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茅草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架空历史】【《大明亲王》全集】【TXT+EPUB】
lcj2212916 2016-2-29 17:58
一梦千年,已然回明,弘治末年,曾毅一个落魄秀才初入朝堂,搅动了江海之水 《大明亲王》全集 作者:宗辰 第1章初相见 弘治十六年的十月,整个京师被厚厚的一层白雪覆盖。 京师,是达官贵人的聚集地,可同时也有不少的穷苦人家。 城南,一个破败的小院子里,茅草屋在风雪中飘摇,随时都像是会被风雪打翻一般。 “韵儿,我出去看看,有请写书信的没,你在家呆着,若有人敲门,不去理他也就是了。” 曾毅穿着满是补丁的灰褐色长袍,把笔墨纸砚一一拿起,放进了旁边的木箱内,若非是实在无米下锅,这种鬼天气,他怎么可能出去。 虽说明知这种天气外面连个耗子都看不到,可曾毅还是准备出去碰碰运气。 说来也算可笑,曾毅,一个新时代的青年,一觉竟然睡到了明弘治年间。 此时的曾毅,相貌也算俊秀,还有一房美娇妻,本应该是十分幸福的生活了,可惜,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穷。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穷,要田没田,要银子没银子,这种情况下,能保持不饿死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落魄的秀才不如兵。 这个年代,武将官兵的地位是很低的,同为三品的文武官员,武官就要低文官一级,甚至,严重的时候还要自称下官。 这是个重文轻武的年代,由此,可以想象的出现如今的曾毅落魄到了什么地步。 家徒四壁,已经不足以形容曾家了。 原本,曾毅穿来之前,那个秀才可真是清高的很,什么都不做,整天只读圣贤书,一家两口的吃食全靠妻子李韵儿在外面做些洗浆赚取。 可现在的这个曾毅,虽然身体没变,可是,思想却是后世几百年后的思想了,自然做不出这种厚脸皮的事情了。 更何况,让一个年方十五六在后世还是未成年的小姑娘出去做工,曾毅真是做不出这种事情的。 是以,自从曾毅穿越过来以后,就阻止韵儿出去了,到是他自己,整天出去摆个摊位,替人写书信,到还是能养家糊口的。 而且,韵儿和曾毅的前身并没有同房,原因是大孝未过,是以,对现在的日子,曾毅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清贫,可是倒也安稳。............ 下载地址: http://page92.ctfile.com/file/144029258
1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都什么年代了,这里还有这么破烂的茅草屋。”
热度 1 dchzyf 2011-10-13 10:47
“都什么年代了,这里还有这么破烂的茅草屋。”
写此博文的目的:我实在被 陈光标感动了...... 10月10日,贵州省紫云县宗地乡,站在茅草屋前,陈光标感慨万千:“都什么年代了,这里还有这么破烂的茅草屋。” http://news.cn.yahoo.com/newspic/news/18326/ 今天,搜狐新闻“ 李克强考察湖南湘西贫困村 ”: http://news.sohu.com/20111012/n321983609.shtml 李总理去的 湘西贫困村,应该是我家那个山的那一边。 我家乡的情况,就跟 陈光标和李总理看到的一样......
个人分类: 人生百态|24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德国见闻(11):传统农舍
热度 5 rczeng 2011-6-17 10:00
德国见闻(11):传统农舍
自己小时候住在稻草盖的房子,冬暖夏凉。现在的农村已基本没有稻草房,千篇一律,都是水泥红砖瓦屋房。往日的记忆正在一点点消失。 一直对德国农民住房很是好奇,多次到田野中去拍摄。三月份我刚到,同事即将回国,请他开车带我到沿易北河北岸转转。夏天,自己骑自行车去。我的德国同事们基本就住在附近农村,德国农村既保留有许多老的芦苇盖的房子,也有红瓦或青瓦红砖房。 博主温馨提示:本人博客中所有摄影图片版权为本人所有,他人不得下载用于任何商业活动和转 载。 房子的“眼睛” 到处都是风电。 窗户就像一只只眼睛
个人分类: 德国见闻|4134 次阅读|6 个评论
茅草屋自白
热度 1 maocaowu 2010-11-18 07:00
10年前,在贵州出差,路过一间茅草屋,倍感亲切,顺手拍下一张照片。后来把照片扫描了,存入电脑,一直保留到现在。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对茅草屋有感触,可能是因为降生在草房里,我家第一座瓦房的房梁上写着建造日期,比我的出生年龄要稍晚。那时我家厨房也是草房,我快上小学时才拆掉。 生在农村,少儿时代长在农村,对农村怀着深深的眷恋。夏天,我常常到西部山区,有时一个月,有时几天,旷野之中,森林、农田、洁净空气,脱离大都市的喧嚣,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在贵州和云南,至今仍有不少茅草屋,有的住人,有的储物,有时我拿起相机再拍几张照片。茅草屋可能越来越少,甚至会消失,但我对茅草屋的感情,已无法抹除......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9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