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关键词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关键词

相关日志

[转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征文通知
zhaodl 2011-4-2 10:12
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征文通知 根据本会六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2011年3月8日)决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将于2011年11月召开。年会主题定为《“十二五”高校科技期刊功能定位与创新发展》。为促进科技期刊的研究与交流,把年会学术交流办好办活,本会特向全国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征集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介绍的论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征文范围 专题1:科技期刊的公平竞争环境与国家科研政策导向 专题2:科技期刊网络传播与数字化增值服务 专题3:科技期刊的把关作用与学风建设 专题4:科技期刊在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专题5:编辑队伍建设与人才成长要素 以上是征文的主要方向,论文具体选题可围绕年会主题和分专题由应征者自定。 2 征文提交要求 提交的稿件格式:A4单栏编排,包含中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等,参考文献按国标撰写,文末附作者的通信地址、电话、E-Mail等信息。征文提交截止时间为2011年8月20日。请应征者于8月20日前将论文电子版发送至: lrx@cqnu.edu.cn 联系人: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方兴 欧红叶 李若溪 联系电话:023-65362431 3 评奖 本次征文将由研究会根据评奖办法,组织有关专家评阅,遴选出优秀论文,于15次年会上颁发优秀编辑学论著奖;并邀请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在年会作交流。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学术与基金工作委员会 2011年3月21日
个人分类: 编辑出版|2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孔融“父母于子女无恩论”申义
WuchangZhang 2011-3-29 11:57
孔融“父母于子女无恩论”申义 关键词 : 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http://mraz.bokee.com/3952851.html 二到三世纪的孔融(一五三——二○八),字文举,山东曲阜人。他是孔子第二十世孙子,他“幼有异才”,十岁时就登门见李膺,《后汉书》写这段故事,说: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仰融口:“然,先君孔于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孔融十六岁就坐了牢,为的是通辑犯张俭到孔家来避难,孔融替哥哥孔褒做主,收留了张俭。事发后孔融说他该负责,孔褒说“彼来求我,非弟之过”。他们母亲说她是家长,她该负责。“—门争死”,侠义感人。后来皇帝决定由孔褒负责,孔融就出了狱。   孔融做青州刺史,被袁谭围攻,自春至夏,守城的只剩下几百人了,危在旦夕,但是他“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陷之夜,他妻子被俘,他得以逃出。   孔融反对恢复肉刑、反对曹丕私纳袁绍儿媳妇、反对曹操禁酒。……跟曹操不合。小人郗虑从中搞鬼,最后由路粹罗织孔融罪名,说他“招合徒众,欲规不轨”,说他“谤讪朝廷”、“不遵朝仪”、“大逆不道”。于是孔融又第二次入狱,最后全家被杀,年五十六岁。《后汉书》记这一惨剧始末如下:      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 缻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平?”兄号泣而止。或言于曹操,遂尽杀之。及收至,谓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愿!”乃延颈就刑,颜色不变,莫不伤之。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大名士,又是“建安七子”的龙头老大,在政治见解上,他不脱名士气,“理不胜词”,并不怎么高明;但在哲学见解上,他的“父母于子无恩论”,倒是最有气派的,他最后殉道而死,主要罪名也就在此。在路粹检举孔融罪状后,曹操“宣示孔融罪状令”中下结论:“此州人说,平原祢衡受融传论,以为父母与人无亲,譬如 缻器,寄盛其中。……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理。”结论这样一下,就杀人了。   在孔融的“父母于子无恩论”之前,王充《论衡》中就有了先声。王充说:   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就正因为王充相信夫妇不是有意生子女,而只是“情欲动而合”(性欲冲动性交)的产物,所以他这种开明观念.也最能引动其他开明人士的看法。果然到了孔融的时候,这位孔夫子的二十代孙子,居然提出了青出于蓝的惊人议论,他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 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夏奚为?譬如物寄缻中,出则离矣!”的话,是更进一步,把母子关系,看成了把东西寄放在瓶子里的关系,说得更露骨了。   在王充、孔融以后,文献中这类议论,钱钟书《管锥编》的举例如下:   《朱子语类》卷一二六:释氏以生为寄,故要见得父 母未生时面目。黄蘗一僧有偈与其母云:“先时寄宿此婆 家”;止以父母之身为寄宿处,其无情义、灭绝天性可知! 盖不知孔丘家儿早有“寄物”、“寄盛”之喻,较“寄宿”更簿 情也。古希腊诗人亦谓:“汝曷不思汝父何以得汝乎!汝 身不过来自情欲一饷、不净一滴耳”(If thou rememberest, O man how thy father sowed thee……Thou art sprung from incontinent lust and a filthy drop)①。后世诗文中,习见不鲜,举数例以概。十七世纪英国名作:“汝子被诃,倘不服而反唇曰:‘何故生我?我初未乞求诞生也!’汝将奚如?”(what if thy son/prove disobedient, and, reproved, retort, /“Wherefore didst thou beget me?I sought it not!”)②;又一剧二角色相语,甲云:“若翁生汝,汝则杀之,足以报施,”(Cutting his throat was a very gund return for his begetting you)乙答:“老革初未尝计及生我,渠只自述快意耳。”(, Twas for his own sake, he ne''er thought of me in the business)③《海外轩渠录 》言小人国法令谓父母生子女出于情欲(by the motives of concupiscence),故子女 于亲不必有恩义(obligation)④。当世波兰小说中母诫未 嫁女毋外遇致有孕,曰“吾不欲家中忽添婴儿”(But I don''t want a kid here),女怫然答:“汝之生我,几会先事询我愿不乎!”(You didn''t ask me if I wanted to be born)⑤;一意大利小说中母责女曰:“汝对阿父语,不得如此。”(Guarda che non dovresti ripondere cosi a tuo padre) 女藐之(alzava le spalle)曰:“我初未求出世,汝二人专擅,遽使我生。”(Io non avevo chiesto di venire al mondo. Mi ci avete fatta vemire)⑥吾国旧号“孝治”,故率言如孔融者不多耳⑦。   另一方面,以父母立场发言的,钱钟书也别有举例:   十八世纪英国才妇(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致其女(the Countess of Bute)书曰:“汝不必感我诞育为人, 正如我不谢汝惠临出世。俗见多妄,每以孝思绳子女,吾生平绝口未尝道之。”(You are no more obliged to me for bringing you into the world, than I am to you for coming into it, and I never, never made use of that commonplace(and like most commonplace, false)argument, as exacting any return of affection-Letters.“Everyman''s Library”, 400)母久劬劳,而持此论,尤罕事也。   这种以父母立场发言,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曾有过一番讨论, 这是由汪长禄引起的,汪长禄写信给胡适,说:   大作(《我的儿子》)说,“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这和孔融所说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子之于 母亦复奚为!……”差不多同一样的口气。我且不去管他。下文说的,“但是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这就是做父母一方面 的说法。换一方面说,做儿子的也可模仿同样的口气说 道:“但是我既然来了,你不能不养我教我,那是你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我的恩谊。”那么两方面凑泊起来,简直 是亲子的关系,一方面变成了跛行的义务者,他一方面变 成了跛行的权利者,实在未免太不平等了。平心而论、旧 时代的见解,好端端生在社会一个人,前途何等遥远,责任何等重大,为父母的单希望他俩的儿子,固然不对。但是照先生的主张,竟把一般做儿子的抬举起来,看做一个 “白吃不还帐”的主顾,那又未免太“矫枉过正”罢。   现在我且丢却亲子的关系不谈,先设一个譬喻来说。 假如有位朋友留我在他家里住上若干年,并且供给我的本食,后来又帮助我的学费,一直到我能够独立生活,他才放手。虽然这位朋友发了一个大愿,立心做个大施主,并不希望我些须报答,难道我自问良心能够就是这么拱拱手同他离开便算了吗?我以为亲子的关系,无论怎样改革,总比朋友较深一层。就是同朋友一样平等看待,果然有个鲍叔再世,把我看做管仲一般,也不能够说“不是待我的恩谊”罢。   大作结尾说道:“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这话我倒并不十分反对。但是我以为应该加上一个字,可以这么说:“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单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为甚么要加上这一个字呢?因为儿子孝顺父母,也是做人的一种信条,和那“悌弟”“信友”“爱群”等等是同样重要的。旧时代学说把一切善行 都归纳在“孝”字里面,诚然流弊百出。但一定要把“孝”字“驱逐出境”,划在做人事业范围以外,好像人做了孝子,便不能够做一个堂堂的人。换一句话,就是人若要做一个堂堂的人,便非打定主意做一个不孝之子不可。总而言之,先生把“孝”字看得与做人的信条立在相反的地位。我以为“孝”字虽然没有“万能”的本领,但总还够得上和那做人的信条揍在一起,何必如此“雷厉风行”硬要 把他“驱逐出境”呢?   前月我在一个地方谈起北京的新思潮,便联想到先生个人身上。有一位是先生的贵同乡,当时插嘴说道:“现在一般人都把胡适之看做洪水猛兽一样,其实适之这个人旧道德并不坏。”说罢,并且引起事实为证。我自然是很相信的。照这位贵同乡说话推测起来,先生平日对于父母当然不肯做那“孝”字反面的行为,是决无疑议了。 我怕的是一般根柢浅薄的音年,动辄钞袭名人一两句话, 敢于扯起幌子,便“肆无忌惮”起来。打个比方,有人昨天看见每周评论上先生的大作,也便可以说道:“胡先生教我做一个堂堂的人,万不可做父毋的孝顺儿子。”久而久之,社会上布满了这种议论,那么任凭父母老病冻饿以至于死,都可以不去管他了。我也知道先生的本意无非看见旧式家庭过于“束缚驰骤”,急急地要替他调换空气,不知不觉言之太过,那也难怪。从前朱晦庵说得好,“教学 者如扶醉人”,现有的中国人真算是大多数醉倒了。先生可怜他们,当下令奋勇,使一股大劲,把他从东边扶起。我怕是用力太猛,保不住又要跌向西边去。那不是和没有扶起一样吗?万一不幸,连性命都要送掉,那又向谁叫冤呢?   胡适的答复如下:   “父母于子无恩”的话,从王充、孔融以来,也很久了。从前有人说我曾提倡这话,我实在不能承认。直到今年我自己生了一个儿子,我才想到这个问题上去。我想这个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的不征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况且我们也并不曾有意送给他这条生命。我们即无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为有恩于他?他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我们糊里糊涂地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说得偏激一点,我们生一个儿子,就好比替他种下了祸根,又替社会种下了祸根。他也许养成坏习惯,做一个短命浪子;他也许更堕落下去,做一个军阀派的走狗。所以我们“教他养他”,只是我们自己减轻罪过的法子,只是我们种下祸根之后自己补过弥缝的法子。这可以说是恩典吗?   我所说的,是从做父母的一方面设想的,是从我个人对于我自己的儿子设想的,所以我的题目是“我的儿子”。 我的意思是要我这个儿子晓得我对他只有抱歉,决不居功,决不市恩。至于我的儿子将来怎样待我,那是他自己的事。我决不期望他报答我的恩,因为我已宣言无恩于他。   先生说我把一般做儿子的抬举起来,看做一个“白吃不还帐”的主顾。这是先生误会我的地方。我的意思恰 同这个相反。我想把一般做父母的抬高起来,叫他们不要把自已看做一种“放高利债”的债主。   先生又怪我把“孝”字驱逐出境。我要问先生,现在 “孝子”两个字究免还有什么意义?现在的人死了父母都称“孝子”。孝子就是居父母丧的儿子(古书称为“主人”),无论怎样忤逆不孝的人,一穿上麻衣,带上高粱冠, 拿着哭丧棒,人家就称他作“孝子”。   我的意思以为古人把一切做人的道理都包在孝字里,故战阵无勇,莅官不敬,等等都是不孝。这种学说,先生也承认他流弊百出。所以我要我的儿子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他做我的孝顺儿子。我的意想以为“一个堂堂的人”决不至于做打爹骂娘的事,决不至于对他的父母毫无感情。   但是我不赞成把“儿子孝顺父母”列为一种“信条”。易卜生的群鬼里有一段话很可研究(《新潮》第五号页八五一):   (孟代牧师)你忘了没有,一个孩予应该爱敬他的父母?   (阿尔文夫人)我们不要讲得这样宽泛。应该说:“欧士华应该爱敬阿尔文先生(欧土华之父)吗?”   这是说,“一个孩子应该爱敬他的父母”是耶教一种信条,但是有时未必适用。即如阿尔文一生纵淫,死于花柳毒,还把遗毒传给他的儿予欧士华,后来欧士华毒发而死。请问欧士华应该孝顺阿尔文吗?若照中国古代的伦理观念自然不成问题。但是在今日可不能不成问题了。假如我染着花柳毒,生下儿子又聋又瞎,终身残废,他应该爱敬我吗?又假如我把我的儿子应得的遗产都拿去赌输了,使他衣食不能完全,教育不能得着,他应该爱敬我吗?又假如我卖国卖主义,做了一国一世的大罪人,他应该爱敬我吗?   至于先生说,恐怕有人扯起幌子,说,“胡先生教我做一个堂堂的人,万不可做父母的孝顺儿子。”这是他自己错了。我的诗是发表我生平第一次做老子的感想,我并不曾教训人家的儿子!   总之,我只说了我自己承认对儿子无恩,至于儿子将来对我作何感想,那是他自已的事,我不管了。   上面这些文献,都是“父母于子无恩论”引发出来的或不谋而合出来的,我把它们集合在一起,以见古今中外智者的几个断片。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四日     ①原注Palladas, Greek Anthology, X. 44, “Loeb”, IV, 25。     ②原注Paradisc Lost, X. 760-2。     ③原注Thomas Shadwell, The Libertine, Complete Works, ed. M. Summers. III, 27(Jacomo and Don John)。     ④原注Gulliver''s Travels, Pt I, ch. 6, Oxford, 67。     ⑤原注Marek Hlasco, The Eighth Day of the Week, tr. N. Guteman, 13(Agnieszka)。     ⑥原注A. Moravia, Noovi racconti romani:“Lasciami perdere,”Opere complete, Bompiani, XI 251-2(Marcella)。     ⑦钱钟书没有看过琼瑶的《窗外》,我为他补一条。《窗外》页四十四:“妈,你别这样不满意我,我并没有向你要求这一条生命,你该对创造我负责任,在我,生命中全是痛苦,假如你不满意我,你最好把我这条生命收回去!” 【作者: MR.A-Z 】【访问统计: 1120】【2005年12月21日 星期三 19:29】【 加入博采 】【 打印 】
3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自闭症与疫苗
qujiangwen 2011-3-28 17:01
自闭症与疫苗 精选 已有 202 次阅读 2011-3-28 10:24 | 系统分类: 人文社科 | 关键词:自闭症 1998 年,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 Andy Wakefield 教授在国际顶级杂志柳叶刀发表论文首先宣布了自闭症和疫苗的联系。在其接诊的 12 名自闭症患儿中,有至少 8 个是在注射麻风腮疫苗后出现症状的。论文虽然用各种学术语言将自己包装的尽量中立,但其结论仍然像利剑一样刺向了国际大型药物企业的命门。一时间全社会人心惶惶,任凭疫苗公司再三声明,英美等国疫苗的注射率仍然大幅下降,而相关的疾病发病率开始上升。政府社会对医药企业穷追猛打,很多往年被拖延的针对药品价格改革的法案都得以顺利通过。数据表明,在 1999-2000 年间,药企在华盛顿的攻关费增加了一倍半,而自己在疫苗领域的利润却下降了将近两成。 正在 Wakefield 教授在全球宣传自己的成果的时候,整个事情在 2001 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英国小报记者 Brian Deer 在调查中发现, Wakefield 的研究得到了英国法律援助会( UK Legal Aid Board )的 5 万 5 千英镑的资助。而后者在文章发表时正代表自闭症患者家属起诉相应的疫苗公司。 12 名患者家属中的 8 个正是该案件的原告。更有趣的是, Wakefiled 本人在 1996 年申请了一种疫苗的专利,而该专利正好是市场上麻风腮疫苗的竞争者。一时间 Wakefiled 声名狼藉。其后社会上又有了针对 Wakefiled 研究组伪造数据的传言。 2010 年,迫于各方面压力,柳叶刀杂志终于决定撤销该文章,理由是“作者没有公开相应的利益冲突”,确没有提及文章的结论。由于该文章,愤怒的患者家属,疫苗公司,政府机构纷纷找上门, Wakefiled 面临着无数的官司。。。。 但是这篇文章的最核心问题呢,到底疫苗和自闭症有没有关系?在 Wakefield 之后的两篇大规模流行病调查的文章表明,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仍然有众多的学者批评这两篇文章采用的疫苗注射病例不具有普遍性,并认为疫苗公司在背后左右相关的研究。其后,美英政府都以证据齐备为由,再没有资助过相关的大规模研究,似乎也说明了问题。美国强大的民间组织则开始独立支持相关的工作。比如全美第二的非政府自闭症组织,自闭症第一( Autism One )就以支持汞,尤其是疫苗中有机汞添加剂和自闭症的关系的研究为首要资助目标,在每年全美最大的自闭症研究年会上,仍然会有疫苗成分和自闭症相关症状研究的报告。所以,我们离这个问题的最终结论也许还 很远。 那自闭症到底是由什么引发的呢?到底为什么一个普通疾病会牵动社会各方面的神经呢? 自闭症是一种在婴幼儿发病的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表现为沟通,学习能力障碍,并伴有强迫性或重复性动作和行为。由于在智力发育的迟缓,患者的一生都将深受其影响。有哈佛的学者统计,一个自闭症患者一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将达到 300 到 500 万美金。最近 30 年,美国确诊为自闭症患者的数量上升了十倍, 2009 年,美国自闭症的发病率已经接近百分之一并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疾病之一。在美国参议院中, 7 名参议员的子女和亲属患有自闭症,支持自闭症研究也成为了政客们捞取政治资本的一项重要手段。 自闭症的诱因非常复杂,但传统上学者们认为其是神经系统的遗传疾病,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人们发现环境,饮食,药物对于自闭症的发病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时间,在一些政客的支持下,针对药物,饮食诱发自闭症的研究层出不穷。不同于一般的论文,任何自闭症相关的结论都会得到国会异乎寻常的重视,并成为政策制定者约束相关行业的重要武器。制药,食品,环境都卷入其中。这在开始就给自闭症研究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0 个评论
[转载]关注天津沈木珠夫妇案:学术批评网在法庭诉讼中度过十周年庆典
JYH64J98Y99H 2011-3-28 10:16
杨玉圣:“笑点”不少 “尿点”不多——沈木珠张仲春教授夫妇系列诉讼案(天津)庭审印象(之二) 时间:2011年3月27日 作者: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暨主持人) 来源:学术批评网 关键词:沈木珠诉杨玉圣名誉权纠纷案 张仲春诉杨玉圣名誉权纠纷案 题记:本篇追记2011年3月24日、25日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就沈木珠诉杨玉圣名誉权纠纷案、张仲春诉杨玉圣名誉权纠纷案所进行的庭审前证据交换及质证过程中的若干“逸闻趣事”,或曰“花絮”,供关注沈木珠张仲春教授夫妇系列诉讼案(天津)庭审进程的师友“围观”。 行文之前,先就题目中的两个关键词即“笑点”、“尿点”,略说一二。 “笑点”,是去年贺岁片档期流行的网络时髦语,大意是说因某些电影情节而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或者掩面而笑或者窃笑(偷着乐)。和“笑点”一样,“尿点”也是因贺岁片而流行的网络用语,意谓电影情节离奇或糟糕或可有可无,故观者可借此去WC自我解放(俗称“撒尿”)的时点,即“尿点”。因为法庭有纪律,如不得大声喧哗,当然也不得当庭开怀大笑,故而与电影院不一样,法庭审理中的“笑点”,往往是掩面而笑或者窃笑(偷着乐),甚至是会心一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均可一言以蔽之曰“笑点”。至于“尿点”,法庭审理当然没有电影故事精彩及其引人入胜之处,但鉴于法庭纪律,未经法官同意,不得在法庭随意走动,因此与电影院可以随时去WC不同,除非法庭宣布暂时休庭或者经向法庭示意、经法庭许可而往WC外,无论是法官、原告及其代理人或者被告及其代理人或者旁听者,均不可随心所欲地安排“尿点”。 本文之记叙严肃的证据交换及质证过程而引入“笑点”、“尿点”这样的网络流行语言,主要是因为3月24日在法庭进行的沈木珠诉杨玉圣名誉权纠纷案证据交换及质证、3月25日上午进行的张仲春诉杨玉圣名誉权纠纷案证据交换及质证,确乎是“笑点”不少,“尿点”不多,不可不记;不记的话,可惜了。 看得出来,张仲春教授在证据准备上确实是下了很大工夫,我甚至怀疑连提交法庭的相关证据目录和《杨玉圣侵权文章摘要》都是他老人家亲自动手编制的;不然的话,若是职业律师做此证据目录及《摘要》,大约不会在证据问题上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瑕疵。空说无凭,举十个例子,略窥一斑, 例一无论是证据目录还是《杨玉圣侵权文章摘要》,均把作者的名字放入表示篇名的书名号(《》)内(如《杨玉圣:就沈木珠教授夫妇案答客问(之二)》),这就把作者的姓名也误作为文章标题的一部分。就我阅读的范围而论,全中国似乎只有张仲春教授和他的著名法学家太太沈木珠教授这么干:看看他们的所谓侵权通知书、六个所谓侵犯其名誉权的起诉书、提交法庭的证据目录及其《内容摘要》等等,无不如此。连书名号这样的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尽管我早就在文章中指出过了,他们却一意孤行,独树一帜。按照全国高考语文的评价标准,错一个标点符号就得扣分,以此为标准,张仲春教授要想在标点符号用法上及格,大概不是那么容易的。也就是由于这个缘故,我在证据质证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指出其乱用错用书名号一事。 例二在《杨玉圣侵权文章内容摘要》中,张仲春教授独出心裁地对他以及他太太沈木珠教授认为是侵权的文章进行了“文章性质”的认定,比如:“以学术批评为名,行捏造诽谤之实”;“以学术批评为名,行污蔑造诽谤之实”;比如,“1、以被告被起诉的事实为由,对原告的合法行为大肆辱骂,实施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2、正、副标题及内容已清楚证明,该文章是评原告诉被告的诉讼行为,非学术批评”;再如,“全文进行人身攻击,非学术批评文章”;“全文进行捏造、诽谤、人身攻击,不属学术批评范畴”;“全文进行捏造、诽谤、人身攻击,没有学术批评内容”;“利用虚拟的‘答客问’进行人身攻击。不属学术批评文章”;“利用‘答客问’形式实施人格侮辱。不属学术批评文章”;“捏造事实诽谤沈木珠经济问题。不属学术批评”;“捏造事实诽谤沈木珠利用公款行贿、谋取私利。不属学术批评”,等等。其中,被定性为“全文进行人身攻击”或“全文进行捏造、诽谤、人身攻击”的共有11篇,分别是有钟正文先生的《我所了解的张仲春沈木珠夫妇》、南财大法学院部分教授和副教授的《为了南京财经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致徐从才校长的公开信》、梁欣先生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我看张仲春夫妇的“最后的疯狂”》、李华隼先生的《张仲春为何如此生猛?》、申江先生的《张仲春、沈木珠夫妇尚能“胜似闲庭信步”否?》、申江先生的《对沈木珠夫妇案迟迟“审而不判”的置疑》、金缪先生的《挥泪斩马谡大快人心事——有感于沈木珠被免去院长职并向徐从才校长致敬》、李华隼先生的《张仲春还能那样生猛吗?——从沈木珠被免去法学院院长谈起》、李华隼先生的《此处不留娘,娘再换地方——戏说沈木珠张仲春夫妇诉杨玉圣、李世洞系列案(上)》、李华隼《赔了夫人又折兵,输了官司又丢人——戏说沈木珠张仲春夫妇诉杨玉圣、李世洞系列案(中)》和刘律正先生的《南京财经大学沈木珠教授是法学界的“三无人员”》、杨玉圣《现代快报是如何办报的?——简评其明显袒护沈木珠夫妇恶意诉讼的报道》。 根据李毅律师的提醒,在质证阶段,我请求法庭向张仲春教授确认此处“全文”的意思。张教授大声强调“全文”是“整篇文章”的意思,说这些文章通篇都构成对原告沈木珠教授的名誉权侵害,用《杨玉圣侵权文章摘要》的书面表达,即“全文以学术批评为名,行捏造诽谤之实”或“全文进行人身攻击”或“全文进行捏造、诽谤、人身攻击”。沈木珠教授的另一位代理人、曾做过六年出版社编辑的黄律师解释说,“全文”并不是说每个字都侵权等等。我追问:对这11篇“文章性质”的定性中的“全文”,究竟是“整篇文章”还是“这篇文章”的意思?若是前者,应该对这11篇文章重新质证。经黄律师劝解,张教授作为沈木珠教授的代理人不情愿地不再坚持“全文”就是“整篇文章”的意思,书记员将此记录在案。 由此可进一步证明,提交法庭的证据目录、《杨玉圣侵权文章摘要》这些书证材料,不大可能出自职业律师黄先生及其助理蒲律师之手笔。而一度高就深圳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这个角色往往被视为“笔杆子”和“喉舌”)的张仲春教授,居然在提交法庭作为证据的材料中弄不明白“全文”和“整篇文章”的异同。此非“笑点”乎? 例三针对金许成先生对沈木珠张仲春“在‘知识产权侵权’方面的10篇论文”“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抄袭问题”的评论,作为沈木珠教授代理人的张仲春教授一再表现出漠视著作权乃人身权及其不可转让的特性这一基本常识,反复强词夺理,称他发表的文章是其太太沈木珠教授“授权”的,云云。 关于这个问题,我当初在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庭审中已做过话糙但理不糙的通俗说明:“张仲春教授是沈木珠教授的丈夫,沈木珠教授是张仲春教授的妻子。对此,无论是从事实上还是法律关系上,都没有任何问题。无论是法庭还是作为被告的我们,均没有任何异议。作为夫妻,他们可以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做任何事情,比如过日子、买房子、生孩子、共同研究等等,当然也可以联名发表文章。但是,沈教授独立署名的文章发表以后,即使张教授是沈教授的丈夫,他也不能再署上自己的本名或笔名重复发表了。”(杨玉圣:《就沈木珠教授夫妇案答客问(之八)》,见《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备忘录》,第131页)。但是,张教授始终无视我的苦口婆心,故只好在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又啰嗦了一遍这个再基本不过的道理。哪怕是合法夫妻,丈夫也不能抄袭妻子,这难道非得需要在法庭上才能掰扯明白吗? 至于他们两口子的文章有哪些是重复发表?有哪些是相互抄袭?还有哪些是抄袭其他专家学者?另有哪些合作作品是徒挂虚名?这些问题,也许他们自己是最清楚的。不过,若他们健忘、非要学界同仁帮教的话,他们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儿,也许就不是一件两件了。 例四关于沈木珠教授的称呼,作为沈教授的丈夫和代理人,张仲春教授也表现得相当可乐。 我记得2007年11月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庭审时,原告沈木珠教授、张仲春教授都在场的情况下,张教授口口声声喊他太太为“沈院长”。大概是受张教授的影响,我自己也就张口闭口“沈院长”如何如何(在鼓楼法院为期两天的庭审中,我几乎没有称沈院长为“被告”;在此前后写作的10篇《就沈木珠教授夫妇案答客问》系列,亦复如此)。 出于对原告沈木珠教授的尊重,也是由于2007年11月以来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业已养成的习惯,故在和平区法院的证据交换和质证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称原告沈木珠教授为“沈院长”。未料,这一尊称居然惹恼了在庭审现场的沈院长的丈夫及其代理人张仲春教授:“不要喊什么‘沈院长’了,她都被你搞下台了,喊‘原告’!”(或有不确,大意如此)因此,在随后的质证过程中,我只好很不习惯、很不自然地把习惯称呼的“沈院长”改口为“原告”或“沈木珠教授”或“沈教授”。 也许,在张教授看来,他太太已经不是院长了,再喊“沈院长”,是不怀好意地笑话他和他太太。可是,按照中国的官场规矩,哪怕是下了台的院长(除非是被撤职),人们也“人走茶不凉”地喊“X院长”。未料到,张教授竟然因为我尊称其妻为“沈院长”而当庭异议和光火。此亦乃“笑点”之一吧? 例五说起原告沈木珠教授,还有两个“笑点”,不能不特别一提。 第一,针对申江先生的《张仲春、沈木珠夫妇尚能“胜似闲庭信步”否?》,沈教授的代理人张仲春教授在《杨玉圣侵权文章摘要》中断定该文“捏造沈木珠‘被撤了职’”;针对金缪先生的《挥泪斩马谡大快人心事——有感于沈木珠被免去院长职并向徐从才校长致敬》,上述《摘要》也认定该文“诽谤沈木珠被‘免’去‘法学院院长’职务”。 在法庭上,张仲春教授理直气壮地指出:他太太即沈木珠教授是“辞职”,故称其“被撤了职”就是“进行捏造、诽谤、人身攻击”。我在质证阶段,就此问题,请求法庭向南京财经大学校方调取书证,即沈木珠教授2008年3月14日究竟是“被撤职了”(申江语,张仲春误弄成“被撤了职”)还是其主动“辞职”?这只要调取一下南京财经大学的红头文件,即可免去无谓的口舌之争。 第二,针对刘律正先生的《南京财经大学沈木珠教授是法学界的“三无人员”》中所说的沈木珠教授一无法学教育背景、二无法律专业毕业证书、三无硕士学位论文即“三无人员”之说,作为沈教授的丈夫和代理人的张仲春教授,不仅向法庭提供了大量证据(但大部分无原件,也未公证),而且也留下了不少“笑点”。 比如,张教授拿出他太太当年在深圳大学获得的《深圳大学研究进修生毕业证书》,在法庭上非常严肃认真地认为,这个证书就是沈教授法学“学历教育”证书;张教授还同样严肃认真地认为他太太到国外留学一年,也是“学历教育”。我当即指出:“学历教育”是国家教育部认可的普通高校举办的学历教育,建议法庭就原告沈木珠教授的《深圳大学研究进修生毕业证书》和其留学一年的证明是否属于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学历教育”而向教育部有关权威机构进行咨询、查证和认定。 再如,张仲春教授举出沈木珠获取的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硕士学位证书》及其答辩论文摘要,反驳刘律正先生“三无硕士学位论文”之说,也是无的放矢。“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学位论文”是两回码事儿,和“硕士学历证书”也是两回事儿。因此,我请求法庭到上海社会科学院调取沈木珠当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答辩时的硕士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证书。 例六关于原告沈木珠教授,其丈夫和代理人张仲春教授还如获至宝、得意洋洋地把他当初派一小女生偷偷录制的我与2007年11月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所做的《学术规范与学人修养》的讲座的录音及其文字整理稿,提交给法庭,并指控我“利用讲座公开捏造、谩骂、侮辱、诽谤,对原告进行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其中的经典之句、神来之笔,乃“公开讥讽、辱骂沈木珠为沈‘母猪’”。 关于按照青州地方方言“ShenMuzhu”究竟如何发音的问题、“Muzhu”能否转音而成汉字“母猪”的问题、如何评价“猪”的问题,大有学问,也大有文章可做,非一言两语可尽言;而且,估计也将是张教授在法庭辩论阶段大显身手之处,故此暂付阙如。是否“笑点”不敢讲,但这肯定不会是“尿点”。 例七按照张仲春教授在《杨玉圣侵权文章摘要》中的说法:李华隼先生的《赔了夫人又折兵,输了官司又丢人——戏说沈木珠张仲春夫妇诉杨玉圣、李世洞系列案(中)》一文,乃“全文进行捏造、诽谤、人身攻击”,其所列举的七条(实为六条)“摘要”包括:“捏造、侮辱张仲春‘用粤语骂人’,‘武的,除了不动手,乔生什么都敢干,其中最拿手的就是打官司’”;”捏造、诽谤沈木珠和张仲春‘在鼓楼法院某院长的指导下,从策略上先退一步(撤诉),然后从战略上再更进四大步”;“侮辱张仲春‘嘴大手大’”;”诽谤张仲春‘收拾完了李世洞、杨玉圣这两个老家伙,再把你调到金陵来打官司,让你也亲自尝尝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铁拳的滋味”;“讥讽、诽谤张仲春是‘影子院长’,称‘官司没赢,木珠还丢了院长;木珠丢了院长不要紧,要紧的是乔生大哥从此以后再也不好意思到木珠原来做院长时的办公室里‘胜似闲庭信步’了。有人说乔生不过是‘影子院长’,但不要忘了‘影子院长’也毕竟是‘院长’啊!做不成带‘影子’的‘院长’,可怜我那精力过剩、干劲十足、斗志昂扬、朝气蓬勃、满口仁义道德的乔生姐夫,究竟该如何发挥余热呢!”;”侮辱沈木珠和张仲春‘输了官司又丢人’。” 这一段“摘要”,系张仲春诉杨玉圣名誉权纠纷案最重要的证据之一。为了让法官听得明白、便于书记员记录,经法庭同意,我建议张教授的代理人、年轻的蒲松律师大声、全念一遍。他一边念,我一边笑(实在忍不住,不得已“偷着乐”);更好玩儿的是,当念到“侮辱张仲春‘嘴大手大’”时,连念稿的年轻的蒲律师也噗嗤一声笑了。这个戏剧性的“笑点”,恰恰是该案的原告张仲春教授设计的。可惜,旁听的人少,如果像当初在鼓楼区法院那样有三十多位学生旁听的话,不笑场,才怪呢! 张仲春教授大概因为做过宣传部长,所以,善于也乐于设计并制造“笑点”。比如,说沈木珠教授是“广东婆姨”(李华隼语),在张教授看来,是侵犯了沈教授名誉权;说“这两口子觉得自己是大爷,骄横跋扈惯了,有人(如金许成等)居然敢点名批评他们,因此就暴跳如猪,非要拿下批评者不可,于是接连打官司,企图让法院和法律为他们夫妇的丑恶行径蒙羞’”(梁欣语),乃“全文进行捏造、诽谤、人身攻击”;在法庭质证时,张教授不仅亲自念了这一段,而且还高音强调了“暴跳如猪”四个字中的“猪”字。当然,也不能说张仲春教授在他太太做法学院院长时是“影子院长”,否则就是“捏造、诽谤、人身攻击”。至于说“没有了‘权力春药’的刺激,一向张狂好斗的张仲春终于也激动不起来了”,在张教授看来,更是“捏造、诽谤、人身攻击”;说2007年沈木珠张仲春诉学术批评网(杨玉圣)、沈木珠张仲春诉李世洞、学术批评网(杨玉圣)二案乃“‘输了官司又丢人”,也是“侮辱”,因为在他们看来,“诉讼还没有结论!”可是,正是这对南京著名的法学家教授夫妇,在受理此二案的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申请撤诉、而且法院也在逾期未结案、由简易程序逾期违法改为普通程序、擅自以合议庭的形式,裁定其撤诉请求的。这两个案子难道真的如张仲春教授所说“还没有结论”吗?历史学家李世洞教授不止一次地说法学教授张仲春不懂法学ABC,对此善意批评,张教授不但不虚心接受,而且还不知羞耻地以此为由起诉李教授侵犯其所谓的名誉权,岂不怪哉? 例八张仲春教授作为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教授,据他自己在庭上说也是校属科研机构——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的教授,按理说应该是两个单位的教授了,够NB的了,但是在法庭上却一再说假话、作伪证。单就3月24日、25日这一天半的法庭证据交换和质证而言,张仲春教授作为沈木珠教授的代理人或原告,至少有两次公然在法庭上说假话、作伪证: 第一次,张仲春教授公然连脸也不红地撒谎,说徐升权曾经在鼓楼法院出庭作证、可以调法庭记录查看云云。徐是沈木珠教授夫妇的心腹(据说现在在周Yezhong教授任教的武汉大学法学院读博士生,是否乃周门弟子,待考),既是其夫妻生活中的帮手,也是其夫妇的文章写手和打手,但这位徐先生绝对没有在2007年11月的鼓楼法院庭审中出庭作证,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是庭审当天数十人可以见证的,也是法庭记录、录音、录像(如果有的话)可以证实的。但是,我们可爱的张仲春教授居然在神圣的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的法庭上,当着庄严的国徽,公然撒谎。 第二次,在涉及沈木珠教授发表过两篇代表性文章的刊物——《金陵法律评论》时,作为南京地区有相当知名度(尤其是在打了名誉权诉讼后)的南财大法学教授,身为沈木珠教授的代理人,张仲春教授居然在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法庭上诬称原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著名法理学家公丕祥教授主编(现任编委会主任)的《金陵法律评论》乃“非法出版物”。对此信口雌黄、构陷之论,我当庭表达了严重的不平、愤怒与谴责。(关于此点,详见拙文《金陵法律评论是“非法出版物”吗?——驳张仲春教授》) 其实,张仲春教授动辄扣“非法出版物”的大帽子,俨然已经成为他的第二职业和特殊偏好了。他不仅在法庭上诬称《金陵法律评论》是“非法出版物”,而且还一再声称如实记录他们夫妇恶意诉讼的《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备忘录》这一“中文非正式出版物”为所谓的“非法出版物”,并通过其关系运作,以所谓“非法出版物”的罪名,企图让北京市文化执法大队对本人加以经济处罚。(看看张仲春教授化名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帖子、张仲春以其实名给包括“全国扫黄打非办”在内的机构的所谓举报信,就明白张仲春堂堂一个大学教授究竟是什么做派了;怪不得,张仲春作为教授,在教室里被法学院的一个女同事的家人当众煽耳光,而且据说赢得满堂喝彩。当我在庭审间隙就其被殴而表示同情和遗憾时,张仲春教授居然造谣说是我指使人打他的,我随口说“打得好!打得妙”,而一向以伶牙俐齿自居的张仲春却莫名其妙地回应说(他自己)“该打!”) 我们可爱的法学家张仲春教授,甚至自己创造了所谓“非法签名”这一古今中外前所未闻的特殊说法。据能言善辩的张教授解释,在“非法出版物上签名”,就是“非法签名”。列位看官,看到这里,“笑点”该有了罢?“尿点”,估计也被“非法签名”一说吓得溜之大吉了罢? 例九作为沈木珠诉杨玉圣名誉权纠纷案的代理人以及张仲春诉杨玉圣名誉权纠纷案的原告,张仲春教授在提交给法庭的证据目录以及《杨玉圣侵权文章内容摘要》中,一直没有弄清楚我本人作为文章作者和我作为学术批评网主持人而发表的其他专家学者的文章的区别。这也可谓是咄咄怪事。遇到张仲春教授这样的对手,就像下棋遇到臭棋篓子一样,棋艺不大踏步倒退才怪呢。若庭审的话,此时当可为恰如其份的“尿点”。 例十在3月24日、25日的法庭证据交换和质证过程中,可能是高人(如律师)支招的缘故,张仲春教授对于金许成等学者批评其夫妇“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问题一再规避(在提交法庭的证据中,我本人又发现了沈木珠、张仲春重复发表的五组论文),反复强调这次他们起诉的是对其抄袭剽窃的指控以及侮辱、诽谤等内容,企图把2005年11月由金许成先生的批评文章(《值得警惕的自我克隆、重复发表现象——以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沈木珠以及张仲春先生为例》)引发的学术共同体对沈木珠张仲春重复发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问题的系统揭露与批评,掐头去尾,断章取义,颠倒黑白,扰乱视听,以达到其恶意诉讼的目的。 可是,谁敢说“抄袭剽窃问题”不是他们自己压倒其所谓名誉权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也许,张仲春沈木珠教授夫妇想当然地以为指控其夫妇抄袭剽窃或许不被(比如法庭)认定,从而打赢保卫其名誉权的“四大战役”。可是,不要忘了,审理沈木珠诉杨玉圣暨张仲春诉杨玉圣名誉权纠纷案、沈木珠诉李世洞和杨玉圣暨张仲春诉李世洞和杨玉圣名誉权纠纷案这四个案子的,已经今非昔比了。 我在法庭上曾当众提醒我们可爱的张仲春教授:天津不是南京;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不是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请张教授也品味一下在外地当原告的甜蜜滋味。 如果哪一天我突然高兴了,说不定还会把这对擅长打名誉权诉讼的法学家教授夫妇诉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也让他们尝尝在外地当被告究竟是什么滋味。用天津相声界泰斗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的经典说法,届时我也“逗他们玩”! 这难道不是“笑点”+“尿点”吗? 2011年3月27日下午草就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2011年3月27日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2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极研究新进展
laofan68 2011-3-20 16:16
近几年( 2008 年以后),在电极研究中取得一些新进展。其中有的是别人早已解决、而自己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有的研究可能是创新研究。简要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 1 、导电压敏胶不变黄技术。本人以前研究制作的用于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等产品的导电压敏胶,在长时间贮存(超过半年或 1 年)后,有时会变黄。经反复研究改进配方后,得到解决。 2008 年 1 月以后制作的导电胶(有的已近 3 年)都末变黄。 2 、高频电刀负电极板。主要是导电压敏胶的研究,同时也对负极板所用金属箔的选择进行了了解和探讨。现在,除生物相容性没有进行测试以外,其他指标厂家都比较满意。 3 、 Clark 电极工作原理研究。这种已出现 50 多年、现在应用很多的氧传感器,其中的阳极工作原理的论述一直是错误的。通过研究,对其错误解释进行了纠正。发表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第十三卷增刊( 2009 年)上。 4 、对非银材料(比如不锈钢)制作体表电极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第十二卷增刊( 2008 年)上发表了“生物医学电极的研究”。 5 、在生物阻抗成像中,对电极的要求不同于一股生物电检测电极和治疗电极。针对用于生物阻抗成像的电极进行了研究。在“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第十四卷增刊( 2010 年)上发表了“阻抗生物成像电极研究”。
3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混合动力电动车在中国的发展预期
热度 6 luoxianan 2011-3-15 03:20
内容摘要:混合动力电动车在中国的发展预期 关键词:混合动力电动车 正文: 摘自网络资料: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元月国产汽车产销统计:今年元月,国产汽车销量达到 189 万辆,创月度历史新高。 2 月 20 日 零时起,国家调高成品油价格,北京地区 93 号汽油每升由 7.17 元提高到 7.45 元,创出历史新高。   高企的油价,日益加剧的燃油供应压力以及四处可见的交通拥堵,和高速增长的汽车产量似乎有些不太协调。 中国汽车不可能无限度增长。因此要搞清楚,以土地资源、道路资源和能源供应能力,中国的大地上到底能够承载多少汽车?保有量的极限在哪里。    一个国家汽车保有量的多少,既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购买能力,也取决于该国的土地和能源等各种资源。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认为,未来中国最高汽车年产销量 3000 万辆,汽车保有量最高可达 4.5 亿辆。   许多跨国汽车公司的研究机构也这么认为。但对这一预测,有人认为太高了。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的团队,根据我国道路、能源等综合因素分析,前几年得出一个结论,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极限是 1.5 亿辆。去年深圳世界电动汽车大会期间,记者见到欧阳明高教授,他现在把这一数据修改为 2 亿辆。 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王富昌去年 9 月在天津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发展论坛上说,预计到 2020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 2 亿辆,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大力推进传统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成为汽车产业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根据推算,截至 2010 年底,不含农用车,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大约在 7400 万辆,低于日本的 7500 万辆,相当于美国 2.85 亿辆的四分之一。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千人汽车保有量为 128 辆。而我国目前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 55 辆,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果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汽车保有量应该是 1.7 亿辆多一些。 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再过七八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就可以达到 2 亿辆的规模,处于饱和状态。” 然而以上关于汽车发展的分析都没有涉及最核心的问题:未来在中国不是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车还是用电动汽车的问题,而是没有足够的资源—汽车使用的城市道路!这才是最核心的危机问题。 北京(首都)可谓资源和投资全国第一,但短短的几年就迎来了汽车拥堵的恶梦,无奈之下只好 实施限购汽车政策 。实际这已经宣布了 中国全民汽车时代美梦的破灭 。冷静想想,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13 亿人都开汽车,现在的城市道路全部拿来够不够停车?要多少汽油、电池、充电站来支撑这个巨大的汽车群开动?最后我们有这么多道路、停车场等资源来支撑这个海量汽车群的使用吗? 遗憾的是现在国内似乎还缺乏科学态度对中国未来的思考,以至面对 中国城市化 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总显得无所适从。 近几年国内又掀起一个发展电动汽车的高潮,但其制造成本高昂和充电时间过长,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两大瓶颈!是无期限的等待不可预知的动力电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并有效解决快速充电问题?还是另辟蹊径,寻求全新的解决方案? 国际汽车巨头已经做出了选择:混合动力 - 电动车,几乎所有的著名制造商都争先恐后的推出自己品牌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未来中国大众的个人交通工具主流是什么?汽车(包括节能汽车)已经不现实了;那么会是什么? 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 “人口众多,资源贫乏”是基本国情。即使在可预期的未来;这个事实同样不可改变! 所以一个产业的发展和生存都必须从这个基点: “人口众多,资源贫乏”为起点到归宿。 客观的判断是在可预期的未来,城市生活不可能全民使用汽车(包括节能汽车)代步,公共交通必然仍是主流交通工具。 中国的自行车在 50 年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被所谓电动车取而代之,实际上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也是颇为艰难的,君不见前几年多少城市管理部门,“全面禁止电动车使用”而鼓励使用汽车。令人不明白的是为何就是不准老百姓使用关系民生的“电动车”,而却拼命投资搞“电动汽车”?都是“电动车”为何老百姓用的“电动车”就是非法的,而合法花费国家巨额资金搞的“电动汽车”呢,现在哪里? 电动车(两轮)的是中国建国以来真正没有国家一分投资;却不断受到各地政府打压却日益做大的一个 市场化 新兴产业。看看现在的城市里,成千上万的电动车流与当年的自行车流何等相似。现在承认电动车是一个符合民生的产品了,并且列入了国家家电下乡计划。这已经证明了一个事实,正像有位科学院士所说:中国的出路就是电动车! 电动车(两轮)已是 城市大众 的主流个人交通工具,在可预期的未来仍然是不可代替的个人交通工具。(就像前 50 年使用的自行车) 未来的城市交通必然是多元化的交通体系,主流是公共交通;私人汽车(包括节能汽车)有限发展,而具有不可限量的个人交通工具就是所谓电动车(两轮),在 15 -50 公里 的活动半径内,电动车(两轮)将成为大众生活必备的个人交通工具。 同时 一次 300 公里 连续行程 ,还适应了广大农村使用的要求。 现在的电动车受到技术的束缚,行程有限和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均无法解决。在日益扩展的城市化生活中已显力不从心。 自主世界首创的混合动力电动车(两轮为主)的经过 12 年的探索、研发和不断优化,现在已经完成了产业化准备,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其技术节能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见附件:测试报告)。这个产品和技术出现为中国迅速膨胀的城市化送上了一个现成的蛋糕。产品节能;已经达到 100 公里 油耗低于 1 升 (测试为 0.75 升 )具有零排放 和 长距离行驶 兼而有之的先进功能。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款交通工具达到这个能耗指标。其技术原理与国家鼓励发展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完全一样。特别是智能化刹车优先和自动怠速节油等先进技术应用,让使用者倍感安全和方便。另外,在道路占用和停车位置占用这两方面,也有着汽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其一辆汽车的停车位的相关面积就可以停 6-8 辆电动车,还可停放在一些边角场地。这对于城市日益紧张的道路饱和停车拥挤难题,将会起到根本性的缓解作用,这正是中国社会城市化发展所需要的。 在所有省份都在要搞混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背景下,为何就没有一个城市决策团队,看看现状,看看老百姓在用什么车?想想继续发展汽车会有什么后果? 做混合动力电动车(两轮)取代现在全国保有量已经近 2 亿的电动车(两轮)则可能有机会、有条件做大做强。这是关乎全国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的个人必备交通工具。 尽管云南制造混合动力电动车(两轮)不占天时地利,目前且配套不全。但我们占有先机: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并且完成了产品的研发,与国内著名专业制造商共同完成了产业化准备。发展这一产业,将对云南的经济发展找到一个很有前途的增长点,新增创造上数十亿的年产值。这将促进改变云南先进制造业总体落后的面貌,提升云南制造业的配套水平,拉动相关产业链成长。特别是云南就近出口东南亚,开辟国际市场也是该项目的优势所在。 本项目创新、节能、环保,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和产业政策。 如果得到投资和政策的支持,在现有的基础上迅速做大完全可能、可行,并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 混合动力—增程电动车,有其巨大的社会现实需求市场,技术上完全依托国内制造业即可配套。不像所谓国产汽车实际受限于国外技术和依赖外来品牌。 在中国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机会,这个产品必然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但这需要有远见的判断、需要精心的谋划、还需要创新的市场模式,一个立志创业有共同价值观的创业团队。当然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2011 年 3 月 11 日
个人分类: 中国大众个人交通工具|3434 次阅读|19 个评论
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
xxxy2011 2011-3-10 09:13
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 (onroad_2009) 摘 要: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这三种主流学习理论统治了学习时代的过去和现在。主要原因是这三种理论创建于学习的技术含量尚不高的时期。短短20几年的时间里,技术已经重组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与学习方式,目前较为流行的学习方式是网络学习。显然,如果我们还恪守三种传统理论的话,势必会成为我们学习质量提高的瓶颈。乔治•西蒙斯在《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提出了一种与21实际需求相一致的理论——关联主义。本文主要介绍西蒙斯有关关联主义的基本观点及作者的认识。 关键词: 关联主义;数字时代;学习理论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兴起,人们传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原有学习理论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面前略显过时,这就急需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来适应社会的变化,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关联主义就是适应数字化时代学习需求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它体现了数字化时代的特点,有效揭示了学习的外部社会机制。 二、关联主义的提出 (一)传统的学习理论 在关联主义(Connectivism)看来,对于学习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三种认识论和三种学习理论上。不同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存在不同的倾向或隐喻。 1.三种认识论 (1)客观主义:认为现实是外在的、客观的,知识是通过体验而获得的,学习是一种与目标、外部知识和真理精确对应的过程。客观主义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 (2)实用主义:认为现实是经过阐释的,知识是通过体验和思维活动协商而获得的。学习是一种解释的过程。实用主义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 (3)阐释主义:认为现实是内在的,知识是通过建构而获得的。学习是通过对世界的感知而创建真理的过程。阐释主义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 2.三种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过程是不可知的,即我们不可能了解人在学习的时候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学习或学习者是一个“黑箱”,学习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GredIer(2001)认为,行为主义可归结为三种学习假设:可观察的行为比了解人的内在行为更重要;应重视行为的简单成分:具体的刺激和反应;学习是有关行为的变化。 (2)认知主义:通常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模式,认为学习是一种输入、在短时记忆中处理并编码储存于长时记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大脑内思维符号的建构,学习过程就是将这些符号表征转换成记忆的活动方式。 (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社会协商、交互和实践的产物。强调知识的社会本质等。DriscoII(2000)认为,当学习者着手理解他们的体验时,就是在建构知识。真实生活中的学习是凌乱而复杂的,模仿真实生活中的学习对培养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能力非常有效。 3、对三种理论的评价 行为主义强调的是外在行为,强调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认为学习过程是不可知的,学习就是可观察的一种行为变化;认知主义将学习比喻成计算机的处理过程.认为学习就是一种输入、在短时记忆中处理并编码储存于长时记忆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建构,强调知识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知识的社会协商,是在一定情境下交互和实践的产物。这些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发生在学习者个体内部,并没有提及学习还发生在人体外部(如学习可以由技术来储存或操作);没有评估知识的价值,只是关注个人具体的学习过程;没有论及组织型知识和知识迁移方面的挑战。没有体现学习的网络连通性。 上述三种学习理论都认为,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或状态),即使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可以通过推理或体验而获得的。但是,面对时代的发展,上述三种学习理论存在如下缺陷: (1)没有探讨发生于学习者外部的学习(如技术存储和操控的学习),也没有探讨在各种组织内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它们的核心信条是:学习发生于个体的内部。即便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协商过程的社会建构主义者也强调个体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没有探讨所学知识的价值,只是关注具体的学习过程。其实,在网络世界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尤为值得探索。评估所学知识的价值是在学习活动之前就应当运用的元技能。当知识量匮乏时,评估知识价值的过程存在于学习之中;当知识量丰沛时,快速评估知识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今日的现实要求人们必须具备非个人学习的行动能力,即需要学会利用自身知识之外的信息来支持行动。 (3)没有论及组织型知识和知识迁移方面的挑战。环境的变化自然要引发传统学习理论的修正和完善,但是,当基本的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在原有的理论框架中再做进一步的修正就显得没有意义了。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实的变化呼唤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当前,随着技术对学习的影响日益深刻,各种与学习相关的新科学的发展引发了对学习理论的深入思考。例如:当知识不再以线性的方式获得时,学习理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冲击?当技术能替代学习者从事许多认知操作时,学习理论该做怎样的调整?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生态环境中,人们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学习理论如何解释学习者在未完全理解下的学习行为?网络和复杂理论对学习的影响是什么?随着对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的发展,如何根据学习任务看待各种学习系统与生态理论?等等。 (二)关联主义的提出 数十年来,学习的图景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许多学习情境下,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为理解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方式。但当学习进入非正式、网络化的时代后。这些理论在有效解释“学习”问题方面就显得不足。关联主义的倡导者George Siemens认为,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学习的需求,必须拓展和创新原有的学习理论。所谓学习,就是形成网络,就是在相关的节点间建立有效的连接。学习不仅存在于个体自身,也存在于各个专业化的节点中,学习的关键在于将相关的节点/信息源连接起来,形成学习网络。这种连接可使学习者学到比现有认知状态或知识体系更多、更重要的东西,使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统合起来,通过“个人--网络--组织”这种知识发展的循环使学习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实现与时俱进。 三、关联主义的理论基础 关联主义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混沌理论、自组织理论和网络理论等,它们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特点,为学习者在当前环境中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指导,使学习者更适应新时代的学习。 (一)混沌理论与关联主义 混沌即是“秩序的一种隐秘形式”。混沌是可预测性出了故障,并在最初违背秩序的复杂排列中显现了出来。耐吉•科达(Nigel Kalder)将混沌定义为“秩序的一种隐秘形式”。混沌理论的要点在于非线性系统的非因果性和对初始条件的极度敏感依赖性,其特性说明了现有学习的特点,在数字时代的今天,知识已不再以线性方式获取,大量知识都以网络的形式呈现,具有超链接的跳跃呈现特点,并且很多新技术代替了学习者从事许多认知操作(像数据库技术就实现了信息的储存和信息的检索),因此,由于知识的非线性和不可预测性导致了学习的非线性和不可预测性。学习可能由于任何条件的细微改变而产生不同结果,如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自我的信息素养等等都可能影响决策的制定,最后影响到整体的学习。混沌理论中认为学习(意义的制定)发生于能够识别出隐藏着的模式。(模式识别:指能够找出不同领域的相似性或将它们之间建立连接。) (二)自组织理论与关联主义 路易•马托埃斯•罗恰(Luis Mateus Rocha)将自我组织定义为:“从随意的初始条件中自发形成的、组织良好的结构、模式或行为”。自我组织作为一种学习过程十分重要,在个人水平层面的自我组织,是一种建立在公共机构环境内部的、更为庞大的自我组织知识体的微观过程。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学习不再是灌输式的学习。信息的容量剧增,大量的学习过程都融人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自主学习成为我们现在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现代的学习者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组织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之一,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自我组织就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将搜寻来的信息进行良好的整合,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简单的可以理解为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学习中都普遍存在,在我们的学习系统中,我们也是通过与不同人们通过协调、联系、自组织而形成学习的。 (三)网络理论与关联主义 一个网络可被简单定义为各实体之间的连接,网络中的连接枢纽可以称为节点。即节点与节点连接起来能够被连接起来而形成一个整体。不同的节点具有不同的价值,那些成功地获得较多价值的节点将比其它节点更成功地获得额外的联系,专业化的节点或贡献杰出的节点有更多机会获得认可,这些突出的节点能够加强节点之间的联系,加速信息的流通。这里涉及到一个强弱连接的问题。强连接关系通常代表着行动者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互动。弱连接则能够在不同的团体间传递非重复性的讯息。使得网络中的成员能够增加修正原先观点的机会。因此。强连接和弱连接并不存在直接的好坏区别,只是交互的程度不同,两者对于网络中的学习者都有很高的价值,都有可能为学习者提供重要的信息。 (四)强连接与弱连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沟通互动的频率来看,可以简单划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强连接最有可能的是你目前工作的搭档,事业的伙伴,合作的客户,生活和工作上互动的机会很多。弱连接范围更广,同学、朋友、亲友等等都有可能,就是沟通和互动的机会较少,更多的是由于个人的时间、精力和沟通机会造成的。可以简单的概括个人大概有150个联系人,其中强连接约30个,弱连接约120个。 强连接关系通常代表着行动者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互动,在某些存在的互动关系型态上较亲密,因此,透过强连接所产生的讯息通常是重复的,容易自成一个封闭的系统。网络内的成员由于具有相似的态度,高度的互动频率通常会强化原本认知的观点而降低了与其它观点的融合,故认为在组织中强连接网络并不是一个可以提供创新机会的管道。 弱连接则较能够在不同的团体间传递非重复性的讯息,使得网络中的成员能够增加修正原先观点的机会。因此Burt的看法正好与Granovetter的弱连接优势观点相同,即联合其它网络位置的人来减低社会结构的限制以取得结构利益。 (五)内源学习与外源学习 在《关联主义:数字化学习理论》中,在总结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特点时,发现这三种学习理论所强调的都是内源学习(内源学习:强调学习发生在个体内部)。而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个信息几何增长的时代,即使是在一个领域,我们现在也很难学习里面的全部知识,因此,外源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外源学习:强调学习发生在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用句通俗的话讲:“我把知识存在朋友那里”(Karen Stephenson)。这也是我们关联主义的时代背景。 四、关联主义视角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 (一)学习内容的可变性 学习内容指信息或知识。Siemens注意到当学习者在与学习内容(或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后,他实际上创建了一个包括不同观点的网络,使学习者个人观点通过范式确认获得新的意义。这就是说,连接改变了内容,位于网络中的内容被赋予新的意义;或者更确切地说,当网络有了新的内容,便渗透了新的意义,这说明创建连接比内容更重要。当网络大到可以说明不同视角时,它创建了某个层次的意义,反映了各种个体元素的合成力量。因此,当内容创建加速后,我们与内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需要所有相关的内容项目。按照他的观点,知识也有半衰期。经过一段时间,知识会老化、会变得陈旧。 (二)学习内容的现实性 关联主义为学习者提供某种类型的内容,因而产生价值。但我们需要的不是泛泛的内容,我们需要现时的、相关的、切合语境的内容。关联主义的优势便在于它解决了内容的现时性,使学习内容更有用途。传统的教材或手册很难满足这个标准。即使学校或公司举办短训班,更新和充实学生或雇员的知识,有时也无济于事,且耗资较大。我们接触到的知识应该是极为需要的。过去把知识看作容器的观点限制了知识的流通,降低了学习效应。为了保证内容的现时性,安排教学时需要我们思考缜密,计划周到。这需要很好的管理系统、聚合器、智能搜索等辅助工具。 (三)学习内容的连续性 电子化学习或多媒体学习最初采取课堂搬家的模式。教学内容往往是线性的课程,学习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掌握其内容。今后的学习可以是小型的,以个体为目标的种种方式。除纸质教材外,可用计算机,甚至手机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连续进行,而不是学习预先构制的课程。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学习内容应易于找到。总之,学习和求知过程是一个恒常的不断进行的过程,不是最终状态或产品。 (四)学习内容的相关性 相关性是接纳或使用任何内容的必要条件。如果有的内容与人们关注的内容不相关,就不会被使用。今天我们对待知识也是如此。当然,有些看来是不相关的内容,对发展我们将来的能力也许是关键的。因此,相关性可以界定为一种资源或活动是否符合个体不同时期需要的程度。相关性越大,其潜在价值越大。同样,学习者如果认为相关性不大,便会影响他的学习动机和行动。相关性不仅关系到内容的实质,对所说的内容或信息的现时性也至为重要,可有效地应对知识的增长和功能。 (五)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和外部性 今天知识流通迅猛、日趋复杂。一方面需要掌握种种观点才能得其全貌;另一方面靠一个人正确掌握和理解一个情景、一个领域、一个课题的全部内容甚为困难,个体很难具备这种能力。这迫使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学习模式。我们得依靠不同专业化内容或信息源的连接。学习的网络模型应运而生,它帮助我们将一部分有关知识的处理和解读过程卸载到学习网络的节点中。通过技术的应用,学习者可以按类建立种种节点,让每个节点储存和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这样,学习的部分活动卸载到网络上了。这个观点最能对付知识的日益复杂化和加速。用Siemens的话说,“知识存在于网络中”,“知识/学习可处于非人的器皿中,学习由技术实现和提供方便。”由此,他认为一个人如何更多知道的能力比知道的现有知识更为关键。学习者如果具有在不同领域、观点和概念之间发现连接、识别范式和创建意义的能力就是今天培养学习者掌握的核心技能。 (六)学习中的决策 学习是一个混乱、模糊、非正式、无秩序的过程,因此如何做出抉择也是在学习,即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现时世界选择学习内容和判断新信息的意义。由于影响决策的信息环境的变化,今天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明天可能成为错误。当今许多现有学习理论将知识的处理和解释寄托于从事学习的个体上。如果知识流通量不大,这些模式是可行的,但如果知识像汪洋大海滚滚而来,那种涓涓细流式的学习方式便难以适应。 (七)学习的社会性 Siemens在强调学习者个体与学习内容关系的同时,也认为社会、社区和同学对学习有重大作用。Siemens(2005)认为他的这些观点对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机关和企业培训具有重大意义。当学习行为被看作是学习者控制的活动时,设计者们需要将关注点转移到培育理想的生态系统以促进学习。通过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混乱、模糊、非正式、无秩序的过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设计我们的教育指导,如何侧重培养学习者驾驭信息的能力。我们正在从正式刻板的学习迈向非正式、以连接为基础、网络创建的学习。 五、关联主义的学习理解 将以上观点作一梳理,即形成如下关联主义有关学习的解释。  有意义制定的过程中,意义和情感的融合非常重要。思维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的。仅仅考虑某个维度的学习而忽略大部分学习是怎么产生的研讨是不够的。 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增强“做事”的能力。这种增进的能力可能是实践意义的(例如发展使用新软件工具的能力或学习如何滑雪),也可能是在知识时代使工作更有效的能力(自我意识,个人信息管理等)。“学习的全景”,不仅是获得技能和理解,应用是其中的必要部分。动机原理和快速决策通常能决定学习者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  学习是一个连接专门节点或信息资源的过程。如果一个学习者能与现有的网络相连接,那么就能够极大地改善学习效率。  学习可能储存于人工制品中。学习(指知道但不具备行动的特质)可以存在于某个社团、网络数据库中。  “知道更多”的能力比“目前知道多少”为重要;“知道从何处寻找信息”比“知道的信息”更为重要。  对学习者来说,培育和维护各种连接、善于与外源建立有效的连接比单纯理解某个单一概念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 学习和知识存在于多样性的观点中。  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如课堂、电子邮件、共同体、对话、网络搜寻、电子邮件列表、博客等,课堂或课程不再是主要的学习渠道。  有效的学习需要不同的方法和个人技能,如能洞察不同领域、观点和概念之间的关联,就是一种核心技能。  学习要善于整合组织学习与个人学习的效力。个人知识是一个网络,它注入组织和机构中,组织与机构又回馈给网络,并持续地为个人提供学习机会。关联主义试图提供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是怎样的解释。  学习活动的宗旨是关注知识的现时性(精确的、最新的知识)或流动性。  决策本身是一种学习过程。在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来选择“学什么”、“怎样学”和“如何理解新信息的意义”。决策的正误会因信息背景的改变而变化,今天的正确明天就可能变成错误。  学习是一种创造知识而不仅仅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为此,学习工具和学习方法设计应当充分关注学习的这一特点。 六、关联主义的基本要素 (一)网络 关联主义以网络学习为基础。网络具有内在的简洁性,即它只有两个元素:节点和连接。 节点是可以用来连接到其他元素的成分,是可以用来形成网络的外部实体。它可以是人、单位、图书馆、网址、书籍、杂志、语料,或任何其他信息源。这些节点的聚合产生了网络。网络可以合并形成更大的网络。 连接是各个节点之间的任何联系方式。学习的行为是创建节点的外部网络,从而形成信息源和知识源。这是为了保持知识的现时性和连续获得、经历、创建和连接外部的新知识。 学习网络也可以看作内部心智中进行连接和创建理解范式的结构。即使网络的连接不那么紧密,节点仍可以存在于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有能力以自己的方式起作用。网络本身是节点聚合体,但对网络每一节点的性质影响有限。 节点形成连接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旦网络建成,信息可以很方便地从一个节点流向另一个节点。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越强,信息流动得越快。 (二)信息系统 网络创建的信息系统包括: 数据——初始元素或较小的中性意义元素 信息——有智能应用的数据 知识——语境中的或已内化的信息 意义——对知识细微差别、价值、涵义的理解数据 信息系统是一个连续体,学习就是知识转化为某种意义(然后通常这会产生可以遵照行事的某种东西)的具体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是编码、组织节点以促成数据、信息和知识流动的行为。 (三)元素特征 网络的元素特征包括: 内容(数据或信息) 互动(尝试性形成连接) 静态节点(稳定的知识结构) 动态节点(新信息的增添和数据的不断变化) 自动更新节点(与原信息源紧密相连的节点,产生高度流动性,体现最新信息) 情绪因素(影响连接和网络中心形成期望的情感) 数据和信息是数据库元素,它们需要以能使它们在现有网络中动态更新的方式存贮和处理。当这些元素更新时,整个网络结构也同样受益。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在智能上不断成长。另一方面,知识和意义从潜在的数据或信息元素中获得了价值。 (四)形成关联的因素 连接虽是网络学习的关键,但在整个结构中并非每个连接的分量和影响力都相同。因此,连接的增强受制于动机、情绪、节点的关联性、合乎逻辑的反思、认识自然和组织不同类型信息与知识的范式化过程、熟悉自己身处的专业领域的经验。 (五)网络形成过程中的学习 学习与网络形成过程之间互相影响。从学习是知识和意义之间发生的活动来看,它是网络形成中受到影响的因素。但学习本身也是影响因素,因为实践过程是网络创建和形成的过程。学习不能只看作是被动(被作用)或主动(作用于其他元素)的过程。 (六)创建意义 网络中的意义是通过连接的形成和节点编码产生的。最佳意义的产生符合系统的一般特性:开放、适应性、自我组织并具备修正能力。对潜在语义的分析可以通过将新节点融入现有网络结构的过程来解释。新节点在整个网络中提供连接和知识流。作为连接元素,节点可以作为新信息发送的中心,或者只是简单地在原本互不相连的想法和概念之间形成新的连接。在逻辑/认知和情感彼此激活和交织的过程中形成了意义。 七、结语 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和表达是个体生存于这个时代的重要能力。而随着知识和信息的快速增长,知识的半衰期逐渐的缩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个体适应社会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学校的正规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个体适应社会的需要,而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已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知识占个体所学知识的80%。 技术的发展给个体进行非正式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特别是以“人”为主的web2.0,促进个体表达知识,积累知识和交流思想,同时构建自身的学习网络,这种学习网络是自组织的,以学习者为核心,连接蕴含各种价值的网络节点,其中的连接包括弱连接和强连接,弱连接和强连接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而划分的,它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朗道尔(Landauer)与杜迈斯(Dumais)(1997)探索了这样一种现象,即“人们获取的信息比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多得多”。他们提出“有些知识领域包含了大量微弱的相互联系,一旦适当地加以利用,能够通过一种相互干扰过程极大地扩大学习量”。这里的中心就是关联主义。这种模式识别与连接我们自己的“知识小世界”的价值对我们个人学习影响巨大。自组织的学习网络的建立,和网络有价值节点的连接,是网络信息社会的学习的一种策略,今天“学什么”“怎么学”已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从哪里学”,也即从何处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 关联主义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被又回馈给个人网络,提供个人的继续学习。这种知识发展的循环(个人对网络对组织)使得学习者通过他们所建立的连接在各自的领域保持不落伍。 个人、组织、网络构成学习的网络系统,知识流是系统构成的根本,良好的网络节点就是那些能够培养并保持知识流的人,一个健康和优秀的网络组织也即是培养和保持了有效的知识流。组织学习生态的健康性取决于信息流的有效培养。 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同时,旧的学习理论已不能完全解释新的学习方式,组织学习等学习新方式呼唤新的学习理论支持,关联主义是应运而生的产物。 当然关联主义的一些提法,如“学习不再是内化的个人活动”,学习是“行为或情感的改变”,等等,也还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Siemens,George.2004.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ELeamingspace .http://www.Elearnspace.org/Articles/connectivism.hun. 西蒙斯 李萍译 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 全球教育展望,2005(8) Siemens,George.2006.Connectivism:I_eaming andKnowledge Today.Education.an global summit2006,Sydney. 胡壮麟.谈Siemens的连接主义.外语电化教学,2008(9). 钟志贤,王觅,邱婷.终身学习能力:关联主义视角.开放学习,2009(4). 范艳敏,高燕.关联主义视角下的网络学习.远程教育,2010(1)
3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数学文化
lysyxcs 2011-3-7 17:07
摘要: 数学文化是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数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如何在大学教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研究了数学文化对大学数学教学的意义,提出了在大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的三大途径,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 大学教学;课堂教学;数学文化       1. 引言   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重视向学生传授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概念、命题等。注重的是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和解题的演练,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体系、文化内涵的认识。数学在学生心中只是一堆数字和公式,它抽象、深奥甚至神秘。是“一种符号的游戏”,给学生造成了数学课程是枯燥的,使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导致数学素质教育不能全面、正确的贯彻落实。   随着人们对数学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数学教育应具有‘文化素质教育’与‘数学技术教育’的双重功能”,“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然而,如果这种认识仅仅停留在学术的、理论的层面上。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就只有潜在的意义,不能自然而然的成为一种教育效果而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关于数学文化的教学实践。正如张莫宙教授所强调的那样,“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和世俗的人情味”。在推崇文理交融的今天。我们理应转变观念,将数学教育提升到数学文化教育的层面上去。    2. 数学文化的涵义   2.1 什么是文化   文化从字面上理解,即为文治与教化,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具有的书本知识。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也有些学者认为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2 什么是数学文化   数学的概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最新定义:“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就是说。“数学的对象绝非物质世界的自然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由此可知数学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数学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由美国著名的数学史学家M·克莱因在其三本著作《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和《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中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刻的阐述。美国学者怀尔德在其著作《数学是一个文化体系》中提到数学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并可被认为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日本学者米山国藏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文化是以现代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精神、观点、思维、方法、语盲等以及其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所组成的人类文化。    3. 数学文化对大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第一,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必然与其它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对数学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将数学视为知识,而应该将数学放在文化系统中,与其它文化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这种由内部的、封闭的数学观向外部的、开放的数学观的转变,必将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研究的未来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数学文化概念的提出,凸显文化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数学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对学生的数学文化修养的塑造上。在这一教育理念下,大学数学教学除了传授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理解力、学习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学生与生俱来的潜在创造力得到最大可能的激发,因此,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上倾注更多的精力。      第三,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观是对数学的基本看法的总和,包括对数学的事实、内容、方法的认识以及对数学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以及历史价值的认识,是对数学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数学文化将数学置于人类的文化系统中,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技巧的堆砌和逻辑的推导,数学的每一个重大的发现,往往伴随科学认识的突破。同时也使大学生了解到数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对人类进步的影响,了解到数学在科学思想体系中的地位、数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认识到数学是一个有机关联的、生动鲜活的、具有探索性知识特征的科学与文化形象,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僵化教条的、彼此分割的知识条块和记忆库。这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源和流,使他们对数学有一个横向和纵向的穿透,从而认识数学的本质,促进大学数学的学与教。    4. 大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的途径      著名数学家李大潜院士指出:“数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数学文化积淀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把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把数学文化知识生硬地加到数学课中,而是使其与数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1)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      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是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数学看成是数学知识的汇集,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数学知识的教学,传统数学观念只重视数学的实用价值、形式训练的价值,而忽视数学的文化教育价值。我们应当更新数学教育观念,把数学看成一种文化系统,把数学教育看成数学文化教育,把数学课程放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现代的数学文化观念,进而将数学文化带到实际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去。这种全新的数学教育观念更注重数学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注意从生活的例子中找回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和观念,从而适当地降低“硬数学”(数学知识、数学技巧、数学能力等)的要求,提高对“软数学”(数学思想、数学观念等)的要求。因此,数学文化教育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求他们具有更宽广的知识面,应该熟悉数学史、数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优化大学数学课程内容是核心。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应对其内容的选取进行改革。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某些数学史料和有关数学家的生平与创造性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都是在成功与失败、认识与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发展起来的,科学上的每一步都是科学家刻苦钻研、不懈努力的结果,这对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大有好处的。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只注重知识、能力,而忽视文化价值。例如,非欧几何的发现是数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可以看成是现代数学的开始,它的建立打破了欧氏几何关于空间的绝对真理的神话,是人类理性精神的伟大胜利,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数学内容的选取应当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结合日常生活的普遍文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文化、提高数学文化素质。数学教育只有建立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数学才能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文化。因此,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生活、社会与科学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不仅要反映数学自身内在的知识价值,还要反映出数学作为方法、思想、思维、精神、语言、工具的文化,重视数学史料的教学,强调从日常活动中引出数学内容,删除那些与社会需要相脱节、与科学发展相背离、与实现有效的智力活动相冲突的内容;同时,在突出思想方法、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下,增加估算、统计、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则、图论、运筹等知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改变大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关键。      值得借鉴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数学教育的改革目标和内容,强调数学交流,把数学作为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的交流信息的手段;强调数学发展人的一般能力的价值;大多数国家倾向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那些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的思想方法,如实验、猜测、模型化、合情推理、系统分析等。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以数学文化关怀人,以数学精神培养人”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本质涵义在于数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数学文化下的数学教学应着力于数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倡导探索型和发展型的教学,学生也应改变那些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应积极地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进日常生活,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可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决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真体会数学知识问的联系,发展思维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5 结语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突出数学文化的功能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文化的氛围,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得到更多的数学文化熏陶,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学到数学的精髓,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而作为一名高校数学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更加深入地研究数学文化与大学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转载 作者:胡良华)
18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科技查新和收录证明的思考
热度 3 郑玉峰 2011-3-7 15:13
3月份是课题申报的高峰,各种有资质的图书馆查新站,现在忙的是一塌糊涂,主要干的就2件事,科技查新和SCI收录检索证明。与往年一样,我又早早花了一笔银子,半个万投进去了,换来的是几张盖了章的纸作为申请书的附件,剩下的就是期待项目能批,把银子收回来。 仔细想想,科技查新和SCI收录检索对于防止滥竽充数、随便报报的低水平申请书满天飞是有用的,起码是个门槛。那些连查新这关都过不了的项目的确不值得后面劳民伤财的评审。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可以考虑该如何避免浪费,尤其是科研经费在查新和收录证明方面的浪费。这是因为: (1)查新往往流于形式,各个有资质的图书馆查新站断然不会明明查到已有文献报道还给送检者出据无相关文献的证明,但只要送检者提供的关键词足够有机巧,蒙下电脑中的检索系统还是很容易的。图书馆查新站的审查员也不是360行的专家,想让他们对每个申请书的关键词理解很深也是为难人家。 (2)关于SCI收录和引用检索证明,其实很多学校图书馆都定了 http://isiknowledge.com/wos 网络版,申请人个人可以很容易就检索出来自己的文章SCI收录和引用情况,而且不额外要花一分钱。而且很多学者自己都有自己的RESERCHER ID是直接和ISI Web of Knowledg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检索系统相连的,每周都自动更新你的SCI文章引用情况,还给你做最近10年的SCI引用次数统计图。 其实申请人要想达到查新或查收录的目的,是很简单的一个事情,只要你的电脑能上国际网,随便把几个申请书的关键词(以中英文,以各种组合方式)敲到任何一个搜索引擎,相关的文章信息就可以查到,如果没有相关主题的论文搜索结果,恭喜你!说明你的想法是“新”的(如果你用的是CNKI、万方和Sciencedirect,至少和现在到图书馆去查的水平不相上下),同样的,即使你单位没有定ISI Web of Knowledg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检索系统,把一篇文章的名字敲到Google中,也可以立即搜索到文章的信息包括引用的次数! 问题的关键是“第三方”出据和“有资质的机构“出据的证明更具权威性,可为了申请而做的这些证明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不是值得呢,有待思考,(此处省略N个字),欢迎大家点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32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21世纪生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xushui 2011-3-6 21:06
关键词: 21 世纪 生态农业 发展前景 面临问题 相应对策 内容摘要: 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稳定;而中国作为拥有八亿多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就显得更为重要。 当今世界发展农业的总趋势就是发展高效环保的生态农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应与国际接轨,结合国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起来,把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温家宝语: 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起来,把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www.elnong.com.cn 一、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 生态农业出现于 196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有迅速的发展。尽管目前在整个农业中所占比重还不大,但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由于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增加农民的收入,所以生态农业的概念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响应,很多国家纷纷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验。资料显示:到1988年已有2万多个生态农场遍布美国各地,目前已发展到近5万个。英国在1975年成立了国际生物农业研究所,专门研究生态农业和生物农业,在实践方面,以中、小型生态农场为主。德国、荷兰、瑞士等国也先后建立起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场,并且发展很快。例如德国,1978年全国仅有300多个生态农场,到1986年,已发展到1万多个。 丹麦是一个小国,而占 7%的农业人口养活了93%的工业人口,还出口占总产量60%—70%的粮食,这正是由于它发展了生态农业的结果。其中一条是牛奶养猪,采取饲料喂奶牛,乳脂制黄油出口,剩下的脱脂奶掺大麦作饲料喂猪,大麦占播种作物的60%以上。猪肉和火腿出口,用使植物产品转变为动物产品的办法提高产值。这个国家现在奶牛多,猪多,肥多,粮多,奶和肉也多,因此能在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后,大量出口。在发达国家开展生态农业研究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了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其中发展较快的有东南亚的菲律宾、泰国、印尼、印度等国。1988年,发展中国家在生态农场中工作的农民超过300万人,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菲律宾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日照强,雨量充足,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70年代以来,在政府大力支持倡导及农业科技人员的努力下,生态农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成为菲律宾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及综合经营的发展,原来以种植业为主的生产系统逐步同畜牧业和渔业密切结合,形成综合经营的生态农业体系。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生态模式,既有中型的生态农场,也有小规模的家庭生态农场。主要是种植业与畜牧业和渔业的结合。当前菲律宾生态农业发展,不论是实践或理论的研究,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涌现出像马亚农场等具有世界影响的先进典型。 马亚农场位于马尼拉附近,原是一家私营的面粉厂,现已发展成包括农场、饲养场、鱼塘的综合性农场,并设有食品加工厂。为控制粪便污染并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建沼气池 10个,为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沼气废水可以用于养鱼与灌溉,形成一个有效的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不仅使农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了生态环境,被认为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典范,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1980年亚洲基金会在马亚农场召开了国际会议,会议对该农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生态农业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保护资源与环境、发展生产的方向,而且也是整个人类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马亚农场的经验和模式对推动亚洲生态农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影响。 二、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农业理念,大约到 1970年代末才被引入。1981年我国召开了生态工程学术讨论会,会上提出生态农业就是农业生态工程。自此以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态农业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较大进展。就实践而言,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开展了生态农业的建设,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今天的生态农业,是科技和经济专家参照国外先进经验,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运用工程学的方法设计出来的。由于生态农业强调要根据生态环境的特点而因地制宜,因此出现了适应各地情况的生态农业的多种模式。依照我国农业部负责人路明的归纳,当前我国生态农业所采用的主要的模式有三种,即:(1)南方“猪-沼-果”模式,(2)北方“四位一体”模式,(3)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模式。其中,运用最普及的是第1种模式,而最适应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现今情况的是第3种模式。因此这里也对这两种模式作一简单介绍。 ( 1)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建设为中心,联动粮食、甘蔗、烟叶、果业、渔业等产业,在吸收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农业生物综合利用。具体地说,就是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出栏两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被称为“121”工程。利用人畜粪便下池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和照明,利用沼渣、沼液种果、养鱼、喂猪、种菜,从而多层次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 2)北京大兴县留民营生态农业模式:改变过去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和生态循环关系,建立并优化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地通过食物链和产品加工环节,提高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效率以实现增值,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结构。粮食加工的麸皮及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饲料送至畜牧场。牲畜粪便和部分作物秸秆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农民作为生活燃料。沼渣和沼液,一部分送至鱼塘养鱼,一部分送至大棚温室作为肥料,一部分沼渣经过加工成为饲料。鱼塘的底泥又是农田、果园的肥料。这样多层次循环利用,使废物不废,变废为宝,整个农业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每亩耕地化肥平均使用量也因此由125公斤降到30公斤以下,蔬菜生产更已做到基本上不使用化肥。 这两种模式是今天我国生态农业比较成熟的模式,已在推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这两种模式是农业专家根据国外新的农业理念并运用最新科技设计出来的,但是如果与西方发达国家盛行的主要生态农业模式相比,显然有颇大的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除了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差别之外,我国传统农业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因素。 三、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原因及趋势 国外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生态食品、健康食品、自然食品、有机食品等。发展生态农业的宗旨和目的就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食品安全问题迫使人类寻求发展农业的新模式 由于科技的发展 ,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为提高农业的生产率水平,大量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毒的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害人体健康。加上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引起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摧残。 在英国等一些欧盟国家,采用反刍动物肉骨粉等非天然饲料饲喂牛羊造成能传染人克雅氏病的疯牛病蔓延的事件曝光后,人们为疯牛病的肆虐而忧心忡忡;比利时等国家一些畜牧场给畜禽饲喂了含剧毒致癌物质二恶英的配合饲料的事件被证实后,消费者对人工合成饲料产生了不信任感,担心饲料不安全;许多家庭为转基因食物的发展担惊受怕。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生态、环保食品。当人们为层出不穷的农业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而烦恼时,也不得不寻求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 (二)政府的支持 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已承诺共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第一产业部门的农业如何采取行动,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生态农业对于保护环境和资源、消除传统农业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起到积极的作用。正是因为这样,美国政府已认识到过度依赖现代商品投入物的常规农业对资源、环境、食品卫生、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现已重视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的研究和推广。欧盟国家已开始对化学农药使用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以促进生态食品生产方式替代常规农业生产的发展。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于 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农林渔业战略,并推出了“洁净食品计划”。日本农林水产省已推出“环保型农业”发展计划,并开始制订(绿色食品生产法)。发展中国家也已开始绿色食品生产的研究和探索。一些国家为了加速发展生态农业,对进行生态农业系统转换的农场主提供资金资助。美国一些州政府就是这样做的:依阿华州规定,只有生态农场才有资格获得“环境质量激励项目”;明尼苏达州规定,有机农场用于资格认定的费用,州政府可补助2/3。 (三)生态农业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导模式 生态农业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例如,在德国,现在顾客购买生态牛肉要比购买常规方法生产的牛肉至少贵 30%,但消费者认为,由于生产生态牛肉需要付出较多的人力和财力,因此,付这个价格值得。近年来,德国牛肉销售量下降了50%,但生态牛肉销售量增加了30%。生态农产品可以解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这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动力。西欧是全球最大的生态农产品消费市场,2000年生态农产品消费总额达到95.5亿美元,其消费额在未来几年里将会保持连年增长。到2005年,生态农产品的零售总额将占西欧食品市场的5%-10%。 在经营企业方面,美国有机农业商业联合会主席凯瑟琳·迪马特奥说:“有机农产品 已不再限于健康食品店,现在它们正不断涌进大型连锁超市。” 2000年春季,英国最大的销售连锁商冰岛公司宣布:该公司将把货架上的所有食品都换成生态农产品,而且价格和原来一样。这个举动随即在整个市场引起连锁反应。生态食品已不再只是一种时髦。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生态农业有朝一日将会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世界生态农业的研究和探索今后将主要在 4个方面展开:一是围绕可持续农业体系的发展,进一步巩固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二是如何保持生态食品生产技术本身的可持续进步;三是以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为切入点,提高生态食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四是加强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天然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产资料的研制、开发和推广,以尽快解决生态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 (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我国生态农业大都从农户开始,也有从自然村开始的。模式多种多样,有的搞生态庭院,有的搞农户生产的良性循环,有农牧结合、农果牧结合、农牧渔结合、农副结合等,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很快发展到以自然村和猪场、林场、农场、渔场等生产单位进行试验,称之谓生态农业村、生态猪场、生态林场、生态农场和生态渔场。接着生态乡镇也发展起来,范围更大,内容更丰富,利用荒山荒坡水面建设各种商品生产基地,发展有关的加工业,农户和集体经济同步发展,形成一种欣欣向荣的局面。 1991年5月,农业部、林业部、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生态学会和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于河北省迁安县联合召开了生态农业(林业)县建设经验交流会,不仅正式承认了生态农业县的试验活动,而且认真交流了试办经验,从而把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推进一个新阶段。现在我国农业已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最为关注行业,给予和享受了任何行业都没有的优惠政策,并大力鼓励、扶持投资者发展农业。如:减免税收、财政拨款、贴息贷款、无偿或低价使用农业用地、政府协助宣传、推广产品,甚至市长带头推销农副产品等等,这是其它行业可望不可及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首要问题,各省市还有大量的资金配套及众多优惠政策。在这大好形势下,投资生态农业成功指数大,创业更轻松。 (五)发展生态农业对我国的意义 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中国作为拥有八亿多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更是被历代领导人所重视。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还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增加农民的收入 .生态农业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后,更可以集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农产品生产加工,餐饮,酒店于一体,更好的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利润高,投资商投资的热点。 (六)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目前,虽然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理论基础尚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法方面。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生态农业的自身的理论体系。 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不能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而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食物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但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基本动力。 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例如,信贷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们来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对于更为重要的基层农民来说,很少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为在一些地方,仅仅依靠种植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中国加入WTO,既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据估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在继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来实现。 推广力度不够,虽然生态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政府也较为重视,但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因为从总体而言,沉重的人口压力,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农业的资源污染在许多地方还十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体和大气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态功能退化等,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的生态农业试点,还只不过是“星星之火”。 以上问题种种,还有待政府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来进行有效调控。同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生态农业意识、生态农业技术也尤为重要! 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1世纪生态农业必然会在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扮演重要角色!
个人分类: 农业|2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浅析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xushui 2011-3-6 19:51
李哲敏1,信丽媛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2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天津 300192) 摘 要: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对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状;发展趋势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既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它有多种叫法,如自然农业、有机农业、持久农业、生物生态农业等,其指导思想都是要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农业生产,使农业发展同其资源、环境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强调因地、因时制宜,以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提出把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对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十五”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系列生态示范创建体系。“十五”期末,国家共批准528个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其中233个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有150余个市(县、区)开展了生态市(县、区)创建工作。生态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据初步调查,各地开展生态农业试点后,粮食总产量平均增幅15%以上,单产较试点前增长10%以上,分别为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的4.5倍和9.2倍,人均粮食比试点前增加21.4%。 1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原因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温饱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后发展起来的。农业既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食品,又要满足工业化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既要承担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功能,又要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必要保障。面临来自人口增长、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挑战,发展生态农业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会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为正确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 1.1 巨大的人口压力需要生态农业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始终是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农业长期以来以相对紧缺的资源承担着巨大人口压力。200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9‰,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8‰。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既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又增加对资源的需求。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这种发展思路既加速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又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 有限的自然资源要求发展生态农业 良好的自然资源对农业的发展起基础性支撑作用,使农业生态系统有稳定、均衡、充裕的资源可利用。2005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2004年的1.41亩进一步减少到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更加紧缺,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的1/4,每年因为缺水,约有6.70×106hm2可灌溉面积得不到灌溉,而且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为0.8kg/m3,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人均矿产资源及能源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限的自然资源基础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的道路。发展生态农业正适应了这一国情特点,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3 生态环境保护呼唤生态农业和生态食品的出现 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据统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品种约200多种,加工制剂500多种,原药生产40万t,位居世界第2位。农药的大量使用破坏了自然界原来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尤其是那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毒的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害人体健康。加上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引起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摧残,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而且更直观地涉及农业生态安全、农业结构调整等重大问题。 2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要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起来,把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1 生态农业将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生态农业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生态农产品可以解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这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动力。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统计,2005年新认证企业1839家,产品5077个,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总数达到3695家,产品总数达到9728个;产品实物总量6300万t,年销售额1030亿元,出口额16.2亿美元。在绿色食品发展的推动下,有机食品发展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2005年新认证有机食品企业208家,保持认证企业198家,保持认证率87%,企业总数达到416家,产品总数达到1249个,实物总量66.9万吨;产品年销售额37.1亿元,出口额1.36亿美元;认证面积2483万亩。在消费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已具雏形,一批以绿色食品生产为主导的生态农业企业逐步壮大。2005年,有305家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占申报企业总数的18.4%;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92家,占33.3%。与2004年相比,2005年绿色食品新认证企业和产品分别增长59.9%和61.6%;企业和产品总数分别增长30.3%和49.8%。有关专家指出,生态农业将会成为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2.2 生态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主线,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物质装备为条件,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 而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自然资源,重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换效率,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两者在概念和内涵上是相辅相成的,生态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坚持发展与保护同步,充分利用本区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建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 2.3 更加注重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我国生态农业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技术体系,但这一体系基本是对以往技术的整合。今后生态农业的研究和探索,一方面围绕可持续农业体系的发展,巩固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生态技术应用和推广,以尽快解决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未来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通过调整技术对策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生态农业核心技术体系,并且在广大农村积极推广和应用。 2.4 生态农业建设的标准及认证将进一步统一 目前,国际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产品的法规与管理体系分为3个层次:一是联合国层次,二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层次,三是国家层次。联合国层次目前尚属建议性标准。为了指导我国生态食品的发展,进一步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今后我国一方面要加强生态农业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包括生态农业评价指标、管理认证方法和环境友好技术等各个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的生产资料、生产基地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食品标准与国际相关标准的协调与统一,以削弱和淡化国标准歧视所产生的技术壁垒和贸易争端。◇ 参考文献: 李哲敏,信丽媛.国外生态农业发展及现状分析.浙江农业科学,2007,3(288):241-244. 马晓河.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人民日报,2007-02-07第09版. 中国统计年鉴(2005卷).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黄斌.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7,2:611-613. 赵国杰,王莉.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机化,2006,5:46-48. 宋莉.绿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主导模式.科技日报,2007-4-7. 林祥金.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2003,7:76-80. 刘学锋,杨丽萍.浅析绿色食品产业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60-62 *项目支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及重要技术标准研究”(2004DEA70810-9)。 作者简介:李哲敏(1970~ ),女,福建安溪人,副研究员,从事农业发展与食物安全研究。
个人分类: 农业|1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做家长的都该看看
热度 1 xianbzh 2011-3-5 09:39
来源: 平静的海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360490100o8w5.html 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的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 “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没有人会说:“俞老师,你的人品不错。”第二句是:“你作为新东方的掌门人,新东方很赚钱啊。”假如说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者吗?如果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人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     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别人。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从小就特别热爱劳动,我干农活,干家务活,我在 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我们县里的插秧冠军,17岁时,我是县里优秀的手扶拖拉机手,我父母的勤劳带动我的勤劳。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但我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 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干了四年。 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有人说我傻,有人问我这样打水有什么好处。我相信好处是会有的,你做一件善事,它的回报今年可能会出现,也有可能是10年后出现。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当天就要求回报,那你一定是个势利眼,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你不要求回报,回报也会来。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好人,他们能不伸手帮你吗?当然,我打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有困难时他们会来帮我。但是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那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 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 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从我的经历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 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 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新东方外语没教好,叔叔阿姨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 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 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父母对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父母是不认字的,但是父母身上的优点我耳濡目染,成为我做人的准则。我以我父亲为例。我父亲是个木工,是架大梁的,他是我们那方圆15里的专家。我父亲是一个一高兴就可以不要工钱的人,因为架大梁家的人都要请喝酒,我父亲一喝高兴就不要钱了。因为往家拿不回钱,我母亲就跟我父亲打架,我父亲长得很壮,我母亲很瘦小,结果每次都是我母亲打我父亲,父亲从来不还手。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特别的无所谓,任何时候都不伤害我的母亲。我母亲属于个性特别刚强的人,有时候说的话我听着都挺难受,但我父亲从来没有还过嘴。所以呢,我老婆怎么训我,我都是不回嘴的,我觉得我应该向父亲学习。父亲的大度变成了我身上的一个优点。我母亲带给我的东西更多,有两样东西是我从小就学会的。 第一,要勤劳勇敢。 城市里的家长让孩子勤劳勇敢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东西。好多人会说,我们孩子连学习功课都忙不过来,怎么勤劳勇敢啊?家务我都帮他做完了,他怎么勤劳勇敢啊?虽然我现在条件很优越,但我还是想办法让子女们勤劳勇敢。不像我那个时候,你不劳动的话,就饿死了,农村的环境注定不需要我父母说我就会去做。     我母亲带给我的 第二点,要乐于助人 。我母亲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小时候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第一件事情,有一次下大暴雨,我当时八、九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容易受父母影响。当时,家家户户都晒着玉米,我母亲带着我姐姐,我,我父亲,我们一家四口人一起把邻居家的稻谷全都收回去了,等到要收我们家的稻谷时发现那些稻谷已经被淋湿了。当时我很不理解,母亲就给我讲了两点,首先,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去帮助人家,他们家里没有人,如果我们不帮他们收,他们家一年的粮食就会淋湿。其次,如果邻居之间相处得不好,是不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的。我母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第二件事情,有一年粮食欠收,我们家就剩下不到20斤的粮食,母亲居然分出一半的粮食送到邻居家,当时我很不愿意,而母亲却说:“没事,我们家人少,还可以用菜掺着米吃,邻居家人多又没有米,不分给他们米会有人被饿死的。”从此那户人家和我们的关系就特别好,经常主动帮我们收割,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是好人。到现在,我母亲都是我们村最受尊敬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我跟我老婆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议论东家长西家短,哪个人人品好,哪个人人品不好,哪个人小气,哪个人不小气。结果有一次我女儿从学校回来,跟我讲她们班哪个同学好,哪个同学不好,哪个同学小气,哪个同学势利眼。我跟女儿说不能说同学的坏话,同学天天跟你在一起,她们身上如果有你认为的缺点,你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同学们的优点。我女儿立刻反问一句:“你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也议论很多叔叔阿姨吗?我为什么不能说同学的坏话?”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从此以后我就跟老婆定了一个规矩,在孩子面前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说对方的好话。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如上所述,现在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是一个很文静的孩子,我儿子就很外向,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好几次,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我目前还没有看出我女儿和儿子智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他们年龄差距比较小。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是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这个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所以 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股票经纪人,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很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被这个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 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比如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她买。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 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 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我曾经问一个驯养海豚的驯兽员,为什么他训的海豚能从水中跃出,并从那么高的圈钻过去?他说其实海豚开始是不会做的,他先把这个圈放在水里面,被训的海豚谁钻过去就给它一条鱼吃,没钻过去的就不给吃。海豚也不笨,很快明白了吃鱼的方法,后来海豚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当然动物肯定不能像我们人一样那么聪明,比如说我告诉你,这个圈你钻过去,我就让你上北大,你肯定就钻过去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东西对你有利。海豚不会知道利益的关系,但是海豚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钻过这个圈我就有鱼吃,没钻过去就会挨饿。紧接着驯兽员就把这个圈提出水面一半,让海豚继续钻。海豚发现圈不在水中了,只能跳过去。逐渐的,圈被不断提高,大概要提10-20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海豚跳圈的训练就完成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看海豚表演的时候,凡是从那个圈跳过去的海豚一定会游到驯养员的身边去要鱼吃,因为它知道每次跳过去都能吃到东西。     从上面海豚的例子中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鼓励和限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比如说孩子得了0分,你要鼓励孩子下次考到10分,那孩子一想,考到10分还是挺容易的,你就可以加些条件。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 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我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我老婆每天就让他吃很多,把牙齿都吃坏了。我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我儿子那时刚4岁多,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就告诉他,那个长的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个小时。我儿子一会儿看一下那个钟,半小时看了10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迫不及待的吃到了冰激凌。第二天时,就变成看十几次了,到了第三天就变成看两三次了,到第四天他知道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就玩去了,等到他想起来吃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最后我要谈家长会犯的另外一种毛病,叫做才能综合症。父母特别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其实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中国父母会犯两个毛病,第一,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会让孩子会,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所以很多家长就强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没有任何意义。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慢慢的成长。我女儿很喜欢弹钢琴,从5岁就开始弹,弹着弹着就变味了,一级一级的考上去,每个星期都要上课,每次都坐一个小时不能动,结果把我女儿弹钢琴的兴趣全部扼杀掉了。我女儿不想学了,而我老婆强迫她学。我问我老婆,你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过了钢琴十级,请问她10岁以后还学不学弹钢琴?如果她10岁以后不学,那从她1岁到10岁学钢琴有什么用?你如果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那么你让孩子10岁就通过十级考试是没有道理的。第二,你让孩子这么学,让她对钢琴失去兴趣了,她根本就不爱弹钢琴了。我和女儿说,爸爸不强迫你学,也不让你考级。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演奏乐器,演奏乐器可以排解郁闷。学习钢琴原则上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帮你寻找抒发心情的渠道。未来你一定会进入社交圈,如果你能在朋友唱歌的时候进行钢琴伴奏,这样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你不想学,能不能保持你现在的水平。我女儿其实是很喜欢钢琴的,作业做累了,就弹半小时钢琴。这以后她每个礼拜跟老师学一次,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最后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1596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科研关键词
热度 3 drgzli 2011-3-4 18:24
随便写点2011的关键词,如果我们科学网论坛上也搞一个活动,统计一下咱们科学网圈子2011大家关心的关键词也挺有意思的,我想。当然这个也不是我独创的,已有其它网站统计民生关键词。当然大家也可以follow'一下我的博文。 10个,有重要性次序的。 NSFC、IEEE Transactions、MARS500、道生、大项目、广东省中医院、多标记学习、特征选择、诊断数据分析、新的办公室
295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如何甄选审稿人
hero007 2011-3-4 16:39
许多杂志建议作者在投稿的同时提供3-5个左右的审稿人。针对每篇来稿,编辑部尽可能的让稿件送审到同行专家手中评阅。目前评阅人主要来自3方面:(1)杂志编委会成员;(2)世界同行、专家学者(编辑部通过关键词检索到类似文章,然后联系文章通讯作者);(3)作者提供的审稿人。 通常编辑部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就不会采纳作者提供的审稿人 。然而在下列情况下编辑部可能有条件的选择作者提供的审稿人:(1)稿件研究的领域和内容不常见,文献检索未发现相似的文章;(2)编辑部指派的审稿人没有回复或者同意编辑部的邀请。 全部采纳作者提供的审稿人几乎是不可能。 作者提供审稿人可能增加稿件的接收率。因为一方面提供的审稿人可能对你的工作比较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审稿人可能会给你的稿件一个积极肯定的评价。另一方面提供的审稿人可能具有相同的研究背景,因此这样的审稿人给出的意见可能更中肯、更科学。 如何选择审稿人?(1)如果对你的研究领域很熟悉,可直接选择该领域的最具份量的科学家。(2)选择相同或类似领域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例如过去国外合作单位,或者国际会议结交的朋友等。(3) 来自于参考文献,这是一种最简单但不是最好的办法。 ( 4)尽管编辑部没有对审稿人的职称有具体的要求,大家最好选择有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的人员。编辑部要求你提供审稿人姓名的同时,要求你提供他们的工作单位,地址,电话,传真以及EMAIL。其中EMAIL要求一定要正确,而且能够联系得上,因为编辑部主要通过EMAIL与你的审稿人联系。 推荐reviewers似乎大多都是必须的,否则submission过程无法进行下去;也有杂志让作者自己推荐、但申明不一定采用、且对推荐的欧美外的同一国人士有数量限制,或者杂志edtioral team自己安排,但后者需要时间更长、缺乏可操作性。 通常,reviewers的选择,以本领域专家居多,从文稿参考文献的通讯作者中选择,提供其单位、email,如果编辑部认为合适,就会去email征询对方被邀请审稿的意愿,并把文稿、审稿要求等一并email给专家,并要求专家在1周内回复是否接受邀请;如果专家太忙、或者未收到email(通常2次确认)、或者对稿件质量等很不屑直接拒绝审稿邀请,那编辑部要重新筛选reviewers并重复上述程序。 本人在投稿和被邀请审稿的过程中,向大家推荐一下个人认为有用的经验或小窍门: 1. 邀请国外的熟人或朋友当reviewers。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同事或朋友认识的,也可以提前告诉对方。直接拒稿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差的一般也是大修后再审,最终的“录修拒”定夺交给杂志吧。论文被大修,坚持诚恳认真逐条修改,就有录用的可能。须知论文审稿周期是宝贵的,莫随意被杂志拒稿。 2. 邀请研究领域的大牛审稿。大牛一般不仅仅计较于论文语法或格式等细节,往往看你的论文只要有小小的创新点或者可喜的结论,就会让你的论文通过的,因为 大牛们一般都很爱才 。当然你最好在文中能体现你很了解你的研究领域,切不要被指出显然性的错误。放心!大牛一般能通过浏览论文看出你的“创新”的,否则怎么称为大牛?! 2. 不要遗忘邀请第三世界国家同行。我第一次被邀请,有些受宠若惊;看过稿件(作者以色列人)觉得欠缺新意、讨论中缺乏对先进技术的具体实现,想拒;但一反思,是否太残酷?同时天涯沦落人,何不成人之美?于是我审为“修后发表”,并把关于要补充的先进技术的具体实现详细附入意见内。不久我查阅到了正式发表的按我意见修改后的文章。“推己及人”,我想找个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reviewer,是否也会高抬贵手呢?也许吧。对了,这还是不与你国籍相同的reviewer呢。 3. 推荐拟投稿杂志与你专业相近的编委作为审稿人。适当引用拟推荐reviewer的与工作相关的代表性论文,对前期贡献充分肯定或适当拔高,估计审稿意见就很难直接拒稿了。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441do=blogid=418158
1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網絡時代的一大特徵——搜索詞為王
LEOLAND 2011-3-3 14:00
曲津華 人之所以為人,就是永遠處在學習的狀態之中,概莫能外。 要學習就要有資料。前網絡時代的學生,除了課本,老師告訴買什麽資料就買什麽,再輔之以週末逛書店就齊了。工作以後,搞研究的最珍愛的就是圖書館了,雖然家附近的圖書館未必夠用,但囿於現實,也只能聊勝於無。 現在,就大不一樣了。要什麽資料,去網上拿就是了。那裡什麽都有,只恨自己的語文能力不濟,有好多文種的資料看不懂。 對於能看懂而且感興趣的資料,怎樣把它收入囊中,也是個很大的問題——你看,或不看,它都在那裡;你知道,或不知道,它也在那裡;它等在那裡,你找不到,要怪只該怪你自己。 這就可以解釋了,爲什麽以搜索為業的穀歌和百度之類的網絡巨頭會那麼牛。因為人們離不開他們。而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麽有的人可以找到的網上資料,有的人就是找不到。 無疑,搜索資料的能力很重要。而搜索能力的水準,是由掌握搜索關鍵詞的水平來展現的。 似乎可以這樣說,學習能力依賴於資料搜尋能力,資料搜尋能力又取決于搜索詞的構建能力。或者說,在時下的網絡時代,人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搜索詞的把握能力來體現的。 學習時代,搜索詞為王,不算誇張吧? 2011-03-03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1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隐身王和灌水王
热度 2 wangproject 2011-3-3 12:01
文/王钰洋 今天是当上管理员以来,第一次在论坛上删帖。经过设定关键词进行全文搜索,反动帖没找到,其他帖的收获却不小,总计删帖3000多条,还好可以批量删除。学习中~
个人分类: 柳如烟~|2235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何甄选审稿人
热度 6 fhylren 2011-3-2 22:38
许多杂志建议作者在投稿的同时提供3-5个左右的审稿人。针对每篇来稿,编辑部尽可能的让稿件送审到同行专家手中评阅。目前评阅人主要来自3方面:(1)杂志编委会成员;(2)世界同行、专家学者(编辑部通过关键词检索到类似文章,然后联系文章通讯作者);(3)作者提供的审稿人。 通常编辑部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就不会采纳作者提供的审稿人 。然而在下列情况下编辑部可能有条件的选择作者提供的审稿人:(1)稿件研究的领域和内容不常见,文献检索未发现相似的文章;(2)编辑部指派的审稿人没有回复或者同意编辑部的邀请。 全部采纳作者提供的审稿人几乎是不可能。 作者提供审稿人可能增加稿件的接收率。因为一方面提供的审稿人可能对你的工作比较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审稿人可能会给你的稿件一个积极肯定的评价。另一方面提供的审稿人可能具有相同的研究背景,因此这样的审稿人给出的意见可能更中肯、更科学。 如何选择审稿人?(1)如果对你的研究领域很熟悉,可直接选择该领域的最具份量的科学家。(2)选择相同或类似领域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例如过去国外合作单位,或者国际会议结交的朋友等。(3) 来自于参考文献,这是一种最简单但不是最好的办法。 ( 4)尽管编辑部没有对审稿人的职称有具体的要求,大家最好选择有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的人员。编辑部要求你提供审稿人姓名的同时,要求你提供他们的工作单位,地址,电话,传真以及EMAIL。其中EMAIL要求一定要正确,而且能够联系得上,因为编辑部主要通过EMAIL与你的审稿人联系。 推荐reviewers似乎大多都是必须的,否则submission过程无法进行下去;也有杂志让作者自己推荐、但申明不一定采用、且对推荐的欧美外的同一国人士有数量限制,或者杂志edtioral team自己安排,但后者需要时间更长、缺乏可操作性。 通常,reviewers的选择,以本领域专家居多,从文稿参考文献的通讯作者中选择,提供其单位、email,如果编辑部认为合适,就会去email征询对方被邀请审稿的意愿,并把文稿、审稿要求等一并email给专家,并要求专家在1周内回复是否接受邀请;如果专家太忙、或者未收到email(通常2次确认)、或者对稿件质量等很不屑直接拒绝审稿邀请,那编辑部要重新筛选reviewers并重复上述程序。 本人在投稿和被邀请审稿的过程中,向大家推荐一下个人认为有用的经验或小窍门: 1. 邀请国外的熟人或朋友当reviewers。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同事或朋友认识的,也可以提前告诉对方。直接拒稿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差的一般也是大修后再审,最终的“录修拒”定夺交给杂志吧。论文被大修,坚持诚恳认真逐条修改,就有录用的可能。须知论文审稿周期是宝贵的,莫随意被杂志拒稿。 2. 邀请研究领域的大牛审稿。大牛一般不仅仅计较于论文语法或格式等细节,往往看你的论文只要有小小的创新点或者可喜的结论,就会让你的论文通过的,因为 大牛们一般都很爱才 。当然你最好在文中能体现你很了解你的研究领域,切不要被指出显然性的错误。放心!大牛一般能通过浏览论文看出你的“创新”的,否则怎么称为大牛?! 2. 不要遗忘邀请第三世界国家同行。我第一次被邀请,有些受宠若惊;看过稿件(作者以色列人)觉得欠缺新意、讨论中缺乏对先进技术的具体实现,想拒;但一反思,是否太残酷?同时天涯沦落人,何不成人之美?于是我审为“修后发表”,并把关于要补充的先进技术的具体实现详细附入意见内。不久我查阅到了正式发表的按我意见修改后的文章。“推己及人”,我想找个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reviewer,是否也会高抬贵手呢?也许吧。对了,这还是不与你国籍相同的reviewer呢。 3. 推荐拟投稿杂志与你专业相近的编委作为审稿人。适当引用拟推荐reviewer的与工作相关的代表性论文,对前期贡献充分肯定或适当拔高,估计审稿意见就很难直接拒稿了。
个人分类: 科研|1127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2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