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49年后的又一声啼哭,兼论科学的唯一性--中医的科学探索之路
人为峰 2008-11-16 12:40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的正确认识并升华到理论。而中医是华夏民族在对抗疾病的实践过程的认识与总结,其有效性证明她具备科学属性和内涵。因此,她不是伪科学。 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都是具备科学属性和内涵。 但作为人类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绝对不会产生两种科学,科学只能是唯一的。在认识不够全面、深入的时候,也许会有不同、看似对立的假说并存。 由于科学发展的历史性、局限性以及对科学本身的认识偏差,在讨论中医的科学发展时就容易出现以下偏差: 1. 在还不能对中医的主流进行科学解释是就认定中医是伪科学,这是基于科学的绝对化思维。 2. 认为中医是另一种与现有科学并行的科学,这是基于科学的绝对相对化的思维。 实际上: 1. 科学是一定的历史阶段人类对客观的认识与反映。显然,现在的科学(手段)还不足于完全揭示和解释中医的诊疗原理。 2.现有的对中医的科学存在很大的偏差与问题:中医的基本思想是系统、辨证,而目前的主要研究却是简单、片面、孤立、静止、初步、幼稚、机械地分析问题,也就是现代科学(包括医学基础研究)的一个习惯,这还是我们人类认识客观的一个习惯,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万里长征必须从第一步开始,但离目的地仍然是哪么的遥远。换言之,仅仅用1、2个生理、生化指标去描述、解释中医的征候、诊疗肯定要出错。应该正确地对待目前的这些研究。拔高了这些成果,与实际显然不符,是自欺欺人。完全否定这些成果,那就是指望第五个包子吃饱。 重复两个自拟的典故(经典的故事): 1. 最初人类在冀望像鸟儿那样在空中飞翔的时候,有很多人在手臂上绑上羽毛从山上或高台上往下跳,......。现在人们是掌握了空气动力学之后,利用螺旋桨、喷气等实现空中飞翔的愿望。 2. 水的颜色: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真是千娇百媚、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山清水秀、波光粼粼、......。有人一定会说,这是在艺术上,在科学上水只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多么冷酷、硬梆梆!好像科学就不能有美。其实,错!科学之美远远超出一般人们的想象,更不逊于文人墨客的妙笔生花。科学上:水也是五光十彩、绮丽无比的。仅仅在光学上,任何一种物质都有成份色和结构色,既有吸收谱又有反射谱,君不见:绿绿的河水、蓝蓝的海水、五彩的朝霞、七色的彩虹、皑皑的白雪、晶莹的冰峰......,这些都是我们所能够看到水的成份色和结构色,还有我们借助仪器所能看到的:紫外谱、红外谱、微波.......。 中医诊断客观化的一个实例:舌色的测量 我们有难以统计的人在进行舌色的诊断研究,但诊断的目的是为了找到病机是什么,谁也不会否定诊断的这个动机。 用数码相机照舌象,此时得到的舌色是比人眼准确的多,似乎也客观了。但(1)我们所看到的某个颜色就是有三原色构成的吗?我们是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仅仅限于三原色,那末舌色是唯一的,但同色异谱应该让我们知道所做的这类研究的局限性。(2)仅仅用相机去模仿老中医的眼睛,与在手上绑上羽毛去飞翔有什么两样?(3)用一个、二个参数去描述中医的征候,能与中医的系统、辨证的思想相符吗? 我并不想否定众多仁人志士在中医的学探索所进行的努力,正是很多在手上绑羽毛的尝试,才使我们今天得以乘坐飞机日行万里,也正是有众多的华夏优先的子孙孜孜不倦的探索,我们才能更进步地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和更好地造福人类,在人类医学中做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在迈向人生新的历史进程的时刻,我要告诉大家,我今后的主攻方向就是中医的科学探索。 向所有从事科学探索的人致敬! --权且作为49年后的又一声啼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中医科学属性及发展的思考
人为峰 2008-11-9 20:52
对中医科学属性及发展的思考 (天津大学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 摘要: 对于中医的科学属性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相近的看法。对于这个问题,本文从科学本质、医学的科学性以及中医与医学的关系论证了中医的科学性。然而中医需要发展。要加快中医的发展,应该在继承中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但是不能简单的将西医的理论和方法套用到中医上来,而是运用科学的度量方法建立中医症候的度量,建立病症与机体变化的关系,探究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西医结合,最终发展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医学。 关键词: 中医;医学;科学属性;发展;度量 中图分类号: R2-0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中医是建立在粗糙解剖学基础上的,经历了几千年缓慢的发展,总结了无数代中医经验,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西方医学的空前冲击,中医的科学属性,成为目前学术界感兴趣和争论的问题。但是至今还没有得到大致相似的看法。有人认为中医不是科学, 但也不是伪科学,而是非科学,不应该用科学的定义去限定中医学,如现代医学 家陆广莘 教授说:医学是非科学的。他非常赞同美国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的观点,认为中国政府提倡传统医药,使得医学发展的多元化有了可能。他还强调必须要有非科学的力量冲破科学的阻力,才能成功;也有人认为中医只是未科学,还没有走上科学化的轨道而已。 对于这个问题,本文更赞同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 黄 开斌 先生 的看法,认为中医是未科学,但是不能否认其具有科学属性。本文从科学本质、医学的科学性以及中医与西医的关系论证了中医的科学性。然而我们应面对事实,中医在科学手段的运用上落后与西医,中医需要发展。马克思说过,任何一门科学成熟的标志是数学的充分运用。然而现代数学还不足以用来解释生理和病理过程。要真正实现中医的发展,首先要辨证的继承与发展;同时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症候与生理、机理间的关系,而不是机械的将西医的方法套用到中医上来,仅仅用一两个参数来描述症候;中医和西医结合共同发展,互相融合,最终发展成一门成熟的科学医学。 2. 医学:中医和西医 医学是处理健康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和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自身素质为目的。其中中医和西医为医学的两大学术体系。 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是中、西医学形成、发展的土壤。公元 2 世纪东、西方的两位医学巨匠张仲景和盖伦,传承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创建了迥异的医学范式,发展和完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使中、西医学各自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医理论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伦理学等等诸学科的知识,并通过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加以构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面对人体健康与疾病这个大课题,中、西医遵循着不同解题思路 ,寻求治疗疾病、保护健康的方法,均有其独到之处,只是在现代科学手段的运用上,中医落后于西医,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中医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科学体系的贡献和价值。 中医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过重大贡献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医几次与大规模瘟疫进行斗争,生动的证明了中医的巨大作用,在两汉时期张仲景时代那场全球性流行病,明清吴又可、叶天士时期几次瘟疫的反复流行,中医都一次次经受住了考验,与此同时,由于大规模的临床实践,促成了中医的快速发展,《伤寒杂病论》与《瘟病》学说应运而生。近几十年来,中医药对一些重大传染病的防治作用也十分显著,并且在预防艾滋病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 近年来,中医在亚洲、美洲、欧洲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西方,中医诊所日渐增加,英国有三千多家中医门诊,美国有一百多个中医学校。中国传统医学安全有效和通用广泛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欢迎。 3. 中医、科学与伪科学 科学 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来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本意是 知识 、 学问 。伪科学是 指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 科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它是人类对客观自然的一种认识。正因为如此,科学的意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它的局限性也会突显出来。正如牛顿的经典力学、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因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的限制,这些学说有很大的局限性。 任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都并非一帆风顺,所有的观点并非都正确,绝大多数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都是一种探索的过程,有着曲折、迂回,甚至是倒退的经历。我们追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也是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过程。错误与失败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收获,追求科学的过程也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无限趋近于真理的过程。反观伪科学,本身声称已是事实或得到科学支持,但实际上是不符合科学方法的。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 科学 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在科学研究中的不足、失误、甚至是错误不能被列入伪科学之类。如果将这些列入伪科学,那么科学追求真理的过程只能陷入穷辩科学与伪科学的过程。这种科学是毫无意义的。 中医在临床上存在很多不足 ,主观因素大,偏离正常科学的轨迹,中医在临床和病例分析都存在问题。以经验代替科学的问题还很严重,中医体系和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和科技发展存在脱钩。西方医学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看到中医的不足,很多人理所当然的把中医划到了伪科学的行列,虽然中国医药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医、中药数千年来发展缓慢,与西方医学存在很大差距,所谓落后就要挨打,很多时候,中医就在科学与伪科学的争论中挣扎,成为无奈的炮灰。与带有科技色彩的西医相比,人们更愿意相信西医是科学,反之,与西医并称的中医这个名词,由于其在科学上的落后,而被贯以伪科学,很类似于在很多中国特殊历史时刻的上纲上线,实际现实当中的中医,最好的称呼,准确的讲是未科学。产生于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表现了它科学的一面。中医不仅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过重大贡献 , 而且在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也显示了它的独特优势, 遗留下来很多仍值得借鉴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中医从来就不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名义从事医学治疗和发展,很多时候是靠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科学也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人类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中医能够在当今社会上有很强的生命力,说明了从实践到经验再到理论的中医学治疗方法有很强的科学性。百年之间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原子、分子、细胞成为当今医学的主导,在临床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传统中医的薄弱环节也被很多人诟病。但这正给从事中医研究的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的机会,为中医的发展给出了风向标。使中国传统医学从未科学到科学再到以后更加完整的科学体系指明了方向。 4. 发展中医 马克思说:任何一门科学成熟的标志是数学的充分运用。但是现代数学的发展还不足以用于描述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医和西医是医学的两大体系,他们都以治疗疾病为最终目的,但是两者又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的推理方式上来解决问题,西医是相对基础、单一、孤立的看待和分析病症,中医更偏向系统、综合考虑病症,所以不能机械地将西医的方法套用到中医上来;例如在舌诊的研究中,光谱法比舌色法有实质的进步,舌色法将中医症候简单、孤立的用生理参数或物理参数去对应,损失掉大量的信息,不能进一步探究引起舌色变化的机体在成分、结构和机理上的变化,而运用光谱的方法更有助于探究生理和病理过程,所以将携带大量信息的病症与一两个参数来对应,很难实现中医症候的度量,现代数学在中医上的应用很难。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是在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现在我们更应该辩证唯物的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实现中医症候的度量首先必须探究人体内部各个机理之间的关系,找到引发病症的内部原因,建立病症与机体变化间的关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中西医结合共同发展,最终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医学。 5. 参考文献 黄开斌 . 中医不是伪科学而是未科学 . 医海观察 ,2006(7):29-30. 王小平 . 中医客观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11Vo30(6):430-431. 张伟 . 中医客观化研究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11Vol30(6):428-430. 楚更五 , 郑进 . 中医基础研究中需要再审视的两个问题释解 . 中医药学刊 ,2004,12Vol22(12): 2196-2197. 李联社 , 曹贵民 , 赵广刚 , 陈学斌等 . 中医症状定量化方法浅见 . 中医杂志 ,2006,5Vol47(2): 155-156. 周仲瑛 , 陈四清 . 中医现代化初级阶段的中医职责 . 江苏中医药 ,2004,1Vol25(1):1-4. 尹常键 . 中医发展需要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有机结合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11Vol30(6):427-428. Thinking of Science Attribut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Biomedical Detecting Techniques Instruments , Tianjin University , Tianjin 300072 Abstract: Academe hasn't got one similar view about science attrib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p to now.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scientificalnes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nature of science, the scientificalness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edical science. However, it needs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ickly, we should make the best use of modern scientific technology based on inheriting fine tradition, but we can't use theories and method of western medicine to traditional Chinese science in briefly, we should build up the measurement of symptom using the scientific measurement and build u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mptom and the change of economy, explore the process of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and comb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 to develop a mature science-medical scienc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science; science attribute; develop; measurement 李刚( 1959- ),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信号检测与处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79 次阅读|3 个评论
参加《中国·天津第六届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
人为峰 2008-11-8 20:15
大会报告(2008.11.6上午) 主持《中医基础交流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就“中医的科学探索”答zoumei
人为峰 2008-10-5 10:07
Zhoumei: 你好! 很高兴又看到你的评论和了解你的观点。 是的,我的观点是(1)需要从中医特有的角度出发,去进行中医的科学探索;(2)正确、科学、客观地对待现有科技手段,既要脚踏实地、采用现有的手段去研究和探讨(不可能建立空中楼阁),又要充分认识到现有科技手段的局限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体会中医的科学探索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过程。 中医要求患者做CT,在现实的、普遍的医技水平上并不为怪,问题是,如果所有的中医都动辄采用医疗仪器去做检测,就可能彻底断送中医了,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情。 个人观点认为:中医人士最好以钻研中医经典为主,研习中医的内功和技艺,可以了解西医和生物学的一些知识,以传承中医为己任。能够不在我们这几代人中断送中医,已是中医的大幸。 中医的科学探索,必定是具备跨学科知识但又在物理、化学、工程、医学或生物学等某一领域有很深造诣的众多有志人士同心协力地进行,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定要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99 次阅读|7 个评论
百年耻辱、百年中医---中医想说爱你不容易(一)
zyzlw 2008-10-1 08:38
中医是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的之根之本,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由弱变强发展到现在没有祖国医学是不会繁衍为地球上人口最多最优秀的民族,如今的中国国土面积接近于整个欧洲版图,而中国13.9亿人,欧洲只有3.6亿人,中国有70%的土地是山地,欧洲大部分是平原,而在1840年时中国人口已近2亿,而欧洲只有3千多万,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中医发达,中华民族才能强大。 在这从1840年鸦片战争欧洲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骄傲和自大,随着枪炮的蹂躏,民族的自尊、自信,也随之塌陷,五千年的精神文化,灿烂辉煌,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烧杀抢掠,在烟雾中灰飞!而一直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左右的是欧洲的传教士神父。早期是以行医治病为幌子,传播西方文化,为帝国主义侵略铺路,做间谍特务,由沿海向内地渗透,西医来了!是在列强的枪炮声中,是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是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门牌下,是在中华民族在伦为半殖民封建社会的过程中,西医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开始毁灭,灵魂开始了血与泪的考验,灭绝人性地屠杀无辜民众,抢却物质财富,破坏文明古迹,导演出一幕幕血迹斑斑的人间惨剧!西医来了!不是一种知识的自然传播,而是和宗教枪炮一起传播!带有浓浓的殖民色彩和文化侵略来了!民族的自尊、自信、自爱,在随着皮毛、肉体的痛苦,慢慢的浸入到骨里、骨髓里、灵魂深处被征服、奴化、压迫、剥削。庆幸的是我们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民族还是最顽强、最勇敢的,无数的民族英雄支撑使其没有象印度、埃及的命运。(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以后文化彻底灭亡,如今印度人只会英语,不识印度文!人类的悲哀!埃及只会法语和阿拉伯语,也失去了自己国家的语言。)由于战争的不断失败,新生代,救亡之士,开始清醒,对政府怀疑,制度怀疑,文化怀疑,发展到怀疑一切,也怀疑中医!师夷长夷以制夷,聪明的中国人在愚钝中、伤痛中苏醒!自信泯灭,全盘西化。学习,学习,我要学习!百年来,大量的中华儿女开始了留洋留学,到海外去学习,归来后开始改造、革新,否定!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犹如一扇扇窗户,新鲜的海风吹过来,海归带来了一次次革命,革新,中华民族崛起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但是,在割草的时候也割掉了庄稼,打开窗户,海风吹来的时候,也吹进了蚊子和苍蝇,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文物,思想也经受到五千年最大的毁灭,中医成了牺牲品。 而在这百年耻辱的中华民族的血泪史中,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遭受到灭顶之灾,中医与国家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量的赔款导致国家力量的凋敝,由于经费不足,中医政策的毁灭,无力扶持,办校办医院、办杂志、传播医理。到清末太医院的撤销,国家中医政策完全崩溃。另一方面,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经济文化大量涌入,西医通过教会,在华创办诊所医院,收中国学徒,办医学校,翻译出版西医书刊等方式取得长足的发展,仅半个世纪,遍及整个中国。 西医充当传教的工具,获取信徒,培植势力,传播自己的文化,依靠军事侵略获取大量利益,为扩大利益,又利用文化、医疗等手段扩大影响。占领和垄断中国医药市场,获取在华的最大经济利益,这其实是一种文化与经济侵略的手段。随着新派人物和外国势力培植代言人逐渐掌握了国家行政部门,他们从政治和法律上挤压中医药的发展空间,由于医药的大量进口,从经济上压缩了中医市场,使中医药从业人员生计维艰。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3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医征候度量中的一个重要思路
人为峰 2008-9-21 21:10
中医征候的客观化、数字化或所谓的科学化提出了很长的时间,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几乎没有任何成果在临床上得到普遍应用,也没有多少成果得到公认,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研究思路有问题: 1. 过高地估计现有科技的水平和能力,也过高地估计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水平。 2. 过于简单、直接地用所谓的科技手段去模仿中医或西医。前者如舌色的测量,忘记了诊断的真正目的是找到疾病或人体失调的内在原因或机理;后者是试图为中医征候找到一个单独的生理或生化的指标,忘记了中医需要系统、全面地辨证。 因此,需要我们客观、冷静并有持久战的思想来对待中医的科学探索。在对征候的度量(本人以前已有些拙文涉及该方面的探讨)方面,需要在一下几个层面去探讨: 1. 新指标(包括已有的成果)在表象上与现有中医师的观察征候相关(相兼容或包容)。 2. 新指标(包括已有的成果)能够部分在生理、生化指标上与现有中医师的观察征候相关。 3. 在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的海量数据中挖掘中若干(数个或十数个、或几十个)生理、生化指标来表征中医的征候。 前两个层面已有不少的研究者开展研究。最后一个层面(第3条)是十分重要的:(1)不能是单一指标;(2)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3)既需要遵循中医本质上的哲学观:全面、系统的看待人体及其疾患,又要复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指标(征候)进行度量。 随手纪录这段时间的一些思索以及与研究生的讨论心得,既作为备忘,也希望得到仁人志士们的指教,还能让网友们别误解我忘记的管理自己的博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29 次阅读|5 个评论
两个学术报告之二:中医的科学探索
人为峰 2008-9-7 08:51
中医的科学探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合理的医学之道
热度 2 何裕民 2008-9-3 16:22
论合理的医学之道 何裕民 上海中医药大学 我们常说,观念决定行动。也有学者认定:上世纪 80 年代是知识爆炸,信奉知识能改变命运的时代; 90 年代是信息时代,谁掌握信息谁就占得先机;而二十一世纪是观念时代,在瞬息万变、精彩纷呈,各种知识技术、方法成果如潮般涌来时,谁形成了正确的观念,谁就能驾驭趋势,引领潮流。因为观念可以引导变革。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已在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大潮中得到了充分的论证。 医学是一个大杂烩,涉及观念、知识、技术、方法、生活方式、文化背景、技巧、艺术、仁术等等的综合体。从哲学上思考,越是复杂的对象,越是需要哲学的引领、观念的清晰,道的合理,才不至于象迷途之羔羊,不知路在何方? 道之偏差,医学尴尬之肯綮 毋庸讳言,今天医学的现状,令人很不满意。这种不满不只是对医学科学研究滞后的无奈,更多的是对实用(临床)医学低效和缺乏人性关爱的失望;不仅是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民众的普遍不满,同样表现为发达国家医学与社会需求的不契合,甚至严重脱节。在中国,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就是其结果。对此,人们常常会从体制、机制或其他方面对这种不和谐作出分析评估。这都需要,但并不全面。我们认为医学之道的偏差,或者说欠合理,也是关键之一。《论语里仁》曾曰:朝闻道,夕可死矣!可见,孔夫子对道有多重视。但今天却很少有人愿从医学观念医学之道上对此作些分析、批判。其实,讨论一下什么才是合理的,或曰正确的医学之道(观念),对医学能否健康发展而言,常常是至关重要的。 就我们看来:医学本体的核心部分(即排除了诸如医学建制、医疗体制、管理机制等众多相关内容或外围部分)至少可归纳成三大块:道、 学与 术。所谓学与 术,都容易区分:学,即科学问题、理论与知识问题;术,包括技,就是操作技术,包括诊疗方法、手段、经验与技巧,以及方与药之类问题。道却要复杂得多。我们并不准备作学究式的考据,可大致定义为形而上问题,包括医学的观念、模式、目的等等,一句话:医学的哲学层面问题。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医学所涉及的道,远较物理、化学来得复杂和多层次。 我们试结合近期的一些重大事件,对这一大的命题作些勾玄式的讨论。
个人分类: 访谈与时论|10392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学魔鬼词典
songshuhui 2008-9-2 15:33
liunianlong 发表于2008-06-6 星期五 10:16 分类: 八卦 | | 纯供玩乐,定期更新。欢迎大家一起添加。 001交通工具 贵为皇妃的玉环姐姐虽然肥肉丰腴,但丝毫不怕上火,每到荔枝时节,她就望着南方流口水。于是驿马们屁股上就多了两个竹筐,荔枝们一路闻着马屁,昼夜兼程送往贵妃檀口。可惜荔枝的薄命堪比贵妃,即便动用了当时最快的驿马,贵妃所见的美妙荔枝也早已变味。所以,当安禄山揭竿而起时,可能在枕边风的吹拂下,明皇选择了往南逃窜。待到抵达蜀中,已是半年之后,贵妃也早已香消玉殒。 002电 电的历史是一个逻辑学笑话。在电动机飞扬跋扈十年之后,发电机才姗姗来迟。还有人把电归功于爱迪生,或许因为他用电灯开创了午夜生活,借助电灯的照度,爱迪生不仅攫取了电的最大光环,他还大方地为竞争对手交流电开拓新领域--电椅。电流电在焦肉味和恶臭中收获威严,并以对直流电的全面胜利证明自己的威力。 003 温室栽培 温室就是植物的情侣酒店,人们毫不害羞地提供这种透明温室,催促情侣们在高温下宽衣解带、开花结果。赤裸裸的生殖活动让人们大呼过瘾,于是决定把整个地球都变成大温室--现在看来,成效显著。地球的温室效应不仅是植物的伟哥,更使温暖浅滩成了鲨鱼乐园,人鲨共泳,一派祥和。 004杂交 一种血腥的基因组合方法。取长补短的同时常常制造出更多的严重问题,而后者当然被无情地淘汰掉了,这一切做得理所当然。万里挑一的良品率给人以杂交优势的错觉,不过杂种却一直是个极具侮辱性的词汇。 005中医 一个历史悠久的词汇,具备成为热门词汇的两个基本要素:人所共知却含义模糊。面对中医时,似乎人人都颇有心得,而且十分神经质。围绕中医掐架的所有人都缺乏中医所倡导的中庸精神,甚至连韩国人都参与进来,将这场争论隆重地推向国际舞台。 006手机 这是一部人人害怕却又不可或缺的小机器,它是浪漫的死对头,因为人手一部而得名。从此,临时通知代替了待到重阳日的浪漫约定,人们脑海中不再有代表承诺的脑电波形态,而被无处不在的无线电波取而代之。移动基站之间通过电波编织了一张无形大网,人们就是被手机卡住腮帮子的小鱼,挂在网上甩着叫做隐私的水珠。如果没有完全晒干的话,还有机会做垂死挣扎。 007电灯 爱迪生肯为一个小灯泡做上几千次实验,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怕黑的家伙。电灯开创了午夜新时代,从此让松果体饱受折磨--虽然人们似乎更喜欢在霓虹灯的暗角里搞小名堂。如果爱迪生知道现代人每年有个熄灯一小时的活动,而且将大楼灯光用于示爱,不知他会有何感想。 008基因 没有比这个更新潮的词汇了。而且和所有新潮词汇一样,每个人都言必谈基因,却没个人知道它的确切含义。基因有很多奇怪的属性,它是跨越空间尺度的锥子,是沟通微观和宏观的桥梁。什么?你不懂什么意思?那就对了,可见基因确实是一个新潮词汇。 009纳米 没有比这个更新潮的词汇了。而且和所有新潮词汇一样,每个人都言必谈纳米,却没个人知道它的确切含义。纳米有很多奇怪的属性,它是跨越空间尺度的锥子,是沟通微观和宏观的桥梁。什么?你不懂什么意思?那就对了,可见纳米确实是一个新潮词汇。你还觉得这个词条似曾相识了?没错,事实上,又有多少人知道纳米和基因的区别呢。 010DNA 最具有葛朗台精神的空间利用者。它清楚地知道局促的细胞容不下自己的修长身材,于是不仅盘旋自己节省空间,还常常卷曲成染色体的形态。DNA由一些核苷酸盘旋而成,其排列顺序蕴含着指导细胞前线作战的指令。为了增加这种密文的神秘感,科学家们用四个字母来代表四种核苷酸,这使得DNA看上去就像刻着一连串某某到此一游的斑驳青竹。 标签: DNA , 中医 , 交通 , 基因 , 手机 , 杂交 , 温室 , 电 , 电灯
个人分类: 八卦|1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评“科学与文化——以文化为盾牌不能为中医辨护”
人为峰 2008-8-2 22:28
在中国,一般老百姓的眼里,把什么说成是伪科学,甚至只要非科学,哪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是迷信,是骗人。因此,把中医判定为伪科学,其有意、无意的结果就是打倒中医。 对中医,不去看他的主流,不去思考中医经过数千年的实践积累和考验,仅以存在庸医、江湖郎中而全盘否定,这能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做法吗? 用僵化、迷信的态度去对待日新月异的科学,这怎能是成熟的科学工作者? 中医、西医都是医学,就像就像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一样,虽然他们之间都有矛盾性,在人类的认识还未能阐明他们的矛盾性之前,科学工作者的任务是更努力地工作,更深入地探讨,而不是不顾事实地去用一方否定另一方。 在医学上,只要诊疗有效,就不能没有事实依据地去否定,更不能用所谓的科学去否定:(1)科学是人类对客观规律的总结,如果所谓的科学理论受到客观事实的挑战,只能说明这个科学理论是错误的,或者需要修正以符合客观规律;(2)科学不仅没有国界,更不会有血统,他不是遗传的,也不是圣人惠赠的。即使是科学伟人,他做出的贡献只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而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理论早晚是唾弃的。(3)不要把科学变成作为自己的专利,作为高贵人士在沙龙里享用的精神盛宴。把科学弄成玄而又玄的东西,似乎只有能够信手拈来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纳克西米尼、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欧多克索斯--阿基米德......的人才配谈科学、搞科学。 中医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他并不是文化,他就是医学。根本用不着以文化作为盾牌去抗击对中医的恶意攻击,也不怕那些假以科学的名义来攻击。科学最讲究实事求是。 近90%的现代中国人拥护中医,把现代中国人的绝大多数看成是迷信、狂热的民族主义者,真不知该怎样说这种人,权且用脑子进水了这句话吧(抱歉,本人才疏学浅,真想不出什么词来描述这些不仅恶意地攻击中医,还要恶意地诋毁现代中国人的科学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试评“科学与文化——以文化为盾牌不能为中医辨护”
人为峰 2008-8-1 17:30
leonard先生在本人的博客贴文:科学与文化以文化为盾牌不能为中医辨护。从全文看来,该文只有两个可能的目的:或是宣泄对中医的极端仇视,或是为最初的反中医言论在捞最后一根稻草。 首先,该文试图认证只有源自希腊的科学才是科学,其他的都不是科学了。那末,我们首先应该定义好科学,否则,我们就在浪费时间。如果把科学限定在leonard先生所试图定义的科学,或说成西方科学,我不得不承认中医不是科学,西医才是科学,因为中医没有与他所定义的科学有任何血缘关系。当然,照此推论,除古希腊文明有科学外,其他文明(甚至称为文明也不对)不可能有科学。 按照这种推理继续下去,西医也不能称为科学,西方古代医学也曾认为人体是由4种物质组成的,古中医至少还认为有5种物质组成!至少比西医更接近实际情况吧?不考虑血缘关系外,是否比西医更科学?! 如果认为科学是一定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总和的话,具体到医学,只需要抓住其疗效即可,所谓的疗效是关键。疗效好,说明其诊、疗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抱住古人留下的学说不放,中医不需要发展,而是我们要加倍地努力,对中医也是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一步研究。 有此而引出另外三个问题:(1)在争论中医是否科学的时候,争论的双方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把中、西医对立起来。其结果不仅是双方存在以偏概全的缺陷,更重要的是把争论的焦点给转移了,演变成无休止、无边际的争论。实际上,除了浪费参加争论的双方的精力外,不会有任何结果(争论并不会理想地向越争越明的方向发展,科学史上的多数重大进展都不是靠争论解决的,而是靠实践)。(2)不要只盯那些细枝末节的、非主流的东西,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庸医甚至谋财害命的医都会存在,非科学的东西永远难以避免。中医的江湖医生很多,这反而说明中医本身的有效。试想,一种伪劣产品怎能出现假冒产品?而西医中类似反应停的药物也不时出现。这些都不是否定中医或西医的理由。(3)正确地对待概念与假说:假说与理论并无绝对的界限。对待中医中的概念,也需要一个科学的态度。如对于经络,虽然目前在解剖学上尚未发现其具体结构和科学地揭示其机理,但它的感传或时髦地说信息传递确是不争的事实。本人目前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也充分地证实。实际上,随着功能成像和对细胞、蛋白质组研究的输入,初步揭示经络的曙光已经出现。如果我们把中医的概念与理论作为一种假说,不要仅仅限于字面上的意义,或简单、机械地去用生物、医学的概念来对应,就像计算机中的0、1两个数字一样,此时的0并不代表没有,1并不代表一个,而是蕴含不可穷尽的意义。对经络机理和中医征候的详细看法请浏览本博客的其他拙文。 然后,我们应该科学地、历史地对待科学。现在的科学也不是已经发展到头了,如早年的遗传因子到现在的基因,未来的......,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只要承认科学是发展的,就不能以现时的科学对符合实际理论去判为非科学。只要科学地、历史地对待科学,我们就能客观、公正地对待中医。如果迷信科学,盲目地崇拜科学,其结果与迷信并无二致。实际上,可能对社会、对群众、对科学本身造成更大的伤害。这也是我对给中医扣上伪科学帽子的人感到严重不安和不满的原因。 最后,最不能同意的是该文的观点:中国公众由于民族感情而对中医 中药的拥护并不能为它在科学领域里争得一席之地。当然,由于对科学的愚昧无知而支持中医就更不能了。虽然受西医和江湖医生的双重夹击,中医仍然生存到今天,而且仍将存在下去,否则,就没有反中医派们的不惜余力地如此攻击:众多的中国人不顾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而去拥护中医,这些中国人也包括数不胜数的高层次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该文作者把大多数的中国人看成是狂热而又迷信,在思想已经大为解放的今天还有此等言论,再一次让本人怀疑leonard先生该文的动机。基于上述看法,本人才认为leonard先生只有两个可能的目的:或是宣泄对中医的极端仇视,或是为最初的反中医在捞最后一根稻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83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医能说应被“打倒”吗?——与陈安先生商榷
可真 2008-7-31 04:15
新近读了陈安先生的一篇博文《 解放女性要从打倒中医开始 》。从全文看,其内容可权当笑话看,然其标题和结论似不可亦当笑话看,而应是反映陈先生的学术观点的。陈先生此文,其实是借助于有关孙思邈生平的一些传说(是否确实很难说)来表达作者自己的关于应该打倒中医的观点。对此观点,我不赞同。这里谈些看法,以就教于陈先生及有关行家。 陈先生之文题曰解放女性要从打倒中医开始,故讨论得从解放女性的话题入手。 关于这个话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有比较系统的论述。恩格斯在他和马克思创立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过程中,对妇女解放问题一直极为关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妇女的解放有三个先决条件:第一,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62 页);第二,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才能想象妇女的解放;第三,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同上书,第 160 页),这是因为,原始社会的家务劳动有一种公共的性质,但到了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以后的父系社会,家务的料理不再涉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同上书,第 71 页)。恩格斯认为,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是在于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他并且充分肯定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关于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人类解放的天然尺度的观点而吸取之。这意味着,在恩格斯看来,女性的解放和人类的解放是一致的,都要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呢!这样的解放与中医是否被打倒又有什么关系呢? 打倒中医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的几千年中,中国人治病主要是靠中医,中医在这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是不断有所发展的,而且是被证明为确有一定疗效的,故中医所具有的一定科学内容不容置疑,只是中医也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发展也是科学整体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它并不否定中医固有的科学内容,不过是丰富和发展了其科学内容,使之成为了一种新的科学体系,依靠这种新的医学体系,可以医治为传统中医所无法医治的疾病,或使传统中医对某些疾病的疗效得到明显提高或飞跃性的提升。从这角度来看,打倒中医的提法显然不足以概括中医的这种发展的实质,因为打倒一词在现代汉语里是或指击倒在地或指攻击使垮台抑或指推翻如果打倒中医是意指攻击中医而使中医垮台,则这种打倒显然只是为了使中医垮台而可以不择手段地采取的一种非正当性行为或不义行为;如果打倒中医是意指推翻中医,则这种打倒就是意味着根本否定中医。陈先生所谓打倒中医的意思,应该是指根本否定中医吧?若是,这根本否定又是什么意思呢?应该是指否定中医的根本吧?果如此,这里就有两个问题尚需得到澄清:其一,中医的根本是什么?其二,对这个根本的否定是何意思?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所谓全盘否定,还是辩证法意义上的所谓扬弃?无论如何,所谓打倒中医,这个提法的含义是模糊不清的,所以说它是不科学的。 另一方面,中医之区别于西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的,这套理论体系对作为一种特殊自然存在物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人体内部结构及其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理解,都带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的特点,故应当把它纳入自然哲学范畴来理解它的意义。在此意义上,中医理论理应被纳入非经验科学范畴。 但是,中医除了它的理论体系以外,还有它的一套技术体系,即其医疗实践中所运用的技术和方法等。这套技术体系和它的理论体系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是基于科学归纳,其科学理论是在科学实验或科学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围绕通过经验观察和逻辑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一系列逻辑推演所形成的一套概念系统,与此相应的技术体系则是依据这个概念系统被设计出来的。这意味着近代以来西方的经验科学,其理论与技术之间是有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的,用中国传统哲学术语来表达,它们可以说是一种本(理论)末(技术)关系、体(理论)用(技术)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是先有理论,后有技术,因而没有理论,也就没有技术。 然而,中医却不同于上述经验科学。如上所述,它的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带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的自然哲学理论,它与近代以来的经验科学理论显然有质的区别,即中医的技术体系与它的理论体系之间未必有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前者不必是根据后者设计出来的。因此,就算中医理论应该被根本否定,也并不意味着中医技术同样是应该被根本否定的。例如,你可以 根本否定中医的经络理论,却未必同时要根本否定它的针灸疗法。经络的存在或许是难于被证实的,但针灸的效验却可以被直接感知。至今针灸疗法难道已被人们普遍直接感知为确无效验了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凭什么要根本否定针灸疗法呢?板蓝根冲剂是一种西药,还是一种中成药?为什么我感冒时吃了它,不久我的感冒就有明显的好转了呢?这难道不能证明某些中医药确有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科学价值? 科学是一种无限的探索活动,它永无穷尽宇宙奥秘之时。医学知识领域,也有永远不可为科学所穷尽的奥秘,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它们都不过是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个领域的部分奥秘的有限认知,不仅该领域中还有无穷的奥秘尚待不断发展着的人类去进行探索、认识,就是已经获得的医学知识无论是西医知识还是中医知识,都还有待接受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科学的检验,在这无限的历史检验过程中,被现在的医学认为是科学的某些知识,将来未必没有可能被淘汰类似的淘汰在科学史并不鲜见,这种淘汰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是对现在的这些医学知识的根本否定,而应当被理解为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一种形式。 附:扒掉神秘的外衣,现出中医原形! 日前,国家中医局作出规定:今后中医院的院名科室中,不得含有疑难病、专治、专家、名医、祖传等字眼。不通过科学研发验证、报批获准的祖传秘方不被国家所允许使用。这个规定的出台,无疑是将中医的现在与将来的发展纳入了科学的轨道,也就是说中医不能脱离科学! 对中医待见、不待见的争论近几年来已经有了好几回了。每一次对中医的挺与贬的论战时,对立双方都是口水四溅,尤其是挺中医的一方,每次都将对方的祖宗八代的日了个遍。 本人是中医科班出身,自忖还是有资格参与的论战的。也写了几篇文章参与其中,本人的初衷其实也是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一下现如今搞中医人士的现状而已(现如今搞中医的人士的现状,其实就是大陆中医的现状)。 我的结论就是现如今搞中医的人和信中医的人都有不小的问题存在。主要的表现是都缺乏科学精神,把对中医的迷信当成科学,甚至当成了搞政治。谁要是说中医一个不字,立马就挥舞起意识形态的大棒伺候。着实的是色厉内荏。 其实,在我这样的中医科班的出身的人来看,都对中医现在的搞法心存疑问。其实不待见中医的并不是搞西医的人,而是以逻辑判断中医不行的人。之所以会以逻辑来判断推理中医不行或是伪科学,这本身就说明中医已经脱离了科学的轨道的现实存在。 社会上众多的对中医迷信的人。大多都是对中医只是一知半解或根本就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民众,这些人只是凭着朴素的情感或所谓的眼见为实就对对中医如此的迷信虔诚,这是很不好的现象。其实那些干中医的人或者是靠中医混饭吃的人对中医灵不灵,心里清楚得很。他们只是叫别人通过对中医的迷信,达到使患者对自己的所谓医术迷信的目的。 这样的现象,无疑说明科学精神或科学素养在我们的国民身体里还很薄弱。几篇文章写出来,引得口水扑面。对我的观点总的来看还是贬多、骂多。对此我虽有心理准备,但仍然难以平静,深深地忧虑于我们的国民素质的低劣。 我这样的心态,并不是我的素质有多麽的高。我觉得不管怎么讲,不管是素质高还是素质低,对中医的褒或贬争论总应该在科学的范畴内进行。而令人不可思议的却是,将中医这一个本来就属于科学范畴的东东的争论,上升到了尊重祖先的高度的层面,而且持这样观点的人还是人多势众! 从任何角度讲,我本人对中医应该是不排斥的。我的观点是不认可现在搞中医的人对中医缺乏科学态度的做法而已。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搞中医的人都对中医没有科学精神。但我认为目前搞中医的人里面,对中医心存科学态度的人不多。绝大多数的搞中医的人,都是把中医当成了吃饭的饭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的存在,他们才与愚夫愚妇们联合起来,打着祖宗的旗号,亵渎科学。 此次国家中医局出台规定约束中医的祖传秘方应该是很明智的。中医的所谓专家与西医的专家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西医的专家光明正大,中医的专家神秘兮兮。为什么越是专家越是神秘兮兮那?其中原因就是越是中医专家就越是大骗子!否则的话,何须用神秘来罩着自己干什么?连浩渺的宇宙都越来越不神秘了,何况一个赤条条来,必将也赤条条去的人? 目前我国中医的现状也就剩下一个祖传秘方的看家本领了!中医或者说中国的中医除了祖传秘方之外是一无所有! 中国的中医,与那日韩的中医根本就不是一个发展逻辑。日韩对中医的态度那是科学与发展的逻辑与做法,中国对中医的心态是迷信与骗术基础之上的作业术。 中国人将中医包装成《隋唐演义》里的草包好汉齐国远手使的纸糊的、里面装了大量的辣椒面的大铁锤一样逻辑的东东。目的就是用来吓唬人蒙人的。但谁要是打破了这个纸糊的大锤子,搞你个灰头土脸、狼狈不堪那是免不了的了。 中医存在的缺陷已经是由于其历史的局限而定论了。想要在原有的框架内发展中医,或者还非得要与西医争高低论短长那是100年、200年之内想都别想的事情了。中医唯要做的就是以日韩对中医的态度,师学日韩,以科学态度的发展中医、使用中医。而不是靠不切合实际的臆想、幻想来糟蹋中医。 现在迷信中医的人,其实就与当年的慈禧太后动辄就以祖宗当年是怎么说的说辞来训教光绪皇帝的逻辑是一样的。光绪倒是有没有因为数典忘祖而丢了江山,因为光绪死在了慈禧的前面。慈禧一意孤行抗拒革新,却将祖宗的江山断送了。这是事实。 上周,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大会慷慨陈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革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优秀传统和智慧。今天,中国人更从30年改革开放的切身经验中体会到,只有不断而深入地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只有全面而持久地扩大对外开放,才是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的正确道路。这不但是实践探索的结论,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温总理的这番话其实已经中国社会的前进逻辑做了定论。那就是只有坚定不移的奉行不断创新的逻辑,中国社会才能前进。其实温总理这里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实在以往的中国社会里只是个愿望而已,追求社会的变革从来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中国人追求的变革只不过是通过改朝换代,使自己能压迫别人过上好日子而已罢了。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从来就没有创新与社会变革的活路。而且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更迭,没有一次是通过社会改革的方式完成的。都是以宫廷政变或农民起义的流血的方式完成的。在统治者的内心深处根本就没有推动社会变革的一点原始动机。否则的话,何以会有(中国的历代)改革者从来就没有好下场的说法?商鞅、王安石、谭嗣同等人的下场就是佐证。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搞了30年,中国现在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定要连着市场经济的后缀的,不如此的话,中国社会就依然是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或者叫做原教旨的社会主义。 如今实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实际就是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原教旨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纯粹的政治制度,将整个社会与政治挂帅的意识形态捆绑在一起。在这样的政治社会制度下,经济很难有活路!最后毛泽东在原教旨社会主义穷途末路之下,发动了文革,以图能有新的突破,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大浩劫。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坍塌的原因,都是与毛泽东的统治思想是一个逻辑的原因造成的。 中国当今社会与以前社会的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破除了迷信,同时独裁专制的色彩在逐渐的减弱,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为本质的进步!其他的进步都从属于这个进步!当然,中国改革开放的路途依然任重道远,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政治民主化做的还很不够。但中国社会的曙光以然闪现。中国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着坚定的信心! 中国社会由传统的社会主义变革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制度才使得中国有了美好的未来可言。有着几千年独裁专制传统的国家尚且如此,又何况中医? 中医如果还是继续在抱残守缺的意淫里快乐着不能自拔的话,最后忽悠的一定是中国人自己!中医不管今后的路怎么个走法,一定是要以开放的心态,以科学的精神来进行。将中医神话或神秘化无疑将害死中医! 如果说如今搞中医的人对中医没信心,在治病的时候将中西两掺和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也不能坐等中医大仙下凡啊!可能有人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强奸了中医或糟蹋了中医,但我觉得搞中西医两掺和的人远远比神话中医骗钱的主儿强百套。前者起码还是有科学精神的,后者根本就是谋财害命的江湖骗子!当然,骗子有大有小,有高明一点的,有低劣一点的。正所谓大奸似忠!就像当年的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人一样! 搞中医请远离政治!将政治或意识形态与中医捆绑起来的做法救不了中医!中医只有与科学精神形影不离才会有前途可言。国家中医局出台的规定无疑将扒掉神秘的外衣,现出了中医的原形!使中医回归科学的本源! 若能如此,中医留给后人的将不再是祖传秘方的余孽或阴魂不散,而将是有如日韩中医的科学结晶!否则的话,中医真的就会成了韩医、日医了!真的对不起祖宗的不一定是说中医是伪科学的人,而是那些迷信中医的或是靠中医混饭吃的人! (本文来源: http://md1959.blog.163.com/blog/static/157290020089253145326/ )
个人分类: 科学之思|4228 次阅读|40 个评论
上古时期有掌握着至高养生水平的真人
张三火 2008-7-27 20:33
养生,即保养生命的意思,又称摄生、卫生、道生。《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认为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中,是万物之灵、高级智慧生物,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所以,《内经》主张人要懂得珍视生命、保全形神,以达到健康长寿。养生的意义就在于懂得养生之道,掌握并运用养生的原则与方法,实现祛病延年、健康长寿的目的。《黄帝内经》中论述了许多关于养生的原则与方法,并系统的总结出人类生命活动的各种节律及其变化规律,其中蕴涵着现代生命科学的相关内容。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说: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指出 在上古时期,有修真得道的真人,他们能够把握天地自然界万物的阴阳变化规律,懂得运用呼吸吐纳等养生方法吸取宇宙间的自然清气,能够保持精力充沛而神气内守,善于保养肌肤,使之始终保持青春而不衰老。所以,生命能够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这完全是因为真人修养有道,才能够得以寿命绵长。 这就是 上古真人的高超养生水平及其所达到的极高生命境界。 真人,指修养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现代汉语的成语中有反璞归真(出于《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一词: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意思是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庄子》中有:古之真人,以天待人,不以人入天。 《内经》所论的上古真人,与道家的养生思想十分相近,类似于道家所说的修炼成仙的人。而这种真人,指的就是真正的自然人;而真正的自然人,就应该与自然界同在!中国的神话故事和历代资料中,都有很多相关的记载。医界许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也有不少是修道得道的人,如扁鹊、董奉、华佗、葛洪、陶弘景、孙思邈(药王)、王冰(启玄子)、孙一奎(生生子)等。迄今为止,虽然我们还不能证实是否有 真人存在,但是,我们也没有理由否定人类有长生不老的可能性。 近年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对 长生不老 这个横亘于人类社会文明史的千古梦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科学家在寻找导致细胞死亡基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叫端粒酶的存在于染色体顶端的物质。端粒本身没有任何密码功能,它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了。这时候,细胞也就到了普遍认为的分裂 100 次的极限并开始死亡。因此,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 生命时钟。 国外科学家们还发现,死亡与一种生物自身产生的被称为 死亡激素 的物质有关。人脑内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腺体 脑垂体,它虽然只有 5 克 重,不如一粒蚕豆大,却调节、控制着人的生长发育、生殖及新陈代谢,重要的是它还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人类一旦缺少甲状腺素,就会感到浑身乏力,不想吃东西。而且一旦甲状腺素停止分泌,人就会衰竭死亡。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脑垂体也定期释放 死亡激素 。 死亡激素 影响人的生命,从而使人走向死亡。找到了这个导致人类死亡根本,人类延长寿命就有了希望。人类可以采用药物、手术等多种现代医疗技术来破坏 死亡激素 的产生,或延缓它的出现,从而使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曾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及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毛裕民教授认为,在掌握基因密码后,人类将能突破寿命极限。毛裕民说,目前提高人寿命的方法有很多种,一是通过修复基因,生命之初即切除人体内疾病易感基因,取而代之以健康基因;二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激活端粒酶的产生,从而使细胞分裂次数大幅增加,远超过现在的 50 次,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人的寿命。因此,从理论上说,现代生物学技术已完全可以使人的健康寿命延长到 1200 岁,这也是目前国内外生物学界所共同持有的一个观点。 长生不老 或可实现, 长寿的定义也将完全改写 。 由此看来,无论古今的人类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技术,都是有希望实现长生不老这一理想的。或许这其中就包含着生命科学的奥秘;或许上古真人在遥远的上古时期就掌握了人类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随着人类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生命科学的奥秘,势必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7567 次阅读|2 个评论
以代谢物组学为参照介绍血液指纹图谱中医药信息学研究方法
zhj71626 2008-6-23 13:11
以代谢物组学为参照介绍血液指纹图谱中医药信息学研究方法 赵宏杰(吉林市中医院 吉林 吉林 132011 ) 雷钧涛 (吉林医药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11 ) 摘 要:血液指纹图谱中医药信息学研究方法是一种新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为方便大家了解和认识这一方法,特以代谢物组学为参照介绍了它的一些特点。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2-03    文献标识码: A 主题词 : 代谢物组学 血液指纹图谱 中医药信息学 藏象信息模型 近年来,笔者结合系统生物学、中医药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这一中医药信息学研究新方法。为方便大家了解和认识这一方法,下面以代谢物组学为参照介绍它的一些特点。 - 1. 代谢物组学 代谢物组学是以代谢物分析的整体方法来研究功能蛋白如何产生能量和处理体内物质,评价细胞和体液的内源性和外源性代谢物浓度与功能关系的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绘图技术,现代分析测定方法 (NMR,HPLC,MS) ,以及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方法,以高通量实验和大规模计算为特征,完成细胞或者生物样品所有代谢物的指纹图谱。 其核心思想是它能够通过整体代谢物图谱,直接认识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 . 代谢物组学通过研究 代谢指纹图谱 的变化,能更直接地反映体内生物化学过程和状态的变化。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体液,如尿液、血液,主要研究手段是核磁共振。代谢物组学在药物模型识别和确证、作用机制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2. 血液指纹图谱中医药信息学研究方法 在日、年等完整的生命节律时段内,连续提取血液并制作血液指纹图谱,根据中医子午流注和藏气法时等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构建动态的有时间变量的中医学的人体生命信息模型,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实现中医学的理论表达,并在此基础上以信息技术实现中医学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 3. 以代谢物组学为参照介绍血液指纹图谱中医药信息学研究方法 3.1 指纹图谱方法是一种信息学方法,代谢物组学研究表明,指纹图谱方法可以直接认识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和随时空变化的情况。不仅关心代谢物质的整体也关注其动态变化规律。 3.2 血液指纹图谱能比代谢指纹图谱,更完整的认识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 . 。代谢物组指生物体内的所有小分子代谢物,是生物体的特定部分在特定环境中,经基因组表达和新陈代谢产生的中介物及终产物。血液所包含的成分比这还要多,血液大致相当于系统整体代谢物组。所以,血液指纹图谱能比代谢指纹图谱,更完整的认识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 . 。 3.3 中医通过子午流注和藏气法时等中医时间医学理论,对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即功能单位进行划分,系统生物学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实现了这一目标,而且遵循了中医对系统 由上而下划分的原则,进行的信息建模。 3.4 藏象生理血液指纹图谱即人体正常的生理和生化状态,藏象病理血液指纹图谱即人体异常的生理和生化状态,也就是证的血液指纹图谱。 1992 年程士德教授在他编写的《内经理论体系纲要》一书中说:藏象学说的实质就是关于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中医药学从认识和掌握人体功能状态的变化规律入手,初步揭示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证候既然是中医对疾病过程中人体功能状态的概括和总结,因此,用生理学方法探讨中医证候是证候研究的前提。。   中医学的证候的观点,即对人体状态加以认识、分类和调控的观点,是目前现代医学对人体状态分类所没有的,通过中医对人体所处证候的分类,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对生理信息的处理,从而认识人体的状态特征,是中医学证候现代研究的基础性和前提工作。 证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是机体对病因的整体反应状态,它反映了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功能结构的异常变化。不同的证候标示着机体不同层面的整体功能异常,中医把认识疾病的焦点放在了整体功能上,用各种辨证方法把病人身上出现的整体功能异常辨别为各种有特异临床表现的证,每一种证实际上都是有特征内容和表现的整体功能异常态,可见,证的本质应是整体功能的,而不是解剖形态的。 - 证本质研究又是证型规范化的前提与基础,是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深层次沟通的必由途径。所以深入地探索中医证的诊断或评价指标、尝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表达研究,是中医证型规范化及建立中医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具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 4. 血液指纹图谱突破了制约代谢物组学中医研究的瓶颈 目前,代谢物组学通常采取核磁共振( NMR )、质谱( S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为代谢物组绘制图谱。代谢组学之父、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Jeremy Nicholson 教授认为,人体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应用代谢组学和全面性系统策略来理解疾病过程,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不谋而合。〔 13 〕 中医界非常多的学者也赞同这个观点,但是,( NMR )这样的昂贵设备限制了代谢物组学中医研究的开展。而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的研究,主张以红外和拉曼光谱制作血液指纹图谱,这样,既可以保证指纹图谱的测定简单、可行、有效,又保证了指纹图谱所必须具备的特异性、重现性和再现性。而且大大的降低了血液指纹图谱研究的成本,以红外和拉曼光谱制作代谢指纹图谱,也将大大降低代谢物组学中医研究的成本,推动这一新兴学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赵宏杰、张笑波 . 中医学与信息科学跨越式大联合 . 中国医学报, 2005-04-09 : B05 赵宏杰、张笑波 . 中医学与信息科学学科交叉的几个关键问题 . 医学信息, 2005 ( 9 ): 赵宏杰、张笑波 . 中医取象比类方法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 . 科学时报, 2005-11-01 赵宏杰、张笑波 . 应用指纹图谱以时测象研究藏象实质 . 科学时报, 2005-12-02 赵宏杰、张笑波 . 中医学与信息科学学科交叉的新方式信息中医学 . 科学中国人 ,2005 年 11 期 魏永燕、刘培勋 . 中药复方现代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进展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年第 11 期, 1051-1053 刘昌孝 . 代谢物组学在中药现代研究中的意义 . 中草药 2004;35(6):601-605. 黄国荣.关于证与人体功能态关系的方法沦研究 . 中国人体科学, 1996,6(1) : 21-26 任秀玲 . 中医学 现象 -- 状态医学 学科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5:20(1):11 ~ 13 任秀玲 . 论中医学的本质特征 . 中国医药学报 ,2004:19(2):113 ~ 115 闪增郁对中医证的现代研究将导致人体状态学的产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Vol.10 No.12 P.8-8,10 闪增郁,张智,刘洋,中医藏象理论的基础研究是中医学现代研究的起点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 Vol.9 No.11 P.4-6 合作可喜 前景可期贾伟教授谈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研究的结合 . 中国医药报, 2006-04-29 :总第 3175 期 7
个人分类: 重点推荐文章|2566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医学与信息科学学科交叉的新方式——信息中医学
zhj71626 2008-6-23 13:08
在《科学中国人》200511期发表 吉林市中医院 赵宏杰 张笑波(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 ) 摘 要:信息中医学是信息科学与中医学交叉的新方式,从信息的层次性 , 信息的稳定性,信息的整体性,信息模型的有效性四个方面, 对比信息中医学与中医药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包括中医药生物信息学)在处理生命信息上的异同,可以看出信息中医学的优势,根据信息中医学理论,整合现有的信息技术,整合中医药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两支队伍,可以很快实现其应用;将是中国传统科学对当代生命科学的重要贡献。 主题词: 信息中医学 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 整体层次性信息 信息的稳定性 信息模型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学科交叉现象已成为科学技术整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学科交叉既是实现科学知识系统整合的重要通道,同时又是孕育着重大科技突破的温床。 信息科学是主要研究信息及其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现代科学前沿学科 , 中医学是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医学 , 信息科学与中医学交叉形成的中医药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包括中医药生物信息学),是中医现代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向与成果。笔者更进一步提出信息科学与中医学交叉的新方式 信息中医学,以期实现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突破。 信息中医学是主要以信息方法研究人的整体层次生命信息及其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中医学。信息中医学在日、年等完整的生命节律时段内,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框架,通过连续提取人血液指纹图谱信息,来构建动态的人整体层次的生命信息模型,实现中医学的理论表达,并在此基础上以信息技术实现中医学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1. 信息中医学的特点 信息中医学在信息方法的应用上,有许多方面优于中医药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包括中医药生物信息学)。 1.1 信息的层次性 系统生物学的中医研究主要采用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它主张整合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预测生物行为。但是系统生物学目前所要整合的数据是基因数据和蛋白质数据,这些数据代表不了人整体层次的生命信息,基因药物和基因疗法受到重挫就反映了这个问题;另外,水、电解质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也不能在这些数据里得到完整的动态反映。所以说,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还需要不断发展,目前用它研究中医有较大局限性。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和运用表明,中药指纹图谱具有整体、宏观与微观兼具等特点,特别适应于研究中医药传统理论的需要。 生理学认为,内环境(血液组织液)是机体内部各结构之间以及机体内外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关键场所。信息中医学运用血液指纹图谱来获得内环境信息,因此能够获得整体、宏观与微观兼具的内环境信息,也是内环境成分的全息反映。 1.2 信息的稳定性 目前的中医药信息学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于传统中医活动过程,其代表是四诊客观化即四诊信息化。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因其灵活性过强而不易掌握,以信息方法分析,则主要是从人体表象提取生命信息,目前真正的四诊信息化仍然进展较慢。 信息中医学直接采取血液以获取信息,现代医学检测理论和实践已经从侧面确认了这种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而克服了四诊信息化的不足。 中医诊断学的根本原理是有诸内形诸外,司外揣内,四诊合参的目的是取得对 内 的认识。历史上,扁鹊: 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李时珍: 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见之 等, 就是直接得到对内认识的特例,但这些并没有现实可行性。信息中医学根据中医形气神理论结合现代生理学,把中医气血论中气血的有形部分诠释为生理学之内环境即血液组织液,就可直接从体内获得气血的信息,直接获得了对 内 的认识。这样,较之四诊以后再合参的方法,就从信息获取、传递、处理 / 再生的环节上减少了信息失真的机会。所以,比实现信息化以后的四诊,还要稳定和准确。 1.3 信息的整体性 董向辉、戴汝为:时间维上世界的同源性是空间维整体规律普遍性的基础(例如,生物进化的同源性保证了绝大部分生物的遗传密码是一致的),而空间维上每一局部既遵循整体规律,又作为对整体规律的补充,而这也就是中医有效性的基础。 中医的整体观即东方整体观认为时空是一个整体,时空整体观是生命信息的本质特征之一。 信息中医学,在生命节律时段内,连续提取信息,从时间整体与空间整体两方面保证了生命信息的整体性。而中医药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还未能充分重视中医时空整体观之中的时间结构。 1.4 信息模型的有效性 《黄帝内经》中所阐释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以及天人相应等观念和理论体现了丰富而深刻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思维方式。学界公认人体功能态是藏象划分的基础,这说明藏象学说建立在信息方法基础之上,所以藏象学说就是中医学的人整体层次的生命信息模型,中医学数千年医疗实践的历史和几十年来的中医现代实验研究,均证明了这一模型的有效性。 而系统生物学距离建立同层次模型为时尚远。 因此,藏象理论模型就是目前唯一的人整体层次的生命信息模型,信息中医学用分子水平的内环境信息完善了这一模型,并将在此基础上,实现其当代信息技术水平上的中医学的研究与实际应用。 2. 建立信息中医学的意义 信息中医学把中医药信息学视为自己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内外信息合参,其研究与应用,将因此更完整准确及时和有效。 信息中医学对内环境信息的利用,将从信息整体层次整合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的研究成果,是传统中医理论、西医理论以及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理论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对中医现代化客观化、规范化的目标要求。 根据信息中医学理论,整合现有的信息技术,整合中医药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两支队伍,可以很快实其应用。与系统生物学相比,可大大简化研究过程和降低研究难度。 一直以来,系统生物学研究对象的生命层次逐渐提高,从基因组到蛋白质组,其中血浆蛋白质组研究已经可以大致反映内环境信息。因此,生物信息学在不久的将来也很可能发展出与信息中医学极为一致的观点,即以内环境整体为研究对象,以指纹图谱为工具,构建动态的人体信息模型。到那时、亦步亦趋的系统生物学中医研究,或许也已经与信息中医学有了更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却会彻底丧失了中华民族在生命科学上做出极其重大的原始创新的机会,相关的原创学科群和原创产业群也就胎死腹中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与重视的。 生命科学作为当代科学的龙头,它的突破性发展将带动国家科学技术和产业群的腾飞。信息中医学的创立实现了这一突破,它的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是一项重要的原始创新,将是中国传统科学对当代生命科学的重要贡献,还将诱发和促进东方科学体系的现代化,加速世界科学中心向中国转移。 参考文献: 赵宏杰、张笑波.中医学与信息科学跨越式大联合.中国医药报,2005-04-07:B05 赵宏杰、张笑波.中医取象比类方法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科学时报,2005-11-01: 赵宏杰、张笑波. 应用指纹图谱 以时测象 研究藏象 实质. 科学时报,2005-12-02: 赵宏杰、张笑波.中医学与信息科学学科交叉的几个关键问题. 医学信息,2005(9): 金光亮、马淑然.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学术发展专题讨论纪要.中国医药学报,2004(19)7:428-431 作者简介:赵宏杰,男,1971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主治中医师,学士学位,从事中医药理论及临床研究,联系电话:04326510433. E-mail:hyltzhhj@126.com
个人分类: 重点推荐文章|1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与伪科学与非科学
热度 1 windlight 2008-6-6 09:30
赵凤光 曾经跟别人讨论过科学与伪科学与非科学,当时还没有特别指定科学的明确界限,但也还是有些想法,在此与各位分享讨论。 我们都是从事科学工作,每个人都希望科学能解决一切事情,普通大众也有类似的希望,实际科学也解决了很多的事情,但问题是科学能解决一切的事情吗。专业一点的说法叫做科学主义。 相类似的经济学成为社会的显学,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冠,但同时经济学也有希望能解释一切的想法,这种思路和做法被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 真理多迈出一步就是谬误。 我们探讨的思路是这个世界上除了科学之外的东西是什么,或者说从外围整体的来看科学在所有学科中的位置。 如果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那么就没有非科学的一说,不是科学就是伪科学,注意这是一个全称判断。但实际社会不是如此。 正如我们对物质的描述,主要的两个量,质量与能量,质量的对面是伪质量吗,不是而是能量,而且这两个量之间是内在联系的,实际是物质的两种方向的描述和观测指标,我们不能用伪质量来描述能量,但可以说非质量的是能量,并且符合守恒定律。 科学一般相对的内容,我们称为艺术(这应该是比较公认的吧,如果这没有公认,下面的讨论也就没有意义)。我们现在没有确切的发现是否有守恒的可能性,但两者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基本类似于质量与能量的关系。艺术发展的好时期也是科学繁荣的时期,艺术代表着人感性的发扬,是人们表现欲、表达欲、认同欲的结合,而科学是人理性的代表,是人们求知欲,支配欲的结合。 不是说存在的就是合理,但艺术本身我想没有人会称之为伪科学和科学,那么艺术是什么。我们的答案只能是非科学。 那么非科学与伪科学与科学到底意味着什么,我现在的看法是,科学是非人主观能动性能改变的规律,而只能利用的规律,是不依人们的意志所转移的,我们一般称之为自然科学,还包括一些社会学科科学术性更强的部分。而非科学是包括艺术,包括部分社会学科如心理学、行为学等是有关人的学科,这些学科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关,尽管长期来看可能还是有规律,但短期来看,绝对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西医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个性化医疗和个性化用药,这是最符合人性的,尽管现在还不是。 而中医没有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技术,但实际比西医更做到了个性化医疗和个性化用药。 如果我们接受管理和经济学对科学和艺术的说法,我们也可能接受我们对中医和西医一种新的认识角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科学性更强一些,但也还有艺术性,特别强调研究者的直觉。而管理针对的是不同的人,艺术性就更强一些,但还是有很多科学规律可循。 这么说来,现阶段的中医可能科学性稍弱一些,艺术性强一些,而西医相反。 但西医的终极目标如果实现,绝对不会是完全科学性的,而还是艺术性会有很大份额。 伪科学则是利用人们对科学力量的迷信,进行牟利或其他目的的一种行为。实际也是科学主义的一种副产品。 54运动引入德赛先生(民主与科学),马克思强调的生产关系,小平强调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第三?)。 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科学不能做的事情。我们还是要发展科学,毕竟是第一生产力,但第一生产力毕竟不是全部生产力。我们也不必为中医没有完全归属于科学而夜不能寐。
个人分类: 思辨|9219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医存废争论:问题的提出与破解
suqing1961 2007-10-15 09:39
注:本文将发表在《科技导报》2007年第20期 0 引言   《科技导报》2007年第10、11、12、14、16期连续刊载了有关专家学者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的主题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学术沙龙上发表的观点后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申素玲遂致函本刊编辑部(见2007年第16期《科技导报》读者来信栏目),表达了她对此问题的兴趣,以及对本刊刊载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各种观点做法的赞许。之后陆续有读者来信,希望本刊介绍近期有关中医存废争论问题的具体情况。本文力图给读者提供历史上有关中医存废争论问题和21世纪新一轮存废问题的背景材料,相关人士和政府主管部门对此问题的态度和立场,以及国家对促进中医药发展、创新的有关对策。    1 中医存废问题争论的始末及主要观点反映 2006年4月,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张功耀教授在《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杂志上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 ,声称从文化进步的角度看,中医中药没有寻求到自我进步的道路,约束了人们对病理和生理的理解;从尊重科学的角度看,中医中药既缺乏经验基础又缺乏逻辑基础;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中医中药在倡导不科学施治的同时,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中医中药蕴含着装腔作势的医理解释,推行毒物、异物、污物入药。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药。由此点燃了21世纪我国中医存废问题争论的导火索。 同年9月8日,张功耀在他的博客上又发表文章再论告别中医中药 ,号称以资源有效利用的名义,以向国际医德标准看齐的名义,以弘扬科学精神的名义,以紧跟医学科学进步的名义,重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药,为中医存废问题的争论继续推波助澜。   2006年10月7日,张功耀联合美国纽约康复科医生王澄,在医学捌号楼网站发起《关于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 ,要求修改《宪法》,删除《宪法》第21条有关中医的内容;采取适当措施,让中医在5年内全面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立即停止缺乏科学原理、违背科学精神、没有安全保障的中医中药研究;善待已经取得相关执业和职称资格的中医师,引导他们主动转向主流医学。 遂把关于中医废存问题的争论推向高潮,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各界人士热点关注的中医废存争论事件。   张功耀的言行在社会尤其是中医界引起激烈争议,有人附和,有人坚决反对。在科学界,赞同张功耀观点的科学家代表恐怕要数何祚庥院士。他认为,评判中医理论是否科学,首先应看它是否符合科学的原理和精神。从这个方面来说,他支持批评中医,并认为那些呼吁取缔中医的言论大多数有根有据。何祚庥认为中医的理论落后,其中的虚、实、气、补等概念都不准确,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这套理论也不科学。为此,他把中医的这套理论称为伪科学。与此同时,何祚庥院士对张功耀等人说要废止中医还是有保留的。他认为马上废止中医是不现实的,他之所以现在批评中医是为这种落后的生产力将来退出历史舞台创造条件 。   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北京科技报》上撰文指出 :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虽然有许多人幻想将来有一天中医理论会被纳入科学体系,甚至被用来拯救现代医学,但那仅仅是一种幻想,我不认为它有可能实现。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包括西方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一套医疗理论,它们也都被排斥在科学体系之外,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自己民族的传统医学就会是个例外。他同时也认为,否认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并不等于全盘否定中药。中医的某些疗法就像其他民族的传统疗法一样,可能有其价值,值得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挖掘、研究。   在新浪网组织的中医该不该退出历史舞台的调查中,超过80%的网友认为中医是科学的。反对张功耀的人认为,张将中医存在的个别问题上升到普遍层面,进而得出偏激化的结论。他们同时也对张功耀视西医中存在的负面效应而不见表示不满。   在中医药界,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丑夫教授率先公开反击张功耀。他认为,张功耀关于取消中医药的论断犯了3个大的错误,即所采用的推理方法违背了逻辑学,其认识方法违背了辩证唯物论,并采用了臆造诬陷的手段。他还指出,张关于取消中医药的结论基本上都是采用举例的方法进行推理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能成立的 。   对于中医药究竟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认为,中医药是科学,但不同于西医的还原论,而是复杂性科学。他还曾在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所做的用现代科学观看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报告中强调,20世纪后期诞生的复杂性科学,使现代科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启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的科学性的大门。   医学界也有专家把这场争论看成是一场不同医学理论体系的争论。现年76岁的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危北海教授既做过西医,也做过中医,他认为中医、西医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同,但都能解决实际问题,无法比较哪个更好。如果一定要对这两个体系进行比较的话,危教授认为,只能说西医是对微观领域的具体研究,而中医则是对宏观问题的把握,中医是整体论,而西医是个体论。至于谈到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关系,危教授认为,中医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的,所谓阴阳五行实际上是探讨人体内的一个对立、统一、矛盾、平衡的唯物辩证思想,而西医体系则是建立在实证和解剖基础上的,二者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   钟南山院士也不认同取消中医的言论。他认为,太多的江湖医生以中医的面貌出现,由此诋毁了中医的信誉;中国医学要在社会上稳固自己应有的地位,还需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中医要加快现代化的发展,要用现代方法来发掘中医药的宝库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张大宁教授号称是一位中医药坚定的支持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他说,中医药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带有传统文化的色彩,它是建立在长期经验和文化积累上形成的一种特殊体系,中医药能够绵延数千年,靠的是实实在在的疗效。中医药要想站得住脚,不能只是靠民族特色,而是要靠疗效方面的优势 。   著名中医药学专家陈可冀、李连达、张伯礼、石学敏、程莘农等院士认为,仅凭中医或西医一支力量是不可能担负起中国13亿人的医疗保健任务的,中国近半数人口接受中医服务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形成完善的中医药医疗网,在农村也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其中40%的乡村卫生院、70%的乡镇医院、89%的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0%的城市大医院都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在中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已不可替代。他们同时提出,应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使其共同为全国人民的医疗保健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 ?那么,国际主流医学界又是怎么看待类似于中医废存这样的问题呢?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190多个会员国间广泛磋商的基础上,首次制定了全球《传统医学战略》,指出传统医学是重要的卫生保健资源,将帮助会员国制定和实施国家传统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政策和规划,酌情将其纳入国家卫生保健体系。该组织为避免人们对传统医学持错误态度,在《传统医学战略》中专门强调,对传统医学盲目的热情和无知的怀疑都是不可取的 。   面对这场波及面广、影响重大的争论,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先后公开表态,明确表达了政府主管部门支持中医药的立场和观点。2006年10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在该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取消中医的说法。这位发言人表示,中医药既是我们的国粹,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优势和特色;在历史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在现实生活中仍是我们解除病痛的一个重要选择。他斥责征集取消中医签名的行为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 同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也明确指出,取消中医是对科学的肆意否定。他强调,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验证,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赖。实践和历史将证明,这次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和历史上其他否定中医药的事件一样,只是一场不得人心的闹剧 。   2007年1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并专门强调她出席这次会议并讲话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当前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中医药对于缓解这个问题是大有可为的;二是我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个别针对中医药的极端言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我来参加这次会议,就是要表明坚定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态度。 吴仪还强调,要切实推进继承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同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指出 :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社会上长时间争论中医存废问题以来,我国最高一级政府给出的最为郑重的观点和态度。 2 历史上关于中医存废问题的几次交锋   中医存废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张功耀之说并非首创专利,只不过由于他来得更为极端,因而引起的争论相对更激烈,造成的社会影响相对更大。《南方人物周刊》实习记者郑廷鑫2006年11月曾撰文详细介绍了近百年来我国关于中医存废问题的几次重大论争事件 。   1879年,清末国学大师俞樾先后发表《废医论》、《医药说》,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成为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1912年,北洋政府在颁布《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时,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没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造成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为此,中医界人士纷纷表示抗议,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率先愤责:教育部定章,于中医学校之课程,删中医科目,是可忍,孰不可忍。 1913年颁布的第二个《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依然把中医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致使该年10月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等联合全国19个省市中医药界人士组织医药救亡请愿团,要求教育部设立中医药专门学校 。   1925年,中国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以余云岫为代表的西医界人士上书教育部予以抵制,教育部以此为由拒绝了中医进入大学学系的要求,导致中西医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继而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中医存废之争。1929年2月,南京政府卫生部讨论通过的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一公布,立即遭到中医界的强烈抗责,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3月17日,全国281名代表在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要求政府立即取消议案。社会舆论也支持中医界,提出取缔中医就是致病民于死命等口号。主张废止中医的余云岫、汪企张等,纷纷发表废止中医的言论以回应中医界的批评。卫生部长薛笃弼为化解与中医界的冲突,公开表示并无废止中医之意。不久,国民政府文官处批示撤销一切禁锢中医法令,但仍禁止中医参用西法西药、中医学校立案、中医开设医院,再次引起中医界的抗争。1934年,傅斯年发表所谓国医和再论所谓国医,在舆论上掀起了又一场激烈的中西医之争 。   195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又一次拉开中西医论争的帷幕。余云岫在会上提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提出将中医改造成西医。不久,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学,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并规定中医不许进医院,要进医院必须学习西医知识等。因政府和毛泽东主席大力扶持中医,王斌和贺诚两位卫生部副部长被撤职,但中西医结合说法开始兴起,并引起废存双方新的争论。文革后,中医在政策层面上获得支持。1982年修订的《宪法》提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从法理上给予了中医、西医同等地位。与此同时,医学界提出中医药现代化口号。之后,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成为新时期中医存废双方的争论焦点 。   2006年,张功耀再次挑起了新一轮中医存废争论。 3 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   尽管中医界和主流媒体对张功耀等关于告别或废除中医的言行基本都持否定态度,政府主管部门更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发展祖国传统医学,但是,这次大范围的论争也促使中医界及其政府主管部门开始反思,正视目前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真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医的发展和创新。   2007年1月,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组织专家学者召开主题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学术沙龙,来自中医、西医、自然科学史、物理、考古、微生物、化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为中医研究会诊。与会专家指出,当前中医研究要走出3个误区:① 不能再简单地用现代科学语言对中医进行翻译或证实,而需解析和分化; ② 应提倡中医和西医互相借鉴学习而不是结合; ③ 世界上医学只有一门,中、西医殊途同归,不能过分强调中西医之间的壁垒 。同年3月18日,刊载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论文的《医学与哲学》杂志社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共同举办了中医深层次思考研讨会,邀请争论双方的核心人物和有关学者进行理性的学术讨论,会议讨论的议题主要涉及:① 中医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革命性批评;② 如何坚决维护并恢复中医的传统;③ 怎样促进中医的改革和创新。 2007年3月21日,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个部门共同制定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这是继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后,国家为支持中医药全面发展制定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和全局性规划。?针对一段时期来有关中医存废问题的争论,《纲要》开宗明义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纲要》还清醒地指出了我国中医药目前正面临的以下3方面的挑战:① 医疗保健服务能力不高:中医学未能充分吸收近代科学的成果而始终保持着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相对于现代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普及水平的快速提高显得发展比较缓慢,还不能很好满足现代生活条件下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② 现代产业基础不强:我国中医药产业缺乏优质高效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中药产业链尚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低下,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中药出口以原料为主和依赖老品种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中药产品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而洋中药返销进口有增长趋势;③ 现代科学基础薄弱:集中体现在用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现代研究一直未获突破;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为此,《纲要》明确提出了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基本原则,确定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4个方面的基本任务,提出了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加大投入、科技支撑,积极加强中医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对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4项措施,以求切实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信中医药现代化这一功在民族、利在国家、造福人类、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必将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并将取得丰富的成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黄龙祥,方晓阳,谷晓红.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Ⅰ) . 科技导报,2007,25(10):73-74. 廖育群,刘力红,张开逊.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Ⅱ) . 科技导报,2007,25(11):74-75. 梁茂新,屠志涛,徐延豪,等.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Ⅲ) . 科技导报,2007,25(12):73-74. 刘士敬,程 伟,韩建平,等.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Ⅳ) . 科技导报,2007,25(14):82-83. 郑金生,杨镜奎,刘志明,等.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Ⅴ) . 科技导报,2007,25(16):84-85. 张功耀. 告别中医中药 .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 27(7): 14-17. ZHANG Gongyao. Farewell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medies . Medicine and Philosophy(Humanistic & Social Medicine Edition) , 2006, 27(7): 14-17. 张功耀. 再论告别中医中药 . 2006-09-08 . http://zhgybk.blog.hexun.com/5520147_d.htm . 张功耀,王 澄. 关于征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 . (2006-10-07). 医学捌号楼网站. http://www.med8th.com/humed/6/20061015gyzjcs.htm . 路 琰. 何祚庥:中医阴阳五行是伪科学 . 环球人物,2006-10-31. 方舟子. 中医是伪科学吗,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 北京科技报,2006-11-28. 张冉燃,王思海,李 文. 取消中医抖出中医沉疴. . 瞭望新闻周刊, 2006(43): 8-10. 王淑军. 发展中医,无须彷徨 . 人民日报,2006-10-26. 李艳. 中医废存争论背后的启思 . 科技日报,2006-12-05. 唐伟杰.中国政府最郑重的表态:不放弃中医中药 . (2006-03-13). 人民网.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7296/5465023.html . 朱 玉,刘奕湛. 卫生部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取消中医的说法 . (2006-10-10).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0/content_5186257.htm . 朱 玉,刘奕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取消中医是对科学肆意否定 . (2006-10-18).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6-10/18/content_5216665.htm . 吴 仪. 推进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 求是,2007(11):3-6. 温家宝. 政府工作报告 . 人民日报,2007-03-18. 郑廷鑫.百年存废,三次论争 . 南方人物周刊,2006(28):3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 .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CAST. Scientific research o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 Beijing: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7.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3180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医号脉和垂帘听政:暗箱操作法
大毛忽洞 2007-9-9 06:38
中医号脉和垂帘听政:暗箱操作法 中医的最大的优点是便宜,是特别适合于穷人的医疗体系(参见大毛忽洞的博文: 中医自述 ),这点是百分之百符合中国的国情。在穷人很多和很穷的情况下,中医是绝对不能被取消的。 中医还和文化与政治有扯不清的关系,这又使中医打上了文化和政治的烙印,结果使中医像个幽灵,游离于自然科学之外(请参看大毛忽洞的博文: 麻雀和老鼠讨论中医 )。 此外,中医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似乎是一脉相承,像孪生兄弟。 中医诊断主要是通过号脉和“相面”,如果病人是千金小姐(如皇帝和王爷的女儿),则必须采取悬线来号脉,“相面”也要隔着一个半透明的帘子。这和垂帘听政不是一样吗? 实际上,中医诊断采取一种“黑箱操作”法,即不管身体的具体结构如何。煎熬好的中药,其颜色也是黑乎乎的,而不管里面的成分如何,这又是一个“黑箱操作”。 在历史上,官员办事情也都学中医的“黑箱操作”法,即除了结果要公开之外,决策的过程是绝不公开的。为了暗处的人往外看,围成“黑箱”的材料一般要用帘子,外面的人看不清帘子里面的情况,而帘子里的人却能观察到外面的情况。这就是垂帘听政的妙处(信息单向化)。 现在,中医号脉已经不用悬线了,也不用帘子了,为了诊断,医生几乎可以摸病人的任何部位。这是人们观念的进步,而不是中医的功劳。但是,中医自己本身似乎还没有从帘子后面走出来。 中医的进步需要公开,社会的进步也需要公开。 请看大毛忽洞的博文: 不公开确保了不公平 。
个人分类: 风流儒学和黑箱中医|4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自诉
大毛忽洞 2007-7-11 02:59
中医自诉 我叫中医,已经快5000岁了。 最近,经常有人在议论我,褒贬不一,说什么的都有。 我是见过世面的,对此,毫不在乎。 发表文章说我中医好的人, 实际上对待我中医并不好。 大凡嘴巴上说我好的人, 他们的地位都很高,生活也特别好, 他们生病的时候, 先要做什么X光, 然后是什么B超, 再后是什么心电图, 接着是什么CT, 然后接着是什么核磁, 再接着是PET, 再接着是 MM50, 再接着是 DSA, 再接着是 SPECT 再接着是 LA, 再接着是 ECT, 再接着是 UFCT, 再接着是 X刀, 再接着是 γ刀, 等等。 如果国内没有这些洋设备, 他们就会跑到国外去, 去看洋大夫, 去住洋医院, 去睡洋病床, 去扎洋针, 去吃洋药, 他们的身体从里往外散发着一股洋味, 但是,他们嘴上却说我中医好。 真正用实际行动说我好的人, 他们大多都住在乡下, 他们没有什么地位, 他们也没有什么钱, 他们用不起X光, 他们用不起B超, 他们用不起心电图, 他们用不起CT, 他们用不起核磁, 他们用不起PET, 他们用不起 MM50, 他们用不起 DSA, 他们用不起 SPECT 他们用不起 LA, 他们用不起 ECT, 他们用不起 UFCT, 他们用不起 X刀, 他们用不起 γ刀, 他们用不起…… 真正请我号脉的人, 他们都号不起“洋脉”, 乡下也没有这些昂贵的洋设备, 他们只有请我中医来号脉, 我号脉是完全免费的, 这是老祖宗的规矩。 中医看病是不要钱的, 只有吃中药才要钱。 那些一无所有的人们, 他们可以拿着我开的方子, 他们到野外去自己采药, 这是他们看病的惟一途径。 他们不会写文章, 他们的嘴巴是用来吃饭的, 也用嘴巴来喝中药, 他们嘴上从不说我中医好。 但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表扬我。 我中医岁数太大了, 但是,我还要工作, 我不能退休。 因为乡下还没有昂贵的洋设备, 乡下还有很多没有钱的人, 他们生病时需要我, 他们买药时需要我, 他们是最需要我的人。 附录: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装置(PET) 伽玛射线立体定位治疗系统(γ刀) 医用电子回旋加速治疗系统(MM50)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 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 800毫安以上血管造影X线机(DSA) 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SPECT) 医用直线加速器(LA)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装置(ECT) 电子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UFCT) 彩色超声波诊断仪 眼科准分子治疗仪 X射线立体定位系统(X刀)
个人分类: 风流儒学和黑箱中医|505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