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qzone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qzone

相关日志

阿镗谈《炎黄风情》(四篇)
byk0104 2013-9-25 23:59
阿镗谈《炎黄风情》(四篇) 创意小辩 阿 镗 台湾 《省交乐讯》1994年12月号 ( 一 ) 无中生有是创意,有中生有亦是创意,且是更难的创意。 有一个对“无情对”的小故事。话说清末民初,某日,一群门生给老师做寿,有人出了一副上联:“公门桃李争荣日”。良久,下联仍无着落。刚好一位留欧的门生赶到,说:“这有何难哉?”跟着随口而出:“法国荷兰此利时”。众人深思片刻,无不绝倒。 这个故事,笔者是在林以亮先生的散文集《更上一层楼》中读到。事隔多年,居然没忘记。 作曲上,写旋律近似出联,是无中生有;写对位近似对联,是有中生有。后者难于前者,应是不争之理。因为前者海阔天空,后者限制重重。前者全凭才气,后者必须才气加上功力。 ( 二 ) 古往今来,那一部音乐作品最有创意? 巴赫的《恰空舞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乐》?瓦格纳的《尼伯龙根指环》套歌剧?德彪西的《影像》套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 如果来个公民投票,相信以上每部作品,都有资格得到不少选票。 巴赫的《恰空舞曲》,以 D C B A 四个顽固低音,发展出一首千变万化,结构紧密,有如巍巍高山的旷世巨作。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首次打破交响乐的纯器乐传统,加进人声,唱出了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人类最崇高心声,柏辽兹的《幻想交响乐》,离高贵典雅之经,叛纯音乐之道,以前所未有的大编制,表现文学意境,开创了浪漫派的一代乐风。瓦格纳的《尼伯龙根指环》,以无比丰富的想象力,把管弦乐、声乐、戏剧融铸一炉,独创出前无古人,表现力极强的音乐剧。德彪西的《影像》套曲,打破传统功能和声束缚,用全新的音乐语言,表现自然界繁富细微的色彩变化,开启了二十世纪的音乐之门。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用尖锐的音乐,复杂的节奏,表现原始世界的荒蛮、粗野,带出了反崇高,反唯美,反旋律的当代音乐潮流。 这一票,究竟要投给谁? 别的人我不知道。我自己这一票,一早就想好,要投给巴赫之“赋格的艺术”。 理由是:它用那幺简单的主题,写出了那么多首形态不同,节奏不同,音程不同, ” 性格 ” 不同的赋格曲,达到了音乐形式美和变化组合可能性的极限。它比前文提到的 ” 无情对 ” ,不知还要难上多少倍,复杂上多少倍!相信贝多芬和斯特拉文斯基如果复活,也不能不把“天下武功第一”的宝座,拱手让给巴赫。 ( 三 ) 中国作曲家鲍元恺先生,写了一组二十四首中国民歌管弦乐曲。笔者对这组作品相当推崇。它除了写得很美,在和声、配器、结构、曲式上均有可观的创意与成就之外,最令笔者佩服的是对位丰富,精致,经得起推敲。 例如《小白菜》,在五小节的主题之后,马上就是一段四度转位卡农: 又如《小河淌水》,主旋律在第三次出现时,低音声部是主题的“扩大”: 再如《走西口》,中段旋律加上八度卡农后,音响更丰厚,感人力量更强: 类似例子,多不胜举。 中国作曲家,有如此对位功力与才华者,并不多。中国民歌改编曲,论对位的丰富、巧妙,以笔者所知,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其它作品比得过鲍先生这组作品。笔者本人曾为小提琴与钢琴改编过一组中国民歌。论旋律与素材之变化发展,笔者自认为不输给鲍先生。可是论到对位,则口服心服,甘拜下风。 ( 四 ) 音乐的创意,当然不限于对位。从内容到形式,从旋律到节奏,从和声到配器,凡是前人所无的,都是创意,都弥足珍贵。笔者独推对位为创意之首,是因为它所受的限制最多,难度最大;中国作曲家普遍最弱的一环,是对位;中国音乐作品甚多听起来单薄者,原因在缺乏及格的对位;离开了对位,“交响化”便是一句空话:没有对位,大型管弦乐团便没有存在必要。 不久前,笔者向某唱片公司主事人推荐鲍元恺先生的上述作品,答复是:“作品不错,但创意不够。”笔者当时无语,但心中不平。再三思量后,明知争辩无益,仍忍不住写此小文。希望借故引起更多同道朋友对“创意”的讨论,也希望看到更多充满创意的中国音乐作品。 《炎黄风情》好在哪里 阿 镗 台湾《省交乐讯》1996年1月号 十四年前,笔者拜在卢炎老师门下,学作曲,也学音乐欣赏与评论。 “某某作品好不好?”“好在哪里?”“差在哪里?”这是向卢老师问得最多的问题。 不要以为这些问题好答。试问一些名气很大,地位很高的人,多半只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地耍太极,少有人如卢老师,敢一言断高下,两语判生死。 “勋伯格的《升华之夜》极好,好在深,厚。” “马勒的交响乐好,好在线条美而丰富。” “ XXX 的作品不成,太单薄,经不起听。” “ XXX 曲很差,完全没有对位功力。” “你这个地方理路不清,要重写。” …… 诸如此类的真言听多了,自己的品味和批评力自然也慢慢地高起来。 鲍元恺先生的《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二十四首管弦乐曲》,笔者是一听钟情,断之为上佳之作。如果要选十部近代中国最优秀的管弦乐作品,此曲必在其中。假如不在其中,此评选必将遭受后人非议为“不公”,“不明”,“不内行”。 或问:“你凭什幺胆敢作此(背书)式评断?” 答曰:“凭直觉,凭经验,凭分析,凭曾指挥排演过其中数曲。” 直觉和经验虽然通常最接近真理,可是不能服人,还是要举例子,讲道理。 撇开意境、内涵、民族风格、是否好听等较为抽象的,形而上的标准不谈,我们评断一首管弦乐作品的优劣,公认的行家标准是:一、对位是否丰富而理路清楚?二、和声是否丰厚而色彩多变?三、配器是否高明?这一点通常是指能否恰如其分地使用每一种乐器,并把每一种乐器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四、结构是否严密? 以这四个标准来衡量,《炎》曲均得分甚高。 对位方面,笔者已写过一篇《创意小辩》,论及《炎》曲这方面成就,此处不赘。 和声方面,可举《小河淌水》一曲为例。该曲把这首不知多少人唱过用过的简单旋律,配上丰富多变的和声,听起来简直可以媲美德彪西、拉威尔的一流管弦乐曲。如果把它与一些中国作曲家的同名改编曲互相对比着听,更是高下立判,容不得半点虚假。 配器方面,《炎》曲不单只把管弦乐原有的弦、木、铜三组乐器的特色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尤为难得的是,作曲者把几件很不“合群”的中国乐器三弦,板胡,笛子,以及打击乐器,都巧妙地溶进不同乐曲之中,造成既新奇又和谐的特殊效果。如《夫妻逗趣》中三弦的使用,《看秧歌》中短笛与打击乐器的使用等,都是佳例。 结构方面,《炎》曲的特长不在素材的扩张变化和前呼后应,而在把二十四首小曲,按地方风格分成六组,每组四曲,四曲之间,经过缜密思考安排,有快有慢,有刚有柔,自成一个起承转合的系统。 笔者曾选了《小白菜》,《猜调》,《走西口》,《杨柳青》四曲的弦乐四重奏版本,让台南家专弦乐团排练演出。这四曲不但越练越有味道,越听越好听,有很好的演出效果,而且作为训练材料,训练弦乐团的音色变化,敏捷反应,整体平衡感,也效果极好。 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将在陈澄雄团长指挥下,于 1996 年 2 月 2 日,在台北国家音乐厅演出全场鲍元恺教授的《炎》曲。这不但对爱乐者是佳音,对我们这些作曲同行和作曲学生也是个好消息。不管个人口味如何,听听《炎》曲,最少可以让我们知道,溶汇中西,充满生命力的好作品是个什么样子。更希望《炎》曲的上演,能刺激我们为本土音乐,中国音乐多努力,多争气。 听《炎黄风情》小感 阿 镗 台湾联合报副刊1996年3月6日 记忆中,夏济安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天才诗人出现,所有理论之争,便属多余。” 二月二日,在国家音乐厅,欣赏陈澄雄先生指挥台湾省立交响乐团演出鲍元恺先生的《炎黄风情 ——— 二十一首中国风管弦乐曲》。边欣赏,边不由自主,想到夏先生这句名言,连带想起不久之前,在台北,一群作曲家与评论家之间发生的“公立乐团应否强行规定,每年演出百分之二十国人作品”之争。 企盼精彩的国人管弦乐作品出现,相信是人同此心。二十多年来,笔者几乎听遍能听得到的大陆、台湾、香港、海外中国作曲家作品,自己也写过多首管弦乐曲和一些乐评文字。论作品和注释的意境功力,动人心弦,恰到好处,“说人话不说鬼话”,以这一场居首。那种精彩,很难用文字来形容,详细分析又嫌累赘,只能写下当时涌出的零星意念: “金庸的小说、余秋雨的散文、鲍元恺的管弦乐曲 —— 五百年后,时人谈起我们这个时代,一定会首先想到这几个名字和他们的作品。与他们同代,何其幸运!” “黄自、冼星海、马思聪、江文也等的管弦乐曲,都是战场先锋,大厦基石,好像都是为鲍元恺这部作品鸣锣开道,铺沙垫土。” “佛教因有慧能、苏东坡而不再是外来宗教。管弦乐因有《炎黄风情》而不再是西乐。” …… 据闻省交的团员在演奏这部作品时,不但没有边奏边骂,反而是“从耳朵到嘴唇,从指尖到脚底,都像在喝 XO ”。听过陈澄雄先生指挥的音乐会多次,笔者敢说,只有这一场,他才完全达到“乐人合一”、“得意忘形”,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以去跟任何西方指挥名家较量武功。 一花独放,不是春天。如果台湾作曲家,能出几个鲍元恺;中国指挥家,能出几个陈澄雄,何愁没有乐团愿奏国人作品?何惧乐评家跟作曲家过不去?何须用立法来强逼冤家结亲? 我期盼,深切地期盼。 再谈《炎黄风情》好在哪里 ------ 兼评廖燃先生《美学思考》 阿 镗 台湾《省交乐讯》 1996 年 10 月 笔者曾先后写了 《 创意小辩 》 , 《 “炎黄风情”好在哪里 》 , 《 听“炎黄风情”小感 》 三篇短文,评论兼介绍鲍元恺教授的《中国民歌主题二十四首管弦乐曲》(即《炎黄风情》)。如不是忙于俗事,分身乏术,真想为自己写一长篇的《鲍元恺管弦乐作品研究》或是 《 论“炎黄风情”的和声、对位、配器 》 。说是“为自己”,并非客气话。因为从《炎》曲中,笔者学到很多在作曲课和作曲教科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如研究得更深入些,最大的得益者肯定是自己。有没有人情的成份?肯定有,但不多。笔者对郭芝苑先生的《钢琴小协奏曲》和陈培勋先生的管弦乐作品评价极高,认为是当代中国真正的经典之作。论雅俗共赏,鲍作更胜一畴,在郭、陈之上。可是,论孤高脱俗,深藏不露,百听不厌,不能不尊郭、陈之作在上,让鲍作屈居其下。笔者跟郭芝苑先生并不熟,陈培勋先生则连面都未见过,相信是我知道他而他不知道我。以此来证明本人写文章人情成份不多,应有公信力吧? 在《省交乐讯》 1996 年十月号上读到廖燃先生 《 炎黄风情引起的美学思考 》 一文,有些意见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只好不顾某名家“一流头脑创作,二流头脑评论,三流头脑评评论”之告诫,把一些零星看法写出来,供有心人士参考,思考。 《炎黄风情》的好,笔者已分别从创意(即对位写作)、和声、配器、结构等方面谈过,此处不重复。以上四方面,虽然都属于可分析,可论证的形而下之范畴,但却是作曲上最难的“功力”部份。对此,连廖先生都不得不承认其中“一些精致的段落,显示出作曲家扎实的功底”。那就让我们来讨论形而上的部份——创作的心态否健康,路向是否正确,究竟有没有创意吧! 为积德而写 近代为何优秀的作曲家和作品那样少(相对于十七、八、九世纪)?一大原因,恐怕是当代作曲家中,很多人是为创新(如现代派诸公)、为比赛得奖(如一批年轻朋友)、为饭碗(如不少学院派中人)而写。像巴赫那样为赞美上帝而写,像贝多芬那样为抒发自己对人类的大爱而写,像浪漫派诸大师那样为表达自己内心的七情六欲而写的人,当今之世,少到近乎绝种了! 鲍元恺写《炎黄风情》,是为了什么?在拙文《惊喜之事一箩筐》中,笔者写过这样一段话:“从鲍先生的发言和私下聊天中,得知他写这组作品时,已把生死、名利、技术都抛到一边,唯一想到的是积德——让世人知道中华民族有这么美的民歌,让自己的良心有所安。” 这段话,其实并没有把“真相”全说出来。如果碰到能从作品本身判断作品之价值的人,“真相”说不说也无所谓。 感谢廖先生的文章,引我讲出“真相”: 原来,鲍元恺四十六岁时,他的两位作曲家同学施光南和屈文中,都在四十九岁的英年早逝。而他的父亲,恰好也是四十九岁去世。很自然,他开始担心自己是否过得了四十九岁这一大关。能做什么?唯一可做的,就是作曲。即使过不了关,最少也留下“天鹅之歌”。于是,他放下一切,全力投入《炎黄风情》的写作。期间所承受的压力之大,所作出的牺牲之多,绝非外人所能想象。正像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一样的心情、处境,鲍元恺写下了《炎黄风情》! 廖先生在其大文中,把作曲者的写作动机,凭空想象成“希望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抗拒西方咄咄逼人的商品文化的侵略”,“为满足那些对东方文化感到好奇,却又嫌其粗俗,不够精致的洋人提供一种音乐速食产品”,那是把单纯的事情弄复杂,把想象当成真实了。至于把一位作曲家因想积德而写的一部作品,跟“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扯上关系,那是离题万里,几乎要令人联想到甚有中国特色的“莫须有”罪,“想造反”罪,“反革命”罪了。 雅俗共赏 中西溶合之路 艺术作品千类万类,归纳起来,不外四类:一是俗赏雅不赏,如偏低俗的流行音乐。二是雅赏俗不赏,如古琴音乐。三是雅俗都不赏,如某些当代学院派作品。四是雅俗共赏,如《梁祝》协奏曲。 《炎黄风情》走的路,显然是雅俗共赏之路。这条中庸之路,已经被《三国演义》、《水浒传》、金庸武侠小说、齐白石、张大千的国书、舒伯特的歌曲、克莱斯勒的小提琴小品等证明了是一条大路而不是一条绝路。但不知为什幺,时至今日,在作曲上走此路的人似乎是少数派,不但在同行中常处孤立,连评论家也常常往这条路上丢石头。 廖先生说《炎》曲“以西洋形式包装士货,犹如给村姑戴上金发”,他担心“老外一定会笑纳吗?”我猜想,鲍元恺之所以用交响乐的形式而不用江南丝竹一类形式,纯粹只是如张昊先生在《中乐与西乐的婚嫁》一文中——真巧,它刊在与廖文同期的《省交乐讯》封面内页)所形容:“知道血缘近亲婚姻产儿多智缺体弱”,所以,“趁黄昏月夜结群去抢远方部落的少女成婚”。别人喜欢或不喜欢,那是他家的事,自己管不了,也不应该管,事实上也从来没管过。 《炎黄风情》走的路,明明是“东西风溶合”,可是,廖文却责问:“艺术家在创作时,为什幺非得执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类与艺术无关的问题?”此问甚怪,不知向谁所问,也不知该由谁来回答。相信反问廖先生,他也回答不出来。 极有创意之作 什么叫创意?如何评断一部作品有没有创意? 在《创意小辩》一文中,笔者开宗明义地说:“无中生有是创意,有中生有亦是创意,且是更难的创意。” 第一个说“美人如花”的人,有没有创意?当然有。虽然“美人”是原先就有,“花”也是原先就有。可是,从来没有人用花来形容美人,他第一个这么用,就是了不起的创造。等到第二,第三个人都这么说,就没有创意了。那只是模仿。艺术贵在创新,模仿绝不是最有价值的艺术。其中分界,全在“独一无二”和“高难度”。 以此标准衡量《炎黄风情》有无创意,那就要先来看它是否“独一无二”和“高难度”。 假如只是如廖文所说的“绝大部分只是用管弦乐队演奏一遍(民歌的)原曲”,那不必怀疑,肯定没有创意。即使从来没有人用管弦乐队来演奏过这二十四首民歌,也不能算有创意。因为这太容易了,随便一个人都做得到。不知廖先生听《炎》曲时,除了听到完整的民歌旋律之外,有没有听到几乎每首都有丰富的,独一无二的低音线条和内声部?有没有听到几乎每一首都有独特的,恰如其分的乐器色彩?有没有留意到每一首之内都有独一无二的起、承、转、合安排?恰恰是这些东西,令众多作曲行家不能不服气,不能不肯定其极有创意且高难度。阿镗是二流作曲家,可是,手虽低眼却高,不是一流的东西绝看不上眼。要阿镗把三流的东西说成一流,恐怕总统下条纸都办不到。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学作曲出身的刘霖教授曾亲口对笔者说,他想写一篇研究《炎黄风情》配器的论文。最近,连芬兰的西贝柳斯交响乐团,都在世界各地多处演奏《炎》曲。一部没有创意的作品,要达到此境地,可能吗?假如廖先生听过《炎》曲而听不出以上几个方面高难度的“创意”,恐怕应加强一下耳朵训练。如果耳朵听到了,心眼却看不到,那宜请一位高人来开开心眼。心眼一开,说不定会发现另外一个更美丽的世界呢! 作曲有无创意,焦点其实不在用不用原始的民歌素材,而在于用得高明不高明。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在他们的交响乐作品中,都大量使用原始民歌素材,谁有资格,有根据批评他们的作品没有创意?二流作曲家阿镗,有本事源源不绝地写出像民歌、民乐一样的自创旋律,可是,对位功力不够,只好望“交响”而兴叹,创意免谈。“你用了原始的民歌,你没有创意”——这样的说法,就像批评社会杜甫的诗没有主语,不合文法;批评韩愈的文章不讲平仄,不合规矩一样,显然标准不对,调错了焦点。 廖文立论轻率,经不起推敲之处太多。例如,说《黄河协奏曲》是“用钢琴与管弦乐队演奏一遍现成的《黄河大合唱》便成就”;说“中国号称有七千年文明史,有五十六个民族,然而,几十年来我们耳熟能详的不外是《杨柳青》,《小放牛》,《小白菜》……等几首民歌,童谣”;说鲍元恺“以西方交响音乐的美学规范来衡量各种传统音乐的价值”;说“民族浪漫乐派”“以格里格与西贝柳斯为代表”,说“《炎黄风情》最大的缺点在于作品本身并没有开拓新的艺术观念”,说“在音乐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观念更新以赶上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等。在一篇不算太长的文章,有这幺多或信口开河,或强加于人,或观点不妥之处,似乎不多见。限于篇幅,无法一一指出其偏差不妥何在。有兴趣者,不妨一起来讨论。 结 论 (一) 一部伟大作品的产生,绝对不是靠“观念更新”,而是靠作者感情的真诚、热烈、高贵, 写作技术的高超。构成一部作品成经成典的条件,绝对不需要包括“开拓新的艺术观念”。原因无他:观念太易变,太廉价;感情的真诚,热烈,高贵和写作技巧的高超太难得。这就是西贝柳斯说“世界上没有一座铜像是为评论家立的”的理由。 (二) 如德国大文豪歌德所说:“对《魔笛》剧本而言,称颂比责难它需要更多的文化素养。” 把此言移作对《炎黄风情》的评论也完全适合。这方面评论家其实有更大的天地可以做文章。当然,前提是首先要内行,要谦卑,连做梦都不要想比作者更伟大,更重要,更高明。 (三) 下笔千方而离题万里,炮弹飞弹满天而不知目标何在。这是脱离艺术实践,从事纯理论 研究者须引以为戒的职业性毛病。在吓人的美学大标题之下,通篇不知谈了哪一个具体的美学问题,提出了哪一种美学主张,指出了批评对象的哪一样违反了神圣的美学原则。如此文风,不宜提倡。 (四) 笔者与廖然先生素不相识,更无冤仇,希望是不打不相识,而不是以文结仇。本文如有过激得罪之处,先在此向廖先生叩个头,道声歉,日后有机会见到面,再补请吃饭或喝茶。
3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南省政府国际奖学金,本土学子自惭形秽
热度 18 Oilpalm 2013-2-18 16:21
今天看到了报纸上有关海南省政府国际奖学金的新闻,不由得想起来自己作为班主任的班上很多来自海南本土学生每年申请奖学金时期盼的眼神,想起了今年有关国家研究生收费政策的出台,还有大学里太多为了研究生学费发愁的学生,真的很难理解。难道国外的孩子来这里读书就能说明什么问题吗?一起看看这所谓的国际奖学金吧: 海南省政府国际学生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为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快我省国际学生教育发展步伐,更好地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海南省政府特设立“海南省政府国际学生奖学金”(以下简称奖学金)。 申请人须拥有外国国籍、持有外国护照,对华友好,身体健康。(要是没钱上学最好先出国当个外国人哦) 省财政设立奖学金专项经费,用于奖励来我省本科高校攻读学士学位和硕、博士学位的优秀国际留学生。获取奖学金的国际学生称为奖学金生。奖学金包括:注册费、学费、基本教材费、综合保险费,其余费用自理。 本科生奖学金,资助期限一般为 4 学年(医学专业等为 5 学年)。 标准为 20000 元人民币 / 生 / 年。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资助期限为 3 学年。标准为 23000 元人民币 / 生 / 年。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资助期限为 3 学年。标准为 25000 元人民币 / 生 / 年。自 2013 年起,每年资助 50 名奖学金生 。 看看我们自己的学生的待遇: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 8000 元、博士生不超过 10000 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 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 4.5 万名研究生。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 每年资助标准博士生不低于 10000 元、硕士生不低于 6000 元;同时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资助力度。提高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限额。落实和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 优惠 政策。( 差距好大呀,不仅仅额度低,时间也只有一年 ) 另外也查了一下,好像还没有发现海南省政府有关国内学生奖学金的文件,不知道是有还是没有。 可怜的孩子们,这倒是如何解释呢? 元芳,你怎么看
10340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在VS2008中联合使用Matlab编程的技巧一
grapeson 2013-1-9 20:56
在VS2008中联合使用Matlab编程的技巧一 在VS中使用Matlab来处理矩阵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是VS中编程打开Matlab引擎,输入Matlab语句,另外一种就是将Matlab的m.文件编译生成dll文件,在VS中调用该dll文件。 一、在VS中调用matlab生成的dll文件 该实例是基于VS2008和matlab2009a所实现的。 1、Matlab中的设置 首先在Matlab里面新建一个M文件,主要代码为: function =gray_model_test_sonar3(a) %function =gray_model_test_sonar3(a1,a2,a3,a4) %a= ; a1= ; B= ; B = double(B); F= ; C=B'*B; D=pinv(C);%求C的伪逆 D = double(D); F = double(F); E=D*B'*F; G=(a(1)-E(2)/E(1))*exp(-4*E(1))+E(2)/E(1); T=(a(1)-E(2)/E(1))*exp(-3*E(1))+E(2)/E(1); M=G-T; end 该段代码为使用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的基础代码,重点在于Matlab程序必须要包含着functiong和end之间。 将m文件保存为sonar3.m,保存在D:\test文件件中,然后在Matlab的command window中键入:cd D:\test,在Matlab主窗口中将当前路径改为D:\test。 然后设置matlab编译库,以便能够生成动态dll文件供VS调用,在Matlab主窗口中键入: mbuild -setup 会出现: Please choose your compiler for building standalone MATLAB applications: Would you like mbuild to locate installed compilers /n? 在这里我选择的n,得到显示: Select a compiler: Lcc-win32 C 2.4.1 Microsoft Visual C++ 6.0 Microsoft Visual C++ .NET 2003 Microsoft Visual C++ 2005 SP1 Microsoft Visual C++ 2008 Express Microsoft Visual C++ 2008 SP1 None Compiler: 输入6,回车 The default location for Microsoft Visual C++ 2008 SP1 compilers is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9.0, but that directory does not exist on this machine. Use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9.0 anyway /n? y Please verify your choices: Compiler: Microsoft Visual C++ 2008 SP1 Location: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 9.0 Are these correct /n? y **************************************************************************** Warning: Applications/components generated using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require that the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run-time libraries be available on the computer used for deployment. To redistribute your applications/components, be sure that the deployment machine has these run-time libraries. **************************************************************************** Trying to update options file: C:\Users\Vivian\AppData\Roaming\MathWorks\MATLAB\R2009a\compopts.bat From template: D:\PROGRA~1\MATLAB\R2009a\bin\win32\mbuildopts\msvc90compp.bat Done . . . 当出现如上说明,就代表编译器设置完成,接下来使用.m文件生成.dll文件 在Matlab中,.m文件生成.dll文件的指令如下: mcc -W cpplib:myadd -T link:lib add.m -C 其中,myadd是需要生成的dll的文件名,即生成的文件名为myadd.dll,add.m是指明通过哪个.m文件生成dll文件的,myadd和add可以不一样。输入时注意参数的大小写与空格。 键 入上述命令后,经过1到2分钟的编译,Matlab会在Test文件夹下生成9个新的文件,其 中,myadd.ctf,myadd.h,myadd.lib,myadd.dll是在VS中需要用到的文件。到此,Matlab中的函数已经成功生成一 个动态链接库,可供VS调用了。 2、VS2008中的设置 打开VS2008,新建一个MFC基于对话框的工程,按如下操作方式进行设置: 工具|选项|项目和解决方案|VC++,在右边的“显示以下内容的目录”中选择“包含文件",添加:D:\Programme Files\Matlab\R2009a\extern\include(根据Matlab的实际安装目录进行设置);再选择“库目录”,添加:D:\Programme Files\Matlab\R2009a\extern\lib\win32\microsoft(根据Matlab的实际安装目录进行设置)。该设置只需设置一次,对以后所有工程都有效。 针对某一项目进行的设置:(不同的项目每次都要进行设置) 将上述在Matlab中生成的四个文件myadd.ctf,myadd.h,myadd.lib,myadd.dll 拷贝到项目文件夹中,选择项目|属性|配置属性|链接器|输入,在右边的“附加依赖项目”中,添加“mclmcrrt.lib myadd.lib”,其中myadd.lib即为Matlab生成的lib文件。 3、基本设置完成后即可进入编码 首先,必须将myadd.h包含进来,即在cpp文件的最前面部分添加#include "myadd.h",在该头文件中主要包含三个内容,是dll里面的一些函数的函数名,分别为: extern LIB_sonar3_C_API bool MW_CALL_CONV sonar3Initialize(void); //初始化函数,在调用matlab函数前必须使用 extern LIB_sonar3_C_API void MW_CALL_CONV sonar3Terminate(void); //结束函数,释放相关资源 extern LIB_sonar3_CPP_API void MW_CALL_CONV gray_model_test_sonar3(int nargout , mwArray M , const mwArray a); //直接使用的调用函数,第一个参数nargout指输出参数的个数,然后是输出参数,最后是输入参数。涉及到matlab中的一种数据类型mwArray,在VS中可以通过mwArray相应的成员函数将其中的变量提取出来,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在VS中的代码如下: sonar3Initialize(); if (!sonar3Initialize()) { cout"初始化失败"endl; exit(1); } //在被调用的matlab程序中,一共有四个输入a1、a2、a3、a4,分别对应于声纳数据s1、s2、s4、s5 //声明四个1行1列的maArray变量 //声明四个1行1列的maArray变量,保存对应的四个数据 try { mwArray a(4,1,mxDOUBLE_CLASS); a(1,1)=s1; a(2,1)=s2; a(3,1)=s4; a(4,1)=s5; /*这种参数设置出现问题,输出结果恒为0,原因暂时不明 mwArray a1(1,1,mxUINT32_CLASS); a1.SetData(s1,1); mwArray a2(1,1,mxUINT32_CLASS); a2.SetData(s2,1); mwArray a3(1,1,mxUINT32_CLASS); a3.SetData(s4,1); mwArray a4(1,1,mxUINT32_CLASS); a4.SetData(s5,1); */ //声明一个y用于保存输出结果 mwArray y(1,1,mxUINT32_CLASS); //调用函数 gray_model_test_sonar3(1,y,a1,a2,a3,a4); //结果保存在y中,现在将y中的结果提取出来,保存到M中 y.GetData(M,1); cout"对于Sonar3的预测数据为:"Mendl; } //出现异常时的处理代码 catch(mwException e) { str.Format(_T("%s"),e.what()); cout"初始化失败123"endl; } sonar3Terminate(); 4、程序运行中的各种问题 (1) Microsoft C++ 异常: 内存位置 0x042cfbe8 处的 CFileException。 内存泄漏问题: 文件IO是经常出现异常的地方,你应该在进行IO操作的时候加入 TRY { IO操作 } CATCH(CFileException,e) //该代码是必须的 { 出现异常时的处理代码 } END_CATCH (2)当存在两个矩阵相乘时报错 : ??? Error using == mtimes Integer data types are not fully supported for this operation. At least one operand must be a scalar. 这时需要在matlab中奖待乘的矩阵进行强制转换为double型,如B=double(B),但如此转换可能出现内存不足的问题,完美解决方法还没有找到。 (3) matrix is singular to working precision 矩阵出现奇异,无法求逆,此时在matlab中使用pinv命令代替inv命令,pinv为求伪逆
40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喜乐感恩之心常在,便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xuleiatp 2012-11-4 12:55
喜乐感恩之心常在,便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之前写过 一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文。今天算是继续讨论。) 因为,真正的喜悦来自于世界的奇妙,来自于生命的神圣,道德的高尚,爱的伟大。 所以,我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因如此我们不能不要低头寻芝麻,随手扔西瓜。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是这般道理,万不可执着于一花一叶的色泽形状,却错过了欣赏巍峨泰山之势。 有了生命,看到了这世界,便应从此怀了喜乐感恩之心,喜乐感恩之心应尽量不受他物搅扰,若非如此, 那不仅是对自己的刻薄更是一种大不敬。
3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长的另一种解释
jttto 2012-11-2 22:02
成长的另一种解释 走在人潮涌动的十字街头,我已经忘记了本该有的感受,只是在想,怎样才能脱颖而出! 成长,如果你想,请一定要接受挑战!因为成长的另外一种解释就是承认自己的无力,然后开始想办法改进!
1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习惯,你有想过吗?
CY2007 2012-10-10 23:52
习惯,你有想过吗? 傍晚,我一如既往去体育场跑步,虽然白昼余留的热气依旧夹杂着塑胶特有的味道不断地往外涌出,但是可以一边流着汉水一边享受这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却着实让人欲罢不能。结果,当我喘着大气完成最后一个百米冲次后,4000米的距离已经被我成功征服!若不是两条腿正在不自主的颤抖,怕我自己也不会相信今天居然可以跑出这样的好成绩。 说到跑步,我也不清楚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这项运动,但却记得自己已经坚持了很久,久到它可能已被自己的双手、双脚记忆下来,久到它似乎已成为如吃饭睡觉般的一个生活环节,久到它真实地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 习惯有很多种形式,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它所具有的力量却都是无比强大的。例如,有人习惯于睡坚硬的床,若是你让他睡在柔软的席梦丝上他反而会很难入眠;情况严重一点,那人可能还会生出许多这样或那样的怪病来。习惯来自于人们的不停重复,有时你可能会意识到你正在重复着的行为,而更多情况下你对自己的某些小动作是完全没有意识的。我也有很多习惯,它们当中的一些曾频繁的出现于我人生的某个时期,但多数却已经伴着我多年甚至会到我身终之时。比如刚才说到我爱跑步,除非出现天未时、地不利,台风、暴雨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否则不让我去跑跑我全身都会感觉不适(当然,若是佳人有约我也会考虑喔)。朋友们也常略开玩笑地说我保持着一种非常很良好的习惯。 此外,我也有些许习惯同样会让人很受不了。其中一个自己可以清楚意识到却不能加以控制的就是“早起”。实话说,目前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形式已经允许人们将夜晚时间延长且同时把起床的时间推后,何况如此的作息方式在我的身边已然成为一种潮流,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早起这个习惯给我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麻烦的是,早起已经根植到了我的大脑中。我很清楚地记得上学前自己很贪睡,到上学年纪时父母为了我不输在起跑线上便开始计划着让我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而非床上,所以母亲每天都会早早的把我叫醒。可惜刚开始效果不怎么好,我常见天色未白,便果断返回我温暖的被窝继续着春秋大梦,经常母亲要唤我多次——从轻声细语到声嘶力竭再到暴风骤雨后我才睡眼惺松地起床。后来,父亲接过母亲的活儿,他换了母亲的方式并改用鸡毛掸子抽与扫把头敲这些程序简单、步骤明了,也更利于父子身心交流的方式唤我起床,从此我便很少再赖在自己的被窝里。再到后来,我慢慢从被动赶早变成为主动赶早,并逐渐地爱上了早晨了无人息的环境,外出散散步、换换气,一整天都可以精神抖擞、活力百倍。何况,我也慢慢明白过来,有时即使只比人早一小时、一分钟,你也算活在了别人的前面:若我不能比人飞得更快,那么我只好选择比人起飞得更早、更努力。所以到现在,我也很感谢爹妈在那关键的时刻毫不犹豫地把我从床上给拎了起来。 呵呵,每一个人的某一种习惯之后可能也都会藏着一个故事,它或者感人、或者伤怀、或者震惊、或者只是平淡的经历,但它总会启示你:那些你拥有的或你正在失去的。我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位身价上亿的企业家在功成名就之后,仍常抽几块钱一包的香烟,即使要经常出席众多高档次的聚会,他的身上也不忘揣上一包这种廉价的香烟。他的某位朋友对此非常不解,便向他提及这事,他笑笑然后点上了一支烟“刚创业那会儿,每到月底结算所有账目后我都要买上好几包这样的烟,那时赚钱很辛苦,能在每顿饭后点上一支烟是我一天唯一的享受了!”云雾缭绕中企业家的双眼开始红润,似乎一种感动从内心升起“有一次,我的货船遇上了暴风雨,货物损失殆尽,整个家底差不多都搭了进去。再往后日子更加艰难,连买一包烟也是极其奢侈。某个中午,我实在难耐烟瘾的困扰坐立难安,想着自己的处境几乎快要哭出声来,这时我的妻子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打开她的小口袋并从里面拿出一包香烟送到我面前。她对我说:就算是过贫困的生活,我也喜欢看你吞吐烟圈的样子。当时,别提我有多感动了,也正是因为妻子的支持我才没有放弃,最终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对于一位身价上亿的企业家来说没有什么样的好烟是他抽不上得,但是在这种辛辣刺激的烟雾中他非但没有感到不快,反而满脸洋溢着幸福。商人坚持的不仅是选择香烟的习惯,更多的是对过去经历的感激和对家人的爱。 我们谈及习惯,除了说你坚持做什么外,还有某些重要的东西我们不能忽略——即是我们也应该坚持不做什么。我们坚持做的事情和已经付出的行为对我们的生活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我们不应该做或确实还没有做的事情也并非就与我们毫不相关。我读《老子·庄子》合集,在老庄看来社会之所以动乱难安,其原因就是有些人爱瞎折腾,从王到士每个人都在坚持自己的良好“习惯”并冠之以平天下之名而大动作,所以天下才难统一。故此,老子给出救世的药方:就是无为。在我看来,老子这种“消极”的态度到今天也是很有用的——消极也并非就是贬义,要看人和事,有些事情我们在做的时候就不妨消极得好。例如,浪费就不是什么好习惯,因此我们最好“消极”对待,最好是能从消极直接做到消灭。呵呵!!当然,像违法之类的事情我们自然就更不能做,且最不应该坚持做(电影里不也说“与人民为敌只有死路一条”)! 洪志功在他的《青春遗痕》中这样说到——人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它的形成或消失往往受人的人生理念或理想目标直接影响。当然,没有正确的理想或目标,人就容易受到坏习惯的摆布——我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习惯是不能被抹去的,因为重复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惯也极具力量,人或因为它成就事业、或因为它身败名裂,但它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却也值得我们去探索。 ——————————————————————————————————————————————————在此处我也向各位朋友推荐一下洪志功的作品《青春遗痕》,海南出版的作品!!
1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John Lennox Monteith
starboy 2012-8-30 10:47
John Lennox Monteith John Lennox Monteith EVAPORATION AND ENVIRONMENT开篇的经典比喻: The evaporation of water is like a commerical transaction in which a wet surface sells water vapour to its environment in exchange for heat. 老张说竺可桢曾邀请Monteith来地理所做过讲座,一个特别绅士的家伙,举手投足都是,特别帅气。 老张夸得人不多,看来对Monteith还是很崇拜的。 中午和师弟吃饭,瞎扯,才知道于老师博客提到Monteith今年去世了。 著名的Penman-Monteith公式。。。 前段时间还一直在看文章里面的状态图解,的确是个才华横溢的家伙。 昨天去所图书馆翻腾了半天,竟然找到了他的经典之作: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Physics. ----------------------------------------- 下面是网上的新闻: Obituary: John Lennox Monteith; distinguished Scots meteorologist who developed a formula to aid water conservation Published on Wednesday 8 August 2012 00:00 John Lennox Monteith FRS, FRSE, BSc, DIC, PhD, FInstP, FIBiol Hon DSc, meteorologist. Born: 3 September, 1929, in Fairlie, Ayrshire. Died: 20 July, 2012, in Edinburgh, aged 82. John Lennox Monteith, who has died aged 82, pioneered the application of physical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how plants and animals interact with their immediate environment, or microclimate. In a career spanning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he is perhaps best known for the Penman-Monteith equation that has become the basis for guidelines for estimating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s used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s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He became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in 1971, and was made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in 1972. In addition he was a Fellow (1951) and Honorary Fellow (1997)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 Fellow (1966) of the Institute of Physics, Fellow (1976) of the Institute of Biology, and served as president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 from 1978 to 1980. In 1989 he was awarded an honorary DSc by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During his career he served on many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s and on the editorial boards of prominent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Born in September 1929 in Fairlie, Ayrshire, John was the only child of the Reverend John and Margaret Lennox Monteith and began his schooling at Paisley Grammar School before the family moved to Edinburgh when he was 11. His father, who had suffered from multiple sclerosis, died shortly afterwards. From a very early age John showed innate scientific curiosity, encouraged by family friends who supplied him with electricity and chemistry sets. He was fond of practical jokes and experimenting with hazardous chemicals acquired from a local scientific supply shop. A strong all-rounder at George Heriot’s School, Edinburgh, and keen on amateur dramatics and music, he was nevertheless propelled towards a future in either physics or chemistry – biology being out of the question given his perceived inability to draw specimens. On leaving he studied physics at Edinburgh University and particularly enjoyed lectures by the distinguished meteorologist, James Paton. Graduating with first class honours, he sought opportunities in agricultural aspects of meteorology, recognising the chance to contribute to the major societal challenges of 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while also escaping the confines of a laboratory. Embarking on postgraduate research at Imperial College, Howard Penman, from the Rothamsted Experimental Station in Harpenden, encouraged him to focus on the science of dew formation. Dew had been identified as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precursor for plant fungal infections, but it remained unclear what weather conditions were necessary for dew to form, and hence it was difficult to anticipate when damage was most likely to occur. His investigations required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and highly sensitive micro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dew fall, humidity and energy fluxes. Using a method of analysis that would characterise many of his future papers, he recognised that the balance of incoming and outgoing energy at ground level determined the source of the dew (soil or atmosphere) and the amount that could be formed. In 1954 he moved to Rothamsted as a scientific officer and began working under Penman, who was concerned with how variation in weather affected soil moisture. Penman had developed a method to predict the rate of evaporation from wet surfaces, but it did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omplicating effects that vegetation imposed on water loss. By harnessing the analogy of electrical resistance, John showed how to account for surface conductance of water, and produced the Penman-Monteith equation that more correctly accounted for wind and surface effects. The approach was subsequently adapted to model the behaviour of any natural system involving mass or energy exchange in fields ranging from animal energetics to pollutant deposition. While at Rothamsted, John also made, in collaboration with Geza Szeicz, some of the world’s first measurements of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between the land surface and the atmosphere. In 1967 John was appointed to the newly-created Chair of Environmental Physics at the School of Agriculture, Sutton Bonington, a faculty of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Although he had not considered teaching, he took very naturally to the task. Many students, as well as colleagues, would find their careers shaped and altered by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him, and several now hold important positions in organisations across the world. The discipline of Environmental Physics as a defined field of study really became established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Physics in 1973, later editions of which were written in collaboration with his colleague Mike Unsworth. With funding from the Oversees Development Agency, his growing team established a unique set of large, microclimatologically controlled greenhouses which allowed realistic field-scale assessments of the growth of crops from the semi-arid tropic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John became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crop growth and yield, and eventually spent a six-month sabbatical at Nasa in Maryland, USA, developing approaches to assess crop production from space using Remote Sensing. The Nottingham group continued to develop micro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physical attributes of the environment, collaborating with two major suppliers of state-of-the-art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rumentation for Britain and Europe, Delta-T Devices, and Campbell Scientific Ltd, for which John was a co-founder. In 1987 he became director of the Resource Management Program at the 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emi-Arid Tropics in Hyderabad, India, where he served until 1991. On his return to Edinburgh, he was invited to become Senior Visiting Fellow at the Institute of Terrestrial Ecology at Penicuik. John had a multi-faceted personality and a wide range of interests. He was an accomplished organist, and for many years served the communities of Sutton Bonington Methodist Church and Mayfield Salisbury Church, Edinburgh, in this capacity. He had a deep love of the countryside, and of wilderness areas, particularly the Scottish Highlands where he enjoyed hill-walking. He was also a keen photographer, and gardener. A devoted husband, father and grandfather, John is survived by his wife, Elsa, his five children, David, Graham, Donald, Alison and Andrew, and by 11 grandchildren. CONTRIBUTED BY HIS FAMILY
3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国了,写点什么吧
zw065 2012-8-23 16:24
0 个评论
借我四年
Andrewcwr 2012-6-21 23:14
借我四年 离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离别是为了相聚,只要能相聚,无论多痛苦的离别都可以忍受。 ————古龙《离别钩》 借来的 4 年岁月就这样随着阴晴圆缺而有条不紊的缓缓流逝,独往于渐无人声的寝室走道,却始终忘不了 4 年来那一幕幕记忆犹新的画面:大一时萧瑟的秋风吹走高中残留的执拗与回忆、大二时的炎夏与窗外不停息的蝉鸣伴随着电脑前看着《薄樱鬼》的我与待求家教的同学、大三时圣诞节前夕于岳阳实习的无尽睡眠,大四时所见的选择与坚持,以及前不久于凤凰古镇的毕业旅行 ...... 毕业真是个残忍的季节,成熟不成熟的都要一同收割。临别时刻,欲说未说的话语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脑中构想无数的散伙饭抱头大哭也未发生——原来我们从未长大,原来我们都是倔强的孩子。 离别时刻的心情应该都是类似的吧,那是一首一首的挽歌,美丽的凋零、英雄的陨落,所必当伴随而来的咏唱: 云的归于云 雾的归于雾 飞扬的归于飞扬 天空的归于天空 高考那年的记忆随着分别也从脑海深处浮现出一角,原来从未真正忘却。 那年,没有杂志,没有 iPhone ,没有 iTouch ,没有任何分心的东西,只有一颗上大学的心。 那年,我们每个月换一次位置。于是,轰轰烈烈搬桌子,挪书本。 那年,狂热着迷着 Jay ,狂热的迷恋着那时的彩虹、无双,以及上课时都会哼出来的青花瓷。不管你现在是不是从听周杰伦变到了听陈奕迅,不管你是不是曾经喜欢那咬字不清的唱法,不管你是不是觉得他江郎才尽,周杰伦确实陪我们走过了一个时代,一个人生中最美好的学生时代,那种学生时代的感觉, Westlife 、 Lady GaGa 给不了,陈奕迅更给不了,只有那夏天的轨迹能给,简单爱能给,七里香能给。 如果那年,我们多做对或者多做错两道题,那么现在会不会在不同的地方,认识完全不同的人,做着完全不同的事。 也许,高考的迷人之处,不是在于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 在无尽 Chaos 后,我们来到了大学,始于夏至于夏, 4 年的本科貌似并未使我们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因为最重要的生存之道我们很小便已习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或许 4 年光阴我们真正学的是如何做人。 在此不必叨扰昔日种种,记忆深刻的自会自发储存于记忆缓存区,所以 4 年中的遗憾或许会在无数个夜深时在心中碎碎念。譬如爱情,譬如未来,譬如 …… 一直觉得爱情在这个时代已是最不靠谱的一件事了,今天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们,明年的这个时候,你们还能想起今天的玫瑰吗?季节轮回交替,大家紧紧的黏在一起然后又匆匆散去,一些人离开了,又有一些人突然冒出来。但一直觉得感情并非奢侈品,而是日用品,就像一双舒服的鞋,是美好而简单的东西。 自然而然,对未来进行以下猜想: 当我们终于来到憧憬的年纪,却会发现已经有人订婚、有人结婚、有人出国、有人生活顺利、有人坚持梦想、有人碌碌无为 ...... 就像是一个分水岭,毕业时的那个蓝天早已消失不见,那个和你在草坪上说着要一起走到未来的人,也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看着窗外的天,突然就黑了,感觉像我们的青春,突然就没了 ...... 青春安静下来,就像夏出的季节,火热成为感觉与记忆,安静倒成了主画面的时候,春天走远了。这个安静或许是因为驻留回望,或许因为清点得失,或许是磨刀小憩,或许是判别方向,或许是疗伤止痛,或许是心灰意懒,或许是认从命运,安静扼杀青春,青春也就被成熟替代,于是青春便呼啸而过......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其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青春》
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ouyanghaiping 2012-2-12 18:47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效率就是金钱, 有的人能用几毛钱洗干净, 但有的人用几块钱都洗不干净。 人生就是这样,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才是绝对的。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有的喷头水量充沛,有的喷头水量很小, 钱却是一样的扣一毛不少, 你可以抱怨不公平, 也可以心平气静地去找其它的喷头。 人生就是这样,总是一味的抱怨还不如踏实地去做事的好。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你可能以为什么都准备好,但到了澡堂才发现没带校园卡, 人生就是这样,事情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被无视的那么一脚。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你想找一个时间,自认为那时去洗澡的人会很少, 但去了才发现人依旧很多,因为大家都是这么想。 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事情在你想到了的同时别人也想到了。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就算你到了澡堂,也不一定有洗澡的位子; 就算有洗澡的位子,喷头也不一定会出水; 就算喷头出水,水也不一定水热。 人生就是这样,拥有太多了的不确定因素昂。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你去的时候那儿已经有人了, 你洗的时候身边人来人往, 你走的时候还有人没洗完。 人生就是这样,在你来我往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澡堂不是一天到晚都开着, 总有打烊的时候。 人生就是这样,总有打盹的时候。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就算是情侣结伴而去, 到了澡堂还是要分道扬镳。 人生也是这样,即使相互喜欢的两个人也不是能永远在一起, 有的时候你要往左走,我要朝右行。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在澡堂身边洗的人总是会把水溅到你的身上, 但是别忘了,你也同样会把水溅到身边的人身上。 人生就是这样,谁也别埋怨谁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无论你曾经怎样衣着光鲜,到最后全要脱光, 每个人都那鸟样儿! 人生就是这样,别总自以为了不起看不上别人。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澡堂关门前你才去有可能就被拒之门外, 但也不必沮丧,因为明天澡堂总还会开, 只是明天你不一定还来。 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事一旦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最好记得自己的衣服放在几号柜子, 不然你得光着身子找好久, 最后还不一定能找到。 人生就是这样,别老指望着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计划再好也没用,只有及时抓住机会才是真的行, 因为澡堂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临时维修。 人生就是这样,机遇有时真的很重要。 人生就像是在华中农业大学洗澡, 洗个澡就要发这么多牢骚, 人生也是这样,总是在牢骚中虚度了。 感谢祖国孕育了华中农业大学, 感谢华中农业大学建造了澡堂, 感谢澡堂建立了按时收费制度, 感谢澡堂让我洗澡同时对人生有了深深的思考! 人生就是这样,要怀颗感恩的心去奋斗、前进......................!
1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饥饿的蚊子
jinhejiang 2011-12-26 20:44
蚊子好多呀,五楼都是蚊子成群,坐着就打了近10个; 睡觉时候还那么恐怖: 前几天老是点蚊香,每天还是听见了嗡嗡的蚊子飞翔声音, 昨晚挂上了蚊帐,么,那声音更牛叉了,一个接一个的,轮番轰炸. 听见那声音有点不习惯,久久不能入眠, 烦!! 起来一看,么么蚊帐的外边至少有15只饥渴的蚊子在哪里死死挣扎, 拼命的把头往蚊帐里伸. 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个念头: 如果这些蚊子一起冲进来汲取血液,那不就体无完肤了? 这些蚊子大概也可以做成一盘小菜了吧! 蚊子,饿了就吃,繁衍生息. 人,饱了要好,好了要追求更好. 蚊子不见撑死掉的,人常见贪死掉的.
个人分类: 工作生活琐碎|3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沁园春·房价】
jinhejiang 2011-12-19 08:52
: 神州大地,千人蜗居,万人房奴。 望长城内外,大厦高楼,工地上下,人浪滔滔。 祖孙三代,倾尽所有,为凑首付血压高。 须钞票,清银行贷款,分外自豪。 楼价如此虚高,逼无数英雄竞折腰,昔秦皇汉武,见此技穷,唐宗宋祖,还是没招。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好屈身蒙古包。
1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徒步梁王山
jinhejiang 2011-12-1 09:30
徒步梁王山
2011年11月26日凌晨6点,我们一行9人,在俊伟找来的面包车里颠簸了20多分钟,到达马金浦,吃了大大的碗米线,又驱车10多分钟,达到了起点,天际朦胧,开始了徒步,翻过来四五个山头,有时走大路,有时爬山峰,雾起又雾落,披荆斩棘,行过杂草灌木从,关山看云,美不胜收,行程30-40公里 。途径-马金铺--梁王兵场-梁王上碑-宇宙射线观测站--云南电视台706站-绿色山庄--灌木林--罗藏朝云--山口村--驱车返回--在俊伟家大餐了一顿,酒话了梁王上行。 游梁王山 久闻梁王长眠此,今朝来览他日风。 朝观日出夕赏霞,遥望三海坐江呈。 十八弯走盘龙峰,巅峰尽在步青云, 云雾缭绕众山小 , 罗藏朝云坎古今 。 梁王山是呈贡区的最高峰,站在山地,滇池、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尽收眼底,是有待开发的新景观和旅游资源。隶属呈贡县,可以说是昆明十峰中相距最近的一座,另资料显示此山为蒙古梁王屯兵处所。 梁王山为滇中第一高山,肩负着“一山挑两江和一山跨二县”重任。以山颠为界,西侧属长江水系,东南面属珠江水系,山体飞跨澄江、呈贡两县。山的西面雄伟峻拔、神奇壮丽、壁峭千仞,鬼斧神工,东面群峰簇拥,林木苍天,郁郁葱葱,神秘莫测,令人心往向之。人游其中,寂静清幽,云雾缭绕,使人产生新奇险妙的感觉。来到山头,风荡荡而情动,云飘飘而神飞,天空洁净无染,湛蓝俊秀。   “万古钟灵奇,元气寒高厚,何处是陡巅,披襟天左右。”这些诗句写出了梁王山主峰磅礴的气势。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梁王山而小滇中,立于山巅,令人心旷神怡,真有“居高临下,万山来朝”之感。纵山观“四海”,放眼望“三江”,可以让你登一峰而饱览滇池、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和南盘江、盘龙江、螳螂川秀丽湖光。南有容貌绮丽,气质清娴的抚仙湖和星云湖。西有光滑透亮如横卧巨鲸般的五百里滇池。东北有水如碧玉的高原明珠阳宗海。南有玉溪河,云遮雾挡,忽隐忽现。西南有螳螂川,波光闪闪,静静流淌。东有南盘江,绕如白练,隐入山谷。碧波荡漾的¡°万亩草场¡±、如同仙境的¡°罗藏朝云¡±、千年一遇¡°五彩瀑布¡±、连绵起伏的十八个绿色¡°蒙古包¡±等气势磅礴的风光,使梁王山显得格外壮观。3¡a5月间盛开的映山红、杜鹃花,小石岗、吃水不弯腰、一碗水等等众多优美的风光,把梁王山装点得格外秀美,吸引众多游客流连忘返。苦荞粑粑蘸蜂蜜、高原老蜡肉、烤全羊、纯天然的野生菌和山毛野菜,令人馋涎流欲。1984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仅有97人的小村庄菜花坪,同年¡°一门三进士,全村五登科¡±的奇迹,让人惊叹不已。同时高山森林气候又在盛夏为游客提供了清新洁净的森林空气及良好的避暑休闲胜地。   梁王山上元代梁王遗留的多处军事遗址和传说,更能激发游人思古之幽情和探迷之遐想。   相传,公元1253年,蒙哥汗命储王忽必烈率十万大军进军云南,万里袭滇,乘革囊强渡金沙江,平定云南后,忽必烈封其孙甘刺麻为元在云南的王政代表,称梁王。
个人分类: 个人原创|59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ZZ ]领导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10种人
热度 1 miran 2011-11-6 12:51
[转载][ZZ ]领导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10种人
领导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10种人 (一) 领导最不喜欢用的10种人 第一种是才华出众、能力超群的人。 这种人一直是个焦点,不论谁当领导这种人都得用,不用不行啊,总得有人替他干工作。用嘛,这种人因为能力太强往往会让领导感到有压力。如果一个人的学识、能力都比领导强的话,领导在很多方面都显得不如他,他无疑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主见和做法,对领导的做法和看法都不会认同,导致领导很没有面子和尊严,让领导心里很不爽。正如电视剧里的台词说的一样:“你太优秀了,优秀的让我担心。”领导会因对方优秀而不再用他,也许是出于嫉妒,也许是出于担心,担心他的名头在单位里盖过自己。 第二种是作风正派、刚正不阿的人。 这种人本应该得到领导的赏识才对,可是为什么领导不重用他呢?原因很简单这种人做事只讲原则不讲情面,很难与现实社会相融合,出淤泥而不染那只是小学课本里的句子。打个小小的比方,领导随便出去请客吃饭、陪人喝酒,这个钱总不能让领导自己掏腰包吧,如果这样,那谁还当领导,岂不穷死?这样的钱无疑要单位出,如果把这样的人放到重要位置上,领导岂不是自找苦吃啊? 第三种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 一个单位的经费任由领导挥霍就已经很吃紧了,如果再让几个唯利是图的下属中饱私囊了,那领导还怎么过?不是曾流传过这样的话吗?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说得就是领导,如果让领导开始动自己的工资了,那成了什么世道?领导还能用你吗?显然不会的,所以这种人领导最不喜欢用了。 第四种是不太听话、喜欢从领导手中分权的人。 所谓领导就是不干事,只管人的人。如果别人都不干事只管人了,那领导又把自己放到什么位置呢?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无论你才华出众、能力超群,一旦不听领导的话,违背领导的意愿,领导岂能容你?在这个问题上领导的立场是非常坚定的,他宁可用一个无能而听话的人,也不会用一个影响他充分行使权力的人。 第五种是喜欢抓领导把柄、跟领导对着干的人。 这种人最让领导头疼,他整天不干正事,喜欢背地里打听领导一些见不得人的事,然后有意无意地让领导知道,让领导很为难。不用他吧,有把柄在人家的手里,用吧,实在有违自己的良心!怎么办呢?只好给他一个不太重要的岗位由他去吧,只要不给自己捅出乱子就万事大吉了。 第六种是主意不正、立场不坚定的人。 这种人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墙头草”、“两面派”。无论哪个单位貌似平静,其实背地里都在拉帮结派、明争暗斗,领导无疑也得有自己的人际圈子,帮自己巩固自己绝对的领导地位。如果遇上一个主义不正、立场不坚定的家伙,东风大了向东风、西风大了向西风,那领导岂不是养虎为患?在领导眼里这种人是最不可靠的,是用不得的。 第七种是老实巴交、不会来事的人。 现在社会里老实、诚实好像不再是对一个人的表扬了,反而有点被人瞧不起的意思,老实好像已经成了无能的代名词了。一个单位如果长时间处于平静状态,最着急的人就是领导了。为什么呢?太平静了就意味着没有事情发生,那么领导自然也就处于一种若有若无的状态了,你说领导能不着急吗?这时候总希望有人能闹出点事情了,让领导出面解决,以示领导的存在,展示领导的威严。至于什么时候该来事、什么时候不该来事,这种人自有分寸。老实巴交、不会来事的人在不该来事的时候却来事了,反而会弄巧成拙。 第八种是斤斤计较、牢骚满腹的人。 这种人无论哪个领导都不会喜欢的。不给他工作吧,他嫌领导不用他;给他分配工作吧,他又嫌领导不公平,自己总比别人那干的多,总之在他的眼里领导里外不是人了。而且经常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这种人不但领导不喜欢,而且连同事也很难容他。 第九种是爱出风头、到处炫耀的人。 这种人最喜欢来事,但他却属于那种不会来事的人,往往想在领导面前表现一下,结果却适得其反,弄巧成拙。而且这种人只要领导一用他,他就摸不着东西南北了,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到处耀武扬威,招摇过市。这种人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能替领导严守秘密。泄漏了领导的秘密,那不等于公开领导的犯罪事实、断送了领导的前程?这种人领导还敢用吗? 第十种是一贫如洗、没有背景的人。 说起来,这种人比较可怜,虽然说贫穷没有错,但错在你没有钱啊。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流芳百世的名言。领导用这种人无疑对他毫无益处啊,既没有钱可以让领导花天酒地,也没有背景帮领导官运亨通,既如此,那领导为什么还要用这种人呢?当然了,并非这种人领导就从来不用,有时也用,只要你能帮领导干好工作,领导也会让这种人忙个不停的,这种人虽然得不到重用,却一直在下重苦。 (二)领导最喜欢用的10种人 每到年终,总有一些朋友会发牢骚,说自己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了年终提拔干部的时候又没自己的份。他们很纳闷,提起来的有些人无论文凭还是能力都不能跟自己相提并论,可是人家为什么就可以被提起来,而自己为什么在同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呢? 关于这个现象,很多地方好像都存在。 领导用人自有他们的艺术,非我们常人能理解的,否则领导就不是领导了。 关于领导用人,我大概归纳了一下,大概有十种人是领导喜欢用的、也是最常用的: 第一种就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这种人无论在哪个地方哪个单位都是比较吃香的,无论谁当领导,你总要有人替他把工作搞上去,只有把工作搞上去了,领导才能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这种人领导不得不用,直接牵扯到自身利益。 第二种人就是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 这种人也许整体水平不怎么高,学识也不怎么广博,只是在某一方面有过人的才能。这种人无疑也是受领导青睐的,因为在某一方面他能为单位赢得荣誉,领导脸上也光彩啊。 第三种人就是清正廉明两袖清风的人。 这种人领导用起来比较放心,一来不会贪污单位的钱财,二来不会贪污老百姓及下属的钱财。单位既不会损失财物也不会因贪污受贿而搞坏单位及领导的名声。 第四种人就是不计得失的人。 这种人不会因干多干少、获多获少而给领导脸色看,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只有一门心思地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这种人领导用起来比较省心。 第五种人就是只做不说守口如瓶的人。 有些事领导不得不做,但又不能自己亲自去做,只有派下属去做。有些人只要替领导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就大肆宣扬,唯恐天下不知,无形中给领导带来很多尴尬和麻烦。在这些事情上,领导最喜欢只做不说守口如瓶的人,这种人领导用起来称心。 第六种人就是善于交际的人。 这种人大多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在外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街头混混。但这种人却很得领导的赏识,为什么呢?就因为他有广泛地交际圈子,跟什么人都能见上面、说上话,很多事情都能替领导摆平。这种人领导用起来比较轻松。 第七种人就是能为领导排忧解难的人。 领导也是人,总会遇到一些烦恼和困难,而且有些事情自己出面解决又不合适,这个时候总需要有人能帮领导排忧解难。甚至通过一些暗箱操作,背地里人不知鬼不觉地替领导把难题解决了,这种人领导用起来比较欢心。 第八种人就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 无论什么时候领导总要树立威严、高高在上的形象,这样一来,很多同志除了工作上的事情外几乎不跟领导进行过多的交流。所以领导的政绩、伟绩得不到歌功颂扬,从心里他能开心地起来吗?而这种人整天挖空心思地替领导歌功颂德,在领导面前陪着笑脸,说一些奉承的话,让领导有种成就感。另外,领导接触上级领导的机会和次数比较多,整天对别人陪着笑脸,心里很不舒服。如果有人在领导面前陪着笑脸的时候领导的心里才会感到平衡。 第九种人就是有背景的人。 这里的背景就是指某一个的父母或亲朋好友当的官比领导的官还大。这种人有没有本事领导都得用。有句俗语说,天晴修水路,无事早为人。领导用这种人其实是在替自己为人,假如有一天自己有事求到人家亲戚头上的时候,人家也会看在自家亲戚的份上不遗余力的替领导帮忙的。用这种人无疑是领导在为自己铺路。 第十种人就是喜欢为领导找麻烦的人。 这种人玩世不恭、口无遮拦,喜欢散播小道消息,并且报复心理极强。对这种人领导采取压制手段显然效果不大,因为他不会犯大错,够不上开除,只要稍微给点处分他就会有意无意地找领导的茬,不分场合地给领导难堪。对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他,但不能委以实权重任,只能给一个不太重要的岗位只要能封住他的嘴就行。 ( 三)十五招让你实现当领导愿望 1、说话要用脑子,做事慎言 话多无益,嘴只是一件扬声器而已,平时一定要注意监督、控制好调频旋钮和音控开关,否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以为人家给你笑脸就是欣赏,没完没了的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讲出来,结果让人家彻底摸清了家底。还偷着笑你。 2、遇事不要急于下结论 即便有了答案也要等等,也许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答案,要学会换位思维,特别是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千万要学会等一等、靠一靠,很多时候不但麻烦化解了,说不准好运也来了。 3、对小人一定要忍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实在不行把属于自己的空间也送给他们,让他们如莺歌燕舞般陶醉吧。俗话说大人大度量,不把俗事放在心里,小人鼠肚鸡肠,惹着小人就等与惹了麻烦,天底下顶数小人惹不起。直到现在我也没想出更好的办法战胜小人,不知道敬而远之是否可行。 4、这世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不要参与评论任何人,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所谓盖棺论定的道理多简单,就是有操之过急。谁也没有理论依据来介定好人与坏蛋,其实就是利益关系的问题。 5、只有花掉的那部分钱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财富 你就是家缠万贯,生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俩眼一闭,剩下的钱你知道谁花了才怪,冤不冤。还有那些省吃俭用的贪官,好好的高官不做,结果因贪返贫,一分钱没花着还搭上个人财物。  6、做事情一定要事先设立道德底线 小偷也清楚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偷的。所以说事情万万不可做绝,落井下石的事绝对不要干,给别人让出退路就等于自己前进了。 7、对于那些经常找你麻烦甚至欺负你的人,能忍则忍 没必要时刻与莽夫过不去,但一定要给他攒着,新仇旧怨积累起来,正义和真理就属于你了,那么瞅准机会一定要彻底教训他一次,在法律赋予的权限以内,往死里整,往死里揍,让小子永远记住:除了你爹,没人会惯你这些臭毛病。 8、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背后算计你的小人永远不会消失,这是中国特色,小人不可得罪,同样小人也不可饶恕,这是万世不变的真理,说到底小人也有心小的一面,对待这种人要稳准狠,你可以装做什么也没发生,天下太平,万事大吉,然后来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毒攻毒,让小子知道:小人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做好人要有水准,做小人同样有难度。 9、对待爱你的人一定要尊重 爱你是有原因的,不要问为什么,接受的同时要用加倍的关爱回报,但是千万不要欺骗人家的感情,爱是最珍贵的财富,这是你用钱买不来的财富。不要让事业上的不顺影响家人,更不要让家庭的纠纷影响事业。那样做很不划算,家人和事业都受影响,甚至损失.男人要善于扛事,要把眼泪咽下去。记住:轻视人家付出的情感就等于蔑视自己,玩物丧志,玩人丧德,爱人是一种美德。 10、背后夸奖你的人,知道了要珍藏在心里 这里面很少有水分。当面夸奖你那叫奉承,再难听些叫献媚,你可以一笑而过,就当什么也没发生,也许不久就有求于你,对于那种当众夸奖你的人,就疏忽不得了,也许你转过身去,就用指头戳你,掌握一条原则:逢人多贬自己,少夸别人,选先评优的时候除外。 11、有些人习惯了占你小便宜,小人小肚肠,大人大度量 有机会坑他一把大的,出一次大血,同样让他记住:天下根本就没什么免费的午餐,哪有白拣的便宜让你赚。小恩小惠攒多了就是一个大窟窿,只要接受就一定要找机会回报,行下春风望夏雨,付出就是为了收获,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种子与果实的关系。千万别让天真给害了,记住:人生如戏,都在寻找利益的平衡,只有平衡的游戏才有可能玩下去。 12、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是不负法律责任的,可以没有理由的咬你一口 所以对待疯狗级的人物要敬而远之,保持不来往,不交流,退一步,海阔天空,相信疯狂也是一种人格,虽不值得尊重,但自有其存在的道理,生物链少不了这一环。 13、做一个人生的观光客吧 说到底只要与人为善,以德服人,离是非远点,靠家人近点,便有了心安,有了惬意。乐观的心态来自宽容,来自大度,来自善解人意,来自与世无争。坏心情是失眠时折磨出来的,其实现实并没有你想的那样糟糕,生命有高峰也有低谷,根本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邓小平怎么样,三起三落,最后还不是凡事他说了算。 14、所谓的缘分无非只有善恶两种,珍惜善的,也不要绝对排斥恶的 相信擦肩而过也是缘吧,全世界近60亿人口,碰上谁也不容易,所以遇到恶缘,也要试着宽容,给对方一次机会,不可以上来就全盘否定。 15、待人接物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不可以老把自己当人物,老拿自己当领导,老把自己当富翁,老以为自己是情圣,老是自我感觉良好,即便真是小有作为,业绩斐然,也要谨慎,要虚怀若谷,要大智若愚,其实人的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只是你把自己看复杂了,说句俗话: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 (四)老板绝不告诉你的职场密门 1、绝对不要与公司作对,与老板为敌 相信公司、认同老板的逻辑,是职场中人唯一能做的事,否则你每天都会生活在痛苦及挫折中。何飞鹏当老板之后,也能听到很多员工的抱怨和批评,之前他都会认为是公司诸多的不足,想尽各种方法弥补。后来他发觉,公司是用一样的米养着百样的人,不可能让每个员工都满意的,所以,决定用自己的逻辑,定自己的规则。 员工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去留,但是只要你选择留下,就请相信公司,认同老板,不要站在与公司敌对的立场。 2、老板是不讲理的 老板有一个被所有员工咒骂的特质,那就是不讲理。企业经营由老板指挥大局,要有在石头里挤出水来的意志何情境。关键时刻,老板能讲理吗?经营企业经常面临意外,在非常状况下,讲理是不够用的,老板如果没有不讲理的狠劲与杀气,那公司只能坐以待毙。 记住一句话: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钢铁般的军人绝对是磨练出来的。 3、老板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累 有一次,何飞鹏提拔一杰出青年做主管,这位青年拒绝了,理由是:我不想象你一样辛苦。老板们都是非常累吗?何飞鹏用自己的例子说,一般人只看到老板工作繁忙,压力沉重,并没有看到老板们工作时的自我,老板能“只做我相信的事,只说我相信的话;用自己喜好的方法管理团队”。老板们拥有自我,能自我管理。 最后他说,有些人工作繁重,但内心却自由而轻松;有些人选择轻松的工作,却永远受制于人,无法活出真正自我。 4、兼职是只能做不能说的事 一切尽在不言中,大家心照不宣。老板们在意的是,心中不只装着他的公司,还有别的公司。对于兼职,老板们的感觉是“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所以,你我如果在其他地方兼职,最好别傻乎乎地以为告诉老板,是在跟老板掏心窝,其他是在毁灭自己。 了解老板们都在想什么,或许我们可以化解很多工作中的不快,避免很多幼稚的念头。那如何才能往高处爬,在职场中做得更好呢,何飞鹏的职业心态和工作方法可以借鉴: 其一,管理好低潮时的自己,不要拿“不是我的兴趣”作借口 何飞鹏说,他也曾陷落过,也曾想过转业,只不过当时想不出其他有兴趣的事,正好没其他机会,只好继续做,后来心情平复了,才发觉对原来的工作还是充满热诚! 每一个人都该认清低潮时的自己,懦弱的自己,逃避是理所当然的,认输也有可能。只不过,没有人会真正“认输逃避”,于是乎“兴趣不合”成为每个人最常用的理由。 有如下三个方法检验是否只是一时的低潮,而不该用“兴趣不合”离职而去。 1) 确认自己对什么事有兴趣,而这件事又可以当事业经营。 2) 确认对现在的工作没热忱,没兴趣,是不是受了环境影响,是不是业绩不佳、奖金不多? 3) 回想一下,业绩好的时候,是不是对现在的工作充满热情? 一句话,“兴趣不合”仅是逃避的借口,弱者通常一辈子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兴趣! 其二,勉强他人,是必修课 顺势而为,水到渠成,是大多数员工所期待的事情,但这么容易的事很少见。大多时候,我们要强力作为,不断勉强自己、勉强别人,最后才能有一点小成果。 年轻的何飞鹏也最讨厌别人逼迫做事,总觉得所有事情都应该“自动自发”,自己也尽可能不去勉强别人,后来才发现,几乎没有一件事是别人乐意去帮你的,推动其他部门协助你的工作,朋友的帮忙,让老板兑现承诺等。每个人都是在他人不断催促,不断说服,不断沟通,不断哀求之下,完成一件事的。 这是一个无处不“勉强”的世界,人生的真相就是“勉强别人”,而成功的人,就是会“勉强”别人的人。学会勉强别人,是职场中人认清事实,学习成长的开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gambit网格质量判断
weiweiGO 2011-11-2 01:06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Gambit Documentation中的Quality Type Definitions章节。 判断网格质量的方面有: Area单元面积,适用于2D单元,较为基本的单元质量特征。 Aspect Ratio长宽比,不同的网格单元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等于1是最好的单元,如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四面体,正六面体等;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5:1. Diagonal Ratio对角线之比,仅适用于四边形和六面体单元,默认是大于或等于1的,该值越高,说明单元越不规则,最好等于1,也就是正四边形或正六面体。 Edge Ratio长边与最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1,最好等于1,解释同上。 EquiAngle Skew通过单元夹角计算的歪斜度,在0到1之间,0为质量最好,1为质量最差。最好是要控制在0到0.4之间。 EquiSize Skew通过单元大小计算的歪斜度,在0到1之间,0为质量最好,1为质量最差。2D质量好的单元该值最好在0.1以内,3D单元在0.4以内。 MidAngle Skew通过单元边中点连线夹角计算的歪斜度,仅适用于四边形和六面体单元,在0到1之间,0为质量最好,1为质量最差。 Size Change相邻单元大小之比,仅适用于3D单元,最好控制在2以内。 Stretch伸展度。通过单元的对角线长度与边长计算出来的,仅适用于四边形和六面体单元,在0到1之间,0为质量最好,1为质量最差。 Taper锥度。仅适用于四边形和六面体单元,在0到1之间,0为质量最好,1为质量最差。 Volume单元体积,仅适用于3D单元,划分网格时应避免出现负体积。 Warpage翘曲。仅适用于四边形和六面体单元,在0到1之间,0为质量最好,1为质量最差。 以上只是针对Gambit帮助文件的简单归纳,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评价单元质量的指标,使用时最好仔细阅读帮助文件。 另外,在Fluent中的窗口键入:grid quality 然后回车,Fluent能检查网格的质量,主要有以下三个指标: 1.Maxium cell squish: 如果该值等于1,表示得到了很坏的单元; 2.Maxium cell skewness: 该值在0到1之间,0表示最好,1表示最坏; 3.Maxium 'aspect-ratio': 1表示最好
个人分类: gambit|2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有效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热度 5 weiyd 2011-7-12 20:06
当今时代早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非常方便,获取信息之后的反馈也变得易如反掌了,这本是件大好事,但却也同时带给了我们很多不良后果。 昨天看到曹老师的一篇博文《 一篇论文评语:别引用百度 》,从一个侧面看出了现代人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的一些不良习惯,其实这种不良习惯我自己也有——没有深究信息的准确性,而且为了方面,现代人习惯转载,无论是否正确看着有意思或者感觉有些价值就转载过来了,且不说以后是否真的有用、是否会去看,甚至连最基本的验证都没有去尝试过,我以前就是这样的,直到某一次转载一个自己正在寻找的问题的答案的时候亲自去试了一下,发现被转载的文章中的若干个方法中有2个是行不通的,是解决不了我所面临的问题的,自那之后我不再热衷于在qzone里面转载别人的信息了,以免以讹传讹。 之后常用的方法就是搜索,其实,我在对一个问题初涉或者感兴趣的时候都是用baidu去搜索一下,百度百科也是经常用的,甚至还从上面摘抄过一些内容用做过课堂讲义,看了曹老师的文章之后感觉自己这样做显得有些不负责了,幸好我所援引的是一些基本概念和图片,专业的学术资料暂未引用过。不过,曹老师的博文给我敲了一个警钟——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说,一定要严谨,要认真思考,小心求证,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对看到自己所发布信息的人负责的态度。 昨天后由曹老师的博文看到了武老师的一篇博文《 论文撤销之后“谬种”仍会流传 》,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信息的误传、误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果做科研的人对自己的研究成果都不认真对待、谨慎求证了还怎么能继续搞科研呢?武老师的博文让我体会到自己之前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时偶尔会犯的一些错误——有些参考文献并没有认真去重复其实验就作为正面引文进行了引用,这样做对读者来说显得有失公允,我所发表的言论作为信息发布出去之后很可能误导了别人! 其实有句老话尤其值得现代人认真体会,那就是“谣言止于智者”。虽然我不知道智者如何止住谣言,但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我们自己可以做到的是没有经过我们自己认证的事情不要去向别人传递,如果有可能的话,看到错误的信息尽可能地予以指正就可以了,这样至少会使得我们的信息传递过程得到一些精华,虽然我们约束不了别人,但我们可以自己身体力行,只要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做到了,网络信息的环境势必会得到优化。 科学网上的很多朋友都是科研单位的同行,所以感觉这里的氛围很好——至少大家都很认真地思考和表达,并无过多的转载,信息并不繁杂,所以今后将会将这里作为自己获取有效信息的一个良好途径~:)
4577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让孩子长高的五种营养汤粥
fumagou 2011-5-15 14:33
让孩子长高的五种营养汤粥 人的身高主要取决于长骨的发育,尤其是大腿的股骨和小腿的胫骨,这些长骨的发育要靠有机物质的生成和骨盐的沉积。有机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骨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磷及少量的无机元素,如钾、镁、钠等。因此,要想自己的孩子长得高大,平时的饮食就应注意提供含丰富蛋白质和钙、磷成分的食物,为孩子的长骨发育创造良好条件。饮食疗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下面介绍一些食疗方,供父母们参考使用。 【鸡肝蛋皮粥】   材料:新鲜鸡肝 50克,新鲜鸡蛋1个,大米100克。   制作:大米洗净,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煮粥,至大米开花为度。鸡肝洗净、剁泥,用香油适量炒热,备用。鸡蛋去壳打匀,放锅内加少许香油制成蛋皮,切碎。与热鸡肝一起放进粥内,煮至粥稠,待温,加味料调味食用。   功用:每 100克鸡肝含蛋白质16.6克、钙7毫克、磷263毫克及丰富的维生素A。鸡蛋则含有婴幼儿成长需要的卵蛋白和卵球蛋白以及丰富的钙、磷等无机盐,是儿童的理想食品。 【牡蛎肉汤】   材料:新鲜牡蛎肉 100克,生姜丝少许。   制作:将牡蛎肉用清水洗净,放入沙锅内,加上生姜丝少许,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煨成浓汤,再加入少量味料,待温饮汤吃肉。   功用:牡蛎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类及钙、磷等无机盐和多种矿物质,是一味简单可行的助长高汤。 【鸡蛋黄粉粥】   材料:鸡蛋1个,大米适量。   制作:鸡蛋洗净后放入沙锅内煮熟,去除蛋白,留下蛋黄,用匙子研成细末,加进已煮好的米粥中,拌匀食用。   功用:每 100克蛋黄含蛋白质15.2克、钙112毫克、磷240毫克,及大量的维生素A与多种脂类。此粥色香味俱全,尤其适合婴幼儿食用。 【猪骨菠菜汤】   材料:新鲜猪脊骨 250~500克,菠菜150~200克。   制作:先用清水洗净猪脊骨,砍碎,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开,后用文火煮两小时,然后将洗净的菠菜放入汤中,再煮 10分钟,待温,加入味料调味,饮汤吃菠菜。   功用:猪脊骨含有镁、钙、磷、铁等多种无机盐,菠菜中所含的酶对胃及胰腺的分泌功能有良好的作用。本方是补充镁、铁、钙、磷等无机元素的较好汤水。   当然,对于小儿的长高,食疗只是一种辅助方法,还应该配合足够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多种方法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长高。 【黄芪猪肝汤】   材料:黄芪 30克,五味子3克,新鲜猪肝50克,新鲜猪腿骨500克。   制作:先将猪肝用清水洗净,切成片备用。猪腿骨用清水洗净、打碎,与黄芪、五味子一起放进沙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渣和药渣。将猪肝片放进已煮好的猪骨汤内煮熟,加进味料调味,待温吃猪肝喝汤。本食疗方可常食用。   功用:猪肝每 100克含有蛋白质19.3克、钙6毫克、磷310毫克以及多种维生素。猪腿骨也含有丰富的钙、磷、镁、铁、钾等,配以黄芪、五味子,有利于蛋白质、钙、磷等成分的吸收,对小儿长骨的发育甚为有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那些事儿三
jinhejiang 2011-5-12 22:10
5月11日 是阳历年的第131天(闰年是13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34天。 历史上的今天,既公元 330年 罗马帝国 定都 君士坦丁堡 。 在一千六百八十一年后的今天,俺们的“天堂”图书馆迎来了她的光芒时刻, 上午8时多,大小馆员就开始了紧张的忙碌,贴展板,“爱心接力站”书籍盖章、上架等等。 据说今天要迎来四批大大小小的“头儿”来参观, 也是开馆以来“长”得最多一天,何谓“长”后见分晓。 呵呵,凝聚本人结晶的师大图书馆图片站也正式亮相。 唯一不足就是展板太久,长不长宽不宽,方正不有型。 结果就请男生从六楼走楼梯抬下来,将就哈吧! 随着电瓶车缓缓的开来,教育厅领导、神马处长、科长好几个,在校、馆领导簇拥下的到部门来检查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工作。 领导们在各个服务窗口驻足,询问,了解我党在本部门的相关情况,对我们的宣传和“爱心接力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么么,不巧,龙泉的书车过来了,只能去接车了,几天又是两三车。只有间歇停顿了半小时。 十点一刻,随着手机铃声的坠落,叫我到声像室待命。 我散步并一步的飞奔到了指定地点,应了声站着聆听了起来,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年轻人的任务是把前段时间我安排新刷的期刊三台柜搬到这里,准备做“中小学图书馆书架”。 匆忙来到了自习室,抓了五个壮丁,还好! 来自化学、物理和经管等学院的这几个同学看她们都是90后的堂堂男儿,干起活来还挺利索的。 一个人就举着两个人抬的阅览桌,很有力举千斤不在话下之势。 这些书柜因是新刷油漆的,所以三毫米后的灰也无所谓了,间丁零当啷的就搬了20个,搬下来时,人已经整得灰吥遛楸的了。 老大一听,二十好像有点多了,我说不行就搬下来先放着,反正大家都想要这种书柜。 么,想想也是,我怎么抬那么多呢? 但偏偏巧了!布置起来恰合适。 随后就是抬旋转书包架,摆放中小学图书资料等等。 正午十分搞定,领导说我吃完饭回来。 我带着这几个小帅哥去吃了自助餐。 哎,我天天吃这些自助,现在倒是有点腻了。 一点十分回到馆里,结果大家都还在睡诺诺,我就只能在哪里发了两个小时的电脑呆。 两点半头头么在没有集合口令的情况下,不约而同的来到了“中小学图书馆”准备具体布置。 布置了会儿,领导发现旋转书架上视乎应该有点吊兰神马的,就向物管借,结果物管说太长了,不是很好弄,说有花盆。 么这不是遇到花草小神了嘛! 走,栽花去。 找来了小铲子,就开始在花园里铲起了土,本来肥沃的庄稼地,在学校的建设中已经翻了个底朝天,贫瘠得很。整寻找中,一学生模样的女孩和中年妇女骑着小单车过来,张望着神马?看似不认识路似的,“这边有没有路?”。 我搭讪到“你们要去何方?” 小姑娘发话了“我们随变转转,你是?化学的?还是生科的?” 我楞了哈“莫非你晓得我?” 他们下了小单车,小姑娘笑着说,“我见过你” 我以为开玩笑,“是吗?我长得太频繁了,你当然似曾相识了” 结果他们笑了。 站在边上说这个土差那个土好的。 后来才知道,她是08级化学的小师妹。 弄好了土,我就拜了她们,到物管哪里折吊兰来栽了,还没栽好我们“头”就说“来了来了”。 我还是按部就班的折呀,插呀的。 不几分钟就弄好了搬到旋转书报架上悬了起来,看着还蛮清切的。 绿的来了,环境好了,心情自然也晴朗了。 听到外面声音,说可能要参观了,我抽身出来后发现。 么!! 这就是传说中的“头头”们噶!!我们老大站在为专为刘延东同志来特坐的红地毯台阶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大大小小,胖胖瘦瘦,足有一百五十有余,这些全是未来们的执掌者--河北、内蒙和云南三省的中小学校长们! 气势浩荡,多民族的大融合呀,这也许也是一种享受!! 顶壮观的!!! 掌声此起,来来来,欢迎大家来参观我们“联大图二代”。 辛辛苦苦倒腾了半天的“中小学图书馆”自然是亮点了。馆舍虽小,面积虽窄,采编、信息,阅览、咨询,借阅五脏皆齐。 途中见到了鄂尔多斯校长们,说是内蒙的,我随口玩笑道“鄂尔多斯小皮衣?”。 他挺着股股的小油肚,正儿八经道“那是,我就是哪里人。” 我说羡慕呀!“我可惜久闻其名未见其衣的人,说来只能‘望人治暖’了” 结果都笑了。 刚送走这些长长们,“又有人来参观了” 我哦“了声,发现门口停着张电瓶车,问:“咡,你怎么过来了? 那个同学答道“文化厅厅长来参观!” 我正想问,结果领导突然问“孟娟呢?还有水没?” 我说“有呀!在里面,请物管开门就行了” 我寻声望去,看见李副校长带着一个中年男子,在传媒庄院长和我们馆长等长们的陪同下,在参观电子阅览室。 馆老大介绍,详细清楚,富有感染力,那个中年男子,神采奕奕,很有一副领导的架势,估摸着,那个就是文化厅副厅长了吧!! 我也就跟着走了,人家说了“跟着党走肯定没有错嘛!!”
个人分类: 工作生活琐碎|1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的那些事二
jinhejiang 2011-5-12 08:32
今天的那些事二 昨夜恍惚间,仿佛做了一段姻缘。 源自整理安排中小学图书馆,一个班上很积极,做事比较认真的两个女同学去帮我整理,我还叫了一个自己比较赏识的飞鹰同学去帮忙。 短短二十分钟工作时间,等回到宿舍上了QQ就有女同学主动向我要飞鹰的电话,我说:给我一个理由。 她腼腆的回答到:我觉得这个人踏实!! 我说:那当然,跟神马人干活的呀! 对方笑了笑。 “老师,你不要笑话我噶,我也是鼓足了很大勇气才和你说的” 我说:不愧是在师大学教育学的,不错,眼光很好!所以我给了她QQ。 廖了句:要电话么就自己问噶. 呵呵,可想。 不定未来的未来就会出现我面前现实版的“一见钟情”了吧!! 么么,如果这段小插曲被两个主人翁看见了的话。 本老师给你们一句话: “未来是需要经得起考验的,好好努力!! 珍惜,真诚,用心,花儿才会灿烂开放。” 嘿嘿,过上几年,不定俺还可以成为你们的“证婚人”呐。 祝福你们,我相信“一见钟情的力量”。 哈哈,王婆卖瓜了! 请不要在意。
个人分类: 工作生活琐碎|22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的那些事儿
jinhejiang 2011-5-12 08:30
今天本来是休息,结果上午八点起床,写了哈中小学图书馆“ 纸质图书的对外服务”,8点40去食堂吃了免费米线。 9点回到公寓,结果几个未接来电,回完电话,么么!搬家公司到呈贡了,只有去接车,安排图书和书桌的放出。 而后安排搬中小学图书馆,从六楼到一楼,完成时候已经是中午12点多。 回到食堂吃了点难吃的自助餐,全是素的。 吃完就赶快会宿舍备课,因为4点要回单位做接待,做到三点整,校办电话已经来了,说四点准时到。 课件三点一刻终于了结了。 接着就是联系接待用水,呵呵,奇拉怪了,电话停机。 只能骑车前去维多利超市,安排送水。 匆匆弄完回到单位15点40左右,见到了久未见到的李老师,吹了会,看水没到,又催了会水才进馆。 帮着贴了张海报,等到了16点20,社科常务副主席,77级校友,范老师终于到了,还有就是传媒的庄院长,接下来就是陪着参观,适当做了点讲解。还好,接待气氛比较宽松。 17点10分结束。 回到平时上班的地方,和张老师弄了哈区域图书馆的事情,安排了十楼弄下来的中小学图书相关的几本书。 六点掐完饭,回到宿舍休息片刻,写了这个流水账式的日志。 18点三刻要去教室给同学上课了,计划九点二十左右结束,结束后到图书馆安排中小学图书馆的桌椅摆放。 可能也是十点后回寝室,冲凉倒床夏眠吧~!!! 说不定晚上还要梦上个啥事情呐!! 明天还是休息,但乐观点讲明天会更忙!!! http://user.qzone.qq.com/240306210/infocenter
个人分类: 工作生活琐碎|2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涟漪
热度 1 jinhejiang 2011-4-22 14:21
碧水涟漪波光动,书声朗朗乾坤游。 翘首滴水几十载,风雨独舟破冰沉。 纵然世间真情在,何处觅得双宿飞。 壮丽河山无所为,只言相思苦闷中。
个人分类: 个人原创|3149 次阅读|2 个评论
躁动
热度 1 jinhejiang 2011-4-14 00:08
躁动的“安” 毕业已经许久了,毕业了也就变了,变成了人们口中的“乡下人”,其实我本来就是个乡老土,自小出啦上学,回家干活外,我们的娱乐就是拾菌子,放牛,玩泥巴,跳海,弹珠珠,档水,嗦坡,烧窑子,躲猫猫。生活也乐得开心,无忧无虑,安然自得。 因此,工作在这里我还是很欣慰。 试想某年的今天,我怀着无限的憧憬来到了心中向往已久的春之城,带着童真的梦想,总想给自己插上飞翔的翅膀,遨游于无境的梦想之中。 七年来的大学生活,抹去了我的童真,给予了半个“成熟”,期间或忧或喜,也会像哪根经背着一样,坦然,努力、拼搏,执着得就像小兔子被撞晕了憨不噜刍的只会直线前奔,撞死也释然。 倒也知足,倒也幸福!生活美也许就是这样。 人说何苦?我说这是快乐! 人说何必?我说至少我不虚度(自我感觉良好)。 而今,每每回到熟悉陌生的昆明,总有一种“飘”的感觉,戏称“飘客”; 每每看着这灯红酒绿的街市,我心理涌起的不是美丽的夜景,而是一阵阵酸醋,似乎偌大一个城市没有一个地方是自己的容身之所? 时代给我们开了一个开不起的玩笑: 小学时候大学不收钱,大学时候小学不收钱; 读书时候憧憬社会,入世时候向往学生时代; 工作前住房不用钱,工作后十年买个小厕所; 今晚赶校车时,独自坐在校门口石阶上,傻傻的看着眼前的杉树,发现是那么的高大和笔直,心中油然升起了无限感慨: 为什么走过千百回,怎么今天才看出来? 无语无言,唯有“安”能让我有所归有所安。
个人分类: 工作生活琐碎|3573 次阅读|2 个评论
三月飘雪
jinhejiang 2011-3-17 15:37
如春三月竟来雪 刚生出头的芽儿随风拽,零散洒落人眼前。 不禁让人思绪万千。 寒风春雪何惧怕,唯有前往寻迹处。 11号的地震悄然来到,震得日本成了“浪高城”, 画面是那样如此的真切,冲天的海啸,席卷仙台。 终于让我想起了鲁迅的在仙台。 一秒前还平静如初,刹那间,消失在地平线上。 人类总说自己多强大,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可怜的人类呀,你想到了吗? 当灾难来临时,生命终究是那么的脆弱。 那么真实场景, 试问记忆的种子难道会发芽吗? 这是2012地球灾难年的内测? 你相信吗? 2012究竟会发生什么,明年的今天会如初吗? 聪明的人类呀,你征服的大自然到底是美丽还是丑陋之举?
个人分类: 个人原创|386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