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民间科学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这些年遇到的民间科学家们,你们过的还好吗?
热度 7 zhulisp 2018-1-10 10:14
刚工作那会儿,我们各个学科的编辑们还都坐在一个大广场里办公。所谓大广场,就是那种毫无隔断的一整层楼竖着几根柱子的厂房式办公室。我猜这是人从逼仄的平房委屈了灵魂迫切想要开放敞亮才会把办公室搞成那样的吧。 上面这一段废话,只是想说明一件事,就是不同学科的编辑们那时候新闻事件交流还是很便利的(有时候是被动交流)。 那时候,民科(民间科学家)挺多的,经常看老编辑接待他们。上学的时候我没有机会遇到过民科,工作了忽然知道了这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些人,开始是颇感觉好奇。但工作越来越忙,民科一般又都是很难打发的一种存在,所以后来渐渐对他们有了些许嫌弃之感。 最近又接触了几位民科,来访的或是电话,还有发邮件的。从对待他们的情感变化上,我发觉了自己对这世界态度的变化。对他们,我充满了同情与宽容,十二万分的理解,也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听听他们滔滔不绝,像心理医生一样去理解他们的执着。 这十多年遇到的这些民科,总的说来还是有变化的。早些年的民科给我感觉是有些暴躁的,一言不合就要用音量制服你,甚至情绪激动之余挥动拳头。 我想这也是文革后遗症的一种表现吧。 最近几年,民科少了许多,一来是出版社加强了警卫措施,二来互联网给了民科抱团取暖的平台,不那么需要来出版社求认可。当然,少了许多,到底还是有一些的,态度和样貌都较从前温和不少。 譬如前几天电话里那位推翻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的先生,他和其他民科一样开始三部曲:首先介绍自己的观点,其次说观点的巨大意义,最后当你指出他的观点的漏洞和错误时,他提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得出结论你也并不是专家不能理解他。 他和其他民科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和他交换完意见后,他连说了5个感谢。他要表达的是我能耐心听他把观点讲完,还告诉他去哪里下载相关的科学论文,他说这对他是特别大的安慰。 临挂电话,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周围没人懂我,也没人告诉我该怎么办。 是有些心酸是吧。这位先生还是某化工厂的技术人员,是化工专业本科毕业的。 其实,民科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我认为它和相信迷信,有妄想症的等都是一类人。 我这里没有一点贬低这类人的意思,这是差异化世界的一种别样存在而已。我向来认为,把世界的差异化非要分出一个三六九等,非要分出高尚与卑劣,这是十足的市侩劣根性作风。 为什么我认为民科、相信迷信、患有妄想症等是同一类问题呢? 因为这些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脆弱自卑的底色。这些人放弃了理性,一路跑向非理性,在那些虚幻的、人为架构臆想里寻求寄托,这是懦弱的表现。 他们多半有超过常人的自卑和心理负担,因为要活下去,才会倔强的想一下搞出一个大动静,一下看破红尘,一下找到终极答案,以此彻底洗刷过去忍受的那些耻辱和受过的苦。 然而,他们越是这样想,越是寄希望于超常的认可,然而当外界对他们的反馈是不接纳甚至是嘲笑时,他们的自卑和耻辱感又会被进一步加深,直到他们把自己的思想彻底封闭,闭门造车。 人们经常把民科的出现归咎为中国的科普教育薄弱,群众的科学素养差。这一观点以方舟子为首。 可我觉得这只是30%的原因。 一个能本科毕业的人,只要他遵循正常的学习途径,是可以看懂市面上由科学共同体里的人写的书的,本着科学态度在学习的同时也会不断纠正自己认识的片面和偏差。 然而他没有,这明显是一种逃避情绪。 他要搞的不是科学,而是一种精神寄托。 就像那些“占卜”术一样,我们相信它模棱两可的预言,不是我们真的知识欠费,而实际上我们是内心脆弱,自动放弃了理性,将内心的支撑交给了模凌两可的占卜术。我们情愿相信,生活的所有磨难是因为行星位置不好,倒行逆施。我们也情愿相信,那些受过的伤,都是神灵交给自己这一世的修行。 只是,我们没有那些自信和坚强。 只是,没有任何场合和人容许我们表演失魂落魄。 那么,就“民科”吧。 我理解这些边缘化了的“民科”,希望他们能善待自己,不要过分为难自己。如果大家身边也遇到了“民科”,也请宽容地看待他们,不要鼓励,更不要嘲笑,不要争辩,不要把他们推向孤独和非理性。如果有可能,请努力带他们去看世界,去发现新的美好有趣的精神寄托。 王小波说:往前走,别回头,遇到十字路口就选那个有趣的方向。 我喜欢的这句,也分享给朋友们。 更多文章,请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编辑进化论
5754 次阅读|13 个评论
我的民科兄弟
热度 35 张海霞 2017-5-10 14:02
【题记】 前几天各大媒体热炒的“凡伟发现电荷不存在”的惊天发现,迅速在全民直击的情况下被揭开真相: 5月7日云南大学发布声明:凡伟不是云南大学的师生,凡伟发表在相关平台上的论文已被撤稿。至此,这起 “民科闹剧”草草落幕,扼腕之余,冷静反思,这些真正的民科到底什么样?为何如此执着和不理智?我在北大门口见过太多民科的表演,也在科技馆见过民科当面挑战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一位这样的“兄弟”,他们的案例也许可以给大家一些提示,希望有人能够去深入了解、合理引导这些在黑暗中挣扎而且执迷不悔的“民科兄弟”。 我的民科兄弟 民科问题又上头条,我正好写写我见过的民科兄弟。 距离2012年8月在科技馆现场直击我们一个毫无科学素养的民科以自己大无畏的科学精神挑战诺贝尔奖天文学家 Brian Schmidt 的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可情景还是历历在目,他根本听不懂也并无视科学理论和观测工具对于科学发现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词夺理以自己站不住脚的天方夜谭占用了大家宝贵的提问和交流时间,令在场的人都十分不快,想起来依然如鲠在喉。 还有一个离得更近的,就是我的中学同学Z。Z是我的高中时候的同班同学,一个很有个性的男生,中学的时候就卓尔不群,数理化不错,但是也不是很顶尖的那种,比较喜欢物理,自视甚高,基本不与看不上的同学来往,那时候我属于文科比较好的那种,数理化成绩中等偏上,不突出,因此和Z的交往不多,高考后,他去了江西一所高校,后面大家几乎也没有再见过面。 十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又联系上了,那时候我已经在北大工作,这位同学也在北京,具体做什么我不清楚,但是约了老同学叙叙旧,由于当时孩子很小,我就约他来家里聊聊。老妈的记忆力超强,我跟她说有同学Z要来家里叙叙旧,她一下子就想起来了:他呀,我记得,那个眼睛长在脑袋顶上的小子!这可以说是Z给外人留下的年少轻狂印象吧!按照约定时间,Z来了,从外表上看不出来有啥重大变化,聊了才知道:他现在还是一个人,属于北漂,租住在西三旗的一个民房里,业余从事推销保险的工作,但是 主要是一个人闷在家里从事挑战物理极限的研究,还撰写了论文 ,这次也带来了,要我转交给北大物理系相关的教授,求专业教授的点评。 我一下子就懵了,真的没想到我的同学,已经30大几的人了,现在还没有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一个人孤独地在从事着臆想天开的研究,没有系统的科学训练,其研究建立在经不起推敲的理论分析上,也没有相应的实验条件来支持,更不了解世界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我问他这些问题的时候,他的回答基本上可以用“孤独呓语”来形容:“这是世界难题”、“现有的理论是错的”、“你不是物理教授,你不懂”、“你帮我找到一个物理系的教授就可以啦!”…… 我留下了他的论文Copy,答应帮他找个物理系的教授问问,后来我拿着资料去跟物理系的一个老师咨询,他看到后一声长叹: 又一个不可救药的民科! 我无法把原话传给Z,只好跟他电话里说: 物理系的老师说你的理论不成立,劝你尽快放弃。 电话那头传来的是Z愤怒的声音: 他根本看不懂! 这答案我提前猜到,这次老同学联络就这样失望地结束了。 回来后,我跟老妈讨论这个问题:你说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成了民科了呢?!老妈一针见血: 眼睛长在脑袋顶上,小事看不上,大事做不了,不装得高雅一些,还能干啥?! 这就是我的同学Z,一个疑似民科,如今距离上次联系又是10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他现在哪里,是不是还在继续着他的研究还是已经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无论如何,祝福他,有梦想解决世界难题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但是必须要有专业系统的训练,才能走上真正的科学研究的道路,一个人在家里臆想或者凭借一些小聪明小技巧是解决不了真正的科学问题的,更难以形成真正有意义的科学发现和见解。如果确实放不下自己关注的科学问题,不妨先从阅读相关的科研文献和科学家的故事开始,也可以尝试写科幻小说和故事,或者主动申请到相关科研单位来做些辅助工作,既可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也还可以挣些小钱来养活自己。不管怎样,祝福民科朋友! 凡伟“电荷不存在”闹剧风波后,我们需要反省 民科的炒作为何总有人跟风? 作者:倪思洁赵睿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 2017/5/9 21:12:20 近来,不少人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个名为“青年传媒”的头条号连续发布《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将改写教科书!》《为什么说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错的?》《为什么说电荷是不存在的?(证明过程)》等多篇文章,称云南大学科学家“凡伟”在相关平台发布论文,证明了电荷不存在。 5月7日,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发布声明称,经查证,报道中提到的凡伟不是云南大学的师生。凡伟也承认,头条号“青年传媒”就是本人所开。目前,凡伟发表在相关平台上的论文已被撤稿,凡伟也被列入非诚信作者黑名单。 又是一场民科闹剧。唏嘘之余,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民科的炒作为什么总有人跟风? “民科”的话为啥总有人信 和许多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家一样,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也经常遇见民科的叫板。他第一次遇见民科,还是在学校做研究生的时候。 “有个人想要论证相对论是错的,为了证明自己,找到各种书,寻章摘句的给自己辩护,但是他用来证明自己理论的很多东西都是误用,或者根本就是断章取义。”陈学雷说。 不过,并非所有民科都能闹出与凡伟事件类似的大级别风波。“过去民科还比较老实,可现在很多人为了炒作而发表一些观点。他们有些是被名利熏心,总想着如何出名,如何成功,而不是把发现问题作为研究的乐趣和动力所在。”陈学雷直言。 而民科们盯上物理界也并非偶然。“物理学不是应用型学科,研究的是最基本的规律,很多物理学理论简洁、基础,所以就吸引了大量人涌入这个领域。加之历史上最有名的科学家也大多出现在物理学界,所以很多民科也想着能在这个领域弄出些名堂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曹俊告诉记者。 物理学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真理被颠覆的例子,这些成为吸引民科的“诱饵”。“比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对之前的经典理论产生了冲击。所以有些民科可能因此而受到了鼓舞,也想能推翻一下经典的理论。”陈学雷说。 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黄庆国看来,公众之所以会盲目相信民科,与科学素养偏低有关。“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有待提高,公民要有基本的科学常识和科学素养,要有质疑的精神,很多事情应该问问是不是对的。”黄庆国说。 遇到民科该如何“防伪” 凡伟的闹剧可以说是民科的炒作,媒体的乌龙,科学的无奈。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防止轻信民科的“伪科学”炒作呢?采访中,科学家们为公众支了几招“防伪”技巧。 “越是真正的科学家,越不会一上来就推翻其他人的观点。那些喜欢用耸人听闻的说法来引起关注的,都是公众需要注意的。”陈学雷说,判定是否是“伪科学”的标准不在于提出者是否是“民科”,而是他们写的东西是否规范,研究问题采用了什么方式,是否有逻辑。 陈学雷告诉记者,真正的科学家在研究问题时有基本的规范和逻辑,采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研究成果是建立在规范的实验验证基础上的,能够展示证据,解释原因,而民间科学家热衷于推翻,写文章缺乏严谨的态度,“民科的文章很多是在吹牛,做出的判断很武断”。 在黄庆国看来,公众在分辨出来是否规范和是否有逻辑之外,还需要注意民科最大的特征。“他们不知道已经被证实的事情。” 黄庆国说,“很多理论是已经过证实和严谨论证的,他们不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这些成就,缺乏对现有知识的掌握。” 不过,甄别“伪科学”并不仅是公众的责任。曹俊认为,科学媒体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很多科学媒体要培养向专家咨询的习惯,很多事情要确认真实性后再进行传播,切忌不加分辨地盲目跟风。 “科学家也应该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只有公众的科学知识丰富起来,科学素养提高,才能拥有辨别真伪的能力。”陈学雷说。 “民科”该不该被“一棒子打死” 近年来,民科闹剧一再上演。从哈尔滨普通司机王洪成宣布发明“水变油”,到下岗工人郭英森号称首提“引力波”概念,再到现在凡伟声称“电荷不存在”并将“改写教科书”,“民科”几乎与“伪科学”直接挂上了钩。 那么,民间是否真的能出科学家呢? “民间科学家是可以存在的,我们也不应该去杜绝,这并不是一件坏事。”黄庆国说,“科学本身就是应该争论和探讨的,科学家所做的事情也不一定全都是对的。对一些科学问题搞不清楚,或者存在争议,最好的办法是把两方都请过来,探讨并得出结论。” 不过,在曹俊看来,凡伟等人与其被称为“民间科学家”不如被称为“民间科学爱好者”。 “科学发展到现在,业余的科学爱好者想要能够紧跟科技前沿开展研究,几乎不可能。所以民间的那些不能叫科学家,只能说是业余的科学爱好者。”曹俊说,科学研究是要经过长期、系统的推理演绎,通过反复的试验和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出的合理认识。而且真正的科学研究成果是要进行同行评议的,科研论文也要经过专家评审。”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新民也曾表示不认可“民科”概念:“科学家不分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不分‘专业’与‘业余’,关键在于是否尊重科学精神。”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5392 次阅读|50 个评论
开篇词:民间科学家的胜利
热度 69 hongfei 2015-10-6 13:32
开篇词:民间科学家的胜利 10.06 .2015 (Science Is Cool,女儿十岁时翻阅General Chemistry教材后所画) 前些日子禁不住朋友劝说,开了个微信个人公号“民间科学家 (hfwang43)”。(*加微信,请搜 民间科学家 或 hfwang43 添加,或扫二维码。 ) 为什么叫做民间科学家? 因为自2007年以来,我在科学网博客上的名号就是民间科学家,别无它号。 百度百科上对“民间”的解释如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265937.htm ) 民间:基本解释 1. ∶ 平民自愿组织的 2. ∶ 来源于老百姓或在老百姓中间广泛使用的 3. ∶ 非官方的,民对民(P2P) 4. ∶ 百姓中 所以,民间科学家的正解是“非官方的老百姓中间的科学家”,而不是有人(比如方舟子学弟)经常批判的所谓“没有也无意接受科学训练,不懂科学理论但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人,通常具有贬义。”的那类民间科学家。(《方舟子:民间科学家不值得提倡》: http://tech.sina.com.cn/d/2006-01-18/1136823622.shtml )我号称了这么多年非官方的老百姓中间的民间科学家,学弟也从来没有真正批判过我,而我却偶尔会调侃他几句,我相信他明白这两种定义之间的区别。 今天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的“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女士,应该也是属于俺定义的这类民间科学家。人们以前常常说中国大陆将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应该不太会是官方非常重视和点名要大力支持的科学家。屠呦呦女士之获奖,正好鬼使神差地应验了这样的预言。因为不是官方非常重视和点名要大力支持的科学家,她之获得诺贝尔奖,也算是民间科学家们的一大胜利。而有趣的是她老先生的获奖工作居然还是和一千七百年前的炼丹的民间化学家葛洪一脉相承。 这样,她今日的获奖,使本来苦于开篇无词的我,也幸运地有词开篇了。 屠呦呦有科学训练,但训练不完整的;虽然懂科学理论,但并非懂太多;她对科学有多少兴趣,我不得而知,但她做起研究来,应该相当执着。所以她“三无”,她“民间”。 我一向喜欢和推崇那些没有受过多少训练,又不太懂科学理论,但对研究还相当执着的民间科学家。比如说我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创始人、美国建国之父之一的Benjamin Frankelin(本杰明 富兰克林);以及自学成才,开创了现代物理化学和电磁理论的Michael Faraday(迈克尔 法拉第);还有在自家后院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天王星(Uranus)的音乐家William Herschel(威廉 赫歇尔)。别说,以前我还真的去过富兰克林在费城Market大街上的故居,法拉第在伦敦的Royal Institution和赫歇尔在英格兰Bath城发现天王星的后院,在这些他们曾经创造科学历史的地方流连忘返。 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杨振宁先生的老朋友Freeman Dyson在他的Scientist as Rebel(《作为反叛者的科学家》)一书中,专门有篇文章叫做In Praise of Amatuers (《赞美民间科学家》),是我很喜欢读的一篇文章。(见博文:《赞美民间科学家》, 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6-6945.html )。有意思的是,他的公子George Dyson高中没有上完,16岁就辍学离家在自己建造的离地面30米的树屋上生活了好几年,同时追求他自己热爱的皮艇(Kayak)运动,在设计自己公司品牌的皮划艇之余,居然又迷上了科学史,居然在前几年执着地写了几本有趣的科学和技术史书籍,包括2012年出版的讲述最早的电子计算机历史的Turing's Cathedral(《图灵的大教堂》)。最近他居然老在Google、Facebook、Amazon这些地方晃悠,去给这些地方数字时代的炼金术士们讲授他们自己行当的历史,活脱脱的民间科学史家。 民间科学从来早于官方科学。从伽利略、牛顿到爱因斯坦,他们一开始都是偷偷摸摸地不务正业做自己的科学。100年前俺的四川老乡和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系友任鸿隽前辈在成立《中国科学会》的时候,是民间科学家。美国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劳伦斯在建造回旋加速器的时候,是得到民间的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民间科学家,而且他还得到另一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民间科学家Alfred Loomis的鼎力支持。 他们后来都成为了最为正统和最为官方的科学家的祖师爷。 民间科学家并非从来不为政府和官方合作和做事。即使他们身在所谓国家队,他们认同的还是那些不太正规的、常常离经叛道的、被人认为不合规定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回顾历史,想想在二战时发展雷达和原子武器的科学家的故事,应不会觉得这样的说法陌生。我在北京工作十年间,有幸见到彭桓武先生这样当年为国家建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而彭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他更愿意从事和支持他衷情和热爱的基础科学。这些并非是国家和政府一定最感兴趣的。若没有这样的人和这样的思想,不知道历史上还会有多少科学上激动人心的发现。中国社会过去几十年的麻烦,正是在于没有民间科学家,缺乏民间的科学活动。本来的民间科学协会,也变成了政府衙门,少数人政治上和官职上的晋身工具。小河没水大河干,民间科学家不行,官方科学家也跟着差。 爱因斯坦说:“ The whole of science is nothing more than a refinement of everyday thinking. (所有的科学不过是对日常思考的精细化。)”从这个角度来讲,人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只要他试图去将我们每天的思维按照自然的规律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精细化。 去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学妹的先生Eric Betzig十几年前在自家的客厅建造突破衍射极限的单分子显微镜的时候,他是民间科学家;他过去十年在非美国政府资助的HHMI研究所工作,仍然应该算是十足的民间科学家。人们应该认识到,美国科学领先于世界,不在于其它,而正是在于拥有诸多的非政府基金资助和部分政府基金资助的民间科学家们,在引领基础和技术科学的科学前沿。今天中国社会日渐富裕和有更多的经济和思考自由,可以期盼这样的民间科学家们会越来越多。如果政府以及国家队能够容忍民间科学基金的存在和竞争的话,他们的努力和追求将会成为未来中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百花齐放的重要源泉。 在这个意义上,才会是真正的民间科学家的胜利,以及科学在中国的胜利。 所以,我希望和祝愿中国社会将会有更多的民间科学家和更多民间支持的科学研究和交流。 请赞美和支持真正的民间科学家! *加微信,请搜 民间科学家 或 hfwang43 添加,或扫下面二维码添加。博文更新,将在微信平台和科学网博客同布推出,敬请关注。
个人分类: 自言自语|45369 次阅读|75 个评论
话说民科
热度 2 lxj6309 2013-3-25 02:37
话说民科 刘新建 有人总是不喜欢民科,甚至说民科导致伪科学流行。对此,吾人不敢苟同!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民科?什么是伪科学? 我以为,民科是民间科学家的简称,或认为称他们为科学家有点太抬举了,不妨称为“民间科学爱好者”。这些人研究科学不花公款,甚至要投入个人的资财,但他们对科学充满了兴趣甚至激情,他们不畏权威,是值得尊敬的社会群体!所谓伪科学是表面看起来很有科学特质,比如用了高级的数学工具,甚至进行了看似周密的科学实验,但是实际上可能前提错误,或者逻辑错误,或者价值立场片面或不公(尤其在社会科学上),并且因为作者是某种公知权威,影响不小。而民科通常不具有成为伪科学流行的必要条件,不具有权威性,迷信他们的人很少,所以,伪科学流行的责任不在他们!恰恰是有些专家或官科应该为此负责! 有些高级科学家对普通民众的科学素质要求过高了点。实际上,对于有些科学问题,即使所谓的专家也理解错误,或众说纷纭。科学家普及科技知识的责任是尽可能把专业知识用外行可以基本或粗略可以理解的语言告诉大众,让人们更多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从而也要有助于在行动时采取尽可能正确有效的方式或方法。但不能要求大众每个人了解所有被“普及”的知识,这些知识在专家眼里太是常识了,但对大众,特别是不同领域的大众,他们不一定能接触到,接触也不一定理解。他们不能把所有的科普著作都读一遍,即使读了,在他们的现有知识范围内也可能觉得奇怪甚至表示怀疑,或者还要亲自验证一番。我认为,对这样的大众,我们不应当责难! 对大量的民科,不论是政府还是专家,都应该尊重他们,我是佩服他们的精神的。民科越多,表明我国的民众科学素质水平越高,科学在我们国家的地位越高,官方科学家们应该高兴才是,因为他们的接班人也会更多更有水平。要是当年普朗克从心底讨厌民科,那爱因斯坦就不会冒出来了!至于说民科们制造的谬误很多,那专家们也免不了犯错呢!
个人分类: 科技普及|4363 次阅读|4 个评论
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民间科学家
热度 2 fanxiaoyingz 2011-9-4 00:40
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民间科学家 我写了一篇博文《谁是真正的民间科学家》,得到大家的热烈讨论和支持,我非常感激。尤其是大家理智而且友好的留言使我有了更多的想法:既然大家都承认民间科学家的概念,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民间科学家做点什么呢? 我想要帮助民间科学家还是首先要搞清楚谁是民间科学家。因为民间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之间的区别不够明显,民间科学家和民间发明家之间的区别也不是很明显。或者说区别很明显,但是民间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和民间发明家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三者实际上都应该被社会重视和扶持。 谁是民间科学家呢?比如居里夫人,她和自己的丈夫在一所大学租了几间简陋的实验室来提取镭,而她之所以提取镭是因为她听信了贝克勒尔的放射性理论。居里夫人和自己的丈夫是民间科学家,她们做的事情就是提取出了几克镭化合物。那么,居里夫人是发明家呢?还是科学家?她是科学家。因为发现了镭,从而证明了贝克勒尔的放射性理论,引发了全世界的原子理论革命,最后卢瑟福创造了正确的原子理论,弥补全了元素周期表。所以,居里夫人通过艰辛的努力提取的镭元素在科学理论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涉及到科学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她就是科学家。而且,居里夫人发现镭是科学发现,而不是技术发明。 但是,尽管莱特兄弟的发明很重要,我却认为他们是发明家,而不是科学家。人类上天的梦想由来已久,但是在莱特兄弟之前,科学家们在空气静力学的指导下,一直否认钢铁飞机会上天,因为它的浮力很小吗!由于莱特兄弟的发明,轰动了全世界,迫使科学家们不得不推演新的理论——空气动力学。可以说,莱特兄弟直接导致了空气动力学的诞生。尽管莱特兄弟的工作很重要,但是由于飞机是发明而不是发现,而且发明飞机是技术组合,而不是科学理论创新,不是理论推演,所以我认为莱特兄弟是民间发明家,而不是民间科学家。当然,从莱特兄弟身上可以看出,科学家和发明家之间的区别是何其微小。在整个十九世纪,基本上是“发明推着科学跑”,例如电报的发明就在无线电理论之前。 还有一种重要的人士是科普工作者。有时候,科普工作者的作用甚至比科学家本人巨大。例如为了捍卫日心说,布鲁诺被教会活活烧死;布鲁诺在科学历史中的作用不必哥白尼本人逊色。又比如,凡尔纳的小说使得科学大众化。 第四个,就是必须分清楚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区别。工程技术人员就是以做好一件工程为目的,围绕工程利用一系列现有知识和技术把工程做好。通常来说是对现有知识现有设备的综合利用。创新成分少。 我认为区分清楚哪些是民间科学家,哪些是科普工作者,哪些是工程技术人员,哪些是发明家很有必要。科学家必须是以科学界未知的方法、未知的对象为研究内容的专业人员科学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而工程技术人员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办”,发明家解决的问题是新技术新设备。科普工作者要想法设法让大多数都懂得某个理论。 当然,有些科学家,无论是民间科学家还是经院科学家都同时是发明家、科普工作者和技术员。从从业难度来讲一般情况下,科学家的难度最大。 所以,我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民间科学家!!!当然也应该关心民间发明家和科普工作者,关心民间工程师技师!!! 关心民间科学家不仅是在经济上关心,而且应该在知识上,方法上,协作上,论文上,设备上,以及机会均等上面,政策扶持上面,荣誉上面进行全面扶持。 一般情况下,民间科学家因为没有生活来源,大部分精力又都耗费在了科学问题上,所以比较穷困紧迫。应该得到社会的经济支持。一方面,国家科技部应该主动了解情况,给予专项资金;另一方面民间有能力的富人应该支持,例如陈光标很出名,大把大把地撒钱支持灾民,能否让这样一些人支持一下穷迫的民间科学家;第三,能否争取与研究内容有关的企业做出专项支持,这样一来等于该类企业把自己的研究所搬到了“社会”上,使得研究与生产分离,研究实现“社会化”,而“社会化”的研究所还可以给别的企业做相关的其它研究,据我所知,美国的私人研究所很多,他们有健全的投入产出机制,而且有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 科学家应该得到生活支持,不至于使他放弃研究;同时现代科研对设备要求很高,也应该在设备上积极支持。有些必要设备民间科学家没有,也不会使用。那么就应该送给他,而且教会他使用。有些科学家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环境,那么给他提供一套设施,配套地方。例如研究病毒的民间科学家。 有些民间科学家尽管研究思路很好,热情很高,知识很丰富,但是有知识体系上的漏洞。不可否认,象刘平危这样的民间数学家,不可避免地有知识缺陷和方法缺陷,因为他们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育,没有系统的数学和相关知识,也没有人系统地告诉他们科技界的研究进展,也很少有机会知道和掌握对研究有用的较好的方法,有些不知道论文格式。所以,他们自己往往在黑暗中摸索,完全由着兴趣而为,没有机会补全知识,没有机会查询新进展,没有机会掌握先进方法。所以,难度大进展慢!!! 而我们的社会应该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补全他们的这些缺点。如何做呢?第一,各个行业综述性文章不要通过维普等商业机构发布,而是由相关机构全部发布到网络上,让全体国民免费浏览!!第二,全社会应该关注他们,对于他们的困难应该让大家了解,然后让相关专家解答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困难。第三,给予他们免费进入大学或者研究机构深造的机会。比如象上海交通大学一样,招收三轮车夫蔡伟当博士。蔡伟当博士有着曲折的经历,也经过了科技政策的关口,经过了教育部的特批。那么我想问,能否把教育部的特批改编成一个政策性文件,让更多的民间学者进入大学深造,使他们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 还有一些民间科学家需要技术协作,那么应该让全社会满足他。据陈省身自己讲,爱因斯坦当年因为相对论中的数学表达和推演问题找过他,让他帮忙,但是他没有帮助爱因斯坦,陈的理由是他只喜欢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数学问题,对于象相对论求解这样个别的具体的问题他不感兴趣。我认为,某些具体问题带有普遍真理,所以应该帮助。尤其是某些有奇怪想法的民间科学家的想法,当他须要协作的时候应该协作。在科学历史上,染色体( DNA )的双链结构就是三个不同专业的年轻科学家合作的杰作。谁说合作只能做配角呢? 对于能力好,方法秒,水平高,进过大学或者研究所,有着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系统方法技巧,紧跟前沿的民间科学家应该如何支持呢?我想我同意王鸿飞先生的观点:“用竞争和投标方式获得的公共经费做研究”。给予民间科学家和经院科学家共同的公平的竞争机会。当然,这个涉及到科研社会化改革的大局,如果,科研经费社会化改革成功,民科和官科同台竞争,那么私人研究机构相信会象“雨后春笋”一样生长,那么我们国家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日期定然不远了,民间科研资金定然也会进来。 对于有成果的民间科学家应该及时组织专家评审团进行评审。该肯定的及时肯定,错误的及时指出改正,不全面的纠正补全。对于好的,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因此,应该建立民间科学家的奖励制度。包括把最高荣誉 500 万元 机会均等地给予民间科学家。 在让我们具体看看我国的民间科学家主要在哪些领域,应该如何具体帮助? 首先,在农业育种领域涌现出许多民间科学家,例如棉花育种专家湖南省安乡县安福乡松湖村的唐纯银,棉花育种专家山西闻喜县东镇公社涑阳的吴吉昌,户太八号葡萄的育种者纪俭,荷花育种专家李吉厚,河南天民种业的沈天民,莱州市西由镇后邓村翟延举等等。农业上面的民间科学家数量最多。成果最丰富。完全可以和官科相比美!! 第二类行业是中医学。古老的中医在现代遇到了危机,受到了空前挑战,所以就有许多民间科学家在做着中医现代化的研究工作,做着中医和西医理论结合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艰苦而且复杂。就我知道的有光明网上的李穆,在博客日报上说明自己成果的许洪光等。 第三类行业是数学。我国自学成才的数学家数量很多。第四类行业是理论物理,理论天文学等。例如黄振强。这两类学科中个人兴趣为主导的民间科学家占据主要数量。因为兴趣,所以偏科,因为偏科所以知识不够全面,遗漏多。所以这类民间科学家需要补充高深知识的人很多,有方法缺陷的很多,不知道当今研究前沿的很多。这类人是社会和大学应该重点帮助的,让他们从游击队变为“黄埔军”,他们肯定能出大成果,超过霍金!因为在该领域有相当数量的民间科学家,造成了目前核技术扩散的情形。 除过民间科学家之外,民间发明家的数量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远远超过经院出身的发明家。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对待民间科学家要有正确的思路和对策,对于民间发明家,科普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也应该制定更好的政策鼓励。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对待! 一管之见,请求指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82 次阅读|1 个评论
解读“论民间科学家队伍在中国社会中之壮大”
热度 2 liwei999 2011-8-27 03:44
解读“论民间科学家队伍在中国社会中之壮大”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26/2011 03:54:14 论民间科学家队伍在中国社会中之壮大 是王老师的博文。虽然被加了“精”,但是否能被人读懂镜某很是怀疑。 所谓“民间科学家队伍”,是说与“官家”的不一样的一个团体。这在“职业”的大旗下,本不是个问题。因为职业道德的约束是不论“外力”如何,职业人都以职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判断事物的标准,不能因为专业之外的其他原因,影响事物的判断。这种“职业性”的人群里,有神学、有史官,有医生,有法官。到了近代,有了一群叫“科学家”的人。 问题是国人的这类专业人士都喜欢被“御用”,都以被“御用”、能被“御用”为荣。这是个中国特色。欧人只有王而没有皇帝,被“御用”也不是只此一家,因此职业生态与国人的有所不同。 王老师有一篇文章说《饶毅:又一只扑火飞蛾》,说得入木三分。没有引用“精卫填海”的典,而用“飞蛾扑火”的说法,应该说王老师还是有所考虑的。不知引用此典时王老师是否也思考过“趋光性”的问题。 镜某以为,科学家的队伍是“官”、是“民”的属性并不那么要紧。要紧的是能够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的、并且有专业能力的集团。可惜,和平时代的选择倾向是听话第一、本领第二。所谓红就是听话,所谓专就是专业能力。战争年代的话,选择的标准恐怕就要变了。 “科学家的队伍”的提法覆盖面还嫌窄。“学术队伍”的提法就可以覆盖更多的领域。 国人的学术队伍的能力显然不如“权术”的发达。“权术”的说法总给人一个不好的印象。其实大可不必。曹操可以翻案的话,“权术”的说法也可以翻案。 镜某有些朋友,已经很飞黄腾达了。 为官的经验就是: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不要求部下能成事儿,只要求部下不添乱。从北大当局的立场看,从台湾的署名到院士的闹剧,这些日子里,饶老师够能添乱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6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和鸿飞兄谈心:如何做个上档的民间科学家???
热度 20 RAOH 2011-6-22 08:41
和 鸿飞兄 谈心:如何做个 民间科学家 ??? 要做得好还真不容易 !!! 再次借点 鸿飞 兄 的光, 此文原本和 鸿飞 兄 无关,但发现有“ 鸿飞 兄 ”的标题就是本网票房的保证,上次写 鸿飞兄来美国挖到金矿了! 2 天有 2 千人看,虽然 鸿飞兄并不会和大家分他的金子。同期,俺呕心沥血写了篇本人最好的博文: 当蒋科学 见 到了鬼。。。 看的人就少了大半,真是 见 到了鬼 ! 蒋科学 有那点不好?一生气,改题了: 当鸿飞兄见到了鬼。。。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6014do=blogid=432524 ) 本来是要讲三个民间科学家的故事。讲前无奈,得 揭开 鸿飞 兄 的面具。因为 鸿飞 兄的博客上高悬金光闪闪的大字:“ 民间科学家”。呵呵,他是民间科学家? 鸿飞 兄的单位可是堂堂正正的 National Laboratory 。 哥伦比亚化学系培养民间科学家?那些真正的民间科学家,那咋办?连当个民间科学家,还这么高门槛!还让人活不?他是民间科学家 ,那些官方科学家,咋办?那真得 99 %的搏导,不合格了? 还让人活不? 正文 : 三个真正的民间科学家的故事(复述) 饶海 , 光名日报 2011-6-23. 提示 : 都要上光名日报了 , 编辑 mm 看着办吧 . 1. John Hussman: 破解自闭症( autism )密码的人 来源: fortune 杂志 cracking the autism code John Hussman 酷爱钻研,正因此而事业有成,岂止有成,是大发了!他以前是 U. Of Michigan 的经济学的教授,现在职业是做的共同基金( mututal fund ) , 6 亿美元。除此,他最投入的是破解自闭症,发了好些文章。最近的一片,得到专家们的交口称赞。 自闭症 在美国,在 150 名儿童中就有 1 人被诊断出患有泛 自闭症 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而男孩患孤独症的几率是女孩的 4 倍。比较复杂的是,各个病因及 主要特征 有不同。 百度: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 孤独症 ,被归类为一种由于 神经系统 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 精神疾病 。 由于 儿童孤独症 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应该说这是一个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过去也有,但相对现在而言较少。但发病率的变化更多是由于诊断方法的完善和大众相关意识普及。自闭症的发病率的异常增多更多是由于以前缺乏相关研究和诊断工具,而使得很多自闭症儿童被诊断为智力迟缓。自闭症在美国的发病率为万分之 14.9 。根据全世界的统计,自闭症的发病率大约为万分之五,以 中国 目前现有的总人口数量来估计,有五十万左右的自闭症。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 患病率 比例为 4 : 1 。 自闭症的患者社会交流障碍有很多,终是与人格格不入,生活上会有很多的麻烦。电影 rainman 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John Hussman 自发现其子 JP 有 自闭症后,过去的 15 年中,利用晚上及节假日查找各种新旧书籍和学术期刊。他不光赞助了 U. Of Miami 的 genomics center, 而且投身其中的研究。运用了做股票分析的数学统计的优势,编程来分析上百个自闭症的家族的基因,得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成果, 最近的一片发在 molecular autism 上 。 John Hussman 发的文章,据 PUBMED: 2 片第一作者的 1. A noise-reduction GWAS analysis implicates altered regulation of neurite outgrowth and guidance in autism. Hussman JP, Chung RH, Griswold AJ, Jaworski JM, Salyakina D, Ma D, Konidari I, Whitehead PL, Vance JM, Martin ER, Cuccaro ML, Gilbert JR, Haines JL, Pericak-Vance MA. Mol Autism. 2011 Jan 19;2(1):1. 2. Suppressed GABAergic inhibition as a common factor in suspected etiologies of autism. Hussman JP. J Autism Dev Disord . 2001 Apr;31(2):247-8. 还有几篇 3. 。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autism reveals a common novel risk locus at 5p14.1. Ma D, Salyakina D, Jaworski JM, Konidari I, Whitehead PL, Andersen AN, Hoffman JD, Slifer SH, Hedges DJ, Cukier HN, Griswold AJ, McCauley JL, Beecham GW, Wright HH, Abramson RK, Martin ER, Hussman JP, Gilbert JR, Cuccaro ML, Haines JL, Pericak-Vance MA. Ann Hum Genet. 2009 May;73(Pt 3):263-73. 4. Autism in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 clinical-phenotypic findings. Cuccaro ML, Brinkley J, Abramson RK, Hall A, Wright HH, Hussman JP, Gilbert JR, Pericak-Vance MA. Am J Med Genet B Neuropsychiatr Genet. 2007 Dec 5;144B(8):1022-6. 5. Investigation of autism and GABA receptor subunit genes in multiple ethnic groups. Collins AL, Ma D, Whitehead PL, Martin ER, Wright HH, Abramson RK, Hussman JP, Haines JL, Cuccaro ML, Gilbert JR, Pericak-Vance MA. Neurogenetics. 2006 Jul;7(3):167-74. Epub 2006 Jun 13. 6. 。 An analysis paradigm for investigating multi-locus effects in complex disease: examination of three GABA receptor subunit genes on 15q11-q13 as risk factors for autistic disorder. Ashley-Koch AE, Mei H, Jaworski J, Ma DQ, Ritchie MD, Menold MM, Delong GR, Abramson RK, Wright HH, Hussman JP, Cuccaro ML, Gilbert JR, Martin ER, Pericak-Vance MA. Ann Hum Genet. 2006 May;70(Pt 3):281-92. 7 . Identification of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and gene-gene interaction of GABA receptor subunit genes in autism. Ma DQ, Whitehead PL, Menold MM, Martin ER, Ashley-Koch AE, Mei H, Ritchie MD, Delong GR, Abramson RK, Wright HH, Cuccaro ML, Hussman JP, Gilbert JR, Pericak-Vance MA. Am J Hum Genet. 2005 Sep;77(3):377-88. Epub 2005 Jul 15 2. Stewart Johnson: 给儿子喂虫吃的人 据 The Scientist: Opening a can of worms 无独有偶, Stewart 也是个炒股高手,儿子 Lawrence 也是得了 自闭症。但 Lawrence 病情恶化,长到 10 多岁时,脾气变得极为暴躁,常因小事大发雷霆,更糟的是会无端的自残。全家人的生活都因此变得很糟糕! 各种现有的方法都试了,但无什么效果。 Stewart 也开始读各种科研文献,看有无治疗方法。“ I wasn ’ t looking to cure autism. I was looking to make our lives bearable. ” 他读到了一篇文章,提到用猪身上找到的一种寄生虫, a nematode parasite called the pig whipworm, 来治疗与免疫系统有关的 Crohn ’ 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 他发现这些病与自闭症上有些方面有点相似,有关联。 Stewart 把自己的想法,依据写了个短文给主治医师 Hollander 。 Hollander 对此是闻所未闻,但读后觉得有道理,通过 FDA 批准,就帮他从欧洲一公司去弄来处理过的 egg( 虫卵 ) 。 自己弄了个定量,结果很糟糕! 20 周的疗程下来 , 其中只有 4 天有减缓 . Stewart 失望的准备送儿子上特殊的寄宿学校了 . 他先和厂商的老板 Goj 说了一声 , Goj 一听 , 这量加的少了 , 有这点效果还有戏 ! 上大量 ! 成功了 , 成功了 !!!!!!!!!!!!!!!!!!! “There’re no words to describe it. It’s like giving me my son back. Or in many ways, like giving me a son that I didn’t ever have” Stewart 的结果 , 也开始在部分暴力型 自闭 病人中试用 . 而且受其启发 , 有些科学工作者将这法用以别的和 autoimmune 有关的病 (some severe food allergies and multiple sclerosis). Stewart 有时给请去作报告 , 而且在新出的书 Textbook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里边写了一章 . 3. Jim Simons: 从官方科学家到民间去 据 Wikipedia Jim Simons 可了不得啊 , 没听过 ? 太无知了 ! 和阿拉原来一样 . 这可是 (10) 亿万富豪 , 全球排的上号的 ! 不靠贪污 , 全靠股票 ! 他是鞋场老板的儿子 ,MIT 拿的数学学士 , 23 岁时 Berkeley 拿的数学博士 , 在 MIT, Harvard 教过书 , 30 岁时在 New York 的 Stony Brook 当上了数学系的系主任 . 科研那是一塌糊涂的好 , 搞了个 Chern-Simons theory with Shiing-Shen Chern. “ The theory is used in theoretical physics, particularly string theory. ” 40 岁时挂帽而去 , 发大财去也 ! 开了个公司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搞了些数学模型来炒股 , 请了 很多的非金融背景的人 , 象搞 数学 , 物理 , 统计的 . 红火的很 ! 捐款都捐得吓人 ,100 million 给 Autism! 他有个女儿得了自闭症 . Simons 自己来审基金申请书 . 常挑些无经验但 鼑鼑 有名的科学家 , 口号是 ” past performance is the best predictor of success ” 后语 : NND, 民间科学家要做得好还真不容易 ! 旮许多 官方科学家还比不过这些个民间科学家 ! 咦 , 本网 数学大师 老曹的股票搞的如何 ? 闷声发大财了 !????
个人分类: 友情娱乐版|8181 次阅读|3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