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考研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如何看考研热?2020年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竞争十分激烈!
fwrq 2019-12-23 11:02
创历史新高!341万人报考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 2 0 20年 研究生招生考试结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竞争十分激烈!大部分报道认为,导致考研热的主要原因是研究生就业更有优势,从现实情况来看,的确很多招聘单位对学历高要求,本科生的薪水以及发展前景总体也不如研究生。 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这个问题需要更深入地分析思考。造成考研热的原因,未必是招聘岗位真的对高学历有那么大的需求。应反思的是,当前本科生培养模式尚难满足社会生产和发展变革的要求!说白了就是所谓本科生“什么都懂眼高手低“、“什么都干不了”,很多单位只好往研究生招了。这基本反映目前本科教育的现状。我们学生在校接受的主要是系统性、理论性知识。大量的知识输入,大学四年学习并不轻松!然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提升。不难预测,本科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单纯学习和输入知识的习惯,目标是要让知识活起来、有能力!课程内容不再过度强调知识广度,而是着重培养高级、深度和综合思维,训练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现这样的转变,那么本科毕业就可以胜任工作岗位,甚至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用人单位自然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而研究生培养的定位也将更加清晰。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2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曲园学子的思考
热度 8 liruzi 2014-1-8 21:54
曲阜师范大学,我的母校,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默默关注了几天,没有去点击央视那个报道,真的不想去看。 只是从科学网各位老师、同学的博文和留言中简单了解了一些。 上一次科学网冯老师的一篇博文(好像是关于某应聘节目的,记不清楚了),点名提起我的母校,自己感觉愤愤不平,认为那是对母校的“一面之词”,缺少调查,还写了博文给予“反击”。当时的心情,现在已经没有了。而且,现在回想一下当时自己真的好幼稚,太天真。 但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更多的是感激和反思。 感谢那么多同学和老师对母校的支持,或者说是对当下中国教育体制顶层设计的批判,这让我感到欣慰。毕竟,就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全国上下大学生托福热、考研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媒体看来,每年在高考、研究生考试时抛出类似的热门话题,确实可以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促使人们做一些思考。只不过这种方式,缺乏多方面的调查,真的让人不太容易接受。 因此,我也有几个事实要澄清: u 没有大学一年级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 u 没有专门学习研究生考试相关专业课程 u 高考研率其实就像大部分学生在期末高通过率的期末冲刺一样,只不过这个冲刺时间延长为 6-8 个月而已。 u 即便是有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但是与之相比的高考而言,凡是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同学,都是从一开始读书目标就是考进清华北大,或者至少做一个像样的大学生吧?如果这样想的话,那么是否全国的大学生是否都应该为自己如此“初衷”而感到汗颜? 我说了,对于这次报道,更多是自己的反思,而不是反驳。 今年是我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第四年,还有一年即将毕业。开玩笑说,四年,我已经从一个青涩的研究生,变成了一个稍微成熟一点的研究生。我有自己浅薄的体会。 不要轻易考研。如果真的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不好意思,硕士真的是一个很尴尬的学历。除非你真的可以保证在硕士学习阶段可以学到“学以致用”的知识和本领。即便是获得学位,不好意思,与本科阶段毕业相比,您与 211 、 985 同学同时就业的竞争,压力会大的多。这会让你左右为难,“高不成低不就”。 如果您已经选择读研究生,那么我也要给您忠告。 首先,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我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对于两个不同“等级”学校的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专业知识差距是存在的。其次,我也很高兴地告诉我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幸运的是,对我们而言这种差距同时是一种隐性的激励,因为这毕竟没有涉及到“智商”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改变。 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正视这种差距。如何正视这种差距?不能妄自菲薄,不能因为我们出自普通院校而周围同学都来自 985 、 211 院校而不知所措,要知道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万古不变。但更不能装出一副不屑的样子而妄自尊大,我们可以把这种“骨气”藏在心里,但必须努力的同时虚心请教他人。 最后来点心灵鸡汤,无论何时,我们对母校都要心存感激,理性的感激。 不管怎样,我们都为理想而奋斗过、努力过。只要我们满怀理想,并向着理想奋斗,做好自己,还管那些风言风语作何? 调侃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其他人无路可走吧。(别当真 ) 感觉此次讨论并不理性,隐身。
个人分类: |805 次阅读|17 个评论
浅析中国学生“考研热“的背景
热度 29 feike0220 2013-4-22 11:24
在西方发达国家,选择是否攻读研究生是根据个人的需求跟科研潜质而定的。在我们的邻居国家韩国跟日本,本科生选择读研究生也不是说像中国学生那样强烈,都是感觉自己需要深造,有科研兴趣的人才选择读研,并且读研究生花费也比较昂贵,还得根据个人的经济实力。 在中国,学生大多不是因为有科研兴趣而选择读研究生,以下是笔者的观点,分五个背景因素分别叙述: ⑴中国的大背景是很多行业从业人员接近饱和,本科毕业不好就业 就近几年来看,好多单位都在抬高自己的门槛,要求本科毕业985、211,还有英语能力跟计算机能力,整的好多非985、211院校的学生从业无门,想进这些好一点的单位只能望尘莫及。非985、211的一些优秀同学,为了挤进这些好的单位苦苦备考一年努力挤进985、211院校读研究生,为的就是摘掉非985、211的帽子,好使自己提升一点儿地位,能够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⑵中国人喜欢随波入流,自己主见不够坚定 中国的学生总是喜欢跟着别人一块儿做什么,都想着互相有个照应。好多学生针对自己是否考研不是因为自己想考研,而是感觉跟自己关系好的人都在准备考研,通过简单地咨询与考虑,不管三七二十一也准备考研,至于能否考上、考哪个学校、学习哪个方向自己毫不知情。就这样跟着别人一块儿,坐在教室里苦干一年,直到考试结束成绩出来才知道自己是否过线。这些人即使考上研究生,到读研期间也没自己的主见,也是为了一个研究生文凭,当做敲门砖好找工作,上进心太小,读研期间导师带着比较吃力。 ⑶中国的孩子最听话,干什么都听家人的 中国古代的三从四德影响中国人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从小孩子们受的教育都是要听父母、老师的,只要父母说的话就该听。好多家长也是处于大局,看到别家的孩子都考取研究生了,并且研究生毕业出来工作都不错,就说服自己的孩子考研,很多孩子从心里上不想考研,也是应付式的在自习室待一年,整天没头没脑的学习,到头来这一部分人里只有比较刻苦的人才能考上,一半以上的人都考不上到最后。 ⑷中国的事业编制思想根深蒂固 很多人都想搞个事业编制,都想端个铁饭碗儿。很多事业单位要求研究生学历,甚至要求985、211院校的研究生,这样一来,投靠无门的学生就开始努力考研,就等研究生毕业进入这些事业编制单位,安度一生。 ⑸中国高校的奖学金力度比较大 2014年之前入学的研究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公费制,就是说学生不用拿学费,国家还补贴生活费,很多学生就是感觉反正也不用花钱,不读白不读,不差这两年。虽然2014年以后入学的研究生施行全部自费制,但是奖学金力度加大了,特别是好的院校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研究生设立奖学金来支援这些学生读完研究生。 由此可见,中国的研究生会越来越多,不出几年,社会上的研究生就会一抓一大把,也就是所谓的研究生贬值,到那个时候可想而知,这对没有心理准备的学生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因此,是否攻读研究生,要自己考虑好,自己是否适合读研究生(也就是所谓的科研兴趣、能力),想好自己读研究生是为了什么,如果达不到自己是否愿意接受,想好这些读研究生也没什么遗憾可言了。 以上只是笔者的个人之见,还望读者补充加指正。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11699 次阅读|56 个评论
[转载]科研动态 1月7日
xupeiyang 2013-1-7 11:01
· 180万人考研创新高 “考研热”反映“就业难 (1-7) · “一生只能吃九吨,谁先吃完谁先走” 靠谱吗 (1-7) · 英国克隆之父称人类克隆将在50年内变成现实 (1-7) · 方舟子曝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抄袭论文 (1-7) · 一教授篡改六篇miRNA研究论文数据 (1-6) · Science介绍中国同性恋艾滋病防治 (1-6) · 中国科学院2013年将增选院士不超过60名 (1-6) · 男子彩超"子宫卵巢未见异常" 院方致歉 (1-6) · 失业率最高的十大专业 生物科学高居榜首 (1-6) · 复旦校长“跨界”公开课鼓励跨学科思考 (1-6) · 北京连续报告两起甲流H1N1致死病例 (1-6) · 实施“万人计划”必须先利其“器” (1-6) · 北京研究饮用水水质夫妇20年不喝自来水 (1-6) · 哈尔滨七名研究生正式上岗当环卫工 (1-6) · Nature新闻调查凸显实验室安全问题 (1-5)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1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愿研究生考试取得好成绩
xupeiyang 2013-1-5 14:14
考研热折射年轻人发展焦虑 今天约180万人奔赴研究生招录考场,创历史新高。无论是缓解就业压力还是希望找个起薪高、更体面的工作,都折射出年轻人向上流动的发展愿景。但庞大的研究生规模带来新一轮就业压力和教育质量下降,一纸学历就能改变命运?考上了未必就成了精英,考不上的也可自学成才。 考研热的背后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现实 今天研究生考试开始,考研人数又再创新高。考研热的背后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现实,而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比去年又多了19万,就业压力将更大。大学生就业难与高校扩招有关,与教育的质量有关,与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有关,与就业观念有关,也与地区发展不均衡、流动不便有关。 1月5日,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拉开帷幕。在济南,61岁的考生张善学,先后历经3次考研未考取理想院校后,又一次参加了本届研究生的考试。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3630 次阅读|2 个评论
考研热的背后: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太少
热度 3 gabbro 2012-1-12 17:05
考公务员热之后,又是考研热。 前者看中的是公务员的好处,后者大部分是出于无奈,对科研有兴趣的寥寥无几。这是现实。 大学产业化与扩招后,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就业渠道并没有改善和拓宽,高校的售后服务没有。于是出现大量毕业即失业的学生,考研成为出身贫寒的学子最佳选择,或者说是无奈的选择。 中国的企业缺少技术含量,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不能吸纳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造成了大量的毕业生只能当公务员、进入教科文卫领域、或失业。当然企业为大量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是做出了贡献。现在有大学毕业生顶替农民工的趋势。 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门槛越来越高,除了拼爹,还能拼什么?出身贫寒的考生,即使各方面都考第一,也可能“被白血病”。 相比之下,进入高校和研究所等教科文卫领域,虽然不容易,但拼爹的成分相对小(不是没有)。于是出现了考研大军。 考研的竞争也很惨烈:参见“ 考研考出胃癌,值不值 ”。 况且导师选研究生的门槛也在提高,趋向于要211与985。 进入教科文卫领域的门槛也在变化,非海龟不要。本土毕业生的前途渺茫啊。 是不是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所都在自废武功,自己出厂的产品,自己认为不合格而不要,也不屑一顾。难道是受了黑作坊的影响?黑作坊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食品),自己生产,自己不使用(不吃)。 我每年为自己的研究生找工作犯愁。
3607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