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创新体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14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上)多家单位或图书馆收藏1117
ljkf 2017-11-27 11:28
1 4 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 ( 上 ) 多家单位或图书馆收藏 1117 刘学浩 李国忠著《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上) -- 提升国民五元智能创新体系文选》 2012 年 5 月已出版,省市等多家单位 或 图书馆陆续收藏: 1 学导式创新体系研发中心 ( 黑龙江大学内 ) 0512 2 浙江省宁波市云龙镇中学 05 12 3地市图书馆 3-1 黑龙江省图书馆 140612 3-2 哈尔滨市图书馆 170612 3-3 吉林市图书馆 191012 3-4 海南省三亚市图书馆 191112 3-5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240413 3-6北京 首都图书馆 1113 3-7广西 北海市图书馆 1113 4中小学、教研、教育局 4-1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 071112 4-2哈二中 1113 4-3 哈三中 071112 4-4 哈四中 210612 4-5哈八中1113 4-6 哈九中 071112 4-7 哈 十 中 1113 4-8哈 24 中 1113 4-9哈 47 中 1113 4-10 哈 58 中 180513 4-11 哈 88 中 180513 4-12 哈尔滨市美加外语学校 180513 4-13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071112 4-14哈阿城区继电中学 1113 4-15哈阿城区龙涤中学1113 4-16哈阿城区一中 1113 4-17哈阿城区二中 1113 4-18哈阿城区教育局 1113 4-19哈市教育研究院1113 4-20哈香坊区教育局 1113 4-21哈市教育局1113 4-22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0612 4-31哈尔滨市道外区泰山小学 0514 5培训机构 5-1中联科教育科技中心 0614 6 高校 6-1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150612 6-2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0612 6-3黑龙江大学 200612 6-4 哈尔滨工程大学 0912 6-5哈尔滨华德学院图书馆 270912 6-6 哈尔滨学院图书馆 270912 6-7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图书馆 260912 6-8 哈尔滨市蓝领学院 241112 6-9海南三亚琼州学院图书馆 0314 6-10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11014 6-11厦门大学高教所 1013 6-12北大文化战略研究所 071112 6-13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 151117 7党校、干校、科研院所、学会 7-1中共三亚市市委党校0 20413 7-2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图书馆 200912 7-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 141112 7-4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 1113 7-5中国旅游研究院 7-6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图书室 100714 7-11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0612 7-12 黑龙江省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 0612 8党政机关、委办局 8-1 黑龙江省委老干部局 0612 8-2 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0612 8-3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0612 8-4 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 0612 8-5 哈尔滨市卫生局宣传教育处 0612 8-6 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0612 9 企事业、新闻单位 9-1黑龙江经济报大学周刊编辑室 0614 9-2黑龙江智汇社 0614 10国外、涉外单位 10-1德国汉堡孔子学院 0613 10-2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交流处 0613 ( 待续 )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体系|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大利亚《2030战略规划》将擎画创新体系蓝图
STIWatch123 2017-5-23 10:16
为使澳大利亚到 2030 年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顶尖行列,澳政府委托澳大利亚创新和科学理事会制订《 2030 战略规划》,擎画澳大利亚科技创新体系的未来面貌和实现路径。 2017 年 4 月,澳大利亚创新和科学理事会确定了六大核心战略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主题和需广泛征集公众意见、进行公众对话的问题,包括如何使更多公司迈向创新前沿,培育世界级企业、国际隐形冠军和瞪羚企业,建立致胜的规制监管体系。 从我国角度来说,大家对这些战略主题和问题有什么看法呢? 澳大利亚经济社会繁荣,但是变革浪潮更快、更广、更频繁,技术、全球化和人口结构变化主导未来趋势发 展。全球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和印度在崛起。科技型企业不断推动产业上的融合和颠覆,融合成为重大经济增长机遇。数字化革命席卷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很可能替代更多劳动力,同时也会创造出新产业、新企业和新就业。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城市化深入发展、世界更繁荣,能源、食品和水需求增长,资源稀缺加剧。世界城市化比率到 2050 年达三分之二,建设智慧韧性城市意味着万亿级经济机遇。人口老龄化和缺乏锻炼的生活方式使健康支出走上了不可持续的道路,经济上可持续和数字化颠覆成为推动医疗业重塑的重要因素。 澳大利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变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的创新愿景是,到 2030 年,澳大利亚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顶尖行列,以其卓越的科学、研究和商业化受到举世公认,通过创新支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并使当代和未来的澳大利亚人都拥有有意义的工作和高质量的生活。 《增长炼金术》一书通俗地提出了一个有用的战略规划框架,也就是从近中远期三个时间维度设置战略选项,近期( 1-5 年)改善现有系统,中期( 5-10 年)增添新能力,远期( 10 年以上)实现变革性选项。澳政府将用类似方法谋划《 2030 战略规划》,尚有战略上的六大核心挑战有待破解。 挑战一:让更多行业中的更多公司走向创新前沿 国家的持久繁荣依赖于企业不断取得成功,离不开富有活力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快速融入国际市场并表现卓越。 展望 2030 年,高度创新的澳大利亚应当呈现如下面貌: 一是基于已有成功取得更大进步。 澳大利亚已有许多世界级企业,更有许多其他企业具有这样的潜力。还需要继续支持本国的创新领先企业,并鼓励新一代创新企业不断涌现。 二是鼓励在“长尾市场”树立雄心。 经营出口业务的公司会更成功。政府要鼓励向各类企业传授国际化最佳商务实践。要使竞争政策更加有效,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冒险意识,建立起富有活力的营商环境,鼓励参与国际竞争。 三是培育自由奔跑的“瞪羚”。 新的工作岗位绝大部分来自新创企业。为了建立创新生态系统或创新生态群落,使初创企业兴旺发展和成长型企业走向成熟,国家创新体系需要更好地把高增长企业与科学研究底蕴相结合,提供充足的创业资本,并确保国民具有成熟的冒险心态,并注重创造财富。 四是建立致胜的规制监管体系。 法律法规对于保护环境、安全和人权至关重要,对于促进商业发展也同等重要。澳大利亚期望建立高效的法律和税务制度,促进经济发展。达成这个目标,需要研究通过规制监管改革促进创新的机遇在哪里。同时,也要重视竞争监管机构对创新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需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有:( 1 )如何应对这项挑战?最重要的三项对策是什么?( 2 )如何在支持现有的创新领先企业与促进新一代创新领先企业涌现之间取得平衡?( 3 )如何确保目前及将来的劳动力具备必要技能,使能企业施展抱负,使澳大利亚能跻身顶尖创新国家行列?( 4 )创新集群会对促进高增长企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5 )需要在哪些行业进行怎样的规制监管改革,以帮助企业迈近创新前沿并具有足够的适应力? 挑战二:使政府迈向并持续处于创新前沿 政府既是服务提供者、雇主、投资者、监管者和领导者,又是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公共科研机构为生产新知识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共机构应成为创新的同义词,为公众创造更大价值。国防部门更是公共服务创新的典型。它总是积极破除创新障碍,努力减少政府合作伙伴的负担。澳政府近十年国防支出约 1950 亿澳元。国防部门应注重建立合作关系,使知识转为国防能力,与整个创新体系强化联系。 展望 2030 年,高度创新的澳大利亚应呈现如下面貌 : 一是政府以身作则。 政府运营着许多重要的公共事业,吸纳了大量就业。释放公共机构的创新潜力,会使公共部门和私营公司都受益。政府要拥抱创新,树立最佳实践国际标杆。 二是政府是要求苛刻的客户和宝贵的伙伴。 政府支出在澳大利亚 GDP 中占很大比重。通过与企业合作,降低企业的政府业务成本(如简化采购程序和合规义务),使国家创新成果最大化,政府也将更有创造力。同时,政府还应当是要求苛刻的客户,确保纳税人能够从政府支出中获得最大价值。 三是政府积极巩固和维护国家创新体系。 要确保国家创新体系健康稳定发展,并使联邦和州立科学机构成为确保国家创新体系绩效和互联互通的重要杠杆。 四是政府积极提供服务,实现公共价值。 不论是享用公共服务,还是遵守政府法规,居民和企业都期望改善与政府互动的效率和效果。政府需要不断检视其向民众提供的价值,并且在提供价值的过程中变得更具活力、更加创新。 需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有:( 1 )如何应对此项挑战?有哪些机遇?应对这项挑战最重要的三项对策是什么?( 2 )政府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以减轻政府合作伙伴的负担?( 3 )政府应当如何使重大项目支出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公共价值?( 4 )政府可在哪些方面减少公共机构的创新障碍? 挑战三:向民众终生提供有效的优质教育和培训 教育水平高,拥有大量的各种技能人才,是建立富有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前提。随着未来社会变革加快,人们所学的技能有可能更快失去价值,同时人们的潜在工作年限却在延长。但是,技术和教育方法上的变革有望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使未来经济更加繁荣、富有活力,需要有卓越的教育体系,促进在整个社会树立创新思维,提供终生学习机会。 展望 2030 年,高度创新的澳大利亚应呈现如下面貌: 一是教育体系为居民终生提供工作技能和教育服务。 到 2030 年,澳大利亚的人口状况将发生变化,需求也将同步变化。劳动者需有深厚的专业技能生产、传播、实践知识和创意。教育培训体系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出一大批能够快速响应和适应持续变化的人才。企业、员工和政府需要共同努力,包括考虑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资助模式。 二是使创新技能在整个社会根深蒂固。 从小培养创新创业技能,让孩子们在逻辑、创造力、社交等领域都拥有杰出的技能,让社会大众都能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学习。 三是教育体系采用最好的教育技术。 快速的技术变革也正在影响教育行业,有机会使学习更加个性化,为每个人定制学习历程。在最佳的教育体系中,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把新兴技术与已有成熟技术相结合,使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需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有:( 1 )如何应对此项挑战?最重要的三项对策是什么?( 2 )如何建立连贯的教育培训体系,使之融入创新和科研体系?( 3 )如何加强企业与教育培训体系的人际互动和想法交流?( 4 )如何建立敏捷学习的文化? 挑战四:使最终用户与本国世界一流科研体系加强合作 科学和研究底蕴是澳大利亚创新体系的优势之源和重要资产。然而,科研机构与最终用户之间的联系非常薄弱,阻碍了最终用户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应使最终用户和研究人员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充分挖掘巨大的潜在价值。 展望 2030 年,高度创新的澳大利亚应呈现如下面貌: 一是科研基础世界一流,受到大力支持,影响甚大 。澳大利亚开展的研究瞄准国家需求和全球挑战,享誉国际,秉持道德操守,保持独立。研究工作必须获得充足的在整个科研体系中公平分配的资金,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科研装置的支持。还必须确保研究成果产生影响、广泛传播、付诸应用。 二是创新体系中的创新人员流动性提高。 澳大利亚科研界国际合作程度高,国际科研合作表现良好,但与企业界合作相对薄弱。学术界和企业界之间的人才职业流动少,而且不被看好。为此,要扫除障碍,使研究人员能够在创新和创新体系中自由流动,进而维护创新和科研体系的质量和互联互通。 三是科研培养体系灵活。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的学历整体上居世界最高水平之列,拥有这些学历的毕业生经常选择在各种各样的行业工作。要确保科研培训机构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和数量,充分符合未来不同的知识密集型行业的需求。 需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有:( 1 )如何应对这项挑战?有哪些机遇?应对这项挑战最重要的三项对策是什么?( 2 )如何建立综合性的科研培养体系,满足最终用户需求?( 3 )如何加强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的人员和创意交流?如何加强跨行业跨学科合作交流?( 4 )是否有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成果转化? 挑战五:充分利用国际知识、人才和资本 为促进培育和提升创新、科学和研究体系,澳大利亚必须努力从国际知识、人才、资金流动和全球价值链中获取最大利益。研究显示,与本地企业相比,经营出口业务的企业创新更活跃。另一方面,外国投资常常会带来新技术、新技能和新的全球价值链,有助于澳大利亚企业开展和拓展国际业务。 展望 2030 年,高度创新的澳大利亚应呈现如下面貌: 一是加强全球参与 。有证据表明,全球化程度越高,创新程度越高。要让社会持续支持加强全球参与,就要向社会传播国际知识、人才和资本流动,包括澳大利亚创新全球化给澳大利亚带来的好处,就要为此寻找更加确凿的证据。 二是澳大利亚成为学习、工作、生活和投资的好去处。 澳大利亚有机会成为研究者、创业者、初创企业创始人、高技能人才等国际人才和国际资本的首选目的地。如何把澳大利亚定位为充满热情、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如何为此采取切实行动,如何采取实际措施促进人才和资本流动,对于澳大利亚在国际资本和人才竞争中持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三是通过全球化增强本国优势并弥补能力不足 。可把引智引资工作聚焦于特定行业、特定能力或系统性的基底或有利条件,鼓励各种行业的更多企业更多地加入全球价值链。 四是引领全球知识共享。 通过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和商业合作,增加知识价值。为研究人员创造国际合作机遇,促进创意和创新成果流动。通过识别数据领域合作的最大机遇,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框架,加快开发这项潜在的创新资源。 需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有:( 1 )如何应对这项挑战?有哪些机遇?应对这项挑战最重要的三项对策是什么?( 2 )如何确保澳大利亚维持其对外来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吸引他们来澳大利亚学习、工作、生活和投资?( 3 )可采取哪些措施方便人才和资本流入,更多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 4 )如何使国际知识交流带来的好处最大化?应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如何做出努力?( 5 )如果目前的大国保护主义形成趋势,而且国际知识、人才和资本流动不再增长,会有什么后果? 挑战六:实施大胆、影响深远的重大计划与项目 未来几十年,各国会面临经济、地缘政治、环境和社会上的重大挑战。澳大利亚创新和科学理事会指出,这些挑战不易克服,但终究要被克服,澳大利亚何不发挥引领作用?通过激励企业、研究界、政府和社会实施前沿项目,澳大利亚能否提出解决方案,增强问题解决能力,留下长久的革命性影响? 展望 2030 年,高度创新的澳大利亚应呈现如下面貌: 一是开展大胆、影响深远的重大计划,带来巨大的直接效益和溢出效应。 澳大利亚在这方面具有地理、工业、科研和文化上的优势。政府、私营企业、非营利组织、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将改变地区和国家发展路径,促进向好发展。近期,澳大利亚在国内实施了一些大科学项目,如推进量子计算机和仿生眼开发工作。同时,还参与或主办 了 一些重大国际计划,包括支持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 SKA )。 二是通过协商方式使重大项目或难如“登月”的项目获得广泛持久的支持。 在朝着同一目标努力时,要支持创新者敢于冒险并经受住失败。国家创新体系需要有更加清晰长远的战略领导力,需要实行更加有效的治理。追求实施目标远大、影响深远的项目,还需要更多关注“科研草根阶层”提出的重点,增强重大项目的民意支持基础。还需要精明地决定项目最佳规模,在努力创造巨大影响的同时确保目的明确。 三是严格筛选和执行高影响力项目,确保投资的直接回报和溢出效应最大化。 在选定澳大利亚真正最具优势的领域时,需要有战略性和前瞻性。同时,也需要有先进的方法,开展重大项目风险管理,并应对无法避免的失败。 需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有:( 1 )如何应对这项挑战?有哪些机遇?应对这项挑战最重要的三项对策是什么?( 2 )哪些类型的计划会产生最大影响?高影响力重大项目是在区域层、国家层面还是国际层面实施?该如何进行重大项目决策?( 3 )澳大利亚是否像身处“着火的平台”一样,需要在危急时刻向着不确定的未来迈出极其勇敢的步伐?区域层面是否也是这样?( 4 )在参与领导和支持高影响力重大项目问题上,政府与其他机构怎样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
9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胡主席的几点
chenjismith 2012-7-9 16:11
胡锦涛强调,从现在起,到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形势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胡锦涛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6点意见。第一,进一步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新的重大跨越。第二,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推进基础前沿研究。第三,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第四,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统筹各类人才发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第五,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第六,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提高我国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研究体系
xupeiyang 2009-9-27 15:52
http://www.rcuk.cn/rcuk/fore/s_content_cnt_cn.php?lid=68cnt_id=63 博主建议:详细信息请见以上网站。 中国研究系统介绍 中英两国之间的科研资助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要探索资助中英联合研究项目的途径,对两国各自体系是如何运作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概况 根据一些官方数字显示,近几年中国的科技资助经费增长迅速(见表一)。2006年的国家研发预算(2943亿人民币,折合196.2亿英镑)比2005年的科技研发预算增长了20%,前者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1%。在这项预算中,中央政府提供了24%的资金,或者说是716亿人民币(折合47.7亿英镑)(信息来源:中国前科技部长徐冠华。但是我们注意到《2005年中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中指出2005年中央政府的科技经费投入已经达到了808亿人民币(折合54亿英镑))。2006年的基础科研资助经费达到了148亿人民币(折合10亿英镑),或者说这一数字占了全国研发预算总额的大约5%。 中国的科研资助体系涵盖了许多机构。对于基础科研而言,主要的资助机构有中国科技部(MoS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中国教育部(MoE)以及中国科学院(CAS)。 中国的几个部委为它们各自下属的大学、研究机构以及项目提供资助。比如,农业部对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资助,信息产业部对中国信息研究科学院提供资助,国土资源部对中国地质科学院提供资助,而卫生部则对中国医学科学院提供资助。以上这些科学院中的科研工作主要由对应的主办部委进行资助,也辅以来自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的竞争性基金资助。来自于这些基金部门的资助往往是非常使用的。 中国的国务院设立了一个科技和教育领导小组。 中国科研资助体系中另外一个主要的参与者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NDRC)。国家发改委的职能与英国财政部相类似,它有权力来决定和/或者协调大型科技项目(大致说来,就是那些耗资超过1亿人民币以上的项目)。 中国的公司研发费用也在迅速增长,但是基数很低。官方公布的2005年公司研发经费为1184.5亿人民币(折合79亿英镑),或者说占公司制造生产总值的2.07%(信息来源:《2006中国科技统计数据》( http://www.sts.org.cn/sjkl/kjtjdt/index.htm ))。 中国各省市的职能 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和城市,如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等,对科研包括基础科研投入的经费是相当大的。例如,拥有大约8000万人口的广东省的GDP占了整个中国GDP的12%,其出口额占整个中国出口额的三分之一,而且它的经济体系规模超过了任何一个东盟国家。广东省对位于省内的70所高校、6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以及62家省级研究机构都提供巨额的科研资助。 对于不那么富裕的其他省份而言,它们的科研经费通常会集中用于发展技术。然而即使是在这些省,省级政府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在中国各省,当地的科学技术局以及地方发改委是提供科研资助的主要经费来源。相反,地方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却投入较少的科研经费,比如,相对富裕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05年仅投入了3375万人民币(折合225万英镑)的科研经费。 中国主要的科研资助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MoST ) 科技部是中央政府716亿人民币(折合47.7亿英镑)科研经费的主要使用机构尽管还没有公开发布的数字可供参考,但是科技部提供的资助可能占了整个科研经费的30%。 科技部的科技预算涵盖了几个主要的项目。其中最大的四个项目是: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该计划对转化为商业活动前的高技术项目,尤其是信息技术(IT)以及生物技术领域的项目提供资助。详细情况:863计划(该计划最初在1986年3月提出而得名)试图找到一些在政府的资助下能够在15年之内取得突破的高技术领域。863计划首先从7个重点优先领域开始实施,目前涵盖了15个科技领域,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以及能源技术等。中央政府(科技部)负责提供863计划的大部分经费,但是地方政府和企业通常会为中央政府的资助提供补充经费。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政策。比如,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相对富裕的天津市政府对于任何获选863计划资助的当地项目都额外提供高达科技部资助金额两倍的奖金。863计划的科研主题、目标以及项目都由专家和官员组成委员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决定。在十五规划期间(20012005年),官方公布的中央政府用于863计划民用部分的经费为150亿人民币(折合10亿英镑)。预计在十一五规划期间(2006-2010),这一数字将增加至240亿人民币(折合16亿英镑)。但是这些数字都低估了全部的经费支出:因为这些数字既不包括地方政府对863计划的投资,也不包括中国政府通过863计划对国防和军队相关科研投入的资金。 中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该计划集中关注从农业到能源再到材料科学领域的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详细情况:973计划(该计划因为在1997年3月份启动而得名)对7个主要领域的项目提供资助:农业、能源、信息、资源和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以及综合性的高级研究领域。973计划试图在基础研究以及多学科研究领域形成原始性创新。研究的主题、目标以及项目方向由专家和官员组成委员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决定。每一个主要项目都会被委派一名首席科学家,由这名科学家将项目分成几个子项目,并且继续将这些子项目委派给其他主要科学家负责。典型的973计划项目通常持续5年的时间,在实施两年之后会有一次中期评估。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该项目的经费用于资助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升级。详细情况:该项目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启动。尽管它的英文名称没有变化,但是中文名称却在2006年时更改为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这暗示着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创造主动性方面发挥着更为重大的作用。与863计划相比,科技攻关项目更加直接地关注工业需求。中国科技部表示将会在2006至2010年期间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投入300亿人民币(折合20亿英镑)的科研经费。而企业将会成为主要的资助受益者。 16个重大专项(2006-2020)。 科技部的其他项目在以下两个领域内关注能力建设:研发基础设施以及科技工业化 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 详细情况:该项目于1984年启动。与中国其他的科技项目一样,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试图将中国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以便在一些选中领域内发展世界领先的研究设施。截止到2005年底,该项目共资助着大约18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大部分是由国家科技部进行资助的,但是有些是由包括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在内的其他部委进行资助的。 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发表的 关于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报告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重点建设散裂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大型天文望远镜、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航空遥感系统、结冰风洞、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子午工程、地下资源与地震预测极低频电磁探测网、农业生物安全研究等12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详细情况:该基金成立于2001年,目的是为适用于农业的技术进行商业化转化提供资助。该基金主要由国家科技部及其地方机构进行管理。它涵盖了新型作物、动物饲养、高效畜牧业、农产品加工、节水与农业设备等领域中的成熟以及具有实用性的技术。该基金启动时的年预算为4亿人民币,但是随着中国科技部在农业预算上的极大增加,这个数字很可能已经有所增加。 科技型小型公司创新基金。 详细情况:这一基金常被称之为创新基金,这一特殊政府基金的设立是为了帮助科技型小型企业(STF)的创新活动,并且通过财政机制来促进其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创新基金为小型企业提供启动基金、贷款补贴。一般说来,创新基金的投资不能超过受资助公司注册资本的20%,而且必须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返还资助金。 除此之外,科技部还负责协调用于国际科技合作的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详细情况:该项目成立于2001年,它为中国选定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科技合作协议时的候选项目,并且选择性地资助这些联合项目的中方部分。该项目的预算尚未公布。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详细情况: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于2006年启动,它是中国首次尝试创造一个重大的国际大科学项目。科技部曾表示,它将对50个采用中医药及其衍生药物来治疗重大疾病的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投资1亿人民币(折合670万英镑)。据报道,截止到2006年底大约一半的资金已经被划拨到位。国际科技部是该项目的领导协调方,同时这一尝试也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资助。 尚未公布的项目计划: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下属于中国国务院。它是仿照一些研究资助机构,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以及德意志研究联合会而成立的。它对中国所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公开实行竞争性的申请程序。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投资44.6亿人民币(折合2.97亿英镑),其中36.3亿人民币(折合2.41亿英镑)的资金直接来自中央政府拨款,而其余部分则来自各方捐献、特殊基金以及国际合作基金。2006年,公开竞争的奖项金额达到了20.4亿人民币(折合1.358亿英镑)。另外还有6.5亿人民币(折合4320万英镑)的奖项仅限于某些地区或者是青年科学家竞争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似乎有公开征集更多具体课题的趋势,而不是实行一种纯粹的自下而上的程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一个项目的平均资助金额相对较小:2006年的平均资助金额为27.4万人民币(折合1.828万英镑)。跟中国其他所有的研究资助一样,人员成本不会得到资助。其资助金额仅仅涵盖非人员方面的直接成本以及某些制度上的非直接成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同行审查程序似乎受到了广泛尊重,被认为是公开且公正的。下载英文版项目概要 NSFC Guide to Programmes Summary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设有 100个研究所以及科研中心 ,以及2008年 正在筹建的研究单位, 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的方方面面。中科院的经费预算并不会例行公布,但是我们知道这一数字是很可观的根据中国的官方媒体新华社的报道,2004年中科院得到了总金额为125.4亿人民币(折合8.36亿英镑)的公开资助金,其中包括政府的财政拨款、与专门设施和设备相关的资金和基金。这些资金主要由中科院在它内部的研究所中用于资助重点研究项目以及日常人事和管理开支。中科院院长基金为中科院内的重点和特殊项目提供资助。中科院创新基金则用于资助以研究所为基础开展的创新活动。每个研究所的所长都可以安排某些特殊基金(金额从100万人民币到几百万人民币不等)的用途,用于资助所内的重点研究。此外,2006年中科院的研究人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14.5%的资助奖金(相比之下,46%的资助奖金授予了泄?拇笱В??/div 教育部 中国教育部资助大学内的科研活动,但是并不提供研究基金的资助。教育部的资助用于支持发展重点实验室以及聘请顶级教授等活动;教育部划拨给大学的一般性预算中有一部分可以用于研究经费。通常情况下,这只会用于较小的项目,资助年轻的科学家以及由国家科技部、发改委以及其他政府机构主持的重要项目的申请筹备工作。一些享有盛誉的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同济大学,直属教育部管辖,并且似乎享有优先获得资助的地位。其他的一些大学则由地方政府或者其他部委进行资助。对于所有的中国大学而言,并没有官方的分类体系,但是基本的格局如下: 在中国,国办高校要比民办和专业院校实力更强,而实力最为强大的被称之为省级或 国家重点大学 。中国的国家重点高校属于国家实施的 211工程 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向中国大约100所最好的高校进行集中投资从而在中国打造一批具有 世界高水平的大学 。中国教育部扶持着一批列入中国最佳科研类大学 名单上的高校 985项目 。为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教育部1999年启动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其目标是建设一批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使基地发挥思想库、信息库、人才库的作用。重点研究基地采取教育部批准、教育部和高校共同投入的模式进行建设。该计划启动以来,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分五批共批准了 151个基地 ( 最近更新日期2008年5月 ) 。 2002 年,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人员提议了一种划分中国国办大学的 新方法 。 首先,所有的大学要划分成13个学科门类: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在每一类大学中,各个学校又被划分为四种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这些类型表示各个高校在科研上的投入和规模。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工委, COSTIND ) 国防科工委是军事、空间以及核技术领域科研经费的重要资助机构,其中包括民用核技术以及民用空间研究。在以上大多数领域中都存在国家机密因素。国防科工委的资助经费仅仅发放给有限范围内的机构,其中包括军事企业、军队高校和研究机构,某些中科院研究所以及某些顶尖的民事高校。 军事领域中的科研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外封闭的,但是一些军事科研机构却接受来自民事机构的资助。比如,军事医学科学院经常会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卫生部的一些资助。863计划也军事科研项目提供资助。 科研项目委派程序 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实施公开竞争机制以外,中国大多数的科研资助经费是通过一种提前确定好科研领域和课题(常常还包括研究目的本身)的程序进行划拨的。因此,与英国相比,自下而上以及自上而下的科研资助机会之间的平衡点在中国严重向后者倾斜。中国的官员仍然相信这是划拨以及集中研经费的最佳途径,使中国可以在世界研发排名表上的地位迅速跃升。他们认为,在中国实施那种在英国运作良好、公开、自下而上的体系将导致资源在太多的大学涂蒲谢?挂约疤?嗟牧煊蛑斜幌?睦朔选?/font 如果中英两国的创新体系在结构和决策过程中都存在不同,那么发展中英联合研究合作关系将面临着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当一个项目提案需要同时经过中英两国的资助体系流程时,那么这项提案不能保证被两国同时积极批准的风险就会更大;两国之间的决策标准有不能很好的统一起来;双方的决策时间表不同。 研究基金所涵盖的成本开支 中国所有的研究资助经费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在接收到研究奖励资助时,工作单位必须能负担起人员的成本开支。因此,项目预算对人员成本费用有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于研究生以及特邀专家却存在例外。支付人员成本的最高比例上限是整个预算的30%。实际上,奖励资助的接受者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去获得他们所需的人员投入,尽管组织这些投入需要时间和精力而且可能会承担违反相关规定的风险。 地方政府的科技经费投入(2005 年) 地区 地方政府的科技经费投入 ( 百万 人民币 ) 占整体科研经费投入的百分比 合计 Total 52,709 2.08 广东 Guangdong 8,377 3.66 上海 Shanghai 7,934 4.78 浙江 Zhejiang 5,001 3.95 北京 Beijing 3,761 3.55 江苏 Jiangsu 3,568 2.13 辽宁 Liaoning 2,798 2.32 山东 Shandong 2,651 1.81 河南 Henan 1,384 1.24 天津 Tianjin 1,365 2.62 福建 Fujian 1,355 2.29 四川 Sichuan 1,270 1.17 湖南 Hunan 1,226 1.4 黑龙江 Heilongjiang 1,185 1.5 湖北 Hubei 1,139 1.46 河北 Hebei 1,118 1.14 云南 Yunnan 1,052 1.37 广西 Guangxi 782 1.28 贵州 Guizhou 776 1.49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702 1.03 吉林 Jilin 695 1.1 陕西 Shaanxi 678 1.06 山西 Shanxi 652 0.98 新疆 Xinjiang 621 1.12 重庆 Chongqing 599 1.23 安徽 Anhui 596 0.84 江西 Jiangxi 493 0.87 甘肃 Gansu 379 0.88 宁夏 Ningxia 203 1.27 青海 Qinghai 132 0.78 海南 Hainan 129 0.77 西藏 Tibet 85 0.46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2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科学与创新体系
xupeiyang 2009-9-27 15:47
http://www.rcuk.cn/rcuk/fore/s_content_cnt_cn.php?lid=67cnt_id=62 英国研究系统介绍 英国科学与创新体系 英国用仅占世界1%的人口进行着世界上5% 的科学研究,发表了世界上9%的科学论文,且这些论文获得了全世界约12%的引用比例。英国政府的目标就是保持和增强英国的科研基础,并保证英国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所具备的世界领先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做出贡献。 概况 英国科研体系的主要特点 英国研究理事会的角色 科学和创新领域 的一般性问题探讨 (道德, 知识转化和科技社会-欧盟第七期科研架构计划4大行动方案研究能力增进计划的子题目) 概况 目前的国家发展10年战略规划目标是将英国用于科研和发展的投入经费(包括政府性投入和企业投入)从2004年占国家总收入的1.9%在提升到2014年的2.5%。这个战略为科学和创新提出了一个全面的规划,包括6大主题: 英国作为精英中心培育和进行世界级的研究 确保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基础对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做出更大的回应。 鼓励更多企业投资研发,并且在企业中更多地运用研究学者的想法和才干。 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为英国各大学和实验室提供他们所需的能够帮助其持续发展的支持,以及健全的财务支持 加强公众对科学和创新应用的信心和认知 从1998年以来,对科学研究的公共支出已经大幅增加,政策支持也已经到位,体现在: 加强了大学的科研基础设施 刺激了超越体制和领域界限的新研究领域 吸引了更多高素质的学生进入到研究生课程学习 加强了科研职业发展 鼓励 知识转化 ,从学术研究到创新产品和新工艺在企业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促进建设性的公开舆论机制,使公众参与讨论科学与技术以及思考它们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为科学研究制定明确的伦理框架规则 加强国际合作研究 英国未来的经济成功依赖于科技创新-- 将知识转化应用到新的产业和更有效的公共服务中。英国政府希望将英国作为全球化经济中的枢纽,不仅享有卓越科学研发能力的声誉,更是一个世界领先的将知识快速转化为新产品和服务的国家。 国际研究合作是英国科研战略的主要元素。跨越国界的合作使更多新观念的汇聚成为可能,是优秀人才和知识的融合。它使身处不同地域的最好的人员一起工作;使全球性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解决。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在跨越国界的情况下进行,并且有力证明了其产生出的更好研究成果。2006年4月,一个关于英国作者论文和英美合著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对比统计表明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更容易被频繁引用。英美合著论文比只有英国作者的论文更容易被具有影响力的期刊所发表。 (来源:众议院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关于国际政策与研究理事会活动报告,2007年7月第5页) 英国与中国 之间的合作研究迅速增长。在1996-2000年度,有2838篇英中合著论文,在2001-2005年度几乎增长了一倍,达到5505篇, 增长了94%。在合著论文方面,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首要研究合作伙伴;是中国在世界上的第3位合作伙伴,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来源: Evidence Ltd 英国的国际合作格局和首要合作伙伴, 2007年6月) 英国科研体系的主要特点 双重资助体系 英国的科研体系获得主要2个来源的公共基金: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为大学提供基金,维持基本的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能力,以及教学经费。研究理事会(RCUK)通过运用透明的同行评议竞争机制为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提供研究经费。大学院系在赢得研究基金上的表现被作为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 霍尔丹原则 自1919年起,英国科学界已经遵循这一原则,即资助研究项目的决定权最好由研究者掌握。因此,英国的7个研究理事会成为了政府的延伸,也就是说他们不是政府的一个部门,而是由皇家宪章建立的独立法人实体 ,被列为非政府部门的公共机构,其职权是支持优秀的科研项目和研究生培养计划,以推动知识进步,增强社会经济和福利,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议会审议 因为每个研究理事会的基金来自英国纳税人,因此理事会必须每年向英国议会进行汇报,议员也可以在任何时候对理事会的事务进行提问。负责科学与技术的国会特选委员会成员来自社会各政党,他们定期组织对研究理事会各方面运作的公共质询。最近一次的质询被纳入研究理事会的国际政策与活动报告,该报告在2007年7月发表。 政府组成 2007年6月,负责教育、科学与创新的英国政府部门进行了改组。新的创新、大学与技能部(DIUS)负责高等教育,科技/技能教育和科研。它合并了以往隶属于英国贸工部和教育与技能部的一些单位,以便于集中英国在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建立一个动态的,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创新、大学和技能部的2个主要负责科学与研究的单位是: 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 , 由首席科学总顾问领导,协助科技政策决策和相关部门间的活动; 科学与创新组 ,由科学与创新总干事领导,监督研究理事会和英国其他科学基础设施单位。 综合开支审查 每3年,英国政府进行综合开支审查,以确保公共资金的有效分配,满足目前和未来的国家需要。接受公共资金的组织通常需要实现一些节约措施,并需要对额外资金申请提供经得起推敲的报告。从2000年以来,研究理事会获得的新资金主要集中在大型跨学科、跨部门的项目上,目标是发展新领域的领先科学研究,比如纳米科学,系统生物学或电子科学;或解决需要许多不同领域科学投入的重大问题,如气候变化、传染病,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 由下而上 和 由上而下 研究项目可以由研究者自己通过由下而上的原则进行制定。由下而上又称为响应模式,指研究课题或主题不是由研究资助机构特别指定的。 由于科研发展取决于保持对创意性思维和好的新想法的开放性态度,所有7个研究理事会对研究者的项目申报实行公开竞争选择。通常,与由下而上竞争机制相匹配的是15年的单一项目,但有时也同样适用重要项目的申请,比如10年期的研究中心项目。 所有的研究理事会也同时发展由上而下 的优先项目选拔原则,以顾及新出现的机会或迫切的国家需求。通过广泛定义申请规范以扩大创意性项目申请范围的措施,进行竞争性选拔。所有研究理事会保留掌握 由下而上 和 由上而下 机会均衡的权利。 同行评议 决定资助哪些研究项目是由研究理事会在独立、透明的同行评议基础上做出的。人们普遍认为同行专家的意见(不应在研究项目中涉及个人利益)能提供对研究项目申请质量的最佳评估。典型的情况是,研究理事会项目官员选出3名或3名以上专家(通常3年期的项目由3位专家评审;5年期的项目需要5位专家评审)首先对项目申请进行书面评估。在其评估的结果之上,再由研究理事会的基金评审团或委员会做出是否对项目进行拨款的决定。基金评审团和委员会也是由高级研究学者组成的。评审专家可以是来自英国的,也可以是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 评审专家们被鼓励对项目进行评审,而不是对人。 这样,资深教授也会因为项目欠佳被拒绝,而初级研究人员会因为项目优秀获得研究经费。 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是由研究理事会提供给研究机构(大学,研究理事会下属研究所,或认可的独立研究机构),在已知姓名的首席调查员领导下进行特定项目研究的一笔款项。这笔经费使得研究理事会和接收经费的研究机构之间建立了正式的合同关系。 经费包括项目工作人员工资,研究机构的支持费用,消耗品、旅行和小型设备等费用。 完全经济成本核算 直到2004年,英国大学都不得不运用自己的资源来补充由研究理事会和其他外部资助者进行资助研究项目中占很大比例的真正成本。 政府认识到这是一个影响大学保持强有力科研基础能力的因素,因此开始实行新的政策。新政策规定,所有由研究理事会资助的研究项目都要包括完全的经济成本核算,包括人员工资、 场地和设备,以及消耗品和差旅费等。所有大学使用标准的会计方法,称作TRAC, 明确了在项目运转中所有成本因素,并且使研究项目的真实成本得到可靠的量化。 跨理事会工作 虽然每个研究理事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所有理事会就共同的战略和工作流程共同努力,以加强英国科研基础实力。 研究理事会的工作打破了制约发展新研究议题和全球性挑战问题研究在制度和体制上的障碍。 新的重点研究领域 例如: 气候变化 ,基因组研究, 可持续能源 , 老龄化 和干细胞研究等,都需要通过跨学科跨理事会进行。 英国研究理事会 (RCUK) RCUK 代表7个研究理事会集体的声音。 它提供了一个组织结构,在其中,跨理事会的共同问题可以被系统化地解决。其中包括科研经费处理系统;研究评估与影响;研究人员培训和发展;知识转移; 国际合作和科技社会。英国研究理事会中国办事处是在欧洲之外设立的首个办事处,代表着7个研究理事会的主要任务:为消除国际合作研究障碍而共同努力。 英国研究理事会的角色 7个研究理事会的每一个理事会都是由皇家宪章建立的独立法人实体,仿佛是政府延伸出的手臂的长度,但是由于研究理事会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所以需要向英国议会负责。7个研究理事会涵盖了英国的所有研究领域,从自然和物理科学,到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理事会的职权包括:资助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以及维护和加强英国的科学基础,知识转化和公众参与科研等活动。科学与技术设施理事会还负责支持研究人员(不论是学术研究所还是商业研究机构)在广泛研究领域进行研究时所需要的大型基础设施和设备。 如何管理研究理事会 ? 每一个研究理事会有自己的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资深学术界人士和来自企业和公共部门的代表 。成员获得津贴作为他们在理事会事务上所花时间的报酬,但是不能作为理事会的雇员(理事会的首席执政官除外,他/她通常也是理事会管理委员会的副主席)。委员会成员的提名通过公开广告竞争,最后由科学部长任命,通常任期不超过4年。任命过程力求达到一个平衡:在相关学术领域的学术专家与有可能利用研究成果的重要利益团体之间的平衡。每个研究理事会通常由一个委员会或理事会的结构来做出拨款决定或监督策略目标。每个委员会或理事会通常由管理委员会的一个成员来管理,但是其他成员由公共广告的提名选拔结果来任命。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个机构在专业知识、性别和区域代表性上达到平衡。 研究理事会怎样资助科学研究? 总体来说,大部分研究理事会所资助的研究项目申请来自英国的大学。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医学研究和自然环境研究3个理事会 主要负责运作和提供研究资金给永久性的研究院所 这些院所需要长期稳定的资源和科研基础设施。在这些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也可以与大学或独立研究机构一起竞争所有研究理事会的研究经费资助项目。每一个研究理事会运作一定的基金机制,以适应它所在研究领域的需要。这些包括,比如标准研究经费(5年期以上的项目),小额经费(1至2年的项目),初始经费(针对新的研究人员),研究项目( 一个既定课题的几个衔接项目),研究中心或平台(启动)经费(在需要潜心研究的领域给予长期的支持),以及差旅资助经费。 哪些人可以申请研究理事会的研究基金 ? 任何在英国大学任职或理事会认可的独立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都可以申请研究理事会的研究基金,与研究者的国籍没有关系。在研究机构中享有荣誉奖学金(未付)的研究人员也可能符合申请资格。由于研究经费拨款建立了研究理事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同关系,因此该研究机构负责批准经费申请,并将申请送达研究理事会。 对研究项目申请如何进行评估? 所有研究理事会的拨款决定都是通过独立的同行评议做出的。所需同行评议的数量由于所申请项目经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通常来说不能少于2个单独的评议。非常大的项目可能需要多达10个评议。参与评议的人员在进行评估的时候会被给予一些指导,他们做出的评议结果将会被送回到申请人手中,但是不透露评议人的姓名。 有些时候,申请人被要求对评议意见进行回复,然后再做出项目拨款决定。 英国的研究经费包括了哪些费用? 在英国的系统中, 研究经费包括了研究者的工资和机构的支持费用,以及直接消耗品,差旅,和小型设备等费用。其中最主要的花费是研究项目的人员费用。在完全经济成本核算体系下,一个典型的2年期研究项目雇用一个全职研究人员的花费大约为25万英镑。 所有主持由研究理事会资助研究项目的大学都使用一个称作TRAC的完善的会计方法,并具备健全的财务审计程序。因此研究理事会只需要轻微使用(dipstick testing)测试就可以确保理事会的研究基金被合理运用。研究项目所需研究助理(或研究员)可以在项目申请的时候进行提名,或通过在相关学术期刊、网站的公开广告为这个项目进行招聘。合同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是他们自身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理事会已经制定了一个守则,以推动技术研究人员的自身发展和发展更有吸引力的研究职业。 怎样对研究项目进行评估? 研究项目结束之后, 首席调查员必须在3个月之内向为项目提供资助的研究理事会提供最终报告。 研究理事会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角色 研究理事会需要确保为所有学科提供强大的经过新近培训的研究人员队伍。研究生培训在大学中进行;但是研究理事会在2个方面影响着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课程和质量: 首先,理事会为最优秀的研究生提供经济支持,或通过直接的基金申请竞争,或通过将资助配额发到大学的院系中。 第二, 研究理事会实行 认可式培养('recognition exercises')项目,即授予大学院系认可,由后者提供综合性高质量的研究培训,以及智力刺激环境。获得研究理事会研究生培养资助的学生必须到这些授权和认可的大学院系中注册和接受培训。 尽管由研究理事会所资助的学生只占所有研究生数量的20%,这个认可式培养计划却可以保证几乎所有的研究生享受到高质量的培训内容。 RCUK的角色 'RCUK' 是英国研究理事会的缩写。于2002年成立,作为所有7个研究理事会的战略伙伴,致力于: 增强研究理事会的集体能见度,领导力和政策影响力; 提供一个与其他机构和利益团体进行对话的单一焦点; 协调研究理事会的共同运作和行政职能 虽然每个研究理事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分别对议会负责,但RCUK伙伴关系使7个研究理事会一起工作,以提高在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增强培训和知识转化活动能力。 RCUK 如何运作 ? RCUK 由它的执行小组( Executive Group)进行管理, 包括7个研究理事会的首席行政长官。5个工作小组负责以下事务: 科研与发展(即所有的研究与培训项目); 业务管理 (即所有的过程和程序); 绩效评估 (即对已完成研究项目的评估,以及对业绩的衡量和标准制定); 知识转化与经济影响; 科技社会 每个小组通常包括每一个研究理事会负责特定相关领域工作最高级别的人员。RCUK的联合战略工作组与政府的科学办公室的设立使得研究理事会的行政长官可以对国家的科研政策和科技预算提供建议,并且可以考虑使研究理事会的各项工作能够在国家科研和创新政策这一更广泛的背景下进行。RCUK 有一个小型秘书处服务于这些工作组,制定年度报告计划 (Delivery Plans)和协调涉及跨理事会战略的出版物工作。 RCUK 迄今为止已经取得的成绩 RCUK 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发展 跨研究理事会 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倡议,关于这些大项目的资金竞标可以通过政府的三年期综合开支审查进行。在2004 年, RCUK 成功争取到了政府在科研经费拨款上的大幅增长;2007年又确保了发展6个多学科研究挑战项目的发展基金。RCUK 中国办事处,这个在欧洲以外的第一个办事处代表着7个研究理事会一起工作,为消除国际合作障碍而努力的责任和使命。 科学和创新领域的一般性问题探讨 如果科研的目的是为了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那么科研政策的制定者们就要注意那些可以影响科研进行方式;科研基金用于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途径;以及普通民众看待科学与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各种共性问题。 伦理研究 英国研究理事会帮助和指导科学家们在科研过程中实施好的做法,以符合社会对法律和道德层面上的要求。 当研究人员向研究理事会提交项目申请的时候,与之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将被注意到,并送交相关的审批和监督部门。对于这类问题的批准必须在其他方面的批准进行之前获得通过。伦理道德问题具有广义的解释,涵盖了许多内容: 参与 研究的人员,研究中所使用的动物,研究结果对环境的损害,或者涉及使用敏感的经济、社会和个人数据等。 一些研究理事会发表了有关其职权范围内道德伦理方面问题的指导: 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 经济与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 医学研究理事会 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 研究理事会开展活动调查在英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伦理道德问题。举例来说,医学研究理事会参加了 生物伦理学全球论坛 ,讨论了 国际合作中的许多关键问题: 发展中国家制定伦理道德准则和审查过程的困难;在临床实验中所能提供的护理水平;传统医药; 基金组学和全球卫生;利益分享和知识产权;文化和知情权。 知识转化 尽管英国卓越的科研实力一直得到公认,但英国仍然热衷于通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和服务来取得更大的成功。政府的战略从90年代初以来已经 设法提供了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大学和科研就够可以更加容易的在研究过程中开拓新思路。鼓励研究学者与潜在研究成果使用者,比如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许多大学有专门的知识转化与知识产权单位, 而且很多已经设立了科技园区培育科技成果孵化企业。英国研究理事会为知识转化执行着稳健和富有活力的策略。 科技社会 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只有公众对科学进步具有持续的信心才能够被体现出来。许多科学研究的新兴领域都有可能带给民众不安感。在英国,鼓励科学家们与普通民众进行对话讨论:比如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纳米技术的风险等,这样可以使科研工作在公众的认知和关注中继续,并获得适当的保障。英国研究理事会正支持一系列科技社会标题和背景下的 活动 。
个人分类: 科技评价|2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2009相关文献 [30-1209】
ljkf 2009-4-7 10:21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 2009 相关文献 要目 : 1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 2009 - 4 )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 2009 相关文献- 1 2 、学导式创新 体系 理论要点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 2009 相关文献- 2 3 、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 学导式教学法 -- 我省首倡,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省直有关部门应积极采用和推广 --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 2009 相关文献- 3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原一局秘书 吴良才同志来信:我愿为学导式创新教育助威!并提出希望( 09 - 4 - 3 )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 2009 相关文献- 4 ======================== 1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 升华为学导式学习型人才的成长与学导式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基本模式 借鉴- 探求- 创新- 超越 。 3 )学导式又是 21 世纪人生的基本理念、做人处世的根本态度---人人学中求导,求得先进者、先进组织的指导、引导、领导,实现主体同客体、主观的学和客观的导相互促进,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辩证统一。 3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进一步发展到学导式的学导式教学法 -- 不是传统教学那种偏重于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自学辅导法的简称,而是对人们习惯的注入式教学的彻底否定,是在启发式教学传授知识并侧重发展思维力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对我国 1978 年来教学改革中着重培养自学能力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成功实践的本质概括及其发展趋势的必然升华 -- 进而把课堂从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 大量时间由学生自主进行 自学 -- 解疑 -- 精讲 -- 演练 借以提升各自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和品行这五元智能水平。 4 、学导式创新体系的应用范围 学导式是 21 世纪学习、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各行各业管理、社会生活的创新方式,有广泛的用武之地。 二、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 总顾问 刘学浩 总会会长 张大生[中国 ] 副会长 陈之雄 副会长兼秘书长 卜范奇 副秘书长 李玉国 王功玲 总会副会长 黑泽 勉 各地分会会长及理事: 1 黑龙江省: 1 . 1 哈尔滨市 1.11 高等院校理事:贾勇生、石惟仁、王宜静、安滨江、李继列、宫建华、刘宏申、程建华、宫波、李洪吉、闫景阳、 佟子林、关晓光、王功玲 1.12 普通教育院校理事:陈明、李丰艳、由沙丘、刘志华 1 、 13 中专、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理事:刘彩霞、李晶尧、陈 颖、 邱野、修伟良、 宋立晨 1.14 研究、策划、咨询机构理事:周德文、曹志宏、张卜方、张明元、李大武、肖焱、石铁宏 1.15 机关单位理事: 那 巍、 薛金生、王勇生、李 刚、胡康 1.16 金融、企业等单位理事: 王丽、 栾景通、陈之雄、卜范奇、赵志奇、王昭娣、 1.17 新闻出版等单位理事:;杨万霖、李东、 韩波、潘树茂、王裕江、 郝利增、段伟、 冯力强、乔丽丽、李晓满 1.18 社会团体单位理事::张海燕、吴迪、 孙玉才 1.19 医药卫生单位理事: 王振山、李雅梅 1.3 牡丹江市负责人及理事:李凤飞、王 波 1.5 大庆市负责人及理事: 王艳萍、 邵洪生、常闯、李志民、马烈、孙光武、史大鹏、刘立国、杨克跃、陈刚、刘明达等 2 、吉林省分会负责人及理事:吴景林 3 、 辽宁省分会负责人及理事: 晁方方 4 、 北京市分会负责人及理事:罗贵书 5 、天津市分会负责人及理事: 刘耀国: 6 、 江苏省分会负责人及理事: 吴海启 7 、 浙江省分会负责人及理事: 常勤毅 8 、福建省分会负责人及理事:胡小京 9 、广东省分会负责人及理事:罗京滨 10 、 总会秘书处: 秘书 1 组:安杨灵 秘术 2 组:马祥飞、谢冬梅 学导式大学生自愿推广团: (一)学导式推广理事会任务: 1 、组织、推动学导式创新体系的实践与研究、不断深化和推广(争取列入所在单位、部门、地区的科研基金项目中) 2 、欢迎和团结各地的志同道合者自愿参加推广,逐步壮大骨干团队--分别组建各类别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分会[按地区、学科、不同类型院校、不同社会组织等自愿组合] 3 、在实践中集思广益优化(发展、完善)学导式创新体系的理论 (二)学导式推广理事会联络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 400 号(和兴商厦 B 座 6F ) 邮编 150080 ---------------- (三)附录:学导式推广理事会成员简介: 刘学浩:学导式创新体系首倡者。自学为主终身开发五元智能探索者--初小 4 年毕业时全校会考第一名;高小辍学在报纸刊登写实文章;自学备考入中学考试成绩全班第一;建国初期在哈 4 中三年里入队-入团-入党、品学兼优 4 个学期班级第一名、获哈尔滨市级优秀团员奖、当选校团组织副书记;大学本科毕业品学优秀;毕业后相继当选省市政府外事办团组织委员、市政府直属团组织书记;哈尔滨师大外语系首届党组织书记;市及省科学普及作家协会理事;省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副研究员、比较人才学研究室主任、全国学导式教学研究协作组组长、中国学习科学学会(筹)副主任;俄联邦厚利东企业总裁;俄语教授、教育学教授、黑龙江省边疆经济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绿色科技研究会顾问;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实业家研究会常委;现任共青团中央《中华儿女》东北分社高级记者、黑龙江省老年学学会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学导式推广理事会总顾问、黑龙江大学国际礼仪与跨文化沟通研究所学导式创新体系研发中心主任、比较教育学研究员等。 通信地址: 1 、 536000 :广西北海市青年国际旅行社【北京路与北海大道口】电话 6834684 交本人; 2 、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 50 号 25 栋 207 信箱 联系电话: 0779 - 6834684、13036997474、 13206684634 ; 张大生:学导式创新体系身心力行积极实践者、组织者。全省日语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毕业,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任教;黑龙江大学派赴北京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学院进修;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访问学者;曾任国家旅游局直属华旅通讯总公司东北区总裁,黑龙江省、辽宁省分公司总经理,兼北京首旅集团大连分公司 CEO ;医学博士、日本 21 世纪日中东北协会中方会长、日本岩手大学 客座研究员。韩国鲜文大学 访问学者。清华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东方学院、剑桥学院、哈理工大学远东学院等 8 所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市妇女问题研究会理事 , 黑龙江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学会副会长、哈尔滨希望青少年心理中心主任、黑龙江大学国际礼仪与跨文化沟通研究所所长、学导式推广理事会总会会长等。 网址:【 及时更新,首先见科学网、第 2 见精英网、第 3 见中国网、第4见教育网、第5见中国管理咨询顾问网 , 以下的顺序是 :6 、人民网; 7 、人过 50 网; 8 、东北网; 9、 凤凰博客网等等的 ljkf的 博客 】 ljkf.blog.edu.cn (相册中有大量照片) ; 或查 互联网:学导式创新方式研究 联系电话: 0451 - 86311111 、 13936409989 ; E-Mail:zds21@yahoo.com.cn 通信地址: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 400 号(和兴商厦 B 座 6F ) 各地理事简介: 1 黑龙江省: 1 . 1 哈尔滨市 - 1 高等院校: 贾勇生 :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黑龙江省公共关系学 石惟仁:哈尔滨理工大学日语系教授、日本问题专家等 会秘书长、著名公共关系专家等 王宜静: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教授等 安滨江:哈尔滨理工大学远东学院职业培训中心 职业规划培训教师等 李继列:东北农业大学德语教授等 宫建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等 刘宏申:黑龙江省工商职业学院沟通与礼仪副教授等 程建华: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副院长、教授、哈工大机关党委学生总支书记等 宫波:哈市公关学院院长等 李洪吉: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院长助理、知名警察心理学专家等 闫景阳: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生处副处长、知名国画家等 佟子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等 关晓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硕导、博士等 -2 普通教育 陈明:哈尔滨市第四中学校长 等 李丰艳:哈尔滨市洁净小学校长等 由沙丘:哈尔滨市 70 中学校长等 E: hrbysq@163.com 刘志华:黑龙江大学附中历史教师等 -3 中专、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刘彩霞:黑龙江省公共关系人才培训学校校长、理财规划师等 李晶尧:学导式推广理事会中专教育秘书长、黑龙江中医药学校教务科长、讲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程伟的研究生、中医内科主治医师等 陈 颖:哈尔滨日中工商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等 邱野:哈尔滨日中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校董 培训部主任 著名人力资源专家 修伟良 : 黑龙江省司仪协会秘书长、伟良人际沟通学校校长、哈市道里区政协委员等 宋立晨 : 哈尔滨越甲闻琳音乐学校校长 等 -4 研究、策划、咨询机构 周德文:黑龙江省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等 曹志宏 : 省社科院东北亚所办公室主任等 张卜方 ; 中国策划研究院黑龙江认证培训中心主任等 张明元 ; 黑河市社科联主席、《黑河学刊》主编等 李大武: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哈海外韩人贸易协会投资通商咨问委员等 肖焱:中国道文化基金会召集人、著名国学研究者等 石铁宏:知名心理咨询治疗师 李玉国:清华大学 EMBA 学员、著名策划师等 -5 机关 那 巍:哈尔滨市卫生局科教处长等 薛金生:哈尔滨市文化局文化处长等 王勇生 : 黑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等 李 刚 : 哈尔滨市旅游局国际市场开发处处长等 胡康:哈尔滨海关人才教育处处长等 -6 金融、企业等 王丽:中国银行哈尔滨霁虹支行客户经理等 栾景通:哈尔滨雷锋车队总裁、全国学雷锋标兵等 陈之雄:哈尔滨市投资集团常务副总裁、原哈市政府驻广州、香港办事处主任(正局级)等 卜范奇:学导式推广理事会总会秘书长、哈尔滨行动力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等 赵志奇:哈百货大楼股份公司副总等 王昭娣:哈夏国际啤酒节 2009 组委会招商部负责人等 -7 新闻出版等部门 杨万霖:家庭保健报原主编、著名策划师等 李东:黑龙江经济报主编、资深记者等 韩波 : 黑龙江经济报《大学周刊》主编等 潘树茂:哈尔滨春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华儿女报刊社东北分社记者;《高考志愿宝典》编辑部副主编、哈尔滨国际贸易洽谈会《展商名录》副主编等 王裕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等 郝利增 : 黑龙江省职业作家等 段伟:(司马平邦) 著名博客作家等 冯力强:哈尔滨市电视台著名编导、教授等 乔丽丽:哈尔滨市有线电视台娱乐频道处长、编审等 李晓满:生活报主笔、哈电视台娱乐频道嘉宾主持等 -8 社会团体等: 张海燕:绥化市妇联主任等 吴迪:团省委青少年文化科技中心主任等 孙玉才: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秘书长、省妇联儿童部长等 -9 医药卫生等 王振山:哈尔滨市中医院病理科检验师等 李雅梅: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副主任护师等 1.3 牡丹江市 李凤飞:牡丹江大学校长等 王 波:中共牡丹江市委党校校长、心理学教授等 1.5 大庆市 王艳萍 : 大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大庆市政协委员等 邵洪生:大庆中博集团总经理、心理教育潜能催眠专家等 常闯、李志民、马烈、孙光武、史大鹏、刘立国、杨克跃 、陈刚、刘明达等 常闯 :大庆中博教育集团 15045919085 杨克跃:大庆高新区莱帝斯公司 13134599898 、 13766786899 陈刚:大庆试油试采公司 13163540750 2 、吉林省 吴景林:假日集团总经理等 3 、辽宁省 晁方方:鲁迅美术学院大连分院教授等 4 、北京市: 罗贵书:北京市旅游局基建处长、中国著名旅游策划专家、中国第一个合资酒店 -- 建国酒店创始人等 张明林: 红旗出版社 编辑等 5 、天津市: 刘耀国:天津市交通学校教务主任 6 、江苏省: 吴海启:江苏省泰州市任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等 7 、浙江省: 常勤毅: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学报总编、知名美学教育家、《人体文化论》作者等 李国忠:宁波市云龙镇中学校长 8 、福建省: 胡小京: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副教授等 9 、广东省: 罗京滨:广东省肇庆学院 心理学教授等 10 、 日本: 黑泽 勉 日本岩手医科大学著名教授,日本 21 世纪日中东北协会日方会长等 山下(女):日中 21 世纪东北学会事务局长等[日本] 张正:[日本]东北大学环境科学人类研究所博士等 恒山 博:[日本]森田疗法学会理事等 国香优子(女):[日本]岩手县文化振兴事业团理事等 33 、 学导式大学生自愿推广团: 哈尔滨师范大学:安杨灵等 黑龙江大学:马祥飞、 谢冬梅等 学导式推广大学生志愿者 李子阳 15846623868 华祝进 13654662596 张驰明 15546218969 潘砚 13936323686 李晓然 13895773742 王雨思 13936469314 段蒙阔 15145112351 隋平 13936438419 崔琳琳 13654666314 谢冬梅 15104523826 谭敏海 15104579365 李明飞 15124538089 裴士平 15124534516 田兴 15104570765 张志强 15104576615 石海峰 15104660389 赵千里 15104572251 咸凯川 15846635603 王丹 15124572897 王春曼 15104527858 王志芳 15124539487 王莹 15104582258 袁苏 15104537224 杨志静 15104539662 张珊 15124578615 柳钰萍 15104582095 毛贺男 13836126821 李晓蕾 13946160165 郑天文 15945039669 徐海娇 13936571722 常宝玲 15134567286 张真源 13895706253 马征 13936291706 刘烨 15046688197 张瑛娟 0451-81075221 何梦奇 15104664647 陈明 15084665641 王文超 15104543250 黄金玲 15104581564 万莉 15104562954 李佳 15104563973 朱明婧 13895712684 许颖 15846574731 李筱冰 15004686891 宋爽 13654604102 陈红 15104580870 都向龙 15104581092 王宇 15104574247 杨佳亮 15124535918 贾红贺 15046110526 徐晓桐 13895743573 王敏 15846311925 杨思也 13796724379 赵薇 15134567141 于晓杰 15104565741 董庆海 15104542457 张琮卉 13624605229 张静 15124514874 胡娴 15846005076 毕凡 15846381198 徐丹丹 15846636625 王雨欣 13654545803 罗燕 15104588631 任荃 13206683725 ================================ 李子阳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5846623868 华祝进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3654662596 张驰明 艺术学院 钢琴表演 15546218969 潘砚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 13936323686 李晓然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 13895773742 王雨思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 13936469314 段蒙阔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 15145112351 隋平 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学 13936438419 崔琳琳 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学 13654666314 谭敏海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15104579365 李朋飞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15124538089 裴士平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15124534516 田兴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15104570765 张志强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15104576615 石海峰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15104660389 赵千里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15104572251 咸凯川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15846635603 王丹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5124572897 王春曼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5104527858 王志芳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5124539487 王莹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5104582258 袁苏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5104537224 杨志静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5104539662 张珊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5124578615 柳钰萍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5104582095 毛贺男 酒店管理 酒店管理 13836126821 常宝玲 酒店管理 酒店管理 15134567286 许海娇 酒店管理 酒店管理 13936571722 郑天文 酒店管理 酒店管理 15945039669 李晓蕾 酒店管理 酒店管理 13946160165 张真源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历史学 13895706253 马征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历史学 13936291706 刘烨 新闻传播 广告学 15046688197 张瑛娟 新闻传播 广告学 81075221 何梦奇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5104664647 陈明 哲学与公共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15084665641 王文超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历史学 15104543250 黄金玲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5104581564 万莉 李佳 朱明婧 应用外语学院 应用外语 13895712684 许颖 新闻传播 广告学 15846574731 李筱冰 信息管理 图书馆学 15004686891 宋爽 信息管理 图书馆学 13654604102 陈红 经济与工商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15104580870 都向龙 建筑工程 土木工程 15104581092 王宇 建筑工程 土木工程 15104574272 杨佳亮 建筑工程 土木工程 15124535918 贾红贺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5046110526 徐晓桐 经济与工商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13895743573 王敏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5846311925 杨思也 赵薇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15134567141 于晓杰 电子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15104565741 董庆海 电子工程 自动化 15104542457 张琮 哲学与公共管理 哲学 13624605229 张静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学 15124514874 胡娴 法学院 法学 15846005076 杨月 水利电力学院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13703630243 毕凡 水利电力学院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15846381198 王雨欣 文学院 对外汉语 13654545803 罗燕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 15104588631 任荃 电工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13206683725 韩雪 历史文化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 045188195581 杨思也 水利电力学院 农业水利工程 13796724379 万莉 东语学院 日语 15104562954 李佳 东语学院 日语 15104563973 徐丹丹 水利电力学院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15846636625 李欣竹 法学院 法学 15124551045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5=ljkf1@qq . com
个人分类: 未分类|8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OECD评点中国创新体系软肋
sciencenews 2008-11-5 11:54
记者 贺涛 当创新成为席卷全国的标志时,源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一份中国科技评估报告却吹出了凉风:中国的创新系统就像群岛,各岛屿间没有充分联系,难以形成溢出效应。 这份报告发布于9月11日,它承认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大幅增长,其数额已经匹敌德国,在科技方面中国已成为了全球竞争者。但是,中国在创新能力和表现方面与具有相似研发投资的经合组织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这一判断,并非无视中国的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在2006年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这一令人鼓舞的事实。 报告的作者之一、经合组织科技与产业处的张钢博士对本刊记者解释:科技论文发表量当然可以作为衡量知识生产量的一个指标,但是它很难作为创新的指标。在更多的情况下,专利数量被当做了创新的指针。 张钢补充说,如果把创新理解为不断推出具有创造性的新产品,那么中国比起研发经费相同的德国来就差了。 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统计公报显示,当年中国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664亿元,比2006年增长22.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增至180亿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早在2006年就在专利申请数量上超过德国,居于世界第三位,但是按每10亿美元GDP产生的本国居民专利申请量排名,韩国位居榜首,日本、德国、新西兰和美国分居2至5位,中国排名则在第9位。 中国专利数量大,但是尚缺乏衡量科技应用的发明专利,而且中国国内授权的发明专利中,仍然以外国人为主。2007年,中国全年授予专利权35.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只占到总授权量的19.3%,为6.8万件,而授权给国内居民的专利不足一半,为3.2万件,占47.0%。 因此,正如中国领导人和科学领袖一再强调的那样,创新之于中国实在意义重大,OECD的中国科技评估报告亦持此论调。中国亟须改善出口结构,使之从基于低成本的劳动力转向高附加值的高科技,让中国的出口主要来自中国公司而非外商投资企业,后者现在占据了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将近90%。 报告的作者说,目前的研发与创新的区域模式在知识生产者和潜在的使用者之间创造了巨大的物理隔离。此外,尽管外国在华投资日益贡献于中国的创新,国内的企业界在研发累计投资、科技人力资源和相关基础设施等具有生产性价值方面的行动迟缓。 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22家中国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都接受过政府资助。 但是,张钢说,除了直接资助公司外,对于中国来讲重要的是改善创新的框架,从而建立一种创新文化,并为企业提供条件和激励来把注意力转向创新。 就激励企业创新的问题,本刊记者也向北京华旗资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冯军寻求意见。冯军说:政府向各个公司分配资助太平均,像撒胡椒面,而不是集中在几家企业上以取得关键突破。反观韩国,政府集中资源培养了一批企业,带动了全国科技力量的壮大。 另一方面,尽管部分地区在推进中国科技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国家创新系统的角度而言,现在的区域创新模式并非最优,对于社会公平也十分不利,很多地区在创新方面发展严重不足。OECD的报告指出,中国如果要成为创新方面的世界领导者,它必须要解决区域差距并促进企业的投入。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张钢表示,地区差异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国家创新系统和资源利用的问题,它已经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应尽快解决。 来源: 《科学新闻》双周刊样刊1
个人分类: 访客茶馆|385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