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稻瘟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水稻广谱抗病基因的克隆
mashengwei 2018-3-9 08:51
font本期作者:麦夕.胖丫 最近大家可能都在忙着写基金,首先祝大家都能旗开得胜!去年6月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题为“ A Natural Allele of a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Rice Confers Broad-Spectrum Blast Resistance ” 水稻中一个转录因子的自然变异导致其对稻瘟病具有广谱的抗病性。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文章刊出时,一时间国内科研界沸腾了!不过紧接着传来所谓奖励“1500万事件”,其实真正奖励文章作者的资金很少,这1500w中绝大部分都用来团队和平台的建设上了。我个人认为陈学伟老师(文章通讯作者)实至名归。就在前几天我们学校邀请陈老师来作报告,小编有幸坐在离报告台不到3米的座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牛陈老师,心情有些小激动,报告后也与陈老师有个短暂的交流。今天不写小麦的故事,斗胆解读一下陈老师这篇Cell的文章。 据陈老师讲,早在他读硕士期间,就做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早期他在水稻地谷(Digu)材料中成功克隆到稻瘟病专化抗病基因 Pid2 和 Pid3 ,并发表在The Plant Journal上。但是后来发现用其他能使 Pid2 和 Pid3 致病的稻瘟小种接种Digu时,它仍能呈现良好的抗性,且几乎对所有稻瘟小种都具有抗性。于是陈老师推测里面肯定还有其他的抗病基因,且具有广谱抗性。 对于Digu水稻材料的执念,以至于在国外留学期间,陈老师仍然请求国内的老师帮忙创制了Digu与另一个高感材料LTH杂交组合的3685个高代重组自交系。 回国后,陈老师开始着手克隆Digu的广谱抗病基因。首先将Digu与从534份非广谱抗性材料随机挑出来66份水稻材料进行序列比较分析(这时候体现出来的水稻基因组较小的优势,有这么多的重测序材料,期待小麦也有这么一天!),发现在Digu中存在2576个特异的SNP差异,其中有30个非同义突变发生在25个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另有6个在启动子区域,见下图A。为了明确哪些SNP与表型关联,作者从3685个RIL群体中找到不含有Pid2和Pid3基因的RIL系,其中有42个感病和32个抗病。从中优先选出各10个家系进行序列分析发现,SNP33与表型关联,再将所有家系分析后发现,SNP33与所有表型共分离。SNP33位于基因 LOC_Os03 g32230 的启动子区域,通过PCR将基因完整扩增后发现Digu和LTH之间的CDS区域没有任何差异,反倒是启动子区域存在21个SNP和2个Indel差异。见下图C。作者将其命名为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Digu 1 ( bsr-d1 ) 。基因注释发现B sr-d1 编码C2H2类型的转录因子——锌指类转录因子(富含氨基酸C和H)。 作者拿到基因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功能分析和验证: 1)基因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感病材料中表达,在抗病材料中是不表达的。 2 )通过基因沉默、过表达以及利用CRISPR进行基因敲除技术确认了 Bsr-d1 在Digu材料中呈现抗性。 3)研究了 Bsr-d1 下游靶标基因在抗病通路中的作用。通过亚细胞定位和酵母双杂搞清了 Bsr-d1 的表达特征和下游的靶标基因,即过氧化氢H2O2降解酶。 4)研究了 Bsr-d1 上游调控基因MYBs1在抗病通路中的作用。MYB直接结合 Bsr-d1 的启动子区域,同时它也参与调控H2O2降解酶基因的表达。 5)提出新型广谱抗病机制。如下图,作者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提出 Bsr-d1 抗病机制 。 稻瘟菌侵染感病水稻材料后,能够促进 Bsr-d1 的表达,从而促进下游H2O2降解酶基因的表达,这样大大抑制了过敏性坏死反应中重要的环节—活性氧ROS迸发,最终导致寄主丧失抗性,利于病原物侵染。而当稻瘟菌侵染抗病材料后,MYBS1的存在抑制了 Bsr-d1 的表达,从而提高了抗性。 6) Bsr-d1 潜在的应用价值。一般抗病材料的农艺学性状尤其产量方面不是特别理想,这部分我们的宋老师麦S曾经在推送过。而本文作者探究了抗病材料 Bsr-d1 是否对产量有影响,经过多年多点的调查,发现几乎不影响产量。此外作者还将该基因进行了单倍型分析,发现搜集到的3000份材料中只有不到100份含有该等位基因,说明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好了,本文解读完毕,里面的小故事夹杂了小编的杜撰,如有之情人士还请指出小编的错误。其实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提出和解决,在已克隆的广谱抗性基因中,转录因子确实不多见,本文再次颠覆了以往的认知。小编曾斗胆问过陈老师:1.该基因可不可以理解成“感病基因”?2.一般的广谱抗性基因都是QTL,其效应值是受到环境和各方面条件影响,究竟该Bsr-d1基因在田间的效应值有多大?因为从实验的结果看,其抗病性表现不是传统的那种。陈老师回答说:这个基因可以理解成感病基因;这个基因的表现还算可以,但从目前所有的抗病研究结果看,任何一个基因的克隆都不能一劳永逸的抗病下去,所以,我们只能不断的探索下去。 欢迎关注 “ 小麦研究联盟 ”, 了解小麦新进展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投稿、转载、合作以及信息分布等请联系: wheatgenome
6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经14年探索 解开广谱和持久抗稻瘟病机制之谜
热度 1 mashengwei 2017-2-8 21:24
有“水稻癌症”之称的稻瘟病,动辄就会造成农民减产、绝收。而它又像流感病毒那样,几乎年年都会有新变种出现,抗病品种往往推广两三年就会失效。昨天,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宣布,该所何祖华研究员课题组耗时十几年,不仅找到能持久抗稻瘟病的“基因克星”,而且还弄清了它是如何聪明地与“善变”的稻瘟病菌“周旋”的。2月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稻瘟病又称“火烧瘟”,一旦蔓延开,就如星火燎原,甚至可让农民颗粒无收。2014年,安徽种植的万亩水稻就曾因发生稻瘟病,导致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何祖华介绍,它在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是影响我国水稻产量的主要病害。“更难对付的是,它特别‘善变’,基因不断变异,现在亚种有100多种。”他说,植物科学家一直想从水稻基因里,寻找稻瘟病的长期克星,但一直未能如愿。   2002年,何祖华课题组与育种家合作,筛选广谱抗瘟基因资源。他们注意到,一个抗病品种的抗性很强,而且其后代在湖北恩施长期种植,似乎一直不受稻瘟病的影响。于是,他与育种家合作,尝试从中筛选抗瘟基因。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整整耗费了科学家4年时间:基因测序、拼装可能有关的基因序列、找到相关基因、克隆……论文第一作者、上海植生生态所邓一文博士说,水稻中抗稻瘟病的基因虽多,但要找到最关键的那个,并不容易,得一个个做实验测试过来。2006年,他们终于鉴定出了一个几乎能对抗稻瘟病所有变异病菌的位点Pigm。   接下来,他们又花费了10年功夫,才弄清了其中的奥秘。何祖华说,生命进化的智慧实在令人赞叹:Pigm中有2个发挥功能的蛋白PigmS和PigmR———它们一个能抗病,却会使水稻种子变小,造成减产;另一个能增产,却会稍稍抑制抗病性。它们“联手”的结果是,稻瘟病只能部分侵染水稻的叶片等组织。“这样一来,病原菌由于尚有生存空间,就不会‘狗急跳墙’,拼命变异以求对抗这个抗病基因。”他说,这反而使Pigm具有了持久的抗病性,同时高产性状也得以保证。   这个奥秘的揭开,令育种家恍然大悟:过去,他们也曾用谷梅4号培育抗病品种,有的可以长期抗病,有的却不行,一直不得要领。如今,“基因克星”秘密的解开,使育种家有了明确的目标———一定要将Pigm位点带进新品种,才会得到既抗病又稳产的水稻新品种。这两个基因紧密连锁在染色体的一个小区段内,不能分开,因此选育的品种既有广谱抗病性,又不影响最终的产量。   由于国家农业部规定,高产品种一定要有抗病性保驾护航。这个新基因位点Pigm自发掘以来,已经被国内30多家种子公司和育种单位应用于水稻抗病分子育种,目前已有新品种参加区试和品种审定。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植物病理学家巴巴拉·凡冷特教授说:“找到Pigm,在全球的水稻栽培区,特别是稻瘟病重灾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减少水稻损失,减少农药使用,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新发现采用了表观遗传调控抗病基因的表达,在科学上也有创新意义,因此也颇受基础研究者的关注。何祖华说,这个基因与野生稻种不同,可能来源于广西、云南或四川万年前的驯化稻种,“我们还要从中探寻更多奥秘,为未来防御稻瘟病做技术储备。万一5-10年后,Pigm失效了怎么办?有没有互补基因?14年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76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用醚菌酯来防治水稻的稻瘟病好不好呢?
邵刚锋 2012-7-10 09:55
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杀菌剂 ,具有内吸传导性,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谱广,目前登记用于防治草莓和黄瓜白粉病、番茄早疫病、葡萄霜霉病、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梨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和黑星病。据黑龙江省富锦市农技推广中心试验,由南京博士邦华工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 30% 醚菌酯悬浮剂能用于防治稻瘟病。 试验在 2007 年 7 月 21 日和 8 月 1 日各施一次药,每次分别每亩用 30% 醚菌酯悬浮剂 10 克、 15 克、 20 克, 75%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35 克,加水 40 公斤喷雾。第一次施药后 7 天调查,上述各处理对穗瘟的防效分别为 81.7% 、 87.0% 、 93.8% 和 80% ;第二次施药后 7 天调查,对穗瘟的防效分别为 85.8% 、 89.7% 、 98.7% 和 80.4% 。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 30% 醚菌酯悬浮剂对稻瘟病防治效果好,优于常用药剂三环唑。在稻瘟病发生初期用药,宜每次每亩用 15 ~ 20 克加水 40 公斤喷雾,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防治 2 ~ 3 次。
3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咪鲜胺:一药能治多种水稻病害
tjm9518 2010-8-27 09:42
对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恶苗病、立枯病等病害均有效 高邮市临泽镇一农资销售商 8 月 26 日来电话说,用井冈霉素等药防治水稻稻曲病,要求在水稻破口前 1 周用药,农民往往不能掌握用药适期。目前当地有些田块的水稻已经破口抽穗,但此前没有能适期用药防治稻曲病。根据天气预报,近几天当地连续几天有雨, 26 日当地已开始下雨,因此担心水稻稻曲病发生会比较严重。他问,咪鲜胺在水稻破口期使用对稻曲病有没有防治效果,亩用量掌握在多大合适。 咪鲜胺为咪唑类广谱性杀菌剂,曾用名有扑霉灵 , 、丙灭菌、施保克、咪鲜安等。该药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对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有特效,虽然不具内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传导性能。其单剂及复配剂广泛登记用于多种园艺作物防治炭疽病、叶枯病等病害;在水稻、小麦、油菜等大宗农作物上,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恶苗病、立枯病和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病害。从中可以看出,咪鲜胺适用于防治多种水稻主要病害。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电话: 0515-83551820 )的 25% 咪鲜胺乳油,登记用于水稻防治稻瘟病的纯药推荐用量为每公顷 225 -375 克 ,折合每亩用25% 咪鲜胺乳油 60-100 毫升;登记用于水稻防治稻曲病的纯药推荐用量为每公顷 187.5 -225 克 ,折合每亩用25% 咪鲜胺乳油 45-60 毫升。 咪鲜胺与其他稻田常用杀菌剂的混配性好,目前已有较多企业将其与不同药剂混配,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病害。如咪鲜胺与防治稻瘟病的常用药三环唑、稻瘟灵、乙蒜素的混配,登记用于防治稻瘟病;与防治纹枯病的常用药井冈霉素、丙环唑等的混配,登记用于防治纹枯病。咪鲜胺价格相对较高,采取与其他药混配的办法,有利于在保证防效的前提下降低咪鲜胺用量,降低病害防治成本。 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0511-87274221/87265391 )的 42% 咪鲜 甲硫灵可湿性粉剂,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和小麦赤霉病,含甲基硫菌灵 35% 、咪鲜胺 7% ,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 378 -504 克 ,折合每亩用制剂60 -80 克 ,折合每亩用甲基硫菌灵纯药21 -28 克 、咪鲜胺纯药4.2 -5.6 克 。该公司另一个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20% 井冈 咪鲜胺,含井冈霉素 12% 、咪鲜胺 8% ,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 120 -165 克 ,折合每亩用制剂40 -55 克 ,折合每亩用井冈霉素纯药4.8 -6.6 克 、咪鲜胺纯药3.2 -4.4 克 。据了解,这两种复配剂产品近年来在大面积生产上表现对纹枯病、稻瘟病以及稻曲病等水稻主要病害有良好防效,而且在水稻抽穗期前后使用对水稻的抽穗和灌浆结实没有不利影响,与目前生产上较大面积使用的唑类杀菌剂相比安全性较好,特别适用于水稻抽穗期病虫综合防治。咪鲜 甲硫灵对稻曲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错过水稻破口前 1 周防治稻曲病用药适期时,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使用该药,对稻曲病也有较好防效。(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13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气温突降,水稻注意防生理青枯和稻瘟病
tjm9518 2009-8-31 16:48
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近期江苏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据气象部门信息,徐州、宿迁、淮安等地在 8 月 30 日至 9 月 1 日出现最低温度低于 15 ℃的低温天气,宿迁 8 月 31 日出现最高温度 24.4 ℃、最低温度 14.4 的低温天气,日平均温度在 20 ℃左右。这种低温对水稻生长和灌浆结实有一定影响,部分处于灌浆中期的水稻可能在低温过后出现生理性缺水青枯现象,抽穗期遇低温阴雨的水稻稻瘟病、稻曲病可能加重发生,生产上应及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规避损失。 近期低温对水稻灌浆结实影响不大 一般来说,温度低于 17 ℃,水稻灌浆就会中止。日平均温度低于 20 ℃,对水稻灌浆结实就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籼稻,灌浆结实需要有较高的温度,近期低温对其灌浆结实影响更大些。今年徐州、宿迁地区抽穗较早的杂交稻在 8 月中旬初即开始抽穗,大面积杂交稻在 8 月中下旬普遍抽穗,目前处于灌浆期。处于这一时期的杂交稻,对低温比较敏感,持续低温会引起结实率下降。但从这些地区近期的天气变化情况看,低温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 3 天,而且期间以多云天气为主,光照条件较好,日最高温度一般在 25 ℃以上,白天水稻基本上能正常灌浆,估计水稻灌浆所受的不利影响较小。 江苏其他地区降温幅度虽然也较大,但绝对温度较高,基本不影响水稻正常抽穗和灌浆结实。另据气象部门预测, 9 月 1 日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江苏各地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将迅速回升,至少在 1 周内日最低气温会在 18 ℃以上,日最高气温可达 30 ℃左右,这种天气对水稻灌浆结实有利。今年江苏大部分地区的水稻,包括生育期较迟的直播稻和机插稻,基本上能在 8 月底至 9 月上旬齐穗,抽穗期温度较适宜、光照条件较好,短期内其灌浆结实不会受到不利天气条件的影响。 部分田块水稻需防生理性缺水青枯 温度低于 17 ℃,水稻的根系活力会下降,吸水能力降低。特别是抽穗后半个月左右,水稻开始进入根系功能衰退期,在持续低温条件下,根系吸水能力弱。持续低温阴雨天过后,如果天气突然转晴,温度急骤上升,水稻叶片蒸腾失水速度快,而水稻根系活力弱,不能及时吸水弥补水分散失,稻株将出现生理性缺水现象,叶片和茎秆迅速失水干瘪,进而迅速大面积倒伏。 水稻发生生理性缺水青枯现象速度极快,一般在天气转晴后 1 ~ 2 天内即可造成大面积水稻青枯倒伏。发生生理性缺水青枯的稻株会迅速死亡,即使采取灌深水等措施也不能复活。因此,一旦稻株生理性缺水青枯死亡,灌浆即终止,产量不再增加,受害较早时水稻空秕率极高,产量极低,稻米品质也因灌浆不足而极度下降。 水稻生理性缺水青枯现象每年均有一定面积的发生, 2008 年 9 月中下旬曾在沿江苏南地区大面积发生,发生田块水稻亩产仅 200 公斤左右,而且米质因灌浆不足而极差。近年来江苏直播稻、机插稻面积大,水稻生育期推迟,灌浆中后期遇低温阴雨天气的几率增大,生产上应高度重视水稻生理性缺水青枯的危害。今年 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水稻搁田期江苏出现持续阴雨天气,有较大面积的稻田搁田不良,至今田间土壤仍然较烂,水稻根系生长不良,容易早衰。这些田块的水稻在灌浆中后期遇低温更容易发生生理性缺水青枯现象。 目前徐宿地区处于灌浆中期的杂交水稻,在前期遇低温天气的情况下,如果田间水稻根系生长不太好(黄根、黑根多,白根少),宜在晴好天气来临前灌深水护苗,防止生理性缺水青枯。全省各地前期搁田不良、水稻根系生长不太好的田块,即使目前水稻处于抽穗期或灌浆初期,在低温期和天气转晴初期最好也采取灌深水护苗的措施,防止天气突然转晴后水稻出现生理性缺水现象,影响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 9 月上旬江苏各地将以晴好天气为主。等气温上升、天气稳定后,对于前期搁田不好、目前田土仍然较软的田块,仍然要及时脱水软搁田,进一步沉实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防止根系早衰,避免后期遇低温天气发生生理性缺水青枯现象。 水稻抽穗期遇低温阴雨需防穗颈瘟 水稻破口抽穗期穗下茎节和节间以及小穗枝梗、颖壳组织幼嫩,易受稻瘟病病菌侵染,此期遇低温阴雨穗颈瘟、枝梗瘟、粒瘟易发生。等水稻抽穗后半个月左右,上述各部位组织变老健,不容易受稻瘟病侵染。因此,破口抽穗期是用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江苏使用的水稻品种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抗性普遍较差,一般都易感穗颈瘟,稻瘟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去年江苏沿淮和淮北地区就有较大面积的水稻发生穗颈瘟,特别是淮稻 9 号、华粳 6 号等品种穗颈瘟发生严重,部分田块病株率超过 90% ,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极大。 近期的低温阴雨正好出现在沿淮、淮北及苏中地区大面积水稻破口期至抽穗扬花期,会加重稻瘟病、稻曲病的发生和危害。各地对目前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应及时用药防治稻瘟病,部分田块需兼治稻曲病。 目前适用于防治稻瘟病的药有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等,其中三环唑只有保护作用,水稻发病后使用对病株没有治疗效果,但稻瘟病病菌对它没有抗药性;稻瘟灵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但稻瘟病病菌容易对它产生抗性。这两种药均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喷施后容易被水稻吸收,一般在施药后 2 小时内无雨即不影响防效,可以趁雨隙喷药。咪鲜胺没有内吸性,但有一定的传导性能,对病害有较好预防和铲除作用,对稻瘟病、稻曲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生产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上述药剂。对破口期已用药防治稻瘟病的田块,最好在水稻齐穗后再用药防治一次,可以选用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剂。前期没有用药防治稻瘟病的田块,特别是感病品种上,应尽早用药防治稻瘟病。考虑到前期低温阴雨条件下稻瘟病病菌可能已侵入水稻刚抽生的茎秆等幼嫩组织内,宜选用具有治疗作用的稻瘟灵防治,或者将稻瘟灵与三环唑、咪鲜胺等药混用。 用井冈霉素以及丙环唑、己唑醇、戊唑醇、烯唑醇等唑类杀菌剂防治稻曲病,主要应在水稻破口前 1 周左右用药,到水稻抽穗扬花期再用药对该病防治效果不佳。如果前期没有及时用药防治稻曲病,可以在水稻抽穗扬花期结合防治稻瘟穗使用咪鲜胺及其复配剂,对稻曲病有一定的兼治效果。生产上对容易发生稻曲病的品种,特别是一些大穗型品种,如果前期没有用药防治稻曲病,到水稻齐穗后,最好喷施一次铜高尚或咪鲜胺及其复配剂,对稻曲病有一定的防效(主要是抑制病粒菌丝生长和散粉污染健康稻谷)。铜高尚、唑类杀菌剂等农药不要在水稻扬花时段喷施。 低温期水稻生长和抽穗速度慢,不当使用唑类杀菌剂更容易产生药害,水稻破口期应特别注意不要超量使用或短期内反复使用唑类杀菌剂。低温期不当使用唑类杀菌剂致水稻抽穗困难时,应及时用赤霉素(用量不能大,每次每亩纯药用量不宜超过 0.5 克)等促进水稻抽穗,防止包颈。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据气象部门信息,今后一段时期北方冷空气活动比较活跃,各地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情况,特别是生育期偏迟,到 9 月中旬以后才能齐穗的直播稻,一旦在抽穗期遇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灌浆期遇强降温天气应注意防止生理性缺水青枯。(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6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苏:大面积水稻出现“赤枯”现象
tjm9518 2009-7-23 19:24
近期江苏省南北各地有大面积的水稻发生了叶片赤枯现象。从各地送来的病株和田间调查情况看,病株症状主要表现为外围叶出现褐斑,新生叶叶片变小、叶枕距缩短,根系生长不良,黄根、黑根多,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从送样情况看,除部分病株发生了水稻黑条矮缩病以外,其他病株大多由生理性缺钾等引起,部分稻株上伴生有较严重的胡麻叶斑病、稻瘟病。 笔者从射阳县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射阳等地也有较大面积的水稻于 7 月中旬在短期内出现叶片赤枯现象。当地从 7 月 14 日 开始连下了 3 场雷阵雨,连续 4 天高温高湿,田间水稻迅速出现大面积赤枯现象,病株上通常能查到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病斑。 据分析,今年当地水稻出现大面积赤枯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品种感病。从调查情况来看,武运粳 21 号和徐稻系列品种等发病较重,开始时病株上出现稻瘟病急性型病斑, 2 天后重病田全田一片红,病叶上出现大量黑褐色斑。连粳系列品种发病较轻。二是今年当地部分粳稻品种苗瘟、叶瘟发生较重,田间菌源较足,在前期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迅速发生发展。三是天气变化剧烈,栽培管理不当、苗势弱的水稻出现缺钾等营养障碍。特别是一些田块偏施氮肥或施氮过多,水稻长势过旺;长期灌深水,水稻根系发育不良,长势较差;施用除草剂不当造成隐性伤害,水稻生长势弱。这些田块的水稻在天气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发病相对较重。 从当地近期用药防治效果看,每亩用丰派( 40% 稻瘟灵乳油,澳大利亚纽发姆有限公司产品,对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江苏等地联系电话: 13851940748 ) 100 毫升、国光氨基酸螯合微肥(富含钾、硼、锌等营养元素) 100 毫升,加水 30 公斤均匀喷雾,效果良好。喷药后 2 天病斑即逐渐消退。施药后 4 天后再用以上药、肥再喷一次, 3 天后病斑基本消退,田间水稻全面转绿,新生叶嫩绿,生长迅速恢复。没有用药的田块,苗情转化慢。 从近期江苏全省范围内大面积水稻迅速出现赤枯现象分析,病害发生与水稻生长发育期和近期多变的天气有较大关系。目前我省大面积水稻大多处于分蘖盛期,前一段时间田间大多实行水层管理,土壤含氧量低,水稻根系生长不良,特别是秸秆还田的田块,水稻还容易受有毒酸类物质危害,出现较多的黄根、黑根,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差,在梅雨期阴雨天过后突然遇到晴热高温天气的情况下,水稻难以适应,出现生理性缺钾等营养障碍,部分田块发生了分蘖期易发病害胡麻叶斑病、稻瘟病。 目前对发生赤枯现象的水稻,重点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脱水搁田,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恢复。目前我省各类水稻田间茎蘖苗数量大多已超过够穗苗数,普遍进入搁田期,应及时搁田。茎蘖苗数不足的田块,也应及时脱水适度轻搁田。二是用药防治病害。对发生胡麻叶斑病和稻瘟病的田块,使用稻瘟灵等药剂防治(常用于防治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的三环唑,为保护性杀菌剂,没有治疗效果,田间病害发生较重时不宜使用)。病害较轻的田块,可以选用铜高尚( 27.12% 碱式硫酸铜悬浮剂,澳大利亚纽发姆有限公司产品,对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水稻主要病害均有良好防效。江苏等地联系电话: 13851940748 )等广谱杀菌剂。三是补充营养元素。近期水稻赤枯,大多由生理性缺钾等引起,发病田块宜及时喷施肥液补充钾素等营养元素,土壤缺钾的田块适当增施钾肥。四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生长严重受抑制,新生叶片缩小、叶枕距缩短的水稻,适当喷施碧护( 0.136% 芸薹吲乙赤霉酸可湿性粉剂,德国阿格福莱农林环境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江苏联系电话: 13615143111 )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百施利等腐植酸盐类叶面肥,促进水稻尽快恢复生长。(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4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沿淮地区大面积水稻穗颈瘟发生重
tjm9518 2008-10-13 20:09
2008 年 9 月上旬以来,江苏省射阳、涟水、阜宁、亭湖、响水、洪泽、江都以及安徽部分县市有很多农民反映,当地水稻穗颈瘟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部分田块由穗颈瘟危害引起的白穗比例达 50% ~ 60% 。 病害发生情况 射阳县新洋镇一农民 9 月 2 日反映,当地种植的华粳 6 号和淮稻 9 号等品种发生了较严重的穗颈瘟,田间有 10% 左右的白穗,面积达千亩以上。据了解,这些田块的水稻大约在 8 月 20 日前后破口,破口期间大多已用三环唑等药剂防病,但具体施药时间不是很明确。 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一农民 9 月 5 日反映,当地部分田块华粳 6 号穗颈瘟发生重,重病田白穗比例达 30% 左右。他说,从当地今年种植的几个水稻品种的穗颈瘟发生情况来看,华粳 6 号发病最重。有块田很典型,农户在栽插淮稻 6 号时因秧苗不够,借了部分华粳 6 号秧苗,结果田间两个品种的水稻穗颈瘟发生程度差异很大,华粳 6 号发病很重,而淮稻 6 号发病轻。据了解,今年当地移栽水稻一般在 8 月 20 日前后破口,期间农户都很注意预防穗颈瘟,分别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了一次药,有的农户甚至施了 3 次药。 涟水县薛集镇一农民 9 月 26 日反映,他今年直播种植了 7 亩华粳 6 号,现在田间出现了大量白穗,重病田白穗率高达 95% ,几乎绝收。他说,除他家的水稻外,周边还有 150 亩左右的华粳 6 号直播稻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而种植徐稻 4 号的田块几乎没有穗颈瘟发生。他问,为什么不同品种的水稻发病程度差异这么大,与种子质量有没有关系。据了解,华粳 6 号田间出现大量白穗,由穗颈瘟危害引起。由于缺乏对农药的认识,这位农民已经不记得自己在水稻破口时曾施过哪些药。 阜宁县三灶镇一农民 9 月 27 日反映,当地有数百亩直播种植的淮稻 9 号普遍发生了穗颈瘟。截至 27 日,田间病害已经出现有一周左右时间,破口期及时使用三环唑预防的田块发病率一般在 20% 左右,少部分到齐穗后才用药的田块发病率高达 40% 。周边同期播种的淮稻 5 号穗颈瘟发生轻。 9 月 24 日,阜宁县吴滩乡一农民用特快专递寄来几个稻穗。所附信件中说,这些水稻为某糯稻品种,自留种,抽穗前稻株生长正常,抽穗后大部分稻穗变成了白穗,不灌浆。经检查,寄来的稻穗颈部及部分小枝梗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变褐症状,部分严重褐变的地方长出灰色霉层,大部分稻粒不能正常灌浆,部分稻粒上长有褐色斑点,靠近霉变枝梗的稻粒发黑长霉的情况较严重,受害严重的稻穗已经整穗枯死。经鉴定,稻穗出现上述症状,主要由穗瘟引起。 涟水县浅集乡一农民 9 月 26 日反映,当地较大面积直播种植的徐稻 4 号、华粳 6 号出现了较多的白穗,白穗穗下节间和茎节上出现坏死。经检查,随信寄来的稻穗上绝大部分籽粒为空粒或极秕粒,只有少部分籽粒灌了少量的浆,穗下节间和茎节上出现的坏死斑由穗瘟和节瘟引起。 阜宁县吴滩镇一农民 9 月 28 日反映,当地有 50 多亩水稻在 9 月 25 日后田间突然出现大量白穗。经检查,白穗由穗颈瘟引起,染病水稻品种有淮稻 9 号、垦育 12 号、武育粳 3 号等多个品种,其中以淮稻 9 号发病最为严重,重病田白穗率达 30% ;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发病程度有差异,移栽田抽穗早、发病轻,直播田抽穗迟、发病重。据了解,当地农户在水稻破口前后一般都会使用三环唑预防稻瘟病。 江都市武坚镇一农民 9 月 28 日反映,当地有数百亩直播种植的淮稻 9 号发生了穗颈瘟,重病田白穗率达 30% 。而破口期同样用药预防的淮稻 5 号、武运粳 21 号直播稻都没有发生穗颈瘟。 阜宁县一种田大户 9 月 26 日反映,今年他和另外一个人一起在 6 月底 7 月初直播种植的 1000 多亩淮稻 9 号直播稻抽穗迟,到 9 月 15 日田间才看到有稻穗抽出, 9 月 22 日前后齐穗,到 9 月 26 日田间水稻仍处于扬花盛期。据天气预报,从 9 月 26 日开始,当地会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最低温度只有 13 ~ 14 ℃。他很担心气温大幅度下降会对水稻灌浆结实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寻求抢救办法。笔者于 10 月 7 日电话回访了谢永忠。据了解,上述 1000 多亩直播稻田间白穗率很高,达 40% 左右,经检查,为水稻穗颈瘟引起的白穗。田间没有发病的水稻,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也受到一定影响,抽穗扬花速度慢,到 7 日田间还没有终花。另外,今年当地估计有近万亩播种偏迟、到 9 月下旬才抽穗的淮稻 9 号,这些水稻穗颈瘟一般发生很重,田间有大量白穗。当地播种较早、在 9 月上中旬抽穗的淮稻 9 号发病较轻,当地包括徐稻 3 号、徐稻 4 号、武育粳 3 号等品种在内的其他品种,无论播种、抽穗早迟(徐稻 3 号、徐稻号在 8 月底 9 月初至 9 月中旬抽穗,武育粳 3 号最迟的在 9 月下旬初抽穗),穗颈穗发生都不重,田间一般没有出现大量白穗。 响水县陈家港镇、洪泽县共和乡、阜宁县三套乡等地也有多位农民反映当地淮稻 9 号等水稻品种穗颈瘟发生重。 发病原因分析 根据各地反映的情况初步分析,今年各地特别是沿淮地区的部分田块水稻穗颈瘟发生和危害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是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差。与武育粳 3 号、徐稻 3 号等品种相比,淮稻 9 号、华粳 6 号、徐稻 4 号等水稻品种对穗颈瘟的抗性相对较差,往年这些品种穗颈瘟就发生就偏重。 二是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今年我省水稻抽穗期总体来说阴雨天偏多,有利于稻瘟病发生,淮稻 9 号、华粳 6 号等抗病性较差的品种发生与往年相比有所加重。特别是在沿淮地区, 9 月 26 日以后出现了寒露风天气,气温下降幅度大,并在此后较长时间内气温持续偏低,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特别有利于穗颈瘟的发生和危害,而播种迟、 9 月中下旬才抽穗的水稻正处于感穗颈瘟的敏感期,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及时用药防治,病害在感病品种上的发生和危害也会比较重。 三是用药不当。主要表现在用药不及时和药剂使用不当等方面。今年我省沿淮等地水稻生长前中期稻瘟病发生就较重,田间菌源充足,到水稻抽穗期,在品种感病、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情况下,应加强对穗瘟的防治,一般要求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这两个用药关键时期各用药防治一次。但一些农民没有能及时用药,或者使用了多菌灵、三唑酮等对穗颈瘟防效不佳的药剂,因而没有能够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值得注意的问题 近几年我省大面积推广应用了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这些品种与以前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品种相比,对稻瘟病特别是穗颈瘟的抗性水平总体来说下降了很多。据了解,目前苏中、苏北水稻主栽品种以及近年来我省新育成的水稻品种,大部分为感穗颈瘟品种。 但是,由于抗病品种的大面积应用,多年来我省大面积水稻生产上稻瘟病发生总体不太严重。尽管近几年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下降,但最近几年水稻抽穗期天气条件不太利于穗颈瘟发生,因而生产上穗颈瘟的发生和危害并不太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很多农民淡化了对稻瘟病的防治意识,也使稻瘟病严重发生和危害的潜在风险相应增大。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今年秋暖,入秋后低温到来的时间迟于常年,因而相对于抽穗较早的移栽稻,抽穗较迟的麦茬直播稻由于感病生育期与低温阴雨期吻合度较高,因而发病较重。从常年看,一旦后期低温来得早,大面积抗病性差的水稻均可能面临严重的稻瘟病危害。 从常年考虑,生产上应注意选用稻瘟病抗病性好的品种。但从目前情况看,适合在生产上应用的综合性状好、对稻瘟病抗性强的品种较少。在主栽品种难以在短期内大面积更换的情况下,应注意加强对稻瘟病的防治。另外,在沿淮地区,麦茬直播稻的抽穗期较迟,后期遇低温的几率大,不仅容易发生稻瘟病,还容易受低温危害而影响灌浆结实。在这一地区,种植麦茬直播稻应特别谨慎,不仅要注意选用稻瘟病抗性强的品种,还要注意选用生育期短的品种并适期播种,尽量将齐穗期安排在 8 月底以前,一般不要超过 9 月初,否则不宜种植麦茬直播稻。 资料链接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属真菌性病害,从稻种发芽后即可发生,伴随水稻终生。在水稻生长不同时期可先后发生苗瘟、苗瘟、叶瘟、穗瘟,其中以穗瘟危害最大。穗瘟按发生部位不同又可分为穗颈瘟、枝梗瘟、粒瘟。节瘟和穗颈瘟在抽穗期发生,严重时可形成白穗或大量秕粒。 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瘟病主要靠病斑上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只要条件适宜,病菌可反复多次侵染,使病害迅速扩展而流行。分生孢子传播到稻叶上萌发,形成压力胞,再长出侵入丝。侵入丝多穿过角质层侵入机动细胞或长形细胞,再进入内部组织。在穗颈处的分生孢子发芽后多从鳞片状的苞叶侵入。在枝梗上则从穗轴分枝点附近的长形细胞侵入。此外,病菌也可从伤口侵入,但通常不从气孔侵入。同一品种在 4叶期至分蘖盛期以及抽穗初期最易感病。受侵部位组织的老嫩对抗病性的强弱有影响。出叶及出穗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叶和穗颈的抗病性也增强。据观察,一般在稻叶出叶当天最易感病,5天后抗病性逐渐加强,13天后很少感病;穗颈在始穗期最易感病,抽穗6天后抗病性逐渐增加。不同品种增加抗病性所经历的时间有所差别。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稻株体表保持一层水膜的时间达6~10小时的情况下,稻瘟病分生孢子最易萌发侵入。在抽穗时,如果雨湿大,气温降低到20℃以下并持续1周左右,水稻抗病性降低,穗颈瘟往往发生严重。 防治稻瘟病,要注意喷药保护高感品种(近年来我省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淮稻 9号、华粳6号、徐稻3号、徐稻4号、扬辐粳8号等品种感或中感穗颈瘟)和处于易感期的水稻,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危害性大的穗颈瘟上。由于通常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应控制叶瘟大流行。在叶瘟发生初期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续施药次数。一般可隔3~5天施用一次,共施1~2次。在此基础上,于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可在灌浆期再喷药防治一次。 目前适用于防治稻瘟病的药剂主要有三环唑、稻瘟灵(富士一号)、异稻瘟净等药剂,也可以使用春雷霉素、乙蒜素、咪鲜胺、丙硫多菌灵、多菌灵等药物。其中三环唑为目前防治稻瘟病的首选药物,使用很广泛,但该药为预防性药,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稻瘟病孢子萌发和侵入,应在水稻发病前使用,水稻发病后使用没有治疗效果,该药也不能阻止病菌从伤口侵入。水稻发病后应用稻瘟灵等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剂,但穗颈瘟发生后用稻瘟灵等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也没有太好的效果。在水稻发病初期,可以将三环唑与稻瘟灵等药物混合喷雾,加用三环唑的目的是防止健康株继续染病。喷药时一般每次每亩应加水 60~75公斤。三环唑、稻瘟灵等药剂均有很强的内吸作用,药物可以被水稻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喷施三环唑后2个小时遇雨一般不影响防治效果,抽穗期遇雨时可以趁雨隙喷施该药。在水稻齐穗后发现田间有少量稻瘟病病株,可以喷施多咪鲜、铜高尚等药剂,这些药对稻瘟病、纹枯病有较好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后期稻曲病散粉。
个人分类: 直播稻专题|5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