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社会公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高铁上的“霸座”现象为何愈演愈烈?
lyxiang 2018-9-21 11:11
此文来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d61f9a0102ymjj.htm l 可能许多人还不了解,2018年是高铁换代升级的关键年,说白了就是纯正的“复兴号”将取代伴随我们14年的“和谐号”这就意味着,中国高铁从最早的“洋基因”“混血”“以我为主,变成了现在由内而外的“纯中国”凡是体验过“复兴号”基本都会说“更快、更稳、更安全”。 然而,这一“巨变”愣是被“霸座”抢了中国高铁头条。“霸座哥”“霸座姐”还没走远又来一位“霸座婶”照这个速度,看来凑齐11位“霸座团”成团用不了太长的时间了,虽然他们名次顺序不那么重要,但是他们表现(丑态)实在是邻人作呕。 昨天上午,衡阳铁路公安处在官方微博针对高铁女乘客霸座一事发布警情通报称:“2018年9月19日,周某某(女,32岁)乘坐G6078次列车强占他人座位且不听列车工作人员劝阻。我处经依法调查取证,认定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对周某某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还强调: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购票乘坐火车。该旅客将自公示期满无有效异议之日起,180天内无法购买火车票。但是大部分网友都觉得这样的新政处罚“太轻了!”有网友说:“很多人180天内都不会坐火车,起码365天。”还有网友说:“惩罚轻了,这等于多掏200元成功换座,而且把乘警熏得一蒙一蒙的,本该拘留她张长记性。”更有网友说:“对于这些人,就应该再严厉些,这种低成本惩罚,起不到作用,而且会导致更多人效仿,建议加大力度!” 继“霸座男”和“霸座女”后,日前“霸座大妈”的发飙,更让人气不打一处来。大妈称:“年轻人站半个小时咋了?”还讥讽对方“买这个座位你可倒霉了!”并抓伤乘客。我们都清楚在客运列车上,对号入座一直以来就是明确的规则,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是我们看到,所有“坐霸”都很强势“这一个个“我就耍无赖了,你能拿我怎样?”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你能拿我怎样”。这些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光彩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他们无视基本规则肆意妄为。“霸座”事件一起又一起,面对社会规则破坏者,就是要果断喝止,纠正错误做法,并用严厉的处罚措施打消他们的念头,甚至让他们的“霸气”、霸道成为深深自悔的根源,让他们为其行为付出代价。对于社会而言,也只有最大限度地打击“霸座者”的霸气,让大家对规则有一种敬畏之心,才能让后来者受到震慑并望而却步,从而使规则得到守护。 可以说“霸座”现象即使侵占别人的权利,也是扰乱公共秩序的治安问题。其实无论是列车上乘务员,还是关心事件后续的网友,维护乘车秩序的目标是相同的,保障旅客权益的诉求是一致的,但公众期待的,当面对劝说无果,撒泼耍赖等违规行为时,执法部门腰杆能不能更硬一点,处置能不能更果断些,让守法公民不寒心、不闹心。 面对“霸座”嚣张,尤其是“霸座”频发的当下,我们的执法人员可以更“硬气”一点。须知守法公民的正当权益正在受到侵害,而他们身后有维护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则和法律“撑腰”。该出手时则出手,理直气壮地当场执法,“迎头痛击”“霸座”者的嚣张气焰。做到不枉不纵,为遵规守法的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权撑腰。把事后惩处的“非现场执法”变为对耍泼无赖者果断喝止的“现场执法”,才能更好地重塑人们对于规则的敬畏,我们希望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也希望每个公民应该的自觉,但是这种自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么我么就得推一把,让他们得到惩戒,接受教训长长记性因为法治社会、规则社会、文明社会是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不能让无赖肆意妄为,因为他们“爽”了,大多数守规则的人就不“爽”了!
个人分类: 时政资料|1076 次阅读|1 个评论
陈佩斯: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
热度 13 fqng1008 2014-7-16 07:55
喜欢陈佩斯的小品。  刚才看到微博上的“陈佩斯: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有点感慨。里面有两段文字:“我们在这么烂的社会生活几十年了,余生别再这么烂下去了,多没劲啊,换个好日子行吗?”记者:您获过国家一级的奖么?陈佩斯:没有。记者:无论是小品,或者喜剧话剧?陈佩斯:“没有,都没有,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 陈佩斯把自己“从不获奖”说成“非常干净”,确实让人深思:(1)对于艺术、科学这样的神圣领域,居然也出现“潜规则”,说明这个社会的“乱象丛生”,似乎超越了很多时代;(2)陈佩斯是老百姓喜爱的很有特色的艺术家,央视凭借权力意气用事一下子将他封杀使之10年沉寂,对不起老百姓;(3)陈佩斯夫妇在延庆县井庄镇西三杈的深山承包万亩荒地种植石榴的故事,让人感动,是他“干净”的表现?(4)在这个俗尘,稍微有点能耐的人敢说自己干净不容易,陈佩斯有这个资格吗? 附温州在线:平阳副县长辞职获批,称如同拨云见日 浙江在线杭州7月15日讯今天中午,一份“平阳副县长周慧辞职感言”在网上被频繁转发,38岁官居副县长,这位年轻干部的辞官之举引发热议。 周慧辞官:可以长长地舒口气了 对于辞官一事,38岁的周慧说:“辞职获批,虽然有点旷日持久,且法定程序尚未走完,不过木已成舟,可以长长地舒口气了,吁……。” 从感言看来,周慧辞官的想法由来已久,他写道“半年多来,这个在内心里翻腾的想法,终于按照自己的设想,一点点地实现了,如同拨云见日,沐浴在春日暖阳之下。” 而辞官的原因,他只是简单解释为“辞职只不过是换工作,换地点。”对于未来的打算,周慧说“暂时还没有打算好。下周可能想独自出去转转,散散心。” 昨天下午,浙江在线记者多次联系周慧,可惜对方始终处于通话中。不过,周慧之前曾向媒体确认,自己确实已经没有在县政府工作了,也在自己的QQ空间内发过一些感言,空间内的感言内容和网上流传的一致,不过目前已经删除,“我希望这件事情能够尽快平息,不要给当地政府和家人带来负面的影响。” 一名接近周慧的当地官员告诉浙江在线记者,周慧的水平和能力在当地口碑不错,属于学识性官员,官场之事既不是他所擅长,也非其内心的真实追求。 据公开报道,周慧最近一次露面为6月12日,当时在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纪阳、万全镇委副书记黄朝勇等7人陪同下,现场督查郑宋塘河“五水共治”最新进展情况。 “他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当地匿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周慧出身侨乡,所以大家族多数都在意大利经商,他和妻子都留在温州当地。考虑到家庭团聚,妻子都需要远赴国外。而周慧虽是无党派人士,但毕竟身处政府部门任职,对未来走向有一定约束。 从镇党办秘书做起 14年官至副县长 周慧,男,汉族,1976年2月出生,浙江文成,无党派,硕士,现任平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这是平阳县政府的官方网站“中国平阳”,对这位排名第三的副县长的简介。 周慧的履历还显示,他曾任文成县珊溪镇党政办秘书、文成县峃口乡乡长、文成县政府法制办主任、龙湾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等职。 “工作分工”则显示,协助县长工作。负责农业水利、动物防疫、扶贫开发、移民、救灾优抚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分管农办(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民政局、气象局、供销合作联社、移民办、能源办、畜牧兽医局、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鳌江流域治理办。联系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老龄委、慈善总会。 目前,周慧已经不在平阳县政府办公,其辞职获批后还将走完最后的法定程度,有相关部门通过人事任命决议并发布公告。 周慧个人简历: 1997年8月至1998年12月文成县珊溪镇党政办秘书 1998年12月至2001年2月文成县政府办公室秘书、综合科副科长 2001年2月至2003年4月文成县司法局副局长 2003年4月至2005年1月文成县峃口乡乡长 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文成县工商联会长(其中:2005年7月至2005年12月温州市信访局挂职,信访处副处长) 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文成县政府法制办主任 2009年7月至2011年11月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2011年11月至今平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周慧辞职感言全文 辞职获批,虽然有点旷日持久,且法定程序尚未走完,不过木已成舟,可以长长地舒口气了,吁……。 这一刻,仿佛云淡风轻,自由的气息似微风拂面。 半年多来,这个在内心里翻腾的想法,终于按照自己的设想,一点点地实现了,如同拨云见日,沐浴在春日暖阳之下。 简单来说,辞职只不过是换工作,换地点。但如果这个职位是个官位,而且是个有点份量的官位,事情就变得复杂了,如果辞官的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前景还被看好的话,情况就更引人侧目了。我想,这前面要加个定语,中国式,也就是中国式辞官,这样大部分人应该都能够明白了。 在辞职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温和的方式,这也符合我的性格。我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平静,平静地寻求支持的意见,在一定范围内平静地诉说,一步步地把自己推向辞职的唯一道路。在我的理解,平静中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因此当我把自己的意见表达给具体管事的领导的时候,他们很快就知道我是说真的。于是,辞职也很快地被纳入了议事日程。 进入议事日程到最后的决定有点冗长,足足一个半月,跨过了整个梅雨期,而且到现在尚未完结。对于长期在体制内生存的人而言,并不讶异效率的低下,这仅仅是整个官僚体制的具体表现,但是对于我来说,有点心烦意乱了。靴子未落地,总感觉可能有节外生枝的事情发生。而辞职的消息就像被插上了翅膀四处传播,很多熟悉不熟悉的人都知道了。电话和信息,见面询问,或直接或含蓄的,纷沓而来,令人感动的是,理解和支持的人居多,祝福的话装了满满一心窝。当然也有不理解的,比如一位长辈发来的信息形容为“晴天霹雳”,“大家庭的巨大损失”,令人难过的是,这位我很尊敬的长辈,他的一大段话里面没有一句提及我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用“晴天霹雳”来表述对我辞职的反应,由此可见中国式辞官的复杂性。不理解和反对,是我意料之中的,在不少人都眼中,我们这样职位的人,属于位高权重,油水多多,且无需劳神费力。而当你对其说现实的情况的时候,换回的是不解的神情,甚至是轻蔑的哼声。夏虫不可语冰,如果你再说自己关于世界的/历史的/未来的见解的时候,在某些人看来,你是在炫耀自己知识上与精神上的优越感,那么你无异于自我寻找另类的标签。因此,我基本上不说不提,微笑地沉默。 不说不提,非不尊重别人的意见,而是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就像我明白我想要的是自由的,能够自我掌控的生活。因此在得知免职获批的消息之后,我长长地发出一声,吁……。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黄兆轶 潘杰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6056 次阅读|24 个评论
赏花人与采花人
热度 7 wangdh 2014-4-3 23:31
赏花人与采花人 (王德华) 前些日子(3.23),初春,楼底下的玉兰花开放了,尽管开得有些轻浮招展,但毕竟是最早开放的玉兰花,很是引人注目。站在窗口,望着楼下的花枝招展的玉兰,感叹这个春天来得有些突然了。这时看见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姐姐,站在花坛的台阶上用手拉着玉兰花,努力用鼻子去闻那花香。一会儿又过来两个小姑娘,由于个子矮,够不着花枝,跟小姐姐说着什么。看样子像是让小姐姐帮着给采朵花。看见小姐姐左右张望了一下,然后就采下了一朵,递给了等候在旁边的一位小姑娘,另一位小姑娘也伸手,小姐姐没有再给她采一朵。两位小姑娘拿着那朵花很开心地走开了。小姐姐又采了一朵,自己拿着,又左右看了看,一边闻者,一边走开了。看来小姐姐是知道不能随便采花的。春天的阳光下,这个镜头很可爱,倒没有那种对故意折花人的反感。这样说来,偶尔,但不造成什么危害,有些事情到是可以理解的。 昨日( 4 月 2 日 )傍晚回家,走进小区,路边的丁香花香随风飘过来。那是只有春天才有的一种幽香,很清新提神,靠近花丛的时候,就会禁不住把鼻子凑向花丛,很夸张地吸闻着花儿散发出的清香。等走近那丁香花丛的时候,发现两个小朋友,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手里都拿着大把的刚刚折下来的丁香花,两人相互在对方的脸前挥舞着,丁香花香一阵阵飘荡着。心里便不悦起来。更不可理解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走过来,笑眯眯地迎着两位小朋友,很是满足的样子,似乎也是在想说不要再折花了。小朋友们的可爱,瞬间就消失了。倒是很希望这个时候妈妈借机给孩子说一些常识和规范,很多东西很多时候是共享的,而不是独占,不是为我所有。孩子的性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有些便宜是不能赚的,家长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奥巴马太太游颐和园的那天下午,突然有雅兴想去颐和园看山桃花。不巧,也是巧,米歇尔全家正在园子里,据警卫说很快就结束了,我们只好在外边等一会儿。那天的天气很好,清透,温暖。西堤上的山桃花盛开着,远看非常壮观,非常美丽,春天真的来了。在西堤上一边走着,一边欣赏着。时而拍照,时而驻足静观。尤其喜欢昆明湖岸边那些斜躺着伸向湖面的花枝,与花枝后面蓝蓝的水面,构成一幅幅新的美丽的画,怎么看都看不够。若远处有游船划过,透过花枝,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突然,一艘小船划过来,直冲着那些斜躺着的花枝撞击,船上的游客伸手去折花枝。这个画面真是太丑陋了。当家的高声喊了几声,有岸上其他的游客附和着。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采花人倒是应了字面之意。春天的美丽,春光的短暂,没有引起赏花人、踏青人的思考,实乃一种遗憾。人类丑陋的行为,与大自然的美丽很不相称,把美好的自然画面给涂了墨黑。 应该能看清后面额米歇尔(穿蓝色衣服) 威严的警卫 防爆警察 (2014年3月22日 颐和园) 小区里有些轻佻的玉兰,开得最早 (2104.3.23)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7324 次阅读|9 个评论
网友七嘴八舌:为什么很少听说国外有医患纠纷?
fqng1008 2013-10-29 15:40
最近 ,连续发生“患者伤医”事件,那天写了博文 “ 廖厅的这把火,烧向哪里? ” ,附 “ 医生哥波子:为什么中国的医患纠纷如此严重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0b3f60102eki3. html )。今天在网上转悠,发现《果壳问答》里很多网友们在哪里讨论 “ 为什么很少听说国外有医患纠纷? ” 看了一遍,觉得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颇有趣味,于是摘录如下供大家思考 。 个人认为,我国的 “患者伤医”事件频发,很大程度上由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所致,又与整个社会公德的缺失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至于演变至此 。 玉子桑 : 国内的医患纠纷屡屡发生惨剧,为什么国外很少听说这种事情? 我们有什么能从国外借鉴的? 我在欧洲和澳洲都曾经看过病,就我的体验来看,医生跟患者之间相处的十分融洽。 那我先抛个砖,大家来晒玉吧 ...... 从医生的地位来说,很多国家医生都是非常高薪的让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 从就医体验来说,欧洲和澳洲都是人口不算多的地方,而且看病之前大多会打电话预约,所以等待时间明显缩短,而且等候室也有期刊杂志饮用水儿童房,可以减少人们在等候时候产生的烦躁情绪。 从医保制度来说,登记注册人口(除了黑户和部分流浪者)基本都有医疗保障,很少会有看不起病的问题。 从业人员资格来说,基本看不到非法行医的诊所。而据我所知,中国非法行医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耽误患者病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就看病手续来说,普通的情况患者一般都会去社区或学校的小诊所(当然是合法正规的,而且遍布范围很广,就医很方便),会被护士先行排查,然后安排医生,并不存在排队挂号的问题,更不用费心想要看哪个科室了 。 虽然这些在国内实行起来很困难,但是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嘛 ...... 经朋友们提醒,也来爆下国外医院的恶心一面。我有一个朋友做工匠的时候大拇指不小心被电锯划到,只连着一点皮和肉,然后去到公立医院挂急诊,结果等了两个小时 ...... 幸亏手指头保住了 ....... 在荷兰,我的嗓子发炎持续了一周,小舌头都白了,咽口水都疼,进食困难。然后去看医生要求开消炎药。医生说,没事,不用吃药。我说都一个礼拜了,好疼啊。医生说,才一个礼拜,你太着急了 ...... 在悉尼,我的手掌骨三四骨节之间由于受伤肿了很大一个包,里边有个很大的硬块,而且完全不能碰,手也不能使力。然后光挂号就花了两周 ...... 等拍片子又花了一个月 ...... 有点乱,暂时先想到了这么多,各位国内国外在或不在医疗体制中的朋友们都来聊聊吧 。 少个螺丝 ( 乳品专业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ψ ): 我只对法国的医疗情况略有了解,只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 医生有一份比较体面的收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有一份跟自己学习经历和付出的劳动相称的收入,人们才会开心地去工作。也较少会冒险去搞一些非法收入。同时,也会吸引更多有才的人去学医。 2. 完善的社保体制。社会保险会报销普通看病诊费和部分药费的 70% 左右(具体就不说了),如果个人购买额外的健康保险,根据等级,则可以根据所买的额度报销剩余的医药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普通诊费 23 欧,总有 1 欧是不会报销的,以避免人们滥用医疗资源。一般情况下不会有看不起病的问题。就算是有人因收入不足而无法支付巨额医疗费,也有个社保机构会审查你的收入情况,然后替你支付你所无法支付的部分。这些钱实际上是国家出的,并不是医院承担。 3. 医药分家。对于普通医生诊所,医生只管开处方,买药去药店,化验去单独的化验实验室,拍 X 光等也去专门的放射实验室。而且药费大多由社保支付,医生和药剂师也通常会推荐患者使用价格便宜的平价药。 4. 看医生需要预约,医生每天看的患者数量很有限,因此面对每一个患者的时间也相对宽裕,可以很好地和患者进行沟通。但是,这也导致了一些热门医生很难约到,比如眼科医生。前几天我打电话给一个眼科医生想检查下视力,秘书告知最早能预约到的日期是 9 月底。普通的全科医生通常都能在 2 天内约到。 实际上,尽管如此,法国的医生尤其是住院医,也经常超时工作。去年法国住院医平均每人积攒了好几个月的假期没时间休,政府又不愿用钱补偿他们,工会号召医生从今年 1 月开始罢工,后来政府迫于压力,才把这些假期折合成工资支付给医生 。 5. 法律规定,医生有自行决定治疗方案的权利,患者可以不同意医生的治疗方案,但是无权要求医生按照自己意愿更改治疗方案。通常老百姓都认为医生是专业的,所以往往听从医生的建议和安排,而较少自作主张。就算是某个医生和患者之间有医疗纠纷,只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就行了,媒体也很少会把医生和患者归类到两个阵营,然后打 出“医患纠纷”的 口号大幅报道。 花程式 ( 月季育种博士 ): 在美国看病有预约的话还是挺方便的,几乎不用等,护士阿姨也都很有爱(每天限定人数就看那么几个么)。但是急诊非常可怕,完全是血泪史。夜里突发疑似急性胆囊炎也只能验血照 X 光然后输液观察,等白天上班才能约到外科医生,而且要到第三天才有空位。再等一周排到照 CT ,结果因为当时发病的时候没照后来也看不出什么来了。所以到现在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等着再犯了。切到手摔破腿什么的外伤,估计伤口血液凝固之前算是见不着大夫了 ...... 温馨小提示:陪家人朋友去急诊室之前一定要镇定地拿上一本小说 ...... kindle , ipad : 其实都不用说国外 , 放改革开放之前的赤脚医生 , 虽然医术不咋的(滥用抗生素,赤脚医生制度要负很大责任) , 包括所谓 的“老中医” 、 “老军医” , 社会地位是很高的 。 医患矛盾突出的原因很简单 , 就是政府和保险等第三方的角色退出去了 , 医生和患者之间变成了赤果果的交易关系 ,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救死扶伤” , 医生在患者眼里变成了“无商不奸” , 而医疗服务本身有其特殊性——高风险,高费用,而且患者很难说“不” , 加剧了医患之间的对立情绪 , 出现这种冲突是必然的 , 再加上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 , 以及以“维稳”的名义 ,不讲是非,只想息事宁人 。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种行为得到了激励,示范效应起了作用 。 ZC (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ψ ): 医疗纠纷当然也是有的,但是因为应对体系很完善,都可以通过打官司来解决,不会有杀医生然后群众不分青红皂白就叫好这类事情。 所以,并不是国外美好,而是国内太糟糕。 云无心 ( 食品工程博士,《吃的真相》作者,科学松鼠 ψ ): 就我在美国十年的经历,我觉得主要是: 1 . 保险体系比较完善(有工作的人和有钱的有商业保险,穷人有政府的保险),不大会出 现“为了治病倾家荡产”的情况。当然,这个保险体系也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巨额的开销同样是“羊毛出在猪身上”。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没有“钱从自己手里交出去”的割肉感。 2 . 医生和患者之间有保险公司来缓冲,医疗方案和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保险公司的制约(保险公司不接受他们认为“不好”的医生,这样的医生也就很难得到那些保险公司的客户;同时,如果医生只考虑保险公司利益,也就没有病人)。 3 . 司法体系比较健全,有不同意见可以上法庭,(大把的律师靠这个吃饭)。不论什么原因,有什么“冤屈”,闹事都 会受到严惩。 保鲜膜 ( 弃医从文干 IT ): 国外医患纠纷也很多,只是少有医闹事件罢了。 我们没有见 MJ 的家属围攻医生,也没有听说休斯顿亲属们扣着尸体不让解剖的,也没有见到乔布斯的遗孀上电视痛诉庸医。 不是他们不生气不悲伤,而是他们知道医闹行为不能达到维权目的。 而在我国情况恰好相反。患者家属们相信如果不闹出声势就会被欺骗被愚弄。 哪怕医疗事故率下降,我国的医疗纠纷案也没有变的更少而是更多。 “2009年7月3日 , 记者7月1日从北京医学会获悉,北京市医疗纠纷案件逐年上升,但医疗事故率由2006年的45.52%降至2008年的32.09%。” http : //medicine.people.com.cn/GB/9588040.html 为什么病患不相信当前的纠纷解决机制。这只有内部人士才知道。 当前两部委出台了治理医闹的条例,未来大家会在医院看到武装警卫,安检设施。 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有所改善。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医闹只会越来越严重。 药师张 ( B.Sc Phm , RPh ): 加拿大的情况跟欧洲比较像吧。医生的工资基本是政府开的,老百姓看病不掏钱。医生很有钱,他们的个人所得税都要交 50% 的,那是最高的级别了 …… 年入百万不是难事。医药也分得很清楚,药厂不能给医生任何回扣,连送礼都不行。药厂现在连给药房的回扣都被禁掉了。我工作的一个诊所,药厂的销售代表连医生都见不着,只能见药剂师。不过很多单独开业的医生,还是会见销售代表的,但是除了他们提供的信息,基本什么也留不下,除了几根笔 …… 医生这个职业还是很受尊敬的。大部分病人也非常信任他们的医生。医患纠纷,尤其是在医院的话,直接走司法程序,医院有保险,医生自己也有;医院有律师,医生自己也有律师,反正赔个几百几千万毫无压力。这种情况下病人如果动手那就傻逼了,自己要被法律制裁,所以何必呢?直接起诉要钱就好了。 我觉得也是社会地位的过吧,医生的地位很高(医学院难进啊,大部分医生都是读了个研究生之后才进去读的啊,一进去 8 年啊,苦逼啊,所以挣得多也正常要不谁去读啊),而且大部分医生确实是为病人着想的。如果有什么不道德的做法被抓住要吊销执照的。 橡树村 ( 科学松鼠会成员,化学博士 ψ ): 讲一下发展中国家的吧。 南非医疗分成两个体系,公立和私立。公立医院完全是政府掏钱,病人基本上一次花上大约十五美元的挂号费,其他费用基本上全免了。不过因为医疗资源有限,所以公立医院人总是满满的,排队需要很久,特别是大公立医院。这些地方不需要预约,和国内的大医院有些类似。 公立医院里面提供的医疗服务也是有很多限制的,用药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不在范围内的时间不到的,医疗设备需要排上很久时间的队,设备的使用维护状态也往往不好。公立医院的医生大多数是比较年轻的医生和实习医生,有经验的医生比较少。南非的医疗体制,要求刚下行医执照的医生在公立医院服役两年,这期间薪水还不错,但是比私立医院还有差距,所以往往医生服役期满之后就离开,或者到其它国家,或者进私立系统。 不过有些钱的人是不会去凑公立医院的热闹的,条件是在有些差,所以都使用另外一套私立的医疗系统。南非使用私立医疗系统的人也不少,基本上有份正经工作的,都要求强制上医疗保险,这样就可以使用私立医疗系统。私立医疗系统收费很高,普通 GP 挂号费在 40 美元左右,专家挂号费可以达到 100-200 美元。这里面,医疗保险有一个可以报销的额度,低于这个额度的保险公司出,超出的自己出。私立医院的服务水平要好很多,医院设施也好,病人人数较少,需要预约。一般除非特别热门的医生,提前几天就能约到。治疗费用也是根据保险的具体情况,涵盖不同的项目。最高档的全包的医疗保险,每个人每个月大约要花 300 美元的医疗保险费用。最基本的大病保险,最便宜的大约也要每个人每月 100 美元。这个负担并不算轻。 医疗纠纷也是有的,不过很罕见。和医生或者和医院打官司是比较花钱的事情,普通人根本玩不起。不过总的说南非很少听说医患纠纷,病人对医生比较尊重,即使因为医生耽误了病情,往往也是发发牢骚而已,很少有更过分的举动。今年曾经有一个律师事务所提议通过法律手段强迫医生工作更加认真,减少误诊率。但是医生协会说这样的结果是医生会增加诊断项目,延长诊断的时间,导致整个社会的医疗费用增加,在有限的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实际上会使更多的病人得不到医治,所以响应者寥寥。 我自己只经历过私立医院的看病经历。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讲,遇到的医生都可以很耐心的讲解情况,讲得比较清楚,不经每个人至少有十几二十分钟时间。见病人之前,医生会先看病人的病历,对病人的基本情况比较清楚,还是比较认真负责的。有治疗方案不理想的时候,也能详细解释原因。所以似乎也吵不起来。 我是法医 ( 法医病理硕士 ψ ): 不知道日本的情况是不是很特殊:最近两期比较瞩目的医疗纠纷案例一个是输血得乙肝,一个是产妇没床位死亡,两期都不约而同的没有告医院,而是选择了告政府。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问了专业人士,说是和医生打官司变成了律师和医生讨论医学问题,把握不大,不如改成律师和政府讨论责任问题,胜算大,还容易博同情。 horrming ( 三无人员 ): 我有个朋友在国外因为外伤导致胆囊破裂(反正是某个脏器破掉了 ...... )急诊医生说因为太晚没有开刀医生 ...... 让病人一直等到了白天 ...... 话说 ...... 不知道要是突然病情恶化了怎么办啊。。。 国外做个 CT 约好久的比比皆是 ...... 不过国外要是医患有矛盾 ...... 那是直接进入司法程序的 ...... 不用医患打打杀杀的 ...... 粥晕晕 : 我这边听医生的说法是 , 国外实行限号,一天只看七八个病人都没事 。 要是在国内也这么做,只怕医院早被那些病人拆了 。 而且工作强度也不一样 , 国外医生看病人可以慢慢看 , 国内的医生要速度看,一天看几十个病人是必须的 ...... Creative ( 机械电子工程、消费产品设计专业 ψ ,在 荷兰 ): 我的同学切菜失误悲剧了,口子有点深(小口子直接贴创可贴就好),于是先 google map 下医院在哪(没人去过),然后单手骑车过去,捏着一根血淋淋的手指头,见到了医生。医生悠闲地端着一杯咖啡,瞅了一眼, “嗯,没事的,我给你预约下,明天10 : 30-11 : 00我有空,你再过来,给你消毒。”荷兰人 就这工作作风, nima 这要在我国不一菜刀砍了他啊啊啊啊啊啊 …… 无月之雷云 ( 宅男半枚 ): 国内人太多了 。 不妨试点一个月,医生每天看的人数和国外看齐,比如一天就看 10 个病人,轮不上的就往后排 。 厄米 : 还有国内的情况啊。不少民营医院都是治性病的小诊所发展起来的,没有一点道德,雇佣医托到正规医院去拦截病人。还有很多江湖郎中。 个人觉得不少问题都被媒体夸大了,歪曲了。 大 PPP ( 材料学研究生 ): 我想说,现在中国随便挑出两个群体,哪个没纠纷?哪个关系不紧张? M.J 学历重要么?不靠谱的博士遍地都是。 性知新地 ( 性知新地官方账号 ψ ): 归根到底,国内的医患关系紧张并不是因为国内的医院和医生坏到什么程度,而是因为有了纠纷没有正式的渠道申诉和处理。天涯何处无纠纷?但如果出了任何矛盾都有程序协调处理、公正裁决,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那么无论对医生还是患者都是一颗定心丸。 金属铱 ( 化工专业学生 ): 说实在的,我总觉得欧美一些国家相对先进的医疗体系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是钱堆起来的。跟中国经济状况差不多的发展中国家怎么样?比如印度? 超逸 Iryen ( 国际法本科生 ): 在澳洲看过一次皮肤灼伤(在大堡礁浮潜不涂防晒霜的 2B ...... ),医生人很好而且写的病历很清楚,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过敏史于是护士大妈一个一个给我试过来! 其实最根本的就是澳洲人少 , 根本没人排队,所以也不会产生很多问题。其实就汇率来说看这次还挺贵的,要不是皮肤出现了可怕的泡泡我也不会去的。要 200RMB+ 了,但是不看汇率的话,按照当地人的收入真的是可以承受的。但是以前听一个在美国医药公司工作的朋友说国外的药品试用问题还是蛮严重的,就是医药公司给医生提成,医生给患者开刚刚开发的药。 ghostwriter ( 系统工程师 ): 人口多的地方不能搞预约制,否则就会像香港,普通人排队上医院看个病要等一年半(公立医院)。医生富的离谱,香港很多医生号称周薪百万,也就是一个星期能挣一百万,一个月就四百万,算下来一年随随便便接近 5000 万的收入。但事实上,香港很多人生病延误治疗,结果导致残疾和大量社会负担。 大量鼓励私立医院的结果就是这样,我认为我们国家仍然必须坚持公立医院主导制度。 Yiyiyi : 外国(发达国家)的医生都有职业保险,有什么医患矛盾患者胜诉是保险公司赔的,所以受害者基本都能得到合理的赔偿,也就不闹事了。不过如果是医生有严重的责任,这个医生也就不能再做了。医生的薪水可是相当高的,没人愿意冒这个险的。 吐槽一下,英国公立医疗完全免费,可是效率极低。因为资源不够,如果医生觉得治好你的希望不大就索性不治了,把资源留给更有机会的人。比如那种七八十岁的老人癌症晚期什么的,医院就给些止痛片,然后就可以在家等死了。这样其实是社会资源最大优化,可是要是在中国,这样的资源优化还是比较难接受的,尤其如果是自家有这样老人的话。 继续吐槽,一个在英国做了很多年外科医生的中国人告诉我,要做手术还要会中国。虽然英国的设备条件很好,但是医生大多手生。一般的外科手术就是个熟能生巧的事,中国医生的实践是很充分的。 接着她就讲以前见过的肾移植手术中医生没经验结果病人肠子一直从肚子里掉出来,又在饭桌上开始问我们要不要看她今天白天肾移植手术的照片 ...... 行政总厨 好奇宝宝 : 最重要的一点,医疗费用有人买单,不用自己出,但是医患纠纷打官司找律师做检验的钱要自己出,十几万人民币是起码的。 所以没有医患纠纷。 KEY.K : 我觉得是法律制度不健全,而且受制于人民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不会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也不会理性地服从法律的判决。很多乡下的病人,出了事即使不是医生的责任,但是他们就认定在你这里没治好就赖你家门口。私人医生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时候又不会选择去打官司,而是给钱私了,这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病人去耍赖。而且乡下很多祖传的医生,没有正规的学校文凭,拿不到行医资格证,但是基层的医疗又必须靠他们去做,这些人如何纳入政府的监管也是个问题。 南國白起 ( 纵横术学者 ): 事实上我在国内外都生活过好长时间在国外主要是读书,在我看起来国外的医生的医术都不什么好,就是医疗科技比较好。 可能是国内的医生看病人的经验好多,小病基本一看就知道了,国外在这方面就不什么行,他们看病主要是在知道你的小病后再看看是否还有什么另的大病帮你早点治疗。这是比较好的,不过每次看小病都这样就有点烦了。 还要说一下的就是我不知道另的国家是如何的在新西兰感冒药、治痛药、消炎药等等反正是好多小病的药都是同一种,就是一药多用,在我得知这事后我都直接去药房买这药的,反正也不算太贵。看医生等的时间基本 3 天以上,事实等到我去看病时病都基本好了。 现在说说国内的,国内的医生对小病小痛的治疗是非常好的就是收费高了,不过在正规医院问题不大,有问题的是那些不知道自己有大病的去看小病了,医生的看病强度是好高的,不一定看出你是否有大病,这就可能出现医患纠纷了,再加上政策也不完善。 Twilightlee : 谁能讲讲国外的医疗事故鉴定,我觉得国内的医闹是现行的医疗事故鉴定造成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正常渠道难以伸张正义。现在老百姓出什么事,都想办法闹大,想办法找媒体,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hong88 : 国外医患纠纷也是很多,法庭能公正解决的事件不必上媒体。 冬鱼 L ( 社会学 ): 简而言之 道德风险和双重代理造成的后果 。 猫鱼列传 ( 工科博士在读,科幻爱好者,古人八卦爱好者 ): 说几件听来的小事吧, 1. 某同学发烧跑去门诊看全科医生,没排队很快,开了 30 刀左右的药,因为没有超过 35 刀的保险限额,自己全付了。医生的门诊费貌似直接从保险公司走,此同学连单据都没见到。 2. 某同学在公交车上痛经严重,公交车紧急停车并帮忙叫了急救车。急救车来后问明情况,知道该同学是国际学生(保险貌似不包括急救车的钱),就对她建议:反正去医院还是给她开点儿止痛药,还要付急救车的钱,很贵的,要是不特别严重的话,建议她找个朋友送她去医院,省一笔急救车钱 ...... Deth 设计师 ( 西餐师 ): 我在新西兰 。 这边的好处就是你要是本地居民或是有永久居留权就享有医疗保险待遇 : 看病不花钱 , 这里也有 ACC , 意外事故可以给你报销 。 但其余的就真的没感觉了 , 我在这里呆了五年半多没见过正经医院什么样子 , 所有的 medical centre 都是小小的 , 感觉不出是医院 , 也经常听看过医生的人说这边医护人员很脑残 , 人家猴急要动手术居然到了预约的日子突然打电话说医生放假玩儿去了咱换个时间动吧 .... .. 你大概认识我 ( 园艺本科生 ): 我的母亲生病,去医院检查了很多项目,但是医生无法确证,而她人又特别不舒服,于是医生说住院挂葡萄糖吧。 她就开始天天挂吊针,人却越来越不舒服,诊断也没有结果。我想问一下,这样长时间掉葡萄糖会不会引起糖尿病?因为后来我们实在没办法就去了上海看病,结果是喉部有肿瘤,同时也有糖尿病。 之后我娘就一直不愿意相信医生,怎么劝都不行,生气起来还会 说“医生说什么你就信啊!反正活一天是一天了” 。 我本来是想来问答看看有么有什么办法能劝家人配合治疗的,但是看到了这么一个问答 :( 1 )我们家暂时是靠铁路上的医保,所以不太会闹。 ( 2 )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差真的很大。 WiseUncleWu ( 轻武器控 ): 1 . 国外的医院不能卖药 。 2 . 国外的法制制度决定了医疗纠纷会导致医院和责任医生双破产 。 3 . 医生高薪,医护人员相对普通工人薪酬要高 。 好 了,你说你是这样体制下的医生,你咋乱来,又怎么会大规模的出医患纠纷? 落井下砖头 : 钱是个很大的因素吧。中国人虽然很多嘴上说什么中庸之道,但是很追求名利,没有极限,没有下限。米国发展的时间比较长一些,社会形态基本稳定,人的内心也比较稳定了。很多人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就当做是一份工作,一份职业 , 而不是最求成功或者名利的手段。 再加上中国的人口很多,很多很多。医疗卫生条件跟不上,还要以赚钱为目的,大多数人又比较穷,看病对生活来说压力比较大,所以就难免的矛盾了。 再加一句很不合时宜的话,学医那么苦,花费高,时间长,如果真的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没有半点私心,那肯定得受穷。现在各行各业都一样黑,凭啥人家要做白衣天使。体质有问题,整个社会气氛也不对 , “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 。 听说德国的医生收入特别的高。如果出一起医疗事故,可以赔个倾家荡产,但是几年之内就可以挣回来了。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4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易微博》展开市场制度与社会公德的讨论
fqng1008 2011-11-16 10:08
最近, 《网易微博》根据中国最富争议的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 2010 年出版的《市场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在《问题与讨论》栏目第 24 期列题“ 180 :市场制度最道德”,就市场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开辟网友讨论。 张维迎说:“市场经济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进步最好的游戏规则!”“什么是市场?市场就是好坏由别人说了算、不由你自己说了算的制度。”“市场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一个人想得到幸福,他(或她)必须首先必须使别人幸福。市场的这一逻辑把个人对财富和幸福的追求转化为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栏目开篇指出:“有的人认为,自由 市场制度 会腐蚀人的道德品质,让人变得贪婪寡德,变得只认钱不认人。 “而我们认为,市场本身没有改变人的本性,市场从不试图改变人的本性。 “正如张维迎教授进一步强调的,世界范围看,哪个地方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比较健全,哪个地方人的道德水平就比较高,更诚实守信。不诚实守信你企业是存在不下去的,很快就会完蛋。相反,哪个地区的市场经济不发达,受到政府的干预多,哪个地方坑蒙拐骗就多。” 早一段,鉴于社会上出现的一系列社会公德缺失的事件,广大博友展开了热烈讨论,《网易微博》的这个栏目是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深入展开,我精选了该栏目的一些网友言论如下,供尚未关注者参阅: 一、市场比道德更能规范人的行为 草根论者 : 企业的诚信和道德经营,不是靠自觉与自省,而是靠市场规范、司法法律和契约精神逼出来的。没有这么一个环境,就妄想有良好的企业行为,再多的个案惩罚和道德谴责都没用。 任志强 : 应赵晓邀请去讨论开发商的道德问题。米尔顿,弗里德曼多次指出市场经济最具历史性的贡献就在于它的道德影响力。沃尔特,威廉姆斯认为市场经济,最尊重 “个人权益的神圣不可侵犯”,并且“植根于两相情愿的关系往来,而非暴力和强制力”。而限制了个人权益的政策才是 最不道德的。 董藩 :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 胡适 冯冠军 :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先生用这句话是论证个人的自利无意识地促进社会整体的繁荣。其实这句话恰恰内含市场的道德性。在市场中,卖者没有特权,不能强制他人,何以实现自利?必须先利他,何以满足私欲?必须先满足他人的私欲。 二、市场的逻辑和强盗的逻辑 盛洪 : 并不是国企管理层个人的道德水平,而是国有企业的性质及其制度环境决定了他们的扩张冲动。国有企业既然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是天经地义的。追求的手段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市场竞争,一种是利用公权力改变产权边界、利益边界和市场规则。相对于市场竞争,他们在利用公权力方面更有优势。…… 菁城子 (陈兴杰) :市场的本质是自由交易,背后含义是:每个人不得强迫他人;不伤害他人;每个人为自己行为负责。表面上看这是做人最基本准则,如果看到市场的对立面:政府的调控和分配,那我们就能理解自由市场的原则有多么珍贵。不要看政府“扶贫济弱”“公共福利”的口号多响亮,它的起点全都是抢劫似的征税,分配过程中腐败无穷。 三、道德只能在市场中实现 朱海就 : 指望人们都恪守道德(如产商在食品在添加有毒添加剂)是不现实的,指望政府监管,去解决这个问题更是不现实的。市场本身才是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有毒食品出现的可能,对监测机构来说是利润机会。获得利润的过程就是解决市场自身各种问题的过程。 草根论者 : 都说商品市场经济导致了一切向钱看,社会道德沦丧。请到世界上所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看看,那里的道德沦丧了吗?人家的道德,比我们社会主义理论描述的还要文明。真正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行为准绳是道德的基础。中国人必须接受市场经济洗礼,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甚至是混乱的,但却是必需的,回到过去是没有出息和出路的。 四、市场与道德 zxhc18802 : 市场经济越发达,道德境界越高。有哪个谎言连篇的国度,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 东川 : 市场经济决定社会道德,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使然。但经济基础又决定意识形态,这就说明人的修养、人的人文底蕴,形成人之道德观念。所以说,市场与道德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nkdxslm : 市场完善条件下的私有制和不受制约条件下的公权力,哪个是“万恶之源”?我们一直颠倒着表述这两个判断。历史已经证明,具备大规模、长时间、没底线、无羞耻做恶条件的只能是不受制约的公权力。但我们却认为可以通过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和道德自律来完成公权“立地成佛”的过程。这真是一剂绝好的乙醚。 须陀洹 : 市场规则是外部的,道德约束是内心的;市场离不开制度,道德离不开自律;规范的市场源于大众的服从,美好的道德源于个人的修养;当下的市场需要治理,当下的道德需要弘扬! 温晋根 : 从球范围看,市场制度是最不道德的。美国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最根本的动力是军火工业需要市场。中国鼓吹市场经济道德的人,大都是站在卖国立场上的。他们与广大劳动人民(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是势不两立的。这些人得势,劳动人民将永远陷于水深火热。 无应手 : 仅仅某种现象存在而非本质,也就是说没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因果关联,如同老鼠搬家与地震。 飞胡列传 ( 国华 ) : 这逻辑,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国,没见人道德高尚到哪,不发达地区,也没见人不高尚到哪。市场经济和政治可以有关联,可以决定政治形势,但无论如何也改变和左右不了道德,因为道德是经济左右不了的。而以地方论人品,就像国内人在网络上搞地域攻击,互相骂娘,一样荒谬可笑,因为娘都是一个 。 rubaile : 大家都忽略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信仰,在西方国家,90%以上的人都是有信仰的,是信基督教的,基督教徒注重守信用,讲规则,做善事,行布施的理念,保证了市场规则之外还有道德底线作约束。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才是可怕的 …… 一叶扁舟荡 : 正因为人性是贪婪的,不讲道德的,才会出现很多道德模范,才会有孔孟,才会有很多法律、规定。市场是个独立体,他和道德没有因果关系。市场越发达,就更需要道德,就自然产生道德和规矩,因为没道德,谁也不会舒服,市场再发达就没意义了 。 fltflying ( 张风雷 ) : 市场经济的根基是法制吧,当肆意践踏法律、特权横行的时候,道德什么都不是,更不要说市场经济了 。 附:张维迎简介 张维迎, 1959 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 1982 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 1984 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直接参与了对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研究; 1990 年 9 月入牛津大学读书; 1992 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4 年获博士学位; 1994 年 8 月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院长,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包括:《企业的企业家 - 契约理论》( 1995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1996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1999 ),《产权、政府与信誉》( 2001 ),《信息、信任与法律》( 2003 ) , 《大学的逻辑》( 2004 ),《论企业家》( 2004 再版),《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 2005 ),《竞争力与企业成长》( 2006 ),《价格、市场与企业家》( 2006 ) , 《中国改革 30 年》( 2008 )等。另有数十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 附:《市场的逻辑》目录 前言   第一编 解读市场经济    1 .理解和捍卫市场经济   捍卫市场经济是经济学家的职责   当前中国社会的反市场迹象   从历史看市场经济的奇迹   市场经济特征之一:竞争为他人创造价值   市场经济特征之二: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   建立市场信任的关键:企业、利润和企业家   中国企业家面临的困境   政府干预导致市场发育不足   政府最应该做的:保护产权,推动竞争   让穷人的资产变成资本   相信市场,允许民间扶贫   一个严重的误解:市场导致不平等   拒绝 “ 卖拐 ”—— 坚定对市场经济的信心    2 .正确解读利润和企业社会责任   人们为什么热衷于谈论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困惑与悖论   从利润、收入、成本说起   利润来自何处   利润是一种责任   利润的社会意义   怎么办 —— 制度缺陷下的抉择    3 .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容吗?中国的经验   引言   过度(或恶性)竞争   过度准入   声誉机制的缺失   竞争驱动的私有化   结论    4 .反垄断法的隐忧   企业的三种定义   寡头竞争对社会有利   准入自由:垄断与竞争的真正界限    5 .让商业活动更自由 第二编 思考中国改革    6 .理性思考中国改革   学会理性思考   中国改革的三个约束条件   改革中的利益补偿问题   发展是消灭贫困和缩小收入差距的硬道理   谈收入分配问题不能离开全球化的大背景   腐败的根源是政府对资源配置权力的垄断   不要把学术与政策混淆    7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历史视角   前言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化事实   随即行走:中国是怎样选择渐进式改革的   中国渐进式改革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总结    8 .产权变革、企业家兴起与中国经济发展   引言   企业家人才配置的重要性   中国的激励变迁: 从基于职位的权利到基于财产的权利   最主要的三类中国企业家   价值创造与寻租活动   结束语    9 .中国经济改革 30 年    30 年改革大格局   价格改革是怎么完成的   国企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家阶层的兴起   中国未来 30 年    10 .中国的价格改革   计划价格体制与价格扭曲   通过双轨制逐步实现价格自由化   中国价格改革的经验教训   附录:以价格体制的改革为中心带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要找到体制改革本身的机制   就体制运行的基本规则   不要把宝押在价格调整上   抓住价格体制改革这个中心环节   不要被财政问题吓破了胆   体制改革的几个障碍因素    11 .市场化改革与收入分配 第三编 理解金融危机    12 .危机中的选择   理解危机可能比简单出对策更重要   重温奥地利学派对大萧条的解释   这次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政府救市,还是自由调整   尽早尽快地释放民间活力   危机与大国崛起    13 .经济不是单一产品   危机的三个特征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谬误    CPI 是个很大的误导   货币是非中性的   货币扩张如何导致经济危机   为什么人为的繁荣不能持续   中国的角色    14 .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的发展    30 年代大危机与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对这次危机的预测   对经济危机的不同理解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复活 第四编 把脉未来发展    15 .把脉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革   基于历史的推测:人口大国将重返经济大国   全球化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影响   以出口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可持续   中国,本身就是一个 “ 全球 ”   靠什么开发国内市场   产业创新与整合   警惕 “ 国进民退 ” ,把市场化改革进行到底   政治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杨佩昌:中国国民的道德水准是如何下降的
热度 1 fqng1008 2011-1-28 11:12
按:本来想说:中国公民的道德水准是如何下降的?考虑到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公民,所以只好用国民这个称谓。国家是有的,而且很强大,超级牛逼!民众也是有的,只不过还是屁民和愚民。因此,用国民这个词还算适当。前段时间发生钱云会事件,有几个人组织了所谓的“公民调查团”前往乐清调查。本人虽然对那几位先生表示尊敬,但是不得不感到难过:“你这个称谓都有问题,还去调查什么?”你算是公民吗?你知道一个公民应该享有什么权利?你何时行使了自己公民的权力? 经常有朋友问这样的问题:“你长期生活在德国,你觉得中国人和德国人有什么区别?”估计他们期待我这样回答:德国人严谨,中国人做事不太认真。然而,我的回答却使他们感到意外:“最大的区别是,中国人说话声音大,德国人说话声音低”。 说话声音高低和道德水准有什么关系?我的回答是:有一定关系,尽管不是全部。判断一个人是否道德,有一个基本的标准,那就是:你的行为是否干扰了他人。如果你只是在自己家里吼叫(在隔音良好的情况下),这不存在道德问题。但是,如果你在公共场合,例如在大街、餐馆、商场、公共汽车上大声聊天,大声打电话,那可以肯定地说:这有点道德上的问题。因为,即使个别人喜欢听他人的隐私,但也一定有人不想听你说话。如果你把自己的声音狠狠地灌进了不愿意听你讲话的人耳里,这就是不道德。 我在德国期间,曾在德国联邦统计局人口研究所实习过。每天中午都到统计局的大餐厅用餐。吃饭的人不少,大概有500-600人左右。尽管如此,整个餐厅非常安静,偶尔也只是听到刀叉在盘子上的轻微撞击声。和我一起吃饭的几个德国人,虽然也聊天,但嗓门压得很低很低,旁边餐桌的人几乎听不见。德国人说话声音低,并不是他们的嗓门不好,而是父母从小就告诉小孩:“嘘!请小声说话!”这样的场景我在德国人家里经常看到,至今记忆犹新。 那么,德国父母为何觉得高声说话不文明呢?你只要看看他们的中小学课本就明白了。他们也有一门相当于“政治”或“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课程,名字叫“Ethik”,就是《道德伦理》。名称虽然相似,但教的内容却不是热爱什么当,热爱什么主义,而是一些非常普通的做人准则。他们也不教孩子:“只要主义真,杀了XXX,还有后来人!”主义这玩意儿难道比生命更重要?再说,凭什么说你那个主义就是真的? 在当今的中国,除了高声说话,还有很多不太文明的现象:说假话、见死不救、遇见陌生人不说话不打招呼、关门时根本不看后面是否有人、贪污了还觉得自己是贵族、随地吐痰大小便、不排队...... 而在德国,说假话要付出一生的代价,看见别人有困难主动上前询问,遇见人不管是否认识,都会微笑点头,在电梯里会打招呼:早上好!关门的时候会看后面是否有人,如果有就会一直把门扶住。至于贪污腐败,随地吐痰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奇闻。去过德国的人都知道,在公共汽车上经常会听到“对不起、没关系”这样的话。说话的原因只不过是汽车摇晃,身体轻微碰撞了一下而已。 难道是德国人天生就比中国人素质高?恐怕不见得。如果德国民众天生素质真有那么高,那就不会听希特勒忽悠而残害犹太人了。真正的原因是联邦德国成立后,政府制定了一套规则,让民众自觉提升素质。比如说:德国有法律规定,不管是任何建筑物,如果建有厕所,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大小便。当然还免费提供手纸。即使是豪华的餐馆,你一样不能阻止乞丐进去方面。你说上厕所这么方面,还有人乐意随地大小便吗?除非这个人神经有问题。再如:关门时不小心把人撞了,你得无条件赔偿,还得帮人医治。这些规定都很具体,操作性很强。还有遵守交通规则、按秩序排队等等,这些做法都是政府教育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良好的行为就变成了习惯,一旦大家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这个社会就变得文明起来。 我非常不同意中国人天生素质低的说法。只要把时间推移到62年前来观察,你就会发现,那时我们的祖先也还是不错的。人与人在胡同口见面,不管是否认识先问你:“吃了吗?”听起来土气了点,但也富有人情味。我比较喜欢古代中国人抱拳施礼这种做法,很有文化底蕴。可惜今天都不见了。今天的人与人,比的只是谁比谁更牛逼,谁贪污的钱多谁就很有本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今天的中国国民素质严重倒退了呢?原因我即使知道也不敢说,因为我胆子比较小。但是话不说出来会和节欲和憋尿一样,会严重危害前列腺和心灵,所以还是说出来,尽管只是不痛不痒的。 前几天因为汽车限行的原因坐了回地铁。吃惊的是地铁播音增加了一句话:请自觉抵制乞讨卖艺的行为。喂!你连乞讨卖艺都不准了,还号召大家和你一样冷血?如果大家都和你一样有本事,早就不卖艺乞讨,而是去北京地铁公司上班了。你们那里的福利待遇肯定超过卖艺的收入。 路过几次火车站,包括北京、天津、郑州等等,经常会听见警察的“良好”忠告:“请不要相信陌生人,请不要把包交给陌生人看管”。当然,让陌生人看包的确不太可取,但是所有人都不相信,你说这个社会成了什么样子?简直是人人自危!你这个忠告其实是告诉大家:这个社会完蛋操了!既然都这样了,还建立什么和谐社会? 再看看媒体,每当发生一件令政府难堪的事情,政府发言人第一个反应总是:“没有、没有这回事、不是这样、这是造谣......”当事实证明有了后,政府的反应则是:个别官员所为。于是,政府总是英明正确,只是个别官员操蛋而已。还有喝水死、躲猫猫死、睡觉死之类的,简直是说假话都不脸红,你以为所有的人智商都那么低啊? 政府天天喊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公仆。可是你看政府哪栋办公大楼不威严、不豪华?你看你开的车有多牛逼?你看你自己有多少套私房?你看自己有多少小蜜?你看你吃的饭一顿多少钱?你看你抽的烟多贵?你要真的是公仆,我就让你来当主人,你干不干?撒谎都不带犹豫的一帮东西! 积土成山、聚水成河。天天这么假宣传,政府天天说假话,你怎么忍心要求普通民众说真话?如果民众都说真话,对比起来,那政府不是太难堪了吗?所以,民众还是说假话比较好,因为这样就匹配了,社会也和谐了。 于是,中国国民低下的道德素质也就这样形成了。 转自: 杨佩昌博客专栏 yangpeichang.vip.bokee. com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自一个朋友的呼吁
wangdh 2008-10-27 12:47
来自一个朋友的呼吁 去日本几天参加双边学术会议,昨天晚上 11 : 30 从日本回到家里。为了过几天清闲的日子,享受朋友间那种交流的幸福,决定不带电脑不上网,专心开会,专心思考。知道会有不少 Email ,回到家里还是要查阅处理的。有一个朋友的 mail , 需要我帮忙,希望帮他将几句话贴在我的博客上。看了内容,我很愿意,也希望大家一起来关注类似事情。我至今没有参观过奥运公园,尽管就在我们研究所的旁边。但个人心目中、从媒体的报道中,一直期望有一天能够充分享受奥运公园的美丽,回想北京奥运的辉煌。但是现在有点担心了,怕是看不到原版了,不觉有了些悔意,应该早些去游览的。 多说一句,在日本几天的感受,尽管都是表面现象,但感受最深的就是日本的公共规矩,全民素质。我对学生开玩笑说:是不是人来到日本,喉咙里的痰就没有了。 (王德华 2008.10.27 中午) 谁来守护奥运遗产?谁来守护中华文明? 瑞峰子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可是,我们能守护好这份宝贵遗产吗?能守住中华文明吗? 奥运刚刚结束,公园刚刚开放,我们就见到不少精制的垃圾桶的盖子不翼而飞了,有一些被卸掉放在旁边,是被当废品处理了,还是被开发了? 桥的实木栏杆也有丢失的,还有些看似刚被卸掉放在地上的?是在维修?则坏得也太快了吧!抑或是也将被处理掉,如同那些垃圾桶的盖子?我真是担心。 石台阶有些已塌陷,石板有些已断掉。 总有那些目无一切的游人,或张牙舞爪地爬到不该爬的地方留住倩影;或者大口一张,随地就吐;更有甚者,无视警告,放肆地抽烟。 中国怎么了?国人怎么了?那奥林匹克山上用鲁迅的《朝花夕拾》命名的景点则构成了莫大的讽刺过了那么多年了,改革开放也已三十年了,我们还必须呐喊、疾呼:救救孩子,救救中华文明!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5216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