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天宫一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天宫一号与追尾事故
scuttxx 2011-10-1 23:40
天宫一号和神八的对接一定能取得成功,因为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上海地铁追尾事故等为航天器对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各国媒体广泛关注“天宫一号”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10-1 20:43
各国媒体广泛关注“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让国人欢欣鼓舞, 也引发了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都认为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少国家期待同中国在该领域展开合作。 惊叹中国强盛 英国广播公司( BBC )电视新闻台通过转播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画面,直播了天宫一号点火升空的情景。 该台驻京记者指出,中国实现航天计划的同时也培养了空前的民族自豪感,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可被视为中国崛起的又一象征。 韩国联合通讯社、 YTN 新闻台等多家媒体对中国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实时报道,并在发射成功后进行了综合报道。 韩国联合通讯社称,此次发射成功不仅使中国人增加了自豪感,也对外展示了中国航天强国面貌。 俄罗斯之声电台报道说,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建立空间站计划正式开始实施。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在发射成功后表示,天宫一号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国在科技、经济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波兰媒体对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使用了“龙跃太空”这样的标题。 聚焦航天技术 美联社的报道称,尽管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起步晚,发射次数远少于美国,但每一次取得的进步都更为突出。 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为中国迈向世界航天大国地位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尽管未来还将面临诸多挑战,但总体而言,中国政府有能力克服困难,达成既定目标。 日本共同社 9 月 29 日晚评论说,中国计划 2020 年前后建造载人空间站,发射天宫一号是继载人飞船后的重要步骤。 《每日新闻》评论说,天宫一号由中国自主研发,这将有助于加强中国在空间开发领域的影响力。 法国《世界报》说,天宫一号是中国建立永久空间站计划的一部分,预示着中国将开启未来太空探索之路。这一发射为中国国庆节赋予了特殊意义。 印度主流媒体连日来对中国发射天宫一号予以报道。 印度报业托拉斯 9 月 29 日称,中国航天技术人员为天宫一号的发射倾注全力,将为 2020 年实现完成建设空间站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报道还关注到,此次发射使用的最新型火箭拥有更强大推力,反映了中国航天发射技术的进步。 期待更多合作 欧洲广播一台网站报道说,天宫一号发射意味着中国与空间大国美国、俄罗斯又拉近了距离。 欧洲空间局国际事务部官员评价说,中国正在掌握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中国在航天领域有着雄心勃勃的计划,希望成为宇航领域的一个积极参与者。 欧洲希望在民用空间技术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 9 月 29 日 ,俄新社以“中国空间站将是合作的平台”为标题介绍了天宫一号的发射, 文章指出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又一次进步。 俄联邦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亚历山大·托尔申指出:“中国这次在太空领域的探索是非常重大的事情,甚至可能是 2011 年下半年最重大的事件,中俄两国的友谊可以在太空中得到延续。”
个人分类: 其它|3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天宫一号发射为何伴随美国爱国歌曲?
热度 1 wangql 2011-10-1 20:00
**天宫一号发射为何伴随美国爱国歌曲?** 中国国家媒体对为何在大张旗鼓实况转播中国最近一次发射太空实验舱时播放美国爱国歌曲《美丽的亚美利加》不置一词。 星期四,在“天宫一号”太空实验舱发射后,响起《美丽的亚美利加》的旋律。 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选择这首歌曲,也不清楚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导播人员是否知道这首歌曲的含义和起源。 这首歌中有这样的歌词:“亚美利加!亚美利加! 上帝赐福于你。”
262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明白王福重教授为何对“天宫一号”怀有深仇大恨
热度 6 pukin 2011-10-1 17:02
上午登陆北航校园网,看到首页头条标题是一则“ 郑重声明 ”,点开一看,原来是对XXX教授对天宫一号发射的不当言论提出了强烈谴责。 既然是学校层面的郑重声明,居然连这位教授的名字也不提,害得我上百度搜了一下,原来是经常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露脸的王福重教授。 这位出名的教授原来是在29号发了一条微博,题目赫然是“ 祈祷发射失败 ”。 记得前年还是去年的时候,在“一虎一席谈”节目里看到过这位吞云吐雾的教授,我印象当中王福重的单位是中央财经大学,网上搜了一下视频,果然记忆是对的。 原来这位王福重还曾在北航国贸系任过系主任,于2010年1月已经离开北航,所以才有了北航的严重声明(不明白北航为何要办哪门子的国贸专业)。 身为大学教授,不明白王福重为何对国家有如此深仇大恨?我想对任何一个有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的中国人恐怕都无法理解的。 难道现在的很多所谓的共知精英都是这副德行 ? 以唱衰祖国为己任 ? 王福重 ,1965年生,经济学家,1998年获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现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国际贸易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译著十余部。书斋笔耕之余,特别关注经济社会现象,担任《上海证券报》、《国企》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主笔,香港凤凰卫视特约评论嘉宾,其评论风格清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中国世界经济学学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多次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做为嘉宾发表时事论点,其分析风格理性清晰,深受观众好评。《财经郎眼》最给力嘉宾,和郎咸平搭配,相得益彰。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2676 次阅读|13 个评论
朱进:天宫一号可以肉眼观测
热度 1 jlpemail 2011-10-1 01:50
据北京晨报报道,“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认为 在天宫一号飞行1至2天后,轨道有了固定的 位置和一定的高度,在北京的公众也可进行 观测了。朱进称,“据我判断,人们用肉眼 就能看到,样子就是亮点,应该和星星差不多。” (责编:隋上金) 另有报道提到了天宫一号的近地点和远地点 高度,轨道倾角和绕地运行周期。如果给定采用的 参考椭球的长半轴和扁率;给出观测者所在地的 概略经纬度,则可以预报当地的天宫一号可见时段。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计算一下。 也可以搜索ORBITRON软件进行安装,使用。 还可以查看: www.heavens-above.com 和 www.calsky.com 朱进,1991年7月毕业于 南京大学 天文系,获 博士 学位。1991年7月至 2002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后改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工作, 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其中1992年5月至1994年4月为该单位 博士后 流动站博士后。2002年9月起调任 北京天文馆 馆长。
51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千年一问,一日三问
热度 1 Jacky168 2011-9-30 10:47
千年一问,一日三问
生于公元1037年的苏轼,曾有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现在“天宫一号”可以回答他,公元2011年9月30日。这一问一答,等了近1000年,不知苏轼他老人家在天是否有知。 其实,苏轼发问,借天指地,说的不客气点,就是“指桑骂槐”,呵呵,问的骂的是当时宋朝的当政者,“深居宫中,你可知道今夕的年月,可知民间的疾苦?”而现今的社会和当今的中国,自然少有苏轼的那种忧愤。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开放的年代,社会不断进步,国家走向强盛,人民温饱,虽然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前进的步伐是积极向上的,且蒸蒸日上,“天宫一号”能成功上天,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说来奇怪,搞地球物理的,竟对航空航天十分感兴趣,打小就幻想着什么时候能够飞上蓝天。天宫一号现在俯瞰地球,我也把关注的焦点从天上转回地面——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地球物理是老本行,由此,也要问一问。 苏轼之问,更多的是带有愤恨;我之问,主要是疑惑: 1.上天容易,入地难。咱们的“神舟”“嫦娥”“天宫”都已顺利上天,万众瞩目,什么时候“入地”也能获得同样的关注?(现今“入地”最深不过12千米,我们对地下和地球内部,还知之甚少,而地球物理方法是了解地球内部、极其重要的手段,希望地球物理界能有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2.现在有地球物理学,以后肯定会有月球物理学、火星物理学,或者统称“天体物理学”,那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航天事业发展迅猛,不久的将来,登月球、上火星也必将能实现,其目的,一方面是探索知识,另一方面,可能更多的是获取其他星体上的有利资源,借以维持地球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每个星体的物质和构成不同,但是探索它们的方法是相同的,要想更好地了解月球和火星等,那么先充分了解地球肯定有好处) 3.天宫一号,只能算空间实验室,它是为最后的空间站服务。想问的是,在这些太空实验和试验中,有哪些涉及地球物理学的课题? 有此三问,诸君若有知晓,请不吝赐教。 讨论,评价,皆可!
41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航天人放飞了自己的“孩子”
panfq 2011-9-30 08:22
秋夜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天宫一号”连带着修长的火箭 矗立在发射塔前等待飞翔; 国人全神凝视着屏幕, 等待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只见塔前扶手慢慢张开, 恰似那母亲张开双臂 准备让自己的孩儿自由飞翔。 只见明亮尾焰跟着火箭冲向夜空, 航天人也放飞了自己的“孩子”。 数分钟内, “天宫”已从遥远的西北, 飞临滨海青岛上空, 张开了自己的两翼, 吸收太阳能以自补能量; 恰似离开母亲的孩童, 学会了用自己的双腿走路。 从此我们将看到自造的天上宫阙, 从此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试验平台。
个人分类: 科学与技术|2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航天迈向空间站时代
zchvictory 2011-9-30 08:07
  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新华网甘肃酒泉9月29日电(记者徐壮志、孙彦新、李惠子)随着天宫一号于29日21时16分发射升空,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8次发射。   秋夜的酒泉卫星发射场上星光闪耀,全新改进的长征二号FT1火箭点火升空,明亮的尾焰映红了大漠长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发射成功。   从1999年第一艘飞船飞上太空到这次天宫一号发射,12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建造空间站这一19年前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时便确定的目标。   距发射架1.5公里的厂房里,神舟八号与长征二号F火箭已在测试。11月初,神舟八号将在同一发射架上升空,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8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2012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全长10.4米的天宫一号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舱体最大直径3.35米,比神舟飞船大了不少。   “如果说飞船是‘蜗居’,天宫一号则达到了‘小康’水平。”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白明生说,实验舱有效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2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   “天宫一号是按载人状态升空的。”白明生说,“神八不上人,但最晚到神舟十号,将试验有人的交会对接。”   与美、俄最初采用两艘飞船开展交会对接试验不同,中国全新研制了天宫一号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它的在轨寿命为两年,期间可以与飞船多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这可以减少发射次数,更经济。”   周建平说,天宫一号按中国后续的空间实验室要求设计,因此,它还肩负着验证空间站部分关键技术的使命。   “航天员已在为登天宫做准备。”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宪民说,再生式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等空间站关键技术也将在天宫一号上试验验证。   中国将在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2020年前后建造空间站。   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说,天宫一号上安排有实验项目。后续的神舟八号上,中德将首次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我们要建一个开放的国家级空间实验平台。”周建平说,过去,中国曾为世界贡献四大发明。未来,在开发太空造福人类方面,我们期望能做出更多的贡献。
个人分类: 新闻信息|1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天宫一号飞上太空 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
yshimp 2011-9-30 03:26
http://news.sohu.com/20110929/n320992709.shtml   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新华网甘肃酒泉9月29日电(记者徐壮志、孙彦新、李惠子)随着天宫一号于29日21时16分发射升空,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8次发射。   秋夜的酒泉卫星发射场上星光闪耀,全新改进的长征二号FT1火箭点火升空,明亮的尾焰映红了大漠长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发射成功。   从1999年第一艘飞船飞上太空到这次天宫一号发射,12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建造空间站这一19年前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时便确定的目标。   距发射架1.5公里的厂房里,神舟八号与长征二号F火箭已在测试。11月初,神舟八号将在同一发射架上升空,在太空中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8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2012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神舟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全长10.4米的天宫一号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舱体最大直径3.35米,比神舟飞船大了不少。   “如果说飞船是"蜗居",天宫一号则达到了"小康"水平。”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白明生说,实验舱有效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2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   “天宫一号是按载人状态升空的。”白明生说,“神八不上人,但最晚到神舟十号,将试验有人的交会对接。”   与美、俄最初采用两艘飞船开展交会对接试验不同,中国全新研制了天宫一号作为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它的在轨寿命为两年,期间可以与飞船多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这可以减少发射次数,更经济。”   周建平说,天宫一号按中国后续的空间实验室要求设计,因此,它还肩负着验证空间站部分关键技术的使命。   “航天员已在为登天宫做准备。”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宪民说,再生式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等空间站关键技术也将在天宫一号上试验验证。   中国将在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2020年前后建造空间站。   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说,天宫一号上安排有实验项目。后续的神舟八号上,中德将首次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我们要建一个开放的国家级空间实验平台。”周建平说,过去,中国曾为世界贡献四大发明。未来,在开发太空造福人类方面,我们期望能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徐壮志 孙彦新 李惠子 media_span_url('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9/29/c_122109004.htm') // /* 相关热点 2010-09-09 */ .tagHotg{float:left; margin:10px; width:480px; font-size:14px; line-height:24px; text-align:left; } .tagHotg h3{padding:0 0 0 30px; height:25px; line-height:25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bold; color:#004276; background:#d0dce8 url(http://i0.itc.cn/20110909/1ab_e0b54db2_c2ca_ab9b_7565_86c6bebea7ad_1.gif) no-repeat 14px 7px;} .tagHotg .tagIntg{display: block; clear: both; overflow:hidden; zoom:1; background-color:#fff; border:#afc5db solid 1px;} .tagHotg .tagIntg ul{margin-top:1px; padding:9px 7px; overflow:hidden; zoom:1; background-color:#f4f4f4; } .tagHotg .tagIntg ul li{float:left; padding:0 5px; width:140px; font-size:14px; line-height:24px;} .tagHotg .tagIntg ul li a{color:#004276; text-decoration:none !important; font-family:"宋体";} .tagHotg .tagIntg ul li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 本文相关推荐 天宫一号最新图片 天宫一号的宇航员照片 天宫一号的最新情况 天宫一号最新发射时间 天宫一号的长度 天空一号飞船最新视频 中国第一个飞上太... 韩国看天宫一号 外媒看天宫一号
1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九常委北京酒泉两地观看“天宫一号”升空
yshimp 2011-9-30 03:23
http://news.sohu.com/20110929/n320992641.shtml 中新社北京9月29日电北京时间21时许,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听取有关汇报,观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实况;温家宝、贺国强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试验指挥楼平台上,现场观看发射。   21时1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3分钟后,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此时,火箭已经飞过了平流层和中间层,接近大气层边缘。   10分钟后,“天宫一号”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成功分离,随后太阳能帆板正常打开,入轨正常。   发射23分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 media_span_url('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11/09-29/3363975.shtml') //
1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九常委北京酒泉两地观看天宫一号升空
dongzg101 2011-9-30 03:06
胡锦涛等九常委北京酒泉两地观看天宫一号升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9日21:5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9月29日电 北京时间21时许,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听取有关汇报,观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实况;温家宝、贺国强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试验指挥楼平台上,现场观看发射。   21时1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3分钟后,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此时,火箭已经飞过了平流层和中间层,接近大气层边缘。   10分钟后,“天宫一号”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成功分离,随后太阳能帆板正常打开,入轨正常。   发射23分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完)
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热烈祝贺天宫一号发射成功(赋诗一首)
热度 4 hucs 2011-9-29 22:34
热烈祝贺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贺天宫一号 胡春松 太空新旅自酒泉, 天宫已入轨。 载人航天三战略, 今日新篇章。 天与地,空间站,里程碑。 神八期待,交会对接。 世界翘首。 注: 北京时间 9 月 29 日 21 时16分00秒点火,21时 25 分 45 秒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全新研制,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 10.4 米 ,舱体最大直径 3.35 米 ,设计在轨工作寿命 2 年。总重量约 8.5 吨。实验舱可供两到三名航天员驻留,前端安装被动式的对接机构,资源舱提供动力和能源。发射目标飞行器的火箭为长征 2 号 F T1 火箭。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目前这一步已经圆满完成;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神七任务已经圆满完成)、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天宫一号准确发射入轨,揭开了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序幕。作为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器家族中的全新成员,在未来两年的在轨飞行中,天宫一号将肩负起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的使命。它们在茫茫太空里划出的轨迹,将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史册上写就新的篇章。
个人分类: 科研项目|3820 次阅读|8 个评论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jiazhaopeng 2011-9-29 21:58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祝福!
28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宫一号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9-29 13:12
()天宫即将升空.doc 天宫一号火箭推进剂加注完毕准备升空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28日实施运载火箭推进剂加注现场采访已加注完毕,准备到时升空。 国庆夜将与神 8 在太空对接,亲密一吻! 、 9 月 28 天宫一号火箭推进剂加注完毕准备升空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28日实施运载火箭推进剂加注现场采访已加注完毕,准备到时升空。 国庆夜将与神 8 在太空对接,亲密一吻! 9 月28 日 17:20 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加注分队技术人员在加注氧化剂。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个人分类: 其它|3214 次阅读|4 个评论
飞上去做什么?——关于“天宫一号”的几点随想
热度 38 等离子体科学 2011-9-26 16:25
“天宫一号”计划27-29日晚发射。这是中国空间站计划的第一步。 花这么多钱送一个空间站上去,做什么? 无非两个目的:长远的——发展我们自己的太空开发技术;眼前的——从事只有在空间站条件下才可以完成的科学研究。 对中国来说,后者更应该引起重视—— 比如我们的“嫦娥”,在这一点上就不尽如人意。 十几年前(1998年)国际空间站( International SpaceStation, ISS) 发射的时候,笔者曾同欧美一些国家的科学家们一起提交了一份关于微重力条件下物理实验的Proposal(建议书),在ISS第一批项目的全球专家评审中名列前茅。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第一批安放在ISS上。现在已经发表了一批成果。 两年前征集中国空间站计划科学实验的建议书,笔者同武汉大学的同事也提交了一份探测电离层金属尘埃颗粒来源的建议书。 电离层中观测到的大量金属颗粒来源于外层空间的结论,是武汉大学易帆老师近年来取得重要科研成果。那么这些金属颗粒在外空间是怎样分布的?它们来自哪里?这对于对地球空间环境乃至星体演化、太阳系形成等科学前沿问题都可能带来新的认识。 送上去以后石沉大海。听说是被“枪毙”了。大概是因为不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想起有一个年轻人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笔者提出一种新思路,建议他试试。他据此写了申请,被“拒”——理由大约也是:与国际上研究的主流不同! 我们常讲,要开展创新性研究,特别是“源头创新”,可是一到具体问题,先要问:美国人为什么不这么做?欧洲人为什么不这么提? 这种心态怎么能“创新”?跟着“主流”、盯着“热点”,还谈何创新?更不要说“源头”了! 凡是“源头”的,一定不是“主流”的! 凡是“创新”的,一定不是“热点”! 希望我们的空间站,能做一点真正“源头”的事情。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13035 次阅读|73 个评论
天宫一号拟于9月27日至30日择机发射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9-20 16:59
天宫一号拟于9月27日至30日择机发射 我国将实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资料图片:“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示意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9月20日在甘肃酒泉宣布: 我国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执行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 F 运载火箭组合体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顺利转运至发射区。 天宫一号将于9月27日至30日择机发射。 按照计划,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将首先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之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实施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 天宫一号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提供交会对接目标,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 F 运载火箭等飞行产品自6月底陆续进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相继开展了: 总装测试等技术区的准备工作, 长征二 F 运载火箭还针对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的火箭故障原因,采取了相应改进措施。 天宫一号在完成推进剂加注后,与运载火箭吊装、对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组合体,20日9时,承载着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载人航天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安全转运至发射塔架。 今后几天,发射场将陆续进行目标飞行器、火箭功能测试,和器、箭、地联合测试等工作,进行最终状态检查和确认后,火箭加注推进剂,择机实施发射。 目前,执行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各大系统已进入最后准备工作状态,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个人分类: 其它|2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独立自主实现空间交会对接的天宫一号推迟至9月上旬发射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9-4 20:55
独立自主实现空间交会对接的 天宫一号推迟至 9 月上旬发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目标是:“精确交会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撤离返回。”。 “天宫一号”是实现“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 该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后,我国还将连续发射“神八”、“神九”、“神十”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就相当于“神舟”飞船放大的一个小型简易空间实验室,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为核心任务。由于在轨时间较长,也将承担一些观测等方面的任务。 预计 2015 年前发射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则将重点突破再生式生命保障、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等关键技术,同时开展一定的科学应用。 预计 2020 年前后发射的中国空间站则将目标定为“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交会对接”是举世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 国外航天器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就曾失败,如俄罗斯“进步 M3-4 ” 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在对接过程中相撞。 “美国 1960 年代在世界上率先突破这项技术的‘双子座’计划和 1970 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对接,用的是当时的设备人工操作完成,前苏联的无人对接也是同一时期的技术,所以这并非高不可攀,但航天器的交会对接一旦出现故障,往往使整个任务以失败告终,甚至危及安全,从这个意义上,必须把一切想不到的都预先想到,所以会有如履薄冰之感。” 据统计,在 1960 ~ 1990 年间,前苏联载人航天飞行影响任务的 33 次重大故障中,交会对接故障占到 24.2% 。 早在 1971 年的“阿波罗 14 号”登月任务中,正常情况下只需 25 分钟的指令舱与登月舱对接花了近两个小时,接连尝试 5 次均告失败。 航天员阿兰·谢泼德向地面提议,由他出舱,用手拉出对接通道中的探头。这个想法很快被否定,在狭窄的对接通道中,穿着航天服的航天员行动和视觉都将大受限制,一旦手套被利物划破,死亡将无可挽回。幸而第 6 次尝试获得成功。 迄今为止,只有美、俄两国“掌握完整的交会对接技术”,是有两国共计三百多次的实践经验这笔重要财富 欧洲和日本分别在 2008 年和 2009 年就用 ATV 和 HTV 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但都直接得到了美、俄帮助。 ATV 采用“进步”号货运飞船的对接机构。 HTV 的相关技术从 1997 年就开始研究,但最后的对接仍通过“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将其捕获来完成。 即使如此,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中,故障仍偶有发生。 2005 年,美国的 DART 卫星,甚至对目标卫星一头撞了上去。 2010 年 7 月 2 日 和 10 月 31 日 ,两艘“进步” M 货运飞船都首次自动对接失败,不得不改为手动。 宇宙空间站距离地球表面约 300 公里 ,以每秒 8 公里 的速度绕地球运行,其速度为枪弹的 10 倍。 宇宙飞船需要找到国际空间站,并以相同的高度及速度飞行,若两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将飞船连接口与空间站对接。一个很小的误差,也会让飞船抛向离空间站很远的地方。 太空应该属于全人类,而不是谁领先就谁拥有。中国当前独立发展的状态,并非中国拒绝合作,也不是与美国正展开太空竞赛。 我们愿意与一切愿意同我们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合作和交流的国家携手共进。 在太空领域,美国已经习惯了俄罗斯的乏力、欧洲的依赖、日本的自愿配角。 中国起步之初,美国在该领域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趋近于零,但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对国际合作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 从中国突破载人航天,又以 14 亿人民币实现探月初步目标,现在中国“有限,但自主”的太空策略,对时时想着保持世界第一又力不从心、时常目标过大的美国来说,反应显得保守而拘谨。 同整个载人航天技术一样,中国的交会对接技术也享有后发优势,起点相对较高,但独立自主的条件下,需要配套的技术也相当复杂。 特别是中国要在没有经验的条件下,用尽可能少的发射次数掌握技术。 当“天宫一号”发射进入“倒计时”,由于半月前升空的“实践十一号 04 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中国主要为了万无一失,推迟了外界预期的 8 月 31 日 发射计划,将发射时间延至 9 月上旬。
个人分类: 其它|29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外媒称中国天宫一号或提前至8月末发射升空
alick1 2011-8-18 19:02
China Manned Space Eng. Ofc. China is developing its first full-fledged space station, called Tiangong (Heavenly Palace). Early tests of China’s skills at rendezvous and docking, shown in this artist's illustration, are set to begin in 2011 据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网站8月16日报道,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发射受到外界的密切关注,其发射时间可能将比预计的日期更早,很可能将在8月末发射升空。 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中国太空观察家和资深分析师顾克冈(Gregory Kulacki)表示,“天宫一号”不是中国真正的空间站,也不是中国计划中的空间站的一部分。 报道称,8吨重的“天宫一号”是中国空间站的试验雏形,是中国实现未来太空计划所需要技术(包括对接技术)的测试平台。报道称,未来两年,中国计划针对“天宫一号”太空实验室展开三次发射任务,而且很有可能在第二次发射将中国宇航员送往“天宫一号”生活和工作。 顾克冈表示,“天宫一号”比美国1973年发射的80吨重的“太空实验室”(Skylab)要小得多,而且也比俄罗斯1986年发射的20吨重的“和平号”空间站(Mir space station)小。目前,“国际空间站”的总重量已经达到450吨。 报道预计,中国计划在21世纪20年代早期完成70吨重的空间站的建设任务。顾克冈指出,“无独有偶,到时,‘国际空间站’将退役。如果这两件事果真发生的话,中国的太空站届时将成为新的国际空间站。” 译文来源: 作者:朱盈库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11-8-17 18:04:31 转自: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8/251026.shtm 原文: http://www.msnbc.msn.com/id/44168426/ns/technology_and_science-space/t/china-poised-launch-its-first-space-lab-sooner-expected/
1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1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