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常青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毕业于常春藤或一般大学差别大吗?
热度 3 lily2014 2014-6-17 01:33
非藤校学生可以成为国会议员、世界 500大企业的CEO 藤校 学生之所以 被人“捧”,是由于在 12 年的学校教育后,经过一个大筛选,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严格筛选机制决定的结果。 美国每个年龄二、三百万 年轻人中 能进入藤校的不过 就是 一万左右,加上其他的名校,以及在各个州大、文理学院的姣姣者,数量能翻倍,即二、三万人。这些人构成了这种筛选机制“百里挑一”的胜出者。 不过,这个初次的胜出,并不能保证今后“一切顺利”。但是,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那些被藤校录取但没有去藤校的学生,实际上是一样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的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研究人员阿兰•克鲁格尔和斯特西•伯格•戴尔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他们在 1999 年进行的研究就像是一枚炸弹,轰击目标对准了把精英大学看成命里福星的人。克鲁格尔是普林斯顿的一名经济学家,戴尔是安德鲁•梅隆基金会的成员, 他们把 1976 年进入长春藤联盟大学和档次相当的大学的学生,与那些同年进入档次较低的大学里就读的学生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到 1995 年为止,耶鲁大学的毕业生比杜兰大学的毕业生收入要多 30% , 这一数据似乎证明了就读名牌大学能为未来铺平道路的看法。[注1] 然而,进入耶鲁大学的学生也许只是比在杜兰大学就读的学生更有天赋或更加勤奋。为了检验这个看法,克鲁格尔和戴尔调查了那些接到了精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 选择在“筛选程度稍低”、不那么受人追捧的学校里就读的学生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平均说来这些学生毕业二十年以后的收入与在精英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的收 入水平相当。克鲁格尔和戴尔发现,那些有足够天分获得重点大学的录取资格的学生,毕业后的收入“几乎没有区别,不管他们是在哪儿接受的教育”。 换句话说,是学生本身,而不是学校,对日后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   美国参议院的一半成员毕业于公立 大学,其中不少大学还是属于州管辖 — 其中包括芝加哥、科罗拉多、衣阿华,堪萨斯、路易斯安娜、密执根、北卡罗来那、俄亥俄、俄克拉何马、俄勒冈、宾西法尼亚、圣何塞、南达科他、犹他、华盛顿 州立大学。我们再来看看位于世界财富五百强的前十位公司的总裁吧:他们之中只有四位就读于精英大学。世界最大公司沃尔玛的总裁 H •李毕业于堪萨斯州匹兹堡市的匹兹堡州立大学。接下来看看获得罗兹奖学金的学者吧:在三十二位美国获奖者中,只有十六位是精英学校的毕业生。 [注1]   注1 : http://www.theatlantic.com/doc/200410/easterbrook
个人分类: 美国大学|4528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转】北美七校和常青藤8校中大陆正教授名单
zhangxu2020 2011-10-2 19:32
北美7校+常青滕8校正教授【2011版】 原始出处不详。 转自如下2个网站: http://www.jiazhang100.com/thread-360956-1-1.html http://bbs.pku.edu.cn/bbs/bbstcon.php?board=PKUdevelopmentthreadid=13094156 仅供参考,因为该列表有遗漏(如郭岩,於兴中等 ),并且部分信息不准确(如何华等)。 【1】复旦大学 30人 哈佛大学 统计系 孟晓犁(数学系本) 哈佛大学 艺术和建筑史系 汪悦进(英语系本) 哈佛大学 细胞生物学系 袁钧瑛(生物系本) 哈佛大学 病理系 施扬(医学院本) 耶鲁大学 管理学 李乐德(数学系本) 耶鲁大学 遗传学系 许田(生物系本) 耶鲁大学 金融学 何华(数学系本) 耶鲁大学 医学院 林海帆(生化系本) 耶鲁大学 放射物理 Zhe Chen(物理系本) 耶鲁大学 眼科与视觉学 Z. Jimmy Zhou(生物系本) 耶鲁大学 生物与生物医学 Junjie Chen(生物系本) 耶鲁大学 流行病学系 Herbert Yu(医学院本) 普林斯顿 统计学 范剑青(数学系本) 斯坦福 数学系 李骏(数学系本) 斯坦福 社会学系 周雪光(国际政治本) 斯坦福 物理系 沈志勋(物理系本) 斯坦福 生物统计系 陆盈(数学本) 斯坦福 物理系 张首晟(物理系) 宾夕法尼亚 沃顿商学院 郑渝生(计算机本) 宾夕法尼亚 经济学 方汉民 (经济系本) 宾夕法尼亚 肿瘤放射系 Timothy Zhu(电子工程本) 哥伦比亚 统计学 应志良(数学系本) 哥伦比亚 运筹学 姚大卫(数学系本) 哥伦比亚 金融与经济学 魏尚进(经济系本) 哥伦比亚 金融与经济学 姜玮(经济学本) 康奈尔 美中关系史 Chen Jian 康奈尔 艺术和科学 Haiping H. Yan(中国文学史本) 康奈尔 生物医学工程 Wang, Yi(物理系本) 康奈尔 航空航天与机械工程 Z. Jane Wang(物理系本) 布朗大学 医学系 Chen Qian (生化系本) 【2】北京大学 25人 哈佛大学 化学 谢晓亮(化学系本)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哈佛大学 统计 刘军(数学系本) 哈佛大学 统计      寇星昌(数学系本) 哈佛大学 东亚语言文化  田晓菲(英语系本) 耶鲁大学 统计系 ZHOU,Harrison Huibin(数学系硕) 耶鲁大学 物理系     曹慧(物理系本) 耶鲁大学 分子细胞发育生物邓兴旺(生物系本) 耶鲁大学 公共卫生系 赵宏宇(数学系本) 耶鲁大学细胞分子生理学 Tong Wang(北京医科大学74本) 宾夕法尼亚 化学系 GAI, Feng (化学系硕) 哥伦比亚 生物系 Tong Liang (生物系本) 哥伦比亚 生物系 Yang Jian (生物系本) 哥伦比亚 生物医学工程系 Guo X. Edward (力学系本) 哥伦比亚 亚洲人文 Wei Shang 哥伦比亚 物理 顾敏 哥伦比亚麻醉系 李国华(北京医科大学本) 康奈尔 医学院 Wu Hao (生物系本) 康奈尔 金融系 黄明 (物理系本) 柏克利 统计 郁冰(数学系本) 柏克利 物理系 邱子强(物理系本) 柏克利 神经生物 杨丹(物理系本) 伯克利 心理学系 彭凯平(心理系本) 麻省理工 数学系 田刚(数学系硕) 加州理工 化学系 王振纲(化学系本) 达特茅斯 地球科学 冯夏红(地质系本硕) 【3】中国科大 19人 哈佛大学 物、化双聘 庄小威(物理系本) 耶鲁大学 计算机 邵中(计算机本) 普林斯顿 电子系 周郁(物理系本)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普林斯顿 计算机 李凯(计算机硕) 普林斯顿 经济系 熊伟(物理系本) 普林斯顿 数学系 鄂维南(数学系本) 宾夕法尼亚 医学院 郭文生(计算机本) 哥伦比亚 工业工程系 寇星罡 (数学系本) 康奈尔 分子医学系 管俊林 (生物系本) 康奈尔 天文学系 赖东 (物理系本) 布朗大学 数学系 舒其望 (数学系本) 斯坦福 材料系 王善祥 (物理系本) 斯坦福 生物系 骆利群 (生物系本) 麻省理工 物理系 文小刚 (物理系本) 麻省理工 材料系 李巨(物理系本) 伯克利 公共卫生 刘奋勇 (生物系本) 伯克利 生化和分子生物 周 强 (生物系本) 伯克利   化学系  杨培东 (化学系本) 伯克利 分子和细胞生物 罗坤昕 (生物系本) 【4】南京大学 11人 耶鲁大学药理学系 吴殿青(生物系本) 普林斯顿数学系 田刚(数学系本) 哥伦比亚商学院 王能 (化学系本) 康奈尔 发育生物学 Wang, Michelle D 伯克利 机械系 张翔(物理系本、硕)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伯克利 数学系 顾明(数学系本) 伯克利 自然资源 宫鹏(地理系本、硕) 麻省理工 数学系 田刚(数学系本) 麻省理工 金融系 王江(物理系本) 布朗大学物理系 肖钢 (物理系本) 布朗大学化学系 孙守恒(化学系硕) 【5】华中科技大学 8人 哈佛大学 神经系 贺 熹(本,硕) 哈佛大学 营养学系 胡丙长(同济医学院本) 宾夕法尼亚 沃顿商学院 张 忠 (本) 耶鲁大学 环境健康科学系郑同章(同济医学院本) 哥伦比亚 麻醉系 李国华(同济医学院硕) 麻省理工 机械工程系 陈刚(本、硕)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斯坦福 管理科学系 叶荫宇(控制系本) 伯克利 应用力学系 李少凡(力学系系硕) 【6】清华大学 6人 哈佛大学 生物统计系 林希虹(数学系本) 哈佛大学 生物统计系 刘军(数学系硕) 康奈尔 电子系 Lang Tong(电子系本) 柏克利 经济系 钱颖一(数学系本) 斯坦福 化学系 戴宏杰(物理系本) 斯坦福 艺术和艺术史系 谢晓泽(建筑本,美院硕) 【6】武汉大学6人 麻省理工 生物系 陈建柱(生物系本) 耶鲁大学经济系 陈晓红(数学系本) 康奈尔 医学院 黄新云 (生物系本) 布朗大学化学系 Wang LaiSheng (化学系本) 布朗大学物理系 凌新生 (物理系本) 哥伦比亚 牙医学院 Mao Jeremy (湖北医大牙医系博) 【6】上海交大6人 麻省理工 管理学院 潘军jun pan(上海交大本,2010年9月新晋升) 宾夕法尼亚统计学 T. Tony Cai(杭州大学本,上海交大硕) 哥伦比亚 运营管理 Fangruo Chen(上海交大本) 哥伦比亚 电子工程 王晓东(上海交大电子系92本) 哥伦比亚 机械工程 Lawrence Yao(机械工程本)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麻省理工 大脑与认知科学系 冯国平(浙医大临床医学系82本,上二医大85硕) 【9】浙江大学 5人 麻省理工 大脑与认知科学系 冯国平(浙医大临床医学系82本,上二医大85硕) 麻省理工 化学系 曹树生(浙大86本,2011年5月新晋升) 宾夕法尼亚 胡浩川(浙大82本,西交86硕) 宾夕法尼亚 商学院 郑渝生(复旦数学68本,浙大管理81硕) 宾夕法尼亚统计学 T. Tony Cai(杭州大学本,上海交大硕) 【10】西安交大 3人 哈佛大学 力学和材料 索志刚(力学系本)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宾夕法尼亚 胡浩川(浙大82本,西交86硕) 布朗大学 工程系 高华健 (力学系本) 中山大学 2人 斯坦福 经济系 洪翰(经济学本) 哥伦比亚数学系 张寿武(数学系本) 北京师大 2人 哈佛大学 东亚语言文化 冯胜利(历史系本) 斯坦福 医学成像 Lei Xing(物理系硕) 吉林大学 1人 普林斯顿 数学系 李凯(数学系本) 华南理工 1人 加州理工 数学系 侯一钊(数学系本) 兰州大学 1人 麻省理工 电子计算机 胡青(物理学本) 河海大学 1人 斯坦福 医学成像 Lei Xing(应用物理本) 华东师大 1人 斯坦福 东亚研究 孙朝奋(英语系本) 北京外语 1人 斯坦福 比较文学 王斑(英语系本) 中南大学 1人 耶鲁大学 金融学 陈志武(管理学本) 国防科大 1人 耶鲁大学 金融学 陈志武(管理学硕) 南京信大 1人 耶鲁大学 气象学 李旭辉(气象学本) 江西师大 1人 耶鲁大学 公共卫生 张和平(数学系本) 华中师大 1人 耶鲁大学 公共卫生 张和平(数学系硕) 山西财大 1人 伯克利 人类学 刘新(经济学本) 莱阳农院 1人 伯克利 植物微生物 栾升(园艺系本) 南开大学 1人 哥伦比亚经济学 Jushan Bai(经济系本) 厦门大学 1人 康乃尔大学 经济系 洪永淼(物理系本) 四川大学 1人 布朗大学 化学系 孙守恒(化学系本)
8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骆驼祥子之博士版(节选)
热度 2 pinjianlu 2010-12-21 23:17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博士,因为“博士”只是多上了几年学的一个头衔;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博士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读到博士的人有很多派:外语强的,家里经济条件好的,讲究洋文凭,考“GRE”,爱去哪个国家与学校都有自由;考了外语证书来,在固定的“留学机构”一放,专等学校来挑;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好大学;碰巧了,也许白耗几年,连“工作”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申请到常青藤;或是申请到全奖,有了全奖,再去国外读书就没大关系了,反正不需要自己花钱。 比这一派条件稍差的,或因经济的关系而无法考到外语证书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想出国的,大概就多数应届读了国内的博士;读博士还觉得相当的有精神,所以在讲话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博士,也许“连读或直攻博”,也许搞个“联合培养”。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几年的洋墨水,所以无论讲话、写文章总是“英汉混合”。海外经历,当然比纯土产需要更多的精力与本事;信心自然也更多一些。 年纪在三十以上,教了几年书以后才读博的,恐怕就不宜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年纪大,辞职了又“没收入”,所以很多都只能读个在职的,希望能在三五年,混出“博士文凭”和在单位上评个职称。他们精力差,能力弱,所以得多花时间,少花钱。成天呆在电脑前,写论文的,都是他们;收入低,可是还有个工作单位呢。 在这里,应届读博的——有的从本科就一路读书——很少有能在博士毕业以后变成成功人士的,因为思维固定僵化,进入社会很难改变。他们也许教一辈子书,而一辈子连教书也没出过风头。那海归的洋博士,有的是已经在国外拿了教职的,国家的重视使他们一回来就跃居顶层,他们早已经知道,在国外一事无成,只要一回来立马就可以很好。他们的做人方式,讲究的随机应变,发论文的抄袭模仿,都足以使他们想起在国外的正直,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国产土鳖。可是这点正直丝毫不能减少中国的浮躁,他们自己也因此在申请经费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只是做过访问学者的教授,他们还似乎没有浮躁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决没想到自己能与科研发生关系,而到了科研与教学的地位已经无法相比,才从讲台上下来去海外镀金。混不上职称的教师或当不了官的行政人员,穷困潦倒的一般公司职员,或是失业的硕士毕业生,到了混无可混,老婆孩子要养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读博的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每月一点点补助变成的血汗滴在键盘上。没有论文,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博士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只能发档次不高的期刊,投稿不定一年被拒多少次;一边希望导师报销版面费一边儿央求导师谅解,虽然一千元的版面费加上审稿费已经算是甜买卖。 此外,因环境与知识的特异,又使一部分博士另成派别。生于北京的自然读清华、北大,较比方便;同样,生活在上海的热衷于读上交、复旦;工作在西北的自然读西安交大……这是就近原则,不愿跑太远;因为离家近便占据到父母的人脉,不屑于仅仅是读一个博士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一些自己本身是当官的气儿粗,这些专靠关系吃饭的讲究靠博士文凭混个行政地位。气粗也还不算小事,一般博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人社交关系不寻常,他们认识一些领导。处长、局长,所说的校长,书记,他们都认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关系圈,不传授给别人。他们的混法也特别,论文不用自己发,让别人写,挂他名字,带出与世无争,而自有专长的神气。因为读在职的,他们可以不用来学校,而一律的是长袖小西装,白的或黑的裤子,裤筒特别细,脖子上系着领带;脚上是黑油亮鳄鱼皮鞋;干净,利落,神气。一见这样的服装,别的博士不会再敢与之争风,他们似乎是属于另一行业的。 有了这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再说说祥子的地位,就象说——我们希望——一盘机器上的某种钉子那么准确了。祥子,在与“博士”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较比有自由的教书先生,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工作的那一类:有稳定的收入,自己的生活,虽然不富裕都在自己手里,知识分子。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读了四年,三年,至少读到硕士;一次考试,两次考试,不知道多少次考试,才考到研究生。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书里作业里的自苦,才终于硕士毕业。那个毕业证书他的一切努力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象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读研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教室到食堂,由宿舍到实验室,象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进高校教书,可以使他自有,独立,象自己的所想的那么去教书。有了自己的工作,他可以不再受导师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理想与收入,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硕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与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假若他的收入高一些,或家里有点儿关系进个垄断部门,他一定不会再来“读博士”了,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不幸,他必须来读博;好,在这个营生里他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似的。读硕在名校,作出了一些研究成果与考了些证书,毕业的时候便进到高校来。带着名校毕业生的自信与能力,凡是以靠智慧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作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博士在高校是件更容易评教授的事;仅硕士学位的教师,收入是有限的;搞行政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偶然,而必须与领导的关系都得到位,有了关系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想了一想,他觉得自己不适合搞行政:他虽聪明,年纪正轻;所差的是他还不会巴结,与不能一吃饭就要喝很多酒。 …… 他真读上了博士。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希望。不错,他确是咬了牙,但是到了一年半他并没发上一篇论文。论文确是写上了,而且谨慎小心的做着实验;不幸,世上的事并不是一面儿的。他自管小心他的,期刊社并不因此就接受他;不定是等三两个月,还是十天八天,吹了!他得另去找期刊。自然,他得一边找期刊,还得一边儿修改格式;骑马找马,他不能闲起来。在这种时节,他常常闹错儿。他还强打着精神,不仅为中一篇论文,而且要继续做新的实验和仿真。可是强打精神永远不是件妥当的事:觉没睡好,他不能专心一志的打字,好象老想着些什么,越想便越害怕,越气不平。假若老这么下去,几时才能毕业呢?在这么乱想的时候,他忘了素日的谨慎。期刊编辑回复道“不适合在本刊发表”,拒了稿;只好另投。更严重一些的,有时候等了几个月,甚至有一次因某个专家过不去而把稿子拒了。…… ……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9564 次阅读|15 个评论
推荐两本幼儿教育的好书
热度 2 arithwsun 2010-1-26 20:52
薛涌:一岁就上常青藤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两本书确实都很好。有些人可能会对书名有点反感, 但书名并不是很重要,有时候主要牵扯到广告效应, 关键还是要看内容。这两本书的内容, 对于建设新的养育文化乃至成人文化,确实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摘录几句: 薛涌: 一个人的成长,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她或他要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看看到底能干成什么样子。 这是一个人能力的水准。也许她或他日后会改行, 但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进行的奋斗, 会发展出一个成功者所必须有的关键性素质。 尹建莉: 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 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她在当下心情愉快, 也能保证她一辈子不吃大亏。 见过不少长不大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单边主义 的,天下的理都在他这里, 别人的事情和感受他都可以不管不顾, 自己的事情和心情却是天下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天下最正确的;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表现得自私狭隘。不仅给别人带来不快, 更是常常给自己带来不快。当他们急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时, 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地流失了。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 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采用这种思维方式时, 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 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 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薛涌: 这种平等的关系,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讨论的习惯, 培养了他们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 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构成了常青藤教育的基础。 毫无疑问,同样是同理心,作为经过历史学博士训练的人, 薛涌的理论观点更抽象,也就更深入一些,将同理心 不仅联系于道德本身,更重要的是指向抽象思维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尹建莉,则在将这些现代教育原则结合具体国情上做得更细致些, 如,给小板凳揉揉疼纠正了非常广泛的一类传统做法, 指出幼教无小事,指出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具有更高的攻击性人格。 这种不太好的传统习惯,就有点像随地吐痰一样, 很难在民众中广泛的纠正,但起码尹建莉通过她的书, 做出了纠正的第一步。 另外一个是,尹建莉对不上学前班的分析,没什么理论分析, 说的很直白,就是那些学前班老师的配置水平是小学教师中最差的, 而小学教师本身,素质高的也不多,也就是说,学前班老师, 可认为是差中之差。这种话, 没有国内教育实际经验的人是说不出来的。 这两本书,感觉都有一个重要的遗漏之处,即夫妻感情对幼儿教育的基础作用,很难想象,夫妻不睦的家庭,能够有一个好的幼儿教育。以此之理,涉及到幼儿教育的书,从根本上,应该涉及到对夫妻之情的理解和实践。这一点,两本书都零碎的提及,薛涌的书兼及的还算有几页,尹建莉的书,则谈及的往往只是顺带几句。他们谈及的主要都是夫妻吵架,薛涌还是给出了些应对的办法,而尹建莉则只是当作回忆的边角余料,仅仅提及,而未展开思考。 这都说明,两位作者,可能对幼儿教育的看重,远超出于的爱情或夫妻之情的看重。所以,这两本书里,很少出现另一半的言行,也许,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与其说出来,还不如不说。但是,在这方面的欠缺,也就决定了这两本书在幼教的思考上,还未臻完美之境。 总之,这两本书都确实很好,薛涌的书, 可能更适合文化水平高一些的家长,有国际视野的家长。 尹建莉的书,则更大众化、结合国情多一些。正因如此,我本人有个心愿, 自己买上几十本尹建莉的书,将其送给那些平日所见的打工家长们。 有点顾虑,不知到怎样送出手,让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在发神经。 也许就说是别人送自己的,富余的,再转送别人。 我写过的一篇幼儿教育文章: 规则和平等:幼儿教育要与现代文明规范接轨
个人分类: 大学数学|1073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常青藤”联盟诞生了?
pinjianlu 2009-10-21 17:40
在 10 月 9 日 举行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上,我国 9 所首批 985 工程建设高校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经过充分研讨,友好协商,一致同意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签订《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共同培养拔尖人才,这标志着人才培养战略发展中的强强联合进入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根据协议书, 9 所首批 985 工程建设高校(中文简称 9 校,英文简称 C9 )将不断加强深层次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优质办学资源互补优势,发挥人才培养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众所周知:美国的常青藤八校联盟最早就是个体育联盟,从发扬体育精神而互相促进、交流。没有任何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而中国目前就学人家的皮毛,人家真正的大学精神没学到、自由的学术氛围没有学到,搞什么联盟倒是学了一个形式,给人感觉更像是拉帮结派。 是好是坏,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不多作评价。
个人分类: 我的世界观|42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高校的常青藤联盟?
windest 2008-10-15 16:01
10月14日,中国9所重点高校的校长聚会杭州,就新时期中国高校的发展等话题展开评说。校长们解放思想,畅言改革,高论不断。 为推动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 首批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 于2003年共同发起了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每年召开一次,本次是第六届。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 北京大学 校长许智宏, 清华大学 校长顾秉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校长王国树, 复旦大学 校长王生洪, 上海交通大学 校长张杰, 南京大学 校长陈骏, 浙江大学 校长杨卫, 中国科技大学 党委书记许武、校长侯建国, 西安交通大学 校长郑南宁,以及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做了主题报告和发言。 一流大学是国家发展的宝贵的、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对国家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影响。在谈到如何进一步加速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校长们认为要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避免填鸭式教学,激发探究的兴趣,鼓励因材施教;要形成鼓励创新研究的氛围和机制,培植良好的学术氛围,宽容失败;要形成各得其所的评价机制,遵循学术发展内在规律,坚持差异性和多样性原则,分层次、分类型评价。校长们建议,要改革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增加科研经费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人才高地建设的支持,并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建设目标和考核指标。校长们建议采取有力措施,让研究型大学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培育引进国际学术大师和鼓励产生重大原创性成果上。 校长们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虽然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远不是高等教育强国。为了加快进入世界名牌大学的行列,中国重点高校之间既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他们建议建立中国九校联盟,建立九校之间的数字化快速通道,创建校长与校级领导远程研讨通道,加强九校优秀教授、优秀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建共享名师和优秀网络课程资源,拓展社会服务渠道, 最终建成中国高校的常青藤联盟 ,开创出一条适应21世纪时代要求的中国大学强国之道。 作者:万润龙 周炜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08-10-14
个人分类: 其他|262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0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