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巴菲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知行合一随想
cnruby 2012-1-29 18:21
刚刚阅读了文章“ 巴菲特给大学生的三个新年忠告 ”。他的忠告是:多读书(知),多实践(行),多爱惜身体(合一,这是我随意而想)。王阳明和巴菲特对生活有着共同的感悟。看来人生活到一定境界,其悟性是相同的。不同是的,王阳明生活在过去的中国,而巴菲特在今天的美国。思想是国家最重要的财富。
个人分类: 我的生活|2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柳传志:巴菲特先赚后捐 我是先分钱后做事
dongzg101 2011-11-2 00:47
柳传志:巴菲特先赚后捐 我是先分钱后做事 2011-11-01 11:24:46 来源: 中国企业家 (北京)  有 218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 2 ) 巴菲特是我把钱赚到手以后我再做基金,赞助给全世界的人。我的做法是我宁可把钱早点给我认识的人,大家共同把这事做好了。 10月30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9级EMBA毕业典礼在上海举行,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参加该次典礼并接受访谈,分享了联想并购 IBM PC前后的发展历程以及自己重回联想之后的管理之道。 柳传志表示,自己和巴菲特不用,巴菲特是先考虑赚钱,然后建立基金捐钱,自己则宁愿先把钱和人分享,再一起做出事情来。 http://money.163.com/11/1101/11/7HP6T42J00253G87.html
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股市有没有规律?
热度 2 zhangxp 2011-5-8 04:18
本来我以为股市是没有规律的,但是最近有两个发现,我知道了股市还是有规律的。 发现一:经常看到王亚伟这个名字,股民们都很关注他的操作动向,于是我百度了一下,此人曾是某省的高考状元,现在是基金经理,连续几年操作成绩在基金中排名前三。 发现二:巴菲特最近开股东大会,热闹得很,这厮少年的时候就会想办法挣钱,后来炒股票,几乎每年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增长,现在已经连续几十年了,年年跑赢大盘。 这说明很聪明的人,在股票中是能赚钱的。以前我忽略了一点,即人和人的智慧有很大的差别。聪明的人在人人平等的博弈中,还是能掌握到一定的规律。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规律,就和自然规律一样,如果这不叫规律,那物理规律也不能叫规律。同样的,这种规律的不稳定性,自然规律也一样有,只是程度差别非常之大。 有一种规律是介于中间点的:即动物的活动之于人是有规律的。人很容易掌握动物活动的规律,轻松逮住动物,这是因为人比动物聪明太多了,但是逮动物的过程中不小心受到动物的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别说动物了,即使我们用刀子,也有不小心被割到的时候。
个人分类: 物理|1634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金融高端人才培训,5天掘金336万
热度 2 sheep021 2011-4-26 12:29
一、抱着金碗讨饭吃(不是唐僧) 外来来的和尚会念经,抱着金碗讨饭吃,不仅仅局限于医疗领域。在金融管理、企业管理领域也屡见不鲜。 与谷神巴菲特共进一次午餐需要多少美刀? 西方金融学家们若有真能耐,也不至于把天捅破——09年至今的金融危机,不亚于捅破天吧。弥补之法,恐怕还要中国出马,呵呵,新时代的女娲补天,估计就要成为现实了。央行行长 周小川已经开始尝试用中国思路调理中国经济问题。见: 用中医调理经济问题,一个出奇制胜的妙招 。金融界的大佬们如果还紧紧抱着西方金融理念不放,后果将会怎样? 二、5天掘金336万, 浦东联手沃顿商学院打造金融高端人才内生模式 浦东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和沃顿商学院合作开设的金融高端人才培训班下周一将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正式开班。据了解,尽管5天6万元的学费不算便宜,但首期报名依然爆满,国内很多金融机构的高管甚至打电话要求成为“插班生”。【本博注: 计划招生50人,实际56人参培训,总费用为336万元,这还是“小班化”精英教学模式,嘿嘿 】   一个金融培训班为何受到这么多高管的青睐?与一般“文凭教育”不同的是,这一培训班完全走“小班化”精英教学模式。每期课程的主讲都是海外顶级的经济学教授,学员人数也控制在50名左右,学员上课不是简单的“背书抄黑板”,更多时候是对现实中的金融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相互切磋,倒更像是一场“金融俱乐部”的年会。   “这样的教学模式更符合高端金融人才的需求。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一纸文凭,而是真正开拓国际视野的机会,成为既熟悉中国国情又通晓国际惯例的金融管理人才。”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施海宁说,目前浦东已拥有金融从业人员16万余人,但相比香港的40余万、纽约的近80万,人才缺口还很大,尤其是领军式金融人才、职业型经理人和高级金融专业人才更为紧缺。 三、企业管理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智慧 添加日期:2011-4-25 12:05:53 来源:品牌中国网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的管理学传入中国,由于西方的管理学是建立在西方哲学思维模式和西方政治和社会环境中的管理体系,被引入中国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中国一些企业由于盲目崇拜西方管理学对企业进行了全西化管理的改造,结果使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早年的实达集团由于引进麦肯锡咨询公司进行西化管理,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钱财,最终也倒在了西化管理的路途上。其实中国企业有所不知西方人从中国古代智慧中寻求管理的救世良方并非始于今日。早在十七世纪西方管理学者就已意识到管理学离不开中国智慧,他们便回过头来,求助于东方智慧。17世纪末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人利玛窦用拉丁文翻译的《四书》在法国出版,于是孔子思想在欧洲各国知识分子中间流行开来。当时有“欧洲孔子”之称的魁奈和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都把孔子的画像供奉在自家的礼拜堂里。依照美国汉学家顾立雅的说法,“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学者们的守护神。”而与儒家相比,《道德经》、《孙子兵法》因其实用性而更受欢迎。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强调:“你想成为管理人才吗?必须去读《孙子兵法》!”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强调:“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理念实际上是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哲学思想。《孙子兵法》同样也受到军事界的厚爱。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孙子兵法》被西点军校列为教学参考书。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时,发现其办公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恺撒传》,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   西方现代管理偏重于技术和理性的部分,但仍处于管理“术”的层面。缺乏“道”的内容。中国管理具有管理哲学“道”的智慧,但缺乏条理化和流程化。如何使“中国管理哲学科学化,西方科学管理中国化”是一个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大课题。有人对日本进行研究之后,认为日本管理现代化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日本建立了一套把西方管理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日本式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中国传统哲学模式。   纵观中西方成功企业,其管理都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即使是没有专门研究过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他们也是异曲同工的应用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在谈到企业管理理念是什么时说:“我的管理理念是把流畅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模式与西方理性的科学管理相结合”。前通用CEO杰克韦尔奇说过“你简直无法想象让人们变得简单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他们恐惧简单,唯恐一旦自己变得简单就会被人说头脑简单,而现实中是事实正相反,那些思路清楚,坚忍不拔有能力有成就的人们正是最简单的人!”他这一理念的源泉是来源于孔子大道行简的哲学思想。   当代中国许多企业正面临着走出国门融入全球化的管理的问题。一方面他们不敢过多的提中国化管理,他们认为一提中国化就代表落后。但又不敢把国外的东西全拿过来,因为他们也担心水土不服。所以有些企业很矛盾,不知如何把握中国化和西方化的平衡。在这里要告诫那些中国的企业家们在构建企业的管理模式时要掌握两条原则。一是要解决中国管理如何科学化的问题,二是解决西方科学管理如何中国化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不要忘记企业管理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段俊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3 次阅读|1 个评论
思维模型
热度 3 chenxna 2011-4-7 12:37
巴菲特和芒格一定不是靠掷筛子下注的,他们比一些人更接近真相的最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正确的思维方式。 我个人将思考问题分成7个步骤。 1. 正确的定义问题 Define Question 我们的身体常常不太聪明,表面现象常常另有所指。牙齿脱落可能是肾虚;而头发疼可能是脑子出了毛病。同样的,我们的大脑常常不聪明,大脑提出的问题 未必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打算跳槽的做人力资源的学妹曾经问我,“我投的一家大公司即将给我offer了,可是现在所在民营企业的老板答应给我加薪升职,我还该不该跳槽 呢?” 我问她“为什么要跳槽呢?” “想去外资企业。” “为什么想去外资企业呢?” “外企规模大,也更加正规。” “为什么要去规模大的企业呢?” “因为规模大的企业有一套完善的流程。” “有完善流程的企业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能够让我学到更加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 “学到这个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是我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向上突破的重要基础。” “好,那么现在的企业即使给你升职,是否能让你学到完整的体系呢?” “不能,我明白了。” 这个时候学妹头势和思路就非常清楚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帮她纠正了定义问题的方法。她的问题不该是一开始问的“该不该跳槽”,而应该是“哪 个公司能给我我要的学到完整人力资源体系的机会”。 我曾经留意过一天中被问到的问题。我发现,2/3以上的提问者自己都没想清楚自己最终想知道什么。我们得不到答案往往是因为没有问正确的问题。 2. 建立逻辑树 Set up Logical(Decision)Tree 巴菲特最好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曾经形容过巴菲特的思维方式的优点,其中一点就是巴菲特及其善于运用逻辑树,又叫决策树。 什么是决策树?就是由所问的问题展开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把问题作为结果,即是会影响结果的因素)。这是我自己的定义,未必准确。 例如,我想知道为何阿凡达的票房会如此火爆,请问你该如何回答。是因为炒作?因为实力?还是因为导演知名度? 这些答案都没有错,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更复杂一些,复杂到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拍脑袋想到或者媒体上看到的几种可能性来下定论。 阿凡达剧中有棵生命之树,是潘朵拉星球生命的根源,万物由它而生。把我们的问题当作生命之树,衍生出的各种可能性和影响因素通过层层剥离的方法列 出,就形成了逻辑树。此处我只粗略列了2个1级目录,4个2级目录以及16个细分原因,如果认真思索,一定能想到更多。 3. 奥多姆剃刀 Dirty Filter 你一定也发现了,逻辑树中有几处原因有明显的问题。例如,内部因素-人的因素-演员。 不清楚导演的用意何在,这部片子的演员基本都不是大牌,可能是为了节约片酬成本(反正看不清脸),也可能是个人习惯(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启用的也 不是当时的大牌)。因此,由于演员吸引了观众而促使《阿凡达》火爆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我们可以直接将他从逻辑树中删除。 奥多姆剃刀的原意已经很难考(我已经看到众多版本,这也不是本章的目的),我的解释是为确保高效简洁和操作性,保留核心,大胆删除不相关部分或者相 关度低的部分。 4. 提出假设 Build Hypothesis 到了最关键的一步了。 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是正向思维(这也是人类大脑“原装”的思维方式),即演绎的思维。要回答阿凡达为何火爆的问题,我们可以收集海量的各种数据,动 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综合分析,最后计算出无数种可能性,最后从庞杂的数据库中寻找相关联系,最后找出问题的答案。 然而我们往往没有这样无限的资源,即使有,我们是否存在更好的方法呢? 逻辑学家提出了归纳的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在数学家手中发展出了递归的思维方法。当运用到科学领域的时候,科学家总结出了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型:假设- 检验。 也就是说,在我用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之前,先进行假设。例如,我根据自己的常识,感觉以及少量的数据,进行判断,提出一个假设,“《阿凡达》的火爆票 房是因为经济大萧条引起的”。这个假设不是空穴来风,确有许多经济学家发现一个隐藏的违背常识的规律: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就是娱乐产业爆发的阶段。好,既 然这个假设是有可能成立的,我们接下来就要找到相应的数据,来支持,或者推翻我们的假设。 5. 确定数据 Define Data 我现在就要找到数据来检验我的假设,“《阿凡达》的火爆票房是因为经济大萧条引起的”。那么我需要哪些数据呢? 如果我以美国为例,如果假设成立,那么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否和娱乐产业相悖?美国有几次经济萧条?萧条期娱乐产业发展速度如何?那么非萧条期娱乐 产业发展又如何?(在证明一件事情是什么的时候必须同时证明他不是什么)娱乐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有哪几个爆发的阶段?这些阶段GDP的发展如何?在欧 洲,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是否有同样趋势? 此外,如果我们想把问题解决的更加严密,还需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阿凡达》多大程度能够代表电影产业和娱乐产业?(毕竟娱乐产业再好的时候毁掉的 电影也不在少数)电影产业的火爆是因为经济萧条引起的?还是仅仅同时发生但并无因果关系?如果有因果关系,产业链又是如何从经济引导到一部具体的电影的? 这些问题,有需要哪些数据来支持? 回答完这些问题,我们就确定了收集数据的方向。 6. 写出数据来源 List Data Source 我们已经明确了需要哪些来源,好比我们已经为晚上的Party开好了菜单,那么现在我们就要规划好去哪里买菜了。是去大卖场,还是超市,菜场,还是 便利店。不同的产品需要从不同的渠道采购,数据也是一样。 7. 收集数据 Collect Data 开始着手收集需要的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计划。 好,到这里为止,我们完成了一个思维循环。我们在处理任何的问题时,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以果为始。以最终的结果作为思考的开始,以最初需要的数据或 者信息为这个循环思维的终点。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或者做出重要结论前,先确定真正的问题,思索一下所有的相关因素,进行清理。然后针对重点提出假设,并 明确支持或者推翻假设需要的数据,然后明确目的地,收集数据。这样的思考方式,能帮助我们变得更高效,科学和强大。 今天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缺少信息,唯独缺少有效的辨别信息的思维方式。就好比缺乏一杆标尺,帮助我们衡量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我们不需 要浪费时间的,而哪些根本就是垃圾。 1. 实证模型 首先,有很多问题是无法通过数据得到理性科学结果的。请问,以下哪个问题是我们能够通过数据解释从而解决的呢? 1)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2)甲型猪流感被治愈的概率是多少? 3)灵魂转世是否存在? 回答问题之前,先要知道什么是“实证”。一个最简单明了的理解:“实证的”就是指能够通过客观事实来证实的。 科学的思考方法的一个重要基石就是实证主义,即任何一个理论或者理念要被确认为正确的话,首先他必须是能被观察的,能现实存在的。否则就无法被科学 地承认。 如果有人认为科学其实也未必“科学”,还有大量科学未能解释的现象例如用意念移动电视机,所以我们凭什么相信“实证”就是对的呢。对不起,我只讨论 科学系统中的思考方法,人文主义的理解不在此讨论。 接下来,我们使用实证模型看待之前的三个命题,很显然,1)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我们无法通过实证来证明的,这个问题直接pass,我们根本不需要 花时间讨论,因为根本没有终极的答案,当然这不妨碍我们思考这个问题。 2)甲型猪流感被治愈的概率是多少?无疑是能够被现实观察和证明的。 3)灵魂转世是否存在?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貌似很难观察和证实,而事实上我们还是能找到方法来证明的 2. 可证伪模型 我们在互联网上常常看到许多颠覆性的言论,惊为天人。想想总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这时候可证伪是个非常有用的模型。 可证伪性模型有3点需要注意。 1) 可证伪的定义。可证伪定义比较长,我的通俗表达就是:当这句话/理论是为真时,发生A,如果不为真时,发生B。A和B互斥。 好了,就是那么简单。我记得曾经有个足球解说嘉宾,他显然很好的掌握了可证伪这个模型,所以反过来使用忽悠观众。他每场比赛开始都会说,“这场比赛 主队优势非常大,只要好好打,胜利就是他们的。但是,如果对手好好打,那么可能就要输了。”最后不忘补充一句,“当然,如果大家都发挥不错,平也是有可能 的”。我听了就想把脚上臭袜子塞他嘴里去。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可证伪这个模型来辨别信息的正确性(或者反过来说是可笑性)。 2) 能解释一切的东西往往不具可证伪性。 刚才的解说嘉宾就解释了一切可能性,不管主队最后是胜平负,他都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正确”是建立在不可证伪的基础上的,因此事实上他“很可能”是 错的。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星座。星座认为人的出生时间决定了这个人的性格,未来,甚至人生轨迹。总之这个人他妈决定什么时候生他就给他一生定了性了。 我试图举出反例证明星座很可能是不存在的,我的例子是有一对孪生姐妹,因为被不同的家庭抱走了,因此性格迥异,人生遭遇也迥异,但他们确实是同时出 生的。如果星座是对的,那么他们的未来应该是完全相同至少非常接近的。 但是马上有许许多多星座的拥趸来指出了我的“无知”。他们告诉我,星座是很精确的,精确到每0.00000000(此处省略200个零)1秒。所 以,虽说是孪生姐妹,但是他们在出娘胎的时间上也是有细微分别的。而正因为星座对时间的解释是如此精确,所以孪生姐妹几乎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出生,他们的性 格和未来迥异是很正常的啊!最后得出结论,即便是孪生姐妹悖论也无法证明星座的无效性,星座是万能的,是终极真理,是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好吧,既然如此,我也无话可说了。 3) 可证伪是有强度的。强度不同,可信度也不同。 我说我能预测扑克牌的大小,随便抽一张王之外的扑克,我预测这张牌一定大于等于1,小于14,你是不是想抽我一顿? 是的,这就是所谓股神使用的技巧。股神提供的预测往往是貌似能够证伪,实则可证伪强度很低的。 股神会先发表预测,看好某类股票,并告知大家,他预测股票一定会涨,除非国际市场发生变化。这个所谓“国际市场的变化”的范围其实非常大,大到通用 破产了小到邻居流产了。但是杀红了眼的投资者往往不会仔细考虑这些信息的可证伪强度。最后,如果预测对了,股神微微一笑故作神秘;如果错了,就会说这是由 于某某国际事件的意外影响。总之股神是不会错的,因为他的话虽然可证伪,但是可证伪强度几乎为零。 可证伪模型能够帮我们辨别信息的可信度。 3. 信息来源模型 信息是否准确,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这个可靠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这个信息的根源是否可信。第二层含义是信息宣传的来源渠道 是否可信。 在第一个层面上,最可信的渠道就是得到行业认可的专业学术刊物。一个理性的科学观点如果要成为社会的主流,那么必然要能够经历同行的考验。 面对当前国内雨后春笋般的经济学家,要分辨其是真有实力还是仅仅哗众取宠,只要看他是否曾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过论文。郎咸平教授虽然具有“走江 湖”人士才具备的出众口才,但是其发表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和ournal of Finance的论文能够证明他在国际上是能说上话的,并非哗众取宠。 而曾经盛行网上的“X个奇异事件”,其实只需要留心其信息来源,就会发现要不是不知名的八卦小报,要不就是凭空编造的的来源信息,即便是确有起源, 也是假借其名,在第二层面上进行造价。 通过业内认可的专业期刊获得的信息是比较可信的,而其他来源的信息,需要谨慎得追根溯源,否则可能研究半天得到一堆垃圾。 4. 个案见证模型 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这类故事:某国(一般不是美国就是俄罗斯)专家发现某种独特治疗癌症的方法(意料之外情理更之外的方法),例如吃屎或者长时 间倒立,可以有效治愈癌症,并已在多名志愿者身上试验成功。 此类信息,基本不可信。原因是一件事情如果只能靠“个案”或者“见证者”是无法证明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那么哪类信息是可信的呢?是拥有大量样本的 统计数据。 格兰德维尔有一本书叫《Outlier》,中文名字叫《异类》,描述了与大的群体表现不符合的一小部分人的情况。但是,outlier是大自然中的 少数,outlier的存在是无法代表大多数的。 因此,在判断一个论断,或者一个发现的时候,只需要分辨这个结论的依据是大量的实验或者统计数据,还是仅有的几个个案。 个案见证模型可以帮我们分辨信息的代表性,从而判断是否需要采用。 5. 具象模型 大部分的信息都是抽象的,如果将之具体化形象化,简称具象,会加深这个信息给我们的印象,增大在我们心中的影响。具象模型分成2个部分,分别是“鲜 活形象效应”和“当下发生效应”。 举例说明“鲜活形象效应”。当你听到全世界受饥荒影响的人口是地球总人口的30%,你可能只是获得一个数字,不会有更深一次的感触。而如果你看到的 是一部纪录片,记录了某国3个贫困儿童在饥荒中和狗争食,捡人们抛弃的垃圾为生的生存现状的话,你一定会被深深触动,从而认为饥荒的情况非常严重。后者因 为形象鲜活,而不是一个冷酷的数字,使人主观夸大了信息的影响力。 再看“当下发生效应”。电影《阿凡达》最火爆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其实,这并不单是因为《阿凡达》本身优秀,而是因为这是当 前发生的事情,人类善于遗忘的天性让我们无意中将当前发生的事情的影响力夸大。再过若干年,《阿凡达》应该也会成为我们记忆中某一部已经被淘汰的“有点印 象”的电影。 使用“具象模型”,我们就能轻易的解释,为什么飞机作为全世界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却有许多人宁愿做汽车而不敢坐飞机。 具象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哪些重要的信息是被我们主观意识夸大的,从而是我们可能客观的其影响。 看侦探小说最大的乐趣不在于知道结局,而在于侦探提出犯罪假设,到现场寻找线索,然后在脑中思考这些线索的关联和矛盾,从而建立犯罪真相的模型,最 后将线索填入模型,Bingo!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 这个主题将分享我的5个寻找真相模型,体验成为数据侦探的乐趣。 1. 因果关联模型 我上大学时,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律。周围哥们和女朋友分手的概率是和他最近去学校小卖部的概率成正比的,我把这个叫做“超市夺妻理论”。 这个发现乍一看很令人惊讶,男人去超市的次数怎么会和与女友分手成正比关系呢?如果这两者没有关系,为什么数字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呢? 仔细观察后我发现,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一般人去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频率基本是相同的,同时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购买习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有一件东 西的购买频率是很容易改变的,就是香烟。为什么呢?因为香烟和这个人近期的心情有很大关系。除了少数见人就发烟的豪杰,大部分人的香烟都是买来供自己抽 的。 如果一个人最近抽烟数量猛增,一般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精神压力极大,这往往是因为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例如考试考不出,工作找不到,考试没抄着答案, 或是抄着了答案但是被发现了。这种情况下,这哥们会陷入低潮,心情失落,脾气特差,也疏忽了女友的感受,这些因素是感情产生了摩擦,导致了感情的裂缝最终 导致分手。第二种可能是喜欢上了某种上瘾的嗜好。比如麻将,打牌,网游等等。这种比较刺激的大众文化娱乐活动非常耗费体力脑力,需要一只只的香烟提神。于 是女友因为无法忍受男友的不求上进而提出分手。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件事情,当我们看待一个事件或者数据时,A和B同时发生,未必代表A和B有因果关系,他们可能只是有相关性而已。 因果关联模型就是在脑中建立一个报警器,当看到两个高度相关的事件或者数据时,敏锐的识别出他们究竟是因果关系还是仅仅只有相关性,以防止我们被表 面现象或者所谓专家举出的别有用心的数据所迷惑。 2. 第三因素模型 我们知道了AB相关并不代表因果,那么尝试进一步思考,AB究竟为何会呈现如此高的相关性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第三因素。也就是说AB之间存在一个隐藏的关系C,其实是AB和C发生因果关系。 例如,当我们发现一个地区燕尾服的销量越高,该地区的出生率越低。为了达到农民不要生太多孩子的目的,我们是否要求农民都穿着燕尾服去种地呢? 显然不是的。假设燕尾服的销量是A,出生率是B,那么一定存在一个经济发达指数C。当经济越发达,高级宴会等需要燕尾服的场合会相应增加,同时经济 发达也早就了更多的丁克族,从而降低了出生率。所以我们可以说C导致了A,也导致了B。所以C才是和AB发生因果关系的幕后黑手。 第三方模型在因果关联模型的基础上提供了发现幕后驱动因素的思考方法。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第三方因素并不都像燕尾服的例子那么显而易见,我们应该如 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到并确定第三因素呢? 3. “If…So…”控制模型 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可以借鉴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控制实验法”。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控制实验法”就是:确保其他因素不变,找到发生影响的根源。 心理学家Harlow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例子来自于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ology)他想回答一个困扰大众多年的问题,人们的恋母情节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是因为母亲的哪方面特质是孩子迷恋母亲?当时流行的 假设是因为母亲提供了食物(乳汁),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有体温(母亲抱着孩子),舒适的触感(孩子抚摸母亲)等。 Harlow用猴子做了实验,小猴将接触2个假的不同的母猴,经过一段时间后,看小猴更喜欢哪个母猴。实验中,他每次都保证其他变量不变,而只改变 他要测试的变量,例如母猴子都不提供食物,体温都一样,但是只有触感不同。这样他就控制了第三方变量。 Harlow发现,一段时间后,相比起硬邦邦的电线制作的母猴子,小猴子明显偏爱触感更佳的绒线做的母猴子。然后Harlow再加入其他变量,例如 温暖的电线猴子和冰冷的绒线猴子;能提供乳汁的电线猴子和不能提供乳汁的绒线猴子。他发现小猴子依然偏爱绒线猴子。所以他得出了恋母情结是来自婴儿时期抚 摸的触感这个结论。 实验通过保证其他变量不变,而只改变要测试的量,来达到发现第三方变量的目的。 同样,当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我们需要在脑中建立一个“If…So…”的控制模型。当其他的条件不变,如果这个情况变了,那么事情会受到什么影响。那 么我们就能辨别什么是事情的驱动因素。更重要的,一旦这个驱动因素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能最快预见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4. 交互影响模型 但是,再一次,现实生活要比拿猴子做实验复杂的多。 例如,女人为什么会爱上某个男人?显然答案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金钱”,“外貌”,“性格”,“幽默”能够完全解释的了。这是一个多种因素结合的结 果。这类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结果的影响就叫做交互影响。 这个结论非常简单,但是放眼世界,我们能发现无数忽视交互影响的人。看一下财经博客就会发现,无数自封的经济学家或者投资专家依然在仅通过通货膨 胀,CPI,某项技术性指标,央行的某项措施甚至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动向等单一数据/信息解释股市的走向。 在脑中建立一个交互影响的模型,就是当看到一个数据/信息的时候,将该数据/信息放入过滤器过滤,判断是属于单一因素起决定作用,还是众多因素相互 影响共同作用。如果是交互影响,又有哪些因素共同作用,哪些作用大?哪些作用久?哪些又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 作为数据侦探,如果没有嵌入交互影响的思考模型,就会夸大片面数据/信息的影响,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变成屡犯错误的毛利小五郎。 5. 安慰剂效应模型 安慰剂效应的概念非常普及,也很便于理解。最经典的关于安慰剂的案例是,把相同病症的病患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吃最新研制的特效药,另一组吃无疗效的 镇定剂;一段时间后,吃特效药和吃镇定剂的病患都认为自己的病症减轻了。 既然如此简单,那么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关于安慰剂效益的模型呢?因为以上这个普及版的安慰剂概念是错误的。 为什么说是错误的呢?以上这个案例的内容结合“安慰剂”三个字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病症的减轻是因为镇定剂带来的心理暗示(安慰)作用,所以由这种 心理暗示(安慰)作用带来的以为自己好转的现象叫做安慰剂效应。 而事实上,安慰剂效应指的是,“错误地认为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对结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服用安慰剂案例。” 在该案例中,让我们举一反三。人体本来就具有一定程度自我修复的功能,所以服用镇定剂一组确实可能好转,而并不是心理安慰的作用。同样,服用特效药 一组的好转也可能是因为自我修复能力,而特效药可能根本是无效,是研发失败的。 安慰剂效应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质疑看似无懈可击的错误逻辑,发现隐藏的真相。正确的理解了安慰剂效应模型,我们就能看看它对我们是多么有效了。我们带 着安慰剂模型再来尝试回答下列问题:通用电气的一时繁荣,是否真的来源于杰克.韦尔奇的改革措施?美国经济指标的好转,是否真的来源于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措 施?温室效应的日渐明显,是否真的来源于人类的污染行为? 还是因为,他们本来就会这样,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做? 6. 因果方向模型 我有个朋友身高矮小,他常常后悔少年时代没有打篮球而是一直踢足球,因为他认为打篮球能帮助人长高。他的理由是,你看NBA的人都那么高,还不是打 篮球打出来的?可是他错了。NBA的人不是因为打篮球所以长那么高,而是因为长得高,所以适合打篮球。 我们以为A导致了B的发生,可事实上可能正好相反。我们常常犯因果倒置的错误,从而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这就是为什么因果方向模型如此重要。 此外,因果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是可能发生互换的。比如巴菲特早期选股凭的是眼光,他挑选可能会上涨的股票;而到了晚年,巴菲特选股可以靠影响力,他 挑选股票的消息本身就会造成股票上涨,因为市场相信巴菲特的眼光。 所以,我们看待一个数据/信息时,需要首先找到它的假设前提。许多假设前提都是隐藏的,但却决定了作者基于假设的观点正确与否。因果方向模型提供了 解构和质疑假设前提的一种思维方式。 正确思考的一个重点是正确的阅读和分析数据/信息。首先需要使用因果关联模型分辨关联与因果的差异性,在这基础上使用第三方模型寻找可能的驱动因 素,通过控制模型确定真正的第三方因素。然后通过交互影响模型全面的认识本质,通过安慰剂效应模型了解现象改变的真正原因。最后通过因果方向模型结构信息 的假设,从而正确认识数据/信息,形成自己的思考结论。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209 次阅读|4 个评论
消灭一切榜样?绝不成为榜样?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1-2-13 00:19
1 有这样一个说法:巴菲特绝对不会告诉你,他第一次去证券交易所是他做国会议员的爸爸领去的;比尔盖茨在介绍成功经验的时候也绝对不会告诉你,他从IBM拿到的DOS操作系统的订单是因为他妈妈是IBM的董事。 2 如果以上说法为真,看来老外们在当广大人民学习榜样的时候也是不好意思说最开始的那一桶金是凭关系淘来的——他们也觉得那会掩盖自己的光辉啊。 3 中国人也和外国人一样,喜欢宣扬自己从啥都不是到巨大成功的经验。去台湾撒钱的巨富也不会说自己在老家买通官员买卖土地得到第一桶金的事实,而华西村也绝对不提自己开始是走私走上的致富道路。 4 可是,我们需要榜样啊,上帝啊,给我们降下几个榜样吧? 5 尼采早就说:上帝已死,偶像的黄昏。 于是,德国出了希特勒。 不过,好在今天的德国没有了偶像,也绝对不允许再出现偶像。 6 我想给很多人做榜样,能不能帮我实现这个梦想? 7 没有问题,这是生产线上早就做熟了的产品。 把你人生中最悲哀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最后罗列到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一生或者半生竟然如此不幸。 把你生命中所遇幸运的事情都和你的努力扯上因果关系,因为努力,所以XX;因为勤奋,所以ZZ。那偶然得到的幸福,也有之前之前的努力和它遥远地相关。 你很快就是榜样。 甚至你的成功日记都可以从第一篇开始做起,就象当年的雷X日记一样。 8 因为榜样,所以西单地下道里会充满了梦想的小姑娘吗?甚至东单都会盛满带吉他的小姑娘吗? 深圳的TT广场也会充满有点舞蹈兴趣和天赋的农民工。 还会有《秋天里》、《冬天里》、《夏天里》那嘶哑的歌喉在欢唱吗? 9 这个世界没有偶然,也没有必然。 没有个上帝掷骰子啥的? 没有,不过发达的国家有中帝掷骰子,不发达的国家只有下帝在掷骰子。 这个世界只以给定的概率存在,下帝在看着人掷骰子。虽然也有掷不准的时候,但很少。 为什么不能让“下帝”看见你? ——你以为下帝真眼瞎啊?! ——你以为不给点贿赂下帝会自动把眼光转向你,凭什么呀!
个人分类: 人论|3562 次阅读|16 个评论
大数法则——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53)
newniu 2010-10-25 21:37
在南方多雨季节,人们离家时总要带一把伞。在那个时节,天气变化不定,前一个时辰还晴空万里,下一个时辰就有暴雨从头顶上砸下。带伞防雨表现出人们的危机意识,土话叫做防万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同样要防万一,比如存钱防老、防大病,保暖防感冒等等。人们为了防万一,不得不让一大笔钱在那里睡大觉,有点可惜。当想到这些时,我们自然会问:除了存钱以外,会不会有其它办法解决生大病。怎么解决才好?现代保险业迎合了这种需求。人们向保险公司投保,当出现大病时,由保险公司付医药费。人们只需要拿出一小部分钱作为保险费给保险公司,就轻易地化解万一问题。 存钱防万一与交保险,方法不同,效果相同。某人存钱10万防病,由于可能性很小,一辈子也许都用不上,最后留给儿孙。另一人花1000元买保险,保 10万元。当得大病时,有10万元可由保险公司支付。不过,1000元交给保险公司,收不回来了。 保险公司愿意用10万元换1000元,好像挺吃亏,实际上他们利用了大数法则生病的人毕竟是少数。它具体含义是:对于个体出问题的可能性很低,当把所有个体集中在一起时,出现的问题则相对稳定。10万人投保,可能只有500人得病,并获得赔偿。保险公司收的保费为10 万*1000=1亿元,赔付总额为10万*500=5千万。那么保险公司得到毛利1亿-5千万=5千万。 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法则,赔付的金额远小于保费。虽然保险公司不知道谁会出事,但每年赔付的数量是稳定的,总量越大,结果越稳定。保险公司有一个重要指标赔付率,即保费与赔偿之间的比例。保险公司要用保费来赔偿,获得收益,赔付率显然要小于1。 在现实生活中,大数法则处处可见,例如对于单个人来说,生病不知哪一天,但北京各大医院一直是人来人往;我们不知某天上路,但路上仍车来车往。例如银行要对外贷款,担心赖帐,不过可能性很小。由于贷款人数量很大,赖帐(坏账)数量会形成稳定的比例,即坏帐率。 有一些话说:在商海中,船越大,就越抗折腾,被暴风雨吞没的都是小船。当企业很大时,外界只能影响到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其余不会受到影响。那么各部分就可能互相救助,共同抵抗风险。这句话与大数法则的说明同一类问题。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想做大,尽可能做大。当达到一定规模,大数法则起作用,企业生存也就有了保证。在我国存在着大量民间贷款人,由于规模小,很容易出问题。 只要把企业打造成巨大的航空母舰,不管风吹浪打,都可高枕无忧。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华尔街自认为是不沉的泰坦尼克号。次贷扮演了冰山的角色,华尔街一样出问题。泰坦尼克是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投行消失和倒闭是华尔街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房地美、房利美、AIG等保险公司出现问题,根源在于大数法则不适合实际情况了。不是个别人不还次贷,而是大量的人还不起次贷。 每次提到次贷,人们都会有意无意地提到杠杆和衍生品,它们实际上都与大数法则紧密联系在一起。 银行贷款给业主,怎么与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关联起来?这不能不提衍生品。有的公司想花钱免灾,有的公司是替人消灾,衍生品把两者关联起来。银行担心次贷坏帐,想把风险转移出去,保险公司想通过保险赚钱。衍生品把两者联系起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衍生品同样如此。,如同炒股的手续费、赌场老板的抽水。由于风险并没有消除,只是转移,并且每转移一次都会有一些额外的花费,因此巴菲特在致股东一封信时,才引用了别人一句话:有意思的是,这个行业本来赔钱的手段就不少,人们非得再去发明一些新玩意来浪费钱。新玩意即是衍生品,浪费钱指风险转移过程中的额外费用。 衍生品的例子很少,前几年国有银行坏帐打包出卖。银行坏帐即是一种衍生品。衍生品就像沟渠,把风险汇聚到某几家大公司。由于风险汇聚,根据大数法则,波动则会变小很多,有利于抵抗风险。 巴菲特还提到杠杆,与力学的杠杆是类似的。许多人用过千斤顶,为什么人能轻松地把几千斤的东西吊起来、顶起来,就在于千斤顶。杠杆就是金融市场的千斤顶。千斤顶不是白用的,杠杆与衍生品一样,需要额外的费用。 在现实生活中,与杠杆例子很多。企业的负债即是杠杆,企业主只有1亿元,但他通过贷款却能够建设十亿元企业。他即是用1亿元撬动10亿,这即是杠杆,如果赚钱,他大赚;赔钱,他大赔。李嘉诚为什么能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短短十几年积累这么多钱,即是这个原因。他的公司贷款买地、建房,还卖楼花,他只投入很少一部分人力费用,却赚了无数的钱。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越大的公司杠杆越大,小公司反而自有资金充足。大公司有规模优势,船大抗风浪,银行愿意贷款给这样的公司。 银行的储户能够随到随取,同样利用了大数定律。到银行存款的是个别的小额存款人,而他们提取存款又是各自独立的,银行则只须掌握少量的准备金就足以应付这些提款。在正常条件下,存款人是否决定提款主要取决于各人的特殊情况,例如他决定要大量购物、去医院、上学等。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在正常条件下,各个存款人的提款行为互不影响,从而可以应用大数定律。有时这种幸运状态会出问题,例如储户开始担心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会倒闭,他们都会试图提取存款。这时的金融中介机构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可以偿付。直到1934年,美国联邦政府才开始为存款保险。在此之前,美国曾多次发生金融恐慌,其间有许多银行倒闭。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4775 次阅读|0 个评论
杨澜:巴菲特夸我是最棒的
sheep021 2010-10-8 17:07
杨澜:巴菲特夸我是最棒的 世界真小。刚刚在北京与巴菲特相见,又在华盛顿的女性峰会上重逢。让我吃惊的不是他作为嘉宾参加峰会,而是他连续三天一场不落地出席峰会的各种活动。奥巴马总统说,巴菲特深受女性领袖的青睐,自己不如他;希拉里在致辞的开始不说女士们,先生们,而是说女士们,巴菲特,可见他支持女性领导力的认真程度。作为股神,他应该是洞察到女性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吧!他见到我也很高兴,跟旁边的人介绍说他此次的中国之行对中国慈善有了更多的了解,并指着我说:在我参加的慈善活动中,她是最棒的(主持人)。哇,谢谢夸奖。 --------------------------------------------------------------------------------------------------------------------------------------------------------- 哪儿最棒? 巴没说,杨也没说。 若干年之后,可能会有无数种解读方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8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京报“巴菲特盖茨慈善晚宴未劝捐”跟帖摘要
fqng1008 2010-9-30 09:58
网易广东广州网友 : 关于这巴比慈善的新闻,我一直在关注.我做为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公民,也许就是对两位慈善大使的一种敬佩.熬到了深夜,这新闻终于出来了,也第一次在163这里抢到了沙发.祝福天下有爱心的人. 网易河南郑州网友 : 你给他们谈慈善,他们给你谈国情...... 网易广东汕尾网友 : 本人不多,约有几千万吧,我也可以全部捐出,但前题是我必须清楚我捐的这些钱用到那去,假如不清不楚,只给有些人用在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等,那我不如留给后一代。 网易江苏淮安网友 富豪们说,我为什么要捐?!劳资辛辛苦苦挣的钱,为什么要送给ZF那帮龟孙子买车盖楼?! 网易中国网友 : 这两位不懂中国国情。在现在的中国,私人搞慈善公募基金是不准许的,只有政府可以。民间的力量不可以发展过大,否则影响社会稳定。为了稳定,不鼓励人们做善事的制度是必要的。 网易辽宁大连网友 : 巴菲特和盖茨回美国不知会如何评价中国的富豪。 盖茨的一句话应该让每个人都产生共鸣:ldquo;做慈善是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rdquo; 网易河南郑州网友 的原贴: 你给他们谈慈善,他们给你谈国情...... 美国如果说没有高额的遗产税,富豪们,是不会去搞慈善的!如果说不是心黑,那来的第一桶金! 网易上海网友 的原贴: 你捐了的话,50%要归政府的,里面包含了手续费,车船费,劳务费,周转费.........捐,个人所得税就45% 扣了 网易山东济南网友 我觉得李连杰的观点比较衷肯,慈善不只是富人的事,必须让慈善精神充满每个人的心灵。更重要的是不要形成向富人逼捐的局面,过分的走极端会在另一方面表现出恶果。社会需要发展,需要事业,这也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大事。 网易火星网友 政府还是缺少公信力,别人都担心他们捐的钱去那里了,到底有多少真正用在实处,还是层层雁过拔毛直到最后消失。一方面政府缺少被监督,另一方面又不允许国外那种先进透明的慈善机制。谁都不想捐的钱大多数进贪官的腰包吧。 网易贵州贵阳网友 : 富豪们........总祘松了口气..........原来两位世界上最聪明也最喜良的人........没有我以为的那样傻 网易广东东莞网友 穷人仇富是个伪命题,这话绝对没错,建立起相对公平的制度,是穷人追求的,正因为目前制度的不公平,不公开,不公正,所以,穷人不满的是这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而非仇视富人,没有谁愿意接受别人的嗟来之食。 人人都想靠自己的努力过好生活,而不是靠施舍。 合理的制度建立才是治本的方法。妄图依靠富人捐款解决问题,那是痴心妄想,也是政府推脱责任的借口。 至于富人,爱捐不捐,穷人其实不在意的。 网易广东广州番禺网友 制度而非善心:西方社会私有产权发达,这种私人性质的基金会既非上市公司,又非盈利性质的企业,因此根本不需要信息披露,基金会实际控制人的任命程序也不需要对外公开。西方富豪们捐助这类基金会实际目的就是把基金会掌握在家族后代手里,但这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网易浙江嘉兴网友 不要叫什么企业家捐款,希望纪委部门的工作做好一点!多抓点贪官,没收财产,用之于民!就足够了!!! 网易河南南阳网友 : 无论如何,我们目前还不能跟美国比,美国富豪捐钱,是面临很大比例的遗产税,并且,美国经济已发展到很大很成熟,而中国,尚处在发展与巩固的阶段,此时过多言捐赠,实际是损害中国整体经济战斗力和竞争力,相信这对美国是希望看到并力求看到的事情hellip;hellip;所以目前来看,应该鼓励大企业全力求发展,而不是劝捐甚至迫捐hellip;hellip;在经济力量的壮大上,中国尚需走很长的路,而且一定不会平稳,所以,我们可以赞赏盖茨、巴菲特,但不能盲目学他们,毕竟他们太强大了,我们得处处小心hellip;hellip; 网易广东广州网友 ip: 我钱不多,我只想捐给ldquo;零壹基金rdquo;或者是巴菲特,盖茨的慈善基金。什么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去他MLGB,老子信不过这些玩意! 附1:巴菲特盖茨慈善晚宴未劝捐 50余中国富豪参加 http://news.163.com/10/0930/01/6HPSOTD000014AED.html 9月29日下午四点左右,盖茨(左6)和巴菲特(左8)到达城堡。 9月29日晚,晚宴开始,盖茨和巴菲特与商界、慈善界人士共议慈善。 新京报9月30日报道 昨晚,备受各界瞩目的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在北京昌平拉斐特城堡庄园举行。据主办单位表示,当晚赴宴的企业家约有50人,并未像此前预测的那样ldquo;有一半富豪拒绝出席rdquo;。且ldquo;巴比rdquo;信守此前承诺,并未借助慈善晚宴对中国富豪ldquo;劝捐rdquo;。 现场企业家约50人 据潘石屹透露,当晚的宴会厅大约摆了六七桌,按照每桌8人计算,企业家和家属合计约50-60人,其中企业家约50人。另据媒体报道,这些企业家中既有此前高调确认出席的王石、陈光标、余彭年、牛根生、冯仑、曹德旺,也有之前媒体猜测的柳传志、张朝阳、马云,还有ldquo;壹基金rdquo;创始人李连杰以及几位部委官员,如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和央企领导人等。 ldquo;巴比rdquo;讲慈善故事鼓劲 据悉,宴会从下午5时20分左右开始,首先是一个由杨澜主持的讨论会。巴菲特和盖茨分别讲述了自己的慈善故事,并简要介绍了正在提倡的ldquo;慈善捐赠承诺rdquo;活动。但二人同时强调,中国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独特国情的慈善模式。据悉,会议中ldquo;巴比rdquo;二人并未出现ldquo;劝捐rdquo;的言辞。 巴菲特称,慈善捐赠是很私人的决定,此次来中国只是和大家分享经验。ldquo;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我树立了榜样,他一生都在捐赠。3个孩子都从事慈善,每人管理一个慈善基金会。我给他们每个基金会捐赠了10亿美元。rdquo; 巴菲特认为,中国慈善发展会超过美国,并告诉准备投身慈善的人们ldquo;不要怕失败,以前我们都有许多失败。rdquo;他还说,对中国而言,现在这一代人是ldquo;关键的一代人rdquo;,当今一代成功的企业家将有机会引领并激励后来人为慈善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盖茨也谈到家庭对他慈善观念的影响。盖茨说,他父亲曾教导他,做慈善是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盖茨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财富全部用于慈善,因为他体会到了做慈善的快乐。盖茨表示很关注捐助会用在什么地方,他本人重点关注的领域是疫苗研究和教育领域。 ldquo;裸捐rdquo;话题引热议 现场讨论最热烈的是关于ldquo;裸捐rdquo;的话题。晚宴中,陈光标继续大谈ldquo;裸捐rdquo;,称他的ldquo;裸捐rdquo;是给盖茨和巴菲特两人中国之行的见面礼。但发言的多数人表示反对,觉得在当前国情下,裸捐较极端,应将更多资金用于企业发展。 据悉,昨晚与会人士讨论的话题包括对待财富和捐赠的态度,捐赠如何更有效,以及慈善对家庭的影响。根据微博爆料的内容,ldquo;裸捐rdquo;成了当晚热烈讨论的话题。大家普遍认为,做慈善应该保持理性,富人做慈善也要循序渐进。 李连杰表示,慈善不只是富人的事,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慈善工作;他同时呼吁不要形成向富人逼捐的局面。很多发言人表示,应改善中国慈善环境,为慈善立法。 据悉,此次慈善宴会的讨论环节持续时间不到两小时,随后进入冷餐会。 潘石屹表示,参加晚宴最大的感受是大家对于当前慈善环境的关注,对进一步完善慈善制度,规范善款的使用,提高善款使用效率的呼声很高。他期待中国的慈善环境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直播 巴菲特:我们的慈善工作不分国界,不论种族,我们关注的是全人类。 盖茨:我和太太一结婚就知道,我们以后不会留给孩子们很多财富,我们一直都在找机会把我们的资源转到社会公益上。 李连杰:慈善不只是富人的事,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慈善的工作。 mdash;mdash;来自张欣微博 附2:如今中国富人为何不捐钱? http://news.163.com/special/charity20100910/ 为号召全世界富豪捐出一半资产用于慈善事业,比尔bull;盖茨和巴菲特号计划今年9月底访问中国并游说富人捐款。而在2010年,中国的亿万富豪总人数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然而当代中国富人对慈善的贡献却与这个排名相去甚远。事实上,中国富豪对慈善的淡漠,不能简单归结于文化差异或者为富不仁。【相关专题: 美国人为何乐善好施 】 对比当下慈善事业举步维艰的现状,人们更喜欢将矛头指向富豪们缺乏与其拥有的财富相匹配的社会责任感。的确,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富人的慈善贡献不可同日而语。但与古代、近现代中国本身相比,当下富人的贡献也相差很远,这究竟是哪出了问题? 社会不公平会强化人对财富的占有欲 事实上,一个社会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同这个社会的制度环境息息相关,而富人是否热衷做慈善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社会结构最核心的要素是公平与公正性,公平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淡化人对财富过分强烈的占有欲,也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凭自身的能力获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社会地位,并有尊严地生活。 制度不能提供有效保障,钱成为最大的保障 如果社会上升的途径得到制度保障,那么财富对于个人作用就会大大降低。对拥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家庭来说,只要子女获得良好的教育,父母也不必担心子女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无法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在此前提下,巨额遗产对于子女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相反,在中国,无论富豪们还是普通工薪阶层,更愿意将巨额财富留给子女,往往是他们对社会公平的信心不足,对未来无法把握。这样,留给子女的财富就成为对子女的一种有效保障和安慰。他们未必不知道过多的财富容易使子女丧失奋斗的动力,但权衡利弊,财富的保障往往更有现实意义。 慈善需建立在对财富的绝对拥有上,无恒产也无恒心 在另一个层面上,对私有财产权的有效保护,也是对富人们捐献资产的一种承诺和鼓励。恰如中国古语所言,ldquo;有恒产者有恒心rdquo;,ldquo;恒产rdquo;指的是稳定的物质基础,而ldquo;恒心rdquo;则是指稳定的精神诉求。人向善的美德,皆与拥有ldquo;恒产rdquo;这一可以自由支配的财富有关。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公众创造财富的智慧和热情。只有富人能够后顾无忧的绝对保有并支配自己的财产,大量巨额的财富捐献才会成为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方国家由于私有财产得到强力保护,从而在客观上为其慈善与公益文化的形成创造了制度条件。 有安全感有保障,富人慈善才会成为可能 据《南方周末》此前对中国新富阶层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富人认为巨额财富给自己带来的是ldquo;不安全感rdquo;和ldquo;烦恼rdquo;。在这其中,不排除有的富人财富来源不合法所带来的不安,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财富的不稳定性。 事实上,当下现实环境往往给人这样的印象:政策说你是合法,非法也合法;政策说你是非法,合法也非法。一纸政策让一个人腰缠万贯,一纸政策也能瞬间让一个富人一贫如洗。摸着石头过河的政府决策也尚未摆脱ldquo;朝三暮四rdquo;的局面,政策不确定性给新富阶层造成的影响至今未彻底消除。因此财富巨子没有理由不担心今天还捧在手中的财富,明日还会不会继续在自己手里。富人对自己的财产没有绝对的拥有权,就不可能有安全感,那么继续保有财富成为富人被迫的第一选择,盖茨巴菲特式的千金散尽自然退居其次。(据人民网,21世纪经济报道) 另一面 当一个社会对ldquo;杀富济贫rdquo;的暴力流氓逻辑还在推崇的时候,当一个社会对私有财产的态度还朝三暮四时,如何使富有阶层对这个社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谁又敢像比尔盖茨巴菲特那样千金散尽?在一个千金散尽回不来的社会环境下,无论贫富,大多数人都会优先选择自保。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6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蓋茨與巴菲特:中國之行不是勸捐而是學習聆聽
jiangjinsong 2010-9-14 22:05
盖茨和巴菲特:中国行不是劝捐而是学习倾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18:30 中国企业家网 巴菲特与盖茨(资料图) 【蔣科學按:這哥倆的確有水平,見解不俗,不僅慷慨大方,而且謙虛好學,值得學習。】    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表示,有些人猜想我们此次中国之行将劝说人们进行捐赠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以及解答那些对我们慈善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们的问题   【中国企业家网】9月14日,在即将到访中国展开慈善之旅前夕,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针对新华社记者提出的书面问题,发出《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回应新华社记者采访的一封信》。盖茨基金会特别授权《中国企业家》发表公开信,全文如下:   还有几周时间,我们就要再度访问中国。在此次行程中,我们将有机会与中国一批成功的商业人士和慈善家就中国的慈善工作进行交流,了解中国慈善事业的概况,并且分享捐赠如何对社会和世界产生影响的经验。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不久前,我们很高兴地宣布了美国非常富有的40个家庭已经同意加入财富捐赠承诺。对于参与者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而只是一个承诺保证其在有生之年或过世之时,将自己大部分的财富投入慈善事业以回报社会。我们特别高兴成为这项捐赠承诺行动的一部分;同时,也被许多加入承诺的人们的义举和慷慨深深感动。在相互学习中,我们受益匪浅。   然而,财富捐赠承诺只是众多慈善形式的一种。我们尚不了解,对于中国而言,这一模式是否合适。有些人猜想我们此次中国之行将劝说人们进行捐赠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以及解答那些对我们慈善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们的问题。中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因此中国的慈善模式也会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两人都深受20世纪伟大慈善家的影响。以洛克菲勒和卡耐基为代表的慈善家给美国慈善事业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他们是慈善的领袖和榜样,并鼓舞了很多伟大的捐赠者追随他们的脚步。   慈善捐赠的优良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而今,当代中国人更面临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为后人树立慈善榜样。这些努力很可能会对中国现代社会慈善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慈行善举并非仅限于富裕阶层。在整个中国社会,我们都看到了慈善的力量!邻里之间的互助行为并不亚于一个富裕的人捐赠大笔财产,两者同样值得赞赏。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尽己所能,回馈社会。正如中国那句古老的名言所述,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做慈善可以有多种方式,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其对慈善事业的热忱将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我们非常荣幸有机会能够聆听和学习中国的经验,并分享把财富尽可能多地回馈社会所带来的兴奋和喜悦!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2124 次阅读|4 个评论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捐款超越资本主义 ?
sheep021 2010-9-6 10:22
繁体字: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大计 超越资本主义 初闻世界首富号召全球富人每人捐出个人财富的一半,甚是感动,难道社会主义在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 但仔细想想资本主义的金字塔体系,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如上图所示,可能还算好的,财富总算下降了一层,最起码金字塔的稳定性会高一些。 也许更糟糕的是,也许只是最上层的财富优一个袋子,变为俩个袋子,分开装而已,那金字塔的稳定性会可能还要差一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75 次阅读|1 个评论
盖茨和巴菲特9月访华 50人受邀慈善富人聚会
jiangjinsong 2010-9-3 15:06
盖茨和巴菲特9月访华 50人受邀慈善富人聚会 www.eastmoney.com2010 年09月03日 07:44经济观察网  本网独家获悉,约50个中国富人将成为盖茨与巴菲特慈善中国行的受邀嘉宾。    据负责操办此次聚会的盖茨中国基金会介绍,聚会在北京的某豪华酒店举行,届时约50多名受邀的中国富人将参加盖茨和巴菲特有关慈善的封闭的私人聚会。基金会还表示这一名单是保密的,他们承诺不公开受邀嘉宾的名字。    本网获悉,盖茨基金会负责慈善聚会的项目组,三个月前就开始准备盖茨和巴菲特此次访华的有关慈善聚会的工作,最初西雅图(盖茨基金总部所在地)方面是按照美国的情况,选择富豪榜上排名靠前的人发出邀请。    但最终确定用一网打尽的办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见到尽可能多的人目前邀请仍在进行中。    盖茨基金中国项目主任叶雷告诉本网,在他们发出邀请后,有一小部分人最后拒绝了参加聚会。近10天内,受到邀请的人反应不一,但绝大多数人都打来电话确认是否会在现场被要求进行捐赠承诺。叶雷说。他们最担心的恐怕是在现场感到难堪。    据了解,受到邀请的名单中绝大部分是财富排名靠前,且对慈善事业态度积极或正在做相关的慈善事业的中国富豪,也有部分是没有出现在财富榜中的隐身富人。    叶雷表示,盖茨和巴菲特此行最初的目的只是在他们访华(办理其他事务)期间组织一次与慈善事业相关的聚会,本意并没有打算中国要说服中国人进行慈善捐款,更不会象在美国那样,动员富人进行财富捐赠承诺。   据了解,为了打消中国富人们的疑虑,盖茨和巴菲特可能会在本周发来一封亲笔信,说明有关慈善聚会,只是希望结交朋友、沟通思想、寻找伙伴,并不会给他们带来有关财富捐赠上的压力。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28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巴菲特:我为什么捐掉99%的财富
jiangjinsong 2010-8-29 23:35
巴菲特:我为什么捐掉99%的财富 来自:中国企业家 巴菲特的捐赠自述 又:剛剛發現今天正好是他老人家八十大壽,真是個好日子!    2006年,我曾做出承诺,逐渐将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股票捐赠给慈善基金。这个决定让我再开心不过。   现在,盖茨夫妇和我正在要求几百位美国富豪至少为慈善事业捐出50%的个人财富,所以我还是重新解释我的意图及其背后考量为宜。 首先,我承诺:在我有生之年或大去之际,我将把至少99%的个人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以美元衡量的话,这笔钱诚然可观,但从相对价值角度出发,每天都有许多人向他人赠予更多。   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常常为教会、学校和其他机构做贡献,从而放弃了原本可以用来惠及自己家庭的物质财富。他们对贫乞者的接济和给联合之路劝募协会(United Way)的捐款,意味着放弃看电影、去餐厅就餐或其他个人享乐。相形之下,我的家人和我兑现捐赠99%财富的承诺则不需以牺牲需要或想要的东西为代价。   更何况,这一捐赠也不会让我放弃最珍贵的资产,即时间。有许多人,容我骄傲地说,其中也包括我的三个子女,都为帮助他人奉献了大量时间与才华。这种赠予往往远比金钱更有价值。对一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孩子来说,从一个充满爱心的良师益友处获得培育,远比得到一张支票更珍贵。我的姐姐桃乐丝每天都对一些人施以援手,我在这方面则做得很少。   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拿出一大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凭证,这些提款存单变现之后可以换成各种资源,从而让那些没能抽中人生上上签的人获得些许补偿。   目前为止,我已经捐赠了20%的个人股票(包括来自我过世的妻子苏珊巴菲特的股票)。剩下的股票,我会每年捐出4%。在资产清算后最迟10年,我希望我所拥有的伯克希尔股票能够悉数投入慈善事业。这些钱将不会用做长期性捐赠基金,我希望它们能用来解决人们的眼前需求。   这项捐赠行动不会对我的生活方式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会波及我的子女。他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个人财富以供支配,未来还会获得更多。他们过着舒适的生活,也对社会颇有回馈。我将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它已满足我对生活的任何所需。   拥有某些东西,确实能让我的生活更有滋味,但拥有过多反让我吃不消。我想有一架昂贵的私人飞机,但若拥有好几处房产,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很多时候,拥有越多财富,越会沦为财富的奴隶。我最珍视的财富,除却健康,还有那些幽默有趣、个性多彩、长久相伴的朋友们。   我的财富还要拜以下三点所赐:生在美国,一点幸运基因,以及广泛的兴趣。我和我的孩子都有幸赢得了我所说的卵巢彩票(以我为例,上世纪30年代能够出生在美国的几率是30:1,加之作为一名白人男性,我得以规避当时社会许多人不可逾越的障碍)。而生活在这样一个间或产生扭曲结果的市场体系(尽管整体上看这个体系为我们的国家谋得福利),不得不说我的幸运更凸显出来。   在这个国度,那些在战场上挽救他人生命者会被授予勋章,好老师会被回报以学生家长的感谢信,而那些能够发现公司股票错误定价的投资者,则会被飨以数亿资财。一言以蔽之,命运的安排反复无常,无人能确定谁会抽到上上签。   我的家人和我不会为我们的非凡好运感到罪恶,相反,我们充满感恩。假使我们把多于1%的财富花在自己身上,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并不会因此加强。然而,剩下的99%财富却能对他人的健康与福祉产生莫大影响。这一现实为我和我的家人指明了道路:留下的财富够花即可,其余则赠予社会,去满足更多需求。这份捐赠誓言,就是我们踏上慈善之路的开始。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3142 次阅读|4 个评论
贪官巴菲特的Google Earth KMZ 地标文件
creator 2010-5-19 12:10
安装Google Earth 后可以添加地标,并负载信息。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找到位置,添加地标。 第二步,给添加的地标负载信息。弹出的窗口可以编辑。 (以上信息来自于网络,纯属杜撰演示) 第三步,添加更多地标,负载更多信息,并将地标信息保存。 第四步,保存的时候可以选KMZ格式。 将KMZ格式的文件夹解压,可以获得KML及一个Files文件。用记事本打开KML文件可以看到源代码。 贪官巴菲特的Google Earth KMZ 地标文件 下载这个文件,用Google Earth 打开可以看到相应信息。 这样这个地标文件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传播,P2P共享,供大家修改查看,可以将资料做得很准确很丰富。还可以给地标文件添加图片。 比如透露其财产隐私,娱乐去处隐私,子女信息隐私等。 从上面的步骤可以看出,操作非常简单,但是如果上面负载的信息是真实(文中是杜撰的),那么就透露了巴菲特很多的隐私,这就是它不利的一面。所以建议大家不要随便收集信息,并标注共享。
个人分类: 杂谈|2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 ——《滚雪球》读后
fouyang 2010-5-8 06:31
提到金融富豪,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笔挺的西装,装饰豪华的办公室,来往匆匆的助手,噪杂的电话下单这正是《滚雪球》(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Business of Life by Alice Schoeder, 2008)的开场。但是接下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完全不符合刻板形象的巴菲特。他对赚钱充满热情,但把人品原则看得更重。他对子女出奇吝啬,对社会却乐善好施。他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充满自信,却又象孩子一样期盼别人的肯定。他腰缠亿万却不求奢侈,最爱的享受是和朋友打桥牌。他与太太中年开始分居,但太太去世却使他伤心欲绝。。。然而,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巴菲特的人生道路。 《滚雪球》是按年份记叙的,每一章涵盖一到几年时间。但是,我认为巴菲特的经历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一文不名开始积累财富,这段时间内,巴菲特学习股票投资,拉来投资者成立了几个合伙公司。通过挣管理费重复投资,巴菲特在为客户创造出色回报的同时,自己在32岁(1962年)时也成为百万富翁。到1969年,他解散了所有合伙公司,只留下伯克希尔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 和另外一个小型公司。第二个阶段中,他除了继续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外,开始追求少年时代的梦想:办报纸。他买下了一家地方报纸经营,还成为《华盛顿邮报》的股东,并由此进入国家级的精英圈。第三个阶段,他又专注到投资上。伯克希尔公司多年表现亮丽,他也跨入世界首富行列。同时,他开始输出自己的投资,经营和社会观理念。他参与过反对取消遗产税的政治努力,在很多场合对美国的贸易赤字和金融界过度借贷的状态提出批评。而后来他终于找到自己的舞台,就是通过慈善事业来影响世界。除了经营自己和太太的基金外,他还在2006年宣布将80%的财富捐给其他慈善基金(主要是盖兹基金)。此举开创了富豪在世时就捐出可观比例财富的先例,也带动了其他富豪,包括远在香港的李小龙和李嘉诚等大笔解囊。原来处事低调的盖兹基金,为此需要专门成立一个机构来接受社会各界的捐款。 按这本书的说法,巴菲特在投资决策上可算是百战百胜,从未遭受过重大的挫折。但是他在参与经营方面,却是乏善可陈。通常,巴菲特购买公司股权后,或者把公司关掉变现,或者保留原有的管理团队,自己很少插手。但是他也有几次由于种种原因参与管理,却都不顺利。最多也就是解决了危机,而从未带来大的发展。其实这也不奇怪。巴菲特虽然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比如企业应把股东而不是经理的利益放在首位),但他对经营并没有热情,而是形势使然不得不为。可见,即使是股神,没有热情也不能成就奇迹的。 我常常在想,那些富豪们,拥有的财富远远超过消费所需。那么金钱对于他们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对于巴菲特尤其有趣,不仅因为他的首富身份,而且因为他不是一个追求奢侈的人(他面对山珍海味,却在想念麦当劳的土豆条)。但是,纵观全书,我们可以看出,巴菲特的财富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益处。首先,财富给了他资源来实现理念和扩大影响力。除了在商业上呼风唤雨外,巴菲特的成功也为他赢得了很多忠实听众。他每年给股东的信拥有成千上万的读者。世界各地的中学生来到他的办公室朝圣,聆听巴菲特关于投资,理财和人生的告诫。巴菲特还通过他控制的慈善基金推动他所热衷的公益事业。第二,财富使得巴菲特能做他想做的事。由于从很年轻就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而且很顺利,巴菲特很早就告别了为饭碗而工作的日子。他总是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度过人生。世上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第三,财富使得巴菲特能与很多出类拔萃的人为伍。年轻时,他通过投资《华盛顿邮报》与年长十几岁的《华盛顿邮报》掌门人葛兰姆(Kay Graham)成为好友。葛兰姆请巴菲特主持投资事宜,并把他领进华盛顿的上流社会。他们带有罗曼蒂克色彩的友谊,一直持续到葛兰姆去世。巴菲特的另一个长期朋友是比他年轻很多的比尔盖兹(Bill Gates),微软公司创始人和总裁。他虽然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却很赏识盖兹的技术天才和经营能力。他甚至把自己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托付给盖兹基金从事慈善事业。巴菲特有句名言:对于成功的衡量,是看你所在乎的人中有多少人爱你。显然,要得到象葛兰姆和盖兹那样的人的友谊,没有足够的财富是不可能的。可见,财富对于巴菲特的人生还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巴菲特因为有了他的理念,热情和智慧,才能享受这些财富所带来的得益。其实,巴菲特也深知这一点。在他年轻时,他认为自己对社会贡献的最好途径就是积累财富。但到晚年,他却认为他的财富已经超过了自己和继承人的管理能力,所以应该趁早归还给社会。巴菲特的辉煌人生,来自于财富和智慧的结合和平衡。 巴菲特多次宣称过不写传记。《滚雪球》这本书是得到他本人合作的少数传记之一。作者虽然是个金融分析师,却力求超越金融和投资,展现巴菲特人性的一面。她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这本976页的书,不但记录了巴菲特的职业生涯和私人生活,也以相当笔墨介绍了那段历史中不少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解读人生本来就很困难,更何况象巴菲特那样经历丰富的人生。所以,读这本书也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这里,我只能写些自己某一角度的感想。关于投资理念,以后有机会再讨论吧。
个人分类: 书山有路|523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201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巴菲特精彩语录
coofish 2010-5-3 10:16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美国东部时间5月1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以下是巴菲特当天的精彩语录。   我很想每分钟都赚到50美金,但我不会因此短期投资。   一个公司有坏的信贷记录、失掉了信誉和名声,这只能导致公司和投资者双双失败。   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对高盛的经营管理非常出色。他是一个聪明的、出类拔萃的人。   高盛在回应证交会欺诈指控上输掉了公关战役。之所以遭受打击,是因为它在回应证交会欺诈指控声明上动作太过迟缓。   出现严重通胀的概率已经上升,不单单是美国,全世界都是如此。   我偏好投保险行业。中国和印度现在都有这样的问题,限制外国公司持有更多保险股份。我们不可能让一个才华横溢的CEO为一个只有20%股份的公司工作。   如果大家以捐赠的方式来学习像我一样去逃税,那再好不过了。   与其去改变旧组织的文化,不如你用新文化去建立一个新组织,因为前者非常困难。   相信我,我不会放弃印度。20年前我也没想到我会投资中国,现在中国和印度是发展得非常快速的国家,他们也许不会有所有我们在美国有的,但是他们已经比20年前好得多得多。   我丝毫不排斥做空,也不害怕大声说出来,只要一位做空者做空的目的是试图声明自己的判断。   从10-20年长期走势来看,推荐买股票(包括美国公司股票)而不是债券或持现金,股票可能能带来真正的回报。   报纸行业的快速消亡令人触目惊心。这是一道答案很糟糕的算术题。   我更喜欢电视采访而不是纸媒采访。很显然,纸媒的记者可能会歪曲我的话,因为大家喜欢断章取义。 转载: http://bjzdc.blog.sohu.com/149967464.html 作者:张东臣
个人分类: 心情驿站|1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期的三明治
fqng1008 2010-4-27 23:03
在每年一度的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活动中,精彩部分是餐会结束一个月后的最佳报道奖。这是那年巴菲特从众多征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篇获奖文章,全篇不足200个字: 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馆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我实在挤不进去。正准备打退堂鼓,忽然看到一名流浪汉,他衣衫褴 褛 ,却怡然自得。此时,他正在餐馆外的垃圾桶里翻拣食物。突然他一阵欣喜,显然,他发现战利品了!大快朵颐之后,他抚着鼓囊囊的肚子,打着饱嗝,自言自语地嘟囔着:过期的三明治和沙拉酱,也照样能把肚子填饱。 作者艾格伊供职于麦哈顿的一家地方小报,文字里面只字未提巴菲特三个字,它获得奖金不菲的原因正如巴菲特所云,是被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打动了。艾格伊接过奖杯后,发现杯底有这样一些字:对一个人来说,生理需求是非常容易满足的,而永远都填不满的,是无边的贪欲。 我想,过期的三明治能够给流浪汉带来快乐,巴菲特的奖金能够给小报记者带来快乐,但是这两样东西都不能给巴菲特带来快乐,因为他们三个人的快乐阈值是不同的:当阈值低的人已经快乐无比的时候,阈值高的人却远远不能启动。因此,穷人比富人容易满足,奋斗者比功成名就者容易获得快乐。 从这一点看来,上帝永远是公平的!
个人分类: 探讨幸福|3726 次阅读|2 个评论
腐败:只有在退潮时才知谁一直在裸泳
simonjo828 2008-11-16 19:08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性质的腐败现象也随之受党中央高度重视,胡锦涛指出,坚决查处大案要案,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据《学习时报》分析报道, 2006年是中央加大反腐力度的一年,官员腐败依然保持着级别高、贪腐数额大和群蛀现象严重的特点。首先,涉案区域及其官员的级别较高。京津沪三市高层干部队伍中都发现问题,如,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的腐化案,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涉嫌经济案,上海市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涉嫌挪用32亿社保基金案。其次,贪腐数额越来越大。由于案件多涉及房地产或固定的社会基金,故而这类案件的涉案数额都超亿元。如,郴州市住房管理中心主任李树彪的贪腐额仅用于豪赌的就达1亿多元,而上海社保基金案中挪用数额高达32亿。再次,群蛀现象严重。凡是涉及高官案,尤其是领导班子第一把手的问题,一查就能拔出萝卜带出泥。如,湖南郴州市贪腐案带出市委书记李大伦、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副市长雷渊利及其他政商界人士158人(雷渊利称自己的贪腐在整个郴州只能排在第12位);福建省工商局局长周金伙案引出福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仓山区区委书记、土地局局长等官员;上海社保基金案调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市委书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电气集团副总裁和董事长、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等一些厅局级官员便相继浮出水面。   试想,一个地区的主要官员整天脑子里想的是通过土地出让、卖官鬻爵等寻租行为去中饱私囊,还有什么心思去发展经济、造福一方呢?层层的送礼行贿,最后的买单者是食物链中最底层的普通百姓。通过行贿取得垄断经营权的企业会阻碍合法经营者的进入,产生劣币逐良币的效应,经济环境就会逐步恶化。   我们需要的是效率的政府、透明的政策、稳定的预期、公平的竞争、有效的进入。一个充斥着贪污受贿、吃拿卡要、暗箱操作、垄断经营、了无安全的环境,对任何人都没有吸引力。   巴菲特曾说过,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当一个地方揭开了腐败的盖子,大多数善良的人们才会发现经济停滞的真正原因,只是我们又痛失宝贵的时间和发展的机遇。于是,方显治理腐败之刻不容缓。治理腐败会带来阵痛,一个短时间的停顿、动荡会换来明天的起飞、祥和。
个人分类: 时政评论|205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投入股大摩和巴菲特入股高盛比较
lcguang 2008-10-16 06:14
结论:中投其实是买了大摩股票再让他人融券卖空, 自己承担了绝大部分风险; 而巴菲特投资高盛,换股权在自己手里,可进可退。中投应该学巴菲特。 中投入股大摩方案公布后, 很多人认为中投吸取了投资黑石的教训,选择了非常明智的方案。但是,我发现这个方案等于买了股票让人融券卖空。与之相比,巴菲特入股高盛的方案才是明智的。 巴菲特入股高盛的方案是:巴菲特认购50亿美元的优先股, 利率为10%,同时获得5年内以115美元行权认购50亿美元普通股的认股权证。 高盛普通股周二收盘是125.05美元; 巴菲特的认购价便宜8%。 优先股加认购权证就等于可换股债券。选择权在自己手里,可进可退, 风险极小。就是高盛破产,巴菲特也优先获得公司剩余财产的清偿。 而中投入股大摩的方案是:中投购买大摩发行的50亿美元的股权转换债券,利息是9%,两年七个月后必须转换成大摩的9.9%的股权。转换价格不超过参考价的120%; 参考价由2007年12月17日开始的一周价格确定。 这个方案似乎是一种创新, 中投既得到了股权, 又得到了利息。 其实不然。实际上这个方案等价于下面方案:中投按参考价买了大摩的股票, 又把股票借给别人(卖空),得到了9%的利息。 如果将来股票上涨,中投收回股票,交出部分利息――不超过投资额的20%。如果下跌, 利息就不用还了。但是中投承担股价下跌损失。 可见, 这个方案比买股票让人融券卖空还坏, 因为融券的利息是不用归还的。 和巴菲特入股高盛相比比, 中投入股大摩名义上是买换股债券, 实际上是买进股票再让别人融券卖空。巴菲特入股高盛,名义上是买优先股, 实际上是买可换股债券。中投入股大摩的方案中, 中投没有选择权,中投承担了股票下跌的绝大部分风险(收的利息弥补了部分亏损);而在巴菲特入股高盛的方案中, 巴菲特有选择权,巴菲特承担的风险几乎是0。 两相比较,可见巴菲特控制风险远比中投高明。 其实巴菲特以前曾多次使用类似方案。 明显的榜样,为什么不学? 中投投资大摩 参看: http://www.sasac.gov.cn/n1180/n4175042/n4495974/n4525827/4911171.html 巴菲特投资高盛, 参看: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9/24/content_10101284.htm
个人分类: 经济学|517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0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