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特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请教:教授分级后名片如何制作?
热度 1 luzhanguo 2010-1-22 06:23
在中国很多老师的名片上都标注了:博导,硕导(本人从来不标注),我从未看到过国外的大学老师的名片上标注有博导,硕导的。名片上标注博导,硕导也许是中国特色吧。那么,教授分三六九等之后,是不是在名片上,自我介绍上也都要标注级别呢? 或者在介绍他人时,也别忘了要强调一下该教授是几级教授呢?既然是教授了,为什么还要分三六九等呢?又是一个中国特色? 我都替教育部的官员累得慌。以后大概工人也要分一级工人,二级工人,三级工人等;农民也要分一级农民,二级农民,三级农民;处长要分一级处长,二级处长,三级处长;省长也要分一级省长,二级省长,三级省长;局长也要分一级局长,二级局长,三级局长;校长也要分一级校长,二级校长,三级校长? 我们这样的小学校还没有实施教授等级制度,听说就要实施了。我想到了一个小事,请教各位。名片如何制作呢? 名片制作例: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八级工学博士,八级教授 陆占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290 次阅读|5 个评论
开发具有“中国特色”风电的思考(1)
cooboy640 2009-12-12 15:28
大家对中国特色的字眼再熟悉不过了,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大凡具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政策的提出多冠以中国特色作为修饰,以示与它国模式的区别,这是咱中国人创新之处,也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且事实已经证明了其有效性和高效性,这是历史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风电开发模式的提出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以博主浅薄的知识,还是觉得具有中国特色的风电发展模式应该慎行。 一、风电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也在快速增加,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主导地位。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污染物排放等主要环保指标居高不下,从而饱受其他国家的诟病,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水电开发技术最成熟,但目前具备开发条件的水电项目基本已经开发、正在开发或准备开发。风电是除了水电以外开发技术最成熟、开发成本最低的可再生能源,且随着风电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风电建设成本大幅度降低,大规模开发的规模效益也进一步降低了风电的发电成本,正因为此,风电发展是国家可再生能源替代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国内外风电发展的特点 1 、欧美风电发展的特点 欧美的风电的发展较早,占系统总装机的比例较大,但其陆上风电多数为小型风电场,靠近符合中心,主要采取小规模开发,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这种就地消纳接入模式对电网的影响较小。近年来开始发展的海上风电规模较大,大多采用高电压等级集中接入的送出方式,但其建设规模是以电网的接受能力为控制条件,单个海上风电规模不太大,接入并网点相对分散,这种分散接入、就地平衡后送出的接入模式对电网的影响也不大。欧美国家电网结构较坚强,吸纳风电的能力强,风电发展较快的地区大多数位于电网的中部,因此风电集中接入对电网的总体影响相对较小。另外,欧美在风电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体系,风电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制度较健全,风电设备制造技术水平较高,风电场运行管理经验丰富,风电场并网规程规范管理办法较齐全,因此欧美地区风电对电网的影响较小。另外,须说明的是,欧美风电的发展是循序渐进、逐步展开的,其发展以技术和管理的积累为前提。 2 、国内风电发展的特点 中国风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多远离负荷中心,当地电网结构薄弱,吸纳风电的能力弱,并且大多采用大规模集中开发的建设模式,单个风电场或需要集中送出的风电总装机容量规模越来越大,接入电网系统的电压等级越来越高,电力电量送出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虽然风电占系统的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较小,但由于风电场规模庞大,远离负荷中心,尤其是百万千瓦、千万千万级巨型风电基地大多位于电网的末端,风电场并网及电力送出矛盾及其突出。另外,风电设备制造技术水平较低,风电技术规程规范缺失,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我国风电快速发展已经对电网运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政府制定扶持风电发展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通过特许权招标、核准等形式实现风电发展的宏观调控;政府主导风电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远距离、大规模、少业主、高度集中成为中国风电发展的主要形式。 (时间关系,待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
黄安年 2009-10-29 08:24
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0 月 29 日发布 邱博士昨天在有报天天读节目中提出了多些国际惯例 , 少些中国特色的主张 , 笔者以为此言不妥。 我们既要中国特色 , 也要国际惯例 , 中国特色不能少 , 国家惯例不可缺。如果没有中国特色,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际惯例这东西长期以来就等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惯例,我们和国家惯例逐步接轨不是消极地接受,而且由接受、参与到修订有利于中国和世界各国共赢的国家惯例。中国特色在于中国在长期发展进程中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 不加分析地要求发展中的中国按照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惯例行事显然是不公正的。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4316 次阅读|2 个评论
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lvnaiji 2009-10-11 17:24
吕乃基 如所知,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的主流历来是自然经济,即使存在市场经济,至多只是处于萌芽状态。辛亥革命后,国际列强争战,国内军阀争霸,在较少干预的情况下,市场经济一度繁荣。建国后奉行计划经济, 1978 年开始转向,至 1992 年明确市场经济,同时附加各种修饰词,形成至今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比较被称为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以及当今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无疑是饶有兴味的。 在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启蒙与近代科学精神(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0226 一文中,将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每个个人的自由发展, GDP 只是市场经济的副产品 2. 保障每个个人自由发展的制度安排,其核心是每一个交易者的自愿和交易行为的重复 3. 由下而上构建社会,构建权力,以及监督权力的制度安排。 从亚当斯密至今经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市场经济已日趋完善,以看得见的手对看不见的手进行调控,对市场化达不到领域的关注,社会的公平、民生,以及对市场的监管等。 比较以上几点,大致可以窥见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以下特点。 对照第一点,显然,当前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典型的 GDP 导向。国庆 60 周年之际,人们纷纷回顾 60 年成就,将 60 年视为一个整体。有人则强调改革开放 30 年前后之不同。但是有一点似乎并未受到关注。前 30 年的计划经济以赶超为重任,后 30 年,一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来则是 GDP ,尽管要求以人为本,但实际上相去甚远。 GDP 是目标,人倒反而成为实现目标的工具。在这一点,确是 60 年一贯制,后 30 年尚未脱离前 30 年的轨道。 对照第二点,当前同样有一系制度安排以设定和左右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其一,大量的行政干预。政府与房地产商的关系,拆迁中政府的作为,发生在吉林和山东的钢铁企业的并购,山西煤炭行业的反复无常,还有被称为政策市的中国股市。这种行政干预还有一个特点是意识形态化,在早期是经济活动的政治周期,持续至今的是形形色色的献礼,如各种生日,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等。 其二,国家对资源的控制甚至垄断。在 1992 年转向市场经济后,在资源 - 生产经营 - 销售这三个环节中,政府先从最难控制的销售环节退出,于是商品率先市场化,民众先是在各类商场体会到选择的自由。然后是生产经营市场化,民营经济崛起,在经济和社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民众有了越来越多的择业的自由。但是至今国家仍牢牢控制着资源,如土地、矿产,再加上庞大的税收和从当作提款机的如中石化、中石油等国有企业获得的垄断收入,以及贸易顺差获得的巨额外汇,使国家拥有巨大的资源,轻而易举地做它想做的事情,大到申办奥运、国庆庆典,小到一项几万元的科研经费和各类申报,以及在各行各业和社会各阶层之间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例如曾引起热议的教授的工资。与此同时,民资投资无门或渠道狭窄。国家控制了资源,也就以国家的意志控制了社会。资源,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最后一环,是政府最不愿意退出的一环。 其三,一方面是一些行业该市场化而未市场化,另一方面,却把不该市场化的社会公益事业,如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和公园等推向市场,被业内称为逼良为娼,以及忽视民生,尤其在金融危机前。秦晖把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分为数类:高效率低福利,高福利低效率,高福利高效率,以及低福利低效率。中国在那里? 近日,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国进民退。一家报纸多篇文章的总标题央企凶猛,形象地描绘了目前的这种情况。央企借金融危机国家 4 万亿、地方 18 万亿救市之东风,凭各种优惠政策之便,在股市和楼市一路高歌猛进,在钢铁和煤矿等领域并购民企,收复了 1992 年来的多少失地。携举国之力,通吃市场。 于是,社会的自愿性渐次隐去,面对高油价、高房价,消费者很少或没有选择余地,高校教师们在政策的安排和资源的垄断下,只能唯一的进京跑课题,没有选择权,还有众多无奈的被。市场的重复性几乎荡然无存。在行政力量各行其是,官员喜怒无常的干预下,各类交易者或者只能走官场路线,或者一次性交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正因为此,亚当斯密预期的道德规范难以形成,必然导致信用缺失。众多的无奈加上信用缺失,市场成本必然居高不下。 对照第三点,亚当斯密的自组织是市场经济由下而上生成权力,制约权力;中国发生的变化是,在权力的领导下转向市场经济。显然,如果当真发生这种转向,必然伴随权力的改造,因而必然受到原有权力拥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抵制。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正是这种抵制才造就了如上之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当前各种消极社会效应的温床,也是生活于其间的国人酸甜苦辣各种感受最为真切的源泉。
个人分类: 特别推荐|6765 次阅读|5 个评论
关于“社会主义”的幽默调侃
nipy 2009-10-10 11:38
关于社会主义的幽默调侃 昨天儿子( 60 后)回来,传外面听到的几句关于社会主义的幽默调侃,开始不太明白,细品也有点意思, 我老伴说:这几句话,比唱 社会主义好 更有意思!, 传抄如下: *******************************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社会主义救中国! ( 推倒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中国救社会主义!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中国社会主义 . ) 本世纪八、九年代 社会主义救资本主义! (国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国社会主义 . ) ******************************* 是褒?是贬? 是调侃?是幽默? 是卓见?是讽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由此启发,以下问题仍值得深一步思考: l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 l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l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时代的社会主义有没有区别?有何区别? l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水火不相容还是可以和谐共处、互争互补?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3209 次阅读|3 个评论
让我们大声的欢呼“万岁!”
famingkuang 2009-10-1 09:31
中国人历来不太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有的人称其为谦虚,有的人却称其为虚伪。 1840年,鸦片战争暴发,外国列强们开始用枪炮强行向中国人推销他们物质上的鸦片以及精神上的鸦片。 中国人的民族文化根基开始动摇了,中国人开始觉悟了,但是似乎觉悟得过了头,中国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东西全部被当成糟粕倒掉了。 比如万岁,它表达的是一种民族感极度自信的表现,天朝的标示。它是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号召力的最强大凝聚力的象征。是民族团结的情感的最有力的释放。它不是皇帝一人的代号,是中华民族之魂! 万岁是我们从精英们倒进垃圾堆里重新捡回来的国宝。 在这举国欢庆的祖国六十大庆的日子里,没有什么比万岁一词更能表达我们的情感祈求了! 让我们一起欢呼: 中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个人分类: 感恩|932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中国特色的20个脑筋急转弯
yujoak 2009-9-25 12:57
来源:网上,地址不祥,有所删节 ---------------------------------------------------------------------------------------------------------------- 第一题:世界上最不痛苦的死法是什么?答:安乐死。错!是躲猫猫。 第二题:中国当官要精通哪四种语言?答:英语、法语、俄语和日语。错!假话、空话 、大话和套话 第三题:一个统计学家,一个地理学家,一个长跑冠军在沙漠里迷了路,谁活下来的机 率大,为什么?答:长跑冠军,因为跑得快。错,是统计学家,因为统计水分最多。 第四题:什么东西要藏起来暗地里用,用完之后再暗地里交给别人?答:照相底片。错 ,是潜规则。 第五题:边做假药广告、边说假药效果、边痛斥假药危害的是什么?答:江湖骗子。错 ,是CCTV。 第六题:比上大学还贵的是什么?答:出国留学。错,是幼儿园。 第七题:为什么有人从几千米高直接跌落到千米左右却面不改色心不跳?答:是在跳伞 。错,是中国股民。 第八题:某人第一个月拿1000元工资,第二月拿800,第三月拿600,请问他的工资是降 低了还是增长了?答:降低了。错,是负增长。 第九题:一群全副武装的人与一个手无寸铁的人进行激烈的搏斗这是什么事情?答:是 抗日战争。错,是城市管理者执法。 第十题:你只有10平米的房屋,邻居从0平米换到100平米,你的居住面积有没有增加? 答:没有。错,你在平均住房面积里被增加了50平米。 第十一题:明明你口袋里只有50元,却搞一大堆数据证明你实际有100元的是什么人? 答:骗子。错,是统计局。 第十二题:一个永远要你对她负责而她却不对你负责的是谁?答:二奶。错!是银行。 第十三题:说起来与你时刻密切相关,但需要时却看不见也找不到的是什么?答:空气 。错!是相关部门。 第十四题:从小就听说有,但你现在一直没有见过的是什么?答:鬼。错!是社会 。 第十五题:外面看着豪华、干净,实则是宽衣解带、藏污纳垢的地方,这是哪里?答: 公厕。错!是演艺圈。 第十六题:刚被人打了一棒,马上潜入水中,过一会在不远处穿着马甲又探出头来的是 什么?答:乌龟。错!是免职官员 第十七题: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自行车的污 染比汽车更大。这句话谁说的?答:精神病人。错!是中国专家。 第十八题:有一个人经常要代表你说话,但你从来没有见过面,为什么?答:我是私生 子,他是我亲爹。错!是人大代表,不认识你也要代表你。 第十九题:有人想自杀,喝了农药没有死,为什么?答:医院抢救回来了。错!是喝了 假药。再问:没死就好好活着,想喝点牛奶解渴,却一命呜呼了,为什么?答:心肌梗 死。错!是喝了三鹿牛奶。 ------------------------------------------------------------------------------------------------------------------- 第二十题:(略)
个人分类: 生活相关|2750 次阅读|3 个评论
试论“与国际接轨”和“坚持中国特色”的含义及其关系——科学技术的视角
热度 1 lvnaiji 2009-9-10 10:07
吕乃基 与国际接轨 和 坚持中国特色 二者的关系是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实质上是己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 中体西用 或 西体中用 之争在现时代的一种新的体现 , 本文提供认识这一关系的一个知识的视角。 1 、 与国际接轨 是目前使用频度很高的词汇 , 实际上 , 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近年来 , 由于中国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 尤其是入世之后 , 在生产、交换等领域都必须与国际接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 意味着信息及其管理领域与国际接轨;再者 , 由于生态保护呼声日甚 , 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 在地球村中已不可能再有封闭的居住者 , 因而 , 与国际接轨变得越来越迫切。然而 , 上述因素只是与国际接轨的外部压力 , 应该指出 , 与国际接轨更是中国社会自身的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需要。 这里先要明确一点 , 即与国际接轨主要是与发达国家接轨,不是与索马里、阿富汗或伊拉克接轨。发达国家的标志之一是拥有现代物质设施、先进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 与国际接轨首先必须在这方面着手。实际上 , 我国自 1978 年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就已开始了这一进程 ,30 多年来年,在经济上与国际接轨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唤醒了人的物质需求 , 并以不断提升的产品和设施推动并满足人的需求自物质向精神递进;它唤醒个人的潜能 , 为每个人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它使社会分化、重组 , 从而开辟了社会化的真实过程。这一切都使中国朝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时至今日,众多国人已欣然接受 G2 的称号。 发达国家普遍有雄厚的科学技术基础 , 科学技术的影响不仅在物质领域 , 而且在于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 如经济制度、法律、文学艺术和伦理道德等领域 , 中国在经济制度、法律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 其实质就是由此接受科学精神,这一点对于有悠久人文传统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 科学精神自 19 世纪下半叶逐次进入中国 , 在五四运动中达到高潮 , 尔后由于种种原因被置于一边甚至屡遭批判。人民公社,乌托邦的组织方式,既缺乏先进生产力的支撑,又破坏了原有的生产力,类似于一部日本电影的名字砂器,仅仅一场雨即塌落瓦解。至于大跃进,可以说是违背规律的典型。还有对马寅初的迫害。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精神被唤醒 , 并随着近年来与国际接轨的呼声 , 逐步由体制层面渗透、上升到精神层面 , 或由精神层面扩展到体制层面 , 在本体论 , 认识论和历史观领域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这一过程是由批判 两个凡是 , 确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拉开序幕的。然而 , 这不仅是重新确立实践的地位 , 而且是批判意识的复苏。通过这一批判 , 理性、独立思考的精神又回到主体身上。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 , 经由深入持续的批判 , 认识到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不可违背 , 市场经济阶段不可逾越。在司法和行政领域同样要求遵循规律 , 从人治走向法治 , 管理科学化和决策科学化逐步由认识走向实践 ,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非嵌入编码知识(参见 什么是非嵌入编码知识 和 非嵌入编码知识的特征 )事实、市场经济的规律、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启蒙运动理念,以及普世价值正在取代传统社会中的情和意 , 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人自我完善的基础。以非嵌入编码知识作为地基的情和意,将因更为真实而更加博大 , 更加坚强 , 并将前者置于自身的统辖之下。 社会由物质基础、体制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构成 , 依靠科学技术改造并增强物质基础 , 是社会由下而上与国际接轨 , 接受非嵌入编码知识则是由上而下与国际接轨。于是我们看到 , 与国际接轨就是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全面的接受科学技术 , 并以此对社会进行改造 , 推动其转型 , 一旦明确了这一点 , 我们将能把与国际接轨的外部压力转化为自觉的需要 , 从而为了实现现代化而更积极更富有成效地与国际接轨。 由于在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非嵌入编码知识的推进中必然会与原有的权力发生冲突,因而,权力阻击非嵌入编码知识的事例随处可见。后者的推进尚有待时日。眼下,这一问题或许因 G2 而变得暧昧:已经有同样雄厚的经济实力了,然后呢? 2 、在目前通常所说的关于 中国特色 的话语中 , 实际上有两种含义。当人们说这样做不符合中国特色、要考虑中国特色 , 从中国特色出发时,中国特色指的是中国的历史和现状 , 实质上指中国国情。当人们说要办成,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某某时,中国特色指的是某种先定目标。 对于中国特色的第一个含义即中国国情 , 可以用现代系统工程理论所提供的时间图景(参阅 时间图景 科学影响文化的重要途径 )加以分析 , 所谓时间图景 , 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系统工程的一大特点是根据需要 , 结合对象的历史与现状设定要达到的目标 , 然后根据目标对对象原有的各组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改造、重组、重构 , 或者说进行目标管理。在系统工程中体现了这样的时间图景:一方面 , 任何个人、民族、国家都不可能割断历史 , 舍弃传统,过去必然经现在延伸、影响乃至制约对未来可能的选择;另一方面 , 所确定的目标又如同指路明灯,未来经由现在照亮过去 , 过去有利于未来目标实现的因素将得以保存和发扬 , 不利因素将被克服。在当代中国 , 什么是目标?显然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什么是历史?那就是中国国情 , 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政治和文化。一方面必须考虑到中国国情,以此作为选择、确定目标的一个出发点 , 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目标对其进行改造。因而 , 中国国情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 , 是历史对我们的制约和限定 , 是为了达到目标而要改造的对象 , 而不是终点 , 更不是必须坚持不变的东西。固然 , 中国国情中优良部分将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 , 但这并不是为了它自身 , 而是为了实现目标 , 并将经历改造。 对于中国特色的第二个含义 , 可以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和耗散结构理论所阐释的时间图景来审视。中国的改革开放 , 实质上是使中华民族自觉自动地汇入世界史 , 使社会主义中国回到世界文明潮流的历史运动。现代化从少数地区和国家向世界几乎所有地区和国家的推进 , 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现代化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 同时 , 各国又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选择现代化之路。中国不必要 , 也不可能跟在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 , 中国必须 , 也只能走自己的路 . 非此不能达到目标。在这一 意义上 , 路具有根本性 ---- 这就是中国特色,而现代化则是目标。如果把具有中国特色本身作 为目标去追求 , 路就失去了方向 , 失去了意义 , 同时 , 目标也就失去了通往之路而难以实现。要在实现现代化的 过程中 体现中国特色,沿着具有中国特色之路实现现代化。 再深入考察将认识到 , 在现代化之路上 , 每前进一步都要根据实效和目标随时调整路径 , 现代化之路不是机械决定论的、线性的、不变的。耗散结构理论诠释了现代科技时间图景的这一特点 , 即非机械决定论。系统内部的随机涨落 , 要素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由此引起的巨涨落 , 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等 , 都将作用于系统未来的走向 , 历史对未来敞开大门。于是坚持中国特色 , 就是要在目标确定之后不断对路线加以校正(参阅 他/ 她的一生:从分岔到分岔 人生感悟之二 )。 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体现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体现于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自觉地以科学精神对走过的路进行批判和反省,体现于对现代化之路的一再的重新设定中。中国特色的意义在于不断的否定、扬弃、新陈代谢 , 在于坚持前进 . 坚持发展 , 发展是硬道理 , 中国特色是永不熄灭的火 , 是生机勃勃的生命。经过这样持续的批判和重新设定而达到的目标毫不疑问会具有中国特色 , 但这种特色并不是在一开始所设定的不变的东西 , 而是得到了科学技术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的充实和改造 , 获得了新的内容 , 并将不断更新。 国际接轨和中国特色的关系 , 不是矛盾对立的双方 , 在与国际接轨 的每一步,都在创造中国特色,在创造中国特色之际与国际接轨,在与国际接轨和创造中国特色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本文发表于《哲学动态》 1997.10 ,此处略作修改。
个人分类: 特别推荐|7299 次阅读|19 个评论
知识之树上的美国——“美国特色”的啤酒峰会(知识之树四)
lvnaiji 2009-8-11 07:32
回首历史,在知识论的视野中,战争大致发生于两种情况。其一,发生于知识之树(请参阅我的知识之树系列,主要是首篇 知识之树-知识论之五 )的根须之间,嵌入编码知识不可通约。一般而言,嵌入编码知识体系之间的战争无所谓正义与邪恶之分,春秋无义战就道出了此类战争的特点。从古代数不清的战争,一直到眼下非洲部落之间的战争大致都是如此。其二,发生于知识之树的主干与根须之间。因主干在近代后生成,所以这样的战争发生于这之后。大大小小的殖民战争,二战后冷战期间的恐怖下的和平及多次局部战争多属此类。上述两种情况往往交叉重叠。 接受了非嵌入编码知识(参阅 什么是非嵌入编码知识 和 非嵌入编码知识的特征 )之后的国家之间一般就较少战争。 对非嵌入编码知识的认同越多,文明间的冲突就越少。 相对于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知识论提供考察战争较为合理的视角。 9.11 恐怖袭击可归于第二种类型的战争,也就是未接受非嵌入编码知识的基地与已接受的美国之间的战争。 9.11 在一段时期内改变了美国。美国在建国之初和而后的发展中接受了启蒙运动的理念,接受并发展了非嵌入编码知识,在知识之树上已经经由主干进入位于树枝的嵌入编码知识阶段。然而 9.11 凸现了嵌入编码知识与非嵌入编码知识之争,把美国打回到主干。在认识论上,非嵌入编码知识只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是关于对象的抽象,而不是对象本身。从科学家的理想气体、启蒙运动的自然状态,到亚当 斯密的经济人都说明了这一点。回到主干的美国把非嵌入编码知识等同于现实,进而作为终极知识,带着这样的一付非此即彼的眼镜看待世界,不是站在美国人一边,就是与恐怖分子为伍。美国数百年的历史,本来没有自己的民族,以民族的熔炉自豪, 9.11 却打出了一个美国民族,美国进一步退回到了根须。于是,一些美国人在某些场合便以狭隘的民族心理,辅之以超级大国的实力处理世界事务。布什期间所奉行的单边主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9.11 至今已近十年,美国逐渐从单边主义中清醒过来,世界的发展也与美国的愿望相悖。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阐明他的外交政策将与布什的单边主义、强调美国利益至上、突出使用军事手段 先发制人 的政策不同。他指出,建国先贤 懂得单凭实力无法保护我们的安全,实力也并不赋予我们随心所欲的权力。相反地,他们知道审慎使用实力会使我们更强大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摈弃布什政府奉行的 非敌即友 外交理念,强调国际合作, 与多年的朋友和昔日的对手一道不懈地努力 ,解决国际问题。 美国文化正经历深刻的改变。 在具体政策上,奥巴马废除布什政府禁止资助堕胎或者方便堕胎行为的海外组织: 禁令破坏了发展中国家有效和安全推行自愿性家庭计划的努力 。世界 250 个医疗和人权团体联名向奥巴马道谢。在全球变暖问题上,新政府也将改变布什僵硬的政策, 采取一种跟世界大潮流一致的态度, 参与《京都议定书》。对于俄罗斯,副总统拜登表示, 现在该是按下重启键的时候了。所有这些变化从根本上说,就是在知识之树上由根须上升到主干,由主干上升到树枝。 上月末,奥巴马在白宫南草坪,办 啤酒峰会 劝 和黑人 教授与白人警察。这一劝和的形式颇有中国特色,只是打上了后现代的印记。饭局本来在中国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扮演重要角色,吃饭就是生产力,自从当了副科长,就把肠胃交给党。想不到奥巴马把中国特色的饭局运用如此纯熟,而中国却在群体性事件中屡屡走上对抗之路。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3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直握反打,中国特色
nipy 2009-5-6 11:05
直握反打,中国特色 . ---- 祝王浩获第五十届世乒赛男单冠军 昨天全程观看了第五十届世乒赛男单决赛,王浩以 4 : 0 战胜王励勤终于获得了来之不易的第一枚世界乒赛的金牌。 王浩是我国 直握反打 特色乒乓打法的代表。 直握反打 既保持了直握快攻、近台灵活的长处,又吸收了横握反拉的特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创新性乒乓新打法。王浩正是以这种具有特色的 直握反打 新打法,战胜了许多欧洲横握两面猛打的名将,也战胜了许多亚洲直握快攻的名将,取得了去年奥运会乒赛亚军、并终于在这次世乒赛上获得冠军。这一成绩既是王浩本人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 直握反打 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打法的作用。这次战胜王励勤的单男单决赛中,王浩的 直握反打 发挥得淋漓尽致,明显地压住了王励勤的横握反拉。 我是一个乒乓爱好者,并一直以打乒乓球作为锻炼身体主要手段,也是王浩 直握反打 的追星者,因此对王浩获得世乒赛冠军感到特别高兴,望王浩再接再厉把 直握反打 技术练得更精,并带出更多新一代的乒乓健儿。 下面几张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王浩直握反打的英姿: . . . 要创新、要有特色,中国革命如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如此、科技发展、体育发展都该如此!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2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答重发:“苦干二十年,住进燕南园”
lix 2009-5-2 09:37
重发在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9216 中设问: 孔老二说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朱熹注: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只说对一半,均是要均,但安就算了,一个运作良好的社会是需要social mobility。否则会死气沉沉。从系统学的角度来说:一个系统/社会应该是开放社会而不是封闭社会。 孔老二这句话重发也误读了。这句话被误读了两千多年,包括朱子。这句话的原文,重发倒是引对了的,两千多年来传统的经文误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寡、均,贫、安的对应关系搞混了。所以也就误解为平均主义和上下相安。 纵观孔子的思想体系,前半句是强调人人应该有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受教育使自己变得富贵,有教无类,富贵可求。后半句则是强调国家不怕人口少,怕兵荒马乱。 所以孔子是主张用和平、合法的方式(读书)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并非要冻结社会层级。 实际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更好的反映了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思想。正是这种人人能高考的期盼,维系了中华民族对贫富悬殊的高度忍耐力。 到民国年间,大学老师收入悬殊也是很大的。例如一级教授年薪约相当于RMB 40万,住学校配置的独栋别墅。青年知识分子当然羡慕,但很少眼红嫉妒。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大师是作学问作出来的,自己也可以 作出来、 住进去。所以用苦干二十年,住进燕南园来勉励自己。
个人分类: 历史杂谈|5719 次阅读|7 个评论
网上民调:教授分级
lix 2009-5-1 01:11
民办《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研究》课题试启动 ,其第一子课题目前我国科技评价体系问题的严重性:为什么要探索新的,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少不了民调。百度了一把,教授分级 民调,居然没结果。不知道网友有没有什么参考文献? 老邪不会设计调查问卷,硬着头皮试试: 1. 您认为这次教授分级公平吗? A。公平;B。基本公平;C。不公平 2. 您认为主要不公平在:A。论资排辈;B。在科教系列里固化当前行政级别;C。固化了临时性荣誉/一次性课题大小进科教系列级别;D。领导操纵前述ABC太方便;E。领域未适当细分,缺乏可比性;F。未考虑地域差别;G。其它。(可多选) 3。如果您选1B,同时认为相邻两级之间学术水平可能倒置,那么, 相邻两级之间年薪差别大到什么程度,您会改变主意。A。2万;B。4万;C。8万。 希望网友踊跃投票、拍砖。 部分投票结果已保存,不作其它目的使用。如大家认为不宜删,可以恢复。 网友推荐参考文献: 1.《学部通讯》2009年第三期,p11-16:如何造就世界前沿水平高级专家 2. 贺卫方(北京大学教授),三六九等说教授,http://old.blog.edu.cn/user1/8887/archives/2005/79326.shtml 3. 学术评价 之博客 http://old.blog.edu.cn/user1/8887/index.shtml
个人分类: 怪哉虫儿|4997 次阅读|7 个评论
民办《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研究》课题试启动
lix 2009-4-30 12:12
建议科学网响应涛哥号召,民办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发表后,反应还算热烈。几位网友提出疑虑,担心中国特色的提法是否科学。我个人认为,涛哥的要求,是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大方向的要求。但政治上用什么提法,我们搞科学的不必太推敲。比如是按过去的方针办还是按既定的方针办差别何在?不是我们指导一堆博士研究20年能弄得清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定义?也不是我们指导一堆博士研究20年能弄得清爽的。我们按涛哥的要求往下作就行了: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用对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社会承认来引导和激励科技工作者,更加充分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参考科协课题的子课题设置,我建议本课题设以下5个子课题: 1. 目前我国科技评价体系问题的严重性: 为什么要探索新的,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 2. 自然科学中国特色评价与激励体系建设研究 3. 工程与技术科学中国特色评价与激励体系建设研究 4. 人文与社会科学中国特色评价与激励体系建设研究 5. 中国特色学术腐败防治体系建设研究 第一子课题为总课题。首先希望感兴趣的网友承担或参加各子课题。 各子课题承担人未确定之前,欢迎各位网友先提供参考文献和自己的思路,可以在博客发贴子,评论,也可以发短消息,或匿名评论,或发Email给承担人。老邪年纪大了,希望网友尽快踊跃承担总课题和各子课题。 对课题设置也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 感谢重发建议:时间以半年为宜。
个人分类: 怪哉虫儿|4238 次阅读|5 个评论
给《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的一些建议
热度 1 chyq721 2009-4-30 11:06
闯祸,总是年轻人的特点。既然我已经在科学网闯了一次祸,我就不怕第二次了。所以,冒着所谓枪打出头鸟的风险,给《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提供一些非常幼稚的建议。 首先,我得 向众位 老师和同学描绘一番我个人现在和未来规划中的角色。第一,我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80 后 博士生,还不知道社会的水有多深,但是我明白自己总有一天会走向死亡,在这之前能做点对得住他人的事就行了。第二,我是一个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践者,我来自于农村,深刻的明白做出来的东西看得见才能被农民接受。第三,我是一个梦想让农村生活比城市生活更加美好的人,所以自从有人总结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后,我是极度的关注三农问题,农民过得是很苦,但是如果连我这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都不愿意帮助他们,那他们就真的没有改善生活的希望了。 其次,需要汇报一下我对中国特色的一点理解。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八亿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如何致富,如何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是任何西方经济学家不能把握住的,所以我以为,中国大陆学者拿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定是用很好的数学模型来揭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这个活计任何西方人还真是不能做下来的。第二,目前中国工业领域以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为主,这些工业事关国家命脉,只能是国有,但是自有国家去推动他们完成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而要解决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必然要发展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如何帮助这些民营企业在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下获得好的发展,是一个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个也不是西方学者能够搞定的。第三,中国的利益分成中,不得不注意家族的角色;家族,对于经济的稳定有好处也有不利一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开动脑筋避免不利面,发展优势面;所以在利益的博弈中,我立志于只要给与机会让我们向前走,掌权者拿走所有的名利都无所谓。 再次,我得说一说 80 后与前辈们的区别。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讲得好,中国人最缺乏的其实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试教育可能真的破坏掉了很多八零后的思考能力,但是一个群体的发展,并不需要太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这是由目前中国乃至全人类发展所处阶段决定的。不能保证八零后有很多人具有独特的思考能力,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八零后还是很有些人有想法的,又真的愿意为国家发展默默奉献的,对于这些人,只要给与机会,他们就会做好,并不会太在乎所谓的名利。众位 50 后到 70 后,完全可以坐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只要您充分相信这些愿意做事的八零后,您的名利都会双收的。 好了,前提条件已经说明,我可以说一说我个人的不成熟建议了吧。 第一,请在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中做好一个引导引导研究者投身于中国特色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需要。西方的任何技术与想法来到中国都要结合国情才能有所使用。而中国特色的工业和农业也只有工作在工业和农业一线的,对中国国情有真正了解的人方能做好。科技评价体系中,只需要有一个引导方向即可嘛,能够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放弃出国镀金的想法,而踏踏实实投身于新的上山下乡运动,那么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应该会取得真正的实施。我个人以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并不需要那些发表在《科学》《自然》上的科技论文来指导如何发展,这些科技论文是企业主、工人和农民看不到也看不懂的;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需要太多的高深研究层面的东西,所消耗的只是年轻人的思考力与青春,科技评价体系能够保护好年轻人的思考力和青春就行了。 第二,请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能够给八零后十年的发展期。八零后有多少呢,应该是中国年龄比例中最多的。八零后中已经有很多人直面中国社会的现实,已经意识到虚幻的论文指标是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发展的空间;而且运气不佳,又遇上了二十一世纪第一场大的经济危机,所以八零后会认真的审视自身。大多数八零后还没有到而立之年,性格和想法还是可以被改造的,那么正式的走上祖国建设的主力舞台前还是能够重新塑造的。那么科技评价体系应该设法给八零后十年时间,让他们在中国工业和农业最需要发展的领域踏踏实实工作十年。这十年对八零后很重要,因为是他们最有冲劲的时候;其实对中国的发展也是更重要,经济的发展将从模仿为主慢慢的向自主研发发展,没有一帮子敢于冲击的年轻人,怎么能行呢? 第三,请众位领导原谅我的不知天高地厚,原谅我的幼稚可笑,但是我可以向您表决心的,您给我机会吧,我为您带来一百万的经济价值,您给我年薪两三万就行了。 我闯祸了,不是我的导师能够处理掉的,所以还请科学网的老师帮忙,如果真的有人要报复我,还请不要提供我所在单位和所就读老师的资料,在此先谢谢了,一切责任由我一个人承担吧,无非是在牢狱里玩玩数学嘛。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4650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
热度 1 lvnaiji 2009-4-24 23:48
当前,科学技术学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对于这一研究在西方和中国的不同境遇作一比较是饶有兴味的。本人对于科学技术学(还有其他译法)所知甚少,难以就研究的内容加以比较,所以只能就外围而言。或许正是这种外围的视角,有可能揭示科学技术学的专业研究者所忽视的事物。然后提出在中国从事科学技术学的建议。 一、中西科学技术学的外围比较 所谓外围比较大致在以下层面:研究者的知识背景及进入的视角、研究界面、研究途径、成果应用,以及社会背景等。 首先,在研究主体上,中西方研究者多具有科学技术知识的背景,中国的研究者虽可能稍弱,年长者基本具备这一点。但现在进入这一领域的年轻的研究生们有相当比例来自文科,对如实验室研究的理解可能仅限于中学期间的经历。区别或差距还在于多学科的介入与协调上。西方的研究者涵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这一状况与当代科学的边界渐次模糊,与其他领域的研究日渐彼此渗透相一致。相对而言,中国的学者似乎依旧主要限于从事科学哲学者。诚然,中国的学者可以在学术交流中汲取西方的成果,但若缺乏本土的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对等的交流中便显得单薄。即使开展实验室研究,也难以对正在实验室中工作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的片言只语和不经意的行为举止有足够的敏感,以揭示种种心理的和社会的影响。 其次,研究界面的差别。此处的研究界面指研究者与其研究对象的关系。西方的学术传统历来重视实证研究,由科学哲学推进到属于后现代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学,对案例的解剖更为深入。如果说科学哲学主要是对研究结论即科学理论的分析,那么科学技术学需要深入到科学技术的过程,深入到历史、个案、语境和社会,探索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与社会和个人心理的复杂关系。于是在科学技术学领域的研究界面上,在中西之间就形成了以下差别。其一,如所知,科学技术学研究需要大量案例,需要从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中汲取营养,形成和验证观点。在这一点上,西方的研究者得天独厚。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学者虽有个别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获得资料,但在总体上无论资料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与之匹敌。其二,在西方的社会背景下,科研环节相对透明、规范,研究者得以近距离考察从经费申请到结项到应用的全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炼和验证观点。亚当 . 斯密之所以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位经济学家,是因为在他的年代,经济活动方从教会、皇权和贵族等的控制下基本上得到独立,亚当 . 斯密方可能揭示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的科研规划、政策和相应的管理部门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模糊的人为因素,甚至难以示人的黑箱操作在相当程度上依然盛行。在科学技术学领域,几乎不可能如西方同行那样展开客观的研究。在此意义上,很难认为中国存在科学技术学家。其三,在相当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野外或部落研究的实验室研究中,首先需要对象本身即实验室和科学家的开放,允许科学技术学研究者介入。西方的科学技术学研究者能够顺利进入实验室,他们的工作得到科学家的理解,科学家与之友好相处。然而在中国,很难想象在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成天守候着一位或几位科学技术学工作者,全过程零距离观察科研的日常运行。这样的观察多半会被认为是添乱而不是研究。至今似乎很少看到来自中国的实验室研究的案例。 第三,研究途径不同,一是经费,二是时间,三是目标。西方的研究者较容易获得经费,拥有相对充裕的研究周期。特别是实验室研究,对于一个具有一定影响的项目来说,科学家要完成从探索性实验到验证性实验的全部过程,通常需要一至二年或更长时间。科学家的研究是开放和难以预期的,而科学技术学研究者在对科学家实验的全过程实行零距离观察之时,更没有确定的目标,对成果的性质和可能影响的大小难以有清晰的预测,结论更为开放。在这三方面,中国研究者的现状与之有相当大的差异。其一,笔者虽未经统计,但可大致判断,如这样的实验室研究的课题难以立项,至少在比例和资助金额上与西方相去甚远。其二,急功近利的社会思潮,出资方和研究者双方大多耐不住寂寞,不会忍受在实验室里泡上一至二年去做前途未卜的研究,而会去做一些效益更好,目标明确的短平快项目。其三,在课题申报中通常都有这样的栏目:何时在何等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以何标题命名的论文数篇,或出版何种专著。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何以至此! 第四,成果的社会影响和应用有别。在西方,由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所得到的成果首先反过来影响科学技术,影响到选题、决策、科研过程、评价机制等一系列领域。这些成果经某种选择和转换后逐步渗透到教育界,不仅是以科学技术学为专业的系科,而且扩展到理工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院系;不仅是研究生,而且扩展到广大本科生。成果影响的进一步扩展是,科学技术向社会开放。前述实验室研究中,实验室向科学技术学的开放即是一例;以及公众对科学技术广泛深入的参与。科学技术学研究者直接进入往日神圣的科学技术殿堂,意味着在知识就是权力的背景下权力版图的调整:包括科学技术学研究者在内的公众权力的提升和科学家工程师权力的下降。正是在这些成果的应用中,科学技术与社会渐次融合。科学技术学成果这样在西方社会中的应用,如果换到中国,在一段时期内看来尚无可能。目前,这些成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发表论文,参加会议,以及申报课题、获奖和晋升职称上(不排除科学技术哲学其他领域的成果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如此)。 最后,或许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学社会背景的差异。西方和中国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前者处于由现代到后现代,后者尚且由传统奔向现代。成果是要交流的,但社会的发展阶段差异甚大,许多疑惑和问题皆由此而生。其一,将西方的研究成果直接或稍作修正便直接用于中国社会,或者于事无补;或者在缺乏实证研究的情况下贸然提出不切实际、不符合国情的政策建议,有可能干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其二,西方的后现代研究虽然有解构之势,但因现代性根深蒂固,如建设性后现代科学,以及科学大战中的索卡尔和温伯格等科学家。即使科学技术学的研究者本人,长期浸润于西方文化之中,现代性从思维方式到日常语言已深入人心,在其研究过程中依然遵循现代性所强调的客观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近距、微观(分形)的现代性研究、解构宏观的现代性 。但中国的情况是,现代性尚未奠基,后现代接踵而来。在后现代的思潮中,中国的有些研究者有迷失自我的危险。 二、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学 以上分析了中西科学技术学的若干差异,并非旨在否定中国从事科学技术学的必要性,相反,由比较凸现了在中国语境下该领域的极端重要性;同样,上述分析并非否定借鉴西方科学技术学的必要性,相反,不仅是研究成果,而且是要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特别是在其研究的进路上全面引进。 随着研究日益进入特定的语境:时间、空间、对象及其关系,特别是随着研究渐次进入人的心理,进入特定的社会环境,必然越来越多地显示其地方性。曾几何时,作为科学技术学前身的科学哲学难显特色,所见者或波普尔或劳丹;在提出工程哲学和产业哲学之前,特别在更早时期,技术哲学几乎言必称海德格尔,后来则有斯蒂格勒和米切姆等。随着工程哲学的兴起,中国特色随之彰显,产业哲学进一步凸现地域性、民族性,也就是中国特色。这是其学科地位所决定了的。同样,由科学哲学发展到科学技术学,其地方性也日益凸现。强调自然科学之地方性的学者是否在同样以及(理应)在更大程度上突出科学技术学的地方性?早在 10 余年前, 于光远 先生就希望他所称的中国的哲学学派, 不侧重于解决人类社会史发展的根本问题,要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和理论问题。这个学派的特点必然导致特别关心社会问题特别是中国经济文化建设,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子, 需要大量地、不断地,以及随机地从具体的实践中和其他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汲取和交换营养。 不仅如此,中国的科学技术学家们还将以来自实践的研究成果反哺、指导实践。在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各分支都清晰可见学科对现实的积极干预。于老强调,科技哲学不应该限于一般的、抽象的思辨,而是要去做特殊的具体的研究,向着实践的方向前进,直到在实践生活中显示出这种研究的重要意义。由科学哲学到科学技术学,对现实的干预愈演愈烈。正如 陈平原 先生 所论, 本国文学研究有更多的承担研究者跟这片土地有着天然的联系,希望介入到社会变革和文化建设里面去,而不仅仅是隔岸观火,在这样的研究的背后有情怀。 上述比较分析揭示了科学技术学在中国与西方的差异,这正是中国科学技术学家的责任和情怀:其一,扩展学科门类,多学科共同介入。其二,消除研究者及其研究对象之间的界面。如果在科学技术史在整体上暴露中国研究者的先天不足,那么在中国科技史方面,中国的研究者当仁不让。李约瑟已经先行一步,由科学技术学的视角,全面开展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则是当代中国学者的职责。在这一领域,中国的研究者不是先天不足,而是得天独厚。对中国科学技术现实的运作过程和实验室研究更是非我莫属。正是这种责任和当仁不让的立场和态度,有可能在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中国科技史的奥秘以启迪后人,以及在一个方面可能使中国现行的科学技术决策和运行过程暴露于公众的视线之下,使之在社会的压力下趋于规范和透明;让实验室中的科学家习惯公众零距离的关注,让公众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方式。其三,改善研究途径,而不是在现行体制下扭曲自身。最后,将成果应用于科学技术、教育和社会。 在中国的科学技术学家履行其责任之时,务必高度重视这样的事实:科学技术学的兴起是西方社会由现代走向后现代的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西方社会是在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批判中走向后现代的;中国则处于由传统到现代,以及由现代到后现代两次转型的叠加,工业与信息化部的设立即说明了这一点。相对而言,当前的关键依然在于由传统到现代,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确立科学技术在社会中春天的地位,倡导科学理性,弘扬科学精神。任何科学技术学研究必须在这一大前提之下进行,这是中国地方性科学技术学的根本要求。跟在西方科学技术学后面人云亦云,不仅不会有自己的特色和学术地位,而且可能危及中国科学技术进而社会的发展。西方科学技术学与中国现状和发展道路的结合,有可能使中国既实现赶超,又避免现代性本身的弊病。 正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学,研究中国科技的实际情况和案例,以特殊性丰富普遍性,才可能确立自身的学术地位,推进世界科学技术学学术发展。不仅如此,适应中国的发展目标并由中国的现实提炼得出的观点和理论,还将对其它发展中国家具有指导意义。 顺便指出,传统文化在发展中国特色科学技术学时具有独特价值。在西方的学术界,几乎所有的概念体系都已打上现代性的印记:客观、抽象、固定,具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例如在科学中,质点、刚体、可逆、周期、有序、理想气体、弹性碰撞,等等,然而后现代研究又不得不使用这些概念。如何应用现代性概念来论述后现代观念?已经看到了一系列否定性概念,如不确定、测不准、非线性、对称性破缺、非有序、不可逆,以及复杂性、混沌、分形、分岔等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概念之编造,语言之晦涩,行文之拗口,令人难以卒读。后现代是对传统的否定之否定,辩证的复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概念体系和思维方式的包容性、渗透性等经现代性的改造有可能焕发青春,进而籍科学技术学之风走向世界。 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学 ? 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学具有鲜明的价值观:推进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特定的研究对象:由科学技术学的视角揭示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科学技术的运行方式;与国际接轨的理论、方法和视野(如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同时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成分,形成既有具体的实践指向,又得以为国际的学术研究做出独有贡献的科学技术学的中国学派。 他们深入到科学家研究过程的微观细节,揭示其间种种非理性因素,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如若停留于此,甚至将此当成整体和全过程,便在一个新的层次重犯了还原论的错误。就此而言,这些可以归为后现代的研究者们看来还不够后现代。他们看到了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其他活动如政治和经济的相似进而相同之处,有助于科学融入文化,但若无视或忽视科学与其他活动的不同点,科学在从其在文化中的中心地位跌落下来之时,进而丧失了在文化系统中的一席之地,丧失了因其特殊性而对系统整体的贡献,文化本身也将因此而蒙受损失。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在这一点上,他们同样没有走出现代性。
个人分类: 科技|5487 次阅读|3 个评论
心暖,心在——续“中国特色的冷漠”
lvnaiji 2009-4-15 22:11
金融危机袭来。温总理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心暖,则经济暖;心在,就有希望。所言极是。 金融产业链的重建首先在于重拾信心,回归现实。在信心低迷、信用缺失以及没有沟通和协调的博弈中,各个经济主体相互猜疑,明哲保身。就像在囚徒困境中,博弈的最终均衡是对整体来说最差的结果:商业银行惜贷、基金采取现金为王的策略,退出市场交易。昔日辉煌的两房濒临破产而没有机构敢在此时抄底。金融的本意是资金的融通,商业银行的利润之源就在于发放贷款,但为了临时的自保,以防挤兑风险,却成了资金的沉淀和冻结中心。 眼下中国社会中的冷漠也是如此。每个个人之间相互猜疑,明哲保身。就像在囚徒困境中,博弈的最终均衡是对整体来说最差的结果。 1+1 2 。这本来是人之所以构建社会的动因;然而现在看到的往往是小于 2 。 因而首先是需要一个外部力量政府来打破囚徒困境。如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利用其特有的信用、地位和职能对商业银行进行注资或者担保,扭转银行倒闭的预期;担保交易和收购有毒资产,降低交易对手风险,以恢复市场信心。从而打破囚徒困境,回到正常的双赢博弈(许小年)。 当今中国社会亦然。首先是政府自己先树立自己的信用,令行禁止。近年来,鲜见这样的事例,比较令人眼前一亮的大概只有在五一长假上对广东的禁令了。虽然在这样一件小事上,中央向地方较真颇有集权与分权之争的意味。至于在其他领域,如腐败、矿难、食品安全等领域,似乎不记得有多少成功的案例,倒是媒体上常见某某的所作所为败坏了政府在社会中的信誉和地位,云云。实在一时做不到,也就不要发令,更不要朝令夕改,否则,其结果只能令公众无所适从。其次,不要随意试探、调动、挑逗民意。关于高校教师退休工资,住房 70 年后是无偿还是有偿续期等,就是政府忽悠民意的典型,就是折腾的典型。在如此这般的折腾中,再热的心也凉了。 当然,仅有政府是不够的。政府迈出第一步,民众自会做出自己反应。套用温总理的话:政府暖,民众暖;政府心在民众,民众也就不再冷漠。
个人分类: 人文|308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特色的冷漠:冷漠是走向陌生人社会的必然吗?
热度 1 lvnaiji 2009-4-12 11:22
近日,媒体有多篇文章,论及冷漠是走向陌生人社会的必然,或代价等。笔者认同 费孝通 先生关于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包含由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的观点,然而,期间一定要经由冷漠吗?笔者没有,也不可能经历西方国家历史上的这一阶段,不拥有相关的经验,但通过所阅读的书籍和文章,经过自己的思考,还是可以得出相应的判断:当代中国的冷漠,不论是发生在广州还是其他什么地方,未必是人类历史的必由之路,至多是当代中国的必然,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的冷漠。 从远的看,中西方文化的一大区别是,西方在公元前后就形成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世价值的宗教,诸如四海之内皆兄弟,惠及众人而不只是熟人,还有,如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给他打(抱歉,我记不住先打那一边了,不过这无关紧要),对他人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的宽容到这样的地步。当然还有完全关乎陌生人的罗马法。印度的佛教也具有强烈的普世价值。这样的宗教早在社会进入现代之前,已经超越了熟人,为陌生人社会的到来铺设了长程作用的纽带。所以,不冷漠,彼此的相助乃至爱,是内心信仰的需要。中国则没有这样的宗教。虽然儒家等学说都在不同角度涉及人际关系之仁爱,之和,甚至被列为准宗教,但毕竟不同于深刻而进入内心的宗教情怀(顺便说,中国古代为何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科学网是否可以就某些共同关心的话题发起讨论?)。反过来,中国古代的熟人社会却具有更为强大的束缚,只要看看福建那围成一圈的建筑(叫什么名字来着,土楼?),生活于其间的个人犹如显微镜下的样本,瞄准镜前的靶子,在那么多双眼睛的注视下,那么严格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制约下,一举一动,真是明察秋毫。由此看来,中国的传统社会,熟人更熟,而一旦进入现代社会(注意,也是中国特色!)陌生人也就更陌生。 远看另一个不同是,西方的小政府,大社会。从中世纪后期到近代,西方的民族国家渐次形成。由下而上的形成过程,强大的市民阶层,以及超越国家的宗教,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国家的权力始终受到制约,哪怕是现在金融危机之中,政府的决策依然要经过反复辩论,被否决而修改而再议之事屡见不鲜。市民阶层,换个角度就是在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社会,在各项事务的运作特别是社会自治自理上起到重大作用。正因为此,市民自觉承担了社会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不冷漠,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中国历来是大政府,近现代以来尤甚。政府事无巨细,大包大揽。久而久之,个人便把社会上的事务,甚至个人的事情都交给政府。组织的温暖和光辉从一个人的降生一直照耀到盖棺论定,或许还要延伸到前世后生。既然政府控制着社会的绝大部分资源,为什么不能承担社会的治安和保障呢?如果政府感到力不从心,为什么不把一部分资源移交社会,让社会有能力和信心,由冷漠加热到温暖呢? 从近的看,几十年阶级斗争,对当今之冷漠功不可没。斗私批修、揭老底,不要说陌生人,熟人,甚至亲人,道德底线在非人的强权之下轰然倒塌。听听电影闻香识女人中,上校为一个学生的辩护吧。 眼下来看,失控的无序的市场为冷漠褪去了仅存的遮羞布。国家放弃监管(如免检),社会无力监管。当政府对例如假币和伪劣商品的打击乏力之时,又如何要求没有专业知识的个人修炼火眼金睛?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几乎走向极点。记得有人说过,在一个信用缺失的社会里不可能充分发挥 IT 特别是网络的作用。成为反讽的是,在一个信用缺失的社会里,网络,却可以把欺诈发挥到极致!还有众多通讯公司参与其间。 鲁迅 先生有言:沉默啊,沉默,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 冷漠啊,冷漠,中国特色的冷漠,你将何去何从
个人分类: 人文|5727 次阅读|3 个评论
也谈科学研究团队的中国特色
liuxiuqun 2009-1-7 18:45
如今中国的事情都冠以中国特色,中国的科学研究也是一样,而且体现的尤其特色。 首先,在科研团队的组成上,近亲繁殖尤其严重。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里的科研团队,绝大多数都是由一个老板(研究所里通常称为PI,principal investigator,也就是首席科学家,一般不是指一个学科,一个研究单位,或者国家973项目等的首席,而大多数是指一个研究组的负责人)带领几个(最少两三个,多则六七个)留校的博士组成。这种情况在高校所占比例应该在90%以上,在研究所情况稍微好一点,但是比例也是相当高。即使引进的外源人才也是个老板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很多老板不愿意吸收外源人才,也许是害怕不好管理吧。这样的团队很难通过科学观点的相互借鉴、补充和碰撞从而产生创新性观点。老板的idea就是大家的idea。国外的很多学校或科研院所规定,自己的博士生毕业以后是不能直接留校的,必须到别的单位做博士后研究,这样可以保持研究团队的异源性。中国现在也有极少数学校有这样的提法,但是实施情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在科研团队的管理上,多采用企业老板制。由于科研团队组成的中国特色,接踵而来的就是管理上的企业老板制或者是家长式管理。因为团队中的成员主要由自己的学生组成,那么学生对于自己曾经的老板当然是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怠慢,即使有不同的意见那也是不敢直接提出来的,以免被老板穿小鞋。这种现象另一个不利因素就是,部分老板由于长期忙于各种应酬很少深入科研一线,当然对于自己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也是知之甚少,但是对自己的能力确实深信不疑,觉得自己见多识广,留校的学生是自己培养出来能有什么新的东西?以至于对手下的人信任度不够。 第三,在科研团队的论文发表上,质量监管不力。现在已经有很多报道关于一些科研大老板在存在论文造假。其实我经常替那些大老板们打抱不平,因为团队过于庞大,他们本身又太忙了,哪里管得了那么多!你想一个大老板,自己直接带的研究生少则10-20个,多的达到30-40个;他们团队成员就按,3人计算,每人带5个学生,那么老板们相关的学生就有至少30-40个,多则达到60-70个。这么多研究生,每年发表文章按30篇计算,他们那里所有时间一一过目?!而这些研究生的所有论文无一例外的都要挂上他们的名字。这样只要一个学生论文造假就会将他们牵扯进去了。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5749 次阅读|5 个评论
美国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黄安年 2008-12-21 15:36
美国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21 日发布 这里发布的《美国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扫描本 , 原载于笔者的《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第 529-541 页(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 3 月),该文选自笔者的《美国的崛起( 17-19 世纪的美国)》第 18-28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7 月),原题为导言美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第三节近代美国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现将扫妙本一并附后。 笔者以为,文中提出了五个问题迄今依然重要 , 这些问题是 : 坚持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坚持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坚持吸收最新成果 , 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坚持重点攻关突破 , 重视社会普及需求。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4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庄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经济体
mg 2008-10-16 21:07
工庄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经济体 郭世胜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集中反映和充分吸收了全党和人民的智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社会经济体。 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进,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中期和信息化初期,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活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农业现代化提升到农业信息网业化水平,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业信息网络化。实现农业信息网业化的关键是首先实现农业工庄化,工庄是新兴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社会主义文化体和社会主义生机体,工庄是现代农业社会经济体。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于运动的基本形式。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生活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根本在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在于形成和繁育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着力繁育新型农业社会经济体。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点也在于培育新型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社会主义农民经济体,使新型的农业体、新型农村体、新型农民体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主体、成为经济社会的有机体和充满活力的生机体。培育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培育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培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建议实行工庄战略*和工村战略*,实现农业工程化、农村工庄化、农民工人化;建议实施候鸟经济战略*,使农民工有序流动、有节奏流动和有周期流动,自觉做到流民归埠和双向有序有巢*。 附:工庄是一种新型社会经济体 工庄论 工庄战略即工村战略。工庄一词最早由郭世胜于1971年首先使用;工庄化一词由郭世胜于1975中提出;工庄论由郭世胜于1992年创立。 工庄,是一种新型社会体,是新型的社会经济体和社会文化体,是城乡一体化组织。 工庄中国特色的株式会社;工庄--后公司时代的社会结构体;工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 工庄的基本含义:1工程化的村庄;2 工业化的村庄;3工厂带农村;4工厂联合体(后公司联集团);5企业经营体(庄号,以整体工厂、公司等企业为经营对象,进行经济体兼并、改组、重组、整合);6生产能力接纳与转移机构;7社会生产生活一体化的经济联合体;8社会生活生产一体化的社会团体;9社会生产生活一体化的文化联合体;10社会生产生活一体化的教育联合体;11社会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学术联合体;12社会生产生活一体化的科技联合体;13农民工的联合自治组织形式;14城中村(都市村);15城市流动人口的联合自治组织形式;16城乡工农联合体;17城乡工农混合体;18经济利益共同体(跨国公司);19非政府机构;20非盈利机构组织;21非党派松散联盟; 工庄化的基本含义:1中国由以农业化生产活动方式为主导的社会向以工业化生产活动方式为主导的社会转化的进程;2工厂带动农村城乡一起发展的工程化进程;3农村社会生产活动一体化的进程;4社会交换权益保障化的进程;5信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进程;6网化社会变革进程。(农村工庄化、农业工程化、农民工人化的进程) 基本观点:工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工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进行社会交换的基本主体;工庄是国家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工庄是社会主义的国家细胞,工庄是工业城市、农业城市、商业城市、文化城市、网化城市的分子;工庄是和谐社会系统中的自洽组织;工庄是社会统计和社会计算的基本单位和单元。 理论依据:1社会时代判断;2社会性质判断;3社会形态判断。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的初期,即网业社会的萌芽时态;目前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半工业化社会;中国现代化的根本任务仍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动员全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工程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向信息化社会目标前进,跨越式的进入网业化社会。 方向方位:1社会主义中国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方向和方位;2社会主义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方位和发展方向;3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方向和方位。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半工业化社会。各种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社会主义生产生活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狼牙交错,建立在封建主义文明基础上吸纳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向共产主义社会方向发展的过度性历史阶段。以农业社会为基点,向工业化社会迈进,同时以信息化社会为目标的网业化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时期。最大国情:众多的农民工,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中国的农民工群体,至少要存在一百年以上,中国的农民工群体将上升为人口数量最多的群体,城市文明的建设者和游离于享有城市政治权益之外的现代文明追求者。 *网化论 网化论 网化论,由郭世胜提出,网化一词和网化概念由郭世胜于1998年在《信息化与网络化》中首次使用。网化是网络化和网业化的简称。《网化论》认为: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或者说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仅仅是一个社会时代或历史时代。信息社会时代的显著文明成果就是造就了和导致了人类文明进入了网络社会、网络时代和网络文明,进入了网业社会、网业时代和网业文明,开启了网业化世界。网化是信息化社会的物质形态,是信息化社会运动赖以存在的基本形式。网化同时又是信息化社会的文化形态。网化这一信息化社会的文化形态,已经开始并将逐步演化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和核心文化体系。网化是信息化的物质载体,网化体以下简称网体是信息化社会运动的基体和主体。网化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文明成果,网化文明一方面同人类历史上的文化文明相媲美,同时又是文化文明本身的里程碑。 网化生产方式、网化生活方式、网化交际方式、网化交换方式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结构形式。网化意识形态是信息社会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网化价值观是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网化价值体系是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网化道德体系是信息社会的核心道德体系,网化法制体系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法制体系。 网化文化是信息社会文化的核心文化的标本体现。网化文化和文化网化共同交织成信息社会的网化社会形态。网化水平是信息社会文化水准的根本标志。网化,是实现现代化的最为伟大的任务,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工程。扫除网盲是摆在当前的一个最为迫切的任务,扫除网化死角是摆在当前的一个最为艰巨的任务。网络文明成果的全民共同分享程度,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标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能力、优化政府结构的关键在于网政建设、在于建构科学网政和提高网政能力。建设新农村的着力点和着眼点应转变到农村网政建设上来,网政建在村上是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网化建设的战略社会工程。 网论自由权、网意表达权、网益诉求权、网业谋生权、网物交换权、网格拒侮权、网辩回应权、网难求助权已经成为网民的基本网权。同时,网论准确责、网意理智责、网益合理责、网业阳光责、网交公平责、网操友好责、网辩承反责、网难救助责已经成为网民的承担的基本义务。网民这一称谓随着社会进步和历史进程,将成为同现代的公民称谓一样,在网络世界里是平凡而又神圣的称号。 军事方式变革的信息化时代特征在于,以跨步进入网化军事时代,争夺和掌控制网权为基本标志,谁赢得了军事制网权谁就赢得了军事打击权和军事主动权,才有可能在军事领域取得制导权。在外交领域同样如此,信息社会,网化外交已经成为基本的外交手段和有效形式。 总之,网化是信息化社会的物化和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迈向共产主义社会踏实走过卡夫丁大峡谷的途径,网化是历史的机遇。让我们为实现网化社会而不懈努力奋斗吧! *向位论 向位论 向位:即方向和方位。 向位论和向位学,由郭世胜提出和创立于1986年。向位学即研究物质运动方向与方位变化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发展方向与方位历史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研究事物方向和方位之间内在关系的学说。向位学也称作向位场学或向位场论。向位场论简称向位论,向位场论的数学计算工具是逝度计算法,向位场论的哲学工具是动态时空观,方向和方位都以度作为考量,以第三方参量或三方以上参量为参照系,也称作维度系。其中的社会参照系和历史参照系又称作社会结构维度和历史结构维度。 向位论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大一统一还原场论,一种是连续相变呈展论。向位论既是以这两种方法论为基础前提的统一,又是这两种方法论超脱之外的第三方考量和多维度参照系统。 向位论认为,世上事物:在客观上,都处于一定的向位中;在主观中,都被规定在一定的向位上。动态事物,处于动态向位中;变化着的事物,以变化着的向位时空为参照系,发展着的事物,以发展着的向位维度为参考量。明确事物的向位性,是认识事物秩序、探寻事物逻辑、了解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利用事物价值的前提。时空和向位密不可分,秩序和逻辑密不可分,参量和考量二位一体,逝度和速度二位一体。运用逝度计算法,建立向位时空系,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研具有特殊意义。向度和位度,是事物方向和方位的标志量。社会的交换方式和交际方式的向位性,是社会结构健康、社会结构功能健全、社会结构功能表达机制无病态、社会结构功能机理量化测试的基本标杆。 (详见 http://www.gn36.com/zyltmorenews.asp?id=92 邮箱 twna8@sina.com 手机13691530978) 向位论:一种宇宙观、世界观和时空观。向位场:一种统一还原场和相变展示场。逝度: 一种计算模型、一种计算方法。 逝度计算法简称逝度计算或逝度算法。(逝度计算法由郭世胜1970年创立,1985年首先用于历史向度向量计算) 逝度:是速度的逆运算。逝度(Q)与速度(V)相对,都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位移和历程变化的物理量。速度是位移距离(S)与历程时间(T)之比,即V=S/T。逝度是历程时间与位移距离之比,即Q=T/S。速度与逝度互为倒数,成反比,方向相反。 《向位场》:速度与逝度,构成物体运动的向位场(G)。即: G=VQ,或VQ =1。向位场,是揭开暗物质(能量)奥秘的钥匙;逝度算法,是计算暗物质(能量)的数学工具。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6835 附:关于社会工程的思考和关于建立中国社会工程院的建议 鉴于自然规律和社会文明的逻辑、从长远发展和立足国情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应对和实施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这一巨系统社会工程和为实现农业工程化、农村工庄化、农民工人化、城乡一体化,特建议成立中国社会工程院,以利于有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和全方位的奔向小康社会时空。 创立社会工程院这一集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哲学、科学、技术为一体的战略机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信息社会网业化的时代诉求,对于研究社会结构、社会生产、生活、生存、生计、生态、交际、交换方式等和稳定社会秩序、引领意识形态、解颐复杂矛盾、确立核心价值体系、健康交换方式、实现平民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是历史的必然。 建立社会工程院,尽管没有国际先例,但中国人民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信心在该领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贡献,并制导世界学术前沿。(北京工庄文化中心,2008年5月25日,感兴趣者欢迎联系手机13691530978 电话(010)62590237 电子信箱twna8@sina.com ; gn36@gn36.com ) 另附 1成立中国社会工程院的意义 2:社会工程理念 3:工程的社会性 成立中国社会工程院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和谐社会理念的诉求,使社会文明建设的目标更加科学。当前,不仅有必要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工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更需要准确把握社会科学、技术、工程三者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记忆,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记忆的再认识和再记忆。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记忆所形成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从而形成科学技术。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经验的运用的再认识和再运用,从而形成技术科学。工程是人类对科学技术手段的综合的、系统的运用所形成的体系。工程是人类对科学技术手段的综合的、系统的运用的所形成的巨系统、复杂系统和母子体系。社会科学、社会技术和社会工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此,且更为复杂。社会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教育学家、军事学家,同样需要大批的技术专家,同样需要数以万计、百万计、千万计的社会工程师,包括经济工程师、管理工程师、教育工程师、军事工程师等等。 创立社会工程院这一集自然、社会、思维的哲学、科学、技术为一体的智能机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网业社会的必然诉求,对于研究社会结构和研究社会生产、生活、生存、生计、交际和交换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引领意识形态、解颐复杂矛盾、确立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平民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总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以及对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本身和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制订后的实施同样具有战略意义。(郭世胜13691530978) 社会工程理念 社会工程,一是指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项目。一是指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和社会逻辑支配下,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手段进行社会建设的实践活动。社会工程的主要内容为,研究社会结构,进行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 所谓工程,一是指将科学原理、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应用到社会各部门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一是指具体的基本建设项目。所谓社会,是指人们以共同的物质和精神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生活方式总体。简言之:生活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这个基础同时产生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以一定的核心价值体系为意识形态所构成的交换方式为基础,形成社会制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政治方式,这是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这两个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矛盾构成社会生活方式,即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政治方式之间的矛盾构成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生活方式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与社会生活方式运动相伴随,产生的社会意识指导人们社会行为的习惯化,构成社会文化方式。社会文化积淀形成社会文明。文化的实质是生活方式,文明的实质是生活方式扩大。生活方式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社会交换方式和社会交际方式,集中体现出社会核心价值观念。 社会工程学,是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和功能表达机制、机理的学说。是关于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生存方式、生计方式、生态方式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交际方式、交换方式的学说,是研究社会形态、意识形态及其生产和再生产及其发展变化一般规律和自身逻辑的学科,是指综合的运用哲学科学技术手段及惯性文化和运用的综合哲学科学技术手段及惯性文化的系统科学。 科学社会工程,是指科学的运用技术手段,遵守社会发展规律、遵循社会逻辑,自觉的进行社会生产再生产的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和意识生产两个方面。 深刻剖析科学、技术与工程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深刻认识社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三者的内在联系,对自觉进行社会文明建设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郭世胜13691530978) 工程的社会性 一切工程都是社会工程,任何工程都具有社会属性。 所有工程都必须同时遵循自然规律和接受社会规律支配。我们把工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称作工程的自然属性,把工程必须接受社会规律支配称作工程的社会属性。这二者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也不是二选一,更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有机的统一,其作用互相不可替代,且形成合力共同起作用。 世界上的一切工程活动,都是人为行为。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不存在脱离社会的人,自然也不存在脱离社会的工程。任何工程,首先都是以前人的工程为基础的,任何创新、创造、发明都有基础和前提,不存在脱离前人社会文明的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任何工程,都是要留给后人的遗产,包括物质遗产、精神遗产和非物质、精神在内的文化遗产。任何文化都是社会文化。 所谓的工程自然属性,是就工程符合自然客观规律而言的。任何社会工程,只有符合自然客观规律,才是科学的,才能具有生命力。所以说工程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人类曾经犯过,并且是多次重复的犯过片面强调工程的社会属性的错误,人类也同样犯过,也是多次重复的犯过片面强调工程的自然属性的错误。特别是当今,一部分人对工程的理解就存在较大的片面性,重蹈覆辙,数典忘祖,导致在实践中,或者因违背自然规律而受到惩罚,或者因违背社会规律而脱离以人为本。这些从道路交通建筑工程、地铁换乘工程、居住房屋建筑工程、防灾减灾救灾工程、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等等,都能看到明显的痕迹和阴影。 人类对工程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认识程度的高低,对二者之间关系认识水平的高低,对工程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工程的多种和多重属性的全面和深刻认识,对工程规律和工程逻辑的自觉把握和运用,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必然。 自近代工业革命至今,由于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空前提高,又使人类的工业化水平不断的、全面的得以提升。从整体角度来看,人类已经开始迈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以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为基础和前提的社会。信息社会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间,不是替代关系,不存在信息社会取代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问题。而是农业社会信息化和工业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信息社会是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信息化和网业化。信息社会的物化标志是网业化,网业社会是以商业、农业、工业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是崭新的经济社会形态、文化社会形态和历史社会形态。 虽然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但是已经不能再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必须走信息化引领工业化的新路,即网业化引领工业化的新路。同样,要在思想上明确,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不是取消农业,而是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发展农业,其实质是农业工程化。现在必须走农业工程化和信息化相结合,即农业工程化与农业网业化相结合的新路。必须走农业工程信息化和农业工程网业化的新路。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施农业信息化工程战略和农业网业化工程战略。特别是灾后重建应实施工庄战略工程和网庄战略工程。 我国完成工业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的历史任务,是一项伟大艰巨长期的工程,是历史工程,是社会工程,是党的使命工程。 显而易见,社会文明建设,首先是一项社会工程。不言而喻,建设和谐社会,同样是一项社会工程。人类社会,在高度发达的科学和技术基础上,已经迈进工程社会,已经迈进信息工程社会和网业工程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奠定了科学工程观的思想基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经济社会,为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工程与科学和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刻的理解工程的自然属性和工程的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深刻的把握工程的自然规律和工程的社会逻辑吧,让我们以自觉的心态和自觉的社会心态迎接社会工程时代和工程社会时代的来临吧!让我们全面的审视社会工程时代特征、工程社会形态、工程社会意识形态,自觉的应对、迎接、参与工程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和工程社会生活方式变革,无愧于伟大的工程社会时代!无愧于伟大的社会工程时代!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1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