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心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佛经与科学的关联到底揭示了什么?------人眼新问〔14〕
dsm9393 2020-7-5 10:20
佛 经与科学的关联到底揭示了什么? What do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t sutras and science reveal? ------ 人眼新问〔 14 〕 都世民( Du Shimin )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佛经和现代科学之间的关联。这既涉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涉及佛经与相对论和电磁理论的关系 。 首先讨论为什么要研究佛学和科学的关联?再什么是色?什么是空?在此基础上讨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真空不空。为什么 佛经 与现代科学一些关键词汇不谋而合,古人是怎么得出的这些结论?科学家又是怎么想出这些结论?这些看法离不开光、人眼和意识,无论是假设还是理论,其根本是人,是怎么探索出来的? 关键词:心经 , 麦克斯韦理论 ,色与空,光与电磁波, 人眼。 为什么要研究佛学和科学的关联? 我在朗诵《金刚经》的时候,我一直感到奇怪,为什么人的眼睛有 5 种功能?而我们却没有 。 佛经讲到的很多问题,难以理解。甚至有些人认为佛教是迷信,甚至加以批判。 “ 相由心生 ”、“真空不空”、“三千大千世界”、“一沙一世界”……,这些语句与科技界的语言吻合, 是巧合吗?不会 。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不应该去思考、探索? 科技界认为, “ 相 ”是由大脑产生,人的眼睛是照相机、光学仪器,也就是电子机器。生物医学认为,人的眼球是玻璃体,光线直线通过。可是科学家麦克斯韦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眼球是变折射率的球形透镜,光线不是直线通过它。如果人的眼睛是照相机,会有 5 种功能吗?确切的说人工智能研究的人工视觉,与人的眼睛根本不是一回事,不能够混为一谈。 科技界有些问题让人不能理解,例如,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黑洞、虚粒子、虚效应, ……。奇怪的是,这个暗物质和暗能量并没有找到,可是中科院的权威科普刊物《科学世界》,却把暗物质暗能量的位置标得非常清楚。用铁球和地毯来解释引力波。这不让人奇怪吗?你没有找到暗物质、暗能量?怎么知道它在那里呢?时空与毛毯一样吗?如今的物理学认为,从夸克到宇宙,有 4 种力,这 4 种力可以统一起来。在人体的小宇宙里,到底有几种力?物理学家没有研究,人的眼球没有细胞,没有基因,那线粒体产生的能量也就不存在了。那么眼球为什么会动呢?这能量从哪里来?眼外肌推动,这靠的是什么能量?这里面是什么力 ?真让人困惑不解 !如今也有人认为科学生病了,科学生病谁来治疗呢?是 aI 机器人治疗吗?不可能! 《心经》一卷,说尽了《大品般若》六百卷的义理。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经共 54 句, 268 个汉字,虽然只有二百余字,摄全部佛法 。这部经典流传甚广,对色与空的问题,有诸多解释,有些解释互相矛盾,让人难以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在发表的时候,也不为人们所认可,他的老师、学生、社会名流,都不认同。他预言 “光就是电磁波”,肉眼却看不见电磁波,怎么让人相信呢?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空,空是真空,肉眼不可见,却又认为空不是没有,真空不空。而且认为色与空不可分离。同样这也是很难理解的。 本文不是解释 《心经》 ,而是讨论:什么是色?什么是空?为什么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什么是色? “色”是指有情、有色、有质的存在,也就是指物质的形象,包括人的身体,凡是肉眼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尝,身之所觉,以及意所思想者,都属于色蕴范畴。 2015-04-02 , 饶毅教授发表一文: “ 饶毅谈色 ” ,来源: 逸心茶舍 ,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402/17/506102_460116759.shtml ) 2018-4-6 ,笔者在科学网发表博客 “ 汉字 “色”的科学性 (1)----- 中国古文化中有无科学?! ”; 2018- 4 - 26 ,笔者在科学网发表博客 “ 视而不见 与色盲 ---- 汉字“色”的科学性( 2 ) ”。 2018-5-5 ,笔者在科学网发表博客 “ 牛顿 的三棱镜与三问眼 ----- 讨论饶毅谈“色”一文( 1 ) ”; 2 018-5-11 ,笔者在科学网发表博客 “ 多学科语言怎样互译? ----- 讨论饶毅谈色一文 (2) ”。 这几篇讨论文章,涉及几个关键词?光、色、科学家、多学科、 人眼色感。 不难看出色觉问题是多学科问题,也是天人合一问题。我们祖先的思路不比西方古人落后 。可以在科技界普遍认为是古希腊在先,没有中国古人贡献,这不奇怪吗? 中国《科学报》曾刊文 “牛顿的三棱镜实验”,作者 韩天琪的说法: “ 到古希腊为止,已经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用于解释视觉、光和颜色现象的初步系统化的理论。 ”笔者认为 韩天琪的说法根据不充分。上述讨论对 “ 色 ”涉及的诸多方面有较为详细的阐述,以免只在字面上理解“色”,更不能理解色为颜色。具体的内容不再累述。 什么是空? 空指世间的万事万物 都 无自信,都无实体,都是由因缘而生,所以叫性空。空是自性空,是本来空。它是与万有相和合,而不是相对待。空不是 “无”,不是没有,不是消失,是有而空。色之空为真空,空之色为妙有, 真空不空 ,妙有非有。说是四大组合而成,即地、水、火、风,是因缘和合所生,由各种条件和合而成,因此称之为幻有。人的 身体包括这 “ 五根 ” 生理器官,乃是由父母精血交合而成,因缘和合而有,缘生性空,无自性、无实体,如梦幻泡影,了不可得 。这一段话的解释不太好懂,有些词是佛教的专有名词。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 “物质是由于人类的错觉”,他还说“宇宙中的存在只有场”。其实,物质的存在,有的可见,有的不可见,这场是不可见,是妙有。 人类在研究任何事物的时候,离不开光和自己的眼睛,有哪些情况可见?有哪些情况不可见?对于同一个物质,由近向远处,到一定的距离,人的眼睛就看不见其存在,即使有光,也分不清是在哪里。 郭光灿院士在《科学世界》发表一文: “光究竟是什么?”。文中提出:“在 3 米以远能看见烛光吗?”实际上在 10 米以远也能看见烛光,看不见蜡烛。 另外一种情况,对同一物质,利用显微技术,将其放大几百倍,例如,一粒沙子,它却变成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肉眼不可见。一滴眼泪,将其放大,同样也是另外一个小宇宙。 ( “一沙一界”古今说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1208370.html ) 第 3 种情况,对变化的物质,由于人的寿命的限制,变化周期很长的,同样不可见。 第 4 种情况,如果肉眼透过变折射率透镜,就会看不见,如同看见黑洞一样。…… 这些情况能说明这些物质不存在吗?不能。存在的物质受人的眼睛的限制,也受环境限制。然而人类在研究的时候,往往忽略了 “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只注意到某一方面。天文学和生物学都存在这类问题。 真空不空 上个世纪 50 年代,我们的教科书,都认为真空是什么都没有。如今科学证明真空不空。 杨金民在 《科学世界》曾发表一篇文章: “真空不空”。作者认为在牛顿力学中,真空显得很简单,但在相对论活和量子理论中,真空就显得很复杂。作者用量子理论中的能量态,用 虚粒子和虚效应来解释 ,作者认为,真空的虚效应,可以体现在耦合常数、质量是能量标度的变动而发生跑动,例如色相互作用中的渐渐自由。另一方面,流露于真空中的虚效应存在,能量调度下物质的组成成分也发生变动。低能级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物质由三种夸克组成,而高能级的情况下,质子中存在着大量的胶子、海夸克,(真空激发的虚夸克成分),它们的相对组分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变化。作者也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现象,是真空虚效应的体现。这些说法对于外行人而言,听也没听说过,不知道是在讲什么,也无法理解。这些说法是想说明什么呢?是想说明 “真空不空”。不难看出,佛经中所说的真空不空,与现代科学所说的真空不空,词汇相同,解释不相同,理解起来都很困难。 作者在文中还指出, ”真空不空“导致了卡西米尔效应,这个效应是说两个平行的金属板之间存在着极其微弱的吸引力,便通过真空能解释了这个效应,由于金属板的存在,驻波解要求对真空能的频率有筛选作用,导致了一种反比于金属板距离 4 次方的吸引力,这个效应已被实验证实。这一解释似乎好懂一点,但这里边有数学的求解,有数学模型的设计,外行人不知道。作者认为在宇宙中,真空有极其重要的效应。作者没有讨论在人体这个小宇宙中的真空虚效应。爱因斯坦没有讨论。《金刚经》第四云: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这里所说的“虚空”,与上述文章所说的虚空,是不是一回事呢?古人怎么知道这十方世界是虚空?现代人却认为这虚空中还有诸多虚效应。 让人奇怪的是,所说明的问题是 “真空不空”,而这一词汇在佛经中早就存在,但是这两者不能够互译,其结论似乎是相同的。过去的科学解释真空,是“真空什么都没有”。现在的科学却证明了佛经中的结论“真空不空”。 色与空的关系 《心经》云: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 4 句话,说明了对立统一的规律,是佛教哲理上的反应。这里的 不异 二字,是指没有差别,无二相。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是指“色”即是空,两者相却不离,一体无二相,不能理解为没有“色”之后才能看见空,不是没有“空”,“色”才能显现。是说明“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存在“空”才有,“色”灭则“空”亡。不可以“色”外取“空”,灭“色”见“空”也不可以。 妙有真空中无色相可言 。有相相的色法既无,那么,无相相的心法则无从生起,也是不存在的。 观心则无心,心空境寂 ,一切法如幻如化,于一切法得自在。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如何照见五蕴皆空呢 ? 要用般若力,般若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发现。 一定要空了五蕴,菩提心才现出来 :我们现在这个心名叫妄想心,不是菩提心,亦不称为道心 。 空中无色。 “ 无色 ” ,身便空,无受、想、行、识,心亦空,所谓身心两亡,身空、心空佛现前,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不空,故有生老病死苦,心不空,故有生住异灭,若身空,无生老病死苦,心空,无生住异灭,身心两亡,佛性现前 。 上面是佛教界对色与空关系的解释。 笔者思考,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是怎么产生的?麦克斯韦提出光是电磁波,是在研究前人科学探索的结果基础上,发现他推导的交变电磁场,不可分割,是矢量关系,给出 4 个联立方程,形成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接近,因此他惊喜“光是电磁波”。他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他的预言不被当时人们所接受,电磁波是肉眼不可见,人们又怎么可能想象出它的存在,这电磁波的存在改变了整个社会,产生了诸多的行业,如今的电视、广播、导航、雷达等先后出现,再也没有人不相信电磁波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麦克斯韦发现电磁波是因为数学的力量吗?数学是来自哪里?是人类的智慧、意识所产生,是不是麦克斯韦有一双“慧眼”呢?不可知,也没有人说麦克斯韦有“天眼”。 笔者理解,光是电磁波,光是肉眼可见,是 “色”。电磁波是肉眼不可见,是“空”。两者不可分离,没有光,麦克斯韦不可能发现电磁波,也就是说不能灭色取空。 这个世界电磁波无处不在,奇怪的是生物医学里却没有电磁波。一直到 2017 年,美国国防部才提出这个研究课题,军方提出的课题是秘密进行,至今没有信息。然而我国的科研机构是否有这个课题不清楚。佛经所云与科学的发现不谋而合,这究竟说明什么?《爱因斯坦文集》第 1 卷中指出,“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他的观点,这就是佛教”。《爱因斯坦文集》第 3 卷指出:“我不能设想真正的科学家会没有这样深挚的信仰,这情况可以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参考文献 [ 1 ][印]释迦牟尼著, 《心经》 ,[ 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叶丹译注, 2010-04. [ 2 ]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M ],复旦大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2015 年 8 月第 2 版。 [ 3 ] 金刚经 · 心经》 ,[ M ],岳麓书社出版,彭文译注, 2013 年 1 月第 1 版。 [ 4 ] 《心经》解释, https://www.jing668.cn/yiw/248.ht ml [ 5 ] 科学家证实:佛教是科学的终极归宿 , 2016-05-05 15:29 。 https://www.sohu.com/a/73513144_322564 [ 6 ] 元音老人讲解心经 , https://www.jing668.cn/yiw/7616.html , 2019-06-18 [ 7 ] 宣化上人讲的心经 , https://www.jing668.cn/yiw/7615.html , 2019-06-18 。 [ 8 ] 南怀瑾先生讲心经 , https://www.jing668.cn/yiw/7614.html , 2019-06-17 。 [ 9 ]相由心生,百度百科词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B8%E7%94%B1%E5%BF%83%E7%94%9F/4437171?fr=aladdin. [ 10 ]爱因斯坦谈未来的宗教, 2020-06-12 。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612/12/33257174_918044423.shtml [ 11 ] 爱因斯坦说 科学的终结归宿必定是佛教 ,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 2017 - 03 - 30 。 https://fo.ifeng.com/a/20170330/44564389_0.shtml 。 “ 牛顿关于颜色和色觉的疑问 ”, 来源: 科学网 。 本文来自吴全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2380-675194.html  寿天德 , 视觉信息处理的脑机制, ( Brain Mechanisms of Visual fnformation Processi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12 月第 1 版 2010 年 1 年 10 月第 2 版。 刘德森等著,微小光学与微透镜阵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年 4 月,第 1 版。 科学 宗教|人类的第三只眼 ( 松果体 ) 被“封印”了吗 ? 科学揭秘 ,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N4J705M05317SDS.html 克里斯·瑟奇:我希望科学,尤其是物理学能更多地接受宗教和信仰,来源:观察者网, 2020-02-20 。 从夸克到宇宙,理论物理的世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8 年 5 月, p237. 都世民, “多学科论眼”,中国知网 CNKI 大诚编客网页, 2019-03-08 , http://z.bianke.cnki.net/collection/2035310 。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佛教不是迷信,是智慧教育! 2018-05-28 06:57 https://www.sohu.com/a/233105658_193567 杨金民,真空不空,《 J 》,科学世界, 2017 年,第 6 期。 郭光灿,光究竟是什么?《 J 》,科学世界, 2017 年,第 9 期。 科学家为人体抑制衰老提供新思路 ,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20-06-30 。 http://www.cankaoxiaoxi.com/science/20200630/2414357_2.shtml .
个人分类: 文化|0 个评论
刻了12厘米见方的《心经》印章
cuncaoxin 2020-6-15 11:45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学时代刻橡皮和胶皮垫,为自己刻几个姓名印 章,画画往图画本上一盖,显得与众不同。 80年代中期,开始在包头的“阴山斋”买来石头章,石料主要是青田石、寿山石,那是还没见过内蒙古的巴林石,自学篆刻,教材是《汉印分韵合编》。 90年代,这个时期刻了一些印章,主要是为同学、朋友刻姓名印,有时也刻几方闲章。进入2000年至今,每年只是零星刻几方印章。 今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买来写好篆书的《心经》青田石,12厘米见方,用一周时间刻了出来,每天白天刻两小时,打出印兑赠送亲朋好友,乐在其中。 《心经》 是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 以玄奘法师汉译本流通最广,共260字。
个人分类: 书画艺术|3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笔墨祈福
热度 3 zhengyongjun 2020-2-23 11:02
个人分类: 舞文弄墨|171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心经yi w en
kd652 2019-3-22 06:13
心经白话译文 观自在菩萨修习般若功夫,功行已达深久而纯熟的地步,其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所谓五蕴,亦即作为物质的色境、随境的感受、因感受而起的思念、内心的意志取向以及针对世间所有万物的认知活动和观念,在般若智慧的观照之下,无不显现本有的空相。由于相空,从而除去了一切妄念;由于除去了妄念,从而不生烦恼,不起业惑,因而得以度脱一切灾难与苦厄。 舍利子啊!那作为物质界的色本来就与空没有什么区别,那作为世间一切存在的本来之相,那作为存在之底蕴的空也与任何物质形式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从现象反映本质的角度看,色就是空;从本质依托现象的角度看,空则就是色。进而可以说,五蕴的其他四者,即色之外的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同那作为一切事物的本相之空也是这种关系。因而也可以说,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舍利子!这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皆称为诸法。这一切法的本相便是空。这空相既没有生起,也没有消灭;既没有垢染,也没有清净;既不能有所增长,也不能有所减损。空是从无始以来便无动作、无变异、无生灭的。空是原本寂然,是在时间序列上无从加以分辨区别的。所以我说,从根本上看,这个空之中并没有物质之色,并没有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也没有作为认知活动依据的六种官能,即没有有眼耳鼻舌意所代表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知觉;也不存在那作为六种认识官能的对象的色、声、味、触、法,也就是形象、声音、气味、滋味、软硬冷暖等以及可以成为思想对象的一切事物;也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官能的根器;没有六种作为认知对象的尘境;也没有作为认知所得的六种意识。 这便是从眼界开始数下去,直到意识界才结束的十八界。不仅空中没有十八界,也没有十二因缘;即没有从无明开始,直到老死而再生的生命系列,也没有超越生死的老死尽这一最终环节;不仅没有十二因缘,也没有认识人生本质,超越生命局限性的四谛道理,也即没有知苦、断集、修道、证灭的圣教实践过程;没有根本的般若智慧,也没有凭籍此智慧要把握的任何东西。 由于并不存在智慧要把握的对象真理,所以菩萨修行就要实证这一无所得的境地,这也就是依止般若波罗蜜多修行法门的本意。因为依止般若波罗蜜多,无所不了,所以心中任运自在,不再有牵挂滞碍,所以不再有恐怖畏惧,远远地离弃了关于一切事物的颠倒想,离弃了关于众生所处境地的幻想,达到了究竟的涅槃境地。 十方三世的所有佛世尊,也都是如此,因为依止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法门,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据此我才说,般若波罗蜜多是神妙而不可思议的诸佛之母,是破除生死无明障碍的光明之师,是无以伦比的至尊至上的总持法门,它能解除世间一切众生的苦难,它与作为一切诸法的真实而不虚妄的空相是不二而没有分别的。所以,在这里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度生死的总持法门,也就是宣说如下的咒语: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个人分类: 思路|1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空择原理的两大经典背景:说空的心经和说空中妙有的楞严
冯向军 2018-1-10 08:05
空择原理的两大经典背景:说空的心经和说空中妙有的楞严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2017年1月10日写于美丽家乡 本人是文化名人的外孙,流的是文人的血液,今世却“误入理工之门”。于是经过几十年的学习,自然而然选择了以独特的空择原理作为今生应世的学术总纲领和出发点,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从 空择原理(第0原理)出发,提出了以最大概率公理和最大发生概率原理为基石的《关于决定性事件的概率论》,进而给出了对薛定鄂猫 、 量子纠缠 、 平行宇宙和量子意识迄今为止至简至明的一家之言。 那么 空择原理的经典背景是什么呢?就是 说空的心经和说空中妙有的楞严。具体经文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心经)和“性觉必明”“性觉妙明”(楞严) 本人由此提出了如下鲜明论点: 空的本色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一切无量。空不异空的本色,空的本色不异空;空即是 空的本色,空的本色即是空;唯达空才能彻底证入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 一切无量 而 彻底证入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一切无量必达空。 【附录】 空择原理 -平生学术思想的总源头和总纲领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2017年12月17日更新于美丽家乡 【博主按】- 本短文所描述的是笔者平生学术思想的总源头和总纲领。从这个 总源头和总纲领出发,确实可以至简至明地说得通现代量子力学以及统计力学和热力学的全部精华,也可以对 因果 、阴 阳 、真空妙有 、 反者道之动 、 物极必反 、 天生天杀 、 生老病死 、 成住坏空 、 诸行无常 、 诸法无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等哲理作出不二圆解。 当今宇宙之存在,既不是天择,也不是地择,也不是人择,而是空择。 空无极;无极之处复无极。 空离一切诸相。空无一切指向;也无“无指向”这个指向。 空的要点或关 键是:空离一切诸相。 空的三法印是:空无相。空无不相。空无相无不相。 当相=极,就有: 空无极。空无不极。空无极无不极。 当相=界,就有:空无界。空无不界。空无界无不界。 当相=一,就有:空不一。空不异。空不一不异。 所以: 空不是任何固定的相或指向。 空不是 相对于有的固定的相或指向:无; 空不是相对于有极的固定的相或指向:无极; 空不是相对于自然数的固定的相或指向:零; 空不是相对于有相的固定的相或指向:无相; 空也不是相对于有指向的固定的相或指向:无指向。否则空就被极大地误解成“四不象”或“无头苍蝇”之类的定相或固定指向了。 所谓空择原理,就是指: 宇宙万物本空。 宇宙万物的存在(生) 、 灭亡(灭)及其运动变化的全过程都是在任 何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自发归空的过程或 最大限度地自发地不以意志为转移地离一切诸相 、 去一切指向的过程。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其中,空离一切诸相,不一不异,不生不灭。但是,色却可随念头不断变化。我们称空所对应的不随念头变化,不以意志为转移的色为空的本色。有空必有空的本色,彻底圆彰的空的本色必然彻底成空。 性觉必明。性觉妙明。自性本空。性觉本空。 空必明。空妙明。 彻底成空必定无量光。空不生不灭。 彻底成空必定无量寿。空照破无明而照破即觉。 彻底成空必定无量觉而照破一切无明。 因此,空的本色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这其中,觉就是照破的意思。 皈命 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就是皈命与空不一不异的空的本色。 因为宇宙本空而自 发归空,才有了作为物质本体或基元的薛定鄂猫及其推广: 最大似然冯向军泛有序对(A,非A)= 0.5A + 0.5非A (1-1) 当A=生,非A=死, 最大似然冯向军泛有序对就变成了薛定鄂猫: 薛定鄂猫 = 特殊的 最大似然冯向军泛有序对(生,死)= 0.5生 + 0.5死 (1-2) 因为宇宙本空 而自发归空 ,才会有最大概率公理和最大发生概率原理以及现代统计力学和热力学中的各种其他极值原理。 因为宇宙本空 而自发归空 ,才会有量子纠缠 、最大纠缠 和平行宇宙。 因为宇宙本空 而自发归空 ,才会有因果 、 阴阳 、真空妙有 、 反者道之动 、 物极必反 、 天生天杀 、 生老病死 、 成住坏空 、 诸行无常 、 诸法无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过去 、 现在 、 未来宇宙之归向,既不是天择,也不是地择,也不是人择,而是空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心经》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菁华——我目前的理解
热度 1 ant121 2015-7-8 21:40
首先,《心经》为什么在中文中,叫心经呢? 因为,告诉我们,这是一部需要用心来读的经 为什么说《心经》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菁华呢? 因为, 六百卷《大般若经》是对《心经》的阐释,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心 总而言之,用心体验和感悟存于世上的每一天,人的一生,便是个很好的到彼岸的历程。 每一次的顿悟,便是一个里程碑。 以上为我此刻当下的解读。
个人分类: 生之杂谈|35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心经》咒语新译
wangql 2013-8-6 17:25
《心经》“虽然言简意赅,全文仅仅二百六十字,但含义却极广博而精深。” 《心经》由于有若干咒语在其中,所以通常很难深切理解其含义。下面根据吴闲云的思路对其中咒语试着翻译了一下。 “般若波罗蜜多”:不如把那予他(不如把那给别人吧,或,舍弃了吧) “舍利子”:舍了吧 “菩提萨埵”:不提啥多(不要提什么多少了)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了那,又多了啥?(其实)没啥,别提了。 “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给他,给他,把那给他,把那些给他,不提舍不得。 在此基础上,您再重读几遍《心经》,相信您会有更深的理解的。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 译文: 每次你想到“不如把那给了他吧“时,就会感到五蕴皆空,也就从一切苦厄中解脱了出来。 舍了吧!要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了吧!要知道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不提啥多啥少,把那些都放弃了,自然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都是那些能放弃的人。即使得了那些,又多了什么?没什么,别再提了。 “把一切都放弃”,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就是说: 给他,给他,把那给他,把那些给他,不提舍不得。 与世无争,放弃一切,您就能得到彻底的解脱,获得心灵的安静。这就是《心经》。
3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叔,你可知边吃鸡翅边听《心经》的感觉?
热度 18 hjf306 2012-11-26 23:43
今晚和舍友、同学在宿舍吃饭。顿了一锅鸡汤,加上少许党参、枸杞和香菇。放一盘妈妈昨晚炸好的鸡翅电饭锅里,和饭一起蒸。再炒一份胡瓜,加点鱿鱼干。最后再上份地瓜叶,三菜一汤外加白米饭。俺们三个吃得甚是过瘾。打开电脑播放音乐,一边享受美食一边享受音乐。我刚夹上一块粉蒸鸡翅时,耳边突然传来梵语男声版的《心经》,这也是我轻音乐里经常播放的曲目。同学大笑不已,说我一边吃肉一边听佛经,是何意思。这偶然的巧合,也让我一时语塞无以回应。不过,玩笑归玩笑,鸡翅照样吃乐曲照样听,虽然说起来好像不大“和谐”。 蒋叔,此事你怎么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476 次阅读|48 个评论
朋友,蓝颜又或者无题?
热度 5 wangproject 2012-2-28 11:32
朋友,蓝颜又或者无题?
文 / 王钰洋 潇湘夜,意纷飞; 风未褪,雨声碎; 花己醉,人无泪; 北上寒霜相去对, 南下流水背对背; 残灯,光影憔悴; 飞蛾睡,灵犀点点,难寐。 首先,愚既非名博,也极少互动,文章也很少更新。所以,非常感谢,在我休博期间,仍时不时来探我,留言给我的朋友、师长。感谢你们的喜欢,你们的关注,我不搀一丁点虚假地感到非常荣幸。 休博两月余, 2 月 17 日那天,好友引我重新登录。又于前日,蔽户更名(因好茶喜静,原为:临流而坐,抱膝品茶)。但终因琐事缠身,无心应长文以和好友,愉己也悦人。 近日,观微博,有言入心,久久难忘。昨日,好友相聊,咖啡小馆,栖身五余时辰不觉。批评与自我批评兼得,收获颇丰。本欲码小文以寄之,同上,作罢。今夜,梦转蹁跹,难寐,日记成文,胡言乱语一番。见仁见智,敬烦雅正 ~ 如果你让我定义朋友,我难讲出,也讲不出。但我可以给你讲个故事。相信大多数人都看过日本动画“机器猫”(或者多啦 a 梦、阿蒙)吧,就是那只蓝色的来自未来世界,有百宝箱的叮当猫。直到现在,喜欢他的人们还在争议着它的结局。很多人都为这个结局动容:大雄病重在床,将要老去的时候,对哆啦 a 梦说:等我死后,你就回到未来,然后好好生活。说完就闭上了眼睛。可是,哆啦 a 梦并没有回到未来,而是通过时光机回到了大雄小的时候,然后对他说:“你好,我是哆啦 a 梦,请多关照”。每次看到这里,我的眼眶就不自觉地湿润。也或许,现实的残酷让人们主观期待美好的结局让我们感到欣慰。 有人说:蓝颜,蓝着蓝着就绿了;有人说:蓝颜就是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我不知道如何定义,我只知道任何人都不会甘愿做一辈子所谓的蓝颜。当蓝颜到了某个时间段,继续持续的话,不是绿了,就是转正了。这不仅仅出于人性的自私,我想就像朋友所讲的那样:每个人都渴望心灵的交通。倘若对方付出 10000 的关爱,那么,他希望起码你能付出 100 。 1 : 100 不算多;如果你只有 10 的反馈,甚至 -10 的打压。那么,换做谁,都无法继续承受。出于深入交往接触,毕竟是少数人之间的事情。所以,女孩很容易因为容颜与气质立即俘获人心。现在感觉,过多的宠爱与关照未必是件好事,会让一个人更加娇纵,会让一个人感到所有的一切都来得那么理所当然,会让一个人觉得那一万分的关爱分量并没有那么重,会让一个人一直扛着锄头去挖坑,偶尔看看坑里的人,却也只是匆匆一瞥。走得太急,太远。来不及回顾,来不及总结,来不及审视,来不及沉淀。你希望“蓝颜”向朋友转换,而你又希望他像“机器猫”一般,是不是要的太多。其实,多少人都知道,“机器猫”只是停留在人们的幻想里,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有 多少人, 独自 徘徊 在 街头, 看 炸开了的 烟火, 声声 入境, 泪 却如 雨打珠帘; 有 多少人, 矫情的 抬起头 仰望, 眼帘中 只剩 时间的 海, 躁动的 阻隔着 方向, 渐渐的 动不了 情; 我说, 门前 落 雨雾镜花, 窗后 吹 残叶记挂; 我说, 灯影下 摇曳的枝, 带着 霓虹的 妆。 景深 宫迷,方寸 乱, 什么天涯?何处为家? 末了(liao),后知后觉: 万缕思绪 尽如空, 天地 坦荡,寸心 微方, 如此,一般一般; 心生杂念 , 才惹得 喧嚣, 恬淡虚无,雨天 亦 晴天, 如此,淡然淡然。 是啊,有那么多人,独自一人,却是自作孽,坑挖多了,终于有一天悟了,却也动不了情了,渐渐的,剩下的那个,还会有谁?还好,当下,未晚。 脚踏日月清宁之地,定当拨云见山一字开,正心方遇紫气东来。 2012-2-27 23:43 于 18# 另,推荐大家两种减压方式,可以尝试:一是吃巧克力,二是默心经(之前接触时,常抄抄写写,因其字数较少,后来渐渐就可以似懂非懂地默了。对于静心非常有效)
个人分类: 心情故事|4678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自然哲学角度破解“空”与“道”
热度 1 warlong 2011-6-17 10:15
从自然哲学角度破解“空”与“道” 作者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warlong http://blog.sina.com.cn/cqzg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c10c50100nwgk.html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文约意丰,仅260字,总统《大般若经》六百卷,凝聚全典之精髓,以性空缘起立论,通明般若智慧。其乃字数最少、含义最深、影响最大的佛经,历来为哲学界、宗教界、艺术界所重视。自《心经》译介入华,如《金刚经》一样,广传东土,但经文古奥,且杂梵音,常人难解。日本京都法隆寺藏有最古老的梵文本,英国人马克斯弥勒将其译成英语而介绍到全世界。 《心经》中出现最多的字是“无”和“空”,而 核心在“空”,破解了空义,全经之总门便豁然打开! 何哉?在于整个《心经》简明地阐释东方辩证法最高概念“空”(或许是道),而对《大般若经》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何谓空?虚空的单词为Void,真空的单词为Vacuum,其词根即Cuum(恰发音空)。亚里斯多德曰“自然害怕真空”,西方传统观念认为不存在绝对真空。在某种意义上讲,现代量子场论物理学就是发展了这种“真空不空”的哲学理念。爱因斯坦曾在建立相对论之初,也“为空所惑”,后来认为“以太即空场,空场即以太”,我想这也是爱翁后半生长期致力于探寻统一场论的原因所在,正是基于这种对宇宙物质本体的哲学洞见和对宇宙定律的宗教般信仰吧。 所谓“空场”,即量子场论之“伪真空”,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物质实在,是量子不断生灭之所在,是粒子诞生和相互作用之所在,是传递宇宙“四力”的媒介,是宇宙物质的最原始基态。 西方之空不含“否定”的意义,而 东方语境中的“空”既有“否定”“虚无”之意,又含“空间”、“空场”之意,即 东方之空有“否定与空场之双重涵义”,既为逻辑上的否定环节,又是物理上的空场本体;既为虚词,又为名词。 既然“真空不空、空而还有”,故否定不是完全否定,而是有继承的“扬弃”了。所谓“空空”(empty space?),即把空自己空掉,否定之否定的意思。 空空既明,谓之“太空”。 因此,哲学可以之为原点,科学亦可以之为零点( 关于空的论述,见拙作 《 天创 》、《真空赋》 长赋 )。 笔者对于这两个鸟概念如此叫经,实为透彻而已。许多学者读了一辈子,都不明白个中道理,而糊涂地迷失于术语的丛林里。马克思赞曰:“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达到较精致的程度”,恩格斯又说:“辩证思想只有人才是可能的,并仅对相对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其实说漏了道家)。此言非虚也。 龙树菩萨(古印度之所谓菩萨,即中国所谓圣哲)著有《中论》、《七十性空论》、《十八空论》等,将古印度辩证法推向极致,是较早关于“否定之否定”等哲学原理的较系统解释。龙树之空,即非有非无的难以言说的某种实在。中国南北朝 僧肇也继承了这种空论思想 ,著有《不真空论》,其“空”有三层含义: 法空、智空、智法俱空。既非有,也非无,而有无之辩证统一,此即“道”也。 “空”与“道”分别是佛道之理论核心和逻辑起点,色空、中道分别是佛道最重要的一对哲学范畴,不可不明辨之也 。 佛家讲空,是真空妙有,是毕竟空尽还存有;道家讲虚,是虚廓生气,是周流不殆运元气。 “色” 即五蕴,译自梵语 Skandha ,旧译阴或众,意为“积聚”,其中 色蕴,是指感觉系统。内色即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是感觉器官;外色即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是感觉元素。 色 是光量子通过人的神经系统 折射 而产生的感觉,如光通过三菱镜色散成七彩一样。既然是折射就可能形成颠倒、扭曲形象,但人脑具有存储、运算、处理、分析、解译来自五根的神经电脉冲,从而能尽量恢复“原象”,人脑还可通过思维对色象之间的复杂关系、结构及运动作分析预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老子曰“涤除玄览,能无滓乎?”。色 是事物在人脑的表象,是感性认识的要素,是理性的基础,而某些佛家以空而去色,是不可取的。 色象在人脑神经网络间自组织而孕育出意识界,意识系统的信息熵增(色流)表现为心理时间,它是人脑发挥功能(如记忆)的基础。 “ 空” 即空场, 是量子生灭之所在 。现实的物理空间是三维的,三维不多不少,最稳定、最复杂、最玄奥、最奇异。英国数学家唐纳森(Donaldson)研究庞加莱猜想而发现:四维流形内潜蕴着各种微分结构,而 四维欧氏空间内潜蕴着无穷多种微分结构 。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如此物类繁盛、丰富多彩,就是这个原因。当然,超弦论提出的十一维空间,现在仍具有理论技术性,而分维空间以及无穷维空间不过是一种测度物质运动方式罢了。至于其它空间,如地理空间、城市空间、经济空间等,都是物理空间派生来的,是高层级物质系统的“有用而方便”的说法甚至类比性的说法。所以,宇宙最基本空间是三维的,三维空间内各种扭结足以创造并联系万物。 空场超对称自发破缺而相变出物质界 (从暗能量界演化出显物质界), 物质世界的量子熵增表现为宇宙时间( 其它时间是某层级系统的 局域 时间,有相对性 ),它是混沌涌现秩序的“源泉” 。宇宙物质色象的流动(色流)表现为时间,而物质总可“无限”微分,分之又分,至于不可分的量子元胞层级(具有泡沫性、虚幻性、纠缠性),这是“ 性空缘起 ”论的现代物理依据。因此,从质量、能量上去认识世界,好似都落入难以捉摸的“空性”。如果问“何谓物质”,许多人都答不上来。哲学家答曰:质量是凝聚的能量,能量是弥散的质量。这种同义反复总让人不满意。从物质形态、结构、关系上去认识,研究量子引纶(超弦)及其扭结,或可解之。因为事物的内在结构和外部关系(佛家称之为 缘 )比事物本身 更具实在性 ,其实拓扑学、几何学、网络数学等都受形式结构主义理念的鼓舞。因此,某种意义上讲,形式主义注重研究事物的“缘起”及其形成的“业网”,并且试图寻找一种 自洽而最简的形式体系去理解世界 。 故 《心经》曰“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色空合一,而佛家重在“空”。 但如何认识时间了?时间本身就是宇宙物质色象的不可逆流动过程(简称色流、流势),因为 时间不是实体 ,而是一种为了刻画物体相对运动而设置的参照背景量(看似“沾了”背景运动的客观性),是一个有用而方便的词汇而已。物理学家将一维时间与三维空间合并为四维时空,这仍是一种最简洁的权宜技术。虽暂时可用速度来一统时空,并将光速设为宇宙速度极限,但广义相对论毕竟有难言之隐,于是有物理学家又搞出一套“无需白纸就能画出宇宙”(无需时空背景)的“圈量子理论”,当然还不成熟,属探索性理论类别。 广义相对论将力视为时空曲率,这样把力给消解了;同样,这里将时间视为量子熵增,这样把时间也消解了;进一步,如果再将空间视为易汰流体,这样把“先验空间、纯空间”也消解了(绝对虚无的真空是无意义的);最后,用“超弦”来一统宇宙万象和物理百量,于是彻底大一统了。故曰: 时即流势,空即流体,时空即复流形 。而刻画宇宙流形的最基本工具就是“超弦”,因为量子弦本身介于点与体之间,是时间、空间的基本载体,本身就代表物质运动,既可构造万物,又可联系万物。故 奏超弦而时空出焉,画流形而万物运也 !但弦论的两大关键步骤在于: 如何通过超弦编织而生成膜胚,如何通过膜胚作用而形成宇宙 (从而包容现实四维时空的量子相对场论)。或许在各种能态的超弦扭结形式中,隐藏着宇宙最纯粹的真谛,大致也应涉及到拓扑学、数论、群论、组合学、微分流形、概率学、混沌学和相对论、量子论、宇宙学、全息论等。然而,弦膜论果真是宇宙之万有理论吗?或可答之:“此曲,无名;此弦,无曲;此琴,无弦。。。”(见《 宇宙赋 》) 故曰: 时不异空,空不异时;时即是空,空即是时 。时空合一,而科学家重在“空”(结构形式),佛家略与之相似。 中国人常讲中道、中和、中正、中庸。然何谓中?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礼记*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又曰:“持中用两”,具有哲学、谋略学之意义。可见中国古典文本内的“中”带有更多社会伦理学的内涵,这种中国式“中值定理”其实并非任何时候是成立的。孟子曰:“舍身成仁、杀身取义”,为补救“仁性”,“义”出来平衡了,从而仁义并称。 其实,可对“中”作现代意义上的内涵拓展 。“中”即平和,概括的是质能守恒、归零、趋衡,描述世界“静”的状态 (正如心经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物理系统所保持的相对平衡态就是“中态”, 守恒原理是宇宙中性的数量化表达,对称原理是宇宙中性的几何化表达。 系统离开了中态,系统就会异化,矛盾激化,内部组织就会重组,甚至单元也随之变化,于是系统不可逆的“演化或革命”了。因此,中态是事物的存在条件,是系统处于内外均衡的和谐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态又具有保守性,所以需要用“道”的革新性来弥补。 然何谓道?道,《说文解字》释作:“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首表示头,辵”是“辶”的古体,表示运动。从“道”的字型结构解析,包括两方面思维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引申为人对世界物质运动的抽象。《汉语大字典》记录了“道”的四十余条释义,可见其衍生意义众多。《道德经》开篇就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可见老子之道有认识论的意义。 从整个《道德经》文本上看,道的主要涵义是规律(逻各斯),又曰“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流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显然老子之道也有宇宙流的本体论意义。其实,可对”道“作现代意义上的内涵拓展。 “ 道”即途径,概括的是质能流转、演变、进化,描述世界“动”的特征。 从混沌学角度讲,一个系统从相对平衡态(对称的中态)以某种概率破缺分岔入另一种相对平衡态,这在物理学上叫相变(突变),社会学上叫革命。自组织和新秩序在远离平衡态(破缺的偏态)的临界点附近丛集涌现,在临界点上的概率选择或政治抉择,对系统未来演化格局影响深远。物理系统一旦进入某相对平衡态,处于相对质能守恒,对应某对称、某分形常数。 道,就是系统自初始态(原始态)逐渐演化(进化)而生成路径及其所有可能的分岔路径的总和(拙作 《 般若无神 》中提出的元规律与象规律、规律树,或可读之 ) 。然而一个系统在众多可选择的发展道路中,历史实际生成的“道”只有一条,而且初始微小的差异可导致未来之道的巨大分歧,所谓“差以豪厘,谬以千里”;但不同系统的历史生成之道可以不同,所谓“并行而不悖,殊途可同归”者也。比如对于社会,其轴心时代的思想大爆发所积淀的原生文明种子---萌发的各种文化、科学因子,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这个种族群体的未来文化版图,及其民族气质、精神甚至国家总体实力。然而,传统的惯性不是不可以摆脱的,一个善于学习、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民族,其未来前景是不可限量的。古人云:“周虽旧邦,天命维新”。总之,“道”是渐变与突变、均衡与失衡、必然与偶然、机遇与挑战、和谐与矛盾等统一,道就是历史命运与强力意志、传统继承与时代创新、社会稳定与政治变革的统一,道是事物系统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历史路径,是不可逆的历史潮流,道即天下时势。然而, 道之所以为道,在于始终认为物质运动及其矛盾是绝对的。 孟子曰:“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故曰: 道达于中,中因于道;道即是中,中即是道。 中道合一,而道家重在“道”。 综上所论, 空场是宇宙本体,道律是宇宙实在 。空场道律,一体一用,互相辩证。 无空则无 色,无色则无象,无象则无道;反之,无道则无空 。何其然也?如果没有空场这种物质本体,那么规律则无物质载体,也无表现媒介了。这是从物理上讲“ 道寄于空 ”。反之,如果无任何规律,那么还谈什么认识,甚至连时空这种“先验存在”(康德的说法)也感受不到了,人类更别说具有知觉、理性、精神了,无规律的世界就是“无时空的世界”,就是 非理性的世界,就是混沌的世界,即全部认识的起点--- 无知, 故无道则无知,无知则空亦不存。这是从认识学上讲“ 空现于道 ”。 最后,对最核心的概念“空”与“道”作哲学总结。如果说空场是宇宙的 虚幻潜在 ,那么道律是宇宙的 现实法象 。故佛道 相通互补,并流不悖,理趣妙融。 老子之道是众妙之门,鬼谷之道是权谋之门;而佛陀之空是涅槃之门,禅宗之空是澄明之门。总曰: 空不离道,道不离空; 空现于道,道载于空。空为流体,道为流用。空道合流,斯为本真。玄乎妙乎,数形不穷。离散而数,连续而形。数在形里,形变数中。拓扑代数,微分流形。妙乎玄乎,上帝不存。 《道德经》之主旨,乃用“无为”,以图无不为,抱朴守拙,和光同昏,独立自由,乃至逍遥之境。这是春秋历史的哲学经验,是战乱思安的思想态度,也是弱国图存的生存谋略。而《心经》之主旨,乃归“空门”,通向智慧,从而目空一切,识破色象,消除痛苦,彻底解脱,达到光明之境。这是苦难灵魂的自我支撑,这是悲惨世界的哲学诅咒,这是精神境界的自觉升华,乃至涅槃(洞彻真相)。正如罗素所说“不论是智慧还是人格,.....佛陀都超过耶稣”。爱因斯坦认为佛“把所有自然和精神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体验”(见拙作《 佛学之我见 》 )。当然,俗世会笑这等人为“遁入空门的空想家”,哈哈!不错,他们确是“空”想家,但不能一概否定里面不出真正的实干家,因为他们“揭露了上帝的谜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法月所译妙矣。 为了破解《心经》之“空”义,我顺便对几对有关的佛道哲学范畴作了 现代解读和内在整合 ,当然不同学者、不同读者可对其作不同理解。然而《心经》之妙义到底如何,全在个人悟性。如果你读出的尽是唯心主义的骷髅,那表明你只是俗谛的信奉者;如果你别开新面,读出的是辩证法美丽的莲花,那表明你是圆融的觉悟者。 但笔者在本文中无疑拔高了《心经》之空义,因为就原始文本来看, 心经之空毕竟是唯心之空,而非唯物之空;是僵死之空,而非彻底辩证之空。它叫人走向彼岸,而不是走向现实;它曾使多少人变成僧侣、腐儒,而不是成为践行者、革命者。 本博主不信任何宗教、不信神,亦非佛学人士,更不懂梵文。只因哲学兴趣,偶然所感,姑且嚼字眼而已。
个人分类: 道法自然|5525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楷心经
tangwei 2010-9-3 23:44
个人分类: 墨色春秋|3856 次阅读|1 个评论
恐惧
pingguo 2010-8-30 17:26
没有月色 熄灭了灯光或烛光 有人说 看不见的恐惧 总在黑暗中穿行 睡梦里捉住过它 或许相反 是它捉住了我 心几乎跳出胸膛 张着嘴一时间停掉了呼吸 如果黑暗无处不在 恐惧就无时不有 这是我觉察到的真实 在惊魂散去前的一刻 我的意志里可有一份惊恐? 那便是信仰之不够坚实 我的智慧里可有一份惊恐? 那便是愚昧仍充斥其间 既然恐惧本是一种情感 执着于情如同执着于恐惧 我专注地点亮烛光 那麦穗一样金黄的信仰 我静静地捕捉一丝一毫的月光 那星星一样超然的智慧 在它开始消散的一刻 我看见 恐惧原是从身体里流泻出来 并且一直朝向自己 我把它生产出来为的是要击垮自己 无挂碍故无有恐惧心经如是说 求无实则难以做到无 少一分挂碍多一分智慧 无论对谁皆有可能 请用神明的语言歌唱吧 诗人 声音沙哑是你唯一值得担忧的事情 若想辜负你的天赋 那就任它伴随一生 否则生起一念 即刻让它如是消退
个人分类: 诗歌|2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临赵帖 心经
tangwei 2009-5-22 20:57
般若波罗蜜心经
个人分类: 未必诗词|3327 次阅读|1 个评论
心经[小楷]
刘玉平 2008-9-20 16:09
曾 应昌凤兄之邀,今日得暇而习作小楷《心经》,奈何兄闭关五周,愿兄得以观之并指正! 心 经 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梵文 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是佛教著名经颂之一 。 全经只有一卷, 260 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 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心经(玄奘译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 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相关链接: 梵音唱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http://mp3.dochansi.com/fyf/hhy/Prajnaparamita02.mp3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心经 http://baike.baidu.com/view/16004.htm
个人分类: 诗词书画音|10972 次阅读|2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