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灾害预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厄尔尼诺令天气异常,各国圣诞节灾情严峻
杨学祥 2015-12-29 18:51
厄尔尼诺令天气异常,各国圣诞节灾情严峻 杨学祥 我在2014年12月17日指出,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2015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和严重低温冻害。 2015年的灾害多发可能性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46.html 《国际要闻》厄尔尼诺令天气异常,各国圣诞节灾情严峻 2015/12/28 08:25打印本文章电邮给朋友   厄尔尼诺导致全球天气异常,各国圣诞节灾情严峻。南美多国暴雨肆虐,逾10万人须疏散 ;英国北部亦遭遇暴雨来袭,气象局发出两个最高级别红色天气警告;美国受龙卷风吹袭,造成伤亡。   南美国家巴拉圭、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遭遇近50年最严重水灾。   受灾最严重的巴拉圭,首都亚松森(Asuncion)进入紧急状态。巴拉圭河水位不断上升,政府呼吁沿河居住的国民撤离,目前已有逾10万人疏散。   与此同时,英国北部经历前所未有的灾情,有报道形容24小时内下了足一个月的雨量,街道沦为泽国,救护人员马不停蹄拯救灾民。气象局发出两个最高级别的红色天气警告,指出威胁危及性命。《香港经济日报》 http://news.etnet.com.cn/category-global-finance/251228524.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厄尔尼诺来了:关注2015年灾害预测
杨学祥 2015-9-9 04:43
厄尔尼诺来了:关注2015年灾害预测 杨学祥 我们在2015年1月25日指出,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如果2015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高温、干旱、洪水将接连发生。监测厄尔尼诺非常关键。 2014年为太阳黑子峰值,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如果发生较强厄尔尼诺,那么2015年的严重灾害将持续发生:强震、流感、旱涝、雾霾和严重低温冻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7795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0813.html 相关报道 厄尔尼诺来了(上)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ociety/201509/034d1582-b18d-42ba-a1ac-22df42d54e71.shtml 厄尔尼诺持续浙江度过凉夏 今年暖冬再现可能性大 2015年09月08日 19:37:45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 记者/李鹏 【摘要】 虽然眼下还未入秋,离入冬更远。但是日前,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强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它至少将持续到2015/2016年冬季,成为史上维持时间最长的一次。受此影响,冬季我国的气温可能是偏高的,容易出现暖冬。 9月8日,白露,清晨的西湖迎来万丈霞光。 艾琳 摄   浙江在线杭州9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李鹏 首席编辑/赵洁) 白露过后,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夏天已风光不再,接下来就要轮到秋冬上场了。   虽然眼下还未入秋,离入冬更远。但是日前,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强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它至少将持续到2015/2016年冬季,成为史上维持时间最长的一次。受此影响,冬季我国的气温可能是偏高的,容易出现暖冬。    此次“厄尔尼诺”为史上维持时间最长   至少持续到2015/2016年冬季   “厄尔尼诺”这个词来自西班牙语,翻译成中文就是“小男孩”,具体是指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的气候现象。这个小男孩是个十足的捣蛋鬼,他一旦现身,就会出现全球天气气候异常。1997年我国长江流域的那场大洪水,就跟他有关。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孙冷表示,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从去年5月开始的,到今年8月底为止,已经持续了16个月,海温已累积比平均值高出了14.4℃,已达到强厄尔尼诺事件标准,预计至少持续到2015/2016年冬季,强度仍在增加。   国家气候中心认为,这次的厄尔尼诺事件与之前历史上最强的一次(1997/1998年)相比,虽然强度相对较弱,但持续时间已经超过了它,为史上维持时间最长的一次。    浙江今年过上“凉夏”   厄尔尼诺是幕后推手   那么,厄尔尼诺对浙江有什么影响呢?   今年7月,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启祎就分析说,厄尔尼诺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降水,从而拉低气温造成天气阴凉,部分地区将再次出现“凉夏”。   “我们的监测数据表明,过去的3个月,浙江的确是个‘凉夏’”,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告诉浙江在线记者,如果6月、7月、8月三个月的气温平均值比常年同期数值偏低0.5℃以上,就可定义为凉夏。而今年6月1日到8月31日,全省平均气温较往年偏低0.7℃。由此,今年浙江的夏天,正式戴上了“凉夏”的帽子。   毛燕军表示,厄尔尼诺参与“打造”了今年的凉夏,尤其在降水量上的影响较为明显。据了解,今年盛夏我省雨量、雨天较常年偏多。7月1日至8月31日,全省平均降水量49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五成,排名历史同期第3位。杭州平均降水量也有494毫米,比常年偏多五成以上,为历史同期第4位。 资料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去年冬天属于“暖冬”   今冬再现的可能性大   凉夏已定,那么今年会不会是个暖冬呢?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表示,冬季我国的气温可能偏高,容易出现暖冬。   他分析说,统计表明, 1990年以来,绝大多数的厄尔尼诺年份的冬季是容易出现气温偏高的。实际上,据浙江省气候中心的数据,在厄尔尼诺已经出现的去年冬天,12月、1月、3月的平均气温就比多年平均气温高出0.5℃,属于暖冬。   不过,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特别强调,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厄尔尼诺只是其中的一个,不能把气候异常完全归因于厄尔尼诺的影响,而且“某一区域的气温变化不一定和全国、全球的变化一致,它还有自己的特点”。   至于今年浙江是否会出现暖冬,毛燕军表示,省气候中心会根据最新的海洋和大气资料,结合今后的气候演变,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责任编辑: 首席编辑 赵洁 标签: http://zjnews.zjol.com.cn/system/2015/09/08/020824053.shtml 强厄尔尼诺事件形成 预计将至少持续到今年冬季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8日14:47分享到:   中国气象报记者徐文彬报道 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去年5月形成的厄尔尼诺事件已达到强厄尔尼诺事件标准,未来还将继续增强并至少持续到2015/2016年冬季。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8月24日至30日,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暖海温维持,厄尔尼诺指数(Nino Z)为1.8℃,较上周上升0.1℃。截至目前,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已持续了16个月,海温距平累积值为14.4℃,已达到强厄尔尼诺事件标准。   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介绍,预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至少持续到2015/2016年冬季,强度将会继续增强。   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夏季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呈“南多北少”特征,江淮、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量和梅雨期长度均比常年偏多和偏长,华北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强度偏弱,降雨量偏少。国家气候中心预计,当前持续发展的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9月份江淮、江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华西秋雨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台风较常年同期偏少。   (责任编辑:栾菲) 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1509/t20150908_292520.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1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全球极端灾害频发: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前三季度全国灾情
杨学祥 2014-10-28 12:48
2014年全球极端灾害频发: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前三季度全国灾情 杨学祥 我在2014年1月4日指出,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1959-1960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了中国高温干旱和雾霾,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了近百年来最强的9.5级地震。 我在2012年5月22日指出,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12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到来,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准备:一个极端炎热的夏季和极端寒冷的冬季。2013年的拉尼娜事件非常强烈,将重复2010年强拉尼娜事件的大致过程。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5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我们可能迎来又一个最热年新纪录 ,不过,频发的强震可以降低变暖规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73747.html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201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虽然会带冷冬,但是仍会使2012-2013年的平均温度升高。 根据统计资料, 10-20年内中国西部要频繁发生强震,东部强震也会在2020-2030年进入频发期。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沿海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09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民政部国家减灾办今日发布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灾情, 干旱和地震灾害偏重。 相关报道: 前三季度中国大陆发生5级以上地震15次 损失严重 2014年10月28日11:1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28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国家减灾办今日发布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灾情。经核定,前三季度,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24521.9万人次受灾,1536人死亡,240人失踪。同时,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5次,其中云南和新疆各6次、西藏3次。与2004年以来同期相比,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明显偏重。   据介绍,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统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海洋局、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部门对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会商分析。   经核定,前三季度,中国自然灾害以干旱、洪涝、台风、地震灾害为主,风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风暴潮、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24521.9万人次受灾,1536人死亡,240人失踪,606.7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69.2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42.4万间房屋倒塌,300.9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4899.3千公顷,其中绝收2853.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82.6亿元。   据悉,与近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总体灾情明显偏轻,局部地区灾情较为严重。云南鲁甸地震和“威马逊”台风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东北黄淮等地夏旱严重,洪涝风雹灾害偏轻。前三季度自然灾害情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地震活动较为频繁,鲁甸地震伤亡严重。   前三季度,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5次,其中云南和新疆各6次、西藏3次。6级以上地震3次,分别是2月12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5月30日云南盈江6.1级地震和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其中,云南鲁甸6.5级地震是鲁甸地区有历史记载的最强地震,也是云南省2000年姚安6.5级地震后最强的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0余万间农房倒塌或严重损坏,交通、通讯、电力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直接经济损失201.4亿元(其中云南198.5亿元、四川1.7亿元、贵州1.2亿元)。与2004年以来同期相比,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明显偏重,其中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仅次于发生过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2008年和发生过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的2010年。   二是洪涝灾情总体偏轻,南方部分地区受灾严重。   前三季度,全国50多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20多条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洪水,南方地区先后遭受33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发生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大洪水,珠江流域北江发生超过10年一遇较大洪水,多地部分城区出现积水内涝,群众生产生活及交通出行等受到较大影响。据统计,前三季度洪涝灾害(含地质灾害)造成全国28个省份1518个县(市、区)7704.1万人次受灾,712人死亡失踪,366.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4.9万间房屋倒塌,130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5139.4千公顷,其中绝收753.6千公顷。与2004年以来同期相比,洪涝(含地质灾害)灾情总体偏轻,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倒损房屋数量均偏少5成左右。其中,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灾情较重,死亡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和倒损房屋数量均占到全国总损失的70%以上。   三是北方地区高温少雨,东北黄淮等地夏旱突出。   7月份以来,东北、黄淮等地高温少雨导致旱情发展迅速并于8月上旬达到峰值,8月下旬旱情逐步得到缓解,但仍对部分地区秋粮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据统计,此次旱灾共造成全国11个省(自治区)7100余万人受灾,1000余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8000余千公顷,其中绝收1000余千公顷。与2004年以来同期相比,干旱灾情总体偏轻,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均偏少3成以上。其中,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湖北、陕西、宁夏等省份灾情较重,造成975.5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7028千公顷,其中绝收971.9千公顷。   四是台风登陆个数偏少、次数偏多,超强台风历史罕见。   前三季度共有5个台风登陆中国大陆地区,登陆个数较常年同期(6.5个)明显偏少,其中8月无台风生成为历史罕见。总体上,今年初台偏早、台风登陆中国次数偏多,其中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和1410号台风“麦德姆”分别登陆3次,1416号台风“凤凰”登陆多达4次,且为25年来首次登陆上海的台风。“威马逊”为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地区的最强台风,也是2000年以来对海南省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台风,海南等地百余航班被取消,多班轮渡、客轮停航,多线路列车停运;海南海口、文昌,广东徐闻、雷州,广西北海、防城港等城市供水供电一度大面积中断,多地出现海水倒灌现象。据统计,前三季度台风灾害共造成全国12个省份364个县(市、区)2615万人次受灾,111人死亡失踪,176.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5.3万间房屋倒塌,59万间不同程度损坏。   五是年初低温雨雪影响春运,风雹灾害损失偏轻。   2月份,中东部持续出现较为频繁的低温雨雪天气过程,最大降温幅度普遍在10度以上,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18度,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发生低温冷冻和雪灾,共造成10人死亡,茶叶、油菜等经济作物受冻,部分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受损。其中,2月4-7日中东部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对春运返程交通造成较大影响。据统计,前三季度风雹灾害造成全国30个省份1132个县(市、区)2259.7万人次受灾,165人死亡失踪,1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万间房屋倒塌,28.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与2004年以来同期相比,灾情总体偏轻,因灾死亡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损房屋数量均偏少5成以上。 http://roll.sohu.com/20141028/n405540884.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灾不防 监管缺位:预防灾害谁来管?
杨学祥 2014-9-4 14:12
有灾不防 监管缺位:预防灾害谁来管? 杨学祥 2 8月30日,两名死者家属望着滑坡的山坡。他们的脚下原本是村子的房屋。   贵州福泉道坪镇英坪村山体滑坡共造成23人遇难、22人受伤。专家表示,该灾害形态全国罕见。滑坡体猛烈冲击下方矿坑积水,形成类似海啸的高压水气流体,对小坝、新湾两个村民组造成破坏。这也导致了预警盲区。 据新京报报道, 8 月 27 日晚上 8 点 30 分 左右,贵州省福泉市道坪镇英坪村发生山体滑坡。共造成 23 人遇难、 22 人受伤, 67 户村民 77 栋房屋受损。专家表示,该灾害形态全国罕见。滑坡体猛烈冲击下方矿坑积水,形成类似海啸的高压水气流体,对小坝、新湾两个村民组造成破坏。这也导致了预警盲区。 积水矿坑为废置多年的磷矿矿坑。在英坪村周边,数十年的磷矿开采导致周边山体松动、村民房屋震裂、地下空洞,村民与磷矿公司的纠纷由来已久 , 村民曾多次申请搬迁 , 但双方最终未达成协议。 英坪村多位村民反映,早在 2008 年,小坝组西侧的山体就已经出现松动。 4 年前,山体裂缝越来越明显。从那时至今,他们多次向各级政府反映山体滑坡和村民搬迁的问题,但一直无果。 http://news.sohu.com/20140903/n404006410.shtml 类似的扯皮事件时有发生,最典型的就是唐山地震预报: 据刘华清将军回忆,经过他负责的中科院专门小组的调查, 1977 年 2 月 25 日 调查组与国家地震局联合提出了《关于唐山地震未能预报的原因的报告》。报告的结论是:“唐山地震未能预报,是‘四人帮’推行反革命路线干扰和破坏所造成的恶果。” 报告中写道:在 7 月份,地震局领导小组没有研究过一次震情。 7 月上中旬,有 6 个地震专业站和 8 个群众测报点提出不同程度的震前预兆。 7 月 26 日 ,北京市地震队告急,分析预报室的同志会商后,认为震前预兆严重,要求向局领导汇报。 7 月 27 日上午 ,地震局副局长兼京、津、唐、渤、张地区协作组组长,在听取汇报时很不耐烦地说 : “目前院里事情多,下星期再开会会商吧!” 刘华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 “地震是天灾。显而易见的是,人祸加重了天灾。”“这场天灾,也使人们看清了人祸的根源。” ( 《党史博览》 2007 年第 11 期 )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3012901.html http://history.sohu.com/20140804/n403094625.shtml 1976 年 7 月 28 日 凌晨 3 点 42 分导致 24 万人死亡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了。 是天灾还是人祸? 有灾不防,监管缺位:预防灾害谁来管?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2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雅安市石棉县田湾河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
热度 2 杨学祥 2013-7-13 14:28
雅安市石棉县田湾河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 杨学祥 因连续暴雨,13日凌晨,雅安市石棉县田湾河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造成草科乡成为孤岛,和坪村400余人失去联系,目前无人员伤亡消息。 我在2012年2月28日指出,根据已出现的各种指标,2013-2014年将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并伴随强震、严重低温冻害、大风沙尘、异常旱涝、流感增强等灾害,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1997年厄尔尼诺——1998年拉尼娜现象”、2000年太阳活动峰值、2000年进入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共同引起的典型事件。2013年-2014年具有同样的三大事件叠加,洪涝灾害将成为预防的重点。 相关报道: 雅安石棉遭暴雨再发山洪 400余人失去联系 2013年07月13日12:41 中国新闻网 我有话说(611人参与)   中新网石棉7月13日电 (刘刚)13日,记者从四川雅安市石棉县应急办得到最新消息:因连续暴雨,13日凌晨,雅安市石棉县田湾河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造成草科乡成为孤岛,和坪村400余人失去联系,目前无人员伤亡消息。   据了解,13日凌晨,雅安市石棉县草科乡、田湾乡、新民乡、蟹罗乡、先锋乡、安顺乡等6个乡镇普降大到暴雨,松林河、小水河、田湾河、出路河、白露河、洪坝河等突发特大山洪,造成省道211线交通中断,电力、通讯多处中断,降雨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截至目前,石棉县草科乡和坪村400余人尚未取得联系,25名游客被困,其中2名为外国游客。灾情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紧急转移群众1172户4038人,紧急疏散企业职工3000余人。   石棉“7.13”特大山洪已冲毁房屋10余户、工矿企业13家,冲毁钢架桥3座,1座桥形成危桥,田湾河两岸多处堡坎悬空,形成险情。具体灾情正在进一步统计中。   截至记者发稿时,草科乡被困的25名游客已安全转移至草科乡政府。(完) (原标题:雅安石棉遭暴雨再发特大山洪 400余人失去联系) (编辑:SN010) http://news.sina.com.cn/c/2013-07-13/124127658978.shtml 关注2013年洪涝灾害:拉尼娜、低温、流感、旱涝、强震 我在2012年2月28日指出,根据已出现的各种指标,2013-2014年将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并伴随强震、严重低温冻害、大风沙尘、异常旱涝、流感增强等灾害,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1997年厄尔尼诺——1998年拉尼娜现象”、2000年太阳活动峰值、2000年进入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共同引起的典型事件。2013年-2014年具有同样的三大事件叠加,洪涝灾害将成为预防的重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5779.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2772.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5839.html 暴雨集中在两次地震灾区:地震导致的大气回归环流 我在2013年4月29日指出,4月20日雅安地震导致的大气回归环流,使雅安5月成全国暴雨中心。 7月7日晚至今,强降雨再次侵袭四川,成都、雅安、乐山、眉山、德阳、绵阳大部及广元市西部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全省共有25个县(市)出现暴雨,其中有14个县(市)降了大暴雨。截至9日15时降雨量累计统计,全省4474个观测站中雨量达50~100毫米有319个站,100~250毫米有319个站,大于250毫米有71个站,强降水中心区域都江堰幸福镇、滨江街道办自动监测站大于500毫米。都江堰气象站日降水量已超过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2013年5月和7月两次暴雨验证了“地震导致的大气回归环流”的观点。 2006年四川重庆遭遇罕见干旱,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2010年四川遭遇暴雨泥石流袭击,符合地气系统环境灾变的耦合关系具有先旱→后震→再涝的演替特征。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85066.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9.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6892.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63 次阅读|5 个评论
台风洪灾重创东南亚多国经济:2011年灾害频发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0-13 10:11
台风洪灾重创东南亚多国经济:2011年灾害频发 杨学祥 2011年初低温暴雪席卷北半球,日本3月11日的9级特大地震,中国干旱和洪涝交替,东南亚台风和洪灾肆虐。2011年是严重灾害年的预测得到证实。 附件: 综述:台风洪灾重创东南亚多国经济 2011年10月12日 17:13:3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马尼拉10月12日电(记者赵洁民)台风“纳沙”、“尼格”及其引发的洪灾重创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南亚诸国,使这些已经遭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的亚洲新兴经济体雪上加霜,面临经济下行风险。 菲律宾全国减灾管理委员会1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这两次台风已造成102人死亡,39人失踪,数万人因洪水还未消退仍无法返回家园,暂住在避难所。由于台风横扫吕宋岛北部的多个农业大省,造成农业和财产损失高达150亿比索(约合3.44亿美元)。 洪灾给柬埔寨造成的人员伤亡更为惨重。据公开数据,截至10日,柬全国共有207人死于因洪水引发的灾害,其中半数以上为儿童。全国24个省市中有19个省市发生洪灾,受灾人口约120万人,预计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6亿美元。 泰国77个府中有58个一度被洪水淹没,其中25个府至今仍然灾情严重。洪灾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261人。泰国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委员会预计,洪灾带来的损失约600亿泰铢(约合19亿美元),相当于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6%。 “纳沙”使越南广宁省300间房屋倒塌、11艘船只沉没、1700公顷即将收获的农田遭淹没。另外,发生在湄公河三角洲的洪灾已造成24人死亡,6万栋房屋被淹没,6900公顷水稻绝收,洪灾造成的损失约4400万美元。 受此影响,国际评级机构纷纷调低对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亚行把菲律宾经济增长率从先前预测的5%降至4.7%;汇丰银行则把对菲律宾今年的经济预测从5.2%调低为4.3%;花旗银行对菲经济预测从3.9%降为3.7%。而菲律宾政府此前把今年经济增长指标确定为7%至8%。近日,阿基诺政府的经济团队正研究将菲今明两年的经济预测分别降到4.4%至5.4%与5%至6%。 此外,亚行将泰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下调至4%,同时将泰国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先前预测的4.8%下调至4.5%;将越南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由6.1%下调至5.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越南今年经济增速将减缓至6.25%。 当前,这些亚洲新兴经济体还面临经济发展中的其他风险,如日本经济复苏乏力所带来的对该地区进口需求的下降、通货膨胀、美欧债务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外资大量流入威胁金融稳定等。 菲律宾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菲8月份出口额降至40.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1%,这是菲律宾出口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下滑,也是近两年来出现的最大月度出口跌幅。占菲律宾总出口半壁江山的电子产品出口额8月份同比骤降30.6%,仅为20.7亿美元,是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两位数降幅,主要原因是全球电子产品需求萎缩,以及日本地震出现的电子元件供应缺乏。菲出口商联合会近日表示,今年出口增长无法达到此前预计的10%的增长目标,预计仅能达到5%。 与此同时,东南亚主要经济体今年以来的通胀率也平均达到4%至5%左右。菲律宾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自今年5月起连续3个月保持在5%以上的高位;泰国8月份通胀率同比增长4.29%,创近35个月来新高;印度7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近10%;越南7月份数据更是达到22.16%,8月份升至23%,成为亚洲通胀率最高的国家。 今年的洪灾不仅阻碍了这些东南亚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还有可能导致世界粮食价格上涨。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据报道,泰国大约100万公顷稻田已经被毁,约占总面积的10%。越南是仅次于泰国的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是越南南部的鱼米之乡,稻米产量占全国一半。越南在这次洪灾中有6900公顷稻田被毁。 泰国著名智库机构泰华农民研究中心认为,这次洪灾将改变2011年底到2012年初世界稻米贸易价格。该中心预计,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年中世界稻米价格将继续高企,此后的走势将取决于明年年中前进入市场的泰国和越南多季稻产量。 ( 编辑:张轶群 王萌萌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0/12/c_122149620.htm 2010-12-18 07: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 。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472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预防灾害,还是设防预测专家?
杨学祥 2010-8-15 09:25
预防灾害,还是设防预测专家? 正确的预测为什么总会受到非难 杨学祥 最近几年,全球灾害频发,灾害预测预防受到空前的重视,但预测界的大环境令人忧虑:不预测,特别是灾害辟谣者有功;预测,特别是预测被证实者有过。没有教训,也没有经验,我们总是跟在灾害后面走,科学发展观受到灾害实践的挑战。 一池浑水更有利于南郭先生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 郭 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 郭 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现代的南 郭 先生由吹手改行为评论家,专门给做工作的人挑毛病,直到大家都不做工作,都好吃懒做,都成为与自己一样混日子的人。这个方法确实有效。 龙小霞因成功预测地震而遭遇尴尬 2008 年 5 月 12 日 的四川汶川地震不幸被龙小霞 2006 年的论文预测到了,这本来是件好事,学者们本应从学术的角度研究一下相关的可公度理论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事实正好相反,龙小霞被指责连构造地质、地球物理这些研究地震所必需的课程都没学过,预测地震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追根溯源,其导师也受到株连,罪名是学术转包,浪费点经费,造就几个混饭吃的人才。一个学术问题,竟变为刑事诈骗案,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连构造地质、地球物理这些研究地震所必需的课程都没学过就不能预测地震吗?非也。预测的方法有多种,有的从成因,有的从形态,有的从数字,有的从智能。可公度性预测恰恰就是抽去了事件的物理意义,仅从数字规律来预测事件的发生。度者,量也。可公度者,有共同的数字特征也。大到天文轨道,小到元素周期,万物皆有明显的数字特征。批评者连可公度性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都不懂,怎能以势定人罪名呢? 中国有著称于世界的四大发明,为什么后来又落后了?原因就在于历代官商巨富的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闭目塞听,剿灭异见,愚民而求自身富贵平安。枪打出头鸟,中庸保平安,最终导致浪淘尽千古科学人物:没预测出地震的都是人才,预测出地震的都是骗子,地不分南北,人不论老幼,一律剿杀干净。在科学的问题上,批评者能不能也科学一点:少一点屠刀的专横,多一点笔墨的商榷? 学术问题只能用学术争论的方法来解决。龙小霞 2006 年论文的科学价值是不容否定的,但也不是无懈可击的。翁文波院士在对 1982 年华北干旱的预测用到五元可公度公式,这还不能做出预测,他指出,实际对干旱中心的估计还要综合其他信息才能做出的 。 龙小霞受专业知识限制,其他信息不多,判断的可信度受到影响。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了龙小霞的预测,就认定某某部门失职:科学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的学术观点都可能有不同评价。 事实上, 19 年周期是月亮赤纬角 18.6 年周期的取整。全球地震确实存在 18.6 年周期 ,潮汐激发地震也在国内外研究中得到证实 。龙小霞 2006 年论文的结论可以有明确的地球物理机制的支持。从青年人身上可以看到,地震预测还是大有希望大有可为的。地震夺去了近 7 万条鲜活生命,难道还要让地震预测的争论夺去地震预测者的学术生命吗 ? 预言舟曲泥石流的专家马东涛所面临的责难 2010 年 8 月 8 日 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讯中断。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造成 702 人死亡, 1042 人失踪,重伤 42 人,其损失远远大于地震。 舟曲泥石流事件既有事前的理论预警,又有历史和现实的灾害记录。 1992 年 6 月 4 日 ,三眼峪沟发生 50 年一遇的大规模泥石流,死伤 87 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人员在 1997 年发表论文警告说,若三眼峪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其造成的灾害损失将大大超过 1992 年。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防灾工程专家马东涛认为,舟曲周边地区是国内泥石流滑坡最严重的四个灾害地区之一,防灾减灾要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 。 但是,有人认为,更可怕的,更令人毛骨悚然的并不是灾难,而是一些专家声称在 13 年前就已经预测出了这场泥石流。值得怀疑的一点是,社会各界正在全力以赴的抗灾救灾,而这位专家却坐在自家沙发上,口里振振有词,手里摇着鹅毛扇扮起了诸葛亮,他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在这 13 年当中,他早不提、晚不提自己预测出泥石流的事,偏偏等到特大泥石流发生后,当很多人捂着伤口哭泣的时候,才高调的将这个迟来的好消息通过媒体公布于天下。这种事后大放厥词的做法,这种事后扮诸葛亮的做法,对抢险救灾有何帮助?对安抚灾民有何意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是一种点沽名钓誉的做法,也是在炫耀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不管这次泥石流是由天灾引发,还是由人祸所致,用 13 年时间去防患于未然,用 13 年时间去制定一套应对特大泥石流的方案,应该够了。但是,在这 13 年时间中,这位专家不仅守口如瓶,而且也无动于衷,甚至扳着手指头数着时间,等着让灾难去验证自己预测的准确性。也许会有人说,当时这位专家即使预测出了泥石流,也不会有人相信。但是,如果这位专家把自己上报纸要闻的积极性用上 1/3 ,搜集足够的资料和证据去证明自己的预测,并说服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应该没一点问题。 当一些专家开始冲着灾难大放马后炮时,那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在一种冷血思想的传播下,不但会动摇抗灾救灾的信心,而且,会暴露出很多丑陋的人,丑陋的面孔,侵蚀和充斥这个充满爱的社会和国度。因此,任何媒体应该不给这样的专家提供任何露脸的机会,才可以封住他们没有口德的嘴,让那些所谓的预测见鬼去吧 ! 根据社会分工和职责权限,专家负责理论研究和预测,相关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和决策,不重视预测的帽子怎么能扣在专家的头上?专家的预测为什么要去见鬼,不需要科学研究了吗?不需要预测预防了吗?我们只能事后被动的救灾吗? 为管理官员失察辩护,也不必拿科技人员开刀。让科技人员游说诸侯,这真是现代版的天方夜谭,孔子游说列国不总是吃闭门羹吗。如果科技人员的灾害预测都去见鬼,科学发展观还存在于何处? 不恰当的比拟:预测专家是诸葛亮,还是田丰? 在《三国演绎》中,实力最强的袁绍因刚愎自用、滥杀谋臣而先期灭亡。当袁绍决定兵伐曹操的时候,谋士田丰因为谏言太多而被关大牢。当袁绍大败而归时,牢头向田丰道喜,田丰却说:若袁绍得胜而归,我尚有免死希望,今大败而归,我必死无疑。袁绍的另两个谋士对田丰的看法有分歧,郭图认为,袁绍没有听取田丰的建议而导致大败,建议袁绍释放田丰并委以重任,而许攸的看法是田丰才高气傲,不能久留。袁绍最后选择了将田丰杀掉。即使按照 封建的 君臣关系,人们赞扬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使诸葛亮能人尽其才,三分天下;鞭挞的是袁绍用人不当,滥杀谋臣,损兵折将,坐失一统天下之良机。 田丰知道自己一定会死,在自杀前给袁绍写了一封信,说一定是许攸在袁绍的面前说他有问题而导致袁绍要杀他,并说许攸和曹操是老乡,且在一段时间内和曹操进行过信息传递,有反叛之心。这封信是由郭图当着许攸和袁绍的面念出来的。在袁绍大败的时候,这封信使袁绍对许攸彻底失去了信任。有评论说,许攸、田丰和郭图其实是在进行窝里斗,并且为了自己能够被信任,专门陷害他人,不惜牺牲大局。 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千万不要步田丰和许攸后尘而相互攻轩,管理官员也要效法刘备而不是袁绍。如果我们把精力都用在设防预测专家上,科学防灾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不要为自身利益而牺牲大局! 科学发展观受到预测实践的挑战 2010 年 4 月 14 日 ( 农历三月初一 ),青海省玉树发生 7 1 级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发后,国内若干地震局立即发布公告均称本地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博主 认为,地震局发布这样的公告,实际上违反了我国的地震法。 为什么说地震局发布无震预报违反了地震法?有一下 5 大原因:    1 、我国地震法规定,地震局没有权力发布地震预报结果,只有地方政府才能发布地震预报。    2 、地震局发布的本地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公告,明显是在发布地震预报结果。这是因为,所谓本地指出了地震发生的地点,近期指出了地震发生的时间(通常指数月之内),而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通常指 5 级以上地震)则指出了震级(会发生不破坏性地震,亦即发生 5 级以下地震)。无庸置疑,这样的公告已经完整包括了地震预报三要素(地点、时间、震级),因此百分之百是在发布地震预报结果。    3 、有鉴于此,上述地震局应该撤销本地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公告,当事人并应做出深刻检讨。    4 、如果当地政府认为有必要发布本地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震预报结果,则应由当地政府办公室出面发布。 5 、如果地震局想要拥有发布本地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权力,就应该谋求修改现行的地震法 。 笔者认为,以上 5 条符合地震法,而任何人不能置身于国家法律的约束之外。在玉树地震之前,有人信誓旦旦地预测,近期不会发生 7 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结果是愚民误国,后患无穷,地震辟谣有科学根据吗? 目前地震界主流派的观点是地震不可预测。按照这一观点,地震预测和地震辟谣都是不科学的。科学界公认,有些地震是有前兆的,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以没有观测到异常,就断言不会发生地震,显然违背公认的准则。正确的辟谣只能指出谣言没有科学根据,不能断言地震一定不能发生。如果我们有判定地震不能发生的能力,我们就可以做出每天的地震不能发生的预报了,这违背地震不能预报的前提。我们不能因为实用主义而造成思维和逻辑的混乱。 对于这种既违法,又不科学的地震辟谣,地方地震局应考虑改变做法,否则,不仅失去民众信任,也造成今后工作被动:地震专家变成了心理医生。 我们陷入灾害恐惧的怪圈 我们正陷入灾害恐惧的怪圈:官员害怕灾害信息引发社会恐慌,相关部门忙于灾害辟谣,公众担心灾害信息不透明过于敏感,相关人员攻击灾害前的预测怕追究担责。国际上,关于灾害预言层出不穷,并未引起世界人民的恐惧和骚乱。难道中国人的神经就这样弱不禁风? 科技日报波恩 1999 年 12 月 27 日 电 记者顾钢报道:据德国波茨坦地理学研究中心透露,该中心最近绘制出首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波茨坦地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搜集了地球最近 500 年来的地震数据,并结合地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绘制出了这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这张彩色分布图根据不同地区地震风险的强弱分成 4 个等级、 8 种颜色。从图上可以看出,地震风险最高是在欧亚接壤的土耳其、伊朗和我国西部一带;日本列岛、台湾、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以及美国西海岸、墨西哥、秘鲁、智利一带,地震风险最低的是俄罗斯、非洲大陆、加拿大和巴西。 1999 年土耳其、希腊、台湾等一连串地震表明,尽管地球的年龄已到中年,但还是非常活跃,未来地震还将是威胁人类的最难预测的自然灾害 。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18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 7 次,在 1978-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4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我们收集 1999 年以来网上关于大地震的报告,按地震发生的时间循序排列,仅供研究者检验和讨论 。 2006 年 4 月 17 日 ,美国地质学家发出的一份最新的全球地质调查报告表明,在全球各大陆地板块中,目前最为脆弱的就属于中东海湾地区了,科学家预测,在未来 5 年内,海湾地区将会发生 1906 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地震。该份报告表明,这次地震将会超过 7.9 级,死亡的人数将会超过数百万,损失将达数千亿美元。地质专家警告海湾地区的居民要作好预警准备,因为这次世纪性的地震可能随时都会降临,专家还表示,引起这次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国家任意开采石油及肆意开发地下核设施 。 中新网 2007 年 9 月 6 日 电 俄新网消息,洛杉矶地壳断层内部运动目前在整个观测史上达到峰值。俄罗斯科学家认为,这有可能成为在未来几年内发生毁灭洛杉矶市的毁灭性地震的原因。据学者估计,这场可能发生的灾难将带来 1500 亿美元的损失。报道援引位于美国圣迭戈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组组长吉姆奥尔辛的话说,截止目前,断层南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约为 70% ,地震强度将达到里氏 8 级。洛杉矶位于地震活跃地带。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估计,这一地区的地震活跃性在整个监测期间达到最高值。在距洛杉矶以北 160 公里 的滨海地区的平原地带,确实发现了地壳大裂缝。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危险性预测实验室主任阿历克谢扎维亚洛夫表示,除了著名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之外,加利福尼亚滨海地区还有几个相邻断层。其中地壳断层的内部运动甚至比这一断面更为强烈,这些构造很快也可能演化成为构造运动,这将加重局势。报道说,加利福尼亚人已经开始启动使可能发生的地震后果最小化的工作 。    2000 年 7 月 6 日 台北消息 台湾高雄私立高苑技术学院地震预测研究室教授郑魁香,近日发表台湾地区 2000 年至 2010 年的地震危险图,对未来 10 年岛内地震活动程度、地震可能造成灾害的风险进行图像展示。郑魁香依据台湾地区 100 年来的强震潜势分析结果,绘制成这幅未来强震预测的地震危险图。他表示,未来地震风险图显示,岛内东部 3 个地震带未来 10 年的地震风险都属于极高,从地震所产生的损失风险看,未来 10 年台湾东西部 6 个地震带中,仅东北角的硫台地震带与西部嘉南地震带会有损失风险 。 人民网 2005 年 12 月 26 日 电 据台湾媒体报道,曾有台湾学者表示,台北 101 大楼的重量有可能压迫到地下的断层带从而导致台北增加地震发生的机率。对此,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 席叶 博士 (Dr. Kerry Sieh) 虽有不同见解,却对于未来在台湾西北部发生大地震的机率发出了特别的警告。报道指出,台湾位于地震相当频繁的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每年约可产生百余次的有感地震与无数的无感地震,相较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南亚大地震一次所释放出来的惊人能量,台湾地层平时持续释放能量虽然有助于地层的稳定,却无法保证大地震不会再度发生。 席叶 博士表示:我们发现,位于桃园与台北之间的地层活动相当频繁,将来有可能导致台北盆地的地层突然下沉 1 到 3 公尺 。除了台北市外,台湾西岸的其他城市也将同时产生巨大的撼动,对台湾整体发生重大的影响。由于高科技密集的新竹科学园区与台北地标建筑物台北 101 大楼皆位于断层带上,席叶特别注意这两个地区的地层发展。他指出:新竹科学园区位于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 地震的断层带上,所以的确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大地震,而台北 101 也是直接位于活动频繁的震带之上,台湾当局应该重视我们所发现的这些现象,并且采取相关的因应措施。报道综合 席叶 博士的分析指出,若是发生以上地层移动的状况,台北有可能产生规模 7 到 7.5 的大地震,不但对台北 101 大楼造成严重的损害,台北、桃园、新竹等台湾西北部大城市,也会产生重大威胁 。   据路透社 2005 年 4 月 1 日 报道,地震学家指出, 3 月 28 日晚 在印尼发生的大型海底地震的起因是去年 12 月那次引发灾难性海啸的剧烈地震造成的地质压力增加。他们还警告说,这个地区迟早会发生第三次大地震。同去年底的地震一样,这次地震也是垂直方向的,由于部分海床被另一块冲到下面的地质板块顶起来而引发。 澳大利亚地震学家菲尔卡明斯对路透社记者说:看起来两次地震发生在同一处板块边界。澳大利亚板块滑到了苏门答腊板块下面。卡明斯认为还会发生第三次地震,因为在最近这次地震之后,地质压力将进一步增加。他说:偏东南方的地区发生地震的时间可能会早于我们的预料。但我们无法预测准确时间。它也许会在 20 到 50 年之内发生,而不是 100 年。但他补充说,它也可能就出现在未来 3 个月内 。 在 2007 年 9 月 6 日 发表的《自然》 (vol.449 , no.7158 , Page: 75) 中,科学家认为缅甸沿海地区有发生大地震和海啸的风险。苏门答腊 - 安达曼地震和 2004 年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对地球科学界大多数人来说都很突然。虽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在中苏门答腊附近紧靠 2004 年地震震中东面的地方发生另一次大地震的风险很高,但似乎人们对北部的俯冲带(在孟加拉北部湾沿缅甸沿海地区)相对来说却不是很担心。不过,费尔 . 秋明斯( Phil Cummins )提出,大地震活动在这一地区是有可能的,而且众多脆弱的人口将面临一次相当大的地震和海啸的风险 。 2003 年 12 月 23 日 报道,美国科学家认为,今天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里氏六点五级地震,意味着未来一个世纪内美国西部可能发生强度更大的地震。加州一家地方报纸引用地震专家的话说,美国西部未来十二年内可能发生里氏九级的大地震。西北部的西雅图市受灾可能性最大。根据大陆板块学说,加州正处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结合处。太平洋板块一直缓缓地向东北方向移动,不断挤压北美洲板块,造成加州地区地质活动频繁。其中著名的圣安德利亚断层 (San Andreas Fault) 是加州地震的最大肇因。它南起加利福尼亚湾,向北经过洛杉矶市区,直贯旧金山半岛,并继续向北延伸。断层以东向上隆起,形成海岸山脉;断层以西是海岸,向太平洋洋底滑落。每过一百多年,断层附近即有一次震动,使此断层不断向下滑跌。 1906 年旧金山大地震时,岩层移位 二十五厘米 。而今天的地震就发生在一个与圣安德利亚断层平行的未知断层之上。迄今,科学家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比如一九九九年洛杉矶大地震的强度达到了七点一级,但它由一个被地震学家们认为不活动的断层引起。一位地震学家解释说,因为加州断层多得可怕,所以只能对情况最严重的断层进行分类识别,这自然也就造成了很多遗漏 。    2001 年年初,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 (FEMA) 曾经列出了最有可能威胁美国的三大潜在灾难:一是纽约遭受恐怖袭击,二是新奥尔良遭遇飓风袭击,三是旧金山发生大地震。迄今为止,前两大潜在灾难都已经相继变成了活生生的事实,那么第三大潜在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根据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未来的 20 年内,旧金山很有可能会再度遭遇与 1906 年类似的那样一场大地震。科学家预测,这场地震的发生几率为 25% 。 20 世纪初的那次大地震使旧金山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长期以来,对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做出准确的预测一直是地震学家面临的一道难题。通常情况下,科学家一般会利用测量地质断层的应力积聚状况或者通过分析过去的地震数据来确定地震的循环模式。美国地质测量局于 2002 年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曾利用后一种方法计算出,在 2002 年至 2031 年之间,圣安德里亚斯断层有 18.2% 的可能性爆发 7 级或 7 级以上的地震,从而对旧金山地区造成致命打击 ( 据估算, 1906 年的旧金山地震约为 7.9 级 ) 。 在一项新的研究工作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物理学家 John Rundle 和地质学家 Donald Turcotte 与同事将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综合。利用一种名为虚拟加利福尼亚的计算机模拟系统,该系统将圣安德里亚斯断层和附近断层的地质压力积聚、这些断层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该地区的地震历史数据等因素进行了整合,研究小组模拟了未来 4 万年中圣安德里亚斯断层的地震活动。模拟结果显示, 4 万年里像 1906 年发生在旧金山那样的地震将重复 395 次平均每 101 年发生一次。研究小组于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报告说,在这一数据的基础上,他们推断,在未来 20 年中,旧金山地区爆发另一场 7 级或 7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 25% 。在未来的 45 年中,爆发大地震的可能性为 50% ,而在未来的 80 年中,爆发大地震的几率达到 75% 。美国地质测量局的地球物理学家菲尔德说:这场大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将在 8200 万美元至 2.52 亿美元之间,死亡人数将在 3000 到 1.8 万之间 。 据 2007 年 9 月 5 日 报道,今后 50 年东京发生直下型地震的几率为 90 %。首都圈肯定会发生 7 级以上的大地震,说得不好听,到那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就看各人的运气了。差别在于灾害发生之前和之后,预先的防灾措施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现在就应该收集情报,采取对策 。   中国青年报东京 2004 年 9 月 6 日 电 9 月 5 日晚 至 6 日凌晨,日本本州南端的纪伊半岛附近海域连续发生多次较强地震,给日本中西部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但是更令地震专家担心的是,这次地震为日本敲响了大地震的警钟。第一次地震发生在 5 日晚 7 时 07 分,震中在和歌山县纪伊半岛东南 10 公里 处,震级为里氏 6 . 9 级。当晚 11 时 57 分,在 30 公里 外的同一地区再次发生更强烈的地震,震级达到 7 . 4 级,日本气象厅发出了海啸警报。到 6 日中午,当地共发生了 16 次有感余震。    6 日下午,日本政府召开地震调查委员会会议。日本气象厅专家在会上介绍说,两次地震均由菲律宾板块内部裂变引发。更多的专家指出,不排除它对日本担心的东南海大地震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谓东南海大地震是指菲律宾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而引发的地震, 1944 年和 1946 年曾连续发生。据日本地震专家统计,这种地震的周期是 50 年至 100 年,震级将在 8 级以上。日本中央防灾会议预测,如果发生这样大规模的地震,将造成 2 . 8 万人死亡, 96 万栋房屋毁坏,经济损失将超过 81 万亿日元。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大阪府震灾对策委员会委员长河田惠昭指出,此次地震可能是东南海大地震的先期征兆,因为 1946 年大地震前 40 年共发生 10 次 6 级以上的地震,这次继阪神大地震后也已经发生过 5 次,说明大震的危险系数在增高。地震调查委员会指出,在未来 30 年内,发生东南海大地震的可能性在 60 %以上,它因此呼吁日本社会增强抗震防灾意识 。 强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连续 22 年没有发生 8.5 级以上强震,全球气候在这一时期迅速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太平洋增加了 5 -10 厘米 厚的海水层,破坏了原来的地壳均衡和水均衡,形成陆海地壳的翘翘板运动,导致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过程。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地震( 8.7 级)海啸拉开了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序幕。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从 1950 年到 1965 年短短 16 年内发生了 7 次 8.5 级以上强震。平均两年一次,最短时间间隔为 5 个月 。 上述地区的居民并没有因为地震预测而寝食不安,原因在于灾害信息的透明。消除中国大陆的地震恐惧病,不是封锁消息,而是要多听国内外地震预测的信息,增强适应性和判断能力。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频发 参考文献 1. 翁文波 . 预测论基础 . 北京 : 石油出版社, 1984 : 55 。 2. 杜品仁。 18.6a 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报。 1994 , 37 ( 3 ): 362-369 。 3.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31 。 4.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5. 杨学祥。龙小霞预测地震的遭遇:浪淘尽千古科学人物!发表于 2008-5-30 22:35:0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264 6. 李虎军。专家曾就三眼峪沟泥石流风险发出严厉警告。发表于 2010-8-10 10:09:2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1597 7. 魏奇峰。比灾难更可怕的是专家的马后炮。 2010 年 08 月 11 日 15:25 来源:人民网 - 甘肃频道。 http://gs.people.com.cn/GB/183362/199606/199660/12411830.html 8. 重构智因学研院。地震局发布本地近期无破坏性地震预报违反了地震法。发表时间: 2010-04-17 10:59:23 。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9052570 9. 陈云富。极端天气引发农产品连续涨价 考验预期管理。 2010 年 08 月 13 日 17:33 新华社。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5,2010081389948951.html 10. 杨学祥。极端天气多原是拉尼娜惹的祸:你预测到拉尼娜了吗?发表于 2010-8-4 9:16 :18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9844 11. 杨学祥。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可能发生的强震名单。 2007-09-08 07:00:46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08/content_668219.htm 12. 顾钢。德绘出首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 1999/12/29 10:31 科技日报。 http://tech.sina.com.cn/news/ology/1999-12-29/14416.shtml 1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14. 哲骞。科学家预测未来五年海湾将发生大地震 死百万人。 2006-4-20 17:05:41  来源 : 东亚经贸新闻。 http://www2.sdnews.com.cn/news/yw/2006-4/20_195302.html 15. 报道称洛杉矶面临大地震 损失或高达 1500 亿美元。 2007 年 09 月 06 日 13:50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o/2007-09-06/135012521126s.shtml 16. 台湾一教授绘制台湾地震危险图。 2000/07/06 13:46 南方都市报。 http://tech.sina.com.cn/ology/2000-07-06/29912.shtml 17. 学者称未来台湾西北部发生大地震机率较大。天新网。 2005 年 12 月 27 日 人民网。 http://news.21tx.com/2005/12/27/11903.html 18. 印尼地震缘于地质压力增加 未来可能还有大震。 2005-04-01 10:53:05  来源 : 新华网。 http://news.163.com/05/0401/11/1G8FOHST0001121R.html 19. 《自然》拔萃选( 2007 年 9 月 6 日 )三则。 2007 年 9 月 07 日 ( 气象港 *20070907*wz317* 朝霞 * 自《自然》周刊 vol.449 no.7158) http://qxg.com.cn/n/?fc=ndcid=6nid=14985 20. 陈蔚 . 科学家认为美国西部未来发生大地震可能性加大 . 2003 年 12 月 23 日 。 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20031223/class014800004/hwz1062304.htm 21. 研究称旧金山 20 年内爆发大地震几率为 25% . 2005 年 10 月 20 日 15:39 科学时报。 http://tech.sina.com.cn/d/2005-10-20/1539744476.shtml 22. 杨孝文,郭隽 编译。 东京发生地震的几率为 90% 。 2007 年 09 月 05 日 09:54 青年参考。 http://news.sina.com.cn/w/2007-09-05/095413821812.shtml 23. 熊李。日本地震专家担忧纪伊地震为未来大地震先兆。 2004-9-7 来源:中国青年报。 http://dalian.runsky.com/homepage/n/inter/n/userobject1ai478368.html 24. 杨学祥,杨冬红 . 关注环太平洋强震准 60 年周期 . 2005-6-18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455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4722 次阅读|4 个评论
《对2010年的灾害预测》已经通过了实践的检验
杨学祥 2010-4-22 12:03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21日指出,从全国范围来讲,异常的气侯特征可以概括为干旱、低温和暴雪,这是从去年冬天到现在为止的气侯特征,也正是由于西南的干旱,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低温,特别是新疆北部的暴雪,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去年冬季到现在以来的干旱的灾害,还有低温冷害,以及雪灾、暴雪灾害和相应的次生灾害。 据地震局今年的统计,全球前三个月 7 级以上的地震发生了 11 次。其中包括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和 4 月 14 日 中国青海玉树 7 级地震。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4/21/4545328.html 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2月我们多次讨论强震、低温、暴雪和干旱的可能性,《对2010年的灾害预测:低温、强震、干旱和暴风雪》已经通过了实践的检验。 附件: 去冬以来我国遭遇干旱低温暴雪等异常气侯特征 2010-04-21 16:57 来源:新华网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21日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互动,解读极端气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做好上海世博会的气侯保障工作等问题。   新华网北京4月21日电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21日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互动,解读极端气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做好上海世博会的气侯保障工作等问题。    大家目前比较关注西南地区的干旱问题,另外我相信目前在北方地区的人们,可能更加关注的就是进入了春季以后什么时候能够感受到一点春天的温暖。从全国范围来讲,异常的气侯特征可以概括为干旱、低温和暴雪,这是从去年冬天到现在为止的气侯特征,也正是由于西南的干旱,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低温,特别是新疆北部的暴雪,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去年冬季到现在以来的干旱的灾害,还有低温冷害,以及雪灾、暴雪灾害和相应的次生灾害。   具体来说,大家都知道西南地区的干旱是非常异常的。应该说从去年的9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都降水持续偏少。西南地区出现了1951年以来温度最高的时段,降水偏少,温度偏高,造成了蒸发量偏大,所以出现了西南地区非常严重的干旱。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也产生了一些困难。   其次就是低温冷害,从去年入冬11月份以来到现在为止,我国的东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大家的共同感受就是我们去年的冬季开始得比较早,11月1日开始的一场大雪使我们整个冬季提早拉开了序幕,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暴雪和低温天气,也使整个冬麦区的越冬期提前。冬季期间,东北、华北地区都是持续的偏低温度。4月份大家应该觉得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但是北方和中东部地区还是大幅度温度,较常年同期温度偏低。综上所述,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处于一个温度偏低的状态,南方地区的温度摆动也很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是比较严重的。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北方的暴雪,特别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就是新疆北部,北疆的暴雪灾害比较明显,暴雪发生的频次比较高。在气象观测站点上,正常年份一般是10个站点,现在新疆已经达到了60多个站点。新疆地区的冬季降雪量是常年的一到两倍,积雪深度很深,北疆地区的积雪平均深度达到30毫米至40毫米,阿勒泰地区已经达到了90毫米,还引发了一些次生灾害。所以从总体上来讲,去年冬季到现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旱,东部地区的低温冷害和北部地区的暴雪造成了异常气侯,网友也会频繁感觉到我们的气侯有这么多不寻常的表现。 (新民网编辑:)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4/21/4547326.html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2-24 6:38:17 对2010年的灾害预测:低温、强震、干旱和暴风雪 杨学祥,杨冬红 2004年2月22日的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了美国的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重要报告。罗勇在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Global Business Network,简写为GBN)的网站上找到了这份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美国国防部报告。在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的今天,关注这个报告意义重大。忽视这个报告,坚持错误的气候政策,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三年自然灾害就是前车之鉴。 美国国防部气候报告已经得到部分证实   报告中关于2010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有: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5华氏度(2.8摄氏度),北欧下降6华氏度(3.3摄氏度)。整个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关键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达4华氏度(2.2摄氏度)。   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人口密集的农业产区和水资源供给地区,干旱将持续几十年。   冬季暴风雪和大风增强,西欧和太平洋北部将遭受更强烈的大风天气 。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北半球遭遇50年一遇的低温暴雪袭击,2009年南半球达到气温最高值。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在温度变化上与全球变暖持续论者完全不一致,但低温和暴风雪已经被实践所证实。干旱的预测值得关注。   报告中特别提到了2010年的中国气候状况:   季风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夏季风可以为中国带来降水,但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   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是符合中国2009年实际情况的。希望中国气象界高层能够重视这一报告,反思自己的气象预测。   报告在美、英、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及环保组织中引起强烈反响。报告的作者之一施瓦兹解释道:尽管报告中所提到的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景象似乎超乎人们想像,但却非常值得提前采取措施,正如美国人曾对历史上其他一些重大事件事前就作出评估一样比如,在1983年美国就开始为前苏联的解体提前进行筹划,1995年我们就曾对世界贸易中心是否会遭受飞机撞击进行研究。 五角大楼的发言人则出来澄清说,这份由科学家和军事顾问完成的报告,不代表国防部的官方立场。而且施瓦兹也不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只是使用了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显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报告,而中国却缺乏这样的综合性的研究,甚至漠视这种综合性研究。中国科学家还没有超脱专业局限,不能从全局看待全球变化 。 非主流科学家气候变化的准60年周期有多方面的论述,更可惜,他们的观点几乎影响不到气象界。 一、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频发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100-200m海水层变为两极2000m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20世纪4次9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1952-1964年特大地震首发年滞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首发年5年,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特大地震滞后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4年,按此数字特征,2010、2014、2018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和地球自转也有准四年周期。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 二、低温、暴风雪和流感爆发 根据历史记录,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8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增大流感爆发的强度。我们必须了解这一变化的历史记录和物理过程。 我们在2009年10月14日提出了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低温冷害。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2009年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其二,2009年9月30日南大洋萨摩亚群岛发生了8级地震海啸。其三、2008-2009年处于太阳活动低值时期。其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 。 我们在2009年12月14日给出暴雪预警:接到栾巨庆和栾云洲关于2010年1月的雪灾预测,与我们的暴雪预警相一致,希望相关部门作参考,公众可通过实践做检验 。 图1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据丁一汇,2008) 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8.5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依照1952-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图 ,1954-1955、1964、1977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得到验证。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超过4天的年份有1955(拉尼娜年)、1957(厄尔尼诺年)、1964(拉尼娜年)、1969(厄尔尼诺年)、1972(厄尔尼诺年)、1977(厄尔尼诺年)、1984年(拉尼娜年)。其中,6次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次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年的集中时期,1954-1955、1964、1977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在2000-2030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50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低温冻灾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 赤道热两极冷是太阳能量纬度不均匀分布造成的。由于大气热容量低,大气热对流不能改变这一基本规律。海水则不同,其热容量大,热对流的传热效果十分显著。目前海洋底层温度为摄氏2度,它为大气提供了充足的冷源。近一亿年前的中生代温暖期海洋底层水冷比现在高摄氏15度,大气高10~15度。 美国科学家相信,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 季林2000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指出,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当日、地连成的直线与月、地连成的直线相互垂直时,太阳潮汐减弱月球潮汐,使地球海洋潮汐变小,这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 除了1500-1800年潮汐长周期外,潮汐中周期为准60年、54-56年、22年、18.6年和11年。特别是54-56年周期(拉马德雷周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非常明显的作用。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根据郭增建的理论,2005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21日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64年2月8日-26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1977年1月21日,湖南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2010-2012年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年仍有严重低温冷害发生的可能。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2009年的流感世界大流行也满足6大特征: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为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和强沙尘暴年;2008-2009年为太阳黑子低值年;2008年发生中国严重冰冻雪灾;2009年发生厄尔尼诺和低温冷夏年;2008和2009年为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目前厄尔尼诺强度较弱,如果在11月后增强,流感强度也会增强。不排除2012年太阳黑子峰值有加剧流感爆发强度的可能。 三、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变 赵振国认为,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 罗勇发现了下面的规律:1951年~1960年,我国夏季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1961年~197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开始减少;1971年~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地区继续向南移动,北方开始减少;1981年~199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在江淮流域;而1991年~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形成现在的南涝北旱型分布。可以看得出来,我国降水集中的地区在有规律地变化着,存在着20年左右的周期。未来10年多雨区可能会重新回到北方,也就是可能在2010年左右形成了南旱北涝的局面。罗勇说。从南涝北旱到南旱北涝,一个轮回70年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在实验室里对记者说:GBN报告里预测,2010年前后,中国的降水类型将由南涝北旱可能变成北涝南旱,这个结论,我在1年前就得到了。钱维宏发现,从1910年~194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多,北方少;从1940年~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少,北方多;从1980年到现在,我国夏季降水又是南方多,北方少。1910~1940年是30年时间,1940年~1980年是40年,从1910年到1980年是70年时间,也就是说从1910年的夏季降水南方多,到1980年又回到夏季降水南方多的状况,这个周期是70年左右 ! 显然,中国科学家关于全球在2020年附近变冷的研究早于西方,这是有据可查的。值得注意的是,秘密报告的变冷时间表与中国科学家预言的变冷时期完全一致,这显然不能用巧合来解释。根据地球的轨道周期,2020年冬至时日地距离达到60年周期中的最大值,2010-2030年地球处于冷周期,正像1946-1976年地球处于冷周期一样。极端情况并不一定发生,趋势变化一定存在。极端冷事件频发不仅是周期论者的警告,也得到全球变暖论者的认同。 美国国防部气候报告指出: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准60年的拉马德雷冷暖位相交替周期表明,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揭开了自然灾害再现的序幕,根据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和灾害准60年周期,2010-2020年全球气候剧变,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和70年代前苏联农业歉收可能重演。历史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减肥,电荒和水荒呼唤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护资源的务实政策。2007年世界粮食危机验证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粮食变化特征。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为1959年、1960年和1961年,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其另一个天文特征是,1959年-1960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研究员根据代表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动态变化的唐乃亥水文站1920年至2004年的径流系列统计资料,以及此间数十个气象站四十余年的降水观测数据得出结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黄河大体上经历了五个枯水期和四个丰水期。每个丰、枯水期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枯水期持续时间为四至十五年,平均为九年;丰水段持续时间为七至十四年,平均为九点二五年。黄河上游每个丰、枯水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十八年左右 。 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度,最小值为18.5度,变化周期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年(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 ;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特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 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天灾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2007年世界粮食危机值得关注。2010年开始我国南方可能进入干旱时期,并将在2014-2016年达到高潮,必须做好预防准备。 参考文献 1. 李健。美五角大楼秘密报告:2010年中国气候突变。2004年07月07日00时00分 来源: 中国青年报。 http://news.tom.com/1002/20040707-1068715.html 2. 杨学祥。美五角大楼秘密报告与2010年中国气候突变。发表于 2010-1-30 12:03:0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1374 3. 我国气候将发生转折 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2003-03-29河南兴农网。 http://www.hnnw.net/meteo/do/detail.php?id=1028 4.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5. 杨学祥,杨冬红。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发表于 2009-10-14 15:05: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2321 6. 杨学祥。暴雪预警:关注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强潮汐组合。发表于 2009-12-14 8:06:0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433 7. 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2009,(11):4-7. 8. 丁一汇. 透视大雪灾. 日期:2008-02-24 来源:文汇报,科技文摘。 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0802/t20080224_1768467.htm 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0. 杨学祥。未来旱灾:2014年至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发表于 2008-9-16 20:13: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11. 王华, 李伯阳. 黄河上游将转入新的丰水期 15年的枯水期将结束 . 2005年10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tom.com/1988/20051022-2577210.html 12. 郭增建, 秦保燕, 郭安宁.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 .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6. 165-188 13. 杨学祥.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21(1):15~23 14. 杨冬红 , 杨学祥.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4):5-1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7092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687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两会建言关注潮汐组合研究(4)
杨学祥 2010-3-7 02:07
两会建言关注潮汐组合研究 潮汐组合对灾害的预测总结( 4 ) 杨学祥,杨冬红 九、九级大震的预测:智利地震第一次验证了特大地震的活动规律 2010 年 2 月 27 日 凌晨,智利发生了 8.8 级强烈地震,释放的能量是前不久海地大地震的 800 倍。超过 150 万所房屋建筑倒塌。智利政府 3 月 1 日 宣布,该国 2 月 27 日 发生的里氏 8 . 8 级强烈地震已造成 723 人死亡, 19 人下落不明。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4 年 12 月 26 日 、 2005 年 3 月 29 日 和 2007 年 9 月 13 日 发生印尼苏门答腊的三次 8.5 级以上地震, 2008 年 5 月 12 日 发生中国汶川的 8 级地震, 2010 年 1 月 12 日 海地发生 7.3 级地震,然后紧接着又是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地震专家认为,智利地震预示着全球地震活动可能进入高发期 。 2004 年印尼地震海啸发生以来,世界地震专家就不断提出特大地震频发期来临的警告。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南加州大学地震研究中心的专家于 2008 年 4 月联合发布了一份地震预测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未来 30 年内发生能造成大面积破坏的强地震的可能性为 99 %。作为报告参与方之一的美国地质调查局解释说,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模型,以研究大地震的发生几率。他们发现,加州在 2038 年前不发生 6.7 级地震的几率只有 1 %;同一时期,加州发生 7.5 级以上大规模地震的几率预计为 46 %:其中,加州南部人口稠密地区遭遇地震的可能性最大。地质学家同时认为,加州最有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位于洛杉矶以东里弗赛德县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南段 。 不仅仅是美国,俄罗斯的研究人员也大胆预言,未来 10 年,全球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其破坏力堪比 2004 年的印尼海啸。这一结论是基于俄地震学家所研制出的一种能记录地震生成过程并预测地震的模型。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地震预测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科索博科夫说,这场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 5 个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带、智利、克什米尔、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 。俄罗斯的研究人员的预言现在已经得到证实。我们必须重尊历史,关注他们的警告。 统计数据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有 21 次。其中,在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其余全部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 2000 年后,地球逐步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并将一直持续到 2035 年。这期间会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观点与上述国际科学界的最新研究结果吻合 。 我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 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的 9 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也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我们的综合分析表明,接下来的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中的每一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及其前一年都是可能的发生年。而且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 。这和俄罗斯科学家预测的结果相吻合 。 2010 年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也得到证实。 智利地震第一次验证了特大地震的活动规律,这一规律还需更多数据的验证。中国首席地震预报专家孙世鋐最近指出,我觉得根据过去 100 年的地震历史的资料的分析,现在这个状态有可能进入一个地球的地震频发的这么一个时代。我们回顾一下, 20 世纪 100 年前 60 年,全球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是 7 次,也就是从 1964 年的阿拉斯加 8.5 级地震以后,在之后的四五十年里面,全球就没有发生一次 8.5 级地震,就是说显示出来,这种强地震,尤其是特大地震,它是在某些时代发生,某些时代相对比较平静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已经变为地震专家的共识。 气候变冷导致两极冰盖增加,海平面降低,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由于地壳均衡运动,两极冰盖压裂地壳,即增加质量的两极冰盖下沉,减少质量的赤道海洋地壳上升,从而使地球扁率增大,自转变慢。这两个过程都来自地壳加载或卸载后产生的均衡运动。 与此相反,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升高,地球扁率变大 ,自转变慢;由于地壳均衡运动,卸载的两极地壳上升,加载的赤道地壳下降,从而使地球扁率减小,自转变快。 均衡运动会导致地震火山活动的发生,所以,地震过后地球自转会发生突然变化。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科学家预言 2018 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 2004 年的印尼海啸。该结论是基于俄地震学家所研制出的一种能记录地震生成过程并预测地震的模型。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地震预测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科索博科夫说,这场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 5 个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带、智利、克什米尔、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俄科学家新的 M 8S 计算法可以对地震进行中期 ( 几年内 ) 预测。专家发现,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周期的末期地震的活动会加强。例如, 20 世纪所有 4 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俄地震学家认为,单独的个体不太可能具有这种密集性。现在,俄地震学家指出,在他们所研究的半径 3000 公里 范围内的 262 个周期中,有 124 个地震周期出现活动加强的征兆 。 1. 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四年变化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平缓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地幔与地核的角动量交换,但突然变化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 Richmond )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这个现象有无特别的物理意义,现在尚难断定。季节性的日常变化约为 0.6 毫秒,相当于 60 10 -10 ,并且各年几乎相同。季节性的加速度约为 650 10 -10 / 年。这个变化主要是由于风引起的,但潮汐也有影响 。 图 1 大震引发的地球自转加速度的准四年变化 2. 强潮汐的准四年周期 2004 年,我们在研究特大潮汐时,意外发现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四年周期变化一一对应。由于这个变化受到日月大潮的强烈干扰,所以潮汐强度表现为准两年震荡、准四年震荡和准六年震荡,并且叠加日有规律地递进变化。在地球近日点 (1 月 3-4 日 ) 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强的特大潮汐 。 从 1951 年到 1977 年, 1 月 6 日 和 8 日的月亮近地潮与 1 月 3-4 日的太阳近地潮叠加每四年重复一次,有四年准周期。递进变化是有规律的。 1957 年、 1961 年和 1965 年都在 1 月 17 日 (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准四年变化周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 1977 年才由 1 月 17 日 变为 1 月 16 日 。而且,同日的日月大潮消失。四年周期中,有时三年情况重复,有时两年情况重复,四年中有一年为最强潮汐,位置不断变动,最强潮汐年的准四年变化可持续 6-8 个周期 ( 见表 1) 。预计在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与 1 月 3-4 日的太阳近地潮当日叠加将形成最强潮汐,造成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的叠加关系与全球灾害有很好的对应性,这为强潮汐导致全球灾害提供了新的证据 。根据潮汐强度判断,起始于 1953 年的地球自转加速度 4 年变化可能延续到 1969 年,在 1973 年减弱, 1977 年消失。 1966 年、 1970 年、 1974 年、 1978 年具有相同的潮汐条件。 表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 近地点 日 月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 E ) 年 月 日 时 农历 大 潮 弱 w 强 s 拉尼那年( L ) 1951 1 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 ,强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ww L 1955 1 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 ,强震 1958 1 9 7.7 20 6 20 0 E 1959 1 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强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4 16.2 9 10 25 www E 1964 1 26 9.3 12 15 29 0 E-L ,强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8 18.3 17 7 21 ss E 1967 1 1 17.8 21 11 26 w L 1968 1 25 7.6 26 16 30 ww L 1969 1 17 8.1 29* 4 18 ss E 1970 1 8 17.9 1 8 22 sss E-L 1971 1 28 18.5 2 11 27 ss L 1972 1 22 13.6 7 1 16 30 www E 1973 1 17 4.8 14 4 19 s E 1974 1 8 19.3 16 8 23 sss L 1975 1 28 17.3 17 12 27 ss L 1976 1 20 21.4 20 1 17 31 0 L -E 1977 1 16 18.2 27 5 19 0 E 1978 1 8 20.2 29* 9 24 ss 大旱灾 1979 1 28 17.9 1 28 13 sss 1980 1 20 9.9 3 2 18 s 1981 1 15 11.5 10 06 20 ww 1982 1 8 19.5 14 25 10 s E 1983 1 28 19.4 15 14 29 ss E 1984 1 20 5.6 18 03 18 s 1985 1 12 11.5 22 21 07 ww 1986 1 8 15.4 28 10 26 s E 1987 1 28 19.2 29* 29 15 ss E 1988 1 20 4.9 2 19 04 ss 1989 1 11 6.8 4 08 22 0 1990 1 8 2.9 12 27 11 0 1991 1 28 16.5 13 16 30 s E 1992 1 20 6.2 16 5 20 sss E 1993 1 10 20.2 18 23 8 s E 1994 1 6 9.0 25 12 27 www E 1995 1 28 7.4 28 31 17 0 EL 1996 1 20 7.1 1 20 6 sss L 1997 1 10 16.9 2 9 23 ss L 1998 1 3 16.7 5 13 w E,L 1998 1 30 22.2 3 28 s 1999 1 27 5.3 11 17 2 ww L 2000 1 20 6.8 14 7 21 ss L 2001 1 10 17.0 16 24 10 sss 2002 1 2 15.3 19 13 29 s E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强震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2006 1 2 6.8 3 31( 上年 12 月 ) s E 2006 1 30 15.9 2 29 14 ss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E? 2009 1 10 18.8 15 26 11 ss E? 2010 1 2 4.6 18 15 1 ss 2011 1 22 8.1 19 4 20 s E?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 sss ,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 ss ,相差两天为强潮汐 s ,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 0 ,相差四天为弱潮汐 w ,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 ww ,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 www 。 按表 1 的连续 4 年排序,第一次连续四年的最强和较强潮汐发生在第三年(即, 1953 年、 1957 年、 1961 年、 1965 年、 1969 年),第二次发生在第四年( 1966 年、 1970 年、 1974 年、 1978 年),第三次发生在第一年( 1971 年、 1975 年、 1979 年、 1983 年, 1987 年),第四次发生在第二年( 1988 年、 1992 年、 1996 年、 2000 年),第五次重复发生在第三年( 1997 年、 2001 年、 2005 年、 2009 年)。每次出现 4-5 个周期,两次之间时间有重叠,这是地球自转变化 3-4 年变动周期的原因。根据变化规律,第六次重复应该发生在第四年(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 计算结果表明,月亮在赤道时产生的半日潮使气圈、水圈和液核分别有 54181864 、 43275 和 3103km 3 的体积绕固体地球向西运动,形成赤道高空风、西向海潮和液核表层西向漂移。由于地形的阻挡,形成大气、海洋和液核的涡旋、湍流和异常大潮以及冷暖海水的上下和东西向振荡与混合。岩石圈和下地幔分别有 2754 和 10599km 3 的体积胀缩,是其中熔融部分流动、上涌和喷发的动力。太阳相对地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摆动,使流体相对固体南北振荡与混合。地球在春分和秋分扁率变为最大,形成赤道大潮,两极高纬地区分别有 6605998 、 5251 和 368km 3 体积的大气、海水和液核流体通过临界纬度( 35 o )流向赤道,并在科氏力和西向引潮力作用下加速向西漂移,使各圈层自转速度变小,差异旋转速度增大,高纬地区排气排液活动强烈,其中大气对流层日长增加最为显著,为 97 秒,是岩石圈日长增加值( 0.00027 秒)的 359259 倍。地磁活动在两分点达到最大值是其证据。这是两极冷水入侵赤道并使大洋西部暖水变冷的主要原因 。 从 1955 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 Richmond )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 1957.79 , 1961.93 和 1965.61 。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 。第一次连续四年的最强和较强潮汐发生在第三年(即, 1953 年、 1957 年、 1961 年、 1965 年、 1969 年,见表 1 ),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 。俄罗斯科学家预言 2018 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 2004 年的印尼海啸 。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准四年变化规律 。 我们在 2008 年 7 月指出, 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 17 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中的每一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及其前一年都是可能的发生年。而且由于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1 月 2 日 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相差不过 2 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 。这一预测得到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 8.8 极大地震的证实。 参考文献 1. 孙世鋐,水均益。专家解析:目前是否为地震高发期。 2010 年 03 月 02 日 19:17 央视《环球视线》。 http://news.sina.com.cn/w/2010-03-02/191719772755.shtml 2.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4.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5.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 22 ( 5 ): 1680-1685 。 6.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7.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8. 俄科学家新的计算法预测地震。王瑀摘自 : 人民网。地震信息网。 http://www.csi.ac.cn/kjdt/kjdt/674.htm 9. 傅承义。地球十讲。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6 。 55-57 10. 杨学祥,杨冬红。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及其在厄尔尼诺中的作用。 2004-6-18 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1 11. 杨学祥,杨冬红。地球自转准四年周期及其在厄尔尼诺中的作用。 2004-6-18 上海环境热线 .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43467.htm 12.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2 , 45( 增刊 ):56-61 13. 杨学祥 . 地球流体的差异旋转与气候变化 . 自然杂志 . 2002 , 24 ( 2 ) : 87 - 91 14.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15. 杨学祥 , 陈震 , 陈殿友 等 .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 .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 2003, 33(1):87-91. 16. 杨学祥 , 韩延本 , 陈震 , 乔琪源 .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4, 47 ( 4 ) : 616-621. 17. 杨学祥 . 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03,23(2): 77-80. 18.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19.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20.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 世界地质 , 2004, 23(4): 407-410.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42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2010年的灾害预测得到多次证实:智利地震
杨学祥 2010-2-28 02:01
智利地震灾区受损严重(4)(图) 2010-02-27 23:51:0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路透,2010年2月27日   2月27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汽车被掀翻在地震后的高速公路上。   智利总统巴切莱特27日说,当天发生的里氏8.8级地震仅在智利南部马乌莱区就已造成至少85人死亡。   新华社/路透 (本文来源: 新华网 ) http://news.163.com/10/0227/23/60IMBTB8000146BB.html 对 2010 年的灾害预测得到多次证实 杨学祥 杨学祥 发表于 2010-2-19 15:06:14 近一月地震都不超过 7 级 近一月地震都不超过 7 级,每年 7 级地震大约 18 次,平均每月 1.5 次。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6071 杨学祥 发表于 2010-2-27 9:49:18 日本琉球群岛海域发生 7.3 级地震和潮汐组合 据不同台站报道,日本琉球群岛海域当地时间 27 日 5 时 31 分发生 7 级以上地震。我在 2 月 19 日 指出,近一月地震都不超过 7 级,每年 7 级地震大约 18 次,平均每月 1.5 次。前一次 7 级地震发生在 1 月 4 日 ,地点为所罗门群岛。离现在已有 54 天。一次 7 级地震不足以释放已经积累的能量。 (这一预测已经得到证实) 潮汐组合 E : 2010 年 2 月 28 日 为月亮近地潮, 3 月 1 日 为日月大潮, 3 月 1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 0.00107 度,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幅度最大,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8068 对 2010 年的灾害预测 杨学祥 杨冬红 刊发时间: 2010-02-24 09:47:31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一、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频发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 1996 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 PDO 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暖位相。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这一预测已经得到证实)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 100 -200m 海水层变为两极 2000m 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20 世纪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 1952-1964 年特大地震首发年滞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首发年 5 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特大地震滞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 4 年, 按此数字特征, 2010 、 2014 、 2018 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和地球自转也有准四年周期。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 (这一预测已经得到证实) 二、 低温、暴风雪和流感爆发 根据历史记录,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 8 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增大流感爆发的强度。 我们必须了解这一变化的历史记录和物理过程。 (这一预测已经得到证实) 我们在 2009 年 10 月 14 日 提出了 2009 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低温冷害。 2000 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 2009 年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其二, 2009 年 9 月 30 日 南大洋萨摩亚群岛发生了 8 级地震海啸。其三、 2008-2009 年处于太阳活动低值时期。其四、 2009 年 12 月至 2010 年 2 月为强潮汐时期 。 (这一预测已经得到证实) 我们在 2009 年 12 月 14 日 给出暴雪预警 :接到栾巨庆和栾云洲关于 2010 年 1 月的雪灾预测,与我们的暴雪预警相一致,希望相关部门作参考,公众可通过实践做检验 。 (这一预测已经得到证实) 统计表明, 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 8.5 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这一预测已经得到证实) 依照 1952-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图 , 1954-1955 、 1964 、 1977 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得到验证。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超过 4 天的年份有 1955 (拉尼娜年)、 1957 (厄尔尼诺年)、 1964 (拉尼娜年)、 1969 (厄尔尼诺年)、 1972 (厄尔尼诺年)、 1977 (厄尔尼诺年)、 1984 年(拉尼娜年)。其中, 6 次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 次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年的集中时期, 1954-1955 、 1964 、 1977 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在 2000-2030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8 年初中国南发发生了 50 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低温冻灾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 赤道热两极冷是太阳能量纬度不均匀分布造成的。由于大气热容量低,大气热对流不能改变这一基本规律。海水则不同,其热容量大,热对流的传热效果十分显著。目前海洋底层温度为摄氏 2 度,它为大气提供了充足的冷源。近一亿年前的中生代温暖期海洋底层水冷比现在高摄氏 15 度,大气高 10~15 度。 美国科学家相信,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 . 季林 2000 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指出,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当日、地连成的直线与月、地连成的直线相互垂直时,太阳潮汐减弱月球潮汐,使地球海洋潮汐变小,这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 1425 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 1 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 24 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 除了 1500-1800 年潮汐长周期外,潮汐中周期为准 60 年、 54-56 年、 22 年、 18.6 年和 11 年。特别是 54-56 年周期(拉马德雷周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非常明显的作用。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 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根据郭增建的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 1954 年 12 月 15 日 至 1955 年 1 月 21 日 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 1964 年 2 月 8 日 -26 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 1977 年 1 月 21 日 ,湖南雨雪日数持续 10 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 -10 ℃ 至 -18 ℃ ,且以武汉的 -18.1 ℃ 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2010-2012 年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年仍有严重低温冷害发生的可能。 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我们得到流感大流行的 6 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6 次爆发。 2009 年的流感世界大流行也满足 6 大特征: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7 年为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和强沙尘暴年; 2008-2009 年为太阳黑子低值年; 2008 年发生中国严重冰冻雪灾; 2009 年发生厄尔尼诺和低温冷夏年; 2008 和 2009 年为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目前厄尔尼诺强度较弱,如果在 11 月后增强,流感强度也会增强。不排除 2012 年太阳黑子峰值有加剧流感爆发强度的可能。 (这一预测已经得到证实)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2/24/content_1059201.htm 快讯:由地震引发的海啸袭击了智利塔尔卡瓦诺市 2010 年 02 月 27 日 23:28 中广网 新华网快讯:太平洋 海啸预警中心 27 日说,由智利地震引发的海啸袭击了智利中部港口城市塔尔卡瓦诺,浪高达 2 . 34 米 。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0227/1867430.shtml Recent Earthquakes 02/27/2010 M 6.3, Salta , Argentina 02/27/2010 M 5.5, off the coast of Libertador O'Higgins , Chile 02/27/2010 M 5.9, offshore Bio-Bio , Chile 02/27/2010 M 5.9, offshore Valparaiso , Chile 02/27/2010 M 5.8, Bio-Bio , Chile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11784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2010年的灾害预测:低温、强震、干旱和暴风雪
杨学祥 2010-2-24 06:38
对 2010 年的灾害预测:低温、强震、干旱和暴风雪 杨学祥,杨冬红 2004 年 2 月 22 日 的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了美国的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重要报告。罗勇在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 (Global Business Network ,简写为 GBN) 的网站上找到了这份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美国国防部报告。在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的今天,关注这个报告意义重大。忽视这个报告,坚持错误的气候政策,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三年自然灾害就是前车之鉴。 美国国防部气候报告已经得到部分证实   报告中关于 2010 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有:    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 5 华氏度 (2 . 8 摄氏度 ) ,北欧下降 6 华氏度 (3 . 3 摄氏度 ) 。整个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关键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达 4 华氏度 (2 . 2 摄氏度 ) 。   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人口密集的农业产区和水资源供给地区,干旱将持续几十年。    冬季暴风雪和大风增强,西欧和太平洋北部将遭受更强烈的大风天气 。 2009 年 11 月至 2010 年 1 月北半球遭遇 50 年一遇的低温暴雪袭击, 2009 年南半球达到气温最高值。美国国防部的报告在温度变化上与全球变暖持续论者完全不一致,但低温和暴风雪已经被实践所证实。干旱的预测值得关注。   报告中特别提到了 2010 年的中国气候状况:   季风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南部地区在 2010 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 10 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夏季风可以为中国带来降水,但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 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 。    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是符合中国 2009 年实际情况的。希望中国气象界高层能够重视这一报告,反思自己的气象预测。   报告在美、英、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及环保组织中引起强烈反响。报告的作者之一施瓦兹解释道:尽管报告中所提到的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景象似乎超乎人们想像,但却非常值得提前采取措施,正如美国人曾对历史上其他一些重大事件事前就作出评估一样比如,在 1983 年美国就开始为前苏联的解体提前进行筹划, 1995 年我们就曾对世界贸易中心是否会遭受飞机撞击进行研究。 五角大楼的发言人则出来澄清说,这份由科学家和军事顾问完成的报告,不代表国防部的官方立场。而且施瓦兹也不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只是使用了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显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报告,而中国却缺乏这样的综合性的研究,甚至漠视这种综合性研究。中国科学家还没有超脱专业局限,不能从全局看待全球变化 。 非主流科学家气候变化的准 60 年周期有多方面的论述,更可惜,他们的观点几乎影响不到气象界。 一、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频发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 拉马德雷 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 黑尔于 1996 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 太平洋十年涛动 ( PDO )。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 PDO 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 厄尔尼诺 和 拉尼娜 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 厄尔尼诺 和 拉尼娜 的 母亲 。 拉马德雷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 暖位相 和 冷位相 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 拉马德雷 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 冷位相 发生于 1890 年至 1924 年,而 1925 年至 1946 年为 暖位相 ;第二周期的 冷位相 出现于 1947 年至 1976 年, 1977 年至 90 年代后期为 暖位相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国外数据: 2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7)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0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 100 -200m 海水层变为两极 2000m 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20 世纪 4 次 9 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 11 月 4 日 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 5 月 22 日 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8 日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 1952-1964 年特大地震首发年滞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首发年 5 年,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 级特大地震滞后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 4 年,按此数字特征, 2010 、 2014 、 2018 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和地球自转也有准四年周期。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 二、 低温、暴风雪和流感爆发 根据历史记录,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 8 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增大流感爆发的强度。我们必须了解这一变化的历史记录和物理过程。 我们在 2009 年 10 月 14 日 提出了 2009 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低温冷害。 2000 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 2009 年发生了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其二, 2009 年 9 月 30 日 南大洋萨摩亚群岛发生了 8 级地震海啸。其三、 2008-2009 年处于太阳活动低值时期。其四、 2009 年 12 月至 2010 年 2 月为强潮汐时期 。 我们在 2009 年 12 月 14 日 给出暴雪预警:接到栾巨庆和栾云洲关于 2010 年 1 月的雪灾预测,与我们的暴雪预警相一致,希望相关部门作参考,公众可通过实践做检验 。 图 1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据丁一汇, 2008 ) 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 8.5 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 依照 1952-2008 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图 , 1954-1955 、 1964 、 1977 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得到验证。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超过 4 天的年份有 1955 (拉尼娜年)、 1957 (厄尔尼诺年)、 1964 (拉尼娜年)、 1969 (厄尔尼诺年)、 1972 (厄尔尼诺年)、 1977 (厄尔尼诺年)、 1984 年(拉尼娜年)。其中, 6 次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 次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年的集中时期, 1954-1955 、 1964 、 1977 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在 2000-2030 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 50 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低温冻灾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 赤道热两极冷是太阳能量纬度不均匀分布造成的。由于大气热容量低,大气热对流不能改变这一基本规律。海水则不同,其热容量大,热对流的传热效果十分显著。目前海洋底层温度为摄氏 2 度,它为大气提供了充足的冷源。近一亿年前的中生代温暖期海洋底层水冷比现在高摄氏 15 度,大气高 10~15 度。 美国科学家相信,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 . 季林 2000 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指出,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当日、地连成的直线与月、地连成的直线相互垂直时,太阳潮汐减弱月球潮汐,使地球海洋潮汐变小,这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 1425 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 3100 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 1 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 24 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 除了 1500-1800 年潮汐长周期外,潮汐中周期为准 60 年、 54-56 年、 22 年、 18.6 年和 11 年。特别是 54-56 年周期(拉马德雷周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非常明显的作用。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 40 o 范围内的 8.5 级和大于 8.5 级的海震。根据郭增建的理论, 2005 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 1957 、 1969 、 1972 、 1976 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 1954 年 12 月 15 日 至 1955 年 1 月 21 日 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 1964 年 2 月 8 日 -26 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 1977 年 1 月 21 日 ,湖南雨雪日数持续 10 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 -10 ℃ 至 -18 ℃ ,且以武汉的 -18.1 ℃ 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2010-2012 年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年仍有严重低温冷害发生的可能。 综合 1890-2004 年的数据,我们得到流感大流行的 6 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 m+1 年或 M+1 年。 1889-1890 年、 1900 年、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 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 6 大条件,同时,在 1890 年以来,满足这 6 大条件的只有以上 6 次爆发。 2009 年的流感世界大流行也满足 6 大特征:处于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7 年为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和强沙尘暴年; 2008-2009 年为太阳黑子低值年; 2008 年发生中国严重冰冻雪灾; 2009 年发生厄尔尼诺和低温冷夏年; 2008 和 2009 年为 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目前厄尔尼诺强度较弱,如果在 11 月后增强,流感强度也会增强。不排除 2012 年太阳黑子峰值有加剧流感爆发强度的可能。 三、 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变 赵振国认为,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 360 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 罗勇发现了下面的规律: 1951 年~ 1960 年,我国夏季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 1961 年~ 1970 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开始减少; 1971 年~ 1980 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地区继续向南移动,北方开始减少; 1981 年~ 1990 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在江淮流域;而 1991 年~ 2000 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形成现在的南涝北旱型分布。可以看得出来,我国降水集中的地区在有规律地变化着,存在着 20 年左右的周期。未来 10 年多雨区可能会重新回到北方,也就是可能在 2010 年左右形成了南旱北涝的局面。罗勇说。从南涝北旱到南旱北涝,一个轮回 70 年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在实验室里对记者说: GBN 报告里预测, 2010 年前后,中国的降水类型将由南涝北旱可能变成北涝南旱,这个结论,我在 1 年前就得到了。钱维宏发现,从 1910 年~ 1940 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多,北方少;从 1940 年~ 1980 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少,北方多;从 1980 年到现在,我国夏季降水又是南方多,北方少。 1910 ~ 1940 年是 30 年时间, 1940 年~ 1980 年是 40 年,从 1910 年到 1980 年是 70 年时间,也就是说从 1910 年的夏季降水南方多,到 1980 年又回到夏季降水南方多的状况,这个周期是 70 年左右 ! 显然,中国科学家关于全球在 2020 年附近变冷的研究早于西方,这是有据可查的。值得注意的是,秘密报告的变冷时间表与中国科学家预言的变冷时期完全一致,这显然不能用巧合来解释。根据地球的轨道周期, 2020 年冬至时日地距离达到 60 年周期中的最大值, 2010-2030 年地球处于冷周期,正像 1946-1976 年地球处于冷周期一样。极端情况并不一定发生,趋势变化一定存在。极端冷事件频发不仅是周期论者的警告,也得到全球变暖论者的认同。 美国国防部气候报告指出: 中国南部地区在 2010 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 10 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准 60 年的拉马德雷冷暖位相交替周期表明,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揭开了自然灾害再现的序幕,根据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和灾害准 60 年周期, 2010-2020 年全球气候剧变, 20 世纪 50-60 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和 70 年代前苏联农业歉收可能重演。历史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减肥,电荒和水荒呼唤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护资源的务实政策。 2007 年世界粮食危机验证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粮食变化特征。 20 世纪 50-60 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为 1959 年、 1960 年和 1961 年,处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其另一个天文特征是, 1959 年 -1960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研究员根据代表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动态变化的唐乃亥水文站 1920 年至 2004 年的径流系列统计资料,以及此间数十个气象站四十余年的降水观测数据得出结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黄河大体上经历了五个枯水期和四个丰水期。每个丰、枯水期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枯水期持续时间为四至十五年,平均为九年;丰水段持续时间为七至十四年,平均为九点二五年。黄河上游每个丰、枯水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十八年左右 。 18.6 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 28.5 度,最小值为 18.5 度,变化周期为 18.6 年。郭增建等人在 1991 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 1941-1943 年(河南大旱)、 1959-1960 年(山西大旱)、 1977-1978 年 ( 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 ) 、 1995-1997 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 4-5 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 ;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 1932 年(松花江大水)、 1933 年和 1935 年(黄河特大水)、 1951 年(辽河大水)、 1969 年(松花江大水)、 1986 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 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014-2016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 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天灾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 2007 年世界粮食危机值得关注。 2010 年开始我国南方可能进入干旱时期,并将在 2014-2016 年达到高潮,必须做好预防准备。 参考文献 1. 李健。美五角大楼秘密报告: 2010 年中国气候突变。 2004 年 07 月 07 日 00 时 00 分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http://news.tom.com/1002/20040707-1068715.html 2. 杨学祥。美五角大楼秘密报告与 2010 年中国气候突变。发表于 2010-1-30 12:03:04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1374 3. 我国气候将发生转折 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 2003-03-29 河南兴农网。 http://www.hnnw.net/meteo/do/detail.php?id=1028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5. 杨学祥,杨冬红。 2009 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发表于 2009-10-14 15:05: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2321 6. 杨学祥。暴雪预警:关注 2009 年 12 月至 2010 年 1 月强潮汐组合。发表于 2009-12-14 8:06:0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433 7. 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 2009 ,( 11 ): 4-7. 8. 丁一汇 . 透视大雪灾 . 日期: 2008-02-24 来源:文汇报,科技文摘。 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0802/t20080224_1768467.htm 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0. 杨学祥。未来旱灾: 2014 年至 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发表于 2008-9-16 20:13: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11. 王华 , 李伯阳 . 黄河上游将转入新的丰水期 15 年的枯水期将结束 . 2005 年 10 月 22 日 .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tom.com/1988/20051022-2577210.html 12. 郭增建 , 秦保燕 , 郭安宁 .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 . 北京 : 地震出版社 , 1996. 165-188 13. 杨学祥 .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 2001, 21 ( 1 ): 15~23 14.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10140 次阅读|7 个评论
西安武汉等部分城市天然气再度告急:忽视寒潮预警的代价
杨学祥 2009-12-17 05:58
西安武汉等部分城市天然气再度告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7日02:11 第一财经日报   王佑   11月国内多个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近日气荒问题卷土重来。   武汉市天然气公司发言人余国华日前表示,武汉每日的天然气缺口超过40万立方米。   为保证对民用天然气和出租车天然气的供应,从本月13日起,武汉市天然气公司再次大范围采取停限措施。停限的范围不仅包括数百家工商业企业,还包括一些公用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余国华表示,这次停限范围超过了11月中旬的气荒。   不仅在武汉,杭州天然气昨天也出现17万立方米左右的缺口。为此,杭州天然气供应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对海宁、萧山及余杭等地降低供应量,主城区用户未受影响。   而西安当地使用压缩天然气作为动力的出租车司机们也发现,这几天加气又要用上半小时以上,和11月天然气紧张时的情形差不多。   与11月时一样,造成此次气荒的仍然是大降温与暴雪。   12月13日至15日,我国西北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又迎来了一次明显的雨雪天气。武汉在12月13日出现降雪,这也是11月15日初雪后的第二场雪。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9摄氏度。   另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新疆、青海、山东及湖南、江西、四川等地这两日都有小到中雪或阵雪。   河南省当地的一家天然气生产企业管理层告诉CBN记者,暴雪降温之后,城市中居民和工商业供暖用气、出租车用气、工商业生产用气等需求都会被放大,供应不足的瓶颈马上显现。   尽管液化石油气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天然气,但大雪之后气罐装运输受阻,无法及时运送到用户手里。   为保障供应,11月气荒出现之后,有关方面要求天然气供应商加大生产力度。   发改委的数据称,入冬以后中石油总日供气量增幅达到了16.5%,达到了1.94亿立方米,中石化日均产量也在超计划,并压减燕山石化、齐鲁石化等内部企业用气,增加外供量。   但中石油一位内部管理层坦言,现在石油公司的供应压力很大,原因是公司的供应增量是有限的,无法与下游用气量匹配。   中石化集团下属一家气田负责人也曾对CBN记者表示,各地天然气每月都按照整年的计划来供应,如果某个阶段需求大幅上升,生产、管输能力以及调度工作都不好做。   12月和1月还是用气高峰,因此供应跟不上短期内还将持续。中投证券研究员芮定坤告诉CBN记者。   不过,随着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顺利竣工,澳大利亚、卡塔尔、缅甸等更多海外天然气的引入,以及中国自身天然气产量的提升,业界普遍认为,3到5年内仍可缓解供求失衡的局面。 http://news.sina.com.cn/c/2009-12-17/021119275380.shtml 法国遭遇寒流流浪汉冻死街头:关注16日潮汐组合 编者按:潮汐组合C:2009年12月16日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也达到最大值南纬25.76826度,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如预测所言,2007年12月21日美国暴雪后20天,2008年1月10日续发了中国南方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1月7日美国和加拿大暴雪后13天,强潮汐又再次降临。 同样,2009年11月中国暴雪灾害前,美国刚刚发生暴雪:人民网2009年10月30日电 美国中西部的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等地近日连降暴风雪,部分地区积雪超过了一米,很多学校和商店因此关门。这是当地今年入秋后遭遇的第一场大范围暴风雪。气象部门表示,降雪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对当地的公路交通造成严重影响。美联社报道,截止29日下午,丹佛国际机场上的积雪也超过了30厘米,再加上强风不断,数百个航班因此被迫取消。当地气象部门介绍说,过去三天来,怀俄明州的降雪量已经打破了当地10月份常年的降雪总量,而科罗拉多州的降雪量也创造了自从1997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我们及时将美国暴雪与中国首次寒潮作了对比 。 9日美国和加拿大暴雪敲响了警钟,2009年12月16日强潮汐组合值得关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433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9200 点评:11月和12月寒潮我们都做了预警,忽视潮汐预警就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全球变暖不是解决气候灾害的灵丹妙药,对灾害的到来束手无策,无法预见。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欧洲大部地区受寒潮袭击温度降至冰点:关注16日潮汐组合(2)
杨学祥 2009-12-16 13:47
转载者按:接到栾巨庆和栾云洲关于2010年1月的雪灾预测,与我们的暴雪预警相一致,希望相关部门作参考,公众可通过实践做检验。 2009年12月11日 美国和中国暴雪天气的关系:关注16日强潮汐组合 编者按: 潮汐组合 C : 2009 年 12 月 16 日 为日月大潮,月亮赤纬角也达到最大值南纬 25.76826 度,两者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如预测所言, 2007 年 12 月 21 日 美国暴雪后 20 天, 2008 年 1 月 10 日 续发了中国南方 50 年一遇的冰雪冻灾。 1 月 7 日 美国和加拿大暴雪后 13 天,强潮汐又再次降临。 同样, 2009 年 11 月中国暴雪灾害前,美国刚刚发生暴雪:人民网 2009 年 10 月 30 日 电 美国中西部的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等地近日连降暴风雪,部分地区积雪超过了 一米 ,很多学校和商店因此关门。这是当地今年入秋后遭遇的第一场大范围暴风雪。气象部门表示,降雪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对当地的公路交通造成严重影响。美联社报道,截止 29 日下午,丹佛国际机场上的积雪也超过了 30 厘米 ,再加上强风不断,数百个航班因此被迫取消。当地气象部门介绍说,过去三天来, 怀俄明州的降雪量已经打破了当地 10 月份常年的降雪总量,而科罗拉多州的降雪量也创造了自从 1997 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我们及时将美国暴雪与中国首次寒潮作了对比 。 9日美国和加拿大暴雪敲响了警钟,2009年12月16日强潮汐组合值得关注。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433 欧洲大部地区受寒潮袭击温度降至冰点 ( 13 /21) 被大雪覆盖的秋千 2009年12月16日 12:38 欧洲大部地区受寒潮袭击温度降至冰点 ( 14 /21) 铁路线被雪所覆盖 2009年12月16日 12:38 欧洲大部地区受寒潮袭击温度降至冰点 ( 15 /21) 一辆扫雪车驶过一辆小汽车 2009年12月16日 12:38 欧洲大部地区受寒潮袭击温度降至冰点 ( 16 /21) 一名波斯尼亚妇女走过一条主要道路以等待公交 2009年12月16日 12:38 欧洲大部地区受寒潮袭击温度降至冰点 ( 17 /21) 一名男子在波斯尼亚萨拉热窝附近铲雪 2009年12月16日 12:38 欧洲大部地区受寒潮袭击温度降至冰点 ( 18 /21) 鸽子聚集在贝尔格莱德的电线杆上 2009年12月16日 12:38 欧洲大部地区受寒潮袭击温度降至冰点 ( 19 /21) 一名男孩清扫酒吧桌椅上的雪 2009年12月16日 12:38 欧洲大部地区受寒潮袭击温度降至冰点 ( 20 /21) 一只蹼鸡站在荷兰祖特梅尔一河沟上的冰块上 2009年12月16日 12:38 欧洲大部地区受寒潮袭击温度降至冰点 ( 21 /21) 一名妇女戴着白色的皮帽和头巾取暖 2009年12月16日 12:38 http://slide.news.sina.com.cn/w/slide_1_590_10497.html#p=21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4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国抗旱形势严峻:秋旱正在迅速发展
杨学祥 2009-8-28 06:55
全国抗旱形势严峻:秋旱正在迅速发展 杨学祥   新华网北京 8 月 27 日 电 ( 记者姚润丰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27 日分析认为,当前中国北方地区旱情已呈回升态势,农作物重旱和干枯面积、人饮困难数量持续增长;南方地区旱情露头后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部分旱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比较突出,全国抗旱形势严峻。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 8 月 27 日 ,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为 1.45 亿亩,超过多年同期均值 300 万亩,其中重旱 6107 万亩,干枯 2975 万亩,有 693 万人、 562 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 我在 7 月 9 日 指出,进入 7 月后,赤道中东太平洋异常偏暖状态继续保持,中国东北出现低温冷夏年趋势,流感大流行进一步发展,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将导致低温、夏涝、秋旱、流感蔓延的新发展。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我国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大(如 2006 年四川特大干旱)。 2009 年 9-11 月为弱潮汐时期,将加剧旱情,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关注低温冷夏的发展趋势,做好预防和农田管理,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尽快早熟。低温也会导致流感的更快发展 。 据中国政协新闻网报道,最近一段时期,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一些地区发生持续秋季干旱。长期酷热干旱少雨,会导致农作物植株小、根系弱、叶片面积小,生物产量大幅度减少,严重地区会出现农作物绝收,直接影响经济产量和农民生活。有关定义指出,秋旱是指每年 8 月至 10 月,气温较常年偏高,无透雨(一次连续下雨的过程雨量 40 毫米 )连续时间 30 天为秋旱。无或 40 毫米 降水,按各年最大一次连续 30 至 39 天为轻旱; 40 至 49 天为中等; 50 天为重旱。情况表明,我国一些地区正在发生秋旱。最近几年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国一些地区还频繁出现了春季低温、夏季汛涝、秋季干旱等自然灾害。长江南北,都发生过大面积的秋旱现象。特别是最近的秋旱,产生的次生影响很严重。应该建立起应对机制,以缓解旱情,保障收益。对此民建会员杨建光提出应迅速建起华北等地区秋旱应对机制的建议 。 关于秋旱的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国家防总要求,各级抗旱指挥机构要把抗旱夺丰收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抓好,继续全力以赴地做好各项抗旱工作 。增强防旱意识,做好防旱工作,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 姚润丰。我国北方旱情回升南方发展迅速。 2009 年 08 月 27 日 23:55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27/235518525874.shtml 2. 杨学祥。做好迎接厄尔尼诺事件的准备:严重秋旱可能发生。发表于 2009-7-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2586 3. 杨学祥 . 厄尔尼诺将导致低温、夏涝、秋旱、流感蔓延的新发展 . 发表于 2009-7-3 3:47 :04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1634 4. 王喆。民建会员呼吁:应迅速建起华北等地区秋旱应对机制。 2009 年 08 月 26 日 17:03 来源:人民网 - 中国政协新闻网。 http://cppcc.people.com.cn/GB/45580/45603/9934828.html 5. 杨学祥。秋旱的预测正在得到证实。发表于 2009-8-27 15:29:5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1752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705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要启事两则
刘玉平 2009-5-2 00:31
(一)防微杜渐、预而则立:为 杨学祥 老师的 全 球 变化 工作 室 鼓与呼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不能忘却 512 的沉重伤痛。 杨学祥 老师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致力于全球变化与灾害预测这一交叉边缘学科的研究,其情可敬,其志可嘉!学祥老师自 2007 年 6 月在科学网开博以来,已发博文近千篇,得到了不少博友的关注与支持。 在 5 12 一周年前夕,猪流感的阴霾悄然袭来。早在 2008 年 1 月,学祥老师就提出了 流感大流行预警 ,并于近期推出了一系列相关博文。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科博里各种圈子的相继建立,作为交叉边缘学科,全球变化与灾害预测领域的相关博文,面临着找不到合适的圈子进行推介这一尴尬局面。 防微杜渐,预而则立。小刺猬在此隆重推荐 学 祥 老师 的 博客 全 球 变化 工作 室 ,敬请大家关注;同时,斗胆建议开设以全球变化与灾害预测为主题的圈子,由学祥老师担任圈主,邀请在这一研究领域亦有建树的张学文、廖永岩等老师出任管理员。欢迎各位建言献策,共同推进全球变化与灾害预防研究。 (二)小帅哥 陈应泉 博士在科博寻觅另一半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之常道也。前两天,小帅哥 陈应泉 博士发出了情真意切的 真诚的想在科学网 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当时,咱小刺猬没有注意到。今天,热心的新正兄提及此事,让咱给科博里的小花们隆重地推介一下,小刺猬自然是非常乐意做成人之美的月下不算老的老人 J J 至于小帅哥的具体情况及要求嘛,请关注此事的科博小花们,以及带有适龄女研究生的各位博友,参见 陈 博士的相关博文: 真诚的想在科学网 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 千里姻缘一线牵,也许你或者你的弟子,就是 陈 博士在茫茫人海里苦苦寻觅的那个倩影 J J 同时,也给陈博士提出一条建议:可以快速浏览一遍不到三千人的博主花名册,从那些名字带芳、菲、云、霞、丹、玲(老男人烤盘子杨玲除外 J )、凤(老男人见南轩马昌凤除外 J )、萍的有关博主中圈定 合适的 目标,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87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中国北方地区将相继遭遇三股冷空气侵袭:潮汐组合D和E
杨学祥 2008-10-27 19:24
  新华网北京 10 月 27 日 电(席淑静 于文静)据中央气象台 27 日消息,未来一周中国北方地区将相继遭遇三股冷空气侵袭,受其影响, 27 日至 29 日,西藏中东部、青海南部、甘肃南部、川西高原等地将有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西藏局部地区有暴雪。记者从中央气象台了解到, 27 日至 28 日,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中国华北、东北、黄淮东部地区; 29 日至 31 日,另一股弱冷空气将影响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 10 月 31 日 至 11 月 2 日 ,还将有一股冷空气自新疆东移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监测显示, 20 日至 25 日,中国大部地区遭遇了入秋以来最强冷空气,西北及中东部地区普遍出现大风、降温和降水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 25 日积雪深度达 10 至 25 毫米;西北地区大部、华北西部和北部、东北、江南中西部以及贵州中东部、广西北部等地平均气温下降 8 至 10 摄氏度,其中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南部、吉林中西部等地降温幅度超过 12 摄氏度 。 新华网拉萨 10 月 27 日 电 ( 记者颜园园 ) 27 日,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发布强降雪红色预警信号。据预测,未来一天内,西藏大部分地区将持续大到暴 ( 雨 ) 雪天气。据介绍,在未来的 24 小时内,林芝地区、昌都地区、山南地区、那曲地区中东部和日喀则地区南部将持续大到暴 ( 雨 ) 雪天气。此次降雪涉及到西藏 7 个地市中的 5 个,面积较大。预报不会出现强降雪的拉萨市,自 26 日夜出现雨夹雪, 26 日 8 时至 27 日 8 时降水量达 1.4 毫米 。自 26 日起,西藏局部地区开始出现暴雨雪天气。目前,相关部门暂未接到灾情报告。强降雪天气将对交通道路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做好防灾救灾准备工作。 我在 9 月 2 日 指出, 2008 年 10 月 17 日 为月亮近地潮, 15 日为日月大潮,相差不过 3 天,为强潮汐月。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2 月为强潮汐时期,延续 5 个月,值得关注。 潮汐组合 A : 2008 年 10 月 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36969 度, 7 日为上弦,月亮潮南北震荡较强,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 潮汐组合 B : 2008 年 10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96 度, 15 日为日月大潮, 17 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两两叠加,日月同时在赤道附近,赤道地区潮汐变化最大,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 C : 2008 年 10 月 1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26901 度, 21 日为下弦,月亮潮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 潮汐组合 D : 2008 年 10 月 25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00052 度,月亮潮在赤道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 E : 2008 年 10 月 29 日 为日月大潮,潮汐变化较大 。 潮汐组合 D 和 E 激发冷空气活动值得关注,专家建议应该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席淑静,于文静。未来一周北方将遭遇 3 次冷空气侵袭。 2008 年 10 月 27 日 15:59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10-27/155916534379.shtml 2. 颜园园。西藏大部分地区将持续大到暴雨雪天气。 2008 年 10 月 27 日 13:46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10-27/134616533575.shtml 3. 杨学祥 . 2008 年 10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9-2 14:51:2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36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4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度尼西亚20日发生里氏6.5级强烈地震:地震重返亚洲
杨学祥 2008-10-20 20:08
新华网雅加达 10 月 20 日 电 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托利托利地区 20 日中午发生里氏 6.5 级强烈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道。印尼气象和物理机构说,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北纬 0.2 度、东经 120.64 度,震源深度在当地海域海下 33 公里 。 2004 年 12 月底印尼亚齐省发生里氏 7.9 级地震并引发印度洋海啸,造成 20 余万人死亡 。 新华网乌鲁木齐 10 月 20 日 电 ( 记者王大霖 ) 受西西伯利亚南下的强冷空气影响,从 20 日开始,新疆北部出现今年第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都出现雨雪天气,山区的局部地区还出现暴雪,气温骤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预报, 20 日夜间到 22 日,北疆大部地区将会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过程。预计 20 日到 21 日,北疆各地、天山山区、哈密北部将有小到中量的雨或雪。其中塔城、阿勒泰、伊犁河谷、北疆沿天山一带、天山山区等地的局部地区降雪可达大量,山区的个别地区将出现暴雪。同时,北疆各地还会出现 5 至 6 级西北风,风口风力 9 至 10 级,三十里、百里风区的瞬时最大风力可达 12 级。北疆各地的气温将下降摄氏 8 至 10 度,其中阿勒泰地区、昌吉州东部、哈密北部的部分地区降温可达摄氏 12 度左右。 20 日至 21 日,北疆大部地区的最低气温将下降到摄氏零度到零下 5 度,各地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霜冻 。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10月19日13时10分,在汤加地区海域(南纬21.7度,西经173.8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 33公里 。 潮汐组合 B : 2008 年 10 月 13 日 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0.00096 度, 15 日为日月大潮, 17 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两两叠加,日月同时在赤道附近,赤道地区潮汐变化最大,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哥伦比亚加莱拉斯火山在 10 月 13-17 日强潮汐时段喷发 。 潮汐组合 C : 2008 年 10 月 19 日 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 27.26901 度, 17 日为月亮近地潮, 21 日为下弦,月亮潮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太阳潮抵消部分月亮潮 。 10 月 13-21 日 5 项天文奇点相互连接,值得关注。 地应力积累已经到了一定的强度,哥伦比亚加莱拉斯火山喷发敲响了自然灾害警钟 。 10 月 19 日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海域发生里氏 7.1 级地震,验证了 10 月 13-17 日和 19-21 日潮汐组合 B 和 C 激发作用。 10 月 13-21 日 5 项天文奇点相互连接,确实值得关注 。印尼地震和新疆降温也验证了强潮汐作用。 玻利维亚 10 月 12 日 6.2 级地震,墨西哥 10 月 16 日 6.7 级地震,巴布新几内亚 10 月 17 日 5.8 级地震,汤加 10 月 19 日 7.1 级地震,这表明环太平洋地震带趋于强烈。同时,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区的余震处于低水平,不超过 5 级。 我在 9 月 5 日 指出, 如果厄尔尼诺现象迅速发展,水均衡导致的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将增强全球的强震爆发规模,使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强烈,这或许能暂时缓解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地震频发的困局。其后,在青藏高原东移和太平洋板块西移的夹击作用下,青藏高原的东半部值得关注 。 如马宗晋院士所说,青藏高原的东半部有一些活动,但是不能就此肯定 9 月份甚至 10 月份之内在青藏地区的东南部要发生更大的地震 。 我在 2008 年 9 月 5 日 指出, 2008 年 8-9 月为弱潮汐时期,进入 8 月后,全球 7 级地震至今没有发生。由于能量的长期积累, 9 月存在发生 7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在中下旬的两个强潮汐时段),集中爆发期为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2 月强潮汐时期, 2008 年 12 月 -2009 年 1 月为强震高潮时期 。 2008 年 9 月 11 日 7.1 级地震发生在日本北海道地区, 9 月 29 日 7.2 级地震发生在克马德克群岛, 10 月 19 日 7.1 级地震发生在汤加。完全在潮汐预警范围之内,表明 10 月进入强震集中爆发期。 截止 2008 年 10 月 11 日 , 2008 年全球 6 级以上地震共 31 次, 5 次在澳洲及邻海, 22 次在亚洲及邻海, 1 次在美洲, 2 次在欧洲, 1 次在中大西洋海岭。全球 7 级以上地震, 3 次在澳洲及邻海, 11 次在亚洲及邻海, 1 次在中大西洋海岭。 强震在澳洲和亚洲之间徘徊 。 玻利维亚 10 月 12 日 6.2 级地震,墨西哥 10 月 16 日 6.7 级地震,美洲开始发生中强地震。 10 月 19 日 汤加 7.1 级地震又返回澳洲。就 7 级以上地震而言, 强震一直在澳洲和亚洲之间徘徊 。阻力在哪里 ? 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托利托利地区 20 日中午发生里氏 6.5 级强烈地震,验证了我的推测。 Recent Earthquakes 10/19/2008 M 6.0, Minahasa, Sulawesi , Indonesia (0.104N, 120.687E) 10/19/2008 M 5.8, Tonga (21.942S, 173.733W) 10/19/2008 M 6.9, Tonga( 汤加 21.751S, 173.914W) 10/17/2008 M 5.8, eastern New Guinea region, Papua New Guinea( 巴布新几内亚 6.951S, 147.246E) 10/16/2008 M 6.7, offshore Chiapas, Mexico ( 墨西哥 14.432N, 92.418W) http://www.iris.edu/hq/audience/public/earthquakes 参考文献 1. 印尼中苏拉威西省发生 6.5 级地震。 2008 年 10 月 20 日 17:33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w/2008-10-20/173316489645.shtml 2. 王大霖。新疆出现今年首次寒潮天气 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 2008 年 10 月 20 日 16:49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8-10-20/164916489404.shtml 3. 汤加地区发生 7 . 1 级地震。 2008 年 10 月 19 日 17:47:19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0/19/content_10219039.htm 4. 杨学祥 . 2008 年 10 月强潮汐预警 . 发表于 2008-9-2 14:51:2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36 5. 杨学祥 . 哥伦比亚加莱拉斯火山喷发敲响了自然灾害警钟 . 发表于 2008-10-16 19:35:1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2936 6. 杨学祥 .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附近海域发生里氏 7.1 级地震 . 发表于 2008-10-19 17:16:5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3280 7. 杨学祥 . 下一个 7 级强震: 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2 月强潮汐时期 . 发表于 2008-9-5 10:18:4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759 8. 西南地区近期还会发生大地震? 2008 年 09 月 05 日 05:23 荆楚网 - 楚天都市报。 http://news.sina.com.cn/o/2008-09-05/052314406108s.shtml 9. 杨学祥 . 新一轮强震已经开始:关注 10 月强震时期 . 发表于 2008-10-6 14:20:2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1647 10. 杨学祥 . 10 月进入地震高潮:强震在澳洲和亚洲之间徘徊 . 发表于 2008-10-20 5:29:1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3326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027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0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