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能动张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物质起源”的对话(6)
热度 1 chenfap 2013-5-16 08:32
关于“物质起源”的对话(6) (接上次博文)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物质起源”的对话(5)
chenfap 2013-4-29 08:30
关于“物质起源”的对话(5) (接上次博文) 甲: 如果我们对物质场能动张量密度再定义 Lorentz Levi-Civita守恒律一样容许物质从无到有创生出来;这就给物质的起源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 乙:你在数学公式中兜圈子,讲了这么久才讲到主要内容,颇有在凑结论的嫌疑。 甲:不是在凑结论,式(5)及(6)反映了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凑不出来的。物质起源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数学公式比较多。另一方面考虑到有些读者数学知识欠缺,致使讲解转来转去,花了些时间。 乙:物质起源问题是个大家关心的重大问题,我有很多疑问要同你讨论。 甲:欢迎评论、指正和提出不同看法。 乙:下次再讨论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物质起源”的对话(3)
热度 1 chenfap 2013-4-16 11:54
关于“物质起源”的对话(3) (接上次博文) 甲:虽然对 ‘物质起源’ 问题,现 在还难以谈论,但对它作些初步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有关物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乙: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甲:例如对于一个包含引力场的物理体系,目前在物理学中已有一个公认的能动张量密度定义,由它可得出 Lorentz与Levi-Civita守恒定律 。用 Noether定理也可推出另一个能动张量密度守恒律 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能动张量密度定义。从表面上看,这两种能动张量密度定义差别很大,这两个能动张量密度守恒律也差别很大。 但若结合 ‘物质起源’ 问题,把 由Noether定理所推出之能动张量密度守恒律经过适当的改写,可得出在形式上与 Lorentz与Levi-Civita守恒定律 相类似的能动张量密度守恒定律,这就扩大和加深了对能动张量密度的定义、以及对能动张量密度守恒律的理解。 乙:如何 把 由Noether定理所推出之能动张量密度守恒律经过适当的改写?我担心越改写,问题越多。 甲:那就让我们一道来看看如何改写吧。 乙:希望一边改写一边讨论。 甲:好的。先看看 目前在物理学中已得到公认或理应成立的一些关系 (缺乏微分几何知识的读者可暂且承认这些关系) :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81 次阅读|2 个评论
正确和全面理解能动张量及其守恒问题(1)
热度 3 chenfap 2013-2-11 13:05
正确和全面理解能动张量及其守恒问题( 1 ) 能动张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物理体系的能动张量守恒是物理学上的重要规律。我们知道,宇宙中既存在物质(以各种物质场或 质点系的形式存在)也存在引力场(常以场的形式存在),因之,一个物理体系 往往既有物质也有引力场。于是,一个物理体系的能动张量也往往既包括物质的能动张量,还包括引力场的能动张量。 还应当强调,引力场既通过度规由度规场(或标架场)来表现,也通过联络由坐标联络场(或标架联络场)来表现;在一般情况下,度规场(或标架场)与坐标联络场(或标架联络场)是彼此独立的,故度规场(或标架场)与坐标联络场(或标架联络场)的影响都要考虑。可是对于广义相对论这个特殊情况来说,坐标联络系数可由度规张量算出,故实际上只要考虑度规场的影响。 许多人,因习惯于应用广义相对论的概念,在度规场(或标架场)与坐标联络场(或标架联络场)是彼此独立的情况下,也往往忘了考虑联络场的影响,因而在讨论能动张量及其守恒问题时,不能正确和全面地理解而导致错误。本系列博文将比较详细讲解如何正确和全面地理解一个物理体系的能动张量及其守恒问题。我们将从 Poincare'群变换下的Noether定理 讲起。
6432 次阅读|9 个评论
能量守恒的条件及对其的一些误解Ⅰ
热度 4 chenfap 2012-12-26 10:21
能量守恒的条件及对其的一些误解Ⅰ
能量守恒的条件及对其的一些误解 Ⅰ --- 物理学关于时空与物质 之 概念 及 规律 中的一些疑难与争论( 6 ) 在某些条件下,一个物理体系的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更确切地说,应当是, 在某些条件下,一个物理体系的能动张量守恒,能量和动量都是能动张量的分量。 在某些条件下,一个物理体系的能动张量守恒(请注意,本博有意强调‘在某些条 件下’),或者说,在某些条件下,一个物理体系的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物理 学中,涉及各分科从而带有普遍性的基本规律。这个基本规律是有条件的,可是, 一些初学者,甚至还有物理学家,往往忽视能动张量守恒的条件, 1917~1918 年 Levi-Civita等学者同爱因斯坦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的一场 大 争论 就反映了这 个问题,本博对这场争论曾作过介绍。 写作本文的目的是让初学者深刻领会 一个物理体系的能动张量守恒是有条件的。 为使初学者易于理解,本文只讨论牛顿力学中的能量守恒。以后我们还要讨论比广 义相对论更复杂的引力体系---有挠引力体系的能动张量守恒定律及其条件。 在物理学的理论中,越是最基本的理论,往往越难于正确理解。牛顿力学中的 能量守恒理论虽然是基本的理论,要完全理解它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小心往往 要产生误解,甚至出错误。本博在本次博文中,将详细论证 时 间 平移不变性 将导 致 能量守恒 定律;下次博文将指出 牛顿力学中能量守恒的条件,及讨论一些容易误 解和出错误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牛顿力学中能量守恒的条件,希望读者仔细阅 读本次博文的论证。 (一)、 时 空 平移不变性 导致 能量守恒 的论证
个人分类: 未分类|566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宇宙新思维系列:含可变引力常数的正压流体分布的C场宇宙学模型
warlong 2012-11-17 23:17
宇宙新思维系列:含可变引力常数的正压流体分布的C场宇宙学模型
含可变引力常数的正压流体分布的 C 场宇宙学模型(2011,选摘) 关键字:C-Field Cosmological Model,Barotropic Fluid Distribution,Variable Gravitational Constant, action principle 作者: 拉奇*巴里 译者:郑 中 【题记】正而静,偏而动;零点能,自然生。常数不常,定律不定;唯物非物,真空不空。---《 真空赋》 这类可变引力常数宇宙学模型,属尝试性理论研究,引入的假设和得出的结论,还未得天文学观测验证,如引力常数G正比于R n ,创生场C一阶导数(即创生速率)为1,宇宙物质密度保持不变。译者认为本文引入假设过多,且这三个假设和结论都很可能存在问题,因为它们都牵涉许多未知问题,且推出的公式似乎不够优雅。比如,“ 当 t→0 时, G → ∞ ;当 t→∞ 时, G → 0” ,显然这是很难接受的。又比如,“创生场随时间而线性递增”,这必然当t趋于无穷时,创生场无穷大,显然这是没有意义的。看来拉奇*巴里的这种宇宙学模型是不完美的,带来更多问题。虽然引入 可变引力常数来解决宇宙学问题不失为一种探索途径,但如果单独先验地假设G如何变化是不可能的,可变的G必然与普朗克常数h、暗能量比例r、宇宙半径R(宇宙曲率k)、宇宙时间t(宇宙熵S)、甚至光速c有关。基本常数之间可能存在一种未知的“宇宙常数关系式”或“量子引力场方程”,如同高斯公式那样将五个常见数联系起来了一样。 1 引言 引力在大尺度上的重要 性在于强力和弱力的作用范围,也在于事实上电磁力因为物质的整体中性而变弱,正如 Dicke Peebles 指出。受大数假设的启发, Dirac 提出的一个含可变引力常数的理论。 Barrow 假设G正比于t -n ,根据氦丰度并获得 –5.9×10 -13 n 7×10 -13 ,假设宇宙是平坦的而得到G变化率 (2±0.93)*10 -12 /y 。 为了实现对引力和基本粒子物理,或广义相对论中的马赫原理的可能验证,已进行了许多实验( Brans Dicke 、 Hoyle Narlikar ),通过随时间变化的 G 而可能推广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在早期宇宙中,所有对物理过程的科学研究采用了一种宇宙模型,常称为大爆炸模型( big-bang model )。然而,它有如下几个缺陷: i. 模型在过去具有奇点,在未来也可能有一个奇点。 ii. 大爆炸模型是违反能量守恒的。 iii. 基于合理的物态方程的大爆炸模型,导致在宇宙早期有一个很小的粒子视界,这就是“视界疑难”( Horizon problem )。 iv. 在大爆炸模型框架内,解释起源、演化和宇宙小尺度结构特征存在不协调情况。 v. 平直性疑难( Flatness problem )。 因此,不时有人提出候选理论,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 Bondi Gold 提出的“稳态理论”。在该理论中,宇宙在宇宙时间刻度上不具有奇性的太初,也不具有奇性的终结。为了维持质量密度的不均匀性,他们设想了一个很缓慢而连续的物质创生,而与标准 FRW 模型在 t = 0 时的爆发性创生形成对比。但遇到严重的错误,因为不能以任何动力学理论的形式,对物质的连续创生给出任何物理判断。 Hoyle Narlikar 采用了场论方法,同时引入一种无质量和无电荷的标量场,以解释物质的创生。在 C 场论中,没有出现 Bondi Gold 的稳态理论中那样的大爆炸奇点。 Narlikar 已解释了物质创生无需负能量的 C 场就可完成。他也解释了总能保持守恒,那么原始的物质创生必须伴随负能量的泄放,而这种负能储库的斥性状态将足以防止奇点。 Narlikar Padmanabhan 研究了修正后的爱因斯坦场方程的解,它允许发生辐射作用,且负能无质量标量创生场作为源。近年来 Bali Kumawat 已用 C 场宇宙学模型研究了含可变引力常数的 FRW 时空内的尘埃分布。 本文研究了含可变引力常数( variable gravitational constant )的正压流体分布的 C 场宇宙学模型。探讨了 γ = 0 (尘埃分布), γ = 1 (不可压缩流体分布), γ = 1/3 (辐射为主的宇宙)等不同情况。 现在讨论 Hoyle Narlikar 最初提出的创生场理论( C 场论),它有助于读者理解含可变引力常数的正压流体分布的创生场宇宙学模型。 2 霍利 - 纳尼卡创生场论 Hoyle 对于稳态理论的方法( 1948 )是通过物质创生现象。在任何宇宙学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在我们周围见到的物质(和能量)起源于何处?”我们通过原始创生而建立,从存在的物质到能量没发生转化,反之亦然。理想宇宙学原理( Perfect Cosmological Principle , PCP )可推导出物质的连续创生。在大爆炸宇宙学中, t = 0 的奇点被解释为原始创生事件。 Hoyle 的目的是打算在广义相对论框架内推导出一个朴素的理论来描述这种机制。 现在我讨论这种方法,采用一种相当简单的方法,来展示作用量原理的魅力。 作用量原理( The action principle ) 创生机制的提出是用来理解含负能量的零静止质量的标量场 C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作用量可表达为 ( 2.1 ) 其中 ,且 f 0 ,是物质与创生场之间的耦合常数。 然后,引入一个 n ( 单位四维本征体积内的创生事件数,即创生事件密度)。根据度规 g ik 的变差公式推出爱因斯坦场方程 其中(m) 为粒子 a, b, ... 的能 动张量,而(C) 表示 C 场的能动张量 。 通过比较标量场的标准能动张量,可见 C 场具有负能量。因此,当一个新粒子创生出来时,便伴随 C 场能量、动量的量子的创生。既然 C 场能量为负,那么就可能在整个过程保持能量动量守恒 。 3 度规与场方程 然后,根据 FRW 时空的罗伯特-沃尔克度规 结合 修正后的含 C 场的爱因斯坦场方程 进而可写出 物质和C场的非零能动张量分量表达式。 根据修正后的含 C 场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并 结合罗伯特-沃尔克度规 , 可推得含可变 G(t) 的宇宙膨胀公式 4 场方程的解 根据 守恒方程,推得含C场和可变引力常数的膨胀宇宙的能动张量守恒方程 有源方程中,取C的一阶导数为 1。且 假设宇宙充满着等压流体,如 p = γρ (0 γ 1) , p 表示物质密度。故得等压流体宇宙膨胀动力学公式 为了 获得确定性解,可假设G=R n ,得 其中A=4πf. 且假设R的一阶导数为函数F(R),可推得 为了据宇宙时间 t 得到 R 的确定值,我们假设 n = –1,进而推得等压流体宇宙膨胀的微分方程 故含C场的等压流体宇宙的时空度规公式变为 取 a = 1 , b = 0 ,上式 简化为 5 物理和几何特征 进而可写出一系列新的公式,即 含C场的等压流体宇宙的 均质密度( ρ )、等方性压强( p )公式,以及引力常数修正公式和加速参量公式,略。 求解 C 场(创生场) 联解以上公式 , 可 推出 C = t ( 5.8 ) 故创生场随时间而增强。 取 a = 1 、 b = 0 ,可得 含C场的等压流体宇宙的一些列 简化公式 6 讨论 该模型 中的物质密度 ( ρ ) 是常数。尺度因子 ( R ) 随时间而增大,因此宇宙 存在膨胀图景。 当 t→0 时, G → ∞ ;当 t→∞ 时, G → 0 。减速参量 q 0 ,它 表示加速膨胀的宇宙。 创生场 C 随时间而增强 。 该结果可解释为: 物质被认为沿垂直于表面 t = 常数的短程线法线方向运动。当物质运动进一步分离,假设更多物质连续地创生出来,以维持物质密度不变。 当 k = 0 、 γ = 0 和 k = +1 、 γ = 0 时
个人分类: 道法自然|47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旋、时空、物质、与引力理论》:序言
热度 3 chenfap 2012-10-5 15:35
《 自旋、时空、物质、与引力理论》:序言 自旋、时空、物质、与引力理论 (物理学上的时空与物质 8 8 ) 一、序言 大家知道,物质是以场或粒子之形式存在(物质场量子化后要出现粒子性)的。物质具有动量、能 量,这两者综合在一起便是能动张量,能动张量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特性。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物质的能动张量使得时空弯曲,这在数学上表现为物质的能动张量使时空出现曲率;时空弯曲又对存在时空中之物质的运动产生影响,这便解释了引力的出现。 基本粒子还具有自旋,或者说物质场还具有自旋密度,自旋密度也是物质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本文《 自旋、时空、物质、与引力理论 》将要说明,在引力规范场理论中,一般来说,物质的能动张量和自旋密度共同使得时空呈现曲率和挠率;曲率和挠率都要使时空弯曲,这在物理上就表现为出现了引力。这种看法是引力规范场理论的基本看法;发表于 1961 年的 文献 是对引力规范场理论的最早论述之一,已发表了 51 年。由于对基本粒子和引力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丰富成果,规范场理论已获得学术界的肯定,因之,上述关于‘ 自旋、能动张量、时空、物质、与引力理论 ’之间关系的看法,也可以说基本上是能够肯定的,或者说‘ 自旋、能动张量、时空、物质、与引力理论 ’之间的关系问题已基本上得到解决。(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应当在理论上和实验上提出不同的观点和事实;可是还没有人提出比较有力的这类观点和事实。)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些人,包括几位物理学者,认为自旋与 动量、能量在本质上不相同;他们认为,自旋只与物质的内部空间及内部的相互作用有关而与时空及引力作用无关。他们的这种观点和看法不符合引力规范场理论的基本看法。必须指出, ‘ 能动张量、时空、物质、与引力理论 ’之间的关系问题可通过广义相对论来解决,而‘自旋 、能动张量、时空、物质、与引力理论 ’之间的关系问题更为复杂,只通过广义相对论不可能解决,必须通过引力规范场理论来解决。 本博主曾钻研过引力规范场理论,因年迈体弱等原因,现已停止科学研究,但鉴于‘自旋 、能动张量、时空、物质、与引力理论 ’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特结合 引力规范场理论,深入浅出地写出几篇总标题名为《 自旋、时空、物质、与引力理论 》的博文,以供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参考文献 KibbleT.W.B.“Lorentzinvarianceandthegravitationalfield”,1961,J. Math. Phys.2,212.
3597 次阅读|7 个评论
引力场的能量
热度 2 chenfap 2011-9-30 09:00
引力场的能量
引力 场的 能量 (物理学上的时空与物质5 8 ) 第 六 章 广 义相对论关于 物质 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 律 § 6.5 引力场的能量引力理论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本节先讲引力场的能量,然后讲引力理论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6.5.1引力场的能量 论。 本书也将 在 6.5.2小节中,对 这些问题 比较详细地加以说明。 第六章 参考文献 LandauL.D.andLifshitzE.M. , 1975 ,“ TheClassicalTheoryof Fields”,TranslatedbyHamermeshM.,PergamonPress,Oxford CarrollS.2004,“SpacetimeandGeometry”,AddisonWesley,HongKong. 陈方培.2000,“引力场的能动张量定义的历史争论及重新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4,326.
个人分类: 未分类|8224 次阅读|7 个评论
[书评]材料异构及其演化:几何方法
潘夏辉 2011-2-10 14:13
Epstein, M and Elzanowski, M. Material Inhomogeneities and Their Evolution: A Geometric Appoach . Berlin: Springer, 2007 本书用微分几何学的语言讲述材料结构和缺陷及其演化的描述,内容涉及简单材料、二阶材料、 Cosserat 介质以及功能梯度材料。 作者在书中力图用数学的语言明确定义两种材料属性: uniformity 和 homogeneity ( 初译 “均质性”和“均构性”),相应的,进一步讨论了“非均质”( nonuniform )材料和“非均构”或存在连续分布“异构”( inhomogeneous )的材料。 材料的“均质”和“均构”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有均质但非均构的材料,比如内部位错连续分布的纯金属晶体;也有均构但非均质的材料,比如不含结构缺陷的理想功能梯度材料。 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用微分几何语言定义诸多基本概念,如“材料同构”( material isomorphism )、“材料平行系”( material parallelism )、“材料连络”( material connection )、“材料 G- 结构”( material G-structure )、“材料广群”( material groupoid )、“原型材料点”( material archetype )等等,这些都是现代微分几何概念向材料空间或材料流形( material manifold )推广的结果,接着在这些准备知识的基础上,作者定义了“均质”、“均构”以及“非均质”、“非均构”或“异构”等重要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用于分析具体的工程材料或材料模型,比如二阶材料、 Cosserat 介质以及功能梯度材料; 第二部分着重材料中“异构”的演化,首先对缺陷演化的驱动力( Eshelby 应力或 Eshelby 能动张量)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明确指出材料空间的 Eshelby 应力与物理空间的 Cauchy 应力之间的对偶关系,然后具体讲述材料结构演化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作者简明扼要地给出了第一部分所用到的必要的微分几何的基本知识,以使全书做到一定程度的自洽和完备。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532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关构形力的专著、论文集、综述以及研究论文
热度 2 潘夏辉 2010-3-9 15:32
“构形力”(configurational force)是经典“变形力”(deformational force)概念的拓展,另外一种常见的叫法是“材料力”(material force),有时也叫“化学力”(chemical force)、“增殖力”(accretive force)或“组分力”(compositional force)等,术语上的多变从侧面反应了“构形力学”(configurational mechanics)新兴交叉学科的特点。J. D. Eshelby在1951年的经典论文“The force on an elastic singularity”( Phil. Trans. R. Soc. Lond. A , Vol.244, pp.87-112 )中提出“缺陷上的力”的构想,开创了构形力学研究的先河,更早地,构形力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891年Burton在 Philosophical Magazine (Vol.33, pp.191-204)上的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了“局部重构”(local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的概念。晶体中位错线上的Peach-Koehler力、断裂力学中的J-积分等同构形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构形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Eshelby能动量张量,或简称为Eshelby张量、Eshelby应力张量。以下所列是同构形力、能动量张量、化学势、固体热力学等方面相关的一小部分文献,随着视野的深入,将不断增添新的条目...... Monographs: Maugin, G. A., Material Inhomogeneities in Elasticity , Chapman Hall, 1993 Kienzler, R., Herrmann, G., Mechanics in Material Space: with Applications to Defect and Fracture Mechanics , Springer, 2000 Gurtin, M. E., Configurational Forces as Basic Concepts of Continuum Physics ,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 2000 Grinfeld, M., Thermodynamic Methods in the Theory of Heterogeneous Systems , Longman Scientific Technical, 1991 Epstein, M., Elzanowski, M., Material Inhomogeneities and Their Evolution: A Geometric Approach , Springer-Verlag, 2007 Wilmanski, K., Continuum Thermodynamics Part I: Foundations , World Scientific, 2008 Epstein, M., The Geometrical Language of Continuum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Maugin, G. A., Configurational Forces: Thermomechanics, Physics, Mathematics, and Numerics, CRC Press, 2011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teinmann, P., Maugin, G. A., eds., Mechanics of Material Forces , Springer, 2005 Dascalu, C., Maugin, G. A., Stolz, C., eds., Defect and Material Mechanics , Springer, 2008 Reviews: Maugin, G. A., Material forces: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Appl. Mech. Rev. , Vol.48, pp.213-245, 1995 Gross, D., Kolling, S., Mueller, R., Schmidt, I., Configurational forc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solid mechanics, Eur. J. Mech. A-Solids , Vol.22, pp.669-692, 2003 Steinmann, P., Scherer, M., Denzer, R., Secret and joy of configurational mechanics: From foundations in continuum mechanics to appl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Z. Angew. Math. Mech. , Vol.89, pp.614-630, 2009 Research Articles: Eshelby, J. D., The force on an elastic singularity, Phil. Trans. R. Soc. Lond. A , Vol.244, pp.87-112, 1951 Eshelby, J. D., Energy relations and the energy-momentum tensor in continuum mechanics, In: Kannien, M. F., eds., Inelastic Behavior of Solids , pp.77-144, New York: McGraw-Hill, 1970 Eshelby, J. D., The elastic energy-momentum tensor, J. Elasticity , Vol.5, pp.321-335, 1975 Chadwick, P., Applications of an energy-momentum tensor in non-linear elastostatics, J. Elasticity , Vol.5, pp.249-258, 1975 Larche, F. C., Cahn, J. W., The interactions of composition and stress in crystalline solids, Acta Metall. , Vol.33, pp.331-357, 1985 Heidug, W., Lehner, F. K., Thermodynamics of coherent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nonhydrostatically stressed solids, Pure Appl. Geophys. , Vol.123, pp.91-98, 1985 Epstein, M., Maugin, G. A., The energy-momentum tensor and material uniformity in finite elasticity, Acta Mech. , Vol.83, pp.127-133, 1990 Bartholomeusz, B. J., The chemical potential at the surface of a non-hydrostatically stressed, defect-free solid, Phil. Mag. A , Vol.71, pp.489-495, 1995 Samohyl, I., Pabst, W., The Eshelby relation in mixtures, Int. J. Non-Linear Mech. , Vol.32, pp.227-233, 1997 Norris, A. N., The energy of a growing elastic surface, Int. J. Solids Struct. , Vol.35, pp.5237-5252, 1998 Samohyl, I., Thermodynamics of reacting mixtures of any symmetry with heat conduction, diffusion and viscosity, Arch. Rat. Mech. Anal. , Vol.147, pp.1-45, 1999 Cleja-Tigoiu, S., Maugin, G. A., Eshelby's stress tensors in finite elastoplasticity, Acta Mech. , Vol.139, pp.231-249, 2000 Podio-Guidugli, P., Configurational balances via variational arguments, Interfaces and Free Boundaries , Vol.3, pp.223-232, 2001 Wu, C. H., The role of Eshelby stress in composition-generated and stress-assisted diffusion, J. Mech. Phys. Solids , Vol.49, pp.1771-1794, 2001 Wu, C. H., Chemical potential and energy momentum tensor in single phase mixtures, Mech. Res. Commun. , Vol.29, pp.493-499, 2002 Maugin, G. A., Remarks on the Eshelbian thermomechanics of materials, Mech. Res. Commun. , Vol.29, pp.537-542, 2002 Kalpakides, V. K., Dascalu, C., On the configurational force balance in thermomechanics, Proc. R. Soc. Lond. A , Vol.458, pp.3023-3039, 2002 Steinmann, P., On spatial and material settings of hyperelastodynamics, Acta Mech. , Vol.156, pp.193-218, 2002 Steinmann, P., On spatial and material settings of hyperelastostatic crystal defects, J. Mech. Phys. Solids , Vol.50, pp.1743-1766, 2002 Steinmann, P., On spatial and material settings of thermo-hyperelastodynamics, J. Elasticity , Vol.66, pp.109-157, 2002 Buratti, G., Huo, Y. Z., Muller, I., Eshelby tensor as a tensor of free enthalpy, J. Elasticity , Vol.72, pp.31-42, 2003 Guzev, M. A., Chemical potential tensor for a two-phase continuous medium model, J. Appl. Mech. Tech. Phys. , Vol.46, pp.315-323, 2005 Epstein, M., Configurational balance and entropy sinks, Int. J. Fract. , Vol.147, pp.35-43, 2007 Gupta, A., Markenscoff, X., Configurational forces as dissipative mechanisms: a revisit, C. R. Mecanique , Vol.336, pp.126-131, 2008 Runesson, K., Larsson, F., Steinmann, P., On energetic changes due to configurational motion of standard continua, Int. J. Solids Struct. , Vol.46, pp.1464-1475, 2009 Ganghoffer, J. F., Mechanical modeling of growth considering domain variation Part II: volumetric and surface growth involving Eshelby tensors, J. Mech. Phys. Solids , Vol.58, pp.1434-1459, 2010 Grabovsky, Y., Truskinovsky, L., Roughening instability of broken extremals, Arch. Rat. Mech. Anal. , Vol.200, pp.183-202, 2010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8798 次阅读|7 个评论
爱因斯坦关于引力场能动张量的理解错在何处?
chenfap 2009-4-18 17:57
对 1 917-1918 年 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争论的重新评价 ( 二 ) Levi-Civita 与爱因斯坦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的争论及其 对宇宙学的深刻影响 (3) ( 宇宙演化中的逻辑关联ⅩⅢ ) 爱因斯坦关于引力场能动张量的理解错在何处? 上次博文已指出爱因斯坦用来反对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的理由似是而非,他的主要论点和看法或者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全面的;本篇博文将对此详细说明并进行评论。下面我们针对爱因斯坦所提出的三条主要论点和看法来逐条评论: 1 ),爱因斯坦为他的守恒定律辩护时提了一个问题 : 为什么只有这样一些具有张量分量的变换特性的量才可以赋予物理意义?这个问题并不能说明他的观点正确而且提的很片面。我们也可以提出:为什么这样一些不具有张量分量的变换特性的量(指爱因斯坦定义的引力场能动张量)可以认作引力场的能量、动量来赋予物理意义?而为什么把那一些具有张量分量的变换特性的量(指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定义的引力场能动张量)不认作引力场的能动张量、不赋予物理意义?事实上,爱因斯坦所定义的引力场能动膺张量同 Lorentz 与 Levi-Civita 所定义的引力场能动张量具有等价类 (equivalence class) 的关系 , 爱因斯坦守恒定律同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也是等价的。但由于 Lorentz 与 Levi-Civita 所定义的引力场能动张量以及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都具有协变性,而爱因斯坦所定义的引力场膺能动张量以及爱因斯坦守恒定律都不具有协变性,似乎 Lorentz 与 Levi-Civita 所定义的引力场能动张量更优于爱因斯坦所定义的引力场膺能动张量,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更优于爱因斯坦守恒定律。这些道理,在我已发表的几篇博文中,曾反复讲解过了。我还曾应用数学论证,反复讲解过,无论由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还是由爱因斯坦守恒定律,都可分别得出 : 所谓 PSR1913+16 双星公转周期变化之观测结果证实了引力波携带能量辐射的看法并不可信,宇宙起源于 大爆炸 的标准模型可能并不真实以及黑洞可能并不存在等等。很明显,除了由观 测、实验来判断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和爱因斯坦守恒定律谁优谁劣外,没有任何理由认为爱因斯坦所定义的引力场膺能动张量更优于 Lorentz 与 Levi-Civita 所定义的引力场能动张量,以及没有任何理由认为爱因斯坦守恒定律更优于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在 1 917-1918 年的学术争论中, 爱因斯坦的错误之一,就在于用些片面地理由只肯定爱因斯坦守恒定律而否定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 2 ),爱因斯坦说,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 并不排除,例如,一个 物质体系完全消散为虚无,而不留下一点痕迹。 可是, 爱因斯坦的上述推论是 不正确的,其理由如下: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引力体系之微观状态数 N1 ,因 之由著名的 Boltzmann 公式 S=klnN 可知该体系之熵 S 0 。假若这个体系能够 自发消失 , 那么 N 将减少至 N=1; 这里我们把这个引力体系全部自发消失视为它的 一个特殊状态 , 显然对于这一特殊状态 , 其宏观情况同微观情况毫无区别 , 因之 N=1 。因此,当一个引力体系自发消失时,其熵将由 S 0 减少至 S =0 ;这是 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故这个自发过程不可能发生。也就是不可能出现爱因 斯坦所说的物质自发消失。这是在 1 917-1918 年的学术争论中, 爱因斯坦 在论点和看法上的错误之二。 这表明,就是应用 爱因斯坦守恒定律,引力波也不携带能量传播;式( 4 )不能说 明引力波携带能量传播。这是在 1 917-1918 年的学术争论中, 爱因斯坦在论点和看 法上的错误之三。 从以上的分析和评论中,很明显地看到,在 1917-1918 年的学术争论中,爱因斯坦为反对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所提出的三条主要论点和看法全都错了。 1917-1918 年的那场学术争论之后,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遭到否定,以致销声匿迹,这种情况对学术发展有利还是不利?我认为对 1917-1918 年的那场学术争论重新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是对科学和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他所建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内容基本上是正确的。但爱因斯坦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可能犯错误,他所建立的物理理论中也难免不会出错误。我们指出爱因斯坦的错误,并不是否定他的伟大和对科学和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指出爱因斯坦在引力体系能动张量守恒定律方面的错误,也不是 否定相对论的全部内容。只有修正了爱因斯坦在学术上的某些的错误,才能使他 建立的理论更加发扬光大。
个人分类: 未分类|6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1917-1918年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争论的重新评价(一)
chenfap 2009-4-17 11:14
Levi-Civita 与爱因斯坦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的争论及其对 宇宙学的深刻影响 (3) ( 宇宙演化中的逻辑关联ⅩⅢ ) 对 1 917-1918 年 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争论的重新评价 ( 一 ) 爱因斯坦反对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的主要论点和看法 爱因斯坦在《论引力波》那篇论文的最后一节(其标题为 对 Levi-Civita 先生提出的反对意见的答复 )之中,认为他与 Levi-Civita 意见分歧并不是实质性的,而純粹是一个用词问题。并承认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迫使人们采用爱因斯坦对引力场能动张量所下的定义,也承认对 Levi-Civita 所采用的引力场能动张量之定义不可能提出逻辑上的反对意见。但他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去反对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而提出了下述主要论点和看法: 1 ),虽然爱因斯坦承认 Levi-Civita 所采用的引力场能动张量之定义和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都具有协变性 , 而爱因斯坦自己所采用的引力场能动张量之定义和爱因斯坦守恒定律都不具有协变性 ; 但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 为什么只有这样一些具有张量分量的变换特性的量才可以赋予物理意义?而他认为,只要方程成立,就可赋予物理意义。言外之意就是说,他所采用的引力场能动张量之定义和爱因斯坦守恒定律都是正确的。 2 ),爱因斯坦强调,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不能得出我们通常从守恒定律得出的结论;因为它并不排除,例如,一个物质体系完全消散为虚无,而不留下一点痕迹。由于人们习惯于物质不灭的看法,爱因斯坦为反对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所提的这个论点影响很大。
个人分类: 未分类|3861 次阅读|0 个评论
1917-1918年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争论的历史文献
chenfap 2009-4-12 17:33
Levi-Civita 与爱因斯坦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的争论及其对 宇宙学的深刻影响 (2)( 宇宙演化中的逻辑关联ⅩⅢ ) 1 917-1918 年 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争论的历史文献 本次博文将分别摘录几段 Levi-Civita 的论文与爱因斯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Levi-Civita 的论文摘录选自 Earman 所主编的论文集《 The Attraction of Gravitation 》之中由 Cattani and De Maria 所写的论文 Conservation Laws and Gravitational Waves in General Relativity 。这篇论文对 1 917-1918 年 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的争论作了详细介绍,是研究那场学术争论必读的重要资料。我不知道在国内能否找到 Earman 所主编的论文集和 Cattani and De Maria 所写的这篇论文?我是托人从国外找来的。爱因斯坦的论文摘录选自范岱年、赵中立、许良英编译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二卷》 381-383 页。这段摘录完整准确地表达了爱因斯坦对引力体系的 能动张量及其守恒定律之观点和看法;也是研究那场学术争论必读的重要资料。 本文作者相信,只要认真研究 1 917-1918 年 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争论和深入地比较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 与爱因斯坦 守恒定律,是不难发现这两个 守恒定律在数学上是等价的;无论由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还是由爱因斯坦守恒定律,都可分别得出 : 所谓 PSR1913+16 双星公转周期变化之观测结果证实了引力波携带能量辐射的看法并不可信,宇宙起源于 大爆炸 的标准模型可能并不真实以及黑洞可能并不存在等等。再考虑协变性,应当承认,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更优于 爱因斯坦 守恒定律。 由于在那场争论中,爱因斯坦始终坚持物质场的能量不可能同引力场的能量互相湮灭,便使得他既拒绝 Levi-Civita 等人的正确见解,也使得爱因斯坦守恒定律 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他的这些观点一直流传至今。十几年来 本文作者虽然写了一些论文,企图作些澄清,但由于人微言轻,效果不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后人不知 九十多年前的争论并未解决,而谜信权威,误以为已有了正确的科学结论。因此我在此特提供一些 关于 1 917-1918 年 能动张量守恒定律争论的历史文献 供大家参考。我特别希望研究引力理论、天体物理、宇宙学的年青学者能够更好的掌握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与 爱因斯坦 守恒定律,避免我这辈人所走过的弯路。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介绍九十多年前的一场重要争论
chenfap 2009-4-11 12:09
Levi-Civita 与爱因斯坦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的争论及其对 宇宙学的深刻影响 (1)( 宇宙演化中的逻 辑关联Ⅹ Ⅲ ) 介绍九十多年前的一场重要争论 我在前次 博文中已经说明了 , 引力体系的 能动张量守恒定律对宇宙的演化的深刻影响。我还曾再三指出:在 主流宇宙学中,没有考虑自由引力场的能量也没有充分应用 引力体系的能动张量守恒定律;特别是没有注意到爱因斯坦守恒定律也可类似于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那样,既 有可能 阻止黑洞的 出现,又有可能 阻止 宇宙大爆炸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除了 在前次 博文中所分析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渊源,这就是发生在 1917~1918 年的 Levi-Civita 等人同爱因斯坦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的一场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爱因斯坦始终坚持物质场的能量不可能同引力场的能量互相湮灭,便使得他既拒绝 Levi-Civita 等人的正确见解,也使得爱因斯坦守恒定律 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 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 1917~1918 年的那场 争论,爱因斯坦获得了胜利,他的观点和看法成了当前物理理论中的主流。近十余年来,本文作者曾对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 作者发现 , 爱因斯坦守恒定律与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在数学上是等价的。无论由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还是由爱因斯坦守恒定律,都可分别得出 : 所谓 PSR1913+16 双星公转周期变化之观测结果证实了引力波携带能量辐射的看法并不可信,宇宙起源于 大爆炸 的标准模型可能并不真实以及黑洞可能并不存在等等。 已经过去九十多年了,为什么爱因斯坦关于引力体系的能动张量守恒定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仍是当前物理理论中的主流呢?本文作者认为,除了由于爱因斯坦的学术声望很高,追随他的学者较多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在许多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九十多年前的 那场 争论。本文的目的就是在介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 1 917~1918 年 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的那场争论重新评价。 本文分为四部分: 1 ),介绍九十多年前的一场重要争论 2 ), 1 917~1918 年 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争论的历史文献 3 ),对 1 917~1918 年 关于能动张量守恒定律争论的重新评价 4 ),我研究引力体系能动张量守恒定律的经历 本次博文主要谈第 1 )部分,其中大部分内容系摘自我于 2000 年发表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上的论文 引力场能动张量定义的历史争论及重新研究 ( 陈方培 .2000, 引力场的能动张量定义的历史争论及重新研究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4, 326. ) 。
个人分类: 未分类|5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能动张量守恒定律对宇宙学的深刻影响
chenfap 2009-4-7 17:19
能动张量守恒定律对宇宙学的深刻影响 ( 宇宙演化中的逻辑关联Ⅻ 主流宇宙学的理论 基础(五) ) 我在《宇宙演化中的逻辑关联Ⅻ 主流 宇宙学的理论 基础(一)》那篇博文中曾指出 : 在 主流宇宙学中,没有考虑自由引力场的能量也没有充分应用 引力体系的能动张量守恒定律;特别是没有注意到爱因斯坦守恒定律也可类似于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那样,既 有可能 阻止黑洞的 出现,又有可能 阻止 宇宙大爆炸出现。(请参考我在早先发表的《 在爱因斯坦守恒定律的基础上也可建立 不存在大爆炸的宇宙模型》那篇博文)。现在我们来详细说明这个问题。 在上述讨论中,我们看到, 能动张量守恒定律对宇宙的演化是有深刻影响的。 参考文献 Weinberg S. 1972,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Wiley, New York . Chen F. P. 2009, Further study on the conservation laws of energy-momentum tensor density for a gravitational system. Int.J.Theor.Phys.48 , 847. 陈方培 .2008,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对 黑洞形成的影响及其它 ( 引力体系协变的能动张量密度及其守恒定律与某些应用 Ⅳ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809-272. Chen F. P. 2008, Field equations and conservation laws derived from the generalized Einsteins Lagrangian density for a gravitational system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cosmology. Int.J.Theor.Phys.47,421. 陈方培 .2008,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及推广的 爱因斯坦 场方程 对宇宙演化的影响 ( 引力体系协变的能动张量密度及其守恒定律与某些应用Ⅲ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804-452.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38 次阅读|1 个评论
爱因斯坦守恒定律的多种推导方法及其等效性
chenfap 2008-10-12 11:47
爱因斯坦守恒定律有着多种推导方法。能动张量守恒定律曾被认为是广义相对论的老大难问题;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和 Einstein 守恒定律的历史争论 , Einstein 守恒定律缺乏依照广义相对论的精神应当具有的协变性,都是老大难的表现。这些问题研究起来已经是够复杂、够困难的了;再加上多种推导方法,甚至不同的表式,就更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以致使某些研究陷入错误的途径。例如,认为 PSR1913+16 双星公转周期变化的观测数据验证了引力波携带能量、动量传播的看法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我看来, 双星所减少的引力势能和公转动能只不过是 转变成了双星的热能和双星所在处的自由引力场的能量,而并没有转变成引力波所携带的能量 。要清楚地理解这些关系,不是一篇短文能够说明白的,须要深入讨论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与爱因斯坦守恒定律在特性上的异同以及这些特性对引力波的影响。这需要写几篇博文,我打算先从爱因斯坦守恒定律的多种推导方法及其等效性谈起。 我在文献 中 , 是利用对称性导出爱因斯坦守恒定律 类似于电磁场,因电磁场能量恒为正,便假定引力场能量也为正;这一假定并无实验根据 , 第二类 爱因斯坦守恒定律更不是严格地从理论上导出的。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理论上只能导出第一类爱因斯坦守恒定律。事实上引力场与电磁场并不相似,故应当认为 第二类 爱因斯坦守恒定律是不存在的。 在后续博文中将应用到本次博文的一些关系。 参考文献 : Cattani C. and De Maria M. 1993, Conservation laws and gravitational waves in general relativity. In: The Attraction of Gravitation, Edited by Earman, J., Janssen, M. and Norton, J. D. Birkhauser, Boston . 陈方培 .2000, 引力场的能动张量定义的历史争论及重新研究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4,326. 陈方培 .2008,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对引力波特性的影响 ( 引力体系协变的能动张量密度及其守恒定律与某些应用Ⅱ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803-39. Chen F. P. 2008, Field equations and conservation laws derived from the generalized Einsteins Lagrangian density for a gravitational system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cosmology. Int.J.Theor.Phys.47,421. 陈方培 .2008, 引力体系的拉氏量与能动张量密度守恒定律及场方程 ( 引力体系协变的能动张量密度及其守恒定律与某些应用 = 1 \* ROMAN I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802-56. Moller C. 1972,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Clarendon Press, Oxford . Landau L. D. and Lifshitz E. M. 1975,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Fields, Translated by Hamermesh M., Pergamon Press, Oxford . Chen F. P. 2008, Further study on the conservation laws of energy-momentum tensor density for a gravitational system. Int.J.Theor.Phys. .published online first : http://dx.doi.org/10.1007/s10773-008-9858-z 陈方培 .2008, Lorentz 与 Levi-Civita 守恒定律对 黑洞形成的影响及其它 ( 引力体系协变的能动张量密度及其守恒定律与某些应用 Ⅳ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809-272. Weinberg S. 1972,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Wiley, New York .
个人分类: 未分类|509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