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庄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有心而为之,其易邪——关于《庄子阅读》课的说明
tian2009 2011-2-7 09:34
下个学期继续开全校公选课,庄子阅读。 这门课已经开了两个学期,积累了一点经验。在每年的春天,读一个学期《庄子》,不亦乐乎。 不过,很多同学选课选得很盲目。下面这些话其实我是在前两周选课周时的课上说的。每次第一周说完,就会有一半同学退课,第二周就要面对一半新面孔再说一遍,再有一半同学退课,又有没听过课程说明的同学选进来,等到第三周再听,想退都来不及了。只好憋憋屈屈地跟着上一个学期,他们不开心,我也觉得对不起他们。希望选课的同学能够先看到我的博客,早作打算,勿谓言之不预也。——这门课不好混,要付出时间,不但要在课上读,而且要在课后 背 。 一,我为什么开这门课 我所钟爱的惠勒教授说:你要想了解一个领域,就写一本关于这个领域的书;你要想写一本关于这个领域的书,就开一门关于这个领域的课。 我不是庄子专家,但是我想要了解庄子,所以我想请一些同学,与我共同研读庄子。我自己的预想是开一个读书班,十个人为好,每个星期大家聚在一起,一起读庄 子,我希望每个人主动的参与者。没有权威,没有标准答案,一字一句地读,一章一章地背。不过,师大不允许我开十个人的小班,最小的限额是30人,所以授课 方式都要有所调整,关于如何上课,后面再说。先说我为什么要读庄子。 二,我为什么要读庄子 我在科哲教研室,我教授的专业课包括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物理学哲学)、环境哲学、科学文化概论等等,都与庄子没有直接乃至间接的关系。不过,科学哲学这个行当在中国还有自然辩证法的传统,自然辩证法是个筐,大筐。所以,这个专业与谁都是同行。 我刚刚进入科学哲学这个行当时,主要的工作在于批判科学主义,批判科学哲学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也关注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比如垃圾问题,牛奶问题。由此路径进入,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生态伦理问题。2007年,我的工作重新聚焦,我称之为工业文明批判。 工业文明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人类如果不走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将会终结。生态文明建设,第一,需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彻底的批判;第二,需要从传统中汲取滋养。 这是我进入传统的逻辑路径之一。 我们当代中国人,与传统的距离非常遥远。我在伯克利访学时,曾经上了一个学期Michael Nylan教授的“中国经典”课,读大学、中庸、礼记~~我从来没有在中国的课堂上学过这些。这种感觉很怪异。 我们并没有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就自然地了解我们的传统。实际上,我们与中国传统的距离,要远远大于我们与西方传统的距离。我们用在古汉语上的时间,要远远小于我们用在英语上的时间。在我们当下的教育体系中,我们不可能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中学到系统的中国古典文献。 庄子是我年轻是最喜爱的中国古典作家,上高中时,读《中国古代寓言》,就被庄子吸引,但是从来没有系统地从头读到尾。我希望有一些真正热爱中国古典,有一定基础的同学,与我共同阅读。 三,我为什么可以开这门课 我的专业是科学哲学,一个科哲的老师开庄子课,大概会有人觉得怪异。有点儿像当初有位先生评价刘兵教授:一个作科学史的,搞什么女性主义,一个男同志! 《庄子》是中国的经典,所谓经典,就意味着要不断地被阅读。所有的阅读都是当下的阅读。通过阅读,把经典植入当下的语境,使经典在当下的语境中得以重省。 长期以来,中国古典文献的阐释自然而言地由从事中国哲学、中国文学或者中国历史的学者所承担。我当然承认,这些学者拥有阐释中国古典的话语权。但是我想强 调的是,文无达诂。古人已远,他们真正是怎么想的,是不存在一个标准的答案的。而且,在我看来,把经典还原到经典所在的语境,固然是有意义的,而把经典植 入今天的语境,是我更关心的。 所有的阅读都是误读。从科学哲学的角度阅读《庄子》,也是有可能的。实际上,我对于科学哲学有一种很自大的看法,我认为科学哲学是一种元理论。比如,学过 科学哲学之后,关于真理、真相、客观、事实、实在、非实在、科学之类的概念都会有一种颠覆性的看法——缺省配置升级,用升级之后的视野再去看其它问题,就 会大不一样。 《庄子》之中,可以讨论的哲学问题随处可见,而所有的这些哲学问题,都可以在科学哲学的视野下,重新审视。比如:关于类比、关于实在、关于整体论与还原论、关于相信——你为什么会相信一件事儿?——庄子曰:奚以知其然也?——更不用说更加直白的宇宙论、环境哲学了。 四,我将怎样开这门课 这一项最重要,希望有心选课的同学认真阅读。 我说过,我不是庄子专家,我不会讲得天花乱坠,给各位以好莱坞大片似的精神享受。我只是想和大家一起阅读庄子——这门课的名字。所以我这门课的核心就是: 读 我和大家一起读。但是只有读是不够的,我还要求大家: 背 这是中国古人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们的大脑已经被西方知识体系所格式化,对于中国概念都很陌生。我们阐释古典,是把古典翻译成现代 白话文——其实是西式话语。但是我们古人是直接被古典概念格式化的,他们要理解什么,是要把被理解的东西——比如天演论——翻译成古典话语才能理解的。就 是说,逻辑起点不同。我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用自己的文化传统把我们的大脑格式化一下——那就靠“背”,让经典文本脱口而出,虽然一点背诵不能与西式的 童子功相抗衡,多少也能让我们以这种方式亲近古典。 每次课大致的程序是这样的。 1,随机请六七位同学,站起来背诵上次课要求背诵的课文,作为平时成绩——每位同学,一个学期会有五次左右背诵的机会; 2,全体一起读课文一两遍; 3,请同学单独朗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解释——如果你自己解释不了,可以读你手里那本书的说法。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释本,就可以互相校正,一起讨论。 4,下课之前,把今天的课文从头读一两遍。 5,从课文中选择几个自然段,要求大家课后背诵。 期末考试开卷,要求写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和要求我会提前一个月告诉大家。 另外,这门课是连续的。我第一次开的时候,从《逍遥游》读起,读到《养生主》。去年开的时候,从《人间世》读起,读到《大宗师》。所以这个学期就从《应帝王》开始读。 我曾设想,给这门课每年改一次名字,《庄子阅读》、《庄子再读》、《庄子又读》~~,这样,上个学期选课的同学还可以接着选。不过很遗憾,这个设计学校教务不能允许。所以上个学期选过课的同学,这个学期就不能再选了。 参考书:任何一个版本的《庄子》,要有全部原文。我本人使用的是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但是我不希望每个人都用这个版本。否则就没有多样性了。 五,我欢迎什么样的同学 ~我能给大家什么 我希望这样的同学来选这门课: 1,真正爱好庄子 2,愿意付出时间背诵。 很多同学觉得这门课容易混学分,每个星期来下面坐两个小时,如果老师是老罗一样的人物,可以听个热闹。如果不是,就在下面写其它课的作业。如果是这样的同 学不小心误选我的课,在第二周别人退课的时候进来,想退又来不及,只好跟着上,这个学期会很难受的。——你难受,我也难受。 每个星期,用两个小时在课堂上,朗读《庄子》,再用半个小时,背两节古文,把自己的大脑格式稍稍改变一下,与功名利禄无关,与找工作无关,与考研无关,只是把自己的脑袋誊出来两个半小时,亲近古典,亲近庄子。我觉得这是个享受,我愿意把这种享受与选课的同学分享。 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就是由一段段时间构成的。你把时间用在这件事儿上,就不能用在另一件事儿上。你在读我这篇博文的时候,就不能同时读另一篇博文;你在与 这个人说话的时候,就不能同时与另一个说;你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不能同时看另一部——当你去看另一部的时候,你已经老了一段时间;你在上这门课的时 候,就不能同时上另一门课——当你想上那门课的时候,可能那门课已经取消了。在你能够选择的时候,你把时间用在哪儿,相当于你选择这一段的生存方式,生存 状态,这一段的生命。 每个星期,把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交给《庄子》,不算多吧! 我不是庄子专家,我的课不可能像于丹老师那样抚慰心灵,产生剧场快感。我只用最笨的办法,读和背。我的解释并不重要,不但我的解释不重要,所有的解释都不如原文重要。把原文背下来,结结实实地背下来,它就是你的,一辈子都会跟着你。可以受用终生! 2011年2月3日,兔年初一 于长春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3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雪后读庄子外篇11
shuilinxi 2011-1-30 13:49
雪后,晴。 起来,读庄子外篇 11 ,一段深有感触。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 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此以人之国侥幸也。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其存人之国也,无万分之一;而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余丧矣!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 世俗的人都喜欢别人赞同自己而厌恶别人不同意自己。赞同自己就喜欢,不同意自己就厌恶,其原因在于把出人头地作为自己的追求。试问那些一心想出人头地的,何尝又能够真正的出人头地呢?以众人的赞同而心神安定的人,其实不如发挥大家的智慧高明。而想统治一国的,这只是撷取了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利,而看不到它的后患的人。这是凭统治天下来谋求个人利益,可是有几个谋求利而不丧失其统治的? 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之谓至贵。 拥有土地的国君,必然拥有众多的物品。拥有众多的物品却不可以受外物所役使,使用外物而不为外物所役使,所以能够主宰天下万物。明白了拥有外物又能主宰外物的人本身就不是物,岂只是治理天下百姓而已啊!这样的人已经能往来于天地四方,游乐于整个世界,独自无拘无束地去,又自由自在地来,这样的人就叫做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的人,这就称得上是至高无尚的贵人。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处乎无响。行乎无方。挈汝适复之,挠挠以游无端,出入无旁,与日无始。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无己,恶乎得有有。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找到自己,忘记自己,才能做到逍遥游。 岳麓书院挂了一块匾,学达性天,这句话也揭示了如何 达到逍遥游。
个人分类: 人文|2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庄子游于雕陵之樊
热度 4 hjf306 2011-1-24 19:20
《庄子 · 山木 》: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 , 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 “ 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 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 “ 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 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个人分类: 情感体验|650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庄子·外篇·秋水
beyond0797 2010-12-2 10:30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异便。此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致意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大小?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矣。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豪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而屈伸,反要而语极。   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予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鼃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鼃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93;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个人分类: 转载文章|192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医之道,自有道用。诋毁中医,鼠目寸光
sheep021 2010-10-13 17:02
《 庄子 》 大葫芦和秘方 惠子对庄子说: 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庄子说: 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 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评论: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因地制宜,量才而用。就说中医吧,为何非要用科学这个框框把中医框死呢?利用中医去做一些科学(西医)做不了的事情不是很好吗? 当然,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保护中医秘方,保护中医核心理论的重要性。免得心怀不端之人得之,去做伤天害理的勾当。非其人勿教是《黄帝内经》首先提出 , 历代医家严格遵循的医学教育伦理原则。 非其人 , 是指没有仁爱之心的人。 非其人勿教 的含义 , 正如南齐的阳泉在《物理论 论医》中所说 : 夫医者 , 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通俗地说 , 就是医术不能传授给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或者说 , 医术只能传授给有仁爱之心的人。 《 庄子 》 庄子与惠子 惠子是魏国的丞相也是庄子的朋友,有一天魏王想见庄子。惠子知道了这个消息,慌了,他怕庄子抢了自己丞相的位置,就在当地找了庄子好几天,想劝诫庄子不要见魏王。 终于,惠子找到了庄子,说了他的想法。 庄子对他说,从前有一只神鸟,他从南方飞到了北方,不是梧桐树它就不会停下来休息,除了竹子的果实它什么都不吃,除了甜美的泉水它什么都不喝。神鸟一日飞过一片草地,草地上一只猫头鹰正准备享用自己的美餐一只腐烂的老鼠。猫头鹰看见神鸟后,啊,你想偷吃我的老鼠?! 听了庄子的话,惠子的脸红了。 评论: 西医刚传入中国时,中医界也是欢迎的,没有出现抵制西医的中医学派,甚至还出现了中西通汇派。目前,中医已经把大部分地盘让给了西医,也不可能再去抢西医的饭碗,为什么还有人要跟中医过不去,必欲除之而后快呢?是不是怕中医偷吃他的老鼠?中医是从来不拿正眼看老鼠的,更不会去抢别人老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7 次阅读|3 个评论
并非遥远的印迹
BaoHaifei 2010-8-18 12:30
并非遥远的印迹 鲍海飞 2010-8-18 云的印迹,在天空里,更在雨里,也在那彩虹里; 雨的足迹是清晨的淅淅沥沥,奔腾在江河海洋里,在绿色的禾苗里。 花的印迹在草丛里,在蜜蜂的翅膀里,更是留在我们口中的那甜蜜。 树的印迹不是只在那里伫立,是在他擎起的一片天和留下的一片荫凉里。 农民的印迹,是在那起起伏伏,高高低低的山峦梯田里;是在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垄沟里;是在那汗水浇灌着的禾苗里,在颗颗晶莹的稻米玉米里,在那高挂枝头的苹果里,更在我们的饭碗里。 工人的印迹,是在那长长的桥梁、幽深的隧道里,在那高高喷起的石油和熊熊燃烧的天然气里,在那深埋地下的煤块里,更是在那千家万户的蜗居里,送来的热温暖了我们的躯体;送来的光明照亮了我们的心里。 老师的印迹是那白色的粉笔在那一壁的黑土地上,洒下耕耘着知识的种子,是那桃李满天下。 爱的印迹在眼神里,在心坎里。 庄子的印迹是那他的梦和那飞翔的蝴蝶里。 历史的印迹流淌在千年的运河里,记录在古老的碑林上。 岁月的印迹在高高的山脉,在汹涌奔腾的河流,也在每个人的皱纹青丝里。 你我千里万里相隔,你我相聚的印迹留在这温馨的科网里,更留在科网编委的手里和辛苦工作的汗水里。
个人分类: 随想|4399 次阅读|6 个评论
路读《庄子》
等离子体科学 2010-7-29 20:41
返京路上,读《庄子 逍遥游》。 其文曰: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鲲鹏之别于蜩与学鸠二虫,在境界高远之天差地别。 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数数然于名校、排名,于状元多寡,则无异混迹于蜩与学鸠,相去至、神、圣之境界,远矣。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3815 次阅读|3 个评论
《悟道》
zhengyongjun 2010-7-24 11:06
《悟道》 夫子:我该怎么办 老聃:换一种活法 夫子:怎么活 老聃:干那些能够改变命运的事情 不要选择方式和手段 夫子:得下狠心么 老聃:每晚想你曾有过的一切痛苦 想人们对你低微地位而投出的鄙视目光 想你子孙后代还将沿你的路 在社会的低层艰难跋涉 夫子想了整整一夜 往事潮水般涌来退去 像系列惊恐的恶梦 当洛邑的阳光再次升起 夫子的血液正欢快流畅地奔涌 突然感觉骨骼随青春发育 在咯巴咯巴作响 感觉生命原动力 在单薄的周身聚集 这首小诗写于80年代末。那时我在曲阜求学,课余时间读了杂七杂八的书,思想活跃起来,随手写下一些笔记。小诗《悟道》虚拟了孔子和老子的一段对话。鲁国民办培训学校校长孔子,申请到鲁国政府一笔资助,去周朝的都城洛邑进修礼仪。27岁的孔子第一次拜见当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聆听老子一翻教诲后,开始励志,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孔子和老子分别是中国儒道两大文化体系的创始人,代表人物,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同时受到孔子和老子学说的影响,一般认为,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文化,实际上也就是孔子和老子学说思想互补的文化,如果说孔子的学说为阳,那麼,老子的学说即为阴。阴阳相济,不可分离,孔子学说不同於老子学说,孔子学说又不能脱离老子学说。两者互成对比、陪衬,互为补充、支撑,唯其如此,中国文化才完整、动人、充实、神秘。 要讨论孔子和老子的关系,要从我读《庄子》说起。那时我对古代典籍很痴迷,从生活费里节省下钱来,买了台湾学者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释》。这本书 80年代出版的, 是繁体字,竖排版,有牛津高级英语词典那么厚。一本《庄子今注今释》读下来,感觉自己读古本书的本事见长。直到现在这本书还在我的书架上。前几年听于丹教授讲论语,了解到她也是从读这本《庄子今注今释》才开始喜欢《庄子》的。其实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的人,孔子约比老小二十岁,公认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但老子和孔子究竟有过多少交往,则是历史上的悬案。在《庄子》一书中,曾虚构了多次老子和孔子的会谈。孔子27岁时,第一次见到老子,当时孔子以相礼助丧为职业,受到老子的教诲留下深刻印象。孔子三十四岁时,专程到京都雒邑向老子请教周礼,孔子问礼于老子一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事。孔子第三次会见老子是在相邑,此时孔子已创建了他的仁学体系,试图通过仁学使荒废的礼义复活。但是在这时候老子对礼已形成新的看法了,于是老子和孔子之间展开了;无为而治与仁义之治的论辩,关于这场论辩,记载在《庄子.天运》篇中。老聃曰:夫仁义憯然,乃愦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杰然揭仁义,若负建鼓而求亡子邪?孔子见了老子后,回来三天不说话。这里弃仁义的说法和胠箧篇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本篇直指孔子来反驳仁义。 《庄子.天运》篇又提到孔子五十一岁还没有得道,于是往南到沛地去见老聃,对此,老子发了一番宏论: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於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於其亲。孔子周游列国,求仕不得,大约六十六岁时,又一次在相邑见到老子。此时的老子以决定西去隐居,所以这次见面可能是老子和孔子最后的会面。这次会见,孔子主要是向老子述说自己周游列国,怀才不遇的经历,亦记载于《庄子.天运》篇,孔子: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又一次这种以化为友的观念再次藉著孔子的言论表达。然而,这种和造化冥合的观念,显然是道家的言论,却被庄子巧妙的套用在孔子身上,这麼一来,孔子反而在替道家宣扬他们的道了。至人无己是庄子说的,虽智大迷出自老子,这番道理孔子和老子的交谈也有涉及。孔子去见老子,老子刚洗过澡,正披头散发要晾干它,但见他木然直立的神情,煞是惊人,看起来就像是具尸体。老聃曰:吾游心於物之初....其意大概是一个到达了最高境界的人,他心中不再存有自我,天道推动一切,能够达到道的境界,必是最完美、最快乐的。也唯有至人才可达到这种地步。言外之意,老子已达到至人的境界,而孔子对于道家的道还不能领悟,有意无意地矮化了儒家的人文之道及仁义体系。 《庄子》中关于老子和孔子论道的场面几乎都是老子占上风,站在一种道的先驱者的角色上,来传授孔子这位受教者。以儒道两家的首要代表人物来安排这些场面与对话,庄子所要强调的,无非是道家的道之真实性及优越性。透过这些篇章,儒家的人文之道充其量不过是一些治人的小技俩,甚至在《庄子.胠箧》篇中说儒家的仁义是为大盗窃取天下的东西,似乎太偏激了。
个人分类: 舞文弄墨|4008 次阅读|1 个评论
看先秦诸子,思人才政策——庄子
longfo 2010-6-9 16:34
庄子思想的一个背景当然是老子: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 虽未至于极,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天下》) 庄子思想的另一个背景是隐者传统。楚国狂人接舆对孔子道: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人间世》) 隐者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鄙夷政治,避世而居; 第二,全性保真,保全自已;杨朱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当时清高派、闲适派、长寿派,神仙派、纵欲派,都表现了这一特点。 第三,有闲暇时间思考一些抽象的理论问题。 庄子思想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彼其充实不可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天下》)我们将这一特点概括为 崇尚自然,全性保真 ,这是庄子思想的第一个基本点。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我们将这一特点概括为: 不谴是非,无待逍遥 ,这是庄子思想的第二个基本点。 庄子思想的第一个基本点:崇尚自然,全性保真 崇尚自然是道家思想的主旨,老子首倡其端,庄子再接其后。庄子对这一思想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强调万事须顺应自然,这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础。 庄子思想核心的第二个方面:不谴是非,无待逍遥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衍生万事万物,那么道与万物毕竟有所不同。由此庄子引出一个重要结论:道是全,物是偏。 心斋: 若一志,无听以之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 坐忘: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大宗师) 庄子这一思想是极为深刻的。所谓心斋坐忘,是把以前的一切(即所谓以物观物的思维方式)统统都排除掉,从而达到以道观物的高度,做到 无所好 , 无所常 ,这样也就做到了 不谴是非 。 庄子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人物,后人对其观点有很大的批判性,鉴于笔者能力有限,仅做一简述,日后在探讨。也希望有对此研究深入的多写写。
个人分类: 伯乐论|3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部好电影《妙人奇迹》
iSci 2010-6-8 14:34
千年以后,庄子讲课也需要放放电影、搞活形式的话,上到第五课《徳充符》,一定会放这部电影:《妙人奇迹》(Being There)1979 或许,庄子还会向好莱坞讨要编剧费。 对照着《妙人奇迹》与《徳充符》,喜剧更上一层楼。简单梳理如下: 孔子的学生常季向孔子报告有个叫Chauncey Gardiner的人:他站着不能给人教诲,坐着不能议论大事;弟子们却空怀而来,学满而归。难道确有不用言表的教导,身残体秽,内心世界也能达到成熟的境界吗?这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回答说:Chauncey Gardiner先生是一位圣人,我的学识和品行都落后于他,只是还没有前去请教他罢了。我将把他当作老师,何况学识和品行都不如我孔丘的人呢!何止鲁国,我将引领天下的人跟从他学习。 (常季问于仲尼曰: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此篇所引《庄子》的译文和原文,均来自天涯在线书库,表示感谢。译文部分偶尔有小的细节改动。 鲁哀公向孔子讲的故事,堪称电影的绝妙注解: 卫国有个面貌十分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男人跟他相处,常常想念他而舍不得离去。女人见到他便向父母提出请求,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做哀骀它先生的妾!这样的人已经十多个了而且还在增多。从不曾听说哀骀它倡导什么,只是常常附和别人罢了。他没有居于统治者的地位而拯救他人于临近败亡的境地,他没有聚敛大量的财物而使他人吃饱肚子。他面貌丑陋使天下人吃惊,又总是附和他人而从没首倡什么,他的才智也超不出他所生活的四境,不过接触过他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乐于亲近他。这样的人一定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我把他召来看了看,果真相貌丑陋足以惊骇天下人。跟我相处不到一个月,我便对他的为人有了了解;不到一年时间,我就十分信任他。国家没有主持政务的官员,我便把国事委托给他。他神情淡漠地回答,漫不经心又好像在加以推辞。我深感羞愧,终于把国事交给了他。没过多久,他就离开我走掉了,我内心忧虑像丢失了什么,好像整个国家没有谁可以跟我一道共欢乐似的。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考虑到不宜透露剧情,就不具体解说了)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卹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关于Chauncey的白痴风度,孔子做了如此精妙的形容:死或生都是人生变化中的大事了,可是死或生都不能使他随之变化(暗合影片开头Chauncey对老人死亡的无动于衷);即使天翻过来地坠下去,他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毁灭。他通晓无所依凭的道理而不随物变迁,听任事物变化而信守自己的要旨。不知道耳朵眼睛那些该看不该看(hehe,暗合电影中那句很暧昧的I like to watch),而让自己的心思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忘形、忘情的浑同境域之中。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 而至于片尾,完全可以引用这句话:他定将选择好日子升登最高的境界,人们将紧紧地跟随着他。他还怎么会把聚合众多弟子当成一回事呢!(彼且择日而登遐,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肎以物为事乎!) 如果要颂扬Chauncey,《徳充符》里适合的话不少,和电影形象对照起来很有意思,非常精妙。 圣人从不谋虑,哪里用得着智慧?圣人从不砍削,哪里用得着胶着?圣人从不感到缺损,哪里用得着推展德行?圣人从不买卖以谋利,哪里用得着经商?这四种作法叫做天养。所谓天养,就是禀受自然的饲养(这句译文暗合Ben对Chauncey说的那句台词:你有些gift of being nature)。既然受养于自然,又哪里用得着人为!有了人的形貌,不一定有人内在的真情。有了人的形体,所以与人结成群体;没有人的真情,所以是与非都不会汇聚在他的身上。渺小呀,跟人同类的东西!伟大呀,只有浑同于自然。 (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斲,恶用胶?无丧,恶有德?不货,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这部电影不简单,庄子也不简单,它们的关系颇值得玩味。电影很耐看,能给人不少启发;再次推荐。】
个人分类: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5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风声2——回归传统,回归东方
sheep021 2010-5-7 13:15
17名美国高官在清华大学接受培训 他们是美国政府全球领导力高级培训班的学生,在华一周时间里,主要是在 清华大学 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学习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环境的管理与决策分析等课程。 2000多名司局级官员,被要求今年内在7所院校完成至少40个学分的选课任务。 2008年8月11日,中组部下发《关于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行干部自主选学是改革创新的主要措施之一。今年,一场司局官员的校园计划据此展开。 菜单式的自主选学。 以前是让你学什么就学什么,现在是需要什么学什么。 结果, 报名人数在前三位的讲座均来自北大 ,分别是周易智慧、道家思想与老庄智慧、佛教禅宗与人生 本博评论: 这两个培训,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在清华,一个在北大,看来老外更注重实际一些。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一股向着东方自然哲学体系回归的潮流正在悄然兴起 破解李约瑟的难题 的时刻不远了。 其他: 中华文明:源有多远,流有多长 中华思维与中华复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83 次阅读|2 个评论
神游——真正的自由
sheep021 2010-5-7 11:29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道德经》 昨晚的博文 自由与不自由 ,写完之后,感觉意犹未尽。 其实,自由之地、自由之境还是有的:自由自由,自己游嘛。当然了,不是身游,而是要心游或神游。因为身体可以被外物控制,而心和神却永远是自己的。(心主神,所以心即是神,当然了这里的心可不是那颗,时刻都在跳动的、血淋淋的肉心) 真正自由之地,就在心灵台方寸山,弯钩斜月洞是也。 唯有解脱心灵,才有真正的自由。所以道家讲究在人世中修行。 唯一自由之境是神游太虚: 用乘骑与驾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大千世界须臾至,石烂松枯当一秋。 《西游记》被认为是一部神魔小说,其实是一部修行之书。自由就是孙悟空(心猿),孙悟空,因为贪图自由,被压 500 年,又被带紧箍咒 14 年,历尽千难万险,终于自由灭了魔性,归了本真。 《西游记》中,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修仙的地方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都是心灵的一种说法(如:灵台清明、方寸大乱等),斜月三星斜弯钩加上三点也是个心字,吴承恩在塑造这个角色的形象时,故意创造了方寸山三星洞这样一个由心生出的地方。悟一子注曰:以此心为天地之心则可,以此心为人心之心,失之远矣。此言最为高明,盖此心不着于形象,不落于有无,空空洞洞,最虚最灵,故谓灵台方寸;当静极而动,贞下起元,灵光现露,如三日峨眉之月,故谓斜月三星洞。曰山者,不动不摇也;曰洞者,至虚至灵也。这个心,即灵根之光辉;这个光辉,系一点阳刚之正气。故曰: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善提。《华严经》云:菩提心者,名为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菩提心,即天地之心也,亦名道心。 《庄子养生主》描述庖丁出神入化的解牛技巧,称之为游刃有余,这里的游,是被庄子用来说明养生之道的。 在《庄子》中,游还有作为生存之道,适意地生活在世间的意义,即游世。过去有一种看法,说庄子是主张出世和隐的。事实上,庄子并不主张出世和隐,他的清高和逍遥恰恰是以入世来体现的。 山谷之士和江海之士,就是庄子批评的隐遁世外的隐士。庄子的处世之道是游世,是与世偕行而又保持自我。 庄子的神游和心游是精神性的内游,是想象和冥想一种无限的逍遥和自由境界。而不是空间上的山水之游,也不是对象化的物或事之游《庄子》一书中大量谈论的游,都是指这种游。在庄子看来,只有心有天游,才能游世,才能适意地生活于世间。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开篇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在庄子看来,人生是应该自由的,但在现实中人到处受到限制和束缚。这种限制和束缚除了来自客观世界的影响外,更多是来自人自身心智的盲目和狭隘,庄子的心游,旨在扩展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克服人心智的狭隘和自我束缚,以此使心灵和精神获得至如、至乐。 关于这一点,国医大师邱沛然深有体会: 人是万物之灵,不单单是一个物理化学问题,还是一个思想问题、精神问题 ,这个问题现在远远没有解决,中医也没有解决,西医也没有解决,但是中医懂这个道理,能够运用这个道理。 他说: 我从事医疗事业已 75 年,向以疗病为职。但逐渐发现, 心灵疾病对人类的危害远胜于身体疾患 ,由此萌生撰写《人学散墨》之念,希望为提高精神文明道德素养,促进经济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庄子 游 指归 国医大师邱沛然及其养生之道 《西游记》百回详注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944 次阅读|6 个评论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sheep021 2009-9-15 16:17
《庄子.秋水》 之《河伯与海若》 ﹕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 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 ,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红色字的大意 : 井里的蛤蟆你和它讲海多大,讲不通。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里的虫子你和它讲冰什么样子,讲不通。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唱曲之人,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 两点理解: 1. 其实,人人可以唱歌,唱歌不是歌唱家的专利。 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夏虫如果会看书,怎不可以言冰呢。不是有句老话嘛: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呵呵我发现,庄子的很多故事经不起推敲,呵呵。 可能是我太过浅陋吧 但也不能因为浅陋而不支持自己吧。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将军不是天生的。 2. 乡曲 :一般理解为乡里,亦指穷乡僻壤。形容识见寡陋 乡曲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 但我认为:穷乡僻壤未必不见大道啊,目前很多人的思想还没农村老太太开放呢 举例如下:中国第一个芯片,龙芯和梦兰的结缘,孵化出了龙梦系列电脑,使中国龙芯产业化迈出了矫健的步伐。据说梦兰的当家人是个不识字的老太太,看人家的胆识和魄力绝非一般。 所以,我觉得解释为穷乡僻壤的人是不合适的。 本博评论 : 科学网上的博主们应该都是研究生、教授、博导的吧,不可能有 曲士 (唱曲之人), 当可以畅谈大道。这也是我选择在科学网注册的原因之一。 一朋友的评论 : 井蛙,受空间限制,夏虫,受时间限制,曲士,机缘的限制。庄子正尽力于摆脱 这三种限制,他认为真人可穿行时空,证悟大道。凭科技的手段去接近大道,会很慢甚至反其道而行,如同南辕北辙,但最终会可能会达到目的地。庄子认为越有机心越不能接近道。有人说:哪一天共产主义真正实现了,人人有道的时候,时空机器也发明了。而目前我们没有发现一个未来的人穿梭来到现代,可见时空机也是发明不了的。如果真的被发明,人类社会到此而终结,造物主会重新洗牌,再次进入混沌时代。只有神仙真人才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庄子则阳》的中故事:蜗之左角的触氏与右角的蛮氏,两簇常为争地 而战。庄子在嘲笑世人争蜗角之名,赢蝇头之利,实想告诉人们应当抓紧时间复元返真,回归本然,炼养自己的小宇宙。道与释所谓:人生难得,真法难闻,此生不修,更待何时。所以老聃说: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闻道。 井蛙夏虫曲士,就是老子所说的下士,不足以跟他们谈大道。 呵呵,青春不常在,抓紧谈恋爱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07 次阅读|5 个评论
任公子钓大鱼
sheep021 2009-5-20 10:44
古代有一位任公子,胸怀大志,为人宽厚潇洒。任公子做了一个硕大的钓鱼钩,用很粗很结实的黑绳子把鱼钩系牢,然后用50头阉过的肥牛做鱼饵,挂在鱼钩上去钓鱼。   任公子蹲在高高的会稽山上,他把钓钩甩进阔大的东海里。一天一天过去了,没见什么动静,任公子不急不躁,一心只等大鱼上钩。一个月过去了,又一个月也过去了,毫无成效,任公子依然不慌不忙,十分耐心地守候着大鱼上钩。一年过去了,任公子没有钓到一条鱼,可他还是毫不气馁地蹲在会稽山上,任凭风吹雨打,任公子信心依旧。   又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一条大鱼游过来,一口吞下了钓饵。这条大鱼即刻牵着鱼钩一头沉入水底,它咬住大鱼钩只疼得狂跳乱奔,一会儿钻出水面,一会儿沉入水底,只见海面上掀起了一阵阵巨浪,如同白色山峰,海水摇撼震荡,啸声如排山倒海,大鱼发出的惊叫如鬼哭狼豪,那巨大的威势让千里之外的人听了都心惊肉跳、惶恐不安。   任公子最后终于征服了这条筋疲力尽的大鱼,他将这条鱼剖开,切成块,然后晒成肉干。任公子把这些肉干分给大家共享,从浙江以东到苍梧以北一带的人,全都品尝过任公子用这条大鱼制作的鱼干。    多少年以后,一些既没本事又爱道听途说、评头品足的人,都以惊奇的口气互相传说着这件事情,似乎还大大表示怀疑。因为这些眼光短浅、只会按常规做事的人,只知道拿普通的鱼竿,到一些小水沟或河塘去,眼睛盯着鲵鲋一类的小鱼,他们要想像任公子那样钓到大鱼,当然是不可能的。   目光短浅的人难以和志向高远的人相比,浅陋无知的人也不能和具有经世之才的人相提并论,因为二者的差别实在太大了。 ------------------------------------ 任公子者,仁公子也! 环顾当今世界,最“仁”的国家,非中国莫属。能和谐世界的,亦非中国莫属。 我们不能不佩服古人的高瞻远瞩,也不能不佩服今人的深谋远虑 仁公子要钓的,岂止是几条大鱼和海龟? 不过,中国从来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任何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呵呵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728 次阅读|1 个评论
“秋水” 外篇 第十七《庄子》译注
huchangbo 2009-5-19 16:44
  本篇着重阐述认识相对性的理论,是《逍遥游》、《齐物论》宗旨的充实和展开。全篇的核心部分是河伯与北海若的七段对话,把其综合起来,就是讲人由于受时空的局限,所见所闻所知是极有限的。河伯以黄河汛期之水为多,到了海边才知海水比河水大得多,由此引申开来,海比河大,天地比海大,天地以外还有更大的,人在无限的宇宙中,就更渺小了,必须突破自身限制,才可能认识大道。进而论述大小是相对的,毫未虽小,与比它更细小之物相比则为大;夭地虽大,与比它更大的相比则为小。因此,大小、多少、是非、善恶、贵贱等等,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反而不可以相无的,各自按其本性生灭变化,从大道来看,都是齐一的,最后归结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应当一切任其自然,不用人为去破坏它,才合于天道之真。这种理论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它否认事物差别的客观性,否认认识的真理性,尽管其中包含有某些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在反对儒、墨形而上学独断论上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它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徒劳的、无意义的,一切都是不可知的,最终把人引向了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后面几段也是围绕这一中心,从不同方面,运用不同事例加以反复申说的。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1),泾流之大(2),两涘渚崖之间(3),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5),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6),望洋向若而叹曰(7):野语有之曰(8):闻道百,川为莫己若者(9),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0),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2)。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干海者,拘于虚也(13);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4);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5),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6),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7)。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8);尾阎泄之(19),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20)。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臼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2),吾在于天他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23),又奚以自多(24)?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5)?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未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32),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3),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4),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35),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这句意思为:秋雨不停的下,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于黄河。   (2)泾流:指黄河主流之宽度。泾(jīng):通径,指河之宽度。   (3)涘(s):水边、岸边。渚(zhǚ:水中间小块陆地、小洲。这句是说,由于河水上涨,河面宽阔,两岸之间,小洲之上,相互望去,见物不真,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4)河伯:黄河水神。从殷代起,至于周未,一直为人所崇奉,祭祀甚隆,盖因黄河常年泛澜,给人带来深重灾难,古人在无力征服水患的条件下,不得不祈求河神福佑。   (5)北海:不同年代有不同指向,春秋战国时所称北海,多指黄河注入之渤海。此与《逍遥游》的北冥不同。   (6)旋其面目:改变态度。   (7)洋:水多的样子。若:海神。何以称海神为若,王夫之以为,取其若有若无之谓,海神能不以自身为大,不以他物为小,不受形象和语言的约束,虚幻无形,故能与大道合一。   (8)野语:俗语。   (9)百:泛指数量很大、很博。莫己若:莫若己的语序颠倒,没有人及得上自己。听了很多道理,自以为广博,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10)仲尼:为孔子之字,孔于是以博学著称的。伯夷以重义清高著称。尽管如此,有人却敢于小看仲尼之博学,轻视伯夷之高义。   (11)殆:危险。   (12)大方之家,深明大道之人。   (13)虚:同墟,指蛙所居之土井之类。拘:拘束,限制。   (14)笃:困,亦为限制之意。时:为四时,四季。夏天的昆虫至秋而死,受时令所限,不能和它说冬天结冰之事。   (15)曲士:乡曲之上,曲见之士。指识见偏狭,孤陋寡闻的人。   (16)丑:鄙陋无知。   (17)大理:大道。   (18)盈:盈满。   (19)尾闾:传说为排泄海水之处,又称沃燋,其地在东大海之中,扶桑之东,有巨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到那里就被蒸发掉。见《文选嵇康养生论注》引司马彪语。   (20)这句的意思是:大海水不会因春雨流入少秋雨流入多而发生变化。陆上天旱天涝,海也没有感觉。   (21)不可为量数:没有办法能估量、计算。   (22)比形于大地:由天地具足了形体。受气子阴阳,从阴阳秉受生气。   (23)方存乎见少:正存在着自以为小的想法。   (24)奚以自多:哪里会自足自多呢。   (25)礨空:石块上的小孔。又,礨空力蚁塚、蚁穴。皆以其小与大泽相对照。   (26)稊(t):一种形似稗的草,其种子很小,制成米粒更细小。   (27)这句的意思为:宇宙之物不止万种,称万物,概而言之也。   (28)人卒九州:九州之内尽为人居,卒,尽。   (29)人处一焉:此与上旬人处一焉之人字,含义不同,上句指人类全体,此指单个人。也就是九州之内,谷物生长,舟车通行之处都有人在,个人只是这千千万万人中之一。   (30)豪未:兽类绒毛末梢。   (31)连:连续,继承之意。指所连指五帝间以禅让方式相传承。   (32)所争:以武力所争夺的。   (33)任士:以治世为己任的贤能之士。   (34)辞:辞让。   (35)向:以前、从前。自多于水:指河伯未至海前,识见狭小,以黄河之水自夸其多。      秋雨不停地下,河水上涨,千百条河流都灌注到黄河,使黄河干流大大加宽,两岸之间,河中小洲之上,相互望去,连牛马都辨认不清。于是乎河神欢欣鼓舞自满自足起来,以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顺河流东行,到达渤海,往东面望去,看不到水的边际,于是乎,河神开始改变自满自得的神态,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对海神感叹说: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后,自以为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的人,我就是这样的人啊。我曾听说有人以仲尼之闻见为少,以伯夷之义为轻的人,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这等浩瀚无边,难于穷尽,我若不到你这里来,就糟了,我将长久为深明大道的人所笑话。海神说:井里的蛙不可以和它讲大海,因其被所居土井局限也;夏天的虫类不可以同它讲冰,因其被季节所困也;见识偏狭孤陋寡闻的人,不可以同他讲说大道,因其为所受教育束缚也。现在你走出河流两岸,看见无边的大海,则知道自己的鄙陋,就可以同你讲说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再大的了,千万条河都流归干它,没有休止之时,而不盈满;从尾闾往出宣泄,没有停止之时,而不空虚;不因春秋季节流入水量多少不同而变化,陆上的旱涝大海没有感觉。大海超过江河的水量,没有办法估量、计算。而我未曾以之为多,因为我从天地那里具足了形体,从阴阳那里秉受了生气,我在天地之间,如同小石块小树木在大山之中,正有自以为少的想法,又哪里会自以为多呢?约计四海在天地之间,不也就象蚁塚在大薮泽中一样吗?约计中国在四海之内,不也就象一粒稗米在大谷仓中一样吗?称谓物类数量叫作万,人只居其中之一;人住满九州之地,凡谷物可以生长,舟车可以通行之处,皆有人居,个人只是众人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也就象一根绒毛末梢在马身上一样微小吗?五帝以禅让相传承的,三王以武力相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贤能之士所操劳的,完全都在这里了。伯夷辞让以博得好名声,仲尼谈论以显示博学,这种自满自足,不就象你以前自夸黄河之水为多一样吗?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未(1),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2),时无止(3),分无常(4),终始无故(5)。是故大知观于远近(6)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7)知量无穷;证曏今故(8),故遥而不闷阂(9),掇而不跂(10),知时无止;察乎盈虚(11),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但涂(12),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13)。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蔓小求穷其至大之域(14),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未之足以定至细之倪(15)?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16),是信情乎(17)?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18)故异便(19)。此势之有也(20)。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21);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22);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23);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24)。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25); 动不为利,不贱门隶(26);货财弗争,不多辞让(27);事焉不借人(28),不多食乎力(29),不贱贪污;行殊乎俗(30),不多辟异(31);为在从众,不贱佞(32);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33),戮耻不足以为辱(34);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35)至德不得(36),大人无己(37),约分之至也(38)。      (1)大天地而小毫未:以天地为大,以毫未为小,河怕提出这样问题,说明他依然有区分大小、执著物量的想法,依然圃于量之有涯,而困于时之有止(王夫之《庄子解》),眼界为时空所限,其所见仍然是表面的、肤浅的,没有领悟大道。   (2)量无穷:物量是大与小的统一,无论从大小哪方面去观察,都是不可穷尽的,言其大,还有比它更大者;言其小,还有比它更微者。因此,不能执著于某物之大或小。   (3)时无止:时间是永恒向前,无有止息之时。   (4)分无常,分无常即是说一个人的名分,地位不是恒常不变的,贫宫贵贱,上下尊卑等等,都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分(fen),名分、地位之意。   (5)终始无故:终而复始,无有穷尽,故无端倪,故,端也,又,故与固通,固定之意。   (6)大知:大智之人,领悟大道的圣人(   (7)小而下寡,大而下多:小的事物也包含丰富内函,故不以为少;大的东西与更大的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放下以为多。   (8)证曏今故:证明古与今都是一样的,时间单向流动,永无止息,从古至今,从今至未来,都处于时间长链条中的一点,从大处看则是一个整体。曏:明,故,作古解。   (9)遥而下闷:对遥远的古事不感到暗昧,又,遥作长久解,寿命长而下厌倦。   (10)掇(du):拾取也,指相距很近,随手可取。掇而不肢;就近之事也有不可求之理。跂(qǐ),与企同,求也。又,掇与遥对,作短解,寿命短暂而不企求。   (11)盈虚:盈满与空虚。庄子认为,盈虚不是固定下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的。所以,盈满不足喜,空虚不足忧。   (12)坦涂:平坦的大路。比喻终始往复、日新不已的大道。   (13)说:同悦。故:作固解,终始:同于死生。指死生循环下已,不断转化,领悟此道则不因生而高兴,不把死视为灾祸。   (14)至小:极小。此指人的有限生命和智慧。穷:穷究、究极。至大之域:无限的宇宙。   (15)倪:边界,端倪。   (16)这句的意思为:最精微的东西没有形体,最大的事物没有什么能包围它、限定它。此与惠施提出的至大无外的大一和至小无内的小一。含义相近,都是讲的极限论问题。   (17)信情:信实、真实可信。   (18)(f):同郛,城外之城,比喻大之外还有更大者,殷:盛大也。   (19)异便:异为相异、相别。便同辨,分辨。异便即对其差异进行分辨。这句的意思说,精是小中之小,垺是大外之大,二者的差异是可以分辨的。   (20)势:形势、趋势,就是说有形之事物,其存在和发展可构成可见的形势、趋势,有大小精粗之分。   (21)期于:限于、限定于。有形者:有形可供感知和思维的对象。   (22)数之所不能分:不能用数字计量、划分。   (23)意致:运用意识、思维可以获得的。   (24)不期精粗,下限于精粗。指不能言说、不能意致的对象,也就是超验的道体。   (25)不多仁恩,不夸耀仁爱和恩惠。   (26)不贱门隶:不鄙视守门之仆隶,大人虽不求利,也下以求利之守门仆隶为贱。   (27)多:崇尚、夸赞之意。   (28)事焉不借人:作事不借助于人。   (29)不多食乎力,不崇尚自食其力者。   (30)行殊乎俗:行事与世俗不同。   (31)辟异,邪辟怪异。不多辟异:不标榜炫耀邪辟怪异之行,不有意标新立异。   (32)佞谄:以顺耳动听的言词奉承恭维人。   (33)劝:鼓励、劝勉,使之为善。   (34)戮耻:处以刑罚,使受耻辱。   (35)道人不闻:得道之人不闻名于世间,意思是说,得道者行无为而治,任民物按自性生息变化,不加干预,故无功绩可寻,没有什么可供传闻歌颂的,如孔子称颂尧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论语泰伯川唯其下闻名于世间,才是真正得道者   (36)至德不得:大德之人无所得。大德之人与道合一,无形无名,不能用名言概念表述其得,所以是无得,无得亦无失,是为至上之得。如《老子》讲:上德下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即为此义。   (37)大人无已:大人摆脱形体束缚,把己溶人物中,与造化一体,也就是《齐物论》所讲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力一的高境界,所以是无己。这种无己正是实现己之无限与永恒。   (38)约分之至:约束主客、己物之分别达到极至。达此极至也就是抹灭主客、己物的区分,使二者融合为一的境界。      河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未力小,可不可以呀?海神说:不可以。凡物;其物量大小是不能穷尽的,时间是不会停止的,名分地位也不是恒常不变的,终始往复更没有尽头。所以大智之人观察远处和近处的一切事物,不因其小而视之为少,不因其大而视之为多,这就是深明物量是没有穷尽的;证明古与今都是一样的,故而对遥远的古事不感暗昧,对就近之事也知其有不可求之理,这就是通晓时间是永不停息的;考察盈满和空虚之相互转化,因而得到了不足以欣喜,失去了不足以悲伤,这就是懂得名分地位不是恒常不变的;明白终而复始、日新不已的大道,所以就不因生而高兴,不把死视为灾祸,这就是知道死生往复不定之理。约计人所知道的,不如他所不知道的为多;其生之时间,不如其未生之时间为长;以其极有限的智慧和极短暂的生命求穷尽对无限大宇宙的认识,因此陷入迷惑昏乱而茫然无所得。由此看来,从哪里可以知道毫未足以定为极小的界限呢?又从那里可以知道天地足以穷尽至大之范围呢?河神说,世间议论的人都说,最精微之物没有形体,最大的物没有什么能包围它,这话真实可信吗?海神说:从细小处看庞大之物看不完全,从宏大处看细小之物,看不清晰。所说的精,是指小中最微小的;垺,是大之外更庞大的,所以二者是可以区分辨别的。这是物之形势、趋势中所具有的。说到精和粗,是限于有形之物而言,至于至精无形之物,是数字所不能计量,剖分的;至大不可范围之物,是数字所不能穷尽的。可以言说议论的是物之粗,可以用意识获致的是物之精;言语所不能谈论,意识所不能获致的,就不限于精粗之范围了。因此,大人之行事,不有意害人,也不夸耀对入的仁爱和恩惠;行动不力求利,也不以求利之门隶为卑贱;不为财物而争夺,也不推崇辞让之德行;作事不借助他人,也不夸赞自食其力,不鄙视贪污之行;行事与世俗不同,却不是故意标新立异;所为顺从众人,不鄙视滔媚讨好的人;世问的高爵位厚奉禄不足以劝勉他,刑罚耻辱不足以羞侮他;因为他深明是非是不可分辨的,精细与巨大也无法划出边界。闻知有这样说法,得道之人不闻名于世,大德之人无所得,大人没有自己。这是约束分别达到极至了。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1),恶至而倪贵贱(2)?恶至而倪小大?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3)。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4)。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5)。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6),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下小;知天地之为梯米也(7),知毫未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8)。以功观之(9),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10),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11),则功分定矣(12)。以趣观之(13),因其所然而然之(14),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15),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16),则趣操睹矣(17)。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啥让而绝(18);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19)。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20)。梁丽可以冲城(21),而不可以窒穴(22),言殊器也(23)。骐骇、胖骅骡一日而驰千里(24),捕鼠不如狸狌(25),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26),察毫未,昼出嗔目而不见丘山(27)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28)!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29)。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30),非愚则诬也(31)!帝王殊禅,三代殊继(32)。差其时(33),顺其俗者,谓之篡夫(34);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35)。默默乎河伯(36)!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37)。      (1)若:作或,表选择。意为物之贵贱、大小之分,或在物性之外,或在物性之内。   (2)恶至:从那里、从何处。倪:划分。   (3)庄子认为:物皆为道的体现,道的外在形式,只要自足其性,便与道同一。不管大山与毫未,西施与丑女,以及一切正常的与怪异的,从道看来,都是齐一的.没有什么贵贱分别。   (4)自贵而相贱:物各从自身角度去观察他物,故皆以自身为贵,彼此以对方为贱。   (5)这句的意思是,人或物之贵贱,皆由世上通行看法力判定标准,以为贵则贵,以为贱则贱,不由人物自身确定。   (6)这句的意思是:从万物差别性方面观察,循其所具大的一面把它看成大,则万物无不是大的,毫未也可以是大。反之,则无不是小,丘山天地也可以是小。   (7)稊米:细米。   (8)差数睹矣:差别的相对性就看清楚了。   (9)功:功效、功能作用。   (10)庄子认为:万物各按自性生息,并未存心创立功业或施惠他物,因而是没有功效的。但是,从事物相关性、联系性方面看,物与物之间又是善遍联系、互相依存的。唇亡则齿寒,四肢五官百体有一处出了毛病,都会影响其他。从这方面看,万物的自性活动又是善遍有功效的。   (11)这句的意思是,东与西是相反的,又是相成的、彼此以对方为存在条件,无东作比较,西也就不能成立。   (12)功分:功能、职分。   (13)趣:趋向。   (14)然:表肯定是这样。   (15)非:与然对,表否定。   (16)相非:互以对方为非。   (17)趣操:志向。   (18)让:禅让。为远古时部落联盟首领的推选方式。传说尧以帝位让舜,舜又让位于禹,禹以后则改传贤为传子,结束禅让方式。这都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啥:指燕王啥。之:指燕相子之,燕王哈在谋士苏代的蛊惑下,效法尧舜禅让古制,不顾世道民心,把王位让给子之,遭到国人反对,很快使燕国大乱,齐国乘机进攻燕,杀掉燕王哈和子之。几乎使燕国灭亡。   (19)争:指以武力相争夺。白公:春秋未年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名胜。因封于白邑,称白公。其为人诈而乱,在楚国争位内乱中,杀掉令尹子西与司马子期,一度占据楚都。后力叶公子高帅国人战败,逃往山中自缢而死。   (20)常:恒常不变之准则。   (21)梁丽:皆指粗大的木料。梁,梁为屋梁。丽,通..,中梁。冲:冲撞。古时作战用巨木冲撞城门或城墙,后发展成冲车之类。   (22)窒穴:堵塞小孔、鼠洞之类。   (23)言殊器:这是说不同器物有不同功用。   (24)骐骥、骅骝:指日行千里的良马。骐,青黑色带有棋盘格子花纹的马,骅骝,相传为周穆王时造父所驾驭的八骏之一,泛指良马。   (25)狸(1ishē):狸为野猫,狌同生即黄鼠狼。   (26)鸱鸺(chlxiāo):即鸱鸮,猫头鹰,昼伏夜出之猛禽。撮蚤:抓注跳蚤。   (27)嗔(chēn)目:睁大眼睛。   (28)盖:作孟,何下。师:师法、效法。无:不要、去掉之意。这句的意思为:何不以是为师法而不要非,以治理为师法而不要动乱。   (29)情:本性。   (30)然且:然而还是。语而不舍:说个不停,不肯舍弃原来的看法。   (31)非愚则诬:不是愚昧便是欺骗。   (32)帝王殊禅:五帝三王之授位方式不同,有的以让,有的以争。三代殊继:夏商周三代王位继承方式不同,有的子继父位,有的以武力篡夺。   (33)差其时:错过时代,不合历史潮流。逆其俗:违背世道人心。   (34)篡夫:槁王位篡夺的人。   (35)义之徒:合乎正义之人。   (36)默默:沉默不语。   (37)门:门径,此指道理。家:学派如儒家、墨家等。这句的意思为:贵贱大小本无界限,你河伯又从哪里得知它的区分呢。   河神说:或是从物性之外,或是从物性之内,究竟应该从哪里区分它们的贵贱?从哪里区分它们的大小呢?海神说:从大道来观察,万物没有贵贱之分。从万物自身角度观察,物各自以为贵,而相互以对方为贱。以世俗通行观念观察,物之贵贱决定于外而不在自身。从物的差别性观察,如果循其所具大的方面把它视为大,则万物莫不是大;如果循其所具小的方面把它视为小,则万物无不是小;明白天地可看作象一粒细米般小,一根毫毛未悄可看作象丘山般大,则万物差别的相对性就看清楚了。从物之功效观察,顺着其具有功效一面看,万物莫不有功效;顺着其不具功效一面看,则万物莫不无功效;明白东与西方向相反又不可相互缺少的道理,则万物的功能职分就确定下来了。从万物的趋向观察,顺其以为对的一面把它视为对,则万物莫不是对的;顺其以为错的一面把它看成错,则万物莫不是错的;明白尧与桀的自以为是,而互以对方为非,则志向之不同就看清楚了。从前尧舜由掸让而成为帝,燕王哈与子之却因禅让而遭灭绝;商汤与周武王以武力相争而为王,白公胜以武力争位而身死。由此看来,争夺与禅让之礼制,尧与桀之行为,其贵贱是因时而异的,不可以把它们看作恒常不变的。粗大的梁木可用来冲撞城门,而不可用作堵鼠穴,言其器用不同也。骐骥、骅骝一类良马可日行千里,捕捉老鼠不如野猫和黄鼠狼,言其技能不同也。猫头鹰夜里可以抓住跳蚤,明察秋毫,白天出来睁大眼睛也看不见丘山,言其性能不同也。以前有人说:何不以是为师法而不要非,以治理为师法而不要动乱!这种说法是不了解大地问的大道理和万物的实情。这就如同以天为师法而不要地,以阴为师法而不要阳一样,它的行不通是很明显的。然而还是有人说个不休,不肯放弃,这样作不是愚昧无知便是存心骗人!五帝三王传授王位方式不同,夏商周三代王位继承方法也不一样。错过时代,违背世道人心的,称力篡夺者;合乎时代,顺应世道人心的,称力合乎正义的人。沉默不语吧河神!你从哪里能知道区分万物贵贱、大小的界限呢?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1),吾终奈何?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2);无拘而志(3),与大道蹇(4)。何少何多,是谓谢施(5);无一而行(6),与道参差(7)。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8);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9);泛泛乎其若四方无穷,其无所珍域(10);兼怀万物(11),其孰承翼(12)?是谓无方(13)。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14)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15)。年不可举(16),时不可止,消息盈虚(17),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18),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19),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20)。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21)。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也(22)?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23),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署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24),言察平安危,宁于祸福(25),谨于去就(26),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27);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28)■而屈申(29),反要而语极(30)。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 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31),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32),无以得殉名(33),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34)。      (1)辞受趣舍:指人的出处进迟等行为。辞,推辞,辞让;趣,进行。   (2)反衍:反复衍化,不是凝固不变,如贵贱之间的反复转化即是。   (3)而:同尔,你。无拘而志:不要用传统成见拘束你的心志。   (4)蹇(juǎn):阻隔、险难之意。   (5)谢施:新陈代谢,交互为用之意。意为多由少积成,可以转化为少,少积累而成多,由少变多,都是不断变化的。   (6)无一而行,不要拘执于一得之见去行。   (7)与道参差:与大道不统一、下一致之意。参差,长短不齐。   (8)严乎:庄重威严啊。意为得道者庄重威严,象国君一样,对谁都没有私恩相加。   (9)繇繇(r6u):同悠悠,悠闲自得的样子。社:社稷神。意为得道者悠闲自得,象受祭的社神一样,对谁都不私与福佑。   (10)泛泛:水流漫溢的样子,形容无所不在。珍(zhěn)域:边界、界限。   (11)怀:包容、容纳。   (12)承翼:承受庇护。言得道者包容一切,而不使谁特别承受庇护。   (13)无方:没有固定方向,也就是不偏向任何方面。   (14)不恃其成:物之成不足以依赖。因物之死生成毁都处于运动转化之中,不是固定不变的。   (15)位乎:处于。这句的意思是,言事物时而空虚,时而盈满,不是总处于原来的状态。   (16)年不可举:年岁是不能给予的,言人之寿命有定。举作与。举亦可作存胃讲,理解为岁月不能留存亦通.   (17)消息盈虚:消亡、生息、盈满、空虚,指万物循环住复、变化日新的不断转化过程。   (18)大义之方:大道之方向。   (19)骤、驰:车马快速奔跑之意,比喻物生息变化之疾速。   (20)移:推移、运动。   (21)自化:按自性生息变化。意为什么是该作的,什么是不该作的,任其自然吧,物自会按自性生息变化的。   (22)何贵于道:道有何可贵之处呢。   (23)权:权变。这句意思是,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用道理加以权衡处置,而不执一不通。   (24)薄之:迫近它、触犯它。   (25)察乎安危:对安危能明察。指知其不可免,不可逃,故处之泰然。宁于祸福:至德之人深知祸福穷通变化不定,不执着,而与变化同一,故不管祸福、穷通皆能安处。   (26)去就:进退去留。   (27)德在于夭:高尚之德行在于与天性合一。   (28)位乎得:处在其所应得的地位上。   (29)■而屈伸:或进退或屈伸,随时迁变,不是固定不移的。■(zhizh),进退不定的样子。   (30)反要而语极:返归道之枢要而讲出道之精粹和极致。   (31)落马首:给马首带上笼头。落,同络,马笼头。   (32)故:造作,指不管物之本性而随意急妄作。如穿牛鼻、络马首虽是人为,却还合乎物之天性;如果穿马鼻、络牛首便是任意妄为了。命:指天理,也就是物性所具自然之理。   (33)得:作德,指得道后表现为与自性同一的品德。殉:求。不要牺牲品德去求得好名声。   (34)反其真,复归人的本性、自性。      河神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该作什么?不该作什么?我之出处进退以何为准则?我究竟应该怎么办呢?海神说:从道来观察,什么贵呀贱呀,都是说的反复转化过程;不要用传统成见去束缚你的心志,使其与大道相阻隔。什么少呀多呀,是说的新陈代谢交互为用的过程;不要拘执一得之见去行,而与大道不相一致,庄重威严象国君一样,对谁都没有私恩相加;悠闲自得象受祭的社神一样,对谁都不私加福佑;如同水流漫溢四方没有尽头一样,它是无所不在没有边界的。对万物兼容并包,岂有谁承受特殊庇护?这就是不偏向任何方面。万物原本是齐一的,谁为短谁为长呢?大道是无始无终的,而万物有死有生,但其生成不是固定不变,故不足以依赖。空虚盈满时时转化,不是总处于原来状态。岁月不能留存,时间不能停止。消亡生息,盈满空虚,终而复始运转不停。这就是讲说大道的方向,论述万物的道理。万物之生息,如同奔马般疾速。无一动不在变化,无一时不在推移。什么是该作的?什么是不该作的?都不要管,万物自会按自性生息变化。河神说:既然如此,那道还有何可贵之处呢?海神说:深明大道的人必能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能通达权变,通达权变的人不会让外物损害自己。真正获得大道的人,火不能使他热,水不能使他陷溺,严寒酷暑不能使他受损伤,凶禽猛兽不能使他受残害。不是说至德的人迫近、触犯这些而不受害,是说他能明察安危,能看透祸福穷通之转化,而下喜不惊处之泰然;能谨慎对待进退去留,所以就没有什么外物能损害他。因此说:人的天性是在内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影响是在外的,获得大道的人在于顺从于天。知道天性与人为两方面,以天性为根本,处于其所应得的位置上,或进退或屈伸,随时迁变而不执一,这便是返归大道之枢要而讲出了大道的极致、精粹。河神说:什么是天性?什么是人为?海神说:牛马长有四足,就是天性;给马带上笼头,给牛穿上鼻绳,就是人为。所以说:不要以人力来破坏天性,不要用造作来破坏物理,不要牺牲德行去谋求好名声,谨守天性不使失去,就是复归自性、本性。   夔怜蚿,蚿冷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1)。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2),予无如矣(3)!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4)?蚿曰:不然。子不见乎唾者乎(5)?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6),而不知其所以然(7)。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8)?吾安用足哉(9)?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10);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11),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12),鳅我亦胜我(13)。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14),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15。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1)夔(kui):传说中一足异兽。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此外还有如龙有角、人面猴身等不同说法。怜:羡慕、仰慕之意。蚿(xin),多足虫。   (2)吟绰(chēnchuō):跳着走。   (3)予无如矣:无知予矣的语序颠倒,没有象我这样简便了。   (4)独奈何:将怎么办呢。   (5)唾者:吐唾沫或打喷嚏的人。   (6)天机:自性所具有的机能。   (7)这句的意思为,众足之动受自性所具天然机能支配,我并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动的,如同打喷嚏时,喷出多少大小不同的水珠完全是本性运动一样。   (8)易,改变。   (9)安用足:哪里用得着足呢。   (10)有似:有形象显示出来。   (11)蓬蓬然:风吹动时发出的呼呼之声。   (12)指我则胜我:用手指一指我,就能胜过我。   (13)鳅:足踏也。此句意为,风虽能自北海而南海,折木飞屋,但人可以用手指点它,用足践踏它。   (14)蜚大屋:把大屋子吹得飞上天。蜚,同飞。   (15)这句的意思为,以众多小的不胜来求得大胜。即不求一事一物上的小胜,而求根本的大胜。      独脚的夔仰慕多足的蚿,多足的蚿仰慕无足的蛇,无足的蛇仰慕无形的风,无形的风仰慕能看的眼睛,能看的眼睛仰慕能思索的心。夔对蚿说:我用一只脚跳着走路,没有象我这样简便了。现在你用万只脚走路,将怎么办呢?蚿说:不是这样的。你没有看见打喷嚏的人吗?喷出的唾沫大的如水珠,小的如雾气,混杂着落下来,没有办法数得清。现在我运用自性的机能,而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发动的。蚿对蛇说:我用众足行路而不及你的无足,是为什么呢?蛇说:天性机能之发动,怎么可以改变呢?我哪里用得着足呢?蛇对风说:我运动脊背和肋部而爬行,这是有形可见的;现在你呼呼地由北海刮起,又呼呼地吹入南海,而好象没有形迹似的,这是为何呢?风说:是的。我呼呼地从北海刮起而吹入南海。可是,人们用手指来指我,就能胜过我,用足踏我也能胜过我。虽然如此,那折断大树、吹起房屋的,也只有我能作得到。故而在众多小的方面不能取胜却能取得大胜。取得大胜,只有圣人才能作得到。   孔子游于匡(1),宋人围之数匝(2),而弦歌不惙(3)。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4)?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5),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6)。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7);当染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7);时势适然(8)。夫水行不避蚊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兄虎者(9),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10)。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俱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11)!吾命有所制矣(12)!无几何,将甲者进(13),辞曰:以为阳虎也(14),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1)匡:春秋时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睢县西。   (2)匝(Zā):环绕一周。宋:卫之误。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由卫去陈,路经匡邑。因以前阳虎侵暴过匡邑,孔子长得很象阳虎,又因孔子弟子颜剋也曾与阳虎一起凌犯匡人,此次又恰好是他为孔子御车,匡入误以为阳虎重来,便出兵把他们包围起来。   (3)惙《chu):通辍,止也。弦歌:弦指琴瑟之类乐器,歌为诵诗、唱诗,指孔子和弟子们虽被包围,仍在行礼作乐,唱诗并以琴瑟等乐器伴奏。   (4)娱:快乐。孔子一行为匡人包围,处境十分危险,孔子不忧惧,反而让弟子唱诗奏乐,子路不理解,而有此问。   (5)讳穷:忌讳困穷。   (6)时:机遇,时势,时运之意。   (7)穷人,困穷不通达之人。   (8)时势适然:时势、时运造成这样的。   (9)咒(si):犀牛一类猛兽,独角,青色,体重可达三千斤。   (10)烈士:古代泛指有志于功业或重义轻生的人,此指后者。   (11)处矣:安心吧。指让子路不用担心,顺天安命而已。   (12)制:分限、限定。孔子意为,我的命运是由上天安排确定的,只须顺时安命就是了,不必担心什么。   (13)将甲者,统帅甲士的长官,将,统帅也,甲,指甲士,即着盔甲之兵士。   (14)阳虎:又名阳货,本为鲁国季孙氏家臣。后篡夺鲁国政权,把持大权达三年之久。在鲁定公六年,他带兵侵略匡邑,与匡人结仇。      孔子师徒游经匡邑,卫国军人把他们层层包围起来,孔子和弟子们唱诗奏乐之声并未因此而停下。子路进来见孔子说。为什么先生还这样快乐呢?孔子说:来吧,我讲给你!我忌讳困穷很久了,而摆脱不掉,这是命该如此啊!我渴求通达很久了,而不能得到,这是时运不佳啊!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维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力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那些在水底通行不躲避蚊龙的人,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行走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人,是猎人的勇敢。闪光的刀剑横在面前,把死看得如生一样平常,是烈士的勇敢。知道困穷是由于命运,知道通达是由于时机,遭逢大危难而不畏惧的,这是圣人的勇敢。仲由,你安心吧!我的命运是由老天安排定的。没过多久,统领甲士的长官进来道歉说:以为你们是阳虎一伙,所以把你们包围起来,现在知道不是,请让我表示致歉而退兵。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1):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2);然不然,可不可(3);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4);吾自以为至达矣(5)。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6);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7)?今吾无所开吾椽(8),敢问其方(9)。公子牟隐机太息(10),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11)?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吾跳梁乎井干之上(12),入休乎缺瓷之崖(13);赴水则,接腋持颐(14),蹶泥则没足灭附(15),还虾蟹与科斗(16),莫吾能若也(17)。且夫擅一壑之水(18),而跨跨坎井之乐(19),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人观乎(20)?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蛰矣(21)。于是造巡而却(22),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23);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24),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25)。夫不为顷久推移(26),不以多少进退者(27),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28),规规然自失也(29)。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竞(30),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31),是犹使蚊负山,商炬驰河也(32),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33),是非坎井之蛙与?且彼方毗黄泉而登大皇(34),无南无北,爽然四解(35),沦于不测(36);无东无西,始于玄冥(37),反于大通(38)。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39),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乎!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40)?未得国能(41),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42)!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赋而不合(43),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44)。      (1)公孙龙:战同时期赵国人,曾作过平原君的门客。名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以善辩著称,提出白马非马、离坚白、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等著名论题,在诸子百家中有重要影响。现保存之《公孙龙子》六篇,为其代表作。公孙龙所处时代比庄子稍后,此处或为庄子弟子、后学所记。魏牟:魏国公子,从其言论推断,为庄子推崇之得道者。《荀子非十二子》载: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   (2)合同异:为名家惠施一派的典型命题,强调事物的同一性。合同异揭示事物同异关系的相对性,有一定合理因素,但片面夸大同一性,极而言之,把天与地,无限大的大一与无限小的小一,生与死,中正与偏斜等等,都看成无差别的同一,抹灭事物质的区别,而陷入相对主义错误。离坚白:为公孙龙的著名命题。出自《公孙龙子坚白论》,认为一块坚硬的白石,坚白两种属性是分离的,因为眼看得白而无坚,手摸得坚而无白,只能说坚石、白石,不能说坚白石,从而把客体各种属性分割开来,否认它们之间具有同一性。同时认为主体视触等感觉亦不能相通,思维对感觉亦无综合作用,一切都是分离的,这就把认识限制在只能获取直观的、支离破碎的印象,而不能得到整体的正确认识,陷入不可知论。   (3)然不然,可不可:以不然为然,以不可为可。就是在辩论中,把别人认为不对的论说成对,把别人认为不可以的沦说成可以。   (4)知:知识、见解。辩:口才。   (5)至达:极为通达事理。   (6)汒焉:同茫然,迷惆不清之意。汒同茫。   (7)论:指口才、辩才。知:指知识、智力。   (8)喙(hui):鸟兽的嘴,此指人之口。因庄子之言奇异虚玄,公孙龙无从理解,虽善辩亦不知从何开口。   (9)方,方法、方术、道理。   (10)公子牟:即魏牟。隐机大息:公子牟是位得道者,体道清高,超然物外,对公孙龙热衷干世间的是非之争,以能言善辩自许、不明大道的浅薄无知,而深深叹息。隐机,背靠小几。古人席地而坐,靠小几以减轻疲劳。机,同几。   (11)坎井:浅井。独:惟独、只有之意。   (12)跳梁:又作跳踉,跳跃之意。井于,井上之围栏。   (13)缺瓷之崖:井壁缺口靠水之处,井蛙在这里休息。甃(zh6u),井壁。崖,水边。   (14)腋,腋窝。颐:两腮下面。这句指井蛙人水时,水托在前肢和两腮下面。   (15)蹶(ju):践踏。附(fū):脚背。没灭:埋到、埋没之意。   (16)还:环视,向周围看。虷(hn,):井中赤虫。又说为了了,蚊子幼虫。蟹:小螃蟹。科斗,蝌蚪,蛙类幼虫。   (17)莫吾能若:莫能若吾的宾语提前,表示强调。没有能象我这样的。   (18)且夫:递进连词,表句子或段落意义的连接和加深,与况且、再说意思接近。擅:独占。壑:深沟,此指土井。   (19)跨踌:形容蛙在井中跳跃、蹲踞的神态,跱(Zh),蹲着。   (20)夫子:井蛙对东海之鳖的尊称。奚,何。时来:时常前来,经常前来,   (21)絷(zh):绊住。东海之鳖身躯巨大,而坎井空间狭小,所以左足未踏到井底,右膝就被绊住了。   (22)逡(qn)巡:犹豫徘徊,迟疑不决。   (23)举:称说,形容。   (24)潦:同涝,雨水过多,发生水灾。   (25)崖,同涯,水边,此指海水边缘。这句意为虽多年干旱水少,海水也不会因而减少,使海水边界向内缩小。   (26)顷:短暂。久:长久。推移:改变、变化。   (27)不以多少进退者:不会因雨水之多少而使海水有所进退。   (28)适适然:惊骇恐怖的样子。   (29)规规然:惊视自失的样子。形容井蛙听到关于大海的议论,惊怖不已,茫然自失的神态。   (30)知不知:智慧不能通晓。前一知,通智,指人的智能、智慧,后一知,当通晓讲。竟:同境。   (31)观:观察领会。   (32)商蚷(j):又名马蚿、马陆,一种暗褐色小虫,栖息于湿地和石堆下,能在陆地爬行,不会游水。   (33)极妙之言:指庄子讲论大道极其玄虚微妙的言论。适:快意、满足。此句意为:况且智慧不足以理解和论述极微妙玄虚之言,而自满自足于一时口舌相争之胜利。   (34)彼:指庄子。跐(cǐ):踏地、履也。黄泉:地底深处之泉水,此泛指地下极深处,大皇:指天之极高处,大,同太。此句意为,庄子之言,神妙无方,变幻莫测,就象刚刚踏在地之极深处,忽而又升至天的极高处。   (35)奭(sh)然:释然,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四解:四面八方无不通达理解。   (36)沦于不侧:深入于不可测知的境界。   (37)玄冥:幽远暗昧不可测知的玄妙境界。   (38)大通:于万事万物之道无不通达。   (39)规规然:琐细分辨的样子。用管窥天:从管子里去看天,比喻听见极小。   (40)寿陵:燕国邑名。余子:少年。邯郸:赵国都城。   (41)国能:赵国人行路的本领。   (42)直:竟然。匍匐:爬行。   (43)呿(qū):张开口。   (44)逸:逃走。走:奔跑。言公孙龙听了魏牟一番高论,惊异得合不拢嘴,说不出话,匆忙逃离了。      公孙龙问魏牟说:我少年时就学习先王大道,年长后通晓仁义的行为,能把相同相异的事物论证为无差别的同一,能把坚白等属性论证为与物体相分离;能在辩论中把别人认为不对的论说成对,把别人认为不可以的沦说成可以;能困窘百家之见解,使众多善辩者理屈辞穷;我自以为已经是极力通达事理了。现在我听了庄子的言论;深感迷惆不解;不知是我的辩才不及他高呢?还是知识不如他博呢?现在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口了,请问这是什么道理呢?魏牟凭靠小几深深叹息,又仰天而笑说:唯独你没有听说浅井之蛙的故事吗?井蛙对东海之鳖说:我多么快乐呀!我跳到井栏上,又蹦回到井中,在井壁缺口水边休息,游水则井水托庄腋窝和两腮之下,践踏淤泥则没过脚背;环视周围的小红虫。小螃蟹、小蝌蚪,没有能象我这样自如的!况且独占一井之水,在其中跳跃蹲踞的乐趣,这也就算达到极点了,你先生何不时常进来观光呢?东海之鳖左足还没有踏到井底,右膝就被绊住了。于是,迟疑一会就退出来了,并告诉井蛙关于大海的样子说: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之大;用八千尺的高度,不足以穷尽海之深。大禹的时代,十年有九年发生水灾,而海水并不因此而增加;商汤时代,八年有七年闹旱灾,海水边沿也不因此而向后退缩。它不为时间的短暂和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雨水多少而有所进退,这也就是东海之最大乐趣啊!浅井之蛙听了这些,惊怖不己,现出茫然自失的样子。再说,你的知慧还未能通晓是非之究竟,就要观察领会庄子的言论,这就如同让蚊子背大山,让商蛆在河中游一样,必定不能胜任。况且你的智慧不足以理解和论述极微妙之言论,而自满自足于一时口舌相争之胜利,这不是和浅井蛙一样吗?再说庄子之言玄妙莫测,就象刚刚站在地下极深处,又忽而上升天之极高处,不分南北,四面畅通无滞碍,深入于不可知之境;不分东西,从幽远暗昧之境开始,再返回于无不通达之大道。你就只知琐细分辨,想用明察和辩论去求索其理,这简直是从管子里看天,用锥子尖指地一样,不是所见大小了吗?你去吧,惟独你没有听过寿陵少年去邯郸学习走步的故事吗?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技艺,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现在你要不离开,将会忘记原来的本事,失掉固有的事业。公孙龙听了这套高论,惊异得合不拢嘴,说不出话,就匆忙逃离了。   庄子钓于滁水(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2),曰:愿以境内累矣(3)!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己三千岁矣,王中筒而藏之庙堂之上(4)。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5)?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于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惠子相梁(6),庄子往见之。或谓惠于曰(7):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M(8),子知之乎?   夫鹓M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9),非练实不食(10),非醛泉不饮(11)。于鸱是得腐鼠(12),过鹓M过之,仰而视之曰:吓(13)!今子欲以子梁国而吓我邪?庄子与惠子游于壕梁之上(14)。庄子曰:慷鱼出游从容(15),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16)。庄子曰:请循其本(17)。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壕上也(18)。      (1)濮水:水名,在今山东范县境。   (2)楚王:指楚威王。往先:前往致相邀之意,表示对贤人的礼遇。   (3)愿以境内累:此句为二大夫代表楚王向庄子所致之同,意为愿把国事相累于先生。也就是请庄子去作官的含蓄说法。《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聘之,许以为相。即此意。   (4)巾筒(s):笥为竹箱之类。意为把龟骨放在竹箱里,再蒙上中被。庙堂:大庙之明堂,为古代君主与群臣议政和举行祭祀仪式之处。   (5)曳尾于涂中:拖着尾巴在泥中爬行。比喻生之微贱。   (6)惠子:即惠施,宋人,名家主要代表者之一,曾作过梁惠王的相,是庄子的老朋友。《庄子》中有多处记载惠施之事及二人的辩论。梁:即大梁(今河南开封),为战国时魏国都城,故魏亦称梁。   (7)或,有人、某人,不定代词。   (8)鹓M(yuanchu):传说中鸾凤之类神鸟。庄子以之自喻。   (9)梧桐,落叶乔木。传说凤凰只在梧桐树上栖息。   (10)练实:竹实。   (11)醴泉:醴为甜酒,泉为泉水。象甜酒般甘美的泉水。   (12)鸱:猫头鹰,比喻惠施。腐鼠比喻相位。   (13)吓:动物发出威吓敌人的声音。   (14)濠梁:濠水桥上,濠水在今安微风阳县境内,北流至临淮关入淮。   (15)儵(tio)鱼:亦称白鲦,银白色,长约16 厘米,为淡水小型鱼类,喜欢在上层水面游动,故易为人见。   (16)全矣:完全肯定的了。   (17)循其本:循着争论的根源讲起。本,根源、起点之意。   (18)此句意为,你所说你怎么能知道鱼的乐趣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我之所知而向我发问的,既然你惠施能知我庄周,我庄周为什么不能知鱼呢?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呀。庄子把惠施我怎么知道鱼的乐趣的反问,转成肯定的否定意义,成为你不知鱼之乐趣。既然知庄子之不知,也就是知庄子之所知了。用以驳回惠施之论点。      庄子在涯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二位大夫前来致相邀之意说:愿意把国事相累于先生!庄子手把钓竿;头也未回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将它的骨甲装在竹箱里,蒙上罩巾,珍藏在大庙明堂之上。对这只龟来说,它是愿意死后留下骨甲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二大夫回答说:宁愿活着在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庄子说:你们请回吧!我将照旧拖着尾巴在泥里爬行。惠施做梁国的相,庄子前去拜访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前来,打算取代你的相位。于是惠施十分惊恐,派人在都城内搜索庄子,搜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惠施说: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M,你知道吗?这种鸟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不肯停息,不是竹实不食,不是甘美的泉水不饮。在这时,猫头鹰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见鹓M飞过,仰头看着发出一声威吓:吓!今天,你也想用你得到的相位来吓我吗?庄子与惠施在椽水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鳝鱼悠闲自在的游水,这是鱼儿的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之乐趣?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的乐趣?惠施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不是鱼,你的不知鱼之乐趣,完全可以肯定。庄子说:请循着我们争论的起点说起,你所说你怎能知道鱼的乐趣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我之所知而向我发问的。既然你能知我,我为什么不能知鱼呢?我是在壕水桥上知道鱼之乐趣的呀! 转自: http://hi.baidu.com/oooiiooo/blog/item/385a8551e69da62643a75b60.html
个人分类: 品读《庄子》|4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明 .七律
jiyipeng 2009-4-22 21:27
清明 子棠 五百年前阊门外 三百里路里下河 荆棘苍茫先祖泪 弦歌不绝渤海风 梦里流年恋故里 今朝克振复姑苏 抚今追昔非自得 百尺竿头觅新高 注释: 1)弦歌不绝: 孔子游于匡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 而弦歌不辍 。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 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选自《庄子秋水》) 2) 百尺竿头 语出自《景德传灯录》,讲的是景岑禅师的故事。 ??景岑禅师是唐朝时湖南长沙人,师从于南泉普愿(沩山),法号「招贤大师」,世人称为「长沙和尚」。 ??一日,一僧见过了南泉普愿,景岑派小和尚去问话。曰:和尚见南泉后如何?默然。再问。曰:未见南泉时如何?曰:不可更别有也。 ??景岑禅师听了小和尚的汇报,作了一偈:百尺竿头不动(坐的)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百尺竿头不动是很高的境界,是一种寻常人不易达成的豁然开朗。也许这就是顿悟,是由凡入圣境。到了这种境界,已然得窥法门,已经是得入了。当然,付出的艰苦和经验不一而足。 ??可是, 百尽竿头还不是真, 还得更进一步,那如何进步?小和尚和我们一样困惑,向景岑禅师问了同样的问题:百尺竿头,如何进步?景岑禅师回答道:朗州山,澧洲水。小和尚还不明白:弟子不会。景岑禅师进一步解释:四海五湖王化里。 如果道行的修养到了百尺竿头那样的境地不再前进,那么,虽然了得,却还不是纯真,即使修到百足竿头的顶端,仍然不能松劲,绝对不能自满,也绝对不能中辍,继续用心去做,仔细去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个人分类: 诗词自娱|2875 次阅读|1 个评论
喜忧参半话人生
duke01361 2009-3-9 23:36
   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中有这样几句话:“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也。”这可以说是天底下人的一种通性。   有钱花,身价高,长寿,心善,众人所追求。快乐的身家平平安安,吃的是海味山珍,大鱼大肉。穿的是华美的衣服,看的是美景美色,听的是动人的音乐。这种生活会让人多么向往。而贫困,卑贱,百病缠身,或者心性邪恶,是人们所惟恐避之不急的。而更痛苦的莫过于漂泊流离,居无定所。不得安逸,吃不上喝不上,缺衣少食,更何况没有美色和乐耳的丝弦铿锵。然现实中,凡事好坏参半,很少有至善至美的。“夫富者,苦身疾多,多积财而不尽用”,“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行也亦疏矣”,“寿者诨,久忧不死”这些不都表明人的一生喜忧参半吗?为“道义”而死的人,人们都称其为善,但死了终归是死了,难道死了人也是好的?!所以说呀,道家认为人追求这些其实是很不值得的。活着就活着,别有太多的想法,还是什么也别干的好。把一切看开了,顺其自然吧!显然道家的这种观点并不为很多的人所接受。   在过去的中国,儒家思想在读书人的圈子里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的观点则认为,人分三六九等。而凡 君子人等应该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和道家的“无为”相反,主张积极“入世”。在儒家看来“家穷亲老,不为禄仕”是不“孝”之一种(《孟子·离娄》),而学好了不做官,也是非常不应该的(语见“学而优则仕”)。在儒家的眼里,只要是能够“入世”,那些所谓的“富贵寿”又能算得了什么?固所谓“君子固穷”(《论语·卫灵公》),君子不应该因为贫穷而改变自己的操守,“鞠躬尽瘁”和“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在这个问题上佛教的主张和道家颇相似,而基督教则与儒家又有很多地方不谋而合。比如佛教主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其实比道家和道教走得更远些。基督教要求人们忠诚信善,鼓励人们“追求”和“有为”,和儒家思想在很多地方相近。在中国历史上,常有“道”者出隐入世辅佐政纲的,比如诸葛孔明辅佐刘备,刘伯温辅佐朱元璋,魏征辅佐李渊和李世民等等,但几乎没有一秃头大和尚这样做的。同样儒家弟子曾几度左右了朝纲,基督教曾在很长时期里是西方国家的国教等。如果说人类的这些文化现象是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体现,那么具体到一个个具体的人来讲,具体到一个个的人生来讲,这些近乎彼此冲突的信念和价值观必然会直接导致人生的喜与忧。那么何为人生的喜与忧?要理解这个问题还得回到人类的文化上来,也就是说判断“喜”和“忧”关键看你用哪把“尺子”去衡量它们。   在道者眼里无所谓“喜”,也无所谓“忧”,诸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而在儒家看来“家穷亲老”而没能混上个一官半职的就应该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事了,而这在道者眼里又能算得了什么?因此人生感受的好坏全赖如何看待和理解人生。如果你认同并羡慕那些所谓的高官显爵,功成名就之人,而常常为自己不能及而心有戚戚,那么你是用了儒家的“尺子”。如果你羡慕那些放歌田川山野,刻意尚行而又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之士,则你是采用道家的立场。然居世久矣,人人会不免“语仁义忠信”信奉“恭俭推让”,难免不会教诲人等求大功,立大名,礼君臣,正上下,以求得社会祥和进步;然居世久矣,又没有人不欲“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求得“半日浮生”。此所谓张驰人生,又能有什么是非对错之分?   这样看来人生也只能是喜忧参半啊!
个人分类: My Ideas|3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排律·读向秀郭象《庄子注》
xu782219 2008-10-14 21:00
读向秀郭象《庄子注》 解义南华庄子注,庄学演绎至极精。 冥冥渺渺独化论,事事玄玄义理明。 造物源初无有物,虚空有物自形成。 各各独化玄冥境,个个和合质变零。 物物自为相因处,各各性满不无平。 高高下下天理显,外外里里自在情。 纵必淹留堂庙上,然心总是野林景。 人人物物足其性,处处时时任意行。 敬爱的徐伯伯: 您好。拜读了您的《读向秀郭象〈庄子注〉》后获益良多。您以诗的形式阐述了对庄子学说的理解,使人耳目一新。因为我对庄子的学说不甚了解,因此在诗的内容上给不了您中肯的意见,只能就诗的格律谈一谈自己的拙见,说得不对之处还请谅解。 您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是叠词的运用。叠词的作用一来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二来也能起很好的强调作用。另外,叠词有一些常用的固定组合,意义一目了然。您的诗在这些方面都做的很好了。但有一两处似乎尚待斟酌,我在您的诗中用黄颜色标记出来。             读向秀郭象《庄子注》            解义南华庄子注,庄学演绎至极精。           冥冥渺渺独化论,事事玄玄义理明。           造物源初无有物,虚空有物自形成。            各各 独化玄冥境, 个个和合 质量零。           物物自为相因处, 各各 性满不无平。           里里外外天理显, 下下高高 自在情。           纵必淹留堂庙上,然心总是野林景。           人人物物足其性,处处时时任意行。 用黄颜色标记的几个词语,在音律上重复了,读起来不够流畅。比如各各与个个的拼音是一样的,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不太好。而且“各各”叠在一起的用法好像不常见。而在“ 各各 性满不无平”这句中的“各各”与上一句在音调上重复,也不太和谐。而“和合”的意思,我猜您是想说加起来的总和吧?似乎该为“合和”比较妥当。对于上述的问题,我尝试改成这样,您看妥否?              一一 独化玄冥境, 个个合和 质量零。 物物自为相因处, 种种 性满不无平。 另外,我认为 “下下高高” 不是常见搭配,读起来也拗口,改为很寻常的“上上下下”较妥,也和“里里外外”对仗。 把上述的意见合并起来,整首诗修改后如下:             读向秀郭象《庄子注》            解义南华庄子注,庄学演绎至极精。           冥冥渺渺独化论,事事玄玄义理明。           造物源初无有物,虚空有物自形成。            一一 独化玄冥境, 个个合和 质量零。 物物自为相因处, 种种 性满不无平。           里里外外天理显, 上上下下 自在情。           纵必淹留堂庙上,然心总是野林景。           人人物物足其性,处处时时任意行。 您看这样妥否?呵呵,我该贻笑大方之家了,望您不要笑我浅薄。     祝   快乐 !                     晚辈  邓超云                      2008 年 6 月 11 日
个人分类: 未分类|495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