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氢气治疗急性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孙学军 2013-1-22 16:38
ehead (1).pdf ehead (1).pdf 国际著名杂志《移植》发表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一篇论文,证明氢气可以对抗造血干细胞移植排斥反应。这一研究对促进氢气在干细胞移植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许多恶性和非恶性造血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急性移植物排斥反应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失败,甚至导致生命危险,这是限制这一手段有效应用的重要障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a 和白细胞介素 6 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活性氧如羟自由基也具有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证明氢气对各类炎症和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试图证明氢气生理盐水对这一疾病的治疗效果。 研究采用骨髓移植模型,动物生存率、白细胞计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临床表现分别用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发现,氢气生理盐水可以提高动物存活率、促进白细胞恢复。结果表明,氢气生理盐水对干细胞移植排斥反应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个人分类: 氢气生理盐水|3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干细胞移植:糖尿病治疗新亮点
fengqingyundan1 2012-11-10 00:26
专家简介: 冯凯 医学博士,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现任总参总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细胞治疗科主任。对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有300余例造血干细胞的临床诊治经验,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症、心肌缺血性疾病、截瘫,研发了纯化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利用干细胞移植已使30余名糖尿病患者成功脱离胰岛素,其中还包括一名日本小患者。 □本报记者 姜炯 通讯员 李杰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近年来,糖尿病越来越成为困扰现代人生活的健康问题。糖尿病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或胰岛素抵抗所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阻止β细胞功能衰退—增加β细胞数量—最大程度地挽救和恢复胰岛功能”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因此,干细胞移植已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个新亮点。 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 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已逐渐成为人们寻找替代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破坏的胰岛细胞的新资源。根据干细胞来源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在适合的环境下干细胞可以向各种细胞分化,如同“种子”一样在各种组织器官中生长,将一定数量的自体干细胞,经诱导、纯化、处理,回输患者体内,分化、增殖为胰岛样细胞,替代损伤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总参总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细胞治疗科在2009年进行了国内首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该科主任冯凯介绍说:“2007年4月,沃尔特莱利(Voltarelli)在美国医学会发表一项成果,对15例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给与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后进行自体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患者停用了胰岛素,最长1例停用35个月。移植后6个月C肽水平明显升高,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水平降低,12个月和24个月时保持不变,14例患者中13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维持在7%以下。2009年我们进行了国内首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儿脱离胰岛素,至今已经随访了15个月。” 作为一种特异性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因患者缺乏生理的血糖感应系统,可导致全身性代谢紊乱而并发身体重要器官损害。近年来研究证实骨髓干细胞是一类可以横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组织的细胞类型。临床上根据自体干细胞采集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谈到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机理时,冯凯说:“理论上来讲,将一定数量的自体干细胞通过动脉导管迁移到胰腺组织中,或通过静脉输注依靠干细胞具有修复趋化性的特质,干细胞会在胰腺组织微环境的诱导下分化增殖为胰岛样细胞,替代损伤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重建胰岛内分泌功能。而对1型糖尿病患者先通过免疫抑制处理,而后提取干细胞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干细胞的质量。从而探索出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 疗效与安全 就糖尿病患者而言,对于任何一种治疗方法最关心的莫过于它是否能治愈使自己饱受折磨的糖尿病。那么干细胞治疗是否能彻底治疗糖尿病呢?对此冯凯表示:“干细胞治疗糖尿病临床开展较晚,应用病例相对较少。无论是骨髓干细胞移植,还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虽然可使患者注射胰岛素减量,甚至脱离外源性胰岛素,但这仅仅是短期疗效评估,而且样本量相对较少,其确切疗效尚需大样本、长期随访进一步评估。但无论如何,从理论基础上该方法对彻底治疗糖尿病还是有很大希望的。”目前的证据表明,干细胞治疗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疗效。 干细胞治疗涉及到细胞回输,很多患者难免对于这种治疗的安全性有所担心。冯凯说:“从安全性方面讲,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患者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而改良了的自体外周血或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于造血系统完全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有相当好的耐受性,无明显副作用及后遗症。” 据冯凯介绍,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根据具体糖尿病诊断分型及病人个体差异,采用的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通过自体外周血或骨髓干移植治疗糖尿病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而通过普通胰动脉介入移植干细胞的过程只需一周左右。无论是哪种治疗方式患者均需要一个将干细胞提取出来的过程,骨髓采集及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技术成熟,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成熟。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存在个体化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流程化。 术后环节需注意 干细胞移植成功后,并不一定意味着能马上停止服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冯凯解释说:“患者刚刚完成移植后血糖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这与干细胞的再生修复周期存在一定关系。这时的干细胞就像是‘小婴儿’,需要在胰腺这个大的内环境里充分适应、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慢慢成长成为可以分泌胰岛素的‘栋梁之才’,所以短期内若偶尔出现血糖波动还是可以酌情少量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物来辅助治疗的。” 除此之外,患者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冯凯提醒说:“糖尿病患者起床后最好将居室开窗透换新鲜空气,因为通风是最好的消毒方法。此外还应该常洗手,病毒在门把手、汽车扶手等硬物体表面可存活72小时,健康人的手一旦接触到这些物体后就会沾染上病毒。患者术后初期的饮食,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很关键,除了少吃高糖、高热量、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外,高‘升糖指数’的食物也要严加控制。” 《科学时报》 (2010-11-26 B4 健康生活)
个人分类: diebets|2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经再生研究前沿与热点
热度 1 xupeiyang 2012-3-16 16:02
1 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2 干细胞移植与神经再生 3 营养因子、基因治疗与神经再生 4 神经再生领域的新兴技术 5 转化医学与神经再生临床实验 6 动物实验结果的组织及病理学评定 7 动物实验结果的行为学评定 8 神经细胞存活与死亡的评定 9 中枢神经轴突再生后的追踪 10 促进中枢神经轴突再生的策略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2369 次阅读|4 个评论
基因疗法能破艾滋困局吗
kejidaobao 2011-10-26 09:23
本刊记者/李 娜 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会使人体免疫系统破坏,从而罹患各种疾病直至死亡,艾滋病被看作令人绝望的不治之症。但是,柏林有一位病人,竟然非常幸运地成为了世上唯一的“治愈”者。研究者们后来用类似思路进行治疗试验,试验结果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但是这种被称为基因疗法的思路能否最终攻克艾滋病?现在还没有人敢说Yes。 唯一“治愈”的柏林病人 2006年春,德国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出现了一位40岁的男性艾滋病患者。这名患者因为感染艾滋病毒而罹患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肿瘤学家吉罗·胡特对这名患者进行了化疗,7个月后,白血病复发。医生决定尝试干细胞移植重建造血功能;干细胞的来源,医生建议选择具有CCR5基因变异的捐赠者。 HIV病毒一般是通过将人体的CD4细胞作为受体,将CCR5基因作为辅助受体来建立病毒感染机制。可以说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到细胞内部的必经途径,如果CCR5基因发生变异,那么理论上HIV病毒就难以建立感染。如果移植具有CCR5变异的干细胞,理论上看不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患者也能控制剩余的艾滋病病毒。 2007年,柏林病人被实施了带有变异CCR5基因的干细胞移植手术。接着,该患者停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2个月后,医生检测不到HIV病毒的感染细胞。 后来柏林病人的血液样本被送到美国拥有最灵敏分析设备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再也找不到潜伏的感染细胞。到今天为止,这名患者仍然很健康。 柏林病人治愈了——尽管研究者们对此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现有科学手段并不能证明柏林病人真的被治愈了,HIV病毒可以以极小量、极隐蔽的方式在人体内潜伏多年,连目前最精确的检测办法都很难察觉。不过,也有研究者认为,这至少表明艾滋病患者可以实现功能性治愈--让患者停止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同时又不会使留在体内的少量艾滋病病毒对他们造成伤害。 基因疗法首先指向功能性治愈 通常,艾滋病患者需要每日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才可以控制艾滋病病毒,延缓病情发展,而一旦停止服药,几周内患者体内的HIV病毒水平就会暴涨。 柏林病人的“治愈”鼓舞了艾滋病研究界,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保拉·坎农决定采用同样的思路进行试验。不过,为了规避寻找带有变异基因的匹配供体、干细胞移植后与免疫系统发生排斥斗争面临的棘手问题 ,坎农认为可以采用将CCR5基因从患者自身的干细胞中敲除的方式来进行试验,试验对象是小鼠。 因为HIV病毒通常不能在小鼠细胞中自我复制,坎农的试验室购买了不具有自身免疫系统的小鼠。由这些小鼠繁殖的幼鼠在两岁大时将被植入人体免疫系统干细胞,接下来几个月内,这些细胞成熟并分化成可正常工作的免疫系统。然后,让这些小鼠感染上HIV病毒。 在给小鼠移植人体免疫细胞前,研究人员引入了锌指核酸酶(ZFN),ZFN可对CCR5基因进行干扰,破坏其功能。几个星期后,小鼠身上HIV病毒水平急剧下降。 坎农分析认为,这是因为ZFN修改了干细胞,使其分化出一部分带有受损CCR5基因的细胞,这种细胞的比例在数周内一直增加,直到病毒不再扩散为止,即使潜伏感染细胞开始大量炮制HIV病毒,它已无处可去。当然,小鼠仍会受到HIV感染,但在相当低的病毒水平上,它们将不再遭受疾病带来的痛苦。这就是功能性治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ZFN仅仅破坏了5%左右的小鼠免疫细胞内的CCR5基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设计ZFN的美国桑加莫生物技术公司正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治疗专家卡尔·琼恩,合作开展一项研究,从HIV病毒感染者身上采集CD4细胞,并将其感染上一种携带锌指核酸的腺病毒,然后再重新输回到病人体内。这种技术也得到了认可。 基因疗法的瓶颈 2011年9月17—20日,芝加哥举行的第51届抗微生物制剂及化疗跨学科国际会议,深入探讨了基因疗法在人体试验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几个病例。 美国几位医生取出艾滋病患者血液中的免疫细胞,请桑加莫生物科技公司用ZFN进行处理,使这些细胞的CCR5基因失效,然后把经过处理的约100亿个免疫细胞输回到病人体内。医生检测发现,约有25%的细胞产生了失效的CCR5,这些细胞在一些病人体内抵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达6个月。 国内的科研机构也开始关注基因疗法,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员告诉《科技导报》,他们现在也在采用ZFN敲除CCR5基因的思路进行试验,因为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研究者开始关注功能性治愈的前景。 这位研究人员告诉《科技导报》,目前研究的障碍之一在于如何提高用ZFN敲除CCR5基因的效率,效率越高对于艾滋病毒的抵抗效果越好,目前的效率还并不理想。 这位研究人员还表示,目前的研究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分别对免疫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进行修改。因为免疫细胞本身不能复制,且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所以通过修饰免疫细胞抵抗HIV病毒感染的效果不够持久,最终还是需要通过修改造血干细胞才能有效对抗HIV病毒感染。但矛盾的是,如果修改造血干细胞,CCR5基因敲除转化率较低,安全性也更低,“无论是修改造血干细胞,还是修改免疫细胞,都需要进行充分的体外安全试验之后,才能进行人体试验。” 坎农也曾经表示过,他们面临的难题是,如何使锌指核酸酶与干细胞一起工作,又不对人体产生任何损害。人体试验的风险让研究者们格外小心,实验室与人体试验结果的不一致又常常让研究者灰心,不过我们仍然高兴地发现,研究者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提及功能性治愈、治愈等字眼。■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4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神经干细胞移植是脑瘫患儿的福音吗?
sunchengyan 2010-12-15 11:34
脑瘫 是自脊髓灰质炎得到控制后引起儿童主要的致残性疾病,由于脑瘫的治疗难度大,时间长,花费也大,加之不能治愈,给脑瘫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担,医学家们正在不断研究新的治疗技术,希望为脑瘫患儿带来新的曙光。最近在某电视台报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取得的不错的效果,这为 脑瘫患儿 和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神经干细胞移植真的是脑瘫患儿的福音吗? 据估计人脑至少有 10 11 个神经元,神经元发挥功能还要通过突触形成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到达效应器。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因为神经网络系统出现破坏不能的正常工作出现功能的障碍,目前治疗的观点还是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康复为主,但因需要不断的、反复的正确刺激才能实现神经网络的重建,因此见效慢,时间长。既然神经细胞损伤造成运动障碍,如果能补充或使神经元再生将有可能使脑瘫治愈,因此目前有学者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的研究,但神经干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还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虽然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都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但是分化成为有功能神经元的比例并不高,约为 20~30% ,而且每次人工诱导分化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无法做到产出细胞完全均一,目前生产的神经干细胞约为 1010/L ,每次使用只能 5ml ,在体内不能控制的环境下转化成神经元的数量就不知道了,何况还要通过迁移成为特定部位的有运动功能的神经元呢? 2 、特定神经元的突触才会向特定的靶组织的特定细胞生长并连接,即使在最佳实验室条件下,每天的生长速度也不会超过 1 毫米,也就是说,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形成神经元和靶细胞的连接,更主的是现在根本还没有解决神经元定向联系的难题。 3 、先前进行的移植实验,甚至临床实验,所观察到的疗效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已经进行的很多临床实验都没有进行严格对照研究,也没有发现长期疗效,无法为细胞移植治疗的可靠性提供直接证据。 4 、干细胞存在致瘤性是国际共识和研究焦点。北京大学干细胞中心则证实,成熟度相对高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同样具有较高的致瘤性。宣武医院的研究表明,胚胎干细胞分化出的细胞移植后,在发挥疗效的同时,具有较强的致瘤性。从理论上讲,只要具有分裂增生能力的细胞被植入动物体,就具有形成肿瘤的可能。少量细胞移植不长瘤但可能有疗效吗?到一定数量的移植,就必然产生肿瘤,移植多少为合适无统一认识。还有究竟是什么细胞直接产生了肿瘤?这些细胞的特性是什么?如何保证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前提下抑制其过度增殖?这一系列问题和其他问题需要等待科学家们深入研究去解决。因此,只有通过细致的临床前大动物(猴)试验,才能进入干细胞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时代。 神经干细胞移植现在还不是脑瘫患儿的福音,但随著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干细胞移植可能成为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福音。 (转自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王跑球)
个人分类: 脑瘫临床|2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谈脑瘫治疗
sunchengyan 2010-12-14 11:32
脑瘫 ,即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神经发育时期受到的非进行性的脑损害,也称静止性脑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综合症。同时伴有智力障碍,癫痫发作,流涎等其他表现。发病率较高,目前国内有六百万患儿,发病率在4~6。 常见的 脑瘫病因 大概可以归纳为: ①产前因素:先天性畸形、遗传性缺陷、子宫内感染、先兆流产致脑缺氧、风疹感染、毒物接触、放射性物质辐射、药物中毒、妊娠毒血症、胎盘或脐带异常、产前出血、血型不合、母亲受创伤、感染或多胎妊娠等; ②产中因素:分娩时胎儿缺氧、难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生后呼吸衰竭、早产儿及未成熟儿、产伤、低出生体重儿; ③产后因素:核黄疸、新生儿休克、颅脑损伤及癫痫发作、未成熟儿的呼吸道梗阻、肺通气功能障碍造成的脑缺氧; ④遗传因素:目前尚存在争议。 脑瘫主要表现为痉挛、手足徐动、共济失调、强直,还可以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发作、流口水、斜视等。多数脑瘫患儿运动系统发育落后于同龄孩子,而且肢体的痉挛状态持续到一定时间会造成肢体的畸形,如:髋关节内收、膝关节外翻、马蹄内翻足,行走时的剪刀步态 ,足跟不能落地等。因此,尽早对脑瘫患儿进行科学的治疗是决定日后孩子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目前 脑瘫治疗 的主要手段还是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另外超早期发现脑瘫还可以辅以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从脑瘫科学的定义分析,药物治疗尤其是营养神经的药物和保健品,对于脑瘫的治疗缺少意义! 康复治疗 主要包括理疗、针灸、按摩、肢体锻炼、器械训练等。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术式也有多种,如:周围神经手术、矫形外科手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omy,SPR)、中枢性核团选择性毁损术、脊神经后根毁损术和脊椎镜手术等。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方法是:康复SPR手术康复__矫形手术__再康复。 目前,最常采用的术式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应用范围较广,国外学者Fasano在1978年首先采用电刺激法测定阈值再行SPR治疗脑瘫痉挛,取得明显疗效。我国学者徐林教授自九十年代初开始开展此术式治疗脑瘫,适应征一般掌握在2.5~6岁之间,肢体的肌张力在Ⅲ级以上的痉挛性脑瘫病人,随后可采用局部矫形手术+康复训练以提高疗效。 以往都是凭经验进行选择切断脊神经后根的比例,这种选择必将产生一些病人出现矫枉过正或不足的缺陷,导致肌张力过低或没有完全解除过高的肌张力。目前,国际上应用多导神经电生理记录仪记录术中的肌电和诱发电位,来选择手术切除的神经根节段和神经切除比例,暨FSPR术。此手术对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人员对手术熟练程度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患者家属一定要慎重选择。 中枢性核团如苍白球、丘脑、丘脑底核选择性毁损早在五、六十年代已经进行过尝试,基本的结论是可以改善肌痉挛状态,但一般疗效只能维持六个月到一年,同时,也会引起肌张力过低或偏瘫、发音障碍、吞咽困难等严重并发症,尽管现代立体定向功能外科的技术和设备有了很大进步,定位更加精确,还是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后根毁损手术在没有有效的电生理技术术中监测出现之前,由于手术的创伤小、安全有效,开展的情况尚好。目前,由于电生理技术的临床应用,后根毁损的手术已越来越少。后根毁损可能出现严重的痛性痉挛和顽固性麻木和疼痛,是难以解决的并发症。 脊椎镜手术作为微侵袭外科的发展方向,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方法学改进。因为单纯脊椎镜后根手术,达不到选择后根的要求,手术比较盲目,容易造成诸多并发症,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如果能够同时应用电生理技术术中检测,该方法有望普及推广。 另外,术后的康复训练是疗效的保证,手术解除了肢体痉挛,目的是为日后的康复训练打下基础。脑瘫治疗是多阶段的长期工作,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协同配合,发挥团队精神,包括家长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支持才能更快达到有效地控制疾病症状、改善功能的目的。 一般要求从术后三天起, 就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作双下肢的被动运动,鼓励作主动肌运动,关节活动,使患儿及家长认识到经手术后只是治疗的开始,手术后的训练才是提高及恢复其潜在功能的重要保证,术后的康复治疗应坚持较长时间,因而需要患者及患者家庭的长期配合,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目前有几家大型医院开展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希望家属持谨慎态度,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应该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移植细胞的存活问题,移植细胞的生长和过渡增殖分化,移植细胞的免疫,移植细胞的神经内分泌,移植细胞的功能调控手段,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移植后所谓的有效性评价也没有科学的方法。何谈神奇!
个人分类: 脑瘫临床|308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