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渤海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千年文明与社会转型
benlion 2014-7-28 13:03
人类文明的演化,具有一个 500 年周期, 21 世纪将进入一新的历史时期。 约公元前 1500 年以色列人出埃及,到约公元前 2000 年的亚伯拉罕和夏禹时代约 500 年。约公元前 500 年进入轴心时代,公元约 500 年西罗马进入中古时期,公元 1500 年到当代也是 500 年。 地理发现和宗教改革以来,西方经历了约 500 年科学与工业文明的建立与发展, 21 世纪的人类,文化和体制都可能面临重大关键的变革,从而,进入新的文明形态。 金砖国家,俄国 - 印度 - 南非 - 巴西,仍然是位于印度洋以西和大西洋区域的文明。 北美 - 澳洲区域到东亚和东南亚的太平洋区域,中国能否在海峡 2 岸、环太湖、渤海湾和洞庭湖畔,建立创新型经济区,将起到对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决定影响作用。 - (创新型经济区) -
个人分类: 技术|25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果不从自己做起别指望北京空气变好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3-1-15 18:06
北京的大雾霾难道因为是已经搬到曹妃甸区的首钢? 这之间还有300公里的冀东平原,空气质量可要比北京好得多。 难道污染物可以跳进北京? 难道是冀东农村烧煤和柴草污染了北京的大气? 但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一般都在城市的中心区域。 距离老家不到10公里的地方就是京津产业转移形成的千万吨级的钢铁工业基地, 还有大唐王滩电厂——华北地区最大的火电厂之一, 以及北京焦化厂的外迁企业——佳华化工, 与属于开滦集团的中润煤化工联合组成了全球最大的单体焦化企业。 但是老家的空气比城市里面要好得多,干净得多。 只有企业规模大了,才值得上治理措施,搞循环经济, 谁见过给汽车尾气脱硫呢? 而且即使有废气排放也给北风吹进渤海湾喂鱼去了 虽然我们的汽车保有总量还没有达到美国, 但是我们没有美国那种低密度的城市连绵区。 我国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一般都会达到每平方公里3万甚至更高, 北京1000多万人口,主要集中在六环以内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 随着家用轿车的普及, 北京四环之内的汽车密度,应该也是在世界最高之列。 所以如果不能改变自己,而只是指责别人, 指望北京空气变好,基本没门。 我们只有选择离开。 六环以内的建成区只有1000平方公里左右, 不足北京市面积的1/10,但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城市之一。 占20%左右的汽车源主要集中不足1/10的建成区范围内, 仅此一项就是平均污染压力的二倍, 而燃煤、扬尘、农村点源污染,以及外来污染物, 不会只影响六环以内的市区。 在区域空气污染的大背景下, 机动车尾气,使城市空气污染达到了灾难的水平。 但京西、京北的山里就不会有什么PM2.5。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2629 次阅读|12 个评论
盆地、坳陷、凹陷和断陷的区别与联系 [复制链接]
wxfff 2012-10-30 14:14
凹陷、坳陷是不同的概念,分别表示不同级别的盆地构造单元,坳陷是盆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如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凹陷是盆地的再次一级构造单元,如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还有更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如洼陷。隆起和凸起也是不同级别的概念。 凹陷和坳陷都是含油气区一级的构造单元,坳陷的级别要比凹陷高一点:坳陷属于一级构造单元,是盆地基地埋藏最深的区域,沉积盖层发育齐全,厚度大,岩相相对稳定;凹陷是亚一级构造单元,介于坳陷、隆起等一级构造单元与长垣、背斜带等二级构造单元之间,常在某些地质构造较复杂的大型含油气盆地内划分。 构造盆地 - 构造盆地 指主要由 地壳 构造运动所形成的盆地,它的形态和分布受构造控制。大型盆地几乎都是构造盆地,盆地的底部多为稳定地块,周围多为褶皱带或褶皱断块山(如 四川盆地 、 塔里木盆地 等)。此外还有断陷盆地、拗陷盆地和向斜盆地。拗陷盆地是地壳局部拗曲沉降形成的盆地,盆地外形比较宽浅(如江汉平原盆地、 内蒙古 的 呼伦贝尔盆地 )。向斜盆地是河流沿向斜侵蚀扩展而成,两边常有多级阶地,如云南的 思茅盆地 。 拗陷   拗陷定义:地槽或地台中的下沉部分。即一般所指的地向斜、台向斜和山间拗陷。【本词条解释来源于辞海,特此注明。】
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海油在渤海湾深层发现天然气
毛宁波 2012-7-13 16:04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周四称,该公司在渤海湾东北部的一口深层探井突破 5000 米之后获得了天然气发现。 中海油称,这是渤海深层首次获得天然气发现,该公司称其为技术突破。但是中海油并没有透露所发现的天然气规模。 中海油首席财务长钟华在 4 月份时曾表示,今年前三个月,公司在渤海地区已获得五个海上石油发现,该区域未来将继续成为中国海洋石油的油气增长来源 本文来自 : 全球石油化工网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cippe.net/news/77964.htm
个人分类: 中国能源|26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俯瞰渤海湾——感谢李学宽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2-3-30 10:36
俯瞰渤海湾——感谢李学宽
俯瞰渤海湾, 海水湛湛 蓝。 小岛遥相望, 慧眼已欲穿。 轻舟徐徐过, 长风扬白帆。 恐龙(倒数第二岛)又狂舞, 蝙蝠(倒数第一岛)飞蓝天。 天然景致美, 观赏赛神仙。 感谢摄影者, 三晋李学宽。 摄影 李学宽
个人分类: 友谊|2334 次阅读|1 个评论
俯视渤海湾
热度 33 lixuekuan 2012-3-29 10:22
俯视渤海湾
在大连3天,天天雾、雨、雪交加。回来那天到成了风和日丽,与在北京竟然完全一样。怎么我在哪里哪里就是恶劣天气?老天就为了不让我拍照片? 想想也不错,大连市个极度缺少淡水的城市,下了场中到大雨雪应该是个好事。北京一个冬天没有下雪,我走那天银装素裹,北京看到了难得的蓝天白云。 而且在大连机场飞机滑行的时候看到了我们自己的舰载战斗机,涂着海军特有的灰蓝色,从外形看绝对俊秀。为了不惹麻烦我没有拍。 大连早晨的阳光非常刺眼,那么好的天气我的摄影包就没有放在行李架上,放在了我的脚下,随时准备着。飞机起飞后,看到了美丽的渤海湾,这时候没有好意思拿出相机,等平飞时靠大连一侧的美丽风景已经过去。这时候看到了像动物图案的小岛和星罗棋布的采油平台。 拿出相机,开始拍! 1、老鹰与恐龙? 2、来个大点的 3、这两个像什么? 4、采油平台 5、采油平台 6、水库,哪里的?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6238 次阅读|79 个评论
从渤海湾漏油事件感觉我们似乎生活在黄晓明版的《新上海滩》时代
husherong 2011-10-7 22:10
比较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处理与赔偿过程,再看中国大陆渤海湾漏油处理进程,似乎目前我们还生活在黄晓明版的《新上海滩》时代。 一、美国的的康菲公司与英国的 BP 公司 1 、美国的的康菲公司 公元 2011 年 6 月 4 日, 由康菲中国任作业者的蓬莱 19—3 油田 B 平台附近的海床出现原油渗漏; 6 月 17 日 ,该油田 C 平台一口在钻井发生小型井涌,导致溢油发生。 7 月 6 日 ,康菲中国才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此时距事故发生已经月余。 9 月 2 日 ,经七部委组成的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一致审议通过,国家海洋局认定康菲公司在 8 月 31 日前没有完成 “ 两个彻底 ”—— 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并责令蓬莱 19—3 油田全油田 “ 三停 ” ,即停注、停钻、停产。与此同时,国家海洋局将代表国家对康菲公司提出生态索赔。《康菲漏油事件调查组:事故本可避免康菲太松懈》( 2011 年 09 月 19 日 08:30  来源:人民日报)  央视昨日报道,央视记者前日在事故海域发现目前海面上仍有油污,与此前康菲表态的 “ 两个彻底 ” 不符。对此,康菲员工表示: “ 我们就是骗你的 ” 。就此,昨日晚间 康菲石油 刊发声明称,央视的报道与事实不符,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的康菲中国员工没有发表该言论。康菲还要求中央电视台更正采访中的错误报道。《康菲否认 “ 我们就是骗你的 ” 言论 要求央视道歉》( 2011 年 09 月 04 日 06:55 ) 2 、英国的 BP 公司 2010 年 4 月 20 日 ,钻井平台爆炸。美海岸警卫队称, “ 情况稳定 ” ,没有漏油迹象。 4 月 22 日 ,平台沉入墨西哥湾。有疑似漏油迹象。白宫称这是 “ 寻常事故 ” 。 4 月 24 日 ,海岸警卫队证实油井漏油,每天泄漏大约 1000 桶原油。 舆论认为,在这起世界罕见的漏油事件中,从美国政府到英国石油公司都有自己难以推卸的责任。 一些批评人士 4 月 30 日把这起漏油事故与 5 年前的 “ 卡特里娜 ” 飓风相提并论,指责美国现政府和上届政府一样,救灾反应迟钝。 漏油事件会否给奥巴马政府减分,取决于政府的救灾举措是否得力,能否避免生态危机 -- 共和党人里奇 · 盖伦 美国总统奥巴马30日下令调查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事件,此前一天,奥巴马表示,美政府将利用包括军方力量在内的一切现有资源来处理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29 日,原油污染带已蔓延近 1000 公里,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宣布该州进入紧急状态。 5 月 2 日 ,奥巴马前往墨西哥湾视察原油污染情况。 奥巴马政府在处理漏油事件中,至少有两个失误。首先,政府在漏油事件发生之后应对迟缓,成为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在事件刚刚发生时,美国政府轻视了漏油事件的后果,极力撇清自己的责任,表示英国石油公司应该为漏油事件负全部责任。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美国政府发现仅靠英国石油公司难以处理漏油情况,这才加大了重视力度,派出多位政府高官参与到救灾工作中, 2 万名美国海岸警卫队和志愿者等参与救灾,但进展仍然缓慢,尤其是控油工作没有突出进展。 5 月 27 号,美国内政部长萨拉萨尔宣布,该部下属的 矿产资源管理局局长伯恩鲍姆已经辞职。 此前,该局负责近海油气开采的近海能源和矿产管理项目副主任厄于内斯已宣布将在 5 月 31 号离职。 奥巴马前前后后一共去墨西哥湾视察四次。当油完全被堵住后,又带领家人去漏油地点游泳 。 美国白宫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顾问卡萝尔 · 布劳纳在全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中说: “ 英国石油公司必定要承担责任,经济上将受重罚。 ” 她拒绝说明美国政府是否将以英石油存在疏失为理由提起诉讼。 “ 我对司法部的调查不作评论, ” 布劳纳说,但英石油 “ 绝对 ” 会依法、从严受到处罚。 (6 月 22 日 ) 二、严重性 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墨西哥湾漏油,总共漏油量是折算成我们的重量是 62 万吨,但是它的面积是 152 万平方公里。而我们渤海漏油量大概在 6 万吨左右,但我们的面积只有 7.7 万平方公里。我们的面积很小,而且渤海是一个封闭性海域,对于我们所谓的污染强度,每一平方公里能够承受多少漏油量?所得的结果墨西哥湾的污染强度应该是每平方公里 0.41 吨,而渤海漏油强度是每平方公里达到 0.84 吨,所以我们的强度要超过了墨西哥湾强度的一倍。 按照赵章元研究员的计算,意味着在受污染海域,每平方米海面上有 0.84 吨油污在海面上漂浮,将会污染整个海水。这一海域的海洋生物将受到很大影响,污染形势相当严峻。《康菲渤海漏油仍未止 漏油强度远超墨西哥湾事故》( http://www.nbd.com.cn 2011-09-17 14:30:15 来源 : 中国广播网) 三、赔偿 1 、 BP 公司 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 3 个月后,英国石油( BP )公司 15 日宣布,新的控油装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点, “ 再无原油流入墨西哥湾 ” 。《 BP :墨西哥湾漏油堵住了 》。 截至目前为止, “ 湾岸索赔工具 ” 已经向 467889 名索赔人支付了 26 亿美元的赔偿金。其中,仅有一家公司接受了 1000 万美元的最终索赔金,其他大多数索赔金则都是针对受损收入和利润的应急性赔偿。《 英国石油向墨西哥湾沿岸居民赔偿 4300 万美元 》( http://www.sina.com.cn 2010 年 12 月 29 日 05:48 新浪财经) 2010 年 6 月 16 日 ,就在墨西哥湾 “ 深水地平线 ” 钻井平台发生爆炸不到两个月,经过四天的协商和谈判,美国总统奥巴马最终说服 BP 自愿创建一笔 200 亿美元的基金,专门用于赔偿漏油事件的受害者,并建立 GCCF 运作该项基金。这笔基金由美国资深律师费恩伯格负责掌管,由三位法官组成的小组负责监督,并处理对申诉的裁决。 2 、康菲公司 康菲公司表示,所有溢油源已经永久性封堵,相关清理工作在月底完成。 《 渤海溢油事件再追问 》( 2011 年 08 月 25 日 07:32:56  来源: 人民日报) 新华网北京10月4日电(记者罗沙) 国家海洋局 4日公布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环境监视监测情况显示,10月3日,油田仍有油花油带,当日溢油量约为1.42升。 根据监视监测,3日,C平台附近有 油花 溢出,最少每分钟6个,最多每分钟29个,当日溢油量约为1.42升。《 渤海溢油事故油田 3 日溢油量 1.42 升 》( 2011 年 10 月 04 日 18:45:58 来源:新华网) 渤海湾溢油事故发生后,按照有关法规,海上溢油事故破坏环境的行政处罚罚款上限为 20 万元。该信息一经披露,社会舆论哗然。 在新闻发布会上,康菲公司表示,目前没有接到任何索赔请求,也没有接收到法院的有关传票。 对于能否像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 BP 石油公司那样成立巨额的环境基金,以弥补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康菲公司表示这两起事故不能做对比,康菲公司将按照中国的法律考虑赔偿问题。《 渤海溢油事件再追问 》( 2011 年 08 月 25 日 07:32:56  来源:人民日报) 四、无盐 记得吧,日本地震,中国大陆曾一时“无盐”!
3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渤海湾游记
热度 1 dreamgirl 2011-10-6 13:32
渤海湾游记
10月3号,老陈他们干完活后,司机师傅带我们一行5人来到海边,看大海。 此次,唐海一行,看到许多美景,也吃到以前没吃过的油炸白鱼,清蒸螃蟹,香辣蟹等等。 开眼界,长见识,很happy! fig1.正在建设中的海湾 fig2.垂钓 fig3.上两幅全景 fig4.浮光掠影 fig5.油轮? fig6.岩石 fig7.小海螺? fig8.水母? fig9.海湾全景图 (从10多张照片中挑选出5张,用拼接软件合并而成 美中不足的是中间的照片由于阳光的原因,亮于两边的图片)
3109 次阅读|2 个评论
遗鸥——从戈壁滩到渤海湾
热度 6 liuyangbnu 2011-9-2 00:24
前传 日前,2012年IUCN物种红色名录对一些物种的保护级别调整开始征求意见。有人提出将遗鸥从目前Vunerable(易危)降为Near threatened (近危),我完全持反对意见。特别是最近中国东部沿海滩涂面积的减少,对于在这个地区迁徙和越冬的水鸟都是很大的危险。最后在大家的努力,遗鸥仍然 保持目前的保护级别。希望更多人特别是中国政府能关注黑嘴端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卷羽鹈鹕这四大旗舰物种,还有 遗鸥,黑嘴鸥,小青脚鹬等一批受胁水鸟,承担起保护这些濒危物种栖息地责任,因为东亚的滩涂湿地是它们的生命线。 下文是载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11期的一篇文章。但是编辑修改前的版本,其实我觉得更加圆润,特别是每节的小标题。 ************************************************************************************************* 有一种鸥鸟,被命名也只有 70 余年,人类真正认识它还不到 30 年。命名者或许带有相识恨晚的愧意而为它取名作 “ 遗鸥 ” ( Larus relictus ),意为遗落之鸥, 这是目前为止被科学界认知时间最晚的一种鸥类。在遗鸥那黑白色的朴素外表之下,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道的故事:从遗鸥被发现的那一天起,身世之谜,繁殖地之谜,越冬地之谜等诸多谜团,围绕在它的周围。遗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从亚欧大陆腹地的戈壁深处一直延伸到东海之滨 …… 隆伯格之憾 2006 年 10 月的一天,距离中国万里之外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已经进入深秋。我走进了瑞典自然博物馆的大门,绕过宽敞的外展区,主人把我带进了地下一层的标本储藏室。贮藏室昏暗、干燥,好像一个大仓库。这里的标本并不对外展出,而是供科研人员研究之用。所有标本静静地躺在一排排柜子的某个抽屉了。在房间尽头的那个柜子,显得比其他柜子更加精致,因为那里存放着一些模式标本(所谓模式标本,就是科学家描述新物种时所依据的那个标本,它规定了该物种形态特征的 “ 标准 ” ,严格的说只有一件,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学和历史价值)。 主人打开柜子后,轻轻拉开一个抽屉。当一只黑白两色的鸟类也徐徐地露出全貌后,我有些释然地叹了一口气,没错,是它,黑色的头罩,白色的眼圈,暗红色的喙和双脚。遗鸥,在这个时空里,我们又重逢了!我仔细端详着这个标本的标签: “1929 年 4 月 24 日 ,采集人: S öderborn ,采集地:中国,内蒙古额济纳旗葱多尔( Tsondol )。 ”77 年前的春天,在弱水河流域一个 “ 红柳茂盛的地方 ” (葱多尔的蒙语含意),遗鸥首次向人类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然而仅仅两年之后,它戏剧性的身世争议便开始了 1931 年,时任瑞典自然博物馆馆长的动物学家隆伯格( Ejnar Lönnberg )撰文记述了在额济纳旗采到的一些鸟类标本,对于这只来自亚洲大陆腹地的鸥,他仅寥寥数笔指出是已经被命名的黑头鸥 (地中海鸥)的一个东方地理种群。或许是隆伯格在仔细观察和思考后,隐约觉得这只鸥是否意味着一个尚未为科学界所认知的新种类,同时他又觉得以一只标本来下结论过于草率。他在同年的晚些时候另撰文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并稍显犹豫又隐晦地使用了 Larus relictus 的学名,意为 “ 遗落之鸥 ” 。遗鸥至此开始为科学界所认知。 命名仅仅是个开始,在随后的几十年内,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承认 “ 遗鸥 ” 这个物种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国际鸟类学界对遗鸥的身世众说纷纭。这种分类争议的焦点是:遗鸥到底是一个独立的物种,还是从属于其它物种?一些主流的观点都认为它是另一种在亚洲腹地繁殖的棕头鸥 ( Larus brunnicephalus ) 的一个色型或者是渔鸥 ( Larus ichthyaetus ) 与棕头鸥杂交的产物。是什么原因使得历史再次跟遗鸥开了个玩笑呢?我们知道,一个有效的物种应该是可以互相随机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集合,而这些个体和其它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如何在自然条件下证实生殖隔离本身就是一个学术界的难题。其次,那个时代的分类学,还是以形态特征为主要鉴别依据的。很多鸥类的体羽均为银白色,在繁殖期具有黑色的头罩,形态差别极小,因此很难区分。显然, “ 生殖隔离与否 ” 成为判断未知种类和已知种类间的关系上是充分必要条件。但遗鸥标本和生态资料的缺乏使这一疑问继续悬而未决。 时间一晃又过了 40 多年,事情终于在 1971 年出现了转机 , 前苏联鸟类学家 Auezov 在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阿拉湖 (Alakol Lake) 发现了遗鸥的一个小规模独立繁殖群。随后, Auezov 根据对阿拉湖遗鸥繁殖群体多年的野外研究和跟踪报道,证明了它们与棕头鸥共居一岛,却彼此 “ 相安无事 ” ,他的发现成了遗鸥与棕头鸥之间 “ 生殖隔离 ” 的铁证。换句话说,遗鸥如果是棕头鸥的色型或者棕头鸥与渔鸥的杂交产物,同处一岛的两种鸥类应该可以相互繁殖,甚至产生多种过渡形态的后代来。可以说,这个证据彻底揭开了遗鸥的身世之谜, Larus relictus 终于可以一个有效、独立的物种示人。 这个标本让我再次回顾了遗鸥曲折的身世。由于遗鸥标本是瑞典自然博物馆少有的几件模式标本,自然是 “ 镇馆之宝 ” 。出于保护原因,我不能过久地观看。但我仍然感到非常的庆幸,因为主人告诉我,我是第一个看到遗鸥模式标本的中国人。出了标本储藏室,我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两旁是瑞典自然博物馆历任馆长的画像。我驻足于隆伯格的肖像前,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模样,这个满头银发的中年学者正凝神思考。发现并命名一个物种是一个生物学者无尚的光荣。隆伯格在当时仅凭形态特征就能觉到遗鸥的独立分类地位,已经足够使他载入史册。不过他没能亲自追源逐本,解开他自己设置的谜题,或许是他的一个遗憾。但这个谜题最终在长时间的争论和考证中被圆满地求解,实则是科学的幸事。 遗落之鸥 一个独立的物种应该有着自己的地理学特征,因为物种是以种群的形式生活在地球上,因而必须占据着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在此区域内生存和繁衍后代。具体点说,根据标本采集地,繁殖地或者越冬地,每一物种应该能在地图上标画出对应的分布区。尽管身世之谜已尘埃落定,世界上的遗鸥都分布在哪里?这种鸟究竟有多少只?这些问题仍扑朔迷离,激发起新一轮的探索热情。遗落之鸥,有时你不得不佩服命名者的创意,时至 80 年代,这种鸟仍然如同其名字一样,始终游离在鸟类学家的视野之外。 当鸟类学家把 广袤的荒漠戈壁视为搜索的重点。中国内蒙古 自治区 额济纳旗 弱水的再次成为了焦点。这个遗鸥的 “ 模式标本 ” 产地,由于上游的水利开发,弱水河已经断流,水没了,也就没有了遗鸥生存的环境,线索既而中断。 1953 年,一家葛姓的蒙古族牧民从外乡搬到距成吉思汗陵不太远的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苏泊亥,在桃力庙 — 阿拉善湾海子 ( 简称桃-阿海子 ) 的湖边安了家。春来秋去,这个叫葛明亮的牧民一家早已经熟悉了一种成群结队, “ 戴着黑头巾,披着白的外罩,长着尖尖翅膀的鸟 ” ,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它们每年 4 月底制 5 月初如期而致,在湖心岛上生儿育女, 8 月至 9 月相继离去。在鄂尔多斯高原上这个距包头市只有 4 小时车程的桃 — 阿海子旁,繁忙的 109 国道上,车来车往,没有人更多地注意到海子里 “ 珍宝 ” 。这里正承载着 一个珍稀鸟类 的庞大繁殖种群 —— 这正是鸟类学界苦苦寻觅的遗鸥。 遗落之鸟的寂寞终于在 1987 年被打破 —— 这一年,内蒙古野生动物资源考察队 在内蒙古伊克昭盟 (现鄂尔多斯市)采集到具有繁殖能力的雌性遗鸥标本 。随即,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荫 荪、何芬奇等 专家率领 的考察队,于 1990 年在伊克昭盟 苏泊亥 的桃-阿海子 湖心岛 发现了遗鸥的繁殖群 ,那次考察共统计到多达 581 个繁殖巢。这一重大发现立刻轰动了世界鸟类学界。之后,鸟类学家开始每年造访这个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地,有关遗鸥的生态、种群生物学等系统研究工作陆续开展。遗鸥的发现改变了桃 — 阿海子和老葛一家。从那时起,桃 — 阿海子成为保护区,从省级升到国家级,还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葛明亮一家人担任起业余巡湖员。每年 4-11 月,老葛一家耐心劝说人们不要到海子附近打猎、进海子捕鱼、上湖心岛拣鸟蛋,使得鸥有了安全的繁殖环境。这里的遗鸥也在人们的关心和呵护下,种群 日益壮大。 1998 年,有 3600 对遗鸥上岛繁殖,超过了当时已知世界种群的 60% 。 潮起潮落 繁殖地发现了,但遗鸥的迁徒路线和越冬地还一直困拢着鸟类学家,直到新千年之后,这个最后的遗鸥之谜才逐渐浮出水面。事实上,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我国科学家就在渤海之滨的天津大沽采到过遗鸥标本,很可能是继隆贝格之后的第二批标本。但是当时遗鸥的分类地位并不明朗,我国动物学家寿振黄先生在其巨著《河北鸟类志》中将天津的鸟类认为是棕头鸥,现在看来书中的插图却清晰地描绘出遗鸥头部的主要特征。直到 80 年末,这批标本的真实身份才被英国观鸟者 马丁 · 威廉斯博士 (Martin Williams) 更正过来。 鄂尔多斯繁殖地的发现,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遗鸥的深入研究的兴趣。科学家给繁殖地的遗鸥幼鸟佩戴上金属环,就是为了回答“它们冬天去哪里”的问题。对于遗鸥野外辨别知识的改进鼓励着一批批观鸟者不懈地用望远镜搜索着成群的鸥鸟,寻找着终极答案。这些努力带来了“遍地开花”的收获:河北北戴河出现遗鸥,江苏盐城有遗鸥集群,遗鸥还到了香港、日本、韩国。环志的遗鸥甚至被发现飞到了我国云南、越南甚至保加利亚和土耳其。不过这些令人振奋的发现还不足以揭示遗鸥迁徙和越冬的规律,因为绝大多数记录均是单一或者少数个体的个案,抑或只是一些幼鸟。那么大群的成年遗鸥去哪里了?是飘洋过海到了日韩?还是偏安于我国东南沿海一隅,抑或是温暖的印度洋,甚至向西飞抵里海、地中海?我们最终还是把视线投回我国东部的那片海,这也使得遗鸥和我之间产生了交集。 2003 年的 3 月底,我和导师北师大张正旺教授一行人在天津 汉沽 海滨考察鸟类。我们到达了一个叫蛏头沽的小渔村。此时海堤外正处与退潮时分,裸露的泥滩吸引来数千鸟儿前来觅食,而这其中的优势物种是一种带着黑头罩的鸥类。渤海湾的鸥类有很多种,这样大规模的集群有可能是普通的红嘴鸥或者银鸥。当我们支好高倍望远镜开始认真端详后,才发现这些鸥类不同寻常的身份:有些个体已经换上了繁殖羽,那乌黑的头罩配上深红的双脚,对比附近的红嘴鸥,它们的形态和动作显得矜持而优雅,这不就是珍贵的遗鸥吗?我们赶紧拿起手中的计数器,逐一清点它们的数量。好家伙,足足有 1600 多只。这个数字显然是当时有记载的迁徙种群的最大数量。那么这些个体会不会就在附近越冬呢?在之后我们开始对渤海湾越冬的遗鸥展开系统的调查和监测,遗鸥在这个地区的数目记录接着被逐一打破, 2000 只, 3000 只,最后到了 8000 只,且绝大部分都是成年个体,数字上吻合了鄂尔多斯的繁殖数量。每年 9 月,大群的遗鸥开始迁来,冬季渤海湾并不是完全封冻,遗鸥就偏好在的潮间带活动、觅食,有的时候你可以站在和它们十分接近的地方进行观察,也帮助我们确认了很多例带有环志的个体,它们毫无例外的来自于鄂尔多斯高原的繁殖种群。中国的观鸟者的数量近些年飞速增长,多了千百双眼睛就使得发现遗鸥不再困难。自内蒙古和陕西北部的繁殖地出发,沿着张家口,北京西北部,到辽宁旅顺、河北北戴河、唐山、天津沿海,河北沧州、山东莱州、东营、青岛,江苏盐城、上海崇明、浙江宁波、福建闽江口均有遗鸥的踪迹。现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记录勾勒出一条自中国中北部、沿华北北部、抵渤海湾的遗鸥迁徙路线。以渤海湾东南部沿岸滩涂为中心,向北部,向黄海、东海辐射的越冬种群分布模式业已清晰明朗。大部分遗鸥群体没有跨越青藏高原到印度洋越冬,而是选择了这条最为经济的、几乎正东正西的迁徙路径,在这个区域里几乎分布着全球 90% 的种群,堪称世界遗鸥的生命线。 明日之后 历经数十载,围绕着遗鸥的身世、分布的讨论似乎可以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听到了各种的假说和佐证,看到了为了揭开谜底所进行的长期不懈的努力。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正是得益于探究并解决一个又一个的谜题。由历史和昨天矗立起来的里程碑,也许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个昭示明天的起点。关于遗鸥的话题将和关心它们的我们仍旧相伴前行。 如果把我们的视角再次拉回到 80 年前的戈壁滩,以此为起点开始下溯人类对于遗落之鸥的认识史?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不起眼的物种有着那么多曲折的“遭遇”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遗鸥那看似独特的进化历史。鸥类的祖先起源与环北极圈大洋中的陆地,并开始逐渐向大陆的内部入侵、辐射。上百至数十万年的过程使得鸥类家族演化出现代不同的种类。但是鸥类形态上的特征使它们最适于在海洋和湖泊中生活。现代的遗鸥形态上与前文提到过的棕头鸥、红嘴鸥、渔鸥、地中海鸥相似,它们都属于繁殖期有“黑头罩”的一族,演化上很有可能来自同一祖先。遗鸥的近亲们不是选择在水草丰美的大湖中的岛屿繁殖就是在广袤海洋的岩岸上。水、食物、巢址等生存、繁衍基本条件都相对丰富。不知是历史的偶然事件还是一种主动的选择,遗鸥的祖先把自己的家园选在了干旱的荒漠戈壁中,它们的巢址是戈壁绿洲的湖心岛。这种干燥的环境决定了水是多么宝贵的资源,绿洲在大漠里并不时随处可见的,可能是短暂的、分散的、孤立的,这自然制约了遗鸥的分布和种群的壮大。 遗鸥现在 繁殖地的分布格局好像也印证这一点,遗鸥存在着 哈萨克斯坦阿拉湖和巴尔喀什湖的 中亚种群 ;蒙古高原中、西部至南戈壁的 戈壁种群 ;中、俄、蒙三国远东交界处的 远东种群 ;以及在我国陕西北部和内蒙中南部的 鄂尔多斯种群 。从另一个角度讲,湖心岛是把“双刃剑”,水太多,湖心岛的面积就小甚至消失,无法提供足够的潮位;反之,绿洲中之所以出现湖心岛供遗鸥繁殖,就是因为水份蒸发暴露出陆地,那么如果水分长期的补给少于蒸发的,湖心岛可能会与了陆地相连变成半岛,丧失繁殖地的作用。上述因素均可以制约遗鸥的数量迫使甚至葱多尔它们迁离并重新选择适宜居所。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值得回味,早在 1929 年 S öderborn 考察之前的数十年,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 Prewalski )和柯兹洛夫( Kozlov )曾深入额济纳地区进行考察甚至到过葱多尔。他们曾在中国西部采集过大量动植物新种,却唯独没有遗鸥。在此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由于尚不具备理想的繁殖地,遗鸥在那个时候尚未入侵并定居额济纳, 近五年来鄂尔多斯繁殖种群的主体由桃-阿海子转移到陕西红碱淖尔的事实再次证明了戈壁中栖息地的周期性改变造成了遗鸥飘忽不定的分布。生活环境决定了遗鸥在茫茫大漠中像游牧民族一样选择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我们暂时姑且不去断言遗鸥对于亚洲大陆腹地干旱地区的入侵是否成功,但的确可以说它们是鸥类里比较独特的生存对策。既然在此生存,就要体现出对恶劣环境的适应。遗鸥的繁殖数量在局部区域显示出波动和繁殖地的转移,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又相对的稳定:鄂尔多斯种群无疑最为壮大和兴盛,其余种群多为几十或者数百的群体,星星点点地散布在中国的北部边疆和周边国家。我国科学家在桃 - 阿海子繁殖地的研究发现,每对繁殖遗鸥能够产 2-3 枚卵,这意味着每个夏天过后,遗鸥的种群数量几乎加倍。对于遗鸥世界种群数量的估计一直保持在 10000 只左右,我们在越冬地的监测数字亦不能看出种群的显著增长。遗鸥需达到三岁才成熟,可经年新加入繁殖的遗鸥数量并不多。产卵量和种群实际增长的悖象,反映了环境载力和种群动态相互制约的结果。从产卵、孵化、出壳,育雏,幼鸟的迁徙和越冬,每一个环节都有削减未成年遗鸥数量的可能。繁殖、越冬地的天敌、环境变化、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均直接导致遗鸥的繁殖成功率、成年率下降,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遗鸥繁殖地正面临着日益繁盛的旅游项目的干扰。遗鸥的主要越冬地渤海湾存在着同样严酷的生存斗争。这个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开发和利用,深海良港的建造将彻底侵夺掉遗鸥最适宜的越冬环境,沿海工业活动会改变泥滩基地微环境和生物群落,甚至造出严重的污染。这些都是目前遗鸥直面的生存危机。遗鸥繁殖、越冬种群相对集中,是否有近亲繁殖的现象,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自然灾害和疫病对集群是否有风险?都是值得关心遗鸥的人们思考和验证的问题。 造成濒危的原因可能来自于物种本身,如特化的生存方式,亦有外在的原因,比如栖息地的退化和丧失。这个荒芜大漠中的孤独行者选择了一条“生存苦旅”,或许进化的选择使得它们的种群数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些年来的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愈演愈烈,正在扮演导致遗鸥受胁的主要角色。遗鸥目前被列为我国 I 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的濒危级 (Vulnerable) 物种。春去冬来,这群有着朴素外表的鸟儿依然忙碌地穿梭在东亚的生命线上,明日之后,但愿它们不会被时间遗忘 ……
个人分类: 科普作品|7069 次阅读|6 个评论
怎样惩罚恬不知耻的康菲公司?
热度 2 jiasf 2011-8-18 14:22
据报导,对其渤海湾钻井平台漏油先是封锁消息、后是严重歪曲事实(把严重的漏油事件轻描淡写几乎为无)、至今仍不道歉和认真处理的康菲公司,竟然在其招聘公告中说:“近期,随着中国渤海湾康菲钻井平台漏油事件的不断演变,使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幅度的传播,也使得美国康菲润滑油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内人士所关注,业务成交量同比大幅度提升,业务人员工作量大幅度增加”(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zhybhwly/20110818/4410720.shtml ),让人感到该公司十足地恬不知耻! 对于这样不负责任的公司,政府应该怎么办?大家应该怎么办? 望我们的政府认真严厉查处!必须要让该公司付出代价,该公司必须承担漏油所造成的全部损失! 望每个有良知的公民和负责任的企业,作为用户,都不要使用康菲公司的产品;作为劳动者、求职者,断然拒绝为康菲公司工作!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16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丢手绢-为何我国福岛核辐射剂量保密?
热度 1 冯用军 2011-3-29 20:10
这个“神马”的有关部门只是说,黑龙江、渤海湾、华东沿海等地有日本福岛核电站氢爆的核辐射物质漂浮这些地区的上空,说是很微量的,但是微量到多大剂量啊?没有人公布。 多少毫西弗、多少毫伦琴?没人告诉我们。 搞得在北京人心惶惶,都不敢出门了。 建议这个“神秘”的有关部门或“某负责人”出来告诉下具体的辐射剂量,这可事关人民的身体安全啊,身体都不安全了,财产怎么安全?谢谢了。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2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海油宣布2个渤海湾油田投产
毛宁波 2010-10-21 00:06
据世界石油2010-10-20报道,中海油最近宣布2个渤海湾新油田BZ26-3和LD32-2正式投入商业生产。
个人分类: 其他|4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