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动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饿了就学会了”
phd9992000 2010-11-19 15:23
儿子学会煮饺子了。问怎么学会的,儿子说:饿了就学会了。 其实还是走过弯路的。第一次,儿子没等开始烧水,直接把冻饺子倒入锅中,结果大多煮破了。 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力。有某项技能学不会的人,不妨饿一下,或许很快就学会了。 饿可以激发人体潜力和创造力。所以适当饿一下,也有好处。 怪不得很多人嚷着减肥。
1558 次阅读|4 个评论
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原动力
sheep021 2010-9-15 13:42
自由与民主,无疑是西方舶来品。也是当今西方社会占据世界道义高地的一面重要旗帜。 虽然目前我们中国已经用不同于西方,甚至用西方难以理解的方式取得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但是在人类发展最高道义标准的争夺这块战场上,我们的确在西方这面大旗下还显得不那么自信。 但是,我却无意中发现了西方人宣扬、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原动力。抛开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更有深层次的原因 与东方人相比,西方人更缺乏自由和民主。 看到这句话,可能很多人会坐不住。别急,慢慢看: 东方文化以佛、道两家学说为主流, 道说:人人都有道心,皆可得道。 佛说: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也即是说,任何人与佛、道都是平等的,即是现在不平等,将来也有平等的可能,并给出了修行的途径。这才是普世的自由和民主。 而基督教则认为,上帝是创世者,是万物的主宰。除上帝之外,任何人都有原罪,需要向上帝忏悔,以求赦免。无论如何努力,任何人都没有成为上帝的可能。如此看来,西方人还有民主和 自由吗?因为没有,所以才去追求!即使永远也没有从上帝手中夺取自由和民主的可能。 《唐山大地震》中那句老天爷,你王八蛋! 这句话,西方人敢喊吗:上帝啊,你*****! 至此,方能理解老子的一句话: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再续一句如何: 上帝主宰,有民主;原罪加身,有 自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4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失去了科研动力
热度 1 longfo 2010-9-11 10:34
前几日,做课题汇报,我阐述了一些科研观点和进一步的科研计划。被导师组集体质疑,马上毕业的人了,其实很焦虑的。今天打开科学网满眼的都是抄袭造假,好像中国的科研一无是处,而且都是国内的老大牛们把问题直捣到了外国的期刊上。俗话叫做,家丑外扬,也叫做,请洋人帮忙灭土匪。 以前我们是攘外必先安内,现在我们是引外攻内。 一方面说我们的科研室低级的重复,一方面又是针对科研的保守,我想,三位大牛也应该是保守派,不是激进派,就是说科研上保守,言语上激进(个人猜测,如有不同意见,商榷)。这其实是说白了就是叶公好龙。 都想科研发展,但是如何发展,谁也说不清楚。谁也都是说说面上的问题,真能拿出有效地措施和方案的不多。 我时常想,我们的大牛们,嘴上功夫了得,科研上能拿的出手的东西何在,也都是看了文献,思路往下延吧。 其实大家都一样,最好有个文献佐证那么做实验最舒服了,看看人家的结果,算是个潮流,既好发文章,也不容易出问题。骨子里的思维,东方人西方人都一样,谁也别笑话谁。 中科院的一个朋友,前几日来我处玩,讲了几句话让我很吃惊。他原来在中科院干临时工的时候一直豪气冲天,要做出如何如何的成就,反而已考上博士就蔫掉了,口口声声说毕业要紧,要知道,他刚入学才一天,而且工作环境没变,工作同事没变,为什么心态变化如此之大? 这其实是科研群体的集体问题,这个问题应该不是学生或者科研工作者与生俱来的毛病吧,是谁创造了这个环境,大家心知肚明,不要说出来为好,这个谁大胆也敢捅出去,让老外看看笑话,才是大胆。 我们的高校,我们的期刊做什么工作,培养人还是做学术,还是发文章,还是创造生产力,这个问题不是你做出来什么,其实最根本的是你的心态是做什么。 一个盗墓的和一个考古的,做同样的事情,结果是完全不同的,科研何不是如此呢? 国内的事情解决不了了,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政府,而是自身学术界的权威,这说明,政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好像足球一样,什么问题都要足协出面解决问题,结果,最后还不是司法介入了。 一个国家的问题,即使你这个圈子,国外可以管辖你,但是最终还需要国内完成变革。 为什么,唐僧去取经,为什么如来不处理插手唐朝的事情,这里面的问题是很明晰的。为什么我们反对美国出兵海湾地区,这都是有理论根据的,那就是自力更生。科学圈子的事情不仅仅是科学的问题,还有国家政府的问题,如果科学圈子是一个整体,而且自己能解决的话,那么还需要国家来约束科研做什么,那么我们的科研早就和美国欧洲齐名了啊,所以说,科学是有国界的,而且界限明显。 如何利用圈子的力量改善国内的科研是有技巧的,不是胡来。 很多科学家都有国外背景,所以出事了想着跟自己的国外导师诉苦,这明显就是把老外当师父了,求师父不是坏事, 坏就坏在,师父不一定真帮咱。 暂且不说那么多了,我也不知道,硕士研究生应该做些什么,学些什么,博士应该做些什么,学些什么,科研本身在最精细的地方出错了,这个和国家政策好像不怎么牵扯。 很多人在讲,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先别把宏观的问题看得那么重要,硕士的培养,博士的培养,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才是大牛们,需要思考一下的。 最后说一句,刚入学我认为,科研就是发好文章,现在我也希望自己发些好文章,但是,我觉得毕业不毕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延续一个科研方向,如果你厉害的话,做些突破是更好的, 关键是你在科研最需要砖瓦的地方放一块砖,而不是把以前的砖拿掉,再放一块相同,甚至质量更差的,那就不好了。
个人分类: 呼吸生理和社会|3431 次阅读|9 个评论
最大的动力源于感恩
caoman 2010-8-19 16:19
最强的能力来自责任,最大的动力源于感恩,这个理念在职场得到了普遍认可,要发挥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实现提高能力获得动力的目的,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感恩有助于倒空自己接受投资。 感恩的基本表现是接受对方所做的事(投资),包括批评、指导和帮助,即知好歹,从而认可对方这个人。接受别人的同时把自己过时或不好的给排出了,故感恩有助于倒空自己。反之,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进步慢的人,和不能按上级要求完成工作的人,往往是不能接受别人(尤其父母和上级)投资的人,是缺乏或不知道感恩的人,也是自私的人。这类人能挣到小钱,但很难挣到大钱;能得到机会,但很难抓住机会;能有一技之长,但很难得到认可和重用。 感恩有助于忘悼自己主动分担。 感恩的进一步表现是主动回报或报答对方,包括做好自己该做的、帮助别人和替上级分担,即知恩途报,发自内心地尊敬给自己投资的人。为了别人的同时把自己的放到一边了,故感恩有助于挖掘自己的潜能。反之,对自己有利的就接受,只做上级安排的对自己有利的事,而不是根据上级需要主动替上级分担,做让别人、让上级感动的事。这类人能得到机会,也能抓住机会,得到认可和提升,在某一点和某一阶段可做到优秀,但很难整合社会力量的长期支持、赢得团队、突破自己、担当大任、实现卓越。 感恩是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 感恩的出发点是为了别人,而实际上在为别人的同时,接受了别人的投资,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结果是别人满意自己进步,并赢得更多人的投资实现良性循环。中外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都不是只为自己而做的人,但都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和尊敬。例如,马克思为了人类社会实现共产主义,倾注一生写出了资本论巨著;毛泽东为了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付出了全家几个人的生命;钱学森为了新中国的强盛克服千难万险,成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奠基人。 感恩是动力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感恩来自内心深处而不是口中,只有来自心中的感恩才会象血液一样不断向你的全身供给,为你提供不竭的动力。
个人分类: 社会学|2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阴凉的地方
SoSoliton 2010-8-16 10:35
炎炎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烧烤着大地万物。能够呆在阴凉的地方,或工作,或学习,或休闲,那都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儿。而这,也是我年少时的梦想和努力念书的原动力! 农民真苦,农活真累!而最苦最累的农活莫过于“双抢”(早稻抢收和晚稻抢种)。每年的七月中下旬至八月初,正是“双抢”时节,酷热难耐,但所谓“双抢”就意味着时不我待,太阳再毒,收种照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想来我们 60 后的农家子弟无一没经历过“双抢”的。“双抢”正值暑假,在我的印象中,从小学到高中,我年年都“双抢”。头顶炎炎烈日,脚踩滚烫泥水,或弯腰割禾,或躬身拔秧稻秧,哪道工序都在挑战人的极限。记得我年少腰不劲弯,经常因长时间躬屈而直不起身来,只好跪在田里干,双手布满血疱和割痕,还得继续抓继续插,蚂蟥钻进裤腿,汗珠浸蚀眼珠,烈日灼烧脊背。“要是能呆在阴凉的地方,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呀!”我常常这样想。大人们也经常这样教育小孩:“努力念书吧,以后就不用搞‘双抢’了,大热天呆在阴凉的地方多舒服!” “大热天能呆在阴凉的地方”就是我年少时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相信了大人们的话,只有努力念书。我年少时脑海里圧根就没有过“读书做官论”,也没有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唯一的理想就是希望通过读书,我能变成城里人,像我们那儿镇上的人一样,大热天能在阴凉的地方工作。 心目中那块阴凉的地方激励我考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实现了梦想。我上大学后,暑假“荣归故里”,乡亲们对我的羡慕依然是:“你这辈子好了,大热天可以呆在阴凉的地方了。” 之后,我的工作和生活平淡而安逸,少有起色,回想起来,不是没有更阴凉的地方吸引我,而是再没有火辣辣的太阳灼烧我。 纵观芸芸众生,命运的改变或人生的转折,苦的力量远远大于甜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来说,也莫不如此,所谓“大难兴邦”即是最好的印证!
个人分类: 回首往事|9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利用“三力”克服人性弱点
caoman 2010-8-9 10:21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刘吉吾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都隐含了克服人性弱点(这里仅指弱点之一惰性)的困难程度。 在工作和生活中,一般都有为完成某件事制定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随着时间推移不了了之的经历,如职业发展规划、缺点改进和运动健身计划等,被称之为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惰性)在作怪,靠什么来改变呢? 适者生存,用者强大。用什么?我们知道,用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向前运动,力越大速度越快,物体越重需要的力越大。同样,克服人的弱点需要用力,付出的力越大计划实现的越快,计划越难需要付出的力越大。 人自身能够付出的力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三种: 能力、动力和活力。三力间相互作用,并具有协同加合效应。三力并存,战无不胜;三强联合,创造奇迹。不同人、对待不同事、在不同阶段付出力的构成和大小不同。 能力,源于责任心。最强的能力是责任,有了责任心,就有负责的愿望和行动,主动获取负责的资本,掌握负责的技能,较客观理性。责任心分对人负责和对事负责,二者相互关联。例如,《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在竞争老A时,为钢七连的荣誉负责,在队友伍六一负伤的情况下,背着伍六一走到接近终点,并挑战成功老A,突破了个人的极限。责任心给予人突破极限的能力。 动力,源于感恩心。最大的动力是感恩,有了感恩的心愿,就有感恩的动机和行动,由感而发,受情影响,较主观感性。恩有多种,包括知遇之恩、养育之恩、救命之恩等。例如,对母亲的感恩让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在母亲离开的时刻作出旋律凄婉、感人肺腑的手语歌《感恩的心》,超越了悲观的自我。感恩心给予人超越自我的动力。 活力,源于童心。最酷的活力是童趣,有了童心,就有了求知欲、好奇心、新鲜感,冲动与激情,兴趣所在,是创新的源泉,较真实个性。活力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有人老心不老的说法。例如,率真的童心促使安徒生创作出《皇帝的新衣》等百余年来广为流传的童话;好奇的童心促使爱因斯坦对指南针、光等自然奥秘作不懈追求,发现常人难以理解的相对论。童心给予人创造奇迹的活力。 要拥有又强又大又酷的三力:能力、动力和活力,就要有三心:责任心、感恩心和童心。三心归为一个积极地心态,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源泉,是人类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创造奇迹的法宝。
个人分类: 社会学|29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恩与负责
caoman 2010-8-4 17:27
在职场培训中,有些观点和理念看似熟悉又很新颖,最强的能力是责任,最大的动力是感恩 是其中之一。该观念揭示了强大的源泉,如何发挥该源泉的作用(感恩的动力作用和责任的能力作用)实现强大,需进一步明确感恩与责任的内涵及关系。 通常情况下,感恩与负责很大程度上被泛指为素质名词。前者表示一个人懂得感激别人的帮助和好意,用情感和语言体现;后者表示一个人尽了自己的职责,用态度和行动体现。因此,出现只说不做的官僚,和夸夸其谈的伪君子。 事实上,感恩与负责不仅是一个素质名词,而且是一个行为动词,指将感情和态度变成积极主动的行动和被对方感知并认可的结果,只有意愿没有行为、只有行动没有结果不是真正的感恩与负责。比如,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与负责是孝顺、奉养;下级对上级的感恩与负责是担任、担当;贫困学子对资助人的感恩与负责是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栋梁;灾区人民对社会救援的感恩与负责是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又如,第一次看见街边的乞丐,会因怜悯而施舍,如每天都向你乞讨,即便跪地谢恩可能你也不再愿意施舍于他,如果他懂得感恩与负责,就应该用施舍得来的钱去谋一条生路,摆脱乞讨的困境,而不是以感恩为名,利用别人的同情心和爱心,冠冕堂皇享受别人的付出而不回报。同样,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不要指望他能对别人负责。 感恩与负责存在交互传递的转化关系。感恩的意愿起因于别人的负责和付出,感恩的实现要通过自己的负责与付出。感恩与负责通过不同的主体和对象实现传递,主体和对象不一定一致,但接受一定付出,这是实现感恩与负责交互转化的前提。平时不善于感恩和负责的积累,关键时刻就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职场中经理人缺少领导力,主要就是平时忽视了对上、下级感恩和负责的积累;竞岗与评选缺乏支持,主要就是平时不注意对周围同事感恩和负责的积累;协调工作不顺利,说明参与协调的各方不懂得珍惜感恩与负责的积累。反过来讲,关键时刻或遇到困难时要想得到帮助,平时就要进行感恩和负责的积累。 感恩与负责伴随着人的一生,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对象。在成长和学习阶段,有父母和亲人在供养;成年阶段,有孩子和伴侣在生活上支持陪伴,有上级在工作中指点;到老年后,有社会提供养老等各种服务。无论哪个阶段付出的人都是被感恩和负责的对象。 感恩与负责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不同阶段体现的方式不同。青少年(前)和老年(后)阶段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以情感体现;中年阶段有能力付出,应加倍努力回报负责,实现对前阶段的感恩,并为后阶段储存感恩。期间,应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接受善意的帮助,并不失时机积极的付出,实现感恩与负责的相互转化。 最强的能力是责任,最大的动力是感恩,发挥该强大源泉的作用,使工作充满动力,生活充满激情,人间充满关爱,人类持续发展。
个人分类: 观点|2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的源动力
热度 2 zuozw 2010-5-9 23:32
首先看这个大家几乎都见过的寓言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其实在科研中,也常遇见这样的情形: 1、老板(导师)给的补助那么少,别的老板给自己学生好多好多,没意思我不做(课题)啦;老板对师兄师姐那么好,一点都不喜欢我,我不想做啦;办个事还得我自己垫钱,发个文章给钱那么少,真没劲;学校补助那么少,老板给那么点,无聊透顶每天抱怨这抱怨那 2、做这个方向发不了高影响因子文章,赶紧放弃转做DNA、graphene、XX;自然基金钱比较少,咱几个联合申请863、973;那个项目没申请成功,赶紧做那个快结题的,搞几篇文章对付一下每天忙项目、基金和结题 正如寓言告诉我们的一样:人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把导师称为老板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这本身已经根据外部给予自己的得失来决定自己的科研态度和行为。每天忙项目、整大项目,把科研作赚钱的工具。在每天的忙碌中,慢慢地抹平和忘了自己做科研的原始动机:好奇心、兴趣和科研的快乐。 请审视自己,找回真实的自己吧!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731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研如不以兴趣为动力,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
xinliscau 2010-3-31 11:05
最近看博客上又在讨论大学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平衡问题,其实我个人觉得,作为大学老师,必须搞科研,但是,在作科研的的同时,也要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以推动学生知识的快速更新与良好创新意识和欲望的形成.只有如此,才能摆脱照本宣科,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而对教师的评价则应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每个老师都必须有自己的科研领域及正确的教育理念. 关于教育理念,我前面一篇文章已经详细讲述,重点是养学生自力能力,独立自主地学习习惯及良好的人文素质等.关于科研,我想在这里详细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一直以来,我就认为,科研必须以兴趣为原动力,只有如此,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不是以此为目的,问及为什么要作科研,回答是:评职称,涨工资,拿项目,争经费等等. 有这样的目的不能算错,但是就科研来讲,其推动力远远不如兴趣.假如你以评职称为目的,一旦等你职称拿到了,你还会持续不断的努力么?你会仍然以十倍的精力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么? 真正的科学大师,都是在兴趣的推动下,不断地追求某一领域的突破,而取得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硕果. 现在高校难进,为什么难进,因为想进去混得人太多,而真正想在学校内静心作科研的人就未必很多.其实,高校脱离了科研这一功能,就和社会上的培训班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我觉得高校在招人的时候,更多地关注引进人员的科研志向与目的或许比关注他已经取得了什么成绩更为重要.但难就难在科研志向和目的很难一下看清楚,很难用量化的指标去体现出来.不想科研成果那样,发了几篇文章,做了几个项目.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以兴趣为动力认真做事的人,往往又不习惯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等.所以,认真做事的人,往往觉得很累且不被人尊重,为什么那?就是因为想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科研兴趣而努力,为解决问题而工作,而不是为工作而工作.所以,这就要求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敢于坚持的同时,也要敢于放弃.只有放弃不重要的东西,才可能追求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不管怎么说就是一句话,科研应该以而且必须以兴趣为动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如果不是以兴趣为真正动力,可以成就一时,但不可能成就一世.
个人分类: 科研之路|1108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精子动力解密 (ZT)
华明 2010-2-5 07:07
新闻报道: http://www.the-scientist.com/blog/display/57133/ ( Sperm motility secrets revealed ) 相关论文: Acid Extrusion from Human Spermatozoa Is Mediated by Flagellar Voltage-Gated Proton Channel http://www.cell.com/abstract/S0092-8674(09)01680-8 Cell, Volume 140, Issue 3 , 327-337, 5 February 2010 Polina V. Lishko , Inna L. Botchkina , Andriy Fedorenko , Yuriy Kirichok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UCSF Mail Code 2140, Genentech Hall, Room N272F, 600 16th Street, San Francisco, CA 94158, USA Highlights Whole-cell patch-clamp recordings of human spermatozoa reveal high proton conductance This conductance is due to proton channel Hv1 located in the sperm flagellum Voltage, an alkaline environment, and anandamide activate Hv1 while zinc inhibits it Hv1 activation induces intracellular alkalinization, known to activate sperm motility Summary Human spermatozoa are quiescent in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must undergo activation once introduced into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 This process is known to require alkalinization of sperm cytoplasm, but th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ransmembrane proton extrusion has remained unknown because of the inability to measure membrane conductance in human sperm. Here, by successfully patch clamping human spermatozoa, we show that proton channel Hv1 is their dominant proton conductance. Hv1 is confined to the principal piece of the sperm flagellum, where it is expressed at unusually high density. Robust flagellar Hv1-dependent proton conductance is activated by membrane depolarization, an alkaline extracellular environment, endocannabinoid anandamide, and removal of extracellular zinc, a potent Hv1 blocker. Hv1 allows only outward transport of protons and is therefore dedicated to inducing intracellular alkalinization and activating spermatozoa. The importance of Hv1 for sperm activation makes it an attractive target for controlling male fertility.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力的源泉
yytkx 2010-1-9 18:06
最近受《蜗居》这部电视剧吸引,坚持把它看完了。这部电影真是如实描绘了当今社会的现状,血淋淋的反映了 80 后青年一代的生存压力。很多人忙碌着,为了妻子,房子,车子,孩子,位子等等。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人们除了学会适应,努力让自己活的更好,还能怎么办?努力,奋斗,动力从何而来? 1, 希望。或者梦想,是一个人活下去的动力。一个人如没有了希望,那活着也就没有意思了,更谈不上奋斗了。如同登山,能看到山顶,才有不断攀登的力量及勇气。又如同航行在茫茫的大海,如果有灯塔的指引,人们会因漫无边际而心灰意冷,茫然不知所措。人生但凡尚存一丝希望,便不会轻易放弃,不断向前。 2, 成就感。成就感是一个人发展的最大动力。一个人从小到大,学习阶段有学习中的成就感,被表扬,被奖励,被羡慕,等等,哪怕是解答了一道别人没有解答出来的题目,都让他(她)去积极的思考和解决新的难题。工作后,被奖励,被提拔,被加薪,等等,也会让他(她)愿意接受更多的任务,完成更多的工作。点点滴滴,一个又一个的成就促使一个人乐于接受新任务,勇于面临艰难,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3, 压力。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它,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羊看到此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个子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他却是为了性命!。郭海萍在想早日买房,还贷款(借款)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选择晚上带学生,并恶补外语,是被逼出来的。 当你在人生高潮的时候,也许你很忙碌,你要学会珍惜这份忙碌,因为它可能可以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当人生低潮的时候,也许你很清闲,你也要学会享受这份清闲,因为它可以给你更多的时间思考,蓄积能量。 无论何时何地,不要放弃理想,要努力做好一件件事,不要被面临的困难吓倒压倒。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永无止境的... ...
pkustm 2010-1-8 09:00
永无止境的前沿与永无止境的欲望 朋友闲聊,说起经济发展需要刺激人的欲望,并戏言道这需要永无止境的欲望。虽说大多数人都明白无欲则刚,寡欲长寿,但当年孟子见齐宣王,得到的回复却是寡人有疾,寡人好乐、寡人好勇、寡人好货、寡人好色。 在下学浅,不敢妄自评判。但突然想起万尼尔*布什(Vannevar Bush)1945年发展的重要报告题目有一种译法即是《科学:永无止境的前沿》。 科学的探索没有尽头,科学家要想永远站在科学的前沿,靠的是什么呢?过去基于个人兴趣的探索是最主要的动力。那么当今呢?正象在长寿和好X之间进行平衡很困难一样,科学发展动力的平衡也需要大智慧。 类似井冈山大学论文造假这样的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整个平衡机制失灵的一种反映。
个人分类: 科学与社会|6867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然选择不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热度 2 zhumengjin 2009-9-30 13:21
尽管生物进化这门科学早就被定位于严谨的自然科学,但生物进化研究的推理、假说色彩仍然非常浓烈,与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这类自然科学相比,生物进化研究还不能100%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实验科学。波普尔早期提出进化论面临循环论证的逻辑问题实际上也跟进化论的假说性质太浓不无关系。生物进化的客观存在是勿庸置疑的事实,生物进化具有规律也是勿庸置疑的事实。尽管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在进化论中具有教主般不容挑战的崇高地位,但自然选择的科学性质并未完全脱离假说的性质。生物进化之所以仍面临着较为尴尬的境地,这与现有进化理论的本质还未脱离假说性质密切相关。 . 生物进化遵循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宏观进化规律。尽管在局部进化中可以不具方向性,但生物进化在宏观趋势上是有方向性的。而且人们对进化是否有方向的理解比较肤浅的,简单地将进化方向理解为可预测的进步与退化是不对的,不可简单预测并不代表没有方向。所有的进化过程都是由进步与退化混合组成的复杂序列,这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方向,说进化导致的变化不具方向性并不完全正确。另外,生物进化的动力学机制是进化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目前,已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代表的多种进化论,但这些理论对生物进化动力或未涉及或其阐述存在某种逻辑问题。事实上,进化规律背后的动力学机制还未成为绝对意义上的事实。关于生物进化的根本驱动力量,主流观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还有木村的随机固定)。 . 事实上,自然选择作为生物进化的本源动力并不具有绝对的说服力。我们知道河水流动的动力来自地球的万有引力,就像河岸只是shape河水流动的方向而不是河水流动的动力一样(在局部,弯道处河岸的反作用力也能提供河水流动的动力),自然选择只是shape进化的方向(尽管这种方向不可简单预测),而不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动力。所以,我们将自然选择作为生物进化的动力无异于将河岸作为河水流动的动力一样错误。就像汽车的方向盘和发动机一样,自然选择只是生物进化的制导系统,而不是动力系统。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动力是需要进一步商榷的。 . 生物进化研究还任重道远,除了需要加强实验性质的研究外,在生物进化的动力学机制上,我们还需要往深层次挖掘,需要找到类似于万有引力这种层次上的本源动力。以上仅是个人观点,欢迎砖块、鸡蛋和番茄。
个人分类: 奇思异想|12962 次阅读|4 个评论
应急管理的动力在哪?
felix75 2009-7-14 17:04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中的,那么应急管理也不例外,应急管理的客体也是有它的孕育、发生、衰退、消亡的运动规律的。主体的人对客体的动力何在哪?是否可以量化呢?它是如何推动应急管理的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有哪些推动力。 应急管理像一部车,它也需要发动机的驱动,也需要动力,他的动力在哪里呢?发动机是什么样子的呢?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效率又如何呢?
个人分类: 应急管理|3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的动力
chyq721 2009-5-9 18:23
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经常性的思考为什么。比如,我为什么要思考?我为什么要谈恋爱?我为什么要选择科研? 或许是这个习惯让我走上了科研之路,至于说父亲的要求,国家的需要等等勉强有点,用来忽悠别人罢了。当自己独个儿反思科研动力,恐怕就不能有太多响亮的口号。 是从自然辨证法课上听来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做科研需要求知欲、好奇心,还需要有闲。我私下里始终在审问,什么是求知欲?什么又是好奇心?什么程度的闲空是有闲?身边人都说我适合做科研,或许是因为我更多的问为什么所表现的求知欲及好奇心了。然则,这些身边人却不是科研过来人,都是科研门外汉,更加不是我所涉及领域的强者,怎么就能够判定我适合做科研呢? 我喜欢表现自己,看上去是一个外向的人。然则,我孤独的时候更多,我寂寞思考的时间更多,我自己问问题自己寻求答案的时间更多。所以说,我还是一个有点孤僻,有点内向的人。如此种种,我是不是会被人看成性格分裂了? 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大脑不去思考,所以他人说不要让我想太多,某种意义上我是听不进去的。或许,我科研的动力就是能够让自己享受思考的过程了。至于发现什么新的东西,会带来一会儿欣喜,很快又会被其他更好玩的思考过程而冲淡。 哎,就让我做一个在科研路上慢慢爬行,享受着路径上每一块沙粒的蜗牛吧。足以。
个人分类: 生物质资源|4763 次阅读|4 个评论
感 言
metalglass 2008-10-29 12:59
人生苦旅,需要不断给自己动力,给自己勇气,这样才能够永不懈怠不断向前。现在真是能够感觉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真谛。 人生苦旅,需要适时放松自己,每天把自己的人生之弦绷得紧紧地,迟早会达到极限,不妨听听音乐,不妨爬山,不妨出游。 人生苦旅,应该天马行空,志存高远,不能因为一点点小小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强中自有强中手,这山还比那山高,总要不断往上爬,不断前进。 有时候,我也很迷茫,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让自己有所成就,不虚度年华。 有时候,我也很困惑,不知道怎么能够有所突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终于 博士毕业了,古人有人生几大喜事:金榜题名、他乡遇故、洞房花烛,不知道博士毕业算不算人生一大喜事,但是,现在我的心里面喜从何来,有的只是一种淡淡的感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 刚才师弟在身边说,时间转瞬即逝,是啊,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否则必然落伍,必然会跟不上形势。 非晶合金发展到现在,做玻璃形成能力,需要大量的实验积累,作力学,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做应用,需要找到市场。必须求新,必须求与众不同,才能有突破,有大的发展,才能有好的产出。那么,我的方向在哪里呢?我该如何选择? 本文部分引用自己的博客 http://yjhuanghit.blog.sohu.com/77186572.html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712 次阅读|4 个评论
感言
metalglass 2008-10-29 12:48
人生苦旅,需要不断给自己动力,给自己勇气,这样才能够永不懈怠不断向前。现在真是能够感觉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真谛。 人生苦旅,需要适时放松自己,每天把自己的人生之弦绷得紧紧地,迟早会达到极限,不妨听听音乐,不妨爬山,不妨出游。 人生苦旅,应该天马行空,志存高远,不能因为一点点小小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强中自有强中手,这山还比那山高,总要不断往上爬,不断前进。 有时候,我也很迷茫,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让自己有所成就,不虚度年华。 有时候,我也很困惑,不知道怎么能够有所突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终于博士毕业了,需要给自己新的动力,新的方向,新的思路。 人生三大喜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他乡遇故。也不知道博士毕业算不算人生一大喜事,但是,毕业了,我的心态却达不到喜的程度,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滋味,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毕业了,意味着新的起点,意味着责任。 需要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告诉自己:需要不断求索!告诉自己:需要不断上进! 刚才身边的师弟说,时间转瞬即逝,需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国内同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近些年发表了很多好文章,而且,文章的档次也越来越高,必须要迎头赶上。 非晶这个领域接下来究竟应该再从那里入手寻求突破,这个问题也困扰着我,做玻璃形成能力,需要大量的实验和经验,做力学,需要理论基础,做应用,需要找到市场,作结构,需要好的设备和好的模拟方法,做性能,需要新的思维。非晶这个领域发展到现在,停留在原有的情况小打小闹不可能有什么突破,不可能发表好的文章,必须求新,才能有所发展,才能站稳脚跟。 本文部分采用了自己搜狐博客的感言 http://yjhuanghit.blog.sohu.com/77186572.html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