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太平天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闲说无锡与苏州(2)无锡的崛起
热度 11 fdc1947 2016-8-7 08:09
闲说无锡与苏州(2)无锡的崛起 说无锡和苏州是兄弟城市,这大概只是最近一百来年的事情。在这以前的两千多年里,无锡无论如何没有资格与苏州相提并论,唐宋以来,与苏州相提并论的是杭州、扬州和南京(江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宋代就有的谚语。“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是清代人的评价。南京(江宁)和苏州是清代江苏省的两个省会,两江总督驻江宁,江苏巡抚驻苏州;苏州、江宁、杭州为宫廷的三个织造署所在。那时候,无锡尚没有资格厕身其间。 可是,后来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无锡不但可以与苏州平起平坐,而且很多方面都压苏州一头。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无锡的社会政治地位显然远在苏州之上。举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官本位”的例子,“文化大革命”中成立“革命委员会”,无锡市的“革委会主任”是27军军长尤太忠,而苏州市的主任则是尤军长手下的79师政治部主任(后任师副政委)迟浩田。 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使得无锡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 在《闲说苏州》中我们曾经说过,在明清两代,苏州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苏州一个府的税赋竟占全国税赋的十分之一(相当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当然,这一开始是与明太祖朱元璋仇恨“苏州人”,对其惩罚而制定的税赋有关,但是,也是由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除农业外,以丝绸业为代表的手工业和作为江南商业中心的苏州商业毫无疑问是税赋的重要来源。但是,这种情况在1840年鸦片战争和随即兴起的“太平天国”战争完全打乱了。太平天国占领了江南,摧毁了清政府的税赋基地。象征着“人间天堂”的苏杭萧条不堪,地位一落千丈。战争中,江南的大量人才当然也包括许多有钱人都逃往了他们的“避难所”上海。作为鸦片战争的结果,上海成了“通商口岸”,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商业开始兴起,而这种工商业对于旧时的手工艺、农业具有不可相比的巨大经济优势。世界和中国各地的冒险家纷纷到上海寻找发财的机会,许多人也确实迅速暴富。在很短的时间里,一座“现代化”的工商业大都市在上海滩上快速生成。而过去官僚文人的天堂——苏杭,则成了上海富人闲暇游览的“乡间别墅”和老死之后的“风水宝地”。 在太平天国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的三十来年时间内,中国国内政治基本安定,人们逐步认识到,国家要“求富求强”,必须向西方学习,于是洋务运动“轰轰烈烈”,西方技术、资金和人才得以引进,新式海陆军得以编练,一大批近代军工及民用企业以及新式学校得以创办,留学生也开始被派遣到海外。这就是历史上的所谓“同(治)光(绪)中兴”。 也正在这时候,江南县城无锡的一些人也觉醒了,他们认识到,读书做官,不如办实业于国于家更有好处,他们开始创办实业。与官办的以机器制造、开矿等重工业为主的企业不同,他们利用了无锡的民间资本,开办的多为与民生有关的企业。而三十来年的安定局面为本来基础就比较好的江南地区的经济得以一定程度上的复兴。无锡本是著名的江南米市,发达的水陆交通又可以把周边农村的蚕茧、棉花的农产品较快的集中。这些都为无锡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这个问题上,两位参加办过“洋务”的无锡籍官员起了带头的作用,他们是杨宗濂、杨宗瀚兄弟。杨宗濂官做到了陕西布政使,他曾经与人合办过天津自来水公司,参与过修治华北水利,管理过河南、山西、陕西3省盐务。杨宗瀚则分别担任李鸿章、刘铭传的幕僚,负责总办台湾商务、洋务,兼办开埠事宜,又督办台湾全省水陆营务,兼办台南北铁路,还负责管理上海机器织布局,总之,这是两位很有管理实业经验的官员。1895年,在时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的鼓励和支持下,杨宗濂、杨宗瀚兄弟筹银24万两,在无锡东门外兴隆桥创办了业勤纱厂。这是无锡近代工业企业的滥觞,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之一。 上海的发展为无锡的崛起提供了人才、经验、环境等重要的条件。我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荣氏家族就是一个例子。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无锡人荣熙泰(据说是战火中该家族孑遗的唯一成年男子)到上海谋生。以后,他的儿子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也都到上海钱庄学徒,后来并与其父从事钱庄业,在那里,他们取得了经营金融的经验。190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朱仲甫合伙在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面粉厂)。1905年,荣氏兄弟又与张石君等7人集股在无锡创办振新纱厂, 接着,1912年,荣氏兄弟又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1915年4月兄弟俩退出振新纱厂,在沪招股创建申新纺织厂。1917年3月起,荣氏兄弟又先后在上海、无锡、汉口创设申新二至九厂,并在沪设立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至1931年,荣氏兄弟共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分别约占全国民族资本面粉总产量的1/3,纱布总产量的1/5,被称为中国“面粉大王”、“纱布大王”。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荣宗敬病逝,荣德生之子荣毅仁辅佐其父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1949年后,荣德生父子仍然留在大陆,荣毅仁于1993年至199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与荣氏兄弟同样在上海取得经商经验和资金的还有同样传奇的人物周舜卿。同样是在1860年的太平天国战争中,其家毁于战火。周舜卿去上海利昌铁号当学徒,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后得到重用。又由于拾得英国人帅初1000元的巨额支票而不昧,受到帅初信赖和器重。帅初投资白银5000两开设升昌五金行,聘周舜卿为经理。由于经营得法,升昌五金行迅速增值。后帅初回英国,由周舜卿全权管理。三年后,帅初逝世,其子遵遗嘱来上海取走三年利润三万两银,余产均赠与周舜卿,使周有了自己的资产。1884年周舜卿又开设震昌煤铁号。其时,资产已达升昌原投资额的二百多倍,接着他又在全国各地开办8个煤铁分号及二个蚕行、典当,被称为“煤铁大王”。 1904 年,周舜卿独资白银8万两在周新镇开办无锡裕昌丝厂。至一九一九年时,该厂有进口缫丝车330台,工人超过千人。由于该缫丝厂设备先进,丝的质量优良,其丝产品畅销欧、美、日,为此,周舜卿又被称为缫丝大王。 发财也具有“群体效应”,当时许多无锡人都投资办厂,兴办实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杨、周、薛、荣、唐程、唐蔡六大产业资本集团。无锡的民族工业迅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至抗日战争爆发前,无锡已发展有纺织、缫丝、染织、针织、面粉、碾米、榨油、铁工、砖瓦、石粉、化学、造纸、化妆品、糖果等20个工业门类,拥有工厂315家,产业工人6.3万人,居全国第二位;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3%,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位;资本总额占全国第五位。工商业的空前发展,使无锡成为当时中国六大工业都市之一(另外五个是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和青岛),工商业繁荣程度次于上海,人称“小上海”。 在此同时,苏州的士绅们却仍然躺在“人间天堂”的名号上,与民国高官和无数遗老遗少们在园林和西郊美丽湖光山色里优哉游哉。经济建设进步甚少,几十年间也没有办出几间像样的工厂,以至于在1949年之后,被戴上了“剥削阶级”“消费城市”的帽子。在“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以工业为主导”的年代里,苏州与无锡虽然都是省属的“地级市”,但是由于经济落后,其地位与无锡相比自然是要略逊一筹了。
个人分类: 闲说苏州|12514 次阅读|23 个评论
好书推荐:萧一山的《曾国藩传》
自我源于思考 2014-10-31 11:34
萧一山的《曾国藩传》出版于1938年,被称为民国四大传记之一。 早先,孙中山为宣扬革命,弘扬太平天国。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11月12日。这时上距太平天国中央政权的覆亡不过两年。大江两岸,太平军余部还在继续斗争。他出生的地点是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这里邻近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花县。因此,他在童年时代,就有机会接触太平天国失败后逃回故乡的太平军老战士。孙中山先生自己就说过其“革命之最初动机,则予在幼年时代与乡关宿老谈话时已起,宿老者谁?太平天国军中残败之老英雄是也。” 孙中山自命洪秀全第二,所以对于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领袖曾国藩的态度可想而知。章炳麟等为弘扬革命,不惜借曾氏后人之口说“吾祖民贼”等语。 不过,第二代革命者蒋介石、毛泽东等人,均对曾国藩有过不同程度的推崇。而萧一山的《曾国藩传》成于1938年,主要从曾国藩的学问、思想方面对曾国藩的治学立身、经世之志给予极大肯定。 萧一山幼年时代受家乡两位抗清义士事迹的激励,萌发了民族主义意识。1922年,在著名明清史专家 朱希祖 与孟森的倡导下,北大建立了内阁大库档案整理会,组织力量对清代文献进行清理。作为朱希祖学生的萧一山参与到这个工作当中,接触了大量原始资料,诸如誊黄、敕谕、诰命、实录、会试、考卷、题本、库表等等;其内容涉及到有清一代的地丁、漕米、旗营、军饷、垦牧、河政、盐行、课税等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资料。根据综合整理,萧一山写出了《清代通史》。 萧一山以民族主义作为评价历史的重要标准。他称天地会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开山鼻祖,推崇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把义和团运动看成一种民族自觉。萧一山说:“中国近三百年来,四万万民众,朝朝暮暮,都在民族解放复兴运动中过日子。” 1932 年,萧一山被教育部派赴欧美考察。在欧美期间,除考察研究外,他特别留意太平天国史料的搜集。后编成《太平天国丛书》、《太平天国诏谕》、《太平天国书翰》、《中国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等书。 在研究太平天国的过程中,萧一山接解到了曾国藩及经世之学。鉴于日本侵略中国之势越来越紧迫,萧一山积极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企图挽救国家。他发起成立经世学社;刊印《经世半月刊》、《经世季刊》及《经世丛书》等。正是在这一时期,萧一山出版了《曾国藩传》。 萧一山此时对于曾国藩基本持肯定态度。从写字、治学、立身、处世的角度,详述了曾国藩的态度志趣,分析曾国藩的学术背景,并略过曾国藩的思想偏激、屡战屡败、外交外行等未做论述,着重写曾国藩在挫折中百折不挠,内圣外王。 虽然这部书有一些缺点,主要从国学的角度分析曾国藩,但毕竟是第一部综合评价曾国藩的著作,其中许多观点比当代的评价更有价值。因此推荐。
个人分类: 文学|72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别扭的历史叙述
热度 2 fdc1947 2013-10-9 15:49
国庆节前,去参观了苏州博物馆。优美的建筑、适当的展品,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由于天气较热,只穿了一件衬衫,在温度较低的展厅里不敢停留时间过长,只看了几个展厅,便离开了展厅。准备稍后一些时候,等穿上较多的衣服,再来参观。 在博物馆的花园里坐了一会儿,晒了一会儿太阳,就想离开博物馆。临离开时,才知道博物馆的出口在所谓的“忠王府”,即原先的苏州博物馆。在那里,有戏曲的舞台,和文徵明的手植紫藤,都很值得看上一看。不过,在几个主要的大厅里,布置着如“太平天国”的模样,悬挂着颂扬“天国功勋”的楹联,看了实在是别扭得很,甚至令人恶心。 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共和国,我们的党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也就是说,都是以人民为第一的。可是,很遗憾,过去一些年,对于历史的叙述,有许多总与人民的口口相传不一致,甚至绝然相反。拿所谓的“太平天国”来说,宣传上说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把太平天国吹到了天上,但是,老百姓所说的“长毛”就是杀人放火的强盗,怎么说都与在人们的心目中为老百姓谋利益的“革命者”联系不起来。 可能有人会说,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长毛”是受当时的统治阶级宣传的影响,开始,江南的老百姓是做过太平天国的子民的,这实际的感受不是单靠宣传所能够奏效的。历史遗存也说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的作为实在也真的不怎么样。看看那些天王、东王们,刚刚打到南京,打下江南,“革命”尚未成功,就这样的奢侈腐化,娶了那么多个小老婆。就拿“忠王”来说,刚刚打进苏州,战事未定,就把人家“拙政园”抢了过来,在人家的住宅上,翻盖了更加气派的“忠王府”(全国各地类似的王府好像不少,可见并不是李秀成个人的爱好)。这样的王府不知道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可能有人会说,“太平天国革命”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这样的说法实在与事实不符。看看千年以来最富庶的江南,被弄到赤地千里,只有荒草不见人影,不得不从苏北移民,致使一些地方原住民的方言消失。这不是统治阶级的造谣,不是文献的记载,而是客观的实在,没有人能够否定这一点。我想,革命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较好的生活,如果老百姓都死光了,还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那我们还是不要这样反人类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为好。 太平天国的那些天父、天兄、天子之类的理论,完全是邪教的胡说八道,还远远不如孔老二的仁义道德。千年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不同的意思形态,虽然也要口诛笔伐,不过,在的大多数情况之下,也不过口诛笔伐而已。一般没有用杀光、烧光的办法。每当我们参观到某些名胜古迹,看到说明某建筑毁于186X年、某某年重建这样的字样,心里总会隐隐作痛。邪教对于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态度是文明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太平天国信奉的就是这样的邪教。可是,有人还吹捧这种邪教为革命,真是很难理解。 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建立了高度的社会文明。人们会把自己的历史告诉后代,让后代人吸取前辈的经验教训,把事情做得好些。像太平天国这样的历史教训,就很值得后人汲取。如果当政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像清代后期的满洲贵族和八旗子弟那样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一心只想多占国家的一些便宜,甚至贪污腐败、违法乱纪,那就必然会引起如太平天国那样的邪教来蛊惑人心,造成国家动乱,使得民不聊生。我们应当将这样的历史事实引以为戒,但是,如果我们以太平天国这种引起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的邪教为光荣的革命运动告诉我们的后代。是不是有点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 我们的历史叙述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明末张献忠造反,搞得四川没有多少人,要湖广填四川,即从湖北、湖南大规模移民到四川,我们的历史书上却告诉我们张献忠的造反是农民革命运动,据说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虽然历史对于个别具体事实的记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是,四川人少了,不得不从两湖移民,这是一个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基本历史事实。 我们可以看看中国两千多年来历史上的人口变化情况,几乎每次全国性的动乱以后都是人口大减,甚至降低到只有原来的几分之一。像人口变化这些宏观的统计比历史书籍对于具体事件的记载要重要得多。对于老百姓来说,生存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只要老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人口增加(这是对古代人们无法用技术手段控制生育而言),就可以说明当时的社会情况比较好。相反,大多数人都死亡了,还侈谈什么历史和社会的进步? 纵观我们对历史的叙述,不少问题是有争议,或者需要重新加以叙述的。对于现代历史上的问题,如果说有些还涉及当前政治、比较敏感的话,那么对于封建社会里面的问题如太平天国这样的问题,应当是相对比较容易解决的。我们不应当继续把那些不适当的历史观教育我们的后代。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85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女状元也逃不过那个厄运, 什么社会?
热度 5 Majorite 2013-4-12 20:29
女状元也逃不过那个厄运, 什么社会? 自隋朝开科举考试之先河,明朝从进士中拔出最佳者冠以状元之称。数代数科,出了无计其数的状元。纵观历史,状元不算稀奇。女状元则凤毛麟角,前代闻所未闻。直到太平天国开创科举女科,中国才有了女状元,而而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状元就是才貌双全的傅善祥。只可惜是这样一位才高八斗的女状元命运十分令人同情,因为女状元的代价却让她成东王杨秀清床上的性奴!   舻声听未了,山水送孤帆;对面青如画,回头绿满岩。半空云袅袅,一带水巉巉;船尾澄流迥,峰腰旭照衔。青疑留古岸,翠欲上征衫;流响惊凫雁,浓荫郁桧杉。   文采老道,这首把山水行舟的情景描绘得活灵活现的清新秀丽的五言律诗,是南京才女傅善祥在太平天国科举考试中的杰作,而她因为这首诗夺得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然而,就是这位才貌双全的一代才女后来竟成为了太平天国第二号人物东王杨秀清的贴身女官,继之成为了宠冠王府的地下夫人。白天,她为东王批发奏摺,起草档;夜晚,她与东王同床共枕,俨然一对事业上的伉俪。那么,才貌双全的傅善祥如何成了东王床上的女秘书呢?这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一、侠义渐如梁红玉,高才不亚秦少游   提起傅善祥这个女状元头衔,虽说是自己争气考来的,可其中多少有些无可奈何。所以成了女状元后,荣则荣耀,其中苦楚却难与人说。傅善祥出生于南京城里的一户书香人家,父亲以开馆授学为业,膝下有傅善祥与姐姐傅鸾祥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在父亲影响下,两姐妹自幼攻读诗文,堪称一对才貌俱全的姊妹花。   西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后,曾设立女科考试。傅善祥这位饱经辛酸的南京女子,生下来以后就离开父母跟哥嫂度日。出嫁后,18岁那年丈夫死亡,狠心的婆婆几次要将她卖给别人。后来,她好不容易逃出虎口,参加了太平军。她天资聪慧,学习努力,颇有才能。近人徐珂编《清稗类钞·考试类》中的记载则更为详尽,说傅善祥参加科考时,考题中有一道取自《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句。   参加考试的两百多人中,唯有傅一反传统观念,引古来贤女内助之功,证明女性也可大有作为,并指出孔子歧视妇女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这一反对男尊女卑的立论,敢于斥责千古圣人的勇气,颇得洪秀全的赞赏,亲自选定她为状元,并安排她戴上花冠,穿上礼服,在乐队的伴奏中游街三天,然后将她召入府中,担任簿书,傅遂成为女中之豪杰。   二、虾蟆座上闻新法,蟋蟀灯前忆旧欢   不久后,傅善祥出众的才貌再度引起了太平天国当权人物洪秀全、杨秀清的注目。几经甄选,傅家姐妹姐姐被送入天王宫,傅善祥入东王府,妹妹则被分派到东王府内。妹妹傅鸾祥先是在天王宫掌理宫制诰事,几经周折,被颇解才情的天王洪秀全看中,遂收为宠姬。与天王闲聊时,傅鸾祥无意间谈到了她的妹妹傅善祥,流露出挂念之情。天王一听动了心,心想何不把傅善祥也收进宫来?既可以让她们姊妹团聚,自己又可以同赏一对姊妹花。   此时的傅善祥,正作着东王府的女书记,住在花木扶疏、鸟鸣鱼戏的紫霞坞里。她的锦绣才情和柔婉之姿,已深深打动了在刀光血影中摔打出来的东王杨秀清,东王正悄悄地对她倾注着宠慕之情,尔后长期同居。按说,傅善样既然中了女状元,按理必须给她封官派职。然而,她首先得到的一个头衔居然是女馆的中团团帅,成为一两万名裙钗的领袖。做了中团团帅后,她力倡改革,放松了对女馆的强行管制,尽量避免让馆中成员做那些挖土挑砖的粗活,而安排给他们一些针线、炊煮之类的工作。   女馆的总头领是洪宣娇,她是从战火中闯过来的强干女子,对那套军事化的制度依然有些极深的感情。因此,傅善祥上任后推行的那一套管理措施让她左右看不顺眼,两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两个女人之间的矛盾其实并不全由女馆的管理制度引起,还有一个矛盾的焦点埋在两人心里,都不愿说出口用,就是争夺杨秀清的宠爱。   论渊源,洪宣娇和杨秀清可以说是老感情了。早在洪秀全初建上帝会时,洪宣娇与杨秀清早曾有过一段缠绵的感情瓜葛,杨秀清加入上帝会还和这种感情有关;后来,由洪秀全做主,洪宣娇嫁给了西王萧朝贵,杨秀清只好退避三舍;萧朝贵战死后,天平天国定都南京,杨秀清与洪宣娇还曾一度旧情复燃,热烈了好一阵子。   却不料最后插进来一个才貌双绝的傅善祥,杨秀清贪新厌旧,打破了洪宣娇旧情重温的美梦,怎不叫她对傅善祥恨得牙齿痒痒!而傅善祥对洪宣娇与杨秀清的旧情也有所耳闻,何况两人还常有藕断丝连之迹。洪宣娇对她发难,她也决不肯示弱,两人的矛盾越闹越深。   三、来日鸿沟还有约,暂谋将息到更阑   一时之间你争我夺,群莺乱飞,闹得不可开交,负责女馆善后工作的傅善祥回到东王府做恩赏丞相。回想起散馆时洪宣娇的所作所为,她心中大生鄙夷,一时兴起,提笔写了一首『无题』诗:『燕子红襟矜宠贵,鹅儿黄帕助娇羞;居然小婢称如愿,有大佳人号莫愁。』诗虽无题,却分明是对着洪宣娇来的。她把洪宣娇比作是娇纵一时的小婢,而自己则是有身份有来头的大佳人莫愁,无非想讽刺一下洪宣娇低微的出身和小家子气的作风。   诗很快传到洪宣娇耳朵里,她气得七窍冒烟,你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子,竟敢取笑一个历经百战的公主,真是岂有此理!她拿出诗告到了天王哥哥面前,怂恿说:『这明明是瞧不起我们农家出身的太平军嘛!她一个没根基的女人竟敢出此狂言,说不定就是东王在背后支援呢!他没安好心!』   天王对妹妹的话将信将疑,东王杨秀清权势日重,难保不存异心,他有些警惕起来。那边东王很快听到了天王已防备自己的消息,而惹出这一麻烦的就是傅善祥的那首诗。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他只好采取丢卒保车的办法,忍痛割爱,趁着一次傅善祥偷吸了几口鸦片的机会,大治其罪。不但免了她的官职,还给她带上枷锁,押到街上游街示众,最后又把她打入了天牢。如此一来,把这位女状元折腾得七魂出窍。   在狱中,傅善祥痛不欲生,和泪给杨秀清写了一封书信:素蒙厚恩,无以报称,代阅文书,自尽心力。缘欲夜遣睡魔,致干禁令,偶吸烟,又荷不加死罪;原冀恩释有期,再图后效,讵意染病二旬,瘦骨柴立,似此奄奄待毙,想不能复睹慈颜。谨将某日承赐之金条脱一,金指圈二,随表纳还,籍中微意,幸昭鑑焉!此信似为诀别书,却又别出心裁地附带呈上了一件自己贴身的粉红色兜肚,实欲唤起杨秀清的念旧之心。   尾声:无奈青疑留古岸,翠欲悲罢去征衫   杨秀清果然睹物思人,想起了傅善祥平时里的种种好处,不由得怦然心动。他本来就不是存心与傅善祥过不去,于是下令释放了傅善祥,并官复原职,依旧同住在紫霞坞里。然而,杨秀清放出傅善祥一事,又使得洪宣娇醋意大发,她彻底断绝了对杨秀清的幻想,心思一横,决定好好收拾他。   于是,杨秀清忙着与洪宣娇周旋,紫霞坞里的傅善祥便有了许多空闲的时间,于是她开始注意到同在东王府里从事文读工作的何震川,此人是广西柳府人。傅善祥想到自己平时与杨秀清缠绵一处,未曾注意到他,现在仔细打量,才发现他不但才华横溢,而且风度翩翩,傅善祥不免由欣赏而转生爱意。当时正到了中秋月圆之夜,傅善祥望月遐思,不禁写下这样一首诗:『花开三日暮,人到五更愁;相见不相识,长江滚滚流。』她把这首诗抄在粉红色的诗笺上,悄悄送给何震川。何震川又惊又喜,从此,东王府中又添了一双地下情人。    终于 有一天,北王韦昌辉一手制造了天京事变。韦昌辉一刀刺死杨秀清,众将领带兵血洗了东王府。东王杨秀清的亲眷、部下、亲信,大大小小一万馀人丧于刀剑之下,傅善祥和何震川却侥倖逃了出去。太平天国失败后,傅善祥与何震川双双隐姓埋名,住在上海的小里弄里,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通观傅善祥一生,确实不是平凡的,红颜薄命而已,这也是那个时代命运的缩影。正是:『舻声听未了,山水送孤帆;对面青如画,回头绿满岩。半空云袅袅,一带水巉巉;船尾澄流迥,峰腰旭照纨。秦淮无限恨,佳节无中秋;可怜女状元,裙痕泪涟涟。』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2080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姜文来 2013-2-17 12:36
张海鹏 当前,社会上有股急躁、焦虑情绪。反映在教育中,反映在学术界,就是急于发文章、急于拿学位、急于出著作、急于评职称、急于拿奖项,甚至假实验报告、假学位论文、假毕业证书也纷纷出笼……这些现象,都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习以为常而不以为怪,恰恰说明了学风问题的严重。   做学问,要脚踏实地,不务虚名,不慕官位。科学是求真求实的学问,要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哪怕一点点成绩,都要下很大功夫。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就应立志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成绩,脚踏实地工作,不为窗外的荣华富贵所诱惑。在这方面,范文澜先生和罗尔纲先生可称得上是我们的榜样。上世纪50年代,范文澜先生告诫新来的年轻人,要埋头学问,不要想当官,要想当官就不要到社科院近代史所。近代史所不过一百来人,所长只相当于部队的连长,要当官何必来当连长呢。这是玩笑话,寓意却很深刻。罗尔纲先生也是这样。他在南京一手创办了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当南京市正式任命他为馆长时,他坚辞不就,宁愿到近代史所做一名普通的研究员。后来,他担任过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两届全国政协委员,虽不能辞,遇到活动却很不适应。而对于学术研究,他却始终追求,终身不悔。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造就了一代大学问家。   做学问,要有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的精神。时下流行一句话,叫“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说这是范文澜先生的话。其实这不是他的原话。范文澜先生在近代史所提倡的是,做学问要有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的精神。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是一种借喻,借喻古时庙堂上的祭祀活动。古人学问成就高了,可以入先贤庙,接受后人的供奉,也只能“吃冷猪头肉”。这里指的是身前不图名,图的是身后名。学术研究,就要有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有守住清贫的心理准备,在坐冷板凳中追求真知,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做学问,“要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由博入专,不可急功近利。罗尔纲先生在回复一位研究中国文化史的青年的信中,强调“做学问‘要大处着眼,小处下手’。能大处着眼,为学方不致流于烦琐,而有裨益于世。能小处下手,方不致流于空谈。所以千万不要求速效,要花三四十年读书、积累史料和增进知识的功夫,然后以三四十年做研究的功夫,断断乎必会有大成就的。”这些话,今天看来还是非常切中时弊的。在为学之道上,切不可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短期效应。时间飞逝、时代变化,读了四十年书以后再来写作,在今天已经难以做到。但罗先生认真读书、认真写作的精神是我们需要坚持的。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科学家必须是诚实的人,容不得半点造假的行为。抄袭、剽窃,是懒汉,是懦夫。想在学术上求得进步,就要远离抄袭,杜绝剽窃。我们要对学术成果的发布抱着敬畏的心情,抱着谨慎的态度,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13年02月17日08:05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1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与南京 北大与南大
热度 2 yaogan2 2012-10-3 23:06
从中国无数个城市中选出近千年以来最具有代表性和政治象征意义的两个城市,无疑为北 京和南京莫数。 长安和洛阳作为政治双城已是大唐以前的旧事。开封与临安也仅仅只是五代与宋的故 事。惟有南京与北京,在过去的一千年里,中国的斗争史大多数是围绕它们而做 的。 自从明朝驱除蒙元建都南京以后,中国的政治斗争是无法逃脱两个城市的争夺视野 。 应天府与顺天府两名称都竭力的表达力求正统的愿望,顺应天意。没有伯仲。满 清一朝踏 平南京为江宁,希求江南安宁也希求南京不要给它作乱。可最终清代遭遇了无数 次生存危 机依然逃不开南京。大清被欺负始于南京的江宁条约,大清被严重衰弱来自于定都南京的 太平天国,大清被终结是开始于南京的中华民国。 近代史上的政治从南京开始又从南京结束。大清与大英签定和约选址南京不是偶然在 南京发生的近代史影响深远的事件在数量上决不亚于北京。当北京有英法联军、八国联军 焚烧圆明园,南京有东洋鬼子的大屠杀。近代史上北京发生的隆重的事件,南京都会有相 应的一笔。中国叫京的城市只有两个。虽然北京是今日中国的首`都,但北京没有能独占作 为京城的荣耀。它必须与南京分享京的称号。 这是南京牛的地方,你不想服也不行。 回顾两千年来的文明史,与北京比起来,作为首都的南京是尴尬的。北京定都的除 了 金后期外,都是勇敢与辉煌并存的朝代。蒙古的世界文明在大都交汇。大明朝般的狂妄在 顺天府才得以淋漓尽致的伸张。满清统治的奇迹和骄傲始终与北京并存北京的王朝即使不 是积极扩张的也绝非偏安一隅的。除了女真金无法控制南方外,除了朱明无法左右关外, 北京的王朝都威名远镇海内,掌控整个中华。元清不说,中华民国在北京实际控制的地盘 也比中华民国在南京的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更无殆言。在北京定都的朝代即使不是强盛的 起码也不卑微。这正是北京依赖燕山的雄伟君临华北平原的气势的自然伸展。它视野开阔 ,政令流畅。 南京则不同了。任何王朝到了南京,就象瘟疫般的沾染上南京的阴湿而变得阴柔。再 硬朗的气臌都抵抗不住秦淮的胭脂,再高昂的士气也会垂下高贵。南京本性上是一个没落 的城虽然它高贵,虽然它一旦发威,个性突出。但南京有着致命的诱惑,对政权尤其如此 。虎踞龙盘的天然在楚王埋金于钟山,始皇凿秦淮于江东后仅存的只是气势,而没有了王 气。孵化出来的蜂王一出现,其它的即使有更出色的更适合只要稍迟一步,等待的只 是无 奈的灭亡。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也适合南京与北京的争夺 南京执政了无法不提防北京,于是大都被改成了北平,朱元璋如此,蒋介石也是如此 。可南京依旧还是亡在了北京的手上。北京掌权了,防备南京也顺理成章,于是,应天成 了江宁。但天京还是在南京出现了,而且让北京折腾的够受。两个城市的争夺成了中国地 域政治史的两极,也成为中国历史的缩影。 南京的朝代在政治上可以无法给后人留有流芳 百世的战功让人久久回味,大多南京的王朝或偏安或守成,却会给我们留下了足以自豪百 世的文化。六朝、南唐也同样如此。它最终连接了北方中断的华夏传统,它恢复了被蛮夷 扫荡后的炎黄文明的碎片。西晋的文明在东晋延续光大,南下的士族在建康高笑。六朝时 彪炳史册的文人大多在江左领受上天的恩泽。五胡乱华没能中断华夏的血脉,无疑得意于 南京的监)守。南唐的李煜原本还是个皇帝。南京不是一个称职的政治首都,却是一个优异 的文化都会。 两个城市的气质不同。北京如同一个殷实大户人家久经风霜的管家,南京则是一个 来 自商宦之家忧郁的青年。南京骨子里流着高贵的血,在现实中却缺乏自信。而北京没有深 刻的渊源,但在朴实大气中给人一种王者风范。 南京不缺霸气,也许在期待中压抑了太久,它在霸气背后埋藏了一种自卑,这在政!治 上是致命的。但它使南京的文化并不会繁荣但却很流远 因为政治北京的文化太过于强权,因为经济上海的文化太过于功利,惟独南京,弯腰 并不曲膝,近利却并不急功。或许这正是南京自豪的传统。它使南京也许没有北京自信, 却很地道 在当今中国的版图上,南京和北京都不是地理的中心。 北京以南是华北平原,这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北京的北面是高山越 过高山就是戈壁、沙漠和草原,那里一直不是汉人固有的耕耘范围。北京是汉民族农耕文 化与关外的游牧文化交汇的交点。金、元、清定都北京的初衷也是因为这一点。他们向往 汉地富饶,但又不能放弃祖宗的家园。于是,建设北京是再好过的选择。在北京可以便利 地北领本部,有效南扩经营中原。明迁都北京一方面因.为北方是朱棣反对建文帝的大本营 , 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彻底地扫荡残元的势力。但作为汉人的朝廷,定都北京并非是一个 明智的选择。北京一远离经济中心,二易受攻击。于是就有了土木堡之变,大明三百年历 史中的最大羞辱。但同时还有了大运抹杀的功绩,比如为了维护皇宫在北的安全与繁荣, 燕赵齐鲁才得以没有彻底萧条。然而无疑,作为汉人的朝廷,朱明定都北京显然是不妥的 ,它对后世华夏民族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因为北迁,因为远离大海,中华民族刚刚开始的 因为郑和达到顶点的海洋文明因为政治中心的北迁和由此加深的对本民族南方航海文化的 戒备中国的航海事业在中兴时马上衰落。中国错过了转型为蓝色文明的绝佳时机,依然保 持的只是黄色文明 南京以北是长江,长江以北是官话方言区,是统一的中华民族的主体部分,也是蕴育 炎黄部落的摇篮。南京以东以南是跟官话似乎是两个语言的形形色色的方言区在这些方言 区里几乎所有的家族都将其郡望遥定在北方一处更悠久的地方。他们在语言上仍然保持原 始的痕迹,但其无论在血缘上和感情上都与北部中国交融了。在文化上特别是江浙他比华 夏文明的起源地更华夏,也更昌盛。他们成为传承华夏文明的新主流。于是在南京以北是 凝重的华夏,以东以南是活跃的华夏。南京是这两部分汉文明天然的交汇点。吴越与楚汉 比起来,前者是阴柔的。从吐字的韵律上就可以看出,饱受海风吹拂的吴越与开放和创新 有天然的亲和力。近代的历史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于是,北方传统的介入,南方新潮的涌 现,在这个深藏霸气的城市里胶合。使南京无法不成为汉民族的中心。南京是汉人反击非 汉民族统治的中心和理想的寄托地。朱元璋反抗蒙元,洪秀全造反满清,孙中山建立民国 ,南京都是他们的首选之地。从情感和便利上讲,秦岭淮河以南的人更易接受南京领导。 而在中古以来,秦岭淮河以南在中国文化史和经济史上都已经在中国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而南京为什么当不成或做不久首都,只是源于南方人在武力上的逊色。 明迁都北京恰恰证明了朱棣的拳头比方孝儒的头脑更有话语霸权,也证明了北人比南 人更擅长武力。这是南京的悲哀,也是北京得以自豪的底气和自信的资本。虽然经济是根 本,但在某一时刻,暴力更实用。当朱棣的马鞭指向北方时,南方再学富五车的员外,再 腰缠万贯的豪商也必须背井离乡去往陌生的北京。权力永远是各个时代的核心。“苏湖熟 ,天下足”,苏杭天堂的美誉本是附近的南京定都的天然理由。可在“强 权即是公理”的年代,南京把握不了也是必然的。因此,一条大运河支撑起淮扬的繁荣只 是表象,其背后恰是北京的深谋远虑。在这一点上,北京永远比南京高明。 的确,理由归理由,一旦争执起来,北京总是胜者。于是,北京更加的自信。南京更 自卑。即使南京再有诱人的遗产,自信的城市总是比自卑的城市更有魅力。 或许南京空有是只是霸气,虎踞龙盘,有高山有深水有大江有大湖的南京给人一种龙 腾虎跃的王者之气的同时,生活在其中原本不便,城里的地形此起彼伏,城东有横垣一座 可将全城收入视阈的紫金山,这对一个城市的建设和防卫来说确实是硬伤。虽然没有漫天 的沙尘暴,但连绵的霪雨菲菲足以让一个王朝为之郁闷。梅雨与沙尘暴不同。沙尘暴是人 与自然斗争的结果,而且沙尘暴可以促发人的反省,激发人的斗志。而梅雨不同,它来自 于大自然的造化,在它面前,无能为力的人只有听天由命的份。所以沙尘暴给北京带来不 便的同时也强化了北京本不缺的斗志和尚武。而沙沙的春雨和连绵的梅雨对南京的作用则 与北京则恰恰相反。北京虽然在燕山脚下,但北京城里却没有山,甚至连个象样的山都没 有。景山和北海、颐和园里虽有号称“山”的土丘,但那不过是人造的而已,没有高度也 不会绵延。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北缘,北京的城区如同大华北一样是一马平川的平地,视 野开阔,几乎没有什么斜坡。因此,北京的路可以笔直平坦,北京的城市可以棋盘般的伸 展。 北京的城墙是它近处的最高点。燕山太远,香山也不近,架上冷兵器时代最厉害的大 炮也打不到京城。南京与此比较起来则逊色多了。南京的城墙三面环山,城墙本身虽然相 对高大,但与周边的紫金山幕府山和雨花台比起来却威严顿失。大气、豪迈离地处江南丘 陵地带的南京似乎很远很远。 于是,最终首都一次一次选择了朴实无华的北平而不是华而不实的江宁,就毫无悬念 而言了。说实话,顺天府的名头的确要比应天府的响。 北京与南京比起来显得大而阳刚。北京的宽阔,北京的城市庞大。北京应该是中国乃 至亚洲建城区最大的都市。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五环乃至六环让其他的城市目瞪口 呆。北京的长安街之宽,之重要会让任何一个城市逊色。这些在塑造北京庞大幻象的同时 也在表明着北京的阳刚。与北京比起来,南京狭窄、拥挤和局促。 南京在江苏无疑是建成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但南京在同类城市中却显得过于 拘谨。南京民国时期开始大量种植的梧桐树已经开始蔽日,在几十年后又给这种拘谨客观 地造出了气氛。南京阴柔的可怕。这也是定都南京的城市都短命的一个可能解释吧! 南京再宏伟的街道拿到北京也变得破败,再宽阔的马路放在北京都顿显狭挤。北京: 与南京给人的感觉都不再年轻。不象苏州和上海那样或羞涩或莽撞。他们过于沉重,都 乎已届不惑,对一切变故都习以为常。区别的是,北京是是个男性,满身阳刚,而南京是 个女性,骨子里韧柔。四十岁的男人,人生第二青春才刚刚开始,而四十岁的女人,年轻 渐渐地已成明日黄花。于是,在稳健的北京面前,南京表现得保守。从此之后,南京终究 逃不出没落的宿命这种没落在两地的建筑上体现无疑。 南京的高层似乎并不比北京少,特别是在两个城市的明城墙的范围内,今日南京的高 楼绝对在数量上压过北京。在这数量的背后D是北京建筑的和谐和南京建筑的杂乱。北京大 部分城区的楼并不是很高。但给人的感觉却很雄伟。这是建筑搭配的魅力。这种雄伟来自 于街道的宽广、占地的巨大的映衬和同类建筑并排的相得益彰。在北京一座楼可能有十五 层,但你并不会感觉它象南京同样高度建筑般的瘦弱。。因为它的占地面积可能是南京同 类楼圉的三到四倍。而且北京的建筑往往统一的给外墙进行装饰,于是大屋顶在北京遍地 开花。虽然北京的建筑没有南京建筑的花样繁多,但也绝非千篇一律,完全雷同。这样你 在整个北京城感到沉甸甸的压力的同时,呼吸却依旧轻松。南京的建筑布局混乱,样式无 章。 具体到每个个体上也无法大气。高层虽然不少,可惜的是它光有高,而没有大,南 京的高层建筑给人总难逃瘦削感,无法让人对它肃然起敬。没有详细的规划,没有一以贯 之的建设理念,造成了南京建筑致命的弱点。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即使有一两个闪光的建 筑,也 无法留给耳目一新的感动。当你走在并不宽广的街道上,看到两边倾立的顺势而上却 又格调不一的建筑,心里有难以名状的别扭。长久的生活其中,你的内心油然而生压抑。 这就是南京 不过南京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经过这几年改造,南京主要干道两边很破的房子却没有 北京那样耀眼。当你坐着公交车从北京西单一路向北,两边破落的景象让你似乎走进了 9 0年代初的苏北县城 同为古都,北京拥有极其丰富的明清遗产,而南京由于战乱,结果只留下民国的旧存 。由于建国早期在建设理念上失误,北京明清古城的格局已经被破坏,但由于中央的重视 ,一些重要建筑还是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了。在70年代之后,北京的建筑类文物基本上没 有遭到伤胫动骨的损伤。南京则没有这么幸运。解放后,南京成了后娘怀中前娘生的长子 。惩罚加提防,对民国的东西基本上放任自流。直到今天还在不断的被破坏,清除。搭建 中国近代史博物馆的壮举表明南京政府似乎醒悟了并作出努力来纠正,但可惜的是过去再 也回不去了。在曾经是东王府的瞻园,在国民政府的花园,在前中央博物院的大院,你一 抬头便是园外高层的面砖和玻璃。眩目的败笔不给你的视觉一点情面 地道的南京人与土生的北京人碰面,似乎彼此都难生好感。南京人到北京和北京人到 南京也是一样。北京使南京嫉妒,南京被北京猜忌。轻蔑的嘲笑笨拙地藏在二京的心底, 一不小心就不文雅的蹦出。 尽管南京永远不会屈服,也从来不会放弃,但北京在一切方面压倒了南京却是不争,的 事实,也是暂时看不出可以扭转的趋势。 南京不再是北京同一层次上的对手,这是南京无法倾诉的悲哀! 南京与北京成为中国一千年来上演政治戏曲的两大专业舞台。舞台是四面楚歌还是歌 舞升平,不仅仅取决于唱戏的人还取决于舞台的布置和道具的取舍,而这似乎冥_冥中自有 天数。 力量不够,底气不足,使得南京的政府多少都有点贪大求快,自我迷恋。国民政府与 人民政府,从政府的前缀来看,定都于南京与定都于北京就体现了不同的倾向,表现了不 同的高明。在政治学上,国民大于公民,而公民大于人民。国民政府理当然是全民的政府 ,从字面上起码没有阶级性。可幻想的没有分歧,掩盖不了现实中的争夺,旗帜上的混淆 ,更无法准确定位可供依赖的对象。于是,名义上代表全民,却无法代表以至全不代表, 进而,应该人人维护的政府遇到危机时不仅没人援 助反而人人破坏。一个原本绝佳的政权标志在现实中却南辕北辙,不堪一击。人民远远没 有国民来得广泛。北京的人民政府的基础在法理上显然不及国民政府宽泛 但学理如此不代表事实必须如此。后来实践中的人民政府的群众基础也的确比国民政 府牢固得多。这让中山先生也会大跌眼界。人民不是全民,人民才是主人,而人民的界线 又不清晰,于是人人为了自保争当人民,连事先被划定为敌人的人都竭力的加入这一潮流 。全民被分化了,政府与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存密切相关,幸运的成为人民的那部分没有理 由不忠诚地维护政府,而可怜的被排除在外的不慎不能成为人民的敌人,反应过来时,在 强大的“人民”面前被震慑得连家门都找不着了,还哪有什么反击的战斗力。可怕只是对 方杜撰出来的假象。与国民政府的南京比起来'人民政府的北京又一次占了先机 民国的南京,“中央”被京城的位子没有做热过的南京迫不及待地挂在嘴边。中路、 中央体育场、中央商场、中央饭店等等,带中央的招牌在南京遍地都是,连当时最好的学 府中央大学都起了一个让世界原本避讳的名字。这样的情形让不再是首都的南京在恢复为 寻常城市后,想减少北京的猜忌彻底消除中央的称谓都不可以。 中央与地方是一个大国行政序列中必然出现的两极。可整天将中央挂在嘴上,一是表 明其中央的地位还存在挑战没有被广泛认同,二是表明自己也没有充足的信心。同时大提 中央在一定程度上还削弱了地方对中央本不强的向心力。这是当时的写照也是30年代南京 的悲哀。于是,将中央变成取名时的日常用词不仅没有增强南京的中央权威,反而加速了 它的离去。 与南京比起来北京就聪明的多了。除了在早期频繁用过中央来指称地名外,后来基本 就用首都取代了中央,待信心更足后,又狡诈的使用国家来称谓建筑和机构。这的确比南 京成熟。首都尽管是全国第一重要的城市,却还是城市。它与其它城市的,关系远没有中央 与地方那么等差。国家更是一个高明的命名前缀。在中央政令可到的地方用国家都不过分 ,那么花全国的金钱建在北京又有什么过分的呢?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表达眼红呢 ?确实,一个外省的人来到京城,面对建筑物的名号 ,“中央”虽然威严,却不亲近;“ 首都”虽不疏远却还有隔阂难以迅速溶入。惟独“国家”在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不会有丝毫 的芥蒂。尽管国家大剧院此类的建筑远比中央体育场恶劣千倍,它给北京的负面效应却远 没有后者给南京带来的大。于是,北京用中央命名的地方远没有南京的多,可谁才是真正 的中央却一目了然。在白纸上重划蓝图永远比在一张污渍遍布的破布上容易。 南京总会把太多的价值理想和历史负担放在自己的肩上,自己也由此变得沉重。将华 夏从外夷手中恢复过来的“光华”目标是南京朝廷或政府永远放弃不了的理想。可光复事 实上比独立更艰难。不仅光复的过程痛苦,而且成功以后,如何复原还充满变数。传统一 旦失去,返回传统的道路便会困难重重,风险也无法确定。在这个意义上,建国比光复容 易 ,建国门也比光华门通畅。 的确并不能仅仅只要自我感觉良好,也不能太多地关注复兴已经失去的东西。两者都 是陷阱。前者幼稚,后者又过于执著。这是民国南京失败的原因也是表象。北京还是胜过 了南京 南京做政治中心的智力的确弱于北京。南京已经失去了不服气的资历。"北京与南京是 中国城市中的皇族。在任何时候将她们仅仅归类于一般城市,你都会发现这是一个智障式 的错误。 尽管南京地处江南,它的周围却不如苏杭的江南,甚至比不上维扬的江南。南京并非 一个靠农业发家的城市,也不是托实业繁荣的都会。南京有别的城市无法具备的资本,即 便南京沦落到仰望北京的地步,南京依旧有自己的骄傲。跌倒了有爬起来的可能,衰落了 有再兴的机会。真金不怕火烧,经过几十年的监视、提防、压制,尽管南京的表现不温不 火,乏善可陈,可到了90年代初,在全国五十强城市的评选中,南京的综合实力依然能排 到第五。在这之后,虽然部分沿海新兴城市靠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不断在经济总量上超 过了南京,但在21世纪初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南京仍然可以位居第六。我无法不 称这是奇迹。同样,尽管它的文化、科教事业因南京难以说清的历史而无法避免地受有不 平等的对待,却仍能在艰难中扬眉,在沉闷中吐气。她的科教文卫今天还是可以傲视几乎 所有的城市,她的人才密度甚至丝毫不亚于北京。南京不再是一个富裕的都会,却绝非是 一个贫穷的城市。她以自己的方式积蓄着潜力。北京也同样如此。北京的周边与南京的比 起来,差距让再高傲的北京人也不会无睹。托北京的福,北京乡村的道路是无法不诱发外 地的.嫉妒。当你坐在清晨火车上遥望太阳初升下的大兴平原,我无法阻止惊诧,为什么那 么破败的村庄竟然拥有那么奢侈的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 南京与北京一样,他们的辉煌不似早期苏南、温州、胶东那样仅靠当地人的智慧辛勤 创造出来的。没有源源不断的怀着虔诚或野心蜂拥而入的全国人流,北京和南京的繁华会 大打折扣。尽管他们早已不是深圳式的完全移民化的城市,但不断的接受高素质的移民, 不停的吸收重组管辖范围下的资源是他们兴盛的共同原因。而这背后的动力是金光四射的 权力光环。一旦失去了可照耀全国的独一无二的权力,衰败的惨景就难以名状。不过,在 这一点上,南京的烈度要好于北京。毕竟今天南方中国的生存环境确比北部要优越一点。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她们不是骆驼没有完全瘦死。虽然撤除政治光环后的故都魅 力不可避免地锐减,但历史的惯性不会任它没落为寻常,割不断的王气更不会让它情甘失 去霸气,真的遗忘掉曾经的骄傲。而且南京与北京在当地绵延一片的地区中本绝非等闲之 都。停止了供电,氖灯不会马上熄灭,即使熄灭,余热也不会立即散尽。只要记忆犹存片 丝,它必会化为无穷的力量,通过形形色色的方式外露出来推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于是 ,曾经沦为故都的当年北平依旧可以比唐山华丽,仍然能够比天津高雅。同样,现在只能 沉浸在故都烟华的回忆中的南京比苏州繁嚣,比杭州艳美。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联 想之下是同创,国美之旁是苏宁。尽管同创稍亮即灭,尽管珠江路已难与中关村比肩,可 那种曾经的象从地下突然迸发的张力还是让人惊奇并久久回味 因为北京是全国的北京,南京是江苏的南京。南京只得将骄傲的幻想收敛。北京的企 业可以叫国美、华联,南京即便有比它悠久的同类却只敢叫苏宁、苏果。国与苏虽只是一 字之差,却有全国与江苏之别 南京是幸运的,在失去了全国后还有江苏,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虽 然南京偏在一边,但她给江苏还是带来了不可多得的骄傲,维持了难以凝聚的向心。在领 导江苏的同时,南京也受到了江苏勤勉的哺育。这种哺育给了南京空寂的心灵以慰藉也止 住了南京不可避免的下滑趋势。南京与江苏已经水乳相溶成了一杯窖香浓郁的陈酒,让人 回味无穷。梢有理智的人都会发现,无论苏锡、淮扬、徐海还是南京都从中有形或无形地 受益。不知道南京直辖的谣言因何而起,它的亦真亦,幻让爱江苏、爱南京与爱故乡一样浓 烈的我时常的黯然。这比南京无睹于不再是江苏真正的第一城的趋势更令人神伤。除非南 京重新成为京都,否则离开了谁,江苏各地都会痛不欲生 历史有自己的命数,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对于每一个城市都是如此。但现在是!也 只能是“北京是全国的北京,南京首先是江苏的南京 无论用什么方式试图改变既定的合理的现状,我相信,彼此都会伤筋痛骨。南京已经 犯过许多本可避免的差失。也许是好事者空穴来风,但我仍然衷心希望,错误 直辖但愿 不要在南京这里演绎。 尽管皇朝的珍贵已经黯然隐淡,但它却并未完整褪去,它弥漫在空气中,散步于两京 都的方方面面。一不留神,它就会映入你的眼帘。这是南京与北京共通的全部写照。 都市与大学的关系,就似汽车与引擎。豪华汽车不配性能卓越的引擎就不可以冠以高 贵。同样大学和都市,也是如此。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大学虽有清华的强力挑战,但北大远 比清华可能引起的非议要小。同样,东南大学也缺乏剥夺南大的象征意义。取代南大在南 京的地位的充分说服力。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在名称上就有着完全对应的结构,由此,无 法逃避与南京北京荣辱与共的连在一起的宿命也是必然。南京 与北京的争夺和胜败深深地烙印于南大和北大的关系史上。两个京都的孪生使两所 大学拥 有相近的血缘,从而不可能没有相同的基因。尽管存在着诸多阻碍,但称它们为中国高校 近百年来最有政治象征意义的双子星座绝不该非法。而这不仅仅是历史遗留的结果,还有 暧昧的过程和现实 翻开中国近代的大学史,真正可以称为太学延续的只有北大和南大。但无论北大还是 南大,都没能一路高歌的向前踱步。他们有时高亢,有时低沉。高亢时,眼中可以无物; 低沉时,甚至连保持自己原先的名称都会困难重重最终无奈更改。大学本是不食人间烟火 的故纸堆和实验场。可在救亡图存争取富强的中国,大学与政治扯上了说不清的关系。学 问一方面要远离政治,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又不甘无视危机的政治。毕竟实践的政治对社 会的改造远比创新的学术来得快速和直接。在一个专制国家向民主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大 学成为解放的堡垒和改革的起源。得吮两地的天然灵气,无论是否大学的合法领袖,南大 和北大都发挥好了历史赋予的号手角色当北大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南大也是四五运动的 先驱;当北大充当了一二九中的主力,南大也敢争做五二0的先锋。不论是救亡图存还是拨 乱反正,不管是新文化运动抑或改革开放,没写北大或不提南大都是串改的历史。今天能 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轨道上进而取得斐然成就无法不感谢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大讨论的一声惊雷。与这场大讨论一同彪炳史册的胡福明同样与南大和北大有割不 断的渊源。南大与北大的历史就是这样,任何将它们完全分开的试图都是徒劳,从罗家伦 、汤用彤到朱德生、胡福明再到田刚、周宪,两个学校总会暧昧地交互并行在一起。而这 个过程更进一步,中国的现代化就会更深一层。这样的影响与关联,是中国任何其他学校 无法比拟的。清华的色调过于单调。解放前的清华模式过度贴紧于西方的科研而脱离了那 时斗争的现实,解放后的清华学生过分紧密于从政的务实而远离了当代中国的启蒙。复旦 的图谱过于芜杂。早年的复旦过于平淡,后来的复旦太过得宠,今日的复旦上空又总会洋 溢着与大学本性并不相称的喧嚣与浮躁。不缺骄人业绩的交大、浙大虽在稳健的进步,血 统却有先天的不足。光有北大或仅有南大都难以说清一百年来历史的全部轮廓。北大与南 大的相互竞争和提携是北京、南京彼此争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京师”大学堂的独一无二,“中央”大学的惟我独尊,霸道不名而现。南大与北大 ,顺承着南京与北京,有着太多的相似和恩怨。早年北大的沙滩红楼读书生早已无存,原 先南大的六朝松却已易主。矗立未名湖畔的博雅塔原本不属北大,高耸鼓楼岗上的北大楼 先前也与南大无关。当下北大的地盘曾是司徒雷登的燕京,今日南大的校址原是赛珍珠的 金陵。推翻了国民政府,赶走了美国教会,即便受益颇丰也有阵痛,即便饱受折磨也有新 生 。 在那场仿效苏俄的修补中,与刚刚过去的二十年恰恰完全相反,远比当年南大幸运, 北大是最大的受益者。吉星高照的北大从不适合学问的闹市完完整整地搬到了一个校园更 加宽广愈加美丽的郊外,与先前在此的清华大学相映成辉。命运不济的被调整后的南大不 仅校园更加狭窄更近闹市,而且还搬迁地拖泥带水。把原址留给独立出去的工学院的善举 却引化成若干年一场旷日持久的争执,使南大不可以象今日北大一样独一无二地继承重组 前的辉煌遗产。 遥想当年,民国中央从北京回到南京后,北大不仅失去了独尊的气势,而且变得朝保 夕,直接面临清华、武大的追压。北大只得把嚣张让给了中央大学,而将收敛!不自在地扣 写在自己的脸上。风水轮流转确可应验。仅仅二十年后,收起跋扈、忍气吞声便又成了南 京大学唯一的选择。先前并不显赫的复旦被迅速扶植戴上了江南第一学府的桂冠,成为压 服南大的先锋和直接受益者。整整四十年,有着更多重点学科,有着更多学部委员,有着 更多历史成就的南大只能夹着尾巴变得默默无闻。 这种状况以至到了今天,在江苏的很多地方,还会重演把南大误为南师的让人啼笑不 得的经典笑话,更勿提南大的简称在全国与南开大学、南昌大学间可能存在的更大混淆。 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曲校长得法的战术,经过四十年的卧薪尝胆,进入1990年以 后,南大在SCI、大专辩论会、英语国际演讲会、重点学科数量、院士数量等各个方面齐放 异彩,重新靠着实力得到了国人的承认返回到高校的第一阵营,名至而实归,的确是一个 难得的奇迹。可经过荆棘丛生的艰难跋涉,缩小与北大、清华的差距却得不到外界足够的 鼓励和帮助,南大处处显示出一种疲态,显现出一种下坡的趋向。如何遏止住它,成为南 大与南京一同面临的难题。 与北大一元钱的学生澡票,两分钱可全天灌装的开水票相比,南大的学生受到的生 活服务质量有着太大的差距。与北大方正、青鸟、资源集团等校办企业相比,南大 的苏富特、后勤集团有着太多的惭愧。与北大两毛钱打印,七分钱复印,无数个跨 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的基金资助,本、专、硕、博集聚在一个校区互动氛围相比, 南大 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有着说不完的自叹不如。北大拥有着太多便利会让南大 汗颜。追究南大后劲不足,尽管存在着校方的态度方面的欠缺,但身处城市的差异 更为根本,不是用同为无锡才俊的许校长和蒋校长的个人差异可以解释 南京或许有人很张扬,但南京的高校绝不会如此。在这个备受压抑的城市,再外向的 人也该学会收敛。于是,卧薪尝胆成为南京高校的共同特征。这是南京高校的自,豪之本。 尽管各自为政,但在这个过程中你追我赶,还是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高校成长氛围。东大、 南理工、南农、南师等受惠于此而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北京的高校或许成果更多 ,但其投入也一定会更大。没有骄人的硬件,却有夺目的业绩,是南京高校科研工作的整 体特色。这也是南京特色一以贯之的延续 美中不足的是,南京高校为了争夺中央大学的历史遗产,为了各自的集团利益,不惜 忽视整体利益,不高明的窝里抢。结果不但伤了同胞学校,反过来更毁了自己。全国最有 理由合并的高校不仅因此躲得最远,还在慌忙中铸就了最不般配的高校联姻,贻笑大方。 去争夺一个自身说服力并不强的中央大学的正统地位,不仅因改变曾经认定的校史而丢掉 了宝贵的诚信,而且也让自己焦灼不安。结果好不容易忍辱负重取得了那么诱人的高校排 名却在与中专院校的一次丧失校格的合并中前功尽弃,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期待着东南大 学稳健谦虚地恢复元气。期待着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真正的成熟并相敬如宾,在南京演绎 出不亚于北大与清华的和谐进步的传奇。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并列于一起的比较提供了回 忆中国历史的一种视角。南京与北京不再平等,同样,南京大学也不会不自量力地把北京 大学当作超越的现实目标。 北大的确是今日南大学习的楷模,但如同北大离不开北京,南大奋进的真实阵地也更 不应离开南京。在一个学风上进的集体中进步远比一个人孤军奋战来得容易。学校同样如 此。因为北京离政治实在太近,所以只要南京学校间彼此克制、谦让,南京高校成长氛围 的优越和发展惯例的健全在全国就会独一无二。这是高贵的古都血统为现今南京留下的又 一笔得天独厚的珍贵遗产。 只要有勤恳谦虚的互动,任何看似遥远的计划都不是难以实现的梦想。与北京一样, 南京期待着地处其中的高校用不辜负它厚望的行动延续着南京该有的自豪和骄傲。 有幸生活在南京与有幸生活于北京一样,都是值得珍惜的福气。
885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与Bill 先生对话,感叹欧洲是好
xupeiyang 2012-5-21 12:01
Bill先生,英国医学出版集团(BMJ)中国总经理,今天从英国伦敦到莫斯科转机,下午4点飞往北京。 Bill11:41:28 我前天去一个书展。。。18**年的书比比皆是 而且不贵 我本来想买2本 那个印刷水平和做工的精美程度和现在没有区别 18**年,人家已经彩色印刷了。 我问人家,是不是REPRINT,人家说ORIGINAL 我总结起来 人家发达的时候,我们在清朝,后来太平天国,民国,打小日本。。。 人家欧洲1936,1948就奥运会了。。 我们新中国没成立呢。 朋友11:56:20 是的 朋友11:57:34 中国的历史是苦难史 受尽外国人的欺负 不过,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Bill12:09:50 对 朋友12:12:01 你几点飞机 北京是12点 Bill12:12:41 4小时以后 朋友12:13:13 哦 等那么长时间 Bill12:13:50 还行 奥运会没法与北京比 惊艳!航拍奥运前的英国夜景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2-05/20/c_123162236.htm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太平天国暴行
lipingren 2012-3-7 14:58
太平天国暴行 http://news.qq.com/a/20120306/001401_3.htm
1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
热度 1 whyhoo 2011-12-10 11:21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从此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历史是人民的事业。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一次次都失败了。严酷的现实表明,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来寻找先进理论、开辟前进道路。1921年,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前提,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在全国执政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并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30多年来,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大大向前推进。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全方位的,其中具有决定性、根本性意义的,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4个方面。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生命力。政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民族复兴的根本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在不断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上,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同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建立强大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和巩固的国防,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利益;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政治和法制根基。   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极大增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与人民的愿望和期待根本背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加强经济建设,使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极大增强。新中国成立时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状况彻底改变。到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39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民族复兴必然包括民族文化的复兴。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人类文明先进成果,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展现了走向复兴的东方大国的崭新精神风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民族复兴的根本目的是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同时,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人民收入大幅增长,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生活显著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不断提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巨大变化。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不懈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动力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永远告别了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100多年来对于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生活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开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兴、曲折和发展,是20世纪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飞跃,同时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20世纪中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改革成为继续发展社会主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但是,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否则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否定、取消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相继走上改旗易帜的不归之路,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   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潮、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复杂局势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顶住压力,砥柱中流、岿然不动,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稳住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阵脚,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鼓舞和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信念;进一步揭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符合客观规律和各自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赋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以新内涵,深刻改变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振兴。    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过去一个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不寻常的世纪。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光明与黑暗的搏击,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把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在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正义事业的前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成为抗日战争的民族先锋和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力推动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外交往。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一个创造性贡献,已写入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决抗击各种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并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成为稳定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大力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力日益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日益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重要建设性作用。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协调发展中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大国血与火的崛起之路根本不同,开创了世界历史之先河,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坚持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引擎,并将继续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加广阔的市场和不竭的发展动力;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的政治理念,超越了传统的国家关系和国际秩序理论,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揭示了新的方向,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理解赞同,必将在实现人类美好理想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90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和社会进步,之所以能够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如此卓著的贡献,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坚定不移地立足中国国情走独立自主道路,在不同时期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密切联系群众、完全彻底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中汲取不断前进的动力,这是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全力支持和衷心拥护的根本原因,是党能够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和牢固基石。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巨大牺牲和全部工作展示了先进性,广大党员以自己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牺牲精神和英雄业绩实践了党的先进性。坚持不懈地把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保证了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的党。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成了富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成果,开辟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创建了富有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提出了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国际关系原则和理念。坚持站在时代高度,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事物,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创新理论、创新实践,保证了党在风云变幻中从容应对复杂形势,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自觉地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党。党通过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把党建设成为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用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具有严明纪律和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党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tbzt/jdjszntbzt/zywzjd/201106/t20110601_84557.htm
个人分类: 政治|1167 次阅读|1 个评论
近期读的书
vivo 2011-11-7 14:44
这个话还是从本科时候说起,我这辈子有两个愿望:义和团;太平天国。本人爱好这些玩意。 义和团:我在义和团的发源地生活四年,经历了义和团和王朝 常常光顾的后代的故事。拔电线杆,掀铁路,杀洋人,蝗虫。就觉得很搞笑,之后渐渐发现这些不那么简单,所以一直有这个想法 想做做这个方面的研究。我也一直想在QQ空间说说这个事情,但是女人不允,说是嘲笑她,现在她一直在忙她的试验,估计无暇监控我的QQ了。 太平天国:我是从天平天国起源的地方出生的,小时候还玩了一些有关天平天国的游戏。去年在南京夫子庙时候看到洪秀全的龙袍,女人就笑着说:”与北京城的相比,这个龙袍很卡通!“可想而知,他们的行政也是比较卡通,但是这个也是“创造”,至少比现在文章好多了。 既然说到这里就说说这段时间看的书: 许倬云的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 白银资本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史景迁的王氏之死 强烈推荐 壮族文化系列 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茅海建 的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强烈推荐 看了感觉到170年前和今天的皇帝 好像差不多。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东晋门阀政治 西周的政体 党员、党权与党争 强烈推荐 确定性的终结 秦晖的 传统十论 强烈推荐 重读 爱的艺术 完美推荐 沈志华的苏联
3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屡战屡败到屡败屡战
qtsun 2011-10-15 16:16
观电视剧辛亥革命听得一故事,简言以记之。话说曾国藩负责镇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革命军势不可挡,曾屡战屡败。不得已,眼看士气低落,曾为士兵打气,将屡战屡败说成屡败屡战,自此曾军重获新生,大败太平军。
16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夜色中的南京:瞻园和秦淮河
热度 34 zhangyuxiu 2011-9-18 22:30
此次来南京,来去匆匆,前天晚上去了一下瞻园。据网络介绍,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已逾600高龄。位于南京市瞻园路208号,又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明初,朱元璋因念功臣徐达“未有宁居”,特给中山王徐达建成了这所府邸花园,现仍留存石矶及紫藤。清初改为江宁布政使司衙门,乾隆皇帝南巡时,曾两度到瞻园游览,并亲笔题写了“瞻园”匾额。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这里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和夏官丞相赖汉英的王府花园。 夜色中朦胧的亭子,古老的石板路 倒映着亭子的静静的湖水 昔日园中的暧亭 亭台楼榭 据网络介绍,秦淮河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秦淮河有两个水源头,北源在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河。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此次游秦淮河坐了游船,在晃动的灯影中感觉时光仿佛在倒流,历史好像回到了眼前。 秦淮河的游船 秦淮河的游船和灯影 故事和岁月从河中缓缓流过
6331 次阅读|78 个评论
又被太平天国骗了一把
热度 34 yuliping 2011-7-31 20:28
从小到大,对农民起义总是抱有好感的,原因不说自明,因为从小到大的历史课,几乎是农民起义的历史,对农民起义是肯定的。小学自然是没有历史课的,到了初中虽然发了历史书,但几乎也不上历史课,当时看历史课本,就当课外闲书看。现在想来,幸好是当闲书看,不然说不定到老还被忽悠着。 友人穆如近日寄给我一本《扬州史志》,他是该刊的副主编。内有一篇文章,《咸丰三年,血染扬州》,讲的是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军占领扬州后,杀害扬州居民10万人的史实。震惊之余,联想到洪秀全主持天朝10多年期间,从来不理朝政,在后宫荒淫无度。刚才百度一查:千龙财富北京消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是太平天国战争,其次才是一战和二战。太平天国战争使中国的人口由原来的4亿减到了2.4亿。洪秀全制造了历史上最大的人类灭绝悲剧。” 现在看来,所谓太平天国,无非是邪教惑众,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 用今天的眼光看: 1.洪秀全是反革命的,他革命的动机不纯,因为4次科举没有考上。他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和享乐,而不是为了广大农民。当然,我们不能对历史人物要求过高。 2.洪秀全是反人类的,他杀死的清兵、湘军有限,绝大多数是普通百姓,综合各种资料,普通百姓死亡人数不在2000万以下(清兵屠杀的百姓不算)。 3.洪秀全是邪教的领袖,亵渎基督教,和基督教本来的教义相差十万八千里,和法X功之类是一丘之貉。 4.洪秀全是反文化的,他是中国文化的罪人,所有儒家、道家、佛教文化全部受到严重破坏。 2011.7.31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5696 次阅读|42 个评论
2011年重大纪念活动特别多
xupeiyang 2011-2-1 16:33
2011年世界与中国以十为尾数的重要政治事件纪念日非常之多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220周年 拿坡仑逝世190周年 太平天国起义160周年 美国的南北战争150周年 巴黎公社140周年 辛丑和约签订110周年 辛亥革命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九一八事变80周年 莫斯科保卫战70周年 珍珠港事变70周年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古巴建国50周年 基辛格访华和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40周年 林彪坠机身亡40周年 苏联解体20周年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 美国911事件10周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湘军抢了大量江浙美女为妻
chrujun 2010-12-1 20:27
上周到曾国藩故居参观,了解到这样一个历史事实。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后,抢了大量美女为妻。现在,有不少当地人的奶奶来自江苏。 据当时曾国藩的幕僚日记介绍,湘军攻破南京后,小孩全部被杀死,40岁以上女人和老人也被杀死。看不见一个40岁以下的成年女人。 由此可见,这些女人基本上被湘军俘虏。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以杀人如麻著称。他攻陷一座城市后,对投降和俘虏的太平军将士也全部杀死。这个做法和蒙古军队相同。尤其是攻破南京后,不仅太平军将士全部被杀,老百姓也遭殃。 能够幸存的,只剩下可以做老婆的女人。 湘军攻陷南京后,曾国藩趁机裁军。12万湘军绝大部分解散。湘军将士抢得美人和财富回家,皆大欢喜。
个人分类: 历史忧思|2187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