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热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怎样让蔬菜快速烹调得酥烂
热度 2 fdc1947 2017-6-23 08:55
怎样让蔬菜快速烹调得酥烂 看这篇文章的标题,好像有一点“逆潮流”的风险,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营养科大夫都告诉人们蔬菜要做得“生”一些,不要长时间高温烹调,以免损失太多的营养成分。很多人甚至主张蔬菜要生吃,认为只有生吃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蔬菜的作用。而我在这里却说怎样把蔬菜烹调得酥烂,这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 营养科大夫说得对不对?一般来说是对的。对的就是对的,为什么要说“一般来说”?因为事情总有另一方面。我在这里所说的在“一般”以外的情况,那就是在一般营养宣传的对象中容易被忽略的老年人。人们容易忽视老人的特殊情况,更严格一点说是中国老人的特殊情况。 中国老年人的大量增加还是近些年的事情,三四十年前,我国七八十岁的老人远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多。那时候人们认为人到了七八十岁就该呜呼哀哉了,所以老年人的营养问题不像今天这样突出。其次,如今我们的营养学家所说的知识,所用的标准,往往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书本、刊物和标准上学来的,对于中国老年人的情况不一定全都合适。 我国的老年人在身体方面有什么特点呢?第一是牙齿不行了。第二是胃肠功能下降了 。过去,我们不注意牙齿的保健,我们牙医的数量很少,所以,我们老年人的牙齿情况是很糟糕的。人们以前都认为老年人掉牙是正常事情,所以称东西老了为“老掉牙”了。我国的绝大多数老人都有牙齿缺失、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这一代老年人都经历过艰难的生活境地,年轻的时候是“低指标、瓜菜代”,用大量粗劣纤维的菜皮子来填饱肚皮,所以,他们的胃肠功能一般都比较差。 很差的牙齿、很差的胃肠功能,如果再吃生冷的蔬菜,会有什么结果?营养学家号召蔬菜不要烹调时间太长甚至号召生吃,是为了尽可能保留蔬菜中的维生素类物质,使这些物质尽可能少的被氧化。但是,如果不顾具体情况,不顾老年人牙齿和胃肠功能不佳的情况,吃一些生的、硬的食物,反而引起胃肠系统的疾病,那就完全与保留维生素的初衷适得其反了。而且,那些较为生的、硬的蔬菜对于老年人来说,即使去吃,也不可能吃得较多(大家想想,一大盆生的蔬菜煮熟后才多少一点,而吃一大盆生的蔬菜对年轻人来说都是困难的),其结果是食用的纤维太少,非常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容易便秘,而便秘往往引起许多疾病甚至面临危险)。所以, 对于牙齿和胃肠道功能不佳的老年人,在一般的情况下,首先应当考虑的是食品的容易被消化吸收。对于老年人,蔬菜不妨做得软烂些。 上面所说的原则,也是一些较好的营养学家所常常强调的。 所以,本文所说的把蔬菜食物烹调的酥烂些,并不是真正的“逆潮流”,而只是“好像”有点不合时宜。对于牙齿和肠胃功能不佳的老年人,还是应当这样做的。 怎样才能够较好地把蔬菜烹调得软烂些呢?熟悉我烹调习惯的朋友可能已经猜出来了, 那就是用微波炉辅助烹调 。 夏天天气炎热,如果老年朋友为了把蔬菜做得软烂,仍然用传统的煤气炉灶烹调,煤气炉的热效率很低,大量的热气会散发到室内。这是我们不大愿意做的事情。 即使换成热效率较高的电磁炉,其加热形式仍然是烹煮,在不断翻炒烹煮的过程中,大量的热蒸气仍然会散发着室内。 而 用微波炉辅助烹调可以使热气的产生略减少一些 。 如何用微波炉辅助烹调? 有两种不同的烹调方式。第一种,与烹调炒菜一样,先把蔬菜在锅炒制,不等酥烂即可出锅,出锅后放进微波炉内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直到比较酥烂为止。这种方法可适用于蔬菜在未烹调前体积较大者。 第二种方法,先把需要特别煮烂一点的蔬菜食材放在微波炉内烹煮,等到适当的时候取出来与其他食材一起用普通方法烹调。 用微波炉烹调可以使蔬菜类食材能够比普通的用锅烹煮更快的酥烂。这是整个方法较为成功的关键所在 。 用普通方法烹煮,其原理是热的传导,我们加热的是锅底,热量由锅底通过水的传导,传给食材的外层,外层再传给食材的内层。生的植物类食材之所以比较硬,是由于植物细胞有较为坚韧的细胞壁,在细胞壁的保护下,细胞内的水分挺起了整个细胞。在加热的的时候,细胞内的水分沸腾,把细胞壁“撑破”了。这就好像原来是吹满了气的气球或打足了气的车胎,很是坚硬,最后把气球或车胎撑破了,一下子就瘪软了。一般情况下,植物细胞都是热的不良导体,从外层传热到内层需要较长的时间。比较极端的情况,像那些“优秀厨师”所介绍的,他们把山药放在锅里蒸,要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之久。在烹煮的过程中,必定会同时带有大量水分的蒸发,这也需要大量的热量(水的汽化热非常大,蒸发所需要的热量比把同等数量的零度的水烧开要多5倍还多)。烹煮时间越长,被蒸腾的水分就越多,这在炎热的夏天更是很可怕的事情。 微波炉烹煮的原理是微波加热,微波有很好的穿透性,它往往能够较快地穿过外层细胞,加热到内层细胞,从而较快地使细胞内的水分沸腾,冲破细胞壁。像上面所说的山药,放在微波炉内加热,往往在几分钟内就可以使山药软烂。所以,同样的蔬菜食材,放在微波炉内加热,可以比用普通方法烹煮,软烂得快一起。这就可以减少放出很多热量。 这就是用微波炉辅助烹调能够使蔬菜食材迅速软烂而可以使整个烹调过程往室内放出较少热量的科学道理。 实际上, 由于微波炉辅助烹调过程比普通烹调过程所用的时间较短,它引起的维生素类营养元素的损失也会略微少一些 。另一方面,维生素类的损失方式主要是高温下的氧化,由于微波炉加热时,容器的密闭性比普通烹调好,而并不翻炒,与氧气的接触将减少,这样,也可以相对减少一点维生素的损失。 当然,我在这里说的只是方法的好处以及它的科学道理。具体的烹调过程、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去做,反正这是很容易的事情,试做两次就有经验了。 在炎热的夏天,如果各位想把蔬菜食材煮烧的软烂一些,不妨可以试试微波炉辅助烹调方法。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7916 次阅读|4 个评论
是什么吃胖了我们?- (1) 碳水化合物
热度 5 irisamor 2015-3-24 18:43
【良心剧透】 我们每天吃掉的碳水化合物可能比你想的还要多 碳水化合物是让我们变成胖子的凶手,也是帮助我们节食减肥的利器 吃太多碳水化合物会让你变成胖子,但是,吃太少的后果可能更严重 上回说到,减肥的要义就在热量的摄入小于输出,只是大脑总碍手碍脚的,坏咱们的好事。既然这场你死我肥的战斗拼抢的是进入身体的热量,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热量是怎么进入我们身体的吧。是什么吃胖了我们?不吃它还不行么? 作为一名凡人,我们获取热量的途径少得可怜。准确的说,就只有一个,吃 。并且,也不是所有吃进肚子里的东西都可以变成热量,对于大多数人,或者大多数时候,热量的来源只有三个: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1) 。听着都耳熟对吧,你真的知道他们是谁?比方说,咱们平时吃得最多的——碳水化合物。 在学术界,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可以简单到“糖”,也可以复杂到“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 (2) 。在胖子界,碳水化合物的定义经常可以复杂到“米饭面条烤红薯(等)”,也可以简单到“吃了体重就反弹”。那到底碳水化合物是什么呢?先做个游戏吧,大家来找茬,请迅速找出下面这幅图里所有没有碳水化合物的食材。 图片来源: http://www.freexscape.com/ 你找出了几个?答案是:除了那两条鱼,其他全是。是的,那杯牛奶里也有不少的碳水化合物。(顺便提一下,那两条鱼活着的时候身体里也有不少碳水化合物哦)感觉有点乱么?这样吧,既然是要减肥,不妨就把各种各样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会让你长肉的碳水化合物”和“不一定会让你长肉的碳水化合物”。 “会让你长肉的碳水化合物” 日常生活中“会让你长肉的碳水化合物”也分两种,每种都有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叫“糖”,基本上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糖 (3) 。另一个叫“淀粉”,基本上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淀粉 (4) 。略有不同。 先给介绍一下“糖”氏三兄弟。它们是我们常会听到的 葡萄糖 和 果糖 (不是水果糖),还有我们不太熟悉的 半乳糖 (5) 。哥儿仨是孪生兄弟,身高体重一个样,只是长得有些出入。我们不熟悉半乳糖是因为它比较低调,一般不会单独露面。另外那两位可就是碳水化合物家的栋梁了,日常饮食中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里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水果和蔬菜里都有天然的果糖和葡萄糖。蜂蜜基本上就是大坨的果糖和葡萄糖堆在一起。果糖大概是因为长得实在太好看了,舌头上的味蕾看到它就特别的兴奋 (6) ,所以经常和葡萄糖一起被添加在甜食和饮料里面 (7) 。哦对了,平常说的“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 兄弟三人也会两两结合以二人组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食物里 (8) 。比如那个低调的半乳糖,它和葡萄糖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 乳糖 。想歪了,不是大白兔那种。乳糖是乳汁里天然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各种奶、各种乳制品里都有这个小组合。还记得前面照片里那杯牛奶吗?如果那是一杯脱脂奶,它一半的热量都是乳糖贡献的 。 两个葡萄糖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 麦芽糖 。天然的麦芽糖很少,只有大麦这样的谷物在发芽的时候才有。但是在生活中麦芽糖可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娃娃们喜欢吃的饴糖和灶糖(关东糖、糖瓜)基本上就是大块的麦芽糖。啤酒、格瓦斯这类发酵饮料里也可以找到它。 葡萄糖和果糖在一起就更不得了了,这个小组合就是我们家家都有的 蔗糖 。蔗糖长得也很漂亮,味蕾也很喜欢它。水果、蔬菜和谷物的甜味有一部分就是因为它们含有蔗糖。平常吃的白(砂)糖就是从甜菜或者甘蔗里精炼提纯的蔗糖。我们喜欢的冰糖和姨妈喜欢的红糖也都经过加工的蔗糖。 那 淀粉 又是什么呢?淀粉是一大帮手拉着手的葡萄糖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成群结伙的葡萄糖手拉着手摆出或歪歪扭扭、或枝枝叉叉的造型,就是平常在各种粮食、豆类、土豆、红薯,还有蔬菜水果里能见到的淀粉了 (9) 。植物们利用淀粉来存储在光合作用中吸收的能量。所以,你也可以认为,淀粉就是植物身上的“肥肉”。所以,按照以形补形的传统精髓,这就是为什么吃草也会长肉的原因。 会让你长肉的碳水化合物就是这些,那不吃这部分不就万事大吉了?幼稚。且不说碳水化合物是目前最物美价廉环保节能的热量来源,就说咱自身的需求,作为一个凡人,我们的身体需要葡萄糖,刚性需求。碳水化合物呢,是我们获取葡萄糖最简单有效的途径。葡萄糖是最受欢迎的热量来源,我们所有的器官都能够通过血液循环方便快捷的获取葡萄糖中的热量,即便是那些可以利用其它能源的器官也喜欢优先使用葡萄糖。更要命的是,我们血液中的红血球、视网膜、晶状体、肾,还有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都必须依赖葡萄糖才能够正常工作 。你可以任性,它们能乐意么?如果不吃碳水化合物,首先缺少了热量的来源,同时也切断了葡萄糖的供应。这个时候,身体就不得不牺牲肌肉和其它更有价值的组织生产葡萄糖 (10) ,同时大量消耗脂肪生产葡萄糖的替代品来给中枢神经和大脑提供热量 (11) 。我知道你可能不在乎那点肌肉,“大量消耗脂肪”听起来更是正中下怀。高兴得太早了,少年!这可不是正常的脂肪消耗。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可能会让人得上一种叫做“酮酸中毒”的病。这个病轻则四肢无力、头疼口臭,重则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再严重真可能要命的哦 (12) 。 “不一定会让你长肉的碳水化合物” 先说说另一种“淀粉”,也是手拉着手成群结伙聚在一起的葡萄糖们。我们的身体里就有(还有前面照片里那两条鱼活着的时候),叫做 糖原 (13) 。动物的肌肉和肝脏里有很多糖原,但是屠宰之后很快就分解了,所以在平常吃的肉里很少有糖原存在,不够让你长肉的。 另一种“不一定会让你长肉的碳水化合物”的名号就响亮得多了,那就是清宿便、排肠毒、美容养颜、纤体瘦身的 膳食纤维 。想到嚼不烂的芹菜杆和豆角皮了?那是菜长老了。简单来说,所有能吃进肚子里,但是又不能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都属于膳食纤维 (14) 。蔬菜、水果、谷物、豆类中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西兰花和炸薯条里的膳食纤维就都比芹菜多。 膳食纤维因为不能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所以不会像其它的碳水化合物那样提供大量的热量让我们长肉。不过膳食纤维也不是完全不会提供热量。一部分膳食纤维是大肠里各种细菌的美味。大肠中的细菌在发酵分解这部分膳食纤维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我们能够吸收的营养和热量。大约是普通碳水化合物热量的一半。另一部分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膳食纤维,怎么进来就怎么出去的那种,完全没有办法被人体吸收利用。 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的体积和质量,保持粪便湿润,促进肠道蠕动,提高粪便通过大肠的速度,缓解便秘,还能预防痔疮、阑尾炎和消化道憩室病,保护消化道的健康 。不过,膳食纤维的本事可远不止这么一点。大量的研究表明,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 ,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5) ,甚至还可以降低直肠癌的发病几率 (16) 。当然,还有胖子们最关心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非常有助于控制体重,节食减肥 。 正是因为膳食纤维的这么多优点,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添加了膳食纤维保健品和膳食纤维补剂。可惜的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膳食纤维的保健作用并非来自它本身,而是天然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豆类和全麦)中各种成分的综合效果 。所以,想健康减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那既然膳食纤维这么好,是不是多多益善呢?当然也不是,凡事总有个度。过多摄入膳食纤维可能导致吸收的热量不足。对胖子不是个问题,但是对以为自己是胖子的小孩子、老人、已经营养不良的人,或者饭量本来就很小的人就可能会造成困扰了。更重要的是,摄入过量的膳食纤维也可能会影响身体对某些矿物质的吸收 。如果日常饮食中的矿物质本来就不太充足的话,问题就更严重了。 【注释】 1) 因为这三种营养元素每天的摄入量都相对较大,所以与微量营养元素相对应,它们叫做宏量营养元素,或者常量营养元素。顺便说一下,还有一个东西,它不算营养元素,但却是不少人,在不少时候获取热量的另一个途径。这个东西就是酒精。顺便再说一下,酒精提供的热量要高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快赶上脂肪了。 2) 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并且绝大部分碳水化合物中这三种元素的比例都是C:2H:O,就像是一个碳加一个水(C·H 2 O),所以在最初人们发现它的时候,起了碳水化合物这个名字。碳水化合物中分子结构最简单的叫做单糖(Monosaccharide)。由两个单糖分子经过脱水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叫做二糖(Disaccharide)。如果是两个以上的单糖分子脱水连接在一起就叫多糖(Polysaccharide)。 3) 通常,为了与生活中常说的“糖”区分开来,也把这一类碳水化合物叫做简单碳水化合物(Simple Carbohydrate)。简单碳水化合物从分子形式来说就是单糖和二糖的总称。 4) 与单糖和二糖相对应,多糖是分子形式更复杂的糖类化合物。同时,相对于简单碳水化合物,多糖也叫做复杂碳水化合物(Complex Carbohydrate)。淀粉只是多糖的一种。糖原(Glycogen)和膳食纤维(Dietary Fibre)也都属于多糖,不过我们日常膳食中通过这两种多糖获取的热量非常少。 5) 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有相同的分子式C 6 H 12 O 6 ,都属于单糖。单糖是结构最简单的糖类,是组成其它更复杂糖类的基本单元。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是最常见的三种单糖。日常膳食中绝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也都是由它们相互结合构成的。 6) 果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排列更能刺激舌头上的味蕾,所以尝起来更甜一些。果糖比葡萄糖甜75%,比平常吃的白糖甜40%。 7) 食品加工业广泛使用的高果糖玉米糖浆(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HFCS)就是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8) 两个单糖分子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双糖,或者叫二糖(Disaccharide)。麦芽糖、蔗糖和乳糖也是日常膳食中最常见的三种双糖。 9) 淀粉是葡萄糖的聚合体。聚合在一起的葡萄糖分子如果排列成一条单链就叫做直链淀粉(Amylose),如果排列在一起的葡萄糖链有支链,就叫支链淀粉(Amylopectin)。不同植物中淀粉的种类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各种各样直链和支链淀粉的组合。 10) 当饮食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无法提供足够的葡萄糖来维持血糖水平的时候,身体会通过一种叫做“糖异生”(Gluconeogenesis)的过程来分解氨基酸和其他原料生产葡萄糖,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11) 我们的大脑只能燃烧葡萄糖和酮体(ketone body)来获得能量。酮体是脂肪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的时候,身体只能依赖脂肪供能(身体依赖脂肪供能的这个状态叫Ketosis)。但是脂肪的正常代谢产物又不能给大脑供能,所以这个时候就只能生产大量的酮体来代替葡萄糖完成给大脑提供热量的工作。 12) 血液中酮体浓度过高就会发生酮酸中毒(Ketoacidosis)的情况。关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引起的酮酸中毒是否有害健康的问题,有不少研究发现了各种各样或轻或重的副作用 。但也有不少研究认为方法得当、管理有效的话,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对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还有好处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没有专业内科医生、营养师的指导和护士的护理条件下贸然大幅度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甚至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是会有危险的。 13) 糖原(Glycogen)是动物体内用来储存葡萄糖的地方,所以有的地方也叫它动物淀粉。糖原的结构和植物中的支链淀粉类似,但是有更多的支链,这样在短时间内可以分解出大量的葡萄糖来稳定血糖水平或是给肌肉做功提供热量。一些微生物(包括酵母)和菌类(蘑菇)中也可能含有很少量的糖原 。 14) 膳食纤维(Dietary Fibre)最初的定义是无法在小肠里消化吸收的植物细胞壁。这个定义没有包含碳水化合物中的抗性淀粉和其他抗性糖,但是包含了不是碳水化合物的木质素。现在所有这些都叫膳食纤维。所以严格来说,碳水化合物的一部分是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也有一部分碳水化合物。 15) 可溶性膳食纤维随着食物进入消化道之后,会吸收大量的水,形成果冻一样的胶冻。这个胶冻在胃里会裹住一部分食物,减缓这些食物被消化和吸收的速度,这就减缓了葡萄糖的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降低 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团胶冻进入小肠之后,会和胆汁裹在一起,最后带着一部分胆汁离开我们的身体。因为有更多的胆汁被排出体外,肝脏只好动用它的胆固醇储备来制造新的胆汁。最后,胶冻进入大肠,被肠道菌发酵分解,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又会抑制肝脏合成新的胆固醇,所以就又帮助我们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6) 膳食纤维降低直肠癌发病几率的作用机理还不是非常清楚。有可能是因为膳食纤维能够稀释、锁住大肠里的致癌物质,加速排出体外(真的排肠毒)。也可能是因为膳食纤维刺激了大肠菌类的活动,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增加了大肠溶液的酸性,同时激活了大肠里有抗癌作用的酶,抑制炎症的产生 。 【参考文献】 Geissler, C., Powers, H. Humannutrition: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0. Whitney, E., Rolfes, S. R. Understanding nutrition:Cengage Learning; 2007. Westman, E. C., Feinman, R. D., Mavropoulos, J. C.,Vernon, M. C., Volek, J. S., Wortman, J. A., et al. Low-carbohydrate nutritionand metabolism. Am. J. Clin. Nutr. 2007,86:276-84. Aldoori, W., Ryan-Harshman, M. Preventing diverticulardisease - Review of recent evidence on high-fibre diets. Canadian FamilyPhysician. 2002,48:1632-7. Fung, T. T., Hu, F. B., Pereira, M. A., Liu, S. M.,Stampfer, M. J., Colditz, G. A., et al. Whole-grain intake and the risk of type2 diabetes: a prospective study in men. Am. J. Clin. Nutr. 2002,76:535-40. Behall, K. M., Scholfield, D. J., Hallfrisch, J. Dietscontaining barley significantly reduce lipids in mildly hypercholesterolemicmen and women. Am. J. Clin. Nutr. 2004,80:1185-93. Jenkins, D. J. A., Kendall, C. W. C., Vuksan, V., Vidgen,E., Parker, T., Faulkner, D., et al. Soluble fiber intake at a dose approved by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or a claim of health benefits: serum lipid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sessed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crossover trial. Am. J. Clin. Nutr. 2002,75:834-9. Sahyoun, N. R., Jacques, P. F., Zhang, X. L. L., Juan, W.Y., McKeown, N. M. Whole-grain intake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themetabolic syndrome and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 Am. J. Clin. Nutr.2006,83:124-31. Bingham, S. A., Day, N. E., Luben, R., Ferrari, P.,Slimani, N., Norat, T., et al. Dietary fibre in food and protection against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Nutrition (EPIC): an observational study. Lancet. 2003,361:1496-501. Park, Y., Subar, A. F., Hollenbeck, A., Schatzkin, A.Dietary Fiber Intake and Mortality in the NIH-AARP Diet and Health Study.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1,171:1061-8. Liu, S. M., Willett, W. C., Manson, J. E., Hu, F. B.,Rosner, B., Colditz, G. 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intakes of dietary fiberand grain products and changes in weight and development of obesity amongmiddle-aged women. Am. J. Clin. Nutr. 2003,78:920-7. Fardet, A. New hypotheses for the health-protectivemechanisms of whole-grain cereals: what is beyond fibre? Nutrition ResearchReviews. 2010,23:65-134. Koh-Banerjee, P., Franz, M. V., Sampson, L., Liu, S. M.,Jacobs, D. R., Spiegelman, D., et al. Changes in whole-grain, bran, and cerealfiber consumption in relation to 8-y weight gain among men. Am. J. Clin. Nutr.2004,80:1237-45. Behall, K. M. Effect of soluble fibers on plasma lipids,glucose tolerance and mineral balance.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biology. 1990,270:7-16. Coudray, C., Bellanger, J., CastigliaDelavaud, C.,Remesy, C., Vermorel, M., Rayssignuier, Y. Effect of soluble or partly solubledietary fibres supplementation on absorption and balance of calcium, magnesium,iron and zinc in healthy young men.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1997,51:375-80. Roehrig, K. L.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dietaryfiber—a review. Food Hydrocolloids. 1988,2:1-18. Freeman, J. M., Kossoff, E. H., Hartman, A. L. Theketogenic diet: One decade later. Pediatrics. 2007,119:535-43. Johnston, C. S., Tjonn, S. L., Swan, P. D., White, A.,Hutchins, H., Sears, B. Ketogenic low-carbohydrate diets have no metabolicadvantage over nonketogenic low-carbohydrate diets. Am. J. Clin. Nutr.2006,83:1055-61. Yancy, W. S., Olsen, M. K., Guyton, J. R., Bakst, R. P.,Westman, E. C. A low-carbohydrate, ketogenic diet versus a low-fat diet totreat obesity and hyperlipidemia -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als ofInternal Medicine. 2004,140:769-77. Brehm, B. J., Seeley, R. J., Daniels, S. R., D'Alessio,D. A.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a very low carbohydrate diet and acalorie-restricted low fat diet on body weight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in healthy women.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2003,88:1617-23. Foster, G. D., Wyatt, H. R., Hill, J. O., McGuckin, B.G., Brill, C., Mohammed, B. S.,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a low-carbohydratediet for obesity. N. Engl. J. Med. 2003,348:2082-90. Glycoge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ncyclopædia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ædiaBritannica Inc.2015. McMillan, L., Butcher, S. K., Pongracz, J., Lord, J. M.Opposing effects of butyrate and bile acids on apoptosis of human colon adenomacells: differential activation of PKC and MAP kinases.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03,88:748-53. Rodriguez-Cabezas, M.E., Galvez, J., Lorente, M. D., Concha, A., Camuesco, D., Azzouz, S., et al.Dietary fiber down-regulates colonic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and nitricoxide production in 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induced colitic rats. Journalof Nutrition. 2002,132:3263-71.
6688 次阅读|9 个评论
舌尖该有标准
lwd8811 2014-7-28 17:24
舌尖的标准该出台了! 按各类人群制定不同等级:营养标准、用量标准、安全标准、原料及来源标准、加工标准,餐饮方式(应该推广分餐制)、餐饮企业卫生标准(应设置监控摄像显示厨房卫生状况)等等。 可以分为土豪级、贵宾级、普通级、快餐级、专业级、学生级、幼儿级等等。但是都必须有标准、遵守标准。起码要知道吃了多少热量、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到没到达标准,还是超过了标准。特别是饮食定量有利于健康,应该改变传统的随便吃,随便扔,暴饮暴食,没人管,没人敢管的不良习惯。包括家庭也应该不断宣传、推广合理的餐饮标准和习惯。 严控有毒、有害物进入舌尖。打击舌尖腐败,保障健康。防止营养超标,数量超多,杜绝讲排场和铺张浪费。保护野生动物。纳入餐饮企业评级要件。此乃关系人民身心健康与我民族文明与兴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呵气暖而吹气凉?
热度 45 boxcar 2014-7-3 07:38
话说 6 月 25 日下午 , 我 在大学同学的微信群里看到 当天早上 樊同学说的一段话——“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用嘴吹气的时候,说 Ha ——吹出的是热气,说 Fu ——吹出的是凉气,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啊啊啊啊!!! ” 。 很快,薛同学给出了极其简洁的第一个解释——“体内气和体外气的区别。”【练气功?】 随后,白同学对这一现象做了第二个的解释——“哈的时候气流速度慢,从热的三个传递方式来看,对流慢,热散失少”。 很快,遭到孟同学“点将”,说俺正写论文解释呢。【天敌良心,俺一般几天才上一次微信,哪有这么快速的反应?】樊同学立刻声明,这题目是他想出来的,要发表应该考虑得给个“第二作者”。【那神码,若有报刊杂志发表本短文,请务必允许至少列上两个作者。】 不久,郝同学说——“控制嘴的开口大小和气体喷出速度,手的感觉就一样了。” 终于,俺禁不住同学念叨,在下午 16:00 时许上了微信,并立刻放话——“樊金说的现象时存在的,而且我可以很快给出解释。”【解释确实很快就给出了,但文章却拖到第二天早上才开始动笔,一周后才真正写完】并且声明——“豆腐快文章(当然是大豆腐而不是臭豆腐)也是可以写的”“樊金第二作者,必须的!” 然后,柳同学说——“要真写文章的话,要用温度计采集实验数据,观察不同方式不同速度多次吹气温度下降或上升曲线,以及最终收敛温度,并分析对比测量值和感觉的差异,等着看吕教授的论文啦!”【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哼哼。。。】 咱立刻回答说——“文章可以有多种写法,可以干说的。”“当然采集数据对我来说是小意思。。。。。。”【如果愿意,这个确实可以搞一篇学术文章,当然考虑到更多人能看得进去,写篇科普文章可能更合适。】 ================================== 【既然当众接招了,就必须有个交待。】 其实樊同学 描述的现象我们都见过,当然也很容易试验。 那天 我马上伸出手,放在面前试了下,当然如此。 下面,我来详细地解释下 原因 。 我们可以先从发声时的口形来分析。在发出不同的元音( a , o , e , i , u , ü )时,口形是明显不同的。虽然发音的时候都要呼出一口气,但是在发出 Ha 等音时嘴唇是大大张开的,而在发出 Fu 等音时,嘴唇却只张开比较小的幅度。这样一来,发出的声音不一样,而且即使从肺部呼出的空气量完全相同,空气从口腔呼出时的温度都和体温一样,到达手心时的冷热效果却也可以完全不同。 先说说比较简单的现象——呵气( Ha )暖。 刚才说过,发出 a 音时的口形是大大张开的(截面积在 10 平方厘米量级),这样带着人体温的气体在从口唇呼出时其实是一个流动速度是比较慢但截面积很大的暖气团。由于它的运动速度缓慢,雷诺数较低,因此边缘区可能保持类似于层流的状态,气团与外部空气之间主要以气体热传导的方式换热,因此气团内部温度下降比较缓慢,所以在到达离嘴十几厘米的手心时仍保持较高的温度。人的手部由于始终与温度通常低于体温的周围空气保持接触,因此会向周围环境散放热量而使伸开的手心气温明显低于体温。如果从嘴呵出的气体温度高于手心本身的温度,那么其在到达手心时会造成手心温度的上升,因此我们会产生手心更温暖的感觉。 再说说比“呵气暖”更复杂的现象——吹气凉。 在发出 u 音时,口形是收缩得比较小的(截面积可能不足 0.1 平方厘米),这样从嘴里吹出来的气体虽然仍带着人的低温,但气体流动速度远高于呵出气体的速度。这样的一个气团,在空间上是一个被拉得很狭长的气柱,这个气柱的表面积会远大于“呵气”团。同时,由于吹出的气体速度远远大于呵出气体的速度,吹出气柱的直径又远远小于呵出气团的直径,在粘度、密度及温度等气体参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吹气的雷诺数(粘度、密度和速度乘积除以尺寸)将远大于呵气。因此,吹气将处于湍流状态,在气柱与周围环境空气接触界面处不再仅以简单的空气传导方式发生热交换,而会不断有较冷的空气混入气柱之中,使气柱的温度迅速下降,使得到达离嘴十几厘米远的手心时温度可以基本降至环境温度。但是,这仍不足以彻底解释“吹气凉”的现象。 “凉”意味着比正常环境温度更低的感觉,体感更凉实际意味着更快的散热,也就是更大的热流。有风吹的时候人会感觉更凉,其实流动的空气(温度为低于体温的环境温度)可以通过直接传热或造成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的热量。当人通过嘴唇向手掌心“ Fu-Fu ”吹气时,流向掌心的其实并不只有从嘴吹出来的空气及与之已经完成混合的环境空气,应该还有由于气体粘滞效应而被高速流动的气流拖曳着流向手心的外围空气。这就造成了较大流量、较高速度的气流冲击手心后向周围散开,结果自然会带走手心更多的热量,因此会感觉手心更凉。 那么,是不是“ Fu-Fu ”地吹气,一定会让我们感到更凉呢?那倒也未必!如果在吹气时我们把手心渐渐向嘴移动,就会感觉到越靠近嘴感觉越暖热。这是因为,从嘴吹出的空气最初的温度基本是人的体温,在随后的流动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手在靠近嘴的时候吹上去的高温空气,越远则空气的温度越低,因此会产生这种近暖远凉的效果。 本文在《中国科学报》发表。
个人分类: 科普|26176 次阅读|152 个评论
您是否也需要这样的食谱?
热度 16 张三火 2013-1-29 22:50
周一上午出诊时,有两个肥胖女生,一个大四的,一个初二的,她们在治疗其它疾病的同时都要减肥,除药物外,还要限制饮食的摄入量和质。当时同事熊丽辉博士在场帮诊,于是委托她为两位患者制定一个饮食指导,特录于此,或许您也需要吧!春节将至,那些体重超标的朋友要注意节制饮食哦! 基本要求: 每天的能量摄入小于 1800 卡,并逐渐减少至 1500 卡,适当增加运动(散步,每小时消耗约 148 卡;有氧跳操每小时消耗大约 350 卡),使消耗的能量大于摄入的能量(人体基本代谢大约消耗 800 卡)。早餐可以摄入高的能量,晚餐少摄入能量。 食物所含的能量: 主食: 1 碗米饭( 210 卡),或 1 个馒头( 280 卡),鸡蛋 1 个( 86 卡),面包 2 两( 174 卡),牛奶( 200 卡),肉包子 1 个( 250 卡) 脂肪: 火腿 2 片( 70 卡),鸡翅 1 个( 422 卡),猪肉 67 克( 338 卡);牛肉 100 克( 106 卡) 蔬菜: 番茄 100 克( 19 卡 ),蕃茄 1 个 135 克( 25 卡),海带 100 克( 23 卡),蘑菇 100 克( 28 卡),冬瓜 100 克( 7 卡),芹菜 100 克 10 卡,芦笋 1 杯 145 克 30 卡,豆芽菜 1 杯 125 克 35 卡,包心菜 145 克( 30 卡),花菜 1 杯 125 克 30 卡,芹菜 1 条 40 克 5 卡,黄瓜 6 片 28 克 5 卡,香菇 70 克 20 卡,芥菜 140 克 30 卡,洋葱 210g 克 60 卡。 水果: 橘子 1 个 ( 42 卡),番茄 100 克( 18 卡),苹果 1 个约 100 克( 44 卡),柠檬 100 克 (31 卡 ) ,香瓜 100 克 (35 卡 ) ,草莓 100 克 (35 卡 ) ,梨 100 克( 38 卡),桃 100 克( 33 卡) 建议每天的食谱: 早餐: 牛奶 1 袋( 200 )或豆浆 1 杯( 120 );火腿 4 片( 140 );鸡蛋 1 个( 86 ),面包 1 个( 174 ) 中餐: 米饭 1 碗或馒头 1 个;其他用蔬菜补充,以上述所列蔬菜为主;二块肉,大约 2 × 2 厘米。 晚餐: 米饭 1 碗,其他用蔬菜或汤补充。睡前饿,可以喝汤或吃西红柿、黄瓜等。 也可根据个人的喜好,但总热量以 1500-1800 卡为宜,且消耗大于摄取为原则。
个人分类: 临证心悟|4172 次阅读|40 个评论
物体的导热性与热容
热度 14 fs007 2012-6-27 11:51
寻正 留美学者麻庭光解读“蓝田日暖玉生烟”,认为那是羽流造成的。我在此前分析了李商隐诗中 所描述的景象可能来自玉石本身 。麻文被发表于《力学与实践》这个学术杂志,在网上广为传播,我之所以质疑该文,是因为其中的科学硬伤,入眼便知。中国读者喜欢科普,却缺乏科学辨别能力,大概是该文流行的基础。我进一步辨析该文谬误,借之警醒读者,“学而不思则罔”,学术杂志的编委与审稿人,亦当以之为鉴。 我们来看一下该文针对热与温度的讨论: 为什么只有玉上才会生烟?这是由于其热物性所决定的玉是石头的一种,比较坚硬致密的一种。按照物性的基础理论(热学中的分子运动论),密度大,导电性强,导热性也强,蓄热能力低(相对于水的比热小,而水分是调节土壤蓄热能力的重要因素)。后两者是玉石温度较高的主要原因。导热性能好的导体,受热以后,整体温度增加迅速。而导热性能差的物体,只有表面受热,热量向下传递很不顺,而且蓄热能力大,所以温升很慢。同等情况下,导热能力强、蓄热小的介质温升大,而导热能力差、蓄热能力大的介质温升小。这样两种介质都存在的时候,就会有温度差。温差导致密度差,在重力场中的密度差就会产生压差,形成的热致流动,就是羽流。 按照作者的说法,密度大就导电性强,导热能力也强,导热能力强,也就蓄热能力低。这违背了常识,因为大家知道石头不导电,而相反,作者用作对比的比热大,蓄热能力高的水,反而导电性更高。 导电性、导热性、以及密度从整个材料学上看,没有关系,金刚石硬度最大,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但不导电。铝的质量密度跟石头差不多,但导电性导热性都远非石头可比,石头(包括混凝土、砖等)的导热性其实跟干土差不多,各种石头的导热性也没大的区别,差不多一个档次。 导热性强,所以蓄热能力低是无稽之谈,这要从两个角度说。蓄热能力在物理学上用热容(Thermal Capacity)来描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起码可以用体积热容、摩尔热容、质量热容三个指标来衡量,其结果有极大差别,针对热容在高温下有杜龙*伯蒂定律,低温下有德拜模型来描述。黄金密度6倍于铝,导热性稍强,而热容则几乎相同,尽管它们导热性数百倍于石头,而热容又相差不大。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规律的话,比体积热容上说,导热性强的,蓄热能力也越大,与麻文所说相反。 从逻辑推导上说,导热性强的,就易于把热能传递到深层物质,导致更多的物质来分享热能,其结果是接受同样的热能,导热性强的表面层升温显著要慢,从而导致了其表面的相对蓄热能力剧增。这一点很好验证,花岗石大理石导热就比一般石头、砖头、及混凝土更强,大家摸二者会觉得更凉快,其基本原理就在这里。 从后一个角度来看,麻庭光随后的推理就基本上是自相矛盾。导热性强弱,如前述,是摸得出来的,比如绵布跟的确凉相比,大家一抓就知道的确凉这布真是的确凉,导热性好得多。导热性差的物质,我们一摸,手上的热量进入该物质,但它传导慢,所以表层热起来后我们手上损失的热量就少,所以升温快,而导热性强的物质,接触面上的热量都传播到整块物体上去了,所以升温慢,导致人手持续损失热量,故而产生凉幽幽的感觉。 如果真如麻庭光所言,玉石跟周围岩石或者泥土比较导热性更好,那么玉石的表面温度就会更低,从而把接触面的空气烤热产生羽流完全不靠谱。麻文的思路犹如厨房学徒炸麻花,根本就没拧清楚,原文谈及“两种介质”表面温度对比,而另一种介质究竟指什么是不明确的。 麻文后来提到铁路进行类比,那么铁路两旁不是沙土,就是植被。沙土已如前述,跟石头相比,还真难确定哪一个升温更高。而植被则加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水。 水对物质的热容影响极大,其原因有二。第一,水由于含有氢键,它可以在化学键中储荐热量,导致了水热容大增,相应地,含水量就会影响物质的热容;第二,水可以汽化,在这个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含水物质升温慢。由于水的影响,植被的温度在烈日下会显著低于裸露的岩石或泥土。 即使是玉石旁边碰巧就是植被,麻庭光描述的羽流也是不存在的,按原文说法,温差导致密度差,密度差又导致压差,所以玉石上的空气向旁边植被上流,同时向两边或者四周流,流走之后的空间怎么办?难道空气自上而下填补?推导全谬,结论当然就希奇古怪。 麻文中的羽流是针对羽流现象彻头彻尾的误解,且听下回分解。
个人分类: 对话麻庭光|19558 次阅读|23 个评论
第二课:热量和温度在煮饺子中的作用
liwei999 2010-11-2 08:40
连基本的思维能力也没有的人再开一课。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ne 04, 2008 04:34AM 有些人喜欢用熵来说事儿,有的人则好用温度。这正好是一对,都以为是有基本的思维能力。但是,所谓的基本的思维能力猴子也能具有。所以,具有了基本的思维能力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有人这样说: 引用: 馅子要煮熟,当然要在一定的温度下经历一段时间。简言之,100度下 煮N分钟,而要升高温度,自然要热量。- 就这么个家庭煮妇也能理解的简单物理。 好象没有问题。二两二锅头下肚,也敢论茅台的滋味了。 首先,物理要讲个因果,热量是个动力源。烧开水靠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温度不过是相当于重力势能中的高度,靠举起暖瓶的高度烧不了开水。甚至可以说是有了热量(与自由能是本家)才有了温度的定义了。孩子都会生,可不是人人都知道发生学。 有油炸冰淇淋这道菜。说的是可以过油锅而里面的冰淇淋还没化的事儿。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当然是没有足够的热量传到里面去了。讲因为没有温生属于P话。因为不能这样用。温差大只能说明热的传导(递)的性能不佳,与物质的热传导(递)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关系。到了一百度了,该传热还是要传热的。因为锅外边还不是一百度呢!固然饺子是个性符号,但也不能总盯着饺子不是? 作熟饺子需要的能量是个定数。如何有效地把这个热量传给每个饺子是工艺过程。完全可以不用水煮么。所以,与温度基本上没有关系。也就是说, 天下里没有作熟饺子要有个一定温度的道理! ,也就是说:基本的思维能力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利用这个思维能力。 油炸冰淇淋是个极端的事例了。适当地调整一下就可以适用于煮饺子的场面了。有的技术是要把热有效地传进去,有的则是为了有效地防止热量传进去。这就是煮饺子和炸冰淇淋了。道理是相通的。 说到蒸馒头,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圆了的。好在是蒸馒头,没有个现眼问题。太簇的煮饺子问题,也是发生在他对这个热过程理解的不足。这样讲出来,对大家好,对其本人也好。不然的话,就要坏了本来就不怎么样的北大的名声。科大坏了就让他坏了好了。 下课!!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692 次阅读|1 个评论
mirror-第二课:热量和温度在煮饺子中的作用
liwei999 2010-3-17 02:35
连基本的思维能力也没有的人再开一课。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ne 04, 2008 04:34AM 有些人喜欢用熵来说事儿,有的人则好用温度。这正好是一对,都以为是有基本的思维能力。但是,所谓的基本的思维能力猴子也能具有。所以,具有了基本的思维能力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有人这样说: 引用: 馅子要煮熟,当然要在一定的温度下经历一段时间。简言之,100度下 煮N分钟,而要升高温度,自然要热量。- 就这么个家庭煮妇也能理解的简单物理。 好象没有问题。二两二锅头下肚,也敢论茅台的滋味了。 首先,物理要讲个因果,热量是个动力源。烧开水靠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温度不过是相当于重力势能中的高度,靠举起暖瓶的高度烧不了开水。甚至可以说是有了热量(与自由能是本家)才有了温度的定义了。孩子都会生,可不是人人都知道发生学。 有油炸冰淇淋这道菜。说的是可以过油锅而里面的冰淇淋还没化的事儿。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当然是没有足够的热量传到里面去了。讲因为没有温生属于P话。因为不能这样用。温差大只能说明热的传导(递)的性能不佳,与物质的热传导(递)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关系。到了一百度了,该传热还是要传热的。因为锅外边还不是一百度呢!固然饺子是个性符号,但也不能总盯着饺子不是? 作熟饺子需要的能量是个定数。如何有效地把这个热量传给每个饺子是工艺过程。完全可以不用水煮么。所以,与温度基本上没有关系。也就是说, 天下里没有作熟饺子要有个一定温度的道理! ,也就是说:基本的思维能力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利用这个思维能力。 油炸冰淇淋是个极端的事例了。适当地调整一下就可以适用于煮饺子的场面了。有的技术是要把热有效地传进去,有的则是为了有效地防止热量传进去。这就是煮饺子和炸冰淇淋了。道理是相通的。 说到蒸馒头,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圆了的。好在是蒸馒头,没有个现眼问题。太簇的煮饺子问题,也是发生在他对这个热过程理解的不足。这样讲出来,对大家好,对其本人也好。不然的话,就要坏了本来就不怎么样的北大的名声。科大坏了就让他坏了好了。 下课!!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Comments (7) Dao Rex 01月 17th, 2009 at 4:23 am edit 这么红的字而不评论说不过去啊。 做熟饺子好像真的需要一个最低温度。 什么叫熟?蛋白质的一种变质过程就叫蛋白质熟了,淀粉也差不多。蛋白质变熟的变质过程我想在零下好几度的时候那是很难的,怎么也得几十上百度啊(用概数是因为我确实不知道是多少度)。 温度的上升(在煮饺子的过程中)确实需要吸收热量,但饺子熟了绝不仅仅是热量的问题。而是传递的热量能保证饺子在一定温度之上存在足够长的时间,以便肉馅儿都熟了。 mirror 01月 17th, 2009 at 7:52 am edit 想一想化学上的燃烧热就有了。燃烧问题不大好定义,而燃烧热是可以定义和测量的。同理,煮饺子也没有一定要100度的道理。文脉中,一定温度是指这个一百度。 子平 01月 17th, 2009 at 12:05 pm edit 心系民生,mirror 也没例外。煮饺子当然是紧迫的民生问题,如果想想阴历年就要到了。 如果没有看错,引用的文字大概算是一个家庭煮妇也能理解的简单物理。而 mirror 则希望科普一下背后的物理过程,我也觉得,这是问题更为基本的方面。尽管如此,二者应该不是在说相反的意思。 mirror 的传热物理过程,当然有对应的、可测的物理量,其中温度就是一个。但是,实际研究热传导,煮饺子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例子。而mirror 提到的油炸,如果放到实验室研究,比如测量冰淇淋中各种材料的温度,应该十分不容易的实验。 红叶 01月 17th, 2009 at 1:35 pm edit 呵呵,你们吃过油炸冰激淋么?我是吃过的,表面一层生面浆,在油里迅速膨胀然后硬化,达到阻止热传递的结果。 说到用热力学解释水煮饺子的问题,我们经常采用温度这个宏观量,水的温度如果过高,则饺子皮容易膨胀硬化从而阻止热传递,导致饺子馅不熟,温度过低则饺子皮和馅热传递不良,所以是有一个一定温度的道理。 这里宣传一下基本的思维能力,温度是宏观量,在分子层面,是一定数量分子运动激烈程度的表现,水煮饺子中的热传递有热传导和热对流,分子层面,热传导就是运动激烈的分子碰撞迟缓的分子,从而让迟缓分子升温;热对流是运动激烈的分子运动到迟缓分子中去,水与饺子皮和饺子馅的热传递当然是热传导,不过要持续进行热传导,需要水的对流来传递热量,所以对流才是水煮饺子的关键。 mirror 01月 17th, 2009 at 3:30 pm edit 应红叶:您这是说煮饺子要开锅。问题是开锅浮上来后。 Dao Rex 01月 17th, 2009 at 6:31 pm edit 应该说mirror你的话没说清(或者我的理解只局限在了红字上),我们的不同不是本质的不同。 一定温度当然不必是100摄氏度,然而一定温度也是必要的。燃烧热存在,燃点也存在。都是需要考虑的。 建议:既然标了红字,说准确一点当然更好,100度更能表明你的观点。 棒棒儿 01月 17th, 2009 at 7:04 pm edit 我觉得红叶说得油炸冰激凌和煮饺子有些道理,但是那个饺子皮膨胀硬化从而阻止热传递的说法不妥。 油炸冰激凌不融化,外面的那层东西热导性不好是一方面原因,但主要是受热时间短,冰激凌没有吸收到足够多的热量让其融化。冰激凌应该还是多少有一些冰的特性的,在融化之前要吸收不少的热量。油炸冰激凌可能会经历局部融化-》凝结-》融化-》凝结的过程。 饺子如果面皮不是特别干的话,不会造成热导性差的问题。饺子皮受热多半不会膨胀硬化的,做过面食的人就会知道,面受热如果膨胀的话,肯定是松软了;硬化可能是面没有揉好,太干造成的,这样的面里面是不太容易熟的。 http://www.de-sci.org/blogs/liwei/archives/14468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5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红猪]卡路里骗局
songshuhui 2009-8-27 19:52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9-08-27 1:40 译者, Sunny,她的其它译作请见 这里 , 这里 ,还有 这里 ,勤劳的sunny啊。(原文在 这里) 让比亚崔伍迪带你去发现,食物的热量标签为什么不能全信。 站在咖啡店里排队等待时,你觉得有点饿,你会选择来点什么好让你挺到午餐时间呢?是看上去无比美味的巧克力核桃饼,还是一小条带坚果的谷米条。你看了看标签:巧克力饼含有大约250大卡的热量,而谷米条的热量超过300大卡。看上去更健康的选择反而含有更高的热量,这让你很惊讶,不过你还是选择了巧克力饼。 关注自己体重的人每天都会做出的这样的选择甚至有时也许只是不经意间留意了一下。是不是只要保持每日的热量摄入在所推荐的范围之内,即女性2000大卡,男性2500大卡左右,而且营养搭配合理,那我们就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呢? 大致上来说这是对的,毕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重与卡路里消耗和摄入的平衡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过根据一小群研究者的说法,使用食品标签上的信息来判断卡路里的摄入量可能是一个相当差劲的主意。他们声称食品标签上的卡路里估算是基于过时、有误的科学方法计算出来的,这对你的身体到底能从该食物中会摄取多少能量提供了误导信息。有些食品标签甚至可能围绕准确数值上下浮动25%,都够摧毁任何节食计划了,而且时间一长甚至会造成肥胖。这些研究者提出,西方世界的腰围尺寸正在以一个令人担忧的速率增长,现在该是告诉消费者们食物真相的时候了。 全世界食品标签上的卡路里估算方法都是以19世纪末期美国化学家韦尔博欧林艾瓦特发明的一套系统为基础的。艾瓦特通过在特定条件下燃烧一小块食品样本并测量出其中以热能形式释放出的能量值这种方法来计算不同食品中含有多少热量。然后,艾瓦特计算了粪便中未消化食物的能量损失,还有在尿液中发现的以尿素、氨和有机酸形式存在的化学能量,然后从总之中扣掉这部分数值,即得到食物能提供的总能量中被人体利用的部分。用这个方法,艾瓦特估算出:平均每克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会提供4大卡热量,而每克脂肪提供9大卡热量。几次修正之后,这些所谓的代谢能量测量值从此之后便成为了现行食品的标准。 我们知道,这些数值都是近似值。营养学家们非常清楚我们的身体只能消化食物,而不是焚化食物。而消化从咀嚼食物到将它运送至肠道,并且一路以化学方法分解它不同食物所需的能量是不同的。根据一位来自于英国诺福克的独立营养学家杰弗里利夫西所说,根据所吃食物的不同,你的身体从一餐中所摄取的能量将会因为消化作用而减少5%到25%。这部分能量消耗非常重要,他说,然而却从没被反映在任何食品标签上。 膳食纤维就是一个例子。它们不但比任何形式的碳水化合物都更能抵御物理性和化学性的消化,还为肠道微生物提供能量,而且在我们吸收之前它们就自行缩减了。利夫西计算得出,所有的这些因素将把膳食纤维所能提供的能量减少25%也就是说将现行估算的每克提供2大卡热量减少至每克1.5大卡。(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vol 51,p 617) 与之相似,蛋白质所提供的卡路里值应该由每克4大卡减少至每克3.2大卡,即减少20%,利夫西说。这是因为当蛋白质分解成它的构成元件氨基酸时,把氨转化成尿素需要消耗能量。(英国营养学期刊,vol 5,p 271)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相对较小的错误却可能造成明显不同的结果。在巧克力饼与谷米条的较量中,标签高估了谷米条中膳食纤维和蛋白质所提供的卡路里,而刨去这些差别,可能足够让它的热量低于巧克力饼了。 每天比你所需多摄取 20 大卡的热量,一年下来就会为你添上大约 1 公斤的脂肪。 艾瓦特氏热量计算法中蛋白质和纤维的错误只是巧克力饼可能会比标签提示含有更多热量的原因之一。巧克力饼在质感上比坚果条要软许多,这也是一个已知的减少消化所需能量的因素。在日本福冈市的九州大学,由恭子纲领导的一个小组在200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就研究了食物质地对体重增加的影响。他们给一组老鼠喂食它们通常所吃硬度的食物粒,而第二组老鼠吃软一些的食物粒。两种食物粒所含热量和味道都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是较软的食物粒更容易咀嚼一些而已。在22周后,喂食较软食物的老鼠更为肥胖而且拥有更多的腹部脂肪。食物质地对于防止肥胖来说,可能是一个跟味道或是食物营养成分同样重要的因素。纲和他的同事们总结道。(齿科研究期刊,vol 82,p 491) 在人类身上的一个类似研究得出了差不多的结论。同在日本东京大学的村上健太郎和佐佐木聪调查了450名女学生的饮食习惯,然后将她们所吃食物按照咀嚼的难易程度分类。他们发现吃的食物最硬的比那些吃的食物最软的女性明显拥有更为纤细的腰围。(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vol 86,p 206) 除此以外,巧克力饼是由精炼的白糖和面粉制成的,与谷物条所含燕麦中纯粹的碳水化合物相比,我们的身体更容易从中吸收可用的热量。同时,艾瓦特氏系统假设通过肠道的未消化食物的比例总是固定的大约百分之十,但早在60多年前,我们便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糙制的小麦面粉可能会被排泄出30%或者更多,而现在精磨的面粉却几乎可能被完全吸收。因此,由这种好面粉制造出来的食物就像巧克力饼可能让我们的身体从碳水化合物中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吸收进来。 烹饪方法同样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会从食物中吸收多少热量,这是艾瓦特氏系统所忽略的又一个因素,哈佛大学的生物人类学家理查德洛汗姆说。他所研究的大方向是烹饪如何影响人类演化,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他开始将兴趣集中于食物处理方式如何影响人体卡路里利用。在他最近出版的《烧着了:烹饪如何把我们变成人类》一书中,洛汗姆提出烹饪的出现将我们的祖先推上了进化的快车道,因为烹饪提供了更多的能量用以形成更大的脑部。 烹饪为食物提供了能量,洛汗姆说道。它从分子层次上改变食物结构,让我们的身体更容易分解食物并从中吸收营养成分。 以蔬菜为例,淀粉中的大部分能量都以支链淀粉的形式储存,支链淀粉是半结晶体,不溶于水,不易被消化。但是,用水加热含淀粉的食物,结晶结构就会开始溶解。淀粉颗粒吸收水份、膨胀、慢慢分裂。支链淀粉被分解成叫做直链淀粉的小淀粉分子,它很容易被淀粉酶所分解。 烹饪也让肉类变得更易消化。蛋白质就像折纸工艺品复杂、折叠、具有三维结构,不容易被胃酸和蛋白酶消化。加热过程却能展开蛋白质,将它暴露在能分解氨基酸的酶类之下,这样它们就能被回收重组成为身体需要的蛋白质了。 要个三分熟的能为你减下不少热量 为了研究烹饪能够将食物的潜在热量提升多少,洛汗姆与史蒂芬赛克尔展开了合作,赛克尔是塔斯卡卢撒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的一位消化生理学专家。赛克尔测试了烹饪食物和碾碎食物对于缅旬蟒消化和吸收营养成分能力的影响。蟒蛇听起来是一个怪异的实验对象,但是它们对于研究消化却非常合适,因为它们一次进食后一整天都会呆着不动,这样就很容易将蟒蛇所吃食物同它们自身新陈代谢的变化联系起来。 赛克尔用以下四种选择分别喂食蟒蛇:完整的生牛排,完整的熟牛排,碎的生牛排或是碎的熟牛排。他发现烹饪或碾碎可以把食物消化所需的能量分别减少12.7%和12.4%。当他给蟒蛇喂的是碾碎的熟牛肉时,消化这些肉所需的能量共将减少23.4%。 对于消化所耗这是一个可观的减少量,赛克尔说,这意味着更多的热量能够分配给其它活动,比如葡萄糖或是脂肪的储存。 在另一个实验中,赛克尔测试了给鬣狮蜥喂食生熟胡萝卜之间的能量区别。这些蜥蜴不像蟒蛇,它们是杂食的,这就可以测试出当喂食的食物结构是完全的肉食、草食或是杂食时消化系统的反应。通过计算蜥蜴咽下食物之前咀嚼的次数,他初步发现熟胡萝卜所需要的咀嚼次数仅为生胡萝卜的一半,这相当于花在咀嚼上的能量被减少了超过40%。 许多在人类身上进行的研究也印证了在动物身上所发现的结论。在上世纪90年代末,现就职于比利时洛文医学院的皮耶特伊文诺普曾将鸡蛋中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上标记,用以追踪蛋白质通过志愿者消化道时的情况。其中一个实验是这样,五个志愿者将吃下25克熟鸡蛋,这五个志愿者接受过回肠造口术,这个手术中一段小肠被牵拉到皮肤表面,粪便将会被收集在一个袋子中。之后,他们又给病人们同样的食物,只不过这回鸡蛋是生的。在这餐之后,袋子中收集的粪便和病人们的呼吸都要经过检验,看是否含有标记过的氮和碳蛋白质消化后的残余物。他们发现90%的熟鸡蛋被消化了,而生鸡蛋只有51%。(营养学期刊,vol 128,p 1716) 然而,尽管身体在利用和储存能量时有这么多的变数,却没有任何一点被反映在食品标签系统中,有的人说这就像消费者在做出饮食抉择时被蒙上了双眼。对食物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做出一个有意义且准确的估计是很困难的,因此人们索性将这个问题搁置一旁搁得远到公众中的大部分人甚至对此毫无所知。洛汗姆说。 那么,如果说食品标签在消费者们选择饮食时起到了潜在误导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办呢? 对许多营养学家们来说,答案是什么都不做。尽管他们承认现行系统并不完美,但是很多人认为忍受使用艾瓦特氏系统至少能简单地计算出一个大致正确的卡路里值。他们也说,重整这样一个广泛使用的系统将会需要进行相当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类志愿者实验,除此之外,还要消费者们接受一个比他们已经习惯了的要复杂得多的标签系统,而这一切只能为公众健康赢得很少的好处。 重新计算卡路里 2002年,英国食品和农业组织(FAO)的确曾召集了一个国际营养学家小组,来研究为了反映消化的消耗而修改食品标签标准的可行性。利夫西也在这个小组之中。除利夫西之外,这个小组的其它人都倾向于在食品的营养成分标签中忽视掉新陈代谢所需的这部分能量,报告总结的原因是这个改动带来的麻烦和负担将会远远超过它所带来的好处。 我们相信,考虑新陈代谢能量对于反应每个人所吃的食物中到底含有什么以及对于食品标签的目的来说都过于精确了。支持FAO决定的珍妮丝贝恩斯说道,她是位于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食品标准管理局的一名营养学家。 然而,利夫西坚信艾瓦特氏系统需要修正,即把消化不同食物所消耗的能量考虑进去,为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提供一个反应了消化损耗的修正值。 洛汗姆同意他的观点,同时建议为了让不同食物的卡路里计算变得更加准确,应该有一套系统用于粗略描述不同的烹饪方式将使食物额外获得多少卡路里。比如一人份的牛排,全熟的将会比三分熟的或是生的含有更多热量。 不过,即使是利夫西也并不指望这些调整会解决肥胖危机,至少不是单靠热量标签。然而,他相信用最新的科学知识修正食品标签,将为关心饮食的消费者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而这些建立在消化系统最新科学知识上的信息,正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最好的饮食选择。他说:应该让公众有机会利用科学知识。如果你在科学知识上没有跟进,那你所作的选择就不是科学的。 注:比亚崔伍迪是一名居住在华盛顿的自由科普作家。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吃土豆的数字
songshuhui 2008-10-19 21:58
分类: 健康 | 编辑 | | 关于洋快餐是垃圾食品的说法里,有一条是薯条的高热量。经常有人说:把土豆炸成薯条,热量增加了 200 倍。相比于六个翅膀的鸡,这种说法的结论跟全世界对于薯条的批评相一致,所以相信的人更多。甚至经常有人忧心忡忡地说,中国青少年健康状况的下降,都是洋快餐等等垃圾食品泛滥造成的。 不过,这个热量增加 200 倍的说法实在太不靠谱,怎么看都是先定罪,后办案的欲加之罪。每 100 克生土豆的热量大概是 80 千卡,如果增加 200 倍,那么就变成了 16000 千卡。普通人每天需要的热量是 2000 千卡,按照这个说法, 100 克薯条可以支持一个人生存 8 天而不会感到饥饿! 100 克生土豆中含有 15 克左右的淀粉和两克左右的蛋白质,以及一些纤维,其他 75% 左右的是水。经过油炸,土豆条会失掉许多水,吸附一些油。因为失水多而吸附油少,所以同样重量的薯条实际上对应着更多的生土豆。油的热量很高,每克高达 9 千卡,所以炸好的薯条单位重量的热量会有相当大的增加。一般而言,多数洋快餐的薯条每 100 克所含的热量是 300~400 千卡,薄的土豆片能够达到 500 千卡。当然,这样的热量确实比较高。不过这并不是薯条变成了毒药或者垃圾,只不过是食物成分的重新组合而已。当我们痛骂薯条是垃圾的时候,其实应该提醒自己我们引以为傲的油条、麻花等等传统美食也是一样的。 土豆是世界上仅次于大米、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来源。虽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土豆生产国,比排名第二的俄罗斯和印度加起来还多,不过我们基本上把土豆当作穷人口粮,所以在中国美食的菜单里大概找不到西餐中的薯条或者烤土豆那样具有广泛号召力的品种。 由于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吃完以后血糖指数会迅速上升,所以传统上并不被当成是优质食品。尤其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简直是避之不及。不过近年来人们发现,土豆中有一部分意志坚强的淀粉,不受各种消化酶的腐蚀,象纤维一样给人以饱的感觉却不贡献热量。这部分被称为抗性淀粉的东西深受减肥爱好者们的追逐,自然也就成为了食品工业界的宠儿。不过土豆中的抗性淀粉脾气很怪异,生的时候还多,一煮熟就有很多叛变投敌了,坚持下来的大概只有 7% 。如果放凉了,又有一部分幡然悔悟的,总共能达到 13% 左右。换句话说,如果要充分利用土豆的抗性淀粉来帮助减肥,那么应该把土豆煮熟然后放凉了吃。按照那个没有被广泛接受的饱足系数的概念,土豆是常见食品中饱足系数最高的。也就是说,在人体社区同样热量的条件下,土豆是最能让人感觉饱的东西。 烤土豆也是不错的吃法。因为不引入别的食物成分,只是失掉一些水,所以烤土豆热量也比较低。基于不同的烘烤条件,每一百克烤熟的土豆热量在八九十到一百多千卡之间,也算是低热食品了。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有一种方便的吃法。用保鲜膜包好土豆,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可以接近煮土豆的效果。 土豆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 C ,其含量比西红柿、菠萝、葡萄、李子、香蕉、桃、苹果、莴笋、茄子等等要高至少一倍。不过,长时间的烘烤加热会破环维生素 C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传统的炒土豆丝是一种快速烹调过程,对维生素的破坏更少。
个人分类: 健康|177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