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收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iphone手机的一大问题:不更改设置,会耗费巨大上网流量和钱
热度 1 luguilong 2012-1-11 01:34
已查明的建议更改的设置: 0、头号费钱的是imessage一定要关掉,激活一次一元钱,所以每次跳出来时一定要选否,这个可能是网络服务商收的(我的是中国移动--被收了很多钱),打电话问中国移动客服,人家说是因为我安装国外软件,每次登陆时国外收的激活费。因此,我把国外的软件全卸载,但是还是收,后来就试着关掉imessage,至今再没有那一元钱的费用了,什么软件照样用也是没有这一元钱的什么费用! 1、邮件推送未关闭。关闭“邮件、通讯录、日历”中“获取新数据”里的“推送”功能,并将“获取”功能设置为“手动”。((不少手机软件会自动更新,建议用户将自动推送功能改为手动推送)) 3、软件通知未关闭。关闭iPhone设置里的“通知”功能。由于iPhone里的许多软件具有自动推动功能,关闭“通知”,可以避免如QQ、微博等软件收到新消息时自动发送产生的流量。 4、定位服务未关闭。将通用设置里的“定位服务”关闭。尤其是使用地图时,每次自动定位都会产生流量。 2、未注销APP账户:在未注销APP Store的情况下,系统会自动搜索需要更新的应用程序,会消耗一部分流量。 每次使用AppStore后,把用户名注销,避免软件自动搜索、更新。   6.iPhone4支持WiFi功能,有WiFi时可尽量使用WiFi进行下载。在离开无线网络后,WiFi会自动转为3G连接下载,这时候记得将网络下载暂停。 WiFi断网转3G网也会让手机流量加速狂奔。比方说用WiFi上网看电影,这时候是不会消耗3G网络流量的。如果用户离开WiFi热点范围后,智能手机就会自动登录3G网络,继续加载电影,这样就会消耗大量的流量。 另外,很大一部分流量是手机游戏产生的,有的游戏即使不玩了也在后台运行。 以上1、3、2、6都很能自动耗费上网流量,须格外小心,4耗用流量的大小情况不清楚。祝愿大家不会因此花费冤枉钱。 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会偷偷联网,花费较大量流量的。
989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军事拓展训练
dongzg101 2011-12-1 18:54
中国可以组织军事拓展训练,为期一周或三天的拓展训练,对公务员,企业员工,记得收费。这也是密切军队地方关系的办法!办法很多都是人想出来的!三个臭皮匠,顶得一个诸葛亮!现在的地方基层党组织,没有搞年轻人喜欢的活动,只会开会,基层就会失去活力,失去老百姓的信任!搞搞活动,搞个鹊桥会! 这样裁军就不用担心了,要提高技术兵种的比例!给大学生参军更多的优惠政策!
1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收费 VS 免费(欢迎讨论)
热度 3 hahasalon 2011-11-22 21:28
刚刚做完 Mr Fu 的检索报告,事实上,是他学生来的,教授们,都很忙。而才发完邮件, Mr. Song 又要检索。 之所以提起收费的问题,是因为,今天上午异常郁闷,开始检索, Mr Fu 的文献,结果第一个无论如何,检索不到。打电话给对方,对方经过核实,才知道,这篇文章不被 SCI 收录;随后,我郑重的请对方,好好核对题名等信息。更郁闷的是,下午做第三篇,题名检索,也不对,我用作者 + 刊名 + 年代,终于检索出来了,我心里非常气愤,打电话给学生,要么他们自己做,我审核,要么我不做。经过妥协,我答应继续做,但若再发现错误,我不会出报告。 昨天 Miss Li 也遇到类似问题,对方老师,还死不承认。遇到这种,会花费我们许多时间,也会花费沟通成本。我们曾提议,遇到这些,提交信息不完整者,按照 10 元或 5 元收费,这样,逼迫读者,提交准备信息,方便彼此。 但事实上,这个政策,出台后的效果咋样 … 我真不知道。 这次检索要求,需要数“作者人数”、“期刊种数”,这是以往没有的检索项目,我们不停的摸索,到今天,终于找到了比较简单的办法,只是比较简单,事实上,还是复杂许多了。 昨天,因为这两项检索很复杂,“眼睛都看花了,脑壳都搞糊涂了”。 Miss Li ,提议,我们按照结果收费,最初想 3.00 元一个结果,结果算下来,太高,最后,按照 1.00 元收费。刚刚 Mr Fu 这个,在这儿就花了 600 来块,我不清楚他们的反馈,老师会不会说,我们乱收费 …. 今天 Miss Chen 还提了一个以往提过的问题,花大力气找同行给读者文献传递的文献,同行没有收费,我们是否收费。我们都认为应该收费,因为我们费了成本,为了 1 篇文献,可能耗费一下午,那么收取 0.5 元 / 页,真不过分;其次,为了维持同行的友谊,肯定有些经费花销。事实上,来找我们的,读者也知道,文献很难找,他很高兴付费的。可这个问题,和图书馆的职能又相冲突。 我是提倡,收费的。只有收费,读者才能评价您的服务质量。不然,对方也不好意思评价。第二,收费可以促进我们服务质量的提高,逼迫我们检索人员不断学习,不断友善,满足客户需求。第三,收费,才让读者知道,享受图书馆服务,是需要代价的。 但收费,怎么分配,又是一个问题,全部上交,检索人员,慢慢没有积极性,最后总会沦落为,不积极收费。
个人分类: 图书馆工作|17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向成功挑战自然的驴友致敬
cgh 2011-10-13 09:48
14 名在四川失踪者平安出山 12 名救援队员失去联系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siguniangshan/content-4/detail_2011_10/13/9811279_0.shtml 作为从事地质工作的,我对那些探险的人们无比崇敬。到开发出来的旅游景点真的没有什么看头,只有克服困难得到的才是更美的,哪怕只是荒凉的岩壁和雪海!再来看看这次被“被救”的驴友,谁说你们有错?你们求救了吗? 1 、到底谁救谁?这样的救援能力还一直嚷嚷要收费! “ 昨日, 14 名失踪驴友终于走出了耿达乡正河沟。然而,前日上山搜寻的 12 名搜救队员因信息不畅,目前仍未与景区联系上,也不知道驴友出山的消息。 ” 2 、找了几天没有线索,也不和景区联系,是不是搜救队员们发现美景自个乐去了?! “ 为了保证安全,队伍行进之处,都在显眼位置扎上红色带子,方便后来人寻找及安全撤回。 ” 3 、景区管理局在封山后还有那么雄厚的人力,是不是打扫厕所的也算上了! “ 据统计,在此次救援行动中,仅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局就出动人员 300 多人,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 ” 4 、祖国的大好河山,不是你我的,是某些代表国家的人所有,你去哪里都需要许可甚至付费,我们的“国有”还不如人家的“私有”来得“有”。谁还会为“我们的家园”注意环境?!
个人分类: 杂谈|2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叶檀:公路永远收费的理由全是忽悠
drYZZ 2011-4-7 12:12
公路收费恐怕是人人皆知的强盗行为!车辆烧的油里交了养路费,车辆过路再收费,甚至是永远地收费。人民大众吃的、用的除了空气暂时还没收税费之外,其他的几乎都已经收了税费。就拿食盐来说,一斤盐的成本恐怕只有一、两分钱,到了商店里可就不是这个价了。差价都到哪里去了?这里转一篇关于公路收费的文章。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公路收费的原因吧。其实不止是高速公路收费,其他公路、桥也大都收费。 叶檀 财经观察员 高速公路乱收费,多年顽疾无法根治。近日,新华社调查了广东高速公路乱收费现象,主要手段包括闷声发财、巧设收费与超期服役三种。广东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前几年就联合发布《公路收费站收费年限公告》,公布该省76个经营性公路收费站和173个政府还贷公路收费站的收费年限,74个省管非经营性收费站的还贷期限,情况令人担忧:预测还贷期超过30年的有33个。 高速公路乱收费原因有二: 其一,公共产品不合情理的商业化,为高速公路收费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撑。 收费公路在发展经济的名义下泛滥成灾。短期内建成高速公路网能显著提升当下GDP,及未来物流、人流的效率,并拉动汽车等相关产业,这成为建设高速公路的理论基础。 我国政府财政无法支持在短期内建成高速公路网。截至2008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6万公里以上,以最保守的每公里4000万元人民币计,就需2.4万亿元人民币。高速公路投资只能从市场融资,主要投资方包括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下属投融资平台,及民资、外资、银行等,都要求投资回报,高速公路惟一投资回报就是随运营权而来的收费权。据交通部发言人何建中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自1984年国务院出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后,公路网中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级公路、42%的二级公路都是依靠收费公路集资建设的。 作为公共产品的公路不仅商品化,还实现了资本化。以首都机场高速为例,由北京市交通局利用财政资金和部分银行贷款建设,总投资11.6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7.65亿元,从1993年开始收费。但收费3年多后,机场高速被转为上市公司在香港上市,同时重新核定30年收费期限。至2005年底,已收费32亿元,当时估算剩余收费期内还将收费90亿元。上市后,高速公路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主要资产,停止收费相当于公司垮台,收费高速公路成了金融化后的生财捷径。流风所及,各城市收取进城费等咄咄怪事层出不穷。 其二,不透明的财务状况,是高速公路收费不止的重要原因。 不透明的财务状况给浑水摸鱼者带来获利良机。围绕高速公路形成牢固的既得利益集团,官商贪腐层出不穷;而国有公司人浮于事,吃大锅饭滋味十足。仅举一例就可见国有部门效率之低:沪杭高速在2002年民营化以前,养路费用每年耗资2亿多元,接近全年收取的过路费总额,民营化后,养护费用下降到此前十分之一,每年不到2000万元。收费公路要养活多少人,要为政府公司提供多少红利,由此可见一斑。 政府将高速公路商品化、资本化,是高速公路收费屡禁不止的关键;而高速公路建设与收费财务状况不透明,是高速公路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关键。而与此相对的是,农产品价格中,流通成本已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成为食品价格上升的重要推手。2007年,世行专家明确表示:中国高速公路通行费较高,而且中国的通行费可承受性是世界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 要为收费公路找理由,永远收费都找得到理由,但没有公共概念、没有财政公开的理由,全都是忽悠。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今年承诺,我国公路将实行双轨制,“非收费公路体系”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96%以上,“收费公路体系”约占全国公路里程不到4%,体现的是更高品质的公路服务。但有心人马上发现,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占全国公路不到2%。换言之,至少包括全部高速公路,永继收费已成既定方针。
17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交通应该正视问题,而不是混淆视听
wya 2011-3-24 09:26
交通部:不收费公路将占全国总里程96%以上 http://news.qq.com/a/20110324/000213.htm?pgv_ref=aio 问题: 1、“将占”是指什么时候?100年后还是1000年后? 2、全国总里程是什么概念?包括哪些等级的公路?是否包括了所有的村级公路? 3、既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还完贷款是否就该不收费了?那么现在多少公路已经还完贷款?什么时间开始不收费?有没有时间表? 4、“非收费公路体系”:什么定义?包括哪些等级公路?如同大脑和小肠,虽然器官本身不大,但由于细小褶皱密布,展开便是很大面积。 5、“收费公路体系”其收费不以盈利为目的:盈利的定义是什么?净收入超过成本多少为盈利?且不说维护运营成本中的高福利和虚报问题。 6、拿美国和中国比收税和收费,更是不可思议! 拜托,政府回答问题专业一点、严谨一点,官僚作风别太明显,毕竟现在的百姓教育程度和思维水平比以前已经大大提高了。 建议政府统计一下收费公路和非收费公路的车流量,已经收费公路的拥堵、通行效率和经济收益情况,看哪些区域或路段的交通需要投入资金重点改进,哪些地方不能再盲目上马高速收费公路项目。就连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三分之一高速亏损、三分之一保本、三分之一盈利,其他地方更不用说了。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抓住主要矛盾,而不要只看重千方百计立项目,要钱!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颠倒黑白的屁话----交通部:不收费公路将占全国总里程96%以上
热度 4 drYZZ 2011-3-24 08:47
本报(新京报)讯 (记者邢世伟)昨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说, “ 非收费公路体系 ” 将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 96% 以上。    1984 年中国国务院出台 “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 ” 的政策后,中国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目前,现有公路网中 95% 的高速公路、 61% 的一级公路、 42% 的二级公路都是依靠收费公路集资建设的。   公路收费不以盈利为目的   在公路收费问题上,何建中称,目前在收费公路管理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信息公开不够透明,以及执行标准不够规范的问题,公路服务质量水平也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何建中透露,交通运输部将研究和完善构建 “ 两个路网体系 ” ,即统筹发展以政府主导的高速公路为主的低收费、高效率的 “ 收费公路体系 ” 和以普通公路为主的体现政府普遍服务的 “ 非收费公路体系 ” 。   其中, “ 非收费公路体系 ” 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 96% 以上,主要解决通达的问题,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 “ 收费公路体系 ” 约占全国公路里程不到 4% ,体现的是更高品质的公路服务,主要解决快捷高效的问题,其收费不以盈利为目的,资金主要是靠银行贷款、社会融资来解决。交通运输部还将通过联网收费规范公路收费问题。   中美公路集资方式不同   谈及公路收费是否过高问题时,何建中称,现在世界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公路,公路的建设、养护资金不是依靠收费就是依靠收税。收费和收税应该说只是筹集资金的不同方式,本职功能和目的是一致的。    “ 我们常和美国进行比较,美国通过征收燃油税、轮胎税等税种所收的费用来作为公路的信托基金,可以满足公路发展资金需求的 70% ,也就是说它只有 10% 和 20% 是靠收费和发行债券来解决的。且美国公路网现在已经形成了,因此基金的 60% 可以用来满足公路养护的需要,而我国的专项税收只能满足建设需求资金的 18% 和公路养护需求资金的 33% 。 ”   严罚公路超限超载   在记者会上,何建中还透露,将于今年 7 月 1 日实行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将对公路超限超载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一年之内驾驶员有三次超限记录,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就会作出禁止驾驶员做营业性运输的规定。对于车辆来说,如果一年违规超限记录超过三次,这样的车辆就会吊销车辆运输证,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拥有的车辆其中有 10% 在一年内违规超限运输,那企业的运输许可证就会吊销。 腐败的正体导致了处处腐败。就连官员说话也必需把黑的说成白的! 96% 的路不收费?是否把草原上、沙漠上、深山中有几只动物走过的地方都算成路?我知道我们这里超过 30 多公里的路没有不收费的。在这样的腐败体制下,公路要不收费,官员吃喝嫖赌的巨资哪里来?这是剥削途径的一种。人民的收入交了税,企业的经营交了税,买车交了税,每年再交车船税,油价里加了养路费,出门上路再交费!老百姓被剥削得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了!
1718 次阅读|3 个评论
用收费的方法解决交通拥堵不符合国情!
sundaning 2011-1-1 20:13
不止一次地听人说,要用收取拥堵费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国内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并称伦敦市政府就是通过此法减少了该市中心区的拥堵。而本人认为,在中国,由于公车的比例太大,想用收费的方法来解决交通拥堵真的不合适:对于政府的公车来说,交些拥堵费又有何妨?不就是多报一些财政拨款么;而对于企业的车辆来说,所交的拥堵费自然会被算入企业成本,那还可通过少交点利税来弥补呢!所以公车是不会因收拥堵费而停开的。于是收取拥堵费所影响的必定只能是私家车主。而即便不考虑其他因素,其结果也起码违背了最基本的公平性原则:财政拨款的增加或企业上交利税的减少必将通过增加普通人的个人税收来解决,也就是说,公车的拥堵费实际上已经转嫁到了普通纳税人的身上。此时,如果他们因需开车经过拥堵收费区域而再次交费,就属于被加倍收费了;如果他们放弃开车经过收费区,那么,那部分多交的税岂不相当于是完全在为他人买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护理费增长思考
热度 1 sstone2009 2010-12-12 10:45
前阶段,有的地区开始实行新的护理费收费标准,大约要比之前涨价10倍,据说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或者还有其他目的,我一时算计不出来。 关于护理费增长,到底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我实在无法对此进行预测,或者可以简洁的理解:用好了就是好,用坏了就是坏。有几点倒是让我有所顾虑的: 1 增加的护理费,到底能否真正改善护理人员的收入? 2 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是否只能通过提高护理收费解决?提高了收费就一定能提高质量? 3 谁来承担提高的护理费?医保,还是个人、社会? 4 在筹资一定的情况下,护理费的提高会不会影响其他服务质量? 按照疾病控制论的理解,不管是提高或降低护理费还是其他收费项目的改变,必定有一个正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单单是护理质量一项,而是各个方面的综合效果,这个最优的综合效果在现有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下,即是我们称之的完美医疗。 为了实现完美医疗,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完美医疗状态下的若干指标,这些指标简单归纳起来可以反映: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医疗服务满足各种层次需求、资源配置合理、管理简约高效、医务工作者安定、发病率稳定、民众医疗常识普及、社会健康意识良好,且各项指标处于最优。 一旦实现了这样的目标,护理人员的收入问题、患者的护理质量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必定充分解决了其他诸多问题。如果单单变动护理收费,即使解决了护理问题,肯定解决不了其他问题,这也并非是我们医疗改革的真正目标。正如,药品的n次降价,并未达到药品价格的真正下降;护理费的涨价却是护理费真的涨了,但护理人员收入和护理质量是否真的有了必要的改善,还是个迷。 在我看来,单单护理费的涨价,要解决预期的问题,几乎是天方夜谭;即使解决了相应的问题,必然由此产生影响深远的其他问题。 政策制定者倘若不能把局部医疗问题置于整个医疗卫生系统进行考察、制定策略,必定会事倍功半。 但愿我只是杞人忧天!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4137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感于传言北京新车“上牌费”
wya 2010-12-10 10:45
昨天晚上的CCTV新闻台报道了北京关于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专题,其中提到有传言说可能会收取1万元甚至3.5万元以上的新车上牌费,社会上甚至传言为6万元。 不管最终为多少元,都有失公平原则。北京交通的拥堵不只是新车带来的,已有的存量车同样应该承担责任。如果要收费不应该是新车上牌费,而是汽车拥有费,只要有牌照都需要收费。否则就会令已经有车甚至有多部车的富人、上牌不用自己掏钱的特权阶层等既得利益者再次得益!引发更大的社会不公平!还有就是车市销售的巨大震荡。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技期刊什么时候不收费了,中国的科研水平就上去了
yhliu971225 2010-12-2 13:31
今天刚知道,中国一份比较有影响的科技期刊,一篇文章的收费可以达到5000元左右,天价啊! 不过是几年前,也就是千百元的样子,那时每期还都是薄薄的一本,现在一期的厚度可以达到2cm,收录百篇文章不成问题,即一期毛收入差不多50万! 这家期刊经营得多么成功啊! 可是一家国家级的科技期刊,办刊的目的是什么啊? 国外的期刊怎么做到免费的呢?不了解,没有发言权。但知道跟我们相关的国外期刊都是免费的。 中国的科技期刊把价格降下来,把好质量关,中国科技就没有那么多水份了,中国科技的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个人分类: 感悟|4074 次阅读|7 个评论
由网络收费到责任、小鞋儿、悲哀
ysughb 2010-6-8 11:35
今天打开电脑进入校园代理,发现欠费已不能上网了。上月底因帐户余额已不足20元(包月限流量20元/月)又不能续费(有规定续费时间),为避免断网改成流量用户(1兆一角),可只用了不到一天,十多块竟就欠费断网了。郁闷,赶紧续费,告知这个月只能按流量收费,用户类型更改下月生效。这岂不是一个月就要耗掉一年的网络支出,这会引起这个月家庭的财务支出赤字的。有大家买单政府面对赤字能心如止水,而我却不能,况且我烟酒不沾能够压缩开支的弹性很小。不免把本认为不应该的怨气连到网络上,稍一思之,发现学校的网络确有问题,也是几分钟拟就下文。 学校贵领导:请问为什么燕山大学教师上网需要缴费而行政办公人员有免费帐户?难道在领导认识中教师没有和行政人员同等的国民地位,还是认为燕山大学里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远次于行政工作?(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中要广泛查询学术资料,本职工作中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依赖和需求远高于行政人员!) 另燕大网络中心每年从普通教师的上网交费中至少50万元(按照三千多教职工除去近1000多各级领导需要自己缴费的普通教师2000多人,每人都用最节约的包月限流量240元/年),学生几万人的网络缴费额度要更大,这笔巨资的使用和流向是否符合审计要求(网络中心建设和日常工作开支有学校经费划拨,盈利呢?),同时营业牟利的税收是否存在问题? 写就以上内容,才发现校园网中根本没有能够发帖的地方。见到主页新闻有实名评论,提交,弹出对话请等候审核。被审核掉那是必然,因为这些话贴出来肯定会破坏学校的一片和谐局面。突然想到实名评论,既然已经实名了说明我会对自己的言论负责,那还要审核吗?我有问题就处理我嘛。突然一种寒意袭来,来自内心,自己一直坚持的社会希望在于我们每个人责任,我们要负责的态度可以坚持,可负责任的行为我们自己真的做得了自己的主吗?我清楚可能马上会有又一副来自领导的小鞋儿等待着我,可能我还要孤独的穿着一双又一双的小鞋儿孤独的走上很久,但这是我早就清楚的选择。我所担忧或惧怕的是,尚看不到止境的小鞋儿会不会改变我的脚或驱我到所不想的道路。那时,无论是看着零星的他人穿着同样无尽的小鞋儿孤独的坚持,抑或再也看不到固执的人对于小鞋儿折磨的坚持,我的悲哀才真正开始,且漫无尽头。
个人分类: 国家与社会命运|2176 次阅读|1 个评论
道路使用拥挤权的市场 之 城际公路
weberfrank 2010-3-17 22:12
曾提出拥挤权交易,并为此写过系列的文章。从政府进行拥挤收费的争议和不足,到私有产权引入城市道路的探索思考,再到提出和解释拥挤权概念,随后跟以案例说明呼应之。现在尝试界定道路产权,来构建拥挤权交易市场。在这之前,一切都停留在空中楼阁,在这之后拥挤权交易成为一套完整的交通理论。 就让我从道路交通的历史开始说起吧。 有史以来,村落/乡镇/城市道路都不是私有产。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国内郡县之间的道路通常是帝国的礼部和军部主持投资建设。这种道路称为官道,和平时期信使和文职人员,享有绝对通行权。早期禁止商旅和普通百姓使用,或限制使用,例如不允许在道路中央通行。后期,允许民众通行,仅要求在官方旅队通行时肃静回避。 帝国除了四通八达的管道之外,更细密的是村镇之间的民道。民道的建设有两大途径,一、乡绅集资捐款修缮;二、和尚道士筹善款修缮。民道允许任何人员自由使用。 收费公路出现在二战期间,是私有产了。至今为止,收费高速公路都是城市之间的公路。投资方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5年之内,被官方允许,收取通行费。通行费是按车型和里程收费。通行费价格水平需要主管部分审批。一些桥梁也是如此,投资方可以收取过桥费。这种方式称为特许经营。 这通行费和过桥费的价格水平与拥挤程度没有直接关系。虽然相对于一般公路而言,高速公路的硬件设施条件更高,并且一般公路由于不收费而拥堵,间接地使高速公路服务隐含了高速的内容。但交通供给者并没有明确地提供出行者以平均速度旅行的服务。这是说通行费与道路使用者的多少没有关系,同样的价格,当使用者增多时,平均速度是下降了,即高速公路的服务质量下降了。 现在的交通制度下,收费公路的价格水平需要政府审批。假设这审批非常容易,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可能会大幅提价。如果有得选,旅客可能转而选择免费的崎岖公路。如果没得选,旅客要么付出更大的代价要么被迫呆在家里。虽然,两地之间,常常是有多条公路或铁路可选的,但通常其他公路或铁路由于非私产而表现不出足够的竞争行为。例如,高速公路通行费提价,平行公路的需求量增加。如果平行公路是私产,会乐于进行道路拓展来维持服务质量,增加收入。而若非私产而是公有,平行公路的交通流量会增加,导致拥挤程度增加,一部分转移需求量要么被迫保留在高价的高速公路要么被迫放弃出行。这是交通市场形成的最大困难。 我的看法是,特许经营权定期拍卖似乎是保持道路供给者竞争的方法。例如5年拍卖一次,价高者得。5年之内,运营者会力图收入最大,而将价定一个水平来保证足够的流量。 价格分歧是运营者提高收入的常用办法。高速公路运营者,可以采用快车道120km/h一个价,100km/h一个车道一个价,80km/h一个车道一个价,70km/h以下一个车道一个价。这价仍与车型有关,大客车的价略高于小汽车。每个价必须恰当地吸引到一个流量,使得车辆能够达到所标定的平均速度。每个车道上车辆都被禁止超速20%或低于20%。超车换道在一定时间和次数内不惩罚,例如一次一分钟,每2公里允许一次。途中换道行使会付出高于所在车道价格的代价。 这价格分歧策略,实际上就是拥挤收费。用户的拥挤权在市场进行交易了,快车道的用户购买了更大的拥挤权,占用了更多的道路资源,获得了更快的速度。多说一句,拥挤收费在技术上实现必须依靠GPS技术。这收费技术一方面有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替代收费站的点式。 至此,城市之间公路的拥挤收费市场建立了。转头来看,城市道路拥挤收费远为困难,主要在于车道来划分拥挤权难度上升了许多倍。暂时还没想到满意答案,写出我的困难在此,希望有朋友可以教我。
个人分类: TRANSPORTATION|2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校园网IP地址开始收费
chbaaic 2009-12-15 13:17
各有关单位: 根据学校信息与网络中心通知,学校将在2010年1月1日起对校园网的网络服务按IP方式进行收费,收费标准暂定为每IP每年200元。缴费标准将在学校统计各单位IP需求总数后重新调整并另行发文,缴费时间将在发文后另行通知。 现在收费文化盛行,啥子都要钱了,扣除一定享用面积,实验室已经在交房租,水电,现在IP也要收费。看来收费是趋势了,作为老师,怎么拉项目,赚钱才是重要的啊。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4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拥挤收费谁来收 之 案例分析
weberfrank 2009-11-26 22:49
零八年,写了两篇博文, 拥挤收费谁来收 和 拥挤权交易 ,今以案例呼应之。 试想,一条繁忙大道,交叉口上游设不设置掉头正困扰着你交管局领导。 左手是小区居民、娱乐消费者、货运者、公务车辆的掉头需求;右手是掉头成本=信号设施和车道渠化硬件费用+交通流冲突时间延误及安全风险。 是以难以抉择,听说拥挤收费是条路,那么收费定价,由谁话事呢?政府V.S.市场。 Scenario 1-政府定价 方案一,一刀切,掉头车辆一律收费2块。技术实现不难,安装路侧视频监控、车牌识别软件,方案操作成本不高。但此方案中,小客车与大货车不公平。 方案一升级,价格分歧,小车1.5,大车3块。还要安装识别车型软件,操作成本升高。然而仍然存在不公平问题,例如在小区居民和娱乐消费者之间? 方案难以再升级细化,因此,政府定价的代价是必然牺牲掉一部分用户的利益 。 Scenario2-市场定价 首先,拥挤权区分车型、道路和时间。并且,所有人都平等地拥有拥挤权,即其市场将是大规模的。市场定价的方式是,用户将自己的拥挤权,拿到市场上交易,愿买愿卖,竞争定价。 于是乎,以下情形将发生: 情形一,大货车因其车型和车速条件需要使用跟多权的拥挤权,得出价购买小客车多余的拥挤权;而小客车都有拥挤权,一定价格上你不卖给大货车,其他小客车就卖,于是市价形成。 情形二,小区居民需要较多地使用道路,得购买消费娱乐者无关紧要的拥挤权;同样,竞争之下市价形成。 更多类似情形,被无形的手高效地操控,形成恰当的市价... 市场定价之下,所有人为其使用道路拥挤他人付出了恰当代价,并会努力通过其他生产服务弥补该代价,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因此,市价是唯一能以最低代价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满足所有人交通利益的办法。 注,拥挤收费,政府定价的做法,如今已不新鲜,伦敦和新加坡,频频为人推举。正如上述简单案例所揭示的那样,政府定价的做法有许多隐患为人诟病。以伦敦为例(区域拥挤收费),主要争议有: 一,重复收费的公平性问题; 二,社会公平(穷人交通弱势); 三,收费方式的公平性问题:圈外买单、圈内收益、临接区域的交通压力尤其是停车压力、对区域内零售业打击; 四,质疑收费平和范围的合理、质疑收费所得的用途等等。
个人分类: TRANSPORTATION|2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学术期刊收费接受《科技日报》的采访
热度 2 wangyk 2009-7-27 14:25
王 应 宽 2009-07-27 UTC-6 CST UMN, St Paul 关于学术期刊收费接受《科技日报》的采访 博主按: 6 月 4 日 收到《科技日报》社记者李伟发来邮件,希望就有关学术期刊收费问题提出采访要求。说来是采访,其实也就是问几个问题,书面答复即可。对方提出了 3 个方面的问题,本人也就像小学生做作业一样认真如实的完成了答卷。至于记者是否采纳我的观点、总编是否同意刊发,就不是我这个采访对象能够做主的了。其实,李伟在刊登前还是把定稿发来让我看过,只是后来忙于工作、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参观,没有再关注。今 google 之,发现采访稿已经于 6 月 21 日 在《科技日报》发表,只是部分的采纳了本人的部分观点。今将本人的答卷发于本人博客,作为资料保存。 新闻稿 怎样看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收费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 |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09-06/21/content_74360.htm 采访提纲 王 老师:您好!打扰了。因最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抽查了 100 种中文核心期刊,结果堪忧,将学术期刊钱稿交易等问题和现状再次推到前台,有关部门呼吁媒体应加以关注,进行舆论监督。因此我们策划了一组与科技类期刊有关的专题,其中一篇稿子涉及到国内外学术期刊收费问题。您在国外做科研,是这方面专家,有一些业内的信息需要向您请教。谢谢!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祝好! 科技日报社 李伟 1、 您在国外做科研的经历中,有否碰到过发表论文时对方向您收取版面费的情况?据您所知,国内发表论文收取的版面费的用途都有哪些? 王应宽:首先感谢信任。关于在国外发表文章收取版面费之事,恕我直言,我因刚来明尼苏达大学做访问学者,还没有经历过。但据我所知,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收取版面费也很普遍,各种学会 / 协会主办的期刊、商业出版者出版的期刊、大学出版的期刊等都收取相关费用, OA 期刊出版商 BioMed Central 网站 ( http://www.biomedcentral.com/info/authors/apccomparison/ ) 提供的各期刊出版者费用的比较可见一斑。我所在的学科农业工程领域 SCI 收录的主流科技期刊都向论文作者收取版面费。最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开放存取期刊( Open access journal, OAJ )主要采用作者付费模式,收取发表费更为普遍。顺便提一句,关于版面费的称谓,学术界颇有争议,但尚无明确界定。据我的理解,版面费是基于传统纸质印刷期刊的,一般指正规学术期刊编辑部对评审录用的论文按照印刷时定稿的版面数为计量单位向作者收取的费用。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电子期刊,特别是 OA 期刊都是基于网络的出版,版面的概念逐步淡化,许多收费不再按照版面数计量,因而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称谓,如论文处理费( Article-Processing Charges, APC ),按照篇数收费;发表费( Publication fee )、论文提交费( submission fees ),开放访问费 (open access fee) 、彩图费 (color page charges) 、评审费等。 国内期刊大都实行主管主办制,以前各个期刊或多或少都能从主管和 / 或主办单位获得人财物方面的支持。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期刊被推向市场,期刊为了生存,被迫走向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经营之路。据我所知,国内期刊编辑部收取论文版面费的主要支出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养刊和养人。首先说养人,就是办刊人的劳务工资、保险、奖金以及与工作相关的费用如通讯费、交通费、房租、医药费、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劳保福利待遇等。人是期刊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人就根本无法办刊。国内的学术期刊,因为学科和产业的局限,大都惨淡经营,勉强维持,能够正常发工资就不错,更别奢谈奖金。也因为要求高,工作辛苦,待遇低,留不住从业的编辑人才,更无法吸引高层次的编辑人才,如此恶行循环,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期刊业发展的瓶颈。再说养刊,就是维持期刊发展的相关费用,包括论文审理费、作者稿酬、期刊印刷费、办公费、邮费、网络运行维护费、宣传推广费等。大多数期刊的收入来源只有评审同意发表的论文的版面费。而要维持期刊的高质量,一般刊稿率低,如维持在 30% 以下,大量( 70% )经过评审后退稿的论文是不收版面费的,而这些论文的处理需要耗费大量成本,这些成本只能依靠发表论文的作者所缴纳的版面费来分担。期刊如果没有资金就只能维持低成本低效能的状态,如手工作坊式,刊期长,规模小,既不外出开会组约稿件,也不派员学习进修,封闭式办刊,勉力维持。期刊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就能考虑扩大再生产,如配置计算机网络设施,购买远程稿件编辑处理系统,提高效率,缩短刊期,增加容量,扩大规模,在办好期刊的同时,利用期刊品牌开拓其他业务,如联合主办会议、承揽广告、组织培训等,增加收入。目前,国内期刊的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好的越来越好,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差的越来越差,难以为继,呈现出马太效应大者恒大,小者趋小。 2、 据国内出版发行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员透露,在美国,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收费刊物比重较大。据当年对美国 85 种科技期刊的调查,收版面费的有 37 种,占 43.5% 。在某些学科和研究领域,收费刊物所占比重甚至远远超出了平均水平。还有权威《科学》( Science )杂志,虽然从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费,但对有彩图的论文要收取图版费。另据对 23 种国外大农学和生物学知名刊物的调查,它们中收取版面费的有 17 种,占 73.9% ;收取图版费的有 18 种,占 78.3% 。但部分在国外做科研的学者表示,他们发表论文时从未付过版面费,对此数据表示怀疑。对此,您怎样看?在国外科研界,如何看待付费发表论文的现象? 王应宽:我相信调查结果。应该说,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实际情况。至于部分在国外做科研的学者声称发表论文从未付过版面费,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国外不收版面费的期刊也不少,特别某些学科领域的期刊不收版面费的多,学者免费发表论文也是正常的。此外,也还要看该学者发表文章的总量和主要发表论文的期刊种类有多少。如果他发表文章数量不多,而且就集中在某几种不收费的期刊,那么他的话就不具有普遍性和说服力。如国内社科期刊大都不收版面费,据我所知,北京大学搞人文社科方面研究的学者教授们个人累计发表论文数百篇,从未支付过版面费。但不能就此得出国内期刊都不收版面费的结论。 国外科研人员对付费发表论文现象表示理解和认同。他们的研究大都基于各种科研项目。在撰写项目计划时就会列出发表论文的预算,因此发表论文是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发表付费也是项目经费预算支出的一部分。发表论文所支出的费用大都为项目经费,很少有作者自己掏腰包的,因而也处之泰然,无可厚非。需要强调的是,国外科研人员在投稿和发表文章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期刊的声誉以及发表论文后的影响和显示度,是否便于同行之间的传播与交流,很少关注和考虑发表论文的期刊是否收费。是否收费不是作者选择期刊的尺度。只要对自己的成果交流有利就发表,是否收费不是很在意。这一点是与国内科研人员投稿时所关注的因素不尽相同。 3、 为弥补办刊经费之不足而收取相应的费用,如版面费、超版面费、图版费等,是国外许多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常规做法,称之为国际惯例。但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这种现象的存在似乎并未降低学术论文的质量,导致过分的钱稿交易等问题。对此,您怎样看?论文收费本身与学术腐败是怎样的关系?收费并未导致过分的学术腐败,其背后有怎样的学术传统或者评价体系和制度在支撑?有哪些优良成分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王应宽:期刊收取论文版面费或发表费是国际惯例。因为各国的研究项目经费预算中都包括论文发表费、会议费、学术交流等费用。论文收费本身与学术腐败没有必然联系。因为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是以质量为生命的,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一般都采用同行评审方式来决定稿件的取舍。只有少数通过评审同意发表的论文,其作者才有资格缴纳发表费。没有通过评审的稿件,即使想交费也没有机会,更不可能依靠交费来获得发表。因此,稿件录用的唯一标准是其论文所反映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至于发表付费,是为出版服务支付费用,是服务与付费的联姻(参见本人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9039 ),不存在钱稿交易的问题。当然也就不难理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期刊同样收取版面费,但为什么期刊的质量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国外的科研评价体系值得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没有片面追求简单化的数量评价,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尽情发挥所长,深入研究。注重质量,不发垃圾文章。国外学术圈很注重科研人员个人诚信和学术声誉,已经成为自律和他律的法则,如果谁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抄袭、剽窃、造假,一旦曝光,就无法在学术圈混了,只能改行。这点与国内情况不同,国内即使抄袭剽窃造假等被曝光,惩治不力,后果似乎也不严重,照样在学术圈混,有的抓不着还如鱼得水。国外对项目提供长期的支持,培养出了人才梯队。中国的科研评价导向出现偏差,如过分强调SCI论文、过分强调成果数量、急功近利、评价简单量化、科研浮躁等一些不利因素导致钱稿交易。 当然,服务与付费还存在操作层面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如定价问题,应合理收费,而不可漫天要价;收费应公开透明;应严格编辑规范,严把学术质量关,杜绝钱稿交易;论文评审独立公正,只有最终录用发表的才收费,而不是交费就能发表。发表文章需要交费,但交费却未必能发表文章。付费只是论文发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此外,基于中国目前的科研环境和市场情况,一些科技期刊还难以完全依靠市场化经营实现自负盈亏,国家有关部门还需要考虑学术期刊的公益性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为学术期刊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帮助学术期刊逐步实现良性发展,而不能一刀切,一律推向市场,使某些期刊面临生存危机,被逼良为娼,走上钱稿交易之路。 延伸阅读: 关于学术期刊版面费,王应宽接受《中国图书商报》采访 新闻稿: 收,还是不收?学术期刊版面费探究 http://www.cbbr.com.cn/info_12330.htm
个人分类: 编辑视点|8535 次阅读|4 个评论
纵使评不上教授,也懒得做商业交易
panfq 2008-12-7 08:05
今年职称评审有点吊胃口的意思。 由于学校教授数额已接近省上的数额要求,今年严加控制。听说只有十个名额,而申报的却有 50 多个,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到了正常晋升年限的副教授自觉无望而放弃申报的。虽然是一个省属院校,但竞争激烈。因为前几年评审权利下放后,教授评审不再送到省一级学科组,学校趁此机会了上了一大批教授,包括一些非专职教学科研人员。学校自从2002年改革以后,不再有研究员系列的职称,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一部分处级以上干部挤占教授岗位。 这次评审,其中一条就是要有10篇核心期刊,而且每篇必须是第一作者。 我正好就在核心期刊上出了点问题。有一家期刊,我在它上面先后发了两篇文章,可它03年不是核心,04年就成了核心。还有一篇文章发在另一期刊上,可它03 年是核心,04年发了文章却不是核心了。 至今手头还存有二三年前的几篇文章的用稿通知单,其中有核心期刊的,也有非核心的,但凡是收版面费的,我一概不发。我宁可把文章发表在不收费的一般期刊上,而且( 正如下文)还非议了一些期刊收费的做法。也算是种豆得豆吧,今天终于轮上我在这方面要得到报应了,首位核心差一篇(当然超过十篇也不一定评得上)!我虽然有五篇CSSCI期刊的文章,但学校评职称只看核心数量,也不会在核心期刊内再分高低,也没有职称评审中“代表作”制度。这样那些愿出钱买核心者,和只要交钱就给发文章的期刊,就能各取其利。由于近日来“核心”二字在心头徘徊良久,且在此打字时不小心打出“黑心”两字。 (核心——黑心?) 虽然从1997年就开始到这所学校任教教育心理学科,是11年前该校的第一个教育硕士,2005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又是该学科的第一个博士,所发论文数量和档次也是该学科居先的。如果教授按学科设岗,或许有点机会。但横向比较,就无缘了。无缘于SCI,EI,SSCI,只能与CSSCI有点缘分,至于职称评审中所列的科研经费的数量指标,就更不能提及,山东省几年来的教育类课题就没有经费,我到哪里去得到5万元的经费指标。我又不能托关系让某个企业老板给我打进一笔经费,等赚了学校的科研奖励再去回报老板,因而名利双收。学校的边缘学科与正宗的理工科无法横向比较。 说起来也是运气不好,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轮到自己评职称的时候总是要遇到“改革”政策。评副教授的时候,学校出台改革政策,那一年整个学校的评审没有进行。等五年后科研积分达到了要求,该到评教授的时候了,学校又要改革,又要评审推后、条件拔高、名额受限。 在此把几年前写的一点感受粘贴到这里: 学术期刊收费,各有说道 突然发现有人在我的博客后留言: 权威杂志论文刊登 职称论文代发机构 -- 快速发表职称论文。联 系:*编辑 投稿邮箱: *** @163.com 个工作日内回复)欢迎你咨询投稿! (2 这位编辑竟然知道我的心痛和需要。于是发邮件问问情况,回信如下: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是《科学决策》*编辑,我们刊物是国家级的核心刊物,在权威网站都是可以查到的,我们版面费是 3000 字内 900 ,您要是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可以加我工作 QQ**** 。 感谢这位坦诚的编辑,他至少能公开声明自己的收费。这样就免去了我向他投稿的功夫。 如今交费发文章,已成为家常便饭。有许多专业学术期刊、大学学报已开始公开收费。前几天去邮局寄稿,正好发现一位同事把一千多元寄往一家期刊,我真替他心疼。我有好几年不这样寄钱了,正是出于吝啬,这几年也未发几篇文章。有好几篇收费通知单都让我扔进了垃圾桶。 我为几年前写过的几句话惭愧。不过我当初的意思不是更多地抱怨收费,而是期望有一条途径,如何让投稿者及时知道哪 些杂志收费,免得我投稿浪费时间。收费期刊编辑部至少要在邮箱设一自动回执,“本刊收费,如不同意敬请他投!” 为此我在光明网上先以这样的题目发表类似的看法: 学术期刊如果收费,能否提前广而告之。 ( http://www.gmw.cn/content/2004-08/27/content_89025.htm ) 后来又结合教育部的文件换了一个题目: 学术规范:学术期刊的收费要不要规范 红网 2004-9-3 8:55 :12 转载 中国江苏新闻 史学评论网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对明确学术要求、保证学术质量、维护学术尊严、纯化学术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我在此要强调的是学术环境的纯化,例如如何防止官、学混一体制下的权学交易、功利诱导下的学术,等等。在这里我要谈的一个问题是,学术规范要不要规范学术期刊的收费。  近几年一些学术期刊收费现象日益显著,名曰 “ 学会生存 ” 。如果说一些学术期刊编辑有苦衷,为了生存不得已而收取作者的 “ 编审费 ” 、 “ 版面费 ” 之类,可以谅解,但是有些期刊收取的收费已远远超过其成本,很明显有 “ 创收 ” 的味道。由于有些学者鄙视这股风气,不愿交钱,那么交钱者不管其文质量高低,编辑基本上都给以发表。编辑也算理解学者的处境,即 “ 不发表就消亡 ” ( publish or perish )的道理,于是一方为了创收、另一方为了评职称而发文章这样的 “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的情况就出现了。 但是,也请体谅一下某些作者的苦衷:一位初入学道的作者,他不愿进行那种商业交易,他辛辛苦苦写完一篇论文,恪守诚信等待三个月后,竟是一张近千元的催款单。也就是说,作者不知道哪些杂志要收费,收多少。收费的杂志中有些甚至是公认的有一定影响的核心期刊。如果知道收费,他是不愿意投向这家期刊去浪费时间和金钱的。 有些期刊看似负责,要求作者删减字数,等到修改完以后,答复仍然是 “ 请交费 ” 。如果不删减,超过字数另收费。你看这不是白忙活了吗?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有自己判断,投稿前自己看看所投杂志的质量。那些印刷字体、行间距很小,一份杂志上密密麻麻挤满了近百篇文章的有可能是收费杂志。但这种判断不是绝对的,也往往令你失望。 而且,收费标准也不统一。如果说收的是出版成本,那有些杂志收取的何止是成本,简直是大发其财。文章短论篇收,文章长则按字数收。一家核心杂志 200 元一版面,另一家普通杂志可能成倍收取,可出版以后你发现它把按 5000 字收费的文章缩印到一个版面上。 有同事告诉我,有的杂志同一期出两份,一份公开发行,一份内部发行,等你跑到图书馆去查询,方知上当。有的杂志劫贫济富,令初入学道者寒心。 莫非学术 期刊收费现象也是一种目前一些西方学者颇有非议的 “ 学术资本主义 ” ( academic capitalism ) ?一旦这种现象泛滥,学术的质量堪忧。笔者认为,期刊一旦收费,即具有了企业行为,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已成为企业与顾客的关系,顾客有消费知情权,期刊应事先明码标价、广而告之,不必遮遮掩掩,且让作者知道最终印刷的结果式样。这样,投稿与否,发表与否,作者才能自己做出判断。 ————————————————————— 当然,作为编辑们也有自己的苦衷: 学术期刊 :我们也不想 收费 出版经费捉襟见肘 交钱发论文?再议 收费学术期刊 现状 曾经也有过另类感叹: 由教师受骗看教师的心理压力 ——《学术刊物副主编造假刊敛财教师警惕假刊陷阱〉读后 原载光明网 http://www.gmw.cn/content/2004-08/20/content_83280.htm 看到《学术刊物副主编造假刊敛财教师警惕假刊陷阱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4/Aug/636870.htm ), 我想起1999年初媒体报道的的一桩诈骗案,浙江绍兴几个无业游民以“素质教育征文”收取版面费为名,骗取中小学教师的钱财,上当受骗者波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市。从无业游民行骗到刊物副主编,其行骗伎俩之所以能轻易得逞,看来是充分了解教师眼前的处境和心理,即部分教师为评职称要急于发表文章。 教师在评聘职称时要有教学科研成果。可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好像平凡的教学难以区分高低,于是公开发表的文章就成了教师竞争有限名额的硬性指标。许多中小学教师教育学生很有一套办法,也有自己的思考成果,但要在刊物上发表确实有许多困难,况且这些杂志一向是“版面极为紧张”。而职称对教师又那么重要,它标志着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成就。正在为难之时,有人插起“征文”旗,于是便有了“上当”人。由此我们不得不正视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   心理压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和界定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压力开始于一些特别的需求,一项特殊的需求是否产生压力取决于个人对需求的理解。如果个人没有体力、精神或情感方面的资源去满足需要,需要就被认为是潜在的压力因素。我们知道,教师在其工作生活中要承担多种角色,诸如知识传授者、父母的形象、课堂纪律的管理员、榜样、心理治疗学家、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等,有时还要充当替罪羊。承担角色的多样性使得教师具有比别人更多的情感冲突,更多的心理压力。国内已有学者用SCL-90精神卫生量表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如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高峰、袁军,1995),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柳友荣,1998),结果都显示了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心理过于紧张,必然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满意和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到下一代的身心发展。   学校工作是一种规范性、重复性的工作,提倡教师进行科研可适当避免教师工作中的单调乏味,可促使教师发现隐藏在表层工作之后的深层工作的乐趣。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相比,教师往往面临着这样的需求冲突,即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自我成就感,期望有较大的成就是教师的普遍心态。但现实是多数中小学教师被局限于职业实践者(professionalpractitioner)的工作范围内,他们日复一日地从事重复性劳动,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条件、时间,即使有一些教育、教学体验,要总结、整理也甚艰难。因此,除极少数的教师完成了向科学家实践者(scientistpractitioner)的转化,实现自己为人类作更多贡献的理想外,大多数人多少有些“壮志未酬”的遗憾。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提倡教师要有科研意识,但对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科研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的教学改革,过分注重定期发表这一点,就可能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压力,出现忽略教学、生拼硬凑等不良现象。比起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具有较好的研究条件,但仍然不能排除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学术界某些人论文专著成堆,有价值的却很少。研究发表的压力使一些人走向浮躁,而个别从事难度较大的课题的研究者,可能会象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尔逊教授一样,因短期内没有发表的成果而面临被解聘的危险。国外一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大学教师认为工作是导致生活压力的最主要的原因,而搞研究又是工作压力的首要原因,其中讲师一组压力最大。能否有效的减轻压力又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满意(Abouserie,1996)。   生活工作中不能没有压力。压力是动力,但如果不适当适度,或不能有效解决,就有可能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问题不在于取消导致竞争的改革措施,而是希望教育管理部门和人员意识到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并寻求办法减轻工作压力,特别是理解青年教师的苦衷和处境,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环境。 (谢绝转载)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1676 次阅读|6 个评论
反垄断瞎扯(3)office免费与收费谁违法?
sz1961sy 2008-10-30 12:38
OFFICE2009免费下载成了这些天与微软黑屏事件作斗争的另一个民族英雄软件营销热点之一:2008年10月30日《环球时报》引用印度《新喀拉拉邦报》网站10月29日题为《中国软件企业在微软反盗版举措中发现良机》文章讲:当微软公司发觉中国公众对它所采取的黑屏举措并不理解时,中国本土软件行业已发现微软这一行动给它们创造的机会。 金山软件、永中科技、红旗等中国软件公司说,它们的软件和微软的软件一样好用,并且个人用户可免费使用。永中开发的Office 2009自今年10月13日发布以来已受到热情欢迎,目前已有300万台电脑安装了这一软件。永中科技董事会副主席曹参表示。( http://it.people.com.cn/GB/42891/42893/8255958.html ) 至此,我们在中国office软件市场看到了一个很有利于个人用户现象:金山软件、永中科技、红旗等中国软件一律免费,而且永中科技还对外承诺,永中个人版Office免费不是一个短期行为,永中将长期免费下去。 笔者以前用过金山wps软件,几个月前试装过永中集成Office 2007软件(装进笔记本、用了一下没有再启用),红旗软件是Linux的,本人是非程序员一定不敢用。这是自已的情况。不过,这里想给法律界人士提一个问题:微软公司Office是收费的,而金山软件、永中科技、红旗等中国Office软件一律免费,这算是哪门子反垄断?! 依据商业法律通则,一律免费的与收费的是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对吧? 回头看永中科技公司叫嚷说微软公司垄断Office,那位举证要中国政府惩罚微软公司垄断金额10-20亿元(人民帀)的律师,大家看一看这是啥中国软件业商业经营环境? 这简直是捣浆糊、乱来! 中国软件企业如果想学习互联网以免费提供服务圈地、然后间接去寻找生存空间,未尝不可。问题是: 首先,要解决自已的生存空间,当年3721的终身免费己经成了一个最典型的业界闹剧。 其次,要用比收费企业提供同类产品更优秀功能服务(而不是免费免责老出事故那类),使大家有信心用,否则会让用户敬而远之。 最后,多宣传自己企业提供同类产品好处未必要以攻击别人提供同类产品坏处(那怕人家是收费的),这是一家企业良好营销形象的基础,也是今天提倡和谐社会中商业氛围所需要的东西,或者说是商业道德的诉求。 以上又瞎扯了一番,不一定正确,欢迎甩鸡蛋! 沈阳(网名:sz1961sy) 2008年10月30日 12时03分写于北京家中 QQ:13022830 MSN: sz1961sy@hotmail.com   家庭博客: http://w.org.cn http://域名资讯网.中国 ( www.DNSNews.cn ) http://数据经济网.中国 ( www.iitv.cn )
个人分类: 反垄断瞎扯|1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