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溶洞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远山呼唤(日志二十)
热度 1 taodeng 2020-10-9 22:29
远山 呼唤(日志二十) 早上醒来,一按开关,没有电。停电的事,现在即使是在偏远的地区开展野外工作也很少遇到,而这是在德格县城里。马上想到的就是很多野外要用的设备没有充满电,当然也包括手机。好在我们有准备,在行进途中可以在车上进行充电操作。我有头灯,照明没有问题,但有些事就为难了,比如要不要洗澡?会不会热水突然没了?电梯好像有应急电源,要到旅店顶楼早餐,还是不敢坐,慢慢爬上去吧。气喘吁吁到了餐厅,是累得需要多吃一个鸡蛋还是一个都吃不下了? 但我们不能因为停电耽误工作,大家克服困难,收拾好行李,按时出发。今天我们将跨过金沙江,在此次科考中首次进入西藏,前往江达县开展工作。天气很好,国庆中秋长假过后的道路也变得行云流水般畅通。 连接德格和江达的金沙江大桥过去称为岗托渡口,在大桥的西藏一侧建有十八军进藏纪念馆。 1950 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扫清了进军西藏道路上的反动势力,在岗托胜利强渡金沙江,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西藏的土地上迎风飘扬。 当年的岗托渡口是茶马古道连接内地和西藏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极其险要。为阻止解放军入藏,旧西藏噶夏政府负隅顽抗,在渡口边上修筑了三个军事碉堡。十八军将士胜利粉粹了敌人的图谋,并且以高度自信的气魄将这三个碉堡保留至今,向来往于此的人们讲述着进军西藏的光荣历史。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前往江达县德登乡核查朱日拉山俄哲巩裂隙型溶洞堆积,这是古脊椎所的前辈在 1982 年夏季发掘的。为了确定溶洞的精确位置,昨天我们已联系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的陈祖军研究员,他通过江达县文物部门向德登乡告知了我们今天的行程。 沿 317 国道一路西行后,我们在瓦拉寺向北转往德登乡方向。导航也有误导的时候,因为日新月异的发展有时候让系统来不及更新。导航说这段路程需要 4 个小时,当我们实际行驶时发现这是路面条件非常好的 201 省道,许多全国各地的大货车都在来往驰骋,两个小时就到达德登乡。 途中我们还在道路旁的溪边野餐,觉得选了一个不错的地方。果然,不止我们这样认为,下车后才发现秃鹫们也在溪流的两岸各开了一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算是一例吧。其实倒是鸟儿们自己不太和谐,秃鹫之间争抢打斗,还有凶猛的大鵟\和斯文的喜鹊想来分一杯羹,都被秃鹫赶跑了。 到达德登乡,白玛邓增书记和粟伟业乡长热情地迎接我们。我们讲解了今天的任务,并宣传了青藏科考的重要意义。午后粟乡长和神青龙村第一书记旦增洛追等一行陪同我们前往朱日拉山,核查俄哲巩溶洞。朱拉山在藏语里就是“龙的山”之意,是当地藏族乡亲根据对化石的理解而取的名字,就像周口店的龙骨山一样。从柏油路到石子路,从土路到草路,从摩托车路最后到没有路,越野车把我们送到朱日拉山下。剩下的就靠我们的双腿攀登,在海拔 4000 多米的石灰岩陡坡上,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最后胜利登上峰顶,形成于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灰岩中的俄哲巩洞穴就在我们脚下。俄哲巩洞穴堆积中含有披毛犀、三门马、羚羊和鹿的化石,经与其他动物群的对比,显示其时代应为中更新世。 今天的考察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巨大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年,古脊椎所的前辈们要到达德登化石地点,仅从四川前往江达县同普镇就花费了 5 天时间。我们今天两个小时就到德登乡的车程,当年走了整整一天。 1982 年是乡政府组织了十几匹的马队才完成俄哲巩洞的发掘,现在的越野车则让考察队员们节省了更多的体力。 感谢德登乡领导的热情挽留,我们还是继续赶路,傍晚抵达江达县城。不仅一路上饱览了雄奇险峻的高原风光,还在就要接近县城的地方看见了公路旁树林里的庞大猴群,感受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美妙场景。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65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奇幻织金洞
热度 2 yh77 2015-10-21 14:30
贵州有非常发达的喀斯特地貌。水流对石灰岩亿万年的溶蚀形成了独特的峰林、峡谷、暗河、溶洞等景观。其中地下溶洞之多之奇在国内应是首屈一指的。记得小时候家附近的山里就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溶洞,许多关于旧时土匪在洞里藏匿啸聚的传奇在小伙伴间口耳相传,令我毛骨悚然又悠然神往。80年代的时候,流行自家建鱼池,就有大人们去附近山里的溶洞敲下钟乳石笋来造假山。凡此种种,让我觉得地下溶洞是个神奇的所在。后来,参观了各种溶洞景观,可心里最美的溶洞还是在家乡贵州。 这种感情除了家乡好,也完全有客观的支持 ——说贵州溶洞之美,只要有织金洞就够了。织金洞在贵州毕节市织金县,过去叫打鸡洞,大概觉得不太好听,不知什么时候起,只叫织金洞了。这个地方过去交通不便,路烂的一塌糊涂,因此知道的人不多,能去的就更少。但是名头是很大的,度娘说: 织金洞被评为 “ 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 ” 之首 ; “ 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 —— 中国最美的十大奇洞 ” 之首。 中科院下辖的 《中国国家地理》 等国家级地理研究部门也给予高度赞誉,称其为 “ 中国溶洞之王 ” , “ 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 ” 我近二十年前去过一次,此言不虚!今年夏天,故地重游。 1. 整饬一新的公园门口。 2. 溶洞虽美,但拍摄不易。以下主要看一些有代表性的奇石。这个叫倒挂琵琶,很像。 3. 遍布的石笋,在断口处发出晶莹的光芒,好像洞顶之上有璀璨星光 4. 织金洞极大, 长达 12.1 公里,相对高差 150 多米,已勘最宽跨度 175 米,一般宽高在 60m-100m ,总面积达 70 多万平方米,游览一次需要大约 3 个小时。在地下不见天日的地方见到这辽阔高远的空间,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令人叹为观止。 5. 浑圆的鸡血石 6. 定海神针 7. 海豚飞跃。这种好像叫石榴状沉积,表面布满均匀的石头疙瘩,不明白是什么生长机理 8. 洞顶石笋在蓝光照耀下宛如太空星系 9. 星云 10. 灵霄殿石瀑。站在前面似乎可以听到岁月之河的奔流。 11. 如意金箍棒。高 37 米,已经和洞顶连在一起,据说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天然柱状物。 12. 灵霄宝殿上珠光宝气 13. 再放大一些,就可以看到这些石瀑上遍布横向生长的细小石灰石沉积,晶莹剔透。这就是织金洞最著名的卷曲石,是石灰岩沉积和缓慢结晶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逆向卷曲生长,还有的中空形成鹅管。洞里本来有一处专门观赏卷曲石的景点,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细小的石中精灵。我原来看过,洁白闪耀,美得令人炫目。但是现在已经不开放了,导游说主要是因为总有游客不听劝阻,进行破坏性采摘的缘故。 14. 镇洞之宝,广寒宫霸王盔, 由下部帽状石笋和上部杆状石笋组成 15. 江山如此多骄 16. 另一个镇洞之宝,银雨树 17. 银雨树之奇在于这种逆重力生长,沉积和飞溅作用下形成宛如花瓣的塔状石笋 18. 一群巨型水母向着海面缓慢游动 19. 十万大山 20. 姐妹玉树 21. 姐妹树放大的局部,玉洁冰清,冰肌玉骨,在高纯水滴的作用下形成的白色花瓣石笋 织金洞内步步是景,据说还有很大的地下面积没有开发,值得期待。织金与贵阳之间最近修了高速公路,如此奇观,愿邀天下人同赏!
8014 次阅读|2 个评论
这是狗熊么?
热度 8 boxcar 2015-2-6 21:34
此照片拍自肇庆七星岩的双源洞(溶洞)。
个人分类: 摄影|2779 次阅读|24 个评论
光彩照景
taodeng 2014-4-24 20:10
贵州 织金 官寨 织金洞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石灰岩溶洞,洞长6.6公里,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石幔、石藤、石帏、石鼓等40多种岩溶堆积物,展示了溶洞的主要形态类别,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纵横交错的洞道间还错置着泉水、地下湖和间歇水塘,在霓虹的照射下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西科技大学校园里的螺蛳山
热度 5 罗帆 2014-4-22 20:45
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末,乘夜车去广西科技大学给在职研究生上课。 清晨,细雨迷蒙,学生还没来。站在管理学院会议厅的窗口,凭栏而望,新建的大楼巍然壮观。 上完一天课,略感疲惫。负责接待的小李问我想去哪儿逛,我说晚上想休息。问起校园里那座螺蛳状的山,告知名叫螺狮山。于是,约好第二天早上去爬山。 第二天一早,雨依然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小李如约而至,带着我来到山脚下。山上,树木葱茏,石阶梯较为陡峭。路旁不时有石桌凳,空无一人。小李说,如果天气好,有的学生会早起,爬到山上读书,学习锻炼两不误。 爬到半山腰,听到阵阵读书声。凉亭里,一位男生在高声念英语。平时,这里是大学生艺术团声乐队练声之地,他们会与林中的鸟儿一起歌唱。 山顶,标志性的建筑小品引人注目,原子结构造型的观光台上有一个日晷盘。登高而望,山下雾茫茫一片。小李说,天晴时极目远眺,柳州城区尽收眼底。西北面是厂区,厂房烟囱林立;西面是繁华的市中心;河东区的建筑物如雨后春笋;东南面的古亭山耸立在绿色环抱之中。 下山的路上,小李带我来到一个天然溶洞,人称“螺蛳洞”。从一个洞口进去,穿过中间一段黑路,可从另一个洞口出来。溶洞里没有灯,在暗处穿行,不免令人有些紧张。 据说,校园里流传着截然不同的两种传说。男生们宁愿相信这个传说:若牵女生穿过洞,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女生们关注另一个传说:若跟男生去游洞,切忌胆小牵错手。 从山上下来,立刻赶往教室。九点整,准时开讲第二天的课程。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691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别有洞天 2009-02-09 17:27
taodeng 2014-2-9 22:50
四川 兴文 天泉洞 洞太大了,入口的一个大厅绝对装得下整个首体,这是我钻过的最大的溶洞。解放前土匪就住在这个洞里,抗战的时候还成为临时的军工厂。洞深好几公里,分为上下四层,我们仅有时间走完其中的一层。洞里最有名的景观是称为石林仙姿的石钟乳和石笋,在灯光的照射下真是绚丽璀璨。地下暗河中还可以行船,载着游人驶向神奇的彼岸。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岩穴居所 2008-12-23 08:11
taodeng 2014-2-9 22:33
福建 三明 岩前 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三明地区发育的石灰岩孤峰上,时代为距今20万年左右。在遗址区发现了石制品近百件,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与刮削器等,同时还有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在这里还发现了世界上罕见的早期人工石铺地面遗迹,石铺面揭露面积约120平方米。万寿岩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
个人分类: 鸿爪留影|2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中七日——婆罗洲纪行之四
shenyuan6756 2012-12-11 10:07
山中七日——婆罗洲纪行之四
访 Patu 瀑布,月乳洞,林端漫步 四月五日早上,沿着公园地图去寻两个不太知名的景点。 Patu 瀑布只是一段小水帘。月乳洞中漆黑一片,在石缝中挤来挤去,好像钻迷宫,一无可览。 沿途倒有些动植物可观。红亮的千足虫,每节肢体伸出四只小脚,摆着正弦波的步子,在木道的扶手上悠悠地前行。尺蠖挂在树梢,好像一段小枝丫。小鸟反复地唱着三个音符的小旋律,每个乐音都有轻重缓急的变化。路边也可见些刀锋一样的石头,算作弥补了我们没有爬刀山的遗憾。 林端漫步( canopy walk )是纵横在若干大树之间的木道, 总长 480 米,号称世界最长。这里树木为了竞争阳光,树的下部往往很少枝丫,长到几十米的高处才突然打开树冠。可是这里的土质偏偏较松软,为了支撑树干,树根往往会进化出 火箭尾翼一样的 宽大的片状的根基。 猴子是林间的侠客,他们在林梢穿行,不见身影,只见一阵惊风扰动一片枝丫,很有点武侠电影镜头的感觉。 访鹿洞,朗洞 四月五日午后从总部出发,三公里四十五分钟到鹿洞,洞名源于当地猎人发现野鹿时常会到这里找盐吃。这一段路我们也走过几次了,这次跟着导游,听她细致地介绍沿途遇到的植物,昆虫,才知道之前错过许多细节。鹿洞前一个圆形的观景台,周围五座大山如五指并立。他们曾经是更大的一座山,被洪水淘成中空的大厅,某一天大厅崩塌,才变作五指山。入洞的石廊越走越窄,百十步后进入洞中才豁然开朗,鹿洞是世界最大的洞穴通道( single cave passage ),直径 12 米,长 2 .2 公里的大跨度空间结构,让人担心所在的山是否会重蹈五指山的覆辙。洞中可观处有石厅顶倒垂的两个天然石莲蓬,大雨过后可以淋漓滴水,被称作亚当的莲蓬与夏娃的莲蓬。由洞中外望,洞口呈现惟妙惟肖的林肯头像剪影。 鹿洞里没有鹿,却住着 75 万只蝙蝠,倒挂在我们头顶嘤嘤地叫,周围满是刺鼻的味道。蝙蝠们每天傍晚 5 点结队出洞觅食,阵仗蜿蜒波动犹如长蛇,先头的蝙蝠更要与饥饿的鹰做惨烈的搏斗,整个出洞过程持续一个半小时,堪称姆鲁一大奇观。 朗洞紧邻鹿洞,堪称小洞极则,各种石头开花,开各种花。石笋钟乳,上下相应,好像掀起一层意大利千层饼时那些藕断丝连的奶酪。心肝肠肺 ,挂满墙壁,又好像孙悟空跌入铁扇公主腹中。 四月六日,我们乘着小飞机,告别了这一片青山绿水的世外洞府,回到姆鲁以西百里以外的人间小城美里。美里是座石油城, 1910 年,这里的 加拿大山 上开出了第一口油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国势急转直下时,曾有大批华人来此淘金。赶上竞选前夕,大街上挂满各个政党相互攻击的大标语。我们按图索骥寻找石油纪念馆终无所获,误打误撞来到 断头岭上,遇见一个红色的木屋唤作观音坛。在高敞处俯瞰一眼夕阳下的美里,返回旅馆。 衣食住行,结束的话 在亚庇的旅店附近有个海鲜卖场,兴致冲冲地点了一份虾饺,吃过之后确认里面没有虾,而且原本放虾的部分也懒得填上更多的馅料,所以是扁扁的五只。又点了五串马来烤肉 沙嗲( Satay ),以椰叶骨串起鸡肉,边烤边淋椰浆与椰油,配以甜辣椒糊,味道很甜,但是烤得焦黑,所以只是赚一笔游客钱的去处。仅一街之隔,那里的炒粿条和炒饭就物美价廉得多。 早餐在排挡吃广式点心,最爱大包(右下角的那只),当中有些细密的馅儿,包裹着比较大块的各色肉食,排骨(还能吃出少许骨头),鸡肉,腊肠,半个鸡蛋,叉烧。 Ho 说这样的包子跟吃馒头就肉菜拼盘也没什么两样。可是包子的妙处,就在于你不能确切知道下一口会吃到什么。 姆鲁的三天主要吃地产的幼嫩蕨菜,状如紧握婴儿拳,跟东北蕨菜一个味道。姆鲁的菜色很简单,胜在吃饭处的自然景观。 来自各国的游客住在一个长屋屋檐下,语言习俗不同也会有些小小摩擦,长屋倒还宽敞干净,只是床铺上常常是落了一层蚊子。工作人员对于东亚面孔的游客,态度明显比较冷淡。还碰到一个国内的餐饮业老板,对于我的博士兼东北人身份,有些冷嘲热讽的言论,但是需要用英语交流时又会热情地请求帮忙。 除去一些小小不快,旅程总体还算轻松惬意,以下几句话作结: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旅行的意义在人与风景的相互辉映,相互启发。风景之所以有意义, 在于带着寻求意义观看他们的人; 人的境界,也因为参照物的变化而发生了质变。 人在山为仙,入谷为俗,汉字中似乎早有这一层意思 。 我们上山,为的是寻求一种超越,努力脱离大地的引力;我们入洞,是想回归地心,获得一种内观的体验。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象时,跳出去与钻进来的两种功夫,对于我们认清事实是同等的重要。 山中方三日,世上已千年,更何况七天之内,我们已两入名山。旅行中绝少接触媒体,难得地享了一段不急之务。回程的飞机上展开报纸,才又开始被咨询裹挟。在我们旅行的七天之中,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尘埃正顺着季风洋流漂飞四散,阿拉伯之春的怒火在中亚北非持续延烧。这一切,对于当时流连于山谷中的我们,似乎并没有发生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中七日——婆罗洲纪行之三
shenyuan6756 2012-12-11 09:35
山中七日——婆罗洲纪行之三
从有海的机场到有山的机场 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姆鲁山国家自然公园——位于 沙捞越州与文莱的交界处。 12.3 万平方公里的沙捞越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州,她的三分之二的面积都覆盖着森林,是最传统意义上的婆罗洲的所在。驶离 哥打京那巴鲁机场的跑道紧邻大海,起飞后最常见的地面景观是矩阵一样整齐的油棕榈林,沿途经过一大片规划整齐有如集成电路版图的城镇,也许是文莱? 人工环境总是机械几何的,自然则充满了曲线,一条条蛇曲的大河,好像大地上写满了草书。在经过了几个临河而建的红顶房子后,半个多小时的飞行中再无人烟。满目都是层次丰富的森林绿色。在人造自然环境中生活了二十多年,这样原始无雕琢的自然景观满眼袭来还真是让人不适应。 婆罗州的热带原始雨林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森林 ( 一亿三千岁 ) 。在人进化为人之前,森林已经是这方大地的主人。对于姆鲁山的系统的科学探索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系列巨大溶洞的发现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这里迅速名闻世界,她的精彩至今还在被新的探险不断地发掘着。姆鲁公园 1985 年正式对外开放,坐落于 Melinau Gorge 尾部,距离最近的城市美里( Miri) 要飞行半个小时,而从地上经水路到达美里则要花费 12 小时。 姆鲁机场虽小,却十分可爱,机场毗邻两座绿茸茸的小山,走出候机厅就是自然山野,工作人员休息的小木屋,就地取材,与自然为一,岂不远胜过大城市的蜗居!? 公园内只有两条交通路线,从机场到公园总部的公路 和 梅里瑙 河( Sungai Melinau )水路。穿过一条摇来摆去的吊桥,就进入公园总部,这里有各种等级的木屋,都用木头行道联结起来。本来此行的主题是参观 Api 山上的刀石林,因为只有我们两个学生报名( Ho 在爬过山后已经离开),不够公园要求的组队人数下限,攀登刀山的计划只好取消了,改成在 5 号营地宿营(两小时水路加 8.8 公里陆路)。傍晚时身体却出了一点状况,大概是爬山比较劳累,一只鼻孔血流不止,最后还涌出一大块瘀血。由于失血过多,一度有些失神。跟工作人员商量一下,连 5 号营地的跋涉也取消了。 纵一苇之所如 去掉长途的爬山营地行程,原本紧张的计划顿时轻松起来,旅行恢复了应有的休闲面貌,我们于是有较多时间在公园总部附近的景点参观。 先是乘船延 梅里瑙 河 前往风洞,清水洞。小舟细长如苇叶,如豆荚,游客穿了橙红的安全衣,等距坐在舟中如荚中豆子。首尾盘坐两个船夫,前面的用小桨拨动水底调整方向,后面的司掌煤油机螺旋桨动力。河水较浅,前面船夫必须时刻调整船头保证小船不搁浅,遇到一些大石头引起的湍流,两个船夫还真得忙碌一番。船行得快了,静止的空气也变成风。两岸青山夹江而来。树青涯白,只见一丛丛色块从眼边飘过。这里山舒水缓,与京那巴鲁山的威严庄重完全是两种性格。 一叶扁舟,泛乎中流,二十分钟水路,逐轻风,搏细浪,我们途径本南人( Penan )的村庄 巴都蒙干( Batu Bungan )。本南人原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原始游群生活,七七年在 政府组织下姆鲁山本南人移殖区得以建立。定居之于本南人,正如漂泊之于我们一样不可接受。八十年代中,本南人与政府之间爆发过数次冲突,首先他们住不惯集体化的长屋,其次是当地公司采伐树木干扰了他们原本宁静的生活,本南人设置路障,阻止机车前进,派出长者穿着传统服饰操着民族语言到法庭上跟公司的律师理论,现代社会的法令是否能应用到这些原始居民的身上呢?随着大批国际游客的来访,现代文明动摇了古老的观念,三十年来的发展,本南人已经从落后的原始生活方式直接进入现代范畴。 如今的本南人除了狩猎与采集,大都参与了景区的工作。游客到此,一定访问他们的早市,每户人家都摆出自己的手工制作,待价而沽。当地所产黑木天然中空,一端钻出小孔,用藤条将小孔磨圆,塞上沾有毒草汁的细竹丝,就成为打猎用的吹箭筒;细小的竹管钻上三五个小孔,本南人善于用鼻息去吹奏笛音;小树枝一端三等分劈开,就成为兼有夹与插功能的三叉竹筷,用来吃 野硕莪 面糊和野猪肉;天然采集的植物种子串成珠绣;黑白藤条编作背篓。传统上,男女老幼都要戴沉重的熊齿耳环,常年佩戴的结果就是会将耳垂拉开一个大洞。古老的体饰特征在年轻人身上已经找不到了。现在唯一象征本南人身份的就是如老奶奶手腕上佩戴的黑色的 信嘉藤手环 ( rotan singar )。 风生水起——访风洞,清水洞 溶洞是造物主惨淡经营的结果,他以百万年为单位精雕细琢着自己的作品。他将海洋生物的骨骸在海床上淀积出厚厚的石灰石层;他发起地质运动将石灰石抬出海面,升成高山;他唤起不定期涨落的山洪,将石灰岩中侵蚀出纵横交错的孔道;他又以淋漓的雨水,在洞中刻出细致的造型。 风洞的入口是一条宽大的石廊,侧壁波浪状的起伏显示着曾经大水的冲刷作用,石廊顶部较平,是石灰岩层断裂坍塌而成。洞廊的构造形成了一个局部的气流循环,冬夏常风,风洞因之得名。 雨水经过山石的层层过滤,当来到洞顶时已经成为浓度很高的石灰石溶液,在他的流动路径中,一边腐蚀一边沉淀,一滴滴水从洞顶嘀嗒而下,遗留在洞顶的石灰石成分逐渐形成钟乳,随水流滴落的石灰石成分在洞底堆出石笋,在风洞中可以看到从石钟乳上落下的水滴精确地打在下方的石笋上,正可谓金水相生。这种生长过程(生长速度是每世纪 1-10 毫米),在 大王厅( King’s room )中表现到了极致,这里有几十根上下贯穿的石柱,粗细不过十厘米。 清水洞与风洞毗邻,洞口下垂一簇簇石乳如犬牙,犬牙上附有一种蕨类,为姆鲁所独有,细长的一片蕉叶倒垂下来,好像在拟石乳的态。走过这些石牙,又是一条宽大的石廊,好像被大鱼吞进肚子里。 清水洞中有一条地下暗河,流向不可知的去处。有几处洞顶开窍,可以坐洞观天,青苔拥挤在有限的阳光照耀处,成为洞中少见的绿色。 出得洞来,恍如隔世,一片林木,只觉更绿。 一汪潭水萦绕 洞口,与洞中水同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沏,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倏尔远逝。”一千二百年前柳宗元在永州的所见,于此可得一一验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彩斑斓的溶洞——和学宽老师
热度 12 cissyludai 2012-10-25 22:42
五彩斑斓的溶洞——和学宽老师
学宽老师发布了《五彩斑斓:兼谈DC怎样拍溶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4303-625915.html ,教俺们这些菜鸟如何拍好溶洞的。俺才想起来貌似俺以前也拍过。 很想学习,最好是手把手的教。但是,和学宽老师的地理位置相距太远,只得上一组以前拍的溶洞的照片,抛砖引玉请各位点评。顺带学习一把。 PS:这组照片也是用小DC拍的。 雪玉洞 瀑布 钟乳石1 钟乳石2 钟乳石3 钟乳石4 钟乳石5 钟乳石6 钟乳石7 钟乳石8 钟乳石9
2680 次阅读|29 个评论
五彩斑斓:兼谈DC怎样拍溶洞
热度 19 lixuekuan 2012-10-25 09:23
五彩斑斓:兼谈DC怎样拍溶洞
钟乳石溶洞加上绚丽的灯光给人以梦幻的感觉。 中国这样的溶洞很多,旅游的时候导游都作为景点向游客推荐。 自己看了,欣赏了,为溶洞的美丽而叹服。可拍出来的照片几乎都是虚的,想回忆一下都没有机会。 单反拍溶洞一般都没有问题,让每个人都买单反不现实,小DC怎样拍溶洞? 教你一招也许管用。 如果你的DC可以调ISO(一般的DC都可以),就把ISO调高,一般DC都是默认100,如果能调到800以上拍溶洞应该没有问题。 如果你的DC可以速度优先,在高ISO情况下把速度调整到1/30″,一般就不会虚。 也可以在高ISO情况下把光圈调到最大(f值最小)试拍一下看看开门速度是多少,如果慢于1/30″照片就会虚,快于这个值一般就可以。如果你的手抖就没有办法了。 怎样在溶洞里拍人哪? 就按上面的设置,人离相机2米左右,打开闪光点,如果钟乳石灯光还可以,拍出来应该没有问题。要告诉被拍人,不要动。 如果你的相机什么也不能调,是纯傻瓜相机,那就只欣赏溶洞不要拍了,拍出来也都是虚的。 建议各位买相机不要买纯傻瓜的,要买带光圈优先和速度优先的相机。这样在极端条件下也可以拍出满意的照片。 下面是我使用DC(佳能S100V)拍的溶洞照片,请欣赏。 1 2 3 4 5 6 7 8 9 拍摄参数: 文件大小 2,669K 图像大小 3000 * 4000 相机型号 Canon PowerShot S100V 快门速度 1/20秒 光圈 F2.0 焦距 5.2 ISO 2500 曝光补偿 0.0 最大光圈 F2.0 闪光 关 白平衡 自动 测光方式 中央测光 拍摄程序 标准 镜头 5.2-26.0mm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6820 次阅读|68 个评论
郴州万华岩溶洞掠影
热度 3 nipy 2010-12-2 15:55
郴州万华岩溶洞掠影 . 十月分的郴州秋游,除体验高铁外,还游览了位于郴州郊区的万华岩溶洞, 万华岩发育的母岩为距今约3.55亿年的石炭系下统石灰岩;洞穴空间的形成年代约100万年左右。1985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进行系统探测和旅游开发规划与设计,198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已列为国家级的溶洞旅游景点。 在光线较暗的溶洞中拍摄较好的照片,对每个摄影爱好者也是一个锻练拍摄技术的机会,因为行程冲冲,不可能有放三角架的时间和条件(也没带),所以我还是利用我佳能500D的3200高感光度,速度控制在50/1秒以上拍摄了几张与大家交流! . . 万华岩溶洞外观 . 洞口准备入洞 . 溶洞景观之一 . 溶洞景观之二 . 溶洞景观之三 . 溶洞景观之四 . 溶洞景观之五 别有洞天
个人分类: 旅游见闻|3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