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期末考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热度 5 zywsict 2020-8-31 11:20
由于疫情的原因,上学期的课程采用线上上课。与往年不同,课程的期末考试,没有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而是留在下学期开学之后进行。为了给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在学生返校之后进行了一周的教学预备周。教学预备周结束之后,才进行期末考试。 由于班上有几个境外生因疫情的原因,无法返校。 期末考试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在考虑了疫情的因素之后, 特意将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难度降低,结果没有收到惊喜,反而收到了惊吓。 上一学期,上了 2018 级计科 1 班和 2 班的《随机数学》课程,其中计科 1 班 46 人,参加线下考试 43 人,线上考试 2 人,缺考一人;计科 2 班 43 人,参加线下考试 40 人,线上考试 3 人,无缺考。 花了将近两天的时间,将期末试卷批改完毕,其结果惨不忍睹。计科 1 班良好 3 人,中等 6 人,及格 15 人,补考 21 人, 挂科率达到惊人的 45.65% ,创下了这门课程的新纪录 。 计科 2 班情况稍微好点,良好 5 人,中等 12 人,及格 15 人,补考 11 人,挂科率为 25.58% ,计科 2 班的挂科率基本和往往相差无比,情况比较正常。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同学优秀,且良好的比例过低。 从这结果来看,线上教学的效果确实比线下教学差很多。仔细想来,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 第一,学生自主性差 。虽然线上教学打破时空的限制,但其带来的弊端就是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少学生就是拿着手机进入课程之后,然后做其它事情,上课已经流于形式。 第二,缺乏有效的监督 。线下教学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对学生课堂上的行为比较了解,学生开小差时可以及时提醒纠正。此外,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有困惑和疑问,及时调整进行进度和教学策略。 第三,硬件条件受限,影响教学。 以往线下的教学都是以板书为主,这样学生参与度比较高,线上教学由于在家里,由于硬件设备的限制,几乎很少板书,导致教学效果差。 第四,期末考试的时机 。以往的期末考试都是在结课之后不久进行,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相对较少,这次期末考试延后,正恰逢假期,而假期很少会有人主动学习与复习,所教的知识基本遗忘。对于那些习惯临时抱佛脚,善于突击复习的学生来说,这点比较致命。尽管有一周时间可以准备考试,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平均下来一门课程复习的时间寥寥无几,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第五,错误的学习方法。 上课不认真听讲,觉得课下能够学好;虽然少数同学能够做到,但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几乎做不到。老师课程所讲的知识或者方法,都是多年经验的总结,认真听讲了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如果不认真听讲甚至根本不懂得知识的要义,更不要说应用知识来考试和解决问题。 总之,对我而言,线上教学的效果肯定是不如线下,幸运的是学生几乎都返校,新的学期主要是以线下教学为主。
个人分类: 教学|4550 次阅读|9 个评论
长江大学对考试作弊大声说“不”,开除高等数学考试作弊学生14人
热度 1 毛宁波 2014-6-27 15:55
今天据长江大学教务处期末考试情况通报,2014年6月26日 期末考试 共有6个学院8门课程的考试,其中在《高等数学 A (下)》考试中,有14位学生利用手机作弊,被当场抓住, 根据《长江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拟对这14位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长江大学开始对考试作弊学生大声说“不”。这是长江大学新任校长在教学管理上烧的第一把火,期待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http://jwc.yangtzeu.edu.cn:8080/detailShow.aspx?id=9502 )。 长江大学新任校长谢红星(原武汉大学副校长,今年6月12日就任长江大学校长)6月25日在听取教务处汇报时强调: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核心使命,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才培养质量是现代大学的生存之本,特别针对我校这类地方高校而言,本科人才培养更应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创造特色和亮点,使其成为与其他同类高校竞争的王牌。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5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习是一个过程
热度 2 baocunkuan 2013-2-25 16:50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研究生的第一次上课,我照例先把期末考核方式告诉了学生,也算是“丑话说在前头”,即: 最终成绩=基准分×(实际上课次数 / 应上课次数) 其中,基准分为期末考试(硕士生)成绩或课程论文及其答辩成绩(博士生),而这个基准分并非选课的学生最终能拿到的成绩,还得乘上一个系数,这个系数就取决于这一学期学生的“实际上课次数”和“应上课次数”,呵呵~相当于学生的工分。 这里的道理大家都懂得:学习是一个过程,成绩在于积累,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2747 次阅读|3 个评论
期末考试,画重点,不画重点
hahasalon 2013-1-24 15:41
期末考试,画重点,不画重点
每到期末,就十分纠结,要不要勾画重点。学生强烈要求、请求、恳请、抗议,画重点;我是一如既往的抗拒。但学校又有一个类似“30%不及格”算教学事故之类的规定,心里也很悬;还想到学生不易,70分以上才有绩点拿学位,所以也心有戚戚焉。 今年《管理学原理》是两个专业两个老师讲授,我出题后给对方批示,我更纠结,我这边画重点不?按照囚徒困境,不画重点肯定是我吃亏。鉴于对自己授课的信心,这门课我还是不画重点,但明确的告诉了学生“那些地方不考”。 另外,《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方法》,我知道大部分学生都是二百五,袁方老先生的教材又太厚重,所以我“开卷考试”。果然,学生还是说太多内容。我又画“那些地方不考”;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就试卷内容练习了50分题,当然,学生是没有那么敏感度知道,这个可能是考题,以为是我上课中随意抽人起来解答的课堂作业。 悲催的是,《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方法》,学生以为是开卷,而且,看我平日面狠心慈,以为很好办,都不看书,连我一再强调的一前一后内容,都没看。火烧眉毛,翻书是来不及了,最后仅仅一个90分,60多的是哀鸿遍野。反倒是《管理学原理》,学生都能来几句,都能沾点边,最后全班成绩终于“正态分布”。 还有一门《物流管理》,专科的选修课程;学生基础差啊,我又掌握不了难易,基本按照资格考试的模式讲授;他们要毕业了;课程讲到中间,我就知道他们的心态和水平,所以不停地在课堂让他们演习,考试时候,换换花样,后面50分案例题让大家能够得到40分了。前面的选择、判断就是他们平日上课的用功程度了。阅完试卷,还是有一个不及格 … ..50分案例题就解答了一个,我的亲娘啊。 附监考过程中发现的,一个老师勾画的重点,以及老师或学生做出来的“考试宝典”。如今考试,一个班的学生,都会有意识的做一份考试宝典的;所以,如果勾画了重点,那么一荣俱荣 … .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2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热闹同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成绩单
热度 12 陈安博士 2013-1-23 10:51
  全班共 4名同学在期末语文考试中考了100分,其中包括陈热闹同学    18名同学在期末数学考试中考了100分,其中也包括陈热闹同学    2名同学在期末双科考试中同时获得了100分,竟然还有另外一个同学    陈热闹同学在班级优秀学生评选中荣获优秀学生称号,俺就不操心还有多少其他同学了。    热闹的干妈和干姐姐们,你们怎么看?下次是不是不用考这么多分数呢?
个人分类: 人论|3129 次阅读|24 个评论
论文考查更能让学生学到东西
热度 1 tarimriver 2011-7-15 09:50
这学期继续上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用的是蔡运龙教授的教材。本来想闭卷考试,但学生是大三的,他们多数已经开始准备复习考研,不愿死记硬背一些他们认为与考研关系不大的知识,要求开卷。由于是提高课不是核心课,可以采用论文考查的形式,所以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同时,我要他们写论文的时候不能简单的复制粘贴的形式。距离期末考试还有4周的时候,我抽一次课(2个小时)时间专门给他们讲了论文报告的结构、写作方面的知识。接下来的一周将论文题目发给大家,这次论文考查不是大家共用一个题目,而是每人一个题目,主题涉及资源现状评价、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投入产出、库滋涅茨环境曲线、文化资源开发等46个题目,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但是由于是讲完了授课内容才把题目展示出来,时间不够用,学生建议按照学号分题目,这个任务交给班长去做。我专门强调,如果不把草稿发给我看,论文一定不及格,发给我就是要考查他们是不是认真搜集资料,自己撰写论文。 给学生2周的时间准备,多数同学积极性还是蛮高的,问我要资料,让我帮助找资料的都有。大家准备了一周时间就开始发初稿给我,我指出了文献引用格式问题,文章结构问题,主要还是缺少数据资料支撑,而是空手道。也有几个别同学掐头去尾把别人的文章拿过来企图蒙混过关,我就把原文发过去提醒。一周当中,每天都有20篇初稿发过来,有的同学修改4、5遍,修改3遍的是多数。有两三个同学受不了,email说老师饶了我吧,我还有一门什么课没有过,要复习任务很重,有的学生说了一番好话,最后说这遍可以通过了吧? 总体看,这种考试形式比闭卷考试能让学生更能学到知识,至少知道了论文结构、文献引用,和到哪里查找资料。但老师的工作量却增加了不少,事后对此进行了调查,学生普遍给予积极评价。
3286 次阅读|2 个评论
这种景象,神仙都羡!
热度 11 zhangyuxiu 2011-7-8 17:29
这种景象,神仙都羡!
学校期末考试,硬把我安成了定安考点的主考,我百般不愿意,硬是没有推掉,只能不情愿地走马上任。7月6日下午冒着酷暑被送到了定安,考点设在定安县委党校。一到定安先到党校和有关负责人见面就考场布置、监考人员安排等事项进行沟通,然后和他们约定第二天去检查考场布置情况并召开全体监考及考试工作人员会议。之后就在定安最好的宾馆之一春阳宾馆安顿下来休息。第二天(7月7日)去考点检查工作情况并召开工作会议,完事惊喜地发现党校院子里种满了果树,主要有龙眼和杨桃两种,这两种树树龄都在十几年以上,绿树如荫,亭亭如盖,把整个县委党校遮得不见炎炎烈日,让人一进院子就觉得非常凉爽。更让人惊喜的是龙眼树和杨桃树上结了密密麻麻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得弯垂下来。我问党校的陈主任,这些树结了这么多果,一定施了很多肥吧?陈主任说,什么肥也没给,也没打农药,就是它们自己长的。原来如此,海南的环境太适合它们生长了,就靠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这些树就长得这么好。一进大门的树上还有一郡调皮的孩子爬在高高的树上摘杨桃,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在这样的地方工作真够诗意的了。 1、我从来未见过结这么多果的龙眼树! 2、果实累累压弯了树枝 3、果实青中泛黄 4、杨桃果紧紧地挤挨在一起 5、在这样的树下休息,是什么样的感觉? 6、调皮的孩子被杨桃果的清香吸引得上了树
3628 次阅读|22 个评论
我的一天——期末考试成绩的纠结
mafei863 2011-7-2 22:39
这几天进行了学期末的收尾工作,期末考试成绩也出来了,颇感意外:大一Java1班的c程序实训考试竟然有8个不及格的,其他班的仅有1个。向领导汇报时,看到了领导的皱眉,感觉到了自己的尴尬,也颇为怀疑自己的能力,也在思索自己问题到底出现在哪个环节?平时编程训练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出现,在问题求解的思路上启发,在编程实践中指导、答疑。即使我教学的水平再差,也不至于悬殊这么多。甚至期末考试前给学生缩小了考试范围,针对性的复习,就差讲出原题目了!如求一个数列的平均数;输出小于60的所有数... ...到底是我平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还是平时没有把问题讲解清楚,这几天一直在纠结中...
个人分类: 点滴记录|2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注册师考试险通过
热度 4 youwei1985 2011-7-2 11:40
今年是全国注册测绘师第一次考试,时间定在4月16,17日,考前只备战了约一个半月,天天到图书馆复习,有准备期末考试的感觉,久违的感觉了,由于考试科目众多,复习真不可能面面俱到,也只能是尽自己最大努力,特别是对于GIS,遥感方面的东西,知之甚少呀,以后适当时机得补补。成绩2个月后就公布出来了,最差的案例分析只考了73,比预想的还要高点,合格标准一致没划出来,心理很是忐忑,一直到前几天才通知说合格线是72,心中那个高兴哈,真是侥幸通过哈。 总体感觉考前准备还是不够充分,至少应花三个月时间准备,下次继续努力。
2636 次阅读|8 个评论
Princeton 生活小记(3)
热度 1 iKnow 2011-1-23 11:34
这一篇介绍一些零散的事情。 1. 工作时间 计算机可以远程工作,所以很多人都会在其他地方工作,大家呆在实验室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大概10点到6点。而一些高年级的研究生索性住在纽约城里,平时有事情才回学校。教授更自由,理论上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是自己安排的。 平时大家看起来都挺轻松,早10点晚6点。但是有两段时间明显感觉不一样。一段时间是PLDI‘11的截稿期前2周(11月中旬),编译组长期占了一个会议室,专心冲刺,晚上、周末都不休息,他们老板周末也过来督工。这次他们一下子投了3篇,祝他们好运吧。另一段时间是期末考试,大家似乎一下子变得非常刻苦,有的去图书馆上自习,有的在实验室通宵看资料。 但认识的一些物理系的人,因为需要做实验,经常会晚上12点以后才回去,有时甚至通宵,很疯狂。当然他们白天去的也会晚一些,12点以后,据说一个原因是晚上的实验环境更好一些。 2. 考试 计算机系的研究生课程考试有两种选择:一是要成绩,ABCD那种;另一是只要“通过”“没通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如果对课程很感兴趣,希望全程学下来,那么就选择第一种,做作业、做Project,有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只是一个比例;如果希望平时少花点时间做作业,那么可以选择第二种,只要参加一次考试,要么通过拿到学分,要么不通过就当什么也没有学。 一般来说,和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那些课程都会选择第一种方式;而一些只是感兴趣的课程,那么可以选择第二种。我不清楚这样设计的初衷,但对于学生来说,第二种方式确实给他们腾出不少时间参与到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来。因为课程的作业和Project要花的是将确实非常多,而这似乎在美国那些大学中又非常普遍。 3. 英语听说能力 来美国之前,我总是觉得到了美国就可以飞速的提高英语听说水平了。但三个月过去了,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并没有什么提高。主要原因,主观上是自己的主动性比较差,没有多和外国人好好交流;客观上是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已经很多了,很多时候依然是浸泡在中文环境里。 和周围的一些学生也交流过,大家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年龄越大的华人口语反而越好。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同类相居,八十年代到美国留学的中国人相对较少,能聚集起来的人并不会太多,所以他们接触的主要还是西方人。那一代人的英语基础相对差一些,但是因为环境需要他们改变自己,所以反而现在的英语都很好。导师81年到美国,据说当年在耶鲁当助教时,有学生抱怨说听不懂,但现在他的口语非常清晰而标准。 仅2009年就有快10万中国留学生涌入美国,华人社区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便利,连很多东亚餐馆里面的服务员都会说中文。我肯定不愿意脱离华人团体,但我也很想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我尝试过看带字幕的电视和演讲,但效果有限。我现在能想到的其他方法就是多参加一些活动,多认识一些外国朋友。看来语言的提高没有什么捷径,还是只能靠自己多练习。 4. 计算机会议论文审稿 计算机领域的主要成果都是发表在会议上,会议每年都会组织一个Program Committee(PC)审稿、决定录用情况。Princeton计算机系的很多教授都是本领域的专家,自然经常会成为PC成员。但有一点让我比较佩服的是,我听到好几个教授都是自己审稿,而不会把任务派给学生。比如导师Kai几乎从来没有个学生派过审稿任务;而系主任Andrew Appel是PLDI'11的PC成员,新年过后他第一次到我们办公室找他的博士后聊天时,说道他“利用新年假期已经把PLDI文章审完了……”。 我想,文章在这些大牛手里审稿无疑是比较幸运的。计算机领域的会议之所以比期刊更有声誉,一方面因为它从投稿到录用一般是3个月,比需要2年审稿期的期刊快很多,所以大家更愿意把最新成果发表在会议上;另一方面,它的审稿很严格,ACM很多会议都是严格控制数量,比如系统结构领域,ASPLOS、ISCA、PLDI、SOSP、OSDI等会议,一年200篇左右的投稿量,其中30~40篇论文录用,每篇文章5个Review,大约1000个Review,一般有40个PC成员,再加上几十个外部审稿人,平均到每个评审人的文章已经不是非常多了。所以他们会比较认真的去看这些论文,我几次投稿经历也证实这一点。比如,我们有一篇文章的Review有近3700字。 不仅如此,这些大牛还很乐意把他们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其他人。最近看到ASPLOS'11上有篇文章落到了Berkeley的David Patterson和Stanford的JohnHennessey手中,不仅文章被录用,还被两位牛人推荐给了Intel CEO。于是,文章还没有正式发表,作者老板已经被IBM和Intel邀请去先作报告了。( http://www.tektalk.org/2011/01/20/intel-ceo%E6%AD%A3%E5%9C%A8%E9%98%85%E8%AF%BB%E7%9A%84%E6%96%87%E7%AB%A0%E3%80%82%E3%80%82%E3%80%82/ ) 看到这篇ASPLOS论文最后致谢中写道“We thank our ASPLOSshepherd, David Patterson, and John Hennessy for their feedbackand encouragement”,感觉这些牛人对晚辈的指导确实是不遗余力的。 (Shepherd是计算机会议中常见的控制论文质量的方式,即使论文被录用,很多论文还会被安排1~2名Shepherd来帮助作者修改论文。Shepherd会提出修改意见,包括文章结构怎么调整、补充什么实验等,论文经过多次修改,最终需要得到他们的同意才能正式提交) 5. 令人震惊的自杀 新年第一周,我们便得到一个让人非常震惊的消息——系里一位五年级博士生自杀了。 他把自己的遗书公开了,并希望大家帮他转载。从他的遗书来看,主要是因为小时候4岁受到了性侵害,给他心理造成巨大阴影;而长大后,又因为拒绝加信仰基督教而被父母逐出家门,切断经济来源;但他很有才华,通过自己写软件来缴大学学费。而这一切,他从来都没有与别人说起,甚至和他一起生活多年的舍友看到他的遗书都觉得完全不是生活的他。这位学生能力很强,他的软件全世界已经有几百万人在使用。 导师Edward Felten是Princeton最新成立的CTIP中心的主任 ,去年刚被任命为第一任美国联邦交易委员会的首席技术官, 2011年1月开始去华盛顿工作 。这一切,让所有人都会觉得他将来会有非常好的前景,但他却依然无法缓解内心的黑暗和痛苦。 这个事件引起了社会上很多思考,如此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会走上不归路呢?1)虽然 这个事情主要是学生经历和家庭的原因,但学校已经意识到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于是向全体人员发送紧急邮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 大家已经开始思考应该怎么保护小孩?收到侵害后又该如何治疗小孩的心理创伤?3)大家也在反思家庭宗教现象。基督教在美国非常盛行,家庭宗教很常见,许多家庭从小就向小孩灌输圣经。很多基督徒有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认为他们信奉的才是真理,才是真正的神。所以,一旦有家庭成员选择放弃基督教,如何处理与家庭的关系?一段时间内,学校里、当地媒体、网络上,大家都在讨论这些问题。 我并没有想那么多,但这种英年早逝的事情就发生在身边,真的让人扼腕叹息。
991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什么事合法却不合理? 什么事合理却不合法
xuecw 2011-1-23 10:34
期末考试,一清华男生面对教授出的超难物理题,无从下手,于是径直走到讲台前,对监考的教授说,"您出的题,我实在答不出来,可是我出一个题,您也不一定答的出来。如果您答不出来我的问题,能不能给我教授摸摸那已经没胡子的下巴,心想,就你――一个整天泡人大女生的清华呆子――能出多难的题,难得倒我?我可是得过诺奖的人儿了!遂答曰:"好!" 清华男生娓娓道来:"什么事合法却不合理? 什么事合理却不合法? 什么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括弧:这三件事有内在联系" 教授实在想不出来,爽快的在白卷上打了100分,并问答案,清华男生说:"您既然已经打了分了,那我就告诉您吧。" "您82岁的老头子,却娶了一个28岁的年轻妻子,这,合法却不合理。" "您年轻漂亮的妻子,在外面又找了个年轻学生,这,合理却不合法。" 教授这时已把一张黄脸气成青脸,气急败坏的说:"那你说,什么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学生得意的说:"您刚才在您新娶的年轻妻子的年轻情人的白卷上打了一个满分,这件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 次阅读|0 个评论
挂与不挂,是学生的选择,是老师的无奈!
热度 2 suprachem 2011-1-18 17:05
个人分类: 自由人说|208 次阅读|3 个评论
考研周年纪念
热度 1 yjl1225 2011-1-17 18:37
2011年的第一博,没有想到是纪念我的考研一周年。本来是想写写别的,可是考试啊,万恶的期末考试让我无暇顾及那么多。转眼间就到了现在,考研的硝烟刚刚结束,不过这只是短暂的平静。紧随其后的2012年又要有一场激烈的战斗,周而复始,各种考试无穷溃也。如果说考研时火坑,我跳了,也也眼看着也个个的继续跳着;如果说考研的锦绣前程,那我们的前程锦绣,但是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 屈指算一下,我们的各种考试恐怕已经延续了快20年了。20年,呵呵人生有几多20年,但中国的学生考试恐怕即便是20年也不会是尽头。念了这么多年的书,考了这么多年的试。可是自豪的说一句:我已经不怕考试了。但是我却发现我已经厌倦了各色的考试,讨厌到了极点。到底研究生的 考核 应该怎样,单单只是考试或只有 考试 吗?我觉得应该好好考虑一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28 次阅读|2 个评论
考试作弊
bzqiu 2011-1-17 10:16
期末考试作弊花样繁多,总体上来说,一年级比较好,年级越高,作弊也越多,作弊方法多种多样,总结如下: 1.纸条:这是最常见的,公式、要点、书、PPT的缩小(3*4厘米)版,考试中放在手里、卷子里、袖子里、屁股下等,考试结束之后,满地小纸条,可谓是一道景观。 2.试卷纸:与考试用纸大小一样,混在卷子里,好像是演草纸。 3.就近的墙上、桌面上:预先书写 4.缩小到透明胶上,贴到水杯、文具盒等上:这是不太容易发现的。 5.存到手机上。 虽然方法很多,但很容易发现谁在作弊,但要找到证据那就不太容易了--尤其是女生作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 次阅读|0 个评论
“挂科率”与“前三名”
热度 8 SoSoliton 2011-1-16 17:45
时下正值期末考试,学生紧张,老师也不轻松。据说,在某些高校,尤其是二本和高职院校,如今期末考试已不完全只是学生的头等大事,更是任课老师的政治任务:任课老师必须想方设法确保所教课程的“挂科率”低于某个点。 一位教学型大学的老师说,为降低“挂科率”,老师们基本上都要在考前划重点,甚至透题目,但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降低“挂科率”,因为有些大学生别说去复习那些所谓的重点,就是连背标准答案都不愿意,“他们只要工分不要出工”。他举了个例,他曾在考前以工分形式给学生划重点,希望引起学生的重视:“同学们,请翻到 x 页,这里有一个劳动日(从前生产队出工,一个劳动日记工分 10 分)。”同学们并不兴奋,无动于衷,好象真安排他们去出一个工似的。老师哀求学生:“求你们千万记住了!记住了没有?记住了就请再翻到 y 页,这里有两个劳动日,千万记住了,这里有两个劳动日!”老师将 10 个劳动日都安排妥当了,但考毕,还是没几个学生完成 6 个劳动日。 考前的措施不能降低挂科率,老师就要在阅卷和评分环节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位老师说,阅卷时,老师们要挖空心思为学生找得分点,要尽量高抬贵手,卷面实在是胡说八道,也要给点墨水分。这样下来,如果还是不能降低挂科率,就只好直接操弄分数了:给每位加一个分数、给每位的分数乘以一个放大系数,等等,不一而足。 听了几位教书匠朋友的苦衷,老文大开眼界、深表同情、深感庆幸!老文虽然长期在高校工作,但这几年很幸运,一直没有“挂科率”的压力,因为近几年老文基本上跟本科教学隔绝了,一方面是为了科研事业,另一方面是为了不抢别人的饭碗(想上课的人太多)。老文甚至还对“挂科率”一词感觉好新鲜,只是偶而听说过而已,以为是类似于网络词汇的非正规说法。如今一打听才知道,现在的教学管理上,“及格”和“及格率”已普遍被“挂科”和“挂科率”替代了。何以至此?老文考究了一番。 “挂科”虽从“不及格”发展而来,但内涵比“不及格”要广泛和深刻得多。其一,“不及格”比“挂科”定性严格、严厉。“不及格”相当于对这门课判了死刑,定了性,很难翻案;“挂科”就很有弹性,所谓挂,就是悬而未决,得个零分都还可重来,权当这门功课暂时挂着。其二,百分制的考试,低于 60 分就“不及格”,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很难改变。这对老师为确保及格率而降低及格线是个很大的束缚,于是“挂科”一词应运而生,低于 60 分属“不及格”,但不一定属“挂科”,尚无硬性规定低于多少分就定为“挂科”。其三,“挂科”一词非常人性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来说,考试不及格是一件丢脸的事儿,而挂科虽说不上光彩,但也只能说明暂时尚未通过考试,最终可能会将挂着的取下来的。等等。 总之, “挂科”一词比“不及格”更人性、更弹性、更懂政治、更讲政治。 “ 及格”和“及格率”分别被“挂科”和“挂科率”替代,这是与时俱进的历史必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听了几位教书匠关于“挂科率”的现说,我又想起了新月先生讲的一个关于“前三名”的传说: 前清时,为了体认对人才的重视,曾规定,童生考试,每县至少要录取三名。某县地处偏僻山区,教育文化非常落后,有一年全县报考的,却只有三人。 考试完毕,主考官把试卷收上来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原来三人中一个抄了题目,只写了“且去”二字;另一个只抄了试题,什么也没写;第三个考生,干脆连考题也没抄。 主考官无可奈何,只好大笔一挥,把抄了题目并写了“且去”二字的那位考生,取为第一,并批道:“但观‘且去’二字,必定满腹经纶。”又把抄了试题那位,取为第二,批道:“誊写毫无差错,足见其才可造。”再把交了白卷那位,列为第三,批曰:“不轻易下笔,可见其行事慎重。” 由此看来,今之“挂科率”其实是古之“前三名”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无论是今之“挂科率”,还是古之“前三名”,都说明一个道理: 任何事情,只要政治挂帅,就好办了,就会做得很好,各项指标都能完成。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7962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