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马克思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马克思

相关日志

我们的理想应是立基于科学而非某种主观精神
周可真 2010-12-11 16:42
除了信奉实证科学以及形式逻辑和辩证法, 除了自我确信他们的学说是基于实证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并且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法达到了对于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 除了自我确信他们科学地把握了历史规律的学说可以掌握无产阶级并且可以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由精神力量转化成改变现存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而借助于这种物质力量可以使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以外, 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实什么也不信。 换言之,马克思和恩格斯除了信仰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内在的科学和自信唯有他们才拥有了关于历史发展的真正科学以及这种科学知识所具有的足以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自觉地服从历史并从而也足以支配历史的权力以外,他们并不相信科学以外特别是他们的历史科学之外的东西。 归根到底,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基于对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内在的科学的信仰而自我信仰其历史科学。 以上是笔者最近一年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著作所获得的认识。 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内在科学的信仰是合理的抑或至少是无可非议的,他们本人对由他们自己所建立的历史科学的自我信仰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他们的这种自我信仰的基础上,那末,我们的这种理想其实并不是立基于科学,而是立基于他们(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自信,亦即立基于外在于科学也外在于我们自己的某种主观精神,因为他们所信仰的科学与他们所自我信仰的历史科学之间决不是一种等同关系。我们信仰他们所信仰的科学,但这种信仰并不必然地包含信仰他们所自我信仰的历史科学,因为这种历史科学只是他们自我确信其为科学,却未必确实属于科学。
个人分类: 马克思主义|44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此“偏爱”,就是中邪了
liwei999 2010-12-9 20:13
如此偏爱,就是中邪了。 (148855) Posted by: mirror Date: April 19, 2008 11:54AM 方舟子答在生命科学领域,哪个发现最伟大? 时说到: 引用: 进化论为生物学提供了大理论,奠定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础。但是进化论的影响绝不局限于生物学界,甚至也不局限于科学界,它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影响。 这段话很谬论,真看不出来进化论在哪里奠定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础,聊兄、拉兄不妨开导一哈镜某。进化论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要远大于其对科学的影响。就好比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对医学并没有什么,但对文学却有巨大的影响和贡献那样。 马克思的理论一时期也被叫做科学,据说还是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大理论、奠定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了呢。结果如何呢?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有几个是靠马克思的大理论工作的呢?恰恰是不搞市场经济的某些地区的人捧着《资本论》论资本主义的经济。评价马克思的理论与用马克思的理论指导经济运作是两个事情。同样,评价达尔文的理论与用达尔文的理论指导生物学也是两个事情,不容混淆。 引用: 进化论的共同祖先学说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所有生物的起源,而且牢固地确立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一句有些过奖了。深刻地揭示了所有生物的起源谈何容易啊?还真不如言大爆炸深刻地揭示了宇宙的起源更有说服力呢。 从时间进程看,也没有达尔文因此领导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理性革命的说法。《物种的起源》在1859年刊出,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是1865年,巴斯德的酿酒发酵的研究、生命的非自然发生等一系列工作也是1960年与进化论的提倡是同时发生的事情,根本就谈不上领导一说。最多也就是个刺激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理性革命。如果真要定量分析,恐怕人类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还要数这几大宗教了。不论是论人头、还是论年头。至于理性革命,除了提高了杀人效率之外,也没什么了。 正规的科学里面,一没有老达,二没有老马,三没有老佛。但是这几位对人类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不亚于研制原子弹的影响。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那就引用一下正规的科学的说法 : 引用: The discovery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es of evolution represent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achievements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Evolution successfully explains the diversity of life on Earth and has been confirmed repeatedly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 in a broad spectrum of scientific disciplines. Evolutionary science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for modern biology. It has opened the door to entirely new types of medical,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es that can help prevent and combat disease. Regrettably, effective science education in our schools is being undermined by efforts to introduce non-scientific concepts about evolution into science classrooms. -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Medicine 这个叫做权威的说法,并非科学的。 (148870) Posted by: mirror Date: April 19, 2008 06:33PM 所谓科学,就是要用自家的脑袋想,而不是别人的。 利润是如何来的?因为有资本(本金),这是常识的说法,也可称是资本进化。老马的说法就不同,他提了一个叫剩余价值的东西。曰:利润=剩余价值,并且有一系列的预言。 进化论是否科学的问题无所谓。问题在于能否容忍认为老马的学说也是科学的,摆平两者。也就是说,不能搞双重标准,同样的事洋人作一个说法,国人作了就又一个说法。 认为进化论是一个思想比认为是科学要贴谱得多。老马的也是一种思想,科学也是一种思想。这才是科学的理解。说进化论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正因为它是一个思想,科学(=格物)的指导意义也因为它有一个思想的侧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当面亮剑是一个挑战者应有的最起码的自信和自尊。 有个概念叫超越,比如超越起码。 (148900) Posted by: mirror Date: April 19, 2008 07:53PM 陈祖德的自传叫《超越自我》。 论影响,孔子也应该算在内了。对儒学洋人称为儒教,也是有巨大影响的思想了。论年头,进化论还显得年青了。 毛思想也是一个思想。但是这个思想主张了些什么,在今天反倒吃不准了。倒是毛对马列主义的归纳有些精彩的地方。据说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054 次阅读|1 个评论
身在德国(5)——开姆尼茨(Chemnitz),曾经的马克思城
热度 3 jumper 2010-12-7 05:32
开姆尼茨曾经是一个老牌的重工业城市,所以在二战期间就成了盟军重点轰炸的目标城市之一。苏联在二战结束后在这里统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城里至今还存有当时苏军部队驻扎的营地,苏维埃政府在东德时期曾把这里更名为卡尔马克思市( Karl Marx Stadt )。 (市里的小湖) 萨克森州( Freistaat Sachsen )的三个重镇,即开姆尼茨、莱比锡( Leipzig )和首府德累斯顿( Dresden ),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历史的积淀分别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风格。开姆尼茨发展成为工业重镇,莱比锡成为艺术之都(这里的 Gewandhaus 是与维也纳金色大厅、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齐名的欧洲艺术殿堂) ,而首府德累斯顿则是闻名的商业中心。这三个城市组成了曾经那么著名、辉煌的萨三角经济区。直到现在民间还留有顺口溜,来开姆尼茨赚钱、到德累斯顿花钱、去莱比锡烧钱。 (教堂) (教堂内部) 苏维埃政府左右下的东德将开姆尼茨更名为卡尔马克思城,可能就是因为这里曾经是工人的天下,而马克思毕生从事着工人运动与建立工人自己的工会组织,且在马克思理论的支持下苏维埃还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夺取了政权、从奴隶一举变成了主人。为纪念马克思,将这个满地都是工人的工业城市改成卡尔马克思城,不仅是一档子很符合逻辑的操作,更具有深刻的红色意义。 (市政府办公楼前的马克思头像) 苏维埃政权已经解体二十年了,东德与西德也合并二十年了,不过这个在战争中遭受重创的城市不仅永远的失去了曾经的辉煌,而且越来越没落,没落到现在变成一座安静的老人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到西德城市工作。据说在东西德合并之前很多人想尽一切办法偷渡到西德去,甚至有些从匈牙利等邻国绕路逃去西德。我的合作者就曾和我提起,那些年天天担心一觉醒来父母已离开他们逃到西德去,因为当时他们村里有很多人家一夜之间就消失到西德去了。尽管那段历史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我还是能真切的感受到合作者心里那丝忧伤。 (教堂) 初次短期访问一年后的我,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这座城市。尽管我还没做好充分准备接下来两年的居留,但秋意甚浓的景色一下就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红的、绿的、黄的,各式各样的颜色,美轮美奂。 (偶遇老外拍婚纱) 开姆尼茨还像去年一样安静。这里没有林立的高楼,最高的建筑是市供暖中心的大烟囱,同事经常骄傲地跟我说那个烟囱一共有六节,每节 50 米 ,共 300 米 高,从二十公里外的 Mittweida 镇就能看见,此外,城里的第二高度是仅有的一座 30 层酒店,其他就再没有十层以上的建筑了。 (雪中的有轨电车) 尽管越来越少的开姆尼茨人相信基督或天主了,但几乎每个街区都设有教堂,每个教堂都建有高高的尖顶。开姆尼茨的马路都是弯的,而其没有英文标识,刚来时不认路,常常顺街走着走着就不知道走到哪个方向去了。后来,慢慢的,我发现以教堂的尖顶为标志就好把握方向了。 (我的办公楼) 忽然一夜醒来,窗子上出现的哈气变成了冰凌,街上的树叶也随之全部落光。气温在几天内降到零下十度以下,伴随着降温雪越下越大。不过,这银装素裹的世界更有另一番味道。 (雪中的街道) 可能是苏联长期统治的影响,开姆尼茨至今还留有浓重的社会主义味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122 次阅读|4 个评论
何谓「政权价值」?「我爸是李刚」。
baijiab 2010-10-27 21:11
何谓 「政权价值」?「我爸是李刚」。 张永和 《马克思创造了政权价值,这就是腐败根源!》发表后,不日便有官二代积极作复。何谓 「政权价值」?面临其脚下两具死伤女生,他毫不犹豫地做了最准确的定义:「我爸是(公安副局长)李刚」!隐意:「马克思赋予的夺取政权的暴力,怎么着!」 1. 【社会热点】 我爸爸 是李刚 咋成官二代豪言壮语 ?-- 强国博客 -- 人民网 2. 我爸爸 是李刚 。。。(古龙版) | 我们爱讲冷笑话
个人分类: 哲学观点|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果马克思剩余价值存在,股票天天涨,月月红。
baijiab 2010-10-18 08:03
如果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存在,股票天天涨,月月红。公司不会破产,资 本 家不会扫地出门。永远没有经济危机。
个人分类: 哲学观点|5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资本主义的活力
newniu 2010-10-13 00:0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两点,一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 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如果我们从相反观点来看,这两点却是资本主义活力的保证。对于一,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保证了大规模生产有可能存在。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了竞争 的存在,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提供效率。按常理,资本家与劳动者是敌动者,资本家并不想提高工资,然而由于存在第二个矛盾,使资本家不得不提高劳动人民 的收入,以便于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矛盾一使社会生产的有组织性需求与效率需求达到统一。矛盾二表明资本家与工人即存在利益的斗争,又存在利益互相依赖。这种矛盾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折中 平衡,使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3096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克思创造了政权价值,这就是腐败根源!
baijiab 2010-10-10 21:30
马克思创造了政权价值,这就是腐败根源! 张永和 马克思分人类为两大敌对阶级,号召无产阶级武力夺取政权。当权者用权力获取股份,变为政权资本家。因此,马克思创造了政权兼并资产股份的价值。政权资本家并无分文血汗股份,他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拥有的精神权力变为个人物质财富,由此挖空全民股份。马克思并没有创造出那个虚无的剩余价值,却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政权价值,成为腐败根源! ~
个人分类: 哲学观点|816 次阅读|4 个评论
海南纹面女的命运
zzkpumc 2010-10-2 10:46
2009年年底,到海南旅游,所选择的精品路线中有一站是当地民俗展,其中的尚健在的年逾70的文面女给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这位文面女,身体清瘦,精神矍铄,盘腿坐在炕上,和我们打招呼(我们当然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因为当时参观的这个寨子里光线较暗,当时只是感觉这位文面女面部的确有一片黑色的图案,但是具体是什么、多大范围、身体其他部位还有没有,均不得而知(关键是自己也没有进一步刨根问底的兴趣)。返回唐山途中,也只认为这是一种当年的图腾崇拜,对于其深一层的含义,一点也没有多想。 最近几天,偶尔打开电视,科教频道正在介绍的海南文面女的故事,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节目是从海南黎族的一个传说开始的。大概意思是,在几千年以前,大陆一个姓氏分支迁入海南岛,由于条件恶劣,最后只剩下兄妹两个人。当时,氏族内部是不许通婚的,更何况兄妹。于是,兄妹两人决定,分头去找自己的配偶,并约定3年后在同一地点见面。三年后的同一天,兄妹两人都没有找到自己的配偶。为了种族的延续,在兄妹两人见面前,妹妹毅然决然,在自己的脸上刺上的许多花纹,免得哥哥认出自己。于是,黎族终于得到了延续。 在节目组采访中,发现了更多的信息,比如,从被采访的几个文面女的面部花纹中发现,不同村落的女性,花纹形状都不同,当地人通过这些花纹可以很准确地辨认出某个女子属于哪个村落的;每个纹面女的膝部都纹有青蛙的图案等等。但是,和传说最接近的还是那位纹面女所传唱的纹面歌,大概意思是,女孩大了,该出嫁了,纹面后好找到一个如意郎君。 从节目提供的信息看,即使在解放初期,年轻女孩纹面纹身仍然是当女孩的成年礼。 节目更多的是从文化的陨落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因为解放后很少在有女孩愿意纹身,这种技艺也逐渐失传了,一起失传的可能还有哪些没有来得及解释的面部图案。 海南黎族文面女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可以肯定无疑的是,海南黎族先祖们迁入海南地区时,社会群落已经进入文明阶段,即已经实行了严格的群族外婚制度,即本族男子不能和本族女子通婚。我们可以把传说认定为一个极端情况,在哪个情况下,种族所剩人口有限,为了种族的繁衍,不实行族群内婚姻,种族将无法延续。但是,黎族先祖同样也非常清楚地意识到族内通婚的危害,因此,在种族得以延续后,就恢复了先前一直被严格禁止的族内婚制,而且还把这种制度符号化,即用不同的符号代表血族关系的远近,面部图案越接近,女孩的居住地也越接近。这应该是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文中提供的素材是完全吻合的。 但是,为了验证上述推断,必须回答如下问题:为什么当时自愿纹身的是妹妹而不是哥哥?因为如果纹身的是哥哥,我们可以推断当时处于人类发展的母系社会(或称为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反之,为父系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晚期阶段)。而如果是在父系社会阶段,这些纹身是否有别的含义,比如除了居住地距离决定的面部花纹的明显差别外,同一个村落妇女的面部花纹是否有差别,如果有差别,能否反映出当时的婚姻形式,即是群婚还是对偶婚,是一夫多妻制还是一妻多夫制。 如果摩尔根在世,实地考察海南省黎族的文面女,获得的素材用来充实他的《古代社会》的不足,也未可知。 纹面女作为一种文化残存,消失是早晚的事情。还有更多的文化残存也在逐渐消失之中,比如河北地区太行山脚下同姓男女不许通婚、个别地区女性多性伴倾向等。这些文化残存的消失,除了引起我们悲天悯人的感叹外,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并促发我们的行动:观察这些原始的文化残存或许是揭开人类行为的钥匙。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种原始的文化痕迹即将消失殆尽;试想,如果袁隆平先生当年没有发现那株野生籼稻,可能就没有了今天的高产稻谷品种了!
个人分类: 走遍中国|4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克思对抄袭者的态度
lxj6309 2010-8-27 18:18
今日重读《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对其第一页的脚注忽有感悟。在这个脚注里,马克思实际上披露了一宗抄袭行为。马克思对此虽有不快,似乎还没有愤怒。原文如下: “顺便说一下,斐·拉萨尔经济著作中所有一般的理论原理,如关于资本的历史性质,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之间的联系等等,几乎是逐字地——甚至包括我创造的术语——从我的作品中抄去的,而且没有说明出处,这样做显然是处于宣传上的考虑。我当然不是说他在细节上的论述和实际上的应用,这同我没有关系。” 另外,我又体会到另外的事实。我们知道,马克思是在贫困中完成他的巨著,并在贫困中去世的。以当时马克思已经完成和出版的著作量及他的影响因子而言,在我们这个时代,他是不应当贫困到连吃饭都会遇到问题的。他应当获得丰厚的稿费,还应有不错的工作职位,但是他都没有。为什么呢?
个人分类: 经典马克思|5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穷人马克思
gl6866 2010-8-13 12:32
根据英国宗谱网站Ancestry.co.uk公布的600万份名人遗嘱,伟大的社会主义导师马克思去世时只留下区区250英镑遗产,成为此次名人遗产排行榜上的垫底者。所以说,马克思才算是彻底的穷人。马克思是资本主义的死敌,曾撰写过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于1883年在英国伦敦去世,葬在伦敦海格特墓地。去世前,马克思的生存状况只能用勉强糊口形容。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企业家朋友恩格斯的接济。马克思去世,仅留下250英镑的遗产(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3万英镑)遵照遗嘱,这笔钱留给了小女儿埃莉诺。按照时下的说法,马克思可谓活得恰到好处,人生最大不幸就是,人活着却没有钱了,或人死了钱却没花光。可马克思却刚好就剩了那么一丁点,用恰到好处形容绝不为过。这位出生在德国的哲学家250英镑的遗产,宗谱网站公布的其他名人遗产相比,马克思的个人财产简直不值一提。但是他的学说却是让资本主义感到索索发抖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多么有豪迈气势的口号啊。所以,如果把宗谱网站的排名倒过来一看,马克思却是第一富有的。不久前BBC举行的千年伟人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也是名列第一!当然,马克思仅留下250英镑也是一个好事,如果留下更多遗产,可能就会破坏他的学说。 现在我国似乎不大提无产阶级专政,转而提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性质上来看,二者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从内容上来看,二者都包含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是民主与民主专政的统一;从历史使命来看,二者都是为了保卫无产阶级的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后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因此,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改革了,开放了,一部分无产者先富起来了,成了有产者,钱多的国内存不下,都存到国外去了。所以也难怪媒体愤怒,一部分无产者已经不配穷人这个光荣称号了。说相声的艺人骂了一句穷人,结果媒体不干了:凭什么说我们是穷人!嗨,想想马克思吧。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217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知识分子何以有“戒心”
gl6866 2010-7-22 16:47
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999年公评千年的伟大思想家,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以压倒优势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其次是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这是大家知道的事,一位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主义的斗争,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另一位投下神圣一票的美国人卡普尔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运作模式作出了最好的分析。由于资本主义在20世纪末实际上已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他的思想学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当今的世界,仍极具参考价值。 这是客观公正的,可谓公道自在人心。 然而,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这是马克思为自己的学说被歪曲所说的一句气愤的话,然而又不仅仅就学说而言,在社会主义实践上,同样有这种情况发生。 就以马克思主义者力争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这件事来说罢。在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中,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无可怀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恩格斯晚年对于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出现的阻挠言论自由的做法表示十分愤怒。他愤然说:难道我们争取言论自由思想自由,是为了在自己的队伍中取消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吗? 但是如果拿在野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那点阻挠言论自由的小动作和后来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压制言论、思想自由的行为相比较,那实在又是小巫见大巫。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做梦也想不到的,因为不管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实现的预测有过这样那样的失误,但在他们的心目中,社会主义必然是崇尚知识、科学和文化,实现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社会公正的社会,否则,就称不上是什么社会主义。而马克思原来所说的无产阶级统治,其本意就在于保证实现这样的社会主义。然而,后来社会主义的现实却远离了马克思的预想。 苏联垮台后,一些原来未曾公开的真相逐渐传布于世,在文化方面,主要是围绕着高尔基与布尔什维克当局的分歧而暴露出当时革命对于文化、思想、科学及知识分子的压制、禁锢、摧残,乃至对于一些著名学者的被驱逐和处决,思想上一片恐怖。又公布了当时纪德与罗曼罗兰等国际名人旅游俄罗斯的《日记》和文章,证实了以上事实,引起了世人注目。就俄罗斯革命初期情况来说,主要是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之间及其以后,固然夹杂着复杂的政治冲突,不少著名文化人和科学家也参与其中,因此变成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斗争。但多数情况并非如此,多数情况是因政见不同或认识不同被当成反苏维埃分子而遭清洗,虽然列宁采取了较宽容的政策仍无济于事。斯大林的统治确立以后,苏联的科学文化总的来说有提高,但思想垄断变本加厉,社会科学也好,自然科学也好,一概以阶级斗争、两条路线(唯物主义路线与唯心主义路线)斗争为纲,不断发动批判,而且从中发掘西方间谍和苏维埃敌人等,经常弥漫着恐怖气氛。伟大的俄罗斯文学艺术从此一落千丈。 中国社会主义在这方面的情况如何呢?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开始团结了国内广大知识分子,起初颇有些民主气象。但是一进入社会主义,情况就不同了。虽然没有发生像俄国十月革命开始时那种紧张清洗情况,因为大家都心甘自愿地进入了社会主义,但是很快,厄运就来了。那就是将知识分子一概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实行思想改造,首先就是立场的转变,要求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立场转变为无产阶级立场,所谓无产阶级立场,其实是抽象的,直白地说,就是要求符合主流意识和意图,或曰舆论一律。这就把制造精神产品的知识分子们难住了。一条无形的绳索把他们紧紧地束缚住,谁都怕犯错误,不敢轻易动笔。下面就让我们根据目前报刊已公布的材料(恕不一一说明出处)来看一看原来较有名气的一些作家在进入新社会后的活动状况吧: 关于茅盾。曾任文化部长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开始他也写小说,写电影剧本,但都没有成功,但渴望写作。1957年1月,他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请求给予一段时间的创作假,他说:五年来,我不曾写作,这是由于自己文思迟钝,政策水平思想水平低,不敢妄动,但一小部分也由于事杂,不善于挤时间,并且以事杂来自我解嘲每当开会,我这个自己没艺术实践的人,却又不得不鼓励人家去实践,精神实在既惭愧且又痛苦年来工作余暇,也常常以此为念。他提出,要将自己的写作构想先整理写成大纲,拿出来请领导上审查。如果可用,好时再请给假,以便专心写作。(《茅盾书信集》第401~402页)这里,请读者特别注意他信中的最后几句话。 关于巴金。巴金和老舍的情况较好些。老舍在新中国不再写小说了,但其剧本《茶馆》、《龙须沟》等则影响颇大,所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巴金则除了写些关于朝鲜战地的通讯、短篇小说及其他应景文章以外,几乎不曾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理解去写作。他曾酝酿多年的《激流三部曲》的续篇《群》始终限于领导所规定的框框,怕犯错误而无法下笔。在目前出版的《巴金全集》中,其在1949年前所写的著作超过十五卷,而在1949-1966年的十七年中,合起来尚不到五卷。 关于曹禺。戏剧大师曹禺一生出版了九部戏剧作品。解放前六部,以《雷雨》、《日出》、《原野》为代表。这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三部经典作品,至今好像无人能逾越这一高峰。解放后出三部:《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多为遵命之作,成就和影响不大。《王昭君》一剧写得很有功力,台词很美,但因政治性太强,演出一场之后再未重演。才气横溢的曹禺,竟成了一位好好先生,不敢逾规一步。画家黄永玉不客气地写信给他说: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成一条小溪流。你泥溷于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1994年6月,吴祖光曾写了一篇文章《掌握自己的命运与曹禺病榻谈心》。那时曹禺患病住院,吴去看他,曹禺浑身不自在地谈起自己一生写作上的失落。吴祖光脱口说了一句深藏在心中的话:你太听话了! 曹禺的反应异常强烈,也脱口说出了藏在心里的话:你说得太对了。你说到我心里去了。我太听话了,我总是听领导的。领导一说什么,我马上去干,有时候还得揣摩领导的意图可是写作怎么能听领导的?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曹禺的遗著《没有说完的话》,这本书选录了曹禺的日记、书信和谈话。其中有这样的话: 一个作家到了老年,回顾一下,看看自己走过的道路狭窄,窄呀!道路狭窄,这是痛苦的,很痛苦。我自己正想写点东西的时候,需要的资料没有多少,就悔恨,就难过。他的夫人在《后记》中写道:他真,但他胆子小,常常害怕,不知怕些什么。曹禺是一个太复杂的人。 吴祖光在《掌握自己的命运》一文的,最后写道:我认为,解放后,极其聪明和敏感的曹禺,大概很快便察觉到当今只许舆论一律的政治空气,他大约不得不被迫收敛起他所有的才子锋芒,小心翼翼地应付甚至迎合这个严峻、严酷的现实社会。这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啊! 曹禺内心中是否真甘心做一个听命的好好先生呢?当然不是。1998年曹禺写了一首题为《如果》的诗。这首诗写道: 如果大家戴着盔甲说话 我怎亮出我的心 如果我的心也戴着盔甲 火热的人怎能与我接近? 我愿死一万次 再不愿终身 这样存有戒心 但是曹禺最后还是在摆脱不掉这种戒心的情况下痛苦地逝世了。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1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克思渐行渐远 毛泽东越走越近
fqng1008 2010-7-15 08:10
从 巴兰班南神庙回来,我一直在想:作为温和的印度教,为什么要把毁灭之神作为主神来膜拜?尽管导游已经做了解释,我也深知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但我仍然不满足那种泛泛的哲学的、逻辑的一般性结论。 印度教为什么设立三位主神: 湿婆 (毁灭之神)、 毗湿奴 (秩序之神)和 梵天 (创造之神)?难道创造不比毁灭重要?当我拟出上面这个文题的时候,思路突然清晰了起来。原来,人类从猿猴进化而来的过程中,凭武力打打杀杀而获得的某种秩序,已经成为制度统治我们很久了,这也许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我不是学政治学的,也没有读过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毫无疑问,印度教的创立时期也正是处在这样的一个不平等时代,也许膜拜毁灭(破坏)之神更能够代表大多数下层人民的心愿。尽管人类社会也需要秩序和创造,人民总是期望能够在一个神祗的带领下毁灭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因而也总是被自己的神祗所利用。 回到主题,为什么马克思渐行渐远?我的思考是,来源于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观察和分析,当卢梭开始探讨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时候,西方有识之士就开始寻找社会的相对公平、正义和民主的政治制度,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几乎已经成为无的之矢,无本之木,甚至连我们东方在经历了一番实验之后,也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因为,人们只信任有用的思想。 那么,为什么毛泽东越走越近?可能是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相当于我们补上了原始资本积累的早期资本主义的那一课,也获得了它的负面影响严重的分配不公。要改变现实,人们就必须找出自己的图腾,为行为的合理性寻找依据。毛泽东正是这样的一个神祗,人们需要它和利用它,何况它是东方的神祗。我清楚地记得那样的一条毛主席语录: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因为要改变不平等,必须请出毁灭之神。 但值得思考的是,当年的志士仁人引进了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破坏之神(阶级斗争学说)取得了成功,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请出一个本土神祗恐怕是难以胜任的,因为已有先哲为我们探索出另一条更为正确的道路......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简介:卢梭在本书中假想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前曾生活在自然状态中:那时的人类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家庭生活,没有住宅,没有财产,人没有互相攻击和掠夺的本性,只有怜悯他人和自我保存的天然感情;人的各种机能(诸如理性、语言、观念)、欲望和情感(尤其是爱慕、虚荣、贪婪)都处于低级阶段,不存在精神的、政治的不平等。但是人有独特的异于禽兽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共同劳动、家庭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使人的潜在机能被激发起来,导致社会状态的出现。私有制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农业和冶金术的发明是导致这一巨大变革的决定性原因。从此人类产生了许多新的欲望和偏见,道德急剧堕落,富人和穷人的差别出现了,人类落入了可怕的战争状态。于是富人哄骗穷人订立社会契约,社会和法律就是这样起源的,它们保护富人欺压穷人,这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一阶段。订立了契约就需要有保障其实施的强力机构,权力的设立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二阶段,它确立强者和弱者的区别。暴君政治的出现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三阶段和顶点,它确立主人和奴隶的区别。既然暴君依仗暴力蹂躏法律,人民就有权用暴力推翻他。本书中的美好的自然状态和邪恶的文明社会对立的论点,导致了卢梭同崇尚理性和进步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决裂。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488 次阅读|3 个评论
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的创造者
yue 2010-7-14 22:38
历史不能割断。 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是他的所有作者。 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的创造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的先行者和思想前提。 1,马克思的父亲。 马克思的父亲是三个自由。一宗教自由,二政治自由,三思想自由。 2,民主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都是从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没有民主主义就不会有共产主义。 3,基督教。 恩格斯和基督教的关系非常密切。他说他是经常流着眼泪超越了基督教。恩格斯的精神实际是基督教精神,主张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当然马克思等人还有其他思想前提,包括黑格尔,法国启蒙运动,德国的浪漫主义(这一点是最被忽视,但是关系实际最密切的。)
个人分类: 科幻 对科学的困惑|2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克思为何强调实践?
周可真 2010-6-11 15:36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中把他的哲学归结到了人的解放问题上,这与事隔三年后成书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中所表示的自然史,即所谓自然科学,我们在这里不谈;我们所需要研究的是人类史 是一致的,考虑到后者不仅是由马、恩合作而且是他们首次系统阐明其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完全可以把这部著作看作就是接着前书所做的大文章,是就前书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所形成的关于人的解放的哲学成果。 另外,如《德意志意识形态》标题所表明的那样,此书中所表述的他们的哲学是以意识形态作为其研究领域的,而把这来同马克思在上述二书之间即1845年春所写的下、被当今中国学术界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性著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相互对照一下,就不难看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前者是以意识形态为论域,后者则以人的思维为论域,实质上都是关于人的思维的理论,并且其理论都集中于思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而强调了思维、理论对感性实践的依赖性和感性实践对思维、理论的优先地位和决定作用,表达了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所称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这里我们能领悟到什么呢?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得联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所提人的解放这个主题这也是马、恩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研究其思想当始终不离乎此,紧紧抓住这个主题,据此来理解和把握他们的思想。这样,再把他们也是在1843-1847年这段时间所写的《1844年哲学经济手稿》和《共产党宣言》(1847)结合起来看,我们就能从这五部十分重要的哲学论著中得到这么几个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关键词: 人、解放(自由)、劳动(实践)、思维(理论) 。 在这个时候的他们的哲学里,人的解放(自由)是目的,人的劳动(实践)和思维(理论)都是人的解放(自由)的手段,不过从他们的这些论著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尽管思维(理论)也是人的解放(自由)的手段,但相比于人的劳动(实践)只是次要手段,人的劳动(实践)才是首要和主要手段。另一方面,从这两种手段本身的关系来看,他们则是把人的劳动(实践)作为思维(理论)的手段,在这种关系中,劳动(实践)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思维(理论)的主体是他们自己。从这里我们又能领悟到什么呢?笔者所能领悟到的是: 第一,人(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解放(自由)是他们的目的(价值目标),这个目的体系就是他们的理论; 第二,无产阶级是他们的手段他们把无产阶级的实践作为实现其理论的手段; 第三,他们和无产阶级都是人(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解放(自由)的手段他们把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无产阶级的实践作为实现人(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解放(自由)的手段; 第四,以上三点归结起来就是: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无产阶级的实践都是他们的理论的手段; 第五,对第四点加以理论思维的抽象与概括,便可得到一个哲学结论:实践是理论的手段。 实践是理论的手段,这就是他们在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哲学的核心思想。就这个思想作为其哲学研究所得到的结论而言,该结论所表明的是,这个时期或者比这更长的一段时期里他们的哲学研究,实际上是围绕着这么一个核心问题展开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理论可以也能够转变为现实?他们通过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就是: 实践,也只有实践,才是理论转变为现实的条件 。 这个结论的具体内涵就是:无产阶级的感性实践是马、恩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转变为现实的条件。 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强调实践,是因为他们要把自己的理论转变为现实。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 第21页。按:据《马恩选集》编者注,这段话及其他与此相关的一些话在手稿中被删去了。这或许是由于他们在这里只想谈人类史而姑置自然史于不谈的缘故吧。
个人分类: 马克思主义|3156 次阅读|9 个评论
“以人为目的”的哲学:从康德到马克思
周可真 2010-6-11 14:45
康德在《纯粹理性判断》(1781)第一版序文中说: 玄学固曾有尊为一切学问之女王一时代;但今则时代之好尚已变,以致贱视玄学;老妇被弃诚有如海枯拔(Hecuba)之所自悼者:昔我为人中之最有权力者,因有无数之子婿儿女而占支配者之地位,而今则为流离颠沛之身矣 。 正是在哲学从昔日的一切学问之女王变成了让人鄙视而流离颠沛的老妇的情况下,康德把哲学活动的范围缩小到了只限于理性对其自身的批判活动。 通过三大批判 , 康德论证了:要在个别科学之外或在个别科学之上对宇宙作哲学的理解是不可能的,同时,他认识到了哲学在生活实践方面的使命。 这样,哲学发展到康德这里便开始发生转向:从原来在个别科学之外或在个别科学之上对宇宙作超验性研究转向对人的实践作经验性研究。 这一哲学转向具有两方面的意味:第一,它意味着哲学对象的转向,即从大而无当的整个宇宙转向人自身;第二,它意味着哲学理性的转向,即由理论理性转换向实践理性。 这种转向根本上是由于近代科学产生以来科学的日益发达所造成的,是哲学对日益发达的科学的回应和适应。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有因科学发展所引起的哲学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也有因科学发展所引起的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和批判,这是哲学自我转变过程中哲学思想的两个基本内容。 当哲学面对科学的发展和遭受科学的冷淡和贱视,自我意识到它既不能象过去那样继续从事形而上学研究,又不能无所事事或者越俎代庖地去研究科学所研究的东西,而是应当关注和研究人自身时,它的这种自我意识也包含着它对自己与科学之间各自界限的认识,这种认识在康德哲学中即表现为对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区分。 康德三大批判想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我能知道什么,二是我应该做什么,三是我可以希望什么。这三个问题又可归结为人是什么这一个大问题。其三大批判明确了哲学的意义在于教人把握自己,做自己的主宰,正如郑昕在《康德学述》中评论的那样, 哲学的用处,即在使人明白自家的尊严 。 这样的哲学 在康德就是道德哲学,它属于实践理性范畴。康德强调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认为理论理性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实践理性来解决。 在哲学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既然是先入于德国古典哲学而后才实现了其批判性和革命性的超越,受到康德思想的影响是自然而必然的。事实上,我们从马、恩哲学里能深切感受到其强烈的实践理性,只是这种实践理性在表现形式上根本区别于康德哲学的实践理性。 康德哲学的实践理性,使其哲学诉求于新康德主义者文德尔班所讲的普遍有效的价值 ,但是这种价值并不同于文德尔班文化哲学中那种区别于由自然给予的从而以自在或自发形式表现出来的必然性(自然规律),而是在本质上属于由历史决定的理性世界中的人性,并体现于人的历史即文化创造活动中的自觉且普遍有效的当然性(文化规范) ,而是人凭借其善良意志为自己行为所立的道德律令,人自我执行其律令的纯粹而至善的道德行为不抱有任何世俗目的,不是屈从于外在的权势和利益,而是仅仅出于自我的一种基于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的超世信念的道德责任感。 马、恩哲学的实践理性,则使其哲学诉求于实际地改变现存世界的感性实践: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实际上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上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 。这种革命性实践不是出于康德哲学的那种先验的道德律令,而是出于实践主体对自然界必然性的自觉: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界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这两类规律,我们最多只能在观念中而不能在现实中把它们互相分开。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在马、恩哲学观念里, 改变世界的实践是受其主体把握的自然规律的支配的自觉自为的活动,其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全人类的自由,一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相互统一的自由,抑或为了建成 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但是,尽管有如此巨大差异,它们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马、恩哲学和康德哲学都把哲学的目标指向作为实践者的人。就此而言,它们都是以人为目的的哲学。 正因其也是以人为目的,所以马、恩哲学和康德的批判哲学一样,把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对准了人本身。如果说康德的批判哲学是要通过对人的研究来解决人是什么 的问题,并且最终得出了真正的人是意志绝对自由的人即完全受其自由意志支配和决定的纯粹而至善的道德主体的结论的话,那末,马、恩哲学也是要通过对人的研究来解决同样的问题,只是其结论不同于康德哲学,而是认为真正的人固然也是自由的人,但由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自由人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这也就是说,尽管都主张以人为目的,但康德哲学的人被本质地理解为一种抽象的理性存在,马、恩哲学的人则被本质地理解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存在。 当然,马、恩哲学远不只是受康德哲学的影响。从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可以看出,马、恩哲学是受到了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深刻影响的,这种影响使它沿着出发于宗教批判的德国理论的思路发展:一方面,逐渐地将宗教批判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来理解,并日益将批判的武器转向到武器的批判,从而使德国理论最终诉诸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另一方面,把德国理论的思想成果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吸取过来 ,将这一抽象的人本理论改造为以哲学为头脑,无产阶级为心脏的人的解放的理论,以这种理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思想指导。 由此来看,从康德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国哲学是以人是什么为核心问题,围绕着该问题展开的关于人的理论发展史,从逻辑上讲,马、恩哲学把研究对象归结为人并以人的解放为旨归,便是这种理论发展的最终成果。 即《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 详参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第11页。 郑昕:《康德学述》,商务印书馆,2001,第8页。 参见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第862页。 参见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第927-928页。 参考谢地坤:《道德敬畏与价值判断从康德到新康德主义.》,《哲学研究》2004年第6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9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8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第153-154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273页。 马克思所谓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9页 )可被做是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命题的另一种表述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1-15页。
个人分类: 马克思主义|5208 次阅读|2 个评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课程建设居然需要100万?!
pukin 2010-5-14 12:41
国家精品课程的效果如何?实际上在高校工作的教师都心知肚明,我就不当愤青讨论 一把了^_^ 刚才看到《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被指申报国家精品课造假着 实吓了一跳,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课程居然建设经费需要100万!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被指申报国家精品课造假文章链接地址: 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1005/14/t20100514_21396115.shtml 俺这智商实在想不明白,一门不需要做实验、买设备的马列课,再怎么精品、极品, 也不需要100万人民币啊,这100万怎么花啊,难不成主讲老师和学生包专机去德国莱茵 省南部特利尔市老马的出生地凭吊一番,顺便去老马曾经学习过的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 取经,学习人家是如何把老马培养成伟大导师的经验,然后再去巴黎和伦敦去瞻仰老马 曾经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370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文与英文)
livingfossil 2010-5-11 06:07
著名悼文 + 著名论断: 转载《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文与英文)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Karl Marx ; Frederick Engels ; Funeral speech 根据有关文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刊 载于 1883 年 3 月 22 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 13 号 。原文是德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第 374 — 376 页。非常遗憾,我尚未对这篇经典文献的出处进行考证,也没有考证这篇历史性文献的英译者与中译者到底是谁。我期望学界有人对此文进行考证以便大家严谨引用或转载。 我认为,这篇著名悼文中有个著名论断似乎永远也不会过时,现抄录如下: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真正喜欢做科学研究的人往往都有一个习惯,就是要看原始文献、或看原始数据,这非常重要。有时候,寻找原著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探索过程。我在考证“活化石”术语的工作中,查阅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1859 年第 1 版)原著,内心充满着喜悦,颇有收获。 说老实话,我从来没有见过 马克思的德文原著,即使见到了,我也读不懂,因为我对 德文一窍不通。我家中收藏的 马克思《资本论》(中译本)是我哥哥赠送给我的。我翻阅过此书数页,感觉比康德的著作还要晦涩难懂。《资本论》真的成了我书柜中的摆设品。在现实面前,我们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和勇气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浅薄。 孙启高 2010 年 2 月 6 日写于美国 --------------------------- 关于马克思的病逝及葬礼 Karl Marx http://en.wikipedia.org/wiki/Karl_Marx Karl Marx's Tomb at Highgate Cemetery London Following the death of his wife Jenny in December 1881, Marx developed a catarrh that kept him in ill health for the last 15 months of his life. It eventually brought on the bronchitis and pleurisy that killed him in London on March 14, 1883. He died a stateless person ; family and friends in London buried his body in Highgate Cemetery , London, on March 17, 1883. Several of Marx's closest friends spoke at his funeral, including Wilhelm Liebknecht and Friedrich Engels. Engels's speech included the words “ On the 14th of March, at a quarter to three in the afternoon, the greatest living thinker ceased to think. He had been left alone for scarcely two minutes, and when we came back we found him in his armchair, peacefully gone to sleep—but forever. ” In addition to Engels and Liebknecht, Marx's daughter Eleanor and Charles Longuet and Paul Lafargue , Marx's two French socialist sons-in-law, also attended his funeral. Liebknecht, a founder and leader of the German Social-Democratic Party, gave a speech in German, and Longuet, a prominent figure in the French working-class movement, made a short statement in French. Two telegrams from workers' parties in France and Spain were also read out. Together with Engels's speech, this constituted the entire programme of the funeral. Those attending the funeral included Friedrich Lessner, who had been sentenced to three years in prison at the Cologne communist trial of 1852; G. Lochner, who was described by Engels as an old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League and Carl Schorlemmer , a professor of chemistry in Manchester, a member of the Royal Society , but also an old communist associate of Marx and Engels. Three others attended the funeral— Ray Lankester , Sir John Noe and Leonard Church. Marx's tombstone bears the carved messages: WORKERS OF ALL LANDS UNITE , the final line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and Engels's version of the 11th Thesis on Feuerbach : “ 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 ” ……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时间: 1883 年 3 月 17 日 地点:伦敦海格特公墓 http://baike.baidu.com/view/1286522.htm 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 --- 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 · 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 , 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 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 , 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 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 1842 年),巴黎的《前进报》( 1844 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 1847 年),《新莱茵报》( 1848 - 1849 年),《纽约每日论坛报》( 1852 - 1861 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 -- 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拿这一结果引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 --- 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 --- 都驱逐他;资产者 -- 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 --- 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 Frederick Engels : On the 14th of March, at a quarter to three in the afternoon, the greatest living thinker ceased to think. He had been left alone for scarcely two minutes, and when we came back we found him in his armchair, peacefully gone to sleep-but forever. An immeasurable loss has been sustained both by the militant proletariat of Europe and America , and by historical science, in the death of this man. The gap that has been left by the departure of this mighty spirit will soon enough make itself felt. Just as Darwin discovere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organic nature, so Marx discovere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the simple fact, hitherto concealed by an overgrowth of ideology, that mankind must first of all eat, drink, have shelter and clothing, before it can pursue politics, science, art, religion, etc.; that therefore the production of the immediate material means of subsistence and consequently the degre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tained by a given people or during a given epoch form the foundation upon which the state institutions, the legal conceptions, art, and even the ideas on religion, of the people concerned have been evolved, and in the light of which they must, therefore, be explained, instead of vice versa, as had hitherto been the case. But that is not all. Marx also discovered the special law of motion governing the present-day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and the bourgeois society that this mode of production has created. The discovery of surplus value suddenly threw light on the problem, in trying to solve which all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of both bourgeois economists and socialist critics, had been groping in the dark. Two such discoveries would be enough for one lifetime. Happy the man to whom it is granted to make even one such discovery. But in every single field which Marx investigated -- and he investigated very many fields, none of them superficially -- in every field, even in that of mathematics, he made independent discoveries. Such was the man of science. But this was not even half the man. Science was for Marx a historically dynamic, revolutionary force. However great the joy with which he welcomed a new discovery in some theoretical science whose practical application perhaps it was as yet quite impossible to envisage, he experienced quite another kind of joy when the discovery involved immediate revolutionary changes in industry and i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general. For example, he followed close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overies made in the field of electricity and recently those of Marcel Deprez. For Marx was before all else a revolutionist. His real mission in life was to contribute, in one way or another, to the overthrow of capitalist society and of the state institutions which it had brought into be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liberation of the modern proletariat, which he was the first to make conscious of its own position and its needs, conscious of the conditions of its emancipation. Fighting was his element. And he fought with a passion, a tenacity and a success such as few could rival. His work on the first Rheinische Zeitung (1842), the Paris Vorwrts! (1844), Brsseler Deutsche Zeitung (1847), the Neue Rheinische Zeitung (1848-49), the New York Tribune (1852-61), and in addition to these a host of militant pamphlets, work in organisations in Paris, Brussels and London, and finally, crowning all, the formation of the great 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 -- this was indeed an achievement of which its founder might well have been proud even if he had done nothing else. And, consequently, Marx was the best-hated and most calumniated man of his time. Governments, both absolutist and republican, deported him from their territories. Bourgeois, whether conservative or ultra-democratic, vied with one another in heaping slanders upon him. All this he brushed aside as though it were cobweb, ignoring it, answering only when extreme necessity compelled him. And he died beloved, revered and mourned by millions of revolutionary fellow-workers -- from the mines of Siberia to California, in all parts of Europe and America -- and I make bold to say that though he may have had many opponents he had hardly one personal enemy. His name will endure through the ages, and so also will his work! ----------------------------
个人分类: Behind palaeobotany|5088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读马克思
Synthon 2010-5-3 14:49
今天看见李侠老师的博客,说到,如果你们感觉没有了斗志,那么就把马克思30岁时写的《共产党宣言》拿出来,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高声朗诵一遍,绝对勇气倍增。(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8590) 我年轻的时候也读过共产党宣言,但其实我更喜欢反复诵读的是另外一段马克思在18岁的时候写下的话。摘录于此,与诸君共勉: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71 次阅读|4 个评论
马克思为何能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xupeiyang 2010-4-27 13:42
千年最伟大思想家排名: 1. 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2. 爱因斯坦(犹太裔科学家) 3.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4. 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5. 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6. 霍金(英国科学家) 7. 康德(德国哲学家) 8. 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9. 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10. 尼采(德国哲学家) 马克思为何能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在人类思想史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是人们不得不承认的。不管你是赞同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都会承认这一点。例如,奥地利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熊彼特,他是一个对马克思一直持反对态度的资产阶级学者,面对资本主义存在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不得不承认马克思的伟大,他认为马克思的学说是把伟大和生命力联系在一起的。他说:大多数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是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淹没无闻了。但是,马克思的学说不是这样,它遭受了批判,但它又复活了,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复活了。马克思思想的完备性就在于,它在每个细节上都表现出正确性,并且使他的所有研究者都能领受到智慧的魔力。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25114600.aspx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420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