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十五:湿地修复工程
蒋高明 2018-3-29 21:3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十五 湿地修复工程 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教学课件光盘版) 作者 蒋高明 2.3.3 湿地修复工程 2.3.3 Wetland restoration program 2011 年 4 月 30 日,随着白洋淀十二孔闸闸门缓慢降下,河北省第 4 次“引黄济淀”工程圆满结束。白洋淀水域面积因此扩大了 60% ,白洋淀的“干渴”危机得到缓解,白洋淀湿地生态得到基本恢复。在白洋淀修复之前,这里面临着水质污染、湿地沼泽化甚至湿地干涸等严重的湿地生态退化问题。白洋淀生态修复是全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一个缩影。 On April 30, 2011, with the twelfth floodgate of the Baiyang Lake descending slowly, the 4 th phrase of diversion of water from the Yellow River to the Baiyang Lake in Hebei came to an end. The water area in the Baiyang Lake has been expanded by 60%. Its “thirst” has been eased, and its wetland ecosystem recovered. Before restoration, the Baiyang Lake was facing a serious problem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swampiness of wetland or even drying-up.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Baiyang Lake is an epitome of China’s national wetland restoration project. 按照国际定义,湿地是地球上所有露头的淡水,以及涨潮深度小于 6 米的近海海域。就是说,江、河、湖泊、沼泽与近海,都属于湿地。中国人非常关心湿地恢复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该类生态系统受到的损害最大。过去 50 年来,河北省的湿地竟消失了 90% !即便侥幸留下来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无法很好地发挥湿地生态功能。陕西关中一带 30 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记录 4000 平方公里,减少到了不足 50 平方公里,竟减少了 98.8% !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区过量使用黑河水资源,使得进入绿洲的水量由 9 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不足 2 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几百处湖泊消失!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definition, a wetland is a land area saturated with water, or offshore area whose depth of tidal water is less than 6 meters. That is to say, rivers, lakes, swamps and coastal waters are all wetland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China’s concern about the wetland restoration work is that this ecosystem has suffered the most serious damage. Over the past 50 years, wetlands in Hebei actually have been reduced by 90%! More than 80% of the wetlands retained have become sewage areas, instead of playing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wetlands. In more than 30 counties of central Shaanxi, as many as over 10,000 ponds have vanished in the last decades! In the south, the water area of China’s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the Poyang Lake, has shrunk from a record-high 4,000 square kilometers to less than 50 square kilometers, a decrease of 98.8%! In Alxa League of Inner Mongolia, due to excessiv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Heihe River in the upstream areas, water flowing into the oasis was reduced from 900 million to less than 200 million cubic meters, resulting in the drying up of the East and West Juyanhai Lake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hundreds of other stretches of water! 掠夺性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淤积、污染、过度排水等,导致湿地面积和资源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的减少和功能退化,不仅对区域生态造成破坏,而且由于湿地生态对区域气候有重要调节作用,湿地的破坏会进一步影响周边其他生态系统的稳定。近年来,洪涝、干旱、赤潮、沙尘暴、荒漠化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许多都与湿地的消失和退化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湿地面积减少和水质恶化,导致可利用淡水资源严重减少,直接威胁到水资源供给安全,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湿地消失,干旱几度由北方转移到鱼米之乡的江南。 2007 年,鄱阳湖大旱,湖畔城市上千万人遭受饮水危机。 Over exploitation and unreasonable utilization, silting up, pollution, and excessive drainage have led to gradual reduction of wetlands and resources, declining functions and efficiency,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The wetland is called “kidney of the earth”. The decrease of wetlands and their degradation of functions, not only inflict damage to the regional ecology, but also further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ir neighboring ecosystems, because the wetland eco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ional climate regul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floods, droughts, red tides, sand storms, and desertifi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ss and degradation of wetlands. Moreover, area reduction and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wetlands result in serious reduction of available freshwater resources and pose a direct threat to the security of water supply, which will eventually affect overall economic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retard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loss of wetlands sometimes causes the aridity to spread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the land of milk and honey. In 2007, the great drought in the Poyang Lake triggered a water crisis for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湿地萎缩不仅造成供水危机,同时也影响了生态防洪能力。 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共溃决堤垸 2000 多个,淹没耕地 283 万亩,受灾人口达 253 万。这次洪水与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湿地面积的锐减有很大关系。 Wetlands have the func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so that their shrinkage does not only cause a water crisis, but also affects the ecological capacity of flood control. In 1998, a catastrophic flood occurred in the Yangtze River, causing more than 2,000 dikes to collapse, 2.83 million mu of farmland to be flooded and affecting 2.53 million people. The flood wa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sharp receding of wetlands in the Dongting Lake and the Poyang Lake, etc. 大自然已经敲响了警钟,湿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Nature has set off alarm bells, and wetland protection task is pressing! 开始于 2005 年、结束于 2010 年的湿地保护一期工程,使中国 70% 的重要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基本形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十二五”以来,中国湿地保护明显提速。按照新的规划,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区域范围及其周边敏感区域内,要强化保护区建设。中国已从现有的 473 个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中,选择近一半( 222 个)投资强化保护区建设,另外新建野生稻保护区 13 个,并对 4 处严重退化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实施移民。 The first-stage project of wetland protection beginning in 2005 and ending in 2010 has effectively protected 70% of China’s important wetlands, and a basic natural wetland protection network system has been in shape. Since the launching of the 12 th Five-Year Plan, wetland protec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d. Under the new plan, it is necessary to intensify the construction of protected areas in National Wetland Nature Reserves, within wetlands of national significance and their sensitive surrounding zones. China has selected nearly half (222) of the existing 473 wetland nature reserv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tected areas. In addition, it has built 13 new in situ conservations of wild rice resources areas and implemented migration from the core areas of 4 severely degraded national wetland nature reserves. 对于退化湿地,重点进行生态恢复工程,主要包括:生态补水工程,包括吉林向海、黑龙江扎龙、黑龙江洪河、山东黄河河口、黄河禹门口潼关段河滩、河北白洋淀和衡水湖、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内蒙古黑河下游居延海、太湖、滇池、山东南四湖等;湿地污染控制工程,包括江苏阳澄湖和溱湖、新疆环博斯腾湖、内蒙古乌梁素海,开展富营养化湖泊湿地生物控制示范;湿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大庆、辽河和大港油田,开展湿地保护示范工程…… With regard to degraded wetlands, the focus is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 including ecological water compensation projects covering Xianghai Nature Reserve in Jil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in Heilongjiang, Honghe River Nature Reserve in Heilongjiang, the estuary of the Yellow River in Shandong, river shoals of Tongguan section, Yumenkou on the Yellow River, the Baiyang Lake and the Hengshui Lake in Hebei, the downstream section of the Tarim River in Xinjiang, the Juyanhai Lake in the downstream section of the Heihe River in Inner Mongolia, the Taihu Lake, the Dianchi Lake, and the Nansi Lake in Shandong, etc. The wetland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s involve the Yangcheng Lake and the Qin Lake in Jiangsu, the Bostan Lake Ring area in Xinjiang and Ulansuhai Nur in Inner Mongolia,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ke and wetland eutrophication demonstration programs. The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roject covers the Daqing, Liaohe and Dagang oilfields. 通过有效的湿地治理措施,不少干涸的湿地重现生机。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刚才讲的白洋淀。通过生态补水工程,白洋淀水域面积由 82 平方公里扩大到 134 平方公里,占白洋淀总面积的 36% ,水位由补水前的 6.7 米上升到 7.4 米。充足的水量使白洋淀再现烟波浩渺的景象,芦苇、菖蒲、荷花等湿地植物再显白洋淀风光,数百只天鹅或在空中翱翔,或悠然戏水。这样久违的湿地美景,在治理区许多地方重新出现。 Through effective wetland management measures, many dried wetlands have revitalized. For instance in the Baiyangdian Lake, through ecological water compensation projects, the water area has expanded from 82 to 134 square kilometers, accounting for 36% of the total lake area, and the water level has risen from 6.7 to 7.4 meters. Sufficient water means that the lake can reproduce the former scene of a vast expanse of mist-shrouded waters; wetland plants like reeds, calamus, and lotus have helped the former wetland scenery reappear, with hundreds of swans flying in the air or leisurely swimming in the water. Such long-lost views are now reoccurring in many areas through treatment. \0 \0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1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十四:荒漠化治理
热度 2 蒋高明 2018-3-28 09:2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十四 荒漠化治理 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教学课件光盘版) 作者 蒋高明 2.3.2 荒漠化治理 2.3.2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上面讲的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恢复的案例,是全国荒漠化治理的一个缩影。如果稀树疏林草地生态进一步恶化,会演化为荒漠生态,形成荒漠化。荒漠化,是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原因,使得土壤生产力下降乃至丧失,进而导致比荒漠生产力高的生态系统( 1.1.1 ~ 1.1.8 所述)演化为荒漠生态系统。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达 438 万平方公里,已经大大超过了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占国土面积的比例高达 45% ! The aforementioned natural restoration of the Hunshandake Sandland is one example of China’s treatment of desertification. If the sparse forest ecology further deteriorates, it will become desert ecology, namely, the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 This process is the result of wind erosion, soil erosion, and soil salinization, etc. The soil productivity declines or even gets totally lost, which, in turn, will expedi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systems (as mentioned in 1.1.1–1.1.8) with higher productivity than that of desert ecosystems into desert ecosystems. Chin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undergoing the most serious desertification. Degraded and desertified areas reach 4.38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far exceeding the total cultivated area, and accounting for 45% of the total land area! 中国人对荒漠化并不陌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和民间通过各种努力,与荒漠化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国科学家编制了 1:50 万的各主要沙漠化地区的沙漠化详细地图,并做出典型区沙漠化发展趋势预测图,提出了若干专题研究报告。同时,在不同类型沙漠化地区,建立沙漠化治理的示范试验基地,开展沙漠化治理研究,如宁夏沙坡头沙漠化研究站等。 Chinese people are well aware of desertification. Over half a century,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 have been engaged in a struggle to overcome this natural adversity. Scientific study has enabled Chinese scientists to develop a detailed map of the major areas of desertification with the map scale of 1:500,000, to make forecasts of desertification in typical areas, and to come up with a number of research reports. They have also established demonstration test bases in region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desertification, such as the Ningxia Shapotou Desert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Station. 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实施了多项荒漠化治理措施。在半干旱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对弃耕地和退化草场,实施封育,促使植被借助自然力恢复;在牧区,采取分区轮牧,限制载畜量;在工程措施上,采用生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在干旱区,以内陆河流流域作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比例;以绿洲为中心,在绿洲外建设封沙育草带,在绿洲边缘建设乔木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窄林带与小网格护田林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针对绿洲边缘流动沙丘,采取在沙丘表面设置沙障与障内栽植固沙植物相结合的防护体系……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a number of measures for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In semi-arid region, it has optimized the land use structure and reasonably arranged the proportion for agricultural, fore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 use; it has adopted the fencing method for abandoned farmland and depredated grassland to prompt natural 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In pastoral areas, rotational grazing has been implemented to reduce the stocking rate; technically speaking, the biological sand consolidation method has been used, supplemented by engineering method of sand consolidation. In arid areas, a comprehensive plan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taking the inland river basin as an ecological unit, and rationally distributing the ratio of water utilization for different reaches of rivers; centering on oases, sand fencing has been installed around oases for forage growth, in addition to building sand-prevention forests with a mix of trees and shrubs along the edge of the oasis, and building shelterbelt networks combining a narrow forest belt and small-grid protective forest belt; as to migratory dunes along the edge of the oasis, the shelterbelt network technique has been adopted, by combining sand barriers on the surface of the sand dunes and planting sand binders inside the barrier…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荒漠化治理已取得明显成绩。 2005 年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同时缩小,整体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在这一大好形势下,国家林业局又申请启动了全国性防沙治沙计划,争取到 2030 年,在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沙化土地总面积逐年减少;到 2050 年,能够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最终在沙区建成较为完备的生态体系。 By dint of decades of efforts,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Result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in 2005 showed that desert areas had been reduced and the trend of overall desert expansion had been initially curbed. Under these favorable circumstances, th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applied to launch the national anti-desertification program. According to this program, by 2030 the total desertified land area will steadily fall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achievement. By 2050, all the desertified lands that can be treated will be basically treated until a relatively complete ecosystem will be established in the end. 荒漠化治理的成果鼓舞人心,如果全国性防沙治沙计划全面成功,中国干旱区也许再也不受风沙危害,中国北方很多地方的景观和生活环境,将有可能焕然一新。 The fruits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are inspiring. If the national anti-desertification program achieves an overall success, then China’s arid region may never suffer from hazards of sand storms and the landscap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in many parts of northern China may take on an entirely new look.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309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十二:海洋环境保护
蒋高明 2018-3-25 07:19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十二 海洋环境保护 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教学课件光盘版) 作者 蒋高明 2.2.4 海洋环境保护 2.2.4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9 年 10 月 27 日,中广网珠海频道报道了下面一则消息:珠海香炉湾一带海面,出现了大量泡沫,海水呈现褐色,外观像酱油,水中还可见白色条状物。这已是当地一天之内第二次出现海水变“酱油”了。“酱油海水”出现的原因,是严重的海洋污染造成的大规模赤潮。那么,赤潮是怎么产生的呢? On October 27, 2009, Zhuhai Channel of CNR reported that a lot of foam had appeared on the surface of Xianglu Bay Zhuhai. The water became as brown as soy sauce, carrying some white stripes of substances. This was the second occurrence of “soy sauce” seawater in one day. The reason was large-scale red tides resulting from serious marine pollution. Then, how is red tide generated? 陆地上的各种污染物,尤其是含氮、磷成分的污染物质,随着水流、风力和重力作用,最终在海洋里集中。海洋中那些喜欢高氮、高磷的褐甲藻、裸甲藻等浮游植物,超常地大量繁殖,以至于覆盖了海水水面。因为这类浮游植物颜色以红褐色为主,所以称为赤潮。海洋赤潮的成因在陆地,是陆地上工厂、农田、城市排污过量造成的。 Various pollutants on the land, in particular those containing nitrogen or phosphorus, flow into the sea and are concentrated there by the tide, wind and gravity. Phytoplankton seeking a high nitrogen and high-phosphorus environment, such as brown dinoflagellates and Gymnodinium catenatum , will multiply at an extraordinary rate to the extent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sea is covered with them. Because this type of phytoplankton is reddish brown, so it is called red tide. The red tide originates on the land, specifically through excessive discharge of pollutants from factories, farmland, and cities. 赤潮多发期为 5~8 月,高发期在 5 月和 6 月。 2012 年,中国沿海共发现赤潮 73 次, 12 次造成灾害。其中 5 月发现赤潮 31 次,累计面积达 3746 平方千米; 6 月发现赤潮 11 次,累计面积达 3909 平方千米。 2012 年,赤潮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20.15 亿元。海洋的出现已有几十亿年历史,但人类利用海洋的历史仅几千年。历史上海洋并未发生严重的污染问题,这是因为海洋对有害物质具有巨大的代谢能力。污染物质进入海洋后,经过扩散、稀释等物理过程,氧化、还原等化学过程,以及生物降解等过程,部分或全部被海水吸收、沉降或转化,使海洋环境恢复到健康的状态。然而,海水的巨大代谢能力也不是无限的。现在,海水遭受的污染已经超过了限度,使得海洋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The red tide often occurs from May to August, the high-incidence months being May and June. In 2012, there were 73 red tides in China’s coastal areas, and 12 of them caused disasters. In May, there occurred 31 red tides, with the total affected area of 3,746 square kilometers; and in June, there emerged 11 red tides, with the total inflicted area of 3,909 square kilometers. In 2012, the direct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these phenomena reached 2.015 billion Yuan. The ocean has existed for billions of years, but human use of the oceans could be traced to only a few thousand years ago. In history, serious marine pollution did not occur, and that’s because the ocean has tremendous metabolic capacity of dealing with hazardous substances. Pollutants in the sea underwent a physical process of diffusion and dilution, chemical processes of oxidation and reduction, and other processes such as biodegradation. Thus, these pollutants would be partially or completely absorbed, settled or transformed by the seawater and in this way the marine environment would return to a healthy state. However, the metabolic capacity of the sea is not unlimited. Now, water pollution exceeds the limit, thus giving rise to unprecedented marin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has occurred.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控制赤潮之类的环境事件发生,中国于 1982 年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并经 1999 年修订后,从 2000 年 4 月开始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之前,许多长期在海上作业的人员,海洋环保意识淡薄,经常违规向海中排放油污水、洗舱水、生活污水,抛弃船舶垃圾等。海洋保护法律实施后,上述违法情况明显减少。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marine ecosystem and to control environmental events like red tides, China promulgated the Mar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Law in 1982, which eventually came into effect in April 2000 after amendment in 1999. Before the execution of the law, many long-time maritime practitioners often discharged oil, soiled water, sewage, garbage, etc. into the sea as they were scarcely conscious of their duty to protect marine environment. Now, such undesirable acts have seldom occurred.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是近年来清洁海洋的举措之一,该计划对海上油(气)田、船舶的废弃物排放入海和废弃物海洋倾倒等海洋排污行为,作了限制性规定。 “The Clean Bohai Sea Program” (CBSP) is one of such protective and recovery measures. The Program enumerates restrictive provisions for oil (gas) fields and ships in terms of waste discharge and waste dumping into the sea. 建立海洋保护区也是有效控制海洋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区 80 余个,其中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24 个。在海洋保护区的核心区,严格禁止 工业开发、旅游、捕鱼、养殖等一切经济活动;在缓冲区,允许少量的科研活动;在过渡区,允许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经济活动。 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具有较高科研、教学、自然历史价值的海岸、河口、岛屿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类似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濒危海洋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ine protected areas is also an effective measure. Currently, the country has built more than 80 marine nature reserves of various types, including 24 state-level marine nature reserves. In the core area, all economic activities such 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urism, fishing, aquaculture, etc. are strictly prohibited; in the buffer zone, a small-scale research activity is allowed; and, in the transition region, economic activities complying with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are allowed. The purpose of marine nature reserves is to protect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like coast, estuaries, islands, etc., with higher scientific, educational and natural historical value, to protect endangered animals like the Chinese white dolphin and their habitats, and to protect typical marine ecosystems such as mangroves, coral reefs, coastal wetlands, etc. 全球生态是一个整体,海洋是全球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污染是被动的、抢救性的举措,是不得已而为之。治理污染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原有的健康生态,使当地生态重现活力,进而重新发挥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气候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下一章,让我们看看中国在恢复陆地生态方面取得的成效。 The ecology of the world is a monolithic whole, in which the ocean is an important part. Pollution control is a passive and a rescue practice of necessity. The ultimate goal of pollution treatment is to restore a healthy ecology, to restore the vitality of the local ecology, and then to revive the ecosystems’ function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climate regulation and other aspects. The next chapter will introduce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restoration of the terrestrial ecology.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2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连载之十一:水污染治理
蒋高明 2018-3-25 07:1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十一 水污染治理 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教学课件光盘版) 作者 蒋高明 2.2.3 水污染治理 2.2.3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2013 年 7 月 10 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了一则消息: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的小河中,出现大量乳白色积淀物,绵延数公里,人们戏称它为“牛奶河”。“牛奶河”流淌着的可不是什么“牛奶”,而是实实在在的各种污染物的混合物。河水中含有铜、锌、镉、锰等重金属污染物,散发着扑鼻的臭气。严重污染致使河流生态遭受灭顶之灾,河里几乎没有鱼虾等生物,连水草都难以生长。 On July 10, 2013, China News reported that in Dongchuan District of Kunming, ca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a large amount of milky white substances stretching for several kilometers was found floating in a river. It was called “Milk River” jokingly. This was not milk; rather it was a mix of pollutants like copper, zinc, cadmium, manganese and other heavy metals which gave off disgusting stench. The serious pollution made havoc of the river ecology. All the fish and shrimps perished and even weeds could hardly grow there. 牛奶河所在的东川区,被称为“天南铜都”,有大量铜矿场。其中,部分铜矿场在环保配套设施不完善、未办理环保竣工验收手续的情况下,私设暗渠,将含有有害成分的尾矿水直接排入河中,每天的排放量竟然达数千吨! Dongchuan district, where the “Milk River” lies, is called the “Tiannan (South China) Copper Capital” because of many local copper mines. Some have insuffici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and have not undergone examination and acceptance formalities for environment conditions. They set up closed conduits without permission and discharged the tailings water containing harmful substances directly into the river, with daily emissions up to several thousand tons! 类似于牛奶河这样的 各类水污染引发了大量环境公共事件,为中国生态环境敲响了警钟,中国对水污染说“不”的时候到了。 A larg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caused by water pollution like the “Milk River” have sounded the alarm. It’s high time for China to say “No” to water pollution. 2001 年至 2010 年的 10 年间,中国投入约 400 亿元巨资,防治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污染,库区及其上游主要控制断面水质,基本达到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this century, China invested about 40 billion Yuan to prevent water pollu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its upstream, and as a result their fracture section water quality has basically reached the secondary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for surface water. 2007 年,中国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启动了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 项目,重点治理流域性水环境和城市污水,让老百姓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经过数年来的有效治理,污染严重的太湖流域水环境已明显改善;黄河连续 6 年告别了断流的命运,生态得到改善。 In 2007, China invested billions of dollars in the Program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Treatment, focusing on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river basins and urban sewage, to supply people with safe drinking water. After several years of effective treatment,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originally seriously-polluted Taihu Basi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Yellow River started to flow again after being blocked for 6 straight year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turned for the better. 但是,中国水污染的现状依然非常严峻,“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还十分普遍。为此,国家开展了重点区域水污染治理的科技攻关项目,简称“水专项”,即:在包括“三河”、“三湖”、“一江”、“一库” 在内的水污染重点控制区域,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城镇发展密集地区,开展重大专项科研,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减少 10% 的约束性指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nationally is still very grim, and the trend of “local improvement but overall deterioration” is still prevalent. Therefore, China launched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 for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namely the Maj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Program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Treatment, in key areas like the “Three Rivers”, “Three Lakes”, “One Jiang”, and “One Reservoir”, and in heavily urbanized regions such as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Circum-Bohai-Sea. Some major scientific research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a 10% reduction of the total discharge of major pollutants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during the “11 th Five-Year Plan” period. “水专项”分三个阶段进行组织实施,第一阶段突破“控源减排”关键技术,即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第二阶段突破“减负修复”关键技术,即让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生机;第三阶段突破流域水环境“综合调控”成套技术,即让生态恢复效果保持下去。水专项是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技项目,总经费 300 亿元。我们期待这个重大项目的实施,能够让日益恶化的水环境,重新焕发生命的清澈。 The Program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was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in key technologies of “source control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e. , to reduce emissions at the source; the second stage was to make a breakthrough in key technologies of “environmental burden allevi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e. , to restore the vitality of aquatic ecosystems; the third stage was to make a breakthrough in a set of technologies of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i.e. , to maintain ecological recovery. This is the most heavily-invested water pollu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eatment program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with a total fund of 30 billion Yuan. It is hop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critical program will rejuvenate the deteriorating water condition. “三河”指淮河、海河、辽河,“三湖”为太湖、巢湖、滇池,“一江”指松花江,“一库”为三峡水库。 Three Rivers refer to Huaihe River, Haihe River, and Liaohe River; Three Lakes refer to Taihu Lake, Chaohu Lake, and Dianchi Lake; One “Jiang”(long river) refers to the Songhua River; and One Reservoir refers to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九:生态退化导致发展受阻
蒋高明 2018-3-21 14:29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九 生态环境退化导致发展受阻 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教学课件光盘版) 作者 蒋高明 2.1.4 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发展受阻 2.1.4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inder development 很多人说,中国当前的紧要问题是发展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发展不可避免的代价,发达国家也曾走过这条道路。但是,当前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Many people claim that, China’s critical issue at present i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re the inevitable price of development; and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had similar experiences. Howeve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seriously hampered China’s development and even social stability,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ways. ( 1 )直接导致健康问题 ( 1 ) Immediate harm to people’s health 归根结底,发展要靠人的努力。然而,当前发展模式下,城乡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导致人群健康状况严重下降。除了通过水、空气直接进入人体的污染物外,在受污染的环境下生产的食物,不但残留有污染物,还使本来健康的食物,增加了很多危害健康的成分。这些污染物和不健康成分,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 , 会在人体内高浓度集中,导致人群健康受损,严重者甚至直接引起死亡。当前,中国每 6 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 8550 人成为癌症患者,每 7 ~ 8 人中就有 1 人死于癌症 。中国每年新增先天残疾儿童 80 ~ 120 万人,其中山西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4 倍 ,这与山西这个能源大省的严重环境污染不无关系 。 Development, ultimately, depends on human efforts. However,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current model of developmen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led to a serious decline of people’s health. In addition to the pollutants ingested by the body through water and the air, foods produced in the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contain not only residuals of pollutants but also components with great potential hazards to health. These pollutants and harmful components achieve high concentrations in the body through a process known as biomagnification of the food chain, causing damage to human health, and even directly leading to death. Currently, in China, one person is diagnosed as a cancer patient every 6 minutes, 8,550 persons become victims of cancer daily, and 1 out of every 7–8 persons die of cancer. The annual number of congenitally disabled children has increased from 800,000 to 1.2 million. Shanxi province has the highest rate of birth defects and its rate of neural tube defects is 4 times the national average. This phenomenon is related to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Shanxi as a large energy producer. 生态环境问题最终破坏了人类的健康,甚至人类的下一代,这种后果恐怕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ill ultimately impair people’s health, and even the health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humans. Such consequences are dreadful indeed! ( 2 )城市代谢受阻 ( 2 ) Hampered urban metabolism 过度重视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的发展,造成城市饱和,交通拥堵,工商业等人类活动过于集中,导致城市污染严重;过度重视工商业高速发展,引导了奢侈消费;过度包装,造成大量垃圾将城市包围;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城市代谢受阻。目前,严重的空气污染、城市雾霾,在中国的城市大面积发生,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城市这个“发展”的中心,由于生态环境污染和“垃圾围城”,丧失了活力,显得疲惫不堪。 In China, excessive emphasis has been put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cities and even mega-cities, causing urban saturation, traffic congestion, excessive huma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nd other human activities, as well as serious city pollution. Overstress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 turn, has brought about luxury consumption. Excessive packaging has made cities surrounded by rubbish dumps, and severe pollution of solid waste has hampered urban metabolism. Currently, serious air pollution and hazy weather occur in many cities, threatening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lives of urban residents. The city, as the center of development, has lost its vitality and become lifeless, becau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garbage heaps” can not be avoided. ( 3 )安全食物供应成为难题 ( 3 ) Tough job to make food supply safe 城市过度繁荣,导致农村过度衰败。由于城市集中了太多的资源,大量农民进城打工,“空心村”大量出现,全国几十万个自然村消失,农业生产靠老人、妇女支撑,食物供应危机四伏。由于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老人、妇女只好依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添加剂、除草剂甚至充满风险的转基因技术等所谓“科技力量”来完成农业生产。这种农业产出的食物,不但持续的高产量难以保证,安全性更是不能保障。食物安全供应问题,屡次引发社会风波,成为中国社会安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头疼大事”。近年来,儿童性早熟、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不孕不育患者不断增多,与长期不健康饮食关系密切。这种发展模式污染了耕地,牺牲了健康,是不可持续的。 The over-exuberance of cities quickens the decline of the countryside. High concentration of resources in cities has driven a large number of farmers to work in urban areas. As a result , “hollow villages” have emerged in large numbers. Numerous villages have simply disappeared, and the elderly folks and women have been left to take up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us putting the food supply chain in jeopardy. Due to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labor, the elderly people and women have to rely heavily on the so called “strengt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ch as chemical fertilizers, pesticides, agricultural film, additives, herbicides and even high-risk genetic modification technique, etc.,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se circumstances, not only the continued high output but also the safety of food cannot be guaranteed. Food security has triggered social turmoil repeatedly, and become a big hazard for China’s social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sexual precocity of children, obesity, diabetes, hypertension, and infertility have become issues of grave concern. All these abnormal physical conditions are undoubtedly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unhealthy diets. This development mode that pollutes farmland and threatens human health cannot be sustainable. 生物放大作用( Biomagnification ),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的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通过食物链向上传递,随物种的营养级的升高,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升高并远远超过环境中的浓度。又叫生物富集作用,生物浓缩。 19 Biomagnification often refers to the process whereby certain substances such as elements or persistent compound move up the food chain. The substances become more concentrated in doing so until their concentration is higher in living organisms than in the environment of substances in vivo. It is also known as bioaccumulation or bioconcentration. 见李颖、杨洋、贺涵甫. 2013.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广东多肝癌,西北多胃癌. 广州日报, 1月11日。 20 See Li Ying, Yang Yang, He Hanfu. 2013. Chinese Cancer Registry Annual Report 2012: Liver Cancer Concentrated in Guangdong, and Stomach Cancer Concentrated in Northwest China . Guangzhou Daily, Jan, 11. 山西省出生缺陷率和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分别高达万分之 189.9 和万分之 102.2 ,远远高于出全国万分之 99.6 和万分之 23.9 的平均水平。 21 The occurrence rates of birth defects and neural tube defects in Shanxi Province are as high as 1.899% and 1.022% respectively, which are much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of 0.996% and 0.239%. 见周人杰、王亚丹、徐胜. 2009. 山西吕梁晋中等疑环境污染,致新生儿缺陷率高发.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7月12日播出。 See Zhou Renjie, Wang Yadan, Xu Sheng. 2009. Birth defect rate is high in Lvliang and Jinzhong of Shanxi Provin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suspected cause. CCTV (Half-Hour Economy). July 12.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7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十:大气污染治理
热度 1 蒋高明 2018-3-21 14:1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十 大气污染治理 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教学课件光盘版) 作者 蒋高明 2.2 环境治理,防止污染 2.2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2.2.1 从口罩热销说起 2.2.1 Brisk Mask Business 2013 年 1 月,在中国最大的网络销售平台淘宝网上,口罩销量猛增。仅 1 月 10 日和 11 日两天, 就有 2.3 万笔口罩订单发生,合计销售近 50 万只口罩!其中,光北京地区就产生了 6920 笔订单,北京人竟然在这两天买了近 14 万只口罩! In January 2013, on Taobao, China’s largest online sales platform, masks sales soared. On only two days of January 10 and 11, there were 23,000 orders totaling 500,000 masks! Among them, orders from Beijing reached 6,920 (140,000 masks)! 口罩为什么突然如此热销? Why do the face masks suddenly sell like hot cakes? 自 2012 年冬以来,中国城市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这是环境污染物长期积累、集中爆发的结果。北京、山东、河北南部、河南、山西东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大部、广东西部、广西东部及四川和云南局部等地区,出现了 10 ~ 20 天雾霾;华北南部及江苏中部、四川东部、重庆西南部、贵州西部等地,有 8 ~ 15 天能见度不足 1000 米;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四川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 5 ~ 12 天能见度不足 500 米!中国 74 个城市的 PM2.5 值,有 33 个城市指标超过 300 微克 / 立方米,其中京津冀最为严重。有媒体称,北京成为伦敦烟雾事件之后的新 “ 雾都 ” 。 Since the winter of 2012, China’s hazy days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a result of long-term accumulation and concentrated outbreak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Hazy weather lasted for 10 to 20 days in Beijing, Shandong, southern Hebei, Henan, eastern Shanxi, Anhui, Jiangsu, Shanghai, Zhejiang, Fujian, Hubei, Hunan, most parts of Jiangxi, western Guangdong, eastern Guangxi, some cities in Sichuan and Yunnan; for 8 to 15 days the visibility was limited to less than 1,000 meter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central Jiangsu, eastern Sichuan, southwestern Chongqing, and western Guizhou, and so on; for 5 to 12 days the visibility was restricted to no more than 500 meters in southern Hebei, northwestern Shandong, 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and so on! Among 74 cities, the PM2.5 value of 33 of them exceeded 300 micrograms/cubic meter, and the most heavily polluted wa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t was stated in a mass media report that London may be replaced by Beijing as “the smog capital”. 雾霾的产生,是多雾少风等气候条件,过量的污染物排放,过量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过量的污染物排放是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物遇到浮尘矿物质后,会迅速结合,形成混合颗粒;空气湿度较大时,这种混合颗粒会很快吸收湿气,使得颗粒的粒径增长 2 倍至 3 倍,吸收光线的能力增加 8 倍至 9 倍。空气中漂浮着大量这种颗粒,使得能见度下降为原来的近 1/10 。 Haze results from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foggy but windless weather condition, excessive discharge of pollutants, too much dust and abundant moisture. Of these, excessive pollutant discharge is the major cause. When atmospheric pollutants meet dust and minerals in the air, they will quickly mix up to form mixed particles. In humid air, these hybrid particles will quickly absorb moisture, and increase their size by 2 to 3 times and their absorption capacity of light multiplies by 8 to 9 times. A large quantity of such particles floating in the air will reduce the visibility by 90%. 这些颗粒是从哪里来的呢?其中,氧化型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北京周边排放;油烟型有机物,主要来自局部地区烹饪源排放;氮富集有机物,是一种化学过程的产物;烃类有机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燃煤 。 Where do these particles come from? Oxidized organic particulate matter mainly comes from emissions around Beijing; lampblack organic matter is emitted from cooking in certain places;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rganic matter originates from certain chemical processes; and hydrocarbon organic particulate matter is exuded mainly from vehicle exhausts and coal. 伦敦烟雾事件造成 12000 多人丧生;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造成 800 余人死亡。京津冀雾霾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雾霾出现时,医院呼吸科病人明显增多是不争的事实。 The London smog disaster in 1952 caused more than 12,000 deaths; and photochemical smog in Los Angeles killed more than 800 people. The number of victims of the haze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not available, but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the patients in the pneumology department of hospita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2.2.2 大气监测与治理 2.2.2 Atmospheric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在两三年前,人们听到 PM2.5 还会感到陌生。随着中国大气质量监测和发布工作的精细化, PM10 、 PM2.5 、 SO 2 、 NO 2 、 CO 、 O 3 含量这些专业术语也都进入了公众的知识库。 Two or three years ago, people were not familiar with PM2.5. With the refinement of China’s ai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dissemination, technical terms such as PM10, PM2.5, SO 2 , NO 2 , CO, O 3 have now become part of the general vocabulary of the public. 近年来,中国政府建立建成了各类空气质量监测网,分布在 338 个地级市,由 1436 个监测站组成。监测项目包括 SO 2 、 NO x 、 CO 、碳氢化合物、浮尘等,最近,部分城市进一步增加了 PM2.5 的监测。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uilt an ai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comprising 1,436 monitoring stations, distributed in 338 prefecture-level cities. Pollutants under scrutiny include SO 2, NO x, CO, hydrocarbons, dust, etc. Recently, some cities have added PM2.5 to the list. 在大气环境监测的基础上,中国针对重点污染区域,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钢铁、电解铝、焦炭等行业大气污染严重,很多地区提高了这些行业的准入标准,从而抑制高污染企业的增长势头;同时对污染企业的产能加以控制,通过降低总产量抑制排放总量的过快增长。与此同时,提高重污染行业的废气处理能力,使已有产能逐渐走向绿色生产。对于严重污染地区的严重污染企业,实施关闭或迁出,比如奥运会前,首钢就迁出了备受污染之苦的北京市。 On the basis of the monitoring of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focusing on key polluted areas, China has intensified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Industries like iron and steel, electrolytic aluminum, and coke cause heavy air pollution, so many regions have raised the standards for these industries in order to hinder the growth of high-polluting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the total amount of emissions can be decreased by reducing industrial output. Moreover, the exhaust gas treatment capacity of these industries has been improved to bring about eventual green production. High-polluting enterprises in severely contaminated areas are closed or shifted elsewhere. For example, before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the steel-making Shougang Group was removed out of highly polluted Beijing. 针对城市雾霾中的烃类有机颗粒物,一方面努力降低城市煤炭消费总量,另一方面加快治理机动车污染。对于车用燃油,加快低硫化步伐,提升燃油品质;对于机动车,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逐步从国 I 级标准提高到国 IV 级标准。排放标准每提高一个级别,单车污染可减少 30% 至 50% 。在某些严重污染地区,近年来一直实行机动车保有量控制。比如北京市,近两年每年只允许新增小客车 24 万辆,而且个人用车占 88% ,单位、团体等公务用车只能占 10% 。也就是说,在城市雾霾污染严重的北京,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汽车的。 With regard to hydrocarbon organic particulate matter in haz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reduce total consumption of coal in the cities on the one hand, and to tighten controls over motor vehicle emissions on the other. Steps have been taken to accelerate the low sulfidation of fuel to improve its quality and to raise standards on vehicle emissions from National Stage I to National Stage IV. With increase of each stage level, pollution per vehicle will fall by 30%–50%. In some heavily polluted areas, the total number of motor vehicles has been controlled in recent years. In Beijing, in the past two years, an increase of only 240,000 new passenger cars was allowed for each year. Civilian vehicles account for 88% and official vehicles owned by work units and organizations account for only 10%. In other words, in heavily polluted Beijing, you cannot buy a car just because you have money. 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如北京市,部分主要大气污染物,治理 14 年后成效明显,二氧化硫 2012 年下降 70% , PM10 下降 40% ,二氧化氮下降 30% 左右。尽管如此,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形势非常严峻,治理还要长期坚持下去。蓝天白云不是等来的。 Through unremitting efforts, air quality in some cities has been improved. In Beijing,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controlling major air pollutants after 14 years of painstaking efforts. Sulfur dioxide was reduced in 2012 by 70%, PM10 by 40%, nitrogen dioxide by about 30%. Nevertheles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air pollution situation remains very serious, and so persistent work is still desirable to make our sky blue. 【1】其中氧化型有机颗粒物在整个污染过程中所占比例最大,为44%,其余三个组分别占21%、17%和18%。 Oxidized organic particulate matter occupies the largest proportion: 44%, while the other three groups of matter account for 21%, 17% and 18% respectively.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065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八:生态系统退化
蒋高明 2018-3-20 07:28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对照)连载之八 生态系统退化 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教学课件光盘版) 作者 蒋高明 \0 2.1.3 生态系统相继退化 2.1.3 Gradual ecosystem degradation 不合理的发展方式,除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对各类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结构性的破坏,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目前, 中国十大陆地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中。除了众所周知的森林锐减、荒漠化扩大外,连高寒草甸、温带草原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An irrational growth mode does not only cause serious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results in structural damages to various types of natural ecosystems, eventually leading to the degradation of their functions. At present, China’s top 10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re at different levels of degrad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acknowledged sharp decline of forests and expansion of desertification, other ecosystems like the alpine meadows, temperate grasslands and mangrove ecosystems are all facing grave threats. 青藏高原分布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因海拔最高、面积最大而闻名世界。因为人烟稀少,过去很少发生生态退化。而如今,这里生态退化非常严重,总体生产力极度下降。20世纪60年代,这里平均每亩干草产量是300公斤,如今降到100公斤以下,50年内减少了2/3以上。高寒草甸的初级生产力 本来就很低,产草量严重下降,意味着生态过程的基础被削弱,生态结构受损,这样下去连下面的冻土都难以保持。 The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well known for its highest elevation and largest coverage. In the past, ecological degradation rarely occurred due to the sparse population there. But now, severe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s causing sharp decrease in overall productivity. In the 1960s, the average hay yield was 300 kg/mu (1 hector =15 mu), whereas now it is less than 100 kg/mu, a 2/3 decrease over 50 years.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the alpine meadow is undoubtedly low, and with the sharp drop of forage yield, the foundation for ecological processes has been weakened and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damaged. Eventually the underground tjaele will not be maintained. 草原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占据国土面积 41% 的各类草原,竟然出现了 90% 的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且退化面积正以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递增。在退化草原中,有 55% 被开垦为耕地, 30% 沦为不可利用土地。有人认为草原退化的原因在于干旱的气候和蝗灾、鼠害等“天灾”,但实际上,超载放牧对草原的破坏更大。新疆、宁夏、内蒙超载率分别达 121% 、 72% 和 66% 。超载放牧破坏草原植被的同时,还压制了草原生态的自然恢复。 The status quo of grasslands is not desirable, either. A total of 90% of various grasslands occupying 41% of the national land area show varying degrees of degrada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is expanding at an annual rate of 2 million hectares. Among them, 55% are reclaimed farmlands, and 30% become worthless. Some people pin the blame for degradation on an arid climate and natural infestations like locusts and rats, but in fact, overgrazing is more destructive to grasslands. The overgrazing rates of Xinjiang, Ningxia, and Inner Mongolia are 121%, 72% and 66% respectively. Overgrazing not only causes damage to grassland vegetation, but also hinders natural rejuvenation of grasslands. 红树林是世界公认的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中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福建沿岸以南,历史上最大面积曾达 25 万公顷。近 30 年来,由于受到掠夺性砍伐和违背科学的低效能利用,目前沿海红树林资源正在消失。 20 世纪 50 年代,红树林约剩下 5 万公顷,现在仅剩 1.5 万公顷。红树林为什么消失得那么快?因为它们分布的地区正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说是“寸土寸金”。经济开发需要土地,红树林成为各类楼盘、商场、工厂或道路的牺牲品。但是,没有了红树林的呵护,沿海的城市或别墅,就没有了安全保障,成为了海潮袭击的对象。 2004 年,印尼海啸夺走了 23 万人的生命,城市遭到了毁灭,但相距不远,有红树林保护的村庄却安然无恙。 Mangrove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as the world’s ecosystem of high productivity and rich biodiversity. China’s mangroves are located mainly to the south of Fujian, and their largest known coverage area in history was 250,000 hectares.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due to deforestation and unscientific and inefficient utilization, the coastal mangrove resources have been disappearing. In the 1950s, there were 50,000 hectares of mangroves left; now there are only 15,000 hectares. Why have the mangroves disappeared so fast? Because they lie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coastal areas, and the cost of land in these areas is very high. Economic development calls for land, so mangroves have become the victims of real estate, shopping malls, factories or roads. However, without mangroves, coastal cities or villas are stripped of their protection, thus becoming objects of tidal attack. The Indonesian Tsunami in 2004 took the lives of 230,000 people away. It was found out that some cities were destroyed but the nearby villages remained unharmed because of the protection of mangroves. 生物失去的不仅仅是家园,一些物种连“香火”都快要断送了。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 740 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 189 种,约为总数的 25% 。中国濒危或接近濒危高等植物达 4000 ~ 5000 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 15% ~ 20% 。环境污染、大坝建设、毁林开荒、生境破碎化 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如今,长江白鳍豚,按照专家的说法已经功能性灭绝,实际上,这个物种在野外已经没有了,物种已经失去了自行繁衍生存的条件。 For some species, degradation means not merely the loss of their homes but also the loss of conditions for their existence. Among 740 kinds of endangered species listed by 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 189, or about 25%, come from China. China’s endangered or near-endangered higher plants amount to 4,000 to 5,000 kinds, accounting for 15% to 20% of the total higher plants in the countr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am construction, and damage to forests caused by land reclamation, habitat fragmentation, contribute heavily to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Today, the white-flag dolphin in the Yangtze River, according to experts, has become functionally extinct. In fact, this species is not to be found in the wild and it has lost the condition to reproduce by itself. 初级生产力:指生态系统中植物或其他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产力,次级生产力则指动物等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消化食物,转化为自身的组织、能量的过程。可参考第一章第一节的开头。 Primary productivity refers to the production of organic matters by plants and other living organism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photosynthesis; secondary productivity refers to the generation of tissues and energy in consumers in an ecosystem such as animals by themselves through the consumption of food. Details refer to the beginning part of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first chapter. 生境破碎化:指物种的野外生存环境被压缩、被分割。物种繁衍需要足够大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缩小或者被分割,会严重影响物种的正常繁衍生存。 Habitat fragmentation : refers to the emergence of discontinuities (fragmentation) in an organism’s preferred environment (habitat). An organism needs an environment large enough to survive and multiply, but the discontinuities and fragmen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survival of many species.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综合报告丨领读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领域战略
热度 1 sciencepress 2016-12-20 09:31
国土生态安全和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空间格局 实施“人与自然再平衡”的总体战略,从“人与自然”失衡,经过“人与自然”再平衡的过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平衡,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安全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①人类生产、生活需求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再平衡;②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禀赋的再平衡;③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再平衡;④国土资源空间格局与产业布局的再平衡;⑤受损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大生态工程的再平衡。 实施“人与自然再平衡战略”的10项重点措施是:①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传统的低效污染发展模式为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②转变以粮食生产为主的耕地农业为新型的草地–耕地混合农业;③转变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为主要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④水土资源利用总量控制的红线;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高效利用资源;⑥调整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关系;⑦实施小城镇大战略,优化城镇布局;⑧继续推行“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战略;⑨稳步地放开计划生育政策;⑩正确处理社会公平与效益、公益性与商品性的关系。 统筹区域发展与优化国土空间的三大举措包括:①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在陇海路—兰新线—北疆线和东南沿海地区筹建“一带一路”的经济核心区,努力推动东部、中部、西部的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新局面; ②优化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块国土空间布局,东部地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走在全国自主创新的前列,中部地区要支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西部地区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有步骤地建设重点地区和开发自然资源;③构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长江与华北六大国土生态经济区,发挥地缘经济优势。 生态文明建设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一是要坚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二是加强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三是要强化能源科技支撑,争占制高点;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五是实施能源管理、价格、政策方面的体制变革。低碳减排发展的总体思路:一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定主要污染物减排时间表;二是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的约束性作用;三是要加强环境保护投入的到位;四是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拥有一个中国特色的能源新体系,能源生产和消费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能源结构将从以化石能源为主逐步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转变。至2050年,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60亿t标准煤,煤炭和石油能源比例降低到40%左右,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占到1/2以上;在化石能源比例大幅提高的前提下,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总量控制在1000万t、1000万t和600万t左右,化石能源燃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40亿t/a,人均碳排放低于实现低碳经济社会目标。 至2020年,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六大重点任务包括:①强调“节能优先、总量控制”,继续强化国民经济发展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和相应的考核约束机制,通过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使主要高耗能行业能耗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②提高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技术水平,增强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③积极推动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太阳能和地热能热利用技术规模化应用,安全发展核能利用技术,积极开发和应用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技术;④注重提高能源输配系统的安全、高效,如已有电网技术的完善与升级、新型输电和智能化、超导电力技术的提升以及电网结构变革等;⑤国内国外市场并举,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加强国内能源的勘探和开采的同时积极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加强海外油气安全运输体系建设,加快能源资源储备能力建设;⑥加强CCUS技术、先进的新能源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核能利用技术等方面的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至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重点任务是在上述先进的新能源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核能利用技术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低成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高质化转化技术等规模化商业应用;积极推进快中子堆、受控核聚变等新型核电系统研究、加速器驱动的核乏料处理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并逐步推进商业应用;积极推进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天然气水合物、深层地热等的勘探开发示范工程建设。形成我国自主创新的能源技术体系和能源装备产业。 至2020年,实现低碳减排目标的重点任务包括如下几个。①节能提效,促进低碳减排,针对主要高耗能行业,通过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使主要高耗能行业的能耗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幅降低碳排放水平。积极推进智慧低碳城市建设,使节能生态智能建筑得到广泛应用。②强化高碳能源的低碳化清洁利用技术,增强能源输配系统,应用智能电网,发展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减少碳排放。③优化能源结构,应用低碳能源供应技术,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推广核能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热利用技术;④逐步制定和完善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低碳标准,强化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倒逼机制。至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重点任务:基本完成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先进的核能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转化技术以及新能源利用技术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并形成我国自主创新的能源技术体系和能源装备产业。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促进低碳减排。形成完善的环境政策标准体系,建成成熟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 新形势下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战略 新形势下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满足全面小康、现代化建设和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态需求为宗旨,深入实施生态兴国战略,大力构建坚实的生态安全体系,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推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生态保护;坚持优化布局,强化生态修复;坚持改善民生,推动绿色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实施创新战略。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50年,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全面建成,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布局为:“八区、十屏、二十五片、多点”,将全国陆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划分为黄河中上游地区、长江上中游地区、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南方山地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东北黑土漫岗区、青藏高原区、东部平原区。构建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防护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和城镇森林生态屏障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国家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二十五片,及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点区域。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八大重点任务:①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②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系统,③保护和修复荒漠生态系统,④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⑤保护和改良农田生态系统,⑥建设和改善城镇生态系统,⑦加强工矿交通废弃损害用地的生态修复,⑧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所有这些任务都与增加生物碳汇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生态保护和建设的12项重大工程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区域防护林建设工程,森林保育和木材战略储备工程,湿地保护恢复工程,荒漠化防治工程,草原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工矿交通废弃地修复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工程,城镇绿化及城市林业工程。 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战略 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树立“保护优先、质量改善、系统控制、协同治理、风险防范、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摒弃“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惯性做法,构建“保护—修复—再保护—再提升”的新模式,改革建立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善国家环境执政方式,强化国家环境执政能力,坚持从硬从严、治理为主、全民行动的方针,显著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最终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环境优先、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着眼于我国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全面改善,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物,形成中国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实现与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全民共同富裕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环境质量与生态系统目标。 环境保护的五大重点任务如下所述。①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明显改善水环境和水质,优先保护优良水体,狠抓重污染水体的治理,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实施分类、分区的水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制度。②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速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制定与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时间表,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污染防治,加强煤烟型污染控制和煤炭总量控制,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综合整治城市扬尘。③强化土壤保护与污染治理,保障食品和人居环境安全,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污染耕地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系统,推行与实施分类管理机制。④加强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有效降低环境风险,开展全国危险废弃物普查,开展突出危险废弃物环境专项整治,推进高效利用处置设施和危险废弃物监管平台建设。⑤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工业化战略 针对钢铁、石油、化工、建材、有色金属、造纸六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以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出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工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驱动,政策法规保证等措施,实现工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推进源头削减和末端治理的有机结合,重在控制、降低排放总量;持续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过程的应用,进一步推进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实施一批工业生态园区的示范工程;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领企业向价值链延伸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总体目标是到2050年,我国工业将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在若干新兴产业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在全球范围引领产业发展;基于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形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控制力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新型工业化的四项重点任务包括:①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化解严重过剩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设计创新,促进技术进步;④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是:强化全民族的生态危机意识,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镇化发展全过程和城镇建设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以区域生态承载力为前提,优化城镇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循环和低碳的产业体系,培育绿色消费方式,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或完善城镇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和公众幸福指数等纳入各级城镇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城镇规划建设实施总量控制,控制合理的城市规模、建筑规模,提升城镇宜居性,实现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利用当前的窗口期,加强城镇能源、交通、供排水等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开采“城镇矿山”资源,保障城镇高效、安全、清洁的运行,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总体目标是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人口四大子系统对城镇发展的反馈关系,对城镇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生态规划和智能设计,大力提高工业生产的资源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严格控制新增住宅面积、城镇化率增速、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人均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量、工业污染物产生量等城镇化发展敏感性指标,合理控制城镇化年增长速度,选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发展分地区适宜的建筑能源消费模式,缩小不同城市间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差距,逐步形成生态协调的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领域的八大重点任务:①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城镇化全过程,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②发展绿色产业,优化城镇经济发展模式;③重视城镇设计和建设,控制城镇建设规模;④发展智能技术,建立城市信息网络;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转型;⑥推动生态城区建设与改造示范;⑦大力开采“城市矿山”资源,实现城市废弃物有效利用;⑧加强城镇污染防治,推动废水、废气的资源化与能源化。 八大重大工程包括:①城镇矿山二次资源开采利用重大工程;②北方城镇采暖大规模利用工业余热重大工程;③城市清洁发电设施建设工程;④城镇绿色建筑及材料推广重大工程;⑤城镇化智能技术与设施推广应用工程;⑥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程;⑦城市废水处理和利用建设工程;⑧村镇特色本土化材料应用示范工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农业现代化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的农业现代化总体思路是:创新思路,按照“一控、二减、三基本”(控制水资源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基本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废旧地膜)的要求,统筹“三个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统筹推进、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推进、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协同推进),搞好“三个结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结合,树立农业环境污染全程控制理念与重点治理的结合,实施城市、工业污染与农村污染一体化防控的结合),实现“三个转变”(由生产功能向兼顾生态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单向式资源利用向循环型转变;由粗放高耗型向节约高效型技术体系转变),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与低碳发展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战略目标是以循环经济为理念,为引导现代农业向深度发展提供新思路,即在具有新质的技术创新基础上,实现可再生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低级资源对高级资源的替代,以及物质转换链的延长和资源转化率的提高,从而实现农业产出增长、经济效益提高与农业生产潜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统一,按照“一控、二减、三基本”的战略要求,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农业现代化的五大重点任务:①加强农业资源保护;②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③大力推进农业节能减排;④实施一批生态文明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工程;⑤加强生态友好型的农业科技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消费与文化教育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消费与文化教育总体思路是:发展理念要由量长转为质增,主要工作由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转为生态环境的治理营造,经济增长点由投资制造业转为教育、医疗等第三产业。与之对应的,居民消费模式与理念的转变:消费需求由量多变为质优,由对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变为对整体生态环境,由基本的衣食变为精神层面的教育、保健等,即一种精致、适度、重视精神提升的消费模式。实现消费需求的三个转变,需要国家相关的政策扶持,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消费品,更需要人民群众消费理念的转变。 绿色消费的总体目标是走“提高产品的劳动力附加值,不过多扩产,提升居民素质,引导居民购买高劳动力附加值的产品,增加文化消费”的发展道路,提出精致适度的绿色消费模式是我国消费模式发展的总体目标。 绿色消费领域的重点任务包括如下几个。①推进日常生活绿色消费的重点任务,引导居民的精品消费,提倡精致生活,一方面需要对居民的消费倾向进行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引导企业生产精品,生产高劳动力附加值的产品。②加快交通领域绿色消费的重点任务,应尽快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进行城镇规划,减少居民日常工作生活出行距离;为自行车、行人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为低碳出行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设施。适度控制小汽车的增长速度,通过差别化停车、错时上下班、收取拥堵费等手段来调节中心城小汽车使用,鼓励使用公共交通方式,促进中心城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平衡。③推动建筑领域绿色消费的重点任务,引导居民理性消费,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不盲目追求面积与技术的使用,防止建筑领域需求的过快增长,应积极发展与绿色生活模式相适应的建筑技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交通运输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的交通运输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以统筹制定规划、调整交通结构、强化科技创新、提升管理能力为重点,以政府主导、政策激励、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加快建设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总体目标是依据国家总体要求,立足交通运输行业实际,至2050年达到以下目标:交通运输法律、法规、标准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显著提升,高效信息服务体系形成,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建成。 绿色交通领域的八大重点任务:①统筹制定绿色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控制交通需求总量的过快增长;②优化运输结构,促进运量向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转移;③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逐步优化用能结构;④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倡导建立绿色出行方式;⑤改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加强各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⑥加强节能环保管理,推动绿色交通运输的发展;⑦发展智能交通,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⑧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综合水平。 本文由李文超摘编自 中国工程院“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项目研究组 编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综合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马俊 ,2016.9)摘要部分。 ISBN:978-7-03-049844-1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综合卷》 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成果系列丛书的综合卷,是整个丛书的挈领分册。全书内容包括综合报告和专题研究两部分,综合报告以十二章内容就重大咨询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提炼和总述,内容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国土生态安全、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空间格局等到“十三五”目标与重点任务,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条件与政策建议,是对项目八个课题主要成果的概要总结;专题研究部分更深入地以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就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专题研究的内容以项目组成员发表在《中国工程科学》上的部分文章为基础,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编排。 本书适合各级政府管理人员、政策咨询研究人员,以及广大科研从业者和关心国家发展建设的人士阅读,适合各类图书馆收藏。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文中 书名、作者、封面 可购买本书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1925 次阅读|1 个评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普讲座: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3)
热度 1 蒋高明 2015-11-19 07: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普讲座: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3 ) 蒋高明 (图)大家看看江南的水质,这是很有名的太湖。2007年蓝岛爆发,守着太湖水没水喝,取水口爆发了蓝岛污染,里面有蓝岛毒素,不适合饮用水。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有几个专业,我在山东大学上学,我们班有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山西和山东本土的,来自江苏的人都会唱个歌,我们都觉得挺好听,“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后来非常可惜,变成了蓝藻污染,当时不能喝了。这么多年,政府也很重视,花了很多钱,也请了清华的老师帮他们治理,说是“引长济太”,要引长江水,把它冲进海里就拉倒了呗,当时就干净了。我以为都治理好了,结果我前段时间在飞机上看了一个新闻,太湖的蓝藻并没有治理,又回来了。可见这个问题相当严重,污染源并没有切断。 在陆地的淡水流域,污染以后会爆发以蓝藻为主的“水华”,水是绿色的。到了海里,物种变了,还是氮磷化物,但是以褐藻和裸甲藻为主,“赤潮”。赤潮污染在沿海养殖区也爆发得非常严重。全国近293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严重污染的海域达到了2.9万平方公里。2.9万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中国实际控制的海域是30万平方公里,我们整个海洋面积是300万平方公里,我们实际控制区的十分之一被赤潮污染。大家都比较喜欢吃海洋养殖的东西,尤其是海参之类的,但是在养殖这些物种的时候,就把饵料、重金属的一些激素扔在海里,再加上陆地来的污染物,使得我们的海洋近海污染非常严重。 再看森林。森林生态系统也不容乐观,逐渐退化。原始老林很少了,可能咱们出门的时候,经常有商家打着口号“原始森林区旅游”,不要相信,其实中国已经没有原始森林了,原始森林是人迹罕至,人不能去的地方,都退化了,你能看到一片大的老林,一百年以上的,就已经不错了。严格来讲,非常少人为破坏的还有一些,东北天山山脉、西藏的东南部有一定,但是大部分都在退化。所以森林的退化是非常严重的。中国也非常重视造林,每年都在造,森林覆盖率也在提高,但是这种造林质量不高。比如前两天北京号召百万亩平原造林,当时我和一些专家也参加了论证,我说你百万造林造什么林,质量要考虑。结果看到好多杨树林、银杏林、雪松林,这些是不符合生态的东西,后边我还会讲。完全可以用生态的办法造一个生态林,这样能更好一些。 另外就是大树进城。大树进城这两年造成了乡村树木大面积破坏。上个月我在山东考察的时候,说要把农村的树木改造成城市的树木,多荒唐,杨、柳、榆、槐、椿是乡土树种,要把树砍了,造银杏,造雪松。有一些大树贩子把泰山上的树,油松都搬下来,偷下来,放到苗圃上去卖,这一棵树都得几十万。所以这也是一个利益链。我想我们北京还是有一些胸怀的,看城市发展是不是暴发户形象就看大树,如果大树都是一夜之间来的,就是暴发户形象,江南的一些城市,尤其是小城市特别多的大树进城,这个比较要叫停,这是明显对生态的一种破坏。连国有林场的枫树移到青岛,把我们老家的树移过去,大吊车都动用上了。 另外,我们的草原。咱们的生态系统里草地面积占得非常大,41%的国土面积是草原,总的面积是60亿亩,比耕地多了3倍。其实人很少,估计现在也不太大,只有不到半亿人生活在60亿亩的广袤的草原上,才占全国人口的3.4%。但是这么大的面积并没有把这些人养好,而且造成了很大的生态退化。所以有段时间我们就建议国家,索性给他们直接发工资都行,退化以后再补偿是不合算的。比如内蒙古,整个畜牧业产值大概一百来亿,国家每年投资生态治理一百多个亿,所以好多钱治理的费用并没有进入到牧民那里,被层层截留。 荒漠化。在北京周边就面临着这个问题,北边就是草原,内蒙古西部就是新疆,98.5%的荒漠化区域来自于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北八省市。有一段时间,北京市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沙尘暴污染,沙尘暴影响。荒漠化的原因也很复杂,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再叠加上短期的气候震荡,导致了干旱少雨这种天气。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362 次阅读|1 个评论
赞贵阳观山湖公园
bqzhu 2015-10-5 14:26
贵州有许多青山绿水,夏天气候凉爽,生态文明建设走在我国前列,是休闲的好地方。观山湖公园位于贵阳观山湖区,贵阳市政府南,由观山湖、金华湖及周边的山丘地带构成。面积达 4 平方公里,是一个湿地、森林、草地相结合,并具有民族特色的公园。观山湖公园开发建设时间不长。它的周围虽被高楼林立包围,但园内恰保留了一个半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坡地上的多色小花野草,使人感到大自然的春意盎然,而不是人工花园。湖边的各种水生植物( 睡莲、 荷花、 毛蜡烛 ( 香蒲 )、芦苇、千屈菜、菖蒲、梭鱼草、 旱伞草 等),大部分是原生态的。湖面上和湿地草丛中不时可以看到 䴙䴘 、白鹭 、 野鸭 、 鸳鸯、水鸡在游荡、穿梭,是候鸟的栖息场所。 作为湿地公园,我感到比广州南沙、北京奥林匹克湿地公园要好得多。观山湖的睡莲花朵比在广州看到的要大。广州的禾雀花闻名全国,但紫色的禾雀花难得一见,然而观山湖公园恰有许多。园内休闲场所多,但游人不多,无餐饮业、麻将桌,因此环境卫生好。这与人流似潮涌、到处是餐饮业、麻将桌,环境污染严重的黔灵公园形成鲜明对照。 夏天我要在金阳住一段时间,常带远方来的亲朋好友去观山湖公园走一走。大家都觉得确是生态休闲的好地方。希望观山湖公园能更多的保留她的原生态特征,少打造一些人工花园。 观山湖北向南望。 观山湖南向北望。 金华湖与睡莲。 百步桥。 公园中的小花野草,充满大自然气息。 睡莲与湖中游荡的䴙䴘。 各种湿地植物。 紫色禾 雀花。 风雨桥。
个人分类: 人文自然|6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民网:正确理解“草牧业” 促进我国草牧区生态文明建设
蒋高明 2015-8-7 18:29
正确理解“草牧业” 促进我国草牧区生态文明建设 方精云、李凌浩、蒋高明、高树琴、黄建辉、白永飞撰写 本文链接:http://env.people.com.cn/n/2015/0717/c1010-27318740.html 2015年07月17日08:34 来源: 《中国科学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原标题:如何理解“草牧业”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一个新提法引起了学界和管理部门的注意,这就是“草牧业”。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了草牧业在促进我国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各级政府对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草牧业一词也迅速在业内传播开来。然而,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因理解的角度不同,对其解读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根据其提出的背景和思路,阐释其定义和科学内涵。    提出“草牧业”的背景   解决畜牧业饲草不足的关键在于人工草地建设。在我国草原地区和农牧交错带,选择适宜土地,种植人工草地,不仅可以解决饲草料不足问题,也将大大缓解天然草地的放牧压力,使其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可以说,草业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畜牧业是发展草业的出口。草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需要统筹考虑、系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方精云代表其研究团队在2011年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举办的生态草业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草牧业”一词。此后,其研究团队组织召开一系列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的研讨会,对其科学内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科学论证。2014年9月方精云等向国务院提交的《建立生态草业特区,探索草原牧区发展新模式》的咨询报告中,正式使用了该术语。汪洋副总理在2014年10月召开的草原工作专题研讨会上,采纳了咨询报告中“草牧业”的提法,随后“草牧业”一词被写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而广泛传播开来。2015年《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和农业部印发的《2015年畜牧业工作要点》中都使用了该词。    “草牧业”的定义和内涵   “草牧业”字面上是草业和畜牧业结合而简化的复合词,实际上在其内涵上有显著的拓展和深化。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与其有关的畜牧业、草地农业等术语。   “畜牧业”主要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等畜产品的产业。“草地农业”最早于1984年由任继周先生提出,就是把牧草(含饲用作物)和草食家畜引入农业系统,把耕地和非耕地的农业用地统一规划,把牧草作为基质,除了天然草地以外,在耕地上实施草粮结合、草林结合、草菜结合、草棉结合、草菸结合等等,以草田轮作、间作、套种等技术系统,充分发挥各类农用土地的生产潜势。它是一个多层次的现代化综合农业系统,突破了“以粮为纲”的思维定式,使草业与林业、农田等其他农业系统耦合,成为大农业系统。   “草牧业”一词不是“草地畜牧业”的简称或缩写,而是在传统畜牧业和草业基础上提升的新型现代化生态草畜产业。长期以来,草地畜牧业是指草食动物通过放牧或舍饲生产畜产品的传统产业,主要强调天然草地的畜产品生产功能。“草地农业”包含多个生产层的产出,但更多的是强调人工草地的重要性。“草牧业”则强调“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突出草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合理配置与协调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草原牧区健康持续发展。   为此,“草牧业”定义为:基于可持续科学理论,集成现代科技成果与高新技术,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细管理,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人工草地,保障现代化畜牧业生产出绿色、优质、安全的畜产品;同时,根据地区特点,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并对其他大面积的天然草地进行保护、恢复和适度利用,开展草原文化旅游,提升其生态屏障和文化服务功能,最终实现牧民收入提高,牧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全面协调发展。    “草牧业”的科学依据和发展范式   目前全国耕地年均总生物产量约12亿吨,而草地仅为3亿吨,单位面积的生物生产力仅为耕地的7.5%。研究表明,集约化人工草地的生物产量可以达到农作物的平均水平。因此,发展人工草地是提升我国饲草供给的有效途径。据测算,我国如能利用10%草原面积的牧区和农牧交错区的适宜土地,建立集约化人工草地,每年可生产牧草3亿吨以上。   如何发展“草牧业”,是摆在草原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通过广泛调研和前期科学实验,我们提出了草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包括精细人工草业、现代化肉奶业、特色生物产业、草原文化旅游产业和草—牧—科—工—贸联营体(简称“四业一体”)。具体包括:①精细人工草业,选择不多于10%水热条件较好的土地大力发展人工草地,建立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现代草产业;②现代化肉奶业,利用人工草地提供的优质牧草,建立现代化的畜牧业生产和有机畜产品加工基地;③特色生物产业,结合地区特点,开发具有高经济价值的特色果蔬和中草药种植,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发展民族药业;④草原文化旅游产业,草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特有的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通过保护90%以上的天然草地,恢复天然草地的秀美风光,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⑤草—牧—科—工—贸联营体,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建立大型有机食品专卖超市和电商平台,直销草原优质农畜产品,实现草原产品与大城市消费市场链接。   “草牧业”作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产业,有其特定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思路,如何实现“草牧业”的系统发展,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示范样板。为此,正确理解草牧业,并通过草牧业试验区具体实施,可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草牧业发展模式,为我国草原牧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板,从而破解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瓶颈问题。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方精云、李凌浩、蒋高明、高树琴、黄建辉、白永飞撰写) (责编:蒋琪、王静)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拙作《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课件版(中英对照)出版
热度 1 蒋高明 2014-4-18 23:43
经过与编辑反复无数次互动,拙作《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英文课件版图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该社“讲述中国”系列课件之一。详细情况见下面的图书发布信息: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725 次阅读|2 个评论
推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
热度 5 mhchx 2013-6-14 14:26
由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 2013 》日前由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于 5 月 24 日下午在北京科博会平台上首次发布。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战略、碳排放交易体系及 “ 页岩油气革命 ” 等,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和落实措施。本报告的两位主编,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忠秀和联席所长、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指出,中国的环境问题牵扯面广,原因复杂,要从根本上解决,消除雾霾重显蓝天,可能需要 20-30 年以上时间,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是由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联合组建的一个国际性合作研究机构。汇聚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决策人员,开展有关低碳经济的理论与模型创新、低碳发展政策、低碳城市设计等研究和教育,并着重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碳排放第一大国中国的发展模式转换、气候变化对策、能源战略、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 2013 》主要内容如下: 1、聚焦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的潘家华和李萌教授等人引用耶鲁大学的研究小组对 PM2.5 地表浓度测算结果表明, 2012 年中国大陆仅有海南、西藏、黑龙江三个省(自治区)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值( PM2.5 < 10 ),其余省份均超标。同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 91 个国家 1100 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及排名,中国的 32 个城市排名在 812-1058 位。中国科学院教授王跃思教授等基于京津冀区域原生排放的 PM2.5 的来源的调查分析指出,该地区 PM2.5 的主要排放源为:机动车排放和道路扬尘所占比例 50% ,工业排放的占比例 37% ,居民化石燃料燃烧和电厂排放占 10% 左右。据此,治理大气污染应当以控制汽车尾气排放为重点。为此,专家建议,将高能耗的第二产业(工业电厂等)移到有利于一次污染物的扩散和沉降的沿海地区或京津冀以北和以西的高海拔地区,同时快速推进脱硫、除尘和脱硝设备的安装使用,提高油品质量,大力促进清洁能源使用,从根本上降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和郭琳分析了日本等国环境治理的经验,提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迅速改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出口贸易结构,加大环境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力度,建立自下而上的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以及研究环境污染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加强环境统计等举措。 2、突出强调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该报告的两位主编,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忠秀和联席所长、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发达国家的经历分析中国环境问题时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避免 “ 先污染后治理 ” 的惨痛教训,遗憾的是中国也没能避免。报告根据发达国家的经历分析,在治理大气染污方面,英国从 1952 年的 “ 雾都事件 ” 到重现蓝天用了 50 多年,德国用了 30 多年,日本用了 20 多年。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 13 亿人口、刚刚超过 50% 的城市化率、高达 50% 的第二产业比重、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等,使得中国的环境问题牵扯面更广,原因更复杂,治理起来更困难。由此预计,今后中国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消除雾霾重显蓝天,可能需要 20-30 年以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总报告的作者赵忠秀、王苒和闫云凤指出,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工作。环境保护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 九五 ” 规划期间国家决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十五 ” 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目标;中共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在随后的几次全会上提出了具体的科学发展思想,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 十一五 ” 规划首次确定了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以说,中国一以贯之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中共十八大特别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开启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时代。近期发生的雾霾环境危机敲响了警钟,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反逼机制,迫使政府下死决心,采取更严厉、更具体的措施和果断的行动,以改善国人生存的基本条件。而新一届政府将生态文明纳入到 “ 五位一体 ” 发展的总格局,明确提出绿色低碳发展的模式和大幅度节能减排的目标,给予国人极大的期盼。 3、解读十八大报告和十二五规划 该报告解读了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和 “ 十二五 ” 规划中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分解了各地区节能减排指标,并提出完成指标的政策建议和落实措施。中国科学院的谭显春、顾佰和王毅指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是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尽管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展缓慢,中国的低碳发展战略依然稳步推进,已成为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节能减排力度和贡献度最大的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白泉研究员等的一项研究提出如何落实 “ 十二五 ” 规划中地区节能减排的分解方法,分析了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奇迹特点和原因,提出依据各地区节能责任、潜力、能力和难度因素,建立全面反映不同地区特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在既定全国节能目标前提下,将 31 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五类,确定相似地区承担相近节能目标。这项研究建议,不同类型地区应有所区别,经济发达和能耗较高地区应承担较高节能目标任务,通过具体落实节能减排指标,鼓励各级政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科学院王毅等专家对各省区碳排放分析发现: 2010 年,碳排放总量是沿海高,内陆低,东部主导;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省区碳排放总量普遍较高;碳排放强度是西高东低;人均碳排放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为此他们建议,按照碳足迹确定差异化的区域低碳发展目标,成立低碳发展的专项资金,建立区域间低碳发展的沟通机制。 4、中国碳排放 交易体系正在形成 利用市场机制减少碳排放是未来中国低碳发重要路径。对此,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魏一鸣教授和风振华博士分析了国际碳市场,指出由于国际气候谈判政策的影响和全球经济环境影响和供需影响,国际碳交易在 2005-2009 年间发展迅速, 2010 年后开始进入停滞、萎缩阶段。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截止 2013 年 2 月,我国在联合国已注册项目的 3574 个,占全部项目的 51%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CDM 项目供应方。 目前已有包括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近 20 家交易所。为了进一步推进碳排放交易,他们建议开展试点城市碳交易市场的评估研究,建立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证体系,合理设置初始配额分配问,合理确定碳价,以及尽快建立碳金融市场。武汉大学齐绍洲教授等介绍了湖北省碳交易试点的制度框架和设计方案以及暂行办法。该方案对湖北省碳交易试点的管理机构、总量设定依据、纳入企业门槛、配额分配方案、交易规则、注册登记、 MRV 、奖惩机 制及各参与主体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均做出了规定。方案将年能耗 6 万吨标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纳入碳交易试点,通过模型预测确定碳交易市场配额总量,形成既有配 额、新增预留、政府预留三大部分的总量结构。方案还设计了定价转让和协商议价转让两种交易方式,制定交易规则并开发交易系统,设定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体系的 核证自愿减排量经认定后可用于抵消,上限不超过初始配额的 10% ,并设置了处罚奖惩机制。这是国内第一家碳交易试点的制度框架和设计方案,如果试点成功, 将对我国建立全国性碳交易体系起到较强的启示作用。 5、 “ 页岩油气革命 ” 将改变世界能源结构和地缘政治 高盛证券日本分析师薛冰等和气候变化非政府机构的代表平田仁子等人以日本为案例介绍了国际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发展趋势与经验,指出日本能源政策受 2011 年大地震所引发的核泄漏影事件的影响,严重动摇了日本的能源和气候政策,目前,新的能源与气候政策还在讨论中,但日本已经明确表态不延长京都议定书,并要调整 25% 的减排目标。与此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新的机遇, 2013 年,日本同美国和加拿大签订了大规模购买页岩油气的合同。预计这将会缓解日本的能源供给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油价上升对经济的负担。在核能问题上,日本将继续稳步发展核电,并要为印度越南援建高技术水平的核电站,向埃及等国出口核电设备。这些变化,将会对国际能源市场和国际气候谈判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当跟进研究。 2012 年底,美国宣布大规模开采并出口页岩油气,这将引起世界能源新的革命,并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产生重大影响。该报告强调: “ 页岩油气革命 ” 将改变世界能源结构和地缘政治,应当提早研究并做好应对准备。 以上内容为相关专家、学者了解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情况,为我国建设美丽中国与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关应对之策提供参考。故特此推荐。
个人分类: 报告|2725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生态文明,大林业观;林业属性,贾治邦;湿地,生态安全
zzllxx5168 2013-2-2 16:43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大林业观建设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赵建军;国家行政学院 郝栋。 来源: http://www.lnly.gov.cn/xxdt/dndt/201301/t20130131_228229.html 树立21世纪的大林业观,用大林业观统领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对于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愿景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业必须大发展,是21世纪大林业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完成林业大发展,用以往的思维方式、工作思路是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必须对林业进行重新审视,树立大林业观理念,即对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给予充分肯定,对林业和农业、牧业、渔业等门类的关系给予重新界定,彻底摆脱过去把林业只作为农林牧副渔的一个门类的狭隘认识,这是保障林业大发展的关键,也是保障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走向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   大林业观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提升林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人类步入21世纪,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唯有林业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任何破坏,反而能够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所以,大林业观应该把林业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作为我国发展战略转型的关键。 二是确立林业是其他产业门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林业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物种、减少噪音、减轻光辐射、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等,这些都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是突出林业是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软力量。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很大程度上与低碳经济联系在一起。作为碳汇的主力军,林业是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看不见的守护神。一方面,发展林业能够缓解我国减排压力,为经济发展尤其是城镇化留出空间;另一方面,减排压力大的发达国家在“巴厘岛路线图”后谈判中更强调“抵消排放”和“换取排放”方案,其比较好的选择方案就是经济实惠的森林碳汇方案,包括国内森林碳汇和国际购买的森林碳汇。发展林业为我们在今后同发达国家的合作,构建国际生态新秩序方面增加了筹码。   树立大林业观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早诞生的地方,是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森林文化推动了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意识文明是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道德基础和重要内容,是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观点和看法,是处理眼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经济和生态、开发和保护、生产和生活、资源和环境等关系时应具备的观念和常识。   树立大林业观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在内的全面发展目标,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这四个文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反映了和谐社会的全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树立大林业观,加强林业建设是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树立大林业观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成为实现绿色增长、科学发展的最主要标志,这既不能靠花钱买来,也不可能靠转移和进口得来。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求林业承担起生态建设的主要责任,真正发挥出林业对国家、对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放在一切林业工作的首位。   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要求我们构建大林业观建设体系,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思想观念的创新。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能否在战略机遇期完成我国林业建设的飞跃,首先需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创新。保护生态、改善民生是林业转型升级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职责。思想观念创新的重心在于科学认识并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协同推进,互动双赢。发展林业要贯彻抓生态就是抓民生的思想。真正把生态建设放在林业的核心位置,美丽中国的实现与否在于能否通过林业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为科学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大林业观的群众基础在于牢固树立服务民生抓生态、改善生态惠民生的思想。既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林业建设成果,也要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林业生态建设的热情。   二是政策环境的创新。林业既是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的公益事业、公共部门,也是关系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基础产业、重要领域,这不但成为了决策者的共识,也体现在国家各方面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上。1998年至今,我国林业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期”,具体表现在投入增加、立法加强、重大政策密集出台等方面。2005年以来开始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又给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革红利”。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必将催生一批新的政策。林业要努力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法律法规、体制机制、重大改革等方面,进行政策环境的创新,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林业政策体系。   三是发展载体的创新。要围绕服务国家大局创新发展载体,拓展发展领域,创造发展优势。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增长、解决“三农”问题、开展扶贫攻坚等等,既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林业的发展机遇。要在主动融入和服务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中,谋求林业的新发展、新提升,加强政策对接,搞好项目储备。这样才能把握好历史机遇,开辟林业发展的新空间。 把握林业基本属性,推动林业科学发展 贾治邦( http://www.forestpest.org/senfang/News/ldjh/2011-02-15/Article_5660.shtml )   林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具有特殊功能的公益事业,在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光荣使命。准确把握林业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两大基本属性,对于做好“十二五”期间林业的各项工作,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林业是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作用的基础产业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林业的经济功能不断拓展,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在国家经济建设全局和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森林作为重要的资源库,能够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和林产品,对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依靠森林资源,可以生产出木材及其制品、工业原料、木本粮油、食品药材等一万多种林产品和原材料。我国人均GDP已跨上4000美元,社会消费不断升级,可再生、可降解、绿色养生的林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近年来,作为三大基础原材料之一的木材,在我国总消费量呈刚性增长,2005年为3.25亿立方米,2009年为4.21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年均将超过5亿立方米。野菜山珍、木本粮油等森林食品,成为人们改善膳食结构、应对“三高”疾病的新宠。茶油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品质甚至优于橄榄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健康型高级食用油。2020年我国茶油年产量将达到250万吨,占到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20%以上。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森林食品,已成为提升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森林作为重要的能源库,是生产生物质能源的“绿色油田”、“绿色电厂”,对实施替代能源战略意义重大。森林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资源。据预测,全世界煤炭可供开采年限为220-240年、石油为70-100年、天然气为50-60年。在后化石能源时代,发展以森林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成了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一方面,森林是一座储量丰富的“绿色油田”,许多树木的果实富含油脂,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我国有果实含油量超过40%的树种150多种,总面积超过400万公顷,开发生物柴油的前景十分广阔。另一方面,森林是一座潜力巨大的“绿色电厂”,其木质纤维的发热量平均都在4000-5000千卡/千克,燃烧产生的热能可转化为电能。我国森林每年可产出枝桠剩余物约3亿吨,如能得到全部利用,可提供相当于我国每年化石能源消耗量1/10的能源。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实施林油、林电一体化战略,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森林作为自然循环经济体,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基础,对转变发展方式和扩大国内需求意义重大。发展林业,有利于逐步摆脱拼资源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产业发展。很多地方通过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和森林游憩业,变“砍树”为“看树”,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生产木材获得经济效益的林业传统发展方式,林业经济正在实现由“砍伐森林树木”向“利用森林环境”的转变。我国集体林区通过林权改革,27亿亩集体林地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新舞台,农业经济正在实现由“耕地为主”向“耕地林地并重”的转变。不少地方通过科学开发森林资源,使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一个树种成就一个大产业,一处景观带来一片繁荣,区域经济正在实现由“传统发展”到“绿色发展”的转变。发展林业还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就业增收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惠及3亿多农民,受益农户平均获得森林资产近10万元,全国林地每亩产出从2003年的84元,增加到2010年的198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农村社会消费提升,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二、林业是对保障地球和人类健康长寿具有独特作用的公益事业    林业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功能,还有独特的生态、社会、文化功能。在生态危机不断挑战人类生存发展底线、改善生态成为人们迫切愿望的背景下,我国林业发展承担着建设和保护“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即森林、湿地、荒漠三个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地球和人类的健康长寿。   “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建设和保护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所在,对于保障地球家园的健康长寿极端重要。科学家把森林喻为“地球之肺”,湿地喻为“地球之肾”,荒漠化喻为“地球之癌症”,生物多样性喻为地球的“免疫系统”。“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哪一个受到损害和破坏,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和健康长寿。长期以来,由于对“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严重破坏,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等一系列生态危机,如同病魔一样吞噬着地球的肌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等人类文明都是因为森林和湿地遭到严重破坏后,随着青山变成秃岭、沃野变成荒漠而衰落。科学家预言,如果森林和湿地从地球上消失,陆地90%的生物将灭绝,全球90%的淡水将流入大海,生物固氮、生物放氧将分别减少90%和60%,地球的健康将恶化到无法根治的地步,人类将彻底失去生存家园。   “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是生态产品的主要产地,对于保障每一个人的健康长寿极端重要。森林、湿地、荒漠和生物多样性通过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生产出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和保障人们健康长寿的生态产品。主要包括: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附粉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提供淡水、净化水质,增加湿度、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减少噪声等。森林制造的负氧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健康长寿素”。四川九寨沟、福建武夷山等地,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超过1万个,高的达到8万个,因此成为闻名中外的休闲养生胜地。这些生态功能和生态产品,可以改善人的生存环境,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在人的视野中,当绿色达到25%以上时,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释放心理压力。全世界长寿地区,如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吉亚、厄瓜多尔的比尔卡旺区和我国的广西巴马、湖北钟祥,其共同特点就是青山绿水、生态优美。此外,“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森林药品和保健品等,这些都有利于人类健康长寿。   “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是构建人类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载体,对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极端重要。森林是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一方面,森林是一部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教科书,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另一方面,森林以其独特的形态美、色调美、音韵美等,对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几千年来,人们从弘扬森林文化中体验和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生动的印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中,人们对以森林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更加渴求,对生态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十二五”期间,要大力繁荣林业生态文化,生产出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产品,为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三、正确处理好林业发展中的五个重要关系,推动林业科学发展    “十二五”时期,林业工作要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实现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为目标,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深化改革,全面开创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力争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3.5万亿元。为此,要在准确把握林业两大基本属性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五个重要关系。   1、正确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生态是产业的根基,产业是生态的保障。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生态体系,形成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产业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只有建立起发达的产业体系,积累雄厚的财富和充裕的资金,生态建设才有可靠的保障。要把生态与产业统筹起来、协调推进、良性互动,切实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2、正确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兴林与富民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只有林业兴旺发达,提供出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机遇,才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只有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得到应有满足,他们才会自觉地投身林业建设,为林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真正将林业建设与百姓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   3、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与利用是充分发挥林业多种功能和效益的主要途径,单纯的保护和过度的利用都不可取。要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在严格保护好现有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4、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森林的功能,是依靠大面积与高质量的森林来支撑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要在扩大面积的基础上,加强抚育经营和科技创新,提高林地生产力、资源利用率,提升森林整体功能。生态建设要改变过去“撒胡椒面”模式,着力构建国土生态屏障。产业发展要改变过去“小而全”模式,重点培育主导产业。   5、正确处理好党委、政府主导与依靠群众的关系。林业政策性强、周期长、群众参与度高。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林业地位才会更加巩固,生态建设和改革发展步伐才会更快。只有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林业发展才会动力无穷、生机无限。 保护森林和湿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林业局局长 贾治邦( http://www.forestpest.org/senfang/News/ldjh/2011-02-15/Article_5658.shtml )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第十五个“世界湿地日”及《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森林”,深刻揭示了两大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充分体现了湿地和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将有力地引导人们更加关注这两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生态支持系统。湿地是物种“基因库”,保存了大量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特有基因,孕育了世界上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没有湿地,许多珍贵的物种基因资源将不复存在。湿地是淡水的天然“储存库”,储存了我国96%以上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湿地是“地球之肾”,其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功能,对于保障人们永远能够喝上干净的水,维持多种生物的水环境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还是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缓冲器”,具有调洪蓄水、抵御风暴、预防侵蚀、抗御干旱、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对于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我国森林面积29.32亿亩,森林覆盖率20.36%,单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自然湿地面积5.43亿亩,自然湿地占国土面积的3.77%,森林和自然湿地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4.13%。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和“地球之肾”的湿地,既互相依存,又互相作用,共同构筑了我国国家生态安全的强大屏障。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具有巨大的蓄水功能,可为湿地提供持续的水源保障。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森林也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陆地生态系统一半以上的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湿地的固碳能力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泥炭湿地在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湿地国际的研究表明,占全球陆地面积6%的湿地储存了约7700亿吨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5%。湿地和森林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无论损害和破坏哪一个系统,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影响地球的健康,危及人类生存的根基。有科学家断言,假如森林和湿地从地球上消失,全球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陆地90%的生物将灭绝,生物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同时将产生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平衡就无法维持。因此,保护好湿地和森林,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林业的重大历史使命。    管理和恢复好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部门承担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大力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有效发挥了两大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许多新突破。一是以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为重点,有效遏制了湿地面积缩减的趋势。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完成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201个,建立了长江、黑龙江等流域湿地保护网络,湿地自然保护区达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达140多处,地方湿地公园达12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达37处,有力推进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国每年新增湿地保护面积30多万公顷,恢复湿地1万多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从“十五”末的45%增加到“十一五”末的50.3%,平均每年增加1个多百分点。二是以完善湿地政策措施为保障,显著增强了湿地保护能力。国家出台了湿地保护政策,将湿地总面积、湿地保护面积纳入了中国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开展了湿地保护补助试点,设立了湿地保护补助中央专项资金。制定了湿地保护宏观战略规划,将湿地保护建设纳入了多个重大行业规划。加强了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建设,成立了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强化了湿地履约跨部门协调机制。开展了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科研工作,建立了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三是以模范履约争当表率为目标,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认真实施《湿地公约》相关决议,连续两届当选为公约常委会成员国,在公约形成相关决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亚洲履约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加强了国际重要湿地管理,公布了《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公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维护国家形象和权益,受到公约秘书处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一致赞扬。四是以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为手段,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开展了中国湿地文化节、沿海湿地万里行等一系列重大宣传活动,为加强湿地保护营造了良好氛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单一主题内容的国家湿地博物馆,在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建立了湿地宣教馆,扩大了湿地文化宣传阵地。树立了一批湿地保护好、增收致富好、生态观念好的湿地文明村、湿地文明户。中国湿地保护已经成为自然生态保护领域的热点之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之一。    虽然中国湿地保护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全社会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天然湿地数量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保护湿地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十分清醒的头脑,以全局观念、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谋划好“十二五”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湿地保护工作。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保护好湿地”的明确要求,为加强湿地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期间,我们按照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决定着力建设以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大生态屏障”。其中,将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为主要目标,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严格保护自然湿地,科学修复退化湿地,积极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夯实基础工作,积极推动湿地立法工作,逐步理顺体制机制,继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全面加强湿地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力争到2015年,使我国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初步缓解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趋势。    2011年,我们将大力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继续谋划实施好国家湿地保护工程,加快构建湿地保护长效机制;促进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系统加强湿地保护科技支撑,研究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功能和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认真履行《湿地公约》,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重要湿地建设和管理,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切实发挥林业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作用,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湿地保护再上新台阶。    让我们携手一道,积极行动,共同推进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努力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福祉,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博主简介: 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中心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新农业》杂志园艺版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2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2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 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 http://hi.baidu.com/zzllxx5168/home ;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个人分类: 学术论坛与争鸣|1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就地城镇化、农民职业化
热度 1 蒋高明 2013-2-1 23:25
蒋高明 目前全国一窝蜂似的城镇化,依然没有摆脱 “ 房地产 ” 的阴影。据笔者了解,山东某些县市搞的城镇化,已经进军农村,是以消灭农村为目的的。他们首先在老的村庄附近盖楼,也不管农民情愿不情愿,将原宅基地作价,在新楼没有盖好的前提下,每家补助 7000 元 / 年就将农民的房子强行拆除了。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得不到现金补助,其回报就是 100 -120 平方米 的回迁楼房 ( 至少 6 层 ) 。而新楼占据的是良田,农民平房腾出的土地被开发商出售了,或继续搞房地产。这样的城镇化继续加大了耕地压力,农民上楼后无法从事农业生产。 我们理解的城镇化是原位的,即政府可帮助农民统一解决自来水、污水、垃圾处理、燃气、网络、电力、电话、银行、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而农民不必上楼,既然节约了土地,又方便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稳定一支种粮大军,在源头保障粮食安全。 让更多的人口分布在食物生产的第一线,避免了 大城市化带来的让少数人养活多数人的现象。在食品生产、运输、加工、消费各个环节减少有害物质使用,从而使已有的城市化人口得到较为满意的食品。 在人的去留问题上,建议不要发展英美那样的大城市化,而发展就地城市化。将村落发展成为微型城市,农户散落在农田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样的话,可以杜绝食物生产的多种危害,同时带动粮食生产、食品加工花卉、宠物生产、休闲、物流、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养老、保险、教育、金融、电信,等等产业的深入发展,带动大学生就业。 要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政府必须重新审视依赖美国等国家廉价粮食(充满风险的转基因粮食)供应的做法,发展适度的合作化,将农业补贴资金直接与粮食产量挂钩,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并完善监管机制。在技术上,除保留少量的化肥外,抛弃或限制 “ 六大害 ” 技术的应用,应用生态农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让耕者有其利,从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民是种地好手,进城谋生是舍本求末。 中国的粮食安全靠妇女、老人满足,长期下去是非常危险的。 大化肥、大农药、转基因是发达国家劳动力稀缺且昂贵逼出来的路子。我国的优势是人多,人民勤劳朴实。我们舍弃了自身优势,牺牲了乡村生态环境,换回来的是国民很难再吃上放心食品了。城里人想花高价钱买放心食品,但是,放心食品从哪里来呢? 正确的出路在于,让农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这些活就是为 13.6 亿人生产放心食品,农民职业化,享受城市居民一样的周末和假期,同时担任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重任,恢复日益衰败的乡村道德和乡村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农民做出的巨大贡献,理应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认可,并从经济上给予补偿。 国家正在推进的城市化必须以农民为本,发展低成本的就地城镇化,将几百万的村庄整体提升现代化水平,解决农民教育、医疗、养老、生老病死等现实问题,将生态农业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产业来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互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684 次阅读|2 个评论
生态文明系列讲座2011年第六讲 李昌平 我的新农村理念和建设实践
tian2009 2011-11-27 10:53
生态文明系列讲座2011年第六讲 李昌平 我的新农村理念和建设实践
我的新农村理念和建设实践 李昌平 我的新农村理念和建设实验 主讲人 李昌平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主持人 田松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副教授 时间: 12 月 1 号(星期四),晚 7 点到 9 点。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主楼 A809 。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 北京市哲学会 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学术活动资助项目 李昌平: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体改研究会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南方周末》 2000年年度人物、2006年“中国最具行动能力三农人物”。先后就读于湖北机电学校、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系,获硕士学位。1983年参加工作,在湖北监利县任各级基层干部。 2000年3月,他上书朱 镕 基总理,指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9月辞职。 2001年就职《中国改革》杂志社,任记者、编辑、副主编、执行主编,2003年就职香港乐施会,任西南项目官员,2007年任香港乐施会中国部顾问、朝鲜项目高级专员。2006年任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著有《我向总理说实话》和《我向百姓说实话》等著作。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38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文明讲座2011年第五讲 廖晓义 乐和家园:生态文明的乡村模式
tian2009 2011-11-24 23:16
生态文明讲座2011年第五讲 廖晓义 乐和家园:生态文明的乡村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系列讲座 2011年第五讲 乐和家园:生态文明的乡村模式。 主讲人 廖晓义 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 主持人 田松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副教授 时间, 11月26号(星期六),晚上7点到9点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主楼 A809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 北京市哲学会 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学术活动资助项目 廖晓义: 著名环保活动家, 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曾获得 “苏菲环境大奖”(挪威),“班克西亚国际环境奖”(澳大利亚)。 重庆巫溪人。先后在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哲学系读书、任教。 1993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并自费拍摄《地球的女儿》。1995年回国,投身环保事业。 “乐和家园”:2009年,“地球村”获得资助,与地方政府合作,在重庆巫溪大坪村开始建设“乐和家园”,这是一个综合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一方面建设节能、节地、节材的生态民居,一方面致力于恢复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现在项目已经实行两年。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4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高明师大讲座:生态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东弘毅农场为例
tian2009 2010-12-3 14:30
京师科学人文论坛 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第 四 讲 生 态农业 ,未来 农业 的 发 展方向 以山 东 弘毅 农场为 例 主讲人: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 田 松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时间: 2010 年 1 2 月 6 日 星期 一 1 9 : 00 ─ 21 : 00 地点 : 北京师范大学 主楼 B809 主办: 北京市哲学会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环境史研究中心 本系列讲座获得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支持 联系电话: 58801058 内容提要 在 健康的环境下才能够生产健康的食品,遗憾的是,农药、化肥、工业排放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就使得我们耕地变得不干净起来,从而影响了粮食、蔬菜、水果树的生 产。雪上加霜的是,有人在动物饲养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继续添加污染物质。一些陌生的化工名词一遍又一遍地敲响了国人食品安全警钟。之所以会发生众多 毒 食 品,概因为连续十几年来大量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的泛滥使用,造成了食品不安全。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是破解上述难题的重要途径,本讲座将以山东弘毅生态 农场具体实践为例,说明这一做法取得的成果及其产生的影响与社会意义。本讲座将包括问题的提出的背景、农村环保问题、有机农业概念、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 践、国内生态农业实践、弘毅生态农场的运行模式等内容。 蒋高明 教授简介: 1964 年9月19日出生于山东平邑县,198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 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组委 员、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 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生物分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多伦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定位研 究站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浑善达克沙地草地定位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1991-1992 和 1995-1996 分 别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恢复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生态学合作研究。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导,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 秘书长,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生态学报》编委、《植物学通报》副主编,中国植物学会植物 生态学专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治沙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公益协会创会会员、国家气象局气候委员会委员等。 著作: 在恢复生态学领域,第一次提出了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 以地养地 模式 (2001) 、 借助自然力 恢复 (2001) 以及 畜南下、禽北上 (2006) 新观点。沙地生态治理新观点被《中国科技创新网》作为 2003 年全国科技、经济、社会 120 余条重要观点之一;被《发明时空》誉为 治沙人的创新 , 他提出的 科学治沙 理论,体现了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的科学精神 。 2000-2006 年在内蒙古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与他人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退化沙地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试验示范重大项目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严重退化的沙地草地恢复到了上世纪 60 年代的水平。研究成果通过《人民日报内参》、《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北京日报内参》呈报中央领导和决策机构,引起高度重视。在国内最早倡导的 自然力恢复论 ,逐步成为国家生态治理的主流模式。 2007 年 7 月 20 日《科学》 (Science) 科学新闻聚焦 (NewsFocus) 以 3 页完整篇幅 6 副图片报道了蒋高明研究员在内蒙古浑善达克生态恢复效果。   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负责起草了《关于加大自然保护区投入力度》建议书,该建议以许智宏等 22 名院士联合签名后上报中央。 2007 年,围绕 食品安全 ,在 《 南方周末 》 等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直接促进了全国食品安全大检查和食品安全法的颁布。   围绕新农村建设,发表了大量理论文章,是 由生态学唱主角的新绿色革命 的倡导人。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专利名称为:新农业革命模型体 ( 专利受理号 200720035375.7)( 发明人:蒋高明、温铁军、窦观一 ) 。发表论文 产生广泛影响 本系列其它讲座: 第一讲 北师大历史学院教授 环境史与生态文明10月20日 10月20日 主楼B809 18:3020:30 第二讲 卢风,清华哲学系教授 生态文明建设与四个转变 10月29日 主楼B809 19:0021:00 第三讲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阿米什人(the Amish)的生存智慧 第四讲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东弘毅农场为例 第五讲: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传统文化在生态文明中的价值以纳西族的署自然观为例 ----------------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 主楼B806 Center for Science Humanity Studi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Website: www.scihum.com Email: scihum@bnu.edu.cn Tel: 86-10-58801058
个人分类: 广而告之|372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