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猛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心痛死我了沙漠动物精彩纷呈
热度 3 RollerMaMing 2018-8-30 21:32
监测沙漠野生动物 遇见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利用古尔邦节小长假,8月22-24日我们一行四人穿越北疆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进入一个神秘的地方,其实就是沙漠腹地,拍摄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今年是野生动物的“大年”,风调雨顺,植被郁郁葱葱,一派兴旺景象。沿途可以遇见野马、鹅喉羚、狐狸、草兔、大沙鼠等,还有各种各样的猛禽,如草原雕、棕尾鵟、黑耳鸢、红隼、雕鸮、长耳鸮、纵纹腹小鸮等。还有欧鸽、毛腿沙鸡、戴胜、黄喉蜂虎、普通楼燕、黑喉石即(迁徙中)、椋鸟、灰伯劳、荒漠伯劳、短趾百灵、凤头百灵、黑顶麻雀、家燕、渡鸦等。 今天要奉献给大家考察的收获,还有一些感想。可能话题不轻松(1)沙漠中精彩纷呈的动物世界;(2)沙漠“三剑客”的故事;(3)寻找水源地——红外相机拍摄水源地附近的野生动物;(4)路杀(Road Kill)——沙漠公路别成了夺命路;(5)动物通道——最后的建议。 http://www.pearvideo.com/video_142094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大沙鼠——食物链金字塔的基础——最大贡献者(马鸣 摄) 沙蜥(马鸣 摄) 毛腿沙鸡——遇到“大年”就遮天蔽日(马鸣 摄) 迁徙途中的普通楼燕(马鸣 摄) 正在寻找水源地的鹅喉羚一家,妈妈带着孩子(马鸣 摄) 野化中的普氏野马,是一匹被驱逐出家族群的孤马(马鸣 摄) 沙漠“三剑客” 胡文康先生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叫《沙漠“三剑客”》,内容主要介绍几种沙漠植物——梭梭、红柳、胡杨。我们这里不说植物,专门介绍几种动物,权且也叫沙漠动物“三剑客”,只是它们都是猛兽或猛禽,是沙漠中的佼佼者,处于金字塔的顶端。 沙漠之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动物,而且食肉动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棕尾鵟、草原雕、雕鸮、狐狸、灰狼等。原来去年和今年雨水多,植被茂盛,草食动物就比较多。你看大沙鼠遍地都是,密密麻麻的,啾—啾—啾—啾—,像小鸟一样鸣叫。还有消失多年的鹅喉羚,也成群结队出现在公路两边。 什么是沙漠“三剑客”——狐狸、虎鼬、棕尾鵟(猛禽)——猛兽与猛禽,这是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适应性极强的几种吃鼠高手,都属于食物链的顶级物种。大型猛禽草原雕出现在沙漠腹地,多少有一点奇怪,原来它们食物中的主要成分竟然是老鼠,还不够塞牙缝的。 http://www.pearvideo.com/video_1420940 沙漠里还能够遇见狼应该是非常幸运的(马鸣 摄)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最常见的猛禽——棕尾鵟(马鸣 摄) 竟然有一群长耳鸮躲藏在红柳灌丛之中(马鸣 摄) 被惊飞的长耳鸮竟然有十几只,显然食物比较充足(马鸣 摄) 一对草原雕卿卿我我悠闲自得(马鸣 摄) 寻找水源地 8月22-24日,中国科学院一支野生动物科考队,在从阜康市通往福海县的一条普通公路两侧,遇见野生动物频繁出没。我们在沙漠泉(水源地)附近架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这些动物生活的一些细节。考察期间,我们发现野生动物资源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许多,生命在沙漠中处处绽放。红外相机捕捉到野马、狐狸、野兔、雕鸮等。 其实,野马是从卡拉麦里山保护区放出来的,有几个家族群。经过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努力,它们已经基本上野化了,自由自在,四处游荡,并且开始在没有人工帮助的情况下自然生产,成功繁殖后代。因为没有人打扰,这里的野生动物都不害怕红外相机。 http://www.pearvideo.com/video_1420940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中寻找水源地的我我我(马鸣 摄) 隐隐约约红外相机在半夜三更记录到一只狐狸(马鸣 摄) “茄子”——深夜出没的动物——好奇的狐狸(马鸣 摄) 红外相机拍摄到夜猫子——雕鸮(马鸣 摄) 不同角度红外相机里的幽灵——雕鸮也来到了水源地(马鸣 摄) http://www.pearvideo.com/video_1420940 何罪之有沙漠公路 考察期间,我们还注意到沙漠“三剑客”中的狐狸和棕尾鵟多次被汽车撞击,尸横公路上。我们分析,这些野生动物多是一些年幼个体,没有什么经验,不会避让汽车,萌萌呆呆傻傻,屡屡被车撞击,死于非命。甚至我怀疑出生在公路附近的一个家庭全军覆没了,呜呼哀哉! 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我们呼吁每一位驾驶员,在沙漠公路上小心驾驶,避免“路杀”。尤其是在脆弱的沙漠腹地,更应该控制速度,德行天下,呵护生灵。 路杀(Roadkill)——我们多次遇见小狐狸死于沙漠公路上(马鸣 摄) 古老荒原上的生命之树(马鸣 摄) 棕尾鵟横尸荒野(马鸣 摄) 司机朋友脚下留情(马鸣 摄) 心痛死我了:沙漠公路上的遭遇(王平/李都 摄) 集体自杀——短趾百灵怎么会这样(马鸣 摄) 建议:动物通道建设 新疆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为各族人民带来了方便、财富、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几条沙漠公路不知道断送了多少野生动物的生命。 除了青藏铁路有比较好的动物通道,其他大型工程很少考虑野生动物迁徙。现在看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1,在沙漠里面,鸟为食亡之后要加一句“鸟为水亡”,公路两侧的水源地吸引有蹄类来喝水,其他动物也蜂拥而至。在建设水源地的同时,可能忽略了许多问题,如离公路太近,而且没有考虑动物通道。 2,还要建设警示牌,告诉司机朋友,减速慢行,避让野生动物。我们知道在沙漠公路上,有的司机车速140-180码,太吓人了。已知北疆沙漠公路上记录到的“路杀”对象有野马、狐狸、跳鼠、棕尾鵟、猎隼、欧夜鹰、黑尾地鸦、短趾百灵、荒漠伯劳、沙蟒、花条蛇、。。。。。 3,现在补建的一些动物通道,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一两年野生动物根本不敢接近。工程不能在验收以后,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要在设计施工之初,就考虑到野生动物的需求。千年大计不能够只是以人为本! 路杀(Roadkill)——沙漠公路野生动物遭遇噩运(视频) http://www.pearvideo.com/video_1420940 来自可可西里的经验——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考察(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48045-993928.html 其他参考文献: 马 鸣. 1998. 亲眼目睹一次鸟撞. 大自然(3):36-. Ma Ming. 1998. Witnessed a bird strike. China Nature (3): 36 -.
个人分类: 沙漠动物|17871 次阅读|8 个评论
雪豹可能是我国野生种群规模最大的大型猫科动物
热度 6 jiangming800403 2017-11-2 22:00
10 月23 日 被WWF 定位世界雪豹日,雪豹是雪域的隐者,作为分布范围最高的猫科动物,主要集中海拔3000 米 以上的青藏高原及高原周边的亚洲中部高山地带。 旧大陆90% 以上的大型猫科动物都分布在非洲 猫科动物是丛林和旷野之王,是高度进化的肉食者(基本不吃素),猫科又可以分为猫亚科、豹亚科和猎豹亚科(分子生物学分类系统中,猎豹亚科归于猫亚科)。其中,豹亚科和猎豹亚科都是大型猫科动物。八种大型猫科动物(狮、虎、豹、雪豹、云豹、猎豹、美洲狮、美洲豹)中的七种(除了美洲狮以外)均属于豹亚科和猎豹亚科。美洲狮是美洲 细腰猫(外表就是大个的家猫)的近亲,不属于豹亚科,而是属于猫亚科。亚种东南部的云豹是体型最小的豹子,甚至小于某些大型的野猫(猫亚科)。而某些大型的野猫(猫亚科,如美洲狮)可以达到大型猫科动物的体格。猫亚科基本是小型猫科动物,包括多种野猫和猞猁。区分大型和小型猫科动物除了体格大小外,另一个主要标志是是否吼哮。旧大陆 90% 甚至99% 的大型猫科动物都分布在非洲,特别是非洲草原地区。当然非洲旷野中野生动物遭到的人口增加和盗猎的压力也日益增长。 豹是丛林与荒原中的灵者,外形与虎相似,但体型比虎小,而且斑点替代了条纹。适应性比虎更强,在八种大型猫科动物(狮、虎、豹、雪豹、云豹、猎豹、美洲狮、美洲豹)中,豹子的分布最为广泛,从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到亚洲东北部的乌苏里森林,从大西洋东岸到太平洋西岸,从热带雨林到亚寒带森林,从湿热的海岛到草原乃至荒漠都有着它的足迹。除了老虎的分布区以外,向西向南延伸很广,几乎囊括老虎和狮子的栖息地。豹子的分布范围也更加广泛,豹子善于潜伏、奔跑、跳跃、上树、甚至游泳,食性很广,包括有蹄类和小型兽类为主,主要捕食方式是伏击和追击,甚至可以上树捕捉猴子与鸟类,下水捉鱼。豹子的亚种很多。在中国豹一般被称为金钱豹,在南亚被称为印度豹,在非洲被称为花豹。 东亚地区豹的亚种主要有远东豹(东北豹)、华北豹(中国豹)。在南亚和东南亚主要有印度豹(尼泊尔豹、克什米尔豹)、印支豹、爪哇豹、斯里兰卡豹等,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豹子——华南豹,目前在分类学上没有独立的地位,一般认为属于印度豹,但也存在争议。 在西亚和地中海- 黑海地区主要有波斯豹、高加索豹、安托利亚豹、阿拉伯豹、西奈豹等。非洲豹的亚种更多,主要有埃及豹、巴巴里豹(北非豹)、厄立特里亚豹、北索马里豹、南索马里豹、埃塞俄比亚豹、非洲草原豹(如苏丹豹、东非豹、南非豹等,其毛色是连续过渡的)、桑给巴尔豹(在非洲东岸的印度洋海岛上,是草原豹的近亲,已经灭绝)、西南非豹(纳米比亚豹)和非洲雨林豹(包括刚果雨林豹和西非雨林豹两个不连续的分布) 虎的个头比豹子要大,皮毛上有黑色的条纹,特别是虎头的王字型条纹是老虎的典型特征,也显示了亚洲兽王的霸气。虎是亚洲南部和东南部东洋界的典型生物,但有两个亚种的虎向北扩散到了古北界。现生的虎有 9 个亚种,其中有六个大陆虎、三种海岛虎,分子生物研究,又把大陆虎和海岛虎分为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虎(豹)在东方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勇敢、迅猛的文化象征,也是中国人姓名中的常用字。虎(豹)骨、虎鞭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虎的皮毛也是极高档的皮毛。几千年人类对虎又爱又恨,但长期的猎虎活动,使虎的种群数量急剧缩小。 “百兽之王”的老虎曾经横行亚洲大陆几十万年。但是就在过去的仅仅一个世纪里,八大亚种种有两种岛屿虎和一种大陆虎灭亡,栖息地和种群数量减少了 90% 以上,而且栖息地被分割为相聚遥远的南亚 - 东南亚与东北亚两片,老虎亚种之间连续进化的格局被打破。 现在大约在野外生活着三四千头老虎。现生的虎种,以华南虎(中国虎、厦门虎)为起源和分布中心。中国南部是老虎的起源中心,华南虎也是所有虎中原始特征保留最多的一个亚种,同时也是现有虎种中最为濒危珍稀的,种群数量只有100 头左右,其中野外种群极其濒危或者已灭绝。华南虎分布区以北,虎从东洋界扩散到古北界,即东北虎,也称为西伯利亚虎、朝鲜虎、满洲虎等。历史上东北虎的分布范围很广,从黄河流域向北延伸到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东起日本海沿岸和朝鲜半岛,西到贝加尔湖以东和黄河上游,中国东北是其分布中心,现存的东北虎野生种群已经向北退缩到乌苏里江以东的和中俄边界的一小片地带,种群数量在500 只左右,当然东北虎的人工圈养种群规模比较大,但放虎归山仍然遥遥无期。华南虎分布区之南的中南半岛的山林里生活着印支虎,印支虎与华南虎的分布区是逐渐过渡和存在重合的。克拉地峡以南马来半岛的山林中有印支虎的南部种群即马来虎,也有人认为马来虎是一个独立的亚种。在虎的五个亚种中,印支虎的生存境况是比较好的,仅次于孟加拉虎(印度虎),濒危程度要好于东北虎和苏门答腊虎。 与马来半岛隔海相望的世界第四大大岛——苏门答腊岛上最大的猛兽是苏门答腊虎,生活在岛上中央山地的热带雨林里以及一些沿海的沼泽地中。苏门答腊东南的两个岛——爪哇和巴厘岛上也曾经生活过两种海岛虎,但是巴厘岛面积太小,爪哇岛人口密度太高,在二十世纪巴厘虎和爪哇虎率先在野外灭绝,当然,茂物西南的高山地区一直还有爪哇虎的传闻。 印支虎分布区以西就是现存虎最大一个种群——孟加拉虎(或印度虎)的分布区域。孟加拉虎的数量约占全世界野生虎总数的一半。从喜马拉雅山高地到孟加拉湾海岸红树林和印度半岛内部的德干高原都有孟加拉虎的保护区。世界动物园与马戏团中的老虎主要也是孟加拉虎的后代。特别是白虎都有孟加拉虎的血统。 孟加拉虎曾经向西北阔过波斯高原到达中亚与欧亚交界地带,这是老虎分布的西缘,即高加索虎(里海虎、图兰虎、新疆虎),其分布地域从地中海沿岸的土耳其安托利亚高原向东延伸,经过高加索山,进入中亚图兰平原,进入中国新疆后,经塔里木河河谷林和天山山脉进入蒙古国西部的阿尔泰山与萨彦岭一带,极盛时期可能从高加索山向北进入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南俄草原,甚至达到黑海北岸的乌克兰东部,是唯一一种进入欧洲的老虎,也是一种国际性的老虎,分布范围包括土耳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俄罗斯、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中国、蒙古,以及伊朗、阿富汗、吉尔吉斯等国。20 世纪初中国新疆境内老虎还很常见,但是1949 年以后再未有过记录。苏联中亚与高加索地区的老虎大约在1960 年代消失。高加索虎最后残存在土耳其东南部的偏僻山区,20 世纪70 、80 年代以后也销声匿迹。 狮子是与老虎齐名的百兽之王,主要分布在非洲与热带亚洲的开阔草原地带。在所有的猫科动物中,狮子是唯一一种体表没有条纹与斑点,且有鬃毛(雄性)的。与大都数猫科动物独来独往的游侠生活不同,狮子会有一头雄狮、若干头雌狮和亚成体组成狮群,共同生活与捕猎。当然,捕猎主要是雌狮的工作。雄狮终日除了保卫领地和交配以外,无所事事。雄狮一天交配的次数很多,但时间都很短。南部非洲狮子的亚种主要有开普狮(已经灭绝)、德兰士瓦狮、加丹加狮,在东部非洲主要有东非狮(包括马赛狮)、刚果狮(包括乌干达狮、西肯尼亚狮)、努比亚狮(包括埃塞俄比亚狮、索马里狮)。西非狮子主要是西非洲狮(包括喀麦隆狮、塞内加尔狮,成不连续分布)。北非狮即狮子的指名亚种——巴巴里狮(北非狮,野外灭绝)。在亚洲还有波斯狮(亚洲狮,包括印度狮),这是最濒危的一个狮子亚种,在历史上亚洲的分布范围曾经到达中亚东亚南部的咸海流域。此外,还曾经有希腊狮,分布于欧洲东南部。 作为草原动物,狮子一般在白天捕猎,特别是清晨与黄昏最为活跃,捕猎方法是潜伏- 追击。 狮子不是中国本土的动物,狮子的形象是随着佛教文化和西域朝贡进入中原的,后来成为了中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符号,如舞龙舞狮、石狮子等,连各大菜系中的肉丸子也被称为狮子头。 除了狮、虎、豹以外,豹属动物在亚洲还有雪豹(雪豹有时候被单独列为一属),在美洲有美洲豹。美洲豹亚种很多,从美国西部向南一直延伸到阿根廷北部,也是是一种纬度跨度很大的猫科动物。此外,亚洲东南部还有豹亚科的另外一种动物——云豹。云豹也叫乌云豹、龟纹豹、樟豹,属于云豹属,一种或两种,似豹而偏小,因其大片的云状斑纹而得名。云豹属于典型的夜行性树栖肉食兽,善于爬树,捕猎以伏击为主,有时也捕食树上的猴子与鸟类。云豹在大型猫科动物中带有若干较为原始的特征,也是是所有大型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小的,甚至比某些大型野猫还小,所以难以捕食某些大型有蹄类的成体(如野猪、鹿等),仅以小型有蹄类或大型有蹄类的幼体为食,甚至还捕食鼠、兔、猴子、鸟类等。云豹有四种亚种——指名亚种,从印度经过中南半岛到达中国南部;尼泊尔亚种,主要分布于南亚;台湾亚种(台湾云豹),野外种群已经灭绝。云豹第四亚种,即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巽他亚种(婆罗洲亚种),近年来有人把巽他云豹提升到种的级别。 猎豹的形体、毛色和豹子相似,但不属于豹亚科。猎豹与其它猫科动物不同的是其爪不会收缩回肉垫中,起到了“跑鞋”的作用。猎豹行动敏捷,但不会爬树,是一种向着高速奔跑方向进化的动物,是动物世界中的短跑之王和短距离冲刺冠军。但猎豹的心肺功能,无法支持长时间的高速奔跑,因此猎豹的捕猎方式与狮子相似,潜伏接近——(近距离)追击,现生的猎豹分布范围与狮子接近,主要是非洲和热带亚洲的旷野地带,在地质历史上,第四纪冰河时代猎豹属曾经存在一种巨猎豹,大小和狮子相仿,向北扩张到亚欧大陆北部,并进入北美洲,和原始人争夺猎物,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山洞曾经多次被猎豹占据。现生猎豹的野外种群大概有1 万头左右,共有五个亚种,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纳米比亚猎豹(南非猎豹),约占猎豹野生种群总数的接近一半,主要集中在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的热带草原和荒漠并向东扩散到南非、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等国;此次是坦桑尼亚猎豹(东非猎豹,主要在东非高原)和苏丹猎豹(东北非猎豹,主要在尼罗河流域上游);最为濒危珍稀的是撒哈拉猎豹和亚洲猎豹。撒哈拉猎豹分布在撒哈拉- 萨赫那地区的西部,从阿尔及利亚北部的阿斯特拉山脉向南一直到几内亚湾北岸的热带丛林以北。亚洲猎豹曾今广泛分布在亚洲南部和西南部,从印度到地中海的热带草原与荒漠地带,但现在仅在伊朗的偏僻荒原地带保留有一个小的种群。 我国产四种大型猫科动物 雪豹是我国西部的特产动物,也可能是我国野外种群规模最大的大型猫科动物。8 种大型猫科动物中我国产四种,分别是虎、豹、云豹、雪豹。我国南方是虎和云豹的起源中心。虎的模式种或指名亚种是孟加拉虎,但中国的华南虎原始特征更多。历史上存在的五种大陆虎在我国境内都有分布,但孟加拉虎、印支虎都是分布在其分布区的边缘地带。孟加拉虎主要是在大喜马拉雅山东麓以南,主要是在墨脱县,在墨脱县我实际控制线以内有十几头或更多的孟加拉虎,实控线以南的中印争议地区孟加拉虎更多,可能有上百只或更多。印支虎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数量很少,另外广西中印边界地带也是印支虎的潜在分布地带。高加索虎(里海虎或图兰虎)在我国成为新疆虎,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胡杨林及天山、阿尔泰山山麓。20 世纪初新疆虎数量还很多,但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突然消失了,留下了未解之谜。也有研究认为新疆虎与高加索虎(里海虎或图兰虎)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并不是同一亚种。由于这一物种可能已经彻底消失进一步研究已经无从谈起。 东北虎是所有现生老虎中体格最大的,中国北方曾经是其分布中心,但由于中国农业活动的影响,其分布范围不断向东北收缩。20 世纪初东北虎还存在五大种群 ,除了北部种群(斯塔诺夫山脉)主要在俄罗斯境内外,南部(热河、长城)、东部(长白山 - 乌苏里 - 锡霍特山 )、中部(阿穆尔 - 兴安岭)、西部(贝加尔 - 呼伦贝尔-大兴安岭)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平原周边地区。 二战以后,五大种群中已有四大种群灭绝,只有东部种群在俄罗斯远东和中苏(俄)边界的乌苏里森林里苦苦求生。2000 年以来,中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种群有所恢复,并形成了几个家族,但总量只有几十头,主要栖息地在吉林省东北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山区。另外,俄罗斯远东境内的东北虎也可能渡过乌苏里江流浪到中国境内,最西可以达到完达山。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远东犹太自治州放归自然的几只幼虎也曾经渡过阿穆尔河(黑龙江)越境进入中国,栖息地包括小兴安岭太平岭自然保护区和黑瞎子岛自然保护区。2017 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地包括东北虎的主要栖息地。在老虎分类学研究的早期,曾经有人提出过华北虎(或长毛虎),一般认为华北虎与东北虎是同一物种,但由于华北虎已经彻底不复存在,因此无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华南虎是唯一一种全部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老虎的亚种。20 世纪中叶,在中国东南部华南虎种群数量还很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山区人口增加很快,老虎伤及人畜,形成人虎矛盾,华南虎被认为是害兽而加以消灭,20 世纪50-70 年代几千只华南虎被捕杀,远远超出了种群的自然繁殖能力;当人们意识到保护华南虎的时候,华南虎的野外种群已经在灭绝的边缘,1980 年代以来华南虎在野外失踪,不再有种群存在的直接证据(包括影像证据),经过多次野外调查也仅仅获得足迹、卧迹、挂爪、毛、粪便、吃剩食物残骸等并不确信的见解证据。在寻找华南虎的过程中,还发生了周正龙虎照这一公共事件。目前人工圈养华南虎只有约100 只,而这些 虎,仅是最初几只虎的后代,近交退化比较严峻。 华南虎野生种群可能存在于以下几大区域。东部区域,即华东闽浙赣交界处的武夷山系,这里曾经发生1999 年江西宜黄大型不明猫科动物伤人致死事件,这是几十年来华南虎(豹)与人类社会最为直接的一次接触。1998 年浙江百山祖保护区工作人员目击(虎豹)事件也有一定的可信度。南部区域,即华南北部的南岭山区,特别是粤湘赣交界处的车八岭、莽山等自然保护区。西部区域,从华中西部地区湘鄂西的七姊妹山、壶梯山等自然保护区,向西延伸到云贵高原北坡黔北梵净山、大娄山,直到四川盆地边缘。北部区域,即陕西、重庆、湖北交界处的秦巴神农架山区,是人口地理线东南人口密度最小的山区,也是周正龙虎照事件的发生地,这一地区生存华南虎、华南豹,乃至其他未知珍稀动物的可能性很大。另外,华中中部山区,即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之间的三角地带——九宫、九岭、武功、罗霄山区也仍然有存在华南虎或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的可能性。 虽然2000 年以来,我国境内的野生虎(主要是东北虎)种群已经有所恢复,逐步摆脱灭绝的威胁,但是以最乐观的估计,我国境内的野生虎还远远不足100 头。华南虎的情况更不容乐观。印支虎和孟加拉虎仅是其分布区的边缘,数量极少。豹的情况比虎稍好,野生种群数量可能有几百头或更多。我国境内的豹主要有三个亚种——远东豹(东北豹)、华北豹和华南豹(印度豹)。远东豹和东北虎共同生活于乌苏里森林,是数量最少的豹亚种之一,由于和东北虎之间存在生产竞争,数量比东北虎可能还少,远东豹从俄罗斯向我国境内扩散的距离比东北虎更远,已经到达吉林中部地区。 华北豹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豹,主要分布在黄河、海河流域的山区,是一种生活在大都市区边缘地带的大型猫科动物,是华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的顶级掠食者,华北豹的事物主要是野猪、狍子、羚牛等,对控制大型有蹄类(特别是野猪)的数量,保护森林和庄稼有一定的作用,缺乏食物的时候也捕食兔子等小型动物和人工饲养的猪牛羊鸡等畜禽,在山区存在一定的人兽矛盾。华北豹的分布中心是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太行山脉和陕甘两省的秦岭- 六盘山,晋中南地区的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分布密度可能最高,向北可能延伸到北京远郊山区。另外,晋陕甘黄土高原腹地的黄龙山、子午岭,以及鄂豫皖交界处的大别山- 桐柏山- 大洪山也有一定数量的种群。 华南豹已有的研究较少,一般认为华南豹和印度豹属于同一亚种,也有人人为华中华南地区是三种豹子分布—— 印支豹(向北到南岭山地)、印度豹(经过缅北向东扩散到中国西南和长江上游)和华北豹分布的交界区域。整体上,长江流域及以南豹子的情况比华北地区更差。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山区人口已经开始减少,随着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作的大规模推进,适合大型猛兽的生境更在迅速扩大。虽然南方各省的森林面积更大,但大多数森林是人工种植的速生用材林(主要是松、杉等针叶树以及竹林,华南还有速生桉)和经济林,而且人口密度更大还在不断增加。适合豹子等大型食肉兽类的生境碎片化,七零八落。在云贵高原和川西横断山区还有较大面积适合豹子的生境,横断山大概是印度豹北上和华北豹南下的通道。 在印度豹和印支豹的主要分布区还都有几千头的种群规模,加上西亚山地及荒原中的豹,整个亚洲大陆残存的豹子可能有1.5-2 万头。 中国华南、华中、华东地区亚热带森林中的猫科动物,主要有云豹以及豹猫、金猫、渔猫等大猫。云豹是一种热带亚热带黑暗森林里很神秘的动物,直到目前未知,学术界对其仍知之甚少,WFF 估计整个亚洲南部东南部云豹的数目在10000 只左右,中国境内超过1000 只。云豹性格孤僻凶猛,很难人工饲养,人工饲养也难以繁殖。我国华中华南地区森林中主要的猎食者是豹猫、金猫等大猫以及黑熊。当然,山里有没有老虎,可能野猪最清楚。云豹以及豹猫、金猫等都难以捕猎野猪等大型有蹄类的成体,因此,目前有些山区,野猪数量增长很快,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中国是雪豹的故乡 雪豹属于豹亚科豹属,有时候也单独成属。雪豹主要分布于亚种中部及南部的高山和高原地带,是孤独的雪域之王,和藏马熊(棕熊亚种)和藏狼一道是世界上居住最高的猛兽。雪豹的分布区北起西伯利亚南部南到喜马拉雅山,西起乌兹别克东到中国北方的阴山、贺兰山等山脉,主要分布区有中国、蒙古、俄罗斯和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哈萨克等中亚南亚国家。雪豹有两种亚种,南部亚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高山地带。北部亚种从乌兹别克向东经过亚洲中部的天山山脉,经过阿尔泰山,到达蒙古高原西部,最后到俄罗斯中西伯利亚南部的萨彦岭和中国北部的阴山、贺兰山,天山是其分布中心。科学网知名博主赵序茅博士和他的导师马鸣研究员曾经写过两本动物科普书籍——《西域寻金雕》和《雪豹下天山》其一讲的天山雪豹科考中的故事。 中国是雪豹的故乡,种群种数可能达到3000 只或更多,占世界雪豹总数的60% 以上。中国雪豹的栖息地主要是在人口地理线以西人口稀少的高原、高山地带,直到今天那里仍然是世界上最为荒凉的地方。近年来,随着自然保护区建设、退牧还草、普法宣传和禁枪禁猎,西部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种群出现了恢复和增长。人口地理线以西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适合雪豹生存的面积很广阔,但由于生产力低,雪豹的密度不高,每一只雪豹都拥有几百平方公里甚至更大的领土。雪豹是孤独的雪山之王,同性之间(特别是雄性)领土一般不能重合。 雪豹似乎是我国种群数量最多的猫科猛兽。人类活动是大型猫科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总体看来,人口地理学以东,由于人口密度太大,适合大型猫科猛兽生存的大片森林并不多见,从而抑制了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野生动物肇事带来的人兽矛盾可能会进一步突出。除了专业人士外,据我所知我国从事大型猫科动物保护的团体主要有两个——“猫盟- 三北猫科研究所”(主要从事以华北豹为主要对象的野保)和“旷野新疆”。2017 年中国政府宣布成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主要是为了保护东北虎、远东豹的种群与栖息地。同时雪豹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中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国家公园中也有很多豹的栖息地。但是,为了大型猫科动物的生存与繁衍,可能需要更多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区,比如华北种群分布最集中的太行山,以及华南虎、华南豹的可能栖息地——武夷山系、南岭山系、武陵山系、秦巴山神农架等 。
个人分类: 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18034 次阅读|12 个评论
我们能废除农业吗?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7-9-14 20:07
农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但适宜狼虫虎豹的环境真对人类友好吗?原始人的平均寿命可超不过三十岁。旧大陆90%以上的猛兽和大型有蹄类都集中在非洲。我们是想要欧洲的环境还是非洲的生态环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80816.html
个人分类: 环境政策与发展|2363 次阅读|1 个评论
毛时代的生态(不是环境)破坏空前绝后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6-5-28 13:02
2016-5-28 12:31 人口一直在增加,基本建设(道路、房屋等)发展很快,过去的几十年是我国的钢筋混凝土时代。这个时期水土流失大一些,也可以理解。但要说最严重的破坏时期,还是毛时代。无论是人口的增加速度,还是粗放的大炼钢铁而看砍伐树木,还是粗放地毁林开垦山地,都是空前绝后的。 博主回复(2016-5-28 12:49) : 说毛时代对生态破坏最大也是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东部还有一两百万平方千米的山林狼虫虎豹撒欢,即使京郊的山林里都有老虎,而七十年代末,大多数猛兽已经苟延残喘了。但适宜狼虫虎豹的环境真对人类友好吗?原始人的平均寿命可超不过三十岁。旧大陆90%以上的猛兽和大型有蹄类都集中在非洲。我们是想要欧洲的环境还是非洲的生态环境。 博主回复(2016-5-28 12:35) : 大量钢铁坚持了不到两年的就偃旗息鼓了,今年全国钢铁厂一周的钢材产量就比1958年全年的产量多得多。 2016-5-28 12:41 我来自湖北农村,也在湖南工作过,去过很多南方地区。比你熟悉,你是看文献的得到的信息。文献是最靠不住的。 我告诉你真相,南方的那些50-60年代开垦的山地,80年代开始撂荒,最近20年确实有一些开始种茶叶、柑橘、油茶。但这些比例并不大。 你去过南方农村吗? 博主回复(2016-5-28 12:56) : 蜀山兀,阿房出,对中国古书大规模的破坏,从秦始皇的时代就开始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两鬓苍苍十指黑,长安城百万人口,几百年来的烧炭量肯定不少。 大型猛兽在中国中东部山林里基本消失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而不是58年到60年。 2016-5-28 12:45 我发现你很不了解事实,看书看多了不知道思考的缘故吧。大炼钢铁时,我国的钢铁工业水平很低,产量的增加主要靠农民土法炼铁和炼钢,就是使用树木烧炭的办法炼铁,用自己家的废铁做原料,砍伐古树,大树做燃料。那三年,对中国农村的古树是毁灭性的灭绝。 我劝你下到农村,多向上了年龄的人了解当年实际情况,不要只是看书。那些都是你这样的人写出来的废话。 博主回复(2016-5-28 13:05) : 真相椒大型猛兽在中国中东部山林里基本消失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而不是58年到60年 博主回复(2016-5-28 12:52) : 我说我每两个月都至少要进一次山,您相信吗?
个人分类: 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3495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