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苦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久美子女士学汉语之苦乐
热度 3 ninglz 2016-2-18 19:26
久美子女士学 汉语 之苦 乐   漂亮可 爱 的久美子女士, 汉语说 得字正腔 圆 。 问 她 汉语 怎么 说 得 这 么好?她笑着 说 ,都是托了“空”的福。什么意思?听她 细细 道来。   她 说 自己不擅 长 英 语 ,大学 时选 学了 汉语 。只所以 选汉语 ,完全是 为 了逃避英 语 拿学分而已。没想到开始学 习 后, 虽 然多数 汉 字的意思与日 语 相近,但 发 音很 难 。她想不通 为 什么一 样 的 汉 字要 发 不同的音呢?当 时 ,青春当年,草草混 过 考 试 ,并没有 对汉语 有什么特 别 的好感。 后来,她 结 婚了。她先生被公司派往新加坡常 驻 两年。于是,她随丈夫来到新加坡生活。起初,她 对 新加坡的生活充 满 期待。可在那里生活一段 时间 后,开始 觉 得无聊。   四季分明的日本,食物、衣物、装 饰 都随着季 节 的 变换 而 变 幻。日本人 习惯踩 着季 节 的 节 奏生活,从小生活在无 处 不在的季 节 感中,突然没有了“旬”之味,一年四季都穿着夏装 让爱 美的久美子女士感到乏味。于是,她想找个事情打 发时间 。就在那 时 ,看到一个 汉语 学 习 班在招生,于是就 报 了名。   班里除了两个 韩 国人和她自己以外,都是欧美人。老 师 用英 语 教授。 一天,老 师讲 到“天空”和“空地”两个 单词 ,欧美人怎么都不理解 这 “天空”和“空地”两个概念不同的“空”。老 师强调 两个“空”的声 调 不同,一个美国人竟然生气地 说 ,有什么不同? 为 什么两个写得一 样 , 发 音一 样 的字,意思不同?美国人越 讲 越生气…… 英 语 水平有限的久美子女士,那一刻,从内心深 处 体会到了日 语 与 汉语 是如此 亲 近!她开始明白了表意文字的了不起。她 说 , 过 去,只 觉 得日本人无 论 走到哪里,名字的 发 音都一 样 ,唯有到了中国,人家叫自己,自己不是听不懂就是感到奇怪。 这 次,她 觉 得 对 于日本人来 说 ,学 习汉语 那真是比任何国家的人都幸运,没有 理由不学好。   从此后,她踏踏 实实 ,从 发 音开始,一点一点慢慢学,扎 实 学。今天,她凭着一口漂亮的 汉语 走遍中国不 说 ,而且,在新加坡学 汉语 的同学,无 论 身 处 哪个国家,他 们 的交流始 终坚 持使用 汉语 。 她笑着 对 我 说 :“一个日本人和两个 韩 国人,去非洲找朋友一起旅游。五个“ 驴 友”的公用 语 竟然是 汉语 !有意思吧?……”听着她快 乐 的描述,心中不由自主地 为汉语 感到自豪起来…… 红 叶随笔 20160218
个人分类: 文化漫谈|3990 次阅读|4 个评论
在美国生活的苦与乐
热度 19 jiangjiping 2013-7-14 01:52
在美国生活的苦与乐 蒋继平 2013 年 7 月 13 日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美两国间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 现在既有很多人想来美国,也有很多人要回中国。 这种现象说明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选择。虽然每个人的个人选择不一样,但是,每个人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那就是寻找一个可以使自己生活的更加幸福快乐的环境。 那么,为什么有人喜欢来美国生活, 而另一些人愿意回到中国拼搏呢?我个人的感悟是,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才能不一样。美国有美国的优势和缺点,中国有中国的优势和弱点, 每个人有自己的爱好和才能。有的人的爱好才能比较适合美国的环境,而有的人的爱好才能比较适合中国的环境。 所以,那些适合美国环境的人就来美国, 而且尽力留下来,但是,那些比较适合中国环境的人就回国寻找机会。 我自己属于比较适合美国环境的一部分人。我的人生价值观比较接近美国的建国理念和国家宪法的宗旨。不过, 在任何地方生活, 人生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苦与乐,关键是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苦与乐。 我个人认为,美国的环境具有下列特征: 人情关系淡薄,环境幽静,孤独寂寞, 即使邻居也很少往来。 社会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彬彬有礼,善良真诚, 乐于助人。工作环境其乐融融。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而且比较公正合理, 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福利尤其得到特别的照顾。 社会的竞争体制虽然激烈异常,但是, 是比较公正和透明的。 人人都有机会,但是, 前提是, 你必须认真努力,不管你的身份地位如何,你必须首先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获得应得的回报。 鉴于这样的环境,要是你是一个不耐寂寞的人, 你一定会觉得在美国生活是很苦的。要是你想通过歪门邪道而不是真才实学在这个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成功,那么你很可能会很失望的,也就会觉得很痛苦的。要是你是一个没有怜悯心,对老弱伤残不关心的人,那么你会觉得很不爽的。这是因为美国的任何地方的最方便的设施都是为了伤残人员设立的。假如你是一个不愿流汗苦干的人,那么你在美国也会觉得很苦的。 这是因为你有大房子,有花园草坪, 有游泳池, 有几辆汽车, 大多数情况下,你必须自己对这些财产动手进行维护保养。 反过来,假如你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是一个自愿流汗苦干的人, 也是一个具有强烈怜悯心的人,还是一个喜欢凭真才实学, 硬对硬地, 公正地进行激烈竞争的人,那么,你应该选择留在美国。 我相信你一定能够生活得幸福快乐。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10590 次阅读|36 个评论
这两天关于生命话题的博客评论留存
热度 6 jiulianjushi 2012-3-22 17:51
圣哲已破译,我们却不信, 指望科学解,它却不乐意。 方向都不对,岂能知真相? 外求总徒然,内求方可证。 万法唯心现,唯识而生变, 无明即缘起,性空无所有, 戒定生智慧,因缘了分明, 舍识而用根,啥都看得清! 娑婆苦乐还堪忍,借假修真偿旧债, 千万莫走不归路,没完没了难超生; 极乐无苦受诸乐,神通自在无所碍, 十念弥陀即现前,刹那即可生彼界。 圣者慈悲,现身说法,劝导我辈,迷途知返;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看破无常,无住无得; 末法时代,老实念佛,万念归一,降伏我心; 心在极乐,游戏娑婆,随缘了业,自觉觉他。
个人分类: 几许感慨|3308 次阅读|12 个评论
什么玩意
ccpicasso 2010-8-10 15:19
有所谓 2008-09-0411:39 世间无所谓苦乐 就像笑也有苦笑 因有了生不如死 那也无所谓死生 但是人就是这样 不会甘心去寻苦 也没有死的勇气 我想我或许不会 呵呵呵呵呵呵呵 无所谓会与不会 【苦乐死生,在很久之前就开始考虑了。什么玩意】
个人分类: 奇妙思想≈≈奇思妙想|2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不喜欢胡思乱想之二
ccpicasso 2010-6-1 22:45
何乐而不为是说 Whyshouldyounothappytodoit? 或者说 Idon'tseeanyreasonwhynot. 而何苦而不为是说不为而何苦。的确,不做也没有什么苦,因而不做也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猛然间才想到,这句话其实不仅仅是说你不想搞的事情也不要让别人去搞,也说即使你很想搞的事情,如果不搞,那也不要期望让别人搞。比如快乐,你自己都不想快乐,那么也别想让别人快乐。 傍晚雨哗地一下就来了,真大,下车后伞也撑不住,淋了个满身,哪里也不能躲雨,大家在雨中逃,脸上是笑容,都很高兴。记得最近一次这样的情景是在小学。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知道我?没关系啊,我知道你就够了。怎么够了呢,因为这样下去你总会知道我了。还不知道?那没辙了,因为你谁也不知道。 老祖宗真是远见卓识,很有见地,几千年前就说下了今天的话。那今天我说的话,是不是在几千年后也有个家伙敲着键盘说我今天这样感慨万千的话,不得而知。 【待续】
个人分类: 我系列之不喜欢胡思乱想|2588 次阅读|1 个评论
苦?乐?
metalglass 2008-10-29 15:37
我爱人刚才看了我新开的这个博客,她不同意我的观点,她说:为什么说人生为苦旅呢?我认为人生还不错啊。 人生究竟苦不苦,只有自己知道,我常对我爱人说的一句玩笑话就是:人生就是一杯二锅头。说不出是苦还是涩,是甜还是辣,细细品来,虽然滋味很简单,但是也挺特别的,喝过之后,浑身暖洋洋的。 其实,如何对待自己这一生,取决于一个人生态度。有人把自己搞得很辛苦很累,有人把自己搞得很惬意,有人愤世嫉俗,有人游戏人生。回首过去的 30 年,发现自己成就并不多,是我把自己搞得累,还是我没有付出太多?这个答案我也不知道。 人生如此,科研工作依然。科研本身就是非常枯燥乏味。方案拟定之前,需要仔细阅读大量的文献,然后推敲自己的创新点,寻求突破口。开始实验之后,往往会遇到很多自己之前没有想到的困难,需要不断加以克服。做完实验之后,需要归纳总结,采用相关理论详细阐释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然后开始写文章,投稿,修改,再投,等等。基本上,没有个科研工作者都有在电脑前看文献一看就是 10 多个小时的经历;为了验证结果的重复性,同样的实验一做就是 10 多次;修改文章,改到最后面目全非,自己都不忍再看。 有人却把科研搞得很简单,就像牛顿当年在苹果树下,看到果子掉到地上,就想出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通过洗浴,就想起了排水法,想出了阿基米德定律。他们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就搞出了大道理。 每个人,对待人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每个科研工作者搞科研,都有自己的准则。苦也罢,甜也罢?选择了,就要走下去。 我的信条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其实享不享乐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要有成就感。如果等我老了,回首这一生,苦也苦了,累也累了,但是还是觉得自己一无所获,那就是一种悲哀。如果真真切切地感觉自己的确做出了一些东西,这就够了!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62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0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