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莫言的中国忽然发出了时代最强音——红高梁又走向世界了!
热度 1 hillside 2012-10-11 21:13
今天晚上,听到了中国文坛的百年乐事:中国籍、中国生、中国写的作家莫言荣获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消息来源为人民网: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2年度 诺贝尔文学奖 已于北京时间10月11日19:00公布。 这既是作家莫言个人的荣光,也是几代中国作家多年来在中文文字世界埋头耕耘的结果。 长期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中国既是一件梦寐以求、又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然而,法籍华裔高行健先生率先获得2000年诺贝尔奖,使国人心中总有不满足与异样之感。尽管高先生长期在国内生活,描写的也是国内题材,但代表性可能不是那么的高。 莫言的获奖使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希望中国作家能以巨匠勇气、如椽巨笔,描绘中国历史的或壮丽或深遂篇章。 我不由得想到了去年去世的世界文学界的勇士:捷克的编剧总统——哈维尔。他因其出色的思想和高尚的实践,被誉为现代“哲学王”。 莫言很大程度上可能视作代表“红高粱”的乡土中国。这是我个人浅见。可能他的《红高粱》给我的印象太深,先入为主了。我希望中国的下一位文学诺奖获得者在反映城市生活、体现思想力度与社会广度方面继续往前推进,成为“哲学王”式的时代先声、社会良知。 莫言得奖了,“莫言”的中国走向“执言”的中国的道路将会更加宽广。杨振宁先生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我想我在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增加了自信心,这个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相信,莫言的成就也会与杨振宁一样,给中国作家们以极大的思想鼓舞与精神勇气。 向功勋作家莫言、向中国几代作家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注1:标题中用“又”语,是指张艺谋的电影《红高梁》(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已周游过一遍世界了。我又在想,在国花、国草宣传评比时髦之日,是否将“红高梁”作为“国谷”推向世界?此外,中国除了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之外,创造适用于全球的现代思想(仅靠传统儒家思想、孔子学院未免过于单薄)也是颇有意义的,希望中国能向世界贡献一些有世界影响的现代思想家。 注2:同为乡土作家的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高建群有一本书名很酷的文集《我在北方收割思想》。写出了《最后一个匈奴》的高建群已立志创作《美国三部曲》那样一部反映经济变化发展的大书。莫言《我在北方收割高粱》(我戏题)已经打向国际文学市场。红高粱式的中国定位与热闹已经可以预期,高粱中国的狂欢可能会延续多年。比之高粱,莫言的中国式《丰乳肥臀》在西方的美满三围世界可能难以吸引眼球。在描绘范围上,城市作家乃至鲁迅式的城乡一体化作家也值得我们期待。中国的城市图景在反映现代中国之变化上更有说服力。我想,更多的在中国各个方位、旮旯直至《我在中国收割思想》的问世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思想现代化、国际化的历程。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823 次阅读|2 个评论
祝贺莫言先生!
lxj6309 2012-10-11 20:05
人们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祝贺莫言先生获诺贝尔文学奖!虽然我不记得读过他的一篇作品。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27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快报:中国大陆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ChinaAbel 2012-10-11 19:20
据报道: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刚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 、《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在中国大陆的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和经济工作者要加油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立国63年后,终于迎来了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平奖,就不算了,意识形态的味道太浓了,很不靠谱!),很不容易!尤其是在诺奖情节很重而又从未获奖的国度,挺令人振奋的!期待更多的中国大陆科技工作者获得诺奖。 建议科学网大学(筹)聘请莫言为兼职教授,博导!另外,想读莫言的作品的,赶快去买,估计明天开始莫言写的书就不打折了!哈哈! 莫言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成首位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著有《红高粱》、《蛙》等小说。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以下摘自中国作家网: 中国作协会员辞典 》 莫言 莫言(1955-)简介: 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后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文学硕士。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专业作家。1997年转业,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记者,中国作协第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主席团委员。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莫言文集》(12卷),影视、话剧剧本多部。中篇小说《红高粱》获全国中篇小说奖,《丰乳肥臀》获首届《大家》文学奖,《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酒国》(法文版)获法国儒尔·巴泰庸奖,《檀香刑》获首届鼎钧文学奖、台湾联合报十大好书奖,另获意大利第三十届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4年获法兰西文化与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获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52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贺莫言获奖,有人高兴得吃烟头
热度 8 laserdai 2012-10-11 19:12
莫言同志真是位好同志! 陈楷翰 2012-10-11 11:06 吃烟头,一个就行,今天我戒烟 莫言得奖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233do=blogid=621508 陈楷翰 2012-10-10 13:15 我就把一天抽下来的烟头全吃下去 假如明天莫言获得诺贝尔奖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153do=blogid=621210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800 次阅读|17 个评论
你敢赌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作家吗?
热度 14 pukin 2012-10-9 17:06
你敢赌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作家吗?
几分钟前收到一个短信,打开一看,乐了。 可以想象,如果莫言这次真得了诺奖,书店,出版社还不知道怎么得瑟呢 说实话,我对莫言的印象就是《红高粱》。莫言的文学作品真的达到了文学奖的水准了吗,我的观点是差得远!如果莫言这次真得了,恐怕政治因素至少占八、九成因素。 现在中国这个浮躁的社会,最好晚几年再得诺奖吧!
3368 次阅读|24 个评论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谈作家写作与政治的关系
xupeiyang 2010-10-9 07:23
略萨:我是作家,同时也是公民。在拉丁美洲,许多基本的问题如公民自由、宽容、多元化的共处等都未得到解决。要拉丁美洲的作家忽略生活里的政治,根本不可能。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给中国读者的来信
xupeiyang 2010-10-9 07:14
亲爱的朋友们: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你们写这封短信。说真话,我从来没想到我写的故事能到达如此遥远的地方。现在我知道了,在她的众多的人口中,有一些读者与我分享我在我的小说中创作的那个神奇的世界,这对我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写我的故事,是一种莫大的补偿。   文学是一种世界语言。尽管读者在时代、地点、信仰和语言上千差万别,但文学在他们中间确立的却是人类的团结、感情的纽带、共同的愿望和情感的交融,以及相互的声援。我希望我的著作带给我的中国读者的信息:友谊、理解和兄弟之情。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2010年4月30日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2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诺奖 巴尔加斯·略萨《中国套盒》的阅读摘录
ahyxwangdong 2010-10-8 23:28
1、 对于文学才华问题,我有许多不敢肯定的看法,但是我敢肯定的看法之一是: 作家从内心深处感到写作是他经历过和可能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 ,因为对于作家来说,写作意味着最好的生活方式,而不顾及通过他写出的东西可能产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结果。【 P2 】 2、 作家们为着把自己的才华转移到语言文字上来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从前这种才华只限于在无法触摸的内心深处虚构别人的生活和世界。这就是您现在的处境:困难而又激动的处境,因为您必须决定除去凭借想象虚构现实之外,是否还要把这虚构的现实落实到文字上。如果您决定这么做了,那您就已经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当然,这丝毫不能担保您将来一定当上作家。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只要按照这个计划安排自己的生活,那就是一种(唯一的)开始当作家的方式了。【 P4 】 3、 我坚信:凡是废寝忘食地投入与现实生活不同生活的人们,就用这种间接的方式(反抗情绪)表示了对这一现实生活的拒绝和批评、对现实世界的拒绝和批评,以及用自己的想象和理想制造出来的世界替代现实世界的愿望。【 P5 】 4、 对现实的这一怀疑态度,是文学存在的秘密理由,也是文学才华存在的理由,决定了文学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一个特定时代的唯一证据。虚构小说描写的生活尤其是成功之作绝对不是编造、写作、阅读和欣赏那个这些作品的人们实实在在过的生活,而是虚构的生活,是不得不人为创造的生活,因为在现实中他们不可能过这种虚构的生活,因此便心甘情愿地仅仅以这种间接和主观的方式来体验它,即另外一种生活:梦想和虚构的生活。【 P5 】 5、 如同我那位在巴黎的朋友一样,文学变成了一项长期的活动,成为某种占据了生存的东西,它超出了用于写作的时间之外,渗透到了其他所有事情之中,因为文学才能是以作家的生命为营养的,正如侵入人体的长绦虫一样。福楼拜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谁把这个美好而耗费精力的才能掌握在手,他就不是为生活写作,而是活着为了写作。【 P9 】 6、 但是,请您千万避免机械地复制模仿您最钦佩并且教会您热爱文学的那些小说家的作品中的形象和风格,因为假如您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即最适合于您所要讲述的内容和风格,那么您的故事就很难以具有使故事变得生动起来的说服力。【 P33 】 7、 准备写故事的人应该面对的种种问题或者挑战,按照顺序可以分为四大类:( 1 )叙述者;( 2 )空间;( 3 )时间;( 4 )现实的水平。也就是说,这涉及到讲故事的人,涉及到出现在整个小说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视角。【 P36 】 8、 我们把任何小说中存在的叙述者占据的空间与叙事空间之间的关系,称之为 空间视角 ;我们假设这一视角是叙述者根据语法人称确定的。那么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A )人物加叙述者,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叙述者空间和叙事空间混淆在一个视角里; B )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占据的空间区别并独立于故事发生的空间; C )含糊不清的叙述者,隐藏在语法第二人称的背后,你可能是无所不知和高高在上的叙述者的声音,他从叙事空间之外神气地命令小说事件的发生;或者他是人物加叙述者的声音,卷入到情节中,出于胆怯、狡诈、精神分裂或者纯粹随心所欲,在对读者说话的同时,大发神经,自言自语。【 P38 】 9、 通常的情况是:小说总有几个叙述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轮流给我们讲故事,有时是从同一空间视角讲述(从人物加叙述者的视角,例如《塞莱斯蒂娜》或者《我弥留之际》,这两部作品都有剧本的形式),或者通过变化从一个视角跳到另外一个视角,比如塞万提斯、福楼拜和梅尔维尔的例子。【 P48 】 10、 计时顺序时间 ,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我们的主观感觉之外,是我们根据天体运动和不同星球所占据的不同位置计算出来的,是自从我们出生直到我们离开世界都在消耗我们生命的时间,它主宰着万物生存的预示性曲线。 心理时间 ,即根据我们的行止能够意识到它的存在,以种种不同的方式由我们的情绪支撑着。当我们高兴时、沉浸在强烈和兴奋的感觉时,由于陶醉、愉快和全神贯注而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相反地,当我们期待着什么或者我们吃苦的时候,我们个人的环境和处境(比如孤独、期待、灾难,对某件事情的盼望)让我们强烈地意识到时间的流动时,恰恰因为我们希望它加快步伐而觉得它停止、落后、不动了,这时每分每秒都变得缓慢和漫长。 我敢肯定地告诉您: 小说中的时间是根据 心理时间 建构的,不是计时顺序时间,而是主观时间,这是一条毫无例外的规律(虚构小说世界里极少规律中的有一条);小说家(优秀的)的技巧给这个主观时间穿上了客观的外衣,用这种方式使得自己的小说,与现实世界保持距离并有所区别(这是任何希望自力更生的虚构小说的义务)。【 P52 】 11、 时间视角,是存在于任何小说中叙述者时间和叙述内容时间的关系。如同空间视角一样,小说家可以选择的可能性只有三个(虽然三种情况中的变化是大量的);这三个可能性是由话语时间决定的,叙述者是根据话语时间讲述故事的: A) 叙述者时间与叙述内容时间可以吻合,成为一个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用语法现在时讲述故事; B) 叙述者可以用过去时讲述现在或将来发生的事情; C) 最后,叙述者可以站在现在或者将来讲述刚刚发生(间接或者直接)的事情。【 P54 】 12、 现实层面的视角定义 ,就是指叙述者为讲述小说故事所处的现实层面与叙事内容的层面的关系。在这一情况下,如同时间和空间一样,叙述者层面与叙述内容层面可以吻合,也可以不同;二者的关系将决定着各类不同的虚构小说。【 P63 】 13、 只要不离开这个现实主义的世界,最突出的区别就是一个客观世界独立存在的事物、事件、人物和一个主观世界,人的内心世界,即情绪、感觉、想象、梦幻、心理动因的世界之间的区别。【 P68 】 14、 为了让故事具有说服力,小说家使用的另一个手段,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套盒,或者俄国玩偶。这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按照这两个民间工艺品那样结构故事:大套盒里容纳形状相似但体积较小的一系列套盒,大玩偶里套着小玩偶,这个系列可以延长到无限小。但是,这种性质的结构:一个主要故事生发出另一个或者几个派生出来的故事,为了这个方法得到运转,而不能是个机械的东西(虽然经常是机械性的)。当一个这样的结构在作品中把一个始终如一的意义神秘,模糊,复杂一一引进到故事内容并且作为必要的部分出现,不是单纯的并置,而是共生或者具有迷人和互相影响效果的联合体的时候,这个手段就有了创造性的效果。比如,《一千零一夜》就是一个中国套盒式的结构体系。【 P86 】 15、 如果一个小说家在讲一个故事的时候,不规定一些界限(就是说,如果他不甘心隐藏某些材料的话),他讲述的故事就可能没头没尾,就会用某种方式与所有的故事联系起来,就会成为那种不可能实现的总体、想象中的无限宇宙:各种各样的虚构亲密无间的共处一体。【 P102 】 16、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尝试着给 连通管 下个定义了。发生在不同时间、空间和现实层面的两个或者更多的故事情节,按照叙述者的决定统一在一个叙事整体中,目的是让这样的交叉或者混合限制着不同情节的发展,给每个情节不断补充意义、气氛、象征性等等,从而会与分开叙述的方式大不相同。如果让这个 连通管术 运转起来,当然只有简单的并列是不够的。关键的问题是在叙事文本中被叙述者融和或者拉拢在一起的两个情节之间要有交往。有时,交往可以是低水平的,可是如果没有交往,那就谈不上 连通管术 ,因为如上所述,这个叙述技巧建立的统一体使得如此构成情节一定比简单的各部分之和要丰富得多。【 P107 】 17、 无论什么成功的小说,还是诗歌,总会有某个因素或者领域是理性批评分析无法捕捉到的。因为文学批评是在运用理性和智慧;而在文学创作中,除去上述因素外,往往还有以决定性的方式参加进来的直觉、敏感、猜测、甚至偶然性,它们总会躲开文学评论研究最严密的网眼。因此谁也不能教别人创作;最多教教读书、习字还差不离儿。 其他的事情,人人都是在不断磕磕碰碰、跌倒了、站起来的过程中自己学会的 。【 P113 】 18、 亲爱的朋友:我一定要告诉您,请忘掉您从我信中看到的那些关于小说形式的内容;还请忘掉一下子就动手写长篇小说的念头。【 P113 】 巴尔加斯略萨 著,赵德明译 . 《中国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说家》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449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主要作品
msxue2004 2010-10-7 19:56
主要小说年表    1959 Los jefes(《首领们》或《领袖》)   1963 La ciudad y los perros(《城市与狗》)   1965 La casa verde(《绿房子》或《青楼》)   1967 Los cachorros(《崽儿们》或《幼崽》)   1969 Conversacin en La Catedral(《酒吧长谈》)   1973 Pantalen y las visitadoras(《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   1977 La ta Julia y el escribidor(《胡莉娅姨妈与作家》)   1981 La guerra del fin del mundo(《世界末日之战》)   1984 Historia de Mayta(《狂人玛伊塔》)   1986 Quin mat a Palomino Molero?(《谁是杀人犯》)   1987 El hablador(《叙事人》)   1988 Elogio de la madastra(《继母颂》)   1993 Lituma en los Andes(《利图马在安地斯山》)   1997 Los cuadernos de don Rigoberto(《情爱笔记》)   2000 La fiesta del Chivo(暂译《小山羊的节日》或《奇波的盛宴》或《元首的幽会》)   2003 El paraso en la otra esquina(暂译《天堂在另外的街角》) 非小说年表   1971 Garca Mrquez: historia de un deicidio(《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博士论文,整理后出版)   1971 El combate imaginario. Las cartas de batalla de Joanot Martorell(《给白脸蒂朗下战书》,论著)   1971 La historia secreta de una novela(暂译《小说秘史》,论著)   1975 La orga perpetua: Flaubert y Madame Bovary(《永远纵欲》或《无休止的纵欲》,副题名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论著)   1981 La sentilde;orita de Tacna. Pieza en dos actos(《塔克纳小姐》,剧本)   1983 Entre Sartre y Camus(暂译《萨特与加缪之间》,研究萨特与阿尔贝加缪的论著)   1983 Kathie y el hipoptamo. Comedia en dos actos(《凯蒂与河马》,喜剧)   1983 Contra viento y marea (1962-1982)(《顶风破浪(第一卷)》,收录1962年到1982年随笔、政论、杂文、讲稿等的文集)   1986 Contra viento y marea. Volumen II (1972-1983)(《顶风破浪(第二卷)》,收录1972年到1983年随笔、政论、杂文、讲稿等的文集)   1986 La Chunga(《琼加》或《琼卡》或《琼卡姑娘》,剧本)   1990 Contra viento y marea. Volumen III (1964-1988)(《顶风破浪(第三卷)》,收录1964年到1988年随笔、政论、杂文、讲稿等的文集)   1990 La verdad de las mentiras: Ensayos sobre la novela moderna(《谎言中的真实》,评现代小说与散文的论著)   1991 Carta de batalla por Tirant lo Blanc   1991 A Writeracute;s Reality(暂译《作家的真实》,论著,用英文写成)   1993 El pez en el agua. Memorias(《水中鱼》,回忆录)   1993 El loco de los balcones(《阳台上的疯子》,剧本)   1994 Desafos a la libertad   1996 La utopa arcaica: Jos Mara Arguedas y las ficciones del indigenismo(暂译《文学乌托邦:何塞马里亚阿格达斯与其虚构和想像》,论著)   1997 Cartas a un joven novelista(《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小说方法论随笔集)   2001 El lenguaje de la pasin(暂译《文学的激情》,论著)   2001 Bases para una interpretacin de Rubn Daro(《阐释鲁文达里奥的基础》,大学学位论文,1958年完成,母校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Universidad Nacional Mayor de San Marcos出版)   2004 La tentacin de lo imposible(暂译《不可能的诱惑》,研究雨果的论著) 获奖经历   1.1959年,他的小说《首领们》获西班牙莱奥波尔多阿拉斯文学奖,这是他首次获文学奖。   2.1962年,他的小说《骗子们》获西班牙布雷维图书馆奖。   3.1963年,他的《城市与狗》在西班牙获批评奖。   4.1967年是略萨文学创作大丰收的一年,他共获三项大奖:西班牙评论奖、秘鲁国家小说奖和委内瑞拉罗慕洛加列戈斯小说奖。   5.1980年,意大利拉美研究院授给他的小说《胡莉娅姨妈与作家》文学奖。   6.1985年,他的小说《世界末日之战》获海明威文学奖,第二年又获西班牙阿里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   7.1988年他又获美洲金质奖章。   8.2000年,巴尔加斯略萨获得了第13届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奖金为800万比索(约合5万美元)。该奖专门授予那些进行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卓有成就的知名人物。   9.2010年,巴尔加斯略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第107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 中文译本   《略萨全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2000,包括《城市与狗》、《绿房子》、《酒吧长谈》、《潘上尉与劳军女郎》、《胡利娅姨妈与作家》、《世界末日之战》、《狂人玛依塔》、《谁是杀人犯-叙事人》、《水中鱼》、《首领们 替白郎蒂郎下战书》、《继母颂-情爱笔记》、《利图马在安第斯山》、《顶风破浪》、《塔克纳小姐》、《无体止的纵欲-致青年小说家》等)   《世界末日之战》(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绿房子》(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城市与狗》(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   《情爱笔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中国套盒》(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狂人玛伊塔》(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潘上尉与劳军女郎》(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青楼》(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   《胡利娅姨妈与作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酒吧长谈》(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谎言中的真实》(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公羊的节日》(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天堂的另外那个街角》(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009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介绍
msxue2004 2010-10-7 19:47
巴尔加斯略萨于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南部亚雷基帕省(Regin Arequipa,又译阿雷基帕)省政府所在地亚雷基帕(Arequipa,秘鲁第2大城市)市,母亲Dora Llosa Ureta,父亲Ernesto Vargas Maldonado。 马 里 奥 巴 尔 加 斯 略 萨 1937年1岁多时跟妈妈1家人移居 玻利维亚 的科恰邦(Cochabamba),1946年回到祖国秘鲁的皮乌拉省(Regin Piura)省政府所在地皮乌拉(Piura)市,在萨莱西诺学校(Colegio Salesiano)读书,1947年移居首都利马,转入拉萨叶学校(Colegio La Salle,又译萨勒学校),1950年到1952年就读位于利马的(国立)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后来在秘鲁皮乌拉市的皮乌拉省国立圣米盖尔中学(Colegio Nacional San Miguel de Piura)完成中学学业。   1953年入位于利马的秘鲁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Universidad Nacional Mayor de San Marcos)双主修文学与法律,1957年入同校语言学研究所做研究生,1958年中旬以研究尼加拉瓜作家;诗人鲁文达里奥(Rubn Dario)的学位论文(《阐释鲁文达里奥的基础》Bases para una interpretacin de Rubn Daro)获文学(语言学)学位(相当于台湾的语言学研究所文学硕士),同年离开祖国秘鲁移居欧洲,曾客居法国(主要在巴黎)、西班牙(主要在巴塞隆纳)等国(后来他长期定居英国伦敦)。   1971年巴尔加斯略萨以研究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博士论文《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Historia secreta de una novela y Garca Mrquez: historia de un deicidio)获西班牙马德里大学(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文学哲学博士学位(这个学位是研究文学的哲学博士,不是荣誉头衔的文学博士,他另有英国伦敦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等多所大学颁授的荣衔,2003年英国牛津大学也授予他荣誉博士头衔。)   巴尔加斯略萨幼年在国外长大,青春期就读军校,年青时做过银行职员、新闻记者、编辑、特约撰稿、图书馆编目员等工作。   1955年不到20岁时与舅妈的妹妹胡莉娅乌尔吉蒂伊利亚内斯(Julia Urquidi Illanes,1926年生,玻利维亚人)相恋结婚,1963年离婚。1965年与表妹帕特丽西娅略萨乌尔吉蒂(Patricia Llosa Urquidi)再婚,直到现在。与第2任太太有2个儿子:Aacute;lvaro Vargas Llosa和 Gonzalo Vargas Llosa;1个女儿:Morgana Vargas Llosa(小孩顺序按出生先后排,2个儿子是哥哥,他的第1个小孩Aacute;lvaro Vargas Llosa生于1966年,也是个作家,第2个小孩生于1967年,小女儿生于1974年)。   巴尔加斯略萨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教职(1977年获聘),也曾在英国伦敦大学(1967年和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1992年)等校客座教职。   多国的许多著名学府和研究院也常邀请他去客座讲学与研究。   巴尔加斯略萨现在也担任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院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诺贝尔文学奖大黑马在北京大学
xupeiyang 2010-5-18 13:01
看完这篇文章,只能说叹为观止,不过这位同学如果能把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拿来研读 课业,必定是下届诺贝尔文学奖大黑马......这是在北京大学站上看到的... ----许点评 怒 何故 昨日暮 偶遇见她 把纤纤玉手 交那衰人牵住 盈盈笑语左右顾 神采飞扬凌波微步 美眸中一片深情倾注 似前年与我同在湖畔路 也这般附耳交顾低语倾诉 如今见我头也不点形同陌路 我发现自己旧情难忘六神无主 两眼痴呆双脚生根心内如被汤煮 像我这么优秀的男子她总嫌我老土 那土鳖相貌恶心行止猥琐她爱他粗鲁 女孩子搞不清她想什么我越琢磨越胡涂 明知道她与自己不合适想忘记她另起灶炉 到头来都只能是剪不断理还乱最终于事无补 兄弟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怕过谁却栽给了这个主 看来是上辈子欠她很多钱早知如此就不该和她堵 碰上她算我倒霉下次说什么也得找个温柔姑娘相处 总算明白这世上漂亮不能当饭吃往往还让你难堪重负 从现在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谦虚谨慎待人有礼爱护公物 切记过马路左右看要走人行斑马线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化悲痛为力量一边努力学习一边时刻准备着开发祖国大西部 大丈夫何患无妻没有了妳虽然孤独但也使我从此不再一叶障目 这也使我好好反思为什么会失败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探索革命道路 我会遇上好姑娘没命地追她想她爱她决不放过她不管她属虎还属兔 这个有志青年是个好同志失恋了不失魂落魄自暴自弃颇有男儿气度 他虽然遭遇了现代女陈世美被无情拋弃但没有怪命也不埋怨政府 反而擦亮眼睛激发斗志将其丑恶行径卑鄙嘴脸进行了深刻揭露 再次论证了阶级斗争将会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精辟论述 展望了初级阶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条基本道路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该同志认真反省自己并触动灵魂深处 认识到过去在湖畔漫步是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严重错误 险些为漂亮的外表所迷惑中了糖衣炮弹的惯用招数 理论联系实际痛定思痛如梦方醒才知道差点迷途 漂亮不能当饭吃漂亮不是本质不是革命的全部 语言虽然通俗但体现了有志青年的朴实感悟 批评与自我批评言辞感人真可谓发自肺腑 并萌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 体现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想反复 像他这么优秀的青年怎么能说他土 自然是徒具外表的女人有眼无珠 天涯何处无芳草佳丽不问出处 好马不吃回头草旧情勿枉顾 兔子不吃窝边草以为三窟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无数 也许有天她变成弃妇 才会想起你的好处 再回来找你倾诉 一切已经太晚 你也有今天 一屑不顾 不理她 扮帅 酷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沈从文1988年5月10日去世 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太遗憾啦
xupeiyang 2010-5-10 07:52
真是太遗憾啦,这个大使馆文化处也是太无知啦。1988年改革开放10年了,应该可以接受这个奖啊,在1965年 我国自行研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不要资产阶级的奖还可以理解。----许看法   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审委员谢尔以 马悦然 于高行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在《明报月刊》中表示,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最后候选名单之中,沈从文入选了,而且马悦然认为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 1988年,马悦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询问沈从文是否仍然在世,得到的回答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其实,沈从文刚刚离世数月。   文化界流传,1988年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已经决定文学奖得奖者是沈从文,但因为诺贝尔奖只会颁授给在世的人,因此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失之交臂。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1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八个作家得诺奖
xupeiyang 2009-10-9 08:28
http://news.163.com/09/1009/01/5L581TIE000120GR.html  德国八个作家得诺奖   1902年 狄奥多蒙森,代表作《罗马风云》,被称为今世最伟大的惊世巨匠。   1908年 鲁道夫奥伊肯,代表作《精神生活漫笔》,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   1910年 保尔海泽,代表作《特雷庇姑娘》,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达到了充满理想主义精神的境界。   1912年 戈哈特霍普特曼,代表作《群鼠》,其在戏剧艺术领域中有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   1929年 托马斯曼,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称为在当代文学中具有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   1972年 海因利希伯尔,代表作《女士及众生相》,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   1999年 格拉斯,代表作《铁皮鼓哈里》,在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   2009年 穆勒,代表作《绿梅树的土地》,作品总能从内心出发,并带着较为浓重的政治色彩。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1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米勒爆冷夺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图片集)
xupeiyang 2009-10-9 08:06
赫塔米勒的最新作品《Atem schaukel》 《护照》 《用一条腿旅行》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0/08/content_12195978.htm  得奖非常吃惊   米勒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我认为她的作品总隐藏有一股难以置信的力量,她的写作风格非常非常独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常任秘书长彼得恩隆德评价说,即使你只读了一半,你也会立刻知道这是赫塔米勒的作品。  在得知获奖后,米勒发表声明说:我非常吃惊,现在仍然难以置信,无法言及更多。   这是连续三年一名欧洲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预计将再次引发人们对于该奖授予欧洲作家的争议。   父亲曾当党卫军   米勒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1987年移居西德。1982年其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出版。《低地》描写了罗马尼亚一个讲德语的小村庄的艰苦生活,在出版后不久遭到了罗马尼亚当局的审查和删减。米勒的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和随笔等。   今年56岁的米勒生长在一个讲德语的罗马尼亚家庭,其父母都是讲德语的罗马尼亚少数族裔。她的父亲在二战期间曾经在党卫军服役,母亲在二战后被关进劳改营。特殊的家庭背景无疑给她以后的创作带来不小的影响。   米勒在德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她的作品获奖无数。她擅长描写罗马尼亚裔德国人在苏俄时代的遭遇,她的作品总能从内心出发,并带着较为浓重的政治色彩。米勒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德语写成,包括《护照》、《绿梅树的土地》、《单腿旅行》在内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了英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   评委承认存偏见   米勒是历史上第12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进入21世纪后的第3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2004年和2007年,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和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分别获奖。2008年,法国作家克莱齐奥获得这一大奖。值得注意的是,诺贝尔文学奖一向多由欧洲作家包揽。   瑞典文学奖评委之一的恩隆德对此表示,这是心理偏见的结果,而非有计划而为之,因为欧洲人总是容易涉猎和认同欧洲文学。恩隆德6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评审小组在评选获奖者时过于以欧洲为中心。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8日电(记者和苗 吴平)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决定中说,米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她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按照传统,诺贝尔文学奖当天在位于斯德哥尔摩老城的瑞典文学院会议厅揭晓。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格隆德面对各国记者用瑞典语、英语和德语宣读了评委会的决定。 恩格隆德还说,米勒用多元化的语言,通过文学作品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成长环境及后来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感悟,她用凝练和率直的语言描述了一个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故事。 米勒通过她的出版商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对自己获奖感到非常意外。 米勒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1987年,她与同是作家的丈夫移居西德,现居住在柏林。 米勒曾多次获得德国的文学奖项,其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和随笔等。1982年,米勒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出版。她的其他作品有《河水奔流》《行走界线》《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 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于1901年,迄今已有102人获奖。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克莱齐奥。 罗马尼亚裔德国女作家   据新华社电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   据悉,米勒并不是知名作家,而且她是继格拉斯后又一德国作家获文学奖,因此被外界视为爆冷。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决定中说,米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她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恩格隆德面对各国记者用瑞典语、英语和德语宣读了评委会的决定。他说,米勒用多元化的语言,通过文学作品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成长环境及后来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感悟,她用凝练和率直的语言描述了一个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故事。   女性获奖人数创纪录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12名女性获奖者,也是今年继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之后再次出现女性获奖者。   在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女性获奖者包括赛珍珠、托妮莫里森等。今年截至8日,已有4名女性获本年度诺贝尔奖,女性获奖人数创历年诺贝尔奖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等不同,文学奖大多归属一名获奖者,而非多人。自1901年首次确定文学奖获奖者至今,这一奖项仅4次由两人分享。   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于1901年,迄今已有102人获奖。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克莱齐奥。   人物特写   罗马尼亚农民之女   屡获德国文学奖项   据新华社电米勒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蒂米什县一个农民家庭,所在村庄以德语为通用语言。她1973年至1976年在蒂米什瓦拉大学学习德国社会文化和罗马尼亚文学,毕业后当过工厂翻译、幼儿园教师等。   米勒在1987年与丈夫、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纳迁往西德,现常居柏林,持德国国籍。   米勒曾多次获得德国的文学奖项,其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和随笔等。1982年,米勒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出版。她的其他作品有《河水奔流》《行走界线》《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   米勒的获奖令一些预测者略感惊讶。鉴于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由法国作家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摘获,一些人推测今年文学奖可能不会归属欧洲人。     瑞典文学院8日说,米勒得知自己获奖后感到很高兴,已同意前往斯德哥尔摩参加定于12月10日举行的颁奖典礼。   质疑声音   文学奖以欧洲为中心   村上春树成陪跑常客   本报讯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8日揭晓,56岁的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获奖。而在结果公布前夕,评选人之一的瑞典皇家学院常任秘书恩格隆德就已公开表示,评审小组在评选得主时过于以欧洲为中心。   几由欧洲人包揽   自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于1994年夺奖后,诺贝尔文学奖几乎都由欧洲人拿下,仅两届例外。   现年52岁的恩格隆德是文学奖评审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今年6月接替恩达尔出任常任秘书一职,他6日表示:在大多数语种里,都有作家应获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评审小组成员绝大多数来自欧洲,更容易认同欧洲和欧洲传统的文学作品。他认为学院需注意不要过于以欧洲为中心。   在米勒获奖消息出炉之前,外界认为今年的非欧洲作家夺奖热门人选包括秘鲁的略萨、美国的罗思和奥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以色列的奥兹及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   开设诺贝尔文学奖赌盘已有7年的立博博彩公司认为,尽管是博彩赔率榜的常客,但以色列的奥兹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依然没戏,理由是这两人太热门,而18位瑞典学院的终身评委不愿意当舆论的代言人,也不愿意成为执行者。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2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名家怎么看高行健
gothere 2008-10-15 12:02
有人爱拿大家的话压人,但他的这些大家都让人莫名其妙,不是海外的,就是不具名的。那么我们来看看国内公认的文学评论名家是怎么说的,以正视听。 1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 钱:你可能没有注意到,高行健得了诺贝尔奖以后,我是国内公开写文章 评论 他 的学者之一,当然我的文章在国内发表不了,曾经在《二十一世纪》这个杂志上发表过我对他的评论。我的看法是,高行健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艺术家,特别从语言艺 术角度讲,我觉得他是个语言艺术家。当然,他并不是中国所有作家中最出色的。我看他是中国众多出色作家中的一个,或者说是一个代表。所以他得了诺贝尔奖, 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中国整个文学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是应该有人得诺贝尔奖的,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是他得到了。所以我还是非常高兴的,我觉得他得 到了,也是对我们现代汉语文学的一个肯定。 2 北大中文系教授 陈平原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摘录: 国际上的大学排名,就好像诺贝尔奖,应该尊重,但不该过分推崇。前几年,有个剑桥大学的博士生,跑来北大跟我谈了好几次,她的论文选题很有意思:如何看待 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几十年了,文学界老是絮絮叨叨,埋怨为什么没有中国人获奖。有讥讽评奖委员会的傲慢与偏见,有说问题出在译本上,有称谁谁谁不死 早就得奖了,还有人努力讨好委员会中惟一懂中文的马悦然。那年在香港,看 马悦然 先 生比比划划,说有那么多作家给他寄新书及书稿,希望他翻译并推荐给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引起在场人士的哄堂大笑,真的,我很难受。前两天看傅光明写的《老舍 差点获诺奖,一个神话?》,辨析一件流传很广的传说:1968年颁发给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诺贝尔文学奖,原本是准备颁给老舍的;获悉其已在两年前跳湖自 杀,只好换了另一个东方人。这传说破绽很多,但流传甚广,逼得马悦然前几年出面公开否认:最有可能获奖的是沈从文,1987年进入终审名单,1988年再 次进入终审名单,如果不是刚好那年去世,极有可能在十月获奖(《社会科学报》 2005年7月21日 )。 结果怎么样?大家吵来吵去,吵了大半天,最后是法国籍的中国作家高行健获奖了。中国作协随后发表的声明,在我看来,很不得体。 自然科学奖大概不会这样,不管是大陆的、台湾的,拿美国护照、德国护照的,只要是华人获奖,我们都该祝贺。当然,最好是在大陆工作的科学家获奖。但获不获 奖,带有某种偶然性;我看中科院院长说十年内获奖,直捏一把汗。不是说不可能,而是将评价标准定在这里,不太合适。 毫无疑问,中国的科学技术,必须做大做强,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最好是水到渠成,切忌用搞运动的方式来提奖学术。前几年,北大为了发展文科,春天开动 员大学,秋天开表彰大学,我戏称为春种秋收。用心很好,但效果并不佳。学问不是领导鼓鼓劲,就能马上上去的;除非你事先安排好,否则,不可能立竿见 影。 学术讲究积累,单有个别天才不够,还需要一大堆学术上的台阶,不可能一蹴而就。常见学生们追问,我们什么时候才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不想学走路,就想着 百米冲刺,破世界纪录,这样的心态,很普遍。一开始,我会表扬他们雄心壮志冲云天;现在,反过来,我批评他们自私、偷懒。尽想着破纪录后的鲜 花与掌声,不愿意做铺路石。一代人,不,几代人中,摘取科学桂冠的,就那么几个。其他人的工作,很可能只是在铺路。不否认学问是在不断推进,但大都是 点点滴滴的进步;积少成多,终于有一天达成科学的革命。这样的学术史观,现在似乎被颠覆了;你看媒体上的报道,每天都有激动人心的突破。惟一不明白的 是,如果只是各领风骚三五天,这填补空白也就太容易了。 老一辈学者讲话严谨,甚至可以说是木讷,这不妨碍我们对他们的尊敬。现在不一样了,新一代学者大都变得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不能说没有努力过,可很明显, 说的远比做的好。这不是个人性格问题,而是学术制度造成的。都说近年中国学界十分浮躁,为什么?在我看来,最大原因是各种冠冕堂皇的学术评奖。我承认重 奖之下,必有勇夫;但不太相信评审之举,能长学问。对于人文学者来说,独立思考的权力、淡定读书的心境,以及从容研究的时间,是最为重要的。印象里,评 奖最多的,是那些容易做假的行业。越是不自信,越是质量没保证,越需要各种奖项来保驾护航。 3 文学评论家刘再夏先生在《卡夫卡到 高行健 》讲堂中偶然提及到,他讲到 高行健 由外到内,把主体看作三重坐标,远高超于1989年的刘老先生提出的二重组合原理。 高行健 三重主体:本我,自我,超我,完全是一种形态分析,以人称代替人物变成活的完全是一种写法,自由而鲜活。 高行健 是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 4 作家刘心武与高行健自七○年代至今一直维持着深厚的友谊。今年七月下旬, 刘心武偕夫人访法,高行健与女友西零还曾请他们刢巴黎郊外的家中喝茶、看画, 共赴巴斯底歌剧院观看歌剧。 刘心武说:在巴黎和他重见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尤其在他那宽敞的画室 里,我真的感觉到他有了一个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和他八十年代在北京人民艺术 剧院后台作画的那个拥挤的小天地,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对比。刘心武说:高行健 的家在巴黎郊外一幢离地铁站很近的公寓大楼,他的画室大约五十平方米,近年在 各国展览而舍不得卖掉的画,大多放在画室里。他说自从完成《一个人的圣经》 之就暂时搁笔,希望再作一些沉淀再动笔。得了奖,也许他下笔要更慎重了── 他本来就是慢工出细活的人。刘心武与高行健结缘于1978年。那时后刘心武担任 《十月》杂志编辑,高行健任职于北京外文局,做法语翻译,写了个中篇小说《寒 夜的星光》投寄《十月》,刘心武看了很是欣赏,但主编另有看法,没有刊登。 但他那冷静的叙述文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我们就常在一起谈文论艺了。 在台湾,人们得知首位华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高行健的著作已经脱销,在香 港仅个别书店还有书出售。陈水扁赞扬高行健是华人之光。中央大学中文系教 授李瑞腾说:过去中文作家一直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次高行健得奖真 是难得!高行健有名的剧作《车站》最近被北京大学教授谢冕、钱理群编入《百年 中国文学经典》中,在七十九至八十九年的剧本中,只有高行健的作品入选,足见 其文采受大陆学院派的肯定。柏杨则说:我对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感到相 当的高兴,虽然我对高先生的作品不是很清楚,但这项盛事对我们华人文学界却具 有重大的意义。佛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马森说:高行健是中国现代派,我与他 认识很久了,第一次碰面是198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的汉学会议上。他在台湾出版的 长篇小说《灵山》,是我为他写的序,并推荐联经出版的。这其中尚有一段因缘: 原来高行健将其《灵山》的中文手稿寄给诺贝尔文学奖评审马悦然,马悦然虽然是 评审委员中唯一能读中文的,但读手稿仍感吃力,因此马悦然写信给我,请我协助 将这部作品在台湾出版。不知联经出版社是否因为卖我面子,才将这样没有主题、 没有故事、人物又不清楚的小说在台湾出版。我曾於1981年至北京讲学,分析荒 谬剧,1982-1983 年,高行健即因创作有荒谬剧意味的政治讽刺剧而离开中国。 1992年,我与高行健在香港对谈中国戏剧,曾於《明报月刊》有大篇幅的记录 刊登;最近的一次是在联合文学四十年来中国文学会议上,忘记是我为他或他 为我讲评的。所以我们是有一段长久的因缘。对於高行健的得奖,我很高兴。香 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黄维梁觉得高行健得奖是因为他的作品译本比一般中国作家 多,加上高行健自称流亡作家、逃亡作家,较合西方偏爱受政治困迫作家 的口味。他还说对於有中国人终获文学奖深感高兴,特别是在诺贝尔奖一百年周年 之际。
个人分类: Else|6237 次阅读|5 个评论
修改病句的习惯毁掉了文学鉴赏力
gothere 2008-10-15 11:15
最近高行健的话题很热闹,误读作品没关系,但把好句子读成差句子,而且还大骂大批其作品,实在让人忍无可忍。究其原因,无非是高中时代刻板的修改病句练习练就了一身改病句的好本领,却忽略了文学的鉴赏力。修改病句是好的,特别是写作论文,可是如果应用到文学上来,但凡有个性的作家,病句都一大堆。所谓的病句,正是作者的特色,要表达的情感就在其中。 引用的帖子: 发表评论人: qhliu 高行健再创造出很多下面这类病句﹕ 她说他还对她说他爱她 《灵山》209页,比较﹕她说他曾表示过爱她; 她说她去看她姑妈 《灵山》439页,比较﹕她说去看姑妈; 他问我有没有收到他寄给我的他的稿子 《灵山》422页,比较﹕他问我有没有收到他寄来的稿子; 我尽管疲劳不堪,无法入睡《灵山》328页,比较﹕我尽管疲劳不堪,但却无法入睡; 下楼来街上的一些杂货铺和吃食店灯光通明《灵山》470页,比较﹕下楼来,看到街上一些杂货铺和小吃店灯火通明; 装满木材的卡车连连掀着高音喇叭《灵山》7页,怎么个掀法? 她说她用的就玩弄这词《灵山》208页,真是玩弄,不知所云; 他坐在铺红台布的台上《一个人的圣经》191页,比较﹕他坐在铺红布的台上; 小五子着的木屐来了《一个人的圣经》132页,应为穿着木屐的小五子来了 他大概还就是,困惑不已。《一个人的圣经》197页; 狼狈也如同烦恼,人全都是自我《灵山》382页,什么意思? 大吵大闹了不知多少几回,赶在领导作家协会的更高的党的领导对他下手批判之前《一个人的圣经》22页。多少几回和两个领导都是重复; 一步失误,就会被咬得粉身碎骨 《一个人的圣经》110页,怎么能咬得粉身碎骨? 高行健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时,说他反对把外文用法直接引入中文,但请看《灵山》中这类日本式和西式语法的中文﹕ 在座的诸位,不知有谁亲眼见过的没有?《灵山》400页; 她妈妈说,她亲生的妈妈还在世的时候,说狗身上有跳蚤《灵山》138页。 病句和各种错字在这两本书里是挑不胜挑。如果不信,或不愿花四十几块钱买两本烂书的读者,可从网上下载高行健的诺贝尔领奖词《文学的理由》,通过他最高水平的演讲词里那些病句,读者不难想象他随意、避免费脑筋思索写出的其它作品能好在哪里。 就算《灵山》和《一个人的圣经》里那些数不清哪那不分之处都是打字错误吧(这种错误,在计算机时代自然很容易发生),但高行健的领奖词里只有两次需使用哪怕之处都错用成那怕,怎么打字员十多年来总是跟高行健作对? 我的反驳: 一 好句子读歪了: 认为的病句: 1当我说我和你和她和他乃至于和他们的时候,只说我和你和她乃至于和她们和他们,而绝不说我们《灵山》342页; PS:看来评论者根本读不懂这句话啊,这句话暗含极强的独立性色彩,是对集体的反叛,彰显自我。 2 他坐在铺红台布的台上《一个人的圣经》191页,比较﹕他坐在铺红布的台上; PS:前面的是文学,后面的是小学生写的台词。 3 狼狈也如同烦恼,人全都是自我《灵山》382页,什么意思? PS:呵呵,读不懂了吧。自我,这是对环境,对自我精神的一种恶心感。 二 错别字 高的作品里面会有错别字,这些字有些可能是确实错了,有些是网络或者盗版造成的。您也许没做过校对工作,出版社的正版图书都是经过至少一二三四遍校对的,高的作品根本没有正版,如何保证这方面的问题呢?而网络新闻的错别字也是很多的,知名网站的新闻、作品都有网络编辑和校对专管,所以好些。高的东西可没有这样的待遇。 三 文学水平 高的作品文学水平如何,经过了8年的检验,初步证明,它们不适合大众口味,有着很强的个人书写色彩,在这方面水平实属一流作品。当然,同样有一流作品的作家还有一些,读者也因兴趣会有不同偏好。如果说他的作品一钱不值,滥得不行,那倒是言过其实了。君子和而不同,但君子间不会真的互相贬斥,一时间的气话无损于作品的真实价值。让时间继续,让作品成为阅读的对象。 总结:科学网上理科背景的人非常多,其中喜欢文学的也不在少数。说得难听点,从对高的攻讦可以看出大家对文学作品的看法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中小学时代,老师说好就是好,老师说差就是差,自己的评判力不是跟着老师走,就是跟着影响力大的说法走,或者跟着自我的感觉走。而自我感觉,也就是文学的判断力,没有读过成千上万的文学原著、文学批评是难以达到的,要读过好的、一般的、差的、新颖的、个性的、官样的甚至另类的,才好有个比较。当然,对有天赋的人另当别论。 打击面很广,等着被骂,呵呵:)
个人分类: Thinking|527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