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库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决策中充分发扬了民主
热度 8 jiangming800403 2017-9-11 19:43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最早自主建设的水利枢纽之一,也是写入了全国人大通过的“55年黄河规划”的天字号工程。三门峡当时被认为是黄河中游最好的控制性枢纽坝址。当然,现在看来,晋陕峡谷和三门峡以下有比三门峡更好的坝址适合建设高坝大库。但地质条件都比不上三门峡,以当时新中国(包括苏联)的技术条件都难以建设高坝,甚至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仍有许多技术难题,比如小浪底工程不仅利用了世行贷款,甚至聘请了许多西方(德法意)的工程人员,这在新中国的水利工程中是绝不多见的。 但是由于高坝大库方案淹没大半个关中东部平原,移民难度太大,陕西方面自始自终都反对三门峡工程(虽然可以实现海轮到达西安),即使建,也要采用低水位,减少淹没面积和移民。不仅在水利届,负责经济和农业的国家领导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当时关于三门峡的这种争论都发表在水利学报上,这样的大讨论现在很难看到。温善章这样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在三门峡的大讨论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样的情况,今天也不多见。 所以,三门峡工程建设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来抓,周总理在百忙中做了许多协调与劝说工作,以图集思广益,达成一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 中央最终批准的并不是苏联专家认为的综合效益最好的360米高程蓄水的方案,而是可大可小的350米蓄水的中方案,并制定了一次建成、分期移民蓄水的实施方案。这表明了中央在三门峡这个重大决策上的反复与犹豫,如果淹没回水和移民问题难以解决,三门峡水库可以做低水位运用(也就是温善章方案和目前实际的运行方案);如果移民顺利,还具有二期加坝,实现360米蓄水的可能性。 高方案比中方案工程增加不多,但可以增加近一倍(300多亿立方米,和三峡水库总库容差不多)的库容,不仅实现黄河水资源的多年调节,而且基本上消除了超千年一遇洪水对黄河下游的威胁,清水下泄可以冲刷黄河下游成为清水河道,配合梯级船闸,可以实现海轮直到西安。360米蓄水方案也可以基本上解决黄河泥沙问题,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赢得时间,按1960年以来潼关的实际输沙量计算,360蓄水方案如果可以实现的话,现在三门峡水库剩余库容仍然有300多亿立方米,而目前黄河实际输沙量每年大概只有2亿立方米。而350蓄水方案,库容只有300多亿,在二十世界末就会基本被淤死,当然重新形成了关中平原,但是由于翘尾巴淤积的问题,渭河将会从中游就形成地上河。 但是现实比理想主义更复杂。果然,陕西的移民还没到335米就移不动了,并且开始在渭河洛河下游修建堤防,保护335m以上的平原。由于335米以下的库容只有不到100亿,既然难以吃下每年一二十亿t的泥沙,造成大量泥沙在潼关以上溯源淤积,渭河回水影响到西安。为此,周总理又组织协调了三门峡的两次改建,确定了“保下游、保西安”的方针。全国水利专家集思广益,确定了一方面增大三门峡下泄流量,蓄清排浑,溯源冲刷,一方面加强水土保持,减少入黄泥沙,以减轻三门峡水库淤积,实现长期运用,在防洪(凌)的同时兼顾灌溉、发电、水产养殖;同时,加强黄河下游堤坝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三次加高黄河大堤),通过上拦下导保障黄河安澜,并综合治理渭河下游内涝和盐碱化的一揽子方案。 虽然,三门峡常年蓄半库水,洪限水位一般不超过305米,凌汛蓄水最高可以达到320米,库区实际淹没水位基本尚在330米以下,330米和335米之间甚至还有大量的村庄与农田;但三门峡水库仍然是黄河防洪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浪底水库建成以前,三门峡共拦蓄了6次超过每秒一万立方米的洪水,保障了黄河岁岁安澜。而且在三门峡水库淤积的泥沙,客观上也起到了在黄河下游减淤和减缓河床上升的作用,没有三门峡,保障黄河下游大堤半个世纪内不决口,会更加困难。 即使小浪底完工以后,防御超百年一遇洪水,三门峡仍然起到重要作用,千年一遇大洪水的时候,三门峡库区水位仍然会达到335米,三门峡库区现在类似一个大型行洪区的作用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2668 次阅读|22 个评论
也谈三门峡:苏联人的设计并没有错
热度 7 jiangming800403 2012-10-22 22:33
苏联人的三门峡水库设计并没有错误。 错就错在低估了移民工作的困难。三门峡水库最终是修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360米高程蓄水,650亿立方米库容,淹没半个陕西关中平原350万亩良田,动迁90万人口的最初方案最终迫不得已的半途而废了,小3门峡水库只有90亿立方米的肚子,还要有几十亿来用来滞洪,自然没办法吃下每年16亿t的泥沙,加上60年代前期黄河中游连续出现几个多沙年,三门峡的运用只能由拦变成泄。当然如果当年真修成了650亿立方米的大三门峡,也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从1962年开始,三门峡按照温善章当年的思路进行了两期改建,调度方式由拦洪拦沙改变为蓄清排混,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泥沙淤积动态平衡,渭河潼关高程保持在328m左右,并在有利的水沙组合下三次下降。因此,三门峡水库实际上不能说是失败了,只不过是走了弯路,大才小用,事倍功半,350米坝顶高程的大坝,常年只蓄半库水,最高蓄水位也只有320m左右。而且低水位蓄水使泥沙淤积的尾闾常年停留在渭河下游这一沉积环境中从而难以避免“翘尾巴”淤积的问题。 现在看来三门峡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操之过急了,90万的移民当时解决不了,特别是三门峡建成后就赶上了60时年代初的特殊时期,国民经济濒于崩溃,更难以组织移民了。 如果先上上游和北干流的工程,恢复与扩大宁夏与渭北灌区,60-70年代再搞三门峡的话,虽然当时移民数量要增加到150万左右,但是向灌区移民的难度也不会太大了,而至直到现在延安地区南部的黄土塬区人口密度一直不大,或许650亿立方米的大三门峡水库就搞起来了,也就可以做到“黄河洪水一峡收”了。 黄河防洪最大的问题是洪峰急、流量大,超量洪水的问题并不突出,黄河百年一遇洪水洪量充其量只有100亿立方米(1933年8月11日黄河洪峰流量达20400立方米/秒,12天洪量为101亿立方米)千年一遇洪水估计也不过150亿立方米(如1843年黄河历史纪录最高洪峰为33000立方米/秒,12天洪量估计为136亿立方米),而且650亿立方米的库容比黄河年径流都多,那么黄河下游可实现水资源多年调节。而且即使用100亿的库容来滞洪,剩下的500多亿的库容可以用来蓄水、堆沙,每年10亿立方米的泥沙淤积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况且80年代以来,黄河来沙量已经大为减少,每年只有6亿t左右以下,三门峡库容的使用时间将延长到百年左右,就是运行50年的今天,仍然会有200、300亿立方米的兴利调节库容,还可以做到多年调节,黄河下游的水资源也不会如此捉襟见肘了,70年代后期和90年代黄河两个少水时段也不会断流。而且泥沙从河口向湖泊(水库)内部推进,会形成河口三角洲,也就不会有翘尾巴淤积的危害了,在泥沙重新填满三门峡水库的过程中,每年洪水退却后都会有新的土地消落出来,一百年后三门峡库区又是一个新的关中平原。 在泥沙重新填满三门峡水库的过程中,每年洪水退却后都会有新的土地消落出来,这何尝不是黄万里先生大放淤的理想呢?只是由黄河下游提前到了中游。 当然三门峡水库淹没损失太大,其实并不划算。而且在北干流山陕峡谷有更好的坝址。不过限于当时的认识与技术水平,1954年规划里大北干流只规划了一些梯级矮坝,因此,上面的评论也是欺人之谈,关公战秦琼罢了 对三门峡工程贡献最大的当属温善章先生。从1962年开始,三门峡按照温善章当年的思路进行了两期改建,调度方式由拦洪拦沙改变为蓄清排混,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泥沙淤积动态平衡,渭河潼关高程保持在328m左右,并在有利的水沙组合下三次下降。因此,三门峡水库实际上不能说是失败了,只不过是走了弯路,大才小用,事倍功半,340米高大坝,常年只蓄半库水,最高蓄水位也只有320m左右。而且低水位蓄水使泥沙淤积的尾闾常年停留在渭河下游这一沉积环境中从而难以避免“翘尾巴”淤积的问题。 但温老总被媒体“善意”的忽视。他并不是简单的反坝,而是主张每个水利工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建与不建,如何建。就如同他反对三门峡高坝一样,他主张在北干流上大碛口与大龙门水库。但是经历了三门峡水库的波折后,黄委会讳言在多沙河流上筑坝,只知道在黄河上游清水河段修水电站。 龙门、碛口、大柳树,黄河上只剩下这三个大型枢纽没建了,但是2030年以前能建成吗?估计悬?大柳树与龙门两个枢纽非常重要,大柳树与大龙门灌区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后备灌区了。大柳树规划灌区在贺兰山两麓,以及陕甘宁交界处1300-1500m地带,并且可以深入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这一带土地辽阔、人烟稀少、气候干旱、非常荒凉,但有水就有绿洲,也可以为我国陕甘蒙宁特大型能源基地建设提供生产生活用水。龙门水库位于黄河中游峡谷的出口,规划中的龙门灌区灌溉渭北旱塬东部和晋西黄土残塬,可以使当地的农业生产由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还可以为已有灌区补水,把高扬程抽水变成低扬程抽水。 还有就是泾河出山口里面的东庄水库,除了发电外,还可以控制泾河水沙,并灌溉泾东、泾西海拔600-800m的大片旱塬地带,泾河中上游和洛河中游也有大片的旱塬,塬面海拔在1000米以上,可以从泾河、北洛河里提水灌溉。六盘山、子午岭、黄龙山是被黄土塬包围的“绿岛”也是“湿岛”,泾河、北洛河的支流就从六盘山、子午岭、黄龙山上下来,都是清水河流,每条河的出山口子里都可以修成水库,并引水灌溉。还有黄河上游的大柳树灌区也可以向东延伸到泾河和北洛河流域,当然过分水岭要打长隧洞或者提水。渭北旱塬目前只能一年一熟,以种小麦为主,一料小麦的耗水量也就300mm,夏季休耕,无效蒸发在200mm以上,如果补充100~200mm的灌溉水,就可以由一熟变两熟,粮食产量不只翻一番,而且还可以减少200mm以上的无效损失。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6018 次阅读|27 个评论
长江三峡 有容乃大
热度 1 zhushiao 2010-10-28 14:53
长江三峡 有容乃大 朱诗鳌 高峡出平湖 湖水平如镜 (引自 info.cm.hc360.com ) 2010 年 10 月 26 日上午 9 时,是一个不平凡的时刻。这一刻,长江三峡大坝成功实现了试验性蓄水至正常蓄水位 175m 高程! 蓄水 175m 高程成功 , 意味着 181m 高的大坝西江石壁岿然不动; 蓄水 175m 高程成功 , 让高峡出平湖的诗情画意赫然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然神女应无恙; 蓄水 175m 高程成功 , 歌颂了广大工程建设者们 10 多年来的辛勤劳动与智慧; 蓄水 175m 高程成功 ,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办大事的优越性,体现了国家的力量; 蓄水 175m 高程成功 , 圆了几代中国人 70 多年的三峡梦; 三峡工程是成功的 , 三峡工程是伟大的。 三峡工程的伟大 ● 不仅体现在它雄居世界之首的 2240 万 kW 的水力发电装机容量, ● 不仅体现在它有 393 亿 m 3 的庞大库容, ● 不仅体现在它具有极大的防洪能力,能抗御万年一遇的洪水, ● 也不仅体现在它有 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头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双线五级连续 船闸; 三峡工程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处于不同观点、不同说法甚至质疑、反对声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三峡工程,居然昂首阔步走到了胜利的今天而神情自若,并继续俯首走上为人类造福的新征程,这是因为它有容乃大。
个人分类: 坝工|584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