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词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冷却塔概念的误区
热度 1 zhao1203 2016-11-24 14:25
好多人在谈到冷却塔时,大脑中的印象是下列图片。 这些塔大家都叫它冷却塔,不错它们是冷却塔的一部分,是最常见的冷却塔。然而,有个误区是人们将作为冷却塔的全部。从 百度词条 不难看出这个 误区 ,百度摸索冷却塔,可看到冷却塔词条,内容为“ 冷却塔(The cooling tower)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这词条解释前半句话没什么问题,但后半句显然就不全面了。也就是说按此定义,冷却塔仅是蒸发冷却塔,即开式冷却塔。那问题来了,冷却塔中有无干式冷却塔?这是问题关键,若冷却塔中包含干式冷却塔(或称闭式冷却塔,即循环冷却介质不与大气直接接触), 百度词条 就是 不对 的。为探究竟,可查阅一下关于冷却塔方面的专某著标准是如何对冷却塔分类的。早在1980年德国人,汉佩出版了一本“冷却塔”书中对此是这样描述的,冷却塔分为湿式冷却塔和干式冷却塔,书中还对电厂的采用的干式冷却塔--空冷塔进行原理、计算方法论述;1981年上海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冷却塔”、1984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凉水塔”、1984年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冷却塔运行与试验”、1997年和2001年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冷却塔”等专著中对冷却塔的分类都有明确的论述,冷却塔包含干式和湿式冷却塔。所以,百度的解释是不全面的,若再看 百度词条 的后面部分,冷却塔分类中也包含了干式冷却塔,本身定义与分类 前后也矛盾 。 冷却塔既然包含干式冷却塔,那么冷却塔的完整的定义应为: 冷却塔是一种将循环介质(水)所携带的热量传递给大气的工艺装置。 按循环介质是否与大气直接接触可将冷却塔分为开式(湿式)冷却塔和闭式冷却塔。在开式冷却塔中,根据气流与循环介质的流动方向可分逆流式和横流式,根据通风方式可分为抽风式、鼓风式、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闭式冷却塔可分为闭式蒸发冷却塔和空冷塔,空冷塔根据凝汽器不同而分为直接空冷和间接空冷(又分为哈蒙式间接空冷和海勒式间接空冷)。 又根据循环介质不同分为海水冷却塔、淡水冷却塔。根据增加功能不同还有,排烟冷却塔、干/湿式除雾冷却塔等。
678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词条的曲折经历
热度 35 mdzhao 2014-11-1 15:56
今天看到朋友圈有人转的一个微信:“ 爆笑!你知道中国十大名校是怎么出炉的吗?笑死了 ”,说的是“中国十大名校”这个百度百科词条,从创建到删除的历史,看完真是忍不住大笑,太欢乐了!不过笑后想想却有点悲哀,各种排名系统已经让多少人走魔入火了,自觉不自觉会对排名和名次耿耿于怀。想起不久前有一个咨询问题: 某某学校算不算世界一流大学?当时自己的回复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把大学划分为一流或二流。同样,中国名校,有标准吗? “中国十大名校”百度百科词条由13年6月2日创建,最初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这10校,这个词条是由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创建。 直到今年2月份,这个词条才被“中科大”发现了,“中科大”愤怒了!“你NND!俺十几年来在国际上的排名从来没有低于过大陆第四!这TM是谁排的野榜。”出于同行仇视,虽然“人大”的主项和“科大”是根本扯不上,但毕竟同为以“中国”冠名的高等学府。“中科大”把“人大”改成自己的名字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5天之后,词条再次被修改,“吉林大学”大学看到这个榜单极为不满。“可笑!看过校友会排行榜吗!我是第九名你造吗!北京师范是什么学校?排这么高!不懂就不要瞎排!” “吉大”把“北师大”改成自己的名字,满意的走了。 不料当天就被改了回来。看来“北师大”时刻关注着。不太好弄啊。“什么吉大!听都没听说过!校友会第9是什么东东?我可是QS(世界大学排名)第8!”不过5天之后,“北师”再次被改为“吉大”,拉锯战啊。 2天之后,创建者北师大将自己强行上榜,而创建者改完仅仅数小时,又有人出马把“南开”和“北师”删掉,换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2月24日,“南开大学”发现了这个榜单,看到自己的名字不在十大名校之列果断怒了。挑了一下,哈工大,走你。 5月19日,榜单再次被修改,“南开”和“西交”被换成了“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这又是一个比较有认同感的榜单,即把C9中偏弱的“西交”和“哈工”去掉,换成实力差不多但名气较低,不过又处于明显上升期的“中大”和“武大”。 半个月之后,“西交大”看到了这个榜,怒了!无奈不知道是“中大”和“武大”哪一方改的,自己也没必要去帮“哈工大”或者“南开”改回来啊。于是从“中大”和“武大”之间选了同处中西部的“武大”。还给予了警告“我是国家钦点!社会公认!” 期间“浙江大学”发现了这个榜单也生气了!“kao!虽然我榜上有名,但凭什么放在最后一位?!我的综合实力是‘华五之首’,不解释。”浙大将自己的名字放在了第三,走了。 第二天,“武大”再次取代了“西交大”,并且告诫“西交大”,“请尊重事实!” 然后,“南京大学”看到了“浙大”修改的顺序也发飙了,“尼玛!你以为你是武脸书啊!你妹的综合实力啊!老子要是和手下的7所211合并分分钟让你明白!大饼一个,华五垫底不解释。” 5天之后,某位大神看到了这个词条,将这个词条重新编辑了一下,还配了图做了极其详细的解释。随后把“武大”和“中山”换成了“西交”和“华中科大”。应该是“华中科大的高材生,把这个词条打扮的更加漂亮了。 这位大神后来想了想还是用“哈工大”代替了“华中科大”,并且顺序采用了“泰晤士”。这一次的榜单看起来终于正常了。最后一期榜单中“南开”取代“中国人大”。 然后,目睹了这整个过程的百度百科管理员,把这个条目——整个删除了。。。 后记:后来我到百度百科也去看了一下,该词条竟然还在,不过下面的解释是:“ 中国十大名校的称谓多来自于民间的自发评判,并没有明确、稳定的评选标准。百度百科不收录此类标准不清晰的评比结果,也请广大网友理性讨论。 ” 看旁边编辑历史的说明有:编辑次数共有34次。可见整个词条的修改经过了更多回合。好奇的我打开了历史版本,想看看其他的修改的情况,可惜,百度管理员把相关修改记录都删除了。估计前面这些记录还是在未删的时候被有心人给截图的。
个人分类: 其他|8115 次阅读|55 个评论
不要迷信百度百科的词条
热度 3 bioxncai 2014-4-7 10:23
现在很多人遇到什么问题不懂了,就想到百度。百度百科的词条是很有影响力的,也确实帮助了很多人,从这一点,百度百科确实令人赞赏。但是人们往往疏忽的一点是,百度百科的词条是开放性编辑的,就是说任何网民都可以参加编辑,所以缺点、错误难免,不要盲目相信。 特别是民间对某些问题争论比较大时,常常有人恶意修改或编撰片面的词条,这种百度百科的词条极易给人造成误导。当你百度了这种词条,千万别当成“圣旨” ! 最近,清华多名学生捍卫PX“低毒”网络词条描述的事情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1469.shtm ,又增加了一条佐证。明明PX是低毒,有人却将其修改成高毒,试想当你搜索到“PX是高毒”的错误释义时会怎么想?全国那么多人百度得到这个错误的信息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如果说会引起社会不和谐,不算夸张吧?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该告诉大家不要迷信百度百科,另一方面政府和专家应该出面提供权威、科学的信息,加强与民众的交流、沟通,做好科普,此外,也建议百度的管理层加强对百科词条的管理,为社会稳定,捍卫科学承担一份责任。
2947 次阅读|6 个评论
一些百度词条的围观人次
热度 2 huailu49 2013-5-2 21:03
高 君曼 24353 工农兵大学生 17237 七二一大学 4222 第八机械工业部 3794 英语姓名简史 2134 中共中央地方局 1489 七一八工程 900 城市供养区 541 科技生态系统 527 巴士客 498 省外内资 416 客流系数 406 丹•布雷兹尼茨 191 迷雾指数 135 跨省卫星城 78 ( 2013.5.2 统计)
个人分类: 自我科普|1778 次阅读|4 个评论
百科词条特征及其用户贡献行为研究——以百度百科为例
linghehuang 2013-4-14 15:59
黄令贺,朱庆华. 百科词条特征及用户贡献行为研究——以百度百科为例 .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01):79-88. 百科已成为 Web2.0 环境下知识组织的一种新兴形式,它集中体现了 Web2.0 “用户参与、协同创作”的特点,是 Web2.0 的一种典型应用。然而,目前有关百科词条特征及用户贡献行为的研究还不多见,尤其是在中文环境下。本文采用计量学方法,以近 30 万条百度百科数据为基础,对词条特征和用户贡献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词条编辑次数、用户创建词条数量和编辑词条数均符合幂率分布,特别是百度百科具有不同于“指数增长”的词条增长规律,另外对于创建词条与编辑词条两种行为来说,绝大多数用户并没有偏好性。这些研究有助于认识百科这种网络信息资源和它的贡献者、并为进一步的系统优化和用户激励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百度百科 词条特征 用户贡献 幂率分布 原文下载: 百科词条特征及其用户贡献行为研究——以百度百科为例.pdf
个人分类: 论文|4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版《辞海》为何剔除“父母官”
gongshiliang 2010-12-16 20:59
新版《辞海》为何剔除父母官 【 作者:章关培 转引自《新民晚报》 2010-12-16-B5 版】 父母和官本来风马牛不相及,合二为一,称父母官,成了专有名词,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社会影响。 老的《辞海》及新版《辞源》,都有父母官词目,但解释得并不完全,没有明确指出父母官究竟源于何时、盛于何时、历史演变,引证也有孤寡欠足之嫌。比如,宋王禹偁有《谪居感事》诗:万家呼父母,百里抚惸嫠。该诗后有自注:民间呼令为父母官。这个自注就比《辞源》更明白,是将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最早的一个出处。 《礼记大学》:《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明张志淳:《书》曰元后作民父母,《诗》曰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则父母二字,皆人君之称也。在这些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国君。 秦汉后,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建立、发展,以天子自居、雄踞九五的皇帝,对臣民仅仅称其为父母,显然觉得不够意思,皇帝把先秦以来戴在头上的父母冠扔了,遂称万岁、万岁爷。 汉代曾出现了两个有非常政绩的地方官: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吏民亲爱信臣,尊为召父。荏苒百年,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公元31年),杜诗为南阳太守,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将之与前代的召信臣相比,于是就有了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之说,父母官一词即源于此。这时父母一词已有了地方官的含义,自此广传后世。称官为父母官,盛于明朝,风行天下,是明中叶以后的事。 父母官兼具领导与爱护两种特点:为民做主与爱民如子。在汉语中,父母官还有一种用法,就是指称家乡地方官。朝廷命官为避嫌,常要离开家乡异地为官。朝中的大官,极少有祖籍在京城,大多数父母都在京都外的地方。这些官对家乡官也称父母官。父母官的两种含义、所称适用对象虽然都是地方官,用法上却有讲究:前者是百姓对长官的称谓,是对长官的一种敬畏和赞誉,后者是朝中高官对比自己地位低得多的地方官的一种尊称、自谦表示。县官不如现管,是希望对方对自己的父母亲眷有所照应。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公民与政府、老百姓与各级领导的关系,成了主人和公仆的关系,成了衣食父母和儿子的关系。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阐明了这种关系。 说父母官,不是当官的把老百姓当作父母,而是把自己当作老百姓的父母,这就颠倒了国家政府领导与公民的关系,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父母官是人民公仆的对立面,实质是封建特权加草民意识形成的政治怪胎。也许这就是新版《辞海》删除父母官词目的原因之一吧。
个人分类: 自说自话|226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