识。当我们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吴瑞教授慷慨地让我们带走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他从不与自己的学生竞争,更愿意看到他们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 吴教授的办公室很小,堆满了书和杂志,房门打开可直接通向实验室。这样可以方便教授在进出办公室时与实验室的学生随意交谈,使他很容易了解我们实验的进展。但是他的办公室与实验室的连接也有不好之处。Rad和我经常天马行空地谈论新的想法,有时我们的讨论会兴奋过头,我记得教授偶尔会从办公室来到实验室分享我们的喜悦,同时会轻声建议我们尽量将讨论的声音降低,不要影响其他同学的实验。 1979年我离开吴瑞实验室后,就不能经常见到他了。之后,我回过康奈尔大学五六次,每次遇到吴教授总是非常开心,我们总是分享各自实验室的最新进展。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吴教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已经转向水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且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吴瑞在中国发起了CUSBEA项目。 1998年,为庆祝吴瑞教授70岁生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吴瑞的学生以及吴瑞的太太Christina和儿子Albert共同在康奈尔大学召开了一个研讨会。我曾经在教授家里举行的实验室晚宴中见过他们。几年以后,我们又一次与教授和他的家人在波士顿举办愉快的午餐会。吴教授喜欢与我们积极保持联系,关注我们的最新研究进展。我依然记得几年前在他的办公室与他交谈。当时他已76岁高龄但仍然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水稻基因的研究中,并在追求新想法。他对其它的事也很感兴趣。 吴瑞教授不是一个热情奔放的人,他为人安静而内敛。他对你所说或所做的事的最高赞赏就是“很有趣”。教授的许多学生和博士后都独立从事研究,这的确很有趣味。他为我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而骄傲,我们同样感谢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培养与谆谆教导。■ 吴瑞(Ray Woo),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教授、植物基因工程创建人之一。1928年生于北京,2008年在美国去世,是著名生物化学家吴宪的长子。1981年,吴瑞创建了著名的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获得该项目资助的100多人,如王小凡、袁钧瑛、韩珉、施扬、吴虹、马骏、傅向东、傅新元、王晓东、金亦石、骆利群等,皆在全球知名大学任教或在产业界担任重要职位。 (作者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2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对待考了低分的学生
热度 2 jlxt33 2013-7-23 15:12
邮箱快满了,被提醒清理,于是翻看以前的邮件。 看到一封学生考试后的邮件。大意是:他认为《材料化学》这门课自己答的不错,实际得到的分数与自己的预计相差很多,问我是不是弄错了。 于是我仔细核实了一遍试卷,按照大题的顺序告诉他,每道题目的答题和得分情况,并告诉他出错的主要部分。 相信各位老师们可能不止一次两次遇到类似的情况。类似于材料化学这样的理工科的课程,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客观的,即使有疑问有出入也不会差别很大。那些文学艺术类的课程可能主观性会更强些。就像写作文,如果刚好符合评阅老师的口味,可能会很高分,要是口味刚好不对,也许分数差别会很大。 如果这时该怎样呢?当然要再次仔细核实试卷外,此外…… 有个故事也许能讲给这些学生听,看看如何对待不同的看法和评分。 关于著名建筑设计师林璎的故事。她还有个身份是林徽因的侄女。她在耶鲁大学学建筑时,有门课程是丧葬建筑,当时美国正在征集越战纪念碑的设计方案。老师便把这个题目作为作业。林璎做了很多的研究,做出了作业模型,老师的评分是B,这样的分数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中,算是很低了。但她还是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拿去参加应征。为了公平起见,组委会隐去了设计者的信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大师组成的评审团对1000多份作品评审后,林璎的作品中标。 这个著名的越战纪念碑(如下图),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500英尺的V型碑体,好像大地撕裂开来接纳那些逝者,在闪闪发光的碑面上按阵亡顺序刻上了57000多个姓名。参观者和悼念者行走其间,总会被震撼和引发思考。 当时这个作品引起了许多争议,不单单是作品本身的艺术性。现在无疑它已经成了美国衡量其他纪念碑的标准。 以此为起点,林璎的作品遍布美国大地。 所以说,学生考了低分也不必太自卑,或失去信心;老师也得承认有时评判确实具有主观性。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无任何商业用途,谢谢制作者)
个人分类: 学之有本|3531 次阅读|8 个评论
学生怎样处理导师的学术思想?
热度 5 Greg66 2013-7-19 18:05
过去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学生用了导师未发表的学术思想或者草稿,发表了文章、创造了专利等成果,或者把导师的这些东西写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导师有意见,闹起师生争端。甚至导致学生参评奖学金等导师不签字、不同意申报的情况。 导师对此有意见是可以理解的。导师毕竟在他的领域中研究时间长,思考问题深,会有不少深入想法。同时导师也会谨慎写文章,不十分成熟的想法可能不会轻易发表文章(现在好了,可以先写在博客上)。在成熟之前,他会有很多的思想乃至手稿,指导学生的时候也会讲解。此时学生如果拿去发表,导师有意见,我觉得可以理解,这可能会打乱导师的计划。 此时,学生的做法应该是,征求导师意见或征得导师的同意,毕竟在你的研究团队,你的导师是领导。如果思想成熟了,学生写了文章,作者排序应该尊重导师的意见。写,只是执笔而已,所用的思想、材料等,可能来自导师、团队的其他成员,执笔人应该分割清楚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 在学术上,导师是学生的指导人不错,但导师和学生是两个独立的人,观点也是独立的,虽然相互有启发。学生至少应该把导师的思想、文献乃至手稿作为参考文献(我国的期刊非要求正式出版物才能作为参考文献,实际有点荒唐)。 学生也不用发愁自己没思想、写不出好文章,当研究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好的思想和成果在于自己的艰苦努力和专研,而不在于和团队其他人去抢思想、抢观点、抢材料。其实,做学问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一旦养成习惯,乐趣就在其中了,想让你不做学问可能都难。 参考: 关于论文、成果的署名顺序问 题
个人分类: 11|5082 次阅读|7 个评论
国内真没有好学生?
热度 9 lin602 2013-7-9 08:29
看到一些博文与评论,一些博友很悲观地认为国内没有好的研究生。 不同意这种说法! 国内有的研究生不行,有的研究生一般,也有研究生是优秀的,甚至一些研究生非常优秀。 好的学生都出国了,这个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出国的好学生不少,老实说,出国的学生中也有不少不好的学生,一部分人只是英语好,出国的决心大,家庭条件好而已。 如果导师真有本领,培养的学生广受社会欢迎,发展很好,会有好学生要做你的弟子的。 而这是以导师的口碑为基础的。未必好学生都愿意到官员教授那里去。 好学生喜欢好导师!
3713 次阅读|15 个评论
能够记住的往往是艰难的岁月
热度 1 ywang69 2013-7-1 17:57
那天工程地质系99级学生毕业十周年返校,聚会在西门外的兴熙北,看到了不少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学生,不少已经体形走样开始发福,唯一相同的是个个意气风华,班长讲话后,学院书记讲话,然后系主任讲话没再然后就是聚餐叙旧。 已经参加了好几次类似的活动,我发现喝了酒之后老师和学生们就打成一片,共同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学生活记忆最深刻、往往说得最多的就是是艰苦的生活。 例如暑假的野外地质实习,尤其是在江油马角坝镇的地质填图实习。小镇烟囱林立的水泥厂、刺林包实测地质剖面、实习睡机务段小学教室大通铺和硕大无比的蚊子,以及冒着烈日通过铁索桥和饥肠辘辘满身湿透回到基地的狼狈景象,等等等。 老师们上课的内容大多忘记,记住的往往是老师们在实习中和同学们一起生活发生的琐屑事情,如打扑克打篮球啥的。 这也难怪,大学课堂的知识在工作中用得上的往往不多。
个人分类: 我有话说|11915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景观生态学,类似玩围棋
热度 1 Elephantd 2013-6-26 15:52
为什么,有一些人喜欢扑克,特别是一种叫“干瞪眼”的扑克游戏,而不喜欢围棋? 因为,玩扑克,特别是玩干瞪眼,不需要动更多的脑子,很快就会看得见输赢,还博得玩者哈哈大笑;而玩围棋,要动很多脑子,要费很多时间,末了,无论输赢,玩者不会哈哈大笑,充其量抿嘴微笑! 景观生态学没有围棋那样高深,但学景观生态学,类似玩围棋。 所以,很多人不喜欢景观生态学! 为了哄骗学生步入景观生态学,我是绞尽脑汁。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花费时间和精力,偏离在高雅室内课堂里传输精深知识的惯例,组织学生到野外去,在野外看景观,看真实景观的黑白云子。再回到高雅的室内课堂,深思,再深思。 多少年,多少次! 昨天, 轮到学生就野外观摩做汇报。尽管还有那么些学生,依然只会玩干瞪眼,且,草草上场,应付拿学分,痕迹很浓。但是,我欣喜地发现,一部分学生真的有了玩围棋的感悟。 做一个有空间内含的图,思考这个图里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生态学问题,再思考用什么办法和手段去控制,所谓做景观生态的三步曲。 研究生学习生涯,也有三步曲:过关斩将进学堂、千锤百炼长知识、仰首挺胸走世界。唯有玩围棋的心态,才能长知识。如果你只会玩“干瞪眼”,你就永远干瞪眼。 预祝研究生们,都用玩围棋的心态,对待你的学习生涯!
32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别‘奢望感恩’!
热度 16 lin602 2013-6-23 12:12
李老师写出博文‘ 奢望感恩 ’后,第一时间给我一短消息,给了这篇文章的链接,谢谢李老师对我的信任。 李老师文中写的内容就是中国目前师生关系的现状。 不少老师与我交流过这方面的感想,对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与导师的联系,我觉得老师应该有这样的心态: 学生与老师不联系是普遍甚至正常的,学生与教师联系或来看望是额外的,如果有几个‘铁杆毕业生’是教师的‘欣慰’。 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他们有他们的工作,他们更愿意与自己的同学联系,毕竟他们天天生活学习在一起,而且是平等的。平时研究生与导师相处多点,而本科生与教师只是上课时在一起,毕业论文只有二三个月时间。 同学之间见面聊天更自由,也更放松。而与教师联系不但因为平时交流少的原因,还有原因就是:师生与尊重关系,有时候还有点考虑自己去是不是麻烦教师给教师添乱,有时候还要考虑要不要带礼品等。 我与其他人经常这样举例子:如果我是一个车工,加工出的零件会说话感谢我吗?学生也是我们的产品,我们只要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OK了,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没有我们的事了。至于他们是不是与我们保持联系,不去考虑他。如果他们来,我们热情接待,如果不来,是正常不过的事。
7340 次阅读|37 个评论
把每个学生当作状元来培养—Yes, ICAN!
热度 5 张海霞 2013-6-21 00:46
把每个学生当作状元来培养 —Yes, ICAN! 下午 5 点,连续 5 天的紧张比赛和会议日程终于都顺利结束了,回到酒店,瘫到在沙发上长出一口气,看着窗外:蓝天白云,巴塞罗那的天气真好!是呀,这次到西班牙巴塞罗那来参加 TRANSDUCERS2013 国际会议,我负责的 iCAN 国际比赛的决赛也和这个国际盛会安排在一起,从周六到了酒店的第一次 Meeting 开始,整整五天了,都在巴塞罗那的国际会议中心( CCIB )渡过,从展览的布置、队伍的安排、会议期间的各项协调到我们在巴塞罗那大学的大礼堂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这一切像是在做梦!这一切又比梦还美!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代表队(中国、美国、德国、新西兰、瑞士、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等国家和地区)在会议现场热情洋溢地进行了两天的展示和比赛,气氛异常的热烈,来自世界各地的 1000 多名科学家和相关人士参观了学生的作品,比赛赢得了全世界同行的关注和支持,反响十分强烈: Yes, I CAN, Yes, We CAN! 大家都喜欢和热爱上了这一项鼓励青年人创新的竞赛活动,明年的比赛就转战到日本的仙台,后年的比赛继续跟着 Transducers 大会到美国的阿拉斯加去!这是怎样的好消息啊, iCAN 终于从一个源自中国的梦想逐渐变成了世界青年人“展示才华、追求梦想”的舞台! 在会上还遇到了不少以前参加 iCAN 比赛的同学,特别是颁奖的那个晚上,这些同学主动聚集过来(包括第一届国内比赛的冠军和第一届国际比赛的冠军),大家聚在一起高喊:“ We are iCAN Family !”那一刻,我激动得泪流满面!是呀,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普普通通的学生,因为在大学期间参加了一项不起眼的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竞赛,今天都这样顺利而茁壮成长起来了,他们已经从当初那个稚嫩的参赛选手,变成了今天在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报告自己研究成果的青年科研工作者,还有同学获得了最佳论文奖的提名!这是怎样的一个追梦的历程啊!今天参赛的选手中,还有中学生,还有在中学参加过比赛的大学生,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执着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我记得最突出的一个日本学生,他们队做的是一个新型的机器人玩具,一个叫桥元佑真( Hashimeto Yuma )同学,从周日下午报到开始,就穿者他的一套专业装备给大家演示,不知疲倦地演示给所有人,答辩的时候他们小组表演了一个很活跃的节目,他还是穿着这套行头在上面像机器人一般跑来跑去地演示,我很感动,我说:“我想向佑真同学表达我特别的敬意!你的敬业精神和执着让所有人感动!有了这样的精神,我相信你可以做好任何事!”尽管这支队伍最后得的奖并不突出,但是这样的精神是我们最需要的,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未来! 当然比赛只是会议的一部分,论文和科研成果的交流是会议的主要部分,我的研究小组有四个同学在这个会议上分别做了海报展示和口头报告,都非常精彩,特别是两位本科生的报告更是得到了世界友人的关注和好评,本科生的研究工作能够被这样顶级的国际会议录用真的是最大的惊喜!要知道在 Transducers 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是很多欧美名校博士生的追求之一啊。这两位本科生同学都是和佑真一样致力于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的人,他们从大学二三年级开始进入我的研究小组,从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开始,到现在都能够独当一面,而且在世界的舞台上介绍自己的工作,这是怎样的进步啊! 由此想到即将开始的高考招生,又有很多人在讨论状元的问题,又有很多状元的故事即将上演,其实作为一个老师、一个家长,我想对大家说:我们不要在意我们的学生或者孩子是不是状元,我们把他们都当作状元来培养,每个人都能够最终成才!就像 iCAN 比赛的学生一样,参加进来的同学不管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我们大家一起做一个我们梦想的项目,不管它多大多小多么不起眼,但是我们一起把它从无到有地想出来、做出来、展示出来,所有的人都会为你的这个小小的梦想而激动!而这个梦想实现的过程和经历,带给我们一生一世的信心和不懈努力的动力,因为我们都相信: Yes, I CAN ! 亲爱的同学们,祝福你们,如果你愿意,你们都是 iCAN 要培养的状元,欢迎你们早日加盟这个梦想的比赛: iCAN ! iCAN 比赛网址: www.iCAN-contest.org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6510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姜太公’钓鱼
热度 5 lin602 2013-6-20 23:38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有个说法,姜太公用的是直钩。 做个教师,学生一届一届毕业离开学校,不少教师觉得学生们走出校门,与老师联系很少,有的学生们认的是领导,教师有时候会不舒服。 做个教师,学生毕业后作为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学生走向社会,作为教师就不要有心理不平衡的想法。 教师,学习姜太公,稳坐在自己的家或办公室喝茶,与你默契的学生来看你,呵呵一笑,如果关系密切,一起到外面喝杯茶或酒。如果学生不来,也是正常的,他们有自己的事,自已喝自己茶,钓自己的鱼,哼着自己的小曲,哈哈。 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是一个车工,车出来的零件,它会与学生们一样来感谢教师(车工)吗? 教师是一个职业! 将爱洒向学生,会收获阳光的。尽管半天是白天,半天是夜晚! 半天是白天,一半是夜晚,这是自然的规律!别指望一天二十四小时都阳光明媚。 所有的人及事,都要有这半圆半缺的心理享受。
2568 次阅读|7 个评论
高考,只要能够得高分,99%家长可能支持孩子作弊!
热度 5 wangxh 2013-6-13 18:57
高考不仅使全中国人疯狂,而且慢慢会使国民的人性扭曲! 高考虽然已经结束数天,但关于高考的话题或热搜却有增无减,并陆续爆出一些极其荒唐之事。 “监考教师摸胸”、“监考教师被打”、“考场被家长围攻”等正反映了这种扭曲的人性在失控地蔓延。 对于学习100%都会支持自己的孩子认真、刻苦。但对于考试尤其是高考,现在很多家长已经与过去不同了。为了能够考个高分,绝对会支持孩子们作弊!否则,大学生们不会认为作弊本来就是“正常事儿”。 俺在想啊,如果连学生的家长都“默许”孩子们作弊、不必认真学习,我们做教师的还有必要那么认真、“不开窍”吗? 那为了祖国吗?有时想一想,呵~为祖国~自己都觉得可笑,祖国需要这种自作多情吗?
3085 次阅读|9 个评论
革命的、战斗的端午节假期
热度 4 boxcar 2013-6-10 22:06
本科毕业生:写毕业论文,这周末前后交论文; 一年级硕士生:准备开题报告,本周日开题; 二年级硕士生:抓紧时间写硕士轮,下周一提交; 二年级博士生:抓紧时间写开题报告、做PPT,下周一开题; 准备毕业的N年级博士生(N=3):抓紧时间修改论文,准备答辩。。。 俺作为导师,随时接收各年级同学发来的文件,修改之。 在这个时候写篇博文,拍几张照片,都是很奢侈的。
个人分类: 科学网|2724 次阅读|7 个评论
你是否受过老师的虐待?
热度 1 AnjinLiu 2013-6-8 02:51
老妈上次说小侄子(估计上一年级)的脸被老师捏的青一块紫一块,腰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大哥说要去找那个老师算账,大嫂说不要去找人家,这样子人家更看不起侄子,要请人家吃饭。 当然,如果是我儿子,我肯定要去找那个老师算账!也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记忆。 到目前为止,我依然对某些曾经的老师没有什么好感。 四年级还是五年级的时候,我们下了课要打扫卫生,然后在放学。所以回家放学之前有段空隙时间。那时我们流行拍纸板:把一张纸折2次,然后再在中心弄凹点,放在地上,用手扇风让纸板翻过来。翻过来就是我的,这样可以赢纸,有的人能赢几百张纸。农村的孩子,又是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这帮小p孩也就只能这样子自娱自乐,争强好胜。所以当时放眼望去,大家都在玩这个,很是壮观。 当时,我们在教室狂欢,被老师抓到,二话不说,都给我跪下,一排同胞,我也是其中之一。然后他一脸怒气一脚踹一个,真是往死里踹,嘴里又是骂爹死娘的,极其难听。到现在,我都记得这一幕,都记得这个老师的名字,当然不是感恩。我记得他的名字不光是他让我跪过,踹过我。还有说过很多很多伤我人格和自尊的话。小孩子也有尊严和人格。 还有一次下跪也是在小学,也不是犯了什么错误。那次我们5个人值日(值日:我们当年没有电铃,用的手摇铃,指定了5人负责周一到周五。这5个人还要教操,因为没有广播,每次课间操的时候当天的值日人需要站在最前面,面对大家,然后叫拍子,和大家一起做体操。),不记得当时是因为什么事情,反正不是干了坏事,让我们5人一字排开跪下,向着校门。刚好我爷爷路过,看到我跪在那里,当时真的想找个地洞钻下去。 这是我到目前为止唯一的2次下跪。小孩子犯错难免,但是惩罚要适度,不能伤及人格、尊严、身体。 又是一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想起高三班主任当时对我说过的话:你这点分,能上什么大学(当时我去问他报什么大学好,他很不屑的说,对我一个同学也是这种语言)?搞得我当时无地自容。不过还好,至少我混到现在,我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 现在,我总是提醒自己在面对他人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得顾及对方的感受,无论贵贱尊卑老幼,都有尊严人格。不久前,也是因为某事,我跟老爸说,你不要看他小孩子,他也有自尊,尊严这东西是与生俱来的。
个人分类: 人生漫步|3825 次阅读|1 个评论
师生关系中最精辟的一句话
热度 9 lin602 2013-6-4 22:49
网上师生关系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不少学生怪教师,不少教师说学生不争气。甚至什么难听的话都有。 我认为最精辟的一句话是:‘ 严师出高徒’ 。 仔细分析这句话的内涵,说明有好老师(严师),也有不好的老师,有高徒(好学生),也有不好的学生。 师生与朋友、官兵、夫妻、父子等关系一样,有人际间的一切‘好与不好’,和谐与不和谐。 网上博友们,当你说老师或学生们好与不好时,有没有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呢?
4015 次阅读|17 个评论
学生顺利答辩
liuli66 2013-6-2 22:08
完成了一桩心事
个人分类: 教与学|11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年轻学生的奴性
热度 2 duke01361 2013-5-30 12:08
中国年轻学生的奴性 我莫名其妙的发现,我们的年轻学生并不懂得什么是自我设计,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对于这样的学生,身为教师就必须强硬地对这些人施行“兵营式”管理,应该体现出森严的等级落差。而不应该把他们看作与自己平等有独立人格的朋友或同事。 一直以来我总是不大习惯这么做,因此也便增加了很多烦恼。 我想了很久,发现这种缺乏自我规划,自我设计和自我管理的同学确实需要有监工拿着鞭子监督。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4557 次阅读|3 个评论
送礼----前几天一饭桌上对部分学生的‘请求’
热度 9 lin602 2013-5-28 19:29
刚刚看了喻海良老师的博文‘ 回国前错乱的心情 ’,想起了前几天一饭桌上,对我的几个研究生及毕业本科生的要求: ‘毕业后来看我,不要带任何礼品,如果带礼品,就不要进门’。如果你们来了,坐下来喝喝茶,也可以到外面喝点酒,现在几个人到外面吃点饭,如果简单点的话,二、三百最多三、五百肯定够了,目前的工资水平,大家都受得了。毕竟一年也不会见多次的,我请你请都无所谓。 我也说,如果我们年龄大了,下楼到外面吃饭不方便,你们也可以在外面带点卤菜到我家,反正我家酒不脱,到时候下点面条或做点饭吃点卤菜炒二个蔬菜喝点小酒也挺不错的。 学生知道我的性格,我喜欢简单,不要为这些‘礼节’费心思。我想,我能够坚持这个‘规定’。当然一点违规没有可能不容易,但慢慢大家会遵守我的请求的。到目前为止,许多毕业研究生、本科生来我处都是这样的,一起吃饭有时候我买单,有时候他买单,基本上不带礼品。 目前‘不允许在校生给我带任何礼品’的不成文规定做得还可以。 我想慢慢将对毕业生的不成文规定推广到所有毕业学生之中。简单,人更容易走动,坐下喝杯茶聊几句可能更好,为礼品所累,不值得。
3887 次阅读|19 个评论
招不到学生的导师不能算导师
热度 97 xingzz 2013-5-26 22:37
尽管我老人家发誓这学期招个学生,但是最终仍旧一无所获。这个结局值得分析。 首先,高能所给带学生的导师涨钱了。原来带一个博士生,导师每月可领到40元的津贴。按照新政策,现在带一个博士生,导师每月可得到500元的津贴,虽然从自己的课题经费出,但却是合法的进自己腰包的收入。增长系数:12.5倍。 换句话说,靠带学生也可以挣钱啦。带四个学生的导师和没有学生的导师,每月工资可以相差2000元,5年下来,就是2000X12X5=12万。 所以在这种形势下,你要是个博导硕导的却还不招学生,不是出风头是什么? 我几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唯一在读的学生都在看我的笑话:你不是好几年不招生吗,你不是一直挑肥拣瘦吗,现在看你还耍不耍大牌? 说心里话,我确实不想耍大牌或者小牌,因为我确实想要招一、两个新学生。而且这一学年,从推免生到统考生,也确实有五、六个拿到读研资格后申请过我的。但最终我还是零收获。我的心态比剩女还剩女了。 刚才读了贾伟老师的博文《听海》,其中一句话把事情说明白了。他说:“我曾在一篇博文《想家》中提到, 人生的至高境界就像 梁漱溟先生说的那样, 是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换到招学生这件事上,也就是说,我还没有遇到过我想招的类型,如果随便招一个,我自己心里会觉得别扭。 我曾很多次跟批评我的前学生解释,我招学生主要不是为了帮我干活。我希望自己的学生跟自己聊得来;我希望自己的学生既然选择了,就会比较优秀地留在界内;我希望自己的学生也是我的良师益友,能够陪我喝一杯,或者一起散散步,或者一起去旅行...我愿意互相帮助... 可能我老人家的希望,有点太过分了。 遇到强势的学生,会理直气壮地质疑我为什么不给他/她一个机会。其实我也在质疑上帝,为什么不给我老人家一个机会。我是个特别不喜欢被勉强的人,所以我特别怕强势的、我就要做你的学生的学生。 按照《大宅门1912》里面路青青小姐的表达:我特别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地怕! 今年快过去一半了,我老人家自己已经发表了几篇论文。我也在和别人合作,包括自己唯一的学生。我肯定,的确不需要招智商和情商都一般般的学生替我打工。我自己还能干,而且自己干经常比让别人干还省事、还开心。 但是如果有让我觉得开心、能干的学生,每月还使我领到上千块钱的导师津贴,我会更加开心。这样的话,就解决了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人到中年,最怕活得不像自己了。周围已经有很多人活得很奇怪了。我的要求并不高,但是谁能保证不高的要求就一定会被满足呢?那些与我擦肩而过的学生,很多也是事业有成,干得很不错嘛。这些我都认可,不是优秀不优秀那么简单的问题。但是我想按自己的感觉招生,这也不算过分。 可是,没有学生的导师,导谁去呀?所以,招不到学生的导师不能算导师。 如此说来,我老人家很快就要不算导师了。 没有士兵的将军不能算将军。光杆司令也是司令。公公和婆婆都有理。 说到底,还是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一个关于活得像不像自己的问题。
个人分类: 随笔|17955 次阅读|200 个评论
微博:我和学生共同成长
hmaoi 2013-5-26 12:42
在毕业论文的指导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学生提问以及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点不错。这次我指导毕业论文的一位同学早些时已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录取为该校的一名研究生。她说她之所以选我做为她的指导老师,而且选了很难的毕业论文题目,她是想通过做毕业论文,真正地学一些东西,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充满挑战的留学生活。
15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的冠军杯!
热度 11 张海霞 2013-5-25 17:00
今天晚上就是万众瞩目的冠军杯决赛了,今年是德国人的狂欢节,作为一个编外球迷,也庆祝一下吧,不是为了德国球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也有自己的冠军杯!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每年毕业前都要组织学生们踢一场球赛(基本是跟我们这里另外一个老师的组),今年也不离外,这不,前几天本组即将毕业的唐伟同学(现任球队队长)就发出了 主题为“号外号外”的召集邮件: —————————————————————————————————————— 李老师组向我们下战书啦!项目足球,而且号称要一雪前耻,进我们仨! 虽然我们组的梅西转会去了 MTK ,但一个梅西离去,还有千千万万个梅西站出来!我们的口号是:能进五个,绝不进四个! 所以,周四下午 3 点半,一体足球场,那里没有台风,没有海啸,但是你懂的! 同时欢迎啦啦队到场激情助威! 附,比赛规则: 用头或脚使球移动即可,我们没有谈论电磁驱动或者压电驱动! 特邀资深裁判: Alice 比赛解释权归 组委会 所有,如有疑议,欢迎保留。 —————————————————————————————————————— 看着这青春洋溢的召唤,哪一个能不激动呢?!周四下午我邀请了另外一位资深球员教授老康做为裁判,借了个哨子就跟同学们杀奔一体的球场了,我当然是天下无敌的教练啦!关于球赛的实况嘛,你看看我们组美女博士球迷小朱在赛后发的邮件吧: ———————————————————————————————————————————— 各位足球场上的斗士, 今天下午刚刚完成了一场极具历史意义的足球比赛,精彩至极,敬佩之意难以言表,只好附图几张聊表激动之情~~ 第一个进球,李暘太赞了!!!4个人围攻啊~~ 第二个进球,李暘V5,小鑫的表情很亮:) 第三个进球,照片质量问题影响不了晓升师兄的英姿 ~ 师兄你除了科研,连足球都不给别人留个出路了么 ╮ ( ╯▽╰ ) ╭ 出色的表现离不开强大的对手,以李老师为首的各位队员都很赞,飒爽英姿无人能敌! 各位勇士、裁判及啦啦队长合影留念! 特别致谢:师马跃师弟拍的照片很赞!还有李师姐一定要特别表扬一下李暘啊,这个学生收得好@@ 最后我一定要说,各位场上的同学都很棒,以及守鹤的守门员真的功不可没~~更多精彩照片大家可以找我或者张新义师兄去拷,要知道,看高速连拍的各种抓拍照片真是乐趣无穷啊,哈哈哈 祝好! ------------------ 致 礼! 小朱 —————————————————————————————————————————————— 哈哈,知道了吧?3:0!我们不但是完胜对手,还扑出了对方的点球,厉害吧! 再听听进球的张晓升同学的回应,你们就知道这Alice球队的核心竞争力了: —————————————————————————————————————————————— 哈哈哈,身着i‘CAN闪亮黄色战衫的WonderLab队,那必须是无往不利,每战必胜啊~ 赞小朱的总结和师马跃师弟的精彩照片!此外,总结咱们此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拉拉队的功劳,那绝对是功不可没啊!君不见李老师队越踢那是越没斗志啊,再看咱们队,那是越打越精神,下半场气势如虹,所向披靡啊~~~据事后对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就是木有啦啦队啊~~~ 最后赞一下:我们大Alice组,那必须是胜利之师,威武之师,气吞山河永向前!:) 晓升 —————————————————————————————————————————————— 这不,我们已经毕业的前队员也来祝福了: —————————————————————————————————————————————— 恭喜恭喜,大家太厉害了! 轻松拿下李老师队,大赞!中国足球的希望在北大微纳! 感谢前方记着带来的报道,看着照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啊, 期待更多照片~ 袁泉 ———————————————————————————————————————————— 这就是我们战无不胜的Alice球队,因为他们有我这样的无敌教练兼啦啦队呀!祝福我的同学们,祝福我的对手们,冠军杯,咱们也有,而且是博士牌的!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6711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中国学生要求美国副总统道歉事件的真相
热度 2 liumeao 2013-5-24 22:39
【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毕业典礼上发表讲演】 美国副总统拜登5月13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其中的敏感内容引起在场中国学生的不满。据媒体报道,该校中国学生已写信要求拜登做出正式道歉,目前已有343人签名,信件将被呈递给校长,然后转交到拜登办公室。据媒体介绍,拜登在讲演中称中国是不能“另类思考”或不能“自由呼吸”的国度,可这是事实真相吗?本文将揭示真相。不过我并非亲美人士,看过我美国游记的人都应该知道。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就对报道有所怀疑,拜登毕竟是美国的副总统,说话应该知道轻重。他比美国总统奥巴马大不少,更应该懂得人情世故,当初选举时让他和奥巴马搭档,也有着与年轻气盛的奥巴马互补的意思。为此,我查阅了拜登讲话的原文,在他长达19分钟的讲演中,并没说过中国是不会另类思考或不能自由呼吸的国度。拜登甚至提到了“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虽然他认为美国有许多中国没有的优秀制度和精神。 China is a great nation, and we should hope for the continuedexpansion. But ladies and gentlemen, their problems are immense,and they lack much of what we have. We have the best universitiesin the world. We have a legal system that is open and fair. We havethe most agile venture capital system in the world. We lead theworld i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ll for a simple basic reason.Steve Jobs, speaking at Stanford was asked by a young man how canI be more like you, how I can become like you? And Job famouslyanswered: think different.You cannot think different in a nationwhere you cannot breath free. You cannot think different in anation where you aren't able to challenge orthodoxy, because changeonly comes from challenging orthodoxy. 以上英文摘自拜登演讲的原文,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我翻译了这段话:(1)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我们应期待中国继续成长。但是,先生和女士们,中国的问题很多,他们缺少我们所拥有的很多东西,如开放和公平的法律体系、充满活力的风险资本市场。(2)我们在创新和科技上领先于全世界,这一切皆源自一个简单和根本的原因。乔布斯在斯坦福讲演时,曾有一个年轻人问他,怎样才能像你一样?乔布斯的经典回答是,以不同方式思考。在不能自由呼吸的国度里,你无法以不同方式思考;在不能挑战正统观念的国度中,你也无法以不同方式思考;因为改变只来自于挑战正统观念。 我将翻译出来的文字分为(1)(2)两部分,其中第一句话便是“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我们应期待中国继续成长”,这表明拜登并没有故意抹黑中国的意思。在(1)中拜登还说,中国有很多问题,中国缺少的恰是美国拥有的,并举出一些例子。把(1)中两句话连在一起看,就会发现副总统先生是在给美国学生打气:中国虽然了不起,但他们也有问题,而我们能做得更好。这毕竟是美国大学的毕业典礼,这么说不算过分。 真正把中国学生惹急了的是(2),副总统在谈创新思维时说,在“不能自由呼吸”和“不能挑战权威”的国度中“无法以不同方式思考”。虽然他没提中国,但在场的一些中国学生却认为,副总统所说的“国度”指中国。结合上下文不难发现,副总统口中的“国度”可能并无所指,他只是用否定句来加强语气。例如“在不能自由呼吸的国度里,你无法以不同方式思考”用肯定句来表达,便成了我们能以不同方式思考,因为美国能够自由呼吸,能够挑战权威。有趣的是中国的编辑还把“挑战权威”抹掉了,是心虚吗:) 将(1)(2)两部分一起读,能够明显感觉到副总统谈论的核心问题是“以不同方式思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新思维,这也很符合当时的演讲环境,大学是鼓励创新思维的地方嘛。如果中国学生指责副总统含沙射影,还有那么点儿道理,但指责他批评中国就有些牵强了。难怪不少欧美电影中,亚洲人都是不苟言笑,很容易被激怒,动不动就认为自己尊严被伤害了。 拜登在演讲中也的确出现了“中国人正要吃我们的午餐”这句话,它刚好出现在本文给出的这段演讲词的前面。联系下文不难发现,副总统并不认为中国人抢了美国人的午餐。因为他先说了这句话,然后说中国很伟大,再谈中国的问题,最后告诉大家美国依然领先世界,这不就是在否定这句话吗?也就是说,拜登认为中国人并没有抢走美国人的午餐,美国人一招鲜吃遍天。 搞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后,我依然想不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中国留学生的英文水平。第一个在中国媒体上谈论这件事的是中国留学生张天普,前文已经指出他的一些理解过于偏激。后来我还发现,他在网上表示,拜登使用“nation”而非“country”让他感到气愤,因为nation指民族,country指国家,拜登认为我们的民族有问题,而不是国家有问题。看到这里我彻底无语了,人家开头第一句都说了China is a greatnation,难道你要翻译成“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里nation指国度,将中国看作一个整体。 我的英文其实不算很好,但我可以原谅我自己,因为我小时候没有那么好条件,电视里根本没有英文节目,也就是广播里有些英文频道。但这名学生就不同了,不仅年轻,而且生活在美国。我记得李光耀曾经对中国的年轻人表示担忧,他认为下一代中国人变得高傲,从这件事看来,李光耀的确有远见。 总的来说,我觉得中国留学生既然到了美国学习,就应该入乡随俗。不仅要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也要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美国精神。还要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接受不同的价值观,何况人家说的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当然,也要学好英文。(作者:孤独川陵)
1539 次阅读|2 个评论
微博:学生的一席话让我感动了
hmaoi 2013-5-24 18:11
一年一度的学生论文指导工作即将结束,虽然学生不会得到她们应该得到的成绩,但聊以自慰的是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环节确实学到了不少知识。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这几个月撰写毕业论文所学到的比前面三年所学到的还要多”。我很感动,也感到安慰,老师不就是培养人吗?学生能在我这里学到东西是对我付出劳动的最大肯定,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唯有长期的辛勤努力练就的真本领是什么人也夺不走的! 虽然这几天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也有让人高兴的事情。几天前,一位读者与我探讨我们论文中的一些问题,虽然我和他素不相识,但是我很耐心地解答他的所有问题,我很高兴读者对我们的论文感兴趣。另外:我们三月份在Insurance: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被列入该杂志近90天下载量最多的论文之一。
2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校是否应该让学生自己来打扫卫生?
热度 1 heitiedan2012 2013-5-21 14:28
今天的《中国青年报》有如下报道: 5 月 7 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的学生发微博,向媒体爆料称:学校出“新招”,为节省开支,由学生充当“保洁员”,每日打扫教学楼。无奈之下,不少学生只好自费雇人打扫。该微博引发众网友关注,学校还被网友恶搞,被颁发了一张“最会变相收费”称号单位荣誉证书。 不过,据中青报记者采访,其实由学生打扫教学楼是学校从 90 年代就开始安排这样做了,并非今日始。而且也没有学生雇人打扫卫生的事情。记者报道主要是针对学校方面总是习惯采取一纸命令的方式,没有让学生充分了解做事情的意义,或者学校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云云。 这些情况也许都存在。不过,单就学生打扫卫生这一件事来说,这倒真是一件值得好好琢磨的事情。现在的学校都雇了保洁员来做这类事情。当初可能也是考虑让学生专心学习,心无旁鹜。而且现在学校一般经费也比过去充足了,雇请些人来做保洁工作也不是什么难事。再者说,这也是对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做出了一点贡献,尽了绵薄之力。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至少在中学以上的教育机构里,让学生自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诸如打扫公共卫生,包括清扫楼梯楼道、打扫卫生间,由学生来做,虽然能为学校节省一些开支,但这绝不是主要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意识。 在我们上中学的时候,至少马路上的卫生都是由学生来打扫的。教学楼的楼梯楼道也是由学生来打扫的。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分别值周,其实轮到每个学生,真正需要他们所花费的时间并不多。而且在那个年代,人人都愿意通过积极参加这样的劳动来表现自己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所以那时候要求学生来打扫公共卫生,根本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即使像厕所茅坑堵了,拿工具也解决不了的时候,更是有学生愿意下手,把袖子捋起来,伸手就掏,这对当时的很多人来说,虽然不是特别简单容易做到,但是能做到这类行为的人也绝对不是个别人。 说实话,如果《中国青年报》的这篇报道是对我们教育提出一些批评的话,认为学校与学生沟通不够。我倒认为,我们更应该反省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多做一些打扫公共卫生这样的事情。学生做这些事情就会占用他们的学生时间,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吗?显然,这样的理由并不成立。我们的教育首先是教导学生做人。而要做人,就必须要从做这样的事情做起。如果连这样最起码最必须的劳动都不肯做,我不知道我们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会是一个真正完整意义上的人。 我们的学生也在搞很多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有些很有意义,但也有一些只是做样子的。有一年,学校评审下厂实习的优秀团队。有个系到了厂里,他们在宣传上做了很多工作,还做了自己的 LOGO ,还制作了自己专用的信笺,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漂亮、光鲜。最后这个实习团队被评上了优秀。但是我总觉得这里头华而不实的东西多了一些。一个下厂实习,更多是的在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了什么,能不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习单位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尽管并不一定直接的结合,至少应该能让学生看到实习单位实际需要与我们所学知识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差距,或者问题。这恐怕应该是实习的主要内容。弄出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样子,其中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当然,我并不完全否定这样的做法。在实习过程中,有这样一些吸引年轻人的花头,至少让人不会觉得在实习过程中太过枯燥乏味。但是如果弄成了本末倒置,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教育都是要从养成做起的。假设一下,如果我们安排学生自己每天都来搞卫生,那么是不是睡懒觉的人会少一些?彻夜玩游戏的人会少一些?关心集体荣誉的人会多一些?把环境的整洁与自己的生活直接联系起来的人会多一些?如果所有的有条件的学校都来贯彻让学生自己来做自己生活周围环境的卫生清洁工作,也许我们的教育就会有一些新的起色,也未可知。
9780 次阅读|1 个评论
借酱油引发血案!私校留英学生刀刺同学被判刑震惊英伦
热度 5 laserdai 2013-5-20 23:11
前几天纽约私立学校中国富家子弟的情况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 18岁的Meng YUAN花6.8万美元在曼哈顿上高中 英国的这件真实发生得事情如此简单地荒唐,没有办法进行评论,在英语媒体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和评论。 还是看看事实和来龙去脉先。 英私校中国学生因借酱油刀伤同学 英国著名私立学校 兰利中学 ( 诺福克郡一间有过百年历史的私立学校, Langley School ) 的 一名18岁中国留学生因为借酱油问题用刀扎伤同学,被判处四年青少年教管所监禁。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17岁的贺敏恒(音译)2012年10月因为向同学借酱油遭拒而用刀扎伤同学, 刀深至骨,受害人失血达两升之多 。 报道说,受害人在拒绝借给贺敏恒酱油时曾开玩笑问他愿意付多少钱? 看看这位同学一点都不凶,应该很和善!其中一定大有原因。      贺敏恒因作案时年仅17岁而被判处青少年管教所监禁四年。 每年学费2.4万英镑(24万人民币) 的兰利有许多华人学生,但 贺敏恒是该校仅有的两名来自中国大陆讲普通话的学生之一。 网议 震惊英伦 这一事件在媒体披露后引发英国网民热议。 一名网友说,为了一瓶酱油用刀伤人,这真让人难以置信! 另一名网友说,这人好像是一位不习惯被人拒绝的被惯坏了的臭小子。 一名更为了解中国国情的网友则说,他怎么能入读这么贵的私校? 他一定是一个非常有钱的高干/超级富人的儿子。 还有网友说,众所周知,香港人对大陆人存在歧视,这股风气可能带到了英国私校,而这位同学可能一直遭受欺凌终于爆发了。 一位网友认为这是一个多元团体之间相互缺乏沟通而产生的后果。这位网友说,一个人认为可笑的事情,可能会被另一个人看作严重污辱。 还有网友说,尽管他伤人之举不应被原谅,但人们也应当问问他为什么要伤人?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导致他崩溃,还是因为文化的不同产生了误解? 留英中国学生因借酱油未果挥刀捅伤同学获刑 http://life.gmw.cn/2013-05/19/content_7676633.htm http://edu.people.com.cn/n/2013/0520/c1053-21536521.html http://edu.sina.com.cn/a/2013-05-19/1232228425.shtml http://news.sina.com.cn/s/2013-05-19/075327164307.shtml http://news.sina.com.cn/w/2013-05-20/153927174915.shtml http://society.kankanews.com/s/2013-05-20/0012954787.shtml Pupil at £24,300-a-year boarding school is jailed after stabbing fellow student twice in a row over soy sauce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326504/Pupil-24-300-year-boarding-school-jailed-stabbing-fellow-student-twice-row-soy-sauce.html#ixzz2TqU9PMFY ‘Remorseful’ Chinese pupil at UK boarding school jailed after stabbing fellow student twice over soy sauce argument 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782954.shtml#.UZo6uqKyAgc Teenager jailed for stab attack on fellow pupil at Norfolk school http://www.edp24.co.uk/news/crime/teenager_jailed_for_stab_attack_on_fellow_pupil_at_norfolk_school_1_2200153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839 次阅读|15 个评论
学生写的文章,导师没写,但是要挂第一作者,合适吗?
热度 7 sincos 2013-5-20 17:23
学生写的文章,导师挂第一作者。导师的理由是:学生写的文章是导师申请来的项目的一部分。 如果文章的idea是导师的,而只是文章和实验由学生做的,又当何论?
3677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中国的学生,动手能力真得很差!驳饶毅教授
热度 78 沈海军 2013-5-19 21:12
近来,看了饶毅教授的博文《中国学生的常见误解之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689453 。文中认为中国学生“过分重实验而轻理论”,该观点本人不敢苟同。 作为他的粉丝,我这次以两个同济大学本科生的实例来反驳他的观点吧。首先声明,这两个同学都是学习成绩十分优异的学生。 同济大学是典型的工科院校,按理说,学生的工程(动手)实践能力要较一般文科、理科院校强一些,但现实很残酷,许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却真让人看不下去。 第一个例子: 近来,我让一名大四的男生在一块2.5mm厚的铝板上钻一个直径为5mm的圆孔,台钻是现成的。这事简单吧。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先给他示范了一下,然后让他自己钻。结果,没几分钟,他用力过猛,钻头被搞断了,而板上仅留下了一个印子(还不能称作坑);我赶过来,换了钻头,叮嘱他钻孔时“钻头给计量不要太猛”,然后让他继续钻孔,结果没几分钟,台钻的传输带又被这位仁兄给搞断了,2.5mm厚的板上仅留了一个1mm深的坑。3天后新的传输带买回来了。安装上,让这位小伙子继续钻那个5mm直径的孔。结果呢,他转了半天又来找到我,说板子钻不透;我过来看了一下,发现钻头已被他钻毛了。 铝板上钻一个小孔,对于一名大四工科学生就这么难吗?你们金工实习都干什么呀?孔没钻成还三番两次把家当给搞坏了,这在工厂里可是要被老师傅骂死呀!于是,我很生气,当着他的面,找来一根铁钉,将铝板平放在土地上,钉子对准那个1mm深的坑,一榔头下去,孔出来了,接着拿一个锥子扩一下孔,ok。 第二个例子: 近来,我让另一名学生用绕线机将0.06mm铜丝绕一个700匝的内径为直径6mm的线圈,让他绕弯后用万用表测一下线圈欧姆值,然后用烙铁锡焊到电路板的两个正负极上。就这么简单的事,我叮嘱了注意事项后让他去干。结果呢?首先,线圈绕得七扭八斜,这那叫线圈呀;然后,万用表放在兆欧当上去测电阻,我纠正后;他再鼓弄万用表半天后对我说,“线圈电阻测不出来”;是呀,电阻当然测不出来啦!那么细的铜丝两端不挂点焊锡怎么能导电,怎么能测出电阻呢;纠正后,电阻终于测出来。接着,把线圈焊至电路板上,一通电,青烟一股,可怜的板子烧了,原来他的正负极焊点焊到一块了。这就是我们的大学生,你们的电子电工实验课到底都干些啥呀?! 讲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找找学生为什么动手实践差的原因: 首先,孩子一生下来,一个家庭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小皇帝。为了望子成龙,家长们全程陪同,让孩子去上奥数,学英语,弹电子琴、画画,其他活大包大揽。试问现在还有多少孩子做家务,在家里干体力活。当然,这一点多少还要归功于我们伟大的计划生育政策。 其次,孩子上学了,考分、考分、考分、做试卷、做试卷、做试卷。只有你分数高才算优秀的孩子。高考指挥棒下,大家都老老实实给我题海战术吧!眼镜度数越来越高,学生背越来越驼。学生一天除了作业就是考试,都成了做试卷的机器了。 上了大学后,在就业压力面前,许多同学选择保研、考研(近年来,我们同济航力学院的保研考研(仅算考上研究生的)率已接近百分之五十)。但保研考研的法宝又是什么呢?那当然是每门课的那张试卷答出高分就行。尤其是专职考研的,需把考研的哪几门课学精即可。所谓的实验课只是所谓的理论课的点缀而已。 近些年来,同济大学航空学院这块我们提倡学生亲手设计、制作小飞机/无人机,大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有时后,看到许多自己“优秀”的学生干活笨手笨脚,不知如何下手的样子,还是为他们着急。 这就是我们高校(包括中小学)培养学生的现状,工科院校都如此,文科、理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用说吗?
28469 次阅读|89 个评论
学生的选择权利有多少
热度 2 afu86lin 2013-5-19 16:46
如果老师同时给你两个课题去研究.而我对其中一个课题感兴趣,对另一个不感兴趣。我能不能对老师说我不做这个不感兴趣的课题。我不想那么累的同时做两个课题。哈哈 --老师说我像小孩子一样,遇到困难就退缩!--这个课题不一定有人接,只有一个课题恐怕不够我毕业。 --然后分析结果让我继续做!
1923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生能写些什么样的博文?
热度 3 hellozxz 2013-5-16 21:43
最近想写点啥,但是常常写了两行就又都 backspace 掉,因为总觉得,学生能写出来什么有点价值的博文? 做一个学生,首先要知道自己啥不行。 首先学问是不行的,不比大牛,就比比青椒们,也是该意识到自己对于知识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哪怕在一个小的领域当中做了一些事情,但是离能在内行当中侃侃而谈(不是夸夸其谈)还是有些距离的,在百度知道上尚可战战兢兢的回答个问题,到科学网发科普博文,那就是真班门弄斧了。 其次见识是不行的,一个学生念到博士,充其量也就能出去开几次会,做几次 presentation ,也许导师什么一点,还有机会写几篇申请书,申几篇稿子,跟同学吹吹牛没问题,跟四处出没的项目专家评审,院系领导,有什么可比性么?常看看人家写的还差不多,省的以后摔跟头,大牛讲故事爆黑幕,可学生连黑都没被黑过?这不是去跟卖盐的讨论盐是什么味道的? 再来对问题的理解也不行,科学问题,研究路线,研究方法,这都是应该虚心学习的东西,多看就对了,要写给人家看,那还早的很。社会问题又常常站到另一个极端上,学术能力和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关系是不大,可是这不就又成了某些门户网站上 netizen 的吵架,反正是谁也说不过谁,又有什么争论的意义? 那学生能写些什么呢? 我觉得,可以写写老师吧。 未完。 对于网络来说,信息就是一个个个体,他们有出生,有生长(传播),有衰老,有死亡,他有着自己的社交圈子,有着他的政治倾向,有着自己的口味偏好。信息也该有自己的人生价值。
2224 次阅读|3 个评论
评《华裔学生获全美网络科学竞赛冠军》
jiangnanlong 2013-5-15 18:21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科学网5月9号新闻《 华裔学生获全美网络科学竞赛冠军 》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5/277718.shtm “ 纽约市立大学拉瓜地亚小区学院的华裔学生郎维立,凭借她的研究“抗氧化剂在雄性果蝇繁殖上的影响”(The Effects of Antioxidants on Fertility in Male Fruit Flies),击败众多名校参赛者,上月荣获美国全国网络科学竞赛Sigma Xi Research Showcase第一名。 ”其结论是:“ 抗氧化剂确实能够显著提高精子繁殖能力。此研究成果对哺乳动物系统研究意义重大。 ” 评述如下: 1. 抗氧化剂有如此神效,看来年轻人要多吃点了 ; 2. 那么氧化剂是不是有相反的作用呢?那些“干爹们”可以考虑一下; 3. 在Presentation中,用一些视频或者Flash确实能够提升表达能力,平时找机会熟悉一下。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2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是狗屁,可是必须有!
热度 5 wangxh 2013-5-13 17:44
今天听到两句雷话(雷人的话之简称): 论文是狗屁,可是必须有;教授是狗屁,但是你不是 ! 说这种话的人有两类:一是内心无比强大,自己的工作与论文也经得起悠悠之口,说出来类似于自嘲一下;另一类就属于吃不到酸葡萄之人喽。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两句很难听、粗俗的话却很有道理。无论发表的论文真是狗屁还是真是垃圾,是不是都得有啊?的确,晋升职称需要论文,申报项目需要论文,申请学位需要论文,申请毕业也需要论文,总之一句话:论文必须有!而且无论比例如何,真正的好论文还是有的~~~ 【俺听见过教师嘲笑过学生的论文为“垃圾论文”。学生学着撰写并的论文有可能没有多少价值,但这也不是嘲笑他们的理由。俺认为,只要学生认真,他们撰写、投稿、修改论文的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几乎所有没有障碍的 孩子能够学会走路,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成人嘲笑他们起初的步履蹒跚、磕磕绊绊 !】 后边一句俺就不展开讨论了,因为俺想成为狗屁还没有资格呢!等成了再说吧,O(∩_∩)O哈哈哈~~~~写到这里,想起 岳母讲的 一个故事: 过去的老爷们儿(当家的)一般不会干家务活,比如刷锅、洗完、看孩子等都不会,即使过年过节家里很忙一般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每逢过大年这样一年到头最隆重的活动,作为一家之长什么也不干上一点自己也无法释怀参与感呀。所以会东戳戳、西捣捣,一般来说会搞得女主人很烦。 比如说,婆婆(女主人)领着儿媳妇、孙媳妇做供品、蒸年货、包饺子时,老爷是无事的。 头戴瓜皮帽,手拄文明棍,除了吆五喝六指派吓人干活之外,就是数一数饺子的个数 。这时候女主人一般毫不留情就是一顿臭骂——饺子是元宝,过日子家里的元宝怎么能数过来呢!
3495 次阅读|8 个评论
生生前程明灯显
热度 1 uvard 2013-5-11 19:23
师生 苍苍大地水相连, 茫茫人海缘来牵; 时时忠言绕耳唤, 生生前程明灯显。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508 次阅读|2 个评论
往事追忆录:暑期打工
热度 10 xying 2013-5-10 07:14
人的感受多半出自怎么看待事情的,要是总觉得好处都该是你的,就是泡在蜜罐里还是觉得委屈。现在看到的新闻常有跳楼的,绝望的,害人的,有些不过是干活辛苦盼不到有楼有车的日子,十几年寒窗拼不过有门路的,起了杀心的是觉得被人轻贱了,非如此不足以表现出愤懑来。大家唏嘘之余,社会不乏满怀同情鞭挞时弊的,引导着想不开的更加委屈,原来这都是别人的错,闷声熬着多不值,像哭闹的小孩一样扑腾着来寻求爱护和关注。 我小时候还是封建教诲占主导的时期,刚从血火中翻腾过来的社会,没有这么多的细腻温情,人们深知现实的冷酷和自身的渺小,都如履薄冰地面对着。俗人吃苦熬着,埋头苦干求生存。读书人吃了苦,虽不能以苦为乐,却也以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来自勉,这个苦便有了正能量,以致回想起小时多是趣事,浑然没有做童工受剥削的觉悟和困扰。 记得高一放暑假的时候,同学告诉我有个做小工的机会,每天一元钱。那时我们家七口人,也就靠父母每月几十元的工资过日子,摊到每人不过十元,这小工可比以前假期捡石英砂,糊纸盒挣多了。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学校里见了工头,讲好每天上午六点半在南门兜汽车站集合,车票自理,交一角钱四两粮票管午饭,下工后发工钱。 回家给父母说了,都觉得是件好事。不过要早起,没有让大家陪着的道理,就在大厅上摆了张床,放个闹钟在枕头边,一响即按不妨碍别人的好梦。五点多,天麻麻亮我就起来了,洗刷完毕,出门直奔我们家斜对过的早点店。这时候那里已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了,与周围黯淡的路灯,静寂的街道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在外边吃早点,一是省了早起煮饭的时间,二是有点奖励打工允许上馆子的意思。这店几年前我也在那儿吃过,那时桌子上还摆着各色粿点,近在尺咫香气和色泽都引诱着你去吃,小二收碗时点过一遍计入收费,上这小吃店也有点大餐馆的做派。不过自从困难时期,饿人抢食和赖帐认打的多了后,才改成新规矩,能吃的都放在眼观手够不到的地方,要先了付账再领菜。 福州的小吃店叫粿店,年糕叫糖粿,咸米糕叫咸粿,萝卜糕叫菜头粿,炸三角叫芋粿,油条叫油炸粿,总之小吃叫粿的多,一般都开得比较早。我一天才挣一元钱,午餐去了一角,车票一角,早点不能太奢侈,五分钱二两粮票可以让我在糖粥,咸粥和锅边糊三样中间换花样来选,这个粿就暂免了。咸粥是大米稀饭加点小肉丁,虾米熬成,粘稠咸香,吃时不用菜也能饱。锅边糊是福州特产,一口大锅里盛了大半锅的水用虾糠等海腥打底,茅草烧得火舌冒出锅沿热汤沸腾的时候,将磨好的米浆转圈从锅沿沸水滋边薄薄地浇下,随即将锅边凝结的粉片铲入汤中,几番浇作,当锅里粉片足量时便可起锅。盛入碗中撒上一把葱花,绿白相间,入口滑腻,汤水鲜咸,这是我的最爱,可惜没有咸粥顶饱,不能常吃。 吃过一碗热乎乎的咸粥后,我就赶去南门兜车站。从我们家走一个街区到东街口,也有车去南门兜,不过那两站地也要五分钱,不值。我还是走着去,十来分钟,能省了碗锅边糊的钱。我走出微汗来到了那儿时,看到工头背着手站在站牌前,有七八个学生在附近。认识的只有我们班的孝斌,那高个的眼镜男像是邻班的。也许做小工的多是贫家的孩子,个个都精瘦,有个女孩更是骨感,衬衫在几条硬线支撑下飘垂。大家都瘦,工头再正常也显胖了,这让人一眼就看出主从关系来。如同古画中的主人、侍女和仆从。 乘车往郊外跑了十来分钟,下车往路边走几十步就到我们工作的场地。一个小土坡基本已被铲平,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扫尾,把高的地方整平到低处,再把地面夯实,以便在上面建房子。于是大家拿起锄头、铁锹、土箕来整地,工头站一旁吆喝指挥着。这和我们每学期的劳动差不多,只不过义务劳动是做贡献,老师同学互相看着,大家都表现出有爱心很积极的样子。这有钱拿的事就俗了,大家都露出好逸恶劳的本性,量力而行细水长流的干活。这来挣钱的有十来人,女生只一个,那骨感女孩拿着一把锄头东扒扒西整整,抿着嘴和大家都不搭界。这要换到现代,披上一袭轻纱,纤细削直的线条,身影若隐若现,飘渺俏立,那冷峻的不知要羡杀多少减肥粉丝。现在她烈日下苗条孑立,也就像一棵要枯萎的小草。我们高一语文都学过《包身工》,于是都叫她“芦柴棒”,那工头当然是“拿摩温”了。 二两的咸粥在细水长流的时间中,早就消化到不见渣了,好不容易熬到十二点开饭,两个馒头一碟咸菜和蛋花汤像土豆烧牛肉一般地诱人。工头宣布了下午开工时间和内容后,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家想象着自己是《包身工》里的角色,一边嚼着馒头和咸菜开心地骂着“拿摩温”。抬眼搜寻“芦柴棒”,只见她吃完一个馒头,用手帕包起那还剩下大半的放在一旁。 榕城夏天的太阳很毒,午间休息有三个钟头,大家各自找个阴凉处打盹。我困了俩钟头醒来,闲着无事就去默平方表,正背到“ 38 , 1444 ”,身子被旁边孝斌捅一下,问我在叨什么“伊思思”的,莫非那个“芦柴棒”叫这名字?我转身敲他脑袋,“你发什么春梦,我这是在背发财诀。”将背诵的念几声。 “老师不是只要求背到二十的平方?”他疑惑地问。 “反正闲着无事,不如多背几个。以后做乘法,我一口就能说了出来。” 下午是打夯。这夯是直径一尺多,五尺高的木柱子,两旁装着把手,下面钉着四个铁环绑上绳子,四人在外面齐力拉着绳子将木柱抛起,然后拉下放松,木柱两旁还有两个人抓住把手,提高时趁着惯性上抬,往下时控制着方位,木柱从高处砸下将地面夯实。这是需要协调行动的劳作,于是有人提议唱歌。一人起个头,大家和着唱下去。并不是所有的歌都符合这个节奏的,大家搜索着肚子把所有能唱的歌都来一遍。后来发现这歌好听不好听的无所谓,主要是节奏要合拍,歌词要新鲜才不会累。就找个最合拍的号子曲,歌词由大家接龙自编,其他人伴着喊“嗨哟”。从里面主夯的大个开始: “今日起得”,“早呀!” “天还麻麻”,“亮呀!” “鬼还没有”,“散呀!” “吃了二两”,“粥呀!” “饿到中午”,“饭呀!” “芦柴那个”,“棒呀,” “藏个馒头”,“哎呀!” “送给谁来”,“吃呀?” “可怜不是”,“我呀!” 大家哗地笑成一片,这夯也提不起来了。“芦柴棒”在外边红着脸低头填土。快六点时,工头才来,用脚到处踩踩,指点着补土补夯的地方,然后发钱。 这夏天我挣了近二十元,我妈带我到店里,让我挑件蓝条纹的海魂衫做奖励,其他都用来交我们的学杂费。
个人分类: 回忆|6178 次阅读|17 个评论
看我们教育出来的大学生:广州大学城华师星海二校学生深夜斗殴!
热度 1 wangxh 2013-5-9 21:09
广州大学城华师星海二校学生深夜斗殴,上百人参与! (视频) 看看我们的教育吧,这就是我们教育出来的大学生!
1911 次阅读|1 个评论
985、211高校的学生为什么好?
热度 2 Bobby 2013-5-9 20:20
我不是要歧视什么人。只是就事论事。 以复旦大学为例, 2006 年我们去参观考察他们的国家级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实验室,学生正在做实验,介绍的老师赵副主任说,他们生物学的学生,遗传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别开课,各为 54 个课时。他们的学生少而精,设备好,经费充裕,所以本科生开出的课比一般学校研究生的都多,基本上生物技术的一些基本实验他们本科生全学了,上研究生的时候,实验研究就直接就可上手。 而非名校的学生呢,有的学校遗传学课连实验都没有,更不用说那些看起来很费钱的分子生物学实验了。不仅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上研究生一大半时间就是模索本科生本来就应该很熟练的实验了,你还要指望他在毕业前发表文章,并且做好毕业论文,谈何容易! 当然,这也不是学生的错。学校很多都是大专或中专突击提拨为本科的,不仅师资水平有限,经费也缺,再加上学校划分为三六九等,等次低的如果地方政府不资助,可能开展科研教学更为困难。 名校的学生,除自留一部分外,优秀的出国的多,肥水流了外人田,学得好又有什么用呢?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3653 次阅读|8 个评论
讲讲有时我是怎样训诫(教育)学生的
热度 12 Huangyy 2013-5-8 21:08
1. 我为何喜欢关注社会和教育的事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思考、也喜欢安静环境的人,更喜欢文艺、美术。但是由于从小在部队长大,因此,也培养了外柔内刚的那种性格,也比较直,还有点喜欢为不平事说话,帮点忙等。因此,显然还是有比较多的朋友的。从小喜欢看小说等书籍,如《水浒》,《三国》。而且都是老版本的,尤其是《三国演义》、《三国志》,都是清朝时期的书,线状的,几个版本,那时找不到现代语言的,不懂处常问大人这样读。当然,还看过很多的书籍,如小说《金光大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霞》,《闪闪的红星》、《红岩》、《三家巷》、《平原枪声》、《家、春、秋》、《母亲》、《林海雪原》………,还有另外的两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还有《说唐传》、《平妖传》、《西汉演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等等都认真细看过,而且很喜欢。可能那时没电视看,后来有电视了,但是没电脑吧,所以看小说等书籍的人可能比现在多。当然许多经典的好的电影、戏剧等作品对我的影响也很大。这样,这样就喜欢对更深刻的社会问题及国家治理等问题也喜欢多方位的、系统的分析。(当然其他人也喜欢关注社会和教育问题,也会看过很多的书,是哪些书我不知道,可能有社会管理学、也有一些著名小说吧)。 大学毕业后当了教师,又是学习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又学习了经济学,因为是自己的专业和工作,这样,就必须关心社会、环境的问题。也就成了把社会、生态和经济问题结合起来思考的专业研究者了。这样,我对学生的教育就不是那么简单的像数学、化学那样从纯理学的角度和理念去思考问题,而是也把教育学和培养人的问题看得很重要。从我写的一些如何教书育人的论文的观点就看得出我的思路和基本原则。 2. 我对国民遵纪守法重大意义的认识 我认为一个国家就要让其所有的国民(含官员)都能守法,法律是约束人的,是为了大家都能在一个互不干扰和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工作和生活的保障戒律,也达到了一定的促进互助和共进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做到这一点。则国家就会混乱,严重的话,就大乱。政权就不稳,就可能垮掉。因此,一个国家的政府高层,必须严明纪律,严格管理,对错误的,违纪、违法的行为必须严格、严肃处理,惩戒。不能以为对其宽宏、忍让,就会被民众视为仁者。因为,这样的后果是:违纪、违法者就会在此基础上更加变本加厉,以致更多的人效仿,国家的秩序和民心就会大乱。 而这样,则反过来被民众认为是政府姑息养奸,使其为虎作伥,或者放纵坏人。因此,就会逐渐民怨积累,社会就会逐渐动荡,而大家的利益都同时会受到严重损害。因此,执政者必须认识到对违法、违纪者的放纵、忍让,就是对人民的伤害或残害。严重的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因为,何为违纪、违法呢?就是把自己要获得的利益,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含公众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行为,而非通过自己的劳动,不影响他人正当的权益和利益的基础上的。那么对这些行为岂能默许和容忍呢?如果一个国家管理严明,则其实犯法者就会少,或很少。这在许多发达国家,如欧洲的部分国家、澳洲等国就是这样的,不是说那里的人都有很高的自觉性,而是,国家的监控、管理和处罚严格,这样大家就自然地要遵守,慢慢也成了习惯了,也就把素养在有约束的条件下提高了。但是,即便多数人的素养都提高了,严格监督和管理同样是要保持的,以达到两者相互制约和促进、提升的作用。 3. 我对于对学生进行严格教育管理意义的认识和曾经的做法 我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就要遵守校纪、校规,如有不尊者,就要处罚,有表现好的就要表扬,以资鼓励。如对违反校纪校规者不处罚,就是对其错误的放纵和忍让。就是对其他同学的侵犯和不公,也在鼓励和怂恿其他同学去效仿而为,也是把这些学生往利己主义、违法乱纪,今后喜欢和专门干损人利己和犯罪事情的道路上引或推。因此,在高校,必须严格管理;课堂是学生学习和表现的最为正规的场合,因此,如果其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讲话、睡觉、看手机和其他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书籍等等行为,均为违反校纪、校规行为,(当然课外的其他行为也同样要监督管理和约束)。因此,凡在课堂上有上述行为者,我是必须要指出和批评的,而且要记录下来,把其平时成绩给予扣减。当有的同学很过分时,我就要训斥人的了。我曾这样批评和做教育工作的,对他们说: 纪律和法规是约束人的,不是你想遵守和不想遵守都可以的。你必须遵守,不想遵守也要遵守,你要不尊,则处罚你!人需学会尊敬长辈和老师,即尊进师长,不懂这个首先就是个道德上有严重不足者,这在孔夫子建立的儒学里排前面的,因此,也就要尊敬上级,这是夫子所曰的“礼”,纲常,虽然说是要相互尊重,但是下级必须多尊重上级、年轻人必须多尊重年长者,年长者也要关心年轻人;年轻人有诉求和不平事可以找上级和长辈谈,说理,即便带着一些气来说都可以,但是不能耍蛮,无礼。尊师还又尤为重要,因此道“师道尊严”。你不尊师,则你就很难尊其他长者,这是一种修炼和培养的过程和途径。因此,师可提戒尺仗学生手等处,但不伤其筋骨则可。二为遵守法规,所有国法、条例和单位的法则、纪律,校纪校规等都必须严格遵守。违者必须受到处罚。任何人,含学生,含高官。因此,你们不要以为以后当上了个什么大官,就可以随便了,即便当到省级或副总理那一级也都要遵守法律法规。否则同样也要因明显违纪被抓起来,严惩的。看看是不是有许多大官已经被抓起来而且受到惩处了?因此,不是说,当到多大的官,就了不起了,可以为所欲为了,都一样。那尊师长、尊法规永远都要牢记。你们还是学生,就学会想胡来,违法乱纪了,以后那还不被抓起来?不要说现在不予你们说,以后你们犯罪了,就怪当时老师怎么不教育。守纪律这根玄随时不能松,而且要从年轻时开始培养,慢慢形成一个自觉的行为,这样在以后你很成功了,当了很大的官了,也就不那么容易利用职权,做违法乱纪的事,而走上犯罪道路。因为,修养、修炼在平时,形成了什么样的底子和素养很重要。如果以后你认为很成功了,可以随心所欲,不尊那两样了,你就会出问题的。这二者相互关系,心里开始不尊师长者,就开始不尊法规了,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关系,但是那是走向犯罪深渊的方向。等待你的是心里和法律惩处。留下个历史的骂名的。因此,你们现在在学校就要把所有的行为都认真检点,按照校纪校规要求去做,今后出去到了单位,养成自觉遵纪守法,关心他人、工作负责的人。 我以前较少批评学生的,因为都很好或比较好的,上课也比较高兴或很高兴,只有表扬的事,只有当极少数学生确实表现差的,那还是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但是近7、8年来的情况似乎不咋一样了,各种上述的现象很普遍了,所以我才认为必须要有时采用上述的训诫方式。但是也不会把关系搞差,过后不必太计较,教育和表扬要同时交替进行就好。 现在,学校里不少教师管理松懈,学校管理层也不很认真抓和管,各种违纪现象较多,我认为必须立即抓紧纠正。这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品行和素质的人的问题。一大批的自由散漫、喜欢违法乱纪的人,到社会上去,其不仅对各项工作造成严重的破坏作用,也破坏社会秩序,如各单位都很信任他们时,而由于其对工作责任心不足和玩忽职守的话,就会造成国家的利益的很大的损失。这些现象已经很明显了,许多例子大家都看到了。现在不少人还认为,大学本科教育就是个大众教育了,提高点素质就算了,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他们毕业后,简单的工作不愿意做,比如保安、商店售货员等,让各单位给与其学历相对应的技术性和管理性的工作,而他们又不具备那个能力和素质的话,就对社会和国家、民众的利益造成很严重的损失的。因此,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必须负起教书又树人的职责。当然,社会各界也都要齐心协力抓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而且政府各部门必须严格管理、监控,执法严明。为改善我国的社会环境,慢慢形成和谐、稳定、文明的社会氛围而做出贡献。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6200 次阅读|15 个评论
学生论文致谢
热度 5 zywsict 2013-5-8 16:07
  自己第一次指导本科学生做毕业设计,今天他们顺利通过答辩,高兴之余,将他们的论文致谢,发表在自己的博客里,留作纪念。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这里我衷心的感谢老师在设计过程中对我的关心和指导,在设计中老师及时的为我们做出有效地改进方案。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一种巨大的帮助和财富,感谢老师细心而又耐心的辅导。        经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了进步。而且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我对老师在毕业设计期间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其他老师和同学在此期间的关怀和帮助。 ------------ 学生一    毕业论文即将完成,我的学生生涯也要告一段落了。借此机会,我要对母校和四年来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深深的谢意。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张老师,毕业设计和论文中我遇到了无数的困难,每一次都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使得诸多困难迎刃而解,使我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其次,我要对我的母校表示感谢。在这四年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有了很多社会经历,学会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四年中,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一直给予我们无微不致的关怀,在传授我们文化知识的同时,还给我们讲述人生的哲理以及走向社会去求职、去竞争的能力和技巧等等,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硬派的学术作风使我深感敬佩。他们对我的批评和指导让我受益终身。        最后,我要感谢同窗四年的兄弟姐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也感谢一直支持我、鼓励我、供我完成大学学业的父母。在我即将走向社会之际,更是深感责任的重大,为此,我更会牢记师长们的教诲,认认真真地做事,坦坦荡荡地做人,把所学、所掌握的所有知识技能,全部用到工作之中,不辜负师长们对我的谆谆教诲。     ------------ 学生二
个人分类: 科研|673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学生顺利通过预答辩
zywsict 2013-5-8 16:06
我指导的两个本科学生今天顺利通过预答辩,意味着我的工作已经完成,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给他们的建议,他们会更易于接受。 第二,体会到自己导师对我的良苦用心。 第三,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四,在当评委的过程中,学习到如何提问,该问什么问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致我们失去多年的‘脑袋’
热度 9 lin602 2013-5-7 21:37
教授失去他的‘脑袋’已经多年了,下面是教授与他‘脑袋’的对话: 教授:多年了,你在那里呀,有许多事情要让你关心或说话,但找你找不着。 脑袋:一直在家及在实验室呀,你怎么找不到呢。我除了能够上点课,改改作业,写点申请书,写写论文,指导研究生做点实验,其他没有我的事呀。 教授:现在许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许多学生也不上课,或者到课堂上也是玩手机等,学习风气如此坏,你怎么不关心不教育学生呢? 脑袋:我对学生也无能为力呀,他们不好好学习我有什么办法呢。反正他们最后有清考,最后统统能够拿毕业文凭毕业,学不学对一些学生来说都差不多。许多学生的爹有能力,学习不好也能够有个好工作,许多家境不好的学生觉得学不学差别不大呀。其实学生们的这些想法是不太对的,但有的学生对我们说的话还能够听点进去,但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不听我的,他们认为我说得不对。 教授:那你为什么不向学校提意见,实行淘汰制呀,这样学生们就会好好学习了呀。 脑袋:你到那里去提意见呀,已经在多次场合提过意见,许多年了,没有用处呀。好象近期有点改变了,呵呵。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改变的,近期听他们说的。 教授:学校及院里许多重大事情怎么你都不知道呢,对不合理的事情也不提提建议与意见。 脑袋:有领导决策就够了,反正大小事情最后他们下个红头文件我们执行就行了。反正也不用征求教授们的意见,他们定了,好与不好也没有我们的事。 教授:听说又进了新的教师,好象是某个领导还是外校牛教授还是领导的学生(亲戚),好象也不怎么样呀,你怎么不发表点意见或者建议不让进呀。 脑袋:你就不知道了,这是领导们定的,下面同意接收他会来上班,不同意接收同样他同样也会来呀,反正是挡不住的呀。有时候人都来上班了,我们都不知道。 教授:你也够笨的,做个专职教授,申请课题都赶不上双肩挑的领导们。他们一边管理,一边做科研。 脑袋:你就不知道了吧,申请许多课题是要凭综合实力的。而权力与公关在其中占的份额很大。我真呆,整天‘宁静致远’,最后许多项目都没有份。不过,我也不后悔就是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限项,咱就多写点撞撞大运吧。再跟企业服务服务,挣点小经费,让研究生饿不死。反正指望我有多大出息是不可能了。 教授:唉,不跟你说了,说了也是白说,其实要说的很多,跟你说不出个名堂。 脑袋:我也是无可奈何,不说也好,否则我也很难过。作为一个教授的脑袋,基本上是个摆设。我还是与我的学生们讨论实验吧。我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与毕业生们聊聊天,听听他们成长的故事,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其他事情我管不着,也管不了。88。 注: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学校与具体的教授,是根据许多博友们的博文、在我博文下面留言及自己所见所闻而写。 看近期新电影‘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得到的启发。
3982 次阅读|18 个评论
导师要爱惜学生
热度 4 xiaojy 2013-5-5 18:51
我常看到这样的事情: 学生上了三年本科,然后立志要读研,期望通过读研来提升自己。对学生个人而言,这是个关乎人生的重大举措,意义非凡!可是,当进入导师门下之后,导师因为某个课题、项目需要,轻率地把学生安排上去。就这样,学生度过了本科时向往的两年半,平平常常的毕业了! 过去对这种现象,我“没有”意见。现在好赖也成了硕士导师,想说上几句,权且作为公开的日记,勉励自己。 每个导师,曾经也是学生,有能力理解学生。他们有天真的理想是值得鼓励的。导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布置他的工作。当然,学生没有经历过正规科研训练,思路不成熟,但导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科研观念和素质,不应太专权。 导师应该容忍学生。他们年龄小、见识短,所以可能给你不爽的“第一印象”。但是,既然能艰苦奋斗几个月考研,说明还是有一点长处的。应多花时间调教,多给他出彩、展示的机会,不到最后一刻,不要下结论:“这家伙不行!”。 想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导师先学学。很多导师很忙,没时间学习。找到“有用的”资料,就发给学生看,期望学生从中获得研究方向。这对程度好的学生,可能行得通。但对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才入门的新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太适合的工作,可能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也容易给导师形成一种印象:“这家伙不行,叫看个东西,半年看不出眉目,算了就去干XXX课题,毕业算了”。我认为,对硕士生,开始还是应该手把手教,不应期望一开始就让学生“直立行走”。 给学生布置任务之前,多考虑考虑。看看这个任务给他是不是合适?他有没有多余精力干这个?这个他将来的择业、发展是不是一致?......毕竟导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BOSS!就像医生,要根据病人的情况用药。 不要把学生当成“清场甩卖”的货物!他们是从矿山上新开采的石头,需要你去雕琢,去赋予他们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来讲,你把他们雕琢地好,你将来也能获得大的收益——学生会感激你,别人会说你“桃李满天下”、是蜡、是蚕、是垫脚石、是一切好东西!而你不二考虑,就把他们打成石子、做了混凝土,或是烧成石灰,虽然也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作用,但原本他们和你的贡献可以更大! 作为导师,我们需要考虑的还很多。这里只是就事(上面所提的情况)论事,写下来,以为自戒。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95 次阅读|4 个评论
黄老邪答学生问
热度 15 lix 2013-5-4 01:04
一. 2013 、 2 月底到 3 月初某日 首先,感谢大家,我因病给大家添了很多麻烦。更加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向大家道个歉。感谢和道歉。 下面是同学们提出 4 个科研或者是学习上的问题: 1 、怎样才算科研创新?(举例下面三种情况,都能算吗?)如果毕业论文做成这样,能毕业吗? 1 )改进后模型物理机理相对以前更加完备,然而结果验证,小小的不如以前的算法; 2 )改进后模型物理机理相对以前更加完备,然而结果验证,和以前的算法的差不多; 3 )改进后模型物理机理相对以前更加完备,然而结果验证,和以前的算法相比提高一点点; 答: 我的感觉,是都不算“科研创新”,但都能混过去(非官方的意见)。都有时间限制,否则,都只能是感到有问题,但问题可能是什么,连猜测都没有一个。如果作一些分析,找到问题,建议一点解决问题可能的思路。花不了多少时间和经费,论文就有价值得多。如果能解决问题,那当然更理想。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地心说”和“日心说”。我在讲座里谈到过这个例子。有同学能介绍一下吗? 地心说,最大的问题是,描述天穹上五大行星轨迹不靠谱。很多天文学家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均轮”上加上一个“本轮”。这就相当于前述的第 3 种情况。第一位加“本轮”的,还算不错。后来在“本轮”上又加小本轮,越加越多,到哥白尼时代,已经加到 7 、 80 个小本轮了。这相当于同学们问的前两种情况,可能差不多,也有可能更糟糕。 2 、对于这两种情况,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物理机理完备,反演结果不一定理想,这个应该在定量遥感界时有发生,想听听前辈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 我是这么想的, A )如果物理机理完备,那么要注意简化,才能反演。 B )反演的方法,是否合理充分利用了先验知识。 3 、怎样培养与提高科学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对提出的科学问题做出一个较为合理和全面的解释?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发现问题时,我们需要设计一定的实验来解释这个问题。然而在分析的时候,往往感觉缺少点儿什么,总是觉得分析不全面,或者没有一针见血,当时感觉特别需要一个高人从旁指点。看到国外的一些 SCI 文章,别人的分析都比较合理和很有逻辑性,而自己总是做不到。 答:实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目标明确:是验证哪一个模型、或是比较哪几个模型?或者有没有设想中的新模型?目标明确了,后来的分析和写作就只需学习别人的技巧。所以问题主要在根子上。 4 、如果将来做科研,想在博士阶段出国交流或者联合培养一下的话,现在应该注重什么能力的培养,做一些什么准备?或者请李老师传授一点学生阶段的经验啥的~ 答:首先,我不赞成以出国交流或者联合培养作为唯一的或首要的目标。这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但不能作为目标。掌握外语这种工具和国际视野,是重要的。但真出了国,你就会发现,别人并不会太在乎你的语言能力,主要还是在乎你解决专业上科研的能力(和成果)。所以我们和波士顿大学的联合培养计划,我们都强调不能以托福和 GRE 考试成绩为先决条件。至于我个人,考研究生的时候,还没有恢复派留学生。中国还没有托福和 GRE 考试。所以这方面我学生阶段的经验为零。但 30 多年我也观察到一些变化。 就讲这么多,我随便讲,同学们也可以继续随便问。我注意到大家只谈了科研或者是学习上的问题,我原来是也想听听同学们生活上的问题的。到北师大来 12 年了,对同学们生活(待遇)上的变化完全不知情。同学们有什么愿谈的,也可以问。就先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二、 2013 年五一晚聚会 我的本意是小长假期间,无家可归,或者没有假日计划的同学们聚一聚,聊一聊,别闷出病来。没想到大家都来了,又碰上五一,就说几句官话吧。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大家都清楚了吧?(都不清楚,有老师能手机上网,后宣读) 百度上讲的意义,大体上是对的。大家要牢记。但是现实情况要考虑时间尺度效应。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 1886 年 5 月 1 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 1889 年 7 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第三国际延续了这一传统,在第三国际(原)各支部掌权的国家,纷纷规定为法定节假日。应该说,最原始的“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的诉求,已经在全世界实现了。还有超出,比如周末变成两天。 那末,我们庆祝“五一”意义是什么呢?首先,对农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不误农时最重要,误了农时,自己吃亏。我自己就在“五一”插过秧,那水真冷! 对工人,基层公务员来讲,五一当天加班,小时工资要加两倍。 对高层公务员来讲,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反而维稳工作要更抓紧。别的我就不多讲了,具体对研究生来说,“五一节”的意义是什么? 我第一次召开 IRSA 的研究生会。同学们提问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研究生究竟是打工的,还是准备培养成才的?”所以这个问题是比“五一节对研究生的意义”更为基础的问题。谁愿意回答的,请举手。??? 所以这个问题牵涉到两个方面,一是导师对研究生的定位,一是研究生的自我定位。从我自己来讲,我是希望以“人才培养”为主的。比如我今天大家请来聚会,我就不愿意给谁发三倍工资。有谁想要吗?请举手。(没人举手???)有两种可能,真不想,还是不敢说?我不管了,刚才有人讲了,是有两个方面的定位问题。但我要强调导师对研究生的定位是主要方面。我亲自观察到的,确有人把学生当作打工的,道理还头头是道的。什么出了钱啊,用了我的试验设备哪。。。学生不但要坐班、不但不许学生给别的老师做事,甚至有学生跟别的老师谈话,事前没请示、事后没汇报,就刮胡子的。这种导师的定位,比资本家还不如。几乎定位成人身依附关系了。我在 IRSA 大概就三年左右吧。至少有三位研究生来哭诉的,还有男子汉呢。我一般劝劝他们,培养成才,往往必须通过作导师的研究课题,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所以要多和导师沟通。但一旦发现导师真有搞人身依附的,我就会支持学生换导师。也得罪了一些人。不得已啊。得罪人更多的,是第二次研究生会上鼓励研究生完成了老师交待的工作以后,也别看黄片消磨时间。給别的导师的研究作工作。(今天在座的导师约有 2/3 表示不同意,宁肯学生没事看黄片抓住就批评,也不能去給别的导师干活,除非斗私批修证明确有生活困难。。。)老邪也不知道谁对谁不对。 这个定位问题,简单讲就是:古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强调学生对老师要尊重,是对的。但哪位老师自己要对学生这么定位,就错了。更正确的是传统神龛子上的牌位:“天地君亲师”,第五级高干。比较普适。 我不会讲官话,今天讲官话,超水平发挥,是因为五十年前,高考的作文题目(二选一)就是“五一有感”。基本上也就感了这些。这是我理解“五一节”对学生的意义,但绝对不能闹事,只能讲理,争取支持。换位思考,你是考官,给我高考作文打多少分?有错的地方,欢迎拍砖。 三、学生穿越问我的问题( 2013 、 5 、 2 、 22 : 00 ) 老师,您好! “首先,老实汇报一下,我以前当学生的时候和大家一样,也不喜欢问问题,这可能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吧。或者与我们中国人的性格有关,都爱面子,怕说错话。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在教室里开面试会,最后来晚的两个人被录取走了,因为他们来晚只有第一排的位子了。自从当了几年老师,角色转变后,我不但喜欢爱问问题的学生,而且喜欢问问题了,不掏钱把问题搞懂,何乐而不为。 ”昨天,最后没时间向大家汇报我问的问题和您对问题的回答。其实问题就是关于 “ 创新 ” 的话题。老实说,我现在还没弄明白,而且很难联系到定量遥感上来。你说,科学就是简单性原则。其实,我并没有直接认同,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想法,可能由于自己知识积累不够,看问题不够全面,希望老师不要见怪。 “我理解科学简单性原则就是得到一个普适性的规律。普适性的东西可能就是简单的。但是技术可能就需要复杂的东西了。比如,发射大炮,用的就是牛顿定律,但是如果不考虑风速等各种环境条件,可能还不如大拇指指向打的准。科学需要普适性,技术需要实用性。牛顿定律可以用于其他方面,打大炮的模型只能用于打大炮。 ”联系到定量遥感,我们应该区分到底是科学还是技术问题。好多人搞遥感反演,就觉得自己搞的是科学。我觉得很多(包括我自己)搞的都是技术问题,甚至很多 NASA 的算法也仅是将已有的东西进行了组合。当然,定量遥感有自己科学性的问题,但当要反演出一个结果或一个产品,它又是个技术问题。 你所说的哥白尼的创新可能类似牛顿定律,才能算创新。正如您所说,这个标准可能太高了, 99% 的博士可能都毕不了业。可能有技术上的提高,也算法不错了。 “话说回来,我们定量遥感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牛顿定律呢?我的理解, 1 )是自然界的复杂性、尺度问题等; 2 )我还坚持一个观点,缺少一个可以检验模型的物理实验室(甚至真空的,近乎理想的,不受任何环境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很多反演算法,极大的受到先验知识质量(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个较好的模型(科学问题),当先验知识质量较差时,反演结果却不好(技术问题);对于一个不太好的模型,当有较高质量的先验知识时,反演产品结果可能会好一点。怎么办? 检验环节(实验室)很关键。 “得到牛顿定律,固然很重要,检验牛顿定律也很重要。当然牛顿定律不是先从实验室得来的,但是我想它肯定是经过实验室检验的,要经不起检验,可能会被马顿定律替代。 ”我们定量遥感需要向它们学习。我也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寻找定量遥感中普适性的东西。 “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还望李老师见谅。” XXX (名暂略) 黄老邪注:先到网上晒一晒,听听网友,特别是遥感方面网友的意见。
个人分类: 课件科普|11541 次阅读|15 个评论
潘学峰定理:公众素质=官员素质,学生素质不等于教师素质
热度 1 duke01361 2013-5-3 06:50
潘学峰定理:公众素质=官员素质,学生素质不等于教师素质 只要中国的官员不卖萌,中国的老百姓有独立的人格发育空间,中国的学生懂得什么叫尊重,中国的大学教师知道不能装!那么中国梦就会成为世界的梦想。 但上面所有问题决不是几代人能解决的。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一旦被踏破,就再也没法加以修复,恰如许多中国男人在意的中国女人是否是“处子”,不幸失身的女人,即使使用再好的修复术也难以幻化为天使。
个人分类: My Ideas|224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台湾大学教授给学生的信】如何寫論文:論文的起點
热度 2 liruijiao 2013-5-2 02:15
下面是台湾国立大学高莊裕澤教授给学生到第一封信,是很好的研究指导,尤其是对刚刚开始从事研究的同学,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Dear all: 今年的proposal我用較高的標準來衡量,因此大部份的人都得再花一點時間修正。我的用意是與其等到四、五月你們寫論文時再要求你們改進,不如利用這個寒假好好督促你們把論文的前三章寫得完整。我大致翻了所內今年提出的proposals,我們實驗室的成員大部份只在平均附近(或者低些)。我想如果再不嚴格督促你們,我們以後恐怕無法再以LAB成員自豪。 我大概跟你們提過如何寫proposal,但可能不是很有系統。為了讓你們能把proposal及論文寫好。我花了一點時間整理自己的心得,供你們參考。 論文大致上有五、六章。第一章是Introduction,這一章通常只佔論文整體篇幅的十分之一,卻是最關鍵的一章;它就像一個物品的包裝一樣,即使結果再好,但包裝差,也會讓整篇論文頓時失色。在國際會議論文的審稿過程中,很多委員往往僅從Introduction中評斷論文是否值得接受。Introduction要如何寫好是需要一些天份與努力的,基本上它就像在寫作文一樣,要有強而有力的開頭,在前一、二段就能帶領讀者進入你要研究的領域。接下來的幾個段落,你必須替讀者建立足夠的background,讓他們了解你論文的研究背景。Background建立好之後,你必須點出整個研究的動機,這是最關鍵的地方,動機不足,無法顯示你研究的重要性,變成無病呻吟,甚至連呻吟的聲音都聽不到,不曉得你到底要做什麼。動機點出來之後,通常就會說明你的研究成果及主要貢獻,也就是論文的價值之所在。在Proposal階段,這部分會以預期的方式來呈現。最後,你會花一段文字來說明整個論文的架構,並做為第一章的總結。 除了動機要強之外,第一章一般比較容易犯的毛病是研究背景給的不充分,以及與研究動機沒有連貫性,研究背景漫無邊際的討論,然後“天外飛來”你的研究動機。切記一點,寫研究論文邏輯一定要清晰,整個章節的構思邏輯是什麼、為何這個句子要承接上個段句子、這個段落要承接上個段落等等,一定要清楚的思考過。許多論文的敗筆在於論文東一段、西一段,段落之間沒有邏輯關聯,讓論文整體雜亂無章。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沒有天份的話,只好靠後天的努力:對於論文返覆的讀取,不厭其煩的思考句子、段落之間是否有邏輯上的問題。我個人的經驗是,我自己寫過的文章,每讀一次都有新的體會與修正。一篇論文寫完之後,我都會再從頭到尾讀一次,修改到我最近一次讀過後沒有新的修正為止。這樣通常會經歷四、五回合以上。我最不喜歡見到的是學生論文寫完之後,從頭到尾連一次都沒看過就送給我,裡面錯誤百出,甚至連基本的連結 (cross reference)都錯,好像要我幫他校稿一樣。你們有些人也有這樣的毛病,這樣的毛病不改是做不好學問的。以後我看到這樣的論文馬上就退。我以前念書的時候跟指導教授meeting討論論文時總是戰戰兢兢,在給他看我的論文時我自己會來回看好多次,深怕犯一些明顯的文法或邏輯錯誤,或他曾經指正過我的錯誤,我也藉此訓練出比較獨立的研究能力。這裡我感覺大多數的學生都比較缺乏獨立的研究能力,有些則完全依賴指導教授替他修改論文,甚至覺得理所當然,這是相當不正確的研究態度。 第二章是文獻探討。在寫這章前一定要仔細思考你要探討哪些相關文獻,這些相關文獻如何分門別類,然後在第二張開頭以約一頁的篇幅描述你要survey的內容、範圍與架構。當然,你得提供充分的理由說明為何你要做這樣的組織分類。文獻探討要做的好是一門學問,它並不是把一些相關的文獻看過,然後對每個文獻作摘要即可。把相關文獻做一個有系統的分類,本身就是一種貢獻。一般而言,每個研究領域都可以拉的很廣,你在有限的空間內不可能全部涉獵,因此,你得設定一適當的焦距,決定文獻探討的領域範圍。 在你設定的範圍內一定有許多文獻要探討,你得將這些文獻分門別類,每一類別選定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文獻做這個類別的開端。接下來你得摘要這篇文獻的主要內容與貢獻,並且用比較簡單淺顯的方式讓讀者了解關鍵的技術。一般而言,這篇代表性的文獻後續多少有些follow-up繼續改進前人的結果。這時你大致不需要針對每個follow-up做仔細討論,只要用一、二句話摘要出每個follow-up改進之處即可。把比較重要的follow-up說明之後,你應該以一段話做為這個類別的結論。這一段話必須評論目前在這類別的研究成果大致為何,還有那些不足的地方,以及與你的研究有何關聯(如你會採用那些既有的技術,你的研究方法或成果與它們有何差異,你的研究對這個領域的貢獻為何)。 很多人的文獻探討只摘要了別人的成果,卻少了最後這一段,無法讓人了解你的survey與你的研究議題有何關聯,也不曉得你對前人的成果看法為何。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survey不深入犀利,講得都是很表面得東西,讓人家覺得看你的survey對這領域一點幫助都沒有。 對每個類別survey完之後你必須對這整個章節做一個結論。在這個總結裏,你必須匯整出這個領域裏目前的研究進展,還有那些不足的地方,並且從此支持你在第一章提到的研究動機,以承接下一章節。 第三章基本上是要描述你的研究議題與方法。你必須清楚的描述及定義你的問題。有些時候,問題與定義會牽涉到你的系統或演算法所植基於的model,因此你也必須定義你用的系統model為何,有那些假設的前題。接下來就是說明你的研究方法,所須的定義與所用的核心技術。接下來就是提出你對問題的解決方案,並分析討論它的優劣。在proposal的階段基本上不必具體的提出解決方法,只要討論你大致將採行的措施即可。但即使如此,在proposal的階段這一章也不能馬虎的做表面的探討。一定要具一定的深度,才可以讓committee 的成員相信你對於你的研究議題有足夠的了解。這一章寫深入,你未來修改甚至更換研究題目的機率就低。 第四章通常是對於你在第三章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案做一實證,如系統模擬,比較你的方法效能為何、與既有的方法有何差異。 第五章就是對論文做一結論,在這裡你必須重覆你整個研究的動機,再敘述你的成果,然後說明你的研究價值與貢獻。每項研究總有不盡完美之處,你的大概也不例外。因此,接下來你就要討論你的研究成果或系統還有那些可以改進之處,據此引出未來研究方向。 第四、五章在proposal階段是不必要有的。另外,根據研究議題的差異與研究成果的大小,有些論文(特別是博士論文)在討論其研究成果時會分成兩個以上的章節來說明,因此論文總體而言會有五章以上。 論文最後必須附上參考文獻。這是大多數人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因此,研究態度嚴不嚴謹也很容易從這個地方看出。我已經告訴過你們參考文獻要如何編排,應該會有那些欄位。你們要確實且詳盡的去建立每筆參考文獻。另外,參考文獻的數目應該要適中。碩士論文我認為應該在30筆到40筆之間。博士論文可能多達四、五十筆以上。但也不要過度誇大,把許多不相干的都放進來。當然,這些數目都不是絕對的,它會隨研究領域和議題有所差異。 我再花點時間跟大家談談怎樣做好survey的工作。(我用了約一天的時間整理這些東西,我的中打不好,昨晚打字打到清晨4點,只打了2/3,所以請你好好的看完!) Survey是做好論文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Survey的目的大家都知道,就是要對研究的議題有個深入且廣泛的了解,這樣才知道目前在這領域裡研究的進展已經到什麼地步,state of the art是什麼,有那些的子題及技術已經被探討,從而也可以知道那些還可以開發,那些技術可以被你的研究議題拿來應用。Survey 做的不好,最致命的打擊就是在你對你的研究議題一頭埋入,花了許多心血,好不容易熬出一些成果之後,突然才發現別人早已經發表同樣或類似的成果。 怎樣才能把survey做的深入且廣泛呢?我的方法是你要知道在這領域裡主要的國際會議是什麼,然後把這些會議近幾年來(至少三年)所發表過的論文的title及abstract瀏 有你不知道的,如果沒有,那麼比這些論文早的文獻你大概都沒遺漏了。如果有,就把它們找出來仔細的研讀。隨著你研讀的論文愈多,你的功力就愈增加。當你發現拿到一篇新論文時只要看完它的Introduction之後,你就知道這篇論文的重點及猜出它用的主要技術之後,你的功力已經提昇到可以進入研究議題的階段了。在這個階段,如果論文的研讀夠深入及廣泛,你往往也可以發現新的研究議題。 你的survey還不能在這裡停止,因為你的觸角可能尚未含蓋所有關於研究議題的文獻。你目前只有survey與研究議題相關的主要國際會議(以及會議論文所引用到的相關文獻),這些會議通常不超三到五個。目前的國際會議相當多,而且有些會議的研討議題又廣,因此有可能兩個會議的主軸不一樣,但卻含蓋類似的子題。舉例來說,假設你要研究的是peer-to-peer系統上的資訊搜尋,你大概會找專門探討peer-to-peer系統的國際會議。這個目前大概有二、三個。可是你知道那裡還有呢?我告訴你至少還有二、三十個可能:專門討論分散式系統裡的國際會議(這至少有五到十個,其中first tier的約三、四個,其餘為second tier),討論平行運算的國際會議(這至少也有五個),討論網路與通訊系統的國際會議(這至少十個以上),討論資料庫與資訊檢索的國際會議(這至少也有五個),相信了吧!而且還有好多新的workshop你從未聽過的。 你一定會問:一、我怎麼知道有那些可能相關的國際會議;二、我怎麼有辦法消化完這些會議的論文? 第一個問題得從你第一階段的論文研讀著手。在研讀這些論文的時候,你得注意它們發表在那裡,從而知道有那些可能相關的國際會議。 第二個問題:如何消化與你的研究議題可能相關的國際會議內的論文?你把與研究議題相關的最近幾篇論文找出來,看它們是在那一年發表的。如果你研究的是熱門議題,你找到的應該是去年或今年的論文;如果你的議題冷門,那最近一篇論文有可能是好幾年前的事。不過不管是冷是熱,你都只需把相關的國際會議最近一、二年的會議議程拿來看看,有沒有與你的研究議題相關的論文發表,有的話把論文找出來仔細研讀一下這篇論文有什麼突破,另外,也注意一下這篇論文引用的參考文獻有沒有你尚未讀過的,沒有的話表示你前階段的survey做的很仔細,有的話你就得把這些遺漏的論文找出來研讀,並且用前面提到的方法再去追朔這篇論文三、四代以內的參考文獻,以及論文出處,找出是否還有其他的相關國際會議,並且一樣得把這些會議近一、二年的議程拿來看看是否有相關的論文發表。這些過程一定會收斂的,而當你發現沒有新的論文被你找出來之後,你的survey工作大概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可以準備收工全心投入研究議題上。通常而言,你在第二階段找到的論文不會太多,大多數的論文在survey的第一階段都會看到。收工之前,為防萬一,你再到Google、Siteseer及幾個主要的digital library,如IEEE,ACM,Springer等去search一下,確定沒有漏網之魚。如果你survey的深入,你應當知道要下那些關鍵字去查詢。這個步驟也可以確保如果你研究的是冷門議題,在你看到的最近一篇的論文,到近一、二年的國際會議這期間,有沒有其他的論文你沒有注意到的(因為你最後一階段的survey工作只注意相關會議最近一、二年的議程,而你看到最近的論文可能是好幾年前的東西)。 在這裡我好像都沒提到期刊論文。一般而言,期刊論文通常比較完整,但刊登的結果往往是二、三年前的東西。就資訊科技而言,二、三年內的研究進展可能很大,因此比較新的結果通常先發表在國際會議上,發表之後,經過幾回合的修正才會投稿到期刊。所以你survey的論文比較新的東西很少會在期刊上發現。但反之,比較久的成果,有可能已整理發表於期刊上。如果是如此,那你在研讀這個成果時,最好是找已發表於期刊上的論文研讀,這樣會得到比較完整清楚的資訊。 整個survey的階段會看完幾篇論文?這當然看你的研究議題而定。但三十篇以上是跑不掉的。如果加上你只瀏 http://joung.im.ntu.edu.tw/joung/ 原文下载地址】 http://logos.cs.nthu.edu.tw/blog/rstsay/wp-content/document/%E5%A6%82%E4%BD%95%E5%AF%AB%E8%AB%96%E6%96%87.pdf
个人分类: Tech|2256 次阅读|2 个评论
把学生惹哭了
热度 19 学数学的苹果 2013-4-30 09:16
学生来自四川, 父母都是大学老师, 过年回来给我带来奶奶做的辣子, 很香很辣很过瘾, 总想着回点什么。 她看我心形面包两眼发光, 我说那就送个面包做生日礼物吧, 虽然很轻但是相信很有爱。 早晨约好地铁站里见面, 我拿着心形吐司,穿着粉红的小西装, 她穿着小裙子背着小包包, 就这样握手告别。 在我回家的路上, 她的短信接连而来, 老师,太好吃了,我都哭了, 周围的人肯定不知道为什么, 一个姑娘一边吃着心形吐司 一边掉眼泪, 可是我知道,因为已经不止一个人说想哭 嘿嘿,我的吐司真心好吃哦。
3691 次阅读|36 个评论
学生不听课咋办?
热度 7 heitiedan2012 2013-4-28 05:21
科学网转发了台湾《中国时报》的一条报道,称经调查,在大学课堂上,只有二成八的学生与老师互动。我不知道这个比例与大陆高校相比,是高还是低。 过去讲课,现在听课,也都看到学生不听课的情景。作为教师,肯定不喜欢学生在自己的课上不听课。可是这种现象看来不仅历时多年,而且相当普遍。不仅大陆有,台湾也有。 学生不听课,教师当如何?当然,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讲得不够好?是不是备课不认真?是不是方式有问题?大约就这几个方面吧。这种原因找起来,总是能找到自己身上的毛病的。可是找到归找到,能不能改进,能不能提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很多老师都在不断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但是努力的结果似乎并没有让学生买账。于是老师更加困惑不解,再努力也不知道朝哪个方向了。 其实说来,现在有些学生不听课,也比较正常。比如,有的课作业较多较重,学生不敢掉以轻心,在他认为不需要做作业的课上,来做他认为重要课程的作业。这应该算是好学生呢,还是不那么好的学生呢?似乎不能一概而论。另外,现在学生手上能玩的东西太多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没一样不能玩出花样来,没一样不能玩得惊心动魄、翻江倒海。有些半大小子,还没脱离奶味呢,他怎么可能受得住这些玩意儿的诱惑? 有的老师也确实不是太象话,备课不认真有之,照本宣科有之,视学生如无物有之,这样的课怎么能让学生听得下去?有的老师确实需要认真反省,他们对学生不听课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我也注意到,有的学生在别的学生都不怎么听课的时候,他们听起来还是很认真的,而且不仅会在课上提问题,课下也愿意与老师交流。老师当然喜欢这样的学生。只是这样的学生并不是多数。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课程都有兴趣。那是不现实的。有的学生会对这门课发生兴趣,有的学生会对另一门课发生兴趣,这不就是多姿多彩吗?要求所有的学生在你讲的课上都全神贯注,你得有多大的压力呀? 窃以为,作为老师,上课的先期准备是最重要的,你要让你的课有趣,让学生想听,喜欢听,你在课前下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这会消耗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不想花费这样的时间和精力,你也别指望学生会喜欢听你的课。当然,即使你这样做了,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甚至多数学生都会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再好的演员,也有对他不感兴趣的观众。一个明星,粉丝再多,也只是观众群中的一小部分。把这个道理想通了,当老师的,也就没有必要对学生是不是都在听课有那么纠结了。 当然,做老师的,讲课时的方式也很重要。要想让学生跟你有较好的互动,肯定不能只让你自己在讲台上夸夸其谈。你怎么也要在讲课的时候,引申出一些问题来,或者说有可能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这些问题有时候在平时不会被人当作是个问题。可是如果你在课堂上提了出来,学生会觉得,咦,这个我没想到,居然这里还会有这样的问题。这样,至少有一部分学生会思考这个问题,从而会加大他听课的兴趣。 有的老师,备课很认真,上课时也能娓娓道来,如果内行人来听,觉得他讲得还是不错的。但是他却不太知道怎么引导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这样的课是没有办法引起学生兴趣来的。所谓互动,不是只让学生站起来回答你的问题,首先得让他对你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这恐怕才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 有个同行,他在上公共课的时候,学生听课的表现都不太让人满意。他觉得他很努力了,但是效果没有他预想得那么好,他也感到不好受,也不好办。但是他给学生上党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们都全神贯注地听他来讲,而且反应比较突出而强烈,对他的课都很欢迎。他就对我说,他不太明白,为什么正常的教学课程没有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而一次党课却有着与平时课程截然不同的效果?我对此也莫名其妙。也许,来上党课的学生对党课有着较高的期待,也愿意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吧。而且,学生党校对上党校的学生管理也比较严格,至少不允许他们带着什么电脑手机之类,这样至少断了他心有旁鹜的念想。而且,这至少也说明,我们的大部分老师,上课是很认真,也很称职的。只要学生认真去听课,总会有收获的,不枉对家长所付出的学费。 很雄壮的合唱歌曲 莫斯科保卫者之歌.MP3
5411 次阅读|7 个评论
学生不上课现象 管还是不管
热度 1 胡业生 2013-4-27 11:07
学生翘课成了一种现象,管是责任不管是放任。管还是不管是个良心活。
18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生甲乙丙记事
howknow 2013-4-25 16:29
教过很多学生,后路遇只能记得是教过的学生,但是有几位同学反倒记住了,因为与学生间发生过一些事情,也不知道我当时是否处理的恰当,但希望他们走好人生的路。 学生甲,帮学院整理学科评估材料,因要把每一篇SCI论文的被引、影响因子等逐一查出,我校图书馆没有以前论文的数据,需要找一位同学帮忙,于是逐一打电话问当时正在做毕业设计的同学,看谁有空,问下来有准备考研面试的、有准备补考的,有一位同学说没事,于是就打算把这件事情交给她,当面交代好工作以后,没过5分钟收到一短信:XXX(骂人的),叫我帮她做事,踢死她,很吃惊,急忙另找人做。 学生乙家长,希望补考特别复习一下,发短信说给信箱里放了卡。无奈,只好准备一个大信封,以特别复习的理由找来学生乙交给他。后来家长来电话说孩子原来不知道,我这么做她被孩子骂了。 学生丙直接放了几张卡在我桌上,也是放到信封里告诉辅导员是重要资料转交给她。
个人分类: 学生|2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本科毕业论文----导师给学生一个实实在在的研究课题了吗?
热度 3 lin602 2013-4-24 22:41
我们化工专业课题相对来说,比较实在,一般是做某个产品的工艺或开发,许多课题是导师的科研内容。 许多基础专业或软专业,本科论文能不能起到效果,关键是导师有没有给个实实在在的训练课题。如果只是给个范围,让学生自己选个内容做,学生们干自己的事,上网‘复制’‘粘贴’就是非常正常的了。 我不太懂,随便说说,说错了请大家谅解。 例如:管理专业,能不能介绍一个企业,让学生去企业实习一段时间,根据自己的观察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这个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优点、缺点,需要改进的地方,理由是什么,基于什么理论,写出论文,一是完成论文这个环节,二还可以提供给企业做改进参考。 例如法律专业,是不是每个学生一个具体的案子,让他们去研究这个案子什么特点,法院有没有判错,刑期对不对,法理上对不对,国内外在这个问题上有没有不同,我们的法律要不要改进,如何改进,改进预测的后果是什么。 数学专业,以前华罗庚倡导数学为生产实际服务,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让学生结合生产上、金融方面、国民经济方面、军事上、教育、成本优化、运行成本等来建立模型,优化,精算等。也可以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自己结合生产实际来提出某个问题来用数学解决。 总之,能不能提出非常恰当的研究课题,加上严格要求,让他们也不容易抄写,再检查他们的过程,本科毕业论文可能会有好的训练效果。
4767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生私自发论文的典型案例
热度 25 lix 2013-4-24 14:32
老邪不懂大道理,但从历史上和现实中,可以感到老师的忧闷。最著名的那个古希腊发明无理数的学生(希帕索斯),被私刑沉水而死。但一般并没有什么明确法条来惩罚“私自”发论文的学生。 所以,就有了著名的“ Student's t-distribution ”。这里明显“ Student ”是匿名。匿名“学生”来发论文,说明当时( 1908 )学生私自发论文,至少编辑不认为是什么鸟事。 这个匿名“学生”的家伙(戈塞, Gosset ),以 Student's t-distribution 开创了小样本统计理论的先河,为研究样本分布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被统计学家誉为统计推断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戈塞在其论著中,引入了均值、方差、方差分析、样本等概率、统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 1907-1937 年间,戈塞共发表了 22 篇统计学论文,这些论文于 1942 年以《 “ 学生 ” 论文集》为书名重新发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596 次阅读|24 个评论
学生攻击老师,让我再次重温文革噩梦!
热度 29 duke01361 2013-4-21 08:34
学生攻击老师,让我再次重温文革噩梦! 自己惨遭自己教过的一位学生发短信息恶言攻击!这让我再次想到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学生批斗教师的场面! 我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虽然没有参加过学生斗老师,但确实应该是文革中“学生斗老师”闹剧的见证者! 我们家有位姓芦的朋友,她是北京大学的,她的父亲就是在文革期间不堪学生批斗跳了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留下几个孩子,其中就有我们这位芦姓朋友... 前一路子温家宝总理惊醒世人要警惕“文革”死灰复燃,当时我并没有理解温总理的意思,现在就不得不佩服总理的远见! 温总理是亲自经历过文革的长辈,而我们那个时候只不过是文革的旁观者。毕竟只有亲身参与过文革才会有那种来自文革的切肤之痛,而我们这些晚辈毕竟只是雾里看花,过后印象就不再那样如温总般的刻骨铭心了! 受到那位学生的攻击之后,我联系了负责研究生管理的院长,那位院长告诉我:师生关系应该是世界上最“亲”的一种关系,应该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 我听了这位院长的话...直姴嘴,感觉苦不甘言! 为师的,把自己最好的技艺传授给学生,不但得不到感恩,结果却是受到攻击和谩骂! 这难道是哪位为师者所想见到,所期待的么? 我一直难于理解文革中那些忍心“斗”自己老师的是一种怎样的品性。因为在我看来,即使师生关系不是那位院长说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至少也不至于以怨恨报答老师的知遇之恩! 如果一位学生“以怨恨报答老师的恩情”,那么这样的人还不是“农夫和蛇”或“中山狼”之类的东西了?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3141 次阅读|31 个评论
最炫有机风
liuxianxiang 2013-4-20 21:08
2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意外:我有一位学生在地震中受伤!
ywang69 2013-4-20 20:55
照片09年国庆摄于宝兴青衣源和雅安上里古镇 小吕给我电话的时候我正在开车去新校区,他打电话问候我是否平安,我顺便问他还好吧,他不好意思的说现在正在医院,今天早上地震的时候他在睡觉,由于是在三楼上铺,晃醒后匆忙下床,居然从床上摔下来受伤了,还好不严重,稍微有点软组织挫伤。 哎!地震不可怕,只要房不塌。 手机上也接受到了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欧阳副书记的短信,报告说我院学生都安全。 这次地震震中地区,我去过几次。09年国庆节还在芦山县附近的宝兴,天全县旅游过,东拉山大峡谷,青衣源,喇叭河风景区都是很好的景点。这些地方以及通往西藏的318国道两边的高山峡谷风景很美在地震时往往应验了好山好水好危险。 贴几张几年前的照片,也祈求灾区人们平安,无论是芦山、宝兴还是天全县,总人口都不多。人员伤亡应该不会太多,但财产损失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和水电工程项目那就难说了,因为这里是川藏线318国道的咽喉之地,平时在飞仙关附近就经常堵车,这次抢险物资和救援人员有了汶川地震的经验,效率应该会大大提高。
个人分类: 救灾专题|7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记者被撞死说车辆的盲区
热度 2 fdc1947 2013-4-20 07:54
据《京华时报》报道,“ 4 月18日10时50分许,《乌鲁木齐晚报》两名女记者,在该市解放南路与团结路交会处的“田”字路二期工程施工现场采访时,不幸遭遇车祸。年仅24岁的拜璐当场殉职;25岁的陈爱英身受重伤,被送往医院救治。……,新疆法制报社记者周鹏发布微博称,……,两位女记者进入田字路工程施工现场采访,因施工铲车司机视线采阻,铲斗在放下时碰撞到前方行走的记者。记者拜璐被撞倒后当场身亡,另一位记者陈爱英被撞飞腰部受伤,现已送医院急救。该事故应属意外。” 两名记者意外事故死亡,实在是很令人可惜的。但是,仔细想想,这种事故是完全不应当发生的。我们一般人走到像起重机之类的施工机器边上,总是心里“突突”的,机器上也总是写着“起重架下禁止站人”之类的大字警示语。推土机、铲车之类的也都如此。旁人进工地,就应当遵守工地的规章制度。机器不会因为你是记者而“铁下留情”。 汽车是有盲区的,大型施工车辆的盲区更多。对于汽车司机的盲区,我们的教育实在太少。这可能与我国过去汽车数量不多有关。人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我能够看得见车,这车离我这么近,怎么会看不到我呢?也会想当然的认为,司机离我很近,车的速度又不快,不会有问题的。这些想当然都是大错特错的事情。汽车就是有许多盲点,越是离车近,越有可能落在盲区之中。而车越高、越大、盲区就越大,就越容易出事情。 上图画的是小轿车,小汽车的盲区是最小的,当车身变宽、变高时,盲区要大得多,人站在大的施工车辆边上时,司机实际上是根本看不到的。对于这一点,现在的很多人并不懂得。 上图画的是车后的盲区,实际上,大型车辆车后的盲区要大得多,车辆越宽、越长,盲区越大。那些经过改装的超长、超宽车辆和超载车辆的盲区更是要大许许多多。车辆转弯时,后轮的轨迹并不与前轮重合,车身将侧向平移。此时在车辆后侧盲区中的人、车都将十分危险。同样,车辆越大,呆在它身边的危险就越大。 对于特种施工车辆,还有它们各自的盲区。例如,铲车(挖掘机)的大铲子底下就是一个大的盲区。我们必须认识到车辆的这种危险区域,尽可能避开这些可能的危险,但是,人们往往认识不到,从而酿成种种悲剧。 前些天,出了好几起由于拆迁争议而引起事故,被拆迁人被施工车辆压死,引起社会强烈反映。社会舆论媒体往往只是强烈谴责施工单位,甚至认为是故意谋杀。但是,对于车辆盲点这个非常实际存在的问题,却很少看到有媒体提到。实际上,被拆迁者由于愤怒,很可能跑得里车辆很近,跑入了车辆的盲区。他自以为,你司机不敢撞我,其实,司机可能就根本看不见他,于是就发生了惨剧。 我以为,有关方面也应该对我们的媒体工作者做这样的宣传,再通过媒体向广大老百姓做宣传。这样的惨剧也有可能会避免。而不是一味的政治谴责。 我以为,汽车盲区的教育也应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进行的办法其实不难,在学生的语文书上换上一篇关于汽车盲区的好的科普文章即可。 这样的宣传应当对有的人都进行,而不是只是考驾照时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是全民的大事。 据媒体报道:“ 乌鲁木齐晚报社当天向全体员工发出倡议: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拜璐和陈爱英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化悲痛为力量是对的,说一些尊敬死者的话也是应当的。但是是否要向她们学习,我看倒未必。这毕竟是安全生产事故,这两位记者也并非没有责任。更重要的是加强安全教育,吸取血的教训,避免安全事故。全社会都要普及交通安全的科学常识,媒体记者更应当先行一步。 (致谢:图片选自网络,不用于商业用途,向原作者致谢!)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3875 次阅读|5 个评论
面试为何要提与学术不相干的问题
热度 3 Elephantd 2013-4-19 12:11
有很多老师面试时,总爱提与学术不相干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理解如下。 学生应该懂得古诗词,不是必要条件,但知道一点比较好。 很多女孩喜欢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是让周围的人从外表上认同自己。 其实,到了研究生,已经是高级知识分子了,仪表堂堂很重要,但不够,还要内秀。提笔成书,开口成章,是有文化的显现,是内秀的最基本标志。当前中国的网络很发达,网络语言糟蹋了秀美的中文,我希望我的学生有点文化。钻研古诗词,可以提高中文文学修养。这个要求,有点过时,但不过分。 学生就是在老师的调教下慢慢成长的。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家是孝顺的儿女,在大街上是有礼有貌的青年,在学术场合是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学者,男生能担当,女生会女红。 这只是希望,与此希望相差甚远,就会出现各种不和谐音。 在家,负责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 “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 ;在外,负责的老师也希望自己的弟子 “ 拿得起,放得下 ” 。 没有文化,怎么坐、怎么站,怎么拿得起来,怎么放得下去? 随便说说,应该当真,但不应该当压力。
4033 次阅读|6 个评论
意想不到:学生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
热度 26 ywang69 2013-4-12 19:24
那天小颜从我家出来,我们一起边走边聊,他回家我去办公室。 小颜告诉我他来我家之前在镜湖边上的凳子上静静地坐了好一会,来成都三年了,他还没有好好欣赏学校的景色,要离开了才觉得有点依依不舍,说这话的时候我才发现小颜是个重感情的人有点点多愁善感。 小颜本来是去年毕业的的硕士生,在成都一家规模中等的岩土工程公司上班,负责的一个项目做的有声有色,业主和公司都非常满意,年终拿了一笔小奖金。本来有一个女朋友在都江堰,小颜抽空就坐成灌快铁去探望女友,两人的感情可能不适合异地恋,或许是其他原因,两人春节前分手了,有次聚餐他因此喝得酩酊大醉。后来小颜父母想让他去广西全家团聚,于是他就到广西一所大学参加面试,不想试讲效果非常好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于是他就从公司辞职重新回学校改派,即将开始大学老师的工作。 他还告诉我,去广西的时候还顺便去相亲了一次,他姐姐介绍的女孩,双方感觉还不错,希望他广西之行事业爱情双丰收。 走到北园的红旗连锁,没想到小颜突然停住脚步说:王老师,我就要离开成都了,我给你鞠个躬,感谢你和师母三年来的教诲。然后他就深深地鞠了一躬。旁边正在下货的工人都吃惊的看着:以为这孩子肯定犯了啥大错误在请求老师原谅呢。 据说小颜辞职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看不惯有些领导和同事的做派,觉得在单位呆着憋气,于是借故离开。 这里老师送小颜几句话: 1、把看不顺的人看顺;2、把看不起的人看起;3、把不想做的事做好;4、把想不通的事想通;5、把快骂出的话收回;6、把咽不下气的咽下;7、把想放纵的心收住; ——你不需每时每刻这样做,但这样多做几回, 你就会:1、情商高了2、职位升了3、工资涨了4、人爽了。 江湖传闻这是职场情商训练的 葵花宝典 。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18695 次阅读|50 个评论
得到学生的认可,对自己是一种欣慰和激励
热度 2 yan8008 2013-4-9 21:11
前些日,收到自己指导过的一名本科生的Email,读完来信,让自己觉得育人的重要和作为教师的意义;如果你正犹豫是否需要学习一些计算软件(比如Matlab,Ansys等),而感到困惑时,就读读这封这封邮件吧,可能会帮助到你。现全文(为了安全,名字隐去)贴出如下: 闫老师:您好!我是周xx。 作为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学生竟然好久没有主动与您联系了,以前节假日都没有送去一声问候,真是道不尽的歉意!望您多多包涵啊,呵呵…… 写这封电子邮件,因为又到了我硕士毕业的季节,此时此刻毕业大论文又在“折磨”着我了,哈哈。回想三年前,自己的基础可是相当薄弱,就连 MATLAB 都是从基础学起,其他的相关学习软件一点都不会。多亏了您的细心、耐心的教导,让我得到了人生第一次“学术”的锻炼,呵呵……不过,现在在我看来,当时的自己真是“弱爆了”。从内心来说,本科毕业论文真正让我学习了很多知识,您是我的“学术人生”第一领路人!谢谢您。 来到江苏大学,一晃眼三年过去了,我的导师—李XX教授是我人生又一重要的领路人。我是他的关门弟子,而他的开门弟子竟然是焦作人,呵呵,很奇怪的缘 分。李老师的研究方向是工程结构振动,今年 5 月底退休后即将返聘到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而我也报考了本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博士,不过最终成绩要到 4 月中旬才能出来。如果有消息,学生肯定会第一时间通知您的。至于为什么没有选择继续考力学专业的博士,是因为……您懂得……呵呵,力学我没信心读下去啊!您比我更清楚,“力学”这座大厦已经建造的非常完美,像我这等小字辈望而却步啊!不如转到其他的行业里试一试。 本科四年,我没有好好去学习相关软件,例如 ANSYS 、 ADAMS 、 UG 等等建模、动力学分析软件,读研的起那段时间很辛苦啊。因为导师直接安排任务,不管我会不会操作这个软件,需要自己从零开始学。感谢您当时将我领进了 MATLAB 的门啊,因为后来的课题中,我用到了它,并且在自己毕业的小论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知道现在的学弟学妹,如果立志要读研的话,您可以在《机械振动》和《力学专业英语》课堂上督促他们真的应该多多学习啊! 由于经常参与横向课题,与企业的人接触很多,面临各种各样的工程问题时,作为力学科班出身的人,依仗的正是其他专业(例如汽车、机械专业)所不能具备的力学基本概念,力学相关基础扎实才能够“拼刺刀”。真心感激本科母校给与我们的培养!! 现在赶着硕士论文,让我想起您当时可是 让我一遍又 一遍地修改本科毕业论文,您的细致认真让学生衷心难忘啊,回想起来满是感激。三年的岁月,没有时间回焦作去看望您一下,很抱歉,因为这边的杂事实在是有点多。今后肯定有机会回母校,一定会拜访您(您的手机号码我是一直留着的,今后可能会直接电话打搅您的,呵呵),望您不要介意学生这次突兀的来信。文笔不好,请海涵。 愿您身体健康,多多保重,工作顺利。 学生 周XX 2013.3.21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10 次阅读|4 个评论
这样的学生,让老师情何以堪
热度 2 zywsict 2013-4-9 08:53
1、床前明月光---李白睡的香。 2、三个臭皮匠---臭味都一样。 3、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 4、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月底不够花。 5、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有情死的早。 6、想当年,金戈铁马---看今朝,死缠烂打。 7、不为五斗米折腰---给我六斗就可以。 图片来自网络,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个人分类: 转载|2687 次阅读|4 个评论
极端的学生和受气的老板
热度 10 yzhang111 2013-4-6 13:59
学生想毕业老板不同意,老板要学生毕业但学生不想,学生表现差老师打低分等等事情每天不知道要上演多少回。这种情况下, 一般别指望学生背后不会说坏话甚至当面采取极端行动。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多年前某留美研究生血洗答辩委员会的新闻吗?那算是我听到的最严重的情形了。据说部分原因是老板太强硬。 我还亲眼看到过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情形。一个脾气暴躁的美国学生想毕业,老板不同意,结果这个学生在实验室里摔摔砸砸,脚踢老板办公室的门,还在老板门前倒上冰块。实验室里每个人都觉得这个学生太过份!这事情的性质严重到甚至接近法办的程度了。如果这个老板想出气,当时直接给security打个电话就可以马上办到。真这么办的话,两个人只能变成仇人。但这个老板耐力极好,装作没看见,也要求实验室其他人不要管。几天后等学生静下来时,这个老板才开始解释原因并耐心开导。在很多人看来,老板就是个受气包。但老板是最终的赢家,一年后学生才毕业。毕业时特别对这个老板的宽宏大度表达了感激之情。毕业后也一直和老板保持联系,分享成功的喜悦等等。两人竟然成了好朋友。原来想到这个实验室的学生不多,突然之间一帮好学生争着抢着要来这个实验室做研究,从此以后此老板的实验室蒸蒸日上,成果辈出,成了为数不多的佼佼者。 和大家分享的目的是想说得理饶人有时候会有出任意料的好事哦。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
12321 次阅读|24 个评论
如此遭学生实名攻击公平吗?
热度 16 duke01361 2013-4-5 09:04
我搞清楚了,耿岩松同学在上个学期“必修”了我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学位课程。我记得(我需要与他核实)他在课堂(坐在最后一排/或倒数第2排)看其他书籍(或玩弄其他什么事情)(不是分子生物学相关的),我当时好像是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把他“驱逐”出了课堂。(他当时立即退出了课堂) 他的考试成绩(卷面)没有及格。 我在给他评定最终成绩的时候是按照开课前给同学们说好的,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给定,但他们几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同学没法达到及格线,后考虑到他们可能从没有学习过《分子生物学》本科课程,所以他们的成绩按照平时占40%,考试卷面成绩60%给定,如此计算出的最终成绩他基本在倒数几名(65.5),如果按照原先约定的标准,他不会及格! 如果这其中我作为教师做错了什么?我不应该替他们着想,不应该对他采取照顾! 我觉得这就是他实名攻击我的原因。 请全中国的教师同仁评价如此原因遭到学生实名攻击,这公平么?! 事情的起因请见以下帖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8980do=blogid=676912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3979 次阅读|35 个评论
不做科研究竟是多大的罪过?
热度 3 liqingtao 2013-3-28 13:41
这两天看到了老师们对学生的各种抱怨。 1.大部分学生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个工资高的工作,有错吗? 2.今年考研的孩子都是90后了,能以70年代的要求去审核吗? 3.老师们都有@ 彭真明 老师那样处处为学生考虑吗? 4.就现在的招生规模,硕士还能算精英吗? 5.老师们都是精英吗? 6.自己问心无愧就够了。
3192 次阅读|8 个评论
俺还要问:哪个时代、哪个国度会发生此类似事情?
热度 2 wangxh 2013-3-26 15:41
百度首页,赫然醒目: 17岁女生遭7人轮奸 ......令人震惊! 实际详细情况见:1 7岁女生遭7人轮奸 致其大出血送院嫌犯多... 《 中国时刻网》。 俺还是要问:哪个时代、哪个国度会出现类似的事件? 人性沦丧呀! 甚至犯罪嫌疑人还是在校学生,这就更说明中国教育存在着问题,存在着大问题! 政府教育存在着问题,社会教育存在着问题,学校教育更存在着问题!
个人分类: 社会|2608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今的导师与学生怎么啦?
热度 1 ZhanhaiLi 2013-3-24 22:38
(1) 导师想招个好学生, 学生想找个好导师。 (2) 导师希望学生勤奋, 学生希望导师指点。 (3) 导师嫌学生基础差, 学生嫌导师大撒把。 (4) 导师不是扶贫机构, 学生也要基本生活。 (5) 当了导师忘了学生, 做完学生想当导师。 (6) 导师电话学生不接, 学生文章老师不看。 哎,如今啊,导师忘了自己是导师,尽责!学生忘了自己是学生,尽力!
26 次阅读|1 个评论
拉开了一场‘打架’
热度 7 lin602 2013-3-24 21:58
散步刚刚回来,回来路上走到我校新操场边,看到二个男生对另一个男生动手,好象是在路上有点小磨擦。二个男生已经在另一男生脸上羞辱性地托着下巴,嘴里骂着,那单个男生嘴里也强硬着,如果任其发展就要打了。正好我散步到跟前,拉开二个男生的手,站在他们中间,同时用另一手将那个单个男生推开,大声喊着让他快走。因为我年龄大,化解了一场架。 与那二个男生一起的还有一女生,在前面看着。他们三人与我继续往一个方向走,那女生对那二个男生说‘你们怎么这样冲动’,那二个男生说,‘你不懂’,再后面我就听不清楚他们说什么了,那二个男生好象要‘称能’一样。北方口音。 写到这里,又想起一个月前的一件事,我们散步坐在路边一凳子上,七、八个学生在路上快步‘溜旱冰’,其中一个学生由于太快摔了,这时同方向有一对学生情侣路过,好象是说了句什么,这摔倒的学生站起来就冲上去要动手,他倚仗人多,而且嘴里说出来的话很粗鲁。路边人将他们劝开了。 现在是不是火气都挺大的,有点什么就要‘打’?
296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学生眼里什么样的导师是好导师?
热度 11 cutefay 2013-3-21 14:31
不同的学生眼里的好导师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对导师的要求多一点,有些人少一点。这里总结两种典型心态下的学生眼里好导师的标准。 1、高标准型 在某些学生的眼里,这样的导师才算是好导师: (1)每个月要给很高的补贴,要和一个正常本科毕业后工作的人一样的待遇甚至更高才行 (2)不要求学生坐班,学生想啥时候来就啥时候来,也不经常找学生开会。 (3)导师要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经常给学生组织各种业余活动,允许学生经常参加各种业余活动 (4)导师要很牛气,有影响力,做他的学生也感觉很光荣;导师的经费和项目多多。 (5)导师不让自己做除了毕业论文之外的任何活儿 (6)导师给自己布置的课题很容易做,并且很容易发文章 (7)导师要经常告诉自己怎么做课题,最好是把每一步怎么做告诉自己,自己写完论文初稿,全交给导师去修改,投出去并发表。 (8)绝对不会让自己延期毕业(针对博士生而言) (9)导师在自己毕业时要能给自己推荐个薪水高又不累的好工作。 以上标准,有超过两条不满足就不是好导师,就会挨学生的骂。 2、一般标准型 而在另外一些学生眼里,这样的老师就可以算是好导师。 (1)导师自己的科研能力很强,能经常指导自己的课题,经常给一些启发性的思维,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导师还能够认真指导自己的论文写作,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让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2)导师能够在自己课题上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让自己做课题不至于因为缺东少西而做不下去。 (3)导师给学生的生活补贴处于所有本年级研究生的平均水平之上。当自己科研表现好或者付出的劳动多的时候,例如帮忙写项目申请书或帮忙组织会议时,导师能够给额外的奖励。 (4)导师不会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在学生可以正常毕业的情况下还让学生延期毕业。 我想,对于第一种情况的标准,恐怕全世界都没几个导师能够做到。并且,有些标准本来就是自相矛盾的。例如,让学生做的工作少还能给很高的补贴,这就很矛盾,因为补贴往往都是从项目经费中出,申请到的项目总要有人去做。此外,按照这样要求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很难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所以,如果是第一类心态的学生,基本上对自己现在的导师就只有抱怨,不满……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8121 次阅读|20 个评论
晒晒三个学生差点被骗的事
热度 19 lin602 2013-3-17 12:17
今天是星期天,午饭还没有好,八卦一下。 我有三个学生(包括毕业生)差点被骗,我都知道这些事情也帮助参谋甚至解决的。 1 六、七年前,晚上八点多突然接到一毕业生(简称A)电话,征求我意见。当时有一个老板(简称B,当时B有一个固定资产为数百万元的企业)与我认识,但我与B也不是非常熟悉,只是与B在熟人的饭桌上吃过几次饭,打过一、二次扑克。A电话给我当天晚上,A与B一起吃饭,老板B跟A提出借近四十万元钱用于公司业务,三个月后还款,另外加给A利息四万元。因为A与B也互相熟悉,A当时毕业三、四年,A的老板将一个化工厂全部交给A打理(A的老板做煤碳生意的,照顾不过来,只好将工厂包给A生产与经营),按纯收入最后分红,所以这近四十万元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公司的钱,是A的老板的钱。因为当时工厂的业务不太好,钱放在帐上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他想将这钱借给B,得到四万元利息。当时A已经答应B第二天打钱。但A又不放心,打电话征求一下我意见。我当时一口否决了A的意见,讲了我的理由(内容多不说了),我说服了A。我让他再征求他的同学的意见,但是我认为坚决不能借(其实我是多事,哈哈)。第二天一早七点A给我电话,他经过打电话征求别人意见,并经过一夜的思考,决定听从我的意见,不借钱给B。但他又说已经答应了B借钱怎么办,我说,在这么大事情面前,找个借口吧,你自己想办法。最终这钱没有借出去。约过了半年吧,这个老板B被捕,他骗了不少企业的钱,B的企业被关闭,如果A将这四十万借出去,钱肯定没有了,刚毕业几年的穷小子如果将老板的四十万元搞被骗了,你想想对这个年轻人是什么心理打击。A过了二、三年后因为婚姻出国定居,临走前,专程从上海赶来我校,与我见个面,喝一次,他在南京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他现在还在我的QQ群中。 2 另一学生C,几年前的事,他告诉我有一个老板D要发展业务,跟C的同学E老板借150万元。他的意思是E将钱交给C,C再将钱给老板D,一环节一环节地履行借钱手续。C与D非常非常熟悉,有十多年的交情,兄弟相称(D是C的大哥)。过了几天,我打电话让C到我办公室,我说借不借钱是老板们的事情,经济上的事情我不好过问,也不想参预。但我只给你提一个建议,让E将钱直接打到D的帐上,D打借条给E,你最多做个好人,但钱绝对不能够经过你转手,事情成功没有关系,他们会感谢感谢你。我说如果出问题,如果钱经过你转手,150万对你来说你赔不起(他当时不是老板,现在有自己公司了)。因为这学生与我关系非常好,他还是听了我的。在C的见证下,E给了D 150万元,双方履行了凭据手续。反正D与E都是老板。最后,出事了,老板D跑了,钱花了,D又被公安局逮了,E的150万没有了,D将钱花光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还E一分钱。C说好险呀,如果钱经过C中转,E只能跟C要钱,麻烦大了。五、六年前的150万,对于一个工薪族C,不是一个小数字哟。当然E有自己的企业,钱没了再挣就是了,现在E做得也挺好的,只是钱少了一百多万而已。 3 2004年我带的一本科毕业论文的学生,河南人,到南宁的一所大学参加研究生复试。他家很穷,借了另一河南老乡同学的手机出门。回来的路上,那天他宿舍一同学跑来说‘林老师,接到一电话,有人要这同学家的电话号码,说这学生在桂林突发重病,因为治病还需要钱,要他家汇五万元钱去’。我们打这学生手机,关机,无法联系上。在这事情面前,我们不敢不好好处理,如果这学生出事,我们反应不及时,万一有事,我们要负责任的。我跟他班学生们说,没有我们同意,不允许让任何其他人知道这学生家电话,也不要打电话给这学生家长(因为这学生家是地道农民,在骗局与爱子心切面前会做错事)。我们立刻向院正、副书记汇报。当时我们也非常担心,万一钱被骗怎么办(对于纯农村家庭来说,可能这钱都不一定拿得出来),万一真的涉及到学生的治病怎么办。我们托桂林有熟人的教师联系当地人,到医院打听。但还是觉得这是骗局。大家都不安地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电话通了,这学生在火车上。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在南宁火车站,与一热情的旅客聊天(没有经验),告诉了自己姓名、手机号码及宿舍电话号码,但没有给他家庭电话,最后他们还相约有时间今后可以见面。这学生上火车时间不长,接到一电话:‘我是广西公安厅的,现在追查一重大案件,你的手机开着对我们破案有妨碍,现在要求你立刻关闭手机,否则出事情你要全权负责’。这学生毕竟年轻没有经验,对公安部门比较相信,觉得关手机还省点电,也没有什么事情,就关闭了。接着后面的事情就出现了,他后来也觉得不可思议。那时候还没有现在发达的网络,许多骗局大家还没有认识到,当然现在要好多了。说实在的,当时我们坚持不告诉他家人(农村父母),不允许将他家的电话号码给别人,又找不到这个不知在何处的学生,心里还是有不小压力的,万一有事,我们如何交待?毕竟是人命大事。现在可能大家觉得无所谓,但事发当时,在中国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这学生因为没有钱到帐而耽误治病有生命的问题,到法庭上我们还真不知道是什么结果。中国这事情太多了。还好,我们运气也不错。这学生毕业后目前在上海工作。 这三学生与我关系都保持得非常好。 饭好了,正好八卦完。
8819 次阅读|42 个评论
爱因斯坦为什么没有学生?
热度 4 lizhaoping 2013-3-13 17:26
爱因斯坦有过学生吗? 文献上没有找到。有谁能告知吗? 是他的学生没毕业, 一事无成, 而退出历史舞台? 是他一生没有遇上合适的学生? 是他不会教学生? 是他不愿教学生? 是他要求太高, 学生不敢, 不愿, 拜他为师? 是学生不愿为他打工? 还是没有打工的福气或资格? 爱因斯坦也许会说他更喜欢自己为自己"打工", 也不想做学生的老板。 爱因斯坦一般应该有个助手,助手是一份助教工作. 当时没有英特网, 查文献很费时, 助手很多时间是花在为他查找文献。 是他不能和他人合作? 不是的, 爱因斯坦有时和他人合作并一起发表文章。 他也和助手讨论问题。 有些助手也成为有名的科学家, 并和爱因斯坦一起发表文章。 是物理学科的文化? 还是理论学家的文化? 很多理论物理学家是有学生的,但一般学生不多。
13607 次阅读|9 个评论
拒绝放水:不能纵容零分学生!
热度 16 张海霞 2013-3-11 18:28
今天很累了,开学以来,上课、基金申请和科研等种种事情缠身,为了更专心地做事,特别是上课,只好牺牲睡眠,很多时候为了准备第二天的课,都是凌晨才睡,顾不上吃饭,到课上又是精神百倍地投入...... 可是,刚刚上来看到,刘全慧老师的“文艺零分”的博文,实在是有话要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我觉得不能纵容零分学生,无论是文艺的还是非文艺的,这是职业道德!作为一个学生,既然选了课,就是一份承诺,作为老师,既然开了课,更是一份千金的承诺,双方都不可以随意,一个老师上课不认真,迟到、早退是教学事故,而一个学生不上课却是可以到处争取同情,这是什么世道?!更可怕的是如果这样都可以纵容,我们还能坚持什么?学校里还有人会正常上课吗?知识从哪里学?能力从哪里提高?仅仅靠同龄人之间互相逗乐、打游戏是不能有实质性提高的,也是不能支撑下去的,“有规矩,才有方圆”,对于正在成长之中的年轻人,必须要有些规矩和约束,要有些常识和规范,也要有好的老师去传递知识和能力、以及精神,这是谁都不可否认的,而那些自以为是的“文艺零分”青年不值得提倡也不值得赞扬,仅仅个案更不能成为教育中向不正之风“妥协”的托词,严格要求和公平对待是对每个人的尊重:不仅是选课的学生也包括老师自己!几年前,在我的课上出现过不怎么来上课却想要学分的学生,我严词拒绝了:“一个学期的课是我和同学们一起上的,我们教学相长,在课堂上我叫得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说得出每一个同学的特点,他们也成了我的好朋友,而你没有出现几次,说是看了我的课件,这能代表什么?课堂上传授的不仅仅是这些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传递和沟通!你来要学分对我们大家的不尊重,不管你是哪个年级的、也不管你是谁,这事不可以,你找到谁来说情,我告谁!”后来这个班的同学和我的关系特别的密切,他们说:您说了我们很多人不敢说的话!您做了很多老师该做而没有做的事! 不喜欢,不选课,学不好,不拿学位就是了(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是前辈),因为真的有能力的人也不需要一个学位来证明自己,但是你“不劳而获”地拿了学位就是对大家的不尊重,这样“轻易送学位”的老师和学校也不会赢得大家发自内心的尊重,包括“文艺零分”青年自己! 人心是杆秤,老师更是社会的良心,不要轻易把自己的“良心”送出去,也不要“贱卖”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尊重自己、尊重学生、尊重知识、尊重社会公平,每一个老师都应该从不给学生“放水”开始!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911 次阅读|21 个评论
突然有种桃李满天下的感觉
热度 4 ywang69 2013-3-10 21:34
好久没有写东西,觉得手头生疏,力不从心了。 登录账号居然错了几次密码,提醒有十多条。看到校园花红柳绿,窗外的镜湖水面不时有小水鸟快乐的叫声和潜水声。 刚想出门,电话响了是在香港城市大学读博士的学生打来电话,他要回母校看看,而且很想回母校工作。 走在路上,手机响了一看号码是国际长途,原来是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的小张打来的问候电话。 那天小陈还说聚一下,送送张昆去埃塞俄比亚,他是二院埃塞项目的技术负责。 小颜来家里看我,告诉他把成都的工作辞了,要去广西和家人团聚。小颜在广西一所大学找到教职,试讲的时候得了第一名那边催着去报到。 突然觉得有种幸福感,我老也桃李满天下。 祝所有的学生能够创造并享受幸福的生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481 次阅读|7 个评论
答学生:靠点名留学生的老师就跟靠怀孕留男人的小三一样
热度 1 sxhelijian 2013-3-9 15:25
答学生:靠点名留学生的老师就跟靠怀孕留男人的小三一样
  近日网上流传一张照片,大片留白,一行字,几个后脑勺,还有,一张能发现真理孜孜不倦的智者面孔。   早就看过了,却有曾经的学生在人人上艾特了我,请我谈谈看法。呵呵,还人跟话唠子搭腔,谈谈吧。教育的话题,爱发表个意见。三八节刚过一天,才说女人的不幸和不幸的女人,切,也算够爷们。   小三中,有贪图钱财,靠着点色相不劳而获的,但也有的为了爱情,而不管那个男人已是人夫。前一种多,后一种少。老师中,要养家糊口,靠自己多念的书,多走的路,为学生的未来传播点自己能力、学识范围内的东西,但也有的为了轻松,学生爱怎么就怎么。也是前一种多,后一种少。   不管怎样,小三和老师,其中的滋润大概差不多,不好过之处,也有的一比。除去些能被看到的,内心的忧怨和折磨,也应该是一样的。没有做过小三,在当老师中的这种忧怨多了,想想小三也是一样。   这句话里的人物不只有小三和老师,还有男人和学生。   说说男人,搞小三的不是好男人。有些人会自喜于爷自有本事,有些人会暗羡他人的风光,公开否定这个命题的男人,那是真爷们,值得尊敬的情种。这样花花的男人,最缺的是责任,忘了对原配的承诺,忙于对小三的扯谎,至于如何交待内心中的那个自己,如果还有的话,可能有办法交待。   再说学生,就和那种人渣男人并不是多数一样,这儿的学生有特指,只是一部分学生,然而眼见得好似都有队伍壮大的趋势。部分学生和人渣男人有得一比,不说了,能对号入座的,自己比。   怀孕了的小三和点名的老师,各有各的悲哀。还有相同之处,是爱,尽管这种爱很多时候已经是畸形。这样的手段,有的留住了男人,有的留住了学生。男人和学生若是被擒了,留住的是人,而不是心,这种留下也或许只是暂时。真希望天气地久啊,只是这等男人,是否还值得为他付出伤身毁心之举。得知小三怀孕,却没事人一般走开的男人,也不说了,有的是。   作为深爱着教育的已经不算小的教师,不小心和小三进了同一个行列。作为一个老牌的小三,至今还相信着爱情。怀过孕,堕过胎,经历过了怀孕也没有留住男人的事,不止一遭,早已经看破了风尘,常常也告诫姐妹们,再有心机,但没有那姿色,就不要犯傻了。常被狠心抛弃,却也常内心犯贱甘心等他回头,心中也已经不再去怨恨那薄情的郎君,只想着他的难处,他的前程。再苦,咱也不会帮着去反腐,只是,他记着去和原配修好也就罢了,可他正忙着去找小四、小五。   不靠点名能拉住学生的老师值得敬佩,这是我们从事教育共同的心愿。只是,在薄情郎春风得意的日子里,这句饱含真理却又粗浅至极的惊人言语中,不要让人立刻发现你的浅薄。这点道道,资深小三全知道,不说罢了,在姐姐们面前秀这个,嫩了。见了这个还当真理的男人,等真的发育了,再说怀孕不怀孕吧。   很少点名的我,还是觉得我就是相信爱情的小三。我的男人啊,姐只能在空房中许愿:你既来到我的身边,你把自己当男人就是了。   是男人的,不要取笑怀孕的小三,行吧?   是爷们的,雄起。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350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八节,我为你心动!
热度 11 张海霞 2013-3-8 12:04
三八节,我为你心动! 今天是三八节,早上一到办公室就收到之前帮助过的一位外校博士同学的来信,他现在已经在新加坡某著名研究机构工作了,他说: “ 最近经常关注您在科学网上的博客,写的很好,很是触动。张老师真是个热心人,有您这样的老师,是学生们之幸。祝您:工作顺利,家庭幸福,桃李满天下! ” 无独有偶,同时也收到了另外原来选择跟我做科研的同学的来信: “ 老师,有件事情想和您商量一下。我那个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下个月就要中期检查了,我想问下我是否应该申请退出这个基金? ……” 这位同学自打申请来做科研以来,一共出现过一个月时间,其他时间他不是在迷茫就是游学或者在思索人生 …… 我几乎都见不到人,见到了也是有各种的借口和托辞,不做也罢,我支持他退掉这个科研基金! 看着这两信,很感慨,想起来做老师的这些年,与各种学生打交道,有本校的、有外校的、有大学的、有小学的、有谋面的、也有素未谋面的 ...... 当然,这些交道也很不一样,有一起做科研的、有上课的、有讲座的、有表扬的、有批评的、有提建议的 ...... 总体来说,多数效果都是很好的,也有少数是不理想的甚至是让人愤怒的,可是,孩子总是孩子,他们的人生最终是他们自己做主,该说到的都说到了就是尽责了,该走的路、该吃的苦、该挨的累,你都不能替他、也没有人可以替他。 比如昨天下午,一位别的组同学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跟我发邮件道歉,我说,不用道歉,这是你自己的问题,我要找你谈谈。他来了,我们谈了很久,因为从几年前他上我的课开始,我注意到他有爱计较的毛病,当时说了,没想到,几年过去,还没有改进,只能再说了,也不知道是否会真的触动他,让他有所改进,因为我不希望他未来经历一个 “ 智商高、情商低 ” 的失败人生。听不听进去,只有他自己知道,从内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发自内心地想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正如我昨天晚上在研究生讨论课上跟学生们说的话: “ 成为一个好的研究生,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动!你的心不动,再好的老师也打动不了你;只有你的心动了,周围的一切就自然跟着你动起来了! ” 亲爱的同学,作为一个老师,我为每一个同学心动,我也真心希望你们能够让自己的心早点动起来:为科研所动、为希望所动、为真善美所动! 三八节了,顺祝所有女同胞节日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63 次阅读|12 个评论
研究生和学生的不同
热度 4 等离子体科学 2013-2-27 10:53
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是“学生”。可是研究生为什么不叫“X学生”?比如“更大学生”或者“太学生”? 因为学生主要是“学”,研究生主要是“研究”。 所以,顾名思义——研究生和学生的不同其实就是“研究”和“学”的不同。 简单说吧。当学生的时候,就是老师出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求解问题的全部条件都是老师告诉你。而对研究生来说,是反过来:老师告诉你应该“求什么”,然后你通过自己做实验,推公式、编程序...,通过“研究”的过程,把求解问题所需要的全部条件都变成“已知”的。 这是一个不小的转变。能实现这个转变,就可以成为一个好的研究人员;不能实现,即使以后找了工作,也只能给他人打打下手,无法独立地开展研究工作。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4510 次阅读|8 个评论
教授与学生过情人节,有照片为证
热度 22 Majorite 2013-2-15 05:05
教授与学生过情人节,有照片为证
教授与学生过情人节,有照片为证 照于2013年2月14日下午3:45分。 2 月 13 日人民网 有评论说, “西方舶来的情人节在中国盛行,但这个节日也成为少数中共官员滋生贪污腐化的 ' 温床 ' ,他们不惜利用权力在这个节日一掷千金,以满足情人需要,这种现象在官员队伍中蔓延,甚至会渗透到党的少数高级干部当中。” 但是有的网友认为,雷政富等不良官员利用自己的权力,“天天做新郎、夜夜有新娘,全国各地到处有丈母娘”,无论是情人节还是非情人节每一天都是他们虚伪腐化堕落的温床,与进口的 2 月 14 日情人节无关,不要找藉口给 2 月 14 日的情人节泼脏水。只要国家有了好的政治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官员腐败的温床才能不复存在。 在西方国家的情人节这一天,不仅情侣之间,一般朋友、同事、师生、同学之间相互问候,表达尊重、友情、好感,大家聚到一起喝个咖啡、吃块巧克力、或吃顿饭, 聊聊,都是正常的友谊, 不应按国内思维过多解读。 加拿大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每年2月14日这天都过情人节,而且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过, 呵呵。
个人分类: 海外生活|5834 次阅读|26 个评论
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吗?
热度 24 wangdh 2013-2-5 00:06
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吗?
贼的儿子一定是贼吗? (王德华) 年长一些的朋友,估计看过印度影片《流浪者》的朋友,一定会记住影片中那个流浪儿拉兹,也一定不会忘记生活贫困靠偷窃为生的拉兹与富家千金丽达的美好爱情(典型的门不当、户不对)。影片提出了一个重要哲学论题,出自上流社会有名的大法官之口:“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 贼的儿子,天生是贼。这个说法听起来很荒唐。还有一种说法是, “老子英雄儿好汉”,“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条件的重要性,应该是没有质疑的。古人有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重要的道理。孟母三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生物决定论是很危险的。先天和后天的关系 (nature and nurture) ,很容易混淆。人类和动物的有些行为学和生理学特征,是具有遗传基础的,有些特征(如后天学习获得的)就没有遗传基础。如文化因素对人类各个方面的影响,很复杂。我自己感觉现在还没有能力对一些问题解释清楚。那么,环境决定论就正确吗?当然不是。 遗传的作用,在生物性状的决定方面是很关键的。但遗传(或基因)的作用,是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哪些特征是遗传决定的?哪些特征是通过后天学习(环境的影响)获得的?问题很复杂,简单几句话也说不清楚。现在科学告诉我们,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决定表现型 (基因型 + 环境 = 表现型)。 唠叨这么多小儿科的知识,想扯几句学术不端的话题。 有些问题是需要稍微或者认真思考一下的,如: 导师学术不端,是否应该株连学生? 学生学术不端,是否就一定是导师的责任? 株连九族的事情,很可怕。有古代满门抄斩的味道。 导师学术不端,一定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不同性格的学生,影响程度不同。怕是盲目崇拜型的学生,言听计从的学生。理性的学生,有鉴别是非能力的学生,应该不会受很大的影响。由于导师的学术声誉而导致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影响,那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学术不端,作为导师是有关联责任的。在学期间的学术不端,至少是研究团队“家法不严”。如果导师不管过程,只要结果,只管在文章上署名,那么出现学术不端就不单是关联责任了。导师有责任告诉自己的学生,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行业规范有哪些?应该对研究生进行学术伦理方面的教育。如果学生,因为利益而明知故犯,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研究生作为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是,世俗很难改变,要想改变世俗可是一个大工程。一旦发生学术不端,学术声誉丧失,应该说学术生涯就结束了,人们会以特有的眼光看你的“成果”。学术标签贴错了,是很难改变的。如果是因为导师的原因,学生无辜受到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怎么办?研究生由于选错了导师而被贴上了一种隐形的标签,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做出个样子来,让事实说话。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在以后的很多方面也会起重要的作用。身处不良的环境中,难免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社会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所以,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都是选择,但结局不同。 研究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要倍加慎重,考虑周全,是值得的。一旦不慎处在“不良环境”中,头脑清醒,洁身自好,难能可贵。要耳闻目染、同流合污,那就是悲剧了。 同样有朋友会说,在当今的中国已经没有了是非,黑白颠倒。学术不端的人,依然理直气壮、昂首挺胸、大言不惭,甚至手握生杀大权。这是我们学术界的悲哀,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学术不端,得不到处罚。学术不端,付出的代价太小。这是不少有识之士早就指出来的现状,也是为什么学术不端会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因为现状如此,我们就可以代替警察执法吗?就可以私设刑堂吗?我觉得不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呼吁程序正义,按规矩行事。不能由于他人违反规矩,我就可以违反规矩。 回到正题:贼的儿子,在贼窝里耳闻目染,会成为贼。一旦成贼,可能就是大贼。青出于蓝。 好人的儿子,受到贼的文化教育,一样可以成为贼。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老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社会文化对每一个人的熏陶,在很多方面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父母、老师、社会,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责任。 《流浪者》中的丽达和拉兹 (照片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0149 次阅读|24 个评论
纪念谢小利
热度 19 phd9992000 2013-2-3 08:18
谢小利为救落水少年,不幸溺水。 (山东科大准研究生救落水学生 不幸双双罹难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2/274556.shtm ) 谢小利是我的学生,尽管并不十分熟悉。为她的去世深感可惜和遗憾。这件事的教训是,高校和全社会的安全教育应当跟上,包括如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救助他人。当然紧急情况下,小利不可能有时间去考虑这些,我们不能苛求。 希望她的家人节哀保重。 也希望民政部门能够批准她为烈士,以弘扬社会正义,使得好人好报。
个人分类: 科教感悟|5052 次阅读|19 个评论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研讨会上的讲话
热度 2 何裕民 2013-1-30 10:24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研讨会上的讲话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2年12月18日) 时间关系。我只想讲三块内容:一块内容是怎么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第二强调教师是主体,第三我想替教师们呼吁一下。 (一) 前面的老师讲得很好,我觉得学习是兴趣为本,我先讲三个故事。 前两天张同君教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主任)到上海来,她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老主任了。她告诉我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基础课、经典课,一般老师上课,学生都躲到后面去,这些还是有学分的课呢!然后,有一个教授收费讲课,也是讲同样内容的课,下面学生坐得满满的,而且,他是没有学分要收钱的。 为什么?这个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所以,这里面教师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我再讲个我自己经历的事情,我有个女亲属,当时在上海重点中学,初中、高中都特别讨厌物理、化学,只喜欢文科。然后,到了英国,学习几年大学后,她后来选研究生,坚决想选天文学,我觉得太奇怪了!我警告她说,选专业可是一辈子,涉及到以后工作等等。她却坚持己见,且说“天文学太有趣了”。原因是什么?英国教师激发了她的兴趣! 第三、针灸系有个教授,她父亲就是解放前的名老中医,她与先生坚决动员儿子上了上海中医药大学,要他学习中医。儿子被迫无奈,进了学校,却没有兴趣。儿子选了一门我主讲的课程——中医学导论,我不知道。那年,操场上开运动会,教授她找到了我,说要好好谢谢我!我说为什么?她说儿子听完了我的课程,认为选择中医没有错!现在又有兴趣了,开始认真学习了! 刚才第一个同学的讲法我很赞同,但是也反应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同学刚刚接触中医药,对医生或者中医的兴趣不大。这个兴趣需要我们去激发。 前段时间,朱邦贤教授和我在平湖开会,他说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怎么怎么认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怎么怎么认真,就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学习不认真,上海学生的素质有问题……我说上海三十年前(八十年代初)的学生也很认真啊!上海学生现在学金融的很认真,学管理、学其他的都认真啊!为什么,因为上海学生很现实,见多识广,对金融的热情中可以看得到有现实的奔头。 我们的学生现在有迷茫,这个迷茫怎么解决?学生进了中医学院,很多人对中医学却并不了解。学生的兴趣容易迷散、淡化,教师要帮助他聚焦。我始终认为兴趣是学习的根本。 同时,学生的兴趣特别广,他会想到很多,希望做很多!因此,第二点需要帮助他适当聚焦。我很欣赏彭加木(老科学家)的一句话:麻雀满天飞,最后形成根据地。 我们教师第二个要做的就是要帮助他形成方向,适度聚焦。 第三个,是给点方法。虽然不给方法,有兴趣的学生一样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但是花的时间太长。 所以,我觉得以“学生为中心”。这三点做好,才是真的做好了。形式、方法、技巧,各种各样。就像刚才一位老师说的“人人都能成为好老师,每个人的好经验照搬别人都不行,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 其实,知识传播只是给他做了铺垫。只要学生自己有兴趣,怎么都会去努力!一定要激发他的兴趣。 (二) 回过头来看,我想讲第二个问题,怎么做到这一步? 应该强调:教师是本。我们不要回避这个问题,大学不是建筑大,也不是地面面积大,而是好的大学要有学术“大师”,大师旁边还要有一大批好的教授。就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的体会。 教师同样要对学科有兴趣。我知道,我们有位老师在课堂上对中医大肆批评。其实,如果你不喜欢中医,可以改行,可以走。何必难为自己,扭曲自己! 而且,教师的兴趣不同于学生。教师的兴趣很现实。所以这方面我觉得要解决利益问题、成就感问题、发展方向问题…… 这一点我谈谈我的体会。 其实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当时对中医是没兴趣的。我甚至想退学重新考。但是几年的实践让我越来越有兴趣。 回过头来看,近期最热闹的课题是“幸福感”。“幸福感”其实是从积极心理学发展来的。人的一辈子都是在追求幸福。幸福感说上去很空,但是也很实在。我们今天整个国民很浮躁,外面的诱惑太大。我觉得我们教师也要从幸福感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 心理学家们可以对幸福感做出很多种解释:如何掌控自己,如何自我实现自己最大价值也是一种解释。至少,它对于知识份子(头脑比较清晰的人)能够认同的幸福感的基本标准之一。那么,我觉得教师的幸福感在什么地方呢?协和医科大学的一个副校长是我的老朋友,卫生部请他做讲坛。他就请教我一个问题,他说:“何教授,你做了这么多年医生,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医生的幸福感在哪里?’”我想了想,说:“医生的幸福感在于,你帮他一次,他记你一辈子!” 那么,我们教师的“幸福感”在那里呢?我觉得我们教师的幸福感就在于“造就了人才,对方感恩你一辈子”。从这个角度来看,从最高的层面来说,我想教师和医生都应该是充满幸福感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医学院校,又以中医为主的,处于低潮状态的中医(不要回避这一点),所以,如果说把自己的心放定一点,可以不断地追求。我小时候听长辈说的一句话:“别这山看着那山高,回过头来看看,还是这山高!”或者说心态浮躁,忐忑不安!我们都会犯这个错误,包括我们年轻教师经常会犯。 我们中医学尽管不是显学,但同时也是超一流的人才不多的学科。我们学校进来的“一本”的成绩不一定很高。正因为这样,才能彰显你的才华。本人对医学,对中医学的看法,始终是积极的、正面的!我认为从任何角度来看,中医药学都是好学科,才华能够有所施展的好学科,能够赚钱而且能够自我成就的好学科。 我记得丁肇中到美国去念物理学的时候,他爸的一个老朋友,一位已经居住美国多年的老将军问他:“你想去美国做什么?”年轻的丁肇中说:我想做理论物理学。那个老朋友就说了:理论物理学可不同于一般!最后只会有少数人能拔尖,多数是一辈子默默无闻的。 可丁肇中很自信,最后,他拔尖了,年纪轻轻就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们也一样。我记得一位教授说过:解放初期(当时曾经鼓励中医改行搞西医),他为什么坚持中医学?因为你们都去搞西医了,我就吃香了!再现实些,老中医总体上比西医有钱多了!西医师他们多么辛苦!西医面对的是全世界,就一条道,千军万马在争!……他很现实,但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因此,问题在于你能不能潜下去,在相对人才不那么拔尖的情况下,你变成田忌赛马当中赢的那匹马。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对中西医思考了这么多年,我还是个西医学会某分会的会长,我认为医学永远是有欠缺的,健康又是这么重要,中医学做为一门补充,永远有意义。问题就在于你准备好了没有?这个问题很现实。 (三) 回过头来看,如果说你准备好了。你又怎么来实现?如果讲“以学生为中心”,不讲以“教师为本”,那是空的。学生为中心需要教师来帮助实现。 怎样来实现呢?我先讲个故事:前两天我看了一个故事,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很有名,是经典的传世之作。别人问米开朗基罗,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灵感,怎么会做出这个东西来?米开朗基罗说:“我去了趟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只要凿去多余的石头,只留下有用的,凿去多余的石头之后,大卫就诞生了!” 他所做的,就是把多余的石头剔除了,最后就形成了传世的大卫! 这其实是一个真理——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探索,每天都在寻求自我成功,寻求幸福感……我们现在的教师不需要,也不应该担心其他问题,包括收入,包括工作(比起我们当时来说);而是要把自己心中多余部分的欲望和弥散的过多追求剔除掉,适当聚焦,那你就会有幸福感,就会成功…… 用美国哈佛大学幸福课主讲教授的话来说:“即凿除多余石块,也就是摆脱限制。阻碍,或者对失败的恐惧,这些东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如今却出现在了大多数人身上,要凿除削弱甚至伤害我们的完美主义,凿除胜利的能力”。 因此,我也坦率的说:浮躁是当今国人的通病。教师要准备好,包括心态要准备好,或者说适度聚焦,能够抵挡住各种诱惑。不要把自我的期望值吊得太高,也不要太着急…… “有的时候,做减法比做加法,能让灵魂成长得更快”。我们今天躯体走得太快,灵魂没有跟上!所以,所有人都有“病”——焦虑病——深怕自己在芸芸众生中掉队。 因此,“只有做减法,才能让成就来得更快!”这就是辩证法。 (四) 其实,所谓的成就/成功,不仅仅在于聪明、努力、机会等;更在于心态,更在于自我调整与适应,以一颗平和而空灵的心,去把握、捕获各种机缘。 大家知道,心理学有匹克马林翁效应,强调成功要期望,要执着。心理学还有一个斯托克代尔效应,就是说:追求得越快,性子越急,越容易失败。斯托克代尔是美国的一位将军,越南战争时是被俘虏的最高军衔的,他当时已经快60岁了,八年后,他健康地活了下来,出狱了回到了美国!但是许多年轻的士兵被抓的,关进监狱都死去了。别人问“你怎么能活下来的?”他说,我想回家!又问:年轻士兵也想回家啊!他说:“我们被抓进监狱时,大家把敲墙当暗号,互相鼓励,有些人拼命敲墙,最后这些人都死了!”所以首先要聚焦,有期望,其次,要适当做减法,学会等待及控制节奏。 不妨,大家心态平和些,也许收获多一些! 健康自然也多一些! 当然,还要看得久一些!难道“三十岁一定要有房?”有些过分提前了,反倒不可能成功! (五) 下面,我想讲得更远一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还有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要经常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在我接触了上万例肿瘤病人后,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经常自我发问:“我们今天真的有意义地活着吗?” 现在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写书的是位美国社会学教授,叫莫里,内容是他和他学生的对话《相约星期二》,推荐大家都看看。 莫里教授就说了:“人类文化与教育造就了一种错误惯性,并一代的误导下去”。他是八九十年代反映美国的情况,我发现正好可以折射中国今天的情况。什么是误导呢?余秋雨作的前言就说了:“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些。大家似乎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一步,审视一下自己,问:难道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 莫里认为,现代社会,每个人真实的需求被掩盖了!“需要”的变成了“想要”的。而今天人们拼命“‘想要’的内容则来自于左顾右盼后与别人的盲目比赛。明明保证营养就够,但所谓饮食文化把这种实际需要抬高到了山珍海味、极端豪华的地步;明明只求舒适安居,但装潢文化把这种需要异化为宫殿般的奢侈追求……大家都像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得气喘吁吁,劳累和压力远远超过了需要,也超过了享受本身”。大家都像马拉松长跑运动员一样,跑得气喘吁吁,劳累、压力超越了生理极限,超过了生活需求,也超过了享受本身!很多身体稍微差一点的,就生病了,甚至走了!身体好一点,气喘吁吁到老了,“啊呀”!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我追求的很多好像都不是这么回事! 因此,我觉得教师今天也需要静下来好好思考思考——社会快速发展,我们有没有静下来,仰望星空,静静沉思的那份心思。其实,这很重要。教师毕竟是知识分子。 拥有越多越好吗?莫里又问了:钱越多越好吗?财富越多越好吗?“拥有得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的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上是很感困惑的。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别人反复对我们说:要越多越好!直到我们人人都认为这个就是真理,大多数人受他的迷惑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当中,很感困惑。 其实,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你如果心态不稳定,谈何“以学生为中心?”谈何塑造一个健康的人?所以,这本书我很建议大家去好好看一看。书里继续说,其实宝马、洋房病不能给你带来快感和安宁,我们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从而对生活产生了幻想破灭的失落感。 我做过国家课题的亚健康研究,我们做了一个比较——昆明周边地区的人比上海人的幸福感强多了,中国幸福感很强的城市是2线、3线城市!农村比城市更强!为什么?上海人一直觉得活得很累,“压力山大”是上海传出来的,对不对?明白你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其实,真正的需求用莫里的话来说:“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需求,就会直面关爱和奉献”。我们今天不会饥寒交迫;我们今天不会住不起房(也许会买不起房)。我记得我到40多岁的时候,学校给我的房是11个平方米,没有厨卫(没水没火),我当时还是上海的劳动模范。上中学的女儿和我说:“爸爸,我哪一天有一张我独立的床?”那个时候我已经四十五六岁了。其实,今天你们不会听到/碰到这个问题。 诱惑越多,人越是漂浮,没有根。所以,怎么在这个时代好好思考自己的根,很重要!人类真正需要的是关爱和奉献。我这就不多说了,教师、医师本身就是一种奉献。 (六) 我也特别强调教学相长、医患相彰。 今天我们医患关系冲突很厉害。其中之一是因为医生的根浮了。当然也有社会问题。那么我们教师也一样。我临床也看病,我有时看病从8点开始起有时候要看到晚上12点。但是我觉得快乐地、高兴地、充满激情地去看,和我应付工作似地去看病,效果完全不一样。我看了几十年病很少和病人发过火。我觉得做这件事很好。但是,如果让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很不乐意,就会带着什么态度去做。 所以,回过头来看,我建议大家把每一课程都看成自我充实、自我长进、感情交流中有所收获的机会。结果就大大不同。 (七) 第三个问题:有点思考,平湖会议上我已经提出来了。教师积极性不够是我们的现实。学生兴趣不高也是我们的现实。教师积极性不够。今天我很有体会。我们上午搞评委(评教授职称的)开会。我发现那个评的表格要求很高,要有专利、要有论文、要有科研教学工作量,教师的手和脚都被捆死了。你说合理吗?很合理。你说合理吗?一点都不合理。为什么?每个人特点都不一样,你用同样的尺去量,那只能抹杀我们教师的积极性,抹杀我们教师的个性。而且这个绝对不合理。我并不认为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好学生。你要承认差异,但大多数人造就得好,前提是你要给他放开手脚。 因此呢,我们这种情况只会造就一种情况:就是“劣币逐良币”。差不多的留下,有个性的没法生存。所以,这点我对管理部门要提出一个要求,看上去很合理——数字化考评,大家看上去很公平,其实一点都不公平。因为人和人是有差异的。我们一支教育队伍本身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人,你都用同样的杆尺标出来,这支队伍绝对只能打一般的仗。 然后,我们管理又陷入繁忙的事物中,所以我觉得需要抽出身手,严谨筹划,微观调控,本质是要贯彻“教师为本”,“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但是,一个学校肯定要把教师积极性调动起来。 教师的迷茫,我觉得关键之一是方向欠明,对学科、对学院、对自身能走多远,心中无底,没有形成最佳目标。因此,我们很优秀的人才走了不少。 教师自我及学科大方向欠明了,只能陷于一连串的琐碎事务之中。我们教师间的矛盾也比较大,因为你就这几个蛋糕(指职称等),大家要抢啊!就这个独木桥,你必须要过啊!那么,就相互挤啊!眼光就不可能放得那么远大。以至于我们教师被捆绑在琐碎的一大堆事务过程中。这样,你要他放开手脚,成为大师,可能吗? 钱学森著名的发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我觉得就是我们的管理,看似是数学化的,非常合理!其实是抹杀了个性差异及能力,违背了规律。 当然咯,这个问题不是我们学校所能做到的。既然讨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我们就需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也需要给教师松松绑;首先要给教师制定方向。那么,我们大目标丧失以后,只能异化为很现实的,我要早点升到职称,我要换个比你大的房子,我心里能够有个平衡……但是蛋糕只有这么一点。 刚才我看到一个同学写“造就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这正是我们学校发展现阶段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我前段时间去了西坂坡。我看到他们现场指挥部是一个很小的房间(10几平方米),几张桌子,两个电话,桌子还非常破,但是这里指挥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役,而且,是打赢了。为什么?因为这些人有激情,有追求,有目标。所以,我想我们也要激发创造出教师队伍的激情,教师队伍的目标,同时要给教师队伍“松绑”。所以给学校管理部门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加大方向、目标的宣传,包括中医目标,包括我们学校的发展目标。现在我们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包括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等,都已经提入到我们十八大的党纲里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有很好的施展空间。 第二、帮助各个教研室年轻教师确立目标,包括中医学会怎么走?包括基础学院的目标是怎么样?你的学科愿景是什么?你个人的发展愿景是什么?你怎么进行自我的目标设定,等等。其实,作为人才工作,最重要的是帮助他自我设计!作为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自我设计。 第三、围绕这些配套,提升教师士气,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消解一些枷锁,帮助解解套。我们学校“套”很多。第一个学生说的一个是兴趣不足,第二个是“套”很多。让教师在琐碎烦事中适度解脱,让他有能力者全身心地投入专业的教与研。还有,短期内可以帮助他实现一些目标,再加上情感纽带。包括学校的教师培育中心工作的。我们的基础学院很注意情感纽带,但这个情感纽带一定要建立在大方向明确,有奔头的基础上,情感纽带才能起到很重要的润滑作用。不然的话,事倍功半。 我啰啰嗦嗦谈了这么多,主要就说要“以学生为中心”,就好比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一样,关键是医护员工要有中心感;在教育中就是教师要有中心感。 除了上下认识要加深,技巧要加强外,提升士气则是关键。 特别是教师的士气。 提升士气需要提升认识,需要明确目标,给出方向。 要有长期目标,又要帮助其实现短期之内的可实现的收获。 谢谢各位!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2005 次阅读|2 个评论
送乎,归乎
Elephantd 2013-1-26 11:53
一学生,刚刚出考场,就来电告别,急匆匆踏上从昆明经罗平至玉林的回家路。说是:千头万绪,百感焦虑,十分期盼,一路不安。 担心,故,一路 QQ 联系,安慰。 虽然方向相反,我却有女儿回家的感觉。满怀迎接,全神送归。 油菜花 ( 欣喜若狂 ) ( 火车刚到罗平,浓雾弥漫,疾呼哪有油菜花。我知道,一刻钟后定有奇迹,故作如下调侃。 ) 浓雾茫茫到罗平, 记住嘱托探头望。 油菜花海哪里有, 教授说谎骗姑娘。 赞 ( 安慰 ) ( 夜深人静,思乡心切,孤寂难忍,短信诉苦。特给安慰 ) 刘备想爹娘, 庆幸回家乡。 连日喝喜酒, 美女伴身旁。 到家 ( 平安团聚 ) ( 朦胧出车站,满目漆黑,一大叔上前问路,称阿姨,气死小姑娘了 ) 团聚好甜蜜。 万事皆稀奇。 姑娘未长大, 就被称阿姨。 (我, 回到书桌边,听着《昭君出塞》,拨动冰冷的键盘与鼠标…… ) (2013. 1 26)
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老师是学生培养出来的!?.......
热度 2 yxleng 2013-1-19 23:29
好老师是学生培养出来的吗? 1.学生成功,老师出名。这叫名师,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 这种例子很多,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老师均有,不再讨论。 2.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和蔼可亲。。。学生喜欢的老师——好老师,这是本文讨论的内容。 我是一个从落后、偏僻的西域小地方来到成都读书、工作的,一直知道、理解学生的种种,特别是一些小地方来的学生,也许是共同的经历吧,我一直认为,“贫穷、苦难的经历”就是一种财富,因此,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发现我无法实现这个目标,不是我不努力,而是靠我个人的努力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没有学生的培养,我是成不了一个好老师的。。 a.学生有错,你不能严肃批评,要和颜悦色。 好,我和颜悦色,但是2天后,不,1天后,同样的问题又出现在她或者他身上。 我还要和颜悦色,我要吐血。 b.我对科研不感兴趣,就是为了混个学位,你不要逼我太紧啊。 好的,不指望你有大的进展,毕业基本条件要达到的,我的标准不能一再降低,否则就会如何?硕士、博士学位的水准不能因你而降低啊。 学生跟你讲一大堆理由,求你让我毕业吧,哎,如何是好?好人能做吗?底线能一再降低吗? 好老师能做吗。 c。我相信你们,耗材你们随便用。 但是,实验室能够见到样品随便丢弃,酒精、丙酮1件件的消耗,培养板等1年x万(也许是半年的),公家的东西不要钱啊? 不能说,好老师的吗。 好老师能做吗。 d。答应的事不守信,有很多理由。 好老师不能说。 我能做好老师吗,还能相信你吗? 学生希望好老师,但是好老师要学生培养啊,你们一次一次挑战我的底线,我还能做好老师吗? 孺子可教才教,不必为了工分而教。对吗?矛盾中。。。 人格分裂了,我的双重人格。
47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外患PM2.5,内患CO₂
huailu49 2013-1-16 14:05
据报道,最近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教育主管部门相继下发通知,要求辖区所属中小学,未来三天停止学生户外锻炼活动,体育课安排在室内。 然而,室内安排体育课,势必导致室内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大增,同样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那些缺乏专门的室内体育馆舍的学校。 纠结中......
个人分类: 书斋夜话|25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到南林大工作31周年
热度 9 lin602 2013-1-13 09:25
今天到南林大工作31周年
早上起来打开手机,手机上显示出13这个数字,哦,今天是1月13日,是我来南京林业大学工作31周年的日子。 昨天晚上在校园中散步,觉得这个校园真安宁,而且越来越漂亮,尽管有许多不如人意的事情,但比起这个社会还是更适合自己的生活与工作。 每当走到进办公室,看到照片墙上学生们的留影,还是有成就感的,再过几年退休后,学生们的事业就是我们工作的延续。 这是从2004年有数码相机开始照的与学生们的集体照(可惜前20年没有数码相机),除一张照片外,全是我与学生们的照片,绝大多数是我带学位论文的研究生与本科生集体照,还有张与毕业生们聚会的合影。这旁边的架子上及书橱中还有十张左右照片,没有照下来。我的目的是让我的学生们毕业后再到我办公室时,能够看到他们在我这里做实验时的样子,许多毕业生到我办公室看到当年他们的照片,心情也比较激动。特别是当我看到这些照片时,能够让我得到快乐的心情。他们既是我的学生,又象是我的朋友,这种没有多少利益的师生关系比较单纯。(2张照片都是用手机照的)。 下面一张照片,是我校树木园,几百亩地(慢慢变小),就在我家楼下面,经常到那园子中散散步。让自己暂时远离人世间的喧嚣。 下面的链接是我来南林工作30年那天即一年前写的科学网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528317.html
3589 次阅读|22 个评论
‘次品学生’让大学教师蒙羞
热度 17 lin602 2012-12-29 09:05
晚上散步路过教室,看到不少上课的学生们在玩自己的手机,做自己的事情,有的学生只带自己的身体外加一部手机到课堂,没有书,不带笔记,甚至笔都有没有见到。 自己也做了三十年的教师了,感觉到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不爱学习,上课玩手机的、讲话的、看网的、发短信的、说话的人都有,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呀。 从考试的情况,不及格率越来越高,卷子的难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不及格率从开始的‘零’逐年升高,有时候不及格人数多得让我这老教师都沉不住气了。 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百人的课),不得不停下来提示他们,不过,这暂时的安静不会永远。 唉,有时候想想也挺难受的。但我们无能为力,因为管理体制与规定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大学生们考不及格补考,补考不及格重修,重修不及格再补考,补考再不及格毕业前‘清考’,甚至第一次考不及格就‘休克’直接进入到清考的程序,统统过关。有多少进门的大学生不能拿到文凭走出校门呢? 身为大学教授,面对这样的情况,束手无策。为此曾经找到相关领导们反映,也竭力反对过‘清考’,数年过去了,没有变化。 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质量监督体系统统过关,这个产品能够成为‘名牌’吗? 为什么国人到国外买奢侈品不担心‘假货’?而在国内买产品不踏实? 许多人将大学生们质量下降最后怪罪于教师们,其实大学教师也是没有办法。当然提高大学教师的水平与责任心也是重要的,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 网上不少大学教授及刚毕业的研究生们,你们高校淘汰率有多少?有多少学生拿不到文凭的?有多少学生在认真学习? 大学生比起中学来,那真是快活呀。那种学习的劲头根本没有办法比。 如果苹果手机,7个正品,3个经常出毛病,这苹果手机在市场上还能够畅销吗?生产‘次品’的大学,能够成为国际一流? 现在经常出现的是:学生不急教师急。
3579 次阅读|40 个评论
不怕碰到讲狠的,就怕碰到不想讲的
热度 82 lionbin 2012-12-19 10:19
不怕碰到讲狠的,就怕碰到不想讲的
几天前,看到吴宝俊发表的一篇博文“ 你不让我及格,我就死给你看 !”。本来以为这样的事儿离自己很远,当时也就是读完作罢,并没有特别的感悟。直到昨天,碰到一件“类似”的事儿,我才知道也应该好好思考这样的问题了,也许哪天我们都会碰到这样的学生(这里,我在类似上加了引号,原因请各位看完博文后就知晓了)。 昨天刚上班,就收到一门合作课程的老师发来的邮件。告诉我有一名学生旷课次数非常多,一个学期就来了两次,问我怎么处理?并将学生的邮件转发给我。这位老师刚走上讲台不久,可能认为我比较有经验。其实我 看完邮件,才发现自己也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儿。 学生邮件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很抱歉在您的课上缺席多次,我无法找到一个理由为我的缺席辩解。但是身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希望这门课不会成为我延迟毕业的唯一原因。 由于前两天刚看了吴宝俊的博文,我的第一反应就联想到了文章中的故事,所以就比较重视这个问题。但因为年底事多,怕一着急反而让事情走向恶化的状况,我想先冷处理一下吧,就简单与这位老师沟通了一下。 没过多久,这位同学又给我发来了一封信,大意如下: 我是一名大四的本科生,正在面临着临近毕业的种种压力。在本学期我选了XXXX课,这门课是由您和XXX老师一起教学的。我很抱歉在这门课上登记的出勤率是0,我也找不到理由为自己辩解,也许是因为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直到期末考试才想起选了这门课。昨天我跟XXX老师讨论了这门课我能不能通过的问题,X老师的意思是您的意见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特意来询问您的意见。这关系到我能不能按时毕业,因为下学期并不开设这门课,希望这门课不会影响到我准时毕业。 口气稍微缓和一些,但最后一句话怎么看起来还是把责任抛给老师呢?嗯,还是先处理这事儿吧。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应该先与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沟通一下。希望我的判断是错误的,学生的邮件只是辞不达意。 做学生工作的老师非常负责,我与她沟通完毕,她很快就与辅导员进行联系,并可能让辅导员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因为不久我就收到了学生的第二封来信: 老师您好,再一次打扰您,诚恳地请求您看完这一封邮件。我没去上课是我犯下了巨大的错误,我认识到这是我对课业太过轻视的结果。经过考虑,我觉得我应该再次发送邮件向您道歉。另外我想向您询问这门课还有什么补救的方法。最后,我想我在上一封邮件中措辞有些欠缺考虑,在这里向您说声抱歉,如果能方面交流一下我觉得会好点。 学生有这样的姿态,我当然应该配合一下。虽然下午很忙,我还是回信让学生马上过来。 很快,学生就来了。一见到我,学生首先强调自己是大四的学生,对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 我说:“大四的学生与旷课,这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你是大四的学生,更应该比其他学生知道学校的纪律吧?” 他说:“知道,有三次旷课记录任课教师就有权判定平时成绩为0分。” 我换了一个话题,“你以前在精神方面有没有什么困扰吧?”我能毫不避讳地问这个问题,是从交谈中判断出他属正常之流,我只是要让他自己确认一下。 他显然自信地回答:“老师,这点儿您放心,我是一个完全正常的人。” 我接着说:“很好,看来是明白人。我们第一次上课你来了,我当时就讲了,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现在你的平时成绩几乎拿不到了,期末成绩你能拿到满分吗?如果可以,我仍然让你通过这门课。” 他说:“那不大可能的,我没有这个信心。” 我说:“那么,我没有选择,只能给你不及格了。” 他显然已经有思想准备了,说:“我现在不奢望这门课能及格了。” 我说:“我很遗憾,自我讲授这门课以来,我从来没有给过一个学生不及格的,你是第一个。” 他有些紧张,说:“我因为不及格而让老师对我印象特别深刻,也是很遗憾的;另外我过来主要就是想与老师沟通一下,对我邮件中的措辞进行道歉。” 我说:“好的,你一定要这么说,我接受你的道歉,而且我也认为你道歉的态度极其诚恳的,这完全可以为你的品德加分,但并不能为你的课程成绩加分。” 学生点头同意。既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也无意义,但抛开这个问题本身,顺势教育一下学生还是是应该的。所以,我继续说道:“一个男人应该有担当,自己犯的错误应该勇敢去承担,并接受相应的惩罚,不应该将责任抛给别人。” 这件事儿看上去得到了一个较为圆满的解决,我也没有再多想就忙别的事儿去了。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又想到了这件事,觉得还是有些潜在的问题值得所有的任课老师思考的。 大四的学生与旷课,这本来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但许多学生似乎认为这是一个不成文的约定,而且是作为重要理由来为自己辩解的,这的确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如果毕业生因为找工作或实习等原因向老师请假,我也不是特别反对,但类似这名学生“我无法找到一个理由为我的缺席辩解”,还是值得老师们,特别是高等教育研究者考虑的。 在这件事儿中,我碰到的还算是一个比较理性的学生,经过指点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如果碰到一个不讲道理的,那老师应该如何处理呢?这似乎不是吴宝俊文章中所说的认不认怂的问题。不管认怂还是不认怂,其最好的结果可能只是一输一赢,大多情况可能是双输。有没有双赢的办法呢?另外,在沟通中我了解到,这名学生开始以为一门课不及格就不能按期毕业,但后来他了解到不是这么回事儿,所以才没有对这门课的成绩如此看中。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事情能这样容易解决吗?教育显然不是万能的,目前不管是在中国还是海外,年轻人偏执、走极端的问题频频发生。碰到讲狠的,的确可以将问题上报来解决,但这必须是对待还有理性的学生,如果碰到精神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根本就不听你讲的,那这个办法也是不见效的。 【补记】:这篇博文,得到许多人关注,有较多评论,但许多评论可能不了解一些背景,这里先说说。如果您有话想说,不妨先看看我的这个说明: 1)这门课是选修课,目前还没有什么教材,因此学生到课堂来上课非常重要,我们上课的内容大多都是来自最新的文献分析。考试很简单,要求写一篇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论文,题材不限。我同样也鼓励这名学生好好完成课程论文,争取拿高分。但是学生自己胆怯了,因为他自己也觉得这不可能,其实也真是不可能的。我可以肯定,该生不上课,绝对不是在自学这门课,而且我也觉得他目前还没有这个自学能力,因为教材都没有。就这门课程来说,不来听课的学生,不可能比来听课的学生学得更好,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来听课,写的文章,实际情况也可能是不及格,其他来上课的学生其实也一个个都是人精。 2)我上课并没有点名的习惯,这次正好是刚开始的时候助教主动清查的,后来就养成了习惯,有了详细的出勤记录。我负责的课,有自己的策略,请参考我的另外一篇博文:我上课不点名,但也反对学生逃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624908.html ) 3)其实,复旦大学这样的学生很少见,所以我也是首次碰到类似的事儿,没有必要扯到系统性错误去。今年我还上了另外一门课,学生的学习热情令我有时候非常感动,我并不觉得旷课已经成了大学生的主流,大四的学生要求稍微低一些,但文中这个例子还是比较极端的。 4)因为不想让学校变成发文凭的机构,我才想坚持游戏规则。其实,我也根本没有权利破坏这个规则。我可以非常有信心地说,学生不来上课,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授课质量。但我告诉这名学生::“一个男人应该有担当,自己犯的错误应该勇敢去承担,并接受相应的惩罚,不应该将责任抛给别人。”时,学生回答:“是的,这门课我完全没有学,给我学分是对其他认真学这门课学生的亵渎。” 5)借用网友评论中的话:“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那种靠考前突击过关的学习方式不值得提倡,老师以考试来决定成绩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更合理的成绩应该是平时成绩。因此,重视平时学习是一种措施,很有必要。“那些真正想学的学生是很可爱的,他们在你讲得富有启发性时微笑思索的神情让人深受鼓舞,课间总是来找老师讨论或答疑的学生也让我了解到学生们的接受情况,这些都构成了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足以为他们的成绩加分。不来上课的学生谈何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了解。” BTW,昨天我问YC,你最近又开始闲起来了?她说:正好相反,事情多得不行。越忙越想写博文,跟大学时期末考期间非要挤出时间去阅览室看杂志一样。在这么忙的今天,我还写这么长的博文,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奇怪呢。
个人分类: 师生之间|19435 次阅读|233 个评论
学生就业难,怎么办?
热度 17 xying 2012-12-17 08:02
十几年了,经常听到对这话题的感叹,从亲友到报刊网络。似乎要同声叹息,非如此不足以示关爱;似乎现在年轻人生不逢时,成长在最不幸的年代;似乎是政府不给力,有待于体制的改革。。。如果这些话都只是给痛苦沮丧的年轻人一点呵护抚慰,倒也符合幼儿教育的心理学。但是当我看到跟帖中在校学子迷惘的眼睛,待业在家殷殷的期盼,我不竟诧异,难道都没人出来告诉市场残酷的真相?作为父兄长者在社会竞争中过来人都是知道的呀! 就业难的本质是供需间的失衡,千里马太多,楚王太少,商行里要大量拉车的却无马可用。这是从大锅饭到自由竞争转变中人们思想滞后的一种现象。社会已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几十年了人们思想还是停留在希望计划安排,等待政策照顾之中。渴望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人千军万马地涌向独木桥,独木桥在渴求呼吁中扩成了宽阔大桥,洪水般涌过大桥挥舞着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的人哭泣呼喊着问黄金屋在哪儿? 体制的改革能建这么多黄金屋吗?向国际接轨能有这么多黄金屋吗?还要持续多热的经济能保有现在的黄金屋?其实我们已经太运气了,这二十五年高速增长让国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经济停滞市场萎缩,当真正的严寒降临之前能先占个小木屋遮风挡雨是多么幸福的事。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不同点是政府不干预供需关系,这个平衡要由双方在市场自由竞争中得到调整,局中的人们为生存、为发展、为上位、为掌控博弈争夺,其间残酷和血泪造就了合理的均衡和发展的效益。在打破大锅饭的转轨中,老一辈很多人由于年龄和经历已无法适应这个巨变,为之惨痛牺牲,但这牺牲只被后辈简单地认为是知识不够。上大学研究院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上学为什么?很多人说是为了理想。但社会要的是市场上需要的技能。当你的理想与社会的需求脱节时,你就杯具了。供需失衡造成了就业困难,社会竞争总是残酷的,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只不过国外失衡时只需要一两年时间人们就很快调整自己适应了变化,而国人总在期待抗争认为是社会的错,不愿意改变自己,经历多年依然如此,积累的结果让局势更加恶化。人们还只是抱怨。那看看在美国是怎样对付这个挑战。 学位只是你受了一定训练的凭证,职称只是你坐过某个位子的名号,这并不能成为你高人一等的资格。当互联网高热时只要是个活人,高中生失业汉上个短训班都能到公司挣大钱,泡沫破裂时连资深的软件工程师首席科学家都找不到工作,更不用说刚毕业的菜鸟。当 NASA 大裁员时多少火箭科学家工程师转业修车子卖报纸。经济不景气学校裁员,教授去开餐馆洗衣店也不足为奇。 你有多少市场欢迎的技能决定你求职的难易。专业最重要,学校的名气只是在同专业比较时才有意思。在这自由变动双向选择的市场里,你有多聪明是你的素质,你会什么才是老板雇你的理由。市场的大小决定了竞争的烈度,如果你学的是恐龙之技,即使是天才的学生未来之星,要是唯一的位子已经被个平庸之辈先占了,你只能吃瘪,要么改行,要么等他老死腾出这位子,没有把他扒下来让给你的道理,不会给机会来证明你可能得到诺贝尔奖。所以美国高中生选专业还可能凭兴趣,进了大学就懂得奔向大的市场。过去 Biotech 是个热门,现在大学一两年级学生就关注到市场的行情及早转了行。八十年代有位国内硕士讲师出来攻博,我给他唯一的忠告是:忘掉你研究多年过时的专业,不要舍不得,重新开始念个热门专业,越早适应市场痛苦越小。 当你的技能在市场上找不到买家时,你只能回炉再造,或有资源坚持,否则告别职场。我的一个朋友在名校得了物理博士找不到工作,又到附近社区学校学了两年计算机,凭着这社区的计算机硕士得以就业。有人选择熬。我认识个美国人他的志向是当电台主播,没工作在家练习老婆养着,七年了还在坚持,能否成功首先要看你能耗多久。 WashU 大学旁边有个音乐学院,许多北京上海音乐学院出来的高材生在那儿学习。学校每人必修的一门课是音乐史,很大的一个用处是当你毕业后挤不进大乐团时,可以到店铺卖唱片。 当市场紧缩求职困难的时候,每个职位都要求要有经验,而经验只能从工作中得到,这个循环怎么切进?菜鸟们在学校里跟老师做项目,假期廉价或无偿打工来进入。当你的简历列上几条具体的工作经验,你就比别人多了份竞争力。招聘的人远比菜鸟们有经验,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课堂练习还是真正的工业界经验。计算机博士有两种类型,做理论的天才三年就得到,做大项目的可能六、七年,迟毕业的并不吃亏,常常还没毕业就有人高薪聘请。 市场上要的是恰如其分的资格, under-qualified 固然不行, over-qualified 也不行。要硕士的职位来个博士,即使人事部门没有扔掉简历,你的顶头上司也不喜欢,因为 over-qualified 的人可能把这儿当跳板过渡,或者是眼高手低做不了事,很能干的也许很快爬上去抢了他的位。这几点都注定你不容易被接纳。不要感叹你俯身低就了还无人赏识,上司妒能忌贤人心不古。他也处在职场博弈中,他要的是团队里合适的成员而不是留了一个麻烦。 在这严酷的竞争中,你在市场中也像自然界生物的进化一样,适者生存弱者淘汰,要么根据市场需求改变自己适应这环境,要么在抱怨中被踢出市场。当生存的压力迫使大多数学生明智地选择社会需要的技能,学校也因需求提供这种培训的时候,供需就会走向平衡,就业难的困难也就缓解了。 有人问:难道我就不能坚持我的理想? 能。有抱负的人都不随波逐流会耐得住寂寞,但你要走进社会里考验你的心志、实力和运气。人生就是在博弈,结果并不是你单方面努力意志坚强就能决定的。也许你的坚持只是不切合实际的妄想,在风吹雨打中凄惨摇落。也许你熬过严霜之后春光明媚,秋实累累。你必须首先活着,生存在这现实的世界而不是期望在温室里来实现你的理想。
个人分类: 杂感|8936 次阅读|21 个评论
人品差的导师毁人一生
热度 8 meimei20070126 2012-12-15 08:09
某高校有这样一位老师,教授、博导,人品素质非常差。这位老师的工作能力确实很强,所以为人有些傲慢,常常不把人放在眼里,同事们对他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实验室的学生们都不愿意读他的硕士或者博士,学生也比较少。他的各种申请报告都让学生写,如果写的他不满意,他就直接说“我怎么会招你这样的学生”等对学生心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话。他的脾气很差,总找学生做些杂事,给他做事的时候态度还能稍微好点,如果事情做完了,他就会找各种借口斥责学生。总给他干各种活,学生也很少有时间做自己的科研工作。如果学生稍微有点顶撞了他,他就会记恨在心,不管人家。答应学生的事,总找借口不给办,还说都是学生的错。据说这位老师“指导”过的学生,下场都比较凄惨。 在评定职称的过程中,是不是应该考虑下教师的人品素质?如果像这位老师这样的博导多一些,那将会有更多学生受害了。
9659 次阅读|15 个评论
导师的类型
热度 4 unamigo 2012-12-14 18:03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自身也更加重要。如果两者互动合拍的话,会达到非常和谐的结果。但两者往往很难达到这种和谐的境界,因此选择导师和选择学生一样,都是一件较困难的事。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此本村夫认为,导师和学生间臭味相投是达到两者和谐的最简单条件。 为促进各位学生尽快找到臭味相投的导师,本村夫经过闭门彻夜钻研,对不同类型导师进行了研究。希望各位学子能够参考该分类理论,尽快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导师;若发现已误入歧途,希望及早迷途知返。 一级导师 -- 放羊人型导师 这种导师的工作思路和经费都无力支撑对其学生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终日无所事事。如果您终日忙于公务而无暇完成学业,或者只是为混一个文凭的话,你是找对导师了;否则,本村夫建议您应尽快另投他门,至少在外面找个兼职以不枉费青春。 二级导师 -- 公司老板型导师 这种导师,可称老板。导师弄些项目或开个公司,学生代替老板来打理其公司或项目全部业务。这种导师是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好导师。为此,本村夫建议其学生应及时学习MBA。在现今社会,其学生往往有一定的钱途。 三级导师 -- 保姆型导师 表面看起来,这种导师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是多数学生希望的导师。但这种导师培养的学生难以自立门户,甚至会逐渐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失去兴趣。这种导师自身较为迂腐。明朝张居正是这种导师的典型,最后其优秀学生万历皇帝要了他的命。 四级导师 -- 玉皇大帝型导师 这种导师的能量很大,至少在某个范围内可一手遮天,说一不二。这是多数学生梦寐以求的导师。这种导师虽难以谋面,更谈不上指导,但其学生的利禄前程妙不可言。浪荡子张好古曾拜魏忠贤门下,即如此。但从历史上来看,这种导师培养的学生们往往占据了某个范围内的主要位置,且是误国误民的中坚力量。 五级导师 -- 唐僧型导师 这种导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导师。这种导师本身是大智若愚的智者,虽然他不是万能的如来佛祖,但他足以指导你成仙成佛。只有这种导师才能把一群野性难寻的妖怪都培养成了人才,尤其是连一个石头猴子竟然也培养成了佛。但这种导师大致若愚,最不容易被人们所发现。 六级导师 -- 你自己 你自己的心灵是你最高境界的导师。因为不管外界如何,最终指导你的是你的心,或者说是你自己。 能够读到这里的人,本村夫祝福你,至少说明你是有心的,也就是你时刻有一个六级导师伴随着你。
8248 次阅读|7 个评论
学生来信照登:“一切都如老师您的预料”
热度 2 lpzhao 2012-12-14 01:53
赵老师: 您好! 您最近好吗?张老师好吗?实验室大家都好吗?一直都很忙吧,我也不好意思打扰,说来我自己也还在博士的磨练当中,每天一直瞎忙。我现在在的实验室是工学实验室,反应器方面是做的很好,不过就是化学分析和分子生物方面都是我自己来做,也几乎全是借别人的实验室做实验,是很辛苦。 我记得当年我毕业的时候,您有说过让我学454方面的事情,说一定会用到,我当时觉得可能性不大了,毕竟454那么大型,环境方面的样品没有那么多混在一起去做一次,除非和别人合作。还是真没想到,才几年功夫,变化这么快,我还真的要做高通量测序的工作了,和学校心理系的一个实验室合作,他们做自闭症儿童的研究。测序仪器也才到,他们之前并没有16S方面的经验,我也才是懂点皮毛而已,真是有点紧张。不知道如果将来遇到什么问题,是不是能向老师您请教? 我到加拿大以后,跟着一个当地英文老师学英文,同时我教他中文。最近他给我一篇new yorker上面的文章做练习,我一边读下去,一边就说,这个就是赵老师啊,这我几年前就听过了。他非常惊讶,说是吗,这个很有意思啊,我读这文章之前都不知道人体内有这么多细菌的,这个非常有意思。文章我放在附件里了,下面是个摘要链接 http://www.newyorker.com/reporting/2012/10/22/121022fa_fact_specter 据那个英文老师说,new yorker是给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的读物,非常有公信力而又有很广大群众基础的。我想,现在对于肠道菌群的研究应该已经是到了非常蓬勃的时候了,一切都如老师您的预料。 圣诞节元旦快到了,祝您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学生 xxx
个人分类: 科学方法|878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2 回国散记-- 去北大
热度 7 lujiangxiao 2012-12-11 22:45
今天访问了北大一个实验室. 距上次访问已经四年多了. 学生都是新面孔.只有几个依稀有印象. 我的老师已经退了,但身体还不错,与几年前见没啥变化. 见面很高兴, 谈起了那一代老师谁已经去世了,谁去美国照顾第三代,谁有什么病了.但另一位老师虽然还很健康,也很健谈,但已经记不清我的名字了. 与我同代的教授,几年不见也很兴奋,不觉谈了几个小时. 国内教授很努力, 根本没周末,早上三点还和学生通电邮. 和我闲谈花了这么长时间让我很不心安. 这次去北大看到两个现象使我很兴奋: 一是看到几个学生聚在一起,关着门讨论什么,一问才知是自发组织的journal club, 在讨论一篇文献. 这是非常成熟,独立的表现. 学生自发地组织读文献, 比那种老师给了文献还要追问读后感的学生要强几个数量级. 中国学生虽多,有这种素质的也不常见啊. 第二个现象是一个在读博士,我问他毕业后去向.他说留下来工作的可能性最大.问不需要出国镀金吗?他说没必要.他在国内工作的文章已经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和条件. 反之留洋回来的博士需要证明在国内能做实验并发表才有竞争力. 这样, 从申请国家基金的角度来看, 土博士比洋博士甚至博士后都有优势. 中国很可能在几十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 达到这个层次要经过三个过程,一是大批留学,大批归国.二是国产的人才出现强竞争能力,留学相对减少. 最后第三阶段是出现大批到中国来留学的年轻人. 我已经能看到第二,第三阶段的苗头.国内大学对新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和非洲)学生,已经有很强的吸引力了. 中午在学五食堂就餐, 眼前尽是熙熙攘攘的年轻学子,年龄组成与二十年前一样,不同的是我们自己在一年年在变老.
4190 次阅读|21 个评论
学生能向老师学些什么
热度 21 stone1971111 2012-12-6 08:31
过去十多年来,带了40多个学生,见了更多的学生,对于很多要报考的同学,我都要唠叨一些读研的观点,其中就希望学生首先要想清楚,你来我这里是想要什么,尤其是你想学点什么。当然,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都认为可以从这里的课题得到很好地科研能力,最起码可以得到一门技能,并借助于这些技能在社会中获得较好的职位,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实际上,从过去已经毕业的30多个同学身上,我觉得他们尽管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很多技能,但是让我感觉到真正从我这里学到东西的同学少之又少。 大部分同学只是借助了我这个平台,并没有真正从我这里学到与其他老师不同的东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想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似乎值得思考。 原因一、 重技能,轻‘形而上学’。 学生们习惯于掌握一些具体的技能,不管是为了未来的生活,还是由于本能的驱动。比如,编程能力、理论推导能力等。这些东西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科研来说,这些仅仅是基本东西的一部分,光有这些技能,还远远不能保证一个人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形而上学的东西正是让这些技能发挥到最大化的催化剂。 没有形而上学的指导,这些技能只能培养出忠实的工程师,而不能培养出能够独立研究的人才。 我们的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在形而上学方面几乎是空白,尽管上了很多年的政治课和语文课,但是死板的内容让学生对形而上学的东西一知半解,甚而厌烦。 原因二、 学习比较被动。 大多数同学读研时间内比较被动,喜欢被老师指导,巴不得当个实现机器,老师把一切都安排好,并且要监督好过程。我相信也有部分老师其实就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不认可这样的做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连科研的门都没有真正进入,他们只是老师科研过程的延伸,而非真正在从事科研锻炼。有很多想法和做法,实现过程往往是不够的,即便发表了论文也不能说明学生就已经会科研了。实际上,想法的来源,想法的深层原因才是更重要的。好比一个比喻,最好的教学是教会学生钓鱼,而不是给学生鱼吃。现实情况是, 大多数学生只想吃鱼,不想钓鱼。 原因三、 缺少观察能力。 做科研的方法尽管可以说很多,但是绝大多数原理和真理都不是死板的,往往是需要灵活的运用。同样的办法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差别很大。老师也可能只是无意识中做到了符合某种规律,但是老师并不能将这些微妙的原理明白的讲出来,并让学生实施。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依赖学生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能力,不断地从不同的学术活动中获得理解,悟道各种道理,并将这些道理化进自己的行为。大多数同学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到形式,看不到形式背后的奥妙。这和我们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联, 学生们缺少一种细致敏感的观察力,导致他们糊里糊涂的进行几年辛苦的科研训练,之后依然不知所以。 原因四、 对老师缺少信心。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的不是大牛的导师,学生往往内心不够信任,不相信老师的判断。 实际上,我的判断在很多情况下是错误的,但也有很多情况是正确的。学生总希望老师说出的话都是正确的,做出的判断都是准确无误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实际上即便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牛,错误的判断依然很多,更何况我辈。事实上,学生最好既不要没有信心,也不要完全相信,老师好坏要靠自己去判断,而不是寄希望于依赖一个大牛。 我是个快手,在跟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想法多而快,自然错误的想法也就很多,但是确实有一部分想法事实证明也是正确的。 但是学生们就不大相信我的判断,尤其是一些看似离经叛道的想法,学生一开始根本就否定。有时候我先做个示意性的结果之后,他们才相信这个想法是有意义的。尽管他们最终接受了我的一些想法,但是这样的接受过程显然不是我想看到的。我的一个朋友读博士跟著名的法国科学家Mallat,那时候Mallat还没有名气,学生比老师还大,一开始学生还不大相信老师,自然也走了一些弯路。现在看来,这个朋友觉得他导师还是很牛的,自己永远都赶不上。 原因还可以说出不少,包括作为老师的我不能善于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等原因,就不再一一列举。 但是无论如何,读研的过程是需要学习并认识一些形而上的东西,那么学生从老师身上到底能学到什么呢? 一、 学习一些思考技巧。 思考能力显然是科研甚至工作非常关键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要依赖很好的思考能力。作为学生要学会从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学习到完整的思考过程。比如,问题是如何发现的,问题是怎么进行形式化或者转化的,问题是怎么开始解决的并如何最终解决的。 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求有不同的能力,都需要不同的思考技能,而这些技能并不能非常明白的讲清楚,只能靠学生去悟,去体会。 二、 学习一些风格。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老师也有自己的风格。虽然可以肯定的说,老师的风格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甚至不适合任何一个具体的学生,但是培养自己的风格无疑是很重要的事情。学生不必照搬老师的风格,但是不妨参考老师建立自己的风格。一个杰出的人一定是特别的人,没有自己风格的学生注定就是个没有出路的人。 学习老师的东西不是简单的模仿,更不是简单的照搬。只能是化具体为不可言传的感觉,让自己得到不断地提高。 当然如果老师是一个一流的学者,可以学习的风格自然就更多,但是这依然需要学生是个有心人,去挖掘,去思考。 三、 学习一些原则。 每个人都有指导自己的原则,老师自然也有,首先要看清楚老师的一些科研原则,然后批判的吸收这些原则,好的原则自然要揣摩并试图掌握之,坏的原则则可以按照反方向的反命题进行揣摩并实行之。 一个人在年轻时期最缺少的是符合自己需求的原则方法,尽早找到自己急需的原则方法,是当学生阶段至关重要的任务。 有了这些原则和方法,学生自然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四、 学习一些教训。 老师之所以不是一流的老师,除了先天不足之外,可以肯定的说,老师有自身严重的不足。看到老师的不足,并不需要灰心丧气,而是要积极主动的从自身避免老师走过的弯路,根除自身犯类似错误的内部因素,从而未来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个好老师并不一定是大牛,而一个大牛也不一定就是个好老师。 当然,好老师也有赖于学生善于学习。真正地好老师是宽广的,好比广阔的天空和大地,学生可以从老师身上找到各自的需求。 总之, 不管跟一个大牛学习,还是跟一个无名之辈学习,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挖掘,不管是好的原则方法技巧经验教训,还是坏的,都需要学生认真细致的思考,不断地揣摩。无论老师做的好不好,都不要盲目的模仿,也不要盲目的反对。慎思独辨是不可缺少的能力。善于学习的人总能够从身边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而不善于学习的人即便跟着牛顿这样的大牛,也可能什么学不到。 silong.peng@ia.ac.cn 2012.12.06
个人分类: 教学闲论|16943 次阅读|21 个评论
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可作为教学评价重要依据?
热度 2 gisbase 2012-11-25 18:58
教学评价,让毕业生评价如何? 对于真正关心学生的教师,在学生毕业及毕业后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否把他们的评教作为重要依据? 对于学校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倾听他们的声音。如果财力允许,对于毕业5年、10年回校团聚的学生给予支持,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于参与评教的毕业生,一定要匿名,并象征性的给予补助,以感谢他们对学校建设的关心。 对于学生评价较好的教师进行奖励,力度要大,让那些对教学不重视,不关心学生的教师有危机感。 说一千到一万,关键是让教师愿意教,至于教学方法那些其实并不是核心,态度是最重要的!!!每当看到那些所谓的的教学大赛、教学方法、教学研讨,感到非常的鄙视!问题都没看明白,研究那个有用?给那些获奖的教师2000块钱,就感觉重视教学了?教学就这么便宜?老师辛辛苦苦写个教材,那怕你级别很高,就是没奖励!老师苦口婆心给学生传授技能知识,这些都不是课本上能学到的,可是对于老师而言,有毛用!让老师心寒的现状,也许能维持一段,但是长期下去,是很可怕的,做合格教师的人会越来越少,急功近利的人会越老越多!学生反映的问题,也很少见哪个教务处,教研室重视,往往一笑了之!当今的学生也没了个性,几乎没听说过,哪一个老师被学生从讲台撵下。 全国这么大,为什么没有一个大学有个性一点?哎,元芳,还在吗?
2808 次阅读|2 个评论
未名师生夜话之一:老师,我该如何走出困惑?
热度 29 张海霞 2012-11-22 09:04
【题记】昨天下午一位同学来信说:“ 这几天在 bbs 上看到了一些关于科研的讨论,特别是看到了您的一些博客和观点,我体会很深。我觉得很多年来自己刻意在心中深深隐藏的那些东西被您看得很透彻,简直无处可躲。 作为一个不怎么成功,或者很失败的博士生,苦熬了 10 年,这个过程很苦、很迷茫。现在好不容易快毕业了,但我也完全对自己的人生把不准方向…… 但是这两天看了您的博文,我觉得我的问题或许还不只是这么一个表现,我对自己的定位,对科研的定位,对科研在我生命中的定位还完全是一团乱麻,我想我更有必要去听听您的教诲。” 我们约了晚上见面谈,晚上 6:30 他如约来到了的办公室,我们聊了 2 个多小时,和千百万个在困惑中挣扎的青年学子一样,他正在经历的种种,都成为我们昨晚的话题,话题很广,生活、学习、成长、科研、导师、困惑、社会问题的看法 ...... 畅所欲言,诉说与解惑,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谈话,至于效果吗?昨晚谈完话我从办公室出来,在未名湖边沉思良久,今天早上一睁眼就看到他的如下来信,真的让人欣慰,经过这位同学允许,我贴出来分享给大家,取名《未名师生夜话》,这是第一篇,以后我会把跟学生的交流陆陆续续写出来,算是师生沟通和共同成长的见证吧! —————————————————————————————————————————————— 张老师,您好: 今天很过意不去的花费了您这么多时间来帮我解惑,对此,学生只能说谢谢。晚上回来我又再次回顾了一下我们的谈话内容,做了一下总结。 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在学校里面读书、做科研就是与数字符号和仪器设备打交道,很少去想更深的东西,更不用说去思考人生和理想。从小到大,我似乎一直都很顺利很成功,但这种所谓的成功,都是在一个有确定答案的框架内获得的。这种由考试中获得“自信”,在面对需要独立思维、开拓创新的科研问题时,就变得苍白无力、不知所措,也就不由自主地期望着外界的照顾,对导师也过分地依赖。这也就造成了自己这些年来不敢有太多的想法和实践,从而慢慢地变得消极抑郁,碌碌无为。虽然我的这个问题之前也被其他的老师提及过,但今天经过您的慢慢剖析,我又一次地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也为我消除自卑的心理,重拾做事信心带来了激励。我会像您说的那样:有事就做,想到就行动。从一件件事情的经历中重新找到真正的自信。 每天都开心乐观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个乐观的人,工作和学习才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才能朝气蓬勃去感召身边的人。因此需要从一些小事做起,时时提醒自己应该有一个笑脸。当一切都成为习惯的时候,自己就会自然而然的告别悲观和抑郁。 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人文修养也是需要提高的。和大多的理科生一样,早早的文理分科使得我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哲理的认识很肤浅。在受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会“想不开”,就会在自己的那个小圈子里面走不出来。我会听老师的教诲,多看一些将道理“闲书”。学一学“圣人”的为人处世之道。让自己能合理地处理压力,理性地看待成功与失败。 在如今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我应该更多在意身边的环境。一个好的氛围能让自己乐观开朗,积极向上。而一个颓废压抑的环境只会让自己更加的怨念悲观。与其接受负能量无限地去放大自己的痛楚,还不如只吸收正能量去让自己坚韧不拔。人在失落的时候很容易在一群“同病相怜”的人的“共同抱怨”中找到安慰,自怜的舔舐着本就不大“伤口”愤世嫉俗。但这样做法不是一个有坚强意志和远大理想的青年人应该做的。 我会让自己忙碌起来,不给自己胡思乱想的机会。太多的问题和难题,都是自己在“不务正业”的时候想象出来的。我现在可能还达不到完全能控制自己不去乱想的程度,那么就想办法不给自己去乱想的机会。忙起来了,就不会“想多了”。 最后,身心健康,是身体与心理的共同健康。在逐步磨练自己的意志,坚强自己的内心的情况下,也应该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这个我已经深有体会,也已经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并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因此我更会坚持下去。身体不单是革命的本钱,更是一切的本钱。 很快就要步入社会,现在才体会到一些东西或许已经太晚了。但晚总比永远不知道要好。在以后的博士后,以及再往后的工作中,或许我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受到更大的挑战。这一段经历和教训会成为我一辈子的财富。 再次感谢张老师,能和您聊天是件很愉快的事情,也让我明白了很多。今天看到您工作到晚上还是有些辛苦,希望您也能多注意身体,一直这么快乐和阳光下去。 ****** 11.21.2012
13123 次阅读|39 个评论
伪哥们,闭嘴吧,听听来自学生的真实反馈!
热度 50 张海霞 2012-11-21 17:12
【题记】昨天的博文《想吃伟哥才有性,那就让自己成为有性的伟哥吧!》愤怒而出,没想到在科学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和理解,也很多网友认为我过于强势对于学生不理解、强迫学生等等, 正好刚收到一位学生的来信,让那些还网上唧唧歪歪、似是而非地为自己的怯懦和自私辩护的人看看吧:我们年青的学生到底从中看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他们真的需要什么? “ 伪哥 ” 们早点闭嘴吧,不要再自欺欺人啦! —————————————————————————— 张老师,您好: 不知道你对我是否还有印象,我是 ***** 老师的学生,我叫 ***** , *** 级的博士,现在快毕业了。 这几天在 bbs 上看到了一些关于科研的讨论,特别是看到了您的一些博客和观点,我体会很深。我觉得很多年来自己刻意在心中深深隐藏的那些东西被您看得很透彻,简直无处可躲。 作为一个不怎么成功,或者很失败的博士生,苦熬了 10 年,这个过程很苦、很迷茫。现在好不容易快毕业了,但我也完全对自己的人生把不准方向。其实之前我一直想过请教您,但是很坦白的说,我就是如您博文里写的那样:“很功利”地希望您能给我指一条路,介绍点可能找到博士后的地方。 但是这两天看了您的博文,我觉得我的问题或许还不只是这么一个表现,我对自己的定位,对科研的定位,对科研在我生命中的定位还完全是一团乱麻,我想我更有必要去听听您的教诲。 今天鼓起勇气给您写这封邮件,不知道您是否有空可以抽一点时间和我聊聊天。知道您很忙,希望不会耽误您太多的时间。 希望不打扰张老师,谢谢。 学生: ******* 11.21.2012 ————————————————————————————————— 【无独有偶】,这下又收到一封来自学生来信,他在国外读了博士,正在求职的过程中,我曾经是他的老师也曾经给他一些建议,看看他的来信吧! —————————————————————————————————— Hi Alice, How are you recently? It is Thanksgiving today.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and sincerely say thank you to you again. Thank you for your advices and being straightforward with me, when I was frustrated the last summer about where to start my career. I do appreciate your suggestion that I should pursue something meaningful and challenging, either being professor in U.S. or learning how the successful high-tech companies runs their business. Best Regards, ***** ———————————————————————————————————————————————————— 由这两封年青人的来信以及网上很多年轻的学子们的留言可以看出,他们其实从内心里多么盼望我们能够给予真诚的引导和贴心的交流,而不是自欺欺人的那种,也不是故意迁就和掩盖真相的那种,不能触动他们的心灵,也不能让他们从迷茫中清醒,我已经跟学生约好了晚上见面谈,我希望能够对他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的年青人都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那些 “ 乌合之众 ”的伪哥们 误导下去!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20196 次阅读|59 个评论
逃离科研,你想清楚了吗?
热度 52 fytc27 2012-11-19 14:55
申明:这篇博文是关于我对近期优秀博士生逃离科研事件的思考。我对事件本身并不发表任何看法,由于我不是程老师学生,不知他的情况,所以无法决定他应该留下还是离开。这是我对这件事情的思考,我想表达的是,在我们选择是否逃离科研之时,不要光看其他职业的高收入,职业的艰辛和困难不去亲身经历是无法体会的;不要因为自认为浓厚的兴趣就轻易转行和放弃,兴趣产生容易,坚持难;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不管是做科研好,还是做其他工作好,都是需要的,而科研更给了我们锻炼这个能力的机会!最后要有正确的成功观,不要只是期待眼前的、短期的利益,更不要因为没有暂时的成就感而放弃,我们要多一些十年一剑的扎实,少一些一夜成名的取巧! 近日看到程代展老师对其得意门生逃离科研彻夜难眠,看到科学网上各位老师同学对此事件讨论热烈,昨日又看到当事人在人人网上发文说明自己为何逃离科研,这一系列事情都是关于一名已小有成就,被导师认为极有科研天赋、将来在科研上必有作为的博士毕业生。还有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学生在清华的水木社区 BBS 上发表了自己对越来越多好学生逃离科研的分析。这些,都引起了我这一小硕的沉思。 逃离科研另谋出路还是继续在科研岗位上“艰苦奋斗”,这没有对错之分。就像网上部分老师和绝大部分学生说的那样,要尊重个人的选择。所以我不讨论这个问题的对或错,也不拘泥在程老师学生这个问题的本身,而是客观地分析出现“越来越多学生,甚至一些被认为有科研天赋的学生逃离科研”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收入越高一定获利越多吗? 这次外界讨论最多的莫过于待遇问题。不可否认,物质的作用非常重要:小到个人,民以食为天,先解决温饱再谈理想;大到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如今,许多刚毕业的学生要面临买房买车娶媳妇“三座大山”的压力,选择一个收入较高的职业无可厚非。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现在大部分工作都是按劳分配,即你的收入和你需要付出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些工作如 IT 、金融行业虽然收入高,但工作量巨大,曾经还有传言是:前十年工作拿命换钱,后十年工作拿钱换命。当然还有一些工作因为依靠行业垄断,能够投入少,收入高,但这毕竟是少数。因此,一个合理的选择不是光考虑工作收入的多少,而是考虑工作的投入产出比。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考虑选择的机会成本。我认为,本科的学习重点在于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构建全面合理的知识体系,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养成科学缜密的思维方式。而研究生阶段更应该是为将来做科研打下基础,就像是工作实习一样。博士后阶段就更加如此。花了 5 年甚至更久为科研实习,最后却没有做科研,虽然花去的 5 年时间是属于沉没成本,但会对你接下来选择的机会成本产生影响。 其实现在做科研虽然收入不比在企业多,但温饱问题绝对能解决。而程老师学生在他的声明中提到,他不想做科研的唯一原因就是没兴趣了。这就引出了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兴趣。 二、兴趣产生容易,坚持难 程老师的学生说自己对科研已经没有一点兴趣了。兴趣非常重要,它能激发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兴趣,的确很难把工作做好。但是,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能持续不减的。 我们经常看到周围的同学,接触一个新的事物后,发现这个事物有优点,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如果它对自己一无是处,那就不会有任何兴趣。而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缺点和不足,一开始是很难认识到的,就像程老师的学生,他列了几条他做中学老师的原因,我想让他列几条科研的优点,同样是很容易的。但他现在对做中学老师存在的困难没有体会,对做科研的好处也因为他现在消极的心态而被忽视,所以现在在他心里,对科研完全没兴趣,对当老师有兴趣。 几乎所有人长期从事某一工作后,对自己的工作不再产生自然的兴趣,我这里强调是自然。因为任何一个工作有它好的方面,也有它让人难以忍受的方面,而长期做同一件事,会因为失去新鲜感、缺乏成就感等种种原因丧失了原有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兴趣的自然持续是非常困难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要学会逼迫自己,不能过于随性、太由着自己的想法来。这会带来许多问题。吃不起苦、眼高手低、不能坚持、三分钟热度等等现在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标签,都是由于我们缺乏自我约束造成的。如果当我们长期做一件事,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后,如果逼迫自己继续投入,一旦有了一些成果,就出现了激发兴趣的新因素,就又能积极去开展这项工作,从而促进良性循环。可以说自我约束就是一个催化剂,没有它,大部分人就中途放弃了,有的时候有可能离成功或再出发就只有几步路了。 接下来我要谈第三个问题:主观能动性。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程老师的博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程老师为他的学生提供了所有的路径,为他安排好了一切,这种做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导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车还是要学生自己来开,而不是导师开着车载着学生在科研的大道上飞驰。 程老师的学生还是非常优秀的,非常刻苦的,他会自己尝试着去开车,小心翼翼地开,虽然他自己有的时候也没想过为什么要开在这条路上,因为这一切导师已经为他安排好了。而有很多同学,最后沦为“学术民工”,都是因为总是依靠导师的带领,坐在“副驾驶”,享受着飞驰的感觉,真的要自己来“开车”的时候,就寸步难行了。 导师安排一切,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情况好一些的像程老师学生那样,还能自己逼自己做一些,情况不好的,就等着导师来做,导师来催。这里我非常赞成我导师的做法。我的导师平时非常忙,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行政楼做行政工作。他也不会对我们限定方向,让我们“天马行空”地自己探索。这看似是一种放羊状态,但其实不是。我们每周会做进展汇报,把自己调研的内容,工作的进展汇报给导师听,并说我们自己的思考。导师会抽出时间看文献,看科学新闻,有相关的也会发给我们看。每当有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冲到他行政楼的办公室,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调研与他讨论。可以说,我们的科研路都是自己探索出来的,方向都是自己围绕实验室的大方向做的,导师在其中起着修正和答疑的作用,有的时候我们还会觉得导师没我们了解的多,哈哈。但这样带来一个好处,我们非常明确自己现在做的,将来想要做的,我们是一个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 最后谈谈成功这一问题。 四、什么才是正确的成功观 这几天看到很多同学说,由于科研带不来自己所要的成就感,因此放弃。我认为,我们要明确,自己要追求什么样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成功,是一些短期内能达到的,比如我今天完成了一件事,和一个人很愉快地交流,达成了一个目的等等,这些都是短期能达到的。而这类成功一般出现在刚接触一个新事物。还有一些成功,是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成功,它需要你耐得住寂寞,在无数次失败后,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最后达到的成功。长期的实现和短期的实现无所谓大和小,只是在刚开始接触一个事物时,短期的较多,而深入开展时,就以长期的为主。 许多人说这是个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没错,大量号称可以复制的“成功学”被年轻人奉为处世金针,他们殊不知,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是建立在他们特有的环境和经历下的,有时甚至是被渲染夸大的。能复制的是这些成功人士的精神、能力和思维方法,而不是他们成功的本身。 因此,现在的年轻人在整个浮躁的环境的影响下,也变得急于求成,这只能让他们变成一个多面手,但不能变成一个行业的精英。读书大家都更愿意看书评和简介,甚至有人认为看了这些结果就读懂了整本书。估计像我这样的博文,能看到这里的人也非常少,一看那么长,都避而远之。如果我们总是想着要在短期内获得成功,那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职业,做久了,我们都会对它失去兴趣。科研方面更是如此,短期就能得到的成果,要么是你天赋异禀、机缘巧合,要么是成果含金量不够。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然要苦干多年。一个研究生,在科学道路上还算是实习阶段的学生,就想着要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好比一个刚到公司的实习生,想着要把公司的某一方面做成全球第一一样(突破性的学术成果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这个领域的世界第一),怎么可能那么快实现呢? 程老师的事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淡化,但其中反映的问题,是不得不让我们思考的,这里反映了我们这代人的一些思维、精神和价值观上的缺陷不足,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思考和认识,如有不妥,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程老师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0333do=blogid=632151 程老师学生回应: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2228do=blogid=633685
15823 次阅读|83 个评论
“让每个学生都有出路”
热度 17 fdc1947 2012-11-19 07:56
办学的人、教学的人都喜欢好学生,差生好像都不受欢迎,特别是现在,校方和教师更是对好学生关心得无微不至,甚至肯出高价去抢一个好学生,对差生则如见瘟神,恨不得“纸船明烛照天烧”。但是,无论那里,学生都有相对好一些和差一些的,而对于整个社会,所谓差生是烧不走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我们要关心和培养好学生,我们更要关心所谓差生,总之要关心每一个学生。 上世纪 30 年代,有一所中华戏剧学校,是我国第一所培养京剧人才的新式学校,校长是 焦菊隐 先生。这个学校当年的学生、著名京剧演员、该校有名的“四块玉”之一白玉薇回忆说: 我记得我刚进校时,焦校长每天约三个孩子到他家去吃饭,学校有个布告牌,上面写着三个人的名字:一个好角儿,一个中间状态的,一个学得差的。可见每个同学都能到他家去吃饭。他不歧视学生,不管学生学得好还是不好,他都愿意接近,并且尽量帮助学生,这样即使学得差的学生也没有自卑感,愿意学好。他常对我们说:“ 我 让每个学生都有出路 ,每个学生都有事业。将来行的到台上演,不行的改场面, 再不行的 学化装,看戏箱,看行头 。 ”他造就孩子,每个孩子也都需要造就。(白玉薇:《我在中华戏校的前前后后》) 对于戏校的学生来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演好戏的,各人的天赋不同,有人就是再努力也不能成为好角。但是,焦校长让他们“有出路”,可以“改场面”(粗略的说,京剧的场面就是乐队),唱戏不成可以 拉琴、打鼓 ,拉琴、打鼓也不行可以学化装, 看戏箱 ,看行头(行头主要指服装)。这样,学生总有出路。 “让每个学生都有出路”,多么好的目标!这不但是戏校的目标,也应该是所有学校的目标,更应该是我们整个教育事业的目标。 然而,让每个学生有出路,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成功的,除了平等地等待每个学生之外,需要有具体措施。比如,戏校就要让学生学习各种行当,所有的学生都先跑龙套,学习各种角色等等。如果因为认为某种技术比如看戏箱“不重要”而不交代,学生将来怎么看戏箱?不接触“场面”,怎么知道这个学生对拉琴有天赋,将来可以改场面,去拉琴。 同样,我们的大中小学,要 让每个学生有出路 。我们必须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做管理、做老板或者做科学研究等等。这样,我们的大中小学除了应当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之外,也应当认真开好每一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发现他们的天赋。而现在的许多中小学,只为升学服务,只管为升学考试而设置的课程开绿灯。对于升学考试无关的课程就马马虎虎开课,甚至指导和教唆学生在统考时抄袭作弊、蒙混过关。许多大学只为考研服务,甚至对考研不需要的课程或不需要的部分就让学生自学。这种只为所谓好学生的教育是与上面说到的“让 每个学生有出路 ”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的。 我们的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应当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也就是作为社会公民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真正的有出路。素质好的人,做什么都容易胜任。“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到工厂去劳动,分别做车、钳、铆、电、焊工,一两个星期以后,就比许多干了一两年的学徒工干得好。老师傅们说:到底是科技大学的,一点就通。前两年,几乎人人皆知的那位 北大毕业生去卖肉 ,卖肉就卖得很有的水平,说明他 素质好 。素质好,干什么都有出路。相反的例子,有的人素质差,三十多岁读研究生混个毕业,光想着做个作家,写出来东西一塌糊涂,结果什么都做不了,自己都不能喂饱自己,反而连累老爹老娘。所以,要让每个学生有出路,就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水平,使他们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也是如此。研究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研究素质。所谓研究,并不是说一定善于写论文。做基础研究、写论文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即使是在毕业研究生中也是少数。但是,所有的研究生都要有研究能力,有做研究的水平。我们国家就是缺少大批做什么都认真研究的人才。做什么都需要研究,在工厂、在农村、做买卖,比如卖猪肉的,都需要认真研究。我们与德国、日本相比,很重要的地方就是缺少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和许许多多的看上去不起眼的发明创造。许多大学生和研究生,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不知道做事情、搞研究也要从小的方面开始。除了心态之外,素质差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与我们的大中小学的教育水平有关,真正学到的东西太少,花架子太多。研究生教育也是如此,研究生学习期间,一定要打好研究的基础,要多学习一些东西。但是现在许多导师光想着让研究生做题目,多出文章(讲一句公道话,这很大程度上是学校或单位对导师的考核制度逼的),随随便便选几门最容易的课程,早早的进实验室,早早的开题做实验。几年研究生学习,看上去文章发了不少,导师高兴、学生高兴、学校领导高兴,但是基础很差,知识面很小,毕业以后换个方向,就什么都不会了。如果在研究生时从事的这个方向找不到工作,就麻烦了。 我想起前二十多年,学量子化学的研究生,许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并未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而是从事制药、石油勘探、金融银行等等方面的工作,照样工作很出色、生活得很好。原因是他们既懂化学、又懂物理,又都是编计算机程序的高手,到哪里都是编程序,解微分方程。最近十几年就不行了,许多学习量子化学的学生学到的课程很少,只使用买来的软件工作,自己不会至少不精于编程,文章发了许许多多,影响因子也不低,但找工作就困难多了。 总之,大中小学包括研究生教育都是打基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基础,而现在则是 德智体美劳全面的 花架子。 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基础。有好的基础,干什么都行。没有好的基础,光弄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几乎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在这个方面,真的需要对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和专家进行启蒙教育。
个人分类: 教育|7097 次阅读|38 个评论
我们的研究生教育还有救吗?
热度 10 azye 2012-11-18 19:39
老师太忙没时间指导学生;学生太忙没时间做作业! 前几年,一个教授带几十个学生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研究生读了5年就没见过导师几次面的也很正常。原因也很简单,教授们都太忙了。忙着接课题,忙着应酬,忙着课题汇报,忙着出书,....等等。虽然我笑话这样的教授是不务正业,作为老师天职就是指导学生,其他的必须有,但也应该是排第二的;但我能理解教授们为啥会这样。所以也见怪不怪。 最近,给学生上课,突然发现一个让我彻底理解不了的事。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一周后交。结果是现在过了一个月了,还有个别学生没交上来,真正一周交的才10%。问其原因:老师啊,我太忙了,实在没时间做作业。更有甚者,开始和我讨价还价了:老师啊,我有组会,这课下次来不了了;老师啊,下次讨论课我来不了,可不可以交次作业代替上课;我说你写个有关这门课的报告吧,他来了句:这个真写不了,我能不能交一个我专业有关的报告呢?我确实很生气,但还是忍住了,告诉他:写不了就不用写了,我理解你太忙! 老师的天职是指导学生,学生的天职当然是来学习的。既然来学习,连做作业的时间都没有了?那还来干啥呢?我理解现在的网络时代,网络上天天有无数的花边新闻,有无数的电影,也有上进的学生天天还得去家教或者去公司兼职。前两年上课都没遇到如此忙的学生,今年彻底让我见识了九斤老太说的:“一代不如一代”。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到底咋了?还有救吗?恳请广大一线的教学、科研工作者帮我解惑!
4512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转载】【程代展老师学生博文】我为什么逃离科研(文/赵寅)
热度 1 cauxiaoxiao 2012-11-18 14:52
忽然在人人网看到这几天热议的程代展老师学生对老师以及大家的回复博文,特粘贴在这儿。 文章地址: http://blog.renren.com/blog/86180/882793054 在来美国的前一天晚上和程老师吃饭的时候,师兄告诉我们程老师下午发的博客已经上科学网首页了,但当时也只有40多个回复而已,我们也没有在意,毕竟程老师的博文经常上科学网首页。当晚我们并没有继续讨论我工作选择的事情,而是像往常一样随便侃了侃,甚至还讨论了点学术问题。回宿舍以后我还跟几个好友开玩笑的说“哥出名了,上科学网首页了”。但没想到的是,我真的出名了,第二天我下飞机开了手机以后,短信不断。这几天很多朋友、同学、实验室老师、甚至毕业后就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本科辅导员都纷纷对我表示关心,或支持我的决定,或劝我重回科研道路,不管怎样,我都很感动,在这里先向他们的关心表示感谢。当然也还有几位记者发邮件过来要采访。我本来不想回应,想继续沉默下去的,但是程老师说他认为这个事情的讨论对许多年轻博士生是有好处的。仔细想一想,这也许是我这个科研逃兵在离开前能对科研界做的最后的,其实也是唯一的贡献了。反正也已经出名了,程老师把书名、奖项都列出来了,想肉我的早就肉到了,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就发在人人吧。 前面两部分我要先帮程老师和我家里人说几句话,对这些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从第三部分开始看。 一、关于程老师 首先要帮程老师说几句话,因为很多支持我的都说程老师太push了。其实我一直觉得程老师是国内科研界少有的非常nice的导师之一,不但不push,还经常告诫我要多休息,多出去玩玩儿。另外程老师也给我们之间创造很多学术之外的沟通机会,会隔三差五的带我们出去吃饭,和我们几乎是无所不谈。我研一的时候在程老师面前还是非常拘谨的,但没多久就能畅所欲言了。实验室秘书都说程老师的学生都跟他“没大没小”的。只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一直不敢说自己以后不想搞科研了,因为我深知程老师对我寄予厚望,我说出来他肯定非常失望的,而又因为这几年和程老师培养出的感情,我不想让他失望。我甚至一直在想就这样坚持搞科研搞下去,但真正到了该抉择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自私的按自己的意愿。 二、关于家里的意见 还好我父母都不上科学网、水木这样的网站,不然看到那些说我是因为他们给的压力而放弃科研的猜测后,不知他们会不会鸭梨山大。我父母确实是没钱没权也没啥本事的,不过因为有单位分的房住,他们靠自己不高的工资在北京也是生活无忧的,所以他们也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赚大钱养活他们,只要我过得开心就好,他们甚至还认为家里如果能出个科学家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向往过赚大钱的,不过渐渐的觉得自己其实更喜欢稳定安逸的生活,钱够花就成,当然能保证稳定安逸的话钱还是多多益善哈。所以如果不是我彻底厌恶了科研的话,我觉得科研这工作挺符合我的要求的,社会地位不低,待遇也足够过比较体面的生活了,关键是极度自由。我光棍节那天回姥姥家(程老师听成了老家,差了个lao,不过这无所谓了)算是开了个会,并不是他们劝我赶紧去挣钱,而是我想问问他们对我选择中学这样一个地位不高,挣钱也不多(不算自己外面接活的话,挣钱真的多不到哪去,被it民工们秒杀,更别提金融界的温拿了。而以我的性格,除非真的缺钱,不然应该不会去接活的),还挺累的职业有没有什么意见。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我真的厌恶科研的话,坚持干一辈子科研一定不会幸福的,而他们并不在意我的名利地位什么的,中学老师也挺好。 三、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其实很简单,唯一的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没兴趣还算个比较中性的词的话,我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主要原因有两个: 1. 累。但再次强调这不是程老师强迫的,程老师给我安排的大多数任务都没有给定deadline,只是因为我从小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只要别人给了我任务并且应该是我做的任务,不管我喜不喜欢,都会尽力去完成,不只是科研问题,甚至是帮实验室干杂活,都是完成的既快又好。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了程老师以为我喜欢做科研,所以就忍不住不停的给我安排任务。如此恶性循环了下去。后来实验室秘书也说,如果当时我能更加变通的面对程老师安排的任务,给三件就做一件,程老师也不会批评我什么的,而我也不会被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压垮了。当然比体力累更重要的是心累,体力其实有时候根本就谈不上累,我甚至可以好几天在实验室坐着无所事事的刷着微博逛着人人,甚至干脆出去跟朋友打牌爬山什么的去了,但这时脑子里还一直装着那些想不出来的问题,还有一些该做但实在是很烦,不想去做的任务(比如审一些很水很水很水的文章...),半刻也不得安宁。当我决定退出科研的时候,心里是久违的无比的轻松,而这样的轻松,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 2. 没能力。这真不是装13。我虽然是有几篇控制界顶级期刊的文章,但顶级期刊的文章不等于是顶级文章。说实话,我还真是觉得我这几篇大文章无论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不算真的有用,甚至技术难度上也没啥挑战性,只是相比当今大批的水文,这些算是矬子里拔将军,我也没有为这些文章以及由这些文章而带来的荣誉真正的兴奋过。然后发的那么多其他文章中还有一半以上是程老师被一些国内期刊、会议邀稿而又不好不给面子,临时凑的没啥营养的综述类文章,而且真的是程老师自己主笔的,我只是帮帮忙而已。反正我是觉得这些只能证明我比较勤奋,根本不能说明我有天赋有能力。如果我继续搞科研的话,我能想象出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迫于学校要求发文章的压力沦为灌水机器,虽然还能混得不错,不过天天自己鄙视自己,要么就是坚持不发水文,但又因为能力不足以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而混得很惨。我觉得程老师的博文下面有一条回复对于我的看法是相当正确的:“ kanhaoxi 2012-11-17 04:42 From what you described, especially "听话出活,对我的要求,从来不说:“No”", this student is clearly not a top student. If he is not even a top student, he will definitely not be a top researcher. In this case, it is better to advise him to get into some other things. Unfortunately, many Chinese professors' definition of top student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 They usually promote those students similar to this student of yours. This is unfair to truly top students.” 当然也有一些对现在科研界风气的不满,不过这个我了解不深,就不胡说了,说多了被人笑话,还有推卸责任之嫌。 四、我为什么选择中学 1. 我觉得我有足够能力应对中学数学的知识。这与我觉得我完全没能力做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除了知识能力,教中学更重要的是授课能力。我很清楚我现在的授课能力和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但通过了学校的试讲,也在试讲中pk掉了不少北师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们,至少说明了我还是具备基本的授课能力,我也相信授课能力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的。当然除了授课以外,优秀的中学教师还需要很多其他素质,比如基本的师德,对孩子的关心,亲和力等等,但这些我觉得我都还是不错的。 2. 我也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我也做过家教,我觉得当几个小时的家教比搞几个小时的科研舒服多了。我今年寒假还帮一个微积分挂了的大一孩子补了两天的微积分,当她告诉我她补考得了90多分的时候,那成就感啊,杠杠的。 3. 生活比较稳定。以后生活中比较麻烦的事情,比如住房、子女入学等都可以解决了(房子不给产权,只是在职就可以住),但是中学老师的工资对一个博士毕业生来说确实不算多。 4. 我真的是没时间找其他工作,找工作的黄金时间我在美国啊。其实我之前真的都准备听程老师话,毕业去做博后了,因为我本来是要10月底就来美国访问的。但签证意外的被check了,于是要晚走半个月。然后没事干,就投了投简历,其实我也只投了4所高中,没有投其他行业,甚至我投的时候我也觉得我一定是赶不上试讲了,其中我在投给人大附的简历中还写道“因为本人11月至3月在美国,如果有幸能有资格通过初选参加试讲,是否可能将试讲安排在3月?”。但没想到有两所学校很快就通知试讲了,其中某个学校的效率意外的高,上午试讲下午群面第二天终面,终面后不让走,等都面完了直接出结果,于是赶上了我能在出国前签约,要不我觉得他们也不会把职位给我留到回国后。这种种意外也算是一种缘分吧,再加上该学校也是所很好的学校,他们的教育改革理念(至少是宣传片上的)我也很欣赏,并且他们的待遇在高中也是很好的,跟家里商量后我就同意了。另外我真的没有考CPA啊,程老师记错了,我怎么会有时间准备CPA..... 当然我也知道当高中老师并不是很轻松的事。比如说很累,不过这点搞过科研的表示呵呵。比如遇到实在不听话的孩子和无理取闹的家长,这种事情比较棘手,我有心理准备,但现在还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以后会从同事那里得到经验的吧。再比如我虽然觉得我通过努力能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但万一再怎么努力也真的不行呢?这个....到时再说吧。 写了这么多废话,总之就是我确定我对搞科研没兴趣了,而我觉得我对教中学是有兴趣的。我也觉得中学需要引进优秀博士,前提是得保证他们的教学质量,他们会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当然科研界更是亟需人才的,其实哪里都需要优秀的人才的(这是一句废话)。只是我自己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人是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的,我希望自己可以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吧。就说这么多了。
个人分类: 转载|4122 次阅读|1 个评论
说什么都不嫁给他
热度 22 childever1 2012-11-16 15:29
说什么都不嫁给他
朱艳芳 老张 , 曾经的放羊娃 , 连个高中都没上过 . 恢复高考后 , 在中学学习了一年 , 就去考大学了 , 据说报志愿时许多大学的名字他都没听说过 , 就稀里糊涂填报了一所当地的师范大学 , 竟然考上了 . 据说送通知书时他还在地里放羊呢 . 据说他后来考上了著名大学的研究生 , 还留了洋 , 如今混迹在人民教师的队伍中 . 据说他是个好儿子 , 好父亲 , 好同事 \ 好朋友 , 更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 但不是个好丈夫 ,因为 他妻子经常说 : ” 早知今天 , 我说什么都不嫁给他 ” . 可惜她已经上了贼船了 . 牌场写婚史 老张与妻子是在一年元旦的老乡聚会中认识的 . 还是小张的老张当时已留校任教 , 且通过了出国留学考试 , 正在联系出国事宜 . 曾经的放羊娃此时已经出落得一表人才 , 据说外形酷似李向阳啊 .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男一号 , 虽然老张上无片瓦 , 下无寸土 , 明恋暗恋的女孩及隔山差五的介绍对象也让放羊娃多少有些春风得意之感 . 老张爱好众多 , 琴棋书画体他都喜欢参乎 , 足球 \ 篮球 \ 排球只要有人吆喝一声 , 他都不会落下 . 尤其是棋牌是老张的最爱 . 在老乡聚会的后半段打牌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 . 老张与另外一个男生两个小女生四个人打双升 . 老张与其中一个小女生是对家 , 另一对男女 (AB) 是对家 . 也不知 AB 那天交了什么运 , 那牌打得是一路顺风 , 从 2 到王 , 没给老张一次翻牌的机会 . 当然期间老张也有几次翻身的机会 , 但都被小女生的牌术化解了 . 之后的牌局是个什么样老张都不记得了 . 但就这一轮已经让老张如吃了秤砣般铁心了 . 聚会结束了 , 老张的恋爱历程也开始了 . 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与幕后了解 , 老张清楚该女生是大三学生 , 尚无确定的男朋友 , 一年半之后 , 刚刚大学毕业的可怜的小女生就成了老张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妻子了 . 人情比什么都重要 在老张的人生哲学中 , 人情比什么都重要 . 老张与妻子结婚之前 , 系里有个老师也是老张曾经的班主任说与老张出趟差 , 其实是去推销系里一个化工厂的产品 . 去的时候就老张与老师两个人 . 快要结束时 , 又来了老师的一个朋友 . 大概 20 天的时间 , 两人赚了有 3000 元钱 , 老师最后告诉老张说 , 想给另外一个老师也分一些 , 最后给了老张 1000 元 , 老张也没说啥 , 对老师还是感恩戴德 , 说要不是老师给的这个机会 , 自己连 1000 元也不会有 , 记得当时老张的工资还不到 90 元 . 用这 1000 元钱老张就把婚事办了 . 至今与老师关系很好 . 对于现在社会上一些中小学老师收自己学生辅导费的情况 , 老张一直想不通 , 说领工资的老师教学生那是天经地义的事 , 怎么可以通过辅导收自己学生的钱呢 ? 哎 , 真是个固执的老张 . 大概是 2002 年吧 , 曾经有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 在老张的实验室做实验 , 完成毕业论文 . 该学生没有父亲 , 家里兄妹 5 个 , 是通过贷款上的学 , 毕业之际 , 需要向学校交 2000----3000 多元钱 ( 具体数目记不清了 ), 学生知道家里没有 , 便向老张借 , 老张给了学生 2000--3000 元 , 学生就毕业走了 , 开始的几年 , 学生还经常给老张打电话 , 后来就没有音信了 , 偶尔说起此事 , 老张说 : ” 不知道这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 ” 对于给出去的钱 , 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 , 老张都没有指望着还 . 还是那句话 , 人情比什么都重要 . 千里来拜年 2005 年大年三十夜,老 张 的学生小万从浙江打来电话,说他们夫妇要来天津给老师拜年,明天到。 小万是老 张 的硕士研究生,之后考到浙江大学读博士,妻子也是在天津读的研究生 . 一天,他给妻子讲到他在天津求学期间的一些事情,其中之一便是他视网膜脱落时的艰难处境。当时他研究生刚入学不久,出现视网膜脱落,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有失明的危险。与学校说明情况后,学校的原则是先看病,后报销,他当时没钱,同学也都不认识,有同学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的导师 ---- 老张 ,老 张 二话没说从家里拿了 2000 元带小万去天津总医院治病,直到医院说可以出院。过了一段时间,小赖视网膜又脱落,他又拿出 2000 元带小万去看病,直到康复。小万家是农村的,当时的 4000 元对他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字,直到研究生毕业,小万才把所有的钱还给老师,老师期间几次都执意不要。就这样的一件小事,小万的爱人听说后非常感动,便在大年三十,赶来看老师了,初一到津,吃过午饭,便又踏上了回浙的路程。为此, 老张夫妇俩 也很是感动。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掐指算来当老师也快 30 年了,学生无数,有一个学生如此感念老师,此生足已。 说什么都不嫁给他 话说老张结婚后对老婆还是不错的 , 疼爱有加 . 但随着孩子的出生 \ 成长 , 老张在家里对妻子的爱就转移到女儿身上了 , 他看见女儿就眉开眼笑 , 女儿让他东他绝不西 . 到女儿上高中后 , 因为住校 , 孩子回家的次数 \ 在家的时间远比以前少了 , 老张对孩子就更加殷勤了 , 早上出门一个拥抱 , 晚上睡觉一个额吻 ,真 不知道如何表现他的父爱 , 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那可一点都不假 . 但对老婆就大不相同了 , 看着老婆是这个不对 , 那个错误 , 完全一副严师更确切地说像个管家汉的模样 . 老婆在科学网写博客的事他就极不赞成 , 天天教导老婆做正事 , 莫写那些没用的博文 . 哎 ,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 要知其今天这样 , 那老婆是绝对不会嫁给他的 . 这不 , 据说老婆最近病了 , 还与医院进行了亲密接触 . “ 早知今日 , 说什么都不嫁给他 ” . 可惜已经晚了 , 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 元芳,你知道他老婆是谁吗?
个人分类: 婚姻家庭|6635 次阅读|72 个评论
关于程老师的学生放弃做一个优秀科学家的举动的一点想法
yongge2011 2012-11-15 17:00
我是前几天看到程老师写的他的学生放弃做一个优秀科学家这个博文的,当时看完真的还蛮触动的,作为一个在读研究生我也发表一下我的观点吧。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位学生真的好幸福。能有一个像程老师这样悉心指导他的导师。别的学校我不敢讲,就是我所在的这种三流大学里,这种现象时很少看见的。导师所做的就是给你一个研究课题和前期要看的几篇文献,其他的试验部分都是和师兄师姐学的,至于怎么做学问搞研究导师是不可能讲的,更不会说觉得做某个课题应该掌握哪方面或者更为全面的掌握某些知识而让你去看书什么的。我感觉大部分导师恨不得研一的基础理论课都不要上了,直接去实验室帮他做事。但是其实很多实验都是重复别人做过的,或者即便没有做过,个人感觉它的意义也不大。没有什么原创性的东西,都是跟风国外或者国内的研究。要不然就是学生压根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原理不清楚,过程也不太了解,就是照着老师的要求去做,做好了老师就觉得你不错,做不好老师就认为你不行。 其次就是我觉得这位学生真的境界很高。我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之类的,我看到有人写的理想是有一个老婆和女儿,然后过着幸福的生活之类的,我觉得这种人好没有志气,好没有理想,我的理想是当一个科学家。但是到了今天我觉得其实真正可笑的是我自己,这种理想真的只是放在心里想想而已。肚子都填不饱还谈什么理想。而且我也没有那位学生的天赋,估计是这辈子当不成科学家了。真的做梦都希望和那位同学换一个环境,呵呵,也就是想想而已。 再有就是真的很钦佩程老师的为人,我是觉得程老师没有错的,其实我倒是希望我的导师能够告诉我,我做的东西所涉及的领域的其他方面的书籍或者论文,让后监督我看完。而不是整天催着我完成那些实验。(当然这些是必须完成的,我对此没有意见。) 总而言之,希望中国的高校里的导师能够多一些程老师这样的人,中国的学生里,能够多一些这样的学生吧。
4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程老师的对与错
热度 5 等离子体科学 2012-11-15 11:43
程老师“ 昨夜无眠 ”。一石激起千层浪。 得意门生,却选择了“歧路”。做老师的,确实会觉得很失落——为学生、也为自己。 老话儿说:师徒如父子。看程老师的博文,觉得他真是如慈父般地培养这个学生,把以后的路都想好了、铺好了。其中有很多东西——特别是为学生想得长远这一点,很值得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学习。 我们做父母的,也有很多这样早早就把子女以后的路都想好了、铺好了。 但是这毕竟还是做导师、做父母的一厢情愿。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是否考虑过,我们觉得对学生、对子女的最好的路,是否就是他们自己心里最好的路?特别是程老师说的这句 : “ 我是一个失败的运动员 , 当我成了教练员 , 就把全部希望放在了学生身上 , 但愿他们能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 。” 这个导师当年的梦想,是否就是学生今天的梦想? 对很多做父母的来说,也是这样想的:他们让孩子上各种班、学各种才艺、考各种名校、出各种国,帮孩子想各种办法去谋各种职位、等等、等等。好多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 举一件小事: 一位母亲要女儿学钢琴,女儿不愿学。母亲说:我当年想学都没有机会,就羡慕哪个哪个阿姨——你看她一聚会就给大家弹琴,弹得那么好。。。 女儿在哭闹中学会了钢琴,弹得也不错。但是上大学的时候撂下一句:我从此不会再碰钢琴一下!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们现在都讲“幸福感”。成就感可能是幸福感的一部分,但肯定不是全部,甚至不一定是主要部分。对年轻人来说,幸福的一生不一定是成功的一生。能高高兴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是平平凡凡的),才是最幸福的人生。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在现阶段,几乎没有几个人真正做得到。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努力争取吗? 至于科学研究,我们需要的是喜欢自己从事的研究工作的人。再有本事,心思不在这上面,也回答不了“钱之问”。事实上,所以会有“钱之问”,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培养出一代自己独立思考、在科学问题上有独立见解的年轻人。而培养这样一代年轻人才的关键,是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这些决定可能是错的,但是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做正确的判断。如果每次都是我们替他们做判断,他们永远也学不会自己确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仅在生活上,而且在科学上。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5726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其实做得还很不够
热度 23 liuxuxia126 2012-11-13 12:06
刚刚看到校园网发表的新闻: 学校2011-2012学年度优秀班主任评选结果揭晓 11月7日下午,我校2011—2012学年度校级优秀班主任评选会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学校办公室、 纪委监察处、 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校团委、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处)等职能部门领导和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担任评委。 在各学院负责人简要介绍了班主任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基础上,评委仔细阅看了来自12个学院的24位班主任的事迹材料,对候选人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考核。通过投票,罗朝喜、付庆灵、袁猛、王媛媛、周琼、程妮、王中舰、刘焰、陈建国、陈红、张春英、刘旭霞、潘志斌、张俊卫、汪爱娥、范刚、祁婧、陈颖钰、杜蕾、祝鑫等20位老师被评为2011—2012学年度“校级优秀班主任”。 http://news.hzau.edu.cn/showarticle.php?aid=45809 继去年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校研究生优秀导师、院优秀班主任,今年三八节又被学校评为校十佳女教工,教师节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后,前不久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这是学校给我的又一个荣誉。 本来不想参加评选,可每次院里领导都做工作:你去评,有竞争力,你不是代表你个人,是代表院里的荣誉。 我就不得不从众。我这个人集体意识特别强。凡涉及集体荣誉的事,我就只好放下自己的工作,配合做好。 我做得其实还不很够。尤其是对于本科班主任的工作。我自己感觉,明显没有带2002级时投入那么多精力,那时候还没有带研究生,没有现在这么多科研课题。心里想的全是学生,学生,上课上课。可是,那时候,没有给我这样的荣誉。 其实每年的考核我连优秀都没有得过:谁谁要升职称,有优秀容易上;谁谁要去竞争教学一等奖,没有优秀没有资格。 可是我知道,自己做的事,付出的辛苦,很多人都看得到。 感谢我的学生对我的肯定与认可,没有他们给我打出高分,我是不可能评上的。
个人分类: 教与学|3251 次阅读|47 个评论
治乱世非得用重典吗?
热度 7 fdc1947 2012-11-12 08:37
学生不认真读书,大概是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考试作弊,大概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怎么办?有些人主张 治乱世用重典 。例如,多少门成绩不及格让退学,考试作弊不能拿学位,等等。其实,这些做法有的也并不算重典,例如考试作弊不能拿学位,似乎天经地义。但是,这些看上去很严厉的措施到底有多少实行了,却是一个问题。 我看,最主要的问题不在乎制裁犯规的措施是否严厉,而在于是否进行了制裁。比如,规定考试作弊不能拿学位,如果现在就真的去严格实行,有多少不能拿学位的?会不会立即引起混乱?学校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社会是否能够容忍这样做。 其实,历史上治乱世用重典的例子很多,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例如,过去实行保甲制度,多少户联保,若有一人出事情,全甲甚至全保连坐。但是大多数情况反而是大家一起起来包庇。我知道,若干年以前,许多工厂规定,一人出安全事故,全车间扣奖金,结果是小事故都瞒报了。一个人因工受了轻伤,大家都去劝受伤者为了全体工人的奖金而不报工伤。大学里出了消防事故,领导是要担责任的,消防部门只给每个单位一定的指标,事故多了就重罚。结果是不少学校规定,起了火先报学校,学校先灭,不要先打 119 火警电话。其后果可想而知。 现在的学校里,真的抓住一个作弊的,会引起很多事端。你砸了他的大学文凭啊!求情的来了,送礼的来了,威胁的来了,打通了领导的关节,领导也来了,搞得“捕快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坚持也不是、不坚持也不是,总而与之,里外不是人。于是,看到作弊,眼开眼闭,最多提示一下而已。 看上去处置特别严厉,实际上绝大多数作弊、犯规的都没有处置,这大概就是某些实践治乱世用重典学校的现状。 对于学生不肯认真学习,课程考试作弊这样的问题,不加处置显然是失职。我以为,要改变现在的状况,必须要让违规者“出一点血”,感到疼,感到这样做不合算。处理可以略轻一点,但是有一个犯规的就要处理一个。这应该是较好的办法。 现在教育部规定对学生的处分是 : (1) 警告; (2) 严重警告; (3) 记过; (4) 留校察看; (5) 开除学籍。如果不按规定记入档案(现在这些处分一些学校在毕业前基本上都被撤销掉了),那么,在考试作弊问题上,前 4 条处分现在几乎没有什么威慑作用,摆摆样子罢了。开除学籍又过于严厉。如果让学生背一辈子处分,也似乎不很合适。另外,由于处分的过程过于复杂,在处分的程序上稍有疏忽,容易缠上官司,被律师缠上,那学校行政的成本就高了,光媒体记者就应付不过来。所以,应当尽可能不用这些传统的处分方法来处置,绕开“处分”两个字,想另外的办法。 既要对犯规者有合适的处置,使他们 感到疼,感到犯规不合算,但又要避免出岔子,使犯规者不至于去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力量出来胡搅蛮缠,或者使没有力量可以调动的学生铤而走险,做更加危险的蠢事。因为调动力量或胡搅蛮缠也要成本、做蠢事有危险的后果,犯规者也不会为了一点疼、感到不合算而随便调动力量胡搅蛮缠或铤而走险的。 所以,治乱世不一定非得用重典,关键是要处置,发现一个处置一个。 这就需要各个学校当局好好地动脑筋、想办法了。 学校的任何事情,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学校领导那么聪明,还能够想不出办法吗?就怕他们因有风险而对自己没有好处而不想。
个人分类: 教育|9742 次阅读|17 个评论
教授点名,不如点"心"
热度 15 cgh 2012-11-10 16:09
教授点名,不如点"心" 关于学生逃课和老师点名的话题,今儿个又说上了。前一阵大讨论时没表态,因为自己现在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了。但是,自己在大学时一门专业课老师的一句话,一直印在我脑海里,其实毕业后的同学聚会交流,也可以看到大家对那个老师的这句话和态度是印象深刻的。他的那句话不但让我们知道要不要来上课,还有很多…… 当年,我们学校不是一流的名校,但是我们班的同学可是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报考名校的队伍中不幸的,被学校捡过来。自己刚入学还不知道这些都是奇才,因为自己一般般,心态还好。可是对于他们来说,来这里学地质与到名校去是很大心里落差的。慢慢从老师的思想教育中发现这些对自己不存在的问题。即便是如今,不乏有名校落榜生放弃其他学校录取回去复读的。于是,对于这些人来说,对专业的情绪自然就影响对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也就存在逃课现象。 给我们班上课的都是地质专业领域的教授,没有一个副教授及以下的,连基础课都是数学、物理等专业的教授。我们那是一门专业课,这位老师非常语重心长的和我们谈到专业情绪的问题,其实这个他可以不管的。他说:“你可以不喜欢地质,但是你要知道你喜欢什么,你不喜欢地质专业可以在课堂上花时间学到可以通过毕业的程度,不需要特别好,在课下你可以不用管这些你不喜欢的,去学好你真正喜欢的东西。” 也许他们本来就是天资过人,自然用课堂时间足以通过所谓的考试和毕业。全班三十多人,现在还在做地质的应该不到三分之一,转行的都不赖。记得那时候计算机还是比较新的东西,有同学在课余自学,然后发动感兴趣的一起学,还组织一起去参加计算机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当时就有几个过来高级程序员,还有几个程序员。还有好几个同学去外校修了第二学位。大四保送研究生的时候,有几个就放弃资格,自己去考了其他管理、信息专业,而保送的里头也近一半选择了地质相邻专业,他们当然是能获得那些专业老师认可的。所以,大学毕业下来,大家都没有因为对专业不喜欢而浪费时光,保持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爱这一行的可以在这个氛围中学好地质,不爱地质的可以在这个氛围中自学好自己喜欢的。 前几年毕业十周年回学校去聚会,这位老师也被我们邀请参加了我们的活动。毕竟,大家对事情的是非是能分辨的,对人是有感情的。这位老师那些用真心说出的话给人以真正的教育。如果换成威逼利诱,他也许不会在同学头脑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逃课总是有各种理由的,教授们上课也是不容易的,其实管理还是可以人性化的。与其吃力不讨好地点名,不如让学生自己明白其中道理。现在学生和老师的手段其实都很多,但是公平就好。学生应该尊重老师的劳动,所谓自学不用听课都是对老师的极大不尊重。投机取巧的学生不能到最后比努力学习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成绩。老师也要理解学生,让学生有自己的主见和选择,道理是可以讲得通的,十八岁以上的大学生可不是幼儿园的孩子。 个人认为,教授上课费劲点名,不如适时给学生点点心思,让学生学习之前学会做人做事。
个人分类: 杂谈|5937 次阅读|34 个评论
看在眼里凉在心里
热度 23 张三火 2012-11-9 22:07
最近,不少博友讨论学生上课逃课的事,这两年给本科生上课都安排在下午,常会有学生在寝室睡觉而不来上课,让我感觉到这是个睡觉或者搞活动或是干什么的,都会比去上课还重要的时代!那些该睡时不睡,不该睡时却贪睡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正在“以妄为常”吧! 去年我讲的是研究生课,逃课的很少,大家都很珍惜学习时间,有一种学习氛围和劲头,即使跨专业的人听不太懂也坚持着,懂得珍惜。今年的则不同,常常是课间休息时就会少了一些人,像三火这样热心的人也会看在眼里,凉在心里。 今天因为精品课转型升级要录像,临时来听课的几个学生及现场录像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听进去了,并能产生共鸣和互动。授课对象的反应直接影响教师的讲课情绪和现场发挥,所以三个学时的课下来并不觉得累,听者也不觉得厌倦,有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个时代太需要激情和热心投入了,如果大家都麻木着,不仁就伴随着… 没有激情的授课场景,是被冷淡者给降温了吧!
个人分类: 教与学|8684 次阅读|57 个评论
山东医专赞
xuxiangtian 2012-10-31 09:40
山东医专两地有, 齐鲁沂蒙写春秋。 医护精英年年出, 大医精诚育圣手。 “山医”学生很优秀, 校长院长全国走, 名家博导和教授, 博士硕士遍五洲。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奈何:老师一天上6节课,学生更要上14节,从早5:30到晚10:30
热度 2 jiasf 2012-10-27 02:44
跟老家当老师的同学聊天,说起他所在学校的作息时间,都很感无奈!下面是聊天记录,只是人名改成了“我”和“朋友”。 我 13:06:22 一天几节课? 朋友 13:06:39 一天 6 节 朋友 13:06:49 太累了 我 13:06:53 这两天在香山开会 朋友 13:06:57 哦 我 13:07:16 每天 6 节?那是太多了啊 朋友 13:07:22 是啊 朋友 13:07:46 学生一天上 14 节课 我 13:07:55 老师都这样?还是只有你这大梁是这样? 朋友 13:08:07 都这样啊 我 13:08:23 我的妈啊!比我们当年多的多? 朋友 13:08:30 什么大梁哦 ---- 小梁 朋友 13:08:38 恩 我 13:08:53 从几点到几点? 我 13:09:04 当然是顶梁柱! 朋友 13:09:23 早上 5 ; 30----- 晚上 10 ; 30 朋友 13:09:54 每天 15 个小时 朋友 13:10:33 你们北京地区哈些 ---- 落后地区就这样 朋友 13:10:45 好些 我 13:11:45 太可怕了! 朋友 13:12:14 你 QQ 号是多少? +++ 个好友 朋友 13:12:20 恩 我 13:12:56 我女儿原来上学近,一般是近 7 点起来, 6 点回家 ! 朋友 13:13:05 好啊 朋友 13:13:29 要向你们发达地区学习 朋友 13:14:26 +++ 好了。谢谢 我 13:15:07 休息不好不行! 朋友 13:15:18 是啊 --- 都老了啊 朋友 13:15:29 快 50 的人了啊 我 13:15:35 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我 13:15:58 对老师如此,对学生也是如此! 朋友 13:16:05 学校要那么搞 ---- 老百姓有什么办法啊 我 13:16:24 造反啊 :) 朋友 13:17:08 一长负责制的今天 --- 谁敢?? 朋友 13:17:16 呵呵 我 13:18:10 那你中午要休息一下吧? 朋友 13:18:38 所以你们在中央工作的人就要提倡竞选制,反对一长负责制 朋友 13:18:42 恩 朋友 13:18:52 要休息一下 我 13:18:54 那你休息吧! 朋友 13:18:58 好 朋友 13:19:00 88 我 13:19:04 88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735 次阅读|7 个评论
俺也说说“国考”热的根本原因
热度 2 wangxh 2012-10-25 12:41
大家又在谈论“国考”——就是现代版的“科举考试”,无论有人是否愿意承认。【俺没稀得看,爱人念了一条新闻,好像有的岗位‘ 九千多人争一个名额 ’】 国考之所以热,根本原因就是鱼鳖虾蟹、乌合之众、臭鱼烂虾占据了许多重要的领导、决策、规划岗位,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所占据的职位到底是干什么的、功能是什么! 比如,俺曾经参加过求职教师的面试会,问及“你认为做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回答说“搞研究”。说实在的,这种回答许多人认为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是不正确的!想一想,这种人充斥到教师队伍中,他们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年青人吗?一个小小的教师岗位尚且如此,更不必说非常重要的各级领导岗位了。其它行业或岗位此类情况肯定也是不胜枚举。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说,高校管着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给年青人,难道还负责学生的就业吗?但现在各级政府都要求学校的就业率是什么意思?这不是还要求学校“提供”就业机会吗?这不是弱智是什么? 大学生本应该给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在各级弱智的领导下,学校培养了他们,竟然还得为他们就业奔波劳心。从事教育的人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对社会高呼:提供劳动就业机会不是高校的责任!这样还导致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许多大学生连找工作都“工来伸手”了,还牛得够呛...... 当洗脚店、桑拿房、KTV越来越多的时候,当其从业者趋之若鹜的时候,国考怎能不暴热?一个工业化没有完成的国度,不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走工业化道理,仿照发达国家的路子玩什么“传销”,迟早会完蛋,完蛋了什么工作都没有了。当政府“破产”的时候,国考也就寿终正寝了......
个人分类: 社会|3516 次阅读|2 个评论
考试作弊不是学生的错?
热度 5 lengyu 2012-10-22 19:19
考试作弊不是学生的错?
期末考试的七月,学生作弊的事情让我很心痛,悲伤中写了一篇纪实日记 ( http://user.qzone.qq.com/952852935/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41512189 ),引来学生的关注,“老师,我觉得这个不是学生的错。”——于是一个“错”与“对”争论展开了...... (我把原文和争论的内容放于此,希望得到广大老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指点和高见,谢谢!) 原文: 题目: 这个无法入眠的深夜 内容: 在这无法入眠的深夜里 静静的流泪 虽然我不是一位母亲 这一刻却完全理解了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 尽管我对着每个孩子叮嘱了你别走在路边上 防止坠入泥潭 可是你们,还是让我失望 让我在这几个夜晚 争着双眼熬到天亮 夜好漫长 一个人对着长夜思量 如同是我犯了错 割断了门口的丁香 领导们的安慰是一种宽容 也是一座压顶的大山 我止住泪水,回来再淌 长夜里我无法合眼 不知道天亮后又会有谁掉入泥潭 白天支撑着身体监考 从不曾在考场上坐下 吃饭不再是一种享受 成为了折磨 真想把一个个同学进行搜身 再让他入场 不然如何心安?! 师生的语言对决截图:
个人分类: 学生管理|6707 次阅读|14 个评论
同学,分数是你自己挣的,不是老师给的
BajieKingofOutm 2012-10-21 17:37
今天,有点小郁闷。 为嘛? 为骂。 在微博上搜了一下自己的名字,结果发现被上过自己课的同学给骂了。 什么原因呢?因为她们成绩不好,嫌我给的成绩不理想。 可是,同学,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分数是老师能“送”你的吗?成绩是你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不是老师给你的。这点道理也搞不懂吗? 如果是认为我讲课水平不高,或者认为我不认真上课,发发牢骚,甚至骂两句也就罢了。上第一节课给同学们留邮箱地址时甚至还开玩笑说,如果对我不满,可以写匿名邮件骂我一顿。 课堂上不止一次说过,考试之前,欢迎到办公室找我讨论,或邮件交流。考试后,想要分数的一概不接待。可惜,平时找我讨论的寥寥,甚至考试前的复习阶段去找我的同学也不多。 现在,考试成绩不好,不从自身找原因,破口大骂老师,也太不地道了吧。
2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和老师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热度 2 zls111 2012-10-14 07:27
作为导师的天职应该是使学生成才,现实总是差强人意,却很有道理。 如果学生发展好,也成为导师,成为这个领域佼佼者。导师会发展不好吗?这个时候就是导师申请不到经费,也是有人会来送上经费的。就是发展处于低潮,投出去的文章总会碰巧送到学生那里。导师不可能一直很顺利,今天扶起了学生,以后跌到有人扶。 更重要的是,有更多的交流者,有更多的建议者,水平不提高都难!闭关锁国更多的是对内保守而造成的。当一个小群体相互扶持发展(民主),不可能不会对外交流,不可能不会壮大。 当一个领域或相关领域都有不少自己的人,想发展不好都难。这也是为什么要培养出优秀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以上说的好像都是在走关系,搞虚的一套,我觉得不是,社会毕竟是社会,谁都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自由,民主是 从身边的人做起。与身边人互动,相互发展是以人为本。真正以人为本,怎么样都没错。 Ps:又更新了下,最初是跟一个朋友聊天聊到这些感悟,今天有加了些。哎,论文没写多少,尽有这些瞎感悟。 PS:刚发现高火的奥妙,能很快把骨头和肉的精华给煮出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65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一个学生获奖反思英语考试水平与科研能力
热度 3 张海霞 2012-10-13 11:48
10月真是收获的季节,今天又收到学生获奖的好消息:博士生张晓升同学获得 2012年度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评选的“优秀研究生奖”,真是开心呀!看着在德国弗莱堡参加国际青年学术交流活动的张晓升同学发来的长长英文致谢邮件,真是感慨万分,这个优秀的学生可是我当年从英文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里“拣”回来的呀! 张晓升同学是从外校考博士的普博生,当然认识的机缘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他从成都给我发了一封长信,介绍他自己和对科研的想法,当时他已经是研究生二年级了,文笔很不错,写得很诚恳,基础也很不错,我当然就鼓励他积极报考。北大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历来是考的比较难的那种,晓升学的专业基本一致,专业课的教材虽然有差别但是还是“有法可依”,可是这英语考试就难了,他尽管下了很大功夫,考试成绩还是差了一分!成绩出来,自然是无比的沮丧,可是他的两门专业课却都很高,一门90多分,一门87分,这是历来没有的,因为这个专业课出题也是非常难,其他同学多数都在70分上下,可是,英语是硬杠杠,像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晓升那几天发来的邮件让人看了真是难过,一个如此执着努力的孩子却被这“1”分挡在了门外,我的心里也是不是滋味,于是跟学院的负责人说:我们必须试试,给学校研究生院写个特别说明吧,他各方面都很优秀,四六级的成绩也都很不错,英语不是问题,更何况专业课成绩这么好,不能因为这一分之差而错过他!于是,我写了一封长长的“陈情信”并附上了一些必要的证明材料,经过一番周折之后,晓升终于被录取了! 忘了为什么,录取通知书是我代拿的,晓升说他们学校需要原件去办理户口等手续,叫一个清华的同学来拿,我当时很慎重,说必须让那个同学拿身份证来,验明正身、签字之后才能给,结果来的是个女生,被我逼急了说:我是他女朋友,您放心吧!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也才有了今年5月份他们结婚在五方院请客喝醉的故事! 由于工作上急需,晓升提前来参加组里的工作了,工作是特别的努力,也是特别的认真和爱思考,有很多很好的习惯:实验资料和材料准备的条理性、科学的时间安排、及时完整的文字记录等等,对同学友好、关心、照顾,做事情善始善终、替别人着想,经常出差做实验,每次都是到了第一时间发邮件和短信,在外的每天都会邮件汇报工作进展,特别让人放心,科研工作中很善于动脑筋、提问题、也善于总结,这些优良的品质逐渐就传给了其他同学。有一个老师就很羡慕嫉妒恨地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象张晓升啊!”当然,晓升也有他自己的问题,可是他很努力,知道问题以后就积极修正,所以就进步更快,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和学术积累以后,作报告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也不错),天道酬勤,第一篇论文修改了将近1年的时间才得以发表,而此后就几乎成了获奖专业户,CHInaNano的优秀论文奖,亚洲纳米论坛的优秀报告奖, 2011 北京地区微电子博士生论坛等等,不但是他自己获奖,这当然这也带动了其他同学的进步,他协助我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今年也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大家都很开心。 这次卢嘉锡奖申请的时候,他来跟我说:老师我想试试!我说:Why Not?!与其他学科的同行交流和学习是必要的,你的工作对他们也有借鉴意义,不去展现自己就永远没机会!获奖的消息传来,真是为他感到高兴!看看这个当初因为“1”分之差差点落榜的学生,现在不仅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研究才华,而且开始活跃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暑假组织了有将近20个国家参加的国际青年学术论坛,现在受邀去参加在欧洲弗莱堡举行的国际青年微纳科技大会,有很多老外都对他的英文赞不绝口呢! 我真是欣慰:自己当初没有因为这一分之差而错失这个好学生,虽然没有考试不行,但是考试绝对不能说明一切,能力是在实干中表现出来的,期待有更多象晓升这样的好学生选择做科研! 继续努力,晓升! 后记:张晓升同学的邮件 From: 张晓升 Sent: Tuesday, October 16, 2012 3:52 AM To: Alice PKU Subject: Re: Good News and Experience in Freiburg 张老师, 我到巴黎机场了,明天下午到北京。有 15 分钟的免费网络可用。:) 看了您写的关于学生的博客,特别感动,真的谢谢您! 特别喜欢您所说的那句话:晓升是我“拣”回来的。“拣”其实是一个特别用心的过程,是必须用心专注来做的事情。记得小时候总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河边拣贝壳和鹅卵石,总希望能捡到一个最美丽的。学生不奢望能成为您“拣”到的最美丽最闪光的那一个贝壳,但希望用勤奋、汗水和收获来装满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实实在在、沉甸甸的贝壳。 ^_^ 祝好! 晓升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796 次阅读|3 个评论
当爷爷了
热度 1 bohong 2012-10-1 07:51
昨日收到马丕波的邮件,得知他的龙宝宝顺利降生,他当上爸爸了。 回想今年4月收到牛智林的短信,告知他喜得千金,记得好像有这么一句:“您当上爷爷了”。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两位学生今年顺利成功升级,我也水涨船高,今年两度当上爷爷了。 在祝福牛智林、马丕波之余,希望他们细心照料妻子、孩子,对于他们,长假既是欢乐的,也是辛苦的。 其他同学,也要抓紧。这是人生的必修课,无论早晚,都要修习。
39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工程制图基础系列之2-2012年中秋联欢会
tianjingle27 2012-9-29 22:39
20120929六2145start2145end-1h于3号楼 今天下午结束第二节课后,二班学委走过来,邀请我参加他们班的中秋联欢会。问了问是什么形式的,有几个老师参加之类,后来想了想,就同意了。他们又说要准备点节目呢,我这人一向对这些娱乐的东西很不感冒,所以既然答应去,还是稍微要准备准备的。在教室做了做练习题后,简单吃了点饭,想了想准备什么节目。有两个想法,一是唱首歌《最初的梦想》是首选,二是分享些意大利的图片和感受吧。反正是娱乐性的嘛。 因为晚会是7点半开始,我7点20出门,到6号楼时恰好准时。去了后,发现是三个班级都在弄联欢会,一班因为人少所以和三班混合在一起做,二班呢,单独在弄。我去的时候二班还在做准备活动,三班的已经开始了。学生们很热情,一进到教室,他们又是鼓掌,又是递月饼,又是送糖果,又是倒饮料什么的,照顾的很周到。场面比我预想的要热烈的多。 由于二班尚未开始,三班班长邀请我先过去他们班看看。我去了后,学生们也是比较高兴的。我呢,能和他们一起过他们的中秋联欢会自然也是高兴的。二班的节目以唱歌为主,有单唱的、有合唱的、有对唱的,一个个都挺活跃的。听了听他们90后喜欢的歌,发现和我们80后相差不大,什么《十年》、《过火》、《天黑黑》什么的。看着他们那么活跃,感觉很高兴。后来,清唱了《最初的梦想》,期望学生们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用扎实的努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去克服他们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收获他们最想要的成长吧。二班请了一个嘉宾,跳街舞,感觉很有趣。我对于舞蹈一直都是仰望着,看着那个男生很自如地做着各种动作,觉得很神奇。 后来,二班学生过来邀请我,和三班同学告别后,我就参加二班的活动去了。与三班一样,二班的气氛也是非常活跃。相对来说,二班的准备更充分一些,互动一些,也更加正式一些。比如二班的文艺委员会穿着较为正式,拿着文件夹来报幕;二班的节目形式多样,有唱歌、伴舞、魔术、三句半等;二班有些男生非常活跃,在唱歌表演时会在周围翩翩起舞;表演中如果是大家都会唱的歌,他们会一起唱着;整个表演过程中一直有人专门负责拍照等;而且最后以一首《朋友》结束,并在合唱中留影。我呢,唱了《隐形的翅膀》,呵呵,和学生们合唱着的感觉也很棒哦。 与学生道别后,走在回舍的路上,月儿照亮了前方的路。收到了舍友婷的短信,祝福节日快乐之类。曾记得,某年的中秋,是在她们家度过的,那时,她妈妈专门给我们几个同学做了好吃的红烧肉。曾记得,某年的中秋,是在家里度过的,那时爸爸、妈妈、哥哥和我都在一起。曾记得,某年的中秋是一个人在意大利度过的,那时,我没有吃过月饼。曾记得,很多的中秋我都没有印象了。而这一次,和学生一起度过的中秋又添加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了。谢谢他们! 第一年上课带2门课,大四3个班的《工程管理专业英语》和大一3个班的《工程制图基础》,一开始上课时,内心是平等的,但是与学生们接触多了后,比较后,发现课堂的效率是大有差别的。比如,大四的学生会少些参与度,基本上是老师在那里讲着,他们玩着自个的事情。这样的课堂基本上是无效的。因为 一堂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老师懂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将他们不太会的弄会,老师只是他们可以借用的一个资源而已。更多的主动性在学生手里。 大一的课堂呢,由于我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所以课堂上,我会请那些把问题想清楚的同学帮忙讲讲,这样的课堂不单单学生的参与度高,老师的参与度也会高很多。不单单是学生们在收获,老师也在进步和成长。 坦白说,一门32学时的课堂,即使学生全程参与了,能收获的也是微小的。因为在他们的学习中,还有很多的32学时甚至更多学时的内容。 但是作为老师,始终要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放在第一位,不单单教授知识,更多的是启发他们“动用自己的大脑,好好的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吧。 我不知道一年后,我的责任心会不会消退,但是相对于前一个月的我,经过这几次课堂的磨练后,我深深地明白了 “好的课堂贵在师生互建” 。这种启示更多的是大一的学生带给我的,所以,我从内心里感激这些年轻的学生们。也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朝着最初的梦想一步步迈进吧。 作为新老师,面对这些大一的新生们,多么希望他们能在四年的青葱岁月里健康快乐的成长,不辜负这青春,不辜负这生命啊。但是,同时,我也明白,成长本来就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他们一路行走着,也必定会有艰难和困苦的吧。希望,在他们高兴的时候,有朋友相伴;在困惑的时候,有老师解惑吧。 我想,32个学时结束后,面对他们肯定会不舍的。因为不是同一个专业,可能以后也没有机会再给他们上第二门课了。所以,就在这“一期一会”之中尽心去做,为这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不留遗憾吧。 谢谢这些大一的学生们,祝大家双节快乐!
个人分类: Responsibility for today's actions|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里的鸡不识蚯蚓
热度 12 famingkuang 2012-9-27 13:45
今天陪老婆去种菜,抓了几只蚯蚓回来,本以为鸡们会欢天喜地的大吃特吃一餐,谁知它们竟然不识蚯蚓为何物,对之视而不见,真是浪费表情了。 只知道发论文的科学家们以及中国的学生们,与这城里的鸡何异?饲料吃多了,蚯蚓都不认识了,这还能算是鸡吗?可悲可叹呀! 前几天就有城里的美女误把发发家的棉花当成蝉茧了呢,呵呵。
个人分类: 胡说八道|4641 次阅读|18 个评论
收获的一份感动
xiaoyanghe 2012-9-25 02:02
今晚偶尔整理手机中的短信箱,一些学生发给我的短信一直舍不得删除。突然想到,把它们放在博客上就可以永久保留了。自认为还算不上好老师,学生的赞誉我是愧不敢当。不过,得到学生的赞许,收获的是一份份的感动!谢谢你们,我的学生!也祝你们无论是在天涯海角,永远都幸福、快乐! 2009-07-05am7:50 何老师,早上好。我已经乘列车离开南宁了。感谢您三年来给我的悉心指导和淳淳教诲,谢谢!感谢您为我所作的一切,此恩我将永记心中。 2011-09-10am9:34 正值金秋,又迎来一个教师节。祝何老师节日快乐!全家人身体健康!正如墙上那幅梵高的丰收,培养越来越多优秀的师弟师妹,桃李满天下,学子遍乾坤。 (注:有一年教师节,学生送了一幅梵高的画,一直挂在我办公室的墙上。) 2011-09-10am9:58 老师,又是一年教师节,祝您教师节快乐,工作顺利!转眼两年多过去了,我也慢慢走上了科研的道路,您的教诲我一直记在心里,也在学习您的认真严肃的治学风格,以后我可能也走上教书育人的道路,您的品德值得我一生去学习,我从心底里尊敬您。如果时光能拉回到5年前,我一定做个懂事听话的好学生,不让您为我烦心,感谢您的教诲包容和谅解,教会了我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真正的灵魂导师。感谢您! 2012-07-01am8:05 何老师,今天我走了。谢谢您几年来对我的培养。祝何老师和师母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以后有机会再来探望您。 2012-07-02am09:58 何老师,我回去了,感谢您这三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我即将走入社会,可能在科研上不一定会有什么成绩。但是我一定努力做一个诚实、勤劳、踏实的人。您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好老师!诚心地感谢您,谢谢! 2012-07-04pm13:24 何老师,我下午就离开南宁了,非常感谢何老师三年来对我的教诲与栽培,祝何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午夜随笔
热度 2 xin 2012-9-19 01:02
最近事情繁多,睡梦中醒来,盘算好多事情,再也难以入睡。索性起来,在电脑上写写东西,整理下思绪,梳理下思路,平复下心情,以求心中宁静,可以恬然安睡。 睡觉的人,只要被蚊子咬几口,可能就难以入睡了,除非这个人很疲劳,蚊虫叮咬已全无效果。生活中何尝不是,我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的抵抗能力太差,不能从容应对各种干扰,因此,也不能沉醉于我喜欢做的事情。我常给自己不能安心地做学问以借口,诸如上课、出差以及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打杂。 这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自我麻痹,既无助于缓解我内心内疚、自责的心情,也无助于我的科研事业的进步。一切似乎还需要自己内心强大起来,在自己的时间方面,是自己去主宰而不是被主宰。现在已经 35 岁了,还有什么时间去挥霍。应该没有了心灰意冷,而有的是自我的接受与从容。 不知道是自己的适应能力不好,还是所谓的自己的生活已经被所谓的体制绑架。一直生活的不开心,真的不开心,非常的不开心。各种事情将自己缠绕,让自己身心疲惫,烦躁不安。没有心情上的愉快,也没有往日对自己科研的狂热与激情,似乎生活与工作将过去的哪些感觉已经抹去。只是偶尔,不经意间,总是有一种往日感觉的复原。对科研还有梦,还有一搏的冲动,但很快就淹没在诸多烦恼的事情。 因为人的复杂与多变,而自然似乎一切有章可循,当初选择了自然地理学。近日却发现,这只是一个误解。做研究还是要与人打交道,一切都会很麻烦,很操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让我感到疲惫,原因在于很多事情我内心很清楚,但是不敢正视,不敢面对,长久的猜测与等待,失之于真诚的交往,没有坦率与直接,原则与立场,一切都是模糊的,潜在的,绵绵的不安,不尽的焦虑,如潮水一般,一波一波,一层一层,耗尽了我的所有的心思与热情。 不明白人为什么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写博文和微博。我觉得也属于这种类型的人。可是,近年来,我在总结了各种遭遇后,我对在博客上撰写东西产生了畏惧。不是不愿意写点儿心得放在这里。只是在生活与工作中,有过太多因文而遭罪的事情。让我对文字产生敬畏,对文字的贴出,产生恐惧与不安。写博文就如一个人在讲台上演讲,让人感到不安的是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是你对台下的人一无所知。缺乏反馈,容易产生误解与争议。 最近一直在上课。没有了乐趣,有的似乎只有焦虑与疲惫。或许因为自己是师范出身,我对讲台心怀敬意,也对上课有种宗教式的崇敬感。这个学期,同一门课程在对两个专业的学生上课,一个大四的学生,一个是大三的学生。感觉都没有意思,纠结是否还要继续。对大四的学生的障碍在于:( 1 )积极复习备考中,上课成了负担,成了干扰复习考研的麻烦;( 2 )由于为了保研,很多不容易高分甚至容易挂科的课程堆积在了大四;( 3 )尘埃落定,大势已去,对上课的规则已经了如指掌,无欲无求了。对于大三这个专业的课程,最主要的障碍是不知道存在的合理性。课程内容似乎与他们专业之间联系起来有一些牵强。在讲台上,感觉似乎自己是为了要有一口饭吃,强加于人的给他们上课,这种感觉实在是差极了。我能做什么呢?我如何做是好呢,除了更多地备课,更多地理解他们。 我本科期间就很喜欢自然地理学和地貌学,考硕士、考博士考的课程也都是自然地理学和地貌学,在此仍旧表达我对这两门课程的热爱与渴望。我知道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了。 此乃梦人呓语,略感困意,收笔至此。
3925 次阅读|7 个评论
学生代表据理表达捍卫国家主权决心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9-14 22:12
学生代表据理表达捍卫国家主权决心 2012年9月14日(星期五)下午14:00,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市青年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举办的“团结奋斗·捍卫主权”——钓鱼岛问题座谈会在北京钓鱼台五号楼举行。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 范蕾:我是首都研究生代表,来自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今天我很容幸有这个机会能够和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各行各业一起讨论钓鱼岛问题。在第一节活动中,听各位专家学者以非常学术的角度针对钓鱼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从中也学习到关于钓鱼岛的很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因为平均比较关心国内外时事热点,尤其关注事关我们国家领土主权的大事件,我们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可是日本政府却声称钓鱼岛是“无主地”,这分明是无视客观现实,不尊重现实的问题。但是日本政府近期单方面作出“购岛”决定,让我极其困惑不解,因为日本政府缺乏基本常识,无视客观现实,而作出这样不考虑后果的鲁莽、草率而荒唐的政治举动,真的让我匪疑所思了。要知道,现在无论是靠武力扩张还是靠巧取豪夺,任何国家都已经不可能再从中国掠得半寸土地了。作为一名学生,我记得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家人和老师对我们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事情一定要诚信,待人要真诚,我们青年学生一直要按照这一原则来做事情。我个人认为要交到一个贴心的好朋友需要彼此真诚,那么国家与国家之间想要维持长久的关系更应该秉承守信的原则。而日本政府无视中日达成的“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的共识,否认钓鱼岛问题存在“争议”。一方面派官员来华说要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另一方面却实施“购岛”闹剧,我认为简直就是视政治、外交和两国关系为儿戏。让我感到极其困惑不解的是,日本政府作为一个国家政府,怎么能够表现得如此不成熟、不稳重呢?日本政府又将如何取信于邻国和世人?当今中国已不是过去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中国了。作为青年学生我们会坚决拥护我国政府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和正义行动,始终坚定地与党和政府、与全国人民站在一起。我们将愤怒之情化为报国志,将爱国心化为爱国行。我们一定会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认真学习好自己的专业课知识,提高自己的成绩,用知识武装头脑,我们崇尚和平,但是不会惧怕任何挑衅,我们会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最后,我想代表千万青年学生重申“钓鱼岛是中国的”!
3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授被指抄袭学生作品获世界大奖
JRoy 2012-9-12 18:50
新闻现场 新华网武汉9月12日电(记者冯国栋)素有国际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红点奖”,日前花落湖北工业大学。本该好好庆祝的一件事,近日却引发轩然大波: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获奖作品“‘赤果果’地抄袭了学生毕业设计”,矛头直指获奖者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石元伍。 设计作品获奖引发师生权属之争 湖北工业大学日前发布消息称,湖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石元伍,与研究生吴某共同设计的作品《救生三角筏》,获国际重要设计大奖2012年度“红点奖”的“至尊奖”。 据了解,“红点奖”是国际公认工业设计顶级奖项之一,素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每年吸引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上万件作品投稿参赛。 消息公布后不久,就有网友发帖指出,石教授获奖作品系“抄袭”学生,并列举相关证据。此帖一出迅速引发网民关注和热议。 而就在引发争议后不久,湖北工业大学在官方网站上悄然撤下了这则获奖消息。 学生维权有据教授承认“考虑欠缺” “看到网上公布的获奖设计,只有一个词来形容感受:惊讶!”披露抄袭事件的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2009年本科毕业生胡素美告诉记者。 她说:“没想到自己当年的毕业作品,竟然获得了设计界‘奥斯卡’奖。更惊讶的是,作者不是我本人,而是大学时的老师和一个不认识的人。后来才知道,那人是石教授现在所带的研究生。” 胡素美表示,她有充分证据,证明《救生三角筏》是她的作品。“作品是我本科的毕业设计,并收集在学院《2009年毕业作品集》中,我因此还获得院级‘优秀毕业生’称号。院系老师和同学或多或少会对设计有印象。” 她说:“从外观看,两个作品完全一样。获奖作品只是在内部增加了一些零部件,并加置GPS导航报警。严格意义上讲,获奖作品并不是原创,只是对原设计的美化。” 据知情者、湖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一位姓叶的毕业生介绍:“看到获奖设计,感觉似曾相识。后来在毕业作品集上发现了相同的设计。但奇怪的是,设计者胡素美并没有出现在获奖名单上。” 10日,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石元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自己“考虑欠缺”。他说:“这个创意是胡素美在毕业设计期间,在我的指导下完成的,包括从创意点的演变,到后期的设计推进。所以,作品应属师生共同成果。由于投稿时考虑欠缺,忽视了胡素美在原设计中的劳动成果,理应加上她的名字。” 对于教授的解释,胡素美回应说,石教授并不是带她做这项毕业设计的导师,“事情发生后,我想要维权。他通过电话、微博和电邮向我道歉,提出联合署名补救。后来学院和学校领导给我做工作。考虑到自己对母校有感情,如今深感为难,不知是否要坚持维权。” 教授因涉嫌“外形抄袭”被暂停系主任职务 记者10日从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办了解到,学院初步认定,石元伍教授涉嫌“外形抄袭”,决定暂停其系主任职务,并呈请学校学术委员会依相关条例进一步处理。同时,学院要求,石元伍应向胡素美书面道歉,向“红点奖”组委会申请更改作品第一作者。 对于停职决定,石元伍却表示“不理解”。他认为,校方没有站在保护教师的立场上解决问题,“我和学生已达成共识,再去界定是否抄袭,意义不大。如果非要界定,也得找到法律依据。现在学院突然作出停职决定,显得过于仓促。” 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教授表示,一些人看来,校方给教授处分,显得有点“较真”,但学术需要“较真”精神。 “学术抄袭和造假是不光彩行为。为何国内屡禁不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校方纵容包庇。出了事情,学校千方百计掩盖,让相关学者意识不到抄袭和造假的‘成本’。只有学校严肃处理,才能让人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罗教授说。 如何从根源上避免学术造假?专家建议,在强调学者自律的同时,国家层面还应加紧出台一系列惩罚机制。国外对剽窃行为有明确定义和详细处罚措施,而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目前仅有一些指导性文件,还没有细化办法,因此在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处理学术剽窃,应当和处理官员腐败一样严厉,唯有如此,才能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个人分类: 娱乐新闻|1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师生关系的探讨兼晒当导师的小幸福
热度 15 john316 2012-9-12 10:21
对师生关系的探讨兼晒当导师的小幸福
在国内医学领域搞研究当老师带学生,大有入错行的“悲哀”。医院里白衣天使早已“堕落”,校园里教授也已“叫兽”,神圣的科学殿堂正逐渐成为“造假”重地。又多了一个身份的研究生导师,则更可谓集万千恶行于一身:剥削学生比传说中的资本家还黑,手下的学生比传说中的包身工还惨;学生被逼无奈论文造假,不出事时导师拿文章当资本吹南吹北要上要下,一旦被揭发则所有屎盆子都扣在学生身上。如此种种,看看科学网上部分网友的发言,对导师的怨气、怒气甚至“杀气”那可不是一般地多啊。 可以欣慰的是,当所有的观点都摆出来的时候,也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叶爱中老师借着他研一学生发表SCI论文的高兴劲儿,在教师节的档期提出“只有笨老师没有笨学生”的观点,得到潮涌般的掌声。我对他该观点的“统计学意义”进行了质疑。对于他博文中“永远要表扬鼓励学生”的观点和他在某回复中“对自己的孩子批评过多”的检讨,也多少反映出一些问题。坦白地讲,我有时是对学生很生气的,常见的理由是嫌学生懒惰(不花时间工作、不动脑筋思考)。虽然我知道“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的教导,但我只是个有血气、只是专业时机成熟碰巧当了老师的普通人,所以遇到看不惯的事而“骂”几句,当是正常的。我对自己的孩子的懒散也是会动怒甚至动过手的,但这并不妨碍我爱孩子;同样我对学生生气,也不妨碍我以导师之爱爱他们。但我牢记的一点是:学生在学业上需要带领,科研素质上需要训练,甚至某些品格上需要纠正(比如正直、诚实),但他在人格上永远是与我平等的。也因如此,我曾收到过两位学生对我的抱怨(其中一个甚至是在教师节的晚上,我就跟她回信说早上刚听到她笑嘻嘻的祝福,晚上就对我变了脸色^_^)。 我以前在hotmail空间中常晒的是当老爸的幸福,今天在科学网的博客中晒晒当导师的幸福吧。无论节不节,教师和同学,一起快乐!没贴出来的礼物还有两位分别从聊城和临沂寄来的五谷杂粮和点心(早已入我等凡人肚腹)。 补充:前天(教师节当天)还收到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源于一篇稿件被拒且被批得体无完肤,将意见发给所有作者并请“各位节哀”。其中一位作者是我前年毕业的硕士现在外地做医生(这工作也是她当年折腾了好久没有阳性结果:表达一个脯甘亮总含量达85%的蛋白,后来不得已放弃)回复如下: 王老师: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呵呵,刚看到,我一致都对您有信心,继续加油!教师节到了,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希望王老师能休息一天,给您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祝王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信如上,中午便收到她从花店订送的鲜花一束。有这样的学生的理解和鼓励,想不幸福都难) 同学们自制的贺卡 开心一刻 同学自己出的诗谜 签名档以及“蹭版面”的非同学 同学们送的按摩靠背 同学们送的软靠肩和活性炭 印有同学们和课题组成员相片的T恤 同学戏称具有自噬功能的炭雕 毕业同学网购送来的60种咖啡,貌似每个的冲泡法还不一样 另一张自制贺卡 另一张自制贺卡之反面
9336 次阅读|23 个评论
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情谊比蜜甜!
热度 1 张海霞 2012-9-11 13:04
今天早上,终于把车取回来,到了办公室,满屋的芬芳,是昨天教师节的时候一位毕业的同学托人送来的鲜花!坐下,正好看见昨天同学们送给我的一张贺卡(学生昨天来送的时候我正好在与人谈工作,搁下就走了),由于昨天一直有事,没顾得上打开看,今天心情愉快正好看看吧,没想到却是惹了我一脸的泪花: ———————————————————— 张老师, 您经常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暇吃饭,却还要坚持给我们修改文章,坚持指导我们的科研工作,坚持和预约的学生谈心谈工作,甚至坚持陪我们开三四个小时的组会,我们看在眼疼在心,教师节到了,我们用心选了一份实实在在的礼物--燕麦片和蜂蜜水,希望您不再“饿肚子”,带着我们在科研的长征路上“健康”永远地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你的学生孩子们。。。。。。 ————————————————————— 亲爱的同学们,有幸与你们在北大结缘,有缘与你们一起共度这些难忘的时光、做这些有意思的工作,是我的福分也是我的幸运,谢谢你们的礼物和祝福,更感谢你们的深情厚谊,在我的心里,你们的情谊比蜜甜!(尽管我试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打不开那个蜂蜜罐子的封盖,哈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60 次阅读|2 个评论
随笔之156:《教师节》“五湖四海能生根”
uvard 2012-9-11 00:27
教师节 辛勤培育壮苗青, 五湖四海能生根; 教师佳节谢此恩, 天长日久念那情。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师节和我的学生们聊天
热度 3 zoumouyan 2012-9-11 00:01
教师节和我的学生们聊天 邹谋炎 这两天都有学生来家看望,不能来的也都发短信或打电话问候,心里自然很高兴。学生们进入高校、研究所、企业、部队都有。多数感觉还不错,有的已经是高职,有的成为骨干,很忙。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当老师的相对差些。因为这个大学过去受许多牵制,学科发展上形成有竞争性的科研教学团队不多,新入的教师缺乏“大树”可依。加之缺乏支持底层教师启动的举措,导致一批年轻教师很艰难。这个情况在其他正规大学要好些,但也不是没有困难。甚至有受邀在国外合作研究过一段时间的,回国后压力也很大。年轻教师们的主要困难大致有以下两方面。 1 、在缺乏“大树”可依的情况下,科研经费难以找到解决办法; 2 、在学校目前的条件下,学科发展比较窄,只能做一些发论文的研究,对研究前景感觉比较迷茫。 两个问题简单地说就是第一如何生存,第二如何发展。 我的学生主要做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研究,大多已发表过一些说得过去的论文,虽然有些被评为“优秀论文”,他们在博士生期间都很努力。但无疑,过去的背景和积累不丰富,特别是缺乏实际应用的知识。我相信,在年轻教师中这种情况不少。在同学生们的交流中,我谈了以下的一些话。 年轻教师的目前情况肯定很苦,努力争取各种可能的基金资助肯定是必要的,但不能只吊在这一颗树上。充分利用教师自由时间比较多的长处,先解决生存问题应该有其他的渠道。和企业结合,向企业要钱,应该纳入考虑之列。为此,要准备一点实际本事。现在许多学电子信息的学生习惯于敲键盘,乐于学习硬件者较少。如果你有较好的硬件知识,会发现可做的事情很多,许多企业都有这种需求。比较快捷的办法是从学习 DSP 处理器或 ARM 处理器做起。我的一个博士生原来不是学电子的,而是学物理的。学做 DSP 处理器包括硬件和软件,只用了 4 个月即可完成基本系统设计和应用。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更快。问题仅仅是,你必须有决心专注地去学。想想清楚,半年辛苦,学一件有用的本事,让你的路子更宽,是不是很值? 虽然出国进修是另一条可能的路,但对已有博士学位的研究者要很谨慎,因为年龄优势越来越低。事实上无论国内国外,都必须靠实力来生存和竞争。对研究者,实力就是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积淀。缺乏实力无论在哪里都不会好过。 今年承担了 9 篇 NSF 评审。从网络上知道本领域的一般情况,发现“压缩感知”在国内是一个大疯潮。和过去多次疯潮一样,可以断言,自然科学基金的大规模资助将会再一次大量耗费许多年轻生命的时间。我手边放了几本近期的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和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随便翻翻可以发现,和“压缩感知”相关的论文不多,最有价值的论文是那些与各种应用结合,从应用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论文。这些论文有明确的创新点,有的有理论发展可能性。限定在图像处理本身进行研究难以有出息,必须寻找应用支撑。我在做天线、微波系统产品研究过程中就有这样的体会,实际研究会提出新问题,需要解决新困难。这常常需要理论发展和工艺实现研究的结合。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创新的机会。一个工科研究者如果只想在别人的论文中去发现创新点,那是很可怜的。你有创新的丰富来源,它藏在应用发展中。这是我对年轻工科研究者关于研究前景的建议。 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说的不一定对,不一定适合你们的实际情况。
4106 次阅读|7 个评论
敬吾师以及人之师,爱吾生以及人之生
热度 2 张海霞 2012-9-10 02:21
教师节的凌晨,回到北京,难以入睡,写下这个题目,来自昨天的经历,正是择日不如撞日,昨天在武汉举行今年的iCAN比赛湖北赛区选拔赛,一天忙完,师兄说:今晚是导师杨叔子老师的生日聚会,你是否能参加?可是我晚上要赶火车,只能赶在聚会前在大堂匆匆与导师相见,赶到那里的时候,见很多人在等,知道导师还没来,没等一会儿就看见导师与朋友一起精神矍铄、谈笑风生着走进来,立即前去打招呼,老师满脸的惊讶:“张海霞,你怎么来啦?!”(他每年都叮嘱师兄不要惊动外地的学生),随后就对与他一起进来的朋友说:“这是张海霞,她可不得了......”无比开心说着7月份他和师母来北京参加iCAN国际总决赛时的感受和别人对我的赞扬,言语和表情之间洋溢着那份对弟子的爱和骄傲,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老师,我敬爱的老师,其实,那一次经历,我对您和师母心中充满了愧疚:因为是我请你们去,可是去机场接送你们的是李师兄,安排您和学生一起聚会的是胡师姐,我连吃饭都晚到了很久,而且比赛结束的时候我都没来得及送您到酒店,是您自己走回去的!试想,80岁的您和师母是专程为我而来,而我却自始至终都没有时间跟您和师母一起说说话!想起来,我就感到愧疚,而您,还跟朋友这样热情地夸赞着我,真让我无地自容! 老师,这当然不是第一次,自打投入你的门下,将近20年来,您对我的关心和宽容一直就不曾间断,还记得吗?在学校惹事以后,您跟我促膝谈心,认真耐心地听我的无理辩解,同时平心静气为我分析并且为我指出未来努力的方向,成为我人生新的起点。还记得吗?我离开学校到北京以后,10年不曾回母校去,可是隔段时间总会得到您的关怀,因为您总会在繁忙的日程中安排出与学生的会面,听听我们的进展,这对于“背井离乡”的我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我知道,我只有不懈的努力才对得起“您的学生”的称谓。还记得吗?我评上职称以后,来自华工的第一个祝福是您发来的:“祝贺你,张海霞!”那时的我,和今日一样,泪流如雨! 老师,谢谢您,您长期的关怀和指导还有无私的大爱就像是那涓涓的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从一个少不更事、调皮捣蛋的淘气学生终于成长为了一个人民教师,也接过您的接力棒,去指导和培养青年一代,我知道这称号所代表的责任,我也清楚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因为,您身体力行为地为我们树立了这样的标杆: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份工作、时时刻刻关爱每一个学生!当然,您这样尽心尽力教育和培养的不仅仅是我,也不仅仅是您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陌生的学生和朋友,因为,我在外地碰到过很多认识您的人,聊起来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讲起那些您对他们的关心、教诲和帮助,每次都让人动容! 我敬爱的老师,在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想对您说:老师,谢谢您!作为您的学生,是我一生的荣幸,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也会向您一样终其一生努力去做一个让学生爱戴和敬仰的好老师,实践和您一样的信条:敬吾师以及人之师,爱吾生以及人之生! 教师节之际,借以此文,祝福天下所有的老师健康快乐,祝愿天下所有的学生努力进步!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5827 次阅读|4 个评论
别人的导师/学生是最好的
热度 15 cutefay 2012-9-9 20:19
我很久以前的时候,写了一些关于导师和学生方面的博文,后来就不写了。原因是,只要在博文中提到导师好,总有一些学生网友会大骂,甚至连我也骂了;要是提到学生好,则总有一些导师网友不高兴。网络怨妇怨男多,很多人都是到网上来发泄的,这种写导师和学生类的博文纯属找骂,于是我就很识趣地不写了。 明天是教师节,导师和学生的话题又成为热点了,我也饶有兴趣地写写这方面的博文,用一种轻松的写法。 最近网络上流行“别人体”,意思就是说别人家的人和事物都是好的,自己家的就是不好,下面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老婆的例子: 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会八门外语,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能考硕士、博士、圣斗士,这种生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是团员、党员、公务员,将来还可能知道地球为什么这么圆,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 她,不唠叨不摔碗,不聊QQ不出墙。她开好车买新房,把老公当宝宝养。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才智胜过诸葛亮,白天是林黛玉,晚上是潘金莲。她爱小孩、疼老公、听公婆话、能上厅堂下厨房。每天只为老公赚钱,老公不花钱就感到伤心。她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别人家的老婆 我也仿照这个,写个别人的导师和别人的学生。 他,不唠叨不发火,不布置太多任务,不要求坐班,不经常开会,每个月给学生发很多补贴,他帮学生出思路设计实验修改论文,甚至亲自帮学生做实验、写论文,他让学生去世界各地参加各种会议,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类业余活动,允许学生在外面实习。他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别人的导师。 别人的学生,这种生物在实验室里不玩游戏,不聊qq飞信,天天就知道读文献做实验,一年发很多SCI论文。这种生物可以一天干很多活,同时接手好几个项目,导师再也不用看着让他干活了!这种生物还可以帮导师写基金申请书、给论文审稿、帮导师写书、组织会议、报账、帮导师干私活。论文他来写和项目他来做,最后成果归导师。 BTW:写到最后,俺有一个“邪恶”的想法:让科学网编辑部组织一个“我心中理想的导师/学生”以及“我见过的最差劲的导师/学生”的征文比赛。看看导师和学生心中的最理想的学生或导师是不是和我上面写到的“别人的导师”以及“别人的学生”的形象比较一致,呵呵。
个人分类: 诗书画作品|4444 次阅读|26 个评论
老师的骄傲在于优秀的学生
热度 1 Taylorwang 2012-9-7 07:21
教师节快到了,这是老师的节日, 老师的骄傲在于优秀的学生。 在温饱等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以后,有时因为有一帮优秀的学生,你会获得用金钱都买不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我曾担任过我们学校首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班的班主任,许多老师与学生都跟我讲,那是我们学校本专业毕业的最优秀的一届本科生。我知道我不能“贪天功为已有”,总是讲,是因为那届环境工程专业的生源非常优秀。但当我知道,现在有些大学班的班主任,一个学期都很少去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动态时,我知道,我的付出显然要大得多,我是做到每一周都要至少到所有学生宿舍转一圈。我的付出,得到了单位的承认,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毕业多年后,不少同学仍将我作为值得信任的师长,常回来与我讨论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这个班的成员毕业后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固然主要原因是他们本身都具有良好的素质外,我想,我努力将他们带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战斗的集体也有一定的关系。以下是我在学院迎新会上的发言,这也差不多是我作为班主任对学生指导的一个指南。 首先作为我院的教师代表,欢迎大家来到华南地区最好的工科大学,高级工程师与企业家的摇蓝华南理工大学。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要从你必须学,变为我要学 。大学里课本越来越厚,老师讲完课就走了,有不少课程都没有安排作业,若平时不用功,不做习题,考试就要开红灯了,特别是1-2年级,高等数学是非常容易挂红灯的。你想60分万岁,可能就会不及格!   大学的四年是慢长的,也是非常短的。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会怎样做人。现代社会必须注意提高的八项能力要求,即: 1 、主动性,及执行任务的持久性。 2 、领导才能。 3 、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5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6 、发明和创造能力。 7 、确定工作重点的能力。 8 、专业技术技能。另外强调两项技能: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这八项要求是我做宝洁公司招聘经理时,对要想进入公司经理人员的八项考核标准)。 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主动性是最重要的 ,在班委的选举和其它活动中,都要主动参加,你在给大家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为将来找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我们要诚实,没有担任班干,你不好在简历上填写,但只要担任过,即使只有一年,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填上去!我希望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将来毕业时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做过班干或学生会的工作。 其次是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即团队精神。我们到好的大学,除了好的大学有比较好的教学设施与师资外,更重要的是有素质相当的好的同学。同学之间有没有竞争?当然有竞争,他得第一,你就得不到了。谈恋爱也只能是一对一,但要知道将来的竞争,主要是社会上的竞争而不是同学之间的竞争,另外大学里谈恋爱的成功率也是非常低的,多年以后想起来只是觉得很有趣!而同学友情是纯真的甚至可以影响大家的前程。如新东方的老总俞敏红,他的副总都是他的大学同学。广州的一些著名环保公司,几个老总也都是大学同学,这种例子很多,希望大家珍惜这种同学友情,也许你现在的上下床将来会提拨你呢,想想搞好团结不重要吗? 团结就是力量。 搞好团结,要看到他人的优点,也就是要有好的心态,做到心理健康,但 我们还要做到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加强锻炼,有一个好身体!没有好身体,什么都是假的了,要有能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理想 ! 大家能不能做到?能不能? 希望大家能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好的身体的建设祖国的栋梁!
7225 次阅读|1 个评论
神一样的学生,周鸿祎、李开复都给跪了
热度 2 shanbowei 2012-9-1 11:32
神一样的学生,周鸿祎、李开复都给跪了
南大有学生在人人网发帖----《如何从按键音中听出360总裁周鸿祎的手机号码》。结果网友照此贴一试,竟然结果正确无误。此微博迅速疯传,截止今早,转载已经超过4万了。 下面我们就仔细看看这个神一样学生的详细破解步骤。
8613 次阅读|2 个评论
清华大学学生邮箱申请
Irasater 2012-8-28 18:18
主要参考: http://netsupport.tsinghua.edu.cn/newsdetail.php?nid=160 细节如下: 登录网址: https://usereg.tsinghua.edu.cn ,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校园网帐号和密码) 进去之后选择账户管理——修改邮箱 设置邮箱上勾选就行,保存。过会儿就可以了。网址: http://mails.tsinghua.edu.cn/extend/gb/ 关于邮箱没有已发邮件选项的疑问? 可以在发邮件的时候设置 保存副本到发件箱即可。 由于只有200M容量,所有邮箱很容易满。 发完邮件,然后点击 发件箱即可看到已发邮件。
个人分类: Software|168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忍’,别‘装’!
热度 7 lin602 2012-8-28 08:41
看了近期关于要学生‘装’的博文, 博文的核心思想是对的,让学生到社会上克制一下自己,达到团队和谐的目的。 但用‘装’这个字还是有待推敲。 人进入社会后,会遇到自己不欣赏甚至反感的事与人,为了尊重别人,不让自己被动,一般人的做法是‘不做声’。 如果有的事与人让自己特别难受,那就可能会要学会‘忍’。所以许多人将‘忍’这个字挂在自己房间的墙上,作为座右铭来提醒自己。 ‘装’则是另外一层意思,如果你不想笑,你可以不笑,这是忍,如果你‘装笑’,那就虚伪了。 如果你很讨厌某个人特别是领导,你可以不做反应,甚至忍着,但如果装着说这领导如何如何英明,如何好,领导说的话很正确,你很喜欢他,那这种层面上的装就不一样了。 我们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不说话(忍着),但不能说违反自己心愿的话。即不要‘装’。 ‘忍’与‘装’,是有非常大差别的。‘装’在人际交往中是个贬义词,而‘忍’则是一个中性词甚至略有褒义。 我觉得,用词还是要准确为好。 不好意思,又唱了个反调。
3074 次阅读|14 个评论
寒门子弟应该好好利用大学四年来改变命运
热度 8 cutefay 2012-8-21 15:21
科学网上的刘璟老师写了一篇博文“寒门子弟的路如何走?”“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5072do=blogid=604400”,其中说到“我的几个学生,都是出身于农村,家境不富,甚至有一两个学生可以说是家境贫寒。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腼腆、勤奋、质朴,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比如不善言辞、知识面窄、人际交往能力弱等等。”,刘老师得出的结论大致是由于教育不公平,所以他们拼不过那些家庭好的学生。 其实我认为,如果寒门子弟好好利用大学四年时光,可以让自己的性格和综合能力有很大改观的。尤其是刘老师提到的“不善言辞、知识面窄、人际交往能力弱”,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 说说我自己和我认识人的经历吧!我大学前是来自山东的小城市,中小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我之前一篇博文中还写到高中的管理简直就是监狱式管理,逼着大家除了学习之外,还是学习,属于典型的培养高分低能学生的学校。在这种学校环境下,我除了学习好一点之外,几乎没有啥特长。 上了大学之后,发现来自大城市的同学们往往很多才多艺,他们无论是口才、文艺才能还是管理组织能力,都挺不错的。相比之下,就觉得自己是个什么都不会的丑小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就积极地去参加学校里学生会和学术社团的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表演能力和口才等都提高很多,同时还在学校里选修了书法、篆刻、素描等课程,此外,还喜欢去图书馆借各类型的书看,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大学四年之后,我觉得自己和刚上大学的时候相比,改变了不少。因为大学中的课程不是很紧,所以当时虽然参加各种活动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学习也并没有耽误,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班级前几名,每年都有奖学金,最后还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 大学放假的时候,我们高中同学常常聚会,聚会的时候发现,我们高中班级的其他很多同学在各自大学中的经历和我还都比较像,有的也是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有的则到社会上去做实习,最后做得还都不错。 不过,当时我在大学中视野还是有些狭隘,当时认为能够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好,又能在各种校园活动中获得一些奖项、还能够在学生会或者社团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学生,是好学生,当时认为这样的发展路径对以后成长和就业是最好的。后来到北京读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我研究生时候发现,有的学生在大学中就到很多大公司去实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样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往往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并且,去外面实习,只要自己时间安排得好,也可以完全对学习没有任何影响。 所以,我认为“不善言辞、知识面窄、人际交往能力弱”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可以改变的,就要看自己愿不愿意去改变,肯花多大心思去改变,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大学这个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是否去积极争取。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4586 次阅读|15 个评论
《绿天使》卷首语
Elephantd 2012-8-21 11:52
云南大学唤青社是以社员践行、宣传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学生社团,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建社初期,一些被认为应该穿戴整齐文文静静坐在教室里读书的青年学生,走到翠湖公园拣拾垃圾,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公众,传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境保护理念。唤青社的每个社员,都是一颗环境保护的种子,吸收水肥,发芽长大,开花结果,一代又一代,把环境保护的行动和思想传遍大江南北,使我们的祖国大地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 唤青社的社员,高举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大旗,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被误解,从城市到乡村,从翠湖拣垃圾到大山包保护黑颈鹤,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社员环境保护素质的整体提高,社员环境保护具体行动的社会感召,在云南大学,在云南省,在全中国,唤青社成了一个知名的学生社团,成功的学生社团,逐步走向世界。 唤青社的发展途径,办社经验,基本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相传。 文字,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在网络化,全球化的当今,人类文明的这种传承手段更为重要。因此,唤青社在 2011 年筹划、编辑出版试刊的基础上,现在正式发布云南大学唤青社学生社团社刊《绿天使》。 通过《绿天使》,记录和了解唤青社践行、宣传环境保护的足迹;通过《绿天使》,培养和提高社员总结分析环境保护活动、撰文编辑图文材料的能力;通过《绿天使》,联络社会公众弘扬、传播环境保护理念。 唤青社,有着,辉煌的过去,光明的未来,《绿天使》肯定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为指导教师,很赞赏,很欣喜。即兴填词,与之共勉: 云大唤青社, 风雨十五年。 桃李天下英才出, 环保苗圃园。 春城还有雾, 滇池水尚咸。 立足云南看世界, 光明在眼前。 吴兆录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教授
2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的婚礼
热度 9 Majorite 2012-8-19 14:36
学生的婚礼
学生的婚礼 嵇少丞 今天应邀赴江南名城参加我校(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硕士毕业生沈一舟与丁诗逸小姐的婚礼,丁诗逸亦在蒙特利尔读研究生。双方家长为他们举办了隆重的婚礼,中午与晚上共有88桌酒席。在中国文化中,88是个吉祥的数字。亲朋好友祝贺他们新婚之喜,百年和好。婚礼上还安排了精彩的文艺表演,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琵琶评弹。 作为老师,我衷心地祝福沈一舟与丁诗逸两位年轻人。我也衷心祝愿科学网上所有的年轻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和心仪的爱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幸福的沈一舟与丁诗逸 同舟共逸 婚纱照系列 中午会场,晚会依然。 新郎新娘 新郎新娘笑地很甜 舞蹈表演雨巷 江南特色——评弹 激光舞 这次我在苏州还见到我的另一位学生小葛与他新婚不久的妻子小刘,参观了他们的新家,二人都有很好的工作,很敬业。做老师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可怜天下老师心。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3511 次阅读|11 个评论
职业规划、研究方向、导师选择、中药研究——回答一个学生的困惑
qyu111 2012-8-18 12:11
俞老师:您好! 我是 XX 药科大学中药药理专业的学生 XXX 。当通过您的学生得知我能向您请教问题的时候,我很高兴。我的一些想法很不成熟,可能会让您见笑。 1. 中药研究和中医基础理论间的关系。我现在的专业是中药药理学,在周围的同学和我们课题组老师看来中药药理和药理没有区别。而我的大学教育认为“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之下应用的药物”。事实上,目前一些中药的研究很少提及中医理论指导,这一点,我很困惑。中药药理的研究——无论是中药复方还是单体提取物,是不是都该提及中医的理论? 2. 研究生该具备哪些素质?我周围有一种说法“硕士培养技术,博士才培养思维”。这种说法听起来不上进,但确实很务实。让我这种“想法太多,不太好管,眼高手低”的学生,确实无言以对。只有掌握好实验技能同时兼追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动态。相比之下,自己很累,又因有时做不好本职,被看成“眼高手低”。我很困惑,技术和思维在学习初期是否难以兼顾? 3. 通过在实验室之前感性的认识,我对神经再生方面很感兴趣。该领域相关的药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我目前没有实现自己想法的能力。我很困惑,如果有幸读博士的话,是该先在神经药理学研究领域的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开展实验,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后,以后有机会再从事该领域研究;还是转到神经生物学,进行学习。 以上,是我的几点困惑。很多想法在您看来很幼稚,请您谅解。 祝您工作顺利。真心地渴望与您沟通。 晚辈, XXX 小 X 同学,你好! 你的问题提的很好!有普遍意义。有的问题比较复杂,我尽量回答。 1. 研究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读硕士还是读博士? 研究生是做研究的学生,他 / 她的目标是将来做研究。是读硕士还是读博士取决于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规划及其要求。美国在生物学领域已经基本没有硕士了。只有在研究生读了一半发现自己不再想,或发现自己不合适继续做研究的时候才拿一个硕士学位结束研究生学习。 在决定是否要读研究生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你的将来是要做研究还是要做职工。做职工就是学技术,做研究就要培养思维。做研究的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对科学有兴趣,对科学问题有兴趣。如果对科学问题没有兴趣,那就没有必要读研究生。技术是必需的,因为技术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研究生既要有思维,也要有技术。 2. 读研究生是应该选导师还是选专业?如何选? 做研究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你没有兴趣的学科,哪怕再热门,你都很难学进去。如果你对神经生物学感兴趣,就应该选这个方向的导师,朝这个方向努力,哪怕是换专业。如果你还不确定研究方向,你可以先找一个好老师。一边学习,一边选方向。 什么是“好”导师? 每个人不一样,每个人“好”的定义和标准也不一样。找导师和找对象有相似的地方,以“合适”为标准。找你喜欢的人,找和你价值观念类似的人,找你欣赏和崇拜的人,找你认为是榜样的人。不仅仅是文章发的多的人、经费拿的多的人、社会地位高的人(如果那就是你佩服的榜样,当然一样可以)。一个导师不仅是业务上的导师,也是精神上的导师。 3. 中药研究和中医基础理论间的关系。 中药的定义: 你说的“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之下应用的药物”说的没错,中药确实是根据中医理论组成的药物,而不是按照现代药物(西药)的研发途径开发出来的。现在有些按照现代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研发出来的植物药和组合植物药是不合适定义为中药的。中药和中医理论是分不开的,不是按照中医理论开发出来的植物组合药定义为植物药比较合适。 中药的研究: 中药的研究是另外一码事。现在对中药的研究是试图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来理解中药、来解释中药的治病机理。药理是现代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药的靶点和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不管是研究中药还是西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一样的,都是要找到药的作用靶点和了解其作用机理。 因此,中药和西药是不一样的药。而研究药物的方法,即药理,是一样的。我们现在都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在研究中药和西药。 中药研究和中医理论的关系: 你说的“在用现代科学的手段研究中药的时候要考虑到中医理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医的理论是一种经验总结和逻辑推理,不是用通常的科学方法,即用试验和数据证明出来的,没有量化和统计。根据中医的理论来研究中药,实际上是要研究中医的理论。具体来说,就是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定义和表述中医术语和理论,或者用中医语言和理论来定义生物分子和现象。比如中医说一味药是“寒”药,你要研究的就是“寒”的意思,“寒”的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定义,“寒”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再比如说你可以把一个酶叫做“阳”酶或“阴”酶,“热”酶或“寒”酶。这样就能把两个系统,两种语言互相对应起来。把中医的理论用现代科学语言解释清楚了,中药的作用原理也就清楚了。 我个人觉得中医中药的研究就是做科学翻译的工作,在两种语言之间互做翻译,把中医中药的语言用现代科学术语表述出来,或把现代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概念用中医语言来表述。毕竟两种系统研究的是同一个对象,即人和人的疾病。 俞老师, 看了您的解答,我反思了下自己。您三个解答,分别反映了我三个问题: 基础不扎实;对自己人生定位不清晰;对自己的理想不坚定。 很高兴能和您交流。我知道下一步自己该如何去做了。 祝您工作顺利
个人分类: 文化教育|54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导师和学生都可能留一手
pikeliu 2012-8-18 09:08
导师和学生都可能留一手 精选 已有 4037 次阅读 2012-8-17 09:23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导师 学生 留一手 在博文《 导师指导学生是否要留一手? 》中 吕喆老师 提到了“学生是否要对导师留一手?”这个话题,觉得很有意思,就写写我的看法。 导师指导学生是否要留一手,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有的导师确实会留一手,有的导师则不会留一手。同样,学生也是类似情况。 这里的“留一手”,我倾向于认为是积累性知识、数据以及独门心法技巧之类的保留;而科研理念与思维方面的东西,留不留一手,关系可能不大——毕竟很多东西是学不来,交流有限的。 倾囊相授的导师,可能有几种情况: 思想境界高 。这种导师的思想高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能够无私的传授一切,只为传道授业解惑,不大计较其他的东西。 导师毫无压力 。比如导师自身很优秀,或者学生不够优秀;这种情形下学生很难足够优秀到在小同行领域快速超越导师。 传承衣钵 。这类导师一般接近退休,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专业体系希望找到传承,继续发扬光大。 导师面对学生,留一手的情况也有。比如年轻导师面对很优秀的学生,还是会考虑小同行竞争的;留一手很正常,我认为也不必苛责。再厉害的导师,也有年老或者打盹的时候,足够优秀到学生长时间远远追不上,是很困难的。 学生对于导师,可能留一手吗?当然有可能! 比如我博士的时候就不像硕士的时积极的告诉导师自己修理电脑的能力不错——硕士两年半实验室免费兼职网管的教训告诉我,有些东西得留一手——这是开玩笑的,哈哈~ 实际科研中,学生对导师留一手的,最可能是论文以及实验数据等念书期间积累的东西。比如博士期间利用导师的资源,做出了一些数据和论文,满足毕业条件后就忍着不发表;在毕业后成为青年教师等无资源又急需论文的时候,慢慢发出来。 另外,学生也可能在某些能力方面,对导师做一些隐瞒;这种情况可能不多。 最后希望我们不要责备老师或者学生的“留一手”行为,只要是在原则范围内的行为,我们都没权力去要求别人付出更多;“无私”如同捐款,只能提倡,不该强迫,更不该谴责别人不够无私。 何况“留一手”能“留”的,一般也是低端的东西,有志气的学者,不必在意的东西。更多情况可能是导师的东西学生短短几年学不完,或者学生抱怨被导师放羊不管。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50-603067.html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 )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 , values , values ); } }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举报 全部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 当你觉得生活没意思的时候 • 美国X-51A超音速飞机掉海里去了 • 想要【创新】,请先【积累】 • 我们真的缺创新吗? • 台风中城市绿化树的潜在危险 热门博文导读 • 日本特警方对保钓人士8次搜身让我想起的事 • 中国的人才计划是创新的一大壮举 • 三大热门词so, like, how • 东方人造神,西方神造人。 • 夏日、旅游、随感 •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的青年基金申请的心路历程 相关博文 • 耶鲁教授 Stephen Stearns 致北大学生的一封信 • 【微言大义】香港中文大学沈祖尧校长对毕业学生的赠言 • 2012全国优博导师简析 • 导师指导学生是否要留一手? • 山东财经大学学生自拍电影 • 大学生源质量 当前推荐数: 7 推荐人: 李汝资 吕喆 王善勇 刘全慧 梁建华 徐耀 李学宽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 评论 ( 18 个评论) �ٱ� 孙东科 2012-8-17 21:34 “学生也可能在某些能力方面,对导师做一些隐瞒;这种情况可能不多。” 修电脑算不算“某些能力方面”?这种情况在博主身上发生喽!哈哈... �ٱ� gulari 2012-8-17 19:47 ding: "利用导师资源做出了大量研究数据然後隐着" 这不是留一手的范围. 这是涉嫌欺骗. 理论上如果导师只提供资金资源是不能担任文章作者, 但是根据内容数据内容与已拿到的资助申请的内容, 导师有可能必须被动担任通讯, 否则学生会被判为盗窃. �ٱ� 武晓刚 2012-8-17 19:43 留不留一手大都在分道扬镳时.... �ٱ� Instinct 2012-8-17 17:51 高徒出名师 �ٱ� Angiezhh 2012-8-17 17:25 本人是老师的第一届学生,本届的还有一个男生比我提前半年进实验室。我进实验室后就被老师安排管理实验室各种事务,实验上的事情老师只是吩咐下来跟着别人做,也怪自己没有积极去思考实验的事情,一只没有实验思路。两年后跟老师提要求不管理实验室的太多事务了,要做自己的课题,但是课题一直进行不下去,找老师讨论的时候总的被“可以做的东西很多”给塞回来,可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又做不下去。前几天去找老师,老师说你毕业后出国做两年博后直接做技术员就行了,你没有科研能力,就不要勉强去做了。是自己真的很没有能力才被老师这样说吗?其实自己还是很想做点东西,只是不知道怎么样培养科研思维,老觉得自己的基础很差,想静下来看文献的时候又有很多事情要做。做毕设的本科生进来后老师就让我带着,然后刚教会他们他们就走了,想想自己是不是太好 欺负了? �ٱ� Angiezhh 2012-8-17 17:25 本人是老师的第一届学生,本届的还有一个男生比我提前半年进实验室。我进实验室后就被老师安排管理实验室各种事务,实验上的事情老师只是吩咐下来跟着别人做,也怪自己没有积极去思考实验的事情,一只没有实验思路。两年后跟老师提要求不管理实验室的太多事务了,要做自己的课题,但是课题一直进行不下去,找老师讨论的时候总的被“可以做的东西很多”给塞回来,可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又做不下去。前几天去找老师,老师说你毕业后出国做两年博后直接做技术员就行了,你没有科研能力,就不要勉强去做了。是自己真的很没有能力才被老师这样说吗?其实自己还是很想做点东西,只是不知道怎么样培养科研思维,老觉得自己的基础很差,想静下来看文献的时候又有很多事情要做。做毕设的本科生进来后老师就让我带着,然后刚教会他们他们就走了,想想自己是不是太好 欺负了? �ٱ� 杨东江 2012-8-17 17:18 说实话,我觉得还不如留一手。 孩子们要是都学会了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这社会怎么办。 �ٱ� zhanghellen 2012-8-17 16:52 当年我念研究生的时候,由于我的导师什么都不懂,把我扔给了二导,另外还有一个实验员,那个日子过得苦逼啊......现在想来,还是感到辛酸! 博主回复(2012-8-17 17:17) : 您这种大导师一般不会差,二导师也不大敢怠慢,还算幸福了 �ٱ� 汪晓军 2012-8-17 16:38 我对我的学生是不保留的,他们问什么,只要我知道,这一定回答。我总是觉得发展的空间太大了,不可能局限在师生间的竞争的。当然,人人都有优点,我也跟我的学生讲,在小学,可能学生100%学老师,到中学,这个比例就会降低,到大学,有50%就不错了,研究生,呵呵,这个比例更少,导师也必须放下架子,你的优秀研究生,一定有某些方面的能力比你强呢! 博主回复(2012-8-17 17:16) : 很多还是短时间学不完导师的 �ٱ� xindaxiang2 2012-8-17 15:47 有的学生很聪明又勤奋,而他的老板恰恰又不学无术,整天拎包出去骗吃骗喝骗钞票,靠以前一点成绩混。这是学生的学术能力可能已经在老板之上。他对老板汇报时,有的新东西可能老板不懂,没有专业的触角,把钻石当玻璃都有可能。这是,学生可能认为与其跟老板说,卖个白菜价,不如等自己当老板了,卖钻石价。 博主回复(2012-8-17 16:01) : 有可能这种情况的。 �ٱ� 李许可 2012-8-17 15:37 过于坦诚对于双方来说不太好 博主回复(2012-8-17 15:42) : 嘿嘿~是这样的,一般不会在台面上聊这些。 �ٱ� wrz124 2012-8-17 14:56 现在的情况是博士期间没有足够量和质的论文,毕业了也不好找工作。大多人学生应该是不会留一手的。我觉得毕业后还在高校混的博士,如果靠博士期间留下来的一手应该是远远不够的。 博主回复(2012-8-17 15:27) : 博士论文要求已经很低了:) �ٱ� djhcc 2012-8-17 13:22 这种问题无聊,看似留着是利己,其实是在限制自己的思维。 博主回复(2012-8-17 13:31) : 确实有自我设限的嫌疑;但境遇不同,也不能苛求吧 �ٱ� clp286 2012-8-17 12:42 导师也好,学生也罢,留一手的做法是自绝前程。表面看,这么做很聪明,后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只要你留一手,总是有蛛丝马迹。当时发现,影响师生关系;事后发现,影响合作。专业化和合作是发展的必须。 博主回复(2012-8-17 13:03) : 一般都不会做的很明显;比如给你一个子方向,让你专心搞下去,不让越位研究算不算? 只是这些摆不上台面的事,摆出来说说。 �ٱ� 李汝江 2012-8-17 12:20 学生留一手有时候是必需的,试想导师对学生放羊式管理,在满足毕业条件的前提下,把剩下的论文留作博士或者工作后发,这样个人既可以有论文奖励,又对自己评奖等有好处,总比在原来导师那发个破SCI强吧 博主回复(2012-8-17 12:23) : 青年教师阶段,各种资源很缺,有些学科发论文不容易。 �ٱ� 刘慧泉 2012-8-17 12:06 "博主回复(2012-8-17 11:04):博士期间憋几篇论文等工作后发,这种情况好像不少见" 这种情况即使很常见,但个人认为很不妥,典型的利用他人资源为自己谋利。 博主回复(2012-8-17 12:12) :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吧,我只见过,虽然自己没搞,但也不觉得有底气谴责他们。 �ٱ� 施泽明 2012-8-17 10:48 "利用导师资源做出了大量研究数据然後隐着" 这不是留一手的范围. 这是涉嫌欺骗. 理论上如果导师只提供资金资源是不能担任文章作者, 但是根据内容数据内容与已拿到的资助申请的内容, 导师有可能必须被动担任通讯, 否则学生会被判为盗窃. 博主回复(2012-8-17 11:04) : 博士期间憋几篇论文等工作后发,这种情况好像不少见 �ٱ� 李汝资 2012-8-17 09:31 压根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博主回复(2012-8-17 09:33) : 境界已经比较高了 1/ 1 | 总计:18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个人分类: 导师与研究生|2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师和学生都可能留一手
热度 19 outcrop 2012-8-17 09:23
在博文《 导师指导学生是否要留一手? 》中 吕喆老师 提到了“学生是否要对导师留一手?”这个话题,觉得很有意思,就写写我的看法。 导师指导学生是否要留一手,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有的导师确实会留一手,有的导师则不会留一手。同样,学生也是类似情况。 这里的“留一手”,我倾向于认为是积累性知识、数据以及独门心法技巧之类的保留;而科研理念与思维方面的东西,留不留一手,关系可能不大——毕竟很多东西是学不来,交流有限的。 倾囊相授的导师,可能有几种情况: 思想境界高 。这种导师的思想高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能够无私的传授一切,只为传道授业解惑,不大计较其他的东西。 导师毫无压力 。比如导师自身很优秀,或者学生不够优秀;这种情形下学生很难足够优秀到在小同行领域快速超越导师。 传承衣钵 。这类导师一般接近退休,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专业体系希望找到传承,继续发扬光大。 导师面对学生,留一手的情况也有。比如年轻导师面对很优秀的学生,还是会考虑小同行竞争的;留一手很正常,我认为也不必苛责。再厉害的导师,也有年老或者打盹的时候,足够优秀到学生长时间远远追不上,是很困难的。 学生对于导师,可能留一手吗?当然有可能! 比如我博士的时候就不像硕士的时积极的告诉导师自己修理电脑的能力不错——硕士两年半实验室免费兼职网管的教训告诉我,有些东西得留一手——这是开玩笑的,哈哈~ 实际科研中,学生对导师留一手的,最可能是论文以及实验数据等念书期间积累的东西。比如博士期间利用导师的资源,做出了一些数据和论文,满足毕业条件后就忍着不发表;在毕业后成为青年教师等无资源又急需论文的时候,慢慢发出来。 另外,学生也可能在某些能力方面,对导师做一些隐瞒;这种情况可能不多。 最后希望我们不要责备老师或者学生的“留一手”行为,只要是在原则范围内的行为,我们都没权力去要求别人付出更多;“无私”如同捐款,只能提倡,不该强迫,更不该谴责别人不够无私。 何况“留一手”能“留”的,一般也是低端的东西,有志气的学者,不必在意的东西。更多情况可能是导师的东西学生短短几年学不完,或者学生抱怨被导师放羊不管。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601 次阅读|39 个评论
邀请讨论:如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热度 69 wangfangnk 2012-8-11 10:27
我1991年大学毕业后即到大学工作,至今当老师已经20年了,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但是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一个预设的命题,却似乎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印象中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好像的确有不少,但是好像都是他们自有的天赋被我发现了,我所做的只是在发现之后加以热情的鼓励和引导,使得他们的表现越来越出色。如果说我曾经做了些什么,那就是我上课喜欢提问。 提问有两个层次,一是鼓励学生提问;二是老师喜欢提问。鼓励学生提问的好处是,时时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不让他们走神。让他们感觉你讲的都是他们想知道的,他就会在内在认知结构上保持一种积极思考和接纳的状态。而不是你讲你的,他神游他的。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学生的确不如美国学生爱提问。但是不爱提问并不完全是文化习惯的原因,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HIHG的感觉。激情是所有消费的高级状态,比如我们每天吃饭,但是只有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吃得HIGH起来,所以就吃出许多细致丰富的味道来。讲课也是一样,我听过许多外国教授的课,也听过知名教授为EMBA学员授课的情景,整堂课洋溢着活力和激情。那真的,是一场秀,而不是一场沉闷乏味的讲解。谁都不会拒绝一场高潮迭起的秀的,面对一场引人入胜的秀,观众们总是会跃跃欲试,亮出几个思维的火花来的。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提问,就会提出有创造力的问题来。 第二个层次是老师提问。老师提问的美妙之处在于你会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是顺着讨论的节奏被他发现的,这时他的自豪感、自信心和思维活力就会充分激发出来。在这种状态下,他的联想、推理、潜知识全部被唤醒,学习状态和知识结构的改变同步进行,正是德尔文(Brenda Dervin)的Sense-making理论和布鲁克斯(Brooks)的知识方程同时发挥作用。达到这种状态,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老师提问的要点在于把控问题方向,瞬间捕捉学生认知状态的变化,以灵活的方式提出问题。那感觉应当是“水到渠成”,或“行云流水”。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点也不假。老师需要保持持久的热情和最佳的精神状态,否则效果就会打折扣。记得刚到南开时为本科生开设一门“信息经济学”的课程,那时的我对那门课的知识充满了热情,也十分熟悉,因为刚刚和博士导师赖茂生教授合作完成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教材〈信息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的编写,对其中的知识几乎如数家珍。那时我30出头,精力极其充沛,对于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充分关注,随时给以热情洋溢的赞扬,他们的邮件我几乎收到马上就回复。再加上一点,南开的本科生真的是非常优秀。结果是学生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总是很高,几乎没有低分。当时甚至还受到误解,认为是不是阅卷手太松,给分太水呢。两年前回国后再上这门课时,由于承担的本硕博层次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再加上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压力,身体状况也不佳,上课时怎么也聚集不起以前那样的精力和激情,结果同样的一门课期末考试竟然有两个学生不及格。我痛心之余,深深地感受到,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老师投入的重要性。 但是,今天我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除了老师自身的热情之外,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何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各位教学名师们,各位同学们,大家有啥好经验,请不吝拿出来晒一晒,不胜感激为盼! 感谢梁进老师、武夷山老师、童庆炳老师、肖重发老师专门撰文谈论相关问题,如下: 梁进老师: 参加讨论:如 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武夷山老师:我喜欢什么样的 研究生 ? 童庆炳老师: 一切创造都从模 仿 中 来 肖重发老师:微博:如何提升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陈安老师:和王芳对话——学生创 造性思维能力的 培养 刘立老师:蒲慕明论如何作创新性科 研(与WangFang等分享 ) 陈湘明老师:创造性思 维 杂感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12507 次阅读|220 个评论
学生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了
热度 6 yuliping 2012-8-7 20:25
刚才接到研究生的电话,说自己的一篇论文被一杂志录用了,虽然不是 CSSCI 期刊,但是宁波大学的 C 刊。接到电话我比本人都高兴。 去年 9 月经过双向选择确定学生后,为了使学生尽快入门,在很短的时间内讲授了大量的计量知识,然后选了个金融与国际贸易关系的题目,让其从理论构建、文献检索、数据搜集、模型处理、结果分析全部做一遍,写一篇论文,就当是一篇习作。论文写好后,我又改了两遍,然后让其投稿。然而快一年了,除了一个增刊外,其他似乎没有什么积极的消息。学生也有点泄气,我说这没有什么关系,这篇文章总体不错的,应该能够发表,需要时间。做学问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我自己的论文有时要先后投稿到 10 个以上的杂志才会录用。今天海葵台风带来了这个好消息,看来是不一般,呵呵。 就社科研究而言,我认为有两种培养学生的方式,一种是每个环节都比较细致,循序渐进;另一种首先是让学生知道大概,然后再逐一细化。我更喜欢后者的方式,所以我要求考上研究生的半年内,必须完成一篇论文。以后半年到1年再完成1篇,当然质量要求会适当提高。 成长需要时间,成长需要适时的激励,成长需要坚持……希望年轻的学生们继续努力,不断取得进步。 2012.8.7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892 次阅读|12 个评论
关于安全专业学生出国留学的看法
热度 2 Greg66 2012-7-28 21:24
安全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有不少人对出国留学很有兴趣。对于研究生来说,尤其是读到中间的研究生,我不支持采用合作培养的方式出国留学半年、一年、两年后再回国完成论文的方式。这种短时间在国外留学,很难稳定参加外国导师的研究项目,也参加不了国内导师的研究项目,毕业时间又不愿意推迟(我将采取措施这样做),所以论文质量一般来说都不高。我支持完整地在国内完成毕业论文,或者完全留学,在国外完成学位论文。这样,学生会从事一个完整的研究方向,对未来有益。当然,国内和国外导师正在进行 实质性 合作,正在进行合作项目研究的情况,另当别论。 学生也经常问,出国留学选哪个学校、选哪个专业?我认为专业比学校更加重要,在西方国家,各大学基本上是各有特色,大学整体排名对于将来的就业、职业生涯不那么重要。至于专业,我支持的做法,当然是按照原来的专业走下去,不要换专业。对于一个领域的熟悉和了解,至少需要2-3年时间,之后才能谈得上研究。 关于国外安全专业,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安全专业,可能叫做HSE管理,也可能叫做风险管理,也可能叫做public Health,还可能叫做其他的类似名称,如人机工程等,叫做safety engineering的倒不是很多。可能分布在管理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等,和国内差别较大。总之,在国外,安全专业不是和某个行业联系在一起的,所学的知识、从事的研究项目,基本上是各个行业普遍适用的。有的同学可能会说,那我“样样通、样样松”到哪个行业就业呢?我告诉你,各个行业都可以去的。当然,学安全专业,你不可能懂所有行业的技术,也不可能特别深入地懂一个行业的技术,但是你特别懂各个行业共同存在的预防事故(含职业病case)的方法和实践!事故预防,或者叫做HSE、OHS、risk management、public health等,本身就是一个行业,就像是医生,你能说医疗、医生不是一个行业吗?但是,医生并不给单独一个产业的人员治病。大家可以上网查一查,ASSE、ACGIH、NSC、AIHA有多少会员,这些会员还只是从事安全、健康专业人员的一小部分。 当然,在国内,安全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人员,似乎还没有组成一个严格意义行业,还处于“谁都可以做”的状态,但不是本专业的人员,做不好,效果不佳。也因此,企业和社会组织,损失惨重。也因此,本专业的人员,机会很多,发展空间很大。已经成熟了的行业,哪里有这么多机会?在这个专业上,你发挥的作用有多大、你创造的效益多显著、你有什么样的发展前途,应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完全决定的,是你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这几乎是一条铁的定律!而且,也不要说国内的安全专业、专业人员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业,安全专业的政府机构、专业学(协)会、中介机构、业余组织,等等,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你用的精力越多,在这里面空间也越大。
7485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国大学,哪里出了问题?(非学术)
热度 3 z214h1125 2012-7-28 13:12
有感而发。 在写毕业论文,因需要真实的实证数据,所以前一阵子做了个调查问卷,2000份,发了1700。 收回了由1200份左右,目前正在统计数据。 做调查问卷最累的就是进行数据的统计了,是个体力活。 看到学生们真正按照自己的本心填写的问卷。心里充满了满足。 刚刚连续发现N份胡乱做的问卷,心中的愤怒愤然而起。 在发问卷的时候,有的学生,不想做那就不做,感觉万分尴尬,但是本着追求真理的态度,心中亦无怨言。 但是看到这些胡乱填写的,对这种态度,对这种学习的态度,对这种做人的态度。 无言以对。
2717 次阅读|2 个评论
老师对学生太好了也不一定是好事儿!
热度 11 wangxh 2012-7-28 09:46
这几天心里很难受! 老师对学生“真好”不一定都是“顺耳忠言”。成功者谁没有经历“磨难”?有一首歌不是这样唱的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人不能随随便便成功......” 俺只觉得自己很傻:愿意把自己的“理想”毫无保留地告诉学生,但学生却不愿意把应该告诉老师的理想透露一下......心里真的不好受啊! 老师对学生有没有可能比其父母还好?有,而且绝对有!有时俺真这么做,不是说人家父母不如老师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可能不会、或没有这个条件。比如,所有的父母都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或介绍一份最合适的工作吗?但有时老师可以。 但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相信有这样的老师存在!!!所以老师对学生太好了也不一定能够转化成好事儿! 俺倔人说过, 宁可学生负我,俺决不负学生 ——至死不渝! 寻找人生伴侣不一定能够找到志同道合者,因为不能用一生去寻找;但 只要用心去寻找,俺就不相信一生碰不上一个志同道合的学生 ! 附:今世的四个愿望 1)把俺研究的产品与技术推向市场,首推学生实现之; 2)帮助俺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使其健康、茁壮、法律地成长,俺研究的产品与技术无偿使用; 3)为研究生创造一个实践平台。毕业后,①愿意共谋发展的留下创业(愿意加盟的本科生也可以);②能够到外面找到工作的,希望他们展翅高飞。如果外面闯荡不顺,欢迎随时回来加盟;③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提供与社会相同的工作机会与待遇; 4)为暂时没有找到合适工作本科毕业生提供临时食宿机会——待遇与农民工一样,不是“欺压与剥削”,而是“逼”其快速成熟。(绝对不设任何奖学金之类的东西,因为这类东西不能应用于最需要的学生身上) 有人或许问:老倔,你自己的个人利益呢?哈哈,如果真能够实现上述四个愿望,估计俺都快乐死了。一个快乐死之人,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个人分类: 心之悟|6091 次阅读|23 个评论
该思的奥数!
热度 13 boxcar 2012-7-27 10:35
再过一会儿(当前时间是2012.07.27 9:30),科学网的有一期在线访谈——“该死的奥数”【 1 】就要开谈了。关于奥数,我曾经在 2009 年初冬写过一篇博文——“奥数是什么的简称?”【 2 】;关于奥赛,我曾经写过一篇“高中参加物理竞赛的回忆”【 3 】。 这次科学网搞的在线访谈的标题比较生猛,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地称“奥数”“该死”,这让整条产业链上的竞赛组织者、出题阅卷老师、金银牌得主、备战选手、办奥数班的赚钱的老师、众多正在奥数班中煎熬的中小幼学生及盼其成龙的家长们情何以堪?!以俺一个奥赛的初级参加者来看,叫该死的奥数未免太狠,所以标题被我撷英成了“该思的奥数”,在我看来,“奥数”及其上下游的衍生品中真的有许多该让我们思考的东西。 1) 谁是奥数的学生? 这个问题好回答。早在近 30 年前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刚刚为中国人所知并逐渐得到重视的时代里,“奥数”的学生是各中学里面极少数的数学成绩冒尖、头脑反应最灵敏而且对数学也有比较浓厚兴趣的那帮“数学家伙”们。然而,在“奥数”进入中国若干年以后,“奥数”的学生已经不再是数学成绩冒尖生的专利,甚至早已淌过(这个词儿最近在科学网很火,用一下)了由数学老师去拔尖甚至掐尖的阶段,已经从金字塔的塔尖扩展到了宽阔的塔基部分,达到了无论学生个体的智力水平、有无数学天分和兴趣爱好,几乎人人学奥数的“从奥数”阶段,奥数班在我华夏大地遍地开花,形成了一朵“奇葩”。用句最近十几年中国教育界的术语来描述,就是“奥数”“扩招”了。当然,奥数如此扩招的后果,是直接与教育部最近 20 多年贯彻的另一个政策“减负”完全相悖。 2) 谁是奥数班的老师? 在我读高中参加为了备战奥赛而临时组建的训练队的时代,学校组织的奥数集训队的教师是数学教研组最牛的老师。在我毕业很多年后,得知学校在组织竞赛时也要专门引进一些头脑很冲,解题能力超强的老师去辅导奥赛。不过,这些属于“官办”性质的培训机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竞赛成绩以及声望而搞的,一般可以由学校投资给老师甚至参赛学生以比较好的待遇,这无论在规模上(几十个人七八条枪)还是在经济总量都远不是当前奥数热(几乎是全民的)的主流。奥数之热,在于很高比例的中小学生参加校外的民办奥数班,而奥数班的老师,却未必是学校里面最牛的数学老师。例如,我姐的一中学同学就办了个奥数班儿,而且据说效果很不错,因此很火很赚钱。不过据说这位老师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成绩并不好,所以让我很困惑——数学成绩并不好的人居然也敢碰奥数?!这个答案很有趣——人家办的是小学奥数班!后来想想也是,只要人家的教材好、参考书充足加上教法得当,当然可以把小童鞋们教得棒棒的,在小升初的考试中占尽上风。 3) 谁是奥数的受益者? 奥数之所以很火,当然在于很多人从中受益或者预期会从中受益而对其热捧。作为一个教育产业,其产值应该是客观的(甚至会对 GDP 做出不小的贡献),办班的应该有客观的经济收入,他们得财。真正能在奥赛中取得成绩名次甚至奖牌的选手及其所在中学,他们得名。因为有了奥赛的好成绩,有些选手能够有机会被保送到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可以得利;学校在囊括了若干奥赛奖牌名次之后,也可以以此大力宣传吗,吸引更优质的生源,也同样是得利。至于为数众多的奥数班的学员,一些其实根本摸不到真正奥赛边儿的学生(那些“参与者”),他们能在奥数班的学习中得到一些可能有用的知识和解题技巧,学会一些套路,有可能在对付几年之内面临的考试时可以一显身手,多得几分儿,甚至在挤破头的入学考试加赛中成功借助所谓奥数“夹塞‘成功。。。。。。所以,奥数的受益者真的可以有很多。 4) 谁是奥数的受害者? 这个问句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谁是中国式奥数热的受害者”?这个问题的答案之一是“奥数”本身。因为有了中国式的“奥数热”,有了教材 - 培训的一条龙产业链,“奥数”本身被变味,从给少数有数学天分的学子以冒尖展示的机会的比较单纯的竞赛,变成了拔苗助长的展览台。有灵气和天分的学生,如果没机会参加奥数培训,恐怕很难战胜那些精心培育和打造出来的高手,更别说还有一些场外因素的搅局了。其次,“被奥数”的孩子们也是受害者。本该无忧无虑地玩耍的童年时光,在“被奥数”之后,要被奥数培训和解题而大量占据,要想破脑袋去解那些本来不该是他们这个年龄段去解的数学题,那叫一个痛苦。在如此“熬术”过后,许多学生难免不对数学失去本来可以有的兴趣,在被填鸭式的方法灌输了大量结题技巧和方法过后,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可能缺乏自己去探索的能力和勇气,严重影响以后的数学甚至其他理工科课程的学习。 5) 与“奥数”并煎作战的“熬术”还有哪些? 在中小学生课外培训班遍地开花的时代里,“奇葩”又何止“奥数”这一朵?!与之并煎作战的还有很多,英语、作文、舞蹈、乐器。。。。。。太多太多了。这类家长们在听信了宣传、指望孩子出奇制胜的教育“奇葩”遍地开的结果,难免把孩子们累到“齐趴”的状态。 参考: 【1】 科学网:该死的奥数 http://talk.sciencenet.cn/?id=60 【2】 吕喆:奥数是什么的简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278239.html 【3】 吕喆:高中参加物理竞赛的回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278177.html
个人分类: 教育|6723 次阅读|32 个评论
“失败”的导师和“失败”的学生
热度 5 CPW2011 2012-7-26 17:39
最近科学网很多老师写了博文抱怨学生的做法让他们无法接受,从某些角度看他们都说的在理。但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人也都是有感情的,没有人会那样无视对方对自己的好,还反咬对方一口! 师生之间出现问题,彼此都要反思。 从相互理解的角度,我觉得导师还是比较容易揣摩出学生的心思,因为导师也是从学生过来的,但是学生并不是那么清楚老师在想什么和为什么那样对学生,因为学生没有经历过老师的角色。这个时候导师应该帮助学生纠正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和想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导师是强势,学生是弱势群体,一般情况下只有导师压迫学生,学生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让导师怎么样。这些抱怨的老师说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学生毕业以后的做法。这里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可能性:在学期间,学生受尽了导师的折磨和蹂躏,有些时候可能是人格的侮辱。这样的话正常人的做法都是远离这个环境,远离这个导师,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生毕业了就再也不想和以前的导师有任何的接触!这样的导师也不要奢望学生毕业后还会像在读期间那样听从您的命令,唯你是从,而更多的应该是反省自己。如果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最后学生不和导师来往那就是导师的责任,这种导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也是“失败”的导师。当然也有些学生在学期间打酱油,整天混日子过,目的就是混文凭。对导师的好也视而不见,甚至当成负担。从学生的身份来说,他们也是“失败”的,因为背离了学习的主旨。 总之,不管是导师抱怨学生还是学生抱怨导师,都有要视具体情况而区别对待,导师和学生本身都要反省下自己是否有问题。相互理解和尊重,互相站的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才是正道。
4585 次阅读|12 个评论
快乐与激情的大学——我的文集
热度 1 sxhelijian 2012-7-20 10:53
快乐与激情的大学——我的文集
全书下载: 快乐和激情的大学-贺利坚-上册-为教篇.pdf ; 快乐和激情的大学-贺利坚-下册-从学篇.pdf 前 言   算起来,这已经是当老师的第19个年头了。包括第一年担任助课和辅导员工作,一直在和学生打交道,一直在从事着高等教育的工作。由初登讲台的菜鸟老师,到面临困惑以至于让自己差点让出了这三尺讲台,再到转型担任机关的教学管理干部弃教从管。当再次将自己定位到一线教师之时,这次复归爆发出了从未有过的激情。是啊,一个人的事业由激情开始,并不意外。当一个高潮过后,低谷的出现亦属于正常。在低谷中待的久了,一种走向是平平稳稳地度过余下的职业生涯,中规中矩,甚至也还可以将这份工作兢兢业业地干下去。而另一种走向则是从低谷中走出,达到另一个高度,这时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两本集子记录了我在走出低谷找回自我后,通过博客记录的平凡工作。用四年的时间,仅收录到集子中的文字就达到近30万,这个统计出乎我的意料。这些文字,又承载了多少曾经的快乐与焦虑。不少文字是凌晨码出来的,常常是白天发生过的事,到半夜时忽然醒来,以至于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及至了无睡意之时,悄然起床,文字自然从手下流出。写作是我保持工作激情的一种方式,写作也带动我看了不少的书,视野从此而打开。我的写作首先是写给自己的,求真成了首要的原则,久而久之,让自己更能追随内心,写真话,写心里话,一些致使教师群体情绪低落的事情,却可以写出不落俗套的激昂,引导自己坚强面对。逐渐地,这种不断强化的激情呈现出了一道道清晰的脉络,形成了自己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方面鲜明的立场,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一些粉丝,这些文字也成了与这些志同道合的同行,以及追求进步的或渴望从迷惘中走出的学生们交流的载体。现将这些文字整理在一起,无疑将更方便和同行及学生的交流。   文集的上册侧重于“教”的话题,主要目的是便于同行开展交流。“关于我”的话题放在最前面,便于读者了解这个安于现状、追求幸福生活而又愿意挑战制约,能够在教育事业中倾心投入的“迂者”是如何炼成的,从而了解迂者与众不同的观点以及不少“出格”的行为。随后的“教育教学观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感想与总结”记录了我学习、工作的片段,以及在工作中思考得到的启示。   文集的下册侧重于“学”的话题,读者群的面向是学生。“教育故事”中,几件不愉快的事情对我的思想影响至大,直至现在也把握不定是否处理得当,放在前面以求进一步的争议。当然,我的教育故事中更多的是让人舒服的事情,正常的事情往往不具备新闻价值,仅有少数的被做了记录。在学习指导的话题上,离不开我担任班主任的,两个刚刚毕业的班级。“班级指导”中文章均来自新浪博客“我的08学生”专栏,是在班级处于不同年级时,在几次主要的班会上对同学们提出的总体要求。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学生们都乐意向我提出问题,我将同学们的疑惑及我所想到的关于学习的话题编入“学习指导”部分。现在,我开出了一门自己很喜欢的全校通选课“大学生学习指导”,这也将引领我进一步深入这个领域,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方法和思维问题。当然,也有学生的问题和专业学习有关,这部分文章归入“专业学习指导”部分。近几年,由于扩招的影响,很多老师深感“顾不上”做很多事情,自己也有同感,而学生的学习又非常依赖老师能够关注到具体每一个人。这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我的解决方案是发展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社团,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在互帮中共同进步。“专业社团指导”的工作刚刚起步,但这是我未来几年想要倾心投入的领域。   实际上,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学”的问题,而学生了解一些老师“教”的话题也有不少益处。所以,文集上下两册的安排并不是对读者阅读范围的限定。就一篇文章而言,其中有教的成分,也有学的成分,教和学分不开,无论放到哪一部分都有二难的窘境。有耐性的读者不妨通读,但这也无疑加重了作者的心理负担:我那罗嗦的文风不免要占用您宝贵的时间了。   激情的工作还要进行下去,这是快乐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写作也将继续下去,这本文集也只是一个开始。随后更多的话题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xhelijian)和CSDN博客(http://blog.csdn.net/sxhelijian),前者的主题是“心系教育,热爱生活”,而后者的主题是专业教育与IT学习指导。   最大的愿望,普天下的学子也能获得本来该有的快乐和激情。 目 录 上册-为教篇 第一部分 关于我 1  我的教师路 2  是兰大文科楼的辉煌灯火让我找到了自己 17  我的三段高等教育——写在博士毕业之时 20  我在烟台参加母校百年华诞庆祝活动 28  我的“烟酒观” 30 第二部分 教育教学观点 34  误人子弟? 35  杂议学生给老师的低评 40  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坚持与创新 42  缺乏个性还是个性不足? ——兼评教师应坚持“对个体的关注” 45  大学老师的底线 48  文摘与评论:莫让“教育使命”沦为“教学任务” 50  教师知识结构的新体会 53  提前体验——工程教育中的法则 55  静思录——教育教学中的事 59  向米新江老师学习 62  我在教学工作会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要点 66  我对学风建设的建议 69  关于改进我院学生工作,改善学习风气的建议 75  关于未来IT工程师协会及其筹备进展情况 81  让改革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旋律 84  呼唤改革——兼评陷入乱麻之中的津贴方案 86 第三部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88  将时尚的互联网引入教学中来 89  我后悔的事…… 96  关于抄不抄作业的讨论 97  C++程序设计三周教学记录 99  C++课程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报告 103  我的多媒体课件风格 115  在教学工作中应用BB平台的心得 120  借《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课程,继续教学改革尝试 123  《多媒体技术》课合作案例研究指导(节选) 125  《多媒体技术》课程考试改革总结 130  科技文献课程考核方案 132  “把学生带到图书馆”的实践 137  起草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把关要点 139  请马云到班会做报告 142  我这样监考 144  同行听课——走进课堂的体验 147  接受学生的教育 149 第四部分 感想与总结 152  何时不再群体性沉默? 153  抱到何时才算止 154  一则短信引发的关于标准的思考 156  教学反思:还得要他们学! 161  面对“问题”学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助其成功” 164  有感于“国家承认的学历” 165  让我们一起走过 168  学生来信及批注 175  教师节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179  两年班主任工作的总结 181  监考乱想 184 下册-从学篇 第一部分 教育故事 187  我和2009届毕业生的故事 188  将斗争进行到底 194  将斗争进行到底——续 197  面对官僚,我们绕道而行 205  我把学生赶出了课堂 208  神棍节,我的欣慰与感动 211  粗口门事件的完结 214  在人人“卧底” 216 第二部分 班级指导 219  2009年元旦写给我那100个宝贝学生的话 220  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最好的老师 222  关于规划 224  重视在班级活动中的自我完善 226  写给“有电脑”一族的同学 228  大一最后一次班会 230  精英 or 大众,大二见端倪 231  改变,从今天开始 234  追寻真正的自由 236  大三学生,让我们共同创造活泼向上的集体学习氛围 239  张开你的金口,走进更加精彩的世界 242  大三下学期,不得不去务实了 246  用草根的方式思维和实践 248  送给毕业生同学:该什么样就什么样 251 第三部分 学习指导 253  大学生,请将“是否有用”的问题留给未来 254  杂谈“专业”和“有用没用”的问题 256  大学内的“学无用处论” 258  让大学在个性化的学习中绽放 263  学习、提高、创新小悟 265  我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还会这样 266  一位爱学习女生的疑惑 269  学生的疑问:我该看什么书? 272  坚持塑造独特的自我 274  自由新悟 276  主动,永远的法宝 277  骨与气 279  努力了就没有失败 282  上大学究竟是来干什么的?为什么会是这样? 285  与“混爷”同行——关于一封同学的来信 291  在不公平面前 294  这几个时间你是怎么过的? 296  你为什么不能逃课 299  论逃课 303  考试前后该想些什么 305  “差生”,不要再拿兴趣说事 308  振作只需一个理由:日子不能这样过 311  不比钱 313  批判性思维与“反着理解” 315  给大一新生——明辨是非,以行践之 317  给大一新生——行动起来,冲破束缚 320  从新生的学业规划谈起 322 第四部分 专业学习指导 325  改变学习模式,在课外学习中获得突破 326  触类旁通——答学生问 331  关于编程与考研——对一封来信的回复 333  用邻家的蛋,孵自家的鸡——推荐编程练习好平台 335  开发经验和屁股的关系 337  一封来信——成为合格的程序员 339  我对接受培训和大三学习生活安排的看法 342  关于考证——将多余的精力用到哪里去 345  关于成才、选课、学习、考研诸事 347  为圆梦做好准备 351  答疑:一名大四学生的选择 354  不能只看不干——给又一位准大四学生的建议 358  抓紧发展专业特长的黄金时期——答同学问 360  在专业基础课学习中品味儿攒劲儿 363  这几个时间你是怎么过的? 366  答“我很惶恐” 369  解疑:浪费两年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走出低谷 371  写给不喜欢编程的编程能手 373  和刘金英谈研一学习及文献阅读 375  冲破应试思维制约,改进学习方法,保证学习效果 378  挂了羊头就要卖羊肉 382 第五部分 专业社团指导 384  CSDN高校俱乐部成立仪式上的发言 385  用新的思维做新事 387  “三无”教师试探本科生合作学习的入手点 389  冷静对待不当评论 392 全书下载: 快乐和激情的大学-贺利坚-上册-为教篇.pdf ; 快乐和激情的大学-贺利坚-下册-从学篇.pdf
个人分类: 教学相关|3587 次阅读|2 个评论
考试(11):遇到结课考试,俺倔人又郁闷了......
热度 5 wangxh 2012-7-20 09:55
一到学期末俺就郁闷,因为课程要结束,成绩要给出,但有些学生的确不合格。其实不单单是不合格,而是根本不靠谱啊! 为了“逼迫”有些学生多掌握些知识,本学期俺搞了一个考试改革——口试(可能有人认为增加口试就叫考试改革。哈哈,您老兄有所不知,俺可不是“客观判断”,学生能否基本掌握一门课,难道任课教师通过提问问题摸不着底细吗?) 有些学生连打照面都不敢啊!其中一位(可能属于许多教师认定的“极品”)其它科目考完直接回家了,打电话告诉俺:“老师,我回家使劲儿准备,假期来考试,您看8月5日口试怎么样”? 俺说,假期我不一定在学校呀!回曰:“老师,没关系,你家在哪?我可以去你家考试!” 生气道:“俺家保密,你想去就去啊?” 俺又一次真的无语,这是大学生吗?
2860 次阅读|8 个评论
当学生不再信任自己的老师时......
热度 7 wangxh 2012-7-5 12:46
当学生不再信任自己的老师时......
当学生不再信任自己的老师的时候, 当老师不再信任自己的学生的时候, 当学生不值得自己的老师信任的时候, 当老师不值得自己的学生信任的时候, ...... 意味着一个社会的诚信已经探底喽! (图片从哪里来的一目了然,呵呵,谢谢!)
个人分类: 心之悟|12636 次阅读|8 个评论
随笔之140:《教授》“表率书写大师真”
uvard 2012-7-3 18:41
教授 传道磨砺十年功, 授业学子四海成; 解惑通明天晴朗, 表率书写大师真。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419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说孔子和他的学生们(4)蜕化的孔子:子贡
热度 3 fdc1947 2012-6-27 07:34
蜕化的孔子:子贡 子贡即端木赐,比孔子小三十一岁,是孔子最主要的学生之一。在《论语》中,提及子贡之处达 57 处(包括一句话中屡次提及),仅次于子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给孔子的七十七的学生做传,而竟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叙述子贡的事迹。 子贡可能是孔子最聪明的学生。孔子说他 “ 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不安本分,去做生意,却每每猜对行情)”。他是孔子学生中间最富有的一个。 既然又聪明又有钱,一开始大概自视甚高。所以孔子便故意贬贬他。《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上说: 子贡既已受业,问曰: “ 赐何人也? ” 孔子曰: “ 汝器也。 ” 曰: “ 何器也? ” 曰: “ 瑚琏 也。 ” 孔子曾经说过,“ 君子不器 ”,这里告诉子贡,“ 汝器也 ”,显然是杀一杀子贡的傲气,但是又安慰了一下,说虽然只是“器”,然而是珍贵的 瑚琏 (宗庙里祭祀用盛黍稷的器皿)。既然绝顶聪明,也就知道了孔子的心思,当以后孔子问到子贡自己和颜渊的优劣时,子贡很是知趣,说道, “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我哪里敢跟颜回比呀!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理解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最多理解两件事。)” 子贡在孔子学生中以“ 言语 ”见长,所谓言语,主要可用于外交。孔子很依仗子贡的外交才能。 在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 绝粮 ”,真是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在田常专权齐国,“ 移其兵欲以伐鲁” 。这对于鲁国可是存亡危急之时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而这次,“ 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本节黑体,均引自《史记》) 孔子素以“仁”为标榜,主张“正名”,名正言顺,因而必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认为这样才符合礼制。又强调“信”,告诉子贡“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他老人家几十年辛辛苦苦到处奔波,企图用仁治、礼治这一套说服各国统治者,实现他恢复周礼的宏大理想,却落得个凄凄惨惨、如丧家之犬。 而孔子的学生子贡怎么能够做到 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 呢?“ 使势相破” 耳。他告诉那几国国君的不是仁、礼、信,连义也不是,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儒家最忌讳的利。为了达到存鲁乱齐的目的,他可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里说一套,那里说一套。与战国的纵横家没有什么差别。可是这一套,这一个利字,却被那些诸侯们接受了,他们就好这一口,吃这一套。因而子贡不像一个丧家之犬,更不像笃信孔子信条、不知变通的子路那样丧了性命,而是作为英雄而凯旋。子贡的成功,使得当时有一些人认为“ 子贡贤于孔子 ”。 子贡是孔子临终最思念从而给孔子送终的弟子。《史记》这样说:“ 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 “ 赐,汝来何其晚也? ” 孔子因叹,歌曰: “ 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 因以涕下。谓子贡曰: “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予始殷人也。 ” 后七日卒。 ”如果按照佛教或其他宗教的传统,子贡几乎就是传衣钵者了。 虽然有人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却坚决捍卫孔子的荣誉。看看《论语》上记载的煌煌三大段: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这三段话也是后人用来赞扬孔子的许许多多语言的源头。 虽然子贡捍卫了孔子的荣誉,却没有坚持孔子的传统思想和传统做法。上面所说的在 存鲁,乱齐,破吴,彊晋而霸越 过程之中的所作所为就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说,子贡是蜕化的孔子。他的做法,已经不再拘泥于孔子平时的教导,而是看到了时势,从而成为战国纵横家的滥觞。当然,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想象,子贡这样做,是在孔子的意料之中的,甚至是与孔子事先商量好的。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孔子为什么不让老老实实的子路去,不让自以为最了不起的子张去。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圣人”的蜕化。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6110 次阅读|6 个评论
奇风异俗——津巴布韦杂记(6)
热度 17 dkysdc 2012-6-25 18:59
奇风异俗——津巴布韦杂记(6)
津巴布韦的人口有1300万,其中在十个大城市的人口占300多万,因政治或其他原因流亡在外的难民也有300多万。因此真正生活在农村乡下的人大概只占全国人口的一半。 居住在现代化城市中的风俗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差异不是特别大。因此奇风异俗大多表现在乡下。 最据特色的当属这里的婚姻制度。同非洲许多地方一样,津巴布韦的法律不限制一夫多妻。只要男女双方愿意,一名男子可以娶多个老婆。而老婆的多少,只要数一数他家的圆形草屋即可知道。 01 这张图片在前一集中已经出现过。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乡下人家,两座圆形草屋,一男两女。 02 这是在飞快的路上拍的,大概是一男四女。 03 这家男人是当地最有名的多妻者。这片房子是矿方为了采矿拆迁,给他和他的女人们新盖的。本来制定的政策是每个妻子一间房,可他共有17个妻子!虽然清点时已经有两三个不在了(或出走或去世?),但仍有多于10个妻子。经过讨价还价,给他们盖了这么个一个大院子,大概10个圆形现代化的草顶屋。 04 对比一下这家,贫富差距就显出来了。 05 这是一家位于郊区单独居住的农户。她的男人到附近的工地打工去,她与另一个女人守在家里照看孩子。手指的方向是她家的炊具。 06 这是她家的卧室,可以说一贫如洗。但他们还是显得很快乐。 07 这是灶台。 08 养殖业在这里很普遍,也很简单。绝不会有人工的饲料。牛是本地农民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牛奶与牛肉的质量绝对一流。 09 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牛群。 10 水是宝贵的。进入了旱季,洗衣服要到外面,水质也不一定干净。见到过一条大河边,聚集了许多妇女在洗衣服,但当时没有准备好相机,错过了。用这张将就吧。 11 公路边的小贩。 12 等车 13 为了治安,更是为了保护钻石等矿产资源,津巴布韦的警察和部队岗哨还是很多的。 14 这是一辆校车。别看津巴布韦国家不富余,但对教育的投入还是非常高的。 全国识字率90%以上,远高于中国 。顺便说一下,津巴布韦原属英国的殖民地,教育体制完全继承了英国,英语为国语之一,很容易沟通。 15 看孩子们的表情 16 看到我的大相机上的照片就更High了。 17 路边见到的学校操场,孩子们在踢球。 18 津巴布韦有40%多的人信奉西方的基督教(包括各分支),但也有少部分人信仰当地的土教。在丛林中就见到过多个穿白衣的人聚在一起举行宗教仪式(有人称为白衣教)。对待这样的场景,轻易不要打扰,在飞驰的车上按一下快门够了。 19 漂亮的津巴布韦女孩(在一家酒店的前台)。 20 这几个女孩子的汉语都是一流的。可能在等一家中国公司的招聘。 21 非洲女子的头发很特别,最明显的是无数小的发辫,有人说那些发辫是假的,事实证明是真的。这位女子正在等理发师。经过她的同意,我给她拍了几张作头发的照片。 22 正在编小辫。 23 哈拉雷一个集贸市场,一位摊主的孩子。 24 兄弟三个,其实旁边他们的母亲怀里还抱着一个。
个人分类: 游记往事|10491 次阅读|39 个评论
闲说孔子和他的学生们(3)我看好子路
热度 6 fdc1947 2012-6-18 07:49
要说哪个学生最好,各人会有各人的标准。就拿今天的导师和研究生来说,说哪一个学生是某某导师最好的学生,恐怕各人也会有各人的看法。要说谁是孔子最好的学生,正如上节已述。千百年来,儒学们都一致推崇颜渊,因为孔子表扬颜渊最多,评价最高。 我却看好子路。为什么看好子路? 我以为,子路是与世界上与孔子关系最密切的一个人。子路是孔子所有的学生之中对孔子帮助最大的人。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子路也是对孔子提意见最多的一个。没有子路,孔子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模样。 先看看文献的记载。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开始时,“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子路性情粗朴,好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帽子,佩戴着公猪獠牙,对孔子很不礼貌。 ) 但是在孔子的诱导下,信服了孔子。 自此以后,子路一辈子追随孔子,绝大多数时间都紧随孔子身边。有了这一位勇士保驾,从此 无人敢欺慢孔子,孔子说: “ 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 (自从我得到仲由,就再也听不到恶言恶语了——仲由字子路)”。 子路是《论语》中说到的次数最多的孔子学生,总共说到七十六次(包括同一句中数次提及),远远超过除孔子外的其他任何人。 孔子说过: “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主张行不通了,我想乘木筏到海外去,能够跟我去的恐怕只有仲由吧)显示了子路对孔子的忠诚。 子路是孔子弟子中,办政事能力最强的人之一。 在孔子想在鲁国政治舞台上大有作为的行动中,孔子 “ 使仲由 为季氏宰,将堕三都” (让子路做季孙氏的管家,以实行毁掉鲁国公室最大的对手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的城邑)。 《论语》说: 子曰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在孔子的主要学生中,子路是年龄最大的一个,比孔子小九岁。正因为子路与孔子关系最密切,年龄也最接近,所以他们之间说话几乎到了没有什么忌讳的地步。 你看,子路竟然敢说老师“ 子之迂也! ”老师也复之以 “ 野哉由也! ” 几个学生站在孔子身边,孔子很高兴地看着学生们,说“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看看仲由这个样子,像不得好死的模样) 由于与孔子关系密切,而且年龄最大,实际上子路是学生们的领导人。孔子病重,看上去要不行了,子路就组织学生们准备给老师治丧。结果,老师身体好了,听说子路组织的治丧规模超标,不合礼制,把子路臭骂了一顿。 在《论语》中,如下三处说到子路对孔子提意见的地方很有意思。 1.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公山弗扰盘踞费邑造反,召孔子去,孔子准备前往。子路很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去公山氏那里啊。”孔子说:“那个人岂是白白的召我去的?如有能够信用我的,我将使周朝的文武之道在东方复兴” ) 公山弗扰,即 公山不狃, 《史记·孔子世家》中称 :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 ( 孔子遵循周道修行很久,但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没人能任用自己,说: “ 周文王、周武王起于丰、镐这么小的地方而称王天下,如今费邑尽管小,但也还差不多吧! ” ) 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孔子真的参加了公山弗扰的“造反”,他能够成功地“使周朝的文武之道在东方复兴”吗?那还能有后来的历史地位吗? 2.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与南子相见,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 :“我如果做了不该做的,就让上天厌弃我!上天厌弃我!”, 南子是卫国的国君夫人、有名的风流女人 ) 《史记·孔子世家》中称 :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 “ 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 ” (寡君和寡小君分别是是国人对于自己国家国君和他的太太的称呼) 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 环佩 玉声璆然。孔子曰: “ 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 ( 我本来不想见她,既然见了便以礼相答。 ” ) 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 “ 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 3.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记载 : 佛肸为 中牟 宰。 赵简子 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 “ 由闻诸夫子, ‘ 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 。今佛肸亲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 ” 孔子曰: “ 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 (晋国佛肸任中牟邑宰。赵简子领兵攻打范氏、中行氏,进攻中牟。佛肸反叛赵简子,派人召请孔子。子路说: “ 我听您说过这样的话: ‘ 那个人本身在做不好的事,君子是不会去加入的。 ’ 如今佛肸自己占据中牟反叛,您却打算前往,怎么解释呢? ” 孔子说: “ 我是说过这句话。但不是说坚硬的东西再磨砺也不会变薄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再污染也不会变黑吗?我难道是匏瓜,怎么可以光挂在那里而不食用? ” ) 赵简子是晋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实际奠基者。如果孔子真的与佛肸联手反抗赵简子,下场如何可想而知。 从上面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由于不得当权者信用,自己的治国方略不能实现,而年龄在增大,心中不免非常焦急(在三个例子中,孔子大概分别为 50 、 59 、 60 岁)。为了实现理想,似乎有时真有些不择手段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像子路这样的“良生益友”时时质疑,作必要的提醒,这实在是孔子的幸运。 古人把 能直言诤谏的大臣称为争臣。 《孝经·谏争》: “ 昔者天子有 争臣 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 《 荀子》:“ 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在这个意义上, 子路真可算得是一个“ 争生 ”。 是 “ 争生 ”好,还是“ 于吾言无所不悦” 的学生好? 我们今天不还是在宣传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几乎所有人遇到自己的这两类学生,恐怕都还是更喜欢 “ 于吾言无所不悦” 的学生。孔夫子是这样,我们今天的研究生导师何尝不是这样,我自己也何尝不是这样?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6565 次阅读|11 个评论
闲说孔子和他的学生们(2)颜渊真的是最好的学生吗?
热度 2 fdc1947 2012-6-11 07:40
2. 颜渊真的是最好的学生吗? 人们都说,孔子的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弟子有没有三千,没有人知道,更说不清楚是哪些人了。贤人七十二,马马虎虎还有个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里记载了七十七的弟子的名字,以及若干弟子的主要事迹。 千百年来,儒家们一致认为,颜渊是孔子最好的学生。颜渊,名回,字子渊。古人只有尊长才能称人之名,所以只有孔子、鲁君以及年纪比颜渊大的人等可以称呼他为颜回,一般人照例应称其为颜子渊。不知道什么原因,大概是论语开的头,大家都称其为颜渊,省掉一个子字,习惯成自然,颜子渊也就成了颜渊。(现代文人写文章,多一个字赚一个字的稿费,古人写文章,多写一个字多一个字的麻烦。) 在孔庙里,颜渊的位置在学生中最高。 他是所谓“十哲”之首。十哲就是孔子的十个所谓最优秀的弟子。它出自《论语》中的这段没头没尾不知道谁说的话:“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 到了南宋,他又成了孔庙中的四配之首。 四配即复圣颜渊、宗圣曾参、述圣子思、亚圣孟轲。四配塑像位于孔子神龛前东西两侧,每两位一龛,东为颜回、子思,西为曾参、孟轲。均冕旒衮服,手执躬圭。陪着孔子接受人们的祭祀。直到现在,各地孔庙都是这种形制。 孔子是圣人,颜渊是复圣。照古汉语的解释,复: 往來也,引申为再、又, again 。复制, copy 。复圣者,又一个圣人,圣人之 copy 。 在《 论语 》中,说到颜渊的有三十二处(包括一句话中屡次提及)。那么,根据《论语》,颜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孔子非常欣赏颜渊的好学,认为他是所有学生中唯一好学的。鲁哀公曾经问孔子,学生中那些人好学,孔子说:“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拿别人出气,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没有好学的了。)” 孔子对季康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孔子又表扬颜渊说:“ 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学生们听我讲话能够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吧!)”由于颜渊“不幸短命死矣”,孔子说:“ 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真可惜啊!我只看见他天天进步,从未见他停留。)” 颜渊比孔子小四十岁(《史记》上说三十岁,后人考证大概是古人抄书的时候马虎了,三字上还应该加一横,四横一个亖即四字,或者在卅字上加一竖,为卌即四十。)孔子把颜渊看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大概是因为从小家庭经济条件不很好,自己又不注意营养和锻炼身体,过于刻苦用功,颜渊二十九岁(按照现在的算法,才二十八岁)就白了头,虚岁三十二岁就早早地去世了。孔子非常伤心,哭道:“ 噫!天丧予!天丧予! (哎呀呀!老天杀了我!老天杀了我!)” 颜渊一直没有出仕,即没有“出来参加政府工作”,所以没有政绩可言,当然也就没有过失。对他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孔子的议论。没有政绩,也没有著书立说,却能够得到复圣这样光荣的头衔,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孔夫子一言九鼎啊。 孔子认为颜渊是所有学生中最接近“仁”的,他说:“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颜回能够做到其心三个月不离开仁德,其他人最多不过几天、个把月罢了。)”他称赞颜渊:“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不过,颜渊大概看上去脑子不很灵活,反应慢,也不大问问题,在别人看起来有点傻乎乎的样子。孔子为他辩护,说:“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我整天与颜回讲学,他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好像有点傻。但是他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很好地发挥。颜回不傻哟!)” 子贡是有名的聪明人,脑子最灵。孔子问子贡:“ 女与回也孰愈? (你和颜回谁更强些)”子贡毕竟聪明,他把孔子他老人家的心思摸透了,说:“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我哪里敢跟颜回比呀!颜回听到一件事,可以理解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最多理解两件事。)”孔子当然很高兴,说:“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不如啊!我同意,你是不如他。)”这些话,当然是说给那些不大服气的学生听的。 但是,颜渊对于孔子的学说还是感到高不可攀,表示自己有点力不从心。一天,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老师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儿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步诱道我,先以文章典籍丰富我的知识,然后以礼约束我的行为。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已经用尽我的才力,好像能够独立的工作了。虽然我想跟着老师再向前迈进,但却不知怎样着手。 ” 不过,如果认为颜渊总是十分死板,是一个书呆子,那倒不是事实。看看下面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在匡地被匡人围困,狼狈不堪。颜渊一个人落后了,过了很久才追上孔子一行。子曰:“ 吾以女为死矣。 (我们以为你被匡人打死了呢)”颜渊曰:“ 子在,回何敢死? (您老人家还在,我怎么敢死)”你看,小伙子多会讲话,怪不到孔子那么喜欢他。 在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 绝粮 ”,学生们有“ 愠心 ”之时,孔子就找弟子分别谈话做工作。他用同一个问题问子路、子贡和颜渊: “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有诗说:“不是老虎也不是犀牛,却奔波在旷野,”是我的主张不对吗?为什么我们受困在这里?)”子路回答说:“ 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我想大概我们还不够仁,所以人们不相信我们,大概我们还不够智,所以人们不拥护我们)”子贡比较会说话,说得委婉得多:“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你的主张太伟大了,所以天下容不得您。所以,您能不能略微降低一点标准)”而颜渊的回答则斩钉截铁:“ 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你的主张最最伟大了,所以天下容不得您。虽然如此,您还是推行您的主张。他们容不下有什么关系,容不下才显出您君子本色。如果主张不正确,那是我们的耻辱。现在您这样好的主张而他们却不采纳,那是各国掌权者的耻辱。容不下有什么关系,容不下才显出您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得合不拢嘴, 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姓颜的小伙子有道理!你发了财,我给你管家)”不过,说归说,做归做,真如孔子曾经所过的 :“ 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颜回的学问道德也差不多可以了吧,却常常穷得一塌糊涂。端木赐(子贡)不安本分,去做生意,却每每猜对行情)”孔夫子一点不糊涂,关键时刻, 还得靠能做事情的,“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 被拍马屁大概人人喜欢,不过孔夫子毕竟是孔夫子,他对颜渊也有不很满意的地方。他曾经这样评价颜渊,曰:“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啊,对我所说的话他没有不喜欢的)”看来,孔子也知道自己的话,并非都是“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的。 但是,如果真的有人向孔子他老人家提反对意见,像所有的人一样,孔子也不愿意痛痛快快地接受,有时急了还骂人。有一个学生却经常对孔子的言行提不同的看法,有时还跟孔子抬杠,搞得孔子下不了台。他就是子路。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8279 次阅读|4 个评论
回忆我的高中生涯
热度 6 cutefay 2012-6-10 22:37
最近博客上写关于高考的博文比较多,这让我想起了我那高中生涯。现在想想:高中的时候真是把一生的苦都给吃了,过了那黑暗的高中,日子就美好多了。 高中三年,作息时间基本上是早上5点多起床,骑自行车去学校,大概要骑15-20分钟。5点多去学校的话,夏天还好,天已经明亮了。但是冬天的时候,却还是黑夜的状态,而早上5点多的时候,路灯是不亮的。所以路上的视线比较差。我记得有一次早上骑自行车去学校的时候,走一个下坡的时候,撞到了路上环卫工人的三轮车上,撞得不轻。这个环卫工人居然把三轮车停在自行车道的正中间。大概5点30到校,要先集体去操场跑操,大概跑20分钟,然后6点的时候开始上早自习,上到7点。之后有40分钟的吃早饭时间,由于我家离学校比较远,所以我都是在学校食堂里吃。上午有四节课,下课后,下午1点半上课,是三节课再加上一个课外活动时间,但大多数课外活动时间都被班主任老师给霸占了,用于学习。下午6点左右有40分钟的吃饭时间,然后晚上有三节晚自习,9点10分左右放学,回家之后,大概10点多可以睡觉。 我在高一的时候,是两个星期才放一次假,放一天半的假,当时从初中时一个星期一天半的假变成高中的两个星期一天半的假,还有些不习惯。高三的时候,变成一个月放一天半的假了,再后来,变成一个月放半天还是一天假的。而放假时间作业也是很多,几乎没有玩的时间。我高中毕业之后,据说高一的学生也变成一个月放一次假了,看来我的学弟学妹们比我还可怜。 高中的时候,学校食堂的饭菜很便宜,一元钱一份菜,几毛钱一个馒头,并且菜的分量很多,两个人吃一份菜就够了,也就是一顿饭1元钱就可以搞定。但菜里面几乎没肉,并且菜的种类也不多,印象中一年的菜的种类不超过五种,白菜是最经常的,偶尔还会有蘑菇,其他的菜记不清了。学校食堂偶尔也会做点肉的东西,例如卖鸡架,上面有点肉,2元钱一个。倘若现在让我天天吃这种饭菜,吃几天我就吃不下去了。但那个年代还一直吃了三年。并且,当时学校还规定不让大家去门口外卖的地方买饭吃,说白了,就是怕外卖抢了学校食堂的生意。 高三的时候,学校规定,男生必须留平头,女生必须是短发。这个规定让我觉得很不厚道,人家留什么头是人家自己的事情,凭什么大家非要留短发?当时我们班有个女生,学习成绩非常好,当时我和她以及还有一个男生几乎一直是班上的前三名,而她比我和那位男生还要强一些,因为她考第一的时候比我俩多。她从小到大一直留长发,好像就没剪过。当时学校让她剪发的时候,她不剪,并且还打算转学。后来好像校领导做了她父母的工作,最后没转学,还是把头发剪了。能看得出来,她为此很伤心。当时我的头发一直是假小子的发型,所以当时这个规定对我没啥影响。但正是因为我从小到高中几乎一直是假小子头,所以上大学才想好好留个长发,一直留到今天,中间只剪过三次,并且三次都是修剪,每次都是剪20cm以内。 高三的时候,尤其是最后半年的时候,我们几乎天天考试,考得我们都几乎麻木了。后来想想,其实高中这种耗时间的方式,对于聪明又很自觉的学生来说,其实效率很低。因为这种情况下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自主性,无论是做题还是思考,必须要跟着老师的思维来做。可能对于学习成绩中等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用处的。总之,我想,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更多的人考上大学,但是却不利于好学生能够考得更好。所以,我们那几年,山东省理科状元,或者是山东省前几名,都没出现在我那个学校。 可能正因为高中时学生们的各种才华被压抑的太久了,所以,大家上大学时候,很多人在各自的学校里都是的积极展现才华的人物,大家闪光的地方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才能才开始发挥出来。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个丑小鸭,什么都不如别人,后来通过慢慢尝试,发现自己很多方面都能做得不错,包括跳舞、绘画、朗诵和组织活动等。这才发现,其实不是自己没能力,而是高中时,这样的能力都被认为不务正业,被埋没了。
个人分类: 今菲昔比|4791 次阅读|16 个评论
瞎说啥实话:民主与专制
热度 3 wangxh 2012-6-10 13:12
什么是民主?什么是专制?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或表达,但内涵应该是相同的。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政治学博士俞可平这样认为: 民主就是总是有人批评你,说你这也不对那也不是,但是你清楚地知道没有人恨你; 专制就是 人们总在赞美你,歌颂你,你永远正确,你光芒万丈,你万世垂范 …… 从来没有人批评你,但你清楚地知道人们恨你,你内心对此充满恐惧。 其实,作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时也存在民主与专制的区分。亲爱的导师们 / 教授们,您对学生是民主还是专制呢?
个人分类: 心之悟|2320 次阅读|3 个评论
闲说孔子和他的学生们(1)怎样才能认识孔子和他的学生
热度 4 fdc1947 2012-6-8 08:19
【说明】前些天,开始写《闲说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可是,写得匆忙,发的匆忙,有些地方自己也不满意,所以决计做略大一些的修改,重新发出。 做了几十年的教师,对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事总是感兴趣的,特别是对天字第一号的教师和他的学生们,想与朋友们随便说说。一开始,写下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后来一想,我也不是专门研究者,只是想与朋友们随便闲聊而已,照着过去的样子,闲说山东、闲说苏州,于是就加上了“闲说”两个字。但是一加上这两个字,在视觉上就有点不安了,似乎有点亵渎了圣人。不过,再一想,他老人家早就曾经被“打倒”过,现在被人闲说一下似乎也不至于受到严厉的伤害。本文并不是去具体的评论孔子的思想(某些关于鲁国与孔子的具体事件我曾经在《闲说山东》的前五篇中做过一丁点介绍),而只是说说孔子与他的学生们之间的故事,重点在“之间”。所谓“闲说”就是闲着的时候随便说说。既然是说,那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这看法不见得是原创的,因为毕竟不是论文,但是,有总要有一点根据,不然就成了胡说。我闲了,姑妄说之,您如果愿意,就姑妄听之。好得古人就有“五听”之说,目听也在五听之内。如果愿意,就请您在屏幕上用目听听吧。 1. 怎样才能认识孔子和他学生 中华民族的历史,人们总是说上下五千年,我们姑且就用五千年这个约数吧。在这五千年中,诞生了多少中国人,没有人知道,也很难估计准确。但是,在这么多人之中,对于其他人影响最大的,我看非孔夫子莫属。孔夫子以前的人,什么三皇五帝,天晓得有没有;尧舜禹汤文武即使有,也最多只留下只言片语,大家只知道他们是“圣人”罢了。而孔夫子的语录、思想则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两千多年。过去最敬重是所谓“ 天地君亲师 ”,天和地都不是人,君即皇帝老是换人,亲即父亲则各人有各人的,唯有这“万世师表”的孔夫子是不换的。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他是几乎所有中国人的“精神领袖”。 自从汉武帝听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他派别的思想,只要想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站住脚,就不得不对孔夫子尊敬一点。不管孔圣人的徒儿们对那些非儒家的思想怎样严厉斥责,非儒家的人,包括本土的道家、后来的道士和外来的佛教和尚,都不得不在表面上把孔子尊为圣人。甚至在教义问题上一直“坚持原则”的基督教,也不得不对孔夫子退避三舍。 一直到天朝大国被那些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蛮夷们一次又一次地打得屁滚尿流之后,天朝大国的臣民们才开始反省,自己到底在哪里出了问题。科学、民主、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等思想舶来品,开始进入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人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孔夫子的思想被陷入了信任危机。 但是,几千年来孔夫子的思想,早就被中国人“融化在血液里”,所谓传统文化,主要就是孔子的思想。所有的中国人,包括二三十年代首倡打倒孔家店、让人不要看中国书的干将,抑或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红旗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高高飘扬的领导人,还是要全盘西化的反对派理论家,血液中无一不流淌着传统文化的因子,更不要说那些孔夫子的遗老遗少了。所以,虽然在20世纪屡经磨难,孔家店总是打而不倒,死而复生。现在仍然堂而皇之地进入大学的课堂,成了必修课。但是孔子在不同人的心中,仍然有不同的形象。 西方有一句话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哈姆雷特。您心中的孔子形象是怎样的?前些年,有句话时髦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去变革梨子。要想了解孔子,就得看古人的书。 我们今天闲说孔子和他的学生,依据是什么?我们从那里去了解他们?看什么书? 书上记载的孔夫子的话,即“子曰”什么什么的,有许许多多。不但儒家的书上有,诸子百家的书上差不多都有。这些话,有的真是孔夫子说的,绝大多数却不见得真是孔子的话,系假冒伪劣的子曰。即使是儒家书上的“子曰”,有许多也不是真正的“子曰”,而是后世儒家的私货。 大多数人认为比较靠得住的孔子的话,是《论语》上记录的。比较靠得住的孔子的生平事迹应当是《史记》上司马迁记载的。而《史记·孔子世家》里孔子的话,基本上都是《论语》里的。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子曰都是可信的。近年来,有人好拿《孔子家语》里的子曰说事。《孔子家语》是一部伪作,这是古人经过考证后的公论。然而,近几十年来,发现了汉魏时期的墓中的一些竹简有与《孔子家语》里面相类似的内容。于是,近年以来,有人就又这本书捧上了天。但是,即便如此,这些材料也是汉魏时期的。比司马迁晚多了。司马迁是皇家的太史令,能够看到的文献多,距离孔子的时间又比后来的人近,他都找不到其他方面的关于孔子的材料了。所以,要知道真正的子曰还是只有看《论语》。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人,《论语》是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编纂的(一般认为是曾参或有若的学生所编),这样,编成的时间便是战国初期。 孟子、荀子、庄子都是战国后期的人。 把孔子的《论语》与《孟子》、《荀子》、《庄子》以及其他战国后期以后的书如《吕氏春秋》等作比较(不是比较其思想,而是比较其文章的写法)。可以看出,《论语》中没有任何长篇大论,一段话中间很少重复,极少排比,总之,惜墨如金。而战国后的各位,与孔子相比,多为长篇大论,多重复、多排比,不再如孔子这般惜墨如金。 古人之所以惜墨如金,今人写东西之所以洋洋洒洒,实在是条件不同。古人写东西在竹简或木简之上,所以,孔子和孔子以前的著作,没有很多铺张。要像古代写竹简那样的做法,今天那些不认得几个字就能写长篇小说的天才,早就是“学富N火车”了。 从孔子与战国诸子的惜墨程度差别,我们可以看出,从春秋到战国后期之间,一定发生一些大的变化。但是,从“发表论文”的成本看,似乎没有大的变化,写的东西仍然在竹简或木简之上,仍然需要惜墨如金。之所以惜墨程度有差别,我猜想是因为他们口袋里金子的数量不同了,也就是说,大概战国诸子较为有钱。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加剧。各国统治者都有生存危机,所以都希望笼络有用之人,连千里马的骨头都成了宝贝。看起来像有点本事的士人,也有与几个诸侯国统治者讨价还价的余地。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处处不养爷,爷爷去“越”“楚”。你看战国诸子的著作,主要内容也都是治理国家的办法。你要说服各国当权者信用你的治国方略,没有一点长篇大论恐怕不行。所以,长篇大论是获得信用的基础,而获得信任和使用后,口袋里的金子就更多,“出版”更多的著作,赢得更高的声誉。这就是竞争加剧的作用吧。 这样,我们可以看出,凡是长篇大论的子曰,大概都不是真正的子曰。凡是长篇大论的孔子的故事,大概都不是真正的孔子故事。据此,本文闲说的孔子与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只限于《论语》和《史记》。当然,《论语》和《史记》上的孔子故事,也不见得都是真的,但是,可能比别处所说所含的真的比例大一点罢。或者索性把本文理解为从《论语》和《史记》看孔子和他的学生。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5392 次阅读|5 个评论
清晨,约会在学校美丽的大花园
热度 4 rczeng 2012-6-5 20:40
清晨,约会在学校美丽的大花园
周六研究生答辩会在 J1 教学楼 2 楼举行,它是学校最大的教学楼,主体5层。我曾徒步度量了一下,估计它 东西 长约150m。 向南呈弧形,面墨水河。 它分东西两厢,中间悬空,上有过道相连。中间空洞正对泰山广场和南大门,构成学校的中轴线。东西两厢教学楼就像双臂拥抱前来求学的莘莘学子。猜想设计师的这种设计理念是否参考了梵蒂冈圣.彼得教堂柱廊设计。向北与学生宿舍之间有一占地约 30 亩的花园,呈梯形结构,中间一条长长的走道连通宿舍区和教学区。 因很长时间没有去过,已经忘了那里有这么大的一片花园的花期。因怕迟到,骑自行车来到 J1 教学楼。蓦然抬头,发现教学楼后一片红彤彤的色彩,间有白色,像天上的云彩铺满大地。快步走上 2 楼教室,俯瞰这片由月季组成的花海,从西往东看, 像一幅巨幅画轴在你眼前慢慢地铺展开来。 那壮观的气势, 远远胜过仅一亩地的花王牡丹,竟然有心动的感觉。虽然相机带在身边,可惜马上要开始答辩了,只能默默地说,明早我来与你约会。 周日早晨 4 点半就醒来了,天已亮,东南边从海上升起的浓雾越过小珠山向北急驰而去。 5 点多轻轻出门,临时改变主意,向西去山海花园对面拍浓雾,拍得兴起,想起听说附近一别墅已开盘,想顺道去看看。别墅暂且不表,参观过别墅已是饥肠辘辘,回家时已经 10 点多。 只好周一早晨再去约会。生物钟很快被调到 4 点半,竟然一分不差。洗刷完毕, 5 点刚过,这次计划首先向西,然后折回。来到 J1 教学楼时,已经 6 点刚过,泰山广场,有些穿着整齐服装的保安和学生们,正在进行升旗仪式。教学楼廊道里的长条凳上,陆续有学生占据,只听郎朗读书声,不绝于耳。快步穿过走廊,来到花园中,恰好升旗活动结束, 学生们经过, 慌忙嵌动快门,生怕错过精彩瞬间。随后,独步花园,仔细打望。花儿生机盎然,紫的、红的、粉的、白的浓淡相宜。晨风吹过,落英缤纷。不期遭遇摄友,寒暄几句。 不时有学生朝教学楼 匆匆而去 , 三三两两,欢声笑语,笑靥与鲜花形成了一幅和 美 的景致。徜徉于花海之中,正如人在画中游,怎不流连忘返,心想人间仙境,莫过如此。兴致正浓时,相机提示,内存已满,该回家了 。 今 年我校又被 山东省、青岛市 推荐参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明天 下午,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预检组 将莅临我校检查工作,正好将我拍的花儿奉献出来,也算尽点绵薄之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人分类: |502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升级”为“大师兄”了
热度 12 taol 2012-5-30 20:14
“升级”为“大师兄”了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在“熬”了三年之久后,终于在今天成为了“大师兄” 。昨天L师兄博士论文答辩,经过一番“舌战群儒”之后顺利完成去candidate,成为了真正的Doctor了。由于他老人家之前已经决定留在课题组里面开始他的科研生涯了,故刚刚就搬到隔壁老师们的办公室了。现在,学生这屋就只剩下我和Z师弟了……另外,隔壁只有一个位置——老板的对面 ,不知道他能不能适应 不知道L师兄能不能这么快地适应角色的转变。做学生虽然有“老板”,但是工作了那是“上级”了。做学生时可能相对散漫一些,但是工作了拿钱做事,也许就不那么简单了。祝福一下L师兄 我经常想,当学生真的很幸福。 尤其是遇到一个好老板。 像这猫一样晒着太阳睡着午觉
个人分类: 生活|3675 次阅读|24 个评论
学评教:学生不傻,他们聪明着呢!
热度 6 wangxh 2012-5-24 22:50
好像现在不少学校在搞学教互评,这其实没什么好纠结的,只要认认真真对待上课这件校方已经不重视的事儿就完了。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身正不怕影子斜嘛!当然,也存在着不少教师认为对学生严格要求,肯定会得到学生的“报复”与记仇,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俺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这一点,今天晚上刚刚给11级的本科生开了一个会。专业教研室主任给学生开会,听起来怪怪的,哈?他们的确非常渴望正确的指导!许多学生离开高中阶段的“学校关、教师卡、家长压”之后,真有些不会玩了!当然,俺这么说,并非意味着您的情况不可能是特例,嘿嘿! 教师得到学生较差的评价,不要过分强调学生的“报复”与“记仇”。作为教师一定要想想,自己真的很完美吗?由于从小受到不正确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影响,许多学生上大学的目的根本不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是为了毕业能够找到一份所谓的“好工作”。这种情况下,说实在的,教师的责任心比纯粹的授课水平显得更为重要。至少有一点,认为自己的授课水平了得或一流,成绩不理想或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差就是学生不认真听讲、不愿意学习是站不住脚的。当然,在学评教中故意捣捣乱的学生肯定有,但绝对不是大多数,应该不会左右总体的评价结果,更何况许多学生根本不拿此事当回事儿!俺一直这么认为: 千万不要认为大多数学生是傻瓜,他们聪明着呢,绝对知道哪些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哪些老师是“好好先生”型老师,也更知道哪些教师在误人子弟 。 俺对学生的严格是出了名的狠,是真狠,甚至有些严酷!如下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考试结束了,成绩出来了,俺主观——绝对是主观——认为某某某学生成绩可能不是真实成绩(其实主要是由于平时对其深入了解)。俺就会把他叫到办公室,随机在试卷上抽查几道他回答得特别正确的问题。如果不能回答正确,那么即使卷面成绩及格也会“ 变为 ”不及格,而学生必须接受这个真实的考核结果——学生遇到俺这样的教师也是“ 点子背 ”吧——考试已经“及格”,却被老师“ 追认 ”不及格,是不是挺惨、挺悲剧的? 要知道,俺这样可是“违章”的呀!学生完全可以去有关部门告我的。有的学生肯定恨死俺了,但是没办法,这也是俺的规定, 原因很简单: 不学会点儿东西,绝对不可以 ! 对于学评教结果,俺从来不担心,也从未认真关注过。听学生说曾经排过全校前10名;俺只查看过一次,成绩是95.6分(其中一票是67分,否则,哈哈~~~)。 学评教,如果结果差,教师本人应该重视, 校方不要过分看重,更不能以此惩罚教师 ;如果要评什么先进,一定要看看学生的评价如何,也就是说一定要经得起学生的悠悠之口!因为教学互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惩“恶”一定慎重,扬善多多益善!
个人分类: 教之道|4013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忆厉恩虞同志
sunapple 2012-5-22 23:46
  六月六日,我参观了公安部举办的禁毒展览,看到了毒品对青年人的毒害和给多少个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危害,了解了全国各地为禁毒进行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我回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在日伪统治下的南京,中共地下党组织曾经领导爱国进步学生发动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清毒运动〔1〕,也自然回忆起那场运动的领导人厉恩虞〔2〕同志。?   那场清毒运动发生在一九四三年冬。当时,我与恩虞同志同在南京中央大学读书。他念外国文学系,已是高班四年级的学生。我进大学不久,是电机系的低班学生。这时,我们相互还不认识。我作为一个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参加了那场运动。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夜晚,我们几千学生高呼禁毒口号,游行到夫子庙一带,冲砸了所有的鸦片烟馆,把醉生梦死的吸毒者揪了出来,其中不少是敌伪官员,还抄出了大量鸦片、毒品和烟具。我们在国民大会堂广场前焚烧收缴的鸦片、毒品和烟具,同学们围着熊熊的篝火,齐声高唱《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在我们后面,日本宪兵队持枪列队,虎视眈眈地对着我们。大家悲愤满腔,情绪激昂,毫无畏惧。其情其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也唤起了群众的觉醒。那个时刻,我不禁想起了鸦片战争的历史,想起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想起了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心情十分激动。记得恩虞同志当场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说,深深打动大家的心灵,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当时,我对为什么能在日伪统治下开展这样的运动并不了解,后来知道是由于我们地下党组织巧妙地利用了日伪机构的内部矛盾。?   抗战胜利后,我到上海交大读书,一直未与恩虞同志见过面。一九四六年冬,我的入党介绍人王嘉猷同志找到我,说恩虞同志从苏北根据地来,要在上海隐蔽一段时间,希望能在我姨妈家住下。他讲明我只照顾他的生活,不负责同他进行工作上的联系。后来,有位“老徐”同志来同他联系。直到解放初,我才知道这位“老徐”就是贺崇寅同志,当时任上海总工会秘书处长。那时,我是穷学生,但我尽可能在生活上接济恩虞同志。大学生有联合国救济总署发放的一些物资,如面包、牛奶粉和罐头等,我常带点回来给他。有时,他就在我姨妈家吃饭。他给姨妈的儿子福宝辅导功课。后经我介绍,他在青年会职工业余学校也兼点课。我深深记得,他博览群书,记忆力特别强,有相当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由于他在清毒运动中的声望,我们不少进步同学都与他有接触,他在我们中间是老大哥。这些同学在那次运动以后都陆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他撤退回苏北根据地,我到车站为他送行。到根据地后,他改名叫陈震东。?   后来我们天各一方,忙于自己的工作,直至五十年代末才又相见。我默默之中感到他心情并不愉快。起初我以为他有什么家庭问题,后来知道是因为过去的一段经历受到误解。尽管他内心深处是痛苦的,但他从未在我面前发过牢骚,总是显得很乐观,并始终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他的党性是很强的。我根据自己较长时间同他相处的了解,政治上是信任他的。对他的生活和健康,我和贺崇寅同志也一直很关心。一九七七年,他患了晚期肺癌,我曾写信安慰他,鼓励他同病魔作斗争。他不幸于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七日过早地逝世了,时年五十九岁。恩虞同志过世后,我们对他的家属继续予以关心。?   在几十年的革命过程中,有多少无名英雄为革命贡献了一切。由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原因,他们中有的人甚至临死还背了包袱。我们活着的人只能对他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当年为革命奋斗的人们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做好党的工作,不顾个人安危,也不怕受到委屈。即使受了委屈,也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抱着坚定的信念。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境界。现在,南京市委已为恩虞同志作了正确的政治结论。这是我们党坚持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为党和人民作出贡献的老同志们采取的十分负责的态度,也是对历史采取的十分负责的态度。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南京党史》杂志一九九八年第五期上发表的文章。   注释?   〔1〕清毒运动,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南京地下组织领导、学生进步团体具体组织、反对日本侵略者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学生爱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把大量鸦片贩卖到中国,从中攫取巨额钱财充作侵华日军的部分军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京中央大学秘密外围组织“青年救国社”成员厉恩虞等人,在征得党组织同意后,发动青年学生在南京开展一场反对鸦片毒害的禁烟运动。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南京中央大学等大中学校的数千名学生到烟馆最集中的南京夫子庙地区宣传禁烟,捣毁烟馆、赌场,收缴烟具、赌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清毒运动。这场运动持续到次年四月,其他许多城市也发生了捣毁烟馆、赌场的学生爱国运动。   〔2〕厉恩虞(一九一九——一九七八),又名陈震东,江苏南京人。一九四〇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一九四一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南京中央大学的秘密外围组织“青年救国社”,从事抗日爱国活动。一九四三年底,根据党的指示,参与领导广大师生开展声势浩大的清毒运动,并担任“首都” (即南京)学生清毒总会会长。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五年间,参加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抗日内援会”,并经党组织同意打入敌特组织内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六年,受党组织委派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建国以后,曾任南京市第七中学校长、南京日报社编委、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等职。其奉命打入敌特组织一事,一度受到误解。一九九八年,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复查后对此作出结论,指出对他的这一段经历应予充分肯定。    出处:江泽民文选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江泽民和上海交大校友故事:患难与共知音在, 2006年04月26日13:07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不了大牛,就甘愿做个孺子牛!
热度 1 wangxh 2012-5-21 23:18
做不了大牛,就甘愿做个孺子牛!
看了张玉秀老师的博文《 或者做个大牛,或者做个孺子牛? 》,俺有了非常明确 的答案:做不了大牛,就甘愿做个孺子牛!这是N年前立下的“闳志”。
个人分类: 心之悟|3672 次阅读|1 个评论
也论“中国学生为何缺乏质疑精神?”
热度 1 liwei999 2012-5-21 19:29
也论“中国学生为何缺乏质疑精神?”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21/2012 03:25:21 文章的引子来自冯老师的博文 中国学生为何缺乏质疑精神? 这个博文的引子又是来自 时评:中国大学生为何缺乏质疑精神 和 清华报告:中美研究型大学差在哪儿 。 镜某对三篇文章的论述基本上都不满意。尤其是对清华的文章,基本上就是不及格的水平。应该说,国人的大学人对大学教育的精髓基本上是没有理解的。因此也就不能理解大学的 校园文化 对教育一代新人的意义。国人大学里,校园文化的消失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重新形成这样的文化环境,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要知道,所谓“辅导员制度”,基本上是与传统的校园文化无关的事情。各类学生的社团活动,才是 校园文化 的主体。 冯老师博文中的一个观点是“大学生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缺乏质疑精神的问题,根子在中学”。这一点镜某很是赞同。但是,冯老师主张的“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的平面几何是学习逻辑思维、批判精神的很好的训练”,就是 老生常谈 了。依镜某的观察,所有的问题,根由都是发生在 语文教育 上。 在进化史上,人类在大脑里形成语言结构时期要早于数学的,更是早于科学的。国人的大学生作文都多数不合格的现状,要比大学生不会做科研的问题更为严峻。中学6年里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思考模式、思考习惯,到大学后要让这些人去质疑问题,基本上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镜某这样说并不是没有依据,应该说还是有第一手材料的,虽然只是个例。 刚刚加热好的食物为什么不能立即放进冰箱 , 为什么三角形结构最稳定 等等的,不能机械的认为是物理题或数学题。首先要认清楚这是 说明题 ,是要做说明文。连北大的中文系都不要求培养作家( 刘震云在北大中文系的讲演 ),何苦要求中学生们做抒情的、叙事的文章呢?2/3的说明文,1/3的论说文就足够了。更要紧的是对这些作文的评论、点评。老师对学生的点评、同学之间的分组点评。这样才能有提高、有进步。 中学二年级的外甥问镜某:为什么走路比骑车要累?不能说外甥没有质疑精神。问题是对这个课题如何下手(嘴)去思考。这其中需要有 学 和 想 的结合过程。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给留的作业是说明为什么走平路比上楼梯“省力”。从这个事例出发,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走路比骑车要累的问题。 国人的另一个“悲剧”在于把 学习 短路成为“读书”了。“学”的第一意显然是“模仿”,是说起步的初期。“习”则是说会了之后也要时不常地 反复 、 重温 “学”来的过程、“学”到的东西。 什么是 校园文化 ,这里有个例子。《汉语成语小词典》是由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语言班编的,由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了第一版。虽说有些大跃进的色彩,但是一个大学的班级打算编一本书,应该说是传统 校园文化 的影响。在一个大学里,这样的“小团体”应该有很多,有很长的历史。当然,这样的“小团体”也需要一定财力的支撑。北京大学最大的社团之一山鹰社的成立是在1989年,据说是是中国民间登山运动最具实力的团体。这样的社团的历史不过30余年,比洋人的就要短多了。大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这样的社团活动也是个学习的最佳环境。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就是幼儿的“过家家”,是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没有这样的砺炼,国人的大学生就显得很 幼稚 。 “学”的问题与“教”是相对独立的。所谓“教学”,是说教会学生如何“学”的事情。最要紧的还是在于“学”。做学生,不要总想着创新。学生第一意需要的是 模仿 ,用心去模仿,去思考。而思考的工具之一,就是自然语言,就是汉语。在洋人那里,洋文和科学都是在一起的东西,而在中国,汉语是原来的东西,科学是进口货。这样就产生了“断裂”。同样的“断裂”, 这篇博文 中也有描述。有趣的是这篇博文一方面陈述了一个科研人员与工程师“断裂”,同时也表现出来作者自身在思考上的“断裂”。 镜某的主张是:产品就是个小宇宙,是设计、工艺和材料三者的调和。设计不是“空想”,只有在有材料、有工艺保障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设计。不然的话,就必须要修改设计了。 工艺中的事情,很多都是不可视的秘密,与材料是左右腿的关系。结构、外形是很容易仿造,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模仿人一般并不知道。优秀的科研人员与工程人员是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关系。没有科研人员提出的超高指标,工程人员就没有好的工作目标;没有工程人员的脚踏实地工作,也就不可能完成设备的制造。 至于“发现他们很善于解决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对从未见过的新问题显得无能为力”的问题,应该说,国内的大学、包括研究生院,还不具备培养这样人才的条件和能力。 有个很简单的测试:做过世界上最好的仪器么?那怕是瞬时的。能体验这类事情人不多。 大科学工程点滴1 中所说的是个为数不多的事例。即便是这样,也比洋人的同类设施晚实现了二十余年。都晚了这么多年,还有必要建造么?有、很有必要。“学”是什么呢?“学”就是从模仿开始。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32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学生为何缺乏质疑精神?
热度 71 fdc1947 2012-5-21 09:17
中国科学报 5 月 18 日,发表一篇时评,题为:《中国大学生为何缺乏质疑精神》。为了叙述的方便,摘引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调查数据表明,“ 985 工程”院校学生在“课上提问或参与讨论”题项上,有超过 20% 的中国大学生选择“从未”,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只有 3% ;只有 10% 的中国学生选择“经常提问”或“很经常提问”,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约为 63% 。 在中国的教育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热衷于“填鸭式”教学, … 这就要求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平等的关系,需要教师真正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协商,共同探讨问题,营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该文试图探讨“ 中国大学生为何缺乏质疑精神”,这是好的。但是,文章把中国大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原因,归结为在大学中“ 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则 基本上没有说到点子上。 时评提出问题的是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为什么很少提问?首先要问为什么要提问。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把论题弄清楚,其前提是对此论题感兴趣。而现在的问题在于大多数学生对论题并不感兴趣,并不想把论题搞清楚,并不想问为什么。他们所需要的只是记住问题的结论,以应付考试。而我们的大多数考试也只要求记住问题的结论。 需要指出,课堂上提问与质疑精神并不等同。学生的课堂提问主要是询问一些没有完全弄懂的问题,希望把论题弄清楚。质疑精神则是在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时有一种怀疑、批判、理性思考的态度。 问问题,问为什么,质疑,是一种思维习惯。有些人很爱问问题,很爱挑毛病,有些人则提不出问题。这种思维习惯的形成不在大学。人的许多品质,包括性格、思维方式、语音、习性等等,都是在少年时养成的。通过大学的教育,有些可以略有改进,有些则“改也难”。中国大学生的许多问题,根子不在大学。大学生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 缺乏质疑精神的问题, 根子在中学。如果说,小学生主要是立规矩,明是非,那么,学会问问题,有点质疑精神的思维习惯应当在中学初步养成。从初中就开始学习的平面几何是学习逻辑思维、批判精神的很好的训练。 我们中国的大多数家庭历来就不允许孩子质疑,只要求听话。现在一些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小孩子毫无规矩,我行我素。但是,不论何种孩子,只要一入幼儿园,就都统一了,即不允许向老师提任何质疑。从幼儿园到小学,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在这个问题上,小学教师比任何大学教授和教育专家都牛。而更牛的则是教科书,只有教科书上说的才是唯一正确的。而教科书上的问题几乎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所谓标准答案。同之者昌,疑之者伤,异之者亡。我们需要的只是记住这个答案,不需要证明,不需要推理。到了中学,问题更加严肃而凝重。因为分数就是金钱,分数就是生命,分数就是一切。任何不符合教科书和标准答案的念头动一下就是金钱的损失,就几乎是犯罪。现在更有了计算机为判官的选择题,铁面无私,对错分明,简单明了,省人省力。哪里还需要和容忍一丝一毫的质疑精神。在养成各种习性的少年时代,在长期的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能有质疑精神? 那么,教师师不讲,用现在时髦的话说,不再满堂灌,让小孩子自由讨论,就有质疑精神了么?显然不行。因为实际上,学生看了书,事先就有了标准,那个标准就是不许质疑的唯一正确的教科书。现在的让学生讨论的所谓公开课,几乎就是演戏,那就是本来可以由教师说的话,事先教好了学生,然后让学生来表演。 教师当然应当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不导,还让学生导?学生要能够自己导,到学校干什么来了? 所以,问题不在于是不是教师讲或学生自己想,而在于教师讲什么。讲得好,讲得对,启发得好,学生自然会想,自然会问问题。讲的不好,让学生想,只能胡思乱想。那么,哪些是我们现在应该讲而没有教的或者没有强调的呢? 首先,要多讲为什么。要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弄懂了为什么,才能产生对此问题的兴趣,也才有可能举一反三,弄懂更多的问题,从而产生更大的兴趣,问出更多的问题。 现在的课程绝大多数讲为什么不够,即使讲,只讲唯一的原因,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实际中的问题,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主有次。人们的看法往往也是有分歧的,而现在,有分歧的问题从不出现在中学的课堂上,也极少出现的大学本科的课堂。 其次,要正确地讲一点科学史。一部科学史,就是质疑旧理论和发现新事实、新理论的历史。现在是往往只讲现代人的认识水平和科学知识,给人的印象是人们一开始就是这样认识的。历史上很多认识,即使现在认为是错误的,历史上它也起到过积极作用,能解释不少问题。现在一提地心说,就骂教廷;一提燃素说,就说错误。其实,地心说、燃素说当时能解释许多现象。后来人们才认识到它们的局限和错误。正确地讲述科学史,讲述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对于培养人们的质疑精神和动脑筋的习惯是有益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所做的作业、考试的题目应该是要求学生动脑筋的,而不是仅仅背书就能够应付的。而现在,中学教师要的是学生的分数,大学教师要的是自己的方便。所以现在学生所做的作业、考试的题目大多数只要求背书,背错一两个无关紧要的字都不满意,要与标准答案一模一样才是最好的。所以学生们便只会背书,往往连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都不会。这样的学生,到了写文章时便只剩了一条路——抄。读理工的如此,读文科的尤其如此,千百年的传统老话振振有词:“天下文章一大抄而已”。而现在这样的学生早就成了教师,早成了领导,管理着我们的教育部门。“不抄还能有别的办法吗”。真是积重难返哪!
个人分类: 教育|17199 次阅读|187 个评论
对立的人生
热度 9 shawnkmchen 2012-5-20 15:55
前一段时间,科学网上的“张虎事件”着实热闹了一阵子,到头来尽是一场虚空。不管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故事里所表现出来的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矛盾,是确实的现实。 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生群体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常常看到的报道,或者听到的消息,要么是导师抱怨招收的学生能力太差,带起来很累;要么是学生抱怨导师指导不力,不学无术。往往在网上会分别得到各自的拥护者,导师们开始数落自己学生的无用,学生们开始揭露导师的无能。其实,暴露出来的应该只是真实情况的一部分。其实,好的导师不少,不但对学生的研究关注,也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反过来,好的学生也有很多,不仅不怕累,不怕失败,甚至不在自己分内的事情也揽过来做,让自己在研究生阶段,在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练就好自己的能力。但是要让好导师碰上好学生,那就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了。好的导师手下的学生,很少有好的学生。所以,尽管自己极力想培养学生,学生却不领情,什么工作压力啊,家庭压力啊,二三年的时间,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花在学生会,公司实习上了,到头来专业知识没有进步,科研进展很难。而那些好的学生往往也很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导师。被录取之后,便开始在科研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但是导师的额外项目,科研之外的杂事,慢慢吞噬了学生的积极性。科学的激情被慢慢磨灭。其实学生和老师就是人生对立的一面。只有当好导师碰上好的学生,才会和谐。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可以再举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我的一个学长,在读书的时候,尽量避免和自己的导师交流学习和科研的问题,组会是个磨难,发文章是个磨难,做实验更是折磨。到了后来等他自己当上了老师,对学生却甚是“认真”,预习报告,认真听讲,实验报告,都要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来,不得马虎。这其实是个对立的人物,自己和以前的自己较上劲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对立的一面往往只会从自己所处的位置来判断环境的好坏。当你是学生的时候,对导师不屈不满:凭什么要我做项目?凭什么不帮我改文章?凭什么不让我毕业?而当自己是老师的时候,又对学生抱怨哀叹:做项目可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啊,文章需要自己慢慢润色,改的次数多,学到的也多啊,让你毕业了,下面的学生我该拿什么拯救呢?学生和导师都不容易,如果能够在这个对立的位置稍微为对方考虑一下,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了。 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对立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医生和患者的对立就是其一。不要说现在医生都很差劲,都要收红包,都只知道拿钱。好的医生也是有的,而且还不少,只是在患者遇到不太好的医生后,把这种不好的情绪扩散开,以为所有的医生都是没有爱心,天下乌鸦一般黑。最新的影视剧《心术》就告诉我们,医生有医生的难处,有他们的难言之隐,当医闹使得自己身边的医生或者护士失去职业生涯,甚至失去生命的时候,医生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将来的病人呢? 我们的情绪好像会被网络传播的信息所放大。导师害怕学生不学无术,学生害怕导师逼迫欺压;患者害怕医生唯利是图,医生害怕患者无理取闹;我们都开始变得畏畏缩缩,不敢坦然生活。感觉好像人变得越来越坏,社会变得越来越恐怖。那么好人都去哪里了呢?和谐的社会都去哪里了呢? 真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个强大的内心,不管遇到了怎样的情况,都要相信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不是所有的角落都是黑暗的。无论何时何地,当我们怀疑这个环境,怀疑这个世界的时候,想想,也许你现在怀疑的真是自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22 次阅读|20 个评论
我的学生,我的娃
热度 23 张海霞 2012-5-19 13:04
昨天周五,下午组会结束后组里聚餐,为了某一位博士生的结婚大喜,新娘是清华的博士(目前已经在做博士后),所以地址就选在北大清华中间的五方院,新老同学一起去了20人,有上次五四聚餐时的“酒神”“酒仙”、这次新爆发的“笑星”,还有有女朋友还未求婚的“取经者”、大二大三大四的新新人类,以及毕业结婚生子的师兄师姐还有我这位“组长”,菜够多够辣,酒够全够劲,气氛热烈酣畅,大家尽情发挥,“焦点人物”新郎也是我们组里的才子,幸福地醉了!同时,下一次的活动内容也有了...... 今天回忆起来还觉得热烈和开心,这就是我和我的学生,一群热情洋溢的小青年,我们在一起很开心,每周的组会、不定期的讨论和日日的邮件联系,几年的相处我们都已经是一家人了,毕业的同学常常回来,还有很多科研的合作在一起,在学校的各位尽管也有很多争论和争吵,但是我们相处和谐,除了学业的进步、科研的进展,男生的女朋友我都希望认识,女生找男朋友我也希望促进,最起码毕业前要搞定呀!每一个学生都各有特点,用功的、不用功的、聪明伶俐的、憨厚朴实的、有领导才华的、机智幽默的,无论是谁在组里,我们都是平等的开放交流,不和谐的也都尽力去化解了,化解不了的那就尽力去包容了,实在包容不了的那就改弦更张吧...... 每一个学生,尽管不是我的娃,却都胜似我的娃,因为我是全心全意地对待他们的,我也有急躁等各种各样的毛病,我的学术水平也有待提高,我在新的研究领域里也是新手,我们一起学习和进步,我们一起苦恼和快乐,所以我和我的学生们,很开心也很热闹,他们给这个研究小组起了个名字:Alice's micro/nano Wonderlab,因为他们和我一起在奇妙的微纳世界里探索和漫游! 这就是的我和我的“娃”的真实故事,也是大学里师生关系的一个普通的例子,如果认真去看看,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比我做的好的导师也很多,当然也有不负责任的,仔细分析的话不够负责人的导师里“领”“长”类比较多,普通的老师,多数都是有良心和责任心的,“领”“长”类的导师很多时候也是力不从心,发自内心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拿学生不当人的导师几乎不存在,大家还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吧,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够好滴沟通和理解,在沟通和理解中进一步做好自己的事,大家都会开心一些,如此的谩骂和指责,只会激发矛盾、不能解决问题。 在此,也祝福我亲爱的“娃”们,祝你们都能成为健康快乐的社会的中流砥柱!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7964 次阅读|49 个评论
好导师的必备素质
热度 4 neilchau 2012-5-17 18:57
师生关系,似乎是科学网上永恒的一个话题,也是自己感触最深、发博文比较集中的一个话题。作为毕业总结上个月连续发文好几篇,已经把这次“ 控诉导师事件 ”各方面的问题基本都讨论分析过一遍了。今天讨论好导师的必备素质,纯属老生常谈。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们都希望遇到个好导师,而好导师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懂得“尊重”学生,不摆什么臭架子,跟学生平等相待。 (2) 理解学生、懂学生,能够对学生“因材施教”。 (3)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在保持自己风格的基础上才能最大化发挥。 (4)勇于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各种“机会”和“环境”。 (5)导师自己要是领域内在行的专家。没有人喜欢不懂机器,还瞎胡指挥的导师。 这里所提的几点,其实已经在《 假如我是导师 》详细阐述过了。无奈,当时丝毫没有引起某些导师的重视,招来的只是他们的冷嘲热讽,这下学生向他们开炮了吧。 以后,如果想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除了学生和导师们自身的自律之外,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导师和学生们的权利和义务 。这样做会好处多多: (1)确保学生和导师更加平等;(2)便于学生和导师更好地把“双向选择”落到实处;(3)一旦矛盾发生,也好其中一方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4)有利于淘汰那些“混日子”的学生,和“不合格”的导师;(5)长远看,也非常有助于目前科研环境的改善和整个国家科技的发展。 所以立法师生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上个月所发的,与这次“ 控诉导师 事件”非常相关的精品博文还有: (1) 研究生是否有义务为导师做自己课题外的事情? (2) 导师的核心职责是什么? (3) 记与导师的又一次“小战争”
个人分类: 想想记记|10583 次阅读|8 个评论
给科学网建议:允许学生匿名,善意提醒,发帖冷静期?
热度 7 hplu 2012-5-17 12:49
以下是看曹广福老师的“ 网络上还是慎谈现实的好 ”想到的: --------------- 1. 也许应该允许学生匿名 :学生毕竟年轻,涉世不深,也相对比较脆弱。最近看到很多自杀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让人忧心。读博阶段本来就很艰难,我们很多人走过来了,但过程中张虎的那种情绪,或多或少总会有点的。现在独生子女多,有了郁闷又不知道去哪倾诉,很容易就跑到网上来倒苦水。那么多一些宽容,给他们一个匿名上来发泄的渠道,听听大家七嘴八舌各方面的意见,也许会好一些。 2. 或者 科学网 适当提醒发帖实名的同学 ,帖子会被同学老师看到,请考虑好再发。 可以自动提醒,也可以是 编辑 或者一个 小组 或者 委员会 看到一些可能不太合适的博客后,暂时把帖子封起来,然后通知博主可能的后果,如果博主不在意后果,或者说已经知道可能的后果,那么他/她可以自己解封。主要的目的是让博主有个“second thought". 3. 再或者像新加坡选举的措施, 给个冷静期 (可以强制,也可以选择),就是你的博客写好后(可以只是针对学生一种保护措施),让你必须至少放一天,才可以发布。 当然不是所有类别的博客都要冷静,这个措施可以针对那些发怨气的博客,如专门有个博客分类是“现实反馈”或者其他什么名字,这个类别所有博客写好后都压几个小时或者一天才能发。以前有个朋友说过,当你有一个Angry Email要发的时候,写好后,放一天再来发,你会有新的想法。另外Gmail发Email时的Undo功能,我经常用。现在网络让信息的传播快而广,三思更显得有必要。 结语:昨天听BBC,有个人说:科技本身是中性的,人们可以让她变得邪恶,也可以让她变得善良。我们努力发展科技的同时,别忘了还要努力让她多做善事。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5361 次阅读|7 个评论
导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放一台“公平秤”
dazhuai 2012-5-17 11:29
这两天科学网关于张同学和导师的事情大家都很关注,我们尚且不论谁是谁非,因为我们只是看一面之词,无法断定,还有就是我们个人也无法判定谁是谁非。我们应该通过现象看到更层次的问题,即现今导师和学生的矛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了。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导师和学生都有参差不齐的现象,也就是说多差的导师有,多差的学生也有。如果遇上彼此不顺眼的,矛盾会不断地积累、扩大,最后终有一天一方会爆发,把长期的不和谐公布于众,导师很难堪,学生很受伤,单位没面子。 可以预知随着导师和研究生群体的不断扩大,各种矛盾将会出现,可以看出导师和学生的矛盾已经慢慢的加深,更有激化的可能性,我们不能光靠导师和学生自身来消化和解决问题。举个例子,去菜市场买菜也会出现短斤少两的事情,因此,在菜市场一般都会放一台公平秤(不知是哪个机构和单位放的),如果你觉得短斤少两了就放在上面去称一称,这样卖菜者也不敢轻易短斤少两,买菜者心里感觉有一份保障和安全。 矛盾既然出现了,我们就应该积极面对,不要认为导师和研究生的文化素养高,自己能够解决好问题,进而放手不管。人首先必须要守法,其次要遵守制度,然后才能讲文化讲道德。因此,建议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一种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监督机制,起到监督,督促、沟通、协调、化解矛盾的作用,也许才是上策。
3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导师、差导师,大部分是学生们自己“处”出来的。
热度 7 liuliangyun 2012-5-17 09:16
导师类型很多,有严厉的的,也有宽容的;有认真的,也有随性的;有一线学者,也有领导型的。 或许你今天对自己的导师很愤愤不平,若干年后你会感激导师的严厉或放羊。 品行差的导师应该极少,至少我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没有遇到众口一词的差导师。 但的确有些品行不差的导师,在部分学生学生眼里确是很糟糕的导师,在另一些学生眼里却是好导师。 好导师、差导师,更多是学生们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处”出来的。 勤奋、体谅的学生,老师们都喜欢,但也有极少一部分学生,导师们是很不喜欢的。我自己指导或协助指导毕业学生有30多人了,也遇到过2-3个自己很不喜欢的学生,如没有责任心、消极懒惰、斤斤计较等。我认为自己不应该、但却给这些学生们担了责任,这本是学生们应该承担的磨炼和教训,我只是嫌麻烦替他/她做了。 学生们做得好,是你自己的成绩和造化,在你研究生学习经历中,这是你应该追求目标。 负责任、体恤学生的导师们,学生们都很喜欢。我的导师是公认的好导师,宽容、好脾气、体恤学生,我跟自己的导师关系处得非常好,互相之间是有亲情的长辈和晚辈,毕业10多年,尽管研究工作偏离了原来方向,单跟导师有较频繁的联系。 对于导师们,你自己在研究生期间,曾期望导师给自己什么帮助,那么尽量给自己的学生创造些条件;自己在研究生期间,最不喜欢导师的某些做法,自己尽量避免。 已经选了导师,即便导师口碑很不好,但导师的阅历、风格摆在那里,不会太多改变了,迎合导师,是双赢,走向对立面,吃亏的通常是学生。
6962 次阅读|13 个评论
是谁冲淡了这份亲情
热度 1 dazhuai 2012-5-16 18:54
所里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最近几天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由于最近比较忙,偶尔抽空去听听毕业答辩论文,有几位同学还是挺不错做的,但是整体上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整体上论文工作基础都很扎实,工作量都很大,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工作流程汇报,缺乏提高和凝练; 2、好多导师不太负责任,好多学生的多媒体明显存在问题,我敢断言导师是没有看、或者没仔细看; 3、好多学生对导师的感情看得出来和致谢里面说的不相符,明显还没有达到师徒情深的那种感觉; 4、好多评委和老师都不关心学生的出路问题。答辩完都是提问一些学术问题,而均忽视了学生的毕业去向问题。 总之,感觉老师没有那种舔犊情深的关爱,学生缺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那份尊重,究竟是谁忽视了、冲淡了这份亲情呢?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能否给与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像父母和孩子,像朋友与朋友,像同学与同学的一份关爱、关心、照顾呢?可以想象毕业后学生和导师就慢慢的失去了师生之情,随之慢慢的就失去了联系,可悲的最后是谁呢? 为什么要思考这个问题呢?因为我马上也要做一名导师了,虽然做了基本的培训,但是我心里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我能否把自己的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待,能否让学生的家长放心,能否真正的做到不误人子弟?
65 次阅读|1 个评论
多少老板熄灭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热度 8 AnjinLiu 2012-5-16 04:45
有一朋友,算是朋友吧,也是校友,因为都是科院博士毕业,而且我和同级,因为申请洪堡和玛丽居里而认识。 先说说她,科院某所毕业,毕业后去某部位下属的事业单位干与技术不相关的事情,她自己说主管几个中澳和中德的几个大得项目,深受领导赏识。当时也拒了广东药监局公务员的offer(我给她说脑子有点问题,呵呵)。她告诉我说毕业那时候再都不想干科研了。现在在单位,发现对现在工作没有太大兴趣,或者不喜欢,发现还是喜欢科研。所以她申请了洪堡和玛丽居里,很遗憾,出了点问题。 她说,她当时就是想毕业,想早点脱离。其实不是她科研不行,至少发了几篇SCI洋文,google查了下引用也有不少次。她现在发现,原来不是讨厌科研,而是碰到变态的老板,或者说因为老板而讨厌,而想早点离开。当离开了之后,发现自己原来干适合科研,或者对科研还是非常有兴趣的。所以她才申请奖学金出去博后。 hou lai ting她shuo决定离开令他人羡慕的工作,去芬兰一个大学做博后... 祝愿她shunli! 这样的案例真不少,所以有些老板真要好好反省了!!! 提前声明:看得不爽的老板们骂吧...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4687 次阅读|7 个评论
一个学生要不断问自己三个问题
热度 3 qyu111 2012-5-13 10:29
一个学生要不断问自己三个问题: What ? Why ? How ? 我在做什么?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 我应该怎么去做? 选专业的时候需要问: 我对这个专业了解吗? 我为什么要选这个专业? 我怎样才能进入这个专业领域? 考研究生的时候需要问: 我是读博士还是读硕士?是哪个领域? 我为什么要读研究生? 我要做哪些努力能达到目标? 选导师需要问: 我对这个导师了解吗?他 / 她的学问、研究的课题、发表的文章、做人的哲学? 我为什么要选他 / 她? 我怎么做才能进入他 / 她的课题组? 开一个课题需要问: 我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写一个基金申请需要问: 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是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在哪里? 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路线是什么? 做一个试验需要问: 我设计这个试验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了这个问题能告诉我什么? 我应该怎么设计这个试验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写一篇文章需要问: 我想要告诉读者什么? 我写的东西解决了研究领域的什么理论问题?有哪些应用价值? 我怎么组织数据和资料能把问题讲清楚? 做每一件事,每时每刻,都要不断的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把三个问题都想清楚了,答案明确了,事情做起来就容易了。
4264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生第一作者还是导师第一作者?
热度 15 slowlight 2012-5-12 22:27
看了科学网上两个期刊不让学生当第一作者的案例,虽然一个是硕士研究生( 期刊作者歧视—建议导师是第一作者 ),一个是本科生( 本科生为什么不能做第一作者?发论文屡遭歧视 ),但本质是相当的。那就是,在某些期刊编辑的法眼之中学生第一作者的文章水平不高。 先不忙拍砖头,静下心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编辑有的时候是需要教授(研究员)亲自撰写的文章,而且也希望教授们能当第一作者。当编辑在准备一本新的期刊或者做一个非常重要的专题的时候,需要一些非常优秀的论文来帮助期刊获取同行认可的时候,会向某些工作非常优秀的教授们约稿。在约稿时会注明需要由他担任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虽然一篇文章是一个课题组研究成果的表现,不只是某个人的工作,但如果能让优秀科学家出现在论文作者队伍显眼的地方(经常是第一)的话,也经常有吸引眼球的作用。 当然,以上两个案例并不属于约稿的情况。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想,这些期刊编辑为什么喜欢导师当第一作者,特别是明知对论文的内容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设想,这个期刊或者编辑受到来自某方面的压力或者诱惑才作出的这种选择?例如,他们的领导要求期刊只发第一作者为导师的论文,或者某项评估或者基金申请对论文的第一作者有要求。如果是这样,板子似乎不能简单地打在期刊编辑身上。有的时候,我会想中国的学术期刊为什么是目前的这个情况。一个原因是别人做的事情,我们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本来是不存在的,我们给做出来了。 大家也知道,有很多研究人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在研究生时期做出来的。编辑想来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学生的时候工作内容比较单纯,不用考虑申请项目,不用考虑人员工资,只要把科研工作做好就行了。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学生其间虽然经验不足,但思想受到的限制比较少,出好成果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也有研究生期间业绩平平后来有大成就的科学家。这里只是想说,期刊发表论文要对文不对人,学术质量第一。 不管什么原因,这事儿做得不地道。这里,给某些编辑出一损招(不是我原创,别拍我):如果你实在不想录用人家的稿件,你就找一个巨严的审稿人,把稿子给毙了不就ok了?别到了最后再要求人家改作者顺序,太没有职业素质了。 ---------------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而且也是我现在的观点,说不准明天就变了。
个人分类: 我看新闻|15951 次阅读|15 个评论
我不在乎學生們議論我的穿著用具!
热度 8 jiangjinsong 2012-4-22 16:48
我不怕學生們對此議論 其實 學生們 尤其是有想法的學生們 對於“老師是否害怕學生議論”這點也會議論的! 在缺乏個性的天朝 培養學生們獨立思考不跟風不隨大流特立獨行 教育學生們不要在乎別人的議論 我覺得也是老師們的一項重要使命!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056 次阅读|34 个评论
记与导师的又一次“小战争”
热度 20 neilchau 2012-4-21 07:37
前两天写了篇《 曾经试图毒死导师的伟大科学家 》,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留言中居然有“我也想这么干”的(毒死导师),更令人意外的是还不止一个人那样留言。其实师生矛盾总是难免的,连我这自恋地认为的“好学生” ,都经常跟导师发生“战争”,还不止一次呢。“战争”归“战争”,试图报复导师的想法,却从来没有过。两年前写过一次“ 小战争 ”,所以这次该叫“ 又一次小战争 ”了。 自己之所以敢跟导师挑起“战争”,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么厉害,而是因为自己摸透了导师的脾气:导师的脾气简直可以用“火药筒”来形容,典型的急性子。所以当她无理取闹时,适当的反击会让她更快清醒;有时候,据理力争更可以赢得她日后对你的尊重。 去年十一月份,她申请 ARC 的项目资助,准备了大半年的申请最后被拒了。她把我叫到办公室,跟我讨论第二轮的申请方向和策略,还向我宣示她老人家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 在困难挫折面前能够很快重整旗鼓,灵活多变、寻找新思路 。还说很多人申请写了好几个月,被拒之后可能要消沉一阵子,她却能很快恢复过来,寻找新思路继续冲击第二轮申请。这方面的品质也确实是我要学习的。 讨论后,我答应帮她写申请的一部分,能写多少算多少。因为第二轮的申请十多天后就要截止,导师非常着急。两三天后就问我写的怎么样了。我把写出来的,给她发过去,她居然勃然大怒,一个电话打过来,说我不按她的思路执行,纯粹是浪费她老人家的时间,她非常生气,万分失望。电话里批完我之后,还不解气,又发了一封邮件,表达了她的愤怒和失望。 听了她的批评,看了她的邮件之后, 我 心里更不是滋味。这两天我废寝忘食,赶写出来的东西,居然被老板说得一无是处,我心里能不难受吗?她只给了我个大题目、大方向,具体的试验方法思路,我按自己的理解去写,就骂我不听她老人家的话。我在回复她的邮件里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地写道:“ I am more upset hearing what you said. It is totally wasting my time because I have tried my best to do some useless work…When you ask someone to help you but the result is not satisfying, you should still appreciate it rather than say he/she is wasting your time!!! Or no one will help you in the future because they never want to waste your time. ” 至于我的回复有没有让老板清醒下来,我也不知道。反正她老人家应该没给我记仇,因为几天之后,她就又带我去参加一个颁奖晚宴。晚宴上,她还得意地、可爱地、炫耀地、自信地对我说,申请她已经搞定递交上去了,还加上了 XXX 合作者,这次她自己写的,自己非常满意。 导师对我发飚一个月后,也就是十二月初,我要去新加坡。按照惯例,圣诞前导师一般要请大家聚一聚,一起吃个饭算是庆祝圣诞和新年。当导师得知我出发的具体日期后,她特意把聚会安排到了我离开的前一天,还是让我心里挺感动的。 当导师着急了说一些毫无逻辑的话时,会让人觉得既可气,又不失可爱;当导师偶尔不考虑学生利益时,也会让人有怨恨的念头(但我绝不会存起来);有时候看到导师忙碌的样子,也会让人心生怜惜,希望能替她分忧解难;有时候想到导师为自己着想的事,也会令自己感动不已。总之,自己的导师,心永远是好,虽然有时候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有问题(这点跟父母特像)。 我相信:这个世上心都是坏的导师,应该很少很少,虽然可能也有。跟导师相处的过程,有时候觉得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尤其是当你遇到一个爱发脾气的导师的时候。 学生跟导师,永远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知道你信不信?
个人分类: 分享生活|8609 次阅读|46 个评论
曾经试图毒死导师的伟大科学家
热度 43 neilchau 2012-4-18 09:17
曾经试图毒死导师的伟大科学家
他是一个天才,他是一个传奇。他被世界誉为“原子弹之父”;他曾两次荣登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他研究广泛,从天文、核物理、宇宙射线、量子场理论、量子电动力学到基本粒子;他雄辩,善于组织管理,精通八种语言,尤爱读梵文《薄伽梵歌》。他就是著名的犹太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 ( J.Robert Oppenheimer , 1904-1967 )。他的传奇故事有很多很多,今天重点说说他在欧洲求学过程中试图毒死导师那段。 奥本海默 1904 年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就是个神通。 1925 年毕业于哈佛(三年时间读完了四年的学业),随后去剑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他先给当时的卢瑟福( Ernest Rutherford , 1908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写信,希望能进卡文迪许实验室。并且得到了物理学大牛布里奇曼( Percy Williams Bridgman , 1946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推荐,无奈卢瑟福不给布里奇曼面子(主要因为奥本海默擅长理论物理而非实验物理),拒绝了奥本海默。 不过后来,奥本海默还是被卢瑟福的导师、也是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约瑟夫· 汤姆逊( Joseph John Thomson , 190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接收了。卢瑟福虽然也算大师、伯乐,曾培养出了 7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比起自己的导师汤姆逊在“慧眼识珠”方面似乎还逊一点。汤姆逊担任实验室主任的 34 年间,创立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研究学派,从卡文迪许实验室走出了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当然也包括他把天才奥本海默留在了卡文迪许实验室。 作为实验室主任的汤姆逊,忙碌程度估计不亚于当今中国的某些院长、所长,再加上年事已高,他把带学生奥本海默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学生卢瑟福。卢瑟福嘛,手下自然也学生一大堆,忙就不用说了,再加上本来就不怎么喜欢热衷理论物理的奥本海默。于是他又把奥本海默推给了自己的弟子帕特里克·布莱克特( Patrick Blackett , 194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奥本海默试图毒死的,正是布莱克特。 布莱克特比奥本海默没大多少(仅七岁),说他是奥本海默的导师可能不太准确( Wikipedia 中的原话是:“ He developed an antagonistic relationship with his tutor , Patrick Blackett ”,可见他们的关系恶化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实际上,也许相当于国内的所说的“大师兄”。期间,布莱克特强迫奥本海默去做奥本海默最讨厌的实验物理那点破事,奥本海默心里当然不爽。“ NND ,你以为你是谁?不就多吃几年饭嘛,用得着指手画脚的!看我不毒死你丫! ”当时已经相当抑郁的奥本海默,悄悄从实验室拿了点化学药品,准备毒死自己的 Tutor 布莱克特。也许因为奥本海默操控化学药品的能力太差(据说是把一个注有化学毒物的苹果放在布莱克特的桌子上),也许因为布莱克特太细心负责了,反正药品还没送到布莱克特口中,布莱克特就发现实验室药品丢失了,于是上报到了学校。结果,奥本海默背了个留校察看( Probation )的处分,还得定期去看心理医生。 1926 年,忍无可忍的奥本海默放弃了自己在剑桥大学的学业,转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师从波恩( Max Born , 195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927 年 3 月,奥本海默以量子力学论文获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 在德国一年时间获得博士学位,算不算天才? 据称,论文答辩时,在座的评审教授竟无一人敢发言反驳。博士毕业后,他先后在哈佛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莱顿大学——苏黎世大学工作过。后来,奥本海默在加州伯克利培养了大批顶尖物理学家,并形成美国物理学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派。再后来到了 1942 年,他被任命为“曼哈顿原子弹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成功研制了第一颗原子弹。为此,他后半生充满了内疚和担忧,还受到了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虽然奥本海默一生没有得过诺贝尔奖,但他的成就绝不亚于任何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关于奥本海默,自己有几点思考: (1) 他求学过程中接触到的几位重要老师:布里奇曼、汤姆逊、卢瑟福、伯恩,甚至包括他试图毒死的布莱克特,还有后来的同事劳伦斯( Ernest O. Lawrence )等,都获得过炸药奖。有句话大意是说: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大体等于他身边接触最多的朋友们的平均值。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否有道理? (2) 奥本海默年轻时候,曾经在多个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工作过:哈佛——剑桥—— 哥廷根——哈佛——加州伯克利——加州理工学院——莱顿大学——苏黎世大学—— 加州伯克利,不知道当今的研究人员,有多少人能有如此丰富的研究经历? (3) 假如奥本海默在中国试图去毒死他的 Tutor ,结果会怎么样? 参考阅读: 1. 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J._Robert_Oppenheimer 3. http://baike.baidu.com/view/25841.htm 4. http://baike.baidu.com/view/1543659.htm?subLemmaId=1543659fromenter=Joseph+John+Thomson 5. http://www.pbs.org/wgbh/aso/databank/entries/bpruth.html 6. http://baike.baidu.com/view/6147.htm
个人分类: 开卷有益|20148 次阅读|91 个评论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应该围绕学生来展开
热度 8 lgmxxl 2012-4-16 09:38
尽管高等教育质量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社会服务质量、文化传承与创新质量等,但人才培养质量无疑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理应围绕学生来展开。可是,目前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举措似乎与学生没有直接关系。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以下简称“质量工程”),对“质量工程”的建设内容作了具体规定:(1)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2)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3)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4)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5)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6)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发布(教高〔2011〕6号),把“质量工程”的建设内容明确为:(1)质量标准建设;(2)专业综合改革;(3)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4)实践创新能力培养;(5)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2012年,《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发布,质量工程的经费主要投在以下方面:(1)180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每个支持建设经费150万元;(2)建设90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每个支持建设经费200万元;(3)1630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个支持建设经费1万元;(4)建设3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每门支持建设经费20万元;(5)建设11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每门支持建设经费10万元;(6)实施精品开放课程共享平台项目,安排经费600万元。 透过以上三个“质量工程”的重要文件,我们有以下结论:第一,质量工程投入仍然较少。“十一五”投入25亿元,“十二五”虽然不明确,但应该不超100亿。这点钱对1112所普通本科院校来讲,实在太少。能真正用学生身上的钱更少。第二,质量工程项目学科导向没有变。所有获得质量工程资助的项目,均是科研成果较丰的学校和专业,一般本科院校基本得不到,或者得到较少。虽然其设计初衷是面向1000多所本科院校,但最终它仍是豪门院校的饕餮盛宴。这即是说,全国90%以上的学生享受不了这些项目带来的好处。第三,对学生的直接支持项目太少。只有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第四,项目收益值得推敲。以上所有项目,虽然设计初衷和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说到底并没有直接面对广大学生的需求,没有真正从学生成才需要去执行。 学生成才需要什么呢?我们的高等教育是否满足了呢?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导引,不只是课堂上的导引,更是课下的导引,人生成长的导引。我们目前的高校师生关系已经进入史上最差时期,根本谈不上教师导引。其次,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典雅的学习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需要;丰富的人文环境,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个性张扬是大学生成成长的基本动力。而现在这一切应该属于大学生成才的基本条件被取消。高校物欲横流,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教室变大共享,学生没有了自己的地盘;图书馆外强中干,容不下想来学习的学生。大学生在教室、图书馆占座位,为座位打架的事件时有发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办大学没有从学生出发,说明我们没有明确大学生在高校中的位置和份量。 要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必须改观以上大学生学习现状,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必须围绕学生来展开。首先,要给学生学习创设基本的条件。如小班教室,给学生归属感,学习的安全感,使学生不再为学习地点而发愁;如增加图书馆的学习功能,建设更多、更适宜学习使用的图书馆、图书室,而不追求所谓的“标志建筑”。其次,要建设积极向上的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大学文化。高校要培育大学生的个性,张扬大学生的个性,而不是奴化大学生。要搭设更多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让高校处处洋溢着大学生的天真的笑声。第三,要创造学生实习、实践、实训、游学的机会。要投入更多的经费建设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同时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经费,引进更多的教师,给学生更多接触外部教师、外部高校和外部社会的机会。第四,要创造张扬学生权力的平台和机制。高校办学一定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在学生事务上,学生一定应该有其发言权。第五,实施实实在在的班主任、导师制,让师生关系回归到其本体意义上来。 总之,被学生认同、被学生赞誉的高校才是好学校。如果一所高校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其没有归属感、认同感,这样的高校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还是应该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事务做起。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4146 次阅读|28 个评论
他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
热度 26 neilchau 2012-4-14 08:37
最近 的两篇博文《 导师的核心职责是什么? 》和《 假如我是导师 》受到了众多导师们的拍砖,甚至人身攻击(部分老师素质可见一斑)。探讨问题的本人欢迎,人身攻击的恕不奉陪。重申两点:( 1 ) 自己的所有博文对事不对人,请各位老师不要认为你们自己是“例外”(即不在我说的范围内)就硬往自己身上拉(以此证明什么?自己比别人高尚?),拉伤了本人概不负责; ( 2 ) 自认为,这个世上还没有人能让本人发自内心的生气的。跟自己不相干的人,我更不会去跟他们计较 。 前两篇博文,导师们反驳最多的无非是想说: 很多时候不是导师不想培养学生,而是现在的很多学生达到了“朽木不可雕也”的境界 。甚至有人提议,写《假如我是导师》前,应该先写篇“如果我是一名合格的学生”。那今天就写篇“他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让大家去给评判吧。 他入学后,花了两个月时间去熟悉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课题。通过对课题的精心调研,他对课题的可行性、课题的难度(需要在全国不同部门做大量调查)提出质疑。导师是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博士。导师对他的质疑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大鼓励,但他毅然决定换课题。后来在另一位老师的介绍下,他接触了另一个有课题的导师,并且对新课题很感兴趣。于是做出了艰难地抉择, 换了课题、也换了导师 。 虽然刚开始,他对新课题也一无所知,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广泛阅读文献,他很快开始熟悉新领域。学校规定六个月完成的 Research Proposal, 他不到三个月就完成了,为此挨了学校 500 刀的奖励。 虽然有了新课题,完成了 Proposal, 但实验室里没有完成课题的任何设备。导师花钱买仪器,他协助技术人员制设备、搭装置。一晃六个月就过去了,期间他接手了一个交流生留下来的课题。忙了几个月,得到了一些想要的数据,但数据不够系统,所以投稿三次都被拒了。这时候设备也基本弄好了,于是导师让他开始自己的课题,他为别人铺路的那篇文章到此结束。 博士三年间,导师从来没有给他施加过任何压力。有时候快中午,他才去办公室,刚到办公室门口遇到导师,导师还是笑眯眯地给他打招呼。面对缓慢的课题进展,他有时候甚至希望导师多问问,多给他点压力,但是没有,偶尔有的还是鼓励。博士期间,一切都得靠他自己——因为没有人会去 Push 他,没有师兄师姐可以请教,实验室里没有人做过类似的课题。虽然三年内换了 5 个住处,但都在学校附近,走路十来分钟的路程。所以他可以晚上 12 点回家,他也可以一大早跑到学校把仪器打开,然后再回家吃饭,甚至再睡上一觉。导师一般每天都朝九晚五去上班(周末有时也会去加班半天),他可以午 12 点至夜 12 点在学校,但他从来没用熬过通宵(最晚 12 点多回家)。当然他也可以几天不去学校不去实验室,没人管的。 博士期间,没有人强迫,没有人 Push ,一切全凭自觉。即使在 导师离开的日子 ,他也能该干什么干什么。博士期间,他共发五篇期刊论文,每篇论文从研究思路到实验设计到论文撰写,几乎都是他独立完成的。期间导师的作用是:提供设备,批准他的实验方案,给他的论文提意见(然后学生或接受或不同意讨论,再做修改),导师把修改后的文章投出去。博士期间,他共做了五次会议报告(欧洲两次,澳洲三次)。博士期间,他渴望合作,他回国的两个月时间,在浙大呆了一个半月。虽然没什么实质进展,但他了解到了国内同行的研究。博士后期,他申请到了学校的一个 Travel Grant, 去新加坡游学了 9 周。 博士期间,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 Self-motivated 学生,他自己主动寻找机会,并抓住机会。他最大的收获: 逐渐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遗憾的事: 目前还没用一篇非一作的论文 ;最自豪的事: 作为一作兼通讯作者发表了 一篇综述文章 ;最有意思的事: 跟导师发生过N次“ 战争 ” 。 跟博士期间发表几十篇论文的人相比,他也许什么都不是,但他已经主动、充分利用了身边的有限资源。不知道他算不算一名合格的博士生?
个人分类: 共享学习|6680 次阅读|47 个评论
假如我是导师
热度 23 neilchau 2012-4-13 08:51
昨天 写了篇《 导师的核心职责是什么? 》,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目的也就达到了)。其中赵斌老师觉得欠缺点什么,比如怎么“培养学生”。自己刚从学生过来,深知什么样的导师才能对学生的帮助最大,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 ;当然也了解做导师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做一名好导师 。 假如我是导师,我会努力去践行《 导师的核心职责是什么? 》中所说的七项基本职责(可简化为:“争经费、供设备、养学生、结课题、修自我、助就业”)。今天只说“养学生”,因为它是核心。 假如我是导师,自己首先要学会 “ 尊重 ”学生。不把导师、老板的架子放下来,认为自己比学生学识渊博、水平高、地位高,可以使唤学生为自己做事的导师,最后只会招致学生的反感,甚至激化师生矛盾。 假如我是导师,自己会努力做到“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 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正确识别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相信每个学生身上也都有闪光的地方。 如何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并使其最大化发挥,是导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 假如我是导师,自己要学会“ 引导 ”学生。很多时候也许不必事必躬亲,让学生们自己去犯错、去成长、去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也许会更好。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引导学生去认识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如何去避免类似错误,也是很有必要的。 假如我是导师,我会 为学生创造、提供各种“机会” 和“环境”。没有人天生就会设计做试验、写文章,人的成长是需要“机会”的,不去尝试就没有成长的“机会”。这些“机会”包括:自由探讨学术问题的机会,问问题的机会,作报告的机会,跟其他人合作的机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独立写文章的机会,甚至犯错误的机会 …… 自己博士毕业后,最感谢导师的,就是她给自己提供了很多机会,而不是别的 。当然让学生学会如何准备、如何去抓住机会,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假如我是导师,自己更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科技工作者 。因为自己深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 。如果自己的水平都一般般,还怎么指望学生比自己优秀? 假如我是导师,我会尽力每件事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当然也希望学生们能理解、体谅导师的苦衷。 假如我是导师 …… 可惜,你还不是导师,就别做梦了! 相关博文: 导师究竟是干什么的?
个人分类: 想想记记|6816 次阅读|52 个评论
导师的核心职责是什么?
热度 21 neilchau 2012-4-12 08:43
几天前写了篇《 通讯作者该放什么位置? 》,引起有些导师的反驳: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的导师未必人品有问题。这我当然同意,自己原文中用词是“怀疑”,“怀疑”当然不是“一定”。我想:内心坦荡荡的老师,是永远不会怕别人质疑其一切的。 同时,有些导师说,自己提出研究思路、设计方案,甚至自己亲自做实验、处理数据、写文章,结果当然自己是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这我当然也不反对。这样的导师可能是个优秀的研究人员,但 Ta 忽视了导师的核心职责。那导师的核心职责是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说自己对导师职责的认识。个人认为导师职责包括: ( 1 )申请课题、经费;( 2 )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经费、设备等条件;( 3 )招学生,通过项目经费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 4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5 )保质保量完成项目、课题;( 6 )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 7 )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各种便利(比如:写推荐信,帮学生联系就业等) ……. 可能有些人认为其中第六条是导师的核心任务;个人认为,第四条: “培养学生”应该成为导师的核心职责 。 如果不把培养学生作为导师的核心职责,关键事情都亲自操刀,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招学生仅仅是为了招个科研帮手,这样的导师绝对算不上好导师。 好的导师应该时刻想着培养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锻炼、去成长;不用心培养学生的老师,就不应该招学生,自己做个独立的研究员就可以了。遗憾的是, 似乎现在很多导师把跑课题、经费放在了首要、核心位置,这是否有点本末倒置?没有了学生,谁帮忙去完成申请到的课题?有了学生,为什么不用心去培养呢? 国外比较好的导师(一般也比较厉害),把自己历年学生毕业后的去处都详细列在个人主页上;国内这样的导师应该也有,但估计不多(我还没见到过)。毕业后,学生还跟自己保持联系 并分享自己的成绩 的导师才是好导师。 作为导师,当退休的时候自己最自豪、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会是什么?是自己曾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是曾经申请到了几百万上千万的经费?是获得过 N 项国家、国际大奖?还是自己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我想,多数导师的答案无疑会是最后一项, 导师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应该是为社会培养了各种各样的人才 。既然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自己的最大成就,为什么不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核心职责呢? 补充 :突然发现,类似的文章,自己两年前就已经写过了—— 《导师究竟是干什么的?》
个人分类: 想想记记|9836 次阅读|69 个评论
转发李兴旺先生的一篇关于吸烟问题的文章
热度 13 科学网编辑部 2012-4-10 19:56
科学网: 看到你们发起了抵制卷烟技术入选科技奖的签名征集活动,我非常高兴。但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不具备签名的资格,因而只能表达我对你们活动的坚决支持。另,我于2009-2010完成了一项甘肃省的课题“中学生吸烟问题与无烟校园建设研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课题结束后,我将课题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形成了一篇文章“文明离我们还有多远”。 看到你们在征集签名的同时还有征稿活动,我把我的这篇文章发过来,以表达我对控烟运动的坚决支持,对卷烟技术入选科技奖的坚决反对! 甘肃会宁党岘中学 李兴旺 2012-04-09 文明离我们还有多远 ——一组关于吸烟问题的调查给我们的启示 ■ 李兴旺 农村学校公共场所和工作环境吸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了了解更具体的情况特别是人们对这种现象的认识,从而推进农村学校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我们开展了一项题为“中学生吸烟问题与‘无烟校园’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这项课题已经结题并通过了甘肃省课题规划办的鉴定。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分别对学生、教师和教育部门与学校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就列出一些调查统计的数据和内容并谈谈从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启示。 一 有关调查内容与统计 我们对农村初中七、八、九三个年级的 443 名学生, 5 所农村中小学的 242 名教师,教育部门和农村中小学的 82 位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一些统计数据和对某些问题各自不同的看法。 一、学校、家庭中的吸烟状况 我们以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初中学校为个例(下文称 A 学校),该学校有近 80 名教师,接受调查的 67 名。 67 人中“经常吸烟”的 22 人, “偶尔吸烟”的 6 人,总计烟民占 41.79% 。烟民中 20-30 岁 7 人,占 25% , 31-40 岁 11 人,占 39.29% , 40 岁以上 10 人,占 35.71% ;其中“偶尔吸”的 6 人中, 31-40 岁 3 人, 40 岁以上 3 人。这样,经常吸烟的 22 人中, 40 岁以下占 68.18% , 40 岁以上占 31.82% 。开始吸烟的年龄, 20 岁以前 13 人,占烟民的 46.43% , 21-25 岁 8 人,占 28.57% , 26 岁以后开始吸烟 7 人,占 25% 。其中最小的吸烟年龄是 5 岁,其次是 8 岁;在 20 岁以前开始吸烟的 13 人中,有 9 人都是在 15-18 岁之间开始吸烟的。 学生吸烟与家长吸烟的状况。初中三个年级的吸烟人数,七年级约占 6% ,八年级 8% ,九年级 11% 。所有接受调查学生的家长吸烟状况,“经常吸烟”的家庭占 37.92% ,“偶尔吸烟”的家庭占 41.76% ,“从来不吸”的占 20.32% 。接受调查的三个年级有吸烟行为的学生中,他们的家长从来不吸烟的有 1 人,偶尔吸烟的有 3 人,其余皆为经常吸烟。调查到的 353 个家长吸烟的家庭中,只有 37 个家庭的家长是“一个人时吸”,其余都是当着家人孩子照样吸,也就是家人孩子被动吸烟的家庭占有烟家庭的 89.52% ,占所有接受调查家庭的 71.33% 。 二、公共、工作场合的吸烟状况和认识状况 一般给一个班上课的老师有 7-10 位,在上课、辅导、监考、办公室谈话等场合有吸烟行为的老师平均每班大约有 3-4 位。学生对这种现象,认为“正常”者占 11.37% ,认为“不应该”者占 82.07% 。“当别人在室内吸烟而你又不能躲避时,你的感觉是……”选择“无所谓”者占 11.15% ,“很反感”者占 58.15% ,“不能忍受”者占 30.70% 。 教师在公共工作场合吸烟的状况以 A 学校为例, 在集体办公、上课、辅导、监考、集体阅卷、与学生交谈等场合吸烟的有 21 人。他们对这种行为以及他人的反应持什么态度呢? 有以下几类: ①“影响他人健康,理解。”——“理解”型;②“吸烟是一种普遍行为,他人好像也没有强烈的反应。”——感觉正常型。③“不予理睬。”——“目中无人”型;④“对他人有影响,可没有人说不准吸烟。”——依赖管理型。那么不吸烟的教师呢? 面对别人在室内吸烟而又不能躲避的情况, “无所谓”的占 25.64 % ,“很讨厌”的占 43.59% ,“不能忍受”的占 30.77% 。他们对吸烟者在公共工作场合吸烟行为的看法,摘录如下:“我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公众意识的表现。”“这是一种害人又不利己的行为,但敢怒而不敢言。”“对学生有大的影响,既影响学生的健康,又影响学生的行为。” 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这种现象又怎么看呢?接受调查的 82 位领导对本单位教师在公共工作场所吸烟状况的了解, 1 人回答“没有烟民”, 5 人回答“不了解”,其余均为“有吸烟现象”。对工作场合的吸烟现象, 认为“属正常现象”者占 7.3 % ,认为“属个人嗜好无权干预”者占 19.5% ,认为“不文明应予禁止”者占 73.2% 。 在选择本单位公共工作场合有吸烟现象的 76 人中,本单位“有限制性要求”者 9 人, 而其执行效果都是“一般”,另外 67 人则是“没有限制性要求”。 三、对教育行为的认识 有的学生为什么会沾染吸烟恶习呢?学生大致有三种看法: 1. 好奇说。“看见老师、家长、社会上的吸烟现象,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模仿。” 2 .“耍酷”说。“看别人吸烟的样子似乎很‘帅’。”“耍酷,以为是‘成熟’的标志。” 3 .模仿说(环境影响说)。“是受了家长和老师吸烟的影响,从大人学到的。”“看电视上的吸烟而形成的。” 教师则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如前所述不吸烟的教师认为“对学生有大的影响”,而吸烟的部分教师却这么认为: “吸烟是成人的生活习惯,学生不介入成人的生活即可。”领导又怎么看呢?认为教师当着学生吸烟与学生行为养成“有关系”的占 43.9% ,认为“没有关系”的占 56.1% 。认为创建“无烟校园”与提高办学质量“有关系”的 51.2% ,认为“没有关系”的占 48.8% ;其中一位领导这样“反问”:“女教师不吸烟,难道她们的教学成绩一定比吸烟的男教师好吗?” 四、对“无烟校园”及学校管理的看法 学生们没有一个不赞成创建“无烟校园”的,他们提出了许多看法与建议: “先禁止老师上课和在学生面前吸烟,为建设‘无烟校园’起带头作用。”“开设专门的讲座宣传吸烟的危害。”“对吸烟的老师严重处理。”“领导对学生、老师可能吸烟的地方经常查看。”教师则仍然存在严重的分歧与对立。不吸烟的教师说: “应该对公共场合吸烟的同志进行适当的经济处罚,因为他们的心理很难说通。”“我认为确实到了建设‘无烟校园’的时候了。”“希望同仁们为下一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吸烟的教师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支持,对自己有约束。”有的则说:“个人爱好,无权干涉。”“应尊重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应尊重他人的权利。”“建立无烟校园是对他人生活的一种干预。”“不可以限制个人的行为自由,要为他们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 不少学生和教师又都提出了这样的担忧: “‘无烟校园’是不可能的,因为学校里吸烟的人很多,特别是学校的一些领导,有谁又可以阻止他们呢?”(学生) “领导见人就发烟,谁敢大张旗鼓去反对。人情是制约一切行动的拦路虎。”(教师)那么领导对创建“无烟校园”怎么看呢?对此问题,接受调查的领导中弃权不答者占 6.1% ,认为“可行”者占 19.5% ,认为“不可行”者占 74.4% 。“不可行”的原因有“人家吸烟人认为是他的权利”“属个人行为无权干预”“强人所难”“不可能”等等。 二 问题与对策 从上面一些数据和对公共工作场所吸烟现象以及“无烟校园”建设的认识,我们可看到在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上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有烟的校园不和谐 一方面,是部分吸烟的教师在各种公共工作场合无所顾忌地吸烟并对他人的反应“不予理睬”;另一方面,是其他教师为了工作不得不被动吸烟,不管多么“不能忍受”他们还是无可选择无可逃避地得忍受,尤其是学生,他们为了学习为了成长却不得不承受着教书育人的老师施放的毒气的伤害。一方面,吸烟者把当着别人吸烟看作自己的“权利”,别人稍有不满情绪或不良反应便认为是对自己“权利”的“干预”;另一方面,被动吸烟者为了工作为了学习身心受到双重伤害却“敢怒而不敢言”。显然,这样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是无“和谐”可言的。 二、教师烟民的认识误区 1. 对“教育行为”的错误认识。从吸烟教师的年龄结构看烟民明显呈年轻化趋向。再从他们开始吸烟的年龄看, 20 岁以前开始吸烟的占了将近一半, 25 岁以前开始吸烟的则占了整整四分之三,难道小小年龄就开始吸烟就没有受成人的影响?现在自己成成人了却认为在学生面前吸烟的行为对学生没有影响,“学生不介入成人的生活即可”,可问题是你的吸烟行为却强行“介入”了学生的生活啊! 2. 对公共场所吸烟行为的错误认识。烟民中的“强硬派”对公共场所中被动吸烟的人的反应是“漠视”“不予理睬”“我行我素”,而且他们的理由还蛮充足 :把自己的“权利”建立在损害别人权利的基础之上,还认为别人“无权干涉”;在公共工作场合肆意侵害别人的身心健康,没有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却要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为环境制造着不和谐,却要别人以牺牲他们的“和谐”的代价为自己“构建和谐轻松的环境”……难怪非烟民们说这是“没有公众意识”了。 3. 对“无烟校园”含义的错误认识。诚然吸烟是部分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但他应该让它完全“私人化”,而不应该变成一种“公共”行为。吸烟的教师似乎没搞明白这个道理:创建“无烟校园”并不是要干预你的吸烟行为,而是要干预你在公共场所、工作环境的吸烟行为。 三、教育部门与学校领导的认识误区 1. 对公共场所和工作场合吸烟行为性质的认识。对公共工作场所的吸烟行为,尽管有 73.2% 的管理者选择了“不文明应予禁止”,但在具体管理措施上,对这种行为有限制性要求的却只有 11.8% ,这是多大的反差啊!就是这仅有的 11.8% ,限制的效果却又都是“一般”。认为“应予禁止”却又不去禁止或不能很好地禁止,这只能说明许多管理者对这种行为的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这不属于自己管理工作的内容或者是并不怎么重要的内容。 2. 对教师教育行为与学校教育功能的认识。认为教师在工作场合、在学生面前吸烟与学生的行为养成“没有关系”的管理者竟达 56.1% 之多。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教育管理工作者对学校教育功能的认识。那位领导的“反问”可谓意味深长:“女教师不吸烟,难道她们的教学成绩一定比吸烟的男教师好吗?”显然在他的心目中,“办学质量”就只是考试成绩。当一半以上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心目中学校的功能和教师的职责只有“教书”而没有“育人”、“教书”又只有考试成绩而没有文化艺术素质能力等其他内容,想想,这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3. 对“无烟校园”内涵的认识。和一部分教师烟民不正确的认识一样,不少教育管理者也把创建“无烟校园”理解成了让烟民戒烟,把吸烟这种个人嗜好、个人行为与公共工作场合吸烟的不文明甚至违反职业规范的行为混为一谈了。吸烟是教师的个人嗜好无权干预,但公共工作场合吸烟怎么还能是“属个人嗜好无权干预”呢?对创建“无烟校园”认为“不可能”“强人所难”“人家吸烟人认为是他的权利”的,大概都是把禁止公共工作场合吸烟错误地理解为让吸烟的教师戒烟了。 四、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 由于上面这样一些认识问题,导致绝大多数农村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在学校公共场所和工作场合吸烟问题上呈现出不作为的状态。有一位领导在对“无烟校园”建设的“想法和建议”中写道:“看上级主管领导。”这是惯于上传下达的不作为行为的表现,学校文明的建设自己不作为却要看上级领导管不管。还有,诚如学生和部分教师所说,不少 学校的一些领导也在公共场合或当着学生吸烟,甚至“推门听课”去坐在课堂里边听课边吸烟,谁又能够“阻止”“ 反对”他们呢?可见学校领导(或上级领导)自身也有陋习,不能以身作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明确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要创建无烟校园、文明校园从而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我们认为需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提高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认识水平。要全面认识学校的教育功能和“办学质量”的真正内涵,从而认识“无烟校园”对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二要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宣传,让吸烟的教师充分认识到在公共场所、工作场合吸烟是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行为。 第三要正确认识“无烟校园”的内涵,从管理者到教师都要将个人嗜好与公共行为区别开来,个人的不良嗜好只能是以不侵害他人为前提的私人行为而不能成为公共行为。 第四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令禁止任何公共场所和工作场合的吸烟行为。学校管理者与上级领导要以身作则,从而做到令行禁止。 总之,上面这些现象和认识无可置疑地告诉我们,农村学校要建设文明校园、和谐校园,要提升办学的文化品位,就必须从创建“无烟校园”做起! 后记 :就在我们的课题结题的时候, 2010 年年底,甘肃省教育厅、卫生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对此许多媒体都以“甘肃全面推行‘校园禁烟令’”为题作了醒目的报道。但对这项“禁烟令”,时至今日我们还是没有见到对学校的传达与贯彻,而我们所看到的是,课堂上、考场上、办公室里、会议室里的吸烟现象仍然普遍地存在, 学校考核教师、上级部门考核学校,都没有将“控烟工作”作为其中的一项指标,而且上级领导来学校检查学校还是拿出本地最高档次的香烟作为待客之礼。 但愿我们的有关部门能够确实行动起来,而不要让媒体大张旗鼓宣传的“禁烟令”又变成一纸空文。 (通讯:会宁县党岘中学 邮编 730712 )
个人分类: 业务探讨|10045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上课到底要不要点名?
热度 9 lin602 2012-4-5 22:46
上课到底要不要点名?学生的答案与教学多年的教师的答案可能不一样。 从内心来说,我非常赞成学生愿意来上课就来听,不愿意听课就不用来。说实话,我在大学有时候也不听课去听著名学者讲座的(例如:曾经不听课去听著名学者卢嘉锡、蔡启瑞院士到中山大学讲座)。 但是,目前中国高校如果你不要求学生来听课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可以这样说,许多学生会不来听课,即使我这个出了名的‘严厉’教师,仍然会有部分学生不来,碰上点名时,他们名字记录在案。有的睡觉,有的出去玩,有的在宿舍上网打游戏。 如果许多学生考试不及格,那心慌的往往不是学生,可能是教师。为什么,学校要求成绩正态分布嘛。我当系主任时,有的教师因为学生考试不及格率高而担心,担心学校的批评。最后我给他们打气,说学校要批评我来承担。 如果学生这门课不及格,那没有关系,补考,补考不及格也没有关系,可以重修及再补考。如果还是不通过,那没有关系,毕业前一个清考,统统过关,手拿毕业文凭,欢天喜地离开学校。哈哈。 所以有的学生干脆不补考,也不重修,最后清考一下完事。清考是什么,反正在高校工作的‘地球人’都知道,这里也不多说了。因为学校要‘维稳’。让学生们高高兴兴出门,领导们就没有忧愁了。 唉,你说这教学质量如何抓?为这事,我找过教务处领导甚至校领导,没有用处。许多教师都反映这个问题,没有掀起一点波浪。 所以我只有采取一个最原始也是最笨的办法----点名。 因为要对这些学生负责,对这些学生的家长负责,要对这个社会负责。他们坐在教室中,不管怎么样,总比在宿舍打游戏好点,因为我还会多多少少提问,让他们有点紧张,再讲点科研与工厂中的事情,讲点毕业校友的事情来提提他们神,多少还是能够学习点东西。 唉,想起来心里就有点郁闷,这教师变成什么了?保姆?家长?幼儿园老师? 作为大学教授,无奈! 注:一般来说,不同学校风气有差别,管理也有差别。学校录取成绩不是太高的,学生风气更差。
4331 次阅读|23 个评论
愁死俺啦——学生达不到要求该不该让其毕业?
热度 31 wangxh 2012-4-5 08:59
愁死俺啦——学生达不到要求该不该让其毕业?
俺总是吹牛,说“只要严格要求、教师给力,学生应该可以基本达到要求——那怕凑和也行”云云。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现如今可真是不行啊,去年一位本科生不合格,也是连凑和都不能,只能延期。后来人家妈妈来了,三番五次的央求俺“把不合格产品投放市场”。说不行就不行,延期三个月重做。凑和到“基本合格”,走了。估计学生及家长恨死俺了, ~~~有博文为证: 极品就是极品,连俺倔人也得低头啊! 现在 又 遇到麻烦了...(此处省略不少字)...真的不行!求大家帮帮忙,节选一段“论文”,如果大家认为可以放行,俺就认了...... 恶人俺不怕做,但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有的学生三年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呢?我们的学生在比较时,为什么愿意拿不如自己的同学作参照呢?(其实人家同学未必不如他自己) 其实,俺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有博文为证: 研究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 学生毕业了,水平不够、修养不足可以在社会上慢慢碰钉子成长、学好,但学校的教育教学标准呢?难道非得像其它中国产品一样,质量、档次越来越低吗? 俺能不能Hold住,这不用说,俺肯定能。但该不该Hold住呢?就这么定了: 只要有三分之一支持,俺一定坚持继续“教育”学生 —— 不期望他有一天能够理解,只期望他有一天能够受益 !
个人分类: 教之道|4861 次阅读|78 个评论
俺真幸运,能够遇到这样的好学生!
热度 7 wangxh 2012-3-27 15:21
学生帮助俺干了一些活儿,当然主要目的是锻练其成长了,俺肯定不是那种榨取学生剩余价值的老师,嘿嘿。可是,学生竟然不能接受其“劳动所得”。怎么劝说都不听——如果再“逼”,看样子要流泪啦!【俺只听过类似的一次事件:听老娘讲,有一次嫂子给父亲500元钱,父亲怎么也不收,最后急得嫂子都流泪了!俺至今深为感动】您说俺是不是太幸运呢?还是学生“出于倔人而胜于倔人”——比俺更倔,长江后浪推前浪,学生把俺倔人拍在沙滩上? 看来,口头表达不行了,改为笔头“教训”吧,哈哈。下面是邮件全文: XXX,听我说: 首先,对你的行为,老师不但不会不高兴的,反而感到非常欣慰——亲学生不是那种干点活儿就想着“报酬”的女孩,更不贪心,老师该高兴才是,怎么会生气呢?但是,如果看完下面的话,你仍然坚持不接受“劳动所得”,老师会很失望的哟! 在读研究生期间,给你们足够的补助(第一步是吃饱,第二步是穿暖),是我多年前的心愿,今年可能基本能够实现。(当年老师也是与你们一样,一步一步比较艰难地走过来的。当时,老师就立下“宏愿”——等我当研究生导师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不能因为吃饭而犯愁——人长大了,对于比较懂事的孩子来讲,向父母要钱是很难为情的事儿!) 当然,这种 补助一定是你们自己通过辛勤劳动所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既不是老师的施舍,更不是老师的可怜。老师只是给你们提供“劳动锻练的机会”而已,所以接受“自己的劳动所得”是理所应当的事儿 ! 老师给你们提供的“劳动机会”看起来好像是本职工作——好好做论文的“副业”——似乎与做论文主业无关,但却对你们能力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读研期间给你们足够的补助吃饱饭一样,能说与做论文主业无关吗?话又说回来,一个人的成长绝对不能只注重一个方面的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历练。 基于目前条件所限,老师现在还不能给你们女同学提供与男同学相同多的“劳动”锻练机会,所以总觉得好像“对不住”你们似的。其实现实中,老师觉得女同学更需要老师的帮助与关心(可能是自己有一个女儿的缘故吧)。所以在另外一些方面可能要“偏向”你们女学生一些。 还有,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劳动锻练”的机会。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能力达到,可以从事某种“劳动”;二是品行达到、用心做事,能够把事做好——也只有用心做事、把事做好了才能达到锻练的目的嘛。 好了,话说完了。希望你乖乖地来办公室把“劳动所得”取走!否则的话,今后“剥夺你的劳动锻练机会” ——看来不给你来点儿狠的是不行的!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认为俺倔人遇到的学生个个如此,也有其他类型的,俺就“家丑不外扬”了,嘿嘿! PS :哈哈,这一招儿很灵,学生乖乖地照办喽!
个人分类: 教之道|3724 次阅读|9 个评论
也说两句找导师
热度 18 Synthon 2012-3-18 01:59
王修慧老师说了说找导师的问题(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745do=blogid=548766),我老人家上周出去开会也有点感触,这里也说两句。 我老人家自己找导师的时候好像没啥选择,当年我入学以后选导师,有经费招学生的导师里面,有一个做理论的,一个做计算的,有一个做理论+实验的,我不想做理论也不想做计算,所以这三个都没有考虑,只考虑做实验的导师。只做实验的导师有两个,除了我导师之外,另外一个是做生物的,我对生物也没有兴趣,所以用排除法选了我导师。而且我本科是学高分子的,导师当时正好有个想法跟高分子有些关系,于是我还挺开心的,也没考虑导师水平高不高学生出路好不好之类的。当然后来那个想法没有拿到经费,所以完全没有做,我也改行做什么纳米管儿生物制氢之类的题目了,那是后话,一开始当然啥也不懂两眼一抹黑也很郁闷了,但是后来觉得比高分子还更好玩一些。。。 这次开会的感受是这样的。我们知道,学生出去开会,特别是快毕业的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跟工业界的人套瓷,希望能收获个工作面试啥的。我自己当学生的时候虽然没有做过这些(当时还是很确定自己想当教授的),但是也看过周围的不少同学都这样做。这次是自己工作之后第一次开会,扮演另外一边的角色了,有些不一样的看法。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套瓷的不光有学生,还有他们的导师。有些导师是本来在业界就认识不少人了,但是有些导师,本来不认识的,还非常主动的去跟业界的人士认识,搭上话之后再开始推销自己的学生,让我觉得挺感动的。说到底,学生读书,不是为了读一辈子书,是为了读出来之后有个工作。所以我说,帮学生找工作的导师才是好导师。。。 当然这里要说明一点,帮学生找工作,不是找找自己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业界人士这么简单的事情。平时是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还是把学生当做科研机器使用,差别也是很大的。发现很多学生只对自己做的东西熟悉,但是对领域内其他相关的东西,甚至对自己做的东西的大背景都不甚了了,这种学生出来找业界的工作,恐怕不太受欢迎,而我想这其中,导师的责任恐怕也有不少。。。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7458 次阅读|27 个评论
准硕士生,选导师你看中的真是学术水平吗?
热度 21 wangxh 2012-3-17 19:23
准硕士生,选导师你看中的真是学术水平吗?
新学期伊始,新一届准硕士生又开始忙着到处收师傅呢!有的学生与俺接触,表示出投入麾下的意愿。其同学疑叹曰:“你怎么选他作导师呀?听说他的学术不行呀!” 同学如何说,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俺无法左右;准硕士生之所以如此选,肯定有其自己对学术标准的判断。在这里只是想给正在选导师的准硕士生们提一醒: 选导师你看中的 真是学术水平 吗? 做硕士生,为学术还是其它? 先讨论一个概念:什么是硕士(生)?培养目标是什么?俺的理解是: 为做创新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阶段做准备的初步学习、研究阶段 ,思想上、知识量上、悟性验证上。从这一点上来讲,叫“博士前”也挺合理的(相对于“博士后”,哈哈)。 身处2.5流学校,不知道0.1流、1.X流学校——985、211学校——的绝大多数硕士生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求学。只知道来我们这层次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为了一纸文凭!我的学生实事求是地这样告诉俺:(1)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大学的成绩不错,看着成绩不错的同学们都考研,自己就考一个吧;(2)有的同学是由于家长的督促,为了“孝顺”和“家族的荣耀”,为了让家长在亲戚朋友面前有嘴说,就考一个吧;(3)有的同学觉得家庭条件不错,自己还没“长大”,不想这么早参加工作,就考一个吧;(4)有的同学为了爱情(一般男同学比较多),女朋友考研究生了(目前的学习与考试体制、方法,明显对女同学有利,所以女同学大多学习成绩优秀。当然也应该承认女同学总体上的确比男同学用功),如果自己不考,这不秃头顶上的虱子——明摆着——“等踹”吗?也赶紧考一个吧;(5)本科毕业就业压力挺大了,以防万一,考一个研究生做两手准备。大致情况也应该如此。那么有没有一心想做学术而考研的呢?有!俺不仅仅遇到过,也鼓励过,但的确属于凤毛麟角。这些学生不一定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但的确表现出做科学研究的潜质。【唉,俺学术不行还做预测,会看准吗?嘿嘿,总得说话嘛不是?】 导师,学术水平≠指导水平? 如果说0.1流和1.X流学校的导师总体学术水平一定高于2.X流学校,正确,俺同意!如果说院士导师总体学术水平高于非院士,正确,俺同意;如果说博导导师总体学术水平高于非博导,正确,俺同意......但如果说同一档次的学校,一个副教授导师的学术水平一定低于教授、博导(个体,请参看饶毅教授的博文,自己找吧),不仅俺不同意,恐怕您也不一定承认吧?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学术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学术论文上,也不仅仅体现在获批科研项目上(这后者大家更清楚怎么回事儿),更体现在对科研思想的把握上,体现在对未来科学发展的洞察力和睿智的判断力上。【这个问题很大,不想多说,也不大会说】 导师,一般身兼数职,但对于学生,Ta只有一个身份——指导教师!对学生来讲,指导教师最大的作用是“教师职责”与“指导职能”。我们都知道,在许多学校许多研究生是“散养”的,除了报销与签字几乎见不着导师的面,但只要学校档次在那里,做研究的条件就基本能保证,学生的确可以做出一些成果来(更应该承认,能够考入高档次学校的学生自身能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名校)。大家想一想,这是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水平在起作用吗?俺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校长的博士毕业时找导师签字,导师竟然不认识自己的亲学生——还问“你哪来的?怎么到我办公室里的?(估计此君把亲学生当成“上访客”了吧?)” 评价导师的学术水平,挺难;评价导师的指导水平,也挺难——因为这取决于其培养的学生,而且不能看一两个学生,时间拉得忒长。但是评价一个导师称职不称职还是可以有些参考条件的吧,最起码要认识自己的学生,能够叫出亲学生的名字,能够经常“指导指导”学生吧?(不一定带领着吃饭,哈哈)有一个小品里这样说:无论你胖,还是你瘦,身体健康就是美。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无论学术水平高,还是学术水平不硬,经过认真指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就是好导师! 俺的亲学生挺有出息的 俺经常对学生这样描述自己: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闹心;水平不高,牢骚挺多。学生对俺的描述是: 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真是罕见,真高兴! 俺比较尊崇中国人的传统教育理念,亲学生就如同自己的孩子差不多,既然列入“孩子”那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必要的表扬当然要,但是过分的虚夸没什么意义——所以学生们大多的感受是“无论如何努力,好像离老师的要求总有一段挺遥远的距离”(实不相瞒,在别人眼里已经非常出色的女儿也是这种感觉)。 记得以前有一篇博文,说俺的亲学生有出息,有评论说:学生有出息也不一定说明你教育的好呀!是的是的,的确,学生有出息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俺从来不会把“功劳”据为己有!学生有问题,才是俺的责任——没有教育好。但是有一点让俺沾沾自喜,到目前为止所有论文外审回来得到的评价都是“(第一项)符合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同意答辩;(80分及以上)”。嘿嘿,不好意思,这是替学生高兴,应该不算卖弄吧?虽然每次送出论文,俺的心与学生一样: 忐忑不安 !(今年好像够呛了,呜呜呜~~~) 一个人,做父母,最大的满足与幸福是孩子有出息;做科研,最大的满足与幸福是获得成果(不一定是奖金);做导师,最大的满足与幸福是学生有出息!新春伊始不久,学生们有了新的进阶。再数落一下俺的学生:一个,掌管着一个数千万资产的业内企业,腾飞指日可待;一个,中科院博士毕业留所工作;一个,外资企业业务“中枢神经”岗位(算是改行);一个,毕业后第三次跃迁(被现单位挖走)再次进入业界,工资已经超过俺喽,人家挣“年薪”了;一个,毕业后第二次飞跃仍然留在业界,收入不详......作为导师,俺最大的愿望,十多年后,当俺老人家歇着的时候,业界——晶体及其生长原材料领域活跃着俺的弟子们!(贪婪乎?好高骛远乎?抑或不自量力乎?)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俺不敢拥有范仲淹圣贤之高志,但崇其高洁之灵魂! 下面照片是俺第一次借用学院会议室开组会,研二的学生自己主持并作报告,什么都得锻练! PS:经过长期坚苦卓绝的努力,俺已经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国内最好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与研究条件,至于做到什么程度,嘿嘿,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儿喽!
个人分类: 教之道|14183 次阅读|37 个评论
回忆我的几个学生(一)
热度 1 garbinton 2012-3-11 10:50
这个标题似乎不是很理想,一般呢,都是回忆某个老师。另外,“回忆”似乎是属于长者的词语,而我还很年轻。但是在这里,我还是想回忆我教过的几个学生,他们是我在科大教的第一届本科生,今年夏天就要毕业了。我现在不在学校,他们毕业离校的时候我也还回不去。想想也许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我的这个班级人数很多,差不多150人左右,尽管我每周会改10本左右的作业,平时也尽量记住学生的名字,可是真正我记得的也就几个而已。 其中一个比较特别的是化学系的学生王ZA. 因为他的学号跟其他数学系学生的学号不同,我很早就记住了他。他性格内向沉静,有时别的同学问问题的时候他会在旁边听,但是基本总是不说话。有一次,我问他问什么要学实变函数这门课,他说他喜欢数学,而且他想从事理论化学的研究,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当时,他是二年级,这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并且付诸行动,我觉得还是很不容易的。他期末的时候考了99分,我挺为他高兴的。 后来,他又陆陆续续选了我们系很多其它的专业课,基本上和基础数学专业的学生上课差不多。我在系里又见到他两次,每次都说不了几句话,他抱歉地跟我说他上课太多,还要做实验,所以没有很多时间。他有好几个学期都是每天晚上2点左右才回宿舍,早上7点多又开始上课。 上课学期他申请出国的时候,我很高兴地给他写了推荐信。当我得知他将要去他最理想的学校芝加哥大学的时候,我真心地祝福他学业有成!
4870 次阅读|1 个评论
开学了,有些学生--还真想他们!
热度 1 wangxh 2012-3-4 17:53
开学了,有些学生还真想他们! 假期里主要会同学、朋友。快开学前后,主角又变成了学生。就这几天的工夫,见了三位弟子,事业发展都很好,挣钱儿也挺多的。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254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点名就没法保证学生上课?
热度 8 outcrop 2012-3-3 12:12
新闻 《南师大防逃课拍照点名 师生称本末倒置》 ,我的评论是:“不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不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不提高老师的素质,变着花样点名就是浪费时间和钱财。”。 新闻 《科学报:拍照点名与李政道“被逃课”》 有一条典型的评论,morgile:“此一时彼一时也,先生讨论此问题情有可原,但望您仔细推敲,莫将彼时的西南联大与今日众校相提并论,世易时移,此不足以令人信服,不是么?” 还有学生normanaachen评论:“能理解,我上课都是自己干自己的,书本几乎都是自己自学,老师的进度太慢了,而且几乎是照本宣科,不听也罢!毕竟老师的授课对象是大多数同学,既然自己不属于大多数,那就坐在教室后面自己看自己的呗,上课就算凑个人头~”。 我不知道目前的大学生是什么情况,但起码我上大学那会,学生的逃课率和老师的魅力,是负相关的。记忆中逃课最多的是政治课,到课堂看闲书的时候也多;最认真的是单片机,当时补家武老师自己专业过硬,对行业也了解,每讲一段知识,都可能知道用在哪里;而且有很多行业里的故事。 难道现在的学生变的很不爱学习了?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无宗教信仰,提倡动物保护。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79 次阅读|15 个评论
当今拍案138:天朝学生们杀人的近期系列新闻!
热度 7 QFL 2012-2-26 15:09
当今拍案138:天朝学生们杀人的近期系列新闻!
1 据爆料 (http://news.sohu.com/20120226/n335891698.shtml) : …合肥某官二代向其同学求爱,遭拒,于是便向 17 岁少女身上浇油并点火,致使该女孩重伤、面目全非… 2 据爆料 (http://news.sohu.com/20120226/n335913950.shtml) : … 某高二男生因不堪学习压力,用哑铃砸死其母亲、并用刀割其喉;事发后,该男生称不后悔… 3 据爆料 (http://news.sohu.com/20120226/n335912673.shtml) : … 某交通学院的两大学生因打牌而闹矛盾,一名学生用刀将另一面学生捅死… 博主批: 尽管以上案件均为个例,但从中也不难看出: 当前教育制度存在的重大弊端,致使很多学生的心理变得扭曲,最终因生活琐事而导致疯狂爆发 。 天朝早就到了该反思其教育体制弊端的时候了!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2805 次阅读|9 个评论
为什么化妆舞会要带上面具?——平等与尊重
热度 5 lishuangshuang 2012-2-19 11:33
为什么化妆舞会要带上面具?——平等与尊重
今天天气不错,风和日丽,春天的气息逐步迈进,前日之严寒也在这浓浓的暖意中荡然无存。 最近老同学在空间发布一条状态,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化妆舞会要带上面具?是不是人不敢正式真实的自己?”,感到十分有趣且富有哲理,值得自己反思和细细琢磨。 思考良久,在其空间留言如下:“看不到面子,自然相互就对的起,这样地位就平等了,交流起来障碍就少了”。(PS:人们渴望平等,讲求对等,平等对话方交流无碍) 很快同学也跟上了回复,表示赞同:“真理啊……除去人的外貌,面对内心,那么就会感到平等,感到轻松,看来人还是很注重自己的外貌的。” 嗯嗯,我也表示赞同,面对内心,就会感到感到平等, 这貌似是我们本科在学校选修《美学》课关注的内容(PS:现在回首看来,大学时学校强迫我们必须修够一定的艺术类的学分,还是比较有用的,现在依稀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给我讲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一起上选修课的日子值得留念呀,记得当时自己写的《庄周梦蝶、闲情逸致——中国美学艺术起源庄子》,期末考试貌似是老师给予很高的评价,美好的回忆呀……扯得有点远,人为什么这么注重自己的外貌是因为人有审美需求,这个在元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记)。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镜子的拯救》——李小平,很有意思,现摘录如下: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几家媒体受北海道札幌市政府的委托,面向读者开展了一次公开征集“拯救生命金点子”活动。 原来,自1971年札幌市地铁站建成开通以来,不到10年内,那里就发生了50余起卧轨自杀事件。这让地铁站人员伤透了脑筋,更让市民对政府的管理能力产生了质疑。迫于公众压力,政府多次责令地铁站加强管理。地铁站紧急行动起来,组织专人对四个站点实行24小时巡逻,还在事件多发地带装上了现代监控装备,可轻生的人依旧前赴后继。出于管理的责任和对生命的关爱,政府决定开出1000万日元巨奖,公开征集防止自杀事件的最有效办法。 消息公布后不久,各类出主意的信笺纷至沓来。有人建议在地铁站周围全部修建隔离护拦,乘客上车须由专人监看;有人建议将地铁站点缩减为一个大站,站内由武警不分昼夜地站岗;还有人建议改进列车刹车装置,给列车员配备高倍望远镜,发现可疑物5秒内即可刹住车……还有更离谱地建议将轻生者照片公诸于众,在铁轨上浇满粪便等等。这些建议不是因耗费巨大难以实施,就是可以预想到即使实施也无多大用处。负责整理意见的札幌市公共事务的研究员宫井太郎认真阅读完每封来信,不禁摇头长叹。 宫井太郎失落地准备离开,邮递员又递来一封信。他欣喜地打开,里面的内容却让人大跌眼镜:“在每个站点入站口处,安置一面镜子即可。”落款者是“黑泽明”。黑泽明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名导演,可他居然提出这么贻笑大方的点子,该不会有人故意开玩笑吧?要是摆上镜子就能阻止自杀,那天下就该处处都摆满镜子,这样自杀的悲剧就再不会上演了……宫井太郎想到这,觉得来信者准是个无聊家伙,当即就将那封信甩进了垃圾桶。 无法征集到可行的方案,宫井太郎只能要求地铁站加派人手,加强巡逻。这样过了1个月,直到一天清晨地铁站打来电话,报告说有人不知在何时悄然进入站内,在四个站点左墙上都安置了一面长宽各三米的镜子。宫井太郎仓促地赶到现场,站在镜前照了又照,心中已猜到装镜子的人一定与那封荒诞的信有关,却怎么也不相信确系黑泽明所为。他苦笑不得地说:“世上竟然有这么执拗而可笑的家伙,就让镜子摆在这里,证明他的愚蠢吧!” 出乎意料的是,各站点在安置上镜子后,半年过去竟然未发生一起自杀事件。宫井太郎询问了站点人员,这才知道那里的巡逻人员早已撤离,防止自杀的唯一措施便是借助镜子。站点人员绘声绘色地说: “ 偶尔有举止异常的人进到站点,但他们在照过镜子后,就像是从里面望见了自己昨天犯下的错,望见了作践生命后的惨不忍睹模样,此后要么痛苦地摇头,要么捂住脸痛哭,要么摇晃着离开,再也没人选择轻生…… ” 一面镜子,真的可以拯救脆弱生命吗?宫井太郎百思不得其解。不久后,他又收到一封来信,讲了一个故事。在日本深山老林中,生长着一种相貌极丑、浑身长满了脚的癞蛤蟆。人们抓到这种蛤蟆后,就把它们放在镜子前,让它们看到自己的样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蛤蟆对着镜子,居然被自己的丑陋吓出一身的油来。人们把这些油收藏起来,制成一种药材,对治疗伤痛效果奇佳。 一面镜子尚且可以在蛤蟆身上被用来作为利及人类的器具,那么在一个人,在他还未丧失对丑陋的敬畏时,镜子就理应可以帮他拯救自己。(PS:我觉的敬畏的不是丑陋,从另一个侧面理解应该对美的追求) 来信者未署名,宫井太郎已猜到对方是谁,也籍此知道了 “惜名知耻”是人生的一道底线。“人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懂得敬畏丑陋,知耻后勇,生命就有挽回的余地,岁月的精彩也必将冲蚀流年的灰暗。 ——李小平《镜子的拯救》《读者》2012年2期 为了证实一下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特意在网上找一下,确有其事,真实可信。 8月8日,一名助理站长在东京一座地铁站内的不锈钢镜子前值勤。地铁公司在各站内悬挂起大型不锈钢镜子,该公司称悬挂镜子是为了让想轻生的人在跳下站台前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影像,认真考虑自己生命的价值。 ——新浪新闻中心2000年08月10日 生命值得敬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类在意自己的外貌和形象的,美或许给人生的希望,追求美就是追求希望。 回到我们的主题: 人们渴望平等,讲求对等,平等对话方交流无碍。 这是我想到两件与我们做研究相关的事:一是我们与导师之间的关系(PS:确实复杂),二是我们文章的投稿(PS:确实很重要)。 平等是不是意味着对等?平等是不是意味着尊重?前者或许不那么确定,但是后者答案是肯定的。 平等方能交流无碍,其实核心本质就是尊重。 导师和学生之间桥梁应该尊重,尊重的潜台词也就是平等。 富有创新、高质量稿件投高质量期刊,就是对自己文章的尊重,反过来,文章质量不符合期刊要求,被退稿也是双方互相尊重的一种体现。 为什么化妆舞会要带上面具? 是对美的追求,是在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交流是目的,必须摒除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面对内心,交流就会容易许多。 或许我们更需要与自己多多交流,与自己对话,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或许参加任何舞会,平时与人交流就不用在带这面具了。嗯,渴望平等交流,导师与我们直接可不可以平等交流呢?哈哈……这是一个深刻话题。 与自己对话,使这些外在的东西慢慢沉淀,你将会发现,每个人都可以是你的另一半。因为你会从他们身上找到一部分与生命另一半相符合的东西,那时候你将更不孤独,觉得生命更富有、更圆满。 ——蒋勋《与自己对话》
6013 次阅读|6 个评论
88楼随想
ssg334 2012-2-17 16:33
今日在科学网神遛,看到了旗下叫88楼的网站。笔者是好事之人,心想88楼,好名字!单这楼层就不是小地方能有的,得去走上一遭。这一进可好,顿时冷汗直冒,好家伙,这还有交友网站(看这势头,还更侧重男女交友)啊。新闻、论坛、资源、博客,现在可以交友了,我估摸着要是在开通了网上商城,科学网将成为国内名列前茅的综合性网站。 仔细一想,比起“世纪佳缘”这样万众追捧但却饱含商业炒作的专业网站,这个88楼,也许会为当下为科技现身,迟迟未有婚配的基因优良的善男信女们带来福音。 谈到科研,就不得不谈谈天天废寝忘食,不分昼夜,挤进去的是奶,吐出来的是草药的科研学生和工作者们的生活、生计,和感情。为什么本科刚毕业的小孩,读了研,就会被称为“上贼船”了呢?因为老一辈的师兄师姐们是这么说的。不经历风雨,就不知道相思风雨中的痛苦。单身、艰苦到28、29岁的前辈们白天强装镇定,晚上泪流成河,这样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自然不得不让新入行的年轻人信服。88楼的开通,也许正是在目前社会现状的促使下应运而生。 笔者曾与好友探讨婚姻问题,后者认为历史证明只要在科研道路上做出自己的事业,感情自然会来,许多案例都是如此。30多岁的人坚持着这样的信念,我当时就原则性的流泪了。不过,不同于自然界普遍现象那样有规律可循,比如模式生物的研究可以指导人类医学,感情和生活还是不能把自己套进所谓的规律里的。笔者认为,当下的生活,和工作一样重要。 人是短寿的生物,所以注定要目光短浅。在自己值得挥霍的青年时代努力献身科研事业,是笔者和诸多老板乐于看到的,但是人是生物,终将回归生活。生活是闲话家常,生活是买房买车,生活是结婚生子。所以,为了科学事业(当然不只是科学)付出自己的每一秒,凌晨休息下来看视频吃泡面,会损失自己宝贵的人生财富。以事业为中心,情感和生活也十分重要;正如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每周几次固定的健身和运动必不可少,不然就会出现病态。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重视身边的感情,同时努力工作,将是更为健康的生活。
5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顶] 写给所有学工程的童鞋们——如何实现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转变
huaiweisun 2012-2-17 13:28
引自湖北省勘院一位老总对新员工培训的讲话,首先感谢原作者邓总的劳动,能够与大家共享,希望能对童鞋们有所启示。   一、成长为一名工程师,需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1 、对设计工作的感性认识阶段 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名校的高材生,而且学历也高,至少是本科生,更多的是研究生。在学校,我们都是骄骄者,不是骄骄者也进不了我们院。但书本上的学习和我们的设计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出入,我们的设计工作更注重实际应用。因此经历一个这样的从好学生到实际工作的阶段,对我们的设计工作有个初步了解,有个感性认识。 在这个阶段, 我们要掌握我们工作中所用到的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如常用的办公软件,我们主要用到 Officc 、 cad ,有些专业还会用到 Photshop 等, 最好还要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 。各专业的不同,会有一些差别。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工程设计所需的各种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这个阶段,你可能会感觉到工作简单、枯燥、甚至无聊,可能会与我们对设计工作的预期不一样,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设计。别急,这个阶段是我们以后工作的基础中的基础。 我是 1997 年参加工作,当时我到院里后,正好我们处里在做一个规划项目《富水流域综合治理现划》,我有幸参与其中,在这个项目里,我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比如我们规划专业整理水文资料,翻刊印本,就翻了半年。在这半年里,对我后来的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当一个高级计算器、一个高效画图机器的阶段 我们工程设计,计算、作图是基础,各专业均是如此。在这个阶段,需牢固掌握本专业所用到的计算软件,作图工具。设所有观点、结论的形成,离不开计算的支撑。如规划专业,有频率计算、洪水计算、水量平衡计算、电能计算、水面线计算等等。如水工专业,有稳定计算、应力计算、渗流计算、各类建筑物的过流能力计算等。各专业,均有大量的计算。这就要求我们有强有力的计算手段。当然,这中间,有许大的成熟软件可以帮我们完成。 但是我的观点是:即使我们能熟练掌握这些计算软件,我们至少也应该自己从头到尾地完成一次或几次这样的手算,因为只有你自己一步一步地经历过,你才能更好地掌握, 当这些计算软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时,你才能知道这些问题是出在哪,你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好问题。 我毫不谦虚地说我的 C 语言学得非常好,规划专业的所有计算,我都自己编程序一步一步计算过。我经常开玩笑地说,我就是一台高级计算机,因为只要我想到什么,我就能编程序把它实现。这些程序中,我编得最成功最通用的是频率曲线计算程序,这个程序,我用了 5 、 6 年的业余时间来完善,实现了从计算到作图一条龙服务,至今我们规划处还在使用这个程序。 规划处原来有一个老工程师,当时在一个项目中他指导我做计算工作,我在一大堆数据昏天黑地地计算了好多天之后,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成果。拿给他一看,他一看到结果,就告诉我错了,并且告诉我错在哪一步,哪一个参数错了。我仔细一检查,还真是错在这。我当时简直就感到不可思议,我编程序处理数据搞了这么多天,你火眼金睛随便一看就看出了我的错误所在。后来我才慢慢明白,这是他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也就是,老工程师通过多年的工作,达到了一个不用计算,就知道这个八九不离十结果的境界,不管你用什么样高级的手段、用多好的工具算出来的成果,都跳不出他想象中的结果,跳出了这个结果,那就是错了。我的计算,仅仅是起到了印证他的想法的作用而已。 我们的计算功底,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达到了这样一个境界,离我们专业上的成熟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我们工程师,就是用图纸说话。我们要达到一个心里想什么,就能用图来表达出来,而且表达出来,又要能让人家看得懂的地步。就象我们开车,我们要随心所欲地控制车,车按我们的意思前进,是我们开车,而不是车开我。我们作图也是如果,我们要达到随心所欲地画图,而不用为画图这种基本功再困扰我们设计。 同时对于水工、机电及外业勘测等专业,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进驻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当设计代表,伴随着工程一起成长。从工程现场学得的知识是最扎实的基础。 3 、专业负责人阶段 有了前面的基础,我们就可以在本专业负责一些中小型项目的设计了,把计算、画图跟工程实际联系起来。在这个阶段,你就会有成就感了。 我们在负责一些中小型项目的时候,需要思考的问题就多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紧紧围绕工程的任务,来开展我们的工作。不同类型的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那么所需做的工作也是不同的。在这个时候,就不是别人告诉你这个工作要怎么开展,而是自己思考工作该从哪方面入手,从哪里展开,哪些方面是重点。这个阶段,是一个专业技术的拔高阶段,实现从计算器向工程师的转变阶段。 2004 年,我在珠海分院,负责《珠海市西水东调供水工程可研》,是个城市供水工程,城市供水当时在我院是第一个,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言,一切都要靠摸索。而珠海市西水东调系统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七个水库, 4 个泵站, 4 个水厂,受咸潮影响,泵站取水条件苛刻。这个项目的水量平衡计算,非常的复杂。把当时的现状工程情况、我们规划的工程方案,需要用数学模型表达出来,通过这个数学模型的计算要能够按我的想法计算出最优的工程布局及工程规模,这不是个简单的事。 通过这个工程之后,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如练太极拳的人,命门穴一练通,功夫就突飞猛进,推手就找到了方向。这时我知道,我已经从一个计算器成长为一名工程师了。 4 、项目经理阶段 这个阶段,已经是建立在对各种工程项目都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本专业上,有了比较深厚的基础,对其它各专业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对内对外都具有了协调勾通的能力。这个阶段就要从项目策划到组织实施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我承担了几个大型项目的项目经理,并且我的机遇较好,参加了一年的审查工作,更全面拔高了我的技术水平。当然,这个阶段对在座各位来讲,还有一段路要走,所以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由于各专业特点不同,也不是千篇一律,各阶段所需经历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大体的规律是这样的一个规律。 二、参加工作后,要注意这么五方面的问题 1 、吃苦耐劳,勤奋努力 刚参加工作,首先应该做到勤奋。 这一点,对大多数人来讲不成问题。但是我还是想作为首要注意问题来强调一下。刚参加工作的前几年,是学习专业技术的黄金时期。在这几年打下的基础,对自己的专业技术将是决定性的作用。专业技术不是天生就会的,是自己通过工作中学习得来的,是通过老同志传帮接带带出来的。人都有一个心理,你是一个年轻同志,老同志在教的时候要教得自然,当你成为一名老同志时,年轻的同志是不会好意思教你了的。 因此,你刚参加工作作为一个年轻同志的这几年,你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时机是不可复制的。 我的专业基础自认为打得比较扎实,之所以有比较扎实的基础,我分析有这么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碰到了一位好老师,每一个技术问题,来龙去脉我师父都不厌其烦地给我讲得非常详细透彻。二是我自认为我还是比较勤奋的 ,我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基本上业余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对规划专业的计算问题编程。当时编程痴迷到一种什么程度呢,用我们测量处一位老工程师的话来讲,编程编不出来是睡不着,编得出来也睡不着。编得出来是兴奋得睡不着,编不出来是老想着所以也睡不着。在这种条件下,我打下了的良好的专业技术基础。 2 、虚心请教、大胆提问 可能会有人因为自己是博士、研究生,而给自己弄了个套子套上,不敢提问,怕自己提的问题幼稚、没水平,怕自己提的问题会引起人家笑话,其实不然。一方面,只有工作深入,你才能提得出问题,因此你只要能提出问题,哪怕是真的最小儿科的问题,也说明你已经开动脑筋深入工作了。 没有问题可提,只能说明你工作没有深入,并不能说明你水平高。而现阶段的各位来讲,能提得出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应该值得鼓励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们大家都是过来人,都要经历这一阶段。而且,设计工作的技术是经常更新的,谁都没有绝对的正确,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存在。就是现阶段的我,也会提出一些小儿科的问题。 因此,无论你的问题是什么,只要你有疑问,就大胆地问。 3 、戒骄戒躁,积极进取 在参加工作一两年后,会因为自己的勤奋努力,工作积极性高。会得到多方面的表扬。这个时候要非常注意了,有人会因为得到多方面的表扬心里就暗自高兴起来,飘飘然了。这是非常不应该。实际上,这个时候的你,离一名合格工程师的距离还远得很,人家肯定的只是你这个阶段的成绩。如果你在这个时候飘起来,说明你各方面都还没成熟,对你以后的工作将相当不利。这个时候 要特别注意戒骄戒躁,继续虚心学习,积极进取。 4 、经常总结、注意积累 我们的专业技术,跟练武术、练功夫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究日积月累。 练武术讲究是 “ 一日拳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 ,那么我们专业技术就是:“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 因此,我们专业技术的积累,就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要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通过写文章来提练总结。我在做完珠海市西水东调工程后,写了一篇文章总结,这篇文章在水文年会上交流。再如我在水规总院交流学习一年后,结合我的工作写了一篇《浅析预蓄充库的水量平衡计算》,发表在水利总院举办的《水利规划与设计》上。我写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我们在座各位以后写出更多的好文章来。 5 、保持一颗平常心 我所说的这一颗平常心,涉及到一个攀比心理,我的观点是: 专业技术要攀比,名与利千万不能攀比。 在专业技术方面,我们要攀比,院里鼓励年轻人发展。我们更应抓住机遇打好自己的基础,别人专业技术上比我强,我就要比他更强。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发展更快。 我们这个社会丰富多彩,好单位、高收入的好工作层出不穷,在工作方面没有最好只好更好。现在又是一个信息社会,同学、朋友间信息传递非常便捷。同学间的交流,你发现你有同学比你的工作更好赚钱更多。如果你这时候处理不好这个关系,势必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因此来讲,这个名与利是千万不能攀比的。不光是外部的比较,我们 内部更不能攀比,我们的起点虽一样,所走的道路会是不一样的。 在我们院,是一个技术型单位,收入是根据工作量及工作的含金量综合考核得出的。技术好、能做事收入肯定高。各位现阶段作为一名处在学习阶段的年轻同志来讲,收入肯定会比你技术好的老同志要低。我们一定要守得住一时的清贫、耐得住一时的寂寞。所以如果你紧紧盯住一时的得失,把自己陷入这个泥团中拔不出来。那你只会是给自己找烦恼,没有一点好处。因此,在名与利方面,是不能攀比的。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同时在这个时候,我们更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到底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是需要学好技术为将来工作打好基础,还是着眼于目前的高收入。我想各位可能想的应该都是要学好技术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如果是这样,你就要保持好一颗平常心。 作为一名水利人,我们非常幸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集水利,各级政府对水利的关注空前重视,我们水利行业的春天来了。 各位赶上了一个好时机,我相信只要我们下决心干,我们的机遇是非常好的。 设计工作是辛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看着一个个工程,按自己的想法建成并发挥效益,你心里会有一种无法比拟的自豪感。 同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刚刚参加工作的这种热情保持得越久,你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走得越远。我不讲振奋人心的大道理,也不喊什么煽动性的口号,讲的都是我感受到的或是看到的。希望今天的这一番交流,能对各位有所帮助,谢谢。 (转载自 http://user.qzone.qq.com/1020934499/blog/1329030899 )
35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师是指路明灯,路还得靠自己走
热度 7 jiangjiping 2012-2-14 08:38
导师是指路明灯, 路还得靠自己走 蒋继平 2012 年 2 月 14 日 最近科学网上对师生关系的讨论很热烈。 大家各叙己见。 虽然每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但是, 几乎每个人的意图和出发点是一致的, 那就是, 都希望有一个正常的师生关系。 从一些评论来看, 有些学生对一些导师确实有看法, 而一些老师对一些学生也有意见。 不过, 那肯定是少数的情况。 有的学生要我进一步谈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问题, 我现在就利用一个周末的时间来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不过, 这些看法仅是根据我个人的经历而己, 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 所以, 仅供参考。 在我看来, 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看成是: 导师是一盏指路明灯, 学生是行路的人。 既然是灯,就有照明的功能和责任。 当然, 我这里说的是指路明灯, 而不是科技人员或者农民用来诱杀昆虫的“毒灯”。 大家一定知道, 灯有大有小, 功力有高有低, 光的强度有强有弱,灯的距离有远有近, 这些因素都会给行路人造成不同的影响。 同样的道理, 导师的身份, 地位, 名誉, 知识, 修养, 人品也是参差不齐。 导师的这种差异也必定给他们的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是显而易见的现实问题, 不用我多说。 从道理上来讲, 不管导师本人的身份地位如何, 导师总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有出息, 因而, 总是会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这也是我把导师看成是指路明灯的依据。 不过, 有的情况下, 导师的引导和帮助可能很有限,所用的方式方法可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想法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 导师的作用仅仅是一盏灯的功能, 路还得靠学生自己来走。 现实中, 导师也不可能把什么都给学生安排好。 而且这样做的结果也未必是好的。 要是导师把什么都按排好, 学生就会产生依赖情绪, 这对独立思考和工作绝对没有好处。 因而, 一个优秀的导师, 通常只是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启示,在学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时候, 给予一些适当的鼓励,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给予及时的帮助。 对于学生来说, 一定要学会独立地生活,独立地作实验,包括独立地设计实验的程序, 独立地按照设计的程序操作, 独立地分析从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其实, 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区别可以很容易从字面上看出来, 大学生的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学习的,因而叫做 ' 大学生“, 而研究生的生活是作研究的, 而不再是学习的学生了。 所以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做实验的。 现在让我以自己的经历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我攻读博士的第一年年底, 我的导师就退休了。 不过, 学校, 导师和我三方都决定仍然保持现状, 即让退休的导师继续作我的导师。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导师很少来实验室, 最多一周一次, 而且时间也很短。 因而, 整个实验室几乎只有我一个人, 整天显得空荡荡的。 孤独吗? 有一点。 寂寞吗? 您说呢? 但是, 我也把这种环境当成不可多得的机遇, 难道这不也是最大的的自由吗 ! 幽静的环境对严密的思考不是最有利的吗? 因而, 我充分地利用这种环境, 集中所有的精力在实验室做实验。 我从来不在乎苦和累, 也不计较回报, 只是对作实验很感兴趣。 当然, 这全部靠的是自律, 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使。 我想, 导师只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灯, 路还得靠我自己走。 导师是指路明灯, 路还得靠自己走的道理也可以从其他方面来论证。 比如说, 同一个导师, 同一个实验室, 有好几个研究生, 其中的一部分就表现出色, 而另几位就差一些。 这样的结果不是因为导师的问题, 也不是环境的问题, 而是学生本身的问题, 是不是? 简言之, 作为一个优秀的导师, 起的是指路明灯的功用, 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起的是引导和启示的作用, 而不是包办。 对于一个好学生来说, 在导师的正确引导下, 路还得靠自己来走, 要顺利地到达目标, 唯有刻苦努力, 奋斗不止!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5190 次阅读|16 个评论
吾爱吾师-为何我遇见的都是好导师
热度 31 geniusma 2012-2-5 14:31
这两天科学网开始讨论起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来,在忙完数据分析之后,我忍不住还是借这个机会谈谈我的经历和感受。 且不论博士导师和博后的导师,我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尽碰上好老师了,这个好字怎么定义,那时候没有科研任务,所以还谈不上导师,只是上课念书考试,教书水平来说估计大家遇到的都差不多,也没什么特别的。我觉得如果能感受到这个老师的真诚和关心,脾气好,心思细,那么这个老师在我看来就可以定义为好。以此标准,这些个班主任,辅导员都是好心肠,对我一直是殷切期望,热心关怀。一直到现在,我甚至还经常和小学老师联系,参加小学同学聚会,这可真是很难得的事情。我觉得当时可能归于自己学习成绩比较好,所以老师比较关注一些。这也正常,谁不喜欢读书认真的小孩子呢? 到了博士阶段,黄金的五年硕博连读,我非常庆幸我选择对了一位好导师,深深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我经常此时听到看到身边的,帖子里的很多研究生抱怨自己的导师。有的抱怨导师不管自己没有指导,有的抱怨导师管得太多push的太紧,有的抱怨导师脾气大经常发怒,有的抱怨导师经费不足小气吝啬,等等,甚至很多研究生到了想骂街,想退学的地步。我却非常享受自己硕博连读的五年生活。导师是国内领域里的大牛,工作繁忙,但是对于学生的实验工作却非常关心,发邮件和他讨论问题或者当面谈课题,他都不曾困倦。曾经有同学遇到事情怕麻烦导师,被他知道后,组会上强调,自己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解决困难的,不然怎么做导师?在实验室的五年,我见证了实验室飞速发展的五年,从当年几乎没有sci文章,到现在n篇sci,并且大量发表在领域内顶级杂志和综合杂志。这五年,也是我从一个懵懵懂懂,仅有个概念的大学本科生,到5年发表5篇sci,影响因子25+的博士生,并且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国立研究院(NIH)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研究所(NIDDK)的博士后,开始了我新的学术生涯。我感激自己的博士导师,给予我良好的实验平台,宽松的实验环境,愉快的实验氛围,悉心的课题指导,热心的科研鼓励。 来到新的实验室,我心中还是有些忐忑,担心要和新的导师磨合,谁知道,来到这里,却又碰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导师,良好的环境,平等的交流,刚到这里就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每天都充满干劲奔着目标去。我在这里带来国内的一些坏毛病,在实验室犯了点错误,导师主动将责任揽到自己怀里。刚开题的实验经常有不顺利的时候,导师察觉到我情绪的低落,就热心的开导我。实验有突破的时候,导师看起来比我还要高兴。 别人可能说,这是你的运气好,我却说,这不仅仅是运气。我觉得做人要经常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导师,你的学生是self-motivated,你的学生是努力工作,认真思考总结,具有独立之思想,并且总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你会不喜欢?我的水平在中科院很一般,周围有太多的牛人作出了很多顶级的工作,他们在与导师相处的时候也是很融洽的,这种互相的尊重和喜爱是相互的。你总是觉得导师不好,交流时自然要表现出来,你不尊重导师怎么能得到导师的尊重呢。我自认为见过的周围其他的导师都是不错的甚至是可爱的,我也相信广大导师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知道学生辛苦的。确实有些导师性子比较急,我觉得这也完全可以理解,我自己的性子也很急,在做师兄帮助师弟师妹解决问题写文章分析数据时,如果他们没有跟上我的节奏,有时候我也犯急,大家都是凡人,导师要兼顾多个学生,自然比我要忙,犯个急我觉得很正常,对事不对人。与导师的接触,还是要多从自己这个方面找原因,让自己变成一个自我激励,自我努力,自我成就的人,自然会得到导师的尊重,也就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马欣然 2/5/2012
个人分类: 吾爱吾师|13530 次阅读|42 个评论
有这样一位初中女教师
热度 17 wangxh 2012-1-31 18:06
有这样一位初中女教师
先来一句雷人的: 中国的现阶段教育问题出在,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太差,高等学校教师太功利 ! 年前去一位同学那里,遇到他的一位朋友,谈起孩子的学习,那位仁兄咳声叹气,一个字—— 愁 啊! 孩子过了年15岁半,已经转了N所学校。如果正常上学应该在高一,可是现在已经到一家武术学校练武了。人家把俺当盘菜,让跟孩子聊一聊。虽然知道现在聊也是白聊,可盛情难却,也得硬着头皮聊呀。 为了不让小家伙对俺产生反感(无论怎样,没有必要嘛),俺首先抛出文首的前半句: 现在许多中小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是教师素质太差 ...... 俺还没有说完一句话,孩子就接过话茬:“王老师不愧为大学老师,这句话说出了全国中学生的心声。”(忽悠的成分肯定有,而且夸张。现在的小孩子这方面很强) 接下来,他道出了许多可以想象,但不一定听过的真情: 其实刚上初中时,这孩子学习很不错的(他的聪明劲儿,您不用怀疑,交流中俺体会得出来)。后来就是因为碰到一位“变态”物理老师(孩子用词,俺不想侮辱老师,也不想改变词汇):如果做错了题,一只手揪着耳朵,另一只手扇嘴巴子! 写到这里,无需复加。我敢保证,这样的教师在我们的中小学绝非极个别! 谁从未见过动粗或讲粗话的教师?就是大学,也经常碰到。这可能是我们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吧? 在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第六集《帝国春秋》中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工真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   德国姗姗来迟,结果刚一亮相就令全世界大吃一惊。因为它在人口总量、国民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以及铁路线里程等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法国,在欧洲仅次于称霸了一个世纪之久的英国。德意志从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采取了种种的措施,这些措施当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它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它国家振兴的基础。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就曾经说过:“ 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 图片来自 http://618.qf4.cn/uploadfile/201104/18/1523588377.jpg
个人分类: 教之道|4528 次阅读|20 个评论
从厦门到广州
ivydyboa 2012-1-13 23:22
从厦门到广州,走过从学生到博士后到老师的转变。一切来得很快很突然。 生活总是喜欢跟人开玩笑,当你用心寻找的时候,机会没有出现,当你已经放弃 选择离开的时候,机会却不期而至。我们都以为未来在厦门,我自己回过头来都 不曾想,此时应该身处德国的我却到了广州,两个月的广州新生活,那种历练也 许真的是再当两年学生甚至博士后都没能得到的体会。 从厦门到广州,好不容易相聚的我们再度双城生活。一切仿佛又都在循环。 从NYC到Groton,200公里的城市距离3小时的汽车车程。相识了,相恋了,还记得 那时的约定。从厦门到广州,700公里的城市距离15小时的火车车程。相爱了,成 家了,我们却渐行渐远。总以为我们的情况是个例,工作了才发现,其实别说我 们这个年纪,就是快40的同事当中,都有不少双城生活的夫妻,有的甚至是异国 生活多年了。这难道是走学术这条路的人共同的路程? 想到这能心安,不过想到你就要心酸。从厦门到广州,没有时间给我们去适应, 该来的一切如期而来,没预料到的也同样要来。也许多年后再回头我们真可能会 后悔选择今天所走的路,但要将来不后悔,唯有从今天开始努力,既然我做了这 个决定。 傻人自有傻福,吉人自有天助,感谢一切帮助我的朋友,在广州还来不及认识太 多的新面孔,甚至有些还要混淆名字,谢谢你们,我想我慢慢进入工作状态了。 目前谈不上喜欢广州,但也不是印象中那么差。 不是中大不好,只因我也有血有 肉有深深的母校情节。 不是广州不好,只因厦门有我深爱的人。 Ivy的付出,Dyboa都记在心里,只是男人有泪不轻弹。关了qq空间,到这里来开 辟一小块地,记录自己人生转折的一点点心路历程,也当作别纯真的学生年代吧。 也感谢广州张开胸怀欢迎了我,新的一年里,相信自己渐渐地能更加融入这里 的生活、这边的人、还有这座城市。 从广州到厦门,还需两天的等候...... 但,我终于要回家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2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什么是科学?科学本就是用来玩的!
热度 19 wangxh 2012-1-11 09:56
什么是科学?科学本就是用来玩的!
学生做完实验,器皿还在实验装置上。今天早上俺去实验室“视察”,发现圆底烧瓶内壁生长出“窗冰花”。 学生做的是很粘稠的液体,常温承压下是固体。实验做完,没有残余多少,前几天还没有结“冰花”。这种东西是应该是升华形成的。 那是什么?哈哈,这俺可不告诉您,说不定俺还搞搞SCI呢?要不,俺这样告诉您:这就是科学,科学是用来玩的,用来开心的!说白了,什么指导研究生啊,净瞎说!指导研究生实际上就是带着他们一起玩儿而已。 PS:相传,号称热力学第二定律基石的“卡诺定理”就是卡诺年青时“玩出来”的。卡诺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是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第一帝国时代担任要职——起码是二品、三品大员吧。这就决定了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爱上哪儿玩就上哪儿玩。1812年16岁的卡诺考入巴黎理工学院,师承于Poisson、Gay-Lussac、Ampère等响当当的名角。1819年,正值一直以来一塌糊涂的欧战接近尾声之时,卡诺又玩儿进了巴黎总参谋军团(咦,好像科学网有一个青年俊才也是玩进科学院的)。不像Count Rumford 对做大炮有兴趣,卡诺是对热机感兴趣,因为当时热机效率低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估计就像现在的太阳能电池转化率低、固体激光器激光输出率低差不多)。卡诺就对热机百般玩味,这一玩就玩出了一个“卡诺定理”——完成了《关于火的动力》这部光辉巨著。 【请谅解,俺实在不会照相,将就着热闹吧】
个人分类: 科研|5092 次阅读|40 个评论
师生情是一笔财富
热度 3 lin602 2012-1-3 11:13
做教师与其他职业有所不同,学生是教师的‘产品’,而且是会说话有感情的‘产品’。在教学科研的过程中,长时间接触、交流、说话甚至八卦,如果互相处得好,那么这种感情会天长地久。 教师与教师是同事关系,相互间经常会有利益上的关联,职称、岗位、工作安排、实验室、研究生、以前还有分房子、出国指标、科研经费甚至还有工作中的面子及‘势’。而师生没有这种关联,如果最简单点就是学习与教的关系。加上大部分有年龄上的差别,会产生一种天然的年龄上的尊重。 学生毕业后,许多人还会对自己的教师有种亲近感,特别是教师没有任何架子的时候,而且教师可以与学生聊天甚至喝酒,学生毕业后还是愿意与老师联系,互相聊聊天。这是用钱买不来的情感,特别是在学校时就非常默契,过年过节特别是出差靠近的时候,有种互相见面愿望。 当自己年老退休时,看到自己的学生们‘混’得不错,事业上挺好的,还时常打个电话,现在还有QQ,方便时还能见个面,感觉挺好的。 不过,有点特别要注意,学生如果愿意来,发自内心的,欢迎。如果学生不大联系甚至一直不联系也属正常。 真心、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对他们负责,是教师天职,也是教师获得尊重的基础。
2794 次阅读|5 个评论
导师对学生说的话
热度 16 cutefay 2012-1-2 13:51
今天从我原来实验室的QQ群里看到有人贴了这样一段话: 有位导师对学生说的话: 第一句话:虽然是你自己想的idea,但我为什么要挂第一通讯?因为你导师我要 拼命往上冲。只有我冲上去了,我才能更好地罩着你们。 第二句话:虽然是我出的idea,但我为什么还要把第一作者给你?因为你导师也 就这么大本事了,我帮你往上冲。只要你愿意往上冲,我就尽全力帮你冲! 感觉着两句话说的还挺符合实情的。现在的论文,学生第一作者,导师通讯作者的比较多。 不过,我现在感受到需要做实验的学科和不需要做实验的学科对论文的贡献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 在做实验的学科,即使idea是导师的,因为要实现idea必须要学生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能还有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出idea的导师和做实验的学生的贡献都很重要。这种情况学生第一作者,导师通讯作者是很合理的。 而在不需要做实验的学科,idea意味着主要贡献,而当记录员似的把idea整理出来的人,贡献就要略微差一些。在这样的领域,如果idea完全是导师出的,学生只是把导师的idea用论文的方式论述出来,往往就容易出现导师和学生争第一作者的情况。这种情况导师想当第一作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贡献毕竟是导师是主要的。但这种情况下导师往往也会经常让学生党第一作者,因为如果导师总是要当第一作者,往往会给人不厚道的感觉,学生会不爽,导师也要照顾一下学生。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8148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评论:《三傻大闹宝莱坞》用笑声反残酷教育
duanrf 2012-1-2 12:17
2011年因为《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名字错过了观赏一部好片,2012年的第一天终于看了。个人觉得叫做《三傻闹学堂》更贴切,但是不管怎样,应该给我们的孩子,尤其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所有大学的学生和老师们看看,思考并实践“我们为什么读大学”和“我们应该怎样读大学"。 评论:《三傻大闹宝莱坞》用笑声反残酷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8日18:57 北京晚报   微博上经常有各种不靠谱的十大排行榜被数以万计的转发,但把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排进“十大不能因为名字差而错过的好电影”确实非常英明独到。虽然这电影起了个没什么气质、翻译成中文越发山寨的名字,但这并不妨碍它两年前一上映就成为印度最卖座影片,也是豆瓣网、时光网的文艺青年们追捧的对象,并且在迟到了两年才在中国公映时,还能吸引文章 (微博) 、黄渤 (微博) 、汤唯等明星配音。这就是“三个傻瓜”的魅力。   《三傻大闹宝莱坞》讲述了一个跟青春、梦想和成长息息相关的故事。影片虚构了一个以严格著称的理工大学,男主角兰乔是校园里的另类。他挑战僵化的传统和制度,公开顶撞教导主任,带着两个室友兼死党在学校里干各种疯狂的事,鼓励他们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最后,这个傻瓜还赢得了教导主任女儿的芳心。《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应该会让很多人觉得似曾相识,因为在无数次想把教科书撕烂的日子里,在无数个赶作业的深夜里,在无数场对梦想和未来的期待里,很多曾经的少年都做过这样疯狂、美好又不愿醒的梦。   也许有人会觉得《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太理想主义。因为在现实生活里,追逐梦想并没有电影里那么简单,成功的道路也不会像男主角那样一帆风顺。但电影不正是在替观众圆梦吗?当看到“三个傻瓜”做出种种疯狂之举,看到教导主任被气得眼斜鼻子歪,看到几个人终于艰难地取得一次次微小但意义重大的成功,很多人也许会为自己的青春释怀。   当然,《三傻大闹宝莱坞》不是在教唆学生挑战老师。影片结尾,以“恶人”形象出现的教导主任终于肯定了兰乔的能力,但同时又指出了他的错误和自大。实际上,“三傻”中并没有彻底的坏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既有令人捧腹的段落,也有自杀等残酷场面。影片展现出大学校园里的死板和残酷,但同时又让观众明白兰乔的理想主义在现实中行不通。   正是因为这样,《三傻大闹宝莱坞》才不是严肃枯燥的说教片,所有的道理都通过最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给观众。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中充斥着各种笑料和搞笑桥段,而且这些笑料绝对不会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和中国观众有什么距离。当然,也会有很多敏感多情的人在影片最后半小时里边笑边哭,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因为“三个傻瓜”的故事确实有让人笑着哭的魔力。   “三个傻瓜”是少有的凭借口口相传而被人观赏继续反复推荐的作品,甚至能预想有不少人是为了在大银幕上重温这部电影而走进影院。虽然近三个小时里、两条平行进行的时空线索会让人眼花缭乱,但全片基本难寻“尿点”,因为“三个傻瓜”用惯性力量带领观众经历阴错阳差、柳暗花明、充满温情的神奇之旅,你竟不忍错过它的阳光与美好。在贺岁档首轮来袭的大军里,《三傻大闹宝莱坞》着实是个另类,当中国的大片导演还在靠堆砌明星和拼凑段子来博票房的时候,印度电影早已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路。
206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个人工作总结
热度 3 wangxh 2011-12-31 13:20
俺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总结2011个人工作情况: 德、能、勤、绩、廉 。 德 ——大的方面来讲,热爱祖国热爱党、爱学生、爱学校,思想上要求进步,争取早日加入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小的方面,虽然俺挺倔,但家里外头被管得很严,什么坏事也不敢干,当然也就没干,所以小德方面很好。 能、绩 ——各方面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讲授三门课程,指导6名本科毕业生、5名研究生(其中毕业生1位,其论文评为学院级优秀论文,是否“校优”还不知道);新收4名研究生(其中2名与清华大学老师共同指导)和11名本科弟子(两届的,将来指导毕业论文)。 勤 ——不太明白这个“勤”指什么,指出勤率吗?(这年头有些人只会整新词儿)从天数上算出勤率139.5%,从时间上算187.6%(有时候做梦都在教育学生,是不是应该算上?),从完成工作量上算>200%。没有病假——关键俺不感冒不发烧不闹肚子,想装病都没有理由呀。【但愿别吹大了,有一次刚刚对研究生说“俺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冒了”,结果第二天就感冒了,让学生笑话了好几年】 廉 ——俺最廉了,不廉不行啊,根本没有机会不廉。家里外头被管得很严,一是没有钱儿——随身带的钱也就够买白菜土豆的,带学生吃饭一般是学生先垫付,俺过后还——这就决定了没钱干坏事;二是没有权儿——这年头没权就办不成什么事儿,人家谁肯贿赂这样的主呢? 俺认为自己应该总评为“ 优秀 ”,到考虑到做人还是低调一些、谦虚当头,就算“ 称职 ”吧!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3154 次阅读|5 个评论
哈哈,俺人缘不错,学生们给俺送苹果!
热度 8 wangxh 2011-12-24 17:05
哈哈,俺人缘不错,学生们给俺送苹果!
今天是12月24日,有的学生打电话或发信息问在不在办公室,说是要送苹果——平安夜送来平平安安!好,这礼物一定要收下,虽然俺特别反感中国人过西方的节日。 小女生送来包成礼品的苹果,已经工作的研究生来狠的,直接拎一塑料袋子。哈哈,看来俺人缘不错呀,嘿嘿!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4038 次阅读|13 个评论
今天又一个学而有成的亲学生联系俺了
热度 3 wangxh 2011-12-19 16:40
真正的老师就是盼着学生有出息,尤其是亲学生!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倔人想:闻亲学生学而有成,不亦足乎? 老师虽然喜听有成就的消息,其实只要踏踏实实工作了、努力了,无论成绩大小还是默默无闻,老师都是愿意了解的。 那一年俺指导了三名本科生,这位后来考入名牌大学读硕士,进而出国读博士,现在是海归喽——俺敢肯定,再学业上已经大大超过我老人家喽! 另一位后来成了俺的硕士,毕业后立志创业(以前的博文中曾经提及过该生)。可以肯定的是,几年过后,在业界肯定有些名气! 还有一位怎么样呢?俺很是惦记!越是看到他们的伙伴有成就,就越惦记他,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个人分类: 心之悟|4145 次阅读|12 个评论
本科就要毕业了,学生也不急~
热度 5 xiegming 2011-12-17 00:39
前两天吐槽博士生,今天再说说本科生。 根据学院一个月前公布的信息, http://www.coe.pku.edu.cn/subpage.asp?id=3570 ,16日是08级的本科生提交开题审核表的最后期限了。 确实有学生早早就开始联系,也弄好了提交了。 但是仍然有多名学生,直到昨天才开始找我联系毕业设计。 周五下午约他们见面,本来是两个人预约来的,结果来了三个,有一个事先根本就没联系。然后到了晚上,还有另外一同学给我发邮件联系毕设,只给我手机号,名字都没写。我真不太明白他们整天都在忙什么,学院的通知肯定都通知到每个人了。他们也应该知道 不做毕业设计,根本不能毕业。 可是他们怎么一点都不急呢?如果学院就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学生没按时提交毕业设计题目,就不给做毕设的机会,他们该怎么办呢? 是不是这些学生已经知道即使周五不提交,最后也不会有问题,仍然能完成毕设,仍然能够毕业。是不是我们真把这些学生给惯坏了!我们干吗要惯着他们呢?反正我跟这几个学生说了,我这里的题目呢,都很有意思,基本上是做中玩,玩中做。但是最后如果做不好,也不能给你过。你们看着办吧。 如今社会总说学生越来越不行,如今的博士生不如原来的硕士生,硕士生不如原来的大学生,大学生不如原来的高中生,。。。。。这到底只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呢?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5602 次阅读|5 个评论
醒时狠言~~~集
热度 1 刘全生 2011-12-13 10:23
俗语云: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够的冬三月。羊城嘛,估计没人剪羊毛,所以冬天不像冬天,秋天也像夏天的,而入冬已深之时却如秋天,晨起醒是醒了,但坐在电脑前却无心恋战于“年关琐事——提交总结啊材料的”,不妨胡思乱想将脑中浆糊捣腾成面条或者面团也有个型哈! 2011-12-13 ,多好的日子啊,一顺啊,呵呵 狠言一: 回顾来时路,捡获鸡肋无数,是谓“鸡肋鸡肋,一副接一副”。悲观者叹其“依然是有味而无肉”,乐观者琢磨能否将其开发成“十十或八八鸡肋”???我是中观者有的吃就不错了,大不了吃了不吐骨头嘛,补补钙,嘿嘿 狠言二: 俗语云“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可能用马的看问题跟马不一样,他们认为我要你来就是让你跑的,至于你吃不吃草,吃多少草,吃那里来的草,与他们没关,不能跑你就只好跑路了! 狠言三: 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是古代,在现代因为不香的也能炒成香的,所以香的更要主动抬到街边路旁,让人嗅闻品尝,否则李鬼酒保证让李逵酒破产,只要我们不做李鬼,客观宣传真李逵,也不会良心不安有啥理亏的嘛! 2011-12-14 狠言四 :我小时候爷爷教我写毛笔字,见我写不好的时候会再描一下就说“字是黑狗,越描越黑”。看社会万象莫不如是,本来木已成舟之事,事后还要百般解释,结果越说越说不清楚。比如科网上院士评选那点事,什么饶施被逆淘汰啊,什么烟草降焦油的上院士啊,结果已定,只能越描越黑,事先没规则,时候根据结果找规则,按骥索图比按图索骥能好多少???O(∩_∩)O哈哈~ 2011-12-16 狠言五: 以成语说明教师到导师如下: 照本宣科——教师,对应的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 教师讲的都是现成的,学生学的也是确定,任何试题都是有已知的正确答案和对应的公式啊套路的。 照猫画虎——教授,对应的学生——依葫芦画瓢 ; 教授讲的都是“现编”的,与教材相似又不尽然,学生学的也是如何编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将来能知其一亦能推概而知其二。 指手画脚——导师,对应的学生——无中生有; 导师基本上不会正儿八经的再讲什么了,一般都是“有事禀报,无事散朝——按照原先计划该做啥做啥”,不知道做啥或者为啥的时候,导师就指着“手”让你画出“脚”来,这里的手是现在已知的,而脚则是未知的尚存在于待验证的假设中的那个你该去做的啥,所以师生共同发掘新知识新见解,是为无中生有。 2011-12-18 狠言六 :快刀斩乱麻,吗?头发不是乱麻啊,越长的越要耐心搭理,越短的反而要越勤快的斩,比如我这兔子尾巴一般长不了,都快四十年的小平头,呵呵 人生啊、社会啊、江湖啊,看来类似的蛮多啊,越长易乱的,反而越受到更多的悉心照顾,越短清爽的,越频繁被快刀斩。选择or被选择?乐意or无奈??? 2011-12-19 狠言七: 伴君如伴虎,并未仅仅讲的是风险,也是一种为人处事艺术。只要你伴的是非昏君,那么就应该帮助该君树立如虎之威,未必需要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只需少在背后或当面抱怨君、开贬损君的玩笑,众人面前按君臣规矩做事说话即可,这样领导你的君做事才能虎虎生威,处处都很有面子,如此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里子,甚至偶尔也可以狐假虎威一下下。若是处处都宣扬领导你的君只是个纸老虎,私下不提却当着众人面(人不分内外是否与此事相关)跟领导提自己的要求、抱怨或发牢骚,希望给你当庭解决,这种事十有十一都难如所愿,若遇到个气量小的君,你则小鞋不断——工作几年观察感悟,这个你懂得,吗??? 2011-12-20 狠言八 :顺境求发展,逆境多磨练。珍惜已有的,感恩收获的,否则只会徒增自怨和自艾,但是怨天尤人什么也解决不了,只会让人陷入泥潭,失去时间和机会。每天勉勉自己,改变不了啥,至少心气顺点~~~~~~ 2012-1-1 狠言九 :画饼充饥,被斥为骗人或自欺,这也从此让“画饼”二字难抬头,如果画饼是为了教人如何识饼、做饼或吃饼,我看“饱”义很足嘛,如此画饼似乎没有一点贬义哦,退几步讲,曹操的望梅止渴也起到点功效的嘛,至少算个善意的欺骗吧。呵呵 狠言十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其中并无什么必然的因果,只是相关,舍与得总是并存的多,相互决定的少。舍之不忍,得之不易,若非要牵强关联,势必多是为无情之举找个现实的证据。难舍之情其实不应舍,难得之物其实需珍惜。 注明 :本文纯粹跟微薄对着干,集微博为连载长篇, ——今天破戒了,抽了一篇当短篇了,居然直接给小红花了,不过我还是淡定的在这里继续集集集集集集集……我的狠言集!!
个人分类: 理性随感|3478 次阅读|2 个评论
泪别Tibet!
热度 1 李丕鹏 2011-12-9 23:02
泪别Tibet!
晚上考试,学生很认真!考试结束后,问我要电话,我没有给!但是,没有想到,第二天他们找了我好几次,从学院到教务处。苍天不负有心人,下午5点半,我和援藏学院的3位还在校的朋友与从拉萨来开会的他们这批援藏的朋友在主席像前相遇后,他们就在路上看到了我。 学生要和我聚聚送我,说这是他们的风俗。但是,我晚上有公务,不能和他们相聚。推不掉,就定在晚上9点半在毛爷爷像前相见。我很高兴,因为毛爷爷雕像今天正式立起来了。我们就在毛爷爷像前见面吧! 晚上两桌饭,好在安排都安排在圣浓!大家都很高兴,我更感动!还认识了老家也和我同镇的更近的老乡,尽管天天吃饭在一起,也知道是陕西老乡,但没想到会这么近!再介绍下去,可能就真能拉上亲戚关系了…… 实在不好意思,我9点15提前离开去见学生。第二天早上去机场路上,光仔说昨晚气氛特别好,我走后他们还去了第三桌……另一位领导在那里待客!好几位喝倒了……要感谢同学们,不然我肯定不单单是红光满面豪言壮语了,而是要翻江倒海哪里进去哪里出来了…… 和同学在一起,我感觉我也回到了学生时代。欢歌笑语中,一个人一个哈达祝福,搞得我都要落泪了。 欢聚之后,我急急忙忙回到房间整理行李!本以为一个驴友包就装下了,没想到“破家值万贯”,大大小小装了3大包外带两个小包包! 早上起来,下雨了……光仔说连老天爷落泪了。大雾弥漫,笼罩着山头。我寻找着“老虎”,肯定变白了,可惜还在雾中沉睡! 三位援藏的来自上海、南京、武汉的985的老大哥和老三老四带着昨晚的醉意一直送我到机场,陪我打包、翻检行李…… 忙乱中,学生们的电话短信我都没顾上……90后的孩子们,我一定带着你们的祝福!也祝福你们万事如意人生幸福! 我心情五味,安检处强装笑颜挥别。到安检完再次挥别,泪水已经耐不住躲在眼球后面了…… “难舍林芝兄弟情,别时愈觉情更浓”“友谊万岁!”…… 光仔道别:“挥手自滋去,潇潇斑马鸣”“壮怀激烈,豪情万丈;宏图再展,来日方长!” 到了成都,武哥已在出口等我!醉氧阿!晚上武哥他们请我吃西餐,很高兴看到先生身体很好,饭量也很好! 俗话说:男人能吃,女人能睡,就是身体健康长寿的标志。 …… 光仔又传来心声:“明年再把酒雅江边,论剑南峰下!” 感谢,感谢所有在林芝的领导、老师、朋友和同学们!感谢武哥他们…… ———————————————— 修改于2012年12月11日,成都科分院专家公寓202室
243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台湾忠信学校校长的演讲:中国大陆教育的反思
热度 2 brbaba 2011-12-7 11:38
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之间,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校方开除的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种都由学生自己去做。学校实行学长制,三年级学生带一年级学生。全校集合只需3分钟。学生见到老师七米外要敬礼。学生没有寒署假作业,没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这就是台湾享誉30年以道德教育为本的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在台湾各大报纸招聘广告上,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字样。 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台下声音:“匹夫有责”)──不,是“我的责任”。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所以说,现在我们大陆教育办得不好,是我高震东的责任,只因为这样,我才回祖国专门举办道德方面演讲。(掌声)“以天下兴亡为已任”是孟子思想。 禹是人,舜是人,我也是人!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呢?“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我在台湾办学校就是这样,如果教室很脏,我问“怎么回事?”假如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报告老师,今天是32号同学值日,他没打扫卫生”。那样,这个学生是要挨揍的。在我的学校,学生会这样说:“老师,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然后马上去打扫。灯泡坏了,哪个学生看见了,自己就会掏钱去买个安上,窗户玻璃坏了,学生自己马上买一块换上它──这才是教育,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揽过来。也许有些人说这是吃亏,我告诉你,吃亏就是占便宜,这种教育要牢牢记在心里,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记住! 学校更应该训练学生这种“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思想。校园不干净,就应该是大家的责任。你想,这么大的一个校园,你不破坏,我不破坏,它会脏吗?脏了之后,人人都去弄干净,它会脏吗?你只指望几个工人做这个工作,说:“这是他们的事。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扫地的。”──这是什么观念?你读书干什么?读书不是为国家服务吗?眼前的务你都不服,你还能为未来服务?当前的责任你都不负,未来的责任你能负吗?水龙头漏水,你不能堵住吗?有人会说:“那不是我的事,那是总务处的事。”这是错误的。一般人最坏的毛病是这样:打开水龙头后,发现没水,又去开第二个,第二个也没有,又去开第三个──这样的学生,在我学校是要被开除的!连举一反三都不懂,第一个没水,第二个会有吗?你就没想到水会来吗?人无远虑怎么能行?作为一个干部,作为一个人,都要想到后果,后果看得越远的人,越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只管眼前,不顾将来的人,不是一个好干部,不是一个有用的人。水管不关,来了水后让它哗哗哗满池子去流,仍不去关注:“反正是国家的水,不是我的自己的!”──浪费国家的,就是“汉奸”!你为什么浪费国家的水?你为什么浪费国家的资源?我每天洗脸都为国家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你算算,你们学校六千多学生,每个每天节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省水就是省电,就是节省国家资源。爱国可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爱国,一种是消极爱国。积极爱国是为国家创造财富,消极爱国是为国家节省财富。国家用那么多百姓的民脂民膏来供你读书,你还浪费国家的财富,你良心何在?你上大学都如此,怎么能期望于中学生、小学生呢?怎么能期望于一般老百姓呢?你高级知识分子都不爱国,怎么能让老百姓去爱国呢?从自己身边做起,我们国家才有希望──这就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积极负责的道德观念,这就是道德教育。 另一点,我们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观念。天下有大事吗?没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尊敬老师开始的,是从那很小很小的事开始的。这种道德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而不专门找到大事才干。今天上午下课的时候,我和师大校长一块出来,礼堂里有很多废纸。我说不要捡,要等下午学生自己捡──同学们,谁丢下这些纸屑就是不爱国。天下无大事,请先把自己脚下的纸屑捡起来──这就是我的教材”。好的,同学们捡起自己脚下的废纸,这就爱国的开始。我给大家讲两个关于渍纸的故事。 第一个,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大家说,这张废纸重要不重要?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 第二个渍纸的故事,当本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就是因为没有一张废纸,就使全世界为之惊讶。再看看我们十月一日.广场升国旗的镜头,当人们散去,满地废纸,到处乱刮!外国人一看当然会这样认为:你们中国此时要同日本比,差得远呢!大家不要总是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137枚金牌──这都没用,咱们的道德水准还没上来,还差得远!大家说这些废纸重要不重要?所以说,我让大家捡起一张废纸,这就是爱国的开始。万事从小事做起。 美国太空13号快到月球了,它却不能登上去而无奈地返回来,为什么?只是因为一节30块钱的小电池坏了,他们这个酝酿很久的航天计划被破坏了,几亿元报废了!天下有大事吗?大家看哪次飞机失事是翅膀和头一齐掉下来的?都是一节油管不通,一个轮胎放不下来才失事的。一个人的死,哪个是全身完全溃烂死掉的?都是肝坏了,或心脏有毛病,等等一个小器官不正常而死的!──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们要有敬业观念。我们中国实行九年制教育目的就是这样,就是要看你怎样同老师相处,怎样与朋友相处,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再一个,我们要进行吃中国饭、说中国话、过中国节和穿中国服装的振兴民族文化的道德教育。一个中国人连中国饭都不吃了,能叫中国人吗?吃中国饭的第一代表是使用筷子。筷子原是中国的文化,是文明的行为。我去美国,偶尔吃他们的西餐,他们一上西餐我就说:“请给我拿筷子来。”他们问我:“吃西餐都用刀,你为什么用筷子?”我说筷子是文明的象征,而你们的刀是野蛮标志,所以我不用。筷子可切、可削、可夹、可戳,无所不能,而你们的刀*笨重至极,象杀人的武器。(掌声)学生要吃烧鸡,我说可以,如果他说要吃“肯炸鸡”,我要揍他,他说吃面包夹豆腐乳,可以,他说吃“汉堡”却不可以。你可以吃碉堡,但不能吃“汉堡”。这就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教育!外国只是机器、枪炮比我们强,吃的能与中国比吗?吃外国人的东西只是种怪心态,可卑啊! 我们学校的英文教学是全台湾最好的。我从美国请来两名老师,专门教我的学生学说外语。我有一个留美班,他们一定是要留美的。但是他们所学的教材第一页上都印着我的话:“中国人学英文是我们的国耻行为,学英文是中国最可悲的行为,但我们不能不学,因为别人超过了我们,“敌人”枪炮、科学压过了我们。今天我们必须学习他们的科学,然后才能打倒他们!超过他们!我们要以夷制夷!非把英文学好不可,所以要咬牙切齿学英文!(掌声)我们学英文目的并不是为了去美国洗盘子刷马桶,去伺侯外国人,去做丢尽祖宗八辈人的事!”(掌声)所以,我的学生英文学得都非常好。如果一个英文老师一上课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英文了。英文是世界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一个不会英文的民族是一个低等民族,英文太美了!太棒了!”你说这个老师要不要打屁股?所以我总是告诉这些老师:要好好教我的学生,你不要替外国人宣传,变成“汉奸”!要告诉学生雪耻图强,打败列强,这是中国人的希望(掌声)!你们这里不也有英文老师吗?外语系的学生以后不也去教英文吗?上课以前你们要对学生进行爱国学英文的教育,不要上来就替外国吹一场,你们不要认为:传道者只是传英文之道、授英文之业,而要传爱国之道,授英文之业。好,同学们懂得了这些道理,下一步我们就要知道,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很失败的。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错了。 很多人为兴趣而读书,岂有此理!读书有什么兴趣?真正目标不应是兴趣,而是责任,在责任当中找到兴趣,但不能用兴趣代替责任。越在黑暗中越做光明的事,这就是道德教育。我们读书是为了国家。同学们,你们想想你们从小受到什么教育?尤其是农村子弟,你爹妈是怎么教你的?他们这样告诉你:你要好好念书!你不好好念书,将来就不能出人头地,你必须努力奋斗好好读书,你才有前途,读书是为了你的幸福,读书是为了你的前途!读书一切是为了你!你就是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这就是最错误的教育,这就是最糟糕的教育!所以小孩子长大以后就知道,啊哈,读书就是为了我呀,与任何不相干,为了我的前途,为了我的未来,为了我的希望,你看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它与国家毫不相干!他喝着国家的奶水,用着国家纳税人的钱,拿民脂民膏培养出的却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孩,培养出一批自私自利的老师,你想:这国家会有前途吗?你读书的方向都错了,读书不是为了自己,读书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国家需要人才,国家需要干部,国家需要建国的栋梁。国家为什么培养你?国家是欠你的吗?你能白白吃国家的饭吗?白白享受这里的宿舍和餐厅、白白地享受老师对你知识的传授吗?你凭什么?你对国家有什么贡献?你对社会有什么贡献?有什么牺牲?你一切都没有,你只是个造粪的机器而已。你每天吃饭了,无所事事,你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国家在期盼着你的贡献,期盼着你的未来,因为有一天你会长大,有一天你会学成,你要为国家做事,所以国家才在你身上投资,让你为国效命。因为道德教育必须以国家教育为前提,所以今天我们要爱我们的国家。正好你们是读师大的,你们在三、四年之后要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你的责任比谁都大。如果你都没有国家观念,你都不爱国,你怎么要求你的学生爱国呢?所以说今天的老师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跑来跑去,为师范生灌输爱国思想的原因所在!你们爱国,学生自然爱国!如果不爱国,天天发牢骚,天天想转行,天天想下海,那下一代还有什么希望?尤其是学英文的,总想好好学,将来以后到哪个公司为哪个老板、哪个董事长当翻译官,多丢脸!多没人格,多没气度!(掌声) 我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国家观念。1.我常常给我的学生讲一个故事:我们有一天出去旅行,忽然间暴风雨来了。我们没地方避风躲雨,孩子们向前跑,一看前面有个草棚,大家“哗”地冲了进去,一冲进去大雨就来了。大家好高兴,“哇,今天运气不错哟,刚刚下雨就看到这个草棚,可以不被雨淋了。”可是,由于草棚太破旧,受到大雨冲击后,即将倒塌,怎么办?“扶住它,不能让房子倒塌”。在这种状况下,我很有感慨,同学们,你们说是我们需要房子呢,还是房子需要我们呢?(掌声)我看是我们需要这座房子。这座房子就是我们的国家,再破再烂是我们的家,再穷再破,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她!(掌声)你怎么可以羡慕外国人呢?“唉呀,你看外国人多好!我不当中国人,我想当外国人!”那是不对的。我们国家不如别人,我们承认,但是我们有决心,我们会慢慢把它搞好,但我们一定要牺牲自己,有热爱国家的观念。 人人在砍国家、吃国家、拿国家,这个国家怎么会好呢?人人都贪污、腐败,这国家会好吗?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再大的国家也会被你拿穷了。(掌声)我走到哪里,绝对拒绝招待。我走到哪里吃自己,用自己,坐你的汽车给车钱,住你的旅馆给你旅馆钱,吃你的饭给饭钱,绝对不沾国家一毛钱。我就是要做个示范给你看!(掌声)什么叫爱国,是我们把东西把钱把命给国家,这叫爱国,你总是把国家的东西往家拿,这叫什么爱国?有些人偷国家、拿国家,还拿得津津有味,拿得大言不惭,拿得毫不要脸,这怎么得了?(掌声) 有人说:老师,你让我爱国,我可以爱国,不过,国家在哪里?我找不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在国家里头,不知国家在哪。当老师的,国家就是你面前的学生。你往讲台上一站,下边的学生就是你的国家,找国家太容易了。今天我往这儿一站,下面1500人就是我的国家,我必须对你们尽心尽责,就要产生教化作用,影响作用,你就是我的国家,我爱你,就是我爱国,把我的思想传播给你,就是爱国!(掌声)那你以后往你的学生面前一站,那就是你的国家。你不能浪费他的时间,他的生命,你要好好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你给他这种爱国思想,你就是一个爱国者,不给他,你就是不爱国,你就是叛国者!(掌声)同学们,将来你也有留学的机会,你要注意到,不要让自己丢了中国人的脸。你别去了不回来,这丢中国人的脸呢!外国人是不会看得起你的。他们会说:你看,这些留学生一点国家观念都没有,这些小亡国奴!人家怎么会看得起你呢?这很丢脸,是很难为情的一件事。 国家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你不到国外不知道“祖国”的重要。一个没有国家的,一个国势很弱的人,实在是太可怜了!太可悲了!所以,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要自强、自爱,我们要知道爱我们的国家。国家不壮大,你个人再有钱有什么用?再有地位有什么用?你永远不受人尊敬啊! 我今天讲了什么是爱国主义,哪里是爱国主义,处处都是爱国主义!任何一个行为都可以爱国。大家都知道以色列与阿拉伯的战争。阿拉伯和以色列打仗打得正热闹的时候,世界正举行选美比赛,那年以色列小姐正好当选“世界小组”。许多电影界的人士都围着她:“小姐签约吧,将来你可以发大财了”,“签约后你名利双收,你何必回国呢,你的国家正在打仗,那么一个小国,随时会被吃掉的!”“你回去多可怕!你现在又有钱,又有名,留在美国吧!”这姑娘却在电视上发表谈话:世界小姐不是我个人想选,我只是让你们知道,以色列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所以我出来竞选。我想让人们知道:地球上有以色列这个国家,所以我要出来竞选。我今天被选上了,就完成我的任务,我也告诉世界:以色列是个优秀的民族,因为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同时还告诉世界:以色列这个国家正艰苦奋战,希望全世界的人民同情我们,支持我们!支持我们国家的独立!现在我的国家正在打仗,要钱何用?我们以色列亡国两千年,因为我们文化不亡,所以我们还能建国。今天我要回去,为祖国而战,要钱何用?--她发表完这番谈话,第二天就坐飞机回国了。(掌声)这个消息发表后,全世界的人对以色列刮目相看!哇,以色列人真了不起啊!于是,以色列的军队,军心大振,他们象疯了一样,把阿拉伯的军队打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七日战争!七天打完!这就是因为一个女孩子的一句话。 所以,同学们,爱国常常在一个微小的地方。“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荣辱啊,人家看到我们就看到国家的希望。同学们,国家的前途是向后看的,个人的前途是往前看的。老师这样一回顾,就知道二十年以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看看小学生就知道三十年后的中国是什么现象。如果他品德良好,道德高尚,爱国,二十年后国家就有希望。如果看见这个小朋友很爱国,很有礼貌,很有道德,那么三十年后的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中国人。否则看着他怠惰、自私、傲慢、无礼、没有水准,就知道三十年后的中国就是那个样子。我们今天要雪耻图强,力争做得更好。不要丢了祖宗的脸,不要丢了我们汉唐先烈的脸。 爱国是很具体的。我的学校门口有个标语:离开校门一步,肩负忠信荣辱。推而广之,离开国门一步,肩负全国荣辱。一口痰吐在中国是小事,一口痰吐在外国,你就丢了中国十二亿同胞的脸,因为你代表十二亿中国人,而不是你个人,你千万不要以为,“好汉做事好汉当”,你错了;你做不到;你不够资格当!所以每个同学的一言一举都要注意。高老师回到国内,看到不顺眼的要讲要骂,要批评要建议,但是我离开了大陆回到台湾,不会讲大陆一句坏话。他们问:大陆好吗?我说好得不得了!太大了,太棒了。到了美国就说中国人伟大得不得了,绝对不会丢中国人的脸,一句对中国的批评也没有。但是,回来一定要实实在在地讲话,诚诚恳恳建议。有的人刚好相反,在国内他屁都不敢放一个,装得那么温顺,那么可爱,一离开中国就大放獗词,把中国骂得一文不值,这就是标准的汉奸王八蛋也!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173 次阅读|2 个评论
五种不同的学生,导师的选择
热度 7 bianfu 2011-12-3 10:25
有一个导师曾经告诉我,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第一种是聪明又勤奋的, 第二种是聪明但不勤奋的, 第三种是不聪明但勤奋的, 第四种是不聪明有不勤奋的, 第五种是不跟着老师思路走的, 他说, 对一个实验室来说,第一种,第二种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种很糟糕,第五种最糟糕; 对于第三种学生,可以成为实验室的劳模,但是实验室不能靠劳模支撑。 不知道各位老师是如何来培养这五种学生的。
2850 次阅读|13 个评论
学生这是夸俺呢还是“折磨”俺呢?
热度 7 wangxh 2011-12-2 18:29
学生这是夸俺呢还是“折磨”俺呢?
现在的学生心里根本没有“老少”——没大没小的,大不成个体统,更不用说“师道尊严”喽!这年头,老师在学生面前已经无法“拿架子”了...... 刚才发现以前毕业生的照片,竟然有这样“折磨”俺的,并且俺浑然不知(不是真不知,而是记不得了,学生经常这样跟俺闹的)。这还不是俺的亲学生,亲学生直接用语言“欺负”俺老人家的。该生是个音乐家,经常写点儿歌,并且自弹自唱。 注意一下站在门口那位,也不是一般战士——两年半的时间就把自己搞成“试读生”——一学年修不够25学分就回家。在俺倔人的“高招”敦促下,小伙子竟然发愤图强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个人分类: 心之悟|4482 次阅读|15 个评论
“感恩节”收到了学生发来的两条短信
热度 3 boxcar 2011-11-25 20:12
昨天( 11 月 24 日 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俺们这些土老帽对此本来没啥感觉。以前唯一让俺有点儿“感恩节”记忆的是在 22 年前,正好是“感恩节”那天在我们的英语“精读”课上讲了关于“感恩节”的由来的英语课文,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编写教材的老师用心良苦地故意安排的。不过,昨天这个“感恩节”不由得我不去记住它,因为一向对各种“洋节”不大感冒、甚至有时还挺反感的我破天荒地收到了两条有关“感恩”的短信: ( 1 )今天是感恩节,感谢老师的关心和培养,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0 级 X 院 X 专业 XXX 同学。 【看到落款陌生的名字,我一脸困惑一头雾水,看到年级和专业我才想起来下周要给这个班上第一次习题课,难怪不熟悉哦,此前还没接触过这个班的同学呢!看来,在神马都提速的时代里,“感恩”也提速了,甚至有点儿“抢跑”了。】 ( 2 )吕老师:今天是感恩节。感谢老师在我读研期间的教授和帮助,从您身上我学到很多,现在在工作岗位上受用很多,望老师保重身体,阖家幸福 学生:叶 XX 【这条感恩短信是俺今年刚毕业参加工作的一位研究生发来的,吾欣然纳之。】
个人分类: 教育|373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就业,本不该导师承担的义务 精选
热度 1 dongzg101 2011-11-19 15:57
就业,本不该导师承担的义务 精选 已有 2839 次阅读 2011-11-18 15:39 | 个人分类: 随笔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face 承担 人生 YC 的一篇《算计人生》惹得大家纷纷跟帖,我若是不附和一篇似乎显得很不够意思, YC 不愧是性情中人,虽然写了那么多煽情的文字,但字里行间没有一点脂粉之气,由此看来,我弟弟把她评选为科学网十大 NB 人物之一是英明正确的。 学生对未来懵懂很正常,想当年我也一样懵懂,但对于今天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前途基本上是没有悬念的。试想每年 500 多万的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而社会职位相对处于一种饱和状态,能有多少好职位虚席以待?如今不读书没有出路,但读了书未见得有好出路。我在上党课时对学生说过:“你学得好未见得有出路,但你学得不好就一定没有出路,除非你爸是李刚”。最近网上爆出一对高干子弟的“艳照门”,实在是少见多怪,看到这点鸟事就受不了刺激了?你看不到的有多少?我从不劝说没兴趣读书的学生一定要读书,如果能谋得一个过得去的工作,不读书也罢。但对于已经挤上独木桥的良家学子来说,不好好读书是一定没有出路的。 我很奇怪,怎么有那么多的学生问导师将来的就业前景如何?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么?这些学生也真是不知趣,你的导师若是大牛你敢问吗?还不一脚把你踹出门外?这不是欺负咱小教授嘛。所以学生问的这句话纯属废话,我可以告诉你:“你的导师若够 NB ,你基本不用担心就业前景,否则就别拿就业问题烦导师,导师只是你人生旅途上短暂的同行者与向导,并非你的守护神,你父母做不了的事导师们一样做不了”。 虽然我也常常为学生的就业问题操心,但从来没有学生问过我关于就业的问题,倒是我经常询问学生工作、生活问题处理得如何。我不相信宿命,但冥冥之中每个人的人生似乎都是注定的,所谓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过是激励你不断努力的安抚之词。他人固然无法左右你的命运,你自己又何尝能够左右你自己的命运?一切不过是顺势而为。所以如果有学生来问我就业问题,我会告诉他:“我不知道,要看你的运气如何”,尽管我一般会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但我绝不会对学生有任何承诺,因为那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也许学生知道问我这个问题可能会遭遇尴尬,所以迄今为止从没学生问我。 我曾经恨过一个老师,他信誓旦旦表示过会为我的事操心,可在毕业分配前夕,他告诉我:“竞争激烈的地方不要去。”我心想:“竞争不激烈的地方还用你帮忙?”不过后来想想,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多经历一点挫折可以让人变得更成熟。有人说我们那时读书不用愁工作,国家包分配,我倒要问问:“现在你若愿意去农村,就业根本不是问题,你愿意去吗?”你现在有选择的自由,我们那时候可是身不由己。 从根本上说,就业不是导师可以左右的事情,更不是导师的份内之事,所以学生最好不要在此问题上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导师身上,能否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完全因人而异。话说回头,身为导师,对自己的学生多点关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生就业铺路搭桥也是义不容辞的。
1033 次阅读|2 个评论
同学,对不起!
热度 4 张海霞 2011-11-19 01:55
缺席了一周之后,我很高兴参加了今天下午的组会,今天的心情格外愉快,这是我搬进新楼半年后第一次感觉到新楼的条件已经齐备了:网络通了,暖气来了,会议室的投影幕布早上刚装上,我在京东订购的新投影仪也正好送到,走进会议室的那一刹那感觉格外的开心和轻松,因为就在我办公室的隔壁,所以我早早就到了会议室,看到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来拷贝他们的PPT,新投影仪的影像格外的清晰,3点钟,当值的同学宣布组会正式开始。 我说:“今天我先说吧!我说两件事:第一,今天的讲座全部用中文!(掌声和笑声,因为我们今年组里留学生比较多,所以组会一直用英文,有些同学有点吃力,今天瑞士和德国的同学请假出去旅游,就改回来吧!) 第二,我正式向***同学道歉,上次我当众毫不留情地批评他是我的不对,不是不该批评,是我批评的方法不对,也没有认真地看到他的努力和进步,有些地方冤枉了他,造成他背负了沉重的思想压力和负担,对不起!以后我还是会批评同学,但是一定会详细了解情况以后再批评。......我以前读书的时候也曾经跟指导教师发生过矛盾、争吵过,但是大家最后还是开诚布公地相待、相互理解和支持,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都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正确对待批评、认真反省自己很重要!” 我看到他原本低着的头抬了起来,腼腆地笑了,就像是这么多天压在心上的石头终于卸下了。 随后是大家的报告,这位同学是第二个上来讲的,那年轻的脸上流露出自信和青春的光彩,资料准备的很不错,讲解的也比较清晰,看来这两个星期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最后大家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整个组会进行地非常顺利、气氛十分融洽,两周不见每个同学都做了不少事情、有了很大的进步,两个多小时的头脑风暴中,大家提的问题明显多了,讨论也非常热烈,甚至结束了之后大家还聚在一起讨论不休。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为这个同学、为我自己、为我们研究组的少男少女们,我们又多了一次交流的机会,我们又经历了一次共同的成长,我们又拥有一个美好的开始,祝愿大家都有更大的进步!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471 次阅读|6 个评论
好老师好学生
热度 2 李丕鹏 2011-11-18 21:41
好老师好学生
有老师确实是好老师,因为学生特别喜欢听其讲授。更有甚者,其授课的两个班——全日制本科班和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班的学生特特特别喜欢考试。 这让老师很郁闷,有点疲于应付。每天备课累得半死,还要绞尽脑汁出考题考试。因为全日制本科班学生不愿意做作业,希望课余能够垒垒长城啊学学54号文件,就强烈要求老师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但考试成绩多平平。频繁的阅卷累得老师腰酸背疼。 而函授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班同学则不同,对老师面授内容要求很高。因为有工作经验,常在课堂上提出让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所幸,面授结束时的考试成绩倒是让老师倍感欣慰。再难的考题,学生都能交上令老师满意的答卷…… 很羡慕这样的老师有这么爱学习学好习爱考试考好试的学生。真乃好老师一个…… 不仅书山有路勤为径,而且用进废退嘛,学生爱考试是好事情。想想看,在一个城市,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本科,那么多学生,相信每天都有不少学生在考试……更有那中考高考公务元考和考研,期末考四级考六级考和计算机考等等,在同一时间走进考场的人那真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啊! 还是研究生好,考研后,就很少有考试了。纵使有,导师一定都是给高分!不是吗?!
4730 次阅读|4 个评论
自首:阿拉是如何算计懵懂的学生滴!
热度 18 RAOH 2011-11-18 06:41
自首:阿拉是如何算计懵懂的学生滴!
自首: 阿拉 是如何 算 计 懵懂的学生 滴! 有说: 学生 算 计 人生 /老师。老实坦白一下: 阿拉 总掂着如何 算 计 懵懂的学生 ! 看到刘 童鞋 写:“ 原来 T 同学与那老 师见 面 时 ,直接痛快地 问 那老 师 三个 问题 : 1 、做你的研究生,将来能找到好工作 吗 ? 2 、你的 课题 ,做 实验 有没有毒、是否 对 身体有害? 3 、当你的学生, 硕 士 毕业 后能不能出国? 于是,那老 师 立刻毫不客气的回答 说 : 你老人家 还 是找其他老 师 做 导师 吧 。 ”( 不是“算计人生”, 而是“懵懂”新生! ) 阿拉看了后,很羡慕,同时感到很窝囊! 与这 老 师 相比, 阿拉在学生面前像个小媳妇儿! 类 似 T 同学 关心的 问题, 一般不要学生 问 ,阿拉自己就会主 动 交代( 准确的讲是 忽U ) : “跟我好啊,你看看我的那几学生 发 了什么,什么文章,又去跟什么,什么牛人院士做博士后去了,现在到那那高就了。。。。。 ” 停一停,看看同学的脸色, 偶的脸已先红了 。 像 红 苹果 “ 课题 啊,有这么几个,几个,你喜欢那个?你来挑啊。做这个有嘛前景,做那个有嘛好处,你能学到什么,什么。。。,你说你想学啥,我们尽力往上靠,侬看好勿啦?” 再停一停,看看同学的脸色 “这 课题 较保险,多半能发个JBC。那 课题 较来劲,做得顺,搞不定能发个Cell;就是时间长,有风险,可能1年后才发觉一无所得。。。。” 再 诚 惶 诚 恐 滴 看看同学的脸色 有的 同学就问了:“ 老 师 ,您这有又快又关保 Cell的嘛?” 阿拉满脸堆笑的说: “嗦瑞, 老 师 这里现在没有,你要来了,以后要有了,肯定给你这先挂号的,好不好?” 再停一停, “你还有什么问题?尽管说!” 这时, 偶 的脸已红得像草莓了! 像 阿拉 这样的老师做得真没劲! 临走还来句:“thanks for coming! (谢谢光临)你也多和其他老师谈谈看” 。 强扭的瓜不甜啊 不过好像还管用,总有 童鞋前仆后继用上贼船,不怕牺牲! 好在最聪明的 童鞋一般都没上偶的当,阿拉很心安,不会“误人子弟” ! 这 可是秘 诀 啊, 谁传 出去可是泄密了!
个人分类: 不得哭不得笑亚克西班|9051 次阅读|40 个评论
短信一则:老师,你要对所有学生好!
热度 2 张海霞 2011-11-16 16:57
收到一个短信,很有趣,分享下: 一位新老师到学校报到,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作为教师呀,你一定要对所有学生好, 要对考试高分的学生好,他将来可能是科学家; 要对考试及格的学生好,他将来可能是你的同事; 要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好,他将来可能是企业家; 要对考试作弊的学生好,他将来可能是政治家; 要对经常撒谎的学生好,他将来可能是记者; 要对休学退学的学生好,他将来可能是比尔盖茨! 校长的话很经典,老师是要对所有学生好,可是不知道有些话算不算骂人?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5387 次阅读|4 个评论
好学生训练营:做学问与做人是不同的
热度 13 lionbin 2011-11-14 22:34
“......那时我讲北大是做学问的地方,但是就重要性讲,还是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做人的问题很复杂,但也很简单,就是在人的质量和品德方面有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人做好了,学问才能有好的发挥。......”——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谢冕在北大中文系97级迎新会上的演讲《富有的是精神》 昨天发了一篇《 好导师训练营:谈理想,更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得到了许多人,特别是刚进入这个领域或者准备进入这个领域的学子们的赞同和附和,我觉得这篇文章会受到关注,但得到如此的关注,是我始料未及的。在回复评论中,觉得应该再写一篇文章,谈谈导师对学生想说的话。 许多老先生都告诉我们,做学问与做人有许多关联,只有先做好了人,才能做好学问。我也一直信奉这个为至理名言加于理解,但总没有想透。直到有一天,大概过去有几年了吧,我与一位美国的华人教授无意探讨到这个问题时,他给出的一个论断非常精辟,让我豁然开朗: 做学问与做人是不同的,做学问是别人眼里都觉得没事儿,而你觉得有事儿;做人是别人眼里都觉得有事儿,而你觉得没事儿。 不得不佩服,这个说法实在太高明了,是上述说法的重要补充!这位教授不仅学问做得好,人也做得很棒,于是我立即更新了我的认识,继续理解做人与做学问的道理。其实上述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前者是说明做学问与做人的时间顺序,后者说明二者的差别。 由于做人与做学问的统一性,下面的讨论中将不再将二者分开,但更侧重要讲的是做人,这其实也是我非常想对自己的学生讲的话,虽然是大道理,但我还是希望学生读者能读下去。 好学生应加强道德修养。 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放在最前面说。新时代的学生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慢慢学会了以自我为中心,一般不会主动考虑别人的感受,这可能是这个时代学生的最大缺点了,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进入研究生阶段,要主动加强合作、沟通方面的训练,刚开始训练是作为技巧,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就变成了自己的修养。 如果一个学生在一个群体中总能表现得与大家不一样但非常得体,这就是一种人缘优势,会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遇只为有准备的人准备”。道德修养在大的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诚信,这个话题展开,就可以写一本书了,这里只想重复一句“诚信是立人之本”,要言而有信,而不能背信弃义,处处利用别人的善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诚信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这里不展开了。心术不正的人,也许会成才,但一定不会成为大才,不会成就大事业。道德修养还体现在学生要学会感恩,其实,在你能有所成就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也许以后导师会因为你的贡献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但至少在就读学位期间还是看不出来的,你应该首先感谢的是导师提供了你这个机会和平台。现在许多学生动辄抱怨导师占了自己的多少便宜,但仔细体会一下,也许不是那么回事儿,导师在你成为他的学生之前就是导师了(好歹也算个半成功人士吧),没有你他自己已经混得挺成功了,你总不能说他的成就是你造就的吧。而从导师的角度来看呢,他如果不招你,会招别的学生,做你现在做的事儿,你如何能肯定,那个潜在的另外一个学生一定比你差呢?也许,那个学生是更合适的呢,你不要不高兴,因为从你现在的抱怨就可以看出,你对这个导师来说,其实并不是最合适的。缺了你,导师还是导师,而如果导师没有提供你这个平台,给你这个机会,你的学位是没有着落的。也许你可以找另外一个导师,但那一切都是未知的,你凭什么肯定那个导师一定比现在这个导师好,既然如此,你报考的时候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选择那个导师呢?你应该是取舍过的吧,当时一定是觉得这个导师好才过来的。别说你是被骗过来的,怎么一脸无辜的总是你?关于 道德修养问题,有时候在一些小的方面也能体现出来,比如:学生与导师写信中,称呼导师为“你”,这是无心之过,但可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现代汉语中,“你”与“您”是有差别的,后者代表尊称,虽然口语中我们一般分辨不出“您”与“你”的差别,但是在邮件中指代导师的时候“你”还是显得非常刺眼的,许多学生并没有注意这一点儿,会给导师产生不好的印象,觉得你缺乏修养。其实,这个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了,到目前为止,我提示过的学生在以后都改掉了。当然,关于道德修养问题,不仅仅学生要加强,导师也要加强,道德修养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好学生要学会主动与导师沟通。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出现矛盾的时候要主动化解矛盾。人与人在一起,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有了矛盾,怀恨在心,而不想办法解决,对导师,对学生都没有好处,尤其对学生不利,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应该更主动一些。有些矛盾,可能刚开始就是一些小的误会而已,应该消失在萌芽状态。与自己的顶头上司发生矛盾其实是最不明智的(虽然我不喜欢将导师称为老板,但说是上司应该是不过分的,硬要说导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那只是在探讨学问上),所以我建议此时应该是学生主动进行沟通,导师作为一个长者,当你有这种姿态的时候,导师是不会与你计较的;另外,导师比学生更要面子一些,当你给足了导师面子,导师也许内心会感激你的,也就是说,这个在外人看来有事儿的情形,在你这里没有看出什么事儿,还体现了你的大度。另一个方面,是学业与研究方面的事儿,如果能与相关老师保持联系并多交流,一般来说就会获得更多的优势,毕竟老师的一句点拨可能会让你在某些问题上豁然开朗。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应主动拿出来与导师沟通,征求导师的意见,不管导师的意见是否具有建设性,但你至少看到了导师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也让导师知道了你的想法。我认为, 在与导师讨论前,应该将想法变成书面可表述的内容 ,有可能刚开始你的想法比较肤浅,在你进行文字整理的时候,其实也整理了自己的思维,又会有许多新的idea冒出来,这是整理的一个重要的副产品,可不要小看。 导师最反感的是学生拿出一堆完全没有进行认真思考过的内容,学生自己都表达不清楚的东西,怎么能奢望导师看明白呢 ?拿出这种东西,也是对导师的时间极其不尊重的表现。这个过程完成后,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打印版本送给导师,那要看导师的习惯,如果一个导师喜欢电子办公,给一份电子邮件是非常合适的选择,如果导师不太喜欢用电脑,打印一份送过去。两三天后,或者下次碰到导师的时候,主动询问,并试探是否能约一个时间单独讨论一下,或者安排在下次组会上讲讲。但是,我见到更多的学生,并不是这样,总是让导师催着、逼着,一拖再拖,甚至有时候让导师忍无可忍地说出:读学位是你自己的事儿,与我有什么关系? 好学生要学会自我培养,自我塑造。 在教育家眼里,人才是可以定制的,人才是可以培训出来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所以,许多导师都乐意从好大学里招研究生,然后按照自己的模式来培养。在他们看来,经过自己培养的学生才是合格的,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他们都认为,只要按照他自己摸索的的规律培养,这些学生就有了做好工作的才能。我要说,这是想当然的,因为 他们过去的所谓教育经验,都是来自个案的,未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如果用这样肤浅的规律来套一个新的学生,许多情况下可能并不能得到以前那种满意的效果 ,于是,导师们可能就认为这个学生有问题而丝毫没有怀疑是自己的个案规律有问题。人之常情,大家都自然不自然地这么做了。虽然一直在强调个性化教育,但这在具体操作上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导师面对的是多个学生。如果学生明白的这个道理,就要想方设法地加强自我培养,就要志存高远,要有自己的想法。借口导师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所以自己做不好,那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无能辩解。 中学是老师教会你具体的知识,大学老师教会你如何学习,研究生导师的责任是告诉你如何思考 ,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你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不能奢望导师手把手教你,而且有时候也真得教不了。比如新仪器的使用,也许导师自己都没有动手操作过,但你别以为人家不懂,要是不懂,他花那么多钱买它干嘛?不要因为自己会了某样东西而导师不会就沾沾自喜,觉得导师不如你了,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要知道,导师能成为导师,也不是靠简单的混能混出来的,有更多的地方值得你学习(缺点除外)。最后,借用一句印地安谚语: 如果我们只知道别人教给我们的东西,那么我们只学会了别人认为重要的东西,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评价哪一个东西更重要。 虽然自我教育贯穿于整个受教育过程中,但在研究生阶段,自我教育已经取代给予教育,占更重要的地位。 不管何时,别人放弃了你,你不能放弃自己。 好学生要有集体主义理念,要学会替导师排忧解难。 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要抱着为课题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为集体发展建功立业的想法参与科学研究,而不可仅仅为了实现个人的小价值、小利益去参与 。 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在导师的实验室最多工作3-6年,一直将自己作为一个过客,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就特别关注,而与自己无关的,不管你导师觉得这件事儿多么重要,与自己也没有关系,而只是应付了事儿。积极主动办一件事儿与应付差事,其结果是非常不同的,导师不傻,一眼就能看出来。学生偶尔因为客观原因没有做好一件事儿,导师并不会怪罪,但如果一直如此,导师怎么可能不对你恼火呢?因为这些行为只能让导师认为你是非常自私的人,让导师对自己有这样一个印象非常不好。其实,整个集体好了,每个学生都会受益,这个道理不用多讲。我一方面号召导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些问题(参见《 好导师训练营:谈理想,更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这里我也要号召同学们应站在导师的角度考虑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学生在导师特别忙的时候,把论文递过去,结果抱怨导师不及时修改,还理直气壮的说导师就应该及时给学生修改文章,甚至给导师上纲上线。好学生是肯定不会这样做的。好学生,要么看看导师有没有什么可帮的,要么就赶紧写别的文章、做别的实验,等导师一有空再找。总之,师生的进步是相辅相存的,缺一不可,但良好的合作对学生更重要,这是我一直在强调的。师生合作失败,导师还是他的教授,而你的学位就可能不保。 刚才,我在写作这篇博文的时候,儿子却偏偏跑过来打搅,询问我下面这个事儿是不是真的: 冬天是橘子味道最好的季节。但是,有时会碰到酸酸的橘子。这种时候,有一种方法可以让酸橘子变成甜橘子。方法超级简单,将橘子放在自行车的篮子里,在四周转一圈。回来后,你再尝尝篮子里的橘子,啊,真是不可思议啊。酸橘子不知怎么回事变成了甜甜的橘子了。 我说不知道,不如我们来做个试验测试一下,如何在家里做这个试验呢?儿子说拿两个橘子,一个进行冲击,一个不动,但我告诉他,橘子本身就有酸有甜呀,你怎么知道被冲击过的橘子是本来就很甜,还是冲击后变甜的?所以我们还是用一个橘子吧,这个橘子一分为二,可保证它们的甜度是一样,其中一半进行冲击,另一半放在那里不动。进行完这个试验,儿子自己要亲口尝尝是不是变甜了,我说,不对,不应该是你尝,应该找其他人去辨别,哪个更甜,因为你自己可能有先入为主的感觉而不客观了。儿子找爷爷奶奶尝尝,果然如此,从而验证了这个橘子变甜的做法是正确的。 找找网上的解释: 甜味的变化与橘子当中含的酸度的不同有关系。橘子里既含有产生甜味的糖,也有产生酸味的酸,酸是很轻易受到冲击的,所以它在受到冲击后,就会减少。也就是说,因为酸减少了,所以才会感觉到甜。 完成了这个试验,我与儿子都有收获,他学会了科学思维,我体会出了做人的道理: 不管做学问也好,做人也好,遭受了更多的冲击,那不是坏事,因为你可能会变成了人人喜欢的甜橘子。
个人分类: 师生之间|5918 次阅读|28 个评论
How people in science see each other?
热度 1 neilchau 2011-11-12 06:10
在科学网上,更广点扩展到整个学术界,师生关系可以说是个永恒的话题:剪不断,扯还乱。其实学术圈中的关系,何止师生?上面那幅画就形象地描绘了“你眼中的我,我眼中的你”。 先看看本科生是什么?在学术的大门口,本科生看本科生,个个都像大科学家(老爱同志)。那时候,大家对科学是一种懵懂,一种神秘的向往。你刚入大学那会儿,是这样吗?在博士生眼里,本科生就是玩泥巴的学前儿童;到了博士后眼里,突然就变成了婴儿;在教授眼里的印象倒不错,至少还是个充满朝气的青春少女(揣测:也许因为得不到,所以可能期望着某天能够成为自己的,为自己服务)。本科生在实验室技术员的眼里,就像个小学生。也许因为技术人员学历没那么高,没有狂妄到把大学生当婴儿看的地步;也许因为本科生相对听话,可塑性强。 再看看博士生的地位。在本科生眼里,研究生是个堕落的群体:夜里通宵狂欢?睡到中午拉个 拖鞋去餐厅吃早饭?博士生看博士生,科学里面的滋味唯有自己知道: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经常急得抓狂。博士生在博士后眼里,马上就变成了傻帽孩子,连基本的原理基本的操作都不会,所以经常犯低级错误。而博士生在导师眼中,地位就更惨了:你跟我,就得当我的奴隶,给我做牛做马;想跑?门儿都没有,拿个学位就拴住你了。而在技术员眼里,本科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差别不大,都是需要学习知识技能的小学生。 再看博士后在他人眼中的位置。在本科生眼中,博士后就是大款,毕竟已经工作,钞票那是大把大把地进。在博士生眼里,那可是他们渴望已久的成功人士,将来自己如果也能做个博士后,那就知足了。博士后们怎么看自己呢?那可是起得比鸡早,载得比驴多,压力大阿。博士后在导师眼里呢,就是个有手的工具,流水线上的工人,只要能给我出活,管你死活呢。 接着再看看教授,也就是导师,老板在他人眼中的地位。在本科生眼里,那可是超度众生的神啊,除了膜拜还得敬畏,这也许是距离的缘故吧。在博士生眼中,导师是典型的老板,老板发飙,那可是地球都得颤抖;老板骂人,那可是疾风暴雨,劈头盖脸。在博士后眼里,导师是什么?(我还真没看明白,欢迎补充)。教授见教授,见面当然是吹牛,给同行 Show 下自己又拿个几个大奖,申请到了几个项目,发了多少篇文章。至于目的,教授们比我更清楚,欢迎教授们补充。导师在技术员眼里,也难逃小丑的角色:整天一副老板样,实际上就是个小丑,基本的操作技术都不懂,有时候还瞎指挥。 最后再看看技术人员的地位。在本科生眼中,技术员就像自己的奶妈,自己还没断奶,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拿到技术员那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博士生眼里,技术员就是自己的导航系统,有了他自己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在博士后眼中,技术员是什么?知心闺密?反正在导师眼里,技术员就是个大救星,没有个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技术员怎么看待自己的地位呢?我也不知道,没看懂。 虽然肯定有不少人有不同看法,但个人觉得那幅画还是代表了多数人的看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个人分类: 放松心情|4182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习的简单探讨
热度 2 jeweliu 2011-11-10 09:47
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习,其原因是复杂的,我只进行简单的探讨,或者片面的探讨。如果想做全面的思考,这个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毕竟仅仅是一篇博文而已。 曾经一段时间,我认为学生不愿意学习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师如果备课不充分,或者对课程理解的不够透彻,讲课时就会有点照本宣科,导致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个从学生的口中也能多少了解到。所以,我想应该有很多老师吧(我是其中的一员),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使课堂效果尽量地生动有趣,争取做到旁征博引。当然了,这是教师应该去做的。但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你会发现,总有一部分学生不学还是不学,问题就不是出在教师身上了。 与一个学生的谈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下课的时候,我走到教室后面,看到一个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我叫醒他,问他这样的状态怎么学习,怎么看待大学的学习。他说高中时候,有个目标,就是努力考上大学,那时候每个周都要考试,都要考晕了,但是没有办法,只能挺过来,因为挺不过来就考不上大学。现在考上大学了,终于解放了,没有目标了,只想放松自己,已经看不进书了。这让我想起爱因斯坦说过的一段话: 为了考试,人们都得把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而不管自己愿意与否。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气馁,以致在我通过最后一科考试以后的整整一年内,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深感不快。 爱因斯坦是大科学家,他当时对考试的反应是从内心抵制的。为了应付考试,人们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自己也应该有这种经历:高考结束后或者考研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没有心思看书,不用说专业书,就是小说都懒得翻。就象吃东西吃多了弄得吃伤了,再看到这种食物就没有任何食欲一样。 我们的学生都是经历过激烈竞争的高考上大学的。为了应付高考,已经透支了他们的学习力。很多学生,因为应试制度,也没有了学习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再卖力,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我不知道破解这个困境的良策在哪里,或者有策略,但可能不是教师能够运用的了。
4095 次阅读|2 个评论
教授下跪 收效甚微
热度 7 deminglei11 2011-11-8 19:39
母校长江大学的教授博导们由于忍无可忍的原因,在荆州市、区两级政府门前下跪,祈求政府能治理学校附近的小钢厂对老师和学生的严重污染,很遗憾的,教授博导们的下跪并未对官员们麻木的神经产生任何冲击,官员们居然好长时间内,无动于衷,其结果估计也大大出乎下跪者的意料,教授下跪,收效甚微: 1) 长时间的下跪才引来一位副区长的出现,可这位区长的态度相当地傲慢,并抛出惊世之语“非洲没污染,你们可以搬到非洲去”,教授们未得到副区长任何承诺。直到几天后,小钢厂才停产,注意只是停产,新闻并未报道关于小钢厂治理的任何后续动作,或许等风头一过,小钢厂还好重新生产。 2) 做人和为师的尊严随着这一跪而消失殆尽,作为受过高等教育满腹经纶的精英人才,肩负者为国家培养未来接班人的人物,遇到一些难事,就没了风骨下跪祈求,是否会给学生传达一种奴性思想呢?用如此大的人格代价,仅取得停产的结果,收效实在不够大。 3) 这一跪,进一步验证了两件事情:一、中国教授的确人微言轻,在那些权贵的眼里,哪怕你学贯中西,如果你得不到官方的认可和追捧, 教授也就是草民一个,只有熬到季羡林那样,被官方尊为大师,教授的话或屁才会让有些人视为金科玉律。二、这个社会不正常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已经逼得大学教授都无良策维护自己的权益啦,普通的草民和弱势群体就是蝼蚁一个。如此残酷的现实,其实下跪能解决的。 站起来吧,每个草民们,不要通过下跪来祈求什么,这一招已经使用了千百年,早就过了保质期,失效了,不灵啦,还是想想其它路子吧,以母校长江大学为例,可以找找已是达官贵人的校友,对荆州区政府施压,或许会有些效果,只可惜,本人不是,不然...
3805 次阅读|7 个评论
第一次写博文
热度 2 huweiwell 2011-11-8 16:58
刚开通博客,总想写点什么,但无从下笔。想想自己还是个学生,小小的硕士,来这里是向大家学习的,学习大家的经验的。想想,自己无需华丽的辞藻来修饰自己的第一篇文博。。。还请各位多多包涵。。。
2855 次阅读|4 个评论
求人不如求自己 —— 如果您需要帮助或交流
icstu1 2011-11-8 15:49
求人不如求自己 —— 如果您需要帮助或交流
年底,科研评价(管理)部门通常会要求检索和统计(有时会很急,需要事先准备好为妙。), ( 11月16日开始排队了,估计要到明年3月中旬人都比较挤了,所以自己最好做一个“半成品”以免计划落空么。) 其中“论文收引检索及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程序。 为了能够帮助一些新生和地方科研部门的同志做好这一项工作 ,现将一些不太成熟的建议提出供大家 选择、讨论、修正或完善。 对于有少量检索任务的朋友,如果需要帮助,可以通过 回复型的提问 , 给予部分的建议和帮助。 以下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和一般性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1、委托地址: http://www.las.ac.cn/subpage/subframe_list.jsp?SubFrameID=1014 2、帮助导师检索的学生需要了解的技巧 首先需要一个完整的待查论文目录;其次需要了解导师的主要合作人员和曾经的多个工作地址和邮编;最后要了解检索的主要目的(通知或文件、评判标准)等。 3、排版的标准和排序选择技巧 首先是采用标准报告模板(一般可以参见去年的检索或引证报告);其次做好首页、次页的主要内容(应该考虑如何集中最有说服力的内容);最后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适宜而有力)。 4、会前或非正式交流的引用情况 对于会前或非正式交流文献(预印本)的引文检索可以尝试用“文献号”检索 (用于基础研究的学科较有效果)。 5、他人的成功经验 6、检索失误及克服(数据错误情况处理) 7、最佳时间和更新 首先网络速度较快的时间是大家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其次数据库一般在年底会有维护时间,这时不能用,需要早准备;最后周一是新增数据的刷新时间(但年底年初会出现较长的时间或排队的不足问题)。 8、检索技术的学习网站 见相关博文推荐:) 实践会比理论更加的丰富。 可以参见: 临阵磨枪也不晚,研究生们帮个忙。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8599do=blogid=495933 汤森路透的数据库培训资源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8599do=blogid=475776 SCI 、 EI 和 ISTP 收录号的查询方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8599do=blogquickforward=1id=275513 英文引文检索技巧(仅公开一周).doc
个人分类: I 我们的服务通知和消息发布|79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校食堂的饭菜价格高还是低?
热度 1 skdhf 2011-11-8 13:05
由于社会上物价普遍上涨,学校食堂的各种饭菜价格都趋之若鹜。如果价格根据市场规律涨涨降降也就罢了,可一般都只见涨不见降,对于挣钱的事谁都乐意,但学校食堂是不是还有其特殊性?毕竟面对的是一帮穷的一文不名的学生。也许有些人要说“你就知足吧,再涨也比外面便宜!”不可否认,食堂的饭菜的确比外面便宜,可外面面对的人群是谁?至少是有经济来源的吧,此外,外面的人也不容易,自己要面对低工资高物价的同时还得给孩子买一份同样价格的单。很多个家庭即使说不上贫困,但有个孩子上大学也会穷的只剩下了尊严。如果很多个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这个国家应该连尊严也没有了吧。因此,学生体面,国家体面。 即使物价飞涨,学校食堂饭菜的价格也是能稳下来的,关键是教育经费最终由多少能用到学生身上,很多校领导每天也在食堂吃饭,他们看到饭菜价格上涨会是什么感觉,如果有心无力,那只能说是制度有问题,如果有力无心,那就是人品问题了。学生历来都是弱势群体,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校让往东,学生不敢往西,寄人篱下的感觉怎么会有主人翁意识呢。面对高的饭菜价格学生能做的就是省吃俭用,为了学业而忍辱负重,此外就是祈祷天上降下一个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让学生吃饱饭的领导。有一次看到一个学生只买了一份最便宜的白菜,要了四两米饭,当时心里酸酸的,很多学生都很有责任心,即使没钱吃上甲乙等菜也不会跟父母开口要钱,有这样的一群学生应该是学校之福。 除了价格,饭菜的量也是个问题,当然不是多,多了对学生就不是问题了。几两饭,一份菜的量都没有衡量,一般就是卖菜师傅目测,大多时候都只少不多,有时看着盘里的菜就想骂人。某日,食欲大振,看着鸡腿流口水,于是就下定决心买上一个,由于鸡腿是浸在汁里的,没有看到大小,等刷完卡拿到鸡腿的时候就愣住了,鸡腿小的一口就能塞到肚子里,然后抱怨了句“鸡腿怎么这么小?”,买菜师傅回了句“小鸡腿不小吗!”瞬间无语,其实也不能怪他们,他们也是弱势群体,但我们往往越是弱势群体越会欺负弱势群体,上面看着这些弱势群体斗的时候定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高校里的学生大都已经成年,让年轻的学子们只烦恼成长,爱情这些必经的事情,只羞愧不诚实,不努力,不负责这样值得羞愧的事情。不要再让这些年轻人为了一日三餐而烦恼,为了伸手向父母要钱而羞愧!
3222 次阅读|1 个评论
易被忽视的细节23:差劲
dthome9180 2011-11-7 13:54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差劲 ”。 【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 质量、品质、能力差;不好。 查了一下百度百科: 1.能力或质量低,不合要求。    如: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车渥在泥里,不打有劲的,拉不出来呀……你打那 差劲 的家伙,打死也不顶事。”    如:这灯泡真 差劲 ,三天就坏了。   2.表示事情不理想,不能使人满意。    如:老舍 《女店员》第二幕第四场:“咱们干干净净的孩子,跟小泥猴在一块,的确 差劲 !”    如:今天的节目太差劲。 而很多博客对这个词的使用,好像是从字面上解释: 这个人还是有“劲”的,只不过用“差”了。 过往博客: 【01】十万 ; 【02】稀土 ; 【03】裁判 ; 【04】家长 ; 【05】电脑 ; 【06】诺奖 ; 【07】分裂 ; 【08】外行 【09】日独 ; 【10】法律 ; 【11】科学 ; 【12】告状 ; 【13】足球 ; 【14】日词 ; 【15】中药 ; 【16】老师 【17】午睡 ; 【18】新版 ; 【19】推理 ; 【20】经费 ; 【21】哗众 ; 【22】伪学 ;
个人分类: 点睛之笔|4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外的学生能气死中国老师
热度 7 uqysong 2011-11-1 16:59
国外大学课堂上,学生很多很懒散,穿着拖鞋,歪着脑袋,有的还穿背心(纹身也能见到),这好像在国内是不鼓励的,甚至是禁止的,不尊重老师和课堂。更离谱的还有的学生将脚丫子伸到前排桌子上。这是本人亲眼多次所见。 但中学没机会去,倒是遇见过很多中学老师,他们抱怨学生难缠,不安静,经常发问,有时候弄的老师不好回答,老师并不是权威,下课了就和你嘻嘻哈哈了。根本享受不到国内对老师的那种毕恭毕敬。我开玩笑说,那去我们中国教书去,那边的学生懂事,友好,尊重老师,老师绝对权威。人家睁大眼睛回答,是嘛,这么好?! 所以,如果让中国老师来教育这些西方的学生, 估计 很多老师得气疯,要不是看不惯,要不是听不顺耳。
个人分类: 科研模式中西比较|5764 次阅读|16 个评论
扔掉“培训”这根“拐棍”!?
热度 8 boxcar 2011-10-28 08:32
一则中国北京小学生在足球场上两次惨败于个子比他们矮得多的俄罗斯更小学生的新闻【 1 , 2 】,引发了关于中小学无休止的培训的反思和批判【 3 】。刚才又看到小甜甜童鞋(丁甜)又在“细数评论那些事儿”【 4 】,挺系统地归纳了从小到大,从幼童到成人要经历多少培训,忍不住想写上一篇短文,说说俺对培训的看法。在俺看来,许多“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是一根“拐棍”,一根一旦“拄”上了就很难扔掉的“拐棍”。 关于培训百态,大家尽可以参考小甜甜的博文【 4 】,我不在此赘述。之所以会有如此名目繁多、但却可有可无的培训,会有那么多人花那么多的钱和那么多的时间去参加这些有偿培训(入职后的职业或岗位培训非常必要,但不需要自己个人付钱),可以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愿打者”有利可图有钱能赚,“愿挨者”有钱可付亦有利可牟,所以必然一拍即合。培训之利,其实在于迅速见效。组织培训和进行培训的人可以迅速赚到钱,正常情况下培训费都是开班之前就要缴纳齐全的,然后才有个听课证发给你;被培训的也不会花几百上千甚至上万的钱来听课只为提高素质或者素养,多半也是为了通过培训班结束后会面临的那次考试以及通过之后能获得的一纸合格或等级证书。在“培训”这种短则几个星期、长则数月的有限时段内,原本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养成的“素质”和“能力”竟然得以通过“培训”被“速成”,不能不让人惊叹“培训”的神奇魔力。 “培训”的神奇之处,在于其针对性强。通常“培训”内容都被视为浓缩的“精华”,说穿了也就是培训所要应对考试中的重点,有些培训的组织者甚至和考试的出题者本来就是一伙的,这样的自然不难做到指哪儿考哪儿,或者考哪儿指哪儿,若如此高的命中率和成功把握,怎能不让学子们趋之若鹜?当年读大学准备考研时,政治课考研辅导教材就属传说中参与出题单位出版的卖得最火,也是这个道理。关于培训班及培训教材,比较花絮的故事是当年鄙人曾有幸在元旦那两天阅读了哈尔滨某大学的辅导材料以及所押题目(考研辅导班倒是一个也不曾参加,只能旁观一下这些辅导材料),随即狂背不已;一周以后走入考场,发现这所据说参与出题的大学辅导班所押题目全部失准,成绩发布后,即传来“哈尔滨全城沦陷”的笑谈。。。。。。 因为培训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原本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不但倍受重视,而且使很多人对其产生了依赖心理,喜欢靠培训去应对一切。这样培训就难免会成为很多人握在手中、立于身旁的一根不可或缺的“拐棍”,与此同时,巨大的话语权和市场利益也使得培训的组织者们蜕变成了忽悠人去买拐棍的“卖拐”者(场景有多好玩,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十年前赵本山、范伟和高秀敏合作的小品《卖拐》)。有了这样一根“拐棍”,的确可以让人感觉更稳妥和安全,但同时也使自己在迈步时变得更加的不自信。如果长期坚持“拄着”这种的“拐棍”,下肢的“骨骼”难免受到影响,某一天扔掉或者被扔掉拐棍后反而站立不稳、不会走路了。 其实,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原本并无需使用拐棍。类似的,能力正常、知识储备充足的人也没有必要去参加那些诸多除了帮你获得一纸证书别无额外用途,很耗时而且价格不菲培训,应该靠自己的本事去应对各种考试考核,取得一份没有被“培训”注水的成绩。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可以让正常的人都无所适从,却让“培训”如鱼得水的考试题,更多的人还是无奈地选择了“被培训”,这样看来,扔掉“培训”这根“拐棍”,还真不是一个人下决心就能做得到的。 参考: 【1】 http://edu.people.com.cn/GB/16018629.html 【2】 赵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615do=blogid=501290 【3】 丁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9391do=blogid=501428 【4】 丁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9391do=blogid=501664
个人分类: 教育|4452 次阅读|23 个评论
老师和社会的承诺都不可靠,怎么能要求学生的承诺可靠?
热度 1 wya 2011-10-24 09:29
学生的道德也是跟老师和社会学的。 老师们在申请课题的时候是认真对待承诺了吗?题目很大,经费很多,结论却很常识。 政府的某些政策也是朝令夕改,美其名曰:不断调整完善! 那学生怎么就不能调整、完善? 在此,并不是推崇学生违背承诺,而是希望大家多思考一下违背承诺的原因。 人之初性本善,道德变成如此,原因何在?比较而言,学生还比较单纯,接触最多的长辈就是老师,是他们行为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学生道德培养失败,责任在哪里? 此外,如果老师很有水平和前途,学生想必不会跑路。 软科学很难判别,但医学却应该很简单。a教授水平高,淡泊名利,但能治百病。b教授名声大而钱多,但什么病也看不好。学生会选择谁?聪明者一定选a,毕竟生命和健康更重要! 本文文字多,但道理就一个。 虽然科研混混牛人不少也很强大,影响了整个科研界的风气;但无论如何,诚实守信的老师和学生还是占大多数的! 让彼此的承诺再飞一会!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23322do=blogid=500241 从硕博连读之争谈谈研究生的师生利益冲突及其解决之道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500157 研究生们,千万别遵守承诺,因为你们的承诺是在不了解情况下做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4181do=blogid=500233 “一诺千金”有多远?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909 次阅读|2 个评论
苦难是最宝贵的财富
sstone2009 2011-10-23 20:07
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放湖南一所高校的一位女生,她的父亲常年多病,母亲也患有精神疾病,弟弟曾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她一边努力地照顾着贫困的家庭,一边坚持着学业;她那样顽强、乐观,她对未来充满着责任和憧憬。她在大学里上学,做了好几份兼职,每月要给家里开销;她把弟弟接到大学的小学来上学,租了一间小房,带着弟弟…… 看着画面,听着介绍,我忍不住流了些眼泪,心中的感动喷涌而出。我也不禁想起自家的往事,父亲和母亲曾经多么艰苦地把家撑起来,在我懂事起,我便开始体味艰难、困苦的滋味。 我要庆幸的是,苦难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也要祝福那位学生,祝福你拥有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吃晚饭的时候,我给陆地讲这个故事,我多么期望他能够经历苦难。
个人分类: 家的故事|2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可以是“老师”?
热度 4 zls111 2011-10-19 18:08
身边的一位女同学要退学了,这篇文章已经删掉了,还是想说几句。 这样的同学估计不只是文中一个人,为这样遭遇的学生而遗憾,而为这样的老师而可耻,简直可恨。 我们都记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 貌似好多人用最后一句话来强调要对老师尊重,但这里是有前面一句的。有多少老师能作为这里的”师“呢?这篇文章中的老板真是一个“老板”,不是“老师”。这样的老板只会玷污老师的群体,但依然是老师,可悲呀。 什么样的人能称为老师呢?:  教学生知识的人,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 来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0700.htm 当下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复杂,责任在谁呢?问题出在哪呢?与社会当今的社会取向不无关系,与这些“老师”本身接受的教育不无关系。理想的老师与学生关系如我前面一篇文章提到的《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 有老师才有学生的。做不到老师水平。学生怎么办?我想只有一个答案:拒绝.当下最难的是拒绝,最有用的也是拒绝。碰到这样的老师,立马甩头就走,这年头谁离不了谁,好老师还是有的,实在不能换老师,退学也是一种手段。就象现在我写 blog ,我就敢说我自己认为合理的话。 当前的教育问题很多,教师队伍鱼龙混杂,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还有教师职业并不是一个大家所追求的职业,越来越不收人尊敬,待遇不好! 老师的水平与学生受教育的水平直接相关,直接影响着学生被教育程度。我觉得一个国家应该有很多人才,大量人才在教育事业发展,才能大量培养人才,可能出杰出人才。现实却是鱼龙混杂,何谈大量人才到这个领域发展。 我觉得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应该是影响了很多人,帮助了很多人成长。这也是一个好的价值观,是社会能越来越好的必要条件。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个工作。
3530 次阅读|10 个评论
老师和学生:各打50大板
热度 10 qsqhopeiggcas 2011-10-19 13:16
读了博文《身边的一位女同学要退学了》和看了有关评论,大部分人认为问题出在老师身上,不过仔细想想,该同学恐怕也有问题,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啊。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处的差,是“师和生”、“父与子”的关系;如处的好,则是“朋友”关系。不管什么关系,一个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讨厌某个学生。诚然,老师都喜欢思维敏捷、做事踏实、会来事的学生,老师带这样的学生比较省心、省事。即使某个学生属于榆木脑袋、不开窍,老师也不应粗暴对待,因为她毕竟是你的学生。不管学生有没有想法,或者想法完全不对,作为老师也不应爱理不理,对学生循循善诱,启发之思维,学生有一点想法要多给予鼓励,可使老师和学生的观点交流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作为一个合格的导师,除了在学业上外,在生活方面也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想打算退学的学生恐怕自己也有问题。从 王东源 的 博文也可推断,或许该生脑子不太灵光,在科研上的 idea 不多,于是乎被老师“发配”到了野外台站做点基础工作。台站的生活条件艰苦,学生不能忍受可向老师如实反映情况,老师和台站沟通后改善住房条件的问题一般会得到解决的(如果台站条件允许)。为何有楼上的空房不让该学生住呢?答案可能有:(一)因与老师的关系紧张,未向老师反映过实际情况;(二)该生为人处事、与人沟通的能力差,在台站的人缘不好。如果和台站上的人关系融洽的话,改善临时住房条件这样不过分的要求容易落实,台站领导不会无缘无故地对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研究生采取敌视态度的。对一个涉世不深的学生,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也好,这样有利于自己以后的健康发展。 劝该学生和老师平心气和地谈谈,把矛盾化解,不要遇到点挫折,就采取退学的极端做法。试想退学后,哪一个用人单位愿意要这样的学生呢?今天要退学,则明天有可能辞职,前途渺茫啊! 参考 王东源 , 身边的一位女同学要退学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7160do=blogid=498300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4795 次阅读|26 个评论
关于高中学生学科竞赛的问答
yaoronggui 2011-10-17 11:13
桂耀荣 从 2011 级新高一开始,教育部对五大学科竞赛保送方面的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即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只有进入国家集训队才能具有保送资格,进入冬令营的学生有不高于 20 分加分,但不具有保送资格,省级赛区一等奖没有加分和保送资格。学科竞赛是我校的特色办学方面之一,已形成稳定的师资、稳定的模式以及稳定的高校对接途径,我校连续两年 7 人进入国家冬令营,入选人数占全省三分之一, 2011 届高三竞赛实验班有 13 人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其他学校可能考虑短暂利益取消学科竞赛,我校力挺,获奖几率将大大提高,对我校有利,这也是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升学、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平台。下面结合我校特点就高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的问题进行作答。 问题 1 :从小没有参加什么培优,各科竞赛虽不是零起点但基础也不高,各科十分均衡,没有明显的优势科目,这种起点不高的学生搞竞赛,风险大吗? 回答:我校 10 月份会下发竞赛科目申报表, 10 月底开始组建竞赛小组,文理分科后正式组建竞赛实验班,竞赛实验班是以学科竞赛促自主招生考试为指导思想成立的,该班师资力量非常强,而且学习竞争氛围非常浓。所有搞竞赛的学生都存在一个风险性,但是风险和回报是同时存在的,有相应的回报就会有等值或超出回报的风险,搞竞赛的学生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另外起点高与不高只是进入竞赛班起跑阶段的不同,并不能说明该生在途中和冲刺阶段缺乏后劲和乏力,决定最后能否攀登塔尖的因素有多种。因为进入到竞赛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综合实力比较强而理科方面比较突出或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进入到竞赛班的同学都有相同的起点。 问题 2 :不参加竞赛的学生获得自主招生的机会少吗? 回答:从全国各地的重点大学来看,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都要求学科竞赛省级赛区二等奖及以上。获得自主招生的机会不一定少,但在参加名校自主招生的过程中因没有搞过竞赛而通过率不高,或者由学校推荐的心仪名高校的选择范围小。 问题 3 :以前的竞赛基础对于高中竞赛很重要吗?回答:有一定的重要性,但也不是绝对的。我校历年来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学生中有不少是以前没有搞过竞赛。 问题 4 :省级赛区一等奖没有加分,那参加竞赛还有什么意思呢? 回答:高校对学生的评价,认为通过竞赛保送考试上去的学生比通过高考上去的学生素质强,这部分学生既有学科特长,又有综合实力,对高校具有吸引力。高校有自主招生权,会不遗余力、想方设法招这部分学生,所以以后会对获得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的学生放低门槛,自主招生力度加大,比如高考降低 50 分录取甚至降到一本线等等。 问题 5 :省级赛区一等奖各学科分别有多少名呢? 回答:省级赛区一等奖各学科名额不等,一般有 20 多名到 30 多名,要看当年国家各科学会分给江西省的各科学会具体名额,比如 2010 年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西赛区)一等奖共 35 名。 问题 6 :搞竞赛是不是很紧张呢,学习负担会不会太重? 回答:学习负担肯定会比只搞高考的学生重,总体上江西省的几所搞竞赛的高中都是这样的,先苦后甜。如果你想按照自己的愿望轻轻松松,那目标可能就不会轻易达到。 问题 7 :搞竞赛的学生在其它素质的培养方面牺牲大吗? 回答:搞竞赛的学生还是会见缝插针地玩一些东西的,特别是高一,运动和锻炼的时间还是有的,其实竞赛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即使不是年级第一,也在整个年级是出类拔萃的,多才多艺的学生不在少数。 问题 8 :学生的竞赛课程学习和常规课程学习有冲突吗? 回答:竞赛是对学有余力学生的活动,一点冲突也没有是不可能的。但是高一阶段学校还是更注重课堂的知识点和基础。竞赛发力是在高一下学期到高三竞赛之前这段时间。学校对竞赛学生综合考试有一定的排名要求,就是希望不要偏科和放弃课本的基础知识,毕竟如果没能获得保送最后还是要转向自主招生考试和高考。竞赛对平时的学习、对高考,尤其是对自主招生考试,是非常有用的。竞赛对竞赛生来说也是一个能力的积累和提高,对意志品质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校竞赛辅导不会耽误学生的常规课程学习,主要集中在周六晚上、周日和假期。 问题 9 :学生该怎么选择竞赛科目呢? 回答:我校竞赛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竞赛学习是单调的,要想在竞赛上有所建树,就必须耐得住寂寞,积极主动地看书、做题、请教老师。学生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不要违背自己的意愿一窝蜂的拥挤到“热门”科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问题 10 :竞赛与自主招生考试会不会有冲突? 回答:竞赛对自主招生考试不会有冲突,自主招生考试时间大约是高三下学期的 2 月份,而竞赛在此前早就结束了,所以不会产生冲突。另外,由于自主招生考试试题难度介于高考和竞赛之间,所以参加竞赛反而有利于自主招生考试。根据今年 2 月份我校学生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获得高考加分(或降分)录取资格的人数分析,竞赛实验班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班级。 2011 届高三竞赛实验班高考录取名牌大学 27 人(其中录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6 人)。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竞赛|6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学校当老师的日子
热度 1 dongzg101 2011-9-18 12:36
我在学校,管北大青鸟的机房。经常无所事事。领导来检查,照样下军旗明旗,放音乐,我不会下暗棋。最高下到团长头衔,就开始输棋,结果掉到副团长了,对家一骂我,我就坑对家,明明赢的棋,最后也会输,我放弃,堵路。专门用来下棋的QQ被人偷走了。现在只有一个QQ了。下午,开完门,学生上体育课就和学生一起踢球,打打羽毛球啊!钱少点,日子过得比较潇洒!
1707 次阅读|2 个评论
权利和义务,你首选那个?从对老师的尊重谈起。
zls111 2011-9-16 12:07
从一句评语说起: 看到老师不好的做为,我就在校内上评价了下: " 有的老师素质差,表示无语呀! " 我妹妹给的评价是“ 不管他差不差,咱都不该在台面上说,咱们要有咱们的素质 。 ” 我的回复给了两条: “you are right! 这点你是对的,但是对与不正常的现象我们有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特别是我们眼前有太多不正常现象的社会,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权利,再有公众意识。” ”本身我们对老师那种尊重有些不正常,不知道这个是怎么灌输给我们,包括很多逻辑,教育几十年对我们的腐化确实厉害。权利和义务,权利是排在首位的,在宪法里也是这么写的。碰到很多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想到权利是不是得到体现和保护,再去讲义务。“ 可能对于国内大部分学生想得与我妹妹想得那样,根本没有想这样的逻辑对不对,这就是我们教育的魅力所在, 不教你怎么判断是非,而是去接受。 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不对的。老师自然就成了权威,包括各种长辈和领导。 不是意思不要尊重他们,几千年的传统还是有些道理在那里。但是这些道理的逻辑在那里,有木有想过?什么是真正的尊重?是一味的盲从?还是有理有节的尊重?当然是后者。在宪法里把权力放在义务的前面是理所当然,没有权利哪来的义务。 把在校内上的一些评论加进来,如下: 阴同学: 不要抱怨啦~ 回复阴同学: 你没看明白我的意思,我强调的是要改变思维,,这是关键,这是做好很多事情的前提,甚至是影响人的一生。 回复张亮生: 其实现在国内教育的问题很多人都清楚,但改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评论似乎用途并不大。拥有“接受”思想的人不是你说了就能转变观念的,而你已经拥有正确的观念,可以想想自己有没有其他方面可以变得更加先进 回复阴同学: you are right. 比如ne ? 说说看。。 回复张亮生: 其实你说的这个例子“老师素质差”,让我想到的是全民素质,在美国,公交车司机每当你上下车都会和你问好。你可以在上车或者电梯里见到无论陌生人还是熟人都问好。或许这点是你不曾想到可以变得更加好的地方吧? 张同学:我觉得有点批评我思维定式,中国教育下的模式人物,传统教育下的尊师重道。我们公司据说开除了一个没让老总先下电梯的。不过我还真有些无措于我身边的这种状况不能改变就告诉自己去接受。 回复阴同学: 嗯,我强烈同意,我平时总是笑脸就是因为这个。这样蛮好的。 回复张同学: 这些细节就去遵从也没关系,但是违反原则的就不能退让,抓大放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唯一一名 代课老师 尽心尽责 教学生, 替孩子 自掏腰包
dongzg101 2011-9-12 14:01
贵港偏远教学点唯一一名代课老师尽心尽责教 学生 ,替 孩子 自掏腰包交费用感动他人   本报见习记者 王艳群 通讯员 张顺勇 ]zy~@,\ ZtKQ]jV@   “小珍不要哭,我给你一只又香又大的 月饼 。”9月9日上午,方大寿一进教室就发现小珍躲在教室的角落里,偷偷地擦眼泪。当她接过方老师的月饼后,破涕为笑。 L;nZ0)@@l c-ttds 方大寿正在为孩子们上课。本报见习记者 王艳群摄 J]$er0`LY   方大寿是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方大分校仅有的一名代课老师。这个小 学校 只有18名学生,其中有像小珍这样的留守儿童12名。 JO}#f+w} 8H_,;   “如今外边的世界很精彩,愿意当代课老师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也出去打工了,只留下一些 老人 和孩子在家。”已在村里当了17年代课老师的方大寿感触很深。1994年,有着高中文化的方大寿,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力邀下,当了一名代课老师。后来,一些 教师 陆续调走或退休,到2006年,分校就剩下他一个老师和一二年级的10多名学生。 B-B?Ff Dl*L   “这个学期方老师送给我3本作业本和2支铅笔。”9月9日,在方大分校,女童小婷对记者说。小婷家境困难,连资料费也交不起,每个学期方大寿主动帮她交,并赠送她学习用品。 y*y`t6D FLi(#9   一次课堂上,留守儿童杨祖友上课时伏在桌面上,脸色苍白。方大寿用手摸了摸杨祖友的额头,烫得吓人。方大寿立即背着他往村卫生院跑。孩子怕打针,一见到医生拿着针筒过来,哭闹不停,两瓶药水打完后,已是晚上8时了。 =W;t@"62 v; jeDT   七八岁的孩子调皮捣蛋,不喜欢听课,方大寿就自掏腰包买来小人书和卡通动画光盘,自编成孩子喜欢听的故事。语文课、数学课、自然课、图画课上,他把这些故事穿插到课堂上,孩子们要么被他精彩的故事所吸引,要么被逗得哈哈大笑。在这种乐趣中,学生成绩渐渐得到提高。 }C_G0'"F ._8xY$l$   放学后,方大寿还有另一堂特殊的课要上。一到傍晚,方大寿时常到一些留守儿童家里家访。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们的 生活 缺少关爱,这些孩子的衣服﹑书包烂了没有人修补,趁家访时,方大寿就教孩子们干起了针线活;老人外出干活了,家里还没有煮饭,他就从米缸里取米来教孩子淘米生火做饭……这样的“爱心课”,方大寿已连续干了十几年。孩子们不但学会了自己参加劳动,还懂得了如何体谅和孝敬老人。 o+]Y=r2 getObj('pingPageNum_tpc').value = 2; function postToWb(){ var _t = encodeURI(document.title); var _url = encodeURIComponent(document.location); var _appkey = encodeURI("e51b2d92834d4e5c83ccd13aa5b92509");//你从腾讯获得的appkey var _pic = encodeURI('');//(例如:var _pic='图片url1|图片url2|图片url3....) var _site = '';//你的网站地址 var _u = 'http://v.t.qq.com/share/share.php?url='+_url+'&appkey='+_appkey+'&site='+_site+'&pic='+_pic+'&title='+_t; window.open( _u,'', 'width=700, height=680, top=0, left=0, toolbar=no, menubar=no, scrollbars=no, location=yes, resizable=no, status=no' ); }
1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技术学科相关定义的不确定性
bucaili 2011-9-12 11:04
最近发现,教材里很多概念和定义性的东西总是表现出很多不确定性,觉得有些不理解。一些核心概念教材的编者也会解释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对该定义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没有很确定的定义,书上会罗列很多定义,然后书的作者会提出自己的一个关于该概念的界定。”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以前我也没有这么困惑过,但是现在觉得很困惑,难道是因为教育技术学是一个新学科,对一些概念的定义还不是很确定?还是因为没有绝对的权威,可以存在不同的理解?不是很明白,希望有人对这个问题探讨。 定义和概念的不确定性,我觉得会影响到学生对本学科的理解,而且专家之间的定义和理解有时候差别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握不准,毕竟学生还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理解现有的知识,如果是学科核心概念都有些混沌不清的话,怎么开展下面的学习?不知道其他成熟学科存在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个人分类: 教学思考|2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师节”选9.10的倔人解读
热度 4 wangxh 2011-9-11 16:08
为什么选9.10为教师节呢? 当然27年前,官方给出了非常充分的“理由”,明真相和不明真相的人们都信以为真。可是俺后来解读出了另外的“味道”——当然, 可能大错特错 ! 9月9日是什么日子?请不要回答,心知肚明即可! 9月9日,谁偷偷摸摸地最高兴?请不要回答,心知肚明即可! 9.10法定为教师节,说是对教师的尊重,大家也都很高兴,当然是傻乎乎的哟,O(∩_∩)O~ 经过时代的演化与变迁, 真正的教师被真正地尊重了吗? 我们不要自作多情了吧?谁告诉俺倔人,如果学生已经从你“手里”毕业,其家长还对你毕恭毕敬、还对你说些肉麻的话? 俺倔人就愿意说实话: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位学生家长在其孩子毕业后还问“王老师节日快乐,谢谢您对XXX的无私帮助,辛苦了!”
个人分类: 社会|3169 次阅读|5 个评论
“教师节”真好!
热度 3 wangxh 2011-9-11 10:44
“教师节”真好!前阵子出差,有一天散步赶上雨,把手机浇坏了,电话号码都修没有了。 昨天教师节,“陌生电话号码”的信息一个接着一个,只要带“老师节日快乐”的今天俺都查了一遍,这样学生的电话基本上都“回来”了。还有一些没有信息,也只好算了,估计可能很忙,没有工夫想起教师节;也可能换电话了联系人的号码也随之东流;也可能......“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 ......” 俺绝对 拒绝接收礼物 , 但希望收到学生的问候信息,也好知道他们的近况...... 过节的时候,俺 最惦记没有打电话或发信息的学生 . .....
个人分类: 心之悟|2832 次阅读|4 个评论
教师节,说点老师们不爱听的话
热度 1 AnjinLiu 2011-9-10 18:46
施教授在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212do=blogid=484416 )和王教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484828 )在博文中说到加班,我在这里斗胆说点不和谐的话。 施教授在博文中提到: 我常常回复道,“我在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也会觉得长期这样工作不可思议。但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逐渐被科学研究的精妙所打动,也会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骄傲,你会逐渐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这句话表面上是劝学生,实则是我自己的经历与体会。 我通常回答,“只有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时候觉得很苦。有兴趣以后一点也不觉得苦。” 是啊,一个精彩的实验带给我的享受比看一部美国大片强多了。 施教授整篇文章的核心就是兴趣,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他肯定会自愿加班的,不用别人逼迫他。而王教授的文章中ms没有提到兴趣这个前提。 然而现在有多少博士生把科研当做兴趣?!至少我见到的没有几个,很多博士毕业继续科研的那也是迫于无奈。对于那些对科研没有什么兴趣的博士生,你要他加班又有什么意义呢?!哪怕让他在办公室呆12个小时,又干了多少活呢?!身在办公室,心在外面。核心问题是没有兴趣!!! 个人觉得,只要有兴趣,一天工作8个小时足矣(我不懂生物学科怎么样,可能生物实验耗时间),因为这8个小时是因为兴趣驱动在全心全意的科研。其实很多人在办公室呆10几个小时,有效工作又有多少?!这种强制性的做法又有什么意义?老板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反而遭来一篇骂声,败坏名声。 有次和英国的教授聊天,他说他不能要求他的学生和下属加班,在英国是非法的。而且他认为工作在于效率,只要在工作时间高效的工作就行。所以他下面的人假期就出去度假,看了他们的文章是一篇一篇的出。这就是效率,效率来自什么,当然是施教授说的兴趣。靠逼是永远没有效率的!!! 我很欣赏饶毅教授说的不加班的的做法,事实上就见过老师正常上下班的,但是依然是牛人,培养的学生很牛,发得文章也非常好,下面学生对他没有评价不好的。 只要有兴趣,哪怕在办公室外面也想着问题,到宿舍(或者家里)也继续科研。我一个师兄就是到家里也看文献,还经常晚上让我给他下载文献,那是兴趣所在和驱动! 所以我觉得老师们还是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施教授的文章核心)抓起,这是关键所在。至于怎么培养学生的兴趣,请高人接招... 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如有得罪和不和谐之处,请多多包涵,谢过了...
个人分类: 人生漫步|3706 次阅读|2 个评论
老师如何激发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
热度 3 chenbinmse 2011-9-10 11:40
我们经常听说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 ” 等诸如此类的名言,我们也听说 “ 兴趣要从小培养 ” ,那么对于老师们来说,如何启蒙学生的兴趣,以及当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如何正确引导他们不断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且艰巨的问题。今天适逢教师节,我以我高中物理老师的一个真实例子,从一个侧面窥探一下这个似乎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谨于此文深切纪念我的高中物理老师-王老师。同时,祝愿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上初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还算挺好的,这体现在考试分数上是比较高的。对物理这门课来说,虽然考试分数还不错,但自己心里很清楚,自己并没有真正在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而是在用自己记孰的一些物理定理来解答试卷上的题目。后来上了高中,开始的时候还是大致延续初中的那一套学习方法-“就题答题”,自然成绩也是不错的。直到有一天的到来,才使自己明确感受到了对物理研究的兴趣。自此以后,自己开始步入思考问题的行列并一步一步坚持下来。那么,物理老师王老师是如何激发和引导的呢? 王老师是我们班的物理老师,同时也是我们班的班主任。那时候,他特别年轻,和我们学生很能打成一片。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跟我们几个酷爱篮球的人去玩上几个小时。在高中那种考试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这成了我们最快乐和放松的时刻。至今回想起来,那种幸福的美景仍历历在目。 话题回到他是如何诱导我的物理研究兴趣的。清楚记得,那时我们学到了高中物理的电学部分-电路的串连和并联问题。当一个上午的第四节课上完后,我走上前去问王老师:“王老师,我现在有个问题把我弄糊涂了。是这样的,当我们手电筒( 3 节电池)在不用的时候,为了避免每次使用的麻烦,我们经常不是把 3 节电池都取出来,而是把其中的 1 节电池倒过来即可。这种情况下,我们是看不到灯泡亮的,自然我们也认为电池的电量是不会慢慢减少的。可是用今天学的电路的串并联理论, 2 节同向排列的电池加上 1 节倒向排列的电池,最终的结果是还有 1 节应该在工作啊,但为什么我们通常看不到灯泡亮呢?”王老师想了想,好像生活中的常识也的确是这样,确实不好回答。大概想了十多分钟后,王老师拉着我走到了我们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在那里,我见到了很多的物理仪器设备。王老师顺手拿来 3 节电池,按照我刚才问题的构想,连接好了电路。当开光闭合的时候,神奇的一幕发生了:灯泡真的亮了。当时我的感觉,现在其实也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但那种“惊愕”却渐渐激发了我对物理研究的浓厚兴趣。以至于后来,我学习物理是在用兴趣去学,是在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解答书本上的题目。我印象中还很深刻的思考过的一个问题是“太阳光传到地球要好几分钟,但为什么我们一抬头就能见到阳光呢?” 后来,凡是我问道的一些书本上没有的问题,王老师总是会耐心的引导我去思考,其实我们思考的并不是这个问题一定要有个固定答案。在王老师的激发和在以后的逐渐引导下,我对物理有了浓厚的兴趣。我现在的专业虽说是材料学,但我更多的还是在从事材料中物理行为方面的研究。从高中时的一个偶然,老师没有敷衍了事的草草回答,而是用亲历亲为的实验,点燃了一个学生的科研乐趣,以至于他现在从事的行业也和这相关,可见激发和引导兴趣的重要性。如何去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上面的例子或许能有点启发意义。 如今,王老师离开我们了,他走的时候才四十多岁,得的是脊髓星形细胞瘤。如此年轻,他却轻轻的走了;谁的眼泪在飞,凄楚痛哭的旋律凝露生命的无奈与宝贵。谨以此文深切纪念敬爱的王老师!也祝愿所有的老师都保重身体,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幸福长寿!
个人分类: 师生情谊|8563 次阅读|6 个评论
教师节快乐-回忆我的导师对我影响最重要的三句话
热度 20 郑玉峰 2011-9-10 10:40
从昨天开始陆续收到我的学生祝我节日快乐的短信和电话,当然还有他们埋怨我今天不给他们机会给我过节的短信,说我出差也不跟他们请假,呵呵。 早上也决定像我的学生对我那样给我的两个导师(叶先生和赵先生)都发了短信祝他们节日快乐。他们和我预想的一样,没有给我回短信。 在这个时刻,觉得可能还是回忆下其中一位先生,赵连城老师,对我人生来讲最重要影响的三句话吧,我认为是我在哈工大跟他的11年期间中最重要的三句话,作为我送出的“教师节礼物”(估计他看不到,呵呵)。 (1)在我刚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就被老板教导“多读书”“多看英文文献”,我就是一个老实的听话学生,按照老板的要求,在研一开始认真看文献,当时我记得复印的英文文献上面被我标记了大量的中文含义,一篇一篇的读,一篇一篇的翻译,一个一个单词的查字典(一个单词查了又忘,就不停的查了写下来,直到记住了),就这样大概研一的寒假我读了20-30篇文献下来,陆续地我的英文专业词汇量上来了,读文献快了,同时也知道该用什么词最能正确表达,在英文写作上也就有了基础。这句话看似平常,但要学生真正听进去,我现在也会对我的学生说同样的话,但估计只有真正做了的人才能体会。不管怎样,我一直认为,这是我至今能够不停发表英文文章的最初最重要的启蒙。 (2)我幸运地从博士毕业做讲师到教授用了5年,当我30岁做了哈工大教授的时候,大学里升到教授似乎已经到顶了,而且好歹也是“九所”的教授,多少有点轻飘飘。但当时老板说了一句话:“小郑,教授分三六九等,你要做个一流教授”,得,这把我一辈子都套牢了,我得到老板的最高指示,也是我指引我今后工作的路标,我现在正在认认真真的去执行,目前做了7年北大教授,也还是个小小教授而已,离一流实在太远。 (3)在我做了教授之后,问了老板一个重要的问题:“赵老师,您看按我的个性以后适不适合当官”,得到的指示是“不适合,你好好做学术”。 这是我总结了我的老师对我影响最重要的三句话。其实每个老师都会对他、她的弟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可能你去问老板,他/她影响你最重要的话,可能他/她并不一定记得(或者和你心目中的不同)。每个学生一定会有自己的感想,自己的老师影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或话语。很多时候导师和学生就像没有血缘关系的家长,但凡学生询问老师的意见,老师一定会从他/她的人生阅历角度给你他/她最好的建议,只是你是不是会接受他/她的意见而已(完全自愿,你可以不听)。不论是学术还是生活上的问题,导师都会给你他/她一个过来人的最佳建议。但听不听,或者听不听得进去,完全看个人的造化了。另外就是学生,你是不是会去问,才是关键问题,当你人生中遇到关键的问题,你会不会去问下你的导师呢?看到这个帖子,希望会对每个学生有所启发吧。
11921 次阅读|21 个评论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节快乐
热度 4 chunge 2011-9-9 12:39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节快乐
首先,我不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其次,我也不是老师,只是一名研究生。但,曾经我经常去北京师范大学“玩”,蹭过北师大图书馆、食堂等等,还去过华中师大,去过辽宁师范、首都师范、新疆伊犁师范等等;也曾做过小老师——支教初中数理课,在陕北大柳塔镇。有时看到生活中很多不协调(和谐?)不自然(和谐?)的事情,我总想到的是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但细想根在教育,而教育却在体制之上。如今,我胆怯不敢多谈体制,重要的是这个我每次都要怀念每次都要惭愧每次都要奋发的日子——教师节,所以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科研中写论文一事聊两句。既然是学生,很多认识欠缺,索性就实实在在说点,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学业,有不妥之处、得罪之处还恳请批评指正,以便于我及时修改编辑(撤稿)。 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启功先生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参考 ,最为引人注目的这句话被启功老先生写在北师大学16栋宿舍(女研究生宿舍)旁边。我是一个不懂书法的人,文辞功底更是让人羞愧难掩,还是不多谈。我想他老人家完全可以临摹出很多气势恢宏、一草纵千里的字幅,但我们常见的还是他那独具一格的启功字体(网上有启功字体下载 ),尽管我觉得不太有气势(我是外行),为何他还这样呢?我想,在阅览前人无数字帖,深入思考,无数次思索,可能领会了写字思想灵魂所在,就是“通窍”了,积淀了如此多的内涵,何不去开创自己的想法呢?书法虽传统,但也在进步,也有创新啊。那何为老师呢?是韩愈解释那段文字吗?当然是。师者,第一要务“传道”(太庙博士厅有个解释牌中的preach),即传授圣贤之道,传授道义之教 ,我觉得就是传授“道义”和“门道”,道义即学风道德,门道即专业精髓;二则“授业”,传授学业,即“灌输知识”;三则“解惑”,解答疑难之问,也是老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那启功先生之“道”在何处?在领会了书法之灵魂(我个人感觉),由此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为启发后人,为后人继续改良(创造),大则使中华传统文法不断进步,永葆青春;小则,使学习者通汇门道,领会人生之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写得痛快,写出自己的感觉,酣畅淋漓。“学为人师”,学识上为我们之师,故师者具备专业知识领域的“道义”、“门道”、“授业”和“解惑”之能力。所以,第一点就是“道义”,刚好又和“行为世范”耦合(近年科研滥用词,俺也感觉一下),做学问的学术道德风范要闻之言之视之均能过,而并非得过且过蒙混过关。 这里我多谈了老师,并非“以下冒上”,而心中确有愤愤之意难解。“行为世范”,德行道义为世世代代之典范、模范,这是基于(科研滥用词)“学为人师”之上更高的要求,充分厘定(科研常用词)了老师最高境界之定义。读者如听众,如师长倾听学生感言,“必然”时间有限,毕竟各位有的忙学习,有的忙试验,有的忙谈恋爱,索性后面不细谈“行为世范”了,举个实际的科研例子谈谈“师者道义”,或是“未来师者道义”,具体拆字或咬文嚼字之文可参考吕喆老师 博文 。 这是我在半年时间偶然发现,也是曾经做本科毕业论文顺藤摸瓜之意外发现,经过很久酝酿,决定暂放此处讨论,有所得罪还恳请原谅。 论文实例如下: 1)题目相似,结构和内容大体相同。第一篇第一作者为同济大学海洋学科有名教授,但随后学生A某接着连发3篇“改头换面”文章,经私下联系该教授,教授言之恳切说早有人“举报”,他已经批评了A某,但后面还有两篇是学生参加工作后发的,他也无能为力了,但会好好要求现在的学生。毕业事情之大,找工作事情之急,但白纸黑字留千古的事情还得谨慎,不为论文而多论文,不枉做老师与学生; 2)题目类似,其中一篇将题目所研究地区名称细致化,论文内容大体相同,图片大部分相同,改变数据成图方式(如纵横坐标颠倒)。其中一篇第一第二作者为成都某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作者可能是其导师,业界知名;另一篇作者全部为西部某一研究院,与之前作者单位没有任何重叠; 3)题目类似,内容雷同,调换语序,更改部分关键词汇,如将最具潜力改成发育最好。第二作者在武汉某所重点高校,作者有重复; 4)题目基本相同,关键图件基本一致,分析思路大体相似。发表较早的作者和较晚的均为北京某重点高校,且发表较晚4年的两位作者知名度明显高于较早的唯一作者,后一篇第二作者某行业某院士,第一作者为知名教授。不知道到底谁“弄”谁的? 5)一稿多投,时间相差1年。第一作者相同,单位为东北某地地方师范大学; 6)题目中所出现研究地区相同,均出现“发现”一次。发表相隔时间1年,发现内容一样,但时间较早的作者称在论文发表12年之前发现。作者未出现相同,单位均为京区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 7)题目相似,内容相似,非重要刊物,科普解释; 8)题目不同,研究地区相同,样本性质和数量均相同,作者大部分相同(一篇中文核心,一篇英文重点)。中文刊物的内容较英文刊物内容简单,即英文刊物的分析内容多一些,页数也多一些,引用文献更加细致一些。昨晚发离线文献给留学美国某行业知名大学师兄,师兄早上回复说道“图和数据有很多一样,可能是一稿多投”。考虑到其作者非常知名,我决定私下交流(“多投”可能学生所为)。 这只是“写”论文,而老师在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上做的够吗?做的好吗?姑且不谈科研中具体工作老师是如何指导,在生活中是如何支持。索性,我作为一个“小学生”还遇到了不少好老师,至少在于“道义”上面我目前还没发现不妥之处。有人撰文“学生放羊”,于是有人就撰文“老师放羊”,有矛必有盾,但只有出现矛盾才能有所进步,矛盾是进步的源动力。既然老师有问题,做学生的也会有问题了,所以走在前面的人一定要“示范”作用,做的更好就是达到“世范”目标了。登高忆旧师,中秋悄然至,学生做的不够,惭愧惭愧,还得继续努力继续拼搏,不论今后做什么工作,都牢记恩师叮嘱——痛痛快快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如今,学生已离京进新城刚入新校,秋叶飘零,师者之尊,感慨之极!今日好几位新同学都过来问我给老师送什么,其实我真想不出送点啥,我知道之前在京的老师都很反感本科生送礼,但似乎换了环境学生还是那样,礼来利往。 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我送你们一副我自己拍的照片吧(寓意),愿我们都在进步,都做一个“好人”!老师进一步,学生应在此基础上再爬一步! 参考内容: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1/12/20001228/365679.html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0462/40463/3511901.html http://www.bnu.edu.cn/xxgk/xkzs/index.htm http://www.webshu.net/Soft/font/cn/maobiziti/200809/4523.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249285.htm 吕喆老师拆字释义“教师节” 增: 李学宽老师教师节“大葡萄”礼物
6144 次阅读|11 个评论
节日前夕我收到学生送我的最好礼物
热度 1 After50 2011-9-9 07:10
节日前夕我收到学生送我的最好礼物 昨晚出席了中南大学“首届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颁奖仪式”,让我感到最为高兴和意外的是:学生们为我精心制作了一长串彩色的千纸鹤。这是我今年教师节和中秋节前夕收到的最好礼物!我要感谢学生们对我的良好祝愿和支持! 说句大实话:学生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可老师也同样喜欢听到学生的赞誉啊!谢谢同学们对我的鼓励!在此,也祝同学们节日快乐,祝同行们舒心,祝网友们如意! 附:千纸鹤,是代表你对被送的人的祝愿,每只千纸鹤承载一点祝愿,最终成为一个愿望。千纸鹤有着美丽的传说和文化底蕴,成为人们的感情寄托。传说一天折一只纸鹤,坚持一千天,就可以给自己喜欢的人带来幸福。   红色千纸鹤——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白色千纸鹤——别以为是白色的就不吉利,到了鸟的世界,一切就都要改变了。白色的鸟,那是天鹅的颜色。   黑色千纸鹤——黑色是庄重的象征。   蓝色千纸鹤——兰色代表忧郁,宽广。有海一样的胸襟和天一样的豪情。兰色也通常是具有诗情画意的写手们最喜欢的颜色。   绿色千纸鹤——绿色在平时是生机勃勃的意思,但到了鸟类世界里就完全是鹦鹉的代言人了。   黄色千纸鹤——黄色是暖色,给人一种温暖和温馨,更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本色哦。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36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师生共享教师节快乐!
热度 1 xupeiyang 2011-9-8 10:48
刚才,我的学生李阳送来节日贺卡和康乃馨鲜花,祝教师节快乐。 我很高兴,很感动,每年教授节,学生都送来节日问候。 每到节日,学生给老师发个短信、打个电话、发个EMAIL信就可以了。 特别是问候中小学、大学的老师,他们一定特别高兴。 不要去破费,送什么礼物。 祝老师和同学中秋节、教师节快乐! 我感谢你们的祝贺和礼物 毛雅君 张玢 王敏 倪素云 刘晓婷 李海存栗文靖 周琴 李阳 阿丽塔 张燕舞 杜建 邀请你们9月10日 一起欢度中秋节 教师节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65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同层次学校的研究生与导师“排序”
热度 2 wangxh 2011-9-7 12:41
标题党,不好意思!其实不是排序,是分类,硬扯为“排序”——这不时髦嘛! 先说研究生: 0.X 流学校的研究生很难见到导师,找导师要预约、而且排队被召见; 1.X 流学校的研究生经常见到导师,找导师也要预约,但一般不必排队; 2.X 流学校的研究生总是见到导师,一般不主动找导师,但经常被导师召见(虽然不太情愿地); 3.X 流学校的研究生很难被导师看见,即使导师约见也不一定如约,因为...... 再说导师,这个好像与学校无关: 没见过自己亲学生几次面的导师是一等导师; 不认识自己亲学生的导师为二等导师; 分不清自己的学生张三李四的是三等导师; 认识、也能分清张三李四的导师是四等导师; 关心学生的未来工作和事业的是五等导师; 关心学生婚姻与生活的导师是最好的导师! 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等的导师是混等导师,极有发展潜力哟!
个人分类: 教之道|29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生怎么想老师不知道
热度 1 csiro 2011-9-4 06:47
老师有老师的想法,学生怎么想老师不知道,或者很难理解。我有几次这样的经验。这就提醒我如何为学生想想。 前年,我表姐的女儿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考本校的研究生没有录取,就调剂到北京林大。她第一次到北京来报到,父母也跟着来了。我晚上见到她的时候,情绪很低落。在父母面前哭起来。原因是学生宿舍住得没有武汉好,食堂吃得也没有武汉好。她父母没有多少文化,束手无策。我和李俊好言安慰了一番,尽量强调北京的优势,我保证她一年以后不会想离开北京。 最近打电话,知道她暑假回家了。现在快毕业了,父母希望她回到身边,说给买一套房子,一辆车子。但是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回去。 还有一次,我在找到悉尼的访问学生。博客上发表了这个信息,并同一些学校联系过。有一个家长,给我来信,他跟我是同龄人,竟是给孩子咨询的。很多情况下,孩子并不着急,确是父母承担着压力。 老师安排工作,学生未必感兴趣。现在真正对工作感兴趣的学生不多了。更多的是感到压力。老师如何释放学生的压力,提升动力和信心,这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能高高在上。很多老师非常严厉,学生不止哭过一次。(这在国外是很少见的)我觉得这样的老师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我一直不是一个好学生,因为我很少按照老师的思路去想。说好一点就是喜欢独立思考。举一个例子,前一阶段在悉尼换驾照考试,没有通过。一个原因是过路口没有观察(Observation),我已经有六年驾龄了,过路口的观察我看一眼就够了。考官却认为需要那种夸张的观察! 几天前王恩利到我家住了一晚上,我同他谈起这件事情。他说他第一次也没有考过。就是听同事说,要注意观察。结果到一个路口,本来没有人。他在那里左顾右盼,浪费很多时间。回来了,考官说,一个人都没有你在那里看什么? 对学生,鼓励他有想法,即使是错的。如果一个学生,总是揣摩老师怎么想,怎么才能不受老师的训斥,这个学生就完了。对老师来说,那就是教育的悲哀,那就是误人子弟。
个人分类: 感悟篇|3316 次阅读|1 个评论
论文老板挂名 实验学生受伤
冯用军 2011-9-4 00:29
论文老板挂名 实验学生受伤
先看3条近日新闻: 东北农大多名师生因动物实验染传染病 专家组认定该事故是一起因学校相关责任人在实验教学中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学校对事故承担全部责任 华东理工大学两研究生做化学实验被炸伤 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 5人受伤无生命危险 这年头,导师(tutor)就是老板(boss),众所周知。 为了生存或更好地生活,许多人不得不去考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去做博士后,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老板们的剥削。 近年来,中国科研经费越来越多、科研奖励越来越多、科研荣誉越来越多、科技合作越来越多,老板们也越来也忙,跑项目、跑经费、跑奖励、跑荣誉,尤其是一些院士、学术明星、牛导,大多都成了空中飞人,就是开会、剪彩、做报告、做鉴定、评审、视察,吃吃饭、喝喝酒、跳跳舞、泡泡脚。 老板们这么忙,当然于他们也是情有可原,有的还是情非得已,要不然没荣誉奖励就没项目、没项目就没科研经费、没科研经费实验室都无法运转,更别说买仪器、药品等了,难怪有人说,好老板=跑来钱。 老板们是自然不屑于做实验的,进实验室偶尔为之,也是监督看看哪个学生有没有早上睡懒觉(聊QQ)、中午看黄片(看电影)、晚上打飞机(玩游戏),就是监督尽力剥削免费劳动力。 老板们让研究生(硕士、博士)写项目申请、写论文、写评奖材料、写评荣誉材料、写会议综述、代评项目,也就罢了,但老板们不顾学生死活,在缺乏足够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压榨学生拼命做高危险、巨毒实验,这就有些不对了,甚至有点没人性了。去年有中科院实验室爆炸起火(大连化物所、工物所等;),近2日有东北农大、华东理工“血汗实验室”老板不顾学生生命做危险实验,导致师生或伤或亡,责任重大、教训深刻。 更有甚者,很多老板不是拿小白鼠、小猴子、小鸭子、小山羊等当实验品,而是直接拿学生当实验品(英国莱斯特大学: 医科学生汤姆在新一代的医务室接受测验 ),就像高铁拿中国人当实验品一样。 归根到底,都是SCI、EI等“论文大跃进”惹的祸,而近年来不靠谱的上海交大“世界学术论文排行榜”更是加剧了中国科研的畸形发展,是对中国高校的极大误导和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不包括郎咸平说的“收钱、3p”的暗箱操作和猫腻情况)——重科研轻教学、重理工轻人文、重理论轻应用、重论文轻人才,对中国科研文化、科研环境和科研贡献的改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也是中国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下滑和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罪魁祸首之一。 中国科研不早日回归兴趣的话,目前这种趋利型、利益性、关系型科研文化只会将中国科技事业带向坟墓。 可怜了那些被传染、受伤的孩子们,祝愿他们早日康复! 中科院 大连化物所 发生 爆炸 所方称未造成伤亡——中新网 中新网大连6月9日电 (赵媛 张彦琴 谭硕)9日13时40分左右,位于大连星海广场附近的中科院 大连化物所 发生连环 爆炸 事件。据知情的中科院 大连化物所 工作人员说, 爆炸 ... 中科院 工程热物理所实验仪器 爆炸 _新闻中心_新浪网 2006年6月17日...昨天中午12时30 分许, 中科院 工程热物理所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一仪器发生 爆炸 ,飞出的铁皮将停放在附近的两辆车砸坏。 昨天下午1时左右,记者在中关村... news.sina.com.cn/c/2006-06-17/12489229023 ... 2011-5-3 - 百度快照 :::北京: 中科院 硅烷泄漏燃烧 消防员排除 爆炸 危险(图)--::: 2004年3月28日... “万一钢瓶达到足够温度而 爆炸 ,就跟炸弹一样,后果不堪设想!”现场一位 中科院 微电子所工作人员说。此时为下午5时20分,他说大约下午4时40分,听说... www.sc119.gov.cn/Get/DeYang/Gnwxfdt/05611 ... 2005-10-11 - 百度快照 东北农大多名师生因动物实验染传染病 5个班级28人被感染布鲁氏菌病,其中27名学生、1名老师 “关节疼痛以致行动不便,全身乏力、多汗,最严重的时候生活不能自理,这便是我这几个月来的真实写照。”诉说这种症状的,并非是一位八旬老者,而是一名20岁出头的年轻人王永杰(化名)。 王永杰是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本应在新学期成为大四学生的他,却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准备考研、毕业、找工作,而是同时忍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 这一切,都源于王永杰患上了一种名为布鲁氏菌病的乙类传染病。“我与其他26名同学便是在那几次动物实验的课程中,因为学校的过失,感染了此病。”王永杰说。 28名师生因实验课感染乙类传染病 2010年12月19日下午,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畜禽生产教育0801班30名学生在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室进行“羊活体解剖学实验”,对于这些20来岁的男孩女孩来说,这样的课程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的实验室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干净整洁,反而是有些杂乱,甚至我感觉有些不卫生。我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开始的实验。”王永杰说。 针对试验用羊的解剖不久就完成了,王永杰和他的同学又如以往一样回到了普通的校园生活,可谁知,这一次看似寻常的课程,却把他们带向了无尽的深渊。 “没有看出异常,当时谁也没有感觉到异常,非常平静。”0801班未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一名同学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说,这期间,他只注意到有一位姓王的同学一直在发烧。 这种平静之下,却蕴藏着危机。 2011年1月,临近寒假,王永杰却不轻松,因为他已经连续高烧很多天了。由于是冬天,感冒发烧也属正常,所以他没有警觉。经过吃药、打针等治疗后,他终于有些好转,却总觉得不是那么舒服。 春节转眼即过,2011年3月,王永杰再次回到学校时,发现与他症状一样的同学有好几个。“开学时,一位姓王的同学被其母亲背到了学校,那时我才知道,他与我症状很相似,不同的是,他因为关节疼痛已无法行走。”王永杰说。 王永杰注意到,过了没几天,班上有几名同学消失在了课堂之上。 紧接着,学生中就出现了传言,称动物医学学院的同学因为做羊活体实验而得上了一种浑身无力的怪病,已经确诊为布鲁氏菌病。听到这个消息,0801班的同学顿时傻眼了:他们班也做过此类实验,班上那些同学的奇怪症状难道是…… 传言很快得到了验证,据多名被感染学生回忆,校方很快便组织0801班集体进行检查,最终发现,全班30人中共有16人感染布鲁氏菌病。这还不是最后的数字,因为做过此类实验的,并非只有0801班。学生们称,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后,最终查出,共5个班级28人被感染布鲁氏菌病,其中包括27名学生、1名老师,感染者被送至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接受治疗。 患病学生感叹:十数年寒窗苦,一病全作废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自从确诊为布鲁氏菌病后,王永杰一直想要知道答案,“一开始并不了解此种病,就也没把它看得太严重。” 但当查到布鲁氏菌病属于乙类传染病时,王永杰被眼前的文字吓到了:“原来布鲁氏菌病是与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病等20余种‘大名鼎鼎’的传染病并列的乙类传染病!” 王永杰说:“我们在医院打听到,布鲁氏菌病还可引起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早衰及不孕不育等多系统疾病,更让我们惊恐的是,此病有可能久治不愈。” 对此,北京地坛医院的传染病防治专家告诉记者,布鲁氏菌病危害较大,而且这些年越来越多,“此种病为人畜共患病,以畜传染人为主,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最主要的途径是接触性传播,其他途径包括饮食、接触患病动物皮毛。急性的病人会发高烧,关节痛,出汗,这是普遍的比较典型的症状。另外,有一些病人有很多非典型的症状,如肌肉痛。此病菌可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引起脑膜炎等并发症,侵蚀骨骼,引起骨骼损伤,甚至让患者丧失劳动能力。” 对于治愈时间,这位专家告诉记者,“临床上多久可以治愈,现在掌握的时间不太一样,有的医生治一两个月,有的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也有。至于怎样才算完全治愈,永远不再复发就可以了。” 王永杰告诉记者,他们本来对治愈此病也满怀信心,但在医院进行了3个疗程的治疗后,反而愈加担心起来。 “在医院里,我们认识了不少同样患有此病的患者,他们有的人在患病后十年,还到医院做巩固治疗,有的人因并发症不得不再次住进医院,这让我们非常担心。”王永杰说,“而且在治疗期间,我们很多人每天早上醒了,都不敢动。” “为什么不敢动?”中国青年报记者问。 “因为疼,各处疼,尤其是腰疼难耐。特别是下雨阴天,有时候,我们这儿的男生都是哭着面对下雨阴天的。”王永杰回答。 “经过治疗,我们中间有的人病情出现好转,但有人加重。有的同学说出现精索静脉曲张、髋关节积液、股骨头坏死前兆等症状,这让我们信心大失。”王永杰回答。 但最让学生们受打击的,并非是身体上的痛苦。 “布鲁氏菌病还属于《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规定的乙类职业病。我们查过法律法规,我们专业涉及到的许多行业对布鲁氏菌病患者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如果能完全治愈也就罢了,但我们看到的、感觉到的,不少都是不能完全治愈的信息。如果我们有人不能完全治愈,那这专业、这书,真是白读了。”王永杰说,“我们很多人都感叹,十数年寒窗苦,一病全作废。” 因上课染病,谁来负责 其实,在同学们的抱怨之外,面对27名学生和1名教师被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事实,东北农业大学并未装聋作哑,而是很快展开了调查。 “今年6月的时候,学校将此次事件的《调查报告》交到了被感染学生手中。”王永杰说。 在这份《调查报告》上,记者看到,患病学生参与实验使用的4只实验山羊,全部来源于一家名为青喜的养殖场。实验动物购买时,采购人均未按《黑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要求养殖场出具有关检疫合格证明,实验前,指导教师也未按以上规定对其进行现场检疫。记者查阅原国家科委1988年发布施行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也发现了类似的条款。 《调查报告》中显示,鉴于布病感染的机理,同时根据患病人员均参加了以上4只山羊为实验动物的相关实验,断定未经检验的这4只山羊带有布鲁氏菌。此外,导致此次感染的原因还有:“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未能切实按照标准的试验规范,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章程,进行有效防护”,以及实验动物管理失职、监督不到位。 “后来我们拿到的黑龙江省教育厅《对东北农大布病处置的复查及指导意见》中,也确定此次事故是校方的责任。”王永杰说。 在这份加盖黑龙江省教育厅公章的《指导意见》上,记者看到,“根据吉炳轩书记、王宪魁省长、程幼东副省长的有关批示精神及省信访办的要求,现就东北农大布病事故处置提出如下指导意见……通过对学生走访和现场实地调查,专家组认定该事故是一起因学校相关责任人在实验教学中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学校对事故承担全部责任。” 对于事故责任人,《调查报告》中写明,免去郑世民动物医学学院院长职务,免去魏萍动物医学学院党总支书记职务等。中国青年报记者验证,郑世民与魏萍确已不再担任原职务。 此外,《调查报告》中还提到,校方表示愿意承担治疗的全部费用,并“将根据患病学生三个疗程结束后的治疗结果,充分听取患病学生与家长的意见诉求,尽快拿出赔偿等善后问题的解决方案。” 但在赔偿善后方面,校方却与一些被感染学生发生了争执。 尽管在校方提供的善后协议书中有校方承担后期检查治疗费用、推荐工作、现金补偿等条款,但一些被感染学生依旧有自己的顾虑。 “我们查过教材《实用临床布鲁氏菌病》后发现,这种病有一定几率转入慢性期。我们现在承担的风险太大,一句‘你病了我治’、‘你残了我赔’,让我们难以甘心。至于‘你找工作我推荐’这一条,如果让我们继续从事本专业的相关工作,我们真怕了,但若是找其他工作,我们能否胜任,也是一个未知数。最重要的是,现在学校领导认这些协议,那么,许多年后我们真有人旧病复发的话,那时的校领导还认不认?我们的担心实在是太多了。”王永杰说。 9月2日,记者致电东北农业大学多个部门试图采访此事,但截稿前并未得到回复。
个人分类: Science Journal|3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学,成绩是你自己得的,不是老师给的
热度 7 wangxh 2011-8-31 08:35
昨天跟学生一起去参观,回来的路上突然想起上学期一门课有两个学生不及格,但这学期开学时只有一个学生补考。于是就关心地问另一个学生:“你为什么不参加补考?” 好家伙,这一问引来一篇埋怨声: “老师,你太狠了,他没有补考的机会!” “老师,你给他的成绩太低了,根本没有补考的机会,属于大挂!” “老师,你才给了他20分,必须超过35分才有补考的机会!” ...... 七嘴八舌抢白了俺许多句,都是说我的错,就没有一个学生说“老师,他得分太低了。” 于是便问道:“这么说,他不及格、没有机会补考是我的错、是我造成的了?” 学生们稍稍冷静下来,俺继续说:“请大家不要搞错了,是他自己没有答对题目,故而造成没有得到补考的分数线,不是我给少了。难道他得17分我还得给到35分使其能够补考吗?凡是总有个界限,学校之所以这么规定是有道理的。成绩不到35分意味着这门课需要重修,或者说,正常情况下补考也很可能不能通过。” 听着我认认真真地讲,学生们也就不说什么了。不过,很显然,他们大多是不服气的,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有些教师不严格执行规定而使他们“获益”。 别人的事儿,俺管不了更改不了,但自己一定要守住这小块净土:同学,成绩是你自己得的,不是老师给的,请你们努力吧!
个人分类: 教之道|4540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一个教师前三年的业绩决定了他的一生
huiee 2011-8-23 00:21
本文转载自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512032 有许多青年教师,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诚惶诚恐, 久而久之,也便麻木了,年岁渐长,也有了些所谓的经验,可以安安稳稳地混下去了。许多平庸的老师就是这样练成的。回顾自己初为人师这十余年,有过令人痛惜 的浪费,也有过夜以继日的探索。一点感悟,希望能够给新老师一点启发,也希望过来人能够多多指教。 第一、态度决定一切。 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如果喜欢,这是你的选择,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相信我)如果不喜欢,那仔细想一想,你其实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如果你 文笔不错,或者拥有其他方面的才能,那就不要犹豫,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吧!如果你觉得就业形势不好,或者你也缺少其他方面的才能,没有关系,或许有一天你 会喜欢上的――我们之所以不喜欢,除了感觉这玩意儿以外,在很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投入。 第二、为自己定个计划。 刚走上讲台,你的心情可能是复杂的,或许有些自负,或许有些忐忑。很快地,第一口水便会呛着你,但是不要紧,对一个新老师而言,什么都可以原谅,先静下心来做几件事情。 第一件,分析你自己。你的长处在什么地方?弱点在什么地方?弱点有可能改进吗?这些首先要搞清楚。你的性格中,你的知识结构中,哪些对你的教学直接有益,哪些是间接的,哪些是有妨碍的,多问问你自己。很快地,你便会明白一个道理,“教,然后知困。” 第二件,为自己列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显然很重要,对你的一生。我想告诉你一个你必须明白的道理:一个教师前三年的工作成绩往往决定他一生的高度!所 以要想尽快成长,一定要重视前三年。计划的内容由你来定,如果确定不了,我有一些建议: 1、坚持写教育随笔。你得明白人是怎么一种动物:很容易忘却过去,总是在重复错误。你得在随笔当中真实地记下每一天,记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下 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哪怕是一处细小的失误。这些对你很重要,而且,当你要回顾以往的时候,当你想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真正的总结的时候,这些是有用 的,许多的随笔结在一起,总会从当中提炼出金子来。并且,三年以后,你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自己也可以经常地发表论文了!这一点 都不奇怪,如果不这样才叫奇怪。我很遗憾,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其实大部分教师都做不到,平庸是从细节开始的。 2、确立读书计划。你必须记住一句话: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当然尤其如此。每年读多少本书比较合适?40本,这是我的计划,供 你参考。实际上可能远不止这个数字,尤其对语文教师而言。人有许多陋习,为自己找借口是最可耻的一种,我一直这样认为。李镇西老师在谈到读书的问题时说过 一句话,恋爱中的人再忙也能够抽出时间来约会。这句话我印象深刻。读什么书是一个问题,我想从语文教师的角度谈几点意见。第一,要继续阅读专业书籍。要注 意跟踪专业领域内的前沿成果,最新理论,最好订几样圈内的刊物。我自己常年订阅的刊物如下:《读书》《名作欣赏》《小说月报》《散文选刊》《文史知识》 《南方周末》,其他经常订阅的有《中华活页文选》《诗选刊》之类,我没有订与教育有关的专门杂志,因为学校有。除了杂志,当然最好经常性地能够购进一些坊 间流行的品位比较高的新书。第二,要加强教育教学类书籍的阅读。我知道在师范院校,没有几个人认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类教材教法,那不是我 们的错。但现在不同了,你必须去读!有许多老师轻视这类书籍,以为是无用的,更重视专业书籍,这是不对的。以为无用只是因为你还不知道它的价值。在这时 候,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你通常会读哪些书?有没有一个先后的顺序?我建议你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先从切近的,感性的书籍读起。我倾向于读名师的课堂实录以及 各种教案。我一直比较注意搜集各种教学实录,我以为,这是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凭借。通过这些书籍,你可以观察到这些名师在上课的时候是怎么切入的,怎 么灵活处理课堂上发生的各类事件。读久了,你可能会发觉,不同的名师都有他们的风格,而支撑他们风格的,是他们的教学理念,他们对教育教学本质的一种理 解。这时候,你该找几个你比较喜欢的名师来研读一下了,这样的名师很多。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你慢慢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读一读那些被名师们交口称誉 的教育家的作品,比如三老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杜威的等等。时候到了,慢慢去读吧,用你的一生。 3、要有教育教学计划。无论是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你希望达到什么目标?不妨写下来,不写也没关系,刚才教书嘛。 第三、学会处理好四种关系 1、与学生的关系。我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时候有一句话:永远站在学生一边! (1)不要把学生当成“假想敌”。心理学证明,自我暗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不要把学生当成假想敌,从而挖空心思地去打击他们,拉拢他 们,欺骗他们,控制他们,利用他们。当我们把学生当成假想敌的时候,我们下意识里会有一些反应,妨碍了我们与学生之间正常的交流。知道孩子为什么无限信任 他们的母亲吗?因为他们之间有着语言之外的交流,因为所以的爱都是从心底流出来的。所以,去爱你的学生,永远要相信,学生的品质远比成人纯洁,我们没有资 格去“提升”他们,我们只能去发现他们。所以,在见到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有笑容。上课一定要带着笑容去上。学生如果受到了感染,就不会对你过分挑剔,就像 孩子不会挑剔自己的母亲一样。无论是处理班务还是上课,要充分地信任学生,比如班费可以交给他们自己管理――千万不能学有些老师在班费上做手脚! (2)不要迁就学生。你必须告诉学生你的原则,做人的原则,管理班级的原则。要避免在学生面前充当好好先生,个性鲜明的老师更容易赢得他们的尊重。当他们 应该受到惩罚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软,这些时候包括,考试作弊,逃避劳动,随意旷课等等,一定要让他们受到责罚,让他们懂得,要为什么的行为负责。这一点很重 要。 (3)一碗水端平。你会喜欢一部分学生,其实我也一样,人都一样。但无论如何,要学会把感情与理智分清楚,千万不要过分地偏向某一位或者某一部分学生。比 如上课提问,比如经常性的表扬等等,特别是在这些学生的成绩很好的时候。做老师的技巧就在于,要把表扬更多地给内向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要更多地让成绩 差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注的目光。这不仅仅是为了教育他们,也是为了班级的稳定。我个人认为,绝大部分差生是教师逼出来的,是教师长期消极暗示的结果,不要 重演这种悲剧。 (4)不要体罚学生。学生需要惩罚,但要以合理的方式。但体罚是万万不可的。不可打学生,不可骂学生,不可讥讽学生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下意识。这一条 原则是来自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如果教育不建立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之上,那么这种教育就是专制的教育,不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时希望见到的那种教育,不是我们 理想之中的教育。你必须明白,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我纠正错误,需要技巧,需要耐心,需要爱心,但首先必须控制在原则内。而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很 可能没有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因而导致一些失控的场面和行为出现。你得学会告诉自己,你不可能摆平一切,得承认有自己应付不了的时候,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 去强制学生接受,那会有损于你的形象,无益于事件的解决。 (5)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爱你的学生,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你爱他们,他们能够感觉到,一定能够感觉到,并且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而且爱,有助于 学生更好地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要学会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讨论问题,包括班务。 2、与领导的关系。 父亲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一定不要与直接领导自己的人发生冲突。我知道,父亲有过惨痛的教训。但当我走上岗位的时候,我却有自己的感受。 (1)与领导保持距离。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想保持自己完整的人格,要记住这句话,埋头做事情,不要把目光停留在领导的脸上。那些与领导比较接近 的人,往往会有两种结局,要么飞黄腾达,在么相反。这种人不尽是小人,但是小人居多。也有些是不自信的人,希望借助这种方式避免淘汰出局的结果,但往往适 得其反。而且,与领导过于接近往往会破坏你在同事当中的形象。 (2)不要说领导的坏话。不要在背后说任何人的坏话,这应该成为做人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对领导也不例外。因为这个世界上,小人总是特别多,而领导又往往 因各种原因成为大家议论的对象。特别是涉及到经济问题和作风问题。现在不贪的领导很少,在中国目前的行政体制下,你得谅解,而且你绝无抓住领导把柄的可 能,一旦遭遇小人,你的处境就不妙了。 (3)在必要的时候,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我自己,曾经为了一个要开除的学生与领导对峙。但是要坚持一个原则,有理有据有节。而且说话要注 意,不要情绪化,让每一句话都能够站得住脚,让领导感觉到你的份量,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他会以为你可以任意驱使。最后还要提醒,不要在公开场合让领导难 堪,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其他。 (4)遇到一个专制的校长,一个缺乏人文关怀的校长,一个只知道捞取名利的校长,你最好埋头教书,苦练技艺,为的是尽快炒他的鱿鱼――在他的学校里你别想 有出头之日,他迟早会成为你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3、与同事的关系 同事关系对你很重要,不但影响你的事业,影响你在学校的地位,而且影响你的心情。 (1)向同事学习。要始终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每个同事都有自己的长处,包括那些在学生口碑中比你差的老师。要尽量地向同事学习,多听同事的课,多进行专 业方面的讨论。 (2)尽一切可能帮助同事。不要拒绝同事听你的课,哪怕是不成熟的没准备好的课。有了经验心得与同事交流,你不会损失什么,而且往往会收益不少。多微笑, 多问好。 (3)尊重老教师,即使他在你眼里已经很老了,已经显得很“没用”。记住,总有一天你也会老,你的创造力也会衰竭。在想要议论老教师教法的时候,尽量保持 沉默。 (4)坚持原则。其实在许多学校,同事之间是根本不会讨论教学的,即使教研活动也形同虚设,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剧之一。一个有作为的老师往往会感到压抑,有 许多人,需要借助他人虚假的表扬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他们不喜欢别人指出他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时候,你可以沉默。如果一定要开口,要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 觉得,这是寻找真正朋友的最好的方法。如果你周围这样的同道太少,我为你悲哀,有空换所学校吧。 4、与家长的关系。 (1)不要收受家长的礼物。即使这礼物很小,也与我们的人格有关。一件小小的礼物,可能会使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彻底坍塌,会不会扩散还不一定。我知道 在许多学校,收受礼物成风,包括调个座位。有许多老师把学校当成了商场,已经丧失了为人师者的起码的东西。但你不要这样,永远要明白,当你从学生家长手中 接过那些礼物或者购物券的时候,总是得不偿失。这应该和不能体罚学生一样成为终生的戒律。 (2)坦诚与家长交流。要让家长感受到,你对他的孩子充满了关切。要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让家长觉得把孩子交给你是可以信赖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家长的声 音,要分析家长的性格,然后决定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不要在家长面前告状,更不要训斥家长。记着让家长留下电话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他。 (3)不要迁就家长。有许多家长是自私的,而且根本不懂得教育,这需要耐心地解释。同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要坚决拒绝家长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特别是, 当这个家长非常有权势的时候。我有一个学生,想换座位,两任教育局长和一任校长花了一学期才解决了问题,我让他们充分地感觉到了一个普通教师对于平等的追 求。 最后,我再谈几点凌乱的想法。 第一、我不赞成唐老师提出的青年教师要争当名师的说法――当然对有这种想法的青年教师我也怀有敬意。我时常在想,对一个人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应该是通 过自己的工作让自己感受到的那种充实感,幸福感,丰盈感。我一直相信,教育的酬报永远在教育之中而不是其他地方。如果通过赛教等方式来企图让自己成名,这 不是最有效的途径。我没有参加过县级或者更高级别的赛教,没有任何证书,但我这样讲并不是出自酸葡萄心理。况且现在很多的赛教能手是包装的结果,是走评 委,教研员路线的结果,而且一入此途,颇有些人便迷失了自己。我一直认为,一个教师的阵地永远在课堂,你的丰碑就在你学生的成就里。所以对于名师之类的头 衔,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时刻问自己:“这对我重要吗?我为什么而教书?”永远忠于自己,忠于自己最初的教育理想,永远保持一颗纯朴的心。相信自己, 你不成为名师,你的生计也不成问题! 第二、永远敞开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只要是人,就有不足,这并不奇怪。永远把自己的不足放在众人都能看得见的地方,你就会永远进步。比如在课堂上,永远 要记着提醒学生随时纠正自己,要对指出自己错误的学生或者同事说声谢谢,发自内心地。对青年教师而言,错误会更多,但随着时间的增长,错误会变少,但不会 消失。错误会提醒我们,永远学习!而且,鼓励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会增加学生对自己的好感而不是相反。当有一天,你需要掩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我为你悲哀, 因为你已经老了!经常会有人听我的课,有一些比较重要。比如有一次市上来的领导听课,我提前只叮咛学生,让他们记着和往常一样,有什么问题直接喊出来,不 用举手起立,最好能让我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非常坦然地纠正了自己上节课的两个错误。后来那节课不但没受批评还被听课的老师在交 流会上特意提到并称赞。我在课堂上经常犯错误,但我的学生在意见征询里从来没有说过我上课有知识性错误。 第三、相信你自己。我们经常以此来鼓励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能自信地面对自己呢?你可以读一读名师们走过的路!韩军是师专毕业的,现在影响如何?李镇西的 成就也是自己慢慢踩出来的。魏书生原来是大队会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窦桂梅老师,中师毕业后别人都不相信她教小学的能力,硬是坐了五年的冷板凳,做了五年 的万金油式教师,但现在已经是清华附小的副校长了。其实你想一想,你比他们的起点要高得多!所以要记住,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也是中师毕业的,八十年代的中 师生心情是灰暗的。我的同学当中有许多有才华的人,但他们太多地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抱怨自己当初的选择。而我却选择了向上,结果从来没有读过高中的我现 在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而当初经常抱怨自己命运不好的同学,有许多还在山村小学里继续抱怨。当然,我没有什么成就,但我现在每一天都充满自信,在03年最 后一节课上,我告诉我的学生说,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1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优秀教师的特征
duke01361 2011-8-22 08:56
优秀教师的特征 (依据 拉姆斯登的研究总结) Ramsden, 2003 A desire to share your love of the subject with students 具有与学生分享对本学科的热爱的愿望 An ability to make the material being taught stimulating and interesting 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 A facility for engaging with students at their level of understanding 能够针对学生的理解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法 A commitment to making it absolutely clear what has to be understood at what level and why 有能力使学生明晰哪些知识必须清楚,应该清晰到何种程度以及为什么要搞清楚这些内容 A capacity to explain the material plainly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材料 A focus on key concepts, and students misunderstanding of them, rather than covering the ground 针对重点概念,容易误解的概念强化学习,而不是泛泛而论 Giving the highest quality feedback on student work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给出最好的反馈 A desire to learn from students and other sources about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and how it can be improved. 有意愿向学生和其他人学习如何改进教学效果,明确可改进教学效果的具体办法 Showing concern and respect for students 能够关心和尊重学生 A commitment to encouraging independence 经常鼓励并促成学生独立学习 An ability to improvise and adapt to new demands 具有灵活应对和适应学生多样性的需要 Us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academic tasks that require students to learn actively, responsibly and co-operatively 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通过分配学术任务启发和促成学生的主动、负责和合作学习, Using valid assessment methods 能够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学习成效评估方法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33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师的欣慰
热度 7 qsqhopeiggcas 2011-8-20 11:02
今天获悉,我去年刚毕业的两个博士生拿到了青年基金,真为他(她)们高兴。今年三月初他(她)们把申请书发来我看了一下,提了不少改进意见,主要是题目太大,研究内容太多,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不明确,建议集中到一个小的科学问题上去写。青年基金资助经费不多,如能解决一个小的、具体的科学问题已经不易了。 还有,今年毕业的一个硕士生、三个博士生已经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单位,在找工作期间,我也帮他(她)们咨询、推荐了一些用人单位,现在学生找一个好单位真不易啊! 今后,还得多在学业、工作上给他(她)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还得扶上马、再送一程。 学生好了,老师面子上才有光啊。
个人分类: 生活感受|3747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为什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热度 17 neilchau 2011-8-19 08:57
为什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上个月,去阿姆斯特丹参加了个号称膜领域最大的国际会议(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mbranes and Membrane Processes ) 。这个会议每三年举行一次,此次参会人数将近 1100 ,规模是够大了。为了这个参加这个会议,为了见识下膜领域的“魔头”“魔王”,我可是飞越了没有千山也有万水吧 :阿德来得——墨尔本——广州——北京——阿姆斯特丹,南半球到北半球,东半球到西半球,如果算上飞机晚点和等机时间,总共 30 多个小时。到阿姆斯特丹都晚上十一点了,第二天早上又奔向荷兰的另一个城市去参加一个年轻人的交流会。事后,连自己都感叹哪来这么大的劲头;会后,静下心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参加国际会议? 以前只是简单地认为:参加会议是一次和国际同行学术交流的好机会。现在才发现:实际上真正有效的学术交流非常有限,尤其是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原因很多: ( 1 )上千人的国际大会,找到跟你相关的小同行容易吗? ( 2 )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了方向类似的小同行,人家愿意跟你交流吗?据我的观察,会下休息时交流的一般情况都是:大牛对大牛,小牛对小牛,教授对教授,学生对学生;如果没有发表很多好的文章,在同行面前有点名气,别人一般不会对你感兴趣。如果是个学生,去跟教授交流,教授一般也懒得搭理你。 ( 3 )会下难有跟教授学术交流的机会,会上就有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次会议15分钟做报告,5分钟提问。大部分报告人都不能在15分钟内讲完,所以最后留下的时间只能提1-3个问题。面对那么多听报告的人,这1-3个问题也不一定能轮到你去问。即使你好不容易提问到了,演讲的人也未必能给你个满意的答复。 (4)相比之下,海报时间还是一个比较好的交流机会。如果对哪个海报比较感兴趣,可以跟作者进行比较深入地探讨,甚至学术争论。不过也有循着目录找不到海报,或者找到了海报找不到人的情况。 既然如此,那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干什么?如果单从学术交流方面看,国际大会确实还不如小同行之间 Seminar 之类的学术会议。个人感觉参加国际大会的好处不全在学术交流,更在其他方面: (1)对已经做出很多不错成果的人,可以借大会 show 一下自己的研究,结识更多的同行。 (2)对还在为选课题迷茫的人,听听不同研究方向学者的报告,对自己的选题会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3)对科研中遇到困难的人来说,别人的一个报告或者跟他人的一次谈话也许能激发,灵光乍现,从而越过障碍。如果自己去年没有参加悉尼那次学术会议,也许今年根本不会有三篇文章的发表。 (4)对于学生来说,至少可以见识下牛人,听下他们的报告。虽然没有机会认识他们跟他们交谈,总可以认识下他们的学生吧,大牛们的工作其实也都是由学生完成的。 ( 5 )跟同行们“吹吹牛”、“拍拍马屁”、“拉拉关系”,好听点的说法是“ Develop your network ”。学术圈也是一个所谓的“江湖”,行走在这个 “江湖”,常年不参加国际会议,肯定会被同行们遗忘。可悲的是,这个作用日益成为不少学者参加国际会议的主要目的。难怪一个朋友大会之后,极其失望,以前对学术满怀期望的他,甚至有了从此退出学术界的念头。 至于自己在这次大会上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1)作了两个口头报告;(2)五天的会议坚持到了最后,每个时间段的报告几乎都没有错过,所以会后也是相当的疲劳。当看到那些教授们在报告会场外聊天、自己也不想进去听时,就暗示自己:你还是学生,人家是教授,等你成了教授,才有资格不听他人的报告。(3)前两天每天三个半小时的海报,也坚持到了最后,下来后由于说话太多,喉咙都有点沙哑了。 总之,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还是可以在各个方面有不小收获的,关键在于自己参会时的态度。 到 阿姆斯特丹后听到最多的一个笑话:红灯区的妓女举着汉语牌子招揽中国顾客:"我们有发票,还是真的,保证可以报销".我听后淡然一笑,心里却挺不是滋味的.....
个人分类: 科研共享|25995 次阅读|42 个评论
不想当博导的最大好处:最大限度减少对垃圾论文的贡献
chenmingliang 2011-8-17 06:25
蓝劲松 老师发表的博文“不当博导的好处”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基本赞同蓝老师的观点,只是想补充一点:不当博导的最大好处是不必逼着自己和学生一起制造更多的垃圾论文!从而规避学术腐败的风险,因为学生多的博导,总有疏于监管的时候,说不定那一天因为某个学生抄袭而被绑架。 其实,真正出有意义成果的教授不多,不论工科、理科、文科,这与当不当博导无关,也与是不是院士无关,因为真正想做学问的教授不多,多数是被考核体系逼着去做所谓的学问的,是为了保住饭碗或头衔去做的,是冲着钱或诸如博导、院士之类的漂亮外衣去做的,这种逼良为娼的考核体系的最大贡献是,全国的教授一起制造了海量的垃圾论文(为论文而作的论文,东拼西凑的“捣糨糊”之作,无创新的成果支撑),以至于中国没有成为真正的科技大强国,却成了名副其实的论文“大”国,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教授的成果只有“量”,没有“质”。 但是话说回来,又有哪一个教授不想当博导呢?!
2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理解家长为什么给正在军训的孩子请假
热度 1 yaoronggui 2011-8-16 22:49
我校军训时间为8月15日至8月19日,即从昨天开始军训。本人通过统计发现有一小部分家长在军训前就给我们班主任请假说不参加军训。通过昨天和今天班主任反映的情况发现,又有一部分家长给班主任打电话说因为天气热、怕小孩中暑,所以不参加军训,我们班主任努力做家长工作,但家长还是说要请假,我们班主任也无能为力了。 我真不理解家长为什么要给正在军训的孩子或本应该参加军训的孩子请假放弃军训呢(除非确实有疾病不能参加)? 我校军训工作是一个高中入学前的重要工作,在军训期间除了教官教他们,我们班主任还要给学生进行高中入学前教育,比方行为习惯、仪容仪表、上学期间玩手机、上网等等方面的教育。我认为军训能起到以下一些作用: 第一:能磨练学生的意志。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小孩吃不了苦,通过军训,可以适当地锻炼小孩的意志。 第二:进行高中入学前教育。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学校花了很大的精力狠抓这一块,因为一个学生如果平时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好,对将来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在初中,家长会狠抓学生的学习,可是到了高中,很多时候家长根本没有机会去抓或者没有时间去抓,这时候很多学生的学习就会散漫了,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我们高中老师对他们进入入学前教育了。一旦到出现了问题,再去教育就晚了。 第三:慢慢接触高中生活,适应高中生活。军训完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进入高中学习了,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学生要慢慢适应。为什么有些人初中学习好,到了高中学习就差了,除了学生自身放松了学习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待高中学习的学习方法没有改变,没有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老师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作用简而言之:小学时,老师牵着学生走;初中时,老师在旁边领着学生走;高中时,老师在前面领着学生走;大学时,老师给学生指明目的地,学生自己走。 军训,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天气炎热,但我还是非常希望绝大部分学生能战胜酷暑,顺利完成军训。
个人分类: 教育管理|5395 次阅读|4 个评论
国企真的就那么复杂么
masheng1984 2011-8-13 20:59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寒门学子之殇——本质分析
热度 11 sxyaxy 2011-8-13 12:49
首先必须承认的几点 : 1、寒门指属于低产阶级的一类人。 2、有潜质的寒门学子本博专指能够进入好一点的重点大学的学生。本博中的学子一律指大学 生。 3、寒门学子家境各方面都贫,主要表现在家庭背景、经济需求、人际关系。 4、寒门学子必须和教师教授子女、富人子女、官绅子女等类似于要么父母有着高层次文化, 要么父母有着丰厚的物质财产,要么父母权力在握的子女区分开来。 5、寒门学子或多或少有些心理问题。 6、受教育是寒门学子最大可能改变命运的一种途径。 7、有能力有技术、有理论水平不一定有出路。 第3、4点混杂来看 ,说到背景,那就是指职业,蕴含着一定的文化素养。寒门学子,怎么能和教授子女?教授有眼光,不用像农民一样只知道买苦力赚钱,多年的卖苦力已经让这些人看不到知识的用途,自然眼光层次就低了很多。教授的子女的好处就在于他们的子女一般都能成为教授(这点可以从老教授身上得到印证),而贫寒学子呢,有能力又怎么样?想出国,有这个本钱吗?想写高质量的文章,有人指点吗?(关于指点,肯定是被动的想法,但是有多少本科生发表的EI,SCI等是没有经过教授的指点的,为了提高竞争力,这些人甘愿傀儡于被动)南京大学物理系2000级本科生朱涵就是最好的一个辅助论证的例子。 经济需求层面上,这又怎能和富二代竞争?富一代的光环下,富二代学子目前的实力至少不会输于贫寒学子。正当贫寒之士在为房子而苦苦挣扎、为接项目而奔波劳累时,富二代早就掐住了经济的血脉,等吸干后,剩下的就是一具干尸,刘云超也算一个在内,又是很好的一个例证。 人际关系上,官绅子女多好啊,在中国做官,搞不好人际关系就别想做什么官,何况九品芝麻官也要生存啊,不拿点烟酒,怎么行呢(这点可以通过我家乡的一个鳖官得到论证)。人际关系,他们懂,因为这些人是不读书的人或者读了书之后再也没追求的人,整天知道吹嘘拉马,甚至带动了学术界的何炸麻。而贫寒之士,骨子里就受中国教育的影响,受到初中、高中语文中诗人的影响,还有诸多落后于时代的文章,我对这些的评价只有两个字——迂腐。有的学生到了硕士,到了博士,也是由于骨子里的气,不懂得搞好人际关系。 经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家庭背景决定着经济需求与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优越的,经济和关系都不差。 论证第5点 。寒门学子为什么有点儿心理问题?就是因为穷,因为自从上大学后,见识广了,真正演变为成年人了,发现自己和别人有很多差距了。这方面有自发诱因,也有他人给的潜意识。比如教师教授的抱怨、家人的贫苦、网络和社会给的压力等等,当然还有个人内心的困惑,个人的不自信,甚至是自暴自弃。总而言之,环境因素激发的成分要多很多。 论证第6点。 我个人看了很多专业、各个层次学校的培养方案。大专、技校教的,往往不学自明;大学教的,往往是从原理上剖析,让学生知道怎么回事,怎么用,这是真技术,理论也是真理论,而不是一些肤浅的东西。由此,接受大学教育,技术层面能够不与科技脱轨(很多课程表面上不相关,其实不然);理论层面上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表面上理论看起来没用,其实是不知道怎么用)。如果说拥有科学与技术不能改变什么,那贫寒学子真的就不该上大学学习这些了,反倒是搞些娱乐倒好,时下的富二代不就是这样吗?娱乐社会,娱乐人生。 2 和7点来看。 有技术不一定有出路,技术不一定代表着市场,代表着财富。有个词“跑项目”,“跑”字用的真是形象,为什么要跑?很简单,因为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多,你不跑,难道还有心思搞“龟兔赛跑”?90年代,微软公司的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跑的另一个原因是市场在中国不是自由的,而是由国家控制的,有技术又怎么样,政府的项目照样不让你进,你还是跑到别处去吧。所以,要拿项目,就必须得跑。理论水平方面,教授们,当美国的高校像你伸出摇钱叶的时候,你就不心动?你就不想拥有好的科研环境。想的成分,肯定有。只是当前职位来之不易,况且出去也不一定比如今得到的环境好(这个也有例子为证,一则新闻,说是到国外谋生的教授,为了生存,不得不在饭店打工)。可见,教授们,作为聪明人,不说真话,打些暗语就算了,也只有像曹教授这样的人,才是性情中人,无所畏惧,随心所动。 也许有人会想到先工作,可是HR也不是傻瓜,有技术有水平,没学历,照样逼得你没去处。有学历,没能力,照样气得你半死。 再来看看学子之间的坚强后盾 。高考有人请枪手,难道进入大学就没有枪手吗?大学里的枪手更为可怕,这将使得真正有能力的学子丧失很多机会。大学的任何赛程,选拔,都会出现“枪手”,都会出现不公平。有的人为了能通过选拔,一起讨论或者请别人做。更可怕的是,幕后的操纵者也成为了某个人的投资者。有的教授指导本科生发论文,然后送他们出国不就是为了自己的那么一点点私利吗?这个世界,有人愿买,就有人愿意卖,市场总是会有的,不论是杀人放火,还是奸淫掳掠,一个社会进程里,这些不可避免地出现(关于这点,可参看一些法制类节目便可得到印证)。关于枪手,其实有很多联想。代发论文是不是枪手?有多少人通过这样的伎俩蒙混过关,升学又提升职位。伎俩千千万,但本质没变——作假。 打个比喻。 如果说社会是一个尚武的江湖,里面有武学门派、商业老板、朝廷官员,当然还有农民(这里面有很多想象的空间)。农民的子女,如果要想成为一流高手,要先帮着师傅打杂几年,一步一步晋升成为近身弟子(近身弟子肯定有耍阴谋诡计的),这要花多少时间啊,显然,“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肯定是错的,更何况想成为绝世高手,当然要是拜在不入流的门派,不入流的宗师,别指望了,完全是浪费时间。谁愿意冠以“品德高尚,技艺高超”的虚名而把武学精华轻易相传于他人,但至少一点是肯定,写基本类似咒语的秘籍当做商品卖,武学奇才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解密咒语,可是等他知道其中的玄机,别人早就凭着家传秘籍学有所成,从而一跃成为武林盟主。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这江湖有点古代世袭制的味道,对于现代的江湖而言,寒门子弟基本不可能练就绝世武学,少有可能成为一等一的高手。 教授也是有乐意帮助别人的。有个老教授,60多岁,不嫌弃穷人,很乐意帮助寒门(这个是深有感触的),我猜想老教授真正懂得一个人,活着在这个世界上,寿命短短不到100年的时间,他存在的价值意义所在。 在未扩招之前,寒门学子的前途还是不错的,至少铁饭碗不会丢;在扩招之后,鱼龙混杂,往往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研究僧混杂不堪,还有企业公司单位的利用职务之便间接招收毫无能力的亲人等等,这个不好说,就是要讲出来,你也懂——潜规则。 最后 ,时下流行的是,“你爸是李刚”,同样,“你爸不是朱建阳”。
6072 次阅读|12 个评论
有多少Advisor愿意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Mentor?
热度 12 ziminhu 2011-8-11 06:18
相信在科学网长期厮混的各位博主和网友对 Advisor 和 Mentor 两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甚透,但不知在现实生活中,各位导师在用心做好自己作为 Advisor 角色的同时,是否想过学生其实更加需要对其给予人生指导的 Mentor! 在当前国内大环境下,许多 Advisor 只顾着自己的课题、项目、职称、奖项和指标等,对招收进来的学生实行大规模的散养,以至于那些能本职性的指导学生的 Advisor 竟被人人称道(就像现今在中国,护士救人这一正常行为都被媒体广为传颂一样),这不能不称之为中国当今社会之怪现状。不管怎样,个人认为该保持的东西还是应该保持,学生该知道的东西还是应该知道, Advisor 能够做到的还是力所能及做到。毕竟,中国的知识分子长期以来一直自视清高、还是有一点尊严和面子的,还是喜欢被人称道的! 什么养的人可以称为 Mentor ? 尽管 Advisor 或 Supervisor 的角色可以向 Mentor 的角色转换,但 Mentor 的作用明显有别于 Advisor 或 Supervisor 。美国科学院(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对 Mentor 一词作了如下描述: Mentor 实质上就是那些能够给你提出忠告、对你进行教育、成为你的榜样、乃至与之交友的人。在实际生活中, Mentor 的作用变得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但无论怎样,一个典型的、真正的 Mentor 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1 、拥有学生需要的研究经历或经验及处理各种挑战的能力 2 、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3 、自愿帮助、指导他人 4 、特别乐意帮助别人以助其职业走向成功 Mentor 可以是本单位学术机构成员、实验室负责人、同一专业的高年级师兄师姐、其它单位学术人员、某个聪明的人生阅历丰富的朋友、或任何一个能给予你指导的人。 对于刚刚走进实验室的年轻学子,如果你们自我感觉不够成熟、不够熟悉科研道路、不够自信独自走好自己的路,大家在完成导师交付的各项实验工作之余,非常有必要环顾自己周围,寻找适合自己人生旅途中不同时间段的 Mentor ,通过他们的帮助和、鼓励和指引,让自己在人生道路少走弯路,在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和步步成功中历练信心、提升勇气。
10680 次阅读|20 个评论
牢骚太盛防肠断,诚然。
热度 1 oyjenvol 2011-8-10 12:34
无心之中劝慰一个绝望之人;无心之中陈述一件泛滥之事;无心之中耗费一天宝贵时间。 科学网施行的是实名制,而在浏览科学网中有许多圈内人士,而这样的事情多多少少会牵纳很多导师和学生,当然对于这样的事情肯定会引起一小撮导师的不快,而在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肯定会遇到一二,而那个时候恐怕我为鱼肉他为刀俎了,所以写出这样的博文还是需要一些勇气和胆量的,对于这样的后顾之忧我毫不惧怕,而针对这样愈来愈热烈甚至偏激的讨论我感到了一些不屑,基于此,我选择了下线这篇仓促的流水博文,此事就此做个句结。 我希望许多小A们能够顺利毕业,而不是最后采取一些不理智的举动来僭越一些基本的道德底线,佛祖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孟子也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宝剑锋从磨砺出,凡事从宽处着想万事大吉。我一个朋友就很坦然自己掏钱做实验(延期毕业),而实际上他的导师就是属于那种人人得而唾之之人。似乎话语又开始偏离了淡默的初衷了,就此打住。 希望大家都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心静自然凉,我们也才能安心实验,PAPer,解决科学问题,从而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个人分类: 线粒体的疾呼声|10645 次阅读|1 个评论
“寒门”与“春天”
热度 15 boxcar 2011-8-10 12:09
科学网上这几天掀起了一股“寒门”热,搞得“寒门”居然一时间竟然成了“热门”,昨天还举行了“寒门子弟,没有春天?”在线访谈活动(若不出头说几句关于“寒门”的话,恐怕以后都不好意思和博友们打招呼了)。所以,俺也赶紧整一小段,说说我对相关问题的看法。鉴于刚才我在刘晓瑭老师的博文“到底什么改变命运?”下面看到曹大侠的留言“ 我到现在每太整明白,他们说的春天具体指的是什么? ”我就从“寒门”与“春天”这两个词入手来写这篇博文。 如何给“寒门”下一个的定义,恐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发表见解。我是最普通的城市家庭中长大的,当时父亲是个政府机关里的一个最清水衙门的部门里当着一名无权无势的小职员,母亲是小学教师,当时( 1980 年代初期)一家 7 口人可供支出的全部收入是 100 元左右。对童年及少年时代最深刻的记忆是家里那个一间半大的“夹气板”平房和外面碎木板拼接而成的破旧的“实木”板门(那时候没有密度板、细木工板之类)。每到寒冬时节,因为炉灶、火炕烟囱及燃煤等综合原因,更由于单层木窗没法有效地保暖,室内的气温只有 5-10 ° C ,以至于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每到冬天手上就会一直生冻疮,直到上大学以后才没再发作。如此出身经历,因为门够破、房子够寒冷,大概勉强可以算是“寒门”吧,虽然还完全无法和我所知道的其他收入更少、居住生活条件更差、境遇更糟糕的人相比。 因为家境不算好,父母无甚金钱、权势,更无可供利用的社会关系网,所以我和姐姐们从小被老爸灌输的理念是“你爸妈没‘能耐’,将来不能给你们‘安排工作’,全要靠你们自己。”在这种简单而朴实的理念“鼓舞”之下,除了成绩比较一般的大姐很早就参加了工作,没有上全日制的大学(但她后来和我爸爸一起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我二姐以全市文科第二的成绩考上了位于省会的一所大学(志愿没报好,而且录取时档案还差点儿被弄丢),我三姐也考上了一所师范院校,我自己也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拜“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时代所赐,毕业之后,我们都找到了让自己满意的比较不错的工作。我们的这段经历表明,“寒门子弟”及其父母们应该认清自己所处的“寒门”状态,不断激励自己,靠个人努力和奋斗争取成功。 什么是“春天”?气象学的定义在这里显然没有多大的意义。按我的理解,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春天”或许是希望的代名词,有“春天”就有希望和未来,若没有春天,也就没了指望。在深处寒门的岁月里,春天可以让我手上的冻疮不治而愈,中学里的一个又一个春天曾让我们一步步地逼近升学考试,也就是一步步地迫近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关键节点。值得一提的是,“春天”里也有“倒春寒”,曾经在三月里让我手上的冻疮复发过。类似的,“希望”也可能遭遇挫折和打击,如果你有信心、挺住了,这些挫折和困难拦不住你,过去之后,还是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自然界的春天,是随着岁月的流转自然而然地到来的;人心中的“春天”,未必会无缘无故地从天而降,它首先需要人自身具有更开朗的性格、很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情绪,它还需要有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和合理的制度。 有了“春天”,“寒门”中人才会不再感觉“寒冷‘,一切因“寒冷”引发的病患也将自然而然地治愈,许多问题也将得以解决。但若没有“春天”, 又当如何? 参考: 【 1 】 http://talk.sciencenet.cn/?s=/Index/finish/id/42 【 2 】刘晓瑭:到底什么改变命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3156do=blogid=473512from=space
个人分类: 社会|3824 次阅读|33 个评论
工作了比读书还穷!
热度 2 pingcn 2011-8-10 10:58
过了2个月没人发工资所以不需要“按时”出现的日子。 虽然“居无定所”,但是乐得逍遥。 目前来看,下个月就要正式上班了。 本来有点向往的,可是,想想,一个月才2K多的工资,和上学时候不相上下! 估计到时候要过紧巴的日子了。 因为,读书期间,所有的同学朋友来BJ玩,都不让我买单,因为我还“是学生” 我到别人家里拜访,也只是随意带点不贵重的礼物,聊表心意。 工作以后肯定不能这样了。 sigh,不预支明天的烦恼了。 先做好今天的事吧。 坚持一个信念——“钱”不是开心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穷的时候不开心,富了也未必会开心。 一切只在于心态! PS: 贴两句昨天听讲座听到的两句话—— No one is coming to make your life better for you. It's your responsibility to make it !
48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技论文写作注意事项-新思考2011-9-11修订
热度 4 Greg66 2011-8-9 20:35
红色字体是新进更新的内容。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论文时,应坚持的原则是: 一、实事求是 就是研究结果是什么就写什么,与预期不相符的就实事求是地说出来,给出原因。数据怎样使用的,也要实事求是。 二、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 很多同学在论文中一定要弄一些很复杂的数学模型、公式等等,严重的是,一些同学误解了,认为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没有复杂的数学公式似乎就是水平不够。其实,审稿专家中只有少数人有时间推演你的数学公式、验证你的推演过程,大多数专家会分析你的输入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变量,怎样取值,输出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用处,应用效果(实证研究)如何,而不是去追究你的数学表达或者其推演过程。现在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如此之大,要审的论文如此之多,每个审稿人有多少时间去琢磨你的推演过程和数学表达呢?而且上述提到的问题如果没有分析清楚就去费时间推演你的公式、验证推演过程,效率肯定是很低的,专家没有那么傻。 重要的问题不是你弄了多少数学公式,而是你的研究结果或者结论对于实际工作有何应用价值,根据是否充分。所以有价值的论文,不一定非要有复杂的数学公式,但是一定要有数字、图表,用数据和图表来说明问题才有说服力。只有文字没有数据时,除非你的文献根据是非常地充分、逻辑推理十分地严密,否则没有说服力。 科技论文,每句话都是要有根据的,不能随便说的。而且是你的观点还是引用来的,一定要清楚明白。 三、为社会服务 你写文章时,一定想想你的读者群是什么,他们存在什么困惑,需要了解什么,他们能从你的文章得到什么,对他们有什么应用价值。“为社会服务”不是一句大话和空话,而是实在的,因为你不想到读者、不想到对社会什么用处,编辑怎么会发表您的文章呢?你又怎么能成为大学者呢? 四、写实在的东西 写文章时,不要老是想着你是在写论文、弄八股、在为满足你自己的行政要求(毕业要求、提职要求、政绩要求等等)而做,这样写不好。而要想着你是在用书面语言把有用、实用、实在的研究、思考结果,清楚、简明、直接地告诉需要的人,这样就把文章写好了。不要为了凑你的篇幅糊弄读者。“量不够、内容凑”,避免“量不够、废话凑”。 五、多引用别人的文献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有知名度的学者的学术论文,引用了不少文献,但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参考文献都是自己以前写的文章,人们肯定会想,他的学术知名度、成果怎么来的呢?一个人的知识、成果、学术成就,是在前人的肩膀上长起来的,怎么可能没学过别人的东西、自己利用自己的知识达到很高的学术境界呢?而且,仅仅引用自己的东西,观点也是一个人的,读者特别可能怀疑其观点是否正确。我个人观点是,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 而且,对于所参考的重要文献,应该记住文献作者的姓名、所属单位、本文献的简单研究背景,以了解这个文献的可靠性、权威性。不能随便拿来一篇文献就参考、观点适合就引用,需要知道其可靠性。
16324 次阅读|10 个评论
有感于社会的不公平(看有关寒门子弟的讨论有感)
热度 32 cutefay 2011-8-9 20:19
最近科学网上比较热门的话题有寒门子弟是否有春天以及关于房价、科研人员的未来等问题,让我有了很多感慨。 感慨一:命运的轮回 封建社会时农民起义,成功起义之后,胜者登上了帝位,从此,原本是农民的皇帝再也没有了当年当农民的纯朴,而又成为维护地主利益的统治者,剥削着农民。 一部分农村出来的孩子,凭着聪明和努力考上了大学,成为了社会的精英人物,他们的孩子享有很多农村孩子享受不到的权利,而此时还有很多农村的孩子在为了命运拼命的挣扎,挣扎成功的人的孩子,又能够享受很多权利;没有挣扎成功的人的孩子,则继续下一轮的挣扎…… 社会的命运以及人的命运,似乎总是总是摆脱不了这种轮回,为什么会如此?! 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是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的。 感慨二:工人的孩子以及高考大省的孩子,也一样有存在着不公平。 农村孩子的命运有不公平的地方,其实工人的孩子以及高考大省的孩子也有同样的不公平性。在我们家这边,很多工人家庭还不如农民家庭的经济实力好。有很多工人家庭,父母的一方或者双方都下岗,每个月只有很少的生活费,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更别提供孩子上学。农村的条件还略好一些,因为农村有地,每年种地有一些收入,并且,农村为了吃饭花费小,蔬菜、油米面等几乎不需要买,不像在城里生活的人那样什么都要花钱。此外,农村可以有自己的地基盖房子,而工人现在买房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可能我这么说会有人反驳,因为毕竟不同地方的农村发展不同,也有一些特别贫困的农村。这里我不想比较到底是工人更困难还是农民更困难,只是想说,没有钱,不管你是农村还是工人,都是一样的。此外,在高考大省,也存在着不公平,例如山东省的高考分数线总是会高于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山东的学子很多,并且山东的孩子很刻苦,考得分数总是很高,为了不让那么多山东的孩子上大学,就只好在名额上做限制了。 感慨三:虽然上大学有些不公平,上了大学之后还是有机会稍微扭转劣势的 上了大学之后,对于学校并不理想的学子来说,还有继续努力扭转劣势的机会——考研和就业。就拿考研来说吧,考研比起高考,对于寒门学子来说应该更公平一些,原因有二:一方面,上了大学之后考研往往是看个人努力,因为其实大学老师讲课是很少的,关键是靠自己自学,在这种情况下,因教师资源方面的导致的不公平就会减轻很多;另一方面,考研不存在哪个省的录取分数线高的问题,而是招生单位统一的分数线,这就给某些学习刻苦的高考大省的学子带来了机会。根据我的观察,中科院很多研究所山东籍的研究生能够占1/3以上,我想这是因为很多山东的学生往往很刻苦,考研分数比较高,而研究所录取又没有对不同省份的人数做限制,所以山东籍的研究生就很多了。 感慨四:社会对寒门子弟的最大的不公平不在高考 如今这个社会,有钱有资源就是老大,只要有了资本,即使什么事情也不干,也照样能够赚很多钱。例如,有钱去买几套房子,租出去,光租金就足够个人的花销了。 社会的发展总是经历着无数次的重新洗牌的过程。新中国的成立,可以说是刚刚洗过牌,那个年代,是个相对比较公平的年代,有能力有文化就可以出人头地。而如今,社会的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有了资源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权利。于是马太效应产生了。这个时候,没有资源的人要想成为有资源的人,就难上加难了。其实我觉得高考已经算是社会种种不公平现象中比较公平的一种方式了。工作之后在社会上混,这才能给体会社会的不公平。在科研界这种马太效应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跟了一个大牛导师,你的科研路会平坦很多,各种基金项目申请起来比一般人容易得多,而如果你没有这种大牛导师的资源,要想从零奋斗,那么难上加难…… 感慨五:社会资源时代的不均一性害苦了我们这些读博的年轻人 就举我自己的例子吧!当初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如果不读研直接去工作,可能发展更好。那个时候,本科找工作还算比较容易,不像现在这么难,当时如果去一家还不错的企业,现在应该至少混个小领导,也应该能够凭着自己的财力买房买车了。这不是不切实际的想象,而是我大学同学中没有读研的同学几乎都是这样的发展。而等到我博士毕业的时候,社会上的工作职位似乎越来越饱和了,可能找的工作还不如本科时找的工作(我认识很多本科找到工作但是因读研放弃的人,研究生毕业之后找工作还找不到原来那样的好工作,他们感慨研究生真是白读了),此外,现在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正因为多读了几年书,错过了当时工作和买房好的机遇,以至于现在生活还比较艰难,未来只能等着申请两限房了,过着穷人的生活了。 社会给富人的资源和机遇向来都是很多的,而社会给穷人的资源和机遇并不是在每个时代都是均一的,如果刚好赶上一个资源和机遇多的时代,可能并不需要很多努力就能成功;而一旦赶上一个资源和机遇匮乏的时代,那么付出再多的努力,做再多的挣扎,可能也是徒劳的。这就是穷人的命运,要靠天吃饭…… 现在的社会给年轻人的难道只有绝望吗?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6965 次阅读|39 个评论
【陈氏微博】寒门子弟就是冷门学生,附赠笑话一则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8-9 18:46
  寒=冷   子弟=儿子和弟弟=年轻人=该上学的学生=门生   朱熹去见孔子,第一次没有见到,留了个条,最开始只写了一句话“门生朱熹前来拜谒未遇”,写完觉得意尤未尽,时间也还有不少,就多写了几句,“门生者,弟子也”,接着就在留言簿上解释了一大通,也许是害怕孔子不明白他的意思吧。   孔子回来,看到长篇留言,估计是气乐了,就写了两个字的评语“啰嗦”,等下次朱熹再来拜谒,孔子传达室的人就把这句评语让朱熹看了,朱熹一看,又来了瘾,又写了一张纸篇幅的注,“‘啰嗦’者,对同一事物之多次重复描述也”,然后又是一大通详细地解释。这次等孔子回家,看到这位弟子的留言,很是厌恶,在他之前批注的那张写有“啰嗦”的条子里又加了一个字,“太啰嗦”;等下次朱熹再来拜见,传达室又把这张最高指示给朱熹看了,可是朱熹这次留言却非常干脆,没有再用太多的篇幅,他写道,“‘太’者,更进一步也;‘啰嗦’,见前注”。怎么样,简洁吧?
个人分类: 史论|367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读博生涯(转)--献给想要读博的朋友
shaojingping 2011-8-9 15:33
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读博生涯(转)--献给想要读博的朋友 想想不久即将离校,希望能写下自己一些读博感受,能够给正在读博或即将读博的师弟师妹一些参考,规划好自己的读博生涯。我是学工科的,因此叙述的观点可能贴近工科学生,根据我的理解,工科与文学、理学读博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由于我是真实反应自己的读博方式,许多观点可能跟其他人不同,因为也不具备普遍意义,可能其他人看来还不可取,我想做的是给人家一个参考,取舍由师弟师妹们自己决定。 小木虫学术博客.T-k�c2JIBE*v 一、读博的动机我想每个读博的人应该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读博,它是你读博前进的动力,我的动机可以归为三条1)也许从小受家庭教育影响,成为有知识、高学历的人是我一直的追求,能获取博士学位跟出人投地虽然不能划等号,但在我当时看来,诱惑是很大的,如果机会就放在你面前,我是不会放弃的,特别是可以免试直博的时候。2)我家境还可以,母亲非常希望我一读到底3)四年的本科学校 生活 使我觉得我比较适合这种生活方式,简单而平静,尽管现在我已经不这么认为了。对于本科四年埋头苦读,早出晚归,从没谈过恋爱,也不会玩,西湖都基本不去的人来说, 学习 永远是第一位的。那时我还在钱江三分部,到玉泉本部看到橱窗里贴着的某年保送研究生名单的时候,觉得读硕就像梦一样遥不可及,更别提博士了。对于课程繁重,竞争激励,每天捧着书的所谓的优秀工科学生(成绩在系里都很靠前),很多都无法拒绝直博这个诱惑。 #ftHp"ob r7C0 二、 学术 问题国内的大环境决定了现在的很多工科博士生,很大程度上跟廉价劳动力是很相似的,虽然你也许创造价值的能力有限,甚至没有,但你得每天工作,按时完成导师的项目。学vc,会编代码是基本条件,即使是编代码,你也没法学习到软件工程的精粹,你只是个熟练工而已。所谓的横向课题对于你的学术研究价值很小,有用的可能就是以后理论实例论证的时候,实现起来比较方便。因此,如果环境决定了你需要这样,你就要适应这种环境,整天抱怨,处在敌对状况,沉沦毫无意义。我很幸运,碰到的导师很正直(这是我评价一个导师好坏的标准),我去完成项目往往出于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处于证明自己能力的需要。导师之间差别是很大的,很多导师研究的东西已不是热点,而我们也往往不感兴趣,导师转换实验室方向使得他能给的指导非常有限,因此,导师能给的最多是大方向上给把握一下,具体搞什么,搞到什么程度,完全在于自己。导师没有纵向课题,因此做一些横向项目也情有可原,导师不是圣人,适当的在职权范围内追求利益也可理解,处理好跟导师的关系是你课题能否开展下去的关键,你可以找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找个适当时间跟导师 交流 一下,寻求你做这个课题的可能性。不要期望导师会突然能给你个好的课题,因为也许导师也不知道该给你做什么课题,也许他还希望你能提供一些信息,等待的结果往往是自己对导师的抱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最重要的,要敢于跟导师说,发表自己的看法,胆小是做大事的大忌。我所从事的课题,老板基本无法给予细节的指导,全是我自己查了大量文献后确定的,博士论文的选题,创新点,全是自己的总结,最终还是得到了导师的认可和评审的肯定。当然,你在查阅文献决定自己选题方向的时候,还是得完成老师给予得项目任务,如果你觉得会冲突,时间来不及,往往那是你自己的问题。我举个自己的例子,读博前三年,我基本在做横向课题,大概有10多个,很多项目要经常性出差,有个项目我在收费站4个月,从夏天做到秋天,衣服还是师弟国庆回学校的时候给我带回来的,说到苦,夏天在显示器上停满近百只苍蝇你想有多恶心,旁边是公路,前方是铁路,噪声使你无法入眠,附近没有小店,工作人员下班都搭车回县城的。我这里想说明的是:不要怕苦,时间对你来说是足够的,你需要协调好博士课题和项目的关系,前几年项目时间花多点,但自己的课题不能丢,后面的2年不到一点时间足够你完成学校规定的论文要求,老板一般也不会再安排大的项目了。当然我说明的是工科的情况,理科当然不行,文章压力很大(要早写多写),当然理科基本没项目压力,而且容易出文章。剩余2年的时间,如果你潜心看文献,写文章的话,几篇一级是很容易的(我最后2年共录取了1级的文章6篇(第一作者),第二第三作者也近10篇)。不要害怕文章被拒,说来惭愧的是,我刚开始写的6篇文章全部被拒,而且投的是二级,呵呵。始终要保持主动,乐观的心态,多投了之后,自然会明白如何写文章的真谛。 小木虫学术博客/xI5g;|6g 三、学术的交流如果你是实验室的新成员,注意要搞好跟其他人的关系,不要太过于张扬,不要随便拉个朋友到实验室聊天,话不要多,不懂可以问,但不要什么都问,要懂得google 以及多去bbs,forum寻求答案。谦虚,实干,稳重的人是lab最喜欢的人。如果你做到以上几条,我想跟lab的人相处好是很容易的事情。对于师兄布置的课题,任务,如果觉得一时没有头绪,不要怕,先去查些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一下,再商量一下。如果自己实验室以及网络图书馆无法给你答案,你可以打听一下别的专业哪位老师同学在从事相关的工作,然后直接上门请教,机会永远给主动的你。如果自己学到了某些东西,要敢于跟lab的人分享,共同进步,如果怀攒着这点小秘密洋洋得意,那你是注定成不了大事的人。实验室能定期作些交流是最好的,可以让人家明白你在做什么以及了解人家在做什么。四、愉悦的心态读博说苦也苦,说不苦也不苦。不光要善于学习,也要善于放松,不要介意放松的形式,你可以运动,打游戏,蹦地,到了读博这个份上我相信你不会沉迷,我有段时间就经常白天干活,晚上游戏,效率很高,觉得很适合自己,有了游戏,学习才有了意义,呵呵。不要拘泥形式,关键在于你从中得到快乐了吗,读博生活也不是这么无趣嘛。如果你哪天觉得学习实验厌烦了,就玩吧,玩到你想学习了,如果玩也玩不起来,就找个朋友聊天,大骂一通后就觉得舒服了。我以前晚上lab回来时,经常唱:崩溃,崩溃,是你让我崩溃这歌词。学会对自己说:你行的。不要太敏感,不要太在意导师的言语,导师说的并不一定对,因为导师并不一定了解你,你所要做的,就是踏实的完成工作。导师喜欢实干的人。五、写文章的策略首先我得说,我没有什么SCI等的文章发表,对于工科某些专业,难度太大了,也许我水平也不够,我只阐述我写文章的常规方法。一般来说,如果想从横向课题中写出档次高一点的文章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做的东西人家往往早就做过了,我们往往只是去重复人家的劳动,没有创新性而言。你会发现你绞尽脑汁,根据你的项目经验花很大功夫写出的文章在人家评审看来往往是一堆垃圾,即使你的文章也许有实用价值,甚至是你实际做项目中的闪光点。但评审最需要的是idea,而不是practice。我刚开始被拒的文章都源于此。当然这一般针对一级刊物,即使有些二级刊物,也会以创新性不够而拒绝你的文章。我们需要做的是拓展自己的项目视野,你可以从你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寻找文章的突破口,你需要了解你的项目是否包括了一些理论,这些理论是否有新的进展。这是关键的一步,一旦你认为项目中的xx理论你感兴趣,你就可以开始你的写作之旅。你首先需要根据某个理论的关键字查阅大量的英文中文文献,我想,我们学校已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你从关键字中搜索得到的文章中挑选出你认为合适的文章,比如先看些摘要,你会发现,在你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后,你会发现跟xx理论相关的另一个理论更感兴趣,以此类推,直到找到合适的你认为可以再创新的理论或方法。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无法给出确切的数字说查阅了多少文献后你可以得到一个新的idea或improved idea,但只要你真的这样做了,idea一定会有的。从我自己的经验看,一般粗读60-100篇文献,精度20篇文献,你会拥有一个idea。当然这个过程是艰苦的,有时候甚至是烦躁的,但读博就是这样。一般来说,现在国内期刊的水平还比较低,我一般从英文期刊寻找idea,然后从中文期刊中查找相关的文章,以辅助我理解,因为很多英文文章很难理解,你需要看看国内的人用中文阐述是如何理解它的。除了从学校提供的一些数据库外,还需要经常借助 google来查阅文献,因此搜索的技巧也很重要,这里就不加阐述了,比如,你想查阅带某个关键词pdf的文件,就得google输入filetpye: pdf。当然有些资料由于年代久远(比如90年代以前),还没有电子版,你需要亲自跑图书馆去查阅打印,我从图书馆打印得资料估计有近400页,文章60 -70篇,全是很老的经典理论,因为你查文献的时候,为了理解,往往需要看其参考文献,而这些文献往往很老。当你有了idea,就可以开始写作了,当然,你需要了解写作的格式,其实在你看文献的时候就基本了解了,具体针对哪个期刊采用什么格式等写好后改也不迟。也许有人问,你没做实验就凭空开始写文章,这能行吗??嗯,这的确是个问题,也许你自己提出的方法在实验了之后,效果更差,但文章也许你已经写了一半,即方法已经阐述,就差个实验比较的结果了,我想,这是个心理满意度的问题。可以想想,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终于有了idea后,往往有着写的冲动,这时候写下来会思路清晰,一气呵成,如果这时不写,马上做实验,这时你的思路就会被打断,因为理论的提出和实现是两个问题,有的理论也许无法很好的实现,或者,你还不具备能力实现它。虽然对于工科来说,我们很注重结果,但很多方法有其优势和劣势,我们往往无法给出完美的方法。这里给出一些技巧,在你认为你的方法的确有可取之处,那就在结果出来后,阐述中尽量强化其优势,评审是很犀利的,也许就因为那么个瑕癖把你的很好的idea据了。写论文往往称作“自圆其说”。虽然我们提倡求是,但与写作的策励并不矛盾。最后,要提一下写作的工具了,我用的是word,虽然有人推荐latax,我没用过,不好评论,但至少word版本国内基本都接收的,至于格式编排问题,编辑会告诉你的。其他的需要掌握的软件包括matlab(用于模拟实现),mathematic(数学计算),visio(流程图), photoshop(图像处理,不一定需要)等,英文我没投稿的经验,就不说了,希望其他大牛能作些介绍吧。关于投稿,可以到图书馆找到相关的期刊看一下投稿方式即可,现在一般都可以电子投稿,我当初都不看投稿指南,只要方向对,找到编辑部e-mail地址直接发过去就完事,而且一般都有回复。一般投稿2 -3个月后就可以1个月1催,胆子要大,主动出击,不要嫌麻烦。如果回复意见不好,或者你觉得人家没看懂你的文章,可以直接向编辑说明,希望再审或者换个期刊投。 .Z^$G$xEN){0 六、上网的问题打开电脑我第一件事就是连上88,大家就知道我对网络的迷恋了。我也曾经当过88 man版和c/c++的版主,也是帝国版的元老,可以说,88见证了我读博的过程。鲁迅说过”学要学的踏实,玩要玩的痛快“,米芦提过“快乐足球”也表达了我对网络的观点,我始终认为,我在网络上得到的快乐和知识,可以弥补为之损失的学习实验时间。衡量自己的失去得到,仅仅以学术成就为依据是可笑的。每个人理想不同,读博的人从事的职业并非学术教书研究一条路,很多人在读博后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每个人时时在调整自己。我通过网络认识的朋友,拓展的其他知识是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当然,我并不提倡沉迷网络,到了读博这个份上,大家都知道其中的轻重。七、工作的抉择读博过程中,需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你毕业后到底想干什么,也许根据实际情况,你可能需要作调整,比如,由于某些限制,你认为自己在学术上不会有大的造诣,那就要注意培养自己其他的一些能力,比如,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因为以后你出去后会进大的公司,会跟硕士竞争,你需要的不仅是学术能力,实际的实践能力更为重要,因为公司首先需要的是你创造价值的能力。也许你认为当公务员也不错,那就不要整天呆在实验室,多结交些朋友,多参加组织些活动,虽然这些都似乎有违读博的初衷,但事物都是变化的。读博的过程不仅是学术的增长,更是对人综合素质、实力的培养。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言论,每个人都有独立的适合自己的路走,自己喜欢怎样就努力的做。实话讲,我所知道的国内的一些大型知名企业,硕士已经足够了,博士去了有点可惜,而且它们并不需要,不要因为某些企业不要博士就觉得自己一个博士还不如硕士有价值,如果希望有更好的发展,那就努力争取去一些知名的外企吧,那里的氛围是很好的,而且它们的确也需要博士,但要求是很高的,这里我指的都是研究机构,比如 ge,ibm的研发中心等。当然,对于大多数博士,可能更多的是进学校和研究机构,继续从事自己的研究,那学术就非常重要了,评价你的标准就是你所发表的文章等级和数量,课题以及成果。八、专一协作的态度博士跟硕士不同,不可能什么都沾一点,而每一点都不是很精。博士是窄而专,目的是培养某一个方向的专家,而不是全才。虽然现在很多学科都互相联系,但你在确定研究的主题后,一般就不能改变了。不要报着这种心态,想什么都学一点,似乎什么都懂,以方便以后找工作或者炫耀的资本。即使是做项目,也不要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要善于跟其他人分担工作,不要什么都去学以显示自己的能力,这会耗费你大量的精力。找工作的话,没有扎实的功底碰到懂行的人一问就会穿帮。因为你是博士,如果公司需要,它一定会派个懂行的人来考察你的。当你博士毕业的时候,你应该有这份自信,你研究的东西,没有人比你更懂,你上台答辩,是向答辩委员会展示你的成果或者普及知识,而不是忐忑不安的等着被问倒。九、知知为知知你并非全才,因此很多东西你也许不懂,或者你需要了解,因此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不要怕丢面子,不懂就是不懂,即使面对你的师弟、师妹,有问题尽可以问他们,不要让他们觉得你是个全才,这个其实并不好,他们会加重对你的依赖,影响学习的主动性,互相之间的平衡感是能否充分交流的关键,你是愿意跟同学交流意见哪还是跟老师?,也不要让导师觉得没你参与就不成,到头来你会发现你被杂事忙的团团转,可自己却没学到什么,要敢于对导师说某些东西不是很懂,要善于向导师 推荐 合适的人干合适的活,以保证你离开后项目的延续性。十、每天学一点 英语 英语对于一名博士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交流,还是以后找工作。英语的能力,不光是理解阅读文献的能力,更是听说的能力。熟练的英语是你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如果你以后想出国或进外企,英语就更为重要了。我所面试的几个外企,比如GE,面试全是英文,最后还要现场做英语学术报告,接受现场专家的提问,IBM北京研究中心也是如此。即使不进外企,良好的英语能力都使在各方面你受益非浅,你可以听得懂报告,可以自信得做Presentation,还可以欣赏原版的电影。英语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只要你每天能抽半个小时,哪怕是10分钟,在你毕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回报绝对超值。我所接触的要毕业找工作的人,都会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花点时间练好英语。十一、自信的心态现在有些对博士学术水平置疑的言论,所谓的一流本科,三流博士的说法,时不时博士版上还会出现些关于博士颓废的言论。我想说的是,有些东西,是大环境所致,有些是极其无聊的。我们要清楚,能有机会读浙大的博士,是值得自豪的事,老百姓对博士的态度是钦佩的,因为它是最高的学位,是对你学习能力的认可;读博士是需要勇气的,没有坚韧的毅力是无法完成的。很多硕士不愿意攻博是自己的原因,没必要抓住这点大谈读博值不值的问题,这是个人选择的问题。选择了就绝对不要后悔。在读博过程中还不停的思考是否值得读博毫无意义,路是自己选的。读博是自我修炼的过程,对于外界的言论,要懂得取舍,某些言论除了影响你的情绪,没有任何价值。博士跟硕士其实是不好比较的,因为目的不同,不要因为某些硕士实践能力强点,更实用,似乎什么都会就觉得自己失败,要时刻了解自己是成为专家,而不是杂家。决定你前途的是你专得有多深,而不是有多广。弄清楚这点,起码的自信我想都可以拥有。写到这里,我想也没什么好写了,本来想尽量写得实在,但还是不知不觉陷进对问题的思考争辩上来。希望师弟师妹从中能得到一些启迪,哪怕是一点点。也希望跟我一样要毕业的博士能留下点东西,您的一点不起眼的经验说不定是人家宝贵的财富。 转自: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80id=7172656sty=1tpg=1age=0
1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往事相拥而行 之 导言:不堪回首的往事
热度 22 cosismine 2011-8-9 14:48
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之感慨一: 我的大学是一段很是不堪的岁月,不堪到......这次南农大图情老三届聚会的成员中,甚至包括所有南农图请86,87和88级的学生,除了一个上学期间去世的同学,只有我是没有拿到学位落荒而逃离母校的。至今还记得父亲给我买了一个很洋气的皮箱,装上不多的行李,满怀期冀地送我上大学的场景,至今也还记得,在那个大雨瓢泼的七月初,除了一本概率论,我把所有的书都卖了,再把所有的行李装进那个皮箱里,我自己把行李搬到楼下,恰遇同寝好友的男友过来帮她收拾行李,看到我独自一人抗行李吃力的样子,便从我的肩头接过行李,要送我一程,外面的雨太大,他于是放下行李,说稍等一下,等雨小一点,他再送我。但我似乎已经不能在此校园里多呆片刻,便自己一个再次背起行囊,便要往雨里冲,好友的男友看我坚决的样子,不由分说,从我肩头抢过行囊,冲进雨里,我便跟上他去了北餐厅,办了托运的手续,再顶着大雨,一刻不停地走向火车站,迫切地把那段过往,丢进身后,丢进大雨,让大雨把所有的故事都冲刷得不留一点痕迹...... 可以想见在此后的岁月里,我是多么不愿意再回首这段往事。那时候,没有心思学习,引用班主任屈老师的话说:那时候的学生没有人不及格,我记得因为成绩的问题,我找你谈过话的,你说你不喜欢专业课,你要写作,搞创作,但却一直也没有见你动笔写.....班长20年后,还记得我有很多门课不及格,我说我就英语不及格,他说,英语课上了好几年,你次次都不及格......而且,我其他的成绩也都不好,似乎也没有把成绩作为自己的力量所在,因为不喜欢这个专业,退学又损失巨大,未来更加不确定,所以,就这么混着,各门功课都勉强混个及格而已,成绩在班里是倒数第一。记得考完侯汉清老师的《索引法》后,侯老师来我们宿舍玩,他说,大家这次都考得不错,连你也考得不错。这个“连...也”语气,可以很清楚地说明我当时的状态。四年时间,如是混下来,丝毫没有成功的痕迹,大家难免把我和蠢笨联系起来......如果告诉大家说,我自小便因为聪明过人而闻名遐迩,我相信我大学同学没有一个人会相信...... 那时候,总想把心寄托在一个踏实的地方,于是,便一次次陷入爱情,却总是一次次地失恋,心总在某个地方荡着,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彻底地迷失在孤单又无助的行程里。至今还能记起父亲离开后,独自行走在偌大的校园里,在拥挤的人群中,很长时间都看不到一张熟悉的面孔,由此而在心里油然而生那种恐慌,让我很长时间都举止失措。加之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迥然差异,让我和过去完全割裂,走向一个未知因而充满恐惧的世界,加之城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完全不同,让我在新的世界里完全无所依存......我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甚至不敢开口说话!起初的时候,我还企图学习普通话,但看到别人流畅地用普通话对白,自信心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霎时就没了踪迹,于是,我就在半自闭的状态中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 我很长时间都没有融入到班级生活中,20年后,同寝的还说我那时候如独行侠一样游离在宿舍和班级生活之外。他们可能永远都体味不到他们所给我的心理压力,我企图在外面的世界里找一些安慰和力量,那时候,年轻而又敏感,也正在是爱的年龄,独自一人行走,总能碰见一些别样的风情,邂逅过很多人,发生过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似乎都有可能演绎成爱情,所以,那个年龄,似乎转角就能遇见爱.....第一个邂逅的人,是在溜冰场上,名字好像是邵玉树,回到宿舍便用我蹩脚的普通话和同寝的同学说,同学听成少一竖,于是,此后,我认识的种种人物便有了一个序列:多一横,加一点的等等就这么加起来,虽然这些人,这些故事都没有怎么演绎,但却打开了我和陌生人交往的能力。我至今能记起少一竖拉起我在旱冰上起舞时那种流畅地感觉,而多年以后,一个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里,仗着滑过旱冰,便勇敢地穿上冰刀......可惜,“你不是在哪里滑到了,就是滑倒坐在这边的冰上......”北方那些看到我滑冰的同事总是这样描述我的滑冰......独自一人行走,怎么也走不流畅,而有人那么不经意地搭住胳膊,那么不经意得带你走过,即便再黑暗的前路,似乎都有了勇气可以前行,有了美丽可以欣赏和留恋......有时候,那么美丽往往就是那么一点点扶持的,那么一点点相助,而无关乎过去、将来。 但这拿不上台面的故事,确实增长过我的信心,虽然我此后再也没有遇到过这些人,或者即便遇见,我们也不再认识,但他们缓解过我很多压力。对适应城市生活,曾经起过很积极地作用。虽然这些并没有帮助自己提高成绩......说来大学生活主要还是学习,我印象中,我们那一代的大学生,尤其是我们班的学生,都绝顶聪明,是南农把各个省报考南农的第一名都划拉到这个专业来了......那时候,大学入学率在5%以下,天南海北又是热门城市,能进入这么一个城市这么一个专业......该是多么优秀。但那时候,没有几个人真正在学习,我们已经感觉到多元化文化的冲击,有很多事情,我们可能努力一辈子都赶不上,比方那嘹亮的歌喉,比方舞台上曼妙的舞姿所展现的自我,以及那种美丽所给你的冲击,所给你的诱惑,而你可能怎么努力也达不到,你是怎么样的为这种得不到美丽而绝望过,你心里是如何地缺憾着.....学习并不能弥补这种缺憾......当然,别人可能并不因为同样的原因而不努力学习.....典型的表现是那时候,大家都在抢教室后面的座位......而我那时候,什么都落后,连抢座位这种事情都不占先,总是最后一个走进教室,而其时,教室只剩下第一排的座位了......那时候也没有别的消遣,没有网络没有游戏,不上课似乎便没有别的事情做,我只能坐到第一排,可惜那时候实在没有心思学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又心神不安,难以安定下来,经常失眠......老师的讲课声就似乎是绝妙的催眠曲......我于是就在老师的讲课声中,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堂而皇之地入睡......所以,尽管那时候学习不好,各位老师都对我印象深刻 :=) 那时候几乎没有认真学习的,但大家好赖都应付得很好,上课记笔记,考前起码有笔记看,心里怎么也踏实多了,而我的笔记总是不全,平时几乎不看书,不学习,只是考前的时候,求爷爷告奶奶地借笔记,......而那时候,大家都在用笔记,很难借到......就有多少,背多少,第二天照猫画虎,写到答卷上,尽管考试大多数都过了,总没有别人考得好。 ....... 这就是我不堪回首的大学生活......20年后,班团支部书记说:那时候全班同学就你不像搞学问的,结果还就你搞出学问来了。班长给当时的老师现在的院长说,从刘玉仙身上,就可以知道你们的教育有多么失败。是啊,从当时英语怎么也考不及格的学生,到现在组建了包括英国和比利时三个国家几家世界著名机构著名业内人士在内的跨国研究小组......从当时专业课最不好的学生, 到现在几个声誉很高的著名刊物的评审,敢在评审时,给业内在Nature上发表文章的人署名文章说,某某观点你没有阐述清楚,并又矛盾冲突,请大修的论断,而这一论断还被作者所致谢......20年,20年的努力,足以改变生活,足以把自己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尽管当初的差距曾经让我无所适从。尽管,不堪回首,但毕竟是自己曾经生活的一部分,那其中的种种缺憾,也许正酝酿着某些成功的影子......直面过去的失败,是需要很多勇气和力量的,而只有鼓起勇气和力量,直面过去,我们才能更好的前行。与往事相拥而行,不管往事有多不堪,或者有多辉煌,都是真真实实的自己。 同学20年聚会过去,有些时日了。之前,我曾写过一篇因你而聚集的动员令,后来因为忙,没有写完,一直存在草稿箱里,没有挂出来。同学聚会后,有很多感想,也因为忙,没有记录,现在科学网上正在热议寒门子弟的机遇问题,我终于决定开始写这个系列,并不是验证我们的教育有多失败,而是想要说,因为机遇和努力的不同,人生境遇会有多大的不同;而所有的境遇,都是基于往事,不管豪门或者寒门,不管农村乡野,还是城市闹区,打破命定的归宿,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可能是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 当然写这篇系列博文的主要目的,还是要推出: 与往事相拥而行 之 要给我立传的 老 师 ( 一 ) 与往事相拥而行 之 要给我立传的老师 ( 二 ) 与往事 相 拥而行 之 农业 图 情建 立 发展过程 与往事相拥而行 之 牌意人生 毕业20周年聚餐时,给当年的很年轻的老师敬酒时,老师说,刘玉仙啊,我不知道你恨我不恨我,你知道吧,你当时考试的时候,是我送你及格的啊,没想到这么些年你做得这么好,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给你写个传记,刘玉仙,你一定要好好做,做得更好,让我更有理由给你立传.....刘玉仙做得不好,不过,老师的鼓励和期望却记住心间,即使我最终并没有成为那个值得老师来立传的学生,但学生一定会努力.....为了表示尊敬,也为了激励自己,我先在这里给老师先立个小传......
6539 次阅读|53 个评论
学生养大学还是大学养学生-大学的生存之道
热度 2 lxchencn 2011-8-9 11:13
大学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学生学费、争取的科研经费、校办企业收入、社会校友捐助等等,中国普通大学政府拨款、学生学费可能是主要的,原来都是全额拨款,曾几何时,突然读大学要学生交不少的学费了,也就说大学已经养不起学生了,学生要交一些钱自己养活自己再补贴大学,全国物价一片涨声之时,学费已经多年不涨,但仍然压跨了不少寒门学子,又曾几何时,突然发现大学的生源还真成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大学的问题,问题还不是一般的严重,甚至有人预测会有大学因此关门,看来学生难道还真是养活了大学吗?如果不是,难道还是大学养活了学生?君不见,大学每年投入大笔资金,聘请大量教师,建设大量大楼,购买大量设备,甚至重金引进海外人才,花在学生身上的钱还少吗?既然大学有钱花,怎么还害怕生源少呢?少了学生,不正好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平均教育资源吗?不是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吗?那就不需要人为控制招生规模了,看来少招点学生也并不可怕呀! 国外名校还没有听说过怕招学生少,许多大学甚至如香港的大学都大量的给学生奖学金,许多学生奔其他大学而去也不一定过分忧虑担心了,让别人的大学为自己培养人才,再买回来用岂不划算的买卖呢?只可惜远远望去更为我们的大学担忧了,教授离下岗也不会太遥远了。 既然招生多了还是少了,经费养大学还是不够,看来只有再辟渠道筹集更多资金来发展大学了。
3642 次阅读|3 个评论
现状
niuniujohn 2011-8-9 09:45
整个假期忙碌在首都,偷得片刻清闲,心生不安。 对于一个小硕,一个即将研三的小硕,这个暑假确实有可能成为学生时期的最后一个假期了。作为感性重于理性的当代小青年,对于这种某某最后一次、多少多少周年等等充满着不一样的特殊情怀。但是,情势所迫,无从考虑此假期的别致,埋头苦干,做好本分之事。自己假期定下的目标:一要完成硕士论文的初稿,二是充分做好考博复习工作。 对于硕士论文,由于是第一次亲自写(理论上也只有这一次机会),信心满满的着手准备,期待即使没有惊世大作的功效,至少也应该有一气呵成的魄力。但日子一天天过,论文一点点憋,仅有的那些静心、耐心、野心、痴心都一点点的风化,时至今日,心浮气躁,很是堪忧。文章结构是经过导师认可的,但撰写的过程中,仍有很多下不了笔,无话可说的情况,遂调整、充实。急于求成的心态显露无疑,不妙。不断地学习师兄师姐的论文,不停地从参考文献中挖掘养分,挖到才能汲取。总是觉得不甚完美,想一再的充实,实则经验不足。于是下定决心,初稿完成后再雕琢,精修,以求完美。 对于考博,一再的彷徨,考与不考,都在一念之间。突然之间的迷茫,对未来的想法蒸发殆尽。看不清前面的路,或许迷雾重重。只是在挣扎,努力,拼搏,期待奇迹的功效降临。要做的事情还太多,却有些慌乱阵脚。告诫自己,淡定,坦然。 想思考未来,也就在不安时,不停地自我鼓励,搜寻适合自己的道路。
28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挑选中意的学生
热度 2 duke01361 2011-8-7 08:34
遇到几位踏实务实,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又能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的研究生是做指导教师的福气。这话一点也不假! 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贡献更多地体现在提供合理的学术思想和对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和对最终所取得科学结论的把关。所以你不能期望指导教师亲自为你动手做实现,这也是研究生教育所规避的。 遇到几位好的研究生可以大大帮助指导教师解除学术指导之外的压力,有利于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指导教师在学术领域内的发展。不好的研究生通常会表现出,浮躁、学习目的不明确,懒惰或时间抓得不紧,对研究生学习寄予了更多功利的目的,比如为了就业等。如果一位导师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招收这么一位或几位学生的话,那么这肯定会对导师的发展造成非常坏的影响,在这里且不说对研究生本人的影响,因为这样的研究生压根儿也不是什么可给予期望的人,所以还是免谈为好! 如果你在作指导教师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学生,那么你也命中注定会得罪这些研究生,经常发生不愉快是难免的,导致更激烈的冲突也不是不可能的,但要尽量避免这样的剧烈冲突的发生。 为了预防这种剧烈冲突的发生,你必须防微杜渐,不要使你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向这个方向发展,如果你觉得这样做很累,或你没有兴趣这样做,那么你可以明确提出一些要求,和学生达成一个协议,达不到要求那么就责任自负好了!但即使如此,有这样的学生也难免成为你的损失。 最好的结果是在学生面试之初就要把这样的学生识破,避免这样的学生混入你的研究梯队。如何才能做到这样? 招好学生!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一看家庭,而看学校,三看个人性情!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看一个学生的家庭教育程度如何很简单,只要看看这个学生的言谈举止,形体姿态就可以一目了然。比如是否有礼貌?是否有得体的行为举止?是否可以和其他人保持融洽的关系?等等,这些方面只要有几个小时的接触,就会显露无疑! 二看学校,看学校的学风和声誉。一所好大学来的学生不但基础好,而且精神状态也好,比如表现自卑?还是自傲? 在选拔科学研究生的时候,我劝你最好选择写傲气冲天的学生,这些人可能会象马谡那样只会夸夸其谈,但在科学研究领域,在科学界这样一个过于求新的行业里,能够跨跨其谈,而逻辑严密的头脑是不可或缺的,我不建议您接受哪些看上去没有什么思想,又懒惰到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和搜集其他人的思想,这样的人即使很老实,很听话也不能接受,因为他们对科学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兴趣,而这是最大的麻烦!如果你招收学生,最好选择那些基本上至少算是省重点大学的学生,老牌大学的学生,而不是高考远离重点线的学校的学生,我们曾很多时候杯搁高考,其实高考的分数化线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甄别一个人的获得知识的能力,如果你最低档的学校是选择我国那些省重点大学以上,而且牌子比较老的大学的学生,那么你最差也差不到招收了那些我上面说的学生... 三看个人性情。这要综合前面两个要素,家庭和学校。现在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人生成长过程很直白,很简单。缺乏较多接触社会的过程,其成长过程所形成的个人品质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 所以个人性情更多地也是家庭教育和所经历的学校教育的体现。但是,个人性情这个东西也在很多时候不同于在家庭和学校所接受的那些教育,因为每个人都有其个性。 谈到人的个性这个东西,我觉得在选择学生的时候,更多地雷同于选择“男女朋友”,如果你能选择到一些和你具有项类似兴趣、爱好和近似价值观念的学生,那么真的恭喜你的好运气! 在这里我还希望说的一句话,除非你不得已,否则最好采取宁缺勿滥的选人原则。
个人分类: My Ideas|32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生评选的最佳教师--暑期学校的教学掠影
热度 2 张海霞 2011-8-4 15:19
今年的 " 微纳前沿技术暑期学校 " 结束了,两个星期的密集课程,两个星期的头脑风暴,至今想起来都让人激动,正好今年是办这个暑期学校的第五年,每年的暑期学校都要请国内外的 10-20 位教授来讲授微纳技术最新的进展,讲座一场精彩,学生反响强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作为暑期学校的一项传统,我们评选了 5 位最佳教师和 5 位最佳学员,其中最佳学员是在暑期学校期间提问最为踊跃的 5 位同学,最佳教师是由全体学生投票评选,得票最多的 5 位教师当选,其实,他们仅仅是代表,这次暑期学校的 20 位老师个个都是这一领域的精英,他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认真准备 4 个小时的课程,并且与学生积极互动,每一个人都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正如一位同学在反馈意见表上写的那样:“ 其实每个老师都很优秀,在他们的课上都学到了做学问、做人、做事的很多东西,每个人都是优秀教师!” 这里以今年的五位代表为例,我们总结一下我们的暑期学校,也让我们大家认识一下这些奋战在第一线的辛勤的园丁们。 今年评选出来的最佳教师是:陈宝钦,曾繁根,王志华,赵奕平, Jason Locklin 。 陈宝钦老师,中科院微电子所,讲座题目“电子束光刻与纳米光刻技术”,陈老师是我们的长辈,将近 70 岁了,但是陈老师的经历之丰富、学问之严谨、精神之高尚、工作之热情、为人之真诚都是我们的楷模,陈老师提前半个小时就到了教室,还带了他的特殊纪念品(每次陈老师参加活动都会给大家带礼物,而且很特别),他打开自己的 600 多页的 PPT ,这里面既有科研的工作总结、也有人生的感悟、还有科普知识,用陈老师的话说:这是一个通用版本,可以讲 3-4 个题目,他从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讲起,求学、工作、转岗,语言风趣幽默,实例生动感人(包括和石传祥一起背大粪,打掉自己的门牙),同时又巧妙地把科研的发展历史融入其中,课堂上气氛活跃、笑声不断,陈老师以他无尽的热情、洪亮的大嗓门一口气讲了 4 个小时(没有间断和休息),学生不但没有厌倦,反而是越聚越多,提问环节也精彩纷呈。这节课,陈老师带给我们的是感动、是思考、是升华,学习、工作、人生,陈老师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典范,每一个认识陈宝钦老师的人都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刚直不阿、任劳任怨、与时俱进、助人为乐,陈老师用他几十年的时间实践以上的信条,而且还在实践着,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很荣幸,能够多次和陈老师共事,能够听到陈老师的教诲,这次暑期课上,陈老师几乎是全票当选最佳教师,很多学生在反馈问卷里写道:要多请陈老师这样的老师来讲,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人生的启迪! 曾繁根老师,台湾清华大学,讲座题目“ BioNEMS or Micro/Nano Fluidics Systems ”,曾教授也是唯一一个连续三年出现在暑期学校课堂上并次次被评选为最佳教师的教授。曾教授在 UCLA 师从何志明教授 (参考博文:何为大师) 取得博士学位,当时开始做的就是 Micro Fluidics Systems 研究,回到台湾任教后在这个领域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成为台湾新一代 MEMS 领域学者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也是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不但人长得儒雅,课更是讲得精彩,深入浅出,概念清晰,举例生动,加之本人学问做的漂亮,这 3 个小时的课堂上大家真是如沐春风一般的感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上课的精神,记得前年他来上课,当天来回(早上到,下课以后就飞走了),我问他为何这样着急,他说“我太太刚生了宝宝不到一周,我尽快回去照顾。”但是之前,他来没有跟我们提过任何要求,排课的时候他总是说先安排别人后才确定用他的时间,今年他来讲课,早上提前半小时到了北大,下课后立即赴清华进行学术交流,中间我们利用半小时的午餐快餐时间讨论了合作事宜,这样的工作效率和精神,让我们敬佩,也让我们实地学习和见证了一个未来学术大师的成长足迹,只有这样的执著和努力,只有这样的惜时如金和积极合作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也就难怪他能够年年都当选最佳教师了,因为每个有志成才的青年学子都应该以他为榜样! 王志华老师,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讲座题目“无线医疗保健:低功耗 IC 设计的机遇与挑战”,关于王老师的课我在前面的博文 ( 都是钱多惹得祸!和王志华老师 ) 中已经有所阐述,这里不再重复,可是我想说的是王老师在课堂上一样以他超强的精力一口气讲了 4 个小时,其间一样是学术、人生并重,还有作科研的启发,因为王老师以自身的经历说明:“作科研务必要瞄准解决问题,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作为目前在科研一线工作的老师的代表,王老师的工作不但是代表了国内在此领域的水平、眼界和心胸也是这一代学者的典范,他让学生更多地看到和感受到了这一代正在挑大梁的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我想这些对我们对正在成长的学生非常重要,也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共鸣! 赵奕平老师,美国 University of Georgia 大学的教授,讲座题目“ Nanostructures Designed by Dynamic shadowing growth and their applications ”,赵老师毕业于北大电子系,我们在一次 NEMS 会议上认识,他是特邀报告人之一,当时讲了他的在制备纳米结构方面的独门绝技,也是他在此领域占露头角之时,方法很简单,但是思路很巧妙,随后我邀请他到北大来做过一次讲座,非常精彩,如同讲故事一样一层一层递进,把加工、器件和最终的应用都讲得十分的透彻和清晰,正是这次讲座促成我邀请他来暑期学校讲课,他也爽快答应并带来了他的同事 Jason Locklin 。赵老师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做学问一丝不苟,做人也相当的有原则,敢于直言,记得第一次打交道在 NEMS 会议上,他的讲座很棒,有不少国内学者对 PPT 拍照,他当场不客气地制止,他说:“我是来做邀请报告的,很多最新结果并没有正式发表,不能拍照!”下来以后还和我郑重议论过此事,从此以后我每次都会强调此事:不要随便拍照,不要不经别人许可去要 PPT ,这都是国际交流中很忌讳的问题,也是得益于赵老师那次的提醒。这次赵老师是第一天第一个报告,我跟他商量是否可以用汉语,他说:不,国际交流是英文,我们要训练学生就要坚持这一点,当然,在回答问题和讨论的时候,他用地道的中文,而且很中肯,包括还跟学生探讨了科研独立性的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大话题,不过像赵老师这样直言的学者多了,在青年学生的心中也就会渐渐明白:过多的近亲繁殖和团队建设是对科研创新的制约,只有每一个人都在科研上独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是真正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的时代的到来,相信这个时代不会太远。 Jason Locklin 老师,美国 University of Georgia 大学的教授,讲座题目“ Making surfaces Smart ”,也是这次暑期学校里我唯一不是很熟悉的老师,是赵奕平老师的同事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年轻学者,他早早就来了,开课的介绍上我还调侃了一句:“ Surface is evil, but Jason will tell you how to make it smart ”,他很年轻也很活跃,很遗憾我那天出去开会没有听他的课,不过从课件来看内容是相当的丰富多彩,详细讲解了“ make surface smart ” 的方法和自己的研究成果,从同学的反馈和评价来看,他是准备得相当的精心和认真,讲的也应该很有趣。不过,我们短暂的交往中我倒是可以看出他身上的美国特点, OPENING CEREMONY 结束后我送他回旅馆(大雨),他反复对我说: you are right, Stand out to be outstanding! 他还特别提出很喜欢这种多个学校学生参加的授课方式,可以很好地进行头脑风暴式的交流,他们回去也要开这么个课。而且他没用几分钟就和来自新西兰的教授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从这两件小事中可以看出他积极主动汲取别人长处和开放交流的美好品质,努力接受新事物、积极发展新朋友,在接纳别人的同时也被外界接纳,这次被评上最佳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吧。 …… 太多的话想说,太多的感谢向表达,代表学生,也代表青年老师和我自己,因为这五年的暑期学校,不但是给同学们一个集中学习学科前沿知识和交流的平台,对我自己的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从每一位来讲课的同行身上我都学到了很多,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我喜欢我们的暑期学校,我喜欢我们的交流和互动,我也喜欢由此所带来的头脑风暴和激励:付出毕生的精力去做一个好老师,同时也抱定“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终生做一个好学生! 谨以此文向以陈宝钦老师为代表的 20 位暑期学校的老师致谢并致敬!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5361 次阅读|4 个评论
“干活看吃饭”——指导学生的另类体会
热度 8 wangxh 2011-8-2 16:04
许多导师经常带领学生吃饭,一方面在工作之余放松一下,另一方面也是增进师生、师兄弟之间情谊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当然俺也不例外。 不过,过去俺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大多数学生都很清苦,一起吃顿饭也算给学生改善生活、增加营养了。但现在看来,也就是到了真正的80后阶段——85年、86年出生的孩子,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很多学生已经不需要导师领着改善生活而增加营养了,因为他们已经不太经济拮据了,最起码表面上至少如此。如 抽烟、喝酒等“奢侈行为” 的出现。今年俺就发现一例(是俺教过的学生,但不是俺的弟子),樱桃刚刚上市,俺都没敢问过,估计至少得三四十块钱一斤。俺都没舍得买上10元20元的“溜须拍马”一下狮子吼,人家就开始尝鲜了,在校门口遇到时还非得让俺尝一尝——俺哪能尝呢? 其实,吃饭还有很多功用,至少对俺这样的导师如此。 记得有一年适逢元旦,博导他老人家请大家聚一聚、吃个饭。老先生说了几句话,差点把俺倔人的眼泪弄下来:现在请人吃饭是很难的事情,比如说这顿饭吧,我都这么大把年纪了,请自己的学生吃饭,有的学生竟然推脱有事而不来......从那时起,无论手上的活有多么重要、多么着急,只要老先生一声令下,俺立马执行,包括去吃饭!有时俺也这样想,老师请吃饭,学生都故意回避的话,你还敢指望其他的吗?(这里不是指回报师恩之类很俗的事情)此其一也。其二呢,中国人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习俗与情怀。所以每逢过年过节与学生一起吃顿饭,方便的时候还可以带上师母或师父,更有其乐融融的样子,这样学生也会感觉真的像在家里过节一样。 与学生一起吃饭,能够规范学生的某些行为。做导师的,不仅仅要指导业务,同时也要兼顾品行与行为规范的疏导。朝夕相处好几年,导师的许多东西都会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千万不要认为学生如何是他们自己的事儿。我还是相信那句老话:有什么样的导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定会出自什么样的导师——跟“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一样。如果导师做人方面存在问题,估计学生在这方面不会有很大提高,不学坏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也就是说,不能为了“吃饭”而吃饭,通过吃饭能够收到更多的功效。因为毕竟与老师、师兄弟一起吃饭不同于与家人、与同学,有时候是过年过节,有时候是某位毕业的师哥师姐造访,有时候是为毕业生庆祝、饯行等等。这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礼数,而且有时候“主角”还不尽相同。如此这般,久而久之,餐桌上的规矩与礼仪基本就差不多可以达到毕业水准喽。 吃饭就这些功用吗?当然不是,如果Only This,这篇文章就没有必要出世喽! 通过吃饭,导师可以发现每位学生身上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自不必多说,如果是缺点——注意,俺这里强调的是缺点,并非个性——就一定要注意喽。因为有些缺点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未来与论文的成功!人们不说常说“酒后吐真言”嘛,如果假以小酒,数杯过后,有人可能就拿捏不住了,开始显露“英雄本色”了,这更有助于导师“察言观色”、“明察秋毫”。当然如果碰上“面不改色心不跳”的高徒,也不必灰心,多吃饭几次饭一定会被“突破防线”的。一顿不行三顿,三顿不行七顿,七顿不行十顿,十顿不行是不可能的......可是,有一点,俺这里说的可是为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所用“计谋”,如果您要藏奸耍滑可不要用俺的招数,否则您的学生就恨死倔人喽。 俺们倔县有一句俗话,叫“ 干活看吃饭 ”。讲得是如果一个人吃饭又多又快,那么干活肯定有劲、是把麻利手。如果吃饭磨磨唧唧,那么您做导师的一定要注意,对这样的学生恐怕要多费心。没办法,十根指头还不一样长短嘛,甭说背景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了。另外,由于我们现在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其中还有“文化”、“习俗”、“修养”、“素质”等诸多因素。所以“干活看吃饭”就携带了更多的含义。 几年前,俺带十几个学生去郊游回来,本打算大家围坐一大圆桌美餐一顿。找了几家不合适后,俺突然有了一个奇想,到一个自选餐厅自己买自己的(不是自助餐,当然俺付账),除了酒自己爱选什么选什么,全凭自己的口味——有一点必须注意: 吃不了兜着走 。看,热闹故事上演了:一位女生,看来想吃的东西挺多,用了最长的时间买了三种东西,她肯定吃不完的,因为她也只有一个胃啊!另一位,也是女生(看来女生真是事儿多,玩笑话,女生不要生气),也买多了,但这个很鬼头,等着时机(其实一开始我们没看出来)。买得多,吃得还慢,一会儿工夫其他人都吃完了,只剩下这两位还处于进行时状态。 我们都停下来了,默默地、静静地等待着她俩。刚才提及第二位很鬼头,也马上停下来,说了声“今天不在状态,吃不了了。正好带回去,晚饭也解决了。”立马让服务员打包,做出带回去晚上食用状。其实俺已经发现,她要的也不是很可心,不太喜欢吃,所以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了。第一位呢,此刻明显已经感觉到来自周围的“压力”。师兄弟们还在一旁说风凉话,老师说了“ 吃不了兜着走 ”,甚至说“师姐呀,要给师弟们做个榜样哦”(当然是善意的)......她呢,脸红红的,很囧很窘,似乎在等待着俺说“算了吧,吃不了、也不爱吃就剩下吧”。俺是谁呀?倔人啊,对学生来讲俺就是倔老师!平时教育学生恐怕找不到机会呢,当大好机会终于降临的时候俺能轻易让其溜走吗?不能,绝对不能!嘿嘿,俺就是这么一个坏老师!这位,做论文也很费劲,俺的好几篇博文提及过她。 导师们,如果有时间、方便的时候多带学生吃饭吧,吃饭会让导师和学生有另类的收获!
个人分类: 教之道|6349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李家洋:华人生物学家对国内学界有五大积极影响
dongzg101 2011-8-2 10:40
李家洋:华人生物学家对国内学界有五大积极影响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8月1日表示,30年前挑选具有天赋的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学习生命科学如今成就显著,并对国内学界产生五大积极影响。 李家洋是在张家界举行的“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第九届双年会”上作此表述。他说,这五大影响表现在:活跃科学思想、宽阔学术视野;带来新技术;强化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中外科学家的交流与培养;带来新锐的科学文化。 据介绍,1982年至1989年间,400多名中国学生通过中国留学生计划赴美留学,通过专业培训和发展,目前在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公认的成就。 李家洋对中新社记者说,这种成就是多方面,尤其在癌症、蛋白质结构、植物抗病虫害方面尤其显著,先后有3人获得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朱建康教授是参与此次年会200多名华人生物学家的代表之一,在国际上率先开展植物抗盐分子机理研究以及植物抗旱、抗寒分子机理研究。他表示,众多华人生物学家利用所学反馈国内,在国内开设实验室或兼职,助推了国内生物学的发展。 “华人生物学家在短时间内能否取得特别重大的世界性突破,目前还很难说,但从长远而言未必不可实现。”朱建康认为,虽然这批华人学家在世界生物学界享有声誉,纷纷进入国外实验室领导决策层、任职各种学术委员会要职,“但总的影响力还不够,还须克服语言、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瓶颈。” 更多阅读 李家洋院士:到涉及重大应用生产领域寻找基本科学问题 李家洋院士专访:探索有利于科学研究的组织模式 施一公致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的一封信
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授之间有恩怨,请别拿学生开刀 精选
dongzg101 2011-8-2 10:30
教授之间有恩怨,请别拿学生开刀 精选 已有 456 次阅读 2011-8-2 00:11 |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反面教材,评论 教授与教授之间PK,无论是出于私人恩怨,还是出于学术上的不认同,都请不要拿学生开刀,因为学生是无辜的。 现在在中国读研究生压力真的很大,扩招使得每个学生能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少,大把研究生在读研的几年里处于完全被放养的状态,课题要自己找,实验要自己做,论文要自己写,这整个的研究生培养过程自始至终都好像没导师什么事,最后发表的论文却要属上导师的名字,可每个月拿到的工资却少的可怜,简直就是廉价劳动力,所以我们现在都把国内研究生叫做“高学历民工”。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可怜,如果再因为导师之间的恩怨而影响到学业,那真的是雪上加霜,人间悲剧了。 这不,前些日子我就听到这样一个案例: 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的一位女研究生,今年已经是她在这个研究所读博的第七个年头了,她发表的文章数量和质量其实一早就已经达到可以申请学位的要求,毕业论文她也早就写好多时,但是她就是不能参加答辩,不能毕业拿学位。 为什么?理由很荒唐: 她的导师在这个研究所里人缘很不好,和一些人有过节,而单位的另一些人则不认同这位导师的学术水平,总之大家都比较针对他,可是根据现有的人事制度,仿佛大伙都不能把他怎么样,于是,所有人都把矛头转向了他的学生,这位女研究生。一时间周围每个人都想在这个女研究生毕业的问题上卡一下,用以表达对这个教授的敌意。 结果是: 这个女孩子,在读了7年研究生,以高学历民工和廉价劳动力的身份把23-30岁这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浪费在了中科院单调枯燥又乏味的实验生活之后,面临的却只有退学这一个血淋淋的结果。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此。 我很想为这个同龄人做些什么,无论动用自己微薄的人际关系或是什么,即便我和她并不相识。但遗憾的是,她不是物理所的,我在她所在的研究所里也没有熟人,所以帮不上什么忙。 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写这样一篇博文,放在科学网的博客上,凭借我个人在网络上的人气,让科学圈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原来还有这样令人震惊和恶心的事发生。 或者也许当事人能够看到也说不定,也许大伙能够对号入座也说不定,也许还有人真的能做些什么,谁知道呢? 当然,你可能会问: 一个学生跟了一个教授读研,为什么就是无辜的?为什么就不应该受牵连?谁让她当初选择了这个教授做导师的? 对此,我要反问: 请问,当初这位教授在招生的时候,他所在单位在招生简章中对他介绍时有没有说明这个教授在单位树敌很多? 这位教授在招生的时候,脑门上有没有写“跟我读博可能7年毕不了业”? 没有,都没有。 我们的招生工作一直都很和谐,无论在网页上还是在报告中把每个教授都形容得完美无缺,谁又会他妈的知道一个教授原来在单位还有这么大一堆仇人呢? 于是你满怀憧憬的报了他的研究生,以为自己走入了科学的正途,直到进入研究小组才发现事实根本不是这个样子,事实是,你走进了黑豆地,满眼放去,黑压压望不到尽头。 你说,这不叫无辜,那什么叫无辜? 学生在报考时信息量如此有限,进入课题组之后却要因为教授之间PK而连坐,被拿来开刀,太惨了。 我也只能一次次重复,太他妈的惨了。2011年,目睹中国教育界之各种怪现状,我除了吐星星之外,已经基本上没剩下什么好话讲给你们听了。
1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极品就是极品,连俺倔人也得低头啊!
热度 3 wangxh 2011-8-1 19:16
一般情况下,不,俺从来就不用“标签”形容学生,因为总觉得有些讽刺、挖苦、打击、甚至侮辱学生的味道。 但凡遇到师生矛盾之事,俺更多的“责怪”教师,即使教师做得真是天衣无缝,无法责怪,俺也会绕弯去责怪社会、家庭或学校,就是不愿意直接责怪学生。 可是,今天俺不得不低头。 三个月的论文,当其他学生交论文“最终打印稿”时,这位的“结果与讨论”仅仅写了100多个字...... 又做了一个半月——其实还是没做什么,当然根本、彻彻底底的根本不会做,还是差很多。可谁让俺遇上了,“一个都不能少”是俺为师之道,忍吧! 今天下午让俺看看论文怎么样,说实在的,刚刚有论文的样子。 指导中,俺问一句:“结果呢?” 答曰:“没有结果(实际上不知道什么属于“结果”)。我有‘捷径’!” 问:“什么捷径?”—— 一个什么都没学到的,还有什么伟大发现吗?有谁相信吗?反正打死俺俺也不会相信 ! 答曰:“ 不告诉你,这是我自己的 !” 我晕ing!!! 哎,俺真是又笨又傻,只记住学生有学习的责任与义务,竟忘记学生更 有不学习的权利 了!
个人分类: 教之道|3201 次阅读|5 个评论
高校怎样才能避免学生“要分”的现象?
热度 9 QFL 2011-8-1 10:57
高校怎样才能避免学生“要分”的现象?
据爆料( http://zqb.cyol.com/html/2011-08/01/nw.D110000zgqnb_20110801_1-03.htm ),南京一所高校的教师,竟然收到学生要 “ 高分 ” 的威胁短信,其内容为 “ 我要你把六十分到七十五分这档的所有学生的分数提到九十,实习成绩提到优秀。否则我绝对会报复你或者你儿子的。我既然有胆量威胁你,也有本事让你痛苦,毕竟你的信息我已经全部掌握了。何况这件事你实在太过分了 。 ” 当该教师向副院长投诉时,却遭到副院长的推诿: “ 发生这种事情了,我能怎么办呢?你是老师,你怎么不教育呢? ” (注: 此副院长真该向曹大院长好好学习学习 ) 。无奈之下,该教师只有英明地选择了报警。 该老师的遭遇,也反映了当代高校教育的尴尬之一。这是天朝高校的一个实情: 当一个学生即将因一门考试失败而将失去保研资格、甚至“学位证”的时候,无论该学生是否有背景,他都很有可能具有“铤而走险”之大无畏勇气,例如:威胁阅卷老师索要分数 。 在此,本博决定献一计 “ 高校如何才能避免学生 ‘ 要分 ’ 的现象 ” : 任课老师出试卷题目,内容来自于课堂的讲授,但却不参与阅卷,而让其他匿名老师进行阅卷打分(若是来自友校的老师进行阅卷打分则更好);若学生对其分数不满,可找任课老师反映,并一块查阅其试卷,若出现打分错误情况,可向领导反映,并在领导负责下进行更正分数 。 把任课老师与阅卷老师分开,这其实应该是一件很容易操作的事情;而让任课老师帮助“不满”学生进行查分,无疑会增加该学生对任课老师的尊重 。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10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科研应该看一下投入产出比
热度 3 wudaocheng 2011-7-31 18:04
目前科技界人事都喜欢做大项目,如。。。。重大专项、973和863重大项目等,各单位更是将这些作为考核的标志,所以在各单位网上都骄傲的写着“在。。。时间获得。。。。重大专项、973和863重大项目等。。”项。但是我经常发现在这些骄傲的背后却看不到多少突出的成果。以基础研究为例,经常在一些大单位(重点实验室等)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资金完全不成比例,往往是拿大钱的单位没有什么成果,而有些单位钱拿得不那么多,成果还不少。我不禁想为什么不研究一下投入产出比?用这个指标来考核是否会对当前的重课题申请、轻完成验收的局面有所改善?当然具体的还有细节问题。其实,对科技人员来说,资金足够实验和培养学生就可以了,如果拿来大笔资金却没有什么成果其实很丢人,因此不值得骄傲。考核时资金达到一定的规模就没有必要再比了,重要的还是有什么创新成果。特别注意我国在应用成果方面更差,经常看到某单位、某大牛拿了一大笔钱以后数年根本没有任何产品,就怎么不了了之,也不知道是怎么验收的。我们的验收应该由不关联的第三方来完成,主要是受我们的国情影响很大,经常是甲验收乙,过一阵乙再验收甲。有没有人查一下十年前的重大专项、973和863重大项目等的产品在那里?我认为创造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和相对稳定的生活条件才是科学、教育发展的重点,考虑一下科研的投入产出比也许有点帮助。
7696 次阅读|3 个评论
考试(8):一场旷日持久的考试
热度 2 wangxh 2011-7-29 12:46
考试(8):一场旷日持久的考试
为了增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去年《 先给成绩后考试,怎么样 ?》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与改革——呵呵,这就是俺理解的教学改革。本次考核分三种方式、四次进行: 第一次考试 :闭卷考试, 25 个简答题,复习范围整个讲授和要求自学的内容——学生说,老师,这不是大海捞针吗?对,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内容并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实际上书里都有)。考试结果如下: 80 分以上 2 人——这两位学生回答问题全面、理解到位。说实在的,对某些问题的“识记”连俺这个做老师的都钦佩。 66 分 1 人, 57 分 1 人——这两个学生也很了不起,基本掌握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在没有任何重点范围的情况下,能够掌握书中三分之二的内容,理应得到肯定与表扬。 40-50 分 3 人——在该情况下,能够答对近一半的内容,照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言,已经很可以啦!最起码说明这三人已经认认真真看书了。 30-39 分 4 人——在这种情况下,能答对三分之一基本上相当于有重点复习范围的及格水平了。 20-29 分 2 人——只能说明他们准备了,但相当的不充分,或者说没有认认真真地看书学习。 10-19 分 6 人, 10 分以下 2 人——这 8 人,俺就不好说了,占全部学生的三分之一还多。 第二次考试: 40 分以下者,重新闭卷笔试,还是这 25 个简答题,复习范围就是这些题。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首先,这些内容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学生基本上应该是必须掌握的,如果不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枉学这门课程。第二,对于某些学生来讲,无论怎么都是不想学习的(最后 8 人),因为他们掌握的知识、所有的判断力不足以断定这是重要的、必须的,那么只能“逼迫”。因此至于考试结果不足以说明整个掌握课程的状况,只是考核一下大家对待考核的态度和给出最后成绩的依据之一。最高分 83 分,都不如第一次成绩最好的那两位学生; 70 分以上只有 5 人, 竟然还有 4 人不及格 ! 第三次考核: 围绕着这 25 个简答题进行口试,一对一、面对面,每人 30~50 分钟不等。主要考核是否真正理解。结果发现,有的学生就是纸质试卷答对——纯粹死记,也不是真正理解。这是很费时费力的“工程”,幸亏学生少,否则根本不可行的。 第四次考核: 20 道论述题,以作业形式作答。含盖了这个课程的所有重点内容,其中与以上 25 个简答题涉及的内容有交叉。也是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来交作业。并当场抽查对某些问题的理解,这项工作比口试更耗时间,原计划每人 40 分钟左右(只有少数几个 20 分钟内完成,人家掌握太熟了,问什么都能回答到位,俺就不好意思继续发难喽),但是有人竟然消耗掉俺近 2 个小时。回答不好的、理解跑偏的、直接答错的,统统回去重来!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就是第 20 题,不是真正的知识题,而是“说说学习本课程的收获与心得体会”,有的学生的作答看上去还挺会忽悠,俺基本上判断不出是真是假,现在的学生这方面都很强。但无论如何,俺还是愿意相信他们说的是真话,否则俺出这个题目本身就有毛病了。 这是学生们“辛勤的汗水”——每人 20 多个论述题,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补充 这是学生们的收获与感悟,有点还真认真呢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依据口试、作业情况而定。过去,鄙人给出的平时成绩都是依据出勤率、迟到、旷课等。由于俺逐渐找到修理懒学生的有效手段,从这方面已经无法判断与区别,如果都给满分学生感觉可能不公平,教务工作人员还不太认可。开始上课时,已经对学生声明过,依据口试、作业情况给平时成绩。有的学生不相信,竟敢以身试法呢,结果惨喽!结果这一项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及格!该!活该!谁让你单方面主观认为老师是吓唬着学生玩哩,一定要知道有的老师很倔,说到做到——课堂上无戏言!有的学生还因为这样的事儿找俺评理呢,说什么“有的老师开始上课也这么说,但后来都怎么怎么样,老师您为什么跟他们不一样呢?”俺的回答是:“你说对了,我的确跟其他老师不一样,就像你不跟其他学生不一样一样。 课程能否通过,根本不取决于老师,而是取决于你自己! ” 一场旷日持久——是的,不夸张,历时大约 20 多天 ——的考试结束了,由于不是规范化考试,俺还等着教务部门的“审查”或“审判”——去年通报了一下(没有“批评”二字,估计是给俺面子)。所以今年俺学乖了,在《课程总结》中声明: 考核采用非规范格式,请有关人员不必过分纠缠此事,我们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工作就好! 通过这种方式,一定会发现有多少学生在学习、想学习、不学习、想糊弄。哪些学生可以放心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哪些学生需要引导或点拨,哪些学生需要逼迫,哪些学生……(俺无可奉告,嘿嘿)。作为教师,俺只是希望,虽然俺辛苦些, 望 会学习的学生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好好学习, 让 愿意学习的学生学到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 逼 不太愿意学习的学生学到些必须的知识, 使 想糊弄的学生 不能轻易过关 ——这是不是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呢? 其实,俺也深知道,大学,要这么个教法,也就预示着快完蛋了!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现阶段真实的中国特色、严酷的现实。有人就是希望“只交学费不学习”——这不相当于“进入餐馆只交餐费不吃饭或不吃饱”一样吗?这不相当于“进入医院看病,只交医疗费不治病或不痊愈就想出院”一样吗?这不是大气候、大环境问题,这是综合素质问题,这是文化问题,这是愚昧!!!
个人分类: 教之道|3410 次阅读|4 个评论
2007新发现01:厨房=实验室
热度 4 genevalley 2011-7-23 03:45
昨日在老板家,说是被邀请去吃晚饭,其实还是要实验室的同志们主厨。 在他家那宽敞明亮的厨房, 老板在客厅里跟人聊天, 我戴着一次性手套站着洗洗碗打打下手, 张教授穿了围裙在热火朝天, 而C则因了切了手在客厅里看大背投电视, 另外新来的那M呢,正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跟她的爱人看书逗小孩玩。 突然之间,我发现厨房和实验室之间绝无错误的联系:今天的夜宴,多象平日实验室的景况啊! 干活的人,总在干活;AGGRESSIVE的人,切了手; GAME人生的人,除了没给老板泡早茶'谈心'之外,轻轻松松地享受着生活; 而老板呢,自从当上AP以后就不进实验室干活了,指挥若定,挥斥方遒! 跟教授戏言:以后我招学生,面试就设在厨房,然后在别处用针孔观察他们在厨房的表现, 选那些努力干活的学生,让那些投机取巧享受生命的另谋高就罢,嘿嘿。 哈,多做点杂事,在厨房我无所谓了; 在实验室我却不会了:做自己想做的实验,该拒绝的时候说明正当的理由, 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做些自己最拿手的'菜肴',然后不客气地吃好吃饱(多发PAPERS)。 这一发现虽没让我欣喜若狂,倒是有些感慨,姑且草记之,聊博会心一笑耳!
个人分类: 朝花夕拾|663 次阅读|5 个评论
实在不愿意学习就算了,别哭呀!
热度 1 wangxh 2011-7-21 10:51
中国有个很不错的传统,就是跟着皇帝鹦鹉学舌一般不犯毛病。 比如说,皇帝喜欢斗蛐蛐,大臣们都跟着喜欢斗,其他官员与自认为各方面条件尚可的老百姓也跟着斗鸡; 皇帝喜欢斗鸡,大臣们也都跟着斗鸡,其他官员与自认为各方面条件尚可的老百姓也跟着斗鸡; 有人流眼泪,播音员、主持人等也跟着流眼泪; 学生就学会了,不好好学习,考试不及格,也流眼泪。 亲爱的学生啊,实在不愿意学习就算了,别哭呀! 还有可爱的家长们,你们也不必给我打电话求情,“大人不记小人过”,这是哪跟哪儿,俺是在为你们教育孩子成长。如果你们也实在不想俺帮助孩子,也不必跟我说,直接对孩子说:“就不好好学,看看老师敢把你怎么样!”——这大学教师当得,俺真够憋屈的了。 这个学期,俺的神经倍受打击! 想让学生多学点东西,一个对俺“急眼”,一个对俺“抹眼泪”,正如赵一斌老师所说,“男人撒娇”。看着男学生流眼泪,恨不得踹到楼下去!俺宁可他跟俺急眼。 俺跟学生聊一聊自己的燕雀之志:就想当个好老师。 学生回敬道:在大学,想当个好老师,根本不现实,中小学老师嘛还差不多。 一句话,把俺打击的几乎翻白眼。 俺,倔人,根本不信邪! 决心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即使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非把南墙撞出个洞不可;即使见了黄河心也不死,不行俺就跳进去!
个人分类: 教之道|35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10)
kejidaobao 2011-7-19 11:13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 文/冯长根 上文 谈了博士生导师如何指导学生撰写文献综述,本文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 理工农医各科的博士课题研究肯定离不开数据收集。在某种意义上说,数据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枢纽”目标之一,也决定着(代表着)研究的成败。作为博士生导师,一定要认识到数据收集是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且极有可能是其中问题最大的环节之一。 博士论文的研究涉及到的数据收集,可能不会顺利,导师和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有些问题是普遍问题,大家都知道会碰到这些问题,但就是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碰到。有的时候,你赖以收集数据的实验系统和装置,令人兴奋地装配在一起了,但就是不符合设计标准那样正常工作,而且找不到原因。不论什么学科,在数据收集时,很多问题都是难以预料的。我刚开始做博士课题实验时,测量激光能量需要购买一只新的能量仪,但仪器直到我快毕业了才到实验室。我的博士生做实验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一次实验的4个测量点在实验做完后(样品消耗后)只拿到了3个点的数据,这是多么令人遗憾,有时只好不惜工本重做。不论什么学科,在数据收集时,很多问题都是难以预料的。时间也是个问题,收集数据即使在最顺利的情况下也可能拖得很久,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看起来收集数据是个劳动密集型工作,博士生导师要警惕博士生对时间和能力的估计过于乐观。由于实验总是要花钱的,学生计划收集的数据通常比他们能够有效运用的要多。 应该收集多少数据呢?这是经常困扰博士生的一个问题。多数导师认为学生收集的数据太多了。参加试验项目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大型试验,学生们在完成数据收集工作后,往往会发现数据太多而不知所措。其实数据的多少决定于研究项目的性质,对此,实验室往往会有代代相传的经验。对于博士生和导师来说,数据收集的范围要切合实际。如果实验的目标明确、设计合理,那么数据收集的多少,应该让博士生能够把握、能够进行有效分析,并且能够发展成一篇成功论文。实践中能看到,如果学生和导师缺乏信心,就会在试验中倾向于收集大量数据。这里透出来的信心不足,原因有很多,例如把握不住实验设计的准确性、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学生的分析能力等。恰恰是在这里,体现着导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即指导学生通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适用的数据,帮他们树立信心。如果你的学科经常导致实验中收集过多的数据,不妨在实验前让博士生干这样一件事:把设想收集的数据减少一半,把原来安排的时间增加一倍。值得记住的是,无论哪个学科的研究,重要的是能够学到东西,不是收集大量数据(资料)。 博士生会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淹没在大量数据和信息中。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某些学科,大量数据是不可避免的。原创性的研究也确实无法做到收集的论据数量正好,有些研究一开始很难判断多少论据就“够了”。即使是理论性研究,借助于计算机和数值方法你可以得到几乎无限的数据值。大量数据的积累很容易让学生陷入论据和结论的小细节中,产生被称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让学生放弃好不容易收集的论据,从感情上来说也很难。这时候,导师的责任是什么?导师的工作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辨别能力。面对大量数据,博士生要会辨别哪些论据有用,哪些可以丢掉。更进一步,要辨别哪些结果重要,哪些并不重要,哪些是反常的。有些博士生会过分关注论据及结果,这时博士生导师可以想办法帮他丢掉一些,或者至少是把它们放在不那么重要的位置。 博士生导师还要尽可能把握好学生早期实验与后续实验的某些不同之处。博士生在收集数据(实验)的最初阶段如果实验不顺利会有较严重的失望情绪,这是他们的信心敏感期。在大学阶段,学生们进入实验室学习试验技巧所做的,更像中学的科学实验,大不同于学生们进入硕士特别是博士阶段的实验,大学阶段大部分实验的目的并不是求新,这些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它们能产生预期结果。博士生会看到,实验(及设备)不像本科阶段那样总能产生希望得到的结果。有时候,一项实验,一次成功了,再做四五次又不成功了。初学者在进入这种状态不久后,很容易由于看到一些不确定因素或实验初步结果不明朗而失去信心。有时候应该成功的却都做不成,也找不出哪个地方出错了。这时候,导师应该怎么办?导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应对科学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也是博士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博士生理性面对失败。有一个方法,就是让博士生认识到,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事情有时就是这样),不光发生在他身上,大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样想一想,他一定会感觉好得多,信心也会上来了。 参考文献 冯长根. 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9) . 科技导报, 2011, 29(18): 83.
个人分类: 栏目:主编心语|3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健身日记(十七)
热度 1 gl6866 2011-7-19 10:52
连续三天没去健身房了,有一定的原因。从16日到17日到北师大开会,18日有看牙医的约诊。开会很累的,还真没想到。这时我才真有点佩服起老外来,他们都是准点到会,认真听每一个presentation。提出他们认为有意义的问题来。可是我们学者似乎有些不那么守时,有他的报告时就来一下,然后就走了。这一点我认为还是应该向外国专家学习的。 我家距离北师大比较远,因此16日便住在会上了。也幸亏住下,否则不光晚上的讲座错过,一场滂沱大雨也会让我赶上。即便如此,晚上的讲座完了之后,大雨还在下。后来停了,和学生一起去兰蕙公寓。到了公寓都近11点钟了,路上有积水,七小心八小心,还是把鞋子弄湿了。回到公寓赶快把鞋垫拿出来,估计第二天清晨能干。 洗澡吧,公寓的设施虽然够不上多少个星。但设施还是比较齐全,尤其是沐浴的设施,基本按照正规星级宾馆的要求,配备齐全。有热水的淋浴,有大镜子等。让我没想到,照镜子发现我的腹部真的下去了,而且相当明显。这是我第一次全面看到了减肥的效果。14日是我进健身房的最后一日,那天是锻炼的腿部,到17日还有点疼,证明肌肉没有完全恢复,乳酸还在作祟,休息二天估计就会好了。果然加之18日去看牙,19日腿部的酸痛便彻底消失了。今天下午还去健身房。
2749 次阅读|1 个评论
长痛不如短痛,呼吁大学实行真正的“淘汰制”
热度 24 wangxh 2011-7-17 12:49
本学期身心倍受煎熬,碰上有问题的学生就放弃不是俺的性格。但遇到这样的学生,“勉强过关”既不是俺的强项——或者说俺根本不会“指导”这样的学生,也是俺极不情愿的。 爱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热爱本职工作就是爱国,教师自然就是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当然不仅仅是使其知识的增加。 可是,当教师无论如何努力,学生不领情不说,根本不理解,那该怎么办?说白了,他们认为老师在故意刁难他们。说实在的,俺真的想放弃了。今年一位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回来聊起这类事情,学生还鼓励俺说:老师您不能放弃,如果连您都想放弃,那么坚持好好教学的人就又少了一个! 常常有人把教师与医生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如果医生给病人治病,治到一半或没有完全治愈就让病人回家或不治了,作为病人该作何感想?可是就是有这么一部分学生,“病治到一半就像溜”——学习不合格就是病没有痊愈,甚至想“吃自助餐只交餐费不吃饭就溜”——高额学费已经缴纳,可就是不愿意获取知识,这些人是不是本就不该上大学,或本就不该让他们毕业? 作为教师,为学生着想是对的,但只能好好教育他们。如果他们连这点都不懂,本事说明他们就是达不到毕业的标准。 对于学校和国家/社会来说,学生就是产品。如果让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到社会上,是不是也是教师的渎职呢? 作为教师,如果不努力,轻易“放水”让学生合格或毕业【俺知道很多教师在这么做】,其实这是害学生、害国家、害学校、害自己。对学生来说,这也是不公平的,他们付出了高额的学费,可没有得到应得的教育。 但是如果教师努力了,或者说用尽了一切可能的手段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可学生就是不能“改邪归正”,又当如何?因为有的学生已经不具备“改邪归正”的能力——如果让一个只有初中情商的学生完成正常的大学课程,在学生本人不会也不想努力的情况下,无论学校与教师如何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 呼吁有关部门赶紧采取果敢措施,实行淘汰制,再不能让“凡是能够考上大学就能毕业”培育理念继续下去了,中国缺少一部分“假冒伪劣”大学毕业生不会出问题的。说句实在的,只有淘汰了该淘汰的,才能腾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教育值得培养的学生身上。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长痛不如短痛,有时候不做手术就必须截肢,有时候不截肢就必须面临着死亡!
个人分类: 教之道|5685 次阅读|29 个评论
好导师,应该会punish和publish
热度 20 boxcar 2011-7-17 09:09
博友陈斌老师写了篇博文“会 Push 的导师才是好导师”,很好!在迅速围观学习了一下之后,留下了两个对 push 加塞若干字母后组成的英文单词,这让吕氏拆字学又有了新的英文范例,感觉非常地爽!这两个单词就是 punish (惩罚)和 publish (发表)。 Punish 是把 ni (你)夹在中间去 push ,如果两边一块往中间推( push ),那感受一定很难受,所以才是一种惩罚。导师如果只会表扬学生,而从来不会惩罚学生(无论 TA 犯了多大的错),就会压不住茬,结果一些学生便容易不服从导师的指导,不完成导师交办的工作,最后自己的论文多半也做不好。因此,在学生的入门和起步阶段,导师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出了错的学生,该惩罚的就要惩罚,而不应手软。当然,这里所说的惩罚,不是体罚或者罚款(除非必要时,例如弄坏了东西要赔偿),而主要是工作层面的。例如,我对搞电路的学生的一种惩罚方式就是让他们反复画电路图,先照着画,然后背着画,希望通过这种做法能帮他们真正理解这张电路图。 Publish 是发表或者出版。研究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即使学生没有意识到研究结果发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导师也应该及时提醒他们,抓紧时间把数据整理好,撰写学术文章。成稿之后,导师还应该不厌其烦地进行反复的修改,然后根据经验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期刊(或会议)投稿,拿到审稿意见以后,导师还要帮助学生按照意见认真修改,争取早日顺利发表。 由于 publish 可以给学生和导师带来巨大的好处,是一种牵引机制,因此师生多半会乐此不疲,会 publish 的导师也更容易被认为是好导师。相比之下,惯用 punish 进行 push 的导师,可能会被“妖魔化”成为“坏导师”。然而,在此我必须说,对待 punish 应该就事论事地看,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和适度的 punish 是很正常的,要想避免 punish 就必须完善自我。须知,如果没有早期的许多 punish ,和随后不断进步以后越来越少的 punish ,也许不会有最终的 publish 。 总之,好导师不但要朴实,而且要会 push ,而 push 的关键之二是 punish 和 publish ,这应该是一个“普适”的道理。最后,祝愿大家的 punish 越来越少, publish 越来越多。 ---------------------------------------------- 参考: 【1】 陈斌:会 Push 的导师才是好导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4218do=blogid=465531
个人分类: 教育|10405 次阅读|46 个评论
教育部:说和不说一个样
热度 2 phd9992000 2011-7-16 18:39
按照做人的底线,哪怕是土匪的底线,既然拿了纳税人的钱,总该办点事吧(花钱消灾)? 教育部:随迁学生可在当地高考 尚无具体时间表 ( http://news.sohu.com/20110716/n313571916.shtml ) 某部门的以不变应万变: 事肯定要办的。什么时候办?还没有研究好。什么时候研究好?没有准。 -----等你研究好了再给你发工资可否?
1554 次阅读|2 个评论
导师好不好,谁说了算?
热度 5 lgb2008 2011-7-13 15:32
3779 次阅读|20 个评论
老师,我已经尽力了,请勿再打扰!
热度 7 wangxh 2011-7-13 15:27
由于想让学生多学点东西,变着法儿“熊”学生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实在不耐烦了,发脾气啦!——“老师,你告诉我,到底怎么答题才算对的?”呵呵,俺快成为学生的“大仇人”喽! 中午与另一位教师谈起此类事情,她说了另外一件事儿,学生表现得更猛、更给力! 一位学生的“课程设计”做得不好,也不认真,任课教师让其修改。人家不知道动了几笔之后,趁老师不在办公室“交”到老师的办公桌上。然后给老师发信息:老师,《课程设计》已经放在你办公桌上了,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再也不可能更好了。“老师, 请勿打扰! ” 所以,俺暗想,如果这种学生让其带着合格毕业证离开校门,走入社会,还敢指望他/她不破坏安定团结的、和谐的社会吗?
个人分类: 社会|4473 次阅读|11 个评论
哈哈,俺终于教着“天才”学生啦!
热度 11 wangxh 2011-7-12 12:26
哈哈,俺终于教着“天才”学生啦!
孟老夫子说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所以,“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也就成了许多为教育事业而奋斗者的宏愿。俺不是那块料,当然就不敢想“得一英才而教教”。 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今朝就让俺碰上了。 在前几天的考试中,俺发现一个学生的答卷是这样的:“(答案) 略 ”。 怎么样,难道这不是天才级选手吗? 同学啊,这是学习,这是考试,严肃、认真这是必须的!虽然试题不会答了,开个玩笑倒是无所谓的,但试卷要上交、学校要检查的。另外,试卷上的答题的确可以忽略,在你们的心目中 可不能 留下“只要及格,其它均可以忽略的种子呀! ”
个人分类: 教之道|7759 次阅读|17 个评论
考试失利=找不到工作=只能当老板
热度 3 wanxq10 2011-7-11 22:09
有一位小学同学,从小成绩不好,高中毕业后只身闯北京,后来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女老板。她女儿同她一样成绩也不好,在北京只考上一个职高。同学告诫女儿说,你没有学历,将来不可能找到好工作,不会有单位要你,所以,你只能当老板!但是,当老板,必需能吃苦,所有的工作你不一定要亲自做,但一定要会做。因此,她的女儿很乐意,也很懂事的,起早贪黑从最基层开始做了起来。 高考只是考核知识的掌握、运用和表达,成绩好,不一定人缘好。 人生更需要智慧、能力和毅力,工作好,不一定健康快乐。 成功的人生,应该尽早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适合自己且自己喜欢的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进。如果把人生的目标比喻为登山,则人生之路上的困难犹如登山之路上的回心石,它的目的就是用来考验你的意志的。如果你意志不坚强,你就会一次一次的回心,从而登不上山巅。 ......以及我所有的学生,愿你们都能尽早确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 愿你们都能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4252 次阅读|6 个评论
导师和老板的差别
热度 3 Zhanglincn 2011-7-11 03:01
导师应该是做科研的,老板应该是筹集钱的,相当于导演和制片人的关系。所以好导师的标准很简单 就是能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完成顶级的研究工作,好老板就是能够搞到符合科学主流发展的充足经费并招聘到好的导师和学生。当然有些人既是导师又是老板,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多,而大多都是功成名就的人物。 好导师的标准其实就是学术,没什么好讲,好导师当时的学术水平在其次(当时指学生入学跟着导师学习的时候),而重要的是其学术行为所自然形成的科学氛围和工作风格,这种很难捉摸的东西自然会让组里的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熏陶,无论学生在组里时还是离开这个研究小组都依然会在导师科学精神的影响下成长为一个成功的学者,这就是好导师。 好老板的标准也很简单,就是能够为自己的研究小组筹集到充足的科研经费用于必要的科学研究。搞理论的钱花在人和会议上,搞实验钱花在人和仪器上,虽然顶级研究工作的产生方式不同,但总是产生在锲而不舍追求科学的研究小组里。 1995 年获得诺贝尔级的研究成果发生在凌晨 4 点的实验室里,这不得不让我感动,而我们中国的研究生哪一个有对科学如此的迷恋和狂热,我真不知道。 说完导师不得不说说学生,中国的研究生似乎普遍缺乏积极追求科学问题的精神。其实在科学上导师给你的只是一个大的方向,沿任何的一个方向勇敢拓展,学生都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宽广领域。但没有学生具有这个耐心,在沿着导师的方向拓展自己研究领域的时候总会遇到问题,没有学生积极地去解决,大多数依赖于导师的指点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其实更容易沦为导师的学术工具。我就见过毕业时发了一大堆论文但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学生,他总是在导师的指令下去算个什么或做个什么,然而他无法把他所算的东西和做的东西整体理解。当然这样的学生会在毕业时觉得自己的导师是好导师,然而如果他想从事科学研究,那么他的路其实还很长而他的导师并没有实质性地缩短这个路程。 当然没有统一的标准去界定好的导师和老板,这其实是这个世界丰富多样又不乏精彩的原因,我们当然希望活在这样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而永远也不感到乏味,其实科学本身就是如此,更何况从事它的人呢!
个人分类: 科学教育|4843 次阅读|4 个评论
应用软件平台-学生作业
LuDoor 2011-7-8 15:13
3 次阅读|1 个评论
毕业生同学,难道你们“不想离开”?!
热度 14 boxcar 2011-7-7 23:53
刚才,我门下今年毕业的硕士生中最后离开的一个来向我告别,她将于明天乘火车回山东老家,盘桓数日后再去上海的公司报到,在此之前,已经有几个学生已经动身走了。我在语重心长地最后做了一番关于适应新工作岗位、努力工作之类“说教”之后,提醒她千万注意走时不要遗忘个人物品。因为,类似的遗忘物品事件本学期已经一再发生了。我对这种现象给出的一个合情但不大合理的解释是,或许这些同学还不想离开?! 第一次重大的遗忘事件,发生在5月,那位获得过我的“一路顺风,但起飞和降落时最好逆风”【1】的临别赠言的李同学。或许是我“乌鸦嘴”了,也或许是就该有人去送行,在他乘坐上午的动车出发后,忽然发现他去美国留学的所有文件居然都被遗忘在了实验室的一个抽屉里,开车后才发现。结果,只好由他的新婚妻子乘坐当天下午的另一班动车帮他送到北京机场。幸好,没有耽误他次日清晨起飞去美国。 第二次比较重大的遗忘事件,发生在前天晚上动身的侯同学身上。他的身份证遗忘在了实验室的扫描仪上,在他昨天早上到达天津去办事(要用身份证的)时才发现,结果是我赶紧给他发了身份证的传真件,再由一个博士生帮他把身份证用快递寄出。 第三次不太严重的遗忘事件,是刚才来的那位同学告诉我,前天晚上离开的另一位同学有衣物落在寝室忘了带走。 其实,类似的遗忘物品在学校的事件不算多稀奇,当年我大学毕业时也见到过一次。当时俺班的祥子同学把装有身份证、研究生报到证、毕业证、学位证和钱在内的一个公文包遗忘在了寝室的草垫子(行李已经发走)上,而且临行前买的一兜食物被一个去送站的同学死死地攥着,开车时愣是没给他。开火车后,他要买食物时才发现没带钱,进而发现所有重要证件全部遗忘在学校。好在,我们有一帮考取本校研究生的同学还没走,和他同寝室、家就在本校的王同学帮他快递到家。 我在这个时候写这样一篇博文,既希望通过叙述几段有点儿幽默的故事去化解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出现的由于学生毕业、实验室人员骤减产生的那种离别伤感,也是希望提醒一下各位毕业生同学,你们对母校、对课题组、对实验室依依惜别的感情我们是完全能够体会到的,大可不必用遗忘一些物品在学校的方式加以“表达”。要知道,这些不小心遗忘的,可是你往前走必不可少的东西呀!相反,在奔向前程的时候,不仅不要遗忘任何必要的个人物品,更加不要遗忘这段学习和工作经历带给你们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在整个求学阶段曾经鼓舞过你们不断进取的那种勤奋刻苦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做到最好。 参考: 【1】吕喆:一路顺风,但起飞和降落时最好逆风
个人分类: 教育|6219 次阅读|30 个评论
真不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学生?
热度 9 wangxh 2011-7-5 12:16
俺是真不明白呀,怎么会有这样的学生,而且不是一个两个? 俺不怕麻烦,也不惧辛苦,更不吝啬时间,想让学生学到点东西。可是有的学生就是不愿意学,尽管已经付出高额的学费,付出了青春年华...... 今年俺遇到这么一个学生,也就是博文《 教育家们,碰到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 》中的主角:论文做的一塌糊涂,工作也没找到,研究生也不好好准备考,出国的事儿也没有着落......总之反映综合能力的事项在最后一年终于都暴露出来。 下面是我与其短信交流的一部分,大家看了, 如果 有什么建议或好主意,请不吝赐教! 部分短信交流录:(孺子牛是俺的飞信网名) 日期: 2011-03-18 【某学生】 15:13:03 嗯 褶皱的时间有点紧 咱们的论文要什么样的要求 需要通顺达意 还差不多就可以 【孺子牛】 15:14:53 当然是信达意!绝对,制订规则的人肯定不是傻子,而执行任务的人却有不少懒蛋! 【孺子牛】 15:16:20 不是“意”,是“雅”。 【某学生】 15:16:45 那这周真的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要是同学达不到要求怎么办 【某学生】 15:28:57 有些时候不是懒 而是每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啊老师 我尽量吧 但是这周肯定不行了 日期: 2011-03-22 【孺子牛】 07:48:08 【对全班同学】 谁拿我的《结晶矿物学》了,赶快还回来 !【 后来事实证明,就是在这位学生处。把我的书画的一塌糊涂 】 日期: 2011-04-08 【孺子牛】 14:31:49 4 点在我办公室开会,因为明后天我有事、没时间。 日期: 2011-04-09 【孺子牛】 14:42:45 让你们翻译就是锻炼和考察你们的专业外语,怎么能跟老师一起商量完成呢? 日期: 2011-04-10 【某学生】 16:18:00 嗯 想找一个和自己兴趣相关的课题 更容易体现出主动性和研究性 个人觉得废铝在应用上相对偏 而且自身的兴趣不大 想跟老师商量一下【 就是俺有一篇博文提到的, 《 陪伴了俺20多年的餐具要为科学“献身”喽! 》 文中俺还许诺:等学生毕业了,公布答案,结果一直拖到现在也未兑现。 】 【某学生】 16:18:26 不知道可不可以 ;] 【孺子牛】 16:18:39 不可以 【孺子牛】 16:23:19 你对什么都不会感兴趣的,因为这不是兴趣不兴趣的问题,而是你一直在找根本不存在的“捷径”。 【某学生】 16:23:27 那我能做的 只有糊弄老师给的研究方向了 相对于学校的被动强加式的学习方法 我更看重个人的兴趣看得很重 希望用学校最后的光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而不是这样在情绪的影响下虚度这些资源 这些话我想很有必要说 我是为自己的前途负责 【某学生】 16:25:20 要是我找到一个方向并且做出来证明给你看呢? 【某学生】 16:25:50 这样的例子不是一次两次了吧 【孺子牛】 16:27:43 如果这样的话,我问一下学院,然后你自己申请,如果批准,就完全由你自己决定、负责,怎么样?如果不能通过毕业,可不要怪我呀? 【某学生】 16:31:32 呃。。呵呵 不避讳地说 我想研究木糖醇 呵呵【 从上下文可以知道,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木糖醇。从3月4日开始进实验室做论文,已经一个多月了,天天琢磨着改“论文题目”。一天可以冒出100多个想法,但一个也无法实现,不是条件问题,而是不靠谱! 】 【孺子牛】 16:34:15 这个我们学校做不了,我无法给你提供实验条件,如果你自己能够实现,当然可以。不过一定要得到学院的同意 【孺子牛】 16:34:59 请不要再纠缠这个问题,你想怎么做,只管提出申请,我同意,然后等学院批准后实行。 【某学生】 16:38:22 嗯 那我在详细考察一下这个项目的操作性,都衡量衡量 :) 如果都能实行的好 当然更好了呵呵 谢谢老师 日期: 2011-04-11 【孺子牛】 08:45:17 为什么还不到实验室,都快 9 点啦! 【某学生】 08:46:23 ? 【孺子牛】 08:52:02 你们赶紧过来,我要给你们讲文献阅读问题 【某学生】 09:00:39 ...... 你之前就没说过撒 .. 日期: 2011-04-13 【孺子牛】 08:31:14 人家刘征和张野做实验呢,你怎么还不来。告诉你,这是我最后一次叫你! 【某学生】 08:38:25 不好意思 , 首先并确没有确定到场时间归定为八点 , 其次指导的人员也没有确定 , 请您下次给学生提供明确的信息 ? 【 我是谁?竟然没有把我当作指导教师 】 日期: 2011-04-14 【孺子牛】 08:15:37 怎么还不到实验室呀? 【某学生】 08:16:19 正在出发 【孺子牛】 08:37:58 不要忘记带上笔记本,作笔记。 日期: 2011-04-15 【孺子牛】 08:02:45 我知道,昨天不是说了吗? 日期: 2011-04-22 【孺子牛】 08:28:27 【对全组同学】 下午 4 点开组会,检查《翻译》与《计划进度表》。《翻译》应该完成,《表》应该有一个大概。 日期: 2011-04-26 【孺子牛】 11:51:30 【对全组同学】 这星期我们讲《文献综述》,兰天可以周四讲,其他人周五下午四点讲,大家使劲准备! 日期: 2011-04-29 【孺子牛】 15:29:15 【对全组同学】 现在可以过来,早开始讲早结束 日期: 2011-05-18 【孺子牛】 16:11:32 【对全班同学】 谁后来又签订工作了,请告诉俺呗! 【其他同学都毕业了,对其有了更多的时间照料。我们经常说做事不专心的人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位是“ 鱼也不打网也不晒 ”。】 日期: 2011-07-01 【孺子牛】 16:08:52 今天你又跑哪去了? 【某学生】 16:19:29 我在实验室 【孺子牛】 16:20:01 先不要乱动,我马上过去 日期: 2011-07-02 【孺子牛】 18:18:19 看过《风雨哈佛路》吗?强烈推荐你看看,我这里有。 【某学生】 18:24:10 好的,我会看。先把毕业论文完成。【 论文只是其托辞 】 【孺子牛】 18:27:03 哎,你怎么就不愿意相信别人呢?这个立志电影只需要 2 个小时,而毕业论文需要 2 个月(每次想帮助你,都被你这样“拒之千里”) 【某学生】 18:34:45 ><@ 好,那我找找。 【孺子牛】 18:55:13 风雨哈佛路 (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 ,是美国一部催人惊醒的电影,根据美国“奇迹女孩”莉丝?默里的亲笔传记《 Breaking Night 》。通过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莉斯,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的经历,表达了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可以用执着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自己、改变人生的主题。“ 世界在转动,你只是一粒尘埃。没有你,地球照样在转。现实是不会按照你的意志去改变的,因为别人的意志会比你的更强些。生活的残酷会让你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终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愿意睁大双眼看清形势,不愿去想是哪些细小的因素累积在一起,造成这种局面。 ”(liz的一段独白) 【某学生】 19:06:54 好的,谢谢老师。非常有意义。送了一天同学,一定回去看 【孺子牛】 19:15:06 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思想、有抱负的学生,而且聪明,只是生活、学习中出现了一些细小的问题【 实际上问题非常严重,只是必须鼓励而已 】,所以如果放弃你,我心有不甘呀!一天天看着你仍然处于误打误撞的状态,心里很着急,当然有时也表现得很急躁。 【孺子牛】 19:15:24 免复,我回家了。
个人分类: 心之悟|4245 次阅读|13 个评论
复旦与上交招生的“楚河汉界”
热度 1 冯用军 2011-7-4 00:12
交大声明——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相关媒体对考生的采访中了解到,有高校招生老师在招生时,肆意贬低上海交大,误导考生,对这种行为我们表示强烈谴责。”该声明还表示,上海交大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该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复旦指控——戈壁小二不曾偷: 复旦大学7月1日发布公报称,在复旦大学招办发声明称有“李鬼”假冒复旦大学骗学生改志愿,并宣布李鬼很可能来自上海某理工类高校,称复旦取消了之前与考生签订的预录取协议,以此影响考生修改志愿。复旦调查发现,此事系上海另一所院校的招生老师所为,并承诺对被欺骗的考生一定全力弥补损失,并追查造谣者责任。 北京3名文科状元放弃北大 选择就读港大 375880 北清交复只知窝里斗,港台高校紧逼沦为二流
个人分类: 国家教育科学院|34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大美女学生问胡适:“无能为力”?
热度 2 liuli66 2011-7-2 13:30
“干不了” 美女学生 笑了 AN也笑了 (《建党伟业》观后记忆)
个人分类: 杂感|1010 次阅读|3 个评论
罗帆家宴待学子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1-6-27 22:46
桃李满天下,中外姊妹花。 端午屈原祭,聚餐恩师家。 群策又群立,看家菜各拿。 师生情谊重,罗帆是大家!
个人分类: 友谊|20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术界的导师与博士生
热度 10 luwang 2011-6-25 18:10
参加工作快一年了 …… 这一年可以说是我从学生到一名全职科研人员的转变期,体会很多,感悟很多。一篇博文说全了,容易写成流水账。今天挑个题目, 学术界的导师与博士生 。 学术圈里,院士常常带出院士学生,很多人认为,一定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或者更极端一些地认为院士在很多利益和荣誉分配上照顾自己的学生等等。我不否认可能有这种现象,但是我更愿意用一种积极地观点去看待这个现象:优良学术和科研习惯的传承。虽说有句老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我认为这句话有些片面,如果师傅领进门,修行只在个人,怎么还有名师这一说那?拿我自己说事,我不是什么牛人,也并不优秀,但是我自己深知,如果读博士期间没有遇到那几位老师,我会更加不优秀…… 我读博士期间有两个半老师:大老板是院士;小老板是我们课题组年富力强的青年科研骨干;还有半个老师是我到物理所后带我的老师,博士论文的封面上没他的名字,但是我心里一直认为他也算我的老师,姑且算半个指导教师吧。 三个老师,对我的影响各不相同。比如大老板,硕士和博士期间,先生身体一直不好,接触不多。但是在博士课题的最后阶段,先生以 73 岁的高龄,坚持每天为我修改博士论文 5-6 个小时,就这份精神就让我折服。比如物理所的老板,从毕业,到工作,甚至到爱人工作,都在替我着想。 但在我博士期间,影响我最多的人,还是我在哈工大时的小老板——李老师。 李老师年纪不大,比我大 10 岁,我算是博士一年级才认识他。博士三年级开始,我在物理所做课题,接触变得很少。所以他给我的影响基本在前两年的时间。两年时间虽然不算长,但细细总结起来从李老师的身上真真切切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1. 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从小就在听,但直到碰见李老师,才知道一个规划可以帮你多少忙。回想那个时候,李老师让我做学期规划,包括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一个学期下来,发现原来效率是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规划有如此大幅度的提升的。从李老师身上学到的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到今天。其实今天回头想,才慢慢理解规划的作用为什么会这么大。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每天都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包括其他人的想法,老板安排的工作,媒体的影响等等。在如此多的信息充斥下,人们很容易陷入彷徨和迷茫,迷茫久了,目标就没了。人生如是,科研亦如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个规划在,只要这个规划正确且合理,那么它将保证你坚持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原始的路线前进,直到达到最终自己最想要的目标。不难想象,如果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在规划的指引下,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和回头路,效率自然大幅度提高。 2. 写作。这个东西其实对科学网上很多朋友都不是事,这个网上写作高手太多了,但对我来时,这确实是影响我很多很多的一个东西。所以在这里说一下,大家就当是看着玩吧。说实话,从小到大受重理轻文的影响,我写东西的能力实在是一般。读博士期间,自己写了第一篇文章,屁颠屁颠拿去找老板看。几天后李老师说,写得不错,发表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要修改。当时我乐坏了,那滋味美得没了边了,就以为李老师给我随便处理下投稿了。可事实上,这篇文章在李老师和我手里传了至少 10 几遍。每一遍改完了,李老师都会耐心仔细地给我讲,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改,我之前的写法有什么不好,这样写为什么比较好。说心里话,开始的时候自己还有点不服,可慢慢改过几次后,对比着手里的稿子和最初自己写得东西,孰优孰劣,立竿见影。再到后来,李老师写自然科学基金,我跟师兄在旁边跟着帮忙。两件事情下来,让我看清楚了要想拿出一个让自己满意文字材料,需要多少心血,里面又包含了多少技巧。 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太多,有些太细,有些我自己至今也没有吃透,就先只讲上面两个影响自己最深的方面吧。以后要是有时间,再把自己没完全消化掉的拿出来跟大家讨论讨论。 现在经常看到身边,有很多人已经 40 多岁,甚至 50 多岁,依然常常不忘自己读博士期间的老师。老师过生日,老师需要帮忙等事情,依然尽心尽力。这或许是我在国内学术圈里看到的最温情的一幕了。有人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自己在孩提时,是父母教会了我们走路、说话、要有教养等生活技巧;自己进入了学术圈,是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给了我们很多可以受用终生的技巧和习惯。博士生导师对于一个博士生的意义,其实远远超过了小学、中学和大学辅导员的意义。 希望所有有志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能够碰到一个尽职负责的导师,希望我的几位老师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8939 次阅读|10 个评论
导师知名度与投稿SCI成功率
热度 31 chenbinmse 2011-6-25 09:31
每到一年一度博士或硕士毕业的时候,发表SCI的文章数一直是一个比较关心的话题,因为直接影响到毕业。刚好,我现在这个地方也在忙着送审、答辩等阶段,这里就聊一聊“导师知名度与投稿SCI成功率”这个话题。这个话题可能也是毕业了的还在从事科研的人员比较关心的方面。 下面是3个比较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看一看。本文所提到的2个杂志都是相关领域内的top journal,一个影响因子3点几,另一个影响因子接近2。 故事1:A君的导师在他所在的那个领域是世界知名的教授,全世界做此方向的也就那么几个课题组。他把他的文章投到了那个影响因子3点几的杂志,结果等了20多天,神奇的一幕发生了:稿件原原本本的退回给了A君的导师,注意不是reject,而是让其导师自己写几条评审意见,然后返回给编辑。好玩吧,这可是国际著名的杂志,原来那个编辑把稿件送审到其他几个课题组,都没有找到审稿的人,要么忙,要么其他的原因,于是索性就让作者本人来审。最后结果可想而知:意见返回没几天,文章就被接收了。 故事2:B君的导师也是世界有名的教授,而且还是杂志的其中一个编辑。由于B君的合同快要到期,手头的一篇文章想要快点投出去,但是其导师认为还需要再验证文章中的某些观点,不建议投。后来,B君自己决定把文章投到了那个3点几的杂志,当然其导师的大名也在上面。此时,B君已经离开了那个课题组,随后的审稿过程也一路顺风,文章就接收了。事情到这里可能就平淡无奇,巧就巧在B君的导师知道了文章被接收的事,马上写信给那个杂志的编辑,撤销了文章。 故事3:C君的导师是一个普通的教授。C君把一篇文章投到了那个影响因子2左右的杂志,结果没过几天就收到了编辑的据信,连送审这步都没有。后来,C君尝试把文章送到其他几个杂志,遭遇的都是同样的命运。大半年快过去了,随后C君又把没有改动的原稿投到了那个影响因子2左右的杂志,这回负责的编辑不是第一次投稿时的那个编辑。结果,送审,修改,2个月左右的时间文章就接收了。 看了3个故事,导师牛可以让稿件顺利的送审并最终接收,当然导师不同意其观点,也可以马上就让你接收的稿件付诸东流;导师不牛,通过“迂回战术”,也可以让自己的稿件接收,尽管过程很艰辛。文章可以这样,套用现在较流行的说法就是“神马都是浮云”。所以,要让自己的成果不是“浮云”,唯有:做基础研究的,确确实实的解决其领域存在的某一个问题,不要仅仅写“实验报告”;做应用研究的,确确实实的造出产品原型,进而造福社会。其实,我们雕琢几件得意的作品,我们的心里也会欣慰和坦然。
个人分类: 纸上“练”兵|21996 次阅读|66 个评论
五年
pingcn 2011-6-24 11:32
昨天答辩。 本以为答辩完了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成就感, 结果,实际感受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而已。 (昨天,狂风雷电,暴雨倾盆,昼如暗夜,断电停水……) 恩,感谢所有陪我一起走过的人,无论有没有和我在一起。 这5年养成的习惯—— 列to do list、喝咖啡、听音乐、买书读书、写读书笔记、善待自己、换位思考; 适时示弱、及时求助、放弃“完美主义”; 活在当下、不焦虑、不抱怨、不对别人抱不切实际的幻想…… 最后时刻的感悟—— 不要抱怨导师“不好”——他正是因为不够好,才没招到更好的学生。 万语千言,然而, 一堆的表格等着填写、提交 所以,先写到这里, 待续~
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17读者之声
kejidaobao 2011-6-21 13:34
提高写科研论文效率之“化整为零法” 最近几个月刚和我的学生、博士后分别合写了4篇论文,2篇已被接受,2篇刚投出不久。这个新经历对我来说是个学习的过程。之前很多年我基本上都是自己写,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现在初稿是让学生或博士后写,再由我来改,但之后基本上都需要我重新写,总的讲写作效率较低。我的学生和博士后都很优秀,又很努力,但因之前写作经验不多,又不熟悉我写作的风格,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很多导师面临的问题。 当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是导师要花时间培训的项目之一。不过,这个过程的效率低,文章出的慢。当学生绞尽脑汁认真写作时,不太可能有心思去做新的研究。若每个人都这样,整个组的科研效率会相应地降低。事实上,我目前已面临很多研究成果没时间写的困境。 除了效率的考虑,个人情感也很重要。 这种写作过程是比较痛苦的。不过对学生或博士后而言,最多不过是几篇文章和几年的经历,不管怎样,咬咬牙就过来了。 但导师却要一辈子面对同样的问题,而且要同时和多人合作。 若不能改进这种情况, 生活、工作的质量会打很多折扣,苦不堪言。所以必须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 近期,我提出了一个“化整为零”(我先给此法取了英文名modular approach,再译成中文)写作的方法。理论上应能对以上问题有帮助。学生和博士后也很喜欢。不过能否成功尚需时间的检验。 这个方法的重点在于把写文章这个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模块。我要求学生以每组数据为基础造小的模块,或作图、或列表,并加以详细解释。他们在每次组内讨论或和我讨论后都不断改进对数据的解释或提出假设并要指出验证假设的所需信息。这样写作过程实际上从数据刚出来时就开始了。平时读书或读文章时有什么想法也都及时写下来,到最后可以用在文章的介绍部分。这些工作穿插在每日的生活中,不压人。导师也可以在不需要花很多时间的情况下给出及时的指导,指点研究进展的方向。学生能学到东西又不会走太多无谓的弯路,试验做完时, 文章的一半也已经有了着落。 最后只是把几近完工的模块凑在一块,稍加串联和修改,第一稿(最耗时、最痛苦的一步)也就出来了。 开始时,文章的框架由我来搭。如果他们很熟悉课题时,这也不需要导师操心。没有好的框架,再多模块的堆积也只是垃圾工程。 所以,我也要求每人在写作前要以组内报告(pre-writing presentations)的形式把故事讲清楚。由大家挑刺,规整每篇文章的故事情节。虽不能引人入胜,至少要合情合理。 如此积少成多并循序渐进的做法,会更有效地利用人力和时间的资源。虽然不奢求写作会快乐化,但希望可以让其去痛苦化。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学系助理教授 孙常全 写科技文章的初步体会 读理工科研究生的人都需要写科技论文。在学术界,大概每个人都需要经过这个过程,即从对写论文一无所知到指导别人去写论文。 记得我大约是7年前第一次知道写论文这回事,到现在也尝试着写过几篇文章。有一丁点初步体会,难登大雅之堂,大略写一下,算是一点回顾吧。 写科技文章,即俗话说的journal paper,其实比抒情文章好写的多,也比中小学命题作文简单。当然,前提是自己有足够的结果。没有结果,就想写文章,有点困难,也不值得提倡。 有了充足的结果,动手写文章前,充分地分析结果是必需的。只有对自己的结果有充分彻底的理解,才能选择最恰当的表述结果的方式。譬如对一份数据,究竟是用曲线图、原理图,还是选择表格,这需要经过细致分析讨论后才可能做到最满意。 充分地分析讨论结果,也是得到最后结论的必由之路。同样的数据、同样的图表,在不同人看来或许就有不同的结论。这往往也是最体现学术水平的地方。我们常看到很多最高水平的文章,图表、公式都不太多,也不复杂,但却充分支持其不同寻常的结论。 如果已然得到自己的结论,那就可以从自己的各种结果和数据中选取正确的、最能支持结论的部分,用最合适的方式表示,进而布局文章。这是个提炼过程,因为并不是所有结果都是值得写到文章里的。这个对结果的取舍过程,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水平。 在经过以上三步之后,基本就可以动手写文稿了。如果前几步做得充分,写文章草稿是很容易的,状态好的话,可能一天就搞定了。当然,草稿,毕竟是个草稿。写科技文章,虽然不提倡批阅十载,但是增删五次是最低要求了。 以上这些,看似空洞无物,但不一定是废话。如果要说点具体点的话,我的初步体会是: 一、 1个结论。 1篇文章最好只有1个结论,1句话更好。浓缩的是精华,让人一看就明白。全文都要围绕这个结论展开。 二、两面支持。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选最直接相关的内容来支持这个结论。虽然一篇文章会有所侧重,但是理论和实验相互支持才更能表明其价值和正确性。 三、 入木三分。 对结果和数据的分析,要有深度。无论是图还是表,文字描述不是简单的罗列数据,要分析出道理来,支持结论。 四、4点说明。 为什么做这样的研究?别人做到什么程度?你要做什么,你怎么做?你的结果 有什么价值?这基本对应文章的概 述(introduction),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理论和实验(theory and experiments),讨论及结论(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五、增删5次。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稿不仅是为了改正错误,更是为了发现错误,更重要是为了保证不出错误。 写好了文章,就找个期刊发出去。 论文本质是为了学术交流和传播,有了具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写文章会是个轻松愉快的过程。 ——斯威本科技大学 微光子学中心博士研究生 武京治 (责任编辑 李娜,张杰青)
个人分类: 栏目:读者来信|2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科院有些研究所学生的地位相对还是挺高的
热度 5 cutefay 2011-6-18 20:38
最近我通过一些事情感受到:中科院有些研究所学生的地位相对还是挺高的。这表现在: 1、研究所里职工有什么福利,学生也有同样的福利。例如,过节发个过节费,发个过节礼品之类的,学生也有份儿。职工每年组织体检,学生也有份儿。所里组织职工出去游玩时,学生也可以参加。 2、学生可以相对平等地和所里其他部门的老师沟通交流。例如,课题组有什么事情需要和所里沟通,例如报账、专利申请、组织会议等等,让学生去和所里管行政的职工沟通也是没有问题的,职工不会因为对方是学生就小瞧或者不理不睬。 3、学生可以像职工一样组织全所性质的活动。例如,一次全所范围内的团拜会、摄影比赛等,学生有权利组织筹划,并去协调各个部门和老师配合活动。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4226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三年换三个导师的经历
热度 23 neilchau 2011-6-17 07:38
三年换三个导师的经历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也许有人会骂我喜新厌旧。说实话,就在半年前,博士都开始两年了,在痛苦无助的挣扎中,我甚至还有过再换导师再换课题的念头。 本科毕业论文是跟中科院水保所的一位老师做的,当导师听说我保送到植保学院去读研时,脸上有点不高兴,问我怎么跨到那里去了? 我无言以对。当时保研本校的同学,不少的都是继续跟了做毕业论文的导师。我却跨了学院、跨了专业,师从了另一位导师,那年 2007 。接下来研究生上了一年课,课题还没定所以没做实验,申请到了国外两所学校,于是决定放弃国内的研究生,出国直接攻读博士。理所当然地又换了一位导师,那年 2008 。 博士入学后才发现,选择的导师原来也博士毕业不久(这里哪怕刚毕业的博士也有资格带博士生),虽然属于一个听上去很有前途的 Sustainable energy centre ,但给我课题却是关于 Life cycle assessment 的。课题的 Feasibility 遭到我的质疑,经过一个多月的文献阅读,我给导师写了一封长信,提出了很多质疑,希望换课题。他肯定了我的质疑,同意我换课题,但他当时也没有成熟的课题供我选择。于是, Co-supervisor 又拉出他的另一个同事,试图说服我去做他们的课题。当时,恰好在楼道里遇到现在的导师,她手头刚好有项目,但缺人做。于是,她也加入了说服我的行列。一时间,我竟然成了抢手的学生,三方老师轮流找我谈话,希望我做他们的课题。最后,我从兴趣出发,选择了现在的导师、现在课题,那年 2009 。 . 后来我给原来的导师还书时,当面向他表示了歉意。我心里很清楚,在英语成绩不够,没有硕士证的情况下能申请到博士奖学金,他背后绝对帮了不少忙。他安慰我说,“ It is your scholarship, you have the right to choose your supervisor and your project. ”最后他还给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我当时那个感动啊 虽然我经历了三年三换导师,但每次都不是因为师生关系恶化而换的,而是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的前途。其实,换导师无怪乎两个原因:一个可能就是师生关系恶化,无法再继续下去;另一个就是自己对课题不再抱有希望,或者有了更感兴趣的目标。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仅仅换导师似乎也很难摆脱阴影,最好是换个学校,甚至换个国家。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当然要从远处高处大处为自己的将来着想,这方面发挥下自己应有的权力,应该不算自私吧。 几经周折换导师选课题,感悟还是有的,并且还不少: ( 1 )只要换导师,肯定会使原来的导师心里不舒服,不管出于哪种原因。所以 换前一定要谨慎,一定要是为自己的将来着想才换的,并努力将不愉快降到最低 。 ( 2 )一旦确定了导师,就不要再有抱怨,哪怕导师缺点再多,除非又想换导师了。 做学生的,自从确定导师的那一刻就,就等于跟导师绑到了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想,师生都不希望彼此受损吧。 ( 3 ) 选择课题,一定要谨慎再谨慎,花半年甚至一年去调研文献都不为过 。否则课题开始一两年,进行不下去了再换,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我就亲历了课题开始后两年了,没有进展的痛苦,当时确实有换课题的念头。最后综合考虑:没换,如果再换课题,浪费了两年时间,重新开始,绝对得不偿失,于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第三年终于投出去两篇,并被接收了。 ( 4 ) 如果想在规定的期限内顺利毕业,建议选导师成熟的课题 。哪些是成熟的课题?成熟的课题是指那些有 Funding 的课题,导师在相关领域已经发过文章的课题。试想,这些课题既然已经经过专家评审拿到了 Funding ,导师已经发过了文章,那么可行性肯定没得说。如果做不出来东西,就需要从自身找问题了。 ( 5 ) 如果经过深思熟虑,执意要换课题换导师,越早越好 。这样也好重新开始,不至于浪费太多时间。 ( 6 )做科研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他很多方面的支撑,例如,实验设备, funding ,导师的精心指导,同事们的交流等等。 每个人的理想、兴趣看上去可能都很丰满,但现实往往很骨感,所以兴趣很多时候也得服从现实。 个人的一点经历,希望对那些还在换、选导师或课题的学生有所帮助。
个人分类: 科研共享|23625 次阅读|66 个评论
教育家们,碰到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
热度 20 wangxh 2011-6-16 17:16
小时候经常喊口号: 难是对我们的考验!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喊多了,可能就成为俺的性格组成部分了,也就有了“迎着困难上”、“越是艰险越向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等等的精神。工作中也经常有“苦不苦想想人家萨达姆,累不累想想人家克林顿”的慷慨行为。但是今年,俺遇到前所未有、千年一遇的挑战——指导一个女生做本科毕业论文。 1)马上就要答辩了,人家论文进度多说相当于2周(我们共有14周论文时间)。俺研究生说,最多也就相当于2天吧...... 2)合成了一些物质,作为前驱物(其实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只是想让她锻炼锻炼套路而已),在俺和研究生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人家也不问,却认为“没用”,倒了垃圾道里。共做三个样品,倒掉两个...... 3)要求看文献30篇以上,人家连1篇都没用认真读懂呀! 4)剩下唯一一个样品(整个论文期间总共做了3个样品,这些合成物质特别怕水,即使空气中的水也会使其迅速水解),今天人家倒入了水,问其原因,答曰“不知道”。但是哭得 像真着急状 ...... 5)今天下午去试剂商店买试剂。如果乘公汽,来回大约30分钟,如果步行最多60分钟。可是人家竟然用了整整3小时!【这还是俺用短信“催得”,否则,今天肯定回不来的】 ......【 此处省略2万字左右 】 算了,不一一列举了,如果列举完了,估计能“组成”一篇本科毕业论文。 虽然已经延期毕业了,但仍然不知道该如何 最终完成 啊! 教育家们,俺该怎么办呀!?
个人分类: 教之道|3996 次阅读|27 个评论
中国有多少“坑王”——科研如挖坑
热度 34 neilchau 2011-6-14 07:40
中国有多少“坑王”——科研如挖坑
昨天有篇博文说“ 科研如挖井 ”,对学生来说只有努力、执着地挖井才能获得汩汩甘泉,对一个课题组来说,不能只挖一口井,否则万一这口井没水大家都得挨渴。我倒觉得,科研更如挖坑。科学网上的名博王鸿飞老师,被黄秀清老师誉为科学网上的“坑王”。中国的科研,缺少的何尝不是这种“坑王”? 在科研中,如果有谁能开辟一个新领域(挖了一个坑),让很多人都相信这个坑里有宝,纷纷往里面跳,那么他就是这个坑的“坑主”;如果有哪个天才破天荒地挖了好几个坑,吸引无数人来挖,那么他才能被誉为“坑王”。可惜,这种“坑王”只属于极少数天才。大多数的研究者,只是试图使这个坑更大、更深或者看上去更完美而已。究竟有多少坑最后挖到了宝(研究获得实际应用),想必大家也都知道。 试想,如果“坑主”一开始就知道里面有宝,并且在他的能力下就可以挖出来,应该不会傻到叫大家都来挖吧?他之所以通过发文章通知大家,让大家都来挖,是因为一开始他也不确定坑里是否有宝,或者在他有生之年、能力范围之内,不可能看到宝被挖出来,所以他才希望大家都来挖这个坑。即使最后坑里没有挖到宝,至少这个世界上还留下了一个很大、很深、很美的坑,有朝一日子孙后代或外星人看到了说起来还是他挖的坑,多有面子。 选坑一般都是导师们的事,做学生的没有这个权利,也没有那种选坑必备的高屋建瓴的视野。做学生的需要在导师指定的大坑内下功夫了:聪明的学生可能在大坑里挖出几个小坑;执着的学生可能在大坑里挖出一个小深坑;懒惰的学生可能挖掉几块泥巴就不想干了;倒霉的学生可能挖到了一块岩石上,纵使用出吃奶的力也进展缓慢;幸运的学生可能碰到了软土层,轻而易举就挖了几个又深又完美的小坑;更幸运的学生也可能通过自己的执着努力,最终挖到了宝贝,发了大财。 千万别小看选坑这一步,重要着呢。科研中的牛人之所以牛,主要就在于他们那种高屋建瓴的选坑视野。他们知道哪些地方最可能有宝,哪些地方土松好挖,哪些地方可能有岩石不好挖,那些坑值得往里面跳,哪些坑不值得跳。这种选坑素质对导师来说是必需的。选对了坑,有时候可以事半功倍;选错了坑,苦苦挣扎几年,也可能一无所获。所以,如果不具备优秀的选坑素质,建议就不要当导师,免得误人子弟。 挖坑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很多条件。比如说,用起来顺手的工具,具有合作精神的团队,一个好的领导,个人的努力、执着、激情,后勤保障,劳逸结合等等。 纵观当今的那么多坑,有几个有趣的特点:( 1 )都比较难挖,好挖的坑早被前人挖完了;( 2 )剩下的坑越来越细化、深化,所以一不小心就跟别人的坑通到一起,产生了交叉学科,这时候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3 )挖同一个大坑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只有那些拥有先进的工具,干起活来不要命的人才容易赶在别人前面,把坑挖得更深或修得更完美,当然也可能觅得宝藏。 中西方原创性成果的差距,也就是真实科技水平的差距,归根结底就在于“坑王”多少的差距。板着指头数一数,中国究竟有多少“坑王”?知道的朋友告诉我。很多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做一些“跟踪”或“修补”研究,顶多也就是把别人的坑挖得更大更深更完美而已。如果哪一天,中国也能涌现出一大批“坑王”,让外国人屁颠屁颠地跟在我们后面挖,那中国的科技才算强了。所以,比SCI没用——里面垃圾太多;比大师也没用——评价标准太虚;要比咱就比“坑王”。
个人分类: 科研共享|26983 次阅读|75 个评论
看到某位博主只是个学生我也就放心了
热度 2 LEIVI 2011-6-12 16:26
我最怕在这地方讨论问题时落下个不尊重老人的骂名,不解释。
个人分类: 观点|310 次阅读|3 个评论
导师如何与学生“划清界线”?
热度 18 caozp 2011-6-12 09:53
鲍永利老师写了一篇“研究生答辨自己的导师该不该提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239do=blogid=453938 ),引起热烈反晌。 我在这篇博文的后面做了如下评论: “这个问题既然讨论得这么热烈,我也来插一嘴吧。上周我的博士生答辨,在其他评委都问完问题的情况下,我了提了一个问题。其实这也不是提出问题,而是指出问题。在他答辩之前,我就指出问题了,他没有改正。在答辨会上,我再次指出这个问题,一是想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二是想告诉评委和其他旁听的学生,我是不同意学生观点的。他的观点不代表我的观点。一般来说,很多人认为学生写的东西就代表导师的观点,其实不是这样的。学生有学生的观点,作为导师,不能不让他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导师也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不对?我的第一个博士生到答辩后还坚持她自己的观点,不按我的意见修改。最后我不在她的论文上签字,她就让别的老师给她签了字交给学校了。” 至此我还是意犹未尽,忍不住要在这儿再多说几句。 从学术上来说,我认为学生和导师是平等的,有同样的权力。导师不应该因为自己是导师,就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学术观点或研究方法。我一向鼓励学生和我进行学术争论,即使是对本科生也是如此。所以我的学生在学术问题上从来不“怕”我,敢和我顶。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认为是有益的。但我把握不准的是,如何让自己和学生“划清界线”,不让别人误以为学生的观点就是我的观点。 如果是发表学术论文,我若不同意学生的观点,那么,我不和他/她合作发表论文就是了。但对于毕业论文, 这一办法却行不通。无论我同不同意学生的观点,我都是他/她的指导导师。而他们的这些论文都是要入图书馆和资籵库的。到时候,我又如何说得清楚,我并不同意学生所写的全部内容?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你不同意,你就不要让学生毕业。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学术强权,是不应该鼓励的。学生有权力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导师,虽然做学问的时间比学生长,但并不意味着导师总是对的。导师要做的,是适当地和学生划清界线。但怎样划分我却不得而知,愿听各位高见。
2356 次阅读|23 个评论
导师答辩时问自己学生问题:是学生牛的没边还是老师蠢的没治?
热度 12 陈安博士 2011-6-12 04:33
  鲍永利老师还算是一位在科学网上比较为大家所喜欢的女科学家,可是依俺的眼光看,她也有糊涂的时候,有趣的是,编辑部也跟着糊涂了一把,把她倡导导师在答辩时可以问自己学生问题的糊涂文章推荐到了头版头条。   导师在答辩时问自己学生问题,俺们的理解有两个:   1,学生太牛了,做的工作简直是导师所无法理解的,所以,得不耻下问才行。尤其是答辩时候更得抓住机会,否则,学生一走,自己还不理解他的论文,这个有点羞耻。   在科研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超过老师学术水平的情况,学生做的论文甚至是导师没能力理解的,这样的情况倒是中外都有,不过应属偶见。更多的情况还是导师有多愚蠢,则学生只会更加愚蠢。或者说,本来学生还算机灵,可是找到这位导师之后,很快就给带沟里去了。   2,导师太愚蠢了。可能在答辩时问自己弟子的问题,本来就应该早让学生在论文里解决它,或者本来可以扩展而没有实现扩展,这怕更是因为学生做论文的时间不够或者整个计划安排不尽合理,于是,导师就在答辩的最后一刻提醒一下:“你本来还可以再做点咋就没做呢?”   如果真的出现了这个情况,俺觉得完全应该归罪于导师——您老人家在答辩送审前审阅自己弟子的文章,难道当时就没意识到还存在这些问题?还是审查时根本没认真看?否则,怎么会出现您老人家都慨然同意答辩了,但是真在答辩时又有点后悔了,觉得工作其实还不够?   联想到今天很大大学的导师带的研究生实在是太多,学生做了什么导师从来不了解的也不算少,所以,导师在答辩时问问题而被认可正常也倒正常了。俺们理解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是不认为它具备什么合理性。
个人分类: 人论|7925 次阅读|26 个评论
南方科大的45个学生
热度 16 boxcar 2011-6-7 19:29
我不关心他们今天是否参加了高考,因为把谁放在那个位置,多半也不会去参加高考的。 我更关心过去的几个月里谁在给他们上课、上什么课。 南科大能否成功,参加不参加高考不重要,因为不参加高考的“保送生”以前又不是没有过。重要的是整个培养过程和以后的走势。
个人分类: 教育|5273 次阅读|34 个评论
南科大45名学生未参加高考
热度 9 outcrop 2011-6-7 18:09
南科大教改实验班一名学生的家长称没有一个学生会参加今年的高考。一名媒体记者证实南科大的两个考场在开考15分钟后无人进场,被迫取消。 到底还是没参加这次高考,不知道接下来会往什么方向发展。 让我们祝福勇敢的第一批南科大学子! 消息来自:http://news.163.com/11/0607/17/75VB24GL00014JB5.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87 次阅读|22 个评论
新书推介-- 《通往哈佛之路》-- 一个中国学生的成长思考
热度 2 hucs 2011-6-6 20:48
通往哈佛之路 ——一个中国学生的成长思考 【 新书简介 】 这是一部知识出版社新近出版发行的孩子学习方法教育和青年励志成长的图书:《通往哈佛之路:一个中国学生的成长思考》。 这本书从一个学生作者的视角出发,思考学生教育成长问题并富有思辨性。呈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新颖的思想和切身的体验。告诉您如何学习,尤其是通过一些好的思考方法的借鉴、模仿和习得,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与健全的人格,从而收获学习中应有的快乐、磨砺与硕果,建立起快乐与幸福的学习人生。这是一部开拓视野、成就人生的启迪性图书。 作者本科毕业,即将步入哈佛殿堂。其丰富的求学经历,多国本科教育的游历,对教育咨询工作的参与,以及自身不懈的观察、思考和感悟,使得伏案笔耕、写作成书有了鲜活的基础。本书集中了作者及许多优秀学子有关教育本质、学习方法等问题的探讨,许多理念会让读者受益良多。 图书重点内容将主要围绕三个领域展开:个人经历及其感悟、优秀学生心得与启迪、教育本质的讨论——学会思考。 ——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改变命运! 感谢阅读!欢迎推广! (以上下内容皆为博主转载,以原创方式为作者 陈颉祺 发表。) 本著作为(北京阜外医院办公室副主任陈伟伟教授非常优秀的孩子 博主注) 陈颉祺刚于近日出版的图书《通往哈佛之路》,这是一部教育孩子励志成长的图书,博主特别推荐给各位网友(附件),使更多的立志留学海外的学子受益。 5 月 31 日《参考消息》第 16 版(教育书苑版)还刊发了该书的书评。 【附:作者简介、图书前言、目录和开篇】 作者简介 陈颉祺 高中先后就读于杭州第二中学浙江省理科创新实验班和北京人大附中第一实验班;高考成绩优秀(数学状元),获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第一志愿录取。 2010 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精算专业,同时获得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美国顶尖研究生院录取。现正在哈佛大学攻读统计学硕士学位。 他游历多国本科教育:大一就读北京大学,大三赴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习一年,先后代表香港大学参加南非斯泰伦布什大学和美国华盛顿乔治城大学 的 学生 交流 项目 , 也曾作为香港大学学生大使参与内地招生工作,颇有感悟。 前 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任何一代人,拥有和我们一样丰富的受教育机会,特别是大学教育。随着国门的打开和经济的发展,众多雄心勃勃的家长开始相信,只要努力得当,美国常青藤盟校的大门一定会向他们还在读高中的孩子敞开。事实也是如此: 2010 年哈佛大学在中国内地录取了 11 名优秀的高中毕业生 ,“ 哈佛女孩刘亦婷 ” 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过去。 然而,更大规模的高校 “ 入侵 ” 来自香港。 2002 年,香港大学试探性地启动了每年 250 人的内地招生计划,不惜血本投入巨额奖学金,却仍为招不到优秀学生而苦恼。仅仅四年后,香港大学在内地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就陆续超过了北大清华。在丰富的选择面前,学生和家长们上下求索,希望由此改变人生的轨迹。然而,一个巨大的疑问横亘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美国、香港、内地的本科教育各有利弊,我(我的孩子)到底最适合什么? 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我很幸运,陆续就读于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及多所美国顶尖学府。几年间也参与了不少教育咨询工作。希望能用自己的所见所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不过,这并不是我写作本书的主要目的。在高等教育高度普及化的今天,大学文凭已不再是 “ 铁饭碗 ” 。拿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仅仅是个开始,更为重要而具体的命题是:上大学是为了什么?我的大学应该如何度过?大学四年什么最重要?我离国际舞台还有多远?毕业以后的人生又该如何抉择? 大学生们实在是有着太多共同的困惑。而令我惊讶的是,对于这些话题,市面上很难找到相关的书籍。本书这些话题并不会因为太具体而变得不重要;恰恰相反,这里每一步的错失都会造成本科教育的巨大缺憾。本书的第二个目的,就是针对大学生一些共同的困惑,总结优秀学生的心得,特别是发掘其背后的道理,寻找带有普适性的优势策略,分享给更多的人。 但这仍不是本书的核心。大学教育绝非仅仅是学知识、交朋友、谈恋爱和最终的一纸文凭。经历中国最好的高中教育,随后从北京大学、香港大学走到哈佛大学,我惊讶地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最应该学习的,然而课堂中从来不教的,是学会思考 —— 再也没有任何东西比学会思考更为重要了。 我见过很多大学生,他们不快乐。在他们的生活中,总是有着巨大的压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却总是患得患失,不满现状却没有自信去改变,既满怀希望又很容易绝望……丰富的本科经历,让我也有幸接触到了这么一些同龄人:他们经历着和所有人一样的挑战,却用另外一种态度去生活。他们总是能够从容地、慢条斯理地做着该做的事情,然后有所成就;他们很少滔滔不绝,却总是能够一眼看到问题的本质;他们总是带着平和的面容,却从骨子里透射出一种真正的强大。 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差别?这里面一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在和他们的不断交流中,终于被我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差异,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一些思考方式的不同。而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些思考方式是可以解读、模仿而最终习得的。该如何去习得这些思考方式,开始人生的思想启蒙,最终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才是这本书真正的意义所在。 学会思考,是获得人生幸福的第一步。写作这本书,是希望告诉更多的人,只要经历过一样的挣扎,优秀的习惯和品质是可以通过模仿而最终习得的。你也可以和我、和他们一样优秀。所以,这本书适合每一位想改变自己人生道路的年轻人阅读。 在本书的第一部份,从我的中学学习心得开始,通过讨论一些共同的话题,我试图穿透问题的表象,发掘出优秀背后隐藏着的那些思考方式。第二部份是我经历的一些与众不同的大学经历及其感悟。第三部分则从进入大学前的选择和思考说起,谈谈内地、香港、美国高等教育的差异,以及毕业以后对人生的成长思考,涉及创业、找工作、考研这些共同的话题。最后是我的部分文集,以供读者参考。 取得今天的些许成绩,一路上我实在是收获了太多人的帮助,无以报答,希望能借此拙作感恩社会,答谢所有帮助我成长的长辈、老师、同学和朋友;更想能够藉此帮助希望得到帮助的人。 我和大家一样,我们都还年轻,人生前面还有更多的精彩和困惑在等待着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成为朋友,相互交流,共同为了人生的成功而奋斗! 陈颉祺 写于赴哈佛前夕 2010 年 8 月 23 日 目 录 前言/ 1 开篇 教育改变命运/ 1 第一部分 通往哈佛的奥秘 我的中学学习心得 / 5 关注高三心态 / 12 如何提升记忆力 / 22 学习是人世间稳赚不赔的事 / 32 重塑对时间的认知 / 42 做计划是一种需要长期习得的能力 / 50 如何摆脱浮躁 / 59 保持专注提高效率 / 67 学会合作 / 75 正确看待批评 / 84 寻找更富内涵的快乐 / 92 做真实的自己 / 100 第二部分 不一样的大学 探寻大学教育的真谛 / 106 如何提高大学成绩 / 112 互联网检索能力:现代社会自学能力的基础 / 122 互联网课堂:知识获取方式的伟大变革 / 130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说说本科交换 / 136 我的南非文化考察 / 150 第三部分 对未来的抉择 本科出国潮:解读美国高等教育的灵魂 / 156 谁是美国最顶尖大学 / 165 北大还是港大:你所不知道的香港教育 / 172 专业选择:解密 “ 精算 ” / 182 梦想充满了陷阱 / 191 本科毕业就工作: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选择 / 198 轻松考上哈佛大学:如何恰当包装自己 / 207 心态决定成败:相信积累 / 218 附录 我的部分文集 文集一: 2006 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 / 225 文集二:一年踪迹一年心 —— 写在离开北大的时候 / 227 文集三: “ 家在此山中 ”—— 我的成长足迹 / 229 文集四:大学·青春·梦 —— 我的大学感言 / 232 文集五:申请美国哈佛大学的个人陈述(英文) / 237 开 篇 教育改变命运 知识就是力量。人可以无力,但不能无知。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要伟大得多。它把知识还给了人们,因为我们的民族需要更多有知识的人,去追赶那被无知所耽误的时间。 今天, 1977 年 12 月 10 日,一定有很多很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走进考场。我们沉睡了十一年的民族醒了。那是一个老人,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他说:“孩子们,走,我们读书去”。 ——电影《高考 1977 》 看到这部电影是在 2009 年的大三暑假。那时的我,正在美国西海岸一个美丽的海滨小城 Santa Barbara ,跟随导师在加州大学的一个科研所做一项课题。 影片放到这里,我很激动,泪流满面,一股宏大的力量彻底征服了我。我想,自己的经历,实在是对 “ 教育改变命运 ” 这句话最好的解读。 我的家乡在浙江的一个美丽小城 —— 丽水,在那里,我度过了生命最初的 16 年,直到初中毕业。 层层山峦围绕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山路十八弯,水路九连环。可惜,对于一个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年轻人而言,这些美丽,我无心欣赏。 我在乎的是,家乡每年的初中毕业生会有一半左右无法接受正规的高中教育,而整个市下辖九个区县的所有高中,每年都没有几个人能考上北大清华。 我没有去抱怨什么,也许我还太小,还不明白可以抱怨什么。我只是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改变。可是,出去的路究竟在哪里? 是教育,让我 “ 看到 ” 了大山外面那更激动人心的世界。 初二暑假,我真正接触到了学科竞赛,一下子就迷上了。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终于在视线可及的地方,让我看到了一把改变自己命运的钥匙。 那个暑假以及后来的初三,我放弃了一切的空闲,甚至放弃了中考复习。从 “ 希望杯 ” 初中数学竞赛的《初一卷》开始做起,拼命地追赶,想要找回那些被无知所耽误的时间。 尽管后来我考取了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但是这些别人眼里的光环在我看来,其实并没有多么闪耀。内心深处我很清楚,我的奇迹发生在初中三年级。那一年,我拿到了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竞赛的浙江省一等奖。对于大城市的孩子而言,这成绩也许并不稀奇。然而,对于我的母校丽水花园中学而言,对于我的家乡而言,也算是 “ 空前绝后 ” 。凭借这个成绩,我被杭州第二中学和上海中学等名校免试录取。 我的命运真的被改变了 —— 我开始进入中国最优秀的学校团队。 高一,在杭二中的省理科创新实验班就读,全班 40 个同学,最后有 19 人考取北大清华。 高二,我因为父母工作原因转学到北京,在刘彭芝校长的赏识下,免试免择校费进入人大附中理科第一实验班。全班 55 名同学,最后 2 人赴英国剑桥大学接受本科教育、 1 人留学美国、 8 人赴香港、 43 人就读北大清华、 1 人就读浙江大学。 经历过全国顶尖的高中教育,我才体会到这个世界究竟有多么地不公平。有的同学从小就在美国生活,于是初中就考托福并获得了满分;有的同学从小就跟随外交官的父母在七八个国家游学,他们的谈吐总是那么地优雅,他们的知识就是那么地渊博! 尽管确实明白了可以抱怨什么,但是我没有选择抱怨,我选择了继续奋斗。因为我惊喜地发现,在这个极度不公平的世界里,居然还有一个极度公平的东西存在 —— 考试,以及考试背后的教育机会。教育已经改变了我的命运。中学的经历让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仍然可以再度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我带着乐观的心态和感恩的心情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大一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我担任班长,在学生会组织各种文艺活动,担任晚会主持并演出相声小品,参加话剧社,自主写作剧本并举行公演。更重要的是,在北大,我结识了很多有才华的同学。正是在这些朋友的交流和启发下,我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思想启蒙。有些迟了,但是还来得及。 获得宋庆龄基金会奖学金,我赴香港大学就读精算,开始香港三年本科学习。期间,我抓住了美国加州大学、美国乔治城大学和南非斯泰伦布什大学的三次本科交换机会,睁大年轻的眼睛感受这美丽的世界, “ 读万卷书 ” 之后还能 “ 行万里路 ” 。与此同时,我成为了香港大学的学生大使,参与内地招生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在香港做兼职家教,体验社会百态;在美国找到机会,大三期间就跟随导师完成科研课题;也曾创办自己的学生组织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工作。 经过 4 年的努力,我终于发现自己在同学里面不再 “ 目光短浅,视野狭隘 ” 了,我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思想。而幸运的是在这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没有放松成绩:大三大四保持了两年 GPA 4.0 ,并以一等荣誉学位毕业。凭借这些丰富的经历和长期的努力,我获得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顶尖大学研究生院的录取,最后选择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攻读统计学硕士学位,得以有机会去体会世界顶尖的研究生教育。 然而让我感觉更加幸运的是,在受教育的道路上,我结识了好多好多优秀的同学。我特别自豪的是在自己的好朋友里面,大学毕业以后有 2 个到哈佛, 6 个去斯坦福, 12 个去哥伦比亚,总共有四五十人赴美国前十名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同样,也有好多朋友直接进入高盛、摩根、波士顿咨询等顶尖公司工作。是教育让我们相识,相互帮助、相互勉励,为了人生的成功共同奋斗。 而最让我惊喜的是,正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我长大了,开始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并最终写成了本书。 有一天,仿佛有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他说, “ 孩子,走,我们读书去 ” 。 这个智者就是 “ 教育 ” 。 在他的指引下,我睁大我的眼睛,一路狂奔,风雨无阻;十年寒窗,只为追回那些被无知耽误掉的时间。 这一路上,是辛苦的,更是幸福的。我敲开了一扇又一扇大门 ——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十年磨一剑,终有一天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改变命运。 附购书信息: 1 、 知识出版社出版 (25 万字,彩印, 28 元 / 册 ) ;书号: ISBN 978-7-5015-6183-4 。 2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有售,知识出版社书店可以邮购:“ 百科书店”地点: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 17 号( 100037 ),电话: 010-88390738 。
个人分类: 理论学习|64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生向导师发火 怎么办?
热度 31 chrujun 2011-6-6 13:25
年青导师没有经验,师生矛盾时有发生。特别是导师管教甚严的时候,矛盾极有可能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网上这类矛盾揭露了不少,我也碰到了这类问题。万幸的是矛盾得到化解,这里我谈谈我的反思和心得。 1、导师期望过高。第一次带的学生是Y,她是女生。起先没有选我做导师,由于所里要求每位导师只能带一名学生,她就被调剂过来了。由于她本来不想做我的科研方向,再加上我让她自学一些她以前没有学过的课程,她感到很难。每次她一抱怨,我就批评她。 时间一长,矛盾就积累了。 2、和导师科研争议。T是我很器重的学生,也是女生。一次,她在一边写程序一边听歌。我吩咐她一件事,她没有听见。我就对她大声喊了一声。她由于科研碰到问题心情不好,我对她大喊,她就来气了。满脸气得通红,晚饭也没吃。 3、导师管理争议。T和L和我在外地搞科研,我最担心他们安全出问题。给他们提了很多安全注意事项。一次,T到外面去玩,我要求她早点回来。因为路上比较偏,我担心晚上碰到坏人。T可不高兴了,说我什么都管,像管小孩一样。我也来气了,我说你给你爸爸打电话,如果我管错了,我可以不管,出了问题不找我就行。 T不想让家里人知道,就僵持了几个小时。 上述矛盾,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可能导致严重师生矛盾。万幸的是这些矛盾逐渐解决了,师生没有反目成仇。下面介绍我的一些做法。 1、为学生的出路着想。后来又因为一些事情,Y提出要换导师。我说你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尽管碰到了一些困难,还是挺过来。如果你一定要换导师,我支持你。 但后来,领导找我谈话,说你把开门弟子放走了影响不好吧。 你只要不同意,她就没法换。我说没关系,开门弟子就开门弟子吧,我尊重她的选择。后来,看见Y的小论文就是在我手下做的工作。尽管她上了一年课,只做了半年科研,最后毕业还是靠在我手下做的东西写成小论文达到毕业要求。我想她应该会感谢我对她的严格要求的。事实上,后来和Y有一些联系,她也帮了我一些忙。 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解决矛盾的最好手段就是和学生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有时师生之间可能也存在一些误解,大家开诚布公地说清楚了,矛盾就化解了大半。T对我发脾气后,我讲了很多道理。当时她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情绪稳定了很多。第二天早上,T对我说:“老师我错了。” 我赶紧说:“没有关系,不要放在心上。” 3、导师冷处理、让步也无妨。 学生毕竟年轻,不懂事,导师对学生适当迁就一点,也没有关系。一天早上,我问T科研的进展如何?T可能认为我催急了,没有吭声,脸却红了。 我估计她又生气了,赶快走开了。直得下午,我才和T聊了几句无关紧要的问题。 现在看来,我刚开始指导研究生的3年时间里,和学生发生了一些直接冲突,尤其是和女研究生之间,矛盾不少。后来就没有这些事情发生了。只要年轻导师注意这些问题,随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时刻为学生着想,是能够化解和研究生之间矛盾的。当然,如果导师不注意,把问题全部推到学生身上,就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到无法收拾。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14263 次阅读|84 个评论
放过这45个孩子又何妨?
热度 4 tarimriver 2011-6-6 08:24
高考在即,所有为能考上理想高校的学子们正在厉兵秣马通宵达旦地拼搏着,然而,南方科技大学的首批45名学生却惶恐不安,他们被要求参加今年的高考。 南方科大自一诞生,甚至诞生之前就被精心设计,希望在中国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所突破,他们是高校人才培养方面首批摸石头的人。既然是摸石头,就有曲折,譬如他们迟迟得不到有关方面招生的恩准,只好自己脱掉鞋子挽起裤腿到河里去摸,自主首批招了45名学生。这些学生及其家长是勇敢者,冒着拿国家不予承认的毕业证书的风险,只是希望自己学到真本事,希望为中国科技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既然来到南科大,他们就是大学生了,就开始了大学生的学习,看看他们的学习情况,还真有板有眼,他们还真其乐融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可是,现在让他们回去高考,首先不说什么体制内外的事情,他们这么长时间没有去准备高三高考的东西,他们高考成绩肯定会受到影响,或许有些人一本线都上不了。 中国每年有数百万的学生参加高考,我们的教育部难道就缺少这45人?中国有数千万的学生,教育部就非得抓住这45人不行?成天喊创新创新,为什么一旦有人在行动上实践创新时,又死死拉住,不让他们尝试呢? 当初深圳被作为首个特区进行改革试验,后来又划出14个沿海城市,再后来就更多了,中国社会主义江山永固,怎么教育部有什么理由担心南方科大?朱清时院士深黯教育之弊,在其从中国科技大退休后没有去安享晚年,或者到处讲学挣钱,而是为中国教育与人才培养奋力拼杀,其勇气可嘉,我们的社会应该对此肃然起敬,而不能处处放冷箭,使阴着。 放过朱清时,放过南科大,放过这45名孩子! )      南科大学子致所有关心南科大发展的人们的一封公开信 来自http://blog.sina.com.cn/u/2128035262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所有关心我们学校发展的人们,最近的事情让大家纠结了。现在,我们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下面我将通过这篇博文把我们学生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这不代表校方意见,而仅仅是我们学生的意见,甚至不算是全体学生的意见。这几个月来,我们与外界的交流很少,我们接受的教学方式究竟怎样,我们学校的内部活动究竟怎样,外界也只能猜测。请大家撇开各种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看法,基于我对大家尽可能准确真实的介绍,发出您的声音。    最紧迫的高考问题。南科大从呱呱坠地就打出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响亮口号,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和努力方向。也是我们引领文化,强调个人自主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可以说,这是我们四十五名同学共同的价值观念,是把我们团结在一起的共同信念。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最大的牺牲,放弃了一切,甘愿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小白鼠。但是,现在教育部提出我们必须要高考,回到高考的体制下去。(首先我要声明一点,并不是高考了就是不改革了,南科大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口号中,更体现在她的实际行动中,这是只有来到这里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的)我想,教育部做出这项决定也是有其考虑的:如果我们一所学校自主招生,撒腿跑在前面,把所谓的一流甩在后面,以后或许会有无数的高校如法炮制,那么到时候怎么保证其他学校的质量就是一个问题;还有,如果各种野鸡大学冒出来,高考制度就没有办法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跻身阶层日渐封闭的上流社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苦心经营的高考制度就这样被撕开了一个缝,以后会有更多积极的社会力量发出更有力的改革诉求,到时候,人们就会发现高考也不过如此,个人的主动发展与价值实现才是所求。    教育部做出这项决定,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是难以接受的。       我们并没有否定高考制度,作为探路者的我们,就一定要高考么?高考,对我们国家而言,带来的是几十年建设的大量大学生和人才储备。但是内地的学术界,却拿不出独创性的、引领时代进步方向的科研成果,我们的确在努力,我们的高校也不断地自问和被问。但是事实的确是:我们造不出真正高质量的大飞机,造不出一流的汽车底盘,当你看到这些文字时,为你处理数据的那片CPU叫i3、i5或i7,生产它们的公司叫Intel。我们的优秀科学家在《科学》上批评科研制度的黑暗但收效不大(注:南科大建校伊始便能够荣登《科学》杂志——这体现的是全世界无数关心祖国教育与科研事业的高级知识分子对这所学校寄予的厚望)。今年同样也是港大的百年校庆,二十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无数学界大师将在这两年里在港大做数百场报告,就在深圳的那一边。而我们中的一些人还在不断地动员我们一定要高考!一定要取得国家的学历!我们体会到的,是中国老一辈科学家那心急如焚的心境和沉重的感叹。       南科大之所以为南科大,也正是图其大者不顾小节,我们学校的建校本意即是此,既为教改探路,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寻求经验。深圳市gov也表示对我们大力支持,新的《管理章程》将在七月一号起实施(虽然我们的副校长正在产生中,但是他若没有改革的高度和勇气,没有足够的才干和气魄,他将没可能胜任这个职位,希望我们的候选人们注意)。另外,我没有故意拔高我们学校,这几个月,我们与外界交流很少,外界对我们的了解也多是猜测。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我们学生这三个月来学习的情况。    首先是我们的课程设计。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第一学期共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普通物理、计算机科学、英语、国学经典导读、社会学以及比较现代化八门学科。这些课程的内容堪称完美。微积分不讲解严格证明,重在理解微积分的精髓和它的应用,喜欢严格证明的同学可以自学。线性代数由前清华教师张贤科教授任教,每次大家都学得“叫苦连天”而又“乐此不疲”。普通物理由唐叔贤院士和李元杰教授任教,两位教授风格迥异,唐院士从简单入手,细致入微,李老师上课则气势如虹,首节课开讲相位空间。计算机科学课则由四位老师教授,陈国良院士,董荣胜教授、姚天昉教授以及毛睿老师,各位老师风格各异,我们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了普度大学二分之一的项目设计。英语课成为生动活泼的讨论课:第一阶段学习古希腊神话,第二阶段训练科学讲演能力。而社会学、国学经典导读等课程则发挥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对人生的体悟变得具体,对社会状况的认识变得深刻,其中受益,非亲身学习难以体会。    其次,我们的学生的精神状况。在这里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怀着这样的心态:即抛下铁文凭,捡起真本事。在现在无数毕业生疯狂报考公务员的情况下,我们从未担心过自己的职业和未来。因为我们都怀着一颗“实验”的心态,我们想在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精神上作出努力。我们的老师,也在积极地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信号。有同学梦想成为中国的爱因斯坦,just learn more,老师会为你提供你需要的书籍。这种学习方式激发的是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主动思考的动力。有的同学想训练自己的英文表达能力,大家约好时间,每天晚上外教都在书院的一楼和我们交流,书院制的优点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老师与我们同吃同住,经常可以看到大家围在一起讨论问题。    第三点,我们学校也并非一切都做得很好。大家都是关心高等教育改革,关心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热心人。我们学校面临的问题除了当下高考的问题以外,还有就是人事的问题。不知道谁说过。只要管人事的只管人事儿就可以了。可是我想说,由于学校相应的章程出台较缓慢,有些人并不理解我们朱校长的本意,将源自官场的恶劣习气带到了这所新鲜纯洁的学校,这是其一。其二即是管理人员对教学活动的不尊重,为了开会讨论一些什么问题,最近两次打断正常的教学内容,甚至还要停课复习。老师们啊。我们的物理作业还没有完成,我们的计算机项目还要讨论,我们还有一打社会学阅读材料要去阅读、去思考!    总而言之,我想重复我们朱校长的话:“其实南科大做的事情并没有别出心裁的地方,南科大做的事情是全世界一流大学都在做的,比如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成功的一流大学都在做这个事情,是办好大学的必由之路”,“学生都很满意南科大目前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我们自授学位就是想走全世界一流大学都想走的路,让学生跟老师‘背水一战’,只有学到真本事,社会才会欢迎你、接受你,而不是看你的文凭盖了什么大印。”    最后,我想说:我们对自己的选择坚定不移,对南科大的未来充满希望。但是我们同时也是无助的,我们仅仅是学生,还都是Freshmen.我们需要大家对我们学校有一个既不过度悲观也不过度乐观的看法,如果您支持我们,请发出您的声音。真的真的拜托了。      南科大学子
3352 次阅读|3 个评论
让孩子出国读研最起码吃的还放心些
热度 7 wangxh 2011-6-5 09:53
昨天与一个学生的家长会面聊了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商讨了出国读研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如何准备等等事宜。除了出国学习常规的优势之外,家长说了一句令俺特别纠结的话:让孩子出国读研,最起码吃的还放心些。 说实在的,乍一听到这句话,心脏的确不正常收缩了一下——估计就是常说的“揪心”吧。听听,国内 大好形势 都把人们逼成什么心理了,但这毕竟是事实呀! 百废待兴,只有先从教育入手;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狠抓教育”环节。
个人分类: 社会|2888 次阅读|6 个评论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热度 9 neilchau 2011-6-3 07:19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估计,也只有在中国才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这句万恶的古训,不知道毒害了多少中国人,使多少为师者高高在上,使多少学生慢慢被奴化,最终导致中国的科技一落千里。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什么概念?那可是绝对的权威,“臣以君为纲,子以父为纲,妻以夫为纲”。在这样的教条下,君、父、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他们,要孝、要顺、要服从。他们说黑你就不能说白,他们说东你就不能说西,否则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在这样缺少挑战权威的环境下,现代科学没有起源于中国,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如果现在的人,有谁还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来说事,就不免让人贻笑大方了。首先,师生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 A 在纳米材料方面是 B 的老师, B 在热传导方面可能就是 A 的老师。面对自己的老师,尊重是必须,但如果盲从那就不对了。其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术搞的好,人格有缺陷的,甚至有点变态的老师应该也大有人在。作为老师,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自己某个观点,就认为学生大逆不道,给学生穿“小鞋”,那么这样的老师本身就不值得尊重。 尊重永远是相互的。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就可以不尊重学生的意见;当然也不能因为导师不深入一线了解“敌情”,“瞎”指挥,就可以不尊重他的观点。 “好为人师”在一定程度上讲也许就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生下的怪胎。因为一旦成为人师,权力、地位马上就不一样了,在这样的诱惑下,谁不想为人老师?中国的不少知识分子尤其如此! 所以,提倡“尊师重道”而绝不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不是也有句话“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从两句截然不同的格言就不难看出中外教育师生关系的差别。 如果有人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去教训外国人,他们很可能认为那很“ Ridiculous ”。 他们可以直呼老师甚至父母的名字,因为那样才显得更亲昵而不见外,在中国你敢吗?他们应该也知道“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吾爱吾师”反映了“尊师”;“吾更爱真理”反映了“重道”。 为学者应该“尊师重道”,为师者应该“尊徒爱教”。 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见鬼去吧!
个人分类: 想想记记|11552 次阅读|18 个评论
动物表演与人的勤奋努力
热度 3 wangxh 2011-5-27 09:05
蒋科学发表了《 請不要帶孩子去看動物表演 》,这个观点不太科学。 对于现今我们中国人来讲,凡是能够进清华北大的,没有不付出超人努力的,无论学生还是教师。这好像不是对你们这些精英的“摧残”吧?哈哈,在俺眼里,你们(包括许许多多的杂技演员)都是能够参加“表演的、出类拔萃的动物”。如果用“通过勤奋、努力,连动物都能学会这些高难技能,何况人乎”、“动物尚且给他人带来快乐,何况人乎”等等来教育、引导孩子们,不失是一种创新教育理念吧? 前几天我招待的就是来自某名校某课题组的师生,联谊活动期间看了两场 非常精彩的 动物表演,一场是海兽表演,一场是鸟类表演。【另外一项活动就是接受了一天的爱国主义教育】 【蒋科学,你要来俺们这儿,俺一定带你去 看表演+吃海鲜 ,摧残摧残你的灵魂,哈哈~】
个人分类: 科研|3751 次阅读|10 个评论
离开导师的日子
热度 10 neilchau 2011-5-27 07:30
离开导师的日子
导师出差去欧洲了,一走将近一个月。实验室的人都爽呆了:回国的回国,度假的去度假。本来平时就挺安静的实验室,这下更加死寂了。午饭闲聊中,有人居然还开玩笑:让冰岛的火山灰来得更猛烈些吧,那样飞机都停飞导师就不用回来了,我们可以继续放假。 离开了导师,我们更加自由了。其实,导师一向对学生要求都相当宽松,她从来不 Push 任何学生。你几个月不出任何结果,她也可能不管不问。有时候为研究进度你都急了,她却不急。有时候都上午 11 点了,我才不紧不慢去办公室,楼道上遇到导师,她还是笑着给我打招呼,从来没有责怪过迟到。 导师平时虽然对学生不要求什么,但只要她在,对学生还是会有一定威慑力的。这不,她这一走,大家都不去实验室了,有些甚至干脆不去学校。 对我自己来说,离开导师的日子,一切照旧。依然去的很晚,回来的也晚,该去实验室去实验室,该看文献看文献。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导师在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还得跟她商量下,有时候你认为可行的东西她可能反对;现在导师不在了,更加自由了,可以随心所欲地尝试自己的任何想法,再也没有人会说:“这种方法不可行!” 以前实验室的助理 Victor 看到我在实验室忙得不亦乐乎,就问“ Do you enjoy it? ”我回答“ Yeah, I enjoy it ! ”他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我给他解释“ This is my work. No matter I enjoy it or not, I have to finish it. Why not enjoy it? ” 现实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为喜欢研究才去读博士的?又有多少人是在熬日子?我的原则是:Choose what you you love, and then love what you choose. 当初确实是因为喜欢才读的博,所以后来也从来没有后悔过。作为学生,需要的是Self-motivation Self-discipline,而不是导师整天在后面Push着。反正都要越过终点线(拿学位),与其让别人在后面赶着走,何不自己主动去走呢?
个人分类: 分享生活|4518 次阅读|21 个评论
从UCSD的辱华敏感词,看中国的教育问题
热度 1 agostic01 2011-5-26 10:06
从UCSD的辱华敏感词,看中国的教育问题 by agostic 05/25/2011 从以下这张来自UCSD化学系教授Kubiak 组页上,请看实验室规则(3.),敏感词“Chinaman”。 UCS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这个带有敏感词歧视性质的实验规则是在5月21日星期六首先在mitbbs化学版上被贴出来之后,在mitbbs上掀起了一股讨伐声浪和行动。有人起草了发给加州大学总校长(President of UC systems)和UCSD校长(Chancellor)的信件,以及其他做法。5月23日星期一,UCSD理学院院长代表UCSD校长和UC系统校长发布了道歉信,如下: 在美国,进行公开歧视,包括各种种族、年龄、性别、性取向、身体、侮辱等等各种不合适的言论,后果可大可小。大的情况是付出代价,比如前哈佛校长因为一句歧视女性的话,为此丢掉了校长职位,小的事情以道歉了事。 在美国,出现了这件歧视事情,可以按美国的规则去声讨,获得了校方的道歉。如果出现在中国的类似歧视言论,比如地域歧视,该当如何处置?是不是会觉得这么个词,实在是太小了,不值得一提,或者认为至于吗,小题大作,上纲上线,只是个开玩笑而已?而这件事情的发生,恰恰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人权问题,虽然美国的人权也不怎样,但终究出了问题,没有掩盖,也没有试图禁声或者抓人恐吓。错了就是错了,道歉了,改过了。 不要说这是小题大作。也许,我们对“华人和狗不得入内”还耿耿于怀,而对于国人自己互相侮辱的言论却奈何不了。中国富裕了,可是精神上却空虚了。我们满足于富足的物质生活,却在言论方面依然得不到平等和尊重。是不是我们还停留在言论上的“华人和狗不得入内”的境遇呢。 此次因为一个敏感词的歧视让人联想到中国教育的问题。假如这样的事情是发生在中国某个学校,会怎样呢? 在中国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学,无不存在着各种各种侮辱学生的言论或体罚,甚至学生被逼自杀。最近,有个初三学生跟我说:“往往老师说:你们说自己是不是很贱,为了体育40分 浪费文化课学习时间。” “老师有次骂人让我很气愤:你们这些下贱的东西,别人不管就不知道学么?谁和他们学,谁就自毁前途。我不知道成绩差为何下贱了 ” “而且老师在家长面前像大爷一样,说:你们的缺点在你们孩子身上都有体现。你们不陪孩子学习就是不负责。我爸妈还有自己的生活啊。” “大部分老师都用书打同学头。” 而羡慕“国外老师都和蔼可亲。” 我不想说这类歧视情况在美国不会出现,但一旦出现这类问题,当事人(老师)甚至校方就会被处罚,乃至于当事人被解职;可是在中国学校里,侮辱和体罚学生太司空见惯了。出现这类问题的根源来自于社会和老师的观念问题,不拿小孩或者学生当作一个独立个体来平等对待,更没有互相尊重的意识。教育上,要求学生尊重师长,却没有要求师长尊重学生。老师对待学生采取歧视性的做法,怎么可能培养好师生关系呢?也许有人会说,有的学生就是欠揍。难道这就是侮辱和体罚的正当理由吗?一所学校的有效管理是必须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规则上,难道就不能用规则来规范学生,非得用侮辱和体罚来对待学生? 如果一所学校不能用规则来有效管理学校和学生,必须靠老师来辱骂和体罚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并没有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这是用人治代替规则管理的问题。当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走上了领导岗位,就会出现人治替代法治或者规章制度的问题。规则的好坏是可以修改和订正的,毕竟事情在变化,规则也得跟着修改。但如果习惯于人治替代规则管理,人治的随意性就会变得很不确定。单纯靠道德和人品来约束人治,不需要说太多,已经证明很失败了,例子数不胜数。 由美国大学一件歧视华人敏感词引起联想到中国的教育问题,是很不应该的事情。至于要这么做,我的目的显然是要让大家读了之后思考一下,我们出现的问题该怎么做。我们都知道中国教育在许多方面烂透了,既然问题都看清楚了,怎么去处理,怎么去解决,如果我们自己不做,还能指望谁来帮我们改变呢?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07 次阅读|1 个评论
毕业论文,要丰满不要骨感
热度 17 boxcar 2011-5-16 08:20
昨天下午组会,让即将毕业的二年级硕士生们报告了一下他们正在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的提纲并展示了一下主要的数据结果图表。一路听下来再评论过去,感觉虽然有的学生在硕士期间某些阶段的表现不如人意,但也还是做了不少东西的,完成的工作量和拿到的数据结果已经够硕士论文的水平了,剩下的就看他们的总结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了。不过,在他们展示数据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不少学生在介绍工作时对现象描述和一般性的规律总结居多,缺少深入细致的分析。这几乎是目前很多学生(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都有)在做研究和整理研究结果时的通病了。其实在刚刚过去的三天,连着的三个下午,我分别参加了一场博士生答辩、一次理学院的博士生学术论坛点评和一次自己课题组的组会,算是见证了一遍博士生毕业阶段、在读的处于中间阶段的博士生和硕士毕业阶段的工作情况。相比之下,姜还是老的辣!博士生在完成其论文时,很多分析和讨论还是比较到位的,当然也有一些细节处理得还不够好,答辩委员会还是对其论文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在二年级博士生参加的博士生学术论坛上,点评专家提得比较多的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学生报告中现象描述太多,而分析讨论并不深入。这倒不很奇怪,因为除了已经发表的工作以外,他们中多数人的研究工作是正在进行时的,可能还没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和证据进行讨论,所想的问题肯定也因此没有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所以这种状况虽不能提倡,但尚属可以理解。对邻近毕业(一个月后提交论文)的二年级硕士生而言,如果仅仅停留在数据结果的规律性描述上,那论文将显得很乏味,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要想写得出彩,对科学有所贡献(哪怕是很小的一丁点儿),仅仅给出个一般性的规律,不说出规律背后的原因是不行的。然而要做点儿深入的分析,没有足够的数据和信息也是不行的。这就引出了数据的取舍问题。 作为自己课题组的研究生,特别是自己亲自指导的研究生,他们基本都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和每月的组会报告中都有很多交流,素以做过什么,没做什么大体上是清楚的。如今在他们报告数据结果的时候,我们还要帮他们回忆起与当下报告的结果和讨论内容有关的一些工作,只不过那些工作的数据结果并没出现在他们当下的报告中。没出现的原因似乎很简单,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数据结果不够好。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出在一种好坏分明的氛围中,所以被认为好的就会被不遗余力地提倡和赞扬,坏的就必须坚决否定和摈弃。或许因为这个原因,数据也被按照大小高低给分了好坏两类,“好”的数据让大家兴奋从而愿意采纳,“坏”的数据大家对其嗤之以鼻总想抛开。这就像博主们在科学网上写博客,都喜欢把点击量最大、影响面广、评价也高的博文在自己的博客上置顶,甚至有的博主会把戴了红花的“精选博文”保留而让非精选博文玩“失踪”一样(玩博客,开心就好,只要不违规,怎么玩都可以)。基于这种思维,很多学生早期做的工作中由于方法不当、工艺条件不够优化等原因所取得的数据指标偏低的结果,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就被无情地舍弃,如果不去查对他们的原始实验记录和电脑中存储的测量原始数据,后人是不知道这些实验数据的存在的。 对于这部分数据,我的看法与学生们不同,我认为除了确实有问题(样品搞混、仪器故障、操作错误等)的实验数据以外,都不应该轻易舍弃,相反,早期用不同方法条件取得的结果,即使不好,本身可以和后来做得好的结果形成一定的对比,给论文多增加些在方法和工艺方面的讨论和分析,做到知其好,更知其所以好,知其差,亦知其为何差。“坏”数据(专指实验过程没有问题,但方法和条件不是最佳的那种)写入论文,还可以让从事相关研究的后人(近的是自己的师弟师妹,远的是在网上阅读论文的读者)有所借鉴,少走弯路,这也是一种经验和教训的传承。 除了这种同类实验数据的取优去次,有的学生还存在实验数据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测到的结果一旦没有自己最初想看到的那种可以给论文提供直接证据的现象,这个测试得到的数据就被抛弃了。事实上,一个测试给出的信息会有很多,并不仅仅是对自己当下分析直接有用的这一部分,其他部分的数据也可能有很多值得分析的信息,如果对那些内容视若无物,无疑是个损失。退一步讲,精心设计、认真进行的实验给出的零结果(没效果)甚至负结果(相反的效果),本身都是有意义的结果,因为零结果可以排除一种假说,而负结果可以修订你的假说,如果弄清楚其中的原因,未尝不可以成为一个很大的收获,关于这种情况,我以前曾经在博文“可爱的失败”【 1 】里面论述过。 回到最初的话题,要分析得够深度,必须要有足够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最好是来自不同类型的实验,它们具有相同或密切相关的内在机制,在分析讨论的层次上有逻辑必然联系。当初通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实施一些实验,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即使到了撰写论文阶段,如果发现在分析讨论中存在一些数据的缺失,那就需要抓紧时间再补做一些必要的实验,让自己的论文数据更丰富,分析更深入,论证更合乎逻辑。 总之,做研究写论文是不宜感时髦去追求“骨感”闹减肥玩瘦身的,那样会让自己的工作显得弱不禁风。相反,应该让毕业论文的数据和内容更丰满些,因为那样可以使论文更厚重,也更有价值。最后,我祝愿所有毕业生写好论文,顺利毕业取得学位! 参考: 【1】 吕喆:可爱的“失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372967
个人分类: 科研|8762 次阅读|38 个评论
某学生发了Nature and Science,但是......
热度 24 boxcar 2011-5-15 20:17
某学生发了Nature and Science,但是......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刚才听一同事说,某专业有学生最近在 NatureandScience 杂志上发表了文章。但是,当他在简历中写上了自己曾在 NatureandScience 上发表了文章后,被导师勒令在文章列表中将这篇删去。因为,很容易让人误会他在 Nature 和 Science 这两个杂志上都发表了文章。
个人分类: 科研|9356 次阅读|52 个评论
[转载]遇到爱思考的学生真不是件好事!
热度 3 jiangxun 2011-5-12 08:04
作者: 陈锦云 ──“老师,你说西方大国千万百计想全盘西化中国?” “对。” “拿他们的模式硬套我们,让我们变得跟他们一样?” “对。” “《大国崛起》说他们已相继崛起,他们也希望中国学他们崛起?” “不对。” “西方大国想遏制中国崛起?” “对。” “那他们还要西化和演变我们干啥?” “······。” ──“老师,你说帝国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 “对。” “跨国公司代表垄断资本主义?” “对。” “我们招商引资首先要招引跨国公司?” “对。” “那不等于招引来了帝国主义?” “······。” ──“老师,你说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优越的社会形态?” “对。” “就是说中国比西方国家先进?” “不对。” “那中国不如西方?” “对。” “那还怎么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先进?” “······。” ──“老师,你说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对。” “你说要坚持党对人大的领导?” “对。” “那人大到底还是不是最高权力机关?” “······。” ──“老师,你说公民享有法律保障的充分自由?” “对。” “那怎么干啥都得领导批准呢?” “嗯?” “那公民的自由还充分吗?” “······。” ──“老师,‘双规’是什么意思?” “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交代问题。” “那‘责任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责任人先看起来,怕他跑。” “那不就是未经司法程序剥夺、限制人身自由吗?” “······。” ──“老师,你说共产党在西方国家合法注册,马克思主义在那里合法宣传?” “对。” “那西方国家不怕被颠覆?” “不怕。” “为什么不怕?” “······。” ──“老师,你说国有制就是原来的全民所有制?” “对。” “那国有财产就是全民财产?” “对。” “那为什么不给全民发产权证呢?” “······。” ──“老师,你说任何组织、个人都得在国家宪法下活动?” “对。” “党也受国家宪法的约束?” “对。” “那为啥说没有党就没有国家呢?” “······。” ──“老师,你说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 “对。” “那为什么不把绝对的权力改成相对的呢?” “······。” ──“老师,你说主权与人权哪个更高?” “主权。” “那什么是国家主权?” “人民。” “那人权哪?” “人民。” “那哪个更高?” “······。” ──“老师,你说我们已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对。” “那怎么老百姓总是把毛主席当成皇帝呢?” “······。” ──“老师,你说我们已经推翻了3座大山?” “对。” “其中推翻了封建主义?” “对。” “那为啥说‘文革’是封建主义复辟?” “······。” ──“老师,你说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还存在?” “对。” “那是哪个阶级和哪个阶级斗?无产阶级又专谁的政呢?” “······。” ──“老师,你说注重民生能不能叫民生主义?” “能。” “那跟三民主义有啥区别?” “······。” ──“老师,你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对。” “那为啥电视上天天宣传好人好事呢?” “······。” ──“老师,你说‘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对。” “那为啥出了坏事总想瞒著呢?” “······。”
个人分类: 杂谈|193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师生共同探讨“滴水穿石”的科学依据
热度 8 wangxh 2011-5-7 12:05
师生共同探讨“滴水穿石”的科学依据
上课时,经常把一些科学理论问题寓于浅显而司空见惯的“小事儿”中,或从生活中找到“应用出路”,或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找到归宿,无非是想使课堂生动一些,学生们印象更深刻一些。当然,更不想课程一结束,授课内容连同老师一起在学生的脑海里消失地无影无踪。 讲授的《矿物》和《混凝土》课程中都有涉及CO 2 +H 2 O对岩石、矿物或水泥石的风化与侵蚀问题。故将此化学原理与成语“滴水穿石”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故事给学生们讲出来。水对岩石的“破坏”可归结为两种作用:其一是纯力的作用,天长日久、日积月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滴嗒”,不怕你坚硬的岩石不被“滴穿”;其二是化学反应: CaCO 3 +CO 2 +H 2 O——Ca(HCO 3 ) 2 CaCO 3 在水是难溶的,而Ca(HCO 3 ) 2 溶解度就大多了。这样,假以时日,岩石就被水慢慢“溶蚀走了”。 典型的冰臼——现在多认为是古冰川融化、水流、困住的小石头磨成的。 这引起了一位学生的探究兴趣,在网上闲逛时找到了另一种科学解释,于是发来邮件商讨: 老师在网上找到了滴水穿石的又一种解释: 科学家用每秒钟拍摄 1 500 张照片的高速摄影机拍摄了水滴落到石头上的全过程。 水滴落到石头上时,水滴首先被碰扁,然后向四周散落开来,就在水滴 “ 落地 ” 与 “ 散开 ” 这一瞬间,在水滴和石头间形成了无数细小的气泡,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这些气泡的表面积都要尽可能收缩到最小。气泡收缩时压缩气泡内部的空气,使气泡内的空气有较大的压强,气泡半径越小,气泡内的气体压强就越大。当这些半径很小的气泡破裂时,内部的高压气体冲击石头,造成了石头的微小损伤,从而日积月累,终于 “ 穿石 ” 了 。 但是不知道“ 在水滴和石头间形成了无数细小的气泡,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这些气泡的表面积都要尽可能收缩到最小 ”这个现象是否具有科学性? 为了鼓励学生认真思考与学习,俺及时发了下来信息( 用飞信发信息,很方便,跟学生学得 ): 收到你的“滴水穿石”邮件,很好,学习就应该这样“日积月累”,人才能“日渐长进”。我认为“在水滴和石头间形成了无数细小的气泡,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这些气泡的表面积都要尽可能收缩到最小”很有科学道理,这可以从热力学上解释。等于老师讲《工学》时好好听,其中玻璃液中的“气泡”之物理化学性质与行为与此观点极为相近。
个人分类: 教之道|13953 次阅读|11 个评论
学术剽窃的重点打击对象就是学生
热度 4 fs007 2011-5-6 12:29
寻正 曾庆平老师花费大量功夫,逐条驳斥方舟子的奇谈怪论 ,硕士不用写论文。然后有中国的阿甘,为方舟子四面插刀,拼命地鼓吹《 学生不应成为打假对象 》,隐隐地为自己的教母叫屈,真不愧是新语丝的核心支持者。李福洋也留过洋,可惜还是回井观天,科学网连这样的文章也要精选一下,实在是有点,唉,不知说什么好。 且不说曾庆平老师讲的中国实情多么有说服力。咱们来教育教育这些留过洋却没尝过洋教育的回井观天者吧。美国相当多的专业硕士是不做硕士论文,修够了学分就毕业,这大概是方舟子在中国搅混水的得意招数吧。但美国硕士真不写论文? 中国教育是应试教育,一门课程老师在讲台上当播音员,播音一学期,然后考试,过关完事大吉。美国中学生就开始写论文,不少课程一学期要做好几回论文,你抄一抄试试?2008年现任美国副总统Joe Biden还是总统候选人,随后爆出他在校期间曾有剽窃行为而黯然退场,最终跟奥巴马当了副手。他当年也是注明了出处的剽窃,结果那门必修课马上被不及格,不得不重修,多年后还为之蒙羞。 美国的教学方式是灵活多变的,许多课程从中学时代开始就不停地写论文,那可不是随便阐述重复一下教科书就能过关的,这些论文都是课程成绩的一部分,其末考试比例往往只有20%。我在美国修硕士期间,大部分课程不参与期末考试都能过关了。我的两个硕士学位都不要求硕士论文,但我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写的论文,起码是国内论文硕士所写论文量的5-10倍。抄袭剽窃?Biden就是榜样,在商学院里,一位教营销的教授公开叫嚣,你敢抄袭?就是他的私敌!他若不能叫你下课,他下课走人!这就是我所在学校的学术道德基本水准。大概密歇根大学学术道德水准太低,所以会产生方舟子这样的为一已之私而胡说八道的博士。 如果你稍有常识,就知道现在国内兴起的大量的反剽窃软件,其销售对象是谁呀?中学、大学、与其他教育机构!不是媒体,不是报纸杂志,OK?在美国防微杜渐的体系中,剽客早就被淘汰了,在媒体业与学术杂志中,尽管也偶有剽窃发生,但与学校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学生有更大的压力,既有时间的不足,也有能力上的欠缺,所以剽窃的重灾区就是学生,反剽窃,如果不指明反什么剽窃,不言而喻就是反学生剽窃。 关于剽窃规定细致而复杂的,最为常见的,就是教育机构。我在编写教案——美国教案在开课时,要给学生人手一份——时,就要专门留出一块保留地,宣布剽窃政策,当然,是绝对禁止的,碰上就F(不及格,当量是抄袭量大时的惩罚,如果是Honest Mistake诚实的错误,就会减轻处罚或免予处罚)。 学术剽窃,从量上来说,就是指学生剽窃。坐井观天,回井观天而不自知者,多了解了解国外现状再说话或采取行动吧。
个人分类: 伪劣科普打假|4846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个老教授在学生毕业时的感言
热度 3 唯我独尊 2011-4-29 22:47
昨天晚上,在安全工程专业的同学毕业聚餐时,一个学生发给我一条短信,“黄老师,您怎么没有来啊,过几天我们就要离校了,我们都好希望您过来啊”!呵,要走了,要去上班去了,我为她们感到欣慰、高兴,同时,又感到一些怅惘、伤感和自责。“工作后多联系啊”,我叮嘱道。 四年中,她们的笑脸、她们上课时聚精会神的神态,时而闪现在我的脑海中。在这分离之际,我感到愧疚,我没能力为同学们做得更好。 我们安全工程专业女生较多,占 60% 以上,而我们设置的培养体系是工程类的,不利于女生就业。我曾找校领导,要求增加男生比例。吴汉东校长回答我说,“老黄啊,你提出的性别照顾,我是赞同的,不过,我们学校的女生太多了,我也没有办法啊。” 在新生专业导论课上,我向女生特别建议道,“尽管安全工程专业社会需求较大,但大家还是要珍惜学校提供的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同时尽可能辅修金融、会计第二专业”。希望借此拓展女生就业的途径。 安全工程是需要技术与管理结合的。技术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技术的延伸。我们学院提倡的,不依托任何行业,不系统构建专门知识的“大安全”模式,幻想在任何行业择业的想法,我认为是不合适的,是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和发展的。 然而,作为一名草根教授,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不能改变学科发展方向。为此,我只有带着赎罪的心理,努力教好、带好我的学生。 我倾注全部精力,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同学们感叹说,“黄老师知识丰富、案例多,上课很吸引人”。几年来,学生对我教授的课程的评价一直名列安全工程专业第一或第二名。学生对我的肯定,让我感到丝丝的安慰。 对部分有专业思想的学生,我经常苦口婆心的劝告她们,“或许你们毕业后不准备选择安全工程专业就业,或许你们准备跨专业考研,但须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多学一门专业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是有帮助的。那种只懂管理、只懂金融、只懂经济、只懂法律的人才,发展空间将是十分狭隘的”。 安全工程带有强烈的管理属性。我常以自己的案例教育学生,劝告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学校和班级的活动、积极申报学校各类资助项目,培养自己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我告诫学生,“一个人知识多,情商低,知识无法发挥作用,痛苦一辈子;一个人知识不多,情商高,组织别人超常发挥, HAPPY 一辈子”。 在毕业实习时,我尽可能针对同学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的单位实习,要求学生严格按学校要求撰写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实习报告、论文提纲和毕业论文。我认为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按要求一步步地学习,并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四年的学习终于结束了,每个学生都兴奋、如愿地找到工作单位。 天边,鲜红的太阳冉冉升起,树林中的小鸟骄傲、兴奋地一起向天空中飞去。呵,浩阔天空,谁先胜出?同学们,祝你们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个人分类: 博文精品|4440 次阅读|7 个评论
当导师遇到不快的事情,别总埋怨学生们的不是!
热度 13 QFL 2011-4-28 18:34
当导师遇到不快的事情,别总埋怨学生们的不是!
   在科学网博客上,我常常看到一些导师爱抱怨其研究生们的种种不是,这种做法令人颇不以为然、甚至令人有点反感! 我不知道那些爱抱怨的导师们是否看过科学网上的研究生们写的一些有关做学生难的博文,而您是否就属于这些研究生博文中的那些类似导师呢?您当年又是如何做学生呢?您是否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 很多研究生们都是一直在读书,从没有迈进社会过,所以可能会因一时之糊涂而做出一些错误事情; 但导师们若能处理恰当,使学生既不失尊严又能感动而改正错误,这无疑会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甚至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也会因此而定格 。 下面转帖一篇较短的新闻报道,即“ 59个黑袋子让“伸手”学生体面改过 ”,并稍加批注;此事情虽不大,但读后很令人感慨! 希望这个中学老师的睿智做法,也能给那些整日对研究生们之素质进行怨声载道的导师们带来一些启示: 在科研过程中,当遇到一些不快的事情,别总先去埋怨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研究生们;首先要得扪心自问一下,例如: 我是否为人师表了?我的 某些行为是否就很得当?我是否为一位合格的导师?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 4000元丢失,班主任没有报警,而是给学生发个黑袋子 59个黑袋子让“伸手”学生体面改过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1-04/28/content_501572.htm    阅读提示   4000元在教室不翼而飞。是通过拷问,让黑手在众目睽睽中曝光,还是直接报警,让民警查个水落石出? 宽容而机智的女班主任给全班学生每人发一个黑袋子,让拿走钱的学生体面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博主批:的确睿智 ) 。    4000元丢了 全班师生蒙了   4月26日上午,鹤壁市淇滨中学七(10)班的一个学生慌慌张张地找到班主任,说他负责收集的全年级师生给贫困孩子共同捐献的4000元钱不见了。当时钱放在一个塑料袋里,塑料袋一直在书包里,不知何时这笔钱在教室里没了影子。班主任张静有点蒙了: 4000元可不是小数目,班里的学生都是乖巧懂事的孩子,谁一念之差伸出了不该伸出的手呢( 博主批:善良的老师,善良的想法 )?晚上,张老师失眠了( 博主批:好的处理办法也不是很容易想出的,否则也不用失眠了 ) 。    59个黑袋子里钱神奇“飞”回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 张老师到班里召开班会,给同学们讲了一番道理( 博主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 。于是,一个大家想不到的节目开始了。她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黑色塑料袋,中午放学的时候,希望同学们好好考虑一下,如果哪个学生一念之差犯了错误,下午把不该拿的钱放进黑袋子,没拿钱的学生要用报纸把袋子装满 ( 博主批:睿智的做法 ) 。   昨日下午上学时,全班59个学生一个个轮流进入教室,把鼓鼓囊囊的黑塑料袋投进了教室一角的捐款箱中。据 张老师说,她自己并不完全相信钱一定可以找回来,但是她相信拿走钱的学生肯定不是不可救药,经过思想斗争,会把钱还回来的( 博主批:好老师 ) 。   看着59个黑色塑料袋都投进了捐款箱,张老师和孩子们紧张地一个个打开。没有!没有!眼看着就剩下最后两个时,奇迹在她发抖的手指尖出现了,4000元钱赫然入目,一分不少!“当时我太激动了,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原不原谅这位同学呢?话音刚落,班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张老师激动不已地说 ( 博主批:令人感动 ) 。    用这种方法挽救孩子比法律惩治更重要( 博主批:的确如此 )   对此,该市资深律师、社会问题研究专家耿先生感慨不已。他认为,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身心发育处于未成熟期,一念之差,拿走了这些钱。 一棍子打死,一个苗苗就枯萎了 ( 博主批:真理! ) 。 身为老师,身上担负着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 博主批:研究生导师还应该这样吗? ) 。 要保护这个一时糊涂的学生,又要感动他,让他在体面和不失尊严中勇于承认错误 ( 博主批:理应如此 ) ,可谓一个值得教育界借鉴的好例子 。从此层面讲, 这比搞清真相和动用法律惩治换来的结果要更加重要和有意义( 博主批:的确如此 ) 。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3580 次阅读|16 个评论
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哪些?
热度 22 cutefay 2011-4-27 20:29
科学网上的莫老师写了一篇博文“学生和导师,怎么会有利益冲突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263do=blogid=437779from=space )作为回复我的博文“也谈导师和学生的关系”。莫老师认为学生和导师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其实,当时我在“也谈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中写到导师和学生存在利益冲突的时候,我迟疑了一下,心想:从理论上讲导师和学生是不应该有利益冲突的,双方的利益应该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搞好学术。但又仔细想了想,其实,在现在中国学术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要大于利益一致性。所以,就还是用导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观点来写的。 在现在中国的学术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是因为各自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的行动、角色、思路等的不同造成的。 一、目标的不一致性。 大多数导师带研究生的目标有: 1、让研究生学术做得好,多发一些高水平的文章或者取得其他科研成果(例如多申请专利)。 2、让研究生能够把课题组的横向项目(主要指不能发文章的那种项目)做好。 3、让研究生能够多给课题组干些除了发文章之外的其他活儿。例如,让研究生帮忙审稿、写基金、写书、报账、组织活动等等。(课题组总有这样一些活儿需要研究生去做) 大多数研究生读研的目标有: 1、希望毕业后能够找个收入高的好工作(谁不想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所以这一点很好理解)。 2、对于硕士生来说,在学术方面,大部分人觉得论文只要能够达到毕业标准就行,不想为了多发文章而花太多的精力;对于博士生来说,大部分是和上述硕士生一样的想法,小部分是希望文章越多越好,文章质量越高越好。可能有老师觉得研究生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学无术,其实不然,因为绝大多数硕士生毕业之后没打算再做科研,即使自己想做科研,学术界也没有那么多职位可以让大部分硕士生能够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既然不想搞科研,那么在科研方面只要能够达到毕业标准就行。对于博士生来说,很多人觉得如果博士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收入不高,压力很大,所以也不打算毕业后继续搞科研了。(感觉现在的中国学术界有点“逼良为娼”的味道,学生在选择读研或者读博的时候往往满腔热情,读到中途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了毕业后再也不搞科研的想法。) 3、希望在读研期间能够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这也很好理解,人的一生不仅仅只有工作,还应该有丰富的业余爱好,才更幸福快乐。 二、实现目标的行动的不一致性。 导师: 1、为了实现目标1,督促和指导学生勤于思考,踏实认真地搞好科研,为此,想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科研上。 2、为了实现目标2,让学生能够在做自己本身课题的时候,多拿出些时间来做一些不能发文章的横向课题。 3、为了实现目标3,让学生多花时间做这样一些杂活儿。 总之,无论是哪个目标,导师是希望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课题组的事情上。导师往往希望学生能够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其他时间都用于搞科研,学生要尽量少搞课外活动。 学生: 1、为了实现目标1,要多与社会接触,要找机会去大公司实习,这需要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为了实习要占用一定的科研时间。 2、为了实现目标2,把一定的精力用在科研上。 3、为了实现目标3,多参加社团和业余活动,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总之,目标1和目标3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这精力不是用在课题组上的。 三、角色的不一致性。 导师:在角色上属于命令者,因此,对学生要下达命令、指导、监督、考核等。 学生:在角色上属于被命令者。而因为人的天性中存在着惰性,因此,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选择一种不费劲的做事方式,就倾向于懒惰。所以,处于被命令者位置的人,如果在做某件事情上不是自己本身的意愿,而是被强迫的,就可能会有偷懒行为。 四、学术思路的不一致性。 导师:在某个学术问题上有自己的学术思路,希望学生按照他的想法做下去。 学生:在同样的问题上,也有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下去。 基于以上分析, 导师和学生之间会出现哪些利益冲突? 1、导师让学生在论文达到毕业要求基础上,再多发一些好文章,学生不情愿把这么多精力用在这方面。 2、导师让学生花一些时间来做横向课题的时候,学生觉得这不是我份内的事情,做好了横向课题又不能更容易毕业,就不愿意做。而导师非要让学生做。 3、导师希望学生用这样的思路去做课题,而学生却对此课题另有想法。 4、导师希望学生能够多花些精力用在帮忙审稿、写基金、写书、报账、组织活动等方面,而学生认为这些事情纯属浪费时间。 5、导师希望学生一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呆在课题组里,而学生希望课余时间能够多参加些活动。 6、学生因为去实习等原因要耽误一些科研时间,导师不愿意学生为了实习而有一段时间不去课题组。 7、学生希望毕业前夕多些时间找工作,导师不愿意学生为了找工作而经常请假。 8、学生想在一些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上偷懒,而导师不希望如此。 9、学生为了谈恋爱而周末和晚上不在课题组,导师不希望如此。 10、学生为了考托福GRE出国而花一些精力,导师不希望如此。 …… 现实中还存在很多这样的矛盾冲突,这里仅仅列举了其中比较典型的10条。 而这些冲突似乎在以前那个学术年代比较少见或者没现在这么突出。这要怪现在的学生素质不高吗?我觉得不尽然。 如果某个年龄段的人有少数具有某些不好的行为,那可能是这少数人自身的问题,而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人都具有某种行为的时候,那么就往往不是人本身素质的问题,而是社会环境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不读研就找不到工作,因此来读研,而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在扩招,为这些人读研提供门路,而学校的软硬件水平上不去,达不到以前那样培养研究生的标准,因此培养的研究生质量也下降。现在这个时代,去企业找工作不是看你论文发了多少,而是要看你是否有工作经验和实习经历。所以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论文做得再好对前途也没什么很大的用处,就显然不会为了论文为多花精力了。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不想做科研来读研干什么?学生这也是一种无奈啊!何况,国家也没有那么多科研岗位能够容纳得了所有的研究生。此外,一个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去企业工作,好则一个月一两万的工资,差的一个月也有五六千,并且只要不是表现太差,薪水每年递增速度很快。而继续搞科研可能只有三四千的工资,干上十年工资也未必能够翻倍……这些都是学生行为的影响因素。 以上是基于导师是比较正常的情况做的分析,如果导师不是个专心科研的好导师,也就矛盾更多了。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10752 次阅读|34 个评论
也谈导师和学生的关系
热度 24 cutefay 2011-4-25 19:32
最近在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因此想到了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有人认为,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如父子关系,也有人认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上下级关系,还有人认为是朋友关系、合作者关系等等。 我个人觉得,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能够真正像父子关系或者朋友关系是非常难得的,这需要导师和学生双方的投缘与互相支持谅解才能做到。有人可能觉得只要导师能够对学生像父亲(母亲)或者像朋友那样就很容易做到这一点,但我觉得,这也需要学生能够体谅、理解和支持老师才行。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因为爱之心切打骂了子女,子女虽然可能一时会不高兴,但是子女不会因此而记恨父母和讨厌父母,因为子女知道天底下最爱护自己的人就是父母了。而其他人打骂孩子,情况就不同了。如果一个家庭是后妈或者是后爸骂了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子女,那就不得了了,往往子女会记恨很长时间,甚至记恨一辈。哪怕是有血缘关系,例如姑姑和侄子的关系,姑姑也不能像父母一样对侄子打骂,那样侄子可能也会记恨姑姑的。所以,最可靠的关系就是直系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其他任何关系要想能够做到父母和子女关系那般,是很难的。连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都很难做到,更何况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导师和学生?当然,也不是一概而论的,也总有例外的情况。这里就不讨论小概率的例外了。 因此,即使导师想对学生采取“家庭式”管理,想对学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给很多机会和好处,去关心他们,同时也会因为爱之心切而训斥学生,那也还是会有很多问题的,因为学生不一定会领情。除非是只有赞美和好处,没有批评和训斥。这样也不现实。 我觉得导师和学生也很难成为朋友关系。因为首先,朋友是要志向相投有共同语言的,往往成为朋友的双方在阅历和经历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才更有共同语言。因此,不是每个导师都和学生能够做到这样。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硕博连读期间跟他导师就是朋友关系,兄弟相称。我很羡慕他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他导师比较年轻,另一方面是这个朋友也比较优秀和成熟,所以才能如此吧! 导师和学生之间是纯粹的合作者关系也不现实。可能学生们都希望能够是这种关系,能够跟导师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我觉得,这种愿望是美好的(我当学生的时候也会希望如此),现实是残酷的。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我们理想中觉得怎么样最好就能够实现的。最重要的是以现实为基础。合作者关系的建立需要合作的双方在某一方面是实力相当的。然而,导师和学生往往在知识、能力、资源、人际关系、地位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在这种情况下想建立合作者关系是不现实的。 如果学生的能力和资源达到和导师一个级别,那么就自然而然成为合作者关系了。我见过的以合作者关系为主的师生,往往都是学生很牛的。然而, 在某个具体的方面,导师和学生是可以实现合作者关系的,例如,在就某个具体科研问题探讨的时候,学生有可能在这方面比导师知道的更多一些,这个时候的探讨问题就是一种对等的关系了。 如果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纯粹的“老板-员工”式的上下级关系,也是存在问题的。因为老板要求员工一来什么都会做,不会给员工学习的机会,而学生来读研是为了从不会到会的学习的。 在现在这个学术年代,要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为像当年华罗庚和弟子一样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那个年代的学术环境有自己的特点,现在学术环境和当时完全不同,所以师生关系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样了。 我觉得在现在这个学术年代,导师和学生之间最现实的一种关系是以上下级的关系为基础,辅之以亲情和合作者的关系。上下级的关系会使学生能够按照导师的要求去努力学习和搞科研,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会让学生更勤奋。亲情关系使导师能够关心学生,能够原谅学生犯的一些错误,能够允许学生从不会到会的一个过程。合作者关系使导师和学生能够在探讨学术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因为在某个具体的学术问题上,不一定导师的想法就是正确的,有的时候学生也会有很多好的想法,因此在学术探讨上,导师不能让学生一味地听从自己的想法,而是应该启发学生思考和一起探讨问题。 另外,我还在思考俗称的“二老板”(课题组的辅助导师管理学生的助研、副研等人)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如何。我觉得“二老板”是很难做的,因为这个位置的人在协调方面是比较难做的。如果“二老板”做事更向着“大老板”,则和学生的关系容易变得不好;如果“二老板”更希望和学生打成一片,则又容易和大老板关系不好。往往“大老板”是吩咐活儿的,“二老板”是带着学生干活的。如果二老板对学生干活要求严格一些,容易遭到学生的埋怨(心想:你又不是导师,干嘛非让我们这么卖力地干活啊!),如果二老板对学生干活要求松一些,则通常会有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事情做不好遭到大老板的谴责,另一个结果是只好自己辛苦一下,把学生干不好的活儿再好好干干,结果累的是自己。所以,二老板需要很艺术地协调好关系,做好平衡。 总之,我觉得无论在哪个组织里,只要双方是有利益冲突的(一方好了就容易对另一方不利),关系就很难亲密。组织里的人缘好的人更容易是自己做的事情与其他人的利益冲突不大的人。还有同事是很难成为真正的知心朋友的,因此,有那种职场宝典的书中总是提起,自己的心事要少透露给同事。不过,在课题组里,因为学生之间往往是没有利益冲突的,所以课题组里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会比较融洽。 BTW1:以上分析是基于这样的前提进行的:导师是个正常的搞学术的人,而不是“学术包工头”或者其他不管学生的人。 BTW2:读博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的导师要求太严、对我们太多的说教等等,当时记得最多的是导师哪里哪里不好;等毕业之后,更多的是记得导师的好,才觉得昔日导师的严格要求其实是最自己最大的好处。不仅是我,我身边很多人毕业之后也是同样的感受。学生时代往往是看着别人的导师和蔼,觉得自己的导师严厉。所以,我觉得,导师是很难让眼前的研究生觉得自己是个好导师的,尤其是要求严格的老师,因为当学生的时候,学生和导师的利益是冲突的;能够让毕业之后的研究生觉得自己是个好导师,就很不错了。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15329 次阅读|50 个评论
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像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热度 2 Paulz 2011-4-19 02:36
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像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像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张军波) 学生有了问题一般会想到自己的导师,希望导师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尽管导师不一定以前遇到过这个问题(当然遇到过最好)。病人生病了一般会去医院求医问药,尽管医生不一定就真的患过这个病(见多识广)。 病人如果患了一般的伤风感冒,病人身体素质够好,挺一挺就过去了,可能就不用去医院。学生个人能力强,悟性好,一般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就不用找导师帮忙。 病人如果只是小病,医生随便开点药,药的作用(有时其实是心理作用)会让病人的病更快好起来。导师告诉学生说你能行,学生也会对克服遇到的难题更有信心。 病人如果已经病入膏肓了,则医生也会束手无策,无药以对。当然现代医学是在不断发展,如果某一天医生找到了治疗癌症的良药,没准就能获诺贝尔医学奖。科学的目的是探索未知,在此过程中学生(包括导师)不一定能找到答案。
13794 次阅读|2 个评论
教书还是育人?
热度 4 neilchau 2011-4-15 08:39
看了文双春老师的《 名教授不教书,多大的牌子也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不禁想起自己的大学老师。这里想问大家一下: 从小学到大学,你最喜欢的,或者说最值得你记住值得你怀念的老师有几位?为什么他或她能让你终生难忘? 从小到大,虽然有太多的老师对我都很好,但我记忆最深甚至终生难忘的却只有三位:初中时的她,见 帮我修改作文的数学老师 ;高中的历史老师朱冠华老师,和大四时教《环境经济学》的陈江生老师。初中老师是因为对我极好,对所有学生都好,对工作极其负责,很富有牺牲精神,所以被我难忘;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都是很理性的人,他们甚至都不一定知道我的名字,但我还是记住了他们,记住了他们的课。朱老师和陈老师上课从来不照本宣科,他们讲的内容似乎都是一些与课本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东西。但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上他们的课极少有同学会睡觉(尽管上课睡觉对大学生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现在回想下,发现朱老师和陈老师之所让我难忘,是因为他们是在引人、育人,而不是教书,不是简单的教书匠(教书机器)。具体表现:他们上课从来不念课本,甚至很少涉及课本内容,他们更多时间是向我们展示真实的社会,尽管这个社会有时候比较黑;他们从来不强迫学生记住什么内容,但他们时刻在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去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他们从来不要求学生考高分,但如果学生不幸考了好成绩,他们肯定会为学生高兴。 然而,现在的大学里面更多的只是教书匠而已。他们只会台上照本宣科(大学时我把这种老师戏称“教书机器”),管你下面干什么呢。负点责任的在你睡觉时可能提醒你一下,结果可能招来你的白眼,甚至教师评估时最低分。不负责任、不想得罪学生的老师,管你上课干什么呢,只要不打断他念课本。考试前,重点一划,大家一背,各个分数都不低,皆大欢喜。所以就有了,大学四年后不少学生发现自己一无所获。甚至有人感慨:上了四年大学之后,突然才发现原来自己被大学上了四年。悲乎哀乎—— 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名教授教不教书,而在于大学教师应该怎么育人。有些教授只擅长搞研究,不擅长代课,那就让他们去做研究,那也不影响他们培养研究生呀。有些教授乐意跟本科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知识、经历、经验和方法,那就让他们边做研究边教授本科生吧。 但是, 千万不要再把教书等同于育人。大学生早已是成人了,他们需要的不再是仅仅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是更能引导学生去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去探索未知,去启迪智慧的真正老师 。扪心问一下:你是这样的老师吗?
个人分类: 共享学习|3536 次阅读|8 个评论
真愁人,咋会有那么多的“仇人”?
热度 10 boxcar 2011-4-8 07:52
曹广福老师(院长)前天写了篇“为什么总有人拿院长当仇人”【 1 】;今天早上看到陈安老师写了篇“一日为师,终生为仇”【 2 】。看了这两篇文章,我发现如今的社会很愁人,不但社会上的“仇 X ”现象越来越多,就连在号称“象牙塔”的大学里当老师,居然也能积攒下那么多的“仇人”,真是杯具呀! 恨一个人,并随即结仇似乎是件很容易的事,理由居然随时可以找到。现代社会可不比农耕时代,人和人的往来和接触很多,每天在忙忙碌碌中发生的事情也很多。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难免会遇到些不顺心、不开心、感觉别扭的事儿,甚至随时随地都可能面临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损失或者沉重打击,让人心生“恨念”,去恨那些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人。这种仇恨,虽然不可能像以往所谓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那般“不共戴天”,但却架不住导致恨的事件有可能会“频发”,还有可能是一件事影响带出后面一连串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一时而起的“恨”会被积累和放大,最后成长为长期有效的“仇”,一闪念之间的“恨人”也就变成了“仇人”。 考虑到“仇人”效应具有互动性,当一个人视另一个人为“仇人”并有所表现的时候,也会反过来其成为“仇人”的“仇人”,这样就有了一对儿“仇人”,如果这对“仇人”又分别联络其他人一起进行仇恨“总动员”,仇恨会越来越大,“仇人”队伍也不断“扩招”,以至于形成族群对立和激烈的斗争,时常上演“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激情”场景。 导师和学生之间会成“仇人”,领导和下属群众之间会成为“仇人”,曾经好得穿一条裤子、平时在一块玩儿得不亦乐乎的朋友会变成“仇人”,追星族与追捧对象或者提携者与被提携者之间也能成为“仇人”,都是很愁人的事情。为啥成仇,可能各有各的原因,局中人大可以自省,我不便一一举例分析。不过,至少有一种理由是我能想象,那就是在感恩之心泯灭的同时伴随着贪心私欲的急剧膨胀之时,最容易产生并积累仇恨。在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的情况下,凡事利己者可为恩,而害己者可成恨(甚至仇)。如果恩怨分明,就事论事,还算好办;如果别人所做的一切对己有利的好事都被看作是应该应份的,不算恩,而自己的个人利益稍有损失甚至想得到的好处没得到就大呼不公不平不法不理,则心中会时时愤愤不平,随时随地纠集怨恨,便可以不时塑造出一个“仇人”出来,然后把“仇人”所做的一切,都视为坏事,都要批判,偶尔有一件挑不出多大毛病的好事,也会被视为是虚伪的作秀。 如果时时处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如何不让人犯愁? 其实,要想少一些“仇”,就该多一些“筹”。我说的这个“筹”,是“筹划”而不是“丑化”,如果做事情之前要多些筹划,尽量照顾到各方面人的利益(甚至面子),避免些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便可以少些成仇的机会,社会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可以和谐得多。 参考: 【1】 曹广福: 为什么总有人拿院长当仇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247do=blogid=430344from=space 【2】 陈安: 一日为师,终生为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30709
个人分类: 社会|5042 次阅读|20 个评论
好学生到哪去了?
热度 12 AnjinLiu 2011-3-24 10:38
室友和我一样今年博士毕业,他入所之后领导了一个小组,手下管着几号人。以前经常回来给我哭诉说,现在的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了。这些天他又带了2个新来的,他更是无语,说他们更差,完全不具科研素质,还是像大学一样学习,记笔记啊,不懂就问啊(是不错,但是p大一点事情也问,百度和google就能解决的事情也问?),不会独立思考和探索,不会创造知识。尽管他们都来自211重点大学,不知道现在大学怎么培养学生的?就会记笔记?就会考试? 无独有偶,这几天有老师也向我哀叹说,说他现在感觉都没有学生指望得上,掰着手指给我算,你们这一届怎么强,下一届如何,下下届又如何...他 都在怀疑自己是看人眼光有问题还是培养学生能力有问题... 那么好学生到底去哪里了呢? 老板招到一个好学生就好像是找到一个知音。朋友易找,知音难求!什么是好学生?一是学生确实好学生,不用怎么培养就好用,人家素质摆在那里,天生就不点就通或者一点就通;二是好学生是培养的,导师塑造能力强,一堆什么泥巴都能被老板捏成艺术品。 老板都希望招到第一种,因为不用花太多管理,人家就能茁壮成长。当然老板也喜欢第二种,只要学生能听从指挥,也一样能变成好学生,前提是学生确实有潜力,老板确实有培养艺术。 中国目前高校的好点的学生大都出国了,或者进入P大和T大了。室友告诉我说:以前武大的第一第二来科学院,现在好像都选择P大和T大了。自从我们这一届之后,明显的来科学院的少了,所以有一届不如一届的说法。从待遇上来说,高校不比科学院差;从环境来说,高校明显比研究所好;从机会上来说,高校会比研究所多;从个人成长来说,高校要比研究所好...所以学生会首选高校,导致生源质量下降。 天生素质差一点点也无所谓,关键要有好的土壤改变和强烈的改变意识。但是好像也不乐观...
个人分类: 人生漫步|4029 次阅读|19 个评论
教育,教育,还教育——何道俺为教师!
热度 1 wangxh 2011-3-24 09:02
王季陶老师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 学习,学习,再学习——谁叫你是学者 。俺觉得很好玩,好像对联之上联,对上一句下联: 教育,教育,还教育——何道俺为教师 !请问方家,可否使得?接着挖空心思找横批,至今无果。请能者助之! 有人主张大学教师“来学而不往教”,俺认为稍有不妥。 世上有许多事儿,各自有各自不同的或最恰当的做法。比如人饿了,经常饥不择食,只要能够解决目前的矛盾即可,所以也产生了“有奶便是娘”的说法——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看到绝大多数事物都是“眼前利益”,只有那些富于远见之人,才能看到:十年之后,这是一棵栋梁之材,所以叫十年树木。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教育那些可造之材,使之十年之后成为栋梁。当然,栋梁也不是一位教师努力的结果。如果把学生比作接力棒的话,那么每一位教师就是传递该接力棒的运动员,至少我们不能让接力棒在我们手里落地不是? 贪图安逸是人之常情,既然教育的果实又是那么的漫长,许多人在此过程中慢慢被淘汰下来,也是司空见惯之事。由于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文人”、“学者”、“先生”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是体面的、受人尊重的,以致于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都在追逐、想成为这样的“读书人”。久而久之,无论学生、教师、家庭还是学校,形成了一种畸形思想,上大学了,理应成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读书人”。结果,学校与教师只能不断地降低“出厂标准”。举目四周,目前的社会,什么是合格产品?没有被曝光、没有被查出问题的产品就是合格产品、就是优质产品!足球与足协领导有问题,奶粉有问题,火腿肠有问题,楼房豆腐渣......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学校就没有问题吗? 现在许许多多的大学生,情商远没有发育成熟,因为该发育的时候我们——是我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根本没有给他们机会!情商是会影响智商的,不少学生看似在校园里养尊处优、悠哉悠哉,其实欠下数十个学分。这样的学生不往教怎么可以呢?今年我们有几个毕业班,其中两个差不多,一年前 看情形 不能做毕业设计/论文的都在10人以上(学校规定欠学分超过15分不能做)。其中一个班,仅仅是因为几位专业老师的督促、提醒、开导等比较细致的工作,本学期不能做论文的只剩1人,而另一个班却有8人(当然不排除巧合)。 鄙人觉得,外国学校更强调自由竞争,强者生存,虽然也可能有“思想工作”,但基本上是“拉式教育”——像竞技体育中的赛跑,这种方式的直接结果就是不断有人落伍、败下阵来、被淘汰出局。当然最后胜出的肯定人中龙凤,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这也是令某些人垂涎欲滴的外部特征。而反观国内大学的教育,更注重“推式教育”——许多人(各种目的都有)都在推着学生往前进,这样虽然看起来“淘汰率”极低,但会影响真正合格的产率。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教师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考试成绩及格,只能降低试卷难度。这样就会出现部分学生只要准备今天就可以考高分的情况,这是对认真学习但又不善于“突击”的学生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久而久之,不是对学业失去兴趣,就是放弃努力学习,更有甚者产生考试作弊现象。从长远意义来讲,对教育、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是不利的,对年青教师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到头来损失的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放弃出现问题的学生应该体现出我们声称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即使我们不谈带有政治色彩的东西,作为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也应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美德吧? 像西方管理理论中的“木桶理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先进性,富足性,强大性和幸福性不取决于总统、总理或首相,而取决于千千万万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个人分类: 教之道|2944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校的损失谁来买单?
热度 5 wangxh 2011-3-13 22:34
不知道从何时起(可能是扩招,也可能是教育产业化,也可能是全民搞科研惹的祸),学校(不仅仅是高校)也成了大众、媒体攻击的目标,稍有不慎就成为街头巷尾被谈论的料子。 本来是具有个案性的事件,愣是被媒体加上 “ 学校 ” 来过渡渲染。当然,学校的确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些问题是社会、政府造成的,基本上与学校无关,跟其它性质的单位可大有区别。比如自杀事件吧,如果有博士、硕士、大学生自杀,马上就闹得满城风雨。之所以如此,这里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大学生、研究生出问题理应受到社会的关注,这本是好事。但如果我们过分关注这类人群,而忽略了其他人群的类似问题难道就是合理的吗?或者说大学生、研究生的命就比一般工人、农民、农民工的命贵吗?他们每年的死伤人数可比大学生多多了。在关乎学生的这类事件中只有少部分与学校有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其它性质单位的类似事件,却大多与单位及其领导脱离不了干系的。当然,鄙人绝对不是替学校开脱责任。(如果意见不同先别急,下面您会明白。) 比如,去年鄙人听说某校发生“情杀事件”:一女生与校外人甲谈恋爱没成,又与其同学乙开始来往。这引起甲对乙的嫉妒与憎恨,结果等调查清楚乙的活动规律后,甲将乙捅杀十多刀。乙因伤势严重、几天后死去。如果这件事发生在非学校的公司或工厂,几乎与单位没有任何关系,可是就因为发生在学校,不但学校因此被黑锅,而且学校因此付出了很大的损失。 还有由于谈恋爱不成,造成杀害女方或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当然也有女方杀死男方的,不过很少)。如果当事者双方都不是学生,甚至可能都没有人问是哪个单位的?如果有其中一方属于某所学校,那就大不相同了,甚至有的老师或领导都会受到牵连。 还有,有的学生因为不及格、不能毕业、甚至考试作弊而踏上不归路。学校、教师这么做本是为学生好,学校、老师要求严格难道有错吗?可有的学生可能由于心理问题出了事件,同样也是无辜的学校受到损失。还有找工作失败也是学生们出问题的高危因素。想一想, 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人才,难道还要让学校为自己的学生提供工作机会吗?天理何在? 本不是学校的责任,但事情一旦发生,受到谴责的首先是学校,学校有时是很冤枉的,有时会给学校带来无形的损失,学校的损失该由谁来负责呢? 为什么突然谈论这个话题呢?缘于昨天与学生的一次谈话 。 谈到本学期的课程,提到了《混凝土工程与技术》这门课。说起这些,就不能不涉及到将来工作及工作性质与单位的事情。 混凝土——工作 / 工作单位 / 工作性质——建筑公司 / 中铁局 / 中建公司——城市地铁 / 高铁 / 铁路 / 公路 ,这些平时看起来没有什么关系的词汇,这时候就必然发生了很直接的联系。前几天发生在我们学校门口的 地铁塌陷事件 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混凝土》课程的学习劲头与兴趣。学生们的一句“这工作将来谁还敢干呀”让俺哑口无言!俺总不能告诉学生们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吧?本来打算借着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大力开展基础建设的档口,调整一下我们专业的特色与毕业生流向,这下好了,“出师未捷身先死”,被亮红灯了,您说,这窘况到底该由谁付责任呢? 学校是为社会、民族培养各类人才的地方,政府、社会不能过分挤兑学校,相反是应该受到特殊保护的。如果教育体系出了问题,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很可能数十年都会还不清所欠下的重债。欠债是要还的,为什么现在有的领导干部说出的话、做出的事那么得不靠谱?就是因为若干年前“知识无用论”的极左思潮与行为造成的。现在新一轮“知识无用论”正在大学生中大行其道,因为“即使学好也不一定有好工作”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共识。这次的欠债我们会出现在什么时候偿还呢?我们拭目以待! 【当然对于出现的问题,学校该付的责任还是绝对应该付的,不在此文讨论之列】
个人分类: 社会|4183 次阅读|7 个评论
复旦大学情系中日学生排查日本大地震后受灾情况
cuncaoxin 2011-3-13 15:59
复旦大学迅速排摸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的学生情况 3月11日下午地震发生后,复旦大学立刻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排查,与每一个赴日交流的学生进行联系,并与所有签有交流协议的日方合作高校进行了联络。与此同时,复旦大学还对在复旦留学的日本学生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目前,复旦大学现有454名日本留学生,其中家在宫城、岩手、福岛、茨城、千叶五个重灾县的日本学生33人。 复旦大学正密切关注日本地震后的相关消息,将根据情况采取进一步的应对措施。
个人分类: 经济社会|3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学生的一条短信看我们教育中的“管”
热度 24 wangxh 2011-3-8 09:48
昨天是新学期学生第一天上课。前天下午鄙人收到一位大四学生的短信:“老师明天我们干什么?什么时候到校?”之所以学生给我发这样的短信,主要是因为平时与他们交流很多,愿意给他们提供帮助。而学生之所以发“只有学前班少儿才能产生的问题”,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理念问题。马上要独闯江湖了,马上就要结束学习生涯了,竟然提出这样没头没脑的、不靠谱的问题,简直令人哭笑不得,所以俺的回复是“我不负责回答这样的问题!” 去年毕业生签工作时,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一个学生问我“老师,如果我签到中铁局工作,天天就是和水泥吗?”当时我抬头看看他,半天没说上话来,最后强忍怒火说了一句“啊 … 你就应该天天和水泥。”很遗憾啊,大学四年的教育,一些学生的心智仍然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咋办呀?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会如此? 鄙人分析,关键在一个“管”字! 对于学生,学校“管”得太宽了;对于教师,学校“管”得太多了,以致于学生被“管”成什么事都“等”、“靠”、“擎现成”的心理,而许多教师被“管”成“照着规范做,不用费心思”的习惯。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看看如何“管”学生。新生一入学,学校从家长手里接过已经被中学“管得”性格有些扭曲的学生,并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家长:“家长,您放心吧,我们一定全力以赴管好学生,管好学生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责无旁贷。”所有的语言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有时为了体现学校的责任心,还召开可以有学生参加的“家长会”。第一次听说“家长会”时,俺表现出强烈的不屑,这哪里是培养大学生啊,或者说这样教育出的“大学生”还是大学生吗?可是我们一批批大学生不就是这样被“教育成才”的吗?还有,新生被“管”着上晚自习,还点名,至于每个学生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则无人问津。我曾经问过学生,很多学生自“习”根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玩”——玩手机、看小说、玩游戏、听音乐等等,因为点名的目的是看看你来没来自习室。自习时间一到自习便结束,然后成为“法定”玩的时间。就这样的管理方法,有的学生在两年内,欠下的学分多达四五十 …… “管”使学生养成了“凡事不用我操心,反正有人管”的心理习惯,一旦没人管了,就会出现开篇的荒唐短信之类。我们这不叫“管理”,而是 叫“越俎代庖”,叫“束缚思想与灵魂” 。 好学生是教出来的,是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成长起来的,不是“管”出来的,“管”不可能“管”出具有独立思路与自由灵魂的人才,“管”只会葬送一代又一代的天之骄子。 教师呢?教师可不比学生啊,那可比学生智慧多了。教务管理者们不是很明白、很愿意“管”吗?比从事多年教学的一线教师们明白多了,要求《教学进度表》、《教案》等。好啊,教师给你们做,然后照“本”宣科。考试还要什么“采分点”,这是教大学生吗?我看这是制造螺丝帽。教务是干什么的?教务是管理教学事务的,是监督教学质量的,不是管人——教师的。如果所有的教师被“管”着去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会怎样好像不言而喻吧。这样被“管”教师会感到“失去了自由”,更重要的是被大大地伤害了激情与自尊。难道一位教龄二十年的教师不如一张表格吗?你们能够管着表格,难道还能管着教师的思维和嘴巴吗?这样管来管去,事务越来越规范,但教学质量与效果越来越差。如果有人不服,可以去问问学生嘛!如果有人问,不这样管理,出现问题怎么办?很简单,不愿意好好教学——可以另谋高就嘛! 好教师也不是管出来的,想一想,连教师都需要被“管”才能完成工作,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合格 / 优秀的教师只能在营养的土壤中“自律”生长出来。我们 与其花大价钱引进各种人才,倒不如花较少的代价和稍长的时间改善我们的土壤环境 ,有了肥沃的土地,还愁长不出茁壮的禾苗吗?还愁没有一个好收成吗?“管”只能产生一个个的“奴才”, 具有奴役性格的教师/教辅人员是不能培养出国家与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的。
个人分类: 教之道|7713 次阅读|38 个评论
《导师》之 “MENTORS”
热度 5 DrSun 2011-3-5 21:15
导师如何指导自己的学生?有人就把 MENTOR (导师)一词拆解为: M otivate, E mpower and Encourage, N urture self confidence, T each by example, O ffer wise counsel, and R aise the performance bar . 后面另有人加了个 S ,即 S upportive ,是为 MENTORS . 在《导师之七种角色》系列博文的第一篇,我曾提及导师( Mentor )一词的来源 : 在荷马传奇中,当伊萨卡王尤利西斯( Ulysses )远征特洛伊的时候,他把自己襁褓中的儿子忒勒玛科斯( Telemachus )托付给了门特( Mentor )。尤利西斯一走就是二十年。门特引导忒勒玛科斯学习一些像剑术和摔跤这样的实用技能,还教导他品德操行。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9004do=blogid=303710 ) 在这篇博文中,提到美国的一位医学教授认为,要给“导师”下个定义,并不容易。有的定义是这样下的:导师是一位对年轻人(研究生或科室年轻成员)特别感兴趣的年长的学者。这位年长的,便唤作导师( mentor )。但这位年轻人,就没有合适的术语来称呼他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位被教导的年轻人可被称作 Mentee 。但 Mentee 这个字,很多词典并未收录,即使敲到电脑上,也是画了红线的—不认。 在 2010 年某期的《美国呼吸与危重医学杂志》上, Heffner 医生在一篇述评中,又谈起了临床医学中的导师问题。他认为,做导师( mentoring ),还是与上述博文提到的“七种角色”有所不同的。当导师,需要身心投入,需要广泛深入的交流,这不但会影响到(导师和学生的)专业工作,还影响到个人生活。 Heffner 写道:尽管有人提出不要把师徒关系演变成朋友关系,但我相信师徒关系是最重要的个人关系;有些像朋友关系,只不过是以职业活动为前提罢了。维持一个健康的双向师徒关系,其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师徒关系的维系,不是为了导师能得到什么好处,而是为了培养独立的职业生涯。就拿论文发表来说,作为第一作者的学生,最终要把导师的资深作者地位拿掉,再发表论文就根本没有导师的名字了。这正好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是做导师成功的终极标志。而当学生成了导师,再去指导他自己的学生时,做导师也算是成功了。 Heffner 还把导师比作 intergrins 和 selectins — 促进细胞之间粘附和信号传导的俩分子。 看了 Heffner 的论述,不由得要想想自己指导研究生的情形,其中有一条是一贯坚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我带的研究生大多是专业型,就是要培养所谓的高层次临床人才的。我个人的理解是,高层次临床人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那种“看病+做实验”的人。其实,看病也是研究。如何把病诊断清楚,如何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再向前一步,如何探索新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都需要研究精神和相应的能力。我对临床专业研究生的第一要求,就是认真学习看病,以便拥有自己解决临床问题的本领。所以,当他们第一天来医院报到,我就会让他们拿出临床轮转计划,签字后送给内科住院总医师,听从安排。在完成这一份轮转计划之前,不要跟我谈课题、论文。临床工作需要身心投入,一边看病,一边想课题,对于年轻医师来说,是做不到一心二用的。不会独立撰写论文,我可以指导;毕业后如果不会独立看病,谁能帮忙?导师的脸面倒是次要的。但学生们不一定这么想;他们也许觉得,撰写论文才是最要下功夫的,没有这个东西,就毕不了业;临床轮转吗,差不多就行,上级医师总不至于把我开了吧。 做导师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我想,在北京、在全国一些地区的医院里(不敢说全国各地)— 即便是不大的医院里,我培养的研究生都能胜任临床工作,成为某医院、某地区水平最高的大夫之一。至于他们能不能成为导师,那就是锦上添花的事儿了。
个人分类: 科教随笔|7216 次阅读|9 个评论
春天,登高赏绿的季节,也是跳楼高发的季节
热度 2 sheep021 2011-3-4 16:09
郑永军 :落日 2011-3-3上午7点多,上海市浦东锦和路上海绿城小区发生惨剧,一名读初二的女生从该小区一幢楼房顶楼坠落,疑似跳楼身亡。 (见: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41/1/976112.shtml ) 这绝对不是今春的第一个类似案例。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心理太不正常 ,遇到一点小事都容易想不开。其实现在的孩子也很无奈,天天闷在室内学习,读书,看电视玩游戏。外出活动的机会很少,接触到大自然的机会也很少。肝郁是难免的。肝郁就容易想不开。 为什么受伤的大多是孩子? 孩子就像一棵刚刚探出头的幼芽,抵抗能力较差,遭遇倒春寒时,最容易被冻死、冻伤,有经验的农民和园丁,会在初春加倍爱护幼苗。 建议家长们多多关心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多带孩子们出去活动一下,呼吸一下春天的空气,放飞一下郁闷了一个冬天的心情。 春天,正是登高的绝佳时期。人们褪去厚厚的冬装,在温暖的阳光中走进布满新绿的大自然,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又活动了沉睡一冬的筋骨,实在是一举多得的乐事!更有人把登高当作件吉利事儿,登得越高,预示新年的事业越来越高,生活会越来越好。
个人分类: 生命日记|195 次阅读|2 个评论
怀念那段单纯的师生岁月
热度 14 sivaxin 2011-2-26 15:54
开学前去看望一位老教授宋老师,宋老师从我读硕士开始直到留校任教一直给予我关心和帮助。他虽然年届八十,退休多年,但仍天天看书读报,关注教育改革和行业发展态势。尤其乐于与年轻人交流,我便会不时地去他家与他聊天,谈谈自已教的课,感兴趣的研究题目,生活近况等等,他也总是鼓励我做学问要戒骄燥,厚积薄发,但视野一定要开阔,不要错失宝贵的机会。他的爱人更是把学生当孩子,每每都给我下汤圆,下馄饨当点心吃。 这次到宋老师家,进门便嗅到馥郁的花香,坐下环顾四周便看到落地窗边摆着盛放的慧兰,几上秀挺的水仙,案上清供着的折枝腊梅,难怪一室清幽了。跟宋老师聊了一会,他提起去年他八十岁生日,他的学生们给他办了庆生会,师生热热闹闹聚一堂。学生们还一起设计了一件特殊的礼物送他,是一本用水晶做成的翻开的书,书页上嵌着所有学生的签名,十分有心思。宋老师带的学生并不多,但几乎都成了这个学科的带头人和行业精英,每年新年他家中的花草都是学生们送来的,水仙更是他的一位女弟子亲手刻开养好送给老师的,满室花草洋溢的原是浓浓的师生情呢。 宋 老师做硕士生导师的时候,导师还是导师,还没有被称作“老板”,大学老师过得大多是黑板 + 讲台的生活,尚不知“走穴”、“赶场”为何物,大学老师还能享受校园附近的职工住房,学生下课后随时能来老师家串门还常常蹭饭,绝对难以想像学生一学期见不上导师几回;老师关心每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学业、就业甚至婚姻,硕士博士还未成为没有感情的廉价的研究机器。 跟宋老师的闲谈,总是让我不禁怀念那个时候,单纯而绵长的师生关系,老师能跟学生一壶清茶或一杯咖啡,海阔天空地聊上一个下午,许多妙点子便在这一次次谈话中碰撞、生发而出了。现在的学生和老师都很少有这种福气,导师见学生恨不得掐着秒表,聊天也变成了布置和检查工作。因为导师都太忙了,有参加不完的评审会,有忙不完的项目,有出不完的差,学生选择导师也变得功利,不因为研究方向上的同如,而是更看重导师的社会资源、人脉关系和由此能带来的利益。诚然,无论导师还是学生要在学术已高度商业化、市场化的环境下生存都不易,更何况要出人头地呢。所以每每看到科学网上一些博主(像陈安老师,罗帆老师,王德华老师,戴世强老师等等)谈到与学生如朋友、家人般无间相处的博文,都会感到分外亲切和弥足珍贵。
个人分类: 忆人忆往|5032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关于教学经验和学生培养 - 文摘
wanght 2011-2-26 14:06
收集与教学和学生培养有关的网文(感谢各位作者) 双语教学课 从传道开始 同意作者说的:“我们做学问,起点很重要”以及“我们的课程要求太低了!”,但怀疑“如果我们用最新的教材学习,今后我们就能够很快吸取最新的......资料, 我们就能够很快做出一流的工作 ”。
个人分类: 教育杂谈|1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选题的前沿性与先进性:导师—课题—学生
热度 4 wangxh 2011-2-25 22:54
选题的前沿性与先进性:导师—课题—学生
从教多年,指导学生多年,虽没有什么成果,也没有培养出什么高水平的徒弟,但确有些心得。这是平时与学生讨论课题的前沿性与先进性时经常表露的观点,不妨说出来与大家讨论,慎重参考,以免误导。 我们以一颗结有果实的树来作比方。近同心圆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 A 、 B 、 C 区代表导师群,纵向代表地位高低与个体水平,横向代表研究领域的广博与深入程度。上中下高低不同的长方形 I 、 II 、 III 段代表学生群,面积大小代表了人数的多少,上中下代表了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分布于整个树冠不同部位的果实就是课题或可能获得的成果——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 A 区(中心绿色椭圆形) 导师——仅仅围绕在主树干周围,既表示这个群体,又表示个体。瘦瘦的椭圆形正说明对这个群体的人不是太多(如果太多就彻底废废喽);也说明个体,即使不属于不学无术型,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型——其实基本上就是一些误人子弟的家伙。当然这个群体在高中低档水平的研究领域都有,相对来讲高水平领域少些。这个群体的导师帮学生选课题也基本是围绕着主树干,甚至学生自己选题,所以成果很少。但偶尔有学生有作为者也可能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如图所示的确有几个果子,有的甚至很甜的。还有另外一个就是这个 A 区在整个树冠的中央,俺就不深入解释了,大家意会吧。处于 I 段的学生,你们必须努力了,因为你们的导师不会给你们带来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只有靠自己拼搏;而处于 II 段的学生,可能水平较高、所处位置较高,如果努力不够,真正的收获可能最少,如图 A 与 II 的交集中只有 2 个果子,而 A 与 I 的交集却有 6 个果子。处于 III 段的学生几乎不会碰上这个群体的导师,如果真的遇到你会郁闷的,可能终日唉声叹气,最后不是走人就是一事无成。 B 区(蓝色近圆形 减去 绿色椭圆形 )导师——这个群体人员大大增多,既有广度(高于 A 区)又有深度(肥于 A 区),已经延伸到第三级、第四级枝干了,绝大部分有责任心、有一定水平的导师都属于此区。遇到这个群体的学生,将来可能是最有出息的,而且也是成才最多的。导师足可以把你们领上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嘛。只要刻苦、勤奋、努力,无论处于哪个段,都会有不菲的收获。处于 I 段,导师已经指明方向,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前沿性课题并解决之,更有成就感;处于 II 段,导师既渊又博,学生具有较高水平,导师学生相得益彰,不出 SCI 都说不过去;处于 III 段,虽然导师相当于你们来讲可能“稍嫌不够”,但这样也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长江后浪推前浪”,估计“后浪的你们一定会把导师拍在沙滩上”。研究出一些 CNS ,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含辛茹苦培养你们的导师应不在话下。 C 区(红色圆形 减去 蓝色圆形 )导师——这个群体无论所处水平高低,研究课题都已经触及前沿问题,反映研究课题的深度或时间久远。大家可以怀疑这个群体中导师的科学研究水平,但不要怀疑他们培养学生的能力与责任心。 I 段学生,虽然研究的课题不一定很时髦,但是在导师帮助下选定的课题应该属于前沿性的。这部分学生虽然很多,但出于该段的导师比较少,所以往往出现学生“扎堆儿”的情况。处于 I 段的学生也不必失望,你已经学会科研的思路与方法,将来机会成熟完全可以摘取顶端的果实,而且这里获得的果实有时也是挺甜的。 II 段学生,你的水平已经属于比较高,只管努力吧,在导师帮助下选定的课题既具有高度也具有前沿性,只要按部就班做出来就是 SCI 成果,如果幸运的话,搞个 CNS 也不是不可能的。 III 段同学,你们已经站在最高的树顶上,又有强有力导师的帮助与保证。当然你们大多数可能已经不满足于 CNS ,而且要超过自己的导师。其实这就对喽,因为你们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 同学们,无论你处于哪个段,也无论你能否遇到名导师、好导师,如果想有成绩、作为,就一定要把握住自己。遇到名师是你们的幸运,即使没有遇到好老师,也一定要做一个好学生!
个人分类: 科研|8621 次阅读|3 个评论
亲手做的棉鞋格外温暖
热度 16 罗帆 2011-2-21 13:01
南方的冬天湿冷,室内没有暖气,棉鞋几乎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物品。 前年春节过后,学校开学了。一位学生来找我,手里提了个挺大的纸箱子。他有些腼腆地说:“老师,这是我妈给您做的丑棉鞋。”我不解地问:“丑棉鞋?”他说:“样子很丑,但我妈一定要我带过来!你们家三个人,一人一双。” 箱子里面有三双棉鞋,分别是大、中、小号,用棕色的人造毛做鞋面,形成动物头造型,样子可爱,非常厚实。我知道他家在农村,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把他养大,供他读书,一路艰难。看到他妈妈亲手做的棉鞋,我非常感动,让他转达谢意。 后来,有一次与那位学生聊天,他问棉鞋是否合适。我说:“我们家的人长得高大,脚也大。我自己穿大号,把中号给了我妈,小号给了干女儿。棉鞋非常暖和,我们都很喜欢,感谢你妈妈!”他说:“那让我妈再给您先生和儿子做两双。”我说:“不用了,他们不穿棉鞋。” 没有想到的是,去年春节过后,他又提了个挺大的纸箱子来找我。他说:“老师,我妈说上次棉鞋做小了,又做了三双大的让我带给您,希望你们全家人都能穿。” 我愣住了,当场几乎说不出话来。早知如此,当时应该说棉鞋大小都合适,没想到当初说了实话,又给他妈妈添了麻烦。面对这份珍贵的礼物,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难以拒收,只有加倍努力地教学生才能回报。 脚上穿着学生的妈妈亲手做的棉鞋,感到特别温暖,不禁从内心深处感激他那淳朴的妈妈,也想起了我勤劳慈祥的外婆。 小时候,乡下的外婆总是亲手给我做棉鞋。我看过她做鞋,鞋底用很多层布浆成,用麻线密密麻麻地纳起来;鞋面用灯芯绒布,里面塞满柔软的棉花;鞋底与鞋面缝起来以后,在底部钉上胶垫。外婆做的棉鞋虽然土气,但非常暖和。随着我长大,外婆做的棉鞋尺码也越来越大,但我开始嫌她做的鞋丑,不乐意穿。去北京上大学以后,室内有暖气,出门走路脚不冷,冬天不再需要穿棉鞋。毕业后回到武汉,外婆与我们在一起生活了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也许是在北方过冬习惯了,也许是买的棉鞋没有外婆做的棉鞋暖和,我的脚开始每年长冻疮,冷的时候痛,热的时候痒。 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常会有一种失落感。那久违的乡情,醇厚的人情,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781 次阅读|36 个评论
为一名老中医招聘1-2位学生
热度 5 sangjuyin 2011-2-19 19:32
我的一位老师想趁还有点精力,再带1-2位学生: 跟随老师在中医门诊抄方,电脑录入,初期有人指导,每周工作6天,休息一天。 要求:1.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毕业,或其他非医学专业但是曾学习中医,有一定中医开方临床经验。 2.跟师一年以上。 3.有一定家庭条件,能支持中医学习。 对想要提升临床经验的医师是非常好的机会。 短信联系或见面详谈吧。有时忙,可能接不了电话。手机号:刘,13810249708。邮箱: alexthander@163.com 非正式招聘,热爱中医的同仁请联系。
个人分类: 中医入门|375 次阅读|3 个评论
老师不应该抱怨学生“品行不好”
热度 6 wangxh 2011-2-16 20:29
有人问,学生遇到品行不端的老师怎么办?一般说来应该敬而远之,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几个学生敢这样做呢?大多数情况是忍气吞声,但这样会种下“效仿”的根子,假如以后也做老师,只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实看看目前的教师状况,基本上说明一代不如一代!所以俺的建议是:即使碰不上好老师,也要做一个好学生。千万不要因为与品行不端的老师怄气,把自己泡坏了,这样就成了“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一生喽”! 记得刚当老师的时候,曾经问教于硕士导师“为师之首要”,导师告诉我:永远记住,学生没有错的时候。如果真的学生存在问题,你可以教育他呀,这就是我们做教师的职责!多少年过去了,这句话牢牢地刻在我的脑子里,其实要真正在实际工作做得这一点是很难很难的。所以,如果有的教师认为自己遇到了“品行不端”的学生,请不要抱怨,更不能放任,还是负起责任来,谁让我们是教师呢,教师不应该抱怨学生“品行不端”! 俺不是说大话,也不是说好听的,如果学生的品行比老师还好,那么要老师干什么呢?【不过现实生活中肯定存在有的学生比其导师品德高尚者】
个人分类: 教之道|5154 次阅读|9 个评论
遇到人品不好的老师,学生该怎么办?
热度 33 qpzeng 2011-2-15 20:58
老师的人品与学问,按“象限论”的说法,有这样几种情形: 人品好,学问也好;人品好,学问不好;人品不好,学问好;人品不好,学问也不好。 人品与学问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我之所以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一直对改编自钱钟书小说《围城》的同名电视剧中几个栩栩如生的“教书先生”很有感悟。赵辛楣(英达扮演)大概算 人品好、学问也好 的老师;方鸿渐(陈道明扮演)大概算 人品好、学问不好 的老师;李梅亭(葛优扮演)可以归入 人品不好、学问好 的老师;汪处厚、 陆子潇、顾尔谦等混入教师队伍的“败类”只能被贴上 人品不好、学问也不好 的标签。 可是,学生在学校遇到的老师并没有电影中的人物那么具有“戏剧性”。 对于有的老师,并不能一眼看出他属于哪一类,只有相处久了,你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他。 最常见的一种情形是,学生在选择老师时,往往只关注他的学术水平,因为这个可以通过很多渠道了解,而对于他的人品,则不那么容易了解,等到学生真正了解到老师人品不好时,几乎已经“生米煮成熟饭”,悔之晚矣! 好在学生跟老师的关系不是“婚姻”关系,没有一辈子的承诺,也不需要“磨合期”,充其量只是“打工仔”跟“老板”的关系,熬过“合同期”就可以拜拜了。 问题是,在求学期内,遇到人品不好的老师,学生该怎么办? 如果老师的学问做得好,对你也还算过得去,你就应该学会把老师的人品与学问区分开来,只管一门心思地把老师的真本事学到手,否则这段学习生涯就全赔上了。 学生总是处于弱势地位,跟强势的老师“硬碰硬”无论如何是不明智的。当然,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对于有些“不开窍”的老师,还是可以用些“点到为止”的计谋。 有些老师只是口头上假惺惺地关心学生,只见频开“空头支票”,不见“硬通货”到手!平常催促干这干那,公务、私活一大堆,既没有生活补贴,节假日也不发奖金,而他口袋里真的“不差钱”。 这时,你可以“激将”一下这位“不自觉”的老师,比如不经意提到某某老师如何给学生发津贴,又如何令学生及家长无比感动,也许对他有所触动而变得不那么吝啬。如果这位老师招的学生不多,手下缺人干活,你的绝招就是哭穷,说生活很困难,恐怕读不下去了之类。不过,我不是在这里教你撒谎,也不是教你趁人之危。事实上,学生在求学阶段全靠父母供养,经济上很拮据也是实情,按理说老师给学生支付点“辛苦费”绝不过分。 有些老师对于喜欢做实验的学生不但不表扬和鼓励,反而冷嘲热讽,因为你买试剂大把大把地花了他的钱,而他并不一定希望你有什么真才实学,只要你能少花钱混毕业就行了。 如果你是个认真的学生,你就应该据理力争,说你做的东西很有用,不继续做下去可惜了,而且做出成果也是给实验室增光啊。只要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你的真诚还是可以打动老师的心,同时你也要保证尽量节约经费,不乱用,在购买试剂前一定征得老师同意。他即使再横蛮不讲理,你能少花钱、多办事,给实验室多出几篇paper,他应该没有理由不乐意! 恰恰相反,有的老师成天把学生当“劳工”和“苦力”,就怕你偷懒! 但你做出来的东西却全被老师拿去申请专利、发表文章了,并且都要争当第一作者,全然不顾学生也要至少发表一篇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才能毕业。有些学校规定,导师排第一,学生排第二,也算数,那还好办,否则你还是得好好跟老师沟通一下,至少要让自己发表一篇文章顺利毕业。如果他执意不肯,你恐怕就不得不做个小论文去发表了! 如果你运气不佳,遇到一位脾气很差的老师,动不动就训人,甚至破口大骂或大打出手,简直不可能再延续师生关系! 你就只得通过各种渠道向上反映,并争取尽快改专业、换导师,大不了退学,人不能没有尊严!对于不尊重人权的老师,你虽然不可能让他改过,但你完全可以远离他。 学生求学本来就不容易,如果遇到一位人品好的老师,在自己的学业上必定“如虎添翼”,而遇到一位人品不好的老师,不仅在学业上无异于“雪上加霜”,而且会给自己今后的人生投下阴影。老师们啊,你也许可以打骂你的子女,但你一定要善待你的学生!
个人分类: 教研心得|13561 次阅读|109 个评论
菜鸟见习医师的外科初体验
热度 5 远帆 2011-2-8 02:07
菜鸟见习医师的外科初体验
从考进临床医学专业开始,就一直很景仰手术室里指挥若定,妙手仁心的外科医生们。至今学习了 5 年的医学知识,而对我们“ 8 年制”来说,却是刚刚开始实践,运用和自己所学的理论。 年前这一段空闲,在夏鹏师兄的帮忙下申请到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郑朝纪教授组开始见习,并由外科住院医师、也是比我大四届的蔺晨师姐带着我。高我一届的见习同学告诉我,碰上蔺晨师姐是小弟的幸运,也让我非常期待这段日子。 十多天来对协和基本外科有了一点点认识和想法,更多是来源于我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希望下次再去外科见习时能够有新的感悟和进步。 时间如此宝贵 有位内科学部的师兄告诉我,不选择外科是因为——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次我算是真真切切体会了一把。 上大课时,我是个不大爱读教科书的学生,尤其是八年制枯燥的教材,也从来不会去试图记住那些看上去不可能记住的数字和指标,即使记住,也仅仅是在考试之前的几天,成绩一出来就都烟消云散了。 但临床见习时,每天会遇到各种问题和不明白的理论,会被师姐问得满头大汗。师姐说:明儿回来给我讲讲这个!结果咬牙准备一晚,明天问的又是新问题,直接崩溃 … 为了少点儿红着脸回答:“我真的不知道 #*%... ”白天再疲惫不堪,回来也得翻师姐推荐的 Bailey Love's Short Practice of Surgery 。我敢打赌自己从来没有过这么大读书的动力,甚至后悔自己没早点而开始专心,浪费了那么多那么多时间。 后悔多少次都没用,唯一能做的是从现在开始。 那段时间,我白天仅有的空闲时间都在做两件事情:一、吃饭。忙起來很可能吃了上頓沒下頓,不吃饱就惨了。二、洗衬衫。外科男生必须衬衫 + 西装裤,学生不会有很多件,赶紧洗吧。 艰辛:让自己变成骆驼 那十多天里,经常处理完上午的探访病人、跟老师查房、拆线换药和文书记录等事务,就已经快下午两点了。 如果清晨赶时间没吃早饭,就可以亲身体验一下课本上的低血糖反应是啥感觉了。饿倒不要紧,多饿一会儿就没感觉了,但眼睁睁看着自己换药时拿钳子的手在抖个不停,真够丢人。 蔺晨师姐常说抱歉没有以身作则带我按时吃饭,可我猜,如果不是照顾我这个拖后腿的小弟,以学姐的性格会不会自己忙到更晚呢? 相比起来,外科医生更关注病人的营养支持,液体入出量和能量物质的给予都记得清清楚楚,我却几乎没见到大家自己喝上两杯水,或许是因为上了手术就不允许跑出来进洗手间了吧。当我问起师姐喝水该怎么办时,学姐莞尔:“变成骆驼,每天早上多储藏点儿!” 学姐的开朗和笑脸一直让我印象深刻。干一行爱一行,可能就是说,既热爱临床工作给人的激情与成就感,也爱那些一并而来的艰难困苦。真的,这就像爱情一样,爱一个女孩优秀与可爱的一面,也要包容她的小缺点,不然哪里叫真爱。 外科更是一种状态 全套八年制的课本中,外科学只是其中一门学科,但我发现,外科那种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是书本和课堂里体会不到的。 还记得 1 月 30 号那天,周日,上午跟着师姐学习日常工作的处理, 2 PM 回到宿舍准备享受一下难得的半天休息。 刚打算补补觉,蔺晨师姐来电:一位腹痛加剧的患者要急诊手术。术前谈话、仔细交待手术方式与利弊之后,我们穿过几道门禁来到手术区,刷手上台。手术室里不见天日,这一台快结束时肚子已经饿得直叫了,两腿僵硬如灌了铅一般。 就在庆幸可以回去吃饭时,值班医生送来了新消息,一个车祸后消化道穿孔的病人需要马上急诊手术,好,忍住饿,换手术衣时勒紧腰带,接着上! 穿孔的肠道就好比扎破的自行车内胎,更娇嫩几个数量级。主刀医师一点点沿着 6 米长的肠道找到所有可疑破口并处理后,蔺晨学姐负责一层层关上肚子。当我还在觊觎食堂有晚饭剩下时,回头一看时间已是凌晨 1 点。而学姐,在坚持用一种较费力但能使刀口更美观的方式缝合完毕,等病人醒来送回内科 ICU ,又一丝不苟地写好第一次术后病程。 洗去一天的疲劳,换好衣服走出手术室大门,恰好又碰上学姐。对我来说这是非常过瘾的一天,看了这么多新东西,很兴奋,但对学姐而言只是众多辛苦的值班之一。分别时,我说了声谢谢,师姐还是淡然笑笑。 转到医院门口的 KFC 想填填肚子,发现已经要开始卖早餐了。 周围坐着的,多是等待挂号的家属们,很多从农村来,在这儿避避夜里呼啸的北风,一会儿再冲入 1 月底的寒风里,期待为亲人挂上一个便宜的普通号。 忽然觉得医生们这样起早贪黑的工作很有神圣感,发短信告诉学姐。没想到这钟头她还回了我:“早点休息,我咋没神圣感 … 辛苦嘞”看来,她已经习惯如此:几个省中转而来的病人可能永远也看不完,但对于个人则是救一个算一个,即使在最疲惫的状态下,依然保持高质量的工作状态。 第二天清晨,我迟到了二十分钟回办公室,蔺晨学姐却已经在那儿处理一大堆事务和医嘱了,好像昨晚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外科,还包含一种书本里永远也体会不到的工作状态。 神奇的责任心 一个好医师有几点必备的基本素质:责任心、良好的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 这是我的第一次早期见习,不大了解需要承担的责任,心里只是把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放在前面。刚开始在科室里师姐带着我做一些换药等基本操作,就会跟着学,但是自己早晨到病房时不知道该做什么,记不住每一个患者的情况,和为他们做换药、拆线和营养支持的计划。 说白了,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病人是“我管的”。 后来有一天我 7 点 40 才到病房,蔺晨学姐原本想让我实践的给几位甲状腺患者拆线换药,不得不推到查房后才做,被严正教育了一番。解释自己晚上看书太晚显然是在开脱,我知道问题在于自己还没有主动把这些作为自己的“责任”,否则即使只睡两小时也一定能醒来。 下午趁病房相对空闲时,学姐给我仔细介绍了每天早上来病房几项必须要做的工作,需要了解的病人各方面情况,怎样根据伤口情况进行处理,营养支持的原则和实践,并要我自主读书搞懂。蔺晨学姐是这样,说我归说我,但看到我哪里还有欠缺,或者我不明白时用“无辜”的眼神看她,学姐就会一点一点给我讲。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记住一些我从来都认为不可能记住的原则与指标,知道了早晨一定要按时从被窝里爬出来去做什么,开始能说出管过的几个病人情况如何。这些都是我曾以为自己现阶段不可能做到的,但是责任心,就这么神奇。 其他 医院是医疗单位,住院医师有自己繁重的临床压力。我相信每一个花 20 分钟教给我操作,师姐自己完成只需要 5 分钟,更不用说花时间帮我一遍遍修改生硬的入院记录,每天向老师争取练习的机会交给我,还有给我讲那么多道理要我从一开始养成良好的外科习惯。这应当就是大家说,碰上蔺晨学姐是小弟幸运的原因了吧。 必须要感谢的,还有那些可爱的病人们,他们在与命运坚强地搏斗。 34 床的阿姨刚进来时病很重,腹腔感染,免疫力低下。但每次给她换药,阿姨都虚弱地对我说:“感谢你们的悉心照顾 … ”刚开始我的动作慢、不熟练,陪床的叔叔都说“没关系,多几次就熟悉了”。昨天刚从家里回到北京,回到病房看看阿姨,已经能够颤颤巍巍地下地活动了,精神也好了许多,看到我开心得不得了。看到和自己一同战斗的病人好起来,那真是医生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嗯,当然,也认识到自己很多很多的缺点,得反省反省。如果重新给我机会跟师姐学习,我想好好把内科知识按临床要求再温习一遍,不要再考完就全还给老师,告诉自己必须以对临床负责的态度学好它们;还有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在三大营养物质,水,电解质和水溶 / 脂溶性维生素的临床支持里都是基础,越扎实越好;我得更加谨慎,手术室里留心观察和记录老师们的操作,不懂就等着,别违反了操作原则弄得自己挨批师姐也很囧;得更加有责任心,勤练习各种记录的书写,培养好的习惯;把学姐说过的细节都一一写下来,不要第二次还不记得,添麻烦 … 太多太多,的确也有遗憾,放在这里也许能对自己今后和刚参加见习的医学生有点帮助。 对一个专业的热忱,刚开始大多源于感性,就和自己多年前在几本录取通知中,最终拿起清华大学那一份一样。是我接触到的这些可爱的人们,一大堆师兄师姐,让我更加喜欢临床医学,尤其是外科。感谢的话,我说得并不好,我想惟一能做的,就是再加油好好学好好干,将来能像师兄师姐那样把我所学的带给以后的师弟师妹们。
个人分类: 医院里的故事|9978 次阅读|6 个评论
让导师自己决定自己的学术标准能成吗?
热度 6 hongfei 2011-2-2 05:48
让导师自己决定自己的学术标准能成吗? 2011.02.02 大年三十,讲个具有美好结局的故事给科学网网友们拜年。 记得以前在研究生管理委员会上讨论一个研究生的学术不端案子,先认定事实,再决定是否给予行政处分,最后决定是不是要取消其学位。事实没有问题,行政处分也没有异议,只是在是否仍然给予学位问题上有分歧。因此先讨论,再对这一项无记名投票。经过平和的讨论,无记名投票结果是十几票赞成,一票反对,同意不向学位委员会建议取消其博士学位。 既受了处分,又拿了学位,正义得到了伸张,又留出了改邪归正的机会。皆大欢喜。 据传这个学生后来故伎重演,自己给自己签了几封推荐信,在国外找了个博士后的工作,安居乐业去了。有次在外开会,仿佛见到其身影。他没来前打招呼,俺也不便相认,免得他尴尬。 在京十年任委员期间,有两个学生的学术不端被拿到研究生管理委员会上讨论。被直接开除那个,被他自己的导师举报。被拿到学位那个,被某位院士举报。相比之下,后一个情节还严重些。 根据事实和经验,我得出的片面结论是:还是让导师自己决定自己的学术标准最好。 尽管如此,这件事学生和领导都绝不会支持,导师也不敢接受。为什么呢? 从领导的角度讲,导师自己有了决定权,领导还能起作用吗? 从学生的角度讲,导师有了决定权,导师故意跟自己过不去怎么办? 从导师的角度讲,领导和学生都得罪不起,碰到个好学生是万幸,碰到个成问题的学生,还是当个爷送走最好。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要是他跟你急怎么办?比如艾云灿。就算不跟你急,那个举报自己学生的导师,自然是最不受待见的导师之一。 三方博弈,进行多项选择,常常肯定不会出现最优的结果,这叫做肯尼斯 阿罗不可能定理 (Arrow's impossible theorem)。 阿罗是俺校友,念研究生时俺听过他在母校的演讲,不会错的。 就这样,现实中往往会出现有标准还不如没有标准的现象。所以尽管很多人非常寄希望于所谓的学术标准和规范,俺对这些事情一向都持怀疑态度。 不是我悲观,而是因为如果大家能得其所哉,社会更和谐,过春节的时候也会更快乐。
个人分类: 奇闻逸事|6754 次阅读|9 个评论
好推荐信的五大要素
热度 3 yaoqizhou 2011-1-31 09:36
学生希望老师写一封好推荐信。老师也希望能写好推荐信把他的得意门生 “ 卖 ” 出去。最近由于负责招聘生物信息教授,看了很多推荐信。有的写得非常好。这里介绍一下,希望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努力而又自然而然地为老师提供素材。老师也可以以此为参考。从审阅者角度而言,好的推荐信基本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需长篇大论。 篇幅长的(至少一页以上)表明对被推荐人比较了解,有话要说。同时也表明是真心极力推荐,愿意花时间下功夫来写。勉强写的推荐信往往空话多,篇幅短。一看就知道没有放心思在上面,仅仅完成任务而已。这样的信一点用也没有 。 2 。用事实说话 。我太太说,她爸小时候教她作文时要记住“典型 例子 数”。同样, 好的推荐信就是要抓住典型、让事实说话、用例子和数字 阐明 。 写得越具体越细越好。以小见大。只有赞美没有根据,说明推荐人除了说好话、 说 官话之外,对被推荐人并不真正了解。 3 。要全面介绍。好的推荐信全方位介绍,越全面越好。一般至少包括: 原创性 (creativity/originality) ,积极主动性 (motivation) ,独立性 (independence) ,合作性,学习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交流提问能力,基础和当今文献知识面,勤奋程度等。写推荐信大多数人只写好的一面。 有时看信不但要看写了什么,更要看什么没有写 。 各 个方面都要用事实来说话。例如,原创性往往讲高影响力论文中被推荐人的原创性贡献。 独立性是由某篇论文的设想的来历和发展来表明。合作性从和同事同学合作、帮助别人的例子中体现出来。积极主动性、勤奋程度则可由论文数量,正在进行的项目中表现出来。写作能力可以从论文和项目写作的贡献谈起。 4 。须跟踪关心。当推荐过去的学生,对他离开后的工作能深刻了解和保持联系。这表明这个学生的确出色,推荐人一直在关心着他的成长。 5 。有比较鉴别 ,并大胆预测。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把被推荐人和已经离开并成功的前学生对比。如果以前某学生在 MIT 做教授很成功,你认为被推荐人比他还能干。这就很直接很具体地标出被推荐人的水平。说服力很强。 总之, 想要一封好推荐信,就得让老师有东西可写。 无中没法生有,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作为学生,常常超越老师在各方面的期望, 眼中有活 ,让老师惊喜。离开老师之后,也要常常联系,让他知道你的进展。这样就不用愁没有好推荐信了。 以此文祝大家过年快乐,兔年如意!
个人分类: 学生培养|10301 次阅读|3 个评论
92
nightreading 2011-1-26 20:24
更漏疏桐神山 青幔书卷窗寒 铜镜灰鬓残颜 余香半缕十年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22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博士待遇中奇怪现象
热度 8 zls111 2011-1-20 17:05
国家给博士(还有硕士生)的待遇大家都知道,见怪不怪了。但是导师给学生的待遇好像是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我所见的就没看到导师能给学生发“很多钱”的,应该说有的导师的经费还是相当充足的,有的时候一天的试验花费足够一个月的工资,甚至做实验稍微节约点也足够工资的。没钱的没办法发,有钱为什么也不给呢?难道是怕自己给多了,别的老师有意见,等等?难道是因为课题经费限制,一般课题经费限制人工费,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想发还是能找得到办法的。 难道是导师与学生之间有某些奇妙关系?竞争,利用等。如果老师多为学生考虑点,或者什么的,就会想到当年自己念书经历的一些,就会考虑学生的一些实际情况,为什么是这样的,有些摸不透?何况老板与员工之间,老板也得给学生发最低工资,有的老板可能还会多发钱,以激励员工。从这个角度来看,导师和学生关系还不如老板与员工。很值得玩味,也值得去思考,这也不是教育的本质。
3647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推荐:PSU工学院指导学生科技写作(包括报告,Poster等)的网站
NREnergy 2011-1-17 07:24
详见网站,有非常多对研究生有用的资源,欢迎转载和分享。 http://www.writing.engr.psu.edu/ Writing Guidelines fo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tudents Student Resources: Writing Exercises Slides: Scientific Writing Slides: Scientific Presentations Instructor Resources: Slides: Technical Writing Slides: Technical Presentations Instructor Handouts Teaching Slide Design Editor: Penn State, Leonhard Center Contributors: Penn State Georgia Tech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niversity of Texas Virginia Tech Film: These guidelines for engineering writing and scientific writing are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communicate their technical work. To that end, these guidelines contain advice, models, and exercises for common writing and speaking assignments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Introduction Assessing the Audience Selecting the Format Crafting the Style Presentations Design of Presentation Slides Design of Scientific Posters Correspondence Memo Format: html or pdf Sample Memo: html, or pdf Letter Format: html, or pdf Sample Letter: html, or pdf E-mail Format Résumés Formal Reports Laboratory Reports Design Reports Progress Report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ther Documents Proposals Instructions Journal Articles Conclusion Appendix A: Sample Format Appendix B: Documenting Sources Glossary References Acknowledgments Originated: 09/1997 Last updated: 11/2010 http://writing.engr.psu.edu/ All materials at this web site ar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the editors and authors. You are welcome to make hypertext links to any of the pages at this site as long as you give proper credit. Please direct comments, suggestions, or questions to the lead editor: Michael Alley, Penn State.
个人分类: 教育为本|3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
wangxh 2011-1-11 14:02
今天早上刚醒来,就收到女儿的祝福:今天是您的生日,爸爸,祝您生日快乐! 对呀,今天是腊八呀,的确是俺的生日。其实不是俺多么公而忘私,而是已经老化喽,嘿嘿!上午又陆续收到学生的消息,这更让俺感动。虽然俺的生日腊八,与腊八粥密切相连比较容易记住,但到了腊八能够想起老师的生日,也算很不容易啦! 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喝腊八粥,所以小时候每到过生日时俺就郁闷,总觉得不是给俺过生日。俺娘总是劝慰说:你看,你的生日多好呀,相当于全国人民都给你过生日。虽然其它好吃的没有混上,母亲总是叮嘱小姑和哥哥说:今天小P长尾巴(就是过生日),谁也不行惹他!后来,上学出来了,基本上也就不过生日了。一方面由于比较接近年关,大家都开始年终总结、准备过年等大事儿;另一方面俺也不在乎这些事情,都习惯了全国人民给俺过生日。 直到女儿明白一些事情,俺的生日才赋予真正的生日含义。女儿记得牢牢得,想不过都不行!记得有一年腊八忽略了买生日蛋糕,女儿的嘴撅地很长,一脸的不高兴,问是何故?答曰为什么不买蛋糕?狮子吼马上命令俺去买,俺一边走一边想:这到底是谁过生日呀...... 今天中午,女儿来电话说,下午考完最后一门联系我,用自己的奖学金单独给俺过生日、请俺喝腊八粥。有一个懂事的女儿真好!O(_)O哈哈哈~
个人分类: 心之悟|3662 次阅读|5 个评论
同学们,领导来啦!领导怪天气不好
xupeiyang 2011-1-7 07:58
  红网长沙1月7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周清树)1月2日,常德市桃源县第五中学恢复挂牌,全校500多师生和领导、校友参加庆典。其中,两列中学生在雪中手持花环列队迎宾的照片被传至红网论坛,引发巨大争议。   据该校介绍,迎宾学生在雪中站立一个小时左右;另有一些学生在操场露天观看节目、听领导讲话,过程大概半个多小时。校办公室刘主任说,让学生在比较恶劣的天气迎宾肯定不好,希望网友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    学生穿雨衣雪中迎宾   发帖者名为网络流浪者,自称是该校144班孩子的家长。帖子说,1月2日,桃源五中恢复挂牌,学生们在学校安排下在雪中举着花环热烈欢迎来宾;然后到校场,坐在满是冰渣的凳子上,听领导讲话。   我的孩子回家后哭了,高烧不止,请教育局局长给个说法,顺便告诉你,我孩子不是自愿的!是谁给你们的权利,让我的孩子当迎宾?   发帖者上传了五张图片。图片显示,校门口和校内竖起了一些充气拱门,上面写着热烈庆祝桃源县第五中学恢复挂牌等字样;还有一些红色灯笼和横幅飘扬。有很多穿蓝色、粉红色和黄色雨衣的孩子手持花环和鲜花在挥舞。地上覆盖了一层积雪,部分女生头发凌乱,雨衣的衣摆也被风吹起。   截止6日19时,超过两万多名网友浏览了该帖。网友几乎一边倒质疑此事:学校为了讨好上级领导不顾学生身体的行为,太官僚化和形式主义;很多网友还提起自己小时候也曾被学校组织参加类似活动,挥舞花环欢迎领导,希望这种事情再不发生。   学校有失误,希望网友宽容   气象信息显示,当日,桃源县小到中雪,零下3度到1度。   3日,桃源县政府网站挂出一条名为桃源县第五中学恢复挂牌的消息,消息写道:桃源县第五中学校园内大雪纷飞,彩旗飞舞,锣鼓喧天,人潮如海,群情振奋共同庆祝桃源五中恢复挂牌的庆典。   6日下午,桃源县第五中学办公室一位姓杨的老师表示,这个庆典活动是学校的一个大事,虽然当天是星期天,但调整了休息日,全校500多师生还是都参加了。   办公室刘主任介绍,当天,学生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学生迎宾,一部分在教室,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操场上参加庆典观看节目。   论坛照片显示的是迎宾学生,大概有几十个人。刘主任回忆,迎宾大概从九点半开始,至十点半结束。考虑到天气情况比较恶劣,迎宾结束后就让学生到了教室或接待室。在此过程中,操场上的那拨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带着小凳子,露天观看节目、听领导讲话。因为天气比较恶劣,本来有六个节目,但都没有演完,大概花了半个多小时;领导讲话的仪式也删减了很多,不超过二十分钟。   帖子中提到,孩子因为参加迎宾感冒,对此,刘主任说,如果是因为迎宾出现感冒,学校肯定会负责。昨天看到帖子以后,学校召开了班主任会,在各班进行了调查,看是否有因庆典感冒的。但根据班主任反馈的情况看,并没有出现因为迎宾出现感冒的情况。 湖南一中学庆典 学生顶风雪迎接领导引争议(图)   我认为学校肯定有失误的地方,那天天气比较恶劣,让学生迎宾肯定比较不好;但也不是网上那么讲的,还是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看待这个迎宾的事情。刘主任
个人分类: 公共卫生|3417 次阅读|5 个评论
来自剑桥大学的问候
热度 1 wzhong 2011-1-4 08:56
前天收到一封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写给我的email。他是南大物理系06届的毕业生,现在剑桥大学从事宇宙大爆炸、宇宙中的大尺度结构方面的理论研究。 钟伟老师, 您好!我是您2002年秋天 物理学史 班上的学生,也是后来2005年秋天 结构与物性 班上的学生(物理系06届)。我当时还找您问过问题。 我后来2006年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同年面试进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读硕士,主要研究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起源等等。2008年夏天硕士毕业,拿到了一笔剑桥大学的奖学金,于是开始了来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生留学,主要从事,宇宙大爆炸,宇宙中的大尺度结构的理论研究。 在剑桥大学,我有幸的申请到了非常有名的Trinity college做学生。我记得您在物理学史课上经常提到三一学院这个地方。来了之后,感觉这地方的确气象非凡,深厚的文化积淀,实在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很难找出。培根,牛顿,麦克斯韦,汤姆逊,卢瑟福,瑞利,大小布拉格,波尔,爱丁顿,钱德拉赛卡等等大家都在这里学习过。去年我们又出了这个学院第32位诺贝尔奖得主,剑桥的第84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很幸运,因为这里面很少接受直接从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 我于是便不断的思考,其实也是您的物理学史课的延续: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一种文化。通过对达尔文,牛顿,以及现在的剑桥的很多科学家的交流,我觉得他们的实证主义精神是领先科学发展的源泉之一。 总之,我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和您不断的交流探索。以后回南京,我会再跟您联系。 此致 敬礼 马XX 2011年1月2日于剑桥大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17 次阅读|3 个评论
记2010年一次接受学生记者的“采访”
wangxh 2011-1-2 21:22
2010年7月14日晚18点,接受了本学院学生会学生记者的采访,问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获得的奖励与荣誉;【略】 2. 发表的论文与文章;【略】 3. 个人成长简历;【略】 4. 请老师简短回答几个问题: (1)谈谈您对人才的理解大到对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小到对一个团体、一个科研小组或周围的人有贡献的人,不一定有一番轰轰烈烈的壮举与成绩,但一定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与收获; (2)您为什么对有问题的学生特别关注?有问题的学生最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教师就是帮助别人的人; (3)为什么学生愿意听从您的教诲?这个问题不太好说,从与学生的多次交流中了解到,学生认为我说话真诚、实在,不空洞。我很少拿被大多数人讲烂了的话教育学生。学生没有傻的,否则考不上我们学校。比如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你们愿意听吗?(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笑着摇头)大学生就应该有大志向,正所谓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4)您平时的工作包括哪些?授课、带领研究生搞科研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您是班导师吗?)不是,我是班导师助理。(学生愕然)我自己封的,其实就是帮助年青教师做一下引导学生的工作,实际上是增加一下年青教师从事教育的热情与动力; (5)您认为这三者的关系是怎么的?教师嘛,教学肯定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像我们学校这个层次的,只顾抓科研最终势必导致失败,我们可拭目以待!当然你们可千万不要写进采访稿里去,否则就麻烦了。由于是专业教师,必须了解学科前沿,不搞科研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还必须从事科学研究;另外指导研究生也需要媒介,没有载体如何让研究生增长能力;至于思想工作嘛,学校本身就是教育学生成为独立思想与独立行为的人的地方,这是爱因斯坦的观点。其实思想教育工作不是孤立的,是贯穿于授课与指导学生论文中的。 (6)谢谢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听老师讲课?你们是零几的学生?什么专业?(08级的、材料工程)有,下半年就会分专业方向,如果你们选择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方向,我们就会共同学习,欢迎你们报我们的专业方向。(老师上什么课?)现阶段上《矿物材料》和《混凝土》2门课程。 (7)听说老师是山东人?对。(一个女生说,我也是山东人,德州的)我是山东倔县的。(嗯?没听说过呀!)回去好好查一下吧!欢迎你们有时间来聊聊,我愿意帮助有问题的学生,更喜欢与有思想的学生海阔天空......
个人分类: 教之道|4289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生的新年贺卡——漂亮、艺术、实在!
wangxh 2011-1-2 13:04
每年都会收到学生不少贺卡,当然想好好保存下来,可是由于有时会搬家、整理等乱事,经常丢失也是常有的事儿。今年俺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刻到石头上即扫描下来存放到计算机里,硬盘不就是一种人造石头吗。这样就可比较永久保存喽!【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 学生的贺卡漂亮、艺术,语言实在,感情真挚。相比之下俺有些愧疚,直到现在俺也没有送老师一张贺卡,要向学生们学习啦!唯一让俺感到不如心的就是学生们的字稍差,需要指点一下,今后好好练习写汉字,毕竟是中国的新一代研究生嘛!
个人分类: 心之悟|13543 次阅读|5 个评论
尽管学生说的有点过,我还是挺高兴
accsys 2011-1-1 07:35
新年了,找一点让自己高兴的事。这是给研究生讲授体系结构课程后,学生的评价。有些过,但看了高兴不是? 潇洒酷毙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专家姜咏江老师 软件消耗、内存墙、动态计算机、限位数理论,这四个关键词不足以概括姜老师的学术成就,却是他开创性的学术思想的代表词。他有着大师一样的气质,为了研究动态计算机的梦想至今仍在不懈追求;他有着明星一样的风采,每每讲到兴头,就习惯性地掰开前额的头发,然后向两边一扬,拉风至极;他还有着年轻人的时尚,科学网上日点击量几百的CMP设计博主就是他,博文中体现出姜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钟爱和对技术的见解。姜老师是一本厚厚的书,需要你慢慢地去翻看。 计算机体系结构这门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有轻有重,求真务实,最有特色还要算姜老师的独创学说动态计算机和限位数理论。以前,只是表面掠过的理论知识,在他的课上,要较真,要自己动手去实现。课堂上,你要用基本的与或非门搭建复杂乘除法运算器、浮点运算器等,编写基于PMC-110的16位二进制数阶乘的汇编程序,更要设计自己的计算机指令。对于基本概念,他很较真儿,什么是核、CPU,并行和并发的区别等等,很多概念都要弄清楚。碰到问题时,姜老师总是用当年他求学的经历鼓励我们独立思考,不能跟从,他常说就算你把答案放在我面前,我也不看。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非常灵活、具有创造性:没有考试,通过结业论文和答辩评判课程成绩。 姜老师是表里如一的人,典型的东北大汉形象,身高肩宽,中分发型,大大的方框老花镜架在高耸的鼻梁上,一袭黑色的皮夹克、西裤、皮鞋,迈着优雅的四方步。 他总是耐心听取学生的见解,从不打断学生的想法。为了帮助我们参加电子设计大赛,他牺牲周末的休息时间,无偿为我们补课,并提供参赛开发板,其中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由于时间紧迫,我未吃透动态计算机的思想,考虑到工程实现,电子设计大赛选题并没有选择姜老师指导的动态计算机方向,而是选择了我和两位同学用一周的时间,通宵达旦开发的基于DE-2的pacman游戏,题目定为《基于DE-2开发板的硬件游戏开发》。虽然比赛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参赛过程中的锻炼和收获是蛮多的。 在此,真心感谢姜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师恩似海,谨记在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35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0年最后一个下午:与学生聊天,请女儿帮俺“辅导”学生
wangxh 2010-12-31 19:54
今天是2010年最后一天,总得写点什么留下吧。中午参加了研究生的聚会,下午回来准备造一篇猛博文。结果挖空心思没想起来,看来造博文也不是容易的事儿。现在看来能够制造SCI科技论文就更不容易的活计啦,应该佩服造文能手啊! 正在望着天花板出神的时候,学生来短信咨询英语学习之事,缘于昨天早上俺发给他们一篇科学网上的博文王承志先生的《如何学英语(一)》。【现在《如何学英语(二)》也出来了,还被选为精文,还准备推荐给学生。】 【下面是俺与学生的飞信实录】 某学生 说: 《17天搞定GRE单词新东方大愚英语学习丛书》,是不是老师介绍的那本书? 孺子牛 说: 是的。你就准备来点狠的吧,我永远支持你的给你加力!【第一次听给力这个流行语就是出自该学生之口】 某学生 说: 这是一本词汇书还是一本讲方法的书啊?网上卖的10元应该是老师说的那本书 孺子牛 说: 就是【它】!词汇书,当时看见我女儿都拆碎了,狂背呢!不过现在狂背是否最合适呢?我觉得应该考试前2个月或1个月再来狠的。 某学生 说: 恩,网上才卖7元。不能到时候再背,太晚了。早背早好,而且这寒假我不是去新东方吗,田老师说如果提前掌握了大量词汇,效果更好。所以我决定疯狂背了! 孺子牛 说: 你直接跟我女儿对话怎么样? 某学生 说: 好啊,只要王姐姐方便的话 孺子牛 说: 王S 138xxxx5957 某学生 说: OK 孺子牛 说: 当然啦方便啦【其实正好女儿上飞信了】 。你稍等,她给同学带饭了,放下再回你。你的电话? 某学生 说: 我加她飞信了 孺子牛 说: 好 某学生 说: 159yyyy3947 孺子牛 说: 你们开始了,就告诉我一声,然后我就悄悄地撤下,OK? 某学生 说: OK 某学生 说: 老师,你可以撤了【意思是她俩已经接上头了】 孺子牛 说: 唉,还是学生好呀,我发了同样的信息,结果女儿不理我,学生理我,郁闷ing好了,我撤了 某学生 说: 呵呵,回见 【下面是俺与女儿的飞信对话实录】 孺子牛 说: 你用的单词书是《新东方大愚英语学习丛书》吗? 大宝子 说: 有的应该是是的【现在的孩子就是这样,错别字很正常的】 孺子牛 说: 考试前多长时间背比较合适? 大宝子 说: 我上来了跟你说 孺子牛 说: 你直接跟我的一个学生对话怎么样? 大宝子 说: 好啊 大宝子 说: 能不能等会 我同学给我带饭回来了 我放一下饭 大宝子 说: 马上好 孺子牛 说: 行的。LSY 159yyyy3947,一位田叔叔家乡的山东老乡。 你们开始了告诉我一声,然后我就悄悄地撤下,OK? 孺子牛 说: 我还看错了,认为你给同学带饭,其实正相反... 大宝子 说: 嗯 是他们给我 回来了 孺子牛 说: 唉,还是学生好呀,我发了同样的信息,结果女儿不理我,学生理我,郁闷ing 大宝子 说: 啥意思。。。我什么时候没理你。。。 孺子牛 说: 开玩笑嘛!好了,我撤了【俺根本不敢得罪女儿的】 大宝子 说: 你还会抱怨了,谁让你对学生好、对女儿脾气臭的 :@ 孺子牛 说: 罪过在老爸,好吧。 好好指导一下我的学生,老爸给奖励! 大宝子 说: 呵呵 好 这个时候也挺好。。希望我的饭不会凉了。。。 她们俩聊去了,俺撤下了 其实在这之前,俺还与该生讨论了学生选导师事宜,下面是对话实录: 15:13:15 学生L780748642 老师,这两天放假大家都回家了,我合计分导师的事等我们课程设计那两天大家回来再说。 15:13:16 孺子牛654234494 没问题!元旦你不回家吧? 15:14:14 学生L780748642 不回家,太远了。而且还有两周就放假了,不折腾了 15:15:22 孺子牛654234494 也好,安心学点东西也行,两周还是能做不少事情的。 15:17:59 学生L780748642 我想这么做。一共23个学生,找两个成绩最高的自由选导师,剩下21个抽签选。做3个1号签,3个2号签,一直到三个7号签,把相同的签(如,三个一号签)分别放3堆,让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抽签,另外把老师分成1-7号,对应哪个号就跟哪个导师。 孺子牛654234494 如果这件事不是你主持,肯定可以,但由你主持而且你是成绩最好的两人,这样别人怎么想呢?还不如把多出的两人剩下呢,再根据情况微调呢? 15:27:22 孺子牛654234494 还有,现在有几个担任学生干部的无机非同学在学校?不行一起过来我们共同制定个方案 15:28:11 孺子牛654234494 总之应该选定几个方案,供大家选择,不能让同学们乱呛呛 15:31:04 学生L780748642 恩,咱们专业没有几个学生干部,我问过了都不在学校 15:57:41 孺子牛654234494 查收邮件,我做过一个统计,但不全。实际上不用很准确,只要不影响分段即可。 16:02:42 学生L780748642 明白 16:13:39 学生L780748642 老师,2班LY是不是也算在无机非方向? 16:14:03 孺子牛654234494 对呀,他不是转过来了吗? 16:14:51 学生L780748642 貌似他不念了 16:16:18 孺子牛654234494 啊,是学生Y吧?据说他休学了,先不管他。这样就多你一个啦 16:16:28 学生L780748642 哦哦,对。 16:17:00 孺子牛654234494 这样更好办了 16:19:50 学生L780748642 那还需要找几个人去办公室吗? 16:22:29 孺子牛654234494 找几个人不是干活,而是见证公平、合理,明白? 16:23:40 学生L780748642 明白,那我这个多余的当着他俩的面怎么处理? 16:26:48 孺子牛654234494 我来处理鉴于咱俩的特殊身份呗。至于学生Y的事,我再问问林书记 16:27:07 学生L780748642 行 16:27:28 学生L780748642 同学们之间传说他退学了,确实好久没来上课了 16:30:59 孺子牛654234494 我们在根据欠学分分段的,原则是一个都不能少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直到毕业,大家应该可以理解的。 16:32:50 学生L780748642 其实老师已经想的挺周全了。 16:34:40 孺子牛654234494 过去很多工作经验告诉我,只要不为自己私利,时间一长大家都会理解和支持,包括我--一个老百姓教师能够得到校党委副书记的支持,就是这样! 以后再告诉你详情。 16:40:38 学生L780748642 恩,王老师跟其他老师的不同之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好,所以我感到挺幸运的,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老师。 16:41:36 学生L780748642 而且,通过跟王老师还有田老师交流,我感觉动力十足。 16:43:28 孺子牛654234494 用田老师的话就是:导师就是想办法使学生上套,只要一上套,以后就会越走越顺,前途似锦! 16:44:05 学生L780748642 恩,明白。 【这时刚才发出添加LY为飞信好友来了回复】 16:44:17 孺子牛654234494 我跟学生Y这小子联系上了,看看能否拉过来,他休学了,也许更需要老师的帮助呢! 先不管你了,抱歉!【这小子肯理俺,俺有些兴奋】 16:44:33 学生L780748642 好的,老师忙 ...... 由跟学生讨论选导师,引出了学生Y,同时与辅导员朱JG取得飞信联系,以图建立与学生Y的联系: 孺子牛 说(16:32):JG,08级无机非的LY到底是休学还是退学了?我们打算给08级无机非学生分配导师,需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谢谢! 朱JG 说(16:32):休学了 孺子牛 说(16:36):他家是哪里的?能否告诉我他或父母的电话什么的?既然分到我们无机非,我们就想帮助他,也减轻你的压力。 朱JG 说(16:38):LY:138zzzz0805,家庭电话:zzzz8112。他家瓦房店的。 ...... 在与学生L聊天同时,就直接在飞信里加好友LY,理由是无机非老师。一会儿得到回复:LY同意加为好友,下面是简短对话实录: 16:43:33 孺子牛654234494 请求添加 LY 为好友,等待对方确认 16:43:36 学生Y776338164 学生Y 同意了我添加好友的请求 16:46:26 孺子牛654234494 学生Y,我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老师王修慧。这是我们第一次说话,不知道此刻你是否很忙,如果有时间我想跟你聊一聊,怎么样? 16:49:12 学生Y776338164 老师您好,我在回家的路上,可能有一点不方便。我听说过您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在同学们中口碑很好,有时间我也很期待和您聊聊 16:50:00 孺子牛654234494 以下是刚才我给朱JG老师的信息:JG,08级无机非的学生Y到底是休学还是退学了?我们打算给08级无机非学生分配导师,需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谢谢! 他家是哪里的?能否告诉我他或父母的电话什么的?既然分到我们无机非,我们就想帮助他,也减轻你的压力。 16:50:29 孺子牛654234494 那这样的话,我等待着你的来访或信息。 16:54:00 孺子牛654234494 我1月5日去上海开会,10日到北京完成在清华大学一学期的访问工作, 大约1月15日~17日回到大连。希望我们好好聊一聊,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心里充满希望。经过我们帮助的学生都顺利完成了学业,有的甚至考上研究生,至今只有一人退学回家了,所以请相信我们的诚意! 16:55:36 学生Y776338164 谢谢老师关心 16:56:11 孺子牛654234494 好的,不客气,记住不要食言哟! 16:57:01 学生Y776338164 呵呵,放心,必不食言! 16:57:04 孺子牛654234494 这是我们的约定和秘密,可以不告诉家长,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的surprise,何如? 16:57:31 学生Y776338164 好的,一定! ...... 给予永远是最幸福的,有人说给予别人知识是最大的幸福,俺认为给予别人生活的信心与动力也许意义更重大,是更大的幸福! 祝科学网博主、游客、编辑新年快乐!
个人分类: 教之道|4154 次阅读|2 个评论
辞旧迎新
neuliulei 2010-12-30 22:22
今天是2010-12-30,明天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了,马上要进入新的一年了。 时间过的很快,去年过完元旦我就回家了。今年过完元旦,SAP正式上线,我面临新的工作挑战。 今年上半年在学校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整天闲的发慌,就是写了毕业论文,顺利的毕业了。 下半年开始上班,十一之前也过的很爽,十一回来后就开始忙着搞SAP的东西,经常加班,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就是下班后回到寝室到睡觉前的两个小时。一个月最多的上了26天班,加了26天班。从来没有感到这样的疲惫。当然,在这段时间里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由一名学生转变成为一个工作者。 累,充实,学习。 在新的一年中,希望自己能够成长的更快,早日成才,同时加倍努力,争取早日成家。 生活,需要好好享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的职业习惯
jianghzhit 2010-12-29 21:4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分工合作,于是生出许多职业来。长期从事某种机械、单调、乏味、重复性的工作,人的身体就会不舒服,熟称职业病。如果这种工作已经成为了人的一种习惯,一旦离开这种工作,人也会感到不舒服。 例如,工人的职业习惯是见螺丝就拧;编辑的职业习惯是见稿就改;领导的职业习惯是见文件就批,一旦退休,无文件可阅,常觉技痒,只能拿老婆每日买菜的账单批一批,过过瘾。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虽算不上职业,但常年做题考试也会让人养成见题就做的习惯。记得上高一的时候,有一天,我刚刚买了一本物理方面的习题册。同寝室高二的学长看见了,非要借去看。令我惊讶的是,几天后当他把习题册还给我的时候,上面已经写满了答案。他很抱歉地对我说,哥们,实在对不起,已经成习惯了,答案不写上去不舒服。在学习方面,他一直是我的榜样,因此也就原谅他了。 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令我不知该感到高兴呢,还是应该悲伤。我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家里书房中的书架有一部分是属于他的,我想帮他整理一下他幼儿园时候的图书。我们把他所有的书堆放在地板上,突然他的眼睛一亮,目光停留在一本小册子上,那情形就好象猎人发现了猎物。那是一本数学口算题卡,还很新,可能是上幼儿园时发的,一直搁在那里没动过。儿子兴奋地让我给他找笔,开始在题卡上演算起来,直到他的手酸了,握不住笔了,才停下来。 见题就做低龄化趋势令人担忧。
个人分类: 杂感|329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两个电话
xuehuiwang 2010-12-28 22:28
昨天上午考试我教的一门课,大四的学生,闭卷。发下卷子不过5分钟,学生甲举手。此人大五,去年毕业设计选过题后没和导师打招呼就失踪了,都以为他不再眷恋文凭,没想到这学期又来了,勇气可嘉的。老师,卷子上考的内容我没来得及看完书,现在能不能翻下书? 我很诧异,如果能看书的话,还考试干吗?我告诉他说:不可以,现在是考试。当时真是太生气了,哪有这种学生呢!现在想来应该直接告诉他他可以直接出去看不用回来考试了。 考试结束,昨天下午接到一个电话,是学生乙打来。此人比较懒散,对学校有关的事(包括学习、学生活动、思想进步等)不关心、不主动、没兴趣,经常耍些小聪明逃课。老师,我刚查了下,我的学分基点不够,上午的考试我考得不太好,好多没有复习到,能不能多给我些分? 我愤懑!以正言辞地告诉他:你早干什么去了?考试前多看看书考好点不就行了?上课好好学呀! 我这学期上课基本上都到了呀! 我无语,好像学习是给我学的,来上课给我了很大面子的。我说:你放心吧,我不会少给你一分,对你公平,也不会多给你一分,也对别人公平! 就为这事难过了一个晚上,学生们到底都怎么了?对待学习的态度这么现代? 今天上午收到一短信,学生丙问我是否有空要找我有点事,我一向有求必应的。于是打电话给他。学生丙,也参加了昨天的考试,是他们班的No。1,并且以优异成绩已经成功保送到某著名高校研究生,平时最爱和老师打交道,经常要求吃小灶,作为老师我们有求必应的,但是其实他的很多做法更像在哗众取宠。什么事啊?老师,昨天的考试能不能多给我打些分啊? 我立马非常愤懑,这种学生也来要分?我的学分基有***(一个很高的成绩,应该在全校排名前10%的样子,不然也不能报送外校的。)我正在申请国外的大学。 你的基点已经很高了呀!可是我申请的都是国外很顶尖的大学,当然学分基越高越好了。 如果国外的大学是因为你这种行为得到高学分基而录取了他,简直是种耻辱!我不会少给你一分,但是也不会多给你一分,这是对别人公平,对你负责! 我无法形容此刻的心情,不知道现在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成绩比诚信更重要吗? 现在的学生怎么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76 次阅读|2 个评论
看看她的行为,教师有什么理由不尽心尽力教学生?
wangxh 2010-12-25 16:45
刚才看了新华网《 环卫奶奶裸捐做慈善 》( 俺很讨厌这个裸捐用词 !),这是摘的两幅图片: 左图:首次谋面,大四女生康玉静(左)扑在李伯伯的怀中泣不成声。右图:在给捐助自己的李玉坤(右)的信中,起首语一直是李伯伯。 12月22日,在文登市邮政营业厅,李玉坤把平时积攒下来的钱汇给汶川地震中一位受灾的贫困生。 感想:作为教师,境界跟环卫奶奶比起来,差远了【估计这样的普普通通的老大妈、老大爷可能有的是,只是无人知晓而已】;但是,工资待遇估计应该比她要多吧,看来还得修炼呀!我们教师可以不捐款资助贫困学生,但是我们绝对没有理由不尽心尽力教育学生。
个人分类: 心之悟|4212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生,单纯,人品??
w357768473 2010-12-25 09:38
前些天,报了驾校,去学了几天车,教练直接当着同学的面说:王运啊,你自己不抽烟也罢了,你瞧瞧,别人都买中华烟送我呢,你是学生,我先前也不计较,现在我说出来了,你应该表示了吧?就算是拜师了! 我:哦,我不知道,不知道还得送烟。 他:我现在说明了,你再不表示,就是你为人不行,人品不行了。 我:那好,我下午去买。 昨天,面试,院长询问了些专业情况,后来说:你为人如何?人品咋样? 我:还好啊。 他:你说好?我凭什么相信呢?如果你要是人品真好,导师为何不提前向我推荐呢? 我:我导师又不认识你,也不认识你们单位的人。 他:你导师谁啊?我来打个电话,问问你导师关于你的情况。 之后,他真打电话问了,后来又说:你导师对你评价很好啊,来说说你做哪些项目吧? 我:我做了。。。项目,有的是孙校长的项目。 他:你们孙校长,我认识啊,他为什么不推荐你给我呢? 我:我又没和他说,我来这边。 他:你怎么不和他说呢? 我:找工作还是尽量靠自己吧?我也不喜欢麻烦别人。 他:哈哈哈,学生还是太单纯了,你最好让他打电话把你推荐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51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学生在中国 (10)
热度 1 majorite 2010-12-20 21:21
我的学生在宜昌 (12月16-19日) 图1。在宜昌市西陵区余锋副区长和政府办副主任贾胜两位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世界第一坝长江三峡大坝,三峡水库的美丽、大坝的雄伟以及地质工程的巨大规模为大家留下深刻的影响。加拿大也是水力发电的大国。 2。 品尝中国美食 图3。三峡工程留下的巨大车轮 图4。 三峡工程留下的巨大挖土机 图5。 在峡州宾馆门口和余锋副区长一家以及西陵区外侨办汪桂兰主任合影留念。余区长10岁的儿子用英文和同学们谈话。 图6。 在西陵峡三游洞,我和同学们拜倒在中华文化的脚下。 图7。 Veronique和三峡大学一位大学一年级男学生用英文交谈 图8。Liliane和Mathieu留影于三游洞公园 图9。 在长江岸边,同学们登高击鼓、高歌漫舞。 图10。 无题 图11。 应邀访问三峡大学并参观了相关实验室,图为与三峡大学邹坤副校长和席敬院长、宜昌市西陵区余锋副区长、外侨办汪桂兰主任和政府办贾胜副主任合影。
个人分类: 论大学|3806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的学生在中国(9)
majorite 2010-12-20 19:55
我的学生在重庆 (12月14日和15日) 图1。 同学们受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赵万民教授和曾卫教授的热情接待, 大家在建筑城规学院大楼门前合影留念。 图2。 参加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举行的学术报告会 图3。 学生报告会后的分组讨论 图4。 向曾卫教授请教三峡大坝的问题 图5。 学生代表向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赵万民教授赠送加拿大特色的小礼品。 图6。加拿大驻重庆领事馆副领事(右1)、曾卫教授(左1)和同学们一起唱加拿大国歌 图7。 两位女同学和张飞合影,此张飞为张飞牛肉做广告。 图8。 重庆的夜景 图9。 在刘伯承元帅纪念馆留影
个人分类: 论大学|2922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学生在中国(8)
热度 1 majorite 2010-12-19 23:39
图1。 在峨眉电影频道为我们举行的欢送晚会上宾主皆欢。老码头的火锅很正宗。 3。 在成都锦里茶馆掏耳朵 4。 金沙遗址表示大洪水来临的水旋模型 2。 品着茶,等待看川剧. 5。 为了进一步了解龙门山地震对古四川人迁徙的影响,我们参观了金沙文化遗址,路遇一批来自南充护士学院的学生。 6。 欣赏川剧表演 7。 在锦里老巷子观光
个人分类: 论大学|30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要草吃的聪明羊26-导师
dthome9180 2010-12-19 21:15
关于老师和学生的问题,也想说几句,这次老山羊从不高的山上下来了,因为水平不太够,不下山声音小,底气不足,大家的听不见了。但是,分析问题的方法还是没有变的,要找源头,要找根源。 首先,硕羊和博羊到底为了什么?到底想从导师羊那里学到什么?大概研究生羊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不入流的研究生羊-混日子:没有目标,没有想法,过一天是一天,浑浑噩噩,迷迷糊糊。 2. 四流的研究生羊-混文凭:只要能获得文凭,一切以最低要求要求自己,得过且过,功利性强。 3. 三流的研究生羊-学知识:啃一大堆板报,考试没问题,头头是道,动手能力再说。 4. 二流的研究生羊-学能力: 从导师那里学习 动手实验的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等。 5. 一流的研究生羊-学态度:从导师那里学习严谨治学的态度,刻苦钻研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态度,等等。 6. 超一流的研究生羊-学精神:从导师那里学习为科学进步、国富民强的 奋斗 精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等等。 其次,研究生羊的级别是否能够改变?怎么改变?说教和灌输恐怕不完全管用,还得研究生羊自己体会和成长。 年轻的研究生羊已经比较大了,虽然抱着不同的目的,处在不同的级别,但是一般很难说服的,而且对说教有些抵触情绪,别把我当小孩子了。 那么,导师羊如何做?如何指导?这可是导师羊的本职工作之一呀 ! 【01】本分 老山羊的观点是:以身作则!该做的都要做,说教呀,指导呀,谈心呀,批评呀!但关键是你将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工程师、优秀的羊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和精神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研究生羊在日常的工作中自己体会和学习吧。当然导师羊和研究生羊要多指点,研究生羊和导师羊要多提问,互相多接触,其他的看研究生羊个人的造化了。 还有,导师羊们,在选择小羊的时候,要下功夫,要选好材料,把继续深造的机会给那些级别高的小羊吧。 照这样说的话,导师羊要指导好小羊,首先要将自己改造好吧。然后最高的境界是营造一种实验羊圈的文化环境,只要进来了,耳濡目染,就被同化了。任重而道远呀! 过往博客: 【01】本分 ; 【02】鹰语 ; 【03】钓鱼 ; 【04】剽窃 ; 【05】狗腿 ; 【06】千羊 ; 【07】羊性 ; 【08】二狗 ; 【09】打狗 ; 【10】羊脸 ; 【11】博羊 ; 【12】分草 ; 【13】熊大 ; 【14】鹰大 ; 【15】挨打 ; 【16】一流 ; 【17】创造 ; 【18】待遇 ; 【19】国情 ; 【20】水平 ; 【21】民主 ; 【22】实践 ; 【23】小羊 ; 【24】庄主 ; 【25】体制 ;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69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学生不再死读书
xupeiyang 2010-12-18 18:11
核心提示:英国对中国教育存在两种成见,认为中国学生极其刻苦,学习靠死记硬背。但现在改变了这一看法。 网易 教育 讯 据光明网报道,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刊发消息,关于东亚学校教育存在两种成见:学生们极其刻苦、学习靠死记硬背。但据经合组织(OECD)对全球学校教育的最新调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中,中国上海名列第一,前五名中包括其他三个东亚国家和地区。 消息指出,Pisa调查每三年进行一次,考察15周岁学生的数学素养、阅读素养和科学素养,每次调查的着重点不同,今年考察的是阅读素养。每个国家通常会有数千名学生接受测评,在中国的调查主要集中在上海。在2000年、2003年和2006年进行的三次调查中,芬兰均名列第一。但今年,上海取代芬兰,位居首位,韩国位居第二,香港、新加坡分列第四、第五位。 为什么上海表现如此优异?消息引用经合组织教育司指标与分析部主管安德烈?施莱歇的话,认为上海的学校不是在培养死读书的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将能力和热情转化为优异成绩;教师们现在薪酬上涨,工作积极,受到良好的培训,渴望打造自己的课程;中国还提高了入学率,走出填鸭式教学的定式。 消息分析道,最后一点是关键:施莱歇表示,俄罗斯学生在考察死记硬背能力的评估中表现出色,在Pisa调查中则表现不佳;而中国学生在考察死记硬背能力和考察综合学习能力的评估中均表现优异。经合组织还提到了文化因素――中国人希望出人头地的普遍 心理 ,以及来自父母的压力。施莱歇说,文化与制度间的相互影响很难理清。假如学校教育出色只是因为学生学习刻苦,那么在有着相似文化的国家应该见到相似的结果。然而,芬兰在调查中遥遥领先于瑞典,上海胜过台湾,香港胜过澳门。同样,假如学校本身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那么为何英国学校里的中国 移民 学生表现也很优秀呢?几乎可以肯定,文化与制度是相得益彰的:以贤举能的制度会刺激学生刻苦学习,反之亦然。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26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老师一定是让学生获得最大提升的教师
热度 2 wangxh 2010-12-17 22:12
这两天大家又掀起一股好老师、好学生的讨论热潮,无论想的对错总得说两句呀。 虽然西方思潮的引进与两种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国学生的变化,好教师的含义必须发生变化,不想变也得变,不论有理还是无理都得变! 过去,只要老师本人好就可以称其为好老师,主要表现在业务好、道德品质好。不必太多关注受教方的效果,因为那时没有几个学生不认真、刻苦学习的。即使有几个的确是由于教师的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出现问题,也往往被忽略掉,因为好学生太多了。 时代不同了,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业务好一定成为好教师吗?不一定,学生得听老师的才算数呢。道德品质好就是好教师吗?更不一定,不仅学生不关心教师的道德修养,就连学校也不是真正关心这个问题(请不要反感俺的话语,抬头看看您的四周,谁还在真正讲师德?)现在的学生要的不是教师讲课条理清晰,而是考试成绩这是问题的核心!这样就引出一个大问题:即使教师讲课讲得再好,效果也不一定好。一位老师,自认为讲课不错(单从讲课水平上来讲俺也认为的确不错),可是当我问学生这位教师上课是否能够听懂时,学生回答说:老师说了,只要看会/记住其授课PPT,考试一定能够及格!学生一边眉飞色舞地描述,一边露出得意洋洋的样子。 一位教师上课很好,但只有几个学生认真听学生本身使然;一位教师按传统观念也许算不上很好,但能够审时度势地使更多的学生认真听教师努力挖掘所致,请问哪位教师能够算得上好教师呢?批判教师称职与否绝对不能仅仅从教师的角度、不能仅仅从教师授课或搞科研的角度,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无论他的学生如何,也无论他的学生属于什么档次,能够使学生获得最大提升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如果他没有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的提升,那么即使学生做出来再大的成绩也与他无关,因为这是学生本身优秀所致,请不要将功劳张冠李戴。 说完教师,再说几句学生,因为也有人在讨论学生。有的老师说好学生、好研究生不需要指导,虽然您有的是理由,但是俺说您错喽!再好的学生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只是这个指导的含义不同罢了。如果一位优秀的学生做出了令老师满意甚至超出老师预料的成绩,老师的赞扬与肯定,甚至奖励本身就是指导相当于告诉ta这样做很对!俺说过,一等学生用眼神教,二等学生用话语教,三等学生用行动教(传统叫法棍棒教),四等以下的学生最好就不要浪费时间了。那么俺是怎样定义好学生的呢?就是无论过去各方面如何,只要在俺的手里向着积极的方向变化最大的就是好学生! 另外,攻击一下另类好教师只是科研搞得好的教师。这只是领导眼里的好教师,也可能是学生眼里比较佩服的教师,但绝对不一定是好教师,因为他仅仅是一位出色的研究员。 最好说一句题外话结束本文: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把活泼、健康、可爱的孩子们教成了生理上的近视眼;中国的高等教育,把心智健康的学生教育成了心理上的近视眼!
个人分类: 教之道|6683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初为导师之真言
热度 3 lxchencn 2010-12-17 17:33
初为导师之真言 多年以前还是奔波于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莘莘学子,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晋升了教授,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而导师的角色转换,求学时代有同学戏说等你当导师后你的学生日子一定好过,指导了几个年级的研究生之后,深恐误人子弟,个中苦辣酸甜还真要一吐为快。 1 、打铁还得自身硬: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研究生们都是一群青年优秀分子,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意识,个性很强,他们自信、自尊,但也会自赏、自傲,他们坦率、热情、富有朝气,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都希望成为优秀的科学家、憧憬着未来做老板的梦想,渴望成为顶尖大学的顶尖人才。带好这样的一批学子,打铁还得自身硬,自身功夫先要练好,只有对自己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严格要求学生,严师出高徒,高徒才能更出名师。文常看,章常写,技常练,网常上,告常作,标常中, idea 常冒,新常创,苦练内功,才能与时俱进,让学生从心底里真正折服非名校的导师,觉得不虚此学,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 做学问与做人: 以前听老师说做事先做人还颇不以为然,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越觉得此话 是入木三分。其实,做学问与做人不可截然分开,在我实验室的墙上贴着一幅自拟的联语:修身躬行,砺志求真,就是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只有具有优秀的个人品格,才能做好学问,才能成为将来的大师、名师,提倡务实求真的科研作风,坚决反对和杜绝弄虚作假、杜撰抄袭的行为。一帆风顺时,切忌盲目自大,须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遇到挫折时,更要认真地从失败 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善于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失败将成为前进的动力。要敢于认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为,战胜逆境,重新开始。老师更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心底无私天地宽。玉不琢不成器,不能放任自流,及时、针对性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而改正之是导师的职责所在,教不严师之过,否则将会误人子弟。 3、 授鱼与授渔: 学生总得离开老师独立工作,培养过程自然会影响他们将来工作的能力和方式,因此,经历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过程至关重要,既能顺利完成学业,也能自主创业、发展。在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定不移贯彻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培养方针,放手不放眼,积极引导、督促、修正、更新实验计划,保质保量、完整、系统、精确完成课题,从而获得渔的技巧,自然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打开局面。 4 、培养一种思想科学思维: 无论生活、学习、科学研究都必须要以一种思想来指导,那就是必须具备科学思维方式,科研不能满足于教科书或者传统的知识,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接触和了解最新的科学动态,要勤于思考,敢于想象,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传统和超越权威,要善于总结和比较,要主动发现科学问题,不能盲从,要科学选题,不要盲目赶时髦,要明确既定目标的科学意义与创新点,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步都要符合科学设计,都要有科学思想的指导,才可能最终取得原创性成果。 5、 功夫在诗外: 培养学生,不仅要具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等科学技能,还要诸多诗外功夫。既要独立思考,更要善于讨论或交流 idea ,王婆卖瓜,还要会自夸,在按既定目标前进过程中,有了更佳或意外的 idea ,要及时与导师讨论和交流,导师要肯定学生的任何创造性思维,即使只有一点点甚至是不成熟的想法,甚至于完全否决原来的假说,不可错过任何蛛丝马迹,这也许会带来奇迹般的发现。科学研究其实也是美学和艺术,要加强艺术修养和美学欣赏水平,好的学术文章包含极高的艺术涵养和美学价值,要用艺术的手法才能表达出科学研究的价值,只想简单发表一篇文章、应付毕业的思路都是不对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开始同学都怕开口、上讲台,导师一定要给予仔细的辅导和修正,即使是在教研室做读书报告、开题报告、预答辩等场合也决不能马虎了事,更不要说在学术活动、答辩等大型场合了,要注意做报告的风度,掌握要领、控制时间、讲得深入浅出,安排好层次,既深入浅出又要生动地讲给大家听,既要做到使内行感到有水平,又要使外行感兴趣,切勿背报告和对着投影读报告,可以略插一些幽默笑话或举一些生动的例子,这样可以控制会场的气氛。 6、 人生境界: 人生有成功失败,有悲欢离合,有欢笑泪水,在追求人生真谛的道路上我们将走向何方呢?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生只是一瞬间,然而,如何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倒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处事不惊,金来不过喜,玉去不伤悲,仇不记,多报恩,诚信做人,诚恳做事,光明磊落,坚持真理;为师者当志存高远,为国为民铸才,淡薄名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利在国民,心愿已足;爱国、爱民、爱学生,落在实处,只有人人自强才能国家强盛,只有做好本职才能聚才发展;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生一世乐逍遥。 7、 师生关系: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应该赋予师生关系更丰富的内涵,在学业、工作上是师生关系,在生活中应该成为朋友,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猫抓老鼠的关系,也不是雇佣关系,更不应该是剥削关系,上研究生要交学费,奖学金也不多,导师不应该把他们当成私人的免费劳动力,在工作上必须认真和严格要求,不能姑息、纵恿坏恶习惯,而生活上导师应多关心、多照顾学生,对学生应多给予鼓励,引导他们不断进取,及时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师生应该劲往一处使,向同一个目标前进,鼓励他们到其他的名校、名师继续深造学习,甚至有机会送他们到国外去留学深造。要多倾听同学的意见,注意向别的导师或同学请教,真诚地希望得到帮助或者建议,坦诚对待同学朋友,少说多干、宽厚待人、以理服人,要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气度要大,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断地自我完善,勤于自我检讨。要采取积极措施化解矛盾,消除误会。尽可能冷静地对待不同意见和争论,避免言辞伤人,不要盛气凌人,给当事人思考和回旋的余地。无理取闹不可取,有理不让人的做法也不能鼓励。切不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研究生之间要树立互帮互学的风气,同学之间正确对待竞争与友谊的关系。要培养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形成合力。 8 、困惑与解惑:   如果说当年孔雀东南飞人才流动还是国有的话,那么持续高温的出国潮把国家大量的人才送到了外国,虽然现在开始出现小小的归国潮,但人才流失仍然是显而易见的。培养一名研究生付出的代价是很高的,反过来看我们培养的学生结局是怎样呢?学生经过三年学习,他们无论在专业知识和外语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谈们懂得了很多现代化的专业,变成一个有知识的人才。遗憾的是在他们学业尚未结束前,已经与国外学校、科研院所机构联系好,一旦答辩结束,就远走高飞了,我们的科研机构、大学已纯粹变成了国外研究机构的高级人才制造所和供应站。我们感到困惑,我们培养人才是为了什么?难道最高目标就是培养他们出国吗?其实出国的学子并不是去追求奢华的生活,而是希望英雄有用武之地,希望事业有成。当前,人才的竞争是决定一个国家兴旺和落后的关键问题,国家花了很多钱培养的人才那么容易流失,而几年后他们又以学者的身份回国服务,那时国家还需用大量的经费把他们当高级人才请回来,这样做实在损失太大了,这将形成永无休止的看似良性循环的恶性循环。此问题急需请有关部门好好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政策,不要把我们自己培养的人才白白地流失,多筑巢,挖深潭,多树林,让这些大鱼、龙凤、虎雄都各有所居、各有所业、各有所求、各有所成,不亦乐呼?。 关于研究生学习时间随着形势的变化已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了,根据现行的研究生学习年限,有很多弊病,如:硕士生学习三年,有一年是集中上课,在结束课程后到实验室工作,由于他们从未接触过课题专业知识,他们熟悉了解,查阅文献,至少需半年,这样,从开始参加工作到答辩仅剩下一年半时间。在这一年半时间大部分学生还会参加出国英语考试,到毕业前联系出国、写论文至少要占用半年时间,真正的学习和工作时间是不足的,因此,总的学习和工作时间大部分是有限的,最后一年几乎要变成考博年、求职年、出国年了,大大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即使实行硕博连读制也无助于解决硕士阶段问题,把硕士学制改为两年,更是降低了含金量,在提高博士培养质量的形势下,不能以牺牲硕士生的培养质量为代价。建议缩短课程学习时间,增加课题研究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增加半年的研究时间是非常宝贵而且是相当值得的,一方面使学生有扎实的工作和训练基础,另一方面也使研究的课题有较好的结果,这样对学生、导师和科研工作都有利。 研究生扩招是大势所趋,也是大势所逼,反对的声浪也很高,原因之一与以前欠的教育债过多有关。既然是国家的需要,导师们还得承担起为国造才的重任,付出十二分的心血和精力,尽力保证培养质量不滑坡,学生幸甚,人民幸甚,导师幸甚,国家幸甚矣。
个人分类: 未分类|6706 次阅读|11 个评论
研究生不是学生,是研究人员
热度 1 sqdai 2010-12-17 09:16
著名物理学家彭桓武院士说:研究生不是学生,是研究人员;硕士生是初级研究人员,博士生是中级研究人员。(转引自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content.aspx?id=240455 ),说得极有道理。 在国外教学科研单位工作、学习过的人都看到,大多数研究生融入了那里的研究集体,做着研究人员的工作。我自己早年在中科院力学所做研究生时,也有类似的经历,参加了所在研究室里的科研活动,自己觉得是研究人员的一份子,唯一差别是必须通过研究生课程考试。 目前,在高校里,虽说一般由专门机构(如研究生院、研究生部等)管理研究生,但更多地还是把研究生当作学生。然而,大家都知道,研究生已经是各类科研工作的生力军,翻开国内的科技刊物(尤其是高校学报),大量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研究生。国内不少研究生也进入了科研团队,但他们较少有当家作主的地位。因此,我认为,应当转换观念,实践彭桓武院士的主张:把研究生当作研究人员。 对于研究生来说,把自己当成研究人员的最大好处是: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有更大的当家作主的感觉,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研究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所在团队的成败得失有更大的责任感(而不是团队里的打工仔),从而更自觉地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对于管理者来说,可以更明确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实际作用,更合理地调配人力。更重要的是,应该提高研究生的物质待遇。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当研究生时,享受的国家助学金是成为同类单位工作人员的同学工资的 75 %,远高于目前流行的标准;若能达到当年的标准,导师用于培养研究生的经济负担可以大幅度减少(只需要给数额较小的 RA 或 TA 津贴),也可更多地留下青年人才。 更全面地说,研究生是兼有学生特征的研究人员。 不知以上想法是否对头? 写于 2010 年 12 月 17 日晨
个人分类: 科海随笔|8972 次阅读|15 个评论
我们小时候都是笨蛋(你是否能被感动到)
kingstar 2010-12-12 21:57
1.蹲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 2.追在别人后面踩别人的影子 3.对着电扇张大嘴喊啊~然后听颤抖音 4.挤塑料包装纸上的气泡听啪啪的声音 5.拿刀切橡皮,用圆规戳桌子,把笔帽吸在舌头上,用胶条缠手指 6.把三层的纸巾一层层分成薄片 7.撕老式墙的墙皮并以撕下最大块为荣 8.摩红砖头粉,收集红色粉末 9.下雨打伞时转伞看水珠飞出去 10.在婚礼现场捡人家扔剩下的彩色纸片当宝贝 11.屏住呼吸,跟伙伴比赛憋气看谁憋的时间长 12.用吸管喝水的时候,往水里吹气,发出咕嘟咕嘟的恶心声音 13.把手指插到刚熄灭蜡烛的蜡油里取指纹 14.把内眼皮翻到外面来 15.用被子床单椅子枕头盖小屋,然后满足地钻进去 16.把洗衣粉,洗头膏,肥皂水混合在一起吹泡泡 17.把小鞭炮拆开,火药粉撒地上围成个圆,用火柴一点搜一下,整个圈圈燃亮,好开心 18.冬天玻璃上结了冰的窗花,不知道怎么想得,非要用舌头舔一下 19.洗袜子的时候用袜子口对着水龙头接水~试图装满袜子 20.和同桌划三八线,一道又一道! 21.小时候老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东南西北。现在你还会折吗?? 70后的,请大家补充哦!我们一起完善此文,纪念我们那再也回不来的小时候,真的很怀念儿时的我们...怀念幸福的童年,那个傻傻的,纯纯的,开心的童年~~~ 我们的童年时的幸福, 再也回不去了 是因为我们大了,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了 O(_)O谢谢!
个人分类: 人文思考|3040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何鉴别教师是否合格?
wangxh 2010-12-12 21:26
周日比较闲暇,与研究生们围坐闲话,一边吃青(绿)萝卜一边喝茶(据说这是防治感冒的良方)。 一位研究生问:你们说,什么样的教师是合格的教师? 俺窃认为该生要夸夸俺喽,心里窃喜只是不作声。 结果俺自作多情了,人家根本不是在俺身上,就是想与大家讨论问题。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不停口,有人从学识水平,有人从业务水平,有人从授课感染力和艺术性,还有人从科研等方面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俺在一旁只是听,仍然不作声响。觉得大家说的都在理,像瞎子摸象一样,如果综合起来应该是很全面的评判标准。 吵吵嚷嚷之后,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们的老师俺喽,俺怎么也不能与他们的观点一致呀,于是发表了如下创新观点: 学生评判老师的确不是很容易,你们虽然说得都不错,但短时间能够拿准做出准确的判断吗?也基本上是你们说的一个侧面而已。我有一个观点,不一定很准确,但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就是看这位老师自己的孩子成长得如何。如果一位教师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培养成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那么无论他在某些方面多么优秀,作为教师肯定难以胜任,而且有可能误人子弟!当然不是百分百都这样,只是反映一定的情况而已。 有人露出些许不解之意...... 俺继续道:如果不太容易理解,再举一例。比如医生,其医术高低就看看他/她家人与亲属,除非比较特殊的病或重病,一般医生应该有办法的。一个医生不一定都能治愈家人和亲属的所有病,但是正常的防范与保健还是应该的,如果这点都不能做到,你敢信任他/她给你治病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75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学生在中国(7)
热度 1 majorite 2010-12-12 09:53
5.12大地震为人类研究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生长提供一次机会,凡是学地质的学生最好都能够到四川龙门山亲自看一看,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野外实践中去。 1。四川彭州小鱼洞大桥在5.12大地震中轰然倒塌。 2。彭州白鹿镇最牛两栋教学楼,左边的楼房相对于右边的楼房抬升了2.2米,两栋楼房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近2米,但是教学楼却巍然不倒,师生无一死亡。 3。什邡穿心店化工厂地震遗址。倒塌的化工反应塔的照片曾上《时代》杂志封面。 4。 映秀5.12大地震产生的巨大的飞来石 5。映秀旋口中学的教学楼地震遗址 6。 地震遗址前卖5.12.大地震图片资料的女士和他地震后出生的女儿, 来自蔡杠子村。她说她认识我,因为她看过《解密5.12大地震》。
个人分类: 论大学|2534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的学生在中国(6)
热度 1 majorite 2010-12-12 09:32
在四川省北川新、老县城 1。北川老县城县供销合作社地震遗址 2。 北川老县城绿宝宾馆在5.12大地震中倾斜 3。 北川新县城,取名永昌。新县城建的非常漂亮,但是现在尚无人居住,据说居民将于年底从已住了两年半的板房中迁入新居。灾后重建的速度的确让同学们惊讶不止,承认这在其他任何国家例如加拿大几乎是不可能的。 4。 中午大家在母姐饭店就餐,12人花156元,吃非常满意。饭后,饭馆老板母姐(中)和大家合影。 5. 北川新县城的羌族标志山羊角
个人分类: 论大学|2136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的学生在中国(5)
热度 1 majorite 2010-12-11 23:59
我的学生在中国(5) 在四川成都 1。 峨眉电影频道的老总何世平先生热情地在春熙路龙抄手饭店设宴欢迎我们。 2。 同学们唱起了白求恩家乡的民歌。 3。 峨眉电影频道的正副老总正在欣赏同学们的歌声。 4。 中加两国朋友相逢甚欢。 5。 同学们游览了成都的宽窄巷子。Stephanie在轿车前留影。 6。学地质的学生,无论男女,个个都有好酒量。
个人分类: 论大学|2130 次阅读|2 个评论
思念
pony911 2010-12-8 19:15
站在514,望向窗外飘飘洒洒而落的雪花,听着我相信,不禁然又想起了刚刚毕业的一对活宝:小夏和小姚。 他们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学生要有个性才好。 雪花飞舞中,世界的另一端,在同样飘雪的世界,小巴也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offer,尽管它姗姗来迟,又充满艰辛,但毕竟来了,让小巴理解了,等待是一种必然。
个人分类: 交流|2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际学生评估中国学生最牛 其数学能力无人能及
xupeiyang 2010-12-8 15:34
http://news.sohu.com/20101208/n278176711.shtml   国际学生评估上海学生最牛 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评估  中国学生首次参加 全部三项成绩都名列榜首   本报讯(钱业记者杨铮尹晓琳)三年一度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PISA)调查结果今晨公布。首次参加此项目的中国大陆学生在全部三个项目中都名列第一。   此次调查对象为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47万名15岁的学生。   OECD成员国可作为国家参加PISA评估,而中国等非成员国则以地区为单位参加。本次评估中,代表中国大陆参评的是上海地区的学生。   评估分为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三个项目,而首次参加考试的中国上海的学生,在三个项目中都居首位。   亚洲的整体表现不俗,尤其是在阅读理解力上。   阅读方面成绩最好的5个国家(地区),有4个来自亚洲。分别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   在数学方面,中国学生的成绩也像阅读一样突出。超过1/4参加评估的中国学生都显示出他们能够概念化、归纳和创造性地应用信息,包括将复杂问题模式化;而OECD成员国只有3%的学生能做到。   OECD秘书长古力亚表示,中国学生的成绩令人惊奇,这证明了中等经济资源和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就能取得如此的成就。不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其他地区,能否取得像上海和香港这样骄人的成绩。    上午追访   35个学生13套考卷   上海PISA研究中心主任张民选表示,PISA测试对可信度和难度有很高的要求,测评设计得非常公平。   比如,一个学校参与PISA测试的只有35个学生,但考卷就有13套。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学习到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做好基础教育改革,使学生能在更幸福、愉快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最主要的是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基础教育质量检测系统,既能反映中国的具体情况,也能与国际质量要求相一致。张民选这样说。    解读   中国学生数学能力无人能及   记者今晨连线OECD,获得了PISA的成绩报告。   分析报告后,记者发现中国内地学生在各项测试中的表现有不同特点。    阅读:阴盛阳衰   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内地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性别差异。PISA将各项能力由低到高分为6级,上海学生的成绩显示,男生阅读能力在2级以下的人数比女生高3倍。   OECD认为,中国的教育界需要研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男生难以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数学:无人能及   在数学能力上,中国内地学生平均分达到600分,超过第二名的新加坡38分。   此外,中国内地学生成绩达到6级的比例超过25%,这也是所有65个国家和地区中最高的。   相比之下,美国学生达到这一标准的比例不到3%。    科学能力:优势最小   科学能力是三项中中国学生优势最不明显的一个。   中国内地学生平均分为574分,比第二的芬兰高21分。   不过,中国内地学生有3.9%达到6级水平,反而不如平均分排在第四的新加坡(4.6%)。    PISA平均成绩前十名   排名 国家(地区)平均成绩   1 中国内地 556   2 韩国 539   3 芬兰 536   4 中国香港 533   5 新加坡 526   排名 国家(地区) 平均成绩   6 加拿大 524   7 新西兰 521   8 日本 520   9 澳大利亚 515   10荷兰 508   例题揭秘:上面是本次PISA考试中的一道数学题,题目难度为最高的6级,在OECD国家中仅有20.2%的学生做对。   一位木匠有32米长的木料,准备为花园做一个围栏。对于花园的形状,他有下面四种选择。问题:他手中的木料可以分别为哪几个花园制作围栏?   答案:A、C、D   名词解释:PISA是全球最权威的考试项目,目的是评估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年轻人(15岁)的知识和能力情况。PISA考试时间为两小时,每三年举行一次。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3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致作品,精彩人生
saraca 2010-12-8 10:38
精致作品,精彩人生。此语,是导师彭对梁老师作品的简短评价。 导师彭和导师梁是我硕博连读时的共同指导老师;在博士论文致谢部分,曾对导师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记得梁老师在审阅致谢部分时,我就坐在她身旁,当看到一句带有慈母般字样的致谢表达时,她微笑地看了我一眼,轻轻地用笔划掉。就那一个轻轻的微笑,我懂了:有时,感谢留在心里,是最好的表达。曾清楚地记得,初稿完毕后,导师梁戴着老花眼,边逐句逐段地看,边用铅笔仔细的勾画批阅。直到第六稿,导师梁才长长地舒一口气,说可以提交答辩了。论文的顺利完成,凝集着两位导师的智慧和心血。在5年的求学生涯中,有恨铁不成钢的焦虑,有爱才护苗的悉心,在形态解剖实验和植物分类学方面全得到了两位老师尽心尽力的指导。 我是导师梁的关门弟子,我毕业,导师梁也办理了退休。她闲赋在家,开始了新的生活。另一方面,毕业后的我,忙于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忙于初为人母,无暇顾及拜访自己的老师。每每看到老师送给孩子的书籍,积木和衣服,我总是心生内疚。工作上没有新进展,也深感无颜拜见师长。 慢慢地,随着岁月流逝,内心开始成熟并淡定,拜访老师的次数由每年的教师节逐渐过渡到平常的闲暇之余。只要有时间,有想法,打个电话预约后就可以师生畅谈。 梁老师的家,一如她原来的管理的实验室,干净整洁。书架,钢琴,简单素雅的布艺沙发,透着丝丝书香门第气息。老师喜欢植物,阳台上伺养了一些花草。最让人惊喜的是,老师家里养了一丛清瘦、纤细的竹子。竹杆细细的,金黄色,舒展的绿叶泛着淡淡的黄。纤竹就放在靠阳台旁的客厅一角,西斜的阳光洒在竹叶上,墙面上自然地有了一幅斜竹疏影,非常喜人。看着如此清瘦、骨干、透着玉树临风的竹,我问梁老师怎么养护竹子?老师笑笑说,无它,保持贫瘠的土壤即可。看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清梦,在现代钢筋水泥丛中实现起来也很简单。仅仅是: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难者亦难矣! 老师最喜爱的是摄影和绘画。去老师家的次数多了,慢慢发现老师在学绘画,学静物画、山水画。老师为学严谨、认真踏实的风格在学画画方面一如既往地也表现在学绘画方面。在朝南宽敞明亮的工作室里,墙上挂满了老师的作品,有风雨之后的圆润饱满的葡萄,有纪念父母的鸡娃图和圆通山樱花图,有清幽淡雅的山水画,秋月下树干遒劲的清影.......在我们的啧啧赞叹中,老师还认真地给我们指出哪些地方画得不好,那一笔粗了,淡了,哪些地方密了,疏了,她很仔细地用笔去添补,或者用白纸片遮挡修改,最后还要根据修改的原稿,再重新创作。 在老师的画室里,有一台彩色打印机。年过七旬的老师喜欢把自己的作品拍下来输入电脑打印出来,可自己欣赏,也可赠送亲友。我和师妹第一次去拜访,就得到老师的一幅作品。后来,我们去看老师的理由变为:梁老师,我们想过来看看您的新作品。梁老师非常高兴,说:来吧! 梁老师的山水画,也具备了山水画的特点,截取作品的任何一段,皆为一幅画。不信,你仔细看看本博文上断章取义式的山水画照片吧!
个人分类: 生活浪花|4923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学生在中国 (3)
majorite 2010-12-6 22:38
2010/12/06 在北京 1. 我的学生们在中国科学院天地园参观。右边第一人为 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国 家天文台首任台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原主任艾国祥院士。 2.击鼓 3. 奥运五环 4. 艾国祥院士为我的学生们讲解搭载 太阳多通道望远镜的高科技卫星 5. 水上舞蹈
个人分类: 论大学|2859 次阅读|7 个评论
“老师给学生下跪”折射出中国教育的什么问题?
wangxh 2010-12-2 18:47
湖南省娄底市一中英语老师谭胜军在教室给学生下跪之事引发关注。谭老师称下跪向学生认错,是为了感动学生,并不是网络上所流传的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惹事学生则说,老师应该列入服务行业,学生就是上帝,是来享受服务的。(12月2日《中国青年报》) 详见: 老师给学生下跪,跪出学校教育之困 。 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教师来说,这是不是极大的讽刺?就事论事而言,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中国的教育到底缺少什么?诺奖吗?还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当一个人为不能获一个奖项而鸣不平的时候,中国有千千万万个教师在忍受屈辱!
个人分类: 社会|3246 次阅读|3 个评论
重点小学是眼睛杀手——呼吁教育部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升学考试
yuchyu 2010-11-30 09:49
当我们同龄朋友聚会时,大家的热门话题一个是小孩的学习成绩,一个是他们的眼睛度数。每次都得感叹,上重点小学已经成了眼睛毒药了。可悲、无奈的现实矛盾!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同时是一个视力正在下降的小学生的父亲,我觉得有义务和大家探讨一下:在国内青少年人口比例持续下降的大环境下,我们的义务教育还有没有必要全国上下比成绩?为什么重点学校的眼镜多,重点小学的视力最差?取消、限制小学生家庭作业是否可行? 我的小孩刚上3年级不久,就发现他视力从一年级的1.5下降到0.8。这让我非常震惊,赶紧治疗吧,按摩、保健、吃明目丸,费了2年功夫,可惜五年级又降到到了0.5。我自己读到博士毕业,可以说博览群书,视力还保持1.2,小孩能读几本书就这样了?我感觉自己小时候作业很少,读书纯是一种乐趣。而现在,我不明白为什么曾经的“高考备战模式”被复制到了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为什么老师总要拖堂,挤占课间、体育课、美术课?为什么学校重重加码,模拟题一张又一张?为什么小孩每天晚上要做作业到9、10点,每天的睡眠时间仅有8小时!教育部门为了学生减负,明令禁止取消了各种兴趣班,但是学生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却被老师们更多的用来安排家庭作业了!这样的学习有何乐趣可言?难怪学生成天叹息,出生在这个时代真是悲哀! 有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而一个最明显的趋势是:重点小学、中学的眼镜特别多。例如,我小孩的所谓重点小学―― 杨凌高新小学 班级里该戴眼镜的学生已经有1/3了,不同程度近视的约半数,而显然是越“负责任(作业多,拖堂多,检查作业认真”的老师,班级里的近视眼越多,比如我的小孩1-3年级班主任都一个人是李某,原来我们还觉得教学负责,现在却成了家长公认的小孩视力杀手。当我们朋友聚会时,大家的热门话题一个是学习成绩,一个是小孩的眼睛度数,很无奈的现实世界。农村、边远学校的近视眼的确很少(我农村老家的侄女、侄儿成天看电视也没近视),可是有谁能让小孩去那里边玩耍边读书呢? 我的认识可能比较偏颇—— 目前学校的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是靠千方百计地督促小孩读书换来的,越是“负责任”的重点学校,学生的负担越重 —— 很显然,重点小学就是眼睛杀手! 有一位同事前天闲聊时告诉我,他孩子的中学老师让他督促孩子学习再用功点,可是他无奈的回答“孩子白天黑夜都在学校读书,除过吃饭,他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都这样了还能再加油吗?”。这种学校、老师、家长给学生层层加码的情形目前非常普遍,不由使人忧心忡忡。难道我们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还不能从今日的小学阶段开始得到纠正吗?所谓的 重点学校能否不再以牺牲学生健康为换取教育资源、换取学校荣誉、教师奖金福利的筹码? 本该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面“学习”,却被我们绝大多数学校简化成单一、枯燥的“读书、考试”,这和科举制度有什么区别?可能大家也曾听说过, 教育可以增加人的知识,却不能提高人类的智力水平 。要知道,一部电脑的内存块容量足以容纳读死书、死读书学来的所谓知识!在未来20后,人类的智力不再是靠记忆、反复熟练的操作来培养,那些东西只要一翻手机或者类似的悬挂在身体某个部位的微型电脑就能完成,人的工作主要体现在抽象思维和决策、情感思维等高级脑力活动。 目前中国的高压式填鸭的应试教育更多的培养了呆板顺从、缺乏创新思维的庸人,不适合培养道德、情感健全、探索人类未来走向的开拓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没有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悲哀呀悲哀,我们目前培养“顺民”的教育,既是传统历史文化的沿袭,更是封建社会统治者以“八股文+科举制度”维护阶级统治的延续。在世界人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可以说是相当失败。 所以说,我们没有必要只看成绩,只需要培养学生如何获取有用的知识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很有必要,而且完全可行的。 我国当前青少年人口比例持续下降,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高峰已过,学生资源不足将日趋明显,教育规划纲要中已经提出了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的设想。将来,我的一位同事笑谑的场景—— 2、3位教授毕恭毕敬地搀扶、迎接1个新生入学 ——也许类似情形就会出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多数学生的升学压力消失,埋头苦读的必要性消失,喜欢学习的可以继续学习,喜欢课外生活的也有充裕的时间发展个人兴趣。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契机已经来临。所以,我们急切的盼望:我们能不能效仿国外教育发达的国家,让小学生没有作业,还他们纯真幸福的笑脸? 我国人口老龄化势不可挡,人们担心会不会“2个孩子赡养4个老人”,我更担心会不会“2个眼镜赡养4个白头”,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与知识技能同等重要,政府的预见性作为至关重要。 该到我们的教育部门把全面取消、限制小学生家庭作业提上议事日程了 ! ……另外啰嗦无关的一点,我们目前的教育资源不平衡主要是以成绩为升学指标的恶果,不如考虑按地区人口、学校学生比例来升学,成绩只作参考,如此一来,拥挤的重点学校不再吃香,教育资源自然就能回归平衡。
个人分类: 业务探讨|4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长啊,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wangxh 2010-11-28 21:33
刚回到学校,第二天就被管理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叫去交流一下。 书记说了这样一件事儿,现在学校很是为难。一个05级的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已经无法继续读下去了,自己要求退学(实际上按照学校的规定,的确达到退学的条件),但家里人不同意。家里人狮子大开口,让我们退学也可以,给孩子发毕业证!!!态度极其强硬,不容分说。 11年来由于不科学的扩招和教育产业化,给中国的高等教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灾难。现在许多家长已经把学生与学校完全对立起来了,学校是资本家,以盈利为目的。其实种种迹象表明,家庭与学生的怀疑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这类似的事情如果公布于众,几乎所有的老百姓认为是学校的责任,学生没有学好与家庭、学生本人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许多媒体会跟着起哄。08年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位不负责任、又缺乏必要知识的记者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大学收一年的学费,为什么要放两个月的寒暑假呢? 这个学生我非常了解,而且不仅一次的与其交流、沟通。得知其初中时曾经与同学打架,从此留下心理问题,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一直想找机会报仇。如果他能够一直与我保持密切联系,估计也行能够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是,也可能是太偏执,我们商量好的事情总不能兑现,而我也不可能为其一人而工作呀!比如, 今年清明节踏青活动 ,我们本来商量好在学校大门口集合,但时间到了并不见人影,十几位学生,我们不能只等一人吧。等走一段路之后,才接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的电话,告诉我先自己调整调整,我无话可说,只能作罢。再如,6.2那天我们又相约爬山,男男女女学生集中了将近20人,按规定时间从学校大门口出发时,这位仍然未到。我们都爬山第二个山头吃午饭时,他打来电话说学校门口没有人。我问他等了多长时间了,他估计快一个小时了。天哪,我们规定是9点出发呀,现在已经12点啦,这小子竟然晚了2个多小时......但有一点俺绝对敢保证:如果这个学生的父母是教师,恐怕都不能够对其子做俺所做、说俺所说。 我真心希望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被淘汰,都能被学校培养成才,那怕是不能正常毕业,但离开学校时具有一个健康的心智、健全的人格,也应该是高等教育的成功。 多年来,虽然我做了很多不属于高校教师的工作,这正是由于某些部门的失误或失职造成的。20多年前,全国招生人数仅仅20多万的时候,有多少学生不想学习、不认认真真学习、不如饥似渴地学习?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怨天尤人已经无济于事,要想改变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无论怎么说,高等学校是一个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是一个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地方,不是一个只要交纳学费就可以换回毕业证的地方,更不是类似托儿所的管理机构。俺曾经说过,上大学相当于吃自助餐,任何自助餐厅不会因为你不吃而退还餐费的,当然如果你愿意拿着别人吃剩下的垃圾当作自己的(考试作弊即是此类)也不会有人告诉可以打包带走应该吃下的东西! 最后,俺对书记说:无论怎样,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人力有时而穷,我们只能尽人力而听天命了。不过,这个学生一天不离开学校,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们就应该继续努力、百分之百的努力!
个人分类: 社会|5677 次阅读|10 个评论
祝贺我的学生汪佳琪进入高中化学冬令营决赛
热度 2 yaoronggui 2010-11-28 00:08
刚参加完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江西赛区)省队选拔,我指导的学生汪佳琪经过五天的培训、实验考试、理论考试、面试脱颖而出进入江西省代表队(全省共六人)。在此祝贺我的学生汪佳琪,希望他继续努力,预祝他在明年1月份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另外,我指导的八名化学竞赛学生中 ,四人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他们分别是:汪佳琪、李泽君、胡炯圣、章志帮;三人获得省级赛区二等奖,他们分别是:陶隆、刘亚涛、曹征强,一人获得省级赛区三等奖,他是毛国飞。 而且,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为我校夺得了江西省化学竞赛团体总分第二名。 在此对他们一并表示祝贺,预祝他们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详细情况请见附件: 第24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西赛区)鹰潭市获奖情况通报
个人分类: 个人简历|427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二九运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wangxh 2010-11-26 21:26
(图片来自于网络) 苦难的中华民族离那段经历并不遥远,可是有人、也许是重要的人已经早已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乐不思史了......想过为什么战后日本、德国发展那么快吗?......当然了,猪只知道吃、喝、拉、撒、睡......
个人分类: 未分类|6201 次阅读|1 个评论
也谈导师和学生的关系
热度 1 fishking 2010-11-26 00:05
最近和导师的关系不是很好,具体事情就不说了,总归起来是自己没有做好,自己是理亏的一方。 导师给了我一个任务,晚上睡觉前好好反思一下导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个什么关系,这也算是对我的一个小小的惩罚吧。 除了一些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导师之外,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导师还是为了学生好的。大家也知道,读研究生,尤其是读生物学方向的研究生是想当的苦的(当然可以以苦为乐)。小时不努力,长大抽质粒;小时不听话,长大PCR,这些看似调侃的话,也从一些侧面反映出生物类研究生的生活状态。 我的专业是免疫生物学,每天阅读本领域最新的前沿进展,免疫学的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深入内心。苦思冥想着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导师和学生如何相处,突然一个想法进入大脑。也许是最近做实验用了不少的裸鼠(nude mice,由于Foxn1基因的缺失,导致其胸腺和毛发异常,表现为无T细胞和无毛发。),我觉得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像胸腺和T细胞的关系一样才是最和谐的。 下面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而避免使用免疫学术语来阐述一下自己反思的结果: T细胞的前体细胞是淋巴细胞前体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就像我们每个研究生都来自自己的家乡一样,此后淋巴细胞前体细胞在多种趋化因子的趋化作用下通过胸导管进入胸腺,这也就类似于我们通过一步步的努力求学来到目前的研究所或者目前的实验室,这其中我们受到了别人(趋化因子等)很多的帮助。淋巴细胞前体细胞进入胸腺,成为胸腺T细胞,在胸腺中这些细胞要经过严格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其中只有5%的细胞能通过筛选而存活下来,成熟为功能健全的T细胞,进入外周,成为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保卫机体免受病原体的危害,这好似我们在实验室,在合格的导师的教诲下,我们越过一个个障碍,攻克一个个难关,最终功臣名就,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发挥自己的光与热。懂得T细胞发育的同学都知道,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需要胸腺T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的紧密交流(interaction),不能和上皮细胞很好的相互作用的细胞可能会在筛选过程中发生凋亡,而那些能表达相应分子能和上皮细胞很好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细胞则可以存活下来。这是不是要求我们在研究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就是学会和导师交流?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没有了交流,就像前面提到的裸鼠一样,也不会有T细胞。 在我们遇到考验时,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和导师交流,一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仅是对学生好,更重要的是对真个国家整个社会有利。没有了T细胞,小鼠的免疫系统就损失了一大半,同样我们的国家没有了后续的科研人才,我们的国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说话的分量与底气也就少了很多,因为我们没有了强大的科技做后盾。 机体是一个很精巧的装置,我们在研究中要学会感知生命,从生命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会与人相处的原理。倾听生命,是人生的第一课。 PS.希望各位非免疫学专业的人士也能明白我的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如有什么想法和感想,随时欢迎沟通和交流。谢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四大名校”提高硕士生推免比例弊大于利
pony911 2010-11-23 21:00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6551 好学生现在不多,所以大家都想了法的抓人。不仅名校如此,名师,名导也都经常如此。 都是资源稀缺惹的祸。这在以后自然资源也日益紧张的中国,社会资源的紧缺当然不会是神话。 简单看,办法好找。仔细想,非常复杂。 北约和华约不也摩拳擦掌中吗? 乱,乱,乱啊。只是苦了我们的孩子们。苦苦苦啊。
个人分类: 交流|1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跟导师相处的艺术
热度 1 qpzeng 2010-11-20 00:04
我们那个年代能考上研究生的真可谓凤毛麟角!读研究生都是导师选学生,哪容学生选导师!学生唯一的权利是从招生简章上了解导师的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对于导师的学术地位、官阶、人品一无所知,幸运的也许可以遇到良师益友,倒霉的就难免摊上坏导师。我将导师分成以下六种类型,并给大家说说我亲身经历、亲眼见过、亲耳听过的小故事,也许能让年轻学子在与导师相处时有所启发。 家长型导师 。这些导师通常都有较好的口碑,包括敬业、学术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对学生要求严格。大到研究方向的制定,小到标点符号的修改,他们必亲力亲为,还常常亲自坐镇实验室进行现场督战。这类导师崇尚业精于勤荒于嬉,最看不惯偷懒的人!遇到他们,你最好勤快一点,千万不要迟到早退,工作也决不能偷工减料、马马虎虎,否则有你好受的!在这种导师手下干活比较有安全感,不用担心实验做不完毕不了业,因为一切工作都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过,这样的导师一般都是一言九鼎,不大听得进别人的建言献策,对于喜欢有所创新的学生来说可能就要失望了! 包工头型导师 。这些导师一般都有一官半职,有些还是院士、校长、院长,在内是红人,在外是忙人,经常出差开会、评审或跑经费,没有几天见得到人。偏偏就是这些工作忙碌的导师招收的研究生最多,有的多到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上来。他们不是不想亲自指导学生,而是实在抽不出时间,只能询问一下大体的研究进展。对于这些导师,学生不用埋怨,也不要过多地打搅他,有机会可以向他汇报自己的实验进展,但平常一定要好好地跟带教老师(副导师)做具体的研究课题,尽量争取多做些实验,趁机加点自己的创意,反正不缺经费,这样可以大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收租型导师 。这些导师只对拿经费、发文章有兴趣,至于学生如何做课题则不闻不问。他们在布置完了每个人的研究分题后,就有意无意地撒手不管了,全靠学生们自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的导师不会将学生赶鸭子上架,也不会干涉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只要学生肯努力付出,还是有可能做出一些创新性成果的!在这些导师手下干活,自由度比较大,成龙成凤还是甘当乌龟王八蛋,完全取决于学生本人的主观努力。 免责型导师 。有些导师在遇到学生实验进展不顺利时,不是帮忙出谋划策,说些关心、体贴、鼓励的话,而是将自己应负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他会煞有介事地说出类似的话:导师水平不差,实验条件不错,做不出来就只能怪你自己,令学生很伤心、很无奈!遇到这样的导师,学生应该怎么办呢?我建议姑且把它当做是导师采取的激将法恨铁不成钢嘛!唯有化悲痛为力量,坚信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要让自己早日脱离苦海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吝啬的导师 。有些导师科研经费比较紧张,既舍不得给学生发补贴,也舍不得买实验试剂,可以用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长得好来形容!这种导师并不指望学生作出什么突破性成果,只要能混毕业拿文凭就行了,他显然不愿意让学生花大钱买昂贵的试剂。我有位同学曾经自作主张订购了几种进口试剂,结果导师说得很难听:为了得到那不值钱的SOD(注:一种抗氧化酶),我值得花那么多钱买进口试剂吗?令人无语!尽管导师的这种说法不合常理,但学生不事先跟导师打招呼就乱花钱是不对的。 骂人的导师 。有些导师脾气很坏,遇到学生做错事就会劈头盖脑地骂人,让学生们人人自危,不知如何是好。遇到这样的导师,我在此教你一招:不要在气头上跟他顶撞,但事后可以与之沟通。沟通得成皆大欢喜,沟通不成也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至少让他有所收敛,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我作为导师不敢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类的话,但我会拿这句话当一面镜子经常照照自己,看看如果学生真的把我当父亲,我是否够格当一位名副其实的父亲!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6110 次阅读|8 个评论
无助与无奈
热度 1 lin602 2010-11-18 22:41
做了多年教师,尽管对学生管得紧,但常常是无助与无奈的。为什么? 有少量学生就是不好好学,就是人在课堂心在外,你又能奈何得了? 考不及格,有什么关系?反正最后都能够拿到文凭(当然不是全部,一个不拉)。考不及格怕什么?反正毕业前有个清考。教师不同意?这是统一的安排,你教师说了不算。 呜呼。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感觉是无助也无奈。 大学生中有次品吗,我认为,这是肯定的。 这是一个学校或少量学校中才出现的现象吗?不! 普通教师能够改变吗?不!这是中国的教育现状。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师生之间
pony911 2010-11-18 15:50
当老师的快乐和痛苦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 中西医结合吧。遇见柔的,用中医,小火慢熬。遇见猛烈的,用西医,动刀儿。 望闻问切,必是基本功。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2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师者,何为师?
seoal 2010-11-17 09:39
晚上将近十点,收拾好电脑,准备回家。到外屋,发现一个学生还在看文章,问还在看文章呢?,学生抬头看我,说恩,这个很难呢,老师,怎么每个方法的算法都不一样啊? 这个学生,不是我的学生,是我们组长的硕士研究生,只是因为组长业务繁忙,应酬多,就交给我带了。一个很纯实的小女生,来自山东,她给我最经典的印象有两个地方吧,一个是从北京给我打电话,问我老师,我们在买书给不给报销啊?,我说我不知道呢,需要请示组长,没多久,给她答复不能报销,听她电话声音,似乎有点失望的叹气。第二次是组里聚餐,组长很兴奋地讲他遇到的一个学生,如何读博士期间,三年不回家,刻苦学习,发表了SCI达到6-9篇,云云,言毕,让我们谈感想。我想,组长的意思是让我们青年职工和学生们要好好学习,认真发文章之类的吧。这个学生最小,第一个发言,她开口就说生活要有质量,这种生活有什么质量啊?!所有老师学生石化,也许只有我自岿然不动吧,能够在各种纷乱中保持自己的生活态度,至少对人生也是一种认识,总比那些拍领导马屁,为了晋升弄得满城风雨的老师要好。 我看了一眼文章,无非就是计量经济学的那几种方法,给她很详细地讲了几句,她似懂非懂,但至少明白了一些。讲完后,她给我说老师,你怎么什么都懂?你每次开会时候,说的话都是很有深度的。我笑笑,然后说你说的话,我真喜欢听。其实她不知道,作为老师,身上压力何其之大? 记得很久以前,一个师妹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到我好为人师,现在想来,似乎如此?但是,为师者,该有为师的表率吧,谈到此,我绝不符合。如果按照韩愈的标准师道,传道授业解惑,我似乎能勉强做到吧,只是,距离为人师,真的很远。 真的很远。 不要耽误了这些善良学生。
个人分类: 科研体会|4418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生要甘愿沦为导师的“苦力”
qpzeng 2010-11-14 21:46
研究生导师既不是工头,也不是农场主,当他的苦力既不会挖煤炼钢,也不会喷药施肥,无非是让学生在实验室多做点实验!学生不仅应该甘愿沦为导师的苦力,而且还要抢着干这种苦力活!如果导师让学生在自己承担的研究项目中出点力,学生难道不应该倍加珍惜和积极参与并为之效力?我的学生总是不忘在毕业论文的致谢中感谢我让他们参与重大项目的研究,并为我给予他们的充分信任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一位聪明的导师会给学生干什么苦力活呢? 导师应该通过观察、谈话、侧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最好先让他做些小实验,看看他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就能初步得出他的科研素质高不高、动手能力强不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导师就要因材施教和因人设项,既不能让他负载过重,也不能低估他的能力。我曾经有两名女生,一位喜欢按部就班做实验,另一位喜欢挑战性强的项目。于是,我就给第一位女生早早定下了题目,并且按照我预先的设想开展实验;对于第二位女生,我给了她几个选项,允许她不断换题目,最后她自己选了一个题目做下去。后来,前者率先在《中国科学》发表论文,并公派日本留学,后者的毕业论文荣获省级优秀研究生论文奖,并发表了一篇SCI论文。 一位聪明的学生又会如何干好苦力活呢? 学生接受导师安排的实验课题后,应该认真领会实验的目的和意义,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师兄师姐和实验带教老师,更要多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不要怕耽误导师的时间,实际上没有哪位导师不愿意跟学生交流,也不会拒绝学生的当面求教。我有一位男生,计算机玩得十分了得,我安排他做需要一些计算机知识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项目后,他兴致盎然地查阅了大量文献,并写出了一篇漂亮的综述,还为实验室建立了一个专业网站。在此基础上,他虚心向别人求教,拜能者为师,竟然超出我的预期完成了大量实验研究,在美国GenBank中注册了80多条表达序列标签(EST)! 若学生学有余力,还应该加强科研论文的写作训练,也可以尝试如何撰写英语学术论文。同时,还要主动向导师请教如何申请科研项目、如何实施研究课题、如何撰写结题报告等。此外,在课余饭后为导师跑跑腿、报报账也算是替导师排忧解难,还有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情谊,何乐而不为呢? 师生相遇是一种缘分!学生为导师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不仅能为导师的研究工作给力,还能借力让自己成为未来的杰出科学人才!
个人分类: 教研心得|11681 次阅读|19 个评论
如何把课堂还给老师和学生,打造一个和谐的互动时空?
openmind 2010-11-14 14:15
现在的教学尴尬: 老师用ppt,不管学生死活整完40分钟下课;。。。 绝大部分学生不做笔记,做课堂练习时有的同学一张废纸都拿不出来;。。。 学校又要通过学生对老师的测评来考察老师的授课情况,期末考试的成绩还要满足正态分布;。。。 救救孩子,还有老师? 愿过路人赐教!
个人分类: 为人师表|230 次阅读|2 个评论
课堂资源浪费产生的原因分析
热度 1 whitesun 2010-11-13 19:03
最近在教学投入的精力稍微多些,想改变学生一些不良的做法,但是付出了较多精力后,感觉课堂教学效果仍然没得到有效改变。追求本质发现,这属于课堂资源浪费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与总结,我认为只靠个别教师付出巨大的心血是不行的,是需要学校领导投入精力、资金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几件与教学有关的事,让我觉得学校在教学上投入的不够,且有些方向是错误的,需要改变,这才有助于解决课堂资源浪费问题。 第一件,学校年年都要选优秀教师,但是不按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优秀程度选,而是只组织讲课比赛,靠领导选,难道领导是学生吗?是领导学习知识吗?知识真正接受的效果如何?领导能替学生决定吗?因此,这样选优秀教师,显然是一种注重形式的做法。弊端是让很多选不上优秀教师的老师,怨天由人,自责自己没关系和不会在领导面前表现。这样的结果是,对真正的教学无任何意义,只是造就了一批优秀教师。如果常此下去,教师们的注意力不会在课堂教学效果上,这实际上是课堂资源浪费出现的导向基础。 第二件,教学计划不是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知识的实际需要制定,往往是按照惯例或学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制定。目前有很多课程,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老师也不知道该教会学生什么知识,实际上课堂教学在教师是冲着完成工作而学生是冲着修够学分驱动下变成一种双方面勉强应付的游戏。这事实上是课堂资源浪费的动力来源,教学计划的制定不由教师和学生说了算,而教学过程两者只得勉强对付,学校不能对此视而不见,目前只有学校才真正拥有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的主动权。 第三件,学生在浮躁的学习环境与就业压力下苦苦的挣扎,按照道听途说的一些说法规划自己的未来,分配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有些学生今天参加这个比赛,明天参加那个社团,后天为考研准备,大后天又想考公务员,总之想做的是很多,心不安在听好课、做好作业上,上课听讲仿佛成了业余爱好,是忙完社团工作后利用休息时间之举。这事实上成为课堂资源浪费的直接原因。 第四件,教师在科研奖励机制和生存压力下应付课堂教学,缺乏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有效奖励机制。如今几乎人人都在喊待遇低,工资少,但人人又没被穷死饿死,显然说明大家还是在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想办法捞钱,教师们也不例外,靠科研奖励也罢,靠公司打工、兼上外校的课也罢,这能有效增加收入,而多在教学上投精力决不会带来任何收入,只要去上课,认真讲课、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就行,学生听不听,听懂听不懂,学没学到东西是他们的事,教师可以不负任何责任,这实际上是因为缺乏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奖励机制,怎么上都一个样,多精力只能说明自己教师傻的一面。这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是课堂资源浪费的催化剂。 第五件,课时少内容多难以教学,且缺乏必要的师生沟通机制。很多课课时只有20-30个学时,老师就是再怎么拼命的讲,400多页的书,也不可能讲透,学生往往也只能稀里糊涂的听,这一方面,导致教师讲完必要的教学内容就不错了,教学时间宝贵,课堂上的师生沟通也就不敢奢望,长时间下来,教师学生养成了不沟通的习俗,我讲完课走人,你只要去听课就行,至于听不听无所谓。这事实上成为课堂资源浪费的生存土壤。 2010.11.13 19:03 于太原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8763 次阅读|4 个评论
哈哈,0.1流学校的学生也这么可爱
wangxh 2010-11-13 09:44
既然来到名校,俺就绝不放过任何可以学艺的机会,听牛人报告、听名师授课,这天俺来到一个研究生的课堂。 这是一次4节课连上的、并且比较难的课程。2节课过后,部分学生露出疲态,其实老师也挺累的,俺有体验。老师问我们应该什么时候下课?老师的意思是什么时候可以结束那次课,没有回答。老师又问我们的课应该上到几点?仍然没有回答。 与一群高智商的人在一起,俺不够胡乱猜测,教师和学生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老师真不知道什么时间下课?难道学生知道老师是明知故问?还是故意给老师来迷魂阵法?这好比去买东西给一大票等着找钱,等卖主算不开账时保持沉默,反正找少了俺是不干的,找多了是你自己的责任。俺估计学生可能会来这么一招儿,如果到时间还不下课就嚷嚷,如果老师提前下课了就心里偷着乐(俺的学生常干,鄙人这里可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突然,老师说与大家认识一下,念到名字的举手示意。总共有5、6位学生未到,还不错,不过超乎俺脑芯片的是0.1流学校的学生也玩逃课哟。还有一个学生更神,当老师点到他的名字时,突然上去了另一个学生递给老师一个纸条这是XXX同学的请假条。 老师笑着问:这是你现写的吧? 学生涨红着说:不是,老师。他自己写的! 问:那怎么才交上来呢? 答:XXX同学说了,如果点名就交给老师,如果不点名就不用交了。 教室里 立马儿 充满了哄堂笑声...... 哈哈,原来0.1流学校的学生也这么诚实、可爱啊! 请注意听讲(摘自互联网)
个人分类: 教之道|4216 次阅读|7 个评论
手痒了——我看“招生”
AnjinLiu 2010-11-8 23:14
本来休博找工作,无奈工作忒难找,天天乱看科学网博客。最近 版上兴起一个话题,招生难,手痒了,憋不住了,我有话要说。 学生本科毕业,读研读博无非是想提升自己,期望以后一个好的发展。所以读研究生肯定要找个牛的老板。这就好像我们去买衣服,同等机会条件下,肯定要找一个大品牌的,质量有保障,用得放心。学生找导师肯定要找牛老板,话说我就见过我们所的一个老板,几乎每年都有获得院长奖得学生(今年一届就两个)。所以一般来说,只要学生不是脑残,跟着牛老板肯定能做出点东西,不会白白浪费几年。 如果是差老板,老板不牛,那就不同了,没有项目,没有指导,毕业都是问题,更不要谈学东西了,哪怕毕业了,也是面临失业的结局。所以学生肯定不愿跟着差老板读,老板就会面临学生荒! 所以,只要老板牌子立得起来,就不会愁没有学生上门。 学生荒的根源在于导师自己,导师自己没有牌子,牌子倒的,立不起来,自然没有学生聚集。 话说老板牛不牛,学生说了算,不是说有了博导等等头衔就牛,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 只要导师自己牛,人品好,学生会出去做广告的,还怕招不到学生?! 大家都喜欢买品牌的东西,因为有质量保证! 招生就这么简单... 大家轻拍,我不是没事找抽型,尽管最近工作找得不爽有点犯贱!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33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待学生监督问题
tarimriver 2010-11-6 23:42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责任,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处理学生事务至关重要。当然,绝对的公平公正是没有的,但它至少应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贫困生评定是一个较敏感的问题,今年评定又比往年早,大一学生刚刚结束军训就开始评了,而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不多,一个班级的同学也被分成了不同的军训连,为评定增加了难度。好在学校早有准备,在录取通知书里就有有关贫困生认定的相关资料,家庭特别困难的,可以通过办理助学贷款解决入学学费问题,同时也可以办理相关贫困认定的前期资料。家庭困难的,单亲家庭的,家有残疾的,下岗失业的等,已经把复印件带来了,然后让申请贫困生的同学面对大家介绍自己的情况,这对某些不幸的同学有些残酷,但对评定的公平有保证,同时也有利于其他同学的监督。 评定结束后,有同学反映有的被评上贫困生了,但却骑电动车,还有钱经常上网,有的同学却生活艰苦而不是贫困生。当时我在外地,就立即拜托相关同学调查此事,经过2天的调查,没有发现此类情况。我就给反映情况的同学反馈,希望他提供更翔实的资料,他说是一起上课时听别人说的,反映的骑电动车的学生名字并非我们班级的,但生活较简朴的学生是我们班级,该生并没有参加申请。 最后反映问题的学生很歉意地说没有弄清楚就反映了,我对他的行为给予了肯定,因为这样的监督有利于集体事务的正确决策,有利于纠正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虽然老师喜欢听话的学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有接受监督的心理准备,毛泽东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从事教育的老师都不能接受监督,如何培育一个坦诚接受监督的社会?有时候,我们会把这样的学生当做问题学生,其实他们不是问题学生,应该受到欢迎与鼓励的学生。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2474 次阅读|1 个评论
讨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讲授如何更吸引学生?(人大经济论坛)
hrm001 2010-11-5 21:21
stephenia 我是一名教人力资源管理的老师,很想和大家探讨在HRM课程讲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没有一些创新性的做法?期望各位同学给些意见!!! yinhezhiwang 建议听听张晓彤老师的视频课程。看后就知道自己差距了。百度搜即可。其实照着课本讲永远也讲不好,只有基于经验讲才有可能讲好。个人愚见,希望对您有用! jianbingshao 其实,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一般来说,大学的授课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基础以及理论应用能力,而不是所谓的操作性技能。这样就要求教师把理论知识讲透,而不是为了迎合趣味和课堂气氛,在内容上不遵循教材体系。不过,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大班教学,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stephenia 很赞同楼上的观点。但是,现在的学生一听到理论知识就反感,一到做课堂有些就开心,典型的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认为大学学到的东西一毕业立马就能用。搞得老师很是郁闷,不知如何好!! 20091125 要真正讲好而不是哗众取宠或照本宣科是很难的,需要老师在专业的理论和应用知识上具有很高的水平,这只有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学习,个人具有了很高的专业能力之后,并在不断钻研教学技法基础上,所讲授的课程才真正能有高质量,当然,这种高水平的教学,在现实中即使是在著名的专家学者那里,也并不多见。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提高,才能不断向着最终的理想目标靠近。 PS:关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个人认为以参与式教学为目标,而针对学生的能力实际进行极其简单问题的不深入的讨论,纯属浪费时间,是没有必要的,即使这样做能让自己的教学加分,教师也不可为之。特别是对于高水平的老师,在处理教学相关环节上,应该身先表率,不可屈从俗流,降低品质标准。为拔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讨论问题的环节,必须要坚持高标准,应该具有较高的难度,才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时间但也不能太长给学生进行思考(或讨论),主要时间应花在详细讲深讲透教师的观点,并将其间的所需要的特殊思维方法和关键技能传递给学生,以培养能力为目标,而不是在讲解之后学生的收获只是增加了一个知识而已。 yinhezhiwang 如果是数学系或经济系的学生,在理论方面下大工夫是应该的,因为很多数理或经济学公式的推导很难,不是随便看看,随便听听就行的。但HR这种东西对于本科生来说,同会计学一样,学的目的就是去企业用,不然学它做甚?老师讲HR,应从实践角度去讲比较好,只照着课本凭自己想象企业如何招聘、如何培训、如何对员工作绩效评价、如何制定薪酬策略、如何制定岗位轮换计划、如何激励员工、如何为员工制定职业规划等等,学生恐怕很难明白到底该如何操作,进了企业后也只能重新来学。HR这门课实践性很强,不上手永远不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道道,比如,企业为了不违背劳动法在如何处理孕产期员工的管理、工伤处理、高温天出差等等方面,就能够让很多HR管理人员头疼,更不用说作为学生的我们。注重实践方式教授HR课程,并不是急功近利,而是为学生毕业后真正能有一碗饭吃的深思熟虑。建议HR专业的学生没事了多听听类似张晓彤这些能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给管理人员授课的老师课程,一定受益匪浅。现场听一次好几千块钱,对学生的我们来说想听也不现实,一般百度视视频或其他网站都能搜到,可以免费听的。 20091125 说得是。我看了众多老师的视频,讲得都非常好,理论都很规范,有个人独到经验,有的也有一定的不同于传统的比较个性的创新思想与方法,值得大家去听去学习去揣摩。但是关于版主的一个小观点,本人想说说看法。个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财务管理专业在能力培养上是不同的,后者的能力几乎全部体现在操作动手能力上,而对前者,在操作能力上,这只是岗位职责的胜任条件,还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能操作是基本要求,其实也很难,不过网上可参考的现成资料还算不少的,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对现成知识的运用并不能算HR真正高能力的体现,只有会创新,才应该是HR管理上的更高要求,要达到的效果应该比现行的主流做法更好,这才是专业更高的追求,也是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的必须。君不见目前管理上各行各业各领域均有太多的管理问题亟待解决,而目前能够为我们所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还不是十分对症,难道这不是说明目前的管理学实际上就是HR管理的研究缺少创新缺少解决复杂管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吗,而这只靠像财务管理学那样去简单地学习教材上的现有知识,做知识的复印机和留声机式的人才,怎么能行呢?首先要方向要对,然后在正确的方向上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HR才能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才能对企业的发展和人才自身的成长做出应有和最大的贡献,而这一切的实现,针对目前的HR研究和实践的现状来说,必须要靠多多创新才能有望解决。 个人认为,评判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师视频讲座的精彩,可以有传统的那些标准,但是咨询师在讲授中是否能够体现其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的个人所独有的这种思维方法,不只是简单地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这无疑是更高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个人所独有的好的思维方法的展现。外行听课看得是热闹,而内行听得则是门道。基本常识如果讲百八十遍,像HR专业这样,如果各位名师名嘴讲得内容和观点还有典型做法都差不多,那么相信内行人是不会认为这是能力的体现的,除非是为互相吹捧的目的,因为在HR上,只有具有有个人特色且行之有效、与传统思想观点和方案相比较思路更高更妙的观点和做法,才是真正的高水平HR能力的象征。 20091125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兼及必要的专业操作能力的观点,而不要把学生培养成知识的复印机和留声机,本人试以如何学习名师的长处但又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为例加以说明。就像童话大王郑渊洁说的,我们要善于把一本书读成一百本书,也要会把一百本书读成一本书,即既能把书读厚,也能把书读薄(此话不记得谁说过),当然,这个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思维的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典型特征,因而,我们对老师的教学也是应该提出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的,特别是对管理学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学而言,不创造对解决当前很多的管理问题几乎无有出路,是非创造创新不可的。本人水平有限,认识有限,观点也许不对,本处举例也许不当,供交流。 例:HR新手如何能在学习中超越: 淘汰法应如何看待和实施兼与张晓彤老师商榷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954268-1-1.html wobushita 多讲一些实际的例子,结合实际教效果更好! stephenia 没想到我的帖子引起这么多同学的思想碰撞。说实在的,我在上课时从来没有照本宣科,也设计了很多实践性内容和参与式的内容,比如工作分析、模拟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管理,虽然结果并一定很好,但起码知道怎么样操作。我觉得这是本科教育基本要达到的要求,至于说对某些理论的创新,我觉得对于我们年轻老师缺乏实践,还是很有难度的,不能和张晓彤、廖全文比啊!!! 江湖依旧 欢迎大家对此问题进行讨论。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可是很高的,哈哈 20091125 为了把本人对管理课教学的观点阐释的更加具体和有说服力,下面再举一个具体例子的分析来说明,请各位指点。如果按照HR应该只是操作型的话,老师也这样教而不是指导如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那么只要是拿来主义就够了么?请看 例:HR新手如何在学习中超越: 案例分析:新型合作养老保障方案应该如何改进设计?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956514-1-1.html 20091125 引用stephenia 发表于 2010-11-9 21:23 努力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老师您这么认真,只要努力,有朝一日,可以达到张晓彤廖泉文前辈同样的水平的,不一定是地位要达到人家那样,水平到了就可以了啊。 stephenia 谢谢楼上的鼓励哈!!看来楼上的同学水平很高哦,学习了!!! 欢迎大家多多提意见啊!! dafengdx 人力资源管理说到底是要动手的,讲半天招聘,可能不如到参加个招聘印象深刻,更不用说组织个招聘了,讲得云山雾罩,不如实践中的小经验生动,看看人大理论派的视频和张晓彤等实战派视频就知道区别了,动辄某理论,500强,太遥远了,其实多和身边的HR交流,实用才是不二法门。 20091125 看了上面朋友们谈各自品课的经验,对不同风格的课程的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品课的吧,观点和角度不一定与学友们相同,供商榷。 不管是授课风格是归属理论派还是实践派,抽象还是具体,庞大精深还是集中细微,这些也许会给一些听众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但是,管理课程最实质的是授课教师对相关问题的不同分析和不同的管理策略,既包括大的方案体系的设计,也包括小的精细管理机制的设计,差异化才决定课程的不同价值。 学者们在授课中的观点为什么会有差异呢?不外乎如下原因:一是对相关理论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不同;二是各人对实践中问题的感知及处理经验的不同;三是对问题的观察考虑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四是立场利益等因素导致观点的差异。若说学者们的观点及方案有相同或不同,我们姑且先不去讨论方法本身的技术层面的具体差异,而论方法内在的所依据的管理思想(此差别为实质差别)的话,基本也就分正反两方两大阵营,呈一定对峙状态,彼此力量不一,不能互相说服,在社会和决策层的接受度上也各有得势失意之时。目前的问题是,缺乏第三种集合这两方观点的中间的这一方。 对于HR管理来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应当是某一个历史阶段的状况,尽管不同的观点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主体的利益要求,或者是结合各方智慧集思广益,但是观点的争鸣也带来了对相关问题认识上的模糊,在基于各自角度而进行的多答案讨论中,为协调各方利益,保证社会平衡,注定的答案是多项选择而非单项选择,但是这种简单地将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予以同时采纳组合折衷的做法在分配的处理上是难以平等对待的,而且一刀切下去,短期内不易调整改变,即使有调整也是量上的微调,而难以触及到更大的量和更深的质的层面的改变,因而各主体的利益矛盾从本质上看仍然是难以消除,或不能很好地化解的,在此基础上谈和谐的目标已经实现就不啻于掩耳盗铃。所以,本人认为,管理的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像秦国统一六国那样对各家理论进行归并,即合并同类项,吸收不同学派观点的可取之处,并经过必要的理论创新,形成新理论和新方案,来统一理论认识,指导管理实践,产生更好的管理效果。 具体讲,新方案的不同之处是: 一是思想上的兼容并蓄。在分配上能更直接更充分地兼顾到岗位、职务、能力、过去贡献与现实贡献等各关键人力资源价值要素,能更好地实现不同主体的利益兼容; 二是设计方法上的有机合成。将管理思想以数学模型的方式加以表现,并以模型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各种指标和分配结果的百分率计算,实行比例化管理,这样就比传统方案做到更加的精确和直观; 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动态化设计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即这种动态化一是有规律可寻,二是可积累、能跨期,三是分急缓两种速率进行结构设计,通过以上特别的设计能产生比传统方案更多更特别的管理效果。 四、在管理的应用上直接在模型的平台上实现了模型化程序化管理。由于新方案管理思想的集成性和设计上的有机性、效果上特殊的动态性,而能够程序化地无差别统一适用于组织内部的各种分配活动,既能对各种分配活动进行整合来统一应用,也能将这种新分配方法无须修改地直接运用于各项分配活动,要达到针对具体项目不同而需要的个性化效果仅需调整模型适用上的相关参数即可。这与传统的组合型管理相比,节约了大量的个案研究的精力和实施各项目管理活动的成本。 共同之处是:均可研制信息化管理软件,基于数据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 综上可见,新方案与传统简单组合式管理方案比较,具有管理成本低、综合效果好的明显优点。 batunjiao 班级模拟成企业,老师是老板,选出或制定部门领导,把hr理论模拟走一边。 20091125 个人认为,上述建议的方法是一种改进了的情境模拟实验法。与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课不同,这种实验法因地制宜,设置了更贴近个人心理的情境环境,更能催生参与者对管理的真切认识和理解。如果设计时在具体一些环节上和问题的设计上模拟的好的话,可以发现,过去那些只是停留在教材和资料上可望不可及的许多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问题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镜中花,水中月了,而是真真切切就在自己身边,自己作为当事人更有直观感受,更有利于对理论的学习,而如何改进管理,也是自己以身临其境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有利于对传统理论和方法模式做出检省、改进和创新。如果个人力量有限致使思路打不开的话,在教师有力的组织、积极引导和智慧的点拨下,大家进行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可能会得到较多的新认识和新观点,甚至集思广益,还可能找到对一些现有的理论和实践中均未能解决好的管理问题的相应的改进之法的! 但是,对于教材上和资料上的成规成法,我们的目标也绝不能只限于是照搬照用,熟悉操作而已,而一定要进行批判性吸收,视实际情况和个人能力找些问题做点必要的改进,(所谓细节为王,本质决定成败,细节影响本质,即细节也决定成败),使效果更全面更科学有效,(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甚至在原基础上进行较大程度的再创新(当然这是一个大的追求的目标),把原方案的管理效果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超过前人在此方面的水平!如果能做到后面这一点的话,那么,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应该可以迎刃而解了! 附钱学森之问相关链接: 1、百度百科钱学森之问 http://baike.baidu.com/view/2978502.htm 2、 温家宝: 钱学森之问 对我是很大刺痛_时政频道_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5/05/c_1273985.htm 3、 安徽11名教授就 钱学森之问 发出公开信 _新闻中心_新浪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11/141219024826.shtml 4、 教育部回应 钱学森之问 :将改革人才评价制度中新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jygg/news/2010/03-12/2166145.shtml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全文 - 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虽然从规划上和认识上有了新的进步,但是落实到我们身边的实践,进步到底又有多少呢?每个HR管理的教师,应该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怎么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的具体行为呢?
个人分类: 学习与思考|2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师们应理解弃学的学生
孙学军 2010-11-5 14:40
王德华 老师认为: 研究生被录取后放弃或不报到涉及诚信问题 , 曾庆平 老师认为学生弃学不必要上升到诚信高度! 学生弃学未必要上升到诚信高度 。正反两个方面的观点都非常明确。我看两位老师说的都有道理,都是占在老师的角度,以保护和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一个是强调了诚信重要,一个是强调了客观条件特别是就业形式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无奈。我也献丑谈谈个人的看法。 研究生与学校或导师相比,属于弱势群体,即使在法律面前,也有保护弱势群体的情况,从这个角度看,学生放弃继续攻读研究生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不必要对学生太多责备,作为导师我应该能理解和容忍。要知道,对导师来讲,招收一个或不招收一个学生不会对导师有特别大的影响。但是对一个学生来讲,这是一个决定将来生活工作方向的,可以说是终身大事。如果把很小的代价要求影响别人终生事业的所谓诚信,就显得不够民主,不够大度。 许多规矩,包括诚信这样的道德层面的事情,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这又让我想起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表面上是很合理的,保护知识的所有人的权利,但对整个人类来讲,最终的结局是保护了有钱的国家有钱的人,因为知识产权是可以被购买的商品,是可以作为商业利益服务的工具。发达国家特别热衷于此正义事业,而贫穷国家总是被指责,但又往往默认百姓做一些此类坏事。 实际上我们过去就经常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部分学生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经常问:这个导师能招收几个研究生,我有没有希望被录取?等问题。甚至有的与导师约定好报考并录取,但是结果这个学生最后考试没有通过,导致这个导师最后一个学生也没有招收到。后来这些导师就有了经验,不再提前预定学生,报名的学生越多越好,因为可以选更优秀的。 总之,我能理解这些放老师鸽子的学生,实际上,即使已经录取,如果发现学的专业不满意,选择的导师不理想,学生仍可以提出退学。我 07 年招收的一个学生,非常优秀,通过与他交流,可以发现是一个聪明而且有思路的人,但他对我们学校的制度不认同,甚至觉得我们欺骗了他,最后他提出退学,但由于担心伤家长的心,提出晚一些办理退学手续。尽管我很无奈,最后仍同意了这个学生的要求。如果不退学,他现在可能是在读博士或毕业工作,很难说情况会怎么样。这个学生现在到了国外,根据我对他的了解,他将来应该发展的不错。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5716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longfo 2010-11-4 11:49
日本今日宣布将临时召回驻俄罗斯大使,日本官房长官称日俄关系不会马上出现决定性变化;美国称支持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诉求。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0_11/02/2976443_0.shtml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国内一些人企图通过非法的空中视察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破坏中日关系,他们的图谋是不会得逞的。马朝旭说。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2649 看来,日本永远是我们的老师,不承认不行,别不承认,事实胜于雄辩。
个人分类: 呼吸生理和社会|22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贵州有个生态草原
热度 1 王震洪 2010-11-1 00:14
国内外的博友对贵州自然风光的了解,可能主要是黄果树瀑布、茂兰喀斯特森林(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不知道贵州有个生态草原,自然风光也十分旖旎。 贵州生态草原在距贵阳市有 50 多公里的龙里县。当我和学生从贵阳驾车花一个小时达到草原,她给我的第一映像是平坦,视野十分开阔。有一种到了青海省高山湿润草原区的感觉。贵州整个省位于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海拔从最低的 200 多米,上升到最高处 2900 多米,高差变化大,而且分布着溶蚀作用强烈的石灰岩。结果在千百万年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表不断的侵蚀溶蚀,使地形变得十分崎岖,素有“地无三里平”的称谓。然后,猛然间看到这么平坦的草地,心里一下子豁然开阔起来。 我们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计算,贵州生态草原面积有 60 多平方公里。她由大小不等的十几个山地平台构成。在平台上生长着各种草本植物,都是原始植被,从远处看去,有如绿地毯。对草本植物群落植物多样性做了初步调查,发现平均每平方米面积上竟有 30 多种植物。在这些植物中,有不少的野生花卉如报春花、 兰花、龙胆草、凤仙花、野生菊花、野百合、彩叶草及不知名的蕨类花卉。在平台之间的山谷里,木本植物郁郁葱葱,生长着成片的白杜鹃(木盖莲)、大白杜鹃、红花木莲等木本花卉。在植物开花季节,站在高处,放眼望去,给人“一花草原一花谷”的感觉。 贵州草原位于 1700 米 高的平台上,周围的龙里、贵阳海拨仅 1000 -1200 米 。在云贵高原的缓慢上升的东斜坡上,猛然突兀出高于周围几百米的这样一个山地草原生态系统,着实让很多人不理解。通过观察,草原平台是古代泥沙在水流的搬运作用下一层一层沉积起来的 平地 。它原来处于低矮的地区,甚至可能在海底。 500 多万年前,亚洲大陆向南和印度次大陆向东北发生碰撞挤压,喜马拉雅山不断上升,并使处于低矮地区的“青藏高原 ” 被抬升,与青藏高原接壤的“云贵高原”也没有幸免。结果,生态草原所处的沉积块体也上升了。但是,由于板块运动受力不均匀,处于龙里草原的块体可能上升快一些,而周围的则慢一些。所以就突兀出来了。然而,大自然不是静止的,在千百年来的雨水对平台的侵蚀作用下,容易搬运的部分被流失,形成了沟谷,而不容易侵蚀或在平台中间的则保留下来。所以形成了现在平台和沟谷相间的地形特征。 由于草原比周围高出几百米,气候就和贵阳龙里不一样。贵阳是夏天,草原就是春天或秋天;在冬天,贵阳下雨,草原就会落雪。因此,吸引很多游人到草原上春游秋游玩雪。最有趣的活动是野炊、骑马射箭和游猴子沟。去野炊,可以自带食物到草原蒙古包宾馆租借烤炉到草原平台的边上,看着沟中风景“高高在上”地“享受”美食。说是自带食物,实际也不用自己做,只需到农贸市场烧烤食物销售点去买就行,贵州预制的烧烤食物由于咸菜和佐料做的好是很出名的。不同种类的食物都是包装上好料的,到了草原,把东西拿出来,自己动手烧制即可。听着烤架上美食“滋滋滋”的声音和大家快乐的劲儿,别提有多惬意了。在草原上骑马射箭几乎到草原的游人都要去体验一下。贵州草原的马和蒙古草原上的马有些不一样。这里的马大大小小的,成梯度变化。小孩和胆子小的女生,骑在马上不敢快跑,就骑小马或中马。胆子大勇敢的能够驾驭马的男女生就骑高头大马,在草原上尽情的溜,并学着古代士兵,持弓学射箭。当从一个草原经过峡谷到另一个草原上时,大家就骑马过去,驭马比赛,看谁跑得最快。在峡谷中的猴子沟是一个好玩的去处。在猴子沟,分布着 原始森林、竹林,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和动物。在这里,人们可以和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猕猴、林鹿、斑羚来个“亲密接触”,也可在峡谷溪流中看鱼蟹活动,探险寻幽,观赏“猴王出山”、“神龟望月”、“天生岳飞像”,“双龙瀑布”、“一线天”、“望天洞”等自然奇观。游人还可参观岳家寨。参观服饰习俗还保留着宋代遗风、家谱可追溯到岳飞的岳氏后人的隐居生活,拜武略将军墓,观摩原始造纸厂、古城堡等。我想,国内外研究岳飞历史的博友可以把这里作为一个现实案例开展研究工作,发掘一下岳飞后人是如何生活工作的。 作为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它的价值还在于科学研究。从 2001 年贵州大学第一届生态学本科专业招生开始,生态草原就作为本科生的实习基地在这里开展植被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课程的实习教学。尽管生态草原离贵州大学近,但大学生们去的机会还是很少。一旦通知要到草原实习,他们都非常激动,早早就准备好吃穿用的东西。在去草原的路上,简直就是“一路歌声一路笑”,那种快乐劲就别提多带劲。一到草原出了车门,哗的一下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就像“羊群”一样散开了。有看草原植物的、有看灌木植物的、有看草原湿地系统的、有看牛羊活动的、有看贵州其它地方看不到的最优美的高原天际线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感到新鲜。最后,在这种自由中还必修集中到实习内容上:植物群落调查、自然景观类型识别和沟绘、自然生态系统旅游价值评估。这些都是教学计划中规定完成的内容。每次都是现场讲解调查方法,分组要求去做,有问题如不认识的植物、群落环境特征就问老师。结果每个组都完成得很好,虽然这些学生大部分已经毕业,有的已小有成就,但现在实验室中还保留着他们每个人的实习报告。 在实习中,我最担心的事情是学生骑马的安全问题。本来我在实习注意事项里规定是不准骑马的,但是看到他们那种渴望的神情,我不得不冒险让他们尝试一下驭马经历。然而,不会骑马的学生都在这里学会了骑马,他们在这里收获了一份勇敢和快乐。这是他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2003级生态学本科班 2004级生态学本科班 2005级生态学本科班 2007级生态学本科班 骑马的学生 竹林 猴子沟的小猴 草原平台间的花谷 快乐的学生 植被调查的学生 植被调查时的合影 草原、牛群和我的车 生态学专业实习的女生 冬天的草原 夏天的草原 宽阔的草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796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血荒!!!中国都是谁在献血???~
hougl 2010-10-30 20:28
http://view.news.qq.com/zt2010/xianxue/index.htm 血荒。昆明血荒,青岛血荒,南京血荒北京近日也出现了用血紧张的状况。在一些地方,医院接到了限血令省着点用。手术被迫推迟,患者安全受到威胁。 对于来势汹汹的血荒,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可以说大部分都有道理,但还没有抓住要害。 在血荒问题上打头阵的昆明,2006年53%的血液是打工者捐献的,公务员只占0.28%。搞不清中国都是谁在献血,是不会看懂血荒的。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2179 次阅读|3 个评论
怎样给自己的学生写推荐信
热度 2 蒋高明 2010-10-30 19:21
蒋高明 作为导师,总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我想每一个导师都有这样的想法。 昨天下午,收到加拿大某研究所课题组长来信,他们正在考虑我的一个博士生到他们实验室工作,因为面临很强的竞争,且研究方向需要调整,要我写个推荐意见。 这个学生当时就是我非常优秀的学生,发表了很多好文章。他已经在国外做博士后了,现在是找一个相对长点的工作。 我当然愿意为他介绍。但仅介绍他业务如何好似乎太空了,应当介绍一些与学生做人做事有关的其他背景,供对方参考。 至于语言,如果对方是老外,那没有办法只能用英文;如果是咱中国人当老板,用中文反而亲切些。下面是我写的格式。 某某博士或者教授: 非常高兴您考虑我的博士生某某去贵所做访问学者。 您在那里能够读中文,用中文写说得清楚些。平时的场合不愿意说写英文,也担心会退化,好在经常与老外打交道,逼着我们用英文说话写信。实际上我不喜欢用英文。 这个学生曾经在某某国或某某省某单位工作过,是高考的状元或者其他好成绩获得者,成绩比较扎实。他是从网上了解到我的工作,联系我来读博士或博士后的。 因为他的研究背景是植物生理生态,这样,我就给他设计了实验。我原来实验发现作物产量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我参加首批973项目时,发现小麦单叶的光合速率与产量正相关,其主要原因是气孔开度变大了。气孔开度大,在臭氧污染的前提下,植物受害应当严重。这个假设被这个学生验证了,发表了3篇文章。还有2篇投稿或修改中。 他是工作狂那种类型的,适合做研究。为人也不错,有些英国人的气质,很重视文化的交流,彬彬有礼。他来自农村,但看不出他身上的俗气。 得知到贵处从事植物生理生态研究,非常高兴推荐他去。他对数据理解和整理能力是很强的,看文献很细,因为刻苦,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是扎实的。 他的英文很好。前几篇篇稿子我帮他修改,以后他就帮我的学生修改。开始来我们课题组他不知道什么SCI刊物,后来知道了,瞄准高分写,他知道中国科学家迷信这个。我写了好多文章驳斥这个做法,最近可能有改观。你们那里怎么样? 非常高兴通过我的学生认识您,在国内您是哪个学校毕业的,研究背景是什么?以后我们可以开始一些合作。附件是我组的一些情况。我一个毕业生在加拿大,几年不联系了,不知道她现在哪个单位。目前,我已经培养了三十多名学生,在国外的十几个,中国科学院留下来十几个。 希望上面的介绍对您的决定有所帮助。 总之,推荐信要真实客观,不可太多的溢美之词,又不能太含蓄。导师之所以要你写推荐信,是相信你的工作能力,因此,与导师套套近乎是应当的。 为自己的学生或者别的导师写推荐信使需要投入时间的,还要平时对学生的优缺点有较仔细的观察,这些小档案就存在脑子里,随时可以调出来。有些导师工作太忙,要学生自己写,导师来签字。这未尝不可,但导师必须要把关。有些学生过于张扬,有些过于保守,这都会影响对方对推荐人的评价,以及对写推荐信导师的印象。
个人分类: 教书育人|2090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四十五岁
龚胜生 2010-10-18 03:28
今日是我的四十五岁生日。 对我来说,其实这是一个不值得纪念的日子。在人生旅途中,这可能是一个分水岭,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分水岭。早上姐姐来电,祝我生日快乐,但同时也带来了并不怎么好的消息。平时我都是晚睡晚起的,接了这个电话,今天算是起的最早了。洗刷后,我便坐到电脑前赶写文章,为政协的常委会。现代社会,人不能太能干或者太肯干,否则,别人不能干或者不肯干的事情就会落到你的头上。文章是打了几天腹稿的,进展还算顺利,估计晚上就可以完成。可是不久,老婆从厨房里又传来了坏消息,洗菜洗碗盆的消水管掉下来了,事虽不大,我却感觉晦气,早不掉晚不掉的。想立刻修复,却怎么也找不到皮圈了,胸中顿时燃起一股无名火,血压嗖地也上来了。中午本来要去参加一个小老乡的结婚喜宴,这事搞的我完全没了兴致,一直捱到十二点钟才动身。 但是,今天又确实是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日子。十一点钟的时候,有两个本科女生给我送来了长寿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她们说是我课间与她们聊天时知道我的生日的。长寿面是她们亲自做的,而且很有创意,一根小白菜代表1,两个荷包蛋代表0,意为100岁。这是我45年以来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了,我很感动,同时也感觉到了当老师的幸福。同时还让我感动的是,平时与我罕少交流的儿子给我发了短信:生日快乐!不要为小事生气。看来儿子已经长大了。晚饭后,博士生和硕士生买了蛋糕,在实验室为我庆祝了生日,有个小插曲,把我的年龄误成了46,临时又跑到蛋糕店去换成了45。其实没有关系,过了酉时,我就是46了。 今天是我的生日,四十五岁。现在,凌晨三点半,政协常委会上的发言终于完稿,匆匆写下这些文字,算是生日的纪念。
个人分类: 流年往事|4022 次阅读|2 个评论
写综述如同老师备课而不同于学生读书
qpzeng 2010-10-15 21:46
大学老师都是从大学生、研究生过来的,在读书做学问上,老师跟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身份,一个教,一个学。 当过老师的人可能都有一个体会: 当学生时,遇到书上看不懂的东西一偷懒就过去了,结果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老师后,备课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总是千方百计要彻底弄明白,过去是去图书馆查资料,现在则是上网寻找答案,总之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 这并不是说老师比学生更勤奋、更好学,而是因为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使他们在求学上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绝大多数 学生读书的目的当然是学习知识,但有些知识今天不懂,明天还可以继续学,因此没有紧迫性,也不会有危机感。还 有个别学生看书的目的无非是应付考试,遇到不懂的问题可能存有侥幸心理:不会那么巧吧,偏考我不会的?做老师就不同,如果一个问题自己站在讲台上说不清楚,又如何能让学生听得明明白白呢?老师在掌握知识时应该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在传授知识时必须做到深入浅出、有问必答!退一万步说,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那让老师的面子往哪里搁呢?因此,老师在知识的获取上没有退路,非弄懂不可! 我有个深刻的体会, 学生时代一个概念不知看多少遍都记不住,但当老师后只讲解一遍就记住了,而且终生难忘! 记得1985年我同时参加了复旦大学遗传学助教进修班和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因为我是教生物化学的(包括带实验),所以我的生物化学完全不用复习,考试便轻松过关!后来我收到两张入学通知书,最后还是选择了中山大学细胞遗传学专业。虽然现在我已多年不教生物化学课了,但它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概念还是没有忘记! 说到文章的主题, 写综述如同老师备课而不同于学生读书 ,就是基于同样的道理。只有像老师备课那样对任何问题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树立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认真态度,不懂的要请教,不明白的要查文献,这样才能写好一篇综述文章。相反,如果写综述像学生看书那样蜻蜓点水,那么这样的综述必然缺胳膊少腿,没有人看得懂。 写综述要像备课那样,不应该存在问题的盲点。 当遇到一个不能解释的问题时,首先要从别人的研究结论中寻找答案。如果没有现成的答案,也要试着利用假说进行推理和解释,要做到自圆其说,决不能以一句unknown或unclear的说法敷衍了事! 写综述还要像讲课那样,应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如果你写好了一篇综述,可以自导自演、自言自语复述一遍,最好能拿到Semina上试讲,然后根据听众提出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写完综述不要急于发表,最好有段沉淀期! 在这段反思时间里,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掂量后,有些思想和观点可以不断升华而趋于尽善尽美,有些模糊概念可以得到澄清,有些错误说法也可以得到修正。 总之, 希望还没有当过老师的青年学子以老师的心态写综述文章,这样你们的成功就指日可待!加油!!!
个人分类: 教研心得|5748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的学生变成了我的老师
chrujun 2010-10-10 16:29
一块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控制板网络工作不正常,最后还是在已毕业的学生QJT的远程帮助下把问题解决了。开始以为是网络芯片的50MHz晶振有问题,更换后发现晶振工作频率正常,但网络还是不工作。又替换网络控制芯片,还是不工作。我们又换了网络变压器,还是不工作。在火车上,我考虑是不是加的磁珠有影响,让学生DH把磁珠短路后,工作还是不正常。 我觉得硬件可能是正常的,于是,我给学生QJT打了电话,告诉了她目前的情况。她说,可能是路由器有问题,要把路由器关了再重启。下午12点49分,学生QJT打电话给我,说问题解决了。要把全部地址设置为公司内部网络的IP地址,而不是局域网地址192.168.0.XXX。她说她通过远程协助,操作系统顺利上传了。 学生长期专注于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他们成了比老师还厉害的老师。 前一段时间为解决同步板的问题,也问了我的学生LXH很多问题,终于把问题搞定了。 当学生超过老师后,学生就真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5674 次阅读|9 个评论
导师不指导我该怎么办?
metanb 2010-10-9 21:09
刚才看到王德华老师的博文: 导师没有课题我该怎么办? , 讲的情况很典型,就是导师招了学生却不给指导,而学生很想做研究而又不知道该怎么做。真不知道这片土地上有多少研究生处于这种 困境 中,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同情。 王德华老师给出了几点原则性的意见,很客气的。这里是我的看法和建议。 1. 导师不切实地指导学生在我国大陆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这很不正常。 实际上 这 是一种渎职行为,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强烈谴责。 然而,很多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后,往往还替导师着想很多。这是学生对导师的迷信所致,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把导师放在正当和正义的位置上。实际上导师不指导学生,这已经造成了对学生权益的切实侵害,而很多学生还全然不知:阴性人害人往往是闷骚式的,等你感觉到这种伤害已是若干年以后了,让你心里明白、有口难言、回味无穷。 更绝的是,导师压根不指导,回头自己做完了毕业论文还得在致谢里对导师感激涕零一番! 在本例中,导师没课题还不早早告诉学生,为学生找其它出路,反而还把学生蒙在鼓里。 2. 导师不切实指导学生这种现象在我国大陆由来已久,并将在我国大陆长期存在。 在过去没有网络的时候,这些CHOU LAO JIU们把文献捂得很严实,在教科书里对文献也只字不提,不让人知道知识的来源(比如,出自北京大学数学系王萼芳之手的《高等代数》)。现在,因特网来了,打破了 文献垄断 ,但是 经验垄断 还没有被打破,并且还将长期存在。好在网络上已有很多科研经验方面的讨论,能缓解这一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鉴于以上情况,给出几点可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1. 凡事先要判明阴阳。 那些压根不指导学生的导师可以判定为阴性导师。遇到阴性导师的征兆:读了半年或一年研究生,导师压根不谈做研究的事情;认为读研究生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总之,让你陷入困境的导师八成是阴性导师。另外,阴性人多分布在我国近水和近海地带、以及气候炎热的地带,特征是极端自私自利、没有任何责任感。当然,大阴若阳,有些阴性导师很会掩饰自己,在你不在的场合会对你的同学夸奖你,夸大你的能力、说你的好话,这种导师就更危险了:当你向同学抱怨导师时,你的同学会觉得你人品不好,导师说你好,你怎么反说导师坏呢。 2. 尽可能早地离开阴性导师,早走早好。 阴性学生遇到阴性导师,倒也相安无事。但是阳性学生遇到阴性导师,那是九死一生,如同遇到克星。再说,阴性导师的学问也多半掺假,深深地追随必然于己不利。《易经》中的困卦就明确指出困难多是由于居位不当,应当早早远离险境。打算离开时不要摆明,最好找个无关的借口退学,比如父母给找了工作,或家中有弟妹需要照顾等等。总之,不要跟阴性人说实话。 3. 选择导师要注意适格原则,不要迷信名校,特别是硕士生不要选博导。 在博导的眼里,硕士生是不重要的,博士生则应靠自己。 实际上,硕博连读生在博导眼里也比单纯的博士生低一等,也得不到重视。 4. 做研究并不是很好的职业,需要太多的机缘巧合,命不够硬的不要做研究。 最后修订:2010-10-11
个人分类: 大学观察|4255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不赞成青年学生打假
sungennian 2010-9-28 20:19
我不赞成青年学生学术打假,最好珍惜宝贵的时间开展扎实的学术研究,在科学研究上做出真正的贡献。缺乏真才实学,靠打假出名实不可取。
个人分类: 旅游管理|6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草吃的聪明羊11-博羊
dthome9180 2010-9-26 14:03
话说养羊农场有 许多的聪明羊 ,农场主建立了很多不长草的聪明羊圈,取个名字叫小学,中学和大学,许多聪明羊在这些羊圈中教育小羊,研究种草方法,不停地写板报。小学和中学的任务基本上是教育小羊基本的技能和知识,大学的任务是教育小羊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基本的社交能力。 在大学中,还有两个研究性的层次,硕士羊和博士羊。硕士羊培养的是独立动手的能力,博士羊培养的是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士羊一般就是最高的了,一般取得博士羊称号后,就可以独立的开展研究种草方法活动,可以独立的写板报了。负责教硕羊和博羊的聪明羊,起个名字叫导师羊。 最近一些聪明羊在讨论导师羊和博士羊关系的问题,认为博士羊的总体质量在下降,认为导师羊和博士羊的关系存在一种不被接受的雇佣关系。到底这是为什么了?到底应该怎么解决?老山羊又要发话了,但这回有些气短,有些拿不准,有些想不清楚,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也不知道会不会被扔羊粪,大家姑且听听吧。 老山羊认为,关键在于博士羊的生存问题! 还得从历史的角度说,博士羊在养羊农场之前还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生活的比较滋润,许多对研究有热情的小羊,都以获得博士羊称号为荣,可谓争先恐后。博士毕业后,都能找到很好的羊圈,从事进一步的教学和科研岗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博士羊们发现很有压力打了,各方面的压力,导致越来越功利了。在聪明羊的羊圈里,逐渐弥漫着博士羊无用论,很多最聪明的羊都不上博士了,或者到其他农场去读博士,或者硕士毕业去公司挣草。 为什么呢?首先从生存的角度谈,一般到了博士羊阶段,年纪都比较大了,都开始考虑结婚建立家庭,开始考虑如何赡养父母了,总之都希望独立生活了,不再向父母或者家庭要草,甚至希望能独立的养家户口了。这是羊长到一定年龄必然的事情。但现今博士羊一般生活的都比较的苦,获得的草不多,刚够自己吃,有时自己吃都不够,更谈不上其他的事情。现实与期望相差巨大,导致博士羊在未婚羊、父母羊和朋友羊面前很没面子,低人一等。 当然,如果能拿到博士羊称号,如果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一般的博士羊都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但是,现今的机会成本太大了。现在写板报的博士羊越来越多,板报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完成羊圈要求的指标越来越难。而且,也并不是你想写板报,就能写出很好的板报的,一旦那天羊圈实行了退出机制,那这些博士羊可以说两手空空的离开了羊圈,一无所有,更低人一等了。 所以,许多聪明羊都选择了不读博士羊,直接去工作。而读了博士样的聪明羊,都在为了毕业而努力的奋斗,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博士羊的目标和导师羊的目标不一致了,关系紧张了。有些甚至走上了歪道,作假、抄袭等等现象不断出现。 那如何解决呢?为什么好多聪明羊到其他农场读博士呢,大概只要拼命干,生存不会有压力吧,比较滋润吧,不会低人一等吧。 所以,老山羊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先解决博士羊的生存问题。如果博士羊能有足够多的草,不再为了生存而烦心,是否能吸引更多的聪明羊来呢?如果博士羊不再为了生存而烦心,是否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取得更多的成果呢?如果博士羊的退出就像换个工作一样,博士羊退出时能将这段经历光荣地写入简历,作为职业经历的话,是否能降低博士羊的退出压力呢? 建议不要再把博士羊只作为学生看待了,能否做合作者或同事? 先解决生存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也许会也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呢。以后再慢慢讨论吧。 过往博客: 【01】本分 ; 【02】鹰语 ; 【03】钓鱼 ; 【04】剽窃 ; 【05】狗腿 ; 【06】千羊 ; 【07】羊性 ; 【08】二狗 ; 【09】打狗 ; 【10】羊脸 ;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4093 次阅读|5 个评论
大四的学生难以管理
geoallan 2010-9-25 13:30
今天上毕业班的课,上课的学生才只有一半。即使我三令五申,不来上课者没有平时纪律表现分,但似乎对于那些铁下心来干自己事业的学生没有多少震撼。 有学生告诉我,老师,你的课是上课人数最多的,其他老师少的只有几个人上课。 学生请假的理由也很多,有生病的,有找工作的,有准备考研的。我布置了实习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上课时间抓紧做完,再忙自己的事情,一个学生竟然跑来告诉我:老师,我跨学科考验,我能不能不来上课。 果真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或许,这些学生只是以为大学不过给了他们张文凭,学了点专业而已。 很多人批评学生不上课是因为老师讲课不够好。或许这种情况存在,但我认为老师讲课好是一方面,好的纪律也是保证手段。授课老师奈何不了学生这也是事实。 我倒底是跟学生较真呢,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互相糊弄呢?我在思考。
个人分类: 勉为学术|353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牛顿母校80名学生测试智商8人堪比爱因斯坦
XUPEIYANG 2010-9-23 13:20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3日02:00 重庆晚报 其中7名智商达到160的男生   □最牛的学校   据英国《每日邮报》22日报道,英国林肯郡格兰瑟姆市国王学校堪称是全英国最牛的学校了,该校8名学生的智商高达160和161,已经和爱因斯坦或霍金的智商不相上下!国王学校也因此被英国媒体形容为拥有最多天才的学校。   牛顿母校很牛   有1030名学生的国王学校具有数百年历史,是英国17世纪著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的母校,最近,该校的80名学生集体接受了一次门萨智商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结果显示,80名学生中竟有32名学生的智商超过了148,达到了加入门萨顶级智商俱乐部的严厉标准,而其中8名学生的智商更是高达160和161,已经和爱因斯坦或斯蒂芬霍金的智商不相上下!   据悉,门萨顶级智商俱乐部是在英国发起、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都拥有会员的高智商者协会,加入门萨的条件是至少需要有高达148的智商。霍金、爱因斯坦以及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的智商都高达160,而大多数普通英国人的平均智商都只有100左右。   32名学生进门萨   据悉,国王学校拥有最高智商的学生是现年16岁的爱德华罗伯茨,他以161分的智商位居榜首,比爱因斯坦和霍金的智商还要高出一分!   国王学校32名智商超过148的学生已经被英国门萨俱乐部正式接收为会员,事实上,其他几十名接受测试的学生的智商虽然没有达到加入门萨的148分标准,但也只比门萨标准低几分而已。木子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1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学们: 算一箅你离成功有多近?(博士后系列5)
热度 2 yaoqizhou 2010-9-13 00:03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Leo Tolstoy, Anna Karenina, Chapter 1)。同样,做博士生(后) 失败的原因有多种多样而成功之路则大同小异。正在做博士生(后)吗?算一箅你离成功有多近? 1。 晚上,我常常因为科研中的问题而想得睡不着觉。周末我做任何其他事情都觉得是浪费时间。恨不能一天当二天用于科研上。(10分) 2。我爱听讲座。即使跟我做的研究没太多关系,听不太懂也去。平时这些事业有成的科学家神龙不见神尾。看他的论文那有听他的讲座有效啊。这可是三维立体有图有真相。(10分) 3。在课题组会和讲座上我常常提问。因为我知道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答案。 (10分) 4。我心甘情愿地和我的同学分享我学会的技术!助人必助己。说不定那一天我要求人呢。(10分) 5。虽然老板的想法可能有问题,我也要想出多种方法来解决它。决不轻易言退。 (10分) 6。我定时定点跟踪主要杂志。既然进了这领域,就要把握它的即时动态。登高才能望远哪!(10分) 7。对我得到的原始数据,我首先思考分析这些数据,想一想它告诉了我什么。再想一想我怎样证明我想得对不对。然后再和老板讨论。(10分) 8。我从不瞒着老板。即使他可能自私不从我的角度出发。听听反面看法能帮我做出更好的决定。反正最后决定权仍在我手里,他是阻挡不了我的。(10分) 9。论文的导言和讨论部分很难写。这对我而言是一个机会:可以把这个工作前因后果彻底想想清楚,可以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和思索进一步的发展。(10分) 10。科学面前人人平等。我知道好老板喜欢有想法的人。如果他不信,这只能说明我的说服力不强,讲得还不清楚,或者找的证据不够多。(10分) 11。我的题目很难。这是老板相信我而给我的挑战。我要尽一切努力攻克这个难题。(10分) 12。老板以前说做完这个就出论文了,现在让我加新数据。我要能自己想到就好了。这说明我没有深入全面的考虑已有的结果。(10分) 人勤能键身,脑勤利一生。要成功就要多用脑。多看多想多问多做多动。做到这一点想不成功也由不得你了!我自己算了一下我读博士生时得了70分,你呢?
个人分类: 学生培养|12127 次阅读|11 个评论
“跟学生套近乎”,生生不息!
wangxh 2010-9-12 10:24
今年教师节,正好俺出来了,忙着报到之类的破事儿。不过,匆忙中也不敢忘记给三位老师各发了个信息: TO 大学辅导员:老师永远是学生的老师(现在已经离开教育界,从政了),节日快乐!学生被评为 XXX 兵了,真诚地说谢谢老师当年的教诲! TO 硕士导师:老师,节日快乐!没有老师的言传身教,就没有今天的学生。籍节日到来之机,真诚道一声谢谢!(可能没收到,老师的手机经常不干活) TO 博士导师:祝老师节日快乐! ---------------------------------------------------------------------------- 看见曹广福老师唠跟学生套近乎,俺也随口诌两句。只要对学生成长有利,套近乎就套近乎嘛,鲁迅不是教导我们说俯首甘为孺子牛嘛!俺愿意跟学生套近乎甚至溜须拍马也无妨。过年过节或时间一长时,自己不敢使劲多吃肉怕血脂高,就请学生吃,看着学生大口大口吃涮羊肉真享受啊!他们吃涮羊肉那是真吃,一般情况下两盘两盘地同时下进锅里去,然后大家抢,俺是腼腆型抢不过他们的!临走前 9 月 7 日刚刚撮了一顿,并且预定中秋节与国庆节之间再来一顿,一个学生说这样好呀,这顿就把下次定好了,省得到时候现商量费劲!(哈哈哈,这是取悦学生的一种赤裸裸的方式) --------------------------------------------------------------------------- 就着教师节的风头,今天夸赞一下另类帮助、指导我成长的教师或领导。先说正面的,听起来积极的实例。我开始上课时,接了一门很难讲的课程,学生听着不舒心、有想法,反映到系里、教务部门和教研室主任那里。他们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后得出初步结论:年青教师没有授课经验,加上课程难讲,不存在不认真备课、不负责任等问题,并给予同学们客观、实事求是的答复【现在想来,如果当时俺不认真的话,可能当时就被修理了】。几年过后,当讲课逐渐受学生欢迎的时侯,教研室主任才告诉我数年前发生的事儿:当时,为了不使我的情绪受到影响,不无谓地给我增加压力,他们系里管教学的副主任、教务处分管教学的副处长、教务科长和教研室主任决定不告诉我学生反映的真实情况。由于俺本身非常关心授课效果问题,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但他们却始终没有透露一点负面材料,还记得教研室主任当时编瞎话说同学们反映你上课效果不错,信息量大,望你继续努力云云当时听后心里那个美呀,以后就更加努力备课,始终处于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通过这件事儿,俺的体会是:年青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领导与老教师的关心与帮助;只要你用心,大家都会看到的,包括学生与其他教师和领导,那怕头三脚没踹好也无妨。当然,教研室主任就是俺硕士导师,也给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传、帮、带。甚至告诉我如果有同学问 XXX ,课堂上该如何回答等类似的问题;反过来,我遇到授课中的棘手问题也会及时向老先生请教,绝不藏着、掖着、遮着、盖着我知道现在有不少年青教师如此或有时如此,要知道这对你有百害而无一利。还有一些年青教师存在这样的情况,科学研究做得特别好,比如有 CNS 论文,这绝对强势,一定会赢得学生的佩服,学生也可能以你为榜样。。。但要赢得学生的好评与爱戴,还必须用心授课,而且授课效果很好!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世界范围内海选我心中的最优秀教师,学生会选谁呢?世界上获得诺奖的顶级的科学大师有几个会被我们的学生选上呢? 好教师是多方面的,只有科研不行,只有教学也不行,只有科研和教学仍然不行,还有很多很多。。。。。。 另外虽然俺一直在帮助年青教师,但却鲜见更多的年长者乐于此道。还发现一些年青教师不太领情,很多情况下不明白你是帮助、引导他们,而仅仅当作你对他们好。 ---------------------------------------------------------------------------- 接下来再说点反面教材老师不惯学生毛病的实例。从上学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老师对俺都很好,是真好!只有一个老师俺认为对俺不好,是真不好,是一位初中数学老师、班主任。说实话,俺 40 岁左右前一直想找机会报复他,因为我认为他对我的教育根本不是教育,而是嘲笑与侮辱。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俺决定不再起歹意报复他老人家,但还是不能从情感上原谅他,因为没有这么教育学生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源于农村落后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手法棍棒出孝子,酷师出高徒,所以这位老师经常拳脚伺候,甚至有的女同学肩膀上也挨过手脚。该老师经常有修理俺的念头因为小时候太调皮、太顽皮、太无法无天了;又因为学习成绩好,经常给他装装门面,估计是没好意思痛下杀手。一年内,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俺都给他拿过学区冠军(当时心里就是这么认为给他拿的)。一次数学 110 分,第二名可是 61 分;一次物理 89 分(其中一题是当年山东省考中专的题,据说俺物理老师没答上来如果答上来说不定就考上中专了俺给他搞出来了),第二名可是不及格呀;一次化学 95 分,其他人多少分忘了。还有一条,他经常体罚同学,俺特别生气也许俺不太习惯农村的野蛮教育记忆中父亲好像只给过一个不太疼的屁巴掌。放学后还经常与同学们商量如何对付这个老师,俺曾经大夸海口:如果 X 老师敢动我,我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他经常说我们的话。我可能是像有的同学说得那样仗着学习好,老师也不怕真的太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了【当时怎么想的没有记忆,但现在想老师可能不愿意招惹一个愣儿头青吧。其实倔人不是这种人,去年教师节写的博文就是例证】。可是就因为有一次数学竞赛俺只得 65 分冠军被另一个老师的学生夺去了,三个应该做对的大题都错了。一开始我不服,以好马也有失蹄的时候、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等话语狡辩,以你敢动手试一试的神态挑战权威。。。。。。逼迫老师采取智慧的方式在教室里游俺的街游了一节课 45 分钟!奇怪的是为什么我会接受这种处罚方式,记得每走到老师看不见俺脸部的时候,还与一些同学挤眉弄眼的 此事给俺的收获是:人小的时候,要敢于挑战权威,以培养勇敢精神;长大后要慢慢收敛,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做人一定要谦虚!人不应该有傲气,但一定要培养傲骨! 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节节快乐,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生生不息!
个人分类: 教之道|5441 次阅读|4 个评论
学生送给我的教师节礼物
yaoronggui 2010-9-11 13:18
昨天是第26个教师节,昨天去教室上课,第一件事情就是接受学生的祝福与礼物。程序如下:老师进教室,学生鼓掌;然后由课代表亲自面对老师向老师读学生写在贺卡上的祝福,并送上全班同学送的礼物;最后全体同学喊老师节日快乐。老师致意表示感谢,并发表一些感言。 我教的两个班(实验班和重点班)的礼物如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评教”,怎么会是“逼教师取悦学生”呢?
wangxh 2010-9-11 10:02
这是教师节引出的话题,虽然不同意学评教是逼教师取悦学生的说法,但觉得教师节本身就是扯淡的玩意,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精力放在应该放的地方呢? 所以俺今天不说教师节,让它自生自灭去吧! 学评教绝对应该大力提倡,这是最好的监督方式。俺知道有比学界更差劲、更肮脏的东西,但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解决人家领域的问题。如果我们有精力的话,还是关注一下我们学界自己的事儿吧。学评教就是从学生的角度评价老师,难道学生评老师都是胡扯吗?倔人倒觉得教师自己评或管理者评教师有些扯!请不要认为学生都是傻子,什么都不懂! 学生中的确有故意捣捣乱的,但倔人相信参与学评教的学生90%以上都是认真的。俺就遇到过类似的一次( 也许学生不是捣捣乱,人家是真实观点 ):俺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虽说都不怎么高,但讲课还是挺受绝大多数学生欢迎的。可有一次俺看到学评教的记录中就有一个67分(自我感觉怎么也有80分左右吧?),其他都是95分以上。那次选课学生数18人,参与评教者可是21人,俺估计有的学生替俺拉赞助了。我是不知道这个学生到底是谁,如果知道的话,倔人绝对有信心让他改变对倔人的看法!倔人俺从来都不惯学生的,考试不给范围,划题更是没门,不及格者最多达到34%(受到督导员通报),有的学生考试5次都不一定及格。俺经常对不及格者说:不是我教的课有多么重要,也不是课程里知识多么的不可或缺,而是你的态度与能力必须过关! 假如我们认为有90%的参与学评教者都是瞎胡闹,那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教师可就基本上彻底失败喽!就是嘛,如果我们教师教的学生连老师的综合评价都不靠谱,国家、社会还敢指望这样的学生吗?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难道这样德行卑劣的学生不是教师教育出来的而是天生的?学生表现出优点,就是教师或导师教育的;学生出现问题就是学生自己的事儿,有这样讲道理吗? 学评教,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并且应该大力提倡,这也是学界推进真正民主进程的一个侧面或方式。为什么有的学校就敢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而有的学校就不敢呢?有的学校甚至敢开展我最喜爱的导师评选活动,俺为这样的学校与校长叫好!请相信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他们一定能够评价出最合理的结果,也定会肩负起建设国家、振兴民族的历史重任,评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有没有自己对学评教理解不深而真正取悦学生的教师呢?肯定有啊,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嘛,很正常啊。就像教师队伍中存在不合格者一样,很是正常,根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还有禽兽不如的教师呢,难道这说明教师都是豺狼虎豹了?讲一个小故事,可能有些启示作用:有一次与狮子吼吵架,无非是嫌俺挣钱少、地位低呗。可这是事实呀,因此俺底气当然不足,只能以小话搪塞:你看,俺还是不错的,虽然挣钱少点,手里也没什么权力,但作风正派,领导放心,同事交好,学生爱戴。。。。。。 如果你没完没了、再不体谅,也许一气之下、急眼了下道、变坏你可别后悔 。。。话音未落,狮子吼大吼一声: 请你不要为自己要变坏设计前提条件 !一句话吼得俺哑口无言!本来俺是有理的,怎么变得似乎没理了呢?不过,过后细细想来,狮子吼还是棋高一着啊! 这篇博文,如果不认真体会,很可能被认为是取悦学生,但仔细琢磨可就不一样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6111 次阅读|5 个评论
在化生学院201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代表教师的发言(节录)
李丕鹏 2010-9-11 00:05
非常感谢学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站在这里!先说一句: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这是一个充满神奇与震撼的时代,是一个偶然与必然交织的岁月。全校20多个教学单位在这里一天一天的召开新生开学典礼,而我们却在今天,难道这是巧合?天意?因为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我提议让我们一起以热烈的掌声向教师们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贺! 当然,同学们更别忘了会后至少给自己过去最喜欢的老师发一个感念师恩的短信!谢谢同学们! 跑题了,让我缕缕!言归正传,我站在这里是代表学院的教师们和大家拉拉家常。 首先,我代表全院教师向新同学们步入科学殿堂,表示最最最诚挚的祝贺!今天我们这些战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老师们,更是以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和满腔热情欢迎着你们的到来。 作为你们的老师,我们会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严以律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同学,努力成为你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同学们,说句心里话,我不是根叔,更不愿是你们的犀利哥,我很想做的是你们的老师加朋友。我们会发扬我校博学厚德,尚美健行的校训,与你们教学相长,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我们会尽自己所学所知所能,为把你们培养成优秀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而不断奋进。 同学们,你们经过千辛万苦来到这里,站在了你们人生的新起点上。一定要看到你们人生的道路不仅变得更加宽广了,而且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大好机会。在化生学院的日子里,将是你们武装起自己的最好时节,是你们迎接美好人生的开始,更是你们收获各自梦想的农场。 我们学校今年获得了国家报送研究生面试的资格,我们学院更会有生物学和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我们有多位老师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内著名高校作兼职教授,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相信在同学们毕业前,我们学院会为你们提供更多的研究生报考和学习机会,我希望你们珍惜这些机会,我也更相信你们一如既往的刻苦学习和拼搏,会有很多人在这里继续深造,成为更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不仅成为学士,硕士和博士,我期盼着你们20年后你们有人能成为名师、大师、院士、老总。另外,我们今年建立的辽宁省生物技术等特色专业,将为你们的专业发展提供全新的教学和实践平台,我相信你们会学习到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练就一身服务社会的好本领。 。希望同学们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样的名言,把目光放远一些。大学是个梦想加工厂,你们要怀揣着自己美好的梦想,树立远大的目标,更要有肩负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重任的魄力和抱负。我们相信在这里洒下你们青春的汗水,换来的明天肯定不是梦,而是梦想的实现。 为了顺利实现你们的梦想,希望同学们要首先完成最华丽的转身和蜕变,从思想上、认识上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为大学生和研究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你们的大学生活和学习迈出坚强有力的第一步。大学不同于中学,研究生不同于大学生,我们沈师和化生学院更有我们的特色。万事开头难,面对这新的环境,你们不妨和高年级同学多接触接触,和在沈师读书和工作的你们中学的校友和乡亲多接触接触,和我们老师多接触接触,尽早多了解大学多了解沈师多了解我们学院多了解你们的专业 大学又是最辛苦的地方,是炼钢炉,更是未来的孵化器。生物、化学和环境等专业更是涉及面广、专业课程繁多、实验性特别强的学科。希望你们能珍惜时间,充分利用这里的图书和师资资源,勤奋好学。向老师求教,向同学学习,更要学会自我学习。我们更期盼你们能够充分利用我们优良而丰富的科研平台和社团活动,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主动走进我们的实验室和科研室,通过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培养你们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你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辨能力。积极投身到社团活动中,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开阔你们的视野,提高你们的综合素质,锻炼你们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等。为你们毕业后步入社会做好充足而完善的战前集训。研究生更要高标准的要求自己,以求实、创新、团结、奋进作为读研期间的座右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希望你们在这里能吸取我们中华文明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养成优良的道德伦理观,富有爱心,明辨是非,谦恭礼让,诚信为人。我国古人尚有恻隐、辞让、羞恶和是非四心之说,何况我们21世纪的文明人。同时,更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定要牢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龄,你们绝对会明白李老师不是一个大忽悠! 同学们,想给你们说的很多,不尽之言,以后和老师们慢慢交流吧。不过,我最后再告诉你们,大学其实更是人生最美好的旅游圣地,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享受学习、享受人生,鉴赏知识、沐浴文明,创造未来,将自己锻炼成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同学们,我们的梦想一定要实现,我们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2010-9-10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812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生的礼物(原创+转载)
李丕鹏 2010-9-10 01:10
忙着给WWF写汇报,看到刚刚毕业读博的学生在他们创建的我学生们的QQ群-乌托邦发来节日礼物。 我欣喜收下,分享如下! 0:11:39 刚做完实验,累死了,现在已是教师节,编段顺口溜祝李老师和陆老师节日快乐! 0:11:45 九月九日夜秋雨初袭 祝李老师、陆老师教师节快乐 轻罗薄衫犹未更,凉雨瑟风惊人醒 切急切行观庭树,恍知已是秋之景 初识恩师酷暑尽,别时亦是枫叶红 今日秋叶身边落,心中忆师绪难平 师之风姿奔放处,风流内敛众不同 此异学生始不知,徒留窘然增师情 高瞻奇思指前路,意深情动释人生 警言寄语心中绕,良苦教诲耳边萦 吾今远赴求学路,初窥门径潜修行 回首往昔来时路,亦师亦友情谊重 愿师永如常青树,桃李盛结溢香浓 枝桠桃李情维系,日曦东启相映升 ------------------------------ 我也信手回礼如下,只是觉得学生文采是我师: 学子才八斗,信口辞师情 我园桃李花,堪折直须折 教书未解惑,皆因水半瓢 育人难尽意,汗颜灯五更 (1:09 修改)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043 次阅读|1 个评论
硕士生、博士生是否需要独立思考?
cutefay 2010-9-9 09:53
前几天和几位来自不同专业的朋友一起小聚,在谈论到各自的课题的时候,其中一位同学(其他研究所的博士生)跟我说,他很怕他导师把他的论文投在一个很差的期刊上,因为他导师对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总是打压。他导师最喜欢那种很听话的学生,导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自己不需要思考。而他是一个总是很有想法的人,所以导师不喜欢他这样的学生。 因为我不了解实情,我不知道他的话中关于导师的打压是否夸大其词,但是有一点我想是真的:他的导师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喜欢学生听他的话按照他的想法做课题。 通过这件事情,我在思考一个话题:硕士生、博士生是否需要独立思考?这个话题需要根据导师的情况来分类考虑,还要根据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情况分类考虑。 如果导师在某个课题上的水平不太厉害,也就是说导师在这个课题上也没什么好的思路的话,那显然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需要独立思考,否则课题就做不好。 如果导师在某个课题上的水平很牛,导师总是有很多很好的思路,那么这个时候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有不必独立思考的条件,导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去找导师问。按照这样的路走下去,自己的硕士或者博士课题应该会一帆风顺,很容易顺利毕业,并且最后发的文章可能还都是很不错的文章。这是因为姜还是老的辣,导师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那么多年,水平可不是盖的。这种情况在不需要做实验的理论研究方面更为突出,因为不需要做实验的话,要出成果就是靠思路了。而在需要做实验的研究中,这种情况还会稍微有所不同,因为好的思路做实验不一定有好的实验结果,还需要在实验的实践过程中多思考总结,不断地调整实验方案。 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不必思考对自己好吗? 如果是一个硕士生,并且将来不准备搞科研的话,那么完全按照导师的思路去做,自己不独立思考倒也还行,因为毕竟对硕士生的要求不高。 如果是一个博士生,那么完全按照导师的思路去做,自己不独立思考那就有问题了。这样的情况培养出来的博士生,如果未来还继续科研,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就不会再有这样一个保姆式的导师来给自己提供思路,就需要自己独立思考。而博士生期间没有培养出这样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未来如何独挡一面呢?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一个学生很爱独立思考,但总是不听导师的指导,那也有问题,因为大多数学生在这个课题领域的眼界和水平不如导师,自己思考的东西未必正确,不听指导的话容易走死胡同。 因此,从导师的角度来说,即使自己很有想法,也不要拼命限制学生们自己的思考,应该留给学生一点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并且对于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的想法,要经常和学生们讨论这样的一些独立思考的新想法。如果学生们的想法正确,那么就应该给予鼓励继续思考和做下去,如果学生们的想法有问题,那就要多交流指导,从道理上说服学生放弃原有的想法。另外,我觉得导师应该给那种聪明并且爱思考的学生更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空间,因为这样的学生的创造力很高,很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课题上做出一些很漂亮的成果。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即使导师很牛给的指导很多,也要多去思考,思考导师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思路思考这个课题,在导师的思路基础上是否有改进之处等等。如果在思考中觉得导师的思路有问题,那应该通过查阅文献、推理论证或者实验论证等方式,证明导师的思路有问题,然后跟导师交流。这样有理有据地跟导师交流,我觉得绝大多数的导师都不会反对的。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10723 次阅读|21 个评论
炮轰“教育部”
ljxm 2010-9-7 10:55
“ 教 育部”若干年来干了些什么事情,我想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清楚。近日与高校的一些负责人谈天,了解到“教育部”出台了“3+1”,目的是为了毕业生出来不适应工作而采取的“措施”,殊不知,这么多年来高校的教育严重失去“实习”的环节,若干年前正常的教学计划有实习一重要环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生自己找实习的单位,实习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学校的责任不知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去夜总会?去泡妞?去......。现如今,1是要去单位工作一年,谁来找单位?又会是学生自己吧?4年的高等教育又会演变成3年??????呜呼难怪中国出不了世界大师级人物!!!!!!!!!!!!!!!!!!!不知我们教育部的官老爷在干什么??????? 附:店家公开叫卖实习证明盖章 学生称见怪不怪(图)( http://news.sohu.com/20100907/n274751348.shtml ) 暑假结束了,实习谁来证明?   有人从中瞅到了“商机” 店家公开叫卖实习证明盖章   商报济南消息 随着新学期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到学校。然而在忙碌中,弄份实习证明成了许多学生的“必修”项目。暑假没去实习,却要弄份证明,有人看准了这一“商机”,公然叫卖实习证明盖章。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驻济某高校,在学校图书馆下的校内商业区里找到了开辟这一“业务”的文印店。文印店在外间的窗玻璃上和墙面上分别贴着两张启事:本店有偿提供暑期社会实践公章,盖一个5元,5个以上3元。店家还把该店能提供的印章样本公布了出来,供学生选择,而印章图样大多是“某某文印公司专用章”。   “又一个盖完章了,这一会儿已经来了六个了。”附近一家商店店主说,新学期学生都在突击实习鉴定,所以商店的生意很好,来盖章的学生不在少数。   记者调查   交上钱就能开证明   记者以该校文学院大三学生的身份,要求文印店工作人员在实习证明上盖章,对方表示没有问题。随后记者在该文印店的空闲电脑上敲出了包括“实习证明”四个字在内总共不到50字的实习证明,内容是“兹证明,某高校文学院大三学生王某在我公司实习,表现优异。”对方对此似乎见怪不怪。证明打印出来后,对方让记者随便选一枚印章盖上就行。   记者借口担心被老师发现,要求对方用一个使用比较少的印章。“你们不是新来了两个么,用那个就行。”这时旁边摄影店的工作人员竟然帮忙出主意。   随后,文印店工作人员拿出一个小铁盒,从中选取了两枚,分别在记者打出来的一式两份的证明上盖了章。   盖一个5元 五个以上3元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售卖印章的商家,在这所学校里并非只有一家。就在图书馆大楼附近的商铺里,还有一家电子产品店和一家书店也曾经经营过类似的业务。   “卖书那家也提供过免费印章,不过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不干了。”一位学生介绍说。随后,记者来到了这家书店,以学生身份询问有关实习证明盖章的事,对方表示“现在没有章了。”   记者在目前还在“营业”的这家文印店张贴出的说明上看到,为了吸引更多学生使用他们的印章,他们还可以打折促销。“盖一个章5元钱,5个以上3元”。   印章从哪里来?自称是借的   一家文印店怎么会有这么多印章,能保证是真的么?文印店工作人员一出手,就亮出了六枚印章,跟记者一同等着盖章的学生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这些都是老板借来的,保证是真的!”文印店的女工作人员介绍说。但是关于印章的具体来源她并不知情。“那你知道这些店在哪里么?一旦老师问起来我不能说我不知道吧!”记者试图再次探听更详细信息,对方表示,“绝对能用,你上网查查,都能查到的。”   文印店旁边的商家透露说:“这家店老板的朋友也是开文印店的,开了好几家公司,这些印章就是他弄来的,好像有一家店在中心医院附近。”不过,这名商家表示只是听说,不敢确定。而记者发现,铁盒子里的印章除了3枚是正常印章之外,其余三枚印章还贴着白色双面胶带,翻开胶带,上面竟然写着“财务专用”。   “模糊一点才更安全” 付过款之后,记者仔细查看了一下留在“证明”上的印章,结果发现两个版本的印章都不是很清晰。   “这样不清楚也能用么?”记者再次提出了疑问。 “这你就不懂了,这章不能印清楚,模模糊糊才好。” “太模糊了,老师看不清楚,会不会怀疑?”   “放心吧,好多学生都盖好了,出不了问题。”而记者了解到,这家店其实并非今年初次营业,“他们去年就开始干了,今年也干了半个月了。”文印店附近的商家介绍说。   学生反应 B “没觉得不正常,都是走形式”   对于商家开辟的这一项新“业务”,记者在校园里随机采访了部分学生。令人意外的是,不少学生对此事表示“见怪不怪”。   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规定在年终评优参数里,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指标,学生要参评,必须完成社会实践并交上证明。“我们发现,老师只看实践证明,并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去实习了。”   “有需求就有供给,花上几块钱,比求人看眼色要好得多。”一位大二学生说,他早就准备好暑假结束时在学校附近找一家经常光顾的餐馆,央求老板帮他盖章。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是“自欺欺人”。   网友观点 C “买章”学生无诚信   昨日下午,记者将此事发到了商报热线的网络平台(QQ群100899181)。对于此事,有网友表示,“这样的一纸证明有啥用?”“这种不讲诚信的行为发生在校园里,让人寒心。”   “社会实践是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的好机会,实习证明的目的是总结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找到不足,而取得了什么成绩,则是次要的。为能获得年终评优资格,学生们追求实习证明,本身就是舍本逐末。为此“买来”实习证明,更是一种欺骗行为。也许他们当中有些人只是想交差了事,但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这样的一纸证明毫无作用。”网友“云飘飘”如是说。   教师意见 D 诚信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而对于此事,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驻济高校教师称,从表面上看这件事反映的是学生的诚信问题,实际上则是高校教育机制和诚信培养机制的问题。   “如果学校能够严把关口,学生怎么有机会制造假证明呢。如果教师们能够抽查其中部分证明,还会发现不了其中的猫腻么?如果学校一直严格对待学生的实习工作,在校园里怎么会有商家冒险去赚三五元钱呢?”学校要求学生诚信,却没有一个培养学生诚信的机制,以至于在某些方面教而不严,对学生失信。这就像教师布置了作业,却不认真检查,好学生也会偷懒。学校和学生中间有了裂痕,自然就会有人钻这个空子。”   律师观点 E 文印店或涉嫌盗用公章   对于文印店“出售”公章一事,山东千舜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伟表示,该店存在滥用公章行为。公章作为一家公司的印信,代表着一个公司的信誉和法律责任,如此廉价出售本公司的信誉,并不是商家应该做的。即便这些公章并非所属商家授意允许对方使用,至少属于不规范使用。如果这些公章并非对方授权,那么使用者就有盗用公章,甚至伪造公章的嫌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63 次阅读|2 个评论
让那些“瘟神”赶快去吧!
热度 1 max 2010-9-5 22:58
又到 9 月开学时,是那些怀着梦想的青年学子们到大学求学的季节,也是各大学大幅甩卖文凭的季节。 君不见,一开学,匆匆忙忙的是那些要补考的、重修的,能耐的家长们也开始粉墨登场了电话中给儿子的代课教师讲述自己的儿子如何地优秀,就差 1 分到北大、差 2 分到清华的历史,现在的儿子全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让授课教师如何手下留情。如不行,恨不得找美国总统,曲里拐弯最后还是要找这个代课教师,何苦呢? 其实,家长有所不知,教师甚至学校巴不得你们全通过,立马给你儿子发张毕业证,但你也得让大家做做样子,表示认真么!但是,这些儿子们简直就是一个瘟神,死活赖在学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地没上够,还要上大五和大六,他们专门学张铁生,看看老师和学校怎么办?那只能奉陪你到大六,想陪到大七关键也没有了。 一到考试前后,大学热闹了,家长恨不得都去找校长,让自己的儿子不上课还要得高分,并且理直气壮地认为大学上的课没用。如果这些学生是瘟神,那这些家长就是 SARS ,他们实际上是腐蚀大学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一直和学校做拉据战。 瘟神们,你们赶快走吧,我们也不会为难你的! SARS 们,你们别再来了!
个人分类: 教育|3296 次阅读|1 个评论
[今菲昔比]我学生时代佩服的一些同学2
cutefay 2010-9-5 16:58
上一篇博文讲的是我大学尤其是大一时代佩服的强者们,这一篇博文要讲述我研究生时代佩服的强者们。 我见到的绝大多数才华出众的人,往往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也都是很强。我想,可能这是因为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众,那他在这方面肯定是个勤奋刻苦的人,并且也是一个聪明的人。有这样聪明的头脑和勤奋刻苦的精神,用在其他方面,也同样能够比一般人做得更好。所以,虽然一个人的业余才华能力不代表一个人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但是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虽然有例外的情况,但是至少我见过的大多数情况都是如此的。 大学毕业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大学过得还算挺完美的,学习成绩不错保送研究生,参加和组织了很多活动,还获得过学校一些比赛的奖,因为参加的活动多,认识了很多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朋友。当时定位的好学生是能够在学习成绩以及学校活动上都做得很好的学生。因为当时的目光仅仅限于此,所以最后的结果也不会超过当时的设定的理想目标。 而到了研究生时代,发现自己大学时代的好学生标准太狭隘了,有些坐井观天的感觉。北京这边的学校比我大学那个城市的学校思想开阔得多。这边的很多学生在大学时代会想着如何去接触社会,去寻找实习机会,而不仅仅限于学校内的那一亩三分地的事情。现在找工作时实习经验非常重要,即使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再优秀,组织活动能力再强,再多才多艺,用人单位也不会关心的,他们关心的是你是否能够一来就能干活,因此,实习经验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了。 我大学时候佩服的人大多是我两三年就能超越的,而研究生时代佩服的人,则是我很难超越的,因为确实是非常强的,不仅才艺方面很强,工作能力也是非常强的。 我研一的时候,最佩服的人有四个: 1、我研一时的舞伴。我很佩服他的是,他简直是个全能的人,什么方面都很强。先说文体才华方面,网球、羽毛球的实力都是全校园前几名的,足球、篮球、排球水平也是校园前几名。跳舞也是当时校园里No.1水平的,K歌的实力也很强。他也是个生活很有品位的人,跟他一比我就很老土了。他学业也是很不错的,工作能力很强,做事情很有分寸,看问题很到位。最后,他毕业后去上海的一家外企工作了。总之很少有缺点,浑身都是优点。当时我做很多事情都是他帮忙指点。 2、我同班同学。我原来对我那话语不多的同班同学没有多少关注,后来我听我那一直很佩服的舞伴说起我这个同班同学,他说起的时候是用很佩服的口气说的,我这才发现我班里居然有这样的牛人啊!此同学以优异的成绩从一所名牌大学保送中科院的研究生,羽毛球打得相当好,从小按照专业水平来训练的,他说他高中的时候教练为了训练他羽毛球,还让他每天跳绳跳10000个。他摄影水平也是中科院学生中前几名的水平,此外还是中国某电影字幕组的骨干(就是翻译外国电影,制作字幕)。他话语虽然不多,但是非常冷静,看问题相当到位,是典型的天蝎男形象。此人也相当有品位,我们同班6年时间,他经常开玩笑鄙视我没有品味,还说我像个小孩。他这么说我不生气,因为我的确很多方面远远不如他。所以他算是我在班里的狗头军师,班里组织什么活动,我一般都会先私下问问他有什么建议。他在他们课题组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在他的专业领域做得也是很出色的。 3、我们系学生会主席。我以前在我写的一篇我佩服的漂亮又有能力的女子中一文中专门写过她,这里就不多说了,她是有一年西部礼仪小姐冠军的获得者,人漂亮有气质,很有才华,能力又非常强。她组织和领导能力一流,口才一流。简直是太完美了。当时我们学生会人才济济,但每个人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后她毕业后去了一家外企。 4、我们同系兄弟班的一位女子。这位女子已经不幸去世了,真是天妒红颜,让人感慨万分。她长得很漂亮,很像《还珠格格》中演晴格格王艳,身材比王艳好。她大学是新闻传播的,结果考上化学专业的研究生,这点太令我佩服了。她的主持才能、舞蹈才能等都是一流的。她在我们系给我们增添了很多亮点。至今她穿着时尚走在校园里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就像是专业模特的感觉 这篇就写这么多了。
个人分类: 今菲昔比|4914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tchaoke 2010-9-1 22:11
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 序:此文针对本科生和一、二年级的博士、硕士生,对高年级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也应该有参考价值。该文的一些背景可以参考我此前关于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9932 】 从小到大,我感性思维多一些,不善于读书。 85 至 89 年在清华生物系读本科期间,从未读过任何一种英文专业期刊。我受到的与英文阅读相关的训练一共只有两个。一是我在 1986 年暑假期间选修的时任系主任的蒲慕明老师开设的《生物英语》系列讲座,隐隐约约记得蒲先生让我们阅读一些诸如 DNA 双螺旋发现之类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很有意思。但时间较短,暑假过后也没有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二是《生物化学》这门课。与现在的清华生命学院形成鲜明对比,我上大学期间的所有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采用中文教材、中文讲课,只有郑昌学老师讲授的《生物化学》采用了 Lehninger 的《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而且郑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学生每次课后阅读 10-20 页教材。我们同学大多感觉到专业英文阅读有所提高。 1990 年 4 月至 7 月初,我在依阿华州 Ames 小镇的 Iowa State University 度过了初到美国的前三个月,其中大部分时间在 Herbert Fromm 教授的实验室做轮转( rotation ),跟随刘峰和董群夫妻两人做研究(刘峰现在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做教授)。当时感觉最困难的就是读专业论文。有一次, Fromm 教授要求我在组会上讲解一篇《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的文章,我提前两天开始阅读,第一遍花了足足六个小时,许多生词只能依靠英汉词典,文章中的有些关键内容还没有完全读懂,当时的感觉是 JBC 的文章怎么这么长、这么难懂?!真有点苦不堪言。为了能给 Fromm 教授和师兄师姐留下好印象,第二天又花了好几个小时读第二遍,还做了总结。第三天我在组会上的表现总算没有给清华丢脸。但是,前前后后,真搞不清楚自己为了这一篇文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 90 年 7 月我转学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后,与本科来自北大的虞一华同在 IPMB program 。虞一华大我一岁,来巴尔地摩之前已经在夏威夷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对于科研论文的阅读比我强多了。他常常在 IPMB 的办公室里拿着《科学》和《自然》周刊津津有味地阅读,看得我很眼馋,也不理解其中那些枯燥的文章有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他在读很有意思的科学新闻。科学新闻能有什么意思?虞一华给我讲了好几个故事: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诺贝尔奖得主 David Baltimore 如何深陷泥潭、人类基因组测序如何争辩激烈、 HIV 病毒究竟是谁发现的,等等。我还真没有想到学术期刊上会有这么多我也应该看得懂的内容!从那时起,每一期新的《科学》和《自然》一到,我也开始尝试着阅读里面的新闻和研究进展介绍,这些内容往往出现在 News Comment Research News News Views Perspectives 等栏目,文笔平实,相对于专业的科研论文很容易读懂。有时,我还把读到的科研新闻讲给我的同事朋友们听,而同事的提问和互动对我又是更好的鼓励。除了《科学》和《自然》,我也常常翻看《科学美国人》 ( Scientific American ) 。 与《细胞》 (Cell) 、《生物化学期刊》( JBC )等非常专业的期刊不同,《科学》和《自然》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用来做科普教育的。《科学》周刊的 Perspectives 和 《自然》周刊的 News Views 栏目都是对重要科学论文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一般 1-3 页,读起来比较通俗易懂,较易入门。读完这些文章后,再读原始的科学论文,感觉好多了!而且可以把自己的体会与专家的分析比较一下,找找差距,有时甚至也能找回来一点自信! 从 1998 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到现在清华大学做教授,我总是告诉自己实验室的所有年轻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下面这几点读科研论文的体会,也希望我的学生跟我学: 1. 请每位学生每周关注《科学》和《自然》。(生命科学界的学生还应该留心《细胞》)。如果时间有限,每周花一个小时读读这两种周刊里的 文章标题 以及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论文的 abstract , 即可!这样做可以保证一个学生基本上能够跟踪本领域最重要的发现和进展,同时开阔视野,大概知道其它领域的动态。 2. 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细读《科学》和《自然》里的新闻及科研论文。如果该科研论文有 News Views 或 Perspectives 来介绍,请先读这些文章,这类导读的文章会提炼问题,就好比是老师事先给学生讲解一番论文的来龙去脉,对学生阅读原始论文有很大帮助。 3. 在读具体的科研论文时,最重要的是了解文章的 主线逻辑 。文章中的所有 Figures 都是按照这个主线逻辑展开描述的。所以,我一般先读 introduction 部分,然后很快地看一遍 Figures 。大概知道这条主线之后,才一字一句地去读 results 和 discussion 。 4. 当遇到一些实验或结果分析很晦涩难懂时, 不必花太多时间深究 ,而力求一气把文章读完。也许你的问题在后面的内容中自然就有解答。这与听学术讲座非常相似!你如果想每个细节都听懂,留心每一个技术细节,那你听学术讲座不仅会很累,而且也许会为了深究一个小技术环节而影响了对整个讲座逻辑推理及核心结论的理解。 5. 对个别重要的文章和自己领域内的科研论文,应该精读。对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每一篇论文则必须字斟句酌地读。这些论文,不仅要完全读懂,理解每一个实验的细节、分析、结论,还必须联想到这些实验和结论对自己的课题的影响和启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6. 科学论文的阅读水平是循序渐进的。每个人开始都会很吃力,所以你有这种感觉不要气馁。坚持很重要,你一定会渐入佳境。当你有问题时或有绝妙分析时,应该与师兄师姐或找导师讨论。 7. 科研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科研论文的阅读。每一个博士生必须经过严格的科研论文阅读的训练。除了你自己的习惯性阅读外,你应该在研究生阶段选修以阅读分析专业文献为主的一至两门课,在实验室内也要有定期的科研论文讨论( Journal Club )。如果你的实验室还没有这种讨论,你们学生可以自发地组织起来。 8. 前面几条都是讨论如何提高科研论文的阅读能力,但是一旦入了门,就要学会 critical reading 。不要迷信已发表的论文,哪怕是发表在非常好的期刊上。要时刻提醒自己:该论文逻辑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靠,实验证据是否支持结论,你是否能想出更好的实验,你是否可以在此论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重要问题?等等。 天外有天,读科研论文是一件很简单、但也很深奥的事情。一般的学生常常满足于读懂、读透一篇好的论文,优秀的学生则会举一反三、通过查找 references 纵深了解整个领域的历史、现状,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可能进展。 我从 1990 年对学术论文一窍不通到 96 年博士后期间的得心应手,还常常帮助同事分析,自以为水平了得。但是有一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严重不足,颇为羞愧。 1996 年,是 SMAD 蛋白发现及 TGF- b 信号转导研究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年,哈佛医学院的 Whitman 实验室在十月份的《自然》杂志上以 Article 的形式发表了一篇名为 A transcriptional partner for MAD proteins in TGF- b signaling 的文章。读完之后,正好遇到 TGF- b 领域的著名学者 Joan Massague, 我对 Joan 评论说: Im not so sure why this paper deserves a full article in Nature. They just identified another Smad-interacting protein, and the data quality is mediocre.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Joan 马上回应我: I disagree! This paper links the cytoplasmic Smad protein into the nucleus and identifie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as its interacting protein. Now the TGF- b signaling pathway is complete. It is a beautiful Nature article! 这件事对我触动极大:原来大师的视野和品位远远在我之上。从那以后,我也开始从整个领域的发展方面来权衡一篇文章的重要性,这件事对我今后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审稿、自己实验室选择研究课题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今,我阅读一篇本领域内的科研论文,非常顺利,而且常常可以看出一些作者没有想到或分析到的关键点。回想从前,感慨万千,感谢蒲慕明、郑昌学、虞一华、 John Desjarlais 、 Jeremy Berg 、 Joan Massague 等一批老师和同事对我的帮助。我很留心,也很用心。 希望所有的学生也能通过努力和坚持对英文科研论文的阅读得心应手!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0496
个人分类: 转载文章|2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紧紧握着硕士导师的手
wangxh 2010-8-28 12:53
看了孟津老师的博文《 握着父亲的手 》,眼前浮现出十多年前在硕士导师弥留之际,笔者握着他那已经骨瘦如柴的手、断断续续交流一个晚上的情景。当时没想到的是这竟是老师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夜,也是我与老师最后一次交流 这位导师,虽然给予我的论文指导不多,但其实是登记在册的硕士导师,我是其名下唯一一位硕士生(下文提及的导师或老师均指该老师)。由于那时研究生比较少,俺一入学就有俩硕导(另一位就是俺以前博文里经常提及的实际上的硕士导师); 3 年后毕业论文答辩海报上写了三个老师的名字。还有一个没写上但也一直以硕导自居俺也愿意成为他们的学生,对他们四人都导师般尊重。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年导师突然病倒了,而且是癌症中晚期。在北京治疗期间,俺曾经专程到医院探望,没想到数月间竟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当时心里很是难受。但老师天生潇洒,仍然与我们谈笑风生,如果不了解其为人与性格,还真认为他是故作镇静。 当转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时,我们都有了预感。在去医院探望过几次后,老师突然病情加重,需要轮流夜里陪护。由于老师家人长期以来已经筋疲力尽,所以我立刻提出陪护可是第一个外人,由于是亲学生,其他人根本没法争,老师家人也很是放心。 吃过晚饭之后,师母回家休息,我开始照料老师的一切应答。找个小凳子坐在老师的病榻边, 紧紧握着老师的手 老师的手很凉,我想通过手臂传递自己身上的一些热量给老师,以温暖他那病魔缠身的躯体【俺的手一年四季总是热乎乎的】。其实已经不敢紧紧地握了,因为老师的手已经不再是男子汉般的刚劲有力,而是细细的、软绵绵的、几乎无血色的。记得老师还分析了实验中晶粒异常长大的原因与机理【虽然我不认为很合理,但后来记录下来,并且一直保留着,中间几经更换电脑,始终复制过来,未敢轻忘】。 过了一会儿,老师突然闻到烟味,老师说修慧,你可不能在屋里抽烟啊!(老师的眼睛始终闭着)我说没有啊(其实我的心思全在老师身上,根本没有嗅到进入房间的烟味),走出病房劝走在廊里抽烟的陪护者。大便一次,小便两次,喝水两次总觉得有事做才是陪护嘛!擦屁股、倒便盆,每样都做的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当时也很感激老师没把我当外人。每次干完活就坐在床边 握着老师的手 、等老师主动与我说话(我知道病人是不能多说话的)。估计已达午夜,老师说修慧,你也休息吧,有事我叫你,明天是不是还要上课呀?我说好吧,我机灵着呢,有事你稍稍一动或一出声我保证醒来。【我睡觉很轻,并且不打鼾】 第二天清晨,当我醒来时,老师好像还在睡着呢。我没敢动、也没敢起来,静静地躺着等老师醒来。当师母 7 点左右送来饭时,我才起床,并告诉了她夜里的一切经过。师母低声嘀咕了一句还大便了?已经好几天没有大便了......师母是医生,其实她这话里是有话的,只是当时我不明白。 没想到,下午便听到了噩耗导师去世了!追悼会上我们几位学生敬献的花圈上的挽联还是我亲笔书写,老师永垂不朽!老师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曾经非常的辉煌,遗憾的是老师仅仅度过了 58 个春秋!导师虽然不在了,但留给我依然是洒脱、自信、儒雅、干练、睿智...... 阴阳两界,天各一方。老师在天上,我在地上,说什么老师也听不到,在2010年教师节来临之际,这篇文字权当缅怀导师吧!
个人分类: 社会|4295 次阅读|7 个评论
玉树地震
mhdy 2010-8-26 20:14
2010-4-26日作 乍暖还寒玉树摇, 千余生灵瞬间凋。 万民顿首悲情切, 敢问苍天为哪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轻的心
pony911 2010-8-26 16:27
考完英语,有点感冒。走在回寝室的路上,用很大的音量在听小夏和小姚曾经嚎过的一首歌,歌词和曲调我都非常喜欢。听着听着,今年自己指导毕业的研究生,逐个浮现在眼前。他们好吗? 想想自己过去对他们可能还是太少了些理解。他们与我们不同,非常不同。我们不应该用一种尺度,一种模式来把握他们。虽然考虑各自的成长需求,但忽视了时代背景烙印在他们骨子里的精神。就好比父母,虽是好心,却很可能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年轻的心,有年轻的故事。如果心与心的脉动能够共鸣,那或许是最理想的。我想可能。但首先要丰富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而且是一年又一年。 我们了解学生吗?其实不了解。像父母一样,可能你知道周杰伦,但你能一口气说出十句以上他经典的歌词吗?你能解析歌声所传递的思想吗?很难。如果换成是张学友,还勉强。 周杰伦只是口味1,还有N多种口味。怎么样?怕了? 考试结束了,听歌,突然很想我今年毕业的学生们。默默祝你们在新环境里快乐,随心,随性,不要太过勉强自己。虽然生活很现实。有性格才会有天地。忘记很多我曾经唠唠叨叨的东西,可能根本不适合你们。 有空用蛐蛐联络。很惦记你们。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2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烂泥沟-官滩沟徒步小结
moxj 2010-8-24 17:16
我们的徒步活动距专业水准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的第二次次户外活动完成更加圆满(当然风景没有 徐、塘两峡一日探路 秀美)。 作为领队,我讲一点自己的感受:相对第一次,我对整体路线和时间的把握更接近计划 --- 由于自己跑地质的习惯,第一次只是在网上看了别人的照片和网络版地图就草率带领大家出行,途中各段时间把握差,比喻午餐时间和计划到达位置等;对队员身体条件及对外界感知了解模糊。这次有很多路段我是自己走过的,有很多是提前了解过的(由于有人提出要搞体验农家生活、娱乐互动的环节,我提前走访了石关子的农家,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这样觉得情感上过意不去。我转了 登山的哲学 、 什么样的户外 AA 是我们要的 AA 制!!!! 两篇文章表达我对户外的理解。其实这次我先走一点和当地人交流会对周围大家感兴趣的路线更好的认识,便于根据大家的需求和途中的情况灵活调节路线和行进方式, 按计划完成活动,每一个个体是最重要的,领队只是增加了一点和大家良好互动的考验 )。 以下我模仿时下媒体记述方式对这次活动总结: 在兰州地质所新一届学生会和团委的精心组织下, 8 月 21 日,刚刚回所的 2009 级新生和高年级学生一行 12 人赴榆中县烂泥沟和官滩沟开展了一整天的户外拓展 - 基础地质交流活动。 此次地质路线所处的两沟属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不同时代岩石出露丰富,自古生代加里东运动以来的各期构造运动均对该区有影响,古老的兴隆岩群在古生代构造的格架下经多期改造后发生不同程度变质,岩体形态丰富多彩;中生代形成的煤碳资源是区内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新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活动让保护区内的地形、地貌更加迷人多彩,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保护区设有野外实习基地。 由于很多同学从化学、环境等专业改学地质学,整条路线设计参照地质学专业野外认知线路设定。因为没有区域地质资料,途中认知采取新老学生讨论互动的形式完成,大家各抒己见,对兴趣点据理争论。 途径佛教文化景区,游览。 互相协助穿越荆棘林。 麦田和农民朋友交流、嬉戏。 完成计划任务,准备下山 。 (谢绝转载)
个人分类: 地质队员|4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所不能理解的国内学术现象之四:为什么不能更人性化地对待学生?
热度 2 ZSHuang 2010-8-21 15:58
根据我个人有限的经验判断,国内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与过去相比有了许多长足的进步,学生似乎享受着更大程度上的自由,这体现了国内高校人化化管理上的可喜的发展。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学生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许多方面对我来说很不好理解。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为什么学生用的电子邮件地址通常是一些枯燥而没有人性化的学号来标识?据说,正由于这个原因,这些学生在使用这些电子邮件对外交流时,经常会被外界作为垃圾邮件发送者而被邮件服务器屏蔽。如果这成为普遍现象,那么,学生的电子邮件地址的实际学术交流的作用是名存实亡。 实际上,把学号改成对应的名字来标识,并不需要太多的行政开销。把一个学院的几千名学生的学号改成对应的名字,在邮件服务器管理文件的设置改动上,对于一个熟练的系统管理员来说,花不到个把小时的时间,因为学号和名字的对应关系可以直接从学籍管理系统里导出。当然,还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把学生的中文名字改成对应的拼音名,以及避免重名而需要在拼音名字后再附加少数的数字给予区分,这对于打字员来说也是很容易的。 大家不是一直都在说,要以人为本吗?以人为本的精神就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方面。只有减少那些不可理喻的枯燥管理方式,才能让学生增添更多的学习乐趣,才能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更高效率地培养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科技队伍。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5815 次阅读|3 个评论
同学,你不做这个课题打算做啥?
boxcar 2010-8-21 08:18
刚才去王宝山老师的博客上看新博文【 1 】,顺便秒杀他在上一篇博文【 2 】中承诺赠送的 集手写、绘画功能于一体的最新款名牌笔记本(还带手写签名的)。 这次王老师提到了师生交流中经常出现一个场景,即学生(主要应该是研究生吧)常会追问 做这个课题有啥意义 ?看来,现在如果导师说不出足以让学生信服的课题研究意义或价值,那么有的学生就很可能会罢工至少要有怠工情绪,这时课题的进度(如果不是自由探索的题目)也必然受到影响。面对这种学生,其实导师也应该反问一句同学,你不做这个课题打算做啥? 是的,就是打算做啥。在这里,打算可以认为是打算盘,当然这个说法很老土,因为现在善打算盘年轻人不多了,都按计算器或者直接编程序了。通常情况下,导师要打导师的大算盘,他要考虑一个课题组的全局,谋划 N 个人参与的课题,更像编一个软件系统。学生也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在从自己的视角去主动评价所做课题的学术价值、对社会的意义甚至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会考虑在做这个课题中自己的利弊得失(做到什么?得到什么?学到什么?),这有点儿像编若干个子程序或者函数等模块。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所做之事没意义,工作结果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干活就是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消耗自己的体力,就不会主动去干,就算在导师的威逼(不干就别毕业)和利诱(干了就有钱赚)之下做了,也难免会有只出工不出力(或不出大力)应付了事。其实, 这个意义,看似有了结果才能被证实其真正存在,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处在被培养的状态的学生来说,过程才是真正重要的,意义应该体现在过程之中, 正如宝山老师所说,一个课题 更多时候是在做的过程中才发现其真正意义与价值。你不做,就没有意义,说啥意义啥价值都是骗人的鬼话。 可以说,任何安排给研究生去做的课题,最保底儿的意义就是可以 训练研究生,提升其科研能力 。 如果说一个课题在研究生开题时能说出些意义,这些意义通常来自于导师的讲述和文献的启示;在做的过程中会品出一些意义,这是研究生对所做工作的切身感悟;如果做得认真刻苦,在最终结题时应该还能讲出更进一步的意义,此时所说的不是过去的、别人告诉你的意义,而是你自己要告诉别人你的工作的意义,它可以去启示、教导后人。所以在课题结题时,通常不但有对已完成工作的结论,而且会有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现在导师和学生经常面临的问题是,难免有学生会在拿到课题时就一口咬定课题没意义而不肯做,也时不常地会有个别导师会拿一些并不新鲜的或者不切实际的课题方案要学生去做,学生自然会很抵触,以致直言没意义。面对着两种情况,就有了说出标题那句话的必要,这也就有了本文存在的意义。说出这句话的场景,可能导师被学生不断追问意义纠缠得不行之时,所以发出这种无可奈何反问,才把寻找课题的皮球踢还给拒绝课题的学生。学生如果能接住这个皮球,真提出自己的想法找出一个课题出来,和导师深入细致地讨论是否值得做(有意义)和怎样做,这个问题就算得到了圆满解决。这样算是比较好的结局,学生在自主寻找课题的过程中可以得到锻炼,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如果有幸碰上真正有能力的研究生,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没准会帮导师开拓出一个新的更好的研究方向呢,绝对是大家期待的双赢。 但是,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出课题,甚至根本没打算做啥,只是一味地以没意义为名否定和拒绝导师派发的课题,在心里面打算做的其实是烤脱附鸡阿姨出国、上网游戏人生、谈恋爱、当小资享受生活之类与研究生培养和做课题无关之事,如之奈何?脾气好的导师只能苦口婆心地劝说、许诺点儿好处哄着学生尽量去做,做一点儿是一点儿,期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培养出兴趣并真正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最终回心转意把课题做好。如果导师不太讲求工作方法、性情有些急躁,恐怕就会以延期毕业甚至退学走人相威胁了,学生如果个性再强些,难免出现针尖对麦芒的激烈交锋的场景,结果可能是双输课题没做成,学生也没培养出来。 关于导师给的课题有无意义和研究生自己能不能说清楚自己想做啥的问题,时时困扰着导师和研究生,似乎没有终极的最佳解决方案。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还有得双向选择,学生选导师,导师招学生时都应该慎重考虑类型是否匹配这个问题【3】,如果木已成舟,学生已经招进来了必须培养,那就要靠勤沟通、说实话【4】来争取最完美的结局了。 (本文为应和王宝山老师博文老师,做这个课题有啥意义之作) ~~~~~~~~~~~~~~~~~~~~~~~~~~~~~~~~~~~~~~~~ 参考: 【1】 王宝山:老师,做这个课题有啥意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4908 【2】 王宝山: 做一个厚道的 四有 博主 写在百万点击量之际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4590 【3】 吕喆:研究生如何选导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6456 【4】 吕喆: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应该多说实话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525
个人分类: 教育|8364 次阅读|6 个评论
变化中的上海人情味渐浓
罗帆 2010-8-20 13:59
第一次去上海,我三岁,只留下朦朦胧胧的印象。当时,母亲作为大学青年教师去那里参与四清后期的工作,常会旁听批斗会。唯一记得的是,母亲的同事喜欢逗我说:今天我们要斗你妈妈!我就会恶狠狠地喊叫:斗你,就斗你! 大三时去上海玩,一位同学邀请我去他家。很感激同学的热情,但他父母高傲和冷淡的神情,让我永远不想再次登门。那时的上海人优越感强,认为外地人都是乡下人。但在我眼中,上海就像一张由老房子构成的褪色照片。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没有多大变化,但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每次去上海出差,都会抽空出去逛街。售货员们爱理不理,旁若无人地讲着上海话。在内地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形下,在上海的重要任务是把带的钱花光。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离开上海,心中没有什么留恋。 近年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随着新移民的大量进入,上海人的内涵也发生了改变。 我校在上海办了 MBA 班,招收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去上课时,发现学员的素质普遍较高,他们视野开阔,守时认真,积极参与。据了解,学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大多数属于上海的新移民。结合激励理论的学习,我让他们做了激励反馈心理测验。结果表明,目前优势需要为安全需要的同学最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竞争激烈、充满机会的上海,生存的压力比较大,不少人缺乏心理安全感。我先后担任了四位在职学员的导师,除了一位因故停顿,其他三位都以优良成绩通过了论文答辩。其中,滢在论文中设计的出版社营销组织结构变革方案,目前正在所在单位实施,收效显著。 日新月异的上海,已经成为我校毕业生近几年首选的就业或求学的城市。我所指导的全日制研究生中,有数名去上海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两位去上海高校读博士。详见博文愿你们飞得更高更远(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3481 ) 最先去上海工作的学生是宁。她聪慧内秀,精明强干。实际上,我只是她的副导师,但她的喜怒哀乐,都愿意与我分享。毕业之后,她每年回武汉过年都会来我家,我们会避开喧闹静聊很久。我和先生分别去美国进修时,来去都经过上海,她主动承担了接送的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现在,她已经调往美国霍尼韦尔深圳公司,但与她在上海度过的愉快时光常令人回味。 去年,我们家去江浙一带自驾游,我在上海与弟子们相聚。详见博文师生在沪喜相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2612 )。 今年 6 月 17 日清晨,我乘火车到达上海南站。在上海交大读博的妮到车站接我,陪着我去酒店,然后一起赶往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 (IACMR)2010 年度会议会场。大会主题报告一结束,荔就跑了过来。她已经从同济大学博士毕业,在金融学院任教。师生相见分外亲,中午,我们一起在华亭宾馆旁边的沪菜馆共进午餐。 师生情就像花儿一样美好(左为荔、右为妮) 最令人高兴的是,妮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导师顾琴轩教授。顾老师穿着一套合身的米色套裙,庄重文雅,非常有亲和力。她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硕果累累,但两年前我们在广州会议时没能相遇。她与我同龄,治学严谨,为人坦诚,我俩一见如故,倾心畅谈。其实,妮当初先报考的是同济大学罗瑾琏教授的博士,后来因故没能上线,转而报考了顾琴轩教授的博士,有幸被录取。顾老师说,妮的科研基本功不错,夸我指导有方,并说我俩有缘,令人深感欣慰。 很快,我见到了可爱的罗瑾琏教授。两年前,我们在广州会议时相识,在上海重逢真开心!她依然留着童花头,热情活跃,思维敏捷。她是我的老乡,与我年纪相仿,又是同行。第三天中午,她请客招待同行好友,我也有幸参加。除了顾老师,还有北京大学的张一驰教授、南开大学的袁庆宏教授、湖南大学的姚艳虹教授。席间,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在大会闭幕式晚宴上,下一届会议的两位主席产生了。谢家琳和周京教授以对话的新颖形式,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新朋老友依依话别,相约两年后香港再见。 我与顾琴轩老师(左)和罗瑾琏老师(右)合影留念 在会议的间隙,我见到了两位已毕业的在职研究生。超满头大汗地送来两张世博门票,滢请我在小亭酒店共进晚餐,他们的盛情让我感动。此外,还与老友玉林在华亭宾馆的咖啡厅聊天,除了谈所在单位的绩效考核,还谈了他的家庭近况。得知他最近得了宝贝儿子,看到他乐滋滋的样子,心里真高兴! 此后,拿着学生们赠送的世博门票,我和随后赶来的儿子开始了起早贪黑的世博游。因为时间太紧,婉言谢绝了学生请客的邀请,也没有如约与在上海的高中同学们相聚。我将用过的门票保存下来,它们不仅有纪念意义,更凝聚着学生的深情厚谊。 这一次离开上海时,望着车窗外纷纷退去的高楼大厦,心中的依恋悄然泛起。变化中的上海,许多故地已经难以相认。虽然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但不可否认她变得越来越美,也越来越有人情味。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6498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几篇学生和导师关系写的不错的文章
yuxin218 2010-8-19 08:51
今天读到几篇写学生和导师关系的文章,感觉写的不错,特此分享一下。 第一篇 ,《 导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多交流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652 第二篇:《 。。。。。。 最不受欢迎的导师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880 第三篇,《 也谈谈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3508 第四篇,《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类似于婆媳关系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733 第五篇,《 我们需要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896
个人分类: 生活|4327 次阅读|3 个评论
“希望你好自为之”
罗帆 2010-8-18 10:46
个人分类: 人物写生|744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导师是爹,学生是妈
wujingzhi 2010-8-18 09:19
注:本文不涉及任何家庭伦理问题 。 爹妈纯属嫁接概念。有关描述纯属个人观点。有关家庭关系问题,请咨询相关专家。 另:爹妈概念侧重平等意思,这是与婆媳关系的很大不同。严重反对假用这个概念潜规则。 有句俗话叫家国一理,圣人们也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家的概念对我们是非常根本的。我想,导师与研究生关系中,导师或许就像爹,学生就像妈。 导师当好爹 当爹的需要履行自己的责任。首先,需要挣钱维持家用。其次,需要在社会上争取维护一定地位和名声。再次,需要管教好家庭。 相应地,做导师的似乎也就这些事。第一,钱。现在没钱什么都做不了啊。至少需要维持温饱生活。不然这日子就不好过了,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古人的话说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第二,在圈里需要混出点名头来。出来混先要报名号啊。无门无派,会被人怀疑。除非你是世外高手。再说了,有点名头,大家比较容易沟通。面对少林来的咱们就先不必只说峨嵋的事了。第三,当爹的也要顾家啊。不能整日在外,不回家看看。这个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丰富的,惨重的。据说当年胡雪岩就是这样。外面业大,里面家大,可不顾家后来就出问题了。家里是根本。里院不能起火,攘外必先安内。 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爹妈(导师和学生)关系了。招来研究生,就把他们迎进门了。不能进了门,就什么都无所谓了。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可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点举案齐眉的精神,虽然不一定举那么高。据说英国有一对夫妇发现一个维持两人良好持久关系的秘诀就是住隔壁。隔壁这个尺度太好了。不远不近,远亲还不如近邻嘛! 学生当好妈 学生是肩负使命的。有自己的使命,即毕业,也有对导师的使命,也就是完成导师的任务。学习期间,需要导师和学生合作,出成果。总不出成果,学生不好受,导师也不满意。做出学术成果是一件又难又不难的事。 看别人一个个都发文章出成果,似乎很简单。 可 自己真正开始做的时候, 就感觉到有多艰难了。 学生既然选择了一个导师,开始学习,就安心做事,嫁鸡随鸡吧。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不必要整天东家长西家短,看这个导师给发钱,那个导师带着旅游了。这样容易影响安定团结。学生们当年超级崇拜的大牛导师们,也都是人。当你跟随导师开始学习时候,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既普通又不普通。他们或许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但他们有很多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经过日常生活发现的优点,应该才是比远距离想象的更有价值的优点。 导师、学生性格各不同,发脾气的也正常。每天被骂,骂完了该干啥继续干啥。不能闹情绪。寻死觅活就更不可以了。历史上就有母以子贵的传说。等你出了好的优秀的成果,就能翻身做主人了。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496 次阅读|6 个评论
89财会普函班的同学们
yuliping 2010-8-17 10:12
今天 QQ 收到 89 财会普函班 SYB 的信息,非常高兴,跟这个班失去联系已经好多年了。 1989 年我刚参加工作,分配到扬州经济干部学校工作,当时单位主要从事扬州经委和重工局系统的企业干部培训,另外和江苏工学院(现在的江苏大学)合作进行成人大专班的办学,在扬州上课,毕业发放江苏工学院的大专文凭。 89 财会普函班是我做教师担任的第一个班主任,跟他们感情很深。班上共有 50 几个学生,所有的学生我都能叫出名字,现在还能叫出一串, LB 、 HGP 、 SYB 、 CDT 、 ZR 、CXW、 WQ 、 YCC 、 YXW 、 PB 、 CAP 、 SYZ 、 XYN 、 CH 这是我做班主任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从这个角度,我后面所做的班主任真不合格,呵呵。 班上学生全部是江苏省内的,以镇江地区为主,也有少数泰州、扬州、常州、南京的学生。我虽然是班主任,比他们大了不几岁,关系好的同学处得跟兄弟们一样。当然也尽量在班主任与朋友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当时年轻,不太理解有的学生混文凭,不太理解他们违反校规,但总体上要求不紧不松,最后班上所有同学都顺利毕业。 91 年学生毕业后,断断续续还有联系,再后来由于工作调动,加上当时也不像现在通讯方便,除个别同学外,慢慢就失去了联系。刚工作的两年,是适应环境的两年,和学生们其实是共同成长,所以印象很深。 希望当年 89 普函班的同学们幸福、快乐、平安! 2010.8.17 俞立平 于江北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2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教过的各类学生们
gaolibo 2010-8-15 13:32
个人分类: 教书体会|8 次阅读|0 个评论
思念
mhdy 2010-8-14 21:59
思念并不是人独有,它是一种本能,思念多了慢慢就凝成人格和品行。 同学的思念是一首精美的小诗;恋人的思念是一段静美的音乐声;深沉的思念淀出的意志雷打不动;长久的思念是催人奋进的钟。 思念使岸边的美女化作山峰,思念让戍边的将士背对着疆边呆呆地望着天上的星星。临终的老人即使全身脉断,思念仍能让他叫着远方儿子的乳名。 思念有时是鲜花般的绚丽;思念有时是落叶般的静美。思念随风飘逸;思念跟随身边的小溪一起淌去。夜深人静打开一扇思念的窗户,思念立刻就是远方的星星,天边的薄云。思念的脚步匆匆,思念的每一颗眼睛都是一个深深的情。 思念象脱缰的野马,撞开地狱的魔门,涉足每块荒芜的处女地;思念是一片彩云,飘向天边,向仙女诉说内心的秘密。思念是月宫的桂树,吴刚手中的板斧。思念是一件牛皮衣裳,一段遗憾的幸福。 思念是一个轮回的过程,每一次思念又都撒下一片思念的种子,种子长出的思念更加旺盛。思念是一个积淀过程,每一次思念都有所不同,又都是前一个思念不断撞击心扉的伤痛。 思念使有心的人常常失眠,夜里醒来不把床单撕碎那叫什么失眠的思念;瞪着眼睛,薅着自己的头发,这才是一次思念的失眠,失眠的思念。 儿子对母亲的思念是手托下颌的一个剪影;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是睡梦中惊醒;学生对老师的思念是长信一封;父亲对儿子的思念是村口处长久伫立老泪纵横。 思念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它是连接心与心的一段圣洁的彩虹;思念时时地煅打着的往往是两个心灵,思念是熟睡的躯体内酿出的美妙的梦。 2001 年 8 月 25 日 于南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56 次阅读|1 个评论
和学生玩心计的导师是最不受欢迎的导师
xinliscau 2010-8-14 11:40
临近教师节,最近科学网上又在热谈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导师最不受欢迎,也值得做学生的讨论下。以我的观点,我觉得和学生玩心计的导师是最不受欢迎的。 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很简单且又很亲密的一种关系,因为大家既然读到研究生,大部分将来还是要搞学术的,既然是都是高学术的,都应该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实实在在地交换意见就行了。如果作为导师,沦落到和学生玩起心计,想方设法让学生多干活,甚至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逼学生,那这个导师不管他学术再牛,在作为导师这一点上讲,他已经失败了。我觉得作为导师,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我觉得就很好了:要有能力识别学生,并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工作,让学生明白学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而不是在为导师奋斗,并能在学生科研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果有可能,再对学生人文素质进行一点提升,有好的就业机会,帮学生推荐下。 说实在,大部分学生读研究生肯定不是为了那一点微薄收入或些许的蝇头小利而读的。即便是读研究生没有一点工资收入或 者是其他待遇,我相信很多学生还是会读,并且做得很好。在给学生补助方面抠门点,但能让学生学到很多东西的导师同样是受欢迎的。只有两方面都对学生吝啬的导师才是最不受欢迎的。但话又说过来,如果能在学生干活的同时,体贴学生,我相信学生也会很感激地。但导师不应该以此砝码,和学生玩心计,想进办法让学生多干活,而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指导不管不问。很多学生,晕着头做到博士毕业,只知道自己在做那个项目,连项目申请书什么内容都不知道,或者说研究生期间没有参与一次项目申请过程。更有甚者,导师什么都帮学生设计好,只让学生做,或者什么都不管,而以推迟毕业为由威胁学生,让学生多干活,而完全忽视学生自身发展或能力提高等等。和学生玩心计越严重的导师是大部分学生越不欢迎的。 让学生在科研的大道上快乐地奔跑,在导师所提供的营养滋润下自由地成长,应该是每一个优秀导师的共同愿望,愿所有导师都能成为要优秀导师!谨以此文寄语教师节,提前祝各位教师节日快乐!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1592 次阅读|9 个评论
提供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xwspsy 2010-8-13 18:13
张雯 谢威士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提供社会支持、自尊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方法:运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法对自尊、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三个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处理。结果:提供社会支持总分分别与自尊、心理幸福感总分相关显著(r=0.46,P0.01;r=0.50,P0.01);增加了自尊变量之后,提供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的标准回归系数()由0.503下降至0.306。结论:自尊是提供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 心理幸福感 提供社会支持 自尊 中介变量 大 学生 提供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35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电话与短信趣录
shxzhang 2010-8-13 16:39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先鉴基本上不给学生打电话或发短信。在教学上,先鉴严格遵守无往教之之圣训,因此,不会打电话或发短信进行教学或辅导。在生活上,先鉴历来不主动与学生交往,因此,不会打电话或发短信与学生谈生活事务。 基本上不,不是完全不。在三种情况下,先鉴会给学生打电话或发短信:一是转达通知与催促,二是转达工作任务,三是(延时)回复。 学生给先鉴打电话,经常用长开场白做自我介绍。如: 学生: 张 老师,您好,我是级专业研究生,我是您的学生,您现在说话方便吗? 先鉴:你好。是哪位? 学生:我是万 卌 芬。您现在说话方便吗?我可以说话吗? 先鉴:你说。 又如: 学生: 张 老师,您好,我是级专业研究生,我选修过您的课和课,我是您的学生,我是的研究生,您现在说话方便吗? 先鉴:你好。是哪位? 学生:我是千四芬。您现在说话方便吗?我可以说话吗? 先鉴:你说。 接听先鉴电话,一些学生竟然云里雾里。如: 先鉴:喂,万 卌 芬,论文进展如何? 学生:论文?进展?什么论文?什么进展?你是哪位呀? 先鉴:我是张少雄。 学生:哦,哦,是 张 老师呀!您怎么会给我打电话? 又如: 先鉴:喂,万 卌 芬,找我有什么事儿吗? 学生:找你有什么事儿?什么?事儿?你是哪位呀?我找过你吗? 先鉴:我是张少雄,未接电话中有你的号码。 学生:哦,哦,是 张 老师呀!是您给我打电话吗? 先鉴:我是张少雄。找我有什么事儿吗? 学生:也没什么大事儿,是一件小事儿, 给先鉴来短信,不少学生用长导语做自我介绍。如: 张 老师,您好,我是级专业研究生,我是您的学生,我是伍伍玲,我 个别学生回复先鉴之(延时回复)短信,不知道先鉴是谁。如: 学生: 张 老师,您好,不知您是不是在长沙,我的论文修改好了,想拿过来给您看一下。您的学生,伍伍玲。 先鉴(两天后)回复:明天我在学校。 学生:你是谁呀? 先鉴(立即玩笑式)回复:谁也不是,对不起,打扰啦! 看来,先鉴应该反省反省啦。给学生打电话或发短信时,先鉴常犯三个错误:一是默认学生存有自己的电话号码;二是没有用长开场白或长导语做自我介绍;三是省略自己认为学生知道的、但实际上学生不知道的信息。 其实,这样的错误,先鉴的老师们都犯,先鉴不但没有想过消除它们,反而把它们当成传统保持着。先鉴的老师们给先鉴打电话或发短信,都特别简单。 短信如: 要两份美 国 教授学术行为规范英文文本。发到我邮箱。 电话如: 老师:少雄,想商量一个选题,你联系,今天或明天。 先鉴:今天,能来的先来,然后我转达,您看行吗? 老师:下午四点,来我办公室。 先鉴:我马上联系。 之所以特别简单,是因为:一,先鉴等学生 都存有 老师们的电话号码,都 能辨识 老师们的声音;二,省略的是什么,先鉴等学生都知道;三,作为晚辈与学生,先鉴等都非 常敬重 老师。
个人分类: 教育漫話|4015 次阅读|8 个评论
导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多交流
xinliscau 2010-8-13 15:08
最近又看到很多博文在热议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禁不住想说几句。 个人觉得导师和学生之间最重要的是要多交流、真诚地交流。只有交流,大家才会消除误会,相互理解与尊重。 作为导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不管再差的学生,只要他去做,总能做出一点东西来。一般来讲,一个导师都是同时指导很多学生,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每个导师至少应该每周和学生见一次面,并进行一些交流。而不是经常不理学生,一见面就问学生要数据、要论文。这样很容易拉远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尽管大家都知道,进实验室的目的就是为了出数据、出成果,但如果导师能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或许就更愿意干活了。导师宜多从学生成长成才角度要求学生。同时作为导师不能太小气(主要是指知识的传授上),这个很重要。很多时候,学生想学,导师偏偏不给,这也会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有悟性的当然好,悟性不够的导师必须点明哈。很多时候,可以触及到的进步才是学生不断追求进步的真正原动力。 作为学生。应该且必须尊重导师。这是对做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尽管现在很多地方学生叫导师“老板”,但是也不能改变师生关系这一本质。没走出校园之前,“老板”最重要的身份仍然是“导师”。学生应该理解导师,只有做得好了,导师才能申请到更多项目,才能对你投入更多,你也才能学到更多,试想你三年不出一点成绩,你让导师怎么过,导师不好过,首先肯定还是找不认真干活的学生出气。此外,做实验写论文,也不仅仅是为了导师,很多时候是为了自己,特别是那些项长期从事科研的同学,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多写,才会得到导师更多的指导,才会在学生阶段积累更多的经验,未来才会更顺。 总之一句话,交流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多交流,才能使师生之间这一美好的关系更加美好,更加万古长青。 相关博文: 导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多说实话 学生最不愿说的九句话 导师最不愿听的九句话 导师应该多想想哪些话学生愿意听
个人分类: 科研之路|1161 次阅读|1 个评论
导师应该多想想哪些话学生愿意听
wangxh 2010-8-13 13:43
科学网上第一热门主题博文当属学术论文,第二就应该是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了。这不,几位老师( 刘进平 、 武京治 、 吕喆 等)的博文一上来便成为讨论的热点。俺特别关注任何导师与研究生关系 的话题,所以认真阅读了他们的博文,觉得讲得都非常有道理,虽然有的评论发出不同意见。下面俺也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导师是什么?导师不就是指导教师嘛!那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当然是教育学生喽!那么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什么呢?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也就是说教育就是培养人才,即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说导师应该多想想学生爱听什么,这样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个人愚见,对大多数教师来讲,培养学生是目的,搞科研只是副业,或者说是教育培养学生的载体或手段;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知识、增长能力是目的,做实验、发论文只是途径或者知识与能力增长的证明。只要以人为本,处理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唯一共同标准是一切为了学生,其它方面都是各有各的不同。比如说教学生游泳没有人不认为是好事一桩吧?但俺就遇到一男一女两位研究生死活不肯学;再比如,不收学生的礼物、并且以此教育学生应该是比较清廉的导师吧?可俺就因为教师节时拒收学生送给的一条香烟而得罪了他,该研究生毕业之后再没有理俺一气之下俺干脆把烟戒了!学生是人,各有各的特点,绝对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教育培养也只能因人而异。故学生爱听什么样的话,只有自己的导师知道,别人是帮不上忙的!这就需要导师了解/理解学生,也就是 吕喆老师 说的 多说话、说实话 。 在 刘进平老师 的博文《 导师最不愿听的九句话 》下留言道: 很是幸运,俺的研究生从来没有说这九句话。说实在的,俺不是在卖弄或显摆,俺不仅知道自己的斤两,同样知道俺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之所以没有听到学生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俺没有给研究生们说这些话的机会。比方说生活补贴不够用这方面,俺从来不玩虚言我知道有的导师经常玩的,什么生活费够不够呀?不够吱声呀,什么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没有啊?有就尽管说出来,可就是不动真格的。 俺是直接来实在的给钱而且从自己腰包里掏,因为这种钱根本无法报销的。虽然也许并不多,但懂事的研究生们还是能够感觉到这份师生之情的!这次放假前我给研一学生(他们没有助研费)每人 200 元时,开始他们是不要的,当我讲完道理后接受。其中一个还开玩笑地说老师我回家路费用不了这么多,我说那剩下的就给父母买点礼物吧。【我们当导师的,也从学生阶段走过。那时是多么希望用自己挣的钱为父母买点什么呀!】 过去我们一直信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是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 已经实现不苦的良药同样利于病 ,难道我们就不能修改一下教育理念 顺耳忠言利于行 吗?以上是俺的观点,欢迎讨论!
个人分类: 教之道|5874 次阅读|13 个评论
导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多说实话
boxcar 2010-8-13 07:10
由于科学网的博主和读者主要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老师和研究生为主,所以导师和学生(研究生)的相关话题在科学网上从来都是绝对的热点。为此咱也多次参与讨论,颇写过几篇博文,也曾从这类话题中赚取了不菲的点击率。昨天,由于刘进平老师的一篇题为导师最不愿意听的九句话博文平【 1 】,在科学网上又掀起了一股热浪,其热度不一定是来自于窗外的天气,而是来自人们对此话题的热情,甚至火气【 2 】。刘老师这篇疑似站在导师的立场的博文发出不久,武京治老师也写了一篇学生最不愿意说的九句话【 3 】,算带着些调侃是从学生的角度说说这九句话不但导师不爱听,其实也未必就受学生欢迎。在我看来,既然有些话说的人不爱说、听的人更加不爱听,那就不妨说点儿别的。不过无论如何,导师和学生之间在正常情况下还是要说很多话的,导师说话是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学生说话则是要求教和汇报工作。如果我们先放下沟通交流中是否愿意这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的难题就事论事地辨析师生之间所说的话,我们会发现其实导师和学生之间最重要的或许是多说实话。 学生首先应该跟导师多说话这句话看似废话,其实一点儿都不废。尽管有不少比较外向的学生很愿意跟导师交流,并且真的能在这种交流中做到受益匪浅,在交流中做到了学知识、长本事甚至受到重视。可是也总有一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或其他原因,就是不愿意主动跟导师说话,有些即使导师已经主动和他说话了,仍然保持过度的矜持,不肯敞开心扉放心大胆地说话。不说和少说的结果造成导师无法听其言而只能去观其行,靠对学生的行为举止的直接观察或听其他人的转述来发现学生特点、考察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甚至揣摩学生的想法(真够累的!)。由于导师可能会很忙,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和时间有限,观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就难免造成一些误解,此时如果学生能自己说出想法、意图和困惑,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导师自然也应该尽量多和学生说话,通过面对面的说话交流,对学生悉心加以指导和教诲,这是导师的职责所在,原本不用我在这里多罗嗦。 学生应该跟导师说实话。说实话的目的,首先是让导师知道自己目前工作进展的真实状况。由于研究生(也包括做论文阶段的本科生)面对的研究课题难易程度差异很大,实际学生的素质、经验和个人能力的差别也不小,所以导师把一项任务安排给学生后,课题进展程度可能因人而异。进度慢了,就应该多和导师以及其他相关的老师及师兄弟一起讨论,集思广益设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进度快了就要及时考虑安排后续的工作,争取多出成果、出更好的成果,所以课题进度是导师需要及时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给导师汇报时要实事求是,准确地表达。 其次,说实话还可以让导师及时知道学生目前的水平、能力和状态,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师生之间就应该多来点儿实的,少玩虚的,躲猫猫是绝对没有物理意义的。学生没必要对导师韬光养晦,也无需夸大自己实力胡乱吹牛,就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就算真的有点儿二也别怕导师看出来)。只有在导师清楚地知道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和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给学生安排的任务和培养方案才能更切合实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受益,如果学生潜伏得好,让导师没法知道真实状况,就可能学不到东西。因为导师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可能会以为学生什么都会了就不用教了,或者以为学生什么都不会教的东西过浅(当然,再学一遍没坏处),也可能以为学生起点够高教的东西学生根本理解不了。如果因为沟通不足导致导师对学生能力和工作状态的判断出现偏差,给的课题任务难以完成或者太轻易就被完成,也都对学生的培养十分不利,太难了学生会举步维艰结果在困难面前几乎彻底失去信心,太简单、成功太容易了又容易滋生盲目自大和骄傲的情绪,结果在真正遇到难啃的硬骨头的时候受到更大的挫折和打击。 最后,说实话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毋庸讳言,有的学生有时会在私下埋怨导师不理解自己甚至不信任自己,其实这种不理解和不信任往往属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问题,不会有哪个学生在和导师一见面那一瞬间就失去了导师的信任,误解或不信任多半是发生在师生交流和沟通中导师察觉到学生有不实之词或者不真之事以后。能够保持说真实的话、办老实事的学生可以在导师那里获得信任和理解,在遇到困难时导师也愿意尽力帮你想办法克服,这样的学生在求学中获得的收益会更大。相反,藏奸耍滑的学生靠一点儿小聪明的把戏迟早会被导师发现,导师花在这样的学生身上心思可能不是下功夫去指导(对于某些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导师的指导可能无效),而是努力防范学生的奸猾可能给自己以及课题组带来的危害。 不独学生要和导师多说实话,导师也必须要对学生讲实话。要让学生和自己说实话,导师也应该以身作则地讲实话,师生之间应该以真实对真实。在招生、指导还是送学生毕业的全过程中,如果说在招生阶段靠忽悠(不说实话瞎吹牛)或许还可以帮一个导师招到让别人艳羡不已的好学生的话,在培养阶段继续忽悠绝对无法完成对一个好学生的指导和教诲的。因为好学生都是聪明人,不难看穿不实之词,一旦导师不说实话忽悠人或者言过其实被学生发现甚至传播出去,对导师的名誉是有损的,对以后的招生也很不利(一锤子买卖!)。满口不实之词的导师当然也得不到学生的信任,也无法指望学生能自觉自愿地去认真完成导师安排的工作。 很显然,师生彼此之间多说真话实话,可以在课题组中建立起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这样的人际关系是简单、轻松而和谐的,可以减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造成的无谓的内耗,在此基础上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教益,课题组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 参考: 【1】 刘进平:导师最不愿意听的九句话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184 【2】 学生火气很大,还是文章本身招骂?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447 【3】 武京治:学生最不愿意说的九句话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184
个人分类: 科学网|9346 次阅读|16 个评论
学生最不愿说的九句话
wujingzhi 2010-8-12 15:52
参照刘老师的 《导师最不愿听的九句话》, 我琢磨了一下学生的处境导师最不愿听的话,应该也是学生最不愿说的!于是乎 ,我 就杜撰了学生最不愿说的九句话!纯属娱乐! 1 、课题还没进展或文章还没写好 每次这么和你说的时候,总觉得特没意思。学生需要的是发文章,出成果,早毕业,早挣钱,成家立业,养家糊口。学生就怕这事不能说太细的导师,你看你,上次安排的活,我好不容易摸到点边,这次你说的又变了。学生要的是文章,要的是文凭,老没有文章,要么说明学生不行,要么说明导师不行。既然这样,咱们其中一个别干了。 2 、我不会做(写) 不会做(写),你不能高抬贵手教一下吗?研究生阶段就是学习的过程,研究探索的过程,什么都会做(写),还来读研究生做什么?你整个儿就是怠慢,象你这样,没有教育能力,没有培养能力,做导师有点不适合。 3 、我没时间做这个 你安排那么多活,我哪有时间做其它的啊?我知道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挤一挤就会有的,可那一点水也不能用来浇地啊。你布置给我的任务,我熬到凌晨两三点去做,你说怎么安排时间算合理呢?我有时间上网、吃饭,不上网怎么工作啊?不吃饭那不饿死了啊?KTV, 早没没印象了~我特明白来这里是做什么来了,是来学习、来做事。可,年青人就缺那点觉。我特别想把铺盖搬到实验室来,吃住在实验室。有空调有开水, 还不要房租,可 你看看你,楼管阿姨不让啊!要不您跟她说说? 4 、这个题目(方向)好难呀 这个题目(方 向)好难,难啃的题目(方向)才能出成果,成果才有水平。可我就是个小小研究生,你想让我得诺贝尔奖啊?避难就易,也是个入门的道嘛!如果可以,我们不能考虑从木板最薄的地方去钻吗?钻好多孔,很好看啊。好多木匠专门做这个。说白了,我就是想找个容易做的题目(方向) 去混个文凭。 Frank J. Dobie 就说:The average Ph.D. thesis is nothing but the transference of bones from one graveyard to another. 再说了,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服从最短路径原则,如果可以省力作成,何必费力绕个大湾呢? 5 、我对这个题目(方向)不感兴趣 从小到大,老师领导叔叔阿姨大爷大娘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是任务,我就去完成吧,也不说什么兴趣不兴趣的了再说啦,还可以骗自己干一行爱一行 6 、做这个条件不够 万事开头难呐,白手起家都不容易。我知道赵本山的名言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王进喜那是搅水泥,谁也能干。做研究就不一定了,不过既然你让我做,条件可能够,不够我就想办法解决吧,谁让大家都说这就是能力呢!我说差什么条件,你也没解决呀!其实我也知道把做这个条件不够作为不愿做或做不出的借口,你不会相信的。 7 、我没有什么问题要交流 每次跟你谈或每次开小组会,你都这么说:有什么问题要交流,说明你对这事儿还上心。可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认真读文献一年了,认真做实验好久了。你以为这是做民工的活呀,用不着大脑思考,动动手就出活?我一口也吃不成个胖子。再说我们本科时候根本就没了解过相关知识,基本功也没训练。你以为我几天就能达到你积累了十几年的程度啊?你可千万别在我开始读研的时候不催我,等到无可挽回的时候,就扔下我不管了。 8 、这跟我的毕业论文没有关系 这句话实属无奈,忍痛割爱。可你也不能把自己是导师当作令牌,像独裁的皇帝一样下圣旨,强行下达任务啊?我知道让做事, 是煅炼。 其实我还嫌自己不中用呢。但是,年纪轻轻的, 也要吃饭啊? 我们同学都当科长处长了,乖乖,我还在这任你摆布呢,还总被威胁不让毕业!我没法想清楚!导师喜欢听话、 出活的研究生,但常把机会留给有钱、有权的研究生。 9 、生活补贴不够用 什么都可以谈,就是不能谈钱。谈钱伤感情。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再谈钱谈待遇你肯定就真急了!我觉得你给的生活补贴是够买方便面的,你也不会把所有科研经费都发给我们。况且我们也知道那些钱还有大用处,发给研究生,我们也不能给你更大的项目。我们只指望偶尔有人来考察时候,您开恩让我们蹭顿饭就行了。我们虽然是在读研究生,其实就象个奴隶一样,只不过少被打,可是常被骂!想想你们当年,上研究生一个月就三块钱,吃喝不愁,工作随便找,到街上就像现在的教授一样!我们现在呢?一个月三千块也就够每天吃顿面条,宿舍还是三人合住的。找工作一听是博士,用人单位都没人抬眼皮,人家总是同情中带着傲慢说我们只要民工!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7556 次阅读|21 个评论
[转载]中国孩子幸福指数低位徘徊
brbaba 2010-8-12 12:01
8月7日,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在认真听会。   校舍越建越豪华,教学现代化技术越来越先进,教师的待遇也在改善,但这些华美非但与人的幸福无关,反而会加剧人的不幸   缓解学习考试压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与同伴和家长愉快相处、自信的提升,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理事长倪子君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公布了《高中学生积极心理教育调查》,调查显示这5项是高中生最希望接受的积极心理教育内容。   最希望接受的也就意味着最缺乏的,学习考试的压力仍然是目前高中生面临的最大的心理困惑。   尽管教育部早就下文要求中小学应该配备心理老师,尽管与身体健康相比,心理健康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但比较起为身体健康而开设的体育课来,80%的学校的心理课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资配置等方面,其关注程度远远不够。   我们学校有86个教学班,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数量320人,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共有62人,但我们学校原来只有一名专职的心理老师。北京一所区级示范校的校长说。目前,中国中小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举步维艰,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的主题就是探讨如何帮助人们寻求获得幸福的方法。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希望,因此,如何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如何让孩子找到获得幸福的方法,也成了专家们的关注点。   没有幸福的老师哪有幸福的学生   一批批的学生被这种教育压得气喘吁吁,广大的教师也心力交瘁。一位校长在大会分论坛上的发言,立刻引起了不少参会老师的共鸣。   一位来自中学的心理老师说:现在都说学生压力大,其实我们的压力也大,学生身上的压力我们同样要承受,甚至比他们承受的还要多,因为我们不仅要承受考试、升学的压力,还有评级、晋升等等很多压力。   本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90964名公众进行了中国教师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发现,85.3%的人认为教师是一个辛苦的职业。   一轮一轮的教育改革,最累的就是我们这些老师。要符合教改的要求,我们必须比以前付出更多的努力。关颖是北京的一位中年数学老师,她介绍,中学教师既要应付学校对老师讲课的抽查,还有汇报课的展示,同时还要开展学生工作、组织班会,所有这些再加上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儿子总抱怨我回家就皱着眉头,很少看到我笑。   入学率在提高,校园在美化,校舍在越建越豪华,教学现代化技术越来越先进,教师的待遇也在改善但是,如果没有着眼于人的发展,这些华美非但与人的幸福无关,反而会加剧人的不幸。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长杨远芳说,在片面追求成绩的评价体系下,家长、教师们也往往过度看重学习成绩,这样的教育形势形成的升学、评价等竞争压力正逐渐使教育远离应有的幸福。   没有幸福的家长哪有幸福的孩子   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的老师认为,孩子们离开了学校就应该是幸福的了,但是,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登峰却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他说:孩子们幸福感的缺失最大原因来自父母。孩子们很可怜,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感到幸福的事情。   王登峰说,现在的很多年轻家长对孩子只生不养,孩子出生之后就把孩子扔给祖父母或是保姆,殊不知对孩子来说拥有再大的房子,再多的玩具,都不如跟父母在一起讲故事更加幸福。   几年前杭州一中学公布了对全校学生展开的幸福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总分100分的记载卡,一些学生只得了70多分。特别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记载卡只有70多分的学生,不少是家庭条件富裕,成绩也不错的孩子。其中一个幸福感很低的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我只是希望周末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游,哪怕逛逛西湖也可以。   疏于陪伴孩子只是造成孩子不幸福的一个方面。倪子君他们有一项专门针对父母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专门针对12岁以下儿童的父母进行了访谈。   在访谈中,低年龄段孩子的母亲提到的一些她们认为很困难的关于孩子教育、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在较大年龄孩子的母亲看来是非常正常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可以自然解决的。这一点引起了访谈者的注意,也证明了在现今中国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父母往往没渠道获得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和情绪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往往困于一个没有必要过于担心的问题上。   我国多位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孩子是能非常直接地感受到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情绪的,因此,若想让孩子拥有积极健康的情绪,家长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增加心理弹性 教会学生幸福的能力   虽然,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综观这些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还是堵窟窿的状态,这是一种应急性心理健康教育,它往往是等问题出现了、事情发生了,心理健康工作者才出现,而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曹瑞认为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克服困难、自我发展的潜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去挖掘和发展心理弹性而不是针对个别问题学生进行疏导和治疗。   曹瑞认为在对青少年进行抗挫折教育时,不应简单地把儿童看作被动的接受者,要认识到他们的主动性,他们有能力自己帮助自己。   著名心理专家、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崇德说:我从来都反对消极心理学观,当我看到某些媒体片面的报道大学生、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达到百分之三十多、五十多、七十多的时候,我曾风趣地对教育部某位司长说:教育部可以下令把大学、中学、小学通通改成精神病医院。   不少心理专家指出,不能总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出了问题的地方,要让孩子们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心理现象,激发他们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这是一种教会学生自己寻找幸福的能力。   其实幸福是可以学习的。倪子君说,在8月8日的积极心理学大会的一个分现场,倪子君用心理测试证明自己的观点,她指着幕布最右侧的一个字让大家凝视3秒钟。   3秒钟后,她让大家说出整个幕布最下端到底有什么图案,结果注意力都在最右侧字上的观众无人能答。当一个人过分关注自己不幸福的点,就会忽视其他很幸福的东西。倪子君说。   倪子君建议,幸福教育要从中小学开始,在校园、课堂中要引导孩子避免过多关注不幸福的事情,感受更多的积极情绪;培养孩子亲和、智慧、谦逊等人格特征;营造民主、公平、互助、温暖的校园、班级、课堂氛围,让孩子知道,不是成功的人才幸福,而是幸福的人才成功。   曹瑞则认为要让学生们拥有幸福的能力,关键的是增强学生心理的弹性。应该增强学生心理弹性的培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正确认识儿童的能动性,发展儿童的积极性。   她认为,这种培养并不要求教师在课表中再加上一节,它不像专业技能那样,需要对儿童进行专门的训练。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机会来发展与弹性有关的行为,比如可以从学生的学业适应、人际关系、行为问题、情绪和心理适应等几个方面来衡量。从很小的方面一点一滴地入手,逐渐深入,这样就可以促进弹性的形成。   忽视潜能开发和心理素质培养的教育内容最终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实效性,使实现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只能是一句空话。曹瑞说。 作者:樊未晨 桂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个人分类: 杂谈|2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师,我想对您说抱歉
罗帆 2010-8-10 21:46
这次回母校参加 80 届同学高中毕业三十周年聚会,见到了当年的几位任课老师,心情很激动。我向见到的老师和同学打听其他任课老师,但没人知道教过语文的 L 老师的情况,不知他现在生活得好不好。 高一时, D 老师教我们两个班的语文。他年轻有为,才华横溢,讲课时抑扬顿挫,旁征博引,充满激情,神采飞扬,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课堂上,他经常要同学们轮流读课文。记得他要我们分角色朗读莎士比亚的 《威尼斯商人》 ,我读的是 鲍西娅 机敏睿智的台词。课余时间,他还组织几位同学排演了广播剧《雷雨》,激发了大家学语文的兴趣。每次作文发下来,都会看到 D 老师评的高分和热情洋溢的评语。讲评时,我的作文经常被表扬,颇有几分成就感。 可是,后来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换了。新来的 L 老师已近中年,教学风格与 D 老师截然不同。他说一口湖北方言,讲课慢条斯理,平铺直叙。说实话,我有些失望。唉, D 老师为什么不教我们班了呢? 有一天,我们几个同学吃完早餐上楼时碰见了 L 老师。只见身材颀长的他,扶着一位很胖的女士慢慢地上楼。身旁的一位女同学告诉我, L 老师的夫人得了重病,康复后胖得变了形,但 L 老师依然对她恩爱有加,悉心照顾。听说这个故事,我顿时对 L 老师肃然起敬。 L 老师喜欢穿灰色的中山装,头发梳得整齐,教学非常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每次作文发下来,几乎都会看到他评的低分和批评的评语。我擅长写记叙文,不太会写论说文。有几次写论说文, L 老师居然给我不及格,并用红笔写上重写!我感到羞愧和气恼,但不得不硬着头皮重写。没想到的是,重写之后,还过不了关,必须再次重写! 当时,我是语文课代表,每天都要收发作业。 L 老师对我们的文言文抓得紧,由于缺乏复习资料,他在备课本和卡片上记录了许多文言虚词,要我分期分批抄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供同学们研读。他还要求我们练毛笔字,每个星期交一次作业。 有一天,爸妈坐便车来宜昌看我,正好要上语文课。我向 L 老师请假,他同意了。中午,我去办公室交作业,他们夫妇俩正在吃饭。我与师母打过招呼,对 L 老师说:今天上午我请假没听成课,能不能借您的备课本抄笔记?老师漫不经心地说,那不合适,你找同学借笔记抄吧!走出办公室,我心里有一点不快。平时,我帮着做着做那,老师的备课本也不是没见过,不借算了! 不久以后的一天,办公室外的走廊上挤满了人,里面传出吵架的声音,声音很大。门外的老师看到我们,急忙让我们走开去上自习。后来听说, L 老师的夫人怀疑他不忠,在办公室公开吵闹。 L 老师气坏了,饭也没吃,一个人跑到东山上去了。同学们悄悄地议论着,有的说不可能,有的为 L 老师打抱不平。 第二天, L 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脸色铁青,身心疲惫。令人费解的是,从此他不再理我了。要发作业时,他抱着作业本直接交给男同学;要抄文言虚词,也会要男同学帮忙。如果老师要避嫌,有必要这么过分吗?我坚信身正不怕影子斜,他那么害怕,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 那些天,我的心情一直阴郁。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有一天在上自习课, L 老师把我叫出教室。在走廊上,他对我说:最近我对你很冷淡,你有意见吧?我眼睛望着远处,没好气地说:没意见!他停顿了一下,说了几句好好学习准备高考之类的话,但我没听进去。回到教室以后, L 老师像往常一样个别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他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句古文,给我们解释其含义。这时,下课铃响了,他微笑着宣布自己将要调离本校,当时我们都惊呆了。 下课回到寝室,女同学们商量一起凑钱给 L 老师买一束塑料花。我没参加送礼物,也没有去送行。 L 老师走后,我们又换了语文老师。每当同学们谈起 L 老师时,我要么不吭声,要么以不屑的口气发泄心中的怨气。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参加了高考,进入了大学或社会。 毕业后的第二年,我们部分同学回母校聚会。有位老师要好友转告我不要怨恨 L 老师。原来,当年他夫人怀疑的对象就是我!那一年,我还不到 16 岁。为了不影响学生,老师只能不理我。为了不影响我们高考,学校领导不得不把他们夫妇调走。 我才知道, L 老师有多么无辜和冤屈!因为误解,曾经恩爱的夫人与他反目成仇,因此他们从地区重点中学调到一家企业子弟学校,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误解,我一直在怀疑和怨恨恩重如山的老师。 多年过去了,师生无缘再见。老师,我想对您说抱歉! 注:这篇博文写完后,一直犹豫是不是要上传。我曾说过,博客里不谈隐私,但这应该不算隐私。文中写出了师生交往的全部,包括唯一一次单独谈话。如果有人能见到师母,希望能告诉她当年确实错怪了老师。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作者。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5972 次阅读|9 个评论
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是第一作者
热度 1 ldh 2010-8-5 14:40
陈安博士写了关于 科研成果的署名问题 的一列博文 . 文中有些观点我是同意的 , 但有的则不同意 . 关于署名问题 , 则要针对不同的学科来讨论 . 例如对于生命学科等 , 老板或主要贡献者是在最后或为通讯作者 . 而对于我们地学来讲 , 主要贡献者一般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可以是第一作者呢 ?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 如果 idea 是导师的 , 在导师的指导下 , 文章的具体工作是学生作的 , 文章也是学生写的 , 且投稿过后 , 文章的具体修改工作也是学生完成的 , 那么学生可以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 当然 , 导师可以是第二作者且通讯作者 . 如果 idea 是导师的 , 文章主要工作是导师作的 , 文章的撰写和修改是导师作的 , 而学生只是协助工作 ,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导师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 当然也有例外 , 如生命科学 , 有些老板帮助写文章 ( 具体工作是学生干的 ), 但老板是在最后的通讯作者 . 论文的署名是一个相对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 , 当然也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 署名的排序应征得大家的同意 , 特别是在修改过程中 , 不能随便加人或减人 . 如要加人或减人 , 则必须征得每个作者的同意 .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7822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中国学生被指作弊猖獗 美一大学停在华远程教育
jiangxun 2010-8-4 08:10
来源: 环球时报 据7月27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导国内有关名人学历造假一事还在发酵,美国又传来中国学生因为 作弊猖獗而遭到美国一学校处罚的消息。据美国新泽西州nj.com网站25日报导,位於新泽西哈克特斯镇的百年学院(Centenary College)已关闭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卫星学校,因为中国学生作弊情况猖獗。 报导援引百年学院副院长阿尔巴尼斯的话说,学校发现这一问题后,已中止向所有在北京、上海和 台湾学习商业管理的400名学生发放硕士学位证书。阿尔巴尼斯表示,学生们已接到学校通知,他们要么在本月底参加一次全面考试以获得学位,要么接受学校退 回的学费。目前,大部分学生选择退回1200美元至 1400美元的学费。 新泽西发行量最大的报纸The Star-Ledger称,学校文件规定,学生们在获得退款前,必须签字表示放弃起诉学校的权利,或同意不发表任何伤害百年学院名誉的讲话。 报导称,百年学院院长芭芭拉2009年上任伊始,就要求学校对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开设的项目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存在严重的作弊现象。但百年学院官员拒绝透露作弊的细节。 阿尔巴尼斯表示,学校对参与这一学习项目的中国学生的处境深表关注,但必须同时指出,学校 在检查时发现学生们普遍抄袭的证据以及其他一些问题。按通常做法,这类作弊会导致学生被开除,学校及律师一直设法通过公平和最有利於学生和学校的方式 来解决这一问题。校方还称,正在考虑撤出在中国的项目。 nj.com网站称,中国学校作弊现象长期存在,百年学院不是第一家遇到同样问题的美国 学校。近几年,数十人因为出售帮助学生考试作弊的无线耳机和手腕接收器而遭到逮捕。此外,美国在中国举办的GMAT考试也曾出现作弊现象,为此几家涉嫌卷 入传递试题和答案的网站遭到起诉。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百年学院是一所私立学校,共有3000名学生。2004年开始在中 国开办MBA课程,并向学生授予相关学位。自中国向西方大学打开大门以来,包括百年学院在内的数十所美国学校纷纷进入中国。这些学校主要向中国学生或在中 国的外国学生传授美式MBA课程。学生们交付一定学费后,可进行一到两年的学习并获得学位。 很多西方学校在中国获利颇丰。它们往往在中国城市租房子,然后通过本校教授和当地教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授课。(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尚未迟)
个人分类: 天下|2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信的老师与爱提问题爱唱“反调”的学生
热度 1 lingfeng 2010-8-3 00:19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施一公老师在博文《 鼓励学生唱 “ 反调 ” 》中指出:学生要有个性,要爱提问题和爱唱“反调”。事实上,他就是这样鼓励学生唱反调的。对此,我是极为赞同的,之前也写过一两篇相关的博文,例如《“ 问题学生 ” 才是好学生 》。 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是认同“鼓励学生提问和唱“反调”是培养出优秀学生的重要甚至是必要条件”这个观点的。可是,真正能做到鼓励学生提问、唱反调的老师又有多少呢?以我遇到的情况为例,鼓励提问的老师只占少数,鼓励学生唱“反调”的老师,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美国。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鼓励学生唱反调的老师都是凤毛麟角。 明知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有利于学生成才也有利于自己的科研,却并不愿意这样做,为什么? 对此,金拓老师在博文《 质疑导师,是对导师的帮助;消受帮助,导师要有自信的功底 》中给出了回答:害怕质疑,是导师缺乏自信的表现。这个回答,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如果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老师会缺乏自信?原因恐怕是自己觉得自己的学识和思想不够,怕被学生一提问,回答不上来,一质疑,就颜面无存了。 真正自信的人是不会怕别人的质疑甚至是嘲笑的。例如,你如果去嘲笑诸葛亮愚蠢,他只会哈哈一笑,把它当成笑话;可是,你要是去嘲笑一个普通的士兵愚蠢,他很有可能就会怀恨在心。无知的人,从来就怕别人说自己无知,而真正学识渊博的人,却从不讳言自己的无知。例如,苏格拉底就说过这样的话: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自己一无所知。可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提问的时候,明明自己不知道答案,却偏偏不愿坦然承认,宁愿编造自己都不相信的回答来搪塞学生,也绝不愿意说一声:我不知道。 应该承认,导师不鼓励学生唱反调也与学生水平有关。如果学生唱的反调总是错的,导师自然也就不会鼓励了。但多数情况下,不鼓励唱“反调”是由于老师不够自信引起的。 不自信的导师,担心学生问的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暴露了自己的无知。担心学生唱反调唱的有理。学生是对的,自然就说明自己是错的了。错一次两次无所谓,可是,如果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错了,还能维护导师的尊严吗?所以,这样的导师,是不会鼓励学生提问题、唱反调的。 自信的导师,即使自己回答不上学生的问题,也愿意坦然承认。即使学生唱反调而且最终发现自己是错的,也愿意欣然改正。因为他们有信心,知道自己错的几率是比较小的,即使很多次都错了,仍然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会担心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倒塌。 所以,怎样的导师才适合爱提问题、爱唱反调的学生,答案不是不言自明了吗?
个人分类: 教育杂谈|6041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如何避免不合理情况下的延期毕业?
tchaoke 2010-8-2 10:39
如何避免不合理情况下的延期毕业? 上一篇博文中谈到了博士生延期毕业的几种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博士生没有学制的限制是合理的,因为科研经常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在多长时间内出多少成果,往往能够预期的科研都不是什么大的创新的科研。因此,我觉得给博士生学制上的宽限是科研合理性的表现。然而这么多的延期毕业现象合理吗? 我觉得这要分情况看来,不能一概而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学科需要、学校要求严格或者学生自愿延期的情况,延期是合理的。 如果是学科需要或者学校要求严格的原因,就需要多于3年学制的时间才能毕业,那没有办法,只能如此,低于这个时间就出不了好的成果,达不到毕业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延期毕业是合理的。作为学生而言,只要你选择了这样的学科或者这个学校,无论是你是否愿意延期毕业,那都没有办法,除非你别选择这个学科或者这个学校。科研路,本来就是不平坦了,如果选择了一条更加不平坦的路,那就意味着你一定要经历更多的艰难险阻。因此,既然选择了那就没什么可抱怨的,当初考研的时候也没人逼着你选这样的学科或者学校,完全是自愿的行为,那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些学生特别喜欢搞科研,这样的学生真不多,我的感觉是只能占所有读研人数的不到5%,这样的人往往愿意在读书期间多做出点成果,如果他遇到一个要求严格又很有思想的导师,他可能也愿意延期毕业,在这个导师的指导下多做出点东西来。这种情况下,延期毕业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显然也是合理的。 2、完全因为学生自己不努力的原因而达不到毕业要求而延期的情况,延期是合理的。 如果学校的毕业要求不那么苛刻,课题也不是很难,导师也没有额外的其他要求,也提供了相应的思路指导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延期毕业的话,那很可能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了,延期毕业显然是合理的,不延期的话可能就拿不到学位证了。但这种情况下无限期延期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我觉得可以给个最长期限,就是读了多少年还没有毕业的自动退学。 3、学生本能够按时毕业,由于导师或者学校的种种原因不能按时毕业,并且学生不愿意的情况,延期毕业不合理。 导师一般都是喜欢学生延期毕业的,往往是学生们不同意。反过来的情况似乎很少出现,至少我没听说过学生想延期毕业导师不同意的。导师希望学生延期毕业和是因为一个学生培养了这么多年,干什么事情已经成为熟练工了,干活会比新进来的学生利索多,所以就希望让熟练工的学生们多呆一段时间多干点活儿。如果换了我是导师,我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从导师的角度考虑,这想法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导师的这种想法可能让学生们很不爽。 学生们可能会这样想:我按时就能达到学校毕业的要求为什么还要让我多干活?虽然多干的活儿或者多发表的文章对自己自身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如果我能够正常毕业去外面工作,做同样的事情我获得的报酬更多。并且,工作往往是一年不如一年好找,毕业总比晚毕业要好。何况,我以后毕业还不一定就做科研呢!多发表的文章或者多做的事情对我以后发展可能没什么帮助。 由于导师和学生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导致有些导师千方百计让学生延期毕业,而学生们很不情愿延期毕业。我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本人就没打算日后从事科研工作或者就不想做得如何完美,人家已经达到了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导师又何必苦苦相逼呢?结果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可能也不会对这个导师有什么感激之情。 此外,如果因为导师没有给学生很好的指导和提供基本的科研条件而不能毕业的话,那也是不合理的。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去了国内一家知名大学读研,结果她的导师从来也不给她任何指点和帮助,她的课题没办法顺利开展,结果她在那里读了7年才按照硕士毕业。 下面想说的是,如何避免不合理的延期毕业?分别从学校层面上和学生个人层面上谈。 如果一个科研院所的不合理的延期毕业现象比较严重,那么从长期来看对这个科研院所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需要从学校层面上加强管理,减少不合理的延期现象。我总结了一下自己想到的和别人向我提到的一些学校层面管理的方法: 1、在招生介绍导师的时候,可以写一些这样的情况,供学生们参考:各位导师的博士生们是几年毕业的,在读期间发表几篇什么级别的论文、经费和项目情况、给学生的待遇多少。学生们在报考之前看了这些信息,就可以知道这位导师是否适合自己了。如果是愿意多发表论文延期毕业的学生,就可以选择那样的严格要求的导师,如果是只想顺利毕业,要求不高的,就可以选择很少有博士生延期毕业情况出现的导师。 这个方法看似是对导师不利,其实不然,如果某位学生不想发表高水平的论文,而非要强求的话,对导师也不是一件好事。这样的话,会有更多的上进的学生愿意报考这样要求严格的导师。而对于学生延期毕业比较严重并且学生又没有很好的成果的导师,这种方法可能也是一种激励作用,因为这样的导师可能不容易招到学生,因此,就可能会改进自己的培养方式。 其实我觉得这个办法不一定就非要官方来做,学生考研的一些网络论坛等就可以来做这样的工作。现在网络上有很多这样的网站,大家在一起交流考研信息,大家可以多打听一下这些信息,资源共享。我读研期间,经常会有一些考研者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我,向我打听我们所的各位老师的情况,这些考研者希望打听的是哪个导师对学生怎么样,待遇多少等等招生网站上没有的信息。这些信息考研者们还是很关注的。 2、在导师的绩效考核增加这方面的考核内容。例如可以定义一个类似这样的模型:延期考核指标=现有学生延期毕业的总年数/(学生发表论文数*影响因子),这个指标的数值超过多少说明导师培养方式有问题。不过这个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很难一刀切。上述给出的模型太粗放,实际运用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上修正系数以及加上其他一些影响因子。如果这种量化的考核指标很难实现的话,还可以采取学生给导师打分这样的考核方式,当然打分表的各个指标和权重要尽量细化,从而尽量减少学生主观情绪对打分的影响,使打分更加客观化。 3、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助学金和奖学金方式。学校方可以制定一个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规则。规则中将给学生的补助条例细化,例如规定做横向课题要给多少津贴,发表一篇什么级别的论文给多少奖励(这个在很多高校中都已经实行),申请一项专利给多少奖励。这样,就可以给一些因为做横向项目等耽误自己毕业的学生一些经济上的补偿,还可以使学生更愿意为了多获得奖励而多发文章。对于已经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但导师却希望能够延期毕业,如果学生不同意,学生有权向学校提出申诉,要求按时毕业;并且如果导师希望延期,则需要给这样延期的学生更高的奖学金作为补偿,例如可以按照工作人员的待遇发薪水。 这个想法是作为学生层面的人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可是再深入思考一下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会发现,操作性不强。经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真的实行了上述规定,那导师更可能的做法是压着文章不让很快发表,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你文章不够所以没有按时毕业。 4、整体提高博士生待遇。以上3种措施在实施的时候都会存在着很多细节的问题,无论是制定措施还是实际实施,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我觉得整体提高博士生待遇的方式虽然导师们会极为不情愿,但可能却是最有效的。正因为目前博士生待遇比较低,属于廉价劳动力,因此导师才希望学生能够多留下一段时间干活。而如果博士生的待遇提高到比工作人员差不了太多的话,导师就会想到让博士生干活的成本问题,可能就不会为了让博士生多干活而千方百计让博士生延期,并且博士生待遇提高了的话,学生也会更乐意在课题组干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极为不情愿延期。我觉得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外学生对延期的抵触心理没有国内学生大。 以上是我思考的从学校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措施。不过学生们要指望着学校真能够制定这类似的措施的话很困难,估计是等到自己毕业也实现不了。因为一项新的政策要在学校里实施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这次全国博士生大范围提高待遇不是一年两年吆喝成的事情,而是经过很多人很多年不懈的努力才为博士生争取到的利益。 因此,还是从自己可以努力的方面多做些事情。从学生层面上又该如何避免延期毕业?由于每个学生和每个导师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的做法都是不一样的,适用于这个人的做法未必适用于其他人。但我觉得有几点是对于所有人都适用的: 1、学生自己再多勤奋一些。如果一个学生真的不想延期毕业的话,我觉得首先应该问问自己:自己真的尽力去做科研吗?是否还可以再勤奋一些?读博士本来就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可能需要比做其他事情更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很多要求严格的学校里,要想日子很滋润舒坦地读博还能够按时毕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读博需要抱着能够吃苦的态度,要有经常晚上和周末加班的心理准备。 很多时候,我们改变不了别人,改变不了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2、考博的时候多打听一些内部信息。在考博之前,多向内部人士打听一下关于延期毕业方面的信息,这样就可以为自己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志向的导师。如果觉得自己不能够忍受严格要求的导师,那么报考的时候就别选这样的导师,否则你会很痛苦,导师也会很痛苦。 3、经常向导师表达自己不想延期毕业的意愿。如果已经读了博,导师总希望你延期毕业。那么你从一进课题组开始就应该经常找导师谈心,告诉他你个人的志向和他的期待不同,导师那样要求会让自己很痛苦,并且可能最后结果对导师也不好。至于怎么沟通,这个要讲究技巧,总之要尽量诚恳,多从导师的立场上考虑一下问题,并向导师保证自己会努力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做好。慢慢地,导师可能就会理解你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0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称仅1/3时间做科研 每年申请项目需4个月
maokebiao 2010-8-2 08:2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04: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采访对象   吴雨(化名),研究员,45岁,2005年回国,现任某国立研究所课题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该课题组目前有数名正式人员(包括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10多名硕博连读的研究生。   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以下反差依然令人尴尬。   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51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但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师却寥若晨星;2007年我国发表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总数已占世界第二位,但原创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屈指可数,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曾多年空缺;2008年全社会RD(研究开发投入)总量就达到4570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40多倍,但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60%   造成这些巨大反差的根源是什么?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一点:科技体制。   他们认为,虽然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至今仍有一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困扰着科技人员。在国家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日益需要科技支撑的新形势下,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   目前的科技体制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当如何破解?科技视野版从本期开始,推出系列报道,尝试深入探讨。   编者   ①一年当中,能真正用在科研上的时间,有1/3就不错了   记者:作为课题组的组长,您工作一定很忙?   吴雨:真是很忙。我是2005年从美国回来的,感觉一天都没有停下来过。周末、节假日、休假,对我来说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不光我这个课题组组长忙,组里的另外几位同事,也都和我差不多。   记者:那您一定觉得非常充实?   吴雨:事实并非如此。我目前的心态,更多的是紧张、苦恼和焦虑。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一个星期下来,难得有一整天能安静地坐下来,看文献,做实验,写文章。   我粗略算了一下,一年当中,大约1/3的时间用来申请项目,1/3的时间处理各种杂事;真正用在科研上的时间,有1/3就不错了。   ②从准备申请项目到正式填表,再到答辩、中期评估、年终汇报,一年要花去四个月   记者:申请项目需要那么多时间吗?   吴雨:今年我们组申请的项目比较多,共有6个,分别来自财政部、科技部、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每年2月份我就得安排申请项目的事儿,和相关的人员联系,或是组成自己的团队,或是让我的组员加入别人的团队。按照规定,同一个经费来源每个人姓名在在研项目中出现一般不能超过三次,我就得和同事们商量,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我们的有限名额:向哪个部门申请哪些项目,哪个参加别人牵头的项目,哪个我们牵头并邀请其他组成员参加,等等,然后分别准备申请材料。   记者:申请材料包括哪些内容?   吴雨:虽然申请的部门不同,但项目申请表的内容大致相同,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研究现状,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题组的研究基础,研究人员的介绍,经费预算,预期的研究目标(包括要发表多少论文),等等。   其中最费精力的,是经费预算。每一个项目的经费包括十来项: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等。每个项目的经费用途都规定得很严、很死,要求必须精准预算,因为项目结题验收时要一一对账,如果对不上账,就很麻烦。   但是你知道,科学研究存在很多不可预见性,真正做实验的时候一些费用很难控制,不知道什么时候要花什么钱。所以申请项目时我和同事必须像专业会计那样,精心算计每一笔钱。   记者:您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吴雨:当然忙不过来,组里的业务骨干和研究生,都要帮着一起写。2月份基本上都用在项目准备上了。3月份是最忙的时候,要完成正式的项目申请书填写, 然后签字、盖章,递交给有关部门。有些项目如自然基金委的优秀群体项目, 还要先经过预答辩,通过后才可以进一步申请。4、5月份, 是各种项目函评的时间。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相关单位将根据函评意见,决定是否给与资助,或进入下一轮答辩。我也得花一些时间,帮助自然科学基金委等评审一些项目。6、7月份,一些重要的项目,比如财政部的仪器设备项目,自然基金会的重点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科技部的973项目等,要准备答辩。为能在专家评审时提高通过的几率,需要先在所里搞答辩演习:申请牵头人试讲,所里请几个专家来听,听完了提意见;然后再修改、补充,必要时要安排第二次、第三次。   我们组一般搞一两次就行了,听说有的组要搞三四次、五六次。   记者:答辩结束后,项目申请的事就完了吧?   吴雨:没有。项目申请如果没通过,前期的这些努力就白费了,明年再重新来过;如果运气好,项目通过了,紧跟着就要填写资助项目计划书,详细填写每年的研究计划和预期进展,并按照项目实际批准的经费,重新制作经费预算表。   项目短的两三年,长的四五年,每年要搞进展汇报,中期要进行评估,结题时要搞验收。所以到了每年的11月、12月,就要应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向所里或有关部门汇报进展。我们的六七个在研项目,断断续续下来,也得花去大约一个多月时间。   ③每个项目经费都比较少,而且吃了上顿没下顿,如果申请的项目不够多,课题组的生存就成问题   记者:没想到要在项目上花费这么多时间。   吴雨:更令人苦恼的,是这6个项目实际上是来自同一个研究课题,只是名目不同、来源不同罢了。申请这么多项目、搞这么多答辩、汇报,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重复劳动、浪费精力。   记者: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少申请两个项目?   吴雨:我们从事的是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全部来自纵向(指来自国家财政,横向是指来自企业或地方政府编者注)的竞争性项目,需要年年申请,否则就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每个项目的经费都比较少,6个项目的总经费平摊到每年,一年课题组也就是120万元左右。而且,并不是每个申请项目都能获得批准,我们申请的项目,能有一半成功已经很不错了。如果申请的项目少了,课题组就没法运转下去。   记者:这话怎么讲?   吴雨:我们课题组有20多号人,除了给研究生发劳务费,还要给正式人员发绩效工资,支付水电费,等等。所有这些费用,都要从项目经费中出。   我国的项目经费,是典型的重物轻人:经费的90%左右,是用来购买仪器设备和支付材料费、会议费、出差费的;用在人身上的,只有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其中,专家咨询费是发给项目外人员的,劳务费只能发给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劳务费的比例很低,经费少的项目是15%,多的是10%。如果按120万元算,大概有18万元的劳务费。   我们组有16个研究生,平均下来也每月不到1000元。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他们选导师之前都要做调查的,如果你这个课题组项目经费太少,他们就不报你的,这样研究生就招不进来。   记者:除了研究生的劳务费,还有其他开销吗?   吴雨:给正式人员发绩效工资。为体现多劳多得,我所在单位目前采取的是三元工资制: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前两项由院里、所里发,绩效工资中所里只负责保底的部分,其余部分就要课题组自己想办法。而组里只有一个来源即项目经费。   记者:你们的绩效工资每月有多少?   吴雨:这个不一定,要看在研项目的多少。就拿我们组来说,前两年申请的项目比较多,所以今年我们课题组正式人员平均每人每月8000元左右。少的年份每人每月只有二三千元。   不管是8000元还是二三千元,都只能从项目经费中出。而按照规定,项目经费是不能用来支付正式人员工资的。但我们组又没有其它的经费来源,你叫我这个组长怎么办?   记者:您的收入有多少?   吴雨:我是研究员,又是组长,收入在组里算高的,每月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加起来4000多;加上绩效工资,平均每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   记者:这些钱够用吗?   吴雨:像我这个年龄段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全家老小基本生活开支,还要还房贷、车贷,供小孩上奥数班、英语班等,花钱像流水一样。   跟刚回国那两年比,我现在的状况好多了,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说出来不怕你笑话:回国到现在五六年了,我和太太没买过一件新衣服。   记者:确实没想到。   吴雨:大家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现在外边的高校、企业挖人挖得很厉害。为了让大家衣食无忧、防止人才外流,只能如此。据我了解,其他所的同事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记者:那项目结题时怎么办?   吴雨:我也感到非常头疼。这就像颗定时炸弹,结题的时候肯定要爆炸。我们去向所领导讨教,他们也没办法,因为这是个机制性的共性问题,不是我们所自己能解决的。   我感觉我们的项目经费把人和物的关系搞颠倒了。可以花一两千万元买设备、造仪器,可以花五六万维修设备,但如果要给某个重要的人发5万元工资,那绝对不行。其实人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仪器设备再先进,还不是一堆废铁?据我了解,美国、日本、欧洲等国立研究所的研究经费,大头是用来养人的,我们刚好反过来。   ④为完成项目考核、让研究生顺利毕业,一年至少要完成6篇论文,逼着你去做短平快的事情   记者:除了申请项目,您还忙什么?   吴雨:忙着写论文。论文是项目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项目考核的硬指标。   一个项目需要年终汇报,到时候你总得要有几篇SCI论文吧,否则就会影响后期的经费拨款。因为大家都在看论文,要是你有一段时间没发论文,而其他课题组的同事发了,自己就会感到无形的压力。   我们组的15个研究生都是硕博连读,每个学生想要在5年内毕业,必须要发两篇以上SCI文章。这样算下来,我们组每年至少要完成6篇论文。   而要发表一篇好文章, 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首先要把实验做好,再花工夫写、改,和别人讨论, 投稿后可能经过一审、二审,如果你不同意审稿人和编辑的意见,还要向副总编辑或总编辑上诉,来回一折腾也得大半年到一年。最后被高端期刊接受了是运气的,不少时候折腾了半天还没被接受,就得再投其它期刊。   平均一年写6篇高端文章,哪有那么多时间和成果?但是,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毕业,我们不得不在有些实验还没完全做成熟的时候,就开始写,写出来的只能是缺乏实质性进展和创新的垃圾文章。这既影响论文的质量,也影响科研的水平。   为了不耽误学生按时毕业,就得找一些容易做的题目,在别人已经开辟的领域跟风;风险大的、探索性强的项目,就不敢轻易去试;或者稍微试了一下,发现短期内不会有结果,就立马回到比较容易和有把握的项目上,完成任务了事。   国外和我们体量差不多大的课题组,每年发两三篇文章就不错了。我们盲目追求文章的数量,只能被迫制造不少垃圾文章。原创性的成果不敢或不能尝试,怎么能够期待大的创新性成果?   ⑤希望能借鉴国外好的经验,把科研资源集中到一两个部门,每个项目的经费多一些,经费安排多向科研人员倾斜   记者:您的压力一定很大吧?   吴雨:我的确感到压力很大。有一段时间,我一站起来就浑身发抖,我想就是因为有好长一段时间压力太大、情绪太紧张了。   我常常对自己说,这一段时间太累了,等忙完了好好休几天假。但事实是从来没有闲的时候,总有事情不断地冒出来,要你解决。我们的第一台仪器做出来后,就有许多双眼睛盯着你:什么时候出成果?什么时候发文章?此外,学生要毕业,得赶紧发文章;有的项目要结题了,经费怎么处理杂事实在太多了。   我现在意识到:必须强迫自己休息、放松,否则很难支撑下去。   记者:所里的其他同事情况如何?   吴雨:其实我还算好的,回国后得到各方面的关照比较多,设备顺利搞成了,一些高端文章也发了,应该说还是相当幸运的。有的课题组项目比较少,也有他们的难处,压力不比我们小。   记者:您在科研项目方面有哪些建议?   吴雨:希望能借鉴国外好的经验,把科研资源集中到一两个部门,每个项目的经费多一些,在经费安排中多向科研人员倾斜一些。这样大家就不用把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项目重复申请、重复汇报上,以及应付论文任务和考评。如果能够这样,大家就可以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十年磨一剑,多做一些原创性的研究。要想在科研上做出大的成果,必须要经过跟踪模仿创新三部曲。这很像盖大楼,想不打好地基,直接盖上面几层,是不可能的。许多新的发现看似偶然, 实际上是源于长期的积累和准备。   ⑥希望创造更好的环境,让科研人员静下心来,更专心地研究,更自主地探索   记者:十年磨一剑就能做出原创性成果?   吴雨:我想这不应该是个问题。虽然创新失败的风险很大,但只要有足够的积累和时间,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这就像种庄稼,只要土壤肥沃、养分充足、气候适宜,种子播下去以后,给它们足够的时间,自然会有新芽破土而出。   中国不是缺少科研人才,也不是大家不想创新。我相信绝大多数做科研的人国外回来的也好,一直在国内做的也好,其实都是想干点事业的人。只要有好的环境、好的机制,有长期的、足够的经费支持,出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   记者:目前的环境、机制,是不是不利于创新?   吴雨:这是明摆着的事。目前的项目经费安排、申请机制和急功近利的考评办法,搞得大家都很浮躁,很难沉下心来做开创性的事情。尤其是课题组组长,必须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一些繁杂的琐事:怎么申请到项目经费、怎么让学生毕业、怎么让这个课题组活下去据我所知,国内像我这种状态的科研人员还有很多。   记者:您是不是很着急?   吴雨:想想真是着急。从个人来讲,我放弃国外的优厚的待遇和安逸的生活回国,不就是想多为国家做点事吗?从国家来讲,这些年对科技越来越重视,科研的设备条件越来越好,经费越来越多,寄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拿不出原创性的成果,既对不起自己,也没法向国家交代。   目前的情况是,不是我们不想集中精力搞创新,而是现实不允许。温家宝总理在去年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曾说过一段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全部科技政策的着眼点,就是要让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此,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专心地研究,更加自主地探索。   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研究。我想,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期盼。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1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避免不合理情况下的延期毕业?
cutefay 2010-8-1 17:03
上一篇博文中谈到了博士生延期毕业的几种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博士生没有学制的限制是合理的,因为科研经常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在多长时间内出多少成果,往往能够预期的科研都不是什么大的创新的科研。因此,我觉得给博士生学制上的宽限是科研合理性的表现。然而这么多的延期毕业现象合理吗? 我觉得这要分情况看来,不能一概而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学科需要、学校要求严格或者学生自愿延期的情况,延期是合理的。 如果是学科需要或者学校要求严格的原因,就需要多于3年学制的时间才能毕业,那没有办法,只能如此,低于这个时间就出不了好的成果,达不到毕业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延期毕业是合理的。作为学生而言,只要你选择了这样的学科或者这个学校,无论是你是否愿意延期毕业,那都没有办法,除非你别选择这个学科或者这个学校。科研路,本来就是不平坦了,如果选择了一条更加不平坦的路,那就意味着你一定要经历更多的艰难险阻。因此,既然选择了那就没什么可抱怨的,当初考研的时候也没人逼着你选这样的学科或者学校,完全是自愿的行为,那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些学生特别喜欢搞科研,这样的学生真不多,我的感觉是只能占所有读研人数的不到5%,这样的人往往愿意在读书期间多做出点成果,如果他遇到一个要求严格又很有思想的导师,他可能也愿意延期毕业,在这个导师的指导下多做出点东西来。这种情况下,延期毕业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显然也是合理的。 2、完全因为学生自己不努力的原因而达不到毕业要求而延期的情况,延期是合理的。 如果学校的毕业要求不那么苛刻,课题也不是很难,导师也没有额外的其他要求,也提供了相应的思路指导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延期毕业的话,那很可能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了,延期毕业显然是合理的,不延期的话可能就拿不到学位证了。但这种情况下无限期延期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我觉得可以给个最长期限,就是读了多少年还没有毕业的自动退学。 3、学生本能够按时毕业,由于导师或者学校的种种原因不能按时毕业,并且学生不愿意的情况,延期毕业不合理。 导师一般都是喜欢学生延期毕业的,往往是学生们不同意。反过来的情况似乎很少出现,至少我没听说过学生想延期毕业导师不同意的。导师希望学生延期毕业和是因为一个学生培养了这么多年,干什么事情已经成为熟练工了,干活会比新进来的学生利索多,所以就希望让熟练工的学生们多呆一段时间多干点活儿。如果换了我是导师,我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从导师的角度考虑,这想法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导师的这种想法可能让学生们很不爽。 学生们可能会这样想:我按时就能达到学校毕业的要求为什么还要让我多干活?虽然多干的活儿或者多发表的文章对自己自身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如果我能够正常毕业去外面工作,做同样的事情我获得的报酬更多。并且,工作往往是一年不如一年好找,毕业总比晚毕业要好。何况,我以后毕业还不一定就做科研呢!多发表的文章或者多做的事情对我以后发展可能没什么帮助。 由于导师和学生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导致有些导师千方百计让学生延期毕业,而学生们很不情愿延期毕业。我个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本人就没打算日后从事科研工作或者就不想做得如何完美,人家已经达到了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导师又何必苦苦相逼呢?结果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可能也不会对这个导师有什么感激之情。 此外,如果因为导师没有给学生很好的指导和提供基本的科研条件而不能毕业的话,那也是不合理的。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去了国内一家知名大学读研,结果她的导师从来也不给她任何指点和帮助,她的课题没办法顺利开展,结果她在那里读了7年才按照硕士毕业。 下面想说的是,如何避免不合理的延期毕业?分别从学校层面上和学生个人层面上谈。 如果一个科研院所的不合理的延期毕业现象比较严重,那么从长期来看对这个科研院所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需要从学校层面上加强管理,减少不合理的延期现象。我总结了一下自己想到的和别人向我提到的一些学校层面管理的方法: 1、在招生介绍导师的时候,可以写一些这样的情况,供学生们参考:各位导师的博士生们是几年毕业的,在读期间发表几篇什么级别的论文、经费和项目情况、给学生的待遇多少。学生们在报考之前看了这些信息,就可以知道这位导师是否适合自己了。如果是愿意多发表论文延期毕业的学生,就可以选择那样的严格要求的导师,如果是只想顺利毕业,要求不高的,就可以选择很少有博士生延期毕业情况出现的导师。 这个方法看似是对导师不利,其实不然,如果某位学生不想发表高水平的论文,而非要强求的话,对导师也不是一件好事。这样的话,会有更多的上进的学生愿意报考这样要求严格的导师。而对于学生延期毕业比较严重并且学生又没有很好的成果的导师,这种方法可能也是一种激励作用,因为这样的导师可能不容易招到学生,因此,就可能会改进自己的培养方式。 其实我觉得这个办法不一定就非要官方来做,学生考研的一些网络论坛等就可以来做这样的工作。现在网络上有很多这样的网站,大家在一起交流考研信息,大家可以多打听一下这些信息,资源共享。我读研期间,经常会有一些考研者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我,向我打听我们所的各位老师的情况,这些考研者希望打听的是哪个导师对学生怎么样,待遇多少等等招生网站上没有的信息。这些信息考研者们还是很关注的。 2、在导师的绩效考核增加这方面的考核内容。例如可以定义一个类似这样的模型:延期考核指标=现有学生延期毕业的总年数/(学生发表论文数*影响因子),这个指标的数值超过多少说明导师培养方式有问题。不过这个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很难一刀切。上述给出的模型太粗放,实际运用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上修正系数以及加上其他一些影响因子。如果这种量化的考核指标很难实现的话,还可以采取学生给导师打分这样的考核方式,当然打分表的各个指标和权重要尽量细化,从而尽量减少学生主观情绪对打分的影响,使打分更加客观化。 3、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助学金和奖学金方式。学校方可以制定一个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规则。规则中将给学生的补助条例细化,例如规定做横向课题要给多少津贴,发表一篇什么级别的论文给多少奖励(这个在很多高校中都已经实行),申请一项专利给多少奖励。这样,就可以给一些因为做横向项目等耽误自己毕业的学生一些经济上的补偿,还可以使学生更愿意为了多获得奖励而多发文章。对于已经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但导师却希望能够延期毕业,如果学生不同意,学生有权向学校提出申诉,要求按时毕业;并且如果导师希望延期,则需要给这样延期的学生更高的奖学金作为补偿,例如可以按照工作人员的待遇发薪水。 这个想法是作为学生层面的人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可是再深入思考一下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会发现,操作性不强。经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真的实行了上述规定,那导师更可能的做法是压着文章不让很快发表,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你文章不够所以没有按时毕业。 4、整体提高博士生待遇。以上3种措施在实施的时候都会存在着很多细节的问题,无论是制定措施还是实际实施,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我觉得整体提高博士生待遇的方式虽然导师们会极为不情愿,但可能却是最有效的。正因为目前博士生待遇比较低,属于廉价劳动力,因此导师才希望学生能够多留下一段时间干活。而如果博士生的待遇提高到比工作人员差不了太多的话,导师就会想到让博士生干活的成本问题,可能就不会为了让博士生多干活而千方百计让博士生延期,并且博士生待遇提高了的话,学生也会更乐意在课题组干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极为不情愿延期。我觉得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外学生对延期的抵触心理没有国内学生大。 以上是我思考的从学校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措施。不过学生们要指望着学校真能够制定这类似的措施的话很困难,估计是等到自己毕业也实现不了。因为一项新的政策要在学校里实施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这次全国博士生大范围提高待遇不是一年两年吆喝成的事情,而是经过很多人很多年不懈的努力才为博士生争取到的利益。 因此,还是从自己可以努力的方面多做些事情。从学生层面上又该如何避免延期毕业?由于每个学生和每个导师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的做法都是不一样的,适用于这个人的做法未必适用于其他人。但我觉得有几点是对于所有人都适用的: 1、学生自己再多勤奋一些。如果一个学生真的不想延期毕业的话,我觉得首先应该问问自己:自己真的尽力去做科研吗?是否还可以再勤奋一些?读博士本来就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可能需要比做其他事情更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很多要求严格的学校里,要想日子很滋润舒坦地读博还能够按时毕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读博需要抱着能够吃苦的态度,要有经常晚上和周末加班的心理准备。 很多时候,我们改变不了别人,改变不了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2、考博的时候多打听一些内部信息。在考博之前,多向内部人士打听一下关于延期毕业方面的信息,这样就可以为自己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志向的导师。如果觉得自己不能够忍受严格要求的导师,那么报考的时候就别选这样的导师,否则你会很痛苦,导师也会很痛苦。 3、经常向导师表达自己不想延期毕业的意愿。如果已经读了博,导师总希望你延期毕业。那么你从一进课题组开始就应该经常找导师谈心,告诉他你个人的志向和他的期待不同,导师那样要求会让自己很痛苦,并且可能最后结果对导师也不好。至于怎么沟通,这个要讲究技巧,总之要尽量诚恳,多从导师的立场上考虑一下问题,并向导师保证自己会努力把自己的科研工作做好。慢慢地,导师可能就会理解你了。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11795 次阅读|11 个评论
质疑导师,是对导师的帮助;消受帮助,导师要有自信的功底
热度 1 jintuo 2010-7-30 14:11
今天,在条件较好的研究单位,研究水平的高下基本上取决于研究者的思路。逻辑上,以科学研究为职业生涯的科学家无不希望自己的研究做得更好。于是,他们永远不会嫌自己能想到的idea太有创意了;实验设计太慎密无缺了;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太可行了;古今中外的其他研究者相差得太远了。相反,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可能对问题把握的不准,生怕对同行了解得有所遗漏,担心自己的思路存在着误区,嫌自己的技术路线还不够巧妙。如果有学生能够道破自己心中的不解,指出自己的疏漏,哪怕是在一个局部的环节,都是莫大的帮助。期待这类帮助的导师,哪怕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没有理由不鼓励学生质疑。 另外,这类导师一般耕作于自己学科的前沿,大体上了解本学科哪些问题重要,那些问题难搞,对于自己的斤两有一定的自信,知道自己疏忽、遗漏、或百思不解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不会是低级错误。这类导师遭受个把质疑者占理的质疑不会构成对自己自信心的挑战。他们没有理由害怕学生质疑。 如果导师原本南郭,不靠做好研究吃饭,一旦受到学生的质疑便会感到自己作为导师的资质和能力受到挑战,仅靠导师身份维持的局面便可能动摇。特别是当质疑是公开的,刨根问底的,超越导师的基础知识的,而且导师最初时不慎采取了塘塞和敷衍的策略,那么师生互动中的良性成份便可能生变。 从研究工作的视角看师生关系,一般导师是科研思路的兜售者,而学生则是他/她的兜售对象。学生拿出自己生命中的一段时间“购买”导师的想法,导师拿好的思路、学位及未来的前途吸引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费让学生验证和落实自己的想法。作为科研思路的购买者,质疑一下卖方的产品当属正常。 问题在于导师未必个个都悟出以上道理。站在学生的立场,应否质疑,则端赖学生对导师的判断以及对自己长期和短期得失的权衡。恐怕中外皆然。
个人分类: 未分类|6686 次阅读|12 个评论
博主简介——迟来的个人介绍
wangxh 2010-7-22 10:02
从山东省倔县 倔家庄、只有三位农民教师 的乡野土墙小学启程,踏着县城里的省重点中学大门和老师肩膀,花着老百姓 的钱 读大学、读硕士、读博士,现在诚惶诚恐地站在大学讲台上—— 努力做个合格的教师,等淡出人生舞台的时候,不会因为误人子弟而悔恨就心满意足啦!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当初非常不情愿地留校当教师的第一天,把俺的博客稍稍改动一下,附上头像与供职单位。并附一个小故事: 有一年与一个班级的本科毕业生吃散伙儿饭,正赶上爱人有事儿,女儿没地儿吃饭跟着混饭。有女生惊讶:老师,你女儿这么漂亮呀!像谁呀?席间所有人都明白这问话的意思是“漂亮很可能像妈妈”。而俺却说道“像爸爸呗、我呀!”男生甲说“老师你说的不对,你女儿比你漂亮多了,根本不像你!”男生乙立即“呵斥”甲道:“XXX,你闭嘴!太不尊重老师了! 瞎说啥实话 !”在场人全部笑倒...... 当年俺最喜欢的三个女孩儿,美丽吧 【注】 请不要浪费时间想“倔县在哪里呢?” 就是很可能布置好课堂作业回家喂猪、喂鸡、喂鸭那种兼职教师,其中两位在以前的博文中提及过. 俺从小学到读博士都没交过学费,那费用自然就是老百姓的啦!所以只有鞠躬尽瘁教书育人,才能回报真正创造GDP的老百姓.
个人分类: 心之悟|6286 次阅读|26 个评论
[转载]让职业精神支撑大学师生关系
pony911 2010-7-17 13:23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 自己想的,这里都有了。为师之道当坚守,当进步!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1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师,我们要吃饭呀!
wangxh 2010-7-17 12:04
如果要问高校周围什么生意最好做?学生们马上回答第一是小吃摊,第二是日租房,第三是网吧。第三项涉及到GDP,第二项属社会丑陋,那么第一项呢? 原来只能供应三四千学生用餐的学生食堂现在要面对一万名饥肠辘辘的学生,能应付过来吗?有的学生说,在食堂吃一顿午饭有时要用一个小时。(可不要认为学生都有钱去吃奢侈的大餐哟!只是简单到 一个塑料袋装着一些米饭与菜的混合物而已 )下午第一节上课有学生犯困时我问为什么中午不休息一下呢?学生就这样回答我,哪有时间休息?...... 这样学校周围街头小食摊事业蓬勃生起,一派繁荣景象。中午12点一下课,学生们浩浩荡荡走出校门,冲向各类小饭馆、小食摊,蔚为壮观(那天补上一个照片)...... 我说街头小食摊不能吃呀!学生回答老师,我们要吃饭呀! 看到这里,您心里酸吗?您有孩子在上大学吗?目前中国有几个大学不是这样?这件事儿如果也推到大学校长们身上恐怕不是很负责任、很公平吧? 醒来吧!醒来吧!教育衙门、管理教育的衙门,你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想一想了?大学承载着教育未来国家、社会管理者和建设者的重任啊!学生们不会尽想吃山珍海味,但让他们吃饱、吃干净应该不是太大的难题吧?尤其是我们中国有无与伦比的GDP的时候! 借用科学网名博 杨玲 的一句话结束本文: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个人分类: 社会|4762 次阅读|19 个评论
欲知俺育人经,请浏览俺的科学网博客
wangxh 2010-7-13 10:54
刚才学院团总支副书记来电话咨询事情,与教育学生有关,好像要表扬表扬俺(没怎么听特别明白)。俺手头也没积攒什么材料,更没写过很猛的教育论文,无法提供呀。正在窘迫时,突然想起2007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宋丹丹、牛群表演的小品《策划(公鸡下蛋)》里白云大妈说的话(咱家公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蛋的?)具体的时间我也回答不上来了,大家可以登录我的博客WWW.白衣飘飘.COM。不假思索就跟了一句:我也没有什么资料啊,如果要了解我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以及教育学生的具体事例,请浏览我的科学网博客,其中记录了很多这方面的事情。王老师请你通过OA系统把网址传过来。我说好的、没问题!不过你可以通过百度搜索,比OA系统还快。百度首页,直接搜索我的名字即可,借科学网的光,第一个连接就是我的博客。一篇篇博文记录了我最近1年多的一段段心路历程、一桩桩忧愤 ...... 放下电话又一转念,小同志会不会认为俺架子太大呀。赶紧在OA系统写了几句掏心窝子的话,摘录如下: X X ,说几句实在话供参考: 看着现在许多学生出现的问题(当然我认为是教育存在问题),我实在是于心不忍。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能由学生这样听之任之,教育他们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学生不听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但是作为教师如果视而不见却是教师与学校的责任,我们良心要受到谴责的! 其实作为专业课教师本不应该做这些工作,而是如何让大学生获得更多更先进专业方面的思想与知识,带领或指导研究生去探索无穷的未知......可是没有办法,这也许是中国特色使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教师责无旁贷。 其实我也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徘徊、挣扎、斗争,一边是自己的前程可以量化并填入各类表格的业绩、工资、津贴等提升,一边是没有任何显示度的、不可能量化的、不能填入各类表格的帮助、教育学生的工作面临不会学习、不想学习、迷恋网络、迷恋游戏、甚至失学的学生。不花费很多的时间与学生有密切的接触是感觉不到一些东西的,是不会产生某些焦虑与忧愁的。 另外我也不是只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其他工作俺也不赖、也力争完美(看似有点自吹自擂,但实事求是),比如给本科生开过7门新专业课说明什么?说明无机非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指导研究生论文全部盲审,至今没有一个不是一次通过...... 每年不在学校的时间不超过20天(参加学术会议除外),无论节假日、星期天,所以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学生接触。天天想的是几乎全是学生的事儿哪个学生应该怎么帮助才能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不知道某某学生上网次数与时间是否已经减少、哪些学生这个学期能够补上多少学分、什么时候给毕业生讲讲文献阅读的方法、某某研究生的实验进行得怎么样了、某某研究生前几天遇到的难题解决了吗、什么时候安排研究生讲讲论文进展,等等等等。当然有些慢慢地已经转化成科学网的博文,与同仁交流。 先说这些,供你参考,主要是让你了解我的内心活动与思想。 另外附件是原来写的《坚持不懈,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交给张书记的稿件,也发给你供参考。 (其实,我早想与你交流一下,只是我们都很忙) 王修慧
个人分类: 心之悟|4457 次阅读|5 个评论
假如我是大学的校长
pinjianlu 2010-7-12 21:36
我做过学生、做过教师,但还没做过行政,更没有当过官,对高校里很多做法都有点儿看法。 假如我是一个大学的校长,我一定要照顾好学生的利益。学生是一个大学的衣食父母,我认为学校申请到多少课题还不如培养出顶尖的学生来得重要。因为学校的名誉要靠学生来维护,学生出去了对社会的贡献很大,在工作单位很出色,人家一问哪个大学毕业的?回答某某学校,自然这个学校的名气也就大了,也就能招到优秀的生源。有了优秀的生源,才能凑集到更多的资金,招聘到优秀的教授,也就能申请到更多的课题:横向的、纵向的。学校的名气也就会越来越大,这正如一个产品,广告打得再好,都不如顾客为你宣传,说你的产品质量好更有效。 假如我是一个大学的校长,学校要想法提高教授的待遇,以人为本。因为教师待遇好了,才能为学校努力工作,教好学生,申请课题等等。 假如我是一个大学的校长,学校要用更多的资金去资助科研,尤其是为青年教师提供项目机会,为学生提供科研实习的机会和能够提高实践能力的平台。而不是成天开膛剖肚、铺桥修路。 我想假如我要是一校之长,我就会充分做好以上三件事,我认为这样能提高一个大学的知名度和真正的实力。但如果让我自己办一所私立大学,我觉得我只有无能为力了,因为不管你怎么做、怎么努力,你都是一所三本院校,录取批次就只能在第三批,连生源质量都无法提高。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5920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个馒头引发的又一“大案”
wujingzhi 2010-7-11 00:17
馒头是个好东西,能解饿,也能解恨,还能引发这么多议论~ 近日, 某大学军训学生 因为把没吃完的馒头扔垃圾桶,被军训老师看到,责令捡回吃 下。由此引发师生冲突。 称之为又一大案,是因为前些年馒头已经引发过一些事情,因而是又一案。而这次馒头引发的是关于老师教育学生的问题,还有人格问题,浪费粮食问题,后勤问题等等等等,故而不可谓不大。 这一案看似简单,起因,人物,地点,经过,发展,结果等都比较清楚。然而,涉及的问题可能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简单。本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原则,我们似乎有必要把这个小事化大,简单的事弄复杂。 首先我们就不就事论事了,因为都没有现场经历,不知道缘由。就此引申说点其它的事吧。 说到军训, 我们受的训 练在全国非军事类大学里是相对比较严格的。是部队配几个连队去训的。正步、军姿、匍匐、卧倒、射击、唱歌都训练。我第一次实弹射击就是军训时候体验的,知道步枪的后座是很大。教官的话没人敢不听,太阳晒晕倒的学生也不少见。匍匐前进时候,无论男生女生,身上没蹭掉皮的几乎没有。不过,教官不管我们吃饭,只限制时间。 现在大学的军训大多简化了。越来越没有了样子。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学生反驳教官是值得思考的。如果中国和美国现在打起来,士兵都和教官干起来,有内讧就够了。美国的航空母舰都不需要进黄海了。 反过来想 ,为什么这些学生屡教不改呢?这个问题是很大的问题。 浪费粮食 是很严重的问题吗?应该是。不过浪费几个馒头和浪费全国一年 上万亿公款吃喝 比起来,能比吗?不过,我总觉得一个人从小不珍惜,有朝一日腾达了,也会有些不好的习性。 不敬师长 (老师长辈)是很严重问题吗?可能是。不过不尊敬学校的老师和不尊重所有值得学习的人和值得尊敬的人比起来,也没那么严重。当一个人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敬畏的时候,就处于危险的边缘。 不被人尊重 是很严重问题吗?不见得。小人得志常有。奸贼当道常事。无赖之徒遍地。无耻之流横行。不需要所有人尊重我们,因为不是所有的人是人。更有意义的或许是自己觉得自己怎么样!韩信忍胯下之辱,无碍他有盖世武功。牛二挑衅杨志,丧命于刀下,杨志也只得落草为寇。 学校和学生冲突 是很严重问题吗?我想是的。至少学校需要正视现实,审视自己,担负使命,任重道远~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南行之三——宾馆 出租司机 滇池 学生
pukin 2010-7-10 21:49
在丽江停留了三个晚上四个白天,6月30号晚上10点,坐上了开往丽江到昆明的火车。这趟火车有一节车厢是高包——家庭包厢。软卧是四个铺位,而家庭包厢是两个铺位,一大一小,我们也是大姑娘坐轿——第一次坐这样的包厢 早上7点多,火车正点抵达昆明火车站,然后坐出租车前往事先在携程网预定好的离火车站不远的宝善大酒店。入住酒店的时候还和前台的值班小姑娘、小伙子发生了一点不愉快 我女儿未满18岁,还没有个人身份证,所以每次带她出门都是拿护照(护照是前几年带她出国的时候办的)。护照肯定是有效证件了,因为坐飞机都没任何问题的。但宾馆前台的这两位年轻人非说护照不是合法证件不行,要拿身份证出来。我们说没有身份证啊,只有年满18岁才给办身份证啊!然后问没有身份证有户口簿吗?我说你见过有人整天怀里揣着户口簿出门的吗? 接着我们又问:你们说除了身份证还有什么是有效证件?小伙子说驾照就是。我们反问到,你拿驾照能上飞机吗? 两个年轻人有点张口结舌,商量了一下,然后给酒店辖区的派出所打电话请示,结果当然护照就是有效证件了。看来年轻人要提高业务素质啊 白天在昆明坐了几次出租车,在宽阔的二环路上和滇池边上,和司机师傅们闲聊起了昆明的市政建设、滇池的治理等话题,司机们都对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竖起了大拇指。一个城市的一把手是否得人心,是否真的为老百姓干事,出租司机的评价往往是最客观和公正的。 仇和早在7、8年前就成名于江苏苏北一个不起眼的城市——的宿迁。宿迁改革闻名全国,仇和也被称为是最有争议的市委书记,我记得当时【南方周末】还专门长篇撰文报道仇和的改革。 据司机师傅讲,自从云南出了贪官李嘉廷以后,昆明基本上就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李嘉廷的继任们大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使得昆明乃至整个云南发展速度都落后于全国。但自从仇和2007年底任昆明市委书记以后,不到三年的时间,昆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傅掰着手指头给我历数了仇和的几大民心工程:什么市政道路建设、城中村改造工程,滇池治理等等。说起昆明的变化,司机师傅眼里真是放光,从心里夸他们的仇和书记 。还是真有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官啊 晚上见到了多年没见的一个学生。10年前我做过他的班主任,也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现在已经是云南电信一家公司的技术总监了。他和他夫人在祥云会馆摆了一桌地道的昆明菜款待了我们,我在这里再次对学生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 滇池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滇池开始有游船了 滇池里的绿萍 昆明的马路
个人分类: 图片百科|3291 次阅读|8 个评论
该与三十个学友谈点什么?
liuchunming 2010-7-7 17:38
   本计划昨晚与三十个学友交流点什么,他们进入中南已经快三个年头,成长得很快,疑惑也更多,然而这三年中,我成长了多少?却无从回答,每每计划与他们见面时,我总想该与他们说点什么?不希望自己给他们误导,所以如果自己都没有想起的话,又从何与他们说起?但试问有多少人敢言事事皆通?更何况我等之人。故每次与他们谈有关想法时,总要提醒仅供参考。社会之大,无奇不有,如果用一个定规来框的话,就没有这丰富多彩的世界。所以我更希望他们在一个合法合理的大范围内自由选择,并逐步实现自己的选择目标。     还有一年半不到,他们就要进入一个新的层面,如深造的,从情感上言,我希望他们留在中南,但从理智上说,我更希望他们为自己的目标或理想而离开中南,因为不经历过外面更多的风雨,就难以发现彩虹是如此美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话我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透,暂时我更喜欢前面两句,这也是为何我希望他们进入另一个环境学习的缘由。     这段时间,自己状态有些问题,以至迟迟没有与他们面对面交流点什么,自己也有些心坎没有通过,在这个时候,更担心给他们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见总得要见的,只希望自己想好点什么。
个人分类: 教学|2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的用处还是很大的(答张光明老师)
boxcar 2010-7-7 17:28
刚才看到张光明老师的新博文学生有什么用 【1】,想想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儿深奥,很多学生都会问(或许俺的学生心理也嘀咕过),那我就试着回答一下,不当之处,麻烦老师和同学们继续补充。我认为, 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的用处可大了。 理由如下: 1)学生可以 干活 ,包括具体的科研工作和一些事务性工作(跑腿报账之类),当然,这个活如果A同学不肯做或者不会做,或许也可以安排B同学去做,但是没有学生,就只好导师亲自去做了(我就时常亲自去做,虽然我也有若干学生)。 2)学生可以 维持课题组必要的规模 ,无论是旅游照相的时候还是吃饭的时候,呼呼啦啦一大片,老有声势了(例如:看到王修慧老师率领众弟子吃自助餐的照片【2】,大家是不是很羡慕?)当然,报项目的时候学生多也显得阵容强大,可以给自己和评议人以信心,何况多个人多双手,可以多出成果【3】,因此,何乐而不多招? 3)可以维持导师的身份地位,如果连续N年没招到学生,导师的身份和地位可能就岌岌可危了,有的学校就有相关规定,如果多少年没招到研究生,导师会被取消资格。因此,导师们应该珍惜每个学生,努力带(指导)好。 4) 干得好的学生可以是导师的好帮手 ,不过没干好的学生可能让老师受累受苦【4】。导师们最该做的事情,就是多培养出几个好帮手级别的学生,把比较差的学生带到自己不至于太受累的地步。 即使带一些比较差的学生的过程中,导师照样可以收获一些经验和教训,甚至磨砺意志。 5)毋庸置疑, 做学生这个过程,可以学到知识、增长见识,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对学生自己是绝对有用的。 学生问自己有什么用,还不如问自己处在(研究生)这个位置对自己有多大用。 ====================================== 在QQ群里面贴出广告后,得到响应: 吴渝老师说: 学生最大的用处,让老师有育人(不注意就是毁人)的成就感。其次, 能够听你唠叨的最佳对象,比儿女听话多了。老师的教育理念在学生身上能贯彻,在儿女身上受到抵制的可能性大。医者不自医,当老师也有类似职业问题,所以,某些教师的下一代未必很优秀的。 博主点评:实话实说,我就常和学生唠叨起来没完,拼命输出我的一些理念。 ----------------------------------------------------------------------------------- 张天翼老师在评论中说: 对于成功的导师来说,学生可以传播自己的学派;对于有事业心的导师来说,学生可以实现一些想法,同时学到技能;对于混日子的导师来说,学生可以用来跑腿和装饰门面;对于恶劣的导师来说,学生可以当某种工具,今天当棒子,明天当苍蝇拍,后天当出气筒... 博主点评:说得太对了!学生有何用途,其实决定于导师。 ----------------------------------------------------------------------------------- ~~~~~~~~~~~~~~~~~~~~~~~~~~~~~~~~~~~~~~~~~~~~~~~~~~~~ 参考: 【1】张光明:学生有什么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1393 【2】王修慧: 完工宴啧啧啧,瞅瞅他们一个个的吃相!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0672 【3】吕喆: 研究生导师,做还是不做?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5834 【4】刘进平: 一位年轻导师对研究生的血泪控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6130
个人分类: 教育|6148 次阅读|10 个评论
关于大学教育改革听取学生意见的思考
dpliu 2010-7-6 11:50
关于大学教育改革听取学生意见的思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健全、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使得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新的挑战。而中国高等教育持续30年的改革更多是在政府和专家学者的推动下进行的,体现了政府的发展目标和专家学者的意见,而作为高等教育的对象学生的主体诉求则缺乏顺畅的获得途径。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学生和教师都是学校这个大系统中的微观主体,正是这些微观主体的异质性和互动才促进了宏观层次的发展,大学的活力也来源于学生和教师的创新,大学的办学经费日益与学生人数挂钩,大学的品牌源于大学服务于社会的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而在这三大关键因素中,学生起着重要作用。首先,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础功能,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声誉。这里的学生,不仅包括在校学生,更包括已毕业的学生。前者在各种创新大赛、建模比赛等各种平台中的优异表现展示学校的活力和潜力。而后者在服务社会中直接体现了大学的品牌和价值。其次,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也日益成为大学科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其次,随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参与横向合作项目等方式,在服务社会中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学校的主体地位不言而喻。《规划纲要》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统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加强在人才培养各环节中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统一,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育人功能,这明确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更明确了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科学文化的传递、内化、选择和创新,使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富有主体创新人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就必须尊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承认主体意识的差异性,使学生达到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使学生既具有人文精神,又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当然,更需要关注这种主体意识下的需求。 对于学校这个大系统来说,如果对微观主体以及互动机制缺乏细致刻画,无论如何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机制体制,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等等目标都将无从实现。在校生的需求需要关注,已毕业学生的意见更需纳入征询体系。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往往对学校教育体系中的若干问题有着切身的感受,比如课程设计不合理,内容陈旧等问题,特别是工作很多年之后,更能够洞见大学中最本质的东西,这些反馈构成学校人才需求预测预警、专业调整、课程调整等的基础,实现学校教育改革的社会需求导向,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协调发展。但长期以来,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一直处于被要求的地位,学生需求难以得到有效表达,学校往往强调学校的发展,教师更在乎自身业务的晋升,学生则关心个人的学业和发展,使得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被割裂,这不仅与学生对学校品牌的重要性不相适应,也与现代80后、90后大学生个性化趋势和强烈主体意识的时代特征难以合拍,同时也冲突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教学相长的理念,更与科学发展中以人为本思想相违背。 当然,由于学生处于微观层次,要求学生能够站在宏观层次上提出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建设性意见确实是困难的,但是对自身以及微观层次的互动规则一定非常清楚,当然,学校改革听取学生意见内含两个过程:引导过程和综合过程。引导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学校改革发展问题分解为学生可理解的微观层次问题,而综合过程就是将学生的意见分析转化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问题。这两个转化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个人分类: 个人随想|7011 次阅读|6 个评论
看到庞大的毕业阵容,预感就业的艰辛
fqng1008 2010-7-3 08:46
早几天,X发来他们的授位照片, 他们仨 身穿硕士服、头戴硕士帽的样子果然沾染上许多儒雅之气,让我回到22年前的那个时代。我们毕业时只有15个人(见 85同学,岁月沧桑! ) , 而现在已是非常庞大的阵容,竟然是黑压压的一片 。 一个小小的省级中医院校,每年都向社会输送这么多硕士、博士,难怪学生们找工作那么困难。在这个阵容里,我院毕业的就有7个(联合培养),有的只好再考博士,有的工作仍在联系中,但愿他们都有一个满意的去处...... (抱歉,有几张照片太大,传不上来。)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348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2010工大之星——你绝对惊叹他们的成就!!! [湖南工业大学]
maczone 2010-7-2 20:01
1、罗诗尧 罗诗尧,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069班学生。出版《黑客攻防实战入门(第二版)》、《黑客攻防实战阶段》、《信息安全之个人防护》及《网络安全攻防实战》等书籍,《黑客攻防实战阶段》于2009年3月被翻译成繁体版引进到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网络安全攻防实战》被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INSPC认证为课程教材,其事迹还被株洲日报、长沙晚报、etv湖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罗师尧有丰富的工作实习经历,他在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做过安全顾问,现在是百度质量部的测试工程师。他还在博文视点OpenParty 当过演讲嘉宾,2009年在中国软件安全峰会上进行演讲。 2、方伟臣 方伟臣,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071班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级教练员,任湖南工业大学国际象棋队队长。代表学校连续三年参加全国大学生国际象棋锦标赛,07、08年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国际锦标赛总团体第一名。2007年,获得青北外院杯全国大学生国际象棋锦标赛男子棋士第四名,2008年获湖工大杯全国大学生国际象棋锦标赛男子棋士第一名,2009年获南开大学杯全国大学生国际象棋锦标赛优秀运动员称号。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荣誉称号,参与2009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评选。先后担任商学院组织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团总支副书记,校级社团飞扬辩论协会会长。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寒暑假担任中小学国际象棋教练,在株洲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参与实习工作;参与院级、校级晚会主持近20次,代表学院参与校级演讲、朗诵、辩论赛10余次,如主持十大歌手复赛、飞扬辩论协会主题演讲比赛、笔耕十年庆祝晚会、学院迎新晚会等。 3、蒋昭炎 蒋昭炎,湖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电气工程071班学生。获得第十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吸尘组比赛大学组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南省赛区三等奖;湖南工业大学第十五届大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多次获得校级、国家级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4、赵世济 赵世济,湖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062班学生。获得第八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第十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创新组比赛大学组二等奖;湖南工业大学数学竞赛三等奖多次获得校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5、霍阔 霍阔,湖南工业大学计算科学061班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赛区三等奖;湖南工业大学物理竞赛三等奖;湖南省数学专业组数学竞赛三等奖;2009年,他主持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获得省级及校级立项。多次获得校级、国家级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曾担任理学院学生会副书记、学习部部长,2010年考研以347分被湖工大计算机专业录取。 6、杨勇波 杨勇波,湖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07级研究生,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顺利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读研期间依次担任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会常务副主席、班长等职务,并创建了研究生创新创业团队亲色时代手绘坊。他在全国核心期刊《装饰》等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四篇,2008年他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党员;2009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2009年荣获湖南工业大学办学50周年庆典徽标设计中标奖;2009年荣获校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一等奖、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湖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之星二等奖;2010年荣获株洲市首届创业设计大赛一等奖、被评为第四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之星,同时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毕业研究生。 7、黄平 黄平,湖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071班学生。她因患自身性免疫疾病休学两年,对学习和生命的热爱让她坚持带病复学,但她坚持乐观,把缺陷当成一种恩惠,把优秀当做一种习惯。 在忍受病痛折磨的情况下获得20072008年度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获20082009年度国家奖学金、校级特等奖学金并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标兵。 2008年在工大色彩设计大赛中获得银奖,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获D类三等奖。 8、刘豪 刘豪,湖南工业大学包装工程063班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008年,任包材学院第21届学生会副主席,接任湖南工业大学校内网大使,并荣获湖工大十佳自强之星荣誉称号,被评为第二届感动包印十大人物之一。2009年4月,获武汉大学与伍佰塔尔大学共颁发的中德印刷媒体合作培训结业证书;5月获得全国十佳校内网大使最佳拼搏奖称号;6月获省优秀学生党员光荣称号。 附:媒体报道 包设学院的百度工程师 访湖南工业大学包设学院06级学生罗诗尧 这是一个优秀得让人惊讶的毕业生。学艺术的他在还没满20岁的时候,就已经参与编写了四本关于黑客攻防技术和信息安全的教材,并担任了多家网站的安全顾问或技术总监。其中《信息安全之个人防护》、《网络安全防范实战》两本书被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INSPC认证当做课程教材。他的另一本书《黑客攻防实战进阶》也于2009年3月份被翻译成繁体版本后引进到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当时,湖南电视台、长沙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争相对其进行了报道,引起巨大反响。时隔两年,他再一次以百度最年轻的工程师之一、2009年中国软件安全峰会的演讲嘉宾等闪耀的身份走进了我们关注的视线。 为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编写教材 罗诗尧在回顾四本书的编写过程时说,《信息安全之个人防护》与《网络安全防范实战》这两本书虽然不是四本书中写得最辛苦的,但却受到了外界最多的肯定,这让他既高兴又意外。2008年,这两本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INSPC认证的肯定,成为了它们的课程教材,罗诗尧也因此顺利成为了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的安全顾问。他坦言,这次工作经历给他带来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不仅增长自己的见识,也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08年以后,罗诗尧开始更频繁的接触各大网络公司,先后担当了上海投顶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以及包括淘宝在内的多家网站的安全顾问,并经常受邀实时维护一些门户网站的安全。 受邀担任2009年中国软件安全峰会和博文视点Open Party的演讲嘉宾 大三那年,罗诗尧来到北京,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2009年中国软件安全峰会,并做了题为 XSS Virus探究的演讲。议题简要论证了XSS Virus的可行性,同时给出各种XSS攻击实例,深入刨析XSS漏洞的成因并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给到场的国内外IT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以外,他还应邀在博文视点 Open Party上做了XSS的主题演讲 。这次漏洞分析Open Party是由子社博文视点举办的,一共邀请到了20多位相关专家到场,另有约80位的来 自IBM、微软、红帽中国、华为、奇虎360、搜狗、瑞星等大企业的技术人员自愿付费到场。所有与会者聚在一起共话家常、讨论交流,罗诗尧坦言自己作为受邀嘉宾收获颇多,实在太过幸运!。 百度最年轻的工程师之一 1988年出生的他今年正式签约百度,担当测试工程师一职,成为了百度最年轻的工程师之一。在百度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百度给了我一个平台,在这里我可以快速地成长。在选择百度的同时,罗诗尧拒绝了国内很多家著名软件公司的聘请,也放弃了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的安全顾问一职。百度是一家非常好的公司,不管自己未来会不会创业,我都会尽自己所能,为百度好好工作。 六月底,罗诗尧就要回百度,开始正式的工作了。 进入大学后就没有用家里一分钱了 罗诗尧在爸妈眼中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孩子。自从进入大学后,他做过各种兼职。除了挣钱,更是为了增长阅历、扩大自己的眼界。通过给一些网站做技术总监和安全维护等工作,罗诗尧供自己读完了四年大学,从没向家里要一分钱。尽管他家境不错,父母都有好的工作,但他还是希望由自己来为人生负责。大学生早应该学会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了。 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朝这个方向努力,相信自己,不要放弃。 在谈及自己的经验时,他说要想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就必须尽快地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相信自己,不要放弃。虽然自己学的是包装设计,但是他却选择网络信息安全这条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不得不说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他对自身的清醒认识。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就不要轻言放弃,追求的过程是苦的,很有可能一无所获,但是如果中途放弃了,你就失去了成功的全部可能。一个人如果能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取得成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值得我们不断地追求。罗诗尧会心地笑了。 大学期间要多寻求实践的机会,扩大眼界 罗诗尧十分注重争取出去实习的机会。他从大一开始就经常向各软件公司递送履历表,而他选择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著名软件公司。大城市、大公司才能真正让自己学到东西,开拓眼界。不用当心没选上。没选上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如果不递履历表,那么就永远也不会被选上。观如今,很多大学生都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缺乏全面的认识。积极适应社会,寻求实践机会能促使大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为自己选择一条更适合的发展道路。 包装设计专业的罗诗尧就要走出大学的校门了,等待他的将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作为年轻的百度工程师,他的未来必定会书写更多的辉煌。还记得他说过,条件成熟后就想要创建自己的公司,衷心地希望他的未来更加美好。 记者:杨志敏 2008年3月新浪网报道: 大学生纵横网络除黑客   罗诗尧手捧自己参与编写的有关信息安全的书籍。李春璞摄   本报株洲讯 他还没满20岁,却已经参与编写四本关于黑客攻防技术和信息安全的教材,并担任了多家网站的安全顾问或技术总监。昨日,当记者在位于株洲的湖南工业大学采访到该校二年级学生罗诗尧时,这个纵横网络的大男孩却腼腆地笑了,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自身能力为国家信息安全做出贡献,让那些非法入侵网络的黑客无隙可乘。   罗诗尧从小喜爱电脑,进入高中后,他通过自学电脑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在上网过程中,罗诗尧目睹了一些不法黑客对网络的侵害,并暗中下定决心,要用自己所学为网络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从高中开始,只要有空罗诗尧就会去寻访各网站可入侵的漏洞,一旦发现,他会主动把网站存在的安全漏洞修补好,或是通过留言告诉管理员。罗诗尧这一不计报酬的行为让不少网站深为感动,有几家还主动聘请他为安全顾问或技术总监。   进入大学后,罗诗尧对电脑的热爱有增无减,并开始与黑客有了面对面的交锋。就在今年3月初,罗诗尧接到武汉一家软件公司负责人的电话,称该公司网站被黑客侵入导致瘫痪。罗诗尧立即进入网站,结果发现黑客正好也在。于是,一黑一白两个电脑高手开始过招,在经历4个小时的反复较量后,罗诗尧终于夺回网站的控制权,并恢复了网站的正常运行。   当意识到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全把不法黑客清除出网络世界时,罗诗尧将自己数年来积累的经验化为文字,以帮助人们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早在2006年罗诗尧就与几名电脑高手一起,开始了《黑客攻防实战入门》一书的改编和修订,在书中罗诗尧将自己的经验倾囊而出。当年底,罗诗尧再次承担了《黑客攻防实战进阶》大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2007年该书出版后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不久,一所国家级反计算机入侵研究中心也邀请他和其他专家参与两本有关信息安全教材的写作,书籍出版后将用作培训教材。   采访结束时,罗诗尧告诉记者,那些为了一己私欲制造信息安全混乱的黑客是不可取的,他认为一名电脑技术爱好者,应该放弃名利为国家信息安全做出贡献,而他也有信心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株洲日报》2008年4月 罗诗尧:与黑俱舞的株洲伢 从黑客少年到网络安全行家 玩电脑是罗诗尧最专注和亢奋的事情. 作为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反病毒研究中心未来开展 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所用的教材,刚刚截稿的 《网络安全攻防实战》 《信息安全个人防护》已经进入最后的编校环节,不日将出版。现就读于湖南工业大学二年级的罗诗尧正是这两本教材的编著作者之一。 阳春三月,记者采访了这名自学 黑客技术4年、在国内业界小负盛名的20岁株洲伢子。 玩转黑客,就像吸了毒一样 9日下午,星期日,天气晴朗。湖南工业大学河西校区人工湖畔草地,三五成群地坐了不少学生,聊天、看书,或躺着睡觉 包装设计系的一间 党员示范寝室里,身材单瘦、稚气犹存的罗诗尧显得有些忙碌。刚刚代表班上参加了学校主办的一项活动回来,他正兴趣盎然地摆弄着自己心爱的一个黑色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尽是些让记者看来眼花缭乱的数字符号与英文字母。书桌上,也摆满了各种关于电脑的书籍。 虽然学的专业是包装设计,但每天花上大量时间进行 网络黑客攻防的试验和研究,是罗诗尧几年来一直保持的习惯。 就像吸毒一样,停不下来。其中的兴奋,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替代! 在自己编著的一本书中,罗诗尧给了黑客这个听似神秘、冷酷的名词一个颇有些浪漫色彩的诠释 他们的头脑总在高速地运转着,夜色使他们亢奋!他们是钢琴家,一群生活在信息时代中的艺术家。他们打破规则,并创造规则;他们打破技术,并创造技术 罗诗尧并不否认自己曾是一名 黑客,而且自认为是其中的一名狂热分子。只是,如今的他更侧重于 反黑研究。 网上恶作剧,黑客少年曾惊动警方 最初迷上网络黑客技术时,罗诗尧还在株洲市二中上高一。 那时,他从网上偶然闻知了一个叫 凯文米特尼克的美国人。这名在全球黑客名单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从15岁开始先后入侵 过 北美空中防务指挥部等诸多重要军事网络及知名企业网站。 和许多初涉 黑客的年轻人一样,时年15岁多的罗诗尧对凯文米特尼克崇敬有加,并开始借助一些黑客软件尝试网络入侵。 网上有很多黑客小软件下载,用起来很简单,当然也比较低级。都是一些小小年纪的孩子在玩,被行内人称为 脚本小子。罗诗尧回忆说。 不过,很快,这些小软件已不能满足他的 个性需求,强烈的兴趣驱使他开始自学计算机语言,并应用于自己的黑客实践。 令年少的他兴奋甚至于轻狂的是,自己的网络入侵行为竟屡屡得手。 从学校的局域网入手,学校每一台联网的电脑我都可以随意出入。后来又针对一些外面的网站作练习。 有一次,罗诗尧把事情闹大了 因为自家伯母在市内某医院就诊时与院方发生了 医患纠纷,心有不服的罗诗尧想到了在网上 来点动作。他先是对本市某门户网站的首页作了修改,随后又在某媒体网页上 挂上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写上 抵制**,爱我中华等文字。 次日晚上,罗诗尧正在学校上晚自习时被父亲一个电话召回了家。父亲将一份当天的报纸摆到他的面前大发雷霆, 看你做的什么好事。 罗诗尧低头一看,报纸上一则新闻赫然写着, 两网站被黑 一黑客被警方 挂号,他吓了一大跳 1 6岁时,被攻陷的软件公司聘他当网管 出于对一个犯错少年的宽容,警察最终没有找他的麻烦,网站被黑风波也很快归于平静。但是,打那以后,罗诗尧显得谨慎多了。虽然一直没有停止过寻访各网站可入侵漏洞的努力,但一旦成功侵入,他不再随意篡改网站页面。 每次设法获得一个网站的权限后,我都会把这个网站存在的安全漏洞修补好,或是通过留言告诉管理员该怎样修补好这个漏洞。罗诗尧对自己这种做法很是欣赏并感到庆幸。 这种看起来颇有点武侠小说中 仙侠意味的举动,后来也让罗诗尧结交到不少黑道上的朋友。他和这些多数未曾谋面的网络精英们一起活跃在多个论坛和QQ群上,共同学习探讨黑客攻防技术。长进不少。 一次,罗诗尧又成功地侵入到武汉 飞天网站服务器。该网站是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门户网站。和往常一样,他把发现的网站漏洞修补好,并在管理员的硬盘留言,然后悄无声息地从 后门溜出,心中油然一阵窃喜。 没想到,几天后,他再次潜入 飞天时发现,网站管理员竟在自己的留言后写了回复,称有意聘请 到此一游的罗诗尧担任网站的安全管理员。 对此,16岁的罗诗尧没有多想,一口应允。果然,对方立即与他取得联系,并签订协议:由罗诗尧远程管理网站的信息安全,每月发给400元的薪水。 一年后,罗诗尧又被上海知名网站上海导航聘为安全顾问兼技术总监。不过,这一次,他一分报酬都没要。 我觉得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种知名大网站做事是难得的锻炼机会。罗诗尧坦言。 旅游是罗诗尧的又一个爱好,这是他在昆明旅游时的留影. 一口气参写了4本反黑书 为黑客技术而著书立说,这也是罗诗尧始料未及的事情。他说,自己 以前每次连作文都写不好。 那是2006年夏,高考刚刚结束。正以为可以轻松一下的罗诗尧在网上与一名 黑友不期而遇。对方叫邓吉,国内顶尖级的黑客高手,他问罗诗尧是否有兴趣参与编写一本名为 《黑客攻防实战入门》的书籍。 突如其来的邀约不免让罗诗尧受宠若惊而又喜出望外。他不知道自己究竟会做得怎样,但在邓吉的鼓励下,最终把参与编书的事情揽了下来。 好在这本 《黑客攻防实战入门》已经是第二次出版,只要作一些修订和改编工作,而分给罗诗尧做的也只有部分章节。因此,凭着自己丰富的黑客攻防实战经验,初次写书的他做得还算顺畅。 暑假结束的时候,任务完成了,罗诗尧自己也因在编书过程中得到邓吉等高手的悉心指点而大有长进。 而真正意义上主笔一本书是在当年冬天,那时,罗诗尧已是湖南工大包装系的一名大一新生。这本名为 《黑客攻防实战进阶》的书籍同样由邓吉提议编写,是 《黑客攻防实战入门》的提高篇,罗诗尧承担了大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 2006年11月1日,这是我永不会忘怀的日子。那天,我和出版社签下了写书合同,近400页的书籍要求在短短两个半月时间里完成编写。回想一年多前发生的那一幕,罗诗尧自己都惊叹当时的勇气。 合同签订后,罗诗尧进入了一种非常战斗状态:白天上课和睡觉,晚上写书。 寝室楼里很吵,只有晚上12点钟以后,大家都睡了,才是最好写书的时间,常常不知不觉中就天亮了。罗诗尧说, 心理压力太大了,特别疲惫,常常一个人闷着不想说话。 罗诗尧最终未能如期交稿。后经出版方允许,截稿期限延迟了半个月。 欣慰的是,该书于2007年经国家级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后,很快在国内畅销。罗诗尧的名字随之在业界响亮起来。 一年后,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反病毒研究中心及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也向他发出了写书邀请。如前所述,如今,由罗诗尧和另两位知名大学教授主笔的 《网络安全攻防实战》 《信息安全个人防护》两书已经进入最后的编校环节,出版后将用作 网络信息安全师认证活动的培训教材。 抵制诱惑,以真正黑客的名义 也许,在许多人眼中,黑客是一群穷极无聊、思想肮脏的恶作剧分子,是 麻烦制造者的代名词。 而在罗诗尧看来,黑客从来就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虚荣与金钱而制造信息安全混乱局面的 伪黑客,另一种则是拥有自由和开创精神,丢弃名利,以一种独特方式推动国内信息安全事情发展的 真正黑客。如果说罗诗尧仍然还是名黑客,他显然属于后者。 据他回忆,自己在网上有过数不清的使坏机会 他曾渗透过一家世界排名前200多名的知名网站,取得了最高权限,可以随意更改、破坏网站中所有的信息; 有一次,他入侵了北美洲某地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器,只要他执行一个非法指令,当地所有宽带用户的信号将立即中断; 还有一次,他从网上潜入国内某大型企业的财务室电脑,该企业7、8位数的存款数额连同银行账号和密码唾手可得; 不仅如此,还经常有各种别有用心的人请他帮忙,许以丰厚回报; 但是,面对诱惑,罗诗尧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恪守网络道德,每次悄悄地进去,帮对方修补好漏洞后,又悄悄地退出。 目前,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们国家不少网站的安全性能还比较脆弱,国人的信息安全意识也较差,加之一些伪黑客的作恶,国内网络信息安全局面比较混乱。罗诗尧说, 我只想为改变这种状态而做点事。 正因如此,如今的罗诗尧,在研究黑客技术的同时,刻意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他说: 熟练掌握英语,可以学到许多源自国外先进的技术。让中国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比肩世界,这是我的梦想! http://user.qzone.qq.com/249899879/infocenter
个人分类: 工作|59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君子花儿开与教育学生
wangxh 2010-6-29 22:11
教师经常被美化成辛勤的园丁,但由于教育产业化和教师的功利思想,近几年已经很少把教师当作园丁了!毫不夸张地说,有的人不仅不配做教授,恐怕连为人都有些成问题喽! 本人没有大志向,只想做个称职的教师,每年培养几个于国于家于社会有些益处、别光知道钻营、自私自利的毕业生/研究生就心满意足矣!于是乎整天脑袋里想的几乎全是教育学生的事儿——这既是做教师的责任,也是俺的乐趣之所在——所以这里有人说俺“毁人不倦”嘛。如此一来经常做一些 科学实验 来证明某些“教育定理”。俺曾经用“头发再生实验”来说明“中国一流大学”问题,下列“君子花开与教育学生”的关系又是一个教育问题学生的例证。 本人曾经不止一次说过,3年的朝夕相处,导师足以影响研究生的人生轨迹与思想。那么本科生呢?很多学科不及格的问题本科生呢?为什么他们能够考上大学,但不能顺利完成学业呢?这里不谈责任与原因,只谈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其实这个问题是伴随着高校急速扩张而突显出来的,所以到现在也就七、八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年通过与这类学生的接触与交流,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确可以“改造”, 除了家庭有问题的 (以后单独谈谈这个问题) 和 陷入网络太深者以外 ,基本都可以转变。 去年9月开始“培养君子兰与教育学生相互印证”的养花实验。 偶然间,到一同事办公室看见一棵奄奄一息的君子兰,只有5小片儿叶,2个已经快干瘪了,最长的叶片也就15cm左右。我跟同事说“给我吧”,她认为我真想养花,就说“这都快死了,想要明儿给你要一棵好的。”我开玩笑地回道“ 快死的才有挑战性呢 !”同事也开玩笑说:“如果开花了,就搬到我办公室。”我说“没问题”。 施肥——浇水——浇水——施肥,经过10月左右的精心培育,小苗逐渐茁壮成长。本学期开学时同事竟不敢相信就是那棵差点死去的君子兰。 进入5月,感觉好像叶子不再增长、增多,当时还认为是季节性的原因——过去从未养过这种花。同事的君子兰已经开花了(其实也已经错过花期),我的怎么停止生长了呢? 经过20多天的无声孕育,6月10那天突然发现了异常: 三天后(13日),竟看见花蕊了,如下: 又5天后(18日),要含苞待放喽(不许笑话俺,那几天毕业论文太紧张没顾上擦拭叶子上的尘土),如下: 又三天后(21日),一个花苞已经开放了(今年毕业的本科生说,老师你的君子兰很强耶,我从未看到一点儿干边、干稍儿都没有的叶子),看: 最后是君子花盛开怒放的景象(26日),这是第一次培养君子兰,算获成功吧? 那位同事发现她的君子兰果真开花了,很是高兴。虽然我提议可以搬走,但人家大度没有夺取俺的劳动果实,仍然放在俺的办公室里。不过现在从窗台挪到了办公桌上——与同事共分享!(不过,两个大男人办公室里放一盆花有些那个,哈?) 平时教学工作中,帮助、教育学生给了我信心,敢于挑战“极限”——捡一棵快死的君子花来养;培育君子花的成功又为教育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君子花尚能不辜负我的一番心血而开花,何况感情丰富的学生乎? 有问题的学生也一定能够“改邪归正”完成学业,走向社会,走向成功! 6、7年来,每年都有数名、共有近20名学生发生了可喜的改变——最初的2位同学,1位延期半年毕业后参加工作,现在一家世界500强工作;另一位拖后1年考取硕士研究生,现已经毕业(当时他姐姐打电话说,希望选我为导师。我回答说:既然他改正错误,研究生都考上了,应该给予相当的信任度,容许他自由选择自己认为更合适的导师。最后没有选我的主要原因还是认为我太严厉了,但时不时到我办公室坐一坐、聊一聊);05届1位 临界退学 的学生延期一年毕业、考上了硕士,现在读研二......看到学生思想态度的改变与学习成绩的进步,心里由衷的高兴啊!
个人分类: 教之道|5878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气死老师的答卷
gl6866 2010-6-28 19:04
1.床前明月光,下一句同学填李白睡的香 2.三个臭皮匠下一句他竟然填臭味都一样批卷老师立即晕倒 3.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那同学斗胆的写给我六斗就可以 4.穷则独善其身,下一句同学填富则妻妾成群。 5.西塞山前白鹭飞,下一句东村河边乌龟爬? 6.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人若有情死的早? 7.葡萄美酒夜光杯,下一句金钱美女一大堆 8.想当年,金戈铁马,下一句看今朝,死缠烂打 9.这个才过瘾!洛阳亲友如相问,同学对请你不要告诉他 10.两情若是长久时,同学对该是两人结婚时 11.书到用时方恨少,同学对钱到月底不够花 12.清水出芙蓉,有人写乱世出英雄 13.问君能有几多愁,同学填恰似一壶二锅头。 14.这个绝了!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洗手间,小李飞刀一瞬间,李白变成小太监。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229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位伟大的农民(2)——跟父亲学如何教育学生
wangxh 2010-6-28 00:28
俺对舶来的节日向来不屑,因为总有种“别人过生日我们跟着起哄的感觉”,但对于母亲节、父亲节却挺在意的。西方的节日一般与宗教、礼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这些节日一般都在某某个周日。对思想很传统的俺来说,既不容易记,又不好算。好在有个非常懂事的女儿,到时候肯定会“提醒”我们的。 今年的父亲节,科学网上出现了一系列纪念、回忆、夸赞父亲的博文,俺也凑热闹顺便赞了一下自己的老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上学不多,可识字解文却很了得,因此越来越觉得父亲很伟大。那篇文章中主要叙述了父亲苦难而坚强的经历,以及我们都大学毕业后仍然没有放弃对儿子德行的教育——实际上那次事件对哥哥影响很大,而我这个从事教育的儿子来说更是受益匪浅。它经常勾起小时候父亲教育我们的一件件往事。 我们老家一带有一句俗话: 惯子如杀子,狠打出孝儿 。儿时的记忆中父亲虽然非常严厉,但很少体罚,绝对不像许多农村孩子感受到的非打即骂。但父亲不高兴的时候我们哥俩儿还是非常害怕的,因为那种严厉是深入到骨髓里的。当时并不觉得父亲很会教育儿子,等做了教师之后想一想,越发觉得这个正宗农民出身的父亲天生就是一个“教育家”。做错事受惩罚,天经地义,这是中国的父母亲教育子女的永恒法则。但是父亲用得很蹊跷:小错可能挨一巴掌,中错可能挨训斥,大错用平时非常少见的温和的言语——非常奇怪! 印象特别深刻的第一件事: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大姑收工带着哥哥回家。哥哥一边走一边啃西瓜,没有注意已经有人——家离我们家大约30多米远的一个大爷——悄悄地来到近旁,他一手托着西瓜,一手按住哥哥的小脑袋——轻轻一挤。哥哥条件反射般的骂了一句,虽然当即受到大姑的训斥与批评,但是回到家大姑还是对一家之长——父亲原原本本描述了事情的经过(由于祖父去世很早,在姑姑眼里父亲跟祖父一样,长兄比父嘛)。父亲既没有发脾气又没有训斥,只是非常坚定、不容置否地说:“去,到三大爷家里赔礼道歉去!”并且告诉我,“你跟在哥哥后面,看看他怎么赔礼道歉的。” 还有一件事儿:我上小学、哥哥上初中时,有一次哥哥得了几块钱的助学金,既没有告诉父母,又没有买正当学习用品,而是购买了奢侈品——一把小刀、一把小剪子、一把指甲剪、一个钥匙环和一条钥匙链。虽然那时几块钱可能相当于现在数百、上千,但当时我和哥哥都没有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而父亲却“小题大做”:把我们俩叫到跟前,既没有发脾气训斥,更没有棍棒伺候;只是摆事实,讲道理,讲历史,说临墙居壁......恨不能把他知道的品行方面的事情一古脑儿全灌倒我们脑子里。当时哥哥的眼泪那是哗哗地流,的确是后悔的泪水。而我当时挺不高兴的,嘴上不敢反抗心里却想:我又没有做错事,为什么让我跟着一起受“折磨”呢?教育完,父亲颁布一道命令: 这套刀剪不能用,而且要挂在我们俩房间的墙上——时刻警示着我们! 过一段时间哥哥拿下来“稀罕”一下,有时候还抹点缝纫机油以免生锈。现在想来,父亲真的很厉害,一人做错事,教育两人。那件事可能对哥哥的触动非常大,几年之后都读高中了他也没有用那套刀剪,后来我用了——至今我仍然保留着那把小钢刀。从那以后,我们都没有私自买过不应该买的东西,实在无法确定就先请示、商量,然后再行动。 小时候的我, 绝对属于那种上房揭瓦型的捣蛋大王 。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玩耍,由我上房在脊瓦下掏家雀,正在聚精会神地忙活着,突然地上的小伙伴都跑了,转头一看父亲碰巧过来了(由于父亲是村支书,小伙伴肯定害怕喽)。当时父亲很温和、很轻柔地说:小波(俺的昵称),赶紧下来,率下来怎么办?本来觉得错误挺大的,没成想父亲这次这么“不以为然”。可是又没想到的是刚一下来,被父亲抓住胳膊,屁股上就挨了几巴掌,掏家雀的乐趣全都打没了。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晚上回家、吃完晚饭后父亲拉着我的手问:屁股还疼吗?我说“早就不疼了”,其实吃晚饭时早忘记挨揍这码子事儿了。父亲又问“你知道为什么先哄你下来,后打你吗?”我摇摇小脑袋。父亲说:“你在房顶的时候,要是大声喝斥你,万一真的从房上掉下来,那事儿可就严重了......”说实在的,虽然父亲这么说了,当时仍然没有深刻的理解。 这几件事儿,仅仅是父亲教育我们的缩影。我们的思想与品行也就在虽然有些严厉,但却不愠不火的家庭气氛熏陶中逐渐成熟起来。我不是学教育学的,对于如何教育学生,也只能从仅仅接受过三天的岗前培训中来。很多时候,教育学生的方法与行为也是来自于父亲的潜移默化!(当然,更离不开老师与学校的培养,不过这方面不在今天讨论的话题之列) 在指导过的十多位研究生中,只有2人稍有“挑战性”,而本科生却给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间与领地。绝大多数教师(包括导师)认为渊博的学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最大。其实不然,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我们记住并心存感激的教师有多少是因为他们当时教会自己一个概念、一个定律或一个实验?没有,几乎没有!教师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的感情投入才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关键词!如果我们真的是感恩知识,那更应该感谢牛顿们、拉瓦锡们、莱布尼兹们等等,我们可以把他们当成伟人、当成崇拜的偶像,但永远比不上我们的老师那样可亲,可见活的情感比死知识更重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No pains,no gains! 当有人在抱怨学生一年不如一年的时候,有没有扪心自问:难道整个教师队伍一年更比一年好吗?没来科学网安家以前,在别处也曾经开过好几个博客,文章中也是经常涉及现阶段中国教育中的问题,有人留言攻击我“诋毁中国的教育和同行来赚取点击率”,我只能回复“不是”!来到科学网之后,经常到他人地盘讨论这类问题,记得曾经有过这样的留言:“ 我们不能指望先有好学生,再产生好老师;只能是先有好老师,才能产生好学生 !”
个人分类: 心之悟|6184 次阅读|7 个评论
毕业啦
pony911 2010-6-27 16:27
今天协助指导的刘博士顺利通过了答辩。 硕士们完成了毕业检查报告。 外甥女完成了中考,侄子取得了高考发挥正常的结果。 今天算是皆大欢喜啦。 问题: 没有用有效的适合不同年代学生的方法激发出他们的潜力,非常遗憾!很优秀的年轻人,没有发挥出所能。 基础研究工作还需打牢基础,基础薄弱是个致命的问题。持续努力!不急不躁!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2413 次阅读|1 个评论
工作和上学时一些体会的比较
cutefay 2010-6-27 13:16
刚步入工作岗位,体会出一些工作和上学时的不同之处: 上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未来有很多选择,自己还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所以,就喜欢各种事情都尝试一下,不会把全部的精力专注于一件事情上。上学的时候还处于一种对未来的憧憬的感觉上。临近毕业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可选择的机会不多,自己原来幻想的那些美好的前程、那些big offer等等,都与自己没有关系了。就只能从可以有的offer中选择一条相对比较好的路走下去。等到工作了之后,一切都尘埃落定,就需要面对现实,少了一份憧憬和幻想,多了一份踏实。因为这个时候自己知道了,憧憬和幻想是没有用的,只有从现在脚踏实地做起,才能够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 上学的时候,对于导师布置的任务,即使是跟自己课题相关的任务,也总觉得这是给导师在做事,是在完成别人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真正给自己在做事。因此,上学的时候自己不会主动找事情做,不会自己主动去思考和规划一些事情。因为上学的时候总觉得60分万岁,能够达到毕业的水平就可以了。虽然导师也常常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说我们不是在给导师干活,而是给自己在干活,但是,因为学生们没有那种要做得多么好的目标和动力,因此,也不能真正体会导师的话的含义,在心态上还是不能把导师布置的任务真正当成自己的任务去完成。而工作的时候,就会觉得工作中要做的很多事情实际上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事情做得怎么样是跟自己的现在的利益以及未来的发展相关的,这个时候,就不仅会把上级交代的任务认真完成,还会自己积极思考,主动地去做一些对工作有利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工作时的责任心要更强了。上学的时候经常是导师催着学生干活,而现在,是自己主动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学的时候自己不愿意晚上和周末也呆在实验室里干活,而现在是自觉地去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工作,甚至熬夜。 上学的时候,虽然学习和课题任务繁忙,但是不会感觉有太大压力。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时代的时候,事情如果做得不好也没有关系,导师和周围的人可以指导和帮助你,因为毕竟你是学生,可以经历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时代往往只需要把自己课题做好、能够顺利毕业就ok,不用考虑很多其他问题,例如不用考虑申请课题等头疼的事情。而工作的时候,一方面,上级是不会给你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的,上级需要的是能够立刻干活,并且还要干得出色;另一方面,工作了就要考虑到申请课题经费等很多学生时代不需要考虑的事情。所以,工作时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就更重了,压力就更大了。 上学的时候,只要每个月的钱购自己日常花销就行,不用想着攒钱。而工作的时候,则需要考虑到更多的经济问题,例如要考虑到租房子的问题,还要多攒一些钱孝敬父母,还要为了自己以后买房做考虑等等。总之,工作的时候操心的个人事情也更多了。 以上是我最近的一些体会,我想,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以后还会有更多更深刻的体会的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037 次阅读|9 个评论
研究生是不是在为导师打工?
热度 2 youxue 2010-6-26 23:40
有时听到研究生说是在为老板(即导师)打工。 研究生是否在为导师打工呢?常有人回答学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共生关系,说不上谁为谁打工。但似乎有更简单明了的答案:到底学生是不是在为老板打工,完全存乎学生自心。 如果该生认为是在为老板打工,那么他/她只会完成老板布置的任务,而不是自己主动推动研究课题。遇到了困难,就去找老板,等着老板想办法解决。那么论文做出来之后,该生的主要贡献是按老板的指示做了一些“技术性”的工作,自己并没有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学者。学术界同行也会看到这个工作主要是老板的贡献(例如看讨论时学生是否能回答问题,或者论文中是否用到了教授并不专长的知识),因此成果也就归功于老板。这个学生就确实是为老板打工了。 如果该生认为是在为自己工作,那么他/她不仅完成老板布置的任务,而且会想出新办法解决老板布置的任务,自己主动推动课题前进,克服课题进程中的困难。也可能自己找到新的课题。那么论文做出来之后,该生就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学者。学术界同行也会看到这个工作主要是学生的贡献(当然也许还是导师带入门),因此将成果主要归功于学生。这个学生就是在为自己工作了。 如果该生像我一样狂(我狂则狂矣, 可惜 没有能做出与我的狂相匹配的成就),可以认为老板是在为自己打工。为什么这么说呢?研究成果发表后,对老板而言,也就是在其多篇已发表论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几篇,对其已有的盛名大厦加了几块砖和瓦。而学生则从默默无闻变得在学术界小有名气甚至大有名气(例如获得学术奖),从而打开今后工作的局面。因此学生有理由认为是老板给自己打工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4896 次阅读|7 个评论
温总:“要做事不要做官”
wujingzhi 2010-6-26 20:33
25日晚 温总理到浙大 视察。 我六七年前去过浙大一次,印象不太深刻。只记得那里产业气氛很浓,开公司的老师较多。不过对旁边的西湖印象很深。整个西湖区环境也很好。但是市区比较差,严重颠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幻想。 这几年因为种种原因,浙大的名声有点下滑。从仅有的一些材料看,温总也比较直接的提醒了浙大。温总说: 浙江大学的老校训是务求实学,存是去非,求实是基础,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现在 。 浙大的历史是一部光荣史,人才辈出,有160多个院士出自浙大,这是同学们引以为豪的。 但是前人的贡献不等于你们的贡献,你们要达到前辈的水平还要做艰苦卓绝的努力。 同学们 要有无穷的求知的欲望,要做踏实的功夫。不骛虚声、不求虚名,惟以科学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 这些都可以作为理解你们校训的格言,终生受益。 对于从政,温总这样警示 : 我们人生的目的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无论干哪一行、从事什么专业,都要用你所学的专长为人民服务,你这样做了,而且做了贡献了,人民会记住你的; 相反, 如果你即使当了官,但是你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做官而做官、甚至背离老百姓的利益,那对人民是有害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应该是我们的理想,我们也应该脚踏实地去实践。 如果是这样的政治家、这样的官,老百姓是欢迎的。 不知道一心想做官的数量可观的人们是否可以略微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呢?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612 次阅读|12 个评论
祝福学子们
pony911 2010-6-26 16:33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现代应该是达到了鼎盛。 今天,自己的一个侄子高考分数要出来了。自己的外甥女参加中考。自己的女儿在忙活着应付期末的科考。 中国人一辈子身经百战,一路走来,智慧得到极大的锻炼。但好像得到充分发挥的不多。 不管怎样,先祝福当下要过关的孩子们吧。也祝福那些备受煎熬的家长。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2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师要不要考虑学生的就业
outcrop 2010-6-25 19:01
一次群聊中, 导师倾向于认为,高校属于素质教育,不是职业教育,对学生就业无义务;因此学生在科研中锻炼提高了素质即可,太早做职业规划也是空中楼阁。 学生倾向于认为,读研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但毕业后到企业的少研究生(这里主要说的是硕士),很少做和课题相关的工作,相对本科生没有竞争力,郁闷。 我有点迷惑了,拜托有经验的朋友们出来说说话。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06 次阅读|16 个评论
论文答辩,考查的是学生,不是导师!
热度 2 wangxh 2010-6-25 17:24
【今天单讲本科论文答辩】 一年里最紧张的几天是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周!虽然有许多教师感觉这是鸡肋,但答辩过程中不时问一问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回答是肯定的:毕业论文很有用,收获很大!但要问有什么感想呢,可谓五花八门,真理与谬误同在,痛苦与欢乐同收! 我们每年都有二辩教研室答辩之后到系里或学院进行第二次答辩的传统实际上应该是抽查答辩小组的答辩质量问题,但由于不好确定谁参加二辩。复杂问题简单化:论文总成绩末尾者就是二辩的人选。当然学生是不愿意参加二辩的,不仅仅是为成绩,更重要是为面子;指导教师也不情愿,老师更爱面子!所以,只要参加二辩,学生都会很不高兴,甚至哭天抹泪。 虽然不能说 有幸不参加二辩的一定是成绩很合格的,但成绩排在末尾参加二辩的肯定是论文工作与答辩存在问题的! 为避免万一成绩排末参加二辩而出现闹情绪事件,每年在答辩前 3 周左右,也就是开始训练答辩讲解的时候,鄙人先用上一招儿: 如果有人幸运得到二辩的机会,第一这是你的幸运,不是所有人都有的机会,这是更好的学习机会;第二,你根本不用委屈,这是你的真实水平,若不服或有本事,早使劲! 现在的学生很有个性,明明不懂,非强词夺理,他们天生认为老师的提问就是为难我!更有甚者,如果其指导教师在场,导师有时也会参与其中,好像其他老师的提问就是与他为敌有的指导教师更有个性!有的学生问题回答不上来就推诿给导师的责任,说老师没有让做,或说老师忙,没有时间怎么怎么样;有的学生拿老师的话当圣旨、当科学依据,他们不明白无论导师多牛,他的话是不可以作科学依据的;有的学生竟然拿出这样的话搪塞:老师,请您耐心等待,我老师到时候一定会拿出令您满意的结果或答案,如此种种,实为令人哭笑不得啊。 俺认为: 毕业论文答辩,考查的是学生,不是导师 。 如果说真与导师有关,也只是提醒一下,今后注意要真正指导学生,而不是平时不流汗,战时多流血与其他教师当着学生的面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恶语相加学生在场,大不成个体统。 20 来年指导学生的经历和实践告诉俺,动辄替学生申辩的指导教师往往是自己认为水平了得,但的的确确不认真指导学生的教师们。多年来,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局面的产生,每当俺的学生答辩时,我会找一个理由离开会场,所以俺的学生几乎每年都是在指导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辩解与周旋。一代代相传俺的学生早已经习惯了,也没有什么怨言有怨言也没用;而且,答辩结束后不许对我提哪个老师怎么怎么样,只能说什么问题怎么回答的,更不允许对提问的老师有意见。如果有人提,我的回答总是这样的: 任何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合理的、正确的,老师没有提错的问题,只有你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答辩周也是教育学生很好的时机,就看教师负不负责任、能不能抓住机会。要知道,这是我们教育学生最后的机会! 有一类学生的答辩俺是最推崇的,这就是遗憾自己没有做更多工作的。这类学生在讲述时,总会流露出时间不够、条件不够的遗憾,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论文角色,我一般会给他们很高的分数。当然这种学生通常不多,而且基本都考入名牌或重点大学攻读硕士。
个人分类: 教之道|11759 次阅读|16 个评论
草成几对送给我的学生(3)
mhdy 2010-6-24 21:45
9. 散伙饭吃的都会让人既心酸又畅快! 说是最后聚餐不胜酒力亦强饮不吐不快 实为告别晚宴五音不全也高歌不唱不行 10. 大家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学习就是缘分,应当珍惜,爱护。 同窗一场今生注定持戒高过同船度 师生一回前世缘分修行不下一百年 11. 不能作恋人也能作朋友,失去情人不能失去品行。 恋人分手留下兄妹情山东山西牵挂无期 同学别离结成手足义河北河南惦念永远 12. 学校有如铁打的营盘,每年都有毕业和入学。 六月流火冲走五湖四海面壁四年学子 九月微风带来四面八方苦读十秋书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03 次阅读|4 个评论
草成几对送给我的学生(2)
mhdy 2010-6-23 19:43
5.毕业了,暂时分手了,虽是天涯海角但心还是相通的。 执子之手衣袖留香三年分手不用痛哭流涕 闻 君之音耳旁绕梁千日离别何需难舍难分 6.社会复杂,当贪官虽可快乐一时,可不希望自己学生这样,早提个醒也算为和谐贡献力量。 修一世身心清贫一生落个心安理得不怕鬼敲门 贪一生钱财奢侈一世弄个做贼心虚唯恐三更夜 7.做事低调,做人也要低调!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持傲物之才虚无缥缈好逸恶劳守株待兔到头来还是牛犊 怀怜人之心求真务实吃苦受罪应时而变末乎了可成大牛 8.无论婚姻还是事业(读研与就业),欲速则不达,大跃进式的个人发展是很少的,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出吉大续寒窗旧梦大浪淘沙三十年始露真金 入江湖开天地新篇中原逐鹿半生后才见雌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15 次阅读|4 个评论
学生由“材”变“才”,改造是关键!
spring87 2010-6-23 10:45
材意为可造之材,寓指可以培养的对象;才则指可用之才,既能为自己所用,也能为他人创造价值。而改造涉及到两个行为对象,一是作为施动者的导师改造者,二是作为受动者的学生被改造者。本文论述的前提是导师对学生尽职尽责,仅在此前提下探讨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关系。 首先,学生是否为可造之材?在现在的研究生录取制度下,尽管学生与导师之间是双向选择,但对于学生的可造潜力,如学习力、持续力以及创新力等科研必备能力,导师仅通过研究生面试并不能深入了解。有的学生招入门下之前甚至没有通过这种单对单的面试,而是由学校直接分配。同时,师生之间是否有缘投机,学生是否接受导师的教育理念,师生之间是否彼此认同,都需要岁月来检测。从教育的基本理念来看,导师理应因材施教,不论是怎样的材,都应该是可造之材。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是材,都可以因材施教,孔圣人也曾用朽木不可雕也来形容不可教育和改造的学生。学生是否为可造之材,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存量和潜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导师是否认同,是否是导师眼中的可造之材。 其次,可造之材如何改造成可用之才?如果学生是可造之材,那学生是否学有所成,变为可用之才,还是受到多因素影响。这主要可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做分析。外因方面,老师遇到可造之材,很有可能产生惜才情节,其盼望学生成才的迫切心理毫不逊色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情怀。因此,必然会设置各种培养环节,提供各种锻炼机会,急盼学生快速成长。导师对学生,就像呵护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苗,不辞辛劳地、披星戴月地为其成长施肥、除草。在接受这样的外因作用下,学生的成长可能出现以下五种类型(如图一所示): A 型是一直成长持续成长型; B 型缓慢成长 - 突飞猛进后起之秀型; C 型则为成长 - 停滞 - 再成长间歇性成长型; D 型为成长 - 停滞停滞不前型; E 型是成长 - 停滞 - 下降不升反降型。导致这五种类型的出现,主要取决于学生内因因素:一是学生是否具有不断否定自我、持续提升的能力。二是学生的表现是否让老师产生坚信自己的付出不会白费。 其中 A 型学生,能够持续不断地快速成长,一方面自身有强烈的成长欲,另一方面对导师的教育理念也非常认同,因此导师当然非常喜欢并加珍惜可造之才,于是不断付出改造心血。不过,这种永动机型的学生以及琴瑟和鸣的教育局面实为罕见,真可谓可遇不可求。 B 型后起之秀型学生,属于慢热适应者。这部分学生一开始处于成长速度较慢的时期,可能原因有几点:一是对研究生生活的不适应,虽然心底里非常乐意接受导师的改造,但是一时跟不上导师改造的步伐,而造成落下的改造功课越来越多,此时需要坚持精神,一旦突破则会如同一匹黑马高速前进。二是本来存量不够,但是不愿放低姿态承认自己的不足,对需要接受的改造,心存芥蒂,但一旦突破心理障碍,并且愿意为成长全力以赴时,也将马上转为快速成长型。 C 型间歇性成长型学生,则较为常见。这部分学生可能在快速成长之后,出现一段成长停滞期。有的成长停滞期较短,很快就会过去,因而不会给导师和学生自身造成很大的困扰。有的成长停滞期却较长,导师与学生双方都会经历一场心理战。一方面,导师可能会自我否定,认为自己对学生的实力判断有误而使得付出的心血白白浪费。此时,一旦自我否定,就会改变付出策略,避免造成更多的沉没成本。另一方面,研究生自身如果缺乏良好的心态,不能做出及时调整,也有可能自我怀疑,即认为自己并没有这个被改造的潜力而出现心里脆断。此时,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最主要还是学生个人,一是自我心理调节要及时,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在心理战中,连自己都不能打败,则更难以有真正的突破和超越。二是及时与导师沟通,接受导师的疏导,这总比自己一个劲地自我怀疑更容易帮助自己度过停滞期。 D 型停滞不前型学生,亦有不少,且令导师非常头痛。一种是自己上进心不强,得过且过。虽然刚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在外力的推动下勉强维持一定的成长速度,但一旦导师放手让其自我尝试着自我成长时,就会马上停滞不前,因为自身对成长的内驱力不够。另一种就涉及到导师与研究生的价值取向问题,导师认为学生应该在在校学习期间,尽可能地弥补自身不足,改变性格缺点,并重新塑造一个高素质的自我,但学生在接受导师教育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并非与导师的价值取向相同,觉得没有必要将自己置于非常努力的境地。因为那样确实会很累,改变的过程如蝉蛹蜕变成蝴蝶一样痛苦。因而就会迟迟不能领会导师的苦心。最后使得导师失去继续教育的信心,导致停滞期在研究生毕业前都还不能结束,成为了读研期间的记忆中的永恒停滞。 E 型学生不升反降,最为罕见,也最令导师失望。这类学生成长到一定阶段,发现再怎么努力都跟不上导师的指导步伐,因长期背负不堪忍受的成长重压而心力疲惫,出现心理脆断。虽然一棵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水分和 肥料,然而阳光过强会把树晒死,水分过大会把树 淹死,肥料 过多会把树烧死。此时导师的付出,对学生而言如同强加的阳光、水分、肥料,使学生深感自身能力有限而承受不起。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导师为学生确实尽心、尽力、尽责,如果学生不能正视这一切,只是不断强调导师的输送的营养是对自己强加成长压力,自身并没有成长的潜力,甚至做出与导师关系决裂的行为。那么导师付出再多,也将是打水漂,这也无奈导师后面会转变付出策略。其实,失望的不仅仅是导师,更是学生自己。不过,幸好这类学生并不多见,否则必有导师吐血身亡。 不论是属于那种类型,学生的心态、个人价值观以及对导师的认同感,在由材到才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导师的识材与造才能力是重要,但如果学生没有达到材的标准,不能为才付出努力,导师可能也会感觉力不从心。
个人分类: 读研思考|5964 次阅读|9 个评论
草成几对送给我的学生(1)
mhdy 2010-6-22 18:53
1.一届学生毕业,即将走入社会,在这里祝福一下 静看落日余晖想先前金戈铁马 待旦明日朝阳愿从此安居乐业 苦尽甘来 2.送给药学学子 骑千里赤兔执方天戟不惧关张赵马黄驰骋疆场 获吉大文凭怀安邦志敢闯东西南北中行走天下 医药治国 3.记住大学的朋友 送同学同寝同床上下 别异族异班异性朋友 有缘再见 4.祝福他(她)们 生性怯懦不敢言为心声四年相思终成柏拉图 胆大敢为勇于不吐不快千日相恋结果老聃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17 次阅读|6 个评论
可爱的吉林大学
mhdy 2010-6-21 22:21
吉林大学 真虫 ( 2010-3-18 ) 抗日胜利次年冬,东北行政创哈城。 前有大师匡亚明,后有泰斗唐敖庆。 军歌作者是公木,四大金刚扬美名。 创建之初人昌盛,全国各地聚精英。 清海哲学叫的响,创建物理余瑞璜。 化学奠基蔡镏生,板块学说李四光。 林风向枕王一夫,振羽刘靖卓群伍。 忠树博达其凤上,展涛到任传统扬。 湘浩文理全都通,振声柔怀孙以丰。 马起鼎三于省吾。景芳梦觉吴式枢。 广田清泉孙家钟,光亚佳洱江元生。 专家学者数不尽,哺育桃李满天星。 美国朝鲜有战争,哈城搬空来春城。 前前后后十二天,连人带物啥没剩。 跃进前边叫人大,吉大变成省部抓。 文革期间没落后,改革开放更昌盛。 理化数学和刑法,创建之初顶呱呱。 免疫汽车与兽医,专业引领数第一。 慰 孙 教授创生化,敢与北大争天下。 如人组建水合成,独树中国一枝花。 六校合并世纪初,每个学部早有名。 强强联合想法好,举步维艰正前行。 理论化学超分子,汽车模拟水合成。 光电超硬是重点,以前还有酶工程。 学科齐全数第一,地广人多是老大。 博士导师有一千,两院院士共十八。 六个校区八校园,春城遍地是吉大。 中国排名为第九,全球影响也有她。 学子万千遍华夏,海外校友成精华。 困难机遇同时有,雨过天晴更发达。 白山黑水来滋润,漫天才子聚吉大。 展望未来一百年,吉大定开世纪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40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为西北大学胡正海教授80寿辰发的贺信
Eucommia 2010-6-21 08:30
作者注:今年5月是我大师兄西北大学胡正海教授80寿辰,其间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及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在西安召开学术研讨会,同时为胡教授祝贺80寿辰,因为我在澳大利亚无法前往祝贺,故发去贺信一封,现发表于此,与网友分享。 贺信 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 在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我从遥远的澳大利亚送上衷心的祝愿,祝大会圆满成功。更为 胡正海 教授的 80 寿辰送上我们夫妻热烈的祝福。 胡 先生几十年来为我国植物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们植物结构及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我们的大师兄,他对师弟师妹们的关心爱护无所不在,我们为有这样的大师兄而庆幸和骄傲;作为学生他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始终如一,永远是我们的表率;作为老师他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无时无刻无微不至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他在业务上几十年如一日,勤恳耕耘,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永不满足的精神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祝胡师兄健康长寿,贡献多多! 崔克明 2010 年 5 月 14 日
个人分类: 未分类|6362 次阅读|2 个评论
特殊的端午晚宴
newsight 2010-6-18 12:37
前天我们在实验室里讨论着各自的端午计划,师姐说哪也不去,就在实验室玩,陪细胞过端午。没多大一会儿,老板就从他的办公室出来:''端午大家都有时间吗,没什么安排的话去我家过端午吧,胡莹(就刚才那师姐)你来组织下。然后就转身进了办公室。我们在实验室低声窃喜着,猜测着老板是听到师姐的话了,不过靠近办公室的那个师兄说我们说话老板听不见的,还猜测着估计师母倒是会不在家。 就这样今天下午三点我们一行人(一师兄还带了兄嫂)开始奔赴老师家----实验室就以师兄去过,还忘了怎么走了 ,只好打电话向老板求助。大约半小时后就到了老板交代的下车地点。我们随便买了点水果,就给老板打电话他出来接我们。没多久,他出来了-----远处看他真是一精神矍铄,精瘦的小老头。见到我们,他老远就对我们挥着手,只是我们大多数都在报亭那边看杂志,没看见他。他来了,脸上满是笑容。绕过红绿灯,经过一个学校(他说是新建的外国语学校,从操场的塑胶跑道看来真的很新)到达一大片绿地,转弯----一个长长的弧线行小路,一侧停满了私家车。然后拐进一个小区,他家就在那里,环境真的不错。进屋,师母果然不在家。他说不用脱鞋(估计没那么多脱鞋,哈哈哈)直接进来,接着带我们参观他的房间,一间一间的,虽然不是很大,但很精致。最喜欢他的书房,靠墙一大排书柜,靠窗是一长长的书桌,书桌与书柜之间还有一台跑步机(他很热爱运动的,喜欢登山,游泳,去年还跑马拉松了)。然后我们坐下,他准备了一大盒干果(瓜子和开心果),一盘荔枝,一盘橙子,两大盒椰汁,橙汁。我们就边吃边看电视聊着世界杯。他一会儿起身添干果,一会儿给我们加果汁,不住的让我们随便吃,洗手间随便用。呵呵,他真的很可爱。 到了吃饭点了,他说他在外面定了房间(我们来之前还在想他家能不能坐开着么多人吃饭呢,还在想他自己会亲自下厨吗),现在看来请客真的容易了,家里没地方坐不怕,不会做饭也不怕,只要有钱,咱可以出去大搓一顿!那吃饭地真的好有特色名叫黑三娘,据说是川菜。装修的也很特色,全是木质的家具,很厚重的感觉,每个房间都有古诗名句,很古朴很像武侠里那样的感觉-----这让我想起了合肥的风波莊,想起来在那里一起聚餐的我们。每人点一最爱,老板又点了很多。第一次吃鸭舌,感觉不错的而且师姐告诉我鸭舌的下层有土豆的哦(她知道我最爱土豆了),夹完了土豆又发现一层藕片,然后又有一层年糕,对了还有翠绿色的黄瓜---哇哦,可以淘宝唉!然后在另一盘龙虾淘到了还带蝴蝶结,越吃越兴奋。每道菜的辣椒真的很辣(老板要的还是微辣,照顾上海人,呵呵),比箸香川菜的要正宗的多。吃到最后肚子都快爆了,还想把人家的辣油偷点带回所里呢---说说而已,只是没好意思做。 天色已晚,大家都想乘地铁回实验室。宋老师坚持要送我们到地铁站因为我们不知怎么去。一路上大家欢快的聊着,天上的云跑的飞快,似乎也是赶着回家过端午,月牙儿没昨晚亮,但依旧美丽。宋老师掏出五十块钱给我:这钱你先拿着,代我给你们几个买坐地铁票,我推谢着,说大家都准备了地铁的钱。然后师兄们也说自己有公交卡,他才把钱收起来。看吧,我们老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很正直,很善良,常能想着学生(平时出国或到其他地方开会回来总会给我们带好吃的,像个出行回家的父亲一样),不对学生苛求什么,而且对学生很大方。真的很庆幸能成为他的实验室的一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3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博士生持菜刀与导师“谈判” 被控非法拘禁罪
maokebiao 2010-6-13 09:00
作者:王蔷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10-6-11 17:06:15 博士生持菜刀与导师谈判 被控非法拘禁罪 博士研究生持刀进入办公室,与导师协商岗位津贴等问题,且不许导师等人离场。6月11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原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某被指控犯有非法拘禁罪,近日将出庭受审。 李某今年33岁,事发前在中国科学研究院电工研究所就读。根据检察机关的指控,2009年7月9日13时许,李某因不满其所就读的中国科学研究院电工研究所不给其更换导师、扣除其岗位津贴、不给其购买实验器材等决定,持刀进入海淀区中国科学研究院电工研究所的办公室,欲与其导师严女士就上述事宜进行协商。 13时20分左右,严女士和丈夫周先生进入办公室,和李某协商,但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半小时后,李某打电话让研究所人事处处长刘女士来到办公室参与协商。在协商过程中,李某始终持刀不许严女士、周先生、刘女士离开办公室。直至14时40分左右,民警进入办公室将被告人李某抓获,当场起获钢制菜刀一把。 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李某非法拘禁他人,其行为触犯刑法,应当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博士生和导师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已屡见不鲜,目前博士生一般都管导师叫老板,博士生其实就是替博导打工的,而博导的权利很大,能左右学生的毕业和就业。今年1月16日,南京理工大学一名博士生因导师不同意其毕业答辩,企图用跳楼来换取博士证书,后被警方救下。 更多阅读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因导师拒绝同意答辩欲跳楼 2010-6-13 4:34:57 匿名 IP:60.7.82.* 看人们对爱因斯坦的评价: http://www.ifengnews.com/?q=kejixianfeng/lizifeng_20100504 [回复] 2010-6-13 0:42:45 匿名 IP:159.226.110.* 至少应该取消这个研究员的博导资格,停止招生 [回复] 2010-6-12 22:05:35 wenwenangel IP: 我的意见是:开除这个导师,不再聘其为研究员,让其另谋高就;另外,让这个博士生也休学一年,缓解一下情绪 [回复] 2010-6-12 22:01:24 匿名 IP:123.234.117.* 说爱因斯坦的那位。。。你好好回家种地去不行么??跑出来吓什么人。。。 [回复] 2010-6-12 21:57:59 匿名 IP:123.234.117.* 引用:爱因斯坦整天一个人在他书斋里,推导他自己异想天开的狭义相对论,再就是什么广义相对论。这哪是一个伟大的战略科学家的所作所为?战略科学家是通观全局的学术元帅,何须躬身亲为?他下面还应该有一整套的将军、军士呢! 再说,爱因斯坦一贯不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又无法解决政府迫切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打败纳粹)。他的那些纸上谈兵的数学游戏东东有什么用? 由此可见,爱因斯坦在盛世天朝最多只能算一个勉强合格的战术型科学家。 [回复]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因导师拒绝同意答辩欲跳楼 博士生坐在4楼窗台上 网友供图 四年前,周建伟(化名)选择读博来换取他的美好未来,而上周末,周建伟选择用跳楼来换取博士毕业证书。当他横坐在4楼窗台,做出跳楼动作时,除了伤心,更多的可能还是后悔。读博,是不是他人生中的最好选择?1月16日上午10:30,南京理工大学163幢宿舍楼,博士生周建伟嚎啕大哭,想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换取导师的同情,换取他将来用以谋生的博士证书。 两个多小时的跳楼秀 西祠胡同理工大佚事出现了一则帖子《昨天理工大博士跳楼事件实拍》,记者在照片中看到,一位博士横坐在4楼的窗台上,双手抱着窗台,表情悲伤。楼下警察和围观的市民都在劝说他不要一时冲动。发帖人说:当时这个博士边哭边坐在窗台上。据说是因为他的导师不让他毕业。博士说,不让毕业我就去死,导师就说,那你去死好了。 记者昨天(1月18日)来到了博士生跳楼的地点:南理工一号门,这一区域是老师和学生的宿舍,周围车水马龙,热闹无比。对于上周六博士跳楼的事,不少居民都是亲眼目睹。一个常年在门口卖鱼的老大爷指着163幢说,事情就发生在这幢楼的2单元。当时是1月16日上午10点半,突然听见有人喊跳楼了,大家就赶紧跑过去看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位老大爷对于博士生跳楼的原因也很了解,我每天能看见他进出,那天这个博士的情绪很激动,心情也很差,嘴里一直在嚷嚷:我要毕业,导师不同意我答辩,我就跳楼死掉算了!住在163幢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当时看得出这位博士表情很绝望,一边哭还一边说:我父母双亡,妻子怀孕。学校不让我答辩,我将延期毕业。这段时间学校的补贴也领不到,我和妻子都没有工作,叫我怎么活啊!在场的人都一个劲地劝博士想开一点,有什么事可以下来好好谈。 据孝陵卫派出所的警察介绍,接到报案后,警察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联系了南京理工大学的老师和谈判专家,对这位博士进行了劝解,最初,这位博士对于警察和老师的劝解根本听不进去,根本不让人靠近。僵持了两小时后,警察派了两人扮成居民,用塑料袋拎着衣服上楼,走到博士身边时,突然一把抓住了他的衣服,后面警察紧跟着冲了上去,把博士从窗台上拉了下去。 就因为导师不让答辩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博士如此绝望,以至于被逼得要跳楼呢?昨天,记者采访了跳楼博士的邻居、朋友以及同学。周建伟的同学告诉记者,周建伟已找到一份工作,单位要求他春节毕业之后报到,如果错过了报到时限,这份工作就可能与他失之交臂。在这种情况下,周建伟就想如何能顺利地在春节前毕业。但因为导师迟迟不让他答辩,让他的内心十分焦虑。 周建伟的同学说,周建伟的博士论文送到校外盲审已经高分通过了,还剩最后答辩一关。但是因为他的导师要求他计算一个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这是周建伟博士论文之外的工作,他做了一个多月,觉得这个计算很难完成。于是,周建伟的导师就不同意周建伟答辩的事,给他的答复是,把布置给他的事情做满意了再谈答辩条件。这让他感觉到毕业遥遥无期,情绪十分低落。 1月18日是周建伟博士毕业的一个节点,这一天南理工机械学院要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审议博士答辩材料,看是否有资格毕业。周建伟想赶在这一天答辩,一般博士一年有四次毕业机会,1月、4月、7月和10月。如错过这次毕业机会,就意味着要再推迟3个月毕业。这让周建伟十分焦急,不但学校的博士补贴没了,刚找好的工作也可能失去,加上老婆怀孕,没有工作,他们家经济条件已非常困难。 1月15日,周建伟找到学院领导,要求他帮忙解决毕业的问题,想在1月18日这天进行答辩。但这样的要求遭到了导师的再次拒绝。答复和原来一样:什么时候把我交代给你的事情做好了,咱们再谈毕业的事。心灰意冷的周建伟回到宿舍后给老婆打了个电话,老婆听后也十分焦急。上周六上午,周建伟再次去找导师谈答辩时间,导师显得十分不耐烦,咆哮道滚出去!声音大得整栋楼都能听见。这下周建伟彻底被弄毛了。他说:不让我毕业,我现在死的心都有了。导师则吼道:你要死就去死吧!周建伟又说:我去找南理工的校长解决,再解决不了,我就死给你看!于是这才发生了1月16日上午周建伟跳楼的一幕。 学校承诺让他春节前毕业 记者昨天联系上了南京理工大学的相关工作人员,校方表示,目前周建伟博士毕业的事情经过机械学院的老师和他本人的沟通,已经圆满解决。学校承诺让周建伟在春节前毕业。这位工作人员说,并不存在导师不让周建伟毕业这回事,只是学生因为找到了工作后比较心急,要求立即答辩。学校的博士毕业也有一定的时间表安排,要按部就班地来。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周建伟的导师,这位博导还没有听完记者的问题,就在电话里咆哮着说:我不想谈这个事情。说完就挂了电话。记者还发了短信给这位博导,想听听他的说法,但直到记者发稿时,也没有收到他的任何回复。 读博为逃避现实压力 据了解,周建伟从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先在南京广州路上一家软件公司工作了五年,后因感到工作的压力太大,于是考上了南航车辆工程的研究生,3年研究生毕业后,周建伟又辗转到南理工的机械工程学院继续攻读车辆工程系的博士。 熟悉周建伟的同学说,周建伟的性格还算开朗,不像是那种想不开的人,平时大家聊天的时候,他聊过为什么要读博的想法。他说工作的压力比学习的压力要大得多,他本科毕业后每个月的工资近5000块钱,但他觉得在私营企业工作没有保障,5000多的收入在付完房租、水电以及平常的应酬后所剩无几。 这位博士同学说,大家听了他的话后都觉得不能理解,博士的月收入连补贴加上导师发的工资,也就900左右,怎么能和5000元比呢?周建伟则有着这样的解释:900多块钱如果不谈恋爱自己开销也够了,博士毕业后如果能到高校里工作,除了工资之外,学校还会给安家费30万,科研启动经费5~10万,这些都包括在收入之内,比在软件公司工作压力小多了。读博士也是对现实工作压力的一种逃避吧。 博士就是替导师打工 现在大家都叫导师为老板,博士其实就是替导师打工的。在《昨天理工大博士跳楼事件实拍》帖子被各大论坛转载之后,也有不少博士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周建伟也和千千万万的博士一样,拿着导师每个月给的300块钱工资为导师干活。在4年博士生涯中,周建伟所做的一切都在为最后的博士论文服务。前三年过得还算滋润,博士论文的开题,发表小论文,做实物和试验他都干得很顺利。但到了最后一年,他开始焦虑,老婆整天催他赶紧写论文,好早点出来工作养家糊口。他花了六七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在这期间,他经常失眠,愁论文、愁毕业以及愁就业。 一般来说,博导的权力很大。对学生不满意就可以不让其毕业。有些好的导师对学生很体贴,会和学生一起谈心、做科研、吃饭、爬山。要是碰到不好的导师,头一年的态度还算不错,但是到了后面几年就开始对学生很苛刻。学生看见导师就跟老鼠看见猫一样,很害怕。 更多阅读 相关网帖:南京理工大学博士跳楼事件实拍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2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shxzhang 2010-6-11 20:05
教育漫话:学生教我做人 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在教育界,从小学到大学,教师中都流行一种观念:要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一九八七年,初进全日制高校任教时,听到这个说法,先鉴几乎完全赞成。随后,种种教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事,让先鉴对这种观念产生怀疑。 当时,对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估,教师自己打分、专家打分和学生代表打分相结合(比例已经忘记)。先鉴讲授的两门课程,学生代表打分都只有六十多分,教研室领导与系领导要先鉴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并多向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教师们学习,以便改进教学效果。先鉴真想过要好好学习学习。 一个星期天,三位学生找先鉴讨论学习问题。利用这个机会,在讨论结束后,先鉴直截了当地谈到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问题,笨拙地问:领导要求教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应该怎么做,你们能不能出点主意? 张 老师!什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好假的!学生甲心直口快地说。 怎么能这样说?先鉴质疑地问。 不假也没人信!学生乙说,至少我们三人不信。 哪止有我们三人,没几个人信!学生丙补充说。 这次,三位学生,讲述了三件教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事。 一位男教师,每学期都要找两三天时间,和学生交交朋友,分批把全班学生请到家中,聊聊天和看看录相。每次,学生到后,他都不停地削苹果,不停地泡茶加水,恭恭敬敬,客客气气;学生辞行时,他都给每人一份小礼物,每份小礼物都正投学生所好。每学期,他和学生交交朋友之后不久,教学评价开始,学生代表给他打高分。 另一位男教师,每学期都要找时间,和学生交交朋友,把班干部和部分同学请到家中聚餐;每次聚餐,都要拿出好酒,都有几个同学喝醉。同样,聚餐之后没几天,教学评估开始,班干部和同学代表都给他打高分。 一位女教师,在每个同学的生日当天,都要送一张精美的贺卡;送得不张扬,开始收卡者都认为她没给别的同学送卡。在每学期教学评估中,同学们都给这位教师打高分。 学生丙说:教师和学生交朋友本来是好事,但是,学生代表参加打分后,同学们就越来越不 相信 老师们是真心的了。我们总是想起《真诚的朋友》,那篇著名外国短篇小说。 学生甲说:真正的朋友不是交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老师,您说对吗? 学生乙问:老师,你们读大学时,老师主动和你们交朋友吗?这个问题让先鉴一怔。 三位学生说了许多,先鉴一直听着,基本上什么也没说。有几分无地自容,因此,说不出什么。学生告辞时,先鉴对他们说:今天长了见识,谢谢你们! 三位学生讲述的事和他们对这些事的看法,对先鉴来说,是一种非常及时的提醒,让先鉴对主动和学生交朋友这一观念和做法进行理性的思考。 回顾大学时代种种师生交往,先鉴发现一个现象:一些教师总是在努力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却几乎没有学生拿他们当朋友;一些教师从来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却有不少学生把他们当成朋友。 这个现象,强化三位学生对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看法,让先鉴形成一种明确认识: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这种认识形成于一九八七年,从此,一直是先鉴坚守的师生交往原则。 先鉴从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但是,先鉴和不少学生是朋友。 附:《教育学原理》第五讲教师与学生讲义摘抄 任何两人成为师生,便形成师生关系;任何两人成为朋友,便形成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是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朋友关系是生活关系和私交关系。 一位教师为一百个学生授课,便构成一百对师生关系,演变成生活关系和私交关系者可能不超过五对。一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遇授课教师少则五十位,多则近百位,因此构成五十对至一百对师生关系,演变成生活关系和私交关系者可能不超过五对。 师生关系,作为工作关系,因特定教育工作任务或特定教育工作目标而产生,不由教师与学生主观态度或意志决定;作为组织关系,因教育组织运行与教育制度规定而产生,同样不由教师与学生主观态度或意志决定。 朋友关系,作为生活关系,虽然可能由某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转化而来,但不受任何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约束,不由外部环境决定,而由人际交往规律决定;作为私交关系,则决定于双方情趣、学识与价值观等个人心性因素,不受任何非个人心性因素左右,不为任何功利因素驱动。要说明一点,这里说的朋友关系,不包括任何披着朋友关系外衣的伪朋友关系。 师生关系可以发展为朋友关系,不过概率极低,因此,亦师亦友,在教育史上是美谈,在现实生活中是美事。
个人分类: 教育漫話|7129 次阅读|15 个评论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longtao312 2010-6-9 14:07
尽管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媒体上一再报道我们还很缺这些人才。如何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熟虑的问题,当然其他人也可以帮着出出主意。我属后者。从大学生活一路走来,经验告诉我创新人才的缺乏和学生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较少或多或少都有点关系。我们应该多给大学生们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具体而言,首先,课程不要设置得太多,没有必要开太多的课,适当地减少一两门无关紧要的课程,并不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的素质。这样可以一方面减轻大学生们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时间。其次,周一到周五的课程中每天都专门安排两节自习课。自习课放在最后两节课即可,一来大家不会受到下面课程的心理影响,二来也可以将前面六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做个总结。自习课也要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当然,自习课更重要的作用是给学生们一个专门用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相信这会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更重要的可能还是教师们如何言简意赅而又以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方式授课。老师们将如何独立思考,怎样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等教给学生也极为重要。毕竟创新的前提还是师傅将弟子领进门啊。
个人分类: 未分类|608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两个例子告诉你该放弃一个学生还是拯救他——写给郁闷的导师们
ydj0203 2010-6-8 13:55
自从来科学网扎营后,经常到王修慧老师的店铺做客。看到的博文大都是王老师畅谈如何与学生默契共处的,着实羡煞某家。因为 最近半年以来,老板和我一直被一个印度学生困扰着(见我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8333 )。我有时候跟老板抱怨,我们到底是招了个学生,还是请了个爷来?老板笑着说,不会有下一次了。 我先说说我们课题组对这个印度学生的帮助吧。 先说生活上。从2006年8月从机场接印度朋友到实验室不久,他就跟我说他生活窘迫,问我借钱。大家也都知道,在国外,人与人之间是很少谈钱的,尤其是老外之间。可是,他既然提出来了,我也没办法回绝,毕竟他是学生。所以我当时借了500澳币给他,以解燃眉之急吧。另外,考虑到我们课题组里中国人比较多,我们组织活动的时候(比如包饺子吃 or bbq),也会带上他。总之,尽量让他不要有一种很孤立的感觉。 再说说工作上。据老板跟我讲,他做stage 2 和confirmation的时候,成绩都是很差的,可以找个借口,直接fail。但是,老板也是考虑孩子到国外拿个学位不容易,就你好他好大家好的都通过了。去年为了让他毕业,在我写的paper上也不得不挂上他的名字,还要以他为第一作者,投一些小文章。比如最近的一个applied clay science上的paper,就是基本上全是我操刀的(改稿子,回comments,proof等)。 但是,我们的付出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呢? 1.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课题组每年要在这个学生身上投资大约5-6w 澳币(科研生活等)。他没有给我们贡献一篇像样的paper。 2. 在我们老板催他做实验的时候,他到faculty去告我们老板,说给他太大的压力,让他受到了伤害。说老板不愿意见他,导致他工作不进展(其实是老板告诉他必须每周汇报一次工作,他从来不来)。 3. 在他写thesis的时候,我发邮件告诉他,不能整段整段的copy别人已经发表的literature。他当即回邮件问我:你难道就没有copy过别人的吗?后面跟了四个????。语气之rude让人汗颜。不过,听说他最近一直在跟他同学们讲,dr yang是一个非常非常nice的人,不知道意在何为。 。。。。。。 下面我讲讲隔壁组的老板(澳洲人)是如何应对他的学生的。 07年初的时候,隔壁无机组的boss招了一个保加利亚学生做phd。学生来了两周后,基本不到实验室里去。他的老板跟我们老板说,我再看一周,如果他还这样懒散,我直接开掉他。一周之后,我知道保加利亚人接到学校的通知,卷铺盖走人了。这个老板,又马上招了一个中国学生过来,做的有声有色。 ----------------- 两种文化,对待类似的学生,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澳洲老板潇洒的开掉了不需要拯救的学生,我们却养了他四年。好汉歌说该出手时就出手,我看我们还是该放手时就放手吧。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9123 次阅读|23 个评论
窒息
热度 1 ysughb 2010-6-7 13:26
今天上班听到前两天有个材院学生自杀了,据说是因为毕业前挂科还很多的压力。我只能赶快的离开议论的同事,因为感到莫名的窒息。 估计学校现在正在考虑事件怎样给出一个最好的说法和结论,可能还要巧妙地封锁消息。可能一切都已经处理妥当,事件已经过去。 窒息中的我只能不去想、不去听......,当生命逝去的事实在社会中只是被诠释成事件。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3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个差学生的高考
热度 2 wujingzhi 2010-6-6 17:11
我是在上世纪末最后一年参加高考的! 听起来很久远,其实也就是十年前的事~ 回想起来我好像一直是差学生。 可能只有小学时候是好学生,因为我们村小学一个年级就四五个学生,怎么混都是前五名!后来上中学就是差学生了。我初中的印象就是混!那时候网络不发达,如果像现在的话也会有很多引发热议的事。那时候最大的烦心事就是吃不饱,学校收我们的粮食,却不给好好做饭。大家最盼望吃得就是粥了,虽然有虫子,但总是可是吃的,其它的菜都没法吃。住的宿舍冬天没有煤炭生火,我们都穿衣服睡觉。一年夏天下雨多,宿舍成了危房,不过没人关心,我们就在那里过了两年。更过分的是我们的门窗都掉下来了,晚上只好随便堵上。生活上就这样一团乱,不过很多学生还是学习的。只不过学校经常没钱交电费,我们需要自己买蜡烛上自习。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总算熬过了初中三年。 记得那时候我父亲每学期去接我回家都盼望能看到我领奖,可惜的是我是差学生,从来都没领过奖。 幸运的是,我中考的分数恰好够升高中。 稀里糊涂的我就上了我们县的高中。生活条件起初并没有什么改善。高一开学时候是一个领导的孩子往宿舍带女孩玩,后来那小子被学校赶走,宿舍又很快蜕变为赌博场。常常有人玩到半夜三四点,把要交学校的书本费都输掉。我实在是太笨了,就在那样的环境中,什么都没学会。至今连牌都不会玩。 时间很快到高二了,我们依然是羡慕谁不学习,谁能打架,谁考试交卷快。从不认为分数低有啥不好。不过,因为高二第二学期要会考,我担心考不过就和家里商量租个房子学习吧,家里也就同意了。 租了房子后,我就开始认真学习要会考的科目,把政治,历史,地理之类的使劲学了半年多。会考终于都过了,也就到高三了。就顺势开始学要高考的课。直到高考前我都是班里的差学生,虽然坐在前排,但老师们都不认识我。填高考志愿都是我妈帮我选学校,因为我从来不认为我能考上。 高考的时候,我好像也有点紧张, 毕竟第一次见那世面。都是外校的老师监考,没见识过。考场上很多考生琢磨怎么抄别人的。因为我比较胆小,也就算了,就自己做吧。考完后。我就安心的回村种地去了。也没关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一心打算开学再去复习,来年再战。 突然一天下午,我正和家人在地里干活,我姐匆匆的从城里租车到我家,让去城里看成绩。戏剧性的是电视台播放的成绩单没有我的名字,反而是有另外一个大家都没听说过的名字。大家都知道那个名字错了,但我还是认为那不可能是我。忐忑了几天后,终于我们班主任告诉我,没错,你考上了~ 之后的事,就到了二十一世纪了~ 至今我都觉得我高考能考上都是靠运气。我们家人谈论起这事,都觉得是一件很有戏剧性的事。更戏剧性的是我姐到我家接我去看成绩的那天中午,一条蛇钻我们家去了,全家人正高度紧张着呢~ 现在我好像还是差学生。似乎每次差不多可以成为好学生的时候,我就换个地方,又成为差学生。如此,成为好学生,就成为我这个差学生一直追求的事! 前几天,一个以前的学生和我说,他特别羡慕我。我告诉他,那是你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我很不聪明,没上过特长班,实验班,辅导班,更没可能考到重点大学,大学少年班都没听说过。 我一直是差学生,但不功利不投机取巧,一直是需要学什么就学什么。我不轻易相信老师说的,希望自己去弄明白。我没那么幸运得到高师指点,但诚心向周围所有值得学习的人学习,把每个人当成高师。 当然绝大部分事我没办法弄明白,很多人的优点没法很快学到,所以我一直在学习。 高考,以及所有考试,只不过是考试而已。也许学习是更需要我们重视的!把学习到的知识用于造福人类,才该是我们的信念和追求。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4310 次阅读|25 个评论
预祝2010届高三学生金榜题名
yaoronggui 2010-6-6 14:40
明后天(2010年6月7日、8日)是全国高考的日子,由于高考期间要带竞赛,所以没有参加高考监考。我的外甥女也参加这次高考,在此预祝我的外甥女考试顺利、金榜题名;同时也预祝全中国的2010届高三学生高考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个人分类: 教育管理|2965 次阅读|1 个评论
拜师信应该如何写?
热度 3 liangjin 2010-6-3 06:23
又到了拜师季节,我时不时收到一些电子邮件向我拜师。 有人愿意向我拜师,我当然高兴。但很多电子邮件却让我高兴不起来。通常的问题如下: 一)海量发函。写一份通用函,见师就拜; 二)空活连篇,捧辞满筐,对我的工作却不甚了了; 三)对自己的介绍一份简历完事。 这些同学图省事,只想海发,认为只要有人复函自己就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而把其他复函的老师晾在一 边。也有人认为自己学校不错,排名靠前,总能 找到老师,所以拜师信满不在乎,错字误息满纸。我曾收到过一封拜师信,笔者说 她从小就如何如何崇拜我,然后笔锋一转又说还对南开大学心仪已久。看完后,我 摸了摸额头,看看自己有没有发烧糊涂,我除了在研究生期间(那是她还没出生)去南开参加过偏微年,后来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沾过南开的光。 很多拜师信表现出对未来自己想干什么,要干什么是一头雾水。如果说考大学时对未来的方向 还有点茫然还可以原谅,那么到了研究生阶段还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就说不过去了,我只能对没有方向感的同学说声遗憾。例如,前几天收到一 封要跟我读博的拜师信,信中简单介绍自己后说对我的专业很感兴趣,还说查阅了我的资料,看过我的论文,并 愿意报考我的博士生。信写得还可以。我看后礼貌地回了封信,说我最近病了,下学期可能不招生了。 让他考虑别的导师。没想到他立即回信,说他愿意等。这种执着,我喜欢。于是我兴趣大增,立即回 了封信问他为什么愿意等。没想到他给了我这么封回函: 梁老师: 您好,首先对您的耐心阅信和回信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再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您在上次回信中问道:为什么要读您的博士,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找不到确切的答案。也许您在我们邮 件往来过程中的耐心也是答案的一部分。您的耐心让我很感动。那学生就简要的聊聊: 一、大的方面说,当然是贵校严谨的校风,我有个同学以前在贵校读大学,用她本人的话来说就是: 在同济的四年,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我想我长大了; 二、贵校研究生院的主页设置的很好,内容很丰富,排版格局清晰,能够极大可能的让一个外部人员 获得最详实的知识,这也从侧面表明了贵校的学术作风,这正是吾辈所追求的; 三、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之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三点,是为了显示它的分量,同时我觉得可能会多说 一点): 首先,我对金融数学领域产生了兴趣,虽然目前我的教育背景和研究方向离金融数学领域的要求有一 些距离,但我认为这并不能阻挡求知的道路,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成就; 其次,是您的耐心和温和的态度,您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来自一个一般本科院校的非金融数学研究 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一般情况下博导们都会采取一种拒绝的态度,有时我们也会很受伤,但我们不会灰心 ,而您没有,您很温和的给我写了回信,恍恍惚让我感到一种从没有过的亲切感; 最后,是您的真诚,您信件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的真诚与信任,做您的学生,学生深感荣幸! 祝好! 对于这样的拜师信,我得到结论:1.他没有读过我的论文,也不知道我有博客,也就是说他连网上简单搜一下的基本功课也没做,更不用说文献检索;2.他对金融 数学的了解甚少,基本想法几乎空白;3.他的知识准备不足,而且没有具体计划改进。我只好这么回: XX同学, 你的回信让我感到不安。你说的三条理由好像说服不了我,除了我给你回信(我几乎对所有报我的同学回 信)这一条,其它理由可以用于所有同济的老师。你对其他老师的不理睬感到受伤,你找过自己的原因吗 ?尽管我给你机会阐述你对金融数学的看法,但在我看来,你对我的领域和工作一无所知。那么你的兴趣 很难立得住脚。要知道博士学习过程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没有充分的思想、知识和及其它方面的准备, 是走不到目的地的。你离做好准备还差得较远。希望你努力。 祝好! 那么作为老师,我想收什么样的弟子呢,换句话说,我欣赏什么样的拜师信呢?我当然首先希望收到 好学生,品学兼优,特别能战斗。然后是教学相长,我教学生的同时从学生那儿学到的东西 ,何况研究生在很大程度上和 老师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共同攻克学术难关。师生是缘份。我更希望学生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个光明的未来 。 所以拜师信我会认真读复。但引起我兴趣的拜师信应该具有下面的内容: 第一,要对我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并有强烈的兴趣。作为弟子,这意味着在将来的一段时间里,你要和我一起工作, 一起学习,如果你对将来的方向的方向一无所知,很难想象你会有兴趣,也很难预测你可以做好工作。 如果你想跟我读硕士学位,你至少应该知道我开过那几门课,浏览过我教过的教材。 如果你要跟我读博士学位,我会希望你研念过我的几篇论文,请教我文章中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甚 至 和我商榷文章中的观点。你在信中应该阐述你对我专业的理解,告诉我你为什么会感兴趣。 第二,你要详细介绍你自己。除了简历,你应该分析你从事我专业研究的优势和劣势。例如,我们专业 的知识横跨数学、经济、金融、计算机等领域,对英语的要求也很高。我并不指望你样样拿手,但请你显示 你哪些方面拿手。你还应该安排你的 计划,如何尽快弥补你的缺陷。此外,我还希望你能让我感到你不只是简历格式刻板出来的符号,而是个 活生生的有喜怒哀乐有特点的人,从而可以让我感受想象我们以后合作的可能性。 第三,信中应表达出你的专注和用心,用词实事求是。这是搞科研的基本素质。 我的回信不会给你打包票,但我会给你鼓励和建议。毕竟研究生录取还需要经过考试、复试、综评、拟录 等环节, 我没有权力一举定乾坤。很多同学希望讨个定心丸,那我会让你失望的。但如果你的信打动了我,我会考虑见个面进一步深谈。 总而言之,你要下功夫。千篇一律的拜师信很难会有好的回应。从你写拜师信的认真程度, 可以窥出你的工作态度。 申请国外研究生通常也要求写一篇statement。除了英语的要求,内容应该和我所说的拜师信相仿。 拜师就从认真写好拜师信开始吧!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30077 次阅读|19 个评论
留学问答:咋样劝老板让自己发paper啊?
Synthon 2010-5-29 14:41
问: 发信人: XXX, 信区: XXX 标 题: 咋样劝老板让自己发paper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8 2010, 美东) 比方说1,2年前我做的,做的过程当中发现是有两个大家常用的材料,其实其中只有一个对最后结果有作用,另外可有可无;老板非让我一直试到成功。然后人家发了片acsnano还是nano letter,说明这两个材料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现在有个idea,刚开始老板觉得比较risky,后来合成做出来了;老板觉得表征不足够好;但人家去年发的paper,当然,别的材料,比我的烂,也还是jacs了。老板非要一根筋让我试她那些idea。一耽误,我本来可以发的也发不成了。 我觉得老板在我做的这个具体领域,始终只知道看最后device iv curve,但不知道其实发文章,别的表征不错也是可以的啊,我们领域很多文章都是这么发的。谁能保证做个电池就5%的效率阿。 大家给给建议吧;不能写文章真是很de-motivated。。。抓狂 .! 答: 发信人: Synthon (Materials Scientist - not any more), 信区: XXX 标 题: Re: 咋样劝老板让自己发paper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8 2010, 美东) 老板的做法是对的,我们做project的目的是解决科学问题,或者从工程的角度来讲,提高现有技术的效果,anyway都是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只有move on。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个人毕业,需要一些accomplishment,需要文章,这样进入jobmarket才有些竞争力,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你不能默认老板应该跟你有同样的想法。相反,你要说服老板慢慢接受你这个想法。同时,既然你现在也是在工学院做 实验了,你要理解跟理科不同,工科很多时候老板的funding不取决于他发了多少paper,而取决于他究竟把性能提高了多少。。。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跟老板将心比心的故事 老板让你一直试到成功,是没有错的,但是你在没成功的时候就写出一两个paper扔给他,他也不会说你不好吧? 所以说,正确的解决策略是: 实验上,老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毫无疑问 课余时间,把你觉得可以写paper的东西写出来扔给他。。。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6527 次阅读|3 个评论
“哈佛大学2010毕业典礼”观摩之八(拉丁文演讲)
毛宁波 2010-5-29 11:16
在哈福大学2010毕业典礼上, Mary Anne Marks 用拉丁语做了哈佛的心,我们的心的演讲,收到一致好评。下面是我扫描的演讲英文和拉丁文材料。 Mary Anne Marks 相关背景材料: Q ueens, N.Y., native Mary Anne Marks is a classics and English joint concentrator who fell in love with the Latin language by studying Ciceros Catilinarian Orations. The links between Latin and Romance languages are fascinat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Latin has the ability to say things in ways that are not available to Romance languages or to English, said Marks. I mused about ideas for the speech for weeks before setting pen to paper, and, once Id picked a topic, I consulted with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 from various departments to make sure it spoke to their experiences at Harvard. In the fall, Marks is headed to Ann Arbor, Mich., to enter a community of Catholic teaching nuns called the Dominican Sisters of Mary, Mother of the Eucharist, where after three years of classes in the convent on theological and ecclesiastical topics, shell attain a teaching certificate at a local university and teach in Catholic schools. Ive always thought about being a nun but came to Harvard planning to go to graduate school and perhaps also do some other things before entering, she recalled. I decided in January of last year to enter right after college, but a masters or Ph.D. is still a possibility. One of the exciting things about being a nun is that one never knows what the future holds!
个人分类: 美国哈佛大学见闻|9746 次阅读|1 个评论
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
kuopaulin 2010-5-26 12:12
老师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学生;学生既是老师的学生也是老师的老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长篇连载之一】三个男人之间的那点事—长篇小说之殇
menglingzong 2010-5-21 23:57
沐大是一个人,阿言是一个人,我是一个人,我们是三个人。 沐大很惨,他是个疯狂爱上自己女学生小佳的老师,而小佳是个马上要毕业的而又毕不了业的漂亮女生,也许是个女人。 阿言很惨,他是个爱上了一个妓女阿美的警察。阿美是个有理想的人,想要到法国去旅游定居,所以她要拼命的赚钱,也就是说她每天要和很多男人上床,更可怜的是阿言是个包不起阿美的警察。 我更惨,因为我同时是沐大和阿言的朋友,而我仅是个婚姻介绍所的老板。 我们三个人都很惨。而我最惨。 我的大学时读的社会交际,毕业后在一家政府部门工作,工作可以,薪水也可以。有个算命的先生掐着我的生辰八字说我在28岁的时候会开始走好运,发大财,所以我就辞掉了工作,自己做老板,没想到开了家婚姻介绍所,还是要靠一张嘴来养活自己。还有我的名字叫唐化,不过他们习惯叫我小唐,今年29岁,不过直到现在还没发财。 阿言是高中时候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没想到5年后会在同一个城市工作。阿言是个孤儿,从小就受到各种恶人的欺负,在学校里也是靠一个远方的叔叔接济才读完初中,高中时他叔叔死掉,于是半工半读,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了,然后考到警校。毕业时已经从一个当年瘦弱的小男孩长成一位虎背熊腰的家伙,不过当年的火爆脾气仍然没有改,现在虽然破了很多案子,惩治了很多的恶人,但不断的得罪上司,所以现在仍然是一个小警司。 沐大是我的第100个顾客,当沐大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真的一位是黑社会的,没想到确是个老师,他的目的是尽量的找女朋友或是女性朋友,他的目标是找到26个女朋友,来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M,而小佳是他的y,但是也是他准备好好爱的人,同时也是我的258位顾客,由于这种关系,我与沐大成了朋友。这时据我认识沐大已经过了两年零四个月。 哦,我忘了说,这个故事发生在香港,一个很好又很差的地方。 【注:题目没想好,故事正在想,结尾还没想。】
个人分类: 随笔创作|1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年学生不应沉溺于科学网博客
chemicalbond 2010-5-21 09:11
我是看到盖鑫磊的文章才想起这个话题。【1】他讲的是如何写博客,结论是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话虽这么说,可是我担心很多年轻人把过多的宝贵时间投入到写博客看博客上了。就我自己有时候都失去控制,上网能上瘾,把锻炼身体都忘了,更不用说很多需要阅读的文献。 从这个角度上讲,我非常反对博客文章泛滥成灾,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读者的时间【看看很多被推荐到首页的文章质量就知道我的意思了】,和管理员的时间,对网络空间的浪费也是永久性的。 科学网每天出炉的文章实在是太多太烂了,精品其实很少,跟科学能挂上钩的精品更少。所以这里呼吁一下快手们节约点自己的时间和网络空间,好歹也得看着科学网的门面吧,管理员们推荐文章也得读两篇是吧,不要把啥破烂都推荐到首页。拜托了,谢谢。 【1】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618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801 次阅读|6 个评论
教育、启迪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书里、课堂
wangxh 2010-5-20 23:54
5 月 15 日,上星期六,我和一位年青教师带领 4 名研究生和近 20 名本科生参加了第八届国际徒步大会最长距离的徒步 30 公里,只有 2 位男生 ( 1 位走了 10 公里脚踝出问题, 1 位陪同 2 位女生而退出 )、 4 位女生 ( 2 位完成 10 公里后脚磨起泡 ) 未走完全程。 现在的学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是宝贝儿,父母一般是不舍得让吃这种苦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吃苦精神极其缺乏,但是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比徒步 30 公里更难熬、更艰苦的事情不知有多少。如果连这点苦都不能承受,何谈坚忍不拔!所以每年接触新生( 实际上是大三的学生,只是到大三时才跟专业课教师接触 ) 时,总会鼓励学生们树立不怕吃苦的精神、找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其中每年一度的国际徒步大会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而我也每年都带领大家一起去跋涉。 虽然打算让学生们挑战自己的心理极限,但也要科学训练,所以是循序渐进的 ( 万一累出个好歹,俺可就罪过喽 )。 第一步:清明节踏青,沿着滨海路活动活动筋骨。本打算感受一下春的气息,体会一下大地复苏的味道,没想到还真赶上清明时节雨纷纷,幸亏一顿羊汤才把大家凉透了的心暖和过来;第二步:劳动节爬山,这就有点难度了, 5 月 2 日一行十几人共爬了 4 个小山头。在其中之一顶上完成午餐,本来我带了 2 个嫩玉米,不知道哪几个小子还是丫头分着吃掉 1.5 个,午餐我只吃 0.5 个玉米;第三步:国际徒步大会上完成 30 公里。清明节我发出命令和倡议后,有几个学生一直担心自己没有那个能力,经大家一起鼓励,终于下定了决心。对于没有习惯于走长路的学生来讲, 30 公里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除 5 、 6 个体力特别强悍的男生外,大多数都在 22 28 公里段上出现心理崩溃的边缘。为了鼓励大家,还讲了几段红军长征中急行军的故事,一位女生的话说老师,一听完故事就又走不动了。遇到怪坡,对学生们先提问、后解释,并且合影留念;经过十八盘,只剩下一个大长坡了,两个体力比较好的研究生开始挑逗我:老师,到终点落你 3 公里,信不信?俺是倔人俺怕谁呀!如果讲究吃饭、穿衣 ( 的确是的,俺穿着35元的鞋子,学生们大都穿着200多元的,有的甚至还贵 ), 如果被学生落下,俺心甘情愿,但走路、爬山被他们落下,自认为挺丢份儿的毕竟当过 7 年的地质工作者,跋山涉水如履平川。我们仨开始了赛跑大概从 27 公里处开始,大约 29 公里处停下小子们,有劲使吧,总共 30 公里,落我 3 公里瞧瞧呗! 照片说明:这是刚过25公里处,前左1、2和后左1、3四位学生是俺无机非的亲学生,另外四位是金属材料的,我不给他们上课。研究生都跑到前面准备超过我3公里去了。 大家一路互相鼓励,说说笑笑,终于完成了 30 公里。回到家里给他们发了一条鼓励的信息:祝贺你们,终于完成一次挑战自己心理极限的活动 !( 没完成的同学除外,哈哈哈,我自己打了两脚打泡,看来鞋子是便宜没好货呀! ) 虽然两前脚掌打了大水泡、疼得很我在 22 公里处两脚就打泡了,但想一想那么多学生完成了徒步 30 公里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一个专业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教育、引导学生呢?这大概应该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仅仅抓专业知识的教育与传授,眼睛紧紧盯住书本知识,思想仅仅局限于课堂与图书馆,也许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天下事,事皆有理;尽信书,不如无书。有字之书固然当读,然书中不过死道理。事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使从山泽草野、世间百态中,亦可读出无字之书,求得无字之真理。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不也包含着同样深刻的道理吗? 爱因斯坦 1935 年 11 月在居里夫人悼念大会上的凭吊演讲中有这么几句 :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他又进一步夸赞其人格力量说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是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在长达 600 多字的演讲中,只有寥寥数语讲玛丽的科学成就。可见,在这样一位科学巨匠心里,一个人的品格是多么重要,这也暗示出它对一个人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品格的锻炼与塑造,对学生未来的人生旅途和成长也许会起来意想不到、甚至无法估量的作用。 通过教育,完全改变或塑造所有的学生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向着人类理想的状态与境界去发展肯定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今社会。当高等教育的目标出现问题的时候,继续沿用旧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也算是中国特色吧。
个人分类: 教之道|6953 次阅读|8 个评论
学生“慌糖”也是无奈之举!
caojian123 2010-5-19 14:02
最近,很多老师站着说话腰不疼,不了解学生苦衷,对学生乱加指责,说什么学生求学动机复杂、鱼目混珠、表里不一等等。本来这些现象只是个案,但放到到一定程度,必将殃及无辜。就拿慌糖来说,老师以为学生愿意如此?只是无可奈何罢了! 先说慌。试问泱泱大国中,有几个导师在其位,谋其职了?在导师摇身变为老板的今天,学生能平心静气吗?导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深深牵引着每个研究生的神经。为了应付老板瞬息万变的面孔,学生只能明察秋毫,以便与老板和谐共处。如果有学生视若无睹,导师定会大发雷霆,轻则骂你脸皮厚、不会察言观色,重则骂你朽木不可雕也,从此置之不理。这样的氛围中,能气定神闲的学生一定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鬼神了。此为一慌,即色慌也。 二慌为学慌。学生与导师本来是共生的关系,但自从导师变成老板后(特指成了老板的导师),这种关系就突变为寄生了,正如资本家利润寄生于工人产品上一样,老板的一切学术课题也由学生代劳了。为了老板这台庞大机器的运转,学生只能忍痛割爱,被削足适履了,今天是这个方向的舵手,明天是那个方向的助手。现在的很多老板是一个集大成者,科研五花八门,只要有钱,无米之炊也要炊,也能炊。学生经常像游击队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捡一颗西瓜丢一个芝麻。如此,脚踩几只船的学生能不心慌吗?学生无系统科研思想的训练,犹如无根的草,容易夭折,所以慌的合乎情理。 当然,还有很多慌。。。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慌。 再看糖。时下,以貌取人气氛渐浓。倘若是艺术界,对脸蛋漂亮、身材魔鬼等的要求,是无可厚非的。为了混入演艺圈,很多人士不惜血本,硬把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艺术就是有感染力,这不,很多导师现在也开始看重五官了。相同条件下,我相信多数美眉更容易受到导师的青睐。更有甚者,有些导师常以招收到美女为荣,为乐。此为貌糖。 很多导师取得一点成绩后,就开始需要学生歌功颂德了,自以为学术至尊,容不得学生半点怀疑。为了满足老师虚荣需要,嘴甜口蜜自然成了学生的首选,谁还敢直言进谏。不信,看看导师身边的红人吧,除了学功扎实的外,那个不善于谄媚,即使他们口是心非,即使他们只说不做,照样如步青云。此为嘴糖。 还有,为了大把的课题经费,导师也开始朝三暮四,站在此山说彼山高,站在彼山说此山高起来了。今天命令学生朝这个方向前进,明天突然收回成命,原地踏步或掉头回撤。学生为了防止在前进中被撞死,或在后退中被踩死,只能悠着点了。等云开雾散后,再做定夺。软磨耐泡是一种自我保护。此为软糖。 当然,还有很多糖。。。但都是不得已而糖之啊! 慌糖除了学生反省外,老师也该反省一下学生是如何被慌糖的和自己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慌糖事了。别再一味指责学生了。也许,导师比学生更慌糖呢! 声明:慌糖二字源于吕喆老师《 要荒唐,不要慌糖 》一文。原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5830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60 次阅读|12 个评论
考试(6):同学,请原谅老师又要做恶人了!
wangxh 2010-5-18 21:08
写下这个标题时,笔者的神经已经被煎熬了将近48小时。痛苦不怕,受埋怨不怕,但至今仍然不知道最合适的办法是什么! 学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毕业,给今年有可能毕业的学生增加一次再次修读和单独辅导的机会,笔者讲授的这门课这学期并不开设。 这次再次修读和单独辅导包括四位学生: 甲学生,05级,欠60多学分,降级管理成为06级,且由于试读阶段没有修满足够的学分,变成旁听生对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学籍,但并未上报教育厅的一种似学生身份本学期必须修满12.5学分才能回复学籍。父母是农民,在外地大工。 乙学生,05级,欠60多学分降级管理;所欠学分必须少于15分才能在5月份开始做毕业论文。父母双双失业,父亲有时做点儿零活。至今还欠学费,由于欠学分太多,连国家贷款都不能。 丙学生,基本与甲学生相同,不同之处是他欠下如此多学分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家庭带来的心理负担所致父亲长期重病,经常卧床不起或去医院治疗。另外父母双双下岗。 丁学生,06级,家庭条件很不错,用我们习惯说法属于不务正业,欠下40多学分,已降级管理07级。 为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复习、记忆,我专门与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协商这门课程的考试完全 由我来决定 。从前也申请过,执行的不错,所以他们相信我一定能够严格把握考试质量。实际上我 申请此权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说了算,考试时间、地点完全由他们决定 !学校规定必须第10周考完,所以按照学生的意愿安排还算是第10周后的星期日晚上7点--9点(实际上已经属于第11周),也就是说已经再也不能后延了。 再来说说考试内容:虽然说考试内容学生不能说了算,但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共25个小题,一道8分,3道6分,其余全部在5分以下,仅仅概念题(即什么是......)就占了47分。看着他们答卷时的样子,我的神经已经开始被强烈折磨了!收上考卷后,根本不想看,更不想判,一方面由于周一下午有课要准备,但最重要的是不想看到已经心里有数的考试成绩!今天必须上报成绩,所以昨晚 一分一分地给他们找分 :甲42分,乙46分,丙30分,丁41分无语啊! 考试是什么?考试本来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检查一下教师教的怎么样、学生学的怎么样,现在已经不得不演变成逼迫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手段!可悲呀可悲!几乎每届学生我都会对他们讲 上大学就是吃自助餐 的道理,但是随着学校与教育界许多不尽如人意事情的发生,有的学生就是愿意只教钱不吃饭,甚至把别人吃出的垃圾当作自己的来证明自己已经吃饱考试作弊即为此种! 有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干吗什么严格,睁一眼闭一眼不就过去了吗?同学们呐,干吗让老师这样呢,你们只要稍稍用功些、积极点儿学习不必头悬梁锥刺股,不必废寝忘餐,不必夜以继日......老师受煎熬的心不就可以放下了吗?老师肩上有责任啊,你们知道吗?教师一定要为国家、学校、社会、学生及其家庭负责!( 请相信,这绝对不是唱高调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就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人人都恨假冒伪劣产品,为什么到了自己身上就想放任自流、得过且过呢? 有人说,高等教育出问题了,基础教育也出问题了......总理他老人家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这公平哪里来?这正义又从哪里来?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只能从教育,只能从教育的质量来。许许多多社会的丑恶现象不都是由于教育质量出了问题所致吗?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一边是教师的责任,一边是学生及其家庭高昂的代价,为学生着想也是负责任,取舍真的好难!前者义之大者,后者情之小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大义而舍小情者也!笔者深知道,仅凭一个人或少数人不能改变社会的根本问题,但是哪个大问题不是由这种小问题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致使达到无法解决的境地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同学们,真对不起,这次老师又只能做恶人了! 一个学生不及格,任课教师的确可以高抬贵手放过去。可还有成千上万个学习不用功、不努力而不及格者,他们怎么办?的确,人力有时而穷,难道我们就只能遇一个放一个吗?不,这是不负大责任,这一套旧的仁义道德,只能用来应付一个隔岸观火者的良心,可解决不了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消灭不了这个社会的毒瘤与丑恶。人类思想的进步的确需要时间,改良社会使之成为和谐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难道我们就该等、就该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存在、发展下去吗?这听起来的确是理想,但决不是空洞的,只要有良知的教师人人多负一点责任,我们的教育、教育质量与教育环境就会产生令人欣慰的变化! 【请各位朋友与游客放心,本人不是不负责任一推了之的教师,对这四位学生俺都曾经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与他们交流总时间估计超过50学时,好像专业课教师很少能做到这点。俺已经向他们保证,绝对会一如既往帮助他们,只要他们看得起俺这个老师并愿意接受帮助的话!】
个人分类: 教之道|6349 次阅读|9 个评论
课前随想
xuning001 2010-5-13 19:00
今天去学校上课,在校园里,不仅雪山的青山绿树赏心悦目,而且随处可见有学生在默默读书,校园里充满了春意和活力。有感而发,作小诗一首,与大家共勉: 雪山草木青,树下读书声; 蓦然回首时,相视人面红; 风柔水欲静,日沐丽人行, 谁言春已去,这边意正浓。
个人分类: 论坛|3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别吓着孩子啊!长沙巡警持冲锋枪护送学生上课放学(组图)
xupeiyang 2010-5-13 12:37
5月12日,长郡中学中午放学时间,天心区巡警在校门口持枪站岗。 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沈荣华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从5月开始长沙市各区巡警大队开展了校园护航行动,巡警每天在辖区内各学校站4次岗,每次站岗至少一个小时,配合校方确保上学、放学时段的学生安全。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沈荣华 下午5点,一位手持冲锋枪的巡警在湖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门口巡逻,一名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小男孩对此很是好奇。 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韩敬宇 红网长沙5月13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张祥 任文静 李茸 宋懿 实习生王浩明 黎林 黄思)12日下午5点多,湖南师大附属中学到了放学时间。校门口除了有保安站岗外,还有两名身背微型冲锋枪的巡警,不用怀疑:这是真枪,枪内装着真子弹。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从5月开始长沙市各区巡警大队开展了校园护航行动,巡警每天在辖区内各学校站4次岗,每次站岗至少一个小时,配合校方确保上学、放学时段的学生安全。同时,派出所民警、交警、协管员等多部门共同参与保卫工作。 巡警荷枪实弹当保安,有学生说冲锋枪其实蛮吓人,巡警说这是为了增强威慑作用,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几率,但巡警同时也称,希望有哪么一天警察都不用配枪了。 镜头一:校门保安拿着微冲 上午11点40分,长郡中学校门打开了,下课的学生陆续走出来。学校两边是一排小吃店,校门左边靠近步行街,校门口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天心区巡警大队一中队两名巡警站在校门边,他们手中各拿着一把79式微型冲锋枪,有学生经过时还好奇地上前摸摸他们的枪:哇,是真枪吗? 下午5点多,岳麓区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放学了,岳麓区巡警大队一中队两名巡警站在校门口,和在长郡中学门口巡逻的警察一样,他们手中也拿着一把79式微型冲锋枪。看,里面都是真子弹。巡警把弹匣卸下来,给记者看子弹,一共有15发。巡警说,他们每天要在辖区内各学校门口站4次岗,早上一次、午休时间两次、晚上放学一次,每次至少一个小时,这是公安厅下达的任务。 位于人民中路的湖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芙蓉区巡警大队手持冲锋枪的巡警一脸肃穆站在幼儿园门口。一个小男孩跑到巡警面前说:我家的玩具枪都比你的枪大。由于这家幼儿园共有500多名孩子,加上昨天下雨,门口被家长、接孩子的小车堵了个水泄不通。一位家长觉得,幼儿园门口有了巡警,孩子的安全应该能得到保障了。 近段时间国内发生多起校园暴力犯罪事件,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校园周边的安全,从5月开始长沙各区要求巡警大队、派出所、交警部门和协警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校园保卫工作。在师大附中保卫室里,记者看到墙上贴着一块标牌,写着负责该校安全保卫的巡警大队领导和民警的资料,并公布了手机号码,以便明确责任,并随时与校方保持联系。巡警将这次行动被称为校园护航,不是短时间实行,而是一项长期任务。 镜头二:校园保安还兼职做交警 按照正常作息时间,岳麓区巡警大队平时是早上7点集合,而在校园护航行动开始后,巡警必须在7点钟赶到负责的学校门口,进行第一次站岗。岳麓区巡警大队三中队负责咸嘉小学和谷峰小学的保卫,谷峰小学位于十字路口附近,放学时正好是交通高峰,我们还要负责交通疏导。 12日下午5点多,谷峰小学放学了,学生走出校门时,巡警和学校保安、教师一起,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走出校门,大家排好队,不要拥挤,过马路小心安全。一名巡警带着孩子走人行道,另一名巡警配合十字路口的交警疏导交通,确定安全后,组织学生穿过马路。 12日下午,岳麓区巡警大队四中队在博才中学站岗时,注意到校门口停着一辆面包车,不少学生坐进车里。巡警上前询问得知,这是几名家长花钱请的私家车,用来接送孩子放学,家长也是为了孩子安全着想。指导员吴炳午说,但私家面包车并不安全,我们准备和交警部门联系,取缔学校周边私自营运的车辆。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位于望月湖小区,巡警告诉记者,每到周末,来学校接孩子的私家车将校门口堵都水泄不通,巡警必须充当交警,组织私家车有秩序停放在离校门口稍远的地方,这个时候最忙,生怕出一点事。 镜头三:接小孩的家长少了很多 12日下午5点钟,记者来到位于开福区湘春路的长沙市明德中学,此时距离学校放学时间还有近30分钟,但开福区巡警大队一中队的巡警们却早已在校门口站岗。 每天都有巡警来护送学生放学,校门口来接学生的家长比以前少了许多。明德中学传达室的一位保安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巡警们的协助,学校和周边的环境比过去好了许多。 家住伍家岭的刘先生说,他的小孩在明德中年念初中,以前早、中、晚他都会到学校门口接送女儿,近些天来看到学校门口有巡警护送学生过马路,他心里头也就踏实了,只晚上来学校接女儿。 我们除了上学、放学时段来维持秩序,还向校园周边的群众了解当地治安情况。一中队的贺才保说,巡警通过学校周边居民反映的情况,来加强巡逻。 随后,记者分别前往了麻园岭小学、伍家岭小学、马栏山小学、新风小学和长沙市一中,在以上学校门口均看到巡警护送离开学校的学生。 我小孩读书的学校,校门口也有同行护送,心里很放心。站在校门口手持79式微型冲锋枪的一中队巡警刘绍海说,自5月开展校园周边专项整治行动以来,他和同事们的工作量比过去多了很多,每天早出晚归,但一家人都很支持,他很开心。 巡警有话说 希望有一天警察都不用配枪 12日下午,师大附中一名学生从校园走出来,盯着巡警的冲锋枪看了很久,记者问他:有什么感觉?他轻声说:其实蛮吓人的。记者问巡警:拿着冲锋枪站在学校门口,学生不会感到紧张吗?巡警说:其实不是为了学校安全才特意配备冲锋枪的,今年长沙巡警的装备全部升级了。拿枪站在校园门口,可以增强威慑作用。同时,巡警也感慨:说到底,配枪站岗毕竟增加了紧张气氛。如果哪天警察不用配枪了,才是我们真得希望的。 记者了解到,长沙各区巡警大队都肩负了多重任务,除了保卫学校安全外,还要在校园周边进行走访、盘查,组成了大范围巡,小区域查的安全防护网络,以减少校园及周边的发案率。并与社区建立长期联系,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的总体情况。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16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师,有空聊聊吗?
热度 1 spring87 2010-5-11 08:20
师生交流,有多种方式,仅就学术交流而言,不少导师的学术团队,制定了每周一次或者隔一周一次学术会议,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和渠道。有学生称之为学术交流会。在会上,师生畅所欲言,一起探讨学术问题,进行思想碰撞,得到很多有价值的观点。通过有效沟通,促进科研项目顺利展开、师生学术能力快速提升以及师生关系妥善处理,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相长。然而,亦有学生称之为批斗大会。学生都害怕发言,害怕跟导师交流,担心被批的厉害,因此能躲则躲,都想着如何把问题隐藏起来,而不敢迈出与老师以及师兄师姐交流的第一步。有些学生几个月甚至大半年都没有跟导师真正面对面交流。结果,一方面部分学生在读研期间或读博期间,研究方向长时间不能确定下来,学术研究方面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答,而延误了毕业或者撰写论文时间。 有学生抱怨:找导师的时候,导师要不很忙,要不训你一顿,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敢去问了。学生将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在归因,反求诸己,认为自己胆小脸皮薄;二是外在归因,或觉得导师太过威严,学生难以亲近;或认为老师过于忙碌,无暇顾及学生。而导师却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努力不够,没有交流基础。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学生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还能问:导师,有空聊聊吗? 对此,我结合自身经验与平日观察,得出以下观点,看是否值得正在疑惑着能否跟老师交流的同学们借鉴一下。 一、双方交流的意愿 一般情况下,导师都非常愿意与学生交流。而学生的意愿,则不确定。第一种,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接纳老师的关心,都适应老师的交流方式,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认同老师的教育理念。第二种,有不少学生会认为导师能力不强,并不值得去征求意见。然而,即便导师长期不看书学习,但并不代表他没有分辨好坏的能力。如果确实能够拿出一些像样的成果,导师也会很愿意提供更多想法。第三种,当学生经常性地受到挫折教育后,经常碰壁后,更是难以保持强烈的交流意愿。正如弹簧,压一次两次,可以反弹,压三次四次,仍然会弹回来,但压得次数过多,因疲劳影响,其弹性自然降低。同样,反过来对老师亦是如此,如果跟学生交流一次,将道理、问题分析很清楚,但学生迟迟不行动,而只想着等、靠、要,这样次数多了,老师也会失去交流意愿。 二、合适的时机 就像我们常说的,做事要把握时机,交流同样如此。老师跟常人一样,也有家庭生活、工作应酬与出差、亲朋好友来往等等,没有哪个老师一天到晚都有时间来解决学生问题。因此,学生要跟老师交流,也需选对时机。如果是比较正式的情况,可先咨询一下老师什么时候有空,并将自己想要交流的内容概要事先跟老师说清楚,让老师有所了解并确定是否合适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探讨,以及什么时间合适。避免事先什么都没有准备,直接兴冲冲地跑到老师那边说:老师,我想跟您交流一下。在非正式情况下,如偶尔一起吃饭、散步时,或者老师在办公室或实验室,与大家在一起时,都可抓住机会向老师请教。但一定要把握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三、可供探讨的话题 交流应有可供探讨的话题。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双方没有可探讨的话题,必然导致不愿交流而相互敬而远之。作为学生,如何提供可供探讨的话题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方向性问题,向老师请教,具体操作性问题尽可能自己解决,或者请教同门其他人。其次,避免直接抛问题式请教,尝试着先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再向老师征求建议。这样也能让导师了解到其实学生是在非常努力地思考一些问题,并非常用心地做研究,而不是只会抛问题。相信没有导师会拒绝这样努力的学生。最后,如果自己不确定是否可以问,那也没关系,先尝试着去问,多问几次,自然就会了解导师的脾气,哪些是他乐意解答的问题,哪些是他认为学生应该自己解决的。即使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丢脸,但也没关系,在学生阶段,脸皮厚一点,不懂的东西多学一些,即使挨骂,那也只是被自己导师骂。丢脸丢在家里,就像被自己父母骂是一样的。总比在工作单位上被老板骂,或者被同事刁难要好得多。 以上仅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具体怎么做,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直面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规避,也不是抱怨。
个人分类: 读研思考|11781 次阅读|23 个评论
难道有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wangxh 2010-5-8 23:43
今年带了5个本科生做毕业论文,3个四年制正常毕业的2个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1个研究生落榜后签到中建集团;2个五年制延期毕业的工作没有着落,5.5年能否毕业都不敢说呀。 毕业论文时间已经过去1/3,这段时间主要以阅读文献资料为主,上交的《调研报告》和《外文翻译》与我单独要求的《开题报告》同时进行准备。昨天下午各自做开题报告( 我们学校对本科生没有做开题报告的要求,为了训练学生语言输出能力,我们小组特意设立 )。 3位四年制学生没有什么问题,虽然存在小毛病,但都属于正常。该那2个5.5年制学生讲了 ...... 该怎么形容与描述呢?只好举个例子来说吧绝对不是故意诋毁或丑化我的这两位学生,但确实不成样子。看过《红楼梦》都记得这样一个情景: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冯紫英请客,宝玉赴宴,席中宝玉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 3个四年者与2个五年者《开题报告》之比较就相当于贾宝玉、蒋玉菡之 作品 与呆霸王薛蟠 作品 之比!文献读了一个多月,根本不知道毕业论文是怎么回事儿!四年制撤,五年制留下吃小灶。 这2个小子第一反映是非常不愿意,像初中生一样的不愿意被老师留下,一个83年出生今年27周岁,一个84年出生26周岁( 3个四年制都是86年的.【补注】不好意思,今天又核实一下,都 被俺误长了1岁 )。下面是我们的简单对话: 师问:这一个多月都干了什么?( 实际上我们每周都有至少1次的碰头,指导是必须的。对于他俩其实不是指导,而是手把手地教 !) 生答:看资料,学习,没干别的。 问:到目前为止,认认真真看明白的文献有几篇? 答:( 1个说 )10多篇,( 1个说 )30多篇。 问:胡说!把你们读过的文献拿来我看看......( 他们根本不会读文献,不是不认识字,而是不知道怎么读、也不知道什么叫掌握文献资料,所以我敢将他们的军!听我这么一说,害怕了,连忙说 ...) 答:看是看了,但没记住...没 背 ( 阅读文献还带背的,好像考前背考题一样,看看这大学读的 ) 问:每天看文献的时间平均有多长? 答:2个小时总该有吧?( 根本就不敢咬定,也就是说连2个小时都没有啊 ) 问:下周中期检查,根据你们讲《开题报告》的情况,我只能给你们不合格延期答辩。你们什么意见? 答:( 几乎异口同声且理直气壮 )绝对不同意! 问:为什么? 答:我们天天看资料、文献,有的同学一天到晚悠悠荡荡什么都不干,他们能够答辩而我们却不能,心里感到委屈呀!( 理由看起来挺充足啊 ) 师:我想让你们学到真东西,难道你们不明白吗?5年多来几乎没学到什么,你们不清楚吗?只有这最后的机会啦!......现在回答两个问题:第一,做毕业论文的目的是什么?第二,如何做毕业论文? 生:......( 吭哧半天,真的说不上来呀 !) 问:我想让你们延长做论文时间难道是害你们吗? 这两个小子 竟然连这最后的问题都不敢回答! 从昨天晚上到现在一直在考虑:难道有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吗?如果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下对不起学生及家庭,上对不起学校与国家;如果严格要求、照章办事,他们也许真的不能达到毕业的标准5.5年多的青春,10多万元的费用可就真的付之流水了...... 难!育人之难,难于上青天! 【后补】 谢谢编辑推荐,才使众同仁有了帮助俺的机会,谢谢大家中肯的意见一鞠躬! 今天我让这两位学生看了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各位的评论没有一条向着他俩。看当时他们脸上的神情,好像还真受振动。所以俺马上做思想工作我真的很愁你们,我真的想让你们掌握一些知识与技能。你们认为延长做论文时间没有道理吗?看看大家的意见,这些留下评论的老师、博士、硕士我都不认识。怎么还不服气吗?虽然嘴上没有承认,但不再争辩了。 还有,已经咨询有关人士,这种情况可以亮 黄牌 警告,延期答辩而且已经告诉他们本周中期检查 黄牌 一定要亮!如果认真做、顺利的话,可以赶上9月份答辩,不会影响毕业的这我就放心,大胆严厉地要求他们,只要不影响毕业,俺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恶人。 已经准备豁出去来点儿狠的这俩小子就是块生锈的生铁,俺也一定要把他们给磨亮这也算叫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吧!
个人分类: 教之道|7486 次阅读|22 个评论
我是学生
whitesun 2010-5-8 23:27
在学术上,我还是学生,没资格被称为学者,那么, 作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作为学生,应该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的。 作为学生,自学是不够的,教师传授必要的知识是必须的。 作为学生,无论是无形的还是有形的校园还是必要。 作为学生,应该以学生身份为主学习做事。 作为学生,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学到有用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作为学生,应该是正常的人,应该正常的生活。 作为学生,应该是社会明天的建设者,通常会享受一些优惠性待遇。 作为学生,应该有学成的一天,此后就该有能力养家糊口了。 要努力的做好一个学生该做的事,这样才真正可以成为学者。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2682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生也应有“子女心”
spring87 2010-5-7 10:53
导师作为教育者,应当有父母心。 换个角度来看,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也应有子女心。 作为学生,我们都是为人子女的人,都明白需要孝敬父母。行孝有三:一、孝养父母之身;二、孝养父母之心;三、孝养父母之志。同样,若视老师为父母,学生行孝亦有三。 第一,孝师之身。 孝父母之身,意为从物质生活上不让父母缺乏,物质供养主要有饮食、衣服、起居与疾病照护。孝师之身,虽在形式上表现不同,但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相通的。 饮食方面。 如果平时与老师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能够留心关注老师所需。多点老师爱吃的菜,积极主动地帮老师盛饭、倒茶,或饭后陪老师一起散散步。如遇需要喝酒的场合,则能多帮老师顶酒,少让老师喝酒等等。再如外出一起出差,把路上必备的饮食准备好,将行程中的饮食起居安排好、确认好,不用老师操心。如此等等,这与侍奉父母是同样的道理。 衣服方面。 天寒时,多关心老师要添衣服;天热时,将办公室空调的温度尽量调到能让导师感觉凉快、舒适。或者当外出之时,发现老师的衣领未整理好,及时提醒或者帮忙整理一下。若因未注意到而衣服沾上灰尘,及时提醒或帮忙拍掉 起居方面。 老师正在休息时,不打搅。与老师一起娱乐时,不扫兴。当有幸去老师家拜访时,不添麻烦,如进出门换鞋摆放整齐,茶水自己主动接过来倒,出门时留下的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带走。如果合适,也可多帮老师将家里卫生打扫好,就跟自己在家帮父母一样 疾病照护方面 。一方面,当老师身体感到不适时,应多关心,并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另一方面,当老师家人生病时,应有同样的关心与照顾。学生的关心与帮忙照顾,如及时的问候、帮忙看护以及拿取各种所需物品等等,既能帮老师减轻负担,也能让老师在家人面前也会感觉很有面子,心里舒服。此外,其外部效益更大,即可让老师的家人更积极地支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来教育学生。 第二,孝师之心。 常言道:悦亲是养亲的第一要诀。使父母常生欢喜心,可以增进他们的健康,这是寿亲之道。同样,使老师常生欢喜心,即利于老师身体健康,亦可增进师生情感,可谓敬师之道。 《弟子规》入则孝中言: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对父母如此,对老师亦如此。老师所喜爱的东西,当学生的应尽力准备齐全。老师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这种喜好与厌恶并非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是学生日常行为中体现精神层面的礼节与品德等。 亲所好 力为具。 对于老师经常教导的人生哲理,提倡的行为规范,当学生的要尽快全力做到,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加以利用,不断提升自我人格修养。比如,做人要有感恩之心。感恩有大有小,绝大部分都隐含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老师最关注的事情做好,处理好同门师兄弟、师姐妹之间的关系,让老师放心即为感恩。再如,做人做事应提高主动性,敢于承担责任。则遇到老师安排工作任务时,积极主动承接下来,并非常用心地、按时保质保量地将工作完成好,并敢于对工作成果负责,亦为感恩。 亲所恶 谨为去。 对于自身为人处事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旦老师指出来,应该尽快改正与弥补。为人方面,三心不可有。首先,自私之心不可有。当个人成长较快时,需能够积极主动地帮助身边人一起成长,实现共同富裕。其次,较劲争宠之心不可有。在同一个导师门下,学生之间有竞争是正常现象,但这种竞争必须是积极的、正当的,并能相互促进。否则,就会成为无谓的较劲争宠,这样只会削弱同门一起作战的士气。最后,一个学术团队中,因稍微成长进步快,把自己当做学术团队明星时。最后,懈怠之心不可有。当经常性地接受老师的挫折教育,由于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其实老师的这种教育,重在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事怎样才会做好,或者做得更好。若因此产生自己能力不行、自己再怎么努力都做不到等懈怠之心,则对老师而言,这其实是学生对老师教育的无声抗议。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学生身有伤,师者忧为必然。与此同时,师者更忧的是学生的德行。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解惑较容易实现,且学生也易接受。但对于传道,尤其是传授为人处世之道时,学生并非都能理解并执行。若学生不能将自己的德行修炼好,其锻炼的能力越强,对社会而言,危害性越大。为师者,谁愿看到自己培养了德有伤的学生呢? 第三,孝师之志。 孝师之志,即为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父母期望儿女出人头地,老师亦期望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最好是能够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栋梁之才。无论出于哪个阶段,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导师门下,在一个学术团队中,积极地、主动地、快速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尤其需要培养核心竞争力,为学术团队做出不一样的贡献,提供非一般的价值。能够将期望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当老师的期望不断提高,对学生的培养标准不断提升之时,能够竭尽全力达到老师提的标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即孝师之志。 以上三孝,是以师生之间彼此认同为基础的。对于不能彼此认同的师生关系,也有其他情况存在。如果彼此都没有这种父母-子女心态,也就无所谓孝与不孝之分,那就另当别论了。
个人分类: 读研思考|4705 次阅读|18 个评论
做人一定要知道感恩
xinliscau 2010-5-4 09:24
本来说,开学后一直准备给我指导的本科生班级开一次班会。却一直推迟,其实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感觉部分学生在和交流时,话语中透露出这样的意思,我应该把什么都讲给他们,包括如何求职、如何考研、如何考公务员等等,在他们看来,我做这些是理所当然的,是应该的。正是感受到他们这样的一种错误的心态,我一再推迟班会,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所做的这些不存在理所当然的问题,换句话来讲,就是想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回忆自己走过从中学以来的学习生活,内心总是对教过自己的每一个老师充满着感激。尽管老师有责任去全心全意教好学生,但是作为学生绝对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老师应该理所当然地为我做一切。这一点我体会最深,尤其是上研究生时。我最初有这样一种想法,已经上研究生了,帮导师干活,导师给工资,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最初的两年,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总是很被动,总是去等导师分配任务,然后就去完成就算完事了。结果前两年进步非常微小。后来我反思了一下自己,感觉到是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作为导师,一个导师有那么多学生,一个学生不知道感恩,没关系,我就把重点放在指导哪些知道感恩并主动追求进步的学生上,让这些学生学到更多。所以,在以后的几年研究生阶段,尽管导师还是发一样的工资,但是,我不再认为导师为我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我以一种比较感恩的心态去看待导师对我的每一次鼓励与教诲,并且会在恰当的时候表达出对老师的这种细心指导的感恩心态。结果,让我感觉到了巨大的差别,在以后的三年里,明显感到从导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远远地大于前两年学到的东西。仅仅是一种感恩心态的转变,结果使自己受益匪浅。 自此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我总是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去看待。不会觉得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或关心是理所当然的,别人的付出应该看成是别人的一种善心、对自己的一种恩赐。只要有用这样一种心态去处理自己身边的事,你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收获。 所以,我要说的就是。无论是作为本科生,还是作为研究生。首先必须学会感恩。不要认为老师为你做的一切是理所当让的,要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去看待老师的付出,学生的感恩或许是对老师付出的一种最大的奖赏或肯定。深刻体会和形成这样一种感恩心态,在学校你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走上社会 你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支持。所以,衷心希望所有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同学,不要再去和导师计较什么,把这种心态变成一种感恩的心态,你会感觉到世界在为你而改变!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1662 次阅读|13 个评论
优秀的学生是导出来的,不是教出来
xinliscau 2010-5-3 18:34
从事本科教学三年有余,但感受最深的是,现在绝大数学生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心中想的最多的依然是考试,依然是成绩。。。。 作为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看所讲的《化工原理》教材,大部分内容仍然是几十年前的内容,但是知识的更新速度是惊人的,几乎是指数级增加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领域内的进展巧妙地结合进课程教学内。给我的感觉是,每讲一点新东西,基本要学习一门课程。比如,为讲好第一章流体力学,我自学完了《流体力学》这门独立课程,为讲好传热章节,自学了《传热学》这门课。几乎每讲好一章都要新学习一门课,然后将一些精华加如课件内部,力求呼唤其学生的求职欲望及学习激情。所以,感觉每讲一遍,自己的认知层次又高了一点,而这种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获取的过程。而每章课后,设计一道课外创新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查资料与设计完成,更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全方位提升。 作为学生,要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除了学好书本知识以外,更应该去感受和学习一个老师的教育思想、处事态度与方法。尽管很多学生将来不一定会从事和老师一样的教学科研工作,但是如果能从一个老师身上汲取到超出课本知识以外的东西,对于一个学生的进步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说实在,我最不希望学生总去问考试考什么,这个会考么之类的问题。所以,一旦能开卷考试的,绝对实行开卷。只有超越了考试的学习才是属于自己的学习,才能学到对自己最有用,并且可以化为自身战斗力的知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能力或素质。 因此,其实我觉得素质教育很简单。当学习的过程变为主动的过程,学生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进步提高时,素质教育就已经实现。回想自己印象最深或者是用的最好的知识,都是自己经过深思熟虑或自己通过研究搞懂的知识,而大部分上课听懂的,不是自己真正理解的知识,迟早都是还要还回给老师!所以,真正的好老师,讲课时必须把握住教的度,在教的过程不是说什么都讲得清清楚楚才是好,我认为有些东西可以点到为止,可以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如果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能领悟或解决,就可以了。如果不能,再讲也不迟。让学生经过这样一个必要的自我学习完善的过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将会真正化为自己的。 总之,我认为优秀的学生是导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老师给学生导一条路,让学自己去走这条路,感受走的过程中的辛酸苦辣,才能使学生自己不断变得更强大,更有属于学生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3727 次阅读|9 个评论
中国的孩子为何如此不幸?
harmonism 2010-4-30 14:11
中国的孩子,你为什么如此不幸? 曾纪晴 中国的孩子, 你为什么如此不幸: 当你在娘胎里的时候, 你就可能随时面临被强制堕胎的命运; 当你侥幸来到人间, 迎接你的不是母亲甜蜜的奶水, 而是三聚氰胺的列队。 你呼吸着肮脏的空气, 吃着有毒食品 , 喝着污染的水 如果你的出世未经某组织批准, 从你诞生的那一刻 , 你就进入了黑名单, 成为黑户、黑人与黑鬼, 你要牵连你的父母,株连你的九族, 叫你永世不得翻身。 你生在这个国家,而你却不属于她, 你当然不属于外国人, 因为人家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 而你却被当作了社会的累赘。 中国的孩子们, 你们是祖国的花朵, 却成了权势虚荣的点缀。 寒风中飘落的冷雨, 打湿了你们瑟瑟飘零的枝叶, 却把伞下的冒号们陶醉。 克拉玛依的大火, 你们成了冒号们坚固的防火墙, 你们娇小的身体却化作了土灰。 黑砖窑里深邃的黑洞, 把你们带进了时光隧道, 却回到了现在的奴隶社会。 中国的孩子们, 你们在家里是大皇帝, 走进校门却成了小奴才; 你们充满幻想的大脑被当成了垃圾堆, 塞满了各种主义、思想和理论。 千姿百态的花朵 被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向日葵。 官府的办公楼豪华奢侈, 你们的校舍却摇摇欲坠。 天灾人祸,地动山摇之后, 废墟上只有你们父母的哭泣和泪水! 中国的孩子们, 你们校园的围墙, 抵挡不住社会的污秽。 你们心灵蒙尘, 还要身遭屠戮! 是谁疯狂了, 屠夫还是社会?! 2010-4-30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89 次阅读|3 个评论
未来中国学校奇观——雇个保镖陪孩子读书
famingkuang 2010-4-30 09:47
发发:如今小学与幼儿园已经成为中国最危险的地方了,不如雇个保镖陪小发发读书,如何? 发妻:钱多了没地方花呀?小发发就读的学校都是农民工的贫民子弟学校,等贵族学校、官办的学校都没了,才有此必要! 发发:幸哉,幸哉,发发暗想等有钱了送小发发去读贵族学校的念头该死心了吧?。。。。。。 结语: 读书何用?大学毕业后会没工作,小学、幼儿园里会没生命。孩子,还是回家种田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24 次阅读|17 个评论
县长大人开会真的有必要停学生的课吗?
chrujun 2010-4-29 20:02
据报道,因为学生上学可能影响安徽舒城县召开会议,该县领导竟然命令县城的万余学生停课两天【1】。该新闻报道后,县政府的枪手发了如下评论抨击记者: 又不知哪位记者脑子进水了,你了解实情了吗?对有种我们和你辨! 舒城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城区还是以前的老城区,一半以上的路段只有一车道,而且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商业区、几个大型市场和批发市场都集中在不足十个平方公里里 面,这其中还有大量的住宅区。不要说开车,就是步走都经常堵,有时一堵就是半个小时以上。在下班高峰期,你站在高处,看不到舒城的路面,那是万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简直 就是黑云压城!在这种环境中开大型会议,不控制人流,可想而知,交通会混乱到什么程度! 顺便说一句,舒城还没有通公交,一万多名学生加上家长接送,一人一车,人流汹涌,气势磅礴! 这次学校调整课程也仅仅针对中心城区。所以不要大惊小怪,唯恐天下不乱! 既然经济落后,学生家长会富到一人一车吗? 姑且不说这个错误百出的辩解,我来分析一下县政府是不是还有其它办法来避免学生停课。 既然县城的核心区不到10平方公里,我们假设这个区域是圆形,由此可以算出,这块区域的半径为1.78公里。以人每小时走5公里计算,可以算出从外围走到中心的时间为21分钟。如果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公里计算,只要7分钟。 如果做到执政为民,县长大人们只要走21分钟的路,或是骑7分钟的自行车,就完全可以避免学生停课。 也可以提前一个小时到会场,或是把召开会议的时间与学生上学时间错开1个小时。总之,县长大人有多种方法可以避免交通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口号提了很久,事实上没有几个官员当回事,不干损害教育的事情就算好官了。从县长大人会开会让万余学生停课可以看出,这些父母官眼里根本没有教育的位置。他们只想到自己上班方便,没有想到学生求学之重要,更没有想到一个坏的行为会伤害无数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件事对学生最大的伤害不是学生的学习是否被耽误了,最大的伤害是让学生体会到了权力之伟大与狂妄。当权力比一切都重要的时候,教育就永远不会有希望。 【1】 安徽舒城县召开会议万余学生放假2天,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29/071320174306.shtml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6 次阅读|0 个评论
县长大人开会真的有必要停学生的课吗?
chrujun 2010-4-29 20:02
据报道,因为学生上学可能影响安徽舒城县召开会议,该县领导竟然命令县城的万余学生停课两天【1】。该新闻报道后,县政府的枪手发了如下评论抨击记者: 又不知哪位记者脑子进水了,你了解实情了吗?对有种我们和你辨! 舒城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城区还是以前的老城区,一半以上的路段只有一车道,而且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商业区、几个大型市场和批发市场都集中在不足十个平方公里里 面,这其中还有大量的住宅区。不要说开车,就是步走都经常堵,有时一堵就是半个小时以上。在下班高峰期,你站在高处,看不到舒城的路面,那是万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简直 就是黑云压城!在这种环境中开大型会议,不控制人流,可想而知,交通会混乱到什么程度! 顺便说一句,舒城还没有通公交,一万多名学生加上家长接送,一人一车,人流汹涌,气势磅礴! 这次学校调整课程也仅仅针对中心城区。所以不要大惊小怪,唯恐天下不乱! 既然经济落后,学生家长会富到一人一车吗? 姑且不说这个错误百出的辩解,我来分析一下县政府是不是还有其它办法来避免学生停课。 既然县城的核心区不到10平方公里,我们假设这个区域是圆形,由此可以算出,这块区域的半径为1.78公里。以人每小时走5公里计算,可以算出从外围走到中心的时间为21分钟。如果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公里计算,只要7分钟。 如果做到执政为民,县长大人们只要走21分钟的路,或是骑7分钟的自行车,就完全可以避免学生停课。 也可以提前一个小时到会场,或是把召开会议的时间与学生上学时间错开1个小时。总之,县长大人有多种方法可以避免交通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口号提了很久,事实上没有几个官员当回事,不干损害教育的事情就算好官了。从县长大人会开会让万余学生停课可以看出,这些父母官眼里根本没有教育的位置。他们只想到自己上班方便,没有想到学生求学之重要,更没有想到一个坏的行为会伤害无数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件事对学生最大的伤害不是学生的学习是否被耽误了,最大的伤害是让学生体会到了权力之伟大与狂妄。当权力比一切都重要的时候,教育就永远不会有希望。 【1】 安徽舒城县召开会议万余学生放假2天,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29/071320174306.shtml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505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人的宿命——社会的安宁必须用血流成河才能换得?
famingkuang 2010-4-29 19:30
接二连三的杀害毫无防卫能力的学生、幼儿事件让我陷入久久不得其解的困境之中。
个人分类: 反思|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杀戮学生是个人恐怖行为
chrujun 2010-4-29 18:05
我曾经预测,由于经济危机、房价飞涨、底层群众生活水平相对下降,中国的暴力犯罪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并且表现形式将多样化【1】。在不到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碰到了各种社会事件。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上极少数人杀戮学生的行为【2】【3】【4】【5】。从近期发生的三起砍杀学生行为看,全部犯罪嫌疑人都存在个人生活条件无法改善的状态。我觉得可以把这种行为归类为个人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的特点是拿弱者下手,并且批量杀戮弱者。 其实质都是在正规反抗途径无效的情况下,以个人生命为赌注的疯狂报复。 让底层民众生活条件得到实质性改善,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觉得可以把个人恐怖活动的数量作为领导的考核指标之一。如果底层民众生活条件改善了,或者是看到了改善的希望,是没有人陪上个人性命去搞个人恐怖活动的。因此,个人恐怖活动发生的地方,肯定存在底层民众生活状况恶化的问题。个人恐怖活动的威胁特别巨大,因为任何一个家庭都有弱者,都有可能成为个人恐怖活动的牺牲品。从最近的三起个人恐怖行为看,和谐社会建设任重而道远。 【1】陈儒军,为什么今年冬天社会异象特别多?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7696 【2】 江苏泰兴中心幼儿园发生持刀行凶事件31人受伤,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29/124220177056.shtml 【3】 江苏泰兴幼儿园伤人者身份确认 曾从事传销活动,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29/125920177049.shtml 【4】 病休男教师持刀砍伤16名师生 被抓时神志不清,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29/034017439877s.shtml 【5】 杀人狂魔郑明生为何疯狂行凶,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0-03/24/content_13236625.htm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38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砍杀学生的背后是什么?
wujingzhi 2010-4-29 13:02
这么短时间内,看到三起砍杀幼儿园儿童、小学生事件!着实让我震惊! 2010年03月23日 福建南平男子在小学门口持刀伤人致8名儿童死亡 2010-04-29 08:13 广东雷州一小学16名师生遭男子砍杀 2010年04月29日 江苏泰州一幼儿园发生砍杀儿童事件 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些人为什么去砍小孩??? 我印象中即使是八零后生人都是崇拜英雄的,是在上海滩、精武门等类电视影响下长大的,就是干坏事也干的轰轰烈烈。去砍杀小孩实在无法理解。正派的人都不会和没有反抗能力的人动手,更何况是幼儿、小孩!!! 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如此短时间内出现三起,背后到底有什么作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There are no accidents. 如此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三起同类恶劣事件,不能认为是简单的个人问题,更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精神分裂而一带而过。背后的各种社会、伦理、病理、法律以及媒体等等各方面因素都需要反思。 事实表明所谓的加强校园保卫,作用小的可怜。杀一儆百,作用也不明显。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在期盼,家长们也在期盼! 孩子们是我们的未来,是初升的朝阳,是我们的梦想。岂容肆意?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631 次阅读|7 个评论
师尊
yongdxx 2010-4-24 20:57
昨天偶然在网络上听到南开钱文忠教授讲他开始读书的经历,他讲到自己为什么开始读古籍,就引出了一个小故事,大意是说自己收了父亲的责骂,流泪躲在小阁楼上,遇到了一本书,所以开始囫囵吞枣的读,算了入了门。 让我觉得有意义的恰是这个小故事,是说为什么受了责骂而觉得委屈。学校里老师教了一句英文,意思是打倒四人帮,但是翻译的确很烂,直译过来成了打倒四个人。钱父本身就是教外语的,虽然也恨四人帮,但还是觉得用垃圾的翻译教孩子实在遗毒很大。然而,当着孩子骂老师混蛋是不可以的,所以,老先生迁怒于孩子,说你怎么不学好。 现在恐怕很多人不理解,更多人觉得这是多么腐朽的一个思想,老师错了还要维护他。但几千年的历史所尊崇的师道尊严,并不至于一无是处。 自己出来读书,由老师做回学生,对于师道尊严也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体会。我带班的学生让我说说两个学校的差距。我很认真的想了,很认真的写给他们说,最大的差距在于学生对于学问,对于老师,对于科学的敬畏之心。 仔细想来,这样的敬畏之心却维系在很多因素当中。比如博士第一个学期的课,一个老先生每次讲满上课的时间。因事务繁忙错过了,一定会晚上或周末补回来。一个课堂作业有几个学生打了小炒,他很认真在课后占用半小时做了批评。回到自己的工作中,我转述了这个故事和老先生对小炒的态度,我告诫我的学生,我的考试作弊零容忍。课下几名学生和我聊天,说其实学校早该抓一抓了,学生们自己都看不惯学校老师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是在考试结束,几位为我的班级监考的老师很惊奇的告诉我,你的学生怎么可以这么好,没有人打小主意。 受尊敬,是以值得尊敬为前提的。至少自己应该做的好。正如钱文忠教授只是用苦涩的微笑调侃了那个时代,我却很是佩服他父亲的那一顿发泄般的责骂,我想钱先生从责骂中体味出的东西,一定远胜于那几个拼凑的英文单词。
个人分类: 评论|2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读杨延丽博文《这样的学生老师会不会喜欢》
quaternary 2010-4-23 09:51
今早读到杨延丽博文《 这样的学生老师会不会喜欢 》。想起自己也曾经是这样的,经常当堂指出老师的错误。我也在本科的时候碰到过这样的同学,不知道这个同学怎么样了。至少现在的我已经很少直接跟老师辩论什么了。这个是我的悲哀。 一方面觉得这样的冲突没有必要,搞得老师不高兴。另一方面学习任务很重,考试很多,一年到头都在忙着备考,根本也没有独立的时间思考。 曾经看到一个漫画,一群猴子趴着走,这时候有个猴子站了起来,用两腿走路,可能走得比较慢吧。后面的猴子很有意见,前面的猴子看他不跟大伙一样,也开始埋怨起来。最后张图上,这个站起来的猴子又垂头丧气的趴着前进了。哎,可能我就是那只站立的猴子。这个杯具的同学,可能最终也会杯具吧。 从心里上说,我还是很佩服这样的同学的。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盲从。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在的教育已经越走越远了,已经被各种考试所绑架了。去书店看看就知道了,卖得最火的书就是英语四六级、各种职业资格考试。昨天还跟女友开玩笑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去卖这些考试类的书去。 现在的大学本科教育中,课堂上灌输的时间太多了。而讨论的时间太少。这个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其实我觉得,本科教育应该是兴趣教育。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中学教育已经让学生中的那些小小的兴趣点泯灭的差不多了。大学教育必须改变现在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 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接受知识。突然出现了另类,反而觉得他不对,即使这个另类是对的,是为了大家着想。也算是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吧。 想想将来当我们这一代步入四十岁或者五十岁,那时的我们将会掌握社会资源,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如果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这种没有创造性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都没有了一个敢于思考的心,那么我们的社会会不会变得像现在的教室一样死气沉沉呢?如果真是这样,也是蛮可怕的一件事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54 次阅读|2 个评论
在统计意义上喜欢这样的学生-研教散记18
tangchangjie 2010-4-22 17:10
在统计意义上喜欢这样的学生--研教散记18(唐常杰) (此文原名 “赌石,琢玉和引导爱辩学生”,似有夸张之嫌,根据博友意见改为现在的比较严肃的名称) 今天的头条博文(杨延丽写,简称杨文) “这样的学生老师会不会喜欢 ”描述了一位有个性,好发表意见、好与老师辩论,处处要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学生;并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老师会不会喜欢”。 跟帖评论中,有褒有贬,褒者曰“这是没有被中国教育摧残的坚强的花朵,应当给予合适的土壤让其自由的生长绽放”;贬者曰“他这个不能叫个性,只能叫没有共性——他本人缺乏一些公共道德的修养”。 两种意见都有一定道理,笔者意见是:在概率或统计的意义上喜欢这样的学生,且听下面细细道来。 1.两个任务的比较 。设有下列两个任务: 任务A:把不爱发言,或人云亦云的人训练得敢于发言,训练到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在科学问题上); 任务B:把太爱发言,太爱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还不时有错命题的人训练得成熟一些、稳重一些、正确一些。 任务B要容易一些(年龄大一些、知识再多一些,就谦虚稳重了),任务A比较难(需锻炼勇气)。所以杨延丽描述的学生在统计意义上是可造材料。 2玉不琢不成器 。在珠宝古玩界中,“器”这个术语是很有分量的,玉不琢不成器;反过来,一块不是玉的麻石,无论怎样琢,也不会成器。珠宝江湖中有项风险投资活动称为"赌石"。一块毛石,外面看起麻麻点点,坑坑洼洼,偶尔有露出几点峥嵘;解开之后,或价值菲薄,或经过琢磨,价值连城。 这里,材质是内因,琢磨是外因,外因重要,内因更重要。每每发言,必欲惊人者,也许是志存高远,也许是志大才疏。杨文中描述的这位学生还需要甄别、需要琢磨,这是老师的任务。 3一个基本信念 。因为文中描述的这位学生的配套信息(基础,德,综合素质)不充分,下面的话,不针对这一具体学生,而针对其代表的学生集合,即喜欢发表意见,喜欢表现与众不同的学生集合。在概率的意义上,像"赌石"那样赌一把,赌其是块好材料,在统计意义上不会出大错。因为我们有个基本信念,天下好人多,年轻人可塑性大。相信对这样的年轻人,假以时日,加以引导,一般能够成才,其中优秀者能够成“器”。当然需要教育者的琢和磨。 4 褒义的“无中生有”和“兴风作浪”。 喜欢发言与众不同不是缺点,相信科学网的多数博主都喜欢表达与众不同的思想,特别在学术上;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无中生有”,什么是掀起潮流?掀起潮流就是“兴风作浪”(其逆命题不成立)。科学网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平台,博主们可在这里发言,比意见高明,比眼光长远,比辩才灵动,比文思敏捷。如果没有 这样一个平台, 有多少话就要寻找发表出路,和那位学生一样,也许到不很合适的场合或不很合适时间发表。 5导师不是堵师 。对上课爱发言,爱和老师辩论,甚至唱对台戏的学生,需要疏导,而不是堵截。 可否这样来引导,疏通言路,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课堂发言。 在我们的硕士生课程中,难度较大的课程会以教师报告讲课为主,但每学期至少有两三次课堂讨论,提供有6-9个学生发言机会,博士生在课程中的发言机会就很多了。 学生发言,老师点评;要求学生自己做PPT,或者修改老师的PPT,含“三个一”,即 一个主题、一个见解,一个PPT。一般讲一个课时,鼓励讲与众不同、与教材不同,与权威不同的见解。 6学然后知不足 。 与众不同的观点有时是真知灼见,有时候是少知少见;一位本科生说,大一时比较狂,到大四时,知道该学未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反而谦虚了,真的是“学,然后知不足”。 一位 学生在准备PPT并做报告后,感慨道:真是“小曲好唱,唱好了它也难”,才知道讲一小时的PPT,至少要准备8--16小时,才知道老师讲课是多么的不容易。过去总觉得老师讲的不过瘾,自己讲起来,才知道要把课程讲“过瘾”,还需要勇气。 学生做过报告后,不是更狂了,而是更尊重老师了。 通常我们会在开学时给出的课程PPT中,公开征集发言同学,而且根据报告情况,在总成绩中加分,最多可加5分,这是个不小的诱惑,也是同学的努力所值;喜好表现的同学宁愿在这里表现与众不同,或在提出有思想深度的问题来表现与众不同,较少在课堂上抬杠横扳。 7 毛石或可成大器 在课堂讨论时,做报告的学生常请同学拍摄照片,寄给父母,父母为他们自豪;寄给朋友,朋友为他们高兴;这说明,学生们非常在意、非常珍惜上讲台的机会,这些机会给了他们成长的空间;若干年后,毛石或可成大器,这些照片会成为令他们“多少次回回头”的美好回忆。 相关博文(教学与学生论文 系列)   A型与Z型:毕业论文正灌浆, 学生表现几风格   本科毕业论文----学术新兵的初次立正稍息 研究生阅读大餐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防止有意的抄袭,避免无意的雷同 我用全英语方式讲过课(图文) 在统计意义上喜欢这样的学生   善对论文评审意见的宽严与长短   计算机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记忆观   路与人,以及科研选题----节日感怀(图文) 短学期: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 ----兼议用QQ答疑 醒事”就在一瞬间 --- 一个真实的故事 计算机科学, 大一学生怎样来爱你 (文PPT)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12189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许智宏:培养学生理性质疑和批判
xupeiyang 2010-4-20 15:44
2010-04-20 08:28: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    大学所需要的是提供肥沃的土壤,为学生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日前,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在参加河南大学承办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期间如是说。    教育应当回归到培养人的本意上来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许智宏认为,现代教育受全球化的影响而变得急功近利。他呼吁,教育应当回归到培养人的本意上来。他说,大学的核心精神是朴实的,不管什么类型的大学,就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具有批判能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这才是大学真正的核心价值。   许智宏认为,大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理性的质疑和批判,培养学生的学术自由,对真善美的判断能力,对真理和卓越的追求,以及创新求实的精神。维护大学的核心价值,必须确保大学的学术氛围,因为大学是做学问的殿堂,作为大学必须捍卫这种精神。    大学应该为学生的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   大学所需要的是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为学生的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许智宏把学生比作是不同智慧的种子。他认为,不同的种子,有的将长成参天大树,有的会长成漂亮的花,有的也许长成灌木丛中的一棵未名的小草,但是只要他们都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最好的环境中使自己成长为最健壮的一株植物。大学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我们的大学就是成功的。(记者师红垒通讯员刘洋崔凤忠) (本文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155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妨让学生荒唐、生猛些
boxcar 2010-4-20 10:23
刘全慧老师昨天介绍了他让放手让学生荒唐的故事【1】,从后面的评论看,大家认为他的那两个荒唐过的学生,特别是那个男生够猛(27楼的评论)。我再来借着这个热点话题来凑个热闹,因为我认为,作为老师,不妨让学生荒唐、生猛些。 我这里所说的荒唐,单指允许学生在学术上可以有某种荒唐,能提出些让别人觉得很荒唐的问题或者方法,但不是要他们在生活和为人处事方面太荒唐。这里讲的生猛,不是生猛海鲜的那种生猛劲儿,而是在学术讨论和交流中表现出的勇气,也就是一种冲劲儿。那些不但敢于生猛而且善于荒唐的学生,很多都是真正的可造之材,生猛的风格和时不时冒出来的荒唐想法或许能帮助他们更快的成长。 其实,学术上的所谓荒唐的想法,通常意味着要对一个学术问题的传统认知进行颠覆,是一种离经叛道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有两种可能。其一是真荒唐,这一般是在学生对自己学习或研究的学科领域没有完整的认识,很多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存在比较大的错误的时候发生的。其二是赝荒唐,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一些新的提法,在此前的研究中由于认知有限,结果看似荒唐,过后却证明是对的,甚至是绝对原创的思想。赝荒唐最典型的例子是电子自旋概念的提出,当时面对一系列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两个青年学生乌伦贝克和古兹米特独立提出电子自旋的想法,写成了一篇短文给埃伦菲斯特请他推荐给《自然》杂志,然后他们有找洛伦兹讨教,洛伦兹过后告诉他们,如果电子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其表面速度将是光速的10倍,这个结果太荒唐,于是他们赶紧去找埃伦菲斯特要追回论文,手快的埃伦菲斯特却已经把文稿寄出,老埃只好安慰这两个无比懊悔的学生说:你们还年轻,做点儿蠢事(荒唐事)不要紧。 作为老师,应该正确看待学生的荒唐,如果是第二种,反正是全新的东西,不妨让他们荒唐一下,把研究做下去,只是师生需要注意研究过程的每一步。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也需认真考虑学生的想法,注意分析学生在哪个环节的认识出现了问题,哪个知识点的掌握得不到位,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和不足。被判定荒唐的想法,很少有能够最终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却未必一无是处,有时在一堆荒唐之中可能存在一些合理的成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最好能珍惜学生这来之不易的独立思考成果,耐心地听完学生讲述其想法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完善的建议,这样做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作为学生,要正确面对老师和其他人对自己荒唐的想法的批评意见,既不要被几次批评彻底打消信心和希望,也不要过于信心恶性膨胀变得自大自狂,无论如何都要尽量虚心,努力做到听得进别人的话。 学生有荒唐的想法其实比较常见,之所以学生提出荒唐的想法比较少见,那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不够生猛,因此没有足够的勇气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要想让学生们能主动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做老师的就应该允许学生生猛些,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自由地表达,当然,这需要老师放低些身段,让出一些自己的面子给学生,而这说起来比较容易,做到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在全国到处在讲创新,其实学生的很多荒唐想法中可能就有不少创新的东西,把这些东西发掘出来,往往需要对荒唐的容忍和对生猛的鼓励。因此, 为了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作为老师,不妨让学生荒唐、生猛些。 ~~~~~~~~~~~~~~~~~~~~~~~~~~~~~~~~~~~~~~~~~~~~~ 参考: 【1】刘全慧: 放手让学生荒唐一回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647
个人分类: 科研|5171 次阅读|9 个评论
谁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
kuopaulin 2010-4-19 08:39
如果老师不能从学生那里获得创新的灵感,那么创新最终将沦落为一种口号或愿想. 这要求老师要不耻上下问; 学生既要有超过老师的勇气与决心,也要有方法\策略与毅力;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老师放下身架; 学生勇往直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网吧打一场学生争夺战
wch800209 2010-4-18 20:03
参加了博客大赛,忽然有了在科学网上多写点东西欲望,于是,提出了一个我已经酝酿许久的一个想法,与网吧打一场争夺学生的攻坚战。 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 主要源于我的班级中的几个因为学习问题而退学的学生。经过多方了解,这几个学生都有大量时间泡在网吧的经历,而且,在我做班主任的班级里,有一个在刚入学时学习非常认真,成绩非常优秀的四川的学生,现在马上大四毕业了,怎么看都有点呆呆傻傻的,经过侧面了解都是整天在网吧泡的,结果泡囊了。 伤心、悲哀、无奈。 我经常想,按道理这样年纪的学生(20岁左右)应该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了,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不顾一切,义无反顾的奔向了网吧,而在那里就再也爬不出来呢? 总结起来,原因可能有: 1、强烈的节奏反差。高中生活太紧张了,太充实,以至于没有精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了大学却突然太清闲了,而如今外面的世界又太丰富了,尤其是在网络的世界里。常年呆在保护环境下的人,太容易就可以被病毒入侵了,没有一点的抵抗力。这样的网络世界里必然有大量的病毒存在,必然会有某一种侵蚀了这些脆弱的、毫无戒备的头脑,更何况这样的头脑又是那么的聪明。加入抵抗力没有后期生成的话,这个学生就只有腐败掉了。 2、大学的寝室生活实在是太复杂了。强制性的安排寝室,方便了学校的管理,可是却将某些学生永远的推到了另外的世界。寝室的环境严重的影响着一个人在大学的发展,这个也是不争的事实。8人的寝室一个上网去了,就会带走至少3个,其他人还会心里痒痒的。可是寝室就这么多,还要不停的扩招,学校甚至是想要将这样的屋住上10个人。太可怕了,多少意志不坚定的人就这样被带到沟里了,而往往被带进沟里的却在里面待得时间更长,因为他进去之前没有机会想想怎么出来。 3、学校的课程太不吸引学生了。什么样的课程吸引人,我不知道。但是工科的课程就是不吸引人。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就逃课去网吧吧。 4、远离家乡的孤独,把很多人带到了网吧去交朋友。很多的有过网络交友经验的人都有相同的看法,网络上的朋友,永远比现实中的朋友可靠。于是电脑成了很多人的最好的朋友。于是也就没了现实的朋友,于是很多网上多的人连话都说不利索了。于是更没人愿意与他交朋友了。 5、网络游戏的荣耀和虚拟社会的成功太让现实中无法成功的人沉迷。这应该是网络游戏的成功,可是这确实学生的悲哀。在网络上心理舒服了,可是肉体在痛苦着,甚至是一天三顿的方便面,这样的日子只有有着极度的精神支持的人才能生活下去。曾经有个学生用光了家里给的生活费去上网,到月底了,没钱了,就整天的躺在床上,然后偷偷的啃着馒头,等到生活费一来,又整天的在网络上风光了。哎,这样的人将来如何生活呀!!!!!!! 以上是我总结的几点网吧为什么成了课堂的公敌的原因,如何破解,且留待各位共同寻找对策。我会在下回提点我的看法和意见,让我们从网吧把我们的孩子们都抢回来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4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到底是备课还是背课?
wch800209 2010-4-18 19:28
到底是应该写成背课还是备课? 各位老教师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样的问题呢? 我是一个有了三年教龄的新手,由于自己不善推辞,于是几年间开了5门新课,每开一门课都让我头疼一个假期准备课程,可是讲课的时候还是感觉学生听课的效果不好。 最近在准备接另外一门新课,于是在老教师的课堂上听了很多次,使我感触颇深。我觉得我应该将我原有的备课转变成背课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这个老师的课堂上我可以清晰的看到老师所讲授的鱼教材的内容高度的一致,因为是专业基础课,要是完全看书的话相当的难以看进去,但是听着老师在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之后,结合绘图等方法,使整个的内容学习起来真的非常的惬意。 回来后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惬意的感觉呢?原来是老师都把教材背了下来,而不是在课上读教材,这两者给学生的感觉差距真的是太明显了! 其实背下来并不是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主要是背下来之后能够在回忆的过程中进行在加工,于是这样的在加工成了消除学生学习时心里障碍的最好的添加剂。 将备课改成背课将是我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做的事情。 不知道各位同行有没有更好的经验,教教我这个新手。 我其实真的很享受由学生听课的课堂!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71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我为乡村老师鼓与呼
STS 2010-4-15 16:51
有人说他们是保姆,因为他们需要对孩子们的生活嘘寒问暖,也有人说他们是避风港,因为他们需要时刻给孩子们提供保护,还有人说他们是精神的导师,因为他们需要指导孩子们成长......他们,就是乡村教师,乡村教育的守望者,乡村未来的希望。 乡村学校的老师向来都是不容易的,可按照现行的规则,乡村老师是很不入流的,没有引人羡慕的雄厚资金,没有让人仰望的权力,不懂时尚,不懂非主流.......淹没在城市化视野的汹涌浪涛之下,逐渐被疏远,显得位卑言轻。 然而,在近期,武汉新洲区张店中学的拾荒老师罗一鸣竟然逆势飞扬,用他的善良和勤俭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认可,即便是没有人给他策划,没有人给他炒作,也让那些靠脱成名的女星自惭形秽。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酝酿的大众情绪中,有太多的为富不仁,富而忘本以及为了个人名利弄虚作假的情况,太需要这种勤俭和善良来温暖好慰籍人们的内心,而那些炒作东西是假了,有理性的老百姓注定了不会买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因为13年默默地拾荒资助贫困学生的罗老师一鸣惊人,也就不奇怪了。 老罗的事迹中有许多感人的细节,比如:学生扔掉的没用完的牙膏他洗干净了会接着用;在许多城市老师办补课班赚钱的时候,罗老师和许多农村老师一样,并没有去做,坏了的伞,旧旅游鞋和衣服修修补补之后会自己用或者送给身边的人;一副眼镜白天学生戴,晚上老师戴着批改作业,坚持拾荒13年,捐助资助却出手不凡......这些细节是那么的真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乡村老师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和乡村教育让人心酸的现实。是的,乡村教育缺少资金和关注,也有比拾荒来钱更快的方法,比如像城市的许多老师一样办补课班,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弄的瓢满钵盈,但终究那些途径是不够光明的,老罗和许多乡村老师之所以宁愿身陷贫困,宁愿拾荒,也不在学生的身上想办法,是在自己勤俭和善良的道德底线下作出的必然选择,就像老罗自己说的那样我是一个农村教师,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醒我们的学生,即使生活条件好了,也不要丢掉农民子弟勤俭善良的本分。 转载于: http://blog.baby.sina.com.cn/s/blog_5079ab4f0100i5h8.html?tj=1
个人分类: 评论|1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答辩,讲座几件事
RAOH 2010-4-13 07:32
答辩及讲座几件事 又有一个学生要毕业了。这几天,帮他的答辩讲座过过,其中遇到的一些通常的问题拿来摆摆。而且对其它类似的讲座也有助。 科研是个发现的过程,毕业了,成果多且有趣味,讲得好的话可讲的象个侦探的故事。科研工作者和侦探有很多共同点,只是研究的对象不同罢了。讲座结构大家都知,就不提了。能串上几个合适的笑话及小故事可增色不少。 个人觉得,要讲的象个侦探的故事,有个关键是slide间的串联。讲完一个slide,不要马上打出下个slide。而是在讲完一个slide后,提出个问题,牵着听众的鼻子走,给人个悬念;下个slide上数据,正好可解答;如此,一环扣一环。 常见的是很多学生,缺了这个转接,光是来现数据。虽好,但总觉得会问:为啥要做这个?有意思吗?重要吗? 另外,字体尽量大,能让最后一排的看到。听众里总有走神的,多种原因。Slide做的好,听众很容易follow。 数据多,可分开在不同slide上。数据多的时候,还要有点选择,讲太多,可能把人搞糊涂了;可适当删掉重复观点的,且不太重要的。这个学生不错,有4篇一作的研究性的文章。其中2篇,没空讲,各用一个slide总结。 数据不可一带而过,要讲清做什么,如何做的,得何结论。 多练习(practice),练习时想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答辩中,各老师专业,经历不同,提的问难以预料,总会有较“刁”的。要答好,得靠平时的积累。碰到难的,别急,一般先把已知的讲清,再提个人的看法和理解。尽力答,大家都会有卡壳的时候,不要影响了下面的问题。 讲座这关很重要,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有此而来,找工作时更是如此。有些讲座下来,工作就差不多搞定了。
个人分类: 科研教学|7177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调查显示 中国学生学习压力最大
xupeiyang 2010-4-8 21:32
2010年04月08日 15:38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李莉)今天上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联合发布了一项针对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进行的比较研究成果。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中,中国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最强,学习压力也最大,导致负面情绪较多。此次中国地区调查对象是北京、重庆、湖北荆州、广东佛山、辽宁瓦房店、甘肃临洮等地的1868名高中生。 中国学生压力最大 调查显示,中国和美国父母比日本和韩国父母更关心孩子的成绩。65.9%的中国父亲和64.3%的美国父亲很关心孩子成绩,高于韩国和日本。72.8%的中国母亲和78.8%的美国母亲很关心孩子成绩,也远远高于韩国和日本。24.5%的中国父母要求孩子进前10名,这个数字是美国的两倍,美国父母较多要求孩子成绩在中上水平。 86.6%的中国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压力大,压力主要来源于父母的期望、自己的期望和同学的竞争。四国中感受到就业压力最大的是韩国学生,达58.3%,远高于中国、日本和美国。由于考试和学业压力大,七成多中国学生有情绪低落和烦躁情绪,在四国中比例最高,韩国和美国要少约20个百分点。近半数中国学生有睡不着的生理表现,低于美国,但高于日本和韩国。 中国高中班规模最大 从班级规模看,中国高中班级规模普遍较大。超过六成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上,日、韩均报告班级人数不足50人。中国城市之间差距明显,北京市被调查学校班级人数均少于50人,而京外城市均在50人以上,甚至有7.1%的班级超过70人。 从座位安排看,中日韩三国均以秧田式为主,美国更加灵活多样。秧田式是全体学生面向教师而坐,横成行、竖成列的方式。另外,中国班级座位安排中还存在一些有违教育公平的现象,比如,约1/4的班级有过按成绩排座位。 四国学生均少内动力 调查发现,四国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学习主要是为了对将来的工作有用和掌握社会的基本知识等外在的目标。有54.7%的中国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对将来的工作有用,有57.3%的学生认为学习可以让自己掌握社会的基本知识,而这两项指标在日本、韩国、美国均低于中国。外在目标在学习当中的重要性显著高于和他人友好相处、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及为了与他人不同等内部动力。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16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望着学生离去的背影,我不知所措
wangxh 2010-3-25 17:31
望着学生离去的背影,我很难受,也很无奈。恨自己没能帮助这个学生改变现状,恨这个学生在最后关头还是没有把握命运的脉搏,无奈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学生最后一句话是:“老师,其实现在我真的不想走!”也许这次的“发誓”是真的,但是他已经无路可走,而我也不知所措。现在, 一个学生的未来牵涉到好几个家庭的幸福啊,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家庭还在无休止地堆积着 。 昨天下午,一个即将退学的学生与我谈了最后一个多小时,然后恭恭敬敬地三鞠躬后下楼走了,可能永远离开了大学和大学校园。虽然其中,情急之下、慌不择路地给教学院长、学生处长、教务处长打电话咨询、为学生求情( 鄙人可是从不求人的 ),但得到都是同样的回答:“实在没有办法,这个学生只能退学,什么机会都没有啦!最好的出路是回去重新考大学,仍然报考我们学校,那么他已经完成的学分学校还是承认的。” 这是一个 07 级学生, 07 年以超过一本线的成绩“落入”鄙校我们材料学院成型专业。由于没有很好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致使陷入网络不能自拔、挂科超过学校规定降入 08 级管理;接下来又超过学校“容许标准”而转入“留校察看”队伍,又没把握住进入“试读层次”。当我认识这个学生的时候,身份已经变为“旁听生”了,是专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让他过来找我的,当时的他就想回家,打算或当兵,或重考。当时我还没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当时书记只是说“这个学生不想读了、想回家,你给劝导劝导”。没想到这个学生还真来办公室,我和另外一位老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很容易就使其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09 年国庆节长假后,正常回来上课,副书记还“夸奖”我们思想工作有方。根据经验知道,对于这样的学生,仅仅靠一次说教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多次打电话、发短信请他过来再聊一聊,但都以“有事儿”、“已经知道学习了”等理由而拒绝。 但是既然“揽了瓷器活”,就是没有金刚钻也得做好工作。开学后,继续发短信“邀请”,如图所示。 这是 3 月 20 日早上 8 点 35 分发的短信,下午 16 点 37 分才回复。可是,当昨天下午过来后我才知道:一切已经于事无补了! 这个学生走了,给我留下了一丝丝内疚,如果再主动一些也许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也许……也许……也许已经没有也许了…… 更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学生没有学好,被退学了,绝对是应该的,内因是决定因素。但做教师的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外因的作用,教师是能够起作用的。在我帮助的数十名“问题学生”中,虽然绝大多数的延长学制,但离开大学校门的时候有人考上硕士研究生,有人进入世界 500 强企业,有人出国深造,所有人都找到自己的未来之路,至今只有一个还在学校“溜达”着,此前还 没有一个由于没有完成学业而真正“退学” 。这些学生能够考入大学,说明中学教师是合格的,说明学生自己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无论如何我们得承认,但是半路退学了、回家了,难道我们高校、教师真的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在考大学为唯一目标的中学教育中,考上大学就属于完成任务——家长、老师就这么说的;在毕业也不一定找到好工作甚至工作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学生根本无法想象到“大学毕不了业”意味着什么;在背三天课件就能得较好成绩的大学授课模式下,有几个还愿意付出辛苦而努力学习知识呢?更不可能在思想上有所升华与感悟。 今天这个局面绝对不是学生单方面造成的,甚至可以说主要原因根本不在学生,但是这杯全社会酿造的苦酒只能由学生吞咽却是毋庸置疑的 !
个人分类: 教之道|5664 次阅读|9 个评论
很忙、很累,但很快乐——一位普通大学教师的一天
wangxh 2010-3-16 22:33
今天是开学以来最忙、最累,但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一天!由于自己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按先后顺序记录下来。 上午7时45分——到办公室,沏好茶,打开计算机,查看邮件,查看办公系统,10分钟处理完毕。 8时——给本科生讲“如何阅读文献”。先问两个五年制学生:“从小到大,上学都20年了,你们说读书有什么用啊?”( 千万不要笑,看下去就会明白鄙人为什么会提这么弱智的问题 )一个答道“认识字可以看书呗,至于学数学有什么用还真不知道,其它的学了也没什么用!”另一个答道“上学可以会说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到这里,鄙人和同室的老师都笑了——其实我们真是哭笑不得啊!我们只好从小学的学习、知识开始(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我们的学生没学到一点知识,否则怎么能考上大学呢,只是缺乏思想与感悟而已 !)等到另外3个四年制学生赶到,我便开始讲“文献阅读”。面面俱到, 必须的 !——题目、作者、日期、研究小组、期刊(卷、期)、摘要、前言、材料与方法,性能检测与分析,结论,参考文献,等等等等,讲完之后,让五年制2位“复述”一遍,两人互补,基本上漏掉不多。9点30分结束,向5位同学宣布:“今天我们的交流结束了,你们--有事儿上奏,无事儿退朝!”学生终于逃出“魔掌”,哪可能有一个有事儿的? 9时40分——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客人,只能说她是一位博导,想跟我“商量”招博士生问题( 谢谢该老师高看我,鄙人根本没有这个本事,其它不便透露 )。然后与她商量共同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和将来共同指导工程硕士之事。一气谈了1个多小时,大约11点把她送到我们院长那里,真正与院长谈招博士生事宜。 11时05分——与另外三位老师一起去食堂就餐。自从扩招之后,我校不仅学生食堂紧张,教师食堂亦如此。如果时机不当,要花费2倍多的时间——我们几位教师总结的规律是11点15分、25分、50分是不必排长龙的最佳时刻! 11时45分——回到办公室,一边浏览科学网——一天中最悠闲的一段时间( 当然是在没有电话干扰的情况下 ),一边听英语——鄙人的英语一直很烂,但一直在努力!12时30分左右,教学楼里渐渐安静下来,鄙人就在办公室沙发上迷糊一会儿,虽然英语一直在“说”,但大多数情况下 I can't hear a single word! 13时25分——电话铃还是响起了,在心里骂了一句“真烦人!”本打算发脾气,歪头一看钟——13时25分——也该醒了,13时30分可是正式上班时间。 13时30分——就是刚才那个电话,是购买样品的,要我们赶紧开发票。是啊,去年人家就给钱,到现在财务还“不能”给“我”开发票,“大锅饭”真害人啊!鄙人只能赔“小话”——如果惹翻人家,我们的科研费从哪里来?研究生的助研费从哪里来?这年头就是这样,谁也不敢得罪呀! 答对完“上帝”,就得干点正事儿——要求学生认真看文献——每天2篇,每周10篇,6周共60篇( 别害怕,我们的学生只看英文是不可能的 ),自己不看能行吗? 15时——估计教师各就各位了,开始做另一件事儿——把今年刚刚分专业方向的三年级本科生给分了( 离毕业还有1.5年,比正常毕业论文分配早1年 )——分配给教研室各位老师。先找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请示,“只要不动教学方案和计划,不影响正常教学,你们自己爱怎么着这么着”,副院长很是支持。教研室主任年前已经表态——No problem! 院长是我们教研室的老博导,前几天刚征求过意见——其实这是老人家多年前从英国大学带回来的经验,一直没有真正实施。再征求两位年青教师——没问题,怎么样都行( 嗨,年青人就是利索、干净,没什么事儿 )。打通了最后一位教师的电话,那头说“这会很辛苦的!”鄙人说“应该问题不大,辅导员我们也没撤销、班导师也没有撤销、而且我们正在带本科毕业论文,开会时多带上4、5名学生应该不会有问题”,最后勉强答应“可以实验一下这种方式”,我说“我就是这个意思,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我先代表学生谢谢你!( 这件事儿的最大收益者肯定是学生 )”此事儿用去1.5小时。分配方案为:教研室共6位教师,1位老者,2为年青人,3位中年。学生共27人,好了1老2少每人4名学生,我们3位中年教师每人5名学生。 16时30分——与学生沟通,学生答应明天上午来办公室商讨。 16时40分——院长委托我对上午那位博导“解释解释”——唉,我都不懂他们的事儿,怎么解释呀?可是领导安排的事儿,鄙人哪敢不做呢?( 不要认为鄙人是那种人啊,院长可是我的恩师哟 )好家伙,“啥事儿”都不太明白的我,竟然敢接这个差事。还别说,经过1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那位老师还真是心情放松不少,最起码说话好像气顺了,鄙人算是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哎呀,累死鄙人啦...... 18时——刚放下电话,一看都这么前儿( 东北方言,“时间”的意思 )。手机响起了,累得闭着眼睛接电话,“喂,你好”( 我还认为是哪个学生 )。“喂什么喂,你好!”怎么这么冲——定神一判断声音,我的天呐——哇,河东狮吼“快回家煮面条!”电话还正在讲着,有敲门声“当、当、当”......“请进~”——今年要毕业、出去找工作的一位研究生回来了。告诉电话那头“我有事儿,回不去!” 18时10分——与这位研究生谈了很多东西,找工作问题,大论文问题,小论文问题,出国留学怎么样,出国与留校之比较,帮我带本科生问题,逐渐“带会”研二的师弟照料我们小组的一些活动——如小组会、吃饭、游玩,等等等等,好多好多...... 一看表,20点了,该回家了。一边走,一边想:回到家被“一顿臭骂”是免不得的了,怎么办呢?幸亏半路上有一家水果店,来2斤甜甜的、新鲜的strawberry应该差不多吧?一进家门,没想到今天没有“狮子”,只听到:“饭菜都凉了,怎么才回来?”回头瞥见餐桌上——排骨炖酸菜+冻豆腐,酱牛肉,蒜拌茄子,外加大白馒头——all my favourites.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分类: 教之道|5856 次阅读|5 个评论
“抄多少 算抄袭?” 如何对待学生抄袭?
RAOH 2010-3-11 06:42
“抄多少算抄袭?”如何对待学生抄袭? 本文标题前半段是“抄袭”刘博主的(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1554)。以本系的系主任的观点是连续地抄过5个字且未写明出处打引号,就算抄袭.这是他对系里研究生的第一课。当然这个定义,各人会稍微有不同。应踢馆的同学要求,补充一下:自己写出的雷同的不算,真抄来就算。各处,人标准会有点不同。有些话大家都爱说的,当然不算,如“I love you very much"。但学生真抄袭是不难看出来的,因为一般抄得多是好的文章。整段整段的抄,超过其本人的水平,象个专家了。小段的抄,则与其它的部分不协调。 虽然常谈这些,还是碰到过2次学生抄袭的事。主教的这门低年级研究生的课是科研思维及写作。一个学生的期中论文,立意好,方法恰当,本可得“A-”,但中间有小段抄袭,评审老师给了他“B-”。看了后,把这分改了“conditional C”。对研究生来说C就是不及格了。给他的condition是期末若无抄袭现象,这篇期中论文评分就改回“B”。这样给他的警示也够了,果然他没犯错了。 另一次是个学生的期末论文。立意及方法很糟糕,基本上一无是处,可能与此人当时家里分心太多有关。但读起来太顺了,马上就发现原来是整段整段的抄。虽然他别的还免强过得去,可这门课的目的对他而言,整体是失败了。几个老师商量一下,给他个不及格,重修。虽然他的指导老师有点不满意,他在科研上的时间少了。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大家都不情愿,但为了学生长远考量,实更有益。没有全系通告,但低年级研究生也多看出名堂了,无人再犯。他本人态度也好,对老师们也不记仇。 有个较有意思的问题是,在学的学生撰写用来发表的正式文章,可不可以抄袭其导师的字句,虽非整段抄。有一种说法是可以的,因为学生写得多不成熟,导师们多会改回他们自己喜欢/习惯的写法。必竟导师们字句,写法的形成是经过了较长的推敲的。
个人分类: 科研教学|9655 次阅读|6 个评论
导师要同学生谈“推敲”两字的故事
pikeliu 2010-3-10 09:28
导师要同学生谈推敲两字的故事 ( 先写上一两句,待日后补上) 与学生反复谈过,论文要写到60分是容易的,70分也不会太难。70分到80分只有10分的距离,但是花下去的精力是很多的。90分到95分只有5分的距离,但是花下去的时间比起写个60分、70分的论文要多得多。 以下故事转自百度。 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於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练之未完,逐於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逐与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翻译:贾岛初次去京城考试。一天他骑着毛驴赋诗,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开始的时候想用推字 想想又觉得敲字好.不能决定用什么好,于是反复吟咏,并且用手做推与敲的姿势.韩愈当时是吏部权兆尹.贾岛不知不觉的冲撞到仪仗队的第三节,被侍从押到韩愈身前.贾岛于是对韩愈讲了自己作诗的经过.韩愈在马上停了很久,对贾岛说:敲字比较好.于是与贾岛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府第.在一起谈论诗歌,两人最后成了好朋友。 全诗如下: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个人分类: 导师与研究生|3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自己最好的
zhiwei 2010-3-6 13:19
这几天,导师到底该不该亲自拼刺刀的讨论那是拼相当的激烈! 拿起大刀,砍向敌人,真勇敢威风。不过握着大刀的时候,还是先想清楚到底为谁拼刺刀最好。 拿起刺刀,保全自己,给自己杀出一跳血路!不为别人,为自己!所以,王鸿飞老师的死了这条心吧!好导师才不会替学生拼刺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8994 )倒是说了一个再也不能更明了的事情。如果哪位能为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顺手为学生砍掉一个敌人,也真不愧为一个好老师。再有的时候啊,不仅敌人挡路,就连慢慢腾腾地拼刺刀的学生也挡着路的时候,导师自然也会大喊一声,奶奶的!看爷的!,其实啊,这会儿导师刺刀可不是为学生拼的。 我们一定要想明白端起刺刀为了谁儿。 回到导师该不该自己拼刺刀的话题。个人感觉,应该是人尽其能!导师做自己最拿手的(学生做自己最该做的)。 在一个由导师和学生组成的小团队里,如果导师因为笃定自己的角色,而严重影响了任务的进展,那真的是得不偿失。说明了一些,在完成培养学生这一客套目标的前提下,如果有利于事件的发展,导师亲自亮一下刀,也未尝不可。既然是一个团队,为什么不人尽其能? 真的,偶尔抽出生锈的菜刀,给学生看看,嘴里说着,看,宝刀不老,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罪过啊,拼刺刀这说法太血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师生信件II
metanb 2010-3-5 15:25
【按: 下面是近期与学生通信节录(只列出本质的信件;无本质内容的回复等不再列出);我给学生的参考评论用蓝色标出。相关博文: 师生信件 】【最后编辑:2010-Mar-7】 2010-Feb-27 标题:1.1节译文的整理及提出的问题 李老师: 上一封忘了添加附件了,O(_)O 1.2-1.4节的译文过几天发给您吧 【博主注:这封信学生发了两次,第一次为空内容,这是第二次发的;学生发的附件略去,相关内容包括在回复的附件中。特此说明】. 2010-Mar-1 标题:Re: 1.1节译文的整理及提出的问题 XXX: 附件是带有评论和答复的译文,希望对你理解文章有帮助。 快开学了,注意休息。 李毅伟 附件: 1.1 此篇综述的目的 太阳大气中的各种活动现象起源于磁场。 ||(引进磁场) 【作者开门见山,点明活动现象与磁场的关系。注:这里隐含着方法论:透过现象抓本质;特别地,西方哲学很重视事物的起源,比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都反映出从根本上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企图。参见Wiki百科中关于 起源 的条目。】 太阳黑子有超过 3000G 的强磁场 【举出具体的例子。作者从太阳黑子这种常见现象往下发展,既自然而又具体】 。太阳黑子周边的区域称作谱斑, 有着几百高斯的磁场 【很自然地带出谱斑的概念,同时又举出一个例子】 。太阳黑子和谱斑构成(太阳)活动区(如图 1 ) 【水到渠成地引入活动区的概念】 。诚如其名,活动区展示出各种各样的活动现象 【通过解释活动区带出活动现象】 。其中最显著的一种活动现象是太阳耀斑,它发生时磁能爆发式地转换为热、辐射、大团气体迁移、激波以及高能 离子 【粒子】 (Svestka, 1976;Sturrock,1980;Kundu 和 Woodgate,1986)。 【举出最显著的例子:耀斑。耀斑是太阳物理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那种造成炙热日冕的更加稳定的加热过程也被认为是由于磁场的存在(Kuperus 等,1981)。 ||(活动区) 【作者顺带提及日冕加热也与磁场有关。注:日冕加热的机制问题是物理学中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 宁静区实际上是由聚集的磁通量管组成的,显然只有几高斯的磁场 【宁静区看似只有几高斯的磁场,实际上也是由聚集的磁通量管组成的】 (Stenflo,1976)。 ||(宁静区) 这样看来,太阳大气中到处都埋置着活动元素,而活动区就是那些通量管密度最大的地方。 【概括了活动区和宁静区。注:宁静区的宁静仅是相对而言,实际上也时时刻刻活动着,只不过不显著罢了】 太阳磁活动显示出周期约为 11 年的周期变化。该太阳活动周期是由旋转、对流以及磁场的组合效应,即磁流体动力学的发电机机制来驱动的(Cowling,1981)。 (太阳磁活动周期) 【指出了太阳磁活动的一个宏观现象:周期性,并指出其背后的机制。注:太阳活动和磁场变化相关联,所以太阳活动和太阳磁活动差不多是同义语。】 太阳磁场的观测是由 Hale 发起的 (Zirin,1968) 。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种叫做磁象仪的光电设备发展起来(Babcock,1953),从那时起太阳磁场就一直被监测着。近年来仪器方面的进步使得这项观测更加准确高效(Hagyard,1985)。 (观测太阳磁场的仪器的发展) 【转入观测及仪器;上面的那些现象总是借助仪器来观测。作者采用了抓两头,顾中间的方式,简明扼要。涉及到3篇文献4个人物,都是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 尽管能够观测日珥中的磁场(Leroy 等,1984),更多的时候磁场观测提供光球磁场的信息。因而,上层大气中的磁场尚无法通过观测来了解。为了获得磁场的全局结构,由光球向色球或日冕进行磁场外推是必须的。 ||(磁场观测的局限性) 【观测有局限性,所以引入磁场外推作为对观测的延伸和补充。磁场外推是本文的主题。】 最近这些依赖于数值计算的方案已经被广泛采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可用的光球磁图的基础上随时追踪磁场的演变 【这两句讲了磁场外推的现状以及未来的目标】 。这里的期望是太阳耀斑会通过大气中的磁能变化表现出来。耀斑能量释放的地点可与高电流密度的局部化相关联。炙热而稠密的日冕等离子体可能会在磁场位形适于加热机制运转的地方出现 【这三句提及了与磁场外推相关的研究课题。磁能、磁场位形都需要得到三维磁场,这必须通过建模和计算来得到】 。这些研究要求可靠的磁场测量和有效的计算方案。 (观测磁场的计算方案) 另一方面,同着眼于真实数据的全部复杂性相比,通过分离基本过程来研究耀斑能量释放或日冕加热的特征要更容易一些。因此,这种研究往往采用简化模型(例如一维或两维模型)。与上面讨论的计算建模相对照,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作理想化建模。这些术语只为本文方便而设。理想化建模有时可能需要很强的计算,计算建模有时(往往?)需要引入理想化假设。本文所谈的计算建模能够藉由磁场数据生成三维磁场结构。 (磁场的建模) 【介绍了两种磁场建模。注:理想化建模主要侧重解析方法,计算建模主要侧重数值计算】 本文将更多地集中在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计算建模上。球面几何下的全局建模由 Altschuler 和 Newkirk ( 1969 ) 发展,其中包括了太阳风效应。这种方法已相继得到一些改进(Adams 和 Pneuman,1976;Altschuler 等,1977;Riesebieter和Neubauer,1979;Levine 等,1982)。关于理想化建模的探讨可参阅 Birn 和 Schindler ( 1981 )和 Low ( 1982 )的综述文章。 (本文讨论的重点) 【界定了本文讨论的范围,同时给出相关研究的文献,体现出开放性。注:磁场建模分为两种:计算建模和理想化建模;区域范围也分为两种:局部区域(一般考虑活动区)和全日面。本文是活动区上的计算建模。】 注:红色为划分的层次及层次大意 问题: 1、 宁静区上是由聚集的磁通量管组成的,那么宁静区的磁通量管密度应该很大吧?为什么活动区却是那些通量管密度最大的地方?宁静区和活动区的通量管密度不应该相反吗? 答:太阳表面的磁场都是一簇一簇的,所以在宁静区的磁场也可以说成是聚集的磁通量管,而活动区的通量管密度相对来讲要大得多。实际上,磁场越强,单位区域内的磁力线就越多,通量管的密度也就越大。磁通量管是由磁力线构成的管状结构。宁静区的磁场很弱,通量管的密度相对较小。 2、 为什么为了获得磁场的全局结构,必须由光球向色球或日冕进行磁场外推?怎样进行磁场外推? 答: 1 )因为光球磁场仅仅是太阳表面的磁场数据,色球或日冕在光球的上方,那里的磁场难以准确测量。为了定量地研究那里的磁场,需要借助磁场外推(包括一些合理假定),用计算得到的数据代替观测不到的数据。这里全局是指大致、总体或整个,可以是整个活动区,也可以是整个太阳表面。 2 )首先对光球和日冕中的磁场进行合理假定,得到它们共同满足的关系式,通常是一种方程式,然后求解这种方程式。物理中的方程式往往是偏微分方程,这种方程很难得到解析解,需要借助数值方法来求解。求解偏微分方程,需要有边界条件。在磁场外推中,光球磁场恰好提供了边界条件。开学后我们就会讲如何借助数值方法求解偏微分方程。 3 、通过 分离基本过程来研究耀斑能量释放或日冕加热的特征要更容易一些中的分离基本过程是指什么? 答:太阳上的物理现象通常是相当复杂的。人们相信这些现象是由一些较简单的基本过程复合而成的,直接去研究它很难得到结果。通过分析现象的外部特征,把这些基本过程分析出来(包含猜测的成分),逐个加以研究,然后再复合在一起,与观测到的现象比较。如果吻合,就成为可以接受的结果。 另:本文是 Sakurai 博士毕业10年后的一篇总结性文章,写得很讲究,目前已至少被引用89次(根据 ADS 统计)。这10年他的工作主要涉及磁场计算,编写有程序包MagPack。一篇文章的引言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你要注意去领会作者的意图、写作手法等。 注: 为了使你有个参考,我也给出了评论,放在【 】,并用蓝色标出。 对译文作了两处修正,放在【 】内,并用淡蓝色标出。 粉红色的词汇有链接。
个人分类: 团队建设|3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也来“拼刺刀”
boxcar 2010-3-4 00:51
韩健老师前几天的一篇博文【1】,在科学网上激起一阵拼刺刀的铮铮声【2-5】。由于临近提交国基的日期,我忙着改申请书,没时间写博,所以只能旁观别人刺刀见红,偶尔发条评论,却没亲自加入战局。这会儿偷得片刻闲暇,赶紧来凑个热闹劲儿,搭个末班车也来拼刺刀。 韩老师最初的博文就是把两种不同的领导和两种不同的基层行为分别作类比:将军老板,拼刺刀做实验,其实真让老板去拼刺刀,估计会和让将军下实验室做实验一样的不灵。但是,由于以往在科学网上说做实验的太多了,已经听得大家的耳朵磨出茧子,看得眼睛都快出白内障了,这就得换个说法,于是就拿拼刺刀说事儿,果然,这一片刀光剑影吸引来了众多的眼球。 其实,将军要不要拼刺刀和老板要不要做实验,完全得看具体的情况,绝对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敌人打到了将军的指挥所,端着刺刀冲进来了,将军是抄起一把上了刺刀的步枪去和敌人拼杀一番冲出重围呢?还是束手就擒当俘虏?相信真正的将军选择的一定是前者。同样,如果在一个团队在完成科研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一个人去做某部分工作,而最适合做这部分工作的人恰好是团队的领头人(老板),他做还不做?相信有一些老板会做,只因为此时老板首先是一个研发团队的资深成员,他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团队的研发任务,而他的实操作,可能就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将军要的是生存和荣誉,老板要的是成功和效率。 将军真要去拼刺刀(上阵搏杀),手里得有合手的家伙,身上得有本事功夫,缺了这两样,估计就只有等着壮烈了。拼得赢拼不赢,又得看对手的强弱和运气的好坏,如果真碰上个硬手或者吃生米儿土八路来个铁炮地给,也是非死即伤的结果。同样,老板要下实验室做实验,也有些条件需要具备:首先,得有合适的活儿(相当于拼刺刀的对手),太轻的太重的都不合适,太轻的就如同将军去和一个失身份,太重的老板不一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干,失败了反而容易挫伤自己和整个团队的信心,所以要做就得做拿得起来又放得下的实验。其次,老板要有时间和条件去做实验,那些时间完全被行政事物、交往应酬等完全占据了的老板可能是心有余而时不足做不得,有些实验还会有余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下降(人老了或者手生了)不适合做。最后,老板自己要有兴趣去做,如果他自己对做实验早都没了兴趣了,却还要去摆弄实验仪器,或许做的就不再是实验了,而是秀了。 将军拼刺刀,可以振奋士气。当散兵线中的士兵看到肩扛金灿灿的将星、胸前挂满勋章的将军端着刺刀冲向敌人的时候,都会奋勇向前去拼杀,或许一场战斗因此取胜。老板亲自穿上工作服戴着手套去做实验,手下的员工或者学生看到后就没道理再偷懒不干活,一个好的工作氛围可能就此形成。士兵们会从一个堪比兵王、在冲锋陷阵的将军身上学到勇敢和作战技能,员工和弟子们也可以从正在做实验的老板或导师的那里学到敬业精神和许多有用的本事与经验。 当然,将军不能总在前线拼刺刀,否则其个人可能难脱大将难免阵前亡的厄运,其军队也可能因此失去指挥限于混乱,毕竟一个将军在前沿阵地上看到的可能只是百十号人的战斗,而他的职责却是要借助其司令部和所属各级指挥层的协助来指挥千军万马。老板也不能始终沉迷在具体的实验之中,这样纵使其实验非常成功,也会失去对研究方向整体的把握,长此下去也会让整个团队陷入迷茫。因为,无论是将军还是老板,都应该懂点儿辩证法,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 前面说的这么多,其实一直在说老板,下面再说说导师。老板完全可以不做实验,因为他手下一定有许多员工和多个管理层次,实际操作是这些员工的分内之事,而员工的选聘和培训都有专门的部门在负责,老板抓总就行了。尽管有许多导师很喜欢被称为老板,许多学生也莫名其妙地把导师称为老板甚至干脆完全看作老板,但实际上导师和老板却是不一样的。真正意义上的导师必须要指导学生,要亲自教会学生很多知识和技能,这其实是责无旁贷的,在没有2~N导层次可用时,也只能亲自去教,这时导师怎能不做实验? 综上,在需要的时候,将军要拼刺刀,导师或者老板也要做实验,要做到这些,处于更高一层的人就应该通晓下一层的知识和技能。当然,只是既不要把拼刺刀作为将军永远的任务,也不要把亲自实验当成老板每天都必须做的功课。 这不,我也来拼刺刀啦! ~~~~~~~~~~~~~~~~~~~~~~~~~~~~~~~~~~~~~~~~ 参考: 【1】韩健: 不做实验的老板和不拼刺刀的将军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7985 【2】饶海: 导师们该不该上阵拼刺刀?想不想上阵拼刺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8835 【3】李宝军,导师、老板与拼刺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9276 【4】王鸿飞: 死了这条心吧!好导师才不会替学生拼刺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8994 【5】王德华: 导师亲自做实验和亲自指导(培养)学生都很重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9101
个人分类: 科研|7498 次阅读|19 个评论
在清華教書的體會
jiangjinsong 2010-2-28 17:17
博士畢業後就在清華教書 由於碩士就是在清華讀的 所以對於清華的校園文化一點也不陌生 好處是顯然的 踏實嚴謹追求卓越 有強烈的使命感 這些對於我這樣考不上清華本科的人來說 永遠都是值得學習的 但是 說實話 清華校園文化中也有不少讓人惋惜的缺點 總體說來新清華嚴謹有餘而開放不足 我的博士階段是在人大念的 許多人對人大的校風有所批評 但是有一點也許是許多人不太瞭解的 人大的課堂上其實是相當開放自由的 如果說它給人以左的感覺 那也只是表面上的左 或者說是沒有效率的左 清華則是典型的又紅又專 如果說左也是極有效率的左 聽說當年清華有一批人去了黨校 結果成了黨校中最左的一批人 所以坊間流傳清華是第二黨校的說法並不準確 清華應該是比黨校更黨校 當然最近這些年有了很大的變化 人文社會科學實力大大加強 美院的加入 讓清華園的氛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只是離理想的大學校園還有不少距離 不過老師們都很敬業 對學生也很好 記得當年在讀碩士時 在自然辯證法原著課上 我們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後生小子(本科大多是在外校念的) 對列寧的唯批和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很不感冒 總是在和老師抬杠 有時甚至很不禮貌 授課的老師很寬容 有時我們七嘴八舌地亂嚷嚷 她甚至都插不上嘴 也僅僅是笑笑就算了 現在想起來實在太過分 今天我在課堂上對學生同樣也很寬容 鼓勵他們獨立思考 然而 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選修課 剛上課時常常會感到孩子們往往比我們這些老朽還保守僵化 在很大程度上 我的工作就是要消除他們在其他課堂和教科書上受到的誤導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同學們可能會感到困惑 說他們的觀念被顛覆了 後來他們中至少有一部份人就會開竅了 很喜歡我的課 一般說來最喜歡聽我講課的人來自兩極 一部份是建築學院和美術學院的同學 他們受的科學主義污染相對比較輕 另一部份是來自基科班的同學 這些孩子考分高 思考能力強 愛刨根究底 對科學不是迷信而是熱愛 他们熱愛科學而非權力和財富 與他們交流讓我變得更年輕 因為他們常常對我很有啓發 也常常讓我感到惶恐 這麼富有激情和才華的年輕人 以後如果都變得很平庸 難道不是我們這些當老師的無能和窩囊嗎? 要更加努力、踏實地充實自己啊!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6536 次阅读|18 个评论
做好老板也不容易
zllzll 2010-2-28 17:03
最近韩健老师和盖鑫磊学长在博客上针对现在的老板们一般都不亲自做实验的观点进行了很好得评述(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7985 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8271 )。我觉得老板不亲自做实验太非常不过了,即使这样老板们每天都忙得不行。就拿我们老板来说,他每天来的比我们学生都早,每天做的事务包括处理行政上的工作、看文献改文章、听取学生工作进展、应付各种工作上的关系、填写各种项目表格以及回去后还要料理一些家庭事务。而且每天如此的话,其消耗量不亚于我们一些学生每天做12个小时以上实验。 尽管有那么多纷繁芜杂的事情,但对于一个老板来讲最难的莫过于前沿学术方向的把握以及实验团队的管理。学生的眼光毕竟有限,有时候在埋头不知所云的时候,非常需要老板的正确点拨,甚至是一点点精神上的激励。有些老板在学生面临问题的时候,经常一句话:这个我不懂的,不要来问我。这是对学生和对自己的学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幸好我们老板在这方面做的挺好,即使他再催你的进度,如果你实在做不出来他也能谅解你。然后转而寻找进一步解决的途径而不是过度地埋怨。 老板也是人,他的判断不肯定永远准确,更不太可能保证他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因此在一个梯队中,每个学生的进展总不可能一样。对于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老板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因为老板们应该要明白,但凡上研究生的都是有一定上进心和追求的。这个年轻而充满压力的群体里基本没有谁喜欢捣蛋、故意不做出东西来的。反过来,学生们应该更多的谅解老板,看到并学习老板的积极的方面。只有将心比心共同努力,一个研究组才能不断地前进。
个人分类: 科学与研究|3749 次阅读|2 个评论
表扬我的一位学生
xinliscau 2010-2-27 12:02
这位学生的精神真是可佳,特撰此文进行表扬。一个大三的本科生,且是女生,年内一直做实验到腊月26才回家,过完年初六告诉我要回来继续做,我告诉她学校食堂都还没开门,晚几天再过来。结果其前天返校,昨天又投入实验之中。当我问她今年的目标时,她告诉我大三下学期做一篇SCI,然后等暑假力争再做一篇。听完以后,我真的是非常佩服她的这种精神,我告诉她,只要你实现你的目标,在考研究生时我会帮你推荐导师,另外,不管学校奖不奖你,我都会给她奖励。一个本科生,能有这样的想法,真的是应该鼓励。想想很多硕士研究生到毕业有的还作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更重要的是没有一种科研的激情。一个准备读研究生的大三本科生,能把自己的时间计划的这么好,真是很少有的。在佩服之余特撰此文进行表扬。希望所有有志于做好研究工作的学生向这位同学学习!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1961 次阅读|14 个评论
浅谈本人的教育理念
xinliscau 2010-2-26 18:39
下文是自己去年整理的关于自己教育思想的文章,与大家分享: 周末同我所带的班级一个同学谈话,很是让我失望。作为一个在大学生活两年的学生,他的很多观点的确值得深思!具体来讲,其主要表为独立自主能力及人文素质较差、心态不好、处事及学习能力较弱。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其主要的任务无怪乎三者:教书育人,做学问及服务社会,所有工作都必须以此为中心展开。对我来讲,三者的关系我是这样认为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质责任,做学问搞科研则是其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手段,同时可以利用科技服务社会,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其中,教书与做科研相对来讲,比较具体,容易执行。最难操作的就是育人,因为不同的学生其学历背景、家庭情况、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如何在大学四年能对其有所影响,并对其成才有所帮助使每一个大学班主任都必须考虑的事情,我亦如此。教学博客开通也是基于此目的,想借助博客这么一种新的媒介,使师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并最终对对学生的进步有所帮助! 班主任工作已经做了两年!由于刚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说实话,两年内和学生交流并不多,这点我自己很清楚。但是,我在这方面所做的隐性工作并不少,很多问题,几乎有空我就在思考,如如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提高?如何使每个学生都树立正确的志向并持续努力?如何可以使学生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自觉地学习进步?但是,通过昨天与学生的交流,我似乎感到学生并不接受这么一种方式,归结一下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独立自主能力差,过分依赖老师。 高中阶段,班主任几乎每天都可以与学生接触,且在指导方面也细致的多。但是走入大学阶段以后,很多学生可能不适应,还未脱离高中时与班主任那关系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会说:我们整天都见不到班主任,一个学期能见到两次就不错了。事实就是这样,如果大学班主任,仍像高中那样,对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走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一般情况下,都是成年人,按道理应该具有独立的思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的依赖性仍然很强,总希望有一个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一直跟着自己指导自己,对自己的每一个问题进行细致的解答,只有如此,才会被学生认为是好的班人主任。而就我个人来讲,大学阶段是没有班主任指导的,500多学生只有一个辅导员在管理,整个大学阶段根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指导,但是学生无论是思想上和生活上并没感到有什么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很好的处理自己身边的问题。现在几乎是每个班都配备一个班主任,而且同时还有辅导员,做为我个人来讲,通过班会我几乎把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给以解答,包括正确的学习方法、阶段目标,待人处事等等,反而学生还是觉得不适应,有时我也迷茫,到底什么不适应? 此外,对专业课老师的依赖也是如此!你问他这门课为什么没学好,他会说:教我的老师讲课方式我不喜欢,上课时我想睡觉,所以没学好!而事实上,大学老师主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对我自己来讲,即便是不喜欢任课老师,我也会通过自学方式把这门科学好,进而达到锻炼自己自学能力的目的! 2)无明确志向,做事随便! 学生给我讲,我的时间已经安排到了9月份了,什么数学建模、学车、旅游、做实验还要搞挑战杯什么什么的。当我我听到这些话时,很震惊,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时间也没有安排那么满,每天还留给自己娱乐休闲体育锻炼的时间。而学生,怎么会这样安排自己的时间?我思考了一下,可能是因为学生做事无明确志向,做事随便,热情来了,什么事都做!实际上,经过大学阶段的人都知道,类似数学建模挑战杯这种比赛,都很锻炼人,做好了确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整个大学期间能做好一项,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更何况是每项都参加,这样取得好成绩的机会会大大折扣!一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的!其实大学阶段对我们的成才非常重要,我觉得在大学阶段一个人的志向不要飘忽不定,这样会对自己人生的目标实现很不利。因为,只有你目标一定,你在做事情是就会考虑是否对自己的目标帮助非常大,如果是,那就在大学阶段把它做好,如果不是,就可以放缓。就我本人来讲,我大学一年级就定下目标,将来读研究生搞科研,而且这个目标从未变过,那么大学所有的事情都以此为中心,做事情就不会漫无目的了。举个例子,我在大学期间,别的同学玩电脑打游戏的时间,被我用来选选修课。我们那时只要有18个学分的选修课就可以毕业,而我本人就自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课几乎都选学过,其中成绩单上显示出来的又56个学分的选修课,还有很多我去听课,根本没要学分的!而这些选修课,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领域,很多东西现在还经常用到。所以,我认为每个大学生必须树立自己的志向,而且不能轻易改变!无论是做公务员、企业家、科学家还是自主创业等等,什么目标都可以,因为我们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什么人才都需要,如果你的目标就做公务员,你在大学期间就要重视自己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可以参加一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及辩论赛等有意义的活动;如果你的目标是企业家,除了学好本专业领域外,还必须学点企业管理、营销方面的知识,这个对将来也很重要,其中好像有一个课外创业大赛什么的,也可以参加;如果你的目标是科学家,那就好好的把专业知识学精学透,同时最好进实验室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对科研有一个初步的体会!如果想自己创业,那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如果对自己具有知识产权的东西进行创业的话,可能会更好,这就要求你必须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钻研,争取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3)人文素质及心态不是很好! 学生这样说:你是班主任,是我们的领头人,我们大三的命运就在你手上!首先,听到这种说法我很吃惊!学生居然有这种心态!诚然,作为一个班主任的引导对学生成才很重要,但是能不能成材,关键还是在个人,如果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那这样的学生永远不可能成才!个人认为,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到底能不能培养一流的学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说白了,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大环境对个体成才有利并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仅此而已!因此,对某个班来讲,如果学生自控能力非常强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是可有可无的!所以,说这样的话的学生肯定没有明确的志向,或者是想通过什么捷径实现自己的目标等等!但事实上,任何抱有这样想法,都很难成功的,因为世上很少有不劳而获的美差! 另外就是学生对老师讲话的口气也很让我震惊,不知是我指导班级学生,包括所任课程的一些学生,都有这个问题。具体话语就不再合理重复了!其实,我也想不通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不怕老师,我们当初上学时是很害怕老师的!这个怕其实另一层含义是尊重,反映出来的是学生的人文素质!事实上,作为学生,尊师是第一重要的事情,这里就不多说了! 借此机会,我也想顺便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及动手能力! 这一点,我一直很重视!包括本人所带的实验课,我很少手把手指导学生的,我讲一遍以后,基本很少在实验室,我告诉学生,你遇到困难,首先自己思考,思考以后自己可以解决就好了,不要动不懂就去问老师,什么都依靠老师,对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利!正因为此,有些学生说我实验课不负责,怎么地,其实我不在乎这些,我坚信我带过实验课的学生动手能力绝对不会差。同样,作为班主任,我也不想经常紧跟学生,步步指导,小心翼翼!我的做法是,重要的事情点到为止,至于学生做不做,怎么做,都全靠个人!只有如此,方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悟性很重要的!我观察到每次开班会,做笔记的人几乎就那么一两个,其实把老师的有些话记下来,并认真体会的同学,我相信会少走很多弯路! 2)重视学生的立志教育! 我认为现在学生缺失最严重的就是没有远大志向!俗话讲:有志者事竟成!很多时候,都是志向在引领人类及个人不断的进步,而不是别的!我观察到很多同学目标志向变化很快,一会要考研,一会要工作,一会还想创业!问他为什么考研,也讲不清楚!为什么想创业,还是不清楚!这样的学生其实比较危险!而我曾在课间问过一个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同她聊天可以看出她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将来在全世界开一个知名的医药连锁店,她现在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还很重视经营管理、领导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个学生的成绩不好,但是我认为很多年以后她可以成功!我就告诉她,我支持你!其实,有时,从一个人的志向就可以看到他的未来! 3)重视和学生的交流! 想我这样说,很多学生反对!老师,你根本很少来我们宿舍和我们交流!其实,在现代的社会,交流不能只局限于面对面,每个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很多时间交流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进行!我的QQ、邮箱及博客都是我同学生交流的方式,可是有几个学生通过这些方式和我交流,更有甚者,很多学生宁愿打游戏也不会和我交流!我的QQ开通了手机QQ,只要你找我,随时额可以找我,但是和我交流的又有几个人那?尽管我很多东西不懂,正如昨天一个同学笑话我幼稚一样,但我有一点可以保证,在和你们的每一次交流,我给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都是真心的,优中选优的!在师生关系中,学生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主动多请教老师,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皆是如此!今后的工作也依然会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条件,只要是有问题主动来找老师交流的,我肯定会悉心指导,但还是抱着让老师找学生交流的心态的同学,我想,他到毕业也不一定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4)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我一再强调,前两年一切以学习为中心;后两年一切以工作为中心!但很多同学这样说,你就会让我们学习,害我们!说实在,我听了,也很不是滋味!前两年以学习为中心,并力争通过四英语4级,一方面是前两年时基础课程,学好了后面很轻松都可以学好,另一方面是为了尽量不让很多同学出现挂课现象,避免在大三大四,别人都在为找工作准备,你在哪里补考;但不知是让你学习,事实上,很多能力很强的同学参加了学生会并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大三大四就要全部以工作为中心,试想,读了四年大学,连个工作都找不到,读书还有什么用。大三大四可以适当放松学习的要求,如果不是为了考研或拿奖学金,每门课得70多份就可以了。余下的时间就可以围绕自己的目标开展学习或自我提高,为求职充满电! 今天就写到这里,希望对同学们有点帮助!总之,我希望十年以后你们每一个都是最优秀的! 李鑫 2009.5.19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811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师生信件
metanb 2010-2-24 18:59
博主按: 下面是近期与学生往来的信件实录(学生姓名暂且隐去)。 2010-Feb-6 标题:Sakurai XXX: 附件中是一篇经典综述文章,现发给你,以便你对太阳磁场计算有个 总体的了解。这篇文章建议你用两周时间读完。Sakurai是国际期刊Solar Physics的主编 之一,他博士期间的工作就是计算无力磁场,他当时研究的方向直到现在都是太阳磁场计算的前沿。 如有问题及时与我联系。 李毅伟 2010-Feb-19 标题:看论文时遇到的困难 李老师: 您好!您发的这篇论文我觉得对我来说难度很大,首先就是对英文的理解不好,对物理、天文方面的知识了解得也不多,里面的一些公式也不知源自何处,主要是英文的我看起来非常吃力,虽然也有查词典,但还是不能彻底理解它的意思,我觉得很惭愧。李老师,能不能先看一些中文的文献呢,因为对这个领域没接触过,再加上是英文的,所以看起来一知半解的,我想中文的应该好理解点吧,还有就是里边得一些名词都没听说过,我的物理一向都不好,还需要学一些基础的天文、物理方面的知识再看论文吗? 学生:XXX 标题:Re: 看论文时遇到的困难 你能如实反馈阅读文献的情况,这很好。你大概是第一次接触学术文献,又是英文的,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也在情理之中。这样,你把Sakurai(1989)文章中的 第1.1小节翻译成中文,然后给我发过来。那一小节大约50行,建议用5天时间完成。尽力去做就可以了,不必想太多。 李毅伟 2010-Feb-22 标题:翻译 李老师:这是1.1节的翻译,您看看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 标题:Re:翻译 XXX: 你的译文已经收到,目前我正在修改,过两天发给你修改稿。 建议你这两天朗读这一小节的原文(就象早自习那样发出声音地读)。最好能熟读。 2010-Feb-24 标题:Re:翻译 XXX: 附件中是带有修改的译文和一些说明或注意事项。关于译文 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或任何问题要及时反馈或提出来。 另:(1)你将这一小节的译文整理好后,仔细对照原文阅读一下,最好是品读。要注意分析作者陈述的方式和手法, 较长的段落 要划分出它的层次,并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概括它的意思。然后,最好能够毫无顾忌 地提出一些 问题。完成后把这些写出来,并发给我。 (2)1.2-1.4小节大约70行,你翻译一下,给我发过来。建议用一周时间完成。 (3)每天要抽时间朗读1.1小节的原文。 李毅伟 附件: 1.1 此篇综述的目的 在太阳大气 层 中,有各种各样的活动 【(现象)】 起源于磁场 【太阳大气中的各种活动现象起源于磁场】 。 在 太阳黑子 活动 中 ,发现 【有】 超过 3000G 的 强烈的磁场效应 【强磁场】 。太阳黑子周边的 地区 【区域】 叫 称作 谱斑 层 【(区)】 , 并且拥有 【有着】 几百高斯的磁场。太阳黑子和谱斑 共同构成了一个 【构成(太阳)活动】 区 域 (如图 1 )。 向我们 【诚如其名,活动区】 展示 了 【出】 各种各样的 行为 【活动现象】 。其中最 重要 【显著】 的一种 行为 【活动现象】 是太阳耀斑, 它是指在发热,辐射,大量气体的移动,激波和高能量粒子中的磁能的爆炸性的转变 【它发生时磁能爆发式地转换为热、辐射、大团气体迁移、激波以及高能离子(Svestka, 1976;Sturrock,1980;Kundu 和 Woodgate,1986)】 。 一个更稳固的压力,它导致太阳日冕的出现,也被认为是导致了磁场的出现。 【那种造成炙热日冕的更加稳定的加热过程也被认为是由于磁场的存在(Kuperus 等,1981)。】 平静的区域看起来只展示了 一些高斯磁场 ,实际上是由浓缩的磁通量管组成。 【宁静区实际上是由聚集的磁通量管组成的,显然只有几高斯的磁场(Stenflo,1976)。】 活动元素嵌入了太阳大气层的每个角落,活动区域在磁通量管的密度最大的地方。 【这样看来,太阳大气中到处都埋置着活动元素,而活动区就是那些通量管密度最大的地方。】 太阳 的 磁活动 展示了一个 【显示出】 周期 大 约为 11 年的周期 变异 【变化】 。 这个 【该】 太阳活动周期是由 磁流力学动力 【旋转、对流以及磁场的组合效应,即磁流体动力学的发电机机制来驱动的】 ,联合旋转效应,对流和磁场来驱动 【(Cowling,1981)】 。 太阳磁场的观测起始于 Hale 【太阳磁场的观测是由 Hale 发起的】 , 【(Zirin,1968)。】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种叫做磁象仪的光电设备 被发展了 【发展起来(Babcock,1953)】 , 并且自 从那时起太阳磁场 【就】 一直被 监控 【监测】 着。近年来仪器 上 【方面】 的进步使得这项观测更加准确 有效 【高效】【(Hagyard,1985)】 。 尽管 磁场的观测成果显著 【能够观测日珥中的磁场(Leroy 等,1984)】 , 更多的磁观测为光球磁场提供了信息 【更多的时侯磁场观测提供光球磁场的信息】 。 大气领域的观察力还不够 【因而,上层大气中的磁场尚无法通过观测来了解】 。为了获得磁场的 详细 【全局】 结构, 来自于太阳色球或日冕的 【由光球向色球或日冕进行】 磁场外推是必须的。最近这些依赖于 大量 【数值】 计算的方案已经被广泛 的 采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 现成 可用的光球磁图的基础上随时 跟进 【追踪】 磁场的演变。 我们 【这里】【的】 期望 【是】 太阳耀斑 【会】 通过 在 大气 层 中 【的】 磁能 的 改变 【变化】 表现出来。耀斑能量释放的地点可 能 与高电流密度 出现的位置 【的局部化】 有关 【相关联】 。 热的密集的日冕等离子体可能会在适合 加热设备操作 的磁场结构中发现 【炙热而稠密的日冕等离子体可能会在磁场位形适于加热机制运转地方出现】 。这些研究要求可靠的磁场测量和有效的计算方案。 另一方面, 与 【同】 观察 【着眼于】 真实数据的 完整 全部复杂性相比, 【通过】 分离基本过程 能更容易的 【来】 研究耀斑能量释放或日冕加热的 性质 【特征】【要更容易一些】 。 【因此,】 这些 【这种】 研究 【往往】 采用 了简单的 【简化】 模型(例如一维或两维模型) , 。与 我们 上面讨论的计算 模型 【建模】 相反 【相对照】 ,我们把这种方法 叫做 【称作】 理想化 模型 【建模】 。这些术语只为 此篇文章 【本文】 提供 方便 【而设】 。理想化 模型 【建模】 有时可能需要很强的计算,计算 模型 【建模】 有时 【(往往?)】 需要 进行 【引入】 理想化假设。本文 【所谈】 的计算 模型 【建模】 是指这样一个过程,它 能 【够】 从 【藉由】 磁场数据 中提炼出 【生成】 三维磁场结构。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计算 模型 建模 上 【本文将更多地集中在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计算建模上】。【球面几何下的全局建模由】 Altschuler 和 Newkirk ( 1969 ) 发展 , 了 【其中】 包含 【包括了】 太阳风的作用 【太阳风效应】 下的球面几何学中的球形模型 。 此模型后来又被改进 【这种方法已相继得到一些改进(Adams 和 Pneuman,1976;Altschuler 等,1977;Riesebieter和Neubauer,1979;Levine 等,1982)。】 关于理想化 模型 【建模】 的探讨可参阅 Birn 和 Schindler ( 1981 )和 Low ( 1982 )的 【综述】 文章。 修改说明: 被修改或删去:用灰色表示,并加删除线;偏离原意较大的部分用淡红色表示; 建议的修改或增添的文字:用蓝色表示;可以接受但有可选译文的部分加了横线,可选译文放在【 】内,也用蓝色标出; 我建议的翻译不见得百分之百正确或恰当。 几点注意: 翻译科技文献时,参考文献不可省略(包括作者和年代)。 中文科技文章一般不出现第一人称。 科技名词具有刻板性和特定性,不可随意更换(前后所用词汇要一致)。 要非常注意标点符号。 另外,有几处 therefore 没有译出来;除非没有办法,一般不要删减原文中的东西。 下面是从译文中提取出的一些专有词汇,建议你把对应的英文写在右边。 活动现象 太阳活动 太阳磁活动 强磁场 炙热 活动区 宁静区 磁流体动力学的发电机机制 日珥 加热机制 太阳风效应 耀斑能量释放 日冕加热 激波 高能离子
个人分类: 团队建设|321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带学生去相亲
xiegming 2010-2-7 22:20
刚巧有这么一个机缘,我给我的研究生创造了一次相亲的机会。不管将来能否成,至少多了一次机会认识一个异性,同时增加了生活的阅历。 除了关心学生的读书科研,我也很关注学生的生活,涉及到方方面面。因为我认为这些事情绝对不能完全分离考虑,而是要紧密结合,相互影响。老婆经常笑我太婆婆妈妈,总是劝人家结婚生孩子,把他们也拉下水。其实我也不是对每个学生都这样,要因人而异。我也不是干预他们的生活,只是希望他们能够走好人生这一阶段。这是在学校里面的最后阶段,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而不是简简单单拿一个文凭。以后走向社会,可比在学校里面复杂多了。 我之所有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认为从小到大,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到位。一个人,都读到了研究生阶段,可是还是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为什么读研,将来要做什么工作。我们的教育只管什么呢?幼儿园毕业,只管如何能进入好的小学,小学毕业,只管如何能进入好的中学,中学毕业,只管如何能进入好的大学。。。家长都认为,只要上了好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有保障了。学校呢,更是把升学指标作为最重要指标。结果呢,让孩子很迷茫,甚至到了研究生阶段,仍然是很迷茫。 所以,导师的工作其实也挺复杂的。有些问题,自己也没弄明白呢。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523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名普通高校硕导的十年回顾
chengming826 2010-2-2 14:48
从小学读到研究生在学校里接触的老师很多,但真正能让我打心里敬佩的老师并不多。上大学时的吴老师是令我十分佩服的老师,能作为吴老师的学生,我至今都感到荣幸。可惜大学毕业后,没有考上他的硕士研究生,不过他的精神和理念一直影响着我。 今天,我也已为人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更应该多向吴老师学习。这里转载他的一篇博文《我的硕导十年》 ,希望大家读了之后能和我一样有所感、有所获。 临近岁末,总结一年工作之际,忽然想起,自己招收硕士研究生已经整整十年了。这对于名牌大学的教师来说,可能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一个仅有十年研究生招生历史的普通高校来说,我这十年也可以说是学校在这方面发展的一个缩影。回首十年之进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中有几件事情一直使我难以忘怀。 从1做起 1998年,在数次折戟沉沙之后,学校终于通过了教育部的道道关卡,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安全是首批两个学科之一,我也顺理成章地成了首批硕士生导师。次年开始招生,当年报名者极少,考取者更是寥寥,安全学科只考取了一人,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导师数量大于学生数量的不可思议之现象。好在还有调剂,恰逢一学生考某校机械学科不够线,无奈调剂到我校,我才有了指导研究生的机会。虽然就一名学生,可也忙得不亦乐乎,再加上该生对安全科学不太接受,结果答辩不合格,只好延期半年,当时真有一种未敢翻身已碰头的感觉。好在该生认识转变,得以半年后顺利毕业,这才放下我一颗忐忑之心。后来其赴一高校任教,表现优异,令我十分欣慰,这是后话。 二度挑战 2001年,形势大有好转,学科一共招了9人,三名导师,也很巧合,正好每个导师各有3人报名。但录取后,却有1名学生找我要求换导师,不愿做我的学生,令我深感震惊。痛定思痛,我知道肯定是自己技不如人。面对挑战,唯有发愤,在帮助学生走向成功方面下足了功夫,使留下的两名学生终于学业有成。绝大多数学生对导师的选择是相当理智的,工作做好了,其余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我的导师生涯也从此开始了良性循环。 走向实践 初为导师,虽然兢兢业业,但总体起色不大,或者说亮点不多。一次偶然的机会,使这一切有了转机。那是非典肆虐之年,校园实施封闭管理。一天,突然接到科龙集团的电话询问研究生实习事宜。原来该单位急需招聘人才,意欲通过实习选拔,在求索东北大学未果后转而找到我们。当时我心情比较矛盾,一是风险,二是效果。但一位女生挺身而出,自愿赴广东实习才打破了僵局。临走同学相送,颇有点《大风歌》中的意境。实习中,该生表现优异,收获颇丰,最后签约上海一家外企,实现了较好的突破。我也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强化实习环节,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产生了极好的效果,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直面竞争 与社会接触越多,学生感触越深,心态变化越大。有的变得自信,也有的难免自卑。由于我对实习单位档次的要求,使得学生绝大多数情况要面对名牌大学学生的竞争。有些单位甚至根本不知道我们学校,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从对特色和不可替代性的理解,我当时很是自信,但只是理论上的。到底学生能否获得认可,用人单位能否摆脱对名牌的盲目尚且不得而知。但直觉告诉我,不崛起,只有沉沦。开弓没有回头箭是我当时对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最典型的还是我博文中屡次提到的小文。面对60多名名校学生的竞争,她开始退缩过,但接到冲锋号令以后,却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大获全胜。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直面竞争之人,尽管我们大多数一流学生都去了名牌大学,尽管我们存在校园文化的差距,但我仍认为事在人为,我有这个自信。记得一次两位学生考取东北大学后来告别,在鼓励之余我与他们相约十年,与我带的学生比成就,令他们惊诧不已。 两个中心 敢于面对挑战,当然是基于准确的定位。我一直认为,要想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导师,必须要树立两个中心。即导师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以能力为中心。只有围绕学生特点量体裁衣,才有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科研再成功也不是好导师。而学生的成功绝不是以发表论文做为量度的手段,更不能以考取多少博士为成功的依据。特别是像我们这类普通高校,实事求是地讲,绝大多数研究生不具备继续深造的实力,不是考不上,而是很难有所成就。但硕士毕业发挥专业优势,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出类拔萃却是完全可行的,而做到这一点最需要的就是能力。当然还包括自信。有一个在国外实习归来的研究生总结出自信、努力、专业六个字,我认为还是非常贴切的。当然能力的提高需要导师的科学计划与全身心投入,这方面自以为还是颇有心得的。 无怨无悔 回首十年,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每天的早出晚归,除了早餐,只有周六、周日晚上才能吃上家里的可口饭菜。一次次促膝长谈,一番番严格训练,付出与收获在很多人眼中是不成比例的,何况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完全认同。但我始终乐此不彼,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缘于我要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缘于骨子里的不服气。而最大的动力当然是学生的成功,颇有点捷报飞来当纸线的豪迈气概。现在我的学生大多专业优势明显,收入自然不菲,几乎都高于我这个25年教龄的教授,所有的付出在这些面前已经根本不值一提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古人最常用于激励自己的警句,也是我的座右铭。永远探索,永远前进,直至生命终止的一天。因为科学是没有边界的,学生的成长是没有边界的。
个人分类: 世事杂谈|5375 次阅读|3 个评论
青椒遇到90后-015-尝试新画材(续)
chchh2001 2010-1-29 12:16
个人分类: 青椒遇到90后|2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做老师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
cafe 2010-1-24 13:00
一个学期结束了,我所主讲的本科课程考完试,经过几天的工作,总算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都摆在我眼前了。浏览了一下全班同学的名字和对应的考试成绩,回想起平时上课时每个学生的的状态,我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失败感。我现在有些怀疑我是否真的在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记得考完试,就有一个学生跑上来跟我说,这样的试卷不适合大学的期末考试。当时我正忙着收试卷,我没有跟这们同学深入讨论。 我一直以为自己出的题目比较灵活,而且是自己精心构思,针对性很强。但现在学生开始怀疑了。那么我平时所鼓吹的那些时间管理;忍受寂寞,注重过程等是不是也是我的一厢情愿,所谓我给学生推存的这些好习惯通常都会让人坚持不下去自动放弃为止。那么我有没有勇气反思我向学生倡导的理念有问题,而不是坚持认为这些90后学生没有意志,懒惰。我庆幸我当时没有反驳那位同学。 以前我的确是自以为是的比较多,认为有些学生过于随性,不能吃苦。这两天与学生交流让我懂得90后学生身上有一些东西,我以前是没有意识到的。我和我那一代的人通常只知道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这样一句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却没有认识到在他们未来的道路上,走向成功的路有多条,谁说不可以快乐地的走向成功,幸福地享受大学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成长,把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大学几年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好好发展就是成功的,就已经是成功了。
个人分类: 日常生活|3969 次阅读|2 个评论
祖国在哪里?哪些人是真正的爱国?
热度 2 wangxh 2010-1-23 14:34
刚才看了陈儒军兄的《 什么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兼之前几天吵吵嚷嚷的“ 美国售台武器”与“谷歌的威胁退出”事件,引发的新一轮“爱国”讨论。加之 教育部 1 月 15 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于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有人认为,教育部等部委要求各学校组织学生“给祖国拜年”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很有必要 。 有话不说憋得慌!有鉴于此,鄙人提出两个纠结已久的两个问题:第一,祖国在哪里?第二,哪些人真正爱国? 许多人天天吵吵“爱国”,首先什么是祖国,这些人知道吗?包括许多“爱国”不离口的领导们!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爱国”呢?有多少中国人真的很爱国呢?如果有人问:“有谁真正爱国?”可能许多人会果断地答曰“我真心爱国!”。但是,扪心自问,仔细想一想,好好挖掘一下灵魂深处,回答真是肯定的吗? 中国的文化哲学决定了我们的爱国是与爱家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把爱国与爱家分开,大家想一想,我们真的很爱国吗?当外族入侵的时候最能显示到底是爱国还是爱家。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那么多卖国贼呢?大的,小的,直至小老百姓,所以真正的爱国者——岳飞、文天祥等才显得是那么的珍贵! 中国的当官的、富人不爱国,这一点根本不必论证。我们在网上大谈特谈爱国的时候,那些高官富商在干什么呢?他们想的是他们的官位能否保住,他们的财富是否不受到损失,国家利益,民族兴衰与我何干!谷歌的撤出中国,有人高呼“谷歌走了,损失最大的是中国!”我就纳闷了,到底受损失的是国家还是一部分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国家也不受损失,我个人也不受损失,而且更好——因为每年要求学生翻译外文文献时,再也看不到在谷歌上翻译出来的版本了(学生们就是懒到这种程度,一个“幽默”接着一个“幽默”,有时连捋都不捋一捋!)。凡是在困难时期领导人都是借助百姓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政权,而在和平安宁的时期又在愚弄我们效力;而在老百姓有困难的时候,就把我们抛到了九霄云外不会理睬!只是安抚!回头望望我们灿烂的历史,哪次历史的进步是统治集团做出的决定? 中国一般的老百姓不会爱国,因为现在国家没有出问题,他们可以正常生活。中国崇尚中庸之道,崇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般老百姓不关心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发展无可厚非,连高官厚禄者都不关心,何必要求老百姓呢?中国的老百姓只有到了家庭无法存在下去的时候才爱国,因为反正都是消亡,还不如拼死一搏! 在中国,真正爱国的人是有文化、有理想、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和有良知的、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中国的这部分知识分子都是“贱骨头”,明明与自己无关(其实是想参与,可根本没人搭理),却非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自己总是把自己当回事儿。中国自古以来,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觉醒了的老百姓在教育青年一代,让他们有理想、爱国、有责任感!或可说,是他们在推动中国历史在进步!他们应该是毛泽东说的风流人物! 长大后,他们的自尊会在哪里呢? 这就是尊崇古文明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祖国、祖国在哪里呢?其实,祖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只有心里装着祖国,才可以谈爱国,否则就是自欺欺人!在封建社会里,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许多人把爱国与忠君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最本质的爱国思想教育。就像教育部号召的“各类学校组织学生 给祖国母亲拜大年 ”——这不是纯粹 TMD 扯淡吗?鄙人想问一问你们新组阁的教育部领导,你们打算如何给祖国母亲拜大年?纯粹一帮神经病! 可能有人会问:博主,别光知道指手画脚,你自己爱国吗?鄙人回答是:爱,从心底里爱。不过,爱国的方式不同。在我眼里,我的祖国就是我的学生,或者说学生就是我的祖国。可以试想一下,一个连自己的亲学生都不爱的老师,他能爱国吗?——所以,对我来说,爱学生就是爱国!【另外,鄙人认为,根据中国国情与传统习惯,寒假期间也就是春节期间,不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最好时机,倒是进行尊老爱幼教育的最佳机会。“养家糊口、拉扯孩子,老人们一辈子不容易”,教育学生孝敬老人是必要的。所以每逢寒假,每个研究生专款 200 元向父母表示一下孝心。】 周杰民:组织学生给祖国拜年很有必要, http://www.dzwww.com/rollnews/news/201001/t20100121_5509874.htm 杭州小学生参加古礼入学式 穿学士服(组图), http://hb.qq.com/a/20090902/000197_1.htm
个人分类: 心之悟|4632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载] 美国学生
liuxiaod 2010-1-22 10:47
对话丘成桐      问:您在西方学习工作40年,您认为中国和美国教育最大的不同在那里?      丘成桐:美国很多的学生都无所畏惧,可以说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有无比的勇气去做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而中国很多的学生必须去满足考试的需要。
个人分类: 教育|1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师“被迟到”、学生“被学习”的时代
wcz3 2010-1-14 19:56
考试迟到了,还找歪理由,现在的学生真牛。 某大学一位学生迟到,用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请别把我赶出教室!一文将该老师告到校长处,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网络上引来几乎一边倒地对该老师的讨伐。然而,真相告诉了大家,原来是e人先告状。这位老师真冤,被迟到了一把。 实际上现在学生也可怜,家长强迫学习,老师强灌知识汤,被学习的一代啊!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3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名中国学生对日本记者的回答 不带一个脏字,牛!
brbaba 2010-1-10 15:30
日本共同社记者小泽一朗到北大进行突击采访。在南阁(国际合作部)门口,小泽一郎采访了一小个子男生(后证实该男生为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纳海?)以下是现场原版真实问答记录: 问:你支持抵制日货的这种观点或行动吗? 答: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个体都是自由的。我无法左右别人的思想,也无权控制别人的行动。 问:你如何定位中日关系? 答:客观定位,平等互利关系。 问:从学生的角度看,你认为两国关系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答:显然,日方在很多方面做出了错误的言论和举动,而这是我们不能接受和容忍的!一句话,改善中日关系需要日方正视历史,拿出善意和诚意。 问:你个人使用日货吗? 答:有,马桶。(在场学生大笑) 问:那你告诉我,为什么日本的马桶会比中国的好? 答:在中国,这种话题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在公共场合提论这种话题是很变态的。(笑声)当然,我不知道是你有这样的嗜好,还是贵国有这种习惯。(笑声) 问:关于历史问题,中日两国是否有途径可以卸下这个沉重的包袱? 答:请注意你的用词!我不同意你的这种说法。你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在诬陷中国。自古至今,中国从不存在什么沉重包袱。中华民族是心胸开荡,豁达前瞻的优秀民族,宽厚待人,睦邻周边是中国的美德。因此我们正视历史,但绝不以怨抱怨。我们容忍和解,包括对待日本。请问,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包袱是什么?中国人民做过对不起日本的事吗?问题恰恰是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不正视历史,在中国烧杀掠夺,疯狂地要灭绝中华民族。犯罪的日本不向中国和中国人民认罪赔偿损失,还要叫嚣海外出兵扩疆,分裂中国,霸占中国国土,激怒中国人民。这样的史实太多。请问,这是中国背历史包袱吗? (在场学生鼓掌) 问:我也经常看新闻,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生产事故频发,死亡率想必不会低吧? 答:同你们国家一样,每人死一次。 (笑声、掌声) 问:在中国大学校园里,学生自杀频繁发生、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 答:事实上,学生自杀最多的是在你们国家。许多稀奇古怪的自杀方式就是你们国家的自杀一族发明的。在联合国公布的相关资料中,日本的自杀率排名世界第一。我不知道你手上有什么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我国的校园自杀事件。毛泽东主席有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希望你做客观真实的报道。对你刚才提问中使用的词语我有必要纠正,在中国汉语语法中,频繁发生和屡禁不止是重复累赘,用词错误。而且,你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掌声) 问: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非法窃取日本的机密情报,你知道吗? 答:我无法核实你的消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种荒唐说法就跟布什打伊拉克是因为萨达姆偷了布什家的高压锅一样可笑。 (现场大笑) ----转载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217 次阅读|3 个评论
好 借你二分
malidan 2010-1-10 09:39
好! 借你二分 老师,我想跟您商量个事。下课一位男同学一脸认真的来跟我说。 说吧。我微笑着,因下课常有同学找我侃的。 这次市统测我没有考好,只考了58分,您可以借我二分吗? 说个理由。向我借小钱的学生时常有,向我借分数的学生第一回碰到,我来了兴趣。 借分如借钱,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在考虑着。 原则问题我是向来什么也不用商量,此外什么都可以商量的。 这个我明白,我现在借2分,期未最少以10还2,您看这样行不行?因这二周我不用天天去艺术老师那学画画了。 好!借你二分。考虑到这个同学的偿还能力与诚信度,我爽快的答应了。我向来就倡导快乐学习与赏识教育的。 谢谢老师!他欢快的走了。 于是我把试和马兄的诗改一下赠送给这个班的学生: 甜酸苦乐从容过,峻峭平川一路歌。 他日得失随意去,今朝成败不逐波。 纶巾羽扇从来少,冷雨青灯自古多。 无悔青春寻梦里,恬然书海笑天河。
个人分类: 杂谈教育|5056 次阅读|14 个评论
14岁数学神童成剑桥237年来最年轻学生(图)
XUPEIYANG 2010-1-9 15:19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9日01:19 金羊网-新快报 阿伦费尔南德斯   据新华社电 英国一名14岁少年收到剑桥大学有条件录取通知书,成为剑桥大学237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大学生。   这名少年名叫阿伦费尔南德斯,去年已通过剑桥大学招生考试。由于他已通过高级水平考试中的两门数学测试,在接到剑桥录取通知书后,他只须再通过高级水平考试中的物理测试就可迈进这所世界名校的大门。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学院教授戴维卡德韦尔说,一旦他满足录取条件,学院欢迎他今年10月入学就读。   神童的父亲尼尔费尔南德斯说,如果儿子顺利入学,将是这所名校1773年以来年纪最小的本科生。英国18世纪至19世纪政治家小威廉皮特当年曾以14岁之龄就读剑桥,20多岁即出任相当于现在英国首相的职务。据悉,费尔南德斯没上过学,而是在家读私塾。2001年,年仅5岁的费尔南德斯通过了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数学科目测试,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3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为人们提供着便利,也在伤害着我们的学生
wangxh 2010-1-8 21:34
俺是如何走进科学网的,兼谈网络对学生的诱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逐渐离不开网络了。网络宇航、生物、信息三大最高尖端科学技术中离大学生最近的高科技,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量比其父辈和祖辈不知道爆炸了多少倍。但是 网络也是每年大约吞噬掉数十万大学生的恶魔 。当然,网络的出现更多的是造福人类,它的魅力、它的诱惑力、它的超人类作用,有目共睹,资源共享真正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程度。 科学网人(不知道鄙人够不够资格)谈科学网事儿,就拿鄙人被科学网俘获来说吧。鄙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网上溜达,不小心触雷也可能误闯科学网留下痕迹,也可能是科学网普遍撒网【如果是的话,很感激这样的撒网】,反正于2008年1月2日收到一封邮件,如图所示: 说实在的,当时根本没有瞧得起这个科学网,主观认为肯定是忽悠人们浏览、以增加浏览量赚取广告费的垃圾网站。但点击连接一看,自己马上反省到自己小人了。科学网正是鄙人这无名小卒所梦寐以求求之不得得陇望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网站也,于是就有了每次收到科学网email必浏览的习惯,当然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东西喽。最重要的是, 十 几年前立下的 燕雀之志潜心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时有的孤独之感从此消失,科学网里比自己做得更好的老师--大有人在 。(其实心里特别想说做个优秀的教师,但是自从来到科学网安家之后,一点儿自信也没有啦!) 当然此间也看到许多老师的博文与博客,了解了一些博主。记忆中好像第一位留有深刻印象的是 徐坚 老师徐老师的 材料科学大师 组博文都保存到计算机上,因为徐老师是研究材料的,又是金属所的。而鄙人对金属所比较熟,认识所里不少人,知道所里不少名人;加上鄙人是学材料的、教材料的(在科学网鄙人可不敢说自己是研究材料的)。慢慢地又认识了大哥哥似的 王德华 老师、儒雅的 武夷山 老师、万宝囊似的 陈安 兄、马克思主义者 周可真 兄、感觉好像有共同关注的 陈儒军 兄和 吕喆 兄,当然少不了谁见谁爱、总能让人发笑乃至喷饭的 吴宝俊 和 李亚辉 两位老弟。 【 修饰语纯粹个人臆断,如果您不高兴,鄙人马上修改。当然当事人看不见是最好的啦! 】 就这样,就离不开科学网了。可是鄙人先天不足总爱嘞嘞, 只当看客的滋味实在难受,有话说不出来憋得慌! 这样于2008年6月注册,但开始不太会弄,评论倒是可以了,但总给他人做嫁衣裳,怎么搞也不能发表博文,急得俺直接给编辑部发email谁让他们向鄙人投递诱饵呢!后来在科学网编辑的帮助下,正式建立科学网博客可是时间已经到了公元2009年4月15日,以一篇矛头直指现在某些教师不责任为主题的博文 教师物是人非 !? 开始了。俺堂堂的一个纯爷们儿,自认为最倔的东北籍山东人,就这样被科学网俘获了。 鄙人为什么能够被科学网俘获呢?当然是因为自己的兴趣与责任。但是,也就是这个互联网,已经或正在吞噬着每年以数十万记的青少年。孩子们可不管什么责任,只顾兴趣。互联网上的诱惑简直不胜枚举,而且大多数是针对青少年的,甚至比毒品更可怕。因为吸毒是犯罪,可是上网连犯错误都不是,如果时间、地点适合的话。大家可以调查一下,哪个网吧离开学校能够生存?哪个网吧没有残害过大学生?鄙人曾经不仅一次的设问:不要狗屎理论产生的那部分GDP,救救我们的大学生,政府某些部门能答应吗?自己马上就做出否定的答复:不能,绝对不能! 就像 赌博 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吗? 就像 毒品 我们也真的没有办法吗? 就像 蓝色 我们还是真没有办法吗? 为什么我们过去都曾经做到过呢!?
个人分类: 社会|4163 次阅读|2 个评论
善待研究生,慎用淘汰制
lihf 2009-12-29 14:42
研究生是我国科研的主力,待遇低且压力大,属于弱势群体,不少博主认为应该严格教育,采用淘汰的办法提高研究生素质.笔者认为,该想法的初衷是正确的,但应善待研究生,给学生一个更宽松的环境,可能比单纯挥舞淘汰的大旗更有说服力;原因如下: 1,相比学生, 老师的素质可能也需要相应提高 .从山东潍坊学生被冻死,某些一流学校负面报道等一系列案件说明,可能问题不仅仅在于学生;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责任,提高老师的素质可能比单纯要求拔高学生素质更好. 2. 大环境下潜规则的左右,使得科研的评价流于形式 ,往往有些背景或人缘好的学生在获奖等比赛中容易胜出,如果忽视该项, 淘汰的很可能是未来真正的学术精英 .更何况,目前对科学评价采用SCI或同行评议的方法本身尚有争议.怎么评价比较科学还需研究. 3,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需要逐渐提高情商和承受力.没有合适的心理辅助, 一旦被淘汰,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社会问题 . 4研究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可能面临更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应着手提高和培养手边研究者的科研能力和适应能力,而 不是 采用 掐尖,淘汰 的办法选择现有的劳动力. 本文并非说导师就不要严格,或不能淘汰学生,而是采用谨慎的态度,善待学生.
个人分类: 建议|35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考试(3):辅导员的话,使我不寒而栗
wangxh 2009-12-26 23:37
领导特别器重,今年给委任一个班导师顾问称号,自己对学生戏称班导师助理。这样与学生沟通起来也就名正言顺了,中国人做事历来讲究名不正言不顺嘛。【 其实鄙人也知道,这样有些不务正业,谁让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呢! 】 班导师,跟着国外导师制的鹦鹉学舌式产物,由于学生太多,根本无法导,故鄙校给一个班配比一个导师导学导研到就业,大多数是专业年青教师。并 明文规定,年青教师不当班导师,晋职称不予考虑 。又由于年青教师本身就自顾不暇或者没有成熟,所以给鄙人委任一个闲职。好像不少学校都有,只是形式和人员不同而已。 坚持了数年的英语朗读小组今天照样进行,虽然今天是爱人和毛主席的生日,给他们煮好鸡蛋准备 滚运 ,自己像往常一样就到学校实验室。当然昨天晚上已经得到老婆大人的许可,否则接下来这一年就甭想消停了。 由于担任班导师助理,英语朗读小组吸收了几个一年级小朋友。活动结束后,一个学生非常着急而焦虑地说:老师,您能不能帮帮我们班的五位同学?我笑着回答:能呀!我是干什么的?不就是为帮助学生而生的吗?我们宿舍8个人,大学化学5个人不及格。他们天天上网,根本不学习,估计高数与英语也得挂,怎么办呀?是真着急的样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他们平时不好好上课,经常旷课,经常上网吧,而且合伙去...... 打断问道辅导员为什么不管、不知道吗? 他们本来打算考试时抄一抄,但辅导员说:拿小抄是万万不行的,万一被发现就死定了(没有学位了)。不过呢, 交头接耳、互相帮助一下还是可以的 ...... 我吃惊地赶紧叉过话来问道:什么,什么,交头接耳? 学生接着说:反正大概就这个意思,我们都听出来了。 这时,我已经再也听不到学生在说些什么,脑袋里只有辅导员的话,真是欲哭无泪、不寒而栗啊!一个孩子,培养成大学生,承载着多少人的希望,又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心血,辅导员的一句话让这些全部付之东流了...... 写到这里,想起了一个几年前的故事:日本留学八年的博士后,在囊中不再羞涩之后,打算回国效力。但是女儿从3岁开始在日本生活,已经成为一个纯日本女孩。两口子用了半年的时间,终于做通女儿的思想工作,于是举家过洋回到中国,又用了2个月的工夫买房子、安家、给找女儿合适的学校一家汉语、日语双语中学( 中国这种自动接受文化奴役的学校到处看见 ),一家人开始了当家做主的生活。上学第一天,女儿来到学校,老师、同学都很和蔼可亲,中国人的崇洋媚外心理随处可见。班主任老师马上过来关心,话说的非常实在:黄菲菲同学, 你在日本过的好好的,回什么国呀?人家想出国都出不去,你怎么回来了呢?你爸爸妈妈怎么样想的呢 ?......一顿连珠炮似的问话把孩子完全问懵了,人家日本孩子哪里明白这道理呀!中午马上给爸爸打电话要回家,回到家后提出条件: 要么我们一起 回 日本,要么我自己 回 日本,反正我不在 你们中国 了 ......这位老师实在没办法,卖掉房子、辞掉工作,携妻带女又回到日本。 再回来说我们的学生。由于辅导员的告诫学生没敢准备小抄;又由于 辅导员的传授技艺学生们准备交头接耳 ;最后由于监考老师太严学生们没有互相帮助的机会,所以34人的班级,有7人大学化学不及格。 班导师助理也不能白当啊,赶紧把五大金刚叫到办公室。本来认为困难很大的集合,没想到10分钟左右都到齐确实出乎鄙人的意料,真的很感动要知道,如果他们就是不来,现在鄙人是一点辙也没有啊!这点小事儿再一次证明: 学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教师 !【当然,也别吹,今后还不知道会如何呢】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讲讲大道理,说说大志向,进行 一番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这一招儿很灵,许多学生都是用此招儿教育过来的,因为他们从小根本没听过这么新鲜的玩意儿。唯一可惜的是自己不是共产党员,可能效果打点儿折扣) ,五位学生表示愿意改邪归正,也只能看以后的效果了。 脑海里不断闪现的念头,如果大一上学期,最重要的三科数学、英语、化学就不及格,那么这个大学还怎么读下去啊?
个人分类: 教之道|5142 次阅读|9 个评论
谁能帮助一下这位伊拉克的研究生?
wangdh 2009-12-25 23:43
谁能帮助一下这位伊拉克的研究生? 今天这里是安息日。上午写了几句胡言乱语,就决心到俺客栈后边的大峡谷底下去看看。这几天俺知道了,这里可是个旅游景点,周末热闹着呢,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还嫌荒凉。 今天,俺的研究组新年聚会,老少三代每年一回,这回俺缺席了。可是今天怎么特想念国内的美味。这里没有猪肉。祝福他们吧。俺也发话了,一定要吃好,还要喝好,尤其俺那两位敬爱的老先生,这些年来默默支持着俺这个集体,视每位研究生为自己的孩子一样,都是那么慈祥那么耐心地开导和鼓励。这么多年,没有听到他们对俺的学生的一句埋怨的话,都是表扬和鼓励。俺特感动。这个时候,学生们是应该感谢两位可爱的老人的,好好敬他们两杯啊。 刚从外边回来,信箱里有一封信,估计是位伊拉克小伙子的。本以为是垃圾邮件,细读之下,估计不会是假的。以前来自非洲国家的 mail 多了去了,都是说由于受到迫害什么的,想让你帮忙转移大量美金,转到你的帐户上,你可以分成一部分。俺从来就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也就从来就不细看,只要看到有美元符号和数字,一律删除。至于有些 mail 说你的 email 地址获得了国际互联网大奖,那更是胡说。 闲话少说,这位名字叫 ahmed aboody 小伙子的信是这样的: Good morning or good night , I student master's degree in Baghdad university I study about subject compensatory growth on some animals aquatic and relationship on change in body composition, 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sm parameter. however, I ask you if can sent to me reference (all available in fish, shrimp or any aquatic animal ) and any year ( old , new ) because I cant buy this reference ( I dont have money and my college dont have allowances to buy the journals ( in fish field ) for provide reference to our student scholar . All my job for discovered new way to defining this phenomenon in aquatic animal . Notice: I have a power to do my work without wearily and i apologize if I have some error on write this message ( its first message for me ) . I dont have any way to obtain this reference except this way. In the end, I thank you for reading my message and thank you if you sent to me reference or dont sent. ahmed aboody student master's degree 英语语法不是很规范,但是还是很容易理解的。我试着翻译一下: 【 早上好或者晚上好: 我是一名巴格达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的论文题目是:一些水生动物的补偿性生长及其与身体成分、生理和代谢参数之间的关系。 我写信给您是希望您能帮我寄点参考资料(关于鱼的、虾的或任何水生动物的),哪一年的都可以,新旧无所谓,因为我没有钱买这些资料,我们的大学里也没有钱给我们学生订阅这些鱼类学方面的期刊。 我的工作是希望在水生动物中发现一种新途径来定义这种现象(估计就是补偿性生长的现象)。 特别说明的是:我有足够的精力做好我的工作。我很抱歉我的文字会有一些错误(这是我第一次写信)。我实在再想不出其他办法来获得帮助了,所以写了这封邮件。 最后,我谢谢您花时间读了我的信。不管您是否能给我寄一些资料,我都十分感谢您。 一个硕士研究生: Ahmed Aboody 】 学习水生生物的朋友或者其他能提供帮助的朋友,如果可能的话,您试着帮一下。我也不知道真假,希望不是假的。 联系地址是: ahmadaboody@yahoo.com 在圣诞节收到这样的邮件,不管真假,都让人挺伤感的。战火中的研究生,什么都缺的。有时候,有文献读也是一种幸福啊。 (王德华 2009.12.25 ) (照片来自网络,特此说明)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664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做一位有心人
kksonne 2009-12-21 21:17
盛弘强 2009-12-21 应学生医学进展研究会的邀请,我于上周一(12月14日)晚上给低年级的医学生们做了一次讲座,题为做一位有心人,主要涉及科研选择与职业规划,大约有近百位学生来听讲。90分钟的时间交流颇为融洽,学生提问也很积极(庆幸没有太让学生失望)。不过也没想到, 周末收到一位细心的学生给我发了一封邮件(原始邮件): 盛老师, 您好,我是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赵XX,周一晚上听了您的讲座,课后也浏览了您的博客,有以下几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1,关于MD与PHD以及医学生出国的问题 2,学习与工作兼顾(您当初是学生会主席又拿到竺奖) 3,关于信息能力的培养 4,关于临床医生搞科研 5,关于医学生学业规划 由于问题较多,若您有空学生更期待能当面向您请教,谢谢。 学生:赵XX 约好今天中午吃饭时间谈一下,学生如约来到办公室。尽管外面天气有点冷,实验室3楼外的大平台上还是阳光照得很惬意。针对那些问题我单独和他谈论了有半小时, 因为下午另有安排,不得不中止了谈话。 我当初只觉得这是我所咨询过的许多学生中的一位,并对他做了鼓励。 晚上很意外地收到他与我的谈话内容的邮件(原始邮件,未作一字修改): 盛老师: 您好,今天中午很感谢您能抽出时间详细解答,从谈话中学生主要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学位与出国 a 拿到MD后,不盲目追求PHD,工作后可通过深造、进修、学术交流来提升科研水平 b 出国与否涉及因素很多,现在可做各方面准备,到时看实际情况 c 想一想出国后与出国前可带来哪些变化,几年后与现在比自己会取得哪些进步 2,关于学习与工作 a 本科阶段可参加些社团活动建立人脉、提升组织领导能力,研究生应重点放在专业上(事实上关于学业规划自己想过很久,前三年是横向铺开、全面发展,大四在逐渐过渡并掌握英语、信息检索、科研相关软件等工具,后三年想纵向深入、求专求精) b 做事要有计划性,要迅速转换状态,要投入、重效率(一直以来自己每周末会把下周工作理一下,学期末会对该学期总结收获与不足并对下学期做整体安排。而怎样确保计划的完成,特别是在如何恰当地处理杂事及外在干扰上还需要下功夫,也想听听您的看法) c 平时做好记录和积累,注意细节(自己也都详细记录或保存着大学里参加的各类活动资料,以及平时的一些思考和想法,身为经济困难生自己还认真记录着大学里花的每一分钱,此外每次好的讲座或与长辈的谈话笔记也都保留着) d work hard,play hard(中午本还想询问其他问题但能看出您对工作时间的重视,这也是效率与投入的体现,这方面也要向您学习) 3,关于想法 a 有好的想法,但要看有何新意、能否实现以及能否做深入,要认真查文献,做别人所未想或未做深入的方面 b 自己的想法与大环境的发展需要相联系才更有实际意义 c 有好的想法,平时可先一点点地写,等有机会可申请课题来实现想法 4,关于研究 a 摆正观念:临床各领域都可以搞,问题在于自己是否认真查阅文献 b 科研的方法、思维是相通的,至于搞哪个方向对于学生并非太重要,基本的如文献检索、设计、统计、写作及投稿等要先掌握 c 长期关注科学网等网站,这也是信息能力的一种体现(学生目前在修医学信息学,认识到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评价的重要性,也在往这方面努力) 5,此外您给出了两个题目 :医学生毕业的出路及压力(比如可从不同科室不同地区不同学制不同时代等考虑),博客在教育中的角色(比如可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入手),给学生点时间先作了解,考虑过后若想做学生会主动联系您。 再次感谢! 学生:XX 我很是感慨很少有学生在一次普通的对话后,这么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并向我及时汇报自己的思路(其实我对他并未做任何要求)。 我也感觉到了老师一个微小的举动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甚至是他的未来选择 。明天中午吃饭时间还有两位学生会来聊一下,希望对他们有帮助。
个人分类: 研究体会|5325 次阅读|2 个评论
考试(2):考试结束了,心情又沉重一层
wangxh 2009-12-21 18:44
课程授课与考试结束了,精神与四肢放松了,但心情却又沉重一层!《课程教学总结》里没认真写的,也不敢写,在这里分析一下。 试题真的很简单,但没有考试范围即试题及标准答案,然后从中出一部分或全部(好像很多学校和课程都这么考试)。 题型2种(1)简答题;(2)分析说明题。 试题性质(1)概念题,涉及40分记性好的、能背题的、考前突击型的学生拿下35分左右不在话下;(2)理解题,涉及46分上课认真听的、理解能力强的、基础好的学生拿下40分不成问题;(3)与作业相关题,涉及35分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应该全部拿下;(4)智慧题,涉及15分属于课程里稍微带点脑筋急转弯,比如生产化妆品/涂料用的粉体颗粒哪种形貌最佳、如何理解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等。这类问题不会答,就不应该得90分(各类题有交集)。 卷面成绩:最高分78分,70分以上2人,60-69分3人,50-59分6人,40-49分4人,39分以下6人,最低分16分,共21人(1人第2次重修,1人试读欠学分过70分,2人降级管理欠学分过40分,1人欠学分20左右,4人欠10多个学分;考研者8人不一定不欠学分)。【考试合格者,只有5人;真正可以通过课程考核者理应9人;稍微顾及一下成绩正态分布的科学评价,以及不及格率不能太高的潜规则,最后上报成绩 仅仅8人不及格 !如果什么时候教务抽查试卷,得到的结论肯定又是: 不及格率过高 !】 可喜之点 :(1)那个 试读者 竟然及格啦!此君创造过连续在网吧1个月的记录,甚至连睡觉都不回宿舍;从二年级开始,此君旷课是正常的,上课倒成了极特殊情况;上学期经鄙人点化之后,此次竟然全勤!(2)不及格率虽然很高,但学生一般能够理解,有的学生甚至说,被王老师抓住补考,我没有怨言,成绩是公平,自己也确实没努力。可是有的学生就是不明白,理解不理解老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到一些知识。(3)出勤率极高,但出身不出脑。无故旷课1人次,考驾照旷课1人次,党员会旷课1人次;疑似甲流病假1人3次,找工作事假3人次,到课率98%。虽然开始时对学生的要求的确铁面无私,甚至 严酷无情 ,到后来学生来积极上课主要是因为王老师上课还是可以听听的、不来上课不好意思,有点儿对不住慧哥之类【没大没小、没老没少,跟我女儿一般大的年龄竟然称鄙人为慧哥,哼哼,考试的时候决不轻饶!】 郁闷之处 :(1)问 重修者 为什么不来上课?答曰:重修课太多,课上不过来。为什么没及格?答曰:老师,我背题了,但没背着!(2)问 考研者 为什么不及格?答曰:考研复习太紧张,没投入太多时间,自己认为能够及格,谁知......;(3)问 没签到工作者 为什么不及格?答曰:工作没着落,那有心情复习考试,再说即使考试及格,也不一定签到工作( 理直气壮地 )! 鄙人对曰:对呀,考试成绩都及格的确不一定签到工作,但是 不及格的话用人单位一定会请你去吃香的喝辣的 !(4)上课时问过一个问题:石灰石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大多数学生竟然不知道啊,同志哥呀,令人郁闷啊! 《课程教学总结》对课程教学工作的建议:(鄙人只写一句话)没什么建议,只有苦闷与疑问:我们培养的是大学生吗? 表面原因 :学生们已经习惯于根据考试范围背题,没有范围就不会复习,甚至干脆拒绝认真复习不及格也不丢人,死猪不怕开水烫,虱子多了不咬人,债多了不压人,谁怕谁呀! 根本原因 :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是来学知识的,而是来考取文凭或者说以金钱换文凭的。深层次原因是教育观点与培养理念存在严重问题,我们不是在培养独立思考与独立行为的大学生,而是在封建思想下教唆孩子们如何谋取功名与升官发财! 鄙人不是一个好的教育者,没有教好学生们,请大哥大姐帮帮忙啊......帮我事儿小,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啊?!
个人分类: 教之道|5560 次阅读|7 个评论
俺也来谈谈本科生上Nature
wangxh 2009-12-20 15:55
某 大学的本科生参加的论文上《自然》杂志了,国内一片喧嚣助阵的多,反对的少;热血的多,深思的少这为高校之间竞争的新炒点本科生论文上《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杂志算是拉开了大幕,接下来就是大战可能会影响那个狗P不是的学校排名啊! 在网上乍一看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炒作!打开连接一看,进一步确认就是炒作,不是炒作校长出来说什么,中国的大学也不是没有人发自然与科学( http://news.sina.com.cn/s/2009-12-13/032219248170.shtml )。 提起这些专门吸引人们眼球的炒作,各行各业都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想一想当年的足球,炒作希望之星(当时有个李华筠,与贝贝托、范巴斯滕等齐名)、黄金一代、超白金等;后来又炒作世界杯,我们不是也去过一次吗?世界杯了,又当如何?现在呢,还有几人对中国足球抱有幻想?回过头来说教育,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在炒作的奥赛,中国的奥赛金牌早就是全球第一了,国内名牌大学几乎接纳了所有的奥赛优秀选手,可怎么最早的世界奥赛冠军未来的(当时)科学巨匠怎么都销声匿迹了呢?现在这些人可的确到了在《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专业期刊上出菜的时候啦,可不是仅仅为炒作而挂个虚名的! 其实,中国本科生论文上《自然》,并非今天才第一次。早在数年前,复旦女生孙轶如就以第1作者的身份将论文刊登上《自然》杂志,英国BBC称她发明的OLED发光器使传统的照明器件黯然失色,是聪明的中国女孩。但是,又能怎样?中国的学术生态环境依然恶劣!( http://www.oeeee.com/a/20091214/816696.html ) 看到这些炒作,想起了王安石的《伤仲永》。好好的一个孩子,愣是被炒作活活给害了。一个科学天才,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篇《自然》或《科学》论文,更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功和优良的土壤与氛围。我们真的为他们提供了这种氛围了吗?在整个荒芜的沙漠中真有那么一小片绿洲吗? 看着高中生愈演愈烈的奥赛,想起了揠苗助长这句成语。孩子们为什么奥赛?不是来自于对数理化生物的爱好,而是为了省力考上理想的名牌大学。当年的少年班并没有造就一批批科学人才,而是产生了一群小老板!同样现今的奥赛金牌也没有进入前沿的数理化阵地,而是到国外成了低级打工仔。有的在国外混不下去(不是他们笨,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锻练,在竞争更加剧烈的人生地不熟的环境里,他们的生存的确很成问题!),摇身一变,变成回国效力的海外归国学子;当国内也不好混的时候,他们又从海归变成海待;当国内业内人士逐渐成熟,也要看水平再讲待遇的时候,他们又郁闷了,又由海待变成流浪者流落在街头、甚至一跳了之。 鄙校有一科学者(在《科学》是发表论文的人之简称),当时参加了外单位的科研小组。由于鄙校是署名第3署名单位( 此文共13位个人署名,7个单位署名,请原谅不便透露该文 ),这下可乐坏了有关部门与领导。当时鄙人就想,这是他自己的能力,还是合作者的贡献,用时髦话就是被科学一把?一阵子宣传、鼓动、吹嘘之后,什么百千万、什么优秀教师、什么劳动模范呀,凡是能够被的荣誉与地位,学校毫不吝啬。但三四年过去了,不用说《科学》,好像就连像样的SCI都没有啊(而当时所在的课题组却有好几篇中的)! 还有一位自然者(含义同上),是在香港某大学做博士后时的科研成果。当签约到鄙校时可能根本没想到论文能够在《自然》上发表。当得知文章被录用后,马上加上鄙校署名,但前面已经有4个单位了,怎么办呢?领导有办法呀!只要不去争第1署名单位,其它单位对第2与第5也没有任何异议,这样鄙校就成了第2署名单位。这位老师人的确不错!可是学校有关人士马上嗅到可炒作之点打算立即为其花数百万购买设备,专门《自然》或《科学》!多亏这位老师心里有数,马上谢绝了这种不靠谱的支持。 鄙人不是怀疑我们两位老师的能力与水平,但他们的杰作必须由课题组的小氛围支撑,没有一定积累的科研团队沙丘之上盖高楼大厦是能够实现的吗?研究材料三大常规武器显微镜、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而我们只有显微镜,大家说说,就这条件还天天想《自然》、《科学》,是不是脑袋有问题?一份很容易的考卷,只有1/5学生基本掌握的课程,而学校却天天逼迫教师想如何SCI、EI,这样的大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中国需要《自然》、《科学》论文,可是我们更需要能够创造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的氛围与环境; 中国大学或者中国的确需要更多的SCI论文,可是我们更需要更多的真正的大学毕业生。 这个学期考试完毕,在教学总结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对教学工作的建议)没有什么建议,只有苦恼与疑问:我们培养的是大学生吗?(卷面及格率只有20%)
个人分类: 科研|11403 次阅读|12 个评论
关于中国的股市
huguangwei 2009-12-18 20:42
今天给学生上课,谈到IPO,谈到Google的IPO,谈到中国的创业版,谈到中国34只蓝筹股市盈率不足20倍。。。 又谈到中国股市在2008年的悲壮故事。 先声明,我是不投资股市的,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投机型的人,严格来说我的性格中没有投机元素。这句话不管在熊市还是在牛市,朋友、同事谈及此话题,我都会重复。这样说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告诫自己不适合投资股市,二是提示朋友,没有投机型的性格,请远离股市!今天讲给学生,也是告诉他们这一点,如果想通过股市投资,请谨慎!中国股市不比美英股市,在严格的监管机制下,英美股市的股票价格基本能反映企业的价值,因此只要了解一些企业,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掌握一些股票市场运作的方法,一般都能比存银行有好的收益。中国股市不一样,没有规律、信息失真、市场失灵等,不懂股市可能碰巧能赢一次,但不会有第二次;懂股市可能一次都不能赢! 我并没对中国股市失去信心,但目前来看,这是一个投机俱乐部,是投机型人才的竞技场! 当然,这里投机不是个贬义词,意指能见微知著、明察秋毫、理智冷静、果断诡谲。 通过近10年(1999年华泰推出模拟炒股系统,我就开始玩;其中有家人、朋友、同事涉入其中)的观察,我越来越坚信:中国的股市是一个投机型的市场,奔着投资的心态去的,都不适合;奔着投机去的,不是投机型的性格也不适合。当然,具备投机型性格也未必适合。 随便聊聊,抒发胸臆!
个人分类: 时间漫谈|3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师吃学生与学生吃老师:吃的意义与性质
shxzhang 2009-12-11 09:19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十一月二十六日 ,先鉴在科学网发布《吃研究生的导师与吃导师的研究生》。 随后,科学网出现几篇讨论老师吃研究生与研究生吃老师的博聊文。 十一月二十九日 :能吃老师的是好学生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4899 ); 十二月五日 :有货色给学生吃且甘心情愿被学生吃的导师才是好导师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371 ); 十二月六日 :好导师应该让学生吃什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550 ; 十二月七日 :教学相长是导师与研究生互吃的最高境界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6742 )。 七日那篇博聊文认为这一话题缘自《吃研究生的教师与吃教师的研究生》,如果确实如此,先鉴感到十分高兴,因为先鉴触及到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和一个多义的隐喻概念。实际上,几位博友讨论的吃与先鉴的讨论吃,意义有相当区别,甚至基本上不同,正好形成吃的汇释,也正好形成对的吃的汇评。 几位博友讨论的吃,基本上都是广义的,即信息、知识、方法与技能等的吸取以及由此而获得的道德、学问与能力的提升。在广义的吃上,学生会吃老师才能成长与进步,能让学生吃饱与吃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老师会吃学生才能教学相长。 在广义的吃上,对于让学生吃饱与吃好,先鉴举双手赞成,并且一直实践着或行动着:认认真真地教每一门课,认认真真地指导每一位学生(列于门下的与未列入门下的,有求必应),并且,如《吃研究生的导师与吃导师的研究生》一文所说,在论文问题上,无论我给学生多少建议,无论我给学生论文做多少直接的与间接的修改,均不参加署名。 吃还有狭义的。《吃研究生的导师与吃导师的研究生》中反对的就是狭义的吃,有明确的界定,是剥夺心智资源,是侵占原创性思想成果。这样的吃,无认是老师吃学生,还是学生吃老师,都是一种学术行为不端,甚至是一种学术腐败。对于这个意义上的吃,先鉴态度很明确:决不吃学生,决不让学生吃! 先鉴决不吃学生,既是受榜样的影响,也是受个人价值观的左右。榜样很多,有熟识的老 师彭燕郊 先生,先鉴在写师长杂忆《彭燕郊,一个铺路修桥人》长文(已经在博聊阁中发布三章, http://blog.china.com.cn/zhangshaoxiong/art/220362.html 等),叙述 彭 先生为学生们铺路修桥的种种事迹,这里不多说。还有素不相识的邹承鲁院士,邹院士一直反对导师仗势署名,一直呼吁导师在学生论文上划掉自己的名字。 决不让学生吃,不是小气,而是把不端行为制止在萌芽时期,是防止不端行为发生。作为教师,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只解惑授业不传道,抑制学术行为不端或学术腐败是育人与传道的应然内容之一。 其实,不让学生吃老师并不只是个别人的认识。二零零九年六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出版。其学术引用的规则部分第六条学生采用导师未写成著作的思想应集中阐释并明确说明全文(高等教育出版社,二零零九年六月;第二十五页至第二十六页)。如下: 导师在课堂教学、个别辅导及作业批改时,会阐发自己尚未写成著作的有系统的学术理念和独特方法,学生在论文中采用这些内容时,应选择适合的章节,例如绪论或相关章节,对导师的思想客观地集中复述。复述应不加入学生本人的任何个人意见,并通过注释说明来源。学生不能把导师的口语实录和思想未加集中说明而淹没在自己的论文各处随意使用,引起知识产权归属的混乱,也不宜将导师在课堂上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割列引述。 这里,尚未写成著作的有系统的学术理念和独特方法、导师的思想、导师的口语实录和思想等,都是教师原创性思想成果;未加集中说明而淹没在自己的论文各处随意使用与直接作为自己的论文发表,就是狭义的吃,至少是学术行为不端,甚至是学术腐败。 可以说,吃的意义不同,性质也就不同。 作为侵占原创性思想成果的吃,应该坚决消除。作为学术借鉴与承传的吃,应该鼓励。
个人分类: 教育漫話|3691 次阅读|3 个评论
学生所用称呼决定师生交流的品质
shxzhang 2009-12-7 08:32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人们交流,称自己、称对方、称第三方, 都有特定称呼。 称呼之中,有衔位称呼, 如赵爵士、 钱 博士、孙大校等;有职称称呼,如 李 教授、周工等;有职务称呼,如 李 教授、周总工、吴主编、郑院长、王司长等;有亲近称呼,如 张 老师、刘师傅等;衔位、职称、职务称呼都是公务称呼,亲近称呼是私交称呼。 当代大学生们常用长、老板、导与教授等称呼老师,但是,这样的称呼,无论是作为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基本上都是公务称呼,而师生交流似乎不是公务交流。 修鉴所开课程的学生,不时有人称鉴为教授或 张 教授。无论他们要求教授或 张 教授做何种指点与斧正,只要不在课堂之内,鉴都不知不觉地用哈哈、我明白你在想什么、我要思考思考之类的套话来回应,并不停地重复这些话来把交流推向结束。鉴有时边说话边在纸上划正字记录套话重复的次数;在一次交流中,我要思考思考多达三个正字,创最高纪录。听到教授或 张 教授这样的称呼,无没法进入师生交流。 接受鉴指导的学生,也常有人称鉴为导师或张导, 这种称呼不但不能导出师生交流,反而会引起种种不快。不过,有一次,因为实在不想重复套话与空话,鉴用一句话强制性结束交流。来访者说:张导,有些问题,想请您指教指教!鉴回答:对不起,我不做旅游,也不懂旅游,您到别处问问吧!来访者像突然发现走错门一样,飞快地退出!听到张导这样的称呼,鉴浑身打冷颤,那学生出门后十来分钟才暖和过来。只有听到学生称鉴为老师或 张 老师,鉴才能真正地进入师生交流,才会真正地进入老师角色。 在导师不在场的场合,绝大多数学生用老板或我老板指称自己的导师(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一次,一位学生来访,说学位论文写作遇到若干问题,特来 向张 教授请教,然后说出若干问题,等待鉴回答。没有老师或 张 老师这样的提示,无法进入师生交流,鉴只好先做点热身等待。 鉴问:这些问题没问过导师吗? 学生回答:问过老板,老板说 张 教授在这方面造诣极深,建议我来 向张 教授请教。 听到老板这个称呼,鉴本能地问:哪个老板? 学生说:我老板啦! 鉴问:你老板?你在哪里高就? 学生答:我导师呀! 鉴问:你导师下海啦?你跟着下海啦? 接下来的谈话,热情而又冷漠,轻松而又沉重,进行近二十分钟还没有接触到学生所说各种问题,学生怅然地与茫然地告辞。这次交流,没能发展成师生交流,而是演变成典型的务虚型公务交流;老板这个称呼对鉴施加强烈的话语干预与心理干预,决定这次交流的进展方向。实际上,老板用来指称导师,是一个十分变态的称呼。说它变态,理由有三:一、它不合教师的身份、角色与角色心理常态,不合学生的身份、角色与角色心理常态;二、它不合高校师生关系常态,不合人们对高校师生关系的认知常态;三、它不合高等教育功能与使命常态,不合人们对高等教育功能与使命的认知常态。 很多大学生爱用长或书记来称呼老师,既用作第二人称,也用作第三人称。一次,两个学生来拜访 张 教授,并请教一些问题,各人说出问题后,等待鉴回答。同样,鉴只能先做点热身准备。 鉴问:这些问题没问过导师吗? 学生甲回答:问过阮书记,阮书记要我来听听 张 教授的意见。 (鉴注:阮,非实姓,某二级学院党委书记。) 学生乙回答:姬处长说 张 教授的意见很值重视,一定要我听听。 (鉴注:姬,非实姓,机关某处处长。) 鉴问:姬处长与阮书记还有什么指示? 学生乙答:姬处长没有什么特别指示,就是要我来听听意见。 学生甲答:阮书记只要我来听听 张 教授的意见。 鉴说:谢谢姬处长与阮书记重视。不过,我实在谈不出什么。请你们转告姬处长和阮书记,我一定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等有了些许进步,我再向姬处长与阮书记做专门汇报。 鉴说完,起身,做送客手势。两位学生配合地起身,配合地走出门外,一次公务访问与交流结束。长和书记是典型的公务交流称呼,是典型的公务交流话语干预与心理干预。 公务称呼只能引导出公务交流,而公务交流无论表现得怎么热乎,都是冷交流与远交流。学生与鉴之间的交流,不管他们的初衷是什么,只要出现公务称呼,就会演变成公务交流,礼貌地开始,礼貌地结束。 鉴对这种现象进行过长期反思,终于在最近发现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鉴交流能力不强,具体地说,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话语控制能力不强、反话语干预与反心理诱干预力不强,不能将公务交流扭转成师生交流。第二个原因是鉴自我认知限制,鉴认为公务交流称呼表明学生从心底里没把鉴当老师,也就本能地远离师生交流话题与话语定式,鉴虽为教师,却从来不好为人师,也不愿违背往教与来学的古训。 学生使用的称呼决定师生交流的品质,这好像不是个案与个别现象,而是普遍规律。
个人分类: 教育漫話|4928 次阅读|7 个评论
“好导师”应该让学生“吃”什么?
boxcar 2009-12-6 17:53
昨晚(12月5日)临睡前到科学网博客看看最新博文,忽见刘振前老师所写的 有货色给学生吃且甘心情愿被学生吃的导师才是好导师 这篇文章,阅后颇受教益,我也完全赞同文中的观点。作为一个也愿意被学生吃的导师,也有话要说。于是再次出现了回帖越写越长,最后成为独立的博文(以前我的若干博文都是这么写成的)的状况。 对学生吃导师,导师吃学生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本网其实也是有些讨论的,但感觉似乎哀怨多于甘心,似乎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被吃的弱势群体,象刘振前老师这般甘心被吃的似乎不多。我的看法是,导师其实难免被学生吃,传说中的好导师可能就是那些能让学生吃好的导师。当然,我得声明,我说的这个吃本意可不是带学生们高档饭馆用嘴吃香的喝辣的,搞一肚子飞禽走兽、生猛海鲜和茅台五粮液回来,虽说能做到这点的导师也是一种好导师,至少让学生的胃不亏。我要说的让学生吃好的吃,是指在学业上让学生汲取了更多的知识养分而有真才实学、在科研能力上帮助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并有高水平的成产出。下面分门别类地说说各阶段都让研究生们吃啥: 在初级阶段,作为导师,给学生以题目和具体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去做、给学生些具有实际价值的帮助(干货)都应该是对学生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学生在研究初期由于缺乏见识和经验,肯定是没有自己寻找课题、确定研究方案已经分析研究结果的能力的,这时导师必须带学生上路才行。所以这个阶段导师要喂学生要吃研究课题及其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些方案最好是导师已经深思熟虑过的,相当于经过了精细加工的、容易消化且营养也容易吸收的饭食,学生比较容易借助初期接手的这些相对容易的课题进入研究状态,在进展比较顺利的研究中培养出兴趣和信心。 在中级阶段,学生跟导师做了几年科研,发了若干文章,独立做一个既定的方向的研究已经不成问题了,但这时其实他们在功力修为上可能还是比导师要差(如果导师不是那种只管跑项目圈钱的科研老板,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者),仍然需要导师给予必要的帮助,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环节的把握、分寸的拿捏以及上还要虚心地向导师学。这个阶段导师让学生吃(分享)的是自己的一些研究经验和心得,这些东西在初期学生没法领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研究基础。 在高级阶段,也就是高年级阶段,学生有了一些成果,似乎轮到导师吃学生的时候了,但这个阶段好的导师应该仍有东西给学生吃。此时,导师的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可能还会体现在学生的博士论文和期刊论文中,这当中有些是导师专门安排学生去做或启发学生想的,有些则是在给学生修改论文时自然而然融入的(我个人的习惯是直接把这样的东西写在修改稿中,再给学生讲一遍)。其实绝大部分导师自己早已经没必要再写博士论文(在读博士的导师除外)了,甚至已算功成名就而没有必要再和学生抢着发第一作者的文章了,是在细节上继续帮帮学生。有些其实对学生未来的独立研究仍有深远影响,也算是扶上了马再送一程吧。 以上种种都是好导师可以给学生吃的。总之,能一直为学生着想,帮学生吃的导师至少在学生心里应该是好导师了,虽然这种好有时也未必一定能被其他人认同。
个人分类: 教育|7074 次阅读|6 个评论
有货色给学生吃且甘心情愿被学生吃的……导师才是好导师
levinliu 2009-12-5 20:42
有货色给学生吃且甘心情愿被学生吃的导师才是好导师 最近,科学网上关于导师如何带学生、导师与学生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什么样的导师才是好导师等问题的讨论,虽不能说是如火如荼,但用热闹两字来描述,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很多导师在博文里发牢骚,说现在的学生怎么怎么难带、学生如何如何吃导师、导师如何如何吃学生;当然,也有导师从积极的一面讨论了如何做好导师、什么样的导师才是好导师。本人也来凑了个热闹,在大约一周前写了一篇博文,题目是能吃老师的是好学生(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id=274899),有网友提建议说,应该说说什么样的导师才是好导师。所以,最近一个周以来,本人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下面根据自己对各类导师的观察和已经参加工作学生的反馈(据本人从教二十多年来的经验,在读学生的观点基本靠不住,他们对老师的评价不很实事求是),结合自己带学生十年来的一些经验与体会,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首先,好的导师应该肚子里有货色,而且要注意业务学习,跟上学术研究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有的吃的。如果连导师都没有什么货色,学生吃谁去呢?作为导师,他/她必须具有非常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这是起码要求,但是未必所有的导师都能做得到),熟悉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方法,知识面宽广,了解本学科前沿研究动态。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宽广的知识面,是任何一位导师都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人文社科各个专业导师尤其如此,因为这些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关系非常紧密(比如研究语言学的人,就必须懂一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工医类的导师虽然可能不如人文社科各个专业导师的知识渊博,但最起码应该具备一些艺术修养,除了专业之外,应了解两到三个相关的专业领域。根据本人的了解,很多理工类博士研究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都就职于各个高等院校),很少(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读专业之外的书籍,人文修养很低,有的甚至缺乏起码的艺术欣赏能力,连普通电影、电视都无法欣赏(我真的遇到过连现实世界和艺术虚构世界都无法分开的理工类博士)。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很多学理工的人思想简单,缺乏想象力,不会发散地思考问题,在生活中我称这种人一根筋,在学术上为线性思维者,看问题非黑即白(不过,如果有理工类的学者或者学生看了我的博文,千万不要对号入座,本人无意得罪你们,也并非是拿你们说事,而只是谈了谈我跟理工类博士交往留下的一点印象,难免以偏盖全。得罪!!得罪!!)。最近,诺贝尔奖刚刚颁发,科学网也轰轰烈烈地讨论了一把为什么中国就出不来诺贝尔奖这个问题,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得出的结论无非有以下几条:第一,缺乏创造力;第二,投入不够;第三,教育体制有问题(若要对这个问题做深入的探讨,岂止一两本专著所能容纳得下的?)。这里只是建议大家把杨振宁先生的一篇即席演说(题目是《物理与对称》)找来认认真真地读一读,好好体会体会,或许会有点启发。 其次,好的导师应该甘心情愿叫学生吃。不愿意让学生吃自己的导师,往小里说未免有点小家子气,往大里说就是没有职业操守。猫当初作为师傅,没有把爬树的本领教给老虎,是因为害怕老虎把自己吃掉;在家庭作坊时代,中国各个行当的师傅教徒都留一手,是怕徒弟翅膀硬了,另立山头,抢了自己的饭碗。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有些导师也留一手,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缺乏自信,害怕学生超过自己;第二,完不成学校或者科研单位下达指标,影响考核成绩,最终影响晋升或者收入。这是导师的自私,是导师没有职业操守。说得上纲上线一点,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需要有奉献精神。不过,还有更令人发指的导师,吃学生竟然连骨头都不吐(科研成果获奖学生连名字都挂不上,不管做了多少工作,甚至所有的研究都是由学生做的),更有甚者竟然不允许学生继续从事博士研究的课题,有的甚至逼迫学生签定所谓的保密协议,规定若干年之内不允许从事现在所从事领域的研究,学生要去其他学校深造也不允许(这实有其事,因为所涉及的某些人是某个领域的大佬,怕影响当事人的前途,就不说得太明白了。)。 再次,好的导师应该有远见和宏观意识,能够把握住学科前沿,在选题和做课题的过程中给予切实的指导。这一点恐怕有许多导师也做不到(本人也不例外)。因为导师只有对本学科的动态了如指掌,才能在大方向上给学生指导,避免或者少走弯路。 第四,好的导师应该具有甘愿当学生的心态。本人认为,向学生学习不丢人,连孔老夫子都主张要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由于种种原因,最近一些年来研究生招生数量扩大,导师手下带的学生也多起来了(关于这个问题,科学网上也讨论过),学生论文选题目也就庞杂起来(主要指人文社科类,理工类不很了解),导师无论知识多么渊博,也很难适应学生。这时,老师就应该虚心地向学生学习了。本人的做法是,如果选题离本人的研究领域不是很远的话,学生要用数个小时的时间将所选领域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如果需要使用特殊的方法的话)、研究动态讲给我听,学生题目能不能做下去,判断的标准很简单,我能不能听明白。如果连我都不明白,那只能说明学生也没整明白,所以只好回去用功。如果选题跟自己的方向完全不同或者很陌生的话,我就仿效华东师范大学缪小春先生的做法,让学生推荐给我一两本最基本的书从头看起来,然后在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予恰当的指导。 第五,好的导师应该讲原则,做事认真,实事求是。我们一直在讨论什么是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恐怕是科学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吧(当然,其内涵非常丰富,非一篇几千字的短文所能说明白的)。导师讲原则、做事认真,就是在学术问题上绝对不能马虎。本人认为,我们中国人跟西方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西方人做事比我们认真,而且讲诚信。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山东潍坊柴油机厂的德国工程技术人员(但是,是合资还是引进了技术,尚没有做过调查)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时,手上戴着雪白的手套,往汽缸里一摸,发现里面铁屑超标十几倍,因此要求工人返工,结果遭到反对,还说什么我们这么多年不都是这么生产的嘛,干吗大惊小怪呢?我们的学生有类似的想法者也大有人在啊!最近一些年来学术造假案时有发生,不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吗?如果导师揣着明白装糊涂,得过且过,恐怕会贻害无穷啊!! 第六,好的导师应该能够因材施教。现在,由于就业压力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形成了千军万马奔考研的局面,招生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根本不是为了科学研究而来的,而是或者由于父母逼迫,或者仅仅是随大溜,或者是为了逃避就业;也有的学生虽然很认真,也很刻苦,但根本不是做研究的料子,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做研究的根器。怎么办?招都招进来了,又不能撵出去。所以,本人一般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一方面必须使他们明白我不会由于他们的原因降低学术要求的(虽不求他们能写出优秀的学位论文,但也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另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志向,建议他们在做研究生期间能尽量为自己将来的事业、职业做一些准备,因势利导,在选择研究的课题时尽量向自己的工作兴趣靠拢。 第七,好的导师应该有宽广的胸怀,能容下不同个性的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跳出师门,从不同的导师那里和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今年我招了一个博士研究生,开学后很小心翼翼地打电话给我说,他要请假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去听课,有几个国内外专家来讲学,问我是否同意。我当即批了他假。人非圣贤,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关于这一点,我得益于已故鲁迅专家薛绥之先生。薛先生早年是学经济的,后来改行搞文学研究,虽然很有成就,当仍然非常谦逊,他就经常把学生派到全国很多高校去听某一领域顶级学者的课(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学生只能租住地下室或者到郊区租民房住)。 第八,好的导师应该是慈母严父(虽然我一向反对把学校办成家的模式,因为这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但是,这是中国的特色,没有办法)。在学术方面,导师应该是严父,对学生的任何错误,都应该毫不客气地指出来,责成其改正;在生活与事业方面,则更应该是慈母。现在的研究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个性方面难免有些偏差,经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作为导师应该能够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哈哈!虽然不搞心理学专业,本人的心理学训练还真地派上了用场)。 最后,好的导师应该有大爱。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没有大爱的导师是不合格的!!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园地|7725 次阅读|13 个评论
我为什么对学生“严酷无情”?
wangxh 2009-12-1 16:19
写了《学生旷课怎么办?》引起不少争论,虽然大家意见不一致,也连锁引出其它方面的问题,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凡是关注此问题的教师或学生都觉得旷课确实是一个问题! 其实有一个更大、更严重的问题,鄙人不敢谈,恐怕也谈不透。那就是 学生为什么会旷课 ——虽然我一直在说教师应该负责任,但这种病态现象,根本不是教师能左右的,甚至孤立的一个学校也无能为力。 鄙人所说教师更应该有责任心也只是相对而言,因为其它的事情我们教师改变不了,说了也没人听,能做的只能是改变自己、加强教师的“责任心”而已。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严格要求学生,且只能是严格要求学生 。许多有识之士都说过,教育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无论如何最终的代价必须由学生个人去付出, 为了将来学生付出较少代价,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 对于旷课或缺课问题,严格要求学生就是不要把上课仅仅当作出勤点卯,而要遵守学校的纪律,而要当作在公司上班,或在军队训练,或在战场上拼杀!“不旷课”也是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锻练方式。我为什么 严酷 、为什么 无情 ,因为 在未来的求学之路或人生旅途上,比“不旷课”要求更严酷、更难熬的事不知道有千千万万!在未来的道路上不知道有多少沟沟坎坎、荆棘骇浪! 如果连“不旷课”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刻苦认真、还谈什么勤奋好学、还谈什么坚韧不拔、还谈什么国家与民族 ! 在我的课上, 只有病假和找工作的事假 ,其它一律视为旷课!找工作的事假只对四年级的学生有效。病假——必须有医生诊断书方可成立,否则旷课,没有如何商量的余地。旷课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一次扣1分,第二次扣2分,第三次扣4分,第四次8分,不仅20分的平时成绩丧失殆尽,考试资格早已经没有了。这是上课,即使考试不及格,还有补考的机会;即使取消考试资格,还是有重修的机会。要是在公司上班呢?老板或领导容许你任意旷工吗?轻者扣工资,重者走人,最可怕的是你的信誉和将来的提升机会也“随风而逝”了! 有人会说:你这样是扼杀天性,有性格、有偏才、怪才的学生都让你扼杀了。虽然我们是2.5流学校,虽然可能几乎没有天才,鄙人的确承认这种方式可能会耽误天才的成长。但是本来就少有的天才,在进入我管的地段之前已经扼杀的差不多啦!大多数的学生是:只要教师不严格,学生就旷课。比如刚刚结束的一门48学时的课,同样一个28人的班级,48个学时结束只有8人次缺课(疑似甲流病假1人次,找工作事假4人次,党员会旷课1人次,考驾照旷课1人次),而另外一个32个学时的课,最少时竟然只有8、9个学生去上课,有人还真认为有20位天才吗?能够为了 数量少于1个的天才 而置其他20多位正常人而不顾吗?不能,绝对不能!另外鄙人认为,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思维的开启更多的在课堂上,而不是不上课憋在宿舍被窝里或网吧里“自我修练”(我们的学生基本是这样,旷课的学生不是在宿舍睡觉就是在网吧,不是上网就是打游戏,有的甚至连续在网吧一个星期!) 中国孩子的成长不同于国外,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期望更不同于国外。不是中国孩子不需要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而是家庭、学校、甚至中小学教师根本没有给他们机会。孩子们该玩耍儿的、留下美好童年回忆的小学阶段(45岁左右至55岁左右的教师,是真正拥有快乐童年的一代人),我们逼迫他们学习,“不能让孩子落在起跑线上”几乎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心声;该学习如何为人处世、无忧无虑的中学阶段,我们揠苗助长、逼迫他们超强度学习, 20年左右的时间产生了几千年才可能生产的近视眼 ,仅仅为了“考不上好大学能找到好工作吗”一句根本不靠谱的话。当孩子们大了,也进入大学了,突然发现:全是假的,进了大学也不一定有好工作呀!即使勉强找个工作,也可能是从“民工”手里夺的!他们为什么要学习?父母、中学老师当初告诉他们,只要考入大学,就可以衣食无忧啦!进入大学,该学习了,该掌握更多的知识了( 不仅仅是书本知识 ),但是许多孩子学习的动力源泉与激情却没有了,只剩下找男朋友、女朋友一种半动物属性的激情了!这样的学生我们不严酷能行吗? 如果遇到 出工不出力 的学生怎么办?比如,来上课了,但或睡觉、或塞着耳机、或与同学窃窃私语等。当场揭穿或大声训斥或批评都有失风度,而且万一学生“怠慢”搞的教师挺尴尬的,再说学生也有“虚伪的尊严”。遇到这种情况,鄙人会“现场”想一些真对这些同学的问题,一开始就让学生处于 非常正常的不利境况之下 (“ 有些阴毒 ”),这叫“ 杀一儆百 ”、“ 打蛇打七寸 ”,有感觉的学生一般能体会出来。为了不耽误正常授课,对实在木讷的学生,行几秒钟或十几秒钟“注目礼”也可能奏效,或者课后直言相劝。 另外,作为课堂上的主宰者,人道一些也未尝不可。一节课,40到50分钟,一句话不让说,一点儿觉不能谁,还不让听歌,全神贯注听自己本来不感兴趣的“老和尚念经”,是不现实的,更是不“人道”的。有的说了,“我让学生说话了,让他们回答问题了,可是他们不说呀!”他们不想说,他们想问!所以,鄙人还有一条规定:看准时机可以打断我的授课,提出与讲授内容相关的任何问题。即使我当时的回答不能令学生满意或根本答不上来也没关系。影响教学进度怎么办? 那个教学日历与教案是写给鬼看的——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 !你还真相信依靠它能教好学生吗?学生有了“施展的机会”或“出气口”,他们一般就不会“无声抵制或反抗”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授课当作与学生沟通的纽带,当作传递信息的桥梁,当作了解学生最好的途径,当作培养学生最好的方式,有谁会不快快乐乐的去做呢?当听到下面这句话的时候,有谁不会感到由衷的快乐呢?“老师,我们可愿意上您的课啦!一想到第二天有您的课,就迫不及待......”这个时候,学生早已忘记,他们是“被折磨、被摧残、被压迫”的一群人。 最后,附带说几句: 教师授课水平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上次也有朋友提及此事。讨论这些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授课水平没问题,也就是说,如果连上课都存在问题,最好不要讨论学生的问题,教师先找一下自己的不足再说。
个人分类: 教之道|6761 次阅读|8 个评论
精神
qyu111 2009-11-28 10:15
一次我出差到南京。在南京的火车站广场上看到有一群人在围观。我和所有的中国人在这种场合所表现的一样,马上加入了围观的人群。人群的中间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瘦瘦的,戴了一副眼镜。他站在那里哇啦哇啦的大声说着什么,好像是演讲。脚下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我天生口吃,但我毕业后要做教师,要给学生讲课,我需要在大众面前流利的表达我的意思。因此我在这里练习我的说话能力。如果给大家造成不便,请大家原谅。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生旷课怎么办?
wangxh 2009-11-27 18:27
【 按 】本文是看了 沈海军的《今天上课,缺课的人很多》 一文后,看出了沈老师的痛心。当时半开玩笑地告诉沈老师一绝招:通过点名尽快认识几个经常缺课的学生......后来又有人问学生多、不可能认识怎么办,所以就有了此文。说实话,超过60人左右的课还没上过,这个学生数量的课用认识学生的方法还是可以用的。要是超过200人,肯定不行,连点名都是很可怕的事儿! 现在大学生上课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旷课,使许多老师感到头疼。 主要原因: 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负责任造成的!不要埋怨学生,更不能怪家庭和中学这就是中国特色。 按国家规定学生进入大学就是合格的,如果再出现问题,就是大学与教师的责任。 【 当然这非意味着学生没有责任,而且无论什么样的后果和代价,必须由学生来承担! 】 怎么办呢?鄙人的办法与观点: 第一,专门找旷课的学生,并尽快认识他们人人都高兴被关注,老师能够记住自己的名字,认识自己,学生会很配合的,没准儿是浪子回头呢。这不仅仅为了管他们出勤,而是让他们来学习知识,是真心的,不是为了教师的尊严与权威。学生都不傻,他们肯定懂得负责任老师的苦心。【 这一招儿很好用,所以鄙人上课根本不用第二招儿的招数。在这里骄傲地告诉大家,用这个招儿数愣是把一个欠60多个学分,家长都到学校、并准备退学的学生修理的考上了研究生! 】如果还是不行,那就使出第二招儿。 第二,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我们学校教学条理上写的很清楚: 旷课三次及以上, 任课教师有权 取消该生考试资格。 虽然鄙人从来还没用过,但经常严正告诫学生,我随时准备使用这一权力,有谁想以身试法,请放马过来! 第三,教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教师不是万能的,有时候确实无能为力,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如果高校有这个能力,那建那么多监狱干什么? 第四,教师要追求讲课的性价比,而不是教师自己认为的讲课水平与质量。如果教师自己认为水平很高、质量很强,但学生吸收的效果不好,总体结果还是不好。相当于老师白忙乎嘛! 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什么,而不是上课时讲过什么。 都90后了,还认为靠水平和质量可以降服学生们年青而骚动的心已经略显过时喽! 由于网络的兴起与传播,现在中国的学生们几乎与美国学生同步观看的《越狱》、《橘子郡男孩儿》、《超人前传》等电视剧的(外语不好听不懂没关系,有字幕啊)。(有时候为了教学,也得看看这些电视剧的,这一点儿拉人不少人气)。 当然, 这并不是说讲课水平与质量不重要,仍然很重要,比以前更重要 ,否则现在的学生可以把你告上法庭无法无天的女儿就与同学一起造反换掉了一位海归老师。(自愧不如啊,当年也曾与同学造反要求换老师,但失败了。后来很内疚,所以成为这位老师最喜欢的学生,到工作单位报到是他老人家陪同去的但是我的这位老师讲课水平的确很差!)
个人分类: 教之道|9414 次阅读|18 个评论
如何给老师送礼——“投其所好”
wangxh 2009-11-27 12:56
昨天来了一个7月份刚毕业的本科生,送我一个喝水杯铁路文工团某演出队到他们那里演出赠送的纪念品学生说有意义,不花钱,我说非常好,非常感谢,就喜欢不花钱儿的礼物!。其实我说的是上学期间,学生不挣钱,花钱买的礼物,无论多么便宜,拒收!上班挣钱之后,哈哈,一律笑纳。 师生一场,学生给老师送点礼物,很正常。学生给老师送礼物送的不仅仅是礼物,更是一份情谊,一份感激之情,一份勿忘师恩之情,真正的老师是不会关注礼物的价钱的,但会琢磨礼物之外的东西这学生,咋想的呢,送这个礼物? 我觉得,学生送老师礼物,最好的就是投其所好最重要的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了解, 一个不了解老师生活方面的学生,是不会真正理解老师的教育与引导的 。当然许多老师的爱好比较特殊,可能费很大劲儿也琢磨不出来。哈哈,要注意啦,人总是有 好(ho)点 的!比如我的两位恩师硕导和博导,爱好非常明显而常见,前者爱香烟,后者爱美酒,所以只要回老家,回来就送家乡的香烟与美酒,两位老先生总是乐呵呵地说你们家乡的烟儿/酒儿不错呀,挺贵吧?回先生,不..贵..却生生的说。【不知道老人家要是知道了烟儿只有四五十块,酒儿只有三十块左右会作何感想?】 同学们给 亲老师(亲自指导做论文的老师) 送礼物时一定要想一想,否则效果不好,很可能还花很多钱儿买不到好。今年教师节就收到一份 非常不可心 的礼物。不是不高兴,老师没有挑学生理的,但确实不合适啊。几个同学商量给鄙人与贱内买了保暖内衣,虽然教育一顿不应该买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对老师最大的尊重就是好好做论文、长本事啊等等,但礼物还是要收下的,否则太伤学生自尊心。让爱人到商店一查看价格,一个学生平均二三百块呢,趁60周年国庆发点儿补助还了人情。但是衣服真的不合适,我的小了,立马送给了岳父大人;贱内的又短又土气,送给岳母又太长太瘦,只好闲置了...... 几年前,两个本科生毕业时送来一瓶香水,差点把我笑死!笑过之后多心了,因为有一位是女学生。当时想啊,学生是不是嗅出我身上的臭味道呢?应该不是吧,平时自觉挺为人师表、没有不修边幅的啊!过了几年我才好意思问那个男学生为什么送香水,说是实在不知道送点什么,既想特别点儿的,又能让老师印象深刻。是印象深刻,几年了,香水瓶还在,鄙人一次都没用,现在香没了,只剩下水了。 鄙人的两个嗜好,大多数学生很容易掌握一是喜欢盆景和不开花的花草,一是喜欢喝茶。多年来,办公室、实验室、家里的花已经放不下了,既不舍得给人,又不敢养死,所以有时候挺愁的;茶杯也有数十个了,学生送的时候很是很高兴,这就是本文开始那个学生送茶杯的缘由。另外送茶叶的,基本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品过之后,只有情谊留着心里,其它的Gone with the water! 送一个比较永久性的礼物,老师应该会记住的。十多年前,一个学生送一个烟灰缸(那时年少轻狂,经常与学生一起抽烟),虽然绝烟已经多年,但此缸一直留着,包括其中搬过两次家,爱人总是说上一句这是学生送你的,不能扔了!
个人分类: 社会|9715 次阅读|1 个评论
师生恋之理性简析
szd23456 2009-11-25 16:57
师生恋也是师生交往现象中的一种,它发生在课堂内和课堂外,以前发生过,现在发生着,以后也必将发生。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种特殊的师生交往现象。 首先看看我们前辈中最有名的几对师生恋吧。 一、鲁迅和许广平 许广平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读到二年级时(1923年),因为学校请北大教师兼课才得以目睹鲁迅的风采,鲁迅先生那时给她们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可算做是一见倾心。若干年后许广平回忆这第一节课的感受时这样写道:许久许久,同学们醒过来了,那是初春的和风,新从冰冷的世间吹拂着人们,阴森森中感到一丝丝暖气一年后 (亏她忍得) ,许广平终于主动地给先生写了信,从后来出版的《两地书》中可以看到,这两个可爱的师生起初简直就像是玩文字游戏,互相捉迷藏,最后才捅破那层纸,鲁迅先生便娶了小自己18岁的许广平为妻。 (鲁迅先生的爱情真是让人着急和佩服,迈出这一步实难。鼓掌) 他们结合的方式就只是同居(鲁迅还有个名义上的妻子:朱安)。许广平后来对此做出了明确解释:我们以为两性生活,是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缚,而彼此间在情投意合,以同志一样相待,相亲相敬,互相信任,就不必要有任何的俗套。我们不是一切的旧礼教都要打破吗?所以,假使彼此间某一方面不满意,绝不需要争吵,也用不着法律解决,我自己是准备着始终能自立谋生的,如果遇到没有同住在一起的必要,那么马上各走各的路 不过,做他的女人也是蛮难的,不但这先生的身体是国家的,时间也是的。婚后公园也不肯去一次。鲁迅说:公园嘛,就是进了大门,左边一条道,右边一条道,有一些树。(此情可待成追忆:民国女子叶细细) 但,这不是今天我想说的话。 二、沈从文和张兆和 沈从文的师生恋与其他师生夫妻有些不同,他完全是靠死缠软磨得到的,如果他像鲁迅先生那样玩文字游戏,他永远不可能成功。他是来自湖南湘西的只读过小学的穷文人。要不是胡适先生爱才心切,破例让他到上海教书,他永远不可能遇到白天鹅 张兆和。张兆和出身于江南名门世家,父亲腰缠万贯,这样的小姐又怎能把土老帽沈从文放在眼里呢?然而,沈从文一开始就迷上了张兆和,疯狂地写起了情书,不娶之毋宁死。1933年,31岁的沈从文娶了小自己8岁的张兆和为妻,相伴终生。 (大呼过瘾和佩服,当浮一大白) 三、余秋雨和马兰   (秋雨先生除了说话磨叽点,好为人师外,都是优点。特别是浪漫,此例也算是一个佐证吧,不知以后还敢否?) 四、杨振宁和翁帆 杨振宁和翁帆结合时相差了整整54岁,幸好杨翁是学理科的,对数字比较敏感,否则一定每年都会为夫妻年龄倍数的问题伤脑筋。 (这鞋合不合脚,只有杨公自己知道。) (可惜,都是男老师娶女学生,有点代表性不强,无奈) 名人的学问水平自然是高的,想必他们的一切都跟名气相仿,包括他们对婚姻的态度和身体的强度罢。而且只要有名人做了例证,自然也使讨论的声音降低好多:连都,那还说什么呀。 成因分析 老师走下神坛。 从前的教师是天地君亲师中有排名的,学生天生是晚辈,老师自然需仰视才见,又不知哪位仁兄发明了讲台,三尺讲台象悟空金箍棒划在地上的圈,保护了师傅,挡住了妖精。 如上述前两位的例子(鲁、沈),能成功实属不易。 新社会把老师拉下神坛,距离近了,才给了师生恋以可趁之机。 师生恋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土壤 在老师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某种异样的情感。尤其是导师制度下的单兵教练,把异样放大N倍。老师在学生面前,保持着良师益友的形象,遵守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要求,所以,一般老师在学生眼里就很有内涵,尤其是成熟的男老师对女孩子,更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同一领域研究越深入,就会越对老师感到崇拜。成熟的男老师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气质,绝对不是和女孩子同龄的男生所能有的,当然,也绝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女生能抵挡得了的。 奇怪的是,我们赶走了封建思想的同时却残留了男人大个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也无所谓的有趣想法。 男人抗老女人抗活,老妻少夫才更合理些,更符合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不过师生恋中老妻少夫现象就少得多,不知为何。 走入寻常百姓家 师生恋不只是在名人身上才发生的,更多的是普通的师生。身边的名人很少了,但故事并没有少,即使在师大也有几个这样的例子,不过,不象网上的消息大家都知道拿来用了也不会有人追究,同事间的事未经授权就不便去一一点评了。 思考 正常吗? 一听到师生恋情,大抵会跟领导跟女秘书之间,医生跟患者之间的情感纠葛一样,让人心里沉沉地,无奈且无声的默许。 好象总会有些淡淡的事不关己的态度在:无所谓了,现在的社会嘛! 真不知这样的评价是什么态度。那现在的社会是什么呢? 是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还是平等,自由,个性张扬? 真是无所谓了?我想,还是有我们的大法宝中庸思想在作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嘛。如果那故事的主角是你家里的那位,就很有所谓了,对吧。 我们是个没有公民意识的国家自然学西方的一些东西学不来也学不象,加个中国特色上去才肯做,甚至做了也不敢说,以防遗老遗少们举了正统的大旗扑上来拼命。还真不如老老实实地做个纯粹的国人。唉 有错吗? 存在就是有道理的,不论什么样的恋情都有它的合理性。社会是面镜子,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同的影像。自然从我的角度看到的不能说服你们。或者如我常说的:虽然你是对的,但你不可改变我。 师生交往在课堂上也要付出情感才会打动对方,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可情感和感情是如此之近,让我们无法分清它们的差异。 我们渴望真挚的爱情,甚至宁愿做扑向烈火的飞蛾,一旦感情升华成了人类最美好的爱情,那师生角色的限制、年龄的限制、距离的限制、性别的限制,婚姻的限制都会变得苍白无力,甚或成了这感情升华的催化剂。 宁可万劫不复,也终义无反顾。 这种感情我们盼都盼不到,歌颂都来不及,哪里会笨到大煞风景地反对它? 自然更不能用对还是错来评价它。 高校跟部队有的方面很相似: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学生好比战士,几年换一茬。做老师久了会发现,自己一直在成长,学生却一直没有变,只是在变脸。 那火热的青春呀,怎能不让人流连? 当然,我们身边总能看到听到很多故事:某老师以某种潜规则暗示、胁迫等方式与学生发生性行为。 想想此类丑闻不禁也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被玷污而扼腕叹息。这理应被社会所不耻,虽也有市场和看点,但自然不会放在我所谈的范畴内。 平等吗? 老师和学生、医生与患者等特殊的社会关系显然是力量不对等的,且是力量大的一方帮助力量小的一方,更为重要的是双方有一种契约式的信任。老师要追学生,比同龄的同学或青年追要容易得多。而一旦有了恋情却不能转为婚姻时,则力量小的一方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比较大。 德国有一首名为《黄金球》的诗,把爱比喻成黄金球,不断从上向下传,但球从来不会传回前面的传递者,因为一旦这样做,这个过程就会被破坏,就会终止。 (它主要说的是乱伦,借来用一下) 因为不平等,所以反对它,这也不符合逻辑,只是需要更多的思考和选择,需要更慎重,多一点理性。 理性分析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儿子一天问我:爸爸,为什么我不在大街上撒尿,小狗却会呢? 我当时说:你和小狗在大街上可能都会想撒尿,这就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属性,即自然属性;但小狗会做,你不会,那是因为人还有一个属性,就是社会属性。即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儿子应该听不懂,我也笨笨的不知道怎么用他明白的话去解释。幸好我不需要再把这个意思翻译成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否则我真要汗出如浆了 情感是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也是重要的自然属性,是自然情欲。而道德律令则是社会属性。 道德律令所以是绝对命令,在康德看来,不在于人是理性的存在,恰恰在于人是感性生物的存在,需要实践理性来约束自然情欲。但追求幸福即满足人的自然情欲又是人的本性。 批判哲学的批判(李泽厚) 这就是矛盾,是冲突。 我们不去扼杀可能会开出鲜艳花朵的嫩芽,但发芽前还请想想街头撒尿的小狗。 还有要说的话 一是为学生不值。 成熟女人(男人亦然不再重复)大多沧桑且多金,一切都是现成的,拿来就能用。可是那都是别人培养和训练的成果,没有一点点你的功劳在,岂不失去了自己亲自培养打造一个的快乐?爱的重要标志是责任,是改造,改造对方的同时也影响着自己。青春只有一次,对自己好一点。 二是为老师不平! 借杨晓慧教授的一句话:社会有多复杂,我们的学生就应该有多复杂,我们的学生工作就一定有多复杂。说明老师也不能过于主观地把学生看得太单纯。 很多学生视自己的情感(当然了,被他们当作一种投资和权利交易的这份东西不知道还能不能叫做情感)和肉体为砝码,在换取自己需要的利益时,眼都不眨一下,反正早晚也要 嘿,这才真是无所谓了。 甚至有人有时只是猎奇的心理满足则让人脊背生寒。 有些学生的心理世界,那复杂和脏乱真让亲者痛,仇者快。 相反,有很多教师,从校门到校门,社会阅历远不及学生的,遇到洪水自然无法抵挡,纷纷落马。 一概都把责任推给教师,也是不应该,不公平的。 危害 想必都经过我的一番说教,即使有危害也不会发生。但很多人没有听到我的胡讲,自然也无法阻止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危害这一节也不敢省略。不过,只用一个例子就足以说明:政法大学程春明事件害人害己,不再赘述。 忠告 如果不是丘比特一定选中了我们,还是不要去招惹师生恋情了,好吗? (草于2009年11月22日2:25)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78 次阅读|1 个评论
没有超过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liuxiaod 2009-11-21 22:35
博士毕业的时候,导师跟我说,你已经超过我了,你现在是我的老师。当时我很吃惊。 科学网上有很多研究生,教授,希望每一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能得到这样的评价。
个人分类: 教育|2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自珠海学生的温馨短信
罗帆 2009-11-20 11:13
去年到珠海给MBA班学生上课,从周五晚上开始连续作战。周日下午结束课程,傍晚时分,从吉大站上了去广州省站的大巴,顿时感到疲劳袭来。 其间,收到了珠海班一位学生的短信,祝一路平安。我回复了短信,然后渐渐进入意识模糊的状态。 途中,大巴停了下来。司机下车捣鼓了几下,上车继续开车,但难以启动。于是,他开始打电话,用广东话说了些什么,听不懂。然后,他用普通话对我们说:车出故障了,等后面那趟车吧!糟了,我还要到广州赶9:50的火车回武汉呢!明天学校里有课! 我急切地告诉司机自己要去赶火车,他说只有等。等了一会儿,他又开始打电话,不知又说了些什么。后来,他还是开动了车,但车速明显下降。就这样,车开一会儿停一会儿,最后总算开进了广州汽车总站。 我急忙下车,拖着行李匆匆地往火车站赶。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候车室,还没找到位置坐,就开始检票了。随着人流涌上火车,找到了自己的铺位。坐下之后,手机铃响显示收到短信。打开一看,来自一个陌生的号码。 教授,您此刻已在火车上了吧?这两天辛苦您了!我是08珠海班的学生,很高兴和您共同度过了充实、愉快而又难忘的周末!不知您有否看过《第二次握手》?您优雅的举止、渊博的学识、娴熟的谈吐让我在读过这本小说十年后竟然如此鲜活地看到了丁洁琼的化身!更重要的是,您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唤醒了我的求知欲望,改变了我报读MBA时只想混个文凭的初衷。很遗憾不能随性随意地见到您,也很懊悔这短短的两天内我没有任何给您留下丝毫记忆的出色表现,那么就让我随缘吧!希望再见面时,我会比现在有所进步且能让您记住。感谢您教授,我们的人生因您而更加丰富多彩!随时欢迎您再来珠海!祝您旅途平安! 看到这条短信,心里感到温馨和慰藉,疲劳也缓解了不少。短信没有留名,但看风格,应该是位女生。老师在讲台上,一般会展现自己理想的一面。如果,那位学生看到我当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狼狈模样,还会觉得像丁洁琼吗? 我回复了短信,告诉她我高中时看过《第二次握手》,也喜欢丁洁琼,并且把她当作学习的榜样。谢谢她的真诚、鼓励和关爱,相信她只要有决心就能学到真功夫,祝愿她在学习期间收获更多些。 她回复道:因了您的鼓励,我将加倍努力!连续上课及长途奔波您一定很累了,为了所有关爱您的人,请好好呵护自己,早点休息吧!带着我们真诚的祝愿进入甜美的梦乡,晚安教授! 那个夜晚,在火车的隆隆声中,我的确是带着学生美好的祝愿入睡的。 一年之后,我再次来到珠海授课,与新的一批学生共同度过了又一个充实、愉快而又难忘的周末。在珠海逗留的几天,有时会想起那位曾经给我发过短信的女生。不知她现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近况如何?通过一年的学习,是否有更多的收获?不知以后我们是否还有见面的机会? 如果我们有缘再见,希望她帮助我认出她我要当面感谢她,告诉她,学生的认可和赞美是对老师工作动机的最好激励,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正因为有可爱的学生,老师才会热爱教学,心甘情愿地倾注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当然,学生也能因此得到更多收获。老师与学生的互相欣赏和激励,能够促进教学相长,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产出优质的教学成果。
个人分类: 教学花絮|4542 次阅读|6 个评论
学生是需要鼓励的
kksonne 2009-11-7 22:58
盛弘强 2009-11-7 由于组织毕业十周年的同学会,我未能如约参加在西安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的学术年会。会议有8分钟的分会场演讲,浪费机会也是非常可惜,我便让一位巴德年班学生(现为本科4年级)独自去西安参加会议出席演讲。 学生演讲一完毕,便给我发了一短信盛老师,演讲很成功~,大家对课程内容和巴班都超赶兴趣,说看到我就看到未来病理的希望!学生很是激动,连感字都写成了赶。两天后回来还给我带了兵马俑和皮影的纪念品。小姑娘还蛮兴奋地告诉我,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演讲结束后,好几位老师向她要PPT的演讲内容,说是回去后给他们自己学校八年制学生看看浙大八年制学生的水平。她问我,如此复制可否?(我平时告诉学生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些事情,我个人的原则PPT格式的课件与会议资料一般不copy, PDF格式可以供他人学习参考,故她有此一问)。会议给她总体感觉收获很大,感触很深。 小姑娘大学2年级时一有空就跑到我们实验室,学习小鼠抓取和注射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操作,勤于思考和讨论。去年在我的指导下她写了一篇关于 实验小鼠标记识别系统的优化的方法学文章(一般总会修改10遍左右,反复斟酌措辞、标点符号等等),一投稿便给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接受而发表。 本次会议之前,我让她自行准备PPT(至少修改了3-4遍),然后先给我演讲,严格控制时间,我模拟提问一些细节问题请她一一作答,并让她注意演讲的侧重点和节奏,以吸引听众(本科生上台演讲在国内的专业性学术会议中应该不多,她也非常珍惜该机会)。 一个人出行,路途遥远,我有点担心,让她飞机来回,考虑到费用问题,她还是选择了火车。 每一个来实验室的本科学生,我总是让他们从高温消毒、配试剂等最常规的做起。注意从工作细节培养他们。他们中部分人完成实用新型专利(包括整个申报程序都由学生自己做),有些学生参加中国科技创业大赛,有些帮我们实验室协助准备全国性的学术培训班等等,在具体的工作中学习与收获。我也会告诉学生如何审稿看文献,如何使用Endnote等检索管理文献,以及科研学习中的体会。 指导本科生来我们实验室的课余学习,(他们不是学校的SRTP学生科研项目也不是毕业设计)因此不算我的业绩,我还要花费相当的时间来培训新来的低年级本科学生。可每当我在其他方面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也总会抽出时间来协助我做一些琐碎的工作。 我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当我读大学的时候渴望有这么一种模式,有老师愿意带这么一群充满思想与渴望的学生,但那时没有这样的条件。 今天,我自己成为老师,尽可能去帮助他们,使他们尽可能少走弯路。 我想我开博客的初衷也在于此(当然,有了博客就不用像祥林嫂那样喋喋不休地向不同的学生重复相同的话题了,而且可以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 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搞科研做学术,但是学生一旦有了参与学术讨论与发表的机会,便会增强其自信心。不是每一位搞科研的人自然而然从一开始就喜欢上这个领域,老师适当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价值判断,如果他看到了科研的枯燥与渺茫,与其性格不匹配,完全可以选择另一种人生的设计。如果他从中看到科研的意义也是兴趣所在,便可增强其信心。 经历是一种财富 !我与学生一起成长,希望是他们的 亦师,亦友,亦兄。 以此自勉! 附:我之前写的教育相关类博文 学生自学与求知精神 有一种职业从业前需要宣誓 中国的教育在哪里?--北大、浙大历史上四位绍兴籍著名校长的回答 学院式教育 与 学徒式教育 M.D.与Ph.D.漩涡中的中国医学生 对国内新一代病理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Most ideas about teaching are not new, but not everyone knows the old ideas. 如何增加邮件求助成功几率 不要太相信老师我的实验第一课 教师做一名扶学生上战马的人 推荐:科学工作者用英文书信选 推荐: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管理与工作的两本好书 明确定位,厚积薄发对中国博士后群体的现状分析与若干制度建议
个人分类: 研究体会|1119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学生自学与求知精神
kksonne 2009-11-5 21:35
盛弘强 2009-11-5 武夷山老师的博文 能教会学生自学的老师是一流的老师 ,指明了当好老师的准确定位。在我的博文 中国的教育在哪里?--北大、浙大历史上四位绍兴籍著名校长的回答 一文中也引用了 蔡元培老先生的名言--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 下一个问题是学生该如何自学,从哪里获取知识与技能,有哪些途径?一般不外乎以下方式: 1.课堂:也是目前大部分被接受的填鸭式教育的主要模式,严格意义上不能算自学的方式 2.图书馆:不言而喻的汲取知识的最佳场所 3.培训班: 比如新东方的外语培训,汽车驾驶学校(驾驶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4.专业会议:圈子内交流的好机会 5.社团协会的活动:有兴趣的爱好者聚在一起讨论容易产生动力火花,可以促使大家完成一项共同任务 6.报纸、广播:偶尔的一条新闻报道还有许多深度内容值得思索 7.网络(如google、BBS、博客) :新媒体的力量,让知识的获取成为定向检索更加明确 8.他人的交流、社会实践,如与同学、老师的交流: 思想碰撞可以获得新的提升,实践是知识的源泉 9.......有待进一步补充 知识技能的获得应该如何对待,古人也给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其实更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一种求知的精神 (括号内为本人的评论小结)。 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出真知) 出处:《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绝】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生活就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出处: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中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说的是懂道理,人情练达讲的是识事理。世事一切都洞明,很透彻,是真学问。练等于经验很多,对人情世故很通达了,这是大文章。 3.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要有质疑的精神) 出处: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个人分类: 研究体会|6485 次阅读|4 个评论
不抛弃,不放弃
cyaninelotus 2009-11-5 16:08
这些天是期中考试,不停课,有些系晚上考,有些系周末考,我们系是下午最后两节课考试。所以,忙得不亦乐乎。 昨天早上好不容易有没课的空挡,正高兴呢,收到了一条短信,曰:葛导,昨天的热学...对不住了,哈哈,没办法啊。看了它,俺心里的感觉也还蛮复杂。呵呵,俺还没当什么导,他们倒给我升级了,当然,给我升级就意味着给他们自己升级嘛,我的级别越高,他们的级别也就应该越高啊。这些人,先不去考试,自己过过嘴瘾。 三个班一百五十来个学生,我认识的很有限,这给我发短信的是谁,我也不知道,姑且把他看成是学生的一个代表吧。我知道,他这是想看看我的反应。费了这么大的努力,还别出心裁出的题都和别的老师不一样,考砸了,那也是我这个总设计师的一种失败,我应该生气、伤心才对。凭心而论,我还真有一点点沮丧。不过很快就过去了,因为在他发短信之前我已经翻看了他们考卷的答题情况,与我以前面对的情况没有两样:学习的和不学习的,还有随意潇洒学习的,就这样三种卷子。这样的分布情况不会因为我认真努力而有所改观的,所以,我真的不必要伤心难过。 但是,我却必须面对这个状况!只不过得以比较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它,着急和伤心于事无补。我面对的状况是什么呢?他们基本都在听课,但是有一半的人只带一本书,不带笔记本。带笔记本认真的记笔记、积极演算的人有三分之一,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偷闲闭目养神的,或者看窗外风景的。课下认真回味的人数,那可能就更少了。说实在,在我的课堂上大家的表现已经不错了,所以,我不能要求更高。毕竟这是一种现状,不只是在我们学校,这是个普遍现象。造成这种学习现状的原因很多,我不想追究。但是这说明一大部分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低效率的问题-------不动笔想学好理科的可能性太小了,我以前也带过数学系和化学系的学生,经常在饭后散步的时候遇见他们在道边树下背普物。当然,这种方法的背后就是全社会的浮躁。 可是,这种浮躁不是学生们的错误。而我,一个当过学生的老师,我不能否定已经是基本长成大人的学生的根本态度和根本方法,就算我知道错在哪里,我也只能引导,安静地等待他们自己认识自己,自己解决或者更正这个错误。那么,我现在站在讲台上干什么呢?我只是一个播种的人,播种一些语言和认识和思想的种子,至于这些种子发不发芽,什么时候发芽,那是未来的前景,也许我是无法知道的。 教育产业化造成了这种结果,在来大学的路上过度的要求学习造成了这种结果。我抱怨是没有用的,而他们毕业后虽然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但总会成为社会的建设者,而我还不能肯定我今天教给他的东西,明天会成为他们的职业。因此,这里没有我可以抛弃的学生,我只能对他们说,我不以分数取人,在我眼里只有学与不学的人,没有好学生与坏学生之分,只要他坐在我的课堂里,他就是我的学生,我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 但是,我是一个教书匠,并且,是一个将要终身从事教书匠事业的人,我需要我自己拥有一种职业自豪感和努力之后的成就感。所以,我不放弃我的理想,我将继续在自己的讲台上努力。我不认为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是中肯正确的,但是,我相信,总有人会受到我的启发,我撒出去的种子就算真发不了芽,那它也可以成为别的芽的化肥! 所以,在我失败的今天,我决定不抛弃自己和自己的学生,也决心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而且,我很有信心,我从这些不会学习的学生身上也看到了很高的自我期许和意气风发,我打算老谋深算地让他们跟着我的思路走。于是,我给他回信说:我得祝贺我自己,这跟我预计的情况一样啊......浅尝辄止,就是你这种好像见过又无话可说的样子。我不急,你得努力,咱们还有一次机会。 嘿嘿嘿,明天要和三个班都见一次面,讲完课之后得把那个有关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故事给他们讲一下,再推一把啊。
个人分类: 科研教学絮语|9128 次阅读|14 个评论
工作不好找
moxj 2009-11-2 21:36
今天,有几个兄弟出去找工作回来,结果没有一个定下来。不是他们期望值太高,而是去求职的学生太多,所能提供的岗位太少了。 回想六年前我本科这个时候,一些我们犹豫最终没有签的单位,如今已经不是一般硕士可以进得去了。即使属于艰苦行业的地质队,也把不少本科生拒之门外。而很多石油一线的岗位更是把英语六级为一个必要条件回绝了很多硕士生的简历。 网上随处可以看到教育部人事变动的消息。各级学校扩招的局面没有看到不同的报道。仅我所知的岗位用英语这样一个无关痛痒、对岗位并不适用的条件作限制也仅仅能在一点程度上防止招聘中的腐败事件,并且给学生一个自己找不到工作的答案,对于这个行业却没有一点意义。 就算不找工作、不娶媳妇对我都是无关痛痒的事情,这么多无奈的同学们排队购买二锅头和我聊天对这个国家的发展毕竟不能不是一件让人借酒消愁愁更愁的事情。 对各个行业学生的就业状况还不清楚,对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更不能说有多清楚。没有什么感慨,也不能提什么意见,只有一种感觉: 民工潮后,又一种涌动在我耳边澎湃。 (明天找一张前几个月没有公开日记里的照片表达另一种涌动)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2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等学生用眼神教
热度 1 wangxh 2009-10-29 13:06
教育学生与教育孩子差不多。孩子一般分三等,学生也差不多,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等学生用眼神教 ,也就是即使传递一个眼色,立即心领神会,并付诸于行动,而且完成的很好。(这与 听不听话 没多少关系哦) 二等学生用语言教 ,不必多解释,一般符合“孺子可教”的标准。(这与 听不听话 也没多少关系哦) 三等学生只能用“棍棒”教 。但是学生又不是孩子,是不能用棍棒教的(实际上用棍棒教育孩子的也越来越少啦)。只能属于“朽木不可雕也”之类! 孩子我们可以“从娃娃抓起”,可是学生呢?当接力棒传递到我们手中的时候,可能已经伤痕累累了......
个人分类: 心之悟|4321 次阅读|1 个评论
“问题学生”才是好学生
lingfeng 2009-10-25 23:44
国内对于好学生的评价标准,首先是考试成绩好,其次是听话。在这种教育评价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好学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能够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学生,即使考试成绩再高,将来也是难以成才的。 问题对于学习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可以激发求知欲。有了问题,才有动力去寻求答案,也就是学习知识。事实上,解决问题的动力是求知欲的根本来源。其次,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某个知识,可是一旦有人问你问题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所知甚少。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就能够发现知识盲点,加深理解。此外,提问可以兴奋大脑,使之保持清醒状态。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时遇到打瞌睡的同学,往往不会直接点名批评,而是提一个问题让他回答。这样的一问一答之后,学生的睡意也就无影无踪了。对于学生来说,主动提问更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我上课就有打瞌睡的习惯,可是如果某一次我主动向老师提了问题,我就会保持清醒很久。 最重要的是,考试成绩可以提供上学期间的动力,却无法在你离开校园后继续提供动力。很多同学都会发现,离开了学校,曾经引以为傲的骄人成绩是多么的一钱不值。没有了考试,似乎也找不到学习的理由了。可是,如果养成了喜欢提问题的习惯,你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问题对于科研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没有问题,就没有科研。选对了问题,就选对了科研方向。科研最重要的就是提出正确的问题。爱因斯坦从小时候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一个人追着光跑,如果速度能达到光速会怎样呢?正是这个看似荒唐的问题导致了相对论的创立。一篇论文,常常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同时又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可是,如果连问题都没有,又怎么可能选择出正确的问题呢?正因为如此,我坚定的认为:那些提不出问题的研究生,是肯定不适合做科研的。 为什么学生们不习惯提出问题?首要原因是国内上课习惯于老师一言堂,并不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也许有些老师会欢迎课后提出问题,可是,不能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问题本身就表明了对提问不是那么欢迎,而且课后的十分钟正是休息的时候,即使学生跑上讲台问老师问题,也仅仅是老师和提问的学生两人能听到,其余的学生是无法听到的。而课堂提问,则可以使大家都听到。此外,有些老师不正确的认为,提问过多扰乱了教学秩序,甚至是对老师的不尊敬。确实,授课过程中经常被提问打断,然后要接着打断前的内容讲,对于老师的要求更高。可是,学生提问并非是为难老师。同样,有些学生也会有类似的看法,认为老师会以为自己的提问是存心刁难,因而不愿提问。老师们害怕提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担心自己回答不上来。其实,这是对老师职责的一种误解。没有任何人是无所不知的,老师也不例外。既然那些大师们都可以坦然地承认我不知道,为什么老师不可以这样呢?还有,大班教学也减少了提问的机会。 在长期不鼓励甚至打击提问的情况下,学生自然养成了接受知识不提出问题的习惯。 既然提问如此重要,怎样才能提出问题呢?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一个陈述句前加一个为什么。例如,炒菜需要放油。为什么炒菜需要放油? 水是无色透明的。为什么水是无色透明的?等。获得了答案之后,你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如此下去,很快你就会发现:其实人类知道的非常有限。 回想自己以前的求学生活,虽然向老师提问比一般同学稍多,但是仍远远不够。不过我有一个习惯:向自己提问。我会在书上随时记下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仍然能提出很多问题来的原因。 到美国来之后,一周有三四个 seminar (学术报告)和一个 Journal club 。这些都是选的课程,必须参加的。这里的演讲者一般都会欢迎听众随时打断他们的讲话提出问题。由于刚来这里,语言关还没过,听不太懂。所以,我无法提出什么问题。可是,我也发现,美国的学生也没有多少问题。例如有一次,系里的 DGS ( Director of Graduate Study )给我们介绍他的研究 RNA splicing ,讲完后他问道 Any questions ?全场鸦雀无声。但是这位教授表示,如果没有人问他问题,他就不结束他的 seminar ,也就是说大家不能离开。最后,我问了他一个与他讲座内容不是完全相关的问题(因为我没听懂他讲的内容),然后他才高兴的走了。所以,从我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不是我以前所想象的中国学生不能提出问题,而美国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而是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都不能提出足够的问题,只是中国学生的情况更严重一点。 但是这里的有些教授还是很鼓励我们提问的。例如主持我们 Journal Club 的一位女教授就特别强调提问的重要性。她说自己以前从上大学到读 Phd ,几乎都不提问,直到后来终于发现对自己将来的研究非常不利。所以,她花了很多时间给我们讲为什么要提问,怎样提问。虽然我早就明白提问重要意义,但是她的有些观点还是很有启发性的。例如,她说,如果你听不懂某一段内容,可能导致你对后面的内容也无法理解。如果不提问,就意味着你要浪费可能一大半的 seminar 的时间坐在那里不知所云。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懂,很有可能其他的同学也不懂。如果你提问了,不仅解决了你的问题,而且帮助了其他不懂的同学,同时也帮助了演讲者。有些教授可能会在开始讲的时候说 feel free to interrupt me and ask me questions, 对于这样的教授,如果你听不懂,可以随时打断他提问。如果没有这样的申明,当你听到途中有问题时,可以举手。如果他欢迎你提问的话,自然会叫你的。有些问题是自己对一些基本知识都不知道,属于幼稚问题,但是对于研一的学生来说,是提出幼稚问题的最佳时机。此外,也可以通过改变提问方式间接提问而获得同样的答案。例如,假如你不知道一个基础的概念 RNA 干扰。你可以直接问 What is RNAi?, 也可以间接的问 Can you explain the exact process of RNAi? 后者不会显得你那么无知,但是你同样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假如我是主讲者,我一定欢迎提问,因为即使对于自己也是非常有益的。一个人的思考容易陷入一个定势,无法发现某些问题,而听众可能会提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问题,对自己可以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其实,问题也比知识更重要。所以,能够提出很多问题的问题学生才是好学生。
个人分类: 创新思维|9993 次阅读|8 个评论
导师对学生要宽容为怀
热度 1 罗帆 2009-10-23 14:51
在芸芸众生中,能够形成亲近的师生关系,实在是一种缘分,导师和学生都应该珍惜。 作为导师,回想我们的青春时代,曾经那样不知天高地厚,说过一些不该说的话,也做过一些不该做的事。青春是美好的,即使是过错,也是美好的。如果没有过错,就没有教训和反省,就不可能走向今天的成熟。 学生年轻,不谙世事,缺乏经验,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导师是过来人,对学生要宽容为怀,不可过于苛求。对于学生的优点和点滴进步,更要适时给予鼓励,表达自己的赏识之情。 然而,人都具有局限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认识一位年纪相仿的大学教授,有一次聊天时谈到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多年前,他曾经师从一位学术权威,深受导师的喜爱。他不仅是导师最得力的科研助手,而且是其日常生活中的好帮手。同系另一位老教授教过他,也很喜欢他,有时会公开表示对他的赏识。他对老教授很尊敬,偶尔也会帮他做点事。没有想到,导师与这位老教授在运动期间有过节,两人势不两立。同门弟子中有人告了他的状,导师勃然大怒,认为他背叛了自己。他觉得导师误解了,想向导师解释,但没有机会,而且导师说永远不会再理他。后来,虽经种种努力却没能化解与导师之间的隔阂,最终没有得到博士学位。他说,那一段经历是他心中的隐痛,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不怪导师。但他无法理解的是,原来导师对他比亲生儿子还好,后来怎么会成了仇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越是彼此亲近的人,越是苛求对方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倾向保持一致。也许,导师与他太亲近了,才不能容忍他与自己对那位老教授的态度和立场不一致。导师与学生的关系越密切,彼此的期望和要求就会越多,一旦哪方面不能满足对方,就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不过,导师的心胸要开阔些,对学生应有宽容之心,至少应该给对方申辩和解释的机会。 当然,宽容不是放纵。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因此,导师在对学生宽容关爱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密切关注其心理动态,在学习、科研和生活方面悉心指导。对学生所存在的缺点,要善意地及时指出;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该批评时不能含糊,但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方法。
个人分类: 教学花絮|6383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当今高校,诲人经常很倦
shxzhang 2009-10-23 07:46
[原题]诲人不倦,不是道德立场,而是因缘期待 赏 芝 堂 摘要 :当今高校,诲人经常很倦。诲人不倦不是无条件的,往教不知来学者倦,坐教知来学者不倦。高等学校应该有诲人不倦的健康环境。诲人不倦,不是一种意识,不是一种精神,不是一种自由意志,而是一种因缘状态;不是一种行为准则,不是一种道德立场,而是一种情感理想,是一种因缘期待。 一、当今高校,诲人经常很倦 赏某在高校教书几十年,是老教师。因为爱读点古人书,爱谈点孔孟之道,常有年轻教师来寒舍叙话,谈些为人为学之道,也谈些教书育人之道。有次说到诲人不倦,几位年轻教师说:当今高校,诲人经常很倦;最倦之处有三。 一是不健康学习态度反噬教学。现在,学生们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听讲,课后不复习;提问时答不上话,不提问时在下面猛说。教师唇焦舌燥,其效果甚微。有一次,一位年轻教师要学生们就某个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们几乎个个照本宣科;教师再问,强调要他们谈谈自己的观点,竟然有半数以上学生表示抗议,或说我们要是有观点就不来读书了,或说我们是来学观点的,。再有一次,一位年轻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半天没有回答。教师问为什么不答,学生说:你的问题还没问完,没给 A 、 B 、 C 、 D ,叫我怎么答? 二是课外活动冲击教学。现在的高等学校,课外活动非常多,有学生自己组织的,有学生工作部门组织的。相当多的学生不是以学业为主,而是以课外活动为主;相当多的学生工作者,不是引导学生以学业为主,而是引导学生以课外事务为主。一位年轻教师上课前,两学生要请假帮学生工作组做事,这位教师没批准;学生拿来学工组长批的请假条,这位教师还是不准;两位学生干脆一走了之。事后,学生没受批评,年轻教师被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叫到办公室训了一顿。这位书记说:教学是院里的工作,学工也是院里的工作,云云。一位教授在自己学院大楼上课时,隔壁教室里有学生在练习唱歌;隔壁歌声太大影响听课,教授只好提高嗓门继续讲课。教授正在讲课,一个学生推开门对教授说:我是院学生会文艺部长,我们在练歌,你的声音太大,影响我们,能不能小点儿,或者能不能换个教室?教授笑着说:这里不是音乐学院,请部长先生告诉这里听课的同学,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唱歌为主?后来,在一次闲聊中,学院党委书记要这位教授支持支持学生工作!教授还是笑着说:如何支持,请书记指点一二! 三是教学评价夹击教学。一位年轻教师上课提问,学生都不回答;他等待学生,等了五分钟。几天后,这位学生向领导反映说该教师态度不好;家长也打电话向有关领导说该教师态度粗暴,伤害学生自尊心;学生干部也向领导反映说该教师方法态度有问题;教学主管院长和该教师谈话,要他改变简单粗暴的方法;。其实,这类事很多教师遇到过,都说简直叫人无所适从。很多混日子的教师受各方喜欢,而很多认真教学的教师却很清凉。传说郑板桥写过几句游戏话,说做教师的境遇是: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弟子结冤仇;而今作得闲散客,遮掩人间一半羞。在郑板桥时代,教师要求严格,学生可以有意见,但不会反过来评估教师,家长更不会因教师要求严格而给教师提意见。现在,要求严格的教师,在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领导评价的三面夹击中,困倦地、困惑地坚守着良知。 二、诲人,往教倦,坐教来学不倦 当今大学,诲人有时很倦!一日,赏某同好友 黄 教授聊到这种观点, 黄 教授哈哈大笑,说:年轻教师讲得对。诲人不倦不是无条件的!孔子是万世师表,却决不好为人师,决不向不想求学之人推销学问。这一点,《论语》有记载,朱子有解说。 赏某读《论语》多遍,也算熟悉,但以前没在这个细节上多想。《述而第七》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脩,是一种形式,不是目的。朱子注云: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无有往教之之礼。这几句言语中,有为人、为师、为学之至理。在现代社会,这点尤不可忽视。任何一级学校,都会有些浪荡子弟,在校名为读书,实为混混;也都会有相当多的潜力大、志向高的学子,需要明师指点,如同焦禾需要甘露与时雨。身为教师,不在后者身上投注精力,传道授业,却把大量精力放在不思进取的浪荡子身上,是一种教育力量的浪费,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而如果那些浪荡子弟出自钱权一重或并重之门,有教无类的理想,就沉沦为有类无教的罪孽。对于犯这等罪孽的人,若孔圣人地下有知,可能会大骂:非吾徒也,小子击鼓而攻之。 黄 教授广受学生欢迎。凡有青年学子求教,向来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不知疲倦。他教书却有些令主管领导无法接受的习惯:从不布置作业,也从不考勤。他说:统一作业,千篇一律,不利于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温习功课是学生的本份;应练习什么,高校学生自己应该知道。一个学生告诉赏某说, 黄 教授的高频提示语是这个问题值得深究,你们谁深究之后有得,可以写出来给我读一读!听他讲课的学生很多都喜欢将深究所得写出来交给他,而他总是一一认真批阅,不知疲倦。考勤,通过点名来提高学生到堂率,在 黄 教授看来,是学识平庸与人格猥琐的表现,是专制。 黄 教授真是深得高等教育要领。高校教师不是保姆,不是家长,不是蒙师;高校教师有自己特有的职能和任务。这一点,在蒙学读物《三字经》注解中,王相说得很清楚。在教之道,贵以专等相继几条的注解中,王相论述并区别阿保母氏之教、母氏之教、与父之教与师教。的确,保母之教、母氏之教、父兄之教与师教,应各司其职。而在师教期间,不同阶段的教师,也应各司其职。 从《论语》与朱子注解看,教育活动及教育过程,有来学与往教之分。诲来学者,是坐教来学,是有礼之教;诲不知来学者,是强行往教,是无礼之教。 母氏之教、保母之教、乃至于父兄之教,对象多是无知蒙童;无知,当然可以不知来学,母氏、保母与父兄往教之,是施教者之天职。《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是强调这种职责。可以说,在早期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往教是天经地义的。 师教开始时,应该是受教育者来学的开端。教师之天职,是为来学者传道、授业与解惑。往教之,或强诲不知来学者,既不符合教育规律,又不会有好效果。明智之师,不会好为人师,不会推销学问,只坐教来学者。然而,在当今高校,往教不知来学者,已经不再是教师明智不明智的问题,而是教师幸运不幸运的问题。有缘坐教来学者,对高校教师来说,是一种幸事! 黄 教授说:往教不知来学者倦,坐教知来学者不倦。我能有幸坐教来学者,因此有幸诲人不倦。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列为君子有三乐之一,其中道理十分明白。得不是往教,英才自然不是不知来学者;往教不知来学者,不是君子之乐。当今高校诲人三倦,实质是往教之倦。反噬教学的不健康学习态度是不知来学,冲击教学的课外活动造就更多的不知来学者,夹击教学的教学评价则让不知来学者成为理直气壮的裁判者!在如此环境中,教师哪有诲人不倦的缘分。 诲人不倦,不是一种意识,不是一种精神,不是一种自由意志,而是一种因缘状态;不是一种行为准则,不是一种道德立场,而是一种情感理想,是一种因缘期待。 三、应该有诲人不倦的环境 诲人可以倦,可以不倦;往教不知来学者则诲人倦,坐教知来学者则诲人不倦。应该有教师诲人不倦的健康的教育环境。要有这种健康环境,首先要有健康的家庭教育,其次要有健康的学校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良好的学校教育的基础与保障。在师长之教的中高阶段,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学习者要自己求学,而不是等教师送学。家庭不应该把家庭教育的责任、特别是母氏之教的责任推给高等学校。生发知来学的意识、培养知来学的习惯,是家庭教育的职责,而不是高等教育的义务。高等教育的任务是:授大学、传大艺与养大节。缺乏良好的基础与保障,在通行的时限内,高等教育是无法完成预定任务的。 健康的学校教育,通过学校的全部设施与全体员工以及学校意识形态实施。健康的高校,是知来学者求知的场所,是教师坐教知来学者的场所。学校应该通过自己的宣告与社会舆论,明确地向全部社会成员昭示这一点。不知来学者进入高等学校之前,应该由家庭将他们转化成知来学者;如果有不知来学者混迹高等学校,也应该由家庭做转化工作。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应该是求学者,而不是等学者;学习者的求学经历不应该沉沦为等学经历!高等学校员工如果不清楚这些,并且不将这些告知学生及他们的家庭,高等教育势必会行为错位。然而,在很多高等学校,偏偏是不知来学者抢占注意力的中心,而知来学者困守在边缘;往教不知来学者的诸种思维方式与操作方法占据工作主流,而坐教知来学者的种种理想与实践被压抑或者挤出工作中心。上述诲人三倦所涉案例,大多源于这种错位。此外,高等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与学业无关的附加分太多,而学业方面又没有设定底线要求,这进一步将学生引向非学业性领域,使相当多的知来学者被迫沉沦为不知来学者。长此以往,诲人不倦会永远与高校教师无缘,高等教育的大学、大艺与大节等大目标也会成为空想! 在知来学的环境与氛围中,知来学者自然会生发来学的决心,有来学的决心自然会有来学的诚意,有诚意自然会用某种方式表示诚意。孔子弟子知来学而后自行束脩以上,不是为送腊肉而送腊肉,而是用腊肉表达来学诚意。时代不同,表达诚意的方式也会不同。赏某少时热爱对联,一次在一个喜庆场合就喜庆联求教于一位乡村宿老,宿老不语。正好家严在场,见宿老不语,立即提示说:向宿老求教,不可空谈。应该先以今天喜庆为题写两三联,表示求教的诚意。赏某想出两三联,抄录工整后,送宿老指正,宿老得意地说:此子可教!此子可教!从宿老处,赏某学得很多东西。受此影响,赏某求学,从不与师长空谈,凡有要请教之处,总是先交文章表示决心与诚意。 黄 教授的学生自己深究某些问题并写 文章送黄 教授批阅,也是知来学并用文章表达来学的诚意。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之乐!有知来学者而坐教之,教师诲人才能不倦! 因为知来学是青年人学业进步的第一步,赏某每教一批新学生,都要先说说往教与来学,说说高等教育中的往教之损与来学之益,说说青年等教师送学的坏处与自己求学的益处。说归说,至于有没有效果,赏某从来没有考虑过。 一年开春,一个年轻人来到寒舍,要赏某指导他做点深究与写作,说话时恭敬地递上一篇文章,之后将一个长条形牛皮纸包放在桌上,又恭敬地将纸包打开,纸包里放着一条腊肉,中间用一根绳子捆着!赏某见后,脱口说,腊肉上系个绳子干嘛!这个年轻人恭敬地说,您这样福态,不好意思让您吃十条干腊肉;我查过书,束脩的束就是用绳系着。 转自:中国网 退休教师赏芝堂如是说 。 原文地址: http://blog.china.com.cn/shangzhitang/art/1438733.html
个人分类: 趣文轉載|3877 次阅读|3 个评论
无能的老师才爱训斥学生, 且善培养出爱“找抽”的学生
raoh 2009-10-21 22:29
无能的老师才会爱训斥学生,且培养出爱“找抽”的学生 好的老师根本不需训斥学生,好的学生根本不需被老师训斥。 差的学生再怎么被老师训也不太有效,这件事改了,下件事又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一个老师觉的只有常训学生,学生才会听,这老师也够无能的,至少在教育引导方面。 如老师有那么多无能的学生,这老师也太无能了。训斥多了,交流就少了,当然有的老师本就没有平等交流的想法。 不是不能说学生的缺点,语言,方式要注重,有话好好说,学生该摔的跟头可让他摔去,训斥短期有效,长期有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少了。长期的效果更重要,我对学生向对同事一样,有事讨论商量。常训斥学生的老师不知有几个喜欢被别人训斥。已所不欲,勿施与人? 我的学生,博士后也要点拨,指导,但我多引导,不训斥。都成年人了。我常对学生说:“我是你们的导师,如你有一天觉得我是你们的老板就糟了。” 有一个博士后来了一个月,我和他谈,先谈了他的优点,又谈了他可改进之处。可一个月后,并无改进,问他怎么回事,答曰不知我对他有提可改进之处,因为他以前的导师都是直接就训斥的。。。 这样看来,爱训斥学生的老师就培养出爱“找抽”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日后成老师多半就爱训斥学生了,代代相传,抽与找抽,虐待狂与被虐待狂。。。
个人分类: 打斗片|6263 次阅读|12 个评论
教师其实是一个煎熬感情的职业
cyaninelotus 2009-10-12 18:12
刚才给学生上课,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坐的整整齐齐的,教室里只有我的声音在回响。突然听见凳子倒地的声音,我以为谁的凳子坏了,也没在意,等待他们恢复秩序,谁知道学生站起来,还围过去了,我赶紧跑下讲台,这才看见是有个男生倒在地上,我下去的时候他已经被扶起来了,我问他中午休息没,他说休息了,我就让两个学生赶紧把他送到校医院。走的时候,有个学生要背他,他不同意,坚持自己走,同学就搀扶着他走了。我又接着上课,表面上故作镇静,心里一直在打鼓。下了课赶紧给送他去的学生打电话,但是死活打不通。又赶紧到书记的办公室找书记,汇报情况,在书记的办公室里电话倒是打通了。可是信号太坏,听不清说的什么话,实在不行,叫同学给我随后发短信说明情况。书记也电话告诉他的班主任老师。我又下去上第二节课,学生的短信后面来了,只说是去区医院做心电图,也不知道病情。第二节课下了我赶紧回短信问情况,才说不是很要紧。又回到书记那里,搞清楚是心动过速,上午就不舒服了,他还一直坚持着。现在已经在打吊瓶,医生说是要观察一下,才能看清病情。总算是可以放心一下。这种情况我从来没遇到,当时心里很紧张,自己没有急救的知识,也不知道这样处理对不对,真是很担心。以后得学些处理这种事件的相关知识。 虽然已经回到家了,心里的担心还是在。回想这些年从教的经历,刚工作的时候傻,不知道有这些事,心情是很轻松的。后来有一年我当了班主任,面对四十几个年轻人,心里有很大的激动,我和他们相处得很有感情。我们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政史系的一个毕业班里有个男生,晚上九点到校门口马路对面的小饭馆吃饭,过马路的时候出了事。清早起来,学生都上课去了,校园里很安静,只听见那个学生的母亲悲怆的哭声,我觉得心里非常非常难过。从那以后,只要看见校门口围着一堆人,我的心就马上揪起来了,我每天暗暗祈祷让我们班的学生平安。 后来不当班主任,心里的压力一下减小了。可是,毕竟都是自己的学生,年轻的生命,谁都希望他们健康成长着,平安着。有一年秋学期,我带新生班的力学实验和力学课。有一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去上课,一进教室发现有十来个人不到,我没有询问,先讲课,可是,讲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眼神都很空洞,有些发呆。我那天讲的是试卷,就发了试卷让同学们自己看,然后找班干部问情况,只有一个班干部在,我问他今天怎么回事,这么多人不到,他回答我说:我们班有个同学,他......病了我就没再说什么。万幸的是,我这个爱批评的严厉的老师,那天没有批评任何一个人。后来回想起来,当时学生们的眼睛里含有痛苦、恐惧和茫然。我也是下课到办公室才了解到======他们的一个同学晚上睡着后,就没再醒来。等到早上被同学发现,身体已经冰凉。回到家里翻看实验报告,那个孩子的实验报告还在,写得非常工整认真,字也写得很好。隔天在办公室里看见他的家人,都只有沉默无言。 去年老公的班毕业了,我看他也是松了一口气。他的班二年级时,有个学生得了严重的肾病。这个学生是高中毕业后去打工四年后才考进来的,家境不好,家庭也不完全。除了给他捐款,配合家人给他治疗之外我们无能为力。那一天我们在鞋店给老公买鞋,收到电话说他去了,老公坐在凳子上,我看见泪水已在他的眼中打旋,我俯下身帮他试鞋,也借机掩饰自己的难过。我们是谁,一介书生而已。 学生多了,许多问题都存在,都要去面对。这个职业如果只是劳动谋生,那也就罢了。偏偏是,面对着有血有肉的生命,同时也面对着他们的人生艰辛,付出关爱也就罢了,又偏偏是交流出自己的感情,叫人感受那无法拭去的无奈和痛苦。 到现在我才明白,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怨怼那些做我老师的人,这应该是对他们为学生担心的尊敬。可是,我曾经有过怨言,我在这里认错,是我真的错了。面对自己的辛苦,才真的明白了别人的辛苦和付出。
个人分类: 科研教学絮语|6713 次阅读|16 个评论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wangxh 2009-10-7 12:04
大家都在欢天喜地度国庆一个超豪华国庆(红歌飘过中华大地-- 飚歌 、长假、阅兵式、八月十五中秋节等),实在不愿扫大家的兴。可是,鄙人属于那种没事儿找抽型的, 看着超豪华和无与伦比的国庆场面,虽然也超级高兴 ,毕竟我们有了讲讲排场的资本,但想想身边的事儿,如鲠在喉! 想起了什么呢?想起了那些被遗忘在偏僻的角落里、与贫困而抗争的老百姓,想起了5万块钱就可以建起的一座希望小学,想起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的希望工程宣传画片那双渴望知识与未来的小女孩的眼神(如图),想起了许许多多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想起了真正的天之骄子每天吃不起一个鸡腿的成千上万的研究生们,想起了...... (曾经的我,比这些孩子好不了多少,小学就在类似他们旁边写着好好学习的房子度过的, 一个老师 在一个教室里 教两个年级 ) 【后补注】请注意,阅兵国庆。颂歌献祖国-- 飚歌 也属于国庆,不知道有没有人参加,反正我是被威逼利诱参加了如果被选中,缺一次算旷课,扣工资XXX元/次;当然由于没敢不参加,所以得到 一身衣服50元白衬衫+180元蓝色西裤 (后来知道我们系每人都有)。比赛完毕,得知我们总支荣获三等奖(似乎除了一等奖和二等奖,剩下的都是三等奖)。得知 总支三个字 我更来气,我不是那什么员为什么非逼我参加,这不是明显作弊吗?真想去告御状,却又怕人家把衣服要回去,算了,谁让我贪财来着...... 到现在也没搞清楚,颂歌献祖国收获了什么!只感觉到两点:第一,每当唱到我分担着海的忧愁时真的很愁(《我和我的祖国》),每当唱到革命气势不可阻挡时就底气不足(《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是我提议选唱的);第二,当 飚歌 结束后,文化广场一地烟头,比升完国旗后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还多! 【题外话】不愿被逼唱红歌,并非意味着不喜欢,实则非常喜欢,毕竟出生于那个时代嘛,虽然当时根本不懂!我的手机里装的全是红歌:老婆一来电话,手机里唱出太阳出来照四方;学生一来电话,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科研合作者中有几个日本鬼子,他们一来电话,立马响起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书记和领导一来电话,就响起了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京剧样板戏)......陌生人来电话,手机就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革命歌声多么嘹亮(《歌唱祖国》)......
个人分类: 心之悟|7550 次阅读|21 个评论
您家的宝贝睡饱了吗?
famingkuang 2009-9-28 08:04
我家的小发发上过一个学期的小学(一年级上级),那时的他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得起床,晚上为了完成作业,往往过了十点才得睡觉,有时他妈妈要是认真点,偶尔十一二点钟才得睡觉,也是常有的事。 现在小发发不去学校了,晚上九点钟睡觉,一觉要睡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才醒。一觉自然醒的感觉应该很爽吧? 我不知道这样下去会对小发发产生什么样深远的影响。我只是明白,现在的学校教育真的不是我的孩子想要的教育。 轻声的问一声:您家的宝贝睡饱了吗? 小时候的小发发睡姿美不美?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98 次阅读|17 个评论
不懂怎么会有面向学生的教授接待日
shxzhang 2009-9-26 12:35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二零零九年 九月二十三日上午 ,一位年轻教师约见先鉴,就一个特别问题请教先鉴。见面寒暄两句之后,年轻人请先鉴登录某师范大学看看教授接待日材料。 在这所师范大学网站上,可以看到教授接待日新闻: 九月十八日 ,推行教授接待日制度工作安排会召开; 九月二十二日 ,《我校召开推行教授接待日制度工作安排会》和《教授接待日制度解读》发布。 看过新闻之后,年轻教师问先鉴:怎么会有教授接待日这个提法与做法? 媒体报道过市长接待日。市长,在高墙之内,在深院之中,在重重守护中,做市长的公务。平时,市长不见市民,市民也不可能见到市长,双方不可能做面对面的交流。于是,为体恤市民,为解决一些问题,一年之中,市长抽出一两天时间,走出高墙,走出深院,走出重重显性守护,在某个广场上,亲自与市民见见面,做做交流。因此,有市长接待日。 怎么会有教授接待日这个提法与做法?这问题让先鉴一头雾水。 从《我校召开推行教授接待日制度工作安排会》和《教授接待日制度解读》看,教授接待日的接待对象是在校学生,可以是教授所院部学生,也可以是本校其他院部学生。而在健康的大学,学生 和 教授交流,完全不需要什么教授接待日;在课堂之外,学生遇到学业与人生问题,可以随时约熟悉的与不熟悉的教授面谈,而教授也肯定会尽快安排时间。这所师范大学弄出教授接待日,是不是在这里,教授之于学生如同市长之于市民,或学生之 于 教授如同市民之于市长? 不懂,自然不敢胡乱做答,先鉴只能直言相告:不懂怎么会有教授接待日! 年轻教师走后,先鉴细读《我校召开推行教授接待日制度工作安排会》和《教授接待日制度解读》,想找到年轻教师所要答案。细读数遍,发现越读越糊涂;两文之中,竟然有多处不懂。 先说《我校召开推行教授接待日制度工作安排会》之中不懂之处。 原文:在全体教师中倡导积极承担公共责任、履行育人义务的风尚 问题:育人是教师天职,从入行这天起,教师就应该知道这一天职。为什么还要倡导?为什么要等到二零零九年九月才想起倡导? 原文:我校学生中长期存在的志向不高、自信心不足、参与竞争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靠辅导员、学工干部,需要把全校的力量动员起来 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长期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要等到二零零九年九月才想起解决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平时只靠辅导员和学工干部解决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在这长期之中,面对这些问题,教授们干什么去啦,管理者们干什么去啦? 原文:各学院、教学部和研究中心要把教授、学生动员起来,让教授认识到这是一种责任,让学生认识到这是帮助其健康成长的一种资源 问题: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谈学问与人生,应该是常事,更应该是乐事!大学教 师成为 教授,除极少数平地飞升者外,从入行之日算起,都要干上好几年。 成了 教授,而且是成了 师范大学 教授,为什么还不能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种责任?为什么还要等到二零零九年九月经动员才可能认识到这是一种责任?这样的人是怎么当上教授的? 在课堂之外,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请教学问与人生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应该是常事,是乐事。在正常情况下,大学生应该能认识到与教授们交流是帮助自己健康成长的一种资源。为什么还要经动员才可 能与 教授们做面对面交流?为什么要经动员才能认识到与教授们交流是帮助自己健康成长的一种资源?是教授们太弱智或太不可信任而不足以构成一种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资源?还是学生太弱智或太懒惰而不足以认识这种资源? 再说《教授接待日制度解读》之中不懂之处。 原文:各学院、教学部每周至少安排两个单元时间,由教授轮流值班,负责接待学生。接待地点应相对固定,并悬挂明确指示牌。教授接待日的时间、地点、教授个人信息(研究方向、专长)和有关具体要求须在院(部)网上公布,并链接到学校主页。 问题:两个单元以外,学生能不 能见 教授?教授会不会见学生?教授接待日会不会演变为一种对学生的限制?会不会演变为一种教授在非值班时间不见学生的借口?教授与学生,或学生与教授,关系为什么生疏到这种程度,要经外力推动才会做面对面交流? 原文:参加教授接待日活动的教师一般应该具有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主要职责包括倾听、解答和指导学生关于专业学习、思想修养、课外创新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做好接待日志记录,并及时与院(部)领导、有关教师和辅导员沟通情况,帮助解决问题。 问题:一周两个单元,还轮流值班,竟然还会有不一般的特殊情况,让助教与讲师来做教授接待日接待工作,是这所大学教授太少,还是教授们不愿意? 教授和学生交流,还要有日志记录!学生所谈,如果涉及学生隐私或不愿公开之事,能否见 诸证明 教授接待业绩的日志记录?知道教授接待日交流会见诸日志记录,学生是否会讲真实情况与真实思想,教授是否会讲真实思想与真实意见?如果学生与教授双方都回避真实,教授接待日的交流,会不会成为一种以空话、套话与假话为台词的联合秀? 学问不精,万分惭愧。以上问题,如有方家解答,先鉴不胜感激。
个人分类: 教育漫話|37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自王德华:给研究生新生讲几句话
woodenson 2009-9-20 17:59
开学了,我也开始带研究生了。这里看到了王德华老师的博文,很是赞同。转过来,自己学习,也给我的学生学习!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6670 给研究生 新生 讲几句话 (王德华) ( 说明 :这是为了动物研究所原定在 9 月 14 日 举行的 2009 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准备的发言初稿。由于研究所因故将开学典礼改为 9 月 16 日下午 举行,我 16 日下午在研究生院恰巧有课。很抱歉,只好请假,没有完成研究生部交给的任务,让人家失望了。很有戏剧性的是:我请假去研究生院上课,我们所选我的课的研究生则是请假回所里里参加开学典礼。 本来想在正式发言前,再认真润色一下。但事情过去了,也不愿意去再劳神了。今天放在这里,也许对有些研究生(尤其是我自己的研究生)有益。由于没有很好润色,大小错误一定难免,在逻辑上估计也有些问题。只能希望读者谅解了。其实每次发言也都是这些内容,也很难再有什么新的内容、新花样了。只能抄剩饭了。 )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欢迎新同学来到动物研究所,欢迎大家成为动物研究所的一员。 研究生部的老师让我代表导师说几句话。我很迟疑,我没有去征求各位导师的意见和想法,也没有去综合一些导师的观点,没有来得及细想,所以我不能代表各位导师,尽管研究生部赋予我这个代表的权力。那么我今天说的话,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导师与同学们的交流。 谈几个方面吧。 第一个方面,属于老生常谈: 1. 既然选择了动物所,希望大家要了解动物所,热爱动物所;熟悉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没有了解,就谈不上热爱;不喜欢,也就很难做出成绩来。 2. 调整心态,定位自己。研究生是学生,是比大学生高一个层次的学生。既然身份是学生,但是学习如何做研究的学生,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学习。学习如何工作,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科学家。地位是被教育者,不是指导者。我们常说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 3. 要有吃苦耐劳的准备。研究生是科研道路上的新兵,刚开始爬坡。越走会越艰难,越爬会越吃力。当然越走也越靠近果实。科学没有终点,但科学的路上会有驿站。路,需要自己走,需要不停地走;坡,需要自己爬,需要坚持不懈地爬。你也可以停下来修正,但大家都应该熟悉和理解龟兔赛跑的道理,也知道笨鸟先飞的智慧。 第二个方面,属于基本要求。 1 、树立正气,抵制歪风。行的正,走得直。道理不需要多说。人没有正气,活得没有底气。人没有正气,一生会被人唾弃。尔虞我诈,不是君子。 2 、树立诚信、建立信誉。没有诚信,就没有交流的基础。没有诚信,就没有互相信任的基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法相处。诚信和信誉是靠自己建立的,是建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的基础上的。有诚信,守信誉,我们的生活都会很愉快。 3 、树立理想,明确追求。青年是理想的年龄,这个阶段如果没有梦想,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你妄为青年,你实在是浪费青春。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注定你在学术的道路上会碌碌无为,甚至一无所获;也注定你的生活里少了浪漫,少了诗意。注定你会多了些烦恼,多了些羡慕。 也许你会说我将来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教授,我对科研不感兴趣,说白了我就是喜欢那张证书。那你来动物所干什么呢?那张没有经过汗水浇灌、没有任何含金量的证书,如果你得到的话,对你有什么用呢?以当科学 家和当 教授的态度和目标来要求自己,对你肯定没有坏处。 4 、树立团结协作精神,树立团队精神,这对于在独生子女时代成长起来的你们尤其重要。 第三个方面,算是基本态度吧。 1. 要享受生活。享受研究生的生活,享受研究所的生活,享受科研生活。如果对工作没有兴趣,生活将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有个生物学家的传记,书名就是: Enjoy life in Science 。作为学者要学会在学问中享受生活。 2. 要有责任感。责任有多个层次,有个人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研究组的责任,研究所的责任,国家的责任。不同层次的责任,有不同的义务和准则。要有责任意识,要培养责任意识。 3. 要完善成人精神。(本来这一部分可以重点说说的,我的博客里有一篇文章论述了成人精神,这里就省略了吧。链接: 80 后研究生要完善 成人精神 )。 4. 要行动起来。实验科学需要动手做,手要勤快;思想是必要的,但空想是不现实的,只有行动是实际的。数据靠实验获得,文章需要花费时间来写作。在网络世界里完不成实验,在花前月下也写不出论文。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如果不劳而获,要么违规,要么违德。 5. 要心理健康:你也会说,我的青春我作主,我就这样,怎么着吧。你可以作主,但你应该尊重青春,珍惜青春,热爱青春,阳光青春。青春开出的是艳丽的花朵,青春绝不是枯萎的花蕾,也不是温室里的娇艳一时不不堪风雨的鲜花。说句大实话,就是希望你们在我们这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度过你的研究生生活。你可别说生活真没有意思,你也别到楼顶上去溜达,也别去高速路上徘徊,更别在深夜一个人流着泪在小路上没有目的地转悠 第四个方面,希望大家学点东西。 1. 学会读书。信息时代,文献浩如烟海,怎么读,读哪些?我劝大家勤动手,多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和文献都要理解和处理专和博的关系。还是借用一句英文: Know everything for something and Know something for everything 。 我想说的应该就是这个关系吧。 2. 学会规矩。我们都知道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的道理。社会需要规矩,也充满了规矩。作为研究生还要继续学会规矩,学会实验规矩,学会学术规矩。人的一生都在学习规矩,也在实践和遵守规矩。 3. 学会交流。孤独和寂寞,是很痛苦的一种状态。新的时代,大家喜欢回避现实,喜欢虚拟的网络世界。但人与人之间需要真实的沟通,需要心灵的碰撞。我们要学会沟通。 4. 学会基本技能。学会综述文献,学会撰写论文,学会撰写基金申请书,学会做学术报告 . 科学研究的基本套路要熟悉和掌握。 5. 学会独立。大家要在思想上逐渐成熟,心理上逐渐成熟。 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中,如果有不明白、不理解、不会、不懂的问题和技能,都不是问题。要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就不用读研究生了。我们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三人行,必有我师。 还要提醒大家,要学会流汗,学会付出,学会劳逸结合。 真正做到:业务上成才,精神上成人。 当老师的就是喜欢教训人,也喜欢师道尊严。我今天又是通篇教训的口气,没办法。你说我们人格要平等,我特别同意,也极力提倡。咱们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每个人的人格。我们在本质上无非就是多读了几本书的农民,多了几份理性的工人。我们的父母也许没有我们的学问大,但是他们的地位永远比我们高。我们尊重他们,不是父母逼迫的,是我们心底里呼唤的。知识多,应更明事理才是。师与生,也就是暂时的工作分工不同罢了。我们不是敌人,不是对手,我们是朋友,是同盟,是缘份让我们走在了一起。 生活是美好的,青春是阳光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开始,打开窗户,迎接阳光,微笑着开始一天的生活。 最后还是用我喜欢的马克思的那句名言来结束我的啰嗦: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在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祝大家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王德华 2009.9.14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6670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39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努力做个好导师
entomology 2009-9-17 21:49
努力做个好导师 戴小华 无论是带本科生还是硕士生,我都要努力做个好导师: 1. 苦练内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 要教好学生,需要本人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积累。所以我不但要搜集和阅读大量的文献,掌握生态学和昆虫学专业的前沿、热点和暂时的冷门;也要亲自设计和参与各种调查和实验工作,充分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争取多认识一些植物、昆虫和螨类;此外,加强外语、计算机、网络、心理、管理等方面的学习,多了解学生现在的想法,努力弥合与学生之间可能的代沟。 2. 严于律己,要做学生的榜样 : 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从实验设计、数据记录、统计分析和论文写作方面都要严谨,特别强调不能作假和抄袭。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学到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知道做学问的道德,就是要充分尊重科学,充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 : 不同的学生个体有不同的个性,我们不能像工厂一样采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这样出来的学生似乎很符合各种考核指标,但其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甚至才华的光芒反倒被磨平了。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才能,喜欢到野外的就设计偏田间的课题,数学比较强的可以考虑比较复杂的生态统计和建模,计算机水平高的则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和图像处理方面的训练。 4. 关心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 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不是天然就知道查找文献、进行实验还是后期整理的,需要导师耐心细心的指导,而且要经常督促。想考研或者考博的同学,可以和他们充分探讨各种研究方向的热点和前景,也可以推荐给自己的师友。我一般不盲目鼓励学生考研,希望他们要充分考虑读研究生的好处和坏处,权衡各种利弊,采取比较好的(生态)对策。除了学习和研究,学生也许还有其它方面的困难,要多加关心。在有课题的情况下,尽量保证长期工作的学生的劳务费,至少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5. 互相学习,学生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正是风华正茂的时代,富有激情和想法,很有点子。导师遇到了困难,除了和同事商量之外,也可以和学生说说,说不准他们就会有很好的想法。有的时候学生可能自作主张,把研究搞砸了,只要不是影响太大,都不应该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当然,善意地指出他们的不妥是应当的。 (附注:这是我校暑期导师培训班要求的作业,匆匆写后,也顺便发在博客里面,以时时提醒自己。)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8765 次阅读|7 个评论
教师节那天,最惦记没有问候我的学生
热度 1 wangxh 2009-9-14 15:17
每当教师节到来之际,学生的电话、短信、礼品搞得连高兴的时间都没有。但我是没有良心的老师,当接着电话、看着短信、收着礼品的时候,不是对这些学生心存感激,而是 非常惦念在记忆深处那些没有问候我的学生 。 就像全家团圆的时候,父母亲不仅仅张罗着 伺候 来看望自己的儿女,更惦记着没有回家、甚至音信全无、远行的游子 同学聚会的时候,通常两种人不参加,一是混的特好的,二是混的特不好的。前者大多升官发财,已经不屑与吾辈同伍了;后者同学们都非常惦记 由此我想到了学生,我几乎能够记住我们专业所有的学生,甚至耳熟能详。尤其是我带过的学生,这样重要的节日,忘记老师无所谓,但不知道你们毕业后发展的怎么样?事业、生活还都顺利吗? 当我想女儿的时候,就给父母打电话 ,估计父母同样惦记着已经上了年纪的我; 当我惦记学生的时候,就给我的老师打电话 ,估计老师也会惦记我的。学生们,老师不会奢望要求你们像对待亲人一样,但有时非常惦记你们,当你们不太忙的时候,不要忘记给老师去个电话,让老师知道你们事业顺利、生活幸福!这是所有真正的老师的愿望!
个人分类: 心之悟|5334 次阅读|3 个评论
曾经也是教师
uglygirl 2009-9-12 11:49
工作与学习中的18年,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几经辗转,身份变了又变,实在搞不清自己是老师还是学生或者别的什么身份。 今年的教师节,收到很多学生的问候:老师,祝你快乐!也收到同事同学的问候:又是教师节了,快乐哦!同时最不能忘记的要给自己的老师发短信:老师,您辛苦了,今天是教师节,祝您每一天都和今天一样快乐! 大学毕业后18年了,10年的教师生涯,4年的机关工作经历,4年的读书生涯,今年居然又进了流动站。可谓世事多变迁。 无论做教师也好,当学生也好,生活是一种态度。无论怎样的状态,热爱生活,把日子浓妆淡抹,过的有滋有味一些,都是一种快乐。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师节感怀
蒋高明 2009-9-11 00:04
蒋高明 今天是教师节。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国外的学生大概忘了这个节吧)毕业的学生短信或电子邮件,我才知道,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 我工作的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我的职称是研究员。以前教师似乎与我们没有关系的,因为我们以科研为主,当教师是以后的事。自从1996年被评为硕士导师,就开始带学生了,那时最早招收的硕士生渠春梅现在美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2000年我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第一届招收的博士生刘合芹现在浙江农科院也是一名出色的研究人员了。 作为教师,我比带学生的历史还要早些年。记得第一次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讲课是1994年的事情,那时植物所生态室环境组林舜华老师要我替她讲授研究生学位课程《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高级讲座》中的污染生态学部分。林老师提供了部分课件,我又做了认真准备(因为我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是做污染生态,因此比较容易找资料),一讲就到今天。在研究生院也有15年的教龄了,因此,我应当算老师了,研究生院还发给我教授证呢。据说拿着教授证买飞机票可享受优待,可我从来没有用过,不知道好不好使。我在研究生院教过的第一批学生有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了。 屈指算来,已经带出来硕士、博士、博士后30人(含1 名留学生),现在还带有16名硕士、博士生。毕业生名单如下: 毕业硕士生:1999年,渠春梅;2002年,朱桂杰; 2008年,刘慧;2009年, 冯素飞。 毕业博士生:2002年,刘合芹;2004年,刘美珍、牛书丽;2005年,崔洪霞、丁莉、彭羽;2006年,李刚、王光美、张震(与汪师平合带)、马秀枝(与汪师平合带);2007年,李林锋、李英豪、郝彦宾(与王艳芬合带);2008年,Dilip K Biswas、张传领、池云花(与傅德志合带)、许宏;2009年,苏华、陈圣宾、蓝振江。 出站博士后:2003年,李永庚;2004年,姜闯道;2005年王空军;2007年李卫东;2008年,王晶苑(与刘美珍合带);2009年,郑延海。 上述学生中,前9人都是女生,彭羽是我招收的第一个男生。开了9朵花后才结果,小彭真是名副其实的招弟呀。 和本人一样,我虽带了4个出生教授家庭、1个高干家庭、3个中小学教师家庭的学生,我的大部分学生出生于贫寒的农家,或普通城市市民家庭。他们工作都很认真,学习非常刻苦,都是我得意的学生。 如果按照SCI算作培养成功的标准,当时毕业生一毕业就发表5篇SCI有牛书丽、刘美珍、李永庚、姜闯道、丁莉、Dilip;发表4分以上论文者有Dilip Biswas、刘慧、李林峰。其中Dilip表现最为出色,目前已经发表3分以上文章3篇,其中一篇IF5.86。他尚有2篇好文章待发表。 在基金申请方面,李永庚、姜闯道、王空军、刘美珍、牛书丽、崔洪霞、王光美、许宏等分别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或青年基金;李永庚、崔洪霞等获北京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和面上基金;李卫东和王晶苑分别获得全国博士后基金;姜闯道获得王宽城人才奖励基金;刘美珍和牛书丽获得中国科学院地奥奖学金二等奖;Dilip Kumar Biswas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杰出留学生奖(Biswas 为植物所培养的第一个留学生)。 毕业生去向方面。在植物研究所200多名创新研究人员岗位中,来自本组的毕业生有9人,分别是李永庚、姜闯道、刘美珍、牛书丽、崔洪霞、许宏、池云花、郑延海、苏华。彭羽进入清华大学做博士后;渠春梅、朱桂杰、刘合芹、刘美珍、牛书丽、丁莉、Dilip Biswas、蓝振江、张传领分别进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西班牙、韩国继续深造。有些已经回国,有的还在国外呢。 也许受我的影响太深,学生们毕业后选择科研和教学的为多,除了上面9人留所外,彭羽现在中央民族大学、李卫东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秀枝在内蒙古大学、李林锋在广东海洋大学、张震在安徽农业大学、王空军在山东农业大学;王晶苑在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郝彦宾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王光美在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刘合芹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陈圣宾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后),等等。在海外学习的几个留学生自然也是选择吃科研饭了。笔者不才,只怕指错了方向,让学生们感觉到科研的竞争和生存压力。许多压力来自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些场合不是靠本事吃饭的。 毕业生中有领导职务的只有李永庚博士,他现在植物所生态中心当支部书记,同时是笔者研究小组的副研究员;王空军教授做到农学院副院长了,据说有可能当农大副校长呢,可惜英年早逝了。要是有学生做大官就好了,老师我也不愁拿不到经费了。每年都为申请科研经费犯愁呢。 据不太全面的信息,毕业生中有10人晋升为副教授(副研究员) 分别是李永庚、姜闯道、牛书丽、刘美珍、李卫东、张震、李林锋、郑延海、王晶苑、彭羽;有1人晋升为教授、博导,非常令人痛心的是,他已于2年前离我们而去了。 他就是王空军教授,国内非常优秀的玉米专家。英年早逝,逝去的时候才39岁。我一直想写一个纪念文章,但总没有勇气来写他,恐怕伤害了他的家人,朋友还有我们的学生、同事。这种负疚感压迫了我快2年了。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桃李芬芳, 其乐亦融融。这是一名不是我的学生的媒体从业人员,在教师节发来电邮中的一句话。诲人不倦不敢当,不误人子弟就是最大的心愿的了;桃李芬芳是学生的功夫,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嘛;唯有这其乐融融吗,要是没有空军教授的英年早逝,真是有的。 又勾起我的伤感来呢。
个人分类: 教书育人|985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句话改变我的一生—教师节有感
热度 2 smbluesea 2009-9-10 18:30
今天收到很多教师节的祝福,心里感觉很温暖。想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感慨居然绕了这么大个弯儿,我最终还是成为了一名教师。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一路上经历初中、中专、大学 和 博士,努力奋斗了十几年,每个十字路口的重要判断和决定都离不开老师的指点和推荐,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我的中专时期的 马 老师,是他指引了我人生的重大转折。 为了尽早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初中毕业的我选择了去读中专,好早点毕业工作。但见到 马 老师的第一面,他就告诉我:你应该去读高中,考大学,然后考研究生。而我当时却觉得无所谓的,连考大学都是很远的事情,研究生?我置之一笑。那时候年龄小,总不会为自己想那么远,那么多。 但是选择是改变不了的,从那以 后马 老师有机会就给我讲,鼓励我通过对口入学的方式考大学。我对读大学动心了,即使在中专比较放松的环境中也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安排,期间锻炼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也确实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争取读大学的机会。 虽然由于政策改变,我最终选择的不是既定的目标学校,但我毕竟踏出了那一个平台,才使得我有可能攀登更高的层次。 现在,我已经博士毕业,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每次想起自己的经历,都很庆幸自己在另一条路上及时转头,回到了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都很感谢自己在无知的青少年时代遇到的指路人 马 老师。 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指引,改变了我的一生。看到现在自己的学生,猛然感到了自己的责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39 次阅读|5 个评论
教师首先应当是忠实的受教育者
chni 2009-9-10 14:56
教师首先应当是忠实的受教育者 或许是因为自己知之甚少,而知也无涯,所以总觉得做个教师时时都有危机感。教学这么多年了,每每萦绕在心头的总有三怕。一怕知之甚少,课讲不好;二怕见识甚少,课讲不深;三怕贪多求全,课讲不精。说到底,终究是怕有愧。愧对学生是愧,愧对职业是愧,愧对良心更是愧。怕之为惧,惟愧为甚。每念及此,总感到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忠实的受教育者。 俗话说得好,要当好先生,先做好学生。教师是教书为生的人,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如果教不好,或者教得不是很好,对学生、对社会,特别是对自己的良知都不好交待。要把书教好,首先是要学好,自己学好了,才有了教好的基础。先做好学生,在我看来就是要先学好。不能说自己是老师,凭着自己过去的知识教下去,一劳永逸,现在知识更新很快,学生获取多,只有踏踏实实地尽可能全面、深入地掌握一些知识,才能站在学科前沿,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要做到这一点,要需教师始终能够坚持做一个忠实的受教育者。 韩退之 先生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做学问的人必定有其师承,而做老师的人,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嘛。这传、授、解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好像也不难;但说清楚就难了,做明白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那么,说透彻、做彻底呢?我看就像古时候走蜀道、履薄冰,是难上愈难,可以是传授解难,难于上青天。如果我们坚持标准再高一点,要求再严一点,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做好传授解其实真的很难。要把这件很难的事情做好,就要求做这件事的教师们,时刻保持警惕,时刻保持清醒,充分感知到自己的不足和缺憾事,自觉端正自己的姿态,认认真真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始终坚持做最忠实的受教育者,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才能走好这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孔子说: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孔子为至圣先师尚且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足,甘于师之于道,甘于忠实做好学生,做最好的受教育者,这样做,就是为了把最好的、最有益的东西传授出来。让学生受益、让未来受益,让社会受益。他三人行尚且有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不去做最忠实的受教育者呢? 教师做最忠实的受教者,实际上就是在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大有意义的事情。 值此教师节,谨以此文与同仁网上交流分享,并祝节日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646 次阅读|11 个评论
写在教师节前
邵宇飞 2009-9-9 21:49
又是九月,又是初秋,又是晚风残月,又是往事上心头。 十年前的此时,文化路的那一边,我正在D大的操场上军训教官的指挥下唱着歌;十年后的此时,文化路的这一边,我站在路旁,看着刚入所的新生三三两两地从身边走过。从路的那一边到这一边,整十年。我还记得刚入大学时候的心情忐忑、兴奋、孤单, 迷茫都有一些;还记得入校之初校党委书记说过的话现在大家的起点虽有不同,但差距还不算大,十年以后,每个人的生活也许就有很大的不同。十年已过,言犹在耳。 当年大学里教过我的老师们,现在我有时仍能有幸见到。更加令我感动的是,几位老师在数年之后,仍然能认出我。还记得入学之初,在《专业概论》的课上我打瞌睡,结果被上课的老师给批评了一通,后来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我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做毕业设计;还记得为了看世界杯,几乎逃掉了一位老师的一个月的课程,后来在所里我又跟着这位老师把当年的课程学了一遍;还记得快离校的时候,全班置办酒席答谢老师们。席间一位老师问我对政府控制SARS的政策有什么看法,后来我参加组里一位合培生的答辩时候,就坐在这位老师的身旁。当初那些实实在在的生活,现在都成了随风渐逝的故事。 几天前,分别已久的几位高中同学小聚。谈话中,有人说已经四五年没回高中我们的高中,也是全县唯一的一所高中。一个月前,我找了个机会重返高中。高中变化了很多,新的大楼,新的操场。高中变得阔气了,也变得陌生了。记忆中的那个校园,衣衫褴褛地站在阳光下,等待着买家。小聚的几个同学都说,幸亏当初的班主任某某某有意放纵我们,否则大家也不会在高一那一年里玩的那么开心,大家的同学情谊也不会那么地好。那一年,大家一起钻山洞,一起逛公园园,一起爬山,一起踢球,一起在走廊里大声的唱歌,一起去面馆吃面。如今,一起奋斗。纯真年代里结下的友情在当时压抑枯燥的日子里和如今癫狂的社会中,愈发珍贵。 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所,教授过我的老师们当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和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初中老师们。教授历史的李老师,家境惨淡,但是上课却一丝不苟。然而,李老师最拿手的,却是他的吐痰。经常的情况是,正在讲课的他会突然停下来,然后几个大步走到门口,门开的同时,腮部用力,一口痰喷射而出,最远射程可达两米(我们初中校舍都是平房,门外即沙土)。教授英语的朱城镇老师,江湖人送绰号Pigtown。他的外语教的很好。不过我不太愿意听他的课。因为他说话的时候习惯于翻白眼,导致我的白眼也跟着往上翻。一节课听下来,眼睛累得要死。教授语文的苏老师,面貌很像超人,面庞很骨干,待人和善。我记得他让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叫《假如我是乡长》,后来还表扬了我。教授音乐的王静老师,琴弹得很好。初一的时候,教我们识简谱,唱些《红河谷》之类的非言情歌曲。初中二年级的某一天,突然教我们唱《花心》。那琴声真叫人陶醉,那歌词真叫人脸红。我有些害羞又有些兴奋地唱,激动地嘴唇直哆嗦。当然了,最尴尬的事情是上我爷爷教授的《生物》课。每次在课堂上和我爷爷说话,我都犹豫,是叫爷爷呢?还是叫老师呢?(那时候,我还是有点怕我爷爷的)。还好,物理课不是姥爷教授的,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办退休了。否则,就更尴尬了(那时候我更怕我姥爷)。物理,始终是我特别喜欢的科目,现在也是。喜欢上物理,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初中物理教师。初二的时候,第一次接触物理。教课的王老师慈眉善目,在第一堂课就把一堆天平啊,三棱镜啊,什么的东西摆到桌上,让大家随便摆弄。好奇心就这样激发出来了。此后的整整一年里,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无论是操场上,还是放学的路上,只要见到王老师,我就不停地问他问题。他总是笑呵呵地,有问必答。初中三年,课程紧张,升学的压力巨大,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还得有成绩。上课的已经换成了李老师。李老师,身材修长,面容瘦削,头发蓬乱。开始问他问题,他总是懒得理我。后来,我没给他丢什么脸,和另一个人代表全乡,参加了一次全省的物理竞赛之后,他的态度就好多了。李老师人不坏,也许是经历得太多,所以有种大隐隐于朝的感觉。背着手站在讲台上,指间掐着两支粉笔,课讲完就走,累了就躺在后面空出的凳子上大睡。每当有人问些小问题的时候,他就说,这个我讲过没?讲过你还问什么?,或者说这个问题不用问,常识!。他说的最多的就是两句话: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扯!天才至少占百分之五十!,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从初中毕业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这两位老师,因为那时的我还比较木讷,不善交游。如果说现在的我依然对科学,尤其是物理还有一些兴趣的话,那么我首先要感谢上面提到的这两位初中老师。其实,我们初中的老师,至少十几年前,在校听钟上课,回到家中还要种地干农活,与村里的其他农民没两样。艰苦的环境可以打造朴素的性格。我感谢三年里教导过我的那些老师们。我祝他们健康,快乐。 曾经毕业以后自己也做过老师。做老师的时候,人人看了我都说像学生;现在自己还算是半个学生,有人见了却称老师,实在愧不敢当。 据说现在江湖上流传这样的一句话:公检法国地税,人民教师黑社会七匹狼。我没有调查过,也没有发言权。可是有时候我也困惑?是什么时候,我开始厌恶教师这个职业呢?是那些人,那些事,开始让我怀疑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呢?是什么让我这样地怀念当年的那些慈祥面容呢?脚下的路,是要通向哪里呢?
个人分类: 读书|32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生的到来
bohong 2009-9-9 14:57
9月8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迎来了348位本科新生;同时9日迎来244名的硕士、博士生。新生的到来,确实是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6月份刚刚送走毕业生,现在又来了新生。这就是校园亘古不变的风景。 新生们或许兴奋、或许新奇、或许失望地进入了东华大学,我们能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使他们在4年后的大学毕业之时,确实可以说无愧于这四年? 教师节即临,好歹也是教师的节日。总归有那么一点感想: 1 每个家长都会在孩子来学校报到时,几乎都会说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不要浪费时间。我想没有一个家长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到学校混混就可以了。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大的道理不要说,例如什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等等。试想,假如是我们送自己的孩子到大学念书,希望大学的老师给我们的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教师能否真的从教学质量、人文关怀等各个方面爱护、教导班级里的学生?现在,大学生上课时,迟到、早退、旷课司空见惯,上课睡觉、玩手机、谈恋爱比比皆是。真感到心痛,家长知道的话肯定难受,我们教师是否有愧?有愧于学生家长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我们为什么不提高我们的讲课质量、讲课水平、课间多关心一下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一下?看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2 高校教师职业确实是本良心帐,没有中小学那种升学率指标的压力,没有必要成天压着学生读书,毕竟大学也是人生最为精彩、多彩的阶段,我们也没有必要抓紧学生要他们千篇一律地往一个方向发展。大学生意气风发、个性张扬,人生在这段时间可以发挥最大的光和热。但是,我们老师是否真的为学生付出心血?现在教师基本上都是以科研为中心,项目、论文、人脉等成了首要任务,上课是博导们最不愿意干的、又不得不干的活,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的互动,确实是太少了。试想,学生选课时,也是想这个老师水平高、冲着博士、教授、博导等名头来选课的,我们上课时读着成年不变的PPT幻灯片,下课铃响就拍拍屁股走人,没有任何的激情、没有任何的交流,会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质量和影响? 学校行政人员、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冷漠、蛮恨(学校的有些衙门,教师进去办事都难,遑论学生了),会给学生的内心带来多大的伤害和阴影? 3 校友是一个大学的最宝贵资源。国外大学的很多建筑、很多设施都是由校友建设的,他们为曾经在大学里所受的教育而感恩,为大学的经历而自豪。反观我们的高校,确实很欠缺。很多毕业生,想说爱母校,真的很难。 新学期伊始,本应该高高兴兴的,可是看到充满朝气又很稚嫩的新生,真为他们未来的大学四年而担心。现在,就业压力那样大,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还很差,家长们还是义无反顾地送孩子来东华大学念书,上海的生活费用又很高,试想每个家庭要付出多大的心血?我们是不是该给孩子们负责任的教育(现在先别说高质量的教育)?我们大学是不是该以孩子们为中心而尽最大的努力? 祝 学生们 学习愉快、学友所成! 祝 老师们 节日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93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师节,高尚师德永亮人间!
chrujun 2009-9-7 20:56
教师节快到了,我开始反思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这门职业的意义。 近年来,教师队伍里出现了不少害群之马,并广为人知。但这样的教师毕竟是少数,更大的伤害来自不少教师缺乏职业道德上。 就我熟悉的大学校园里,有学生反映了这样一些现象: 1. 有的老师上课从不留联系方式,课后从不答疑。 上课铃响了才匆忙走进教室,并且上课从不点名,下课后一下子跑了,学生拦都拦不住。 一门课上完了,老师不认识一个学生,学生无法问老师任何问题。 老师从不关心学生听懂没有,也不关心学生对上课有什么建议。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有什么效果,可想而知了。 2. 班导师对学生基本不管,一年就见一两次面。 学生天天玩游戏班导师不知道,学生有困难班导师不关心。学生有学习、生活、求职等方面的问题班导师不答疑。 4年下来,班导师对自己班上的学生基本没有印象,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3. 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坐着讲。 有的老师上课,从网上找来PPT课件,看也不看就去上课。 上课的时候就坐在讲台上的电脑屏幕前,对照PPT一直念,头也不抬,念完为止。搞笑的一件事是,有个老师念得太快了,半节课就念完了,老师又念了一遍, 念两遍恰好一节课。 出现上述问题,关键是很多老师没有认识到教书育人是高尚的劳动。 他们把上课认为是负担,认为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根本没有把学生放在心上。我们可以想想,如果学生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会这样干吧? 我们肯定会关心孩子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孩子每天在想什么,孩子有什么学习障碍。 老师应该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当我会想起往事的时候,教学认真负责,关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令我永远无法忘记。我总感到老师对我恩重如山,我永远也无法报答他们。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像我的老师一样,对学生付出父母般的爱。 我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当时读书的时候老师对我们漠不关心,上课敷衍了事,我会认真教学吗?我会把师德放在心上吗? 高尚的师德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需要一代代的老师真正做出榜样。 什么是高尚的师德?我的体会就是像爱护自己孩子一样爱护自己的学生。 只要老师真正付出了父母般的爱,学生会真正记住我们的, 就像孩子不会忘记母爱一样! 谨以此文纪念即将到来的教师节!
个人分类: 我的教学|7784 次阅读|4 个评论
捐精需求大,首选学生, 达标者被称"男人中的男人"
xupeiyang 2009-9-4 14:16
http://www.chinanews.com.cn/jk/jk-hyxw/news/2009/09-01/1844262.shtml  上周,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隆重表彰200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由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推荐的人类精子库的规范化建设项目获得二等奖。这是精子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精子冷冻保护技术研究以来,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   人类精子库的规范化建设项目的核心内容是,为了避免同一捐精者后代血亲通婚带来的伦理问题,广东省人类精子库在国内率先把计算机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到管理中去,通过建立指纹身份认证系统,排除重复捐精者。研发申报获得3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和1项广东省专利科技成果认定。   人类精子库日常怎么运作?捐精要经过哪些程序?精子都到哪里去了?怎样预防捐精者儿女满天下?羊城晚报记者走进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揭秘这家广东省惟一的一家人类精子库。    捐者不知精子去处 孩子不知生父是谁   精液在常温状态下只能存活半天。精子被提取后,先送到一台普通冰箱中冷却至4℃,再将其放到冷冻室中降温到零下25℃,第三步骤是将精液急冻到零下196℃的液氮罐里。等到6个月后,捐精者的所有检测项目均达标,渡过艾滋病从感染到产生抗体最长的窗口期,才可以正式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使用。广东省人类精子库负责人、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男科主任唐立新告诉记者。   在精子储存库里采访时,工作人员戴着防冻伤的手套,把一个急冻了几十管精子的容器从液氮罐抽出来,储存库里当即冒起一股白色的雾气。几秒钟后,工作人员又急忙把精子放回液氮罐内。   真正科学合格的精子库,应该拥有先进的精密仪器操作台、数个超低温液氮罐、简洁温馨的取精室,还必须具备优良的医疗设备、技术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以及严格的捐精、供精、授精和临床应用的管理系统。唐立新说介绍说。   在广东省精子库,捐精者的个人隐私和个人资料是绝对保密的。精子库所有的精液标本都以数字为代码,捐精者不会知道自己捐献的精子的去处,而受精者也不会知道精子的来源;孩子长大后,不会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法律规定,孩子的养父承担所有的赡养责任。    供求相比缺口较大 捐精人选学生最优   唐立新透露,现在广东省精子库登记在册的合格捐精人数不到2000人,与每年1600对不育夫妇的需求相比,缺口还很大。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曾对省内15000个家庭进行大样本调查,不育不孕发生率高达14.7%,而近年来环境污染、有害化学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生活节奏的加快、影响身心健康的各种压力等都导致男性生育力和精液质量迅速下降。   唐立新说,目前高学历人群成为捐精的主力军:每月约有数以百计的志愿者到精子库来捐精,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捐献者占整体的90%-95%。国内多家精子库相互交流时也发现,在校学生是捐精者的最优人选。精子库的捐献者中,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在各地所占的比例都属最高。   事实也证明,学生捐精,其效果也远远好于其他社会人群。这是因为一是在校学生年轻有活力;二是他们生活稳定、所承受的压力比已工作者小。大学生的精液质量普遍较高,体检达标率接近30%,而普通捐精者的达标率仅在10%20%之间。   据了解,正常人的精子密度只要达到2000万/毫升就算合格了,但由于精子库的保存要经过低温冷冻,在这一过程中还会损耗掉一部分,所以捐精者的精子密度接纳标准被提高到了6000万/毫升。这种高标准,在校学生更容易达到。    对话牛人   同宿舍惟一达标者 签约时涌起神圣感   小吴是广州某大学医学院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最近一次捐精成功的体验,让这名来自农村的不起眼的男生一下子成为同学们眼中的牛人,因为他是同寝室5名同时去捐献的男生中,在精液检测所有项目惟一全部达标的。   要知道,捐精的标准是正常标准的三倍,男人中的男人!室友对小吴艳羡不已。   羊城晚报:为什么想到去捐精?   小吴:精子库到学校做宣传,说现在供不应求。我知道捐精的要求很高,如果通过了说明自己身体很棒。反正平时都是白白浪费掉,现在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又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全身体检,每次还有300元的营养补助(一共要捐8-10次,共约3000元),何乐而不为呢?   羊城晚报:讲讲你捐精的体会吧。   小吴:先签供精同意书,签时心里还涌起了一种神圣感;然后被领到指纹扫描器前面,采集指纹,说是为了避免我们多次捐精搞到后代太多;而后一名医生递给我一个用纸封口的小容量玻璃广口瓶,叫我把精子收集到这个容器里面。   羊城晚报:作为同去捐精的同学中唯一达标者,是不是感觉很自豪?   小吴:是啊!同学们私下管我叫公牛或者阿牛,我明白,这是对我能力的肯定,哈哈。   羊城晚报:会不会告诉你父母和女朋友自己捐过精?   小吴:不会。父母可能会担心伤身体,将来有了女朋友,知道我可能是别的好多个孩子的父亲,肯定也会吃醋的。    两极心态   男生说是做贡献 女生感觉不舒服   如果我男朋友去捐的话,我绝不会同意。因为感觉好像他在外面有了孩子一样,心里很不舒服。 中山大学阿园   不捐,因为担心20年后我的儿子和女儿可能会在不知道内情的情况下谈起恋爱。 广东商学院小林   听说捐精可以做一次免费的体检,而且还是有偿的。我们在生理课上学过的,精子对于男生来说并不重要,捐出去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再说这本身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中山大学小蒋    ○捐精之要   指纹识别防乱捐 力避儿女满天下   为保障群众的利益和对后代负责,中国对人类精子库和辅助生殖技术实行严格管理。卫生部出台的有关文件规定,每位捐精者的精液只限提供给5位申请人工受精的妇女使用,而每位捐献者一生也只能在一个精子库进行捐献,以避免同一捐精者后代血亲通婚带来的伦理问题。   据介绍,以前为了排除重复捐精者,工作人员只能对档案中的捐精者身份证号码进行比对,精子库虽是正式批准的公益机构,但留取公民的身份证复印件缺乏法律依据,而且身份证比对的工作量极大,且难以避免伪造身份证蒙混过关的情况。   广东省人类精子库通过自主研究编写程序,将指纹识别系统(用于手指指纹识别、登记和鉴定)与精子库管理系统有机结合,使国家卫生部关于一个供精者只能向一个精子库供精的要求得到具体的落实,大大提高供精工作的安全性。    捐精ABC 条件   年龄在22到45岁之间,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史和遗传病家族史;不长期接触放射线、有毒有害物质,无吸毒、酗酒、嗜烟等不良嗜好和严重全身性疾病、传染病。    补偿   精子库提供生殖功能、遗传病学检测、染色体分析和传染病方面的免费医学检查;各项检查合格的捐精志愿者按照预约的时间,前来供精,每个捐精者合格供精的次数一般为10次左右,采集结束半年后供者还要复查HIV抗体,只有全部合格的精子才能供给医疗机构进行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精子库给供者提供一定数量的交通、误工补贴,检查合格者300元/次,不合格者50元/次。    保密   按照保密原则,精子库会为供精者保守秘密,永不泄露他们的个人信息。 相关新闻 中国目前各地精子库精子紧缺 精子库不超过10家 上海精子库累计冷冻精液15900份 出生子代526名 经济不景气 美国精子库半价甩卖 精子库入不敷出 南京两千人排队等精子(图) 网帖曝上海捐精实录精子库斥责无稽之谈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5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板”与“学徒”关系探讨
agostic01 2009-9-1 17:19
注:这篇写的时间比较早了。 老板与学徒关系探讨 还在国内的时候,碰到一个好的老师一般都会令人尊敬,所谓的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等等来形容一个老师的高尚人格。到了国外来之后,听到更多的是教授nice 不 nice,牛不牛,以及tough 不 tough,变态不变态,mean 不 mean,等等之类对教授的评价。这到底发生什么了? 在这个社会里,由于利益的驱动下,大学教授俨然成了一个独立小公司里的老板,手下的学生成了自己廉价的雇员,或者说用旧时代的学徒来称呼,会更确切些。 老板与学徒的互动,关系到老板的业绩和学徒的前途。老板希望自己的学徒卖力干活,出好东西,也就是发好文章,甚至有助于拿到更多的资金;而学徒则希望能够学到东西,自己的付出能够对将来有帮助,找到好工作。但是,要知道,学徒之所以是学徒,是要边学边做,不是机器人,更不是民工,不用说是什么奴隶了。怎么用好学徒是一个管理问题,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如何互相作用的过程。 老板希望招到好学徒,而学徒希望到牛老板手下干活,读学位。天总不能如人愿,一厢情愿的思想总是那么难于实现,这就说明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作用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如果不认识到,往往会把自己的事情搞糟了,却认识不到自己到底出错在哪里。 哪个老板都喜欢好学徒,而哪个学徒都想避开坏老板。那么,怎么才能成为或者是做一个好学徒,怎么做一个牛老板或者好老板呢?对于学徒来说,要求相对简单一些,而对于一个老板则有更多更高的要求。 对一个学徒,大学毕业了之后,具备了什么样的素质,也就决定了是否是个好学徒的特质。经过了大学教育,学徒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质的提高,可以通过这些要求来衡量:是否学会了思考,是否有一定的独立能力,是否有交流能力,也就是口才能力,等等这些基本能力,还得加上是否有了相当功底的专业知识能力,对于理工科学生还需要是否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等等专业能力。 如果一个学徒空有一张优秀的成绩单,而没有别的可以证明综合能力的证据,对于理工科来说最重要的证明是研究经验,这样的学徒还没经过考验,不知道是真金还是假银。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一个学徒经过研究锻炼,真的喜欢上从事研究,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收获,而不是消极怠工,为了混一张文凭,等待大学毕业。当然,也有一些人为了出国而攒资本的,只要真的喜欢自己干的事情,慢慢的也就走上了正道,未来也必将修成正果。这里面要注意的是混杂其中的专业伪学徒,这些人借助专业好出国而混在其中。如何识别他们是一个难题,但也不能说没有踪迹可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里不便泄漏识魔术。 对于好老板的要求,不光要学术有专攻,项目有前景,做人也要合理。一个从事学术的老板,如果本身的学术功底不行,难免会误人子弟,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也就难于达到自己预期的学术成就。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如果不专心投入,而想别有所图,自然也就享受不到其中的乐趣,更不用说成就感,所从事的职业也就沦为生存方式。 作为一个老板,名誉,即 reputation,是相当的重要。这包括两个方面,专业领域同行间的名誉和在学徒中的名誉。每个领域的圈子都很小,大家不时要碰面讨论学术问题,彼此之间要互相尊重,而不能有了成就而傲气十足。更重要的一点是,很多老板忽略了自己作为一个老板在学徒中的名誉问题。作为老板,采取家长作风,而不考虑学徒作为弱势群体的感受。这也难怪,中国奴隶封建社会那么长,谁的骨子里多少都还会有那种皇帝对待臣民,或者地主对待民工,或者奴隶主对待奴隶的作风。这种意识对做学问没有任何益处。在学术面前,应该讲究的是平等和彼此尊重。老板要懂得学徒的付出,内心里是需要获得承认,而学徒对老板的项目也要用心去做自己的贡献,给了机会,不要错过。 如果出现这种老板踢走学徒极端行为的消极因素在哪里?表面上是踢开了一个累赘,却会伤到自身的名誉。从老板角度考虑,不能怪学徒不好,而应该怪自己当初把关不严,没有掌握好识魔术;既然招来了,却不懂变废为宝,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责任自己承担。踢走一个坏学徒会吓走好学徒。怎么说呢?因为好学徒在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不愿意与有污点的坏老板为伍。有前车之鉴,难道还要冒风险自己再次去试验?一个聪明的老板如果能够认识到这点,在碰到坏学徒的时候,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为自己的名誉造势,相信日后会得到回报的。关键是要把眼光放长远,而不是在跟一个弱势学徒争胜负,结果永远只有一个两败俱伤。 老板控制学徒也是不智行为,当然反过来放羊也不可取。做学问是需要动脑,而不是干农活,更不是机器所从事的重复性生产活动。脑力行为是要创造,创新还没有的东西,需要学徒有个活跃的大脑来投入,而没有状态的大脑是创造不出新鲜的事情来的。如果一个老板把脑力劳动作为体力劳动来做,那么这样的老板必然不是一个聪明的老板,而是更像一个工头,所从事的项目也就没什么创新含量可挖掘,充其量也就是按别人设计好的盖一栋了无新意的楼房,说得白一点,也就发一堆填充数据库的文章。 聪明的老板需要注意的是怎么保持学徒的大脑状态。学徒是人,不是机器,是需要休息和调整活跃状态。不让马儿吃草,又要让马儿快点跑想法是违背生命规律的。任何对学徒的行为方式都要站在学徒的角度,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不能采取上级对下级的命令作风。 同时,老板也是在培养学徒。一个学徒毕业离开了老板,怎么的一个学徒也许跟老板没什么直接的切身利益关系,但终究会间接关系到老板的名誉和成就。这就要看老板一生的成就怎么衡量的。是顾着自己的利益,还是受人以渔,倒过来自然也影响老板的声誉。学徒在外,是老板的招牌。不要等到了退休年龄,才发现自己没有培养出什么有出息的学徒,鳏寡一人。相较于同行面前,脸面肯定无处挂。不觉得这样的一生有遗憾,甚或者在培养学徒方面很失败吗? 总之,老师沦为老板是学术的不幸,学徒不该为了老板而卖命。毕竟,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要试图控制他人的命运,因为这样做,必将徒劳无功,害人不利己,甚至可能引火烧身。搞学术只是表面功利行为,做人更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更高一层次的哲学问题。做学问跟做人要同步并进。 -------------------- 引用请注明: http://mitbbs.com/pc/pccon.php?id=155nid=9813 http://chem8.org/bbs/thread-1361-1-1.html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正确处理与导师的关系
热度 1 zuozw 2009-8-29 21:18
学生和导师是常谈论的话题。正确处理与导师的关系对自己和导师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以我遇到两位不同性格的导师为例说说自己的拙见。更多优秀文章请阅读科学网 导师与学生博文专题 。 首先, 尊敬导师 。导师是位长者,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尊敬。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是应该的。在当今不乏很多不尊敬导师的,甚至辱骂导师。不管你和导师相处多长时间或者很少联系见面等,导师不光在学术上还在生活、为人处事等方面多多少少影响或教导了你。也不管你和导师打得如何火热或哥们一般亲热, 导师永远是导师,尊敬他是你的责任 。尊敬导师,当然不是说导师和学生仅仅是单纯的师生关系,导师和学生不仅是一种师生关系,而且应是真诚的朋友关系。 其次, 理解导师 。导师和你是不同时代背景的人,相处起来肯定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我们要学会 换位思考 ,想想导师为什么这么做,要理解导师。同时,如果导师真的误解你了,也要学会 忍让 。导师又不是天天陪着你,你做了很多事情。他没有看见和硬说你没有做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一股脑儿地和导师顶撞等等, 踏实做事 ,时间久了等你作出成绩来,他也就明白啦。 日久见人心,你的勤奋不会白费的 。当然学术上的错误,要敢于指正啊但是要注意方式。 其次, 定期汇报 。导师一般不会主动找学生的,等他找你估计麻烦离你不远啦。 定 期给导师汇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导师知道了你做了什么。二是针对你研究的内容和问题,一般情况下他可以给出有益的指导和方法。定期汇报对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 诚实守信 。向导师汇报时自己做了什么就如实汇报,自己没做到的绝不能说自己做了,自己做得不好绝不能修改数据。自己说做的事情或导师交代做的尽力按时并及时完成。至于 修炼自己内在修养 如 勤奋、责任感、合作、乐观等等就不说啦,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 总之,带着 一颗真诚的心、换位思考、放弃自私、踏实做人做事 ,你会和导师相处得很融洽。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6188 次阅读|6 个评论
老师可以批评学生吗?
jlxt33 2009-8-25 14:42
老师可以批评学生吗? 各位老师:看到这个标题,感到奇怪吗? 请看以下两个网页的内容: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24/023618495470.shtml 教育部明确中小学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 http://news.163.com/09/0824/01/5HEOMIVP0001124J.html 教育部明确中小学班主任有权批评教育学生 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有关负责人在解读时指出,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规定》明确: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老师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要教育部发文给予授权,才可以,难道授权以前,批评教育学生都是越权的吗? 还是现在有必要特别强调一下这个权利呢? 我想起一件事,大约10几年前的事,当时私立中小学比较少,俗称贵族学校,一般的赞助费在8~18万人民币。 我的一位朋友应聘在那里当老师,是正规师范大学毕业的, 常常将学校的见闻讲给我听, 比如食堂有碗筷、餐盒等,学生饭后,有阿姨收拾交还食堂洗涮 后来学校希望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便给学生发碗筷、勺子等, 要求学生饭后自己洗碗,放到指定地点, 有些学生就把碗筷扔了,告诉家长,学校不给吃饭,家长就来学习找校长 最后,只好恢复阿姨收拾,食堂洗碗。 再比如,学生成绩不好了,家长就会找学校,质问老师为什么没教好 最后,学生的成绩都在95分以上,反正是相对成绩。 更过分的是,学生上课调皮捣蛋,捉弄老师,有的甚至辱骂和打老师,当然小孩子也不敢怎么过分地打 老师一般都放任自流,不敢批评学生,否则学生告诉家长, 家长找校长,校长就找老师的麻烦。 有一次,我的朋友上课时,有个小男孩实在过分, 这个女孩子(当时还不大,大学刚毕业)下课后, 把这小男生,叫到办公室,站定后, 对这男孩说,就算我不干了,今天也要揍你, 于是,将其按在桌上,打屁股,当然也不是暴打,只是有这个教训他的过程 她跟我说,当时就是豁出去了,实在忍无可忍,毫无办法 不过幸运的是,她并未被辞。 现在,我们的老师也有议论, 目前都不能也不敢管学生,更妄论批评教育 一方面,管的严,批评的多,学生在评教时,就给打低分,这与评职称和评优直接相关;(当然,学校要对教师的教学有评估和监控,这是必要的,主要是说学生的是非判断力和标准) 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都是在表扬和被捧的环境中长大,几乎没有承受批评的心理能力,稍不留神,就要寻死觅活,上吊跳楼,谁敢招惹啊; 再有,学生总是对自己的分数不满,几乎每门课,都有学生要求查分,要求老师回答为什么他的分数少,而有些人的多,不知这是民主,还是什么?有的甚至敢威胁老师,要跳楼。 有的学生临近毕业了,还有没通过的课程,找老师、找领导、找领导的领导,家长也出面找,任课老师和命题老师不胜其烦,校长、学校职能部门转来的信件和要求,当事人就得写材料说明。 而且,老师们明显觉得根本没有师道尊严,学生没有以前我们那是所具有的尊师的观念和行为 这不是由于人人平等造成的,我认为是不平等造成的 因为在学生和家长的心中,认为, 我是交了学费的,或者说高昂的学费的, 学校就应该教好孩子,而不论孩子自身是否努力过、学习过 老师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老师教学生是应该的,因此,不存在尊重的问题, 因为我是用钱买服务,就如同在饭店吃饭时, 对服务员和老板大声呼喝一样理所当然(排除个人素质因素) 所以老师与学生是不平等的,是提供服务的。 再有,有时在说到就业或就业率时,常说, 我们(老师或学校)培养的学生就是产品,合格不合格就看能不能推销出去。 我不能确定毕业生与出厂的产品是等同的。 拉拉杂杂写这些,想表达什么呢? 或许想说的是,不能怪教育部发文,而且发文也解决不了问题 窃以为,老师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根源在于学校教育的产业化和商品化,校长是老板,老师是服务员,学生和家长是顾客。 **最后,特别声明,本人强烈反对老师体罚、殴打、侮辱学生,但必要的批评教育还是要的,特别是未成年时,老师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至今我不能忘记我的小学和中学老师给我的教育和一些规范及理念。 PS: 中午是看到有关教育部的文件和解读,觉得有话要说,就写在这里,很不成熟,很不完善。 再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好像越想越复杂: 如果实行全部免费教育,这个问题是不是就不存在了? 教书育人如何体现? 知识是不是可以是商品?知识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如何衡量和界定? 育人是不是教育的环节? 学生为什么不能批评?只能表扬呢? 国外的有先进教育理念的人士, 是不是国外的教育或基础教育只有嘉许,而没有批评和惩戒呢? 家教和学校教育如何衔接和一致呢? 鼓励表扬等正面情绪的教育如何与挫折教育相结合呢? 噢,太多太多的惑了,好大的课题 一时还真想不明白, 惑, 对自己而言,只能凭良心和职业道德做老师吧。
个人分类: 说说时事|3563 次阅读|6 个评论
现在的学生真搞不懂!
yuliping 2009-8-24 22:14
最近经常收到学生的短信,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事情,至少 80% 不说自己是谁,对于这类短信,我是一概不回,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上课时我早就讲过,如果你们有困难或问题可以找我,无论是邮件还是电话,或者是网络,但是必须是实名,迄今为止,真正这样做的学生不足 10% ,如果平时不忙,我一般也不会跟他们计较,但是真的忙起来,或者心情不好时,我是绝对不会理他们的。 无独有偶,最近收到了一封邮件: 你好,请问你是俞立平吗,我是一名老师,购买了你写的《电子商务实验实训》这本书,我想问一下怎样才能下载到这本书的课件啊,你给的下载地址: www.yuliping.com 也打不开啊,怎么才能下到啊,如果你有的话就直接往邮箱里给我发一个吧,谢谢了! 同样也没有落款,也不知道他(她)是谁。显然,如果某个学校某个班级的所有老师,都像他(她)那样,可以想象,学生们必然也缺乏起码的为人处事之道。 问题是不管老师素质高低,学生的表现是一样的,即绝大多数学生在网上向师长请教问题或者寻求帮助时,不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这样的学生已经不限于专科生了,现在有些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也这样了。 常常慨叹自己命苦,我们这代人,从小受到尊老爱幼的教育,如果有什么问题请教师长,向来是发自内心的客客气气,好不容易等自己老了,媳妇熬成婆了,可是年轻人现在不尊重我们了,这样我们岂不是一辈子做小媳妇?呵呵。 可能是自己性格乐于助人,加上受恩师的影响,网上许多年轻人有问题请教或和我讨论,我都在第一时间反馈,尽最大可能提供必要的帮助。科学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经常有本科生、研究生、同行和我讨论,我都尽量表明自己的观点,必要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当然,我也得到了很多大师们的帮助,感觉这世界挺和谐的,可碰到了自己的学生,真是一句话说不出来。 好在自己脾气特好,反复碰到类似的事情已经不生气了。自从自己有了小孩以后,经常反思孩子的教育。我现在有一种深深的感觉,从教育小孩的角度,这世界上至少有 20% 的父母不够格,你们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小孩,他们走上社会以后必然多吃莫名其妙的苦头,也失去很多很好的机会,到头来吃苦的还是你们自己。 2009.8.24俞立平于邗上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5324 次阅读|7 个评论
阿霍写的书出版了
张三火 2009-8-16 21:44
阿霍发来了信息,告诉我他写的书已经出版了,过两天,要亲自给我送来一本。我由衷为他高兴!为他祝贺!也为他感到很欣慰! 我在百度上搜到关于他的介绍:霍洪涛,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营养师三级(高级)。在临床医学、营养学及汉语言文学领域颇有心得,多次参与营养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培训辅导、疑难解答,曾从事老年人健康营养普查和学生营养食谱制订等工作。借助对中西医临床医学和营养配餐学的双重认识,结合社会环境现状,致力于寻求一条将营养膳食、健康养生与居民生活自然融合的途径。于2008年12月正式受西藏人民出版社委托,与该出版社签约撰写营养学书籍《膳食的革命》,经卫生部及中国营养学会审核通过,并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发行,标准书号:ISBN 978-7-223-02670-3。 是他以超人的努力和付出,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祝福他今后的人生更精彩! 相关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ff308010099e0.html
个人分类: 教与学|4223 次阅读|1 个评论
“龟腚”之正负
cyaninelotus 2009-7-30 17:16
俗话说无有规矩,难成方圆。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法规、政策,乃至规章制度。俺们也常常遭遇到一些规定就是这样滴的解释。另一方面,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必须要应用到这些法规和制度。源于冯巩先生的智慧,我们就把这些条条框框尊称为龟腚了。姑且不考虑是老乌龟,小乌龟,抑或是小乌龟翻跟斗之类的,俺们只是考虑一下这些已经存在的龟腚的运算问题。 俺们一线教师,只有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必须照章办事,此时需运用龟腚来做一些运算题。如此,应用龟腚和怎么应用龟腚、龟腚应用到谁身上以及运算的结果如何,仿佛都是人的问题了。我遇到的是三种情况。 先是负用龟腚得正结果。九六年的时候,我任一个专科班的班主任。那时他们是大二学生,有一个男生,旷课两周多,不知所踪----班干部、他的朋友、我以及其他老师等等均不知他身处何方,系里的辅导员、主任们也都被惊动。好在他还是自己回来了。以前只知道这个学生资质不错,特别擅长数学,有一点落拓不羁甚至一点点玩世不恭的影子,但是没有深究。他回来后我找他谈心,原来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接他们班时我看过他的档案,没看出不一样的地方。谈话之后才知道,他母亲去世早,与父亲、继母以及继母和父亲的两个孩子一起生活。那次是因为父亲花掉了母亲生前为他储存的一些钱,他想不通。这表面上是因为钱,实质上是一个大孩子为了亲情的爱以及由此生出的每个人都必须要的安全感。当我问及他怎么看待两个小弟妹的,他却安静地、平和的说:我就当他们是我的弟弟妹妹。他们还小,都挺好的。没有丝毫的迁怒和嫉妒。可见他的内心是非常纯朴善良的。按照学校龟腚,班主任只能批准三天假期,系主任职权范围是一周的假,凡此以上该去教务主任学生处之类的地方了,那也就是说,正方向运用此龟腚,就是上报学校他旷课多久!那时侯我很自信,我相信他一定不是恶意违反龟腚,而且,我觉得这样应用龟腚于我的教育而言那是反其道而行。所以,与辅导员、学生主任商量之后,进行冷处理 ,将此龟腚进行了一次负运算。之后的事实证明我们的运算结果非常好。他慢慢走出了这些时间的阴影,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获得优秀毕业生的奖励,也获得了许多同学的友谊和情分。所以,我觉得这可以是一个运负得正的例子。 二是负运龟腚得负结果。这次与女生有关,而且是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我的一个老同事,在上上学期期中监考时发现一女生利用长头发作掩护作弊,但是他没有抓到人家的夹带。上上学期期末考热学,我们两个一起监考,正好是这个女生的考场,开考一个小时后他抓出了该女生的夹带,夹带上抄了五道题,而且都是考试题。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件接一件。首先是女生不出考场,怎么说都不行,回答是没抄继续考试是证明自己。其次是,不在考场记录单上签名,以至于我和她同桌很久她才签了名。再其次,考完试后,她到书记哪里哭,几次三番。一来是女孩子,二来毕竟只是考试作弊,谁都希望她改正。关于考试的龟腚是抓带夹带就上报学校,最少也是要进档案的处分。由是,书记叫了监考老师,负方向运用此龟腚。决定不上报给处分,参加补考就可以了,当然条件是她不能再做这样的事。又过了一个学期,上学期期末考试,上午电工学,下午光学。学生按学号坐,上下午她在同一个位子上,我和另一位男同事监考。我想她曾经为了作弊那么哭泣过,肯定不会再作弊了。光学考场上,我发现她观察了一会我,当时没在意。当他们交完卷子,我们收拾书桌时,我从她的桌兜里拿出俩个胶带,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试题,电工学和光学都在上面。如此,运负得负,超级负! 可是,这个学生能力不差,脑子聪明,家境也不错,她被娇惯成这样的目的主义,如果正运龟腚会得到什么?大概是冒险,或许会是绝顶负,也或许是正的色彩。 我个人又遇上的是一个运正得负的例子。有一次带大一的力学实验,三个班,每班分三组,每组分六个小组,每个实验要有操作分和实验报告分后再总评。因为学生们课程多,所以我就事先安排好实验,如果实在有事情可以与他人调换时间来做实验。当时有三个学生在我的实验课结束时有一个实验没做上,我要求他们参加另一个老师的课,补回来。不久后,某天下午四点半接到一个学生电话,说老师我补了实验了,不过好像就我一个人来了没见其他人。我当时心里有些嘀咕,感觉他的话语和行动似乎有出入。但对于大一的学生,我觉得信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开始,何况前面的实验中他曾就实验提出过思考的问题。选择相信他,算是正运学校的政策。期末阅卷--力学,此人只有四十几分,看来不像是好好学习之人(过关考试试题很简单,死背都会通过的啊)。我还是不想放弃,遂发短信给他你怎么力学考得这么差?假期要好好复习啊回复很牛我考的怎么差了?多少分?我又回复肯定及格不了了。又一个更惊人的回复:你为什么这么关心我这样的差学生? 呵呵,怎么样,他完全忘了我是怎么知道他的电话号码的,于是我又发了一个短信:我之所以关注你,是因为没做实验的人中只有你告知我你补做了实验,我以为你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学生。既然你已经给自己归了类,那我就无话可说了。这一回,得到一个非常好玩的回复短信:我会好好复习的。希望在大学里和老师搞好关系。 第二学期开学,力学补考,他没考及格----复习是谎话。接下来的数理方法、光学等基本都不及格。班主任说,这个学生不坏,学不动啊。看来我是白费力气,如果他不在乎,让龟腚成正成负对他都一样。 关于龟腚可能还有许多种的运算和结果。至关重要的是龟腚们是死板的东西,我们应用它们是为了教育,必须从教育的具体接受者出发,就算是这样,也很难保证我们的运算结果和预期的一样,或许会失败得一塌糊涂。那也得接受,谁叫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个性千异的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67 次阅读|1 个评论
SCI 是否需要的问题: 转发
canpingp2222 2009-7-21 13:51
以下内容为转发:王宝山先生博客内容: 忠告年轻人,没有SCI就会害了你! 在这个网络上,我只关心两件事,一是教育,一是孩子,姑且叫年轻人。教育是祖国的未来,年轻人也是祖国的未来,思考一下未来,就算是仰望一下星空。至于科研,我认为讨论再多也没用,因为那是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 很多教授写了关于SCI的文章,我觉得有两大问题,一是可能会误导年轻人,二个搞错了说教的对象。 SCI对年轻人有用没用呢?答案当然是YES,而且是Absolutely。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博士或硕士,没有一篇SCI的文章,如果是想找个学术位子,难度可想而知。从科学方法的根本概念来说,Assumption / Idea Experiment Theory / Model Publication Validation Scientific Law,没有publication就没走完科学方法之路,你说你工作很努力,做了很多工作,怎么表征呢? 对于年轻人,SCI就是表征手段之一。一个有SCI的,无论是找工作还是找博后,比没有SCI的都有利,国内外都一样。试想,有哪个老板敢冒风险找一个从未有SCI论文的学生给自己工作呢?即使有大牛老板推荐,心里也打鼓的。放着一堆有SCI的博士不要,干么非要找个没SCI的?除非是疯了。 当然了,你表征过头了也有问题。就比如你合成了一化合物,可以用IR、NMR、MS等表征,这没问题的;但是你如果用1cm -1 , 2cm -1 , 3 cm -1 , .... 1ppm, 2ppm, 3ppm, ......等等不同仪器分辨率再各自表征N次,再发N篇SCI,那就是滥竽充数,诒笑大方了。 另一方面,追求SCI并不见得是坏事,SCI以其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和总引用数表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某一领域内工作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当然,这是个平均数,统计出来的东西,不代表没有例外或极端。因此,毫不奇怪,CNS中也有垃圾,非SCI中也有黄金。你学物理化学的没在JPC上发过文章,学有机的没在JOC上发过文章,学物理的没在PR系列上发过文章,这就有点问题了。不能说你做的不重要或不好,但肯定可以说你做的至少还看不出来重要或好。 更现实的问题是,目前的体制是需要SCI的。年轻人申请基金,如果没有一两篇文章撑着,除非能碰上全世界唯一的那个伯乐先生,有中的可能吗?年轻人提职称,没有SCI,谁会选你?年轻人没有SCI,就象个穷光蛋想当CEO一样,不是没有可能,而是不现实。 什么时候会现实呢?就是改变当前的评价和嶙选体制。但是,这件事是由年轻人说了算吗?显然,SCI会害了年轻人这句话,应该讲给当权者或实际权力人听听,让他们觉得对,从转变他们自己的观念做起,而不应该让年轻人开路。年轻人已经够难了,一会要SCI,一会又不要,到底要不要?折腾年轻人没错,美其名曰磨炼,只是不要把锐气给磨光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学生到CEO,从梦想到成功
footwhf 2009-7-19 15:15
从学生到 CEO ,这是新时代的许多青年所追求的目标。自己当老板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才干。但是这个抱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除了国家要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在开办企业前进行市场调研,融资,制定生产工艺以及扩大再生产等一系列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姑且以北欧强国瑞典为例: 近年来,瑞典每年的研发投入一直雄踞世界第一,大约是该国 GDP 的 4%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给这个国家的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私营企业投入是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政府的投入只是处于次要位置。这个创新的国家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即以私营企业为主,并以任务为导向的应用性研究,服务于产品开发和海外市场的开拓;另外一个是以政府为主导,大学和发展署为主导的自发性研究项目。 瑞典创新体系的建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83-1994 年间,建立科学园;第二阶段, 1994-2005 年,成立技术转移基金会;第三个阶段, 2005 年以后建立创新之桥。 和中国不同的是,在瑞典,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机构较少,主要是大学和各个产业发展署。后者主要关注以任务为导向的应用性研发项目。它一方面支持国家创新政策的实行,另一方面为实现创新融资,及为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发展,市场等全方面的服务。 私营企业更关注以任务为导向的应用性研究,它在大学成立企业俱乐部,对乐于进行创新的青年学生进行企业化教育。同时鼓励他们开拓创新;在网上也进行双语商业教育的教学;另外,定期举办商业规划竞赛。对优秀人才进行一定的奖励,其有可能在毕业后去该公司工作。当注入商业资金及专利支持后,进行大学科技转换,可以将大学里一些新的发明创造和研发成果及时地转换为生产力。 为什么要从事创新的工作,主要是由于当今世界企业化的趋势,自我挑战以及参与社会活动,为经济发展做贡献。当然,赚钱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进行创新性活动,难免要有一些资金支持,包括公共资金或私人资金的注入。另外,对有发展潜力的点子在专业机构进行孵化,采用 18 步步骤。前期首先进行预测,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对利润和自身企业及整个行业进行有效的估计。其次,制定生产工艺,确定市场容量和所需资金,制定出企业样板。同时,对目标市场进行调研,进而去寻求政府,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在此阶段之后,就必须将生产过程及工艺确定下来,雇用合适的员工并进行培训,签署相关的合同,对公司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尤其是要进行质量控制,在反省自我的同时密切注视对手的动态。最后,当发展到成熟期时,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同时建立必要的售后服务。并积极寻求和开拓新的市场,从而获取一定的利润。 财政来源主要是社会捐助,公共软贷款以及寻求社会资金。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科技创新,在一定时间内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以创新为国家战略的欧美强国,在创新体系下整合社会各主体的创新能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好学生”在哪里?
boxcar 2009-7-15 00:53
作为研究生导师,我们这个群体中很多的经常在困惑和抱怨一件事:好学生都哪儿去了? 是的,作为普通教师,一不是学界泰斗,二不是校院系三级领导,三不是**学者,更没有位列**计划,一句话,无名无权也无利,这时传说中的好学生会主动登门么?恐怕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的。 好学生,好在哪里呢?首先,要有好的成绩,就算不是各级高考状元(这个确实不多),起码也是从小学到大学长期名列前茅的佼佼者。其次,要有好的人品,身体和心理必须足够健康,是以谓之(按照中小学的说法)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或者在大学阶段也应该是综合测评能得高分的学生。最后,其实是对研究生导师最重要的,学生要有较高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个人分类: 青春年小|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学生生活教育感言---有感于工作18个月后
yunguihun 2009-7-13 12:44
当我看到 How to Supervise Yourself 这篇文章,心理倍有感触,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竟然自己也被教育了 24 年。这占据了人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真是令我惊讶。 儿童年代是快乐,虽然什么都没有。那时,自己玩的最多的是自己动手做的东东,还好,父亲的工具箱里有很多很好用的工具。 育红班,呵呵,稀里糊涂的时断时续的上了大半年,在选读一年级的学生时,还记得老师问,谁 7 岁了,我马上就回答了。直到现在,我还为我自己当时英明的谎报大了一岁而感到窃喜。 就这样,我成了一名小学生了。一到四年级在本村上的,呵呵,经常耍点小聪明,成绩也不差。结果,升五年级的时候考得太差了,竟然数学考了 59.5 ,不及格(之所以记忆这么清楚,是因为后来我有一次考了 100 分,得了单科 30 分进步奖)。还好,还是顺利的到邻村去读完小(五、六年级)了。在那里,我度过了两年,成了所谓的老师眼里的好学生。 初中三年比较关键,但也是我个人认为是我度过的最龌龊的时光。一群小人,经常欺负我,偷我的书给我丢掉,为此,我还大干了几架。初二下学期的时候,我警告自己,该更加努力的学习了,为了考上一所好的高中。也许是因为姐姐在前面带的好的缘故,我也顺利的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 高中三年是快乐而短暂的,因为住校,我远离了家。也是因此,我踏上了住在外面比住在家里更长时间的征程。我自认为自己虽然不聪明,但也不是很笨的那种。所以,顺理成章的考上了大学。但那年有喜亦有悲,父亲由于多年的积劳得了重病,虽已时隔多年,但我仍记忆犹新。也因此,我更加感觉到了母亲的伟大与辛劳。对于一个农村里的女人,能够同时照顾丈夫,又要供两个子女上学是多么的不容易。 在大学里,我很惆怅,我一直在思索我该怎么办。唯一的只有好好学习,得奖学金,减轻家里的负担。在我大学毕业时,我算了一下自己四年大学从家里要的所有费用,总共不超过一万元。这个数字,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该是不可思议的。最终,我以年级排名第一的身份保送了研究生。那个时候的名额很少,所以我就继续读了。现在想来,这件事情有利也有弊。其在某种程度上滋生了我的懒惰心理,甚至有点骄傲。 由于保送,我直接进入教研室,跟随导师做项目。那个时候研究生还很少,所以,导师也比较重视我。让我做课题,当然主要是做电路等硬件相关的。导致了我理论上有些忽略。而且,最初也没有想读博士,以至于硕士课题和 后来的 博士课题严重脱节。由于两个项目我做的还可以,导师也比较满意,他希望我继续读博士,而且说让我硕士两年毕业。我没有考虑太多,只是觉得时间上比较划算,于是也就顺理成章的 成了 博士生。 博士初期是我人生经历比较点背儿的阶段。我的博士经历估计也和很多的博士真的不一样。现在觉得,你们真的很走运,一开始,就可以看文章,看师兄的,导师的,接受博士所需的理论熏陶,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选与自己方向相关的课程。而我呢,真的,硕士时候做硬件,这个工作的延续性,也使我初期继续做硬件,对发文章,真的木有概念。因为,我们教研室原来的传统也基本是这样,先做硬件,再做理论。当然,这对 于以前 博士毕业标准来说,一点都不过分。以前,只要你能够发三篇核心文章就可以毕业了,而且也不看与你的大论文相关与否。新标准就不一样了,所以估计后来所有教研室的风格也该变了。可我们就不一样了,要发那么多相关的文章,而且有什么 SCI 、 EI 的规定。国家重点学科还要多加一篇核心,反正据说,最终,不发个 7 、 8 篇毕不了业! 博士前一年半一晃而过,主要都是在做硬件相关的项目,一篇文章都没有看过,很多理论相关的都没有深刻的理解。正当项目结束,导师同意我做理论研究的时候,其却不幸的被马克思征用了,而我也就成了被放养的人。我也开始了反思,回顾之前的时光,我也很惆怅,寄托于依靠项目鉴定而毕业的梦想终究破灭了,我也不得不寻求新的起点。说句心里话,这个可真的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啊,什么都不懂。看着那相当遥远的 SCI 、 EI ,我该何去何从,飘忽不定的断然拒绝了一切硬件相关的任务,开始了我的理论生涯。这个过度的半年是真的相当迷茫的。完全不知道博主所写的那个寻找目标的过程。说是半年,其实只有三个月,稀里糊涂的就过了。所以,正经的说,博士阶段前两年就这么泡了。。。 我不得不反思。 无意间,我搜索到了后来二导(说是二导,其实胜似一导)的文章,因为有些问题搞不懂,就撞着胆子跑到他教研室去问,当然,还是有人引荐的。真没有想到,我的博士生活开始了新的篇章。至少,我遇到了一个发文章的牛人,别的不说,我是非常崇拜和羡慕的。 基本上,二导的建议和博主差不多,把近几年的自己方向的主流杂志的 paper 全都 skip 一遍,主要是摘要,觉得有用的,就看通篇,觉得最有用的,就精读。不过,这个道理说了,大家都懂。可是,实现起来确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我这个曾经的硬件脑袋,思路真的是不一样的啊。而且,我有点浮躁,心想,已经过去两年了,再看 1 - 2 年资料,寻找到方向,然后还得两年毕业吧,岂不是要六年。所以,当时自己真的有点灰心了。后来回想,做一个博士论文确实要花 3 - 4 年的时间。 我看过很多方向,时延估计,分布源估计,快速算法,多项式表示,甚至神经网络, ICA , SCA 都看过,但还好,经过一年的多的努力,我最终锁定在阵列信号里面的 DOA 估计上。虽然是一个很成熟,很老的课题。但是,只要肯去精读文章,都会发现其中的可以改进之处的。对于我来说,真正有用的文献也就是那么十几篇。 事实证明,我大概看一年资料后开始写文章,后面第三年是写文章最多的一年,也是我在这个研究方向上比较辉煌的时期。遗憾的是,由于我理论基础比较欠缺,很多研究工作都没有做的很全面,很深入,导致文章质量不是很高。 我读博士一共花了 5 年半。前面两年由于做硬件,应该挂掉。真正做博士论文到毕业用了大概三年的时间。 毕业的时候,我也在反思,这个值得么?花了那么多时间,而我的大学同学很多都已经房子,车子,老婆孩子都有了。也曾懊悔自己没有当初本科毕业就去工作了,搞得现在房价那么高,自己一无所有。 面临毕业,面临工作的选择。本来,去高校是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不是因为自己在学校待的太久久,就很想去公司体验一下。 对于我们来说,找份工作还是容易,顶多是薪水问题。说句实在话,工作了这么久,公司确实是一个规范人的地方,你必须按时上班,下班,没有了学生时代的自由。但着实也很无聊,所干的工作创新性都不到,很多都是实现的问题。而一些实现工艺又不是我能左右的。条条框框太多。但也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由于有以前做硬件的经历,虽然三四年没有触及了,而且技术确实发展很快,但也不至于令我白手起家。 回想起来,导师是很重要的,我从来不怨恨我导师让我做了那么多硬件,因为他使我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另类经验。我时常后悔当时是怎么的无知,怎么的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要是当时自己对读博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也不至于蹉跎了那么久。唯有的就是现在珍惜自己的时间,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静下心来做些研究。 现在,我逐渐明白,读了博士,还是适合做研究工作,只要你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特别是你懂得了一点做研究的法则。我想,谁都会有迷茫的时候,但关键是最终如何走出迷茫。 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找一个比较好的研究环境,做些自己一直想做的研究,聊以慰籍自己的心灵。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34 次阅读|4 个评论
【图】 学生是怎么调教出来的
gwailee 2009-7-11 00:01
学生是怎么调教出来的 李 貴 2009-7-10 人变懒的时候,便会滋生腐败的风气,不过高明者往往会想出绝招,让一切规则顺其自然。我记得我的一位老师就很聪明,因为他手上带了十几位毕业生,他不可能管到每一个人,在此我先声明我不是攻击他,我对他是很敬仰的。 他曾经把一个绝招教给了我。我对他说,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你同时带了十几个学生而没有被累垮?他诡笑的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是因为我要求学生做事做到标点,懒也要懒得有水平,而不是事必躬亲去帮他们修改论文。 我经常想:这样的话,学生的论文不是很容易出问题?,不过后来想通了,不会的。 懒得有水平上帝啊,保佑我能够抓到一只老鼠吧!( http://www.quutoo.com/?album-read-id-199.html ) 后来我开始带学生,使用了这一个绝招。比如说,等学生把论文写好后。我首先问他,你把论文里所有的中英文逗号分开了吗。学生很诧异,然后就回去狂搞几天几夜,想由此了解痛苦。三天后,他灰头土脸的来找我,说,老师我弄好了,显然他很自豪。然后我翻了翻,指着其中的一个英文破折号说,你看该用中文的用了英文了吧,回去把它们全部都改过来,不能出现一个错误。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回去又狂搞了两天两夜。 ...... 然后,他急急忙忙找到我,憋了很长一口气,如释重负地说:终于搞好了,您帮我再看看。我又翻了翻,指出其中一个空格说,不该出空格的出空格了吧,回去该改的地方全改过来,不要出现任何错漏。学生似乎很生气,终于忍不住气说:你这不是整死我吗! 我说,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很不认真哦。你以为你的论文有多大价值吗?我对我的论文也从来没有多大的信心,甚至那些很牛的人都从来不会认为他们做的工作能有多大价值。你再想一想,你的论文过了五年十年会不会在教科书中找到一点痕迹,哪怕发了 nature 和 science 。所以说,我并不是想整你,而是想把我的心得分享给你,绝大多数人的论文本身并不重要或者说没有任何价值,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学到的那仅仅的两个字认真。这就是经营人生的根本。你晓得的,我的一个老师一直都在物理口方向做基金评审,他告诉我最终发现那些能上到基金委桌面的那些人不到 50% ,还有超过 50% 那些可怜的教授们往往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数字或错别字,以至于标点而名落孙山。最后在 50% 里面有一半人会被刷掉,并不是这帮人的水平不高,恰恰相反,他们其实水平很高,以至于都不用心去写他们的申请书。只有不到 30% 的认真准备的人才最终胜出。他们成功的唯一规则就是认真。我希望也你能学到这一点。所以你回去认真的检查标点符号所有的错别字,所有的表达方式,所有的空格,甚至是词句。我建议你大声朗读三遍,不要错过一个字,如果你读的很通顺,恭喜你,你已经做得很完美,可以毕业了。 我的很多优秀的学生就是这么调教出来的。
个人分类: 水煮人生|3027 次阅读|6 个评论
【图】别逼我出绝招
gwailee 2009-7-9 22:30
别逼我出绝招 李貴 2009-7-9 这句话好像周星星说过,哦,不是,是唐伯虎点秋香时说过。唐伯虎对某些人出尔反尔终于忍无可忍,使出了绝招,并说出了这句搞笑界大为震惊的话,于是广为传颂。当然,唐伯虎出这个绝招是相当的冒险的,如果不成,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不过他赢了,动了丈母娘的心。当然,我这里不是想说唐伯虎的那些事,我想说的是我经历的一些事。 当学生的第一个绝招就是游行。 2003 年,我在西安念大学,那年我们学校学生对日本下流表演者表示愤怒,纷纷要求他们出来道歉。未果。结果演化成整个西安的学生游行。其实,游行本身并没有什么。不过,最后才发现,最后 在游行的居然只有哪些无业游民。学生被利用了。 只有海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游。看来,这个绝招不是很好。 当学生的第二绝招就是破罐子破摔。不知你有没有带过学生做毕业设计。其实,紧张的往往不是学生本人,恐怕是你。有一次,一个学生实在做不出来,他直接来找我说,我最近不知怎么的,老在窗户边晃悠晃悠。我吓了一跳,我说,好了,好了,做不出来不要紧,我来帮你,你千万别想不开。 晕倒。没有办法,天晓得他说的是真是假。 这招似乎很厉害。 别逼我出绝招 最近在科学网博客看到有人写了一篇超级雷人的文章,名字我不记得了,大概意思是说,导师,别把我逼急了,逼急了把你的名字写在抄袭的文章上。云云。我想也许是当前大量老师追求论文数量,把学生的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并且一旦发生了事情,又想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的后果。当然,天下没有包得住火的纸。敢于这样做的学生一定是被逼得无路可走。 学生的最后一个绝招就是,跳过学士、硕士 和 博士,直接读烈士。这样的学生一定很多。我经常去北京,也长住过一年多。居然某两所紧挨着的中国一流高校,每年都有几个学生读到烈士,或者有时候互相斗殴,从圣斗士到烈士。我心有余悸,多有心里创伤,从此放弃读那里研究生的梦。 看来,这个绝招使不得,害人害己。 我经常想,其实逼我们学生出绝招的也许真不是自己所情愿的。有时候怨环境,谁知道呢。有句笑话说,当我把我的名字写在沙滩上,被水冲走了;当我把我的名字写在沙漠了,被风吹走了;当我把我的名字写在街头的每一个角落,我靠,警察把我带走了。学生无奈的时候,就要使出绝招。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
个人分类: 水煮人生|2174 次阅读|3 个评论
怎样识别好的科研苗子?-修改版
热度 1 chrujun 2009-7-3 23:40
怎样识别好的科研苗子? 注 最近三年,本人由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缘故,经常找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大二大三本科生组成项目组申请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具体方法是我给一个项目题目,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这个项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然后要求他们去查阅相关文献,自行撰写项目申请书。当他们把项目申请书给我看后,我再指出项目申请书有什么不足,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如此多次反复,直到项目申请书符合要求为止。项目申请成功后,一个学生为项目负责人,其他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这三年我总共指导了4个项目,参与项目的学生有30人左右,来自6个班级(每班30人)。基本上是整个专业最优秀的学生在组织和实施项目。项目的组织方式比较自由,不愿意做的学生可以自由退出,想参加项目的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参与进来。 这些项目的实施情况是这样的。第一个项目已经顺利结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2篇。其余三个项目正在实施,2009年6月份结题。这三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碰到了各种值得深思的现象。其中1个项目的负责人中途退出,由项目组的另一个成员继续干。另外一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中途想马上干完后考外单位研究生,实际上项目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我劝了多次也没有用,直到现在项目也没有实质性进展。从目前的统计情况来看,虽然4个项目总计有三十余名优秀学生参加,真正为项目出了点力的学生不到15人。自始至终坚持干到底的学生总计只有7人,平均每个项目还不到2人。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我对具有科研潜力的学生(这里我简称科研苗子)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1. 科研苗子自我探索能力强。尽管来参加项目的学生学习成绩都很优秀,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对教材上的知识学得很好,具有自主查资料、自主学习、自主组织所学知识能力的学生并不多。由于大二大三的学生不少专业课都没有学习,再加上要申请的项目具有一定创新性,涉及到不少他们从来没有学过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查阅与项目相关的文献,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尽快消化,在此基础上写出一个好的项目申请报告,难度是相当大的。能够完成这种任务的学生,体现了良好的自主探索能力,是很好的科研苗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苗子的自我探索能力体现得更加明显。有的学生尽管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前三名,但一做项目就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下手,不知道自主学习完成项目任务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在项目组干了一年也没有做什么具体事情,最后只好退出。而科研苗子就不一样,能够根据项目目标确定几个关键词,再通过网络搜索工具和图书馆的文献数据库查找相关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自主学习和消化。如果对资料中的相关背景知识没有学习过,能够到图书馆借相关书籍自主学习。总之,科研苗子能够为完成项目任务自主学习到他们想学习的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项目实施过程中。 2. 科研苗子不惧困难,具有坚定的信念。我常常发现有不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对承担具有挑战性的科研任务感到很畏惧,有不少人害怕完成不了任务而中途退出。我记得有两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我给他们分配了项目中的任务。分配的任务其实并不难。一个任务是学习一个电路仿真软件使用方法,对一些电路建立模型进行仿真。只要把软件装上,找本指导书来边看边练就可以学会。大概一个月后,该学生认为太难了,不想干就退出了。另外一个任务也是一样,让一个学生看100页左右英文资料,吃透后解决一个不难的问题。也是刚干了一个月就退出了。其实只要坚持做下去,碰到不懂的地方问一下老师,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但有的学生就不愿意这样做,而是怕这怕那,不愿意挑战困难。 还有的学生信念不坚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后一事无成。有一个学生学习认真刻苦,也有一股专劲,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挑灯夜战。我本来对他报了很高的期望,让他做项目负责。但去年六月的时候他发邮件告诉我说要考中科院研究生,想一个月内干完。我给他又是发邮件又是打电话。我说我干了这么多年科研了,编了无数程序,就是我来干一个月也干不完。他就是不相信,给项目组成员定了不可能实现的任务进度。最后项目组成员纷纷退出。一个月后项目也没有什么进展。去年九月份的时候他又说考研没有把握,让我推荐他保送校外研究生,保送研究生后就有时间做项目了。我在推荐书中把他的优点全部列出,再三思考后没有写他的任何缺点。本来他的成绩在保送学生中排在最后一名,按正常情况是不可能被保送到校外的。保送上研究生后他也没有好好干项目,一下子说想出国,一下子又去听研究生的课。给我通知了几次完成项目的时间,最后都不了了之。两个月前又发邮件给我说他早就不想干了,想干其它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我说你去年告诉我退出项目就好了,我可以安排其他学生做。你这样做既浪费了你的机会也浪费了其他同学的机会。现在项目都快到结题的时间了,我找谁去。我在科研上的信誉是通过圆满完成十多个项目建立起来的,你干第一个项目就这样,这个项目作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项目在教育部备案了。要是放弃可能后果很严重。直到现在他还是三心二意在干,快一年了还没有实质进展,这个项目肯定被他废了。这样的学生我认为是信念不坚定,尽管很努力,但由于没有固定的目标,见异思迁,做了无数的无用功。这样就很难把科研做好。 科研苗子则不同,能够知难而上,对老师分配的任务会想尽办法解决,碰到问题会及时和老师沟通,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只有不怕困难,面对科研任务积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长时间想办法解决科研中的各种难题,才能够取得成功。好的科研苗子能够想办法克服科研中各种困难,对克服科研中的各种障碍具有优秀的自信心。 4. 科研苗子喜欢问老师问题。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就是那些打退堂鼓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没有一个学生主动问我问题,就退出项目不干了。我估计是这些学生碰到了一些问题,自己摸索吃不透,又没有问老师的勇气,最后干脆不干了,采取逃避的态度。科研苗子则不同,碰到问题会及时向老师或其他人请教,喜欢积极思考,这样在科研上的道路就会越走越顺,进步越来越大。老师对这样的学生也因为学生经常问问题而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愿意热心帮助他们,促进他们的成长。而那些不喜欢问老师问题,喜欢自己蛮干的学生,科研进展就会越来越慢,很难得到老师实质性的指导。 5. 科研苗子自学能力强。书到用时方恨少。本科生要开展科研项目更是如此,由于有若干课程还没有上,大二大三的学生做科研时有不少知识需要从头开始自学。能够顺利自学完一门课程(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或多门课程,并用于科研实践中,这样的学生是好的科研苗子。那些在项目中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学生,自学能力与科研苗子确实差了很多。 6. 具有团队精神。能够与项目组成员通力合作,大家一起进步,一起学习,一起解决问题。在项目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项目能够成功的关键。尽管我刻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但具有团队精神的学生很难得,项目往往因为项目组的团队精神缺乏而停滞不前。在我指导的4个项目中,只有一个项目保持了比较好的团队精神,另一个项目勉强可以。其余两个项目最后变成了项目负责人一个人干活。这其中最重要原因是项目负责人团队精神缺乏,导致人心涣散。 具有特征1、2、3、4的学生是优秀的科研苗子。具有全部特征的学生是顶尖的科研苗子。我所在大学为重点大学,根据我这几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统计,优秀科研苗子的比例不超过5%,顶尖科研苗子的比例不超过1%。在我的单位,尽管每年招的研究生不少,真正的科研苗子比例并不大。不超过30%吧。 综上所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科研干得好。学习成绩优秀又具有优秀科研潜力的学生其实是很少的。根据我最近几年的观察,在一个班上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都具有成为科研苗子的可能性。在这30%的学生里,学习成绩的差别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上面列出的科研苗子的特征是否拥有。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当时学习成绩全班第一,从1996年开始硕博连读,到现在博士还没有毕业,就是由于科研苗子的特征太少了。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科研苗子特征的极端重要性。能不能做科研,学习成绩的权重不到30%,其它因素占70%以上。这既是我这几年指导学生的经验和体会。 注:本文在去年所写博客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最近一年多来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经验和体会,做了大量修改。本文仅是个人观点和想法,并尽最大努力保护有关学生隐私,希望有关学生谅解,不必过度解读。发表于《求学-考研》2009年第3期。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10523 次阅读|9 个评论
如果市长抄袭论文不受处理
jiasf 2009-6-28 18:31
近日网络关注的热点之一是29岁的清华毕业生当上了市长,而市长在清华读研期间发表的两篇论文都属于抄袭!令我困惑的是竟然有些人认为市长抄袭论文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应该追究。如果市长抄袭论文果真不受追究,且不说市长的行为已经是对政府的诚信的损害,我真不知道今后还如何要求我的学生、更准确地说是如何让我的学生信服严谨的学风!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943 次阅读|5 个评论
学生当然有公开指责老师的权利!
yangfanman 2009-6-18 00:28
最近看了陈安老师的博文:学生可以公开指责老师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8555 我不清楚什么原因陈安老师写了这篇博文,只是觉得如果他认为学生绝对不可以公开指责老师,那么然后说至于原因,我不愿意在这里谈太多。,这实在是让人看了不明所以。仅仅谈了观点不讲原因,写这篇博客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搞学问的写这种博文是不是让人看了有点云里雾里的了? 就事论事的谈一下学生可不可以公开指责老师,我认为如果老师违背了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学生完全有公开指责的权利。即便老师非常非常好,学生看着就是不爽,说两句也没有什么吧?老师不就是一个职业吗?尽管我现在也是一名教师了,不过我没觉得老师有多崇高,学生们(包括幼儿园一直到博士)都是上缴学费或者国家付钱给学校,学校雇佣老师来教授学生们知识,仅此而已罢了。老师仅仅是一门职业而已,有什么资格居然已经崇高到连学生指责的权利都没有了?而且像艾云灿这种老师,如果不是他的学生揭发他,你能看到他的本来面目吗?不管怎么说,学生评价一下老师(无论是公开或其他方式)有什么不好,起码给学生们选择老师作为导师提供了一个参考。老师们也可以公开为自己申辩呀。 在宽泛一点讲,我觉得民主社会里公民完全具有公开批评任何人的权利呀!我在大街上看一个人不爽,就上法院告他,这有什么不行呀?正常情况下损失的仅仅是我自己的信誉呀!伟人不会因为有一些人指责他从而失去他的伟大,难道不是这样吗? PS:写完这篇博文以后看了陈老师原博文的留言,陈老师将老师比作父母实际上有些不合适,老师实际上比父母付出的少多了;而且即便这种比喻合适,子女也天然地具有批评父母的权利。我的父母生了我,养了我,我也很尊重他们,可这并不代表我父母亲做的每件事都比我好。他们某件事做错了,说一下也并不会破坏父子或母子关系吧?
个人分类: 时效网络|3338 次阅读|4 个评论
怎样指导学生??
scichina 2009-6-17 22:04
每年的六月,是学生收获的季节,也是盘点老师成果的季节。这大家都知道,我也知道。但如何把一个学生指导成为一个有用的学生,我的确不知道。 可能很多老师面临与我相同的问题,因为在答辩过后,总有很多评委说那个学生很差,哪个学生不错;很差的不一定是导师没名气,学生也不一定比其他人苯。但总有些遗憾。怎样指导学生呢?我觉得要考虑到以下的因素,综合评价。 1 选题是导师参考的还是自己为主考虑的? 2 实验过程或者调查过程是否完整参与,并从中找到了一些以前没有预计的东西? 3 是否独立分析了问题并撰写了论文?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 次阅读|0 个评论
[长篇连载]《我在工大这七年》之10:离家·想家·回家
pony1984621 2009-6-15 01:36
《我在工大这七年》 之 10 :离家 想家 回家 文/马志飞 又一次踏上回家的列车,我没带什么行李,就两个小包,简简单单,所以心里也轻松很多。 1551 次,估计是全中国最慢最烂的一趟车了,绿皮,硬座,见车让车,遇站停站的那种,从太原到我们河南商丘竟要爬 12 个多小时。可真够郁闷的。不过,也不能再埋怨什么了,今天,也许是最后一次坐它。 天色渐渐暗淡,窗外灯火阑珊,忽明忽暗的灯光仿佛海边高高的灯塔,召唤着游子的归来。 每一次回家,我的心情都不一样。而这一次,算是最轻松的。想起第一次坐火车,那是上大学来报道的时候,我还惊叹于这庞大如怪物一般的家伙。当年,高考完毕,老爸老妈想让我留在家复读一年,我坚决不肯,还理直气壮地说:长着么大了,我连火车都没有坐过,不想在家呆了。那时的我,真是年轻气盛,一直想远走高飞,想走出父母的手掌心,思想叛逆的这一阶段,应该和大家都一样吧。 翅膀硬了,总是要飞走的。 可是,每一个出门在外的孩子都是很不易的。不管你多么坚强,在父母的眼里,你永远都是一个孩子。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常常摇头晃脑地背着这首童谣般美丽的诗,却从来没有理会过它的含义。 2002 年,入学报到前,老妈特意给我缝制了一套棉衣棉裤,妈妈说,太原那儿冷,买的衣服不实惠,还是自己做的棉衣暖和。对不起妈妈的是,前几天在宿舍收拾东西,发现这套棉衣居然还整整齐齐地叠在柜子里,我竟一次也没有穿过。 来到大学,一切就都改变了,我也完全自由了。平时不喜欢打电话给家里,总是他们打过来我才会聊上几句,虽然自己已经能够独立生活了,可他们总不放心,就连我经常早上用凉水洗头这样一个小毛病,也不知道在电话里被他们说了多少遍。这让我想起 98 年洪灾那会儿,大哥在部队也被派往抗洪前线,一连半个多月不见消息,爸妈焦灼不安,每天都呆在电视机前看新闻,希望洪灾能赶快过去,最后着急得没办法了,他们便四处求签问卜,希望能讨几句吉利的话。那时我还笑爸妈是个文化人怎么还能迷信。后来我渐渐明白,当我们自己也出门在外拼搏奋斗的时候,说不定父母也在烧香拜佛求神保佑呢,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有朝一日,我们也为人父、为人母,或许我们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牵挂。 在学校最讨厌的事情就是洗衣服。只有这时候才知道在家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在南区时,我住 2117 宿舍,楼管是个胖胖的小姑娘,名字我还能记起一点,好像叫二毛吧,看见我在水房洗衣服那笨样儿,好气又好笑,就想手把手教我,可我太笨,怎么洗都洗不干净,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她就告诉我干脆用刷子刷,所以一直到现在,我洗衣服的时候都离不开刷子。而且,总是等宿舍里的衣服堆满了,实在没有可以替换的时候,才愿意去洗,一个人生活,真的好麻烦,要是妈妈在身边,该多好啊。 每到寒暑假,特别期待回家,却又害怕回家。因为每一次回家都像是一次毕业答辩,我要向家人和亲朋汇报这一学期的收获。没有成长和进步,自然是没有颜面回见江东父老。所以,越是到后来,就越不想回家了。特别是春节时候,坐车也麻烦,从太原到我家,坐完火车坐汽车,坐完汽车再打的,前后折腾两天才能平安抵达。火车上人多也就罢了,最令人气愤的是,在我们河南,汽车超载现象可不是一般的严重,那是相当严重!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严厉打击超载现象,但仍然有很多狂妄之徒不惜以身试法,我亲身经历的一次最为恐怖, 20 多人座位的中巴车竟能塞下 70 多个人!在汽车站里买好票上了车,刚一过了检查出了站,就要每人加收 10 块钱,不交钱的就赶下去,大家都有事,谁也不愿意计较,只好忍气吞声,任人宰割。再加上时不时地会有一些带有抢劫性质的假币诈骗团伙出现在汽车上,害的我都不敢坐汽车了。说实话,我们河南确实有些人太过分了,寒了父老乡亲们的心啊 后来听同学说,春节有不少人留在学校没有回家的,多是广东、海南、云南、东北的同学。在学校过春节,不但有领导慰问,发点儿食品或补助啥的,还一起包饺子,一起吃年夜饭,学校如此关心,也挺滋润的。所以我也干脆不回家了,在学校学习吧。初衷总是美好的,但过几天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大部分人都回家了,学校冷清得像荒无人烟的沙漠,偶尔几个身影出没其间,如同幽灵一般。停水,断电,最后连校门口的小吃店都关门走人了,温饱都成了问题,从美特好超市买来的泡面总不能干着啃吧?坚持到腊月廿八,实在抵不住了,不得不溜回家去。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回家是在 06 年暑假。本科毕业了,很多同学要离开这个城市。虽然我还要再坚守三年,但也和他们一样的心情。对于我来说,这同样可以划一个句号。我把宿舍里该卖的旧书都给卖了,剩下一些东西存放在朋友那,然后就去了火车站,准备在家里度过一个最长的假期。芳芳去车站送的我,我却有点不习惯,又不是不回来了,搞的这么伤感反倒觉得心里不舒服。可是站台,偏偏是一个伤感的地方,无数凄美的故事曾在这里演绎。三三两两的人们紧紧相抱,从她们红红的眼睛中就能看出来,她们也是毕业生。也只有毕业生才会有如此感人的眼泪和纯洁的友情。 笛鸣车轮动,惊落泪两行。离别是件最让人伤心的事,毕业本来就是一种离别,有些人可能要永远离开这座城市,有人朋友可能会再也见不着面了,火车这一走,预示着一段故事结束了。 在学校的时候,还能常回家,因为家是归宿。 以后工作了,没有了寒暑假,也得回家看看,因为家是牵挂。 再以后,有了自己的新家,也不能忘记老爸老妈,因为家里有亲情。 太原,我的第二故乡。在河南我生活了 18 年,在太原我生活了 7 年。河南有我的父亲母亲,有生我养我的土地。太原,有我的老师同学,有教育了我多年的母校。不管以后会在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在工大的这些日子。我人生的这一段就是在这样跌宕坎坷的道路上跌跌爬爬的走过来的,没有太多的欢喜,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 少年不知愁滋味 , 爱上层楼 , 爱上层楼 , 为赋新词强说愁。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等我真的老去的时候,偶尔翻起今天写下的日记,可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笑我年少轻狂,笑我幼稚无知,笑我故作多情。但至少现在这个时候,当我想起这几年的平凡生活,这心里还是有点点的酸楚,我还在幻想,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希望能重新走过这七年,弥补曾经的遗憾,实现未曾实现的梦想。 2009 年 6 月 11 日 作于 1551 次列车 document.domain='xiaonei.com';
个人分类: 原创文学|5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另类抄袭见闻
陈龙珠 2009-6-14 22:20
这些年来,新闻媒体、学术界自身都十分关注高校和重要科研机构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腐败问题,这无疑对净化我国学术空气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然而,作为我国未来主人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他们当前的学风又是如何呢?大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研究生学位论文抄袭问题,也应该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针对本学期本人讲授一门本科生课的作业抄袭情况,本人近期曾在校内学生网与部分同学做过一次交流, 耳闻目睹 的真可谓千姿百态(以下略举几例),让人忧心忡忡。 @ 某次作业,几位同学交来的作业基本相同,但一样的样字,一同学写得大大咧咧地成了木羊,其中木字或许是局部笔不出墨写的,看似太字,而羊字写得较草看似平字。于是,二、三传手交上来的作业上便写成了一太平。(此差错,只要作业上署名的同学读一遍是否通顺即可发现的。) @ 某同学一次作业正在狂抄中,发现一道题的条件大多数是字母,但最后结果却是2/3,很整,便本着严谨的态度,查询了上家的上家,发现此处为6/9,上家的上家的上家则为b/q。 @ 原作业(*****************),抄的作业(***************7。 @ 某同学一次作业抄至某处实在难以辨认,找到上家问这是啥?汉字?字母?数字?,上家眉头紧锁,辨认良久,不耐烦道当时我也没看懂,你就描一个算了。 @ 某次作业,一同学不小心交了2份,其中一份与一位同学的作业相同,另一份却与另一位同学的作业相同。 @ 某次作业,几位同学的内容大体相同,两类能看出的不同在于:两者关于几个方面问题的排序,其中一个方面问题的没有和有。 . ( 2009-6-14 于筑波科学城)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147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专家忠告——学生须重视提升母语修养
tengyi1960 2009-6-12 10:36
专家忠告 学生 须重视提升母语修养 记者近日获悉,许多学校的《大学语文》课都曾出现 门前冷落车马稀 的现象。许多在校大学生为了学习英语而疏忽了汉语甚至是本专业的学习。 北京大学中 文系 教授王岳川谈及这一现象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我开了两门课,一门是中国艺术精神,一门是西方艺术精神。讲到西方艺术精神时, 班里的 博士生和硕士生从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论及当代,每个人都颇有见解。但当讨论中国艺术精神时,很多学生就沉默起来,不晓先秦,对于魏晋南北朝更是知之甚少。 央视 东方时空 栏目也曾做过一项调查,题为 您认为您的汉语水平如何? 3 小时内共有 5469 人参加调查,其中回答 非常好 的占 8% , 比较好 的占 34% , 一般 占 52% , 比较差 的占 6% 。可见许多人对汉语水平并不自信。 为方便诸位提高文字表达、逻辑思维和组织文字能力等汉语修养,通过附件提供汉语语法书电子版一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pdf 下载: http://www.lenovodata.com/default/cdownload 下载用户: icstu1@sina.com 下载密码: 12345678
个人分类: 思想盆|2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
Momogao 2009-6-11 14:29
不知道什么时候,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开始在科学网上热议了起来,如以下几篇点击率比较高的博文: 研究生的任务:把导师培养成院士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6928 慎重选择博士后(或博士生)导师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7087 一位年轻导师对研究生的血泪控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6130 这些讨论,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深思,在经济化浪潮如此汹涌的年代,导师与学生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能不少学子是怀揣着这种思想选择了自己的导师。然而,事实与想像总是有较大的差别,如今的导师与旧时期的教书先生完全不一样了。如今的导师可以把学生当做科研的工具,赚钱的利器,还可以当做缓解内部矛盾的出气筒。这虽然并不是全部,但也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如今的导师大多都被学生称之为老板,顾名思义,老板的任务是到处拉关系,拿项目。而学生呢,当然就是跟着干活了。有的导师手下松一点,多给学生点好处,学生一般都会很乐意找课题多的导师,不但能拿到点外快,而且还能从做项目中学到点东西。其实学生是很容易满足的,每个月给几百块钱,勉强度日,有事情做,能毕业,学生一般都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可有的导师就是这几百块钱也像是在割自己的肉一样,为了节省开支,甚至不顾学生的安危。为了能从有限的劳动力上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各位道貌岸然的导师们可谓是想尽了办法,而学生呢,似乎只有承受的份了。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界广泛存在的这种问题,虽然有一部分人在呼吁,但只靠呼吁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更不能期待那帮导师们能回心转意。可是要出台监管措施,似乎也比较难,国内国外均存在这种问题。目前就只有一种最原始的方法,那就是在选导师之前一定要找熟人了解情况,老板什么样,学生最清楚了。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5115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YuanyuanYi 2009-6-4 21:44
我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我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求学生:1.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2.学什么专业就要爱什么专业;3.要尊重权威,但不要崇拜权威,要敢于创新。
个人分类: 学校生活|3217 次阅读|2 个评论
“流氓教师”也是娱乐时代的特殊产物
mingmingde 2009-5-31 22:47
【注:今天有一位我过去的学生,也没有署具姓名,写信问我对陈丽天所谓流氓教师的看法。我也很好奇,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新奇事物不断涌现的时代,就连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群体也经常弄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情来,不仅令我辈深感落后和愚昧!我从网上查了一些资料,获得了对流氓教师的以下看法,算是对这位同学交了个差。】 同学,你好! 感谢你让我知道陈丽天老师的事情,此前我对此事一无所知,今天抽空上网查了一下,认真阅读了陈老师的几十条语录,有一些想法,跟你交流一下: 1,不同意把陈老师叫做流氓教师,流氓的用语不符合人们一般对这个词的理解和用法,也不能准确地表达陈老师的教学风格,有些不恭不敬、把陈老师痞子化的意味。 2,陈老师讲的是刑法学,我是外行,从他的那些语录里,我没有领会到刑法学的真谛,只是觉得有趣或者生动而已。 3,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取决于这个老师的知识结构、专业功底、人生阅历、社会经验乃至性格特征、心理素养等等,并不是单一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4,陈老师的讲课风格不可复制,乃至此前网上流传的新东方的罗老师其实也一样。就像东北人特别是辽宁人的口才一样,那是特殊的文化环境的产物,是别的文化环境所不能比拟的。 5,一个老师的教学效果好不好,不在于学生喜欢不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话方式,而在于他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学到这门课的精髓。如果是艺术欣赏课,当然需要老师有极高的艺术表演能力;但如果是理论课,那就必须让学生在深刻准确地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否则就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的本来意义。 6、学生毕竟是学生,是处在学习知识、增长本领、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的人,因此,并不是学生喜欢的东西都是正确的、合理的或者是应该推崇的,主要还是看看这种东西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有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一些低俗趣味和娱乐需求。要娱乐看赵本山、小沈阳的小品就可以了,而要学知识长本事还是以严肃认真为主调。 7,陈老师的很多东西实际就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是一种理解上的灵活性,应该说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机智,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种教学机智是建立在对这门课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熟练驾驭、透彻掌握和深刻圆通的理解之上的。 8、一般老师之所以做不到陈老师那样,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大多顾及到教师的特殊身份和教室讲台的特殊场合以及在人生学习途中的特殊对象,教师的职业道德决定了他不能在讲台上就像在酒桌上、私房里一样口无遮拦、随意恣肆。陈老师不过是不分场合而已了,并且学生们也认为这样的老师真性情、真可爱,于是追捧。但冷静下来,深细想想自己从陈老师小品表演般的课堂上除了娱乐嬉笑之外,还得到了什么,特别是就这门课得到了什么?就可能会有另外的看法了。 9、陈老师、罗老师这样的流氓教师的出现如同赵本山小品王的出现一样,是这个娱乐时代的特殊产物,并不具有普遍性,也不可能长久下去,他的教学也不可能成为正面的、经典的教学案例。 10,作为学生应该正确对待学校所开设的各门课程,理解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而不是根据老师的讲课方式能否迎合自己的趣味来进行取舍;同时也要理解各种各样的老师,老师们也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产物,教学既有经验的积累,也有艺术的修炼,更有对这门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老师也是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中的人。 仅谈这一些,纯属一家之言,供你参考。再次感谢信任! 祝进步! 吴老师 09.5.31 在2009-05-30 18:45:34, xxx@sina.com 写道: - 隐藏引用文字 - 吴老师您好,我是 07 级新闻班的学生,我在写一个文章。文章是关于热议的 流氓教师 陈丽天的。 能不能麻烦您花费您宝贵的两分钟,从教师的立场上,谈一下你对这样一个老师的看法。 谢谢。
个人分类: 碎嘴教育|3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长篇连载]《我在工大这七年》之1:入学的沉重脚步
pony1984621 2009-5-26 18:16
这是一位应届毕业生的心灵历程 这是一位硕士研究生的肺腑之言 这是一位普通人的酸、甜、苦、辣 这是一位学生对学校和社会的呼唤和呐喊 如果,你想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如果,你想知道青春少年的苦乐年华 如果,你想探索人才成功教育的通幽曲径 如果,你想研究当今高校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敬请关注连载《我在工大这七年》,讲述咱大学生自己的故事 《我在工大这七年》 之 1 :入学的沉重脚步 文/马志飞 首先,我要声明,我不是暴露狂。 不知是从哪儿听到的,说喜欢写作的人都有暴露癖,疯狂吐露内心的秘密就如同身体上的走光一样,一件件剥去虚伪的外衣,将自己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任人抚摸、玩弄。 我不是。 这只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仅此而已。 当我闭上眼睛,想起往昔一幕幕,凌乱的回忆如飘飞的落叶,游走在那曾经走过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万千思绪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总是提笔忘字,欲言又止。 既然是流水账,就还是从我入学那天开始吧。 2002 年 9 月的那天,老爸送我上学。记忆中爸爸只送过我两次。一次是我上小学,这一次就是我上大学,中间相隔整整 12 年。这回也是我第一次坐上火车,第一次离开我的家乡河南。总是渴望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可在车上,看到父亲严肃和沉重的表情,我本来很兴奋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消沉。下了火车,一切都很顺利,亲热的校友用校车把我们安全接送到南区。来之前我就已经打听好了,说第一年我们新生是在郊区,我也没有在意,毕竟只呆一年嘛,再苦也得比我们中学强吧。 可是,我错了。 南区的荒芜和校园面积之狭小,绝对大大超出我的意外,心目中大学里的高楼、图书馆、会堂、影院、购物中心在这里全是袖珍版。爸爸先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回来后一句话也没说,因为他在家里已经跟我做过很多思想工作。可我意已决,他还是选择了尊重我的意见。经过几个小时的排队,终于办完所有的入学手续,老爸对我不放心,一切事情都是他亲自去,完了之后还要教我如何使用饭卡和银行卡。不怕大家笑话,我一个农村来的孩子,以前真的没有见过饭卡这东西,更没有拥有过银行卡,这一下子要开始掌管所有的吃穿住用大权,还真不习惯。 安顿好这所有,老爸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看到家父那已经不再笔直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朱自清笔下那一幕,眼泪夺眶而出,我不知道此时父亲在想什么,也不知道我以后的路该如何去走,更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这一切都在等待着时间的考验 宿舍是 8 人间,大家都到齐了,对床的兄弟来看了一下,还没等把行李放下,就离开了,从此他再没有回来。 那晚,我久久未能入睡,也许是不习惯这种上下铺的硬板床,也可能是不习惯和几个陌生的兄弟同居一室。以前,我从没有在学校住过,就连高中我都是一直来来回回的每天跑。 宿舍的兄弟很友善,很健谈,两个河南人,两个河北人,两个陕西人,一个甘肃人。全是北方的汉子,同样的豪放和淳朴让我们大家没过几天就变成了很亲密的兄弟。出则同行 , 归则同坐。一开学就是军训,先分连队,那时候还不知道我们一个班的人是谁,就连最想先认识一下的女生都不知道有哪几位。所以,宿舍的兄弟成了我最亲最近的人。 那时候,感觉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写信和收信。几乎是每天往收发室里跑,有盼头的日子过得总是很舒坦。差不多每月都会收到家父的来信,有些话不便于在电话里面说我,老爸只好在信里委婉的讲出来,他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总是让我不能平静,每次拿到爸爸的来信,我都会一个人来到操场边上的小主席台下,拎上一瓶啤酒,半醉半醒之间反省、悔过。现如今,老爸写给我的每一封信我还完完整整地保存着,舍不得丢弃。现在网络发达了,再也没有写信的习惯了,可是还非常怀念写信、收信的那段日子。 2002 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下雪总是很浪漫,但雪一下,就临近放假了。期末考试快要结束的时候,同班同学一起小聚了一下,男生女生都来到我们宿舍,买来很多零食和啤酒,大家开怀畅饮,好不痛快!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我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也不知道为了怎么,把大家都吓坏了,说了些什么我也不记得,只有一句话我说得最多:我想回家。 半年没有见到老爸老妈了,临行前,刻意打扮一番,又专门买了一条领带,故作成熟样,当时的心态是特想向家人表明自己是个大学生、已经成熟了,不过,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真的好傻好傻。
个人分类: 原创文学|6151 次阅读|5 个评论
[长篇连载]《我在工大这七年》自序:不得不说的秘密
pony1984621 2009-5-25 21:32
这是一位应届毕业生的心灵历程 这是一位硕士研究生的肺腑之言 这是一位普通人的酸、甜、苦、辣 这是一位学生对学校和社会的呼唤和呐喊 如果,你想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如果,你想知道青春少年的苦乐年华 如果,你想探索人才成功教育的通幽曲径 如果,你想研究当今高校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敬请关注连载《我在工大这七年》,讲述咱大学生自己的故事 《我在工大这七年》之自序《不得不说的秘密》 文/马志飞 七年,人生近十分之一。我把最美好的青春永远地留在了工大。 这个工大,不是传说中的哈工大,而是一个日益被湮没的太原理工,即使她也有着 211 的光环,但仍然挡不住大家对她的失望与冷漠。 马上就要擦屁股滚蛋了,大家都这么说。有人问我,最想 留给母校的一句话是什么,我想来想去,也学本山大叔一句:来时的火车票谁给报了? 玩笑归玩笑。其实,我还是应该感激母校的。这七年来,我从一个 18 岁的少年成长为 25 岁的老汉,当年的豪情壮志、蓬勃朝气虽然已经被消磨得无棱无角了,但成熟是写在了脸上,有时候也学会了故作深沉、闭目遐想。从开学典礼到毕业典礼,从招聘会到考研保研,从非典肆虐到伤寒传闻,从偶尔发生的食堂罢餐事件到不再是新闻的学生跳楼自杀,从二男争一女而火拼的花边新闻到有人扬言报复同学的煤气罐事件一件一件小事都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这些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就如同千篇一律的上课下课一样,构成了我这七年平凡而不平淡的生活。 这里有我的梦想,这里有我曾经一次次擦过的桌椅板凳,这里有我最亲最近的导师,这里有我许许多多可亲可爱的同学和校友,还有那曾经和恋人一起走过的绵延小路 我没有能力考上名牌,但我有幸认识众多名师。 我没有机会参加北京奥运会,可我有幸参加国际煤博会。 我没有赶上工大的 100 年校庆,可我赶上了矿院的 50 年庆典。 我没有本事追求到一个老婆,可我曾经最亲爱的人还是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忠告。 所以,我还是收获了不少。 2002 年,从河南我来到太原。当年的高校排行榜上,我们太原理工位居 78 位,不算很烂。不管外界如何评论,也不管人们如何看待排行榜,我心里还不是特别失望,毕竟她还有个 211 的虚衔。等我毕业的时候,我却发现,在排行榜上前百名里正数倒数怎么也找不出她的名字了。这是件很令人抑郁的事情。常跟朋友开玩笑说,我来工大时,她 78 ,经过我的几年学习,她跌出 100 ,这可真的不怨我阿! 要问我对工大有多熟,打个比方说:刚入学的时候,我找不见一个厕所,到我毕业的时候,我已经走遍了每一个厕所。当然,不包括女厕所。 快毕业了,酒要喝,酒瓶就不要摔了。不管怎么说,工大始终是我的母校,不管在这里我是否实现了梦想,但总算完成了她的使命。自己的路终究是要自己走的。离别前,我还是要说几句话的,算是记录我这七年的流水账,也算是缅怀我逝去的七年青春。 是为序。
个人分类: 原创文学|63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孔子也喜欢听话的学生
famingkuang 2009-5-24 10:24
大家都知道颜回(又叫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无论在道德和学问上都是孔门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孔子在他的著作中经常提到他。 论语《为政》篇中这样写道: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这一段用现代文来讲就是这样的: 孔子说:我经常和颜回一谈就一整天,颜回从来都不反对我的意见,看上去就象毫无主见的人一般。但当他不在我面前的时候却经常检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结果不但领会了我的意思,而且还有所发挥。其实颜回呀,并不笨。 从这一段我们知道了一个做学问的人该如何与老师相处了。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也可以类似的处理。 1 ,学生选导师很重要,选什么样的导师关乎自己一生的命运,千万不可马虎了之。试想,如果颜回不是拜孔子为师,而是拜牛子、马子为师,能有那么大的作为吗?反观我们现在的许多研究生,并非喜欢其导师,也非喜欢其学问和智慧。只为读研究生而读研究生,如何能从内心深处萌生出对导师的尊敬呢? 2 ,一旦选定导师后就要死心塌地的跟着导师,尊敬老师不是表面上的恭恭敬敬,而是出是于内心对老师的知识和智慧的崇敬。对老师表面上的恭敬只能做到一时,只有对老师的知识或智慧的尊敬才能发至内心,才会真正的感人。 颜回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不违如愚,老师说什么都认真的听,认真的记,认真的思考,不加批判的吸收。这点很重要,当你的知识面不够宽的时候不要太自以为是,要相信导师的人品、相信导师的知识、相信导师的眼光。不要因为有一点点小聪明就尾巴翘上天,不把导师放眼里,否则,老师如何肯把时间花在你身上?试想,如果颜回不不违如愚般的对老师恭恭敬敬,言听计从,孔子弟子三千,又何以独与颜回吾与回言终日?所以要想得到导师的青睐就必须从内心里尊重导师,从外表上顺从导师,最好能象颜回一样不违如愚。有导师的精心栽培,你才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是从师的技巧,也是为人的根本。一个人只有人品的根基正,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些一天到晚埋怨导师的人应该先自省自省。一个人不懂得自省的人是学不到什么真正的东西的,也不可能成为栋梁之材。 3 ,一个好的学生就要象颜回一样要懂得退而省其私,这里的省其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问要不断的反省,将学到的知识象牛一样不断的反复咀嚼;二是对自己的为人处事进行检讨。如果能有所得,导师也会高兴的。 4 ,有所为而不忘其师,老师不一定要占有你的功劳,只要你能记得恩师之情就行了。现在有的学生只要有一点点成果就将导师徶在一边,不承认自己是得益于师长,以为自己的学问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与导师毫不相干,导师又何以能尽心尽力的教导于已呢? 颜回有所得也不敢独占其功,能够亦足以发,孔子更加的快乐,也更加爱护颜回了,并在人前人后,无不得意的称赞颜回回也,不愚。颜回有孔子如此精心的栽培想不成功都不行。 颜回的求学方法不失为当代研究生们效仿之法也。
个人分类: 论语|1992 次阅读|16 个评论
我所接触的与奥赛有关的人和事—(2)我的学生
qlms 2009-5-23 15:22
刚才写了和奥赛有关的我的老师,接下来写我的学生。 第一次亲密接触奥赛,是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那应该是03年春天的某一天,我在宿舍门口看到一位阿姨好像找人的样子,就过去说,阿姨你找谁?阿姨说,我想给我儿子找一个物理的家教,最好是高中参加过物理竞赛的那种。因为我知道师弟是参加奥赛被选到吉大的,就打电话给他,但是他对做家教没有兴趣。后来我又和我身边一些做家教很有经验的同学联系,但是一听说是奥赛的学生,大家都不愿意接。后来阿姨决定,让我去试试教他儿子一段时间,这也成了我读研究生期间一段美好的经历。到今天,我还和我学生一家保持联系,每次去长春,大家都会在一起吃饭聊天~~ 接了这份物理的家教之后,我才了解到物理奥赛的真面目,因为每次去给学生上课之前,我都要提前备课的。我自己的看法是,奥赛虽然叫中学奥赛,但是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中学生所了解的范围,完全就是大学物理部分,有些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别说大学生,就算老师,也一时半会,估计弄不明白。 一年多之后的结果是,我的学生获得了吉林省物理奥赛的一等奖(共30人),具有报送985学校的机会,排名不是很靠前,去北大清华难度很大。最终他去了上海交大,不过大学期间不再学物理,而选择电子系,也算是和物理相关吧。 第一次接触物理奥赛的学生,给我的感触是,要想走奥赛这条路,学生一定要有天分,没有天分,还是别学了,要不最终他也痛苦,作为家长你也痛苦。仅仅为了保送大学读奥赛,是否值得,我不敢妄下结论。06年的时候,我曾经在杨振宁老先生身边,听他和一个几年前奥赛的金牌选手对话,杨先生亲切的问他现在物理学的怎么样,回答说已经转系了,具体我就不多说了。 接下来再谈一些我的外国的学生。 06年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在新加坡举行之后,不知道是新加坡秀美的风光,还是全额奖学金的诱惑,一些外国的奥赛奖牌获得者,都在那年的秋季申请到我们学校读书。我曾经给大二的学生带过实验课,了解一些他们的情况。 总体来讲,这些获奖的学生,到大学之后的表现,可以均匀的分为三种。一种是成绩和表现狂好,第二种就是和普通学生差不多,还有一种,就是对物理没有兴趣了,成绩很差,奖学金被取消,最终有一个学生好像退学回他自己的祖国了。 比较聪明的学生,和我接触比较多的,是一个来自澳门的学生。(下图中左四,左一是我) 不过这个小孩也很有特点,就是想法很多,动手能力很强,遇到他喜欢的课题,可以不睡觉也加班去做,但是考试成绩一般。我带他实验课的时候,曾经几次催他交作业。 说起来也挺有趣的,半年前他来我们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他是奥赛选上来的,有一次聊天,他说他是06年奥赛银牌得主,我说我们两个应该合影过,他说不知道啊。于是我翻出来照片,发现我们的确合影过。因为那年我和中国的四个代表队,都曾经合影。不过这件事给我的看法是,和不熟悉的人合影,没有多大意义,最终大家都忘记了这回事。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3501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的生产教育-转
sunapple 2009-5-15 08:58
1937年研究教育的人写下的文字: 中国的生产教育 陆觉先、赵廷为 中国自受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武力、政治、经济、文化等侵略以来,自身的社会便在畸形的发展过程中,供列强无厌足的敲骨吸髓,既未跟着欧美资本的生产的路子跑,又不知自己去另闯出路,摆脱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羁绊,还是只向着不生产的不节俭的浪费方面奔走。于是有资产者把全由直接剥削而来的大量资金,聚集起来,不愿作生产事业,只知敛取利润以自肥,作个人享乐, 甚至把数千万的现金送到外国银行去保险,间接帮助外国资本家剥削中国人民的汗血。 这在国际资本帝国主义一方面来说,是得了极大的便宜,即利用我们的大宗游资,变为生产的资本,复以廉价来收买我国的原材料或劳动力,制造出商品,再用贸易的方式对我们实行剥削;但在中国一方面来说,却不仅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白白断送了整千万生产的资本,而且还受了国际资本主义的贸易方式的剥削,加速地促进了我国 农村的破产,工业的衰落,商业的调敝,而使中国的整个产业界,几乎很难有抬头和发展的希望。 中国产业界既如此不景气,当然无由容纳大量的具有生产技术的人才,同时他们莫不中了传统教育的思想的遗毒,对学而优则士的观念,还没有打破。因而学工程的、学采矿的、学纺织的等等,多跑入政军学三界。据何清儒氏的调查(注一): 职业学生就业的,占74%,而能用其所学的,仍属极少数,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可是军政学三界容纳人才究竟有限,学校的毕业生还是逐年增加,人浮于事的现象,日益显著,于是奔走、钻营、挤轧、为谋生上所必要。另一方面事业的学生多半在城市里已染上了奢侈的恶习,不大愿意还乡去从事农村或其他社会工作,其结果往往流浪在城市里,成为高等流氓;就使甘愿还到农村服务的,莫不装束入时,享用奢侈,其结果不过替帝国主义做推销员,实无异使生产加速地降低,而浪费一天天地增加。还有占绝对多数的农工,他们终日劳动,尚难温饱,当然也没有时间去受教育;同时其子弟的入学费用,不但无 能力 担负,而且还要牺牲他们的宝贵的应该用于求学的时间去帮工,以维持一家的生计,结果民众与教育绝缘的程度,使日甚一日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8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学生时代(4)
wzhong 2009-5-13 16:09
1982年我来到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学习。那时候读大学是没有什么经济负担的,不要学费和住宿费,国家还根据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给予数额不等的助学金。一等助学金17.5元/月,三等是11.6元。我知道有的节俭一点的同学就靠国家的一等助学金,吃饭、买书就够了,不再需要向家里要钱。 我考上大学后,我的4个姐姐就决定每人每个月给我10元钱。当时她们都已经成家,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姐姐们对我真是太好了。我的姐夫对我也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关心照顾我。每个月姐姐们拿出相当于自己每月工资的20-30%供我读书,而且整整四年,从没有间断。她们对我的恩情,我是永远无法报答的。 每个月40元,在当时算是小富翁了。4个姐姐、姐夫都是普通的职工,我知道挣钱的辛苦,因此我从不会乱花一分钱,生活很节俭。放假回家,我会买一些这边的特产给她们。第一年春节回家,买的板鸭,因为不会做,咸得要命,吃了一星期才消灭掉,以后再也没买过板鸭。我知道大姐夫爱吃辣,特地从南京带了好多辣挂面给他。 南京大学的学习氛围一直非常好,学生们都很刻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晚自习到教室找座位很困难。由于每个班没有固定的教室,我们上自习只能到处去找没有课的教室。(20多年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图书馆的南面有一排平房,是通宵不熄灯,那里的座位真是一座难求。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是一个挨一个的坐,不会浪费一个座位。冬天的时候,无论男生女生,几乎每人都是身穿厚厚的军大衣在灯下苦读。 从大二开始,我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除了高中两年,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干这个,轻车熟路了,呵呵)。除了专业课学习,当时我们还学习《大学语文》,这是匡亚明校长建议开设的必修课。我觉得这门课很有必要,现在有的理工科学生写个简单的邮件都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当时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看电影,周末或者考完试,都会和同宿舍的同学一起去看电影,当时电影票大概2毛左右。新街口的胜利、鼓楼的曙光、山西路的军人俱乐部是我们常去的地方。 那时学术讲座很少、更没有什么网络,学习不紧张的时候就在图书馆翻翻杂志。当时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有些问题甚至现在还很迷惑。比如对于进化论我只了解点皮毛,但是想到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简单的物种到复杂的生物,就这样进化出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感觉不可思议。从猿到人,为什么脸上的毛都进化没有了,而人的头上的头发却一直在生长?为什么人的头发这么特殊?如果一辈子不理发,头发可以长到脚后跟,好像没有什么其他生物具有这种头发。人的头发的特殊性,有什么生物学意义吗?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吗?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异性,人长那么长的头发又为了什么呢?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搞明白人的头发为什么与众(其他生物)不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读过的4年师范大学
slowlight 2009-5-9 15:55
突然之间,科学网上关于师范教育与师范大学的帖子突然多了起来,我这个师范学校特别是山东某所以考研而著名的学校毕业的学生,突然想到是否需要反思以下那几年受的教育,为网上的朋友提供靶子或者匕首。 为什么选择师范大学?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选师范大学,可能是听了家人朋友的建议,而自己对专业、方向也没有什么感觉。我相信现在很多的学生在面临选专业时也有这样的情况。后来我想可能是当时(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一些专业不好找工作或者找不到好工作,而师范毕业总可以去学校,算是比较稳。实践证明这个想法是多么的不与时俱进,2002年,工科毕业生工作机会不少,而教师岗位又开始饱和。 毕业前与很多同学一起选择了考研,超高的考研率让这所学校倍受诟病: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但是,师范生有考研的权力,有选择从事教学还是科研的权力,至于能否考上,考上后表现如何,并不能因为是师范生而区别对待。非师范生同样有很多高分低能的,动手能力差的,甚至有很多明显不在状态的名校保送生。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考研?工作压力是一个原因,但这些学生(以我当时班里的同学来看)大部分成绩优秀,找一份教学的工作并不是件比考研更困难的事情。不排除有人跟风考研,但后来考上了,我想这不应该是学生的责任。另一个原因就是在4年的学习中,学校并没有给学生打上明显的师范生烙印。我们学习了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但我们同时也学习了比较全面的(物理)学科 知识,而且前者也没有占用太多的时间,可以说前2-3年我们接受的是与一般综合性大学学生相似的教育。这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件好事。说它好在于没有把学生贴上未来中学老师的标签,注重基础,全面发展;说它不好是因为这当中师范教育不够,造成了一些师范生不会教学。 需要说明的是,考研复习并没有占用太多的时间,并不像很多媒体上说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就以考研为目标,只学考研用的课程。客观上,你不知道4年以后你感兴趣的学校考研考什么,而且刚从高中解放出来的学生,谁不想放松一下,享受青春的时光。从学科来说,政治不去说它,相信没有人能从第一年就开始背材料,英语是大学生的重点学科,不论你考不考研,数学,对理科学生来说无论如何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专业课就不用说了。 除去学校地理位置的因素以及由此带来的师资等方面的影响,我不认为这所以考研闻名的学校给了多少不良的影响。我的经历不能证明师范大学存在的合理性与否,只是想说明不要简单地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做成帽子,戴到师范生的头上。
个人分类: 编而辑之|4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学生时代(2)
wzhong 2009-5-9 08:48
我们大概十几人参加了实验中学的补考,最后录取了4人,我如愿来到了美丽的实验园!那年我16岁,开始了住校生活。 我们的住宿条件很好,4人一间,宿舍很宽敞。我们睡的不是现在高校普遍采用的上下铺,而是一人一个单人床。学校的管理很严格,每天早晨要晨练、早读,晚饭后我们喜欢打打排球,晚自习到9点,9点半必须熄灯睡觉。学校有专门的宿舍管理员,每天要巡视。有的同学晚上睡不着,躲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照着看书都会被管理员发现并阻止。虽然已经是高中,而且是两年制,但是好像并没有那种紧张的气氛。冬天的体育课是我们最喜欢的,因为冬天的体育课就是滑冰。是穿冰刀鞋滑真冰。印象最深的有一天晚上8点左右,月亮特别亮,我们在明亮的月光下在白雪覆盖的操场上踢足球。正当我们玩的正兴奋时,被生物老师--一位非常慈祥的老教师发现了,把我们叫回教室狠狠训了一顿。她说,还有半年就要高考了,你们现在不抓紧,将来会后悔的,将来有的是时间玩,等等。可是那时我们真的感受不到什么紧张的气氛。 我每周六傍晚回家,周日傍晚返校。骑着三姐给我的永久牌自行车大概要30分钟的路程。那时学校的食堂是现在的学生无法想象的。吃的伙食大家一样,没有选择。10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没有板凳,大家都站着吃。每桌派一个人打饭,一个人打菜,饭和菜都用一个很大的盆(比洗脸盆还大)打回来,然后分到每个人的小盆里。那时的主食主要是馒头,每周周六的中午才有一次大米饭。早晨基本是稀饭、馒头加咸菜,中午是馒头加一、两个菜,晚饭是馒头加一、两个菜。伙食费好像是每人每月10元。现在的食堂那么多花色品种随意挑选,学生还经常抱怨,呵呵,生活水平在提高,可是满足感在下降。 两年制的理科班98人,都是全市选拔来的好学生,在这个班里我的学习成绩平平,不显山不露水,也没有担任一官半职。由于并没有很大的学习压力,学习生活正常而有序。吃过晚饭会打打排球,在操场上散散步或者到校外买个冰棒什么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学校有一个很大的礼堂,经常放映一些电影。我们还自己排过广播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跑到大街上用录音机录制各种音效。 转眼到了1982年的7月份,高考前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记得前一天晚上,大姐特意包了我最爱吃的饺子送到学校,让我第二次早晨用开水泡热了当早饭吃。可是高考当天的早晨,我非常紧张,什么都不想吃,那一饭盒饺子便宜了同宿舍的一个同学(他考入了南京工学院,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高考结束后,我感觉不是太理想,考完试回到家里就发烧了。三姐带我到医院打针,安慰我说,没关系,考的再不好,辽大总能考上吧。 高考成绩出来了,我的成绩还不错:数学108(满分120)、化学92(满分100)、政治89,英语满分好像是60,我考的不好,折算下来只有60多分,物理也不理想。总分还不错,510多分,在当时的沈阳市算很高的。 知道了成绩和排名情况以后就是填报志愿。南京大学的招生老师带来了招生宣传资料。在精美的图片上我看到南大80周年校庆大会的图片,会场上中下三层坐满了人,我想这学校的礼堂该有多大呀!还看到介绍学生业余生活的照片,学生泛舟湖上,清澈的湖水、和煦的阳光,那样悠闲惬意。我想这个学校真美,还有那么大的湖。当时我确实很单纯,本能地认为宣传画里的照片全是是在南大拍摄的。到了南大才知道,那个纪念80周年的会场是五台山体育馆,学生划船的湖是玄武湖。 招生的老师看了我的成绩后,说你只要报南大,我保证你能录取,这样你就不用焦急地等待消息了,可是放心地好好休息了。当时我的成绩报北大应该是可以的,但是专业应该不太好。而南大老师的提前承诺让我很心动,并且可以让我选择志愿。我第一志愿报了计算机,第二志愿是化学。当时化学系在辽宁省只招2人,是物理化学专业。最后的结果是我和我们班的马清盛同学被南大物化专业录取了。当年我们这届实验中学理科班创造了一个奇迹,98人除一人因病没有参加高考,其余97人全部考入重点大学。另外一人第二年也考上了。 报考南大,我妈妈是非常舍不得的,觉得太远了。她那时身体不好,还住了一次医院。家里人告诉我是肺炎,慢慢打针吃药就会好的。高二的一个周六下午,我回家,看见妈妈一个人在包饺子。一个人和面、剁陷、擀皮、包饺子,工作量非常大。我回家本来想写点作业,看见她一个人累得满头大汗,心里就很着急,说你一个人包什么饺子呀,烦死了,我还要写作业呢,现在写不了了!她说你难得回家,在学校也吃不好,你不是最爱吃饺子嘛。你写你的作业,我一个人行。你要晚回来一会儿,我就包好了。我没好气地说,以后别一个人包饺子!你还病着呢。我来擀皮吧!那顿饺子,我吃得很香,可是妈妈累得只吃了一两个,说不饿,很早就睡觉了。 即将坐火车来南京那天,妈妈送我到胡同口,她一直在哭。。。她的身体很虚弱,在门口还差点摔一跤。。。18岁的我第一次自己一个人跑这么远,她实在放心不下。我再三安慰她,春节就回来了,别担心我,自己保重身体,按时吃药,我和同学一起走,可以相互照应,不用担心。。。 我没有想到,这一次分别,竟然是和妈妈的永别。。。 想起那次包饺子和妈妈发脾气,我到现在都不能原谅自己。她得的是肺癌,而且已经晚期,家人里都知道,唯独瞒着我一人。。。 由于养育了6个孩子,妈妈操劳了一辈子。先后有3个姐姐下乡,哥哥身体又不好,这些都使她身心交瘁。姐姐下乡期间,她惦记着她们,经常晚上睡不着觉,她开始抽烟,是自己用纸卷烟叶的那种烟。生活的拮据,使她省吃俭用维持这个家,几乎没有享受到什么。。。家人最小的我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家里的条件慢慢有所改善的时候,她却不在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232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学生时代
wzhong 2009-5-8 17:00
我的小学是沈阳市大东区大北六小学。据说校舍原来是一座庙,当时没感觉出来什么地方像庙,现在也回想不出庙的痕迹。只是感觉房间比较大,比较高,青砖墙、很厚重,相当牢固。 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当学习委员,学习对我来说确实是比较轻松的事儿,我也从中获得了乐趣,经常得到老师的称赞,也满足了我小小的自尊心。由于学习一直比较顺利,因此小学时代的学习生活已经淡忘了,反而一些学工学农劳动,一些集体活动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经常学雷锋,比如放学回家的路上帮环卫老大妈推车,由于人小,还没有车高,推了半天老大妈才发现,说一直纳闷车子怎么突然变轻了? 小学毕业那年,沈阳市的重点中学第五中学面向大东区首次全区招生,我参加了考试并如愿进入了沈阳五中。发榜那天,五中门口围了很多人,我挤在人群中紧张地寻找自己的名字。录取名单是用毛笔写在几张大红纸上,当看到自己的名字时,真的非常激动,我们学校好像只考上了2名。 初中两年,我仍然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生活一切顺利,没有什么波折。五中离我们家步行大概一刻钟,我中午带饭。是个铝制的长方形饭盒,饭和菜放在一起。学校有统一热饭的地方,好像是用锅炉蒸汽。放学回家的路上,大家都在听收音机里播放的评书《岳飞传》,刘兰芳讲的。 两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面临考高中。这时,辽宁省的名校辽宁省实验中学面向全市公开招生,两年制理科班,共两个班90多人。得到这个消息,我很兴奋。实验中学我以前去过一次,像一个小公园,非常漂亮,是每个中学生向往的地方。可是五中不让我们报名,希望我们留在本校读高中。为了阻止我们参加实验中学的考试,五中把升学考试的时间安排在和实验中学的选拔考试同一天。如果冒险参加实验中学的选拔考试,万一考不上怎么办?五中明确说明一定要参加自己学校的升学考试,否则后果自负。权衡再三,没敢冒险,放弃了实验中学的考试。 郁闷了几天,突然有一天得到消息:实验中学知道了五中阻碍我们报考的消息,决定挑选一些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学生举行一次补考!哇,太兴奋了!赶快和爸爸一起赶到实验中学报名。报名的老师说他们已经了解情况了,知道我的名字,让我参加补考。报完名,和爸爸走在美丽的实验园,既兴奋又紧张,我能抓住这失而复得实现理想的机会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把老婆带到课堂上,学生越来越笨了
大毛忽洞 2009-5-2 23:41
把老婆带到课堂上,学生越来越笨了 据乡下老者讲,古时候的私塾学校,老师可以带着老婆到课堂给学生上课。 有一次,老师讲解你、我、她三个字。 老师指着自己对学生说:我,我是你的老师; 老师指着学生说:你,你是我的学生; 老师又指着讲台旁边的老婆对学生说:她,她是你的师娘。 老师问学生懂了没有,学生回答说明白了。 学生放学回到家里,老爸问老师都讲什么了。 学生回答说:老师讲你我她了。 学生接着说: 我,我是你的老师; 你,你是我的学生; 她,她是你的师娘。 老爸一听,当时就火了,骂着说: 我,我是你的老子; 你,你是我的儿子; 她,她是你的老娘。 老子问儿子懂了没有,儿子说,这回真懂了。 第二天,到了学校,老师让学生解释你我她。 学生根据他老子的训话,回答老师说: 我,我是你的老子; 你,你是我的儿子; 她,她是你的老娘。 老师听后,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他老婆在讲台旁边偷着乐呢! 老师回到家里,问老婆你笑什么? 老婆说:那学生上课老是偷着看我,所以越来越笨了。 从此之后,中国的学校,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不允 许 老师把老婆带到课堂上。 背景阅读: 葛剑雄:有感于杨振宁的报道,关于其夫人的喧宾夺主 大学生与市民想睹的还是 杨 夫人的风采,粉丝中自然也以 杨 夫人的居多。果然,昨天上午 9 : 50 ,杨振宁和翁帆下车后,手拉手走向演讲礼堂,翁帆一头短发,一袭黑衣,显得清爽干练。行走时翁帆和杨振宁十指紧扣,大大的眼睛透含着笑意,风度优雅,不时引起大学生的惊呼。演讲前,主持人介绍起翁帆时,听众爆发出的掌声长过了主角杨振宁。堂堂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科学家完 全成了 太太的配角,只要隐去杨振宁的名字,这段文字完全可以用之于当红明星出场。而大学生惊呼的是翁帆好年轻,好有气质,却不是 杨 先生的老当益壮或科学家的风采。 这也难怪年轻学子如此疯狂,因为翁帆再年轻 (33 岁,至少大于绝大多数大学生 ) ,再有风度和气质,也是因为旁边有了 杨 先生。但在这样的场合, 杨 先生既没有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礼仪,也显示不了西方社会的绅士风度,有的只是与翁帆十指紧扣的老夫少妻公开表演,想象力再丰富的年轻人也联系不到科学与传统文化,只能当作明星出场。 不过这样一来, 杨 先生有关中国人获诺贝尔奖的预测与对大学生的创新教导总得打些折扣了。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4824 次阅读|5 个评论
江西高考零分作文 【转载】
entomology 2009-4-23 11:39
江西高考零分作文 转贴链接: http://bbs.godeyes.cn/showtopic-337433.aspx 要求:以07年洞庭湖鼠灾背景自由命题,题目是07洞庭湖鼠灾背景。要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八百字以上。 --------请耐心的PageDown,呵呵------------------------ ================考生作文如下================ 《叽叽叽》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叽叽叽叽叽,叽叽!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435 次阅读|2 个评论
清明,与学生一起去郊游
wangxh 2009-4-18 08:38
每逢清明节,人们总是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也带给人们一种不是十分愉悦的心情。其实,清明节更应该是一个清清明明的节日,就像当下年轻人心目中的节日一样。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农谚。 当然,更是人们放松心情、舒展筋骨最好的时节。 记不得从哪年开始,每逢清明节,已经习惯于带着学生,买上小吃,沿着美丽的山路 去踏青。年年选择不同的步行路线,以免产生视觉疲劳。虽然本科生年年不同,但研究生至少参加两次。 学生的组成以研究生为主,本科生为辅。每年这个时候,本科生已经分配到各个指导教师 手里 。今年还有一个小成员 一位 13 个月、刚刚学会走路的男子汉,他妈妈是我们小组的成员 一位年轻的教师。如果可能的话,还带上已经毕业、但没有 家庭 的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既有在家过节的亲情,又有与朋友在一起的那种快乐与放松。 所谓小吃,其实真的很小,也就是汉堡、面包、蛋糕、麻花、香肠、火腿、烤鸡腿、小咸菜、瓜子、果冻之类方便食品。此番破天荒带上了两只叫花鸡,按照学生们的说法, 我们也试试叫花的感觉 (真可气,花老师的钱儿,他们还找找叫花的感觉!)。当然,绝对少不了清明节的主食 煮鸡蛋!一定要营造一种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 大地复苏,万物萌发,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在孕育着勃勃生机,到大自然中去,好好领略一番自然赋予人类的恩赐,本身就是一种热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追求天人合一之最高境界的一堂生动的课!每次我们都带上空塑料袋,因为踏青的人一般很多,不免有人在干净的路上 暂存 一些一时没有找到自己最合适位置的东西,我们就顺手牵羊集中起来,放倒实际上相隔并不很远的垃圾箱里。其实这不是带领学生 捡垃圾 ,这种情况下,老师在他们面前捡一块废纸的教育作用要远远胜过一个课时的说教! 经过猫冬,人需要激发一下、人体各软硬件也需要激活一下。春光明媚,走上 5 公里、 10 公里,就会驱走北国冬季的休眠与早春的慵懒。今年 很好 ,没有赶上 清明时节雨纷纷 ,也没有前年的 三月里的小雨淅沥沥,淅沥沥下个不停 (那次一个女同学被 折腾 病了)。虽然不是没赶上暖暖的阳光,但也没有使人难受的凉风。站在海边,当一阵阵海风吹过,一波又一波海浪涌来时,我们都感觉到了大海。其实,天气没有好坏之别,只有合不合适、一个人喜不喜欢。本人就不喜欢 守规矩 的天气,只要不是暴风骤雨之类的极其恶劣天气,风、雨、雷、电都喜欢,因为这才叫大千世界。 如果不是学生提问,很少提及 清明节的由来 、 寒食节 是怎么回事儿,往往是由于对已故先人的追思联想到 屈死的冤魂和枉死的老百姓 。就那现时来说,如果早期那些一心为穷苦人的共产党人和追随他们的老百姓,知道今天这些躺在他们的功劳簿上耀武扬威、纸醉金迷的大老爷们是这副德性,他们当初还愿意 抛头颅、洒热血 吗? 一路走来,洒下一路笑声,吸进了青春的气息,抛下往日的烦恼与劳顿;一路走去,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不仅追逐美好的生活,更应该勇于探索那奇妙的材料世界。
个人分类: 心之悟|2927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师——物是人非!?
热度 1 wangxh 2009-4-15 18:48
前几天到科学网上浏览,一则关于研究生的消息 北大女硕士状告教委败诉 留书出走失踪已一周 (2009.3.24)引起警惕;继续追踪,又一则 北大女硕士被指论文造假 状告北京市教委遭驳回 (2009.3.17);最后找到最初稿 北大女硕士论文被指造假,称导师性骚扰不成报复 ( 2009.1.13 )。 也许北大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培养研究生的方式与其它大学不同。据我所知,导师对研究生而言, 权力 大得很,导师不允许开题,学生根本无法开题 虽说导师的 说了算 有时只是形式上的,但没有导师的 签字 ,学生几乎什么 决定性 的事情也做不了。导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搞科研,也要树立正确的科研思想、道德等等。另外,开题报告根本不需要弄虚作假,因为开题报告只是基本可行即可,而且我们中国的学位论文课题基本上是导师确定的,最重要的是由导师来帮助 判断可行与否 。如果开题以前,导师都不知道学生是否 弄虚作假 ,还要等到开题报告时才知道,这本身就说明这个人枉为人师!还有,即使开题报告时发现学生弄虚作假,作为导师完全有权力决定 不能通过 ,令其整改,否则做开题报告还有何用?真有必要 上升高度,提交到学校 吗? 几年前一位女硕士生,因为不踏踏实实做实验,八点上班,她经常是九点多才姗姗来迟,多次苦口婆心之后仍不悔改,被我 狠狠地 、严厉批评一顿。结果一气之下, 离校出走 !在外打电话威胁我说, 老师,如果我死了,你是不是就无法再在学校呆下去了? 我的回答是: 无论做什么,采取什么行动,这是你的自由!不过,总有一天你会彻底明白的!记住 不要因为我的错误而惩罚自己,假如你仍然认为我批评你是错误的话! ...... 当两年半有的学生要答辩时,她也要求进行答辩,我的回答是 不可以!你不够格呀,继续做半年! (现在当然早就毕业参加工作了,而且表现很不错!对我这个导师也越来越亲 是的,越来越 亲 !) 还有一位女硕士生,由于考上博士生,想要自己的硕士履历 更辉煌 些,请示 是否可以申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我的回答也很简单: 不行啊,我们不好意思呀! (后来,研究生院的确让我们申报省优秀论文,但我觉得确实不行 常言道: 自己的孩子还不知道小名? 导师难道真不知道自己的学生论文做得、写得怎么样吗?) 我永远记住留校任教时,导师说的一句话:如果将来你与学生产生矛盾,记住 学生永远是对的 !实事求是地说,学生确实不一定总是对的,或者说学生会犯错误的,但这绝不是老师的借口!如果学生做得比老师还好、还正确,那要我们教师做什么?我们成年人、老年人尚且经常做错事,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年青人犯错误呢?其实,没有一个学生真傻, 严就是爱 的道理没有一个学生不明白,就看教师能否把 严 演化成 爱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导师动辄向学校或学校向社会上一推了之,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这能叫 爱 吗?或者说这种行为是导师应该采取的吗?天长日久,学生们能不想 起义 吗? 在形形色色的花花世界面前,在众多的诱惑面前,教师这个职业仍然是一个职业,可是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有多少依然是教师呢?
个人分类: 教之道|4515 次阅读|5 个评论
父母的信任是成都女孩程琬芯飞往哈佛的翅膀
famingkuang 2009-4-10 23:37
据四川新闻网 - 成都商报报道,成都外国语学校 18 岁高三女生程琬芯, 4 月 1 日 那天收到了一份最重要的礼物:全球闻名的哈佛大学给她发来了录取通知书,以 56300 美元的全额奖学金,录取她为哈佛大学学生。与此同时,美国杜克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 4 所大学也向她发来录取通知书,而哈佛校友飞到成都对她进行面试,校友的诚意和学校优秀的教育质量打动了这位女孩,她选择了哈佛。副校长路跃告诉记者说,哈佛录取程琬芯是因为她超强的综合素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程琬芯展示哈佛录取通知书 哈佛为何录取她 昨日上午,这位低调的女孩接受了媒体的访问:我并不是什么牛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也不是什么哈佛女孩,我只是我自己,希望不要用特别的眼光关注我。 程琬芯说:我的托福 107 分, SAT1 成绩 2220 分,在全国来看并不算顶尖,但哈佛并不仅仅看重成绩,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思想,你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你在中学阶段的社会活动经历。程琬芯说,哈佛大学录取她,主要可能是看重了她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她今后作为哈佛人可能为社会带来的贡献。 养成好习惯很重要 在妈妈眼里,程琬芯是一位懂得感恩,对别人具有同情心的女孩。我们没有给孩子制定目标,一切让孩子自己决定,给予了她比较大的自由空间。妈妈黄女士表示,一家人常常讨论怎样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怎样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让孩子具有了比较强的同情心。 程琬芯能够跨进哈佛大学,除了自身的努力、学校老师的教育外,与家庭教育也有很大关系。路跃告诉记者,程琬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其父母都是高校教师,从小就特别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对孩子的学习很有帮助。程琬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家长和学校长期坚持配合,对孩子进行教育。程琬芯的习惯很好,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太重要了。 程琬芯也很感谢父母给予了自己宽松自由的环境。我爸爸妈妈不会督促我做作业,他们培养了我很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我没有压力感,放手让我自己去做,哪怕失败了也给予我鼓励,我觉得自己很被父母信任。 不应压制孩子的兴趣 黄女士告诉记者,家庭没有给程琬芯太多的压力,父母只是希望女儿生活得快乐,身心健康,将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现在很多父母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给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压力,导致他们心理扭曲。作为家长,不应该压制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绩。 黄女士说,女儿从小就很喜欢舞蹈,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直到现在都一直坚持。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就应该让她去做,她的兴趣,家长一定不能以成绩作为借口而给以压制。
个人分类: 转载|1325 次阅读|4 个评论
农村学生高考应享受加分补偿
famingkuang 2009-4-10 07:57
题记:高考已经严重偏离了它公正、公平的原则,因为它将更多的农村青年拒在了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的校门之外,同时也为中国教育高端人才的紧缺埋下了祸根。下篇文章的观点的可行性值得思考 ======================================================== 农村学生高考应享受加分补偿 李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3-30      距离温家宝总理感叹农村大学生比重下降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其间,对总理这番话反应最迅速、最积极的是各家媒体。教育部也将此列为一个重要问题。 2 月 27 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调研组组长韩进主持召开了加强农村教育征求意见座谈会,他在回应一位代表的发言时谈到总体上的概念:现在每年录取农村学生的比例是超过录取城市学生的。韩进透露说,温家宝总理讲完话之后,他们就算过这个数,发现 2002 年高校录取比例农村学生占 48 %, 2007 年是 57 %。 且慢为这一数字乐观,因为韩进又接着说了,我们的高等教育有本科、专科、高职。作为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他也只能估计:农村学生录取到高职的比例会高于录取到本科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毕业的 610 万大学生,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约占一半。考虑到高职院校依然低人一等的地位,我估计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再估计一下:为数众多的、位于二三线城市的地方本科院校,可能也成了农村生源的主要聚集地。如此,我们还能为农村大学生录取比例高于城市学生感到乐观吗? 我们更关注的问题其实是:农村大学生在 211 高校尤其是 985 高校中到底占有多大比例,这些年,来自社会各阶层的生源比重又呈现怎样的变化?谈教育公平,制定教育政策,显然都需要深究这些问题。 农村大学生在重点高校中比例下降,为何令人担忧?因为它反映了农村教育长期面临的窘境并未得到缓解,反而有某种程度的恶化;反映了高考这一农家子弟最重要的社会上升渠道,遭遇了阻塞。 高考被视为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和城里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却面临并不公平的竞争。最新的证据,来自《中国城市高中生的家庭背景调查》,调查显示,来自政府管理者、企业管理者与专业技术人员等优势阶层的子女获得了最多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而社会弱势阶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则逐渐减少,尤以工人、农民的子女下降最为显著。即使在县城重点高中里,农村孩子的比例也仅占 11.9 %。 这些年,高考改革又在强调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图告别死记硬背的应试方法。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谁占优势、谁处于劣势,早成定局。 此外,在高考加分政策面前,农村学生也同样处于极不利的位置。我估计在每年享受高考加分鼓励的学生中,农村生源仍然占少数。 首先,从加分项目的设置来看,就对他们明显不利。比如需要在各类赛事中获得奖项:全国中学生学科奥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等等。农村学生即使有获奖的天赋,也会受困于师资等教育资源而无缘这些机会。至于能够加分的归侨、华侨子女,你认为他们会是农村户籍吗? 其次,城市的重点高中往往能得到更多的加分指标,比如北京某中学某班竟有大约一半学生能获得加分资格。而且,一些高考加分项目沦为了权力和金钱寻租的对象,农村学生的家长自然鲜有这种能耐。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点,但这是长远之计,短期内还很难改变现状。当务之急,是要研究出台新的政策,弥补农村生源在高考中遭遇的不公正。国家的公共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 我认为,给农村生源高考加分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补偿,也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其可行性值得研究。这种加分额度应不低于现行的各项加分政策,具体可由各省根据教育资源分布情况而定。 如果有人反对或者羡慕这项政策,还可以规定:其子女若能在农村连续接受 6 年以上的教育直至高考,同样享受加分补偿。
个人分类: 转载|1313 次阅读|26 个评论
徒弟与学生
dongping2009 2009-4-8 22:08
今天早晨起来,感觉就不太好,过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似乎也验证了我这感觉。两件事情,一件是关于徒弟的,一件则是关于学生的。 先说一说,与徒弟及学生没啥关系的事情: 起来一通漱洗之后,出门去赶那到学校的班车,走到半路上,发现不对劲,原来是屁股坐的地方,裤子被磨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破洞,想起是昨晚没太注意,以致找出了一条旧裤子来的缘故,好在破洞的位置不太显眼,里面还有两层防火墙,加上上面的外套垂下来,勉强也可遮住,为了赶上早上的班车,便也不管不顾,没有换裤子便直接去了学校。 一进办公室,照例打开电脑,先处理来往信件,该回信的回信。然后便是赶写一份杂志文章审稿的评论,除了先前断断续续地看了几次,比较完整的时间我已经花了有两个晚上,于是再次草草地浏览了一遍这篇文章的全文,开始动笔写了起来。 其间又陆陆续续地,有一些同事与学生进来,包括5、6个打进来的电话,加上本人还穿插瞄了几眼科学网上的众位弟兄姐妹,但好歹总算将该文章的评论写完。于是心中渐渐高兴了起来,一看时间,刚刚好上午11点整。于是,想起曾经在不同场合,答应过发明狂杨秀海先生,要对他的本能态方法泼些冷水,正好有些时间,那就开始写吧。 这样,先按照我本人的习惯,打开科学网,进入发表文章的界面,眼睛盯住屏幕,停个3、5分钟的样子,然后开始如飞地敲击键盘,所谓敲击如泉涌。只不长的30分钟左右,洋洋洒洒,一篇大约2000多个字符的长文,劝告发发如何教育我徒弟样样行的长文,宣告完成。 于是,点击提交文章。 接下来的事情,现在想来都实在太过悲惨,看看我对发发的两次留言吧: 评论人:dongping2009 标题:小发发的一天都做了什么?   评论内容:发发,郁闷,刚刚花了我近40分钟时间,码好了一篇劝告发发的长文,大约2500字。没有想到啊,上网发表的时候,发现断网了,等到我好不容易整好网络后,又发现那2500字不见了,而且怎么也找不回来了。 博主回复:那真是不幸呀,哈哈,我是说您呀,师兄。对发发来说就大幸了,又不用听师兄的唠叨了,是不是? 不过人有时候还是真的贱,听不到别人唠叨,又会孤单得想发疯。 没办法啦,师兄,只有再写一遍了。。。。 提醒:下次不要直接在博客上编辑,在WORD上编好了再COPY过去,这样就不会有这种不幸的事发生了。 评论人:dongping2009 标题:买东西与偷东西   评论内容:越想越郁闷,我学生进实验室,我对他们进行教育的重要一条便是,做好备份,包括数据与程序的备份。反而我这个老师自己,犯了如此莫名其妙的错误,真是不应该! 但我一定要劝告发发的,这一次重写的话,要写3000字以上,也为自己再买个教训。 博主回复:有感东平师兄的真诚,就算您写三万,发发也认真读完,认真学习,深刻检讨!噢,发发又在下围棋了,不是深刻检讨,是认真思考。哈哈。师兄请! 下午继续发生的一件事情,则与我们学院的一个学生有关,先是我们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W老师,简要告诉了我关于这位学生,昨天至今天中午的一些比较反常的情况,于是接下来,W老师在与我们学校的研究生处,及这位学生的培养单位等,一通电话联系之后,我们两位简单进行了分工,W老师去忙她的那部分,我则揪心地坐在办公室里,似乎什么也不能够做,就那么无助地等候培养单位有关老师的过来。 好在最后,基于该学生的现有情况,实际我们得到的结果,相对来说对我们大家都算比较良好,也没有白花我们这一干众人,几乎整个下午的着急与劳累。 但这样一耽误,我便没有赶上学校按时下班开出的那趟班车,及我到家的时候,老人们都已经开始吃晚饭了。 唉,今天过的,对徒弟没有及时尽到责任,对学生则感到责任日益重大。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5559 次阅读|6 个评论
犀利——北师大郭齐家教授如是说
shw 2009-4-5 00:36
今天看锵锵三人行,嘉宾是胡小林先生。他向员工推行《弟子规》。我很好奇。在 胡先生公司的网站 发现如下文字,甚是感慨。转载如下: 北师大郭齐家教授说: 现代一些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知识分子,对于中华文化经典缺乏温情与敬意。他们〔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利,荒于道力。〕对此我十分焦急,如何突破这一状态? 又现前世间,各个国家、民族都面临三大矛盾: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人心的尖锐矛盾。应如何化解?人类的希望和前景在何方? 我觉得这就是我。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让导师欣赏你,离不开你
chyq721 2009-3-29 22:26
立志打造中国民间第一战略智囊团的 王志纲 老师在最新的书《谋生》中是如此建议年轻人进行人生规划的:让别人接受你,让别人喜欢你,让别人离不开你。导师和学生是一种人生机缘,站在学生的角度讲,是不是也应当尝试着让导师接受你、让导师喜欢(欣赏)你、让导师离不开你呢?在下不才,已经做到了让导师欣赏我,正在向离不开我而努力;因此对如何让导师欣赏你,离不开你,还是有些经验可谈的。 很赞同 王宝山 老师对研究生导师五个层次的划分,只是不知道 王 老师说的研究生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了。姑且臆断为博士研究生吧。先依据 王 老师的划分,介绍一下我导师的情况吧。 在我眼中,我的导师就是我的引导者。但是在其他研究生眼中可能没有这么高的评价,对研一的学生,导师被人看成是 leader ;对研二的学生,导师可能变为 tutor ;而对于一般的博士,导师应该是 Advisor 。不同人眼中,导师有这么多层次,个人以为源自于学生随着认识的增加,态度的改变,能力的改变,到了一定时候导师的角色就随着学生的主观感悟而在变,导师顺应学生的状态给出的培养方式也在变。 首先,研究生的第一年,特别是第一个学期都在上课,更多的时候都在熟悉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工作中,导师做好 leader 即可,还无法给出具体的指导。但是经过第一学期,学生眼中看到的老师会出现划分:白天虽上课,但是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参加课题组的讨论会,积极与前辈们交流,晚上加班学习知识,这种学生很快会被导师安排正式上手课题前的预研项目,既然是做项目,导师会要给出更多的直接指导,导师会让学生能够跟着他的指导走上研究之路,这是因为学生态度的主动而自己将导师就从 leader 变成了 tutor ;另外一种人就不多说,白天上课,晚上娱乐,不怎么上心学习,不怎么主动表现,自然就没有被老师观察到他学习态度的变化,试问学生对自己的事都不上心,老师又有何办法,导师做好 leader 即可。 其次,只用一个学期就将导师升格为 tutor 的学生,只要思路宽广,又很有悟性,说不定在第一年的下半学期就会将导师升级为 advisor ,到了这个层级,导师已经是接受学生,并开始欣赏学生了而主观能动性较差的学生只有到了课题方向确定,课程上完后的第二学年才开始逐渐因为接受导师更多的指导而将导师升级为 tutor 的。 以往,两年制研究生,读了第一年,第二年第一个学期都是在找工作,第二个学期才正式做点课题,这种学生主观能动性再差点,估计导师永远是 leader 了。现在改成两年半,学生至少还有半年时间可以安心做研究,导师自然会承担起主动培养学生的工作的。我的导师就是意识到了这个角色,所以他已经召集课题组核心成员商讨目前研一学生下半年的培养计划,确保就是再懒的人都能得到一定的指导。所以,我相信以后研究生都会认为我的导师做到了 tutor 。 跟我同一年进入课题组的硕士上半年毕业,从去年上半年的 Seminar 开始,导师就督促着他们上手做课题,对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还通过 Meeting 制度,具体而详细的解答学生在研究中的问题;为了保证研究生日常问题的解决,还推动了核心博士生带研究生的小组制,原本课题组相互学习的氛围就非常好,有了小组制,研究生任务加紧,博士生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见习了团队负责人的角色。所以我敢肯定的说,跟我同级的两年制硕士至少是当老师为 tutor 的。后面进来的硕士或博士就基本上是我一手选拔的,性格上就对路,通过前期的引导,即使是硕士毕业时我都可以让他们将导师升级为 advisor 的。因为我招收了情商高,主观能动性好的学生,在前期培训中还教会了他们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 以上种种都是我主动的给自己找事,通过一些工作将导师理想中的课题组运行状态给整治出来的。我想我从第一年开始导师就开始欣赏我了,等到我将课题组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好从大二学生到博士生培养一脉相承,或许就是导师离不开我了。在课题上,从我知道所做课题是课题组主要要发展的方向后,就已经明白导师对我的信任;今年共同写重点基金申请书时可见一般,我对我所负责的部分提供的建议导师都认真考虑并几乎全部吸收;目前正在做的几个技术研发项目,我随时打电话给老师都能给予建议,有时他看到了什么也都会直接打电话通知我的,很多疑难都是在跟他协商中解决的。一旦等我将我的研究课题独挡一面时,嘿嘿,课题组团队建设与课题研究上的两方面工作绝对可以保证导师离不开我。我想留校,导师一定会动用他的人脉资源;我想出国进修,也会积极给予建议或者帮助我联系的。哪里又有必要担忧自己工作上的事,反过来因为不用担忧未来工作之事,自然而然我更加能够做好我的工作了。 当然,我能做成这些,源自于一个好的平台。首先我们是 985 学校,本科的教学就很系统及深刻,学生也都肯学,自然素质好了;对于我们来说,同等档次的学生有浙大、上交、西交的,以上学校的学生不来我们这,所以我们就必须重点招收本校学生了。进来的原材料就好,制造出好的产品还成问题吗?其次,我们所在课题组下属于一个业内处于鼻祖地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好。再次,学校也非常重视精英型本科生的培养,学校专门开设了一个名字叫启明学院的创新型本科生培养基地,根据学生的需要创建培训计划,同类的有浙大的竺可桢学院、北大的元培班、复旦的一个创新学院等等,而我们课题组正是这个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连贯性培养上我们有了更好的平台,以上说的实现大二学生到博士生培养的连贯性即是靠这个平台实现。 虽然有了以上的硬软设施,能不能利用好,还得依靠学生自己的态度。如何让导师欣赏你,依靠你的主动;让导师离不开你,就需要你有智慧的主动了。关键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正如我们学校的一贯作风:不等不靠,积极去要,只要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导师做起引导者 Guider 也轻松,也会变得必然的。好导师遇上好学生,会做出怎样好的成绩可想而知啊。先让自己成为好学生吧。 我正向着让所有进入课题组的研究生都将导师当做 Guider 的目标迈进。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以为困难都是我们不行动时所假想的,当你一开动你的大脑和双手,这个世界绝对没有困难。相信这一点你就会做到让导师欣赏你,让导师离不开你的。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12168 次阅读|8 个评论
高考0分考生的真实内幕
xhsk 2009-3-25 17:17
人活着本来是应该有理想、有个性的,可是我们中国的中小学生已经彻底丧失了这些人应该具有的本质,去做分数的奴隶、考试的机器。 一个国家的强大靠科技,科技又靠教育,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教育可以说是投资大见效小,可是那些不懂教育的中国教育控制者把中国教育说得相当美丽。 比如说: 我们正在推行素质教育! 我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大学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大学生数世界第一! 我们一看便发现这些荒妙的说话,应该是搞政治的人或者是那些相声小品的常用语,怎么搞教育的人会说出这样无知的话来,我实在是处在郁闷之中.... 现在中国的中小学校搞的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我们大家心知肚明无须再说,至于说大家对这个教育的满意程度一看百度,cctv,新浪等论坛便知道:我们人民对中国教育是何等的满意了! 学生自杀、学生杀老师、师生乱伦的报道长盛不衰,如果这样的教育我们都不满意,那就是我们不知足了! 至于中国的大学数,大学生数世界第一,的确是真实的。 但我建议教育部再加四个世界第一: 中国人口数世界第一, 中国的垃圾大学数世界第一, 中国垃圾大学生数世界第一, 中国的垃圾教授数世界第一, 当然,由于处于社会强烈的舆论下教育部说了几句更好听的话。 比如: 以后我们高考将不再唯分数论。 分数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我们要赶快地建立高考立交桥。 我也不知道2008年的高考是不是唯分数论,没有分数的人会有可能进入大学吗? 当然我也不稀罕中国的这些豪华大学,立交桥我没看见,独木桥上的人倒是不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教育部狂喊学生创新的时代,我曾经向北京大学申请去他们那读数学,并且我明确说了我不需要毕业证,但人家却说:我们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录取学生,不能破格。 中国教育,哈哈................ 清华大学为了维持老大形象,居然说:要培养诺贝尔奖得主。 可惜可惜真可惜,清华也只是为美国高校培养人才的基地! 虽然他们已经有个伟大得不能再伟大的杨淫教授,但我们还是乐观期待吧!!! 说起清华北大那是人人向往,家长盼望,学生渴望,因为一考上清华北大那就意味着家长可以在别人面前疯狂大说大话,孩子在全省名声大旺,当然不可能在全世界辉煌,因为清华北大在全世界的大学里一直排不上号。 为了考清华北大,许多年轻老人深深陷入千万丈深的题海之中,他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够晚,并且还有高才总结了拿高分的重要秘诀:做题目是拿高分的唯一手段, 喜欢分数的朋友可以选用。 曾经我问我的同学: 我问:老兄你的梦想是什么? 同学:考重点大学,你呢? 我轻微地说:数学... 同学:你的理想好大,你想做数学家啊...哦... 我不敢再说话了。 我的确不知道那个重点大学到底有多重。 但是我透过他那厚厚的眼镜片,看到他的幸福和自豪。 因为我知道他想说就凭你那点英语分数也想当数学家,你...... 分数,分数这个中国人迷恋的东西,我不喜欢因而许多人觉得我心理有问题! 当然那些同学每天的辛苦的确也是有回报的,最少他们可以看到父母的笑容,而我看到的是父母的眼泪,邻居的嘲笑。 这就是我不喜欢分数的下场,所以高考考0分看上去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内心的磨练和挣扎真的是无人知晓。 我不是在鼓励朋友们去考0,去诋毁高考,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人各有志,各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尊重大家的选择,但你们可以不尊重我的选择。 我小时候是喜欢数学,后来是痴迷数学,现在是疯狂数学。 我在小学时不知道什么是权威,只知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因此那是我一直怀念的时日,当然如果一个人永远停留在童年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个标准的孩子,永远不知道人世间的各种丑陋和美妙。 我记得我读一年级时, 老师说:1+1=2 我问老师:为什么? 老师拿着我的手,一根手指一根手指的数:1...2,那么1个加1个就1,2。 我当时就想:这就是理由了吗? 我不服,但是我没有说出来,因为我妈告诉过我要尊重老师 。 在2年级更好玩,有一天我在课堂上不小心发现一个结论,我立即问老师。 老师立即答到:如果成立的话,书上应该会写出来的。 我很想不通,书上没写就不成立,那书不是人写的吗? 我同样没有说出来,但是我从此以后不问老师我自己思考的问题,这样也许许多人会说:那对你不好! 其实,这对我很好,因为我可以不知天高地厚的乱想,我的胆子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 我在初中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数学老师,我经常和老师讨论问题,我们之间就像朋友一样,我想怎么问就怎么问,非常随便,在老师那里我就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在那段时间,我的数学得到了第一次深化,因此我在初中的数学发现最多,但是,我最敬仰的老师却在我初三上半个学期末遭到经过素质教育的学生砍伤。 后来为了考高中,为了分数,在初三下半个学期,我也开始为分数读书,哪怕是我最讨厌的死记硬背我都干,因为人家说度了高中可以考大学。 没想到我的这种优点成了一种惯性,我居然一直努力到高二的一次高分数中才发现:我在高中的数学中毫无发现,我恍然大悟,我感觉到我自己的愚蠢...... 从此我决定我不再为分数读书,我要为了理想,为了目标而读书,我要坚持我以前的创造式学习,我不再复印式学习。 我从新进入我的数学天堂。 2008年6月7日那天下午,我没看数学试卷,我在我的0分试卷上写满了数学论文,但是惊人的一幕出现了,我看到有人居然一出考场就哭了,我不小心一听,原来数学题目很难,他们自以为可以考重点的都考轻点了。 我的内心再一次受到: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最强烈震撼,我决定封杀现行高考制度,毫无保留地对高考炮轰到底。 其实现在中国人都知道应试教育残害了无数的人才,但是他们也无奈地认为:既然不能改变那就只能适应。所以他们心甘情愿做考试的机器,做复印机。 同时,我也采取了既然不能改变别人,那就只能坚持自己的做法,顺利考了个0分。 当然高考考0分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那也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如果现在的高考不是如此的窝囊不堪的话,我绝对不会去考0分。 为了升学率,为了高考,许多学校实行搞封闭式管理,其实那是比监狱更监狱化的监狱式管理,他们根本不把学生不当人看,为了他们学校的名誉,为了他们学校早日脱离轻点进入重点。他们为学生安排习惯: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吃早点,几点睡午觉,几点又起床,几点又上课.......不知道这些学生还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连他们自己都自称机器。 所以说: 如果你是一个篮球爱好者,那么请你千万不要随时打篮球,因为考试时只做题目,不打篮球,如果你不听到时候会被邻居笑。 如果你是一个网络爱好者,请你不要去上网,因为考试时只做题目,不上网,否则你将永远站在大学门外。 如果你是一个物理爱好者那么你不要只学物理,因为你得全面发展,学好一科物理,你的高考总分上不去。 哦...耶! 我一回想起高考前久那的情景真的很好笑。 考试专家教你怎么复习,心理学家教你怎样调节心态,大家在期待你的高考分数。 有的父母为孩子买补脑液,有的买安神药,更有甚者买镇定剂...... 高考真的这么了得吗? 一个泱泱大国怎么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分数至上的高考上,我一直处在恐惧和不安之中! 邓小平先生当年恢复高考制度时说:不要迷信考试。 而今天的中国人大都迷信考试。 创新,一个听上去非常舒服的词语,而且被某些教育大家和小家喊得热火朝天的词语,在现在的中小学生心中却一直很模糊,很神圣。 而且他们会发挥想像力,如:我们一般人肯定不是创新发明的料,我们的知识还不够健全,我们的想法会很好笑,我们的智商还不够高.....那是科学家的事,我们还没有那个能力,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学生创新突破胆量的早已经被恐惧和担心吃得一干二尽学习别人的人永远不能超越别人! 就像我原来的一个老师,他对我说:你以为你会创新就了不得了哈,人家只要分数,你就等着读补习班吧!这句话可真是一句真心话,只是我一直不听。 现在的中小学生,都在好好学习,不敢不好好学习,去多思考问题。 因为能够把课本上的东西全部学会就差不多咯,还创什么新哦! 不要到头来落到像我一样的可笑下场。 如今中国的学生已经变成考生了! 就像那些一直喜欢考试的人说:你有本事你就先考满分再考0分,其实我的确没他们有本事,因为我的考试分数一直都不是很高,因为我时刻都在告诉自己我是学生不是考生。 我曾经也真的认为我的本事不好,智商不如别人,但是那是过去了,现在已经不存在这个思想。 我记得那是我初二时候的一次期末考试,我们的数学考了一个书上没有的结论,我本人由于没有好好学习,而是经常拿时间思考创新,所以我就用我的结论,我原以为是天才的考试高手都没有做出来。 前久温家宝总理去看望钱学森先生时,钱老说了一句让教育部感到羞耻的话。 钱学森先生说:现在中国没有哪个大学培养出创新人才! 丘成桐先生说:中国学生已经丧失追求学问兴趣和热情! 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中国的教育控制者实在无知! 某些人因为怕麻烦就用一个糜烂腐朽的高考来玩弄国名。 我为中国的教育默哀,我为中国的学生感到惋惜,我为中国的明天感到担忧! 如今的我不再伸手向父母要钱,虽然日子过得辛苦,但是内心还是喜悦,我不知道这本书到底能不能出版。 但是,一切都不重要了,因为我已经习惯被孤立了..... 不怕大家笑话,我曾经在工地干过苦力、拣过垃圾、睡过大街、被人歧视但我从未放弃,因为我已无所谓任何苦难和折磨! 《无形数学》是我读了大量书籍后的产物,花了大量心血才写完的。 此书是一个:以数学为底面,以哲学为侧面,以爱情、治国、心理、生活、励志、思想、教育、传记等为内容的一个三维空间! 人生不太长,我建议: 各位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年轻朋友,不要为了分数去读书,多读点自己喜欢读的有用书籍,不要因为那张文凭破纸而忘记自己是人,你只要有梦就要去追,别在乎任何阻挡你前进的障碍,因为任何一个强者都是不会把灾难和小人放 在眼里的! 我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感谢家人的支持,我感谢我自己的坚持! 祝福各位! 心海时空
个人分类: 《丑陋的中国教育》|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人教师,没有准备的被听课
liyuan26 2009-3-24 11:34
先自我介绍:我是去年底成为新人教师,这学期开始带一门专业选修课。上周五是我第五次上课。 下午两点半,接到同事电话,说他要去听我讲的课,可能还要录像。新人么,因为对自己讲课还没有把握,所以我就开始紧张了。 检查上课要带的东西,出门坐公交3:15到学校,找了个地方再看看教材和讲课内容。 3:32 到教学楼值班室取话筒,上楼看见准备听课的同事,和他说了两句话,关于这门课的教材和考核。 3:35 到教室,将优盘插进电脑。坏了!点击没有反应,死机了!不会在关键时刻出问题吧?脑袋轰的一声就大了,手心开始发热,一股热气从头顶直冲到头发稍。马上重新启动电脑,情况还是一样。会不会是优盘的问题?将优盘拔下来,重新插入别的优盘(我一般会准备三个优盘,都存有当堂课的教学课件),还好,这回正常了。打开课件,PPT能正常演示,好了! 3:38 那位同事要学生都往前坐(我当时想:是为了录像吗),然后他走到讲台边,告诉我说还有别人来听课。我看见两位(到底是几位,我到下课也没搞清楚)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往教室后面走并一左一右地坐下来,还有两个扛摄像机的人进入教室。怎么回事?是什么人来听课?来头很大吗?是不是对新上讲台的教师进行考核?我会不会紧张得说话结巴,说错话,或者忘掉上课的内容?把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打开,我有点慌里慌张,手微微的发抖。再将话筒别在衣领上,打开电源开关。终于准备好了... ... 3:44 问坐在前面的学生:打上课铃没有?(因为自己的手表有时候时间会差一两分钟,也因为刚才关注手上的事,注意不到周围的声音)学生说:还没有。学生们小声对我说:没关系,老师,我们支持你!感觉学生这么贴心,我突然间就觉得放松一点点了... ... 3:45 开始上课。先介绍了这节课要讲述的内容和重点,这时浑身还是紧张着,看见两位老先生拿笔在纸上做记录。再往后,我就注意不到他们的动作了,因为完全投入到讲课内容和学生身上了。其实当中我也有意识到这是在听课,涉及到讲过的耐火度和荷重软化温度的定义时,我只稍微停顿了一下就自己讲了出来,但在平时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回忆起来心里还是在担心:万一学生讲不出来怎么办,讲不出来我不是很尴尬不好讲下去了,还是自己代劳吧!关于提问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感觉和平时差不多,就是感觉学生好像被吓住了,回答问题的声音比平时稍小了一点(?)。 第一节下课铃响起的时候,我讲的内容其实还没有告一段落。不过我还是宣布下课,等会儿我们接着讲。一位老先生走上讲台,问了我教材的问题,还说最好课全部上完以后要交流一下,要参加下周二学院的年轻教师座谈会。我听得云里雾里的,也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什么人(汗!还是要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新来的,认识我们系里所有教师,办公室的,实验室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另一个系的同事认识的就不全了。这位前辈是我们学院的还是学校的,我不知道啊),只好连声说好!因为自我感觉上课时发挥正常,这时一点也不紧张了。 课间的时候,听课的同事和前辈都走了,我问学生:今天录像了没有?因为我没看见扛摄像机的什么时候走的。学生说,来了一会就走了。我坦白告诉他们,我今天很紧张。他们笑了,说:看得出来!哈,被学生看出来了,我还以为我看起来蛮镇定的。有点没面子... ... 经历这次听课事件以后,我总结出两个问题:一、我是那种一上课就忘了身边事情的家伙,以后不管是讲课还是被听课都不用太紧张!二、平时必须认真备课,认真做好准备的话,不管给学生讲或者谁来听课都没问题。 后记:到今天我也没搞清楚为什么会听我的课,大概是考核青年教师的工作?对那天的记忆如此之清晰,可见那天有多紧张了。我的讲课水平和心理素质需要提高哈!我还在继续学习,努力ing...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46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将发现式教学带入课堂中
famingkuang 2009-3-23 07:10
孔子施教图 老师和学生是一对矛盾的结合体,教学过程顾名思义就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谁才是主角呢? 大家肯定说,学生当然是主角了,老师的教因为有学生的学才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学生的学也就没有老师的教。 但是现实中,大家往往把它们的关系搞倒过来了,老师的教变为了主角,学生反而变得被动受教育者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自以为学问高深,把自己当成水源,而把学生当成接收水的容器,比如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得有一桶水这个观点被普遍的受到老师们的追捧,就是最好的证明。其实在我看来这是把教学引入歧途的根本原因,因为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老师施舍的容器,而这种教学的最好结果是学生得到了老师施舍的那一杯水,但这杯子再大也大不过老师的桶,所以这种教学是失败的,因为这样的教学活动不可能有所突破。 那么真正的良好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怎样的呢? 真正良好的教学活动中,主角是学生,老师只是个引导者和监督者,他的职责只是帮助学生挖好自己的井,他不应当将自己的水直接注入学生的容器中,而应当将自己的挖井技术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挖井技术,这个教学活动才能算是圆满的。遗憾的是我们的绝大多数老师自己也不过是个盛水的容器,里面装的也不过是从他的老师那分下来的口水而已,挖井的技术自是无从谈起,又如何教会学生挖井之术呢? 那么什么才是挖井之术呢? 发现应当是挖井之术中最重要的工具和方法了,没有发现便只能永远的炒冷饭,教学也不过是玩分口水游戏而已。 那么如何将发现式教学引入课堂中呢? 一, 老师要把心态摆正,不要有高高在上的想法,应该深信自己的学生当中有聪明才智远远超过自己的学生存在,所以自己不是施舍者,是给学生提供帮助者,是协助学生挖井者。 二, 老师不要在教学活动中唱独角戏,而应当将自己变成一个主动的旁观者和引导者。老师自己有多少水没关系,关键是自己必须有挖井的技术。 三, 关于教材的理解, 曹广福 说得好: 我觉得,老师的课如果按教材上的逻辑顺序进行多半不会成功,因为教材的模式是:概念 定理 证明 例题。但一门理论的建立过程往往是:现象 问题 分析 猜测 证明,即从某些具体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建立相应的概念并猜测一般规律(即定理),然后验证猜测。理论的建立过程与教科书的阐述过程在逻辑上往往是反过来的。换句话说,我们常常是通过观察得到一个猜测,然后由猜测(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寻找与条件的关系。教师的任务应该是 回放 定理的发现过程,而不是按教材的逻辑顺序讲授内容。有些老师觉得,我只要不用教材上的例题,或者不用教材上的方法证明某个定理就不是照本宣科了。这是对照本宣科的误解,你不讲书上的例题或不用书上的证明未必就不是照本宣科,你完全采用书上的例题或证明未必就是照本宣科,关键看你怎么讲。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1716 四, 发现式教学的精髓是老师只谈现象,不进行总结,总结的工作让学生完成,科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让学生在从现象到发现其本质的过程中体会到发现的快感。从而学会找井、挖井的技术。 五, 发现式教学应至少从小学开始,事实上越早越好,如果学生没有从中学就养成自己发现问题的习惯,到了大学才开始的发现式教学根本就不可能真正开展起来。 附 我在教小发发数学的时候经常要克制自己,以免直接将公式、方法、结论教给他,那样的话就变成填鸭式而不是发现式了。 比如: 1 , 公式 a+b=b+a, 我就没告诉过他,但他在平时的观察中已经知道了,当我出 a+b=b+ ?给他做时,他很容易就对了。( 点评:公式不应当直接写出来,然后让学生去学、学背,而应当由老师设计适当的例题和作业,让学生从中发现出公式来) 2 , 列竖式计算多位数的加减法,小发发不存在什么困难,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中,我告诉了他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即先写得数的个位数,他在这样做几道题后,突然告诉我说爸爸,我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先用十位数减十位数更方便,他就在我不完全告诉他方法的过程中自己悟出规律,不过现在他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当被减数的个位数不够减时先算十位数时遇到了困难,但我坚决不能告诉他,只有他自己悟出来的才是他自己的,一告诉他就与拔苗助长无异了,这是我最要坚持的底线,也是我不想让他去学校读书的最重要的原因了。 3, 我现在教小发发的方法是,他能理解到哪,就教到哪,没有固定的套套,加减乘除几何代数一道教,就叫一锅粥法吧。当然前提是他必须真的能懂。
个人分类: 智慧点滴|127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当好导师好难
deminglei11 2009-3-16 20:10
最近,科学网对导师和学生的关系讨论比较多,咱也来凑个热闹。我的硕导是学院领导,学问做得可以,培养的学生也比较牛(不包括我),我的博导专心做学问,做研究,其他事情他一概不操心,因为他有资本按自己的兴趣做事情,他不差钱,他的子女都很优秀,他成名很早,尽管我的博导让我体会到什么才叫做学问?怎么样才能做好学问?但他也有些缺陷。博主现在也是导师,自己体会到,做一个好导师真的好难。 一难,导师要有一个好的研究方向。针对目前这种状况,导师的研究方向不好,直接影响你的学生的就业,也很难招到好学生。当然再理论的研究方向,你要能做到大牛级,也是可以的,最可怕的就是你的水平一般,研究方向又太理论,这样的导师很难成为好导师。 二难,导师要有够用的经费。经费是导师最头疼的事情。博主就常为钱发愁,总觉得自己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当经费多了,对学生也不一定是好事。有很多导师在外面有很多横向课题,需要有人到外地工地去或者给公司企业干活,导师是不可能天天呆在工地或企业的,于是,只有研究生了,这些学生接触了实际,但科研训练完全被忽视了,也不好。 三难,导师要有个一官半职。导师当官,面子足,路子广,找工作自然会容易一些。可当官的导师往往很busy,基本没有time指导学生的研究。当然,当官的导师往往可以招到好学生,但师生关系方面就差一些啦,一年四季都见不了几次面,能好到哪里去。 总之,好导师不是谁都能当的,比较好的导师是那些学术水平高,经费够用,同时能对学生细心培养的人,最不好的导师是那些学术水平一般,研究方向又烂,经费又不够的人或者是那些年纪轻轻,但已经处于养老状态的人。
个人分类: 师生关系|7234 次阅读|8 个评论
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创新感言
cuncaoxin 2009-3-14 19:14
转载 自 首都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网 国家的强大需要创新精神 07级临床七年4班 吴佳 弘扬创新精神 07级临床七年4班 熊一然 创新精神引导进步 07级临床七年3班 顿文文 弘扬创新精神 07级七年临床4班 高竹青 医学教育与创新精神 07级七年临床4班 杨榕 有创新精神才够有味道 07级七年临床4班 姜睿璇 创新关键但并不神秘 07级七年临床3班 刘晨昱 创新思想 07级七年临床4班 郝溥辰 创新 07级七年临床3班 高洁 创新,在我们的生活中 07级七年临床3班 曹琪玥 创新生活 07级七年临床3班 余烁 创新 07级七年临床3班 贾小月 创新进行时 07级七年临床3班 赵越 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07级七年临床3班 杨帆 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07级七年临床3班 曹技磊 弘扬创新精神,促进能力提升 07级七年临床4班 林枫 弘扬创新精神 07级七年临床3班 马文良 弘扬创新精神 07级七年临床4班 曹司 弘扬创新精神 07级七年临床3班 郭欢 弘扬创新精神 07级七年临床3班 余寅涛 建立创新理念 拓展思维视角 实践创新活动 07级七年临床4班 陈泽颉 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07级七年临床3班 李雪 创新精神 07级七年临床4班 李逸丰 论创新 07级七年临床3班 卢彬 论创新精神 07级七年临床3班 赵森 小议创新 07级七年临床4班 于佳 如何创新 07级七年临床4班 王倩 思想创新 07级七年临床3班 郭杰 谈创新 07级七年临床3班 杨勐 奥运新意谁裁出 创造思维似剪刀 07级七年临床4班 王林 我们需要创新 07级七年临床3班 邢秋云 一个大国的创新 07级临床七年4班 李宇 创新 07级七年临床4班 赵欧
个人分类: 技术创新|2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校园内外--曹广福先生文章读后感
dongping2009 2009-3-11 09:58
读过曹广福先生的两篇文章,联系本人的教育经历,生出一些感触。科学网是个好地方,让我认识了曹广福先生。 曹广福先生的两篇文章链接: 文章1: 大学生频繁自杀,大学有没有责任?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9286 文章2: 压力是大学教师与辅导员推卸责任的理由吗?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9448 曹广福先生的这两篇文章,我都仔细拜读了,本人自读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当研究生们的班主任,迄今持续下来,断断续续地,累计也有十几个年头的时间,期间遇到过并处理过数十起,具体但很不同的关于研究生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起因与结果也都千差万别,非我一两篇短文所能说得清楚。 (后补:这里我举一个例子:五六年前,我有一个学期同时开设2门课程:地球介质力学与地球物理学基础,那时候因为研究生没有扩招,选我课程的学生,每门也就20人左右,并且其中有些人是我这两门课都选了的。因此,几次讲课以后,这些同学的面貌,以及其中大多数的姓名,我也就逐渐记得了。不像现在,我的一门课在80人左右,要记得每个人,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些。 一般而言,课堂上我是不点名的,现在也不点名,只是每次我会数一数来听课的总人数,知道一下每次有几个人缺课。 回过头来再说那一个学期,仿佛突然意识到,选我两门课的一位同学,已经在我的两门课上,连续两次都没有上课。 于是,我下课之后,直接去了该学生的宿舍,那正是吃午饭的当口,但该学生还躺在宿舍的床上,因而感觉非常地诧异。于是我进一步了解到,这两个星期,不但他没上我的课,所有他选的全部的课程,他都没有去上。 于是,剩下的许多问题,一些我便全程参与,一些我只部分地参与解决:针对该同学的具体问题,与我们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该同学的研究生导师,他的家长等等,进行了无数次来回的交流与沟通工作。 也许,这可以用作我也同意曹广福先生观点的例子: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程度不同的责任;同时也觉得,关注校园里面的学生,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这由曹广福先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值得进一步讨论。)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必要讨论的问题,虽然问题很大,但曹广福先生开了一个好头,因而引起我们这些同道者的进一步思考,同时,我们也可以听到科学网上不同背景人的点评。 李亚辉先生说得对,学生是生活在我们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有的时候,我们在课堂上balabala说了很多,看似解决了某个问题,但学生一走出校门,遇到的、面对的则甚至完全不是一码事,学生肯定会感到一定的困惑。 但我认为,从长远来讲,这对学生是有好处的,增加免疫能力。 我自己是做地震相关研究的,我有一个歪理(自评:胡说八道),就是:如果某个地方小地震较多,能量便可能被一点点释放掉了,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便相对少了些。也许对我们人体而言,也是如此(自评:同样是歪理),一个人每年一两次小感冒感冒的话,未必一定是坏事,说不定可以调动调动自身的免疫功能。 因此,对于学生,在关心他们的同时,还是要放手让他们自己面对社会,接触社会,从而感受与顿悟,他们自己感悟的一个实际的、活生生的社会,应该比我们对他们描述的要客观。 顺便说一声,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学生因为自身、家庭等等原因,都是爆发忧郁症等疾病的高峰期。还望我们做老师的,从平常与细微处多关心与爱护学生。 ---------- 曹广福先生的回复: 1、从根本上说,学生自杀既有先天性的性格因素,也有家庭教育因素,其中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因素。作为学校的老师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一点也没指望教师能改变这一切,根本的东西不改,很难指望现状有根本的改观。但有一种现象对学生起了负面的影响也是事实,这就是我们有些老师不太负责任,没有把自己当作老师。辅导员的问题恐怕还是个普遍问题。 从理论上讲,大学生应该有独立的是非判断能力与行为能力,但实际是我们的很多大学生做不到,所以我才说教师应该在这方面担点责任。 有些人拿西方的大学生说事,人家的家庭与中小学是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又是什么样的教育?有可比性么? 2、 我同意亚辉的观点,有时候老师的苦口婆心顶不上社会上某种现象的冲击,单纯靠学校也是徒劳的。这个问题太大太复杂,想想就头疼! ------------- 曹广福先生的第三篇文章链接: 文章3:职业、道德与责任将责任进行到底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9562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6861 次阅读|8 个评论
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系统科学思想的培养
environment 2009-3-2 22:40
在国内多数高校开设新专业,扩大招生的形势下,国内很多高校都设有环境科学专业(2004年就达70多所),主要在一些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虽然环保职业被人们评为21世纪最热门的职业。但是在目前红红火火的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环境专业人才却受到冷遇。环境科学的学生应该认清这一形势,在打好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努力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努力把自己锻炼成多面手。 环境科学专业由于环境问题的性质决定其围绕环境学这一主干课程,涉及生物,地理,土壤,经济,法律,水文,气象,生态,化学,3S技术等等,可以说一门环境学几乎涉及了上述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各高校内这一专业所挂靠的院系不同,培养方案也各有所侧重。作为师范类院校,应该说有这个办学潜力(从学校整体的专业设置,教师队伍上来看),但应该有科学的教师配备方案;但是很多院校课程重复性大,仍然没有脱离所在院系的办学思路,以至于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环境科学掌握十分片面,更重要的是缺乏系统科学的思想。在看待环境问题时,受限于大学一二年级专业基础课。这主要是因为这一专业所在院系教师匹配的限制,出于开课便利的原因造成的,把一些教师队伍容易开出的课程较早地提到了教学日程上,却忽略了环境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低年级阶段忽略了这一思想的培养。随着学生步入三四年级,环境相关的其它课程接踵而至,此时学生思路上很难做出较大的转变,仍然难以脱离一二年级的基础,容易造成大学四年教学上两层皮,既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也严重地教学效果。 面对环境科学的系统科学观念问题的培养,首先要在课程的设置上既注重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也应该在课程的开设顺序上始终注重系统科学思想的培养,更不能被《环境学》一统天下,后续课程应该取长补短,各具特色。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30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埋头考试不会生活 学生如何超过老师(转载)
杨学祥 2009-2-28 06:48
埋头考试不会生活 学生如何超过老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8日05:3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陈强   3年前,我到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当访问学者,当时10岁的女儿陈韵正也跟着去了。韵正在美国上了五年级(小学)和六年级(初中)。她出国前在国内小学读了4年多,回国后现在福州上初一。经过一段时间对中美两国教育的比较,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教育的特点是教学生学会考试,而美国教育是围绕着教学生学会生活来展开的。   我结合女儿的例子,说说美国的中小学是怎么上课的。上午教英语阅读、数学、科学、历史这些主科,下午上的是一些很有意思的副科。比如,学校里有专门供教学用的厨房,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烤面包、做煎饼,韵正还把她做的产品带回来给我们品尝;有缝纫机,韵正做了一个小枕头,带回国作为纪念;有小车间,韵正和她的同学合作,用木板做了一台手推车还有理财、职业规划以及如何带孩子之类的课。   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和生活息息相关:假设你是个很有钱的人,设计一个你的旅游规划,到你最想去的地方,住最好的宾馆,要求度假不少于3天。韵正设想自己到迈阿密度假,她上网查了迈阿密好玩的地方和天气状况,下载了景点的图片,在网上订了来回机票和一个五星级宾馆,连每一餐吃什么都做了计划,然后把所有信息写在了一张海报上,贴在班级的墙上,这就是她的作业。还有贷款买车的作业,假定你月收入是2500美元,减去每月800元的基本生活费,剩下的1700元用于自由开支,如果你要贷款买一辆少于5万元的汽车,应该如何计划?当然,老师会给同学们一个3年期或5年期的还贷款表作为参考。他们还在班上搞模拟餐厅,从设计招贴画开始,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从家里带些食品和餐具来到学校,然后轮流扮演餐厅服务员和顾客,学会讨价还价。美国学校还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在六年级的时候,韵正就做过这方面的作业。有一个英文的职业规划网站,你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打勾,然后电脑会依次给出20个适合你的职业。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这个网站会告诉你该职业的年薪,5年内的供求情况等等,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就是一份作业。老师还让同学们把自己未来的职业印在名片上,韵正的头衔是未来的剧作家。据说,在高中阶段,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并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实际岗位跟班观察,然后写出学习报告来。   美国学校平时十分注重逃生演习。韵正当时就读的学校,每月一次演习,火灾、地震、龙卷风、坏人持枪入校等情景都模拟过。我想,要是中国学校也有这种演习,四川地震就会少死一些人(不仅是在校生)。因为成年人如果在学校阶段有过这种练习,他自然就懂得如何紧急避险。   从美国的教育,我们看到了中国学校教育的欠缺。我在中小学阶段曾经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数理化挺好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学了不少没用的东西,或者说是白白浪费了时间。比如说,在数学课学过的微积分、立体几何,在生活中基本用不上,最常用的还是小学水平的加减乘除;化学的元素周期表当年背得滚瓜烂熟,现在全忘了。如果说它有用,一是在当年升学考试时发挥了作用,二是现在辅导女儿功课时用上了。倒是以前不被重视的历史、地理知识,现在常常作为人际交往的谈资。所以,我建议降低基础教育的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宽知识面,尤其是人文方面的知识。数理化高深的内容,比如微积分、立体几何之类的,应该放在大学教育阶段,供相关专业的学生去学。美国的高中生做四则运算还在用计算器呢,比中国学生的数学差多了,可怎么就没影响人家国家的强大呢?   值得一提的是,老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不见得都正确,有些还是过时的。有一回,我太太在央视科教频道看到一个节目说,国外科学家证明黑猩猩也能使用工具,这一发现推翻了我们教科书上长期以来关于人的定义。后来太太问女儿,你们课本上怎么说的?女儿脱口而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懂得使用工具。我担心一些老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在凭一成不变的书本知识继续误人子弟。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老师不仅自己不学新知识,还给学生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使得学生很难有时间、空间去学习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超过老师呢?   当然,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我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同样存在问题。一提应试教育,大多数家长都反对,素质教育谁都赞成。但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一些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报课外的音乐班、绘画班等等,以为这样就有素质了。我一个亲戚的孩子,读六年级,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计算机竞赛还在省里拿过名次,被认为是个出类拔萃的学生。有一回,我到他们家,却看到奶奶还在给他喂饭。当然这可能是个特例,但许多孩子不会削苹果、洗碗、洗衣服、叠被子、缝纽扣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学生连正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即便考试分数很高,琴弹得再好,你能说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吗?这样的学生是正常的吗?!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是不是也和我们这种培养模式有关呢?   听说有一对独生子女结婚后,俩人都不愿意洗碗,于是只好用锤子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谁来洗。我听了哭笑不得。难道我们的孩子仅靠高分就能过好日子,就能对世界有所贡献?!我真的不敢相信!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1555 次阅读|2 个评论
郁闷的测评
ricefrog 2009-2-25 23:26
昨天,来博客里写了些自己的心情,今天继续,呵呵,不过今天是有感而发。 记述一件让人有些郁闷,也有些愤怒的测评。 作为学生,我们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待遇,生活是挺紧的。我们面临着来自单位,老师的压力,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让人有些窒息,唯一能给我们带来些乐趣的,就算是中午所有人一起出去食堂吃个饭吧。可是吃饭也不让人省心,饭菜味淡,品种少,而且价格还高。于是学生和食堂的战争一触即发。一直持续了有一年多。 今天,是食堂的中期测评,据说如果不合格,食堂要停业整顿,再次测评,如果再不合格就要解除合同。而测评的人就是当天去吃饭的人。于是,学生在数次提议没有结果后,都选择了用今天的测评来解决问题。 中午,大家约好,一起去已经很久没去的西食堂吃饭。还没走进门就感觉到了不一样。食堂门口一左一右站了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见了学生就像是见了战友一样亲切。战友对我们说,一会测评时注意啊,一般和满意是一样的结果。初一听,我们都没听明白什么意思,细一样,啊。意思是说如果对食堂不满意,就只能选不满意才有效果。 知道了答案,填表就简单多了。一共5个答案,一路不满意就填了下来。然后去吃饭。吃饭时坐得离填表箱不远,看着怎么情况不太对啊。食堂里明显多了很多不像学生的人来吃饭,填表,我们估计是食堂雇的托。于是五个人一合计决定吃完饭再去领份表填一下。 两份表格填完,心情大好。一路唱着小曲就往回走了。突然,听说某人竟然第二份表格填了两个满意,气愤。于是群起而攻之。可是我们还觉得自己有些愧意,毕竟自己填了两份表格,有些无理啊。 回到办公室,听师弟说亲眼见到食堂找了一车人的托,吃完饭后从食堂里走出来。听了以后,我们都无语了,没想到食堂会无耻到这种程度。 事情就是这样的了,这样的测评,本来就失去了意思,两方意见如此明显。不用等到结果公布,大家心里早有结果,可是还是需要这样一种形式来肯定这样的结果,于是就出现了这样可笑的一幕。 作为学生的我们,想到的是二次投票,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作为食堂,则是雇托,来保证自己的利益。方式不同,谁好谁坏,谁对谁错,我想自有分晓吧。
个人分类: 社会时事|3336 次阅读|3 个评论
机器人对北大的学生到底有多少吸引力?
xiegming 2009-2-19 12:15
目前看来还是太小。 昨天晚上踏雪去上课。本学期给本科生开的新课《机器人竞赛入门与实践》,是全校性公选课。一个100人的大教室,只有20来个学生,比我预期的要少,工学院只有两个学生选了。不过,来的学生到都还很好,对课程很感兴趣。课程结束时,还有几个学生带头鼓掌,吓了我一跳。 这说明机器人本身确实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东西,只不过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与其找客观原因,不如自己主观更加努力。可是如何去做,我也没有想好,似乎能做的事情有限。 继续摸索。。。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4513 次阅读|2 个评论
MIT对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转)
jlpemail 2009-2-18 15:25
以下文字,大意是MIT注重了对于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领导能力的培养. 来自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活页文选. MITS Leader Shape Program A new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program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is helping prepare students to become leaders capable of envisioning and directing change in local, national, and global communities. Three years ago, MIT partnered with LeaderShape, Inc. to create the campus-based LeaderShape Institute. Program leaders call it a coherent, thoughtful, and innovative response to todays fundamental challenge to develop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ho are prepared to lead with integrity both in technological fields and in society. Central to that effort is helping students learn to listen to society as it articulates its need for change. For the past three summers, the LeaderShape Institute has provided 120MI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with an intensive six-day experience featuring highly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ologies. Throughout the program, students develop skills in 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professional ethics, decision making, dealing with uncertainty, working within a diverse community,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Most discussions and activities takes place in assigned small clusters, which provide supportive, safe environments that promote learning and develop new skills and attitudes. Each participant creates an individual plan of action called a vision, which is the hallmark of the LeaderShape curriculum. Each vision must be designed to bring positive change to the campus community, and it must b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following academic year. A new program component is aimed at developing teamwork skills among emerging leaders. Students work in interdisciplinary clusters of approximately 10 undergraduates to develop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for social chang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identify the appropriate steps to design, develop, prototype, and distribute their solutions. In the upcoming academic year, MIT LeaderShape students will be invited to adopt one or more of these cluster visions and to pursue the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to social issues identified in the past semester. With faculty and staff, the students will have an opportunity to work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team in the yearlong pursuit of appropriate solutions. Students may elect to receive academic credit for these efforts. Through the LeaderShape program, MIT is preparing tomorrow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eaders to listen to the world as it tells them what it values. As they listen, they will hear that society supports a fundamental commitment to basic research, but has concerns about crime, disabilities, hunger and homelessnes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professions can be major contributors in helping solve these problems, but only if futur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re prepared to consider these problems more than they have in the past and to help society find solutions. The MIT program may be a model for other institutions seeking to provide such preparation to their students. (From Education Record , Summer/Fall,1997)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4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署名:导师没有天然的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权力
热度 2 陈小斌 2009-1-20 00:49
在以排名先后显示重要性的前提下,学术论文的署名,当然以作者对该文的学术贡献排序挂名,贡献越大,排名越靠前,这是一条基本原则,无论对谁都是适用的。但是,对于研究生的论文,目前流行的一种规则是,导师一般挂第二,无论其在论文中的学术贡献如何。这似乎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我却觉得纳闷:导师凭什么拥有这个先天的权力?如果导师对自己学生在学术方面指导甚少,对自己学生的论文一问三不知,也挂上这个第二作者的名份,这不是将道理倒过来说了吗?因为导师本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对学生加以指导,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责问,反而还要从学生那里获得自己不该获得的荣誉! 需要弄清楚的是,作者署名不仅代表一种荣誉,同时还代表一种责任。这是我的博士后导师臧绍先教授所强调的。臧老师是我最尊敬的学者之一,他治学非常严谨。我们的论文要挂他名字,必须将论文交给他仔细审阅修改后,才决定是否署名。他说过,你们搞的一些东西,有些并不是我的观点,我不应担当这个责任,所以不能署名。 我对臧老师的上述观点是坚决赞成并严格执行的。我的学生如果自己钻研,搞出的东西,我在里面基本没起什么作用的,不应该署我的名;如果起了一定作用,但论文主要观点我不是非常赞成的,可以将我放在致谢里;署我名字的论文必须交给我严格审阅修改后方可放行。没有署我名字的文章可以用我的项目经费出版面费,可以挂我的基金号,作为课题组的论文成果之一。 无论如何,以学术贡献大小作为论文作者署名次序的基本依据,是一条最合理的原则。除了一些极少数的特殊场合,作者贡献大小不好分辨,约定以其他的方式(如姓名字母排序等)外,这条原则都是适用的。导师没有天然的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权力。这是我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
个人分类: 师生之间|13720 次阅读|3 个评论
“努力吧,老天不会亏待你”
cutefay 2009-1-14 17:46
今天导师给我们开了个会,跟我们交流他的思想。在以前的博文中我提到我导师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的人,他最近半年很喜欢跟我们交流他的思想,他还经常让我们写交流心得体会,虽然我们有时候不想写心得体会,但是真正好好静下心来写写心得体会,比起用这段时间在实验室里瞎忙活,要受用的多。 今天导师教导我们说,他中学的时候,一位老师每天都会给他们讲一句话:同学们,努力吧,老天不会亏待你。他经过这么多年的体会,觉得这句话虽然很朴实,但是非常受用。导师跟我们提起这个,是希望我们自己能够抓紧时间做科研,因为科研毕竟是自己的事情,要好好想想自己的未来,无论将来是想搞科研还是不想搞科研,首先都要面临毕业,要毕业,就要好好做好科研工作,勤奋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 其实导师说的道理我们都明白,从小到大一直被教导要勤奋刻苦。勤奋也是一种好习惯,勤奋刻苦是任何人想做就能做到的,而往往只有少数人做到了,并且往往是这少数人最后成为社会的精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往往当外界的压力不强的时候,自己的约束力也比较差,就会懒散。所以,上属对下属往往是通过催促和督促来让下属干更多的活儿,在企业是这样,搞科研也是这样的。催促和督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限定工作时间,另外一种是限定工作量。我周围的很多导师往往喜欢用第一种方式来督促学生,例如上班打卡,限定工作时间,对时间管理得很严格。其实,这种方式是很不科学的,很多学生看似是一天到晚呆在实验室里,很勤奋,但是可能是在实验室里磨洋工不务正业,结果过了好几个月,也出不来很多成果。前几天跟其他一个实验室两个小师弟聊天,他们说,他们导师终于觉悟了,终于发现对时间的约束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于是改为以工作量来作为考核指标了,不再对学生的时间限定很死。学生们很高兴,因为他们的时间可以安排地更自由一些,例如白天的时候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出去办,为了完成规定的工作量,晚上和周末再好好加班。 不过,关键还是看自己的约束力,别人的催促毕竟是外因。我做科研的一个体会是,往往自己主动去做一件事情的效率比起被动做事情效率要高很多,所以还是要养成主动做事的习惯,不要总等着导师催促。 导师今天还给我们讲到了一个现象的内涵和外延。导师所说的一个现象的内涵指的是这个现象的机理;外延是指和这个现象相关的其他现象。导师说,做科研,对外延的理解是很重要的。例如我们实验室有的同学做一种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那么他应该想想这个课题的外延,就是做这种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的这套理论和方法是否可以运用在其他类似生物质资源上,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举一反三,那么这个人不仅仅是这个小小的课题的专家,他拥有的是一个平台,有了平台,就可以做很多其他类似的科研工作。导师是希望我们平时多去思考一些问题,并且要多读一些看似无关却相关的文献,才能够开拓自己的科研思路。 还有,以前他经常教导我们看问题要善于联想,例如看到一张白纸,我们做生物质资源的人应该看到的不仅仅是白纸,而是要看到纤维素;再例如,看到一个矿泉水瓶子,要联想到是否能够用秸秆等纤维素类生物质资源来生产这种矿泉水瓶子的材料。 最后他又谈到这种思考也是要勤奋刻苦才行,只有在科研上勤奋刻苦,才能够经常去这样思考。导师说得很对,我虽然平时很爱思考,但是我心思不在科研的时候,就很少有科研思路;而当我把心思用在科研的时候,思路会清晰多了。 今天中午我们实验室好多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谈论起饭桌上的饭菜,就联想到我们课题组做的东西,并且还在分析一些饮食现象的机理。有位同学开玩笑地说:导师如果听到我们的谈论会高兴死的,他就希望我们能够经常这样。 以前的几篇和导师教导相关博文 我的导师一个思维活跃的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4609 科学研究,往往不会太完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6051 要想获得先要付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4596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6204 次阅读|8 个评论
试答湖南大学学生的物理问题
热度 1 yunping 2009-1-13 12:14
最近湖南大学刘全慧教授在他的博文 《 学一回苏格拉底如何? 》 中列举了他的学生提出的九个物理问题。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下面我试着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 1,陈 珉:光子是不带电的。经过磁场而不受影响。但是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经过另一个磁场是要受到影响的。矛盾吗? 在介质(包括真空)都是线性的前提下,两个磁场的总能量可以写成 中间的交叉项就是两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磁场之间相乘是两矢量点乘),如果两个磁场都是静磁场,这一项是存在的;如果其中之一是静磁场,另一个是交变场(光是交变场),那么交叉项的时间平均值就是零,这项没有,所以没有相互作用。 在介质存在非线性的前提下,任何磁场(包括交变的和静磁场)之间都可以有交叉项,光子要受到静磁场影响。 2,游科华:光子会发生BEC吗? 单纯的光子不会发生BEC,因为光子最低能态的零频状态实际上不存在光子。 3,张 功: 连续意味着守恒。那时间到底连续吗?如果连续,那一定意味着什么东西守恒.什么东西在守恒? 严格说应该是连续对称性意味着守恒。时间是连续的,并且可以有时间平移对称性,那么就有能量守恒。这个问题如果再进一步问下去会成为哲学问题。 3,田新春: 电子自旋的问题,可以看作是波的一种类似于自旋的效应?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不太清楚,波的一种类似于自旋的效应不知是指什么样的效应。 在理论上,任何一个两态系统都可以等价为一个1/2自旋系统。反过来,一个1/2自旋系统也可等价为一个普通两态系统。 4,徐运耀:正电子与负电子湮灭后,场的能量积聚到光子吗? 应该是这样 5,俞先国: 电场可以定义场强,为什么不定义引力场强? 有定义引力场强 6,胡慧宁:请问电子的自旋磁矩之间会不会也有相互作用呢?如果有,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观测到? 自旋磁矩之间可以有电磁铁之间那种经典作用,还可以有交换相互作用。这些作用是形成铁磁体、反铁磁体原因。 7,郭勤振:我们知道传导电流有热效应;位移电流有没有热效应呢? 位移电流都是交变电场产生的,如果电容中的电介质中的偶极矩完全能够跟上交变电场的变化,即完全同步,那么就不会有能量损耗,也不会有热效应。但如此理想的电介质是不存在的,实际材料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滞后,这样就会有能量损耗,也会有热效应。另外,传导电流在超导体中没损耗,也就没有热效应。 8,王守强,在我们现在的知识基础上,我们认为电子是不可再分的,就像以前的人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一样;然而原子是有内部结构的,所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是否也会看到电子也有内部结构?现在有没有迹象表明电子也有内部结构? 原则上应该可分,但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有内部结构。这已经是个哲学问题了。 9,张 功:光电效应,用足够强的光线照射金属导线,将有非常多的光电子溢出。用某种手段将它们束缚在导线周围(非导体表面),再沿金属导线加外加电场,光电子将定向移动,好比金属导体穿着一件电子做成的衣服,且电子运动不再受金属阳离子干扰。如果这个实验能够成功,将可能替代超导的研究,似乎超导研究也就是希望超导材料中(用金属比方说)做无规则运动的金属阳离子安静下来,从而不阻碍电子在它们中间穿行。 如果用绝缘材料把外面的电子和导线隔开,导线上加电场就无法使这些电子运动。如果只通过加静电场的方法束缚外面电子,那么电子密度一定是随离表面的距离增加迅速降低,也就是说电子还是在表面。 超导不是指超导材料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阳离子安静下来。超导采用大禹治水,不是堵而是疏的办法。超导情况下,不是不让阳离子动,而是让它们尽管动,动得比原来还厉害。但有一点要求,你动过后要保持原来状态,不要偷吃我载流子的能量。
个人分类: 科普|14885 次阅读|11 个评论
学生阿霍打来电话
张三火 2009-1-8 20:57
今天,现已经毕业的学生——阿霍,给我打来了电话。 阿霍说:师父啊(他说小时候看武侠小说看多了,觉得叫我老师不如称师父亲切,所以一直这么叫着)!我现在遇到人生中的关键大事了。 ——原来,他恋爱了! 我说:这是好事啊!对一个年轻人来讲,再正常不过了,为你高兴! 阿霍告诉我,他爱上了一个经历坎坷的山东女孩儿。他们的爱情与所有人的都不同。他要用生命去爱惜、照顾这个女孩儿,给她安慰、依靠和最可贵的真诚爱情! 我了解阿霍。在遇到这爱情之前,他已经虔诚信佛四年(皈依佛门)。现在,他要放弃做和尚的打算,决定做一次花“和尚”了。我知道他的善心是要体现在对恋人的救赎上,他希望自己有限的生命能够时刻呵护那个受伤的林儿,让她的人生不再灰暗和凄怆。 他说他现在很好,活的非常有意义,感觉到短暂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满幸福和希望! 我为阿霍高兴!为听到他的消息而欣慰!为他的存在而感恩!更为他的爱情祝福! 阿霍,2002级男生,在大二时患上恶性淋巴肿瘤,已有五年病史。是中医药的强大威力让他至今还快乐的活在人间,感受人间的至爱真情! 与阿霍相关的博文,请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ff308010099e0.html
个人分类: 教与学|4481 次阅读|6 个评论
学生如何调动自己的科研积极性
邵宇飞 2009-1-7 13:44
看到热贴《导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8759 ,顿时气血上涌,本欲留言几句,又恐言简意难尽,遂及时跟进,做跟风贴一篇。 《 导师 》一文分析地很到位,论述地很准确,道出了我等百姓的心声。不恰当地说,就像和美国搞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头等大事一样,和导师搞好关系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中之重(热恋中人除外)。老实说,当老板大发雷霆的时候,没几个学生能做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除非你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真理站在你的那一边,或者你刚被另一个更大的老板很狠的训过。 但是有一点我等百姓也要清楚,《导师》一文虽精彩,但其实在导师那里起不了什么作用,毕竟再精彩的论文距离实际应用也还很遥远。毕竟,导师们已经修炼了很多年,武功、套路、指点弟子的习惯等等早已成定式。喜欢与学生沟通的导师,看了《导师》一文可能会更加注意和学生沟通;不喜欢和学生沟通的导师,看了《导师》一文,如同没看(或者根本就没想看)。要说关心学生感情问题,那导师就更谨慎了。现在的学生,敢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的,是越来越多了。 所以,还是自己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吧(比如每天拿个一根小树条,早晚猛抽自己几下)。基本上可以先考虑自己是不是想干科研这一行(其实某自己也在掂量)。这个想是应该综合了兴趣、能力和各种必要因素之后的决定吧?如果决定了要走这条路了 , 那就不要太过在乎老板了。老板平易近人,学识渊博,人脉广达,器利钱多,那当然好了(很多学生的梦想啊);老板帮规严酷,只给一根打狗棒让你自己四处讨饭,那日子也得过 。 但是有的时候,学生和导师之间在一些细节上沟通起来确实不顺利。因为将军不一定亲临现场,可能对前线的战况不如士兵了解 , 而又要让士兵按照他的计划冲杀,结果造成战况不利;或者士兵战斗力不行,柏林在即,就是拿不下来。无论是哪一种原因,仗打得不顺利,谁都不痛快。没有达到导师的要求,导师就会对学生不满,也可能不再信任学生 。 这个时候,要顶住。如果和导师的观点不一致,甚至争得面红耳赤,那么可以先退出来,把问题先放一放。等自己真的平静了,没有主观情绪了,再一句一句地分析导师的话。不要计较导师气头上说的一些恶毒言语,仔细想导师到底想说什么,为什么会不同意自己的观点。大多时候 , 导师的话是还是对的(有时候我也很恼火这一点)。如果发现自己的确委屈,导师的确说得不对,那么就应该和导师谈,真诚得谈,勇敢地谈,礼貌地谈,策略地谈,带着必死的信念去谈。有困难要谈,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谈。 如果不断地遭到导师的无情打击,那么首先应该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确定自己的路线不动摇吗?如果是,就不要迁就导师,更不要迁就自己。但是,还是那句话,导师多半是对的,不能拍拍脑袋就否定导师。 说了半天 , 怎样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呢?怎样在导师的重重压力下,在父母期盼的眼光中,在外人不解的嘲笑里,在(男)女友不满的争吵下,在硕博文凭满天飞的21世纪里,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呢? 可以问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如果确实想从事这一行,那就不要太在乎外在的因素,包括导师。最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于这个职业本身,而不是导师。从导师那里得到的,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都是收获。把导师看作第一个领路人,第一个对手。让对这个职业的热情引领自己前进。 当然,一个人的战斗固然精彩,但也悲壮。四海之内,总有知音。往往同行者的声音,更能坚定自己的信念,点燃自己的热情 。 当遭遇导师的厉雨凄风,当自己愤懑难平,就问自己对科研是否还有热情 。 如果有,哪怕已如渐息的烛火,那也要让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不要等导师来调动 。
个人分类: 工作|3717 次阅读|3 个评论
导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二)
cutefay 2009-1-5 23:14
上一篇阐述了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会影响学生的科研积极性,这一篇来阐述如何让学生主动做事。 在实验室中,往往学生都是被动做事,都是导师催着自己做什么就去做,整天处于一种被催的状态。人在被催着做事的时候,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很多学生都觉得读研真累,我觉得往往不是体力上的累,而是心理上的累,心理压力很大。心理压力大来自四方面的原因:1、毕业压力。有的课题组毕业要求比较高,达不到要求就毕不了业。2、就业压力,毕业了,工作很难找。3、经济压力。很多博士都老大不小了,拖家带口的,每个月指着一点研究生补助生活,会很有压力。4、多任务并行以及被催干活的压力。其中的第四条就是本篇中要论述的重点。 当一个人处于多任务并行的时候,心理总会觉得装了很多事情,即使什么也不做,光心里装着这些事情,就会觉得压力大,从而觉得累。而当一个人被催干活的时候,即使活儿不重,也是会觉得心理压力大。现在研究生在实验室里,除了自己的主课题之外,往往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例如做横向的项目、帮导师写书、审稿,还有实验室管理,购买仪器,报账等等。我觉得,在学生期间如果能够做这样的一些事情,是对研究生能力的锻炼,会对以后工作也有很大帮助的。不过我觉得要适量做,做得太多了会影响到自己的主课题的。这些事情往往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而正是因为事情琐碎,并且往往很多琐碎的事情赶在一块儿,才让人觉得心理压力大。有时候当心理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什么也不想干了的想法。我在博文有时候人觉得累是因为杂事多(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7713 )里面有阐述这个问题。而往往这些杂活儿截止日期比较紧,导师会催着干,那更加重了心理负担。11月底的时候,我导师有一次批评我们那段时间都不怎么做实验,其实我们是有苦说不出,那段时间导师布置我们每个人写书,任务很紧,月底要交,每个人心里都在想着赶紧写完,都没有做实验的心情。而那段时间一过,大家自然开始在实验室里忙忙碌碌地做起实验了,根本不用催。 而同一件事情如果是主动去做,而不是被动去做,那么创造力会更强。之前我在主动做事与被动做事的差别(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3140 )中有说明。我觉得,如果导师能够让学生对他有一种感激的心情的话,学生做事会主动很多。 举个例子,其实今天发这篇博文是有感而发的。今天通过一件事情,我觉得导师特别能够理解我,他知道我平时会在所里组织很多文体活动,他不单没有反对,反而还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一点是绝大多数导师做不到的。导师知道我不是一个未来会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如果要从事非科研的工作,组织所里的很多活动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利,所以他很开明地让我在科研之余去从事一些我喜欢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非常感激我的导师,觉得导师布置给我的任务,我一定要好好地完成。于是下午的时候我浑身很有动力,就在两个小时内把之前导师布置的但是拖拉了很久都没完成的一个任务给完成了。真是亲身感受到了主动做事所蕴含的高效。为了让导师能够继续支持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的。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6875 次阅读|4 个评论
导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一)——沟通问题
cutefay 2009-1-5 22:43
导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呢?我想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分两部分阐述,一部分是沟通问题,另一部分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由于篇幅较长,本篇先阐述沟通问题。 现在很多课题组导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如同老板跟员工的关系。往往是导师有导师的想法,学生有学生的想法。导师往往不能理解学生为什么不按照他说的做,而学生有时候则觉得导师对自己的有些要求是自己不喜欢的。感觉导师和学生之间总存在着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鸿沟,阻碍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好好工作。如何能够让导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消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导师跟学生之间的鸿沟,往往是由于沟通不足引起的。导师有时候不会去主动询问学生心里真正所想,而学生往往又害怕跟导师沟通。导师不主动询问学生真正所想可能是因为导师觉得自己的话权威性很高,学生就应该照着做;而学生不敢主动跟导师沟通,则往往是因为学生怕导师,怕被导师批评。正是因为沟通不足,所以学生和导师之间往往不能相互理解,这种现象会阻碍课题组的发展。 元旦期间,我们有几个朋友一起聚会,其中有几个是研究生,在聚会的时候,就谈论到导师和学生的关系的问题。有一个女孩子,她很诚恳地向我们其他人征求意见,该怎么样跟导师相处。她是一个内心非常细腻的女孩,所以经常会去猜测揣摩别人的心。她说,她很害怕跟导师沟通,因为她想象不出来导师对她会是一种什么态度,她总希望能够在导师面前表现得很好,所以才会很在乎导师会怎么看她。尤其是当做课题的时候有和导师不一致的想法的时候,她更不知道怎么跟导师沟通。导师让她做一个课题,她很不想做,但又不知道要不要告诉老师她的想法,如果告诉的话该怎么跟导师说。 像她这样的情况是研究生经常遇到的,学生往往都很在乎自己在导师心中的形象,怕导师对自己印象不好。所以,很多话都不敢跟导师说。我想,如果她如果继续勉强地不情愿地继续做这个课题的话,可能最后会做不好,并且,会让她一直很痛苦。如果她能够跟导师很好地沟通,那么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导师会给她换一个她喜欢的课题;另外一种情况是导师明白了她的难处之后,会给她这个课题更多的指导和建议,让她继续做这个课题会更顺利。无论那种情况对她都是有利的。 可能有的人会说,那么问题是出在学生身上了,只要学生跟导师多沟通就行了。但是,如果一个导师跟学生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多向我汇报工作,多跟我沟通和交流。那么,学生真的会主动地沟通和交流么?如果以前不会,那么现在还是不会的。 这是因为,学生还是畏惧导师的。这种畏惧来自两个方面: 1、学生怕跟导师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导师会批评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所以,还不如尽量少跟导师沟通,还减少挨骂的次数。尤其是面对比较喜欢批评人的导师,更是如此。 2、学生心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毕业是导师说了算,万一不小心得罪了导师,那以后毕业就困难了。 所以,我觉得导师在跟学生交流的时候,即使学生表现很不好,也不要劈头盖脸地骂他,骂了一次之后,下次再也不敢找导师了。而是应该多用一种理解式的沟通的办法。因为现在学生都是成年人,都是能够明白道理的。 当导师能够心平气和地跟学生交流的时候,学生就会乐意跟导师沟通自己科研中的问题,当课题遇到问题的时候,导师和学生之间对课题的探讨会让学生很快地从课题的迷茫中走出来,寻找到新的思路。 而如果当学生某段时间表现不好,我觉得导师如果跟学生好好交流,先听听学生的心声,为什么会表现不好,如果学生是因为最近遇到生活或者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而表现不好的话,导师应该多安慰和鼓励。这样,学生会非常感激导师,当个人问题解决之后,一般情况下都会非常努力地工作的。而如果是学生某段时间懒惰而表现不好,导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列个计划,然后告诉他,这是你自己列的计划,自己要照着完成。因为学生是很在乎自己在导师心中的形象的,所以,当导师给自己一个可以弥补的机会,那么一定会好好表现来让导师另眼相看的。 最后,我觉得作为学生,也应该主动想办法建立起跟导师的这种友好的沟通关系。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地找老师沟通自己的情况,导师是非常乐意接受的。即使是很严厉的导师,也会慢慢和蔼起来的。我以前也很怕跟导师沟通(其实现在还是有点怕),正因为怕沟通,所以当课题遇到问题的时候,经常自己迷茫很长时间而还是找不到出路。后来,自己尝试着主动跟导师沟通自己的课题,甚至是自己的生活问题,发现导师其实是很乐意跟我沟通的,并且,我越是主动找他沟通,他的态度越和蔼,越是能够给我提出很多好的建议。这样,我做科研就更有动力了。 我的导师是一位非常好的导师,他身上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以前他很少跟我们主动交流他的一些想法,最近几个月他跟我们交流比较多,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对导师以及课题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科研思路也清晰很多。双方的这种有效沟通让我们学生们更加佩服导师,也会不自觉地向导师学习。在这里,通过科学网向我的导师表示敬意。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8335 次阅读|7 个评论
有时候人觉得累是因为杂事多
cutefay 2008-12-30 15:08
有时候人们做事情会感觉很累,而当人们感觉很累的时候,通常不是真的活儿多得忙不完,而是因为事情太杂。 当短时间内要做的事情的数量比较多,并且内容比较杂的时候,人要不停地从一个工作状态切换到另一个工作状态,人切换状态犹如工厂中机器换线一样,总要有个适应状态。如果人换线频繁,那么会在心理上感到疲惫。另外,很多事情并不是可以随着自己的时间和状态自由安排,而是必须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被约束得很死,让人觉得没有自由的空间,这种感觉也会让人心情疲惫。并且,事情多还必须记下来,记在本子上还好一些,如果总是记在心里的话会加重记忆的负担,也会造成心理疲劳。还有,杂事往往都是很枯燥无聊的,做多了就自然会感觉很没劲,从而又造成了心力疲惫。当学生还好一些,自由时间多一些,而如果工作了,这种情况可能会经常发生。所以,很多人上班了之后觉得比做学生还累,尽管上班一天只要工作七八个小时,而当学生经常是早出晚归泡在实验室。 总之,我觉得很多人感觉累,是心累带动了身体的累。 遇到这种事情,我觉得一方面是自己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好时间,这样做事情就会从容不迫,会在心理上放轻松一些;另一方面,要随时随地享受生活,经常给自己找点娱乐调节气氛。例如,如果在工作之余上网看看QQ群里的一些好玩的笑话,博客上的一些不错的文章,或者,在跟同学同事交流工作之余说个小笑话轻松一下,随时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做事情就不会感到那么累了。
个人分类: 书评影评|6523 次阅读|5 个评论
很认真地开博了!
pony911 2008-12-8 10:31
工作中,生活中,天天都在与同学们交流。但是很多时候,只是一对一的交流,有些很共性的东西,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让大家一起了解。于是决定在自己最喜欢的科学网中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让大家有一个共享、交流成长感受的环境。
个人分类: 交流|1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学生人数看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土壤科学的例子)
shanggv 2008-11-27 12:39
在网上搜索文献,无意中搜到 A. E. Hartemink, A. McBratney and B. Minasny 等几位著名土壤科学家发表在《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的一篇名为《 Trends in soil science education: Looking beyo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的文章。 他们将调查问卷发到了 43 位在欧洲,北美,南美,非洲,大洋洲的同事那,统计 1980 年到 2005 年学生人数的变化。我比较奇怪,为什么唯独没有给亚洲的同事发问卷,是不是亚洲的土壤科学教育(或者土壤科学研究本身)不值得一提?应该不是。日本是经费投入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经费在 2004 年增加了 16% 。南京土壤所参加了 global soil map 的计划( http://www.globalsoilmap.net/ )。 2009 年 8 月的 IUSS ( International Union of Soil Sience )的 Pedometrics 会议也将在北京举行( http://soil.cau.edu.cn/pm2009 / )。 之前,土壤科学学生人数的下降及其原因已受到该学科共同体的关注,但从未定量化。 下面是他们调查到的一些学生人数的变化: 注:从 1992 年到 2004 年北美的研究生减少了 63% 注: 看来女研究生人数的上升不单是中国有的现象。 文章说,女生开始对自然科学(数理化)感兴趣了(不只是土壤科学),会读书,而男生更可能在高中或大学一年级fail。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土壤科学对女生吸引力更大了。现在,科研领域仍然是男人为主。 students are attracted by the vigorousness and chirpiness of a subject (some may call it sexiness ) and the possibility of getting a position (perhaps even well paid) after a university degree has been obtained. 注:外国学生比例也下降了,中国学生留学的也就少了。有的学校甚至不招外国的研究生,除非特别优秀的 。 注:上课的学生多了(并不是学生要上的课多了)。 注:悉尼大学牛人多,学生也多罗。 注:荷兰的学生也在减少 文章指出:如果假定学生总数不变,那么以上数据说明了土壤科学的衰落。其他学科如 地质学、地理学、 weed science 、化学、物理 等也有衰落现象 (Baveye et al. 2006 , Nature, December 1, 2005) 。而 信息科学、医学、计算机科学 的学生增长教多, 工程学、数学、物理学(前面讲的是物理的 pHD, 这里大概指总数) 的 学生稍有增加。然后分析了土壤科学衰落的原因。内部原因是土壤科学与农业在多数国家联系紧密,而发达国家对农业的兴趣减少了。土壤学缺乏应对新挑战的能 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有高中教育体系与大学教学的衔接存在问题,高中老师对物理地理学不感冒等。虽然从业人员少了, 土壤科学的论文数目从 1994 年到 2006 年翻了一倍。 注:男女各半边天啦。 注: 外国留学生越来越不受欢迎。 注:学科的老化伴随着从业人员的老化。土壤科学需要年轻人。 The soil science community should be worried by the declining numbers of soil science students (McBratney 2006). The most difficult task ahead is not to convince policy makers and land users on the need for adequate and up-to-date soil information but to make sure that there are enough young soil scientists equipped with the latest techniques and insights to address future issues . Convincing students that soil science is a valuable study 论文原文链接 http://proquest.umi.com/pqdlink?Ver=1Exp=11-25-2013FMT=7DID=1469214041RQT=309
个人分类: 地球系统科学|5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知识触动心灵
热度 2 qhliu 2008-11-19 11:06
作为一位大学教师,我常困惑和不安的是,一些学生对知识没有感觉。空空的头脑进校,四年后茫然地进入社会。爱因斯坦五岁开始就对罗盘痴迷不已,为什么现在很多翩翩少年进入大学时还没有自己的兴奋点 ? 彭桓武 先生说过,如果一个人有创造力,中学时就会体现出来。如果大学二年级末还没有开窍,基本上这个学生就很难成材。 2006 年,我给湖南大学的学生有个一个讲座,提出 每个大学生在学校时应该发现、培养、加强自己的兴奋点 。而如果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对知识的兴奋点,那么每位大学生就会是一个发电机,才会有创造力。 那么当知识触动你的时候,你都会有哪些反应呢?以下是一些典型症侯。 失眠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过不少良材。在我的课题组里面,总有一些低年级的本科生。记得有一次,我给课题组的学生讲一篇温度涨落的文章,讲完后我说这里面有个问题可以研究。只有一位本科生受到触动,夜不能寐, 在电脑上彻夜工作。第二天早晨就交给我一些结果,说他算出来了。我一看,符合我的预期,后来稍加完善,结果就发表了。课题组里面的有的学生由于晚上听课累了,睡觉反而很沉。 我在念研究生时,有天晚上睡下后突然想到,球面上的任何函数都可以用球谐函数展开,那么为什么这些函数的倒数不可以?到凌晨两点也没有睡着,只有起床夜游,夜风一吹,问题得解:原来这些函数会有奇点,本质上不能定义在球面上。 触电感 高考前后,邻居一位同龄的伙伴拿了一份《中学生数理化》之类的小报来我家玩。我读到一个小故事。说平面上有不相交且半径不等的三个圆,证明它们两两外公切线相交于一条直线。当这道证明题交给一位数学家时,他说这很容易。无非说三个球上下各用一块平面覆盖,那么这两个平面必定相交,而交线就就是那条直线(注释1)。一个平面几何问题在三维空间看竟然如此平庸。太神奇了!我当时就有一种触电的感觉。一遍过后,终生难忘。我去年在伦敦数学会和英国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一个会议上有一个报告,讲的就是将曲面嵌到三维平直空间中以后量子力学的动量描述问题。 沉醉 求学过程中,我遇到过数位良师。中学时的一位语文教师 孙贤统 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讲课尤其是古文时常进入忘情的境界。记得他讲《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一段时,宠辱偕忘,幻化其中。当讲到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时,已经挽袖伸臂,手执酒盅,一副醉不胜醉的样子。作为学生,我体会到了知识醉人的馥郁。 纠结 学量子力学。感觉自旋单态中的电子在自己绕自己反转,怎么也不懂。陷入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纠结,不啻于和恋人之间的相处。这个问题纠缠我很多年。我在读研究生时,师 从赵祖森 教授学习粒子物理,而郑州大学物理系的资料室在全国的大学物理系中从藏书和管理都是一流的。资料室里中外量子力学教科书不下五十种,我几乎都翻过。才发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有现存的答案。很多问题的答案要在读了许多书对量子力学整体有了深入的理解之后,慢慢的化解掉。如果今天有学生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这样回答它,从本质上讲,自旋是一个内禀性质,不能试图从实空间中的图象去理解它,两个电子不可分辨性一定导致自旋单态。这一事实从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看没有更深入的物理原因,但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认为这是一种统计的关联。 纠结是对某个知识点有感触的重要情感。爱因斯坦,杨振宁等很多人为一些知识点纠结了一辈子,最后深入下去而创造了历史。 朝闻道,夕死可矣感 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到爱因斯坦固体的热容量理论时汗毛直竖,毛骨悚然。爱氏寥寥数行就把固体的热容量的主要特征描绘得 须发毕现 实在叹为观止。不知道爱氏当年成文时是否也是天雨粟,鬼夜哭。后来读到一点物理学史,了解到当时统计物理创始人 Boltzmann 认为他的理论只能用于流体,也不以为能应用于定域系。更觉爱因斯坦不是凡人。 写给大学生的话 仅仅勤奋是不够的 ! 勤奋只能导致量的增加,不能保证以上症候的出现。大学课程很多,不可能全部掌握。不是特别有兴趣很多课程听一听就够了, 60 分万岁可矣。一旦有了兴奋点,一门课程的内容也不必全部掌握。 如果教材写得不清楚甚至错误,而老师也就讲不清楚甚至跟着讲错,错不在书本,而在 任课 老师。以前有个说法认为要 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这只强调了量的不同,是不够的。现在情况很复杂,很多教师写论文评职称的行当和自己所上的课程相距很远,所以我觉得 老师可以只有一碗水,但是一定要是活水 。 如果教授的知识是死水,建议最好放手让学生自学。 如果自觉没有什么创造力,应该从慢慢发现、培养和加强自己对知识的兴奋点开始。对于 ( 应用 ) 物理系的学生来说,有一条捷径。掌握好了,养家糊口就不会有问题,有点创造也是不难的事。 这捷径有三步。先要学好高数,普物,英文和计算机这些基础课;然后学透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电动力学三门课之一;再掌握好一门感兴趣的专业课。 什么叫学好 ? 保证今后用的时候翻翻书能找到地方, 考试平均在 75 分以上。什么叫学透 ? 拿同一门课的中外两门难易程度相当的教科书能较快的将后面的任何习题解出来。什么叫掌握 ? 就是翻翻书,能作书上所有的习题。 知识每天都这样面对你,你不能视而不见啊。 摄于维也纳 Schnbrunn Palace前。 注释 1 :后来在网络上查到,这是其实还是一个很有名的定理: Monge's Circle Theorem , 见: http://mathworld.wolfram.com/MongesCircleTheorem.html ;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ge's_theorem
个人分类: 大学教育|11057 次阅读|24 个评论
为什么要跳楼??
mqjiang 2008-11-15 10:01
【新民网商业报道】14日下午,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车险意健险理赔部副经理王令亚向新民网记者表示,该四位女学生家长可获得的赔死亡保险上限仅为1万元,而非之前所述的2万元。 王令亚称,将上海商学院4位死亡女生的相关资料输入数据后发现,上海商学院为这四位女生的学平险保费仅为1万元。而对于为何之前查询数据为2万元,平安保险表示,具体原因还在查询,可能是因为学校为每一届学生购买的保额不一样,有些学生购买的保额为2万,有些仅为1万元。(新民网 姜燕 孙宇星) 平安保险保单显示4身亡女生身份信息 最小19岁 【新民网独家报道】11月14日上午6时许,中山西路2271号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楼发生火灾,并有4名女生情急之下跳楼死亡。17时50分,新民网记者从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获悉了四名死亡女生的身份信息。 据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车险意健险理赔部赵小姐透露,保单上显示的这四名女生身份信息为:陈睿,女,1989年3月29日生;刘雯雯,女,1987年12月21日生;王佳燕,女,1988年1月3日生;张燕苹,女,1987年7月7日生。(新民网突发报道组) ============================================== 看完这个新闻,心里很不是滋味。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有些学校简直视学生如草芥,连工厂的产品都不如。学平险 仅为区区1-2万元,记得坐几个小时的市际公交,保险额都不止这些。学生可是要在学校3-4年啊,即使一年一保的话,也不该这么少。 保险有价,生命无价。更何况是4个花季少女,看着这些出生年月,想到她们的父母,就是一阵阵心痛。学校是否有义务和责任进行防火教育和消防培训呢?从网站的几幅图片,我发现其实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学校缺乏相关的培训,学生自身过渡紧张慌乱是这场悲剧的主要元凶。 下图是火灾之后的情形,可以看出6层楼的高度,跳下去必死无疑。心细可以发现,火灾宿舍的隔壁(红圈)丝毫无损,并还晒着衣服和被子。 下图是火灾发生时的图片,可以看到那间宿舍(黄圈)的衣服和被子当时就晒着,隔壁虽然熊熊大火,但是这间宿舍却是安全的。 进一步放大: 再放大: 薄薄的一层墙壁,完全可以阳台撤到安全的隔壁宿舍。为何选择了跳楼这种逃生方式??从下图看出,虽然有些突出,但是还不至于到过不去的程度。真是非常遗憾和可惜。 补充:本推断基于一个假定:4个女生是从阳台跳楼的。 【新民网独家报道】据网友披露,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宿舍火灾遇难女孩之一为21岁女大学生刘雯雯。新民网记者在其博客上了解到,火灾发生三天前,她还曾登陆过博客,当晚21时,她发表了生前最后一篇日志《其实很多女孩都不知道~(感动ing)》,在文章里,女孩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憧憬  在她的博客上,最后一个空间签名是期待第1000的到来,意思是,希望有一天,自己博客的浏览量能够突破1000。而现在她的愿望实现了,其博客浏览量已迅速突破2500,很多同学、网友通过留言等方式表达着自己对这位美丽女孩的悼念。还有同学送了天使翅膀给她,并祝她成为天使,一路走好。 死者的照片(张燕苹 未找到) 图为刘雯雯的博客 图为刘雯雯20岁生日时的照片,而再过一个多月,她将迎来今年的生日。 刘在宿舍内以门为背景拍的生活照。14日火灾发生时,正是由于这扇门不能打开,刘最终跳楼身亡。
个人分类: 席谈时事|5114 次阅读|13 个评论
学生杀老师是文明教育的悲剧(转帖)
flytosky 2008-11-2 10:33
这个金秋十月,至少有3名教师死在学生手里。10月4日,山西朔州23岁的教师郝旭东被学生李某捅死在教室;10月21日,浙江缙云31岁的女教师潘伟仙被学生丁某掐死在家访途中;10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43岁的教授程春明被本校学生付某用菜刀砍死在讲台上。   这些极端的个案令人震惊。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古人说师者如父母,今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种深厚的民族心理底蕴。虽然从法律上说杀任何人都是同等犯罪,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看,刀砍教师需要穿越更多的道德伦理的幽暗通道。尤其是政法大学学生的行凶,犯罪行为发生在法律的摇篮里,从根本上亵渎了法律的尊严,让人感慨不已。   应该说,这些具体的案件,每一个都有可能是偶然的意外事件,但是当这些意外事件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眼前时,我们不应该等闲视之。面对触目惊心的斑斑血痕,我们应该对社会的文明教育、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投以审慎的目光。   社会转型期的疼痛有些漫长,难免有人一直处在迷惘和混乱之中,弥漫出一股挥之不去的暴戾之气。在这股戾气之中,为了发泄一时之愤,有城管可以暴打小贩,列车员可以捆死乘客,腐败官员可以炸死情妇,外地青年可以冲进办公楼手刃民警,网民可以把别人的私生活翻个底朝天这些个案所传递的风气已经污染了校园,使祥和安宁的校园不时遭受血光之灾。这是我们首先必须正视的现实。   另一方面,人们期待着校园来承担文明教化的职责。校园里的血腥事件,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不可忽视。非法暴力是对文明教育的挑战,其本质是对公共正义不予信任,而采用私刑解决问题,也就是江湖中所谓的快意恩仇。这种事情发生在讲台上的教师身上,令人无比痛心;发生在一所政法大学里,更有一种讽刺的意味。因为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播下文明的种子。而法律对文明的贡献,就是要说服人们放弃私刑,信仰通过法律伸张的公共正义。   我们相信,这种悲剧发生之后,政法大学的师生,要比别人认识得更加深刻,也比别人更能感觉到文明建设责任的重大。   社会暴戾之气的解决,需要及时的沟通,耐心的说服,真诚的劝告,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社会机制。平等的权利意识,理性的法律程序,是这个社会机制的基础。在校园里,如果缺少温暖的师生关系,及时的心理疏通,厚重的文明传承,基本的法律观念,那就等于在不知不觉中,文明的土壤里埋下了邪恶的种子。   我们正致力于打造和谐社会,而只有法治的确立和文明教育的普及,才能最终终结动辄诉诸暴力的行为模式。本着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原则,在这些师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诱发了心中的恶魔,冲毁了文明教化的栅栏,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应该予以详尽的公布,认真的对待。任何模糊的解释,粗疏的处理,都与文明教化的理念相背离,可能成为另一次野蛮行为或近或远的诱因。   愿不幸的老师们在天堂里安息。愿师生们尽快恢复心灵的宁静。 转自红网论坛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1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愿我的学生能以天下人为师
李丕鹏 2008-10-23 00:23
时常能听到年轻同志介绍自己的老师:这是我们母校的老师,这是我们学院的老师,这是我的老师,这是我的亲老师 我有些能理解这种表达,但就是不知道哪些学生算我的亲学生。是我当过院、系领导、或者辅导员(班主任)的那些学生,还是我上过课的学生?是我指导毕业论文的学生,还是我名下的研究生??? 不过好在我从来没有听我的学生这样介绍过我或者叫过我亲老师。亲老师让人听起来很亲切,很暖人心,不过仔细想一想,有点幽默。好像也有不亲的老师,堂亲表亲或者后亲 我从来没有把学生按亲疏来分,因此也从来没有觉得谁是我的亲学生,谁不是我的亲学生。 我担任系、院领导的时候,我觉得系、院当时的所有学生都是我的学生;我担任硕士点和学科负责人的时候,所有本专业的研究生也都是我的学生。我不知道这些是不是我的亲学生 面对我的研究生,我更希望他们以天下人为师,而不光只有我这个老师。圣人有云:三人行必有吾师,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 一个小故事:我这个人对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都叫老师,但是在上研究生的时候,有次我叫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X老师,当时一位学兄批评我乱叫老师。我不理解,他正言道:不是教师,没有教过我们课,怎么能叫老师啊。我当时问他那应该叫什么啊,他老兄回答反正不能叫老师。 这位老兄现在位居领导学院岗位,不知道他后来有没有改变他的这一观点。 今天,认识一位很有名气比我略年长的教授,对方先称我为老师,我也当然叫其老师。觉得很亲切,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对彼此从事教育职业的共鸣和分享。当然这其中不存在学生与老师的关系 想到老师这个称谓,我又想起在南大和北大上学时候,有些老师,不论男女,都被称为先生;而有些老师,可能其名气更大,但只能称为老师。当然可能过了10多年20多年北大南大的这种先生已经快没有了。倒是近10多年来随处可见先生,难怪有人曾幽默的说现在的先生不是先生,只要是男的就是。现在的小姐也不是过去那尊贵小姐,倒成了不被很多年轻女性乐于接受的一个称谓 世事多变,不知道什么时候这老师的称谓也会有进一步的演绎 当然,不管怎么演变,我还是希望我的研究生学生在内心能以天下人为师,而不是眼里只有我这个老师因为世人教给你们的可能比我所能教给你的会更多更有益于你们人生的某些问题。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4835 次阅读|5 个评论
《一段学生创新的故事》
stoness 2008-10-19 22:31
多学与多想   高考是个万花筒,我就是从一个大综合筒里跳出来的,这或多或少的让我在各个领域都想游览一下,或是从爱因斯坦到巴基斯担,或是从圆锥曲线到过桥米线。所以在那个还能拿一本书到图书馆自习的历史中,喜欢带着《工科数学分析》到那里去攻克数学分析,好处之一就是图书馆并不囿于一门科学,数学架后是生物,生物后是物理都是我高中长学的,物理后是电子与计算机(不是哲学,它在楼下)我未来要学的。那数数之余我就向后走走怀怀旧,或再向后尝尝鲜。我想这时候不必追求专心,专心自然无它,不专心也不强求。而且有人说,创新就像做一盒巧克力糖,你永远不会知道里边要放什么。或许某天一不小心加入了一点他山的佐料,老树就开杨柳花。因此新可以缓称,但粮还是要积的。 惜时与钻研   学龄越大,学时越少,但总是要挤出点时间看看计算机,包括屏幕与书籍。听学长说,拿出在高三一半的努力就能把大学做得很好;又听学长说,学生与学生的不同就在晚上七点到十点。古之人不予欺也,更多的坚持与积累换来更多的机会与成果。在大二我幸运的得到了学院老师的指导,在博创NETARM3000实验台上进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实验,这些学习与实践潜移默化中指引了我的发展方向。 合作与立意   后来加入我校开发团队,如愿在ARM9小组里进行开发演练,并愉快的与计算机系、电信系同学合作。我们立足于国内计算机自动化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抓住特定市场的嵌入式设备空缺进行项目开发。尽管这个项目设计应用面专一,然而基于以下调查的事实,使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现有技术设备的理念及使用已令用户感到繁琐与厌倦,新的设备还没有研发人员设计,而我们已想到从设备的速度及效果用户最关心的方面进行大幅改进的创意。我们坚定地从软硬两方面进行改进,每加入一点新鲜的元素,就让设计与产品进了一大步。 准备与挑战   算下来,从思想雏形开始,我们已经在ARM9、WindowsCE和行业技术上面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技术积累,这些积累包括了将原有的使用单片机的检测仪转变为使用ARM9作为处理核心,并在ARM9之上移植了WindowsCE操作系统。这次的转变使得该类仪器实现了一体化控制,减小了内部交换数据的时间,为系统的高速化做好了最初的准备。但是这个项目最后的实现却是很尴尬,因为系统很不稳定。因此,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讨论和调研的基础上,在仪器中加入了CPLD(复杂逻辑控制电路),进一步减少了内部通信时间,而且由于CPLD的集成度高,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改善。这两次技术上的飞跃一晃眼就过去了一年多,也使得我们开始尝试改变以前的手动操纵方式,通过自动方式将以前用户四个小时才能够完成的作业缩短到一个小时完成。这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因为在该作业领域并没有出现这种操纵方式,而且在技术实现的难度上我们也没有充分估计,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跌跌撞撞,耗费了又是一年的时间,我们才能够勉强将自动操纵技术付诸实践。痛苦的过程我们仍然记忆犹新,我们经常为了一个问题苦恼一个多月;但是当我们最终攻克难关时,任凭曾经的苦恼只来点缀我们现在的激动与欣喜。这个仪器在实际环境中使用的时候,用户非常高兴,短短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以前4个多小时才能够完成的事情,而且作业精度并没有降低,这在以前是很渴望、又确实很难想象的事情。 再创与再新   尽管我们的创新结果得到实践认可,但是我们相信创新无界,再创再新,常创常新。经进一步调查发现,目前作业使用的自动仪器都是采用单通道或者双通道的结构,对于更一般的作业需要反复测量,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同样令人厌烦,而且还会影响采样的精度。于是我们便开始构思是否能够改变这种局面,一次性将全部作业项目完成呢?于是,在07年4月的时候这个思路开始构思了。经过一个月的讨论和验证,并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设想和解决,在5月份的时候便正式开始了。   5月份的时候主要是对原理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并且由于这个项目要参加湖北省的挑战杯,所以我们也着手准备文档等东西。到六月的时候我们参加了湖北省的挑战杯,并获得了特等奖,于是,我们拿到了参加全国比赛的入场券。然而,痛苦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花了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准备全国挑战杯的材料后,项目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当然,这个项目中,并不只是我们四个人,还有很多其他的人也在项目组中,他们是这个项目的中坚力量。从六月份到十一月份我们进行了漫长而痛苦的研发过程,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往往一个问题会让我们烦扰二周以上。而我们宁忘记暑假,也要琢磨怎么能够将原理样机做出来。为了保证实验方便,我们暑假都是在合作研究所的一间小实验室里面完成的,和所里的人一起吃饭,一起工作,每天十四个小时,痛并快乐着。 尾声与新生   我们最终的系统成功完成了,完成在众多各领域学者的审视与评判中,完成在建筑业使用者的期待与反馈中,也完成在我们全组所有组员的智慧与坚持中。本系统在技术上受到学者认可,在使用上得到用户好评,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设计与实践创新成果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双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取得了成果,但仍要继续。纵然曾遇到太多的挫折,却坚定前进。今年的成果谨献今昔的尾声,明朝的步履要付诸未来的行程。创造之旅没有至善与结束,创新之根深则创新之果盛。故事继续着多学多思的积累,让千红万紫安排着,静待春雷又一声。 2007-12-11 (附:本文应学院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要请而作【有删改】,我将其与队友小朱同学选段合并,收录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第七次代表大会文献》中。文章小结了我在本科中体会创新的过程,虽不敢狂言何谓创新,但至少作为学生有去寻找和体验它的权利与激情。而文中提到的研究成果获最终获得全国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个人分类: 读思笔记|3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复我的一位迷茫学生
陈中红 2008-10-17 17:52
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处境和心情,我想这与学习环境有关。现在青岛校区的学习环境确实很差,如果自己不能很好把握自己,很可能随波逐流,对大多数人都是如此。要改变自己的状况,让自己与众不同从而脱颖而出,需要自己付出别人更多。首先要有理想或目标,接着为它而奋斗,这样你的生活才显得充实,以后也没有遗憾。 北京的学习环境与我们学校差别很大。我现在在北京就感觉到这里浓郁的学习气氛。因此,你应该时刻意识到北京学生的学习精神。时间确实过得很快,转瞬即逝! 找女朋友也很不错,让她支持你的学习,时刻勉励你,激励你,成为你学习的动力,不要把太多时间花在玩上,否则就得不偿失啦。其它我就不多说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宰相?小女孩?
maxiaorong 2008-10-16 21:22
那个时候你要冲宰相啊,明明就是小女孩。 这是昨天晚上聊Q时,以前的一个学生对我说的话。 五味杂陈,什么感觉都有了。那个时候给他们当老师可累了,像保姆一样,现在居然说我是小女孩充宰相? 也许他们现在长大了,开始觉得那个时候的我像个小女孩了。 在操场上开会或是做操的时候,会有别的老师站在我身边,却还问我们班的学生:你们班主任来了没有?无语 好友说我圆圆的脸不显老。其实,就在前不久,有女孩子猜我二十出头,也有二十岁的男生叫我阿姨(不知道那个男生是怎么看人的!)呵呵,好笑。 年轻当然是好事。因为学生们喜欢年轻的老师,所以我和他们相处得还不错。 毕业的时候刚21岁,去当一群十六七岁高中生的班主任,那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先是民主加集中式半哄骗半强制地制定班纪班规,然后组织班会,民主选举,自习课搞点活动,把自已的课外书拿到教室去分给大家看,还借学英语之便去多媒体教室看原声电影当然,这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给他们的奖励,我可不敢误人子弟:) 那是一段值得怀念的日子,回忆起来只觉得辛苦是肯定的,但总是兴奋更胜一筹。 乱七八糟说了几句,呵呵,发现镜子里的我,在笑,在微笑:)
个人分类: 感触|1925 次阅读|3 个评论
接着写我的学生和我
maxiaorong 2008-10-1 22:38
国庆大假回到家里,成天围着家里的狗狗猫猫打转,不像在学校那样成天守着电脑。刚才上来瞅瞅,发现了学生的留言,不自觉地笑出声来。 到现在我还记得今年教师节早上,在睡梦中看到的那条短信老师节日快乐,所带来的震撼。头天晚上,我和室友还在商量着第二天给导师送礼物的事情,说真的,我确确实实地忘记了我曾经也有资格过这个节日。第二天大清早一位同学给我发来短信的时候,我从睡梦中猛然清醒过来,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不知不觉中,我离开讲台已经两年了。也许,他们将同时兼任我的开门弟子兼关门弟子了。 回想起曾经一起度过的那几年,倒觉得总是充满欢笑。也许,他们会以为老师只会注重成绩,成绩好的同学就能得到老师的厚爱,成绩相对弱一点的,就觉得不好意思跟老师交流。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老师不会不喜欢任何一个学生。要说不喜欢的话,只能说是调皮的同学偶尔会让老师头疼一点。但是,课外时间,以朋友的心态来交流的话,我觉得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可爱的地方。我们一起野炊,一起游泳,一起K歌,一起参加运动会,一起参加毕业晚会很多的一起,我都不会忘记。 应该说,在那三年里,我和大家是共同成长的。我应该感谢你们给我的支持和厚爱!如果不是你们的帮助和包涵,我的工作不会进展得如此顺利。我心里能感觉得到,大家的配合是因为喜欢我这个老师,对吧?同样,我也很想念你们。 今天早上,又收到了学生的祝福短信。 在这里,祝你们节日快乐,前程似锦! 也祝全天下的老师健康、幸福、工作顺利!
个人分类: 求学|24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已查出含三聚氰胺31批次孕妇、学生、中老年等用奶粉名单
rock6783 2008-10-1 08:43
已查出含三聚氰胺 31 批次孕妇、学生、中老年等用 奶粉名单 廖永岩 广东海洋大学 电子信箱: rock6783@126.com 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和液态奶的三聚氰胺专项检查以后,又组织对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进行了三聚氰胺专项检测( http://www.aqsiq.gov.cn/zjxw/zjxw/zjftpxw/200809/t20080930_91891.htm )。 目前,全国约有 290 家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生产企业,这次专项检测共抽检 154 家企业 9 月 14 日前生产的 265 个批次产品,共检出 20 家企业 31 个批次产品中含三聚氰胺。检出三聚氰胺的批次产品仍集中在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及其所属企业,三聚氰胺最高含量达 6196mg/kg 。抽检石家庄宝城乳业有限公司产品,三聚氰胺含量 5577.29mg/kg 。抽检唐山市龙源乳业有限公司产品,三聚氰胺含量 5539.76 mg/kg 。抽检湖南 2 家企业生产的南山牌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在 2200mg/kg 5624mg/kg 。 检出含三聚氰胺的 20 家企业 31 个批次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名单如下: 已查出三聚氰胺的 20 家企业 31 批次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名单 企业序号 批次序号 生产企业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商标 生产日期 / 批次 三聚氰胺( mg/kg ) 1 1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铁高锌配方奶粉 400g / 袋 三鹿 2008-4-3 6196.61 2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铁高锌配方奶粉 400g / 袋 三鹿 2008-1-13 4082.64 3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壮年高钙配方奶粉 400g / 包 三鹿 2008-01-28 /A 1411C 3200 4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壮年高钙配方奶粉 400g / 袋 三鹿 2008-4-5 1783.29 5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铁高锌配方奶粉 400g / 袋 三鹿 2008-6-12 1201.56 6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学生营养配方奶粉 400g / 包 三鹿 2008-01-23 /A 0710F 968 7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女士高钙配方奶粉 400 克 / 袋 三鹿 20080511 A 1507C 561.0 8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鹿惠孕孕期及哺乳期女士营养配方奶粉 400g / 袋 三鹿 2008-6-29 287.75 9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家营养配方奶粉 900g / 罐 三鹿 2008-09-02 /SLB0203I 1.3 2 10 湖南培益乳业有限公司 中老年高纤高钙配方奶粉 400g / 袋 南山 2008-9-8 5624 3 11 石家庄宝城乳业有限公司 全脂奶粉 25kg / 袋   2008.6.16 5577.29 4 12 唐山市龙源乳业有限公司 全脂乳粉 25kg / 袋   2008.6.3 5539.76 5 13 湖南亚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山绿色食品开发公司 中老年高纤高钙配方奶粉 900g / 听 南山 2008-9-11 3700 14 南山绿色食品开发分公司 中老年高纤高钙配方奶粉 400 克 / 包 南山 2008-06-23 2200 6 15 邢台三鹿乳业有限公司沙河分公司 全脂奶粉 25kg / 袋 三鹿 20080621T21 2225.62 7 16 唐山市龙港乳业有限公司 全脂乳粉 25kg / 袋   2008.9.11 710.17 8 17 唐山明乐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全脂奶粉( 25kg ) 25kg / 袋   2008.8.11 354.60 9 18 张北县宏冠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全脂乳粉 25kg / 袋   2008.8.1 353.03 10 19 察北乳业有限公司 淡奶粉 300g / 袋   2008.9.11 326.75 11 20 河南金元乳业有限公司 全脂奶粉 25 公斤 / 袋 豫金元 2008-3-18 287 12 21 张家口塞北三鹿乳业有限公司 全脂淡奶 25kg / 袋 三鹿 2008.4.25 145.82 13 22 黑龙江省光明松鹤乳品有限责任公司 香浓全脂奶粉 400g / 袋 光明 20080709 04 02 140 14 23 广东雅士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小学生特殊配方奶粉 400 克 / 包 雅士利 2008-07-15 94.6 24 广东雅士利集团有限公司 女士特殊配方奶粉 400 克 / 包 雅士利 2008-06-03 19.2 25 广东雅士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优怡女士特殊配方奶粉 400g / 袋 雅士利 2008-7-9 3.05 15 26 天津海河乳业有限公司 全脂甜奶粉 400g / 袋 海河牌 20080817 56.38 16 27 福建省南安市福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中老年加钙奶粉 400 克 / 包 贵格 2008.06.04 32 17 28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老年多维高钙奶粉 400 克 / 袋 伊利 20080505 112B820 25.7 18 29 福州明一乳业有限公司 学生奶粉 400 克 / 袋 明一 20080803 17 19 30 迁安三元食品有限公司 乳粉     2008.8.7 10.58 20 31 内蒙古蒙牛阿拉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金装 女士多维高钙高铁奶粉 400g / 袋 蒙牛 2008-8-21 6.0
个人分类: 人文|8547 次阅读|3 个评论
80后班主任与80后高中生—记曾经的我们
maxiaorong 2008-9-28 17:18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湘西的一个小县城做英语老师。还记得开学前,高一年级组长让我去他的办公室,只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已能做好班主任吗?我理直气壮地以为这是领导对我信心的考验,便不加思索地说:我刚毕业就是需要锻炼。我认为只要认真去做了,没有做不好的事情。于是,我稀里糊涂地就成了班主任大军中的一员。在第一次高一年级班主任大会上我才发现,我是全年级20个班主任中仅有四名女将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刚毕业的班主任。 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军训。军训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新鲜的事情,这段时间里,学生的眼光都投向了他们的教官。在教官的协助下,大家相处得很愉快。正式开学后,考验真的到来了。卫生、纪律、学风、成绩等等方面都要进行量化的管理。抛开评价体系的质量不说,这一群自以为成熟的大孩子,确实让我头疼了蛮久,也让我快速而且是真正的领会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含义:教书育人!除了要上好课以外,还要成为一个能走进学生心里,并影响他们行为的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所要做到的。 工作中我发现高中生的班主任,真的有很多事情需要好好的处理。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心理和身理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再加上各种现代化传传播工具的影响,他们的思想都很活跃,所谓的叛逆精神尤其严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刚满21岁,比我的学生们年长5岁左右。这样的年龄优势有利有弊。学生们很欢迎年轻老师,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没有代沟,他们看的书我看过,他们玩的游戏我玩过,他们用的暗语我听过,他们做的手势我见过。所以,在和学生们谈心的时候,这些很管用。但我也有很无奈的时候,因为我没有经验,当学生或是家长问及升学,就业以及与别的学校横向对比的情况的时候,我几乎没有发言权。只能用自已的经历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例子与他们交流。 那时的我是24小时不关机,总害怕听见手机响。因为只要一有电话打进来,肯定是不好的消息。要不就是家长打电话问孩子怎么还没到家,通常都是因为孩子贪玩,不会出什么意外。但只要有这样的电话,那一整晚是肯定睡不好的,紧张的情绪要持续到第二天早上看到这位同学来上课之后才能消停。另外还有学生打电话说某某同学生病了要去医院。如果碰上县城的学生还好,一边去医院一边通知家长,家长到了之后就由家长自已决定了。最怕碰到家不在县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这样的同学总因为经济原因,拖着不愿意上医院,我在旁边急得不行。钱是小问题,身体可是大事儿啊,出了差错没办法向家长交待呀。所以,每次总是连哄带逼的送去医院。有过这样的经历后,我的钱包里总会装着几百元现金,以备不时之需。最害怕的是碰上学生之间闹事儿。下晚自习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口角,就打起来了。最严重的一次是晚上十一点多,已经准备睡了,学生家长打电话来说孩子打架进了急诊手术室。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大半夜的又只有我一个人。只好找年级组长求救。年级组长是一位很好的长辈。他不仅帮我一起处理这件事情,还在我工作的几年里,教会了我很多道理。 学生们和我的关系都很好,我很惊讶于他们的开朗程度。上课时我们是师生,下课后我们是朋友。课后什么样的话题他们都会拿来和我讨论,包括早恋这样的事情。经常会有同学和我谈心,也会去我住的地方一起吃饭,周末的时候也会有同学自已买菜,一起展示厨艺。他们在家里都是很少做家务,和老师在一起倒是什么都抢着做,真的很可爱:)其实,我也不会做饭,大家就将就着把饭菜弄熟,吃得还挺欢。呵呵 现在他们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我又回到校园继续学习。在长沙的那些学生,总会在节假日约我一起出去走走,很亲近也很温暖。走在一起,没有人会知道我曾经是他们的班主任。那次大家准备去公园里走走,因为是第一次聚会,人比较多,约在地球人都知道的火车站集合。我还是习惯性的清点人数,嘱咐大家过马路要小心,等等。一个学生说:老大,你怎么还在当我们的班主任啊! 很多男生都叫我老大,女生还是叫老师。最贴心的是一个小胖妹,她是以平等身份和我建交的人,我们是真正的朋友。现在她在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很快就要毕业了。真心祝福她未来的路上一切顺利!也真心祝愿所有的学生在人生旅途中看到最美的风景!
个人分类: 求学|2271 次阅读|3 个评论
思念我的老师
热度 1 李丕鹏 2008-9-28 13:43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都有过很多老师,其中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或个别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不少老师当年的风采依然留在我们心中,时而不经意就飘在了脑海 其中最思念的是我研究生的两个导师南京大学教授、我国综合性院校部颁的唯一教材《组织学》的编著者朱洪文先生和北京大学教授、我国至今唯一一本脊椎动物组织学和胚胎学教材的领著者王平先生。 1986年我离开南大,离开朱先生,回母校效力。88年尽管因为工作关系带同事匆匆夜访南大校园,但因为是暑假未能见到我的老师。此后90年代后期在烟台工作时,尽管几次说好和老主任一同为学生考研南下,再见朱先生。但均因其他工作而未成行,只好拜托我的同事和师弟和老主任带去问候。 朱先生喜好抽烟,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先生总是抽大前门喝自来水。多少次我想着能带家乡的小烟送于先生,当然不敢与先生面对面执烟而坐,可能我现在的烟瘾源于南大,不过在南大我们是不抽烟了,因为那时候我们还是小孩子。 2004年北京国际会议,遇见南京来的学者,问及朱先生境况,却得先生好像已经仙逝当时我心万分沉重。 毕业后竟然没有再见先生之面,人生大憾事。当然先生学生中,我学无所长,位不显赫,愿先生能谅解理解 前些日子与南大教授、堂师弟黄成兄意外相聚,三个师兄弟在湖天把酒夜话,大家念念不忘20年前的南大老师和那些日子 今天在当今这个无所不能的google搜索南京大学朱洪文,竟然除过一些先生生前与学生们的文章标题和关于60多年前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报道中对先生这个见证人的采访外,再无对先生的任何信息。从记忆里所能搜寻到的是80年代中国动物学会印刷的会员名录中先生生于1927年,但我不能确定这个年份是否记错或者有误。因为94年,我国著名动物学家陈阅增老先生在审查我博士论文评阅的九位先生名单时,对我说朱先生是老一辈动物学家。而就我所知,朱先生好像比陈先生、王先生都小也许这是陈先生对朱先生学问人品的肯定吧。 不过也有收获,看到了我认识但不知道是哪位师兄弟的日记,尽管不是写朱先生的,但却是写我们那个时候南大动物学专业的老师。他们大多已经过世,更加让我们怀念 家里领导再不断的催着吃饭,因为我们3点要乘车去丹东开教学改革研讨会。 希望我以后能慢慢写出和先生在一起的点滴回忆 现转贴在这里,也算我对先生的纪念 小孟、老孟与动物专业 老孟走了,其实一切都在预料中,但心里还是难过,想躲起来哭上一场,为老孟,为动物专业,为自己。 23年前我刚到南大读书,动物专业是一派繁荣景象,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南京大 学是中国生物学系的创始人,也不知道生物系是50年代南京大学正式定名时实力最强大的系,但80年代动物专业还应该是生物系最强的专业。朱洪文先生担纲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旗下有王浩教授、从默教授、郑一守教授, 秦国强教授,朱兴根教授;苏炳仁教授和刘荣臻教授主持胚胎发育研究和教学;许智芳教授和童远瑞教授主持无脊椎,而如今已鼎鼎大名的陈建秀老师当时不过是一个小讲师;袁传宓教授和林金榜教授统领脊椎动物,而老孟当时只是一个技术员,没有人喊他老孟,甚至没有人喊他孟老师,对当时的老师和学生,他都是小孟。和小孟一样,现在的生科院副书记朱爱武老师当时也是技术员。 然而动物专业凋零了,苏炳仁教授走了,袁传宓教授走了,秦国强教授走了,朱洪文先生走了,几乎所有的当时老师都退休了,朱爱武老师改做行政了。现在,小孟也走了。除了陈建秀老师还在,南京大学的动物专业已经到了关门的边缘。 谢谢黄成老师,你和陈老师、老孟在这几年里为维持这一个动物专业学生的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老孟不在了,还要坚持住。那是我们所有动物专业毕业生的家。 谢谢当时动物专业的老师们,八十年代毕业的动物专业毕业生,现在已承担南京大学生物医学领域的许多重要岗位,除了生科院的黄成,医学院的侯亚义、陈伟、韩晓冬、张伟云,模式动物所的高翔、赵庆顺等,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南京大学工作。 有一天也许我们回想起来今天老孟的追悼会,少一点眼泪,多一点惋惜;有一天也许我们会再次回想起80年代的南京大学动物学专业,多一点欢乐和欣慰,少一点难过;希望有一天我们忘了满眼的名和利,和老孟一样,平静安详地走进历史去,但永远活在学生、朋友和家人的心里。《自 http://yuhayuha.spaces.live.com/default.aspx?wa=wsignin1.0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6183 次阅读|6 个评论
教师节教师的快乐
wqb 2008-9-13 21:03
2008年的教师节已经过去,中秋节即将来临。每到这个时候家里似乎也热闹起来。短信电话的问候来自祖国各地,也收到来自海外弟子的祝福。来访的学生主要是我毕业和在读的研究生。 我今年42岁,自从199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已经招收了33名研究生,毕业的研究生已经达到了22名。由于我招生的时候才31岁多点,所以我和学生的年龄差别不是很大,现在我的研究生中,毕业的也开始当上了爸爸、妈妈。所以来我这也是拖家带口的了,当然初次见面总还是要为孩子准备红包的^_^。我的孩子也只有2岁多,所以他也不好意向沾我的光长一辈,所以他们在一起,也就弟弟妹妹乱叫一气的。 我还是很喜欢热闹的,毕业的学生好在一大半经济上已经强于老师了,也有的在毕业很短的时间内就走上了领导岗位,所以我内心还是很高兴的。当老师的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超过自己的。 我还是比较喜欢当老师的,虽然当时考研究生有回避当老师的企图,但终究还是干了这行。而且我们家也算得上是教师之家了,我老婆也在大学工作(管理部门),我哥哥是中学校长高级教师(去年退休),侄子、侄媳妇,侄女婿,外甥女也分别在大学,中学、小学当老师,我堂哥的小儿子(我侄子)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也留在北京的一所重点中学当上了教师,当然他的妻子也是老师了。我们一个家族这么多从事教育事业,在中国也不会很多的吧?所以这个教师节对我们家是有着特别的意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师节之做个好学生
考槃在涧 2008-9-10 15:15
一个好老师和一个好学生能够遇到一起也是缘分。很多时候好师傅感叹收不到好徒弟,好徒弟感叹遇不到好师傅。也许我们可以说不能把一个不是好学生的学生教成好学生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还可以说不能在一个不那么好的老师手下自己把自己教成好学生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但其实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好老师总会教出好学生而好学生总能遇到好老师。 遇到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知识渊博品格高尚人脉广阔左右逢源诲人不倦著作等身高屋建瓴幽默睿智的好老师实在是天大的幸事,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感叹生不逢时明珠暗投;但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做个好学生想点好办法做点好事情从好师傅的好脑袋里榨点好思想出来。 无趣男一辈子遇到了不少好老师,他们从不同角度点拨无趣男,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无趣男没有修炼成精,只能怪自己资质鲁钝;不过这里分享一点心得,算是送给广大老师和学子们的一份不成敬意的薄礼。 做个好学生之爱问篇 其实无趣男小学就不是个好学生。数学课我成天和老师吵,我说他解题的方法不对,应该如何如何解,搞得整个课堂鸡飞狗跳。后来老师们私下说我不是个好学生,只是成绩好拿我没办法而已。我问他们谁是好学生,他们说那谁谁那样的就是。我歪着脑袋想了想,原来是脸蛋漂亮骨骼清奇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的乖孩子王某某。我中小学基本没做班长,估计是老师认为我老调皮捣蛋,班长就应该是品学兼优危襟正坐的。 我一直跟老师对着干,问他们一些他们回答不了下不了台的问题,老师班主任校长找我多次谈心我顽固不化,大家把我定义为民科。后来有个老师理清了我的痒痒毛,顺藤摸瓜的把我搞定了。他说你很聪明,完全可以自己学,但是班上其他同学都没你聪明,他们需要老师讲,你一问老师他们就更糊涂了,要不然以后你下课再问老师,上课你就安安静静的自己学好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我和老师达成了君子协定,从此课堂朗朗乾坤一派清明,我也得以在上课时自修完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全部课程,偶尔也看看十万个为什么。 后来上大学老师鼓励大家多问,问者寥寥。我也不问。我怀疑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把问问题的时间用在自修金庸和琼瑶上了,到了大学也就习惯成自然懒得问了。于是我们培养了很多知道分子。 新知识不是从旧知识中来的,新知识是从对旧知识的不理解中来的。一个不会问问题的学生是不会找到好老师的,因为老师不会知道应该怎么量身定做的教他。 做个好学生之老实篇 聪明的学生思维活跃,往往会质疑学某门课,做某件工作的意义。 永远不要花时间在思考和质疑老板安排给你的工作有什么用处上,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然后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读写博客更有意义些。 老板无非有两类,好老板和不好的老板,好老板交待给你的工作自有深意,照做就是了;不好的老板也许会故意整你,但是去抱怨或者质疑或者去和一个故意整你的老板谈判有作用吗?不如花点心思在怎么完成他交给的工作的基础上,挤出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傻哥哥郭靖人笨心实,其实他的几个师傅有时候故意整他,他也不管,还就被他这个傻劲给练出来了。 所以人不怕笨到姥姥家,就怕聪明得不到家 ,无趣男就是聪明得不到家,所以才没学出来。 做个好学生之广师篇 不管孔子的老师是谁,肯定没有孔子出名。老子算是孔子的一字师,不过一般我们不把老子当成孔子的老师。说孔子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 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 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 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他叫什么名字,孩子说: 我叫项橐, 7 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 项橐 7 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后来孔子绕道而行。 7 岁的孩子是孔子的老师,我们可以想想孔子的老师到底有多少。孔子是教育家,但似乎他的学生都没他棒。只能说在做学生这个活计上,孔子的学生都没有孔子做得好。也许孔子的学生的悲哀就是做了孔子的学生而不必去做别人的学生了。 学术上不近亲繁殖,其实首先要做到的是会学。一个杯子满了,不管到哪里去接水都会溢出来,接多少溢多少。也许张三不屑和小孩讨论学术,所以张三不是孔子。 真正谦虚的人,对谁都谦虚。广师的意义在于,不是等着老师来发现自己,而是自己去发现老师。 做个好学生之师严篇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惰性,给自己找个老师很多时候是找个人来管自己。比如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钱同学就怕老师收缴了她的自行车,天不怕地不怕的无趣男一看到 Ising 老师的评论就肝颤,只有落荒而逃。 这个意义上老师和老婆的意义是等同的,要不干吗都姓老呢。好男人 = 听老婆的话,四川话叫耙耳朵;好学生 = 怕老师,其实质是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 一个好女人从不靠河东狮吼来让老公爱她,她温柔的征服了老公;一个好老师从不靠板着脸来让学生怕他,他睿智地征服了学生。 一个好学生就像一个好男人那样,他知道所有女人(老师)都有缺点,他知道自己的老婆(老师)是优秀的,独一无二的;绝不对老婆(老师)的优点视而不见,绝不对老婆(老师)的苦口婆心听若不闻。 说到这里自我批评一下,昨天光恒老师来信检查作业,我居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心里十分惶恐,这也证明我确实不是个好学生。 教师节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送给老师们,写点小文章,咱没事偷着乐。 这首歌,送给所有的老师。 满文军 懂你 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花静静地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 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 懂你 (music) 多想告诉你 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个人分类: 求道|526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初为人师之二——实实在在的压力和动力
刘全生 2008-8-26 15:48
距离上次写这个题目已有两个多月了,那时候的激动紧张,现都淡去了不少,随之而来的是责任和期望带来的重重压力,还好,我并不为之而烦躁,只是有点劳累,主要是心智方面。在这里叨叨一番,也梳理一番吧! 当导师(虽然是副的,呵呵)自然不能脱离谈论经费的俗套了。工作单位给的博士启动费现在才算是真正的用于科研启动了,而年初得到的一个大项目,到目前还没有签合同,因此就更谈不上经费到位了,没办法,科技局的领导换届,谁也没办法的。今年申报的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到区里的科技计划项目,已经知道了一个NO PASS,剩下的几张彩票,在收获的秋季也即将陆续开奖了,期望、希望、想望、盼望甚至巴望着能中上一两个,也算我广种之后能有点薄收,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吧!正所谓, 不当导师就像不当父母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一样,因为除了思考什么都需要花钱的。花在哪里呢?小到文献查阅、复印,大到仪器设备的购买,出远门要路费餐费,在实验室要装修水电。虽然多少有所不同,但是都要费神算计阿,算计如何能做到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如何识破奸商的大刀,如何变废为宝自力更生,如此种种,皆为对得起纳税人给我们的期望和尊敬。 与下面相比,上面的事情还算轻省多了。在大团队中负责着几个有着不同知识和研究背景的同僚和研究生,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都很需要思量的,而最艰难的莫过于现在恰是万事之最难的开头阶段。之前的基础各有不同,而且我们还要发展我也不是很熟悉的方向,于是内引外联,四处出击,一起去学习一起探索那些难见于书本学校的东西。现在要开始做事,那就要考虑周全为善事而必须的利器过程。在有限的条件下查找文献复印资料,在头脑里构建并在现实中去准备好各种基础条件。将要正式开展工作了,有要事先考虑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如何设计后备措施等等。此外,麻雀虽小五脏也要俱全,小组内各个成员都有成长发展的需求,也应该有不同的职责,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如何人尽其才、实现共赢等等。 想来想去一个结果,想的似乎多了点,更是着急了点,但是多想应该没什么过错的。好在我们经费尚能度日,好在我们都很年轻,好在我们有上上下下的各方面支持,假以时日,问题都将变成过去之后,收获的经验将会成为我们不断开拓新征程时,披荆斩棘的利器!!!
个人分类: 随感杂想|4196 次阅读|3 个评论
改错
jlpemail 2008-2-23 19:57
改        错 以下是一个学生的课堂笔记片断.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句子,要求学生改错 Holding her in his arms, the moon hid behind the clouds 学生 A 的结果: As soon as the moon hid behing the clouds, he hold her in his arms. B 的结果: After holding her in his arms , the moon hid behind the clouds. C 的结果: Hold her in his arms then the moon hid behind the moon. D 的结果: ehind the clouds, he hold the moon in her arms E 的结果 The moon hold her in his arms behind the clouds. F 的结果: The clouds hid the moon ,and hold her in his arms G 的结果: He dont hold her in his arms, finding his teacher like the moon behind the clouds.
个人分类: 英文训练场|4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0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