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血液循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步行的功效
xianlaoguo 2012-12-2 04:39
由于住所与上班的研究中心相距不到3公里,一路上风景也不错。房东告我是一条“nice walk way”。近一个月来,我坚持早上走路上班,下午视情况决定坐车还是走。效果不错,感觉小肚子是见了一些。网上看到下边关于“步行好处”的帖子,转载推荐“步行”。 1. 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 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 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 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5. 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6. 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7. 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8. 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9. 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10. 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1. 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12 . 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结:步行好处多多。科学网的各位大多都是和我类似的三多一少“多坐,多思,多写,少运动”。 如果,你还想有所作为,那就每天就坚持步行半个小时,或三公里吧。
16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泡脚
pingcn 2012-9-6 21:03
盐泡: 温水中加两大勺盐巴,消炎杀菌,通便。 但是,如果泡脚水里经常加盐,会伤害肾脏。 姜泡:温水中加几块打扁的老姜生姜,散寒,除湿。 酒泡:温水中加入酒类,能促进血液循环。 柠檬泡:温水中加入两片柠檬,顺气提神,预防感冒。 醋泡:温水中加入三大勺白醋,中和体内的酸,滋润皮肤。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 次阅读|0 个评论
血液循环在大脑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时序控制作用整理
XIEQIN 2012-6-28 17:37
血液循环在大脑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时序控制作用整理.pdf 【摘要】 本文针对《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存储与重组模型》和《血液循环在大脑处理信息过程中的时序控制作用》发表 后,一些同行反馈较难理解的问题,对已发表的文献 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析,以期同行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一)总结前面提出血液循环在大脑信息处理过程中有时序控制作用的主要依据有如下几点: ① 因为毛细血管供血半径可以精确到和锥体细胞体积一致,所以血液循环有可能在精确到细胞的空间精度上造成所带来物质的浓度差,从而对不同信息处理组织起不同的子网络;② 血管在秒的时间尺度内相对定型的和微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这保证了一定的子网络结构稳定性和子网络组织灵活性;③ 浓度差异可以随血液灌注到达而发生,这涉及到物质的运输速度问题,一些物质的运输速度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例如O2和CO2;④ 已经发生的浓度差异需要有能够影响信息处理的分子机制基础:这是存在的,例如PH值波动对NMDA受体活性的影响;O2的不同造成糖不同方式代谢量比例的不同,进而影响ATP产量;⑤ 血液循环对信息处理在秒或者更小时间尺度上的影响可以观察到,大脑血行停止5-10秒后可以引起意识的消失,这个时间同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自律周期时间尺度相近;⑥ 所运输到达的物质是化学反应网络中的瓶颈物质,例如O2;⑦ 综合分析各种情况下的脑电图现象。(二)简要介绍所建立的脑电波模型;(三)总结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规律,用结构风险最小化等工具分析了血液循环的时序控制作用在大脑高效率处理信息方面的意义,说明语言机制,海马结构等因为相同的原因有利于大脑高效率处理信息;(四)介绍过程存储与重组模型的一些观点和作用。 【关键词】过程存储与重组模型 脑电波 血液循环 时序控制 结构风险最小化 时间认知 微循环 A Review of Timer Role of Blood Circulation When Brai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bstract】 After publish of Storing and Re-engineering of Models of Cerebral Information Process and Timer Role of Blood Circulation when Brai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some peers fed back that those papers are hard to understand. In order to make the theory easier to be understood,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review of , including four parts. Part 1 gives a brief review of evidences that support blood circulation has timing control function when brai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1) Because the diameters of capillaries can be smaller than a pyramid cell, artery blood can engender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s of matters brought by itself in a spatial precision of a single cell. (2)Because blood vessels can relatively maintain their modal stability in a time scale of second, the sub networks that formed by microcirculation mechanism when processing different information have relative stability and changeability. (3)Transport speeds of some matters (e.g. O2, CO2) from capillaries to tissue (or from tissue to capillaries) are quick enough, so that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s of these matters can be engendered as soon as artery blood arrives. (4)Concentration differences that have been engendered are able to effec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example, H+ can depress NMDA receptors; O2 effects the production of ATP. (5) One will lost conscious 5-10 seconds after stop of blood supply, this time scale is same with active periods of micro arteries and capillaries.(6)Some matters brought by artery blood are ‘bottle neck matters’ of biochemical reactions, e.g. O2.(7)EEG phenomena that are mentioned in the EEG model we have built. Part 2 gives a brief review of the EEG model that we have built. With the help of some math tools fro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e.g. Structure risk minimization etc.), Part 3 explains why timing control function of blood circulation is important when brai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and explains why physiology structures and mechanisms that are able to organize respective sub networks (e.g. language mechanism, hippocampus formation etc.) when brain processing different information are important when brain processing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Part 4 introduces some viewpoints of “model of process storing and recalling”. 【Key words】model of process storing and recalling EEG blood circulation timing control Structure risk minimization time cognition information process CNS micro circulation
45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加快新陈代谢会延缓衰老吗?-----不要盲目轻信保健品宣称
热度 1 hongkuan15 2012-5-8 02:33
加快新陈代谢会延缓衰老吗?-----不要盲目轻信保健品宣称
某些营养品宣称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循环,扩增血管,增加血流量。。。。。。难道增加新陈代谢真的能够延缓衰老? 新陈代谢,新-新鲜,刚进入的物质;陈-旧的,废弃的,无用的;代谢-变化,转变。新陈代谢--旧去新来,更新换代。具体说来就是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人体好比是一台机器,只有不停的正常的运转才能保障人体健康,一旦某个零件,哪怕是最微小的零件出了问题立马就会影响健康。那加速这台机器的运转会使人更健康吗?我认为不可能! 首先,机器加速,必将加速零件磨损老化,虽然机体有其自身精确的调控但是机体为了调控零件的正常,对零件进行维护和维修都是需要调动其他零件来为之服务的,因此不管如何调控,对于个体来说都是有更多的零件在活动,因此必将增加消耗。 其次,机器加速并不是自身主动加速,是在外界物质刺激的条件下被动加速的。被动加速过程只是加速其中一部分零件,带动其他零件跟着加速。人体是一个有机体,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功能的增强在整体上未必是增强的,也就是说不一定整体会受到影响,可能只是其中某个部分受到影响。整体和长远影响未曾知晓。 最后,即使真的有作用,那对机器的副作用还不好说,必将很多研究结果都是基于老鼠的,对人体可能不适用。 记得有研究表明,线虫饲喂七八成饱时其寿命最长。按照这个结果,可能适当降低新陈代谢会延缓衰老。佛教等的打坐是一种降低新陈代谢的方式,据练过的朋友说的确能够精神气爽,延年益寿。 对于这些保健品宣称,我认为不必轻信。可能对于某些病人,如血流不畅者使用可能有效果,的确能够解除病痛,间接延年益寿,但是对于健康人来说,盲目的补充营养品,保健品可能有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不是病人,又没有病症,仅是为了延年益寿,永葆青春,请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乐观,积极,向上,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适当的锻炼身体,保持饮食均衡。
631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桑叶乃圣叶
热度 1 liujiping 2012-4-10 17:32
[转载]桑叶乃圣叶
桑叶又称神仙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状的辅助治疗。桑叶轻清发散,甘寒清润,既能疏解肺卫风热,宣散燥气,又能清泻肝胆气分之火,以利头目,除用于风热及燥热咳嗽外,对外感风热或肝热、肝阳上亢所致头痛、头晕、头汗、目赤等症皆可应用。桑叶还有凉血作用,可治血热吐血。是集清、润两种功效于一身的药物。 世界上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有记载:“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本草纲目》记载:“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止消渴”。 《开宝本草》记载:“霜后叶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殊胜”。 桑叶捣烂敷于痤疮、色斑处,可消炎及淡化色斑;桑叶泡茶可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同时可降压、降脂;桑叶泡足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有很好的助眠作用。 From: http://www.gene-nic.com/swh_2.htm 南方的桑园
个人分类: 桑叶|283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冥想
mrzhangli 2012-4-7 20:52
冥想( meditation )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知识和良好状态。在冥想期间,人们也许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并调节呼吸,采取某些身体姿势,使外部刺激减至最小,产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么都不想。然而,冥想的目标不只是暂时缓解紧张。冥想可使得新皮质熟睡,藉由旧皮质的功能,提高我们潜在意识的力量。为了进入冥想状态,我们必须使全身的肌肉、细胞、以及血液循环等作用都缓慢下来,只要是任何能使身心感觉舒适的方法都可以。 有些冥想的实践者已经提出,有规律地练习某些形式的冥想会增强意识,有助于使个体获得启迪,并以新的方式看待那些熟悉的事情,把知觉和思维从自发的已学会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安静下来,我开始学着冥想了。
1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吃饭时,不妨好色点
pingcn 2012-1-27 16:33
据说—— 绿色食物含有大量的一种抗癌物质,可以有效起到抗病毒作用。 绿色食物主要包括有绿色叶子的蔬菜和水果以及绿茶等。 如:芹菜、青椒、猕猴桃、西兰花、黄瓜、芦笋等。 紫色食物含有花青素,可以有效预防血管硬化,心脏病发作和血液凝结而导致的脑中风。 紫色食物主要包括洋葱、茄子、紫菜、甘蓝、花椒、芋头等。 红色食物可以有效对抗体内自由基,并且有助于减轻疲劳,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红色食物主要包括火龙果、苹果、石榴、辣椒、花生、鸡肉、枸杞等 橙黄色食物含有胡萝卜素,有助于保护人的眼睛和皮肤,有效预防癌症。 橙黄色食物主要包括玉米、小麦、柠檬、南瓜、香蕉、橙子、土豆等。 白色白色食物里含有多种营养素及蛋白质,起到调节视觉,安定情绪的作用,对心脏病和高血压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治疗效。 主要包括有白果、杏仁、茭白、牛奶、山药、银耳、冬瓜、豆腐等 美国癌症协会推荐的饮食方法是彩虹饮食。 他们建议人均每日需摄取5至13份色彩丰富的蔬果(1份约等于100克); 彩虹原则,简单来说,就是把蔬果分成5个种类的颜色,红色、橙黄色、绿色,紫黑色和白色。每一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植物营养素,故每种颜色的蔬果保健作用不尽相同。 彩虹原则所倡导的就是在进食足量蔬果的同时,还需尽量搭配5种颜色,确保一日当中每一种颜色都能食用到。
2 次阅读|0 个评论
冷水洗脸,温水刷牙
zhangzuocug 2011-12-31 12:51
早晨起床和午休之后,用冷水洗脸好处很多。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又可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结构,增强皮肤的弹性,减弱或消除面部皱纹。冷水洗脸,对脑神经还有兴奋作用,可使人头脑清醒,精神振奋,视力增强,这对老年人更有好处。冷水洗脸,不仅可锻炼人的意志和耐寒能力,而且可预防感冒、鼻炎和冻疮。同时,对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头晕脑胀者也很有益。 刷牙用水最合适的是温水,特别是患有牙齿过敏、龋齿、牙周炎、牙龈炎、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的患者,冷热刺激,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温水是一种良好性保护剂,不论口腔、牙齿、咽喉,有病无病都很适用。且用温水含濑,会感到清爽、舒服,使口腔内的细菌、食物残渣更易清除。
个人分类: Its just life|2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热点
热度 2 孙学军 2011-11-21 12:04
ischemia reperfusion 2011 nmq.2507.pdf 机体组织器官正常代谢、功能的维持,有赖于良好的血液循环。各种原因造成的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常常使组织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是指机体或器官血流中断或下降一段时间后恢复血流供应对机体或器官造成的损伤。当血液供应停止或下降时,由于组织的营养和氧气供应无法满足需要,导致组织缺氧。奇怪的是,当血流恢复后,随着营养和氧气供应的改善,反而导致更加严重的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这种因血流恢复供应引起的组织损伤被称为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上普遍存在,例如各种重要器官心、脑、肝脏等的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创伤或血液系统异常导致的多器官再灌注损伤,以及因心脏功能障碍导致的全身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即使是局部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到一定程度也可以通过炎症反应等途径引起其他器官甚至全身多器官损伤。例如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导致肺损伤,甚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尽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类似的病理特征,但不同器官,不同程度,不同状况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仍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不仅全身性缺血再灌注与局部组织缺血再灌注存在不同特点,而且同一类器官,温缺血再灌注于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供体器官的体外保护过程)的病理生理过程明显不同。 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人们发现缺血再关注损伤涉及的病理过程非常复杂。例如在缺血阶段的组织缺氧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 1 。主要的因为缺氧导致腺甘酸环化酶( AC )功能失活,细胞内 cAMP 含量下降,从而导致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血管通透性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造成细胞凋亡、自噬和坏死等细胞死亡方式 2 。缺血过程中,由于氧气浓度下降,导致细胞内需要氧气为底物的脯氨酸羟化酶活性下降,而脯氨酸羟化酶可分别控制低氧和炎症反应调节的关键转录因子低氧诱导因子和 NFkB 3 。缺血再灌注损伤也可能是组织存在无恢复血流现象。所谓无复流现象 (no-reflow phenomenon) ,是指局部血管严重痉挛、阻塞时,相应组织器官缺血 ( 一般缺血 40—60 分钟 ) ,此时如使血管再通,重新恢复血流,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此现象称其为无复流。无复流现象常见于心肌,但也可见于脑、肾、骨骼肌等处。无复流造成的组织损伤实际上是缺血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程度上的叠加。 自身免疫反应是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特征。 包括自然抗体对新抗原的识别和固有免疫的激活。尽管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炎症反应属于无菌性炎症,但获得性和固有免疫系统都可以被激活,例如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和炎症细胞的侵润 4 。关于固有免疫与缺血再关注损伤的关系,研究比较深入的是 TLR4 。 TLR4 最主要的配体是细菌的 LPS ,身体内也存在内源性配体,例如细胞核成分 HMGB1 、 ATP 、腺苷和纤维蛋白元源 b 肽( 15-42 )等,这些物质又被称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 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 DAMPs ) 5 , 6 。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死亡。 细胞死亡类型包括坏死、凋亡和自噬,其中坏死会引起炎症反应,而自噬可能是一种适应性反应。凋亡过去认为不会引起炎症,现在的观点已经有改变。关于细胞死亡类型,许多人认为既然凋亡和自噬是一种保护性主动性死亡,应该是好的死亡方式。因此最好是好死。但常言说好死不如赖活。确实任何死亡都是死亡,都有不好的一面。因为正常组织没有那么多好的死亡方式,因此阻断好的死亡方式仍有治疗价值。涉及细胞死亡的分子包括 ATP 、血小板反应素 1 、血小板生长因子(阻断)、 NFkB 。关于 NFkB ,有明显的双面性,一方面该系统能促进炎症,另一方面有阻断细胞凋亡的作用。因此阻断该系统可能存在不利的后果。最近关于 HIF 促进自噬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微血管功能障碍。 这方面的问题包括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炎症反应、血管扩张和收缩平衡紊乱、凝血和补体系统激活等。 缺血耐受。 这个方面包括缺血预适应、后适应和远适应。这个方面已经有一些进行临床试验,证明对心脏缺血有一定的治疗价值。药物预适应最近的一个热点是用 PHD 抑制剂,能促进 HIF 的稳定性,增加组织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由于这些药物的安全性比较好,可能有一定前景。 治疗性气体分子。 特别是氢气的研究,最近在这一领域成为一个热点,有很强的应用前景。关于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硫化氢的研究也取得许多进展。 腺苷类分子包括 ATP 和腺苷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热点。最近关于 miRNA 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热点。有前景的分子包括 miR-92a 的血管再生调节作用和 miR-24 的缺血保护作用等。当然阻断这类分子也有研究价值,例如阻断 miR-122 可以保护肝脏损伤。 1. Ogawa S, Gerlach H, Esposito C, Pasagian-Macaulay A, Brett J, Stern D. Hypoxia modulates the barrier and coagulant function of cultured bovine endothelium. Increased monolayer permeability and induction of procoagulant propertie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 1990;85:1090-1098 2. Hotchkiss RS, Strasser A, McDunn JE, Swanson PE. Cell death.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09;361:1570-1583 3. Eltzschig HK, Carmeliet P. Hypoxia and inflammatio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11;364:656-665 4. Carroll MC, Holers VM. Innate autoimmunity. Advances in immunology . 2005;86:137-157 5. Powers KA, Szaszi K, Khadaroo RG, Tawadros PS, Marshall JC, Kapus A, Rotstein OD. Oxidative stress generated by hemorrhagic shock recruits toll-like receptor 4 to the plasma membrane in macrophages.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 2006;203:1951-1961 6. Kruger B, Krick S, Dhillon N, Lerner SM, Ames S, Bromberg JS, Lin M, Walsh L, Vella J, Fischereder M, Kramer BK, Colvin RB, Heeger PS, Murphy BT, Schroppel B. Donor toll-like receptor 4 contributes to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following huma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2009;106:3390-3395 Nat Med. 2011 Nov 7;17(11):1391-401. doi: 10.1038/nm.2507.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from mechanism to translation. Eltzschig HK , Eckle T . Source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Mucosal Inflammation Program,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urora, Colorado, USA. Abstract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elicited tissue injury contributes to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 wide range of pathologies, includ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chemic stroke, acute kidney injury, trauma, circulatory arrest, sickle cell disease and sleep apnea.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s also a major challenge during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cardiothoracic, vascular and general surgery. An imbalance in metabolic supply and demand within the ischemic organ results in profound tissue hypoxia and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Subsequent reperfusion further enhances the activation of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and cell death programs.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and immun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may lead to innova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associated tissue inflammation and organ dysfunction.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13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每年因脑卒中造成社会经济负担逾400亿元
xuxiaxx 2011-10-31 08:57
目前中国内地每年因脑卒中造成社会经济负担已超过400亿元人民币,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显示,全国公立综合医院脑梗塞住院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已由2003年11.7亿元上升为2009年81.9亿元,年平均增长117%,6年间增长了7倍。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今天提供的数据。 他在此间举行的“关注卒中——健康中国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称,随着慢性病发病年龄的提前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中国脑卒中防控的形势将更加严峻,由此带来的社会负担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 卒中是指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症,又被称为“脑中风”、 “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等。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脑卒中高发最主要的原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可让人远离卒中危害。 王陇德指出,只要改正错误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坚持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就能有效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筛查,就可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为此,国家卫生部与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今天宣告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走进医院、走进社区、走进乡村”系列活动,并发布《中国卒中宣言》,由全国各省、市、区180余家“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陆续发送至社区、乡村。同时在上海、广州、天津、西安等10个城市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开展防治知识宣教,高危人群筛查、义诊和专业培训。 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以及高润霖、胡大一等40余名专家和社区群众共15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记者曾利明) 来源: http://health.gmw.cn/2011-10/30/content_2875560.htm
1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系统论看人的生老病死!
daodezhenjing 2011-10-7 08:42
系统论告诉我们,每一个系统都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决定着系统的性质,并在一生中保持不变,如果变化了,系统就变成另外一个系统了。如原子的衰变,中心要素变了,就成了另一种性质的原子。可系统的性质取决于什么呢?确切地说,它就取决于最初的产生环境。这是因为哪一个要素能够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主宰整体,取决于哪一个要素能够得到大环境力量的优先支持,因此,系统的产生都是最初环境意志的一种缩影。 每一个人一生下来都有一个独特的体质,对外表现就是个性。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为什么不同,就是因为最初的产生环境不同。对人而言,主要体现在血液循环上,在出生之前,血液系统是从属于母体的,而到出生以后,在自然的作用下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系统的性质往往就决定于这一刻。 自然是变化的,可人却是相对不变的,这就象一块铁,到什么温度下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是固定的。人也是一样,自然就是的上帝,人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人为什么会活着,是因为自然的变化,没有自然的变化,人就会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走向死寂,正是自然的不对称变化,人才可以在反抗自然变化中获得持续运动的动力。虽然科学观察不到自然变化的具体参数,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作用于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通过引力或电磁力作用于人体的组织液,激发自由氢质子出来,自由氢质子多了,这里的电位就高,组织液就会从电位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流动。不信的人可以到医院实地研究一下,人体也有和大海类似的潮汐效应,在这种潮汐的高点或低点,往往是疾病突变的临界点。 不要以为人可以长生不老,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基因不可能变来变去,可每一种基因都是有特定的适应范围的,我们都知道基因是生物大分子组成的,而生物大分子是由氢键结合起来的,如果组织液中的自由氢质子达到一定程度,这些氢键就会断裂,基因就会受到破坏,人也就难以持续了。所以,人从一出生就注定着它的未来,人的衰老就是这样,随着自然的不对称变化,组织液中的自由氢质子密度也在不对称变化,而基因也随着自由氢质子密度的变化在不断老化,但它适应不了这种环境的时候,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人嘛,其实就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不管表面上看起来多么坚强,其实都是非常脆弱的,人的一生就是同自然变化作斗争的一生,可自然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你只有顺应它才能够长生,违背它就只有速死,这就是天理。需要指出的是,人天生就有一种顺应自然的机制,它就处于人的潜意识状态下,不管人主观上想不想顺应自然,人体都会自动地顺应它,否则人也不会生存。不过,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人的社会生活,人顺应自然的同时还要去顺应社会,后天的显意识就是人顺应社会的一种选择。现代人的悲哀,最根本的就是忽视了大自然对人生死的决定性作用,只注重社会生活,绑架了人的意识状态,使人无法在潜意识状态下顺应自然,你不顺应自然,大自然就要惩罚你生病,如果屡教不改,大自然就判你重刑,再继续下去,人也就完蛋了。
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研制出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
gniyiahiq 2011-8-22 00:45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再生医学课题组,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带领下,历经10年研制出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解决了人体组织工程骨植入区血液循环障碍的国际难题,有望应用于临床对人体大块骨缺损进行修复。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美国《组织工程》( Tissue Engineering )杂志上。 利用生物组织工程技术,将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形成与自体骨结构功能相似的人体组织工程骨,修复缺损骨头,是目前大规模骨缺损修复的主流方向。但如何让人体组织工程骨与自体骨进行充足的血液循环,使种子细胞迅速成长,是临床面对的最大瓶颈。 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再生医学课题组采用水蛭抗血凝原理研发出的第二代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具有理想的组织相容性、无免疫源性、可降解性以及增强血液灌注和促血管化的作用。课题组模拟水蛭吸盘研发的封闭负压吸引装置,使骨缺损受区与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产生理想的血液流动,实现了血液在组织工程骨内部的持续灌注及排泄代谢产物,为种子细胞提供了即时、持续的氧和营养物质。实验中,课题组将牛骨制成的仿生骨基质材料,用于猪尺骨缺损修复,3个月内猪尺骨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新一代骨组织工程仿生支架材料,解决了植入材料被血凝块包围以及移植物氧及营养物质灌注障碍等瓶颈,为临床大块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在断指再植、皮瓣移植及肢体循环障碍等领域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微循环血液流动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该研究已获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来源:科技日报)
1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氏血脉学八综槽
songshuhui 2011-8-16 22:48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1-07-07 10:50 作者:秋水仙素 最近在“当代健康教母”马悦凌的博客上看到了一篇文章 《 生命的核心是血液、血液循环》 。为了强调血脉对于健康的重要,马教母“摆事实”“讲道理”地对“生命的核心是血液”进行了不厌其烦的论证。然而,这篇文章中至少有八个与目前常识严重相悖的地方,以下就让我将八个槽点一一道来。 吐槽一:自食其力受精卵 马悦凌原文:“当一个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安家的时候,他已经具备了人所有的生命信息,但从外形上看还只是一个细胞,没有心脏、没有血管、没有脏器,是母血的滋养让这个受精卵开始了发育,开始了茁壮成长。” 胎儿的大部分发育在子宫中进行,这没错。但是卵子并非一受精就已进入子宫,而是要先在输卵管中呆上几天(对人类来说是一周左右),在这几天当中,这个新生命并不会从“母血”得到滋养,而是完全靠卵细胞中储存的能量来过活。与此同时,这个受精卵也在进行卵裂,形成桑椹胚,继而形成囊胚。等到小生命进入子宫时,他/她早已是一大团细胞而非单个细胞了。“是母血的滋养让这个受精卵开始了发育”完全无从谈起。 吐槽二:母胎血液不互通 马悦凌原文:“母亲的血液通过脐带的血管,源源不断地流入胎儿体内,帮助胎儿建立起血液循环,所有的器官都逐渐发育成熟、完善,包括一套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 脐带是沟通胎儿和母体的纽带,是胎儿营养和氧气的来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母体的血液直接流入胎儿的体内。胎儿的血管通过脐带到达胎盘,而在胎盘中,胎儿的血管是浸泡在母体血液中的,并借助这一构造从母体血液中吸收营养物质、排放代谢废物,这个过程和血液透析很类似。虽然母体的营养可以进入胎儿的血液,两者的血液可是“井水不犯河水”。连互通都没有,又何来“帮助胎儿建立起血液循环”? 那么如果母体的血液和胎儿的血液互通了会怎样呢?结果很严重。由于人类的血型是受多个基因控制的,在胎儿中这些基因来自父母双方,所以胎儿和母亲的血型常有不同。如果两个不同血型的人血液互通,身体会把外来的血细胞认作异物,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胎儿溶血症、胎母输血综合征都是这种“互通”的结果。临床上一旦出现这些状况而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则胎儿和孕妇都会受到严重的健康威胁。 吐槽三:心脏其实很强力 马悦凌原文:“是心脏吗?没有血液,心脏怎会跳动?……只有血液流入了心脏,心脏发挥出功能了,才产生了血液循环,如此循环往复下去,生命就有了状态。” 马教母在这里试图用心脏举例子,说明血液是推动器脏运行的原动力,说心脏没有血液就不会跳动,只可惜这个例子又举错了。没有血液,心脏还真能跳动。心脏是一个比较自治的器官,它有自己的“指挥部”,可以相对独立于中枢神经发放冲动。某些心肌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再通过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引起心脏和所有心肌细胞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兴奋和收缩。即使心脏离体,甚至切成两半,它依然能锲而不舍地搏动。并且,只要使用一定成分的溶液处理心脏,它就能持续搏动甚至是数日之久。 吐槽四:流体力学很无语 马悦凌原文:“有温度的液体易于向前流动,也有利于血液循环;而温度低的液体,循环的速度肯定慢。”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主要的阻力是血浆与血管之间的粘滞力和血浆内部的粘滞阻力。粘滞力主要受血管口径、长度、红细胞数目和成分因素影响,温度的影响微乎其微,说温度低导致血液难以流动,就好像说刘翔头上顶了个苍蝇所以没拿第一一样可笑。 更何况,人是恒温动物,人体内温度是相当稳定、波动极小的,这一点后面会提到。 吐槽五:输氧不是输能量 马悦凌原文:“氧气也是为身体输送能量的。” 身体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氧气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氧化剂的作用,整个反应放出的能量并不来源于氧气。所以不能说氧气是输送能量的。你能说氧气是为汽车输送能量的吗? 吐槽六:百岁岂因食单一 马悦凌原文“当食物单调而充足时,血液的质量和数量就能得到保证,人们的身体也比较健康,就如一些交通不发达的山区,会有很多百岁老人出现。” 马教母在这里强调饮食单一的“好处”,提倡大家不要吃没吃过的东西,于是就搬出了传说中的“山区百岁老人”。 首先,山区百岁老人的比例到底是否高于城区百岁老人的比例,这个问题尚需存疑。退一万步讲,就算果真如此,这个例子也很难证明长寿是饮食单一的功劳。 科学的实验讲究控制变量,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证明饮食单调有益于长寿,就要先找来两群人,保证他们的遗传背景、年龄区间、性别比例、健康状态、锻炼习惯……各种因素都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一堆人天天吃相同的食物,另一堆人天天换着花样吃。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再观察两组人的死亡率与平均寿命。这样排除了饮食习惯之外的一切干扰因素,就能单独研究“进食单调性会不会影响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马教母的例子中干扰因素太多了,生活习惯的不同、环境污染、生活压力、运动量,这些都可以影响到平均寿命。譬如,“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其交通事故死亡率就必定大大低于繁忙的都市。即便山区老人的确长寿,要用这例子来证明“饮食单调有益健康”也是纯属扯淡。 吐槽七:血浓于水含杂质 马悦凌原文“如果血液本身清纯、干净、无杂质、温度适宜,血液就是轻快的,心脏泵这样的血液就是轻松的。” 血液是人体运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物质。它的功能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清纯、干净、无杂质。要运送氧气,就要有红细胞。各类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也是直接溶入血浆的。如果要“没有杂质”,那么这些都要扫地出局,那就只剩下水了……只要是个代谢旺盛的大活人,他的心脏就不可能“轻松”。 吐槽八:人类恒温不畏“寒” 马悦凌原文“血液自身的温度与食物是直接挂钩的,不可能长期吃着冰镇的食物而让体内“热血沸腾”,冰镇的食物、寒凉属性的食物,吃进肚里,只能给血液降温,只能让血液变得粘稠起来,它们就是把心脏累坏的罪魁祸首。……而不吃冰镇、寒凉的食物,身体内的血液不就不会因冷而变得粘稠和沉重了吗?血液不就能在身体内轻快地流动了吗?心脏不就不会有累坏的那一天了吗?” 在马教母的著作中, “西瓜、香蕉、柿子、柚子、猕猴桃”都是“大寒的水果” ,如果真有证据证明“只要不吃冰镇,寒冷的食物,身体内的血液不就不会因冷而变得粘稠和沉重了吗?”,或者证明这些果类能让血液“因冷而变得粘稠和沉重”,则不啻救全世界血粘血稠高血脂人群于水火之中,医学期刊必须万国来朝。 然而请仔细分析这句话的逻辑——人吃冷的东西,血液就凉了。要是青蛙之类的变温动物身上发生了这种情况似乎还可能,发生在人身上那是不可思议啊。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一员,是恒温动物。所谓恒温动物,就是说这个动物体内有一套机制,使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我体内的各项理化指标基本稳定,只会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你在桑拿房里大汗淋漓时体温是三十七度,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体温也是三十七度。这个过程涉及到很多系统,比如在桑拿房里时,你的下丘脑检测出体温向着过高的方向发展,便令你增加排汗以带走身体中过多的热量。在风雪中时,你的下丘脑发现你体温快过低了,便令你的汗腺不活跃以减少热量损失,让你的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总之,你的调节不会让你“忽冷忽热”。 当然这种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要是环境变化过大,身体调节跟不上,就可能有性命之忧了。但是一根冰棍抑或一顿“寒凉”的蔬果,绝对不是“过大的变化”,也绝不可能令血液温度发生明显变化。 靠谱的结论是要建立在靠谱的理论体系上的。马教母这个血脉理论体系所依赖的“证据”,错漏多如牛毛,诸多论调完全是一知半解加上主观臆断,所谓“自学成才”着实令人怀疑。“理论”本身就难以服众,更不要说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开出的种种“诊断”了。 人没有血液循环固然会死,但是人生病乃至去世,却并不一定是祸起“血液循环”。马教母却轻轻巧巧地把逻辑关系一颠倒,于是——套用原文评论中一个网友的话——在她的理论中,“一切病的起因都是气血不调、一切病的医治方案就是吃固元膏”。是悬壶济世?是沽名贩药?众口悠悠,自有公论。
个人分类: 专题|1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7.23--不可忘却的灾难(转
热度 2 zhixuan 2011-7-27 21:03
看完铁道部关于7.23事故的新闻发布会,心情不能平静!王勇平用外交部发言人的手段来搪塞和愚弄公众,简直是无耻!下面有几个问题质问王勇平,如果你回答不了就换个可以回答的人!    质问一:为什么会在事故发生后仅仅6个小时(24日凌晨2点左右)就停止搜救?事故发生后,官方有组织的救援是在几点开始的?谁是救援总指挥?又是谁愚蠢的下达了停止搜救的命令?在这道愚蠢的命令下达14个小时后,又发现了在残骸中待援近20个小时的年仅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现在项炜伊的生命体征良好,但肺部、肝部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左下肢两个脚趾供血不足,院方将在观察其下肢血液循环的恢复情况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截肢!这痛心的结果是这道愚蠢无知的命令直接造成的!谁来为此负责?       质问二:对事故动车黑匣子的解读工作何时完成?事故原因何时公布?解读工作由什么部门、哪位“专家”主持?黑匣子原始记录会不会公开?如不能公开有何理由(借口)?       质问三:为什么在事故原因尚未查清的情况下,不对所有动车施行停捡,而是急于疏通事故路段恢复通车?为什么不对事故路段铁轨、桥梁进行评估?难道铁道部早就知道事故原因,故尔有信心此类事故不会再次发生?或是险恶到继续拿公民生命当儿戏???       质问四:既然事故原因尚未查清,责任无可问责对象,那么何以对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处理他们的理由和依据何在?是否又在上演苦肉计以保全真正该对事故负责的幕后大鳄?    请大家记住这三位不大不小的官员的名字吧,因为他们是有史以来唯一的被雷劈下官位的人!       质问五:为何匆匆捣毁并掩埋事故残骸?从技术角度讲,事故残骸是非常宝贵的!它可以非常直观的反映车体结构强度、安全系数等等是否存在设计缺陷,可以进而加以改进;同时又是分析事故原因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另外,就算你们有自己的理由要处理掉残骸,那也至少要彻底清理出里面属于乘客的物品吧?那些物品有些是遇难者的遗物,谁给了你们私自处理他人遗物和公民财产的胆量和权力?!    匪夷所思的是,铁道部说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抢险!而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上居然无耻地说别人信不信他不管,反正-----他信!典型的无知者无畏!!!    希望铁道部对此给一个另外的解释!       质问六:为何迟迟没有公布伤亡者名单?不要从技术上找理由!实名制了,搞个乘客名单也就是动下鼠标而已!遇难者中的两名外籍人士的信息应该有了吧!为什么不公布?对这两名外籍遇难者的赔偿采用什么标准?与中国遇难者的赔偿有差别吗?是否同命同价?何时定出赔偿标准?       质问七:中央及省调查组的吃住行由哪个部门买单?人均标准是多少?有没有茅台?有没有超标?接待部门的费用如何列支?接待任务结束后明细能否公开?有没有住在离火车站或事故现场最近的酒店?是否每天在车站职工食堂、事故现场或二十三中就餐?因为那里才是他们应该出现的地方!       带着太多的质疑,关注这次事故(天灾?人祸?)。    灾难无可避免,在它下一次无情地来临时,但愿它不要再带来太多的疑问!       为逝者默哀    为生者祈福
184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三金脑脉泰医学资料 桂林三金药业
热度 1 dongzg101 2011-7-26 10:58
三金脑脉泰医学资料 (医生参考手册)三金脑脉泰胶囊--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神经恢复 产 品 概 述 三金脑脉泰胶是由中国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邹节明教授,多年潜心研制出的国药准字号三类新药,于1998年10月30日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国药准字Z19980094),生产上市至今,在全国销售,被国家收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国家医保目录,并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产品,其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0131558.7)。 三金脑脉泰胶囊处方由三七、红参、银杏叶、当归、红花、丹参、鸡血藤、何首乌、葛根、菊花、石决明、石菖蒲、山楂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熄风豁痰的功效。用于缺血性中风(脑梗塞)恢复期属于气虚血瘀证,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者。症见:头晕目眩、偏身麻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面色 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等;也可用于急性期以上病证的轻症。 三金脑脉泰胶囊是在综合了现代医学及传统中医药学对小中风、中风病认识及治疗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而总结出的的处方。从中医上看,主要针对小中风与缺血性中风病常因气虚血瘀和风痰瘀血闭阻脉络的病因病机,根据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以及"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中医理论, “通、补、清、散四法并用,风、痰、瘀、虚兼顾,平和中显神奇”的组方特点。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金脑脉泰胶囊能抑制与消除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和血脂、降低血液粘度、抗血小板凝聚、并能抗血栓形成,改善脑血管代谢功能,抗脑血管硬化,增强脑血管血流量。由于具有脑循环及脑神经功能双重改善的功效,但凡因脑血循环障碍及神经损伤引起的各种疾病,尤其对小中风(卒中先兆症、早期卒中病)、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血管性脑痴呆等,在医生指导下均可用三金脑脉泰胶囊进行预防及治疗,会有良好效果。 组方的中医药学分析 1、组方特点:脑脉泰胶囊处方是针对小中风、缺血性中风常因本虚标实的本质病机,结合临床上往往风、痰、瘀、虚四证并见的特点而设。气虚血瘀、风痰瘀血闭阻脉络是本方证的主要病机,而前者又是最根本的;本虚标实,风、痰、瘀、虚四证并见是本方证的特点。故以益气活血、熄风豁痰、化瘀通络为治则,补、通、清、散四法并用。 小中风(中风先兆症)与缺血性中风的中医学病机与病理基础类似。中医认为,中风先兆源于气虚,发于血瘀。明《医学纲目·中风》曰:“中风皆因脉道不利,血气闭塞也”。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停。气虚致脉道无力,血行缓慢、涩滞不畅,日久成瘀。《医林改错》曰:“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气血瘀阻于脑窍,清窍不通,发为小中风、中风。脾气虚则运化无权,水湿内停,聚液生痰,痰瘀互结,阻于经络;中、老年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致肝阳化风、肝风内动,挟痰浊瘀血,壅阻经络,上行巅顶,蒙蔽清窍,导致小中风、中风发生。 2、组方药物配伍应用:三七、银杏叶、当归、红花、丹参、山楂、鸡血藤、石菖蒲活血散瘀,祛痰通经,行散、通之法,酌配红参、补元气,促血行,并以当归、鸡血藤、何首乌益精血,行补法;菊花、丹参、石决明、葛根清热、清肝,凉血,行清法。虽红参、三七、当归、红花、山楂、鸡血藤、石菖蒲、何首乌为辛温或偏温之品,但菊花善清上焦及血分之邪热,丹参凉血,葛根解肌退热生津,再配以石决明寒而敛阳,使阴不为辛温所耗而得以生息,使得整个处方温而不燥。 3、组方重视脾胃功能的保护,因为脾气不行,聚液成痰,流注四末,易成瘫痪。因此处方用红参、葛根、山楂、石菖蒲,补气健脾升阳、行气开胃。 4、组方重视脑腑(病根之所在),重视补五脏。因为“五脏之阳汇于脑”,无论何种证型之小中风、中风,其最后发展结果均会导致五脏功能受损,气虚血瘀。小中风、中风既中之后,脑腑功能衰减,可累及五脏功能受损,而五脏受损又反过来影响脑腑恢复。因而组方应用人参、石菖蒲、何首乌等补五脏,健脑益智,益精髓之品。 5、方解:方中三七散瘀通脉,活血止瘀;红参补元气,助血行,益气通脉;二药合用,益气活血,化瘀通脉,治疗气虚血瘀、脉络闭阻之主要病证,共为君药。银杏叶活血化瘀、祛痰浊,通脉道;当归活血补血;丹参活血养血、散瘀通络、清心除烦;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经通络;红花活血祛瘀、通脉活络;山楂行气散瘀;六药合用,辅助主药活血化瘀、通脉活络、养血安神,共为臣药。菊花清肝火、平肝熄风;石决明清肝益阴、平肝潜阳而熄风;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石菖蒲温通走窜、豁痰开窍、健脑醒神;葛根甘辛凉,升发清阳,与石决明咸寒潜降之品配伍,发挥升清降浊之用;五药合用,滋阴潜阳、平肝潜阳、豁痰开窍,共为佐使药。方中红参与丹参、菊花、石决明、葛根等清心凉血、潜阳熄风药配伍,既可益气行滞、凉肝熄风,又可使红参温而不燥,使丹参、菊花等药凉而无寒凝之虑。诸药合用,经脉可通,气虚血虚可补,瘀血可散,风痰可除,肝风可清,共奏益气活血,熄风豁痰,化瘀通脉之功。对气虚血瘀证或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的小中风、缺血性中风早期与恢复期症状,可标本同治,会取得预防与治疗的良好临床效果。 6、组方所用药材均为无毒之品,药性平和而作用点明确,联合用药协同性、兼容性好,易于与西药联合应用。 组方的现代医药学分析 1、中风和小中风主要病因病理基础简介。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或颈部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而出现的急性脑功能损伤症状。中风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两大类。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是中风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中风发病的80%),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种,其中,以前者为多见(约占中风发病的50-60%)。缺血性脑中风是由于脑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使管腔变窄,以及血流缓慢、血粘增高、血液凝聚性改变、血栓等导致脑局部血管阻塞,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减少而缺血,造成脑功能障碍。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发病的20%)主要病因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临床高血压脑出血为多见。 小中风,相当现代医学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人们往往将它列为缺血性中风的范畴,它是中风的先兆症或早期症状,是发生中风的危险信号和警钟。小中风主要病因病理基础也是由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使血管变窄,或者是硬化的血管壁上附着的脂质脱落下来而形成微栓子或附着的胆固醇结晶散落到血流中,进入脑内微小动脉中,造成微小栓塞与短暂性脑缺血。 根据脑中风和小中风的发病原因与病理基础,现代医学常用抗血栓、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稠度、降血脂、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供血和脑神经功能等治疗方法与药物。 2、处方药物的现代医药学研究。 三七散瘀通脉作用,活性成分三七素、三七总皂苷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并对急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红参含有人参皂苷类物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血管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及二萜内酯类,具有较强的降血脂作用,并可减少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伤和耗能;又能显著扩张实验犬的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当归含挥发油,主要为正丁烯内酯几水溶性成分阿魏酸等,实验研究证明,对脑缺血、缺血后再灌注造成的脑组织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又可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和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均可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改善缺氧后引起的心肌和脑组织损伤;丹参的“活血化瘀”功能已经得到证实:一方面是通过激活纤溶酶元-纤溶酶系统,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来实现;另一方面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性和抑制血栓形成来实现。鸡血藤含鸡血藤素,多用于缺血性中锋的治疗。红花含有红花苷、红花醌苷等成分,具有防止血栓形成或者促进血栓溶解,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有保护作用。山楂含有山楂酸和黄酮类物质,具有降血压和降血酯的作用。菊花含有菊花内酯和黄酮类物质,具有降血压和扩张血管作用。何首乌含蒽醌类物质,具有较明显的降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葛根含葛根素等黄酮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石菖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表现为兴奋与镇静的双重作用,挥发油部分可镇静抗惊,非挥发油部分有醒脑开窍作用。 综上所述,处方药的有效成分在处方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抗血栓:三七、当归、丹参、红花 抗血小板凝聚、抗血凝:当归、丹参、红参 降血脂:银杏叶、当归、山楂、红参、何首乌 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银杏叶、葛根、菊花 减少脑组织损伤,保护脑组织:三七、银杏叶、当归、丹参、红花、红参 抗动脉粥样硬化:当归、红花、何首乌 降压:山楂、菊花 提高耐氧能力:丹参、红参 健脑益智:红参、石菖蒲 产品特点
1586 次阅读|2 个评论
气体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热度 3 孙学军 2011-2-23 08:30
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仍存在许多未知领域,结合本人的研究积累和最近的思考,我认为人们对气体的生物学意义忽视了许多重要内容,这里写一个初步感想,以引起大家关注。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水这种液体与生命的关系比较重视,例如生命的起源是来自原始海洋,生物体最主要的成分是水,几乎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液体环境中实现的,例如呼吸运动摄取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营养物质的消化,消化道废物的排泄,血液循环,尿液的生成,脑脊髓液的循环,物质和能量代谢,激素与信号物质的作用和调节,等等这些从宏观到微观的生命活动几乎都离不开液体环境。 虽然都知道气体与生命的关系同样密切,但人们对气体与生命的关系是建立在液体体系前提下的,也就是说是从属地位的。例如氧气进入体内是先溶解在血液,结合在血红蛋白上,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细胞,通过氧结合蛋白例如肌红蛋白和细胞红蛋白运输到线粒体被利用。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肺,经过呼吸运动释放到体外。现在的三个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发挥信号调节作用也是用经典的溶质来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重要的生物学气体在体内无论多么重要,它们都被认为是一类化学溶质,与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等小型有机分子没有太大区别,至少没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把液体或水看成生命活动的分子舞台,在这个舞台中绝对不能忽视气体的作用,特别是一种大量存在的气体的作用,就是氮气。首先这个气体分子在我们体内的分压非常高。众所周知,空气中氮气分压是 79kPa ,生物体如人体内的氮气分压同样是 79kPa ,与之对应的,氧气在肺内的分压接近 21 kPa ,动脉血氧气分压大概是 13 kPa ,静脉血氧气分压大概是 5.32kPa ,细胞由于是最终使用氧气的部位,细胞内的氧气分压血远低于静脉氧气分压,在氧气利用的线粒体部位 0.5-3 kPa 。也就是说氧气真正发挥作用的氧分压 0.5-3 kPa ,这个分压与氮气分压 79kPa 相比是天壤之别。另外一种重要气体二氧化碳的分压是 5 kPa ,也远远低于氮气分压。三种重要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它们属于功能调节,浓度更低,而且大多数属于一过性升高。 生物体内存在大量液体,例如人体内水的比例可达到 70% 以上,但是不同的组织含水量区别很大,例如脂肪组织内水含量就比较低,这也是为什么女性或肥胖个体在水中浮力比较大的原因,也就是说水在生物体内分布是不均匀的。微观尺度上,也有类似情况,而且可能更关键更重要,例如细胞膜是一种脂质双分子层,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内外两层属于亲水层,而中间属于疏水层,这类似于加心饼干,中间是脂肪结构,水含量比较少。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功能分子如蛋白、脂肪和核酸都是类似细胞膜的情况,最有名的分子血红蛋白,基本上就是一个由周围一些亲水基团的外壳和大量内部疏水结构,蛋白的规则性排列如 a 螺旋和 b 折叠都是疏水结构,而大部分(是否全部?)蛋白的功能或活性结构都是由疏水结构构建的,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就是被镶嵌在一个疏水口袋内。大部分生物化学反应与普通的化学反应的区别是在酶的催化下实现的,但大部分的酶催化反应都是在酶蛋白分子的表面进行的。酶常有不同的活性状态,不同活性状态经常是因为空间结构的改变。另外有许多功能分子,例如细胞膜上的各类受体、通道蛋白、结构蛋白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特别是受到信号调节发生功能改变时,往往有空间结构的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变构。许多变构调节的物质也是通过与蛋白分子的表面调节。为什么蛋白功能的发挥和调节大部分都是通过表面接触实现?有没有什么物质可以进入蛋白分子内部对蛋白功能产生影响。 一些小分子气体可能具有进入细胞内大分子疏水结构内部的可能,一方面,这些气体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具有脂溶性,有这些功能的气体分子可能有:氮气、氢气、氦气和其他稀有气体。这些分子对生物功能的调节方式与经典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作用相对比较弱,但可能是维持机体功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或许比我们想像的更重要。这些气体对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的调节主要可能通过影响这些分子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是影响三维结构,少数化学活性叫强的气体分子甚至能影响酶活性中心。
个人分类: 氦气生物学|6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暖脚运动六法:原地踏步有助缓解双脚冰凉
shawnshen 2011-2-20 11:07
踏步法 做原地踏步动作,脚落地时稍用力,只需5~10分钟,双脚就会暖和。    顿足法 同时抬起双脚跟,脚尖着地,再迅速顿下脚跟,反复50~60次。此法对便秘也有一定作用,但老年人不宜。    按摩法 脱去鞋袜,蜷坐在床上,两足掌相对,用双手摩擦足背,以及小腿。然后再搓足心,到温热为止。睡前按摩足部,更能改善血液循环,起到安神镇静、促进睡眠的作用。    浴足法 用温热水泡双脚,边浴足边揉搓按摩。也可以在热水中加少许食盐,有消炎作用。    姜汤法 脚凉,全身又觉得有寒气的,可以熬一碗姜汤,趁热喝下,再覆被取暖。特别是涉水淋浴后,脚部受寒的,更适合用本法。     举腿法 仰卧床上,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将两条腿缓缓举起,垂直于身体,稍作停留后,再缓缓放下,如此重复数次 。
个人分类: 生活百事通|1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促进血液循环的几种方法
xupeiyang 2010-12-14 13:15
早晨泡脚可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 中医学认为,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集处,分布着60多个穴位和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连接的反射区,分别对应于人体五脏六腑。泡脚有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早上洗脚方法很简单,水温控制在40℃左右,以舒适不烫为宜,浸泡5分钟左右。   视频:普洱养胃益气促进血液循环    睡前梳头30下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秋季脱发    男性睡前按摩足底穴位可改善血液循环治疗肾虚    睡前热水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腿抽筋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4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